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工匠的人文精神的阅读答案

可妞 分享 时间: 收藏本文

【简介】感谢网友“可妞”参与投稿,以下是小编给大家收集的中国工匠的人文精神的阅读答案(共10篇),欢迎大家前来参阅。

篇1:中国工匠的人文精神的阅读答案

中国工匠的人文精神的阅读答案

最近来,国家和社会不仅极力倡导工匠技艺,还重视手工技艺所承载的历史文化和人文精神。此举顺应时代的发展,承续历史传统,为民族伟大复兴提供资源养分。

中国的思想文化极看重匠人职分,对他们的造物之功有板高的评价,与圣人等而视之。世界上没有任 何一个民族将匠人推到如此高的分位,《考工记》中“百工之事,皆圣人之作也”,《易 系辞上》也有类似的 记栽。“开物成务”,无此物创此物,谓之“开物”,做此事成此事,是为“成务”。“开物”与“成务”都是圣人之举。工匠之绩,则在于造物,有再造之功,四时并运,与圣人同位。工匠文化往往也有深厚的意义。

工匠文化的内里,呈现出一种学理般精神,就像儒家教导儒者要做一个圣贤人一样。工匠的理想则是 成为宗匠和哲匠,达到该领域可能企及的高度。匠人在日常生活中宁可降低标准,亦不愿为金钱名利所縛; 宁可委屈自身,也要克己服理,尊师重道;宁愿牺牲机缘,决不可降低诚信标准。中国工匠文化有如此深远 的渊源,绝不是在应付现实、获取功利的观念下创立,其背后有一种精神,此精神赋予手工艺以光明,形成生命力,流传至今。

中国的工匠是道德的、信誉的、人格的、文化的。受到传统文化和习俗的影响,儒家思想讲究修身、立行、立言、德性、礼仪,在匠人的身上这些文化特质都能得到体现。匠人们在此种风气的熏染下,讲究和气生财,与人为乐,互利互惠。很多坊名就是使用店主的名字,誉播四海,如“王麻子”剪刀、到定之装池等,屹立 百年而不倒,以人格做担保,以诚信和信脊获得尊重,兢兢业北,苦心经营。这种以人格为立身之本的匠人文化,将技艺人格化、精神化,有别于西方重契约的历史传统。匠人如果缺乏道德修养,品德有瑕疵,即使身

怀绝技,也难以立足。

匠人的天职在于造物,匠师们在历史上创造了极璀璨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每一件造物都凝聚了中国人独特的审美观、价值观和世界观。造物覆盖了天道与人事,这是天道与人事的相互作用,孕育出了造物 之理,长而久之,通过历代的积淀形成了匠人独特的文化景观,或可称之为精神文明。匠人每一次的造物,都包含了匠人的素养、技术水平、历史传承、时代成格、个人面貌,还受到特定时空、地域、制度、时代、工具、技术、思想等诸多主客观条件的'影响。这些因素相互作用共同构成了一个事件,是多个内因和外因相互效力的结果,集合成人类历史和人类文明。

匠人文化,绝非仅是靠几个匠人之力,就能保泰持盈维持中国文化几千年,而是依靠历代众多底人及全民苦心经营、匠门雍睦、子弟循谨、师父嘉言懿行,维持技艺不哀,文物蔚起。匠人之功,尤不可没。

(摘编自舒光强《中国工匠的人文精神》)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近年我国对手工技艺所承载的历史文化和人文精神的重视,为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了养分。

B.中国匠人具有儒家所讲究的修身、立行、立言等文化特质,其立身之本不同于西方。

C.每一件造物,都是由主观因素与客观因素互相影响,即内因和外因相互作用的结果。

D.匠人们对民族文化的保存与绵延有极大的贡献,中国的历史文化依赖他们得以传承。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采用了类比论证、引用论证的手法,强调了中国思想文化对匠人职分的看重。

B.文章运用排比手法论证了匠人轻名利,重诚信,克己服理,尊师重道的内里精神。

C.文章通过介绍中国工匠所创造的物质和精神文明来论述承续历史传统的必要性。

D.文章主体采用并列结构,从匠人地位、人格、天职等角度阐述中国工匠的人文精神。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如果没有传统文化的滋养,中国的匠师们就很难创造出极璀璨的物质和精神文明。

B.店主用自己的名字作为坊名,是诚信经营、重视信誉、以人格做担保的具体表现。

C.匠人造物不仅依赖匠人的技术水平,更离不开匠人内里的学理般精神及道德修养。

D.西方重契约的历史传统,使得匠人只要技艺高超,即使品德有缺陷也能获得尊重。

1.D2.C3.D

篇2:中国呼唤人文精神阅读答案

吴光远:要注意“人文”这个词语的来源,源于拉丁语“Humanus”,意为“属于人的”、“人性的”等等。这个概念的出现,是在14世纪到16世纪的欧洲文艺复兴运动。文艺复兴的一个重大成就,就是产生了一些不以神为对象而以人为中心、不研究神的学问而探讨世俗问题的“人文学”。“人文学”的拉丁语为“Humanitas”,以表明它们是与“神学”相区别的新学科。

19世纪,西方学者开始用“Humanitas”(人文主义、人道主义或人本主义)来专指文艺复兴时的那股文艺思潮。人文主义者把人的问题和人的价值放在首位,强调对人自身的关怀,崇尚人的理性,提倡人的尊严,追求人的解放。这与中世纪把人看作神的罪人、神的奴婢大为不同。因此,文艺复兴运动也被称为“人文主义运动”。

陆云达:文艺复兴运动时的欧洲与中国还是有很大差异的。文艺复兴运动是发生于欧洲封建社会末期的一场思想启蒙运动,这场历时上百年的人文主义运动最终把人们的思想带出了封建社会,从封建时代的“以神为本”转向具有现代意义的“以人为本”,从而为西方国家结束封建时代、走上现代化道路奠定了思想基础。

反观中国,两千年的奴化教育,形成了中国封建社会特有的“以官为本”的“官本位”文化,老百姓则是封建特权者的奴隶,并且心甘情愿。辛亥革命虽然推翻了帝制,但是皇帝虽然退位了,而人们头脑中的皇帝并没有退位,袁世凯的复辟,也就成为必然。因此,在当时情况下,资本主义对于中国来讲是太先进,所以走不通。

吴光远:你说的很对。要在有两千年封建专制历史的中国建立现代意义上的民主国家,首先必须唤醒民众,把中国人从奴隶意识中解放出来,让他们认识到自己是一个“人”,认识到人的尊严、人的权利和人的自由。也就是说,要从“以官为本”转向“以人为本”。所以,孙中山言“共和政治,不是推翻皇帝便算了事”,“单换一块共和国的招牌,绝不得谓革命成功”。

不过,中国有了自己的文艺复兴运动或思想启蒙运动——五四新文化运动,也掀开了时代新的一页。

篇3:中国呼唤人文精神阅读答案

7.下列不能支持“文艺复兴运动也被称为‘人文主义运动’”这一观点的一项是

A.文艺复兴的一个重大成就,就是产生了以人为中心、探讨世俗问题的人文学。

B.文艺复兴运动用“Humanitas”专指与“神学”相区别的新学科——人文学。

C.文艺复兴运动把人的问题和人的价值放在首位,体现了现代意义的“以人为本”思想。

D.文艺复兴强调对人自身的`关怀,崇尚人的理性,提倡人的尊严,追求人的解放。

8.下列说法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神学”是以神为对象研究神的学问,而“人文学”是以人为中心探讨世俗问题。

B.文艺复兴运动宣告了封建时代的结束,标志着人们走上了现代化道路。

C.中国封建社会特有的“官本位”文化在一定意义上抑制了先进的资本主义思想。

D.五四新文化运动重在思想启蒙,与欧洲的文艺复兴一样具有划时代意义。

9.请结合文本理解“单换一块共和国的招牌,绝不得谓革命成功”的内涵。(3分)

参考答案

7. B(原文说“19世纪,西方学者开始用‘Humanitas’来专指文艺复兴时的那股文艺思潮”)

8.B(原文说“把人们的思想带出了封建社会”,“为西方国家结束封建时代、走上现代化道路奠定了思想基础”,而不是“宣告”、“标志”。)

9.建立现代意义上的民主国家,要从“以官为本”转向“以人为本”,把国人从奴隶意识中解放出来。也只有唤醒民众,让他们认识到自己是一个“人”,认识到人的尊严、人的权利和人的自由,革命才算成功。(3分。意思对即可)

篇4:中国呼唤人文精神阅读理解附答案

中国呼唤人文精神阅读理解附答案

这个概念的出现,是在14世纪到16世纪的欧洲文艺复兴运动。文艺复兴的一个重大成就,就是产生了一些不以神为对象而以人为中心、不研究神的学问而探讨世俗问题的人文学。人文学的拉丁语为 Humanitas,以表明它们是与神学相区别的新学科。

19世纪,西方学者开始用Humanitas(人文主义、人道主义或人本主义)来专指文艺复兴时的那股文艺思潮。人文主义者把人的问题和人的价值放在首位,强调对人自身的关怀,崇尚人的理性,提倡人的尊严,追求人的解放。这与中世纪把人看作神的罪人、神的奴婢大为不同。因此,文艺复兴运动也被称为 人文主义运动。

陆云达:文艺复兴运动时的欧洲与中国还是有很大差异的。文艺复兴运动是发生于欧洲封建社会末期的一场思想启蒙运动,这场历时上百年的人文主义运动最终把人们的思想带出了封建社会,从封建时代的以神为本转向具有现代意义的以人为本,从而为西方国家结束封建时代、走上现代化道路奠定了思想基础。

反观中国,两千年的奴化教育,形成了中国封建社会特有的以官为本的官本位文化,老百姓则是封建特权者的奴隶,并且心甘情愿。辛亥革命虽然推翻了帝制,但是皇帝虽然退位了,而人们头脑中的皇帝并没有退位,袁世凯的复辟,也就成为必然。因此,在当时情况下,资本主义对于中国来讲是太先进,所以走不通。

吴光远:你说的很对。要在有两千年封建专制历史的中国建立现代意义上的`民主国家,首先必须唤醒民众,把中国人从奴隶意识中解放出来,让他们认识到自己是一个人,认识到人的尊严、人的权利和人的自由。也就是说,要从以官为本转向以人为本。所以,孙中山言共和政治,不是推翻皇帝便算了事,单换一块共和国的招牌,绝不得谓革命成功。

不过,中国有了自己的文艺复兴运动或思想启蒙运动五四新文化运动,也掀开了时代新的一页。

1.下列不能支持文艺复兴运动也被称为人文主义运动这一观点的一项是( ) (本题分数:3分)

A:文艺复兴的一个重大成就,就是产生了以人为中心、探讨世俗问题的人文学。

B:文艺复兴运动用Humanitas专指与神学相区别的新学科人文学。

C:文艺复兴运动把人的问题和人的价值放在首位,体现了现代意义的以人为本思想。

D:文艺复兴强调对人自身的关怀,崇尚人的理性,提倡人的尊严,追求人的解放。

2.下列说法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本题分数:3分)

A:神学是以神为对象研究神的学问,而人文学是以人为中心探讨世俗问题。

B:文艺复兴运动宣告了封建时代的结束,标志着人们走上了现代化道路。

C:中国封建社会特有的官本位文化在一定意义上抑制了先进的资本主义思想。

D:五四新文化运动重在思想启蒙,与欧洲的文艺复兴一样具有划时代意义。

3.理解单换一块共和国的招牌,绝不得谓革命成功的内涵。 (本题分数:4分)

8.B(原文说19世纪,西方学者开始用Humanitas来专指文艺复兴时的那股文艺思潮)

9.B(原文说把人们的思想带出了封建社会,为西方国家结束封建时代、走上现代化道路奠定了思想基础,而不是宣告、标志。)

10.建立现代意义上的民主国家,要从以官为本转向以人为本,把国人从奴隶意识中解放出来。也只有唤醒民众,让他们认识到自己是一个人,认识到人的尊严、人的权利和人的自由,革命才算成功。

篇5:找回工匠精神阅读答案

①近两年,“工匠精神”在中国渐成热词,无论是经济转型升级,还是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抑或是实现“中国制造2025”目标,这一精神都被看作原动力之一。

②专题片《上海工匠》中有这样一段镜头:1980年,我国国产飞机“运十”的试飞日,年轻的胡双钱第一次看到厂里女工们纷纷化了淡妆,妆等着为试飞成功欢呼雀跃。“从什么时候起,我们缺失了这样的自豪感与荣誉感?”35年没有出过一个次品的航空手艺人,国产飞机首席钳工胡双钱有此一问。而我们都需要思考:工匠精神怎样找回?

③“匠之所好者道也,进乎技矣。”庖丁之语,解答了自己解牛何以神乎其技,更道出了一个工匠追求技艺的价值所在。在笔者看来,发扬工匠精神更重要的意义,也在于道——价值的构建。

④较之“文以载道”,在中国古代社会的思想谱系里,“技以载道”并非重要组成部分。但那些心系“技以载道”的工匠们,把对工作的高度忠实、对产品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塑造成了一种价值观念,也化作了一种生活方式。

⑤然而,曾几何时,精益求精、追求极致的完美主义,被一些人指为“较真”“不合群”,于是,“一认真你就输了”“差不多就行了”……这样一类声音时常在你我耳畔响起。

⑥认真了,真的会输?差不多,真的行了?事实上,经常差不多,差得会很多。以手表为代表的瑞士制造,显然不能差;“可以传代”的德国制造,显然差不得。

⑦事实上,目前中国制造的转型升级,缺的恰恰是“不能差”的要求。比如,很多中国游客从日本带回的`马桶盖,其实是在中国生产的,只是它们遵循的是日本的标准和技术要求。由此看,中国制造不缺能力,在太多的领域,我们缺的只是“最后一厘米”。“当你把一个个产品完全当作自己的孩子,满怀爱,细心观察时,必然就会获得如何解决问题、如何提高制成率的启示。”日本“经营之圣”稻盛和夫的话语,可谓金玉之言。

⑧敬事如仪——敬畏的态度,又岂囿于哪种工作、那类人群?对工作保持敬畏,方可摒弃功利之心、浮躁情绪;对产品保持敬畏,何尝不是对自己劳动的肯定,对自己创造力的褒奖呢?

【问题】

14.下列对“最后一厘米”的理解,准确的是

A.遵循日本的标准和技术要求。

B.精益求精,追求极致的工作态度。

C.把产品当作自己的孩子,满怀爱,细心观察。

D.是对自己劳动的肯定,对自己创造力的褒奖。

15.下列说法,不符合文意的是

A.工匠精神是推动中国经济发展的原动力之一。

B.庖丁的话说出了自己能够成功的根本原因。

C.在中国古代思想谱系里,“文以载道”“技以载道”并重。

D.我们不论做哪种工作,都需要发扬“敬事如仪”的精神。

16.下列对文章写作方法的分析,正确的是

A.第①段从中国经济发展的现实出发,开门见山地提出了本文的中心论点。

B.第⑥段把瑞士制造和德国制造作对比,批评了“差不多”的论调。

C.第⑥段和第⑧段都用到了反问句式,强调“认真”和“敬事”的意义。

D.第⑦段通过举例论证,说明中国制造在很多领域缺少更高的标准和技术要求。

【参考答案】

14.B

15.C

16.D

篇6:“中国” 阅读答案

①和大多数学者不同,英国通亚咨询公司的创办人和首席研究员研究中国的工具是一把尺子,这把尺子测量的是中国人的腰围。根据他的跟踪测量,他公布了一组数据:目前,中国城市男性平均腰围已经从1985年的63.5厘米增长至76.2厘米。在短短的27年的时间里,中国男人的腰围粗了20%。更令人震惊的是,其中40~50岁的男性的平均腰围已经达到了86.2厘米。这些数据说明了一个事实:。

②其实,早在20xx年,我国就有2亿人超重,其中大约6000万人肥胖。这个庞大群体背后是一个巨大的经济黑洞:仅20xx年,我国成人可归因于超重或肥胖所带来的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和脑中风造成的直接经济负担就高达211亿元。

③“仅仅在20多年前,即使在中国最富裕的城市,人们仍在努力填饱肚子,现在他们却在拼命减肥。”与弗伦奇共同完成著作《富态:腰围改变中国》的一位作者马修·格莱博表示:“肥胖问题将成为中国未来经济发展和公共卫生系统的一枚定时炸弹。”

④从杨柳细腰到大腹便便,中国人只用了短短二三十年的时间。在经济飞速发展的同时,我国人口的超重率增长了近40%,肥胖率增长了近100%。

⑤“啤酒肚”所体现的腹内积聚脂肪,即所谓的中心性肥胖,更容易对健康产生不利影响。中心性肥胖将导致糖尿病、高血压、血脂异常和心血管病的危险更高,目前中国的肥胖人群中,八成以上存在这种肥胖类型。在中国,中心性肥胖是指男性腰围超过90厘米,女性腰围超过80厘米。按照这个标准,本世纪初,我国35~74岁成年男性中心性肥胖患病率为16.1%,女性患病率为37.6%。换句话说,我国已有近4000万名男性和9000万名女性处于危险之中。心脑血管研究专家介绍,肥胖很容易引起血压高、血脂高和血糖高,这“三高”会造成血管的动脉粥样硬化,就像水管里的斑锈迹。这些“锈迹”脱落下来,就容易造成血管破裂。如果这种情况发生在脑子里就是脑出血。这些脱落下来的“锈迹”还会堵塞血管,造成脑栓塞。如果堵塞发生在心脏就是冠心病。近年来,这类心脑血管疾病造成的死亡率也在逐步攀升。

⑥更让人忧心的是,在成年人腰围越来越粗的同时,中国的小胖子也越来越多,疾控中心数据显示,我国17岁以下的肥胖人群已经超过55万人,12%的儿童体重超重。

⑦在格莱博看来,造成中国人日益“心宽体胖”的罪魁祸首是饮食结构的变化。20xx年,位于上海市中心的来福士广场开业时,他注意到那里售卖美国热狗、土耳其烤肉、超级汉堡包和哈根达斯冰激凌,却几乎没有中式餐饮。

⑧与饮食结构同时改变的,还有人们的生活方式。最新发布的《健康中国20xx战略研究报告》显示,我国有83.8%的成年人从不参加锻炼。

⑨两位来自大洋彼岸的学者还注意到,城市化进一步“加粗”了中国人的腰围。“爱护草坪是中国公园的一个最普遍的规定。这意味着公园只是一条装饰得很漂亮的小径,而不是可以让人们嬉戏、锻炼的场所。”弗伦奇说。

⑩这样看来,要创造健康中国,需要我们每个人都行动起来,减小腰围,更需要政府出台政策,创造支持性环境。(选自《读者》20xx年第二期,有改动)

19.根据第①段的数据调查,可以得出一个结论。请将这结论填写在横线上。(2分)

20.“是什么导致中国人的腰围越来越粗?”这句话应该放在哪一段的开头?(2分)

21.从下文内容来看,第⑦段画线句子表述不准确,请将该句添加恰当内容,使之表达的意思更准确,并说明这样添加的理由。(2分)

22.造成中国人“心宽体胖”的原因有个人及政府两方面的因素,从个人的角度来看,应该怎么防止肥胖。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3分)

23.第④段划线句子使用了哪两种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2分)

24.减小中国人的腰围,更需要政府出台政策,创造支持性环境,请你为政府提出一条控制国人肥胖的合理化建议。(2分)

25.链接:有许多肥胖患者为了健康不惜一切代价减肥,正可以用柳永《蝶恋花》中的一句词来形容。请默写出此句词。(2分)

答案(15分)

19、中国人越来越胖了。

20、第⑦段。

21、应加上“之一”,因为让中国人日益“心宽体胖”的原因除了饮食结构,还有人们的生活方式,城市化。

22、调整饮食结构、改变生活方式。

23、列数字、作比较;具体说明了中国肥胖人数增长得特快。

24、大力发展健康教育,提倡全民健身;扩大体育活动场所,增加公共体育设施。

25、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篇7:“中国” 阅读答案

中国是茶的故乡,是最早发现、利用和种植茶叶的国家。

②在神农氏时代,人们就采茶树叶做菜羹;到了商周时期,这种食茶习惯得到继承和发展,同时还给茶叶取个名字叫做“荼”。秦汉时期,四川一带产茶已初具规模,随后,茶树的栽培、茶的制作及饮用习俗,逐步向西北和长江中下游传播。魏晋南北朝时期,茶叶已成为日常饮料,宴会、待客、祭祀都用它。

③到了唐代,茶叶生产的格局已初步形成,饮茶风气不仅遍及全国,还向国外传播,特别是对朝鲜和日本的影响很大。宋元时期,我国茶叶产区不断扩大,制茶技术进一步提高,品饮方式也日益完善。

④明朝是我国古代制茶发展最快、成就最大的一个重要时代。采摘后的茶叶不经过蒸熟,而是用热锅手炒,同时开始注意茶叶的外形美观,把茶揉成条索,用冲泡替代了以前的煎煮。

⑤清代后期,我国茶叶生产开始由盛而衰,到了20世纪初,由于帝国主义列强入侵,国运凋敝,百业不兴,中国茶叶生产一落千丈,直至新中国诞生以后,茶叶生产才又有了飞速发展。

文段二

①茶与中国人的日常生活紧密结合。古人很早就认识到,茶叶具有解渴、提神、保健的功能,东汉著名医药学家华佗说吃茶可以增进思维。明代钱椿年在《茶谱》中写道:“人饮真茶能止渴、消湿、明目、除烦……”茶叶具有的营养价值和药效成分,对身体健康有益,这是人们喜好饮茶的最重要的原因。

②在二千多年的饮茶过程中,人们从最初的饮茶止渴,逐步发展为饮茶品味,即在品茶活动中,讲究饮茶的环境、礼节、操作方式等等,人们通过品茶增进友谊,美化心灵,修养德行。陆羽《茶经》说:“茶之为用,味至寒,为饮最宜精行俭德之人。”即茶的饮用,最适宜品行端正、有节俭美德之人。

③茶是中国人日常生活中的必需品,同时还蕴含了极为深厚的文化信息和人文精神。以茶为载体,在制茶、饮茶中,表达人与人、人与自然之间的各种理念、情感等,这就是茶文化。

17.下面是为文段一拟写的标题,哪一个能概括其主要内容,为什么?(4分)

A. 茶之故乡 B.茶的传播 C. 千年茶史

答:

18.结合文段一或文段二的信息,在下面两则材料中的横线上进行恰当的补写。(6分)

【材料一】

“茶”字在中国各地发音各异,如厦门发音为“te”,闽南一带发音为“tay”,长江流域及华北各地发音多为“cha”。在国外,“茶”也有不同的发音,意大利和西班牙语是“te”,拉丁语则是而日语和印度语“茶”的发音都为“cha”,这说明 ① ,由此可以看出 ② 。

【材料二】

在园林里和自然山水间,常常设有亭子状的茶室。这些茶室一般以木头或者石头为建筑材料,桌子、凳子也多有木头、竹子、藤条、石头等制成。在这里,人们泡一壶好茶,小憩之余,看麓林曲径,叠石流泉,感到心旷神怡,情趣非凡。这体现了中国茶文化中对 ③ 的重视。

16.答案要点:C。文段按照时间顺序,梳理了从神农氏到新中国成立几千年来中国茶的发展历程。(共4分。选择2分,理由2分)

17. 答案示例:①国外“茶”的发音基本源自中国。

②中国是茶的故乡(茶是由中国向世界各国传播的)。

③饮茶环境(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关系)。(共6分。每空2分)

篇8:“中国” 阅读答案

实用类文本阅读

材料一:

凡是使用机器代替人类实现认知、识别、分析、决策等功能,均可认为属于人工智能范畴。人工智能作为新一轮产业变革的核心驱动力,将创造新的强大引擎,深刻改变人类社会生活、改变世界。作为引领未来的战略性技术,人工智能已上升至国家战略。20xx年7月8日,国务院发布《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明确了我国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的战略目标;到20xx年达到世界先进水平,成为重要经济增长点;到20xx年实现基础理论的重大突破,成为我国产业升级和经济转型的主要动力;到20xx年,人工智能理论、技术与应用总体达到世界领先水平,成为世界主要人工智能创新中心。

20xx—20xx 年中国人工智能产业规模及预测

(摘编自<20xx 年中国人工智能行业概况及户业规模分析》)

材料二:

20xx年,人工智能必定会走向实际的产业应用。比如視频理解和编辑技术的进一步成熟将推动整个视频产业的长足发展,包括精准和个性化的搜索推荐,以及视频生成和交易的正规化和品质化;“刷脸”技术将在20xx 年成为常态,在众多场景中落地,真正走进生活的方方面面;新零售的各个场景中,以视觉为核心的智能技术将得到广泛应用,带来购物体验的质的变化;智能机器人,在多年研发和软硬件准备后,将会有多种形态多种功能的机器人走入家庭,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

(摘编自<20xx: 中国人工智能会有哪些新趋势》

材料三:

截至20xx年6月,全球人工智能企业总数达到2542家,其中美国拥有1078家,占42.4%;中国其次,拥有592家,占23.3%。其余的872家企业,则分布在瑞典、新加坡等国。中国人工智能相关专利申请数也在近内持续增长,20xx年中国人工智能相关专利申请数为30115项。

专家和业内人士指出,20xx年,中国人工智能产业或将迎来调整洗牌期,以此实现更高质量的发展。机器人技术与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副主任孙立宁认为,人工智能的发展需要时间与过程,目前整个行业有些过热和盲目,出现泡沫和倒闭很正常,符合科技产业市场规律。市场本身存在优胜劣法、大浪淘沙的过程。这也从侧面推动着人工智能产业实现更高质量的发展。

(摘编自《20xx 年中国人工智能产业或迎调整洗牌期》)

材料四:

重点突破自然语音语义识别、机器学习、智能搜索等关键技术,完善核心芯片、显示器件、智能传感器、开发工具与集成环境等产业链配套。有序推进类人脑计算机、深度学习等前沿理论研究和技术创新,扭转技术路径跟随以及产业链关键环节受制于人的被动局面,形成自主可控的产业体系。在未来3到5年内,逐步推广人工智能应用领域,进一步推动人工智能在生活、公共安全、工业设计、医学、规划、交通和文化教育行业等领域中的规模化应用。加强智能家居、智能汽车、智能机器人、智能可穿戴设备等热点细分领域的网络、软硬件、数据、系统等标准化工作,鼓励人工智能领域的国内标准化组织、行业组织、企业参与国际标准化工作,推进自主人工智能相关标准国际化。

(摘编自温晓君《中国发展人工智能产业的建议》)

7.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人工智能,泛指使用机器代替人类实现认知、识别、分析、决策等方面的功能,是引领未来的战略性技术。

B. 新一轮产业变革以人工智能为核心驱动力,在人工智能创新成果的推动下,人类社会生活将会发生深刻改变。

C.20xx年7月8日,国务院发布《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这标志着人工智能已上升为中国的国家战略。

D. 中国人工智能未来将走向实际应用,产业规模会不断壮大,每年的产值和增长率也会呈现不断上升的趋势。

8.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我国希望在不远的将来,成为世界主要人工智能创新中心,人工智能理论、技术与应用总体能够达到世界领先水平。

B. 人工智能的产业化,将改变零售场景的现状,以视觉为核心的智能技术将得到广泛.应用,带来购物体验的质的变化。

C. 截至20xx年6月,中国的人工智能企业比美国的少了近一半,但中国在人工智能方面的专利申请量增速惊人,甚至超过了美国。

D. 中国人工智能发展过程中,也存在过热和盲目现象,人工智能产业实现更高质量的发展应该是未来追求的方向。

9. 根据材料四,简要概括怎样促进人工智能产业的发展。

【答案】7. D 8. C

9. (1)重点研发关键技术,完善配套产业链;(2)注重前沿理论学习和技术创新,形成自主可控的产业体系;(3)推动人工智能在各领域中的规模化应用;(4)加强人工智能产业的标准化工作,推进人工智能相关标准国际化。

篇9:“中国” 阅读答案

中国这个词至迟出现在春秋时期。当时的国,大的不到今天一个省,小的不过今天一个县,最小的只相当于今天一个乡或一个大一点的村,所以总数多得不胜枚举。于是地理处于中心区的国就被称为中国。这一中心区开始只限于今天的黄河中下游,主要是晋、郑、宋、鲁、卫等国和周天子的直属区。今天的淮河流域、长江流域、海河流域、渭河流域还不鸽算中国,秦、楚、吴、燕等周更不能称为中国。到了秦汉时代,秦、楚等国的旧地都成了统一国家的一部分,渭河流域关中盆地还成了首都所在,这些地区当然都算作了中国了。

中国的概念始终是模糊的,不明确的。即使在中原王朝内部,人们也可以视其中较边远偏僻的地区为非中国。例如在西汉时,今天的湖南、江西虽已设置郡县,却还未被承认为 中国,到了明朝,湖南、江西可以被称为中国,今天的云南、贵州一带还被当作非中国。

直到晚清,中国作为国家的概念已经明确了,但是清朝的正式名称还是大清国、大清或清。19中华民国建立,中国才成为中华民国的简称,成了国家的代名词。中国也有了明确的范围一一中华民国的全部领土。

16、依据上文填空。(4分)

①晚清以前,中国的含义是:

②1912年,中围的含义是:

17、在横线上填写下面两个时期中国所包括的具体范围。(4分)

①春秋时期:

②秦汉时期:

18、以下两题请任选一题作答。(2分)

①中国一词的词义在历史的演变中呈现什么样的特点?

②读完本文后你有什么感想?请简要回答。

答案

16、①(2分)地理处于中心区的国 ②(2分)中华民国

17、①(2分)当时的晋、郑、宋、鲁、卫等国和周天子的直属区。

②(2分)除了当时的晋、郑、宋、鲁、卫等国和周天子的直属区外,还包括秦、楚等国。

18、选做题。①(2分)由模糊、不明确到清晰、明确。 ②略

篇10:“中国” 阅读答案

中国在我墙上

王鼎钧

①你用了三页信纸谈祖国山川,我花了一个上午的功夫读中国全图。正看反看,横看竖看,看疆界道路山脉河流,看五千年,看十亿人。中国在我眼底,中国在我墙上。山东仍然像骆驼头,湖北仍然像青蛙,甘肃仍然像哑铃,海南岛仍然像鸟蛋。外蒙古这沉沉下垂的庞然大胃,把内蒙这条横结肠压弯了,把宁夏挤成一个梨核。地图是一种缩地术,也是一种障眼法。每一个黑点都放大,放大,放大到透明无色,天朗气清,露出里巷门牌,让寻人者一瞥看清。出了门才知道自己渺小,过一条马路都心惊肉跳。

②现在,在我眼前,墙上的中国是一幅画。我在寻思我怎么从画中掉出来。一千年前有个预言家说,地是方的,你只要一直走,一直走,就会掉下去。哥伦布不能证实的,由我应验了。看我走过的那些路,以比例尺为证,脚印为证。披星戴月,忍饥耐饿,风打头雨打脸,走得仙人掌的骨號枯竭,太阳内出血,驼掌变薄。走在耕种前的丑陋里,收获后的零乱凄凉里,追逐地平线如追逐公义。那些里程、那些里程呀,连接起来比赤道还长,可是没发现好望角。一直走,一直走,走得汽车也得了心绞痛。

③回想走过的这一路,我实在太累,实在希望静止,我羨慕那些树。走走走,即使重走一遍,童年也不可能在那一头等我。走走走,还不是看冬换了动物,夏换了植物,看最后的玫瑰最先的菊花,听最后的雁最先的纺织娘。四十年可以将人变鬼、将河变路、将芙蓉花变断肠草。四十年一阵风过,断钱的风筝沿河而下,小成一粒砂子,使我的眼红肿。水不为沉舟永远荡漾,漩涡合闭,真相沉埋,千帆驶过。我实在太累、太累。

④说到树,那天在公园里我心中一动。蟒蛇一样的根,铁柱石雕一样的根,占领土地,竖立旗帜。树不用寻根,它的根下入泉壤,上见青云,树即根、根即是树。除非政伐肢解,花果飘零,躯干进锯木厂,残枝堆在灶石。那时根又从何寻起,即使寻到了根,根也难救。

⑤我坐对那些树,欣赏他们的自尊自信,很想问他们:车在这里有抱怨没有?想生在山顶和明月握手?想生在水边看自己轮回?讨厌、还是喜欢树上那一群麻雀?讨厌、还是喜欢树下那盏灯?如何在此成苗?如何从牛蹄的甲缝里活过来?何时学会垄断阳光杀死闲草?何时学会高举双臂贿赂上帝?谁是你的祖先?谁是你的子孙?

⑥湖边还参差着老柳。这些柳,春天用它的嫩黄感动我,夏天用它的婀娜感动我,秋天用它的萧条感动着我。它们和当年那些令我想起你的发丝来的垂柳同一族类。它们在这里以足够的时间完成自己,亭亭拂拂,如戈杖而矜,如持笏而立,如伞如盖,如泉如瀑,如须如髯,如烟如雨。老家的那些柳树却全变成一个个坑洞。它们只不过是柳树罢了,树中最柔和的,只不过藏几只乌鸦泼一片浓荫罢了!

⑦中国一直在我的墙上,可你很难领会我的意思。我们都是人海的潜泳者,隔了一大段时间才冒出水面,谁也不知道对方在水底干些什么。在人们的猜疑编造声中,我们都想凭一张药方治对方的百病。我怎能为了到蛾眉山上看猴子而回去?泰山日出怎能治疗怀乡?假洋鬼子只称道长城和故宫,一个真正的中国人,他的梦里到底有些什么?我哪有心情去看十三陵?

⑧你曾说中国不能只是在我的墙上。可“还乡”对我能有什么意义呢….…对我来说,那还不是由一个异乡到另一个异乡?还不是由二个业已被人接受的异乡到一个不熟悉不适应的异乡?我离乡已经44年,世上有什么东西,在你放弃了他失落了他44年之后还能真正再属于你?回去,还不是一个仓皇失措张口结舌的异乡人?中国,只是在我的墙上。

【注】王鼎钓,旅美华人,散文家。

16.作者为什么“羡慕那些树”?请结合全文,分条概括。(5分)

17.本文的语言颇具有特色,请以第②、③段为例,任选两个方面简要分析。(6分)

18.中国在我墙上”作为文章的标题看何妙处?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理解。(6分)

19.“下列关于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4分)()

A.“地图是一种缩地术,也是一种障眼法”一句,道出了作者的无奈慨叹:面对地图似乎能“一瞥看清”自已的故乡,但现实中却难觅故园。

B.第⑥段中,作者把眼前所见的湖边柳与故乡柳进行对比,表达了对亭亭拂拂眼前柳的热爱之情,对变成坑洞的故乡柳的厌弃之感。

C.“泰山日出怎能治疗怀乡”一句通过反问形式,强调了文章的主旨,即“近乡情怯”的担忧,不愿回故乡是怕惹出更浓的乡思的心结。

D.文章抒写了缠绵又复杂的乡愁,揭示出内心渴望追根溯源和这种渴望难以实现的矛盾,这与作者游子的.生活经历是分不开的。

E.作者在文章中综合运用了第一人称和第二人称,既使自己的情感表达更加直接、真实,同时又使文章具有对话感,亲切而又自然。

16.(5分)①树可以静止,一直停留在出生的地方,而自己却一生漂泊行走太累;②树不用寻根,根和树为一体,而自己却远离了自己的根——故乡;

③树有自尊自信,对自身处境和遭遇从不抱怨,而自己却难以坦然面对生活;(每点2分)

17.(6分)示例:①形象生动。运用多种修辞手法,如“追逐地平线如追逐公义”使用比喻,形象生动地写出行走的坚定、执著;“走得仙人掌的骨髓枯竭,太阳内出血”“走得汽车也得了心绞痛”等,使用拟人、夸张手法,形象地写出了行走的艰苦;

②极富古典韵味。如“水不为沉舟永远荡漾,漩涡合闭,真相沉埋,千帆驶过。”化用了“沉舟侧畔千帆过”极富韵味,同时“玫瑰”“菊花”“雁”“纺织娘”“风筝”等多个传统抒情性意象的运用,给人古典的诗情画意之感。

③富有音韵美。句式灵活多变,如“披星戴月,忍饥耐饿,风打头雨打脸”“走在耕种前的丑陋里,收获后的零乱凄凉里”等句,句式上整散结合、长短错落,富于韵律和节奏变化。(任选两点作答,每点3分。举例、特点、效果各1分)

18.(6分)示例:

①从情感方面看,能够更形象地抒发一个离开故乡44年的漂泊者对于“还乡”的感慨,不断寻觅故乡,但故乡只是“在我墙上”,沧桑变幻,物是人非,有国却没了家,表现内心的无奈与惆怅,矛盾与纠结。

②从行文思路上看,“中国在我墙上”贯穿全文,作者由看墙上的中国地图,引发出对于“根”的追问,对“还乡”意义的理解,最终感慨“中国只是在我墙上”,引人思考。

③从表达技巧上看,一语双关,“中国在我墙上”既指中国地图挂在墙上,也指故乡对“我”而言仅仅停留在墙上,可望而不可即,一般意义上的“还乡”对“我”没有任何意义,抒发出了作者内心的感慨。(任意从两个角度作答,每点3分)

19.BC

(B.“对变成坑洞的故乡柳的厌弃”有误,应该是对故乡柳遭遇的不平和哀婉;C.这句并非表现作者“近乡情怯”的担忧,这也不是本文的主旨。)(每项2分)

相关专题 工匠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