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州赵公救灾记》阅读练习及答案

死起的爱情 分享 时间: 收藏本文

【简介】感谢网友“死起的爱情”参与投稿,今天小编在这给大家整理了《越州赵公救灾记》阅读练习及答案(共8篇),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篇1:《越州赵公救灾记》阅读练习及答案

《越州赵公救灾记》阅读练习及答案

熙宁八年夏,吴越大旱。九月,资政殿大学士、右谏议大夫知越州赵公,前民之未饥,为书问属县:灾所被者几乡?民能自食者有几?当廪于官者几人?沟防构筑可僦②民使治之者几所?库钱仓廪可发者几何?富人可募出粟者几家?僧道士食之羡粟书于籍者其几具存?使各书以对,而谨其备。

州县吏录民之孤老疾弱不能自食者二万一千九百余人以告。故事,岁廪穷人,当给粟三千石而止。公敛富人所输及僧道士食之羡者,得粟四万八千余石,佐其费。使自十月朔,人受粟日一升,幼小半之。忧其众相蹂也,使受粟者男女异日,而人受二日之食。忧其且流亡也,于城市效野为给粟之所,凡五十有七,使各以便受之,而告以去其家者勿给。计官为不足用也,取吏之不在职而寓于境者,给其食而任以事。不能自食者,有是具也。能自食者,为之告富人,无得闭粜。又为之出官粟,得五万二千余石,平其价予民。为粜粟之所,凡十有八,使籴者自便如受粟。又僦民完城四千一百丈,为工三万八千,计其佣与钱,又与粟再倍之。民取息钱者,告富人纵予之,而待熟官为责其偿。弃男女者,使人得收养之。

明年春,大疫,为病坊,处疾病之无归者。募僧二人,属以视医药饮食,令无失所恃。凡死者,使在外随收瘗之。

法,廪穷人,尽三月当止,是岁尽五月而止。事有非便文者,公一以自任,不以累其属。有上请者,或便宜多辄行。公于此时,蚤夜惫心力不少懈,事细巨必躬亲。给病者药食多出私钱。民不幸罹旱疫,得免于转死,虽死,得无失敛埋,皆公力也。

是时旱疫被吴越,民饥馑疾疠,死者殆半,灾未有巨于此也。天子东向忧劳,州县推布上恩,人人尽其力。公所拊循③,民尤以为得其依归。所以经营绥辑④先后终始之际,委曲纤悉,无不备者。其施虽在越,其仁足以示天下;其事虽行于一时,其法足以传后。盖灾沴之行,治世不能使之无,而能为之备。民病而后图之,与夫先事而为计者,则有间矣;不习而有为,与夫素得之才,则有间矣。予故采于越,得公所推行,乐为之识其详岂独以慰越人之思,将使吏之有志于民者,不幸而遇岁之灾,推公之所已试,其科条可不等顷而具,则公之泽岂小且近乎!

——选自《唐宋散文八大家精品》,有删节

【注】①赵公:赵抃(1008—1084),字阅道,号知非子,谥清献,衢州西宁(今浙江衢县)人。曾任殿中侍御使,为官正直无私,弹劾不避权贵,京师有“铁面御史”之称。

②僦:雇佣

③拊循:抚慰,安抚

④绥辑:安抚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公敛富人所输及僧道士食之羡者 输:交纳,献纳

B.使籴者自便,如受粟 如:往,到……去

C.则有间矣 间:差别,差距

D.乐为之识其详 识:知道,懂得

2.下列各句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使各书以对,而谨其备 以若所为,求若所欲

B.人受粟日一升,幼小半之 久之,能以足音辨人

C.而待熟官为责其偿 吾社之行为士先者,为之声义

D.与夫先事而为计者 夫祸患常积于忽微

3.下列句子中,与例句句式特点相同的一项是( )

例:灾未有巨于此也

A.缙绅而能不易其志者,四海之大,有几人欤

B.王尝语暴以好乐

C.泊牧以谗诛

D.古之人不余其也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赵公在熙宁八年九月临危受命,出任越州知州,到任之前他就下发文书详细了解各属县受灾情况并认真做好了赈灾准备。

B.赵公忧民爱民,救饥救疫等划得严谨周密,对“不能自食者”和“能自食者”采取

了不同方法进行赈济。

C.从救灾实际出发,赵公不惜违反规定,给予灾民更多的救济;不仅如此,赵公还躬

行善政,捐资助民,常常送钱给病人治病买粮。

D.曾巩作,《越州赵公救灾记》不只是为了宽慰越州百姓以赵公的思念,更是为了总结救灾经验,作为后世的借鉴。

5.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①忧其且流亡也,于城市郊野为给粟之所,凡五十有七。

译文:

②计官为不足用也,取吏之不在职而寓于境者,给其食而任以事。

译文:

③蚤夜惫心力不少懈,事细巨必躬亲。

译文:

参考答案:

1.D(识:记载)

2.C(都为介词,替A目的连词,来/介词,凭借;B代词,代一升粟/助词,用在时间词后,不译;D指示代词,那/句首发语词)

3.B(B项与例句都是状语后置句,A定语后置句,C被动句,D宾语前置句)

4.A(文中是“前民之未饥”不是在到任之前)

5.①(赵公)担心他们将要流亡,在城市和乡村都设置了发粮的地方,总共有五十七处。

②(赵公)估计到办理发粮的官吏不够用,便选取没有任职并住在越州境内的官吏,供给他们粮食并把事情委任给他们。

③(赵公)在这段时间,早晚操劳身心疲惫也没有丝毫懈怠,事情无论大小都一定新自处理。

参考译文:

熙宁八年夏天,吴越一带遭遇严重旱灾。这年九月,资政殿大学士、又谏议大夫、越州知州赵公,在百姓还没有遭受饥荒之前,就下发文书询问下属各县:遭受了灾害的有多少乡?百姓能够养活自己的有多少户?应当由官府供给救济粮的灾民有多少人?可以雇用民工修筑沟渠堤防的有多少处?仓库里的钱粮可供发放的有多少?可以征募出粮的富户有几家?和尚道士和士人吃不完的余粮登记在帐簿上的,实存有多少?让各县呈文上报知州,并且谨慎地作好救灾准备。

州县官吏登记百姓中孤老病弱不能养活自己人共有二万一千九百多人上报。按照旧例,官府每年发给穷人救济粮,应当供给三千石就停止。赵公征收富户人家交纳及僧人道士和士人吃不完的粮食,共得粮食四万八千多石,用它来补助救济的费用。让百姓从十月初一开始,每人每天领一升救济粮,小孩子每天领半升。赵公担心领米的人太多会相互拥挤践踏,又让男人女人在不同的日子领米,并且每人一次领两一的口粮。他又担心他们将要流亡,于是在城市和乡村都设置了发粮的地方,总共有五十七处,让他们各自到方便的地方领取,并通告大家,离开自家的不发给粮食。估计到办理发粮的官吏不够用,便选取没有任职并住在越州境内的官吏,供给他们粮食并把事情委任给他们。不能养活自己的人,于是就有了这样的供应。对能够买得起粮食的人,就替他们通告富人不能闭店停止卖粮。赵公又替他们调出官粮,共五万二千余石,按低价卖给百姓。设置卖粮点共十八处,让买粮的人自行到方便的地方去领取粮食。又雇用民工修补城墙四千一百丈,费工三万八千个,计算他们的佣工发给工钱,又给他们两倍的粮食。有愿意借贷款的老百姓,告诉富人尽量贷给他们,等庄稼成熟,由官府替债主出现责令他们偿还。被抛弃的男女孩童,都让人收养他们。

第二年春天,瘟疫非常严重。赵公便设置诊所,安置患上疾无家可归的人。招募两位僧人,委托他们照料病人的医药和饮食,让那些病人不失去依靠。

按规定,遇灾年给穷人发放救济满三个月就停止,这一年发放到五月才结束。有不符合公文规定的事情,赵公一概自己担当责任,不因此连累下属官员。有请示上级的事,有些对救灾有较多的好处,就立即施行。赵公有这段时间,早晚操荣身心疲惫也没有丝毫懈怠,事情无论大小都一定亲自处理。供给病人药品和饮食,常常是他自己掏钱。百姓不幸遭遇旱灾瘟疫,能避免辗转流亡死去;即使死了也不会无人收敛埋葬,都是靠赵公的.力量。

当时旱灾瘟疫遍及吴越一带,百姓遭受饥荒瘟疫,死去的将近一半,灾情没有比这更严重的了。皇上望着东方忧愁劳神,州县推广布施皇帝的恩德,人人都尽自己的力量。赵公抚慰百姓所做的一切,使百姓尤其认为有了依靠和归宿。用来经办救灾、安定百姓的措施始终周到细致,没有一点不完备的。他救灾虽然只在越州施行,他的仁爱却足够昭示天下;他的措施虽然只是在短时间内实行,他的方法却足够传给后人。灾害的发生,太平时代也不能让它避免,却能够预先做好准备。百姓遭受灾难后才去思考对策,与事先有所考虑相比,就有很大差距了;不熟习而还要去做,与那些平时就留心的人,两者也有很大差距。我所以特意到越地采访,收集到赵公推行的一套办法,很乐意把它详细地记载下来哪里仅仅是用来宽慰越州人对赵公的思念感激之情,也是使后来有心为民做事的官吏在不幸遇到灾年的时候,能推行赵公已经试行过的办法,那救灾的章程条例可以不须多长时间就能制定好,那么赵公的恩泽怎么能说是很小并且影响眼前呢?

篇2:文言《越州赵公救灾记》阅读练习附答案

熙宁八年夏,吴越大旱。九月,资政殿大学士、谏议大夫知越州赵公,前民之未饥,为书问属县:灾所被者几乡?民能自食者有几?当廪于官者几人?库钱仓廪可发者几何?富人可募出粟者几家?僧道士食之羡粟,书于籍者,其几具存?使各书以对而谨其备。

州县吏录之孤、老、疾、弱,不能自食者二万一千九百余人以告。故事,岁廪穷人当给粟三千石而止。公敛富人所输,及僧道士食之羡者,得粟四万八千余石,佐其费。使自十月朔,人受粟日一升,幼小半之。忧其众相蹂也,使受粟者男女异日,而人受二日之食。忧其且流亡也,于城市郊野为给粟之所,凡五十有七,使各以便受之,而告以去其家者勿给。计官为不足用也,取吏之不在职而寓于境者,给其食而任以事。不能自食者,有是具也。

能自食者,为之告富人,无得闭粜;又为之出官粟,得五万二千余石,平其价予民。为粜粟之所凡十有八,使籴者自便,如受粟。

又僦民完城四千一百丈,为工三万八千,计其佣与钱,又与粟,再倍之。民取息钱者,告富人纵予之,而待熟,官为责其偿。弃男女者,使人得收养之。

1、下列句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C)

A、知越州赵公知:主持

B、灾所被者几乡被:遭受

C、僧道士食之羡粟羡:羡慕

D、计官为不足用也计:考虑

(羡:剩余的,多余的)

2、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的词,意义、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D)

A、前民之未饥蚓无爪牙之利

B、为之告富人如姬为公子泣

C、而告以去其家者勿给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D、忧其且流亡也不出,火且尽

(A、助词,取消句子独立性/结构助词,的;B、替/向,对;C、表转折/表递进;D、副词,将要)

3、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明赵公为不能自食者采取的措施的一组是(B)

①使各书以对而谨其备

②公敛富人所输,及僧道士食之羡者

③使受粟者男女异日

④于城市郊野为给粟之所

⑤又为之出官粟,得五万二千余石,平其价予民

⑥计其佣与钱,又与粟,再倍之

A、①②⑤B、②③④C、②④⑥D、②③⑤⑥

(见第二段不能自食者,有是具也)

4、下列对原文的叙述、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B)

A、在百姓还未闹饥荒之前,赵公就发文属下各县,调查了解,周密布置。

B、赵公担心受灾百姓领取粮食时相互拥挤,要求男女分日领取,每人一次性领取两天的粮食。

C、赵公估计发粮的官吏不够使用,于是把没有实职而居住在境内的官吏召集起来,让他们参与发放救灾粮食。

D、面对旱灾,赵公采取了多种救灾措施,其中有免费发放救灾粮食、以工代赈、鼓励借贷和救养遗弃儿童等。

(一天领取两天的粮食,而不是只发放两天的`粮食)

5、翻译下列句子:

⑴故事,岁廪穷人当给粟三千石而止

翻译:按旧例,每年官仓能够拿出救济穷苦百姓的粮食只有三千石。(重点考查故事岁廪的意思)

⑵为粜粟之所凡十有八,使籴者自便,如受粟

翻译:总共设置了十八处卖米的地方,使买米的人就像领取米的人一样方便。(重点考查粜凡籴的意思)

⑶民取息钱者,告富人纵予之

翻译:老百姓要借用有利息的钱,官府就要求富户尽量借给他们。(重点考查息纵的意思)

篇3:《越州赵公救灾记》阅读答案

曾巩

熙宁八年夏,吴越大旱。九月,资政殿大学士、右谏议大夫、知越州赵公,前民之未饥,为书问属县:“灾所被者几乡?民能自食者有几?当廪于官者几人?沟防构筑,可僦②民使治之者几所?库钱仓粟可发者几何?富人可募出粟者几家?僧道士食之羡粟,书于籍者,其几具存?”使各书以对而谨其备。

州县吏录民之孤、老、疾、弱不能自食者二万一千九百余人以告。故事:岁廪穷人,当给粟三千石而止。公敛富人所输及僧道士食之羡者,得粟四万八千 余石,佐其费。使自十月朔,人受粟日一升,幼小半之。忧其众相躁也,使受粟者男女异日,而人受二日之食。忧其且流亡也,于城市效野为给粟之所,凡五十有 七,使各以便受之,而告以去其家者勿给。计官为不足用也,取吏之不在职而寓于境者,给其食而任以事。不能自食者,有是具也。

能自食者,为之告富人,无得闭粜。又为之出官粟,得五万二千余石,平其价予民。为粜粟之所,凡十有八,使籴者自便如受粟。

又僦民完城四千一百丈,为工三万八千,计其佣与钱,又与粟再倍之。民取息钱者,告富人纵予之,而待熟,官为责其偿。弃男女者,使人得收养之。

明年春,大疫。为病坊,处疾病之无归者。募僧二人,属以视医药饮食,令无失所,时凡死者,使在外随收瘗之。

法:廪穷人,尽三月当止。是岁尽五月而止。事有非便文者,公一以自任,不以累其属。有上请者,或便宜多辄行。公于此时,蚤夜惫心,力不少懈,事细巨必躬亲。给病者药食,多出私钱。民不幸罹旱疫,得免于转死,虽死,得无失敛埋,皆公力也。

是时,旱疫被吴越。民饥馑疾疠,死者殆半,灾未有巨于此也。天子东向忧劳,州县推布上恩,人人尽其力。公所拊循③,民尤以为得其依归。所以经营绥辑④,先后终始之际,委曲纤悉,无不备者。其施虽在越,其仁足以示天下;其事虽行于一时,其法足以传后。盖灾沴之行,治世不能使之无,而能为之备。民病而后图之,与夫先事而为计者,则有间矣;不习而有为,与夫素得之者,则有间矣。予故采于越,得公所推行,乐为之识其详。岂独以慰越人之思,将使吏之有志于民者,不幸而遇岁之灾,推公之所已试,其科条可不待顷而具。则公之泽,岂小且近乎! ——选自曾巩《元丰类稿》卷十九,有删节

【注】①赵公:赵抃(1008—1084),字阅道,号知非子,谥清献,衢州西宁(今浙江衢县)人。曾任殿中侍御使,为官正直无私,弹劾不避权贵,京师有“铁面御史”之称。②僦:雇佣③拊循:抚慰,安抚④绥辑:安抚

篇4:《越州赵公救灾记》阅读答案

8.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不能自食者,有是具也 具:措施

B.得粟四万八千余石,佐其费 佐:弥补

C.使籴者自便如受粟 如:好像

D.计官为不足用也 计:考虑

9.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 前民之未饥,为书问属县 蚓无爪牙之利

B 忧其且流亡也 臣死且不避

C 是岁尽五月而止 吾尝终日而思矣

D 所以经营绥辑先后终始之际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10.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公于此时,蚤夜惫心,力不少懈,事细巨必躬亲。

(2)予故采于越,得公所推行,乐为之识其详。

11.曾巩作《越州赵公救灾记》的目的是什么?请概括作答。(4分)

12.用斜线(/)给下面文言文中的画线部分断句。(限划10处)(5分)

天 之 道 其 犹 张 弓 与 高 者 抑 之 下 者 举 之 有 馀 者 损 之 不 足 者 补之 天 之 道 损 有 馀 而补 不 足 人 之 道 则 不 然 损 不 足 以 奉 有 馀 孰 能 有 馀 以 奉 天 下 唯 有 道 者 是 以 圣 人为 而不 恃,功成而不处。

(取材于《老子·七十七章》)

篇5:《越州赵公救灾记》阅读答案

8.C(往,到……去)

9. D(D均表方式或或依据,解为“用来……的.方法”“用来……的”;A分别为“助词,取消句子独立性”“助词,定语后置的标志”;B、一为“将要”,一为“尚且”;C、一表承接译为“才”,一表修饰,译为“地”。)

10.(1)(4分)译文:(赵公)在这段时间,早晚操劳身心疲惫,精力也没有稍微懈怠,大小事情都一定亲自处理。(“蚤”“惫”“躬亲”各1分,句意1分)

(2(4分))译文:我特意到越地采集,收集到赵公推行的一套办法,很乐意把它详细地记载下来(“故”“釆”“识”各1分,句意1分)

11.(4分)不只是为了宽慰越州百姓对赵公的思念(2分),更是为了总结救灾经验,作为后世的借鉴。(2分)

12.(5分) 天之道其犹张弓与/高者抑之/下者举之/有馀者补之/不足者补之/天之道损有馀而补不足/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馀/孰能有馀以奉天下/唯有道者/是以圣人为而不恃,功成而不处。

篇6:《越州赵公救灾记》阅读及答案参考

熙宁八年夏,吴越大旱。九月,知越州赵公①,前民之未饥,为书问属县:灾所被者几乡,民能自食者有几,库钱仓粟几人,富人可募出粟者几家,使各书以对,而谨其备。

州县吏录民之孤、老、疾、弱不能自食者二万一千九百余人以告。故事②,岁廪穷人,当给粟三千石而止。公敛富人所输,得粟四万八千余石。使自十月朔③,人受粟日一升,幼小半之。忧其众相蹂也,使受粟者男女异日。忧其且流亡也,于城市效野为给粟之所凡五十有七,使各以便受之,而告以去其家者勿给。

明年春,大疫。为病坊,处疾病之无归者。募僧二人属以视医药饮食令无失所恃。公于此时,蚤夜惫心,力不少懈,事细巨必躬亲。给病者药食多出私钱。民不幸罹旱疫,得免于转死,虽死得无失敛埋,皆公力也。其施虽在越,其仁足以示天下。

篇7:《越州赵公救灾记》阅读及答案参考

注:①赵公:赵抃(1008—1084),字阅道,谥清献,衢州西宁(今浙江衢县)人。晚年执越州政务,政治卓著。②故事:向来规矩。③朔:农历每月初一。

14.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不同的一项是(    )(2分)

A.其仁足以示天下 以昭陛下平民之理

B.使各书以对,而谨其备 而形貌昳丽

C.忧其且流亡也 且焉置土石

D.虽死得无失敛埋 虽杀臣,不能绝也

15.用“/”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限断二处)(2分)

募 僧 二 人 属 以 视 医 药 饮 食 令 无 失 所 恃。

16.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2分)

使自十月朔,人受粟日一升,幼小半之。

17.结合句子内容说说下列加点字的表达效果。(2分)

于城市效野为给粟之所凡五十有七,使各以便受之

18.古代志士仁人常“以仁为己任”,请联系本文和欧阳修的《醉翁亭记》分别简要分析“仁”的具体内涵。(2分)

14.C

15. 募僧二人/属以视医药饮食/令无失所恃。

16. (赵公)让人从十月初一开始,每人每天领一升救济粮,孩童每天领半升救济粮。

17说明发放粮食的点很多,从侧面反映赵抃处处为百姓考虑,以人为本,真心为民。

18.本文:赵抃百姓受灾中与民同忧。 《醉》:写欧阳修虽被贬仍治理好滁州,与民同乐的思想。

篇8:越州赵公救灾记文言文阅读及答案

曾巩

熙宁八年夏,吴越大旱。九月,资政殿大学士、右谏议大夫、知越州赵公,前民之未饥,为书问属县:“灾所被者几乡?民能自食者有几?当廪于官者几人?沟防构筑,可僦②民使治之者几所?库钱仓粟可发者几何?富人可募出粟者几家?僧道士食之羡粟,书于籍者,其几具存?”使各书以对而谨其备。

州县吏录民之孤、老、疾、弱不能自食者二万一千九百余人以告。故事:岁廪穷人,当给粟三千石而止。公敛富人所输及僧道士食之羡者,得粟四万八千余石,佐其费。使自十月朔,人受粟日一升,幼小半之。忧其众相躁也,使受粟者男女异日,而人受二日之食。忧其且流亡也,于城市效野为给粟之所,凡五十有七,使各以便受之,而告以去其家者勿给。计官为不足用也,取吏之不在职而寓于境者,给其食而任以事。不能自食者,有是具也。

能自食者,为之告富人,无得闭粜。又为之出官粟,得五万二千余石,平其价予民。为粜粟之所,凡十有八,使籴者自便如受粟。

又僦民完城四千一百丈,为工三万八千,计其佣与钱,又与粟再倍之。民取息钱者,告富人纵予之,而待熟,官为责其偿。弃男女者,使人得收养之。

明年春,大疫。为病坊,处疾病之无归者。募僧二人,属以视医药饮食,令无失所,时凡死者,使在外随收瘗之。

法:廪穷人,尽三月当止。是岁尽五月而止。事有非便文者,公一以自任,不以累其属。有上请者,或便宜多辄行。公于此时,蚤夜惫心,力不少懈,事细巨必躬亲。给病者药食,多出私钱。民不幸罹旱疫,得免于转死,虽死,得无失敛埋,皆公力也。

是时,旱疫被吴越。民饥馑疾疠,死者殆半,灾未有巨于此也。天子东向忧劳,州县推布上恩,人人尽其力。公所拊循③,民尤以为得其依归。所以经营绥辑④,先后终始之际,委曲纤悉,无不备者。其施虽在越,其仁足以示天下;其事虽行于一时,其法足以传后。盖灾沴之行,治世不能使之无,而能为之备。民病而后图之,与夫先事而为计者,则有间矣;不习而有为,与夫素得之者,则有间矣。予故采于越,得公所推行,乐为之识其详。岂独以慰越人之思,将使吏之有志于民者,不幸而遇岁之灾,推公之所已试,其科条可不待顷而具。则公之泽,岂小且近乎!

——选自曾巩《元丰类稿》卷十九,有删节

【注】①赵公:赵挘1008—1084),字阅道,号知非子,谥清献,衢州西宁(今浙江衢县)人。曾任殿中侍御使,为官正直无私,弹劾不避权贵,京师有“铁面御史”之称。②僦:雇佣③拊循:抚慰,安抚④绥辑:安抚

8.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不能自食者,有是具也 具:措施

B.得粟四万八千余石,佐其费 佐:弥补

C.计官为不足用也 计:考虑

D.使籴者自便如受粟 如:好像

9.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 前民之未饥,为书问属县 蚓无爪牙之利

B 忧其且流亡也 臣死且不避

C 是岁尽五月而止 吾尝终日而思矣

D 所以经营绥辑先后终始之际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第II卷(共 123分)

四、(31分)

10.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公于此时,蚤夜惫心,力不少懈,事细巨必躬亲。

(2)予故采于越,得公所推行,乐为之识其详。

11.曾巩作《越州赵公救灾记》的目的是什么?请概括作答。(4分)

12.用斜线(/)给下面文言文中的画线部分断句。(限划10处)(5分)

示子朔

阅儿信,谓一身备有三穷用世颇殷乃穷于遇待人颇恕乃穷于交反身颇严乃穷于行昔司马子长云虞卿非穷愁不能著书以自见于后世,是穷亦未尝无益于人,吾儿当以是自励也。

——《襟霞阁主人重刊 晚明百家尺牍 (郑淑云)写心集》

8.D(往,到……去)

9. D(D均表方式或或依据,解为“用来……的方法”“用来……的”;A分别为“助词,取消句子独立性”“助词,定语后置的标志”;B、一为“将要”,一为“尚且”;C、一译为“才”,一表修饰,译为“地”。)

第II卷(共 123分)

四、(31分)

10.(1)(4分)译文:(赵公)在这段时间,早晚操劳身心疲惫,精力也没有稍微懈怠,大小事情都一定亲自处理。(“蚤”“惫”“躬亲”各1分,句意1分)

(2(4分))译文:我特意到越地采集,收集到赵公推行的一套办法,很乐意把它详细地记载下来(“故”“釆”“识”各1分,句意1分)

11.(4分)不只是为了宽慰越州百姓对赵公的思念(2分),更是为了总结救灾经验,作为后世的借鉴。(2分)

12.(5分) 阅儿信,谓一身备有三穷/用世颇殷/乃穷于遇/待人颇恕/乃穷于交/反身颇严/乃穷于行/昔司马子长云/虞卿非穷愁不能著书/以自见于后世/是穷亦未尝无益于人,吾儿当以是自励也。

翻译:

人的这一生时常会遭遇三种困顿:拥有强烈的用世才华,却遇不到好的平台和机遇;以一颗诚挚宽厚的心待人,却没有交到值得交的好朋友;对自己严格要求、时常反省,却无法按照自己的意愿来生活。司马迁也是如此,若不是穷困苦于不得志,也就没有激发后来著书立说之大志,史记流传千古了。即使人生的际遇如此,也未尝没有好处。孩子你要多读书以之自励(不要放纵自己呀)!

文言参考译文:

熙宁八年夏天,吴越一带遭遇严重旱灾。这年九月,资政殿大学士、右谏议大夫、主持越州工作的知府赵公,在百姓还没有遭受饥荒之前,就下发文书询问下属各县:遭受了灾害的有多少乡?百姓能够养活自己的有多少户?应当由官府供给救济粮的灾民有多少人?可以雇用民工修筑沟渠堤防的有多少处?仓库里的钱粮可供发放的有多少?可以征募出粮的富户有几家?和尚道士和士人吃不完的余粮登记在册的,实存有多少?让各县呈文上报知州,并且谨慎地作好救灾准备。

州县官吏登记百姓中孤老病弱不能养活自己人共有二万一千九百多人,都作了上报。按照旧例,官府每年发给穷人救济粮,应当供给三千石就停止。赵公征收富户人家交纳及僧人道士和士人吃不完的粮食,共得粮食四万八千多石,用它来补助赈灾的费用。让百姓从十月初一开始,每人每天领一升救济粮,小孩子每天领半升。赵公担心领米的人太多会相互拥挤践踏,又让男人女人在不同的日子领米,并且每人一次领两天的口粮。他又担心他们将要流亡,于是在城市和乡村都设置了发粮的地方,总共有五十七处,让他们各自到方便的地方领取,并通告大家,离开自家的不发给粮食。估计到办理发粮的官吏不够用,便选取没有任职并住在越州境内的官吏,供给他们粮食并把事情委任给他们。不能养活自己的人,于是就有了这样的措施。

对能够买得起粮食的人,就替他们通告富人不能闭店停止卖粮。赵公又替他们调出官粮,共五万二千余石,按低价卖给百姓。设置卖粮点共十八处,让买粮的人自行到方便的地方去领取粮食。又雇用民工修补城墙四千一百丈,费工三万八千个,计算他们的佣工发给工钱,又给他们两倍的粮食。有(愿意)借贷款的老百姓,告诉富人放开贷给他们,等庄稼成熟,由官府(替债主出面)责令他们偿还。被抛弃的男女孩童,都让人收养他们。

第二年春天,瘟疫非常严重。赵公便设置诊所,安置患上疾无家可归的人。招募两位僧人,委托他们照料病人的医药和饮食,让那些病人不失去依靠。凡是死去的.人,让官家在外面随时埋葬他们。

按规定,遇灾年给穷人发放救济满三个月就停止,这一年发放到五月才结束。有不符合公文规定的事情,赵公一概自己担当责任,不因此连累下属官员。有请示上级的事,有些对救灾有较多的好处,就立即施行。赵公有这段时间,早晚操劳身心疲惫也没有丝毫懈怠,事情无论大小都一定亲自处理。供给病人药品和饮食,常常是他自己掏钱。百姓不幸遭遇旱灾瘟疫,能避免辗转流亡死去;即使死了也不会无人收敛埋葬,都是靠赵公的力量。

当时旱灾瘟疫遍及吴越一带,百姓遭受饥荒瘟疫,死去的将近一半,灾情没有比这更严重的了。皇上望着东方忧愁劳神,州县推广布施皇帝的恩德,人人都尽自己的力量。赵公抚慰百姓所做的一切,使百姓尤其认为有了依靠和归宿。用来经办救灾、安定百姓的措施始终周到细致,没有一点不完备的。他救灾虽然只在越州施行,他的仁爱却足够昭示天下;他的措施虽然只是在短时间内实行,他的方法却足够传给后人。灾害的发生,太平时代也不能让它避免,却能够预先做好准备。百姓遭受灾难后才去思考对策,与事先有所考虑相比,就有很大差距了;不熟习而还要去做,与那些平时就留心的人,两者也有很大差距。我所以特意到越地采访,收集到赵公推行的一套办法,很乐意把它详细地记载下来,哪里仅仅是用来宽慰越州人对赵公的思念感激之情,也是使后来有心为民做事的官吏在不幸遇到灾年的时候,能推行赵公已经试行过的办法,那救灾的章程条例可以不须多长时间就能制定好,那么赵公的恩泽怎么能说是很小并且影响眼前呢?

相关专题 练习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