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羡林《老猫》阅读练习题及答案

铁蛋 分享 时间: 收藏本文

【简介】感谢网友“铁蛋”参与投稿,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季羡林《老猫》阅读练习题及答案(共12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篇1:季羡林《老猫》阅读练习题及答案

①老猫虎子蜷曲在玻璃窗外窗台上的一个角落里,缩着脖子,眯着眼睛,一副寂寞、凄清、孤独、无助的神情。

②我从小就喜爱小动物。同小动物在一起,别有一番滋味。它们天真无邪,率性而行;有吃抢吃,有喝抢喝;不会说谎,不会推诿;受到惩罚,忍痛挨打;一转眼间,照偷不误。同它们在一起,我心里感到怡然、坦然、安然、欣然。

③十四年前,我养的第一只猫,就是这个虎子。它刚到我家来的时候,比老鼠大不了多少,蜷曲在狭窄的室内窗台上,可活动的空间好像还很大。它并没有什么特点,仅只是一只最平常的狸猫,身上有虎皮斑纹,颜色不黑不黄,并不美观。但是异于常猫的地方也有,它有两只炯炯有神的眼睛,两眼一睁,还真虎虎有虎气,因此起名叫虎子。

④有一天傍晚,我看老猫神情很不妙,我预感要发生什么事情。我唤它,它不肯进屋。我把它抱到篱笆以内,窗台下面。我端来两只碗,一只盛吃的,一只盛水。我拍了拍它的脑袋,它偎依着我,“喵呜”叫了两声,便闭上了眼睛。我放心地进屋睡觉了。第二天凌晨,我一睁眼,就拿着手电三步并作一步,到外面去看。哎呀!不好!两碗全在,但猫影顿杳。我心里非常难过,说不出是什么滋味。我手持手电找遍了塘边,山上,树后,草丛,深沟,石缝。“屋前屋后搜之遍,几处茫茫皆不见。”它从我的生命中消失了,永远永远地消失了。我简直像是失掉了一个好友,一个亲人。至今回想起来,我内心还颤抖不止。

⑤在我心情最沉重的时候,有一些通达世事的好心人告诉我,猫有一种特殊的本领,能知道自己什么时候寿终。到了那个时候,它们决不呆在主人家里,是为了避免主人看到死猫感到心烦,或感到悲伤。它们总是逃出去,到一个最僻静、最难找的角落,地沟里,山洞里,树丛里,等候最后时刻的到来。因此,养猫的人大都在家里看不见猫的尸体。

⑥我听了以后,若有所悟。现在看来,倒是猫临终时的所作所为,即使仅仅是出于本能吧,却给了我很大的启发。人们难道就不应该向猫学习这一点经验吗?有生必有死,这是自然规律,谁都逃不过。中国历史上赫赫有名的人物,秦皇、汉武,还有唐宗,千方百计,想求得长生不老,到头来仍然是“竹篮打水一场空”,只落得黄土一坯,“西风残照,汉家陵阙”。我辈平民百姓又何必煞费苦心呢?一个人早死几个小时,或者晚死几个小时,甚至几天,实在是无所谓的小事,影响不了地球的转动,社会的前进。

⑦我忽然联想到我多次看过的敦煌壁画上的西方净土。我觉得那没有什么出奇之处,但是给我印象最深,使我最为吃惊或者羡慕的还是西方净土世界的人们对待将死的人的态度。那里的人,大概同人世间的猫差不多,能预先知道自己寿终的时刻。到了那时,要死的老嬷嬷或者老头,健步如飞地走在前面,身后簇拥着自己的子子孙孙、至亲好友,他们个个喜笑颜开,全无悲戚的神态,仿佛是去参加什么喜事一般,一直把老人送进坟墓。净土世界里的人们真正参透了人生奥秘,真正参透了自然规律。人为万物之灵,净土世界里的人们为我们人类在同猫的对比之下真真增了光!真不愧是净土!

(选自《中华散文名篇》,有删改)

1.作者写老猫没有按照养猫的时间先后顺序写,反而先从病重的老猫写起,请赏析这样行文的妙处。(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季羡林先生的'散文语言独具一格,请结合全文赏析本文的语言特点。(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

3.作为国学大师和一代大儒,季羡林先生斯人已逝,但精神长存。请结合全文探究他身上有着中国优秀知识分子的哪些特点。(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下列对原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恰当的两项是(4分)( )

A.这篇散文讲述了作者由养猫而引发的感悟,他对小动物的关爱之情让人感叹,而老猫的“生死观”更是引发了作者深深的思考。

B.作者用他独有的笔触,细腻而传神地写出了人与动物之间爱与被爱的关系;主要描写了老猫的特点,重点刻画了作者寻猫的场景。

C.在现实生活中,这种来自身边小动物的爱时常被人们忽略,可作者却深切地感受到了,并把这些小动物当做生命中的朋友、亲人。

D.作者以爱猫、养猫、学猫、写猫为逻辑顺序组织全文,从中可见作者那高尚博爱的心、善良极致的心、豁达恬淡的心。

E.从本文中可得出以下启示:人与人之间、人与动物之间、人与自然之间——多种生命共存的地球家园,是需要博爱的信念来支撑的。

参考答案:

1.①先写老猫病重,引发读者对老猫命运的关注,从而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②使行文有波折、跌宕起伏;③文章主要写的是对老猫离去的哲学思考,先写病重的老猫为表现文章的主题作了铺垫。(每点2分,答全得满分)

2.①用语生动形象,寥寥数…辑顺序”错误。E项,“是需要博爱的信念来支撑的”错误,文章主要说的是作者从老猫对待死亡的方式上悟出了人类要有豁达的生命观。

篇2:季羡林《老猫》阅读答案

季羡林《老猫》阅读答案

季羡林《老猫》是季羡林先生的散文、纪念文章、随笔等内容的专辑,包括五部分:“老猫”记述了与季先生生活相伴的几种可爱的小动物给作者带来的无限生趣以及作者的人生感悟,一起来看看阅读答案,欢迎读者参考!

老猫

季羡林

①老猫虎子蜷曲在玻璃窗外窗台上一个角落里,缩着脖子,眯着眼睛,浑身一片寂寞、凄清、孤独、无助的神情。

②我从小就喜爱小动物。同小动物在一起,别有一番滋味。它们天真无邪,率性而行;有吃抢吃,有喝抢喝;不会说谎,不会推诿;受到惩罚,忍痛挨打;一转眼间,照偷不误。同它们在一起,我心里感到怡然,坦然,安然,欣然。不像同人在一起那样,应对进退,谨小慎微;斟酌词句,保持距离。感到异常地别扭。

③十四年前,我养的第一只猫,就是这个虎子。刚到我家来的时候,比老鼠大不了多少。蜷曲在窄狭的室内窗台上,活动的空间好像富富有余。它并没有什么特点,仅只是一只最平常的狸猫,身上有虎皮斑纹,颜色不黑不黄,并不美观。但是异于常猫的地方也有,它有两只炯炯有神的眼睛,两眼一睁,还真虎虎有虎气,因此起名叫虎子。

⑤在我心情最沉重的时候,有一些通达世事的好心人告诉我,猫们有一种特殊的本领,能知道自己什么时候寿终。到了此时此刻,它们决不呆在主人家里,让主人看到死猫,感到心烦,或感到悲伤。它们总是逃了出去,到一个最僻静、最难找的角落里,地沟里,山洞里,树丛里,等候最后时刻的到来。因此,养猫的人大都在家里看不见死猫的尸体。

⑥我听了以后,憬然若有所悟。现在看来,倒是猫们临终时的所作所为,即使仅仅是出于本能吧,却给了我很大的启发。人们难道就不应该向猫们学习这一点经验吗?有生必有死,这是自然规律,谁都逃不过。中国历史上的赫赫有名的人物,秦皇、汉武,还有唐宗,想方设法,千方百计,想求得长生不老。到头来仍然是竹篮子打水一场空,只落得黄土一抔,西风残照汉家陵阙。我辈平民百姓又何必煞费苦心呢?一个人早死几个小时,或者晚死几个小时,甚至几天,实在是无所谓的小事,决影响不了地球的转动,社会的前进。再退一步想,现在有些思想开明的人士,不想长生不老,不想在大地上再留黄土一抔;甚至开明到不要遗体告别,不要开追悼会。但是仍会给后人留下一些麻烦:登报,发讣告,还要打电话四处通知,总得忙上一阵。何不学一学猫们呢?它们这样处理生死大事,干得何等干净利索呀!一点儿痕迹也不留,走了,走了,永远地走了,让这花花世界的人们不见猫尸,用不着落泪,照旧做着花花世界的梦。

⑦我忽然联想到我多次看过的敦煌壁画上的'西方净土。我觉得没有什么出奇之处,但是给我印象最深,使我最为吃惊或者羡慕的还是他们对待要死的人的态度。那里的人,大概同人世间的猫们差不多,能预先知道自己寿终的时刻。到了此时,要死的老嬷嬷或者老头,健步如飞地走在前面,身后簇拥着自己的子子孙孙、至亲好友,个个喜笑颜开,全无悲戚的神态,仿佛是去参加什么喜事一般,一直把老人送进坟墓。后事如何,壁画不是电影,是不能动的。然而画到这个程序,以后的事尽在不言中。如果一定要画上填土封坟,反而似乎是多此一举了。我觉得,净土中的人们给我们人类争了光。他们这一手比猫们又漂亮多了。知道必死,而又兴高采烈,多么豁达!多么聪明!猫们能做得到吗?这证明,净土里的人们真正参透了人生奥秘,真正参透了自然规律。人为万物之灵,他们为我们人类在同猫们对比之下真真增了光!真不愧是净土!(选自《中华散文名篇》,有删节)

题目

15.作者笔下的老猫主要有哪些特点?(4分)

16.作者为什么不按照时间的顺序写,反而先从病重的老猫写起,请赏析这种行文的妙处。(4分)

17.季羡林散文独具一格,阅读全文,试从抒情艺术、语言特色中任选一个角度,简析本文的艺术特色。(6分)

18.请结合全文,联系实际,对敦煌壁画子子孙孙、至亲好友,个个喜笑颜开,全无悲戚的神态,仿佛是去参加什么喜事一般,一直把老人送进坟墓的送葬形式,谈谈你的看法。(6分)

参考答案

15.①虎皮斑纹,不黑不黄,不美观,很普通,很平常;②眼睛炯炯有神,虎虎有虎气;③善解人意,体念主人,不想主人为自己难过而离家。

16.①采用倒叙写作手法,设置悬念,引发读者对其命运的关注,激发阅读兴趣。

②为正文主题作铺垫,引发作者对老猫离去的哲学思考。

17.角度一:抒情艺术

要点:1、融抒情于叙事之中,情感朴实而厚重。采用写实方法,以身边琐事来抒发自身真实感受。(结合实例加以分析)

2、注重抒情与描写的结合,通过描绘事物的特点来抒发情感。(如第一段和第三段)

3、通过议论来升华情感,在对事物的看法中,表达对生死观的思考,抒发对猫的特殊情感。

角度二:语言特色

要点:①语言简朴却意蕴深远,情感厚朴;②长短句结合,具有参差之美。③不刻意追求语句工整、辞藻华丽,达到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的语言的最高境界。

观点二:这种送葬形式有悖民族传统。

①为死者送行的程序是中华民族几千年的文化传统使然,传统的形式是有其历史原因和必然性的。

②敦煌壁画的生死观念,参透了人生奥秘和自然规律。这并不是普通百姓能达到的境界。

③对死者的哀伤是生者感情的自然流露,表达了生者对死者离去的不舍之情,我们不应该刻意压抑。

篇3:《老猫》阅读答案季羡林

做阅读题要理清文章的写作思路(即文章的构建)。文章的每一段、每句话归根到底都是为阐明中心服务的,都归向文章的主旨。平时要学会为文章标段,归纳每段意思,归纳中心思想。往往行之有效。

老猫

季羡林

①老猫虎子蜷曲在玻璃窗外窗台上一个角落里,缩着脖子,眯着眼睛,浑身一片寂寞、凄清、孤独、无助的神情。

②我从小就喜爱小动物。同小动物在一起,别有一番滋味。它们天真无邪,率性而行;有吃抢吃,有喝抢喝;不会说谎,不会推诿;受到惩罚,忍痛挨打;一转眼间,照偷不误。同它们在一起,我心里感到怡然,坦然,安然,欣然。不像同人在一起那样,应对进退,谨小慎微;斟酌词句,保持距离。感到异常地别扭。

③十四年前,我养的第一只猫,就是这个虎子。刚到我家来的时候,比老鼠大不了多少。蜷曲在窄狭的室内窗台上,活动的空间好像富富有余。它并没有什么特点,仅只是一只最平常的狸猫,身上有虎皮斑纹,颜色不黑不黄,并不美观。但是异于常猫的地方也有,它有两只炯炯有神的眼睛,两眼一睁,还真虎虎有虎气,因此起名叫虎子。

④有一天傍晚,我看老猫神情很不妙,我预感要发生什么事情。我唤它,它不肯进屋。我把它抱到篱笆以内,窗台下面。我端来两只碗,一只盛吃的,一只盛水。我拍了拍它的脑袋,它偎依着我,“咪噢”叫了两声,便闭上了眼睛。我放心进屋睡觉。第二天凌晨,我一睁眼,三步并作一步,手里拿着手电,到外面去看。哎呀不好!两碗全在,猫影顿杳。我心里非常难过,说不出是什么滋味。我手持手电找遍了塘边,山上,树后,草丛,深沟,石缝。有时候,眼前白光一闪。“是老猫!”我狂喜。走近一看,是一张白纸。我嗒然若丧,心头仿佛被挖掉了点儿什么。“屋前屋后搜之遍,几处茫茫皆不见。”从此我就失掉了老猫,它从我的生命中消逝了,永远永远地消逝了。我简直像是失掉了一个好友,一个亲人。至今回想起来,我内心里还颤抖不止。

⑤在我心情最沉重的时候,有一些通达世事的好心人告诉我,猫们有一种特殊的本领,能知道自己什么时候寿终。到了此时此刻,它们决不呆在主人家里,让主人看到死猫,感到心烦,或感到悲伤。它们总是逃了出去,到一个最僻静、最难找的角落里,地沟里,山洞里,树丛里,等候最后时刻的到来。因此,养猫的人大都在家里看不见死猫的尸体。

⑥我听了以后,若有所悟。现在看来,倒是猫们临终时的所作所为,即使仅仅是出于本能吧,却给了我很大的启发。人们难道就不应该向猫们学习这一点经验吗?有生必有死,这是自然规律,谁都逃不过。中国历史上的赫赫有名的人物,秦皇、汉武,还有唐宗,想方设法,千方百计,想求得长生不老。到头来仍然是“竹篮子打水一场空”,只落得黄土一抔,“西风残照汉家陵阙”。我辈平民百姓又何必煞费苦心呢?一个人早死几个小时,或者晚死几个小时,甚至几天,实在是无所谓的小事,决影响不了地球的转动,社会的前进。再退一步想,现在有些思想开明的人士,不想长生不老,不想在大地上再留黄土一抔;甚至开明到不要遗体告别,不要开追悼会。但是仍会给后人留下一些麻烦:登报,发讣告,还要打电话四处通知,总得忙上一阵。何不学一学猫们呢?它们这样处理生死大事,干得何等干净利索呀!一点儿痕迹也不留,走了,走了,永远地走了,让这花花世界的人们不见猫尸,用不着落泪,照旧做着花花世界的梦。

⑦我忽然联想到我多次看过的敦煌壁画上的西方净土。我觉得没有什么出奇之处,但是给我印象最深,使我最为吃惊或者羡慕的还是他们对待要死的人的态度。那里的.人,大概同人世间的猫们差不多,能预先知道自己寿终的时刻。到了此时,要死的老嬷嬷或者老头,健步如飞地走在前面,身后簇拥着自己的子子孙孙、至亲好友,个个喜笑颜开,全无悲戚的神态,仿佛是去参加什么喜事一般,一直把老人送进坟墓。后事如何,壁画不是电影,是不能动的。然而画到这个程序,以后的事尽在不言中。如果一定要画上填土封坟,反而似乎是多此一举了。我觉得,净土中的人们给我们人类争了光。他们这一手比猫们又漂亮多了。知道必死,而又兴高采烈,多么豁达!多么聪明!猫们能做得到吗?这证明,净土里的人们真正参透了人生奥秘,真正参透了自然规律。人为万物之灵,他们为我们人类在同猫们对比之下真真增了光!真不愧是净土!

(选自《中华散文名篇》,有删节)

11.作者笔下的老猫主要有哪些特点?(3分)

12.作者写老猫没有按照养猫的时间先后顺序写,,反而先从病重的老猫写起,请赏析这种行文的妙处。(3分)

13.请分析第6段画线句子的含意。(3分)

14.季羡林散文语言独具一格,请结合全文赏析本文的语言特色。(5分)

15.作为国学大师和一代大儒,季羡林先生斯人已逝,但精神长存。请结合全文探究,季羡林先生身上有着中国优秀知识分子的哪些特点?(6分)

篇4:《老猫》阅读答案季羡林

11.①虎皮斑纹,不黑不黄,不美观,很普通,很平常;②眼睛炯炯有神,虎虎有虎气;③善解人意,体念主人,不想主人为自己难过而离家。(每点1分)

12.(1)先写老猫病重,引发读者对老猫命运的关注,从而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2)使行文有波折,跌宕起伏;(3)文章主要写的是对老猫离去的哲学思考,先写病重的老猫为表现文章的主题作了铺垫。

13.作者引用俗语诗词,(1分)凸显了秦皇、汉武、唐宗等赫赫有名的历史人物,想方设法妄求长生不老,而最终遭遇失败的枉然,表达季羡林先生对生死的感悟,主张坦然豁达的生命追求。(2分)

14.(1)用语简朴,寥寥数语却意蕴丰富,情感厚朴;(2)语言朴实而不乏味,庄重而不板滞,典雅而不雕琢,率真而不失睿智。(3)长短句结合,具有参差之美。(结合文句

15.(1)作为国学大师和一代大儒,季羡林先生有着恬淡豁达、参悟生死的博大的思想境界;(2)对动物之美和人生之美有着深刻而独到的见识和感受;(3)善于从日常生活中容易被忽视的小事中参悟出生命的本质,思维细腻,观察细致。(每点2分)

篇5:季羡林《老猫》阅读答案

季羡林《老猫》阅读答案

老猫

季羡林

①老猫虎子蜷曲在玻璃窗外窗台上一个角落里,缩着脖子,眯着眼睛,浑身一片寂寞、凄清、孤独、无助的神情。

②我从小就喜爱小动物。同小动物在一起,别有一番滋味。它们天真无邪,率性而行;有吃抢吃,有喝抢喝;不会说谎,不会推诿;受到惩罚,忍痛挨打;一转眼间,照偷不误。同它们在一起,我心里感到怡然,坦然,安然,欣然。不像同人在一起那样,应对进退,谨小慎微;斟酌词句,保持距离。感到异常地别扭。

③十四年前,我养的第一只猫,就是这个虎子。刚到我家来的时候,比老鼠大不了多少。蜷曲在窄狭的室内窗台上,活动的空间好像富富有余。它并没有什么特点,仅只是一只最平常的狸猫,身上有虎皮斑纹,颜色不黑不黄,并不美观。但是异于常猫的地方也有,它有两只炯炯有神的眼睛,两眼一睁,还真虎虎有虎气,因此起名叫虎子。

⑤在我心情最沉重的时候,有一些通达世事的好心人告诉我,猫们有一种特殊的本领,能知道自己什么时候寿终。到了此时此刻,它们决不呆在主人家里,让主人看到死猫,感到心烦,或感到悲伤。它们总是逃了出去,到一个最僻静、最难找的角落里,地沟里,山洞里,树丛里,等候最后时刻的到来。因此,养猫的人大都在家里看不见死猫的尸体。

⑥我听了以后,憬然若有所悟。现在看来,倒是猫们临终时的所作所为,即使仅仅是出于本能吧,却给了我很大的启发。人们难道就不应该向猫们学习这一点经验吗?有生必有死,这是自然规律,谁都逃不过。中国历史上的赫赫有名的`人物,秦皇、汉武,还有唐宗,想方设法,千方百计,想求得长生不老。到头来仍然是竹篮子打水一场空,只落得黄土一抔,西风残照汉家陵阙。我辈平民百姓又何必煞费苦心呢?一个人早死几个小时,或者晚死几个小时,甚至几天,实在是无所谓的小事,决影响不了地球的转动,社会的前进。再退一步想,现在有些思想开明的人士,不想长生不老,不想在大地上再留黄土一抔;甚至开明到不要遗体告别,不要开追悼会。但是仍会给后人留下一些麻烦:登报,发讣告,还要打电话四处通知,总得忙上一阵。何不学一学猫们呢?它们这样处理生死大事,干得何等干净利索呀!一点儿痕迹也不留,走了,走了,永远地走了,让这花花世界的人们不见猫尸,用不着落泪,照旧做着花花世界的梦。

⑦我忽然联想到我多次看过的敦煌壁画上的西方净土。我觉得没有什么出奇之处,但是给我印象最深,使我最为吃惊或者羡慕的还是他们对待要死的人的态度。那里的人,大概同人世间的猫们差不多,能预先知道自己寿终的时刻。到了此时,要死的老嬷嬷或者老头,健步如飞地走在前面,身后簇拥着自己的子子孙孙、至亲好友,个个喜笑颜开,全无悲戚的神态,仿佛是去参加什么喜事一般,一直把老人送进坟墓。后事如何,壁画不是电影,是不能动的。然而画到这个程序,以后的事尽在不言中。如果一定要画上填土封坟,反而似乎是多此一举了。我觉得,净土中的人们给我们人类争了光。他们这一手比猫们又漂亮多了。知道必死,而又兴高采烈,多么豁达!多么聪明!猫们能做得到吗?这证明,净土里的人们真正参透了人生奥秘,真正参透了自然规律。人为万物之灵,他们为我们人类在同猫们对比之下真真增了光!真不愧是净土!(选自《中华散文名篇》,有删节)

阅读训练

15.作者笔下的老猫主要有哪些特点?(4分)

16.作者为什么不按照时间的顺序写,反而先从病重的老猫写起,请赏析这种行文的妙处。(4分)

17.季羡林散文独具一格,阅读全文,试从抒情艺术、语言特色中任选一个角度,简析本文的艺术特色。(6分)

18.请结合全文,联系实际,对敦煌壁画子子孙孙、至亲好友,个个喜笑颜开,全无悲戚的神态,仿佛是去参加什么喜事一般,一直把老人送进坟墓的送葬形式,谈谈你的看法。(6分)

参考答案

15.①虎皮斑纹,不黑不黄,不美观,很普通,很平常;②眼睛炯炯有神,虎虎有虎气;③善解人意,体念主人,不想主人为自己难过而离家。

16.①采用倒叙写作手法,设置悬念,引发读者对其命运的关注,激发阅读兴趣。

②为正文主题作铺垫,引发作者对老猫离去的哲学思考。

17.角度一:抒情艺术

要点:1、融抒情于叙事之中,情感朴实而厚重。采用写实方法,以身边琐事来抒发自身真实感受。(结合实例加以分析)2、注重抒情与描写的结合,通过描绘事物的特点来抒发情感。(如第一段和第三段)3、通过议论来升华情感,在对事物的看法中,表达对生死观的思考,抒发对猫的特殊情感。

角度二:语言特色

要点:①语言简朴却意蕴深远,情感厚朴;②长短句结合,具有参差之美。③不刻意追求语句工整、辞藻华丽,达到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的语言的最高境界。

观点二:这种送葬形式有悖民族传统。①为死者送行的程序是中华民族几千年的文化传统使然,传统的形式是有其历史原因和必然性的;②敦煌壁画的生死观念,参透了人生奥秘和自然规律。这并不是普通百姓能达到的境界。③对死者的哀伤是生者感情的自然流露,表达了生者对死者离去的不舍之情,我们不应该刻意压抑。

篇6:老猫阅读答案

季羡林

①老猫虎子蜷曲在玻璃窗外窗台上一个角落里,缩着脖子,眯着眼睛,浑身一片寂寞、凄清、孤独、无助的神情。

②我从小就喜爱小动物。同小动物在一起,别有一番滋味。它们天真无邪,率性而行;有吃抢吃,有喝抢喝;不会说谎,不会推诿;受到惩罚,忍痛挨打;一转眼间,照偷不误。同它们在一起,我心里感到怡然,坦然,安然,欣然。不像同人在一起那样,应对进退,谨小慎微;斟酌词句,保持距离。感到异常地别扭。

③十四年前,我养的第一只猫,就是这个虎子。刚到我家来的时候,比老鼠大不了多少。蜷曲在窄狭的室内窗台上,活动的空间好像富富有余。它并没有什么特点,仅只是一只最平常的狸猫,身上有虎皮斑纹,颜色不黑不黄,并不美观。但是异于常猫的地方也有,它有两只炯炯有神的眼睛,两眼一睁,还真虎虎有虎气,因此起名叫虎子。

⑤在我心情最沉重的时候,有一些通达世事的`好心人告诉我,猫们有一种特殊的本领,能知道自己什么时候寿终。到了此时此刻,它们决不呆在主人家里,让主人看到死猫,感到心烦,或感到悲伤。它们总是逃了出去,到一个最僻静、最难找的角落里,地沟里,山洞里,树丛里,等候最后时刻的到来。因此,养猫的人大都在家里看不见死猫的尸体。

⑥我听了以后,憬然若有所悟。现在看来,倒是猫们临终时的所作所为,即使仅仅是出于本能吧,却给了我很大的启发。人们难道就不应该向猫们学习这一点经验吗?有生必有死,这是自然规律,谁都逃不过。中国历史上的赫赫有名的人物,秦皇、汉武,还有唐宗,想方设法,千方百计,想求得长生不老。到头来仍然是竹篮子打水一场空,只落得黄土一抔,西风残照汉家陵阙。我辈平民百姓又何必煞费苦心呢?一个人早死几个小时,或者晚死几个小时,甚至几天,实在是无所谓的小事,决影响不了地球的转动,社会的前进。再退一步想,现在有些思想开明的人士,不想长生不老,不想在大地上再留黄土一抔;甚至开明到不要遗体告别,不要开追悼会。但是仍会给后人留下一些麻烦:登报,发讣告,还要打电话四处通知,总得忙上一阵。何不学一学猫们呢?它们这样处理生死大事,干得何等干净利索呀!一点儿痕迹也不留,走了,走了,永远地走了,让这花花世界的人们不见猫尸,用不着落泪,照旧做着花花世界的梦。

⑦我忽然联想到我多次看过的敦煌壁画上的西方净土。我觉得没有什么出奇之处,但是给我印象最深,使我最为吃惊或者羡慕的还是他们对待要死的人的态度。那里的人,大概同人世间的猫们差不多,能预先知道自己寿终的时刻。到了此时,要死的老嬷嬷或者老头,健步如飞地走在前面,身后簇拥着自己的子子孙孙、至亲好友,个个喜笑颜开,全无悲戚的神态,仿佛是去参加什么喜事一般,一直把老人送进坟墓。后事如何,壁画不是电影,是不能动的。然而画到这个程序,以后的事尽在不言中。如果一定要画上填土封坟,反而似乎是多此一举了。我觉得,净土中的人们给我们人类争了光。他们这一手比猫们又漂亮多了。知道必死,而又兴高采烈,多么豁达!多么聪明!猫们能做得到吗?这证明,净土里的人们真正参透了人生奥秘,真正参透了自然规律。人为万物之灵,他们为我们人类在同猫们对比之下真真增了光!真不愧是净土!(选自《中华散文名篇》,有删节)

1.作者笔下的老猫主要有哪些特点?(4分)

2.作者为什么不按照时间的顺序写,反而先从病重的老猫写起,请赏析这种行文的妙处。(4分)

3.季羡林散文独具一格,阅读全文,试从抒情艺术、语言特色中任选一个角度,简析本文的艺术特色。(6分)

4.请结合全文,联系实际,对敦煌壁画子子孙孙、至亲好友,个个喜笑颜开,全无悲戚的神态,仿佛是去参加什么喜事一般,一直把老人送进坟墓的送葬形式,谈谈你的看法。(6分)

篇7:老猫阅读答案

1.①虎皮斑纹,不黑不黄,不美观,很普通,很平常;②眼睛炯炯有神,虎虎有虎气;③善解人意,体念主人,不想主人为自己难过而离家。

2.①采用倒叙写作手法,设置悬念,引发读者对其命运的关注,激发阅读兴趣。

②为正文主题作铺垫,引发作者对老猫离去的哲学思考。

3.角度一:抒情艺术

要点:1、融抒情于叙事之中,情感朴实而厚重。采用写实方法,以身边琐事来抒发自身真实感受。(结合实例加以分析)2、注重抒情与描写的结合,通过描绘事物的特点来抒发情感。(如第一段和第三段)3、通过议论来升华情感,在对事物的看法中,表达对生死观的思考,抒发对猫的特殊情感。

角度二:语言特色

要点:①语言简朴却意蕴深远,情感厚朴;②长短句结合,具有参差之美。③不刻意追求语句工整、辞藻华丽,达到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的语言的最高境界。

4.答案示例:这种送葬形式有悖民族传统。①为死者送行的程序是中华民族几千年的文化传统使然,传统的形式是有其历史原因和必然性的;②敦煌壁画的生死观念,参透了人生奥秘和自然规律。这并不是普通百姓能达到的境界。③对死者的哀伤是生者感情的自然流露,表达了生者对死者离去的不舍之情,我们不应该刻意压抑。

篇8:《老猫》阅读及答案

《老猫》阅读及答案

①老猫虎子蜷曲在玻璃窗外窗台上一个角落里,缩着脖子,眯着眼睛,浑身一片寂寞、凄清、孤独、无助的神情。

②我从小就喜爱小动物。同小动物在一起,别有一番滋味。它们天真无邪,率性而行;有吃抢吃,有喝抢喝;不会说谎,不会推诿;受到惩罚,忍痛挨打;一转眼间,照偷不误。同它们在一起,我心里感到怡然,坦然,安然,欣然。不像同人在一起那样,应对进退,谨小慎微;斟酌词句,保持距离。感到异常地别扭。

③十四年前,我养的第一只猫,就是这个虎子。刚到我家来的时候,比老鼠大不了多少。蜷曲在窄狭的室内窗台上,活动的空间好像富富有余。它并没有什么特点,仅只是一只最平常的狸猫,身上有虎皮斑纹,颜色不黑不黄,并不美观。但是异于常猫的地方也有,它有两只炯炯有神的眼睛,两眼一睁,还真虎虎有虎气,因此起名叫虎子。

④有一天傍晚,我看老猫神情很不妙,我预感要发生什么事情。我唤它,它不肯进屋。我把它抱到篱笆以内,窗台下面。我端来两只碗,一只盛吃的,一只盛水。我拍了拍它的脑袋,它偎依着我,“咪噢”叫了两声,便闭上了眼睛。我放心进屋睡觉。第二天凌晨,我一睁眼,三步并作一步,手里拿着手电,到外面去看。哎呀不好!两碗全在,猫影顿杳。我心里非常难过,说不出是什么滋味。我手持手电找遍了塘边,山上,树后,草丛,深沟,石缝。有时候,眼前白光一闪。“是老猫!”我狂喜。走近一看,是一张白纸。我嗒然若丧,心头仿佛被挖掉了点儿什么。“屋前屋后搜之遍,几处茫茫皆不见。”从此我就失掉了老猫,它从我的生命中消逝了,永远永远地消逝了。我简直像是失掉了一个好友,一个亲人。至今回想起来,我内心里还颤抖不止。

⑤在我心情最沉重的时候,有一些通达世事的好心人告诉我,猫们有一种特殊的本领,能知道自己什么时候寿终。到了此时此刻,它们决不呆在主人家里,让主人看到死猫,感到心烦,或感到悲伤。它们总是逃了出去,到一个最僻静、最难找的角落里,地沟里,山洞里,树丛里,等候最后时刻的到来。因此,养猫的人大都在家里看不见死猫的尸体。

⑥我听了以后,若有所悟。现在看来,倒是猫们临终时的所作所为,即使仅仅是出于本能吧,却给了我很大的启发。人们难道就不应该向猫们学习这一点经验吗?有生必有死,这是自然规律,谁都逃不过。中国历史上的赫赫有名的人物,秦皇、汉武,还有唐宗,想方设法,千方百计,想求得长生不老。到头来仍然是“竹篮子打水一场空”,只落得黄土一抔,“西风残照汉家陵阙”。我辈平民百姓又何必煞费苦心呢?一个人早死几个小时,或者晚死几个小时,甚至几天,实在是无所谓的`小事,决影响不了地球的转动,社会的前进。再退一步想,现在有些思想开明的人士,不想长生不老,不想在大地上再留黄土一抔;甚至开明到不要遗体告别,不要开追悼会。但是仍会给后人留下一些麻烦:登报,发讣告,还要打电话四处通知,总得忙上一阵。何不学一学猫们呢?它们这样处理生死大事,干得何等干净利索呀!一点儿痕迹也不留,走了,走了,永远地走了,让这花花世界的人们不见猫尸,用不着落泪,照旧做着花花世界的梦。

⑦我忽然联想到我多次看过的敦煌壁画上的西方净土。我觉得没有什么出奇之处,但是给我印象最深,使我最为吃惊或者羡慕的还是他们对待要死的人的态度。那里的人,大概同人世间的猫们差不多,能预先知道自己寿终的时刻。到了此时,要死的老嬷嬷或者老头,健步如飞地走在前面,身后簇拥着自己的子子孙孙、至亲好友,个个喜笑颜开,全无悲戚的神态,仿佛是去参加什么喜事一般,一直把老人送进坟墓。后事如何,壁画不是电影,是不能动的。然而画到这个程序,以后的事尽在不言中。如果一定要画上填土封坟,反而似乎是多此一举了。我觉得,净土中的人们给我们人类争了光。他们这一手比猫们又漂亮多了。知道必死,而又兴高采烈,多么豁达!多么聪明!猫们能做得到吗?这证明,净土里的人们真正参透了人生奥秘,真正参透了自然规律。人为万物之灵,他们为我们人类在同猫们对比之下真真增了光!真不愧是净土!

1、作者笔下的老猫主要有哪些特点?(3分)

2、作者写老猫没有按照养猫的时间先后顺序写,,反而先从病重的老猫写起,请赏析这种行文的妙处。(3分)

3、请分析第6段画线句子的含意。(3分)

4、季羡林散文语言独具一格,请结合全文赏析本文的语言特色。(5分)

5、作为国学大师和一代大儒,季羡林先生斯人已逝,但精神长存。请结合全文探究,季羡林先生身上有着中国优

秀知识分子的哪些特点?(6分)、

参考答案:

1、①虎皮斑纹,不黑不黄,不美观,很普通,很平常;②眼睛炯炯有神,虎虎有虎气;③善解人意,体念主人,不想主人为自己难过而离家。(每点1分)

2、(1)先写老猫病重,引发读者对老猫命运的关注,从而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2)使行文有波折,跌宕起伏;(3)文章主要写的是对老猫离去的哲学思考,先写病重的老猫为表现文章的主题作了铺垫。

3、作者引用俗语诗词,(1分)凸显了秦皇、汉武、唐宗等赫赫有名的历史人物,想方设法妄求长生不老,而最终遭遇失败的枉然,表达季羡林先生对生死的感悟,主张坦然豁达的生命追求。(2分)

4、(1)用语简朴,寥寥数语却意蕴丰富,情感厚朴;(2)语言朴实而不乏味,庄重而不板滞,典雅而不雕琢,率真而不失睿智。(3)长短句结合,具有参差之美。(结合文句

5、(1)作为国学大师和一代大儒,季羡林先生有着恬淡豁达、参悟生死的博大的思想境界;(2)对动物之美和人生之美有着深刻而独到的见识和感受;(3)善于从日常生活中容易被忽视的小事中参悟出生命的本质,思维细腻,观察细致。(每点2分)

篇9:《老清洁工》阅读练习题及答案

《老清洁工》阅读练习题及答案

入冬以来,每天早晨我们都要去湖滨长跑。途中总要经过一座新修的居民楼。每到这里,我们便会看到一位清洁女工在认真地清扫着路面。

这是一位老人,脚穿一双褪色的布鞋,身着一件不太合身的工作服,头上围着一块黑色方巾。从她那露出的白发和前额的皱纹来看,是位足有六十多岁的老奶奶。她天天挥动着扫把,一步步地往前扫着。拂去垃圾和尘土,小路露出了原先洁净的脸庞。记得一个大风天的早晨,她无法用扫帚扫,只好弯下腰把碎纸烂叶一一捡起,放进手里的小箱里。又一个雪后的早晨,当我跑步跑过马路边时,突然发现老人蹲在那里,用双手抠堵在下水道口的污泥和杂物。我想:多么勤劳的老人,她用汗水给人们送来了清洁和幸福。我敬佩她,但同时又可怜她:这么大年纪了,还要出来工作,想必是家中很困难吧。或许是位孤独老人,无依无靠,要凭自己劳动来养活自己。

元旦到了,爸爸买了一束鲜花,领我一起去看望他的一位中学的退休老师。我们来到一幢楼前,这是一幢熟悉的大楼。敲开门,一位并不陌生的老人出现在我们面前。爸爸喊了一声“老师!”我呆住了:她竟是那位“老清洁工”!我情不自禁,一把夺过爸爸手中的鲜花,双手捧到她的面前……

1、从结尾段找出一组反义词。

2、用“____”画出文中的一句拟人句。

3、用“~~~~”画出描写“我”心理活动的`语句。

4、下面哪句话能准确地概括文章的中心思想,在括号里画上“√”。

(1)赞扬了老教师热爱劳动。

(2)赞扬了老教师对工作认真负责。()

(3)赞扬了老教师退而不休的奉献精神。()

(4)赞扬了老教师为人民造福的精神。()

5、为什么“我一把夺过爸爸手中的鲜花,双手捧到她的面前”?

答案

1、熟悉——陌生

2、小路露出了原先洁净的脸庞。

3、我想:多么勤劳的老人……来养活自己。

4、(3)√

5、因为她用汗水给人们送来了清新和幸福,我敬佩她。所以……或:因为她有退而不休的奉献精神,我敬佩她,所以……

篇10:《老爱情》阅读练习题及答案

我这里说的爱情故事也许会让一些读者失望,但是当我说完这个故事后,相信也有一些读者会受到一丝震动。

话说20世纪70年代,我们香椿树街有一对老夫妇,当时是六七十岁的样子,妻子身材高挑,白皮肤,大眼睛,看得出来年轻的时候是个美人;丈夫虽然长得不丑,但是一个矮子。他们出现在街上,乍一看,不配,仔细一看,却是天造地设的一对。为什么这么说呢?这对老夫妻彼此之间是镜子,除了性别不同,他们的眼神相似,表情相似,甚至两人脸上的黑痣,一个在左脸颊,一个在右脸颊,也是配合得天衣无缝。他们到煤店买煤,一只箩筐,一根扁担,丈夫在前面,妻子在后面,这与别人家夫妇扛煤的位置不同,没有办法,不是他们别出心栽,是因为那丈夫矮、力气小,做妻子的反串了男角。

他们有个女儿,嫁出去了。女儿把自己的孩子丢在父母那里,也不知是为了父母,还是为了自己。她自己大概一个星期回一次娘家。

这是一个星期天的下午,女儿在外面“嘭嘭嘭”敲门,里面立即响起一阵杂番的脚步声,老夫妇同时出现在门边,两张苍老而欢乐的笑脸,笑起来两个人的嘴角居然都向右边歪着。

但女儿回家不是来向父母微笑的,她的任务似乎是为埋怨和教训她的双亲。她高声地列举出父母所干的糊涂事,包括拖把在地板上留下太多的积水,包括他们对孩子的溺爱,给他吃太多,穿得也太多。她一边喝着老人给她做的红枣汤,一边说:“唉,对你们说了多少遍也没用,我看你们是老糊涂了。”

老夫妻一听,忙走过去给外孙脱去多余的衣服,他们面带愧色,不敢争辩,似乎默认这么一个事实:他们是老了,是有点老糊涂了。

过一会儿,那老妇人给女儿收拾着汤碗,突然捂着胸口,猝然倒了下来,死了,据说死因是心肌梗塞。死者人缘好,邻居们听说了都去吊唁。他们看见平日不太孝顺的女儿这会儿哭成了泪人儿了,都不觉得奇怪,这么好的母亲死了,她不哭才奇怪呢!他们奇怪的是那老头,他面无表情,坐在亡妻的身边,看上去很平静。外孙不懂事,就问:“外公,你怎么不哭?”

老人说:“外公不会哭。外婆死了,外公也死的,外公今天也死的。”

孩子说:“你骗人,你什么病也没有,不会死的。”

老人摇摇头,说:“外公不骗人,外公今天也要死了。你看外婆临死不肯闭眼,她丢不下我,我也丢不下她。我要陪着你外婆哩。”

大人们听见老人的话,都多了心眼,小心地看着他。但老人并没有任何自寻短见的端倪,他一直静静地守在亡妻的身边,坐在一张椅子上。他一直坐在椅子上。夜深了,守夜的人们听见老人喉咙里响起一阵痰声,未及人们做出反应,老人就歪倒在亡妻的灵床下面了。这时就听见堂屋里自鸣钟“当当当”连着响了起来,人们一看,正是夜里12点!

正如他宣布的那样,那矮个子的老人心想事成,陪着妻子一起去了。如果不是人们亲眼看见,谁会相信这样的事情?但这个故事是真实的,那对生死相守的老人确有其人,他们是我的邻居,死于20世纪70年代末的同一天。那座老自鸣钟后来就定格在12点,犹如上了锈一样,任人们怎么拔转就是一动也不动。

这个故事叙述起来就这么简单,不知道你怎么看,我一直认为这是我一生能说的最动人的爱情故事。

(节选自《现代青年》03期)

13、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 )(5分)

A.作者善于从日常生活中,选择一些看似不起眼的事,如老夫妻到煤店买煤,一起给女儿开门,一起给外孙脱去多余的衣服等,用以表现老夫妻在生活中总是相依相随。

B.小说的情节可谓一波三折,老夫妻外貌上的巨大差距让邻居们都觉得他们不般配,经过他们的努力,终于改变了人们的`看法。

C.作者在开篇就说“我这里说的爱情故事也许会让一些读者失望”,结尾说“这个故事叙述起来就这么简单”,突出了这个故事的大众性,强调平凡更能打动人心。

D.老妇人因心肌梗塞离开了人世,大家都奇怪老人为什么不哭,其实老人是把生死之事看开了,认为人都是会死的,自己也一样。

E.小说中的人物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作者是运用肖像、语言、动作等人物描写的方法来塑造人物的。

14、小说安排“女儿”这个人物有何作用?(4分)

答:

15、小说结尾说老人夜里12点陪着老妻去了,那座老自鸣钟后来就定格在12点不再转动了。有人说这个情节太过离奇,不符合常理,应该删掉。你认为这个结尾是否应该删掉?请结合全文谈淡自已的看法。(6分)

答:

参考答案:

13、A E(B“经过他们的努力,终于改变了人们的看法”属于无中生有;C不是大众性,也不是强调平凡更能打动人心,而是开篇设置悬念,首尾呼应,使小说的情节更加完整;D不是老人看开了生死之事,而是老人抱定了与老妻同去的信念。)

14、①推动情节发展,小说中…一对老人的爱情故事,体现的是一种老式爱情,即中国传统的同甘共苦、夫唱妇随的爱情。②深层含义:“老爱情”中的“老”即为永久、永恒之意,真正的爱情永远青春不老。妻子死了,丈夫也平静地“陪着妻子一起去了”。老夫妻生死相依的爱情永存。

篇11:《老猫》阅读题答案

《老猫》阅读题答案

老猫

季羡林

①老猫虎子蜷曲在玻璃窗外窗台上的一个角落里,缩着脖子,眯着眼睛,一副寂寞、凄清、孤独、无助的神情。

②我从小就喜爱小动物。同小动物在一起,别有一番滋味。它们天真无邪,率性而行;有吃抢吃,有喝抢喝;不会说谎,不会推诿;受到惩罚,忍痛挨打;一转眼间,照偷不误。同它们在一起,我心里感到怡然、坦然、安然、欣然。

③十四年前,我养的第一只猫,就是这个虎子。它刚到我家来的时候,比老鼠大不了多少,蜷曲在狭窄的室内窗台上,可活动的空间好像还很大。它并没有什么特点,仅只是一只最平常的狸猫,身上有虎皮斑纹,颜色不黑不黄,并不美观。但是异于常猫的地方也有,它有两只炯炯有神的眼睛,两眼一睁,还真虎虎有虎气,因此起名叫虎子。

④有一天傍晚,我看老猫神情很不妙,我预感要发生什么事情。我唤它,它不肯进屋。我把它抱到篱笆以内,窗台下面。我端来两只碗,一只盛吃的,一只盛水。我拍了拍它的脑袋,它偎依着我,“喵呜”叫了两声,便闭上了眼睛。我放心地进屋睡觉了。第二天凌晨,我一睁眼,就拿着手电三步并作一步,到外面去看。哎呀!不好!两碗全在,但猫影顿杳。我心里非常难过,说不出是什么滋味。我手持手电找遍了塘边,山上,树后,草丛,深沟,石缝。“屋前屋后搜几遍,几处茫茫皆不见。”它从我的生命中消失了,永远永远地消失了。我简直像是失掉了一个好友,一个亲人。至今回想起来,我内心还颤抖不止。

⑤在我心情最沉重的时候,有一些通达世事的好心人告诉我,猫有一种特殊的本领,能知道自己什么时候寿终。到了那个时候,它们决不待在主人家里,是为了避免主人看到死猫感到心烦,或感到悲伤。它们总是逃出去,到一个最僻静、最难找的角落,地沟里,山洞里,树丛里,等候最后时刻的到来。因此,养猫的人大都在家里看不见猫的尸体。

⑥我听了以后,若有所悟。现在看来,倒是猫临终时的所作所为,即使仅仅是出于本能吧,却给了我很大的启发。人们难道就不应该向猫学习这一点经验吗?有生必有死,这是自然规律,谁都逃不过。中国历史上赫赫有名的人物,秦皇、汉武,还有唐宗,千方百计,想求得长生不老,到头来仍然是“竹篮打水一场空”,只落得黄土一抔,“西风残照,汉家陵阙”。我辈平民百姓又何必煞费苦心呢?一个人早死几个小时,或者晚死几个小时,甚至几天,实在是无所谓的小事,影响不了地球的转动,社会的前进。

⑦我忽然联想到我多次看过的敦煌壁画上的西方净土。我觉得那没有什么出奇之处,但是给我印象最深,使我最为吃惊或者羡慕的还是西方净土世界的人们对待将死的人的态度。那里的人,大概同人世间的猫差不多,能预先知道自己寿终的时刻。到了那时,要死的老嬷嬷或者老头,健步如飞地走在前面,身后簇拥着自己的`子子孙孙、至亲好友,他们个个喜笑颜开,全无悲戚的神态,仿佛是去参加什么喜事一般,一直把老人送进坟墓。

⑧净土世界里的人们真正参透了人生奥秘,真正参透了自然规律。人为万物之灵,净土世界里的人们为我们人类在同猫的对比之下真增了光!真不愧是净土!

(选自《中华散文名篇》,有删改)

4.下列对散文有关内容的鉴赏分析,恰当的一项是(3分)

A. 这篇散文讲述了作者由养猫而引发的感悟,他对小动物的关爱之情让人感叹,而老猫的“生死观”更是引发了作者深深的思考。

B. 作者用他独有的笔触,细腻而传神地写出了人与动物之间爱与被爱的关系;从与猫亲密相处的角度,描绘了一幅和谐、温馨的画面。

C. 作者以爱猫、养猫、学猫、写猫为逻辑顺序组织全文,从中可见作者那高尚博爱的心、善良极致的心、豁达恬淡的心。

D. 从本文中可得出以下启示:人与人之间、人与动物之间、人与自然之间——多种生命共存的地球家园,是需要博爱的信念来支撑的。

5.作者笔下的老猫主要有哪些特点?(6分)

6.作者写老猫没有按照养猫的时间先后顺序写,反而先从病重的老猫写起,请赏析这样行文的妙处。(6分)

4. A

B项,“从与猫亲密相处的角度,描绘了一幅和谐、温馨的画面”错,文中主要描写了老猫的特点,重点刻画了作者寻猫的场景。C项,“以爱猫、养猫、学猫、写猫为逻辑顺序”错,前面有倒叙的手法。D项,“是需要博爱的信念来支撑的”错,文章主要说的是作者从老猫对待死亡的方式上悟出了人类要有豁达的生命观。

5. ①虎皮斑纹,不黑不黄,不美观,很普通,很平常;②眼睛炯炯有神,虎虎有虎气;③善解人意,体念主人,不想主人为自己难过而离家。(每点2分)

6. ①先写老猫病重,引发读者对老猫命运的关注,从而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②使行文有波折,跌宕起伏;③文章主要写的是对老猫离去的哲学思考,先写病重的老猫为表现文章的主题作了铺垫。

篇12:《老街灯》的阅读练习题及答案

关于《老街灯》的阅读练习题及答案

这是最后一夜。当晨曦升起,当那个叫做“明天”的日子如期降临,老街灯将永远地告别这条街道。

已经多少年了,它一直守望在这里。街道的秘密,就是它成长的细节。那些匆忙的步履,那些徘徊的心事,喜悦和悲伤,孤独或喧嚣,都曾经走进老街灯温和的目光。老街灯珍藏着它们,永远都不会说出口。

老街灯的存在,仅仅是为了对一条街道的守望么?当它的光越来越孱弱,终于无力继续照亮别人的路的时候,那些曾经被它照耀过的人,并没有为它指明一条道路。离开了这条街道,老街灯不知道自己将要走上一条什么样的路。当它带着这条街道的所有秘密离去,街道将仍然是那条街道,仍然布满匆忙的步履,徘徊的心事,仍然上演着一幕幕的喜悦和悲伤,孤独或喧嚣。

因为别人的遗弃,老街灯成了守夜人的珍藏。在离开那条街道之前,它从来没有想过,自己与守夜人原来是如此的默契。守夜人和他的妻子也老了,这条街道,这盏灯,已经成为他们生命中不可割舍的部分。这么多年来,守夜人从来不揩老街灯的一滴油。现在,他拥有了这盏“退休”的灯。它就搁在火炉旁边的`一个靠椅上。我相信老人独自凝望它的时候,心底一定会涌动很复杂的想法。老街灯曾在那些风雨之夜温暖过他,就像此刻它在陪伴着他的孤独一样。炉火的温馨,让那些风雨往事披上了一层暖意。那些相依为命的日子是值得回味的。老街灯记得,守夜老人每个星期日下午总喜欢读一些游记类的读物,他高声朗读着那些关于非洲,关于藏有大森林和野象的故事。他从未离开过这条街道和这盏灯,他的心里有一个关于远行的梦想。

是命运不肯放走他。当他终于可以走开的时候,却不知道自己接下来将要遭遇怎样的命运。有些东西,其实是我们无从把握的。就像在奔往某处景观的途中,我们无法拒绝沿途的景致一样——不管是令人愉快还是忧伤。甚至,它们的存在,或者这种存在所呈示的意义,已经远远超过作为目的的所谓“景观”。而这一切,常常被我们发觉,却很难做出有违初衷的选择。人的一生就这样固执地走了下去。

而守夜老人留了下来。还有老街灯,也一直留在了那里。我们忽略了他们的存在。我们是匆匆的赶路者。

因为搬家,我翻阅起了旧的习作。它们已在牛皮纸信封里尘封十多个年头了。我无法让自己不按照当下的心态和眼光去重温那些文字。我在翻阅它们的时候一直在努力让自己回归当初的心境。这些稚嫩的文字,它们收留了我的青春,遥远并且质感,它们打动了我。我珍视这份真实,并且期望写下具有同样品质的文字。多年以后,我也会像今天一样成为自己的读者。就像那盏老街灯,它曾经照亮了我的远行之路,也一直在记着我的回家的路。

另一种现实是,难耐寂寞的老街灯主动走进熔炉,被铸成一架可以插蜡烛的漂亮烛台,摆到了诗人的绿色书桌上。那些曾经的风雨,于是在诗人笔下氤氲成为浪漫的风景。也许,这仅仅是一个梦。但这个梦让我有了说不出的伤感。

19.文章第一自然段有哪些作用?(4分)

20.如何理解“老街灯的存在,仅仅是为了对一条街道的守望么”这句话在文中的含义?(4分)

21.文章题目是“老街灯”,作者为什么要写到“守夜人”和“旧习作”?(4分)

22.结合文章内容和老街灯的象征意义,谈谈作者对老街灯命运的看法。(6分)

参考答案:

19.(4分)(1)紧扣题目,点出文章的主体对象,引起下文;(2分)(2)强调老街灯即将完成使命,引起读者的关注,为全文奠定了伤感基调。(2分)

20.(4分)(1)老街灯的…精神起过引导作用的传统文化(人或物),它是特定时代的产物,渐渐远离现代文明而被遗忘、遗弃,有着历史的必然性。(2分)(2)人们紧跟时代的步伐,又能不忘老街灯对人的精神作用,老街灯理应被珍视。(2分)(3)老街灯如果耐不住寂寞,迎合时代潮流而改头换面,无异于自我毁灭。(2分)

相关专题 练习题老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