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探究式学习论文

小玩 分享 时间: 收藏本文

【简介】感谢网友“小玩”参与投稿,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探究式学习论文(共13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篇1:小学语文合作学习教学论文

小学语文合作学习教学论文

一、合作学习的教育意义

在课程改革的大背景下,合作学习对于中小学教育教学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有利于语文课程改革实施的深化

在育人方面,课程设计是总的指导,体现了教育的价值取向,制约着教师的教学活动,同时对于学生的成长以及教学质量的提升有着深刻的意义。随着教改的不断深化,教学方式也需要相应的做出调整。合作学习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方式,与最新颁布的《语文课程标准》所提倡的基本理念有着一定的联系,因此,合作学习是实现小学语文教学目标的最优途径之一。在语文课改中,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是一个很重要的方面。由于语文课程具有非常强的实践性,学生在语文学习中,不单单是接收知识,而且还要积极的参与,通过这种积极的参与来达到课程改革所要求的目的。合作学习这种方式能够最大限度的弥补传统教学的不足,能够让每个个体都能积极参与,从而实现对语文知识的掌握与运用。这与语文课程改革的目标是相一致的。

2.有利于课堂氛围的改善与活跃

传统小学语文课堂,基本上是“灌输式”的教育,以传授知识为目的,老师主动学生被动,这样的教学方式不利于学生对知识的灵活运用,久而久之,学生就成了只会接受知识的机器,这与我国语文课程改革所要求的目标是不相符合的。合作学习这种方式,能够更好的处理学生和学生以及学生与教师之间的关系,使得学生改变传统的学习方式,加强相互交流与合作,来提升学习的自觉性。良好的课堂氛围有助于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而达到提升教学质量的目的。通过合作学习,学生之间相互交流,活跃了课堂气氛,培养了学生相互合作的能力。

二、教学中运用合作学习的具体措施分析

1.加强学生对信息的整理

作为语文教师,在进行语文课程教学之前,应该分配给学生一些任务,让学生自主的对相关的信息进行收集,从而提升所搜集的信息的价值。运用这种方法,可以让学生逐渐的养成收集信息、整理信息的习惯,不断开阔学生的视野,增强学生对语文课以及课文的理解能力。由于语文课包含的信息量很大,每个学生不可能搜集齐全,因此,通过这种合作学习的方式,使得不同的学生之间共享各自搜集的信息,与此同时,学生个体也能够学习到更多的知识,促进学生对所学内容的全面理解与掌握。因此,作为语文教师,上课之前,应分配相应的任务让学生自主的去完成。例如,在学习六年级上册《詹天佑》这篇课文之前,教师可以给学生布置这样的任务:

(1)搜集居庸关和八达岭两座山的地理位置以及历史;

(2)针对这两种不同类型的山势,通过画图模拟出中部凿井法和两端凿井法;

(3)小组合作表演火车沿人字形铁路路线的行驶方法;

(4)通读课文,初步了解本文所体现出来的意义。学生通过对相关资料的搜集和整理,不仅能初步体会出詹天佑杰出的设计才能和创新能力,同时对于八达岭和居庸关的地理位置和历史也有了一个了解。在正式上课时,不仅课堂氛围活跃,而且学生之间通过相互合作交流,拓宽了原有的知识面,达到了一举两得的效果。

2.促进学生相互交流的力度

传统语文课堂上,学生往往处于被动的地位,互动的机会不多。运用合作学习方式进行教学时,教师应该将课堂留给学生,增强学生之间互动的频率,让学生能够体会到互动学习带来的乐趣。作为教师,上课时不但要让学生处理好相互之间的关系,而且要对于学生之间的互动学习进行正确的指导,从而更加明确的完成既定的学习目标。例如,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将班级内的学生分成若干小组,小组内的学生之间通过学习,以完成教师布置的任务。小组内由于每个学生都搜集了各自不同的信息,因此学生之间可以进行信息共享,以弥补每个个体知识不足的缺点。通过合作学习,学生对于自己的不足能够有着清醒的认识,进而在合作学习中弥补自身的不足,不断完善自己。此外,在合作中,每个小组也应该充分的明确自己的任务和责任,遇到问题时,要相互协商,密切配合,共同解决。

3.安排课堂实践,提升学生综合能力

语文教学不单单是传授知识的`过程,同时也是运用知识的过程。新课改要求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因此,运用合作学习方式,能够将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小学语文课文大多数是趣味性较强的文章,一些课文完全可以通过学生表演实践来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例如,语文课堂上,可以让学生进行分角色表演。对于一些趣味性很强的课文,教师可以对课文进行改编,设置不同的角色,让各个小组内的学生分别担任不同的角色。这种带有实践性的教学方式,能够最大限度的展现学生动手能力的一面,与此同时,在表演中,学生必须进行相互合作,这样也提升了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此外,还有一些关于自然风物的课文,教师完全可以将课堂搬到野外,让学生充分的接触大自然,在不断的相互参与中提升学生的合作意识。

三、结语

综上所述,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化,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时所运用的方法也必须进行相应的调整。合作学习作为一种新的语文教学方式,对于小学语文教学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平时的语文教学中,应该将这种方式融入到教学中去,进而达到提升教学质量的目的。本文首先阐述了合作学习的概念,进而论述了其教学意义,最后比较详细的分析了进行合作学习的具体措施。期待这些措施能够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对我国小学语文教学改革能够产生积极的影响。

篇2:语文学习小学语文论文

语文学习小学语文论文

一、培养小学语文情趣课堂文化的具体策略

(一)讲好开头,导入情趣

要提升小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在语文课堂开始之前,语文教师要做好充分的备课准备,以便于能够有一个好的课堂开头,在课堂的伊始阶段就牢牢地把控住学生的学习情绪,提升学生学习语文知识的效率。针对这样的情况,在语文课堂开始导入课文的时候,教师要巧妙地进行对导入方法的设计,寻找出贴切的方式,以便于能够迅速吸引住学生学习语文知识的注意力,让学生充满兴趣的进行课堂听讲。本校语文教师集思广益,创造出了多种课文导入方法:有通过介绍典故来导入课文,有通过解决问题的方式来导入课文,有通过在课前播放相关视频来导入课文,有通过介绍背景故事来导入课文,有通过创造学习情境来导入课文,还有通过设置悬念来导入课文等。无论是哪种导入方式在实际教学过程中的运用,教师都应当根据课文的教学需要、学生的具体情况,并结合课堂上的教学情境,合理地选择课文导入方式。例如,某教师在执教苏教版语文第六册《花瓣飘香》一文时,设计了这样的开头。首先,实物导入,激发兴趣。出示月季花,先让学生闻一闻,说说味道怎样;再让学生摸一摸,说说感觉如何。教师:就是这娇艳、清香的月季花,引出了一段动人的故事。然后,媒体渲染,营造氛围,听课文配乐朗读,看多媒体演示月季花、小女孩摘花瓣的图片。教师:请同学们思考思考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课标指出,阅读教学“要利用阅读期待、阅读反思和批判等环节,拓展思维空间,提高阅读质量。”一上课,教师手持娇艳欲滴、芳香醉人的月季花走进教室,让孩子们闻一闻、摸一摸、说一说,此情此景,既调动了学生的多种感官,又牵动了学生的阅读期待,从而自然引发了学生由实物月季花对课文内容的关注。学生带着浓厚的兴趣,走进了今天的语文学习。而优美的音乐,生动的画面,娓娓的范读,使学生全方位地直接接触学习材料,营造了课文所描述的氛围,为本堂课学生自主地朗读、感悟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二)诵读课文,提升情趣

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深度挖掘出课文蕴含的意境,引发学生学语文的兴趣。例如,嫦娥奔月的凄美,普罗米修斯盗火的悲壮等,在教学的过程之中,教师应当首先让学生对文章进行熟练朗诵,毕竟“熟能生巧”。而教师的任务便是如何组织引导学生高效地朗读课文,让学生通过对课文的诵读,充分体会到这些文章背后蕴含的深厚感情和美妙意境,进而提升学生学习。就现在的课堂来看,教师在朗读上的指导多停留在变换多种形式的机械复读而已,指导流于形式或者没有目标。而一些名师却恰恰能在朗读指导方面做出不一般的成就。例如于永正老师执教《再见了,亲人》时的朗读指导(片断):师:(一生读完“抢救伤员”这件事时插话)这件事很感人,感情不容易表达,听于老师读一下。师:大家注意了没有?“当您回去抢救小孙子的时候,房子已经炸平了。”这句话中间有个逗号,可老师为什么停了那么长时间呢?生:房子炸平了,小孙子炸死了,心里很悲伤,所以停了很长时间。生:志愿军说到这里心里很难过,说不下去了,所以停了很长时间。师:对了,理解了,感情体会出来了,也就能读准了。于老师的指导从范读与感悟入手,让学生体会读中停顿所包含的情感,很朴实,无花样,但是读的感情、读的思维却向纵深发展。由此可见,有效的指导朗读,应体现在学生通过指导,能于朗读中再现课文所描述的事物或情境,能于朗读中逐渐融入自己的领悟和情感,并把在品读过程中感悟到的潜藏在文字背后的思想、哲理,以及难以名状的情感和体验通过抑扬顿挫的朗读和背诵表达出来,释放出来,最终实现课文语言的内化,并于朗读实践中培养自己的语感。同时通过老师的朗读指导,提升学生的朗读水平,催化学生对文本的品读与理解,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而要想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提高朗读指导的有效性,就必须有师生情感的共同投入。而这种情感是离不开教师的有效指导的。

(三)把握主旨,掌握情趣

教师要善于抓住文章的中心思想,并善于挖掘隐藏在文字背后的思想感情。在语文教学过程中,通过对语言文字的感悟从而激发思想共鸣,是进行小学语文教育的核心阶段。具体来说,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介绍文章中蕴含的思想感情,拨动学生的.思想,触动学生的情怀,勾起学生对语文知识学习的兴趣,激发学生自主思考和自主学习的动力和积极性。

(四)剖析文章,激发情趣

教师要擅长利用对教学内容的剖析来让学生体会到语言的意境美。具体来说,当学生对于课文内容有了一定的了解之后,教师要再进一步挖掘蕴含在语言背后的情感,深入分析文章深藏的意境,让语文的意境美在学生的脑海之中再现,让学生在体会语文意境的同时,感受到语言文字的美感。

(五)分析特点,培养情趣

在进行小学语文教学的过程中,为了吸引学生学习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情趣,就需要教师还要在进行小学语文教学的过程之中,充分考察学生的实际特点,有针对性开展教育教学。小学生是具备着一定的语文基础知识的学生群体(小学生经过小学语文学习,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思维尺度,许多的名人作品小学生已经开始涉猎,其也正在逐步形成自身的思维意识和价值观念)。在这样的背景下,教师就要充分利用好小学生求知欲强、想象力丰富的特点,在教学的过程之中,故意留下一些知识不进行讲解,那些好奇心强的学生就会在课下主动去查询这些知识,进而提升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升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

二、结论

综上所述,为了有效培养小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就需要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之中,善于挖掘语文课本中的各个知识点之中的深刻内涵,并在教学的过程中,不断总结出学生的兴趣特点,寻找出最合适的小学语文兴趣教育方法,让学生在享受语文学习过程的同时进行语文知识的学习,有效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

篇3:小学语文教学论文

小学语文教学论文实用模板

小学语文教学论文:如何提高小学语文课外阅读有效性=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实施有效的课外阅读必须了解和遵循小学生阅读心理;激发和驱动小学生阅读需要;引导和提高小学生阅读兴趣;培养和优化小学生阅读习惯。

书既是益友,更是良师。读书可以使学生的各项素质得以完善与发展。因此,笔者以为,必须加强小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特别是课外阅读能力的培养,让小学生学会阅读,成为学习的主人。现结合笔者多年来开展阅读教学和阅读指导的工作经历、成效及个人感悟等,就如何提高小学语文课外阅读的有效性试做如下探析。

一、语文阅读的意义及要求

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这就告诉我们:阅读的重要意义在于:不学会阅读,我们如何在信息量急剧膨胀的信息时代去获取有价值的内容?没有阅读,从古至今一切科学的论断、经典的美文、精辟的思想如何被我们吸收并发扬光大?不重视阅读的教学,一切该具备的阅读能力又如何被学生掌握?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语文阅读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

具体来讲就是:“欣赏文学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对作品的思想感情倾向,能联系文化背景做出自己的评价;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这些能力绝不是一、两节语文课的教学就能实现的,必须要结合大量的课外阅读。这种阅读要求事实上已经是对学生进行综合文学素养的培养,绝不是简单的只要读懂就行了。阅读过程是一种智力技能的体现,所以还要求学生能准确而迅速地从书面材料中获取有效信息,也就是我们常讲的阅读技巧的掌握。因此,要有效的阅读,就必须提高阅读者阅读的速度、方法,选择、筛选阅读材料的能力,以及提高阅读者在阅读中所需要的理解、分析、综合、鉴赏、评价等方面的综合能力。这一切均有赖于实施科学的阅读指导。

二、提高阅读有效性的途径

(一)了解和遵循小学生阅读心理

教师是教学过程的组织者和指导者,“教”的输出要以“学”的回馈为依据, 所以教师要重视学生的学习活动,充分动用和协调学生的各种心理机制以提高其学习效率。小学生处于学龄初期( 7 岁到12 岁),该年龄期的学生一般说来很乐意并很有兴趣去掌握新知识、技能和技巧,他们渴望学会阅读,他们在认识中的特点,表现在感知上有较强的情感性,有插图的书,教师的描绘性语言,都能很快引起他们的反应。他们最先识记的并不是最本质的'东西,而是对他们产生最深刻印象的东西。随着学习的深入,他们逐渐形成一些正确的社会情感( 如爱国、崇尚勇敢、乐于助人等),并以此来评价作品、评价人生。教师在指导学生阅读时,注意到这一点是十分有益的。如何遵循着“感性——理性——再感性——再理性”的阅读心理程序来发展学生的认知,使之对阅读材料有较深的理解,这是教师首先要研究的问题。因为小学生年龄小,所以在阅读理解过程中只能按照由文字到思想、由形式到内容、由部分到整体的心理过程来组织阅读教学和开展阅读指导。

(二)激发和驱动小学生阅读需要

阅读需要是人进行阅读活动的动力源泉。现代社会信息传递频繁,语文的交际功能日益明显,所以社会生活需要小学生从小就强化自己的知识、智力与精神素质,这就是外部的驱动力;作为教师,更应该促进小学生阅读的内部驱动力,使之产生自身的阅读需要,即进一层的阅读动机。教师要对学生多问几个为什么, 以诱发其阅读的欲望,激发他的阅读兴趣,驱动阅读学习。但这还是一种短期的、易受影响的阅读动机。教师更重要的是抓好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教育,使小学生初步形成理想、求知欲、审美趣味等深层的长远的阅读动机,使之发挥更大的动力作用。

(三)引导和提高小学生阅读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对阅读有兴趣,就为学生持续阅读和提高阅读能力提供了内因条件。小学阶段的学生心智仍未成熟,很多时候他们的思考、行动都带着许多非理性的成分,排除家长与老师的压力,兴趣往往是维系他们持续不间断地从事某项工作的重要因素。因此,如何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是决定学生能否提供阅读能力的关键。

要想激发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当然,要选择合适的书籍。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要选择对于他们年龄和学习都适合的,同时也是让他们感兴趣的书来读。古话说的好:阅读一本不适合自己的书,比不读还要坏。我们在选择课外阅读物的同时,也要衡量一下,对自己有没有益处,是不是自己当下最需要的。现今出版物多的数不胜数,稍有不慎,就会选择错误。所以在学生选择课外读物的同时,我们还要指导他们如何选择适合自己的,不能盲目的阅读。

第二,可以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以此来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比如开展诗歌朗诵,辩论赛,交流会等,让学生能亲临活动中,参与到活动中,如知识竞赛这样的活动就能完全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参与的同学肯定是在课下做足了准备的,观看的同学也能从中获益。如在美国的教育教学过程中,校方经常邀请一些知名人士到学校与学生一起阅读书籍,这样可以带着崇拜的心理去阅读,从心里就产生了这种兴趣。另外,还可以以黑板报的形式把一些课外小常识记上,每天都要更新,要让不同的学生对其修改、编辑,学生们会以好奇的心理去看、去记、去思考,从而提高他们的阅读积极性。

(四)培养和优化小学生阅读习惯

习惯是在长时期里逐渐养成的一时不易改变的行为、倾向或社会风尚,是由多次重复而达到的带有稳定特点的自动化的思维或行动方式。因此,小学阶段学生的阅读习惯养成显得尤为重要。

第一、阅读从培养朗读习惯开始。绝大部分学生在自己生活的环境中,都会受到方言的影响,要注意培养学生用普通话诵读的好习惯。无论是读课文,还是读课外书都自觉地使用普通话,这样有利于将来的交流。朗读应做到口齿清楚,声音响亮,态度自然大方;要字字入目,句句过心。朗读要在“正确”的基础上逐步达到“流利、有感情”,要有轻重起伏,力戒唱读和一字一顿地朗读。

第二、注重默读习惯的逐步养成。生活中人们阅读的常见形式是默读,默读比朗读更便于集中精力思考,过去所说的“一边读一边想”,主要指的是默读。默读是一种习惯,也是一种能力。如果能做到不出声、不指读,就可以提高阅读的效率。“少小如天成,习惯成自然”。在美国的一些中小学校里, 一直推行着持续默读的阅读教学方式。其大致的做法是:每天抽取10—15 分钟的时间,在教室里由学生自行挑选想看的书籍、杂志或报纸阅读,老师不提问,不要求写读书笔记,也不做分数纪录,其目的是激发学生自行阅读的动机,培养终身阅读的习惯。

第三、养成“喜爱图书、爱护图书”的习惯。“喜欢图书、爱护图书”不仅仅只是一种阅读习惯,它还可以理解为一种良好的生活习惯,一种勤俭的作风,一种美好的情操和健康人格的体现。就阅读习惯而言,这里的“喜爱”包括收集到、购买到自己喜爱的图书,还包括使用好、保管好图书。这里的“爱护”包括给图书包书皮,阅读时小心翻阅,将损害的图书装订好、整理好,不丢失图书,不在图书上乱涂乱画等。尊重作者、编者的劳动。阅读是个反复的过程,有些课文、有些图书要读好多遍。读过的图书还可作为一种资料保存以供今后查阅;有些图书还可以作为一种收藏或种纪念。

总之,语文学习是一个长期的过程,贯穿人的一生。学之有道,则能事半功倍。合理地阅读,正确地阅读,能有效地促进学习,培养学生的优良品质,提高其探索精神以及创新精神。让我们通过阅读,畅游书海;让我们的语文阅读闪动灵光,绚丽多姿!

【参考文献】

[1]李夕建. 加强阅读教学提高学生素质[J].大舞台,(4)

[2]陈淑贞. 关注低年级学生阅读兴趣的培养[J].福建论坛,(3)

[3]卢凤英.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实施策略[J].企业家天地,2007(6)

篇4:小学语文教学论文

小学语文教学论文字

一路欢歌一路笑,新课改已经走过第六个年头,小学语文教学的前途何在?

看看我们今天的语文课堂,的确存在着许许多多形式主义的东西,为了追求让学生做“主人”,就抛开文本,无休止地辩论、争论,结果越扯越远;有时候,我们也把课堂上大量的时间用于交流、展示学生搜集的资料,放着最好的课本资源不用,还美其名曰:“自主、探究式学习”;有时候,我们也会过于迷信多媒体教学,把课前备课的精力主要用在课件的制作上,妄想用富于变幻的声像吸引学生,然而,这样的课堂留给了学生短暂的感官刺激之后,并没有给学生留下什么深层次的东西,反而背离了语文学习的本真。

小学语文教学须倡简,语文课堂须找回本真。然而,语文课堂应该怎样倡简?

我认为,语文课首先应该有简明的课程目标和课时目标。所谓课程目标,是就语文学科本身而言的,我们做教师的,要给予学生什么?那无非就是要使学生学到终身学习所必备的基础知识与技能:识字写字、读书背诵、写作、口语交际、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这些都是语文学习的基本功,也是关系到学生终身学习与发展的。所以,作为一个语文教师,每一堂课后,我们都应该问一问自己,这节课,我都为学生做了什么?学生基本的语文素养是否得到了切实提高?就拿写字来说,有的老师认为那是低年级老师的事儿,我是中高年级老师,我便只管教授阅读的`方法就足够了……看看我们的学生写的字,结构失调,笔顺颠倒,是谁造成的?那恐怕要问我们语文老师自己了。近期参加了一次教学观摩会,这次观摩课上,给我印象最深的是几乎每个授课教师都是伏在黑板前,认真、工整地书写课题,给学生以示范;教师有目的地引导学生写好笔画较多的字,这样的景象也经常出现在高年级阅读教学中。小学语文是给孩子的未来打基础的,对孩子基本功的培养,听、说、读、写这些基本技能的训练绝不能放松,我们在追求课堂生动精彩的同时,这简明的课程目标不能忘记。勿因善小而不为,凡是对学生语文学习有利的小事,我们应该经常做,认真做。

再说课时目标,我们的一节语文课只有四十分钟,你设计的目标越多,平均分配给每个目标的时间就会越少,水过地皮湿的效果自然不会太好,与其囫囵吞枣,不如细嚼慢咽。那么,课时目标的重点应该放在哪儿?那就是落实好一个“读”字。

其次,语文课应该有简单的过程和简便的手段,那就是以读为主,读中导悟,读中见悟。

我认为,小学阶段的语文学习主要是对语言的学习,小学生有他的年龄特点,他有自己的理解程度,所以,讲的内容一定要注意一个“度”字,如果我们大讲主题思想、写作特点,这些东西一旦超过了学生的理解程度,那他只好囫囵吞枣,我们也只能是事倍功半。既然讲多了、讲深了没用,我们何不把更多的经历用在读书上。课文就是最好的课程资源,不好好利用,岂不可惜?语文课上,让学生有更多的时间面对文本,诵读文本、感悟文本,让学生由不会到会,由不会学到会学,由浅认识到深认识,从而真正实现新课标提出的知识和技能、方法和过程、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的目标。

要读书,该怎样读?平时,我们课堂上也布置读书,可是学生自己只是读一两遍就放下书,或交头接耳,或无所事事。学生要读书,而且要读进去,关键要靠教师的引导。所以,课堂上,老师要积极地创设读书情境,有效地带领学生从读中感悟,再把感悟读出来。

以下几种方法还是十分有效的:

(一)让学生带着问题读书。在学生读课文的同时,以一个恰当的问题布置下去,这个问题可以是认识全文的关键,更多的则是教师下一步讲课的由头,带着疑问走进文本,消除了漫无目的读书的现象,在寻求问题答案的过程中学生充分理解了语言,加深了对语言的感悟。如《给予树》一课中,徐慧颖老师给出这样的问题:“课文中写了谁?谁给你的印象深刻?”这样一个问题让学生对于故事中的人物有了先入为主的印象,为后面的讲授打下了基础。再如《搭石》一课中,韩秋云老师提出的问题是:“什么是搭石?”,这个问题恰恰是韩老师接下来讲课的由头。

(二)句段的比较阅读。备课中,老师精心选择一些在表情达意方面起重要作用的词语,让学生去掉这些词语读一读,在两相比较中加深对句意的理解,由词语到句子再到段落,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对一个段落的理解有时会因一两个词语而升华。如王旭老师在执教《猫》一课时,把“说他贪玩吧,的确是呀,要不怎么回一天一夜不回家呢?”一句中的“吧”“呀”“呢”三个语气词拿掉,让学生读一读,看有何变化?老舍先生对猫的喜爱之情立刻清晰地呈现出来,效果十分明显。

带着问题读,比较阅读都体现了语文教学中读的主体地位,在读中学生有所感悟,实现了读中导悟,感悟出来了,接着就应该趁热打铁,创设情境,让学生把自己的感悟通过读的形式读出来。

(三)恰当的引入其他的教学手段──多媒体、表演等,让学生进入情境,读中见悟也就容易实现了。刘娟老师在讲授《鼎湖山听泉》时,先让学生听泉水的声音,再看美丽的图片,然后再出现文中写泉水的片断,在潺潺的泉水声中,学生面对优美的画面,书声响起,全场的人似乎都走进了天籁人籁之境。

音乐越来越多地走进了语文课堂,在一段适合语段特色的音乐中,或教师范读,或学生齐读,语言的魅力显露无遗,在这样的情境中,学生怎能读不出感悟,读不出意境来?

扣读导悟,读中见悟,语文的学习如此简单。

简明的目标、简约的内容、简单的过程只需要简便的手段,引领每一个孩子走进文本,在识字写字、读书背诵、写话交际这些最简便而又最实在的教学手段的使用中完成对语文的学习,去掉了浮华,摒弃了浮躁,读出了本真的语文,上出了真正的语文课。(作者单位:山东省青州市实验小学)

篇5:小学语文教学论文

最新小学语文教学论文精选

开放语文课堂,彰显学生个性

吕鸿鹏

(甘肃省泾川县罗汉洞乡吕家拉小学)

俗话说:“文以载道。”语文教学担负着传承祖国文化与民族精神的任务,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有这样的要求: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要积极构建开放式语文课堂。可是,由于受传统教学思想的影响,我们的课堂仍然存在“一言堂”现象,学生毫无生机与活力。作为一名一线教师,应该在教学过程中运用新颖的教学方法构建开放语文课堂,彰显学生个性。下面是我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几点尝试,仅与大家共勉。

一、树立开放教学理念

教师作为开放课堂的组织者,在课堂教学中扮演导演的角色,学生才是课堂的主人。因此,在学习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时,我总是积极更新教学理念,彻底打破教师“讲”、学生“听”的传统模式,重新摆正自己的位置、学生的位置,并积极践行素质教育要求,培养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自觉性和创造性。例如,在学习《雪地里的小画家》《小白兔和小灰兔》《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等课时,我根据学生的学习个性、学习兴趣和学习方法等,从他们的实际出发,解放学生身心,让学生走出教室,奔向广袤生活天地去体验、去感受。

二、采用开放教学方式

开放式教学是摆脱僵化、固定、权威教学方式的一种形式,就像教育家陶行知所说的那样:要解放学生的头脑、空间和时间,让他们得到充分的自由,从自由生活中受到真正教育。新课程理念强调教师不能用自己的经验代替学生的理解,教学中不能苛求课堂纪律严肃统一,而应创造条件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教学。因此,在学习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时,我总是运用各种方法开放教学形式,让学生在探究中获取知识。例如,在学习《狐狸和乌鸦》时,采用了课本剧表演的形式;在学习《鲁滨孙漂流记》时,运用了多媒体播放形式;在学习《有的人》时,运用了辩论会的形式。开放教学形式是一种有计划、有组织的`活动形式,这种学模式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彰显了学生的个性。

总之,小学语文课堂教学需要精心构建开放式课堂,只有这样,学生才会走进“大语文”广阔天地,才会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因此,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应该积极学习新课改理念,不断地丰富自己,不断地充实自己,不断地完善自己。在工作中运用新颖的教学理念和灵活的教学方法构建开放式课堂,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彰显学生个性魅力。

、、、、、、、、、、、

杨小龙。小学语文个性化教育的前瞻性思考.新课程学习,(02)。

江美玲。如何实施小学语文个性化阅读教学.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9(12)。

栾成勇。让学生的个性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得到充分的发展.江苏教育,(03)。

篇6:小学语文教学论文

一、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是营造良好氛围的前提

语文学科本身就具有较强的人文特征,教学中,教师不能违背语文的学科特性。教师要营造宽松愉悦、平等和谐的课堂氛围来体现语文的人文性特征。人与人之间本来就是平等的,师生之间更应该相互尊重、相互信任、互相帮助、互相促进,以形成团结一致、共同发展的良好势态。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才能以最佳的状态投入到语文学习中去。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乃师生关系和谐发展的基石、师生沟通心灵的桥梁。曾记得《列夫托尔斯泰》一文中描写托尔斯泰眼睛的一段话:“这对珠宝有魔力,有磁性,可以把人世间的物质吸进去,然后向我们这个时代放射出精确无误的频波。”学生对此感到疑惑不解。此时此刻,我便想到了《西游记》中各位大仙的兵器,并以此来激起学生的兴趣。我说道:“难道托尔斯泰的眼睛能像太上老君的宝葫芦、金角大王银角大王的金角一样能把世界上的物质吸进去?”学生齐声否定后,我又问:“我的眼睛能把语文书吸进去吗?”学生答:“不能。”笔者一本正经地说:“我说我能!我能通过眼睛把这本书的内容记到我的脑海中去。所谓‘吸进去’就是指将知识记入脑海中。”我接着再以好差两生的评价让学生领会了什么是“放出准确无误的频波”。最后,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让学生自己概括对该句话的理解也就水到渠成了。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明确指出:“创造力最能发挥的条件是民主。”只有在民主、平等、宽松、和谐的氛围中,创造力才能得到开发,学生才能积极主动参与教学。教师要放下“唯师是从”的尊严,尊重学生的人格和个性,建立新型的民主交流、教学相长的师生关系,多给学生展开想象的时间和空间,多给学生发表意见的机会和自由。教师要重视语文课堂教学氛围的营造方法,要尊重学生与众不同的想法,特别是与老师不同的意见。教师要鼓励学生敢于不屈从于教师,不迷信于权威,不盲从于教材,敢说“我认为”。只有教师彻底放开学生的手脚,为他们搭建自由表达、自由活动的舞台,让他们尽情的想象,尽情的表达自己的想法,最大限度地发挥自身的聪明才智,其学习效果才能达到最佳,课堂氛围才能良好。

二、动手操作是调动课堂气氛的抓手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儿童的智慧在他的手指尖上。”教育家短短的一句话道出了实践操作的强大力量。由此可见,在课堂教学中很有必有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意识。如为了给学生创造一个浓厚的读书氛围,我让学生自己动手布置教室。学生通过想象、查阅资料、合作、动手操作,在很短的时间内使我们的教师变得书香四溢。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不仅锻炼了的动手能力,而且锻炼了思维能力。

三、多媒体技术是营造课堂氛围的助手

多媒体技术融声形于一体,在辅助教学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它可以将教学内容以多种形式呈现出来,给学生以生动形象之感觉,从而极大地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虽然多媒体辅助教学具有很强的优势,但是教师切忌泛滥使用多媒体,也就是说多媒体的使用要适时、适事。如在教学《芦花荡》一课时,首先,我播放了《小兵张嘎》的片尾曲,并加上旁白;同学们,刚才大家听到的插曲出自哪部电视剧?(学生回答)故事中小主人公主要活动的地点是哪里?(学生回答)同时,我适当配以旁白:白洋淀里淀水浩渺,苇田无边,水道纵横,足有两三千条,极为壮观,是旅游爱好者观光游玩的一大景点。可就在60年前,这里曾是抗战大舞台,演绎过无数个英雄传奇,今天我们就顺着孙犁的《芦花荡》去结识一位老当益壮、让敌人闻风丧胆的传奇英雄。然后,我板书课题:《芦花荡》,并紧接着播放配乐配、范读课文等,给学生直观形象、生动新鲜的视听感受。

四、教学设计是提高兴趣的保障

学生只有对教学内容充满兴趣,才能表现出强烈的求知欲,课堂氛围才能积极活跃。因此,教学活动的设计必须符合学生的心理特征。如教学《芦花荡》一课时,我结合问题情境开展小组合作教学。在学生初步感知课文内容后,我出示了两个问题:老头子最后与两个女孩儿告别时说了些什么话?老头子会因为这次失误而改变性格吗?学生看到问题兴趣便油然而生。紧接着,我让学生在事先分好的小组里展开讨论、进行探究。学生在问题的引领下讨论得有声有色。这种活动给了学生自由学习、合作学习的空间,他们可以在自己的小组内尽情想象、尽情表达,极大地调动了他们学习的积极性。

五、结语

总之,教学有法,教无定法。我们教师只要充分做好课前准备,了解学生的心理特征,就一定能寻找到营造良好课堂氛围的方法,使我们的语文课堂充满活力。

篇7:小学语文教学论文

一、正确认识学法指导的意义

语文学法指导是现代教学论的重要思想,是培养学生自学能力、提高语文教学质量的基本途径和重要保证。注重学法指导适应新课程改革的要求,顺应时代的需要,是切实提高语文教学质量的需要,也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需要。尤其在大力倡导素质教育的今天,学法指导已被众多的教育工作者所重视,并在自己的教学实践中大胆地探索着。实际教学中,由于受应试教育影响,学法指导一直没有受到足够的重视,教学中一直未能突破“老师讲,学生听;老师问,学生答;老师写,学生记”的藩篱,这显然与课程改革提倡的的精神理念相违背。教学中,教的唯一目的是促进学生学习,教师要为学生的发展着想,不仅要使学生“学会”,更重使学生“会学”。叶圣陶说过:“语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凭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练习阅读和作文的熟练技能。因此,教师要朝着促使学生‘反三’这个目标精要地讲,务必启发学生的能动性,引导他们尽可能自己去探索。”吕淑湘也说:“教学,教学,就是教学生学,主要不是把现成的知识教给学生,而是把学习方法教给学生,学生可以受用一辈子。”因此,我们在重视研究教法的同时,更要重视学法的研究,努力让学生在学到知识的同时,学会学习。诚然,作为教师不可能把世界上所有知识教给学生,但我们却能把掌握知识的方法教给学生,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这是语文教学的根本要求,也是阅读教学的最终目的。

二、准确把握学法指导的常用方法

(一)讲授法

将行之有效的学习方法直接告知学生,让学生在学习中尝试练习并反复实践,直至熟练。如理解词义句义法、概括中心法,修改文章法等。

(二)总结法

所谓总结法就是不直接告诉学生方法,而是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结合学习内容给以示范演示,使学生明确采用的哪种新的学法,并密切关注学习过程,学后引导学生发现领悟、总结归纳。

(三)示范法

利用典型范例指导,学生依照方法步骤尝试学习,达到掌握的目的。如修改病句的“读-找-想-改-读”法。

(四)对比法

教材中类似的内容要采用类化的方法,不同的内容要选择不同的学法。教师要引导学生针对文本内容对采用的学法进行比较筛选,精选出最恰当、有效的学法。

(五)迁移法

利用已掌握的学法去学习新的内容,根据内容变更创新学法。如古诗及现代诗歌均可采用迁移法学习。

(六)模仿法

教师示范,让学生进行模仿。低年段朗读让学生模仿范读、录音及应用文的仿写等。

(七)渗透法

将方法渗透融合在教学过程中,学生通过反复体验实践掌握方法。

(八)尝试法

学生在尝试自学中,教师适当点拨,在交流合作中归纳总结新的学法。

(九)还原法

对于可正反操作的双向性内容,可采用还原法。如扩句缩句、陈述反问互改等,通过双向训练,可提升学生的逆向思维能力,总结出新的方法。

三、合理设计学法指导的步骤过程

(一)示范展示环节

小学生受年龄及心理限制,逻辑思维能力较差,因而在授课起始,教师不便向学生直接讲授或灌输抽象的学习方法。若直接讲授,很难被学生接受,效果会适得其反。学生即使接受了也只是机械地记忆套搬,根本谈不上深入理解和主动应用。因此,在学法指导的第一环节,教师必须结合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通过示范演示,使学生从教师的教法中感受学法,领悟学法,让学生积累具体形象的感性认识。需要注意的是,教师在示范过程中,要切合学生实际,由易到难,由简到繁,循序渐进,不能一蹴而就,要做到过程步骤明晰,层次脉路清楚,方法鲜明形象,易于把握操作,这样学生才能从中发现和领悟学法。

(二)反思归纳环节

通过第一环节的感受了解后,学生积累了一定的感性认识,第二环节中教师必须及时引导学生对第一环节的学习过程进行简要回顾与复习,指导学生从教师的教法示范演示过程中领悟和发现学法,将学习过程中发现、领悟到的学法归纳出来,使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这样学法才会在学生的心田与脑海中扎根,从而对学法的认识更加明晰和深刻。

(三)实践运用环节

第一环节的感受领悟和第二环节的总结归纳,已为后期的尝试应用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但领悟和归纳学法只能是学法指导过程中必不可少的核心环节,而不是终极目标。进入第三环节,教师要结合阅读教学实践指导学生将领悟总结的学法大胆运用于尝试练习之中,让学生通过一定量的自学实践练习才能真正掌握学法,并不断熟练应用学法。只有这样,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得以巩固并逐步提高进而内化为学生自能读书的能力。

(四)检查巩固环节

学生通过一定量的尝试练习之后,学法是否真正被内化或掌握,还不能定论。此时,教师必须采用得力措施和恰当的方式及时检查学生对学法自学运用的效果,掌握并了解学生对学法的掌握情况。在这一过程中,检查巩固环节是不可或缺的基本环节。教师通过对学生学法自学运用效果的检查,能及时肯定学生在学法运用中取得的成绩,使学生及时获得成功的满足和喜悦,不断激励学生运用学法的的热情和兴趣,也能及时纠正学生在学法应用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引导他们在以后的学习中不断改进并逐步完善。

四、结语

总之,学法指导中教师必须充分结合教材内容和学生实际,善于把握教材中不同内容和文体的特点,结合教材内容精心设计学法指导的程序步骤,合理选用学法指导中的基本方法,只有这样,才能切实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真正实现和达到学生自能读书的目标。

篇8:小学语文教学论文

一、运用信息技术进行拼音教学

传统的拼音教学只是示范发音,学生观察模仿,反复练读,教起来费时费力,而运用信息技术后,学生普遍认为学习拼音有趣、有情、有意。如我在教学前鼻韵母、后鼻韵母时,利用多媒体课件自制“舌位图”,让学生直观地看到舌位、气流是如何变化的,接着适时、适度地加以解说,这样学生学习的兴趣更加浓厚,教学的难点迎刃而解。另外,通过“舌位图”还可以对前后鼻韵母的发音进行对照,比较异同,加深理解。这样,学生学起来有趣轻松,且省事省力。又如,在训练学生拼音拼读时,我搜集了一些学生熟悉的图片输入计算机,并对其剪辑加工,再配以音响,采用灵活多样的方法(如比一比、猜一猜等形式),对学生进行拼音拼读训练,拼读正确后音响会发出鼓掌声,拼读错误后音响会发出告知通知。这样一来,学生强烈的学习欲望便被激发出来。接着再组织讨论、评议、改正,再拼读、再评议、再改正,逐步自我完善,不仅提高了效率,还让学生直接感受到了成功的喜悦,调动了学生的主动性,达到了逐步掌握的目的。总之,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我们可以运用信息技术设计不同的练习,让学生去学习自己感兴趣的知识,以获得较好的学习效果,提高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二、运用信息技术进行识字教学

识字本身是单调而枯燥的,低年级学生的自制力占劣势,再加上单调、枯燥的识字教学,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教学效果。而低年级以识字为主,随着所学的字越来越多,学生年龄小,短时记忆占上风,遗忘率较高,学到后面的生字,前面的又忘了。针对这一情况,教师往往习惯采用挂图或卡片等辅助教具来进行教学,希望通过卡片的反复运用,加深学生的记忆,达到识记的目的,或者通过抄写、听写来加强记忆,但效果总是不够理想。反复听写过的生字词,学生还是会在下次的听写中出错。那么,怎样才能提高识字的效率,巩固记忆呢?我认为可以利用信息技术,遵循汉字构字特点,把枯燥、生涩的汉字形象化、生动化,帮助学生摸索出加减法、部首法、象形法、会意法、故事法等识字方法。同时,多媒体课件的适时演示,还能缩短教学时间,提高教学效率,让学生在短时间内深刻地记忆这些方法。如在教学“村、桃、过、跳”这几个字时,先出示:“村、桃、过、跳”这几个字,让学生观察这几个字有什么特点。学生说出村是由“木、寸”两字合在一起组成的,桃是由“木、兆”组成的。根据学生的这一发现,我演示两个字组合在一起成为一个字的动画过程,有效加深了学生的认知,达到了突出重点的目的。又如合体字可以用不同的颜色对比显示,像树、叶、林、听等合体字,部首用红色标出,鲜明的色彩强烈地刺激着学生的感观,同时闪动偏旁,加强刺激,让学生感觉认识记忆汉字不再枯燥,反而每一次都有一种新鲜感,学习兴趣越来越浓,教学效果越来越好。

三、运用信息技术有效进行阅读教学

信息技术在阅读教学中,能充分发挥自身的特点,从声音到图像,从静止的画面到生动的动画,让学生从对文章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从抽象走入具体,从而对所阅读的内容有更进一步的认识。例如,五言古诗《锄禾》:“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对于过着幸福生活,远离农业生产的一年级学生来说,根本无法理解田间劳动的艰苦,更不懂得粮食的来之不易。为了让学生认识到这些,并在今后珍惜粮食,我采用了投影教学,制作了一幅活动投影片:一位白发苍苍的老农正弯着腰、弓着背给幼小的禾苗锄草。头顶上是火辣辣的太阳,老农脸上的汗水一滴滴滚落下来。当我把这些投影展现在学生面前,教室里瞬间鸦雀无声。突然,有一个学生情不自禁地说:“这位老爷爷腰老那么动,多累啊!”接着,又出现了“还有看太阳多热,把老爷爷烤得直流汗”“田里的劳动真辛苦啊”“长大后,我要发明许多机器,为人们劳动”……当我出示一碗米饭并随老农的锄头动起来时,有些学生在小声议论:“以前我不爱吃馒头,曾把吃不完的馒头偷偷扔掉过,以后我再也不扔了。”“对,以后我们一定要珍惜粮食,每一粒粮食可是农民伯伯用辛勤的劳动换来的呀!”结果一节课下来,我几乎没有太多的语言,学生就理解了诗意,并且把诗中蕴含的道理深深地渗入了思想里,达到了预期目的,轻松完成了学习任务。

四、结语

总之,信息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作用是显而易见的,它为我们的教育教学带来了无限的生机和活力。作为语文教师,我们要利用好信息技术,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让它更好地为教学服务,推进教育教学的发展。

篇9:小学语文教学论文

一、巧用多媒体,实现生字词教学形象化

在小学的语文课堂上,识字教学必不可少。

学生们的年龄还很小,有很多字还不认识,需要老师们进行教授。

这时候我们可以采用形象的教学方法。

那么,什么是形象教学呢?所谓形象教学就是根据汉字结构读音等,对汉字进行形象的描绘,从而让学生们更加容易理解。

学生们在学习汉字的时候,有相当一部分的汉字是象形字和形声字。

面对象形字,低年级的学生们的理解能力有限,因此在学习这些字的时候会有一定的困难。

在进行教学的时候,老师们可以运用多媒体,通过网络上搜寻的图片,让学生们体会文字与实物的相似性,让学生们根据这些图片进行联想,从而让这些象形字更加容易的被理解。

例如,在讲解手、象、人这类象形字的时候,老师们可以运用网络进行搜寻有关手、足的图片以及手、足的甲骨文与现在的文字进行对比,让学生们体会文字的演变。

再如,籍、藉这两个字的辨形的时候,老师们可以让学生们看有关书籍的影像,让学生们了解古代的文字都是写在竹简上的,所以,书籍的籍有竹字头,而慰藉的藉字是草字头。

从而,学生们就能很容易的把这两个字分辨出来。

二、巧用多媒体,实现教学内容生动化

兴趣对学生们的学习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作为老师我们应该注意培养学生们对英语的兴趣。

对小学生来讲,兴趣是学生们的直接动力。

而多媒体运用在课堂教育中可以激发学生们的兴趣,让学生们爱上语文并乐于学习语文。

在小学的语文课堂中巧妙的运用多媒体可以让课堂内容更加生动形象,并且有利于巩固学生们所学的知识。

例如,在学习《富饶的西沙群岛》这一课的时候,其中的“海底的岩石上长着各种各样的珊瑚,有的像绽开的花朵,有的像分枝的鹿角。

海参到处都是,在海底懒洋洋地蠕动。

大龙虾全身披甲,划过来,划过去,样子挺威武。

这一段写出了海底的美丽。

但是学生们对于西沙群岛的了解还很少,对于这些景象很难想象出来,当然就没办法体会西沙群岛的美丽富饶。

因此,老师们可以运用多媒体在网上搜寻一些有关西沙群岛的图片以及一些小视频给学生们观看,让学生们了解西沙群岛的美丽,让学生们被西沙群岛所吸引,自然就会对作者描述的景象印象深刻。

学习热情自然也会高涨,对语文课堂自然也会充满兴趣,这样学习效率也大大提高了。

三、巧用多媒体,让教学内容更丰富

在进行多媒体教学的时候,学生们可以从各个方面学习知识,让知识不再局限与文字,利于学生们的理解,让学生们能够更加积极主动地去学习、去探索,让教学内容更加丰富。

在小学的语文课堂上,作为老师,我们不仅要让学生们了解课文所讲述的内容,让他们了解课文的思想内涵,还要让学生们学会自主学习,引导学生们主动地去读一些课外书籍,从而对课本有个更加深刻的了解。

授人与鱼不如授人与渔。

我们可以运用网络的操作方便、知识储存量大等特点,给学生们提供丰富的知识。

例如在讲《冬眠》这一课的时候。

可以根据文章的内容进行一些必要的网络搜索。

在进行制作课件的时候,可以搜集一些各种动物冬眠的图片,依据不同动物过冬的特性进行分类。

同时也可以搜集一些小视频,让学生们观看,让学生们观看候鸟的迁徙,让学生们体会候鸟为了到南方度过冬天,需要走很远很远的路,经历千辛万苦,从而让学生们树立保护鸟类的意识,要和鸟类做朋友。

篇10:小学语文教学论文

小学语文教学论文

【摘要】

在应用多媒体技术辅助语文教学时,需要教师从实际出发,结合小学生的具体情况,及时调整教学策略,给小学生提供广阔的发展空间,避免过分应用多媒体,对小学生造成困扰。

【关键词】

小学语文教学;多媒体;新课程;小学生

多媒体作为一种新兴的教学技术,越来越受到广大师生的重视。小学语文教学应用多媒体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不仅可以丰富小学生的文学视野,强化小学生的语文素养,还可以开阔小学生的思维方式,形成创新意识。但是,一堂高效的多媒体语文课,必须要有明确的教学目标,要有清晰的教学流程,还要有多种启发策略,推动小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全面发展。

一、利用多媒体引入新课,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兴趣

充满童趣和吸引力的新课引入方式,对于小学生学习语文知识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比如,讲小学语文《观潮》,我先与小学生进行互动:同学们,你们都谁去过海边?都谁看到过海水涨潮?请看过海水涨潮的同学说说那么一种什么样的景象?在听取了部分小学生的回答以后,我继续说:没去过海边,没看过海水涨潮的小学生也没有关系,今天老师就带领大家共同欣赏钱塘江大潮波澜壮阔的气势,此时利用多媒体播放钱塘江涨潮的视频。

小学生在观看视频时,不时发生惊叹声,由此可见钱塘江大潮不愧为“天下奇观”。在接下来的教学中,我告诉小学生刚才多媒体视频中的潮水景象,在课文中也有介绍,请小学生找出来。在小学生朗读了课文以后,我让小学生找出自己喜欢的语句,并于大家分享。这时有的小学生说“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那声音如同山崩地裂,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颤动起来”,还有的小学生说“午后一点左右,从远处传来隆隆的响声,好像闷雷滚动”。

二、构建多媒体教学情境,培养小学生的学习习惯

不同的教学情境具有不同的作用,我在实际教学中经常应用多媒体技术构建教学情境,一方面,让小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陶冶情操,培养语文素养。另一方面,也拓宽小学生的视野,培养小学生爱学习的好习惯。比如,讲小学语文《美丽的小兴安岭》,课文形象生动地向学生展示了一处人间仙境,便于小学生感受中华文化的悠久灿烂。我出示课件,展示小兴安岭的`四季美景,创设一种让小学生对美的追求和知识的渴望的情境,展开对课文的学习,增强学生对课文的兴趣。接下来,我带领小学生逐段的学习课文,并引导小学生交流学习感受,通过小组学习的方式,提高小学生的学习效率。为了锻炼小学生的口语能力,我还要求小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赞美一下身边的公园或者学校。通过学习课文,要让小学生知道学习知道学习的重要性,要肩负起祖国建设的重任。

三、设计形式多样的练习,突出语文知识的重难点

在新课程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师应该秉承“以人文本”的教育理念,应用多媒体设计形式多样的练习内容,有效突出语文教学重难点,使小学生在练习时也可以兴趣盎然。比如,讲小学语文《忆江南》,我在讲解完课文以后,设计了多种课堂练习题型,以巩固小学生对课文的掌握,提升小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我首先在多媒体课件中进行填空训练,如《忆江南》是唐代大诗人所写的词;“风景旧曾谙”一句中,“旧”指(),因为诗人年轻时游过杭州;“曾”的意思是();“谙”的意思是();“能不忆江南?”是()问句。

然后,利用多媒体进行选择训练,如请选出哪首诗是白居易的?

A、《赋得古原草离别》

B、《登鹳雀楼》

C、《静夜思》;

从哪一句能看出诗人来过江南?

A、日出江花红胜火

B、风景旧曾谙

C、江南好。

这样的练习方式使小学生感到轻松,改变了传统文字练习题的枯燥乏味。

四、借助多媒体向课外延伸,使语文课真正活起来

小学语文教师要充分发挥多媒体的优势,善于借助多媒体向课外延伸,为小学生带来更加丰富的语文学习体验,使语文课堂真正“活”起来,增加课堂信息量,实现课内外教学资源的沟通,全面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效率。多媒体课件以其巨大的容量,更丰富的表现形式,更直观的感受得到小学生的青睐。比如,讲小学语文《北京的春节》,小学生知道老北京过春节的习俗比较丰富,北京人在腊八这一天要熬腊八粥,还要泡腊八蒜。过年时,家家吃饺子。孩子们要买杂拌儿,买爆竹,买各种玩意儿,特别是男孩子们。除夕都要守岁,没有什么人睡觉。

男人们还要到亲戚家拜年,女人们在家待客,等等。我利用多媒体给小学生播放了老北京人过春节的视频,从视觉和听觉上促进小学生的理解和掌握。然后在教学完成后,我让小学生积极思考:我们家乡的春节与北京的春节有什么不同?我们家乡的春节有哪些习俗?通过这样的教学方式,发散了小学生的思维,使小学生学会了对比分析,这样既可以活跃课堂氛围,还有利于培养小学生的创新意识。

篇11:小学语文教学论文

新的《语文课程标准》提出语文课程的性质与价值主要体现在:审美体验价值、创造性发展价值、社会交往价值、文化传承价值,体现了以语言审美体验为核心,使学习内容生动有趣、丰富多彩,有鲜明的时代感和民族性,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语言交际表达,尊重学生个体的不同说话体验与学习方式,以提高学生的表达审美能力,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形成良好的人文素养,为学生终身语言表达奠定良好的基础。语文课程的性质与价值把语言表达提到第一位,可见这是非常重要的。这只是因为义务教育阶段语文课的任务不是培养专门的文学人才。而是面向全体学生,使每一个学生的内心情感语言表达潜能得到开发并使他们从中受益。

我认为小学语文教学应以创新方法为主,也就是说把更多的时间用在感受语言、体验语言、审美语言的方法技巧上,如何去做?下面,我们便以三篇课文为例剖析、体会与反思。

一、《四个太阳》的讲解、剖析、体会与反思

《四个太阳》是人教版小学一年级下册的一篇充满通趣的课文。这篇课文闪烁着智慧的光芒,作者凭借丰富的想象力和独特的创造力,画了四个不同颜色的太阳分别送给“夏,秋,冬,春”,表现了作者的美好心愿,抒发了对生活的热爱之情。

(一)通过教学,我对“师生交往,积极互动”的新课改精神有了更深的认识按照新课改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着眼于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养和实践能力,培养创新精神,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精神,教学的本质应是师生的互动交往。课堂上,我多运用具有童真童味的语言,并积极调动形体语言、表情语言的功能,与学生平等对话、交流,在肯定的目光、真诚的微笑等鼓励性评价共同作用下,营造出融洽的课堂氛围,使学生乐于积极投入活动之中。学习课文时,我尊重学生的选择,以学定教,各有侧重的引导学生感悟、理解课文的各段落,从而突破难点,生与生,师与生融为一体,使学生有想法可以随时发表,平等对话,无拘无束交流。

(二)使现代化教学技术与教学活动有机结合,渲染气氛,优化课堂教学,是新课程对我们的新要求课堂中,为让学生更深刻地领会这四个不同颜色的太阳带来的四个美丽的季节,特运用电教手段的优势来营造气氛。如第一小节:一幅火辣辣的太阳炙烤着大地的图片配有知了烦躁不安的叫声,在一瞬间变为绿太阳图,让学生体会绿太阳给人们带来的清凉。通过这一热一冷的对比,孩子们对绿太阳的喜爱之情油然而生,并用朗读来表达自己的感受。学生在自悟自得中感受到朗读的乐趣,感受到学习语文的乐趣。

(三)快乐识字新课程告诉我们应相信学生能够独立识字。在识字教学时,我采取随文识字的方式,先整体读文,在对各段文字做不同侧重的练习(绿太阳段里的生字让学生做动作,对比识记;红太阳段里的生字重点在于偏旁归类识记;彩色太阳一段中的生字侧重在方法识记;金色太阳段里词语的认读、运用)然后再让字、词、句回到课文里,这样有了语言环境的烘托,学生认识生字也就更容易。本节课中,无论用词说话,或是我问你答的游戏和学生自编的记字方法,都与学生生活实际密切结合。

游戏时师生合作、生生合作,使学生在快乐的游戏中合作学习。

二、《我想发明的机器人》的讲解、剖析、体会与反思

《我想发明的机器人》这一节口语交际课,是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出现的教学内容。这个话题在前面的学习过程中已有铺垫,从《果园机器人》这课的学习自然引起。教学中借助学习《果园机器人》时收集到的有关机器人的资料,引导学生打开思路,说一说自己想发明的机器人是什么样的,有哪些本领。

我采取灵活地组织课堂教学,创设最佳情境,让学生想说,敢说,爱说,会说的同时,完成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通过口语交际活动,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还可以进一步增进同学之间的相互了解,也使我感受颇深:

1、口语交际活动是在教师和学生,学生和学生之间展开的互动式言语交流。

2、教学活动应在具体的交际情境中进行。

3、在交流互动中,教师要注意自己角色的定位,如果教师把自己当作是活动的组织者,那么交流中将很难形成生生之间的自然的互动交流。教师只有把自己当作活动中的一员,参与他们的交流,甚至为学生之间的互动引航,才能促成互动交际的达成。公务员之家

本节课,学生说的`欲望非常高,听的同学也十分认真,课堂气氛空前高涨,达到了我意想中的效果。

三、《司马光》的讲解、剖析、体会与反思

《司马光》一课是人教版一年级语文下册第五组中的一篇课文,本课讲的是司马光小时候的故事:他和几个小伙伴在花园里玩,一个小伙伴不小心掉进了大水缸,遇到这样的突发情况,司马光急中生智,举起大石头,砸破水缸,小伙伴得救了。

本文具有很强的教育意义。本组课文的编排主题是:只要动脑筋,就会想出解决问题的办法。

结合本课特点及一年级孩子的认知水平,我安排两课时完成本篇课文的教学任务。第一次试讲时,我将预先准备的教学设计调整为:第一课时:认识13个生字,会写4个生字,能正确朗读课文;第二课时:会写2个生字;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悟司马光勇敢

、机智的品格,并从中受到启示。在课堂上,我精心设计烘托气氛的导语,极力渲染。结果,学生似乎只是把体验当成游戏,这样感悟人物品格也就变得有点虚了。我感悟到,在语文课堂上,只有通过多层次的形式多样的读书,才能让学生入情入境,理解课文,产生情感共鸣,从而更好的积累语言。此外,我还认识到一年级学生年龄小,自控能力差,有意注意只有短短的十几分钟,而要让他们在四十分钟的课堂里做到专心听讲,不仅需要老师精心的教学设计吸引他们的注意力,还应在课堂始终贯穿教师精心、有效的组织。

于是,我再次调整了教学设计。第二课时从文章的中心人物司马光为切入点,直接进入到重点段的学习,引导学生通过多层次多样的朗读,感悟人物品格,然后再引出其他小朋友惊慌的表现,与司马光的沉着冷静、机智勇敢形成鲜明对比,再次加深对人物的感悟,这样不仅能有效激起学生主动积极的思维活动,也能较好的突破本课的重难点。上完这节课,我感觉采用变序方法教学本课,比较好地完成了目标任务,较为成功。

教师的备课不仅要备课标、备教材,还要备好学生;教学设计不仅要体现教师要教什么,还要体现学生学什么,如何指导学生学。还要特别注重对学生读书的训练与指导,并加强课堂的动态交互性,让问题成为课堂的亮点。总之,充分利用“师生交互,教学技术与教学活动结合,快乐识字、句,变序,情境及角色定位等”教学方法,便是目前新的《课程标准》性质与价值得以体现的最佳的创新方法应用。

篇12:小学语文教学论文

这是一组比较轻松的单元,安排本单元的一个目的,是希望能增长学生的认识,开阔孩子的视野,了解多元文化。

从写的角度安排训练的重点:体会抓住景物、风情特点进行描写的方法/综合运用

学习景物描写的方法,四年级下册第一个单元“走遍万水千山”已经做了安排。

《自己的花是给别人看的》是季羡林先生1980年11月率领中国社会科学代表团赴德国参观访问后写下的,距离1935年他第一次出国留学德国,已经有几十年啦。这篇文章不同于一般的描写风情类的散文,就是作者在描述奇丽景色的同时,也阐明了一个深刻的道理,让人读后深受启发。教学中,要抓住几个难理解的句子,引导学生认真读书、体会。

《威尼斯的小艇》是本学期学的##第2篇马克。吐温的作品。也是一篇传统课文,编排在这个单元,要达到两个目标:一是了解文章的表达方法,抓住事物(小艇)的特点/运用打比方的方法,并把人们的生活同景物结合起来描写,不仅仅局限在单纯描写事物(小艇)的特点/有点儿类似《桂林山水》的景物描写的方法;二是弄清楚事物(小艇)的特点、人们的生活以及景物三者之间的关系,感受小艇和威尼斯这座古老城市和谐共处的关系。

“阅读链接”的处理,可以提出比较阅读的要求:课文写的威尼斯的小艇,链接中的短文写的是威尼斯的夜晚,学习了课文和短文,简要说说威尼

斯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也可以推荐其他作家描写威尼斯的文章拓展阅读。

除了“阅读链接”里乔治桑写的《威尼斯之夜》,冰心和朱自清也写过威尼斯的文章:

威尼斯是世界闻名的水上城市,常有人把它比作中国的苏州。但是苏州基本上是陆地上的城市,不过城里有许多河道和桥梁。威尼斯却是由一百多个小岛组成的,一条较宽的曲折的水道,就算是大街,其余许许多多纵横交织的小水道,就算是小巷。三四百座大大小小的桥,将这些小岛上的一簇一簇的楼屋,穿连了起来。这里没有车马,只有往来如织的大小汽艇,代替了公共汽车和小卧车;此外还有黑色的、两端翘起、轻巧可爱的小游船,叫做Gondola,译作“共渡乐”,也还可以谐音会意。(冰心)

威尼斯是“海中的城”,在意大利半岛的东北角上,是一群小岛,外面一道沙堤隔开亚得利亚海。在圣马克方场的钟楼上看,团花簇锦似的东一块

西一块在绿波里荡漾着。远处是水天相接,一片茫茫。这里没有什么煤烟,天空干干净净;在温和的日光中,一切都像透明的。中国人到此,仿佛

在江南的水乡;夏初从欧洲北部来的,在这儿还可看见清清楚楚的春天的背影。海水那么绿,那么酽,会带你到梦中去。(朱自清)

从不同作家的描述里,我们能感受到:描述同一个事物,作家的选材、选取的角度都是不一样的,表达的效果也有所不同。

教学中,曾经有学生提出这样的问题:现在的水上交通工具已经很多了,有许多比小艇更快捷、更舒适,为什么我们现在还需要威尼斯的小艇?回答的角度可以是:(1)文化的传承;(2)小艇和威尼斯这座古老城市和谐共处的关系。

西欧洲一些国家,如法国、意大利、德国,吃的是文化饭,对文物保护的力度非常大。

《与象共舞》和《彩色的非洲》都是这次新选入的课文。学习《与象共舞》,可联系《威尼斯的小艇》,两者都是选取最能体现景物风情特点的事物,并把人的活动和事物紧密结合起来进行描写,在威尼斯,人们的生活与小艇息息相关;在泰国,人们的生活离不开大象。这样的描写,使文章充满了生活的情趣,读来兴趣盎然。《彩色的非洲》展示了七彩的非洲风情画卷,围绕“非洲真是一个色彩斑斓的世界啊”,介绍了非洲的自然景观和社会生活的各个方法,脉络清晰,文字通俗,应以学生自主读书、充分地交流和讨论为主。

篇13:小学语文教学论文

“口语交际”,想说爱你不容易

“要让学生具有日常口语交际的基本功,在各种交际的活动中学会倾听、表达和交流,初步掌握学会文明的进行人际沟通和交往,发挥合作精神。”这是新课改对语文提出的新要求。苏教版语文第十一册,教材中七课次口语交际内容,均分插在各“语文园地”里,粗略看不成一系列,但实际上是一个综合性的整体,我们应该在总体上进行把握、探究。

一、明确教学目标

1.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结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表达的欲望,增进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感悟。

2.通过口语交际全过程的教学活动,促进师生、生生之间的交流,学会倾听,相互讨论解决实际问题。

3.努力提高学生口语交际的文化素养.做到举止谈吐文明礼貌,学会宽容和谅解,培养合作精神。

4.通过口语交际,初步学会分析、归纳、评价的思维方法,受益终身。

二、把握好教学策略

1.钻研、理解教材,立足超越课堂

针对口语交际的不同主题,教师要根据教学目标钻研教材,挖掘出各种教学资源,巧妙设计,在保证突出教材的前提下,努力创设新颖的“交际点”。高年级学生由于年龄的差异,往往课堂气氛不是活跃,口语交际容易变成简单的说话课、问答课。课堂上教师应该让学生动起来,引导学生在动态的课堂内调动学生的交际兴趣,把枯燥的一问一答变成现实生活中手舞足蹈的交际活动。学生走出几十平方米的教室,在社会自然的大课堂,让学生自由翱翔。这既减轻了教师课件制作的.负担,又能激发学生的思维与创新,提高口语交际能力,可谓一举两得。

2.让学生活跃在口语交际中

本册教材中“口语交际”课的内容与低年级比较有时提高,某些地方还摆脱不了“回答式”的格局,容易形成单句交际。教师必须在用好教材的基础上,开展多边的互动,把学生引导到“我对你说,我听你说”的境界上来。扩大学生参与面,灵活多样开展交互活动。让全体学生活跃在口语交际中。

如:(教学论文 )十一册单元一“口语交际”学会解释,这是一项交际说话练习,本课题很重要的一点是教育学生遇到别人误解的时候头脑要冷静,态度要诚恳,要心平气和的把事情的原委向对方解释清楚。题中创设的多种情境是小学生日常生活中均可能碰到的情况。教时先让学生任意选一条,认真阅读体会,然后引导学生去想清楚这样一些问题:(1)向谁解释,要注意称呼和礼貌用语;(2)解释什么,这是说话的主题部分,要针对对方的误会说明原委;(3)这样解释,即要注意解释的策略。在此基础上,指导学生围绕上述问题组织好语言,可先低声自说,然后同桌互说,最后指明当众演说,以确保人人都有机会。从学生的说话兴趣出发,也可以采用竞赛形式练说,分小组赛,然后由小组推选出代表在全班赛。除了要求学生说话通顺连贯、声音响亮、速度适当外,还应要求学生的说话态度语气,能使对方听懂你的解释,而要求得较好的效果。对于学生的现实情况,教师组织评议,并要求学生能根据评议的反馈及时修正完善自己所解释的内容和方式。

如:第二题陈文彬很喜欢读课外书,爸爸看见了总说:“你就不好好学习功课,看起书来倒挺来劲儿。”一个学生是这样解释的:“爸爸你误会我了,读课外书,可以开阔我的视野,提高我的写作水平。爸爸你就原谅我吧!”对于这个学生的解释,其他学生议论纷纷,有的认为说清楚了,一是向爸爸说清楚了读课外书的好处,二是请求爸爸原谅,这样解释就行了。而有的学生则认为不够全面,没吧爸爸说的心服口服,可以这样说:“爸爸您误会我了,读课外书不会影响学习的,我是在完成学习任务的基础上看课外书的,也不象您说的闲书,看课外书能帮助我知识的积累,提高写作水平,更主要的是能丰富我的头脑,还能将课堂知识与课外知识相结合。”这就弄清楚了向谁解释,解释什么,怎样解释,让爸爸听后感到有道理,并且用语文明,一个“您”字就能让爸爸入耳,同时在解释时说清楚读课外书的好处。

3.创设情境,开展形式多样的交际活动

在口语交际教学活动中,教师应精心创设符合学生生活实际的交际情境,使学生有一种身临其境,似曾相识的感觉。这样的学生情趣会变得高涨起来,情境化教学更能发展学生的思维,拓展学生的视野,激活学生的情感,促进理解和感悟。

情境的创设可多样化:如利用课本插图或绘制情境图画;制作道具;播放录音、录象;生动的演讲,课文剧表演;参加一些社区活动;科技活动等,促进学生的交流,提高口语交际能力。

4.注重教学评价,注重教学效果

口语交际课的评价,首先是做好教师课堂教学的反思,从浅层面的学生兴趣、表达欲望的师生、生生的互动及交际礼节上来认定教学效果的好坏;再从学生理解水平,感悟多少,思维方式等来评判学生的收获。其二,放手让学生自我评价,使学生在评价上认识自我,发展自我,超越自我,达成互想心灵的沟通。其三,在口语交际的基础上,适度结合写作练习,把说过的话,交流的信息,用文字记下来,以说助写、以写助说,相互促进。只有在教学不断更新教学理念,才能不断反思。在反思中提高,才能达到新课改对语文教育提出的更新要求。

相关专题 小学语文论文

精选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