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艺术与建筑装饰结合现况论文

我吃木瓜 分享 时间: 收藏本文

【简介】感谢网友“我吃木瓜”参与投稿,下面是小编为大家带来的美术艺术与建筑装饰结合现况论文(共13篇),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篇1:美术艺术与建筑装饰结合现况论文

摘要: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逐渐提高,许多人已经不再追求简单的衣食住行上的需要,而转移到了对生活质量和对美的追求。美术艺术是最能满足人们审美能力的学科,同时在建筑装饰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和作用。由于美术艺术中有人们喜欢的色彩和图案,因此在建筑装饰中,色彩和图案的选择都能体现人们的审美观念和水平,这是人类精神文明不断发展的结果。现如今,人们对建筑装饰艺术极为重视,同时也给人们生活质量的提升带来一定的优势,建筑装饰已经不再是传统的建设房屋,而转变成了八大艺术门类之一,对社会的发展起到了积极地促进作用。

篇2:美术艺术与建筑装饰结合现况论文

建筑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同时也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它不仅具有着一定的实用功能,可以满足人类对生活的需要,同时还具有一定的审美功能,能够在建筑装饰中体现出审美意蕴,同时还能体现出一个国家独特的设计理念和文化价值。在建筑装饰的设计理念中能够体现许多美术艺术的特征,本文将对美术艺术与建筑装饰的完美结合的现状进行分析。

一、对建筑艺术的简述

建筑艺术属于实用艺术的一种,它指的是按照美的规律,运用建筑艺术独特的艺术语言,使建筑形象具有文化价值和审美价值,具有象征性和形式美,从而体现出民族性和时代感。在前,古罗马的建筑师维特鲁威提出了建筑的三条基本原则“实用、坚固、美观”,在这三点中,美观被摆在了越来越重要的位置上,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的物质需要得到满足,并对精神需要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世界著名华人建筑大师贝聿铭认为:“建筑就是空间的感觉,建筑也是一种创造空间的艺术。”建筑的艺术语言和表现手段都十分丰富,包括空间、形体、比例、节奏以及色彩和装饰等许多因素,而装饰作为建筑物的有机组成部分,也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它可以为建筑艺术增光添彩。例如:在中国传统的建筑艺术中,就十分注重建筑的装饰,不但要在屋角处做出翘角飞檐,饰以各种雕刻彩绘,通常还在屋脊上增添一些走兽装饰,这些不仅可以体现出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同时还能展现出建筑装饰的美感。建筑艺术作为民族文化的体现和时代精神的镜子,又总会以直观形象反映出一定的社会意识形态和深刻的历史文化内涵。例如:世界有名的“哥特式建筑”,反映了整个中世纪社会生活的复杂内容,以及反映贵族审美趣味的“洛可可式建筑”,从法国兴起后流传至欧洲,外形精巧,富丽堂皇以及故意营造出的不对称感也应用到了现如今的许多建筑设计中。

二、美术艺术与建筑之间的关系

现如今,建筑艺术在日新月异的发展,所以传统的建筑装饰已经不被大多数人所认可,在现代建筑设计理念中融入创新元素,才会使建筑艺术发展的更好。下面,笔者将对美术与建筑之间的关系进行浅析。

(一)透视在建筑中的应用

在现如今的建筑结构应用中,借鉴了许多美术艺术中的绘画技巧和风格,通过将轮廓与线条和色彩等有机的融合在一起,并有效的控制构图中的各个环节,加上建筑师的个人的思想和情感,在建筑中既能体现美术艺术中的审美情趣,同时又能体现建筑理念和风格特征。

(二)各环节一体化

环境、建筑以及文化之间的关系有着一定的联系,同时又十分微妙。环境决定着文化,而环境需要通过建筑体现出文化特征和价值,在建筑中能够体现出建筑师所要体现的文化内涵,也能体现出建筑师的文化底蕴。环境与文化相结合,更让建筑艺术具有了一定的地域性和民族性的特征,从而也使得不同国家的建筑艺术能够代表着一个国家独特的文化背景和对美的追求。

(三)构图的设计应用

在建筑设计中,无论是房屋的外形设计还是房屋内部的家居设计,都会涉及构图,而建筑艺术中构图与美术艺术中的构图有着异曲同工之妙,在进行建筑的设计时,可以通过在图纸上绘制出立体的设计方案,便可以根据图纸设计对房屋进行建设,建筑师一定有着深厚的美术底蕴,在设计中不仅发挥建筑物的实用功能,同时也应该考虑建筑物的美观性,并根据用户的需求,对建筑物的颜色和形状进行分析,从而设计出完美的建筑构图模板。

(四)建筑中的色彩特征

在建筑设计中,往往会将色彩的处理作为建筑的重点,在建筑中应避免特殊色彩的使用,正如美术绘画中的色彩搭配原理一样,在色彩的处理中,重要的是让人们感到心情愉快,并感受到房屋中的怡人之感,避免特殊色彩给人们造成心理上的变动。随着人们对房屋质量要求逐渐提升,因此,人们更注重对色彩的搭配,以及对室内物品的陈设等,这些看似简单的设计理念都是以美术艺术为基础得来的。

三、美术艺术与建筑装饰的完美结合

建筑装饰艺术是美术艺术的一种,也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结晶,它蕴含着建筑艺术中的审美观念,同时也融入了诸多的文化元素。下面,笔者将对美术艺术与建筑装饰的完美结合进行分析。

(一)建筑装饰中融入传统文化

中国的建筑装饰是从欧洲发展来的,想要让建筑装饰有所发展,就要在建筑中体现本民族的文化特征,并结合现代化的建筑装饰理念,让建筑装饰在体现中国传统文化的同时,也能被大多数人所喜爱。建筑装饰元素给现代设计提供了大量的设计素材,它们具有着极强的文化性特征,同时这些建筑装饰元素也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由于现代化城市的生活节奏逐渐加快,因此符合人们审美趣味的建筑装饰元素,能让人们在疲惫的生活中感受到一丝惬意和愉快,能够使人们达到劳逸结合的效果,从而营造出和谐的氛围。建筑装饰的目的在于能够装饰产品并点缀建筑,同时让人们获得视觉和心灵上的美感,同时也让人们感受到家的温暖。建筑装饰通过美术艺术手段对人们的审美情感表达出来。随着人们对美的追求日益提升,因此建筑装饰成为了建筑的核心要素。建筑装饰包括利用建筑构建的抽象组合进行装饰,从而更好的表达建筑物的特征以及建筑师的内心想法;另外,建筑装饰中的.图案和花纹也能够体系建筑独特的艺术美。由于中华民族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所以,我国的建筑装饰理念应与传统文化相结合,可以从神、形、意三个角度分析,形代表建筑装饰的外表特征,而神代表着中国文化的独特之处,意指的是建筑装饰所具备的深厚的文化意蕴。如:在建筑装饰中可以融入中国传统的云纹、龙纹等元素。

(二)建筑装饰与美术艺术的融合方式

美术艺术是当代建筑装饰的典范,同时在建筑装饰中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从早期的中国古典建筑到建筑园林的设计理念中,均可以体现出建筑装饰的魅力。具有中华民族传统艺术美感的建筑装饰在秦汉时期就有所体现,我国的四大神兽,青龙、白虎、玄武、朱雀等都是极为常见的装饰图案,这是我国建筑装饰与美术艺术相结合的典范。在现代化的建筑装饰中仍然试用。

(三)建筑装饰中美术艺术的发展方向

在清朝末期,建筑是一门工学,并没有体现艺术的价值。而到了1925年,建筑装饰艺术才开始兴起并将其装饰理念和风格运用到了建筑设计中来,发挥着积极地影响。建筑装饰带有着浓郁的美学特征,并通过图案、轮廓、线条以及色彩等体现的淋漓尽致,给中国建筑业带来了不小的冲击,这种风格对后期的建筑装饰设计起到了一定的影响。直到21世纪,时代在不断进步,人们的生活水平也有了显著提升,因此建筑装饰工程的重视程度也在不断加深。我国在建筑装饰上吸取了欧洲优秀的设计理念,并结合中国本土化的建筑装饰风格,打造了属于中国特色的建筑设计体系。随着时间的流逝,建筑设计师开始将传统的美术绘画中能够体现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图案融入进建筑装饰中来。例如:北京的鸟巢、长城等建筑,能够体现中华民族的历史背景和文化;此外,北京颐和园能够体现中国古代帝王宫苑自秦汉隋唐以来的传统风格。将自然景色和人工建筑巧妙的结合起来,创造了集雄秀于一身的和谐统一风格,从而体现出我国园林艺术建筑装饰的高超水平。

四、结语

综上所述,本文通过三个方面全面阐述了美术艺术与建筑装饰的完美结合的现状。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显著提升,因此人们对建筑装饰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建筑装饰的美感也在人们的呼吁中显现出来,从而推动了美学的发展。笔者认为,建筑装饰与美术艺术有着密切的联系,因此,可以将美术艺术融入到现代建筑装饰中去,发挥建筑装饰独特的艺术魅力,同时促进中国建筑装饰的发展。中华民族有着悠久的历史,因此,在建筑装饰理念中也应将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作为重点,融入进建筑装饰中去体现我国建筑装饰的独特魅力。

参考文献

[1]胡兰贞,李荣华.江西书院建筑美术装饰研究———以庐山白鹿洞书院建筑为例[J].美与时代(城市版),(1029-30.

[2]尚进宇.美术艺术与建筑装饰的完美结合现状分析[J].美与时代(城市版),2017(06):23-24.

[3]费文明.嫁接“装饰艺术”,绽放“美术建筑”之花———设计师刘既漂的建筑设计探讨[J].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版),(02):137-141.

[4]张焕雪,李强子,文宁,杜鑫,陶青山,董泰锋.农作物种植面积遥感抽样调查的误差影响因素分析[J].农业工程学报,30(13):176-184.

篇3:建筑装饰设计与手法初探论文

建筑装饰设计与手法初探论文

摘要:建筑装饰主要是为了满足视觉要求对建筑进行的艺术加工,如在建筑内外加设的绘画、雕塑等。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科学的进步,人们的生活节奏不断加快,建筑装修和装饰相互渗透、相互包容,表现出一种异同整合的倾向。人们对室内空间环境要求越来越高,既要有使用价值和满足相应的功能要求,也需要反映历史文脉、建筑风格、环境气氛等精神因素。

关键词:建筑装饰设计:手法

随着科技的进步,经济的不断发展,广大居民都希望拥有一个舒适、温馨的室内生活环境,居室设计风格既要保存自身的传统文化,又要迎合鲜明的时代气息,这无疑是装饰设计行业所面临的一大挑战,对中国传统建筑装饰在现代室内设计中的应用进行了详细阐述,并对如何使中国传统建筑装饰与室内设计更加完美结合进行了分析探讨。

1.建筑装饰概念

建筑设计必须首先满足和保证使用的要求,确保实用的功能性。要在确保主体结构不受损害的基础上,对建筑的立面和室内空间等进行装饰。室外可分为外部装饰设计和建筑外环境装饰设计;室内建筑装饰按其功能可分为居住建筑室内装饰和公共建筑室内装饰。建筑装饰具有保护建筑结构构件,美化建筑与建筑空间,改善建筑室内外环境,创造建筑与建筑空间风格,满足人们物质需要、空间需要,或者生理需要和心理需要等功能。装饰图案多用于建筑的隔扇门、隔扇隔心与绦环板、窗户、裙板、房梁、栏板等装饰结构中,不但充分发挥木构架的材料性能,而且使得艺术与技术第一次如此完美地结合,让人分不清哪些是结构的功能,哪些又是一件纯粹的装饰构件由衷地赞叹。在进行建筑设计时,不管是墙面、地面或者顶棚,其构造都要求具有一定强度和刚度,确保符合各项设计要求,特别是各部分之间的连接的节点,必须做到可靠安全。建筑装饰受社会制度、生活方式、文化思想、经济条件以及地理、气候、时间和空间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和制约,它贯穿于建筑整体环境的设计和建筑的全过程,而不是与建筑分离的、事后的附加点缀。即从简单的装饰要领出发去认识室内装饰设计,把建筑室内空间内涵与建筑设计割裂开来的观念是完全错误的。实际上,室内装饰设计是建筑设计的一种延续,它们都属于建筑设计范畴。很多的时候,从功能出发,兼顾对建筑的美化作用,或从某种特定的视觉效果要求出发,兼顾其对建筑的功能作用,二者最后所得到的效果、所使用的材料和施工方法都是相同的。重要的是在同样造价下,通过巧妙地构造设计,达到良好的实用与艺术效果,不能因为造价影响到设计的效果,也不能因为过分追求设计效果而超出造价预算。

2.建筑装饰设计及手法

建构是建筑的表现形式,是空间的载体。每一座建筑最终多是以建构作为表达的。建构是现在的中国建筑与世界差距最大的部分,然而,在封建社会,中国的'建构是很成功的,主要表现在建构的标准化和对材料性质的掌握,而这恰恰又是现代中国建筑最薄弱的地方。随着时代的发展,世事的变迁,建筑的结构形式、建筑材料都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当年那些优秀的传统设计和精美的装饰艺术都已经不存在了,中国传统文化正面临着流失的可能,良好的室内环境并不单纯地指墙面、地面、顶面的表面处理,而是如何将室内装饰与室内已有空间有机地结合起来,形成整体。

2.1楼地面、墙面和顶面装饰等各界面装饰的共同要求

楼地面在人们的视域范围中非常重要,楼地面和人接触较多,视距又近,而且处于动态变化中,是室内装饰的重要因素之一。将美好的情感赋予在具体事物上,借物抒情。装饰的主题内容不仅表现了人们对未来生活的憧憬,也象征着过去人们希望改变生存环境的意志和决心。所以传统吉祥的建筑结构装饰是理想的、神性的,也是具有现实意义的。所以传统吉祥的建筑结构装饰是理想的、神性的,也是具有现实意义的。对优秀文化的传承不仅是对民居建造艺术的传承,而且能丰富目前现代建筑中结构形式单一,没有地域文化特色的现状。耐燃及防火性能,室内装饰尽量使用不燃或难燃性材料,避免使用燃烧时释放大量浓烟和有毒气体的材料,在现代室内装饰中运用古典建筑的门、窗、隔、屏分割空间,或用屏风或雕窗装饰墙面,这些传统建筑装饰被作为一种传统文化的载体和符号陈设于室内。在进行基面装饰时,要注意楼地面的结构情况,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给予构造和施工的便利,不能只是片面追求图案效果,同时要考虑如防潮、防水、保温、隔热等物理功能的需要。传统建筑装饰风格真实记录了时代的发展进程,具有极强的区域性及民族性。北方建筑风格比较倾向于淳朴,对装饰要求并不高,主要看重其使用价值;而南方建筑风格倾向于形式变化鲜明,对艺术表现手法有较高要求。现代建筑物中装饰往往是对传统文化的继承,人们通过对建筑物装饰欣赏,就可以掌握某个时代信息,现代建筑物装饰中往往作为一种信息被人们熟知,其中蕴含大量历史信息,人们可以通过审美意识来感知现代建筑含义。

2.2墙面装饰的设计要点

在现代空间设计中不乏有古为今用、推陈出新的具有传统元素的现代空间设计方案,深圳万科润园第五园设计方案就是一个很好的范例。项目主打特色是现代中式建筑风格,依循“岭南四园”的思路,建造了崭新的住宅小区。保护墙体,墙面装饰能使墙体在室内湿度较高时不易破坏,增加耐久性;装饰空间,墙面装饰能使室内空间美观、整洁、舒适、富有情趣,渲染气氛,增添文化气息;满足使用,墙面装饰具有隔热、保温、反光和吸声等作用,同时,起到了重要推动作用。建筑(包括室内装饰设计)作为文化的表现形式(或载体)在外来建筑思潮和人们追求时尚的社会心理的影响下,普遍表现为求新、求异或追求多样化。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给予构造和施工的便利,不能只是片面追求图案效果,同时要考虑如防潮、防水、保温、隔热等物理功能的需要。也有许多欲将传统建筑的手法运用的现代建筑创作中去人们不再肤浅的认为在高层建筑上加一个大屋顶就是中西合壁,而是进行了深入的思考、探索和实践,这其中,有些成功的例子,当然也出现了一些有争议的建筑。还有寓意富贵吉祥的含义,是许多高档酒店,饭店常用的装饰手法之一。这些设计案例都给我们在传统装饰元素在现代空间设计中的运用提供了很好的范例,只有这样,中国的传统艺术精粹才会经久不衰,源远流长。一般来讲,室内空间效果应是下重上轻,所以要注意顶面装饰力求简捷完整,突出重点,同时造型要具有轻快感和艺术感,同时,顶面的装饰应保证顶面结构的合理性和安全性,不能单纯追求造型而忽视了安全。

3.结语

随着人民经济的快速发展,人民给自己营造一个安全舒适的生活空间和环境也越来越重视。如何才能使人们通过对自然界的改造而创造出适合人居住的建筑环境,是建筑设计人员探讨的话题。在进行设计时,要坚持艺术与技术的统一,坚持遵循自然法则,并坚持以人为本的现代设计理念,能够满足现代人群越来越高的设计要求,从而最大限度地实现企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篇4:地方传统艺术与中学美术教学的结合论文

地方传统艺术与中学美术教学的结合论文

内容摘要:将地方传统艺术与中学美术教学相结合,既能有效提升中学美术教学质量,又有助于激发学生保护与传承地方传统艺术的责任感。地方传统艺术也是人类智慧的结晶,将其引入中学美术教学,可以作为教学素材,加深学生对地方传统艺术的了解。中学美术教师需要转变教学模式与教学风格,积极引导学生开展大量的实践活动,收集地方传统艺术素材,以便切实地将地方传统艺术与中学美术教学相结合。文章分析了地方传统艺术与中学美术教学模式相结合的意义,阐述了地方传统艺术对于中学美术教学的积极作用,并提出在中学美术教学模式中融入地方传统艺术的具体措施。

关键词:地方传统艺术;中学美术;教学模式

近年来,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素质教育越来越受到推崇。学校、社会与家庭等都逐渐认识到美术教育不仅能够促进学生审美能力的提高,还可以促进学生整体修养的提升。因此,中学美术教学日益受到重视。地方传统艺术凝聚着地区最真实的艺术文化,是当地人智慧的结晶。中学美术教师应深入群众,开展各类调研活动,将地方传统艺术有机融入美术教学中,从而增加中学美术教学内容的丰富性,促进教学模式的改革,这将有助于提高中学美术教育教学质量。要想在中学美术教学中融入地方传统艺术,必须改变传统的美术教学模式,更新教师的教学方式和观念,推动美术教学活动的深入开展。

一、地方传统艺术与中学美术教学结合的意义

(一)能够有效提升中学美术教学效果

中学美术教学模式中适当融入地方传统艺术,对于提升其教学效果大有裨益。一方面,地方传统艺术具备审美和造型艺术的特征,与中学美术教学的相关要求极为吻合。如地方传统艺术中的剪纸,就是美术教学与地方传统艺术很好的结合点。另一方面,在中学美术教学模式中有机融入地方传统艺术,能够有效提升学生对地方传统艺术的保护意识,及其对地方传统艺术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同时,还能从一定程度上弘扬中华民族优秀的艺术文化。

(二)有助于激发学生保护与传承地方传统艺术的责任感

不同的民族和地区都有自己独特的民族文化与地方传统艺术。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对地方传统艺术的重视程度也在不断提高。为了确保地方传统艺术能够渊源流传,必须积极保护和弘扬传统文化。受当前多元文化的影响,当代年轻人对地方传统艺术缺乏兴趣。因此,将地方传统艺术融入中学美术教学中,对于提高学生对地方传统艺术的兴趣,激发其保护地方传统艺术的意识大有裨益。如有一种地方传统艺术是将古代神话传说改编成戏剧表演,通过典型的人物形象塑造表现古代神话故事,传播其中的某些精华思想。如果在美术教学课堂中融入这些地方传统艺术,不仅能够使学生对地方传统艺术的人物造型及色彩运用有所体会,感受到其中所蕴含的思想,还能够通过对传统故事的学习提升道德修养,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并有效提高对地方传统艺术的兴趣,从而更加自觉地承担起保护与传承地方传统艺术的责任。另外,在此过程中,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与正气能得到较好地弘扬。

二、地方传统艺术对于中学美术教学的积极作用

在中学美术教学中融入地方传统艺术,主要是因为地方传统艺术中蕴含着诸多有益于中学美术教学的要素。下面笔者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阐述:

(一)丰富了中学美术教学素材

地域性是地方传统艺术最典型的特征,其通过艺术的形式记录着当地流传下来的精神和物质财富,是该地区人们用以回顾历史的重要素材。美术是一门艺术,看似高于生活,实则源于生活,这点与地方传统艺术相同,因此中学美术教学可以从地方传统艺术中取材。如浙江省杭州市是一座历史文化名城,具有非常浓郁的地方传统艺术气息,广为流传的许仙与白娘子的故事传说就发生在这里。这个历史故事属于经典文化艺术,如果能够将其融入到中学美术课堂教学中,对于引导学生掌握传统艺术知识极为有益,也能够使其领悟到文化艺术的真正魅力。可见,地方传统艺术能够为中学美术教学提供丰富的教学素材,极大地丰富教学内容,提升课堂教学的趣味性。与美术学科一样,地方传统艺术也是人类智慧的结晶。然而两者之间又有诸多不同,如地方传统艺术的地域性色彩很浓厚,是当地人薪火相传的文化产物;而美术本身就是一种艺术形式,是由地方丰富多彩的艺术形式融合而成。如丝绸是我国古代人民创造出的一种宝贵的材料,其历史悠久,发展至今,在融合了极为先进的科学技术的现代丝绸纺织品中,也不乏传统的古典美。这些丝绸纺织品不仅可以满足人们的生活及审美需求,还能为中学美术教学提供丰富的素材。教师可以向学生介绍丝绸的起源、发展和不同阶段的特征,开拓学生的视野并向其传递人文情怀,促使其保护与传承地方传统艺术思想信念和人文素养的提升。

(二)加深了学生对地方传统艺术的了解

一般而言,如果在地方传统艺术与中学美术之间进行选择的话,学生通常会选择前者。其原因在于,地方传统艺术更贴近实际生活,学生更容易理解其内涵。因此,如果能够在中学美术教学中适当融入地方传统艺术,将有利于学生在学习美术专业知识的同时更好地了解地方传统艺术,这相当于为学生在中学美术与地方传统艺术之间建立了一座沟通的桥梁。如陶艺是地方传统艺术中的一种艺术形式,部分学生的祖辈可能对其有不同程度的接触,基于此,在中学美术教学中开设一堂学生亲手制作陶艺的实践课,不仅有利于学生在动手的过程中充分领悟传统艺术之美,提升其审美能力,而且对于地方传统艺术的传承和教学效果的提高大有裨益。

三、在中学美术教学中融入地方传统艺术的具体措施

(一)引导学生开展大量的实践活动,多方面收集传统艺术素材

我国幅员辽阔,人口众多,不同民族和地区的人们都有自己的`生活方式和民族特色,因此形成了丰富多彩的地方传统艺术。由于我国现阶段教学中的应试模式还很明显,学生很难从教材中接触到地方传统艺术。鉴于此,教师应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引导学生进行大量的课外实践活动,收集各类地方传统艺术素材。通过不断的实践活动,学生可以对地方传统艺术进行实地考察和较为全面的探索,便于整合收集到的地方传统艺术资料,同时还应积极将整理的资料编纂成书籍或画册进行出版或展览,实现全校学生在地方传统艺术方面的交流。如浙江省浦江地区有一种地方传统艺术――麦秆剪贴,学生在深入当地进行观察的过程中,可以具体分析、研究其雕刻与刺绣技术的传承,以及作品的不同风格与雕刻技巧的关系,并依据不同的兴趣成立研究小组,从而能够深入研究其艺术形式。此外,教师可以向学生介绍某些地方传统艺术的起源与发展,讲解地方传统艺术中有关美术学科的知识,以拓宽学生的知识面;鼓励学生在完成每次调查后将自己的心得体会写成文字与同学分享,甚至可以组织学生对某些地方传统艺术进行学习,并在分享交流会上与同学分享。这不仅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激发其对美术学科与地方传统艺术的学习兴趣,还能够丰富知识储备,有效地提升中学美术教育的教学质量。

(二)逐渐转变教学模式

教师应该在新课改的基础上对传统教学模式进行创新,以地方传统艺术为基础,探索新型的美术教学模式;同时在保障学生完成日常学习任务的前提下,注重培养其实践能力和艺术审美能力。教师可以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设置一些实践课程,带领学生到有传统艺术特色的地方写生,使其实地了解各类地方传统艺术的特点,从而真正体会到地方传统艺术的魅力。教师在课堂上除了讲解课本上的知识,还可以结合地方传统艺术知识,使地方传统艺术真正融入到中学美术教学中,促进中学美术教学质量的提升。

(三)采用多种教学手段

教师要想提高教学质量,需要不断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采用多种教学手段,拓展课堂教学内容。当前信息技术的发展使多媒体教学成为可能,教师应积极地将多媒体教学引入美术课堂,使学生接触到更为丰富的课堂资源。利用多媒体教学,教师可以将学生无法实地了解的地方传统艺术以视频的形式播放给学生观看,使教学内容更为全面、形象,也使学生的认知更为深入。因此,多媒体教学对于实现美术课堂上多环节的互动,确保学生多方位、立体式地感受地方传统艺术的魅力具有重要的作用。如教师在讲解剪纸的相关内容时,可以利用多媒体将剪纸的过程播放给学生观看,并鼓励学生跟随视频进行剪纸练习,教师还可以将展览馆、博物馆或工艺品商店中部分剪纸艺术品的介绍视频播放给学生观看,使其了解地方传统艺术中所包含的艺术家的思想,提升其对于美术学科和地方传统艺术的热爱与审美能力,进而激发创作灵感。

四、结语

综上所述,在中学美术教学中融入地方传统艺术,能够有效促进学校深入开展各类实践活动,实现地方传统艺术与中学美术教学的有机结合。这对于实现美术教学活动与学生生活实践的互动,促进学生审美能力与综合素质的提升大有裨益。因此,学校应积极地将地方传统艺术融入中学美术教学,这不仅需要教师对两者的共同特征进行挖掘、整合与深入研究,更需要在此基础上开展各项教学活动,以保证两者结合的契合度。

参考文献:

[1]俞洁萍.地方传统艺术融入高中美术教学模式初探[D].杭州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2]宋扬.当代艺术与中学美术教育的融合及教学模式探微[J].美术教育研究,(24).

[3]戴晓卉.论地方传统艺术融入高中美术教学模式的策略[J].课程教育研究,(25).

[4]任忆芳.美术教学融入地方传统艺术的探索――无锡惠山泥人地方美术资源教学实践[J].画刊,2014(2).

[5]王筱婧.中国传统艺术文化在美术教学中的渗透[J].宁夏教育,(4).

篇5:CG与现代艺术的结合论文

CG与现代艺术的结合论文

1概述

艺术是在正确认识和反映(自然和社会)美的基础上所形成的艺术观念(或审美意识)的感性外化。艺术创作是指艺术家以一定的世界观为指导,运用一定的创作方法,通过对现实生活观察、体验,研究、分析、选择、加工、提炼生活素材,塑造艺术形象,创作艺术作品的创造性劳动。艺术创作是人类为自身审美需要而进行的精神生产活动,是一种独立的、纯粹的、高级形态的审美创造活动。艺术创作以社会生活为源泉,但并不是简单地复制生活现象,实质上是一种特殊的审美创造。艺术创作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它通常分为生活积累、创作构思、艺术表达三个阶段。要创作真正有生命的艺术作品就需要走入大自然、深入社会生活去认识和感悟自然界与人类社会,用审美的眼光发现真、善、美的素材,以形象思维,发挥联系与想象,运用拟人和夸张等手法对对象物进行科学理性地设计,最终形成能够体现人类自由自觉本质和真、善、美相统一的艺术作品。艺术观念的形成不是天生的,而是源于对人类实践活动和自然与社会关系质的认知。现代科学与技术的发展使得高科技的生活影响到艺术的思维方式,使艺术能够更好地阐述思想,所以艺术的发展需要跟上时代脚步,艺术工作者需要学习先进科学知识、了解科学技术最新发展动态、运用更高技术含量的新方法和手段[1]。

2现代艺术

西方艺术在19世纪后期开始转变,进入20世纪后,形成了现代艺术。现代艺术呈现出纷繁多样的艺术运动和完全不同以往的表现手法,后印象主义、野兽主义、表现主义、立体主义、未来主义、抽象主义等等。现代艺术已充溢着人们能触及到的所有领域,纷繁的艺术表达手段不断产生并相互交错,传达理念,创造形式。现代艺术的创作与科学思想密不可分,结构主义与立体派,工业技术思想与未来派、风格派,机械制造形式与达达派的机械图纸绘画,弗洛伊德的释梦学说与超现实主义,还有以理性手法表达非理性的抽象表现主义等等,都是科学和艺术联手的结果[2]。

3CG技术

计算机图形学(ComputerGraphics,CG)是计算机科学的一个分支领域与应用方向,主要关注数字合成与操作视觉的图形内容。CG狭义上是一种研究基于物理定律、经验方法以及认知原理,使用各种数学算法处理二维或三维图形数据,生成可视数据表现的科学[3]。简单地说,CG的主要内容就是研究如何在计算机中表示图形,以及利用计算机进行图形的计算、处理和显示的相关原理与算法。广义上来看,CG不仅包含了从三维图形建模、绘制到动画的过程,同时也包括了对二维矢量图形以及图像视频融合处理的研究。CG技术经过将近40年的发展,已进入了较为成熟的发展期。目前,其主要应用领域包括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加工,影视动漫,军事仿真,医学图像处理,气象、地质、财经和电磁等的科学可视化等。由于CG技术在这些领域的成功运用,特别是在迅猛发展的动漫产业中,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效益。

4CG

技术和现代艺术的融合

4.1现代艺术对CG技术的要求

现代艺术要追求和探索新的呈现形式,例如利用与计算机技术结合呈现的影视艺术、合成艺术、网络艺术等;并且数字媒体艺术通过与网络媒体的结合进行迅速广泛的传播;最后与智能软件的结合进行其艺术作品的创作。艺术从本质上讲是一种思维和交流,即艺术家如何创作和采用什么手段方式来与观者进行沟通交流[4]。现代艺术要求与CG技术结合,形成CG艺术,以顺应信息化时代的发展需求,在当前的历史条件下形成自己的'艺术特征:第一,采用数码信息新技术、新媒体作为艺术形式和创作手段;第二,在观念上摒弃了艺术家孤芳自赏的创作心态,积极寻求与受众的互动;第三,传统意义上的受众转变成作品的一部分不再是被动的接受者,由静观变成动态的互动形式;第四,交互过程中的反馈实时性和即时性[5]。

4.2CG技术对现代艺术的贡献

CG技术成就了新的表现手段,并在不断发展中,这些表现手段对某些传统艺术的表现手段具有颠覆性的意义。同时,这些新的表现手段还无限地扩大了艺术家的创作思路,改变着他们的思维方式[6]。CG技术帮助艺术家处理大量的图片、文字、影像资料,设计出以前无法用手工绘制的二维、三维图像效果,使艺术家从繁琐的资料收集与整理工作中摆脱出来,从而抽出更多时间从事艺术创作。在CG技术的帮助下,艺术家减少了很多繁琐、枯燥的绘图工作,得以将更多的精力放在创意上[7]。艺术家可以利用CG技术进行数字雕塑、数字绘画、自然笔触模拟、照片级渲染、非真实渲染等等,CG技术可以大大简化工作流程,并在作品中表现出丰富多样的感觉形式。

结束语

艺术与科学技术是相互作用、相互影响与融合的关系,他们都是为了人类更好地生活,真正实现社会和谐与可持续发展。伴随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新的艺术表现形式与种类不断涌现,给艺术发展提供无限潜力与空间,为艺术提供新的物质技术手段。科学技术中也越来越多地融入艺术的因素,使科技越来越人性化。CG技术对现代艺术的发展起到巨大推动作用。CG技术为现代艺术带来了全新的艺术表现形式;CG技术为艺术设计带来了新的设计理念与认知方式;CG技术的发展给艺术家提供了新的表达平台。只有当技术与艺术思想完全融合为一体时,才能真正体现CG技术在艺术创作中带来的审美感受。

篇6:流行舞蹈与艺术舞蹈结合的教学论文

流行舞蹈与艺术舞蹈结合的教学论文

流行舞蹈与艺术舞蹈结合的教学论文【1】

摘要:近年来,舞蹈艺术对人们的影响力逐渐提高,在舞蹈艺术中流行舞蹈对大众有强大的号召力。

因此在舞蹈教学中应该尝试着把流行舞蹈和艺术舞蹈有机的结合起来,实现流行舞蹈和艺术舞蹈共同进步、共同发展、共同繁荣的新局面。

本文就如何把流行舞蹈和艺术舞蹈结合的教学进行了浅述,以期为流行舞蹈和艺术舞蹈的结合的教学发展提供理论上的依据,更好的促进舞蹈艺术的发展。

关键词:流行舞蹈;艺术舞蹈;结合;教学

1流行舞蹈与艺术舞蹈的特点

流行舞蹈,是一种表现方式比较自由、娱乐休闲色彩强烈、适合大众广泛参与、在一定时期内被广泛运用的舞蹈艺术形式。

例如:街舞、拉丁舞、国标舞、劲舞、现代舞、Disco等等。

流行舞蹈是大众喜闻乐见的,相对来说比较容易被大众接受并且喜爱的,尤其是受到年轻人的热烈追捧,在年轻人群中具有强大的影响力和号召力,并且会在比较长的时间段广泛流行。

艺术舞蹈,是指由舞蹈艺术家通过对社会生活的观察、体验和思考进行的艺术创造,所创作出的舞蹈主题鲜明,感情思想丰富,舞蹈形式完整,舞蹈的艺术形象也比较典型化。

艺术舞蹈是由舞蹈艺术家用舞蹈动作作为语言诠释艺术境界和人生哲理,是一种规范、高雅的舞蹈艺术。

然而由于艺术舞蹈偏重于对舞蹈的艺术呈现,因此在普通群众里的应用并不广泛,致使大众对艺术舞蹈不闻不问、敬而远之的不良局面,与流行舞蹈的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对于流行舞蹈和艺术舞蹈发展不均衡、冷热反差大的情况,我们要积极的扭转和改变这一局面。

因此,将流行舞蹈与艺术舞蹈相结合的教学方式是改变不良局面的重要举措,促进流行舞蹈和艺术舞蹈的共同发展。

2实现流行舞蹈和艺术舞蹈结合的发展

(1)转变观念,有助于流行舞蹈和艺术舞蹈结合的教学的发展。

在舞蹈教学中,首先要转变教学观念,首先要了解和掌握流行舞蹈和艺术舞蹈的特点、发展趋势、以及正确认识流行舞蹈和艺术舞蹈发展不均衡的情况,要树立转变这一不良现象的信心。

转变传统舞蹈教学中流行舞蹈和艺术舞蹈毫无联系的错误观念,认识到流行舞蹈和艺术舞蹈之间的共通性和两者相结合教学的可行性,明确流行舞蹈和艺术舞蹈相结合共同发展的目标。

(2)改革教材,促进流行舞蹈和艺术舞蹈的结合的教学的发展。

在目前舞蹈艺术教育机构的舞蹈教学课程和教学内容与社会的实际需求恰恰相反,流行舞蹈的教学课程和内容寥寥无几,而艺术舞蹈的教学课程和内容却是铺天盖地。

舞蹈教学的课程和内容安排的不合理,多数舞蹈专业的毕业生多半是在与普通大众联系紧密的领域,因此造成了舞蹈的教育与就业的脱节,这也是舞蹈教学体系的弊端。

因此,对舞蹈教学的教学体系和教材进行改革,改变传统的只注重于艺术舞蹈教育而忽视流行舞蹈教育的舞蹈教学模式,适当的增加对流行舞蹈的教学课程和内容,进一步促进流行舞蹈与艺术舞蹈结合起来进行舞蹈教学。

(3)取长补短,推动流行舞蹈与艺术舞蹈的结合的教学的发展。

流行舞蹈具有很强的娱乐性、趣味性,流行舞蹈的节奏动感,表演的方式比较自由,不仅融合了多种时尚元素,还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

随着时代的进步和发展,酒吧、歌厅等娱乐文化的发展也非常迅速,这就为流行舞蹈提供了展示平台,人们在这些娱乐场所应声起舞,通过流行舞蹈交流感情、释放压力。

流行舞蹈的时尚、潮流、前卫的特点有效的吸引了普通大众的目光,因此流行舞蹈是离群众最近的舞蹈。

而艺术舞蹈的情况与之截然相反,因此流行舞蹈与艺术舞蹈有很强的互补性。

艺术舞蹈在舞蹈教学中占据核心地位,是艺术家根据生活体验创造的艺术形式,因此具有表达情感、诠释人生哲理的核心价值。

所以将流行舞蹈和艺术舞蹈取长补短,进一步两者相结合的教学模式。

(4)发现流行舞蹈和艺术舞蹈的共通性。

流行舞蹈与艺术舞蹈的特点和发展趋势虽然不同,但是作为舞蹈中的两种类别,在本质上还是有共通性的。

首先,流行舞蹈和艺术舞蹈的表现的主要载体都是人,通过人体的肢体动作进行表现;其次是流行舞蹈和艺术舞蹈都要求表现者的身体有柔韧性和舞蹈的基本功;还有就是流行舞蹈和艺术舞蹈都是将人体动作与音乐、戏剧、诗歌等因素协调统一,给人美的享受;最后是在当代,对流行舞蹈和艺术舞蹈相融合在一起的舞蹈艺术作品越来越多,并且得到了专家的认可和群众的喜爱。

我们要善于发现和正确认识流行舞蹈和艺术舞蹈的共通行,才能有效的促进两者相结合的教学的发展。

(5)具体实践,实现流行舞蹈和艺术舞蹈的结合的教学。

舞蹈艺术的实践性很强,在流行舞蹈和艺术舞蹈相结合的教学中,要高度重视对学生的舞蹈技巧训练,并且重视学生对舞蹈的所表现的内容和表达的情感的理解,提高学生的舞蹈实践能力,帮助学生深刻的感受流行舞蹈或艺术舞蹈的气质特点和文化内涵,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对舞蹈的理解和领悟以及舞蹈表现力,还能够有效的提高学生对流行舞蹈和艺术舞蹈的审美能力,以及提高学生的舞蹈艺术修养。

(6)嫁接流行元素,创作流行舞蹈和艺术舞蹈相融合的艺术作品。

将流行舞蹈的`时尚、自由与艺术舞蹈的正统、严谨融合在一起,创造出流行舞蹈和艺术舞蹈和谐共生的舞蹈艺术作品。

将流行舞蹈与艺术舞蹈集为一体的舞蹈艺术作品,将具有更强更大的吸引力、感染力和号召力。

例如,在演绎传统的大鼓舞时适当的融合播滚音乐,融合作品的结果是其吸引力和感染力远远的超过了两个个体之和。

所以,把流行舞蹈元素和艺术舞蹈元素有机结合起来创作的舞蹈作品,是具有广阔的发展空间和市场前景的。

(7)加强宣传,提高全民舞蹈审美水平和艺术修养。

人们对艺术舞蹈的不闻不问、敬而远之的冷漠态度并不完全是他们讨厌艺术舞蹈,更多的是因为对艺术舞蹈的接触不多,根本不了解和不懂得欣赏艺术舞蹈。

那么加强舞蹈知识的宣传和舞蹈技能培训、提高舞蹈艺术审美水平和对舞蹈艺术的理解感和领悟能力对艺术舞蹈的推广和普及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也是实现流行舞蹈与艺术舞蹈结合发展的重要环节。

例如,舞蹈剧院可以引进艺术舞蹈剧目以地量的价格向社会公众开放;在学校的音乐课程中适当的添加舞蹈教材和舞蹈知识的教育;舞蹈教育培训机构要做到流行舞蹈和艺术舞蹈课程与内容的和谐统一,使流行舞蹈和艺术舞蹈均衡发展等等。

(8)合理的利用媒介资源,使流行舞蹈和艺术舞蹈广泛的推广和普及。

随着高新科技和媒介的不断发展,人们已经进入信息化时代,目前,许多关于舞蹈艺术的娱乐节目层出不穷,比如东方卫视的《舞林大会》和湖南卫视的《舞动奇迹》等,收视率也居高不下,受到观众的喜爱和追捧,为流行舞蹈和艺术舞蹈的结合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因此,我们要善于利用电视、网络、广播等媒介,为流行舞蹈和艺术舞蹈的发展开辟多种渠道。

3结语

综上所述,流行舞蹈和艺术舞蹈都有自身的优势和价值,两者也有一定的互补性和共通性。

所以将两者有机结合起来,创造出两者融合统一、和谐共生的舞蹈作品,促进流行舞蹈和艺术舞蹈相辅相成、均衡发展的良好局面,增强舞蹈艺术对大众的号召力和感染力。

参考文献:

[1] 朱奕,邓俭.通俗舞蹈与艺术舞蹈的融通发展[J].飞天艺术经纬,(02):8485.

[2] 李元珍.把流行舞蹈与艺术舞蹈相结合舞蹈教学探索[J].艺术与设计,(01):124125.

[3] 张薇.舞蹈艺术走进大众的探讨[J].韩山师范学院学报.(01):46.

[4] 宋薇.大众舞蹈的教育价值及实践研究[J].湖南师范大学,.

流行舞蹈与艺术舞蹈结合发展的可行性分析【2】

摘要:文章试从流行舞蹈与艺术舞蹈不均衡发展的现状中,深入挖掘两者之间的共通点,并就两种舞蹈艺术如何结合发展进行可行性分析,希望借此找到两者结合发展的途径和方法,并最终实现两者共同繁荣。

关键词:流行舞蹈 艺术舞蹈 结合发展 可行性分析

流行舞蹈,是指表现方式相对自由、大众参与性较强、有较强的娱乐色彩、在较长时期广泛流行的舞蹈艺术形式,如现代舞、国标舞、街舞、拉丁舞、迪斯科、劲舞等都属于流行舞蹈的范畴。

艺术舞蹈则是指由艺术家用舞蹈语言诠释艺术境界和人生哲理而创造出来的舞蹈,偏重于对舞蹈的艺术呈现,是一种相对正统、规范、高端的舞蹈艺术。

流行舞蹈是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艺术舞蹈普通大众则敬而远之,这是人们对舞蹈艺术的社会需求现状,也是当前流行舞蹈与艺术舞蹈发展不均衡的具体表现。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以及开放程度的提高,全球范围内的流行元素不断涌入中国,特别是中国的青少年一代,他们对流行舞蹈热烈追捧,对艺术舞蹈几乎不闻不问,流行舞蹈与艺术舞蹈发展的不均衡状况日益加剧,促进流行舞蹈与艺术舞蹈结合发展成为业界日益关注的课题,笔者就该课题提出一些建议。

一、取长补短——有助于艺术舞蹈与流行舞蹈的共同繁荣

篇7:水墨艺术与陶瓷绘画艺术的结合论文

水墨艺术与陶瓷绘画艺术的结合论文

一、前言

在经济社会迅猛发展的今天, 现代艺术的发展也是日新月异,即艺术的发展逐步打破了传统艺术的范围束缚,各种文化艺术不断融合、重组,推动现代艺术的快速发展。 而在这一发展过程中,我国国画艺术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其中就包括水墨画和陶瓷绘画, 大量的创作艺术家有效的将传统继承与现代创新有效的结合在一起, 总体来讲我国绘画艺术已经全面进入了一个创新的时代, 在中国的陶瓷之都---景德镇有许多的陶瓷艺术家在深厚功底的基础上,不断提高自己的艺术涵养、提升自己的创作能力,在陶瓷绘画中开拓创新,有效的将水墨画的创造理念、创造形式深深的融入进了陶瓷绘画艺术中,这可以称得上是陶瓷绘画艺术领域的一次重大变革与创新, 这一创新势必会把我国陶瓷艺术推向更高的艺术水平, 陶瓷艺术在新时代发展下势必会取得更好的成就。 对此,我们作为与之相关的研究者、工作者,应该将在传统陶瓷绘画艺术基础上与水墨艺术相结合,实现创新与发展, 使其与时代发展产生共鸣的问题真正重视起来,为我国文化的发展与繁荣做出更大的贡献。

二、陶瓷绘画艺术的概述

我国具有几千年的文明史,我国古代人民以其精湛的智慧在大量的实践生活中创造出了具有东方文化气息的中国画以及具有中华民族独特蕴含的陶瓷艺术, 二者可谓是同根同源,相生相伴,并且在长时间的发展过程中相互交融、相互促进,取得了高超的艺术成就。 而从陶瓷艺术的角度来看,陶瓷绘画是陶瓷工艺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主要作用是对陶瓷的外表面进行美化,来提高陶瓷的艺术美感,而陶瓷绘画中最具影响的因素就是绘画所选取的图案,古代劳动人民通过自己的智慧将绘画中的线条、色彩搭配、水墨颜色等充分的应用到陶瓷绘画创作中,来讲陶瓷的艺术形象、艺术韵味以及中国独特的发展风貌展现的淋漓尽致。 随着陶瓷工艺的发展,陶瓷绘画艺术已经逐步发展成为一门独立的艺术载体,并且和中国画的发展水平不相上下,但是,陶瓷绘画与纯粹的国画相比又存在一定的不同,因为陶瓷绘画是陶瓷工艺与国画结合的产物,通过陶瓷的工艺生产过程将陶瓷绘画的艺术美展现出来,达到质地美、造型美和装饰美的协调与统一。

三、水墨语境下现代陶瓷绘画的发展

(1)水墨艺术与陶瓷绘画艺术的艺术表现。 我们知道,水墨画艺术与陶瓷绘画艺术是两种不同的艺术表现形式,这两种艺术表现形式在创造风格上、艺术造型上、创作工具上、表现技巧上都存在自身的特殊性。 其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下面,我们就来详细探讨下。第一,国画的创作是借助文房四宝等工具来完成的,即在纸上面通过笔墨、色彩等展现的一目了然的艺术形象,而陶瓷绘画艺术是在陶瓷工艺生产基础上形成的艺术,其是通过画笔、釉料的装饰装潢来完成的,并且陶瓷绘画需要高温的考验,从中我们可以发现二者的创作形式、创作理念截然不同。

其次, 中国画艺术是一种平面艺术, 而陶瓷绘画艺术是立体艺术,在创作过程中需要与陶瓷的整体外形、质地相互联系,来形成立体的美感,同时,陶瓷绘画不能仅仅将中国画的艺术元素机械地移植,必须在融会贯通和领悟掌握的基础上,同时考虑视觉层次的主体安排和空间表达,才能形成独特的艺术效果。

(2)水墨语境下陶瓷绘画艺术的表现技巧及表现手法 . 我们知道,陶瓷绘画艺术的形成是在充分借鉴中国画艺术的表现技巧和表现形式的基础之上的,因此,在当代陶瓷绘画创作中,也只有将陶瓷绘画艺术与中国画艺术相结合才能形成陶瓷绘画艺术的新风格、新风貌,推动陶瓷绘画艺术的创新与发展。其中在陶瓷绘画艺术中应用最为广泛的就是水墨画中的青花分水,青花分水与中国画中的无色具有有着异曲同工之妙,其所指的就是通过对色彩浓淡变化规律的应用,将色彩表现成为由浅到深、由薄到厚、有简单到复杂,充分体现出色彩的层次感,来达到色彩艺术的独特效果。 而从空间的布局来看,其空间布局科学合理,具有明确的空间层次,将空间美感表现的淋漓尽致。

(3)现代陶瓷绘画艺术中水墨画精神所在。 我们知道,水墨画的创作主要集中在山、水的艺术形象的创作,通过创作技巧、创作手法给人一种美的感觉, 这种感觉可以让人的精神愉快、放松,另一方面也是通过作者独特的艺术创作技巧和手法传达作者的精神感悟、自身修养和内心情感,所以水墨之中皆是意蕴和精神的共同体现。 具有较高水平的`陶瓷艺术也是如此,首先, 陶瓷绘画艺术的素材和动力源泉都来源于真切实际的生活,在客观生活的基础上,通过艺术家的情感加工、审美体悟、精神意识等主观因素的糅合和丰富,形成具有主观思想色彩的艺术形式,表现独特意蕴,提升作品价值。 其次,陶瓷绘画通过艺术家的知识积累、技巧训练、学识修养体现陶瓷作品的灵性和逸气,描绘作者的精神世界,表达身修养,从这个角度讲,陶瓷绘画本身就是一种精神文化。

四、 水墨语境下陶瓷绘画创作对水墨的应用

(1)现代陶瓷绘画中“水墨”的 艺术性应用 . 从中华民族几千年的艺术文明史中我们可以看出, 艺术总是反映时代风貌,展现时代特点,体现时代背景。 所以现代陶瓷绘画要借鉴水墨画的艺术表达,表现当代中国的地域风情、文化风貌、审美情趣和智慧思维。悠久的陶瓷绘画创作历史深深地体现了中华民族的风格和骨气,具有东方文化和民族气息的历史烙印,陶瓷的历史就是中华文明的发迹史,就是中华民族社会文化发展的长卷。 从这些角度都说明,陶瓷绘画和水墨画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现代陶瓷绘画的艺术创作也要充分利用两者的历史渊源和艺术联系,广泛运用水墨的艺术形式和艺术表现手法,通过釉料、色彩和布局的合理运用,通过营造具有“水墨”特点的艺术情境和画面效果,充分表现中国画的水墨韵味,表达陶瓷素雅、宁静、沉着的美学价值。

(2)现代陶瓷绘画中“水墨”的 创新性应用 . 艺术来源于生活,陶瓷绘画也不例外,每个时代都有自身的生活特点、生活方式、生活规则,艺术发展的根源和动力在于其不断变化的艺术形式、不断创新的艺术表达和不断丰富的艺术境界。当今时代的特点就是人民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精神需求和审美观念发生了变化,陶瓷绘画也要不断创新艺术形式和艺术创作的观念,在展现中国传统文化特点的基础上, 可以适当地加入时代元素和现代艺术创作的基本理念,形成具有独创性和反映时代发展、时代主题的艺术作品。 同时, 陶瓷绘画创作的根还在于中国传统文化,陶瓷绘画创作的精髓还在于中国水墨画的艺术取向。作为一种现在还在流传的艺术形态, 陶瓷绘画的启示和方向是现代艺术元素和当代艺术特征的合理运用,所以,从事陶瓷绘画的艺术家们必须在充分认识时代特点、合理汲取时代营养的基础上,才能将“水墨”的创新性应用在现代陶瓷绘画创作中。

(3)现代陶瓷绘画中“水墨”的科技性应用。 陶瓷绘画作为具有民族特色的艺术形式,必须得到充分的继承和发扬。但我们纵观当代的艺术传承现状,许多艺术形式都有青黄不接的危险,其根本原因在于艺术形式没有和当代科技进行有效结合, 传统的陶瓷绘画艺术创作和艺术教育没有得到创新, 这也在一定程度上限制和约束了陶瓷绘画艺术的发展, 不能很好地适应当代新技术流程和新工艺材料的发展要求。 在目前的陶瓷绘画创作中往往不能将陶瓷的工艺流程和艺术设计很好地融会贯通, 也就难以产生具有较高艺术价值的作品。 水墨陶瓷法的出现就很好地解决了这一个矛盾的问题, 使当代陶瓷绘画的艺术创作上升到了一个新的层次,这不仅是技术工艺与艺术设计的完美融合,也说明了当代“ 水墨” 的科技性应用在陶瓷绘画中有很好的体现,陶瓷绘画的发展也没有放弃对水墨韵味的一贯追求。

五、结语

综上所述,水墨艺术与陶瓷绘画艺术虽然是两种艺术形式,但是在具体的艺术表达中、表现手法中、鉴赏方式上有着异曲同工的奇妙之处。 本文结合自身多年从事绘画实践工作经验提出了以上看法,希望给广大同行业者提供资料参考和经验借鉴。

参考文献:

[1]姜强 .论陶瓷绘画艺术语言[J]. 社会科学家,2011(08)。

[2]董小明 ,严善 ?,陈君,高千惠,邓海超。水墨空间--“第 七届深圳国际水墨双年展”对水墨艺术的探讨[J].美术,2011(04)。

篇8:工程施工与建筑造价的有效结合的论文

1工程施工管理概述

所谓的管理,主要包含了广义与狭义两种。广义的工程施工管理,指的就是自施工初期至工程项目施工完成,工程项目参与者对于项目工程的有效策划以及开展,而主要的目的就是保证质量与费用目标能够满足预期的要求。也就是说,工程施工管理广义就是管理工程项目行为,在工程项目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其中主要包括了管理信息、控制进度以及管理投资价格和质量等多种内容[1]。而狭义的工程施工管理,指的则是施工期间建筑工程项目施工企业对利益进行管理的一种行为。一般来讲,管理的目标主要有施工质量、进度与成本,同时划分成四个不同的阶段,即设计准备、施工设计、动用前准备以及保修。文中所探究的工程施工管理,具体指的是广义含义。

2建筑造价概述

所谓的建筑造价,具体指的就是由筹划至完工过程中,工程项目的全部费用。通过对建筑工程项目性质的分析,可以对建筑造价进行有效地分类,即为建设项目整体造价;单项工程项目的综合造价;单位工程项目造价。而在对工程项目资金具体使用的状况进行分析的过程中,也可以将建筑造价细化成税金、预备费用、工程项目安装费用以及设备工具购买费用等等。而针对施工单位来讲,资金投入的目的就是获取理想经济利润[2]。在此过程中,针对建筑造价展开科学合理地评估以及测算,对工程项目的施工费用予以准确地计算。在开展工程项目建设的时候,施工单位应针对项目展开相应的概算,对施工图纸进行合理地预算,同时在竣工方面开展决算工作。

3工程施工管理和建筑造价关系解构

通过以上对工程施工管理与建筑造价的研究与探讨可以发现,两种虽然存在一定的差异,但是却互相制约与影响。下文将重点阐述工程施工管理与建筑造价之间的关系:首先,建筑造价的'科学性表现在经济管理与施工技术的有机结合。有机结合经济管理与施工技术是建筑工程项目管理工作的重点,因而,必须要对施工管理工程项目效果予以实时地关注。与此同时,在开展工程项目施工作业的过程中,要想有效地规避资源过度浪费的问题,施工企业应当实时监控施工环节与技术,同时高度重视项目工程合同管理与结算管理的力度,进一步推动建筑工程项目施工的顺利开展。基于此可以发现,施工单位的建筑造价科学合理性能够有效地维持经济效益[3]。其次,根据部分专家的意见与建议,可以了解到,对工程项目施工前期部分予以科学化监控,并采用限额设计方式,这并不单纯指的是经济问题,同时也始终影响着项目工程造价控制效果,被称为技术经济的主要问题。而施工工作人员的目的就是建设实用性较高的建筑,为此,一定要细化监督与设计工作人员自身责任,进而有效地规避因责任人不明确所引发的利益损失。在利益纠纷发生以后,能够及时找到相应的责任人。最后,对建筑工程造价的控制应从多个角度入手采取措施。基于经济角度,对计划资金与实际支出资金进行有效地对比,对施工方案以及施工设计展开科学合理地调整,就一定要根据施工设计要求,对建筑施工各环节予以全面地审查。基于技术角度,则应当积极地探寻节约投资的途径,在对设计方案进行审查的过程中,将技术经济概念融入其中,并针对工程各部分造价安排专业负责工作人员,进而明确项目组织结构。

篇9:工程施工与建筑造价的有效结合的论文

根据以上探究可以了解到,工程施工管理与建筑造价之间存在紧密的联系,所以,针对两者的有效结合展开进一步地研究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4.1经济与技术的结合

通常情况下,建筑造价会将更多的关注放在工程项目经济方面,即便其并不完全隶属于经济概念,但是其经济内涵十分丰富与重要。而对于施工管理而言,则归属于技术范畴,所以,有机结合工程施工管理和建筑造价也就是经济和技术的结合。作为施工企业来说,经济这一因素的作用是不容小觑的,与施工企业发展存在紧密联系,但并不代表可以忽视技术层次。相反,需要对施工质量内容予以高度重视,而企业要想实现全面可持续发展,也同样要对质量给予关注[4]。在这种情况下,管理建筑造价的过程中,就不仅仅需要注重经济方面,同样不能忽视技术方面,有机结合两者才能够增强建筑工程项目的效果。

4.2工程施工管理与建筑造价的相互监督

在开展建筑工程项目施工作业的过程中,必须要正确认知施工依据就是工程施工管理和建筑造价结合,因而在整个过程中,应给予两者监督关系强化的相应关注。对项目工程的施工而言,可以将施工管理和建筑造价监督这两方面入手,对于招标书与合同内容予以深入地了解,而在索赔方面则应当对施工方进行监督。与此同时,施工工作人员还应当有效掌握建筑造价内容,若施工中发现不吻合施工规范的情况,则要保存证据和材料,并且将其当作自身权益维护的重要参考依据。

4.3造价管理系统的合理构建

造价管理系统在项目工程实施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而且在施工作业方面,对于工程机构设置,造价管理部门与承包商的内部都必须要将应有效益发挥出来。在此基础上,变更工程、采购材料清单以及交底技术等也同样需要合理配置,并且向造价部门定期地提交材料信息[5]。基于此,造价部门则应当积极开展预算分析工作和系统比较的工作。另外,造价管理部门需要展开定期核算的工作,一旦实际用量与核算间的差异过大,则应当及时针对差异展开原因分析,进而及时地采取有针对性的补救措施。

4.4全面强化工程造价人员素质

众所周知,工程造价内容复杂性极强,同时受市场经济发展和信息技术深化的影响,建筑工程项目对于工程造价工作人员的依赖程度不断提高。在这种情况下,工作人员有必要对造价相关知识进行学习,并且实现知识系统的定期更新。最重要的就是,还需要全面增强自身的财务预算能力。在建筑工程项目中,为了使工程造价人员作用充分发挥出来,对施工管理提出可行性的建议,就一定要实现自身综合素质的提升。

5结束语

综上所述,工程施工管理和建筑造价对于建筑工程项目而言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所以,相关单位必须要对两者间存在的关系进行有效地处理,只有这样,才能够保证工程项目的建设质量。在这种情况下,施工管理与建筑造价管理工作人员则应当对有效措施予以进一步地探索,确保两者有机结合,有效地促进建筑行业稳定可持续发展,实现工程项目利润的理想性。而上文针对工程施工管理和建筑造价关系的研究与探讨,提出了有机结合的措施,希望有所帮助。

参考文献

[1]段小涛.探讨工程施工管理与建筑造价的有效结合[J].企业改革与管理,(16):32.

[2]刘艳.探讨工程施工管理与建筑造价的有效结合[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19):74-74,75.

篇10:建筑造价与施工管理结合策略论文

建筑行业是我国十分重要的支柱性产业,在我国经济发展过程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我国对于建筑行业的发展十分重视,目前在我国建筑行业发展过程中,建筑的工程造价和施工管理存在着不完善的情况。同时两者缺乏必要的结合,影响到建筑行业整体的发展。因此需要国家相关部门和建筑行业的关注。目前如何将建筑工程造价与施工管理有效的结合起来,成为我国建筑行业发展面临的难题,因此对建筑工程造价与施工管理结合情况进行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一、工程造价与施工管理概述

1.建筑工程造价。建筑工程造价,是建筑行业整体发展过程中十分重要的工作环节。建筑工程造价主要是对建筑工程建设过程中的资金消耗,以及整体建筑中所花费的费用进行计算和统一的管理。在开展建筑施工之前,应当对建筑整体施工所需要的经费,如材料费用、机械使用费用、人工费用等进行初步的估算。保证在建筑工程整体建设的过程中,能够依照相应的工程预算进行建设,控制整体建筑工程成本,提升建筑的整体经济效益。

2.建筑施工管理。建筑的施工管理主要是在进行建筑施工的过程中,对于建筑施工过程中的原材料、机械设备、建设人员等进行统一的管理。其中,建筑施工的进度管理、质量管理和费用管理,是建筑施工管理中重要的组成部分。通过对建筑施工的管理能够对整个建筑施工的过程有着较好的把握,保证建筑项目的顺利实施,提升建筑工程的整体质量和效益。在规定的工期内完成建设工作,更好地实现建筑企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3.建筑工程造价和施工管理之间的关系。建筑工程造价和施工管理两者的联系十分紧密,只有将两者进行有机的结合才能够真正发挥整体管理工作的作用。建筑的施工管理是建筑工程造价中十分重要的内容,通过建筑的工程造价能够将建筑施工过程中的技术和资金,进行有机的结合,避免在建设过程中造成资源的浪费。同时在这个过程中要对工程的整体,资金进行合理的预算。通过对工程建设资金的管理能够对整体建设过程中的材料消耗、机械消耗、人工消耗等进行有效管理,避免在建设的过程中造成资金的浪费,增加工程的整体建设成本。

二、我国工程造价和施工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工程建设的整体预算不足

我国建筑工程在进行工程造价的过程中存在着工程建设整体预算不足的情况,在进行施工的过程中,对于建筑工程所需要的人工、机械、材料设备没有统一的预算和管理,在实际的施工过程中,会造成资金缺乏和人力资源缺乏的情况。这主要是因为我国对于工程建设的整体预算不重视,同时进行预算的专业人员整体素质低下。建筑企业为了降低其建设的成本,往往减少工程建设的整体预算,这会影响到工程的建设质量。

2.工程造价和工程施工管理结合不紧密

建筑工程造价和工程施工管理两者的关系十分紧密,只有对工程造价和工程施工管理进行有机的结合才能够真正提升工程整体管理和建设项目的建设质量。但是我国很多建设单位在组织管理的过程中,对于工程造价和工程施工管理的结合并不紧密。导致整体管理工作的脱节,导致工程管理的过程中造成资金不足等情况,影响到工程的建设工期和建设质量,不利于建筑企业整体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提升。

3.建筑单位不重视工程造价工作

我国很多建筑企业在施工中不重视对工程造价的管理,对于工程造价工作不重视。在进行建设的过程中,往往只是在施工开展之前对于工程的整体进行预算和管理。但是在工程施工过程中,对施工时发生的经济签证、设计联络、设计变更等索赔事件并没有很好的把握。这影响到了工程建设的整体资金使用,对于工程的施工管理十分不利,影响到工程的整体建设质量。

三、促进工程造价和和施工管理结合的主要方法和手段

1.建立完备的造价管理系统

要想促进工程造价和施工管理的有机结合,就要建立完备的工程造价管理系统,应当对工程建设过程中所要消耗的人工、机械、材料设备等费用进行统一的管理,形成一个有机的管理系统。同时在进行造价管理系统建设的过程中,应当对建设过程中的.工程变更、技术交底、建设方案等材料进行深入的研究。在此基础上对整体的造价进行分析和比较,对整体资金进行有效的管理。这样能够敏锐地发现工程造价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时解决,减少对工程整体建设工期和质量的影响。

2.建立相应的管理体系对工程造价和施工管理进行监督

要想促进工程造价与施工管理的有机结合,应建立相应的管理信息系统,对工程造价和施工管理进行监督,对于造价和施工程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应当进行及时的解决。对于建筑施工过程中存在的阻碍施工等情况应当保护好相关的证据,通过仲裁等方法进行解决,提升建筑工程整体质量。

3.深入开展数据搜集和探索工作

在进行工程造价和工程施工管理的过程中,数据收集和探索工作,是建筑管理工作开展的基础。因此应当在进行工程造价和施工管理的过程中,对项目建设的地质环境和建设地点,以及所要消耗的人力资源等进行资料收集。只有这样才能在进行施工过程中,对工程项目加深了解。才能在编制工程造价预算和施工管理的过程中更加细致和准确,提升造价质量和管理质量。

四、结语

综上所述,我国在进行工程建设的过程中,工程造价和施工管理在整个建设过程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在实际的建设过程中,只有将两者进行有机的结合才能够保证工程项目的正常实施。对于工程造价和管理过程中存在的人员素质不足、两者结合不紧密,建筑单位对于工程造价不重视等情况能进行及时的解决。要深入开展数据收集和探索工作,建立相应的管理和监督体系,保证工程造价和工程管理工作的顺利进行,更好的完成工程项目建设工作,提升建筑企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参考文献:

[1]韩建平.建筑造价与施工管理有机结合的方法分析[J].山西建筑,,03:248-249.

[2]倪昳丽.试论建筑造价与施工管理的结合方法[J].江西建材,2015,17:270+272.

篇11:建筑与绘画艺术的关系论文

建筑与绘画艺术的关系论文

摘要:本文通过对布鲁涅列斯奇、马萨乔等艺术家及其作品的分析,探讨了佛罗伦萨的建筑与绘画艺术的关系,这些艺术家的艺术创作理论与实践经验对后期艺术家的创作产生了重要影响。本文的研究旨在为人们进一步认识西方绘画艺术提供一定的借鉴。

关键词:文艺复兴;佛罗伦萨;建筑与绘画艺术;关系

在整个西方文化史中,文艺复兴的艺术有非常重要的作用。而建筑艺术是时代风格的重要体现,更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由于建筑与绘画一直都在尝试寻找结合点,而在文艺复兴时期,很多伟大的建筑师都是画家或者雕塑家,而建筑借助设计师的修养将绘画、建筑结合在一起。因此,分析欧洲文艺复兴时期佛罗伦萨的建筑与绘画艺术的关系,有助于增强对西方绘画艺术的认识。

1佛罗伦萨与文艺复兴

瓦萨利的艺术三阶段发展论对促进艺术的传播与发展作出了卓越贡献,他指出意大利是艺术复兴的起源地,阐述了艺术复兴的实质是古罗马文化的复兴。他所创作的《艺术家列传》首次将艺术创作者的个性特征放在了中心地位,同时他还将从艺术家中脱颖而出的人称为“天才”。然而,在他的著作中也存在着一定的偏见。在他看来,只有建筑、雕刻以及绘画才能够作为艺术的高级形式,否定了其他艺术形式,这种带有偏见的艺术观点对后世的艺术发展与研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发展到15世纪,佛罗伦萨的建筑、绘画以及雕刻取得了卓越的成绩,并使得佛罗伦萨一跃成为15世纪艺术的中心。佛罗伦萨之所以能够取得如此惊人的艺术发展成就,很大程度上是这座城市为艺术的创作提供了非常优越的创作环境。佛罗伦萨的权力主要集中在制造商、贸易商以及银行家所组成的行会手中,这些富裕家族对艺术非常关注,在艺术赞助方面也非常大方,非常热爱古罗马文明,非常喜欢招揽一群专心研究古希腊罗马文学与历史的学者。其中有三位较为卓越的艺术家,被称为早期艺术复兴的倡导者与引领者。布鲁涅列斯奇作为一位卓越的建筑师与雕刻家,他不仅会拉丁语而且精通算术,还当过金匠学徒。同时,他还随同多纳太罗举行了罗马之行,在旅途中通过参观罗马城以及周边乡村的优秀建筑并详细记载了相关数据,学习与掌握了古罗马优秀的古典柱式建筑风格。瓦萨利指出,正是布鲁涅列斯奇深入研究与学习,对他后期的建筑创作产生了重要影响。文艺复兴时期除了在艺术方面取得了卓越的发展成就之外,在科学以及技术方面也迎来了新的突破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14,布鲁涅列斯奇开始建造佛罗伦萨大教堂的圆顶,而在此之前无人知道如何建设教堂的圆顶。其中,有人指出运用夹杂硬币的泥土直接填满圆顶的空间,按照这种做法后期当圆顶建成之后,存在着人们为了取出硬币而破坏圆顶的问题。他通过精确的科学计算发明了修建建筑的专用新机械,在圆顶的结构上采用了双层壳面的空心屋顶,通过钢铁环绕支撑。这就使得他所建造的教堂圆顶风格与古罗马的建筑风格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因此,布鲁涅列斯奇所运用的技术也成为当时意大利文艺复兴科技发展的重要标志。此外,他还发明了利用透视的方法如何在二维平面空间展现三维空间的做法。这种创造性的艺术创作手法也迎来了绘画史上的创新与革命,在与他同时代的艺术家马萨乔的绘画作品中也可以看到透视艺术创作手法的运用。马萨乔通过在绘画作品中运用透视手法使他的作品取得了特殊的艺术效果,极具立体感与空间感。相比于同时代的其他艺术家而言,马萨乔的绘画创作不注重装饰性显得更加简洁,这也充分展现了他对于绘画作品所呈现的空间感与体积感的关注程度,而这也常常是其他艺术家在绘画创作时所忽略的问题。在他为佛罗伦萨圣母大教堂所创造的一系列湿壁画中,他通过透视的手法塑造了栩栩如生的人物造型,展现了画面的空间感与延伸感。在此之后,这种透视的'艺术创作手法很快在佛罗伦萨的建筑界以及艺术界风靡并迅速扩散开来。阿尔伯蒂在他的《绘画论》中非常详细地讲述了如何在绘画中运用光和影帮助物体造型,而马萨乔的绘画作品为绘画史上的又一次创新与革命提供了典型的案例。通过运用透视手法能够让观者在观看艺术作品时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在绘画创作中通过运用透视法,极大地扩展了写实主义艺术的可能性。同时,相较于宗教艺术来说,通过运用透视实现了圣徒与中间人物同时出现,正如在他的艺术创作《三位一体》中所展示出的艺术效果一般。这些艺术创作先驱通过不断的艺术创作实践所总结出来的艺术创作经验与理论对后世多米尼克、科斯塔洛以及乌切罗等艺术家的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掀起了艺术的创新与革命。到了15世纪下半叶,透视的创作手法与新现实主义逐渐演变为诗意的宗教艺术。尤其是在贝尼尼的作品中得到了集中的体现与共鸣,贝尼尼通过利用多层透明颜色与油的混合来创作油画作品,使他的作品不仅色彩浓重鲜明同时又极具光感。

2结语

通过对15世纪早期佛罗伦萨在建筑、绘画以及雕刻方面所取得的艺术成就进行分析,当时的艺术家们都希望重塑古罗马艺术的辉煌。然而,唯有瓦萨利的记录与叙述才能为我们了解艺术复兴提供真实可靠的依据。

参考文献:

[1]…刘少才.佛罗伦萨:文化之都与建筑艺术[J].防灾博览,(06):76-85.

[2]…刘思聪.佛罗伦萨“穹顶工程”中的困局与解决之道[J].三门峡职业技术学院学报,,15(03):29-33.

[3]…蔡佳琳.浅析文艺复兴绘画光线的运用——再现“真实”之光[J].新丝路(下),2016(06):147.

[4]…李东.透视法对西方绘画艺术风格的影响[D].天津美术学院,2016.

[5]…吴卫平.现实主义绘画的开拓者——马萨乔[J].美术大观,2015(08):54-55.

篇12:建筑设计与绿色建筑技术的优化结合论文

首先,规划阶段进行技术的优化整合。规划阶段是建筑设计的重要内容,通过一系列的措施和方法,对建筑施工场地进行充分的掌握,保证建筑技术优势的充分发挥,提高建筑设计的效果,保障建筑设计的科学性,避免在设计过程中出现差错。在绿色建筑技术的应用过程中,根据以往的设计经验,对规划阶段的建筑设计做好初步的优化。首先,要对建筑工程的基础材料进行深入分析,对建筑的光、声、电做到充分熟悉,提高对绿色建筑技术的应用力度,在根源上避免浪费资源材料的现象,并将建筑的成本造价控制在合理范围内[3]。其次,合理控制绿色建筑总平面,将不同设计师的设计内容进行结合,确保设计内容的优化,明确能够对建筑规划造成影响的因素,从而明确不同阶段设计的差异性,严格按照施工设计图纸的内容对建筑平面工程展开设计,使建筑平面设计得到深度优化。最后,平面设计人员要时刻关注施工进程,避免施工效果受到外界因素的影响。其次,根据气候因素进行建筑技术优化。在经典绿色建筑的经验指导下,要加强对不同气候特征地区的建筑设计进行深入研究,明确建筑设计的基本功能属性。首先,在建筑设计过程中,要考虑到施工材料的性价比和环保性,将整体的施工效果进行优化,增强建筑的稳固性,以便应对极端天气的影响。其次,明确好绿色建筑技术规范,根据规范内容确定绿色建筑设计内容,并不能进行天马星空的想象,提高绿色建筑的气候适应能力,并在设计过程中对保护性建筑进行设计[4]。最后,将绿色建筑的形态设计与节能优化结合,绿色建筑秉持着可持续发展的设计理念,所以不能只解决建筑设计的当下问题,还好将建筑与自然相结合。例如,在重庆绿色建筑设计中心,应用了许多绿色技术进行工程建造,其中主要采用了透水砖、太阳能、绿色再生混凝土等综合材料进行整体的'建筑设计。首先在通风设计上采用太阳能技术,在拔风井外部安装平面玻璃,内部采用蓄热材料与绝热隔层相互配合,防止热量传入建筑内部,并向夜晚通风的热压传递能源。由于是南部的日光照进,对井中的空气进行加热,增强其拔风的功效[5]。并通过网络的研究,配合CFD的分析法验证是否能够达到室内通风的需求。再次,对建筑设计的外观形态与节能技术进行优化整合。绿色建筑的设计与传统一般性建筑的设计存在着本质性的差异。绿色建筑设计主要是在进行实地考察和各项数据测量后,对数据进行合理的量化分析,取代了传统感性认知的设计方式,绿色建筑的设计是在定量化分析的基础上进行的。绿色建筑设计要以形态美观和节能优化为基础,将外观形态与节能技术相结合,通过模拟技术手段对结合效果进行分析,对存在问题的地方要进行及时的处理和重新设计,实现绿色建筑设计的最优效果。因此,绿色建筑设计形态不仅要满足美观的要求,还要体现绿色建筑技术。最后,对采光遮阳技术进行优化结合。绿色采光遮阳技术设计主要是根据建筑所在地区的气候条件,通过采光的模拟软件进行不同形式的采光技术和遮阳技术模拟分析[6]。根据分析数据总结建筑物受内光环境的影响规律,并设定合理的遮阳设计参数。同时结合对建筑实地的自然通风情况进行分析,并通过CFD软件分析风向对采光和遮阳的影响以及采光遮阳对建筑物室内风向内循环的影响,做出综合的设计策略,为绿色采光遮阳技术的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5结束语

绿色建筑设计是我国建筑业发展的目标和方向,绿色建筑秉持着可持续发展的设计理念,不仅能够保证建筑设计的科学合理性,构建完善的室内环境,还能够加强对工程成本的控制,所以,绿色建筑在未来的发展中,要加强对绿色建筑合理性设计的分析,将建筑设计内容与现代绿色技术更好的结合起来,加强对高科技手段的应用,降低建筑成本,为绿色建筑创造更大的经济收益、环境收益和社会收益,促进建筑事业的良性发展。

参考文献

[1]王海容.绿色建筑技术要点及推行绿色建筑的建议措施[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5(34):3111.

[2]段秀斌.绿色建筑太阳能供热技术应用研究[J].铁道标准设计,,12(12):115-119.

[3]田国俊.浅析全寿命周期内绿色建筑的技术经济研究[D].江苏大学,.

篇13:建筑设计与绿色建筑技术的优化结合论文

绿色建筑主要是以保护环境、节约资源、以人为本和可持续性发展为设计理念的,这也是我国整体建筑行业发展的重要目标。但如何能够更好的发挥设计理念的作用,将理念与实际操作相结合仍然是绿色建筑发展的一大难题。因此,绿色建筑的技术优化和设计整合显得十分必要。

1绿色建筑设计的思路和执行策略

绿色建筑在设计过程中,主要针对现场设计及室内环境绿色规划、资源的节约与环保等方面进行绿色设计。设计时,绿色的建筑理念要贯彻设计过程的始终,并且要根据建筑实地的气候因素进行被动设计。具体的体现在光照、热工性能、通风遮阳、绿色建材、可再生能源选择等方面。将绿色理念在设计图纸上呈现是绿色设计的执行意图,也是设计执行的关键。首先要进行计算机的模拟分析,根据模拟分析情况确立整体的设计思路,从而展开设计。在工程初期阶段,可以建立一支专业人员较多的设计团队,设计人员要以绿色设计为目标,对于不同的设计矛盾可以根据设计目标进行调节。每位设计人员全力协作,参与到设计的整个过程中,对每个设计细节加以完成,才实现绿色设计的目标。

2绿色建筑设计中遵循的基本原则

首先,要保证设计的高效性。充分合理的利用建筑实地周围的自然资源、绿化资源、生态环境资源。在绿色建筑的设计规划阶段,更加侧重对整体建筑生命周期的提高,主要体现在对建筑土地科学合理规划、节约生态资源、使用可回收材料等方面。其次,要充分掌握设计的地域性要求。我国幅员辽阔、地大物博,很多地区的自然地质条件、环境条件、气候条件、生态资源条件以及社会经济的发展情况、文化发展都有着较大的差异。所以,在绿色建筑设计中要充分考虑到不同地域的特点,因地制宜地进行建筑设计。最后,要保证设计效果的协调性。从经济发展的角度来看,绿色建筑也属于工程建筑范围内;但在社会生态发展的角度来看,绿色建筑属于社会生态建设的一部分,可以单独作为一项绿色生态系统,对人们的生活产生影响。因此,在绿色建筑的设计过程,要将整个规划设计结合城市地区及周边生态环境进行综合考量,保证建筑要与城市氛围和周边环境相融合。

3绿色建筑设计技术的优化分析

3.1规划期间设计技术的优化分析

规划期间,主要通过对建筑现场的气候特征研究,结合计算机模拟技术,优化设计朝向和平面布置对建筑风、声、光等方面的影响。当建筑工程报规后,就不能对设计进行整改,所以规划时期一定要有充足的时间。如某地区的建筑设计日照强度的计算,利用总平面的计算进行设计优化,调整整体空间的布局和结构,完善阴影区域位置,保证室内的光照达到最佳效果。建筑通风模拟是在室内布局优化的基础上,进行室外风的环境模拟,更好对通风进行设计[1]。

3.2客观因素的设计技术优化分析

通过对不同地区不同气候特征的绿色建筑进行研究,发现地域结构会影响到建筑的根本特性,例如建筑的性能和构造、空间和结构、资金的投入、室内的环境,以及表现出的经济性、安全性、舒适性等特性。建筑的外在要与建筑实地的气候特征相符,建筑的外貌要与地区的文化特色、地质地貌相适应,建筑的设计性又要满足使用性[2]。例如遵义科技管就是根据地区的土质的热稳定特性,进行创新,建设为半覆土式建筑,这样可以尽最大程度保护好地区的地质地貌,防止过度的开挖。也能够对客观的水质体系和植物进行很好的利用。

相关专题 现况建筑装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