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音乐创新的能力培养重要性论文

gyfvjfghgn 分享 时间: 收藏本文

【简介】感谢网友“gyfvjfghgn”参与投稿,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小学生音乐创新的能力培养重要性论文(共16篇),欢迎大家阅读借鉴,并有积极分享。

篇1:小学生音乐创新的能力培养重要性论文

小学生音乐创新的能力培养重要性论文

摘要:现今社会的不断发展与进步决定了对创新型人才的需求逐渐加大,所以教师在培养学生的时候对学生能力的培养也是刻不容缓的,而这其中很重要的一部分就是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音乐课程在小学素质教学中是很重要的一部分,其教学的方法、模式、目的和结构极大地影响着学生的思维和素质能力。新课程标准下,在小学音乐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已成为亟待解决的重大课题,教师应当从引导学生学习,培养学生思维等方面为突破,在指导学生掌握音乐基础知识的同时,坚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为我国可持续发展提供资源[1]。

关键词:小学音乐;传统教学;创新能力

一、小学音乐创新能力培养重要性

首先音乐创新能力的培养中强调学生主动学习的重要性,学生想要得到全面综合发展,应当通过自身主观努力,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学生思维,情感这些因素方才可以得到更加充分发展。因此日常教学当中为达到教学三维目标,首先要调动学生求知欲,发挥其自主性,学生方才可以最大限度用饱满热忱投入到音乐学习中来,老师才可以以此作为前提引导学生发散思维,乐于学习,学有所长。除此以外,音乐教学并非单纯音乐知识点解读和积累,它在于不断探索过程。以此作为基础,新课程标准教学理念前提下小学音乐教学,要彻底变革学生学习方式,化被动为主动,让学生学习当中可以乐于探究,积极参与,勤于动脑与动手,帮学生树立独特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培养已真正实现以学生为本,对学生传统学习理念进行极大颠覆,学习积极性与主动性升华至一个新高,进一步发展智力,提升能力,真正变成学习主人翁。传统小学的音乐教学把理论知识与音乐技能传授当成是课程实施重点,这种将教师作为课堂主体教学模式并不单纯禁锢学生思维自由,还严重打击学生学习热情,减少有关音乐感知和创新过程。而目前石桥铺小学五年级三班作为创新能力培养教学实验班级,提升学生课堂参与率,激发学生创作热情,提高审美情趣,石桥铺小学五年级三班采取创新能力培养教学也为素质教学发展必然选择。石桥铺小学五年级三班具体实践步骤如下:首先,营造互助,平等共进课堂教育环境。其次音乐课外活动内容相对比较丰富,不单可以吸引学生注意力,同一时间也为拓展自己音乐教学一类有效措施。再次,创新能力前提,音乐听觉灵敏度非常重要。通过以上举措,石桥铺小学五年级三班音乐创新能力培养如火如荼展开,较之过去教学方法,教学效率与教学质量也取得显著提升。

二、培养小学音乐创新能力的有效对策

(一)突破教学中的陈旧思想,注重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为我国社会的发展培养综合性人才是小学教学的主旨,在传统教学中课堂的主体是教师,而学生一只都只是执行者,对学生能力和素质的提高都有一定能够的阻碍[2]。因此,小学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的过程中,应该重点培养学生多创新能力,使其心态能够得到放松,促进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提高,引导其有效的结合好实践与理论知识。在明确教学目标和方案时也需要充分考虑好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与传统教学大纲相区别的是,要将教学大纲的`出发点定为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整体变动教学方法和结构,将现阶段社会迫切需求创新型人才表现出来。

(二)构建充满兴趣的课堂,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出来

为了将学生的学习兴趣带动起来,可以在课堂上对多媒体软件加以应用,为学生构建良好的学习氛围,进而将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出来。多媒体教学具有比较强的可变性,可以依据实际情况随时做出改变,调动学生的各个感官,使学生能够更直接的接触知识。除此之外,教师也可以借助多媒体资源对学生进行正确的引导,并组织学生开展小组讨论,如此一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也被充分的激发出来了。

(三)引导学生进行主动创新和学习

在社会不断进步的同时,也有越来越多的学习方面资源可以供学生使用,在借鉴的过程中学生如果想要合理的使用这些资源,则需要不断提高自身的主动学习能力。在学习过程中,因为存在比较丰富的知识量,学生一时之间很难掌握好,不过如果具备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即使离开校园学生也可以不断的学习,这也是“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的真谛[3]。在小学音乐教学中,是通过教材而呈现出跳跃性知识的,所以如果想要学生对音乐知识有良好的掌握,则需要教师将自身的引导作用充分发挥出来,灵活运用知识,根据实际情况具体分析,肩负起身为“引导者”的职责。除此之外,在开展教学的过程中还可以联系一些其他学科,有利于学生得到全面的发展,成为综合素质人才。

三、结语

综上所述,放眼我国小学音乐教育现状,可以看出现在我国学生的创新能力还较为缺乏,虽然已经越来越重视创新能力的培养,不过短时间内却很难达到目标,对此对相关教育工作者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作为小学音乐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不仅要改变自身的教学方法,还需要革新自己的教学理念,充分利用好现代化科技技术,加大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进而为我国社会的发展培养出更多复合型人才。

[参考文献]

[1]成新艳。实践情境教学,培养小学生音乐创新意识[J]。小学时代(教育研究),,02:17。

[2]吴洪剑。小学音乐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J]。新课程(小学),,12:25。

[3]张云鹏。浅析乌海市小学音乐教育问题及改善措施[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3。

篇2:改革音乐教学培养创新能力论文

改革音乐教学培养创新能力论文

创新精神的培养,是21世纪教育改革的主旋律,小学音乐课堂教学的改革也不例外。我认为,小学音乐课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可以从三个方面着手。

一、培养学生的创新兴趣

心理学家认为:兴趣是人乐于接触,认识某种事物并力求参与相应活动的一种心理倾向。不同水平和性质的学习动机与学习兴趣是紧密相关的,学生的兴趣能转化成为激励学生学习的动机,而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也要围绕“兴趣”这点来进行教学。

一年级的学生在上唱歌课时,教师不但要讲解词地概括主题,更应把歌曲的意境有声有色地描绘出来,引导学生进入歌曲的情感之中,这样,可以加深儿童对歌曲的理解。而后,儿童在老师的启发下,根据内容自己编舞蹈动作,此时的学生都会认真地进行练习,每人都有自己的.创造表现。最后,老师可从中叫几个较好的学生上台去表演,让学生体会创新的乐趣。

三年级的学生上音乐课时可在老师的启发下,根据歌曲的旋律走向和节奏的特点,自己创作新的旋律,让学生自己去识别旋律的差异,从简单的创作手段中让学生寻求自己的乐趣。创造教学研究证明:儿童具有创造潜力,他们一旦发现自己的创作为别人所称赞,就可能作出更多的创造,进而形成创造性人格。在音乐教学中,教师指导学生掌握知识时,如果设计各种有趣、生动、有创意性的形式,让学生从不懂到懂,从不敢到敢,那么就会培养出学生从“不想学任“我也要学”的学习兴趣。

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就是要在学生的头脑中有一定的创新概念。让学生首先知道什么是创新的行为和表现。让他们在学习音乐中逐步提高创新思维意识。例如:小学生由于年龄小、单纯,认为不管什么事,只要是老师说的都是对的。为了彻底改变这种不经思考随声附和的现象,教师应在教学中有意识地制造一些“错误”。反问学生,使他们自己认识“错误”的存在,随时提醒学生遇事要多动脑筋。

例如:在小学一年级第二册第二课中,教师通过五线谱的位置进行手号练习,把第三线上的音作成sol音的手号动作,把第二间的音作成si音的手号动作,让学生跟着练习,同时在练习中提问学生。“老师做对了没有?”一部分学生回答“答对了!”而另一部分学生回答说:“不对!”此时,教师可继续问回答“对”的那部分学生为什么十分肯定老师做对了,再问回答“不是”的那部分学生“为什么老师做的不对?”要让全体学生自己去认识正确和错误的区别,让他们充分发表自己的观点。最后,教师可以和学生一起把五线谱间的手号位置巩固练习。

三、培养学生的创新习惯

创造性心理学中有句名言:“创造力人皆有之。”儿童是具有音乐创造思维潜力的,关键在于教师怎样去挖掘这种潜力,进而培养学生的创新习惯。俗话说“习惯成自然。”要培养学生的创新习惯并不是一两节课就能完成的,而是落实在每一节课中。在音乐课教学中,培养学生养成良好创新习惯的手段多种多样。例如。三年级的音乐课中,让学生进行节奏训练时,全音符的节奏拍手法是。第一拍双手击掌,二、三、四拍是按顺序张开双手。此时教师可以让学生自由发挥自己创编的各式各样动作,把相同的和不相同的分开,让学生上台演示,然后让全班学生一起把好的动作再进行练习。

以上例子都是在音乐课中用到的教学手段,其实,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不止上述的三个途径。但是,无论何种途径都需要我们老师为之长期努力,只有这样创新型人才的培养才不是一句空话。

篇3:创新能力培养下音乐教学论文

创新能力培养下音乐教学论文

一、激励学生课堂上的表现欲望,挖掘学生的创新潜能

教师怎样增强学生表现欲望的自信心并激励学生的创新能力呢?一方面是教师和学生应该建立起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教师应平等的对待每一位学生,关爱他们,尊重学生的想法和做法,以此减少或消除学生的内心理障碍,使学生轻松的表现自己并鼓励学生的创新,让学生充分的发挥自己的创新潜能。另一方面是音乐教师应该组织丰富多样的音乐实践活动,让学生主动参加并积极表现,尊重学生的创新。把学生引入音乐的世界,使学生着迷于音乐,给学生创造了更好的表现机会和创新时机,这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最好途径。音乐教师要适当加强学生的音乐技能训练,帮助学生的表演更加自如优美。有的学生天生聪明伶俐善于音乐表演,也有很好的表演设计,也有很好的创新,但是因为音乐技能的缺乏以至于表演行为受到了极大的限制。所以只有学生掌握了一定的技能时,学生才能更加自由、更加深入、更加灵活的参与到音乐的表演里。

二、在音乐教学中创设有利于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适宜环境

在音乐教学中教师应该创设生动有趣的创新活动,可以充分挖掘学生的艺术创新潜能,可以让学生根据自己平时在课堂上学到的音乐知识和技能,来对作品进行分析和理解,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新潜能,使音乐课堂更有学习氛围和活力。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对教室进行精心设计,使学生很自然地融入到了音乐的海洋里,激发学生的想象力,让学生进入音乐创新的状态。丰富多彩的课外音乐活动,为每一位学生提供了自己喜爱的课外音乐活动项目的机会,满足了学生进一步学习音乐的欲望,发展了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促进了学生的身心健康,使学生的'课余文化得到了充实,所以音乐教师可以拓展音乐教育空间,组织课外活动。通过课外活动可以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特长和爱好参加自己喜欢的活动类型,让学生没有了课堂的束缚,使学生可以大胆的、自由的、自信的进行自我展示。因此,音乐课外活动更能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更能彰显学生的个性创新魅力。

三、在音乐教学的创作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教师在给学生选择创作内容时,教师一定要根据学生的学习特点、生活经历和学生的心理特点来适量的给学生选择创作的主题。如果学生创作的主题为学生所熟悉的内容或素材选自学生们的生活,这样就会很容易的激起学生的思维,激起学生的灵感,这样才可以很容易的让学生找到创作的思路,更加容易的激起学生的创新思维。学生在进行创作之前,教师准备一些作品为学生进行示范和作品分析,从而让学生学习到更多的创作表现手法。音乐创作不是凭空想象出来的,只有灵感是不够的,学生必须掌握创作的技巧,这样学生的思维才能更广阔。比如,教师再给学生讲解“重复”创作的手法时,教师可以列举出这种风格的音乐作品,然后为学生进行分析,让学生在作品分析的过程中学习到“重复”的创作手法。如《走进新时代》(旋律节奏重复)、《映山红》(旋律重复)等,学生通过作品分析来掌握“重复”的创作手法,学生学会了这些创作技巧后,才可以自由的进行音乐创作和创新。

四、通过音乐欣赏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音乐教师在备课时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学习兴趣及心理特征,然后选择欣赏的作品。这样音乐教师在上欣赏课之前,了解到了学生的心理特点和兴趣爱好,那么学生们就不会厌烦这节课。比如,学生们的生性活泼可爱、聪明好动,形象思维较抽象思维更敏捷伶俐,那么音乐教师在上音乐欣赏课时,就要选择一些旋律优美、节奏活泼、情绪鲜明、形象丰富等音乐作品,这样可以使学生们更容易的投入到欣赏中。音乐教师在引导学生欣赏音乐作品时,音乐教师一定要给予学生审美自由。在学生欣赏的过程中,教师根据音乐内容又通过故事情节引导或通过图片说明把音乐语言化。教师的这些做法是完全不对的,这些做法实际上是剥夺了学生的自由审美、欣赏的权利。根据心理学家的研究知道,人类的性格、情感经验等方面是有很大的差异的。所以学生们在欣赏音乐作品时会有不一样的理解和想法,这时教师不能只按照自己的思路来引导学生,那样学生理解音乐作品的思路范围就缩小了,从而音乐教师不能把自己的音乐思路强加给学生,音乐教师应该培养学生审美自由、独立思考、独立解决问题的创新能力。总之,创新是人类对真善美永无止境的追求,是音乐教学与时俱进最强最美的音符。随着我国音乐教育事业的不断向前发展,将有更多的音乐教育工作者勇于创新,勇于创造性开展音乐教改的探索活动,不断发展学生的联想、想象,不断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使音乐教育这门具有创造性的特殊学科能为建设社会祖国造就更多有开创意识的有用人才。

篇4:音乐创新能力的培养

创新精神的培养,是21世纪教育改革的主旋律,小学音乐课堂教学的改革也不例外。我认为,小学音乐课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可以从三个方面着手。

一、培养学生的创新兴趣

心理学家认为:兴趣是人乐于接触,认识某种事物并力求参与相应活动的一种心理倾向。不同水平和性质的学习动机与学习兴趣是紧密相关的,学生的兴趣能转化成为激励学生学习的动机,而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也要围绕“兴趣”这点来进行教学。

一年级的学生在上唱歌课时,教师不但要讲解词地概括主题,更应把歌曲的意境有声有色地描绘出来,引导学生进入歌曲的情感之中,这样,可以加深儿童对歌曲的理解。而后,儿童在老师的启发下,根据内容自己编舞蹈动作,此时的学生都会认真地进行练习,每人都有自己的创造表现。最后,老师可从中叫几个较好的学生上台去表演,让学生体会创新的乐趣。

三年级的学生上音乐课时可在老师的启发下,根据歌曲的旋律走向和节奏的特点,自己创作新的旋律,让学生自己去识别旋律的差异,从简单的创作手段中让学生寻求自己的乐趣。创造教学研究证明:儿童具有创造潜力,他们一旦发现自己的创作为别人所称赞,就可能作出更多的创造,进而形成创造性人格。在音乐教学中,教师指导学生掌握知识时,如果设计各种有趣、生动、有创意性的形式,让学生从不懂到懂,从不敢到敢,那么就会培养出学生从“不想学任“我也要学”的学习兴趣。

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就是要在学生的头脑中有一定的创新概念。让学生首先知道什么是创新的行为和表现。让他们在学习音乐中逐步提高创新思维意识。例如:小学生由于年龄小、单纯,认为不管什么事,只要是老师说的都是对的。为了彻底改变这种不经思考随声附和的现象,教师应在教学中有意识地制造一些“错误”。反问学生,使他们自己认识“错误”的存在,随时提醒学生遇事要多动脑筋。

例如:在小学一年级第二册第二课中,教师通过五线谱的位置进行手号练习,把第三线上的音作成sol音的手号动作,把第二间的音作成si音的手号动作,让学生跟着练习,同时在练习中提问学生。“老师做对了没有?”一部分学生回答“答对了!”而另一部分学生回答说:“不对!”此时,教师可继续问回答“对”的那部分学生为什么十分肯定老师做对了,再问回答“不是”的那部分学生“为什么老师做的不对?”要让全体学生自己去认识正确和错误的区别,让他们充分发表自己的观点。最后,教师可以和学生一起把五线谱间的手号位置巩固练习。

三、培养学生的创新习惯

创造性心理学中有句名言:“创造力人皆有之。”儿童是具有音乐创造思维潜力的,关键在于教师怎样去挖掘这种潜力,进而培养学生的创新习惯。俗话说“习惯成自然。”要培养学生的创新习惯并不是一两节课就能完成的,而是落实在每一节课中。在音乐课教学中,培养学生养成良好创新习惯的手段多种多样。例如。三年级的音乐课中,让学生进行节奏训练时,全音符的节奏拍手法是。第一拍双手击掌,二、三、四拍是按顺序张开双手。此时教师可以让学生自由发挥自己创编的各式各样动作,把相同的和不相同的分开,让学生上台演示,然后让全班学生一起把好的动作再进行练习。

以上例子都是在音乐课中用到的教学手段,其实,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不止上述的三个途径。但是,无论何种途径都需要我们老师为之长期努力,只有这样创新型人才的培养才不是一句空话。

篇5:音乐创新能力的培养

在高校音乐教学中,大部分教师会要求学生学会视唱练耳、美声、民族唱法等声乐,也会给学生讲授大量的音乐理论基础,像是乐理、民族民间音乐等,还会让学生做一些键盘乐器演奏,像是钢琴、小提琴等。这样一来,学生在高校学习音乐的时间、空间、思维都被固定,虽然,掌握了大量的关于音乐的信息,却不能够灵活的运用音乐,让音乐带有灵魂,带有感情,编写出属于自己的音乐。也就是说,高校音乐的教学方式是不全面的,缺少对学生音乐思维的训练,创新能力的培养,致使真正的音乐人才稀少,针对这一问题,教师应反思自己的音乐教学,思考怎样才能够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音乐创新能力,推动音乐教学更好的发展。

一、在高校音乐教学中所存在的问题

(一)学生对高校音乐学习不感兴趣

在我国高校的音乐招生中普遍存在一个问题,那就是,很少能够招收到具备专业素养,真正喜欢音乐的'学生。有很多学生学习音乐是因为考入大学的分数线低,自己的文化课水平又不高,就选择利用音乐成绩考上大学,根本不喜欢音乐,这也就导致高校的音乐教学很难进行。还有一些学生,是真心喜欢音乐的,由于高校音乐教学模式的陈旧,音乐课堂了无生趣,致使音乐并不是学生心中向往的那种自由、随性,慢慢的也就失去了最初学习音乐的热情。还有就是,学生入学时,音乐素养、音乐水平参差不齐,加上音乐的学习比较的困难,需要学生付出很多的精力与努力,才能够学透、学精,为自己所用,因此,很多学生不能够坚持下来,半途而废。

(二)高校音乐教师的教学问题

首先,我国的教育大都是比较保守,比较单一,还有点枯燥,即使是比较开放的音乐教学,也在使用传统的教学方式。一遍有一遍的给学生灌输音乐知识,音乐常识,音乐信息,还会用学生掌握这些知识、常识、信息的分数来判断学生音乐的素养与水平,完全没有考虑到学生音乐创新能力的培养;其次,在高校,音乐教学课堂的时间是有限的,学生想要更多的时间跟教师一起探讨音乐都是不现实的,教师也就更没有时间一一指导学生,这也就直接影响着不能够更加详细,全面的了解音乐。然而,每一个学生对音乐的声乐、理论基础、键盘乐器演奏的理解与掌握的程度是不同的,教师在课堂上的简单讲解根本就满足不了每个学生对音乐知识学习的需求,更不是简单的阿拉伯数字就能够决定学生音乐素养的。有些教师或许也意识到自己在音乐教学中的不足,就会直接让学生在全体学生面前演奏乐曲或者表演乐器,虽然,这种方法在某种情况下,能够让学生去主动的学习音乐,补充自己,可是,这也让学生背负着很大的压力,有时候还会因为自己准备的不充分,感觉自己当众出了愁,造成自卑的心理,在某种程度上也是阻碍学生对音乐产生浓厚的兴趣。其实,只有教师用适当的音乐教学方法,可以和学生一起弹奏或者演唱,也可以对唱,缓解学生的紧张心情,让学生自己积极主动的给其他学生和老师展示自己的音乐功底,才能够让音乐课堂活跃起来;最后,目前,在高校的音乐教师中,老教师居多,他们的自身的音乐素养与音乐水平并不是很高,还遵循应试教育的教学模式进行音乐教学,不愿意接受新的音乐教学理念,导致高效的音乐课堂比较的沉默,没有活力,让一群追求自由的音乐学子变得被动,没有创新能力,只是一味的按部就班的学习乐谱,演奏歌曲,弹奏乐器,根据教师打出的分数继续学习,渐渐的学生就会厌烦这样没有新意学习模式,也就不在投入热情去学习音乐,学习音乐最初的梦也就破灭了。

二、在高校音乐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一)在高校音乐教学中答疑所问,锻炼学生的创新思维

在高校,音乐教师的教学方法应该与时俱进,不禁锢在传统的音乐教学理念,释放音乐本身具有的魅力,让学生去欣赏、去享受。因为,那种陈旧的教学方式,太古老,新时代的学生对音乐的追求不是书本知识与死板的理论,也就是说,教师如果不能够正确的认识音乐教学中的这些问题,仍然继续的坚持这一古老的理论,那么,学生将会在这样的音乐教学中,渐渐的忘记自己最初学习音乐的梦想,渐渐的变得懒散,不再积极主动的与教师交流音乐问题,探索音乐知识,享受音乐的魅力。然而,面对这样新的时代,新的学生,教师应全面的了解自己的学生,根据学生的音乐功底,让学生尽可能多的自由的去练习钢琴以及其他乐器,不仅仅的让学生去欣赏音乐,练习美声、民族唱法,完全的让学生在音乐课堂上自由的搭配实践,充分的调动学生的疑惑心理,让学生自己对自己的质疑,思考、解答,提高音乐教学的高效性。例如,在学习《青藏高原》和《草原之夜》时,教师可以给学生提出以下问题,这两首乐曲的曲风是什么,有哪些不同,演奏风格又有哪些不同?让学生去思考,去解答这些疑惑,致使学生大胆的去寻求同学教师的帮助,一起探讨,交流,提高思维的活跃程度,锻炼学生的创新思维。

(二)在高校音乐教学中指导实践,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在高校的音乐教学中,教师应多鼓励学生去组织一些音乐的实践活动,并动员全体的学习音乐的学生参与。学生可以自行的组织音乐活动,参与音乐实践,才能够真正的享受到音乐中的快乐,那是书本上无法学习到的。音乐活动组织的成功,可以有效的帮助学生更加的坚信对音乐追求的执着是正确的,让学生可以拥有更加坚强的意志去学习音乐,探索音乐。这样的教学模式,不仅可以让学生尽情的享受自己音乐的成果,提高音乐素养与音乐创新能力,还能够让教师看到自己的教学成果,更加努力的去指导学生,给学生提供最佳的音乐教学课堂。例如,教师在讲授贝多芬的《欢乐颂》时,可以要求学生在课前时间自己先去欣赏歌曲,尽可能多的去了解歌曲,学生可以去问学长、学姐,关于歌曲的相关资料,也可以去图书馆收集。其实,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可以很充分的了解贝多芬,了解欢乐颂,而且,学生在了解乐曲的过程中会有自己的想法,能够很好的帮助学生自主创新,全身心的投入音乐的享受中,帮助教师更好的创设高效、优质的音乐课堂。综上所述,是在高效音乐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帮助学生在音乐的学习中,注入自己的感情,编写出属于自己的音乐,成为高素养、高水平的音乐人才。总之,在高校的音乐教学中,要想更多的培养出高素养、高水平的音乐人才,教师就一定要在教学中多培养学生有新的,与众不同的观点,才能够激发创新出属于自己的音乐,促进我国音乐教学的不断发展与进步。

篇6:音乐创新能力的培养

创新能力是人类迎接未来社会挑战的新能力,是知识经济、所处时代对人才的突出要求。在竞争日益激烈的当今社会,创新能力的培养已被提到前所未有的高度。随着创新教育的不断深入,音乐教育工作者在教育观与观念上已有很大的改变,但反映到具体的课堂音乐教学上,应采取何种形式,以更有利于提高学生创新能力的效率,是我们苦苦思索和探讨的问题。在实际教学中,我作为一名音乐教育者应该怎样去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呢?教学中我注重营造宽松、自由、民主、和谐的教育环境,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结合自己的实践,下面我谈几点体会。

一、民主的环境,有利于培养创新意识

民主就是教师充分信任学生,尊重学生的自主地位,真正承认学龄前生是学习的小主人;与学生平等交流,对学生宽容与了解。在这样的环境中,学生绝不是“小绵羊”,他们有自己的思想和个性,是个性独立自主的人。民主的环境,使学生敢于质疑,敢于标新立异。在音乐教学中,我做到语言亲切、态度和蔼、用歌声和舞蹈与学生交流。音乐拉近了我与学生之间的距离,营造出和谐民主的环境。有这样一名学生在我教唱《噢,苏珊珊》这首歌曲后,提出不用钢琴伴奏,改用手风琴伴奏在加上碰铃或双响筒伴奏会更好听。他没有考虑教师的教学有什么不妥,他只是凭借着自己对歌曲的理解提出了这一创新。试想在一个没有民主的环境里,一群“唯师是从”的学生怎么可能萌发这种创新意识?所以说,长期处于这种民主的宽松的环境中,学生才会敢想敢做,敢于探索,他们的创新意识才会不受压抑地萌发。

二、轻松、愉快的环境,有利于激发创新灵感

实践证明,在极度自如的心境下,人的自主探索和体验生活的状态是最富创造性和开拓性的。这是为什么?因为愉悦的环境使人产生好心境,从而带来灵感。在这样的环境里,人的情绪和心智达到最佳状态,此时一个小小的蝉示,都能使美感涌现。音乐本身就给人快乐和享受,如果教师能在实施教学中,能更好地利用音乐的“愉悦性”这一特点,营造轻松愉悦的环境,调动学生的思维和情绪,那么他们的创新灵感,将很容易被激发。如我教唱《金孔雀轻轻跳》这首歌以后,我按教学要求用打击乐器为音乐伴奏,大家边唱边奏,气氛很好。我觉得此时正是激发学生情感的好时候,于是我说:“大家可不可以想新办法,让我们的唱游更有趣”。这是有几名同学说自编节奏伴奏,另几名学生则提出其他乐器伴奏,还有几个女生说他们自己新编律动。于是大家围绕节奏的创新、律动创编提出了自己的设想,创意大胆而新颖气氛更加活跃。由此可见,只有处于轻松愉悦的环境中,学生的创新灵感才容易被激发。

三、激励的环境,有利于培养创新兴趣

这一点我提倡“鼓励―――鼓励―――在鼓励”的赏识教育观。在创新过程中,多给予激励,让学生觉得自己就是一个发现者、探索者,并且通过创新,体验到成功与快乐。这样他们才会创新有兴趣、有激情。有时候,学生的创新意识不够成熟,甚至出现偏颇,教师也不应该立即做出否定,而应及时予以指导,并给予充分激发,相信学生在音乐学生上能做好,这样才能激发学生的主动性。通过教师的赏识,学生才会获得成功的欢乐,并提高学习的兴趣。久而久之那些原来地创新无兴趣或有畏惧的学生,对会在“激励”的推动,产生创新的兴趣。

四、竞争的环境,有利于提高创新水平

教学中我关于营造竞争的环境,让学生形成和谐的比学赶帮的学习风气。学生你追我赶互相学习,这样良好的竞争,使学生积极的运河探索,在不断追求的过程中,提高创新水平,教学中,我经常开展“谁当小小的歌唱家”或谁是“小小的舞蹈家”这样的竞争游戏,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每次活动,学生总是积极参与,人人都在认真构思让创新水平在一次次的竞争活动中得到提高。总之,今天的世界,没有创造力的名族和社会是很难有自己的立足之地的。所以,我们每一位音乐教师都应从自己肩负的历史使命出发,在音乐教学中运用各种办法,激发学生的创造力,以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

篇7:音乐创新能力的培养

创造、创新是人类社会进步和发展的动力和源泉。作为创造性最强的学科之一,音乐在人的发展和个性特征形成方面所表现出来的最大优势就是培养人的创新精神。音乐教育在开发和培养学生的潜能与创造力方面,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作为专门从事音乐教学的教师,我们决不是要把每个孩子都培养成音乐家,而是为众多将来不是音乐家的孩子们着想,鼓励、帮助他们成为积极的、有一定音乐能力的音乐爱好者,使他们在音乐中享受到喜悦、乐趣,从音乐中得到启迪,使他们的智力得到开发,培养他们的创造力。

在音乐教学活动中,教师要重视学生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的培养,充分发挥和调动教师与学生两方面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学生走进音乐中去寻找、去探索、去创造,使学生在美妙的音乐中充分挖掘自身的潜力,培养并发展学生的想像力、审美力和创新意识。

一、营造自由的气氛

要为学生提供充分自由的活动空间和时间,使学生在音乐教学活动中消除恐惧心理,鼓励、帮助学生大胆尝试,勇于表现。例如,我在教学一年级课改教材上册《音乐中的动物》一课时,我让学生们把自己喜欢的小动物用舞蹈的形式请出来。首先为了打破学生的紧张心理,我首先戴上了一个“小孔雀”头饰,跳了一个舞蹈,然后告诉同学们“我请出了孔雀,那你们想邀请谁呢?”引导他们充分想像、创编。随后,许多同学分别表演了自己喜欢的小动物的舞蹈,全班载歌载舞,即使课堂气氛变得活跃了,又为下一步的教学做好了铺垫,使学生充分享受音乐带来的乐趣,相比之下,这要比以往死板的全班律动好得多,真正做到为学生提供充分的、自由的活动空间,以培养想像和创造意识。

二、培养学生的自我表达和表现能力

每个学生都有自我表达和表现的需求,而音乐恰好能满足他们的需求。在教学中为学生播放音乐,鼓励学生表达由音乐引起的联想和想像。通过聆听音乐而表现出来的各种动作表情是学生音乐创造活动中最简单、最基本的表现形式,如播放一些关于动物叫声的音乐来启发学生做出相应的动作;引导学生倾听不同的声音,表现不同的形象;让学生在配音故事的音乐中随意模仿小动物的动作等。在这些活动中,学生的表现富有创意,生动形象、活泼可爱,充分体现了学生的创造力。

三、培养学生的想像力

课程改革后的音乐课,要求学生全面发展,做到与其他学科的整合。多种多样的活动使学生的音乐活动显得生动活泼、有声有色。教师要把活动设计得“多而不杂、繁而不乱”,有头有足,有重点、有中心。例如:在一节音乐欣赏课中,我除了引导学生听辨声音的强弱之外,还引导学生进行语言、动作、绘面的联想。例如,在一节课上,我让全班同学闭上眼睛认真倾听,想像音乐所表现的是一幅什么画面,这时,一位同学按耐不住自己的情绪,站起来就说:“老师,听着听着我的想像就出来了。”他的语言使在座的听课教师发出笑声,但他却一本正经地说:“同一种声音有的也不一样,就象鸭妈妈和鸭孩子的叫声就不是一样的,一个声音大,一个声音小,刚才听这段音乐我就仿佛看到了一大早,小鸟在树上叽叽喳喳地叫着,鸭妈妈就领着鸭孩子们去河边游泳去了”。然后他又到黑板上简单画了一幅小鸭子们游水的图画,接下去,我便引导学生试着把他们的想像编成情景剧表演出来,看着他们带着头饰认真地表演和模仿,我更深地感受到了音乐在激发学生们的丰富想像力的魅力所在。这说明,创造意识是学生在自我表现和自我想像的基础上创造性表达心中的情感以及对音乐的理解,通过音乐教学上的多样化活动,丰富学生的想像力,可以有效地挖掘学生的创造潜能,促进学生思维能力、创造能力的发展。

总之,新课程改革要对学生进行创造力的培养,关键在于让学生在教学活动中无拘无束,让学生的思维在音乐的审美体验中得到激活,创造力得到培养。

篇8:论小学生数学创新能力培养论文

论小学生数学创新能力培养论文

摘 要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已全面进入创新型时代,创新教育也随之步入了学校的大门,创新能力的培养已经成为所有学校素质教育的共同目标。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是每一位教师的天职,教师必须赋予大力度来培养生的创新能力。

关键词数学创新能力 培养 现状 方法

创新是指在教学活动过程中学生经过自己的不断思考独立地发现了他前所未知的事实或者找到了解决某一问题的特殊方法。

学生对教材中提出的问题提出了独到的解决方法是一种创新,独立地发现或者是证明了某一定理也是一种创新。学生的数学创新能力应该从小学开始就要注重培养,让他们那种潜在的创新能力得到极大限度发挥、挖掘和培养,而不能让他们的创新能力在应试教育的重大负荷下压抑和消亡。

一、小学数学教学现状

小学是教学的很基础的部分,它对今后的教学有着很大程度上的影响,其中数学的学习对今后的学习影响很大,范围小一点来说就是对今后的理论学习有很大的影响。另外,众所周知牛顿在物理学上的贡献是相当卓越的,它的三大定律对物理界的影响力是相当大的,牛顿能做出这么大的贡献与他的数学知识是分不开的,正因为他的数学非常好,所以对他的物理研究有很大的帮助,仅从这一方面来看在小学学好数学是十分重要的。然而,就中国目前的小学数学教学现状来说,情况不是很乐观的。尽管全国都在喊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由于部分教师受传统的教学模式的影响、考试的压力,在教学中,根本不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把学生当成考试机器,这样很多学生最擅长的就是生搬硬套,因为这是最简单也是比较好用的方法。但一旦遇到没见过的题目,他们就不会了,因为老师没教,这是一种很可怕的教学现状,因为学生的数学创新能力完全被遏制了。老师教他们那些东西,并不说明原因,仅仅是叫他们记住,所以时间长了,学生们也就习惯了这种模式,一旦遇到新题型就完全傻眼了。因此,必须要注重小学生的数学创新能力的培养。

二、小学数学创新能力培养方法

(一)构造好的教学氛围,挖掘学生创新潜能。

好的学习氛围对学生的各个方面都有利。首先,学生感到轻松,完全没有那种很沉重的感觉,这对学生的学习效率以及创新思维的发散是有利的;其次,学生在这种环境下,敢于把自己的想法表达出来,学生一旦觉得某些地方有问题,就会把自己的想法说出来,教师再予以相应的讲解。一旦有了好的学习氛围,学生的自主性也就强了,他们没必要什么都按照老师说的做了,可以自己去解决某一问题,也可以自己和同学讨论,完全可以跳过论小学生数学创新能力培养张小洪(开县大德镇中心小学 重庆 405428)摘 要 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已全面进入创新型时代,创新教育也随之步入了学校的大门,创新能力的培养已经成为所有学校素质教育的共同目标。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是每一位教师的天职,教师必须赋予大力度来培养生的创新能力。

关键词 数学创新能力 培养 现状 方法老师。这样,他们的'自主判断能力也就有了相应的提高,从而有利于创新能力的培养。

(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创新能力培养。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对学生的学习进程与学习效果有很大的驱动作用。有了兴趣之后,学生对学习是一种爱好而不是一种负担,可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多么重要。可以通过提出创设问题情境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要适当给予学生鼓励,他们的学习兴趣也就不会消减。如果某一学生经过自己的一番思考之后把老师提出的某一难题攻克了,要予以表扬,这样学生会感觉到成功的喜悦,从而会在以后的学习中更加有兴趣。同时,其他学生也会受到激励,从而学生的学习兴趣都起来了,也就不愁他们的创新能力得不到培养了。

(三)注重数学的思想方法,强化发散思维的训练。

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必须要注重知识的形成过程,把握好基础知识的教学,以及进行一定的基本技能训练和各种思想方法的运用,这些都是数学创新的最基本的前提。对于不同的问题可以采用不同的观点来进行多方面、多层次的发散思维,其中还包括认真的反思,这些是创新的核心步骤。经过研究表明:在一个人的知识量一定时,他的个人创新能力与其本身的发散思维能力成正比关系。因此教师要多多鼓励学生解放思想,克服那些思维定式,考察问题一定要全面。例如这个问题,“一刀切掉一个长方形桌子的一个角,这张桌子还有几个角?”很多学生立马会说5个,少数会说4个,极少数的学生会说3个,这个问题是很考察一个人的思维能力的,一旦思维不全面,就很难得出完整的答案,这时教师就要重点讲解一下应该怎么来思考这个问题,从而使得这个答案更全面。这都是有利于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

三、总结

小学数学对学生今后的各方面的学习都是有很大影响的,它涉及到学习、生活、研究等等各个方面,因此教师必须要采用各种合适有效的方法,狠抓学生的数学创新能力。虽然我国目前的小学数学教学现状不大乐观,但随着各种教学新课改的介入,我相信我国未来的小学数学教学将会取得突飞猛进的,从而学生的数学创新能力也会得到大力的培养。在此,希望我国的数学教学事业越办越好。

参考文献:

[1]杨跃鸣.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教育价值及若干策略[J].数学教育学报,,04.

[2]张荣.浅析数学教学中学生能力的培养[J].吉林教育,,02.

[3]沈永玲.在数学教学中对学生进行思维训练[J].吉林教育,2010,02.

篇9:小学生科技创新能力的培养论文

小学生科技创新能力的培养论文

一、挖掘创新因素

作为小学阶段的教学内容都是一些基础性、常识性的问题。然而我们的任务是要在简单平凡的日常教学中,挖掘教学中的创新因素,培养小学生的创新素质。对于儿童来说,只要獨立思考能想出一些新的东西,都可以认为是创新的。

二、努力营造良好的创新教育环境

(一)构建和谐的师生人际环境

研究表明:一个充满乐趣的环境可以导致很高的创造力。教育者的任务应该是营造心理自由、充满乐趣的创造性环境,使学生进入一种放松、开放的状态,能集中精力学习、创新。面对学生的尝试行为,教师不能简单的批评与训斥,而应详细了解他们尝试行为的实质:想了解什么、体验什么、探究什么,然后有针对性地为他们提供适宜的尝试条件,鼓励他们在老师的指导下,开展有益的探究行为,以满足他们强烈的尝试愿望,并针对尝试过程与结果,对他们进行指导,以提高其探究行为的教育价值。

(二)创设宽松的时空环境

学校和教师要充分尊重他们的兴趣爱好,重视他们的课外活动,为他们提供各种探究活动的材料、工具、场地等。因而我们教师应该在确保安全的情况下,理解学生的这种想法,支持学生的这种活动,积极组织开展校内外活动。给他们提供多感官活动的时机,当千姿百态的事物展现在面前时,尽可能让他们亲自看看、听听、闻闻、尝尝、摸摸,在探索生活世界奥秘的过程中认识世界、进行创造。

三、以多样的内容和形式搞好科技创新实践活动

(一)科技创新实践活动要开发兴趣、注重个性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科技创新教育过程中,辅导教师要通过选题、活动形式、评价机制等方面努力调动学生的兴趣。科技创新实践活动的效果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趣”被激发的程度。例如,在科技创新实践活动中,可以引导学生不断实践,体验“趣”的三个层次:感受新奇,体味发明创造的乐趣;破除神秘,建树发明创造的兴趣;实践行动,享受发明创造的行趣。只有调动了学生的兴趣,学生的个性和创造潜能才能最大程度地开发出来。“趣”的激发,需要教师正确、巧妙、有效地引导。在此基础上,加强辅导,激发学生参与活动和发明创造的欲望。

(二)科技创新活动选题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

实践活动的选题,最好是从学生身边最司空见惯的事物或现象着手,这样的选题符合少年儿童认知需要,容易激发少年儿童的兴趣,开展活动也占尽地利、人和的有利条件,也能减少活动开支、易于活动的开展。

(三)活动形式要种类多、方式新

科技创新实践特色活动要形式多样。如可以开展科技创新知识竞赛活动、听专家做“实践活动知识讲座”或科普知识讲座活动、实地考察或参观调查活动、试论情感语言节目主持人万峰、钟晓的语言特点基于园本课程开发背景下研究教师教育理念的形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护理相关因素分析及对策试析价值多元化背景下学生价值观的引导试论高等职业院校高等数学课程改革争议试论中职《外科护理学》的情境式教学试析高校教师职业道德建设问题研究经济学和经济法基础课程融通教学小针刀治疗颈椎病疗效观察手术侧卧位适宜度的研究

交流活动、科技发明作品征集比赛活动、培养学生动手能力的科技发明与制作活动,展示学生科技发明成果活动、为学生的小发明申请专利等活动。每学期排出了活动安排表,由相关教师进行辅导,学生定期进行各种创新实践活动。

(四)活动过程要遵从童心、及时调控

科技创新实践活动是学生自主参与,获得知识与能力的过程,所以教师设计活动方案要遵从童心、寓教于乐。由于创新实践活动需要打破常规,不断创新,开拓进取、往往会遇到各种意外情况,所以还得应对各种变化、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加以调控,发现新情况,分析新需要,研究新方案,解决新问题。在调控过程中,要一切从实际出发,对预设方案进行修正、完善和补充,使科技创新实践活动达到预期目标。

四、学校要为科技创新实践活动创设环境,保障活动有序开展

(一)加强制度环境建设,确保科技教育活动正常有序地开展

为保证学校科技教育活动的正常开展,学校要制订较为完善的规划。除了具体安排每学年的科技活动内容外,还要大力投入科技教育资金,逐步完善科技教育奖励制度,改革科技教育教学评价制度等措施,激发师生参与科技发明活动的热情。

(二)加强硬件环境建设,激励学生广泛参与科技发明活动

硬件环境建设是进行科技创新实践活动的基础和保证。我们学校一直注重硬件环境建设,想方设法从环境方面激励学生参与活动,为实践活动的开展打下坚实的物质基础。除此之外还充分利用校园环境的导向,在校园文化墙、教学楼等处,张贴本校学生的科幻画、科技创新作文、古今中外的科学家、发明家的.画像及其激励学生成才的名言,营造出科技发明教育的良好氛围。

五、结合农村自然条件给学生创造有利于创造性产生的良好环境

针对农村小学生的家庭教育环境,作为教师可以与学生父母多进行沟通,努力让学生的家长意识到家庭教育对孩子成长的重要性,适当的帮助家长找到一些教育孩子的正确方法。做到家访要正确及时,并要求孩子在场。比如说,一些家长害怕影响孩子学习成绩,一般在农忙时节都不愿让孩子参加到劳动中来,其实现在提倡的是素质教育,德智体美劳共同发展,作为家长就可以让孩子适当的参与一些力所能及的劳动,这样一方面提高了他们的动手能力和参与的乐趣,培养了他们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另一方面也能让孩子体会到一颗一粒都来之不易,无形之中也培养了孩子节俭的美德。在教学当中,教师也应当为学生提供宽松的心理环境,让学生有一个心理自由的空间,促进学生的认识和情感得到自由的发展。

六、开展竞赛,为学生搭建展示科技创新能力的平台

学校和科技创新组织要定期或不定期地开展形式多样的科技创新竞赛活动,为每个学生提供展示科技创新能力和水平的平台,以便每个学生发挥他们的潜能,使他们的思维和能力在活动中得到交流与锻炼,使每个学生的个性得到和谐的发展,再去不断地再去求知和探索。

七、选拔培养有专长的创新型优秀辅导教师

科技创新实践活动的关键是要有专长的创新性辅导教师。创新型优秀辅导教师是学生兴趣的激发者,是活动的调控者,是探究的先行者。有专长的创新型优秀辅导教师是学校的宝贵财富,学校在社会上的影响往往是靠创新型优秀教师的努力而形成的,学校要开展科技创新实践活动首先要在选拔培养有专长的创新型优秀辅导教师下功夫。

总之,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国家强盛和社会发展的动力,是人才成长的基因,学生科技创新能力的培养要从小抓起。我们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努力激发学生的科技创新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为国家培养出更多适应未来社会需要的人才。让我们的祖国永远屹立在世界的东方,在科技创新、发展领域始终立于不败之地。

篇10:如何培养小学生的创新能力的教育论文

如何培养小学生的创新能力的教育论文

【摘要】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培养新型农民,是一个全新的课题。教育培养新型农民,成人教育工作者的个人品质的塑造尤其重要,面对成教工作中诸多的困难和挑战,成教工作者必须多一分担当的勇气,多一点努力和坚持,还要不断地创新和发展,最终实现个人和事业的共同成长。

【关键词】使命担当努力坚持发展创新

教育培养高素质的新型农民,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服务,是当前农村成人教育的中心工作。新时期的农村成人教育是集政治、经济、文化、科技、道德、伦理等融为一体的多学科、多门类、多层次、全方位、综合性、终身式的教育,是一项面向农村、贴近农业、服务农民的系统工程。然而,在教育培养新型农民的过程中,人们往往考虑的困难多,研究的方法多,关注形式的制造,乐见表面文章,而恰恰忽略了农村成人教育工作者这一重要的因素,忽视了农村成教教师队伍建设这一重要工作,忽视了成教工作者个人品质的塑造。试想,如果没有一支高素质的成教教师队伍,又怎能去教育培养高素质的农民?引导和帮助农民创造新农村的辉煌,成人教育工作者自己的心灯必须点亮。每一个成教工作者需要用真情倾注于事业,用行动践行自己的诺言,多一分担当,多一分执著和坚持,用自己创造性的劳动,谱写农村成教工作新篇章,最终实现自己和全体农民的共同成长、共同进步、共同发展。

一不辱使命——我们需要多一分担当

全面建设新农村、实行农业产业化经营和经济结构调整,实现农村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都必须依靠农民科学文化素质和技能的不断提高,依靠不断壮大的新型农民队伍,高素质的新型农民对于新农村建设是不可或缺的决定因素。然而我国农民的整体素质不高,同新时期农村发展的要求不相适应。如果这一现状不能得到有效的改变,建设新农村的宏伟目标将难以实现。所以说,建设新农村,提高农民素质是关键,教育培养新型农民是历史赋予我们成教工作者的神圣使命。

改革开放30年,我国农村发生了深刻的变化,这种变化不仅仅表现在农村经济取得了一个快速的发展,村容村貌有了显著的改变,更重要的是全体农民的思想认识有了根本性的变化,广大农民对学习知识、掌握技能的渴望变得越来越强烈。因为他们知道,学习文化,提高技能,提升自己的素质是改变自身命运,改变农村面貌的前提。可以说,不断掌握新知识、新技能,提高素质是广大农民自身发展的需要。

一个多年从事农村成人教育工作的前辈,在他临退休时曾发出这样的感慨:走进农民的课堂,发现我一下子成了专家教授,成了人人敬仰的导师。事实上农民需要学习的东西太多了,成人教育从当年的文化培训开始,有多少人从当年的文盲到后来能看书读报,从学会开机器到修机器,伴随着农民文化素质提高的同时是农村的全面进步和发展。时至今日,我们虽然在农村已难觅文盲,九年义务教育的普及为农村发展奠定了基础,但我们还应头脑清醒,要赶超世界上先进的国家,真正实现小康水平,我们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而眼下,教育培养新型农民是我们农村成人教育的首要任务,也是成教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

也许有人会说,培养新型农民的工作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多方的努力,非我一己之力所能完成,教育培养农民是一项长期的工作,非我一时之功即能实现。然而我们更应该看到,农村成人教育的特殊性就在于此,成人教育需要合力,更需要每个人的尽力,长期并不意味着可以慵懒和停顿,教育可能影响着一代人的命运,一个国家的命运。教育培养新型农民,看似普通,但可能需要我们用一生的心血去为之付出。面对如此重任,我们岂能甘于平庸,我们怎可心如止水?成教工作者要有敢于担当的气魄,舍我其谁的勇气,不辱使命,努力前进。

二诠释责任——我们需要努力和坚持

成人教育是常规教育的一种补充,是对一部分人群提供继续学习的机会,农村成人教育服务的对象是广大的农民。众所周知,在我国,农民历来是一个弱势群体,文化程度不高导致他们学习新知识、新技术的能力差,居住分散,使得他们难以接受先进理念的辐射,艰辛的体力劳动和低廉的劳动收入又使他们有时无力奋起而难免自卑。所以,教育培训农民,成人教育工作者可能需要付出更多的劳动,做出更多的努力。

1.农民的文化素质不高,接受能力较差,直接影响了能力的提升

农民科技素质偏低,导致大量先进的农业科技成果不能转化,制约了农业生产效率的提高。广大农民面对科技农业、绿色农业、循环农业等先进理念仍然十分陌生,因而在一定程度上也是“科盲”。在具体的学习过程中,他们有时显得比较迟钝,偶尔还有抵触情绪。

因此,在教育培训农民的过程中,我们成教工作者姿态要高,心胸要宽,多理解,多沟通,赢得支持,赢得主动。

2.农村的地域广阔,农民的需求也多种多样

从对农民进行实用技术培训到向农民灌输无公害、绿色、有机的生产生活理念,从新型农产品的推介到发展一村一品的品牌战略,从农副产品的营销到解决小农户与大市场的对接等等,不一而足。虽然我们不能苛求每一个成教老师都是专家,但现实要求成教老师最起码是个内行,农民技能的提高受制于成教老师的知识技能的'高低,成人教育需要的是双师型、多能型的教师。因此,要满足农民的不同需要,成教老师更需要不断学习,努力提高自己。与此同时,我们不仅需要动脑、动嘴,还更需要动手、动腿。上课时,是教师,课后,要转换身份,要做一个农技推广员、宣传员、心理辅导员,要走进农民中间,形成手把手、面对面的培训模式,把科技成果留在千家万户。因此,做好成人教育工作,需要劳心,也需要劳力。我们的责任需要努力才能实现,需要行动才能诠释。

一个博学多长的老师,他身边就会有一群见多识广的农民兄弟,一个文武兼备的能人教师,必定会培养出样样精通的农民能手,可见,成人教育工作者的内涵要高,外在也不可逊色。

3.成教工作的长期性,更需要我们成人教育工作者的一分淡定和坚守

和乡镇管理干部一样,我们教育工作的对象是成人、是农民,但比起乡镇干部的潇洒,我们要多一分矜持和内敛,与其他的老师相比,我们鲜见鲜花和荣誉,难有成功和满足,但实际却需要我们有更丰厚的理论储备,更快的知识更新。可以说,对待农村成教工作,我们的恒心比决心更重要,长久的坚持是成功的基础。身边有几位成校的专职老师,他们家住农村,亦学亦农,多年的工作实践使他们养成了深入池口田头、走近乡里乡亲的习惯,即使是外籍、非农的其他成人教师,他们也都喜欢到农民中去调查研究,喜欢到实地去刨根问底,也有的喜欢到科技网站上去淘宝。其实稍微思考一下,就不难发现缘由,喜欢调查的总会有所发现,喜欢刨根的总会底气十足、信心百倍,喜欢淘宝的总会在最需要的时候呈现出来。勤奋和努力使他们出彩。

三创新发展——在农民的心底播撒希望

人们都知道生存和发展的道理,生存是基础。其实,创新和发展未必不是生存的要素,面对如火如荼的新农村建设,面对全面提高农民素质这一重大的历史课题,我们诚惶诚恐。曾记得,成人教育在某个阶段被淡化了,在某些地区被边缘了,怀疑之声从未停过,危机之感常伴我们左右,然而,等待不可能带来转机,自恋不可能得到尊重,唯有发展,才能生存,唯有创新,才有活力。可以这么说,成人教育发展了,成人教育才有希望,农民发展了,我们的农村才有希望。不断地创新和发展就是最好的环境,其实,最好的环境就是我们成人教育工作者自身。

每一个成教工作者要用一个发展的眼光认识自己,农村成教的老师绝大多数是从义务教育阶段转变过来的,老师的知识结构和储备与农民的实际需求不尽相同,科技在发展,社会在进步,今天先进的技术也许明天就已经落后了,我们如果永远地跟在科技的后头,又岂能实现农民的创造性劳动,所以说,不断学习、不断发展理应成为成教老师工作的常态,坚持学习是成教老师必备的品质。

以重视农民自身学习能力的培养来替代具体知识的传授,以先进的教学思想替代传统的教育模式正是成人教育的未来所在,唯有充分发挥广大农民的主观能动性,提高农民的自学能力和自我教育能力,农业科技的发展才有保证,农民素质的提高才会最终成为必然。帮助农民富口袋,更要促使农民富脑袋,帮助农民就业,更要鼓励农民创业。因此,成教工作者的观念要新,成教老师的追求要高,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眼前的工作,寻找未来的方向。

当然,成教老师的工作方式也要创新,在创新中求发展。在人们的心目中,似乎教育发展了,唯有成人教育起色不大,仍停留在永恒不变的培训上,其实,这正是成人教育创新发展的潜力所在,固守某一模式不会一劳永逸,只有不断创新发展才能收效更大,这几年农村成人教育中普遍倡导的订单式培训、创业式培训、中介式培训、超市式培训、示范基地式培训、项目式培训等等无不充满了活力,集中展现了新时期农村成人教育的创新、高效和发展,广大农民从学习实践中尝到了甜头,增强了信心,也看到了希望。

在广大农民和成人教育工作者的共同努力下,新时期农村成人教育达到了前所未有的广博和丰富。农村成人教育的未来在哪里,也许不在于内容,也不在于形式,而在于每个成人教师心里,是那一分不懈的努力和追求,那一分憧憬。如果我们仍以一不变的眼光看待自己的工作就太令人失望了。现在的成教老师更需要海纳百川、与时俱进,不断提高自己的学识和技能,完善个人的品质,向更好处努力,向更高处迈进。

篇11: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浅析论文

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浅析论文

摘要:公共事业管理专业是个新兴专业,学生的创新能力还存在诸多问题,原因在于专业课程设置不合理、实验室落后、重理论轻实践、教师的指导欠缺等方面,应该有针对性地去解决。

关键词:大学生 创新能力 公共事业管理

南昌航空大学的公共事业管理专业成立于,是最年轻的专业之一。新课程的建立要求教师能够合理利用教材,成为新课程教学内容的组织者和参与者。作为一门新开设专业的主讲教师,对于目前尚不完全成熟的教材,应该充分挖掘教材和合理利用教材内容,进行创造性教学。特别是在教学过程中,要设计多个环节的案例分析,努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能力。

一、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大学生创新能力现状

目前大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普遍比较低下,但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已经意识到自主创新能力的重要性,大多已经具备了这样一种认识:“有了创新灵感还不够,还必须有为之付出代价的思想准备。”他们都渴望把自己的才华发挥出来,积极吸收新的信息,不断充实自己,但又拘泥于现实的生活,对创新自信心不足,从而凸显出自主创新能力的薄弱。总的来看,在校大学生对创新意识的认识还不够充分,仍然需要大力培养大学生的创新意识,普遍提高大学生的创新能力。特别是对公共事业管理专业的学生来说,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都不高,有待加强。主要问题在于缺乏创新观念和创新欲望,缺乏创新的毅力。虽然有些大学生也能认识到毅力在创新活动中的重要性,但在实际学习过程中往往虎头蛇尾,见异思迁,目标摇摆不定。另外有的大学生缺乏创新的兴趣,而且兴趣往往随着时间、环境、心情经常变化,不够专注。还有部分大学生虽然不满足于现状,但往往只是牢骚满腹,唉声叹气,缺乏实际的行动。

二、创新能力不足的原因分析

1、专业的课程设计不合理。我国于上世纪八十年代从国外引进公共事业管理专业以来,该专业迅猛发展,全国近200所院校开设了此专业,但该专业人才培养特色不够鲜明,所开设的课程又广又泛,毕业生没有突出专业的能力和素质,尤其在当前高校毕业生“就业难”的大趋势下,该专业毕业的学生面临更加严峻的就业形势。

2、实验室或事务所成为摆设,理论与实践相脱节。南昌航空大学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实验室成立于20,但是由于实验设备不完善,实验课程无法在实验室进行,等同于虚设。专业事务所成立于,是学生课外创新能力培养的专业事务所,由于是学生自己创办和自主开展活动,加上成立的时间不长,目前还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除此之外,学院已经与南昌的几个社区签订了实习基地协议,准许专业学生定期到那里参加实习和社会实践,了解社区居委会的运作管理模式,从而为今后工作打下基础。同时学生也可以进入学校的行政部门进行实习,但是主要原因在于缺乏教师的专业指导,进行的实践活动又缺乏资金支持以至于开展不起来。

3、教师对大学生创新指导不到位。高校老师一般都是忙于自己的科研任务,而忽视课堂教学,公共事业管理专业老师也不例外,这种现实客观上降低了大学生的创新能力。而在现代化的课堂教学中,教师要从知识的传授者变为学生学习和科技创新活动的指导者双重角色。

三、培养高校大学生创新能力的途径

1、合理设置专业课程。高校应以当前和未来该专业人才培养前途为突破口,以提高公共事业管理专业本科毕业生就业率为根本导向,从考研课程、就业方向等方面进行专业课程设计,以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加快同国外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接轨。特别是像刚刚建立不久的公共事业管理专业,更应该建立合理的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以提高专业学生的创新能力。这不仅可以优化学生的知识结构,为在某个专业方向深造做好准备,同时也有利于发展学生的特殊兴趣,使之能学有所长,以提高创新的积极性。

2、充分发挥实验室或事务所的`作用。公共事业管理专业的实验室和事务所是专业大学生自我实践的校内平台,要积极发挥其作用。可以设计多种形式的课堂教学案例,积极宣传公共管理理念,扩大学生对专业的理解。抓住社会管理的热点难点案例进行调查和分析,让学生对课堂上的理论知识进行充分的交流,强化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和实践技能的培养,实现从科学知识型向实用技能型的转化,这不仅是现代社会对大学生的要求,也是大学生自身提高能力、提高综合素质和增强对社会适应能力的重要途径。

3、教师要积极鼓励学生参与科研活动。公共事业管理专业的教师要鼓励学生广泛参加科技创新活动,像全国的大学生挑战杯和学校的“三小”项目等。积极鼓励参加教师的科研课题,也可以由学生自拟题目,学校给予经费支持,并自己选择教师指导。对学生的科技活动要进行定期检查和鉴定,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责任心。在条件成熟的时候,鼓励学生成立自己的实验室或事务所,将兴趣爱好相同的学生聚集到一起,共同参与科技创新活动。

篇12:创新能力的培养论文

一、为学生营造宽松的学习氛围,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基础

在课堂教学中,是否能够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和课堂教学氛围有着极大的关系,而课堂教学氛围又和良好的师生关系有着直接的联系。为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我们必须努力弘扬民主教学,建立起一种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营造一个宽松、愉快的课堂学习氛围,让学生的思维更加活跃。笔者在自己的教学中,就向学生提出了“三个非常欢迎”、“三个特别允许”的要求,就是非常欢迎提意见、非常欢迎提出独到的见解、非常欢迎提出与教师不同的观点;特别允许说错、特别允许改错、特别允许保留意见。例如,笔者在教学《文化建设》一课时,就针对学生上网的问题让学生来展开讨论,鼓励学生大胆地发表自己的观点。当学生的发言能够涉及网络发展的利弊时,笔者就鼓励学生继续按照自己的思路讲,同时也发表一下自己的看法,让学生来讨论,学生的发言非常热烈。然后,笔者又让学生来讨论怎样建设良好的文化环境,无论学生的回答是否正确,笔者都给予鼓励,让全体同学鼓掌支持。这样,整节课学生都热情高涨,在讨论与发言中学生的创新能力也得到了发展。政治教师应该打破传统教学中的师道尊严,平等地对待每一个学生,让学生感受到来自教师的关心、爱护和鼓励,让学生在一个宽松、和谐、平等的学习氛围中学习,这也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基础。

二、运用多媒体创设教学情境,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主要途径之一

巧妙地设置教学情境,引导学生在教学情境中进行再创造,也是培养中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主要方法之一,通过这样的活动能够让学生获得更多的知识。多媒体教学具有声色结合、视听结合、动静结合等特点,较强的表现力和感染力能够强烈地刺激学生的思维,让学生积极地投入学习当中。通过多媒体的刺激,学生的思维能力、想象能力都能够得到极大地提高,这样就可以激发出学生的创造意识,从而最终训练了他们的创新能力。

例如,在学习《一国两制》一课时,笔者就通过多媒体为学生播放了香港回归的录像,为00后的学生再现了这一个世纪盛典,然后再让学生来谈一谈自己的感受,谈一谈为什么香港和澳门能够顺利地回归祖国。学生观看了录像,特别的激动,他们认识到了祖国的强大是一国两制能够顺利施行、香港和澳门能够顺利回归的强大后盾。再如,在讲《保护我们美丽的家园》一课时,笔者又播放了一系列环境污染、资源破坏的视频,学生就对我国的环境污染和资源破坏有着直观的认识,从而就怎样来保护我们的家园纷纷献计献策。这一节的课堂气氛特别活跃。因此,运用多媒体创设教学情境,一方面可以让学生在情感上产生共鸣,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另一方面也可以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从而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三、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是学生的创新能力形成的关键

在传统教学中,一般都把教师的教放在了首位,而忽视了学生的学,重视教学的结果却忽略了教学的过程,重视知识的传授却忽略了学生能力的发展,这样的教学对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非常不利的。在现代教学中,我们主张打破传统教学模式,建立一种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创新型课堂模式,努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在教学实践中,笔者采用了辩论会、演讲会、竞赛、记者招待会、小品等多种多样的教学方法,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够参与其中,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通过这样的教学,学生全程参与学习,一起进行探讨,创新性思维得到了很好的训练。

例如在学习《社会主义事业在曲折中前进》一课时,笔者就把学生分成了两个小组,要求他们就“社会主义是否能够代替资本主义”这一辩题进行辩论。两组学生分别查找资料,积极地进行准备。正方的学生主要从社会发展的趋势出发,对我国的经济发展进行了论述,并阐述了资本主义社会中有不可调和的矛盾等;反方的学生则用事实说话,论述了前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的瓦解,同时还指出资本主义国家经济更加发达,工人的生活也得到了很大的改善等。双方学生辩得热火朝天,各说各的理,最后笔者进行了总结。在这整个的辩论过程中,就很好地培养了学生的辩证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

四、结语

总之,培养中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是一个需要长期坚持、循序渐进的过程,既不可以半途而废,也不可以急于求成。政治教师要善于利用各种教学模式、教学方法,为学生创造有利的时间与空间,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最大限度地挖掘学生的创新潜力。

篇13:创新能力的培养论文

一、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策略

1.改变教学理念,树立创新意识

在人类社会的发展历程中,创新是贯穿始终的核心思想。没有创新,就难有人类社会的发展进步,数学学习也如此。数学教师要想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就必须改变以往教学模式,更新陈旧的理念,树立创新意识,不能为了教而教,也不能为了考试而教。同时,教师还应认识到,在数学课堂上,过多的机械训练,不仅不利于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还会使课堂氛围更加呆板、沉闷,使学生觉得数学是一门非常枯燥乏味的学科。教师在课堂上,不仅要致力于书本知识的传授,更要侧重于通过全新的教学理念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2.基于问题学习,进行启迪创新

“基于问题学习”是一种新教学理念。在这种教学理念中,教师从身边或生活中学生所熟悉的事物入手,进行新知识的引入,通过这种方式,可以更好地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这种教学模式突破了以往在数学课上,由教师讲授、学生被动接受的方式,它有助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更能适应当下小学生的学习发展需求。“基于问题学习”的教学理念与传统的教学方法、理念是截然不同的,这就要求相关数学教师要转变原有观念,改变以往课堂教学模式,为学生提供更多有趣、有挑战性的内容,将数学学习与现实生活联系起来,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更富有积极性,主动去观察、推理、验证。在此过程中,学生的思维得到了极大程度的锻炼,且往往能从不同的角度找到问题的解决方法。长此以往,学生的创新能力必然会得到提升。

3.合作学习,激励创新

在当代教育理论中“,合作学习”是一个被广为推崇的理念,甚至有教育评论家将之列为当代最伟大的教育理论。根据“合作学习”的理念,教师可以将学生分成小组,开展互助性学习。因此,也可以说它是一种以小组为主的教学活动。在分组之前,教师一定要全面掌握学生的特点、兴趣爱好以及学习能力,在此基础上,按照优势互补的原则,对学生进行分组,以便于公平竞争的开展。然后,教师再选一名表现优秀的学生做组长,或者让小组成员轮流做组长。想要让学生进行合作学习,教师一定要培养学生的合作理念,使学生明白互助合作的必要性以及相关原则。在此过程中,学生的组织协调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等都会得到有效的锻炼,同时,为使小组取得更好的学习效果,组长和组员也会更具积极性和动力,在数学学习过程中积极探索和钻研,往往能对同一道题目找到创新性的解决方法,使自身创新能力得到最大限度的提升。

4.应用现代教学信息技术

课改实施后,教育机构和教师更注重将信息技术应用到课堂中,通过信息技术,使教学模式和内容更加新颖、生动,提升课堂教学效率,激发学生的参与意识。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教师是课堂的主体。将信息技术引入现代教学后,使信息的传递更具双向性,非常有利于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因此,在小学数学课堂中,教师一定要注重现代教学技术的合理应用,从而使学生变被动为主动,在课堂上更具积极性。在具体授课过程中,教师可以根据课堂内容的需要,通过多媒体完成对相关知识点的重组和创作,使其更好地成为学生的学习资源。

如此一来,在演示过程中,通过视觉、听觉的多重刺激,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例如,在讲解北师大版教材中《分数的基本性质》时,为了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接受所学内容,教师可以展示一段与之相关的动画故事:孙悟空公平分饼。在鲜活、生动的画面中,孙悟空将三块大小一样的饼分给其他猴子,第一块饼被孙悟空平均分成了四块,将其中一块分给了甲猴子,乙猴子看见了,嚷着要两块。孙悟空便将第二块饼平分成八块,乙猴子如愿以偿地得到了两块;丙猴子看见了,嚷着要三块,孙悟空将第三块饼分成十二块,丙猴子如愿分到三块。这样的画面非常吸引人,在观看动画故事的同时,学生充分调动想象力和创造力,于无形中完成了对课堂知识和内容的重构及创造。

二、结语

综上所述,在新课程改革以来,创新能力的培养已被列入教师的教学目标。在小学数学课堂上,培养小学生的创新能力,有助于使其成长为适应社会需要的创新型人才。因此,数学教师一定要采取行之有效的策略,提高小学生的创新能力。

篇14:创新能力的培养论文

新形势下的基础教学改革,以实施全面的素质教育为宗旨,达到转变人才培养模式的核心目的。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与实践能力是素质教育所强调的。美术在高职教学中,面向全体艺术学生,对于学生能够培养其艺术特质,也是加强学生素质教育最重要的课程之一。创新教育最重要的目的就是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以及能力,目的就是培养出创造型人才。高职美术课程课标之中也十分明确地指出美术对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以及实践能力具有不可置否的作用,所以创新教育越来越成为美术教学的大趋势。

一、美术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性

美术本身就是学生必须选择的一种艺术教育内容,美术学科对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具有自身的优势。

(一)创新意识概述

人们立足于现有社会或者每个人群个体发展的需求,引发了对还不存在的事物或者某些概念性的动机,在此基础之上的创造活动之中所表现的意向以及设想就是通常所谓的创新意识。这种创新的意识处在人类活动之中较为积极的并具有建设性的表达形式,是人们进行创造活动的思想依据。这种思维方面的存在是创造力的前提。创新意识存在三个最重要特征,分别是:

1.新颖性。创新意识是为了满足社会需求,或用新方式对社会需求进行更优良的匹配或者满足。这属于一种求新意识。

2.社会性。创新意识最根本的出发点就是提升人们物质以及精神生活水平为目的,这种物质或者精神需求往往会伴随着人们社会条件的发展而出现变化。在某些特点的阶级社会之中;创新意识还会在很大程度上受到社会阶层或者人们的主流道德观所影响。人们创新的意识所激发的创造性活动必须成为人类社会发展进步的基础,这也就是创新意识具有社会性的原因。

3.个体性。在人们的创新意识之中,会因为其自身所处社会地位或者文化素质等一一对应,创新的个体性对于人们进行创新活动有作用。

(二)创新性教学

一般来讲,创新性教学主要就是指在教学之中引导学生对知识进行再次发掘或者重组;立足于社会的实际情形,对问题进行解决。一言以蔽之,创新性教学就是在教学的同时注重对学生创新精神以及实践能力的培养。

(三)创新是美术发展的动力

美术本身属于一门人文学科,其本身的发展是伴随着社会不断发展而无休止的创造过程。美术的灵魂就是立足于创造的基础上进行创作,在发展过程中如果不考虑创造性,就可能直接导致美术学的发展面临停滞,美术作品之中的创造性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其价值。在美术作品当中,创新所体现的方面有许多,包含表现形式、技法等等。一个画家的创新意识在进行美术创作的时候就会被表现出来,这种表现是创作人对大自然、社会等各方面因素的'综合性感触,其表现的程度和艺术家背景、生活历程或者艺术修养等各方面都有着极为密切的关联。在我国国内外的美术发展历程中,美术领域新人辈出,新美术流派等都不断被创造出来。基于此也能够看出,创新就是美术发展的原动力,在美术教学的过程之中进行创新教育才能够长远地发展美术学。在教学过程之中,教师主要通过教学内容以及表现手法进行总结研究,才能够让学生更加充分地认识美术的丰富以及发展离不开创新精神和思维。

(四)美术的特殊性有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养成

创新能力在很大程度上就是一切新领域发展的动力,学生自身的创新能力在很大程度上代表了创新者的创作潜力。在这当中,学生的创造性观察力以及思维力是最为重要的两项能力。根据相关研究,超过80%的信息会经过人的观察来获取,这种观察主要又分为一般性和创造性观察。美术作为一门视觉类艺术,其最基本的要素都离不开人眼的观察,无论是美术作品的欣赏还是创作,都对创作者观察能力有一定要求,因此,美术教学过程中进行创新教育有利于对学生观察能力进行培养。逻辑思维和形象思维二者的有机结合组成了创造性思维的基本要素。人们对于大脑的研究说明,人体的左脑最重要的作用就是逻辑思维,而右脑则更多主导形象思维,右脑的认知风格与人的创造性能力紧密相关。因为美术创作与欣赏主要的作用对象是右脑,这也就决定了美术教学过程之中对心理活动、人格以及形象思维等各个方面能力的培养是具有独特优势作用的,其他学科很难替代。

二、美术教学活动过程中学生创新力的培养

(一)在美术作品的欣赏过程之中对学生创造性思维进行培养

美术老师自身就是学生美术欣赏的启蒙人,在教学过程之中必须对学生艺术形式多样性进行指引,将创新作用对艺术的价值进行连接,对学生创新意识进行培养。充分运用美术作品感染力,选择适宜的教学方案让学生在欣赏过程中主动参与,在欣赏过程之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首先可以在欣赏过程中设置出情境,发挥出学生创造思维。在美术作品的欣赏过程中应以引导学生欣赏能力为主要手段,教师进行适当的讲解。在美术作品的欣赏之中必须擅长创设情境,比如将作品的前后故事进行讲解,朗诵其中涉及到的古诗词或者在进行美术作品欣赏的同时播放音乐等,在欣赏过程中让欣赏者产生共鸣。

比如在对《溪山行旅图》进行欣赏的时候,可以同时播放乐曲《山林之歌》。在对《飞天仙子》进行欣赏的时候,就可以播放《霓裳羽衣舞》等音乐。学生在欣赏美术作品的同时,有音乐伴奏,就能够更加深刻感悟美术作品之中的内涵,其次可以提供体验性创作途径,感悟美术作品的创新美,采用能够表现美术作品内涵的艺术手法。在学生进行创作的过程中要求其进行自由想象,最大程度地激发出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由此可以看出,想象力本身就是以创新为原始的动力。传统美术教学之中,美术老师在很大程度上还是喜欢根据自身讲解替代学生欣赏行为,忽略学生感受,这种方式对于新改革要求下学生的学习并不利,需要教师为学生的学习以及发展提供广大平台,所以美术教学过程之中要求教师讲解要少而精,学生接触必须多而广,将更多时间留给学生进行想象。

(二)在美术实践中,提高学生的创造能力

在传统教学过程之中,教学临摹主要采用的方式就是写生创作,这可能会导致学生一直滞留于摹写程度。在新课标提出的创新教学方式之中,要求对学生的学习方式进行变革,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必须破除传统思维,对学生的实践进行探寻,着重转变学生学习的方式,对学生能动作用进行激发。艺术表现主要是创造、发现以及探索人类感情的性质,能够对自我情感进行认识和发展,并且能够经过艺术的形式进行完整体现。绘画本身是美术的重要教学内容,不论过程是写生还是创作,在教学中都必须鼓励学生进行大胆的尝试,不断在已有基础之上进行超越。

学生进行绘画的同时,教师需要更为宽容而不要随意地对学生的错误进行批评,必须让学生进行改进的地方可以采用商量口气进行探讨,或为学生指明能否采用另一种方法进行尝试,这要求在教学中不能伤害学生积极性,让学生了解美术不存在固定的学习模式,没有一成不变的方法。在美术作品的设计过程之中任由其发展,自探索之中对新材料的功能或者价值进行发掘,从搜集到的材料到设计制作过程,将更多决定权给予学生,在很大程度上对学生的学习给予尊重。极大激发出学生创新的意识,使每个人群个体差异充满价值。

(三)在评价学生作品过程中体现创新精神

对学生的作品进行评价的时候,教师必须对学生画作之中体现出来的独特创造性思维进行赞扬,即使画作本身不完美,只要有较好的创新意识,就必须进行积极的肯定,激励更多学生主动地挖掘隐藏在自身思维之中的创新潜能。优良的作品所展现的价值才能够更好地体现,即使是学生的作品也不例外。展示学生作品的方式有很多,可以在课堂上向所有学生当场展示,或者展现在教室宣传园上,也可以选择在陈列室或者展览室之中。对学生的作品进行展示的同时,必须对学生的创作精神进行肯定和鼓励,褒扬学生的创造精神,能够更好地使学生获得成功体验,激发学生的审美创造。

(四)选择体现创新作用的教科书

美术的教学教材适宜性对于高职学生的美术课堂教学会产生极大的影响,高职美术课改革过程对于提升学生充分利用已经存在的美术基础和经验都有极大帮助,有利于学生创新力的形成。高职教学的美术老师必须对改革教学进行尝试,深入地研究教科书之中的内容,并且挖掘出其中所体现出来的深广度,综合性地借鉴各种美术教材。选择体现创新性的美术教学参考书,这样才能够更加有利地激发学生学习创新的潜质。

三、结语

综合来讲,美术教学过程能够提供独特的条件来培养学生创新的意识以及创造性思维,美术教学老师需要为适应新形势而不断在教学过程之中改变固有的教育理念,主动对自身的知识结构以及方法进行更新,充分挖掘出教学过程中创新教育的要素,为全面推进课程改革并深入贯彻素质教育、培养创造型人才作出应有的贡献。

篇15:创新能力的培养论文

摘要:对学生们进行创新能力的培养是推动教育事业全面发展的重要内容,历史文化知识可以为学生们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提供帮助。历史教师需要重视历史学科对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作用,在课堂中利用现代技术设备丰富课堂教学内容,对传统的教学模式进行改革,制定合理的教学计划对学生们进行历史知识的教学,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如何在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教师们研究的课题,因此,文章对高职历史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进行了阐述。

关键词:高职历史教学;学生;创新能力;培养

1激发兴趣,培养创新意识

创新意识对事物的创新和发展是非常重要的。只有人们对创新有一种正确的认知,明白创新的价值和重要性,并用正确的态度去面对创新,才会跟随着思想意识的指引去进行创新活动。由于每个人的创新意识不同,所以创新活动也具有不同的性质。只有具备了创新意识,才会进行创新活动,才会具有创新能力。

而想要拥有创新意识,学生们首先要对所学的东西感兴趣,才会对其进行探索和研究。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兴趣是学生们学习发展和掌握新鲜事物的重要因素。只有对所学的知识感兴趣,才会在学习的基础上进行创新,进行思维的拓展。但是在目前的历史课堂教学中,一些教师还是使用传统的教学方式对学生进行教学,单一的教学方式会使学生们感到枯燥和乏味,同时教师们只是一味进行课本内容的复述,无法让学生们对所学的内容感兴趣,没有一个活跃的课堂气氛,则无法提高学生们学习的积极性,这就导致学生们在历史课堂上学习效率不高,更无法进行创新能力的培养。历史教师想要活跃课堂气氛,就需要在上课之前做好充分的课堂教学准备。让学生们在课堂中勤于动脑思考,活跃学生们的思维形式,让学生们在课堂中可以根据课堂内容积极的思考,提升学生们的思维活跃性。教师要把学生们放在课堂的主体位置,采用多种教学方式来丰富课堂教学形式,使学生们产生探究和学习的欲望,根据历史内容创设相关情境,让学生们可以积极地参与进来,体验到历史教学中的乐趣。主要可以通过以下方式来营造一个积极的课堂氛围。

①强化教学的直观性。直观性的教学需要课堂上的教学内容要具有生动形象的特点,并且可以把课本上的内容直接传递给学生。所以历史教师可以利用现代化的技术手段,把历史课本上的内容利用多媒体设备体现出来,利用动画、声音和图片为学生们创设一个直观的情境,学生们可以从各个感官去体会历史教材中所表达的内容。教师通过多媒体设备把课本上抽象的内容具体化,让学生们进行思维上的转换,这样有利于学生们的思维灵活性提升,还帮助学生们理解抽象的知识概念,使学生们更加容易掌握历史教材中的知识内容;

②强化教学的形象性。教师可以根据课本内容来进行情境的创设,让学生们可以在一个轻松的环境下学习,并且可以运用趣味性语言表达方式来感染学生的心情,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感受到乐趣,以此来促进学生们学习兴趣,为学生们的创新思维能力打下基础;

③强化教学的互动性。历史教师在课堂上需要加强与学生的沟通和交流,根据学生的实际知识掌握情况,对学生进行正确引导,加深学生们对课堂内容的体验,让学生们可以主动去思考,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2设疑问难,培养创新思维

学生们的创新能力与思维能力有着直接的关系,学生们的日常思维方式对于创新能力的培养来说非常关键。历史学科是一门文学性很强的学科,有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全面发展。在历史课堂教学中,学生们学习历史知识时会进行动脑思考,而在掌握历史知识的过程中可以促进思维能力的提升。历史教师需要了解到这门学科对于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重要性,并在课堂讲解的过程中充分发挥出对思维能力的作用,让学生们在学习过程中利用所学的知识进行思维创新,并提高创新能力。学生们可以通过教师的正确指导,对所学的历史知识进行进一步的思考和分析,从而得出新的理念,这就是思维创新的体现。学生们在学习的过程中只有遇到困难,才会有挑战和战胜困难的欲望。

在解决困难的过程中,会对遇到的难题进行思考,在思考中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才会真正牢记所学的知识。历史教师可以根据课堂内容,创设问题式情境,让学生们带着问题融入到教学情境中,在教学情境中进行思考,培养学生们的思维创造能力。让学生们在学习的过程中,遇到问题、分析问题,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这样不断循环,在学生们解决这个问题后,又在该问题的基础上发现其他问题,使学生们在不断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进行多层次、多角度的思考,进行思维的拓展。同时,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还可以享受到解题的乐趣,引发学生们的求知欲望,在这个过程中,提升了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可以通过多种内容的情境创设,为学生设立新情境;可以使用视频资料和图文资料来引导学生们进行学习和思考;设立有趣的游戏问题环节,在感受的乐趣同时进行思维的拓展。另外,历史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还可以为学生们营造不同的学习环境,让学生们可以在学习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这就说明学生们在学习的过程中进行了多方面的思考,有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想要进行不断地创新,首先要掌握好基础知识内容。

基础内容掌握扎实,才可以将其应用到知识的创新中,在以往知识的基础上才可以进行创新活动。历史教师在讲授新知识时,也要对以往学过的知识进行复习,让学生们进行历史知识复习时,从另外一个角度去理解历史知识,进一步加强学生们对历史知识的认知和掌握。许多历史教师在组织学生们进行复习时,复习方式没有新意,无法激发学生们的兴趣,而如果教师从另一个角度去讲解以往所学的历史知识,让学生们从不同的角度去看待历史,不但可以吸引学生们的注意力,还可以提升学生们的思维能力,使学生们对学过的知识掌握得更扎实。

3强化措施,锻炼创新能力

(1)以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为导向安排教学计划。如何科学合理安排教学计划,直接关系到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思维的形成,这是培养创新能力的关键环节。这就要求老师必须以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为导向,科学地确定教学计划。精选教学内容,努力克服“学科化、系统化”的倾向,使教学安排得更加精干管用,重点突出。

(2)突出实践环节。开展社会实践活动,有利于在实践教学中完成知识向能力的转化,对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具有重要的作用。可组织学生社团或课外兴趣小组,把对历史有浓厚兴趣的学生组织起来,有计划地开展实践活动,巩固、拓展和深化课堂教学内容,锻炼和提高创新能力;可组织演讲会、辩论赛,通过演讲和辩论,提高学生运用历史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可开展历史论文比赛,有新意的好作品可以在班级、系里或全校进行宣传;可组织专业班学生进行历史教学技能比赛,既给学生展示创新能力的平台,也使学生在比赛中提高创新能力;可组织参观访问和社会调查,对收集的材料进行整理分析,写出考察报告。学生参与探索性的实践活动,可以使学生的感官与感知并用,动脑与动手结合,激发他们的思维创新发展。

4结语

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的功夫,而是循序渐进、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需要不断地探索和实践。作为教师,只要开动脑筋,多想办法,大胆实践,以培养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为目标,就能为社会培养出更多创新实用型的有用人才。

参考文献

[1]宋学红.浅析历史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J].现代农村科技,,(22):62-63.

[2]樊江峰.历史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J].中学课程辅导:教师教育,,(5).

[3]张健.谈历史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J].启迪与智慧:教育,,(2):22.

[4]范琼.情境教学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创设与运用分析[J].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教师版),,(3):112-114.

篇16:创新能力的培养论文

摘要:创新能力是我国当前经济社会对人才的基本要求。在当前新课程改革的趋势下,新课程改革着重强调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高校电子电工专业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对学生自身发展及我国经济的发展都有着重要意义。本文分析了电子电工专业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必要性,探索了电子电工专业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策略,以为我国经济社会提供充足的创新人才。

【关键词】电子电工专业;教学;学生创新能力;培养

创新能力是现阶段,大学生适应社会发展所必备的基本能力,对大学生的职业生涯有着重要影响。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电子电工专业在我国经济中发挥的作用越来越明显。高校积极重视我国经济社会对专业人才与创新人才的需求,在电子电工专业教学中重点强调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以提高电子电工专业学生的综合素质。研究电子电工专业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不仅利于提高电子电工专业教学质量,而且对我国电子电工行业发展有着深刻的现实意义。

1电子电工专业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必要性

1.1经济发展的要求

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社会经济对创新人才的需求量越来越大。按部就班的工作方法已无法适应我国经济的发展。创新人才能够在企业遇到困难和问题的时候,运用创造性思维,创新问题的解决方法,促进企业健康发展。尤其是在当今信息化时代,科学技术的更新换代越来越快,创新型人才能够根据时代发展的要求,改进工作方法,做到与时俱进,有利于企业获取巨大的经济利益。因此,高校电子电工专业教学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我国经济发展的要求。

1.2新课程改革的要求

新课程改革要求重视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促进学生全民发展。而创新能力是学生综合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有着重要的影响。新课程改革要求学校积极更新教学理念,改进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根据学生的个性特征,探索科学的教学方式。其中,新课程改革重点强调学校的实践教学,要求学校加强学生的实践锻炼,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思考能力,在实践和思考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因此,电子电工专业教学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使新课程改革的要求。

1.3学生发展的要求

面对我国经济发展的要求,要想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有所作为就要积极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重视市场经济对人才的能力要求。在电子电工专业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有利于学生在日后的工作中独立解决生活和工作问题,在市场经济中找到自己的立足之地。因此,在电子电工专业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学生自身发展的要求。

2电子电工专业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策略

2.1提高认识,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是提高学生创新能力的前提,因此,在电子电工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要提高教师和学生的认识,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首先,电子电工专业教师应加强学生对经济生活的了解,充分认识到创新能力对电子电工技术人才的重要性。为此,电子电工专业教师应积极了解我国电子电工技术的发展现状、电子电工专业的就业方向及用人单位的人才要求,将经济社会现状深入到专业课程教学中,加强学生对经济社会的了解;其次,电子电工专业教师应积极宣传创新能力在本专业的重要性,在教学过程中渗透创新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2.2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首先,电子电工专业教师应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由于电子电工专业的理论知识比较枯燥,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为此,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将枯燥的理论知识以视频、声音等形式呈现在学生面前,增强课堂教学的吸引力。另外,教师可以设置讨论环节,加强学生之间的交流,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其次,教师可以以问题为中心开展教学活动,增强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为此,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发现教材或现实生活中的问题,养成学生发现问题的习惯。同时,教师要鼓励学生对发现的问题进行独立思考,然后与同学进行交流讨论,提高学生的思考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之后,教师要对学生思考的结果进行总结和评价,对学生的优点进行肯定,指出学生在思考中的不足并提出改进意见,进而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最后,教师应改进传统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手段,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为此,教师积极重视实践教学,加强学生的实践锻炼,使学生在实践的过程中发现问题,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引导学生思考和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意识。

2.3在课外学习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在新课程改革的趋势下,高校电子电工专业教学应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积极重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为此,在电子电工专业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要加强重视学生的课外学习。首先,电子电工专业要重视学生的课前预习与课后作业完成,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使学生在自学过程中加强独立思考,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其次,电子电工专业教师应积极鼓励学生观察生活中的专业现象,结合生活实际对专业问题进行思考,并广泛涉猎相关学科的知识,丰富学生的知识体系,在课外学习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3小结

在当今信息时代,电子电工行业在我国经济中的作用越来越明显,高校电子电工专业教学受到社会各界的普遍关注。高校电子电工专业教学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不仅是当前我国经济发展的要求,而且还是我国新课程改革与学生发展的要求。电子电工专业教学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要提高认识,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在课堂教学与课外时间中培养学社呢生施工的创新能力。在电子电工专业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不仅能够为我国经济社会提供充足的高素质、创新型电子电工专业人才,而且对其他专业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

参考文献

[1]曹晓杰.自主探究,启发思维——新时期背景下中职电子电工专业教学实践分析[J].新课程(下),2016(04).

[2]韩涛,凌六一,黄友锐,唐超礼,徐善永.“虚实结合”电工电子实验教学改革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16(24).

相关专题 小学生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