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工艺美术品牌化建设思路论文

小……黄人 分享 时间: 收藏本文

【简介】感谢网友“小……黄人”参与投稿,以下是小编为大家准备的传统工艺美术品牌化建设思路论文(共13篇),欢迎大家前来参阅。

篇1:传统工艺美术品牌化建设思路论文

传统工艺美术品牌化建设思路论文

摘要:随着工业化的发展,工艺美术以崭新的面貌适应着新的环境。由于人们生活方式和对生活需求的不断变化,使得传统工艺美术逐渐失去竞争力。传统工艺美术要想继续保持旺盛的生命力,必须借用品牌理念,确定一个合理的品牌定位,通过不同媒介和大众进行交流沟通并传递品牌价值,使人们了解该工艺美术品类的故事,进而产生信任感。文中借用科勒模型,对品牌的要素和品牌联想进行阐述,并对工艺美术品牌策略的构建进行讨论。

关键词:工艺美术;品牌;体验;价值;联想

在历史文化长河中工艺美术是一种凝结人类智慧结晶的创造性活动。通过特定的工具和手段打造了一个完整的人类生活方式。毋庸置疑,工艺美术的每一次飞跃都伴随着科技和经济的发展。工业化、科技化、批量化不断推动着工艺美术以崭新的面貌适应着新的环境。同时,由于人们生活方式和对生活需求的不断变化,使得传统工艺美术逐渐失去竞争力。传统工艺美术逐渐失去了垄断地位,被大批量的工业化设计产品所取代。这使得工艺美术不再为少数的达官贵族服务,转而服务于人民大众。从事工艺美术创作的工作者,不应该仅仅将注意力放到工艺品制作本身,更应该顺应社会化大生产的规律,将其作为一种能够提高消费者体验的商品,并通过品牌化的运作被市场所认可,从而起到传播工艺美术的目的。

一、科勒模型

科勒把品牌分为品牌感知和品牌联想两方面,他认为品牌联想是消费者同品牌长期互动所形成的,是人们对品牌认知的一种反映。通过对品牌联想的分析能够对品牌战略起到引导作用。品牌联想可以分为三大类:产品属性、产品利益和组织利益。

1.产品属性包括与产品有关的联想和与产品无关的联想。与产品有关的属性是指与消费者息息相关的满足消费者需求所必需的产品要素,也就是产品的功能性以及物理属性等。与产品无关的属性主要包括:价格、体验、品牌个性等。

2.产品利益联想是消费大众赋予该产品的价值内涵,利益联想分为三类:功能性利益、体验性利益和象征性利益。功能性利益一般指产品内在的功能性或者服务方面的特性;产品象征性利益是产品的外在特征,一般与产品本身无关;体验性利益则是消费者在消费产品时候的主观感觉,与产品的功能性和象征性紧密相联。

3.组织利益包括:组织规模、社会形象、组织文化、员工形象、组织历史、组织的营销策略。

二、传统工艺美术所面临的问题

1.工艺美术丧失了同现代人们生活方式的契合点。有些传统工艺美术简单照搬传统工艺和设计,忽略了对现代人们生活方式的研究,久而久之使传统工艺美术品离人们的生活越来越远。工艺美术的最终目的是要为人们的日常生活所服务,设计师应该在继承传统工艺和文化内涵的基础之上结合现代生活方式设计活化,以满足人们精神和物质需求的工艺美术作品。

2.工艺美术传承人待遇较低,传承问题比较突出。工艺美术大师的收入比较微薄很难维持带徒弟、房租、材料等基本开销,徒弟们常常因为生计问题简单学了一些技艺就另谋出路,或者干脆放弃学习该门技艺。个别工艺美术大师开设的工厂规模较小且定位不清晰,小作坊式的运作模式比较保守,使大师们都忙于维持生计很难静下心长期培养接班人。

3.工艺美术产品缺少品牌营销意识。在很多人眼中工艺美术产品离人们日常生活非常遥远,无论从材料还是工艺都不被大众所了解。同类技艺之间缺少雷同性比较强,无论在经营模式还是在产品创新上缺少差异化。工艺美术的发展离不开大众的支持,只有让更多的人了解工艺美术技艺,将品牌意识植入到工艺美术的传播中,赋予工艺美术产品更多的附加价值,才能被更多大众所了解,进而促进传统手工艺术的发展和传统文化的的普及。

4.缺乏系统的工艺美术技艺培训。工艺美术的从业人员素质参差不齐,作品基本是靠模仿,严重影响了工艺的发展。其主要原因在于缺少对于工艺美术从业人员的系统培训或者行业再培训。使得从业人员缺少对工艺美术技艺的创新,严重影响到了行业的发展后劲。

三、传统工艺美术品牌的构建

1.传统工艺美术品类在品牌建立的过程中,要注意品牌的传播。品牌应该具有叙事能力,每一个成功的品牌都有一些令人印象深刻的故事。作为具有深刻文化内涵的传统工艺美术品牌,应该对该品牌的历史和未来进行进行深入细致的分析,大力吸收该工艺美术品牌的优秀文化成果,在深化优秀成果的过程中,让当地的老手艺人和民众参与其中,不仅还原丰富了地域文化,也激发当地民众的保护热情,加快工艺美术品牌的传播与发展。

2.强化工艺美术手艺人的品牌意识。首先工艺美术手艺人需要建立知识产权意识,手艺人应该明确工艺美术是极具内涵的文化品牌。为了避免同一品类不同手艺人的纠纷,可以引入行业协会同手艺人所在企业合作的模式。在这种模式之下,企业必须经过授权才有资格生产和销售某一种产品。

3.传统工艺美术品牌推广要使品牌能够深植于消费大众内心。消费大众因为其生活环境、受教育背景不同,对工艺美术品牌的认识也不尽相同。尽管工艺美术品牌会逐渐被越来越多的人所认识,但品牌若想延续仍然应该往更深层次发展。应该结合工艺美术的品类特征和消费者的心理需求确定不同的品牌营销模式。在确定品牌定位之后,通过适当的推广对品牌进行持续宣传,以培育和发掘潜在消费群体,保持消费者对该品牌的热情。

4.传统工艺美术品牌的'传播应该注意其广度。很多工艺美术品类不被大众所熟知,在品牌宣传和推广的过程中要注意和消费者进行情感上的交流,利用不同的媒介,例如网络、电视等,使消费者认识并产生信任感,同时满足消费者对工艺美术多样化的需求。

5.传统工艺美术品牌应该有清晰的品牌定位和品牌价值。品牌定位是在消费者或者潜在消费者心理的位置,它与消费者的利益和市场竞争紧密联系。虽然工艺美术品类是具有深刻文化内涵的产品,但是将其进行品牌化的打造还需要有一个清晰的品牌定位和富有感染力的品牌价值的传递。工艺美术品牌必须扎根于本民族的文化,才能寻找到属于该工艺美术品类的独一无二的特色,从而增加品牌竞争力,消费者在购买的过程中会通过视觉、听觉、触觉等感官了解所接触的工艺美术品牌,并且在和该品牌互动的过程中感知品牌的价值。如果该品牌的品牌价值正好能够和消费者产生共鸣,该消费者就会成为这一工艺美术品牌的忠实消费者。

6.加强工艺美术品牌的消费者体验。消费者大多是通过产品了解工艺美术品牌的,但这不足以建立起一个具有深远影响力的品牌。仅仅通过品牌名称和产品所建立起来的工艺美术品牌并不能够使消费者和品牌产生共鸣,消费者更多的是通过服务、环境等视觉、听觉、嗅觉和触觉等感官来感受品牌的价值。一个品牌给予消费者的感受越多就越有可能影响消费者的购买行为,一个多维度的品牌体验能够更有效的架起品牌和消费者之间的沟通。作为一个工艺美术类的品牌,同样应该注重多维度消费者体验的建立,通过标志、媒体宣传和服务等各个方面进行。在工艺美术品牌推广之前,要对目标消费群体进行深入的研究,通过有针对性的感官体验设计传递独特的品牌价值。

7.为工艺美术品牌注入新的元素。工艺美术虽然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方式和审美观也在不断的进步,传统工艺美术应该根据时代的发展注入新的元素,让其新产品能够满足人们的生活和审美需求。

四、结语

传统工艺美术是人们智慧的结晶,打造具有特色的传统手工艺术品牌,不仅能够实现传统手工艺的可持续性发展,也是凸显地域文化特色、传承地域文化的必然趋势。通过建立品牌意识、注入新的设计元素、打造具有特色的品牌体验来传递独一无二的品牌价值,进而扩大广大民众对传统工艺美术的了解,激发他们的保护意识,使传统工艺美术能够不断地传承发展下去。

参考文献:

[1]KELLER,KEVINLANE,StrategicBrandManagement[M]NewJersey:PrenticeHall,.

[2]丛玲玲.中国传统工艺美术面临九大问题[J].《美术观察》,(7).

[3]江明华,曹鸿星.品牌形象模型的比较[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

[4]李静,金永生.基于凯勒模型的电信品牌形象研究[J].《商业研究》,(21).

[5]张凌浩.基于品牌体验的设计思考基于凯勒模型的电信品牌形象研究[J].《包装工程》,(6).

[6]曹薇.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品牌战略研究――以赫哲族为例[J].《商业经济》,(9).

[7]舒三峡.如何打造非遗文化品牌[J].《东方企业文化》,(18).

[8]谭宏.传统品牌保护模式建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品牌活化路径研究[J].《商业时代》,(28).

[9]宋生辉.传统手工艺文化产品的品牌策略――以知识产权营销为视角[J].《价值工程》,(4).

篇2:传统工艺特色校本课程建设论文

传统工艺特色校本课程建设论文

一、传统工艺特色课程教学的性质

1.职业院校的核雕、刺绣工艺特色班,在课程设置和课时安排上已把核雕、刺绣放到了最主要的必修课地位,他们的教育目标是指导学生学习、传承核雕、刺绣手工艺。而我们搞的工艺特色课程教学,宗旨和目的是以提高学生素质,培养特长为基础,属于校本课程设置,没有改变规定课程和增加课时,不影响学生其他各门功课的学习,也不影响学校教学的整体格局。我们的特色教学仅是对校本课程的设置、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作一种新的改革和探索的尝试。

2.职业院校的工艺特色班,是中考招生时专设的专业,生源一般都作筛选,招进的学生都具有美术这方面的一定基础,学生和家长有明确的学习方向和奋斗目标(学习核雕、刺绣技艺,使之成为今后谋生的手段)。而我们的工艺特色教学,面向全体学生,不作任何筛选,通过教学不但要全面提高学生的艺术修养,而且还让学生拥有一手工艺特长。

二、传统工艺特色课程的师资培养

核雕、刺绣,是一门手艺,并不是美术教师的专长。课程开设之初,除了配备文化课教师讲授核雕、刺绣的历史、文化地位,讲授核雕、刺绣门类,学校从校内物色会刺绣技艺的教师承担刺绣教学,聘请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为业务指导,聘请校外核雕工作室的师傅进入教室传授技艺。从课程设置上来看,没有自己的师资,终究不是个事。学校还专门让美术老师参与核雕课程,跟随师傅学习,了解核雕技能并动手实践,渐渐拥有核雕特长。

三、传统工艺特色课程的教材编写

核雕、刺绣,带有浓厚的地方色彩,也从未有过劳技教材将此收入。既然开出了课,就需有教材。新课程改革给学校和教师留有很大的空间和余地,教师完全可以根据学校实情和教学需要,开发校本课程,自行编写内容选择和体系安排上具有不同风格、不同特点的教材。特色教学是新生事物,没有现成教材可参考怎么办?只能靠自己编写。通过寻找资料,翻阅参考书上,编写成了《核雕入门教材》《苏绣艺术》两本教材,正式作为我们核雕、刺绣特色教学的校本教材,现已投入试用。在编写核雕、刺绣特色教材时,注意到了以下几点:

1.教材要切合当前形势,有利于素质教育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符合新课改精神。

2.教材应注意内容的思想性和教育性。核雕、刺绣虽是古老的传统艺术,但往往越具有民族性的东西越有国际性,通过核雕、刺绣教学不但学习传统艺术,而且还可了解历史增强学生的爱国热情和民族凝聚力。

3.教材编写应侧重知识性和审美性,但也应兼顾实践性、趣味性、科学性和可操作性等原则。

4.教材不可能一稿达到完美,必须在教学改革的实践中,边总结、边修改、边完善,力争做到三年一个循环下来,出好教材、出好经验、出好论文、出好人才。

四、传统工艺特色课程的.教学

1.在教学方法上,采用欣赏与教学相结合,通过对名家范作的欣赏,让学生在直观教学中增强对核雕、刺绣艺术的美感体验,从而培养学生欣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

2.在教学步骤上,采用从简到繁的教学方法。

3.在工艺方法介绍时,要采用口头说教和动手演示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4.在教学内容和作业的内容设计上,应有目的、有意识地渗透德育,注意教学内容的教育性和思想性,让学生在学习祖国优秀传统艺术的同时,接受爱国主义和民族自尊心教育。

5.在教学评价上,不同于常规的课堂管理、作业批阅和成绩测评新模式。为学生提供“自主参与课堂管理”、“自由选择作业内容”与“民主参与成绩评定”的实践机会,营造一种突出“主体”、倡导“自主”的教育氛围,提高学生“自我教育”和“自我学习”能力。

6.在教学模式上,以素质教育、学科知识和发展特长为三个基点,构建一个课内与课外、必修与选修、学科性课程与活动性课程以及隐性课程立体化的循序渐进的教学模式,采用课内、课外、校内、校外相结合,走出去学习、请进来指导相结合的立体化、多层面、生动活泼的教学组织形式,目的是推动学生广泛参与特色教学活动,在参与中增长智慧和创新能力,学有所长。

7.在面向学生方面,一个年级全面开设,面宽量大,要做到普及与提高相结合,起点要低。在教学中让学生在“做中学”,做核雕要先磨光珠,把尖尖的橄榄核打磨成圆圆的光珠,穿成手串,激起他们的成就感;然后在光珠上描出图案,自行设计图案,或小葫芦或小老鼠或小花,从平雕到浅浮雕;做刺绣,从描样稿到上绷架,从齐针、套针、乱针、滚针单一针法,到各种针法运用自如。在雕刻过程中、在刺绣过程中,用脑子想、用眼睛看、用手操作、用心感悟,让学生在“做中学”、“体验中学”是符合当今教改潮流的。降低难度,为学生提供创造性运用造型因素而获得成功的机会。这样的做法,缩短学生学习周期的做法,实践下来,效果甚佳。核雕、刺绣工艺特色课程教学是一门“泛学科性”的综合艺术,是美术学科课堂教学的补充和延伸,它们涵盖了图案设计、文字设计、中国画、书法、构图、雕刻等美术知识。在操作上又与其他艺术形式有交叉,所以核雕、刺绣工艺特色课程教学与美术、文学、历史、政治等其他学科相结合,通过教学拓宽学生的人文知识。教学中既要让学生在一刀一刀、一针一针中继承传统,学习古人的艺术精华,但更要使学生在创造中发扬光大,古为今用,增强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两年的实践,我们真切地感受到传统文化进校园是学生的幸运,更是传承传统文化的最佳途径。

篇3:浅谈百货的自有品牌建设思路

自有品牌这个说法由来己久,国外起步很早,较知名的有沃尔玛与旗下好又多超市合推“惠宜”食品、“家乐福”牌的特供猪肉、“华润万家”牌的卷纸等,国内引进这个概念随后效仿学习并付诸实践,取得一定范围内成功的品牌有宁波“三江”牌系列饼干、上海“开开”牌衬衫、北京“燕莎”牌箱包等,还有前段时间银泰百货的自主黄金品牌“银泰金”全国首家专柜在宁波银泰东门店亮相,种种迹象表明,目前的零售企业发展自有品牌建设按我国的经济和社会的发展程度来看,己经具备了一定的环境基础,做大做强自有品牌,极有可能会成为企业发展新几何级的增长点。

零售企业的自有品牌建设有它的信誉优势、利润优势、特色优势,差异化竞争的好处就不必多说了,大型的商超企业对自有品牌的建设铺开得很快,可是国内几大连锁百货巨头对自有品牌的建设总是一步一趋,望而前行。我想百货对自有品牌建设不敢放手去干的原因大致有三:数量不会大,客层不一样,能力不适应,但这些通过努力,迎头赶上,百货也可以拥有非常好的自有品牌。

一、百货自有品牌的销售数量不会很大,百货如何应对突破。

目前商超、电商等大举进攻自有品牌都具备一个共同特点,即连锁规模化,就像凡客4年能卖出1亿多件服装,量上去了,成本自然就下来了,而且他们本身就有成熟的采购团队,很容易向自有品牌的采购上转型。而这些优势是一直陷于联营模式中的百货企业所不具备的。但是随着商业的扩张,百货业态连锁也渐成气候。如银泰系、万达系、大商系、天虹系、百盛系等等,谁有勇气坚定的迈出百货自有品牌建设这一步,谁将成为第一个吃螃蟹的人!

依我而言,今后商场里自有品牌的商品会越来越多,特别是像伞、帽子、手帕、袜子等商品,消费者对其品牌要求相对较低,对款式、品质和价格的要求相对较高。如目前在小百柜售200元的一把伞,如果改成商场自主品牌的产品,在品质不变的前提下,售价可能降到70~100元,再依靠零售企业自身有足够大的经营规模、足够多的资源和广阔的销售网络,数量自然不是问题。自有品牌战略是一项十分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较高的费用,这些费用只有在商品销量足够大时才能摊低成本,而解决这一问题的途径就是大力发展连锁规模,现有己形成商业企业集团就会有优势。只有这样,零售企业才能以大订单吸引供应商的合作、降低生产成本和经营费用,并利用自身强大的销售网络加以推广,自有品牌的各种优势才能得到充分发挥。建立和供应商的战略合作关系,提高行业价值链的整合效率。国内零售企业目前在资金实力、技术水平、管理水平等方面大多没有足够的条件自行生产自有品牌商品,即使并购一些制造企业进行生产,自主开发的品种也只占其所经营商品总量的极小部分,因此,即使是采用自主开发方式的零售企业,大多仍与其他制造商保持合作,向其订购或联合开发自有品牌商品。当然自有品牌的产品也要注意中国地大物博,商品的地区差异和顾客的消费特点。据了解欧美的百货巨头们的自主品牌都要占到其店堂商品总量的45~60%。目前传统的百货商场只能对经营位置进行招租,对商品的价格和品种没有太大的把控权,增加自有品牌商品肯定是未来的一个趋势,

二、百货与商超、电商的自有品牌面对的客层不一样,在商场品类整体布局上要有所创新的考虑。有人会说自有品牌之所以能在超市、电商等领域热起,是因为客层不同。比如,顾客可以在超市里买一个自有品牌包,但到了百货公司里他希望买到的是LV包。理是这个理,可是大家有没有想过,LV代表的是奢侈时尚我们百货公司的品牌在消费者心目中己得到足够的认可,但是它延伸出来的自由品牌包包也是由世界顶级设计师及著名制造商打造,那你是否也会怦然心动,并且是您在逛商场时,它适时的会出现您触手可及的位置,这点我想百货连锁巨头们在推广自有品牌时会重点关注的。记得美国连锁百货巨头梅西百货与顶级设计师以及名人就曾合作签署过独家协议,强化自有品牌的实力,如梅西与设计师RachelRoy合作,当Roy在OprahWinfreyShow(拥有超高收视率《奥普拉秀》)亮相后,她设计的高档上衣赢得了顾客称赞。但售价高达800美元的高档上衣,并不是人人都买得起。所以梅西通过和服装巨头JonesNewYork与Roy合作,使用价格不太昂贵的面料来制造上衣,使得零售价大约在70美元,结果是“这些上衣卖火了”。所以说,客层不是问题,大家缺少的是发现自有品牌商机的眼光!要重视时尚与高档次的个性需求,持续的创新。毕竟百货代表着城市流行的前沿,是时尚和潮流的引领者,是个性生活方式的展现场所,也是精致和高品质生活的象征,这种时尚与高档的定位决定了百货的自有品牌建设不可能停留在超市型的大众化商品上,创新来规避市场的同质化现象。

三、百货自有品牌的建设对人才团队需求跟不上,人的能力上会有不适应的质疑。我认为百货企业可从发掘优化与引进合作二方面入手,弥补对百货搞自有品牌建设时的人才短板问题。

以服饰为例,百货自有品牌建设从以发掘优化方面考虑,人才可从业务经理、市场专员和导购能手中寻找潜力股,结合企业自身需求进行培养,仅就服饰类人才培训重点而言,可加强以下几方的学习:设计知识的再培训;对服饰市场运营知识技能;对服饰产品营销陈列与色彩;运营成本知识;在市场当中建立自己的信息采购渠道能力;市场样衣采购与批量采购的技能;店铺运营沟通技能;对店铺销售分析能力;采购与采购、采购与企业协调能力等等。

至于在自有品牌建设时人才引进合作的方面,可直接从相关要打造的商品品牌竞争对手中挖人,有实力的零售企业甚至可以将与类似竞品的小微企业整体打包转型,作为某一自有品牌的生产基地和商品供应商。零售企业应在尽可能大的范围内寻找优质的供应商,对其进行全面考察,要求供货商不仅要设备先进、人员素质高、技术能力强、交货时间准,而且要有良好的信誉。尊重供应商,加强与供应商的交流和沟通,建立与供应商特别是优质供应商的战略合作关系,稳定货源,确保产品质量,实现“双赢”。

专业的人干专业的事。实践证明,国内外许多零售企业在运作自有品牌中失败的主要原因在于缺乏真正对产品的生产、制造、流通等各种流程精通的专业人才队伍。专业的人才队伍不仅是自有品牌生命的制造者,还是其管理与创新者。人才问题还关系到产品的适销对路、产品的成本利润、产品推广和产品系列整体的升级等问题。所以,百货在自有品牌建设的人才问题上能迈过这个坎,坚持住,不断创新,离成功便不远了。

篇4:科技期刊品牌建设论文

一、我国科技期刊的整体发展现状

笔者通过与国外科技期刊的对比分析,认为现阶段我国科技期刊发展过于缓慢、落后,其中主要表现为以下几点:科技期刊所发表的文章质量较低,不仅不具备原创性,并且所覆盖学科的能力比较低,无法从根本上将学科领域的发展现状进行展现,影响力减弱。近几年,我国各个地方针对论文有了硬性要求,很多人为评职称发文章导致稿件的质量呈现下降的趋势,科技期刊也逐渐成为了部分在校研究人员与单位人员发表稿件的主要载体。科技期刊的发行数量低,期刊所发表的页码与论文的页码不多,发表的周期比较长,并且形式与内容上比较单一。在发行方式上比较传统,许多科技期刊的月发行量为负增长。从科技期刊的编辑部门分析,编辑人员的素质较低,编辑队伍的稳定性过差,科技期刊在开拓市场的时候不具备活力,在经营管理中缺乏动力与创新意识。在我国出版行业的快速发展中,科技期刊之间的竞争非常激烈,仅仅在一个地区,科技期刊的种类就超过500种,但是真正在国内知名检索软件中能够检索的期刊种类却非常少。这种低水平,同质化的现象导致科技期刊之间形成白热化竞争现状。

二、影响科技期刊品牌建设的因素

1.品牌建设中的学术质量因素

众所周知,科技期刊的内容便是学术性,科技期刊对学术的质量要求非常严格,换言之,质量是科技期刊的核心与关键。在科技期刊的品牌建设中,质量上的取胜是直观重要的,因此,采取多种措施提高科技期刊的学术质量是当前科技期刊在品牌建设中的重中之重。

2.品牌建设中学术策划以及科技研究的重点跟踪

要想从根本上提升科技期刊的整体学术质量,加强品牌建设中的学术策划以及科技研究的重点跟踪,则需要对科技期刊的学术策划以及组稿问题进行关注。根据相关调查研究可以得知,在所发表过的论文中,省级以上级别的论文所具备的比例为:占所有论文总量的7%,为8.2%,为9.5%,为9.6%。其中以中华医学会系列的杂志为代表,发表省级以上的重点课题论文比例超过40%,组稿率超过10%。

3.品牌建设中的人才因素

人才是科技期刊品牌建设中至关重要的因素,只有具备一支具有责任心、专业性强、水平高的编辑人员,才能从根本上保证我国科技期刊的内容与质量。在科技期刊的发展中,编采人员则是决定期刊成功与否的关键。一般而言,我国科技期刊需要专业的人员组成编委以及审稿队伍,而这些人员往往具有高层次性、专业性、国际性,能够带动我国科技期刊的创新发展,能够提高科技期刊的品牌效应,从而吸引更多的读者对其进行关注。

三、我国科技期刊所面临的问题

1.科技期刊不具备品牌建设的意识

从目前我国科技期刊的发展现状而言,我国科技期刊在出版与发行的过程中并不具备品牌建设的基本意识,不具备品牌标示,甚至没有相应的组织参与到国际期刊的宣传与学习之中。针对这种现象,则需要科技期刊从业人员坚持将科学发展观作为主要的战略思想,在提高科技期刊学术质量的同时,还要在意识上具备品牌思想,在积极构建品牌识别系统中,促使我国科技期刊朝着专业化、网络化以及科技化的方向发展。

2.科技期刊在品牌的维护与管理上不到位

现如今,我国科技期刊在品牌建设中缺乏维护与管理,并且部分科技期刊并没有将这两项列入到品牌建设的组成内容之中。之所以产生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因为科技期刊缺乏相应的品牌建设机制,并且缺乏国家层面的科技品牌战略发展要求,从而导致科技期刊在发展中内容与方向出现偏差。针对于此,需要积极调整科技期刊所出现的偏颇现象,并采取相应的政策指导,实现论文内容与人才机制的创新性发展。

3.科技期刊的品牌不具备国际化

在我国具有品牌影响力的科技期刊种类非常少,虽然由许多科技期刊在国际上享有盛誉,但是却真正缺乏国际品牌意识,没有形成国际品牌期刊。根据相关数据分析,我国科技期刊的国际来稿量仅仅是年收稿量的0.5%,国内科技期刊与国际期刊合作的论文数量不足1%。该数据进一步说明了我国科技期刊在发展过程中并不具备国际性,并且缺乏对国际化的认识,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我国科技期刊的品牌建设。

四、创新科技期刊品牌建设的措施

1.积极彰显特色,选择优秀期刊进行培育

总体而言,我国科技期刊的数量比较大,要想改善我国科技期刊的发展现状,需要在重视期刊品牌建设的同时,对优秀期刊进行培育,使其树立正确的品牌意识。首先,要选取期刊目标,对期刊进行重点打造,积极将期刊推出国内,推向世界,使其成为具有影响力的科技期刊。其次,还要积极打造不同学科、不同领域以及不同专业的科技期刊,实现科技期刊的品牌代表性,为科技期刊的.发展指引前进的方向。

2.实现分类指导,积极打造重点期刊

通过对科技期刊进行分类整理,能够遴选出品牌建设的重点期刊,按照科技期刊的分类,可以分为“国内品牌期刊”、“国际品牌期刊”、“地域品牌期刊”等等,在实现分类指导之后,能够进一步健全并完善我国科技期刊的品牌化建设体系以及品牌建设机制,进一步将科技期刊的品牌建设纳入到我国期刊的长期发展之中,这对我国科技期刊而言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3.正确把握政策,进一步保护期刊品牌

在把握政策的时候要进一步纠正学术期刊发展中所出现的偏颇做法,不要将收录在资料或资料库中的论文作为衡量科技人员水平的唯一条件,要正确把握好发展政策,在创新论文质量、内容、要求的同时,还要将国家重点所复制的课题研究成果发表在国内知名的品牌科技期刊中。此外,对于评定职称、学术成果研究、毕业研究、课题研究等方面还要进一步增加国内期刊的数量,从根本上保证科技期刊在品牌质量上具有独特性。

4.加强对科技期刊品牌的推广与宣传

从本质上而言,科技期刊品牌的塑造是一项比较复杂且系统的工程,其中涉及非常多的环境,比如科技期刊的质量、科技期刊的文化、科技期刊的品牌策划等,因此,在实施科技期刊的品牌宣传上,需要采取积极的措施。首先,要建立比较系统的科技期刊品牌标准体系,对各类科技期刊进行整合评价;其次,要启动我国科技期刊品牌推广与宣传工程,加强对科技期刊进行宣传,并且尽可能地采取多种品牌宣传措施,特别要有计划地实施品牌建设的推广,保证科技期刊品牌在建设中具有影响性、知名度,能够形成良好的品牌形象以及品牌标志。

篇5:图书馆信息化建设思路论文

图书馆信息化建设思路论文

[摘要]图书馆的信息化建设实际上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作为图书馆的管理者而言,要提高自身的信息化素质,调整管理方式与服务内容,更好地适应当前信息化发展的趋势。对图书馆结合各项信息化资源进行管理过程当中出现的各种具体问题,图书馆的管理者也应该形成一种具体整合的思维,通过优化信息化管理的手段进行建设和发展。

[关键词]图书馆;信息化建设;体系化思路

当前,数字化和网络化的信息技术已经逐渐影响了当代的图书馆管理模式,图书馆的日常管理也逐渐开始转向于高新科学技术主导的时代。所以,要真正认识图书馆在当前高新科学技术影响下的发展,就需要全面分析图书馆在日常管理的过程当中所能够运用到的各项信息技术,并且采取更加高规格、严要求的管理模式,促进图书馆在日常管理的过程当中更具备针对性。所以,各个地区的图书馆在进行信息化建设的过程中,要有体系思维,以更加科学的方式进行信息化管理和建设。

1、图书馆信息化管理的基本思路

图书馆的信息化管理是以信息化人才作为核心,采用更加科学的信息化技术进行应用和发展,以信息化资源的建设作为主要的内容。信息化建设所能够提供的各项高效和优质的服务,是图书馆进行信息化建设的主要目标和依据所在。图书馆信息化的建设重点就是通过这一种服务提高自己的服务效率。信息化技术的广泛应用,特别是数字化的图书馆出现和发展,已经转变了传统意义上图书馆的信息储存方式,图书馆的信息传递和检索方式也大为革新,这也意味着当前图书馆在信息化管理的过程当中,需要转变传统的方式,要结合这些信息化的手段进行管理,其主要的侧重点包括以下方面:

第一,信息化服务的内容需要更加新颖。公共的图书馆除了传统意义上提供一些图书方面的相关信息进行搜索之外,还应该根据图书馆的相关读者的一些个性化需求,进行个性化的资源搜索和定制的情况。用户的需求实际上会在信息化的阶段得到更进一步的满足,从而提高了图书馆在信息检索方面的综合效率。

第二,信息化服务也决定了大量的信息已经采用了一些数字化的.方式进行储存,特别是一些传统意义上的一些资讯,也转而存储在一些光盘或者其他的数字化介质当中,这样也节省了图书馆大量的馆藏空间,很大程度上调动了图书馆在信息调阅方面的一些综合效率。

第三,在信息化以及数字化的一些技术不断发展的条件下,公共图书馆也必然要朝着一种更加高效率的检索模式发展方向发展,特别是很多图书馆要充分分析自身在管理过程当中所出现的问题和困境,运用云计算以及相关的信息化系统进行进一步的管理,这样可以更进一步的将图书馆的信息化资源结合在管理与运用的过程之中。

由此可见,在信息化手段的影响下,图书馆在信息化建设的过程中,不仅仅要熟悉各种信息化建设的服务内容以及服务方式,还应该结合信息化的一些具体化的信息和资源,结合当前社会上各类读者的实际需求,进行更进一步的系统化建设。只有采用系统化的方式进行建设,才能够让图书馆的各种信息化建设的过程可以结合具体条件进行发展,尤其是在检测的指标和检测方法上进行发展,帮助图书馆进行信息化的发展。

2、图书馆信息化建设的体系化要点

图书馆的信息化建设体系化,实际上是整合各项图书馆相关信息化资源进行管理的过程。特别是图书馆在信息化的检测和发展的过程当中,要对图书馆的硬件资源和软件资源等方面进行充分评估,特别是要结合信息化的人才资源以及相关的信息资源,对图书馆进行更加全面的建设。而且硬件资源和软件资源都应该统一于实际的管理过程里面,只有结合图书馆的管理和日常运作实际状况,对各项信息化的资源进行调配,才能够更好地促进图书馆的信息化发展,并且从过程的测度和效果等方面进行综合评价。图书馆的信息化建设要形成一定的指标思维,这也是图书馆在信息化建设的过程当中需要把握的一个重要方面。因为图书馆的信息化建设不能够完全没有具体指标的建设模式,只有具备综合测评的指标,才能够让图书馆在进行信息化建设的过程中更加具有针对性,在日常的管理和建设过程中调整各项资源,投入到信息化建设的过程中。图书馆的信息化建设对象,主要是提供信息化资源和信息服务,而图书馆在信息化建设过程中,技术指标和管理指标是最为重要的。

从技术层面上看,图书馆的信息化管理过程实际上是结合相关的网络政策以及标准,对图书馆内部的各项运作过程进行信息化改造,让图书馆的管理过程更进一步结合各项信息化技术。而且从另外一个方面上看,图书馆的日常管理,实际上也应该结合相关的信息技术,并且从信息化的模式出发,帮助图书馆在信息化建设的综合效果方面逐渐提升自身的综合水平。当然,从目前的图书馆信息化建设水平上看,信息化的基础设施以及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等层面,也是需要进一步关注的。对图书馆结合各项信息化资源进行管理过程当中出现的各种具体问题,图书馆的管理者也应该形成一种具体整合的思维,通过优化信息化管理的手段,综合应用信息化技术并且结合信息化的相关政策,以专业的信息化人才投入到日常的建设管理之中,才能够促进图书馆的信息化发展。

3、图书馆信息化建设的体系化思路

第一,从图书馆信息化的建设主体上看,信息化的建设主体应该充分认识到图书馆进行信息化建设世一项技术密集和知识密集的建设行为。因此,信息化的专业人才是图书馆信息化建设过程的那个汇总最为理想的主体,在建设的过程当中,信息化的专业人才要充分结合专业化和标准化的思维进行建设,结合当前图书馆在信息化建设过程当中出现的主要状况,更新图书馆所运用的各项信息化手段,以培训或者进修等方式帮助图书馆的专业人才逐渐掌握信息化建设的基本要领,以此推动图书馆在信息化建设过程当中具体措施落实到位,并且提升图书馆一般管理人员的信息化管理素质和运用能力。

第二,图书馆在信息资源的利用以及开发等方面,要形成一种整合思维,并针对图书馆读者的具体需求,开发一些新的信息化建设思路。特别是当前图书馆在信息化建设过程里面是需要大量的信息化资源支持,所以对于信息化资源的开发以及利用,实际上也是图书馆在管理和服务过程里面具备良好信息化处理能力的表现。对于传统的文献资料管理,图书馆要善于将这些传统的图书馆资料转化成为可以检索的数字化资源,这样才能够让读者更加便捷地检索和利用到这些资源,实现资源的更进一步运用。

第三,图书馆在信息服务方面,也应该加大建设力度。特别是结合当前信息化网络资源的发展状况,要灵活和便捷地运用各项检索工具配合图书馆的数字化建设。尤其是从服务的内容和服务的方式两个层面进行建设,加大信息的数字化力度,帮助图书馆在管理的过程当中对各项信息化资源进行综合运用,在联机检索以及数据库检索等方面提供更多支持。

4、结语

传统图书馆在日常的管理过程当中往往出现相对封闭的功能局限性,尤其是一些图书馆在日常的管理的过程当中,所提供的相关服务内容比较陈旧,管理的技术模式落后,运行的机制比较有局限性,这些都不能让图书馆在管理和服务过程中提供更加优质的服务。图书馆的信息化建设实际上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作为图书馆的管理者而言,要提高自身的信息化素质,在管理图书馆的日常运转过程,要抓住信息化技术的要点,推动图书馆在管理和服务等方面形成信息化的思维和模式,进而更好地适应当前信息化发展的要求,提升图书馆在管理和服务方面的综合效果。

参考文献

[1]宣姝.试析图书馆信息化支撑体系的构成要素及其支撑能力提升措施[J].黑龙江科技信息,(21).

[2]衣春霞.高职院校图书馆信息化支撑体系研究[J].泰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6).

[3]衣春霞.高校学生网络舆情引导机制研究[J].沙洲职业工学院学报,2013(4).

篇6:汉语拼音情趣化教学思路论文

汉语拼音情趣化教学思路论文

新课标指出:“汉语拼音教学尽可能有趣味性,宜多采用活动和游戏的形式,应与学说普通话、识字教学相结合,注意汉语拼音在现实生活中的运用。”

一、巧设情境,激发学生兴趣,为学好拼音做铺垫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师备课时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兴趣点在哪里,以此入手,使学生的注意力完全集中在教学上。比如教学单韵母“a”时,我讲了一个孩子们熟知的场面:有一个小宝宝生病,嗓子疼,去医院看医生,医生为了看宝宝嗓子的情况,就让他张开大嘴巴,同时让他发出一种声音。谁知道是什么声音呢?孩子们争先恐后的发言:是“啊―――”。

二、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注重学习拼音过程,逐步提高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

(一)注意观察每个拼音的.形状,学认拼音。1.利用教材,让学生观察插图,认识拼音外形,如“a”的插图,是一个扎着撅撅小辫的,有着圆圆胖胖的小脸蛋的小姑娘,其形状与单韵母“a”极其相似,直观、形象、易记。2.以旧带新,引导学生观察,通过已认知的字母学会复韵母、整体认读音节。如教学复韵母“ai”,让学生观察其是由哪两个单韵母组成的,从而使学生一目了然,“a”在前,“i”在后紧紧挨在一起就读“ai”了。又如教学整读音节,“zh、ch、sh、r”后面加一个单韵母“i”就变成了一个新的字母―――整体认读音节“zhi、chi、shi、ri”,这样就减轻了教学难度和学生的认知难度。

(二)教师范读,学生仿读,从而做到准确拼读。借助儿歌,记住字母形状。我把每个汉语拼音编成儿歌,顺口溜,这样通俗易懂,学生易记。如单韵母:撅撅小辫“a”圆圆口型“o”,大鹅倒影就是“e”,“1”加小点还念“i”,乌鸦小窝就念“u”,“u”加两点就念“ü”。声母:正6“b”,反9“p”,一个门洞“n”,两个门洞“m”,小棍赶猪“l、(le)l(le)、l”(le)”。如复韵母(啊)“a”(衣)“i”―“ai”,(鹅)“e”(衣)“i”―“ei”,(乌)“u”(衣)“i”一起就是围巾的“ui”(围)。“z”加椅子(h)把衣织(zhi),“c”加椅子(h)把糖吃(ch),“s”加椅子大狮子(sh)。

三、巩固应用,夯实基础,检测验收

(一)开展丰富多彩的游戏,巩固所学的拼音。这样,极大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及兴趣,近一步提高了学生的认、读、拼写能力。如打扑克游戏、拍手游戏、邮递员送快递游戏,我是小小辅导员游戏等。

(二)利用多媒体教学,更加形象,更加直接,使学生的学习兴趣更加浓厚。如在电脑里输入各种动植物、水果、玩具、文具的图片,让学生写出相应的音节。“善教者,师逸而功倍;不善教者,师勤而功半。”只有改变陈旧、呆板的教学方式、学习方法,才能完成新课标制定的目标,使汉语拼音真正为语文的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

篇7:生态化建设的论文

关于生态化建设的论文

当前,生态化建设实践已在我国城乡蓬勃展开。在新一轮跨世纪城乡总体规划中,生态意识已大大提高,全国已有30多座城市(如上海、扬州、张家港、乐山、成都、日照、襄樊、十堰等)明确提出了建设生态城市的发展目标,还有浙江、海南、吉林、黑龙江、陕西、福建等省提出了建设“生态省”的奋斗目标。这些目标的提出可能与本文探讨的生态城市内涵不一定完全相同,但都从不同的侧面体现了生态化发展的进程。这种选择不管是出于“应急”或“调整”或“自觉”,可以看出各级政府决策部门和广大群众越来越意识到城乡生态化发展及建设生态文明的重要性和迫切性。

生态化发展策略

城乡生态化意味着一场深刻的社会变革,因为它不仅涉及到城乡物质环境的生态建设、生态恢复和生态重构,更涉及到发展观、价值观、生活方式、政策法规等方面的根本性转变。我国是发展中国家,综合国力、科技水平、人口素质、意识观念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这些因素都将影响到城乡的生态化发展。上千年的生态退化和人口众多、资源相对短缺的国情更要求我们必须现在就行动起来,以新的生态视角开辟一条非传统式又非西方化的城乡生态化发展之路。

中国自改革开放以来,城市建设和社会经济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发展,人们的物质和文化生活水平得到了很大的提高,但城市的发展与自然的演进严重失衡,生态环境问题日益突出,城市损害了自然!为挽救生态环境的破坏,解决城市发展的生态危机,人类首先必须以谦恭、友好的态度尊重自然,呵护自然,重构城市发展与自然演进的平衡机制。为此,我们需要在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不懈的努力:

1、倡导东方人“和谐”的哲学观念,“天人合一”。

2、尊重城市的历史文脉与地域文化,复兴被冷落或被遗忘的城市历史场所,找回失落的空间,重新唤起对城市历史的记忆。实现城市现代化应与城市地域化、个性化相结合。

3、建立大地园林化、城乡一体化,城乡互动、互惠共存的协调关系,实现城市生态化。

4、建立城市的绿色平衡体系,加大公共绿地面积,增加城市绿地覆盖率,如努力做到人均公共绿地面积不少于10平方米,绿地覆盖率不低于35%,城市应普遍建设森林公园,增加居民的户外活动空间,充分发挥绿地系统的'综合生态服务功能。

5、建立人与生物互惠共存的协调关系。生物多样性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也是城市生存的基本条件。保护城市及其周边地区的生物多样性对于维持城市与区域的生态平衡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6、要像珍惜生命一样保护城市的山水体系,山脉、水系、水源保护地、郊野荒地、滨水岸线、湿地必须谨慎地加以保护。

7、树立健康的生态价值观。发展生态产业,推广生态建筑、生态社区、生态出行与交通、生态材料,提倡生态化生产方式和消费方式。

8、根据自然生态规律和城市发展规律,合理组织城市空间结构,引导城市构建健康的发展形态,优化城市资源配置。

9、降低不可再生资源的消耗,利用天然能源和可再生资源。

10、建立城市发展与自然演进平衡的监督与管理机制。

城乡生态化发展策略的实施

从现代城市发展到生态城市是一个长期的生态化过程,可能需要经过几代人的努力。生态城市的建设成功至少应具备以下5个基本条件:(1)普及与提高人们的生态意识;(2)协调的城市生态经济;(3)发达的文化与教育;(4)在生态学原理指导下精心编制的城乡规划与设计;(5)政府的生态化决策以及政策、法规、管理与监控机制。

实施城乡生态化策略,建设生态城市可分三步走,即三个阶段:

第一步,起步期。大力普及和提高公众的生态意识与环境意识,倡导生态价值观,唤起人们对城乡生态化建设的重视和环境意识的提高,制定行动计划,建立示范工程,加强能力建设,对社会经济组织结构、功能进行初步调整,为建设阶段作好准备、打好基础。实现城乡生态化发展,首先必须大力宣传、普及生态环境知识。从我国的实际情况来看,无论是经济较发达地区或不发达地区,生态环境意识都需要极大的提高。自觉的生态环境意识是实现城乡生态化,建设生态文明的基础和动力。根据《中国21世纪议程》、《全国生态示范区建设规划纲要》和《全国生态环境建设规划纲要》的总目标,就必须要改变一切不符合生态原则的政策,指定城乡各个领域、各个行业生态化发展的计划与措施,推行可持续城市和可持续小城镇的规划与设计,推广生态化示范试点小城镇、示范试点小区与示范试点村庄的规划与建设,推广生态技术、生态建筑,实施交通网络生态化,加快城乡生态化发展步伐。

第二步,发展期。重在逐步调整、改造社会经济结构,提高生活质量,改善环境质量,加强生态重构和生态恢复,增强城市共生能力,大力推广示范试点工程,进一步增强人们的生态意识,使之更加自觉地参与到城乡生态化建设的活动中去。加强生态立法与管理,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城市生态化发展法律、法规体系。对不符合生态发展的行为采取必要的行政与经济手段。

第三步,成熟期。实现城乡自然、经济、社会复合生态系统的全面生态化。这一阶段生态城市不是处于“静止”的理想状态,而要自觉地通过各种技术的、行政的和行为诱导的手段实现其动态平衡、持续发展,增强自行组织、自行调节能力。若其正负反馈失衡或自我调控失灵也会导致衰败。以上三个阶段,对于不同城乡因发展水平不同,每一阶段的时间跨度不相同。可喜的是我国已有不少城市乡村已处于起步期或发展期,但还有不少城市与农村仍在继续重蹈传统工业化的高能耗、高污染、低效率或“先污染,后治理”的城乡发展老路。在新的生态价值观指导下,应用生态化理念和综合生态系统分析方法,系统地研究城乡规划建设的理论、原理、方法、手段、技术和法规、管理等系列问题,对新时期的城市政府决策者、城市规划管理部门,和规划师、建筑师来说,无疑将具有特别重要的理论意义与现实意义。

篇8:民办高校品牌建设探析论文

民办高校品牌建设探析论文

【摘 要】民办高校在中国作为一种利用非国家财政性资金创办的新兴教育产业模式,与公办高校相比,具有起步晚、资金少、社会认可度较低但是机制灵活等特点。随着我国教育市场进程的加快,民办高校也被推入了品牌竞争时代。本文通过阐明品牌内涵、高校品牌的价值和作用,提出了打造民办高校品牌的战略构想,力图创出品牌,确保民办高校在市场中立于不败之地。

【关键词】高等教育 独立学院 品牌

民办高校是一种新兴教育产业模式,与公办高校相比,具有起步晚、资金少、社会认可度较低,但是机制灵活等特点。民办高校如何提升其核心竞争力,争取更多办学资源,在这场激烈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作为定位于培养适应社会经济发展需要的应用型人才的民办高校,怎样才能发挥其机制灵活等自身优势,扬长避短,打造属于自己的品牌?本文通过阐明品牌的内涵、高校品牌的核心要素,提出了打造民办高校品牌的战略构想,力图创出品牌。

一、民办高校品牌概述

1.品牌及民办高校品牌的内涵

品牌是指一个名称、标记、符号、设计或它们的联系使用,以便消费者能辨识厂商的产品或服务,并与竞争者的产品有所区别。民办高校品牌从狭义的角度看,它包括民办高校品牌名称、品牌标志和品牌基色等。品牌名称是教育品牌的核心,也是社会各界对教育品牌进行口碑传播的主要内容,如美国的“哈佛”、英国的“剑桥”;民办高校品牌标志为打造学校自身品牌,树立良好的公众形象而设计的易于辨认和识别的'形象化标志物;品牌基色,即有自己鲜明而富有个性的色彩标识。

2.民办高校品牌竞争力构成要素

民办高校品牌竞争力构成要素有以下几个方面:

(1)高校师生是品牌竞争力的主体。高水平的教师队伍是实施品牌战略的关键,一所高校的社会地位、社会影响,取决于有没有一批高水平、有影响力的教师队伍。优秀的人才质量是学校生存和发展的关键,有了高质量的学生群体,就有了信誉,获得社会的好评。

(2)校园服务是品牌竞争力的形成的客体。校园服务是最直观地反映一所学校的管理水平。能否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和生活条件,齐全的公共设施,这些客观条件既是学校竞争力的客体,又是学生在择校时的依据。

(3)高校产品的差异化的竞争力的具体表现。为学生提供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以及为用人机构提供的人才是高校的产品。高校的产品有自身的特色,区别区同类产品,必将增强学校的竞争力。

(4)品牌形象是学校竞争力的标尺。

二、民办高校如何塑造品牌

民办高校可以借鉴公办学校很多东西,惟有学校品牌不能复制,因为学校品牌是其在办学过程中长期的文化积淀,是不能被简单模仿的。民办高校可以通过许多途径来树立自己的品牌,但不管是什么途径,主要是要树立民办高校的核心竞争力。这意味着民办高校一定要形成自身特色,逐渐树立自己的品牌形象。

1.准确定位,突出自身特色

讲求教育实效,进行品牌定位是市场竞争的取胜之道,民办高校应充分利用灵活办学的机制优势,进一步贴近社会,贴近市场,加快市场研究,及时掌握宏观经济的发展形势、科技发展动态、高等教育人才的需求变化,分析本校和竞争对手的优劣不足,确定发展的方向和途径。办学过程中,运用高效的民办机制,尽快尽早地将消费者的潜在需求转变为现实需求,优化学校专业结构,增加专业对社会的吸引力,不断开拓教育市场。。

学校应办出自己的特色。特色就是区别于其他同类学校而属于自己专有的优势。这一优势是在学校办学实践中不断创造并积累而成的,以学校雄厚的实力和丰富的经验作后盾,能够日益彰显的学校个性。所以说特色体现优势,优势代表质量,它是学校产生社会影响并为社会认可的标志,是形成学校品牌的重要内容。

2.树立诚信办学意识

一些民办高校在招生宣传或其他工作中出现不诚信的行为,这种行为无疑阻碍了民办高校的健康发展。原因在于诚信是创造品牌和树立良好社会声誉的重要条件,民办高校在招生宣传或教学工作中要树立诚信意识。品牌是民办高校可持续发展的保证,民办高校要以自己优质的品牌,良好的信誉,坚守诚信,担负起教育的社会责任,充分认识品牌成长的渐进性规律,切忌急功近利,影响自身形象而前功尽弃。

3.借助外界力量,树立自己的品牌

一所高校的声誉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长时期的沉淀过程,来不得任何的虚假、夸大行为。民办高校可以通过与知名高校结成联盟,依托他人优势提升自身品牌价值,提高自身的办学水平和社会声誉,塑造自己的教育品牌。

(1)与国内高校联合办学

民办高校的办学经验与公办高校相比较缺乏,它可以通过有选择性与当地公办高校协商合作,利用公办学校的优良师资力量和先进的教学设备,实现自己的大发展。

(2)与国外高校联合办学

随着教育逐渐国际化,发达国家的高校与我国高校开展了许多教学、科研和文化交流活动。民办高校可以在我国法律和法规允许范围内,拓宽与国外高校合作办学的路子。通过引进国外优秀师资,吸收国外高校丰富的办学经验,组织高校间学生联合培养,学者互访等方式促进自己的发展,树立自己的品牌。民办学校也可以通过发挥自己的品牌优势,吸引更多的国外资金投入到学校,不断扩大学校的发展空间,实现学校的可持续发展。

(3)与企业联合办学

民办高校以培养实用型人才为主要目标,这正满足了企业迫切需要提高员工素质的需求。民办高校通过与企业界开展协商合作,不仅可以吸引它们的投资或捐资,解决学校办学资金短缺的矛盾,还可以为学生开辟专业实习基地和为学生创造就业渠道,逐渐扩大学校在社会中的影响力,提高社会知名度。

总之,民办高校品牌塑造之路是艰难的,需要高校不断创造和积累。但我们相信,当民办高校重视自己的品牌建设,品牌在民办高校的决策战略中占有重要的位置时,民办高校的明天必将更加辉煌,前途更加广阔。

参考文献:

[1]方慈.民办高校的品牌战略[J].经济论坛,,(16) .

[2]徐高明.高校品牌理念的内涵及其规定性[J].中国高教研究,,(12).

[3]温辉,袁静.独立学院品牌的战略与创新[J].发明与创新,,(3).

篇9:书法文化品牌建设论文

书法文化品牌建设论文精选

一、中原区域书法文化品牌建设

书法历史上,无意识的区域化品牌创建有许多例子,苏轼有言:“古之论书者兼论其生平,苟非其人,虽工不贵也。”这反映了书家作品“品牌”的确立,其形成过程要受到所在时代及所处环境的影响。区域文化历史差异性的客观存在是文化品牌区域化营造的基础,历史上明代董其昌“画分南北”到清初冯班提到的“书分南北”,再到后期“南北宗论”系统化的论述,是一个艺术风格区域品牌意识的自觉过程。书法历史上洛阳曾是一个书法文化中心,作为古代的政治文化中心,见证了书体变革的关键时期,这里汇集了众多杰出的人才,他们对书法艺术的探索产生深远的影响。魏晋时期“洛下新风”这一书风是对汉末以来新体书法的接纳和效仿,成为社会交流的通行字体而取代古体篆隶。士族群体的广泛参与新书风的学习与变革,形成当时的主流文化。虽然这一区域书法变革的连续性因“永嘉之乱”而中断,后随王羲之为代表的士人南迁江左形成“帖学品牌”,以洛阳为代表的北方区域逐渐走向方整严峻的“碑派”风格,清代对帖学的贬抑之后,龙门二十品造像题记成为北派取法的重要范本。“北碑南帖”的归类为中原书法“北碑”书风的构建提供了参考。龙门造像题记以及千唐志斋等碑版洒脱不羁的字体和劲健笔法也是构建中原书法品牌的重要元素。区域书法文化品牌的创建需要有坚守传统文化的意识,认识到其发展的延续性。上个世纪中期,在全国书法艺术处于低谷时,古都开封立足丰厚的历史根基,传统书法文化的艺术辐射使得本土书家自觉的实践书法,所成立的“书画组”对凋零的全国书法起到了领航作用。之后逐渐发展壮大,所组织的多次展览吸引了国内外的注意并引起过极大的震撼,提升了这个区域的文化水准。近代沈尹默、舒同和启功等前辈书法风格具有独特性,形成了一定的品牌效应,在当时人们心目中有显著地位。但由于对传统的经典营养汲取不足,他们所创立的品牌阻碍了复兴观念的成长。现在看来虽然学者对其艺术水准批驳不无道理,但并没不影响书法文化品牌营造这一文化现象。如今“中原书风”的集体创作意识及区域书法文化品牌正在营造之中,这些代表作品以整体的区域特征赢得视觉上的成功。侯开嘉先生认为书法发展存在俗书、官书的双线不同时的发展规律,正是俗书的不断优化导致“官书品牌”的形成,非主流的俗书一线仍然会不断向后延伸。清代作为一个书法集大成的时代,完成了从早期碑学大盛到末期碑帖双参的书学过程。当今书法因实用性衰退凸显了其艺术性的一面。因此,中原书法文化品牌营造是强化古今书法艺术中的美学要素,以传统为基础,又有明显的区域风格,而不是创造新的书体式样和脱离传统的个性挥洒。河南以书法作为文化品牌的构建有其自身的优势,中原书法历史文化氛围得天独厚,从贾湖刻符到殷墟甲骨文和商代彝器鼎文,以及每一朝代传承有序的名家名帖,洛阳千唐志斋碑版和龙门石刻千造像等地域资源。以来所评选的`全国书法名城开封、安阳和平顶山获此殊荣,书法之乡偃师和郸城,为中原书法文化的区域繁荣营造了良好契机。河南许多地区自发组织的书法活动也参与到了文化品牌创建中。商丘永成茴村在良好的书法传统背景下,当地的文化名人带动了人们对传统书法文化的学习与继承,并将书法作为一项文化产业,收到了较好的经济效益;鹤壁淇县泥河村以书法作为文化产业,推动了新农村建设。品牌意识也是风格意识,品牌的营造要防止程式化的僵化,要以发展的眼光看待品牌和风格,坚守传统而又有现代气息,所谓“古不乖时,今不同弊”。要在“中原书风”大格局中营造品牌的多元化,树立“精品意识和代表作意识”,立足“经典”,拓展“亚经典”,尝试“非经典”。

二、书法品牌构建中书法教育的潜力

区域书法教育水平与区域书法品牌构建有直接关系,科学系统的书法教育对品牌构建有深远的意义。将书法纳入教育体制并进行常规化的教学,既是书法未来繁荣的基础,也为书法文化品牌建设创设了多种机遇,衍生区域品牌特色书法教育模式和区域书风特色,直接推动了书法文化区域品牌化的发展。书法文化发展的未来在学校教育,从小学到大学的十多年间,这一过程注重“学”而非“创”,系统化的专业指导会对学生将来发展产生重大的影响。然而书法教育体系的完成却起步很晚,弘陶先生在概括上世纪80年代末以前书法状况为“身份不明”“长期缺席”,由于毛笔工具日渐为书写便捷的硬笔所取代,教学中出于字体辨别的需要,多以印刷体“横平竖直”为标准,所出版的“写字”类书法教材更多关注硬笔书法,而“软笔”书法教材在认识上存在诸多误区,阻碍了书法发展。随着对书法认识的不断发展和专业学者的参与,书法教材有了质的飞跃。目前中小学书法教学距离普遍意义上的常规教学还很远,能够进行书法课堂教学的学校还很不成熟。为了传承弘扬民族文化,“中国书法”被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教育部要求义务教育阶段开展书法教育,三至六年级每周要安排一课时的书法课,并且要把书法课开设情况纳入教育督导的专项内容。这一政策是书法教育普及发展的良好契机,目前,许多条件好的学校开始了书法教学的常规化,社会力量也投入到学校书法教育事业上。中国书法家协会在全国挂牌数十多所兰亭学校,并由培训部负责对学员进行书法培训,河南农业职业学院作为中国书法家协会中国书法家河南创作培训基地,今年10月份成功开班,培训全国学员数十人。希冀兰亭学校能“以点带面”,拉动所在区域书法教育的发展。然而“应试教育”是中小学书法教育普及的严重障碍,学校教育真正普遍开展“人的全面发展”的时代还没有到来,这也是许多“特色”“特长”学校开设的原因。因此,在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型过程中,一方面要提高书法在评价机制中的比重,另一方面研究多维的评价标准,间接地激发学生对书法文化的学习,同时扶植规范校外培训机构等社会办学。中原地区高等书法教育也在不断完善中,郑州大学、河南大学均开设了美术学书法专业的本科和硕士课程。其中,河南大学于开设美术学书法专业硕士课程,增设书法本科专业。之后郑州大学于20招生第一批书法硕士,并成立了郑州大学书法文化研究所。并在次年设置了书法本科专业课程。目前,洛阳师范学院、河南师范大学、商丘师范学院、安阳师范学院、许昌学院、信阳师范学院等高校都设置有书法专业,其他高职院校也积极开设了书法教学课程。高等学校非专业院系要考虑书法课程的设置,能够营造良好的学生学习书法的环境,使得高雅艺术能常驻校园。

三、书法品牌构建的积极意义

书法文化品牌构建能够带动区域书法及文化产业的繁荣,而且对民众的素质也会有很大提升。社会文明程度取决于每个成员对人类优秀品质的传承程度,书法文化承载了丰富的中华文明,书法的教化功用植根于其中所蕴含的民族文化精粹。黑格尔认为:“一个缺乏美感的人,不管从事什么职业,都是在精神领域里不健全的人”。书法艺术中对美的元素有高度概括性与抽象性,文字的创立之初,就与自然建立了密切的联系,造字过程源于对自然之物的抽象比类,所谓“近取诸身,远取诸物”“随体诘诎,画成其物”,朴素的唯物思辨渗透进汉字的造型中。汉字在书写中也力求与自然美相契合,并且把自然美延伸到与人格美相统一的伦理学意义之上,以人喻书,书人合一。所谓“书有工拙,而君子小人之心不可乱也”,“文以载道”蕴含的是中华民族的哲学观,文字书写过程的艺术化也成为思想文化发展史组成部分,因为学习书法必然要考虑到其所处的中华文化语境,书法能起到一个对中华文化链接贯通的作用,书法文化的学习体验过程融入了真、善、美等人性的品质提升过程。构建和谐社会,推进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和谐发展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目标。毋庸置疑,近年来中原经济建设有长足发展,且正处在高速发展的黄金时期,我们应该认识到深厚的文化底蕴是区域经济文化发展的根基。物质水平的单一发展,必然会引发精神家园的荒芜,导致社会畸形病态的现象上升,过分追求经济发展往往使得民众急功近利,因此,以当前历史契机为切入点,推进书法文化品牌建设,可以提升中原文化建设的整体水平。

篇10:终端品牌化建设,如何实效地展开?

随着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更多更新的营销手段都已被企业运用到市场中去了,例如品牌建设、品牌传播等,但是,很多企业在对本品牌本产品运用营销手段的时候,往往人为地将一些实效地、本为一体的营销手段给分裂开来了,结果企业的钱花出去了,员工的精力也使出去了,而销售额却未见得有多大的提升。如上面提到的品牌建设和品牌传播,很多企业就人为化的把品牌建设划定为是对品牌标识、品牌内涵、品牌个性、品牌形象、品牌核心价值等品牌基础方面的建设,把品牌传播划定为是依靠电视、报纸、杂志、网络、电台、车身等载体进行的广告发布。除此以外,如终端、新闻公关等就不再属于品牌建设或品牌传播的范畴了。这显然是一种错误的理解。很多企业也因此吃了很多的亏,苦头也只能往自己肚中吞了――显然,让我们正视这一现象的时候到了,例如终端品牌化建设。

马老板的“悲惨遭遇”

马老板是珠江三角洲一家私营企业的老板,也是被“分裂主义”运用品牌建设、品牌传播等营销手段伤害得最为“惨烈”的一人。事情是这样的:马老板于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中期在南海开设了一家卫浴公司,由刚开始的年销售额几十万元,逐步地做到了年销售额几百万元和数千万元,至20止,该公司的年销售额已突破了亿元大关,公司也在厂房建设、办公设备、工作人员、销售网络等众多方面达到了一定的规模,整间公司可以说是“朝气蓬勃”的发展着。随着一定规模的形成,马老板就开始思索着如何更好的发展本公司,更好的与科勒、美格、和成、TOTO、阿波罗等知名卫浴品牌展开有效地竞争,分食更多的市场分额。于是,自年初,该公司就全新的展开的品牌建设和品牌传播工作,品牌标识花重金请了香港一知名设计师进行了全新的设计与“诠释”,又请了广州一专门服务于卫浴企业的广告公司进行了全套的VI设计,品牌传播也在《南方航空》、《瑞丽》家居版、《广州日报》等多种媒体进行了传播。值得庆庆幸的是:该公司参加207月6日至9日在广州琶洲国际会议展览中心举办的第六届中国(广州)国际建筑装饰博览会,第一天上午就有近30名经销商加盟该公司,整个展会举办得非常地成功――四天时间成功吸纳了近百名经销商的加盟,再加上原有的300多名经销商,整间公司的经销商已达400名,

这让马老板笑得合不拢嘴了――亲身感受到了品牌建设和品牌传播的魅力,尤其是对公司带来了巨大的效益和发展空间。

俗话说:“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参展结束后,随着时间的逝去,该公司的销售情况却一直不见参展招商式的“大跃进”。当马老板“醒悟”之后,已是年底11月份了。为什么招商那么成功,而日常销售却不怎么活跃?马老板带着疑问,想到全国市场走一圈,看看是什么“妖魔鬼怪挡着道”?20多天过去了,马老板黑着脸回来了。气急败坏马老板当即召开了一场营销部全体人员的会议,训斥了大家一顿,也指出了公司花了几十上百万元的广告费,却没能带来终端销售提升的原因。他通过近30天在全国的走访和与其它知名卫浴品牌的对比,发现并不是本公司的广告打得不足,而是全国各地的终端建设得太差,未能有效地吸引消费者。例如专卖店的广告画,本公司的是各个墙面上张贴得满满的,而且本品牌的两家专卖店的广告画并不相同,百花齐放,使消费者极不习惯,本品牌的传播效果也削弱了很多,而其它知名卫浴品牌的专卖店则不同,广告画全国基本上都是统一的,让消费者极易记忆,同时数量也非常的合理,整间专卖店在产品陈列、广告画张贴、自由空间、收银台、洽谈桌等方面的布局都非常地科学、合理和人性化,让消费者进店就是一种享受,而本品牌的全国各专卖店在这方面却相差太远,很“主动”地就是消费者拒绝于门外了。又如专卖店的卖手,马老板以消费者的身份到竞争对手的专卖店去“购物”,导购小姐是非常具有亲和力的接待,微笑、细心、产品技术、品牌内涵、价格等众多方面要表现得非常专业、得体、友好,而本品牌专卖店的卖手表现得则千差万别,服务水平不在同一档次,如有的卖手对本产品本品牌的东西一无所知,回答了两三个问题就没话可说了;有的卖手是看见消费者进店了,也不主动打招呼,进行产品介绍;有的卖手对消费者的咨询非常厌烦……如此怎能把产品卖出去?马老板这次出行,就是受到了这样的“悲惨遭遇”,他感到痛心。但幸好他发现得及时,而且能发现出这么多问题,他心里又有了一丝安慰……终端出问题了,既然品牌建设和品牌传播做好了,那么,终端品牌化建设也应该做起来。马老板这样思考着。

篇11:农产品品牌化经营战略研究论文

农产品品牌化经营战略研究论文

摘要:农产品品牌化经营对农业发展有很大的带动作用。农产品品牌化经营通过降低农业企业的成本来实现农业企业利润最大化,通过促进农户增加优质农产品的生产和销售来增加农民收入。

关键词:农产品品牌;选择成本;作用机理

由于农产品生产过程的长期性,种植、养殖空间上的广泛性及质量的隐蔽性等特点,农产品市场存在严重的逆选择现象。逆选择导致农产品生产者不愿提供成本较高的优质农产品,只愿提高普通或者劣质农产品。农产品是消费者日常食物的主要成分,农产品质量直接影响消费者的健康。如何增加优质农产品的供给,提高农产品生产经营者的积极性,是关系广大消费者健康和整个农业经济发展的大问题。在策略选择上,除政府组织实施农产品质量认证等措施外,农产品实施品牌化经营是实现以上目标的有效手段。

一、农产品品牌化经营对农业企业的作用机理

随着农产品市场的竞争,农产品种类和品牌出现“爆炸式增长”,消费者面临的可选择信息越来越多。生产者获得消费者的“选票”难度越来越大,农产品生产经营者推介产品、吸引消费者购买的成本也变得越来越高。

(一)农产品品牌化经营可降低农业企业产品推介成本。农业企业为生存、发展,必须考虑降低推介成本,提高推介效率。由于市场上农产品的品种繁多,竞争激烈,消费者被纷繁的信息所困扰,农业企业在市场上采取逐一介绍农产品的功能、特点、质量的做法不容易引起消费者的信任和注意。消费者陷入信息的“爆炸式增长”,对新信息有排斥情绪,给企业的产品推介带来困难;推介没有品牌的产品会使消费者难以信任或记忆凌乱的信息。但农业企业如果采取品牌策略,用品牌将农业企业和产品信息“打包”呈现给消费者,就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达到降低农业企业推介成本、增加销售的目的。

(二)农产品品牌化经营可促进农业企业利润增长。农产品品牌可以克服农产品市场的逆选择现象,有利于促进农业企业利润的增长。随着经济发展和收入水平的提高,消费者对优质农产品的需求旺盛,只是苦于不能分辨农产品质量的优劣,而不敢购买生产者自己宣传优质农产品。如果有一个制度保证农产品生产者供给的是优质农产品,消费者将会毫不犹豫地购买此产品。“品牌”作为一个制度被长期受益的生产者所遵守,消费者就可以放心购买那些自己信得过的品牌农产品。由于品牌农产品受到育种、栽培、养殖等农业技术水平及生产土壤、水质等自然条件的限制,品牌农产品的种植面积、养殖数量都不能够满足所有消费者对品牌农产品的需求,品牌农产品长期处于供不应求的状态。品牌农产品的价格一定高于均衡价格,也就会产生生产者剩余。供不应求状态越明显,生产者剩余将会越多,企业利润越大。因此,品牌在解决农产品市场逆选择的同时,将直接增加消费者的有效需求,促进企业利润的增长。

(三)农产品品牌化经营促进农业企业可持续增长。农业企业建设品牌的目的就是希望通过建设品牌,发挥品牌价值的功能,使农业企业可持续增长。“品牌”建设成功与否决定企业增长是否永续。品牌决定消费者选择行为,消费者选择行为的依据是产品的利益点。产品的利益点是通过品牌体现出来的。农业企业的可持续增长可以分解为两个变量,一个是“可持续”,即长久,时间上的长期;另一个是增长,即空间上的扩大,具体指经营上的增长,一般是指销售量的增长。如上所述,消费者寻求信息搜寻成本和选择成本的最小化,而品牌能够降低信息搜寻和选择成本。在品牌建设者遵循品牌承诺的情况下,消费者自然愿意在信息搜寻和选择成本最小化的同时,忠诚于自己所信任的品牌。这种“忠诚”导致消费者的重复购买,重复购买的结果就是“可持续”,“可持续”的购买实现了农业企业的增长。品牌建设成功的农业企业在凝聚了一部分忠诚的消费者外,又不断地吸引新的消费者。品牌的实质是信用,一个企业通过品牌向消费者展示企业的信用,通过扩大品牌知名度来宣传扩大企业的声誉,从而吸引越来越多的消费者。越来越多的消费者带来越来越多的销售收入及利润的增加,这也就是实现“增长”。实践充分证明,品牌的`成功建设必然带来企业的可持续增长。

二、农产品品牌化经营对农户的作用机理

一般情况下,农户销售产品有两种形式,一种是将产品直接销售给消费者,不经过中间加工环节,由于个体农户销售的产品数量有限,农户不会自己出资建设品牌。另一种形式是农户将产品销售给农产品加工企业,农产品加工企业进行加工处理后销售给消费者,农产品加工企业为长期利益进行品牌建设,这时农户的角色是农产品品牌的参与主体而不是建设主体。

(一)农产品品牌化经营增加农户对优质农产品的供给。根据新古典经济学的经济人假定,农户生产经营的目的不仅是为满足于自身的消费需要,也是为追逐利润最大化。一般情况下,由于农产品的生产与产品特征所形成的质量信息不对称,消费者不能从外观上辨别其质量情况,在农产品市场上不同质量的农产品具有“形的同质性”而具有相同或相近的价格,但由于生产质量较高的优质农产品需要投入较多的成本、需要支付更多的生产技术转让费用及为区别其他普通农产品所需要优质农产品的营销费用等,所以生产优质农产品的投入成本要远远大于生产普通农产品和劣质农产品。而逆选择使优质农产品售价与劣质农产品相同或相近,而成本要高出很多,农户生产安全优质农产品的利润远低于生产普通甚至劣质农产品所获得的利润,有时可能是负值。逆选择使农户不愿意生产安全优质的农产品。在价格一定的情况下,农户最大限度地降低生产经营成本(如使用价格便宜的劣质化肥和带有毒性的农药、激素等)来增加收益;或在投入一定的情况下,最大限度地增加产量(如过度地滥用化肥农药、生长激素等)来增加收益,这就为农户进行不安全生产行为创造了条件,使他们能够在生产经营普通或劣质农产品时获得不错的利润,而优质农产品的农户仅能获得较少的利润甚至亏损,进而使他们逐步退出市场或转为生产普通农产品甚至劣质农产品,最终结果就是农产品市场的整体质量水平越来越低。虽然农产品生产者不得不提供低价劣质农产品,但优质农产品市场需求旺盛,消费者盼望优质农产品的供给。在国内市场,随着消费者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消费者对优质农产品的需要越来越强烈。国际市场方面,我国是农业大国,农民人口队伍庞大,为提高农民收入,必须进军国际市场,国际市场的农产品品质标准一般要高于国内生产的普通农产品的质量水平,多年来的农产品市场逆选择现象导致农产品内在质量严重不符合国际市场要求,再加上我国人世后,国际农产品大量涌入,对我国农产品市场造成严重冲击,高端农产品市场被国外的品牌占据,本土农业企业只能在低端市场竞争。因此,提高我国农产品质量,提升农产品国际竞争力,是我国农业企业的必然选择,国际、国内两个市场对优质农产品的旺盛需求为我国农产品生产经营农业企业生产高质量农产品提供外部动力。

(二)农产品品牌化经营增加农户收入。长期以来,受人口与耕地的双重压力,我国农业一直是以追求产量增长为目标,农产品品种结构单一,品质普遍不高,地区结构趋同,产后加工技术落后。尽管这种数量型农业在人均收入和农产品数量水平低、国内与国际贸易不发达的情况下,曾为我国农业发展和保证有效供给做出巨大贡献。然而,随着农产品的日益丰裕和人们收入的提高及农产品市场发育程度的上升,这种数量型农业模式已不适应人们消费需求的变化,导致农业生产结构和产品结构严重偏离消费结构,从而不断引发农产品周期性“卖难”危机和农民增产不增收的矛盾。分析农民收入增幅不大的一个主要原因是农业产业结构不合理,低档、无特色农产品占据市场主导地位,消费者的支付预期不高,尤其农产品的逆选择现象长期影响市场,使消费者追求高质量农产品的愿望难以实现,农产品市场长期处于买者、卖者均不满意的尴尬局面,农户收入水平长期增幅低于城市居民的收入增幅。农户之所以长期生产普通农产品或劣质农产品是因为农产品市场的逆选择现象和选择成本过高导致消费者不敢购买优质农产品,致使有利于农民也有利于消费者的优质农产品的生产供应得不到实现,市场充斥着劣质和普通农产品。农产品品牌能够起到降低消费者选择成本,解决农产品市场上逆选择现象的作用,使制约农民生产供应优质农产品的逆选择现象和选择成本过高现象不复存在,农户的生产对象自然转向利润高的优质产品上面来,农民也将获得比生产普通或劣质农产品获得更多的收入,农产品品牌也就起到增加农民收入的作用。

(三)农产品品牌化经营增强农户可持续经营能力。农民收入的增加,必然会增强农户的可持续经营能力。当前农民收入不高,农民用于提高生活质量的支出增幅较小,用于生产的资金也十分有限,更谈不上用于提高农产品质量的资金。在这种情况下,农户为解决当前生活生产中急需解决的难题,在没有形成农产品品牌带动的生产经营的格局下,农户只能按照市场能卖什么就生产什么的原则进行生产,不考虑可持续发展的问题。当农户供给农产品的农业加工企业的品牌建设成功后,农户可以生产优质农产品并能得到比生产普通农产品或劣质农产品的收入更高的收益。农户收入的增加,不仅使农户生活水平提高,更能使农户有充足的资金投入在优质农产品的生产上,形成可持续发展。农产品品牌化经营可以提高农户生产优质产品的自觉性。当农户在农产品品牌制度的约束下进行生产经营时,农户收入大幅增加,农户的生产经营就会进入良性循环状态,在这过程中农户也是学习者,慢慢知道品牌能使自己致富,自己生产经营的农产品必须符合优质农产品的标准等等。这些认识逐渐变成农户的自觉意识,农民就会把增加优质农产品生产投入,提高产品质量作为自觉行为。

三、结论

随着国内消费者收入的不断提高,国际市场的竞争越来越激烈,农产品品质升级迫在眉睫。提高农产品质量单纯依靠政府进行质量标准控制是被动的、单方面的,只有依靠农业企业和农户的自觉行为,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而农产品品牌就是激发农户和农业企业自觉提高农产品质量的有效方式。通过以上分析表明,随着农产品品牌化经营的不断深入,会有越来越多的农户生产经营优质农产品,农产品的整体质量会大幅提高,我国的农产品竞争力就会增强,不但可以实现农产品品牌建设的飞跃,还会大大提高我国农业整体品牌在国际上的形象,促进我国农业的全面发展。

篇12:浅谈中职学校品牌化战略论文

浅谈中职学校品牌化战略论文

摘 要:将品牌化战略引入到职业教育领域中来,有利于优化教育资源,有利于提高学校的核心竞争力,有利于增强职业教育吸引力。优质教育品牌就是学校办学特色,它主要包括先进的办学理念、过硬的教育质量、强大的师资队伍及较高的办学效益等。对学校现有资源的整合并引入CIS系统是品牌化战略实践研究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职业教育;品牌化;CIS

美国营销大师菲力普・科特勒对品牌做出了如下定义:品牌是一种名称、名词、标记或设计,或是它们的组合运用,其目的是借以辨认某个销售者或某群销售者的产品,并使之同竞争对手的产品区别开来。事实上,品牌化战略在教育领域中的应用研究仍比较薄弱,本文拟就中职学校教育品牌构成要素及品牌化战略方面谈谈个人的一些见解,以期引玉。

一、中职学校教育品牌化战略的必要性

前不久国家出台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明确指出,要“探索适应不同类型教育和人才成长的学校管理体制与办学模式,避免千校一面”。中等职业学校作为我国职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担负着一个地区经济发展所需中初级技能型实用人才的培养任务,尽管目前国家对中职教育的支持力度在加大,但由于中职教育本身的先天不足,再加之学校的管理、教育质量、生源质量以及毕业生就业等诸多因素的影响,使得中职学校的发展仍然举步维艰。

在中职学校生源越来越少、越来越差的情况下,强化特色立校、提高教学质量、优化专业结构、营造出品牌效应无疑是一剂良方。学校品牌是高质量、高品位教育的形象,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资本。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中职教育作为教育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当然需要塑造良好的品牌形象以提高知名度。从这个意义上讲,实施特色品牌战略,是事关中职教育生存与发展的长远大计。

中职教育实施品牌化战略,有利于促进学校的教育教学改革,促使学校提高教学质量。品牌既是学校在社会公众中的形象,又是一种对学校的外在约束,重视品牌的学校必然会把这种外在约束内化为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的动力。

中职教育实施品牌化战略,有利于学校以市场为依托,关注社会公众或组织对教育服务的需求以及企事业单位对教育的终极产品――毕业生的需求,也有利于提高中职教育吸引力。品牌是市场经济的产物,品牌得以推广,依赖于品牌所代表的产品或服务能满足目标消费者的需要。教育是特殊产业,而职业教育更是直接为社会经济建设服务,不贴近市场,不以市场为依托,不关注社会的需求,教育品牌就很难树立和推广。

二、中职学校教育品牌的构成要素

品牌不能简单地理解为商标,它不仅仅是质量的保证或购买识别的符号,更是明确表达风格、特色、精神文化及理念的追求。品牌最深层次的含义是其个性、文化和价值观,它们构成了品牌的实质。品牌在很大程度上还包含一个市场营销与形象推广的概念,只有挖掘出品牌的内涵,才可能创造出品牌的价值。作为中等职业学校,品牌要素应包含以下几个方面:

1、先进的办学理念、科学合理的专业设置

一所学校的办学理念是引领学校前进的原动力,是学校教育文化的浓缩。教育本身应该有超前性,办学理念更应该有超前性。学校在设置专业时,不能仅靠主观臆断,必须遵循一定的原则,包括科学性原则、区域性原则、前瞻性原则、可持续发展原则、垄断性原则以及灵活性原则等。同时,不同的专业发展战略,也同样决定了专业的生命力,学校可根据自身的条件、本地区社会经济环境以及区域内其他中职学校的专业设置情况,选择不同的专业发展战略。

2、有一支优秀的“双师型”专业教师队伍

师资是教育质量的保障,是物化为教育质量的生产力,是教育教学活动的主体。一方面,可以通过教学活动对学校品牌进行间接提升;另一方面,拥有众多的名教师、学科带头人本身也是名牌学校的具体体现。

3、高效的学校管理、稳定的教学秩序、优质的后勤保障、优异的教育质量

学校的正常运行依赖于各个环节所发挥的作用。健全的规章制度与人文化的科学管理的有机结合,是各环节发挥效能的保障,是维系学校各个部门通力合作的纽带。稳定的教学秩序是教育教学活动的最基本要求,是实现教学目标的最基本保障。学校的后勤工作,一方面对教育教学活动起着服务和保障作用,另一方面也承担着一定的素质教育任务,抓好后勤工作,为师生树立良好的形象,同样有利于发挥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教育质量是学校教育活动的终极目的,是各环节高效工作的具体体现,是教育品牌内涵的载体,是对社会公众最具说服力的广告。教育质量高低的评价,应以国家的教育方针为总的指导思想,以实现学生岗位技能提升和可持续发展为目标,同时更要体现社会公众的期望。

4、和谐奋进的工作氛围、优美优良的育人环境、良好广泛的社会关系

良好的工作环境与和谐的工作氛围,有利于激发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和组织的凝聚力,有利于激发教师潜能,提高工作效率。这里的育人环境包括学校的自然环境与人文环境,绿色、优美、整洁、舒适的学习环境不但能陶冶人的情操,更能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优良的校风、学风、班风是提高教育质量的'基础,更是教育品牌的体现。职业教育的社会化功能与市场化发展,必然导致学校与政府职能部门、家长、用人单位、竞争对象以及新闻媒体、社会公众等各个方面发生千丝万缕的联系,处理好与它们之间的关系,不但能得到有效的帮助、减少不必要的麻烦,而且还有利于学校品牌的传播与推广。

三、中职学校实施品牌化战略的途径

一个知名的教育品牌应该是教育质量的长期积淀,是不断追求完美的努力过程,同时也是通过科学有效的整合推广和品牌系统管理,获得持续而长远的发展过程。教育品牌应是一个系统,表现为一所学校的管理、师资、教育质量等各个方面在社会公众中的印象,每一个环节都会影响到整体的品牌形象。教育品牌的创建,除了提高学校现有教育资源的整合价值外,引入营销学中的CIS系统,不失为一个有效的方法。

理念识别系统(MIS)应包括学校的办学方针、办学理念、办学特色、管理作风、进取精神及风险意识等。理念识别系统是CIS的灵魂,是最高决策层次。行为识别系统(BIS)应包括对内行为与对外行为。对内行为主要指师资培训、生活福利、工作环境、内部修缮、研究发展、环境保持等管理活动以及标准化的校纪校规等;对外行为主要指市场调查、专业开发与规划、公关活动、对外宣传等,表现为动态识别形式。视觉识别系统(VIS)应包括学校校舍或其他建筑物式样、环境绿化与美化、教室办公室内部装饰、教职员工服装形象、学生装、学校标识、标准色、标准字体、信封、信笺、簿本、校车等的标准化设计等,表现为静态识别形式。

针对CIS系统,学校在对教育品牌进行培育和提升的过程中,可以通过三个步骤进行:一是教育品牌的规划设计,主要是对品牌的构成要素和影响因素进行科学有序的整理、总结和分析,建立品牌识别,确定办学方针及办学特色,为以后的品牌化战略做好理论上的准备和意识上的整合,这一阶段也是理念识别系统确立的过程。二是教育品牌的建立。在这一过程中,学校应建立统一的学校视觉识别系统,并严格地予以执行,同时通过制度化与人文化的管理,形成具有学校自己特色的行为识别系统。三是教育品牌的推广及维护。品牌概念是一个沟通宣传的精华所在,通过它,我们用最简单的方式就能达到与外界的沟通。因此,学校应针对自己的品牌发展一系列的概念,通过概念来诠释学校教育品牌。

参考文献

[1]杨士恒高等职业教育品牌化发展的模式分析[J]。教育与职业(理论版),(22)。

[2]王波刘永浪南昌市建设高等职业教育城市品牌探讨。江西蓝天学院学报,(6)。

篇13:浅析高职学风建设发展思路论文

浅析高职学风建设发展思路论文

摘要:学风建设是推行素质教育的必要前提,更是高职院校得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保障。本文分析并指出当前高职院校学风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并针对问题提出了有效的解决方案,有利于高职院校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学风建设;教师;校园文化

全面推行素质教育是国家深化教育改革的主要方向,然而良好的学风是保证素质教育得以顺利实施的重要前提。高职院校以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为宗旨,在办学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学风在促进高职院校提高办学水平以及人才培养质量方面显得更加重要。好的学风不仅是学校的办学灵魂,更是教育不断向前发展的推动力量和永恒主题。

一、当前高职院校学风存在的问题

1.缺乏学习主观能动性以及学习热情

随着高等教育普及规模的不断扩大,高职院校近几年的学苗整体素质呈下滑趋势,很多学生学习主观能动性较差,情绪浮躁,不想学习、不愿学习,不知道学习的意义,不能主动积极的投入到学习中来。例如:很多学生课上不能主观能动的认真听老师上课,不能在老师的'引导下去思考问题;课下不能独立完成课后作业,总之普遍缺乏学习的热情。

2.学习目标不明确,缺乏学习动力

高职院校尽管为学生开设了职业生涯规划课程,但很多学生不能很好的把学习目标与将来的职业生涯灵活的结合起来,不但不明确学习的目的,甚至不明确所学专业内涵与将来的职业方向。很多学生热衷于游戏、交友、兼职等,逃课、迟到等现象时有发生。总之大学的课业学习对于这部分学生来说似乎缺乏意义,没有内在学习动力来激发学习积极性。

3.学习方法运用不得当

很多学生不能使用课前内容复习、课上认真听讲并针对重点知识做笔记以及课后复习的学习方法,并且不善于使用参考书、网络等手段加深对知识的理解,例如遇到灵活的问题不能够举一反三,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较为呆板。于是当一知半解的知识日渐增多时,不但对后面知识的学习产生阻碍,而且慢慢使学生丧失了学习的兴趣和热忱。于是不善于在学习中使用恰当的学习方法会严重影响学习效果和学习效率。

4.社会不良风气侵袭学校环境

社会上的拜金主义、功利主义、缺乏诚信等不良风气,对高职院校学生的道德观、价值观带来较大的影响和冲击。高职院校的学生缺乏社会经验、思想意识较单纯、意志品质不坚定,对不良之风没有分辨能力和抵御能力,很容易受到不良风气的侵袭。例如:很多学生缺乏责任感在享乐主义的驱使下,不思进取,出现逃课、作弊等现象;还有一部分学生在拜金主义的驱使下,注重眼前利益的得失,利用课上时间去兼职,不能从长远的眼光出发为将来职场打拼做好基础知识的学习以及文化素养的提升。

二、加强和改善高职院校学风建设的建议

1.加强学生心理健康辅导,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积极性

高职院校的教师要善于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展开有针对性的心理健康辅导,这项工作不仅是思政教师和辅导员应该承担的责任,同时任课教师针对学生的状况也要进行及时的有效的心理健康辅导,引导和帮助学生提高适应环境的能力、加强抗挫能力、树立正确的学习观和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以及心理发展中的良性因素,从而引导学生对学习产生主观能动性和积极性。在教师队伍中逐渐渗透对学生进行心理关注和辅导的意识,让每一位教师都能主动履行心理辅导的职责,营造一种关心学生、热爱学生的和谐氛围。

2.充分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加强学风管理

面对当前高职院校学生特点,要求教师要结合课程内容对教学方法做相应的调整,摒弃“知识本位”的思想,充分体现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例如在教学中引入“项目教学法”的思想,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讨论项目的确定、目标的设立、计划的实施、总结评价等各环节,教师在该过程中进行指导和关键点的讲解,充当组织者、指导者以及合作伙伴的角色。从而引导学生由内向外产生学习动力。此外,教师要从严治教、加强教学管理,这是学风良性发展的必要保障。例如,教师在日常授课过程中加强学生出勤率、作业上交率以及上课纪律、课上听讲状态的监控和管理,加强对学生学习行为的规范与管理。

3.营造良好校园文化氛围抵御社会不良风气侵袭

一直以来,好的学风是文化不断沉淀的结果,所谓塑造学风的文化就是要创造积极的、和谐的、美好的育人环境。俗话说:“人管人累死人,制度管人管住行,文化管人管住魂”,由此可见通过文化对人潜移默化的影响是最有成效的,可以通过良好的文化氛围去感染人、陶冶人、塑造人。由此可知,学风建设是文化建设的产物,高职院校可以通过打造校园文化去感染学生,充分发挥校园文化“育人”的作用。学校或各系可以开展各种主题活动,如学科竞赛、专业技能大赛、艺术作品展,组织开展有意义的系列讲座、学习研讨等活动,此外利用好校园宣传平台进行大力的宣传,例如充分利用微信、bbs、校园网等途径进行及时报道,不仅激发学生对专业的热爱,对学习的热衷,同时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动手能力,不仅提高了学生的专业素养,而且提高了学生的文化艺术修养,从而激发学生更加珍惜生命、热爱生活,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由此面对社会不良风气的侵袭才能具备强大的抵御力量。

4.全校上下互相配合齐抓共管,规范学风建设体系

学风建设是一个长期、复杂、系统的工程,它绝不仅是学生管理部门的工作,它要求学校管理机构、教学系部、服务部门等相互合作、相互影响、齐抓共管,由此才能从上到下、由内而外打造校园良好的学风,从而推动学校向更高、更好方向发展。

参考文献:

[1]杨妙春,王宏.高校学风建设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教育探索,2009(6).

[2]李显增.当前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问题及建设思路[J].教书育人,2007(12).

相关专题 传统工艺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