《黄鹂—病期琐事》阅读练习及答案

me2seo 分享 时间: 收藏本文

【简介】感谢网友“me2seo”参与投稿,以下是小编为大家准备的《黄鹂—病期琐事》阅读练习及答案(共3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篇1:《黄鹂》阅读练习及答案

《黄鹂》阅读练习及答案

黄鹂

徐志摩

一掠颜色飞上了树。

“看,一只黄鹂!”有人说。

翘着尾尖,它不作声,

艳异照亮了浓密——

像是春光,火焰,像是热情。

等候它唱,我们静着望,

怕惊了它。但它一展翅,

冲破浓密,化一朵彩云;

它飞了,不见了,没了——

像是春光,火焰,像是热情。

12、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一掠颜色”比喻黄鹂,“一掠”写出黄鹂飞临时速度之快,给人带来视觉冲击。

B、第二节黄鹂“飞了”与我们“等候它唱”“静着望”形成反差,隐含诗人情绪转变。

C、“飞了”“不见了”“没了” 用词朴实,平中见奇;语意同中有异,层层加深。

D、全诗两节末句使用了比喻手法,自然熨帖,两句看似完全一样,但传达的情感不同。

13、黄鹂象征着什么?诗人抒发了怎样的思想感情?(6分)

答案:

12、A(“一掠颜色”不是比喻)

13、(1)黄鹂象征着诗人“爱”“自由”“美”的理想。

(2)对理想的渴求以及追求过程中的欢欣喜悦之情。“看,一只黄鹂!”写黄鹂到来带给人们的惊喜;“等候它唱,我们静着望,怕惊了它。”表现人们对黄鹂即将欢唱的'期冀。

理想破灭后的失望之情。我们的“静着望”却没能获得黄鹂的欢唱,黄鹂“展翅”离去,它“不见了,没了”,希望转为失望;欢乐和期盼为失落和惆怅所取代。

篇2:创造病老舍阅读练习及答案

杨家夫妇的心中长了个小疙瘩。结婚以后,心中往往长小疙瘩,非经过相当的时期不会抽叶开花。他们的小家庭里,处处是这样的花儿——桌、椅、小巧的玩艺儿。长疙瘩的时期,他们的小家庭象晴美人间的唯一的小黑点,只有这里没有阳光。他们的谈话失去了音乐,他们的笑没有热力,他们的拥抱象两件衣服堆在一起。他们几乎想到离婚也不完全是坏事。过了几天,小疙瘩发了芽。这个小芽使小家庭里雷雨交加。芽儿既已长出,花是非开不可了。花带来阳光与春风,小家庭又移回到晴美的人间来。那个小疙瘩,使他们的生活不至于太平凡了,使他们自信有创造的力量,使他们忘记了黑暗而喜爱他们自己所开的花。

前些日子,他俩一人怀着一个小包。春天结的婚,他的薄大衣在秋天也还合适。可是冬已在风儿里拉他的袖口,他轻轻颤了一下,心里结成个小疙瘩。他有件厚大衣;生命是旧衣裳架子么?他必须做件新的大衣。没有它,生命是一片荒凉;风,寒,与颤抖。

他知道在定婚与结婚时拉下不少的亏空。可是生命是创造的,人间美的总合是个个人对于美的创造与贡献;他不能不尽自己的责任。他也并非只顾自己好看;他是想象着穿上新大衣与太太一同在街上走的光景与光荣:他是美男子,她是美女人,在大家的眼中。但是他必须和太太商议一下。他也准知道太太必定不拦着他,她愿意他打扮得漂亮。可是他不能利用这个而马上去作衣裳,他有亏空,所以根本不能和太太商议。怎办呢?他心中结了个小疙瘩。他不愿意露出他的心事来,但是心管不住脸。藏着心事,脸上会闹鬼。

她呢,在结婚后晓得了爱的完成并不能减少别的困难。可是他们还都年少,不应当把青春随便地抛弃。假若处处俭省,等年老的时候享受,年老了还会享受吗?她得先买个冬季用的黑皮包。她有个黄色的,春秋用着合适;还有个白的,配着个天蓝的扣子,夏天——配上长白手套——也还体面。冬天,还要有合适的皮包。

她也不愿意告诉丈夫,而心中结了个小疙瘩。

他们都偷偷地详细地算过账,看看一月的收支中间有没有个小缝儿。差不多没有!他们不能屈服,生命的`价值是在创造。假如不能十全,二人都愿自己去牺牲。他愿意设法给她买上皮包,自己的大衣在热烈的英雄主义之下可以后缓;她愿意给他置买大衣,皮包只是为牺牲可以不买。他们热烈地辩驳,拥抱着推让,没有结果。及至看清了买一件东西的钱还没有着落,他们的勇气与相互的钦佩使他们决定,爽性借笔钱把两样都买了吧。

他穿上了大衣,她提上了皮包,美丽快乐充满了世界。债是要还的,但那是将来的事,他们的前途是不可限量的。况且他们并非把钱花在不必要的东西上,他们所必需的没法不买。假如他们来一笔外财,他们就先买个小汽车,这是必需的。

冬天来了。大衣与皮包的欣喜已经渐渐的衰减,这两样东西并不象在未买的时候所想的那么足以代替一切,那么足以结束了借款。多么长的晚上呢,不能出去看电影,不能去吃咖啡,不能去散步。坐在一块儿说什么呢?干什么呢?

这回,那个小疙瘩是同时种在他们二人的心里:得买个话匣子。

要买就买下得去的,不能受别人的耻笑。下得去的,得在一百五与二百之间。杨先生一月挣一百二,杨太太挣三十五!他们谁也没有首先发难的勇气,可是他们都留神报纸上的小广告,杨太太看见了:明华公司的留声机可以按月付钱,八个月还清。她把这段广告用红铅笔勾起来,放在丈夫的书桌上。

他看见了,对她一笑:她回了一笑。在寒风雪地之中忽然开了朵花!

留声机拿到了,可惜片子只买了三片,都是西洋的名乐。片子是要用现钱买的,他们只好暂时听这三片。他们想象着,在一年的工夫,他们至少可以有四五十片名贵的音乐与歌唱。他们可以学着唱,可以随着跳舞,可以闭目静听那感动心灵的大乐,他们的快乐是无穷的。杨太太预备下绸子手绢,专去擦片子。那个机器发着欣喜的光辉,他们听着,看着,抚摸着,从各项感官中传进来欣悦。

在一个星期里,他们把三张片子已经背下来。如若再使它们旋转,大概邻居们也会暗中耻笑。离下月还有三个多星期呢。为等到下月初买新片,而使这三个多星期成块白纸,买了话匣和没买有什么分别呢?马上去再买新片是不敢想的,这个月的下半已经很难过去了。

看着那个机器,他们有点说不出的后悔。把它送回去损失一个月的钱与那三张片子,是个办法,可他们俩连讨论这个事都不敢,因为买来时的欣喜是那么高。青年是不肯认错,更不肯认自己呆蠢的。他们相对愣着,几乎不敢再瞧那个机器;那是他们自己创造出来的一块心病。

(有删改)

创造病-老舍阅读题目

(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A.小说以戏谑、夸张的漫画式手法,讲述了杨家夫妇的故事,虽然简单,但情节曲折、紧张,极富戏剧性。

B.小说善于运用细节描写表现人物内心的情感,如“杨太太预备下绸子手绢,专去擦片子”就表现出她对留声机的珍爱。

C.“冬已在风儿里拉他的袖口”运用了拟人手法;“拉他的袖口”形象生动地表达出冬季即将到来的意思。

D.杨家夫妇虽然没钱买大衣和皮包,但是他们深爱着对方,愿意放弃购置自己必需的物品,去成全爱人。

E.小说把平凡的话语调动得生动有力,同时又在俗白中追求讲究精制的美,写出了简单的、有力的而且美好的文章。

(2)小说第一段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3)小说的题目富有深意,请结合文本,分析本文以“创造病”为题的妙处。

(4)小说有大量的心理描写,分别表现出杨家夫妇怎样的人生态度?请找出两处简要分析。你怎样看待他们的人生态度?请就此说说你的看法。

创造病-老舍答案解析

(1)CE

(2)①从杨家夫妇心中的小疙瘩写起,为下文情节的展开作铺垫。②把生活中遇到的问题比作小疙瘩,把最终结果比作花,生动形象,增强了作品的趣味性。③小说第一段点出“创造”,与文题照应。④初步展现人物性格。从他们的家里到处是这样的花,以及小疙瘩对他们的生活的影响,可以看出他们特别在意在生活中创造美。

(3)①一语双关。“创造病”,既指主人公不恰当的“创造”是一种病,又指主人公为自己创造了心病。②新颖别致,引人深思。“创造”是褒义词,“病”可不是好事,这样的组合新奇有趣,发人深省。③揭示小说主旨。年轻人面对生活时,要放弃虚荣心,不可为了创造美而给生活制造不必要的麻烦。④与情节发展相照应。主人公种种行为都与“创造”有关,种种心理也因“创造”而起。⑤突显人物特点。主人公认为生命的价值在于创造,因此致病,人物的性格与之相关。

(4)心理描写表现出的杨家夫妇的人生态度有:①“生命是创造的,人间美的总合是个个人对于美的创造与贡献;他不能不尽自己的责任”,人活着就要创造美丽;②“债是要还的,但那是将来的事,他们的前途是不可限量的”,只考虑当下;③“他们还都年少,不应当把青春随便地抛弃。假若处处俭省,等年老的时候享受,年老了还会享受吗?”,要趁着年轻享受生活;④“要买就买下得去的,不能受别人的耻笑”,不能在面子上让人看不起。

①“人活着就要创造美丽”,爱美之心人皆有之,我们应该为世界的美丽作贡献,但创造美丽并不仅仅是创造外在的美;②“只考虑当下”,人应该活在当下,脚踏实地做好当下的事,但不能一点也不考虑明天;③“要趁着年轻享受生活”,享受生活是人生意义的一部分,但不切实际的享受生活就不合适了;④“不能在面子上让人看不起”,在意别人的看法是人之常情,但过于在意进而影响到自己的生活则不可取。

【解析】(1)本题考查理解文意和分析表达技巧的能力。A,“戏谑、夸张的漫画式手法”和“情节曲折、紧张,极富戏剧性”理解错误,本文语言幽默但不戏谑夸张,情节舒缓有致,并不曲折紧张;B,这一细节主要是刻画杨太太夫妇初得留声机的欣喜之情,说“珍爱”不够准确;D,“他们深爱着对方”理解有误,根据原文第五段,他们是“在热烈的英雄主义之下可以后缓”,“只是为牺牲可以不买”。(答E给3分,答C给2分,答B给1分)

(2)本题考查概括故事情节,分析作品结构,把握文章思路的能力。小说三要素——人物形象、故事情节、环境背景,再加上作品主题,几个方面互为作用,相辅相成。本文第一段是交代杨家夫妇家庭生活状况,可称之为环境背景,那么在内容上,它会对其它几要素起作用,从中找到叙写的要点,如“小疙瘩”“花”“创造”等,分别对应对情节、人物、主题的作用。另外,从全文来看,这里的“小疙瘩”是指生活中遇到的问题,“花”指矛盾最后的结果,使用了比喻,使文章具有趣味性。

(3)本题考查概括故事情节,分析作品结构,把握文章思路的能力。题目是小说的“文眼”,好的题目能对小说的各个方面都有所反映。如本文题目“创造病”,从内容上看,“创造”贯穿整个情节,“病”直指男女主人公性格,“创造病”的内涵即是小说主旨,可见,以此为题实为巧妙;而更巧的是,“创造病”既可作为偏正短语理解,又可作为动宾短语理解,两种理解各有深意,因此,从技巧上来说,这是一语双关;从感情色彩来看,褒贬组合,新颖别致。

(4)本题考查对文本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的能力。第一问,需要先从文中找到心理描写,然后解读出蕴含的人生态度。文中有大量的心理描写,可选取指向性较为明显的,如想买东西时为自己找的借口,买了之后面对欠债的自我安慰,买非必需品留声机时的“穷大方”,这些“借口”“自我安慰”“穷大方”正是人生态度的反映。第二问是探究题,可联系自身,谈谈对这些人生态度的理解,有自己的见解即可。

篇3:《病房里发生的事》阅读练习及答案

《病房里发生的事》阅读练习及答案

“天呀,赶快上医院!”秘书小杨惊叫道。

“没什么,回去弄点药膏抹抹就行了。”吴书记淡然地说。

小杨心里却十分紧张,得对领导的身体负责呀。他迅速将吴书记扶上车子,同时给县医院打电话联系。一阵拍片检查后,吴书记被送进了一个洁净的病房。虽然他表示不想住院,但主治医生严肃地说:“在这儿,你是我的病号,得听我的!虽然你的伤没有大问题,但必须在此卧床观察几天才行!”吴书记只得住院。同病室里还住着一个脑瘤患者,病魔在凶狠地折磨着这个可怜的乡下老头,他痛苦地抱着脑袋在床上打滚,凄惨的呻吟声像针尖一样刺耳锥心。吴书记凑近轻轻地问:“老人家,药不管用么,怎么治着还这样呢?”老头摇摇头:“唉,医生说非得动手术,可一趟手术下来费用起码要上万块。”老头哀叹道,“可我没有钱,一块钱也交不起了,家里已为我把过年的猪都卖啦,还欠了一屁股债。”

“哦?那该如何是好呢?”吴书记流露出焦急的神色。

“现在,医生好像都不爱给我用药了,”老头伤心地说,“我只有躺在床上等死啦!”吴书记双眉紧锁,脸上布满忧虑的神色,随即把兜里所有的钞票都掏出来递给他,老头感动得眼泪汪汪。不大工夫,吴书记受伤住院的消息不胫而走。真是个好时机呀,想谢恩的,想献媚的,想巴结的,都准备来病房探望一番,借此表示表示。于是,他的病室里开始热闹了。最先来探望他的是毛局长。他提来一袋新鲜水果,同时把几张大票子硬往吴书记的手里塞,但吴书记坚决拒收,搞得毛局长无所适从,十分尴尬。吴书记便说:“这水果我收下啦!”他拿出几个又红又大的苹果,递给了旁边病榻上的老头:“大伯,尝尝吧!”

“怎么?这是你亲大伯?”毛局长有些摸不着头脑。

吴书记点头说:“是的,是的。”

“真凑巧,叔侄俩住在同一个病室!”毛局长说着,转身热情地慰问那老头,并悄悄把那几张票子塞到他的枕头下,轻声道:“吴书记不肯要,您就拿着吧!”他心里这么想的,既然吴书记要避嫌,不肯收礼,那么给他的亲属也是一样的。这叫“曲线救国”嘛。

第二天一早,吴书记瘸着脚,悄悄遛出了医院,让前来探望他的人全扑了空。但这不要紧,他们都听说了同病房的老头就是他的大伯。他们就是来看吴书记的大伯的。病房里照旧人来人往,老头的病榻边围满了人。当然,来人都不会空手,他们肯定要送病人一份礼金。这使老头更加惶惶不安,他无奈地说:“唉,我不是他大伯,你们弄错啦!”“老人家,您就别装糊涂了。”来人说,“拿着吧,回去只要跟您的侄儿替我美言几句就行啦。”

老头哭笑不得。一个星期后,吴书记特地来医院看望了一趟老头。老头已经动过手术,头上缠着白色的绷带,静静地躺在病床上。

那笔可观的礼金正好凑齐了手术费。老头眼含热泪地对吴书记讲起这件事,吴书记听了后意味深长地笑道:“哈哈,坏事往往也能办成好事……”

(1)下面对小说内容的分析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5分)

A.小说第二段中“夜色如墨,疾雨如注”的景物描写用了比喻手法,目的只是突出当时天气情况的恶劣。

B.本文善于捕捉人物的神态,如医生的“严肃”,书记的“淡然”“焦急”“忧虑”,毛局长的“尴尬”“热情”,老头的“惶惶不安”都极为传神地揭示出人物的心理和性格特征。

C.吴书记提前出院,许多来医院看望却扑了个空的人并不失望,因为他们本来就是为看书记大伯而来的,他们真心希望大伯能早日康复。

D.当吴书记觉得自己的脚伤不重不想住院时,主治医生严肃地说:“在这儿,你是我的病号,得听我的!”这表明主治医生工作认真,做事严谨,对病人一视同仁,不因病人是书记就格外对待。

E.这篇小说通过描写吴书记因脚崴住院,各色人等都对书记极尽巴结、阿谀之能事,讽刺了社会上的不正之风,表达对正义的呼唤。文章结尾引入深思。

答案:(5分)E B

(2)简要分析吴书记这一人物形象。(6分)

答案:①工作上以人民群众利益为重,率先垂范,认真负责。当灾情发生时,他亲临现场指挥抢险,转移灾民,带伤坚持到最后。

②关心、帮助普通百姓。当乡下患有脑瘤的'老者有困难时,他伸出援助之手,解囊相助。

③精明而不贪婪。他有意躲避别人的探望,婉拒礼金,进而把“坏事”变成了“好事”。(每点2分)

(3)本文多处使用了对比手法,请简要分析。(6分)

答案:①用医院对病重而无钱治疗的乡下老人置之不理与对轻伤的书记格外重视进行对比,揭露了医院忘却了治病救人的天职,而对患者不能一视同仁的现象。

②书记住院前后,乡下老人无人问津与受到热情对待并顺利做手术进行对比,揭露了社会上阿谀奉承、极尽巴结以图达到目的的不正之风。

③吴书记对自己伤势的淡然和对乡下老人的关心进行对比,表现吴书记对百姓的同情与关心。(每点2分)

答案:观点一:支持。(2分)吴书记是一位党的好干部。他一心为了老百姓,当普通百姓有困难时,他伸出援助之手,解囊相助,视普通百姓为一家人。(2分)他变相的收受礼金,也是为了帮助乡下老者,并没有把钱装入自己的腰包。(2分)这也显示了吴书记的机智和变通能力。(2分)(言之成理即可)

观点二:反对。(2分)吴书记是一位党的干部,就应该讲原则,旗帜鲜明地反对“收受礼金”这一不正之风。(2分)他变相收受礼金,虽然是为了帮助老者,但是客观上助长了“收受礼金”的不正之风。(2分)这也有损一名领导干部的形象。(2分)(言之成理即可)

相关专题 黄鹂琐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