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美术教育的论文

lhy601 分享 时间: 收藏本文

【简介】感谢网友“lhy601”参与投稿,以下是小编为大家准备的中职美术教育的论文(共11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篇1:中职美术教育的论文

关于中职美术教育的论文

中职院校的学生都是直接由初中毕业生组成的,而在小学和初中对美术的教学基本都处于一个放松的状态,系统化的理论和专业化的教学都相对薄弱。因此,大部分学生对美术教学中的色彩都缺乏认识基础。如果中职教师继续忽视美术基础的教学,将会对学生以后一系列的美术学习造成极大的困扰。当下,许多中职教师仅把对学生的知识传输视为一项工作任务,是课堂教学的主体。美术教师对美术知识的讲解多集中在教科书的原理研究上,缺乏对色彩的感性运用。而在美术课堂的实践环节中,缺乏与现代多媒体教学方式的融合,严重损害了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和创新能力。

色彩教学在提高中职生的色彩感知力、艺术表现力方面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可以帮助设计类、美术类专业学生掌握最基本的色彩规律,以更加敏锐的视角来看待设计或绘画作品。由此可见,中职美术色彩教学作为美术教学的不可或缺的部分,是引领中职美术教学走向现代化、系统化、个性化的手段。只有不断地摸索加强中职美术色彩教学的创新之路,才能提升中职生的审美观念和专业素养,为中职生的未来就业奠定更加良好的基础。

一、提高色彩教学认识的重要性

色彩教学作为中职学校很多专业所必须开展的基础课程,其教学主要目标是培养学生对色彩以及对色彩所蕴含的美的认识发现的能力。这就需要在中职美术色彩教学的开展过程中,将对色彩教学的认识以及培养学生在脑海中形成一个色彩设计的全新理念作为关键点,有针对性地开展教学内容,从而有效地促进中职美术教学朝着全新方向发展,具体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在理论学习中提升对色彩教学的认知度。中职美术设计专业课堂,离不开理论学习,色彩理论对于学生理解色彩教学、理解色彩在艺术设计中的作用十分重要。因此,教师在色彩教学过程中的理论教学中,要着重加强学生对于色彩、色彩教学的认识,让学生在大脑中形成一个色彩教学的整体概念,强化色彩教学认识度。二是要正确认识设计色彩,完善学生色彩设计理念。众所周知,中职学生大部分来自农村,对色彩的运用和理解能力较差,固有的色彩观念根深蒂固,难以接受和理解新的色彩理论。因此,教师应该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积极地为学生讲解或者举例说明色彩的新理念,并且不断寻求新的教学方式,或者谈心、或者深入体会、或者动画演示等等方法,让学生对于色彩有一个全新的认识和理解,从而让学生在不断地认知中完善色彩设计的全新理念。

二、小组合作模式下的色彩教学新模式

与其他学科一样,中职美术色彩教学也经历了传统与现代的过程,在传统教学过程中,更加注重教师对知识的讲解,忽略了对于学生的关注,限带了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其实色彩教学是一门灵动的课程,需要学生更广泛、更积极地参与其中,让学生在互动中获得更加灵动、更加富于创造性的全新色彩设计思想。目前,中职美术设计专业色彩教学中,学生小组合作已经成为学生探究色彩规律、提升学生色彩设计理念的有效途径。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小组讨论,加强对于色彩教学的认识,更好地理解色彩的实际用途和含义,是根据学生的学情而定的最有效的学习方式。分组临摹、写生、默写的训练方式,让学生在共同合作中感知色彩充分的表现力,加深对色彩的创意思维,共同探究色彩在设计中的使用规律,色彩表达的情感分类,让学生在主动认识与创造中加深对色彩教学的认识,增强在设计中灵活运用色彩的能力。同时,中职学校美术专业色彩教学中,小组合作还能够更加充分地为学生提供对色彩追根探源的机会,让学生在学习中讨论、合作,探究色彩运用的规律性。

三、通过学生思维训练,强化色彩构成和欣赏教学

中职美术设计专业色彩教学中,色彩构成教学和作品鉴赏是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应该着重加强这方面的训练。在开展思维训练的过程中,可从以下方面入手:

首先,色彩构成教学是美术课课堂教学的重要内容,也是重要的基础课程之一。色彩构成是一种思维训练方式,能够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掌握住色彩的有效运用技巧和搭配,能够极为有效地丰富学生的色彩创造力和想象力,进而形成全新的色彩构成理念和设计理念,为学生以后的色彩设计之路打好坚实的基础。其次,作品鉴赏的能力也来源于色彩构成的训练。优秀的美术设计作品是艺术家艺术涵养的表现,是其劳动成果的结晶,这些优秀的成果对于后辈的学习借鉴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优秀的作品能够带给学生对于色彩的整体感知和探究心理,能够带给学生无限的营养和启发,从而让学生感知色彩带给生活的无限魅力,增强学生对于色彩运用的兴趣。同时,在鉴赏之余,教师注重对学生的引导,从作品鉴赏中,努力地挖掘培养学生对于色彩的深度感知,注重不同地域、不同民族风情的色彩风格,让学生形成在色彩方面的审美规律。色彩构成和欣赏教学,不仅使学生的思维得到了充分训练,也让学生对于色彩的感知力和运用能力得到增强。

中职美术教育的重要性一般会被教师和学生忽视,大多都只是停留在对艺术作品的欣赏或是临摹的层面。学生缺乏个性的展现,久而久之就失去了对课程学习的兴趣。重视中职美术色彩教学,关系着教学的顺利进行,如服装设计、电脑平面设计、动画设计等。所以正确认识、对待中职美术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对学生今后的顺利发展有至关重要的作用。总之,要让中职美术色彩教学取得良好的效果,还需要从教学思路、学习方法以及思维培养等多方面进行细致规划,提高学生认识运用色彩的能力,以保证中职色彩教学的有效性和高效性。

篇2:研讨中职院校美术教育论文

研讨中职院校美术教育论文

一、中职学校学生的思想认识有些偏差,学习缺乏动力

中专学校的学生比起大学生来说年龄相对小一些,但是他们又有着一定的共同点,那就是中专和大学都是直接从学校向社会输送人才,学生不用面对升学的压力,但是将来的工作又不会有具体的量化和确切的分配。在这样的现实情况下,中专学生当中就出现了不思上进、无所事事的现象。再加上中专生比大学生的年龄要小,他们的自制力和心理成长更容易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形成错误的价值观和世界观。比如个人家庭的经济状况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学生以后的生活;很多不正确的网络负面报道以及很多不良商人的非法经营都可能会影响到学生的心理,成为他们效仿的错误榜样。

二、中职学校的美术课程安排时间紧、任务重

很多美术设计专业的学生和家长在思想上存在着一定的误区,他们认为到中专院校就是来学技术的,来到学校就应该马上开始学习专业课程。这样的认识其实是对职业技术教育的错误认识,学习美术设计或者平面设计的学生,要先完成美术课程的学习,同时电脑操作也是要学习的科目。没有坚实的地基建设,哪里来的高楼大厦?所以,美术基础课是学生学习专业课的前提条件,基础课的教学不能拔苗助长,必须踏踏实实、一步一个脚印地认真学习,努力了不一定会成功,但是不努力就一定不会成功。中专院校的学生学习的时效性比较强,国家现在对于中专院校的教育年限大部分都是三年一贯制的,而实际上学生在校的时间多为两年,因为很多工厂和企业严重缺少工人,学校考虑到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会在第三年的教学工作安排上让学生到实习单位进行实习,因此,我们的美术教学工作需要在两年甚至不足两年的时间内完成全部的教育计划,这基本上是不可能实现的。这样会导致两种结果:一是很多半懂不懂的学生毕业进入到了社会的'用工单位;二是学校私自做出课程调整,把一些培养学生美术素养的但是不紧迫的、与工作要求没有直接联系的美术知识删除掉,这样的美术教学功利性太强,很有可能不但达不到预期的教学目的,反而适得其反。教师在开展美术教学的过程中要进行灵活的调整,不能一味死板地按照课本教学。事实上我们现在的美术教学和我们中专院校的教学目标并不完全契合,中专为三年制,学生有两年的时间在校内学习,第三年到相关企业单位进行实践学习,其实也就相当于提前就业。两年的时间,对于没有学习动力、又没有美术基础的设计专业的学生而言,学好美术相关知识其实是很困难的。因为除了美术课之外,我们还有专业基础、电脑操作、软件设计等课程,这么多的内容,如果考虑效果就完不成教学计划,如果按照教学计划按部就班,学生就有些囫囵吞枣,这样的话就会导致学校招生的困难和学生就业的困难。

三、中职院校的美术专业教师不够,教学经验不足

中专教育和高中、大学的应试教育是不同的,因为学生在中专院校学习的目的不是为了升学而是为了更顺利地就业,学校培养的是能够马上进入工作状态的人才,所以中专教师的工作也要和其他专业学科一样,围绕学生的就业来设计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这是一个全新的挑战。事实上,我们所提到的美术专业师资力量不足,不是说缺少美术教师,而是缺少有中专美术专业教学经验的美术教师。

四、中专职业院校的课程安排不够系统和完善

中专院校的课程设置是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的,所以课程的设置没有可以统一遵循的模式。学校有时候还要做出及时调整,机动性比较大,大多数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还没有来得及形成系统的教学方法就要随着市场的变化而做出变化,课程安排的系统性有待完善。

五、中专职业院校就业安排不集中,学生管理比较混乱

在国家大力提倡职业教育的今天,各个中专院校大刀阔斧地招生,导致美术设计专业的学生人数急剧增加,而企业需要的设计人员毕竟有限,这样的现状会使很多学生毕业后找不到相关专业的工作,只能自主就业或者干脆改行。学生看不到就业的前景,在学校不能踏实地学习,学校的管理就会出现比较混乱的局面。总之,当今中专美术专业的教育工作面临着许多问题,有问题不可怕,最怕的是在困难面前退缩。以上所述并不是在危言耸听,只希望我们教师在美术教学过程中保持清醒的头脑和奋斗的激情,把我们的工作做得更好,让我们的学生都能看到中专美术教学的希望。

篇3:新课改背景下中职美术教育的定位论文

新课改背景下中职美术教育的定位论文

摘要:新课改的核心理念就是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这是社会发展的需要。中职教育在培养社会建设者的素质方面承担着非常重要的任务。中职美术教育是实施中职教育目标的重要途径之一。在新课改中,中职美术教育必须充分发挥学科优势,用人文化的课堂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用贴近实际的内容培养学生的学习信心,用多样的方法锻炼学生的学习能力,用丰富的资源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这样才能完成美术学科的课程任务,满足人才培养的需要。

关键词:中职美术教育;新课改;中职学生

随着社会的发展,以往的教育在人才培养上的弊端日益明显。因此,通过改变教育的某些要素为社会建设培养合格人才,已经成为发展教育必须解决的问题。进入新世纪以来,这项工作不仅推行力度有所加大,改革的内容也更加全面、系统。虽然这十多年来的教育改革涉及的内容广泛,但总的来说,课改之后的教育就是以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为宗旨,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基。

一、以人文性、宽松的美术教学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调动学生参与课堂学习的积极性是新课改的基本原则之一。中职学生往往因为成绩不理想或者家庭生活困难而选择了到职高就读。一些学生抱着拿个毕业证的态度,对学习内容不感兴趣。面对这样的`学生,美术学科可以充分发挥学科优势,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因为不涉及难记、难理解的公式和概念,所以美术学科的课堂氛围和数学、语文等学科比起来轻松许多。因此,中职美术教育工作者要利用好这个优势,让学生感受到学习的快乐,这也是保证中职教育成功的有效手段之一。

二、以贴近实际的美术教学内容培养学生的学习信心

新课改倡导教学内容要接近学生的最近发展区,而以往教育出现弊端,教学内容偏离学生实际就是原因之一。中职美术教育者因为教育对象的特殊性,更要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多下一番功夫。只有在执行课程标准要求的前提下,选择一些中职学生比较熟悉的素材作为教学内容,才能让学生轻松接受课堂教学内容。把学生生活中经常可以接触到的东西,如明星演出的宣传海报、电视播放的广告甚至是学生经常吃的小食品的包装、经常穿的个性T恤等,拿来作为美术教学的内容,让学生从自己熟悉的东西中学到美术知识。这样不仅会让他们更有兴趣,也会让他们在学会了知识以后感受到成功的快乐。

三、以形式多样的美术教学方式锻炼学生的学习能力

新课改对学生能力的培养提出了很多具体要求,如自主学习能力、合作探究能力、创新能力等。中职美术教育实施这些能力培养目标,既是完成课程教学的需要,也是美术学科特点得以体现的契机。要达到这些目的,中职美术教育者就应该设计形式多样的教学,而决不能停留在布置一个任务让学生画一节课这样保守的形式上。让学生从美术作品中欣赏美、从动手操作中创造美,是很好的课堂设计。尤其是设计一些需要学生合作才能完成任务的创作课,不仅能让学生更有兴趣,还能充分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和合作能力。四、用丰富多彩的教学资源塑造学生的道德品质教育的目的不仅在于完成教学任务,更在于让学生身心都能健康成长,这也是新课改理念之一。中职学生的身心健康更需要被关注。从社会建设需要的角度看,中职教育成功与否,不仅在于其培养出的建设者是否拥有较高的劳动技能,更在于建设者的心理品质是否过关。中职美术教育必须把学生的品德培养放在首位。这方面,美术学科有其他学科无法比拟的优势。古今中外的美术大师不少,优秀的美术作品更多。不经一番寒彻骨,哪得梅花扑鼻香,几乎每位美术大师都有一番艰苦的成长经历。充分开发这类课程资源,会对学生产生深远的影响。而每一件优秀的美术作品中体现出来的创作者对生活、自然、生命的理解和热爱,更在学生的成长过程中有不可估量的正面引导价值。总之,中职美术教育要实现中职教育和美术教育的双重目标,在新课改中完成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基的任务,就必须立足于中职学校的基础和中职学生的现状。而中职美术教育工作者要时刻牢记新课改理念这一工作指针,也要充分发挥美术学科的优势,让美术课堂更精彩,让中职学生的明天更精彩。

参考文献:

[1]蒋君兰.探析高师成人美术教育人文精神的回归之路.中国报业,(8).

[2]杨永明.论素质教育的理论基础.安阳师范学院学报,2011(1).

[3]张志坤.中职就业,“红旗”如何打下去.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5).

[4]张亚.让德育之花盛开在美术课堂上.考试周刊,(3).

篇4:美术教育论文

内容摘要:

随着新课程标准的实施,我们逐渐认识到美术课程改革并非完全抛弃知识与技能,也并非过于强调美术学科本位的做法,而是降低了知识和技能的难度和要求,鼓励教师根据学生发展的需要,从生活美术的角度而不是从技术性美术的角度组织教学。

关键词:

美术教育;生活美术;审美定位。

随着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迅速发展,教育也日益重要。现在,我国实行九年制义务教育,要求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这中,美育就是美术教育,其本质也转向培养受教育者的艺术审美和创造能力,促进其全面和谐地发展。

在一次美术学习情况调查中发现,近七成以上的同学认为,学习美术就是能画画,标准就是像不像,接受美术学习的目的是将来吃美术专业这门饭或成为一名画家,或者是学生自感缺少绘画这种“天赋”,他们对美术课感到迷茫和困惑,总是哀叹自己画得一团糟,固执地声称没有“美术细胞”。导致这样的调查结果是什么原因呢?长期以来,由于美术课程的发展和人们在接受美术教育的过程中,常常会出现一种过于突出美术学科本位主义,导致学生及家长认为,学习美术就是关注和强调美术技能的学习和传授,而忽略了学生自己的生活经验与美术学科的联系和构建,甚至我们一些美术教师也希望每个学生和自己一样热爱美术,片面地关注和掌握美术的技能和技法,以美术应试为中心,部分学校在评估美术教学时,把学生参加美展与竞赛获奖多少作为教学业绩,迫使美术教师热衷于对少数学生进行技术训练,以求显效,从而引起学校和社会的关注。家长和学生认为培养美术兴趣爱好,就是偏重于如何画画,对孩子掌握一技之能存在着虚荣与期盼,认为这就是所谓的“素质”。同时,由于美术教育过于注重技术,脱离了学生生活,缺乏综合性和多样性,使学生丧失美术学习的自信心,学生难以体验到学习美术的兴趣。

随着新课程标准的实施,我们逐渐认识到美术课程改革并非完全抛弃知识与技能,也并非过于强调美术学科本位的做法,而是降低了知识和技能的难度和要求,鼓励教师根据学生发展的需要,从生活美术的角度而不是从技术性美术的角度组织教学。

新课改十分关注学生的情感生活和情感体验及学生的道德生活和人格培养,努力使教学过程成为学生一种愉悦的情感生活和积极的情感体验。例如:在风景画的教学时,让学生认识到绘画艺术的内容是与人类关系最为密切的事物,从而引发学生注意观察生活和提高在生活中发现绘画题材的能力,引导学生对家乡、对祖国山河的热爱;在动物画的教学时,让学生在画中蕴含着对人类的朋友——动物的关爱,它们和人类一起生活在地球上,拥有共同的家园;在人物画的教学时,使学生在画中能寄托对师长、朋友、同学及亲人的深情,以情带画,让学生学习美术就不再是任务,是一种乐趣和享受。在静物画的教学时,使学生通过静物画的欣赏、练习,去感悟物质的生命存在,其静物的内容还是以学生经常能接触到的、易于表现的,并具有一定情趣的物品,如花卉、水果、餐具等。

初中美术教育同样隶属于基础教育,从现状来看,初中生不可能将主要的精力放在学习美术上,将来从事美术作为终身职业的也很少,但也不能就此抛弃美术区别于其他学科的主要特征,就是有很强专业性的技能、技巧。因此,初中美术教学既要重视素质教育感受美术文化,同时也要掌握一定的美术技能、技巧,两方面都要得到发展的话,还是让我们从生活美术教育的角度进行美术教学。

一、发展中小学学生生活美术教育

1、生活美术教育,更接近于学生的生活,有利于学生感受美术、体验美术。 美源自于生活,所以,我们所学的美术也要源于生活。生活中不乏美的事物,缺少的却是发现美的眼睛。在美术教学的过程中,注重美术课程与学生生活经验紧密关联,注重呈现出学习活动的综合性和多样性,使学生在积极的情感体验中提高想象力和创造力,增强对大自然和人类社会的热爱及责任感,发展创造美好生活的愿望和能力。 美术这堂课,要学的不仅仅是画画,还要有一双善于发现美的眼睛。作为学生,最好的美术题材莫过于从生活中发现美。所以美术无论是“教”还是“学”都可以从生活和学生的`感受出发,教师创设生活情景进入课堂教学,让学生在非常轻松的状态下学习和体验,学生的个性得到充分、自由的发挥,所学的知识不但“活”、“牢”,而且能“用”。

2、生活美术教育,有利于培养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 学生的兴趣在学习活动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培养兴趣是美术教学的首要任务。如果教师考虑到学生的生活经验,将教学与学生日常生活中感兴趣的、熟悉的事物紧密结合,抓住学生“好奇”的心理特征去引导,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让学生从课的一开始便充满兴趣,并让学生将所学的知识技能应用于与学生有关的学习生活美术创造,以趣乐学,让学生处于一个自己要做,促进自己做好的一种状态。 对此,我个人有深刻的经验。兴趣是打开学习大门的钥匙。比起压力、家长的鼓励等元素更加有效。曾经,我对画素描静物很讨厌,也很害怕。因为素描基础不好,对于形、明暗关系、透视等都不会把握。为此,我对学习素描静物很逃避。后来,老师发现了,他叫我画色彩静物。比起素描,色彩对于形的把握少了。同时,由于我个人对于色彩还是挺有感觉的。所以,渐渐的我喜欢上了色彩静物。老师再叫我由色彩静物画色彩静物。因为有了兴趣,消除了不自信,画起来还挺得心应手。

3、生活美术教育,有利于学生未来生活,有利于他们健康成长。 教学过程也是师生的生活过程,是教学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生活中也蕴含着丰富的教育因素,学生在校内外的生活是学好美术的丰富资源,教师应尽可能多地带给学生有助他们成长和发展地活动所能开发利用的材料和素材,如图书材料、音响材料、风俗习惯、文史掌故、名胜古迹、自然风光、与众不同的人和事等等。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主动地走进现实生活,了解具体的人,了解生活是需要、愿望、情感和体验相联系的,所以教育必须建基于学生的生活,关注学生的生活,当然也意味着关注有完整的生命表现的人的存在,使得人得以完整地发展。于 中国论文下载中心 生活美术,是学生可以接触到的最真实的美。对于这个,学生应该要善于去发现自己身边存在的美。或许只是路边的一朵野花,或许是脚下的一块石头,再或许是身边吃饭的碗。身边不乏美的事物存在,只是要善于去发现。当学生们发现自己身边存在着那么多 “美”,他们对于生活,对于学习有更高的热情度,从而激发他们对生活的向往和热爱,有利于身心健康发展。

二、发展中小学学生美术教育的审美定位

1、中小学美术教育的目的可简单概括为审美教育、智力开发与美术知识技能培养三项。 目的总是依赖于过程。如果说美术表现与创造活动是一种行为艺术的话,那么这种行为本身就是智能、情绪、道德、知觉、美感、社会感与创造性等不断成长提高的过程,而中小学美术教材也正从形式与内容上整体地表现出了这种发展性,并要求通过绘画、欣赏、图案、手工等课题予以实施,加强学生的动手和实际操作能力。

2、美术学科具有其自身的特点,即教学的直观性、形象的审美性、美术的创造性及制作的技能性。 教学必须以直观性前提,以技能性为条件,运用审美性方法,追求创造性目的。故而要求不断为学生创设感受环境、提供审美对象、教授表现与创作方法,提高其美术的创造能力(美化生活的能力、美化环境的能力及艺术的综合创造力),这就体现了美术审美教育功能的特殊性--通过形体、色彩、材质、空间等方面直接感性的视觉审美能力的提高,发展学生对视觉对象的欣赏、表现与创造能力。

3、美术教育的现代化与发展随着国家素质教育体制的完善与对艺术教育的不断重视,现代美术教育已突破了学校教育的范畴,成为一种以美术智能和审美素质教育为核心的社会活动,旨在培养人高度的创造性,这就要求中小学美术教育首先要强化美术教育意识,转变以往囿于学科内的美育思想,放眼整个社会生活空间,发掘并利用艺术、自然和社会中的一切审美因素进行全面的审美教育。 其次要加强美术教育的改革与研究,以适应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的要求,适应二十 一世纪对人才、素质的要求。再次,在新知识、新技术不断涌现的今天,传统的教学内容、方法与手段已不能适应时代要求,故而引进新的教学内容、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也是美术教育的基本要求。

三、发展中小学学生审美教育的实施

1、树立“大美术”观念,将审美教育融注于一切美术教育活动之中。采用开放式的素质教育,以广义的美育思想指导学校、家庭和社会的美育活动,发挥多种美术教育要素、形态和范围的综合作用,形成美育的总体效应。

2、加强美术教研,促进美术教改。面向未来和世界,着眼于全面发展,广泛深入地研究中小学美术教育的内外因素,结合时代与学生主体特征因材施教;加大教改力度,探索出一条适应个体与社会、有特色的中小学美育新路。

3、优化内容,改进方法,注重过程。首先以基储应用和审美为前提,删缩一些功能单一、难度不适的重复、生僻的教学内容,发挥地方教材优势,增设一 些作用显着、有时代特色的新内容。其次,教学方法力忌盲目随意的纯技术教育与纯欣赏教育,而求讲练结合、欣赏与创作结合、理论与实践结合,提倡现代化教学手段的综合运用。另外,要使整个教学活动有美有术,使学生的眼、手、脑都协调运用,对美术行为过程和结果(作品)都感兴趣,培养其综合素质。

4、建立并完善中小学美术教育过程和结果的评量标准与展赛机制。教育过程与结果的评量与展赛,是衡量教育成效的重要手段,并能由此促进教育目标的实现。不能仅仅采用忽略主体创造和审美情意表现的、强调美术学科智能的外在的规范性评量规则,也不能只注重片面合混的、强调自我表现的内在的感觉式评量规则,而应建立一套以学生全面均衡发展为价值取向并兼顾形式、内容、思想、艺术与主体因素的,从自觉性、审美能力与造型能力三方面进行评量的标准与实施机制,以促进美术之审美教育的健康发展。 总而言之,美术教育对于学生的一生都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改变传统美术教育是迫在眉睫。作为新一代的美术老师,我觉得在加强自我文化修养和实际动手能力的同时,要更加关注学生对于美术这一门课程的态度和观点,还要与时俱进,与生活所联系。

参考文献:

[1] 徐建融,钱初熹,胡知凡:《美术教育展望》,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版。

[2] 章咸,张援:《中国近现代艺术教育法规汇编》,教育科学出版社,版。

[3] 玛琳·加博·林德曼 (Marlene Gharbo Linderman):《小学阶段的美术教育》,湖南美术出版社。

[4] 潘懋元:《中国高等教育改革的问题与对策》[J].教育研究,(3)。

[5] 潘鲁生:《关于艺术设计教育的思考》[J].装饰,(4)。

篇5:美术教育论文

一、我国当前美术教育的主要问题

相对于功利性的美术教育而言,还有另一种极端是对美术教育的不重视。

在一些学生家长眼中,美术是一门“副课”,不能当做孩子学习的重点和方向,学习美术会耽误其他功课的学习,因此对美术完全不重视。

在这种思想的影响下,学生容易出现美术学习可有可无的思想。

同时,在非美术专业的班级中,美术课的时间常常被用于学生自习或是做作业,并没有进行相应的美术教育;部分高中的美术课形同虚设。

这些都对美术教育的发展十分不利。

二、新课程改革下如何改进高中美术教育

1.改变美术教育的观念

过去的高中美术教育延续的是教师教、学生学的固有理念,不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精神,在这种模式下,学生经历的是一种被动的学习过程。

新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的教育理念就是以人为本,具体来说是以学生为中心,教师在教学中要针对学生存在的问题找出具体的应对措施,要积极关心学生,对学生要加强引导,改变其不正确的学习观点或者认识,培养学生对美术的兴趣,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热情。

这种观念的改变还体现在师生地位上,要遵循新课改的目标,就必须摒弃之前教师高高在上的教育观念,教师应积极融入学生。

2.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创新能力的培养是美术教育的精髓和核心,也是新课程改革对教育的要求。

美术教育不仅是一种技能的沿袭,更是一种创造,学生在模仿教师或其他作品的过程中逐渐形成了自己的理解,将之加入美术创作。

而此时的创造是一种无意识的、不成系统的、具有随意性的创造。

教师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方式是通过情境创设,让学生在特定的环境中通过自己的加工创作一幅能够表达自己思想或意义的作品。

在这个过程中,教师需要注意训练学生的发散思维,对学生进行适量的头脑风暴训练,以培养其创新能力。

3.在美术教育中加强对学生艺术鉴赏能力的培养

美术教育作为一种专业性较强的教育,能够培养学生对美术的感知力、对美术技能的熟练度,然而这些对于新课改的要求来说还远远不够。

以往的美术教育只是在技能教育的过程中形成学生对美术的鉴赏力,而没有直接地加强这方面的培养。

新课改要求不仅要培养学生的基本绘画技能,还要让学生学会鉴赏,培养学生的艺术感知力。

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在传授学生绘画技巧的同时,还应加强对学生绘画理论、艺术史、艺术鉴赏类的教育,培养学生的美术综合能力。

具体的措施有:带领学生参观美术馆,让学生了解艺术发展史;开设艺术欣赏课程,让学生能够见识到来自古今中外的美术作品等。

通过这样的方法,让学生逐渐形成自己的美术鉴赏能力。

三、结语

高中美术作为具有专业性和综合性的教育课程,对学生专业能力的形成和综合素质的培养有着重要的作用。

以往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模式已经不符合时代的发展需要,教师应当在新课程标准下,遵循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通过改变美术教育的观念、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在美术教育中加强对学生艺术鉴赏能力的培养等措施,全面培养学生的美术能力。

笔者认为,美术教育不论是作为专业性教育培养学生的技能,还是作为综合教育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都应该改变原有的教育理念,发挥美术教育发展人、培养人的作用。

美术教育论文范文二:素质教育下初中美术教育论文

一、城乡结合部学生美术素质的特点

城郊结合部面积较大,生源复杂,学校教学条件落后。

对于城郊的初中生而言,他们虽然和市区的学生一样已形成了基本的价值观和审美观,但他们的形象观仍来自于好奇和兴趣,局限在物体的表面和局部上,难以全面认识和领悟艺术形象的生动和美妙。

因此,学生美术素质低,大部分城郊的学生绘画能力较弱。

针对位于城郊的学校所处的政治、经济、文化环境具有地域广、多元化、多层面、较复杂等特点,导致学校教学环境差和相对复杂。

城乡结合部的人群在其经济生活城市化的同时,但其生活方式、思维习惯及礼仪素养还相对滞后,处于城市与乡村、市民与农民城乡接轨转化造新的过渡型时期,初中生的教育凸现出较多亟待解决的问题。

面对这种情况,教师要科学编排教学内容、合理运用教学手段、重视教学评价,才能提高初中学生美术修养和素质。

二、初中美术教学深化素质教育的建议

(一)科学编排教学内容,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美术修养与审美能力。

初中美术教学的一个基本内容,是要培养学生对美术作品的欣赏能力和鉴别能力。

要有效引导、训练学生对美术形态的感性认识,强化对学生美术造型感觉的培养训练,也就是感知能力。

对美术作品等典型艺术美的有效欣赏,完全取决于他所掌握的科学文化知识水平的情况。

在欣赏美术作品的过程中,需要欣赏者有较强的直观感知、判断、想象美术作品的能力。

1、结合学生特点,突出郊区特色。

源远流长的人类发展史给我们留下了无数艺术瑰宝。

中学期间很难全面了解,只有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突出重点,选择代表性作品,以点带面,才能完成教学预期任务。

在教学中,我有针对性地加入具有当地特色的美术作品,使学生有亲切感、认同感。

比如,我校地处城郊结合部,闻名遐迩的白云山就在学校附近。

广州白云山为南粤名山,自古就有“羊城第一秀”之称。

位于白云山飞鹅岭游览区内广州雕塑公园,是一个体现广州大都市富有时代气息的市级公园,也是国内最大的雕塑公园。

整个公园按照雕塑与园林、观赏与教育、艺术与历史相结合的原则进行规划建设。

分为羊城史雕塑区、中华史雕区、雕塑大观园景区和森林景区等4个功能区,首期的羊城史雕塑区于12月起建成开放。

主要景点有:华夏柱、雕塑广场、古城辉煌、雕塑馆、南洲风采。

这给我们的教学提供了丰富的教学素材,我在教学中适当增加一些雕塑艺术方面的欣赏内容,这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2、少讲授多启发,突出学生主体。

为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参与意识,我改变了传统的以讲授为主的教学方法,多用讨论式和问答式。

由于给了学生极大的自由,学生参与教学的积极性很高。

例如,在中国画花鸟美术作品的欣赏课教学中。

课前,给学生布置任务,搜集有关著名代表画家的生平、作品介绍等。

如,广州当地画家关山月的作品。

先组织学生到***参观,上课时再把把有关的作品及学生搜集到的作品挂在课堂,让学生自由发言讨论作品有什么特点?创作背景?用唯物的观点,站在现实的角度进行分析,再根据学生的讨论情况,结合中国山水花鸟画的历史、特点、发展变化进行总结。

最后,通过提问、析疑,把中国花鸟画各个朝代的作品进行对比讲解,学生感受就很深刻,能初步掌握有关作品的基本特征和内涵。

3、活跃学习氛围,进行艺术欣赏。

如何在教学过程中创造生动、活泼的学习氛围呢?以初中美术教材第*册《********》和《*****》画的教学为例,前者我让学生结合所学的语文课文去理解,后者我先讲解了其创作背景。

这里,我分别用了不同方法,使学生深刻了解到:《*********》表现了作者的感受,对**********的主题;而《*****》虽也是以******为题材的`创作,但却从不同角度表达了

**********的生活。

美术欣赏不应局限于课堂,大自然、生活中的美是最动人的。

我们不光要欣赏艺术作品,还要启发学生善于发现生活中的美好事物,无论风景、静物、人物,树木、花草、甚至果蔬……只要是美的、动人的。

另外,我还带学生去位于越秀山镇海楼东侧的广州美术馆参观,假期让让学生到陶瓷之乡佛山瓷艺作坊体验陶瓷制作过程,这些都提高了学生的审美能力。

篇6:美术教育论文

美术教育论文

美术教学的内容是学生潜移默化接受审美教育的过程,美术教学活动是学生动手能力与发散思维能力的训练过程,美术教学的最终目标是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

【1】美术创新性教学模式的建构及实施

美术教育是进行美育的重要途径,是实施素质教育不可忽视的组成部分。

美术教育对学生的影响不仅表现在审美观、价值观、世界观等多维度品质上,更重要的是,美术教育对学生创新思维的启发、创新能力的养成、创新人格的培育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

但是,目前美术教学过程中存在着教学模式僵化、技能至上、唯教师倾向等问题,忽视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绑架”了学生的思维,严重背离了培养学生创新素质的目标。

创新教育必须通过教学理念、教学方式的创新,改革传统的教育教学模式,构建以创新为导向的新型人才培养体系,才能实现创新人才的培养目标。

换句话说,教育的创新是以课堂教学改革为依托,培养学生创新素质的过程。

因此,要想给美术教学“松绑”,成为学生创新素质的培养园地,美术创新性教学模式的实施将成为必由之路。

美术创新性教学模式是针对美术教学模式僵化的弊端,以创新理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多元智能理论为指导,以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创新品质为目标,关注学生在美术课堂上知识的主动建构、关注学生差异,以达到建构开放多元的美术教学模式的目的。

一、美术创新性教学模式的价值所在

(一)美术课堂教学变革趋势

一方面,美术教育在学校教学活动中的地位有所弱化。

主要体现在课时安排较少、对美术课堂教学不重视,甚至还时常出现美术课堂被占用的现象,美术教学呈现出“边缘化”的态势。

另一方面,传统美术教育的方式,使学生的主体性受到压抑,限制了学生的思维,使学生成为美术技能的“接收器”,逐渐对美术课堂产生 “怠慢”情绪。

来自学校以及美术课堂教学自身局限性的双重压力呼唤美术教学模式的变革。

美术教学与创新有着天然的联系,美术教学不仅是美术技能训练的体力劳动,更是培养学生联想、想象、手脑协作等创新能力的脑力活动。

(二)学生创新素质培养行之有效的途径

从根本意义上来说,教育对人的培养是通过教育本身的创造性实践活动实现对人的创造性培养,进而创造社会,推进社会发展。

换句话说,教育的最终目的是培养创新型人才,带动社会的创新发展。

创新是个体实现自我价值的重要表现,学生个体社会化的过程,实质上就是体现学生创新性实践能力的过程。

创新精神、创新能力、创新人格已然成为学生个体社会化过程中的必备素质。

虽然每个学生都具有创新的潜能,但并不是每个学生都具有挖掘创新潜能的能力,借助外力的刺激以及他人的引导是激发创新潜能的重要途径。

美术创新性教学模式就是通过教师这一关键人物,启发诱导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借助教学过程中学生主体地位的确立、多元的教学形式、多样化的教学手段,成为激发学生创新素质的“药引”。

(三)实现学校创新性变革的重要环节

创新人才的培养是时代赋予学校变革的重要课题,学校要想担起创新性变革这一重责,仅从制度更新、领导能力提升、组织机构改组等外部因素变革是远远不够的。

课堂教学是学校工作的“重中之重”,学校创新性变革的关键环节在于课堂教学的创新。

以往的课堂教学变革中,美术课堂教学通常被遗忘。

美术创新性教学模式不仅可以使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感受美”,还可以让学生在创新的美術课堂教学环境中“创造美”,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

只要在美术课堂教学中合理运用与创新相关的教育学理论知识,大胆革新,同样可以带动学校整体的创新性变革。

二、美术创新性教学模式的建构与实施

教学模式的系统要素说认为,教学模式是一个系统的整体,不仅是一种结构或流程,完整的教学模式至少包括理论基础、教学目标、教学程序、辅助条件、评价标准五个要素。

(一)美术创新性教学模式的理论基础

美术创新性教学模式是以教育创新理论、多元智能理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为基础进行建构。

“每个模式都有一个内在的理论基础。

换言之,它们的创造者向我们提供了一个说明我们为什么期望它们实现预期目标的原则。

”第一,创新理论在美术创新性教学模式中的体现。

依据创新性教学理论,在美术创新性教学模式中,首先,教师要相信每位学生都具有创新的品质。

其次,教师应“信奉”美术教学过程具有创造性,将自身的创新意识带进课堂,进行美术教学方式、教学技巧的创新,以课堂的创新引领学生创新意识的提升。

最后,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具有一定调控能力、创新能力,对美术创新性教学计划实施过程的“不适”进行不断地“修正”。

第二,多元智能理论在美术创新性教学模式中的体现。

教师在创新性美术教学模式中要注意:首先,不以技能定高低,论成败。

美术教师应更加注重对学生进行多维的过程性评价,避免“一刀切”的技能终结性评价。

其次,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具有“存异性”意识。

多元智能理论认为,学生间的智能存在普遍差异,应该容许和鼓励差异的存在。

最后,利用综合教学,引导学生自我智能优势的发掘。

综合利用音乐、数学、语文等多学科的知识与美术教学融合;综合开发学生的观察力、审美力、逻辑思维能力、音感以及语言发展能力,为创新素质的培养提供多维的智能准备。

第三,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在美术创新性教学模式中的体现。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在美术创新性教学中的`体现如下:首先,学生课堂“主人翁”地位的确立。

学生对知识建构的过程本身就是探究的过程,只有通过探究精神的培养才能养成创新的精神。

其次,创新性情境教学活动的设立。

创新性情境教学活动包括课堂教学环境的创设和课外教学活动情境的创设。

在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可以使用音频、视频等现代化教学设备,进行教学情境的创设,全面刺激学生的感官。

创新来源于实践,来源于体验,只有带着学生“走出去”,学生才能找到创新的源泉。

课外情境教学活动的创设重点在于课外教学活动地点的选取。

(二)美术创新性教学模式的教学目标

美术创新性教学模式的教学目标为3×3,即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与创新精神、创新能力、创新人格的有机融合,其具体内容如右表。

(三)美术创新性教学模式的教学程序

美术创新性教学模式的教学程序包括三大环节九个步骤,三大环节是教学准备阶段、教学实施阶段和课后提升阶段,九个步骤会在下文中逐一阐述。

三大环节紧密相连,九大步骤环环相扣。

课前阶段,通过挖掘美术教材中能带动学生创新的知识点,进行创新教学设计。

课中实施阶段,教师要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结构对新知识进行“适应”“同化”,让学生主动探究,寻找自己的兴趣点和创新点,顺着学生的思路进行经验总结。

课后阶段,即是理论知识实践化的关键时期,鼓励学生通过课后作业的完成,加强知识的内化和创新意识的提升。

下图是美术创新性教学模式的教学程序中三大环节和九大步骤结构图。

(四)美术创新性教学模式的支持条件

第一,美术创新性教学的教师支持条件。

美术创新性教学模式对教师个人能力的要求较高。

首先,美术教师要具有创新的教育理念。

转变“教技能、教基础”的教学观念,以“教创新、创新教”为立足点,充分挖掘学生创新能力。

其次,美术教师要具有一定的教育学知识,在充分认识学生认知发展规律的基础上,充分利用最近发展区理论,对学生的教学内容进行适当的“拔高”。

再次,与学生对话交流,弱化教师的权威形象。

教师要靠近学生,在交流与对话中引导学生树立质疑精神、批判精神,让学生敢于向教师“发难”。

最后,教师要能容得下学生差异。

对于学生创作的画作或手工作品,教师不应将学生创新的萌芽扼杀在摇篮中,对于美术作品欣赏过程中的不同声音亦应给予相应的尊重。

第二,美术创新性教学的课堂教学环境支持条件。

教学环境包括教学的物理环境、教学的心理环境和人文环境。

教学的物理环境是指真实存在、人眼可见的物品,其中包括:黑板、多媒体教学设备、课桌、教学模具等。

这些物品的放置空间、设计结构等条件都对课堂教学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例如,在教授人物肖像绘画时,人物石膏模型的摆放就应该是可移动的,并且允许学生走近模型。

这种教学过程中的“可移动”大大增加了学生的自主性,亦能产生不同观察角度的作品,提升学生创作的空间。

教学的心理环境是指教师通过课堂教学氛围的营造,学生产生的愉悦、放松、安全等积极的心理影响,刺激思维的活跃。

例如,在美术欣赏课时,教师可以挑选适合本节课主题的音乐,让学生在声和美的感受中进行欣赏和联想。

教学的人文环境是指在课堂上的师生关系,关注师生的平等、对话、理解。

第三,美术创新性教学的学校支持条件。

学校对美术创新性教学模式的支持在物质建设层面上表现为学校要给美术课堂配备相应的教具、教学媒体、配置专门的“美术创新实验室”。

专业、齐全的教学硬件是美术课堂创新的基础,避免“巧妇无米”的尴尬。

学校对美术创新性教学模式的支持在制度建设层面上表现为:首先,学校要建立相应的美术教师继续教育制度,教师只有不断通过培训学习才能不断地充电,为课堂教学的创新储备能量。

其次,学校要引导和鼓励美术教师做课堂变革。

课堂的变革是学校整体变革的基础,美术教育作为学校重要的课堂教学部分,理应与语、数、外等教学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

学校对美术创新性课堂教学的支持条件在文化建设层面上体现在学校应树立创新性的教学理念,将创新性校园文化建设作为学校文化建设的目标,让创新的精神弥漫在校园内,与美术课堂创新性教学相得益彰。

(五)美术创新性教学模式的评价标准

美术创新性教学模式的评价标准是以学生创新性素质发展为起点的评价标准,包括以学生为主体的评价标准和以教师为主体的评价标准。

以学生为主体的评价标准分为学生自我评价、学生间的互相评价、学生对教师的评价。

首先,学生自我评价可通过建立“画家日记”的方式,让学生自主地将美术资料的收集、美术作业的创意构想、创新性美术作业等一一记录在日记里。

还可以通过画家成长记录袋、美术创意展览会等多样的自我评价形式来实现学生的自我评价。

学生通过自我评价可以有效提升创新的自主性,增进学生在美术创作中的自信。

其次,学生间的相互评价可以通过建立“创意美编”“美编记者”等形式来收集同学间认为有创意、创新的作品进行汇编,并对认为最有创意的同学进行采访,请教创意的来源、技巧和知识等。

同辈群体间的评价更能以相近的认知水平审视学生的作品,避免教师以自我的“视界”否定的学生创新。

最后,学生对教师的评价可通过问卷进行统一评价,也可以通过教师评价手册来实现学生对教师的评价。

学生对教师的评价可以使美术教师通过学生的反馈,不断对教学做出符合教育规律的教学调整和自我反思,提升美术教学的水平。

以教师为主体评价标准分为教师的自我评价和教师对学生的评价。

首先,教师的自我评价是以教师的课堂教学反思为出发点。

美术教师可在课堂教学结束后反思教学准备阶段、教学过程中不合理、教学效果不理想之处。

反思自我是否限制了学生的创新精神、能否通过教学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能否在一定程度上磨练学生的创新品格。

其次,教师对学生的评价则要求教师更加注重美术教学的过程性评价和诊断性评价。

教师对学生的评价应该在美术作业评价的基础上,突出学生学习过程中探究态度、创新性的学习能力、合作性的学习意识等学习过程中的表现进行评价。

总之,教师对学生的评价应以肯定为主,鼓励学生差异,鼓励学生创新,引导学生获得创新带来的积极情感体验。

【2】浅议如何评价幼儿美术作品

对幼儿绘画作品欣赏、评价,对于教师来讲是对幼儿绘画作品进行分析讲解和提出看法的一种美术教学方法,它既是对本次作业的总结,又是对下次作业的指导。

篇7:美术教育论文

通过开展群众美术教育活动能够为群众打造一个良好的文化氛围,使群众能够更好的将自信、快乐和健康的一面展示出来,通过发现和观察美好的事物,利用手中的画笔来描绘出心中的美好生活和精彩,表达出自己的情感。当前我国群众美术教育工作还十分薄弱,因此在今年很长的一段时间内,需要加快美术教学资源的整合,努力提高群众美术教育的水平,使群众美术教育工作取得良好的成效。

1群众美术教育的特点

1.1继承、借鉴与创新

同其他艺术一样,群众美术教育更重视创新性,而且创新需要与继承和借鉴共同存在,三者之间相互依存和促进。在群众美术教学中,需要以美术理论作为基础,并与创作的经验相结合,还要从民间美术珍藏中汲取宝贵的滋养。近年来西方现代主义美术开始涌入我国,并在艺术教学领域中进行有效渗透,针对于这种现象,我们需要从中吸取有益的因素,并与我国文化精神有效结合,从而实现美术教育的创新。在具体创新过程中,还要与内容和形式进行统一和结合,不仅要对内容和形式进行不断创新,创作者还要在创作中与自身的.真实感受相结合,从而进行大胆的尝试。

1.2实践性

美术教学具有自身的独特性,因此需要在群众美术教育中重视培养参与性和动手能力,即强调群众美术教育的实践性,即在绘画过程中重视技巧和方法。群美术教育工作中,需要弱化专业美术技能,针对每一个人的差异性来使其运用所掌握的绘画技巧和方法来表现个人的情感和意愿。这其中群众学员可以自由的发挥,只需要利用画笔表现出个人情感即可。在具体教学中,再与一般性的美学规律进行有效结合,从而进行适当的修正指导,创作出一幅幅充满个性的画。因此在群众美术教育中,绘画技巧和方法需要为美化生活和转达情感服务。

1.3愉悦性

愉悦性旨在体现美术学习活动的感性、愉悦的特征。将美术教育变成一种有趣的活动,在美术教育中群众能够自由的抒发情感,表达个性和创意,获得愉快的体验,从而增强自信心,不仅具备更加健康的人格,而且有利于自身品质的提升。群众美术教学这种愉悦性特征的体现,需要不断激发群众内在的学习兴趣,让群众在美术学习的过程中感受到愉悦性,从而更热爱美术,实现对美术艺术的有效传播。

2推动群众美术教育的措施

2.1通过免费开放普及群众美术教育

随着艺术馆免费开放力度的不断加大,需要充分的利用免费开放的这个过程,以艺术讲座之类的活动来使群众接受美术教育,使群众树立正确的艺术审美思想,为群众美术教育水平的全面提升奠定良好的基础。但基于人民群众的角度来考虑,虽然艺术馆免费开放后能够吸引更多的观众,但对于艺术艺术来讲,普通群众自身审美十分有限,因此要推动群众美术教育的工作也具有一定的难度。这就需要艺术馆在免费开放过程中,需要多举办各种形式的艺术讲座,促进美术教育知识的普及,使人民群众能够更加的深刻的认识到美术教育。而且在日常美术教育活动开展过程中,需要积极向人民群众分享艺术知识,并鼓励群众对参观展览时对艺术作品的意义进行解释,更好的倾听群众对艺术的看法。另外,艺术馆还要利用媒体讲座的方式和专家学者展览交流等来加快推动美术艺术的传播。

2.2充分利用美术活动进行群众美术教育

群众美术教育的优化是美术馆的传承和发展艺术的重要途径。在艺术馆转型发展时期,要想给群众提供具有精神营养的艺术,将公共文化艺术传播作用发挥到最大化,就应该在免费开放过程中认真探索群众美术教育优化方略,将艺术馆展览、群众美术教育、公共文化服务等功能集中起来进行美术教育。群众美术教育是和人们群众密切相关的,是提高群众文化素质的不可割裂的内容。所以,一方面需要积极进行免费开放,吸引群众参与到艺术欣赏中,一方面又有要加强群众审美接受能力的提升。通过美术活动的开展来传承美术作品所蕴含的文化意义,将抽象的美术教育转变成形象、活泼的艺术活动,提高群众的美术鉴赏力。具体来说,就是要有仪式、有针对性地开展群众美术教育。每年都开展一些形式不同的公共教育活动,通过各种活动让群众了解美术作品,了解艺术作品的生命力,并引导他们从独特的视角去理解艺术作品。或者和街道社区合作,以宣传的方式让群众走进艺术馆,以多元化的教育服务活动获得群众的认可,提高群众的文化素养。

2.3加强群众美术教育人才队伍的建设

通过强化群众美术教育人才队伍建设,可以有效的促进美术活动的开展和传播,因此在实际工作中,需要重视群众美术组织核心骨干人才的培养,以此来推动群众美术教育的可持续发展。在具体操作过程中,可以在美术专业知识讲座和基本功实践训练中聘请一些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高素质艺术工作者,同时举办各种形式多样的美术作品展览,为群众美术爱好者提供交流的平台。加大对美术创作成果和美术遗产的收集和整理工作,进一步丰富群众美术活动的内涵。另外,政府还要加大物质投入,有效的推动群众美术教育工作的开展,通过投入专项经费,可以加快公共文化基础设施建设。还要吸引社会资金的支持,为群众美术教育的开展和艺术的传播奠定良好的物质基础。在建设投入的同时还要重视管理投入,重视基层公共文化工作者的培训工作,落实好各项保护群众美术教育的措施,为公共文化建设的顺利开展创造良好的条件。

3结论

随着人们对社会发展的需求越来越强烈,加大对群众美术教育的倡导,正确引导群众美术活动的开展显得格外重要。群众美术教育不仅通过文化产品和服务的供给从经济上推动了社会的发展,也通过提高文化活动质量从精神层面上推动了社会的和谐发展。因此当前艺术馆的免费开放需要和群众美术教育有机联系在一起,从群众文化素质提升、传统文化弘扬的角度出来,想方设法地加大群众美术教育力度,提高群众的审美能力,以增强我国的文化软实力。所以,要更好地构建免费开放理念下的艺术馆群众美术教育方法体系,充分利用艺术馆的群众美术教育作用,创新艺术馆免费开放体系,优化群众美术教育,将艺术美和文化魅力传递给广大人民群众。

篇8:幼儿美术教育论文

摘要:

本文主要分析现今校外美术教育的优势与劣势,并与校内美术教育作一比较,校外少儿美术教育的随机性在美术教学中的体现是非程序化的,是学校美术教育的补充。但这种教育同时存在着弊端,须正确的规范与科学的统一,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为根本。亦对学校美术教学具有启发意义。

关键词:

优劣 校外 学校 美术教育

每到寒暑假及周末,各地的少儿美术培训班就热闹了起来,大大小小的孩子们拿起画笔、背着画夹涌入空间不大的教室,开始用美术的方式来接触事物、表达心声。据不完全统计,仅武汉市就有数百家针对少年儿童开设的课外美术培训班,包揽了从幼儿园到中学不同年龄段的孩子,开设科目更是丰富:儿童创作画、手工制作、山水画、花鸟画、水粉画、水彩画、素描以及软硬笔书法等,令人眼花缭乱。美术教育是素质教育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几乎每个小学生都在不同程度上学过美术,每所中小学也都开设有美术课。但是在强调素质教育的今天,少儿美术培训班为何遍地开花?培训班的课程难道真的比学校技高一筹?家长在孩子的美术启蒙教育中又该承担什么角色?校外美术教学的成果如何?笔者曾多次担任校外少儿美术培训班教师,为此作了较为长时间的调查,试着对校外美术教育与学校正规美术教育之优劣作一浅析。

一、教学上之比较

校内:学校教学大纲不落伍,差在执行义务教育全日制中小学美术教学大纲的教学目的是通过美术教学,培养学生对美术的兴趣与爱好;学习美术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初步的审美能力和良好的品德情操;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形象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以启发式原则,采取多种教学形式,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生动活泼地学习,大胆地进行艺术表现和创造。 其实中小学校的美术教育大纲制定的很科学,注重动手能力和思维能力的培养,完全可以满足少儿阶段的美术学习,关键是教师在执行过程中出现了问题。比如,现在美术教学中手工课比较多,按照大纲的要求,每个手工品的完成都有很多方法,但多数美术老师要么随便孩子怎么做,要么要求孩子按照统一的样式做。而且在材料的使用上也比较滞后。这跟教师自身的教学观念有一定的关系,有些老师就是从墨守成规中长大的,自然只会把‘规矩’再传递给下一代。

再者,教育部门对美术的不重视也造成了学校美术教育的滞后。近十年,国家在校内美术教育方面做了很多努力,包括教材和教辅资料都非常到位,但是由于重视程度不够,对美术教师的再次培训跟不上,所以大纲并没有得到完整的执行。经济条件好点的地区情况好一些,像广东深圳和江苏无锡就成为了美术教改的试点。同时,注重应试教育也是造成美术被忽视的重要原因。美术几乎在哪个中小学都属于副科,许多学校也只是完成任务式的安排美术课程,甚至许多学校在临近考试时都占用美术课程的时间。虽然各类美术特色学校不乏其数,却很难达到终究的特色标准。难以更改的应试教育成为了学校美术教育滞后的重要因素。

校外:教学方式灵活,竞争促使其教学方式的多样化 校外美术培训机构由于其性质所致,各个培训中心都在积极的钻研适合中小学生学习美术的方法,科学实用的教学方法决定一个培训中心的生存。笔者发现,许多校外美术培训机构负责老师经常利用课外时间,不惜物力、财力和精力四处“取经”,参加各类美术教学高峰论坛,甚至不乏利用一对一教学、多媒体、各地采风、奖励、比赛、名家讲座等各类教学手段帮助其教学。教学之方式多样性和灵活性是许多校内美术教育之不能及。学校美术教育的单一与校外美术机构之多样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校外美术教学活动都能把握时机,因势利导,因人而异,根据不同年龄段的接受能力、行为能力设置辅导纲目、教学计划、教学方案,编写教材、教法,调整教态。在此基础上使孩子们体验到美术课中的愉悦和情趣。使之勤于学、善于学、乐于学,唤起了孩子们乐此不疲,学而不厌的学习之乐,塑造了美好心灵。在师生和谐的情景之中,进而创造出内容美与形式美相统一的教学结构体系。 再者,学校美术教育可以说不存在竞争,而在校外培训中心则不然。笔者发现,有的一个小区或一个写字楼中开设三四个美术培训中心。要想在这激烈的竞争中取胜就需要有特色,特色就必须多样,多样就必须灵活。这也是现今促使校外培训机构想尽各种方法探寻科学实用的教学方式的重要原因。竞争便须办出既具科学又有效果更要求有特色的美术教育。这是学校美术教育所不会顾及和思考的问题。

二、师资上之比较

校内:校内美术老师较为统一,负责但缺少交流 学校美术老师都是由取得教师资格证书和有相当教学经验的正规美术老师组成。其皆属于正式“科班”出身的美术教师。师资较为整齐,其专业水平完全可以满足少儿学习美术的要求。然而,由于性质所定,一般中小学美术教师都会出现一个老师带多个班美术的情况。这样无非就分散了老师对学生教学的效果和精力。再者,学校美术教师缺少与外界的.交流,教学方法多半按照教科书来,传统,无新意。完全凭借教学经验和书本所学。一般学校针对美术的教学讨论或交流会相当之少,这样对中小学美术的发展无形有所滞后。 更有甚者,笔者发现,在许多的学校只有一到两个甚者没有专业的美术教师。而是由语文老师、体育老师等其它教师兼带,由于美术学科的特殊性,很难得到规范和统一的要求。这是学校美术教育的一大难题。

而校外美术培训则不然,先抛开教师的专业水平不谈。在校外美术培训中,教师之间的交流甚为频繁。社会上的书画教学交流会、美术老师之间的切磋交流会更多。例如去年的“《书法报》全国书画教学高峰论坛”就有几十位来自全国各地的书法、美术老师在一起就书画教学进行近一个星期的交流和讨论,与会者更有许多较有名气的书法家、美术家。大家各抒己见,提出自己的见解和教学方法,相互学习。像这样的交流和商讨无疑对美术教育的进一步推动有着重大的意义。而各个培训班为了提高教学质量、增加生源,对此的投入都是相当的大。这是学校美术教学所不能比拟的。

校外:培训班教师参差不齐,专职兼职混合 据悉,针对家长对美术培训的意见,有专业的机构做了详细的调查。对于调查问卷中“您认为美术培训班哪一点最重要”的提问,70%的家长选择了“老师好”,20%的家长选择了“教学理念先进”。 可见大部分家长更希望把孩子托付给一个好老师,但是实际情况怎样呢?笔者通过对多个美术培训中心的走访发现,培训班的老师在教学过程中更活跃、更有亲和力。但不足的是,有的老师自身的专业水平和知识结构就不够;有的老师则是美院刚毕业或未毕业的学生,他们画画很棒,但缺乏循序渐进的教学能力,不知如何把较难的东西用浅显的话讲出来;而有的老师就是来自某中小学,只不过把课内的东西搬到了课外。“两个小时的时间,其实学不到什么东西。遇到负责任的老师还行,不负责的就抄起手任由孩子们画,哄得孩子高高兴兴就行” 。某培训班的张老师坦言。 “还有些老师为了体现自己的教学成果,就亲自动手给孩子改,这种现象很普遍。家长看了挺满意,却不能反映孩子的真实水平” 。杨持平老师说,“而有些老师所教学生画出的作品都一样,孩子都被模式化了” 。

另一方面,培训班老师们在交谈中,对课外美术教学的一致感受是“乱”。“除了美术老师的水平参差不齐外,课外美术培训也缺乏统一的标准和一个合理的教课系统,所以每个老师都自成体系,一个人一套教法。”在某培训班教授少儿国画的蒋意表示。 可见,并非所有的美术培训中心都有专业的美术教师和先进的美术教学理念。许多的培训中心带着“糊弄”的侥幸心理,专门请一些美术专业在读的学生上课。笔者并非有歧视心理,专业研究绘画与美术教学还是很多的不一样。真正的好的教学还是要有相当的教学实践和自己科学的教学理念,更要有一个适合中小学生心理和能接受的方式,远远不只是能画画,有亲和力就能教好少儿美术的。

三、教学环境之比较

校内:规范、统一、传统,依学校情况而定 对于学生学习美术的环境,几乎所有的中小学生上美术课都是在自己的教室,很少有学校有专业的美术教室或者画室。教具也是因学校的具体情况而定,笔者在这里很难做一定论。但可以肯定的是,学校的教室都是规范而统一的,也基本上是可以满足中小学生对美术基础学习的要求。 校外:注重教室的布置,地点各一 校外培训机构大多设在人口较为密集或者交通方便的地方。没有一个规范的统一的标准。有的培训机构把美术教室设在写字楼、居民楼,有的培训班就设在购物商场的顶层。并且和乐器、英语等培训班交叉在一起,空间狭小,声音嘈杂,很不利于孩子静下心来画画。当然也不乏许多环境较好者,除了光线充足、宽敞明亮,设施齐全,更有专业的展示台,有多媒体教学,环境颇为优越。 但是不管如何,各个美术培训点都有一个共性。都注重室外和室内的布置。从房间的颜色上,墙面的设置上都颇具新意,很得少儿的心理需求。也让学生有新意,更有学习的氛围和提高他们的兴趣。在走访的过程中,笔者发现,许多培训中心学生较多者,往往其教室的布置也比别的培训点要更具新意和有更多的亮点。虽然这都是每个培训班为了招生而使用的手段,但依笔者之见,这对提高学生对美术的兴趣、提高美术教学质量都是有益的,值得推崇。

四、教学成果之比较

校内:普及为主 普通中小学的美术教育有别于专业学校的美术教育,其具有普及性、基础性、综合性并有建立于一定兴趣之上的应用性,皆着眼于螺旋上升的发展。而对技能的片面强化与对稚美的静态倚重,均割裂了知识技能与情意美感内容的有机联系,形成小学与中学间的智能断层和中学毕业生审美素质的严重匮乏,影响教学任务的完成和教学质量的提高。 美术学习是学生眼、脑、手和材料密切配合的智能、情感与操作活动,美术教学任务实现的具体表现也是促使学生的眼、脑、手协调并用,因而学习呈现着“观察→思维(感受)→表现(创作)→观察??”的循环渐进过程。而现行美术教育均切断了这个螺旋型过程,不能实现视有所获、脑有所思、手有所动、料有所用的最佳结合,也违背了学习规律。 所以学校美术教育的定位应是以普及和打基础为主,其教学成果难以有个真正的定义。 校外:参差不齐,比赛中获奖检验成果,但不乏商业性较浓的比赛 校外美术教学的效果到底如何,这个很难做一个严格的评语。在各个培训机构中,有的学生的确取得了一定的艺术水准。在笔者的眼中,很多学生的作品生动,用笔用色都大胆而又不失准则,创意新颖,让人喜爱。许多优秀的培训机构通过多方面教育手段,如参观、欣赏、体验、绘画、创作等途径,启发,认识,产生灵感,很好的锻炼学生的耐力和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多种环节,以知、情、意、技的结合为基点,由深化认识上升到理性思维,让学生感悟到了生活的乐趣和艺术的美妙。

当然不乏很多的培训中心,单单以学生的获奖证书来展示自己的教学成果。通过说服家长、联系组委会无休止的参加各类书画大赛。其中大半冠名“国际”、“全国”等“有分量”的比赛。这类比赛到底是不是所谓的那么“权威”和“有分量”呢,对于那些获了奖的孩子们又带来了什么呢? 中国美协儿童艺术委员会主任杨永青曾在媒体上呼吁,少弄些少儿类书画大赛。他认为社会上有些人借繁荣少儿美术之名,搞有偿竞赛以牟利。不久前的所谓“全国少儿艺术大奖赛”的骗局被揭穿就是一例。他还说,比赛搞多了,势必加重学生和家长的心理和经济负担,也会干扰正常的艺术教学活动,还会 诱使一些教师为争名次获奖项而对学生一味拔苗助长。 是的,许多孩子已经成为了“获奖专业户”。拿起证书来一大摞。不知道是喜悦还应该是尴尬。少儿教育,应当是启迪心智、培养爱心的教育,至于将来能否成才成家,那要看孩子日后的发展,由他们自己决定。对大多数孩子来说,艺术不过是一种素养而已。当家长做老师的是不是该给孩子们更多的时间,让他们自由接触大自然,欣赏各种容易接受的美,发挥自己的天性,珍惜可贵的童心,不要用技能束缚、挤压他们。如今的有些教育说是艺术教育,弄到最后,很可能培养出一群呆呆板板、功名心切、老气横秋、乏味单调 的所谓“艺术人才”。

结论:应当相互取补,有机结合 综上所述,青少年美术教育应把校内美术教学与校外教学之优劣有机结合与补充,各自扬长避短。优化内容,改进方法,注重过程。建立并完善中小学美术教育过程和结果的评量标准与展赛机制。从理论到实践,从理念到操作,逐渐摸索自己完整的体系。并有相应配套的教材、教具、教学方法和活动形式的支持来体现自己的特点,把特色教育纳入教科研轨道,做到以科学理论为依据进行理性思考,以科学方法为指导进行具体操作,以实践结果为基础进行理论飞跃,以新的理论为起点进行新的构建。 面向未来和世界,着眼于全面发展,广泛深入地研究中小学美术教育的内外因素,结合时代与学生主体特征因材施教;加大教改力度,探索出一条适应个体与社会、有特色的中小学美育新路。

参考文献:

[1]罗克中,李庆云:《中小学美术教学法》。广西美术出版社版。

[2]曾令格,禹明:《中小学美术教学活动设计》北京大学出版社版。

[3]沈金龙:《美术教育的创新与实践》上海教育出版社版。

[4]孔起英:《给幼儿园教师的101条建议·美术教育》南京师范大学版。

[5]湖北省文联:《书法报》少儿书画。

[6]中国文化报。

[7]教育部体育卫生与艺术教育司:《中小学美术教学简论》。广西美术出版社出。

篇9:美术教育教学论文

一、美术学科与信息技术整合的理论依据

美术学科与信息技术是将其课程相互渗透,互相补充。将信息技术的优势应用于美术教学中,有利于美术教学活动的顺利进行,以达到优化美术课堂教学,圆满完成教学任务的目的。

(一)初中美术学科的特点

美术是一门艺术造型学科,也是视觉感官艺术。美术教学都是以具体的感官形象为原型,形象的视觉效果直接影响美术课堂教学的教学效果。美术课可以丰富学生的想象力和观察力,能够陶冶学生情感,启发学生的发散思维,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由于美术教育对学生审美情趣和创造力的作用,近年来,美术教育越来越受重视,在初级中学中也取得了一定的教学效果。

(二)信息技术教学的优势

信息技术具有开放性、全面性等特点,特别是网络的发展。网络就是一个巨大的资源库。首先,网络的资料是动态的,网络上的资料始终处于更新状态。它总是最前沿、最流行的学习素材。其次,网络资料是丰富多彩的,可以为教学活动提供选择空间。再次,网络资料是形象生动的,极易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和激发学生的积极性。信息技术应用于美术学科教学中,将课堂教学引向互联网,提高美术教学效率。

(三)学生的感官需求

美术是具有审美艺术的视觉形象。美术作品需要学生用眼睛去观察,用心灵去感受。美术教学必须将具有审美价值的作品作为教具,为学生提供感官刺激,让学生产生审美体验。通过信息技术可以将那些价值昂贵的艺术品展示出来,或演示作品的制作步骤和作品效果,这样所产生的艺术效果远高于教师的讲解。网络课堂为学生提供了丰富多彩的艺术信息,将枯燥抽象的美术审美教育变得生动有趣,丰富了学生的学习内容,激发了学习兴趣,优化了学习过程。

二、信息技术与美术教学整合的方法

信息技术与美术学科的整合可以实现教学统计和教学实施等各个教学活动的信息技术化。

(一)利用信息技术优化美术教学设计

1.美术学科是直观性、形象性强的学科。在美术教学设计时,教师要利用网络搜集教学所需要素材,为教学设计提供资料。这是信息技术与美术学科整合的基础。通过网络查找素材,上网搜集素材,以获取大量的教学数据,使教学设计更加生动有趣,丰富多彩。课前资料准备充分,为美术教学实施提供良好的平台。

2.传统的教学模式、教学活动中,教师个体行为、所有教学设计思路与教学内容的分析理解因个体而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加强教师间的合作备课,交流教学心得可以开阔教师的设计思路,开发教师的思维;可以修正传统意义上的认识误区,有利于美术教学开展;可以为教师间的交流研讨提供技术支持,使教学活动具有互动性与开放性。

(二)利用信息技术优化教学的实施过程

1.信息技术有助于教师创设真实生动的问题情境,提高教师的教学效果,优化教学内容,加强美术学科的艺术感染力。利用信息技术灵活多样、丰富多彩的艺术表现形式创设课堂情境可调动学生的好奇心理,引导学生参与美术教学活动,为美术教学活动实施提供条件。例如,对美术流派通过动画片和视频等形式展示。

2.信息技术可以将复杂的美术知识生动化、形象化,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如教师可以利用演示文稿、Flash、Autowave等工具制作多媒体课件,通过课件的演示,引导学生自行学习美术知识,让学生在合作、交互的学习过程中感受学习的乐趣,为提高学生的美术素养提供帮助。

3.美术教学鼓励学生通过多种形式表达自己的思想,通过信息技术可以为学生创作表达自己思想的舞台和空间。比如,计算机美术作品创作,通过计算机进行绘画创作,它打破了传统意义的美术作品创作的局限。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可以充分利用计算机创作美术作品的优点,创作出生动形象的艺术形象,从而体现出艺术品的创意。通过计算机美术作品的创作过程,可以提升学生的设计理念与设计思维,培养学生的创作能力,使学生的审美意识得到深度与广度的发展。

(三)运用信息技术优化美术教学的评价反馈过程

通过信息技术与教学评价反馈整合的实验研究,探索在网上进行评价反馈过程,利用网络互动性、开放性的优势,可实现生生、师生之间的交互,可使对教学问题进行评价与教学效果的反馈的活动范围更加广泛,反馈与交流的速度更加高捷,有利于教师及时进行教学反思并对教学不足之处进行修正。如教师利用网络进行集体备课活动时,可以通过网络将同学科教师的教学设计思路进行整理,并借鉴其他教师先进的教学设计,对自己的教学活动进行优化。另外,教师也可以利用网络资料,建立班级作品展示网站,将学生创作的美术作品以网页形式展示出来,供大家交流探讨。这样利用网络的共享性扩大学生之间的相互评价,将其范围由班级扩展到学校或更广,提高了评价反馈在美术教学活动中的参与程度。信息技术与美术学科教学的整合,将促进美术教学方式的革新,使美术教学模式多样化、形象化,整合模式必将成为新型美术教学模式。倡导信息技术与美术学科整合的教学案例,有利于在素质教育的影响实施创新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力,以及学生的审美能力。

篇10:美术教育教学论文

一、教学个性设计为创新精神培养提供可能

一份具有创新精神的美术教学设计必需关照到学生想象力的培养和个性认知的充分结合。这样的个性化设计在教学目标上必须明确想象力培养要求,如在空间想象力上的要求、形象思维上的要求,并加以机制干预以期达到较好的“创造”效果。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个性化教学设计一般会呈现以下几个特点:(1)注重学生观察能力的培养,以获得更为感性的经验,从而不断丰富儿童的表象;(2)注重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并能充分给予时空关照,尊重个体感知,以打开个体想象的大门;(3)引导学生关注相关材料丰富认识,以发展儿童的空间想象能力;(4)引导儿童积极参与合作、充分体验生活、积极实践不断丰富生活经验,为发展良好的想象力创设条件;(5)不刻意追求图画的完整与美观,重点关注孩子的创造力发展。

二、情境控制是创新精神培养的关键因素

众所周知,美术作品在表现上往往是静态的呈示,然而我们关注到它所表现的内容又往往是动态的。由动态向静态的转变自身就是一种创造,画疾驰的汽车、飞翔的小鸟、流动的溪水等。用静态作品来表现动态美也是美术的一种表现手段,重在创造的美术创作学习活动,要求教师尤为关注在提供素材、指导观察素材的过程中展示素材的情境空间创设,这是呼唤学生与素材产生共鸣的主要手段。这里讲到的情境空间包括了观察素材、空间背景等,当然更包括了学生。

我们希望的情境就是学生能够走入的空间,这样才能与学生产生共鸣、擦出火花。通过图示分析,我们可以看到影响情境空间教学效果的主要有三个方面,即:观察素材、空间背景、学生。这几个方面中所展示的几个要素有许多是可以控制的,如素材的呈示方式、时间、展示过程等;还有空间背景的素材选择与展示方式,都是可控的内容。在学生方面,我们可加以影响的可能是对素材的认知,至于技能、审美等是我们需要了解的方面,以期对其他的控制展示达到情境空间创设的最大效益。

三、语言交流为创新精神培养保驾护航

苏霍姆林斯基在谈到教学语言的功能时说:“教师的语言修养在极大的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的脑力劳动的效率。”语言是教学中的主要交流手段,语言可以是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可以是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共鸣。学生之间的交流相对是平等公开的,只要保持相互尊重的原则倾听对方的意见,往往是孩子乐于“交流”的现象。但是教师在美术创新活动中的角色如何却直接影响了创新的效果。

我们常说现代教学要求教师成为学习的参与者、倾听者、指导者,关怀学生的学习动态,帮助学生开展学习。但是对于创新来说我们更多的应该是谅解、支持与鼓励。所以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在教学中教师做一个宽容的激励者更为重要。创新精神的培养不是在一个方面的重视,只有关注教学整个过程中学生创新思维的投入情况,才能逐步培养其创新精神。其外在表现,可以是语言表达下的创新思维、可以是技能表现下的绘画技术革新、可以是创造性的品评,当然创新性的绘画表现是最为直接的,但是我们要明确创新精神是在整体激发下的一种情绪表现。教学中,如果着力关注交流语言的运用,想必对创新精神的培养一定能够起到保驾护航的作用。

四、小组合作是创新精神培养的保障

小组合作学习是目前世界上许多国家普遍采用的一种富有创意的教学理论与方略。由于其实效显著,被人们誉为近十几年最重要和最成功的教学改革。在美术教学中创作的个体行为与小组合作的团体行为似乎存在着较大差异与矛盾。其实不然,两者是从不同的角度来开展的,美术创作的个体行为是对个性认识与想象的体现,而小组合作可以有许多好处:认知共享、感受交流、方法创造等。学生间的平等交流不仅会促进学生的交流能力,更能在碰撞中产生思维的创造,再结合自身的创造性认识,无疑对创新能力的发展很有帮助。

在小组合作的空间里孩子的交流还是相对畅通的,但是我们不能忽视小组合作中对创新的保护。因此,小组合作的运行规则非常重要。主要有几个方面:观察素材,各抒己见,聆听尊重;探讨方法,共通有无,优选劣汰;表述见解,独立共享,采纳有效;美术创作,尊重他人,表达自我;交流品评,人人平等,共享所获。只有这样在美术教学小组活动中贯彻下去,才能使个性得到表现、优秀得到彰显、创新得到发展。创新精神的培养是一个长期的工程,是一个创新的工程。

教师必须明确站在时代教学前沿的责任与使命,才能更好地深入研究创新精神培养的内部机制,更好地为孩子服务。美术创作的个体独创行为决定了美术创作的“创新性”存在,只有具备创新精神的个体参与才能呈现出个体的创新能力,孩子求新、求异的思想在创新精神的感召下必然升华为美术创作的不竭动力,那时孩子会回到画中的。

篇11:谈美术教育论文

谈美术教育论文

美术教育,亦称美术教育专业,顾名思义,就是学习一些关于美术的知识以及技能,下面一起来浅谈美术教育?

摘要: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我国素质教育改革也在进行,美术成为我国素质教育改革的重点学科,对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发展有很大的作用。经济、科技的不断进步促进了我国的人文发展,人们对于美术文化的追求也在不断提高。该文介绍了我国美术教育的主要特点、存在的问题与发展趋势,提出了一些改善美术教学的建议。

关键词:美术教育;发展趋势;探索研究

一、美术教育的主要目的

1.培养美术类艺术人才美术教育的对象有一部分是有志于从事美术及相关行业的学生,美术教育目标是使他们能够学到专业的技能和创作能力。根据我国文化部对于高校美术教育专业颁布的教学方案,高校美术教育的目的就是培养出将来能够在美术教育部门、文化艺术单位等任职的高级专业人才。2.全面提高学生的文化修养美术教育可以帮助学生提高自身的文化修养,使学生能够传承美术。人们对于美的追求有着悠久的历史,人类自古以来就存在美的观念,美术的概念和含义是随着人类文明社会的不断发展逐渐形成的.。在美术教育教学的过程中,教师需要用严谨的教学态度引导学生掌握美术文化知识,为学生营造良好的艺术氛围,让学生通过不断学习形成自己的审美标准,能够通过创造视觉形象表达感受,学会与人交流的技巧。

二、美术教学的主要特点

1.针对不同的教学群体,采取不同的教学模式在美术教学的过程中,教师需要根据不同的学生采用不同的教学模式。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年龄或专业性质划分学生群体。对于年龄较小的学生,教师在进行美术教育时要着重培养学生的美术兴趣。这是因为年龄较小的学生心智没有发育成熟,他们对于美术学习更有自主性。要培养他们的兴趣,教师可以带动他们自主学习美术知识,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注意所用的教学方法。教师可以在课堂上运用多媒体技术为学生创设情境,通过播放音乐、视频或图像引导学生进入美术情境。年龄较小的学生想象力是很丰富的,这有利于他们更容易地进入教师所创造的美术情境,从而加深他们对美术的学习兴趣,加深他们对相关美术作品的理解。教师还可以根据是专业还是业余学习美术对学生进行划分,根据他们不同的需求采用不同的教学内容与方法。对于专业学习美术的学生来说,教师可以着重培养他们的创作能力;对于非专业的学生来说,教师则应该注重他们的美术基础学习,通过分析一些美术作品培养他们的审美能力,达到美术教学的目的。2.教学模式的多样性美术属于实践性较强的学科,学生需要通过实践掌握所要学习的理论知识,所以教师在美术教学过程中需要运用不同的教学模式。教师在进行理论知识教学时,可以通过视频或者音乐的形式刺激学生的视觉与听觉,这样不仅可以让学生掌握美术理论知识,还能培养学生对美术的观察能力与认知能力。教师还可以在教学过程中组织课外活动,如,组织学生参观博物馆、美术馆,让学生在欣赏大师作品的过程中培养审美能力。这样的教学方式可以改变以往枯燥的课堂教学,学生在这种环境和氛围中更容易理解与掌握美术知识。一些高校的美术教学模式比较单一,教师一味按照教学大纲要求的内容给学生授课,在授课过程中忽视了学生是否真正掌握了相关课程的知识内容和技能。为了改进固有的教学模式,也为了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大多高校的美术教学运用了阶段考核的方法检验学生的学习情况。

三、美术教育的发展

面对我国美术教育的发展,人们更需要关注美术教育的理念、社会对美术教育的理解与认知。经济的发展带动了科技的进步,促进了音像技术的发展,图像的制作变得更加精细和高超,这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人们对于美术的重视度降低;数码复印等技术的发达也导致美术作品渐渐失去了创作优势,人们选择了能够降低成本和增强宣传效果的数码技术,忽视了传统的美术创作,这导致美术创作的需求量降低了。美术教育的发展方向需要结合中西方美术角度进行分析。相较于传统绘画技巧,西方一些国家在美术教学中往往更注重观念艺术。观念艺术可以使学生更加自由地进行创作,表达形式的多样化能够使美术创作更加自由。随着我国科技与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的高等美术教育也处于积极发展的状态,但是在发展的过程中需要不断完善和进步。美术教育的目的随着教育改革发生了变化,所以美术教学模式也需要相应地改变。我国传统绘画在国际美术领域的地位越来越高,高等美术院校需要将传统美术教学作为核心,同时提高学生对油画等绘画的了解,制定明确的学习目标,提高学生的创作能力。美术教育要在观念上作出改变,需要在时代的变迁中不断改革与进步。

参考文献:

[1]杨景芝.美术教育与人的发展:儿童美术教学法研究.人民美术出版社,2012.

[2]石磊.中小学美术课程教材改革与发展研究.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16.

相关专题 中职美术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