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邕听琴阅读题及答案

飞鹰 分享 时间: 收藏本文

【简介】感谢网友“飞鹰”参与投稿,下面小编为大家带来蔡邕听琴阅读题及答案(共8篇),希望大家能够受用!

篇1:蔡邕听琴阅读题及答案

吴人有烧桐以爨者①,邕②闻火烈之声,知其良木,因请而裁③为琴,果有美音,而其尾扰焦,故时人名曰焦尾琴焉。初,邕在陈留④也,其邻人有以酒食召邕者,比往而酒已酣焉。客有弹琴于屏,邕至门试潜听之,曰:嘻!以乐召我而有杀心,何也?遂反。将命者告主人曰:蔡君向来,至门而去。邕素为乡邦所宗,主人遽自追而问其故,邕具以告,莫不怃然⑥。弹琴者曰:我向鼓弦,见螳螂方向鸣蝉,蝉将去而未飞,螳螂为之一前一却。吾心耸然,惟恐螳螂之失之也,此岂为杀心而形于声者乎?邕莞然而笑曰:此足以当之⑦矣。

(选自《后汉书蔡邕传》)

【注释】

①吴人有烧桐爨(cun)者:吴地有人用桐木蒸饭。②邕(yōng):即蔡邕,东汉著名文学家、书法家,且精通经史、音律、天文,是蔡文姬之父。③裁:制作。④陈留:古地名,今河南境内。⑤将命者:侍从。⑥怃然:惘然的样子。⑦足以当之:足以称为杀心了。

【文言知识】

说向。向是个多义词。

一、指面对、朝向。上文方向鸣蝉中的'向即指朝向。

二、指接近、临近。李商隐诗:向晚意不适,驱车登古原。向晚即临近晚上。又,杜甫诗:秋天漠漠向昏黑。向昏黑即临近昏暗。

三、作为时间副词,表过去,但其含义要随文而定。上文蔡君向来及我向鼓弦中两个向,均应理解为刚才《桃花源记》中寻向所志中的向,应理解为早先《捕蛇者说》中向吾不为斯役,则久已病矣中的向,应理解为从前。

【思考与练习】

1、解释:

①名②屏③潜

④却⑤耸然⑥莞然

2、翻译:

①比往而酒已酣焉

②邕素为乡邦所宗

③邕具以告

④此岂为杀心而形于声者乎?

3、理解:从蔡邕听琴的角度看,这则故事要说明

【参考答案】

1、①命名②屏风后③暗暗地④退⑤惊动的样子⑥微笑的样子

2、①等到(他)去时对方已喝得酒酣耳热了;②蔡邕一向为乡里人所推崇;③蔡邕一一把全部情况告诉对方;④这难道是杀心显露在琴声中吗?

3、蔡邕精通音律,善于辨识琴声。

篇2:《蔡邕听琴》阅读答案及译文

《蔡邕听琴》阅读答案及译文

蔡邕听琴

吴人有烧桐以爨①者,邕闻火烈②之声,知其良木,因③请而裁④为琴,果有美音,而其尾扰焦,故时人⑤名⑥曰“焦尾琴”焉。初,邕在陈留也,其邻人有以酒食召⑦邕者,比⑧往而酒已酣焉。客有弹琴于屏,邕至门试潜⑨听之,曰:“嘻!以乐召我而有杀心,何也?”遂反。将命者…告主人曰:“蔡君向⑩来,至门而?去。”邕素?为乡邦所宗?二,主人遽自追而问其故,邕具以告,莫不怃然?。弹琴者曰:“我向鼓?弦,见螳螂方向?鸣蝉,蝉将去而未飞,螳螂为之一前一却?。吾心耸然,惟?恐螳螂之失之也,此岂为杀心而形?于声者乎??”邕莞然而笑曰:“此足以当之矣。”

阅读练习

[1.解释:①名 ②屏 ③潜 ④却 ⑤耸然 ⑥莞然

2.翻译:①比往而酒已酣焉 ②邕素为乡邦所宗 ③邕具以告 ④此岂为杀心而形于声者乎?

3.理解:从“蔡邕听琴”的角度看,这则故事要说明

参考答案

1.①命名②屏风后③暗暗地④退⑤惊动的样子⑥微笑的样子

2.①等到(他)去时对方已喝得酒酣耳热了;②蔡邕一向为乡里人所推崇;③蔡邕一一把全部情况告诉对方;④这难道是杀心显露在琴声中吗?

3.蔡邕精通音律,善于辨识琴声

解释

①爨:烧饭

②烈:同“裂”

③因:于是

④裁:剪

⑤时人:当时的人

⑥名:n→v,命名

⑦召:同“招”,招待

⑧比:等到

⑨潜:偷偷地

⑩向:刚才

而:表转折,却

素:向来

怃然:失落的样子

鼓:弹奏

方向:正对着

却:后退

惟:只是希望

形:表现

岂...乎:难道...吗?

宗:尊重

蔡邕:公元133年-公元192年,字伯喈,陈留(今河南省开封市陈留镇)圉人,东汉文学家、书法家。汉献帝时曾拜左中郎将,故后人也称他“蔡中郎”。后汉三国时期著名才女·蔡琰(蔡文姬)之父。

译文:

吴地有个焚烧桐木做饭的人,蔡邕听到桐木在火中爆裂的声音,知道这是一段很好的木头,就请人用

这个木头做了一张琴,果然弹出了美妙的音乐,可是木头尾部烧焦了,所以当时把这个琴就叫做“焦尾琴”。起初,蔡邕在陈留时,他的`邻居用酒食招待蔡邕,等到蔡邕去时邻家酒喝得正高兴,有一个客人在屏风后弹琴,蔡邕到门口偷偷地听,大惊道:“啊!用音乐来请我却有杀心,是什么原因呢?”就溜回去了。仆人告诉主人说:“蔡君刚才来了,到门口却离开了。”蔡邕一向被乡里人推崇。主人急忙亲自追上去并且追问他离开的原因,蔡邕详细把情况告知了他,大家没有不吃惊的。弹琴的人说:“我刚才弹琴时,看见螳螂正爬向一只鸣蝉,蝉儿将要离开却没有飞起,螳螂随着他一进一退。我内心很紧张,只担心螳螂抓不到它啊。这难道就是杀心显露在琴声中吗?”蔡邕笑着说:“这足以称之为杀心啊!”

篇3:高中文言文阅读:蔡邕听琴

吴人有烧桐以爨者①,邕②闻火烈之声,知其良木,因请而裁③为琴,果有美音,而其尾扰焦,故时人名曰焦尾琴焉。初,邕在陈留④也,其邻人有以酒食召邕者,比往而酒已酣焉。客有弹琴于屏,邕至门试潜听之,曰:嘻!以乐召我而有杀心,何也?遂反。将命者告主人曰:蔡君向来,至门而去。邕素为乡邦所宗,主人遽自追而问其故,邕具以告,莫不怃然⑥。弹琴者曰:我向鼓弦,见螳螂方向鸣蝉,蝉将去而未飞,螳螂为之一前一却。吾心耸然,惟恐螳螂之失之也,此岂为杀心而形于声者乎?邕莞然而笑曰:此足以当之⑦矣。(《后汉书蔡邕传》)

吴地有个焚烧桐木做饭的人,蔡邕听到桐木在火中爆裂的声音,知道这是一段很好的木头,就请人用这个木头做了一张琴,果然弹出了美妙的音乐,可是木头尾部烧焦了,所以当时把这个琴就叫做焦尾琴。起初,蔡邕在陈留时,他的邻居用酒食招待蔡邕,等到蔡邕去时邻家酒喝得正高兴,有一个客人在屏风后弹琴,蔡邕到门口偷偷地听,大惊道:啊!用音乐来请我却有杀心,是什么原因呢?就溜回去了。仆人告诉主人说:蔡君刚才来了,到门口却离开了。因为蔡邕向来是被同乡所效法的人,主人急忙亲自追上去并且追问他逃离的原因,蔡邕详细把情况告知了他,大家没有不吃惊的。弹琴的人说:我刚才弹琴时,看见螳螂正爬向一只鸣蝉,蝉儿将要离开却没有飞起,螳螂随着他一进一退。我内心很紧张,只担心螳螂抓不到它啊。这难道就是产生杀心并且在琴声中流露出来的原因吗?蔡邕笑着说: 这 足以称为杀心了 !

[注释]

①吴人有烧桐爨(cuàn)者:吴地有人用桐木蒸饭。

②邕(yōng):即蔡邕,东汉著名文学家、书法家,且精通经史、音律、天文,是蔡文姬之父。

③裁:制作。

④陈留:古地名,今河南境内。

⑤将命者:侍从。

⑥怃然:惘然的样子。

⑦足以当之:足以称为杀心了。

[文言知识]说向。向是个多义词。

一、指面对、朝向。上文方向鸣蝉中的向即指朝向。

二、指接近、临近。李商隐诗:向晚意不适,驱车登古原。向晚即临近晚上。又,杜甫诗:秋天漠漠向昏黑。向昏黑即临近昏暗。

三、作为时间副词,表过去,但其含义要随文而定。上文蔡君向来及我向鼓弦中两个向,均应理解为刚才;《桃花源记》中寻向所志中的'向,应理解为早先;《捕蛇者说》中向吾不为斯役,则久已病矣中的向,应理解为从前。

[思考与练习]

1.解释:①名 ②屏 ③潜 ④却⑤耸然 ⑥莞然

2.翻译:①比往而酒已酣焉 ②邕素为乡邦所宗 ③邕具以告 ④此岂为杀心而形于声者乎?

3.理解:从蔡邕听琴的角度看,这则故事要说明

参考答案:

1.①命名②屏风后③暗暗地④退⑤惊动的样子⑥微笑的样子

2.①等到(他)去时对方已喝得酒酣耳热了;

②蔡邕一向为乡里人所推崇;

③蔡邕一一把全部情况告诉对方;

④这难道是杀心显露在琴声中吗?

3.蔡邕精通音律,善于辨识琴声

篇4:中考文言文阅读训练:蔡邕听琴

中考文言文阅读训练:蔡邕听琴

蔡邕听琴

牐犖馊擞猩胀┮造嗾撷伲邕②闻火烈之声,知其良木,因请而裁③为琴,果有美音,而其尾扰焦,故时人名曰“焦尾琴”焉。初,邕在陈留④也,其邻人有以酒食召邕者,比往而酒已酣焉。客有弹琴于屏,邕至门试潜听之,曰:“嘻!以乐召我而有杀心,何也?”遂反。将命者?告主人曰:“蔡君向来,至门而去。”邕素为乡邦所宗,主人遽自追而问其故,邕具以告,莫不怃然⑥。弹琴者曰:“我向鼓弦,见螳螂方向鸣蝉,蝉将去而未飞,螳螂为之一前一却。吾心耸然,惟恐螳螂之失之也,此岂为杀心而形于声者乎?”邕莞然而笑曰:“此足以当之⑦矣。”(《后汉书?蔡邕传》)

【注释】

①吴人有烧桐爨(cuàn)者:吴地有人用桐木蒸饭。

②邕(yōng):即蔡邕,东汉著名文学家、书法家,且精通经史、音律、天文,是蔡文姬之父。

③裁:制作。

④陈留:古地名,今河南境内。

⑤将命者:侍从。

⑥怃然:惘然的样子。

⑦足以当之:足以称为杀心了。

【思考与练习】

1.解释:①名 ②屏 ③潜 ④却 ⑤耸然 ⑥莞然

2.翻译:①比往而酒已酣焉 ②邕素为乡邦所宗 ③邕具以告 ④此岂为杀心而形于声者乎? 牐

3.理解:从“蔡邕听琴”的角度看,这则故事要说明?

【译文】

吴地有个焚烧桐木做饭的人,蔡邕听到桐木在火中爆裂的声音,知道这是一段很好的木头,就请人用这个木头做了一张琴,果然弹出了美妙的音乐,可是木头尾部烧焦了,所以当时把这个琴就叫做“焦尾琴”。起初,蔡邕在陈留时,他的邻居用酒食招待蔡邕,等到蔡邕去时邻家酒喝得正高兴,有一个客人在屏风后弹琴,蔡邕到门口偷偷地听,大惊道:“啊!用音乐来请我却有杀心,是什么原因呢?”就溜回去了。仆人告诉主人说:“蔡君刚才来了,到门口却离开了。”因为蔡邕向来是被同乡所效法的人,主人急忙亲自追上去并且追问他逃离的原因,蔡邕详细把情况告知了他,大家没有不吃惊的'。弹琴的人说:“我刚才弹琴时,看见螳螂正爬向一只鸣蝉,蝉儿将要离开却没有飞起,螳螂随着他一进一退。我内心很紧张,只担心螳螂抓不到它啊。这难道就是产生杀心并且在琴声中流露出来的原因吗?”蔡邕笑着说:“ 这 足以称为杀心了 !”

【参考答案】

1.①命名? ②屏风后? ③暗暗地? ④退? ⑤惊动的样子? ⑥微笑的样子

2.①等到(他)去时对方已喝得酒酣耳热了。

②蔡邕一向为乡里人所推崇。

③蔡邕一一把全部情况告诉对方。

④这难道是杀心显露在琴声中吗?

3.蔡邕精通音律,善于辨识琴声。

篇5:《蔡邕听琴》课后练习题解析

《蔡邕听琴》课后练习题解析

吴人有烧桐以爨者①,邕②闻火烈之声,知其良木,因请而裁③为琴,果有美音,而其尾扰焦,故时人名曰“焦尾琴”焉。初,邕在陈留④也,其邻人有以酒食召邕者,比往而酒已酣焉。客有弹琴于屏,邕至门试潜听之,曰:“嘻!以乐召我而有杀心,何也?”遂反。将命者…告主人曰:“蔡君向来,至门而去。”邕素为乡邦所宗,主人遽自追而问其故,邕具以告,莫不怃然⑥。弹琴者曰:“我向鼓弦,见螳螂方向鸣蝉,蝉将去而未飞,螳螂为之一前一却。吾心耸然,惟恐螳螂之失之也,此岂为杀心而形于声者乎?”邕莞然而笑曰:“此足以当之⑦矣。”(《后汉书·蔡邕传》)

注释:

①吴人有烧桐爨(cuàn)者:吴地有人用桐木蒸饭。

②邕(yōng):即蔡邕,东汉著名文学家、书法家,且精通经史、音律、天文,是蔡文姬之父。

③裁:制作。

④陈留:古地名,今河南境内。

⑤将命者:侍从。

⑥怃然:惘然的样子。

⑦足以当之:足以称为杀心了。

文言知识:说“向”。

练习:

1.解释:

①名 ②屏 ③潜

④却 ⑤耸然 ⑥莞然

2.翻译:

①比往而酒已酣焉

②邕素为乡邦所宗

③邕具以告

④此岂为杀心而形于声者乎?

3.理解:

从“蔡邕听琴”的角度看,这则故事要说明

“向”是个多义词。

一、指“面对”、“朝向”。上文“方向鸣蝉”中的“向”即指“朝向”。

二、指“接近”、“临近”。李商隐诗:“向晚意不适,驱车登古原。”“向晚”即临近晚上。又,杜甫诗:“秋天漠漠向昏黑。”“向昏黑”即临近昏暗。

三、作为时间副词,表过去,但其含义要随文而定。

上文“蔡君向来”及“我向鼓弦”中两个“向”,均应理解为“刚才”;《桃花源记》中“寻向所志”中的`“向”,应理解为“早先”;《捕蛇者说》中“向吾不为斯役,则久已病矣”中的“向”,应理解为“从 前”。

篇6:《闻琴》阅读题及答案

《闻琴》阅读题及答案

闻琴

唐孙氏

玉指朱弦轧复清,湘妃愁怨最难听。

初疑飒飒凉风劲,又似萧萧暮雨零。

近比流泉来碧嶂,远如玄鹤下青冥。

夜深弹罢堪惆怅,露湿丛兰月满庭。

1.下面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5分)

A.首联描写调弦的.过程,琴音由嘈杂到纯净。湘妃,指舜妃娥皇、女英,运用湘妃思念舜的典故,总写琴声哀怨。

B.颔联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用自然界常见的声音凉风飒飒、潇潇暮雨,形象地表现琴声,化抽象为具体。

C.颈联写听琴感受。琴声如在耳边,仿佛泉水从青色的山峰上流泻下来;琴声越来越远,又如黑鹤从青苍幽远的天空飞下。

D.“远如玄鹤下青冥”中“青冥”即青天。该句运用了通感的手法,以视觉写听觉,表现了琴声的急促。

E.尾联写弹琴结束后的情景,意境幽静美好,突出了音乐的魅力,与白居易《琵琶行》的写法有异曲同工之妙。

2.请赏析“夜深弹罢堪惆怅,露湿丛兰月满庭”一联的艺术手法。(6分)

参考答案

1.B(2分)(“拟人”应为“比喻”) D(3分)( “急促”应为“悠远”)

2.①烘托手法或侧面描写。(2分)“露湿丛兰月满庭”通过描写月光满庭、露湿丛兰的寂静,烘托出听众沉浸在音乐中不愿抽离的情形,从侧面突出了琴声的魅力和演奏者技艺的高超。(1分)②以景结情或寓情于景。(2分)月光铺满了庭院,院中一丛丛的兰花都被露水打湿,含蓄地表现了诗人惆怅之情,韵味悠长,意犹未尽。(1分)

篇7:《论琴》阅读题及答案

《论琴》阅读题及答案

【原文】

论琴

高濂

①高子曰:“琴者,禁也。禁止于邪,以正人心。”故《记》曰“君子无故不去琴瑟。”孔门之瑟,今则绝响,信可贵矣。古人鼓琴,起风云而来玄鹤、通神明而阜①民财者,以和感也。今徒存其器,古意则亡。欧阳公云器存而意不存者,此耳。夫和而鸣者声也,参叙相应者韵也,韵中成文谓之为音。故音之哀乐、邪正、刚柔、喜怒,发乎人心,而国之理乱、家之废兴、道之盛衰、俗之成败,听于音声,可先知也,岂他乐云乎?

②知琴者,以雅音为正。按弦须用指分明,运动闲和,气度温润,故能操高山流水之音于曲中,得松风夜月之趣于指下,是为君子雅业②,岂彼心中无德、腹内无墨者,可与圣贤共语?世人悦于听乐,而无味于琴者,悦其声之淫③耳。乐用七音而二变,与宫徽联用,故声淫②而悦耳。琴用五音,变法甚少,且罕联用他调,故音虽雅正,不宜于俗。

③今人不究意旨,不亲明师,不讲谱法,不娴手势,遂使声之曲折,手之取音,缓急失宜,起伏无节,知声而不知音,运指而不运意,奚取弹为?

④有等务④尚花巧急骤,夸奇逞高,不求法度。准绳之中有敷畅⑤悠扬之妙,操多散声⑥,以类箜篌;巧取按声,以同筝阮;大失雅音,重可笑耳。孰知散、按间出,清以泛声,谓得中道。今之俗弹,更易不常,变朴为浇⑦,求异于人,不知法古,是为抱琵琶而同伶人,岂古圣贤所谓修身养性、理其天真意哉?(有删改)

注释:①阜:增长。②雅业:高雅的爱好。③淫:过分,过度。④等务:不同的。⑤敷畅:发扬。⑥散声、按声、泛声:音乐术语。⑦浇:浮薄。

22.本文的中心论点是【 】(用原文)(2分)

23.第2段中作者认为要达到“雅”的境界,必须具备的.条件有:(2分)

⑴【 】

⑵【 】(用自己的语言概括)

24.第3段中的“运指而不运意”所指的是一种【 】现象。(2分)

25.文中多用对比,请具体说明文中运用对比手法的作用。(3分)

26.你对文中“今之俗弹,更易不常,变朴为浇,求异于人,不知法古,是为抱琵琶而同伶人,岂古圣贤所谓修身养性、理其天真意哉?”这句话有何评价?(3分)

22、知琴者,以雅音为正。(2分)

23、⑴弹琴指法要分明。⑵要有德行和才能。(2分)

24、只是弹奏音乐的外在的旋律,而对于音乐的内在思想和情感却不甚了解,并无法体现出来。(2分)

25、(评分标准:文中的主要对比是古人鼓琴和今人鼓琴1分;结合文章具体展开1分;所起作用1分。)

26、对本句话应有辩证的认识:一。指出“今日之俗弹”的弊端,即一味地求变而流于肤浅,从而提出音乐艺术要重视修身养性和要表达真性情。从这点来看是有积极意义的。二。全然否定“伶人”或是一味地强调“法古”也是有一定偏颇的。(3分)

篇8:伯牙学琴的阅读题及答案

关于伯牙学琴的阅读题及答案

春秋时期,有一个人名叫伯牙,随成连先生学古琴。他掌握了各种演奏技巧,但是老师感到他演奏时,常常是理解不深,单纯地把音符奏出来而已,少了点神韵,不能引起欣赏者的共鸣。老师想把他培养成一位真正的艺术家。有一天,成连先生对伯牙说:“我的老师方子春,居住在东海,他能传授培养人情趣的方法。我带你前去,让他给你讲讲,能够大大提高你的艺术水平。”于是师徒两人备了干粮,驾船出发。到了东海蓬莱山后,成连先生对伯牙说:“你留在这里练琴,我去寻师父。”说罢,就摇船渐渐远离。

过了十天,成连先生还没回来。伯牙在岛上等得心焦,每天调琴之余,举目四眺。他面对浩瀚的大海,倾听澎湃的涛声。远望山林,郁郁葱葱,深远莫测,不时传来群鸟啁啾飞扑的声响。这些各有妙趣、音响奇特不一的`景象,使他不觉心旷神怡,浮想翩翩,感到自己的情趣高尚了许多。伯牙产生了创作激情,要把自己的感受谱成音乐。于是他架起琴,把满腔激情倾注到琴弦上,一气呵成,谱写了一曲《高山流水》。

没多久,成连先生摇船而返,听了他感情真切的演奏,高兴地说:“现在你已经是天下最出色的琴师了,你回去吧!”伯牙恍然大悟,原来这涛声鸟语就是最好的老师。此后,伯牙不断积累生活和艺术体会,终于成了天下操琴的高手。

1.把下列词语补充完整。

深远莫( ) 一气( )成 ( )然大悟

举目四( ) 满( )激情 浮想( )( )

2.在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

降低——( ) 虚假——( )

3.用自己的话说一说《高山流水》这首曲子谱写的过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成连先生带伯牙到东海蓬莱山的真正目的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读完这个故事,你有哪些体会?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测 呵 恍 眺 腔 翩 翩

2.提高 真切

3.各有妙趣、音响奇特不一的景象,提升了伯牙情趣,使他心旷神怡,浮想翩翩,产生了创作激情,于是他把满腔激情倾注到琴弦上谱写成了《高山流水》。

4.真正目的是让伯牙积累生活体会,在大自然中体会艺术。

5.读完故事,让我们知道最好的老师就是大自然,我们要与大自然亲密接触,感受自然界的神奇与魅力。

相关专题 答案蔡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