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案导学教学模式在高中化学教学中的实践论文

Nottaken 分享 时间: 收藏本文

【简介】感谢网友“Nottaken”参与投稿,下面是小编给各位读者分享的学案导学教学模式在高中化学教学中的实践论文(共15篇),欢迎大家分享。

篇1:学案导学教学模式在高中化学教学中的实践论文

学案导学教学模式在高中化学教学中的实践论文

摘要:本文在阐述高中化学“学案导学”教学模式的内涵意义的基础上,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提出了高中化学“学案导学”教学模式的构建策略.

关键词:高中化学;学案导学;自主探究

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以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学习能力、创新能力为核心的“学案导学”教学模式已成为课程改革的新增长点.因此,新课程理念下的高中化学教学,必须坚持以“学生为本”,以培养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创新为教学的根本目标,切实转变“教”与“学”的方式,有效激发学生自主学习意识和吸引学生主动参与自主学习过程,使学生在亲历探究、体验的过程中科学地实现对化学知识的自我意义建构,促进学生自由和谐地生动活泼地成长.

一、高中化学“学案导学”教学模式的内涵意义

学案导学,是指教师以学案为载体,以导学为方法,来引导学生进行自学、发现、展示、交流等一系列的多样化的学习活动,在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中实现对知识自我意义建构的一种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彻底改变了过去教师单纯地讲、学生被动地听的“满堂灌”的教学模式,充分体现了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作用和谐统一.不仅满足了学生化学思维发展和自我意识发展的需要,而且使得学生的被动接受的学习过程变成了主动发现知识、掌握科学的化学研究方法和培养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的过程,使得学生在主动获取、主动学习的实践中将知识逐渐转化为学习能力.

二、高中化学“学案导学”教学模式的构建策略

“学案导学”教学模式的精髓在于“学案”加“导学”.“学案”是载体,“导学”是方法,“学案”与“导学”相互联系、相互融合,有效突破了传统教学结构,也使得知识获得的过程成为学生主动地建构知识的过程.因此,“学案导学”模式的教学实施,应包括以下主要环节.

1.依案导学,据案自学“学案”

顾名思义就是指导学习的方案,是教师根据课标,结合教材,在掌握学情的基础上精心设计,用于引导学生开展自主学习、主动构建新旧知识联系的预习方案.课前让学生围绕学案去读书、读图进行自学.这样,不但可以防止学生自学的盲目性,而且有利于教师对课堂的调控.如在学习“苯酚的性质”一节内容时,教师精心设计学案,包括学习目标、学习准备、材料分析、问题思考,并在其中隐含讨论、猜测、归纳等学法指导,这样就使学生不仅明确的自己的学习目标与任务,而且使学生以学案为依据,尝试着去主动阅读教材、查阅资料、探讨实验,从而获得科学的化学知识,逐步指向学习目标,调动了学生学习的内在积极性,在自主探究和思考问题的过程中培养了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

2.组织讨论,尝试解疑

对学生在据案自学过程中出现的.疑点和难点,教师应迅速而准确地捕捉,依据学生疑难信息反馈,并结合本节课教学重点和难点,将突出的、有探究价值的问题组织及时组织学生学进行讨论,使学生在讨论、批评、切磋、补充中解决问题,拓展学生的思维能力,从而激发学生探究的积极性,使学生由“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在讨论的过程中,主要应注意以下两点:(1)注意选择讨论问题。教学中并非每个问题都需要讨论,教师要在重点、难点与关键处质疑,所提的问题要具有“启发性、探索性、趣味性”等特点.(2)科学引导与有效调控。只有注意引导和调控,才能使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得以充分发挥而又不过头;使讨论的问题既展得开又收的拢;既让学生各抒己见,又能做到有的放矢.这样,不仅充分以学生为主体,又能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使得讨论这一教学过程得以有序进行.

3.精讲点拨,启发引领

由于学生思考问题的角度的片面性,有的只看到化学事物的表象而没有分析实质,有的还有疑难尚未解决,此时就需要教师把握学情,针对疑点、重点、难点来进行精讲点拨,使学生从个别问题中推出解题的一般规律,并形成知识网络体系.在“苯酚的性质”教学中,对于苯酚中苯环与羟基相互影响是教学中的难点,教师采取的是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教师点拨.如苯酚的卤代反应,教师应引导学生对比苯的卤代反应,从苯和苯酚的结构、反应的条件、反应产物方面对比,从而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

4.达标训练,巩固深化

这一阶段,教师利用学案上设计的典型习题进行当堂训练,来检验学生是否达到制订的教学目标.教师搜集答题信息,小组讨论,师生互评,同时对学生的一些错误认识加以纠正.学生通过课堂达标训练,可对课上所学内容进行及时巩固、深化.

5.课外实践,迁移拓展

化学学习活动面向的不仅仅狭隘的课堂内、书本内,因此布置一些课后练习和课外实践活动,不仅能丰富学生化学探究活动的亲身经历,而且也体现出化学学习过程的完整性.如“苯酚的性质”一课学习后,教师可让学生结合苯及乙醇的性质,在课后推测苯酚还可能有哪些化学性质,试写出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这样既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加深对该部分内容的认识和理解.总之,在高中化学教学中实施“学案导学”教学模式,不仅有利于教师对整个教学过程的调控,而且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意识,促进学生有意义的化学学习,教会学生获取知识的方法,由“学会”向“会学”转变,促进其素质的全面提高.

参考文献:

[1]王彦花.高中化学中利用学案导学方式进行教学研究[J].学周刊,.5

[2]刘虎平.高中化学“学案导学”教学模式的初探[J].山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2

篇2:导学案教学论文

导学案教学论文

浅谈导学案教学

文/马轩

摘要:导学案教学是近几年推行的教学方式,是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引导的全新教学模式,既体现了素质教育原则,也体现了有效教学和高效课堂原则。

关键词:课堂教学;导学案教学;措施

根据自己近几年的导学案教学实践,结合几十年教学经验,总结几点导学案教学的经验心得,以供大家参考。

一、彻底改变传统教学方式

课堂不是教师表演的场所,而是师生之间交往、互动的场所,是引导学生发展的场所。以前教师在课上讲,学生在下面听话背,纯粹是灌输式教学,课堂无滋无味,死气沉沉。课堂不能只传授给学生知识,更应该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知识,学案导学就是让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探究的好方法。

二、设计好导学案是关键

编好导学案是教学的重要环节,导学案不同于教案,教案的'着眼点在于教师讲什么、怎么讲,而导学案的侧重点在于开启学生智慧,调动积极性,发展智能。前者重在教,后者重在学;前者以教师为中心,后者以学生为中心;前者强调给予,后者强调拿来;前者侧重学会,后者侧重会学;前者追求谆谆教诲、诲人不倦,后者目标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二者虽密切相连目标一致,()但在课堂角色、观念、结构、方法等方面,有本质区别。用学案教学时,必须课本让学生自主阅读,新知识让学生主动探究,问题让学生思考回答,结论让学生概括总结。学生根据学案进行自主学习,将学习成果在课堂上与教师同学探讨交流,实现探索、质疑、学习、应用层层推进。

三、提出明确的导学目标,培养学生自学能力

导学案导学使学生目标清晰,避免盲目性。先根据学案理清教材要点,记录问题,然后合作探究解决问题,在学习中逐步掌握方法、形成习惯、提高能力。

四、发挥学习小组作用,创造合作探究氛围

导学案教学与传统教学的重要区别是分组教学。小组合作学习,既能给学生更多参与学习的机会,也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学生集思广益,各抒己见,积极思考,这样既能活跃课堂气氛,又能让学生积极学习。变被动为主动,变消极为积极。大大激发其学习兴趣。但应注意:(1)分好学习小组,上中下搭配。(2)不要放任自流,使学生说有内容,议有目标,查有依据。(3)小组活动必须在教师引导下进行。在活动中要进行检查个别辅导。

五、用激情影响学生,使学生课上处于主动学习状态

导学案教学必须始终让学生主动,教学不仅是知识传授与能力培养,同时也是师生情感交流的合作平台。这种交流只有使学生精力充沛、拥有较高兴趣,才能让其产生不竭动力,使交流合作获得最好效果。

参考文献:

黄忠兰。走近导学案[J].中学生物学,(05)。

(作者单位陕西省武功县绿野高级中学)

篇3:导学案教学论文

关于导学案教学论文

一、彻底改变传统教学方式

课堂不是教师表演的场所,而是师生之间交往、互动的场所,是引导学生发展的场所。以前教师在课上讲,学生在下面听话背,纯粹是灌输式教学,课堂无滋无味,死气沉沉。课堂不能只传授给学生知识,更应该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知识,学案导学就是让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探究的好方法。

二、设计好导学案是关键

编好导学案是教学的重要环节,导学案不同于教案,教案的着眼点在于教师讲什么、怎么讲,而导学案的'侧重点在于开启学生智慧,调动积极性,发展智能。前者重在教,后者重在学;前者以教师为中心,后者以学生为中心;前者强调给予,后者强调拿来;前者侧重学会,后者侧重会学;前者追求谆谆教诲、诲人不倦,后者目标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二者虽密切相连目标一致,但在课堂角色、观念、结构、方法等方面,有本质区别。用学案教学时,必须课本让学生自主阅读,新知识让学生主动探究,问题让学生思考回答,结论让学生概括总结。学生根据学案进行自主学习,将学习成果在课堂上与教师同学探讨交流,实现探索、质疑、学习、应用层层推进。

三、提出明确的导学目标,培养学生自学能力

导学案导学使学生目标清晰,避免盲目性。先根据学案理清教材要点,记录问题,然后合作探究解决问题,在学习中逐步掌握方法、形成习惯、提高能力。

四、发挥学习小组作用,创造合作探究氛围

导学案教学与传统教学的重要区别是分组教学。小组合作学习,既能给学生更多参与学习的机会,也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学生集思广益,各抒己见,积极思考,这样既能活跃课堂气氛,又能让学生积极学习。变被动为主动,变消极为积极。大大激发其学习兴趣。但应注意:

(1)分好学习小组,上中下搭配。

(2)不要放任自流,使学生说有内容,议有目标,查有依据。

(3)小组活动必须在教师引导下进行。在活动中要进行检查个别辅导。

五、用激情影响学生,使学生课上处于主动学习状态

导学案教学必须始终让学生主动,教学不仅是知识传授与能力培养,同时也是师生情感交流的合作平台。这种交流只有使学生精力充沛、拥有较高兴趣,才能让其产生不竭动力,使交流合作获得最好效果。

篇4:学案互动导学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实践论文

学案互动导学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实践论文

【摘要】新课程理念下的教学过程应是教师组织的学生主动参与、师生互动的教学过程,以学案为纽带的,培养学生学习能力和探究、创新精神,重视学生学习的过程。

【关键词】化学;学案;实践;研究

一、问题的提出

新课程标准指出:新课程理念下的教学过程应是教师组织的学生主动参与、师生互动的教学过程;应是师生共同参与的科学探究过程;是一种学生感悟真理的艰难发现过程;是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过程;是学会科学探究方法的过程;也是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方法的过程。“学案互动导学”的思想恰恰合乎现代教育规律即重视学生学习的过程。近几年来的教学实践表明“学案互动导学”这种形式对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有着独特的作用。

二、学案的内涵

学案是课堂师生互动的知识纽带。学案是指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为帮助学生掌握知识,开发学生智力,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发展学生能力而设计的学习活动的案例。其着眼点和侧重点在于如何充分调动每一个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如何引导学生积极获取知识,培养能力,求得创新和发展。

三、何为学案互动导学

“学案互动导学”是以一体化的教学案为载体,从最基本的课堂教学入手,设计提出了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和学生学习效率、培养学生学习能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益,突出学生自学能力,注重学法指导的教学策略体系。其突出优点是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突出学生的自学行为,注重学法指导,强化能力培养,把学生由观众席彻底推向表演舞台。其操作要领主要表现为先学后教、问题教学、导学导练、当堂达标。教师课前将学案发给学生,通过预习,了解和初步掌握一节课中的基本内容,并思考“问题讨论”中的问题,在课堂上展开充分的讨论,老师进行适当的诱导和指导,然后经过“思维训练”,达到一节课的学习目标。“学案互动导学”不仅是教法改革,更重要的是学法改革。

四、学案的设计与实施

1、学案内容的组成要素

学案内容主要由学习目标、学习重点难点、知识结构、学法指导、导学思考题、目标检测题、推荐作业等要素组成。学案的编写包含三条线:知识线、学法线、能力线。编写时将知识点进行拆分、组合、挖掘,编排出最合理的知识体系,设计成不同层次的问题,以此找到引导学生积极认知的最佳思维网络,并确定对学生进行指导的方向和策略,具有“导读、导听、导思、导做”的作用,从而大力训练学生学习新知识的能力。

2、导学学案设计的原则

(1)主体性原则。教学活动本质上是一种认识活动,学生是这种认识活动的主体。在进行学案设计时,教师一定要扮演好学生学习活动的帮助者、指导者和组织者的角色,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创设适合学生自学的条件,挖掘学生自身对学习的渴望和潜能,以学案为载体,全方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使学生在导学中由学会变为会学。(2)指导性原则。知识固然重要,但科学的.方法比知识更重要。学案设计中,学法指导应贯穿始终,如学案中的学习目标设计、教材的阅读、疑难问题的提示、解题思路、方法技巧等指导性内容和要素,要构成一条明晰的学法线,随着知识网络的形成,学法指导也构成完整的体系。(3)启发性原则。课堂教学是一个特殊的认识过程,是一个充满心理活动的过程。要使学案导学取得良好的效果,教师必须认真研究新课程标准和教学内容,分析学生的心理活动,精心设计适合学生认知规律的问题,可使学生凭已知去探索未知,利用已知去解除疑惑。(4)层次性原则。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规律,学案编写应注意它的层次性和梯度性。体现因材施教、分层教学、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的需要,但是无论在哪个层面上,都要让学生在最近发展区内去自主探究、获得知识。

3、学案实施的策略

(1)课前预习。教师将学案编写好后于课前发给学生,让学生在课前明确学习目标,了解学习重点难点。基础知识部分可在课前完成,对基础知识中尚存在的疑难问题、易混淆的概念等做好标记,以便在课堂中及时得到解决。(2)课堂学习。课堂上对于基础知识部分的教学可通过创设问题情景、学生主动发问、师生交流与讨论等方式进行。对于重点的知识可以在老师的指导下,以小组研究的模式进行,让各层次的学生相互交流,促成教学目标的落实;对学生确实无法解决的问题,教师要发挥其主导作用,引导、点拨学生探索。对于学案中的思考题,可让学生先尝试解题(可讨论),老师巡视指导,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解题汇报中应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解题见解,形成多途径、多思路解题,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及学生触类旁通的能力。练习是促进知识迁移,培养能力的基本途径和有效方法。课堂上要留出足够的时间让学生进行反馈练习,此间教师应做好个别辅导工作。(3)课后反馈。为反馈课堂教学的效果,老师应要求学生课后对学案进行整理、归纳,同时对课堂上未完成的部分也在课后完成。老师应对每位学生的学案进行认真、细致的审阅,对其中存在的个别问题则由个别辅导解决。对共性的问题则下一课集体讲,做到“堂堂清,天天清”,不留知识的盲点。

五、几点体会

1、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学案互动导学”摒弃了教师满堂灌、学生满堂装的知识单向传递的应试教育模式,而是通过学案给学生提供更多的自学,自说,自练的机会,充分尊重每个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主体人格,有利于学生创造性的发挥与施展。

2、着眼于培养学生学习能力

“学案互动导学”摆正了知识与能力的关系,充分认识到知识是学生能力发展的基础,而不是学习的最终目的。帮助学生找到一种适合自身的学生方法,调整和克服了学习中的不良心理,以学案为载体,实现了“以导促学,培养学生学会学习”的教学目的。

3、实现了大面积教学质量提高

通过精心设计学案,把学习目标、知识结构、认知方法、技能训练有机地结合起来,减轻学生的学业负担。学案能变教为诱、变学为思,改变了传统教学过程中“教师灌,学生装”的弊端,以导促学,学生在宽松,愉悦、互动式的课堂教学氛围中学习,学得轻松,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同时,通过师生的课堂双边活动,加深了师生情谊,消除师生间的心理隔阂。以学案为纽带,既有个别的辅导,又有小组或全班的合作学习,达到了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学生探究、创新的能力的目的。

篇5:“学案导学”教学模式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实践与思考

“学案导学”教学模式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实践与思考

“学案导学”教学模式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实践与思考

孙伟彬

福建石狮市凤里中学(362700)

【摘要】“学案导学模式”是以学案为载体,以教师的指导为主导,以学生的自主学习为主体,师生共同合作完成教学任务的一种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充分体现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使主导作用和主体作用和谐统一,发挥最大效益。经过一年多的实践和思考,本文就学案导学在语文教学中应如何设计学案及学案的实施等进行了浅略的分析思考。

【关键词】学案导学;语文;实施;思考

1问题的提出

我有幸连续两年担任毕业班的语文教学工作。语文中考是注重考查语文能力与能力品质,所以语文教学更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能力品质和创新素质,以适应中考由考查知识向考查能力的转变。但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在传统的复习教学中,往往是教师讲,学生背和练,教师再讲,这种模式(讲―练―讲)使学生省略了“方法”的思考和能力训练的过程,同时也限制了学生的思维。在练习中,采用的是“题海战术”,训练的目的是应付考试,考什么看什么。其存在的问题是:

1.1题海战:课上教师只讲题,背诵答案,课后学生再做题,再背诵答案,未能充分发挥例题的知识总结,形成解题技能,开发学生能力的功能。

1.2课堂活动:教师不是当好“导演”而是充当“演员”,学生则当“听长”,只能被动地听教师讲,拼命地记答案,无独立思考活动,没有生动的竞争学习和快乐的协作学习。

1.3教学方法:上课老师讲得唇焦口燥,咽喉肿痛,学生则埋头苦干,奋笔疾书。教师把学生当作知识的容器,填鸭式地讲,不考虑学生的感受和体验,至于学生掌握如何心中无数,更谈不上对学生能力品质和创新素质的培养;教学手段单一――粉笔+黑板+试卷,未能充分发挥现代网络的教学功能,课堂容量小,教学节奏慢,效率低下。

面对这种情况,在去年初三的一开始的复习过程中,学校领导就果断要求我校教师采用学案导学法进行复习。在语文教学上我尝试 “学案导学――专题复习研究”,使我获益匪浅。

在余校长的大力倡导下,学校今年掀起了新一轮课课程改革的热潮,由此展开了以学案导学为主题的校本研修。作为语文教师的我有幸参与其中,并承担了初三年级现代文单元的学案编制工作,使我对学案导学的教学模式有了更进一层的理解和思考。

2语文学案的设计

2.1学案设计的原则:

一是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每节课的导学学案都要包括学习目标、学习内容、学法指导、思维训练等内容,学生可以通过学案,对照课本,联系生活,查找相关资料,独立自主地学习。这样学生每节课的学习都有目标,有重点,有难点,有路可循,有法可用,充分发挥了45分钟的效益。

学案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他们积极动手做,动脑思,动耳听,动口说,精力集中地去接受和加工信息,成为认识客观规律的主体,成为不断改造自我并获得发展自我的主体。这样,学生把自己能解决的问题于课前预习时就解决了,(语文教学论文 )疑难问题做好标记,那么,带着问题去听课,自然,课堂效率也就提高了。并且在题目的旁边设有学法指导,包括学习方法的提示、思路的提示等。

另外,学法指导要紧紧联系学案内容,根据学生在学习时有可能出现障碍和不知如何下手时而设计的,以帮助学生顺利解决问题,因此,学法指导犹如一盏指路的明灯,它的设计一定要结合内容实际和学生实际。所以,学情的了解和调查在学案设计之前就显得尤为重要。

二是以教师为主导的原则。学案的设计无论是自学预习,还是课堂的导学导练,直到反馈训练,都是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的。

老师提前备课,查阅资料,把握每一课的重难点,把学生可能不明确或产生疑惑的问题,编成题目,发给学生提前预习,思考,试着解决,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思维训练,同时又可有自己的创见。

三是体现思维训练为主动的原则。思维是智力核心,教育竞争就体现在人才培养和智力的开发上,因而要注意导学学案注重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知识的形成过程。

另外,在学案设置的“课前尝试”中,要注意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去创设种种问题情景,让学生巧妙地实现新旧知识的搭桥。在“课堂探究”的过程中,则要采用灵活的教学手段,诱导学生去探究、去认识,起到新旧知识的结合,并进行信息加工,澄清模糊认识,使学生的思维得到培养训练,并自主组建新的知识结构。

2.2学案的基本模式:

《www》学案

一、学习内容:wwwwwwwwwwwwwwww

二、学习目标:wwwwwwwwwwwwwwww

三、学习重点与难点wwwwwwwwwwww

四、课时安排:wwww

五、学习过程:

(一)课前尝试:

wwwwwwwwwwwwwwwwwwwwwwwwwwwwwwww

(二)课堂探究:

wwwwwwwwwwwwwwwwwwwwwwwwwwwwwwww

(三)课堂总结:

wwwwwwwwwwwwwwwwwwwwwwwwwwwwwwww

(四)拓展延伸:

wwwwwwwwwwwwwwwwwwwwwwwwwwwwwwww

六、相关学习资料链接:

wwwwwwwwwwwwwwwwwwwwwwwwwwwwwwww

七、课后作业:

wwwwwwwwwwwwwwwwwwwwwwwwwwwwwwww

3语文学案的实施

3.1课前尝试:自主学习,尝试解疑。

布鲁姆说:有效的教学始于准确地知道希望达到的目标是什么。所以学案应在课前发给学生,在课前就让他们明确学习目标。让他们以学案为依据,并以学习目标、学习重点、难点为主攻方向,主动查阅相关资料、工具书、做实践活动等,思考问题,解决问题,在尝试中获取知识,发展能力,同时为课堂学习做好一切准备工作。如有关作者的介绍、文章的写作背景等可在课前收集资料完成;通过课前预读课文,做好圈点批注工作,解决文章中的生字词;对文中的疑难句做好标记,对文章的重点、难点、疑点做到心中有数,以做到有目的、有计划地听课,提高课堂学习质量。对于学生不能解决的问题,教师引导学生在“最近发展区”内,通过同位商量,小组讨论、全班辩证等多种讨论形式、并充分发挥优秀学生的'带头作用,多角度、多层次的辨析,尽可能的相互启发,消化个体疑点,教师迅速准确的发现学生中普遍存在的疑点和难点。

3.2课堂探究:讨论交流,精讲精点

课堂上对于基础知识部分的教学可通过填空、提问、学生主动发问等方式进行。对于重点的知识一般宜在教师的主导下,以小组(前后排4人)研究模式进行,让各层次的学生相互交流、讨论、探索、汇报学案中设计问题的解决策略,促成各个教学目标的落实,同时对学生确实无法解决的问题可在教师点拨下达成。对学生具有普遍意义的疑点和难点,教师可采用两种方式处理。一是点拨,让疑点不同的几个小组进行讨论,教师参与其中,适时点拨;也可以采用“学生教学生”的办法,让已经解决问题的小组的学生当老师,面向全班进行讲解,教师适时点拨。二是精讲,教师要抓住问题的要害,一语道破天机,收到教与学的高效率。同时布置适量有梯度的作业,要精练。

3.3课堂小结:回扣目标,自我总结。

在课结束时,教师应引导学生回顾总结本课学习的主要目标、重点和难点。做到加深学生印象。同时引导学生对当堂课的收获和表现进行自我总结评价,起导向作用。

3.4课后反馈:消化整理,批阅解惑。

课后要及时反馈课堂教学的效果。教师一方面要求学生在课后对课堂上未完成的部分也在课后及时完成,同时对学案进行消化、补充、整理、归纳。另一方面完成跟踪练习并及时上交。教师应对每位学生的学案进行细致、认真的批阅,对其中存在的个别问题则由个别辅导解决。对共性的问题则下一课集体讲解,真正做到教学一步一个脚印,收到实效。

4教学思考

4.1语文学案导学使用的优点:

4.1.1课堂的容量加大,教学的效率提高。

虽然学习目标、学习重点与难点的确立、学生学情的调查和把握,相关知识的链接等,都需要花费老师很多的精力和时间。但因为整个学案中所使用的内容都是教师自己根据学情编写的材料,是学生真正需要的东西,教师不需要在学生已经懂了的问题上花时间,不需要在大多数学生自己能解决的问题上花时间,不需要在相关知识的介绍上花时间,所以教学节奏加快,课堂容量加大,这切实提高了教学效率。

4.1.2教师的主导性突出,学生的主体性增强。

学生在课堂上可以就“学案”提问、讨论,也可以离开“学案”就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提问、交流,对于“学案”中的问题教师一般能做出肯定答复,而对于学生随机提出的问题,尤其是带有一定思想倾向的问题,教师往往不能立刻做出回答甚至以后还不一定能做出回答,但有些学生可能做出回答,因而教师的主导性和学生的主体性之间互动增强。语文学案导学模式因为设计了学生认知准备状态的“学习目标”“学习重点和难点”“课前尝试”和“相关知识链接”学习程序,学生有准备地、有侧重听课,故提高了学生的听课质量和听课效率。同时也提高了教师的课堂容量和教学质量。学案导学使学生能积极参与课堂教学活动,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学习动力,有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发挥与施展。

4.1.3教师的求知欲增强,教学相长。

“语文学案导学”教学模式,特别是学案的设计质量,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老师本身的专业素质和人文素养,但一方面由于语文世界的浩瀚和博大精深,另一方面由于教师本身的阅历浅,知识面不宽,最新科技成果了解甚少,故在开发问题的兴趣性、价值性、层次性、开放性方面有一定的困难。因此,深深感到语文老师要不断更新知识,充实知识,提高在新课程改革中的适应力,真正实现了教学相长。

4.2语文学案导学使用中存在的问题:

4.2.1耗费精力多,时间多。

一个学案从设计到完成,教师需要投入的很多精力,很多的时间。学习目标、学习重点难点的确立、学生学情的调查和把握,相关知识的查找等,都需要花费老师太多的精力和时间。

4.2.2学案内容习题化。

语文学案存在的重要问题就是往往学案习题化。学案不杜绝习题,但如果在设计“学案”时没有认真研究,只是把教学内容简单地编制成一个个的练习题,甚至机械照搬课本内容,连编排顺序都完全一样,认为这就是“学案”。教师就按这样的“学案”进行教学,结果成了学生简单机械地寻找答案。而课堂则成了师生对答案的过程,所谓的师生互动则是机械的问答式,根本无法体现“学案导学”教学的优势。

4.2.3教学方式单一化。

学案习题化引起的一个问题是教学方法的简单化。单纯习题的罗列,抹煞了学案导学的本来面目,失去了学案所应该具有的功能,也就从实际上失去了导学学案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次数多了,学生会产生乏味和厌烦的情绪。教师应注意采用多种教学方式和先进的教学手段。一方面,它能使学生所学的内容当堂巩固,最大限度提高课堂效率。另一方面又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教学的实效性。

如今,我校新一轮课课程改革已走上轨道,如火如荼。我相信在语文课课程改革中,“学案导学”也必将深入而有效地开展下去!

篇6:学案导学教学模式用于高中语文的实践探讨

学案导学教学模式用于高中语文的实践探讨

李铭星

(福建省长乐市第六中学)

摘 要:随着新课改的提出,新的语文课程标准也规定了学习方式的变革和新的评价方式。和传统的教学方式不同,新课改更为看重的是课堂要以学生为中心,如何更好地发挥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作用、如何培养学生全面发展成为现今新课改中语文教学工作的重中之重。

关键词:学案导学;高中语文;人教版;实践

进入新课改后,学案导学这种模式被应用于各门学科,高中语文学科也不例外。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学案导学模式体现了很好的优越性,在一定程度上也帮助老师进行了教学思路的整理。与此同时,学案导学现今还存在着许多争议和问题,本文就结合具体高中语文人教版教材结合学案导学模式的具体实践对这种模式进行以下的分析和论述。

一、高中语文教材的特点

高中语文的教学内容是在小学和初中语文教学内容的基础上进行延伸和开展的。

对于学生而言,相比于之前学习阶段的学习内容,高中语文教材中的知识量更大、知识难度更高、探究程度更深,这主要体现在现代文的阅读和文言文的学习上。小学和初中语文教材仅仅是要求学生对课文能够初步理解,高中语文更加提倡学生对课本中的内容进行批判性和论证性的解读,文言文的内容也更加繁琐和多种多样。

对于教师而言,这一阶段的语文教学工作要求教师能够对所教知识和其他的教学资源进行整合,同时结合学生的自身特点和对知识的掌握能力有序地开展教学工作。同时,高中语文教学工作还要求教师能够帮助学生提高独立学习的能力和知识探究的意识。

二、“学案导学”模式

(一)“学案”的含义和作用

学案是教师寻求科学教学评价的一种学习方案,需要教师对现有教材进行深度的研究,并结合学生自身的特点,发现学习的策略。通过学案教学这种方法,可以实现课堂教学的更加高效化、教学手段的创新、教育的个性发展和师生的课堂互动等诸多目的。

学案的引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学生自学的效率。新课改的出台和颁布对比于传统的教学模式就是着重强调了学生的自学能力。但对于语文这一学科来说,学生在面对课文时往往会很迷茫,很难从中找出明确的知识点。不同于初中和小学中语文课本注重学生对文字的掌握和积累,高中语文更看重的是学生对语言的提炼能力和对文章深度的探索,学生仅仅依靠自学、对课本进行通读往往达不到课标要求。学案的引入就很好地解决了这个问题,学案的内容通常是对教材中的知识点进一步整理,是一些有经验的教师根据课标的要求和教材的中心表达思想结合自身的教学经验提炼、总结和归纳出来的,具有科学、系统的知识和逻辑体系,对学生自学有很大的帮助,很好地解决了由于知识点过于分散、学生对教材的理解程度不够造成的自学效率低下等问题。

(二)学案和教案

学案和教案从表面字义上很容易令人混淆,其实二者存在着很大程度上的区别。教案是为教师提供教学参照依据的一种方案,而学案更多的是为教师提供引导学生自己学习的一种手段和方法。二者在教学目的.上都是一样的:追求教学任务的完成质量和学生学习能力的全面提升。两种方案都需要一个合作和自主探究的过程,要求教师和学生共同参与完成,拥有一定的预设性。不同点在于:教师通过教案可以实现帮助学生答疑解惑,通过学案教师可以为学生提供一种学习的思路和方法。

(三)设计原则

学案的设计原则主要参照以下几个因素:重视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强化学生对教学内容的记忆和认识;更为看重学生自身的动手能力,鼓励学生在学习中实践,通过实践获取学习的方法和手段;重视学生自身的个性发展和特长的展示;重视学生学习的逻辑性和知识掌握的系统性,旨在于帮助学生建立一套适合自己的知识掌握体系;重视教师在学生学习过程中进行学习方法的指导;提倡学生合作学习的精神,鼓励学生之间相互合作,提升自身对问题的探究能力和对知识的学习掌握能力;强调学习的重要性,以学习为中心。

(四)内容的编写

1.学习目标的编写

教师在进行学习目标的编写时,应该注重学习的指向性,为学生制定明确且全面的目标,但数量不宜过多,这些目标可以包括:对知识的掌握和理解、对问题的进一步延伸和一些非智力的因素等。不同于教材的编写,学案的针对主体较为明确,就是学生。这就要求教师在进行学案编写时,尽可能地使用清晰、通俗易懂的词汇,吸引学生阅读和学习的兴趣,清晰明确教材和教师的教学意图。针对不同阶段的学生来说,在进行高三阶段的学案编写时,教师应该侧重知识的整合、考试大纲和课标的要求。对于高一、高二的学生来说,则需要过多地强调学习的方法和过程、情感的表达、对知识的掌握和相关技法的运用。总体上学案的编写工作离不开实际情况,需要结合学生的具体学习情况和对知识的理解、掌握程度来进行相应的辅导和指引。

2.知识准备的编写

通常情况下,教师要在一节课开始之前将准备好的学案发到学生手中,教师对该堂课的知识编写可以帮助学生对即将学习的知识进行摸查和预习。在这一内容上,教师还可以针对课文提出一些问题来让学生进行思考和回答,进而加深对课文的理解。针对这一点,本文以人教版中出自于《水浒传》中的《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一课来进行分析和论述。

学生看到这篇课文的题目时,一定会很直观地得出其中的主要元素有:林教头、风雪和山神庙。对此,教师可以在学案中进行提问:林教头指的是谁?风雪的词性以及风雪在课文中的含义是什么?林教头为什么会出现在山神庙?通过这些问题的提问,可以引导学生对课文进行通读,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考查了学生对四大名着的了解和课外文学的阅读量。同时,教师有针对性地铺设这些问题,也恰恰是提炼文章主旨和作者表达中心思想的关键所在,点出了文章的灵魂,也方便教师在教学中进行知识内容的进一步探索和文章思路的深究。

3.学习内容的编写

这是整个学案编写的重要环节,需要教师将教材中涵盖的知识点以提问的形式展示给学生。教师要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注意编写学案的侧重点,结合学生的自身特点,还可以在学案中加入学习活动的设计,鼓励学生对学习内容的交流和分享,使课堂教学工作的开展变得丰富化和活跃化。针对这点,以下结合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二中的《兰亭集序》一课来进行分析和论述。

王羲之的这篇山水游记被人们熟知并不仅仅是由于他的书法作品,同时也是因为这是一篇文学性极强、文艺价值很高的散文,其中不仅涉及了对山水的描述,还包含着作者自身情感的抒发,具有很强的感染力。教师如果在对这一节课进行学案的编写时,不仅要能够引导学生对文章表面内容进行理解,同时还要能够使学生联系作者本人的生平和性格特点,来感受作者抒发的情感。新课标的实施使课堂不仅仅拘泥于课本,在学案内容的编写时,结合学生的时代特点,针对这节课,教师还可以引入周杰伦的《兰亭序》这一首歌曲。王羲之的作品和周杰伦的这首歌本身并不冲突,歌曲本身也具有中国风的特点,学生在欣赏歌曲的同时,通过对歌词的品味也能从另一个角度来对课文中的文章进行别样的分析和欣赏,同时也活跃了课堂的气氛,增加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4.课文归纳的编写

这部分的编写内容通常是对教学知识的总结、学生对需要知识的掌握程度和对文章中心思想的高度概括。

三、实践效果

通过学案导学在高中语文课堂中的运用,学生对教材制定的学习目标有了更加明确的认识,同时有一部分学生认为自己上课的注意力更容易集中,学习效率得到了很大程度的加强。相比于过去,教师布置的作业完成情况也得到了很好的改善,一些学生甚至开始注意到老师在作业中的批改情况。大多数教师和学生都认为引入这种新的教学手段对于文言文教学效果的提升最为明显,实现了师生之间的互动和课外知识的延伸。

这种模式对于教师原有的教学习惯也起到了积极的影响作用。一部分教师开始尝试对教学活动进行开展和控制,并对学生进行相应的知识辅导。实践中超过一半的教师更加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分层次地布置作业。同时,在课堂上,教师通过运用学案更好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上课的积极性。

这种模式还存在着一些不足。一些教师认为大部分的学生可以积极地参与到课堂的教学过程中,从整体上来看,学生对于教材学习的投入度还不是十分理想。一些经过实践的学生表示自己很少参与课堂的提问和一些小组形式的交流讨论。如何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在课堂上寻求问题的解决方法在今后都需要教育研究工作者和教育从事人员做出进一步的探讨。

四、模式的优化

(一)不应过于夸大学案导学为教学工作起的积极作用

学案这种模式的过大宣传在一定程度上将部分教师引入了一个误区,造成这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过分依赖学案,重学案而轻教材,形成了本末倒置的现象。同时,在进行教学目的的编写时,一味地罗列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形成了既定模式,淡化了学生对问题探讨和研究的兴趣。事实上,学案的提出是一种辅助教师进行教学工作的手段,需要根据具体的实际情况来辩证地运用,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创新思维。

(二)注重合作讨论、学习的方式

在讨论问题时成立合作小组,这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动手、动脑能力,通过这种形式,所有的学生都会参与到问题的讨论中来,使学生养成了合作学习的习惯和相互启发的意识。

结合实际情况,针对学生的能力特点发挥学案导学的有效性。针对这一点,教师可以通过调查问卷、课堂测试、听取学生的讨论内容等不同的方式来对不同学生的知识掌握程度有一个大致的了解,进而可以针对不同学生的不同接受能力来分层次地制定教学目标。这种方法可以很好地避免学生因为知识过难产生抵触情绪,也使学生的学习效率得到了有效的提升。

学案导学这种教学模式的运用在一定程度上为教师教学工作的开展提供了一条清晰的思路,也收到了明显的积极效果,但与此同时仍存在一些方面的欠缺,还需要在今后进行更深层次的探讨。

参考文献:

[1]王家伦,张长霖。语文学案:教育改革中的一个怪胎[J]。中学语文教学,(06)。

[2]许丽云。高中语文学案的编写和运用的基本环节[J]。中学教学参考,2012(07)。

[3]朱军,王琪。学案导学式教学法的实践与反思[J]。数学之友,2012(05)。

[4]何云耀。学案制有效课堂教学的实践与思考[J]。广东教育,2012(09)。

[5]崔益林。学案导学,究竟能够走多远[J]。基础教育课程,2012(07)。

[6]仲尧明,姚锦祥。学案设计的主要问题与解决对策[J]。中学历史教学参考,2012(07)。

[7]崔国明。语文教学:不能被学案捆住手脚[J]。中小学教师培训,2012(03)。

篇7:试析高中化学教学中的模式创新与实践论文

试析高中化学教学中的模式创新与实践论文

摘要:新课标对于学生学习的要求不再是仅限于理论知识的学习, 而是理论与实践并重的学习要求, 另外对于学生的个人能力比较注重, 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沟通合作能力。近两年, 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 高中教学面临着高考和新课改带来的双重压力, 其中教师不仅要寻求新的教学方法, 还要应对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带来的高考题型变化。在教育改革的过程中, 学校的教学虽然差强人意, 但相信今后高中教学一定可以寻求到合适的教学方法。本文就高中化学教学的模式创新与实践进行简单分析。

关键词:高中化学; 教育改革; 创新与实践;

根据目前高中化学教育的现状来看, 高中化学教学与新课改的要求还不完全符合, 高中学生在化学方面的学习还是比较死板, 对所学的化学知识不能灵活运用。在这一方面, 教师要根据新课改的要求, 在教学方法上做出相应的改变, 按照新课标的要求学生是课堂的主体, 是学习的主人, 让学生的化学学习逐渐与新课改的标准相符合, 让学生有良好的化学基础, 确保在新的化学学习阶段, 学生可以有一定的学习基础和自主学习的能力。

一、化学教学现状

(一) 教学方法比较传统

传统的化学教学以理论教学为主, 学生对于化学知识不能灵活运用,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并不注重学生对于知识的运用, 也不注重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在课堂中只是将知识灌输给学生。在传统教学的影响下, 学生对知识的实践能力比较差, 而且也没有好的学习方法, 在知识学习过程中对教师的依赖比较严重, 这不仅不利于学生的学习, 也不利于教学质量的提高。

(二) 课堂内容单一

受传统教学方法的影响,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讲解大量的内容, 使得课时比较紧张, 只能以知识讲解为主, 教学形式以及内容相对单一, 无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导致学生在化学方面的学习效果不显著。而教师的教学质量要通过学生的学习效果来展示, 教师为了提升教学质量就会不断增加知识的讲解, 这不仅让学生化学学习效果不显著, 还会使学生觉得反感, 这样的教学就会形成一个恶性循环, 学生越是不学习教师就越是讲解, 教师越讲解, 学生对学习越反感, 学习效率越低。总而言之, 高中化学课的课堂内容比较单一, 让学生对化学这门课程没有学习兴趣, 教师的教学变得越来越艰难, 教学质量难以提高。

(三) 教学思维缺乏创新

虽然目前有一部分化学教师在教学方法上做出了一些改变, 但这种改变只是单纯的模仿。新课改之后, 教师关于教学方法的学习比以前更加注重, 但是由于受传统教学方法的影响, 教师的化学教学思维被困在传统教学方法中。新课标要求摆脱原有的教学方法, 然而高中化学教师自己却无从下手, 只能去学习一些比较新颖的教学方法, 但这些教学方法往往是处在理想状况下的方法。化学教师对这种教学方法没有经过加工, 就直接搬进了课堂教学中。这样新的教学方法不但不能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还会影响教学质量的提升。还有一种状况就是, 学生对传统的化学教学方式比较依赖, 当教师在课堂中引入一种新的教学方式时, 反而不适应, 很难跟上教师的教学思路以及教学进度。对于这种情况, 教师要学会将传统的教学方式与新的教学方式有效结合, 让学生对教学方法的转变有一个适应的过程。

(四) 教学方式缺乏效率

教育改革的开展使得高中化学的教学质量不仅仅体现在考试成绩中, 还要体现在学生学习方法的掌握以及对知识的灵活运用, 所以化学教学方法相应的要有学习方法的内容和教学过程中对化学知识的多样化呈现。但目前, 这两方面都是比较欠缺的, 如果教学方法不加改变, 这样的教学就是失败的, 会直接影响学生长期的发展。

二、高中化学教学方法的创新与实践策略

(一) 创造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 而课堂是主要的学习场所, 所以在课堂中教师必须要将学生放在主体位置, 逐渐培养学生在学习中主人翁的意识, 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锻炼自主学习能力。教师要创造一个与学生平等的学习环境, 让学生在课堂中可以与教师畅谈, 能够互相学习, 并在互相学习的过程中不仅学会知识, 还可以借鉴别人的学习方法, 培养自身的学习能力以及沟通能力。另外, 学生之间的互相学习本就是一种学习方法, 这种学习方法可以让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更加透彻, 还可以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掌握更多的学习素养, 比如说如何看待别人与自己的意见不同;如何清楚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如何提出同学对知识的理解错误才会让同学不会反感自己, 让同学及时地去纠正, 寻求正确的理解。总而言之,平等的学习环境可以提高学生与教师、学生与学生的交流效果, 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以及教师的教学质量。对于这一点, 无论是化学课还是其他的课程都是适应的。

(二) 充分运用化学实验来创新教学

化学实验是化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化学实验可以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 当然还可以培养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化学实验能够客观地展现出化学实验的过程, 使学生在观察化学实验的过程中可以让自己的大脑快速地运转起来, 根据自己所学的化学知识和生活经历, 了解化学实验的教学目标以及应用范围。另外, 实验本就是教学内容,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创新试验方法, 可以让学生更好地掌握实验, 从化学实验中去感受化学的奇妙, 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比如说, 在铁的氧化实验中, 教师在传统教学中只是在相应的化学试剂里加入一些铁, 然后让学生去观察一下, 最后将铁氧化的条件、原理等给学生阐述一遍这个实验就算完成了。这样的实验并不符合新课标的要求, 所以教师要创新实验方法, 比如说提前一个星期在教室内准备一些铁的碎屑, 然后给这些铁屑创造一个小的氧化环境, 让学生每天都去观察一下, 到了真正的实验课上, 再让学生运用化学试剂来进行实验, 将两种试验的.结果和过程进行对比, 让学生去分析影响铁氧化的条件, 在课堂上让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 然后给学生留一个化学实验报告的作业, 让学生在课后对实验过程能够进一步的了解, 也可以促进学生去补充自己在实验课上对实验理解不到位的地方。这样, 化学实验课就不会让学生只是学习化学实验, 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化学素养。

(三) 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新课标要求学生不仅要学习理论知识, 还要将理论知识加以实践, 另外还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在化学这门课程中, 将理论知识进行实践就是创新的过程。传统教育中, 化学教学就是简单地将各个化学知识点传授给学生, 所以学生的化学知识是分散的, 没有形成知识网。这样的知识结构, 不利于学生对知识的全面掌握, 也不利于学生对理论知识的实践。对于新课标下的高中化学, 首先教师在教学方法上要有创新的思维, 改进原有的教学方法。另外,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培养学生创新的思维。比如说, 在氢氧化铁的沉淀教学中, 教师会将氢氧化铁为什么会沉淀以及沉淀的条件讲述给学生。新课改之后, 这样的教学方法已经不适应当前的教学目标, 教师可以尝试让学生通过实验来观察氢氧化铁为什么会沉淀, 氢氧化铁要沉淀需要哪些条件, 去除氢氧化铁沉淀的条件, 从而让氢氧化铁不会沉淀, 以这样逆向思维的方式让学生对化学知识有所思考, 逐渐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总之, 化学教学中, 教师对于教学要有新思维, 以自己的新思维, 拓展学生的思维。

三、结语

总而言之, 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 对教师的教学方法以及学生的学习都会有越来越严格的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积极求变, 用新的教学方法, 带领学生去更好地学习知识, 从而培养符合时代的发展的人才。高中化学是学生要学习的重要科目, 因此教师要创新教学, 让学生对化学这门课程产生兴趣, 从而更好地学习化学知识。

参考文献

[1]董希毅, 高金娥.论高中化学中自主能力的培养方法[J].高考, .

[2]霍惠英.新课程下初高中化学教学衔接的主要对策[J].教育实践与研究 (B) , (1) .

[3]徐莹.高中化学课堂教学中问题链的设计研究与实践[J].2017.

[4]赖福生.高中化学实验探究式教学模式的构建与实施[J].中学课程辅导 (教师教育) , (14) .

[5]闫亚萍.高中化学教学中的模式创新与实践[J].中国高新区, (13) .

篇8:高中化学教学中实施学案教学的探讨论文

高中化学教学中实施学案教学的探讨论文

摘要:在新课程标准思想的指示教导下,我国基础教育的改革正轰轰烈烈地进行着,而“学案”就是在素质教育的根本上所提出的,把学案作为教学的核心,老师可以更深的了解学生,进而让学生发挥其作为教学主体的作用,增强教学的效果。此文简要分析了高中化学课堂学案的设计原则,并描述了高中化学学案教学的具体流程。

关键词:高中化学;学案教学;自主学习

一、高中化学学案的设计原则

1.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

学生作为教学的主体,如果教师不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那他教的再好也是劳而无功的。所以,教师的教学活动一定要尊重学生的需求、喜好、追求等,使学生真正作为教学的主体,发挥其主体的作用。在进行教学活动时,无论是什么类型的教学模式,唯有经过学生自身积极的认知活动,主动参加到教学和探讨知识的过程中,才会发挥其真实作用。

2.坚持问题化、思想性原则,重视先学后教

古语有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在教学中让学生带着问题去思考和学习可以起到很好的效果,所以,教师在设计学案的时侯要注意坚持问题化和思想性的原则,把课程的知识点转变成具有探索性的问题点。让学生带着问题去翻看书本,先自已去学习,并试着自己解决问题,那些没有得到自我解决的问题就是在课堂中需要着重去听的部分,当然也能提出疑问和老师及学生们共同讨论。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可以采用提出问题让学生先自主学习的教学方法,这种方法不但有利于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而且会让他们体验到成就感,推动学生潜在的学习水平向现有的学习水平转变。这样的教学方法也更具针对性,不仅学生都可以了解到自己需要着重听什么,老师也随之可以更加明确自己的教学目标。切记提出的问题的难易程度要适中,让学生能即够得着,又得花费一番心力。

3.坚持层次化高效性原则

1个班级是由几十个学生组成的,各个学生的化学基础和学习能力的强弱都存在一定的差异,可是课堂学案是一样的,所以要想让全班同学的学习都能够得到提高,设计课堂学案就要采取分层的办法,以此来满足学生不同的学习需求。不但要有针对基础较差学生学习的基礎性的问题,也要有针对基础较好的学生提升学习的具有探究性的问题。一节课的上课时间是有限定的,对教师而言,怎样在有限的四十分钟内完成教学任务是个非常现实的问题,这里所说的教学任务即不是指教师传授了多少知识,也不是指学生取得了多好的成绩,而是指在这有限的课堂教学内学生掌握了哪些学习或生活的能力,培养出了哪些优秀的人格特征。如果想要达到这个目标,一定要采用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制定的课程学案要简洁合理,始终坚持高效的原则,不断激发学生的潜能,提高学生抽象概括的思维能力,遵循求精不求多的原则,适当缩减学生的练习量,减轻学生在学习上的心理负担。

二、高中化学开展学案教学的具体流程

1.课前学生的自主学习

唯有让学生走在前面,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才是好的教学,学习是学生自己的事,先自我学习,然后接受老师的教导。要让学生先自主预习,发现难解的问题,这才能开创出新的'发展地区。灌输式的学习是个一点也不高明的教学方式,学生应该学会自己去读书和理解,一旦遇到自己不能解决的问题时,老师再对学生做指点和辅导。学生在自我预习之后,会更清楚地了解书上每一个章节中的重难点,再带着问题去听课,这更利于注意力的集中和把握住学习的主动权。自我预习,不但是对旧知识的巩固,也是对新知识的一个了解,当遇到自己无法解决的问题时,可以几个人一起翻阅资料,合作解决。比如在学习高中化学选修课本中《电解与电镀》这章的相关知识的时候,因为同学们不久前学习过关于原电池的一些内容,知道化学能是在转化为电能的过程中,由于电子发生转移,产生了电流。那化学能又是怎样转化为电能的?书上是用电解饱和食盐水的例子,而且仔细解释了Na+和Clˉ在直流电的作用下朝正负两极是怎样移动的,阳离子Na+向负极移动,在负极板上由于得到电子而还原,阴离子则Clˉ向正极移动,在正极板上由于失去电子而被氧化。可在书上并没有对离子放电的顺序做具体的介绍,这种情况就需要在教学学案中展现出来,让学生了解到离子的放电顺序,以便今后的学习。

2.课堂上的探究学习

要让学生的思维能力以及知识的应用能力有系统的,全面的发展,就得改变以往固有的教学模式,把课堂交给学生。当老师讲解传授完基础知识的时候,把课堂交给学生,让他们依据自我预习的情况进行提问和讨论等。在此期间教师扮演的是合作和引导学生学习的角色,老师启发和引导完学生的思维后,让学生表述自己的思维过程,以此找到学生思维过程中的发光点,并及时纠正学生思路的偏差。

比如在讲解电解的相关内容时,老师首先是解说电解的原理、过程和结果以及离子的放电顺序,很多同学会对此产生疑问,怎样解释不同种类离子的放电顺序。这时老师就指出阳极和阴极这两种不同离子的放电顺序,让学生先自己寻找规律,接下来从氧化性和还原性的角度来做解释,阳极是阴离子放电,放电顺序先后和阴离子的还原性有关系,阴极则是阳离子放电,放电的顺序就是氧化性强弱的顺序,从氧化性和还原性的角度做解释,学生会很容易理解并消化知识。

3.课后要巩固学习,及时做出评价课后的巩固

学习就是指在课堂教学的后部分,以教学内容为依据,设计不同难度的练习题,让所有的学生都能巩固学到的知识。针对基础较弱的学生,设计一些基础和变式的题目类型,中等的学生侧要多训练综合性的题型,基础较好的学生就侧重于培养和激发其发散性的思维能力。设计的练习题既要符合教学的目标和内容,又要继承启发式的教育原则,练习题要在课堂上独立完成。老师可以根据学生自我预习的情况、课堂上的表现、练习题的完成质量这些方面,作一个客观的、全面的评价。与此同时给学生后续的学习指明方向。

总而言之,学生才是教学的主体,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扮演好尊重学生主体地位的角色,通过学案的教学,不断培养和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带领学生们到达科学的彼岸。

篇9:在语文教学中如何运用导学案

语文运用导学案教学一

一、课前运用导学案,促进学生掌握预习方法

导学案适合在中、高年段学生的语文学习,能给学生指明学习方向,帮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就像无声的老师在指引学生。在学案目标的引导下,学生会自主地进行自主学习、自主探究、自主获取新知。在不断的良性自主学习状态下,学生就会轻松地逐渐掌握一定的学习技能。如:在搜集资料中,学生就提高了识别判断信息、组织资料、整合信息的能力,为学生的终身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课堂使用导学案,促进教师改变教学方式、方法

小学生语文学习能力差,尤其是农村学生,他们的父母多数是农民,既没时间,也没有能力教育、辅导子女学习。加上学习环境差,家长缺乏对孩子智力投资意识,大部分家庭没有电脑,也不像城市孩子拥有那么多课外读物,学生缺少文化信息来源,学生学习基础普遍薄弱、知识面窄,课余生活极其单调。学生想自主学习却缺乏必要的方法、习惯和能力,学生的课堂学习总是落后于老师的教学,跟不上老师的思维,所以,小学语文课堂上教师只能强制灌输,当我们使用了导学案,就可以从预习抓起,课前学生有了充分的准备,教师就可以根据所教学生的具体情况,所教教材特点,设计一种适合引导学生课堂自主学习、主动学习、探究学习的导学案了。

三、课后活用导学案,促进教学拓展延伸

导学案要始终体现学生主动学习、探究学习,这种思想需要通过学案体现,教师的讲授又不能书面化,这需要有个转化。如何转化这一问题,需要教师在实践中不断地探索学习,课后要反思学生的认知活动,课堂中能否突出教材的内容、教学重点、落实三维目标,教学方法是否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年龄特点,学生主体、教师主导是否很好体现,课堂是否关注课程的生成,学生参与学习的面、深度、广度是否达到预期目标。当然,小学语文的导学案要体现多练、多读、多悟,教师在学生充分自学、合作学习后,及时总结识点、学习方法、写作规律、教学关键,当堂检测学习效果,及时发现学生是否达到的学习目标,便于当时辅导、指导,再组织自学等。

语文运用导学案教学二

一、课前预习明确化

许多学生没有课前预习的习惯,对待语文学科亦然。有的学生认为语文学起来容易,上课听老师讲讲就行了。许多学生没有把课文认真地读上一两遍,对课文的理解不深入。上课时老师讲得再好他也感受不深,不会引起共鸣。而且学生的课前预习并没有具体的任务目标,只是要求学生“做好课前预习”是比较笼统的,学生也会觉得无从下手。而导学案的应用则可以把每一课的预习知识都能用题目的方式展示给学生,有利于学生清晰地了解本课的学习程序。

如导学案上有明确的学习目标、学习重难点、教法、学法等。从基础的字音、字形、文学常识的积累到文章主要内容的概括,以及文章主旨的理解等,都需要学生自觉主动地去查词典、读课文、找资料才能解决。这一过程很重要,老师的讲解永远代替不了学生的阅读体验。

二、方法指导具体化

在我们的教学中,还存在这样的现象:重知识传授,轻方法指导。每节课老师都非常重视基础知识的识记、默写,然后分析课文,无法走出传统课堂的桎梏。我们都懂得“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的道理,我们老师需要的是把学习的方法教给学生,让学生积极主动地进行自主学习。导学案中不但列出具体的学习方法,在整个学案的设计中也渗透着诸多学习方法。

如在导学案的每个题目的后面都要跟“方法点拨”,如《背影》一课的导学案中有对课文精要语段“爸爸买橘子”的分析。学生都能够把描写“爸爸”爬月台的动词找出来,在赏析的时候要有具体的方法指导,才能让学生有章可循。首先要让学生明确动词是写谁的,答题的时候要找准方向。本段就是动词的作用就是:“生动形象细致地描写了‘爸爸’的动作,表现了‘爸爸’买橘子的不容易,爱子之深。动词的运用也表现了作者内心的感动。”

教给学生具体的方法,有利于学生自主拓展学习的范围,扩大知识面。学生掌握了学习方法,对其终身学习都是有益的。

语文运用导学案教学三

第一,指向明确。导学案设计的问题应当言辞精确,意思清楚明了,不会让学生产生歧义,使学生看到问题后就知道问的是什么,应当从哪个角度思考。例如:设计《金色花》的导学案时,教师设计了如下问题,“孩子总是以什么样的方式来表达对母亲的爱?”、“孩子变成金色花以后,为什么要瞒着妈妈?”第一个问题使孩子天真活泼的形象更加形象生动,第二个问题的目的在于启发学生,让其明白父母对孩子的爱是真挚无私的,孩子对父母的爱亦是如此。

第二,难度适中。问题是锻炼学生思维的方式之一,问题的设计要科学合理,不能太难,也不能太简单。问题太难,不仅无法锻炼学生的思维,反而会打击学生的自信心,使学生产生负面情绪,不利于教学工作的开展;问题太简单,则又无法发挥问题的作用,体现问题的价值,而且浪费了宝贵的课堂教学时间,得不偿失。作为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和引导者,教师要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关系,了解每位学生的学习状况,有条理、有层次地设计问题。例如:设计《在山的那边》的导学案时,教师设计了如下问题,“山的那边是什么?”、“那边的海与这边的有什么不同?”通过问题的形式引导学生从“是什么”想到了“怎么做”,由浅入深,层层推进,逐步靠近文章的中心思想,使学生明白要想成功必须跨越障碍,克服艰难险阻。

第三,重点突出。语文教材是教育工作者精心挑选的结果,每篇文章都有重点知识需要我们学习。作为课堂教学的组织者,教师要做到心中有数。详略得当,重点突出是一个优秀导学案必备的要素。设计方式要满足学生的求知欲,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与主动性,把握文章重点内容,保证课堂教学效果。

第四,探究价值。一个问题如果不能训练学生的思维,那么就不具有探究价值。教师设计问题时,可以故意设置悬念、直题曲问,以此来增加思维的容量,激发学生探究欲望。在锻炼学生思维的同时,活跃课堂气氛,调动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使学生由被动接受知识,转变为主动汲取知识,从而取得良好的课堂教学效果。

篇10:导学案教学模式的反思

在近几年,进行“导学案教学尝试,总体效果不错,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值得反思。

“导学案”式教学其实是用学案导学、先学后教的方法。针对学习任务不多且难度不大的内容,利用自习时间让学生充分预习,把自学反馈的情况作为备课的主要依据,课堂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并能当堂训练、及时反馈,使教学环节紧凑、完整,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也为学生减轻了课业负担、节约大量时间。

在这种教学模式中,课前预习是个重头戏,必须引导学生仔细阅读教材,结合编写的学案,完成预习任务。除了让学生发挥主动性,老师在整个环节中的作用也十分关键。首

www.wenku1.com先,精心编写的学案要起到导学功能;其次,要引导学生会看书;最后,及时发现学生预习中的'疑难点,并积极准备方案突破这些重难点问题。课前做足了准备,课堂教学效率就容易提高。学生会的不讲或少讲,集中精力突破重难点,想法在课堂中落实基础知识;作业尽量在课堂完成和评讲完毕,课后主要留下读写的复习任务即可。

“导学案”式教学最大的优点是调动了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还原了学生主体地位,也把老师从满堂灌、一手包办式教学中解放出来,把精力集中到如何做好“引导者”上,回归了老师的主导者角色,其效果自然是教学相长。但不能说现在进行的导学案教学没有地方完善了、不存在任何问题了,总结一下有几个方面需要不断完善提高。

1.导学案自身的完善。作为导学案,是师生共用的教学资料,还是要服务学生,如果学案内容过于简单或繁琐困难都会影响预习效果,这些都是要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完善的。无论学案内容怎么变,但基本结构必须涵盖教学(学习)目标、课前预习填空、预习思考题、预习练习、本课知识结构、当堂训练等内容,紧扣考点,突出重难,抓大放小,精选题目,典型代表性的题型训练非常重要。在每课(或单元)必须设置有错题再练或者变式训练题目,作为导学案的延伸。

2.导学案的使用要优化。不能将导学案作为普通练习题去做,要发挥其导学功能必须多次收发学案。比如预习任务完成后要收起来检查,发现问题;课堂发下去要帮助学生解决问题、落实基础,并且通过当堂训练,让同学互改,也可以当堂演示来发现学生问题;课下教师还要收起来检查,统计问题,以作为设置反馈训练的依据。最后发下这张学案就是让学生订正完错误,督促学生做好知识框架结构整理,以作为复习资料。这些程序和步骤如能紧凑而高效完成,必将最大限度发挥导学案的作用。

3.关于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发挥导学案的作用。这是最值得探讨的问题。在课堂教学中存在两个极端:要么完全围绕导学案教学,变成了“解决导学案问题”的课程;要么完全忽视导学案,最后导学案变成了课堂训练的习题。如何将导学案融入课堂,既能利用好导学案,又能让课堂变得更生动活泼,我感觉可以将疑难问题融入课件中,或者变成课堂活动、探究的一部分,让学生在讨论中、活动中解决问题,只有让学生主动参与解决疑难问题,导学案才能真正发挥导学作用,教师才能从满堂灌中解放出来。当然,一个疑难问题或重点问题的解决,可以辅以相应的当堂训练题目,让学生及时运用知识、领悟知识。

以上是我在教学中使用导学案的一些心得体会,对于导学案教学的改进意见也只是教然后知困的体会,在具体教学中并没有一一检验,需要以后在不断尝试中让导学案教学日臻完善。

篇11:农村中学“学案导学”教学模式初探

福建省福州市海云中学 吴冰d

【摘要】农村中学实施“学案导学”教学模式应从学校的校情出发,明确学案教学存在的问题,积极转变教育观念,从教师与学生双方入手,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篇12:农村中学“学案导学”教学模式初探

基金项目:本文系福州教育学院教育科学研究课题“农村中学实施‘学案导学’教学模式研究”(项目编号:FZGH116)的研究成果之一。

在多年的探索与实践中,学案导学教学模式已逐渐成熟与完善,然而,在实际运用中,学案导学仍存在生搬硬套、模式僵化等问题。传统的以讲授为主的教学模式并没有受到太大的触动,学生的学习策略和学习方式也没发生太大的改变。近年来,我校(此处指福建省福州市海云中学,下文同)采取校本教研和学科教研组研究相结合的方式,集思广益,进行了农村中学实施“学案导学”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成绩斐然。现就“学案导学”教学模式的构建谈一些体会与思考,以就教于方家。

一、“学案导学”的症结所在

第一,由于应试教育的客观存在,学案导学教学模式在具体实施的过程中还经常暴露出一些弊端。相较于城市中学而言,农村中学在学案导学教学模式上的探索起步较晚,在学案导学教学上还有较多问题,如学案设计上一味罗列知识点让学生在课前课后进行识记,或者把学案当做习题汇总,使学生重新进入题海战术模式,致使学习的积极性受到压抑。这种做法实际还是传统填鸭式教学法的延续,其症结所在就在于没有吃透学案导学的真正内涵。学案导学的关键并不在于让学生记住多少知识,而是要引导学生学会如何掌握并运用所学到的知识,摆脱传统满堂灌教育模式下的被动、盲目状态,主动、积极地参与到学习活动当中。

第二,学情调查工作较为粗疏也是目前农村中学在学案导学工作中较普遍存在的问题,对学生个体性差异的忽略往往会造成学案设计方案模式僵化,经久不换。从接受美学的角度来看,每一个学生的学习能力、习惯、知识储备都是不一样的,这就要求教师在设计学案时必须考虑到学生的个体性差异,进行分层次学案设计,力求让每一个学生都能从学案中找到符合自己需要的学习途径与学习方法。

第三,学案导学存在的问题还体现在教师还未能完成从教学者到导学者的角色转变上。以往满堂灌的课堂教学方式使得教师习惯于掌握课堂话语权,学生扮演认真听讲、做笔记的好学生角色。学案导学要求从根本上改变这种做法,但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还是有些老师习惯于将课堂紧紧掌握在自己手中,导致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受到压制,学案导学流于形式。

第四,学案导学的评价系统还存在不尽合理之处,比如,对学案导学的评价过于注重文本,教务处的评价往往更多以教师上交的学案、每学期各班的优秀率、及格率等数据为依据。这种做法因为其易操作性而颇受评价者青睐,但却忽略了学案导学过程中学生学习能力是否切实得到培养的问题,犯了成绩好就等于能力强的老毛病。

二、厘清教与学、主体与主导的关系

《礼记・学记》云:“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这段话揭示了教与学相辅相成的作用,也阐明了作为学习主体的学生与作为引导者的教师之间的关系。从教与学的双方来说,不管是教师还是学生,要想教(学)好,首先就必须从理论高度上认识学案导学的作用与意义。对于教师而言,必须改变以往教师一言堂的做法,要转变思维,理清教与学的关系。教与学应该是双向的,是师生一起共同完成的创造性活动,教师面对的是不同接受层次的学生,要教会学生更多的是如何去学习,如何寻找一条适合自己的学习道路;对于学生而言,学习不应该是被动地吸收,而是一种主动地获取。学习是为了自己将来更好地发展,而不只是为了完成教师布置的学习任务。明确这一点,主体与主导的关系就不难把握。在学案导学教学模式下,课堂内外教师都退居引导者角色,把学习的主动权交付到学生手中。学生以学案为依据进行自主学习,然后带着学习过程中出现的心得与困惑走进课堂,力图通过学习展示与合作交流进一步深化对知识的认识。虽然学案导学的核心在于学生的自主学习,但这并不意味着教师就可以完全放手让学生在课堂上自由发挥。受年龄、阅读积累、思维能力等方面因素的制约,学生很难做到将知识上升到规律性的认识,因此,教师的引导就显得至关重要,这引导涉及方方面面,并贯穿于整个学习过程当中,不仅课前预习要引导,课堂讨论要引导,学完课文后还须引导学生进一步将所学知识系统化,用一句话来说,教师的作用就是要教学生学会思考。为此,教师需要在课前认真研究学情,研究如何创设具体而又多层次的教学环境,以满足不同学生的需要。此外,课后还必须根据上课情况进行进一步探究,对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教学目标的实现与否、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等进行反思,提出改进方案。正是在对这一系列问题的思考及其解决过程中,教师自身也有效提高了业务水平和研究能力。

三、农村“学案导学”教学模式的构建

明确存在问题,厘清教与学的关系,对于学案导学应该从何入手、如何具体实施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只有事先做好班情、学情的调查工作,才能对学生有个较为全面的了解,学案设计也能因此更有针对性。我校地处海岛,生源较差,多数学生父母的文化层次都比较低,对孩子的学习很不重视,对于如何辅导孩子更是一窍不通。还有一部分孩子的父母常年在国外谋生,爷爷奶奶又十分宠爱,孩子的学习兴趣不高,整体知识基础和认知水平都相对比较薄弱。为此,学校一方面选派优秀教师到河南漯河二中进行学习培训,学习该校学案导学的先进经验;另一方面,我校联合区内兄弟学校,在本区内构建三校联合教研平台,联合编写各年级各学科的导学案。在此基础上,再结合本校的实际情况,分层次二次编写导学案,力图使其更有针对性,更具实用性。学案编订好后,还定期开展三校联合调研,共同探讨导学案在教学过程中的优点与不足,以实现优势互补,互通有无。经过一年多的探索实践,我校构建出一套以“导、学、议、展、点、拓”为核心的学案导学教学模式。

“导,引也。”教师的引导作用在学案导学中至关重要,具体来说,学案编制好后在上课前一天会分发到学生手中,这时教师先根据对班情的了解,有针对性地指导课前预习。对于学习积极性较高的学生,则要求他们查阅工具书,主动设疑,发现并思考问题,学会自主性学习;对于那些学习基础较差、学习较被动的学生,则要求他们在预习的基础上完成学案的预设练习。这种分层次引导教学的方法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学有余力的学生能进一步深化对知识的探究,而后进生也能从较为简单的预设练习中获得学习的信心。

“学,识也。”这一阶段主要是学生积累知识的过程,“学”也是自学的意思,是学生根据既定学习目标在教师指导下自学,学会独立思考,以培养科学精神和创新能力。学生通过预习达成知识的积累后,第二天早上把完成的学案交给授课老师,由教师进行第一次批改。教师对学生在自主学习过程中存在的疑惑进行有针对性地解答,对需要在课堂上讨论的问题进一步修订学案,为教学内容的深化做好准备。通过这种方式,学生真正享有了自由、自主的学习空间,并在已有的空间中发挥自己的才能,让课堂散发光芒。

“议,谋也。”由于受身心因素及生活环境的制约,每个学生都有着各自不同的生活、学习习惯,认知能力也存在较大区别,对于同一个问题就可能产生五花八门的看法。同时,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往往是零散、表面的,很难上升到对知识的'深层次掌握上。当学生们出现争论不下又或者是讨论出现偏差的时候,老师就应加入其间进行引导。相较于教师讲学生听传统教育模式的枯燥,这种活跃的课堂无疑更容易获得学生的喜欢。正是这种兴趣使学生不知不觉参与到主动学习的氛围当中,成为进一步进行学习、探究的动力。通过议论、评议,让传统教学的一个教师上课,变为几十个师生之间的交流。

“展”即问题展示、议论争辩,展示的目的主要在于发现问题、探讨问题、解决问题,而且这些在讨论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又能作为教师下一步教学拓展的关注点,从而帮助教师更好地把握学生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学生通过课堂讨论,自主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途径。在相互讨论、争辩中,逐渐深化对问题的认识,又培养了合作、竞争、平等意识,学习的积极主动性得到充分发挥。

“点”即适时点拨、巧妙引导;“拓”即拓展练习、实践延伸。当然,这种引导或点拨可以是错误的修正,可以是知识点的提炼整合,也可以是带有规律性的认识的提升。教师应牢牢抓住学生求新、求异的好奇心,引导学生将所学内容进行总结,将零散的知识点整合成系统的知识网络。在这一阶段,教师必须给学生留出足够的时间,让他们能够从知识的整理、归纳中学会知识的迁移与运用,大胆探究,把新知识融入自身的知识体系中,从而形成具有鲜明个性特点的创新能力。

综上所述,农村中学“学案导学”教学模式的成功实践实现了课堂教学的新突破,不仅有效减轻了学生的课业压力,更为重要的是培养了他们对学习的兴趣,使他们能始终以一种饱满的心态自觉、自主地进行创作性学习,同时也对学科教研活动、教师个人的专业素质及能力的提高起到了良好的促进作用。当然,教学改革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还需要我们进行细致、认真的探索研究,从而努力完成现代教育改革的育人目标。

参考文献:

[1]裴亚男。学案教学模式研究综述[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4)。

[2]钟启泉,崔允t。新课程的理念与创新――师范生读本[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3]王忠慧。让学案成为教和学的最佳结合点[J].赤峰学院学报,,(4)。

篇13:学习“学案导学教学模式”心得体会

“学案导学24字教学模式”作为一种新的教学模式,让处在课改误区的教师对新课改有了新的认识。教师通过“学案”把教学工作做在前头,对自己的教的过程和学生学的过程进行预知,从而使教学有备而来,不打无备之战,学生不出无备之争。现在谈谈我学习“学案导学24字教学模式”的几点心得体会。“学案导学24字教学模式”在内容设计上可分为三个阶段:1、课前预习阶段经过多位教师共同研究,将学案精心编写好后,于课前发给学生,让学生在课前明确学习目标,并要求学生在自学过程中用笔标注出书中的重点、难点内容。在“学案”的指导下对课堂学习内容进行自主的预习,学生的自学不再盲目,变得有的放矢。带着学案上的问题看书,自己能解决的问题自己完成,没必要等老师上课讲解。标出自己尚存的疑问,带着问题走进课堂,在课堂中和同学老师交流,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逐步掌握正确的自学方法,有意识地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等等。教师要有意识地通过多种途径获得学生预习的反馈信息,以使上课的讲解更具针对性,合理分配授课时间,提高课堂效率。在授课过程中我深感课前预习阶段是“学案导学”教学法极其重要的一个环节,它既能充分体现“学案”的导学功能,又是实现“主体先行”的关键环节。2、课堂学生讨论和教师精讲阶段在学生课前自主学习的基础上,教师组织学生讨论学案中的相关问题。对于一些基础知识,可以教师提问学生,也可以学生问教师。对于一些重点难点知识,一般可在教师的指导下展开小组讨论。教师根据学生讨论的结果充分利用图、表及其它声像材料及时进行诱导、点拨、归纳。教师在讨论中提出的点拨、诱导性问题,要利于学生进行正确的思维,设疑要科学、严密、有趣,要结合学生生活实际和智力发展的实际,经过努力可以得到解决,让学生“跳一跳能摘到果子”从而享受到高层次成功的喜悦。学案中的课堂练习题应尽量在课上让学生独立完成,并及时给出解答,这一方面让学生有及时而适当的训练,既巩固所学,又使学生学有所用;另一方面,可让教师获得直接的反馈信息,为课后的教学、指导提供信息;同时,练习中少数较难题又会激发学生进一步学习的欲望,使学生始终保持一种积极主动学习的心态。3、课后巩固深化阶段课后教师要指导学生完成预习时有疑问而课堂上未能完成的问题,对学案进行及时的消化、整理、补充和归纳。同时教师要适时将“学案”收起,仔细审阅。对“学案”上反映出的个性问题及课堂上未解决的共性问题及时安排指导和讲解。做到教学一步一个脚印,“学案”实效性。“学案导学”不仅能充分体现教师作为教育者的主导地位,更好的实现教学目标;而且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能动性,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并能很好的与实践相结合,不断深化课堂教学改革;还课堂给学生,还激情给教师。而且更重要的是,在于教育者开始将目光由关注成绩转向关注人,关注学生的情感,关注学生的个体发展;发展其能力,培养其思维,传授其技能。

篇14:学习“学案导学教学模式”心得体会

心得体会就是一种读书、实践后所写的感受文字。读书心得同学习礼记相近;实践体会同经验总结相类。学习的方法每个人都有,并且每个人都需要认真地去考虑和研究它。心得体会这种学习方法对于一个人来说也许是优秀的,但没有被推广普及的必要。因为学习的方法因人而异,方法的奏效是它与这个人相适应的结果。方法,也是个性化的。借鉴他人的学习方法并不是不可以,但找寻适用于自己的学习方法才是最重要的。以下是由

本学期我边学习“24字教学模式”边进行教学实践,从中收获颇丰,也得此以下体会:

一组建小组的方法特值借鉴。

组建小组的方法特别关注细节。如分组原则:身高搭配,性别搭配,文理搭配,性格搭配。又如分组方法,把全班学生按学习成绩四等分,1号组长:班内排1――12名;2号组长:24――13名;3号组员:25――36名;4号组员:48――37名。还有座位安排:大个对大个,小个对小个,组长坐后组员坐前,等等。这些做法给我的课改提供了具体可行的办法。

二组织培训这块给我的课改填补了漏洞。

组织培训包括培训组长和培训组员、培训教师。在小组合作中,重点培养小组长的表达、概括、组织等能力。培训教师这块我做的不到位,如开展小组活动抓住5个重点:重点――合作巩固;难点――合作攻关;知识生成点――合作催生;知识易错点――合作辨析;知识易忘点――合作记忆。短小精悍的五点给我的课改带来了生机,学生们的学习热情高涨,急于表达,一改往日那种闭嘴不说、等待“馅饼”的状态。

三小组管理和小组评价给我的课改添上两臂之力。

一臂:我的班级小组管理,还没有很有序、有条理的做出来,而“24字教学模式”给我提供了鲜活的方法。

一臂:小组评价始终是我头疼的问题,“24字教学模式”的小组评价交给我先进的方法,让孩子们乐于合作、乐于奉献、急于上进,我坐收“渔翁之利”。

四导学案使用省时、高效

有导学案在手,学生就学有所依,在导学案上能把学生遇到的难点、易混点充分暴露出来,还能促使学生从“不想说、不愿说”到“想说、愿说”的状态发展。

篇15:学习“学案导学教学模式”心得体会

上个月学校组织我们观看了太谷县教研室张四保主任所作的“做智慧型教师,创建高效课堂”的课改报告,听过后受益匪浅,触动很大。以前上课是混日子,现在才觉得是在过日子。看了《24字教学模式》操作手册之后,原来老师也可以这样当,这样教,教得轻松,教得幸福。

教学是教师教学生学的过程,还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助、共同发展的过程教与学是教学过程的重点问题:传统的,教师负责教,学生负责学,我讲你听,我问你答,我写你抄,我给你收。本是双边活动变成了单边活动。新课程强调教学是教与学的交往、互助,师生双方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补充,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丰富教学内容,求得新的发现,师生间形成一个学习共同体,在这个共同体中,教师不再仅仅去教,而且也通过对话被教,学生在被教的同时,也同时在教;对教学而言,交往意味着人人参与,意味平等对话,意味着合作性意义建构,它不仅是一个认识活动过程,更是一种人与人之间平等的精神交流;对学生而言,交往意味着主体性的凸显,个性的表现、创造性的解放;对教师而言,交往意味着上课不仅是传授知识,而是一起分享理解,促进学习;教师在教学中主角转向平等中的首席,困此教学是师生互助、互惠的关系。

新课程的核心理念――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因此,新课程要求教师在提高素质、更新观念、转变角色的同时还要求我们教师的教学行为产生相应的变化。1。在对待师生关系上,强调尊重、赞赏。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核心理念,我们教师必须尊重每一位学生做人的尊严和价值,尤其要尊重这些学生,如学习成绩不良的学生、有过错的学生、有严重缺点或缺陷的学生、智力发展不好的学生、孤独的学生、与自己意见不一致的学生,同时要不伤害学生的自尊心,如不体罚学生、辱骂、训斥等等,我们教师要学会赞赏每一位学生,赞赏他们的兴趣、爱好、专长、微小的成绩进步,赞赏他们的善意,赞赏他们对教材的质疑和对自己的超越。2。在对待教学关系上,强调帮助、引导。教的职责在于帮助。帮助学生检查和反思自我,使学生在明白学习什么、获得什么、达成的目标;帮助学生寻找、搜集和利用学习资源;帮助学生设计恰当的学习活动和形成有效的学习方式;帮助学生发现他们所学东西的个人意义和社会价值;帮助学生营造和维持学习过程中积极的心理氛围;帮助学生对学习过程和结果进行评价;帮助学生发现自己潜能和性向。3。对待自我上,强调反思。教学反思是教师专业发展和自我成长的核心因素。反思分为教学前、教学中、教学后三个阶段;在教学前反思,使教学成为一种自觉的实践;在教学中反思,即及时、自动在行动过程中反思,使教学高质高效;教学后反思,有批判地在行动结束后进行反思,可使教学理论化。

我相信只要坚持这一理念,执着地走下去,我定能在教书育人这片天地里播种最美的鲜花,收获最甜的果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