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出电化教学的误区的语文论文

变老的大二 分享 时间: 收藏本文

【简介】感谢网友“变老的大二”参与投稿,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走出电化教学的误区的语文论文(共13篇),希望对大家带来帮助,欢迎大家分享。

篇1:走出电化教学的误区语文论文

走出电化教学的误区语文论文

素质教育的实质是“用一切有利的外部条件,使教育者主动地将人类的文化、思想、科技、审美、劳动等方面的文明成果内化为自身较为全面的素质,使身心潜能获得充分发展与提高。”电教媒体作为一种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它具有直观、形象、感染力强的特点。合理运用它能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素质教育服务。可电化教学在实际地运用、操作过程中却走入了一些误区。

一、电教媒体的运用趋与偶然性

电教媒体的引进其目的,其关键在于运用。可在大部分老师看来,运用电教手段“挺麻烦”,有的甚至认为是多此一举。在大量的日常常规教学中,许多教师所配置的灯片、投影、录音、录象却长眠柜中。学生只能在公开课、观摩课、竞赛课中感受之。任何先进的教育手段,只有人充分认识其重要性、先进性,掌握其特点,善用活用,恰到好处,才能充分发挥其良好的作用,产生优化和预期的结果。而这恰恰是许多老师的不足之处。面对现代高科技飞速发展的今天,还有老师存在“不求无功,但求无过”的思想,缺乏探新意识。备课授课中,舍不得花时间,花精力,仍固守着“一支粉笔,一张嘴”的传统做法,以图省事。面对这种境况,要加强老师们的电教意识,抓好常规电教的落实,加强对教师电化教学知识的专业培训,改变电化教学只为“赛课”服务的做法。

二、电教媒体的运用趋于滥用性

在大部分老师的观念中,认为选用媒体愈多就愈受欢迎,效果就会愈好。于是把多种媒体罗到一起,统统搬运到课堂上使用。其结果只能适得其反。例如,有的老师上课一边让学生看录象,一边又让学生看灯片、看书,这样交织进行,很难让学生接受到多种媒体所传递的信息。而我记得听一次古诗教学《舟夜书所见》。整堂课教师只运用一张复合灯片,比较亮处与暗处渔灯的'光亮,风起前后渔灯的变化,就让学生充分领会了“孤光一点荧,散作满河星”的美景。可见一堂课要选择什么样的教学媒体要根据教学内容而定。每个教师授课前必须深入钻研教材,掌握其要领,经过思考,确定本堂课需要使用的电教媒体,需在那些环节使用电教媒体,切不可简单地堆砌、滥用。

三、电教媒体的运用趋于替代性

电化教学虽然有许多优点,但它仍然是教学的辅助手段,它只能代替老师的某些工作,简化某些概念的教学过程,但不能完全取代老师的教学。有的教师设计教案时,“为了电教而电教”。例如范读课文,有的教师自身素质好,语言亲切,语音纯美,如能自己亲自在课堂上示范朗读,本身就能很吸引学生。可有些教师却为了能证明自己在此处运用了电教手段,硬是要放一段生硬的录音。事实上,教学过程的各阶段、各环节单靠电化教学手段是不能完成的,必须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从具体的教学任务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适时适度地让电教为教学服务。

作为一名第一线的老师,我们要不断探讨用电教手段促进实施素质教育的课堂结构、教学模式,让电教真正做到有教无类,为提高全体学生的素质服务。

篇2:走出电化教学的误区

走出电化教学的误区

走出电化教学的误区

芙蓉区五一中路小学陈阳梅

素质教育的实质是“用一切有利的外部条件,使教育者主动地将人类的文化、思想、科技、审美、劳动等方面的文明成果内化为自身较为全面的素质,使身心潜能获得充分发展与提高。”电教媒体作为一种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它具有直观、形象、感染力强的特点。合理运用它能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素质教育服务。可电化教学在实际地运用、操作过程中却走入了一些误区。

一、电教媒体的运用趋与偶然性

电教媒体的'引进其目的,其关键在于运用。可在大部分老师看来,运用电教手段“挺麻烦”,有的甚至认为是多此一举。在大量的日常常规教学中,许多教师所配置的灯片、投影、录音、录象却长眠柜中。学生只能在公开课、观摩课、竞赛课中感受之。任何先进的教育手段,只有人充分认识其重要性、先进性,掌握其特点,善用活用,恰到好处,才能充分发挥其良好的作用,产生优化和预期的结果。而这恰恰是许多老师的不足之处。面对现代高科技飞速发展的今天,还有老师存在“不求无功,但求无过”的思想,缺乏探新意识。备课授课中,舍不得花时间,花精力,仍固守着“一支粉笔,一张嘴”的传统做法,以图省事。面对这种境况,要加强老师们的电教意识,抓好常规电教的落实,加强对教师电化教学知识的专业培训,改变电化教学只为“赛课”服务的做法。

二、电教媒体的运用趋于滥用性

在大部分老师的观念中,认为选用媒体愈多就愈受欢迎,效果就会愈好。于是把多种媒体罗到一起,统统搬运到课堂上使用。其结果只能适得其反。例如,有的老师上课一边让学生看录象,一边又让学生看灯片、看书,这样交织进行,很难让学生接受到多种媒体所传递的信息。而我记得听一次古诗教学《舟夜书所见》。整堂课教师只运用一张复合灯片,比较亮处与暗处渔灯的光亮,风起前后渔灯的变化,就让学生充分领会了“孤光一点荧,散作满河星”的美景。可见一堂课要选择什么样的教学媒体要根据教学内容而定。每个教师授课前必须深入钻研教材,掌握其要领,经过思考,确定本堂课需要使用的电教媒体,需在那些环节使用电教媒体,切不可简单地堆砌、滥用。

三、电教媒体的运用趋于替代性

电化教学虽然有许多优点,但它仍然是教学的辅助手段,它只能代替老师的某些工作,简化某些概念的教学过程,但不能完全取代老师的教学。有的教师设计教案时,“为了电教而电教”。例如范读课文,有的教师自身素质好,语言亲切,语音纯美,如能自己亲自在课堂上示范朗读,本身就能很吸引学生。可有些教师却为了能证明自己在此处运用了电教手段,硬是要放一段生硬的录音。事实上,教学过程的各阶段、各环节单靠电化教学手段是不能完成的,必须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从具体的教学任务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适时适度地让电教为教学服务。

作为一名第一线的老师,我们要不断探讨用电教手段促进实施素质教育的课堂结构、教学模式,让电教真正做到有教无类,为提高全体学生的素质服务。

篇3:走出电化教学的误区

芙蓉区五一中路小学陈阳梅

素质教育(www.35d1.com-上网第一站35d1教育网)的实质是“用一切有利的外部条件,使教育(www.35d1.com-上网第一站35d1教育网)者主动地将人类的文化、思想、科技、审美、劳动等方面的文明成果内化为自身较为全面的素质,使身心潜能获得充分发展与提高。”电教媒体作为一种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它具有直观、形象、感染力强的特点。合理运用它能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素质教育(www.35d1.com-上网第一站35d1教育网)服务。可电化教学在实际地运用、操作过程中却走入了一些误区。

一、电教媒体的运用趋与偶然性

电教媒体的引进其目的,其关键在于运用。可在大部分老师看来,运用电教手段“挺麻烦”,有的甚至认为是多此一举。在大量的日常常规教学中,许多教师所配置的灯片、投影、录音、录象却长眠柜中。学生只能在公开课、观摩课、竞赛课中感受之。任何先进的教育(www.35d1.com-上网第一站35d1教育网)手段,只有人充分认识其重要性、先进性,掌握其特点,善用活用,恰到好处,才能充分发挥其良好的作用,产生优化和预期的结果。而这恰恰是许多老师的不足之处。面对现代高科技飞速发展的`今天,还有老师存在“不求无功,但求无过”的思想,缺乏探新意识。备课授课中,舍不得花时间,花精力,仍固守着“一支粉笔,一张嘴”的传统做法,以图省事。面对这种境况,要加强老师们的电教意识,抓好常规电教的落实,加强对教师电化教学知识的专业培训,改变电化教学只为“赛课”服务的做法。

二、电教媒体的运用趋于滥用性

在大部分老师的观念中,认为选用媒体愈多就愈受欢迎,效

[1] [2]

篇4:走出严师出高徒的误区论文

走出严师出高徒的误区论文

摘要:人们信奉“严师出高徒”这句话,但实际工作中存在着误区,有一些不当做法,需要引起注意。

关键词:严师误区严而有度严而有法

“严师出高徒”这句话经过无数事实的证明,被不少学生家长和教育界同行奉为至理名言。可是近年来人们发现,以严出名的老师越来越不受欢迎,过去人们用感激眼光看的“严师”,现在有的被学生称为“大魔头”,有些家长也逼着老师当众道歉,甚至与老师对簿公堂。是“严师出高徒”不合时宜了吗?应该说“严师出高徒”步入了一些误区。

信奉“严师出高徒”的人们认为起关键作用的是“严师”,我们就从“严师”角度谈一谈。“严师”的“严”,可以从教师的形象和对学生的要求两方面来理解。在“严师”形象方面存在以下误区:

1.为保持“严师”形象,对学生整天板着脸,让人无法亲近。“严师”往教室门口一站,立刻鸦雀无声。“严师”在学生面前不苟言笑,不跟学生开玩笑,更不和学生玩,觉得学生很容易登鼻子上脸,让你以后无法收拾。“严师”批评学生,总是声色俱厉的,不容许学生“狡辩”。“严师”总是让学生站着说话,宁可自己不坐,也不让学生坐下来。“严师”看不惯年轻教师,尤其是实习老师跟学生嘻嘻哈哈,学生不像学生,老师不像老师,这还不乱套?到底应该严在脸上,还是应该严在心里?有老教师传授经验,对学生“宁愿给好心,不能给好脸”。可见,严在脸上更重要。

2.不懂得尊重学生,缺乏民主作风,独断专行。“严师”的面孔使得师生间出现了一道鸿沟,“严师”也有意强化这一点,学生毕竟是学生,老师毕竟是老师,决不含糊。“天地君亲师”“一日为师终身为父”,老师都高一辈。居高临下,让学生产生敬畏的心理,批评学生让学生害怕,觉得这样好管理。“严师”自重形象和师生间的不平等,决定了“严师”不大可能主动寻求管理方式上的民主。有的人偶尔也想发扬发扬民主,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但终究叶公好龙,害怕学生真的'发动起来自己反而被动,于是“民主”之后必然“集中”起来,还是自己说了算。“严师”一瞪眼,学生一般不敢去争什么民主。

3.死要面子,有错不改。不可否认老师也会犯错,但“严师”出于维护形象考虑一般不会自己承认错误,觉得承认错误会丢威信,千方百计遮掩过去,有时未免强词夺理。学生也不敢要求老师认错。老师要求学生认错、改错,但老师自己明明有错,却不认错、改错,这种“身教”给学生造成很坏影响。

对学生的要求方面,有以下误区:

1.对学生严格要求有时脱离实际,要求过高。“严师”讲究高标准,严要求,在高一时就瞄准高考,拿高考要求所有学生,一考试就有大面积的不及格。他不肯降一下标准,并解释说:“我现在把题出简单一些,将来高考谁给你简单一些?”同在一个班里,学生的层次大不相同。对好学生适当地压一压可以防止他们骄傲,对差学生适当地抬一抬可以给他们以信心,而用一把严尺子量所有学生,未免鞭打快牛,实际也放弃了差学生。差学生跟不上,只能怪他们基础太差,让“严师”放慢速度等他们一程不大可能。

2.严格按规章办事,要求学生“事不过三”,如果过三了,“严师”就失去了耐心了。学生的不少错误涉及到他们的不良习惯,改正也需要一个过程。在改正错误的过程中出现一些反反复复都属正常,可是,“严师”不能容忍,以为容忍就是迁就。“眼里不容沙子”的人,已经耐着性子给你三次机会了,你竟屡教不改,这不是欠收拾么?于是惩戒就成为不可避免。

3.不分场合,一律求严。有的老师不辞辛苦,一有时间就坐在教室里,看着学生学习。上课自不必说,下课时也常常督促学生:“你们把玩的心分一半给学习能有多好!”“看某某同学,人家一有时间就看书,哪像你们,整天就知道疯!”这种严法让学生不胜其苦,有些学生反映,在这些“严师”的眼皮底下,“一点活的乐趣都没有”。有的重点班的学生反而羡慕普通班,他们说:“上课也学,下课也学,为什么我们就不能劳逸结合?”

4.“严师”对考试看得过于认真,59.5分不能进到及格,79也不能迁就为80分。有的老师不那么“认真”,当学生提出来要加几分的时候,他和学生商量:“我先借给你几分,下回考试你带利息还我。不过,你要是考到80分以上,这几分就算奖励给你,不用还了。”这促进了学生学习,也加强了师生关系。北京的任小爱在给差生补课时,不着痕迹地把考试题渗透进去,学生成绩进步了,她抓住时机嘉勉鼓励,也取得了良好效果。在“严师”看来这都不可取:“随便乱改的话,考试也太不严肃了,考试还有什么意义?”

5.方法不当,有时不免激出事端。“严师”们觉得对学生只要严格要求就没有错,只要是严就理直气壮,家长们也都会支持,所以方法上是否欠妥也就不太在意。有个教师,看到男女生在教室有亲密动作,怒不可遏地冲进去,不亚于捉奸,当着全班学生的面破口大骂,羞愧难当的女生回家就喝了药。还有个教师,学生偷了别人一点东西,她就在学生脸上写了“贼”字,还说要扭送到公安局,吓得学生不敢上学。有一个老教师,仅因为学生迟到了几分钟,本来事体不大,她却联系学生相貌长得平平,说人家“连坐台都不配”,结果学生跳楼自杀了。这些“严师”被称为“大魔头”,被家长推上公堂,也不冤枉。

“严师出高徒”确实存在误区,也因此影响了人们对“严师”的评价,有必要跟教师同行们讨论讨论。笔者不反对“严”,但严而有度,严而有法,严也应该看对什么人,看在什么时候。严也不一定要气势汹汹,有时候和风细雨,以理服人,以情感人可能更奏效。

最后补充一点,“严师出高徒”中起关键作用的是“徒”,“高”不“高”它才是内因;“严师”虽然重要,也不过是外因 过于强调“严师出高徒”容易使学生、家长过多地依赖“严师”,而不利于学生主观能动性和家庭教育作用的发挥。

篇5:走出减负的误区论文

走出减负的误区论文

论文关键词:走出,减负,误区

学生负担过重,为学生“减负”已成为当今社会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社会各界,特别是站在教育工作岗位第一线的广大教育工作者,本着对教育事业的一腔热忱,从学生的今后前途和所受负担两个方面出发,努力摸索一种既不影响教学质量,又能切实减轻学生负担的方法。然而,在社会上则有那么一些人,简单地把“减负”理解为不能给学生布置作业,不能进行补课、辅导、不能进行各种分析排队,也不能召开家长会等等,总而言之就是不能给学生增加负担,施加任何压力。其实,这种观点曲解了“减负”的真正意义,走进了对“减负”理解的误区,其结果虽然能起到减轻学生负担的效果,但必定以影响教育质量,贻误学生前途的结局而告终。所以要真正落实“减负”的本意,我们必须在思想上走出误区,处理好几方面的关系,真正做到既减轻学生的负担,又不影响学校的教育质量。

首先:“减负”不等于不要布置作业。

适当在课后布置作业,是教学环节中不可缺少的一环。适量的作业既有利于巩固课堂知识,又有利于学生培养理解和运用课本知识,真正做到一箭双雕,但如何设置课后习题则大有文章可做。我们知道,教育的重点在于课堂上教师把该讲内容讲遍、讲透,做到一堂课后,学生基本吃透课本精神,领会要掌握的要点。教师只有在此基础上,有针对性地布置少量的习题,进而巩固课文中的重点,理解课文中的难点,只有这样才能使教育效果锦上添花。而老师最忌讳的就是那种为了弥补自己备课抄条目,课堂上照本宣课,把让学生掌握理解课文知识押宝在大量习题上的做法,这样,既不能提高教师的自身素质,又起不到让学生巩固知识的作用,共结果肯定是大大加重了学生的负担,挫伤学生的积极性。所以“减负”要求的是减少那些重复的、不能培养和提高学生能力的课外练习题,而对于那些精炼的课外习题仍很有必要。

其次,“减负”并不排斥必要的补课

教学部规定一周五天的学习时间是有其客观必然性的。而每所学校根据自身的要求设置具体的课程也应该说是严格遵守教学大纲的'要求,故在一般情况下无须再去占用星期天和晚上的时间去补课。但有的学校考虑到具体的情况,在星期天隔周开一些兴趣课,或集中给同学解难释疑也未尝不可。象我所在的农村高中,学生家庭离校很远,大多又在山区,一方面学生家庭条件不好,每周回家开销很大,另一方面学生接触面不广,兴趣爱好不广泛,针对上述两个原因,学校采用大小礼拜制,在小礼拜的星期六开设一些兴趣课和释疑解难课,这样,利用课余的时间,增长了学生的见识,培养了学生的一技之长,既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又一定程度上帮助家长解决了一定的困难,还能有效防止学生因在课余无人看管涉足社会,被人诱惑走上犯罪道路的隐患。当然,如果在课余时间,借帮助学生提高素质、培养能力为名而收费补课,把一些平时课堂上可解决的问题放在休息日来完成,则不仅会增加学生的学习负担,还会增加学生家长的物质负担,就必须予以坚决制止。

第三“减负”只反对单纯的成绩“排行榜”

在以往的教学过程中,排名次曾被作为一种惯用的手段而采用。学校和老师为了在学生中营造一种“比、学、赶、帮、超”的竞争气氛,各式各样的“排行榜”应运而生,它们曾令名列前茅者精神大振,令位居中游者迎头赶上,令步人后尘者知耻而后勇,然随之带来的负面效应是:居前者怕自己今后不能坐头把交椅而忧心忡忡,位居中游者则因不能迅速赶上而精神不振,更为可叹的是那些步人后尘者,这些同学要么是基础差,基本功不扎实,要么就是学习目的性不明确,自觉性极差,前者虽竭力全力,但成绩始终徘徊不前;而后者冰冻三日,学习热情并非一下就能激发。这样,排行榜往往不能对他们仍发挥很好的作用,相反,只会刺伤他们的自尊,使他们变得自暴自弃。故“减负”应坚决制止这样单纯的成绩排行榜。而代之的应是各种能力比较,综合素质比较的“竞争榜”,对于那些学习成绩优异、工作能力较强、其他各项单项积极分子则还是要大张旗鼓的张榜表扬,对那些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优秀学生,则更应该地全体同学中予以表扬、鼓励。这样,既能调动同学的学习、工作、各项的技能培养的积极性,真正实现教育目的,又能刺激同学培养浓厚的竞争意识,使同学在竞争中进步,在竞争中比、学、赶、帮、超。

第四,“减负”也需家长配合,家长会依然必要

学校教学的主体构成是教师和学生,但不可否认的是家长在此发挥的作用。可以这样说,学生敬重老师,是因为老师给他们传道、授业、解惑,而学生更离不开他们的父母,因为父母为他们提供学习的保障,生活的关爱。正因为如此,学校教育中,往往缺少不了联系家长共同教育其子女一环,开家长会则自然而然成了大多数学校普遍采用的一种好方法。但如何开好家长会,则又是一门极有讲究的学门。当今的学生普遍害怕学校召开家长会,学生的顾虑很多,他们有的害怕父母看到自己的成绩不理想会责怪自己,有的则怕父母伤心、难过,当然还有的害怕父母见识少,文化水平低来校会给他们带来不愉快等等。家长来与不来都成为学生的一种负担,给他们形成巨大的压力。素质教育的实施,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同学的负担,但学校毕竟依然存在着提高学生成绩和培养各种能力的双重任务,学校教育工作依然离不开学生家长的配合,家长会依然必要。问题是学校在召开家长会不能单纯以成绩为主要内容,适当可以采用多种方式,大范围或小规模地邀请家长来学校,听听家长对学校的看法,对自己子女的要求,当然最主要听听他们自己的想法和希望,在此基础上切切实实为他们解决一些问题,使父母以了解子女现状,了解学校的具体教育方法,以及了解社会对学生的要求这些内容来参加家长会,这样既避免了加重学生负担,又起到家庭学校共同教育学生的目的,真正发挥家长会的积极作用。

总之,“减负”势在必行,但“减负”绝对不能简单放任。减负并非不要考试,“减负”也不绝对排斥补课,减负也不意味着不要比较,“减负”也不拒绝“家长会”这样的教育方法,只要我们纠正对“减负”的误解,走出“减负”的误区,相信一定能走出一条既提高教育质量,又减轻学生负担的可行之路,真正实现教育的大改革、大飞跃。

篇6:走出语文教学的误区

新洲乡中心学校:任筠

当前的新课改,给小学语文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语文教师要从容适应新课改,就必须不断提高自己专业素质。《新课标》明确提出:“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性质。《新课标》把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列为核心目标,它涉及到种种因素,如思想道德、思维素质、文化修养、审美情趣、创新精神、个性发展、人格塑造等。

爱因斯坦曾说过:“用专业知识教育人是不够的。通过专业知识,他可以成为一种有用的机器,但不能成为一个和谐发展的人。要使学生对价值有所理解并且产生热烈的感情,那是最基本的。他必须获得对美和道德的鲜明辨别力。”新教材的编写就有一个很好的创意,把工具性内容人文化。如汉语拼音对小学生而言是“拦路虎”,教材就设计了“情景图”和“语境歌”,把工具性的内容人文化,贴近了儿童的心灵,展示形象的情境,让学生乐于学,便于学。但是,实施新课改后,小学语文教师要走出目前的几个误区。

一要走出强调人文,淡化工具的误区。《新课标》指出: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学科的基本性质。语文的工具性和人文性是相辅相成、水乳交融的,工具性是人文性的载体。“皮之不存,毛将焉附。”没有了工具性,哪来人文性?没有了人文性,工具性就会失去灵魂。

现今的课堂往往有这样的现象:教师在进行一篇课文教学的时候,常常更多地让学生把目光聚焦在文本内容理解上,课堂气氛较以前也变得热闹了许多,但有抛开语言文字本体,忽略语言学习的倾向。这是一种舍本逐末、喧宾夺主的做法,是虚化语言文字学习的表现。这样的教学势必造成语言文字本体的失落。

二要走出强调自主,忽视指导的误区。自主性学习已经成为当前语文课堂的一道亮丽风景线。只要走进课堂,就会看到:学生自主确定内容,自主选择学习方法,自主去发现问题、探求知识……

教师在课堂上做出一种民主的姿态,鼓励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不时听到“讨论讨论”,“要敢于发表自己的独到见解”等这一类语言,却难得听到教师给学生分析与讲解的声音。殊不知,这种强调学生的自主性,而漠视了教师的指导,就是把自主学习“神话”了,把自主学习演变成了一种放任。

其实,在语文教学活动中,必须同时坚持文本作者创作的主体性、教师教的主体性和学生学的主体性三结合,才能使语文教学活动平衡,才能使语文课堂充满语文气息,流淌人文情怀;才能使学生学到真知。忽视了语文教师的指导,一味强调学生自主学习,而学生受知识能力的限制,是很难在课堂上学到真知的,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必须走出忽视指导的误区。

三要走出强调激励,漠视标准的误区。新课堂倡导激励性评价,通过这种评价,来激发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使学生在充满对智慧的挑战和好奇心的刺激过程中不断体验成功,这无疑是正确 的。可现在的课堂上,教师用得最多的评价就是“你真棒”、“你真了不起”、“你的见解很独特”这一类语言,有时连错误的东西也不敢否定,似乎一否定就是扼杀学生的灵性。殊不知,一味的赏识会成为孩子成长的“温柔杀手”。

语文课堂评价应有一个基本标准,要对学生做出正确的评价,对认识中出现偏颇的,要直言不讳地加以引导

[走出语文教学的误区]

篇7:走出作文误区

一、脱离实际 盲目拔高

教师脱离学生的认知水平,对学生要求过高.首先是主题先行。要求作文有明确的中心固然不错,但主题应是蕴藏在学生的写作素材中的。现在的问题是,一方面在作文指导中不是积极引导学生根据材料去提炼挖掘,而是主题先行,习惯从观念出发让学生作文。另一方面则过于强调主题的所谓积极意义,甚至要求有“高大全”式的思想境界或是规范的行为准则或是模式化的价值标准等。其实,主题是对思想认识的要求,提高认识说到底并不是作文教学特有的任务,我们又何必在“主题”上脱离学生的认知水平上去苛求学生呢?

其次是选材过严。跟主题要求过高相关,在指导选材上又常常要求写新颖的甚至典型的材料。倘若能这样当然好,但学生生活大多平平常常、普普通通,感受体验生活的水平又有限,哪有那么多新鲜别致的材料可写?这也难怪学生们胡编乱造了。

二、命题主观 缺乏指导

作文教学是一件投入多、费时长而收效却不一定十分显著的事。因此,很多语文教师感到作文难教,初上讲台的教师更不知从何下手。有些教师不了解学情,脱离学生实际命题,自认为学生有物可写,其实学生不很熟悉或很不熟悉,远离了其生活实际和情感体验。某语文教师要求七年级学生刚进校就写“走进新课程”这样的作文就属此类。其结果就是泯灭学生个性,禁锢学生创造力,写出来的作文只是一篇篇言之无物,离情离感的文字罢了。还有一些教师,由于缺少课程意识,对作文教学缺乏整体规划,计划性差,作文教学随意性强,有时为完成写作教学任务(每学期七次),干脆随手从什么参考书上找一个题目在黑板上一写了事,根本不进行指导,还美其名曰:“作文要靠学生自己去悟。不进行指导,是为学生的自主写作提供广阔空间。让他们有利条件去写放胆文、开放文,使他们能充分展示自己内心深处的思想、情感、志趣、憧憬,从而体现出其情感态度价值观”。学生是有差异的主体,完全不进行指导,是有悖于面向全体学生这一教育宗旨的。这对学生写作能力的提高是没有好处的,也是不负责任的。从教师的专业化成长角度来说,也是毫无裨益的。

三、大讲技巧,忽视内容

如今的作文教学几乎全力投入了“怎么写”的“技术指导”,主要表现在教师热衷于技法的传授,不注意文章内容、观点、中心的提示指导。一些报刊也大肆兜售所谓的“作文技巧”、“作文秘笈”,诸如怎样拟题,怎样开头,怎样结尾,怎样安排结构,怎样打造“亮点”,怎样吸引阅卷老师的眼球等等。于是乎,一些学生抛开对作文“本真”的追求,抛开对生活的体悟,抛开对名著时文的阅读,而去潜心研究作文的种种“招式”,挖空心思在作文形式上“翻新”,以致把作文搞成了“文字游戏”。由于原材料贫乏,没有丰厚的积淀,写出的文章也只能是一个“花架子”。

四、抑多扬少,评改陈旧

作文评改是对学生进行作文指导的重要途径,可我们的教师对此重视不够。不少教师在作文评改中以成人的眼光看待学生作文,对学生的作文批评指责多,表扬鼓励少,仿佛评改就是寻找差错,纠正差错,难得有赞扬,难得给高分,也难得有形式多样、切中肯綮、给学生热情鼓励和写作启迪的评语,使作文评改失去了指导的功能。如今不少作文讲评课,前半节是少数学生优秀作文的“赏析会”,后半节是对大多数人的“批判会”。“批”的是“文”,也兼“批”了“人”。这种否定性作文批改,否定了学生的艰辛努力,熄灭了学生初步燃起的兴趣火花,带给学生的是沮丧、灰心。

五、偏爱文采,冷落朴实

好的作文都应该是内容和形式的有机统一。语言作为表达文章内容的形式,必须为内容服务,必须遵循用语自然的原则。可我们的教师不是指导学生在具体语言环境中学习语言,运用语言,而是过分推崇“文采”、“词藻”。通俗朴实的文章常遭冷落,词句华丽的文章备受赞赏,这就给学生一种错误的暗示:好作文只在形式的美。如此引导使学生热衷于课文、文选的寻章摘句,下笔学生腔十足。句式考究、矫情而内容空泛、粗线条的文章层出不穷,比比皆是。所写文章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六、鼓励套仿,默许抄搬

部分教师指导时不得法,只好一言以蔽之曰:“天下文章一大抄”,说什么“多抄多仿,不怕不强”。随着社会上刮起的“作文选”风,学生人手数册优秀作文选,抄袭蔚然成风。或原本照搬笑话百出,或寻章截段东拼西凑,或改头换面移花接木。以致每次作文中雷同的现象相当严重。许多中学生把“平时背范文,考试套范文”,视为提高作文分数的捷径。更有甚者,有的学生在开学初背一篇范文,不管老师布置的是什么体裁的文章,一个学期的作文都能套上,这种“灵活运用”的本领真是太强了。久而久之,学生发现离开作文选就不能作文了,如缺钙的幼儿不能独立行走,教师望文兴叹,欲刹此风甚难。

七、只管作文,不管集思

与前面的主题先行,选材过严相反,许多教师只管两周一次的大作文的出题、批改、评讲,不关心平时的周记、日记、小作文、口头作文等,更不去过问他们的校内外生活、语文活动、课外阅读,殊不知“集思是写作的仓库”。没有“厚积”,则没有“薄发”。学生缺乏生动活泼的生活,没有丰富多彩的活动;教师把看课外读物当成不务正业,把写日记看作有无皆可,这样使学生素材贪乏,语言枯竭,认识鉴赏能力低下,怎能写出生动丰富的作品呢?

篇8:探讨规律,走出误区

――对小学美术课堂教学特殊性的再认识

由于素质教育的提出和实施,小学美术教学正在日益受到重视。然而美术学科教学法建设毕竟不及语文数 学那么完善。美术课堂教学中存在语言堆砌过多,形象提供不足,作业辅导和讲评不适当等状况,昭示我们应 尽快搞清楚小学美术教学究竟是怎么一回事。

小学美术教学是小学各科教学的一部分,前人总结的普通教育学对小学教学基本适用,普通师范对小学教 师的就业要求规定为各科都能教,有它的合理性。然而美术教学和语文、数学等教学之间存在着巨大的差异, 美术教学有它的特殊性。

下面从知识技法传授、练习辅导、作业讲评几方面谈谈对小学美术教学特殊性的认识,与同行们一起来分 析美术教学的现状,揭示美术教学的误区,使今后的工作更科学一些。

1.关于传授知识

留意看看美术技法工具书,我们发现有一个共同特点:美术知识的表述往往是前面薄薄的一部分文字,后 面厚厚的一大半图例。这简短的文字加大量的图例,是美术知识得以流传的习俗,而决不是因为美术家做不成 大块文章,只好以美术作品充塞工具书。我们可以从这样一种特殊的表述方式中领悟到,美术知识的传授固然 离不开语言文字,但那些只有用眼睛去看和用心灵去感受的“美术语言”,只能由美术作品去说话,用语言作 注解有时会说不清道不明。如果把美术和其它学科作横向比较,语文课中语言的运用是至关重要的,因为语言 文字本来就是其学习内容;数学课中语言则是传授数学知识、进行数学思维的首要工具;在美术课又是另一番 景象,形象成了传授知识的首要角色。形象作为美术知识的载体呈现在学生面前,能直接传播美术知识、技法 的“形象语言”。语言固然也可以传递美术信息,且必不可少,但它毕竟只能用语言符号描述形象知识,相对 于用形象直接传授美术知识,它就显得间接乏力多了。唯其如此,在美术课中,作为传授知识的工具,课堂用 语应为形象服务,因为我们所从事的是美术教学,是视觉形象,而不是语言文字或其它。

传统美术教学已把精讲多练列为重要特点,对精讲和多练引起重视,这是对的,但对发挥美术作品的直接 传授知识作用尚认识不足,不够重视。课堂教学中老师手拿课本讲上十来分钟,然后学生照课本依样画葫芦画 上半小时了事的情况比比皆是。如此,那些只有用眼睛去看的知识,学生就难以得到了,至于发展视觉感受能 力、审美情趣的培养更是谈不上。试想,美术课充斥口头语言的讲述、讲解、谈话、讨论,却抽去了形象的提 供,抽去了让学生感受造型艺术作品的视觉思维活动,抽去了直接从美术作品中获取知识的机会,那还剩什么 呢?如果标签贴错了,那只会压抑而不是推动美术教学,在这里我要强调的是,美术教师的注意力应保持在直 接的视觉观察,对美术作品的目力接触,学生自己对美术实践的体验,直接的美术体验才是美术教学值得讨论 之处。我之所以坚持这一点,就是因为将注意力转移到美术作品其它方面的诱惑力既强大又普遍。美术作品的 体验很难用语言表述,很难抓住,也很难评价,而用语言表述作品中有些什么东西、作品表达了什么意思则要 容易得多,因此很多老师便将精力投于此道。实践证明,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制备具有审美价值的美术作品 作为教具,引导学生从具体作品中可以看到的东西出发,也就是从作品所传达的表现内容的特定感觉出发,充 分地感知对象,同时以作品讲评,启发谈话的简炼语言讲解知识要点,是体现美术教学特殊规律的好教法,这 种引导学生在观赏对象中“看”到美术知识的教学活动,理应成为美术教学的重要方法,它对于培养学生的审 美情趣、传授美术“双基”,提高运用形象表达感受的能力,提高美术素质,具有一举多能的功能。

演示对于传授美术基础技法有着特别重要的作用。教师的演示能使技法操作过程一一呈现出来,从而使学 生能清楚辨认材料性能、操作方法、制作步骤、作品效果等等基础技法知识,这是看作品、听讲解所得不到的 ,是美术教学中又一特别需要的教法。值得一提的是,演示在以往的教学中,往往被曲解为“完成作业的示范 ”,或者说是“完成作业的规定”,老师在演示,学生亦步亦趋练完为止。事实上这样的演示反而成了束缚学 生的框框,因为学生在作业中的表现是老师的演示无法实现的。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角度分析,演示确是引 导学生理解教学内容、解决教学难点的好方法,不可不用;从提高学生美术素质的角度看,运用演示的教法应 是为了使学生尽快地掌握教学内容中的基础技法,而不能使之成为作业的最后效果的规定和示范。

2.关于练习辅导

学生掌握美术知识的过程不同于掌握语文数学知识。学习美术知识技法,除了接受老师讲授的那一部分, 还有一大半靠练习中去体验,去领悟。美术的练习过程本身也是体验、理解知识的过程。另外,语数作业强调 独立完成,因为那个相同的答案一经抄袭或交谈就没有了练习的意义。而美术练习恰恰相反,它需要在群体的 互相影响中进行,哪怕是画家培养自己的子女学画也宁可送去业余绘画班学习。因此,美术课的练习时间中, 根据需要和可能组织同学互相看看,讨论作业,是符合美术教学特殊规律的。美术课中的如此安排,非但不属 于组织纪律问题或抄袭作业问题,反而是体现美术教学特殊性的良好方式。

美术课的这种在练习中学习知识的特性,在专业美术学校能普遍予以理解和应用于教学,但在小学美术教 学中要开花结果却艰难得多。我们常会看到高年级学生低着头、埋怨自己无能,面对美术作业愁不能完成,然 后在这种心理驱使下,虽努力为之仍交了一份连自己也不满意的作业就算了。久而久之,美术低能就成了定局 ,在“全面发展”中形成一块美术低能的缺憾。研究解决此问题,对于实现全面发展的素质教育有很大的价值 ,于是我常留意于思考这个问题。调查研究表明,学生的美术能力并不是全面低下的。主要在美术技能的低下 。例如五年级安排了一个学习水墨画的单元,在检查学生的学习结果时,学生对于用墨有焦浓重淡轻之分、用 笔有中锋和侧锋之分,用水有干湿之分的浅显知识都能对答如流,取出一张练习过的示范画让学生指出哪里是 中锋用笔哪是侧锋用笔,则正确者较少,命学生画一只练过的小鸡,则效果更差。又例如六年级的操作水平确 是普遍存在“低幼化”现象,但欣赏课却可以收到良好的效果,同样是没有见过的名画,经老师讲解都有所掌 握,欣赏后写一段文字,还都有一番见解呢。看来学生好象天生喜欢接受口头表述的知识,而对操作技能反应 迟钝。其实不然,剖析美术教学内容和学生学习的内幕,我们可以发现美术教学内容中认知的那一部分和技能 的那一部分相比,其难度和所花时间差距较大。 墨分五色的认知用3分钟即可掌握,可是,掌握在练习纸上画 出五种墨色的技能则需30分钟,甚至更多。尽管美术课的时间分配总是练习时间多,但由于练习质量问题和练习时间不足,难以使认知和技能平衡发展,于是学生的认知水平和技能水平拉开了距离,这是技能低下的原因 之一。可这还没有涉及问题的根本,学生掌握技能较难,就要求教师在教学活动中突出技能传授,突破技能教 学的难点,在技能获得的重要环节――练习时间抓紧抓好辅导。但老师往往只重新课讲授,轻作业辅导,表现 在备课和教学活动中总是投于如何讲授新课,而很少过问如何辅导练习,在观念上认为练习是知识的运用,是 学生的事。甚至有的校长听美术课也只是注意讲课如何,学生练习时就离去了,认为听课就是听老师如何讲课 。其实,美术的练习不是简单地象语文、数学的练习那样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知道了墨分五色,并不能画出五 种墨色,这后面的练习需要作更多的辅导。课堂练习时间老师不作巡视辅导,或巡而不视、视而不导地走一圈 了事,学生诚如在黑暗中各自摸索,其作业失败率自然是居高不下,这是由于教学不当造成技能低下的又一原 因。我们老是埋怨学生年级长高了,可美术作业仍然很幼稚,《中国美术教育》载文称此为“低幼化现象”, 形成此问题固然有心理发展的规律性,从课堂教学研究来分析,没有把好练习辅导关也有不可推御的责任。我 们应正视这一教学上的失误,重视练习时间的个别辅导,尽可能使每一次作业达到练习要求,以提高技能辅导 的效率来推动作业质量的提高,这也是教学上所能做到的改变“低幼化现象”的切入口。目前,在备课和课堂 教学活动中如何作练习时间的个别辅导研究较少,提高学习效率还大有文章可做。我认为一次作业至少要进行 二次面向全体学生的巡视辅导。 第一次是作业开始的3~5分钟内。每次作业总有学生在构思构图等问题上做得 不妥, 这类学生的练习若不予以及时纠正,则后面的大量练习时间即便很认真也是失败成定局。作业开始,教 师快速巡视一遍,画面布局不当之类的问题及时纠正掉,为全体学生的作业可能达到成功创设一个好起点。第 二次是续第一次后至完成的较长时间内,主要是观察分析学生对教学重点难点的掌握运用情况,以及个性创造 性能力的发挥情况,据学生的知识能力起点予以不同辅导,使教学内容中规定学生必须掌握的技能在这一时间 内予以落实――一个学生一个学生地落实。如此抓课堂练习效率,学生只会说不会操作的“低幼化现象”定可 改观。

语言

日语教育

教育论文

语文教育

职业教育

素质教育

教育管理

美育论文

经济学论文

法学论文

语言文学论文

新闻传媒学

社会学

历史学

保险学

会计审计

哲学

文化类

建筑

机械

电子工程

化工

材料工程

信息化工程

交通

电气电力

水利

其它工学

地理地质学

天文学

环境保护

农业/林业

动物

中医学

西医学

节能

网络技术

计算机通信

电子商务

电信类

软件类论文

操作系统类

移动通信

经济管理

财政税收

金融证券

会计学

统计学

国际贸易

工商管理

市场营销

人力资源

公共管理

文秘论文

保险论文

旅游管理

物流管理

公司管理

行政管理

企业文化

其它管理

政治类

军事类

档案管理

心理学

新闻传播

法律类

哲学类

文学类

艺术类

马克思主义哲学

毛泽东思想概论

邓小平理论

三个代表

其它社会

调查报告

工作总结

求职信

入党申请

演讲稿

思想汇报

个人简历

实习报告

毕业论文

社会实践报告

心得体会

辞职报告

工作计划

检讨书

英语论文

首页・新闻・英语・电脑・论文・教案・课件・营销・招生・求职・创业・考试・范本・高校・笑话・Flash・工具・mp3・图片・网址・论坛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学习论坛

|

论文中心首页

|

教学论文

|

教育论文

|

文科论文

|

工学论文

|

理学论文

|

计算机论文

|

经济管理

|

社会艺术

|

实用资料

|

・清华云舟夏令营

・北大夏令营

・巨人夏令营

・疯狂英语夏令营

・新东方夏令营

・环球夏令营

・鹏翔高尔夫夏令营 ・福来得英语夏令营

关闭广告 导航: 中国学习联盟 >>论文中心 >>教学论文 >>美术教学 >>论文正文  用户登录  新用户注册

篇9:探讨规律,走出误区

作者:未知 文章来源:互联网 点击数:259 更新时间:-1-18

【字体:小 大】【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暑假,防止孩子变坏的秘决!!!

从真正意义上说,儿童美术作品是儿童独特的个性和创造性的表现。正因为儿童具有天真率直的心灵,没 有拘束,尽管他们没有具备画家的技法水平,也能把自己的感受大胆地诉诸形象,创造富有特点的美术作品。 儿童个性和创造性表现在美术作品中,决定了作品的面貌人人不一样。这种“不一样”的存在,要求教师对每 一学生的个别辅导也“不一样”。练习过程中,教师应鼓励全体学生用独特地观察、思维、想象,大胆表现各 自的独特感受。同时,应俯下身去,观察每个学生的作业效果和心态,轻声地个别交谈,给以恰当的个别辅导 。这样的个别辅导,应是对学生渲泄个别独特情感的渠道的沟通,是美术课特有的提供给学生发现个性、发展 个性、发挥创造才能的机会。美术课有大量的练习时间,这时教师的责任是忙于“不一样”的个别辅导,这是 区别于其它学科的又一重要特点,是美术老师在课堂练习时间应承担的责任。

3.关于作业讲评

美术课的作业讲评一般都是老师拿了几张作业,讲讲好在哪里不好在哪里。这样做本来没错。可重复多了 ,发现表扬批评的总是原来几位同学,讲的也总是原来的话。对此,因搞教学研究就自然会提出一些疑问:是 否符合素质教育的面向全体学生?是否符合每课不同的`教学内容和要求?是否符合美术教学的特殊规律?另外 ,值得一提的是常有老师出于鼓励学生积极性的愿望,搞作业评比竞赛,其结果往往是表面的热热闹闹掩盖了 有悖于美术教学规律的弊端。小孩子会因为评比的导向而改弦易辙,使自己的作品迎合得奖需要,丢弃那“不 一样”的个体创造,却不会意识到这是一次自我意识的丢失和创造意识的封闭;小孩子会兴致盎然地为第一名 拍掌称贺,却不会去为第一名打个问号――认为那是老师定的,肯定无疑。比赛的效果往往会引起这样的思考 :还是不要比赛为妥,换个角度换种说法不是更好吗?

如前所述,儿童美术作品应是“不一样”的,这就使得评价很难用一根尺子量出长短来,作业讲评的确成 了伤脑筋的事。但静心分析还是有规律可循的。同学们在完成作业后有一种取得成果的满足和喜悦,同时也希 望得到群体的认可。面对全班“不一样”的作业和学生的这种心理状态,如何设计讲评一环呢?我认为讲评的 话题首先应注意紧扣课堂教学要求,因每课的教学内容和要求不同,所以讲评也有不同的话可讲;其次要注意 鼓励全体学生的自信心,据素质教育的需要,除了考虑作业的可视效果的质量外,对于那些认真参与学习、大 胆表现自己的真实感受的同学都应给予肯定,给予鼓励,特别是那些学习有困难的学生,鼓励比批评更能增加 他们的上进信心。讲评的方式除了语言讲解外,应注意美术的形象特点,把学生的作品展示出来,使学生观赏 其他同学的作品。展示方式应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来设计,如窗花展示于窗上,挂件就悬挂起来,这样做不仅 创设了接触其他同学作品的机会,也使学生直接体验作品的适当展示才是最后完成。在众多的讲评方式中,全 体同学的作品都展示出来,不失为一种讲评的上策。专用教室的黑板应整大块都钉上铁皮做成磁性黑板,这样 用小吸铁石固定作品就很方便,学生作业完成后自行上前放上自己的作品。展示全部作品,有利于全体同学平等地建立自信心自不待言,更有价值的是全体同学能获得一个开放交流的环境和机会,能在这么一个难得的环 境和机会里感受、议论、切磋、沟通、理解、触发,其内含远远超出教师选几份作业讲评一番。实践证明这是 特别值得提倡的。至于作业评比竞赛究竟如何,可以通过横向比较来认识:如果和语数学科的求相同答案比赛 作比较,或者和体育运动公众信服的公平竞技比较,美术作品有明显的非竞技性特点,儿童美术作品尤其是这 样。因此评比第一的做法务须慎重用之。

小学美术课的类型绝大部分属于综合课。综合课的主要环节往往离不开新知识讲授、技法演示、学生练习、教师巡视辅导、作业讲评等,这是本文为什么要选上述几方面研究美术教学特殊性的旨意所在,也是研究提 高课堂教学效率直接相关的躲不掉绕不开的问题。

篇10:走出误区健康发展

走出误区健康发展

随着现代市场经济的发展,企业间的竞争已经由简单的产品竞争向企业管理、企业文化竞争转移,企业文化已成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企业进行企业文化建设,是企业发展历程中的一件大事.然而,一些企业对于企业文化的认识却存在一定的误区,这就直接影响了企业文化建设的健康发展.具体表现为以下三方面.

作 者:商和功  作者单位: 刊 名:中外企业文化 英文刊名:CHINESE & FOREIGN CORPORATE CULTURE 年,卷(期): “”(12) 分类号: 关键词: 

篇11:探讨规律,走出误区

探讨规律,走出误区

――对小学美术课堂教学特殊性的再认识

由于素质教育的提出和实施,小学美术教学正在日益受到重视。然而美术学科教学法建设毕竟不及语文数 学那么完善。美术课堂教学中存在语言堆砌过多,形象提供不足,作业辅导和讲评不适当等状况,昭示我们应 尽快搞清楚小学美术教学究竟是怎么一回事。

小学美术教学是小学各科教学的一部分,前人总结的普通教育学对小学教学基本适用,普通师范对小学教 师的就业要求规定为各科都能教,有它的合理性。然而美术教学和语文、数学等教学之间存在着巨大的差异, 美术教学有它的特殊性。

下面从知识技法传授、练习辅导、作业讲评几方面谈谈对小学美术教学特殊性的认识,与同行们一起来分 析美术教学的现状,揭示美术教学的误区,使今后的工作更科学一些。

1.关于传授知识

留意看看美术技法工具书,我们发现有一个共同特点:美术知识的表述往往是前面薄薄的一部分文字,后 面厚厚的`一大半图例。这简短的文字加大量的图例,是美术知识得以流传的习俗,而决不是因为美术家做不成 大块文章,只好以美术作品充塞工具书。我们可以从这样一种特殊的表述方式中领悟到,美术知识的传授固然 离不开语言文字,但那些只有用眼睛去看和用心灵去感受的“美术语言”,只能由美术作品去说话,用语言作 注解有时会说不清道不明。如果把美术和其它学科作横向比较,语文课中语言的运用是至关重要的,因为语言 文字本来就是其学习内容;数学课中语言则是传授数学知识、进行数学思维的首要工具;在美术课又是另一番 景象,形象成了传授知识的首要角色。形象作为美术知识的载体呈现在学生面前,能直接传播美术知识、技法 的“形象语言”。语言固然也可以传递美术信息,且必不可少,但它毕竟只能用语言符号描述形象知识,相对 于用形象直接传授美术知识,它就显得间接乏力多了。唯其如此,在美术课中,作为传授知识的工具,课堂用 语应为形象服务,因为我们所从事的是美术教学,是视觉形象,而不是语言文字或其它。

传统美术教学已把精讲多练列为重要特点,对精讲和多练引起重视,这是对的,但对发挥美术作品的直接 传授知识作用尚认识不足,不够重视。课堂教学中老师手拿课本讲上十来分钟,然后学生照课本依样画葫芦画 上半小时了事的情况比比皆是。如此,那些只有用眼睛去看的知识,学生就难以得到了,至于发展视觉感受能 力、审美情趣的培养更是谈不上。试想,美术课充斥口头语言的讲述、讲解、谈话、讨论,却抽去了形象的提 供,抽去了让学生感受造型艺术作品的视觉思维活动,抽去了直接从美术作品中获取知识的机会,那还剩什么 呢?如果标签贴错了,那只会压抑而不是推动美术教学,在这里我要强调的是,美术教师的注意力应保持在直 接的视觉观察,对美术作品的目力接触,学生自己对美术实践的体验,直接的美术体验才是美术教学值得讨论 之处。我之所以坚持这一点,就是因为将注意力转移到美术作品其它方面的诱惑力既强大又普遍。美术作品的 体验很难用语言表述,很难抓住,也很难评价,而用语言表述作品中有些什么东西、作品表达了什么意思则要 容易得多,因此很多老师便将精力投于此道。实践证明,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制备具有审美价值的美术作品 作为教具,引导学生从具体作品中可以看到的东西出发,也就是从作品所传达的表现内容的特定感觉出发,充 分地感知对象,同时以作品讲评,启发谈话的简炼语言讲解知识要点,是体现美术教学特殊规律的好教法,这 种引导学生在观赏对象中“看”到美术知识的教学活动,理应成为美术教学的重要方法,它对于培养学生的审 美情趣、传授美术“双基”,提高运用形象表达感受的能力,提高美术素质,具有一举多能的功能。

&nb

[1] [2] [3] [4]

篇12:走出排量误区

走出排量误区

我是学发动机的,首先从我的'专业角度来说,小排量车比大排量车省油这是没错的,但这点往往仅限于理论.排量大意味着每冲程进气多,进气多自然需要多喷油来配合,因而从理论上讲大排量比小排量耗油.在一般的发动机测试中,所测出的油耗都是在稳态下测出的.

作 者:刘系  作者单位:北京理工大学涡轮增压实验室 刊 名:汽车观察 英文刊名:AUTOMOTIVE OBSERVER 年,卷(期): “”(9) 分类号: 关键词: 

篇13:如何走出求职误区

如何走出求职误区

“求职今日意如何?择业艰难百战多。围城座座旌旗展,问君欲乘哪趟车。”这首打油诗是NCR金融系统(中国)有限公司人力资源经理汪大正先生在北京大学对毕业生进行就业指导时的即兴之作,众多与会者认为这首诗道出了心中的困惑与无奈。

企业究竟想用什么样的人?毕业生如何择业?笔者有幸请汪先生当面答疑解惑。

忠告一:企业看重的不是你的求职技巧

“目前的一些就业指导,往往只是给毕业生介绍一些用人单位的具体情况,缺乏给予求职者思想或观念的一些指导与点拨;而一些有关求职的书籍则使毕业生过于关注应聘技巧,这有百害而无一利。”汪大正举出了个例子:某公司有个职位空缺,一位求职者依照所了解的求职技巧如法炮制,故意表现得很外向,却适得其反。因为这个职位隶属财务部,需要有精通专业知识、做事踏实,而此人的表现只能证明自己不适合在这样的团队里工作。就算一些毕业生凭借面试时的着意表现进入了企业,但如果工作态度有问题或能力不够也还是面临被淘汰出局的危机。更何况面试确实带有一定的偶然性,就象歌手大手大赛中由于多种原因获奖的并不一定是实力最强的人,因此求职者不能将职业成功的宝都押在求职技巧上。企业更多关注的是求职者对专业的理解程度和工作态度是否认真。毕业生最好是更多注重自己的全面素质,将本色的自我展现出来。所以择业时,除了了解用人单位的具体情况外,应该多关注当今社会对应聘者专业素养、工作态度和个人素质有哪些客观要求。万万不要凭借“求职就这几招”敲开事业成功的大门。

忠告二:小马过河要知己知彼

童年时小马过河的故事今天对求职者仍有启迪。小马过河不能听老牛的,也不能听小松鼠的,只有自己试一试水深水浅再定夺。这是汪先生的忠告。尽管择业时是双向选择,但对工作经验为零的大学生来说,选择的自由更多在用人单位一方。“车”上的“座位”有限,而求职者的数量却远多于此。刚走出校门的大学生切忌将择业过于理想化,面对生存和发展的问题,需要给自己切合实际的定位。尤其刚刚步入社会的大学毕业生,首先要解决的是生存问题,然后才是发展问题。不少人考大学填志愿时很清醒,先把自己最想报的志愿学校列出,然后退而求其次。但择业时却有点发烧,宁高勿低,非著名跨国公司莫属。汪先生告诫刚毕业的大学生:“你可以效仿盖茨,但你毕竟不是盖茨。他找到了适合他自己的路――弃学从商,他成为了世界首富;你未必行。”

忠告三:如何度过“水土不服”的适应期

新工作的大学生与老同学聚会谈得最多的话题莫过于对工作单位的抱怨,现有的工作如何不适合自己。汪先生形象地将其比作刚学骑车的人。如果一个人还没有学会骑车,给他什么样的车他都会摔跤,原因在于他还没有掌握骑车的技巧。因为从熟悉的学校环境到陌生的工作环境,需要一定的“适应期”。不仅如此,用人单位也是在用要求员工的.标准来要求新人,对于新人来说,自然压力不小。不过不该只看负面的东西。试想是谁使刚毕业的大学生实现了工作经验的零的突破,其实就是让他抱怨不停的第一家录用单位。因此对第一个接纳自己的单位应该心存感激。

忠告四:职业时髦不可追

穿着追时髦,择业也有追时髦的。哪个行业热,就向哪个行业钻。不过有一热就有一冷,热门行业也会冷下来。不少人抢着进入IT业,不愿进传统行业。孰不知象美国那样的发达国家也没有放弃发展传统行业只重IT,加入传统行业的人也大有人在。放弃自己的专业改行等于砍掉了自身优势。当个人的专业所限不能马上进入热门行业时,最好量身择业。据汪先生介绍,公司有几位机电专业的工程师,他们没有放弃所学,盲目跟风,而是立足本专业,脚踏实地学习。目前,这些人不仅积累了丰富的专业经验,而且计算机应用水平和英语水平也有很大提高,成为公司不可多得的技术骨干,已被送往国外接受管理培训。因此汪先生建议所有刚离校的大学毕业生只把求职看成自己走向事业成功的第一步,充分认识到事业成功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就象一场马拉松比赛,不能靠一时的幸运。开始跑在前面的未必是最后的优胜者。因为比赛需要耐力和韧性。人生也如此。

相关专题 电化教学误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