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美术简笔画教学在幼儿师范教育中应用与探究论文

aaapra 分享 时间: 收藏本文

【简介】感谢网友“aaapra”参与投稿,下面小编给大家整理的中职美术简笔画教学在幼儿师范教育中应用与探究论文(共18篇),希望大家喜欢!

篇1:中职美术简笔画教学在幼儿师范教育中应用与探究论文

中职美术简笔画教学在幼儿师范教育中应用与探究论文

教学是一门艺术,如果教师能在课堂中运用简洁精炼,生动有趣的教学方式来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气氛中学习知识和技能,那么,教学的成效将是艺术的顶峰,简笔画教学就是使幼儿师范教育走向艺术巅峰的催化剂。幼师专业简笔画教学应该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激发学生学习的动力,放飞学生想象的翅膀,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

简笔画教学是幼师专业一项非常重要的内容,也是幼师生必须掌握的重要的基本功之一,教师如何引导学生更好地掌握简笔画的技巧,并在学习掌握简笔画技法中培养起发现美,创造美的能力。我在简笔画教学中进行了以下运用和探讨

1.优化课堂教学,激发学生对简笔画兴趣

通过简笔画教学使学生掌握一门绘画技能,进一步提高观察力、记忆力、想象力、创造力等基本素质。在教学中,深入挖掘教材中的趣味因素,优化课堂教学结构,充分运用直观教具及多种教法,创设教学情境,把学生带入良好的学习环境中,激发学生学习简笔画兴趣。先将简笔画归纳为器物类、植物类、家禽类、家畜类、野生动物类、飞禽类、水族类、昆虫类、人物类等、然后从简单的器物类符号造型入手、学习简化、概括物象的方法、掌握简笔画的造型特点和规律,从临写开始到改写、写生、默写逐步达到自己设计的能力、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地安排教学内容,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会感到乏味、厌倦,随时都能体验到成功的快乐,、乐学,从而提高简笔画的教学质量。

2.简笔画教学合理运用

教师在运用简笔画进行教学授课时,一定要灵活并且把握好尺度,切记生搬硬套,更不要忘记因材施教,要给孩子们扩展思维足够用的空间,让他们在早期的形象积累的认知中培养识别、分析事物的能力。当然,要打破传统的简笔画的枯燥特点,结合游戏等形式将趣味性和有效性的简笔画教法发扬出去。简笔画的教学方式在大多情况下用于美术教学,但我们都知道,教育从小做起,在幼儿阶段,不仅要培育儿童通过绘画而获得的想象能力,更重要的是要注意儿童方面各方面等综合素质的锻炼和提高,假若能较好地将简笔画教学合理运用到各个课程方面的教学活动中,那么,儿童的综合素质将得到无法言愉的提高。

3.加强课外训练,提高学生简笔画技能

本着“课上打基础,课外育专长”的宗旨,把课堂上学到的简笔画的知识以及作画技巧、延伸到课外,加强课外训练,切实提高学生的简笔画技能。组建简笔画课外训练小组、从临摩开始、着重练习画准形象、用好线条,待学生有一定基础后,逐步练习默写,再到学生熟练后,变成改写、写生等,为设计简笔画打下扎实的基础。学生通过课外大量的训练,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兴趣,

4.教学方法,放飞学生想象的翅膀

学生要学好简笔画乱画一气是不行的,必须强化学生的基本功的训练,让学生多看、多练、多想,在绘画的过程中加强对事物的直观认识,并进一步发挥学生的想象力与分析能力。为了更好地让学生学好简笔画,我给学生上了一堂《动感的线条》课程,我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感觉在各种几何造型中,用不同线条来描绘各种不同物象个性表情,让他们可以按照客观去描绘也可以按主观意识去表现,既可以用写实的手法,也可以夸张、变形。然后从中挑选几幅有代表性的作品,展示给大家看,让大家去思考为什么不同的线能带给我们不同的感觉,通过学习,同学们利用线条的.不同特点,创造出很多令人耳目一新、风格各异的画来

5.幼教专业学生的简笔画教学思路和实践

教学的内容要贴近生活,简笔画的教学内容广泛、实用,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学生毕业后面向幼儿园、小学,幼儿园、小学的教学主要是对儿童进行形象思维教学。对于学生在今后的教学中常用的简笔画内容,教师要做到心中有数,有的放矢。课时的多少都应该做到有计划、有目的性。在当今信息化社会里、一个人的知识是需要经常更新的、在学校中的学习只不过是为今后的学习奠定一个基础,在这个基础上既需要一些必要的实际和理论方面的知识,但更需要的是形成能独立去获取知识、运用知识的能力。指导掌握学习的过程比掌握学习的结果更为重要,他是有相对的稳定性、长效性,而且具有广泛的迁移作用,可以触类旁通,激发她们在今后的工作中去探索、去发挥、去创造。

幼教专业学生将来都要走进课堂,要做好成为一名教师的心理准备。在教学中学生自主参与教学的环节,才能使学习变得更积极主动,从而获得良好的学习效果。教师在简笔画教学中应努力设计好教学的每一个环节,特别是让学生走到前面参与到黑板简笔画的绘画中去,让学生找到身为教师的感觉,使学生学得主动,学有兴趣,乐意去做。改变以单纯传授知识和模仿为主的教学方法,采用教学中师生互动、师生换位教学等形式来调动学生的创造性,使学生在动笔动脑的实践中观察、思考、想象、逐渐形成相应的技能,学生也在课堂实践活动中逐渐形成爱好,培养了兴趣,也是将课堂知识变成实际操作能力的过程

幼教美术中的简笔画教学看似是一个传授基本技能的课程,实际上它是一门有多种功能、领航思维、传授知识、想受结果、愉悦心情的课程。教学中作为教师不能只是传授种机械临摩步骤,而且在传授步骤的同时开发思路,抛砖引玉,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其创新思维能力和动手绘画能力。

幼教美术简笔画教学是幼儿教育专业科必不可少的一门重要课程,他在幼儿教育中发挥的作用是非常重要的。所以,作为一名合格的幼儿教师,必须认识理解和掌握简笔画。幼儿是祖国的未来和希望,幼教专业的学生将来又是直接从事幼儿教育的教育者,那么每一个直接或间接从事幼教工作的人,都有责任和义务为了祖国的未来努力探索更好的、更有效的方法,最大限度地把她们的潜能挖掘出来,使之成为高素质的人才

6.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对学生的作品作出合理的、充满人性的评价,不断的肯定与激励,可以进一步激发学生的想象力与创造性思维能力,在简笔画教学过程中,除了书本中的图例必须让学生学习掌握外,充分肯定学生的想象部分,让学生放飞想象的翅膀,那么,学生的想象力与创造性思维能力也会随之得到更好的锻炼。所以在美术课堂上教师应多提问、多肯定学生、引导他们将现实的物象任意夸张、错位、变形、组合、打乱、改动、从而萌发每个学生的想象意识。学生的想象潜力是巨大的,她们天真的童趣,独特的想法往往给人新的启迪。作为老师,特别是从事充满色彩的艺术教学的教师,在辅导学生作业的过程中,要用最美好的语言激励学生,例如:“你画的真棒!”“你的想象里连老师都自愧不如!继续加油!”学生们画好一幅画的信心会因此而得到鼓励,更会为每一个学生留下成功的机会和希望,也许对学生的一生都会带来不可估量的影响

篇2:民间美术在幼儿教学的应用论文

民间美术在幼儿教学的应用论文

摘要:民间美术是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要把民族文化传承下去,需要从幼儿做起。把民间美术融入幼儿教学活动中,通过对幼儿进行泥塑、剪纸、编制等民间传统艺术活动,让幼儿了解中国传统艺术的造型与风格、色彩与配搭、民间美术的表现与种类,以激发和提高幼儿对美术的感受与创造能力,也为幼儿自由创作奠定基础。将民间美术与文化镌刻在幼儿的心灵里,使宝贵的传统文化得到再次的唤醒与传承。

关键词:民间美术;幼儿教学;创造力

民间美术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笔者尝试在幼儿教育中结合他们的特点进行民间美术的教学,把民间美术融入幼儿教学活动中,有目的地开展一系列的民间美术活动,以激发和提高幼儿对美术的感受与创造能力的同时,将民间美术与文化镌刻在幼儿的心灵里。本文以笔者所在大班开展民间美术教学为例,总结几点经验和体会与大家一同探讨。

一、从环境中渗透,激发幼儿对民间美术的情趣

民间美术教学引入环境艺术设计教学中,教学效果相对有效,促进了创造性思维的培养,但同时也要看到,在民间美术的教学中,存在着作品受到限制,只有将教学环境设计系列化,发挥教学环境的长处和优势,才能把民间美术的教学作为一个真正有潜力的教学过程,使之成为民间艺术教学体系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在幼儿园开展大班民间美术活动中,根据大班幼儿的年龄特点,教师为幼儿营造浓郁的民间艺术氛围,促进幼儿在美的环境中获得经验,激发幼儿对民间美术的情趣。例如:教师可在活动室设置美术展览区,鼓励幼儿收集不同的民间艺术工艺品回来与同伴分享,从而提高幼儿对民间美术作品中的感知能力和审美能力,加深对民间美术所蕴涵的民族文化的认知与理解。在开展活动中,教师可结合中国传统节日,鼓励幼儿共同参与合作,布置主题墙的创设或环境吊饰的制作等活动。教师也可以结合传统节日:春节、中秋节、国庆节等节日,发动幼儿收集旧利是封、纸盒、瓶子等物品,指导幼儿运用废旧物品制作灯笼、鞭炮,增添节日气氛。指导幼儿收集浅色丝袜,中间塞进棉絮,画上眉毛、眼睛、鼻子,最后用线扎一扎,做成娃娃。幼儿长期处在这样的氛围中,耳濡目染,再加上教师有意识地激发和引导幼儿主动感知,能有效地增强幼儿对民间艺术的敏感性和审美感知能力。

二、从动手中体验,提高幼儿对民间美术的技能和创造能力

(一)水墨画艺术与美术教育相结合

中国近代教育家陈鹤琴先生曾说过:“兴趣是学习的动力”。幼儿学习水墨画首先要对水墨画产生一定的兴趣,有了学习的兴趣才会产生学习的动力。因此,在幼儿刚接触水墨画时,为幼儿提供水、墨和宣纸,不向幼儿提任何要求,让他们自由地做水墨游戏,感知浓淡不同的墨在纸上的不同变化,对此幼儿都非常感兴趣,他们惊讶地发现了墨色在宣纸上的变化,如在宣纸上点一笔出现了蝌蚪和小花,画一笔又出现了小河和波浪,用浓墨在纸上一画变成“天黑了”,加上一些水,刷一刷“天亮了”,水墨交融的感觉丰富了幼儿的想象,在宣纸上随意拖出一根线条,在不经意间让线条游离在纸上,在此过程中,体验使用毛笔作画的感受。不知不觉中,儿童就会在饶有兴趣当中发现隐形的变化,在这不断变化的画面中,幼儿了解到了水、墨与纸的关系,都不由自主地说:“水墨画太好玩了”。当幼儿对水墨画有了一定的学习兴趣后,向他们介绍关于水墨画的起源及水墨画的其他工具和材料,并让他们欣赏了一些中国名画家的作品,如:齐白石的虾和白菜、徐悲鸿的马,以及一些国内优秀的儿童水墨画作品,激起了幼儿学习水墨画的自信心和积极性。我班幼儿的水墨画作品《小金鱼的家》,在“全国青少年美术绘画大赛”中取得了优异的成绩。

(二)脸谱艺术与美术教育相结合

脸谱是中国戏曲中特有的化妆造型艺术之一。中国戏曲脸谱突显装饰性的美,极富有想象力,并且用夸张的绘制手法表现,趣味性浓,非常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乐为幼儿接受和学习。在学习绘制脸谱前,先给幼儿欣赏一段“变脸”表演和“说唱脸谱”的'视频,加深幼儿对脸谱的了解以及对中国历史文化的认识,再指导幼儿尝试用左右折叠,对称印画的方法来制作脸谱,有些幼儿还会根据“说唱脸谱”歌曲中的歌词大意,运用主色调来表现脸谱的意义,如红色表示忠勇的关羽;绿色表示勇猛的程咬金;黑色表示正直的包拯等,幼儿的作品色彩绚丽夺目,都非常具有特色。在一次家长开放日中,笔者尝试鼓励幼儿和家长共同参与活动,让幼儿和家长都戴上一个透明的脸谱,使用黑色勾线笔互相帮对方画脸谱上的花纹和图案,幼儿和家长都乐在其中。活动由点到面地推动美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通过指导幼儿学习绘制富有装饰性图案的脸谱,培养了幼儿表现美、创造美的能力,尽情享受审美的幸福和快乐,从而提高幼儿艺术素养,也增进了幼儿对民族戏曲文化的了解,激发了幼儿对民族戏曲文化的喜爱之情。

(三)剪纸技法与美术教育相结合

民间剪纸艺术历史悠久,是我国文化宝库中的珍贵遗产。传统剪纸的图案较为复杂与幼儿在生活中接触到的事物没有太多的交集,因此,有些孩子对剪纸不感兴趣。针对上述情况,采取体验式教学,让幼儿在动手尝试中掌握初步剪纸的知识与技能。为了提高幼儿对剪纸的学习兴趣,根据幼儿的生活经验,从幼儿感兴趣、喜欢的图案入手,把中国民间剪纸工艺中“镂空”、“黑影”两种主要的剪纸技法与幼儿剪纸相结合,使幼儿乐于动手、动脑,让幼儿在原有剪窗花的基础上学习剪出蔬菜、水果、动物等多种图案。我班幼儿基本已掌握剪窗花的方法,因此,我在教学活动中尝试用左右对折的方法,指导幼儿先剪出对称轮廓的外型,再运用“镂空”的技法剪出里面的花纹,最后在作品下面套上色纸衬托,一幅幅美轮美奂的作品呈现在我们眼前。把部分优秀的作品布置在幼儿园的环境里,为幼儿园的环境增添了一道民间艺术的亮丽风景。传统的剪纸艺术多限于个人创作为主,而我在幼儿已掌握剪纸技法的基础上,尝试引导幼儿进行多人剪纸创作,先让幼儿进行分组讨论,定出创作的主题,然后商量分工细节和材料的搭配,最后才开始创作,我班幼儿成功制作了大型剪纸作品《蔬菜王国》、《齐齐运动会》等,幼儿欣赏着与同伴合作的成果同时,感受到成功的喜悦。剪纸活动不仅培养了幼儿绘画的兴趣,还训练幼儿的独立思考和动手操作的能力,发展了幼儿的思维想象,提高了幼儿审美的意识和高雅的情操。

(四)面塑艺术与美术教育相结合

面塑是我国的传统民间民间艺术,它具有趣味性、多样性、观赏性,并富有浓厚的乡土气息,色彩丰富、构思巧妙,题材广泛。一直深受幼儿的喜爱。面塑活动可以让孩子们尽情的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性思维,能让幼儿按照自己的意愿,动手捏出自己喜欢的事物。在美术教育教学过程中,我选用色彩鲜艳的胶泥作材料代替了传统的面粉,运用与幼儿泥塑相结合的团、搓、捏、压、修饰、粘接等技法,指导幼儿制作出一个个活灵活现、惟妙惟肖的小动物,如乌龟、蜗牛、小鸡、蛇等。面塑艺术源于民间,扎根于生活,为了让幼儿真切体会走进生活的感受,在开展面塑活动的同时,笔者尝试把民间面塑古朴简练的造型艺术与幼儿的日常生活经验相联系,指导幼儿塑造出一只只古朴、简洁的杯子、小碗、碟子和花瓶等物品,受到了家长们的赞赏。在一次区美术教研活动中,把面塑技法运用到陕西民间艺术“绣花鞋垫”中,先利用面塑塑造出一对大小相等的鞋垫,再运用小珠片、亮片、小图形玩具、吸管、开心果核等材料,让幼儿在鞋垫上创作左右对称的图案和不同材料的排序花纹,幼儿在新的技法中体现民间艺术的多变性与灵活性。在面塑活动中,幼儿用自己一双灵巧的小手,表现了民间艺术的美和智慧,不仅提高动手动脑能力,还体会到自身的智慧和劳动的结晶,加深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识。

三、从评价中学习,提升幼儿对民间美术的审美情趣

教学、学习、评价是一个完整的系统,评价是其中的反馈环节,合理的课程评价方式与高效的课堂教学同样重要。教学评价作为教学设计中一个极其重要的部分,它在教学中也起到重要作用,美术教学中评价环节也是不可缺少的。《纲要》中指出“:幼儿的创作过程和作品是他们表达自己的认识和情感的主要方式,应支持幼儿富有个性和创造的表达,克服过分强调技能技巧和标准化要求的偏向”。对于幼儿来说,称赞和鼓励是成功的催化剂,可以帮助幼儿建立自信心,提高民间美术学习的兴趣。在指导幼儿创作过程中,对有创意的作品或有进步的作品及时给予肯定和表扬,帮助幼儿总结和积累经验,哪怕是小小的进步,都努力为他们提供自由发挥创作的机会。如:让幼儿自由地选择添画画面时,不干扰他们的作画模式。幼儿的作画创作受限时,给予鼓励的话语。如:和别人画的不一样才是最好的!你一定比老师画得更漂亮!从而鼓励幼儿自信、大胆地绘画出心中美好的图画。

美术教育家勒温费尔特曾说过:“儿童只要被给予充足的时间、帮助、获得与创作材料接触的机会,而不被强迫接受成人的模式和规范,那么每个儿童都能成为艺术创造的能手。”在幼儿活动中开展民间美术教育,并不是单纯向幼儿传授民间艺术的技能,而是让幼儿在看一看、说一说、画一画、做一做、玩一玩的过程中,感受美、发现美、表现美、创造美,激发幼儿对民间艺术的情感,让中国民间美术在幼儿的心里生根发芽,对于传统民间美术的传承具有重要的价值和意义。

参考文献:

[1]赵玉兰,主编.走进民间艺术世界[M].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教育部基础教育司组织编写《.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解读[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

[3]李文馥.新《纲要》与幼儿艺术教育改革[M].江苏:教育出版社,2002.9.

[4]庞丽娟.文化与传承[M].浙江:教育出版社,2005.

[5]史宝莉.开设中国民间美术课的思考与对策[J].天津,职业院校联合学报,,(11).

[6]袁浩鑫.俗中见雅―――中国民间美术艺术特征浅论[J].电影评介,2007,32(8).

[7]卢宏飞.浅谈民间美术教育的现实意义[J].艺术论坛,1994,21(8).

篇3:浅议行动研究与反思性教学在师范教育中的应用论文

浅议行动研究与反思性教学在师范教育中的应用论文

如何解决英语专业师范生教学能力与科研能力的脱节问题,是广大外语教育工作者关心的问题。在反思性教学模式下发展起来的教学行动研究成为一种有效的教学研究方法,教师参与教学行动研究并反思行动研究,是教育理论发展的需要,也是教师自身专业发展的需要。反思性教学与行动研究有着必然的联系,反思与行动是一种循环反复的过程,把二者有机结合对促进师范生教学科研能力的提高有重要的意义。

随着素质教育水平的提高和新课程改革的深入,教师的教学和科研能力亟待进一步提高。近年来国内外语界开始关注反思性外语教学与外语教师行动研究。外语教师只有积极开展教学反思与行动,其教育教学观念、教育教学行为才会有本质性的提高。反思性教学与行动研究为广大外语教师架起了一座理论联系实践的桥梁,全面提升自己的知识水平、教学技能、教研能力和人格修养,它是外语教师自身发展的有效途径。

一、行动研究理论与实践

行动研究(Action Research)的概念最早出现在美国,于上个世纪五十年代被应用于教育界,广大学者对其进行研究发展至今。广为接受的定义是:“行动研究是一种自我反思方式,社会工作者和教育工作者通过这种方式来提高他们对自身所从事的社会或教育事业的理性认识和正确评价;对自己的工作过程的理性认识和正确评价;对自己的工作环境的理性认识和正确评价。”在教学中,一般指教师对自己或他人课堂中的教学现象进行观察、思考和研究,并从中获取知识,增进对各种教学现象的理解,是一种自我反思、循环往复的探索性活动。行动研究强调教师根据教学中遇到的实际问题,设计研究方案,尝试新的教学方法和策略,自我反思或与同事交流心得,评估自身的教学效果,最终加以改进和完善。教师教育教学实践中的行动研究已被证明是教师教育科研能力提高的重要途径。

行动研究的特点反应在不断努力在行动与反思之间建立联系、对有意识或潜意识的行为进行反思,目的是为了进一步行动,并通过基于反思的行动来发展知识和对事物的认识。行动研究作为一种研究方式,还有四个重要特征:即参与性特征、合作性特征、系统性特征和试验性特征。表现在教师对教学中最急需解决的问题进行研究、设计方案、寻找解决办法,教师自始至终直接参与研究的全过程;教学行动研究中教师与科研人员、有关领导和工作人员进行合作,使研究具有普遍性;教学行动研究要把系统的研究过程公开化,包括发现和确定课题,设计方案,实施计划,观察、反思、评估结果,继续发现新问题;教学行动研究主要以教学环境和学生为实验对象,以观察和调查数据为主要研究手段,在实验研究过程中,认真地观察、系统地记录、全面地收集数据并

进行分析和处理,在通过不断地反思和调整计划、评价效果、最后写出实验报告。

二、反思性教学理论与实践

反思性教学(Reflective Teaching)是在教学中充分认识与运用反思性思维的理论与基本原则,使教学取得合理的成效,达到既定的目标,因此,其核心是反思性思维理论。美国教育学家杜威为反思性思维所作的界定是,他是“根据信念或假定的知识形式之依据和他们所趋于导致的进一步结论, 对它们进行主动的、坚持不懈的与仔细的思考”。他又提出了反思性思维的五个阶段,后发展成反思性教学的五个步骤:建议、理智化、假设、推理和以行动检验假设。我国学者熊川武教授将反思性教学定义为:教学主体借助行动研究,不断探究与解决自身和教学目的,以及教学工具等方面的问题,将“学会教学”和“学会学习”结合起来,努力提升教学实践的合理性,使自己成为学者型教师的过程。Zeichner and liston(1987)指出反思可具有低中高三个层次。低层次反思是对旧爱哦学技术和技巧的运用效果的反思;中层次反思教师进一步反思教学环境、教学管理和教学条件对教学目标的实现和学生学习效果的影响;高层次反思是教师将自己在教学置于教育的价值和谁会的伦理道德之中,反思学校的功能、教育的意义、教师的作用和学生的全面发展。

反思性语言教学具有程序性和循环性特征,即反思性语言教学是以语言为中介的问题探究性实践活动,其过程为发现问题——对问题或事件的思考——行动研究——数据的收集和分析——应用;且反思过程呈现循环反复的特点。在课堂教学实践方面,反思性语言教学的要通过一定的语言活动方式获取有关教学事件、教学行动的信息,通过记教学日记、写教学报告、进行问卷调查与座谈、课堂教学现场录像或录音等方式,并加以分析、思考,以提高对语言教学实践的理解和认识。反思性语言教学主要是一种个体行为,同时,又要借助于同行的合

作支持及学校所提供的必要条件。

三、“行动研究”与 “教学反思”的关系

从行动研究和教学反思二者的定义到特点可知,行动研究和教学反思有着必然的联系。行动研究是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途径,而教师的专业化发展的关键环节就是反思。Kemmis he McTaggart(1982)总结出行动研究的基本过程是一个循环过程:计划——实施——观察——反思——计划。Pollard把反思教学的过程具体表现为一个循环反复的过程,实际上也是行动研究的过程,包括反思——计划——实施准备——行动——收集数据——分析数据——评价结果——反思。从上面的分析,不难得出行动研究和教学反思的循环共性及二者间的渗透关系。教师行动研究离不开教师的自我反思这一探索性思维活动。而教学反思包括教学行动前的反思、行动中的反思、行动后的反思,确切地说在反思——实践——再反思——再实践的交替过程中完成的。Wallace(1991)提出的反思性外语教师教育模式。其中一环是关于实践与反思的,二者是呈循环关系,因为它们不是独立、分离的过程而是交织于一体的互相促进的循环反复过程。Wallace()将教师发展的过程表示为一个教学实践与反思不断循环发展的过程。可以说教师的专业发展就是一种不断地自我反思的过程,也是一种实践性很强的行动研究过程。

四、关于“反思型”与“行动型”师范生的培养

反思性思维的培养要求师范生需具有强烈的自我专业发展意识,即很强的自我批判能力、高度的自觉性和自我监控能力,还要有不断地提升自我、超越自我、完善自我的意识。师范生自我专业发展还取决于对于语言教学反思的质量和水平。首先,反思不应停留在教学方法、技艺层面上,还应该反思那些预先的假设、语言教学的结构等,从而达到教育教学理念层面的监控与调节。另外,反思以教育科学理论、语言教学理论和认知心理学为指导,发现有研究价值的问题并提出解决问题的新设想、新方案,提高科学的.预见性而避免盲目性。同时,还要不断地把反思后的经验概括上升为一定的理论。结合高等师范院校英语专业的课程计划,教学课具备实践性和针对性特点,通过指导教师系统的讲授教学理论和原则及训练教学技能,高年级师范生的反思性教学思维能够逐步提高。虽然教学课不具备实施真实的课堂教学的条件,师范生难以对自己的教师角色进行准确定位,但他们可以根据中小学外语教学现状,结合所学教学理论和技能开展模拟课堂教学。在模拟教学中,根据反思性外语教学的基本观点,师范生通过实践与反思,寻求符合教学目标与实际情景的各种教学策略与方法,从追求“最佳”教学方法的狭隘观点中解放出来,进而从思维的高度探索教学理论与实践。

行动研究与教师的教学实践是“二位一体”的,它们都是教师专业生活的组成部分,而且行动研究是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途径。行动研究作为一种切合外语师范生未来工作需要的学术研究方式,重点是放在训练师范生掌握行动研究的过程和培养其创造思维上。结合英语师范专业的课程计划,教师可以指导学生通过行动研究提高自身科研创新能力和作为职业教师的自我发展能力。教学法课程中安排的课堂观察和课堂分析是行动研究的前奏阶段。微格教学和教学实习使学生以教师身份拥有一个教学班级,是行动研究的中心环节。同时教育实习也是师范教育的重要一环,可以使行动研究得到进一步深化。指导教师在英语教学法理论课程基础上系统地进行理论教授,包括行动研究的背景、概念、特点和实施过程等使学生具备一定的理论认识。随着模拟课堂教学观察训练的进行,教师介绍收集课堂信息的技巧和方法,指导学生发现课堂实际问题,并对课堂问题进行总结。在经过系统的批判性反思之后,指导学生设计解决问题的初步方案。然后在教学实践过程中去实践方案,并以所学理论和原则对实际教学效果进行验证,最后拟出行动研究报告。

五、结束语

师范院校的外语院系培养对象主要是未来的中小学外语教师,中小学外语教学的不断改革对师范毕业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应具备一定的课堂教学研究能力。英语教师行动研究与反思性外语教学立足于教师的自我专业发展,行动研究与反思是教师发展的基础,而教师发展又是行动研究与反思的必然结果。只有教师通过不断的探究,科研与自我反思和不断实践、行动与研究才能完成从“教书匠”向行动型与反思型的教师转变。

篇4:中职美术教学中乡土资源的应用论文

中职美术教学中乡土资源的应用论文

一、丰富的乡土资源为美术地方课程教学提供有力支撑

台州是经济强市,也是文化大市,台州市的旅游资源和“民间美术”等方面非常丰富,路桥区作为台州市的一个地区,在历史遗迹、自然景观、人文、物产等方面也有许多可供发掘的丰富资源。

(一)“路桥十里长街”系列

1.十里长街的历史传承。路桥老街可追溯到东汉在这里设立邮亭的时代,至今约有历史。据北宋嘉定《赤城志》记载:由官府出钱开凿的南官河自唐五代时就开始破土,至北宋时,黄岩小南门至娇岭的一百三十里河道已竣工。这条官河给路桥人带来了无限商机,散居在“署网村村挂,帆墙路路通”的路桥民众抓住这个机遇,争相在河岸上开启商铺,枕水贸易。店铺鳞次栉比,布局错落有致。清一色的石板街和清澈的官河水都是由北向南,继而形成“十里长街”。

2.十里长街民居建筑特色。水乡建筑特色―吊楼挂檐;斗拱雕刻―花草鸟兽,栩栩如生;清一色的石板街;东岳庙、三水径堂、福星桥、新安桥、右军墨池、宾兴祠、乔家里古民居、四透里古民居、邮亭古骚、杨晨故居等众多的遗迹,为路桥留下了宝贵的历史财富;还有精彩的建筑雕刻木雕、石雕和灰雕。

3.十里长街的十二座古桥。《路桥志》里记载有:得胜桥、福星桥、新安桥、磨石桥、塘桥、中镇桥、涌金桥、老马路桥、麦芝桥、下里桥、黄桥。每一座古桥的造型、雕饰各不相同,都承载着一段故事。

4.十里长街的民俗文化。“无街不市、无户不贩、无户不商”的传统在老街折射出璀璨的民俗文化,如手工艺品的制作,包括手工箍桶、特色点心等。

5.路桥区政府对十里长街的改造。20,管委会根据历史文化保护区的有关要求,委托上海同济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对编制的《路桥旧城改造控制性详细规划》进行了全面的调整,规划控制面积从原1.81平方千米扩大至2.28平方千米。“十里长街”首期保护和改造工程投入资金5亿多元。“十里长街”一期修缮工程全长330余米,修缮房屋203间,修缮面积1.45万平方米。为延续历史街区的整体风貌,弘扬商业文化传统,重现路桥水街一色的景观,专门聘请古建筑专家作指导,充分体现路桥地方特色,还古街于清末民初时古朴风情。

(二)路桥建筑灰雕系列

路桥灰雕最早起源于宋朝,有800多年的历史。台州地处海边,当地发达的蜊灰加工业和水上交通,是路桥灰雕得以兴盛的原因之一。路桥灰雕作品有人物、山水、花鸟、走兽和文字等,人物又分为帝王将相、才子佳人,内容反映忠孝节义以及古代文学作品中的故事情节……灰雕的形式有浮雕、悬雕及阴雕等。房屋的屋脊有悬雕和浮雕,亭台楼阁的墙上和台沿一般采用浮雕,门窗、花框等则采用悬雕。目前,路桥灰雕工艺已经被列入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

(三)新桥镇五凤楼民居建筑系列

五凤楼位于新桥镇新桥村“老屋里”,始建于明末清初时期,现存建筑系清乾隆年间,道光二十二年(1842年),建东厢楼房,二十三年( 1843年),东南又建米船楼,穿斗式抬梁式混合木结构,五进六栋十五堂四合院式组合,计平房楼房100多间,占地面积4736平方米。门口存有坤石,青石柱础琢饰龙凤狮象和鱼虾蟹蜻。凳、柱、梁、廊等雕花卉、人物、禽兽。格子窗遍布蝙蝠。屋脊饰有凤头,俯视呈五凤朝阳状。五凤楼建筑规模庞大,布局合理,工艺精湛,保存基本完好,五凤楼建筑重檐歇山和悬山相结合是我国江南一种独具风格的民居建筑群,对研究江南民居有较高的科学价值,是路桥现存最大最完整的古民居建筑群。

(四)以路桥地方课程资源为切入点,引申到台州的优秀地方艺术

例如,仙居无骨花灯、黄岩翻黄竹雕、椒江吴子熊玻璃雕刻、温岭石雕、椒江台绣等。构建地方美术课程体系,为课堂教学提供支撑。

二、对收集的乡土资料进行遴选,根据学生和教学实际进行动态的完善和调整

目前,收集和交流互换得到的乡土资料已经相当丰富,面对这些涵盖面广、内容细致繁多的课程资源,需要区分哪些是适合进入课堂的,哪些是具有代表性的,叨卜些是具有美术本体特点的,哪些是应该传承和发扬的,选择不能只是单纯的、孤立的,也不能面面俱到、事无巨细的。例如,在路桥地方课程资料中根据实际情况将十里长街的民俗文化、十二古桥、十里长街现代的改造、路桥南山生态园区等内容作了删减。原因是这部分内容存在争议,或者已经遭到了人为破坏无法复原,影响教学的感染力和效果。在台州地方课程资料中选择了仙居无骨花灯、黄岩翻黄竹雕、椒江吴子熊玻璃雕刻,进行相对细致的学习介绍,其他内容,如台绣、温岭石雕等,只作简单介绍。

三、采用多种有效的教学手段及方法进行课程实施

再精彩的内容也要好的教学方法予以实施,所以有了丰富多彩的内容还离不开科学适当的教学方法。丰富多样、灵活高效的教学方法不但让教学变得精彩纷呈,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更能有效地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根据地方乡土课程内容往往都是取材于学生熟悉的、可以看得见摸得着的,或者通过一定手段就可以获取到的这些特点,针对不同内容,笔者分别安排了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研究性学习等能体现学生自主性,发挥学生个性特点的学习方法。

对于路桥灰雕艺术的学习,笔者将收集到的书面资料分发给每个学生,让每个学生通过“导学案”的要求进行自主学习,梳理知识体系,总结学习结果。因为这部分教学内容图片资料和文字资料较多,而且图片内容的实景地又比较分散,所以比较适合通过图文并茂的`方式自主阅读梳理。

对于十里长街系列的课程学习,因为学校距离十里长街比较近,有地利的优势,所以笔者在这部分内容学习中安排了小组合作的研究性学习。学生按照十里长街的民居建筑、风俗与传说、古桥探踪、历史与变迁四大板块进行分组选题,利用实地拍摄走访、电子阅览室、图书馆书籍查阅等途径完成各自课题,最后以PPT课件和文案的形式进行面向全班的汇报。

四、教学效果和存在的问题及改进的方法

(一)乡土资源的呈现方式单一

乡土资源在呈现方式上有文本资源、实物资源、活动资源和信息化资源。而地方文化资源(包括当地的自然物质资源和人为创造出来的物质资源),具有更为亲近学生、更为直观形象的特点,是美术教学中传播民族文化最常用的课程资源。但就目前仍然以文本资源为主的现实来看,资源的整合与应用是明显存在缺损的。

(二)乡土资源的实施空间狭隘

乡土资源极其丰富,包括学生家庭、社区乃至整个社会中各种可用于教育教学活动的设施和条件以及丰富的自然资源。而当地的美术馆、博物馆以及乡土资源是美术课程资源的重要内容之一,可以将学校所在地区的自然生态和文化生态方面(包括乡土历史、民风习俗、传统文化等)内容进行整合,有选择地进入地方课程、校本课程,乃至国家课程的实施过程中,成为师生共同建构美术知识的平台,对培养学生热爱家乡和祖国的情感,开阔学生视野,加深学生对美术的理解有极大的帮助。

美术课程的学习往往不被重视,对于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极有价值的地方文化课程资源被忽视,这不仅忽视了传统文化、地方文化本身的传承,也忽视了学生能力、素质的全面提高和培养。

针对以上存在的问题,我们应该积极应对,寻找办法加以解决。尽自己所能,千方百计地创造推进美术乡土课程推广应用的条件。丰富课程资源,收集积累文本资源、实物资源、活动资源和信息化资源,不断扩充和完善资源库;积极联系校外的博物馆、艺术馆,协调学校尽早将课程拓展到校外。

篇5:多媒体在幼儿教学中的应用论文

关于多媒体在幼儿教学中的应用论文

摘要: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发展,幼儿教育进入改革时期,并在现代信息技术的支持下,通过多媒体技术有效地改正了现有教学模式的不足之处,完善了教学的整体结构,使教学效率得到进一步提升。在教学中,教师可利用多媒体技术的不同功能打造直观、立体的教学模式,并结合教学内容设计符合课程内容的情境,使学生在生动的教学情境下提高学习兴趣,激发学习积极性。本文对多媒体技术在幼儿教育中的应用展开探讨。

关键词:多媒体;幼儿教育;应用

我国传统的幼儿教育缺乏与时俱进的教学理念,在教学方式上无法突出教学主体,幼儿过于依赖教师的教学过程,缺乏主动思考的能力,学习较为被动。为了改变这一现状,需引进现代多媒体技术,更新教学理念,将多媒体作为课堂教学辅助工具,利用多媒体所具备的图形、文字、声音等功能来呈现直观的教学情境,并通过情境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为学生今后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一、多媒体技术在幼儿教学中的应用

1.利用多媒体技术创设课堂情境

在传统的幼儿教学中,教师时常会遇到需要进行实际操作的题目,但由于课堂教学条件有限,这些操作型题目往往只能用语言描述的方式来进行,而这种教学方式对于幼儿阶段的学生来说难度较大,幼儿对知识往往难以理解。为了完善幼儿教学的不足之处,教师可在课堂教学中引入多媒体技术,通过多媒体技术的各项功能降低幼儿教学的难度,使复杂的操作型题目变得更加直观,教学内容更通俗易懂。例如,教师在进行蛋糕的公平分法这一操作型课程时,由于课堂教学条件有限,教师可利用多媒体技术中的动态影像功能来开展教学。教师可先在课前录制一段真实的分蛋糕影像,然后将步骤按照正确的操作过程逐步进行,通过真实的录像使学生对操作过程更明确。让学生通过影像了解难懂的操作型题目,增强学生的理解能力。在教学改革的要求下,幼儿教学的内容十分丰富,具有较大的基础信息量。其中,由于幼儿的认知能力有限,教学内容又十分广泛,这些教学内容虽然是基础的,但对幼儿阶段的学生来说却有一定的难度,这使学生难以充分地理解教学内容。对此,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制作教学课件,结合学科内容,将其与多媒体技术相结合,使多媒体技术成为课堂教学辅助工具。例如:教师在讲解动物园、奇怪的建筑等课程时,可将难以见到的动物品种、全国各地有名的建筑物等资料用图片的形式呈现出来,使学生通过这些图片了解教学内容。这样既开拓了学生的眼界,又丰富了课堂教学内容。

2.借助多媒体技术开展针对性的教学

幼儿教育属于初级教育,其所针对的教育对象为幼儿。而处于幼儿时期的学生在知识水平及对事物的理解能力上还处于基础阶段。幼儿阶段的学生在学习方式上主要通过视觉与听觉逐步形成想象画面,通过想象在学习中探索。因此,从幼儿阶段学生的学习方式来看,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较为依赖图形以及声音形式的教学,而多媒体课件正符合幼儿的这一需求。多媒体技术中丰富、新颖的图片、声音、影像,能够有效促进学生的思维、想象力、认知能力、理解能力的发展,逐步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在教学中,教师可借助多媒体技术对幼儿开展针对性的培养,利用多媒体技术设计各个教学环节。但要切记,教学环节要围绕学生的认知水平进行,以简单为主。例如:在培养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时,教师利用多媒体技术中的影视播放功能播放一段动画片,让幼儿通过动画片学习不同角色不同的语言表达方式,了解人物在不同环境下,面对不同的对象所运用的表情、语气和语言内容。教师在播放动画的过程中可让幼儿跟随动画中的对话开展实际的对话,将幼儿按照动画片中的角色进行分配,再播放多媒体中的动画片段,让幼儿一步步地跟随练习。通过多媒体动态影像的播放,能让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语言运用能力、认知能力、观察能力得到有效的提升。

二、结束语

综上所述,多媒体技术走进幼儿教育是时代的需求,也是教学改革的新目标。教师运用多媒体技术实施教学时,需明确教学主体,围绕学生的整体发展所需及知识水平合理规划教学方式,结合多媒体技术的各项功能,改进传统课堂的不足之处,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能够快速地掌握各种知识,提高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1]佟晓松.幼儿园大班多媒体课件开发与利用研究――以辽宁省鞍山市岫岩县R幼儿园为例[J].内蒙古师范大学,(5):15-16.

[2]王新华,黄永芬,张金光.多媒体技术在幼儿教育中的应用[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1):56-57.

篇6:手机在中职教学的应用论文

手机在中职教学的应用论文

摘要:随着经济的发展,企业对于一线人才的操作能力和技术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中职教学的诸多弱点开始暴露,在智能手机的普及下,传统教学模式开始出现变化,手机在教学活动中的应用改变了传统尴尬的教学局面。本文主要针对互联网+背景下手机在中职教学的应用进行分析。

关键词:互联网+背景;手机;中职教学

在人类社会中,每一次的技术革新都给教育带来了极大的影响,随着经济的发展,企业对于一线人才的操作能力和技术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中职教学的诸多弱点开始暴露,要跟上时代的发展脚步,必须要及时的引入新媒体。在互联网背景下,我们已经步入了终身学习的社会,利用网络,学生可以随时随地的获取自己想要的新知识,智能手机正是互联网背景下一项新的革命,将手机应用在中职教学中对于提升中职教学活动的有效性大有裨益。

一智能手机的概念与优势

根据传播媒介的类型,媒体发展可以分为报纸、广播、电视三个传播阶段,这三种不同的媒介分别称之为第一、第二和第三媒体,网络媒体是继报纸、广播与电视之后的第四媒体,在科技的发展下,智能手机开始得到普及性的应用,人们普遍将智能手机看做第五媒体。目前,智能手机已经得到了普及,用户数量越来越多,据《2013-中国手机/智能手机市场研究年度总报告》预测,全球智能手机用户比例首次超过全球人口的十分之一,到,全球三分之一的消费者将是智能手机用户,总数超过25.6亿人。在智能手机的普及下,手机电视、手机音乐、手机报纸、手机电影、手机文学等业务也得到了飞速发展,他们从多个角度诠释了手机这一媒体的发展过程。与传统媒介相比,手机真正实现了大众直接联系,有着跨时空与交互性的特征,从传统一点多点的传播模式转化为多点对多点的模式,给众多行业的发展带来了革命性影响。

二中职学生的特征分析

中职学生在初中阶段学习成绩较差,学习基础薄弱,在班级中多处于中下游水平,长久以来,他们在学习上缺乏成功的体验,对学习存在厌倦,不感兴趣,对课程学习缺乏应有的热情。在报考中职学校时,他们并非是对某个专业感兴趣,而是因为自己学习成绩差,无法进入更高的学校,相当一部分的学生在入学后对学习缺乏兴趣,没有明确的学习目标,将主要精力放在上网、游戏上,浪费了大量的时间。此外,很多就读于中职学校的学生都存在或多或少的自卑心理,对学习没有信心,严重影响着中职教学工作的有效性。但是,毋庸置疑的是,中职学生普遍拥有积极向上的思想,他们可以正确的区分美与丑、善与恶、真与假,会主动参与到校园活动中,思想活跃,对新事物有着浓厚的兴趣,如果教师可以充分利用他们这一特点来开展教学活动,往往可以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互联网+背景下手机对于中职教学活动的影响

(一)积极影响

在智能手机的普及下,传统教学模式开始出现变化,手机在教学活动中的应用改变了传统尴尬的教学局面,在课堂上,教师可以利用手机来控制教学进度,在遇到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时,可以帮助学生利用手机来找出答案,当堂问题当堂解决。此外,还可以将重点知识整理起来,利用手机微信的群组功能分享给学生,如果学生在课后遇到了难题,也可以利用手机软件与教师来沟通,及时帮助学生答疑解惑。

(二)消极影响

任何的新科技都是一把双刃剑,智能手机也不例外,既有积极影响,也存在消极影响,其中最大的一个问题是很多学生并没有关注手机的学习功能,而是用手机聊天、打游戏、浏览网页。在教学课堂上,也常常存在这样的'现象,很多手机有意无意的拿出手机,成为了所谓的“低头族”、“拇指控”。此外,智能手机的出现也给学生的考试作弊带来了新的途径,他们想方设法的将手机带入到考场,利用手机来作弊,只要一个同学知道答案,就可以利用手机群发给其他的同学,给教学秩序带来了非常不良的影响。

四互联网+背景下如何合理应用手机

手机属于信息技术的有机组成部分,虽然存在负面影响,但是在中职教学上也表现出了巨大的潜能,只要进行正确的引导,就可以充分发挥出手机的优势。

(一)合理应用手机的浏览与查询功能

对于中职学生而言,课堂教学仅仅是学习的一部分,更多的依靠他们自己来完成,在课堂教学有限的时间内,教师可以传授的知识是有限的,更多的还是要依靠学生在课后进行自学,在以往,学生需要通过电脑和网络来完成,如今,利用一部智能手机就可以轻松自学。无线网络是将手机、电脑连接起来的技术,目前的笔记本电脑、智能手机与平板电脑都具有无线上网功能,利用智能手机的无线网络或者运营商的移动网络就可以通过网络来获取信息。基于智能手机的优势,教师可以利用网上预习、网上作业、网络资料查询等方式提升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更好的为课堂学习活动来服务。如,可以根据教学内容和教学进度的变化为学生布置预习任务,要求学生提前通过网络查阅好相关的资料,当然,对于学习活动而言,仅仅依靠教材是不够的,让学生通过手机来查阅资料,可以有效扩展学生的知识面。此外,教师也可以通过微信来为学生布置,让学生利用手机来完成,在课堂上,也可以通过手机来安排讨论话题,让学生查阅、讨论。目前,有很多学校在实施慕课改革模式,根据授课内容将小专题刻录成视频,让学生利用课余时间来观看,将节约出来的课堂时间安排为讨论和实践环节,智能手机的应用无疑为慕课教学营造出了良好的条件。

(二)合理应用手机的视频和放映功能

目前,智能手机的视频已经非常完美,图象清晰、像素高,中职教师可以合理利用这一功能,根据教学内容和要求来为学生布置实践作业,在以往,布置作业之后,教师是无法对学生进行监测的,利用智能手机便可以很好的解决这一问题。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利用手机的摄像功能将实践过程拍摄下来,集中进行检查,这既可以帮助教师了解与评估学生的实践情况,又可以起到督促和评价的作用。

(三)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教学艺术

中职课堂教学,对教师的教学水平和教学艺术有很高的要求,也是增强大课堂教学吸引力的关键因素。教学水平主要体现在教师掌握知识的厚度和宽度,能否满足学生的需要;教师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教学风格,能否被学生认可;教师的上课技巧,能否有效组织教学,讲解教学内容,达到一定的教学效果等。教学艺术是教师实现课堂教学目标的综合表现能力,是教师在课堂遵照教学法则和美学尺度的要求,灵活运用语言、表情、动作、心理活动、图像组织、调控等手段,充分发挥教学情感的功能,为取得最佳教学效果而施行的一套独具风格的创造性教学活动。教师有较高的教学水平和教学艺术,才能把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教师的教学内容上来,才能让学生有听课的欲望,这是高校大课堂教学教师需要注意的一个重要问题。否则,枯燥无味的大课堂,学习目的不明确、自控力差的学生很容易寻求手机上网来打发时间。因此,教师要从教师学识的征服力、教学内容的穿透力、教学方法的激活力、教学语言的感染力、教学度的亲和力上下足功夫,以提高教学水平和教学艺术。

五小结

总而言之,智能手机的出现给中职教学带来了一定的冲击,促进教学模式的更新,作为中职教师,要主动适应新形势的发展,挖掘手机的优势,将其应用在教学活动中,充分发挥出手机媒体的积极效应。

参考文献:

[1]王晨光.探究中职电子信息教学的现状及完善对策[J].计算机光盘软件与应用.2013(23):314-315

[2]朱杰.全国中等职业学校信息化教学大赛在沈阳落幕[J].中国教育网络.(12):15-15

[3]郑小军,杨满福,林雯,黄春燕.基于博客的教师专业发展个案研究及启示[J].中国电化教育.(07):100-103

[4]陈胜.电脑老师,一专多能——职校计算机教师的职业能力发展思考[J].科技资讯.2010(31):193-193

[5]吴旻瑜,刘欢,任友群.“互联网+”校园:高校智慧校园建设的新阶段[J].远程教育杂志.(04):8-13

[6]朱卉娟.在信息化海洋中把握航向——再谈信息技术在高中的政治课堂中的运用[J].思想政治课研究.(2):91-92

篇7:中职计算机教学中的应用论文

中职计算机教学中的应用论文

摘要:随着社会的进步,计算机的使用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越来越普遍,也越来越重要,因而,对于计算机方面的教育也就重要了起来。然而,在中职学校中,一些学生的基础不够好,动手能力也不强,所以如果再继续使用传统的教学方法来教计算机,就不是那么合适了,所以,就分析项目教学法在中职计算机教学中的应用。

关键词:项目教学法;中职学校;计算机教学

项目教学法与传统教学法有极大不同,它给师生都带来了不同方面的好处,比如,调动了学生积极性,把学生变成了课堂上的主体;对于老师来说,提高了老师的应变能力。

1项目教学法的含义及其特点

项目教学法是一种新型的教学方法,它建立在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探索的基础上,项目教学法根据社会需要来培养人才,紧紧贴合专业的教育目标,这种教学方式的主体是学生,注重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主要是对学生进行分组,让学生互相合作、分工完成教学项目的教学方法,当然这离不开老师的指导和帮助。这一教学方法主要是内容、活动、结果和情景组成的,它的目的是制作作品,这种教学方法的教学目的是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能够去自主学习,能够自己去发现问题、分析并解决问题,能够把书本上的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起来,进而有效提高教学质量。经过研究,项目教学法这一教学方法有以下几个特点:第一,在某一项具体的教学内容的学习中充分运用这一教学方法,可以显现出这种教学方法的价值;第二,采用这种教学方法,在教学结束之后,学生至少要有一个作品,然后把所有人的作品集中在一起让学生们进行交流与学习,在互相学习中发现自己的优势和不足,以取得进步;第三,需要使用其他学科的知识,项目属于综合性的问题,它来源于生活,可以说是生活中的问题,要想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就需要综合运用多门学科的知识;第四,需要学生之间的合作,因为项目教学法这一方法需要对学生进行分组,所以学生在小组中要能够与其他人合作来共同学习;第五,学生可以独立完成工作之前的工作计划,在开展工作时,如果遇到问题,需要自己独立去解决。

2项目教学法的优势

2.1激发并提高了教师的创造性

教师使用项目教学法进行教学,是为了在教学过程中更好地起到指导的作用,帮助学生完成他们的项目,老师的应变能力能够在这个过程得到提高,因为学生可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而且,在项目教学法的实施过程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项目的进行情况有所调整。

2.2学生就业之后适应的时间有所缩短

通过项目教学法,学生能够及时把自己学到的知识运用到实际中,同时在实际运用中也可以巩固旧的知识,这样学生在就业之后就能够快速把书本上的知识同实际工作相结合,因而学生能够比较快地适应刚刚就业的那段时期。

2.3培养并提高了学生的综合能力

项目教学法不仅培养和激发了学生学习计算机的兴趣,还可以锻炼学生们的合作能力、交流技巧、创新能力和自主学习的能力等多方面的能力,在不知不觉中使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了比较大的提高。

3项目教学法与传统教学方法的不同之处

3.1主体对象不同

在传统的教学方法中,教师是课堂的主体,老师在课堂上讲解理论知识,学生在下面紧跟老师的思路听课,没有思考的时间和实践的机会,老师是课堂上的主体,然而项目教学法的主体是学生,老师只是引导学生完成他们自己的'项目,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和掌握知识,不仅培养和提高了学生学习计算机的兴趣,还在实践中锻炼了学生的动手能力。

3.2师生之间和生生之间的关系不同

在传统的教学方法中,教师把知识教给学生,学生只负责学会老师讲解的东西,学生与学生之间也没有什么互动,而项目教学法这一教学方法下,教师的作用变成了指导学生完成他们的项目,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也变得频繁了,因为他们需要在小组中合作,共同完成项目,也可以通过交流互相学习。

3.3学生学习的动力不同

在传统的教学方法下,老师的督促是学生学习的动力,属于外在动力,而在项目教学法下,学生学习的动力来自于学生的自身,是主动性的学习,属于内在动力。

4在课堂上实施项目教学法的措施

4.1创造合适的学习环境

在项目教学法下的学习环境应满足以下条件:首先,学习环境可以促进学生更好更快地完成项目;其次,学习环境应能够支持和帮助学生完成项目;最后,学习环境的中心应围绕着学生。4.2学生与老师的定位要明确传统的教学方法以老师为中心,可以说老师把知识硬生生地塞给学生,课堂教学质量低下。而在项目教学法的教学方式下,老师要激起学生学习的欲望和兴趣,但是教师不再是主体,而是以学生为主体,老师引导学生学习。

4.3小组管理要高效

在项目教学法下,学生是以小组形式学习的,所以小组管理很重要,在此给出几个小组管理的建议。首先,小组设立的目标要有可行性。在小组共同完成项目的条件下,教师应根据各小组的能力设立适合小组学生的目标,不能超出他们的能力范围,否则,会导致学生对新学的知识把握不够。其次,小组内的分工要明确,每个人都要负起责任。小组中应根据每个人的特长来分配任务,如果对小组成员的任务的分配不合理,会打击学生的自信心,就不能够很好地完成项目任务。同时,每位小组成员要对自己的任务负责,否则会导致项目完成得不够好。

4.4教师要对每个小组进行指导

老师分配好小组和小组任务之后,在学生执行项目的过程中也要注意观察他们,及时指出他们的错误,并引导他们改正。

4.5教师应设定一个标准,并且有明确的奖惩制度

教师设置一个明确的标准,就可以给学生们一个努力的方向,完成项目之后,教师也要对学生们的成果作出评价,这样可以帮助学生认识到自己的优势和不足,以便及时改进。

4.6选出适合的小组长

一个小组需要一个优秀的领导者,才能使小组的能力最大限度发挥出来。一个优秀的小组长应具备以下素质:有比较强的合作意识和合作能力,有集体荣誉感,能够与每个人良好沟通以及要有组织能力等。

5项目教学法的实施步骤

首先,要选择一个合适的项目。选择项目时,应满足三个条件:第一,完成项目所需的知识应与课程的知识紧密相连;第二,项目要真实,具有挑战性;第三,项目应与学生的日常生活有所关联;然后,制定计划来完成项目;另外,还要搜集完成项目所需的资料;接下来,就可以开始制作自己的作品;最后,完成作品之后,每个小组都把自己完成的作品展示给大家看,并且,教师要对每个小组完成的作品给予评价,以使学生认识到自己的不足,这样才能更好地进步。

6结语

总而言之,计算机教学不仅仅在中职中很重要,在各种高校中都得到了重视,所以,寻求更好的方式来进行计算机教学很有必要。

参考文献

[1]甄艳坤,霍汉平.计算机仿真在光学课程教学中的应用[J].电气电子教学学报,2011(2).

[2]吕群波,相里斌.姚涛.光学畸变对大孔径静态干涉成像光谱仪影响的建模与仿真[J].光谱学与光谱分析,2010(1).

[3]徐宁,花丽丽,杨庚.虚拟光学加密系统的仿真与性能分析[J].光电工程,(5).

[4]黄猛,李攀.丰继林.浅谈大学计算机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J].湖南社会科学,(z1).

[5]刘婷,胡玉娟.项目教学法在计算机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11.

[6]张兰芳.基于“项目教学法”的计算机基础教学及其评价[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

篇8:愉快教学法在幼儿教学中的应用论文

愉快教学法在幼儿教学中的应用论文

摘 要: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习的动力。而愉快教学法的应用目的就是要保护幼儿的学习兴趣,使幼儿能够自主地走进课堂,成为课堂的主体。但是,很多家长、很多幼儿教师都认为,幼儿园的主要责任就是看孩子,并在这个过程中教会幼儿一些基本的知识就可以。

关键词:幼儿教学论文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习的动力。而愉快教学法的应用目的就是要保护幼儿的学习兴趣,使幼儿能够自主地走进课堂,成为课堂的主体。但是,很多家长、很多幼儿教师都认为,幼儿园的主要责任就是看孩子,并在这个过程中教会幼儿一些基本的知识就可以,比如:能够流利地背诵1~100;能够说一些简单的英语,比如:apple,pear,banana等等。其实,这样的功能并不是幼儿园的全部责任,也不应该是最主要的责任。因此,在素质教育思想的影响下,教师要改变这种“看孩子”的思想,要有效地将愉快教学法应用到幼儿教学过程中来为幼儿健康的成长做好保障工作,同时,也为幼儿良好习惯的养成做好保障工作。所以,本文就以以下几种教学活动的'组织为例对如何发挥愉快教学法的价值,如何保护幼儿的学习兴趣进行论述,以确保幼儿课程价值最大化实现。

一、在愉快教学法中组织“娃娃家”活动

“娃娃家”活动的开展是幼儿最喜欢的活动之一,也是愉快教学法中不可缺少的一种活动,所以,在素质教育思想的影响下,教师要组织幼儿主动地参与到活动中,要引导学生在分别扮演“妈妈”“爸爸”“孩子”等人物的过程中了解父母的辛苦,了解父母对孩子的爱,使幼儿从小就能正确地感受亲情,并能学会对爱的表达。因此,在愉快教学法的应用中,为了幼儿的健康成长,也为了幼儿能够真正体会父母的辛苦,感受父母对自己的爱,在教学时,我组织幼儿分别扮演爸爸、妈妈和“我”,组织幼儿模仿自己的爸爸、妈妈从早上起床到晚上上床睡觉这一天的时间都在做什么,并表演自己在家里经常做什么等等。如:娃娃肚子饿了怎么办?娃娃家的爸爸、妈妈要做哪些事?有客人来家里了,你应该怎样做?爸爸妈妈又是怎样做的?等等。组织幼儿自主地表演,作为教师的我们在这个过程中要引导幼儿去感受父母的爱,并在这个过程中渗透孝敬父母、礼貌待人等道德素养,这样不仅能够为幼儿健康的成长作出相应的贡献,而且,也能活跃课堂气氛,保护幼儿对学习的热情,减少对幼儿园的恐惧感。

二、在愉快教学法中组织动画模仿活动

动画片是幼儿最喜欢的,也是家长极力遏制的。所以,两方的矛盾就会让幼儿失去自己喜欢的东西。但是,并不是所有的动画片都对孩子的成长不利,在笔者看来,还是有很多动画片具有教育意义的,只要我们正确引导幼儿对动画片中的情境或者是情节进行思考就会帮助其形成正确的观念。所以,在愉快教学法的应用中我们可以让学生在观看动画片之后,组织幼儿进行模仿活动,并在这个过程中渗透思想品德教育。

例如:在教学时,我组织幼儿观看了动画片《大头儿子和小头爸爸之坏习惯》的视频,引导幼儿模仿大头儿子放学回家后的一系列动作,模仿围裙妈妈和小头爸爸在整个过程中的动作等等。在这个过程中,作为幼儿教师的我们要适时地引导幼儿认识到这样的行为是不好的,要有意识地改正等等。其实,孩子是可以理解的,尤其是老师说的话,孩子是非常容易记在心里的。我们在家里也常常会听到孩子说:“我们老师说:这是不好的习惯”等话语的。所以,不要认为幼儿还小,对什么都是无知的,其实,孩子什么都明白,只要你愿意耐心地教,他们都会明白的。总之,我们要充分发挥动画片的教育功能,要促使幼儿在愉快的教学活动中健康地成长。

三、在愉快教学法中组织逛超市活动

逛超市活动也是活跃幼儿教学的一种有效方式,更是愉快教学法中不可缺少的活动之一。所以,在素质教育思想的影响下,作为幼儿教师的我们可以通过简单的布置超市场景来引导学生进行逛超市的一系列活动,并在这个过程中引导幼儿运用玩具纸币来进行交易,目的就是培养幼儿的自主能力,这对幼儿的成长有着密切的联系。同时,在逛超市活动中,我们还要引导幼儿知道父母挣钱的来之不易,并增加幼儿一些生活技能。因此,在逛超市活动中,我们要相信幼儿,要鼓励幼儿自己去交易、去买卖,进而,逐步提高幼儿综合能力水平。

总之,在幼儿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转变教学思想,要充分发挥幼儿的主体性,要通过多种教学活动的组织来有效地将愉快教学法应用到幼儿教学活动之中,目的就是要在保护幼儿学习兴趣的同时,也为幼儿健康全面的发展做好基础性工作。

篇9:多媒体教学在中学美术教学中的应用的论文

多媒体教学在中学美术教学中的应用的论文

一、利用多媒体可以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自主学习是指中学生自己确定学习的目标,自己制定学习计划,有目的性有针对性地开展自我学习,通过自我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来达到自我进步和自我提升的过程。在自我学习中,学生能够自我监督,并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自我调整,最终获得良好品质的学习效果和情感上的满足。在美术教学中,利用多媒体可以促进学生进行自我学习,改变传统的学习方式,提高学习的效果。任何课程的学习要想提高教学效果,培养兴趣是最主要的方式,只有学生对于美术课程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才会积极投身于美术教学活动中,提高学习的效果。而多媒体教学手段应用于美术教学中,可以将抽象的知识,通过具体、生动、形象的`方式展示给学生,可以采用动态的美去弥补美术教学中的静态美,体现出教材中的音乐美、艺术美,刺激学生的各种感官,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愿意学习美术,喜欢学习美术。例如,在教学《建筑艺术欣赏》一课时,欣赏古今中外的各种建筑是必须要做的课程,而教材中由于篇幅有限,所展示的图片不多,并且没有专门的挂图展示,这时教师可以发挥多媒体教学的优势,利用网络搜集有关图片,下载分类,配上优美的音乐背景,展示给学生,学生会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即提高学生了的审美意识,又激发了学生自主学习的欲望,学生会迫不及待地自己在网上搜集,学习有关内容,提高美术教学的效果。

二、利用多媒体可以转变教学的方式,提高教学的效果

美术课程教学中,其中一项就是欣赏教学,在传统的美术欣赏课程教学中,由于教材内容比较单一,教学方式比较落后,审美课程往往变成了单纯地说教课程,美术欣赏只是流于一种形式。而采用多媒体教学可以弥补这种缺失,通过制作相关的课件,将点、形、色、线等内容形象地展示给学生,这比单纯的说教更具有表现力。并且可以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使传统教学更具变化力,丰富欣赏课程的内容,提高学生美术欣赏的兴趣。例如,在学习《邮票设计》这节内容时,教师可以搜集不同年代,不同形式的邮票让学生去仔细欣赏,丰富学生的视野,提高学生的美术素养。

三、利用多媒体实现因材施教

当前,在新课改的倡导下,利用多媒体教学可以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转变以前以讲授为主的教学模式,采取小组讨论、网络教学等方式进行因材施教,提高美术教学的效果。例如,可以让学生在美术教学中,分别在电脑上进行一题多解,独自找寻解决问题的办法,提高学生学习的效率。在传统的美术教学中,主要是在纸上作画,而对于不同的学生其接受能力和学习程度难以区分,不利于因材施教,而多媒体可以让学生自由选择合适的学习形式,提高学生美术学习的信心和勇气,使学生得到充分的发展。总之,在美术教学中运用多媒体教学,可以弥补传统美术教学方式的不足,发挥多媒体教学的优势,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在美术教学中提高素养,提升能力.

篇10:现代信息技术在中职数学教学中的应用论文

1前言

随着经济的发展,现代信息技术不断进步,逐渐影响到了人们生活的各个领域中。信息技术以其特有的优势正在改变人们的生活活动方式。在教育领域采用科学技术进行授课已经获得了一定的经验。利用现代信息技术进行中职院校的数学教学成为当今教学方法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并且不断的影响着中职教学的发展。

2现代信息技术被应用到中职数学教学中的几种形式2.1 现代信息技术应用于中职数学课堂教学

(1)利用多媒体技术导入新课在课堂上使用多媒体技术进行教学可以在较短的时间内抓住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学生在课堂上借助多媒体技术能够激发自身的学习热情,将自身融入到课堂中,由学习的被动转化为主动,自身的求知欲望也被点燃了。在轻松的氛围中学习知识。

(2)利用多媒体技术可以很好的很形象的突出教学的重点中职教学中利用多媒体技术能够比较轻松的,形象的表达出教学的重点能够使学生在动静结合的画面中了解知识,理解知识的结构,能够比较轻松的理清知识的思路。加之多媒体教学通过形象的表现手法加深学生对知识的印象。这就解决了很多无法或是很那用语言进行介绍的相应知识。

(3)利用多媒体帮助学生在课堂上练习巩固多媒体教学多数是声音和图像相结合的,利用电脑和幻灯片将组织好的练习题或是材料进行展示,节省了教师在黑板上进行长时间书写,这样不仅能够节省一定的时间,同时也保证了学生注意力的集中。利用多媒体技术能够在较短的时间内为学生提供大量的各种题型的练习题,不仅丰富知识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的兴趣。

2.2 现代信息技术应用于课后辅导和检测

(1)帮助学生进行复习巩固。中职数学是教学科目中重要的也是内容比较繁杂的。学习中职数学教学对于大多数的学生是有一定的难度的。如果学生在在课后没有及时的结语笔记或是对于老师的讲解还有一定的疑问那么利用多媒体技术进行学生的课后复习对于学生来说十分关键,能够帮助学生很好的复习功课。将教师的课堂笔记和不容易理解的问题编制成菜单然后通过互联网技术将菜单传输到校园网上,学生就会借助校园网络进行知识的查阅,补齐随堂笔记。对于数学中的算数,填空题,以及应用题都可以在校园网络中进行查找或是复习。方便了学生的同时也解放了老师,使得教师能够有更多的时间进行其他工作。

(2)进行师生交流、作业批改和答疑。中职院校教师通过多媒体技术能够在较短的.时间完成教学任务,同时节省出时间进行学生的工作。借助现代信息技术我们可以比较方便的进行师生交流,通过电子邮件或是其他的电子服务器我们能够随时和老师保持联系,沟通。老师也可以通过远程施教的方法解决学生在作业或是课外学习中遇到的问题。

2.3 数学实验中应用现代信息技术数学实验可分为传统数学实验和现代数学实验。传统数学实验是指通过用手工方法、实物模型或数学教具等进行操作,从中发现并解决数学问题。而现代学实验则是以计算机及数学软件为平台,模拟实验环境,结合数学模型所进行的一种探索活动。中职数学实验主要是现代数学实验,数学实验的基本做法是:以问题情境出发,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设计研究步骤,在计算机上进行探索实验,发现数学规律,提出猜想,进行证明或验证。

篇11:现代信息技术在中职数学教学中的应用论文

3.1 丰富教学模式和手段、改进学习方式、更新教育观念数学的教学手段经历了由黑板和粉笔为媒介的传统教学手段,到现在利用信息技术,特别是教学软件进行数学教学,极大地丰富和改进了教学手段,同时教学模式也更加多样化。另外教学结构也发生较大变化,长期以来,中职数学教学总是教师唱主角,学生始终处于被动地位,利用信息技术进行中职数学教学,学生在信息技术这个平台上可以自主学习、协作学习和研究性学习,真正体现了学生主体、教师指导的教学结构,改进了学生的学习方式。

3.2 优化数学课堂教学,提高教学效果通过精心准备,教学中我们可以借助电脑、投影仪等先进的多媒体手段,向学生展示图、文、声、像相结合的丰富多彩的教学内容,增大课堂语言流量及容量,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动机,巧妙地突破教学重点和难点,科学地安排课堂练习和巩固,及时有效地进行课后辅导和检测从而可以优化数学课堂教学,提高教学效果。

3.3 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我们把优质的课件、内容丰富的网络以及科学有趣的数学实验和丰富多彩的数学建模活动引进到教学过程中,使学生由单纯学习课本有限的知识扩展到由课本知识点向无限的知识空间发散,由被动接受变成了主动探究与获取,激起学生强大的求知欲。

4在中职数学教学中应用现代信息技术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4.1 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和先进的教学理论我们要把现代信息技术与先进的教育教学理论相结合,更新教育观念,不能只把现代信息技术当作一般的工具。而是在利用的同时将学生的特点同教学的艺术相结合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将正确的教育观念融合到教学中,将技术和教学思想进行统一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4.2 正确处理现代信息技术与传统的直观教学之间的关系计算机与黑板一样也是一种教学工具,信息技术的应用也只是一种教学手段,而不是用来炫耀的新事物,多媒体技术向学生展示的更多的是一些形象思维的东西,使学生的视、听感官受到刺激。而数学学习很大程度上是一种经验性学习,经验的获得大都靠亲自实践操作实现,没有大量的直接经验的积累,感知成为蜻蜓点水,表象无法在大脑中建立。这都需要运用传统的教学方式来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活动,增强他们的体验,培养学生多方面的能力。

5结语

现代信息技术是科学技术发展的成果,正确的科学利用该项技术推动我国的中职教学的发展将其关键的作用。现代信息技术缩短了教师同学生的距离同时也缩短了学生与知识之间的距离,因此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作为中职教育的重要工具是现代教育发展的必然。我们要给予高度重视。

篇12:案例在中职计算机网络基础教学中的应用论文

案例在中职计算机网络基础教学中的应用论文

当今社会,计算机网络应用已遍及各行各业,并对社会发展、生产结构、人们日常生活产生了影响与冲击。计算机网络已逐步成为一门新兴学科,许多相关专业都开设了课程,但是在教学中仍有许多值得研究的问题。

一、中职计算机网络基础教学的特点

计算机网络基础是职业学校计算机专业的必修课,有着较强的理论性和抽象性,同时涉及大量的概念。而中职学生大多理论学习热情不高,缺乏钻研精神,学习目标不明确。基于学生的这些特点,多数学校采用了基于模拟软件的操作,采用以理论为主的教材,教学模式僵化,学生对学习缺乏兴趣。

二、案例在计算机网络基础教學中的重要性

学生对概念理解的相对较慢,在准确、深入程度上也有着很大的差距,严重影响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教师若能在教学中创设与客观世界类似的,便于感知、体验的真实案例并加以分析,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在实践中体会艰辛和乐趣,调动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从而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与分析问题的能力。所以,改变单一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案例驱动教学就显得尤为重要。

三、案例在计算机网络基础教学中的应用

在计算机网络基础的教学中引入案例,学生通过对案例进行分析、讨论和交流,不仅可以加深对原理和概念的理解,也可以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那么应如何在计算机网络基础教学中应用案例呢?本文从以下几个方面阐述。

1.利用案例,使问题具体化,激发学生兴趣

计算机网络的体系结构本身非常复杂、理论概念多又抽象,学生初次接触网络,不免会觉得乏味,长期如此,学生就会失去信心,产生懈怠的心里。教师可以利用案例教学将复杂抽象的理论逐步分解,变复杂为简单,化抽象为具体。如讲解路由器,我们可以引入案例——小明家里有三台电脑,通过一个交换机将三台电脑组建了家庭局域网,现在想让家里的电脑都能上网,还需要什么设备呢?讲解路由器的作用,我们可以引入案例——交通图中的交通指示牌。应用学生生活中切实存在的例子,使问题简单化,具体化,从而激发学生的兴趣。

2.利用多个案例,使学生加深对问题的理解

在课堂学习中,通过对案例的分析、理解,学生对计算机网络知识有了一定的掌握,但是学生的理解往往是对本案例,不会举一反三,或者有些学生止于当时,下次再操作类似问题时则表示困难。所以,对于学生,教师应该列举多个类案例加以练习,以达到对问题的深刻理解。如讲解交换机的VLAN划分,学生需记一些命令,这时教师可以列举案例——学校的局域网可以按不同的教学楼划分,也可以按年级划分,还可以按专业去划分等。通过多个案例的操作,让学生在不断地练习中记住命令,以此加深对交换机VLAN的理解。

3.利用案例,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在计算机网络基础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对案例的分析,引入一系列的实践活动,把课堂上所学知识应用于生活实践。同时教师应有相应的准备和铺垫,再布置实验内容,让学生去思考、实践,综合应用所学到的知识去解决生活中实际的问题,提高实践能力。如讲解一台主机网络不通时,可以通过引入案例——假设学生作为一公司的网络管理员,如果有电脑不能上网,应该怎么去解决?通过对实际问题的解决,让学生提高了自己的实践动手能力。

四、小结

在计算机网络基础教学中利用案例,能够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也提高了学生实际动手能力和探索、合作、创新能力,所以在计算机网络教学中合理、有效地使用案例将会很好地解决传统教学中遇到的问题。

参考文献:

[1]钱方明.改进案例教学,提高案例教学质量[J].嘉兴学院学报,(S1).

[2]隋晓杰石萍.浅谈案例驱动法在计算机教学中的作用[J].商情,(7).

[3]罗飞将.浅谈多元化计算机网络基础教学的应用[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4).

篇13:项目教学在中职学校计算机教学中的应用论文

项目教学在中职学校计算机教学中的应用论文

关键词:项目教学;计算机;教学改革应用

摘要:项目教学法作为一种实践性教学方法,在职业教育中得到了广泛应用。中职计算机专业的教学也应该进行教学改革,采用项目教学法。文章针对目前中职教学状况,对项目教学法进行一些尝试,探索适合计算机专业教学的基本思路。

一、中职计算机专业教学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中职教学应侧重于实践性教学,尤其是专业课程。计算机专业的课程大多是实践性和操作性很强的课程,对于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来说,更应该注重其实践性教学。据本人的教学实践与研究,认为主要存在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1。中职学校现状。

计算机的软、硬件发展非常迅速,计算机的应用也往往是以建立在新的硬件和软件操作基础之上。然而许多学校因为经济拮据,设备更新缓慢。学生学习计算机缺乏适宜的硬件环境,导致其所能接触和学习到的计算机知识相对落后,培养的人才不符合市场要求。

许多中职学校计算机教师不是计算机专业教师,或专业毕业的不多。有的是其他科的教师改行,有的是兼职。特别是一些中年教师,没有受过正规的系统的专业训练,半路出家,自学而成,专业水平总的说来不高。

2。计算机教学的定位。

中等职业学校计算机教学如何定位,事实上就是中等职业学校计算机课程如何设置,因为课程的设置决定了教学的定位。不少计算机教师对此持有不同的看法。争论的焦点是:中等职业学校计算机专业要不要开设计算机语言课,如c语言;要不要讲授计算机最底层的技术原理,如:二进制、八进制、十六进制的转换,数据结构、算法等。如果开,应该占多大的比例;如果不开,中等职业学校计算机又应开设什么课程。

主张开设计算机语言、讲授计算机最底层的技术原理的教师认为:尽管计算机语言、计算机的原理对中职的学生来说实用性不大,也无助于他们就业,因为计算机语言,计算机最低层的原理技术是为开发软件作准备的,而开发软件产品不像开发其他产品,只有少数优秀而且经得起市场考验、竞争并成为畅销产品的才有存在价值。但开上述课的目的是为给学生一双点石成金的手,培养学生程序思维能力,使得学生在学习其他应用软件时能举一反三。这也是一些专家、权威的看法。

而主张不开设计算机语言、计算机低层原理等课程的教师则认为:学计算机语言、计算机底层原理没有用。理由是:

(1)中等职业学校培养的方向是技术工人,是应用人才,教学的目的是学以致用。

(2)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的文化理论知识比较薄,由此思维能力、逻辑推理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受到了一定程度的限制。

(3)现在不少中等职业学校计算机专业学生的通病是:动手能力弱,接受新知识的能力弱,没有“学会学习”。而对计算机专业学生来说这些弱点却是致命的。这一切我们并不能怪学生,而是我们课程设置、教师的教学方法出了问题。也就是教学上过于偏重语言和理论。

持上述看法的并不单是中等职业学校一般的计算机教师,联合国开发署(undp)的首席技术顾问大卫·艾伦(dwightw。allen)博士也有类似的观点:“基于学习程序设计语言的课程,实际上只对高级计算机课程的学习或是最优秀学生的学习有利,而对大多数平均水平的学生是没有用处的”。

二、项目教学法应用的现状

项目教学法是通过实施一个完整的项目而进行的教学活动,其目的是在课堂教学中把理论与实践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充分发掘学生的创造潜能,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能力。在实施“项目教学法”时,应重视项目的'选择、具体的成果展示、教师的评估总结、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与实验手段,这是搞好“项目教学法”的关键。

在项目教学中,学习过程应该成为一个人人参与的创造实践活动,注重的不是最终的结果,而是完成项目的过程。学生在项目实践过程中,理解和把握课程要求的知识和技能,体验创新的艰辛与乐趣,培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而教师在项目教学中应与时俱进,转变传统教学观念,自我挑战,不断提高,以适应教学的需要。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及生产组织形式对职业教育要求的不断提高,职业学校更多地倾向于采用项目教学法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社会能力及其他关键能力。目前,我国的职业教育中,在专业课教学中推行项目教学法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形成职业能力,确保职校毕业生按市场岗位要求零距离就业的有效途经,其应用已成为大势所趋。

三、实施项目教学的基本步骤

项目教学主要分为三个阶段,即活动的开始、活动的展开、活动的结束。每一阶段的活动都要由师生共同参与设计、制设。例如:

第一阶段:活动的开始。

老师与学生共同讨论“项目”的题目,以便了解学生已有的经验以及他们对此项目已有的知识。学生在讲述他们的经验和表达他们对已知概念理解的同时,对此项目的兴趣不断增加,并能在老师的帮助下,逐步设计自己的活动,老师启发和帮助学生设计项目活动中要调查和解决的问题。

第二阶段:活动的展开。

创造机会让学生走出课堂到实地工作。例如:安排他们与项目的有关人员、专家等谈话(实地考察)。老师提供资源(利用多媒体及相关的录像、相片、故事和音乐等)以帮助学生进行调查。老师为学生进行调查提供各种建议。在此阶段老师组织学生在小组内对各自的工作进行讨论并相互提供建议和帮助。

第三阶段:活动的结束。

由老师安排一次项目活动总结会。老师帮助学生选择不同内容和不同方式,让他们有目的地展示自己开展活动的全部成果,让学生表达自己学会了什么,分享他人成果的快乐。并激发学生新的兴趣,转向新的项目活动。(或对该项目活动的后续发展)

四、教师的体会

通过开展项目教学活动,我体会到:

1。项目教学只是教学的一个部分,项目教学不可能替代全部的正规教学。因为传统教学的目的在于传授知识和技能;项目教学的目的在于运用已有技能和知识,在于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观察能力、动手能力、研究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协作和互助能力、交际和交流能力以及生活和生存能力。

2。教师在项目教学中要注意自己地位与角色的转变。因为项目教学是为因材施教提供真实的实施环境,教师的地位在项目教学中是经常变化的。当学生学习新技能时,教师是知识的传授者;当学生运用已学技能时,教师是导航员;当学生自主活动时,教师是观察员;当学生以小组进行活动时,教师又需要充当协调员。它要求教师有极大的创造性和应变能力。

3。项目教学选题的要求:

①项目怎样结合教材调用学生已有的知识;

②项目是否与生产实际或经营活动相结合,是否给学生有实际操作机会或环境,达到教学目的;

③项目能否让学生更加了解自己并相互学习;项目能否激励学生;

④项目能否让学生有机会围绕此题表演或用其他方式如制作模型、撰写文章、数据表格、绘制,图画、口头报告等来反映他们所掌握的知识和技能,让自己和他人一同享受成果的快乐。

开展“项目教学活动”使同学们通过亲自动手,相互学习,在掌握新知识、新技能的同时,又享受到了学习的快乐。真正达到了我们的教学“不是要让学生记住什么,而是要让学生学会什么”的目的。今后,我们会在这些方面进行更多有益的尝试,推动教学的改革。

篇14:浅谈案例教学法在中职数学教学中的应用论文

[中图分类号]G7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605830-0084-02

案例教学法是指通过采用案例的方式开展教学活动。通常情况下,在案例讲解中,会设置一些问题。案例教学不同于传统的教学模式,教师在其中更多的是扮演一个引导者,对学生进行引导,学生则通过相互讨论和探讨,得出最终答案。案例教学法可使学生主动地参与到问题的思索和解答中,对于学生的知识巩固、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的提高都是一种极大的促进。

一、案例教学法的作用

1.提升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案例教学法在教学实施过程中,学生通过对教学内容的提前预习、对教学问题的小组讨论、对教学知识的自我总结,自主进行分析、判断和解决问题,更为系统地掌握和理解知识。在小组探究中,学生的知识运用能力、问题分析能力以及问题解决能力都得到了极大的提升。

2.提升学生团队协作能力

案例教学方法要求学生通过小组的形式进行案例分析和讨论,然后通过小组之间的讨论给出统一的结论。在学生小组讨论过程中,学生之间的相互学习、相互合作的能力得到极大的锻炼,学生的沟通能力、团队协作能力、交流能力得到提升。

3.提升学生语言交流能力

案例教学法中,学生需要通过阐述将自己的想法和观点传达给同学和老师,这就要求学生具备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沟通能力。在案例教学中,学生之间通过小组讨论的形式来互相表述自己的观点,讨论过程也是学生语言能力和沟通能力得到锻炼的过程。

4.提升课堂教学效果

数学教学过程中,采用案例教学法,可以使原本枯燥的数学教学变得生动有趣,为学生营造积极活跃的教学氛围。在案例分析过程中,学生会提前准备、相互讨论、对教学问题进行思考和分析,这一系列过程,都极大地提升了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和学习积极性,加上教师对学生的有效引导,必然可以提升课堂的教学效果。

二、案例教学法的实施步骤

1.教学案例的搜集和编写

在开展案例教学法时,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和目标,进行相关知识的案例搜集和编写,而且教学案例的设计应该具有良好的应用性,使教学活动可以更加地贴近实际,这样更能引起学生的兴趣。在完成教学案例的设计后,教师可以要求学生进行提前预习,划分学习小组,让学生在小组里共同的分析,给出解题思路。

2.设疑问难

在案例教学法的实际应用中,教师通常会设置一系列问题,逐步引导学生去思考、分析和讨论,最终让学生自己得出答案。在教师进行设疑问难的过程中,应该循序渐进,设置的问题由易到难。在学生的分组讨论中,教师要注重对学生分析问题的角度进行引导,让学生逐步认识到各项教学内容之间存在的关联,进而实现系统地进行问题阐述的目的。教师在设疑问难后,还需要及时根据学生的探究情况进行引导,不能完全放任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和探讨。

3.教学案例讨论

在案例教学活动中,最为重要的就是对案例进行讨论。通常案例教学的讨论环节,主要是通过小组讨论的形式来实现,由教师进行分组,学生在组内和组外进行教学问题的共同探讨,最终得出答案。教师在整个案例探讨活动中,做好提示和引导,让学生紧扣教学主题。最后,教师针对学生讨论的`结果进行简单的归纳总结。

4.教学总结评价

案例教学法的最后一个环节就是进行总结评价,教师根据学生在教学案例讨论中的表现进行评价。教学评价要坚持以鼓励学生为主,更多的对学生的创新思维、讨论积极性等进行鼓励,发现不同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同时对于学生在案例讨论中突出的问题进行评价和纠正,让学生通过教师的总结评价,可以更好地认识到自己对知识掌握和理解的不足之处,帮助学生更好地提升和完善自己。

三、教学案例选取时的注意事项

1.案例选择要具有针对性

采用案例教学法的主要目的就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教学案例服务于课堂,将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融于教学案例中,因此教学案例的选择要具有针对性。也就是说教师在进行教学案例选择时,必须明确教学案例涉及的教学内容是否与教学目标一致。只有教学案例与教学内容相统一,学生才可以在教学案例的分析和思考中,增加自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例如,在进行圆柱和圆锥体积的教学时,根据“底面积和高相同的圆柱体积是圆锥体积的三倍”,我们可以选择底面积和高相同的容器来进行装水实验。若三杯圆锥体才能填满一个圆柱体,则可以得出底面积和高相同的圆柱体体积是圆锥体体积的三倍。

2.案例选择要具有目的性

案例教学法主要是通过让学生进行案例分析的方式,来提升学生分析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要求学生具有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对教学知识具有一定的理解和掌握,只有这样才能强化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可见,案例教学方法需要具有一定的目的性,即教学案例的设置都是为了加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例如,学生在学习三维立体图形的时候,三维空间概念过于抽象,学生不容易理解,可以采用案例教学法来帮助学生理解空间的概念。教师可以选择立体展开图,让学生沿着虚线剪开,将展开图还原为立体图,以此增加学生对立体图形的理解。

3.案例选择要具有生动性

通常情况下,中职学生的学习能力不强,加上数学本身需要一定的逻辑和理解能力,因此,要提升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就要求数学教师在采用案例教学方法时,案例的选择必须具有生动性,尽量做到案例选择贴近人们的现实生活,外加生动的情境,学生就更容易理解了。例如,在进行一元二次方程的数学教学中,教师可以采取案例教学法将数学知识同现实生活联系起来。假设建筑单位在一块长50米、宽30米的空地上建筑一个长方形水池,剩余部分保持同样的宽度,且仓库的面积占总面积的1/2,求这个仓库的宽度。这样教师用枯燥的一元二次方程式生动地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同时也让学生认识到数学的实用性。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案例教学法可以将抽象的数学理念具体化,更加贴近人们的生活实际,更易于学生接受和理解数学知识。教师根据学生的不同数学水平进行教学案例的选择,充分发挥案例教学法的积极作用,可有效提升中职学生数学学习兴趣,提升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

[ 参 考 文 献 ]

[1] 苏秀清.案例教学法在中职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教育,(2).

[2] 王韩榕.谈案例教学法在中职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中学理科园地,(2).

[3] 王来生.浅谈中职数学教学中案例教学法[J].校園英语(旬刊),(10).

篇15:反思性教学在中职遗传学教学中的应用论文

反思性教学在中职遗传学教学中的应用论文

反思性教学作为教师专业发展和自我成长的核心因素,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教学不断进行反思的一种行为,是将自己的教学活动和课堂情境作为认知对象,对教学行为和教学过程进行批判地有意识地分析与再认识的一个过程。中职遗传学这门学科需要情景化才容易记忆,需要系统化才容易理解,而反思性教学在中职遗传学课堂的切实运用正好能够达到知识情景化以及教学经验系统化的效果。

1.课堂教学的反思一让知识创新化情景化

组织教学活动时,教师要把课堂教学的着力点放在学生的发展上,及时发现和处理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在教学活动中既要明确教师的主导作用,又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和创新意识,让学生在教师的启发引导中学到新知识,学到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新方法,提升思维品质和情感素养。

1.1对学生知识掌握的反思

遗传学知识的学习与掌握需要采用问题来引导,在互动中激发出反思的火花。如在复习有关核酸的结构与功能内容时,教学围绕核酸的分类、DNA分子的双螺旋模结构模型特点以及DNA的主要功能等问题展开互动交流,努力引导学生自己思考,自己发问。当学生提出“DNA与RNA化学组成的区别、DNA的复制过程与DNA的转录过程有那些异同之处”等问题时,互动的内容就更进一层,学生对问题的思考就更加深人,对知识的掌握就更加深刻。

1.2对学生能力培养的反思

教师在对学生传授知识的同时要注意能力的培养,尤其要重视培养学生的观察、思维等能力。如在做“染色体核型分析报告单”实验时,学生发现单纯参照书本上的图示,很难将46条染色体准确地粘贴到A-G组。此时,教师可提问:“你能抛开书本,凭着自己对各组染色体特点的理解与掌握,找出属于自己的方法来完成吗?”从接下来的课堂效果来看,这样的一个问题激发了学生的创新意识,也培养了学生的实验能力。

1.3对学生情感形成的反思

教师善于引导学生的开发创新思维,令知识情景化,把情感传给学生,触动学生心灵。在遗传知识构建中,教师要善于培养学生科学的人生观、价值观。如在讲授“减数分裂”时,笔者引用了诗句来做名词讲解一联会可以说是“有源(缘)千里来相会”,同源染色体分离则是“月有阴晴圆缺,人有悲欢离合”,总是要分开的。学生在熟悉的语境展开自己的想象和联想,情感化的描述引起了共鸣,产生了共振,让学生有更深人的思考,提高了教学的效果。

2.课后教学的反思一让经验理论化系统化

课后反思是比较常见的反思方式。教师利用课余时间进行反思,通过各方面的教学信息反馈,对自己前一节或几节课的.教学行为及效果进行分析与思考,“复盘”教学过程,剖析教学得失,总结教学经验,能够提高教学水平,提升课堂质量。中职遗传学的课后教学反思可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2.1反思教学设计提高教学效果

课后对教学设计的反思包括教学目标的实现程度、组织教学的设计模式、训练内容的落实情况等等,及时记下这些得失并进行必要的归类与取舍,考虑下次这部分内容应该如何处理,写出“再教设计”。这样可以做到扬长避短,精益求精,把自己的教学水平提高到一个新高度。例如:减数分裂,按大纲要求,本节分两个课时完成。书上安排先讲精子的形成,再讲卵细胞的形成。由于这两个过程相似,完全按传统教学方式传授,学生会出现厌烦的情绪。第一课时后,教师进行了反思,设计了第二课时的教学。笔者先让学生到黑板上写出精子形成的过程,再让学生自学课本让他们找出卵细胞形成过程中与精子的相同和不同之处,然后让另一学生在第一位学生板书的基础上进行改动,从而使第一课时的板书变成了第二课时的板书,最后进行归纳总结。这样既把第一课时的内容进行了全面的复习,又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避免了大量的重复,收到了预想不到的效果。

2.2反思教学亮点捕捉教学灵感

在复习“第二章遗传的细胞学基础”时,染色体行为的变化情况,一直是教学中的难点。笔者在有丝分裂教学中把复杂、繁琐的知识用简明的文字组成了口诀:“前中后末由人定(各期人为划定)、仁消膜逝两体现(核膜、核仁消失,染色体、纺锤体出现)、赤道板处点整齐(着丝点排列在赤道板处)、姐妹分离分极去(染色单体分开,移向两极)、膜仁重现两体失(核膜、核仁重新出现,染色体、纺锤体消失)”。这样可以帮助学生记忆,深受学生欢迎。在讲课过程中有针对性的引人、穿插,收到了相当好的教学效果。这些做法对教师和学生都有收获,都可在教学后及时地把它记录下来,日积月累,持之以恒,并把它们归类整理提升,形成一些带有规律性的东西,供以后教学时参考使用。这样对提高教师的课堂教学能力,探索课堂教学改革的思路,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都大有好处。

2.3反思失败之处记录教学疏漏。

遗传学的课堂教学难免有疏漏失误之处,及时回顾梳理及深刻反思总结,寻找“病因”,积累“病例”并找到解决的方案,这是教学质量逐渐提升的有效途径。例如:讲授遗传基本规律章节中,对“分离结果的验证”时,看起来学生已掌握分离定律的现象了,但大部分学生不太明白“通过测交证实F1代细胞中存在一对等位基因Rr的原理”。这说明学生没有真正理解分离现象的解释。教师需要对这些疏漏之处进行回顾梳理并对其作深刻地反思,有利于及时调整自己的教学策略,使自己的教学水平更进一步。

2.4反思学生见解,积聚创新火花

在遗传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把握“教学相长”的机会,发挥学生作为学习主体的作用,善于激发并捕捉“智慧火花”的闪烁,要充分肯定学生在课堂上提出的一些独特的见解并加以积累推广。如讲授“细胞基本结构”时,有学生指出“线叶双(线粒体、叶绿体有双层膜)、无心糖(没有膜结构的是中心体和核糖体)”这样能够让学生记得深刻且不易混淆的思路,笔者当即加以表扬并在之后的课堂中推广运用。

2.5反思学生活动增强课堂效能

一堂好的遗传课需要师生合作,学生积极主动参与。这样能把教学效果推到一个新台阶。例如:上讲评课时要花费课堂很多时间,笔者想到了让同桌学生互对答案的方法。但是实践操作时,笔者发现还是不行,因为两个人都有可能出错。因此,反思之后,笔者决定由四人组成一个学习小组。对答案时,学生以四人为一组进行。这样不只答案正确,而且疑难点还可通过小组讨论都基本解决了。这样既节省了时间,又促进了学生之间的合作,效果较好。

总之,在中职遗传学的教学实践中,反思性教学能使我们砥砺教学智慧,捕捉教学的灵感,总结教学得失,能使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得以不断提升。这种反思行动贵在及时,教师只要坚持日积月累,则必有所成。

篇16:微课在中职生物教学中的应用论文

微课在中职生物教学中的应用论文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中职学生缺少良好的学习习惯,上课注意力分散。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导入是上好一节生物课必不可少的重要环。成功的导入能有效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以最佳学习状态进入课程学习。在生物课堂教学中,如果能在刚上课之际播放一段短小精悍的微型教学视频,就可以有效聚焦学生关注点,激活学生思维,唤醒学生智慧。例如,笔者在教学“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蛋白质”时,先播放一段“三聚氰胺奶粉事件”视频来导入新课,提出问题:奶粉怎么了?通过重大社会事件来激发学生学习“蛋白质”的热情。在教学“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时,笔者首先播放新闻报道《生物圈2号》,让学生深刻感受到地球生态系统稳定性的重要性,激发学生思考自然、观察自然、探索自然的兴趣。当然,教无定法,贵在得法,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前备课时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情况,精心设计出引人入胜的微课程,以求在教学过程中打好第一仗,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借力微视频,突破重难点

生物学的内容大多以微观领域为主,很多生命现象、生化反应等教师都难以用语言表达清楚,学生也无法深刻感知,而微视频集声音、图像、文字、动画等于一体,化静为动,化虚为实,直观形象,生动有趣,可以最大限度地满足学生的视听等感官需求,帮助学生理解知识点,从而突破教学重难点。例如,“细胞的增殖”这节中,增殖的具体过程是一个较难理解、较难记忆的知识点,若在课堂中直接通过教师讲解和课本的简单呈现,显然无法达到很好的教学效果。即使通过实验课借助显微镜让学生有了感性认识,但每个时相的切片似乎也并不能让学生理解整体的变化和意义。笔者在讲授这部分内容时,通过动态的微课来演示细胞增殖过程的具体变化,并将每个阶段分别演示,再总体连接成一个连续的过程,配以文字解说,让学生去认识微观物质的变化细节,就能有效地前串后连、突破时空局限。再如“基因指导蛋白质的合成”一节中,关于转录和翻译的过程,如果只利用静止的图片来做演示,很难真正让学生理解这一问题。但如果给学生视频动态演示DNA的结构、解旋过程,按照碱基互补配对原则进行转录过程,RNA通过核孔从细胞核进入细胞质,与核糖体结合,最后完成翻译过程合成蛋白质,表达出基因控制的性状,学生就比较容易理解了。可见,制作形象逼真、动态直观、赋予立体感的微课,会使微观问题宏观化、宏观问题模型化,有助于解决教学重难点、增加课堂容量、提高课堂效率,有利于教学的“教”与“学”的双向反馈和师生关系的灵活互动。

三、演示教学实验,填补实验空缺

生物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中职生物教学离不开实验。但是由于教学课时、实验设备等诸多因素的限制,有些实验内容在教学中无法让学生动手完成或教师演示完成。没有实验的支撑,一些知识点显得抽象和枯燥,学生也难以理解,课堂教学效果也就不理想。如果教师能够借助微课视频,用动态的画面演示实验具体的操作过程和现象结果,就会填补实验的空缺,达到殊途同归的教学目的。如“光合作用”的教学中,需要让学生认识到光合作用所释放出来的氧是来源于水而不是来源于二氧化碳。传统教学利用静态挂图配合教师生动讲解来讲实验。有了微课,就可以有效地动态模拟美国科学家普宾与卡门当初的实验,再现水的光解及氧的生成过程。再如“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的研究”等,同样可以借助微课来录制完成。微课作为一种新兴的教学资源,已经初见成效。但如何充分挖掘课程资源,精心设计、有效实施,并与具体真实的教学情境相整合,进而真正帮助学生学习,仍需要大量卓有成效的实证案例来推行、完善。

四、微课在中职生物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

1.把握主次,提高效率

将微课运用于中职生物课堂教学,对传统教学而言,是补充,不是取而代之。在与传统教学结合时,微课虽有不可超越的'优点,但也有自身不足。首先,微课因其“微”而受限制,生物教学中很多复杂的公式、计算知识,仅通过微课,教学效果是得不到保障的。其次,中职生物教学需要培养学生观察、动手、分析等综合能力,微课尚不能满足全面培养学生这些能力的要求。

2.要注意发挥教师的指导和监督的作用

制作微课的材料不能偏离课本知识,教师要始终把学生放在首位,以学生为中心精心设计课堂教学,使教育在技术的支持下变得更加人性化、智能化、高效化。如在播放之前以提问的方式引起学生注意或思考,激发学生求知的欲望,为后续的集中精力学习做好心理暗示。

3.注重对微课教学实施评价行为

在看完微课后,可以要求学生回答问题,或者复述微课程中讲述的知识点,也可以完成补偿性习题来检测学生的听课效果。微课不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当前中职教育倡导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终身学习的能力,让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能够搜集、处理信息,获取新知识。我们应该好好地应用微课,充分发挥它在中职生物教学中的作用,为我们的教学服务。

篇17:现代教育技术在中职数控教学中的应用论文

随着我国各行业的快速发展,社会对各种专业人才的需求量与日俱增,数控专业方面的人才需求也在不断加大。而中职学校等作为我国培养数控专业人才的主要基地,应当不断改革中职数控教学内容,提高教学质量,增强教学的实效性。本文针对目前我国有关数控人才培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阐述,并提出了教学改革的建议。

一、现阶段数控教育教学改革工作存在的不足

伴随着我国在科学信息技术等相关领域水平的不断提高,各行业对于数控方面技术人才的需求量也在不断增多。如今各地区中职学校,在进行数控专业相关教育教学的过程中还存在一定的不足,制约了中职学校对于相应人才培养的有效性及全面性。根据分析总结,不足点基本包含以下几方面。

第一,部分中职学校在日常教学过程中注重理论知识培养,忽略实践操作内容。学生在课堂学习的过程中只能通过书本学习数控专业知识,从而影响到了未来踏入社会进入工作岗位的实际动手能力。

第二,目前大量中职学校在对相关课程进行教学的过程中,所使用的教材与课程安排过于落后,导致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难以激发自身学习积极性。同时缺少相对应的操作设备,减少学生实际动手能力的机会。

第三,部分学校对教师队伍的建设性较差,同时未对教师职业素质进行有效考核。此类问题的存在使得教师队伍无法针对社会相关数控工作岗位需求进行针对性的教学内容调整,导致课程教学质量不佳。

二、中职数控教育教学方法改革的几点建议

随着我国对专业人才培养的不断重视,中职学校在日常教育教学过程当中应当积极做出调整。现阶段我国中职学校已经逐步由原先的以统一学科教育为中心,向人才技能專业培养的方向进行积极改革。数控教学内容的改革方向应当注意。在以专业课程基础知识为教学内容的大前提下,要逐步提高对学生实际数控操作能力的培养,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不仅能够全面掌握基础知识,还能够结合实际需要活学活用。以下将提出几点针对教学改革的建议。

1.对教学课程内容进行合理分配,改革创新

对教学课程的内容进行系统性、合理性的分类,以此来提高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效率。以目前课程内容举例,可以将相关基础知识课程分为多个环节,将平面几何、向量几何、计算公式、函数数列等有关内容进行统一划分,再将实践环节部分单独划分。同时还可以按照课程内容与实践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归类划分,如在某一学期首先进行几何图形的学习,而几何图形课程与学生的操作制图有着紧密联系,因此可以将这两项安排在同一时段的课程中。函数内容学习与车工、钳工等有着重要关系,也可以进行统一安排。通过此类创新方式,保证学生在学习过程当中始终能够以理论结合实际为重点进行学习。

2.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强化学生实际操作环节教育

中职学校应当着重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等相关工作,对现任在岗教师进行定期资格考核与课程安排计划检查,尤其要抓好理论结合实际这一重要观点,对教师人员的数控实际操作能力进行考核,确保教师队伍的优秀性。同时在日常教学过程中,还应当适当缩减书本课时安排,将更多的时间安排在动手操作环节,带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同时为学生今后毕业工作的实际操作能力打好良好基础。

3.完善中职学校教学设备的硬件配置

从一定程度上来看,我国部分地区中职学校在数控专业所需的设备配置上还存在一定的不足。配套设施较少、硬件设备较差等客观因素的存在,使得相关课程的教学进展较为缓慢。因此,建议相关学校应当着重加强校内硬件设施的采购工作,如各类数控机床、电火花线切割床、编程器、数控铣床等。加大资金投入,完善课程教学过程中的配套设备,使学生能够真实体验到数控专业各环节内容的操作流程,增强操作能力。

三、小结

综上所述,为实际加强我国中职学校对数控专业人才培养的教学内容,改变以往教学内容,增加教学创新改革,首先应当从教师队伍建设及课程安排方面入手,不断提高教师队伍专业水平,并根据数控知识内容进行合理分类,优化课程安排,明确课程目标;其次要把握好教学方法的使用情况,并加大对数控设备师资力量的投入。总之,要真正做到优化创新教学模式,改革教育方法,为我国数控行业输送更多优秀人才。

篇18:现代教育技术在中职数控教学中的应用论文

现阶段,伴随着经济建设的推进,传统教育模式已经跟不上社会发展的脚步,因此,教育部门根据这种情况开展了新一轮的教育改革工作。随着科技的进步和数控技术的广泛应用,各职院校设置了对应的中职数控教学课程。中职教师应做好数控教学,只有这样才能提高教学质量与学习效率,为社会培养出更多专业人才。

一、中职数控专业教学现状

1.教学方式单一

现阶段,教师在数控教学中仍使用传统的教学方法,缺乏教学创新,教学方法单一、枯燥,为了完成教学任务而教学,导致学生没有较高的学习积极性,不了解所学内容,对数控技术专业知识也了解较少,与预想中的教学效果相差甚远。同时,中职教师的教学质量也达不到国家制定的标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没有严格的教学要求,仍使用传统的教学课题,缺乏勇于创新的精神,安于现状。教师应成为学生的榜样,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为学生树立一个良好的形象,教师的一言一行时刻影响着学生。

2.应用性较差

数控技术具有较高的理论性、操作性、实践性。但是在现阶段的数控专业教学过程中,教师缺乏对学生实践操作能力的培训,只注重理论教学,只想着提高学生考试成绩,从而形成了“重理论,轻实践”的教学模式。如果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缺乏与实践的联系,学生就会觉得学习内容无趣,渐渐失去学习兴趣。中职学校为学生提供的实习就业机会与实践操作活动较少,这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学生学习效率。

3.学生普遍基础较差,学习积极性不高

由于一些高校扩招,高校成为了一些优秀学生的最佳选择,拉低了中职学校的生源质量。中职学校成为学生“混日子”的场所,他们在学习过程中不能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

二、现代教育技术在中职数控教学中的应用

教学设备是中职学校教学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中职学校力量有限,很难引进所有的专业技术设备,难以聘请多位专家来校为学生讲座,教师只能使用有效的教材进行教学。

1.多媒体教学

数控专业学习的内容具有较强的操作性和实践性,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使用多媒体技术进行教学,赋予枯燥乏味的内容以生命,只有这样才能集中学生注意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比如说,数控机床各部分机构原理具有较强的抽象性与开放性,如果只是单纯地讲理论,学生看不见实物就难以理解。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设备进行演示,开阔学生视野,丰富学生专业知识,还可以设置对应的活动交流环节,让学生在交流过程中加强对专业知识的了解。

2.数控仿真教学

随着信息化和数字化的普及,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通过数控仿真软件进行教学,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同时,利用数控仿真教学可以有效地解决师资力量不足的问题。对于一些学习积极性较差的学生,可以通过数控仿真教学来集中学生注意力,激发学生积极性,让学生边看实际操作视频边学习理论知识,从而提高学习效率。此外,利用数控仿真教学可以有效地检查出学生在学习中的不足,并及时帮助学生解决问题。使用数控仿真教学,可以对传统的教学模式进行优化,提高教师的教学质量与学生的学习效率。

3.为学生提供企业实习机会

中职学校应做好与对应企业的沟通,只有这样才能为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的实习环境,让学生通过真实的实践活动来锻炼自己,提高自己的专业技术操作水平。同时,企业实习还可以让学生事先熟悉岗位操作,为学生日后的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另外,学校还可以寻求当地政府的帮助,为学生申请专业基金,只有这样才能创造出一个更好的实习的平台,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习机会。教师在教学时应改变传统的教学理念,重视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让学生在学习中占据主导地位,以学生的角度进行教学,开展实践教学活动,从而提高学生学习效率,提高学生的理论专业知识水平与实际操作能力,帮助学生成长为优秀的专业人才。

本文对在中职数控教学中应用现代教育技术模式进行了简单的研究,文中还存在着一定的不足,希望我国专业教育人员加强对中职数控教学中现代教育技术应用的研究。

相关专题 师范教育中职

精选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