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区域活动论文

咕啾 分享 时间: 收藏本文

【简介】感谢网友“咕啾”参与投稿,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幼儿园区域活动论文(共11篇),欢迎阅读与借鉴。

篇1:幼儿园区域活动论文

幼儿园区域活动论文

在创新性区域活动中中班幼儿主动性发展的研究

作者/谢永萍

摘 要:幼儿园是整个学习生涯的开始,也是重要的基础。幼儿期是培养与高速发展的社会相适应的人才的关键时期,幼儿期是创新能力形成的最佳时期,教师应该做的就是为他们提供一个最大限度挖掘潜能的环境,形成对新鲜事物的好奇心和对知识不断渴求探索的态度。主要研究中班幼儿在创新性区域活动中的主动性变化的情况。

关键词:中班幼儿;创新性区域活动;主动性

一、引言

相对于之前的教师一味地灌输知识,创新性区域活动更注重教师与小朋友平等相处进行知识的分享。虽然在活动过程中有过失败的经历但是也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为研究幼儿主动性提供了充足的实践基础。

二、研究背景

幼儿园中的幼儿是21世纪的接班人,面对知识爆炸时代,创新性对于他们之后的学习和发展是不可或缺的。幼儿在中班的学习应该是一个主动汲取知识的过程,而不是被动接受成年人的二手经验的过程。目前许多幼儿园已经开始了创新性区域活动,这不仅能丰富幼儿的知识,而且能使幼儿得到个性化发展。

三、研究过程

依据中班幼儿的年龄和接受能力,主要有角色扮演、自己动手、团结协作等创新区域活动,并且每周进行三到五次活动,每次30分钟到50分钟。为了保证幼儿在活动中安全而自由,活动场地一般选择宽阔而封闭的场所。

在角色扮演中设立一个或几个生活场景重点是要能够引起幼儿的兴趣(如,超市、餐厅、动物园等),在扮演过程中让幼儿充当大人重现现实生活。将班里的幼儿分为五个小组分配角色,其中四组分别表演四个家庭,剩下的一组表演场景中的服务人员。在第一次角色扮演中,大部分幼儿表现不积极,因此教师在这个时候可以在遵从幼儿选择的基础上进行角色的分配,并在几次的分配中让每个幼儿扮演的角色尽量丰富。在经过几次的分配后,幼儿逐渐认识到自己想要扮演的角色,这个时候教师就可以给他们以自由进行角色的选择。如果幼儿在角色选择过程中出现矛盾则尽量让幼儿间进行协商,选择合适的方法决定。在角色扮演的活动中幼儿表现得越来越主动,对活动的兴趣也越来越高。

在自己动手活动中,教师主要确保幼儿的安全。让幼儿自己动手进行实践。例如,折纸、画画、橡皮泥等,要充分考虑小朋友的个体差异,不能完全否定也不能完全肯定。在折纸过程中教师可以起到引导作用,可以进行纸艺基础技能的普及,使幼儿对其产生浓厚的兴趣。对于幼儿表现出来的创新性要及时予以鼓励而不是要求千篇 一律。例如,幼儿折出两边带有斗篷的小船,教师要马上表扬该幼儿的创新性并鼓励其他同学向他学习。在画画的活动中教师定一个大范围的题目(比如,会发光的东西),有些幼儿绘画天赋较好,画出的画很精致很漂亮;有些幼儿画的比较简单;有些幼儿想的比较简单(如,蜡烛、电灯等);有些幼儿想的比较有创新性(如,萤火虫等)。教师之后要对每幅画进行点评分别指出优缺点。这既让每个幼儿感到被肯定,又让幼儿认识到自己需要加以改进继续努力的地方。在捏橡皮泥的活动中,教师随机给每个幼儿发两块同颜色的橡皮泥,并让幼儿捏出自己想要的机器人的样子。()有些幼儿将两块橡皮泥都捏成同一颜色的机器人,有些幼儿留下其中一块自己用,用另外一块与其他幼儿进行交换,得到有两个或者更多颜色的机器人;有些幼儿按照人类的形状捏了一个机器人,有些幼儿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给机器人来了一个大变身(如,有着鹰的翅膀、猎豹的腿、鱼的尾巴)。对于捏橡皮泥,教师也应充分鼓励小朋友创新性精神的发挥和交际能力的展现。在活动的过程中训练了幼儿手脑间的`协调能力,并培养细心、耐心创新的优良品质。在自己动手做活动中刚开始幼儿的思维存在一定的拘泥,但是随着活动次数的增多幼儿的思维越来越发散,在完成自己的作品后也积极地向教师和同学进行展示。随着活动进行次数的增多,幼儿越来越敢于与众不同、敢于表现自己,同时体验到成功的愉悦,提高了交际能力。

在团结协作活动中可以由幼儿自由分组,教师主要起到平衡的作用,由小组成员共同完成一项任务。例如,运水、篮球接力等。在运水活动中教师准备十个纸杯让五组幼儿按顺序排列好分别由每组的第一个人和第二个人拿着纸杯,队伍旁边放一个盛满水的水桶,在每个队伍距离50米远处对放一个空的水桶。当开始的口令发出后每个队伍的第一个人舀水出发,到达空着的水桶后将水杯中的水倒入,此时第二个人舀水出发,这个时候第一个人将纸杯送到第三个人手中然后排到队伍末,依此类推。五分钟后下达停止的口令,为幼儿提供烧杯量筒等工具供其选择测量水桶中的水量,一分钟后对水量进行比较。刚开始幼儿积极性不高,由于对活动的不熟悉和运水过程中的洒水现象导致幼儿不主动。在篮球接力的活动中准备五个篮球,每组分一个篮球,并将每组分成两部分,相距100米相对而站。在开始的号令发出后,每组拿着篮球的人开始拍球前进(如果球没拍好导致脱手,要从脱手的地方重新开始拍)到达对面后交给对面第一人,每组最后一个人拍完后分别计时。由于幼儿虽然已是中班但是年纪都还小,所以对运球很不擅长,出现脱手情况较多,这时教师要予以正确的鼓励。这个活动使得幼儿相互体谅,能够站在他人的角度上看问题,从小开阔胸怀。随着对团结协作活动的熟悉和以往经验的总结,幼儿对团结协作活动越来越感兴趣,都积极主动地要求做队伍的第一人,得以能更多地参与活动。与此同时,也增加了幼儿的集体荣誉感和与他人合作的能力。

四、结论

幼儿的学习和思维方式是丰富多彩的,我们不应该都用一个标准去衡量。我们要借创新性区域活动的契机鼓励幼儿的创新,保持他们的好奇心和不断探索的能力。研究发现,随着创新性区域活动中中班幼儿的主动性不断增强,他们对活动的喜爱以及在活动过程中表现的进步体现出主动性的增加。这说明我国幼儿园中的创新性区域活动值得推广,这是对我国未来人才建设提供的坚实后盾保障。

五、创新与特色

本文以中班的幼儿为研究对象细致地介绍了我园中主要的创新性区域活动,发现不仅幼儿的主动性逐渐提升了,而且得到创新性区域活动,提升了幼儿各方面的能力。

参考文献:

[1]艾伦。教育装备学与教育技术学[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9)。

[2]罗恒芳。将本地民族艺术融于幼儿区域活动之中[J].课程教材教学研究:幼教研究,(01)。

[3]华爱华。从学前教育改革与发展看幼儿园活动区活动[J]. 幼儿教育,(Z4)。

幼儿园区域活动论文精选:

篇2:幼儿园区域活动论文

幼儿园区域活动论文

内容摘要: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说:“为幼儿的探究活动创造宽松的环境,让每个幼儿都有机会参与尝试,支持、鼓励他们大胆提出问题,发表不同意见,学会尊重别人的观点和经验。支持和引发幼儿的操作摆弄、探究、实验、制作等活动,引导他们通过自己的发现主动建构有关的知识经验。”近几年创设的区域活动正验证了这一理念的科学合理性,也体现了师幼互动、生生互动、生境互动的价值所在,更完善了教师抓住契机,捕捉兴趣的主导作用。只可惜有些幼儿园的区域活动却流于表面化、简单化、单调化的倾向,如何真正挖掘区域活动的潜能,是我在这篇文章中重点阐述的内容。

关键词:

区域活动、幼儿教师、类型分析、幼儿园

幼儿充分感受到区域活动的快乐,以助幼儿健康成长。拥有健康,才能快乐;有了快乐,才会健康。保障幼儿身心健康,是幼儿园每项活动必须的前提。区域活动是一项集体的活动,是幼儿自我学习、自我探索、自我发现、自我完善的过程,有宽松舒畅的活动氛围,有兴趣无穷的活动形式,才能使幼儿充分感受到区域活动的快乐。喧闹的环境有碍于幼儿静心探究,过分的沉寂,又会使幼儿感到压抑,所以教师应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力争让每个区域的幼儿在快乐中悟出新道理,发现新问题,而不是幼儿流于表面上命令的扮演者,岂能有快乐可言?

域活动的原则在老师有目的、有计划的主题网的前提下进行的主导与主体的相互关系。新《大纲》中对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幼儿的主体作用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主导作用就是要求教师有计划、有目的地唤起幼儿的主体意识和创造意识,引导其充分感受到创造后的快乐,获得成功、自尊、自信的情感体验。做教师容易,做个好教师难。现代的幼儿教师光靠热情、服务周到、老化的知识经验是远远不够的,必须有创新的能力以及洞察幼儿心理的能力,拟定符合幼儿阶段性区域主题网的能力。教师在主题网的指引下,有的放矢地投入材料,观察幼儿,发现新问题,既是组织者,又是游戏伙伴,才能有效地发挥主导与主体的真正意义,何乐而不为呢?

区域活动的内容与幼儿日常生活悉悉相关,并为幼儿熟悉和关注的。区域活动的材料丰富多彩,与传统的教学模式相比,的确是一个创新,一个飞跃,幼儿自主选择,自由探索,激发了创造性,提高了创造力。可运用不当,却弊意多多。曾参观过一所幼儿园的区域活动,有的班级科学区里摆放的材料可谓五花八门,应有尽有:植物角、动物角、电磁实验角、浮力、牵引力等等,可区角里的幼儿却像摆弄一样“怪物”一般,问其名称,答“不知道”,又何尝让他们去操作呢,岂不是形同虚设而已。诚然,这些材料投放的本身没有丝毫的错误,问题在于教师平时要多方面、多手段地让幼儿熟悉并关注这些科学的材料,让神秘变为常见,让奥妙变为浅显,幼儿会被激发起探究欲望,否则会望而却步,望洋兴叹。

投放的材料适合幼儿年龄特点及发展水平,并能及时有目的的更新。区域活动的主要功能:一则是幼儿对已学过的知识加以复习、巩固、消化、升华。二则是幼儿对未知理论作新的探究、发现和创新。然而,这些功能的实现主要是靠操作材料来实现的。材料的价值实用性,材料的变化多层性将直接影响幼儿获得感性认知的多少,影响了幼儿探究兴趣的浓厚及积累知识经验的迥手不同。所以,材料的选择与投放的确是对教师的一种高智能的考验。教师首先富于创新、突破的精神,不要你创我用,你搬我挪,换汤不换药。另外还要考虑材料的趣味性、新颖性,可再造性。其次投放时根据阶段计划,有目的、有秩序地呈阶梯形投放,避免像摆地摊的小贩一样一成不变,一劳永逸,最后材料一定要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及本班发展水准来精心挑选、设计,否则,幼儿面前的材料堆山似的,也如一堆垃圾。有规律、有档次的投放,才能有效挖掘幼儿潜在的智能,又激发了幼儿永保不衰的探索心理。

能否使每个区域层次有序,互不干扰,又能让幼儿主动自觉地遵守区域规则,且材料安全卫生。让每个区域层次有序,是很多教师不能十分把握的:有的内容不全面,有的材料不分类,有的位置不恰当,有的编排不合理。比如:一组玩泥,一组刺绣,一组粘贴,一组剪制,这分明都应设在美工区里的,是一个区域的多个层面,而不是多个区域。还有的区域之间设有间隔或间隔太严密,都不利于幼儿交往和操作,且有的幼儿几个区域来回跑动,大大影响了其他幼儿的操作效果。最好每个区域的不同材料设有不同标签,幼儿随拿随放,且用“粘贴小脚印”等分法限制区域人数,并选拔每组一名管理员来监督组员。另外教师要将材料定期,分批的消毒,确保材料的安全卫生。

区域活动主旨在启蒙教育,又不泛创新能力及探究欲望的培养。幼儿园的所有活动都是学前的启蒙教育,启蒙的过程中渗透了幼儿的探究兴趣及创新能力。倘若启蒙教育是楼基时,那么创新能力和探究兴趣则是楼体。现在专家提倡的“活”教育正是启蒙与创新渗透的体现。“活”的老师,拿“活”的东西,用“活”的方式去教“活”的人,要让幼儿想自己所想的,做自己想做的,说自己想说的,玩自己想玩的,手的操作,脑的思考,经验的获得,才会有创造的萌发,教师有责任创造环境、提供材料,给幼儿提供更多的操作、实践、体验的机会,用孩子的心去布置区域,用孩子的情去参与活动吧,愿每个平凡的角落萌发不平凡的创造力。

在这里我紧紧围绕着“什么是区域活动,教师是怎样做的,教师该怎样做”这样一条思路贯穿始终。研究主要采用观察法和访谈法,选取一所幼儿园五个班级中的五名教师作为研究对象,通过资料整理分析,尝试揭示区域活动中,教师指导行为的现状、类型及特征,并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应的建议。

观念影响着行为,教师对区域活动的认识直接影响他的.教育行为,因此,本研究进行前首先对“幼儿园区域活动是什么,教师是怎样理解的”这个论题进行分析。研究者通过文献收集,资料整合,结合自己的实地观察,指出当前幼儿园教师对区域活动理解的两种主要观点,同时概括出幼儿园区域活动的内涵与性质,并结合幼儿园的实际情况,提出不能照搬国外活动教学的做法,不应该在活动区加入大量的学习成分,减少了儿童游戏的机会,应加强活动区游戏性的观点。

其次是对教师指导行为进行现状分析,研究者通过观察、访谈,对五名教师的指导行为进行“事件取样”,从教师指导方式和指导内容进行量化分析。得出结论:该园教师指导方式中,深入指导与一般指导比较普遍,权威控制指导与被动指导出现的频率低;教师指导内容偏重于知识技能与常规训练,对于幼儿游戏的坚持性、目的性和创造性要求较少。最终对教师指导行为所得到的基本印象:在区域活动时间,师幼互动更多注意到生活的常规,幼儿的知识传授;教师指导行为的产生很少倾向于针对幼儿的表现和发展水平,更多是关注游戏结果而很少关注游戏过程。在结论的基础上,笔者提出通过调整活动区评价的指标,建立教师的目标意识以及提高幼儿游戏水平,来提高教师的指导水平。

再次是对原始资料中的案例进行分析,总结归纳出幼儿园区域活动中教师指导行为的五种类型,三种有效指导:教师分别在观察的基础上,以游戏者、旁观者或指导者这三种角色介入游戏,促进游戏的开展。两种无效指导,一种是教师无观察的介入,监控活动的全过程;另一种是教师的指导实质干扰了幼儿的活动,不注重指导结果的反馈。通过具体案例分析,笔者提出几点建议:教师的角色定位――指导者、游戏者的双重角色;教师的作用定位――促进人、事、物之间互动的桥梁;教师指导的宗旨定位――各年龄班活动区指导侧重点不同;教师指导方法的定位――因人而异的指导。在以上分析的基础上,笔者尝试对教师指导行为的影响因素进行简要分析,具体包括教师的儿童观、教育观以及教师自身的专业素质等。

最后,研究者对研究课题以及研究者自身进行反思。尝试提出幼儿园区域活动中教师指导行为提高的途径,即幼儿园教师应通过反思教学、全方位鹰架提供、自身行动研究三个方面,来提高专业水平和敏锐的观察力,从而影响其指导行为正态发展。

篇3:幼儿园区域的活动论文

区域活动,是幼儿一种重要的自主活动形式。它是以快乐和满足为目的,以操作、摆弄为途径的自主性学习活动。它是幼儿主动地寻求解决问题的一种独特方式,其活动动机由内部动机支配而非来自外部的命令,表现为“我要游戏”,而不是“要我玩”自主性是幼儿游戏活动的内在特征。区域活动充分体现了幼儿身心发展的特点,可满足幼儿活动和游戏的需要,更好地促进幼儿自然、自由、快乐、健康地成长,实现“玩中学”、“做中学”。在区域活动中,幼儿参与积极性高,能积极动脑、大胆创作。这是因为,幼儿刚刚脱离婴儿期,他们最接近于人的自然本性,没有生存和学习的压力,对周围的一切都充满了好奇、探索欲望在心中萌芽并发展,促使他们去游戏、去追求、去探索。另一方面,他们借助于游戏这样一种类同于社会氛围来解决需要与现实矛盾,以达到对现实生活的体验和感悟,消除紧张,满足好奇心。通过观察,我发现,区角活动的开展能有效促进孩子良好个性的发展,孩子通过互相交往,互相合作,共同商讨,提高孩子处理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还有效促进了孩子良好个性的发展。

一、区角活动的开展为孩子交往提供了良好的'心理环境

区角活动的设置是自由的,开放的,孩子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相应的区角进行活动,丰富的环境为孩子提供了探索、求知、交往、合作的机会,使孩子的欲望得到满足。在娃娃家这个区角中,孩子们可以通过商讨和自己的意愿选择角色,在扮演角色的过程中体验快乐和满足,表达自己的情感。在没有任何约束的和负担的情况下孩子们自由交往,还可以进行自我调节需求,他们一会儿做妈妈哄娃娃睡觉,一会儿带娃娃去理发店剪头发,高兴时还可以和娃娃一起去看表演,孩子在自由、温馨的环境中尽情活动,游戏的积极性越来越高,也就越投入。我们班的洋洋一直比较孤僻,平时不爱与人交往,话也很少,开展区角活动后,他非常喜欢当菜场服务员,每次都会选择在菜场里当服务员,当有顾客来买菜时,他总是积极地介绍,不仅提高了口语表达能力,性格得到了很大的改变,家长反映在家也愿意和周围的小伙伴交流了,变得开朗了。

二、区域活动为孩子提供了协商、合作的机会

现在的独生子女都是家里的掌上明珠,在家里说一不二,都是以“自我为中心”的,所以对孩子进行协商、合作教育十分重要,在幼儿园的集体教育中,教师虽然比较注重对孩子这方面的培养,但针对性不强,而区域活动的特殊性恰恰弥补了集体教育的不足。如在理发店游戏中,有三个孩子都想当理发师,可是理发师只能有两个,怎么办呢?孩子们只好自己商量,或者改变角色,当理发师的小助手等;或者采用轮流的方法解决矛盾,在这个过程中,孩子学会了等待,学会了合作,学会了相互协调。

三、区域活动为孩子提供了广泛的范围

“小菜场”等等区域是孩子们自己的天地,孩子们在属于自己的空间里感受、发现和创新,自由自在地交往。孩子们一会儿是娃娃的妈妈,带着娃娃去买菜,一会儿又变成了菜场服务员,为大家称菜,一会儿又变成了顾客去光临理发店,孩子们你来我往,十分忙碌,孩子的双手和头脑始终处于积极的状态,孩子们在自己的小天地里探索、操作,获得了更宽广的交往天地,精神得到了愉悦。

四、区域活动有利于孩子社会性的培养,为孩子适应社会提供了良好的学习环境

孩子们在区域活动中扮演着各种角色,孩子们在反映社会生活的同时,也反映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他们通过不同角色的扮演,学习不同角色的交往方式,想象表现并体会不同的情感,在照顾娃娃时想象表现并体验父母对孩子的呵护;做医生时细心照顾病人,做服务员时耐心热情地接待顾客,做爸爸时礼貌接待客人,学习做菜打扫卫生等等,这些区角活动中角色扮演无形中使孩子增强了自我意识和群体意识。我们班的毛毛小朋友是奶奶的心肝宝贝,家里的小皇帝,自理能力相当差,老师有意识地引导他去做娃娃家的爸爸,在娃娃家给娃娃穿衣服,穿鞋子,喂娃娃喝水、吃饭,通过一次次的尝试,毛毛变得能干了,自己的事情自己抢着做,奶奶笑得乐开了花,这不能不说这是区域活动的功劳。所以说,区域活动在一定程度上喂孩子将来参与社会独立活动奠定了基础。

时代的发展需要培养新世纪的人才,良好的个性发展是孩子成才的基础,许多教育实践告诉我们,区域活动是培养孩子良好个性的有效途径,它对孩子起着积极的促进作用,做为老师要利用挖掘区域活动的教育途径,让区域活动真正成为孩子成长的摇篮。

篇4:幼儿园区域活动的论文

幼儿园区域活动的论文

一、幼儿园区域活动的概述

幼儿区域活动是一种特殊的幼儿教育方法,它尊重幼儿个体发展的差异,能够满足幼儿的个性化发展,在现在已经变成幼儿最为喜欢的一种教育方式。要使区域活动真正的发挥作用,则必须为幼儿营造出一个符合他们个性发展的活动环境,因此需要发挥教师的作用,使得区域活动真正的有利于促进幼儿的全面健康发展。

区域活动是指在一定的活动环境中,幼儿根据自身的兴趣爱好和发展需要,通过自主选择,自由结伴共享交流的一种主动性的活动,最终达到满足其自身兴趣和需求,充分发挥自身天性和个性的目标[1]。区域活动是目前幼儿认识和学习的一种途径,是幼教改革所前行的一个方向,是发挥幼儿天性的最佳教育手段。但与此同时,区域活动中也出现了一些问题和弊端,例如:活动的环境过于单一,教师控制过于严格,幼儿的自主性不能得到释放等问题。

二、完善幼儿园区域活动的不足,体现区域活动的价值

(一)优化区域活动环境,创建幼儿发展空间

环境在幼儿教育中显得尤为重要,通过创设一个良好的环境,来促进幼儿的健康发展。为幼儿因造一个符合他们天性和需要的活动环境,给他们创造一个自由发展的空间。

根据幼儿的天性,认知程度,语言动作,情感等方面出发,站在孩子的角度上思考问题,为他们创造不同形式的区域活动,例如:音乐区域,体育运动区域,生活角色扮演区域,发现与探索区域,艺术绘画区域,美工区域等,使得孩子能够依据自身的兴趣和爱好去选择自己喜欢的场所,去展示自己的天性和才能。同时,在创设活动环境时,要具有一定的规划性,要参照近段时间来的教学目标和孩子的发展水平,有计划,有目的的选择和投放一些材料,所选择的材料应该具有多重功能,能给孩子以发挥想象的空间,是他们可以尽兴的研究他们眼中的世界。如是他们了解物体的'沉浮问题时,可以在发现与探索区域准备一些水桶,纸张,木头等,是他们在游戏的过程中对科学知识形成一个直观的了解。

(二)确切定位教师地位,加强教师的指导

在区域活动中,教师处于一个什么样的位置,这是我们所应该重视的问题。与其他教学活动中老师所处的主导位置不同,在区域活动中,教师所起的作用是“支持性指导”,简单来说,即使教师从一个活动的主导者转变成为一个尊重孩子天性和想法的支持者和促动者[3]。这样就对教师的活动提出了一个新的要求,教师们需要关注孩子学习的整个过程,只有这样才会对每个孩子的具体发展有所了解,从而在区域活动中针对不同的孩子进行引导。在区域活动过程中,教师所发挥的作用不是去引导和塑造孩子的行为,而是尊重孩子的想法,培养孩子的自主探索意识,扮演一个催化剂或者共同学习的角色。同时,在这一过程中也要把我一个恰当的时机,在合适的时机进行参与,来促进孩子的自然成长。例如在体育运动区域,教师应在孩子把球抛向自己的时候以合适的方法去接,并且以是的那个方式再还会给孩子。在这个过程中促进孩子发展。

(三)实行科学评价,促进幼儿发展

在区域活动中实行以激励和肯定为主的开放式评价,这样有利于孩子自尊心和自信心的树立,有利于发挥个性,促进自设的意识升华,为其以后形成健康健全的人格奠定坚实的基础。评价的方式主要以孩子的自主评价,老师的指引评价,同伴之间的互相评价等,但要注意的是,无论是那种评价,都不应过于重视结果,而应注意到活动的过程。孩子的自主评价和铜版纸家互相评价会对孩子的活动具有完善和调节作用,在评价的过程中可以加强孩子之间的交流,不仅能增加活动的趣味性,而且能够通过交流改进自身不足,提高交往合作意识。教师的鼓励性评价不仅可以使孩子明白自身的不足,也可以使孩子大胆的发表自己的意见和见解,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结语

区域活动使幼儿进行自我学习,自我发现,自我探索,自我提高,自我完善的一种游戏式的教学活动。因此作为教师,应该通过多方面的努力为幼儿创建一个全方位的区域活动教育环境,使得孩子真正成为区域活动中起到主导作用的角色,使得区域活动能够充分发挥自身应有的作用,为孩子的健康全面发展提供一个有效的途径。

篇5:幼儿园活动区域游戏论文

幼儿园活动区域游戏论文

在幼儿园开辟活动区是为了让幼儿能够在更加轻松、自由的环境中获得知识与情感体验。根据幼儿园的实际状况和幼儿成长发展的需要,设置合理的活动区,使幼儿通过参与到实际操作、游戏中获得经验和情感体验,从而能促使幼儿身心得到健康发展。

幼儿在不同的阶段,其成长与发展的内在需求是存在差异的,为了满足幼儿的发展需要,教师要设置合理的活动区,并开发科学的区域游戏,使幼儿能够在游戏与实际操作中不断成长进步。

一、幼儿园活动区的设置

所谓幼儿园活动区的设置,就是指根据幼儿园的活动类型与内容的不同,对幼儿活动区域进行划分,这是一种空间概念。就实际划分情况来看,一般是将幼儿园的活动区划分为公共活动区域和班级活动室的功能区角。

(一)幼儿园的公共活动区域

1.大型器械区。可以根据幼儿的需要,设置娃娃区以及滑滑梯和迷宫等区域,可以帮助幼儿练习基本动作,有效提高幼儿的身体协作能力。

2.小型器械区。可以设置像跳马、跳绳、皮球等,既可以移动又可以根据需要进行变化的器械,可以使幼儿通过应用小型器械开展活动,增强幼儿的综合运动能力。

3.玩水玩沙区。可以设置沙盘与海洋球等,幼儿在游戏的过程中会逐渐培养其好奇心与探索的意识。

4.种植饲养区。因为幼儿尚处于认知的初级阶段,容易对周围的事物产生好奇心与探究的心理,可以在班级内设置小型的鱼缸以及植物角。幼儿可以通过种植植物和饲养小动物,获得更加直观的经验与情感体验。

5.专门功能室。一般是包括科技室、安全教育室等在内的,这可以有效地弥补幼儿园出现活动室不足的缺陷,为幼儿提供充足的活动室,使幼儿的综合能力不断提高。

(二)班级活动室的功能区角

在幼儿园开辟班级活动室的功能区角时,要根据幼儿在成长发育阶段的身心发展规律,并能根据幼儿的特征不同,设置具有不同特点的功能区角。小班的幼儿是刚刚入园的阶段,年龄相对较小,其各个方面的能力都比较弱,功能区角就要以娱乐为主,可以布置出一些类似于娃娃家的区域,投放幼儿比较感兴趣的布偶、玩具等,在幼儿逐渐适应幼儿园的生活后就可以逐渐完善,增加美工区等。

在中班阶段,幼儿的心智得到一定的发展,认知水平得到一定提升,且幼儿的好奇心和探索新奇事物的心理逐渐发展,因此,在小班设置美工区以及阅读区等区域的基础上,还可以设置一些幼儿在生活中比较常见的'场景,让幼儿在其中进行操作,如超市、医院等,可以有效地满足幼儿的好奇心与操作需求。在大班阶段,幼儿认知积累到一定的水平,能够逐渐形成逻辑思维,智力得到迅速的发展,幼儿的求知欲增强,教师就可以在中班基础上增设科学区,从而使幼儿的实验和探索需求得到满足与发展。

二、幼儿园区域游戏活动区的设计

(一)选取合理的游戏材料

教师在对区域游戏活动区进行设置的时候,要在区域内投放合理的游戏设备与材料。首先,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发展需要选择游戏材料。教师可以在日常的生活与教学中,观察学生能力中是否存在比较薄弱的环节,根据幼儿的能力来进行设置,可以激发幼儿的兴趣,满足发展需要。其次,为了吸引幼儿的兴趣,可以投放一些具有开放性的材料与设备,这样没有固定的玩法与答案,幼儿在游戏过程中往往会有自己的新发现。最后,要保证游戏材料的安全性和卫生。这也是幼儿园教师的一项重要的教学工作,要对幼儿活动区的游戏材料进行及时的消毒与安全处理,避免材料上的一些比较锋利的角对幼儿造成伤害。

(二)准确判断介入游戏的时机

在《指南》中对幼儿学习与发展的具体五个方面进行了描述,这就为教师设计区域游戏提供了依据。教师要通过对幼儿科学的观察,来分析在当前阶段幼儿需要对哪方面的知识和能力进行学习与加强,以及怎样才能有效实现这一目的。只有这样,教师才能对幼儿在其成长中的发展因素进行关注,并能在教学实践中积极应用《指南》对儿童的行为与反应进行科学的分析,从而对其教育行为进行反思,并准确掌握在区域游戏内介入和干涉游戏的时机。在开展幼儿区域游戏时,要尽量避免教师过于强调已经设计好的游戏目标和教学目标,一旦幼儿在游戏的过程中出现与预期的目标存在差异的现象,教师就马上介入,会使得幼儿产生恐慌和焦虑心理,将游戏中断。因此,这就要求教师能够准确判断介入的时机,并给予幼儿积极的指导。

(三)教师在指导时明确目标意识

在区域游戏开展的过程中,幼儿逐渐从被动的执行者转变为主动的参与者,并沉浸在其游戏的世界里。幼儿并不能像教师一样明确区域游戏的目标与结果,其更加注重参与游戏的体验。因此,在游戏的过程中,幼儿会根据自己的需要和意愿来解决出现的问题。在某些情况下,幼儿还能通过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来解决问题。幼儿在游戏的过程中获得的经验是综合在一起的,不会将经验划分为健康、语言、社会、科学与艺术等不同领域。所以教师在对幼儿的区域游戏进行干预和指导时,就要注意到这一特点,从而进行综合性的指导。并且,幼儿之间是存在个体差异的,教师要根据幼儿的个性不同采取个性化的指导,从而实现教育目标。

总而言之,在幼儿园的中班教学中通过将《指南》作为幼儿园活动区设置及区域游戏的依据,并根据幼儿园的实际状况和幼儿成长发展的需要,设置合理的活动区,使幼儿通过参与到实验、游戏中获得经验和情感体验,从而促使幼儿身心健康发展。

篇6:幼儿园区域活动设计论文

浙江省长兴县机关幼儿园 胡秋霞

摘要:幼儿园开展区域活动,必须注重各种因素的合理运用。本文从小班幼儿参与区域活动的特点入手,探讨开展区域活动的各种积极因素,注重区域环境的作用发挥,挖掘环境、材料、人际三大因素的积极效应。构思了学习环境、材料环境、人际环境的区域氛围,介绍设计区域活动的特点和建构方式,实现区域环境的协调发展。

关键词:区域活动;环境;设计

引 言

随着新《纲要》的颁布,幼儿教育的目标和价值取向开始发生了革命性的转变,从着眼于表面,着眼于眼前,逐渐转向关注深层、关注长远的发展。新《纲要》中明确指出:“尊重幼儿在发展水平、能力、经验、学习方式等方面的个体差异,因人施教,努力使每一个幼儿获得满足和成功。” 区域活动就是一种以个别化学习为主的教育方式,幼儿在开放的时间和空间里,能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内容,学习方式,学习进度,自主地进行学习和积累。它作为一种自由、开放,操作性强的个体学习活动,关注的是对孩子自主学习方法的获得、解决问题和探索问题等方面能力的培养。它重视幼儿对学习的兴趣,特别是个性化兴趣的满足,使学习的原动力得到最大的激发,更为幼儿创新精神、创造潜力的发挥构建了宽广的操作平台。因此,它越来越受到幼教界的关注。随着区域活动的不断深入,人们开始对区域活动中的各个因素进行分析、研究,探求创设区域活动的最佳方式和教育途径,以达到使幼儿身心愉悦、全面健康发展的教育目标。

小班幼儿离开父母,离开熟悉的家,来到幼儿园,陌生而焦虑、恐惧而恋亲的心理会影响他们参与活动的情绪。为此,要给小班幼儿一个“家”的感受和体验,就得发挥环境的教育功能,让环境与幼儿直接对话,让幼儿与环境相互作用,使幼儿在具备有良好的、温馨的教育环境中获得快乐,获得知识。

区域活动作为个别活动的教育或教育教学活动的前期准备和延伸,蕴涵着诸多的因素,它包括环境、材料、幼儿、教师等,而环境则是区域活动中最为重要的因素。它所赋予的暗示、引导、规范、协调和控制幼儿的行为等的自治因素,能够充分调动幼儿参与活动的主动性、积极性,激发幼儿们的操作、探索欲望。因此,牢牢把握住区域环境的氛围营造,对小班幼儿开展区域活动是非常关键的,也是为小班幼儿创设区域活动提供保障。

一、小班幼儿参与区域活动的几个明显特点

1.喜欢从事模仿性活动,表现出明显的模仿性特点。

2.思维直观,形象具体,喜欢色彩鲜艳,有声响,呈动感,但操作方式,操作程序相对简单的玩具、用具等。

3.喜欢独立游戏、平行游戏等。

4.活动显得比较安静。

5.自主性尚未获得充分发展,大多数活动需要在教师的引导下进行。

6.乐意进行重复性活动。

7.活动较易受周围环境的干扰,注意力容易转移。

8.满足于操作过程。

9.真实与虚拟不分。

二、区域活动设计思路

根据以上小班幼儿参与区域活动的特点分析,我把区域活动设计在学习环境、材料环境和人际环境三大体系中。

区域环境

学习环境 材料环境 人际环境

1.区域活动中的学习环境

所谓区域的学习环境,就是教师根据教育目标和小班幼儿的发展水平,有目的地投放活动材料。让幼儿按自己的意愿和能力,以操作摆弄为主要方式,进行个别的、自主的学习的区域环境。它体现“玩中学,学中玩”的教育理念,培养小班幼儿入区活动的兴趣,依托环境的作用,认识周围生活和客观事物,学习生活,学习交往。

根据小班 幼儿的年龄特点和现在儿童普遍面临生活能力差的情况,区域的学习环境围绕从生活区入手,立足社会活动区、感官区,丰富科学人文区、美工区和创造探索区为宗旨,各区域间采用平面、立体、悬挂张贴式的整体结构形式为界限布局,体现学习环境美观、有序的效果,对幼儿所渲染的环境氛围浓厚,在吸引幼儿进行活动的同时也便于教师的管理。

有了一定的界面结构,就可以把相关的区域设置其中。日常较为固定的活动内容设在生活区、社会活动区和感官区,而科学人文区和创造探索区是随主题教学活动的开展逐渐深入。固定的区域设在活动室的最里处(靠窗取光),如,科学人文区、感官区则较为固定而独立,需要安静,同时立体界面的区域能暗示幼儿要集中注意力;社会生活区就相对集中在平面界限的活动区内。不同颜色的塑料地毯,便于幼儿进行区域的区分;玩沙玩水相应设置在盥洗间附近,便于幼儿取水和洗手;走廊和楼梯拐角等设置运动娱乐区,易于幼儿开展活动。

如:我班的社会生活区包括“娃娃家”、“小医院”、“宝宝理发”,科学人文区包括“图书角”、“观察角”,操作探索区包括“构建角”、“益智角”,美工区包括“涂涂画画”、“做做玩玩”,运动娱乐区为“玩沙玩水”。

学习环境分布图

以上设计体现如下几个特征:

(1) 界面性

界面性是指各活动区之间的界限划分,它由平面、立体、悬挂张贴等形式组合。

平面界限的划分,就是教师通过地面的不同颜色、图案或质地划分的不同区域。如,在多设的并列角“娃娃

家”和“小医院”、“建构角”等就是利用不同颜色的塑料地板进行界限的,幼儿们在活动时一目了然。

立体界限的划分,就是教师运用架子、柜子、钢琴或其他物体进行隔离所划出的不同区域,形成的封闭或开放的空间,它适合幼儿的视线和高度,体现动静布局。在便于幼儿区分和辨认区角的同时,教师也能及时观察、控制幼儿的活动情况。

悬挂张贴式界限的划分,就是教师用画有各种相关活动区的图片或装饰物进行界限划分,帮助幼儿区分的不同区域。如,利用幼儿们搜集的.银杏叶、自画像串挂起来进行区域划分,幼儿们就非常喜欢。

(2) 相容性

所谓相容性是指考虑各个区域的性质,以互不干扰和性质相似的活动区安排在一起的原则合理设置。如,“图书角”和“观察角”放在一起(安静型),“建构角”和“娃娃家”放在一起(动态型),玩水、玩沙放在一起(靠窗近水)。

(3) 转换性

所谓转换性即教师在考虑划分各个区域的同时,也要考虑幼儿可能出现的将一

个活动区内的活动延伸转换至其他活动区的需要。如,“娃娃家”的角色活动可能会延伸到“建构角”,科学区的观察活动可能会延伸到美工区等,各区间还应有一定的通道便于幼儿走动。

(4) 暗示性

暗示性就是教师利用环境的创设,充分发挥区域的暗示作用,让环境成为沉默的“提醒者”。默默地发挥着它特殊的、潜在的教育功能,通过环境的暗示,可以避免由于幼儿拥挤而引起的争执和矛盾,还可以提醒、指引幼儿进行合适的行为。如,“图书角”的墙面上画有两个娃娃一起看书的图像,暗示和引导幼儿要共享材料,安静、认真地阅读。

2.区域活动中的材料环境

材料是开展区域活动的物质基础,材料投放恰当与否,决定着幼儿的活动方式和知识、经验的获得。小班幼儿活动区材料的投放,必须具有他们乐于接受并能暗示、启迪他们开始学习,走向生活的作用,是使每个幼儿都能在自己的最近发展区内得到提高。

材料投放所体现的特点:

个性化:根据小班幼儿的发展水平,投放材料力求突出个性化,赋予幼儿极大的选择和自由度,提供不同层次的操作材料,符合每个幼儿的兴趣爱好,使他们结合自己的认知水平自由地选择。面对不同需要的幼儿,我们提供的材料必须有层次特点。种类上的层次,如:“娃娃角”以提供学习生活为主,而并列的另一个“娃娃角”则增加学习交往的内容,旨在为不同认知需求的幼儿服务;成型上的层次,如,“做做玩玩”所提供的纸可以是成型的白板纸,也可以是不成型的白板纸,供不同程度的幼儿选择、操作;质地上的层次,如,“益智角”里提供的各类材料,幼儿可以根据各自的能力进行活动等。

多样化:体现丰富性、可变性和可操作性的多样化特点,减少小年龄幼儿为争夺玩具而发生矛盾。生活角是训练小班幼儿手指手腕和手眼协调能力的,可提供各种颜色的夹子、穿线板、碎布制作的纽扣鱼、毛毛虫等供幼儿操作,利用废旧物品制作小玩具,小年龄幼儿也特喜欢。

乡土化:幼儿的学习充满着情感色彩,曾经经历的、生活化的、情景性的环境,更能激起孩子们学习的兴趣和愿望。因此,利用本土资源作为活动区域的材料,使幼儿能够感受乡土环境氛围,在熟悉的材料操作中学习本土文化。

材料环境分布图

区域名称 预投材料 环境暗示 社会生活区

相应的儿童家具,生活用品,医疗器械,家用电器(自制),家乡特色食品;各种纸盒,塑料药瓶;镜子,梳子,各种洗涤塑料瓶,电吹风(自制),彩条旋转直桶(自制)等

小脚丫(进区标志);

剪贴各种小房子,小朋友与父母的生活照

科学人文区

儿童画报,图书(低龄读物),图片(识物卡),观察物(植物、动物)等

画有两个娃娃看书的图片等

操作探索区

体积大质地软的积木;洗净的易拉罐,饼干盒;穿线板,纽扣鱼,毛毛虫,熊宝宝,兔宝宝(供幼儿喂食练习);各式动物鞋样(配对练习);各种塑料管,塑料绳(供幼儿排序练习)等各种练习示意图(不同颜色),剪贴大家一起玩的图片等

美工区

质地不同的纸、蜡笔、剪刀、固体胶、颜料、抹布、块面塑板(供幼儿作品展示);小碗、蛋糕盒(供幼儿练习撕纸),橡皮泥等

悬挂彩链(进区标志)等

运动娱乐区

大塑料盆两只(装沙装水),各种塑料小娃娃;塑料瓶、碗、杯、木板,玩沙工具,擦手毛巾等

剪贴玩沙工具(进区标志)等

3.区域活动中的人际环境

区域活动中,教师与幼儿,幼儿与环境,幼儿与幼儿之间的积极有效的互动能促进幼儿探索的欲望和迎接挑战的信心。

(1) 幼儿与教师互动

教师的角色是观察者、支持者、引导者。观察幼儿的情绪反应和行为表现,鼓励支持幼儿的学习和探索精神,使幼儿体验成功。与幼儿建立密切的和谐关系,共同参与操作活动,用亲切的语言和形象的动作,启发帮助幼儿进入角色,引导和鼓励幼儿及时将操作中的发现用简单的语言表述出来,并使幼儿将语言与操作发现联系起来,帮助小班幼儿发展口语能力。观察在先,介入指导在后,认真做好观察记录,对幼儿的活动做出科学的评价。

(2) 幼儿与幼儿互动

区域活动中幼儿之间进行交往、互动、合作,这样的学习更加富有意义,能激起幼儿更高水平的思维,互动中幼儿间会互相受影响、鼓励、模仿,会不断调整自己的行为并获得成功。如,平行活动中的交往更能促进幼儿间的互动。

(3) 幼儿与环境互动

在区域活动中环境所赋予的自治因素,使幼儿与环境互动对话,环境发挥了暗示引导作用,规范、协调并控制幼儿的行为。如,“图书角”墙面上画的两个娃娃看书的图片,暗示幼儿安静阅读,协调同伴,材料共享;“建构角”的小脚丫标志,控制幼儿的入区人数等,使小班幼儿在区分辨认不同区域的同时,规范了他们的行为。

小班幼儿能够在自主、自由,充满温馨与亲情的学习环境中;在赋予自治因素的材料环境中;在充满师幼互动的人际环境中顺利地开展区域活动,愉悦、快乐、自然、伴随他们走过幸福的童年,这是我为小班幼儿创设区域活动的初衷。

思考

在为小班幼儿设计区域活动的过程中,考虑的区域环境间的相互作用应该不仅仅局限在一个年龄层次上,需要不断地拓展延伸,使教育价值得到全方位的实现。在从小班幼儿学习生活的起点中,还可以利用平行班、中、大班所创设的区域内容,依托不同风格的学习环境、材料环境、人际环境,以小依大,以大带小,让小班幼儿充分感受人际环境的温暖和亲切,感受不同的学习环境、材料环境,对获取知识和能力发展有促进作用,有利于幼儿身心的全面发展,有利于幼儿开展学习、交往,真正发挥区域活动的教育功能。

致谢

在撰写论文的过程中,有幸得到浙江师范大学郑和导师的悉心指导,使我在理论和实践中得到提高,促进了我对专业知识的学习和掌握,受益匪浅。使我的论文得以顺利完成。在此,表示深深的感谢!

参考文献:

[1]杨丽珠.学前教育科学研究与论文写作.大连:辽宁师范大学出版社,.第95-103页

[2] 丁海东.学前游戏论.大连:辽宁师范大学出版社,.第264-280页

[3] 刘焱.学前教育原理.大连:辽宁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第143-148页

[4] 刘焱.幼儿园游戏教学论.北京:中国社会出版社,.第320-322页

[5] 虞莉莉.幼儿园区角活动设计与指导(小班).浙江教育出版社,.第1-6页

[6] 陈家行.在“区域”中成长——对幼儿园区域的实践与反思.北京:中国社会出版社,2003.

篇7:如何提高幼儿园区域活动有效性论文

如何提高幼儿园区域活动有效性论文

摘要:幼儿园区域活动是幼儿一日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内容。区域活动以其相对宽松的活动气氛,灵活多样的活动形式,丰富的操作材料,深受幼儿喜爱。幼儿可以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玩玩做做、生动、活泼、主动、愉快的活动,潜移默化的学习,更多的体验到成功的乐趣。

关键词:幼儿园;区域活动;提高有效性

区域活动,是教师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和需求,根据教育目标和幼儿发展水平,有目的创设活动环境、投放活动材料,让幼儿在按照自己的意愿和能力以操作摆弄为主的方式进行个别化的自主学习的活动。它是教师从幼儿的兴趣出发,让幼儿获得最佳发展而精心设计的环境,它可以让幼儿自由地进出各个区域,开展游戏活动,它有着相对宽松的活动气氛、灵活多样的活动形式,能满足幼儿发展的不同需要。

就我设计的《金牌大厨师》这一区域而言,主要是体现了现实生活中的一些食品制作、了解厨房的用途、知道一些简单餐具的用法、认识常见的食物:如大米、油、盐、酱、醋、面条、各种蔬菜、水果等等,为幼儿提供了动手、动脑、并且能按照自己的兴趣和能力进行活动的场所和施展才能的机会,之所以有了这个更适合幼儿自由发展的空间,满足了他们的兴趣和需要,在游戏活动中,进区的孩子表现出了他们的智慧、大胆的想象,大胆操作摆弄材料,整个过程中,孩子们好快乐,每个孩子脸上都挂着的是一种幸福、满足、自信和快乐,在活动结束时,孩子们还会收拾整理各种餐具、食物等。这也体现了孩子们的一种能力、一种情感。

老师投放材料丰富程度可直接关系到幼儿活动的质量,所以一定要做到经常更好投放的材料,让材料丰富、有趣,让孩子玩得尽兴,大胆,摆弄、享受活动的快乐,从中学得东西,如为了有助于幼儿小肌肉发育和培养动手的能力,我投放了“搓汤圆”的材料:1、认识面粉;2、用水调和面粉;3、把面粉揉成面团;4、把面团搓成条状;5、搓成汤圆;对能力较差的孩子给予指导,看得出孩子们对所投放的材料非常感兴趣,动手操作能力很强,很有主见,做出来的作品总会给你带来一份惊喜,这不是发挥了区域活动的价值吗?

不同年龄的幼儿,有着不同的兴趣,爱好和个性都不一样,他们之间都存在着能力上的差异,并且发展速度还一样,所以我在提供材料时考虑了易难度,逐步递进。为了让每个孩子都能根据自己的能力进行操作,并在活动中体会到快乐和成功,我会投放更丰富的材料,如:大蒜、豆角、萝卜等,当孩子们看到了这些材料时,很兴奋,但有的显得有些犹豫,不敢动手,能力较强的孩子或者说平常在家看到过妈妈做菜的.孩子,很快就开始动手了,比如:剥大蒜、拆豆角、用刮刮器刮萝卜丝,而且还会正常说出这些材料的名称,在这一活动中,对那些能力较强的孩子来说,我并没有急忙介入,鼓励孩子通过观察,并进行尝试尽可能自己去解决问题,老师要学会等待,给这些孩子提供更多自主学习的机会,这样才能让孩子自己寻找出一种更适合自己的方法,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通过这一次材料的投放,让孩子们的动手操作能力得到了更好的发展。

根据孩子们的爱好,我选择了烧烤类的材料:如牛奶盒做的烧烤架,用废旧泡沫做的鱿鱼、玉米块;用水果保鲜网、红色皮纸做的热狗,用黑色卡纸做海带、环保木炭,准备了盐、辣椒、味精、花椒等等,让孩子们全方位认识烧烤有关知识,目的是为了更好的发展孩子的动手能力,拓展孩子的情感教育,孩子们平常都喜欢吃烤烧,但他们对这方面的知识了解并不多,所以我作出了这样的选择。

投放这些材料把孩子们的兴趣推到了最高潮,看到这些材料,孩子们欢呼了,在活动中,有的孩子充当了烧烤师傅,学会了用语言进行交流,询问小朋友或老师:“你们想吃点什么?这里有肉串、有热狗、有海带、有土豆块……需要什么,我会给你做。”只见他们时而拿盐,时而拿花椒,时而拿辣椒,时而又拿葱苗在烧烤串上不停的晃动。当孩子递给我烧烤时,我又故意找茬说:“火腿肠烤糊了,怎么办呢?”有的孩子这时就没辙了,反应快的孩子会说:“我给你换一支。”其实我之所以故意找茬,就是想让孩子们多了解烧烤这一行业的辛苦和不容易,培养他们尊重劳动人民的情感,知道各行各业的人都是我们的朋友,我们都应该去尊重、去理解,尊重他们的劳动成果,学会理解和宽容,让这些小小的心灵懂得怎么去“爱”。看到孩子们的表现,我就在想,在区域里投放孩子们喜欢的丰富的材料,也能更好的挖掘孩子的智慧,能发展他们的语言能力、交流能力,发挥他们的想象力,只要给足孩子们的空间和时间,就一定会带给你无限的惊喜。

区域活动里,幼儿自我学习、自我探索,自我发现,自我完善的的活动,为了满足不同幼儿发展的需要,能促进幼儿全面素质的形成、发展和提高,我觉得:

1、应该给幼儿提供相对宽松的活动气氛和灵活多样的活动形式;区域的材料投放目的要明确,应经常性的改变、吸引幼儿,能让他们主动参与活动,满足幼儿的需要。

2、应把集体活动内容融入到区域活动中来,让孩子们学会交流、共同学习,共同探索。老师应和孩子一起参与活动,提高孩子兴趣,尊重幼儿,让他们自由发挥。教师应多观察、了解孩子们,并采取相应的措施,满足孩子的需求。

3、利用家长资源,调动孩子积极性,收集废旧物品,制作一些活动中所需要的、丰富的、有吸引力的材料。注意引导孩子发现一物多玩的方法,让幼儿自由探索。

总之,在游戏过程中,教师应成为幼儿发展的观察者、支持者、引导者,只有不断地开拓活动范围,解放孩子,让孩子们在玩中求发展,发挥区域活动的实效性,才能使每个区域真的活起来,使幼儿全面发展。

篇8:幼儿园区域活动如何更有效论文

幼儿园区域活动如何更有效论文

区域活动的开展是一项长期而又艰巨的任务。它需要教师根据主题教学活动做好区域规划;需要教师根据幼儿能力的提升不断更新区域材料;还需要教师在幼儿区域活动时做好适时、高效的指导和引领。

有效规划区域

有专家曾说:“巧妙、合理、安全是有效进行区域布局的关键。有效区域规划重在空间合理、数量合理、内容合理。”

丰富区域提示性材料。图示模板、步骤图、进区规则等对不识字、自我约束能力弱、理解能力差的幼儿是最好的提示,它能启发幼儿,帮助幼儿正确使用材料和工具。我们很多幼儿园区域材料不够丰富,图示和步骤图、进区规则、具有提示作用的范例还不具体等。需要教师和幼儿根据自己班级实际情况积极创设。

例如:教师与幼儿一起设定进区规则,画上三个小朋友手拉手,代表本区只能有三名幼儿进入等,起约束、提醒作用。在美工区贴上与主题相关的某件物品的折叠步骤,建构区某种物品的搭建方法,编制区某种材料的使用步骤等,起提示、引导作用。在建构区贴上几幅有特点的建筑图片,其形状最好适合本班建构区材料搭建,起激发灵感、仿照的作用。

表演区应设立独立空间。表演区特别是音乐表演区总是影响其他区域幼儿,不适合在教室开展。将表演区搬到走廊或设置在户外、大厅。这样其他区域的幼儿才能更加专心、专注,表演区的场景布置才会更加宽敞,音乐也能毫无顾忌地播放,还可以跟其他班级共享本区域,激发幼儿表演的灵感与兴趣。

丰富幼儿作品展示台。幼儿绘画作品、折纸、剪纸等都有分享空间,但建构区作品、手工作品受面积的限制,基本没有展示空间。不要强调空间的狭小,要充分挖掘可利用的空间,利用窗台、墙面、吊饰、视频中提到的隔断等展示幼儿的劳动成果,因为它是培养幼儿自信,幼儿相互交流、分享的最佳平台。

将幼儿比较有特色的'作品留展。如果班内幼儿美工或者建构了一件不错的作品,教师在区域观察时应告诉幼儿本作品完成后不用拆。如果材料多,可以在“作品展示台”展示一段时间起榜样作用,如果材料少则等下次区域活动前再拆。

有效投放材料

有专家提出:“有效投放材料重在材料的安全、多样、可操作性。”

材料投放要丰富,虽多但精。特别是半成品材料的收集要广泛发动幼儿和家长一起收集。材料虽然要丰富,但种类数量要精。我们要经常反思:“我利用这些材料期待幼儿有什么样的表现呢?它能让幼儿干什么?这项工作还存在什么潜在的价值,还可以怎样改善?”如此,我们的材料才能避免种类单一、数量不足或者材料无用的现象。期待幼儿有什么样的行为就要准备什么样的材料,要有针对性。有的材料要随主题教育内容、活动目标的变化而变化,有难易度,有增减等变化。

反思冷门现象找出改进策略。

有时有的区域会出现冷门现象,比如图书角,这应该引起我们反思:投放的图书是否符合幼儿年龄特点?幼儿是不是对投放的图书不感兴趣了?种类是否太单一? 如果是图书少,将图书与其他班互换一下。如果图书多,将图书分期投放,以此吸引幼儿。将幼儿用书与进行中的主题挂图、卡片、自制图书、幼儿自带图书等适时地投放些,引发幼儿的共同话题。在不同年龄班投放不同的图书修补材料和步骤图,让幼儿修补图书,丰富图书区的活动。

充分利用好乡土资源,在中大班投放不同的材料让幼儿自制图书。比如,将自然环境中观察到的七星瓢虫的生活习性及现象,采用连环画的形式制成自制图书供幼儿相互阅读和交流。将在户外活动中捡到的落叶在美工区制作完成后,教师和幼儿装订成册放到阅读区供幼儿阅读。

有效进行引导

有的教师在活动中不知道怎样适时、有效地指导幼儿。教师与幼儿活动前的引导和活动后的交流空洞,无针对性。

要指导先观察,由此确定是否需要指导以及指导的时机。许多教师往往存在过度指导或者放任不指导或者不知怎样指导等。专家强调:“有效的区域指导,重在教师的观察、倾听,切忌干预式指导。教师要适时介入,可用直接指导和间接指导的方法,帮助幼儿提高活动水平。”尊重幼儿活动的盲目性、多变性及个别需要。

时机指导非常重要,也非常难把握,我们要认真钻研《〈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解读》中“如何利用《指南》观察和了解幼儿”部分,“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区域功能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指导的重点应有利于幼儿的自我学习和发展,不要干预过多。同时,教师也要做好观察记录,两名教师分工,一名教师主要负责全体幼儿的观察与指导,另一名教师则有针对性地记录,为活动前的引导和活动后的交流做准备。

教师要意识到活动前的引导和活动后的交流非常重要。有针对性的交流会为每次的区域活动起到很好的承前启后的作用。

笔者曾经观摩到一个幼儿园的老师在活动后的交流非常有针对性,她问一名幼儿:“你在区域活动中干什么了?”幼儿回答:“做小灯泡亮了的实验了。”教师接着问:“亮了吗?”幼儿回答:“亮了。”到这里我们很多教师就会用“很棒”将此谈话终止,交流下一个事情。而这位教师并不是这样做的,她接着问:“尝试了几次才亮的?”幼儿回答:“三次。”教师和其他幼儿一起总结:“哇,我们的这个小实验员挺有耐心的,尝试了第一次第二次都没有成功,又尝试了第三次……”教师对幼儿做事的坚持性给予了鼓励与肯定。 不管是活动前的引导还是活动后的小结都很重要,它会间接告诉幼儿很多信息:“本次区域活动我要向谁学习,区域活动结束自己收完材料后要主动帮助别人收。下次区域活动我还玩这个,我又想到更好的办法了……”

区域活动前的引导可以是上次区域活动存在的问题,可以是昨天某一活动的延续说明,还可以是新材料的介绍等等。区域活动后的小结要避免泛泛而谈,点评要有针对性:“这件作品好吗?你觉得哪里好?怎样会变得更好呢?如果是你,你还会怎样做?”对幼儿起到提醒或榜样的作用,为活动的进一步开展做好铺垫。

总之,真正做到“区域活动三有效”不是一日之功。正如专家所说:“区域活动是幼儿在教师有准备的环境中,在相对宽松和自由的氛围里,通过自愿选择、自主参与、自由合作,满足其个性化学习和发展需要的活动。”“它能为每个幼儿提供表现自己长处和获得成功的机会,增强幼儿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在发挥幼儿的主体性,发展幼儿的操作能力和探索能力方面具有明显优势。”同时它还有利于教师对幼儿的全面观察,与家长交流时对幼儿的评价也更加准确。

篇9:幼儿园区域活动工作总结

幼儿园区域活动以其独特化的教育形式尊重了幼儿的个体差异,满足了幼儿个体发展的需要,成为幼儿所喜欢的一种活动。一学期来,我园通过对区域活动中区域的设置、区域材料的投放、教师如何进行区域活动的导入和结束评价,区域活动中教师如何进行指导等一系列的问题进行了探索和研究,其中积累了一些经验:

一、重视区域的创设,让区域成为幼儿自主活动的天地。

我园场地小,条件有限,但自从开展区域活动的研究以来,幼儿园通过组织教师们进行有关知识理论的学习,认识到开展区域活动的重要性。各班教师能想方设法利用幼儿园的现有条件为幼儿创设活动的空间,把室内一切可利用的空间划分、布置成多个区域。

《纲要》中提出:应“尊重幼儿在发展水平、能力、经验、学习方式等方面的个体差异,因人施教,努力使每一个幼儿都能获得满足和成功”。 因此,幼儿园要求教师们一定要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开设区域,重视各区域的功能,挖掘区域活动的价值,同时还要求教师将现阶段各班的主题教育内容融入到区域活动中与区域活动结合,让区域活动成为教学活动的补充、延伸,让幼儿在区域中通过与同伴共同学习、共同操作、共同探索,得到发展和提高。

另外,幼儿园还要求教师们充分利用户外场地为幼儿开设活动区域。户外的活动场地比室内的活动场地要大,可以减少幼儿间的相互干扰,有利于幼儿处在心理自由和心理安全的环境中活动,能充分发展幼儿的个性,激发幼儿活动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户外活动环境还能更好地促进幼儿与环境的交互作用,让各区域都“活”起来,使之真正成为幼儿自主活动的天地。

二、重视区域材料的投放,激发幼儿活动的兴趣。

“儿童的智慧源于操作”。幼儿是在对材料的操作、摆弄过程中建构自己的认知经验的。适宜的区域活动材料能激发幼儿的兴趣,开发幼儿的智力,培养幼儿的能力和自主性,促进幼儿情感的发展。因此,材料对区域活动的开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材料的投放方面,教师们一直认为材料丰富就是东西要多,所以,大家总喜欢把材料同时一古脑儿全投放到区域中。结果造成因材料过多,幼儿无从下手,不知如何操作的现象。根据出现的问题,幼儿园组织教师们开展了“区域活动中材料应该如何投放的探讨与交流”活动,总结出:材料的投放要有计划、有目的、分期分批有层次地投放。通过实践:现在,教师们在投放材料时不仅能考虑到所投放的材料能发展幼儿的各种能力,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和欲望,而且能考虑到所投放的材料的多用性、安全性和开发性。

三、教师适当的指导,促进幼儿的发展

《纲要》中指出:教师应该成为幼儿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在区域活动中,教师的指导不当,或急于指导,将不利于幼儿的自主探索,使区域活动失去其价值。那么,在幼儿的区域活动中,教师究竟起着什么样的作用呢?我园利用例会时间组织教师们学习了《学前儿童游戏》——“幼儿园游戏指导策略”。通过学习,教师们知道:在幼儿区域活动中,教师既不能急于指导,也不能放任不管,要通过对幼儿的仔细观察,再采取适当的方式介入幼儿的游戏,给予幼儿适合的指导。

在区域活动中,我园要求主班教师在每次的活动中要有重点指导的区域,配班教师、保育老师要协助主班教师组织其他区域的活动以及各活动区域的安全,教师要做到:随时观察、了解幼儿活动的情况。

幼儿区域活动后,幼儿园要求教师要及时做好区域活动的反思,每周写一篇区域活动观察记录。让教师们通过及时的分析和反思,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积累经验,不断地发现区域活动的价值,促进幼儿在区域游戏中得到进一步的发展。

四、良好的常规是顺利开展区域活动的保证

区域活动作为幼儿园幼儿活动的重要形式是幼儿最喜爱的活动。幼儿在活动中,通过操作、探索,通过与同伴的学习与交流,提高了语言表达、交往、表现等各种能力,满足了个性发展的需要。

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幼儿良好的游戏常规能保证游戏的正常、顺利地开展。所以,区域游戏中,幼儿也应具有良好的游戏常规。活动中需要幼儿遵守哪些规则,应该怎么做。在活动前,老师会和幼儿共同商讨,总结出活动规则,如:在活动中要学会和小朋友协商,谦让,轮流玩,不和小朋友争抢玩具;活动时要爱护操作材料,不随意摆放,不损坏材料;活动中要注意做到:说话轻、走路轻、取放东西轻;活动结束收拾时动作要轻要快等等。通过这些具体、明确的活动规则,幼儿在活动中就知道自己该怎么做。

五、不足之处和努力方向

虽然教师充分利用班级现有条件,为幼儿提供最大限度的自主活动的空间,但园舍还存在着活动空间不足的问题;除此之外,在开展区域活动中,由于教师队伍普遍年轻化,教师指导游戏有时比较粗浅,专业水平还有待提高。希望以后通过进一步改善办园条件和加强师资建设,从而促进我园区域活动水平不断提高,让幼儿更好地得到发展。

[

幼儿园区域活动工作总结例文

]

篇10:幼儿园区域活动计划

幼儿爱玩游戏,他们每天都盼望着这一时刻的到来。如何让幼儿愉快地参与游戏,掌握游戏中的游戏规则,是我们本学期游戏的主要目标。

二、本学期主要开展以下游戏:

娃娃家、星星舞台(表演角)、银行、美容美发、

我爱读书(阅读区)、计算角、巧巧手(手工区)、结构区

三、每月工作安排:

九月份:开设:娃娃家、表演区、手工区、结构区、阅读区、计算角

1、帮助幼儿了解各区域的位置及作用。

2、认识各游戏的材料,知道各种材料的使用方法。在游戏结束后,能有序地将游戏材料收拾整齐,并知道爱惜游戏材料。

3、能积极地参与各游戏活动,体验与同伴游戏的快乐。

4、能一页一页翻看图书。

十月份:开设:娃娃家、表演区、手工区、结构区、美容美发、

阅读区、计算角

1、结合主题,丰富各游戏的材料,进一步熟悉使用方法

2、认识美容美发游戏的材料及使用方法,有主动参与游戏的愿望。

3、迁移生活经验,丰富娃娃家的游戏内容。

4、能按照自己意愿选择游戏、扮演角色、能按照游戏规则进行游戏。

5、巩固对数序的认识,排序1——7的数卡并匹配实物卡。

十一月份:开设:娃娃家、表演区、手工区、结构区、美容美发、

阅读区、计算角

1、观摩同龄班游戏,互相交流经验,共同提高。

2、进一步掌握游戏中的规则,明确各材料的正确使用方法

3、能迁移生活经验,丰富美容美发游戏内容。

4、爱惜操作材料,游戏结束能放回原处。

5、仔细观查画面,大胆说出画面内容。

十二、元月份:开设:娃娃家、表演区、手工区、结构区、银行、

计算角、阅读区、美容美发

1、开设银行游戏,了解规则,学习如何使用银行卡。

2、在教师的指导下,能大胆进行各游戏间的交往。

3、与老师共同进行游戏材料的收集与整理,对损坏的游戏材料进行修补。

篇11: 幼儿园区域活动总结

区域活动的幼儿评价在幼儿教育过程中被越来越多的教育工作者重视,要提高幼儿语言表达潜力、建构技能、情感态度等各方面的潜力,培养孩子的自信心和团队精神,促进幼儿良好习惯的养成。在新《纲要》精神指引下,我们努力改变区域活动中幼儿评价方式,体会到有效的观察为区域幼儿评价带给依据,多角度、多维度的评价促进幼儿富有个性的发展,评价的结果为幼儿的学习带给新的平台、幼儿、教师都是评价的主体。幼儿是区域活动的主人,也是区域活动成效落实的主体,因此生态式幼儿园区域活动还要关注幼儿在区域活动中的状况,教师依此进行指导来调整自己的行为。评价幼儿在区域活动中的状况,主要观察以下几方面:

一、幼儿的兴趣基础如何

区域活动具有自由性、自主性、个性化和指导的间接性等特点,每个幼儿能够选取自己感兴趣的活动,主动进行探索、学习。兴趣是幼儿园区域活动的一个根本要求。但是,在现实的许多区域活动中,一些幼儿的兴趣比较短暂、容易转移,很难长时间专注于某一活动,致使许多活动都是浅尝辄止,如:主题活动《蚂蚁王国》,开始我们只是在美工区里投放蚂蚁图案让幼儿进行涂色、绘画,剪纸(蚂蚁图形),刚开始第一天,幼儿的兴趣比较高,到了第二天,入区时,孩子在区里待的时间变短了,过了几天,就已经很少有幼儿光顾这个区域了。于是,与班上老师交流,重新调整这个区域的材料,材料之间有层层递进关系,容易激发幼儿的兴趣,而在群众活动中,常引导幼儿介绍与交流自己的发现,在此过程中,幼儿对如何运用所有的材料装饰蚂蚁,包括用什么图案、什么颜色搭配以及用泥工、手工制作蚂蚁等。幼儿在区域活动中始终持续良好的工作状态,对活动充满热情,实现了幼儿与区域活动之间的用心互动。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评价幼儿对区域活动是否感兴趣,主要看幼儿是否喜欢活动,在活动区域中持续时间的长短,因为幼儿只有感兴趣了,注意力才会集中,才会在此过程中用心探索。

二、幼儿能否依计划活动

区域活动不是幼儿随心所欲的活动,也不是幼儿在活动区无所事事的活动,更不是幼儿在活动区到处转悠的活动,幼儿园区域活动强调幼儿要依计划开展活动。所以,制定计划是幼儿进行活动的起始(当然离不开教师的指导),幼儿要能决定自己选取什么区域、做什么、如何做、如何度过在区域的时间,也即幼儿要在头脑中构成一个比较明确的活动意向。在活动过程中,依活动的意向执行、完成活动。每一天下午离园前,教师指导幼儿制定计划,让幼儿有一个明显的目标方向,待到明日入区时,幼儿能有秩序、规律的操作。

三、幼儿的参与状况

评价幼儿的参与状况要观察幼儿是主动、独立地选取区域活动,还是盲目服从别人,或模仿别人选取区域活动;做出选取后在区域是坚持玩一段时间,还是频繁地变换材料,甚至在于各个区域中游荡;此外,还能够观察幼儿是否关心自己的活动成果,如果幼儿用心参与活动,就会对自己在活动中的表现或最后的成果很关注,透过对活动成果的了解,获得成就感,或是将自己与同伴相比较,对自己进行定位。这些方面都能够使我们对幼儿的活动参与做出评价。如:在《蚂蚁王国》这主题中,让孩子到户外观察蚂蚁,孩子们很兴奋,双眼睁得大大的,生怕错过一点小细节,有的幼儿甚至一边观察一边思索,脑袋里出现了很多的“什么”,在回忆时间里,孩子们获得很多有关蚂蚁的知识。幼儿幼儿甚至因为自己的发现获得成就感。

四、幼儿的社会交往水平

对区域活动中幼儿的社会交往水平进行评价时,主要是看幼儿是经常一个人单独活动,还是常与别人合作;在合作时是领导者,还是服从者,合作时在团体中处于什么位置;活动中能否与同伴轮流分享,是否经常与别人发生冲突,经常采用什么方式解决冲突等,不同的表现反映着幼儿不同的社会性发展水平。如:在建构区,老师带给废旧鞋盒,目的让孩子们利用这些鞋盒搭建一个蚂蚁窝,鞋盒大小不一,幼儿要想自己一个人完成这项工作很难,需要同伴的协助,那么幼儿就会想起找自己伙伴商量一齐来搭建这蚂蚁窝,在合作的过程中,孩子们慢慢学会与人交往的潜力。

五、幼儿的认知发展水平

社会认知是指个体对他人、自我、社会关系、社会规则等社会性客体和社会现象及其关系的感知、理解的心理活动。社会认知的资料十分广泛,从其对象看,社会认知包括对自己、他人、社会关系(权威、友谊、公平等)、社会群体、社会主角、社会规范和社会生活事件等的认知;对人的认知又具体包括认识人的情感、意图、知觉、思维、态度、动机、行为等心理过程或特征。认知又是智慧的直接根源体现,它虽然是内隐的,但能够透过幼儿的区域操作活动表现出来,所以,评价幼儿在区域活动中的认知水平能够透过观察幼儿的操作来,尤其是对智力操作材料的状况加以分析。如智力操作的材料是复杂还是简单,是单一还是复合;操作方式是单调重复,模仿别人还是富有创造、善于变通;操作结果是单一的产品,还是多样化的表现,如绘画、拼图、手工、创编故事等。从中分析,即可了解幼儿的认知水平,进行评价。

六、幼儿区域规则遵守状况

区域活动是幼儿的一种自由、自主的活动,但并不意味着幼儿在区域活动中能够为所欲为。事实上,区域如果想真正成为一个幼儿自由活动的场所,幼儿内在地遵守一些规则是保证区域自主、有效开展的前提,因此区域活动中幼儿能否遵守规则就成为评价的一个重要指标。

对于幼儿遵守规则的评价首先要观察幼儿能否自觉遵守区域规则,如娃娃家要脱鞋进入,活动区门口会画几对小脚印,自觉遵守的幼儿会主动脱掉鞋子摆在小脚印上,然后进入;其次,观察幼儿能否解读区域环境中的暗示规则,如:在图书区的墙面上贴有读书的顺序卡通及小宝宝把食指放在嘴唇边让大家小声“嘘”的动作,即暗示幼儿进入图书区时要持续安静,并要遵循看书的顺序:取书

相关专题 幼儿园区域

精选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