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吟唱》 现代文阅读练习及答案

思丝 分享 时间: 收藏本文

【简介】感谢网友“思丝”参与投稿,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吟唱》 现代文阅读练习及答案(共10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篇1:《吟唱》 现代文阅读练习及答案

《吟唱》 现代文阅读练习及答案

①屈原庙脚下集合了一山坡的秋蝉,鬼柳树、杜仲树和柑橘树上都是,仿佛全世界的蝉都团结起来,在屈原庙下嘶鸣,像骚坛诗人们的吟唱。乐平里①整个被蝉鸣覆盖了,秋天也被蝉鸣包裹。

②我原以为秋天村子里会安安静静,却不料吵声一片。大虫、小虫都吵,白天吵,夜里还吵。打开窗子,虫鸣涌进来,让人耳鼓齐鸣;关上窗子,村庄似被这些声音抬了起来。我枕着虫鸣睡觉,虫鸣像无数只手,抚摸着我;又像一层厚厚的被子盖着我,让我热热乎乎。我似睡非睡,觉得整个村子都梦幻起来。虫在吟唱,骚坛的诗人们也在吟唱,恍惚中我分不清,这种吟唱究竟是痛苦呢还是快乐。

③实在说,虫鸣千篇 一律,只有那些诗人们的吟唱像呼唤,又类似欢庆秋天的丰收。朦胧中一个个吟唱诗人开始在我的眼前浮现。【甲】李国杰,颤颤抖抖,一身朴素,面容枯千,长长的白胡子像鸟儿的羽毛,如果来一阵风,他会像鸟儿一样飞上天。他的吟唱是天籁,能让河流苏醒,沿着他的诗行,可以找到太阳的光芒。徐正端开始登台了。他也是老态龙钟,现在中气不足,哮喘不断,神韵暗淡,但他的吟唱挺有味道,只是需间隔、要停顿,把咳咳嗽嗽掺和了进来。李盛良也飘飘渺渺地来了,他不是故去多年了吗?难道他的魂儿又回归骚坛了?他有一个好看的鼻子,红红的脸庞,【乙】他在吟唱时,嘴巴一张一合,像在喷吐一粒粒饱满的果实。耕田犁地时想出一首诗,他就在牛尾巴后面、拖着长长的尾音,深情地吟唱。卢学俊亮相了,耳朵大如一只勺子,他写诗不如儿子卢琼,吟唱却是高手,声音洪亮得像村里的大喇叭……

④凌晨三点,我被虫鸣闹醒了。清醒过来后,忧虑却装上了心头。李国杰九十岁了,他的吟唱不会永远,会随时中断,端午诗会、中秋诗会,都不能上场了。徐正端离九十也只有一长的距离,病魔缠身,诗会如在庙里举行,他还可以参加,如在村外,他就只有在庙里吟唱了。李盛良已故去多年,吟唱之声还留在我的记忆里,这是他飘荡的魂灵,但已不可复制,吟唱来去无踪。卢学俊已得了肾病,吟唱开始喑哑。

⑤关于吟唱,有人说,哼哼哈哈摇头晃脑的,是远去的古音,毫无诗意;有人说,这是最美的诗歌。

⑥骚坛是屈原故里一个古老的诗社,传统就是吟唱。几年的中秋诗会,年轻娃娃们的吟唱并不成功,各唱各的腔,各吹各的调,有的像山歌,有的'像丧事闹夜的调子,也有的像蝉像小虫子,没有起伏,干吼,韵味都没出来,老一辈精髓的东西没有学到。庙里的守社人、骚坛社长徐正端看着着急,跟我说他要带个徒弟。培养骚坛传人,我给他推荐了聪明伶俐的明月。立秋那天,我和明月一起到了庙里。房间里暗淡,我们便把方桌抬到天井里。徐正端掏出本泛黄的书,那是他的宝贝《韵学津梁》,油渍斑斑的,老师传给他的,他从未示人。他一页页地翻,一页一页地讲,他吟唱一句,明月跟着学一句,整整一天。教明月之前,他还在不停地咳嗽,喘不上气来,奇怪的是传艺过程却很平静,他只是偶尔咳嗽那么一两下。在教明月句一句地吟唱《橘颂》时,突然来了一阵风,庙前所有的树呼啸起来,接着撒下一阵雨。看天上,还有阳光从云雾中透射出来。那这阵雨是从哪儿来的呢了大概是屈原听到《橘颂》的吟唱之声要魂归故里吧。风雨过后,师徒俩又接着吟唱。直到天色已晚,看不清字了。他把《韵学津梁》递给了我,吩咐我把这本古旧的书多印些,在中秋诗会上发给诗友。我心里一热,以为这本书他会送给明月,送给嫡传的弟子,没想到他考虑得更多。

⑦这天晚上,虫儿的吟唱更加声嘶力竭,田园里,山坡上,树丛中,都在喧嚣。这是一支有组织的队伍,千军万马。

⑧为了将骚坛现状探个究竟,我和骚坛秘书长择日又去探访了卢学俊。有一次遇到卢学俊的儿子卢琼,他把诗从手机里翻出来,就像从地里翻土豆一样。不是让我看诗,而是让我听诗,那是他父亲的声音,仿佛从远古传来。我当时就对他说,你写的诗都让你父亲给吟唱出来,以后出诗集,就出吟唱版的。这次卢琼也在家,对于我们的造访,爷俩儿既吃惊又感动。现在写诗的人不多,吟唱的少之又少,更别说学吟唱了。现在竟然有人登门听他们吟唱诗歌、交流诗歌。卢学俊祖上都是读书人,也都是教书人,潜移默化,他吟唱的根便扎了下来。现在老了,他把希望寄托在了儿子身上。吟唱不能断根,诗歌要进行到底。卢琼有良好的文化基因,能把诗歌和吟唱的事业进行下去,我毫不怀疑卢琼已写了很多诗,吟唱也在起步。⑨从卢学俊家出来,我的心特别爽快。村庄漆黑一片,空中却是满天的星星。乐平里晚上的天空和白天迥然不同,但虫鸣是一样的。卢学俊家里很弱的吟唱之声隐隐传来。虫子们是要鸣叫的,骚坛的诗人也要吟唱,这是天性。

(取材于周凌云的同名散文)

【注释】:①乐平里:位于湖北省株归县,是屈原的诞生地,至今保存着大量关于屈原的遗迹遗址,如屈原宅、屈原庙、乐平里牌坊等。

19.根据文意,用括号内的词语替换文中加点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2分)

A.千篇 一律(老生常谈) B.掺和(融合)

C.精髓(精神) D.潜移默化(耳濡目染)

20.下列对作品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乐平里的夜晚因为虫鸣而吵声一片,作者难以人睡,感到非常苦恼。

B.文章写徐正端传艺时下了一阵雨,意在体现老人对屈原的深切怀念。

C.把卢琼找诗歌比喻成翻土豆,说明他的作品较粗糙,还需进一步打磨。

D.本文从虫鸣写起,引出骚坛吟唱,表达了对传统文化传承现状的关注。

21.下列对作品中相关知识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吟唱”即吟咏歌唱;“吟”也是中国古诗的一种体裁,须用“兮”表示停顿和节奏变化。

B.“嫡传”的“嫡”表正统,《红楼梦》中凤姐说黛玉像是贾母“嫡亲的孙女”,有奉承之意。

C.“骚坛”之名源自屈原的《离骚》,“骚”常与《诗经》中的“风”并举,“风骚”泛指文学。

D.“秋蝉”又叫寒蝉、暮蝉,是中国古代诗歌的常用意象,常常给人以凄切、悲凉的感受。22.纵观全文,说说作者心情经历了哪些变化,并简要分析变化的原因。(6分)

23.第③段对几位骚坛诗人吟唱的描写颇有表现力。请从【甲】【乙】两处画线句中任选一处加以赏析。(4分)

24.第⑦段文字写出了“虫鸣”怎样的特点?请分析作者这样写的用意。(5分)

答案:

19.(2分)D 20.(3分)D 21. (3分)A

22.(6分)参考答案:

先是忧虑(“忧虑袭上了心头”),吟唱是那么美好,而老一代的骚坛诗人或年事已高,或已故去,作者为传承问题担忧。

再是感动(“我心里一热”),听到徐正端嘱咐把他师传的宝贝《韵学津梁》印给更多人,作者被他的责任感和胸怀打动了。

最后是高兴(“我的心特别爽快”),看到卢琼有热情和能力继承吟唱事业,作者感到吟唱也是人之天性,传承大有希望。

23.(4分)答案示例:

【甲】

作者把李国杰的吟唱比喻为天籁,把吟唱带给人的美好感受形容为“能找到太阳的光芒”,并运用夸张(拟人)的手法强调他的吟唱“能让河流苏醒”,形象地写出吟唱的感染力和艺术魅力。

或:作者运用诗一般的语言以及比喻、夸张和拟人等手法,极写李国杰的吟唱给人带来的美好感受,这与前面多用短促的四字词语形容李国杰的老态龙钟形成对比,突出了吟唱的巨大魅力。

【乙】

文章把李盛良吟唱时嘴巴一张一合的样子比作“在喷吐一粒粒饱满的果实”,形象地写出声音的流畅圆润和神情的专注饱满;语言与人物身份贴合,与后面写他“耕田犁地”“跟在牛尾巴后面吟唱”形成呼应,表现了吟唱与生活的相融相契。

或:李盛良耕田犁地时想出一首诗就在牛尾巴后面深情吟唱,这个场景画面感十足。特别是“拖着长长的尾音”“深情”这些细节,不仅写出了吟唱的特点、李盛良的投入,也把读者带进了诗歌与普通生活浑然相融的美好情境中,颇具感染力。

24.(5分)参考答案:

(2分)特点:声音大(声嘶力竭)、范围广(到处都是)、声势壮(有组织,千军万马)。

(3分)用意:与骚坛的寂寥现状形成对比,表达了发展、壮大吟唱队伍的期盼之情。

篇2:现代文阅读练习及答案

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后面题目。(14分)

一朵午荷

(台湾)洛 夫

这是去夏九月间的旧事,我们为了荷花与爱情的关系,曾发生过一次温和的争辩。

“真正懂得欣赏荷的人,才真正懂得爱。”

“此话怎讲?”

“据说伟大的爱应该连对方的缺点也爱,完整的爱包括失恋在内。”

“话是这么说,可是这与欣赏荷有啥关系?”

“爱荷的人不但爱它花的娇美,叶的清香,枝的挺秀,也爱它夏天的喧哗,爱它秋季的寥落,甚至觉得连喂养它的那池污泥也污得有些道理。”

“花凋了呢?

“爱它的翠叶田田。”

“叶残了呢?”

“听打在上面的雨声呀!”

“这种结论岂不太过罗曼蒂克。”

“你认为……?”

“欣赏别人的孤寂是一种罪恶。”

但我真正懂得荷,是在今年另一个秋末的下午。十月的气温仍如江南的初夏,午后无风,更显得有点燠热。偶然想起该到植物园去走走,这次我是诚心去看荷的,心里有了准备,仍不免有些紧张,十来分钟的路程居然走出一掌的汗。跨进园门,首先找到那棵编号廿五的水杉,然后在旁边的石凳上坐憩一下,调整好呼吸后,再轻步向荷池走去。

噫!那些荷花呢?怎么又碰上花残季节,在等我的只剩下满池涌动的青叶,好大一拳的空虚向我袭来。花是没了,取代的只是几株枯干的莲蓬,黑黑瘦瘦,一副营养不良的身架,跟丰腴的荷叶对照之下,显得越发孤绝。这时突然想起我那首《众荷喧哗》中的诗句:

众荷喧哗

而你是挨我最近

最静,最最温柔的一朵

……

我向池心

轻轻扔过去一粒石子

你的脸

便哗然红了起来

现在这朵荷花在何处,我不得而知,或下坠为烂泥,或上升为彩霞,纵然远不可及,但我仍坚持它是唯一曾经挨我最近,最静,最最温柔的一朵。朋友,这不正足以说明我决不是只喜欢欣赏他人孤寂的那类人吗?

午后的园子很静,除了我别无游客。我找了一块石头坐了下来,呆呆地望着满池的青荷出神。众荷田田亭亭如故,但歌声已歇,盛况不再。两个月前,这里还是一片繁华与喧嚣,白昼与黄昏,池里与池外,到处拥挤不堪;现在静下来了,剩下我独自坐在这里,抽烟,扔石子,看池中自己的倒影碎了,又拼合起来,情势逆转,现在已轮到残荷来欣赏我的孤寂了。想到这里,我竟有些赧然,甚至感到难堪起来。其实,孤寂也并不就是一种羞耻,当有人在欣赏我的孤寂时,我绝不会认为他有任何罪过。朋友,这点你不要跟我辩,兴衰无非都是生命过程中的一部分。今年花事已残,明年照样由根而茎而叶而花,仍然一大朵一大朵地呈现在我们面前,接受人的赞赏与攀折,它却毫无顾忌地一脚踩污泥,一掌擎蓝天,激红着脸大声唱着:“我是一朵盛开的莲”,唱完后不到几天,它又安静地退回到叶残花凋的自然运转过程中去接受另一次安排,等到第二年再来接唱。

扑扑尘土,站起身来,心口感到很闷,有点想吐,寂寞真是一种病吗?绕着荷池走了一圈后,舒服多了,绕第二圈时,突然发现眼前红影一闪而没。放眼四顾,仍只见青荷田田,什么也没有看到。是迷惘?是殷切期盼中产生的幻觉?不甘心,我又回来绕了半匝,然后蹲下身子搜寻,在重重叠叠的荷叶掩盖中,终天找到了一朵将谢而未谢,却已冷寂无声的红莲,我惊喜得手足无措起来,这不正是去夏那挨我最近,最静,最最温柔的一朵吗?

11.“众荷喧哗”描绘了荷塘怎样的景象?“你的脸/便哗然红起来”写出来这朵荷花怎样的特点?(4分)

答: 。

12.“跨进园门,首先找到那棵编号廿五的水杉,然后在旁边的石凳上坐憩一下,调整好呼吸后,再轻步向荷池走去”,作者目的是去赏荷,却先写这一句,这样写有什么好处?(2分)

答:

13.“据说伟大的爱应该连对方的缺点也爱,完整的爱包括失恋在内”,与下文中的哪一句相照应?(2分)

答:

14.与众荷相比,“去夏那挨我最近,最静,最最温柔的一朵”和今秋“一朵将谢而未谢,却已冷寂无声的红莲”这两朵之间有何共同点?作者为什么如此欣赏这两朵?(4分)

答:

参考答案:

11.众荷喧哗,描绘了满塘荷花竞相开放的景象。“你的脸/便哗然红起来”写出了这朵荷花羞涩的模样,它正含羞半开。

12.衬托(烘托)。突出作者赏荷的激动心情。

13.爱屋及乌。“爱荷的人不但爱它花的娇美,叶的清香,枝的挺秀,也爱它夏天的喧哗,爱它秋季的寥落,甚至觉得连喂养它的那池污泥也污得有些道理”或“兴衰无非都是生命过程中的一部分”。

14.共同点:它们都不处在盛开的状态,去年夏天那朵迟迟未开,今年秋天这朵迟迟未谢,与众荷相比,都显得孤寂落寞、安静温柔。原因:作者认为兴衰都是生命过程中的一部分,真正懂得欣赏荷的人应当欣赏他的全部,进而感悟生命在自然运转过程中生生不息的活力。

篇3:现代文阅读练习及答案

柳叶儿

(1)又是柳叶儿抽芽的季节了。

(2)每当看到那一片片打着细卷儿,在暖和的阳光里慢慢舒展的柳叶儿时,我总忍不住要伸手去摘一片来,放在嘴里嚼着,慢慢品尝一番那苦中略带些涩的滋味儿。

(3)柳叶儿救过我的命。

(4)那一年春天,地里的野菜吃光了,前一年的干地瓜秧吃光了,榆树皮吃光了,大家又抢柳叶儿……那一年,我八岁。

(5)柳叶,自然在嫩的时候最好吃,老了,便又苦又硬,难以下咽。柳叶儿一长出来,便长得风快,能够吃的日子,只有那么七八天,至多十几天。

(6)那些天,全家最乐的是我。

(7)柳叶儿,是要抢的。低处的,几天就被大人们抢光了。他们在长杆上绑一把镰刀,咔嚓咔嚓把树枝全割下来,-抱一抱运回家去,柳叶儿捋下来吃,树枝儿烧火。高处的,大人没办法,这正好有了我的用武之地。

(8)我的淘气,本来就是出了名的。从小就喜欢上树爬高来逞能。谁说这树太高,没人能爬上去,我就两脚一甩,鞋飞出去,猴一样噌噌地一直爬到最高点,爬到底下人越是不让上、越是嚷着危险的那根枝上去,抱住树枝,哗哗地摇,摇得我自己的身子随着树枝弹过来,摆过去,摇得底下人一个劲地喊叫,一片惊慌,才得意洋洋地溜下树来。便是家里人知道,挨一顿骂,或是挨一巴掌,嘴里哇哇地哭,心里却是美滋滋的。

(9)我和三叔每天都是在太阳出来之前,露珠儿还在树叶儿上的时候,就去抢树叶儿的。近处的抢完了,就往远处。

(10)天蒙蒙亮,眼睛还没有睁开,早春的空气里是一片湿润润的( )。我和三叔一高一矮;一前一后,踩着村边的小道,一直走到村南那飘着一团淡淡晨雾的小河边。河水缓缓地流着,平静得连一个泡沫都没有,只有远处的小石桥下,偶尔传来一两声“哗啦哗啦”的水响。三叔先找到一棵树,大概认为值得上吧,就叫我过去。我走过去仰头看看,一下甩脱了鞋。脚丫子猛地踩到( )的硬地上,牙齿都咯嘣嘣响。我赶紧把裤带勒紧,手上吐口唾沫,抱住树干,缓一缓劲,便飕飕地爬上去。衣服扣子开了,肚皮蹭着了树干,凉飕飕的。树上的露珠滴进脖子,滚下去,通身又是一阵( )。

(11)我从上而折了树枝往下扔,三叔仰着头在下边捡,一会儿便折下来一大抱。这时候,太阳出来了,老远老远淡青色的天边上,兀地跳出半轮鲜红,那红光便立刻远远地罩过来,像要把人化了进去。我看痴了,三叔便仰头问我:“你看什么?”我说:“一个大樱桃,鲜红鲜红,全是肉做的。”

(12)柳枝儿抱回家来,奶奶便把柳叶儿捋进盒里、筐里,然后烧一锅开水煮,煮好之后,又捞进凉水里泡。往往要泡一两天,换三五次水,再攥干了剁碎,放上葱花、盐,做菜糊糊粥吃,有时候还会抓上一小把黑豆,喝儿口粥,吃到一个豆儿,满心里香得不行。

(13)最好吃的当然是用它来包菜包子,里面还要再放-勺油。做这样的饭,全家便只允许我一个放开了吃。于是我拼了命直吃到肚子圆鼓溜溜的,薄薄的一层肚皮几乎撑得透明。每当这时,奶奶便不放我出去乱跑,她担心我一个跟头摔倒,那纸-般的肚皮被弄破,里面的肠子会淌出来。

(14)多亏了那些树叶,吃光了一茬,长山来-茬,再吃光了一茬,再长出来-茬……那年月,有多少老百姓都是靠着这些树叶活下来的!

(15)对于柳,人们又是吟诗,又是作画,又是感叹它的多情,又是赞赏它的多姿。我却总忍不住要摘一片下来嚼嚼。而且,我想告诉人们,它味苦,微涩,但能救人,如果你没东西吃,它能够让你活下去。

21、依次填入第(10)段括号内的词语应是 (3分)

A.冰凉 清凉 阴凉 B.清凉 冰凉 阴凉

C.清凉 阴凉 凄凉 D.凄凉 冰凉 清凉

22、第(4)段画线句运用了 的修辞手法,其表达效果是 (3分)

23、第(6)段写“那些天,全家最乐的是我。”联系下文看,“我”的“乐”主要体现在:

(1) (2) 。(请用简要的语言概括)

24、第(10)段画线句属 描写,下列对其作用的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4分)

A.交代了“我”和三叔抢柳叶儿的时间与地点。

B.描绘出早春农村的清晨湿润、清凉、朦胧、宁静的特点。

C.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为下文写“我”抢柳叶儿作铺垫。

D.烘托小小年纪的“我”“少年不识愁滋味”的心理。

25、最后一段文字在全文中的作用是 (4分)

26、文末写道“对于柳,人们又是吟诗,又是作画,又是感叹它的多情,又是赞赏它的多姿”,请用你的生花妙笔,描绘出柳的“多情”、“多姿”。(80字左右)(8分)

参考答案:

21.B(3分)

22.排比(1分)突出强调了当时饥荒的严重,人们的饥饿程度。(2分)

23.(1)抢柳叶儿正好可以显示我上树爬高的本领。(3分)

(2)吃柳叶儿能让我享受到吃饱肚子的满足感。(3分)

24.环境(景物)(1分) C(3分)

25.再次抒发作者对柳叶儿的特殊情感(2分),并且照应文章的开头,使文章结构严谨。(2分)

26.要求:运用描写的表达方式,表现出柳的多情、多姿。

例文:瞧,那河畔的金柳,是夕阳中的新娘。万条垂下的绿丝绦分明就是新娘美丽的秀发。

微风拂过,秀发轻轻舞动,尽显妩媚。偶尔一只蜻蜓落在柳条上,仿佛新娘头上一只美丽的发簪。(8分)

篇4:现代文阅读练习及答案

乡下的雨比城里的雨大,我这样认为。

逢夏季,逢大雨,雨便把乡村浇得亮晃晃的,呈现一种模糊和扭曲的景致。于是河水暴涨,黄浊,湍急,直冲而下,村人就跑出来,急匆匆的,却不是为了看景,村人没那个雅兴和时间,他们出来,为了捞东西。总会有可捞的东西。河的上游连着很多村落。河水里飘来垃圾、南瓜、巨木,甚至家具,当然,更多的时候,只会飘来一些碎草。碎草被河边裸露的树根挡住,就有村妇拿了粪叉,捞半天,捆紧,带回家,晒干,可以煮五六碗的稀饭。方言里,这叫“捞浮”,几乎每一个村人,都干过这事。

宝田与三麻同龄,论辈分,宝田管三麻叫“叔”,但从不叫,亲哥俩似的友谊。那时三麻正跟一条鲢鱼搏斗,三斤多重的鲢鱼自己蹦上岸,三麻扑过去,手一滑;鲢鱼又蹦回到水里。三麻骂,成心逗老子呢你。这时他听到宝田的声音,凳子!

是长凳,放在堂屋,一次可以坐三四人的那种。凳子从上游飘下来,被雨后的阳光照著,闪着木质的暗黄。等凳子靠近,宝田便拿一根粪叉,看准了,猛地向岸边一划。凳子在水中打一个旋儿,飘到叉子所不能及的地方。

宝田急了,凳子,飘了!凳子,飘了!他向着凳子喊,很无助的样子,却并不看三麻。凳子飘出很远,颜色开始暗淡。宝田向回跑,寻着更长的粪叉,或者棍子。三麻正是这个时候,跳下水的。

三麻是村里水性最好的一个,没费多大劲儿,就把凳子救回。他把凳子坐在屁股下,一边哆嗦。一边拿手抚摸。三麻说,多好的凳子啊!

三麻把凳子带回家,三个孩子争抢着坐。一个孩子跛脚,很严重,吃饭时,几乎趴在地上。三麻的女人说,这下好了,这下好了。三麻说,好个屁,那是宝田的凳子。女人便看着他,尽是不满。

宝田常来。他对三麻说,这凳子,是我先看见的。三麻说,是。宝田说,我的叉子,没捅准。三麻看一眼正在凳子上玩得起劲的跛脚儿子,说,是。宝田就不再说话,有时喝一碗三麻家的玉米粥,把嘴巴咂得夸张地响。

有时三麻去找宝田。三麻对宝田女人说,要是我不去捞那个凳子,凳子就冲远了。宝田女人说,知道。三麻对宝田女人说,家里孩子,腿不好。宝田女人说,知道。三麻对宝田女人说,下次再捞浮,如果有凳子,我拼了命也为你家捞一条,宝田女人的嘴就噘起老高。不会那么巧,她说,捞了这么多年,头一次看见你捞到凳子。宝田火了,丢了手中的筷子,大骂他的女人。女人就哭,数落着宝田的窝囊。

凳子就放在三麻家的堂屋。宝田来了,常常坐在上面。一边用手摸着,一边说,多好的凳子啊!

那年,没有为三麻和宝田再下一场大雨。天热得很,三麻的承诺,被太阳烤焦。

第二年夏天,终于下了一场大雨。好像所有的云彩都变成了雨,直接倒在了河里。河水再一次暴涨,更浑浊,更湍急,河面变得更宽。

雨还没有停,三麻就叫上宝田,要去捞浮。宝田说,等雨停了吧,会有凳子吗?三麻说,现在去,会有。

还没到河边,两人就发现河面上飘着一只凳子。尽管影影绰绰,看不确切。三麻说,是凳子吗?宝田说,像。三麻就狂奔起来,奇快,宝田在后面喊,三麻!三麻没有回答,依然狂奔。他跳下了河。

三麻就这样被河水冲走了。宝田还记得,三麻在河水中举起的那条“凳子”,不过是一个窄窄的硬木板。

尸体是在下游很远的地方发现的,三麻被泡得肿胀和惨白,像发过的笋。三麻的女人只看一眼,就昏过去;众人把她叫醒,她再看一眼,再昏过去;众人再把她叫醒,她就疯了。

她把跛脚儿子抓起来,扔到院子里。然后抱着凳子,去找宝田。她对宝田说,别再捞浮了,叫三麻回家吧。宝田嘿嘿笑,像哭。她再说,三麻水性好,但水太凉,别让他下水。宝田再嘿嘿笑,更像哭。她再说,三麻呢?宝田便不再笑了,抹一把泪说,对不住你,婶娘。宝田头一次叫三麻的女人婶娘,三麻女人感觉不是在叫她。宝田把长凳送了回去。

那以后,村人常常听到宝田在夜里,打他的女人。女人的惨叫,传出很远。

后来我知道,三麻家中曾经失火,那条被宝田送回来的凳子,化作一把清灰。

后记:

小的时候,在雨后,我也常常和大我十几岁的堂哥,跑去捞浮。我们捞到了碎草、葫芦、树枝、油桶、南瓜、竹篓、八仙桌。我们捞到了很多东西,但我们依然贫穷。

(有删改)

(1)下列对这篇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

A.周海亮的小说《长凳》选材小,立意却以小见大,通过大量言行描写细腻生动地表现人物心理,使我们得以透视那个时代复杂的人性。

B.宝田先看到长凳,但最后是水性好的三麻跳到河里把长凳捞上来拿回了家;宝田也很想得到长凳,却没有向三麻索要,这体现了他的窝囊。

C.逢夏季大雨,河上游许多村落被暴雨冲垮受了灾,村里人们急匆匆地跑出来捞浮,捞到东西就占为已有,主要是反映了村民的自私自利,贪小便宜。

D.没有宝田女人和三麻女人的唠叨和自私自利,就不会有后面悲剧的发生,女性的偏狭是造成三麻悲剧的根源。

E.小说第二段讲述了村民们雨中“捞浮”的旧事,是对故事背景时代特征的必要交代,同时引出下文三麻捞到长凳这个重要情节。

(2)小说以“长凳”为中心叙事写人,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请简要分析。(6分)

(3)小说中宝田的心理变化复杂,请结合全文分析宝田有哪些变化。(6分)

(4)有人认为,文中的“我”与小说没有什么关联,是个可有可无的人物。对此你怎么看?请谈谈你的观点并简述理由。(8分)

参考答案:

(1)选A得3分,选E得2分,选C得1分。

C.“主要是反映了村民的自私自利,贪小便宜”错,主要是反映了村民的贫穷和在贫穷面前的麻木。B.“这体现了他的窝囊”错,宝田不索要长凳是因为长凳毕竟是三麻捞起的,放在三麻家中自己也没有办法。D.认识片面,归因错误。

(2)①这样写既照应小说标题,又突出全文线索,使故事情节更加集中、紧凑;②有助于人物内在情感和深层心理的发掘与表现,如突出塑造了三麻友爱、善良、讲信用的形象;③使故事既有生活气息,又有时代特点。反映了那个贫穷的时代,表现了人物在贫穷中的无奈和贫穷中的善良。(每点2分)

(3)①先看到长凳在水中漂浮,很是心动;②三麻将长凳捞起并带回家,宝田有点不甘心,觉得长凳应该是自己的;③认识到三麻比自己更需要这张长凳,宝田虽然不好说什么,但对长凳一直念念不忘,心里也似乎一直不平;④三麻为给宝田捞长凳送了命,宝田心中痛苦,追悔莫及。(每点2分,答出其中三点即可)

(4)示例一:同意,“我”是个与小说没什么关联的人物。①从情节来看,只有开头第一段和后记提到了“我”,“我”的故事游离于中心事件之外,显得突兀;②从人物塑造来看,“我”的形象并不突出,也没有对其他人物形象的塑造起到太多的作用;③小说的主题是反映了在贫穷的时代人们的无奈和善良,三麻和宝田两家人的故事已足以鲜明深刻地表现主题思想,“我”的故事作用不大。

示例二:不同意,“我”在小说中起着重要的作用。①从情节来看,“我”是小说故事情节的叙述者和见证者,且第一人称叙述,使小说显得更真实亲切,便于抒发感情;②从人物塑造来看,“我”也和三麻、宝田一样经历了那个贫穷的时代,经历了“捞浮”,是组成人物群像的要素;③“我”的故事使小说的主题在悲悯之外又增反思,以“我”的感悟“我们捞到了很多东西,但我们依然贫穷”带出新的思考,言简义丰,引人深思,丰富了小说的主题。

(1点3分,2点5分,3点8分,如答其他理由,言之成理亦可给分)

篇5:现代文阅读练习及答案

下雨了,天阴了,云低了,太阳躲起来了。

燕子掠过树梢,鱼儿跳出水面,蚂蚁交头接耳,说着悄悄话:“要下雨啦,要下雨啦!快搬家!快搬家!”

不一会儿,滴答,滴滴嗒嗒……小雨点落下来了!它落在地面上,像敲小鼓;它掉在池塘里,逗得池水笑起朵朵花。抬头看天,小雨点连成一条条银线,被风一吹歪歪斜斜,像喝醉了酒,又像在跳舞。不一会儿,哗啦,哗啦哗啦……小)雨点汇聚在一起,变成小溪,在地上流淌。它冲干净了石阶,洗干净了操场,那一条条的柏油马路,变得溜光发亮。

我们不怕雨,光着头,光着脚丫,追着雨花跑,有的手提凉鞋,有的披雨衣,有的挥动小棍,像一群小鸭……在雨中,我们上学去。

1.给划线字选择正确的读音【A】。

歪歪斜斜

A.xié

B.yú

2.给划线字选择正确的读音【A】。

溜光发亮

A.liū

B.liù

3.选出下面这些词语的近义词【C】。

交头接耳( )

A.悄无声息

B.百般无奈

C.窃窃私语

4.选出下面这些词语的近义词【B】。

汇聚( )

A.汇总

B.汇集

C.分散

D.分开

5.多选题【ABCD】。

选出文中的比喻句。

A.小雨点落下来了!它落在地面上,像敲小鼓;它掉在池塘里,逗得池水笑起朵朵花。

B.抬头看天,小雨点连成一条条银线,被风一吹歪歪斜斜,像喝醉了酒,又像在跳舞。

C. 小雨点汇聚在一起,变成小溪,在地上流淌。

D.我们不怕雨,光着头,光着脚丫,追着雨花跑,有的手提凉鞋,有的披雨衣,有的挥动小棍,像一群小鸭……

6.多选题【AB】。

选出文中表示声音的词语。

A.滴答、滴滴嗒嗒

B.哗啦、哗啦哗啦

C.敲小鼓

篇6:现代文阅读练习及答案

①婺源的乡村是安静的,婺源的乡村是恬淡的。散落在婺源各处的乡村,在群山之中,做着一个个久远又安详的梦。它们成长,它们呼吸,它们衰落。农耕时代的村庄,在阳光沐浴与风雨洗礼下,遗世独立,顽强地向人们传递着独特的遗传密码。

②这是一片钟灵毓秀的土地。哲学家朱熹、、铁路工程专家詹天佑等一辈辈人,跨过村口的小桥,从这里走向更加广阔的天地。对房子牌坊听歌桥梁的精心雕琢,让这些村庄散发着农耕生活的芬芳。月明之夜,游子思念起故乡,乡愁里,氤氲的是曼妙的温馨。典雅的廊桥,高高的马头墙,鹅卵石铺就的弄堂,雕着花鸟的木窗,寄着寓意的砖雕,精雕细镂的贴墙牌楼,让每一个思乡的梦,都能找到自己的梦,都能找到自己的落脚点。

③与别的乡村一样,耕读传家是婺源人祖辈的传统。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怀揣远大的抱负,肩背简单的行囊,一代又一代农家子弟,翻过山,越过岭,涉过溪,走出群山,在山外成就一番大事业后,衣锦还乡,盖起让人羡慕的高楼。自元代以后,文风鼎盛的理坑村,地处偏僻却官宦辈出。几百年来,七品以上官员就有36人。自宋至清,婺源全县考取进士552人,历代文人学士著作3100多部,其中172部被收入《四库全书》。日月更替,四季轮回,村口的树早已参天。从树下走哦过的读书人,回望一眼翘角飞檐的人家,踏上了赶考的路,心中涌起的,是自己默默的渴望。

④那些朴素的村庄,像寻常的草一样长在田间地头,吸风餐露,洞悉天地间的奥秘。在季节的风中摇曳生姿,在乡土上存活了一个又一个年头,与风霜雪雨,与日月星辰,达成了完美的默契。即使是一处水 、一座廊桥,也恪守着与自然的契约。建于南宋的彩虹桥,距今已有800多年。在最宽的河面上建桥,桥墩设计成半船形,根据洪水设定桥墩的距离,木质部分易于维修,这座桥有了长久的生命力。廊桥与青山、碧水、古村、驿道完美结合,连接了两岸的村庄,连接了过去和现在,像牧童嘴边的一支笛,吹响在古典主义的乡村写意画里。只是,牧童的笛声成了历史的回响,而廊桥,仍在继续着美丽的功能。

⑤古朴典雅的,明清家住,曲折幽静的街巷,碧野清风的环境,让一个村庄充满了画意,洋溢着诗情。“古树高低屋,斜阳远近山;林梢烟似带,村外水如环。”走在婺源的乡村里,很轻易地就走进了唐诗宋词的意境。

⑥“陋室空堂,当年笏满床;衰草枯杨,曾为歌舞场。”大夫第、司马第、尚书第、天官上卿第,那一座座大山深处的房子,雕梁画栋,曾吸引多少羡慕?收获多少赞叹?光阴递嬗,四季更替。在人去楼空之后,寂寞地面对流淌的岁月。青春年少的欢声笑语,金榜题名的志得意满,独守空房的哀愁,挑灯夜读的刻苦,都消失在时间的长河里,只剩下陋室空堂,衰草枯杨,静静地听着岁月流淌的声音。

⑦走在婺源的乡村中,仿佛穿行在梦里的江南。房屋是黑白两色的,古树是葱茏高大的,小桥是婉约玲珑的。矮墙竹篱,菜园鱼塘,茂林修竹,那该是古代乡村文人悠适的田园生活。古朴,典雅,和谐。

⑧婺源的乡村,在岁月的长河中,做着不卑不亢的精神守候,超然物外。

14、联系全文,说说婺源乡村有着怎样独特的“遗传密码”?(6分)

答:

15、根据上下文,解释文中画线句子的含意。(6分)

(1)走在婺源的乡村里,很轻易地就走进了唐诗宋词的意境。

答:

(2)那该是古代乡村文人悠适的田园生活。

答:

16、第②段开头“这是一片钟灵毓秀的土地”这句话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这样写有什么作用?(6分)

答:

17、第⑥段流露出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回答。(4分)

答:

马云霖《乡土婺源》阅读训练答案

14、①恬淡悠适的生活(2分) ②耕读传家的传统(2分) ③朴素和谐的环境(诗情画意的环境)(2分)

15、(1)这句话旨在赞美婺源的乡…对历史上婺源人才荟萃的介绍,使文章前后照应,并强化了作者的观点,深化了主旨。(3分)

17、既有对昔日婺源辉煌的赞叹(2分),也有对当今乡土文化衰落的伤感和无奈(2分)。(意思对即可)

篇7:现代文阅读练习及答案

食虫的瓶子草

①你知道吗?有一种植物得天独厚,它不仅样貌美丽,而且还拥有一个好听的名字——瓶子草。瓶子草属于瓶子草科、瓶子草属植物,无茎,叶常绿,呈莲座状,叶中具有倒向毛,花葶直立,花单生,呈紫或绿紫色,喜欢在温暖、湿度较大和半阴、避风的环境中生长。

②你千万不要被它美丽的外表所蒙惑了,它以虫子为食,是个貌似温柔的“杀手”呢。嘿,有趣吧,咱们这就来看看它是如何捕食的。

③瓶子草的内壁非常光滑,并生有蜜腺,能分泌出香甜的含有果糖的蜜汁。你可千万别认为这些汁液是琼浆玉液,它并不是美食,而是危险的毒酒!原来这些蜜汁是专门用来引诱昆虫的。除了果糖之外,还含有名为Conline的有毒物质,昆虫食用了这种毒液,便会神志不清,或是麻痹、死亡。她的瓶壁上还生有一排排尖刺般的倒毛,可以帮助捕捉昆虫。瓶子的底部盛有液体,这是瓶子草捕捉昆虫的“水牢”,用以达到进一步“杀害”昆虫的目的。当昆虫受到香甜味的引诱前来吃蜜时,便爬到了滑溜的瓶口边缘,它要想钻进瓶里吃到更多的蜜,就会滑落到瓶底,掉进液体之中。如果掉进瓶底的昆虫企图爬出来,内壁四周的倒毛就会像卫士手中的长矛那样挡住它的去路,使其无法逃生;如果昆虫试图飞出去,它的翅膀会碰到倒毛或内壁,而又重新掉进液体之中。就这样,昆虫被活活地淹死在“水牢”里。

④瓶子草生活的环境潮湿多雨,土壤中的养分随雨水侵蚀而流失,为了在贫瘠的环境中获取足够的养分,这类植物只有借助捕食昆虫来生存。凡是被瓶子草的蜜汁所引诱了的昆虫一般都“难逃虎口”,那么,这些昆虫最后都到哪里去了呢?

⑤昆虫被“水牢”淹死后,瓶子草就会分泌酵素消化酶来进行消化分解。有的瓶子草科类植物不能分泌酵素分解小虫,它们就利用共生微生物来协助品尝此份佳肴。分解的最终产物,尤其是氮的化合物及盐类会由薄壁细胞吸收,整个消化过程类似动物的消化过程。

⑥瓶子草的捕虫“武器”虽然巧妙有效,但也有公然上门的挑衅者。比如有一种蛾子的幼虫,居然毫无顾忌地进入瓶中吸食,消化酶丝毫不能伤害它;还有一种蚊子,能够垂直降落和起飞,它将卵产在瓶子草的瓶底液体里,卵在液体中孵化成幼虫,幼虫又安然无恙地长成成虫,然后再展翅飞出去,而消化酶对它也毫无损害。这其中的奥秘还有待于科学家去探索。

题1:指出下列句子中划线词语在文中的含义。

①它并不是美食,而是危险的毒酒。

②就这样,昆虫被活活地淹死在“水牢”里。

题2:貌似温柔的瓶子草,有哪些捕捉昆虫的“武器”呢?

题3:本是植物类的“瓶子草”却以“食虫”为生,这是什么原因形成的?

题4:指出下列说法的错误,并简述理由。

①一旦昆虫被水牢淹死,瓶子草都能分泌出酵素消化酶来进行消化分解。

②凡是被瓶子草的蜜汁所引诱了的昆虫都“难逃虎口”。

参考答案:

题1:①指瓶子草蜜腺分泌的含有果糖和Conline的有毒物质的毒液。 ②指瓶子草瓶底的液体。

题2:蜜腺 倒毛 液体

题3:因为瓶子草生活的环境潮湿多雨,土壤中的养分多被雨水冲走了,为了获取养分,瓶子草只有借助捕捉昆虫来生存。

题4:①错误。因为有的瓶子草不能分泌消化酶,是利用共生微生物来消化分解的。

②错误。并不是不是所有的昆虫都会被蜜汁引诱,被捕食,有些昆虫并不会被瓶子草伤害。

篇8:前途无量 现代文阅读练习及答案

周六下午,女佣瑟琳娜嘴上嘟哝着厨房的事情、怯生生地走进台球室时,他打球正酣。

“先生,后门来了个男人。他想要找点零活干。”斯坦利不耐烦地说:“带他去工棚,示范给他看要干的活儿。告诉他,管一顿饭,再加三美元的酬劳。”

过了一会儿,斯坦利觉得有些饿了,便向厨房走去。流浪汉正坐在厨房的角落,低着乱蓬蓬的脑袋,吃着一盘炖菜。他穿了件油渍斑斑的迷彩服,身体瘦长,衣服上挂着干活时留下的木屑,看起来约莫与斯坦利同岁。斯坦利掏出一根雪茄,点上火,说:“我是不是见过你?”

“可能吧,”流浪汉咕哝着,“我这样的人多了。”

“戴夫萨姆纳!”斯坦利突然叫嚷道,“戴夫,怎么会是你?”流浪汉用刺耳的声音问道:“你怎么知道我的名字?”

“老天啊,我是斯坦利塔沃斯。”

流浪汉一脸茫然。

“塔沃斯,”斯坦利激动地说,“华盛顿大学,我们一级的。”

“塔沃斯,”流浪汉柔声说道,“当然记得。”

斯坦利大笑起来。他转过头,兜住自己的胖下巴,直到它不再抖动。

“戴夫,你到底出什么事了?你是所有同学中的佼佼者,是前途无量的尖子生。”

流浪汉说:“你喜欢听走霉运的故事?我可以说给你一大箩。”

“我想要听你说,真心的,来,”斯坦利心急地说,“来根雪茄怎样?喝点咖啡?”

“好的。”戴夫叹了口气,“刚毕业那阵儿,我申请了外交官职位,挺高层的,在华盛顿有大人物为我撑腰。随后发现薪水低得可怜,跳槽去了一家经纪公司,那是我老爹的朋友开的公司。最后,我娶了老板的女儿。两人处不好,我就甩了她。我用血汗钱付了六年赡养费,直到她钓上另一个傻男人。然后我开始酗酒。就混成现在这样了。”

“真叫人无法相信,”斯坦利笑着说,“我不像你,从来没把书本的知识装进脑子……我拿手的只有台球,现在我有一间自己的台球室。”

戴夫盯着那撮弄脏了地砖的烟灰。

斯坦利豪爽地说,“你记得我老爸开的那家机械作坊么?纯粹就是小打小闹,我继承了小作坊,然后把它壮大了。现在,我的工厂做各种包装。”

“祝贺你。”戴夫说。

斯坦利得意地说:“我赚到了很多钱。”

“你一定有什么成功的秘密,”戴夫嘟囔着,“我从没学会什么经营的窍门,也没学会存钱,往往刚攒到一小笔钱,就会出点事情。还要应付那该死的税收。”

斯坦利欣喜地说:“假如你做生意,那是你真正要学习的一课。你得要懂得耍诡计,你得要学会如何留住你赚到的钱。我想出了许多逃税的办法。我有一半的买卖都用现金,从来不记账。我的客户得到九折的优惠,我则获得逃税的好处。戴夫,这也许就是你我的区别。”

说话间,斯坦利拍了一下巴掌,“我希望你能见见我老婆,我老婆是一个百老汇演员。”他说道。

戴夫站起身,说:“我得走了。”

“戴夫,稍等一下。”斯坦利打开光滑的真皮钱包,摸出一张钞票后,犹豫一下,又摸了一张。两张都是二十美元的钞票。他说,“这不是借你的,而是一点点小馈赠。”

“保姆说给三美元。”

“甭管她。就为了旧时光,行么?”

戴夫接过钞票,匆忙地塞进口袋。斯坦利看着他的背影,嘴里的雪茄一翘一翘的。

塔沃斯夫人购物回家,闻到了马丁尼酒的味道。在客厅,她看到微醺的丈夫正在翻阅破旧不堪的大学纪念册。

“怀旧呢?”她说。

“他在这儿,”斯坦利笑道,“瞧瞧他,戴夫萨姆纳,公认的前途无量的学生。”

“模样不错,”塔沃斯夫人说,“你在哪?”她皱起眉头,找到了丈夫的圆脸蛋,“你的脸在哪儿我都能找到。他们都怎么评价你的?”

“牌局老千。”斯坦利咬牙切齿地说,随即咧嘴一笑,把妻子拉进怀里,“我告诉你来龙去脉。”

六个月后,斯坦利再次见到了戴夫。

他收到传票,财政部办公室要求他回答几个有关所得税欺诈的问题。

结果,他发现政府的准备比他更充分。有一份来自他公司客户的证词记录,是他辩解不了的。一周后,他接受联邦大陪审团的审判。出庭时,他看见戴夫走进法庭,坐在检控官的桌子后面。戴夫依旧高高瘦瘦,但整个人和上次所见的截然不同,头发梳理得整整齐齐,胡须刮得干干净净,还穿着一套剪裁得体的西装。

同样的戴夫,俨然两人。

斯坦利转身问律师:“他是谁?”

“真是太惨了,你竟然不知道他是谁,”律师酸溜溜地说,“他是财政部最前途无量的探员。”

(选自《微型小说选刊》, 有删改)

6.下列对作品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A.小说中,人物的语言极具表现力。如文章的前半部分对戴夫的语言描写,生动形象地刻画了他不思进取、消沉颓废的流浪汉形象。

B.小说的细节描写生动传神,当戴夫说记得斯坦利时,斯坦利大笑起来,“兜住自己的胖下巴,直到它不再抖动”,其洋洋自得的神情如在眼前。

C.小说按时间顺序来叙述故事,由于剪裁得当,情节看似简单却富于波澜,特别是结尾部分,出人意料的结局更是独具匠心。

D.斯坦利在学校时不是一个好学生,但是毕业后依靠自己拿手的台球成了一个富人,文章以此告诉我们兴趣在成功的路上所起的作用很关键。

E.小说注重运用对比手法来刻画人物形象。斯坦利的辉煌是通过戴夫的落魄来展示的,斯坦利的狡诈则是通过戴夫的诚实来衬托的。

7.小说为何以“前途无量”为题?请简要分析。

8.小说中的戴夫具有怎样的形象特点?请简要分析。

9.有人说,戴夫用巧妙的方式查证了斯坦利的逃税行为,值得赞扬;也有人认为,戴夫为人不厚道,他调查斯坦利逃税行为的方式令人不齿。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看法。

答案:

6.答C给3分,答B给2分,答A给1分,答D.E不给分。

7.①“前途无量”是小说的暗线,全文围绕“前途无量”叙述故事、刻画人物;②“前途无量”语义双关,既指戴夫真正的“前途无量”,也指斯坦利自认为的“前途无量”,两者形成对比,具有讽刺性,凸显了文章主旨。(每点3分)

8.①勤勉努力,奋发进取。学生时代是同学中的佼佼者,是前途无量的尖子生;步入职场后,是财政部最前途无量的探员。②韬略过人,沉着机智。为了获取斯坦利税收欺诈的有力证据,他化装成流浪汉,在交谈中利用斯坦利的得意心态,成功套出其逃税的办法。③忠于职守,不徇私情。戴夫在调查斯坦利的逃税行为时,没有因为自己与斯坦利的同学关系而徇情枉法。④为人卑鄙,冷酷无情。他假扮流浪汉,欺骗老朋友,并利用斯坦利对自己的信任调查取证。⑤急功近利,不择手段。作为财政部最“前途无量”的探员,为了求得事业上的成功,他不惜欺骗老朋友。(每点2分,答满三点得6分。如有其他答案,言之成理即可。)

9.示例一:我认为戴夫的做法是值得赞扬的。作为一名财政部探员,戴夫一心为公,履行职责,惩治犯罪。为了成功获取斯坦利逃税的犯罪证据,他采取特殊的方式,化装成流浪汉,利用自己与斯坦利的同学关系和斯坦利的狂妄心理,成功获取了有力的证据,将其绳之以法。他的这种做法从根本上说,是为了国家的利益着想,体现了他国家利益至上的精神品质,所以是值得赞扬的。答案示例二:我认为戴夫的做法是令人不齿的。为了调查案件,他不惜隐瞒自己的身份,化妆为流浪汉,欺骗自己多年的同学,并从他口中套取其违法行为的证据。整个过程中,戴夫的“镇静自若”正是他奸诈、无情的体现;而斯坦利对他的信任、关照更与他对老同学的欺骗形成对比,他的做法令人鄙视。另外,从文末同事酸溜溜地评价他也可以推测,他成为“前途无量”的探员可能正与他办案时不择手段有关,同行们甚至都对其行为感到不齿。综上所述,戴夫为人不厚道,其做法令人不齿。

[前途无量 现代文阅读练习及答案]

篇9:铁圈 现代文阅读练习及答案

一天清晨,一位妇人带着一个4岁的小男孩在郊区的街道上散步。那孩子天真活泼,面色绯红。那妇人年龄不大,穿着考究。她一边幸福地微笑着,一边细心地照看着自己的儿子。孩子正在滚着一个黄色的大铁圈,他穿着短裤,挥动着棍棒欢快地笑着,跟在铁圈后面跑。他把棒子举得高高的,本来没有那种必要,可他就是那么做的。

真开心!方才他还没有铁圈,可是现在有了,真叫人高兴!

一个双手粗糙、衣服褴褛的老头,身体紧靠栅栏站在十字路口,好让那女人和小孩走过去。老头用那昏花的两眼凝视着孩子,脸上露出呆痴的笑容。

“一个富户人家的公子,”老头心里思忖道,“是个好孩子,你看他多么天真可爱,毕竟是阔人家的孩子!”

当他--这个老头儿--还是个孩子的时候,他过的是苦难的日子。即使现在,他虽然不再挨打受饿了,但生活还谈不上美好。在他的孩提时代,他过的是挨打受骂、饥寒交迫的生活。那时,他没有铁圈,也没有其他这类阔少爷的玩具。他整个一生都是在艰辛困苦中度过的。他没有什么值得回忆的事,也没有一件让人高兴的事。

他咧开没有牙齿的嘴朝那小孩微笑着,心里不禁产生了嫉妒,心想:“这种玩意没有意思。”嫉妒又转而变成了烦恼。于是他回到工作的地方--一家他从幼年起一直工作到现在的工厂。

那小孩边跑边笑追逐铁圈的情景萦绕在他的脑际,不管机器声多么嘈杂,他都忘不了那个孩子和铁圈,晚上也总梦见他们。

第二天早晨,他又做起白日梦来。机器隆隆地响,工作机械单调,没有必要过多操心,再说他已干惯了这种活。厂房里的空气充满了灰尘,传送带平稳地运转着,远处各个角落声音嘈杂,光线晦暗。人们像鬼魂一样地走来走去,人的说话声淹没在机器声里。

这个老头仿佛觉得自己也变成了一个小男孩,他的母亲也是一位贵妇人,他也有一个铁圈和滚铁圈的棒子,他也在穿着白裤衩滚着铁圈玩耍。

天天干着同样的活,做着同样的梦。

一天晚上下班回家时,老头在街上看见一个从旧木桶上掉下来的又大又脏的圆箍。老头高兴得发抖,昏花的老眼流下了泪水。一种意外的,几乎没有想过的愿望进入了他的心灵。他小心地朝四面张望了一下,然后弯下腰哆哆嗦嗦地捡起那个圆箍,虽然他面带笑容,但还是不大好意思把它拿回家去。

没人看见他,也没有人问他。这与别人有什么相干?一个小穷老头捡了一个无论对谁都没有用处的旧箍,谁会管呢?可他还是提心吊胆地偷偷把它拿走了。他为什么要捡?为什么要把它拿回家?他自己也说不清。只是由于它像那个小男孩的玩具,所以他才把它带回家来。

圆箍在老头家破旧的房子里放了几天,闲着没事的时候,他就把它拿出来看看,因为这个肮脏的铁箍对他是个安慰,使那个经常出现在他梦境中的幸福的小男孩,终于变得更加真实了。

【一个晴朗、温暖的早晨,当城里树上的鸟正叫得比往常更加欢快的时候,老头早早起了床,洗漱完毕,便拿着他捡来的铁箍出了城。

他一路咳嗽,穿过了枝叶茂密的森林。他不明白这些阴暗的树木为何这样寂静,还散发着奇特的香气,那些昆虫也令他惊奇。露水正像童话中描述的那样。那里既没有嘈杂声,也没有灰尘,树林后面是一片柔和、奇妙而暗淡的景色。

老头折下一根干树枝穿上铁箍。

他眼前展现出一片明亮寂静的田野,青草叶上的露珠闪闪发光。老头突然用那根树枝做成的木棒滚起铁箍来,铁箍轻松地在田野里滚动,老头跟在后面跑,他笑逐颜开,像那个跟着铁圈跑的小男孩一样,有时也将木棒高高地举过头去。

他觉得自己仿佛再一次变成了一个有教养的幸福的小孩,并且好像感到母亲慈祥地微笑着跟在后面。灰白的胡须在憔悴的脸庞上颤抖着,不住的笑声和咳嗽声同时从他那没有牙齿的嘴里迸发出来。】

老头喜欢早晨到树林里来滚铁箍,有时他也怕人看见笑话他,一想到这里,他便感到有一种难堪的羞愧。羞愧又进而发展为恐惧,致使双腿开始发软,他一面滚铁圈,一面警惕地看着四周。

可是没人看见他,也没人听见他……

他尽情地玩够了之后,平安无事地走回城去,嘴角上流露出轻松愉快的笑容。

由于没出什么事,他太太平平地一连玩了好几天。可是有一天清早他着了凉,卧病不起。在工厂的医院里,当他在陌生的人们中间咽下最后一口气的时候,脸上还是堆着宁静的微笑。他感到欣慰,因为在他的想象中,自己也曾一度做了小孩,由亲爱的妈妈照看着,在树荫下的青草地上嬉戏笑闹。

10.指出文中两处画线句反映的人物心理。(4分)

(1)

(2)

11.小说用“【 】”括起来的部分描写了老人第一次去树林滚铁箍的情形,请分析其中环境描写的作用。(4分)

12.简析老人的形象。(6分)

13.小说为何以“铁箍”为标题?试从主题思想、情节结构、人物塑造三方面做分析。(6分)

答案:

10.(4分)

(1)羡慕、向往。羡慕、向往幸福的童年,安逸舒适的生活。

(2)满足、欣慰。满足于自己在想象中终于成为幸福孩子,拥有了亲情和美好童年。

11.(4分)

营造寂静,温暖的氛围,烘托老人的喜悦、兴奋之情。与老人充满尘土、嘈杂的工作环境形成强烈反差,突出与现实截然不同的童年世界、亲情世界的幸福美好。

12.(6分)

①善良。小男孩有了铁箍,“真叫人高兴”。②胆小谨慎,略带羞怯。“身体紧靠栅栏站在十字路口”,“他小心地朝四面张望了一下,然后弯下腰哆哆嗦嗦地捡起那个圆箍”“虽然他面带笑容,但还是不大好意思把它拿回家去”,最初并不好意思玩。③劳苦、虚弱。“他整个一生都是在艰辛困苦中度过的”“没有牙齿”、

13.(6分)

主题思想:铁圈象征老人不曾拥有过的幸福的童年、温暖的亲情与衣食无忧的生活,对铁圈的追求就是老人对幸福的追求。

情节结构:铁圈是贯穿全文的线索,是小说的结构要点,推动情节发展,全文正是围绕“看玩铁圈-梦玩铁圈-捡旧铁圈-玩铁圈”展开的。

人物形象:铁圈是促成老人的心理、行为产生变化,激起了长期生活在单调、麻木状态下的老人内心追求,完成追寻梦想的过程,

[铁圈 现代文阅读练习及答案]

篇10:桃园 现代文阅读练习及答案

废名

王老大只有一个女孩儿,叫阿毛,一十三岁,病了差不多半个月了。王老大一向以种桃为业, 住的地方就叫做桃园。

桃因的篱墙的一边又给城墙做了,但这时常惹得王老大发牢骚,成上的游人可以随手摘他的桃子吃。他的阿毛倒不大在乎,她还替城墙栽了一些牵牛花,花开的时候,许多女孩子跑来玩, 兜了花回去。

秋深的黄昏,阿毛病了也坐在门槛上玩,望着爸爸取水。桃园里面有一口井,桃树,长大了的不算又栽了小桃,阿毛真是爱极了。爸爸担着水桶林子里穿来穿去,不是把背弓了一弓就要挨到树叶子。阿毛用了她的小手摸过这许多的树,不,这一棵一棵的树是阿毛-手抱大的! 一一是爸爸拿水浇得这么大吗?她记起城外山上满山的坟,她的妈妈也有一个,一一妈妈的坟就在这园里不好吗?爸爸为什么同妈妈打架呢?有一田一箩桃子都踢翻了,阿毛一个一个的朝箩里拣! 阿毛看见天上的半个月亮了.地不相信天是要黑下去,一一黑了岂不连苔也看不见?一一她的桃园倘若是种橘子才好,苔还不如福子的叶子是真绿!她曾经在一个人家的院子旁边走过,一 棵大橘露到院子外,一_檷树的浓荫俨然就遮映了阿毛了!

“阿毛,进去,到屋子里去,外面风很凉“爸爸,你还要上街去一趟不呢? ” 今天太晚了,不去,一一起来王老大歇了水柄伸手挽他的阿毛。

“瓶子的酒我看见都喝完了。”“喝完了我就不喝。”

爸爸实在是好,阿毛可要哭了!一一当初为什么同妈妈打架呢?半夜三更还要上街去!家里喝了不算还要到酒馆里去喝!但妈妈明知道爸爸在外面没有回也不应该老早就把门关起来!妈妈 现在也要可怜爸爸罢!

“爸爸,我们来年也买一些橘子来栽一栽。”

“买一些橘子来栽一栽!你晓得你爸爸活得几年?等橘子结起橘子来爸爸进了棺材!”

王老大向他的阿毛这样说吗?问他他自己也不答应哩.但阿毛的福子连根拔掉了。 王老大这样的人,大概要喝了一肚子酒才不是醉汉。

这时月亮才真个明起来,就在桃树之上,屋子里也铺了一地.王老大坐下板鱟脱草鞋,一一 阿毛伏在桌上睡哩。”

“阿毛,到床上去睡“我睡不着“你想橘子吃吗? ” “不。”

阿毛虽然说栽橘子,其实她不是想到摘子树上长槁,一棵橘树罢了。地还没有吃过橘子。

“阿毛,不说话一睡就睡着了。”王老大就闭了眼睛去睡。但还要一句一一 “要什么东西吃明天我上街去买。”

“桃子好吃。”

阿毛并不是说话说给爸爸听,但这是一声霹雳,爸爸的眼睛简直呆住了。如果不是夜里,夜里睡在床上,阿毛要害怕她说了一句什么叫爸爸这样!桃子一一王老大为得桃子同人吵过架,成千成万的桃子逃不了他的巴掌,他一口也嚼得一个,但今天才听见这两个字!

“现在那里有桃子卖呢? ” 一听声音话是没有说完.慢慢却是一一“不要说话,一睡就睡着了。”

睡不着的是王老大。

窗孔里射进来月光.王老大不知怎的又是不平!月光居然会移动,他的酒瓶放在一角,居然会亮了起来!王老大怒目而视.阿毛说过,酒都喝完了。瓶子比白天还来得大,王老大恨不得翻 起来一脚踢破了它!世界就只是这一个瓶子一一踢破了什么也完了似的!

王老大挟了酒瓶走在街上。

“十五,明天就是十五,我要引我的阿毛上庙去烧香低头丧气的这么说。

自然,王老大是上街来打酒的。

“桃子好吃阿毛的这句话突然在他的心头闪起来了,一一不,王老大是站住了,街旁歇着一挑桃子,鲜红夺目得厉害。

“你这是桃子吗! ? ”王老大横了眼睛走上前问。

“桃子拿玻域瓶子来换。”

王老大又是一句:“你这是桃子吗! ?”同时对桃子半鞠了躬,要伸手下去。

桃子的主人不是城里人,看了王老大的样子一手捏得桃子破,也伸下手来保护桃子,拦住王老大的手一一“拿瓶子来换。”

换桃子的收下了王老大的瓶子,王老大捧了桃子一一他居然晓得朝回头的路上走!桃子一连三个,每一个一大片绿叶,王老大真是不敢抬头了。

“王老大,你这桃子好!”路上的人问.王老大只是笑,一一他还同谁去讲话呢?

围拢来四五个孩子,王老大道:“我替我阿毛买来的.我阿毛病了要桃子。”

“这桃子又吃不得嚷是的,这桃子吃不得,--王老大似乎也知道!但他又低头看桃子 一看,想叫桃子吃得!王老大的欢喜确乎走脱不少,然而还是笑一一 “我拿给我阿毛看一看……”

乒乓!

“哈哈哈,桃子玻璃做的!” “哈哈哈,玻璃做的桃子! ”

孩子们并不都是笑,一一桃子是一个孩子撞跌了的,他,他的小小的心儿没有声响的碎了,同王老大双眼对双眼。

1927年9月

14.王老大父女以种桃为生,阿毛也很喜欢桃树,她为什么又想种橘子树?(4分)

15.分析文中划线处的描写手法及其作用。(4分)

16.文中多次写到月光,这样写在供托小说诗意氛围上有什么作用?(6分)

17.探究“桃”在文.中的寓意。(6分)

答案:

14.第一点答成“家庭的温馨”可得2分,第二点答成“旺盛的生命”可得2分,若仅答“叶子很绿”可得 1分。

15.第一点瓶“动作描写”可得1分,第三点答成“王老大对女儿的爱之深”,或答成“表现王老大渴望得桃子的西宁的迫切”亦可得1分,第四点若答成“铺垫”不得分。

16.第三点答成“将人物内心纯洁、善良、美好和桃园胶洁温馨的环境融为-体”可得2分。

17.原答案可简化为:1. “桃”是美好事物的象征,代表着阿毛对美好事物(生活)的追求.2. “玻璃桃的破碎”预示着底层不幸的人们努力挣扎而屡屡失败的悲惨命运。3. “桃园”代表着理想的生活状态, 顚的麵反衬现实生活的悲凉。(每点2分)

[桃园 现代文阅读练习及答案]

相关专题 练习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