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语文教学职教特色研究论文

需要你 分享 时间: 收藏本文

【简介】感谢网友“需要你”参与投稿,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中职语文教学职教特色研究论文(共14篇),欢迎大家阅读分享借鉴,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篇1:中职语文教学职教特色研究论文

中职语文教学职教特色研究论文

摘要:中职语文教学中体现职教特色是目前语文教学中研究的一个课题。中职语文教学中实现语文与各专业的深度融合,突出职业教育特色,加强语文实践,培养语文应用能力,提升学生职业素养。笔者从教学内容的基础性、教学形式的多样性和教材处理上的专业性等方面来探究这个问题。关键词:中职语文;职教特色;教学探讨语文课程作为中职生必修的一门公共基础课,在教学中应如何处理语文内容,如何进行教学,才能真正体现“职教特色”?才能为中职生未来的“职业生涯的发展”起推动促进作用?为此,中职语文老师需要真正理解中职语文教学要有“职教特色”。那么语文在中职学校如何体现“职教特色”?

一、教学内容上突出基础性

《中等职业学校语文教学大纲》明确指出教师应“指导学生学习必需的语文基础知识,掌握日常生活和职业岗位需要的现代文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指导学生掌握基本的语文学习方法……促进职业生涯的发展”。在此强调中职语文教学应重视语文的“基础”,而不必像普通高中一样对课文作深入的阅读赏析。况且对于初中基础本来就薄弱的中职生而言,打牢基础才是他们最需要的。如果还是对每篇课文作深入浅出的分析,那无疑是让他们“雾里看花”。那这些“基础”是什么?首先应该对课文作灵活处理,有的放矢。

如字词方面,应使其掌握一些常见的、或易错的,偏僻、艰涩的就不能拿来为难学生。课文内容方面不必面面俱到,比如《荷塘月色》的重点应该就是第四、第五、第六段,而这三段的重心应集中在第四段上,先让学生掌握几个字词的读音,然后通过朗读让学生理清脉络(叶―花―香―波―韵),在此基础上可以引导背诵,接着再简单分析其描写方法及情感等内容;而对文言文,重心应是朗读,学生能较流畅地朗读下来,任务就完成了一大半。

二、教学形式上突出多样性

中职生和普高生相比,学习目标和学习动机都有一定的差距,延伸到学习上,自然没有足够的学习兴趣,学习自觉性就更不用说了。要激发起他们的学习兴趣,除了提高老师自身的组织管理能力外,很大一部分在于教学形式的多样化。老师是“导演”。中职语文老师更应该是一名出色的“导演”。面对这样的“观众”,如何激发起他们的“观影”热情,是“导演”必须认真思考的。

学生是主体,突出主体,就是多让他们参与,多设计一些学生参与的课堂教学活动是一种有效方式。比如《雷雨》的阅读,可以进行分角色朗读,也可以让学生自己去编排课本剧,如口语交际活动,让他们自己设计活动内容和形式。多让学生参与到课堂教学,他们有了获得感,才会有学习的激情。另外,由于中职语文没有高考升学的压力,对课堂教学形式可以多样化。如《边城》的教学,可以组织学生观看电影;《鸿门宴》可以让学生观看“百家讲坛”视频;《雨霖铃》可以听王菲的同名歌曲。多利用多媒体网络资源,丰富课堂内容,增添课堂形式,也是一种好方式。

三、教材处理上体现专业性

编制校本教材来体现语文课与专业的衔接,使语文课能更好地为专业服务,这是体现专业性的好方式。但作为县级中职校,由于条件限制,充分利用好手中的语文教材才是最佳的选择。在语文教材处理中如何去体现专业性并为专业服务呢?

1.应充分挖掘课文资源中的专业因素课文在创作和编辑过程中,作者和编辑不一定有这方面的考虑,作为教者就不能只是“教教材”,而应该“用教材教”。中职语文教师需要针对任教学生的专业特点,把教材内容与学生专业特点相结合,让中职语文同专业知识衔接起来。例如,《林黛玉进贾府》一文,建筑专业的同学可以画出贾府平面结构示意图,这是手工制图的一个好机会;旅游专业的同学则可以编制解说词,制订导游路线。这种把课文与专业知识技能相结合的方式,可以让语文和专业学习互相促进,让学生感受到语文对自己的专业的确大有裨益。这样学生学习语文的态度发生改变,会给语文教学带来一条希望之路。

2.应利用实践活动实现专业“准”训练《中等职业学校语文教学大纲》明确要求语文课程要“适应就业和创业的需要,掌握日常生活和职业岗位需要的现代文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为此,中职语文需要提升学生在职业岗位中需要的语文基础能力。职业岗位化训练是中职语文教学的精髓。实践活动则是实现“职业岗位化训练”的极佳方式。结合各个单元的实践活动要求设计出符合所任教专业的岗位化训练的活动方式和内容,让学生在相应的实践活动中了解、掌握未来就业时需要的基本能力和素质,这是语文教学中所能提供的最为显著而有效的平台,也是最能体现专业特色的地方之一。例如,口语交际中的“介绍事物”这个实践活动,就可以结合各自专业特点,有针对性地开展与本专业有关联的活动。对建筑专业的学生,则可模拟房屋销售情境,让学生对提供的一个房屋模型向顾客作房屋结构设计介绍。再如,综合实践活动中的“绿色伴我行―――‘走进生活,关注环保’宣传展”,可以让建筑专业的学生收集建筑工地现场有可能产生环境污染的东西的图片,然后让他们罗列出来,再对他们的收获进行展示,然后可以组织学生就这些污染能不能消除、如何消除或减少等问题进行讨论。这样不仅让学生增强了环保意识,也在未来工作中能尽量减少或消除这些东西。对其他专业的学生也可根据他们的专业特点找出相应的'环保话题。如果一所学校各专业的学生同时把本专业整理出的环保内容进行展示,更能让他们感受到“绿色伴我行,你我都有责”的活动意义。

四、凸显应用文写作的就业因素

写作对中职生而言是头痛的大难题。他们的写作能力往往是不尽如人意的。布置写一篇600字以上的记叙文,他们往往抓耳挠腮费半天劲也无法完整地写出来。为此,在写作训练中,笔者会结合专业特点进行完整的训练,抓住与学生专业密切相关的知识和在今后学生实际工作中使用最为广泛的应用文作为训练重点,相对集中地进行强化训练,对文体写作则相对弱化。例如,对未来就业有帮助的求职信、合同、单据、应聘书、说明书等应用文,结合专业特点进行专项训练,让他们不仅明白相应写作要点,更要能比较完整规范地写出来。如模拟向当地公司写求职信、模拟写年终总结等。

五、小结

因材施教,有的放矢,是中职语文教学体现职教特色应当秉承的一条原则。中职语文教学要得到发展,必须有职教特色,这更多的需要老师们不断地去研究探索。中职语文教学中实现语文与各专业的深度融合,需要中职语文教师们提升自己在语文学科知识与任教学生专业的相关知识,以此实现为学生的专业学习服务,对学生的求职、谋生能力负责。

参考文献:

[1]郭海英.中职语文教学应体现职业教育特色[J].河南教育(下旬),,(6).

[2]郑敏,董易享.体现职业特色的中职语文教学评价体系初探[J].卫生职业教育,,(18).

篇2:职教特色语文教学方法的论文

职教特色语文教学方法的论文

一、以预设为基础,促进教学资源生成

教学离不开教学资源。随着网络时代的到来,教学资源的选取途径愈加宽泛,为教学资源整合提供了更为广阔的空间。然而,这些仅丰富了预设性教学资源,作为动态生成的语文课堂,生成性资源亦是不可或缺的教学资源。这既需要教师具有丰富的经验,又离不开教师敏锐的观察力,还需要学生的沟通配合。

(一)预设性资源:夯实基础

预设性资源是以课本、教参、教案等现有教学资源为主导,以网络、报刊、电视等媒体信息搜集为辅助的资源整合模式。由于资源整合是以教学大纲为依据,有助于夯实学生的文化理论基础,为职业教育做好前期铺垫。一是搜集问题资源。这类资源的选取主要以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导向,以教学内容为依据,教师凭借教学经验和对学生兴趣的了解,寻找能够激发学生兴趣的问题。二是搜集网络资源。此类资源信息量大,来源广泛,不仅需要教师进行筛选,在搜集方向上,也需要教师揣摩学生心理并结合教学内容,有针对性地选取。如《洛阳诗韵》这一案例中,面对旅游专业的学生,教师可运用洛阳景点作为教学切入点,课件中运用图片可通过网络搜集洛阳各大景点照片,而教学中所提问题也以此为出发点,既可吸引学生的兴趣,又突出了中职语文教学的职业化特色。

(二)生成性资源:互动提升

生成性资源是课堂教学过程中动态生成的一些资源,如学生的知识储备、生活经验与学习风格等,这些都是教师在课前并不掌握的资源。它们伴随教学过程而生,是推进教学活动开展的重要因素,也是教师需要汲取的重要资源。生成性资源的捕捉需要师生间充分的沟通交流,需要教师具有敏锐的观察力和教学经验。一是营造良好的课堂互动环境,为师生交流提供平台。二是以教师作为主导,学生作为主体,在交流中,教师扮演引导者、调控者的角色,由学生完成主要的交流内容。例如,以环保为题材的.教学单元,除教材提供案例外,还可运用生活中的案例丰富教学内容,如制作环保用具来解决环保问题的案例。在讨论中,教师可激发学生从技术层面和生产可行性方面来分析,引导学生将专业知识运用到案例分析中,以达到强化实践能力的目的。

二、以调控为方法,营造动态教学情境

在动态教学情境中,科学调控教学资源,可使学生融入教学活动中。可见,教学调控是职教结合教学模式的关键性因素。也就是说,中职语文教学既要满足人文知识传播的要求,又要突出职业特色,二者应是相辅相成的关系。但在实际教学中,要平衡两大特色则离不开科学的教学调控。

(一)营造教学情境:贴合生活实践

在营造教学情境中,要融合知识传播与职业特色,需要贴近学生的日常生活,尽可能地在课堂上模拟真实的社会环境。一是突出中职语文教学的职业特色,二是在学生实践能力培养上更能激发学生的兴趣,以战代练,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实践能力训练方面,模拟真实的生活情境是十分必要的。如上所述环保题材的教学案例中,教师在创设情境时可模拟真实的公司会议,将环保器材作为新项目研发讨论会,要求学生事先准备相关器材的技术资料,或可安排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分析环保器材生产的可行性、市场需求等因素,并行成方案创造,在“会议”上发表个人观点。这样,既训练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又提高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应用写作能力。

(二)调节教学氛围:丰富教学方法

虽然中职语文教学是以职业为导向的语文教学,但教学对象的认知水平、理解能力与同龄普通高中学生大致相同,并不存在很大的差异性,故在教学方法的运用上,亦有相通之处,如游戏教学法、激励评价法、情境教学法,等等。随着教学形式和教学空间的突破,中职语文教学方法在多方资源的整合下,不断地推陈出新。除上述所提到的情境教学法外,激励评价法也是常用的教学方法。在小组合作学习中,成员之间通过互动交流实现相互激励;各小组之间通过良性竞赛实现相互激励;而教师通过激励评价来激发学生的自信心。如上述模拟公司会议的案例中,教师在“会议”中扮演公司领导角色,在会议结束时,对学生提出的解决方案分别点评,并对采纳的方案予以表扬,以兹鼓励。这样一来,大大提振了学生的学习信心。另外,游戏教学法充分考虑到中职生正处于青春期的特点,可起到活跃课堂氛围的效果,同时游戏的互动性可保障学生沉浸于教学活动中,增加学习兴趣。比如上述洛阳景点现场导游的案例,游戏教学法将传统文化与职业特色巧妙结合起来,激发了学生的参与兴趣。

三、结语

总之,中职语文教学须突出职业教育特色,这是其作为职业教育体系一部分的重要使命。而职业教育的本质是培养职业人,因此,中职语文教学不仅局限于传播知识的层次,还需要以职业为导向,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职业素养。这就意味着中职语文教学模式需要向能力培养转型,教师通过整合预设性资源,捕捉课堂生成性资源,并科学调控多元化资源的运用,根据学生的思维、情感等因素的变化营造互动性的教学情境,以使中职语文教学更贴近职业特色。

篇3:中职学校语文教学的研究论文

中职学校语文教学的研究论文

一、对中职语文教学的回顾与反思

1.中职语文课的地位不高

由于认识的问题,导致了中职语文课的地位不高,更有甚者,将其边缘化,可上可不上,这样一来就出现了一些怪现象:一是中职语文教学课时数不够;二是中职语文课给专业技能课让路;三是大家的不重视,引起了学生的不重视,学生逃课的现象时有发生。这样,极大地影响了中职语文教师的积极性。

2.中职语文教学手段落后,方法呆板

中职学校重技能课,轻语文课,所以,学校优良的教学设施首先要为专业课服务,现代的科学技术不能很好的应用于语文教学。加之长期以来,中职语文课地位不高,中职语文教师的信心不足,积极性下降,所以,中职学校的语文教学仍然是“一言堂”,教学手段仍然是一本教材,一支粉笔,一块黑板。手段落后,方法呆板。为此,学生更感到语文课索然无味,严重影响了中职语文教学。

3.教师主观臆断,语文教学内容随意

由于学校的不重视,学生的不理解,教师的积极性也不高,这样,就造成了中职语文教学的随意性较强。一部分教师选择教学内容、组织教学,不是根据大纲的标准和考试的要求,而是按照自己的喜好,由自己的主观意识决定,因此,不同学校或同一学校不同的教师的教学内容差别很大,那么考试或者考查的内容自然各不相同。

二、中职语文教学评价方法存在着诸多弊端

目前,中职语文教学评价中,也存在着诸多的问题。

1.中职语文教学的评价内容片面而狭窄

中职语文教学的评价是有问题的。其评价内容与普通中学的考核没有本质的差别,考试范围仍然是语文基础———字、词、句、段、篇,不能突出中职语文教学的特色,不能与学生所学的专业紧密结合,不能服务于将来的就业,不少人根本就不注重锻炼演讲能力、专业文书的写作能力、交流辩驳能力,对中职学生将来的巨大影响,中职语文的考核自然也就无从涉及。评价内容不实用,片面而又狭窄。

2.中职语文教学的评价形式过于简单

目前,中职语文教学的评价形式与普通高中比,基本相同,大都是通过一张试卷,来考查学生的水平,不过不同之处是在“质”与“量”的考核上区别较大。这样的评价体制,同样也不能突出中职语文教学的特色。一考定乾坤,使得许多的中职生更加偏重于专业技能学习,而忽视语文知识的掌握与语文能力的提高。对于语文,为了应付考试,只做考前的突击,并不关注平时语文知识的学习和语文综合能力的提升。总之,评价的形式过于简单。

3.评价中教师权利过大,过于随意

当下的中职语文考评,大都由从教的语文老师自己来决定,教师的主观性过大,考核的内容又过于随意,评价过于单一。那种学生自评、学生互评、老师评价相结合的多元化的评价体制,在许多的中职学校里很难实施。单一的评价方式,更多的受教师个人因素的影响与制约,不利于中职语文教学评价的公平与公正。

三、中职语文教学评价方法改革的原则

中职语文教学存在着问题,中职语文教学评价同样也存在着问题,中职语文教学评价改革势在必行。改革中职语文教学评价应遵循以下原则。

1.评价要体现客观公正的原则

客观公正的原则是教学评价的基本原则,特别是在中职语文课程的评价上,更应得以突出体现。因为中职语文教学在育人方面有其特殊性,所以,其评价更应客观、公正。在评价的过程中不能太随意,不能只依据语文教师个人的主观意志、兴趣爱好来评价学生的语文学习成绩。

2.评价要体现发展的原则

所谓发展的原则,指的.是中职语文教学的评价,要关注中职生将来的发展,从而有利于中职生的个性张扬和专业技能的学习与掌握。遵循这种发展性的原则来对中职学生组织考试,要求教师要有发展的眼光,注意以下几点:一是增多中职生的考试机会,允许学生通过多次考试,来完成学业的评价。二是考试形式要多样化,允许学生从中选择,这样来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对于中职语文学习中一些能突出学生语文学习技能的部分,如演讲辩论、口语朗诵等,通过组织形式多样的主题活动,可以多角度的评价学生对于语言的综合能力,以最佳表现作为评价结果。这样,学生的态度一定会有所转变,语文学习的积极性一定会提高。

3.评价要体现专业需要的原则

中职语文教学的重要职责是:一是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二是为提高专业技能服务,三是为将来的就业创造条件。所以,要想使学生将来有一个好的出路,中职语文教学的评价,必须结合专业的需要,针对专业的不同情况进行。为此,中职语文要以体现专业特点为前提,不断调整考试结构,改革考试内容,丰富考试方式,服务于专业学习。如:旅游专业要考核语文基础知识,还要考核口头表达和阅读鉴赏能力;园林专业、艺术类专业,应重点考核文学鉴赏能力和审美能力。

4.评价要体现多元化原则

要改变以往的由教师“一言堂”的评价。这种评价弊端极多,如学生参与少,透明度不高,不能全面考量中职生的综合素质。中职语文教学评价要体现多元化原则。中职语文教学的评价人员要多元化:一是教师评价学生;二是学生间互评;三是学生自我评价。中职语文教学评价范围多元化:一要有平时的观察、平时的考查;二要有期末的考试,还要看学生的课外活动、社团活动。学生成绩的评定也要多元化:即平时的成绩与期末成绩再加各种活动的成绩相结合,进行成绩的考核。

四、中职语文教学评价方法改革的思路

由于中职语文教学评价方法存在着诸多问题,本人认为应从如下几个方面进行改革。

1.对评价的内容进行改革

中职语文考试的内容基本上应由两部分组成:一是语文的基础知识,基本的语文能力,这是不管哪个专业的中职生,都要掌握的,是必考的内容。主要包括语音、文字、词汇、语法、修辞、文学知识。中职生的语文基础不好,之所以要考查这方面的语文知识,目的是让学生不能丢弃语文学习的根本。注意考试的内容不应太过复杂深奥。二是指语文中那些适应不同专业技术的语文知识与能力,如应用文写作、演讲、文学鉴赏、书法等。到底考什么,要根据专业的需要而定,如园林专业的学生除了必考语文基础知识外,还应加考应用写作、文学鉴赏。

2.对考试方式进行改革

考试方式的改革,主要依据考试的内容与目的。目前中职的语文考试仍然是单一的考试方式,用一张试卷来评定学生的语文水平,这种方式是不适应中职语文教学的要求的。中职语文考试的方式方法应该是多种多样的:开卷与闭卷相结合,笔试与口试相结合,平时考查与形成性考查相结合,等等。只有这样的考试,才能真实反映中职生的语文水平,才能适应中职语文教学改革的需要。如中职语文考试中的“必考”部分———语文基础知识,可采用闭卷考试,形式不必太过复杂。而区别不同专业的语文考试,则必须灵活多样,可以是笔试,可以是口试,可以是问卷调查,可以是演讲活动,可以是辩论比赛……这样机动的考试形式,要依据专业的不同而区别对待,这才是中职语文考试的特色,才更有“实效”。另外,基础知识的考试应一次性通过,而那些区分专业的语文考试,如问卷调查、演讲活动、辩论赛等,一次不过关的话,则可以通过多次考试完成,且要以成绩最好的一次来评价学生。

3.对评价制度进行改革

以往的中职语文教学的考试主观随意。这种考试的方式方法,极大的影响着中职语文教学,影响着中职生综合能力的提升,不利于将来中职生的就业。所以,要加强中职语文教学评价的制度建设,要改革中职语文教学评价中的不足。只要有了制度的保障,中职语文教学才能打破目前的瓶颈,改变以往的种种弊端,从而,提升中职生的语文综合能力,同时增强中职语文教师教学的信心,把中职语文教学推向高潮。

篇4:中职语文教学与人文主义融合研究论文

中职语文教学与人文主义融合研究论文

摘要:语文作为职业教育中的文化基础课,在培养适应社会发展的应用型人才的同时,更多的应该从人文主义理念来强化中职语文教育特色。本文提出,素质教育与语文教育的人文性是一脉相承的,应结合中职语文教学实践,从弘扬人文精神视角来渗透人文主义教育理念,树立文化语文观念,促进学生人格的培养。

关键词:中职教育语文课程人文主义渗透研究

中职语文课程多视为工具课程。随着素质教育的发展,对于中职学生来说,语文教学不仅仅限于文化基础课,更多的是从语文的人文精神中,培养学生的价值观、人生观,促进学生情操和人格的建立。中华民族文化悠久,语文作为文化的精粹,其蕴涵的人文情感及精神是深刻而全面的。对于广大中职学生来说,不仅要关注专业知识的学习,还要从语文学科的交际性、人文性上来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一、当前中职语文人文教育现状

从中职教育现状及生源情况来看,由于学生基础普遍较差,中职教育又是以面向社会、面向企业岗位培养技能型人才的学科定位,对语文教学普遍重视不足,总体来说表现为以下几方面。

1.中职教育学科专业课教学为重点

很多中职院校为了突显学生的专业技能,甚至删掉了语文课程。从适应未来岗位需求来看,专业课固然重要,但忽视语文课程,则不利于学生身心的全面成长。2.语文教学内容相对局限从任课多年的语文教师课堂观察来看,很多教师往往停留在传统文化知识的讲授上,很少关注学生的思想、忽视语文知识与学生未来岗位间的联系。一成不变的教学,学生无法从中感知和分享人生的经验和意义,自然对语文的学习兴趣提不上来。

3.教学方法单一

中职语文课堂多沿袭高中教学方法,忽视中职教育的特殊性,学生原本基础差,再加之单一的知识讲授,师生间的互动不足,不仅影响课堂教学效率,也不利于学生在人文素质的`提升。再加上很多企业只关注学生的专业技术和技能,对于设备使用方法过于重视,忽视人文教育。

二、将人文主义渗透到语文教学中的对策和建议

中职语文教学作为重要基础课程,要结合中职岗位技能训练,关注学生知识、文化、素质、能力的全面发展。特别是在教育观念上,要贴合学生实际,以人为本,强化专业课程与文化课程的协同渗透,制定科学的现代职业教育目标。

1.注重学生个性的激发

语文学科中的人文主义,首先是对学生自我的认可,要转变过去“重理轻文”的教学弊端,充分认识到学生的主体性,激发学生的个性化发展。语文课程教学本身是讲连结合的方式,要鼓励学生参与到课程学习中。对于学生自主性的激发,可以从教材中挖掘丰富的语文素材;不同学生可以根据自我学习兴趣来进行广泛阅读,理解和加深学生的记忆。

2.关注学生的思想发展

中职语文不是封闭的课堂教学,要关注学生的思想表达。语文教师可以从情感上来鼓励学生正确认识自我,了解学生的思想,鼓励学生从生活中感知语文。如在课堂教学上,将社会上的实例纳入到语文课堂,让学生发表个人观点,提出自我想法,鼓励学生充满自信,增强战胜困难的毅力。

3.挖掘语文中的美学价值,促进学生审美教育

语文所包含的内容是多方面的,对于中职学生来说,要善于从教材中发掘美学素材,增强学生的审美认知。如阅读一些人生哲理的文章,对人生的经历、感悟等进行渗透,帮助学生认识自我、认识社会,提升自我情操。如在《将进酒》的教学中,可以从文章所蕴涵的气魄,融合背景音乐来营造诗歌氛围,鼓励学生开阔胸襟,增强豪情。

4.引入优秀经典作品,促进学生价值观养成

在语文教学中,要积极梳理和遴选优秀的文学作品介绍给学生,让学生从感人的故事中升华心灵。如阅读钱钟书的《论快乐》,让学生从中体味什么是快乐,物质上的幸福是快乐,精神上的愉悦也是快乐,对于人来说,追求高尚的精神才是人生的境界。一部好的文学作品,其蕴涵的人生道理是丰富的,对于学生的成长也是有益的。通过对经典文集的阅读,让学生去思考哪些是正确的,哪些是错误的,哪些是应该做的,哪些是不该做的,拓宽语文课堂的知识性,将语文与生活,以及未来的岗位发展融合在一起。

三、小结

人文主义教育在中职语文教学中的渗透,要从语文的人文性、情感性和生命感上入手,帮助学生树立文化语文观念,引导学生从思想情感、精神世界上来感知语文的气度和风尚。

参考文献:

[1]滕传,陆小玲.浅谈中职教学中的人本主义情感教育[J].职业,(30).

[2]李莉萍.浅论中职语文教学的人文教育[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3).

[3]潘宏峰.加强人文精神教育,培养学生健全人格[J].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11).

篇5:中职教学语文教学的论文

一、中职院校中的语文课堂上在当下存在哪些教学的漏洞和不足

这些年,国家极力推行教育改革的政策和措施,虽然相对于传统的教学模式来说,教育改革已经取得了不小的成绩,但是好像课改的效果不是很明显,尤其是中国人最熟悉的语文课,依旧是用最传统的老师讲,学生听的方式来上课,并没有在对于学生亲身实践的方面下到功夫。

归结起来,有以下几个原因:

1.教学的模式刻板木讷,学生无法完全理解书本上的知识。

通常的语文教育以教师讲解文中的重要内容以及让学生通过背诵课文的形式,来达到“牢记于心”的目的,但是这样刻板的教学,最后使大批学生对于语文书本上所表达的精髓不理解,只是停留在表面的意思上,没有让学生学进去。

2.现在的社会,依旧还是推崇考试成绩至上的错误思想,说明了老师对学生的想法不关注。

在很好中小学院校里面,普遍存在一种现象,就是教师对于课本上的内容总会让学生重点圈出来,让学生们知道,这些东西是在考试中会考到的内容,对于书本上的其他和考试没有太大关系的内容不关注,甚至是讲也不讲,这样的情况也存在于以职业培训为主的中职院校,

对于学生来说,教师说的知识点就是考试的重点,那么,书中其他和考试没有关系的东西学生就可以不用去看了,造成了学生对于考试的东西记得特别清楚。

3.语文课堂上学到的东西无法在实践生活中使用,变成了“鸡肋”。

在现代社会,许多90后青年在投入到社会工作去投自荐简历的时候,很多公司发现一个共性的问题,就是普遍存在简历语句词不达意和错别字连篇的情况,对于这种情况的出现,一方面归结于学生对于语文知识的掌握不到位,

另一方面则归结于学生时代的语文教学对于学生的实践运用意识薄弱,没有能让学生领会贯通书本上的知识内容,以至于学生毕业从事了工作以后,对于书写汉字的机会少了,则让养成了只要语句通顺就行,不在乎里面是不是有错别字。

4.学校对于语文教学的不够重视。

造成语文教学不太理想的原因还有一个就学校对于语文教学的不够重视,教育的目的和结果是以人为本位,大力发展和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现在的多数院校对于学生其他文化课抓的比较紧,因为这些文化课的知识点相对于语文教学来说要难掌握,

但是对于语文教学则抱着很充足的信任感,结果反而使学生对于语文这门课程产生了不重视的情况,造成了学生在实际生活当中对于语文教学产生了轻视的现象,认为语文这门课程的重点就在于背诵课文和学习写字造句等,

因为没有把一部分精力放在语文课上的学习和钻研,造成了学校提倡的以人为本,读书育人的教学理念没有深深植入到学生的思维中去。

二、教学的目的是以学生学习为本位,教书育人的目的去教学,提升中职院校语文课堂教学的深入进行

拥有极强的专业能力并不代表你一个优秀的人才,如果说技术是安身立命的基础,那么良好的道德修养则是为人处事的资本。

如何在语文教学中提高教学的深度,培养学生的素质,具体有以下几个方面:

1.扔掉老一套的教学思维模式,用创新的课堂教学来感染学生。

对于之前木讷呆板的课堂教学模式,创新课堂的教学氛围,在课堂上对教育教学做重新的构想,摒弃之前注重课本知识点的内容,以考试成绩为主的机械式的教学方式。

转而变成以解放学生思维意识的课堂内容,多让学生在课堂上发表自己对于课本内容的见解,解放学生的创新思维模式;通过以讲故事模式来让让课文中的文言文内容做出独到见解,这样即会提高学生对于课文内容的理解,又会提升课堂的氛围,使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大为提高。

2.老师的话不一定是“金口玉言”,也有片面的时候,学生不要害怕自己的观点被否定,应该积极的发言。

新课改倡导改革教学思维,解放学生的创新思维的发散,传统的课堂教学就和古时候私塾教学一样,提倡老师为主题,学生应该跟着老师的节奏走,老师说什么就是什么,学生不会反驳,这样的教学对学生的思想解放是一种扼杀,

所以,在新课改的倡导下,学生与老师在课堂上应该互为主体而存在,老师教授学生知识,而对于学生提出的不同观点的意见,老师也应该合理的去分析和采纳,对于学生独到的见解思维,应该给予肯定,这样对学生的自信心提升也是一种鼓励,对于课堂气氛的升温有很重要的意义。

3.语文是一门有人情味的学科,应该把更多的感情培养放入到课堂上去,培养学生的一些情感思想。

语文课堂上所说的人文情怀教育其实就是对于学生情感的培养,中职的学生正处在青春期的发展阶段,各方面都还不成熟,对于情感的培养也停留在懵懂的意识上,语文教学的人文情怀教学就在于培养学生对于人文情怀的正确态度,所以说来,对于学生情感的培养也是语文课堂上中最应该出现的一个场景。

三、结束语

泱泱华夏五千年,语言承载了我们炎黄子孙所有的智慧结晶,语文教学无论在何时都是一个中国人不应该放弃也轻视的学科,关于中职语文教学的深度探讨,需要很长的一段路去走,语文教学中所提倡的人文情怀同样也是我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里所提到的内容之一,是承载了中国人人文精神与文化精髓的一门学科。

作者:王燕燕 单位:铜陵市中等职业技术教育中心

篇6:中职教学语文教学的论文

近年来,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迅速发展,国家教育政策向中等职业院校倾斜,中职教育也得到了迅速发展。

语文作为中职教育的基础文化课程,具有很强的工具性、综合性、实践性和人文性的特点,对于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以及学好其他学科知识、形成综合职业能力等具有重要作用。

但目前中职语文教学的现状并不容乐观,存在着许多问题。

一、中职语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中职教育对语文教学的重视程度不高

国家虽然指出要大力发展职业技术教育,但语文作为基础必修课程,由于学校对其重视程度不够,使得语文教学的作用难以发挥。

“职业教育就是就业准备教育”,抱着这一观点,职业院校非常重视学生的专业发展,尤其是其对口的实践能力的培养。

为了实现对学生专业能力的培养,学生在校学习一年的理论知识后就会到与专业对口的相关公司企业实习。

然而在实习过程中,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虽然得到了提升,却忽视了理论基础课程的学习。

理论知识学得不够透彻、扎实,如何才能更好地指导实践,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呢?充其量是培养熟练操作工人,而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技术人才。

爱因斯坦曾经说过:“用专业知识教育人是不够的。通过专业教育,他可以成为一种有用的机器,但是不能成为一个和谐发展的人。要使学生对价值有所理解并且产生热烈的感情,这是最基本的。他必须获得对美和道德上的善有鲜明的辨别力。否则,他连同他的专业知识———就更像一只受到很好训练的狗,而不像一个和谐发展的人。”

中职语文的基本任务是“为学生学习专业课奠定基础”,可见语文是学生学好专业课的基础,学好语文可以提升学生职业技能。

因此,中职教育应该加强对语文教学的重视。

(二)中职教师语文教学观念脱离实际、态度存在偏差

职业院校的语文老师,在中学接受的是普通中学的教育,大学期间接受的是高等院校的师范教育,工作后接受的继续教育、在职培训等还是和普高一样的,所以普高的教育理念在他们的头脑中根深蒂固。

但相对普通教育而言,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和培养对象具有特殊性。

在语文教学活动中,很多教师教学观念得不到及时的更新,缺乏对中职语文教学的深入研究与学习。

据笔者了解,目前国内还没有一套专门针对中职语文的教育理念。

中职语文教学无论是教学内容,还是教学方式,对普高语文教学都有很多的借鉴,体现不出中职语文教学的特色,致使其严重脱离社会生活,脱离职业学校学生学习和发展的需要,严重影响了语文教学的实际效果。

职业学校教育在很多人看来就是为了培养专门技术人才,只重视对学生的专业知识教育,而忽视了基础文化课程的学习。

有些中职教师认为,语文教学对学生的'专业技术掌握与应用没有很多相关性,教学态度存在偏差,甚至忽视语文教育。

这种教学态度直接影响到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使得中职学校的培养目标出现偏差。

(三)学生的语文课程学习存在各方面问题

笔者通过对自己所执教学校中职学生的调查发现,对语文不感兴趣、认为语文课不重要的学生占大多数。

他们学习语文的动机不强,缺乏科学的学习方法,认为学语文就是上课听老师分析字、词、句,概括段落大意、中心思想,归纳写作特点,按要求完成作业。

学生把语文学习简单地等同于学习任务,是为了毕业或升学考试而不得不完成的学习任务,这样使得本可以生动活泼的语文学习变得枯燥、单调,脱离了和生活的联系。

另外,学生的课外阅读和语文教学要求发生偏离。

中职学生相对来说没有太大的升学压力,除了专业课的实践外,空闲时间较多,学生完全可以在课余时间多读一些优秀文学作品,增加知识积累。

而实际情况并非如此,当前中职学生的课外读物主要是漫画书、言情、武打、侦探等娱乐休闲类书籍,这些无疑与中职教育的课外阅读要求发生偏离。

这直接影响到学生课外阅读的质量和学生语文素质的提高,甚至影响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的形成。

二、解决中职语文教学中存在问题的对策

(一)国家加强中职教育课程改革,加大对语文基础课的投入

近几年来,国家加强对职业教育的政策支持,大力发展职业教育,转变传统的教育观念。

但只有政策支持是不够的,还需要把政策真正落到实处。

一方面,国家相关部门应对中职教育课程改革做出详细规范与指导,优化中职教育的教学结构和内容,形成比较完善的中职教育体系。

另一方面,政府要加大资金投入,通过财政税收的统一调配,加大对中职教育的投资力度,实现中职教师素质的提升和学生综合能力的全面发展。

作为基础文化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语文具有很强的综合性和人文性,因此在课程改革过程中应加大对其投入,重视语文教育,为学生的专业发展奠定良好的文化基础和思想素质基础。

(二)树立正确的中职语文教育观念

中职教育虽然是培养学生生存技能、综合职业能力的教育体系,但中职语文这一基础教育的重要性却不可忽视。

作为中职院校的领导和语文教师,必须要转变教育观念,改变过去将中职教育普高化的传统教育思想,树立正确的教育意识,认识到中职语文作为一种素质教育对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作用,认识到中职语文对学生适应社会、工作需要的作用。

(三)提高教师自身素质,改善教学方法

中职语文教学同普通中学的语文教学培养目标是有区别的,因此,中职语文教师要立足于学科本身,明确语文教学目标,提升教师能力,扩充教师专业知识水平。

在教学方法上,教师要采用一些现代的教学手段,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把语文学科和中职教育有机结合起来,使语文教学真正成为中职专业课程学习的理论基础课程。

(四)培养学生自身良好的学习意识,树立正确的学习目标

在学习过程中,中职学生应充分认识到学好语文基础文化课程的重要性,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是将来择业的重要砝码。

因此,中职学生应培养自身良好的学习意识,激发学习语文课程的动机,自主探索学好语文的科学方法,为达到中职教育对语文课程培养目标的要求而不断学习。

德国教育家季斯捷尔维格说“:教师不可能把文化修养和教育交给或者传授给任何一个人,任何一个想要获得文化修养和教育自己的人,他应该亲自参加活动,用自己的力量和自己的努力去获得,从外部只能得到激励而已。”可见,人文素养的获得主要靠自身努力才能实现。

因此,学生对语文课程的学习需要有较高的积极主动性。

当然,仅仅在课堂上学习语文知识是远远不够的,学生还应在课外多阅读优秀文学作品,提高自身的综合素养,并能将学到的理论文化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中,解决实际问题。

三、总结

总之,要把中职语文教学这项工作做好,需要从国家有关部门、教育工作者到学生本人等各方面的努力。

中职语文教学关系到中职学生的综合素养和人生观和价值观取向,从某种程度上说,中职语文教学影响到我国在职业技术方面人才的素质,甚至对提升我国综合实力和国际竞争力都非常重要,因此必须要正确面对中职语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为培养真正的技术人才、提升整体的国民素质而努力。

作者:黄玮玮 单位:河南工业技师学院

篇7:中职教学模式路径研究论文

中职教学模式路径研究论文

摘要: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的认知特点是:偏爱具体形象思维,提炼和转化信息所需的时间较长,擅长意义学习以及重横向学习迁移,轻纵向学习迁移。从中职学生的认知特点来看,“从做中学”是提高中职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为了进一步提高中职教学的有效性,需以“从做中学”为原则,从教师层面、教材层面和教学情境等方面进行探索。

关键词:中职;教学模式;有效途径;“从做中学”

一、“从做中学”的内涵

“从做中学”是美国现代实用主义教育学家杜威以“教育即生活”为依据所提出的举世闻名的理论。杜威认为,行和知是良好的伴侣,是携手共进的,而“从做中学”恰恰能发挥这种效能。他主张学生应作为一个积极的实践者,通过在生活体验中的探索,逐步形成对世界的认识,从而充分体现做和学的结合。[1]他也认为,“从做中学并不是指用手工来代替课本的学习”,这些只是为了对抓住学生的注意力和兴趣提供了一个帮助。换而言之,“从做中学”只是为学生提供了一个进行学习的正确途径,而不能用之来取代学习本身。[2]因此,“从做中学”被认为只是适合某类学生的一种教学模式。

二、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的认知特点分析

中等职业学校(以下简称“中职学校”)学生多数都是在普教中学习上遭遇挫折、被中考淘汰下来的学生,可以把他们归为学习上有困难的学生。他们入校的分数与普通高中学生的分数,呈现两极化,基础好一点的相差几十分,基础差一点的甚至相差几百分。在同一专业内,学生的学习水平之间的差距明显。以前对于这些学生的分析多是从他们的学习习惯来分析,得出来的结论多是觉得学生的自信心较差,学习缺乏主动性。或是单纯分析他们的学习行为,如学习基础比较薄弱,学习缺乏目标等。对于这些学生,只有从认知特点上对他们进行把握,才会对个体学习的过程有明显的促进作用。总体来说,中职学生的认知特点有以下四个方面。

(一)偏爱具体形象思维

对于他们能具体感知的事物,他们均能理解透彻,并且偏爱从图形、声音以及触觉来认知事物。他们在此方面的能力,可能比同年龄段的普通高中学生要强。他们经常用此种方式来感知世界。对于赋予符号抽象意义的东西,他们往往较难把握,这就是为什么中职学校学生的数学、物理和化学的成绩较差。这几门学科由于现实教材中偏重知识的系统性和完整性,多脱离生活实际,而老师对于学生的教授就是不断地进行这种抽象符号的练习,因此,学生对于这种他们并不擅长的认知方式,本能上就对它们有抵触。这样一来,就导致了恶性循环,这几门功课他们越学越差。而对于文科类的语文、地理和历史等知识,他们可以通过自己在生活中观察到或能在影像资料中形象地体验到,因此,他们这几门功课的成绩普遍较好。

(二)提炼和转化信息所需的时间较长

按照布鲁纳的学习过程理论,学习的过程就是进行认知操作活动、形成新的知识结构的过程。新知识的学习往往需要学习者对先前的知识重新提炼或要超出先前的知识,从而学到更多的知识。中职学生在此方面偏弱,他们对于新知识的学习进度无法与普通高中生相提并论。中职生往往只能在先前知识的基础上,略微提升一点新的知识,并且让他们感到旧知识和新知识是有关联的,新知识仍是“旧知识”,无非只是进行了稍微的拓展,这样他们才能够真正学习到新的知识。中职学生在学习一门全然未接触或根本没有任何体验的学科知识时,是非常困难的。这就解释了为什么我们的专业课教师在教授学生艰深的专业理论知识时,学生们恍若感觉在听天书。

(三)擅长意义学习

当代人本主义心理学的代表人物罗杰斯认为,学习不是机械的刺激和反应之间的联结的总和。个人的学习是一个心理过程,是个人对直觉的解释。两个不同的人,由于他们具有不同的经验,因此,他们在对同一事物的感知是会出现不一致的反应的。所谓的意义学习,就是指一种使得个体的行为、态度、个性以及在未来选择行动方针时发生重大变化的学习。这不仅仅是一种增长知识的学习,而且是一种与每个人各部分经验都融合在一起的学习。[3]当中职学生用一种对自己有意义的方式学习时,他们的学习速度就极快。中职学生比较注重此种意义学习,一旦所学知识进入到他们所熟知的和对他有具体意义的认知范围,并且这些知识都是与他的直接的经验体验相关的话,学习效果就非常明显。

(四)重横向学习迁移,轻纵向学习迁移

学习迁移广泛存在于一切知识、技能和行为规范的学习中,它是指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只要有学习,就有迁移。迁移就是学习的继续和巩固。横向学习迁移是指相似内容和难度之间的学习,而纵向迁移指的是不同难度和不同概括性的两种学习之间的影响。中职学生在对待同一层次的学习内容时,表现出较强的横向迁移,换句话说,只要是同一难度的知识,只要他们真正掌握了,相似的内容他们基本上都能理解。而且他们所说的懂了某种知识,多是指横向迁移。如在他们所掌握的知识基础上稍作拔高,做纵向迁移,他们的领悟和理解就较为困难。他们通常认为自己听不懂的知识,多是指纵向迁移。但是,布鲁姆强调知识的学习恰恰就是重视这种纵向迁移。中职学生学习差,就是指他们这种纵向迁移能力较弱。

三、“从做中学”是提高中职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

(一)“从做中学”符合中职学生的认知特点

“从做中学”给予中职学生大量的具体形象的实物。在实训教室中,中职学生的身边全是可供他们认知的实物,他们对这些实物伸手可触,不像以前的初中课堂中,老师多是进行抽象教学。中职学生动手触摸并且使用周边的实物进行任务的完成,充分发挥了他们的具体形象思维,从而更加立体地认识了实物。在“从做中学”的中职教学中,学生的学习多是围绕生活中的经验来完成,如打磨出一件工具,烹制出一道菜肴或是砌好一面墙,等等。中职学生在完成此类任务时表现出极大的兴趣,以前枯燥的化学、物理和数学知识变得生动起来。在“做”当中,他们受到了一切必要的训练,对于原本枯燥的知识,他们开始有了更深一步的'理解。他们在“做”中,有各种体验的融合,符合他们擅长意义学习的特点。他们在不断的动手实践中,慢慢地将各种体验融进了他们的认知体系当中,形成了各种各样的知识和技能。

(二)“从做中学”符合中职学生的认知规律

中职学生大多数是根据自己的爱好选择了自己的专业。中职学校的职业技能学习不仅让学生掌握职业所需的技能和技巧,而且也会让学生的智力水平有较大幅度的提高,“从做中学”是唯一有效的办法。作为受教育主体,中职学生在接受了初中的基础文化知识后,进入了中职阶段的学习,进一步了解了其职业的属性和特点,他们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选择了此种专业,最后在实践中不断深化其对该专业的认识,最为重要的是将他们所学的知识应用于实践活动当中。从整个学习过程来看,“从做中学”是以学生获得良好的职业技能为目标的,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积极性,这样的教育过程必然带来他们职业能力的提高。

(三)“从做中学”能真正促进中职学生的全面发展

杜威认为,“从做中学”比其他任何方法更能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因为“从做中学”将个体和生活紧密地连接在了一起,使得人变得真正有生气和现实感。以往不少从事职业教育的教师认为,中职学生要先学会做人,至于如何做人,大家都语焉不详。其实做人就是从做每一件事中去体会做人,就是让每个学生在学会做每件事情当中去学做人。而且只有做好每件事后,才能做好一个人。中职学生只有通过“从做中学”,才能从一个抽象的人,变成一个鲜活的人和真实的人。教育的目的就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而“从做中学”的教育模式,恰恰就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现实途径。

四、基于“从做中学”的中职教学模式探索

中职的教学模式不能像以往一样,继续沿用初中教学的模式,采取简单的“填鸭式”教学来给学生们灌输知识,也不能像大学教学一样,采取“放羊式”的教学模式,它必须有自己的独特的教学模式。“从做中学”既符合中职学生的认知特点和认知规律,又能真正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因此,多数人都会赞同“从做中学”应是中职教学的主要教学模式。根据“从做中学”的原则,可以将企业的实际工作过程作为学习的核心,并与职业资格标准相连接,由学生独立或以小组形式自主地完成整个学习任务,学生在整个学习过程中获得综合的职业知识和职业技能。为此,有效的中职教学应以“从做中学”为原则,从以下三个层面进行探索。

(一)教师层面

“从做中学”的教学模式并不是让教师偷懒,让学生自己胡乱摸索,让教师处于一个可有可无的位置。这种教学模式的前提是教师必须善于把握要点,了解教学难点。教师必须让整个教学过程处于完全地监控状态,并且教师要在整体的教学过程中处于一个主导地位。此种模式,一方面,要求教师指导学生如何去做,而不是让他们去乱作,要有耐心地具体指导每个学生,在需要防止出错时,给予建议和帮助;另一方面,教师必须引导学生从自己具体的“做”中,提炼出抽象的知识出来。如果学生只是“做”完,不去提炼,那么学习就并未真正发生。真正的学习就应是经过理论——实践——理论的过程。另外更为关键的是,根据教学要求,教师需要创造性的创设出各种各样鲜活和真实生活的教学情境。教师需精心设计每个环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在不知不觉中认识事物,从而实现所设定的教学目标。

(二)教材层面

按照杜威的观点,“从做中学”并不是要把教材和课本给剔除掉,而是要在教材指导下,来进行“从做中学”。由此观之,教材的作用是重要的。现在中职教材普遍的问题是:教材内容陈旧,与现实生活脱节,内容的结构上多是借鉴普高教材或是高校教材,教材的编写形式枯燥,不受学生欢迎。要更好地推行“从做中学”的教学模式,中职教材应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尝试和改革:(1)让教材与现实生活更加接近。只有使用此类教材,学生才能真正从生活体验中进行学习。(2)教材可以尝试打破学科之间的界限。以前的教材讲求系统性和理论性,但是对于中职学生来说,是不符合他们的认知特点的。教材可以以任务为中心,融合多门学科,让学生在完成任务中,不知不觉地对各门学科进行适当的学习。(3)教材应重实践性,轻理论性。以往的中职教材偏理论性,重知识的系统性学习。中职教材应该将职业的技能和职业知识融入教材中,将理论性知识进行淡化处理,让学生感到学完教材后,知识就能运用在实际的工作和生活中,而不是抽象的理论学习。

(三)教学情境层面

“从做中学”强调就是要从生活中学,要在实践中学。以前的义务阶段教学的课堂中,学生多是处在封闭的教室中进行学习,只有那些抽像思维强的学生才能适应。对于中职学生来说,他们擅长的是形象思维,那么“从做中学”很关键的一点,就是要能创设出这种真实的教学情境。如今,很多的中职专业课就是在实训实验室中进行的,这样学生可以真实进入职业场景中,在实践的过程中,学生既可以得到教师的及时指导,也可以与其他同学探讨如何完成实训任务。在实训实验室中学习,学生普遍感到既学到了专业知识,又学到了职业技能。因此,实训实验室是值得大力推广的,而且应该让每个专业都根据本专业的特点打造规范和标准的实训实验室,从而让学生能从这种较真实的教学情境中真正体会“从做中学”。

参考文献:

[1]梁文.杜威的职业教育思想理论性探析——基于高等职业教育视角[D].西安:西北大学,.

[2]吕达,刘立德,邹海燕.杜威教育文集(第1卷)[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3]刘晓明.学习理论与有效教学[M].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

篇8:提高中职语文的教学质量研究论文

提高中职语文的教学质量研究论文

一、课堂教学要有纪律性,规范学生的出勤和对语文学习的态度

在班级中,有一部分学生不重视中职语文的学习。他们没有意识到学习语文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他们觉得学习的重点是自己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从而忽视了中职语文在整个学习过程中的作用。语文是学好其他任何一门课程的基础,中职教育中的文化课都有其各自的特点,对以后我们走向社会都会起到帮助的作用。由于没有意识到学习语文的重要性,所以学生在语文课堂上纪律松散,不认真听讲,有的学生甚至逃课。为此,教师必须组织好课堂纪律,管理好学生的出勤,为课堂教学的良好开展打下基础。在中职语文教学中,我们教师要以身作则,严格要求学生。如果有学生迟到旷课,教师要对其进行批评教育,让学生意识到教师对这门课程的认真态度。不能对于学生的旷课和迟到不闻不问,这样就可能让出勤的学生产生错觉,认为该课程无关重要,可上可不上,学生听课学习的效果就可能受到影响。为此,为了提高我们整个课堂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要端正每一位学生学习态度。

二、巧妙入题,激发学生学习中职语文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当学生对中职语文产生了兴趣才会主动积极地去学习。中职学生大多都是语文知识基础薄弱,思想素质也较差。为此,他们对语文的学习没有兴趣甚至厌烦。那么我们广大教师该如何激发培养学生的兴趣呢?教师要了解学生的心理,做到心里有数。一个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开篇引题就显得十分的重要,要从开始上课就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过来。所谓“引题”,是指教师从开始上课提出一些有趣的问题,引发学生去思考,从而走进所学习的课文中。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在上课以前要认真备课,做好课前的充分准备。“学起于思,思源于疑”。有了问题,学生会把所有注意力都放在思考上。在课堂上教师要多多鼓励学生,让学生大胆地提问和发表自己的见解。这样就可以把我们整个课堂的学习氛围调动起来。从而大大地提高整个课堂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

三、培养中职语文教学的四个能力

所谓四个能力就是“听、说、读、写的能力。随说语文的教学方式很多,其根本离不开这四个能力。听。有效地听,实际上是大脑吸收信息与迅速思维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我们要认真分析听到信息的中心点。其中有效的听包括两方面:第一是会“听“,就是无论在什么场合,都能准确地理解和掌握别人所说的意思。把别人所说的话进行“大脑加工”分析理解其所说的重点和意思,不断章取义。第二是能“听”,“兼听则明,偏听则暗”。善于听,实际上也是一种成才之道,从这个意义上看,中职语文教学应重视听的训练。在课堂上认真听讲的学生往往成绩都比较优秀,这说明“听”不管在什么时候都是比较重要的。说。语文这门课程主要是文字教学,说话训练在语文教学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说话是把内部语言转换为外部语言的心理活动过程,是综合素质和能力的.体现。说话的过程是大脑高速运转,把心里所想的意思,通过语言传递给外人的过程。目前,大多数语文教师都忽视了听和说的训练,造成了不少学生不敢说和不会说。语文的教学除了课本知识外,必须培养学生的“说”。其实“说”是非常广泛的,我们要培养学生在各个场合、各个时候,都要训练自己的说话能力。只有把内心的东西通过话语表达出来,外人才会明白你的意思。如果连基本的表述都不会,那么这个人活得比较憋屈。显然,中职语文教学应加强说话训练,才可适应社会的需求。读。无论是默读、诵读、朗读,还是课外读、课内读,都是吸收知识的一种途径。只有通过读,才可以认知知识丰富自己的大脑。语文教师要指导学生阅读的方法,科学有效的方法可以大大地提高我们阅读的效率。在目前文化市场较为混乱的复杂环境中,要指导学生多读书,读好书,大量地读,涉及面要广,不限于文学类,应扩大到政治、经济、所学专业等领域,开阔视野。语文教师除了教授课本语文知识外,还要培养学生养成好的学习习惯。写。写作过程是将头脑里的思维用文字符号清晰化、条理化地表达出来的过程。中职语文教学中强调写作,既要注重基础写作,更要注重应用写作,引导学生写作文章达到“五要”:主旨要清晰,内容要充实,表达要准确,文体要恰当,行文要适宜。教师要培养学生养成每天写日记的好习惯,每天都坚持写日记,到我们考试写作文的时候就会很容易。在中职语文教学中教师要训练学生的这四个能力,把这四个能力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培养学生科学有效的学习方法,从而把我们的中职语文课堂质量提上去。总之、中职语文的教学需要我们广大教师不断努力,以学生为主体,改变以往的“灌输式”教学方式,采用科学合理的放学方法。教学质量的提高需要教师和广大学生一起去完成。

篇9:中职数学教学职教论文

中职数学教学职教论文

一、解析基础上的中职数学教学模式定位

在以上解析基础上,中职数学教学模式可定位于以下三个环节:

1.建构起学生必需的数学知识体系

中职数学知识体系同样包含代数和几何两大部分,根据中职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在对两大板块的教学中应着力建构起学生必需的数学知识体系来,而不应纠结于题海战术。在抛弃应试教育的基础上,教师在进行数学知识讲解时,还应着手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问题意识,从而为今后专业课程的理论和实训教学建立起前置性能力训练。如针对财务管理类专业而言,需要提升学生的“数感”,并能对企业财务信息做出规律性预测,因此在等差数列的教学中着手应用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解决数列的相关计算,培养学生的计算技能;提高学生的归纳能力、预测能力,并在此基础上掌握等差数列前n项和公式的推导思想方法。

2.建立数学知识与专业范畴的关联

增强数学知识与专业范畴的关联,也是建立中职数学有效教学模式的重点。由于受到专业背景的限制,数学教师往往对专业课程方向的行业背景缺少了解。因此,这也在一定层面制约了关联性的实现。针对这一现实问题则可以通过形成数学教师与专业课程教师之间的互动平台来解决。或者说,要打破中职学校在教学中的职能型结构的限制。

3.完善数学教学实践中的评价机制

由于各所中职学校都形成了自身的职业教育目标,所以本文将不详细讨论评价指标的内容,而是就评价主体的构成进行阐述。改变诸多学校忽略学生体验的不足,应增强学生对数学教学实践的评价,而评价的重点在于考查数学知识与专业范畴的联系程度。

二、定位驱动下的中职数学教学模式构建

根据上文所述并在定位驱动下,中职数学教学模式可从以下四个方面展开构建。

1.考察本校的专业和学科结构

本文始终强调应在校本要求下来构建起中职数学教学的有效模式,而具体体现校本要求的,需要从本校的`专业和学科结构出发来进行数学教学内容的重构。为了使考察工作更有收敛性和实效性,数学教研组应根据专业群为单位,以领头专业为代表来进行专业元素的提炼。然后在集体备课下来完成数学知识的首次重构。

2.界定出数学所必需的知识点

对数学知识内容的重构不能脱离数学知识传授的内在规律性和逻辑性,因此需要保持教材的整体体例不变为原则。根据数学教学的第一个层次可知,需要界定出学生所必需的知识点。以数列环节的知识点为例:

(1)了解数列的有关概念;

(2)理解数列的通项(一般项)和通项公式。这两点应构成该知识版块教学的指向,并能建构起学生对该知识点在算法上的一般应用能力。

3.教师合作下设计教学内容

若要推动数学教师能主动与专业课程知识相联系,这不仅依赖于教师自身的自学意识,还需要搭设教师之间的合作平台。这里的合作包括数学教师之间,以及数学教师与专业课教师之间。前者主要反映在集体备课范畴,后者则主要存在于深度的学科联系之间。对于后者而言教务部门应牵头形成数学教研组与其他专业课教研组的定期教研机制,有条件的学校可以考虑编撰数学校本教材。

4.多元主体参与下的教学评价

这里强调学生参与下来展开教学评价,因此体现为多元主体参与下的教学评价。评价的形式可以采取听课后的随堂评价,这种评价主要由同行来完成;还可以在期末进行教学评价,这种评价则主要由学生来完成。我们关注的不应是评价分值,而是那些有助于优化数学教学模式的观点和建议。

篇10:语文教学职教论文

语文教学职教论文

一、职教语文教学培养学生职业能力的必要性

随着时代的发展,教师的教育观念必须改变,教师在课堂上的角色也必须重新定位,古人云:“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要求教师必须树立正确的职业教育人才观、教学观以及课程观等,更注重对学生能力的培养。职教语文教师不仅要具备基础语文素养,也要具备相关专业知识,例如,旅游管理专业的语文教师,必须具备历史、地理等方面的知识,财经类专业教学的语文教师,必须知道商贸方面的知识。

二、职教语文教学培养学生职业能力的有效策略

(一)优化教学内容,贴近职业需要

职教语文教学必须在课堂有限的时间内实现教学效率的'最大化,在写作和口语交际等方面优化教学内容,贴近职业需要。在写作方面,随着社会对学生职业能力要求的不断提升,与职业相关的写作能力也受到重视,在职教语文教学中,教师必须培养学生组织、改编以及发布相关信息的写作能力,重视写作训练。例如,面试过程中,简历和求职信的准备就是对学生语言组织能力和写作能力的考验。在口语交际方面,以梁启超的《敬业与乐业》为例,这是一篇演讲文,教师在教学中必须引导学生理解“反之也都是有趣的,只要你肯继续做下去,趣味自然会发生”以及“百行业为先,万恶懒为首”的涵义,以进行职业素养教育。此外,教师可以让学生演讲这篇文章,创设交际情境,让学生亲身体验,从而锻炼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二)增强主体意识,培养创新能力

职教语文教学应该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增强学生的主体意识,注重对学生职业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教师要充分发挥其引导者、参与者以及合作者的重要作用,锻炼学生的自学能力、人际交往能力以及创新能力。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必须注重学生的知识积累,拓宽学生的知识面,例如,教师在讲授韩愈的《师说》时,可以增加对作者文学主张的介绍,如“文学明道”、“文道结合”、“宜师古圣贤人”等,同时讲解此文学主张对当今时代文学创作的影响,拓宽学生的“文学”的理解,增加知识的积累。此外,教师可以把创新能力的培养渗透到教学的各个环节之中,让学生在课堂上畅所欲言,活跃思维,激发学生创造性的学习动机,提高创新能力。

(三)重视学用一致,提高应用能力

在职教语文教学中,加强对学生“听、说、读、写”等方面应用能力的培养,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教师可以通过创设教学活动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例如,演讲、面试、辩论等教学活动,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灵活应变能力,通过求职交际的情境模拟,让学生体验情境,训练口语交际方面的技巧,从而提高“听、说、读、写”等方面的应用能力。

篇11:研究中职语文教学

自我效能理念是指一个人对自己的能力进行的自我主观方面的判断,它能够有效地提高人本身的自信心和实际能力。

中职语文的教学对于中职学生而言非常关键,它对中职学生的文化素养和语文学习水平的影响非常重大。

中职语文教学的内容知识较为丰富,涉及的知识层面也较为繁杂,知识的深度较高,所以,加大了中职学生的语文学习难度。

因此,中职学生的自我效能理念的培养非常重要。

中职学生只有提高自身的自我效能感,才能够有效地提高自身的语文学习自信心,促使中职学生努力学习,提高中职学生自身的语文学习质量。

一、自我效能理念在中职语文教学理念方面的应用

自我效能理念能够有效地归正中职语文教学理念,促使中职语文教师和中职学生建立自我效能理念,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让中职语文教师和中职学生都能加强对自身能力和水平的认识,从而有效地提高中职语文教师和中职学生的自信心和对自身能力的评价。

中等职业学校的语文教学理念对中职学生的语文学习认识和学习水平的提高有着指导性的作用,因此,中等职业学校的语文教学理念必须是科学、正确的,对学生的指引和帮助也必须是实际可行的。

中等职业学校由于自身的特点,导致一些学生对于中等职业学校的语文教学理念的理解不是非常得透彻。

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生源大多都是由于在高考中失败,无缘理想的大学或者本身的学习成绩很差,没有参加高考等的一些学生,这些学生由于学习成绩的不理想和高考失败等挫折,

对于中等职业学校的语文学习没有较大的学习兴趣,往往容易被负面情绪和思想所困扰,认为中等职业学校的语文学习不是很重要,对中等职业学校的语文教学理念没有透彻的理解和感知。

自我效能理念能够很好地纠正中等职业学校的这些学生的负面思想,帮助中等职业学校的语文教师更好地让中职学生透彻理解中等职业学校的语文教学理念,增强中职学生的语文学习自信心和对自身能力的认知。

二、自我效能理念在中职语文实践教学方面的应用

自我效能理念对中等职业学校的语文实践教学的帮助是非常大的。

自我效能理念在中等职业学校语文实践教学中的贯彻,可以帮助中等职业学校的语文教师发现每一个学生的闪光点,了解每一个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和语文学习水平,从而根据这些实践发现制定有效、个性化、符合学生本身特点和学习能力的语文教学方法,贯彻落实“因材施教”的科学教学方针。

比如说,陕西省在一所中等职业学校做了一项关于自我效能理念对中等职业学校语文实践教学的帮助和影响的实验:中等职业学校的语文教师将班内的50名学生按照男女比例和语文学习成绩和学习能力的差异科学合理地分为了两组,每组的中职学生为25人,实验期限为一个月30天。

对实验组的中职学生在日常的语文实践教学中实行自我效能理念的培养和鼓励学习;对于对照组的中职学生实行传统普通的中等职业学校语文实践教学方式。

一个月后,中职语文教师对这两组学生进行了语文考试测试,结果发现实验组的中职学生的语文测试成绩明显比以前提高了18.9%,而对照组的中职学生的语文测试成绩仅仅提高了1.2%。

实验证明,自我效能理念对中等职业学校的语文实践教学质量的提高有着非常大的帮助作用。

三、自我效能理念在中职语文课外教学方面的应用

中等职业学校的语文课外教学也是非常重要的。

自我效能理念的主要作用就是增强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对语文学习能力的自信心,让中等职业学校学生能够对自己进行一次全面透彻的认知了解,对自身语文学习能力给予正能量的肯定,从而有效地提高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的语文学习效率和质量。

而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的课外语文学习正是锻炼中职学生的语文自主学习能力,加强中职学生的语文学习水平的重要步骤。

因此,中等职业学校的语文教师一定要将自我效能理念贯彻落实到每一位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的语文课外学习当中,增强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的语文课外学习的自信心和主观能动性,让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乐于学习,敢于参加各种语文课外学习活动,增强自身的语文学习水平和能力,对自身的学习能力给予充分的肯定。

比如说,中等职业学校的语文教师可以通过举办语文作文大赛、语文课文朗诵大赛、组建语文课外学习兴趣小组、创建语文话剧社、让学生排练话剧等方式贯彻落实自我效能理念在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的语文课外学习生活中,给予中职学生积极、正能量的鼓励,中职语文教师要肯定学生的语文学习成果,增强中职学生语文学习的自信心。

综上所述,自我效能理念在中等职业学校的语文教学中的贯彻和应用能够有效地提高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的语文学习的自信心,加强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对自身语文学习能力和水平的.认识,提高中职学生的自信心和对自身能力的评价,从而促进中职语文教学质量和效率的科学提高。

作者:李爽 单位:江苏省通州中等专业学校

篇12:研究中职语文教学

0引言

在当前中职学校的课程结构中,语文学科被定位在基础文化课系列。

由于教育对象和培养目标自身颇多的特殊性,语文课的教学要求和考核难度与普高相比大大降低。

惟其如此,很多学校和教师在思想意识上对于中职语文课的性质、地位和作用认识不足,不是在教学计划中一再压缩语文课课时,就是在课堂教学中一味删减教学内容,有些学校甚至要求语文教师只给中职学生讲点应用文写作常识。

这样一来,一直强调“文道统一”的语文课,一直以活色生香、妙趣横生为标志的语文教学就变得非常功利、“市侩”而索然寡味,其结果是教师教得迷茫,学生也鲜有收获。

1寻求中职语文教学尴尬局面的良策

作为长期从事中职语文教学的一线教师和基层教研工作者的笔者心急如焚,苦苦寻找破解困局的良策。

思之再三,笔者想起自己的恩师—安徽省潜山县野寨中学特级教师汪南松先生早在提出的观点:语文课应该教成“人课”。

汪先生说,“语文不应看作专管学习和使用祖国语言文字,仅仅为其他学科学习和将来工作服务的‘后勤’学科,而是一门培养、提高受教育者健美个性及其生存和发展能力的基础学科。”

他认为,语文教师“根据中语教材的特点,通过独特的方式方法,可以使学生受到情意熏陶,形成求真、从善、爱美的思想品质;可以对学生进行思维训练,纠正学生习染的不良思维习惯,开启学生智慧,发展他们的注意、观察、接收、记忆、判断、推理等能力和综合创造才能;

可以在语文实践中对学生进行规范的听、说、读、写训练,改善学生的语文整体素质,让他们掌握语文活动的基本技能及其调节机制,获得开展交往、驾驭生活和推动事业前进的本领。”

毋庸讳言,汪先生的精辟论断是着眼于20世纪末普高的语文教学有感而发的,带有鲜明的指向性。

而当前中职学校的办学性质和培养目标与普高相比,存在不少区别,中职学校教育对象的学业层次、认知结构、接受能力与普高学生相比不能相提并论。

但不管怎么说,既然同是语文学科和语文教学,肯定存在诸多共同点。

也就是说,语文学科的性质(思想性和工具性)和语文教学的目标应该是一致的,教师的教法和学生的学法也可以是关联互通的,课堂上情理交融、生动活泼的教学氛围也是完全可以复制的。

一句话,要把中职语文课同样教成“人课”,把中职语文教学同样当作对学生进行情意熏陶、思维训练和听、说、读、写能力培养的手段,以培养大批既有丰富的语文素养,又有过硬的职业技能的合格的中职毕业生,这既是中职语文教师的责任,也是当前中职语文教学迫切需要纠偏改正的重大研究课题。

2用好中职语文教材

当前中职语文教材虽存在多个版本,但无论哪一个版本,选录的篇目绝大部分都是文质兼美的典范文本,教师都能从中挖掘出对学生进行情意熏陶的丰富内涵。

如由电子工业出版社出版的《语文》(第一册)中的《腊梅》是当代散文家余秋雨先生的佳作。

教师完全可以从大多中考失利者、心理脆弱者的中职学生角度,积极引导学生向作者看齐,珍视生活历程中像腊梅一样的平凡的事物,并从中感悟和汲取一种不怕磨难的顽强的生命力,并以此为动力,激励自己战胜学习与生活中各种有形和无形的困难、挫折,规划自己的职业理想和就业目标。

又如,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出版的《语文(职业模块)》教材中,有一篇题目为《那一年,面包飘香》的文章,讲述了一个因家境贫困而失学的少年如何牢记老师的教诲,通过自己的努力学得一技之长并取得成功的故事。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不仅可以引导学生欣赏课文亲切感人的语言,学习设置悬念增强文章表现力和吸引力的写作技巧,同时也可以结合中职学生自身的特点充分挖掘其情意内涵,告诉学生,“读书深造固然重要,学得一技之长贡献社会同样重要”。

“东方不亮西方亮,只要树立自信,不怕困难,就能学到真技术,练就真本领”。

这样的语文课,对学生的成长成才大有好处。

再如,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语文(拓展模块)》中选录了当代语文教育家刘征的《过万重山漫想》,中职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完全可以抓住作者讴歌敢为人先、勇于探索的首创者的创新进取精神,联系自己学校往届优秀中职毕业生在社会就业、创业的先进事迹

教育广大学生对今后在职业生涯中将要遭遇的艰难曲折要有足够的思想准备,但人生在世,要想成就一番事业,就不能被困难捆住手脚,要具备过万重山做“第一个”的冒险精神和勇气,否则必将一事无成,到头来悔恨终生。

当然语文课不同于思想教育课或政治课,单调枯燥的说教,盛气凌人的训导,其效果自然不尽如人意。

这就要求语文教师必须深入钻研教材,充分挖掘教材中的情感因素,充分考虑中职学生学习心理和成长目标,在教学中有的放矢,因势利导,伺机点化。

重要的是学生必须依托文本,依托课文中自然逼真、生动感人的艺术形象和精准得体的语言情境,自然感悟,真正在潜移默化中接受情感熏陶,在水到渠成中激发情感共鸣。

3中职语文教学的思维能力训练

我们提倡中职语文课同样要对学生进行思维能力训练,绝不照搬普通高中的那一套做法,而应按照市场对技能人才文化素养的具体要求,结合语文教学的固有原则和中职学生的学习动机、学习能力,合理地设计问题,引发思考,启迪智慧,并安排好听、说、读、写的训练。

譬如工科类的专业在使用高等教育出版社的《语文(职业模块)》时,会学到卡尔•马克思在高中毕业时写的一篇论文—《青年在选择职业时的考虑》。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可以引导学生认真预习课文,在扫除字词障碍后理清课文思路,然后抓住“考虑”这一关键词语引导学生思考:人们在选择职业时“没有认真考虑”哪些情况,产生了哪些后果;从“认真考虑”方面又讲述了哪些内容;作者认为选择职业的主要指针是什么;为什么说为人类幸福而工作才是最高尚的职业;等等。

学生要解决这些问题,就必须先对文章进行阅读、理解、接收,然后再进行判断和推理,这一过程实质上就是一种思维训练的过程。

对于中职学生来说,尽管从阅读理解到分析判断每个环节的任务都不轻松,也都需要语文教师的提示和点拨,但经过长时间的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必然会有起色、有进步、有提高。

而且在语文课上阐发的观念和缜密的逻辑推理,对于即将面临择业、就业和创业的中职学生来说无疑具有更加深刻的指导意义。

更为重要的是,在中职教材中,如《像山那样思考》《好雪片片》《一碗清汤荞麦面》《情人节的玫瑰绽开在教室里》等课文,都蕴涵深厚的人文情愫和人文关怀,如果我们在课堂教学中远离甚至抛弃必要的思维训练,学生也就无从体会和感悟,语文教学自然也就达不到让学生形成求真、从善、爱美的思想品质的情意目标。

尤其在现阶段,中职学生的行为习惯和思维品质普遍偏低,语文教学更重要的是要坚持“文道结合”的原则,要在语文教学中千方百计地引导学生对复杂的现实世界进行必要的思考

对林林总总、千变万化的身边事物做出判断和取舍,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取向和道德理想,改变自身诸如不懂感恩、好逸恶劳、缺乏同情心,不爱护自然等诸多不良品性和习惯。

4中职语文教学的听、说、读、写能力培养

谈到中职语文教学对学生进行听、说、读、写能力的培养,有一点必须明确,那就是服从学生专业发展的需要。

不同专业,对学生的教学要求和目标定位也各有侧重。

譬如旅游、酒店、商品营销、社会文化艺术等文科类专业,学生未来从事的职业更多情况下需要与人打交道,社会交际面广,当然离不开听话和说话。

这样,教师在教学中就必须以此为训练重点,让学生懂得听话的基本原则是听完整、听明白、听深入;说话的基本原则是简明、连贯和得体。

篇13:中职语文职教论文--性语文知识小议

中职语文职教论文--实用性语文知识小议

中职语文,不是培养语言学家和文字家,也不是培养文艺批评家和艺术鉴赏家;而是根据就业市场对中等职业技术人才的需求,掌握了一定实用性语文知识及具备基本语文能力的各类专业技术人员、复合型职业劳动者。为达到这个目的,语文课必须坚持实用性语文的教学。

实用性语文知识是与概念性语文知识相对而言的知识形态。概念性语文知识,其特点是重视对知识概念的界说例如:从概念上区分什么是词、什么是名词、形容词、什么是短语语;什么是比喻,什么是借贷;什么是记叙文,什么是说明文等等。这些概念性知识不论怎样系统化,也难成为学生内在的、对其语文能力形成切实起到指导作用的知识结构。“语素—词—短语—句子—句群—段落— 篇章”这一整套概念性知识掌握得再扎实也不等于形成了听说读写的能力。

实用性语文知识强调对语文能力形成的先导作用,强调教给学生操作的方法,引导学生领悟进而掌握其操作规律,形成实用语文能力,例如,在词语知识上,重视理解词义,怎样正确择用词语,怎样根据表达的需要组合词语等。

用实用性语文知识取代概念性语文知识,是优化语文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说来话长,不知从什么时候起,语文教学一谈到知识教学,就谈虎色变。固然,传统上对教学的认识,是把教学的本质定义为“传授知识和技能”,但是新的语文理念并不排除,也不可能排除“传授知识和技能”。传统认识与新的理念的差别不在于教学要不在于传授知识,而在于传授什么样的.知识,以及传授知识所采用的方法。因此。只要树立正确的语文的观,从语文能力 的特点出发,将概念性语文知识转化为实用性语文知识,语文教学就会出现可喜的变化。

要让语文知识实用化,道德要意识到有所不为方能有所为。然后才能真正做到有所为。比如学习句子,不是着重于怎样划分主谓宾等句法的学习,而是指导学生在句子上如何做到通顺、表意准确,能理解各类句型的表达作用,根据表达的需要选择或组织语句,以及怎样把语句连缀成文;再如阅读文章,不必停留在让这生知道 什么是层次结构,什么是中心思想之类,而是教给学生怎样理清文章思路、怎样概括文章主旨的方法等等。

总之,要切实提高学生语文能力,提高语文教学效率,就需要根据教学实际 认真研究实用性语文知识的教学。

篇14:浅谈中职语文教学论文

浅谈中职语文教学论文

浅谈中职语文教学

重庆市长寿职业教育中心 余 胜

【摘 要】当前中职语文教学面临着许多不利因素,存在一定的困境。中职语文教学要走出困境,提高语文教学质量,提高效率,需要从优化中职学校的人文教育环境,重视提高语文教师素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三个方面着手。

【关键词】中职语文教学;困境;对策

中职语文课堂教学处境尴尬,改变教学的无效状态是摆在每位语文教师面前的问题。语文教育家张志公先生说过:“今天谈语文教学改革,就是大幅度地提高效率”。中职语文课堂教学要提高效率,要提高语文教学质量,只有从转变教学观念着眼,在改革课堂教学方式及内容上谋求突破。

一、优化人文教育环境

教育管理者应树立“以人为主”观念,“人本主义又亦是以更看重人的自由、人格,以人的基本地位为前提来观察世界的思潮”。要加强以语文为主的人文素质教育,提高语文学科地位,切勿让民族浓厚的根基文化在经济时代的浪潮中被冲淡冲垮。在政策方面,确立中职学校发展和改革的人文目标,重视人文教育。中职学校不应削弱语文教育,而是要继续加强,增加课时量。21世纪是一个高度科技化、信息化、国际化和市场化的社会,社会中的每一个人都必须接受新的知识体系,形成新的价值观念、新的心理品质和新的知识体系。广博的基础文化、扎实的专业知识、必备的综合技能、健全的体格特征、以及对社会生活的广泛适应性等,是任何一个想在社会中谋得良好生存与发展空间的个体所必不可少的素质。这一些素质要求与个人的语文能力密不可分。因此,中职语文教育教学改革亟待教育界乃至全社会的关注与支持,亟待共同为后来者创设一个良好的语文学习环境。

惟有使专业教育与语文教育融合,让中职生既具备专业技能又具有人文素养,才能达到造就合格应用型人才的目的.。21世纪“语文的未来将是和谐的走势”。

二、提高语文教师素养

学校一切教育活动都要由教师来执行,教师的素质决定教育的质量。21世纪的中职语文教师应该具有先进的教育理念、较强的现代教学能力,要重视和加强教学研究,努力成为教材的开发者和终身学习者。

首先,中职语文教师要树立科学的教育价值观。教育的本质就是培养人,就是提高人的素质。从前人们对教育的价值过分强调为社会服务,而忽视了个人的发展。如今职业教育正在由能力本位教育向人本主义教育转变,即现在的教育价值观是既要为社会发展,又为个人的发展服务,“尊重个人需要与尊重社会需要具有高度的统一性、一致性”,是二者的有机结合。现在我国经济要快速腾飞,需要数以千万计的高素质的专业性、技能型的劳动者。要在整体上提高劳动者的素质,这就需要教师努力去关注教育价值观的转变。要树立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思想,把单纯接受学习、死记硬背、升学就业的教育目标,变为有意义的接受学习,培养学习的创造能力、实践能力、终身学习能力以及生存发展能力的教育目标。

其次,中职语文教师要建立新时代的教学观。我们要建立“以人为本”的教学观。教育的对象归根结底是人。学生是具有独立意义与巨大发展的潜力的人,他们既具有同一年龄层次相同的心理特征,又因为家庭条件、社会现象、生活经历等的不同而具有独特的思维、情感和知识能力。学生的这种独立性是客观存在而不以教师意志为转移的。学生是语文教学的主体,教师不可能代替学生读书、观察、分析、感知和思考,要想使用学生接受自己的指导,就要树立“以人为本”的教学观。尊重学生的个体独立性,在教学过程中紧密结合学生的个体需要,关注学生的能力水平,与学生平等地对话,使自己的教育和教学适应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更好地激发学生发展的潜能。

最后,中职语文教师要具有现代教学能力。现代教学能力主要指要更新教育理念、课程意识,了解青少年身心的特点,善于将自己的知识变成学生的知识的教学艺术,良好的教育机智和教学语言,营造富有生气的教学气氛的才能,将学科知识、教育理论和现代信息技术整合在一起的能力,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和个性发展的能力,教师的研究意识和反思意识等。中职语文教师要学习先进、新鲜的教学法经验,从专业期刊及报纸、互联网上学习新知识,关注同行的研究,吸纳最新的研究成果,更要灵活地应用教育学、心理学的基础理论,把语文教学建立在科学的教育理论基础上。教师要不断自我学习,熟练地操作运用现代化教学设备,与常规教学手段相结合,从而力求最佳的教学效果。

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人们力求认识世界、渴望获得文化科学知识、不断探求真理而带有主观色彩的意向活动。当一个人对学习产生兴趣的时候,他就会全神贯注,积极主动且心情愉快地投入到学习中去。我们要创造条件为学生搭建平台,教师讲课时尽可能与学生生活相关,与他们的经验相整合,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用风趣幽欲的语言,极具感染力的言词,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兴趣和求知的欲望,并怀着期待迫切的心情渴望新课的到来。

只要努力优化中职学校的人文教育环境,重视提高语文教师素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中职语文教学就应该会收到很好的效果。让我们走出误区,立足本岗,正视现实,以学生为中心,以培养学生语文能力为重点,潜心中职语文教学改革,这样就一定会迎来中职语文教学的春天!

【参考文献】

[1]张志公。《张志公自选集》。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

[2]张楚廷。《课程与教学哲学》。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

[3](意)亚米契斯著。夏D尊译。《爱的教育》。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年7月版;

[4]张华。《课程与教学论》。上海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

[5]曹明海。《语文教育学》(修订本)。中国海洋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相关专题 职教语文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