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幼儿园美术教育论文

你不要过来哇 分享 时间: 收藏本文

【简介】感谢网友“你不要过来哇”参与投稿,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浅谈幼儿园美术教育论文(共10篇),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篇1:幼儿园美术教育论文

幼儿园美术教育论文

一、美术教育专业教育实习三位一体化培养模式的内涵和基本理念

(一)三位一体化培养模式的内涵

“三位”主要是指美术教育专业师范生成为合格的中小学美术教师应掌握的教学技能、必须具备的教学能力和个人就业导向综合素质三个方面。“一体化”是指在教育实习过程中,对美术教育专业师范生所掌握的教学技能、应具备的教学能力和个人实现成功就业应具备的综合素质等方面进行全面的培养。三者之间相互关联,相互渗透、相互促进、相互作用。教学技能是教学能力与个人素质提高和发展的基础;教学能力是个人作为教师职业应该具备的基本能力,既对教学技能的掌握有促进作用,又能够提高师范生个人就业导向综合素质;个人就业导向综合素质既是教学技能和教学能力的具体体现,也是教学技能和教学能力培训和培养的目标,反过来个人就业综合素质的高低又影响教学能力的培养和教学技能的培训。对美术教育专业师范生的教学技能、教学能力和个人就业综合素质三方面进行一体化培养不仅是地方高等师范院校美术教育专业教育实习课程培养的主要目标,也是师范生能否成为一名中小学美术教师的基本标准。正如北京大学教授陈向民所说的“教师的‘专业学习’必须是整体性的,涉及教师素养的整体性转化。教师的素养不能被肢解为相互孤立的部分,如基础理论、实用技巧、专业态度,然后分门别类地对其进行培养。”[1]三位一体化培养模式的提出既是适应新形势下高师美术教育专业教育实习改革的客观需要,也是高师美术教育专业教学质量内涵式发展的本质需要。

(二)三位一体化培养模式的基本理念

从美术教育专业教育实习的课程培养目标来看,“三位”是美术教育专业师范生成为合格美术教师的基础和重要尺度。从美术教师专业化的角度来看“,一体化”培养是指将美术专业师范生应具备的美术教学技能、教学能力和就业导向综合素质三方面作为一个整体进行培养。从中小学美术教师的职业专业化角度来看,美术专业教师应该具备多层次的知识结构和道德人文修养。三位一体化培养模式的基本理念就是通过对课程体系的改革,建立多层次的教学实践平台,有针对性的加强对师范生的教学技能、教学能力和就业导向综合素质的训练和培养,从而使之达到未来美术教师就业岗位应具备的教学水平和能力素质。为此,三位一体化培养模式是通过课程体系一体化改革、构建一体化教学实践平台、实施一体化改进措施,从而实现教育实习的培养目标。

二、美术教育专业教育实习三位一体化培养模式的应用探讨

(一)构建以“三位”为核心的美术教育专业教育实习课程体系

有效提高美术教育专业师范生的教学技能和能力,最重要的是改革传统美术专业课程体系。第一,突出以主干课程为核心、选修课程为支撑的课程模块结构。笔者所在的学院,为了进一步突出美术教育专业的特色,学院根据地方美术教学的实际情况,开设国画、水彩、版画、油画、民间美术等主干课程,围绕主干课程模块,增设了具有地方特色的工艺美术课程,如拼贴画、沙石画、编制、剪纸艺术、综合材料版画、陶艺和泥塑等实践课程。通过课程模块的整合,对所选课程的内容进行精选、充实和补充,美术专业课程的设计体现了对师范生的教学技能、教学能力培养的特点,增强了教学技能培养的实践性和实效性。第二,合理安排师范生教学技能和能力培训的时间。对师范生教学技能的训练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根据美术专业师资应具备的技能和能力要求,精心设计培训内容,并做到有计划、循序渐进,才能使培训取得实效。笔者建议,通过观摩、感知、获得和研习与交流四个过程,和20个周次的美术专业师范生教学技能和能力培训较为合适。教育见习阶段可安排约4周时间让师范生到实习基地观摩学习,让师范生明白教师的职业观是什么、美术教学常规工作有哪些、应掌握哪些美术技能。在教育实习阶段中,根据实际需要可安排2周感知美术教师教学和管理的具体工作,进行12周中学美术教学课堂教学和各项活动指导工作,最后再利用2周时间让实习生进行美术教学研习与交流。第三,利用中学美术教学法的教学来调动师范生的学习积极性,并开展对中小学美术教学的各项研究工作。美术教学法的教学是开放的,可以开展如调查、讨论、座谈等各种方式参与到现行中小学素质教育改革中去,发现问题,给美术教育专业师范生足够的时间和空间去思考,为美术教学研究服务。

(二)建立美术教育专业教育实习一体化培训的实践平台

从现行高师院校的美术教育专业师资情况来看,缺少美术教师应具备的职业能力,表现在美术教学的过程中片面强调专业水平,而忽视作为美术教师应具备的技能和职业能力;从美术教育实习师范生自身来看,缺乏实践和创新能力,不能够适应当前地方中小学的美术教学。因此,建立一体化的美术专业实践平台十分必要。“实践证明,教师的实践性知识是教师专业发展的主要知识基础和建设性工具。因此,高校必须把师范生实践性知识的开发和反思能力的培养作为师范教育的出发点和归宿,通过多种渠道强化师范生教师基本技能的训练和反思,更好地发挥师范生的个性特点,扩大师范生的创造空间,提高师范生的就业竞争力。”[2]笔者认为一体化培训的实践平台可从三方面进行。首先,分阶段、多层次、多模块培训师范生的技能和能力。分阶段主要是针对中小学不同阶段美术实践的特点和难度,可将美术专业师范生的实践能力分初级阶段(小学1-6年级)、中级阶段(7-9年级)和高级阶段(高中阶段)来培养。分层次主要是根据中小学美术教学实践内容的需要,可划分为基本技能层、专业技能层和综合应用层等三个层次。多模块主要是根据中小学不同类型课程所涉及的专业技能和能力,培养学生熟练掌握不同美术教学技能,并具备美术不同专业方向的实践能力。这种教学训练模式的目的`是以美术专业师范生的应用能力培训为主线,注重对美术专业师范生的专业运用能力、分析能力、创新能力和综合能力的培养。其次,以活动来提高师范生的教学技能、教学能力和个人综合素质。对美术教育专业师范生来说,美术教育教学活动就是表达美、展现美和塑造美的过程,在教育见习和实习过程中,指导教师必须始终让师范生参与到具体的美术活动中去,这样才能够对师范生进行技能、能力和心理素质等的锻炼。如在大一年级教育见习阶段,通过观摩优秀美术课教学活动让师范生了解中小学美术课教学的特点,培养学生对未来美术教师职业的认知感。大二、大三年级的见习阶段,让师范生参与实习学校的美术教学课外指导活动,培训师范生教什么,怎样教,通过试讲、模拟上课、参加美术教学技能比赛等活动来培训美术专业师范生如何掌握教学技能,提高教学能力。在大四的实习阶段,在对师范生职业综合素质能力培训中,通过座谈、职场模拟竞聘和职业情感展示等活动,让学生能全面地了解自己,展示自己、提高自己。最后,开放式的指导美术教育专业师范生的教育实习,在教育实习中,美术教育专业实习生不仅接受本专业指导教师的指导,还应该多请教其他专业教师的指导,学会获得各项技能和能力,并在实践中反复锻炼,才能有效提高自己的综合能力和素质。

(三)发挥地方民间美术的资源优势,培养美术专业师范生审美情趣和人文素养

培养师范生的审美情趣和人文素养是教育实习的一个重要内容,而具体落实这项重要内容就要借助地方民间美术资源优势。这样既解决了农村美术课堂教学只讲不做、严重脱离实际的问题,也能培养美术教育专业师范生发现美、欣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和创新意识。只有这样,师范生才能适应新形势下中小学美术教学的改革,取得较好的实习效果。“美术教育是一种特殊的教育,教育过程的一个基本前提就是要求超越现有知识范围,进行施教和思考。”[3]现有美术教育专业师范生教育实习存在的问题是,实习生应具备的技能和能力有限,课堂教学仍以美术欣赏替代了动手实践,美术教学的理念和思维跟不上现有中小学美术教学改革的步伐。为解决这一难题,笔者在指导师范生实习过程中,要求师范生贴近学生的实际,因地制宜,挖掘地方美术资源为自己的教学服务。具体做法是:笔者采用一利用、二发现、三探究的方式来加强对师范生美术教学创作能力的培养。一利用就是直接利用学生身边民间美术为课堂教学服务,如广西玉林地方木偶戏人物呈现的造型美和色彩美,三江侗族吊脚楼木质材料组合的形式美。通过欣赏,用毛笔、水彩笔、鸡蛋壳等材料让学生尝试制作。二发现就是指结合学生的好奇心,引导学生发现、利用地方乡土材料制作成艺术品。如利用棕榈编制各种动植物形象、树根制作简易壁挂艺术品、地方小子石特殊肌理制作成色彩斑斓的图案、豆类的不同颜色和性状做成拼贴画等等。开动师范生的脑筋,因地制宜就地取材,培养师范生具体的美术实践能力。三探究指美术专业实习生根据已掌握的教学经验,并结合地方现有美术资源创作美。如根据所学专业技法和具备的造型能力教会中学生利用萝卜雕刻大象、铁丝制作简易书架等工艺品、纸张不同制作方法形成各种染织图案和浮雕等。总之,实习生可根据地方民间美术特点,结合多媒体课件,独立设计教学内容,独立组织富有创意的美术教学活动,只有这样才能真正锻炼自己的实践能力,增强师范生的创新意识,才能提高师范生的审美情趣和人文素养。

(四)实行有效合作的管理方式

有效的人才培养模式离不开科学化的管理。就美术专业教育实习的管理来说,一方面由于实习生人数多,分布比较散,覆盖面广,时间、空间及各种条件对实习生制约性小;另一方面美术教育专业实习生不是真正意义上的美术教师,在教育教学方面又不能和一般的合格美术教师一样严格要求。所以这给实习管理带来了一定的难度。笔者认为实行合作管理模式可以有效解决当前美术专业教学实习管理难的问题。一是职责明确。在教育实习过程中,地方高师院校、教育主管部门、实习学校和指导教师四方应明确职责,即由地方高师院校精心组织、培训指导教师,地方教育主管部门参与督促指导,实习学校和实习指导教师负责对师范生进行技能、能力和心理素质等方面的培养和训练。二是加强合作、共同管理。高师院校、地方教学主管部门和实习学校应在师资培训和技术能力方面开展合作,营造良好的实习环境,在充分调动美术专业实习生主动性积极性的基础上,对美术专业师范生教育实习进行共同管理,美术专业师范生的教育实习实效性才能进一步增强。

三、结语

“传播知识的重要人物是知者,而知者之间的关系非常重要。一位教师无法培育孩子的整体发展,需要所有教师一起配合。因此,知者不仅仅是教师个体,而且是教师群体。”[4]高师美术教育专业实习课程在改革,中小学美术教育教学在发展,这个实践过程中,需要有热爱和献身美术教育事业的人来共同担负起这个培养人的责任,改革现行地方高师美术教育专业教育实习模式,强化教育实习培训,只有这样,才能提高美术教育专业师范生教育实习的实效性。

篇2:浅谈幼儿园美术教育论文

浅谈幼儿园美术教育论文

一、幼儿园美术活动中启发性色彩运用

1.通过多种玩色游戏,激发幼儿对色彩的兴趣

马克思说:“色彩的感受是一般美感中最大众化的形式。”根据幼儿的心理发展特点,遵循绘画学习的原则,首先教幼儿认识三原色,明白红、黄、蓝是三种基本的颜色。通过反复运用之后逐渐培养幼儿能独立搭配其喜欢的颜色,并能绘合色彩的冷暖,深浅明暗程度进行合理搭配色彩,最后引导幼儿如何正确布局画面,并要求作品层次清楚,如主次、远近分明。

2.从大自然中寻找色彩,认识色彩,培养幼儿感受色彩的能力

孩子们的幼年,是一片宽阔的原野,可以在上面任意栽植世界上所有的花草,也可以在原野上放一把野火,透过这团野火,孩子的世界会变得更多彩,更有生命力。讓教师来做幼儿的“美的导师”。先从最容易,最直接的做起。就是:带着孩子们接近大自然。

3.运用中外名画,提高幼儿对色彩的表现力

不同色彩给人不同的意象。结合实物、图片和名画欣赏来提高幼儿对色彩的感受能力,并选择一些色彩鲜艳明快,与幼儿生活较为接近,易懂的名画、图片、幼儿较好的作品进行欣赏,告诉他们漂亮鲜艳的颜色需要用不漂亮灰暗的颜色来衬托、比较才能映衬出美丽的色彩效果。因此,考虑到幼儿的审美偏爱和审美经验,可以选择色彩明快、风格简单的作品,再提供构图、用色相对复杂的作品,丰富幼儿的色彩语言。

4.启发幼儿全面观察色彩

幼儿辨色能力越强,就越能主动地选择与物体相似的颜色来画画,并在自己的图画上逐步注意色彩的运用,这样就能使幼儿对颜色的知识和技能逐步发展为辨别和运用的能力。 让孩子们按照老师得要求去涂抹颜色,是孩子们能较准确地掌握颜色的名称。

二、幼儿园美术活动中故事性色彩运用

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学前儿童的思维正处于由直觉思维向形象思维发展的关键期,特别是幼儿园大班的儿童,其思维活动往往要依赖一定的实物和动作的支持,直觉思维的特点十分显著。另一方面,由于生活经验的积累和言语的发展,一些幼儿也开始借助于头脑中已经形成的表象和概念,进行简单的判断和推理,表现出形象思维的特点和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因此,运用更好的教育方法,配合幼儿的`心理特点进行教学,是至关重要的。

三、幼儿园美术活动中游戏化色彩运用

教师的教学方法应注意游戏性,使幼儿的美术色彩活动成为轻松、愉快的活动。“幼儿的学习是以直接经验为基础,在游戏和生活中进行的,要珍视游戏和生活的独特价值”。游戏是幼儿的基本活动,美术教育中要注意教学方法的游戏性。

1.开展游戏化色彩启蒙教育的目标

①积极的培养儿童对美术活动的兴趣,使儿童喜欢并愿意参加到色彩游戏活动中去。 ②让孩子们学会运用各种颜色进行作画,除了使用各自喜欢的颜色外,还能根据情景的需要调配出其他颜色。③能逐步学会使用水粉笔,蜡笔及棉签等色彩工具材料。④能大胆的使用各种颜色表达各自的不同感受并能简单地用语言表达各自的想法。

2.游戏化色彩启蒙教育的组织形式

①用印画的方式丰富活动

印画的工具多种多样,可以是孩子们平时很喜欢玩的玩具,比如小汽车,在汽车车轮上涂上颜色,然后在白纸上开出一道车辙印;也可以是不同树木的叶子,在不同叶子上涂抹不同的颜色,在纸上引出不同树叶的样子;还可以把一些容易切割的物体,可以切割成动物、房子等形状,让孩子们涂上颜色,在纸上印出图形等等。印画活动扩宽了孩子们的视野,在游戏过程中认识了图形、线条、颜色,使简单的玩色游戏变得更加的具有意义。

②涂色游戏

幼儿的绘画活动正处于涂鸦时期的初级阶段,要选择一些方法简单易行而又容易出效果的涂色游戏。比如,在活动中,在白纸上让幼儿用彩笔随意的进行色彩的涂抹,并且为了进一步提高幼儿的涂色能力,可以有意识地教导孩子们按照一定的顺序有规律进行涂色,尝试色彩的平涂法、渐变法和点彩法,

③配色游戏

经过一定的学习与训练,孩子们对色彩的兴趣逐渐变得浓厚,这时可以开展配色游戏,举行“奇妙的颜色”活动,在活动过程中教孩子如何让调配颜色,带领孩子去认识色彩。例如蓝色和黄色调配成为绿,这种奇妙的变化会使幼儿更容易记住三种颜色的名称。

同时,在配色游戏中,还可以充分发挥孩子们想象力,运用不同的色彩线条或色块在纸面上自由涂抹,并画满纸张。目的是让孩子们通过自己努力的调色和涂色,发现不同的色彩变化,在调色中得到快乐。

④涂背景色游戏

组织幼儿进行背景色的设计平涂,运用线条,网格和波浪等图形添加背景颜色,指导孩子们怎样通过填充底色让个人的作品变得更加美丽。如对比色,渐变色,同一色,帮助孩子大胆的进行色彩运用来表达自己独特的感觉。

⑤开展主题绘画

这部分内容强调让儿童掌握一些上色的本领,如设计的“我爱我的家”,教师请儿童按照自己的想法,画出自己心目中的一家人。孩子们非常感兴趣,同时也感到很快乐。

⑥涂颜色、找不同

通过对同一绘画内容的进行不同颜色的涂画,让幼儿进行找出几幅图画中色彩的不同。既锻炼了幼儿对颜色的辨别能力,也加强了幼儿对颜色名称的记忆力。

四、结语

总之,艺术是幼儿的另一种表达认识和情感的“语言”。儿童生来就喜欢五彩缤纷、色泽鲜艳的玩具。孩子对色彩有一种深刻的情感,因此在他们的绘画作品中体现出淋漓尽致的色彩。在幼儿园的美术活动中,应为幼儿提供充足的可操作材料、增加美术活动材料、选择优秀作品供幼儿欣赏、并用游戏的方式引导幼儿大胆尝试色彩的运用。

篇3:幼儿园美术教育论文

幼儿园美术教育论文推荐

一、美术教育专业教育实习三位一体化培养模式的内涵和基本理念

(一)三位一体化培养模式的内涵

“三位”主要是指美术教育专业师范生成为合格的中小学美术教师应掌握的教学技能、必须具备的教学能力和个人就业导向综合素质三个方面。“一体化”是指在教育实习过程中,对美术教育专业师范生所掌握的教学技能、应具备的教学能力和个人实现成功就业应具备的综合素质等方面进行全面的培养。三者之间相互关联,相互渗透、相互促进、相互作用。教学技能是教学能力与个人素质提高和发展的基础;教学能力是个人作为教师职业应该具备的基本能力,既对教学技能的掌握有促进作用,又能够提高师范生个人就业导向综合素质;个人就业导向综合素质既是教学技能和教学能力的具体体现,也是教学技能和教学能力培训和培养的目标,反过来个人就业综合素质的高低又影响教学能力的培养和教学技能的培训。对美术教育专业师范生的教学技能、教学能力和个人就业综合素质三方面进行一体化培养不仅是地方高等师范院校美术教育专业教育实习课程培养的主要目标,也是师范生能否成为一名中小学美术老师的基本标准。正如北京大学教授陈向民所说的“教师的‘专业学习’必须是整体性的,涉及老师素养的整体性转化。老师的素养不能被肢解为相互孤立的部分,如基础理论、实用技巧、专业态度,然后分门别类地对其进行培养。”[1]三位一体化培养模式的提出既是适应新形势下高师美术教育专业教育实习改革的客观需要,也是高师美术教育专业教学质量内涵式发展的本质需要。

(二)三位一体化培养模式的基本理念

从美术教育专业教育实习的课程培养目标来看,“三位”是美术教育专业师范生成为合格美术老师的基础和重要尺度。从美术教师专业化的角度来看“,一体化”培养是指将美术专业师范生应具备的美术教学技能、教学能力和就业导向综合素质三方面作为一个整体进行培养。从中小学美术老师的职业专业化角度来看,美术专业老师应该具备多层次的知识结构和道德人文修养。三位一体化培养模式的基本理念就是通过对课程体系的改革,建立多层次的教学实践平台,有针对性的加强对师范生的`教学技能、教学能力和就业导向综合素质的训练和培养,从而使之达到未来美术教师就业岗位应具备的教学水平和能力素质。为此,三位一体化培养模式是通过课程体系一体化改革、构建一体化教学实践平台、实施一体化改进措施,从而实现教育实习的培养目标。

二、美术教育专业教育实习三位一体化培养模式的应用探讨

(一)构建以“三位”为核心的美术教育专业教育实习课程体系

有效提高美术教育专业师范生的教学技能和能力,最重要的是改革传统美术专业课程体系。第一,突出以主干课程为核心、选修课程为支撑的课程模块结构。笔者所在的学院,为了进一步突出美术教育专业的特色,学院根据地方美术教学的实际情况,开设国画、水彩、版画、油画、民间美术等主干课程,围绕主干课程模块,增设了具有地方特色的工艺美术课程,如拼贴画、沙石画、编制、剪纸艺术、综合材料版画、陶艺和泥塑等实践课程。通过课程模块的整合,对所选课程的内容进行精选、充实和补充,美术专业课程的设计体现了对师范生的教学技能、教学能力培养的特点,增强了教学技能培养的实践性和实效性。第二,合理安排师范生教学技能和能力培训的时间。对师范生教学技能的训练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根据美术专业师资应具备的技能和能力要求,精心设计培训内容,并做到有计划、循序渐进,才能使培训取得实效。笔者建议,通过观摩、感知、获得和研习与交流四个过程,和20个周次的美术专业师范生教学技能和能力培训较为合适。教育见习阶段可安排约4周时间让师范生到实习基地观摩学习,让师范生明白教师的职业观是什么、美术教学常规工作有哪些、应掌握哪些美术技能。在教育实习阶段中,根据实际需要可安排2周感知美术老师教学和管理的具体工作,进行12周中学美术教学课堂教学和各项活动指导工作,最后再利用2周时间让实习生进行美术教学研习与交流。第三,利用中学美术教学法的教学来调动师范生的学习积极性,并开展对中小学美术教学的各项研究工作。美术教学法的教学是开放的,可以开展如调查、讨论、座谈等各种方式参与到现行中小学素质教育改革中去,发现问题,给美术教育专业师范生足够的时间和空间去思考,为美术教学研究服务。

(二)建立美术教育专业教育实习一体化培训的实践平台

从现行高师院校的美术教育专业师资情况来看,缺少美术老师应具备的职业能力,表现在美术教学的过程中片面强调专业水平,而忽视作为美术教师应具备的技能和职业能力;从美术教育实习师范生自身来看,缺乏实践和创新能力,不能够适应当前地方中小学的美术教学。因此,建立一体化的美术专业实践平台十分必要。“实践证明,老师的实践性知识是教师专业发展的主要知识基础和建设性工具。因此,高校必须把师范生实践性知识的开发和反思能力的培养作为师范教育的出发点和归宿,通过多种渠道强化师范生教师基本技能的训练和反思,更好地发挥师范生的个性特点,扩大师范生的创造空间,提高师范生的就业竞争力。”[2]笔者认为一体化培训的实践平台可从三方面进行。首先,分阶段、多层次、多模块培训师范生的技能和能力。分阶段主要是针对中小学不同阶段美术实践的特点和难度,可将美术专业师范生的实践能力分初级阶段(小学1-6年级)、中级阶段(7-9年级)和高级阶段(高中阶段)来培养。分层次主要是根据中小学美术教学实践内容的需要,可划分为基本技能层、专业技能层和综合应用层等三个层次。多模块主要是根据中小学不同类型课程所涉及的专业技能和能力,培养学生熟练掌握不同美术教学技能,并具备美术不同专业方向的实践能力。这种教学训练模式的目的是以美术专业师范生的应用能力培训为主线,注重对美术专业师范生的专业运用能力、分析能力、创新能力和综合能力的培养。其次,以活动来提高师范生的教学技能、教学能力和个人综合素质。对美术教育专业师范生来说,美术教育教学活动就是表达美、展现美和塑造美的过程,在教育见习和实习过程中,指导教师必须始终让师范生参与到具体的美术活动中去,这样才能够对师范生进行技能、能力和心理素质等的锻炼。如在大一年级教育见习阶段,通过观摩优秀美术课教学活动让师范生了解中小学美术课教学的特点,培养学生对未来美术教师职业的认知感。大二、大三年级的见习阶段,让师范生参与实习学校的美术教学课外指导活动,培训师范生教什么,怎样教,通过试讲、模拟上课、参加美术教学技能比赛等活动来培训美术专业师范生如何掌握教学技能,提高教学能力。在大四的实习阶段,在对师范生职业综合素质能力培训中,通过座谈、职场模拟竞聘和职业情感展示等活动,让学生能全面地了解自己,展示自己、提高自己。最后,开放式的指导美术教育专业师范生的教育实习,在教育实习中,美术教育专业实习生不仅接受本专业指导教师的指导,还应该多请教其他专业教师的指导,学会获得各项技能和能力,并在实践中反复锻炼,才能有效提高自己的综合能力和素质。

(三)发挥地方民间美术的资源优势,培养美术专业师范生审美情趣和人文素养

培养师范生的审美情趣和人文素养是教育实习的一个重要内容,而具体落实这项重要内容就要借助地方民间美术资源优势。这样既解决了农村美术课堂教学只讲不做、严重脱离实际的问题,也能培养美术教育专业师范生发现美、欣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和创新意识。只有这样,师范生才能适应新形势下中小学美术教学的改革,取得较好的实习效果。“美术教育是一种特殊的教育,教育过程的一个基本前提就是要求超越现有知识范围,进行施教和思考。”[3]现有美术教育专业师范生教育实习存在的问题是,实习生应具备的技能和能力有限,课堂教学仍以美术欣赏替代了动手实践,美术教学的理念和思维跟不上现有中小学美术教学改革的步伐。为解决这一难题,笔者在指导师范生实习过程中,要求师范生贴近学生的实际,因地制宜,挖掘地方美术资源为自己的教学服务。具体做法是:笔者采用一利用、二发现、三探究的方式来加强对师范生美术教学创作能力的培养。一利用就是直接利用学生身边民间美术为课堂教学服务,如广西玉林地方木偶戏人物呈现的造型美和色彩美,三江侗族吊脚楼木质材料组合的形式美。通过欣赏,用毛笔、水彩笔、鸡蛋壳等材料让学生尝试制作。二发现就是指结合学生的好奇心,引导学生发现、利用地方乡土材料制作成艺术品。如利用棕榈编制各种动植物形象、树根制作简易壁挂艺术品、地方小子石特殊肌理制作成色彩斑斓的图案、豆类的不同颜色和性状做成拼贴画等等。开动师范生的脑筋,因地制宜就地取材,培养师范生具体的美术实践能力。三探究指美术专业实习生根据已掌握的教学经验,并结合地方现有美术资源创作美。如根据所学专业技法和具备的造型能力教会中学生利用萝卜雕刻大象、铁丝制作简易书架等工艺品、纸张不同制作方法形成各种染织图案和浮雕等。总之,实习生可根据地方民间美术特点,结合多媒体课件,独立设计教学内容,独立组织富有创意的美术教学活动,只有这样才能真正锻炼自己的实践能力,增强师范生的创新意识,才能提高师范生的审美情趣和人文素养。

(四)实行有效合作的管理方式

有效的人才培养模式离不开科学化的管理。就美术专业教育实习的管理来说,一方面由于实习生人数多,分布比较散,覆盖面广,时间、空间及各种条件对实习生制约性小;另一方面美术教育专业实习生不是真正意义上的美术老师,在教育教学方面又不能和一般的合格美术老师一样严格要求。所以这给实习管理带来了一定的难度。笔者认为实行合作管理模式可以有效解决当前美术专业教学实习管理难的问题。一是职责明确。在教育实习过程中,地方高师院校、教育主管部门、实习学校和指导教师四方应明确职责,即由地方高师院校精心组织、培训指导老师,地方教育主管部门参与督促指导,实习学校和实习指导教师负责对师范生进行技能、能力和心理素质等方面的培养和训练。二是加强合作、共同管理。高师院校、地方教学主管部门和实习学校应在师资培训和技术能力方面开展合作,营造良好的实习环境,在充分调动美术专业实习生主动性积极性的基础上,对美术专业师范生教育实习进行共同管理,美术专业师范生的教育实习实效性才能进一步增强。

三、结语

“传播知识的重要人物是知者,而知者之间的关系非常重要。一位教师无法培育孩子的整体发展,需要所有教师一起配合。因此,知者不仅仅是教师个体,而且是教师群体。”[4]高师美术教育专业实习课程在改革,中小学美术教育教学在发展,这个实践过程中,需要有热爱和献身美术教育事业的人来共同担负起这个培养人的责任,改革现行地方高师美术教育专业教育实习模式,强化教育实习培训,只有这样,才能提高美术教育专业师范生教育实习的实效性。

篇4:幼儿园美术教育的论文

幼儿园美术教育的论文

一、幼儿美术教育的现状

美术教育是文化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可以带给人美的感受,就幼儿美术教育来说,其可以培养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培养幼儿的审美水平,并能够拓宽孩子的视野。近年来,随着素质教育理念的不断深化,越来越多的家长开始关注美术教育对幼儿发展的重要性,但是在实际的教学中,受升学压力的影响,很少有学校会将教学重点放在美术教学上,这就导致幼儿美术教育的教学方法、教学内容陈旧滞后,无法适应幼儿的身心发展需要。对于幼儿美术教学来说尤其应该注意培养幼儿的创造性思维,对幼儿在学习中出现的各类行为,教师都应该本着多赞美少批评的原则,以积极引导孩子发现生活中的美,而不是以严格的绘画理论知识来要求孩子。为此,当今的幼儿美术教育要想取得理想的教育效果还需要学校与家庭之间的相互配合,以不断改善美术教学氛围,为幼儿各方面素质的全面发展奠定基础。

二、创造性思维对幼儿美术教育的促进作用

首先,创造性思维有助于提高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在幼儿美术教学中应用创造性思维可以帮助幼儿培养想象力和创造力,创造性思维在幼儿美术教育中的应用主要体现在培养幼儿的创造力上,想象力是创造力的前提,在美术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选择有助于培养幼儿想象力的场景开展教学,以吸引幼儿的'学习兴趣,丰富幼儿的想象力。其次,创造性思维可以提高幼儿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幼儿美术教师要想提高美术教学成效,吸引幼儿的学习兴趣,就必须了解幼儿的身心特点,摒弃枯燥的教学方法,注意将创造性思维应用在课堂教学中,以激发幼儿对自己的生活环境产生更多的兴趣,进而不断培养幼儿发现美和鉴赏美的能力,促进幼儿各方面素质的全面发展。最后,创造性思维可以丰富幼儿的情感世界。幼儿时期的各种行为大都是以情感为导向的,将创造性思维应用在幼儿美术教学中,可以最大程度的激发幼儿的情感,加深幼儿的审美体验,丰富幼儿的情感世界。为此,在教学中教师应该将幼儿视作完整的具有独立人格的人,关注幼儿的情感发展,并对其进行正确的引导,促进幼儿的健康成长。

三、幼儿美术教育中创造性思维的应用

首先,幼儿美术教师必须创新美术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在新形势下,幼儿美术教师必须重新审视自己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要尊重幼儿的主体地位,不要对幼儿的思想行为进行过多的干涉,允许并鼓励幼儿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并不断培养他们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避免幼儿在教学中为幼儿设定固定的绘画模式,影响幼儿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发展。幼儿美术教师在向幼儿讲授基本的绘画技法的同时,必须尊重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尊重他们的创作,以激发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其次,幼儿园应需要不断完善自身的美术教学体制。美术本身是幼儿思想表达的重要方式,为此,在幼儿美术教学中,教师应该引导幼儿用色彩、笔触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鼓励他们自由创作,勇敢的表达情感,避免让幼儿在课堂上对固定的事物长期描摹,这样的教学方式不仅会降低幼儿的学习兴趣,而且可能限制幼儿的想象和思维空间。对幼儿园来说,应该不断完善自己的美术教学机制,为幼儿教师和幼儿提供更多的美术材料,为幼儿的美术学习提供更多的选择,以不断培养幼儿的创造性思维。再次,幼儿美术教育还应该注意营造创造性思维的学习氛围。学习氛围会给幼儿的美术学习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为了提高幼儿的创造力和想象力,教师尤其应该注意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主动性,但是受幼儿年龄特点的限制,他们对事物的观察能力是有限的直接的,为此,幼儿美术教师应该为幼儿的美术学习提供充足的美术材料,以引导幼儿去更好的观察,对于幼儿的好奇心教师也应该对其加以保护,为幼儿提供更多的想象空间。当然美术材料的选择也应该注意贴近幼儿的实际生活,注意不要用成人的观念去判断幼儿的思想,为幼儿的美术学习提供一个轻松自由的学习氛围,让他们能够自由借助绘画来表达自己的情感。

四、结语

创造性思维在幼儿美术教育中发挥着重要影响,教师在教学中可以通过创新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将创造性思维引入幼儿美术教学中,引导幼儿思考,激发幼儿的美术学习兴趣,培养幼儿的创造力和想象力,促进幼儿各方面素质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丛荣。创造力在美术教学中的重要性[J]。美术大观。(06)

[2]叶如柯。创造力在美术欣赏教学中的现状和策略[J]。吉林教育。2009(11)

[3]张庆。在美术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J]。宁夏教育。2009(04)

[4]孔艳芳,刘清海。幼儿美术教学中的创造性培养[J]。中山大学学报论丛。(04)

篇5:美术教育论文

内容摘要:

随着新课程标准的实施,我们逐渐认识到美术课程改革并非完全抛弃知识与技能,也并非过于强调美术学科本位的做法,而是降低了知识和技能的难度和要求,鼓励教师根据学生发展的需要,从生活美术的角度而不是从技术性美术的角度组织教学。

关键词:

美术教育;生活美术;审美定位。

随着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迅速发展,教育也日益重要。现在,我国实行九年制义务教育,要求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这中,美育就是美术教育,其本质也转向培养受教育者的艺术审美和创造能力,促进其全面和谐地发展。

在一次美术学习情况调查中发现,近七成以上的同学认为,学习美术就是能画画,标准就是像不像,接受美术学习的目的是将来吃美术专业这门饭或成为一名画家,或者是学生自感缺少绘画这种“天赋”,他们对美术课感到迷茫和困惑,总是哀叹自己画得一团糟,固执地声称没有“美术细胞”。导致这样的调查结果是什么原因呢?长期以来,由于美术课程的发展和人们在接受美术教育的过程中,常常会出现一种过于突出美术学科本位主义,导致学生及家长认为,学习美术就是关注和强调美术技能的学习和传授,而忽略了学生自己的生活经验与美术学科的联系和构建,甚至我们一些美术教师也希望每个学生和自己一样热爱美术,片面地关注和掌握美术的技能和技法,以美术应试为中心,部分学校在评估美术教学时,把学生参加美展与竞赛获奖多少作为教学业绩,迫使美术教师热衷于对少数学生进行技术训练,以求显效,从而引起学校和社会的关注。家长和学生认为培养美术兴趣爱好,就是偏重于如何画画,对孩子掌握一技之能存在着虚荣与期盼,认为这就是所谓的“素质”。同时,由于美术教育过于注重技术,脱离了学生生活,缺乏综合性和多样性,使学生丧失美术学习的自信心,学生难以体验到学习美术的兴趣。

随着新课程标准的实施,我们逐渐认识到美术课程改革并非完全抛弃知识与技能,也并非过于强调美术学科本位的做法,而是降低了知识和技能的难度和要求,鼓励教师根据学生发展的需要,从生活美术的角度而不是从技术性美术的角度组织教学。

新课改十分关注学生的情感生活和情感体验及学生的道德生活和人格培养,努力使教学过程成为学生一种愉悦的情感生活和积极的情感体验。例如:在风景画的教学时,让学生认识到绘画艺术的内容是与人类关系最为密切的事物,从而引发学生注意观察生活和提高在生活中发现绘画题材的能力,引导学生对家乡、对祖国山河的热爱;在动物画的教学时,让学生在画中蕴含着对人类的朋友——动物的关爱,它们和人类一起生活在地球上,拥有共同的家园;在人物画的教学时,使学生在画中能寄托对师长、朋友、同学及亲人的深情,以情带画,让学生学习美术就不再是任务,是一种乐趣和享受。在静物画的教学时,使学生通过静物画的欣赏、练习,去感悟物质的生命存在,其静物的内容还是以学生经常能接触到的、易于表现的,并具有一定情趣的物品,如花卉、水果、餐具等。

初中美术教育同样隶属于基础教育,从现状来看,初中生不可能将主要的精力放在学习美术上,将来从事美术作为终身职业的也很少,但也不能就此抛弃美术区别于其他学科的主要特征,就是有很强专业性的技能、技巧。因此,初中美术教学既要重视素质教育感受美术文化,同时也要掌握一定的美术技能、技巧,两方面都要得到发展的话,还是让我们从生活美术教育的角度进行美术教学。

一、发展中小学学生生活美术教育

1、生活美术教育,更接近于学生的生活,有利于学生感受美术、体验美术。 美源自于生活,所以,我们所学的美术也要源于生活。生活中不乏美的事物,缺少的却是发现美的眼睛。在美术教学的过程中,注重美术课程与学生生活经验紧密关联,注重呈现出学习活动的综合性和多样性,使学生在积极的情感体验中提高想象力和创造力,增强对大自然和人类社会的热爱及责任感,发展创造美好生活的愿望和能力。 美术这堂课,要学的不仅仅是画画,还要有一双善于发现美的眼睛。作为学生,最好的美术题材莫过于从生活中发现美。所以美术无论是“教”还是“学”都可以从生活和学生的`感受出发,教师创设生活情景进入课堂教学,让学生在非常轻松的状态下学习和体验,学生的个性得到充分、自由的发挥,所学的知识不但“活”、“牢”,而且能“用”。

2、生活美术教育,有利于培养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 学生的兴趣在学习活动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培养兴趣是美术教学的首要任务。如果教师考虑到学生的生活经验,将教学与学生日常生活中感兴趣的、熟悉的事物紧密结合,抓住学生“好奇”的心理特征去引导,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让学生从课的一开始便充满兴趣,并让学生将所学的知识技能应用于与学生有关的学习生活美术创造,以趣乐学,让学生处于一个自己要做,促进自己做好的一种状态。 对此,我个人有深刻的经验。兴趣是打开学习大门的钥匙。比起压力、家长的鼓励等元素更加有效。曾经,我对画素描静物很讨厌,也很害怕。因为素描基础不好,对于形、明暗关系、透视等都不会把握。为此,我对学习素描静物很逃避。后来,老师发现了,他叫我画色彩静物。比起素描,色彩对于形的把握少了。同时,由于我个人对于色彩还是挺有感觉的。所以,渐渐的我喜欢上了色彩静物。老师再叫我由色彩静物画色彩静物。因为有了兴趣,消除了不自信,画起来还挺得心应手。

3、生活美术教育,有利于学生未来生活,有利于他们健康成长。 教学过程也是师生的生活过程,是教学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生活中也蕴含着丰富的教育因素,学生在校内外的生活是学好美术的丰富资源,教师应尽可能多地带给学生有助他们成长和发展地活动所能开发利用的材料和素材,如图书材料、音响材料、风俗习惯、文史掌故、名胜古迹、自然风光、与众不同的人和事等等。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主动地走进现实生活,了解具体的人,了解生活是需要、愿望、情感和体验相联系的,所以教育必须建基于学生的生活,关注学生的生活,当然也意味着关注有完整的生命表现的人的存在,使得人得以完整地发展。于 中国论文下载中心 生活美术,是学生可以接触到的最真实的美。对于这个,学生应该要善于去发现自己身边存在的美。或许只是路边的一朵野花,或许是脚下的一块石头,再或许是身边吃饭的碗。身边不乏美的事物存在,只是要善于去发现。当学生们发现自己身边存在着那么多 “美”,他们对于生活,对于学习有更高的热情度,从而激发他们对生活的向往和热爱,有利于身心健康发展。

二、发展中小学学生美术教育的审美定位

1、中小学美术教育的目的可简单概括为审美教育、智力开发与美术知识技能培养三项。 目的总是依赖于过程。如果说美术表现与创造活动是一种行为艺术的话,那么这种行为本身就是智能、情绪、道德、知觉、美感、社会感与创造性等不断成长提高的过程,而中小学美术教材也正从形式与内容上整体地表现出了这种发展性,并要求通过绘画、欣赏、图案、手工等课题予以实施,加强学生的动手和实际操作能力。

2、美术学科具有其自身的特点,即教学的直观性、形象的审美性、美术的创造性及制作的技能性。 教学必须以直观性前提,以技能性为条件,运用审美性方法,追求创造性目的。故而要求不断为学生创设感受环境、提供审美对象、教授表现与创作方法,提高其美术的创造能力(美化生活的能力、美化环境的能力及艺术的综合创造力),这就体现了美术审美教育功能的特殊性--通过形体、色彩、材质、空间等方面直接感性的视觉审美能力的提高,发展学生对视觉对象的欣赏、表现与创造能力。

3、美术教育的现代化与发展随着国家素质教育体制的完善与对艺术教育的不断重视,现代美术教育已突破了学校教育的范畴,成为一种以美术智能和审美素质教育为核心的社会活动,旨在培养人高度的创造性,这就要求中小学美术教育首先要强化美术教育意识,转变以往囿于学科内的美育思想,放眼整个社会生活空间,发掘并利用艺术、自然和社会中的一切审美因素进行全面的审美教育。 其次要加强美术教育的改革与研究,以适应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的要求,适应二十 一世纪对人才、素质的要求。再次,在新知识、新技术不断涌现的今天,传统的教学内容、 方法与手段已不能适应时代要求,故而引进新的教学内容、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也是美术教育的基本要求。

三、发展中小学学生审美教育的实施

1、树立“大美术”观念,将审美教育融注于一切美术教育活动之中。采用开放式的素质教育,以广义的美育思想指导学校、家庭和社会的美育活动,发挥多种美术教育要素、形态和范围的综合作用,形成美育的总体效应。

2、加强美术教研,促进美术教改。面向未来和世界,着眼于全面发展,广泛深入地研究中小学美术教育的内外因素,结合时代与学生主体特征因材施教;加大教改力度,探索出一条适应个体与社会、有特色的中小学美育新路。

3、优化内容,改进方法,注重过程。首先以基储应用和审美为前提,删缩一些功能单一、难度不适的重复、生僻的教学内容,发挥地方教材优势,增设一 些作用显着、有时代特色的新内容。其次,教学方法力忌盲目随意的纯技术教育与纯欣赏教育,而求讲练结合、欣赏与创作结合、理论与实践结合,提倡现代化教学手段的综合运用。另外,要使整个教学活动有美有术,使学生的眼、手、脑都协调运用,对美术行为过程和结果(作品)都感兴趣,培养其综合素质。

4、建立并完善中小学美术教育过程和结果的评量标准与展赛机制。教育过程与结果的评量与展赛,是衡量教育成效的重要手段,并能由此促进教育目标的实现。不能仅仅采用忽略主体创造和审美情意表现的、强调美术学科智能的外在的规范性评量规则,也不能只注重片面合混的、强调自我表现的内在的感觉式评量规则,而应建立一套以学生全面均衡发展为价值取向并兼顾形式、内容、思想、艺术与主体因素的,从自觉性、审美能力与造型能力三方面进行评量的标准与实施机制,以促进美术之审美教育的健康发展。 总而言之,美术教育对于学生的一生都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改变传统美术教育是迫在眉睫。作为新一代的美术老师,我觉得在加强自我文化修养和实际动手能力的同时,要更加关注学生对于美术这一门课程的态度和观点,还要与时俱进,与生活所联系。

参考文献:

[1] 徐建融,钱初熹,胡知凡:《美术教育展望》,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版。

[2] 章咸,张援:《中国近现代艺术教育法规汇编》,教育科学出版社,版。

[3] 玛琳·加博·林德曼 (Marlene Gharbo Linderman):《小学阶段的美术教育》,湖南美术出版社。

[4] 潘懋元:《中国高等教育改革的问题与对策》[J].教育研究,(3)。

[5] 潘鲁生:《关于艺术设计教育的思考》[J].装饰,2003(4)。

篇6:美术教育论文

一、我国当前美术教育的主要问题

相对于功利性的美术教育而言,还有另一种极端是对美术教育的不重视。

在一些学生家长眼中,美术是一门“副课”,不能当做孩子学习的重点和方向,学习美术会耽误其他功课的学习,因此对美术完全不重视。

在这种思想的影响下,学生容易出现美术学习可有可无的思想。

同时,在非美术专业的班级中,美术课的时间常常被用于学生自习或是做作业,并没有进行相应的美术教育;部分高中的美术课形同虚设。

这些都对美术教育的发展十分不利。

二、新课程改革下如何改进高中美术教育

1.改变美术教育的观念

过去的高中美术教育延续的是教师教、学生学的固有理念,不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精神,在这种模式下,学生经历的是一种被动的学习过程。

新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的教育理念就是以人为本,具体来说是以学生为中心,教师在教学中要针对学生存在的问题找出具体的应对措施,要积极关心学生,对学生要加强引导,改变其不正确的学习观点或者认识,培养学生对美术的兴趣,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热情。

这种观念的改变还体现在师生地位上,要遵循新课改的目标,就必须摒弃之前教师高高在上的教育观念,教师应积极融入学生。

2.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创新能力的培养是美术教育的精髓和核心,也是新课程改革对教育的要求。

美术教育不仅是一种技能的沿袭,更是一种创造,学生在模仿教师或其他作品的过程中逐渐形成了自己的理解,将之加入美术创作。

而此时的创造是一种无意识的、不成系统的、具有随意性的创造。

教师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方式是通过情境创设,让学生在特定的环境中通过自己的加工创作一幅能够表达自己思想或意义的作品。

在这个过程中,教师需要注意训练学生的发散思维,对学生进行适量的头脑风暴训练,以培养其创新能力。

3.在美术教育中加强对学生艺术鉴赏能力的培养

美术教育作为一种专业性较强的教育,能够培养学生对美术的感知力、对美术技能的熟练度,然而这些对于新课改的要求来说还远远不够。

以往的美术教育只是在技能教育的过程中形成学生对美术的鉴赏力,而没有直接地加强这方面的培养。

新课改要求不仅要培养学生的基本绘画技能,还要让学生学会鉴赏,培养学生的艺术感知力。

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在传授学生绘画技巧的同时,还应加强对学生绘画理论、艺术史、艺术鉴赏类的教育,培养学生的美术综合能力。

具体的措施有:带领学生参观美术馆,让学生了解艺术发展史;开设艺术欣赏课程,让学生能够见识到来自古今中外的美术作品等。

通过这样的方法,让学生逐渐形成自己的美术鉴赏能力。

三、结语

高中美术作为具有专业性和综合性的教育课程,对学生专业能力的形成和综合素质的培养有着重要的作用。

以往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模式已经不符合时代的发展需要,教师应当在新课程标准下,遵循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通过改变美术教育的观念、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在美术教育中加强对学生艺术鉴赏能力的培养等措施,全面培养学生的美术能力。

笔者认为,美术教育不论是作为专业性教育培养学生的技能,还是作为综合教育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都应该改变原有的教育理念,发挥美术教育发展人、培养人的作用。

美术教育论文范文二:素质教育下初中美术教育论文

一、城乡结合部学生美术素质的特点

城郊结合部面积较大,生源复杂,学校教学条件落后。

对于城郊的初中生而言,他们虽然和市区的学生一样已形成了基本的价值观和审美观,但他们的形象观仍来自于好奇和兴趣,局限在物体的表面和局部上,难以全面认识和领悟艺术形象的生动和美妙。

因此,学生美术素质低,大部分城郊的学生绘画能力较弱。

针对位于城郊的学校所处的政治、经济、文化环境具有地域广、多元化、多层面、较复杂等特点,导致学校教学环境差和相对复杂。

城乡结合部的人群在其经济生活城市化的同时,但其生活方式、思维习惯及礼仪素养还相对滞后,处于城市与乡村、市民与农民城乡接轨转化造新的过渡型时期,初中生的教育凸现出较多亟待解决的问题。

面对这种情况,教师要科学编排教学内容、合理运用教学手段、重视教学评价,才能提高初中学生美术修养和素质。

二、初中美术教学深化素质教育的建议

(一)科学编排教学内容,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美术修养与审美能力。

初中美术教学的一个基本内容,是要培养学生对美术作品的欣赏能力和鉴别能力。

要有效引导、训练学生对美术形态的感性认识,强化对学生美术造型感觉的培养训练,也就是感知能力。

对美术作品等典型艺术美的有效欣赏,完全取决于他所掌握的科学文化知识水平的情况。

在欣赏美术作品的过程中,需要欣赏者有较强的直观感知、判断、想象美术作品的能力。

1、结合学生特点,突出郊区特色。

源远流长的人类发展史给我们留下了无数艺术瑰宝。

中学期间很难全面了解,只有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突出重点,选择代表性作品,以点带面,才能完成教学预期任务。

在教学中,我有针对性地加入具有当地特色的美术作品,使学生有亲切感、认同感。

比如,我校地处城郊结合部,闻名遐迩的白云山就在学校附近。

广州白云山为南粤名山,自古就有“羊城第一秀”之称。

位于白云山飞鹅岭游览区内广州雕塑公园,是一个体现广州大都市富有时代气息的市级公园,也是国内最大的雕塑公园。

整个公园按照雕塑与园林、观赏与教育、艺术与历史相结合的原则进行规划建设。

分为羊城史雕塑区、中华史雕区、雕塑大观园景区和森林景区等4个功能区,首期的羊城史雕塑区于12月起建成开放。

主要景点有:华夏柱、雕塑广场、古城辉煌、雕塑馆、南洲风采。

这给我们的教学提供了丰富的教学素材,我在教学中适当增加一些雕塑艺术方面的欣赏内容,这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2、少讲授多启发,突出学生主体。

为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参与意识,我改变了传统的以讲授为主的教学方法,多用讨论式和问答式。

由于给了学生极大的自由,学生参与教学的积极性很高。

例如,在中国画花鸟美术作品的欣赏课教学中。

课前,给学生布置任务,搜集有关著名代表画家的生平、作品介绍等。

如,广州当地画家关山月的作品。

先组织学生到***参观,上课时再把把有关的作品及学生搜集到的作品挂在课堂,让学生自由发言讨论作品有什么特点?创作背景?用唯物的观点,站在现实的角度进行分析,再根据学生的讨论情况,结合中国山水花鸟画的历史、特点、发展变化进行总结。

最后,通过提问、析疑,把中国花鸟画各个朝代的作品进行对比讲解,学生感受就很深刻,能初步掌握有关作品的基本特征和内涵。

3、活跃学习氛围,进行艺术欣赏。

如何在教学过程中创造生动、活泼的学习氛围呢?以初中美术教材第*册《********》和《*****》画的教学为例,前者我让学生结合所学的语文课文去理解,后者我先讲解了其创作背景。

这里,我分别用了不同方法,使学生深刻了解到:《*********》表现了作者的感受,对**********的主题;而《*****》虽也是以******为题材的`创作,但却从不同角度表达了

**********的生活。

美术欣赏不应局限于课堂,大自然、生活中的美是最动人的。

我们不光要欣赏艺术作品,还要启发学生善于发现生活中的美好事物,无论风景、静物、人物,树木、花草、甚至果蔬……只要是美的、动人的。

另外,我还带学生去位于越秀山镇海楼东侧的广州美术馆参观,假期让让学生到陶瓷之乡佛山瓷艺作坊体验陶瓷制作过程,这些都提高了学生的审美能力。

篇7:美术教育论文

美术教育论文

美术教学的内容是学生潜移默化接受审美教育的过程,美术教学活动是学生动手能力与发散思维能力的训练过程,美术教学的最终目标是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

【1】美术创新性教学模式的建构及实施

美术教育是进行美育的重要途径,是实施素质教育不可忽视的组成部分。

美术教育对学生的影响不仅表现在审美观、价值观、世界观等多维度品质上,更重要的是,美术教育对学生创新思维的启发、创新能力的养成、创新人格的培育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

但是,目前美术教学过程中存在着教学模式僵化、技能至上、唯教师倾向等问题,忽视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绑架”了学生的思维,严重背离了培养学生创新素质的目标。

创新教育必须通过教学理念、教学方式的创新,改革传统的教育教学模式,构建以创新为导向的新型人才培养体系,才能实现创新人才的培养目标。

换句话说,教育的创新是以课堂教学改革为依托,培养学生创新素质的过程。

因此,要想给美术教学“松绑”,成为学生创新素质的培养园地,美术创新性教学模式的实施将成为必由之路。

美术创新性教学模式是针对美术教学模式僵化的弊端,以创新理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多元智能理论为指导,以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创新品质为目标,关注学生在美术课堂上知识的主动建构、关注学生差异,以达到建构开放多元的美术教学模式的目的。

一、美术创新性教学模式的价值所在

(一)美术课堂教学变革趋势

一方面,美术教育在学校教学活动中的地位有所弱化。

主要体现在课时安排较少、对美术课堂教学不重视,甚至还时常出现美术课堂被占用的现象,美术教学呈现出“边缘化”的态势。

另一方面,传统美术教育的方式,使学生的主体性受到压抑,限制了学生的思维,使学生成为美术技能的“接收器”,逐渐对美术课堂产生 “怠慢”情绪。

来自学校以及美术课堂教学自身局限性的双重压力呼唤美术教学模式的变革。

美术教学与创新有着天然的联系,美术教学不仅是美术技能训练的体力劳动,更是培养学生联想、想象、手脑协作等创新能力的脑力活动。

(二)学生创新素质培养行之有效的途径

从根本意义上来说,教育对人的培养是通过教育本身的创造性实践活动实现对人的创造性培养,进而创造社会,推进社会发展。

换句话说,教育的最终目的是培养创新型人才,带动社会的创新发展。

创新是个体实现自我价值的重要表现,学生个体社会化的过程,实质上就是体现学生创新性实践能力的过程。

创新精神、创新能力、创新人格已然成为学生个体社会化过程中的必备素质。

虽然每个学生都具有创新的潜能,但并不是每个学生都具有挖掘创新潜能的能力,借助外力的刺激以及他人的引导是激发创新潜能的重要途径。

美术创新性教学模式就是通过教师这一关键人物,启发诱导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借助教学过程中学生主体地位的确立、多元的教学形式、多样化的教学手段,成为激发学生创新素质的“药引”。

(三)实现学校创新性变革的重要环节

创新人才的培养是时代赋予学校变革的重要课题,学校要想担起创新性变革这一重责,仅从制度更新、领导能力提升、组织机构改组等外部因素变革是远远不够的。

课堂教学是学校工作的“重中之重”,学校创新性变革的关键环节在于课堂教学的创新。

以往的课堂教学变革中,美术课堂教学通常被遗忘。

美术创新性教学模式不仅可以使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感受美”,还可以让学生在创新的美術课堂教学环境中“创造美”,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

只要在美术课堂教学中合理运用与创新相关的教育学理论知识,大胆革新,同样可以带动学校整体的创新性变革。

二、美术创新性教学模式的建构与实施

教学模式的系统要素说认为,教学模式是一个系统的整体,不仅是一种结构或流程,完整的教学模式至少包括理论基础、教学目标、教学程序、辅助条件、评价标准五个要素。

(一)美术创新性教学模式的理论基础

美术创新性教学模式是以教育创新理论、多元智能理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为基础进行建构。

“每个模式都有一个内在的理论基础。

换言之,它们的创造者向我们提供了一个说明我们为什么期望它们实现预期目标的原则。

”第一,创新理论在美术创新性教学模式中的体现。

依据创新性教学理论,在美术创新性教学模式中,首先,教师要相信每位学生都具有创新的品质。

其次,教师应“信奉”美术教学过程具有创造性,将自身的创新意识带进课堂,进行美术教学方式、教学技巧的创新,以课堂的创新引领学生创新意识的提升。

最后,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具有一定调控能力、创新能力,对美术创新性教学计划实施过程的“不适”进行不断地“修正”。

第二,多元智能理论在美术创新性教学模式中的体现。

教师在创新性美术教学模式中要注意:首先,不以技能定高低,论成败。

美术教师应更加注重对学生进行多维的过程性评价,避免“一刀切”的技能终结性评价。

其次,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具有“存异性”意识。

多元智能理论认为,学生间的智能存在普遍差异,应该容许和鼓励差异的存在。

最后,利用综合教学,引导学生自我智能优势的发掘。

综合利用音乐、数学、语文等多学科的知识与美术教学融合;综合开发学生的观察力、审美力、逻辑思维能力、音感以及语言发展能力,为创新素质的培养提供多维的智能准备。

第三,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在美术创新性教学模式中的体现。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在美术创新性教学中的`体现如下:首先,学生课堂“主人翁”地位的确立。

学生对知识建构的过程本身就是探究的过程,只有通过探究精神的培养才能养成创新的精神。

其次,创新性情境教学活动的设立。

创新性情境教学活动包括课堂教学环境的创设和课外教学活动情境的创设。

在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可以使用音频、视频等现代化教学设备,进行教学情境的创设,全面刺激学生的感官。

创新来源于实践,来源于体验,只有带着学生“走出去”,学生才能找到创新的源泉。

课外情境教学活动的创设重点在于课外教学活动地点的选取。

(二)美术创新性教学模式的教学目标

美术创新性教学模式的教学目标为3×3,即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与创新精神、创新能力、创新人格的有机融合,其具体内容如右表。

(三)美术创新性教学模式的教学程序

美术创新性教学模式的教学程序包括三大环节九个步骤,三大环节是教学准备阶段、教学实施阶段和课后提升阶段,九个步骤会在下文中逐一阐述。

三大环节紧密相连,九大步骤环环相扣。

课前阶段,通过挖掘美术教材中能带动学生创新的知识点,进行创新教学设计。

课中实施阶段,教师要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结构对新知识进行“适应”“同化”,让学生主动探究,寻找自己的兴趣点和创新点,顺着学生的思路进行经验总结。

课后阶段,即是理论知识实践化的关键时期,鼓励学生通过课后作业的完成,加强知识的内化和创新意识的提升。

下图是美术创新性教学模式的教学程序中三大环节和九大步骤结构图。

(四)美术创新性教学模式的支持条件

第一,美术创新性教学的教师支持条件。

美术创新性教学模式对教师个人能力的要求较高。

首先,美术教师要具有创新的教育理念。

转变“教技能、教基础”的教学观念,以“教创新、创新教”为立足点,充分挖掘学生创新能力。

其次,美术教师要具有一定的教育学知识,在充分认识学生认知发展规律的基础上,充分利用最近发展区理论,对学生的教学内容进行适当的“拔高”。

再次,与学生对话交流,弱化教师的权威形象。

教师要靠近学生,在交流与对话中引导学生树立质疑精神、批判精神,让学生敢于向教师“发难”。

最后,教师要能容得下学生差异。

对于学生创作的画作或手工作品,教师不应将学生创新的萌芽扼杀在摇篮中,对于美术作品欣赏过程中的不同声音亦应给予相应的尊重。

第二,美术创新性教学的课堂教学环境支持条件。

教学环境包括教学的物理环境、教学的心理环境和人文环境。

教学的物理环境是指真实存在、人眼可见的物品,其中包括:黑板、多媒体教学设备、课桌、教学模具等。

这些物品的放置空间、设计结构等条件都对课堂教学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例如,在教授人物肖像绘画时,人物石膏模型的摆放就应该是可移动的,并且允许学生走近模型。

这种教学过程中的“可移动”大大增加了学生的自主性,亦能产生不同观察角度的作品,提升学生创作的空间。

教学的心理环境是指教师通过课堂教学氛围的营造,学生产生的愉悦、放松、安全等积极的心理影响,刺激思维的活跃。

例如,在美术欣赏课时,教师可以挑选适合本节课主题的音乐,让学生在声和美的感受中进行欣赏和联想。

教学的人文环境是指在课堂上的师生关系,关注师生的平等、对话、理解。

第三,美术创新性教学的学校支持条件。

学校对美术创新性教学模式的支持在物质建设层面上表现为学校要给美术课堂配备相应的教具、教学媒体、配置专门的“美术创新实验室”。

专业、齐全的教学硬件是美术课堂创新的基础,避免“巧妇无米”的尴尬。

学校对美术创新性教学模式的支持在制度建设层面上表现为:首先,学校要建立相应的美术教师继续教育制度,教师只有不断通过培训学习才能不断地充电,为课堂教学的创新储备能量。

其次,学校要引导和鼓励美术教师做课堂变革。

课堂的变革是学校整体变革的基础,美术教育作为学校重要的课堂教学部分,理应与语、数、外等教学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

学校对美术创新性课堂教学的支持条件在文化建设层面上体现在学校应树立创新性的教学理念,将创新性校园文化建设作为学校文化建设的目标,让创新的精神弥漫在校园内,与美术课堂创新性教学相得益彰。

(五)美术创新性教学模式的评价标准

美术创新性教学模式的评价标准是以学生创新性素质发展为起点的评价标准,包括以学生为主体的评价标准和以教师为主体的评价标准。

以学生为主体的评价标准分为学生自我评价、学生间的互相评价、学生对教师的评价。

首先,学生自我评价可通过建立“画家日记”的方式,让学生自主地将美术资料的收集、美术作业的创意构想、创新性美术作业等一一记录在日记里。

还可以通过画家成长记录袋、美术创意展览会等多样的自我评价形式来实现学生的自我评价。

学生通过自我评价可以有效提升创新的自主性,增进学生在美术创作中的自信。

其次,学生间的相互评价可以通过建立“创意美编”“美编记者”等形式来收集同学间认为有创意、创新的作品进行汇编,并对认为最有创意的同学进行采访,请教创意的来源、技巧和知识等。

同辈群体间的评价更能以相近的认知水平来审视学生的作品,避免教师以自我的“视界”否定的学生创新。

最后,学生对教师的评价可通过问卷进行统一评价,也可以通过教师评价手册来实现学生对教师的评价。

学生对教师的评价可以使美术教师通过学生的反馈,不断对教学做出符合教育规律的教学调整和自我反思,提升美术教学的水平。

以教师为主体评价标准分为教师的自我评价和教师对学生的评价。

首先,教师的自我评价是以教师的课堂教学反思为出发点。

美术教师可在课堂教学结束后反思教学准备阶段、教学过程中不合理、教学效果不理想之处。

反思自我是否限制了学生的创新精神、能否通过教学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能否在一定程度上磨练学生的创新品格。

其次,教师对学生的评价则要求教师更加注重美术教学的过程性评价和诊断性评价。

教师对学生的评价应该在美术作业评价的基础上,突出学生学习过程中探究态度、创新性的学习能力、合作性的学习意识等学习过程中的表现进行评价。

总之,教师对学生的评价应以肯定为主,鼓励学生差异,鼓励学生创新,引导学生获得创新带来的积极情感体验。

【2】浅议如何评价幼儿美术作品

对幼儿绘画作品欣赏、评价,对于教师来讲是对幼儿绘画作品进行分析讲解和提出看法的一种美术教学方法,它既是对本次作业的总结,又是对下次作业的指导。

篇8:美术教育论文

通过开展群众美术教育活动能够为群众打造一个良好的文化氛围,使群众能够更好的将自信、快乐和健康的一面展示出来,通过发现和观察美好的事物,利用手中的画笔来描绘出心中的美好生活和精彩,表达出自己的情感。当前我国群众美术教育工作还十分薄弱,因此在今年很长的一段时间内,需要加快美术教学资源的整合,努力提高群众美术教育的水平,使群众美术教育工作取得良好的成效。

1群众美术教育的特点

1.1继承、借鉴与创新

同其他艺术一样,群众美术教育更重视创新性,而且创新需要与继承和借鉴共同存在,三者之间相互依存和促进。在群众美术教学中,需要以美术理论作为基础,并与创作的经验相结合,还要从民间美术珍藏中汲取宝贵的滋养。近年来西方现代主义美术开始涌入我国,并在艺术教学领域中进行有效渗透,针对于这种现象,我们需要从中吸取有益的因素,并与我国文化精神有效结合,从而实现美术教育的创新。在具体创新过程中,还要与内容和形式进行统一和结合,不仅要对内容和形式进行不断创新,创作者还要在创作中与自身的.真实感受相结合,从而进行大胆的尝试。

1.2实践性

美术教学具有自身的独特性,因此需要在群众美术教育中重视培养参与性和动手能力,即强调群众美术教育的实践性,即在绘画过程中重视技巧和方法。群美术教育工作中,需要弱化专业美术技能,针对每一个人的差异性来使其运用所掌握的绘画技巧和方法来表现个人的情感和意愿。这其中群众学员可以自由的发挥,只需要利用画笔表现出个人情感即可。在具体教学中,再与一般性的美学规律进行有效结合,从而进行适当的修正指导,创作出一幅幅充满个性的画。因此在群众美术教育中,绘画技巧和方法需要为美化生活和转达情感服务。

1.3愉悦性

愉悦性旨在体现美术学习活动的感性、愉悦的特征。将美术教育变成一种有趣的活动,在美术教育中群众能够自由的抒发情感,表达个性和创意,获得愉快的体验,从而增强自信心,不仅具备更加健康的人格,而且有利于自身品质的提升。群众美术教学这种愉悦性特征的体现,需要不断激发群众内在的学习兴趣,让群众在美术学习的过程中感受到愉悦性,从而更热爱美术,实现对美术艺术的有效传播。

2推动群众美术教育的措施

2.1通过免费开放普及群众美术教育

随着艺术馆免费开放力度的不断加大,需要充分的利用免费开放的这个过程,以艺术讲座之类的活动来使群众接受美术教育,使群众树立正确的艺术审美思想,为群众美术教育水平的全面提升奠定良好的基础。但基于人民群众的角度来考虑,虽然艺术馆免费开放后能够吸引更多的观众,但对于艺术艺术来讲,普通群众自身审美十分有限,因此要推动群众美术教育的工作也具有一定的难度。这就需要艺术馆在免费开放过程中,需要多举办各种形式的艺术讲座,促进美术教育知识的普及,使人民群众能够更加的深刻的认识到美术教育。而且在日常美术教育活动开展过程中,需要积极向人民群众分享艺术知识,并鼓励群众对参观展览时对艺术作品的意义进行解释,更好的倾听群众对艺术的看法。另外,艺术馆还要利用媒体讲座的方式和专家学者展览交流等来加快推动美术艺术的传播。

2.2充分利用美术活动进行群众美术教育

群众美术教育的优化是美术馆的传承和发展艺术的重要途径。在艺术馆转型发展时期,要想给群众提供具有精神营养的艺术,将公共文化艺术传播作用发挥到最大化,就应该在免费开放过程中认真探索群众美术教育优化方略,将艺术馆展览、群众美术教育、公共文化服务等功能集中起来进行美术教育。群众美术教育是和人们群众密切相关的,是提高群众文化素质的不可割裂的内容。所以,一方面需要积极进行免费开放,吸引群众参与到艺术欣赏中,一方面又有要加强群众审美接受能力的提升。通过美术活动的开展来传承美术作品所蕴含的文化意义,将抽象的美术教育转变成形象、活泼的艺术活动,提高群众的美术鉴赏力。具体来说,就是要有仪式、有针对性地开展群众美术教育。每年都开展一些形式不同的公共教育活动,通过各种活动让群众了解美术作品,了解艺术作品的生命力,并引导他们从独特的视角去理解艺术作品。或者和街道社区合作,以宣传的方式让群众走进艺术馆,以多元化的教育服务活动获得群众的认可,提高群众的文化素养。

2.3加强群众美术教育人才队伍的建设

通过强化群众美术教育人才队伍建设,可以有效的促进美术活动的开展和传播,因此在实际工作中,需要重视群众美术组织核心骨干人才的培养,以此来推动群众美术教育的可持续发展。在具体操作过程中,可以在美术专业知识讲座和基本功实践训练中聘请一些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高素质艺术工作者,同时举办各种形式多样的美术作品展览,为群众美术爱好者提供交流的平台。加大对美术创作成果和美术遗产的收集和整理工作,进一步丰富群众美术活动的内涵。另外,政府还要加大物质投入,有效的推动群众美术教育工作的开展,通过投入专项经费,可以加快公共文化基础设施建设。还要吸引社会资金的支持,为群众美术教育的开展和艺术的传播奠定良好的物质基础。在建设投入的同时还要重视管理投入,重视基层公共文化工作者的培训工作,落实好各项保护群众美术教育的措施,为公共文化建设的顺利开展创造良好的条件。

3结论

随着人们对社会发展的需求越来越强烈,加大对群众美术教育的倡导,正确引导群众美术活动的开展显得格外重要。群众美术教育不仅通过文化产品和服务的供给从经济上推动了社会的发展,也通过提高文化活动质量从精神层面上推动了社会的和谐发展。因此当前艺术馆的免费开放需要和群众美术教育有机联系在一起,从群众文化素质提升、传统文化弘扬的角度出来,想方设法地加大群众美术教育力度,提高群众的审美能力,以增强我国的文化软实力。所以,要更好地构建免费开放理念下的艺术馆群众美术教育方法体系,充分利用艺术馆的群众美术教育作用,创新艺术馆免费开放体系,优化群众美术教育,将艺术美和文化魅力传递给广大人民群众。

篇9:幼儿园生活化美术教育实践研究论文

幼儿园生活化美术教育实践研究论文

良好的幼儿教育应充分利用幼儿生活的价值。在倡导教育回归生活世界、回归儿童世界的背景下, 幼儿园美术教育要以儿童为本, 从儿童的视角来看世界、画世界, 尊重儿童独特的审美体验、追求艺术的自由和创造。幼儿美术教育是根据幼儿身心发展规律和幼儿美术特点进行的一种审美教育,更应该关注幼儿的生活、关注幼儿生活对幼儿艺术教育的价值以及幼儿艺术教育走向生活的必要性。让幼儿在生活情景中感受美、理解美、热爱美、享受美、创造美,用美术来丰富幼儿的生活、美化幼儿的生活,用美育提升幼儿的生活质量,是幼儿美术教育生活化的题中之义。

一、幼儿园美术教育现状的调查

根据课题的研究,我们需要发现并解决当前幼儿园美术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完善幼儿园美术教育,才能真正实现美术教育的终极目标――“寓教育于美的享受之中,始终把对幼儿个性、情感的尊重放在首位,强调在幼儿精神获得满足和愉悦的同时,培养其对美的感受能力,提高他们的审美情趣,以形成完整、和谐发展的人格”。调研组对幼儿园教师下发了《幼儿园美术教育现状教师问卷调查表》。本次调研,共发放问卷72份,回收有效问卷72份,有效回收率100%。

通过对调查问卷的统计和分析,可以看出,目前幼儿园教师在开展美术教育活动中存在如下问题:

(1)教育观念。教师虽然已建立了一定的新观念,但很难在实践中有效实施。在新观念和传统观念相融合的过程中,教师对新观念下的有效教学指导方法存在诸多困惑。大部分教师们仍然比较注重幼儿美术技能的训练和掌握,对幼儿情感的激发和满足以及对幼儿的欣赏和感知比较忽略。

(2)美术教育的内容。教学内容的选择多以教材和幼儿画册为主,美术教育内容受限制,忽视从幼儿周边生活和环境中挖掘、开发与幼儿生活经验相适应的教育内容,美术教育内容比较脱离幼儿生活。

(3)美术材料。美术材料和美术工具的种类不丰富,忽视对生活中材料的挖掘使用。

(4)美术教育途径。教师多以课堂教学的形式开展美术教育活动,且以绘画、手工制作活动居多。

(5)幼儿的表现。幼儿对美的感受力和表现力都很弱。

二、幼儿生活化美术教育的环境研究

幼儿对美的感受能力欠缺,直接导致其对美的表现能力不强。如何提高幼儿对美的感受能力和表现能力?《指南》中艺术领域的教育建议提出,“和幼儿一起感受、发现和欣赏自然环境和人文景观中美的事物”,“创造条件让幼儿接触多种艺术形式和作品”。环境作为幼儿教育的重要资源之一, 它通过色彩、造型、空间布局等随时随地都能给幼儿艺术熏陶和感染。我们尝试着首先从园所环境入手,让幼儿园生活化环境随时随地给幼儿美的体验,增强幼儿对美的感性认识。

1. 选取生活中美的自然物来丰富美术教育环境

精心创设富有审美情感的一日生活环境,注意室内环境的装饰与布置,内容有童趣,符合幼儿的审美趣味。展示出一些自然界的具有形式美的物品,如花草、树木、松果、小石头、果实等,鼓励幼儿收集自己认为美的东西来布置自己的活动场所;利用生活化的材料制作出各种有情感色彩的艺术作品,并定期更换。

2. 运用自然材料创设能引发幼儿情感共鸣的美术教育情景

运用自然材料,有目的地为幼儿创设具体而生动的教育情景,融入故事、诗歌,让幼儿有身临其境之感。让步入园区的幼儿,在满眼“绿色”与“本色”互为映衬的自然情景中,体验到别样的美的感受,引发其积极的情感共鸣,激发探究欲望。

3. 立足幼儿的兴趣和需要,创设能激发幼儿主动探究的美术环境

创设能引发、支持幼儿主动探究与学习的环境,让幼儿与“材料”充分互动、全面感知、深入探索。以草、树、花、藤等天然元素编织园所户外环境,让“空中花园”“蔬果乐园”“百草园”,成为幼儿种植饲养、观察探究的乐园;让涂鸦墙、玩沙池、戏水池、体育场成为幼儿感受自然的天然场所。丰富多彩的活动区、创意美工室、生活操作间,都成了幼儿与环境进行互动的有效场所。生活中常见的自然材料,极大地激发幼儿的.创新意识,真正实现“快乐秀自己”。

在班级美术教育环境创设中,我们更多关注幼儿的兴趣和需要,和幼儿一起讨论、收集、整理各种资料,让他们主动动手动脑,大胆创设,营造各具特色的班级氛围:“最炫民族风”“播种快乐,收获希望”“七彩的童年”“绿色环保”“甜蜜糖果屋”“爱心小屋”等。在环境与教育的互动中,两者互为一体又互相促进,环境不再是摆设,而成为了幼儿生活的一部分。

4. 利用生活材料创设富有艺术气息的美术教育环境

在生活化美术环境营造过程中,我们一直在思考:如何让“生活”与“艺术”在幼儿园空间设计里和谐共生?我们将自然物与其他人工材质融合造型,用线条、色彩进行创意装饰。走进幼儿园,房顶、窗边、角落、楼道,到处都是惊喜不断的“生活艺术品”,让幼儿感受到生活原来处处有“美”。

三、幼儿园生活化美术教育的内容研究

如何丰富美术教育内容,充分挖掘和开发与幼儿生活经验相适应的教育内容? 我们思考在美术教育内容的选择上,应充分挖掘幼儿的生活,力图体现内容的生活化。幼儿的生活是丰富的也是琐碎的,如何从丰富而琐碎的生活素材中选择适合幼儿园开展的美术教育活动呢?《指南》艺术领域中的教育建议提出“让幼儿多接触大自然,感受和欣赏美丽的景色和好听的声音”“让幼儿观察常见动植物以及其他物体,如颜色、形状、形态等”。我们根据《指南》的建议并结合幼儿的生活经验和兴趣,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内容选择。

1. 从特征明显的季节更替中预设生活化美术教育内容

春、夏、秋、冬四季更替过程特征明显,每个季节都有幼儿感兴趣的特色活动,幼儿印象和体验深刻,生活经验较丰富;同时四季更替,自然材料资源较丰富。为此,我们以季节更替为线索,对现有美术教育内容进行整合和创新。

例如:在艺术活动《秋天的树》开展中,恰逢强风吹断了很多的树枝,教师顺势带幼儿捡枯枝、拾落叶,开展“秋天的树”话题讨论。在找找、看看、涂涂、画画、贴贴的过程中,幼儿了解了植物的变化。教师和幼儿一起将亲手制作的秋天的树“种植”在走廊上,让它与可爱的松果娃娃共同形成了一道美丽的风景线,虽然显得有些稚拙,但这一过程充分地发展了幼儿的观察力、想象力和创造力。

2. 从多姿多彩的节庆活动中挖掘生活化美术教育内容

节日活动是幼儿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幼儿有着极强的吸引力。节庆活动中的美无处不在:热烈、喜庆的节日活动环境;丰富多彩、造型各异的节日饰品;形式多样的节日活动都蕴涵着丰富的美术教育资源。在节庆主题活动中,教师引导幼儿通过亲身感受生活,最大限度地给予幼儿体验和感知美的机会,同时让幼儿自由地表达、表现,激发幼儿把自身对美的体验和真实情感倾注在艺术创作之中,从中体味现实生活的美好。

如,在“欢欢喜喜过大年”的活动中,教师通过引导幼儿进行环境布置、作品展示以渲染喜庆热闹的氛围;用富有中国特色的手工艺品,如剪纸、蜡染、年画,布置活动室、走廊,让幼儿感受生活中美的元素,体会人们过新年时互相祝福的美好情感。

3. 从熟悉的社会场所中生成生活化美术教育内容

在美术教育活动中,越是幼儿熟悉的事物越能令幼儿自如地表达;越是发生在幼儿身边的事物越会在他们的头脑中留下深刻的印象,越能引发他们强烈的表达欲望。

幼儿园、家庭、户外环境都是幼儿最熟悉和喜爱的生活场所,这些场所中的人、事、物都最贴近幼儿的生活经验,是美术教育的宝贵题材资源。活动过程中,教师引导幼儿亲身感受生活,通过各种形式的美术手段自我表达,并享受对现实生活美的创作的愉悦感和成就感,从而真正体味到现实生活的美好。

例如:主题活动“我骄傲――我是武汉人”,幼儿通过实地参观与观看图片、录像,欣赏家乡的名胜古迹――黄鹤楼、东湖、长江大桥等,再用写生画、拓印画、装饰画等美术活动形式表现出这些秀丽的风景。这次活动不仅使幼儿获得了相关的美术知识与创作技能,还激起了他们热爱家乡的情感。

4. 从幼儿的浓厚兴趣中发现生活化美术教育内容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它能转化为持久而稳定的学习动力。开心的游戏、可爱的动物、有趣的玩具? .这些都是幼儿的最爱,这类题材为幼儿的创作提供了最佳的表现空间,最能调动幼儿的绘画兴趣,激发幼儿的创作热情。

例如:表演区中的面具受到幼儿的喜欢,于是教师顺应幼儿的兴趣,生成了手工制作活动《有趣的面具》。最后又将幼儿自制的面具投放到表演区中,丰富了区角材料,推进了游戏的进展。

四、幼儿园生活化美术教育的材料研究

前期的调查表明,教师们在传统的美术教育活动中,美术材料和美术工具的种类不丰富,教师也忽视对生活中材料的挖掘使用。《指南》艺术领域中的教育建议提出,“提供丰富的便于幼儿取放的材料、工具或物品,支持幼儿进行自主绘画等艺术活动”。材料在美术教育中是幼儿学习、创造的中介与桥梁,而运用特殊的美术材料会使幼儿产生更浓烈的创作兴趣。如何丰富美术教育的材料?

我们思考在材料的选择上应注重引导幼儿去关注生活中材料,对于幼儿来说这些材料既熟悉又新奇,既贴近他们的生活,又易于唤起创作的热情和欲望。生活中的材料包罗万象,纷繁复杂,如何选择?如何分类收集呢?

1. 从方便易取的生活废弃物中寻找生活化美术教育的材料

“生活中的美无处不在,关键是要给孩子一双善于发现美的眼睛。”一些被丢弃或忽略的生活材料在图案、色彩、造型上往往很独特,只要幼儿能仔细挖掘、精心挑选,进行适当加工、改造,通常能变废为宝、化俗为美,它们将重放异彩,变成幼儿美术活动的新亮点。

如:中班幼儿利用报纸、棉签制作《七星瓢虫》;大班幼儿用笔屑进行创意画――《美丽的笔屑花》,用餐巾纸创作手帕等。

2. 从天然丰富的自然物中寻找生活化美术教育的材料

大自然是最丰富的资源库。它为幼儿的艺术创作提供了天然的素材,石头、沙、果实、树叶、贝壳??这些材料随手可得,其独特的美感也更容易打动幼儿。树枝、树叶、木块、种子、石块??这些自然物质的外形、颜色等特征给予了幼儿广阔的想象空间,极大地激发幼儿的创作欲望。

例如:幼儿在教师的引导下,大胆利用蔬果、树叶等拓印和创意造型。利用树枝开展“玩转树枝”系列美术活动:采集树枝――树枝涂鸦――树枝装饰――借形想象――借形造型等,每一次活动都带给幼儿不同的情感体验和创作灵感,收到很好的活动效果。

3. 从随处可见的生活用品中寻找生活化美术教育的材料

生活用品容易获取,种类丰富。在美工活动中,生活用品也因其自身的独特性,显示出无与伦比的优势。我们可根据物体的不同特征,对其进行巧妙改造、组合,把不起眼的生活用品变成可以游戏、装饰的各类艺术品。例如:在亲子环保文化衫的设计活动中,幼儿以彩绘、拓印等方法在文化衫上以保护地球为主题进行创作,与家长一起创作,其乐融融。

4. 从独具特色的生活工艺品中寻找生活化美术教育的材料

生活中的茶具、餐具、灯具、家具、服饰、草竹编织品等工艺品,在图案、色彩、造型上具有强烈的审美价值,有利于激发幼儿的欣赏兴趣,体验审美愉悦感,有利于幼儿的自我表达。例如:大班幼儿在欣赏扇子的基础上,开阔了眼界,开启了思维,也设计出了许多风格各异的扇子。

“艺术来源于生活”,幼儿园生活化美术教育应回归幼儿真实的生活世界,让幼儿回归生活、走进生活,把生活融入美术教育中来,让美术教育走进幼儿生活,充分调动幼儿多种感官参加美术活动,通过艺术的沁润开拓视野。充分调动幼儿生活经验,创设生活场景,使幼儿在兴趣盎然中获得艺术智慧的成长、身心的和谐发展,用生活中的艺术之美点亮童心。

篇10:幼儿园美术教育心得

孩子从小就喜欢乱涂乱画,他们把乱涂乱画作为一种自由的游戏活动。自己想怎么画就怎么画,美术活动恰恰符合了孩子的天性,反映了孩子的本质,通过美术活动能生动形象的表现客观事物,促进孩子思维、情感等方面的发展。

1、为孩子的创作提供丰富的感性经验

2、恰当地指导能激发孩子的创作热情

对于我们小班孩子来说,他们的绘画水平较低,不能自如的用绘画来表达自己的感受。因而,我们可以鼓励孩子自己来说,这是让成人了解孩子绘画意图及其内心世界的直接途径。在班上,孩子绘画的特点之一是边说边画。因此,在美术活动中,我把握好孩子的“说”,允许他们围绕绘画的主题轻声地说,并鼓励孩子与同桌的伙伴相互交流、提问,如:请小朋友悄悄地告诉旁边的好朋友,你画的是什么?它们在干些什么事情?他们在什么地方呢?通过恰当的“说”,不但为孩子营造一个宽松、和谐的绘画环境,激发孩子的绘画兴趣和积极的情感,而且在同伴间的交流中起到一个相互学习、相互影响的作用,从而促使孩子大胆用色、大胆表现及想象创造力的发展,提高他们的绘画水平,发展幼儿的口语表达能力。

对于我班孩子来说,思维能力、想象能力等仍然受年龄特征的限制。因此,为了丰富孩子的感性经验,帮助孩子更好地对事物的表象进行创作与想象,我以参与者的角色,通过讲述自己的小故事或自己的发现,平行地加入到孩子的活动行列当中。

随着幼教改革的不断发展,许多新的观念冲击着我们的头脑,使得我对美术活动中的示范定义变得有些模糊和迷失了方向,生怕自己的范例或示范会影响孩子的发展。

孩子美术表现力的发展。为了避免幼儿对范例的机械模仿,然而又能适合不同层次孩子的不同发展水平。因此我在向孩子示范时,并不要求他们模仿,而是通过把所要表现的事物进行结构分析,然后示范其主要的外形轮廓即可。在这过程中,我结合本班孩子的年龄特点,用自编的小儿歌帮助孩子更好地理解和表现事物。如:在教孩子画“小鸟”时,我边念儿歌,边进行示范:圆圆的头、半圆形的身体、三角形的尾巴和两只大大的翅膀??通过用各个图形的组合表现小鸟基本外形的方法,帮助孩子孩子更好地进行表现。其次,在教画蜗牛、小鱼等不同动态时,我尝试使用“基本形”不变的方法,引导孩子发现其中的异同,从而表现出动物的不同动态。

相关专题 浅谈幼儿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