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的现状及对策分析论文

ileaving 分享 时间: 收藏本文

【简介】感谢网友“ileaving”参与投稿,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的现状及对策分析论文(共17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篇1: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的现状及对策分析论文

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的现状及对策分析论文

高中语文教学中阅读教学占有比较重要的地位。这是因为高考试卷中有不少内容都和阅读有关,而且其分值也都比较高。另外,通过阅读教学能够对学生的修养的提升和素质的发展提供积极的帮助,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要求我们必须要重视这些内容,努力做好相关工作以促进学生的素质的提升,让学生真正的成为现代社会发展需要的人才。为了达到这一目的,我们需要掌握当前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的实际情况,了解其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制定科学有效的策略帮助教师解决好这些问题,这样才能够最大限度的发挥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的价值。

一、当前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的实际情况

1、教学目标的设定存在有问题。当前高中阅读教学的教学目标存在有一些问题。而教学目标是学生学习的指路明灯,通过教学目标教师可以给学生的学习指明正确的方向,让学生在正确的方向上努力。此外,科学的教学目标可以激发學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感受到阅读教学的价值,这样一来学生的学习动力会更强。而当前高中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将对学生得分能力的培养当做阅读教学的首要目标,在制定教学计划、选择教学内容的时候教师都将提高学生的得分能力当做首要考虑因素。而且,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会不断提醒学生要按照规范进行阅读和答题,这样学生分数才会更高。另外,为了让学生掌握答题模式,教师会让学生进行大量的训练,题海战术会让学生感到疲劳,长时间的训练还会让学生对阅读学习产生消极的抵触情绪。此外,阅读教学的一个重要目标是帮助学生养成正确的阅读习惯,帮助学生掌握科学的学习技巧,这有利于学生终身学习能力的培养,帮助学生树立终身学习的良好观念。但是如果单纯关注学生的得分能力则会影响到学生这些能力的`发展。

2、学生没有思考的时间和空间。在当前高中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更加注重学生的分数,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会直接告诉学生应该怎么想、从什么角度和层次来解析文章,虽然这样能够帮助学生更快的了解和掌握文章,但是实际上这种教学方法严重束缚了学生的思想,学生只能够按照教师的思想来思考和解决问题,这对学生学习能力的发展极其不利。此外,教师对文章的解读完全按照答案进行,但是要知道答案也不是最全面的,有时候甚至有些答案本身就存在有一些问题,完全按照答案进行教学会束缚学生的思想,让学生有一种被禁锢的感觉。另外,教师的教学节奏太快,在教学过程中并没有留出足够的时间让学生思考,也没有给学生机会让学生说说看自己的想法。这使得学生只能被动的接受而没有表达的权利。

3、教学方式的科学性有待提升。当前教师的教学方式是存在有一些问题的。这主要是因为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总是按照传统的方式进行教学,在遇到问题的时候教师只能够按照死板的解题套路去解答,而学生受到教师的影响也没有办法总结出自己的解题模式。此外,不少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都比较死板,阅读教学需要教师根据教学内容给学生创设积极的教学情境,利用教学情境来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和掌握文章。但是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很少有教师能够达到这一要求。

二、如何真正的做好高中语文阅读教学

1、给学生足够的空间和自由。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应该真正的尊重学生的地位,让学生有足够的空间和自由去思考和表达。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思维能够得到更好的锻炼,在不断的思考和摸索的过程中,学生能够根据自己的思维特点寻找到最适合自己的解题模式。在制定教学计划的时候,教师要考虑到学生的接受能力和实际水平,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还应该注意学生的学习状态。教师应该运用合适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对语文阅读产生足够的兴趣。举个例子来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首先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去阅读,在阅读的时候教师不要打扰学生的思路,给学生安静的环境去阅读和思考。而在学生阅读完了文章后,教师可以让学生对自己的阅读内容和自己的想法进行适当的表达。也可以说说看自己在阅读的过程中遇到的问题,然后大家一起进行思考和讨论。

2、丰富教学内容。传统教学模式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并不是很科学。这是因为传统教学模式更加注重对学生解题能力的培养,在选择教学内容的时候教师会更加倾向于选择和考试内容比较接近的、能够锻炼学生解题技巧的内容。但是这么做是不对的。真正的阅读教学应该给学生足够多的选择,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有意识的丰富教学内容,针对现代学生的特点引入更多学生感兴趣的内容到课堂教学中。举个例子来讲,在课堂学习后,教师可以观察学生对学习内容的反应,如果学生对某一内容表现出跟更多的兴趣的话,那么在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就可以更多的选择相关的内容进行教学。此外,丰富教学内容还需要教师积极的与时俱进,选择更多和时代发展有关的内容进行教学,让学生真正的体验到阅读的魅力。

3、利用现代科学技术进行教学。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为阅读教学的发展提供了积极的帮助。比如说利用多媒体技术和计算机网络技术,教师可以在第一时间找到最合适的教学资源进行教学。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也可以根据学生的兴趣快速的找到合适的内容给学生阅读。

三、结语

高中语文阅读教学虽然还存在有一些问题,但是相信通过广大教师的积极努力我们一定可以做好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为学生的成长和发展提供积极的帮助。所以广大教师一定要熟悉当前阅读教学的实际情况,然后制定科学的策略解决好这些问题。

参考文献

[1] 王汉波.新课标背景下民族地区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经验之我见[J].读写算(教育导刊),(2).

[2] 向益梅.以学定教,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养——对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的两点思考[J].语文学刊(基础教育版),2013(2).

篇2:土地流转现状及对策分析论文

土地流转现状及对策分析论文

[摘要]农村土地实行有序流转和适度规模经营,是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有效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关键。通过对荆州市观音垱镇进行实地调研,发现观音垱镇土地流转规模在扩大,速度在加快,流转形式也灵活多样,但也存在基础设施不完善、流转机制不健全、期限过短以及观念保守等问题。根据上述问题提出了促进荆州市观音垱镇土地流转的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土地流转;现状;问题;对策

中央1号文件明确提出“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培育农业农村发展新动能”。而通过土地流转发展适度规模经营是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有效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关键。随着社会经济不断发展,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早在上世纪80年代,农村土地流转就已经开始出现,到目前,土地流转现象愈发普遍,其流转规模愈发加大。荆州市观音垱镇随着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发展,土地流转速度在加快,规模也在加大,但同时也存在一些制约土地流转的瓶颈。为此,通过对观音垱镇的农村土地流转情况进行实地调研,厘清土地流转存在的问题及其内在原因,以期提出有针对性的政策建议来鼓励土地承包经营权公开流转,从而实现适度规模经营、建立新型农业经营体系和推进观音垱镇农业的提质增效。

1荆州市观音垱镇土地流转现状

1.1土地流转规模逐步加大。荆州市观音垱镇拥有丰富的土地资源,70%以上地区属于平原。全镇总人口为47354人,耕地面积为3731.73hm2,其中农业人口人均占有耕地约为0.12hm2。调查发现,观音垱镇池塘面积约为371.27hm2,发生流转的土地约有166.67hm2,其中流转养殖池塘66.67hm2(46.67hm2养虾,20hm2养鲶鱼),流转莲藕池塘100hm2。相比较前几年,流转规模逐步加大。经营面积在3.33hm2以上的专业大户已经超过87户,其中家庭农场约为30个。1.2土地流转对象逐步多样化。观音垱镇土地流转主要用于种植莲藕、养殖鲶鱼以及虾稻共养。但流转的对象呈现出多样化趋势。调研发现,观音垱镇土地转入农户的面积约为总流转面积的40%,转入合作社的约为29%,流转入企业的约为17%,剩下14%主要是流转向其它主体。流转入企业的土地面积在迅速增加,荆香缘生态农业公司投资5000万元,在天星观村、宜阳村流转233.33hm2土地,用来发展“稻虾种养”等生态农业。1.3土地流转形式逐步灵活。随着农业企业、合作社、家庭农场以及种养大户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纷纷参与到农村土地流转当中来,土地流转形式也逐步向多元化、灵活化方向发展,不再仅仅以出租、转包和互换等传统形式进行流转,而是以互换、出租以及入股经营等多种形式共存。其中,转包形式占52%的比例,转让形式约为4%,出租约为25%,入股约为2%。

2荆州市观音垱镇土地流转中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荆州市观音垱镇土地流转不断向市场化和规模化迈进,土地流转形式不断丰富,但是,在推进农村土地流转的过程中,遇到了一些困难和问题,严重制约了荆州市观音垱镇土地流转的进程。2.1农业基础设施不完善。现阶段,由于受经济发展条件的制约,荆州市观音垱镇农业基础设施较为薄弱。一方面,部分农村道路泥泞不堪,池塘周边大多未用水泥硬化,极不利于进行整体劳作以及产品包装与运输。另一方面,该镇缺乏完善的农田水利设施,“靠天吃饭”现象十分严重。没有完善的基础设施,就难以吸引企业、合作社等主体进行投资,难以实行规模种养,因此,部分农户继续实行传统的农业经营,其收益较低,在扣除种子、化肥、农药、机械作业和劳动力成本后,人均耕地种粮收入不到1000元。2.2土地流转机制不健全。首先,观音垱镇尚未建立起完整的土地流转平台,农户主要是通过邻里四周的口传打听消息进行土地承包、出租,而外地工商资本缺乏有效的租赁土地渠道,主要是联系当地政府或请熟人帮忙才能找到合适的土地,这大大降低了工商资本在本地进行农业开发经营的积极性;其次,该镇监督制约机制尚未形成,农户间自发进行土地流转的时候法律公证意识淡薄,大多没有签订土地流转合同,即使签订了合同,但从合同签订到合同执行的整个过程中基本上处于事前无人指导、事后无人监督的状态,从而在进行土地流转的过程中常常出现因合同不规范引发纠纷的情况;最后,该镇缺乏土地评估中介机构,造成土地流转价格缺乏科学依据,加上土地流转风险防范机制缺失,一旦出现价格纠纷,无法仲裁。2.3土地流转期限相对较短。荆州市观音垱镇流转期限相对较短,一般约为1~3年。在转出的农户中,有将近50%的农户转出土地没有约定期限,30%的农户每年约定一次口头协议。大多数承包户缺乏承包流程、目标与后期事宜的具体规划,基本上抱着试一试的心理状态,因此“摸着石头过河”、害怕收益甚微的心理导致土地流转期限过短。“有恒产者有恒心”,由于流转土地期限过短,农户缺乏对流转土地进行投入的信心,担心将流转的土地通过机械化作业集中连片和土地整理后,土地被随时收回,从而承担巨大的投资的风险。甚至忽略了周边农田灌溉的修复建设,严重制约了该镇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2.4土地流转观念比较保守。一是该镇干部对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实现土地规模经营的重要性认识不够,没有把推进农村土地流转以战略性的眼光来认识,在工作中只顾眼前利益,放任土地自行流转。二是该镇农民“守地”思想根深蒂固,念土情结较为严重,宁愿抛荒耕地也不愿意参加土地流转,更多情况只是请人代耕代种。三是地方政府和农民市场意识不强,部分农民小农意识较重,秉承小富即安,在投资兴业的时候怕担风险,不敢投资也不愿投资。

3加快荆州市观音垱镇土地流转的对策和建议

为更好地推进荆州市观音垱镇土地流转工作、实现土地资源的优化配置,结合该镇实际情况,现提出如下建议。3.1完善相应的基础设施建设。充分发挥政府主导作用,适当加大资金投入,完善相应的基础设施建设。一是完善农村生产性基础设施建设,完善该镇的水利设施建设,为土地流转进行规模化的养殖业和种植业创造有利的条件,从而充分利用该镇优越的地理条件正常进行灌溉,为土地流转起到保驾护航作用。二是农村经济服务设施建设,改变农村道路崎岖不平的现状,提高种植和养殖产品包装与运输的效率,此外,还需加强农村信息化和农村电力电网的建设。3.2健全土地流转机制。首先,成立土地流转管理中心,进一步建立完整的土地流转平台,发挥土地新政策的作用,逐步加大土地招商引资力度,合理引导土地入股、合作农场等新型的土地流转模式,实现土地流转过程中的统一经营、分户管理,从而建立示范基地与项目,推进土地不断向市场化、示范化流转。其次,要形成地方政府领导亲自监督、分管领导亲自抓的.形势,完善该镇监督制约机制,引导农户间有序进行土地流转,加强农户法律公证意识,落实层层抓的土地流转工作机制,防止因合同不规范引发纠纷。最后,建立和完善该镇中介土地评估机构,将土地流转。工作提到重要工作日程,建立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交易服务中心与服务体系,建立农村土地承包纠纷仲裁员会,规范实现土地有序流转。3.3适当加大土地流转规模与延长流转期限采取各种措施鼓励农民入股加入土地股份合作社,引导该镇流转面积与流转规模不断扩大,通过农户间互换集中连片耕地,将0.07~0.67hm2的小型耕地进行集中化、规模化流转,从而适当提高经济效益。再者,引导企业和社会资本不断流转土地,合理规划该镇承包户的承包流程、目标与后期具体事宜,调整心理状态,秉承“摸着石头过河”模式适当延长土地流转期限,才能加快该镇土地流转的进程。3.4规范土地流转程序。首先,强化组织领导,规范土地流转前交易形式,科学规划与合理利用土地,从而查清该镇承包关系、流转位置、承包面积与流转时间等;其次,加大对承包经营权流转土地的管理,清晰土地利用与总体规划,完善土地流转合同条款与签订,明确双方权利义务,切实保障农民合法权益不受侵犯;最后,落实登记备案土地流转后的责任,健全土地承包经营权登记制度,切实解决面积不详、位置不准、登记不完整等问题,实现土地流转经营“一站式”服务管理的方式,提高土地流转后的科学管理水平。3.5加强改进当地政府与农民观念。当地政府应充分发挥主导作用改进干部和农民观念。一方面,增强土地流转意识,引导农民充分认识到土地流转对于自身经济和镇村利益的重要性,从而通过政策宣传引导该镇土地有序进行流转;另一方面,加强中介服务和政府机构的参与度,稳定土地流转关系,协调农户与市场之间的联系,不断增强农民与集体组织的信息交换的机会。与此同时,加强该镇干部对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实现土地规模经营的重要性认识,以战略性的眼光来推进农村土地流转工作,改变农民“守地”思想与念土情结,加强该镇农民的投资意识,逐渐将土地流转出去、实现规模化经营。

[参考文献]

[1]方斌,等.农村土地股份合作制发展模式及路径分析[J].上海国土资源,(4).

[2]宋真真,等.农村土地流转现状及对策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2012(33).

[3]吴大勇.农村土地流转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现代农业科技,2012(18).

[4]杨鹍飞.民族地区农村土地流转:政策试验与制度壁垒[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12).

篇3:农田水利建设现状及对策分析论文

农田水利建设现状及对策分析论文

我国是一个传统的农业大国,我国的农村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一半以上,水利工程的建设水平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我国众多人口的生活质量,目前,我国很多地区的农田水利建设存在一些问题,很多地区已经将分析这些问题并改善农田水利灌溉环境作为工作的重点。

1农田水利发展前景和水利工程建设现状

目前,我国农田水利建设的格局已经形成,高效农业,示范农业、休闲农业已在推广,灌溉设施及灌水技术已逐步成熟,高效节水项目已在我国农田水利建设过程中发挥了示范作用,且取得了一定的经济收益,使农业得到了发展,农民达到了增收。从基层县区的调研中可以看出,我国农田水利工程具有较为理想的发展前景和发掘潜力,我国农田的灌溉工程有许多可以改良的方面,采用新材料、新技术,新设备能够使我国农田水利灌溉的质量得到切实提高,这些工作对我国农业的增产增收至关重要。

2我国农田水利建设问题分析

2.1农田水利建设滞后仍然是影响农业稳定发展的最大硬伤

近年来我国水旱灾害频发,导致农作物受灾较重,农民损失较大。这种现象反映了我国农田水利设施“蓄洪补枯”的调节功能弱化,农田水利建设严重滞后,维护管理欠缺。就农田水利设施现状而言,遍布田间的沟渠、塘坝、井灌、闸站等,被称为水利建设的“最后一公里”。然而正是这“最后一公里”,或梗阻,或跑冒,或通而不畅,直接影响农业的稳定发展。水利部的数据显示:我国现有灌溉排水设施大多建于上世纪50至70年代,普遍存在标准低、不配套、老化失修、效益衰减等问题。全国约40%的大型灌区、50%~60%的中小型灌区、50%的小型农田水利工程设施不配套,大型灌排泵站设备完好率不足60%。一方面是30多年的农田水利工程年久失修,另一方面是缺少水利设施,“望天田”普遍存在,难抗天灾。来自水利部的数据显示:目前全国农田有效灌溉面积9.37亿亩,仅占耕地面积的51.5%,还有近半数的耕地是“望天田”,缺少基本灌溉条件。

2.2水利工程的投资渠道过于简单

国家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田水利工程的投资渠道逐渐变得多元,市场经济规律成为了主导农田水利工程投资的主要规律,但是目前,我国很多地区的农田水利工程的资金来源依然很大程度上依靠政府的财政拨款,社会资本力量进入水利工程的机会依然较少[3]。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农田水利工程涉及到水资源这一重要公共资源,而我国的公共资源制度成为了社会资本进入农田的最主要障碍。另外,一些中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的经济效益较低,无法起到吸引社会及民间资本的作用,因此,很多农田水利工程只能简单的依靠政府的财政资金作为工程建设的主要资金来源,欠缺多渠道的资金支持。

2.3农田水利新技术和新材料运用情况不理想

随着我国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已经有较多的农田水利施工技术和施工材料能够对水利设施进行改良,提高农业生产效益,但是,一些地区的农田水利灌溉依然使用传统的灌溉技术和灌溉材料,没有对最新技术研发情况和材料更新情况进行了解,使得农田水利灌溉的水平得不到提高,水资源利用率低,直接增加了农业生产中的成本。例如,我国一些农田水利工程所使用的材料依然是传统的木质材料,并没有使用新型钢筋混凝土材质作为水利工程的主体材质,有些水利工程虽然使用了新材料,却没有采用最新技术,导致混凝土由于缺乏必要的'振捣程序而达不到足够的坚硬度,无法保证提高水利工程的质量。

3农田水利工程建设问题的对策

3.1加大对农田水利工程的资金投入

各地方政府的主要领导人必须认识到水利工程对农业事业发展的重要意义,以便提高对农田水利工程的重视程度,加大水利工程建设的财政支持[4]。政府主要领导人要亲临水利工程建设一线进行实地考察,并将考察工作制度化,以便加强对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存在的问题的了解。政府要着重关注当前我国很多农村水利工程建设的“最后一公里”问题,认真调查每一笔资金的使用效率以及设计规划的科学性,不能仅仅按照设计人员的施工方案进行工程效果的考察,要确保每一个单元项目发挥其应有的效益[5]。另外,要加强对中央财政拨付的监督,避免资金拨付过程中出现截留问题,切实保证项目建设拥有足够的资金。

3.2拓展农田水利工程投资渠道

我国水利工程建设团队要加强对投资渠道的重视,充分认识到我国市场经济体系的建立和完善对拓展农田水利工程建设投资渠道的重要意义,尽快转变完全依赖政府的财政拨款的状态,争取社会资本进入水利工程建设当中。首先,要从法律法规方面加强完善,将农田水利灌溉所需用水的开发与使用价格进行详细的规定,使水利工程施工团队有法可依,另外,政府要为水利工程施工团队提供与社会资本进行沟通交流的机会,施工团队还要充分利用互联网等新兴手段与社会各界的资本力量进行沟通合作,既减轻政府的财政压力,又能够从社会上充分吸收资本,调动社会资本价值,使水利施工企业能够获得足够的施工资金。

3.3提高新技术新材料的使用水平

各地农田水利灌溉机构要加强对我国最新农田灌溉技术的重视,及时引进最新灌溉技术,提高同农田水利工程科研机构的联系,以便对最新灌溉技术和最新水利工程建设材料具备足够的了解。要组建专门机构负责新技术的统计运用和新材料的管理,切实提高技术管理与材料管理的效率,促进农田灌溉设备的发展,使农业生产获得更高的经济效益。要采用新型水利工程材料改良传统的水利工程设施。例如,为缓解水资源紧缺与农业灌溉日益突出的矛盾,我国眉县自以来逐年大面积实施“高效节水灌溉”项目。近几年,眉县在发展喷、滴灌为代表的高效农田节水技术加大了力度,将传统的大水漫灌式灌溉转变为根据作物类型需要进行供水的新型高效节水灌溉方式,这一举动加快了农民思想观念的转变,为农民增收和县域农田水利发展奠定了基础。眉县原灌溉方式为大水漫灌,不仅造成了水资源的浪费、也增加了巨大了人力资源成本,这种现象在用水高峰期和水源紧张时表现尤为突出。据统计,长期以来,采用大水漫灌的灌溉方式,每户灌溉时,清理渠道需投用1~2个工日,巡渠需投用1个工日,浇地需投用1~2个工日,这种灌溉方式很大程度上增加了灌溉的人力投入,通过实施高效节水灌溉项目,减少了清理和巡渠用工,减少了人力资源的浪费。另外,项目实施后,亩均灌溉用水量由现状的74m3/亩减少到管灌42m3/亩和微喷灌的23m3/亩,节水效果十分显著,这将使项目区内农田灌溉用水量大幅减少,缩短灌溉周期,提高灌溉保证率,使用这种方式可以彻底解决项目区农田灌溉用水供需矛盾。新型灌溉项目建成以后不仅具有巨大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也非常明显。该区域地形开阔,光照充足,宜于粮食作物生长,尤其适宜猕猴桃生长。然而,由于田间设施不配套,灌溉保证率低下等问题,灌区发展一直受到制约。项目实施后,设施条件得到明显改善,供水能力得到显著增强,灌溉保证率得到明显提高,保证了农作物能够适时灌溉,促进了灌区产业结构调整步伐的加快,为灌区用水安全和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同时,由于将田间灌溉设施改为低压暗管和微喷灌,很大程度上节约了土地资源,实施暗管输水和微喷灌项目后,工程占地面积大幅度减少,参照有关资料,该项目可节地223亩;另外,这一项目具有显著节水效益,灌溉水利用系数得到提高,年可节水171万m3;此外,劳动力成本得到了节约,工程建成后,省去了巡渠和看水所需劳动力,经对比分析和测算,每年可节约劳动力1.02万个工日。通过项目的实施,全面促进和带动了项目区经济的快速发展,促进了社会的安定与进步。通过新材料和新技术的应用,解决了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中的灌溉用水问题,同时,微喷灌工程的实施缓解了高温气候下猕猴桃的“日烧”问题,解决了田间灌溉均匀度不易控制等影响猕猴桃生长和果品品质提高的制约因素,对壮大眉县猕猴桃品牌效应,促进项目区种植结构调整,提升农产品附加值,增加农民收入具有很强的促进作用。

4结束语

农田水利工程的建设是保证我国农业生产正常进行的关键性工作,目前,我国很多农田水利工程的投资渠道过于单一,投资效率较低,影响着我国水利灌溉的质量。深入的分析当前我国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存在的问题,并制定出这些问题的解决方案,对提高我国农田水利工程建设水平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篇4:电气工程安装现状及对策分析论文

电气工程安装现状及对策分析论文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提高,我国公民对电气工程安装的依赖性也逐步增强,在这种情况下,有必要对电气工程安装现状进行深入的研究,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切实可行的对策,为我国电气工程行业的发展奠定理论基础。

关键词:电气工程安装;困境;出路

国家经济建设与电气工程存在紧密联系,只有实现机电设备的正常运行,才能够为我国经济发展保驾护航。近些年来,我国机械设备更新速度较快,但与之相对应而存在的电气工程安装技术则难以实现短期的提升,电气工程作用难以发挥出来。

1电气工程安装现状

笔者通过长期的研究与实践发现,现阶段电气工程安装现状不容乐观,存在一些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不利于我国电气安装水平的进一步提升,而且还有可能为电梯安全埋下隐患。因此必须予以高度的重视。具体来说,近期工程安装存在的问题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首先,电气工程安装材料质量不高。众所周知,工程材料是电气安装工程的主要安装对象,然而近些年来我国电气安装工程材料市场却存在着良莠不齐的现象,很多供应商为了自身利益,为用户提供假冒伪劣产品或是存在严重质量问题的安装材料,这就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电气工程安装质量不高的现状。不仅如此,受时间条件的影响,为了能够在约定期间内完成工作,承包商往往偷工减料或是将工程层层分包,一定程度上制约了电气工程安装质量的提升。其次,监督管理不到位。在电气工程安装施工过程中,必须对相关工作进行全面监管,否则很有可能会给施工质量带来负面影响。与国外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电气工程系艺术还处于起步阶段,与国外存在较大的差别。而通过调查显示,我国绝大多数电气工程安装施工人员在施工过程中由于缺乏必要的工程专业知识,导致施工管理效率偏低,工程难以达到预期的标准。最后,安装现场比较混乱。想要安装电梯工程材料,管理人员必须投放大量的人员,而在人员短缺时,承包商往往通过雇佣临时工来解决人员短缺问题。由于临时雇佣人员缺乏必要的专业技能,导致施工现场经常发生混乱。不仅如此,电气施工现场专用所需要的一些材料,由于缺少质量检测资料的保障,往往会出现部分材料不合格等问题,这样做一方面可能导致施工进度的.延后,另一方面,也可能导致施工质量不高等问题。

2电气工程安装对策

为了实现电气工程材料安装水平的进一步提升,并将近期工程材料安装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解决掉,笔者通过长期的研究与实践认为,应当在深入了解电气工程材料安装面临难题的基础上,实现对症下药,这样做才可以实现问题的解决。具体来说,电气工程安装对策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严格把关电气工程的安装材料质量。电气工程安装是以相关材料为基础的,它是决定电气工程安装质量的物质基础,也是确保电气工程材料安装工作顺利开展的前提条件,笔者认为,必须对电气工程的安装材料进行严格把关,从材料的筛选到材料的使用,整个流程实现全面监管,一旦发现材料出现问题,立刻用其他后备材料进行补充。与此同时,还应当对材料的使用方法和材料的基本性质进行全面把控,做足准备工作。电气工程安装管理人员应当设立专门的材料检验部门,避免工作人员在检验过程中,由于马虎等原因将劣质材料应用到电气安装活动中。除此之外,电气工程安装管理人员还应当定期或不定期的对员工进行培训,不断提升员工的专业技能,使其能够跟随时代的发展。(2)加强施工现场的科学管理。想要进一步提高电气施工现场管理水平,笔者认为,应当建立完善的管理体系。工作人员在进行施工之前,应当对管理条例进行深入的研读,并以管理条例为依据,实现电气工程施工工作的开展。严格把关材料安装的高度和距离等问题,避免由于工作失误导致的材料浪费现象的发生。(3)加强电气材料安装质量的把控。电气工程材料与我们日常的生活息息相关,一旦把握不当,就很有可能给我们的生活埋下巨大的安全隐患。近些年来,我国相关部门对电气安装所应用材料的质量把握,对于质量不符合要求的材料,绝对不能对其进行安装。与此同时,还应当以难度系数为依据,对电气工程材料进行科学合理的划分。与此同时,针对技术要求较高和施工难度较大的电气施工材料,还应当在施工前对相关责任人员进行培训,尤其在具体的安装活动中,严格按照施工标准来开展工作,以此来不断提升员工的材料安装技能,避免安装过程中出现问题。

3结语

综上所述,电气工程安装工作的顺利开展受到很多因素的制约,一定要保证安装工作能够达到广大人民群众的需求,就要熟练掌握电气工程的安装技能,在熟知材料特点的情况下严格把控电气工程安装的质量,在借鉴国外经验的同时,还要不断地进行探索,使我国的电气工程安装水平在短时间内得到提升,为经济发展贡献一份力量。

参考文献:

[1]王浩.建筑电气工程安装常见的质量问题及对策[J].四川建筑,(05):151-152.

[2]石云.基于建筑电气安装工程造价控制的对策分析[J].科技视界,2016(24):199.

[3]楼耕鑫.建筑电气安装工程中的质量通病分析及预防对策[J].建筑知识.

[4]孙亚萍.建筑电气安装工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门窗,(10):297-298.

篇5: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现状及对策分析论文

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现状及对策分析论文

摘 要:随着公共管理理论的发展,我们国家的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正在走向现代化。但是在目前,我们国家在公共部门的人力资源管理方面依然存在着许多的问题,本文旨在讨论在人力资源管理中出现的问题以及对策。

关键词:人力资源,公共部门,对策

一、我国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现状

1.我国对于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整体认识不足

在我国,传统的人事行政一直将人力资源管理当作是对员工的管理,将之视为为了实现组织目标而对员工进行管控的工作。自从我国引入了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的概念之后,我们就将视野的重心放在了管理上面,但是我们在实际工作中,仍然把人力资源管理简单的当作了公共部门工作人员的“招聘、管理以及辞退”三个方面的工作。现代的人力资源管理理论将人视为最重要的资源,而人力资源管理只是一种激发人的潜能和提高工作积极性的手段。而我国却将人力资源管理当作是实现目标的工具,和现代的管理理论背道而驰。

2.职能不匹配的现象比较普遍

我国在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中出现了两个很大的问题。首先,在我国有一个很有特色的现:公共部门岗位考试的内容千篇 一律,但是公共部门工作人员岗位的技能要求却千差万别,这就导致了很多工作人员在上岗之初需要大量的时间来适应工作。其次,我国的公共部门工作人员流动性比较差,根据彼得原理,每个人总会升职到他不能胜任的职位,这就造成了人力资源的浪费。目前我国很多人晋升到了一定的位置后,就很难适应这个岗位的工作了。

3.人力资源的培育工作存在着许多问题

我们都知道,人力资源管理工作分为对人力资源的“招用育留”四个环节。但是在我国,我们显然更加重视“招用留”三个环节,对于人力的培育方面,我国的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部门对人力资源的培训没有统筹考虑。在我国,主要的人员培育方式就是培训,但是在培训的'过程中,存在着很多问题。第一,培训的内容和实际工作需求脱节。我国各类干部培训机构的培训内容与高校的课程设置大同小异,只是知识难度更低。另外,我国的各种对于公共部门人力资源进行的培训大多是以思想品德和政策理论为核心的课程,并不注重人的潜能的全面开发,也没有专注于人员的工作技能的提升。第二,培训方式落后。现在我们的培训主要以课堂讲授为主,角色扮演、情景模拟、人格拓展以及管理游戏等先进教育方法很少运用,培训效果大打折扣。

二、我国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中出现问题的对策

1.提高对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视程度,增强对于人力资源管理的整体认识

公共部门特别是政府组织要摒弃过去传统的人事行政的思想,同时树立与市场经济相匹配的人力资源管理思想,重视人的作用,把行政管理人才看作是能带来直接效益的资本,为公共部门人事管理理论和实践工作带来全面的革新。首先,我们要提升对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的认识,从过去的把它当作简单的管理工具的思想转变到“人力资源是公共部门的第一生产力”的思想中去,真正认识到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性。其次,我们要拓宽高层次管理人才的选用途径,引入一些有着丰富人力资源管理经验以及了解最新管理思想的人才,为公共组织人力资源管理注入新鲜的血液。

2.知人善用,合理地进行人力资源的流动

第一,我们应该细化公共部门的岗位考试的类型,而不是简单的统考。我们应该在不同的岗位考试中加入相应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要求,这样,首先可以看出考试者是否符合岗位的技能要求,其次,考试者通过大量的复习和准备之后,在上岗时会更快的适应角色,提升工作效率。第二,我们根据彼得原理,在实际工作中要做到知人善用,将每个人都安排到合适的岗位。我们现在人力资源几乎都是自下向上流动的,很多时候并没有考虑这个人是不是真的适合晋升的岗位,这样就造成了人力资源的浪费和低效率。做到知人善用,根据岗位选择人员,可以大大提升工作效率。

3.根据工作的实际需要进行培训

首先,我们在培训的时候,要注意培训的内容是否和实际需要吻合。我们在对人力资源进行培训的时候,一定要结合工作的需要,而不是简单的进行思想道德教育。而且,我们要在培训内容上根据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的特点,贯彻学用一致、按需施教和讲求实效的原则,更新课程设置,注重系统性和针对性的有机结合,注重对公共部门工作人员潜能的开发。其次,我们在培训方式上,要避免单一化。众所周知,培训方式中,课堂讲授由于其互动性低,乏味而导致了培训的效率低下。我们可以采用一些新的培训形式,例如,管理游戏,野外拓展训练等方式,这样不仅增强了被培训者的兴趣,同时也能保证培训的质量。同时,我们在培训中也要做到各种培训方式结合,做到优势互补,才能真正实现培训的预期效果。

三、结语

伴随着人力资源管理理论和方法的不断创新,我们国家的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也应该不断地学习和改进工作方法。现代的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和过去传统的人事行政是有很大区别的,在进行过渡的同时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我们一定要正视这些问题,虚心接受新鲜的理论方法,从而让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真正地成为一个激发员工潜能,提高组织效率的工具。

作者:庞瑶 单位:山东财经大学

篇6:体育馆管理现状及对策分析论文

体育馆管理现状及对策分析论文

一、公共体育场经营管理与运营开发相关措施

1.多面化的营销理念

如今社会,人们越来越高的物质文化需求使得人们用钱来换得健康的生活理念越来越高涨。由此可见,将体育文化场所的需要与消费者的需要相互结合是十分必要的,这样既满足了消费者,又使得场馆得到合理利用,经济效益也由此提高。远在澳大利亚,就有一种体育场所,合理的设计营销理念,使消费者在几乎所有能走到的地方都可以获得食物,又可以看到赛事。这种从消费者需求出发的营销理念不仅没有造成场馆负担,还获得了超额利益。而在我国,这种多面化全方位的营销理念几乎没有,在多年前的世界性大学生运动会中,在赛事间隙,别说随处可得食物,当时甚至要排半个小时队买取,还不一定买得上,这种营销设计使得观众哗然一片。

2.开发运营人员专业化

体育事业的公司管理应是由专业的工作团队打造的,应将体育事业的资金流动做到科学化预测和安排,做到准确的市场分析与投放,将体育项目的安排趋于合理化,尽量满足大众消费者的需求,将合理的运营策略加之以商业化的市场投放,使运营发展走向良性轨道;管理团队更应将先进的管理经验加以发扬,使场馆管理在人力资源的配置上达到完美,场馆建筑配置上达到维护与使用并行,创新出更加有利于未来市场动态的管理方案,加强管理的业务水平,使场馆的.资源利用率达到最大化,向许多西方的优良管理模式看齐,使引进的专业化管理团队为体育事业抹上浓墨重彩的一笔。

3.对城市体育文化馆的人力资源加以开发

人力资源这部分项目在经营体育场馆中的位置举足轻重。如今的世界经济发展趋于全球化,在这个历史性的发展中,世界的竞争核心是以人为本,是人才的竞争,因此,若想良好地发展城市体育文化场所,那么事业单位务必将人力资源这一有待发掘的项目作为首要任务重视起来。为了响应现今社会中“请进来,送出去”的前沿理念,体育文化场馆也应跟着时代的步伐进行转型,使经济化模式与世界接轨,培养管理能力与市场运作眼光兼备的综合竞争型的人才。

二、总结

不可否认,我国现今的公共体育文化场所运营模式确实存在不小的问题,因此我们应积极解决,深刻贯彻资产运营与市场走向相契合的理念;合力引进管理团队对资产进行评估和投放;摒弃陈旧的运营方式打造更高效的管理模式;积极加强体育行业经济发展的政策,规范市场运营的准则;这才是为人民服务、为体育事业求发展博利益的正确之举。

篇7:我国体育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分析论文

我国体育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分析论文

摘 要:从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体育机制改革之后,我国体育经济迎来了一个发展的春天,但是相对于发达国家而言,我国体育产业还存在着一定的差距。从我国体育产业发展的历史和现状入手,深入分析了我国体育产业所存在的问题,同时提出了一些相应的应对措施。

1体育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

体育通过培养、发展、保护、恢复维持劳动力的机制,提高全国提高劳动者素质的,将优质的人力资源渗透到国民经济各部门中去,使体育通过劳动者的媒体,转化为提高劳动生产率的因素,促进经济的增长。同时通过体育产品生产、交换、消费相关的经济关系,创造需求和消费,从而促进经济增长。此外,体育的发展还有提高企业知名度、扩大产品销售渠道等作用,具体而言,体育经济对整个国民经济的促进作用主要体现在一下几个方面:

(1)促进交通、邮电、通讯以及整个市政建设的发展。体育事业的发展与交通运输业、邮电、通讯业(包括电视转播以及整个市政建设之间的关系是一组相关互补的姐妹行业或部门它们之间的作用之所以相关互补,就是一方的发展必然要求另一方面的存在和发展。因为发展体育运动,组织各种国内外大型体育比赛,不仅需要设规模巨大的各种体育场馆设施,而且需要各种各样的生活服务设施与之相适应。如道路、机场、宾馆、饭店、邮电通讯、电视转播、旅游景点等设施配套。这就必然促进交通运输业邮电通讯业的发展。

(2)促进旅游、饮食、服务、商业等行业的发展体育运动的发展,对旅游业、伙食业、服务业和商业发展的促进作用,是第三产业中第二组相关互补的行业关系。因为,如果这些行业不发展,体育运动比赛也只能是空中楼阁。所以体育发展对这部分第三产业起着促进作用的同时,这一部分第三产业也对体育发展起着同样促进辅助作用。如1990年是亚运会,同时也是北京市旅游等服务行业、商业的振兴年,两者是相关互补的。

(3)体育经济的发展可以增加体育部门以及与体育有关的部门就业人数。体育产业的市场化运作需要各种各样的劳动者,这为拓宽社会就业的渠道提供了机遇。由于体育产业属于服务型行业,因此相对于其他部门来说,体育部门可以吸纳更多的劳动者。由于体育运动的发展,增加了对运动服装、运动器材等与体育有关的工业部门产品的社会需求,产品和服务的社会需求增加自然就带动了就业人数的增加。

综上所述,体育经济的发展对整个社会的经济发展和人类进步都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随着构建和谐社会的的开展,大力发展体育经济不仅是必须的,而且是十分必要的。

2利用计划和市场两个手段使我国体育产业资源得到优化配置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国家经济实力的`增强,国家对体育产业的投入必须逐步增加,以满足人民群众对体育消费的需求,但完全靠国家的投入是不可能实现人人享有一定的体育资源的。只有资源的合理配置才能创造出最大效用。所以,我们对体育资源的配置应该从两个角度上来看,对国家而言:国家应重点支持经济体育,而对相关产业和体育办的产业,应该开放。为弥补体育产业发展资金不足,使用市场筹集资金。同时,鼓励民间私营企业投资体育产业,为其在经营上提供政策和税收上的支持。大力培养和扶持大型体育龙头企业,以此带动体育产业的发展。总之,体育要通过产业化途径,通过走向市场,经营创收,以增强自身的发展活力,提高自身“造血”功能,建立健全自身的补偿机制。

3开发具有中国特色的体育产品和品牌

所谓市场定位是指企业为了使自己成产或销售的产品获得稳定的销路,要从各个方面为产品培养一定的特色,树立一定的市场形象,以求在顾客心中形成一定的特殊偏爱,其实质使为了取得目标市场的竞争优势,确定产品在顾客心目中的适当位置并且留下深刻的印象,以便吸引更多的顾客。面对越来越激烈的体育产业市场竞争,我国体育市场定位的应该努力实现中国特色化。因为,体育的规则是世界的,体育的魅力是永恒的,在我国体育产品与国际化接轨的前提下,越具有中国特色的品质越易经济化,越能抢占市场空白处,,进而占领和巩固企业在市场上的竞争地位,树立产品形象,取得显著的经济效益。

4着力推进体育市场体系建设

市场体系是任何一个产业发展的基石,体育经济也必须依赖健全的市场体系发育、成长。所以,体育经济的发展必须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为起点、为目标,研究市场、顺应市场、开拓市场。要狠抓市场体系建设,以引导和刺激体育消费为核心,大力发展体育用品市场、劳务市场、人才市场、观众市场、信息市场、技术市场、文化市场,资本市场等,要逐步形成一个结构完整、功能互补的体育市场网络,为体育经济的发展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5创建我国体育产业的文化理念与品牌意识

体育产业中体育理念的导入是体育文化、品位的塑造和升华,这也为建立企业文化、树立品牌意识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名牌是最大的无形资产。企业创建品牌的过程,实际上也是谋求增加无形资产的过程;因此,体育产业的核心竞争之一是建立于文化战略基础上的品牌创新。

6顺应加入WTO和奥运会等发展契机,积极推进体育产业的国际化

随着国际体育市场化、产业化的发展,品牌竞争空前激烈,加入WTO以后,国际竞争将更加激烈,这是我国体育产业在面临巨大挑战的同时也面临着诸多机会。我国体育产业要利用举办奥运会等国际赛事为机遇,积极推进体育产业的国际化,在利用先进的国际体育经济管理经验的同时引领自身的体育品牌走向世界。

7培养和引进符合型的体育产业管理人才

体育经济的大发展说到底还是要靠人来运作。缺乏精通体育和经济两门学科的经营人才是制约我国体育经济发展的关键因索。当前要大力培养和造就一支既懂体育又懂经济的“两栖型”体育经营人才队伍,一是要引进一批高水平的经营答理人才;二是要对现有的体育经营人才进行强化培训;三是要广泛开展国际体育经济交流与合作,学习借鉴国外体育经济先进经验和方法。

篇8:当今大学生就业现状及对策分析论文

当今大学生就业现状及对策分析论文

摘要:本文阐述大学生就业现状,分析我国当前大学生就业所面临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建议措施,希望能够为解决大学生就业问题提供帮助。

关键词:大学生就业 原因 对策 十八大

随着高校的扩招,大学毕业生的数量迅猛增加,近几年大学毕业生的就业形势日趋严峻,如果不能有效地解决其就业问题,不但会造成人力资源的浪费,还会影响社会的稳定,因此大学生就业问题需要引起高度的重视。

1、当前大学生就业形势

1.1随着毕业生总量压力进一步增大,大学生就业形势严峻、就业难,用人需求结构性矛盾突出。同时上半年全国民营企业有6.7万家倒闭,20,高校毕业生有727万名,相对去年增加28万,外加去年未找到工作的毕业生,高校就业人数高达810万。

1.2现阶段,中国的经济面临通货膨胀压力、财政债务和生态环境恶化等多种压力,使得政府下决心调整和优化经济结构。内外环境的变化,使得年中国经济增速放缓成为大概率事件。2014年,中国经济已悄然进入新“拐点阶段”,进入经济增速换挡期、结构调整阵痛期和前期政策消化期,这使得我们面临的经济形势更趋复杂,同时也受欧美经济持续低迷、国内经济转型的影响。

1.3我国经济增长速度继续回落,出口增长乏力,致使大量的企业减员或倒闭,加上高校毕业生人数不断攀升,就业形势更加严峻。据有关统计,中国GDP每下降一个百分点,将会减少就业岗位100-200万人。出口每下降一个百分点,将会有30万至50万人失业。

1.4本科院校大学生就业率统计数据表明,2014届大学毕业生就业率呈现突出特点:理科类就业率较高,就业率较高的前50个专业,就业率均超过了全国本科平均91.8%的就业水平。排名前五位的建筑学、安全工程、地质工程、机械电子工程、护理学专业,都是理科专业。

2、影响大学生未来就业因素分析

2.1国家就业政策。现行高校毕业生就业制度、户籍制度、干部人事制度与市场就业机制还不完全适应。以干部身份和户籍为基础的管理方式与社会劳动力资源的统筹管理不协调,导致就业机会不均等,就业政策不平衡,毕业生在地区之间、企业与机关事业之间流动仍然存在障碍,毕业生身份转换困难,就业渠道不畅通。

2.2专业之间供需不平衡。随着经济及社会的发展,所需不同专业的人才也在随之改变,再加上有些高校为了招生所开设当时热门的专业,等到毕业的时候热门变冷门,导致供过于求,进而使许多专业的大学毕业生毕业后很难找到工作,而冷门变热门的专业则供不应求。

2.3就业流向不平衡。我国各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高校大学生毕业后的流向还是比较倾向于经济比较发达的区域,主要集中在北京、上海及沿海的一些大中城市。而相对来说比较偏远的地方在吸引人才的.各方面的力度比较薄弱,最终导致经济发达的地方人才济济,而经济欠发达的地方则很难吸引到高校毕业生。

2.4存在性别歧视。毕业生在就业的时候,存在性别歧视。由于部分用人单位明确提出只招收男生而不接收女生,即使是那些德才兼备、学业突出的女生往往也被用人单位拒之门外,女生就业难的现象普遍存在。

2.5不当的择业观。大学毕业生就业,无疑要受到父母亲戚、教师朋友、社会舆论的影响。人们的传统观念在一定程度上束缚了大学毕业生的就业选择。许多大学生轻视工厂的实际技术工作,向往到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去,从而导致了就业观念重视为官的倾向,轻视了承担实际技术工作等职位角色,这也从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大学生择业时选择方向的困惑。

3、解决当代大学生就业问题的对策

3.1完善毕业生就业市场,加大对毕业生就业工作的政策支持力度。深化教育改革,引导毕业生到基层就业。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和就业、创业能力。建立高等学校布局结构、发展规划、专业设置、招生规模、办学评估、经费投入、领导班子考核等工作与毕业生就业状况挂钩的管理制度和工作机制。

3.2在高等学校学科建设中,我们应该更多地考虑根据社会经济建设和发展的具体领域进行过去传统学科的改造和调整,新建一批更具有综合性的新兴学科,或者对传统的学科进行充实和更新,使其能够更好地适应社会经济的发展,从而使得大学生能够更好地适应市场经济条件下劳动力市场的需要;在高等学校的专业调整中,要改变过去的对口性,增加适应性的改革方向。

3.3发挥市场的作用,完善就业市场。企业要加大与学校的合作。加大与学校的合作,多提供一些践机会,为大学生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解决就业难的问题,重要的是把握好就业市场,大学生就业难就难在就业市场不完善。积极发挥中小企业吸纳剩余劳动力的作用。

3.4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在高等教育大众化的背景下,高校大学生要认清形势,面对时代的发展,重新审视各种职业对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地位和作用适应就业制度和就业方式的转变,破除传统的精英式就业观念,树立大众化的就业观念。正确认识和掌握就业原则有助于大学生找到合适的就业岗位,有助于个人才能的施展和职业理想的实现。

3.5择业与创业相结合,增强心理承受力。坚定的自信心是成功的源泉。无论才干大小,成功首先取决于自身坚定地自信力。对于择业中的大学生来说,要冷静地分析自己的性格,克服心理障碍,激励起心中的希望,在选择职业时充满信心,积极面对。除了自主择业之外,大学生自身也可创业。

4、结束语

大学生作为实现“中国梦”的主体需要的是贡献自己力量的机会,而一个合适满意的工作将有助于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因此,国家、学校和社会的各个方面都应该各尽其力,促进大学生就业。解决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不仅关系到大学生的切身利益,更关系到社会的和谐稳定,需要高校、企业、社会及大学生等各方面共同的努力,采取切实可行的政策、措施。

参考文献:

[1]孙朴.关于高校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的思考[J].高教高职研究,(12).

[2]杜培潮,柳菲等.大学生就业压力现状的调查研究[J].时代教育,2012(01).

[3]青梅.高学历毕业生就业之困[M].北京:北京工业大学出版社,2012,6

[4]程森.大学生就业现状及原因分析[J].经济研究导刊,.4.

篇9:高职院校德育现状及对策分析论文参考

一、当前高职德育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1、高职德育模式缺乏特色

我国的高等职业教育培养目标的不同,学生素质的差异决定了高职院校的德育内容,方式等方面都应不同于普通高校,应有自身的特色。目前高职德育模式基本上是沿袭普通高校的德育模式,如在德育教学内容方面基本和普通高校相似,而与高职学生密切相关的职业道德课、就业指导课、心理健康教育等课程在有些院校则没有开设,有的即使开了,也是随意性大,教学内容陈旧,跟不上时代前进的步伐,具有滞后性。德育方式仍然是一种高高在上的脱离实际的说教式、训导式、笼统式、消防式的方法。倾向于培养一种单向度的“政治人”,而不是现实人。不重视校外教育,轻视社会实践,德育工作脱离学生生活,不能做到知、情、意、行的有效结合。学生在这种教学方式面前只是纯粹被动的教育对象,而不是自我教育的主体。这种德育模式使得德育在广大高职青年学生面前难以发挥应有的效果,变成空洞的说教,苍白无力。

2、高职德育地位受到削弱

重视和加强德育和思想政治工作,是由我国社会主义教育的性质和根本任务决定的。是我们党多年来一直坚持的优良传统。在实际工作中,往往不知不觉地顾此失彼,存在“讲起来德育重要,做起来德育次要,忙起来德育不要,出了问题归结于德育没搞好”的错误倾向;还有人认为现时高职院校的任务就是要培养适应市场需要的各种专门应用型人才,学校的“硬任务”就是教学,就是教会学生各种技能,为他们的就业拓宽门路,至于德育只是“软任务”。所有这些,使高职德育的地位受到严重削弱。

3、高职德育评考引导不力

近几年来,高职在德育工作方面明晰可行的德育规划,缺乏一套科学的评价和考核机制,德育考核往往流于形式。如对德育效果的评价往往是笼统不实的,大多局限于考察活动开展了多少、声势如何、外界影响多大、设备是否完善、所获奖项怎样等等,高职德育课年年都上,但上与不上、上的好与坏没人负责,学校德育工作也以没出问题作为评价德育效果的标准:对学生的道德发展水平和道德素质缺乏客观的量化标准和测评方法,对学生操行成绩的考核只是看活动是否参加,是否循规蹈矩,给老师的印象如何,这在一定程度上助长了形式主义和弄虚作假之风,也使部分学生对德育产生极大的反感。对德育教师和政工干部的实绩和水平缺乏规范的考评机制,在年度考核、职务晋升、职称评聘、收入分配等方面的评定时没有统一规范有效的考核标准。

4、高职德育队伍建设滞后

由于高校内部管理体制改革,包括人事分配制度改革,后勤社会化改革,教学改革,出现了教师聘任制,学生学习的学分制,选课制,学生公寓等现象,学校德育工作队伍出现了许多新变化,队伍不稳定,素质参差不齐,高职院校专职负责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政工队伍和行使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职责的教职工队伍,存在功能发挥不够的问题。高职院校的班主任、辅导员对高职学生的教育管理仍停留在过去管理中专生的层次上,没有真正形成一支具有高职特色的德育队伍,也还没有形成一个成熟、健康的高职德育氛围,一些高职院校思想政治工作队伍存在思想不稳、数额不足、素质不高、后继乏人的问题。有些院校德育工作者应有的待遇得不到落实,业务老师也没有发挥出“教书”、“育人”的作用。

二、改变高职德育现状的几点对策

1、坚守课堂教育的主阵地,坚持马克思主义教育

课堂教育包括思想政治理论课、专业渗透课和人文选修课。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对学生系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和基本环节,是每个学生的必修课程,是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的基本特征之一。专业课渗透是指将道德教育的内容渗透到各门专业课中去,通过专业课的'教学,有机地贯彻德育的内容。它是教育者通过知识的传授,从中挖掘出具有思想性的成分对学生进行道德教育的一种途径。另外,高职院校还可以针对自己的师资力量开设一些人文选修课。人文选修课是对大学生进行人文精神培养的重要途径。人文精神是大学生思想品德的基本素质,它是指人的文化底蕴所表现出来的对待生活和人生的社会态度。作为大学生,必须是文化品味比较高的人。

2、坚持以心理咨询为辅,着力培养学生的健全人格

加强健全人格的教育和指导将有助于学生全面发展,越来越多的材料证明,心理和人格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在学生在未来生活中怎样运用及是否能有效地适用已获得的知识。高职学生与一般的普通高校学生相比,心理方面的问题相对要多些。期望值过高,但常常不切实际,觉得压力很大;自我肯定不足,自卑感强,一旦受到挫折或打击,则非常痛苦,压力很大。高职院校可通过心理咨询来健全学生人格。

心理咨询涉及职业指导、教育辅导、心理健康咨询、婚姻家庭咨询等学习生活各个方面,其实质是一种职业性的帮助。通过心理咨询,使他们先消除心理障碍,然后再进行开导教育,学生的消极情绪得以解释,内心的矛盾与苦恼得以摆脱,就会更好地接受教育,按照德育的要求规范自己的行为。同时学校还应创造条件,加强大学生心理知识的学习,加强咨询辅导员队伍的建设,建立学生心理档案,建立心理辅导站等。当然,光有心理咨询是不够的,在心理咨询过程中要结合思想政治教育,教育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以及道德责任感,这样效果会更好,学生甚至会受益终生。

3、增强德育的实践性和服务性,提高德育的实效

大学德育的基本特征应该是实践性和服务性。许多美国学者认为。伦理规范的灌输无济于学生道德水准的提高,真正的教育途径就是实践。让学生在实践中增强道德认识,提高道德责任感。

高职德育的一个重要工作就是主动贴近社区,经常为当地居民举行报告会、座谈会和帮助社区进行各项文体活动等,不断提高社区居民的科学文化素质和思想道德素质。可组织学生参加社区的一些工作如志愿者活动、社会调研、参与社区改革等。这不仅能使学生获得一定工作经验和较为全面的学习锻炼机会,而且能使社区更好地了解高职院校,愿意为高职院校提供各种便利条件,进而使高职德育能紧密联系实际,从地方和社区需要出发,更好地为地方和社区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服务。

4、开拓网络阵地,因势利导做好舆论引导工作

网络虽然给大学生德育工作带来负面影响,然而消除网络带来的负面影响不能采用“封杀”的办法。德育工作者不能只看到网络带来的危害,片面地把网络当作德育工作的障碍,应当认识到网络是代表先进的生产力的科学技术手段,它给德育工作也带来了更多的便利和机遇。我们应该尽快造就网络环境,积极主动地利用网络开展德育工作,通过加强校园网络的管理,鼓励德育工作者个人设立网页,开展网上咨询,大力建设网上德育阵地等方法,消除网络给德育工作带来的负面影响。

最后,要求老师真正了解学生的实际,有的放矢地实现有效的教育。首先,德育工作者必须要有扎实的基础理论和渊博的科学知识,其次,自己还要为人师表,以身作则,只有这样,学生才会心服口服。学校也要对德育工作者的工作给予肯定,给予必要的待遇,稳定队伍。

篇10:园林绿化工程施工管理现状及对策分析论文

3.1施工图纸详细度不够

目前我国在进行现代化建设中目前我国在进行现代化建设中,正积极的采取相应的措施施,组织开展了多个园林的绿化工程,但是这些工程在开展的过程中存在有较大的问题过程中存在有较大的问题,展现出来的图纸过于笼统,不够详细细。设计人员并没有深入施工现场进行考察,并没有直观的了解当地的环境以及气候的特征了解当地的环境以及气候的特征,设计内容较为单一,没有涉及到设计意图和期望实现的目标及到设计意图和期望实现的目标。这种种情况造成了施工部门在实际的施工中门在实际的施工中,较为随意,没有充分展现出园林绿化工程的主要优势的主要优势,甚至是很多的工程项目在完工之后,植物不能茁壮成长壮成长,还没长大就已经枯死,造成了较为严重的经济损失,此外此外,在进行园林的绿化施工管理的过程中,没有完善的理论进行指导进行指导,工程预期的目的也很难实现。

3.2园林景观设计的整体水平比较低

目前绿化工程的设计有着较为明显的雷同现象目前绿化工程的设计有着较为明显的雷同现象,设计的相似度极高相似度极高,并且设计的水平普遍较低。目前很多的现代城市绿化管理在园林设计中存在有较强的盲目性市绿化管理在园林设计中存在有较强的盲目性,都是直接照搬照抄城市园林绿化工程的后期使用也存在有较大的问题搬照抄城市园林绿化工程的后期使用也存在有较大的问题。景观设计也缺乏一定的科学性景观设计也缺乏一定的科学性,很多景观在设计的过程中只是单纯的注重观感是单纯的注重观感,后期的使用都被忽视的,设计的不合理产生的高额的维护费用时有发生生的高额的维护费用时有发生。

3.3施工单位的管理水平普遍偏低

从目前的发展来看从目前的发展来看,我国城市园林绿化施工企业的整体水平普遍较大水平普遍较大,在专业能力这块和发达国家相比还是有着较大差距的大差距的,企业的现场管理以及经营上还是缺乏一定的经验,未对施工管理加以重视未对施工管理加以重视,造成了实际的工程施工中频繁的出现问题现问题。再加上没有相应的组织和管理,施工的效率不高,施工的质量管理只是须有的存在工的质量管理只是须有的存在,很大程度影响了园林绿化最后的效率以及质量后的效率以及质量。

3.4施工人员的整体水平高低不一

目前我国很多城市进行园林施工的团队都是临时因为施工需要组建的工需要组建的,这些施工人员很少有丰富的专业技能,也不能严格的'按照施工图纸来开展工作严格的按照施工图纸来开展工作,有些因为施工工艺存在一定的差异定的差异,工程质量往往高低不一,很多的施工人员认为城市的园林绿化就只是简单的种种花花草草的园林绿化就只是简单的种种花花草草,施工过程也比较简单单。很多的施工队伍还只是注重外在的种植,植物重要的土壤和基肥都没有严格按照施工的要求开展壤和基肥都没有严格按照施工的要求开展,大大增加了城市园林绿化的后期养护和管理工作的难度园林绿化的后期养护和管理工作的难度。

3.5施工管理和国家政策相分离

目前我国负责城市园林绿化工程监管的部门相对较少目前我国负责城市园林绿化工程监管的部门相对较少,因为监管体系存在有一定的缺陷因为监管体系存在有一定的缺陷,是的施工管理过程中频繁的出现各种问题的出现各种问题,施工的管理也完全跟不上国家政策的步伐伐。虽然,近几年来,我国已经出台了各种政策法规来对城市园林的绿化加以规范园林的绿化加以规范,但是政策还是不够完善,存在有诸多的漏洞漏洞,比如说描述的不清楚、主体较为混乱,所以目前城市园林的绿化行业还只是在初级阶段林的绿化行业还只是在初级阶段,还在摸索中。就以园林绿化中对于树木种类的选择为例化中对于树木种类的选择为例,规范中是有着较多要求的,但是很多企业在施工过程中往往只会选择一种类型的品种是很多企业在施工过程中往往只会选择一种类型的品种,而且该品种质量较差且该品种质量较差,存在有严重的以次充好的情况,对城市园林的绿化质量产生了较大的影响林的绿化质量产生了较大的影响。

4重视园林绿化中苗木施工质量的控制

在园林绿化工程施工中在园林绿化工程施工中,最重要的就是绿色植物的种植问题问题,选择合适的苗木种植是保证园林绿化施工质量的重要内容内容。为此,需要加强园林绿化中植物种植质量控制相关内容的了解容的了解。

4.1分析园林绿化苗木的选择内容

在园林的绿化施工中在园林的绿化施工中,苗木的科学化选择非常的重要。首先首先,需要保证苗木的质量,一般会从苗木的根系去观察,需要选择根系完好的苗木要选择根系完好的苗木,同时还需要观察苗木的色泽以及顶芽的饱满程度芽的饱满程度。还需要选择干形良好的树苗,这样才能够保证苗木的具有一定的观赏性证苗木的具有一定的观赏性。其次,需要选择具有一定抗害虫作用的苗木虫作用的苗木,这样能够保证苗木的生长质量。最后,需要加强苗木种植前准备工作的开展强苗木种植前准备工作的开展。在起苗之前需要做好浇水工作的进行作的进行,防止苗木的根系出现了折断,然后需要将树苗摆放在阴凉的地方在阴凉的地方,避免苗木本身的水分被蒸发。同时还要加强选择的苗木进行分级摆放选择的苗木进行分级摆放,加强质量的高效控制。

4.2重视乔灌木种植质量的控制

乔灌木在园林绿化中也是重要的种植植物之一乔灌木在园林绿化中也是重要的种植植物之一。乔灌木的特点就是具有非常强的观赏性的特点就是具有非常强的观赏性。在进行乔灌木种植质量控制时制时,首先需要加强对施工地的控制,保证施工地的平整性,同时还需要保证排水性能的良好同时还需要保证排水性能的良好。其次,在种植的过程中,需要合理化的选择栽植穴的位置要合理化的选择栽植穴的位置。为了避免乔灌木的根系出现了失水的现象了失水的现象,需要实现将乔灌木的根系用泥土包裹好。还需要将多余的树枝修剪掉需要将多余的树枝修剪掉,使得乔灌木的整体看起来更加具有观赏性有观赏性。最后,在乔灌木种植结束之后,需要加强养护工作的开展的开展。首先需要定期的对乔灌木进行浇水,同时避免乔灌木受到非常强烈阳光的刺激木受到非常强烈阳光的刺激,做好遮阴工作。乔灌木的生长跟其他树木具有非常强的差异跟其他树木具有非常强的差异,乔灌木生产的速度非常的快,因此因此,需要定期对乔灌木进行树枝的修剪。使得树木更加具有观赏性有观赏性。

4.3重视草坪种植的质量控制

园林绿化施工中园林绿化施工中,也存在着草坪的种植。草坪种植的质量对整个工程施工质量具有重要的影响量对整个工程施工质量具有重要的影响。因此,首先需要做好草坪种植之前的清理工作好草坪种植之前的清理工作,将施工地的垃圾清理干净,同时还需要保证土壤具有足够的水分还需要保证土壤具有足够的水分,提高草坪种植的成活率。其次其次,需要做好草坪种植地的养分管理,使得草坪拥有足够的养分能够保证草坪的生长养分能够保证草坪的生长。最后,需要加强草坪种植的规范化管理化管理。一般来说,草坪的种植都是通过铺植实现的,需要严格控制间距的问题格控制间距的问题。在铺植之后,需要及时的进行浇水,边造成草坪生长的缺水状态成草坪生长的缺水状态。但是需要注意的是,浇水用量需要控制控制,不能够过大,但是也不能够太少,水量太大,造成草坪被淹死淹死,水量太小会使得草坪的生长水分不够。浇水之后,还需要做好草坪的整理工作要做好草坪的整理工作。

5结语

总而言之总而言之,加强园林绿化施工管理现状的了解,能够为园林绿化工程施工质量的提升提供保障林绿化工程施工质量的提升提供保障。园林绿化工程施工管理工作的开展理工作的开展,涉及到多方面的内容,作为园林绿化施工管理人员人员,需要加强相关知识的了解,同时加强相关措施的了解,为园林绿化施工的顺利进行提供保障为园林绿化施工的顺利进行提供保障。通过园林绿化施工管理的作用高效实现园林绿化质量的提升理的作用高效实现园林绿化质量的提升,为园林绿化工程事业的稳定发展提供保障业的稳定发展提供保障。

参考文献:

[[1]王淼静.园林绿化工程施工管理现状及改善对策[J].中国林业产业,,(3):101.

[[2]丁有才,张士平.园林绿化工程施工管理现状及改善对策[J].绿色科技,2016(3):93~94.

[[3]金利飞,李菊英.市政园林绿化工程施工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旬刊),),(1):215.

篇11:园林绿化工程施工管理现状及对策分析论文

1前言

随着时代的不断进步随着时代的不断进步,人们对环境的绿化的重视程度也在不断上升在不断上升,使得园林绿化工程施工项目的数量也在不断增加加。在园林绿化工程施工的作用下,能够有效实现城市生态环境的改善环境的改善,促进城市经济的持续性发展。由于园林绿化施工涉及到多方面的内容工涉及到多方面的内容,需要加强施工管理工作的开展。就目前而言目前而言,园林绿化工程施工管理中存在着诸多的问题,这些问题不及时的解决必然对园林绿化工程施工的顺利进行构成威胁威胁。为此,需要加强有效措施的采取,促进园林绿化施工管理水平的提升理水平的提升。

2园林绿化工程的特点分析

园林绿化工程主要是指园林园林绿化工程主要是指园林、城市绿地和风景区中除了建筑物之外的室外工程建筑物之外的室外工程。通过工程技术的应用充分的展现出园林艺术特征园林艺术特征。确保地面上的工程建筑物能够和园林的景观实现完美的结合实现完美的结合,并赋予了自己独有的特色:

(1)园林绿化工程大部分的对象都是有生命特征的园林绿化工程大部分的对象都是有生命特征的,对不同类型的花草树木进行合理的种植和搭配同类型的花草树木进行合理的种植和搭配,充分发挥各种植物的特殊功能物的特殊功能,有效的清洁空气、吸收噪音,创造良好的生活环境环境。是源自于林业和其他的种植业,又有一定区别的特殊行业行业。

(2)园林的绿化工程的种植是短时的园林的绿化工程的种植是短时的,重点还是后期的管理以及养护理以及养护。只有保证不断的养护和管理,才能确保各类树木苗木后面的成长以及存活率木苗木后面的成长以及存活率。否则是很难实现生态环境景观预期的效果和要求的观预期的效果和要求的,这也就使得园林绿化工程正在完成之后配套的养护计划也要跟上之后配套的养护计划也要跟上,资金的投入也要能跟上实际的需求的需求。

(3)需要加强工程的艺术美需要加强工程的艺术美。如果要求每一个建筑物都追求美观求美观,那么园林绿化工程在景观小品、配置植物这块需要尤为重视艺术性为重视艺术性,最终的效果要能给人以美的享受。

篇12:高校师生沟通现状及对策分析论文

高校师生沟通现状及对策分析论文

摘 要:以海南省高校师生沟通的现状为例,通过对当前高校师生沟通现状的分析,寻找构建良好师生沟通的渠道和行动对策,为高校教育取得成效提供具有实际参考价值的理论和依据。

关键词:高校 师生沟通 研究 对策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迅速发展的,高校教育事业进入一个新的发展时期。高校迅速扩招,部分高校师生比例从原来的1/14发展到1/40,师生关系的失调现象随之产生;其次高校学生自我意识和主体意识的逐步增强,独生子女在高校学生中所占的比例增大等,这些现象都促使师生关系发生变化,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沟通出现困难。本文以海南省高校师生沟通的现状为例,通过对当前高校师生沟通现状的分析,寻找构建良好师生沟通的渠道和行动对策,为高校教育取得成效提供具有实际参考价值的理论和依据。

一、高校师生沟通现状

为了了解高校师生沟通的基本情况,我们采用网络调查及实地调查的方式,对海南省五所本科院校共864名师生沟通情况进行抽样调查,调查结果显示:师生对沟通需求迫切;师生双方都认为师生之间的沟通对教学是十分重要的;师生皆期待以“朋友”的平等方式进行沟通。其次,缺乏良好的沟通渠道;非平等的沟通前提;不懂得沟通技巧等因素成为目前高校师生沟通的最大障碍。现将海南省高校师生沟通情况的现状描述如下:

1、通过沟通实现人际目的,师生均认为喜欢与对方沟通

在调查中,我们发现,超过半数的师生认为自己喜欢与对方进行沟通。其中认为喜欢与教师沟通的学生占所调查人数的56.94%;认为学生喜欢与自己沟通的教师占调查人数的77.83%。根据人际沟通的人际目的理论,人际沟通是有目的的,人际沟通是为实现既定的人际目标而存在的。学生之所以认为喜欢与教师沟通出发点主要表现为:46.81%的学生认为是为了“促进沟通和了解”,40.98%认为是“能得到老师的指导和帮助”。在校园生活中,除了与同学沟通接触外,大学生最重要的社交对象就是教师,在中国现行的教育环境中,教师又多扮演“主考官”和“裁判员”的角色,学生希望自己被教师所了解,将自己展示给教师,从而得到教师的肯定和认可,以达到人际目的,因此56.94%的学生认为自己喜欢与教师沟通。从教师角度而言, 教师期望自己的课堂教学能够实现预期的目标,完成既定的目的,必须通过师生之间有效的高质量的沟通、学生的积极配合才有可能实现,因此在认定学生学习的目标与教师的教育目标一致的情况下,77.83%的教师认为学生喜欢与自己沟通。从以上分析可见,师生对双方沟通的需求都是迫切的,师生双方都认为师生之间的沟通对教学是十分重要的。

2、强烈的平等沟通意识,师生均认为“朋友”是双方沟通的角色期待。

在问题“你认为教师在校园生活中应该扮演什么?”认为“权威”学生占3.94%,教师占1.74;认为“家长”的学生占5.21%,教师占3.91%;认为“教育者”的学生占5.84%,教师占13.48%;而认为应该扮演“朋友”角色的学生高达83.12%,教师达80.00% 。从调查中可以看出,师生均认为在师生沟通中教师应该扮演“朋友”的角色,“朋友”的角色是师生心目中双方沟通的最佳定位。根据Eric Berne的交互作用分析理论,人们在沟通时会采取三种被称为自我心态:家长、成人、孩童的心理定位中的一种,人们可以运用其中的任何一种,但在三种沟通状态中,成人心态被认为是理智的、平等的沟通状态。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往往扮演“教育者”或“权威”的角色,虽然希望与学生的沟通中尽量能保持稳定、平和的态度,但在与学生沟通过程中却常常自觉或不自觉采用家长式自我心态(Parent ego state),表现出保护、控制、呵护、批评或指导倾向。虽然如此,不能否认的是,调查中教师们已经意识到沟通过程中“成人状态”的重要性,期待与学生以“朋友”角色进行沟通,80.00%的教师的认同“朋友”角色便是最好的证明。其次,从大学生的方面看,随着大学生自我意识增强,主体意识和成人意识的发展,他们喜欢按自己的意愿行事,希望在与教师的交往中,教师不是总是教育、批评甚至是训斥的父母沟通态度,而能以平等的心态,像对待成年人一样对待他们,从而缩短心理距离,使沟通得以顺利进行同样是他们对与教师沟通的理想期待。

3、非平等的沟通前提,导致师生关系疏远与冷漠

调查中有15%的学生认为教师难以亲近,彼此无法进行正常的情感交流;只有16%的学生觉得与教师相处十分愉快;23%的学生认为教师不想、不愿、不主动与他们沟通,从而导致师生间沟通出现障碍。以上现象的产生,有以下原因:受中国传统儒家思想的师生观影响,师生之间体现着“师道尊严”,部分教师仍以“权威者”“教育者”的形象自居,学生只是被动接受知识,教师的主宰、权威地位仍未动摇,这种旧的师生关系依然存在;其次部分高校教师认为与学生深入交往是辅导员或班主任的事,自己只要上好课即可,因而导致双方疏远与冷漠;再次,位差效应在师生沟通与交流过程中双方心理的直接影响。54.80%的学生认为在课堂上无任何地位可言,80.67%以上的学生不会也不敢提任何具有挑战性的问题,更谈不上提尖锐直率的质疑和批判, 80.09%的学生认为教师往往以知识传授者和答案给予者的身份出现。以上非平等的沟通前提,必然导致师生关系的疏远与冷漠。

4、处于断乳期的儿童心态,学生期待与行动存在差异

中国应试教育成长起来的大学生,从中学时代班主任及课任教师保姆式的教育进入大学自我管理。入学初期,必然要经历从他人管理到自我管理的“断乳期。初入大学时的不知所措,令他们期待老师对他们的关心与呵护,帮助与指引。调查资料显示43.22%的学生觉得需要老师的关心,此时他们与老师的沟通状态是典型的儿童状态(Child ego state),

以冲动和变化为标志,希望得到老师的批准,更喜欢立即的回报;但是,从生理的角度,他们又认为自己已经是成年人,有强烈的自我意识和主体意识,教师应该以朋友的身份与他们进行沟通交流。两者的矛盾导致了他们期待与行动的差异:一方面总认为老师对自己的关心不够,为自己不被老师了解而产生失望、沮丧、自卑的情绪,行动上表现出对老师课程的抵触感;另一方面却期待老师能把自己当成年人来对待,不要过多干涉自己的.事情,觉得对老师是否关心自己采取“可有可无”或无所谓态度的学生在调查中占28.55%,不是特别需要的占26.18%。这些数据都显示学生对个人独立意识的加强和不想过多依赖老师的期待成长心理。与此同时,在调查中,有29.34%的学生认为没有得到老师的关心;50.16%的学生觉得自己得到教师的关心,但关心是微不足道的。与学生的认识相反,在调查中,70%的教师认为学生是需要老师关心的,71.30%的教师认为虽然对学生关心比较少但大部分学生能得到教师的关心,21.74%的教师认为大部分学生能得到较多的关心。教师与学生对同一个问题的反差其实也说明了这样一个问题:在实际的教育领域中,师生关系并不像人们理想中的那样,绝对地互相尊敬、热爱,互相得到双方需要的满意回报。师生之间的沟通也应该如其他沟通一样,双方在彼此尊重、互相宽容,积极行为等方面做出应有的努力。

5、缺乏良好的沟通渠道、不懂得沟通技巧,是师生沟通的最大障碍

人际沟通理论认为,信息在交互的过程中会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沟通所处的特定时间、地点以及周围的环境、气候等有关因素对沟通起着相当大的制约和影响作用。其次,掌握一定的沟通技巧,如语言和非语言表达技巧、倾听的技巧、建立关系和增进关系的技巧等是人际沟通取得成功的重要保证。在师生人际沟通中要提高沟通效率,保持沟通通畅,良好的沟通环境和师生都接受的沟通方式是沟通成功的关键因素。调查中,我们发现,师生沟通不畅的原因,除了非平等沟通、师生不同的心态外,更重要的原因是缺乏良好的沟通渠道及不懂得沟通技巧。调查资料显示,学生认为不喜欢与教师沟通的原因不是沟通双方存在代沟,认为存在“代沟”的只占12.82%;也不是老师喜欢摆架子,认为老师喜欢“摆架子”的不足10%;或者“其他原因”占16.49%。而认为“不知道用什么沟通方式”的却高达60.80%。至于沟通环境, 46.09%的老师和43.69%的学生都认为办公室不是一个良好的沟通环境,都不希望和老师在“办公室面谈”,反而对非面队面的网络、电话或书信沟通,学生更愿意接受。这说明无论是老师或者是学生认为办公室是一个比较拘谨,过于严肃的沟通环境,是不利于学生与教师在较为和谐的氛围中进行沟通和畅谈的,老师或者学生都期待有一个较为宽松的沟通环境。以上数据表明师生沟通的最大障碍主要来自于缺乏良好的沟通环境和没有掌握一定的沟通技巧。

二、高校师生沟通对策研究

现代心理学研究表明:成功的教学依赖于一种真诚理解和相互信任的师生关系,依赖于一种和谐安宁的课堂气氛。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也指出:“真正的教育意味着人和人心灵上最微妙的接触,学校是人们心灵相互接触的世界”。无数的教学实践表明,师生良好的沟通,是实现教学目的,取得教学实效的重要途径,也是影响教育成功的重要因素。根据以上对海南省高校师生沟通的现状的分析,我们对高校师生沟通提出以下沟通对策,以期更好解决目前高校师生沟通中存在的问题,为高校师生有效沟通提供具有实际参考价值的理论和依据。

1、对良性沟通动机的鼓励与支持

根据马斯洛的需要理论,从教育心理学的角度来看,学生与教师沟通的目的是多种多样的,其中最为重要的有两方面:一是学生通过与教师的沟通,获得教师对自己学习、生活以及情感等方面的指导,以期更好的完善自己,更好的成长;其二是促进学生与教师的相互了解,相互交流,建立更为和谐的师生关系,从而达到“教学相长”。以上的沟通动机是良性的,无论对学生的成长或者是对教师的教育目的的实现都是有益的,因此,针对调查中师生对双方沟通的需求都是迫切的,师生双方都认为师生之间的沟通对教学是十分重要的沟通目的与心理需求,笔者认为这样良性的沟通动机在高校教学与管理中,应当是鼓励、支持与提倡的。

人际沟通理论认为,信息在交互的过程中会受到外在环境的影响,在沟通过程中要提高沟通的效率,沟通环境是不可忽略的重要因素。高校在学生管理工作中可通过多种渠道,鼓励学生积极主动与教师进行沟通,相应增加对师生良性沟通动机的鼓励和宣传,引导和提倡,从而使学生对良性沟通动机的肯定与信心,消除害怕与教师沟通被误解为讨好教师,达到其他不良目的的思想负担;其次,教师也可以在教学过程中适当表现出良性沟通动机的需求心理,给予良性沟通动机以积极的暗示,思想的鼓励和行动的支持,从而在教学环境中形成良好的沟通氛围,给予宽松的沟通环境,促进师生沟通的更好实现,最终达到教育的根本目的。

良性沟通动机的鼓励与支持针对目前我国高校师生比严重失衡的现状,对于师生更好进行沟通,争取更多沟通机会是非常重要有意义的。

2、以平等为沟通前提

管理学中的位差效应理论是指由于地位的不同使人形成“上位心理”和“下位心理”。具有上位心理的人因处在比别人高的层次而具有某种优越感,具有下位心理的人因处在比别人低的层次而有某种自卑感。位差效应在人际沟通与交流过程中是客观存在的,其对沟通过程中双方心理有直接的影响。在高校师生沟通的过程中同样存在位差效应。我国的高校中虽然一直倡导师生沟通的民主平等,但由于传统的师生观念的影响以及师生双方实际处在直接或间接的隶属关系中,各自的权限和地位的不平衡,因而形成了习惯性的心理定势――教师自觉不自觉地表现出居高临下“家长”的心理状态,学生相应存在自卑或戒备的心理压力。在师生沟通的过程中,学生表现出不同程度的不安或恐惧心理,无法大胆、坦诚地向教师敞开心扉;教师则多以权威者、施与者的身份出现,难于以成人的心态对待已经成人的学生;以至于沟通不成功或者根本无法进行。针对调查中高校学生处于“断乳期”的特殊情况和师生双方都希望以“朋友”的角色进行沟通的沟通期待,师生要进行有效的沟通,笔者认为最有效和最为可行的应该是首先应确立以平等为双方沟通的前提的沟通思想。在沟通过程中,师生均应学会换位思考,注意位差效应,教师应有意识地控制自己的上位心理,平等待生,不厚此薄彼,以成人的心态而非以家长的心态与学生进行沟通和交流,主动调整自己形成平等的沟通氛围引导学生展开沟通;而学生则应消除主观先入的对教师的偏见与下位意识,在教师的帮助和个人的努力下尽快走出“断乳期”,逐渐形成成熟的个人沟通心理,同样以既相互尊重又彼此信任的成人心态而非儿童心态与教师进行有效的沟通交流。

3、建立多渠道的沟通方式

目前海南省以及我国大部分高校师生沟通多局限为课堂、讲座等一对多的沟通方式,缺乏良好的沟通渠道及单一的沟通方式是调查中影响高校师生沟通的最大障碍。为此,建立多渠道的沟通方式,是解决目前高校师生沟通障碍的有效途径。具体沟通方式建议如下:

(1)多种沟通媒体的使用,满足师生沟通中对不同媒体形式提供不同的沟通方式的要求。

面队面的沟通,以信息传递的及时以及信息反馈的快速成为人们喜欢的人际沟通重要方式之一。目前一些高校建立的“校长接待日”制度,借助这一制度,师生可以直接与校领导面对面进行沟通与交流,及时解决须解决的问题。建议教师也可在任课期间给予学生相对固定的沟通时间设立类似校长接待日的“教师接待日”,以便学生课后的沟通。

书信沟通,针对部分同学不习惯与教师面队面的沟通,或者对一些问题难以面队面提出,可以以书信为沟通的特殊媒介在师生之间开展沟通和交流活动,如可以设立“师生沟通信箱”“课程教师专用信箱”等形式,方便师生沟通。

电讯沟通,包括电话、手机短信、电子网络等电讯沟通方式。目前“校长热线”“书记热线”已经成为校园沟通的常见的方式,但毕竟热线有限,校长只能在一定的时间内进行热线接待,平常的师生沟通则要频繁的多。借助电子通讯设备进行师生沟通,是目前最为快捷有效和可行的沟通方式。电子通讯设备的不限时性和灵活性使沟通不限于时间、地点等因素,随时可以进行。建议课任教师在任课的第一时间便可以给学生留下可联系的电子通讯方式,可以是电话号码、电子邮箱、QQ号等等,这样做的结果不但可为学生提供可联系的直接方式,更重要的是教师在第一时间通过公开联系方式的方法很好地表现了教师积极的沟通思想与及对学生的信任,给予学生良好的第一印象,为以后课程的教学打下良好的合作基础;学生亦应主动将联系方式告知教师,以方便师生之间沟通。其次,在学校网络上建立“师生论坛”,学校相关部门定期在论坛上发布、更新相关信息,解答学生提出的问题,学生可在论坛上与教师进行交流;通过论坛,师生之间可以在此敞开心扉,自由交流,畅所欲言,不但能增进情感,还为教师及时发布教学信息,通知教学事项提供快速的服务,为师生沟通提供互动的平台,

(2)个性化的沟通方式,满足不同学生的沟通需要。

个别沟通。针对高校学生来自不同的地区,具有不同的个性以及不同的文化背景、风俗习惯、不同的沟通需求、不同的思想认识,要求教师在与学生沟通时不能采用统一的,固定的方法处理所有学生的问题,师生可选择个别沟通的方式,一对一进行沟通,从而了解学生的需求,更好地进行交流。

团队沟通。团队的人数以三到五个为宜,通过学生事前与教师约定谈话问题的方法开展,如针对“大学生大学期间是否可以恋爱”问题,师生展开讨论,通过讨论的方式交流思想,加深认识,探讨问题的解决方法。

专业沟通。通过在专业课程的学习和研究中进行师生沟通与交流。如学生通过参与教师课题研究的方式与教师进行长期的联系与交流,学生不但可以在专业知识上有所收获,同时也会在长期的合作中与指导教师加深了解,增进感情。笔者发现,在多年的教学中,认识和了解学生的最好方法就是指导学生课后的实践活动,在实践活动中,师生接触频繁,交流机会增加,随着活动的开展,师生之间的了解逐渐加深,友谊随即增长,师生情谊甚至在学生工作以后转化成朋友关系。

(3)其他沟通方式。在高校师生沟通中,除以上沟通方式外,充分发挥学校现有的学生会、学生社团的桥梁作用,借助不同的学生活动,通过邀请教师指导,参与活动等方式,为教师与学生的沟通提供平台。其次,目前各高校都已经建立的“学生心理咨询室”也应在师生沟通中发挥积极的作用,而不是长期的闲置于阁,型同虚设。

4、学习一定的沟通技巧

有了良好的沟通动机、形成平等的沟通意识、具备一定的沟通环境氛围,要达到师生良好的沟通,还需要掌握一定的沟通技巧,以提高沟通的能力。调查中,师生普遍认为,师生沟通的障碍还表现在对沟通技巧的缺乏,不懂得沟通技巧,往往给期望沟通者带来许多的困惑和尴尬,甚至令沟通无法进行,因此,师生都应加强沟通技巧的学习。目前我国高校针对大一新生普遍开设思想道德修养、心理教育等课程,然而,开设人际沟通课程的学校却极少,个别学校在全校性选修课程中开设了“人际沟通”(如海南省华南热带农业大学,学生选修踊跃),但由于学校的重视程度不够,老师只能在教有余力的情况下才开设,不能保证每学期或每年课程的开设,也就无法满足学生的要求。针对学生对人际沟通技巧学习的迫切与及人际沟通知识学习的重要性,建议各高校能对课程的开设给予一定的条件,如减轻任课教师其他专业课程教学的任务,增加课酬等方式,使任课教师能腾出时间及吸引教师进行人际沟通课程的教学;其次,可根据学校的不同情况,采用定期讲座、沟通游戏活动等形式进行沟通技巧的学习。

参考文献:

1、伍茂国,徐丽君.人际交流.中国纺织出版社..

2、王维、林涛.素质教育与师生关系.洛阳师范学院学报,(3)

3、许晋才.建立良好师生关系的主要途径.太原教育学院学报..20 (2)

篇13:城市社区文化建设现状及对策分析论文

城市社区文化建设现状及对策分析论文

摘要:作为城市社区文化建设的基础,绍兴地域传统文化在社区文化建设中的作用日渐减弱,主要表现在居民对地域传统文化的认识不断弱化、城市居民社区参与度低、地域传统文化建设缺乏长效机制等等。这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城市社区文化建设的发展。对此,可以通过加大地域传统文化宣传力度,用多种手段提升居民的参与度,政府相关部门建立地域传统文化的长效发展机制等加快地域传统文化与社区文化建设融合速度,提升绍兴城市社区发展的步伐。

关键词:城市社区;文化建设;地域传统文化

地域传统文化是体现空间范围的一种文化类型,主要表现在语言、饮食、婚丧礼俗、民风民俗、节庆、信仰与民居等方面。是地域范围内的民众在一定的时期中所创造、享用和传承的文化。地域传统文化以其鲜明的地域性与强大的影响力,成为众多城市社区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它在联系居民沟通、社区参与与提升社区居民的共同价值观等方面起着重要的积极作用。但随着城镇化建设步伐的加快,地域间人口流动加剧,浙江绍兴作为千年古城,其地域传统文化建设的步伐已经明显跟不上时代发展的速度,目前正面临着地域传统文化认识弱化,居民参与度低,传统文化建设乏力等多方面的问题,因此,如何将地域传统文化融于社区文化建设之中,是城市社区文化建设所要考虑的重要因素。

一、地域传统文化与社区文化建设

(一)地域传统文化是城市社区文化建设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费孝通先生指出:“社区建设是建设一个守望相助、尊老护幼、知礼立德的高尚精神文明的过程,也将是社区居民共同营造一个和睦成风、安居乐业、其乐融融的美好生活环境的过程。”因此,从本质上来讲,社区建设实质上是一种文化建设。社区文化建设是社区建设不可或缺的重要核心内容。

社区文化建设的最终目的是要形成共同的价值观,这种价值观主要通过社区居民不同的文化载体来呈现,而不同的社区体现出不同的时代特点、地域特征与传统特色。浙江省绍兴城市社区文化建设应根据社区居民的自身特点,选择居民们自己喜闻乐见的文化类型,构建本社区的特色文化。因此,社区文化的建设与发展应因地制宜地体现本土特征。而能体现本土文化特征的来源恰恰是地域传统文化。

地域传统文化是一种根基文化与传承文化,是地域范围内的人们通过世世代代沉淀下来的文化精髓。绍兴作为千年文化古城,其独有的水文化、桥文化、酒文化、名人文化等等都体现出了绍兴人民的独特的气质与秉性。而这些沉淀下来的经典文化是社区文化建设之根。因此,社区文化建设离不开“地域传统文化”。在绍兴城市社区文化建设过程中融于地域传统文化,培植社区居民的共同价值观,是社区文化建设的'必然。

(二)地域传统文化在社区文化建设中的地位与作用

1.规范社区居民的行为方式,影响社区居民的价值观念。地域传统文化作为一种具有空间特征的文化类型,不仅具有鲜明的地域性,同时具有约束性与继承性。在一定程度上对社会成员的行为起到影响与调节的作用。绍兴地域文化中的典型文化特色如鉴湖文化、名人文化、纺织文化、黄酒文化及民俗文化等,这些传统文化所蕴含的精神与行为规范,在一定程度上约束着绍兴人的日常生活行为,统一着绍兴人的价值理念,规范着绍兴人的传统秉性。这种传统文化作为持久性的特征,对构建和谐、民主、向上的社区起到重要的引领指导作用。

2.熏陶社区居民的思想,调节居民的精神生活。绍兴历史悠久,地域传统文化内容非常广泛。被称为“没有围墙的博物馆”。同时还拥有“江南风情看绍兴、江南古城看绍兴、江南文化看绍兴”的美誉。这是绍兴文化的根脉所在,也是绍兴文化的魅力之源。在绍兴城市社区文化建设中,应大力挖掘以鲁迅为代表的名人文化,以越都为代表的古越文化,以黄酒为代表的物产文化,以越剧为代表的戏曲文化,以兰亭为代表的书法文化,以乌篷船为代表的民俗文化,来打响绍兴城市社区文化的品牌建设。这些地域传统文化内容涉及到学识、品德、技能、文化、精神多个方面,这些良好的文化教育资源在社区文化中有意或无意的渗透,对社区居民起到很好的榜样、教育作用。

3.激发社区居民的归属感,增强社区居民的凝聚力。绍兴地区拥有十分丰富的文化资源,从大禹治水、兰亭序、造酒工艺、纺织工艺到书法节、黄酒节、大禹祭祀节等等,每一个节日与事件的背后都有一个动人的故事。绍兴民俗乌篷船、打花鼓、唱大戏、猜谜语等等都是绍兴地域各种传统文化传递、表演的重要载体与舞台,社区通过多种形式活动的开展,不仅能提高社区居民参与活动的积极性与热情,还能很好地提升社区居民的审美观与鉴赏力。久而久之,社区居民的凝聚力与归属感也会培养起来。

二、绍兴城市社区地域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绍兴城市社区建设取得了突破性的发展,特别是社区文化建设方面,已经有了一定量的积累,但在社区文化建设的内涵方面仍有很长的路要走。笔者通过查阅资料、走访、问卷调查,实地了解了绍兴城市社区地域传统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概括起来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地域文化认识弱化。随着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与城镇化进程速度的加剧,现代思维观念与传统文化矛盾相互交织在一起,人们对地域传统文化中的观念、节日、民俗等诸多内容出现遗忘与淡漠的现象。在课题组的实际调查中关于绍兴传统文化的了解程度时,其中不了解的占27%,不太了解的占38%,一般了解的27.75%,了解的占7.25%;当问到您是通过哪些途径了解绍兴地域传统文化时,通过学习了解的占23.5%;听别人讲述了解的占38.2%;通过网络媒体了解的占30.75%;通过相关活动了解的占15.72%。从实地调查的总体情况来分析,绍兴城市社区居民对地域传统文化的了解与认识不尽人意。从调查的统计数据来看,老年人对传统文化了解的整体情况比中青年人要好,而在参与问卷调查与访谈过程中最不了解的是中小学生。这说明绍兴民众对地域传统文化的认知越来越模糊,越来越淡化。

2.地域传统文化参与度低。对绍兴地域传统文化参与程度的考查,笔者主要通过问卷调查与活动开展实地走访两个方面来了解。在城市居民参与娱乐文化活动的问卷调查中,选择跳广场舞的占32.5%,选择看电视娱乐节目的占58.73%,选择其他活动的占8.77%。这说明绍兴城市社区居民的精神生活内容单一,质量有待提高。在问到你参加过的绍兴地域传统文化的活动时,选择参加过越剧、绍剧、莲花落的占2.82%,参加过大禹祭祀活动的占1.83%,选择参加过兰亭书法节的占3.2%,参加过黄酒节的占2.1%。这些最能凝聚居民的地方代表性文化活动本应该成为民众联络情感、增加凝聚力的桥梁与平台,但每年举行的这些活动实际发挥的作用并不大,居民偶尔参与,很多都是迫于任务与形式,实际主动参与的少之又少。

3.地域传统文化建设缺乏长期有效性。地域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展绝非一朝一夕之事。从实际调查与访谈来看,绍兴城市社区文化建设从整体上缺乏长期性的规划,而实际开展的文化活动也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从政府层面来看,文化建设的长效机制仍不够完善,特别是文化建设人才的严重缺乏,地域传统文化建设后继无人,文化断层情况严重;从社区层面来看,实际有效的文化建设活动开展不多,现有文化活动的开展无法吸引更多的居民参与;从居民方面来看,文化活动参与的积极性不高。究其原因,在于地域传统文化建设缺乏长远性的规划,相应的文化建设配套建设跟不上,文化建设又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不能立竿见影,自然地域传统文化建设的效果就不尽人意。

三、绍兴地域文化建设的对策与建议

地域传统文化建设是一项系统,复杂而长期的工程,需要多方力量的联合行动,如何使得具有2500多年悠久历史的绍兴能够焕发新的生机,将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进行有效结合,需要政府主导、社区策划、民众参与等多方式、多手段进行,这也必将成为社区文化建设重点关注的问题。

1.加大宣传力度,提高民众地域文化的认知。加强社区文化建设,充分挖掘地域传统资源,首先,要意识到社区文化建设的重要性,必须要加大社区文化建设的宣传力度,使得领导干部与社区居民意识到:在社区文化建设中,特别是建立在以社区居民为基础的地域传统文化建设的重要性。地域传统文化是培养社区居民共同归属感的源头与起点,地域传统文化是社区文化建设不可或缺的部分,也是社区居民相互交流与促进情感的纽带。其次,通过报纸、广播、电视等媒体大力宣传绍兴地域传统文化,让民众意识到地域传统文化在城市社会发展中的重要性。第三,可以通过形式多样的文艺活动、文艺宣传画册、地域传统文化专业人士宣讲等多种方式,并让这些形式活动的开展成为一种常态,深入到社区居民生活之中。这种形式循环反复,久而久之,社区民众的地域传统文化的意识就会逐渐地形成。

2.提高社区居民的参与度。提高社区居民的参与度,首先,要建立完善的社区文化基础设施建设。社区文化基础设施建设要有自己的特色。文艺演出、娱乐健身、读书看报、休闲交流的场所的设计要符合社区居民的喜好与地方特色。其次,要建立完善的社区文化人才结构,特别是充分挖掘地域传统文化专长人才,建立兼职与专职相结合的社区人才队伍。有条件的与地方高校联系,建立校企合作,尽可能地挖掘文化人才。最后,要定期不定期地开展文化活动,文化活动的形式要多样,内容尽量丰富,同时要充分挖掘地域传统文化,将民众们熟悉的、喜闻乐见的文化采用多样的形式进行传递与表达。只有在思想上重视,设施上过硬,形式上多样,内容上丰富的社区传统文化才能更好地提高社区居民参与的热度与激情。通过多手段、多样式,让地域传统文化扎根于民众,不断丰富社区居民的精神文化生活。

3.建立长效机制,将地域文化建设融于社区文化建设之中。社区文化建设的长效机制,需要从政府制度支持、文化设施硬件完善、社区实际操作完善等多方面进行配合。首先,政府要建立完善的相关社区文化建设的制度,并能定期投入文化建设资金,保证文化活动的正常开展。其次,以制度的形式规定社区文化活动的开展作为一种常态。在社区文化活动开展的过程中,以社区居民共同熟悉的传统文化为起点,培育与发展社区居民的共同归属感。这是建立社区文化发展长效机制的重中之重。要以社区居民的需求为导向,丰富社区居民文化生活的多样性。社区居民年龄、性别、身份、职业不同,对文化的需求也不尽相同。以社区居民共享为基础,拓宽社区居民的参与度。拓宽社区居民的参与度,必须建立在共享与喜好的基础之上。

为此,社区可以充分挖掘社区的显性资源与隐形资源。显性资源主要包括图书馆、博物馆、文化馆等等,有些资源带有明显的地域特征,能够很好地激发社区居民的归属感。社区的隐形资源是指社区居民职业、身份不同,他们自身所隐含的文化资源也不尽相同,将这些资源充分挖掘,与居民共同分享,以提高居民的精神文化生活。

参考文献:

[1]唐濛等.浙江城市社区文化建设研究[M].浙江大学出版社,

[2]马仲良.社区文化与教育[M].北京: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

[3]郑杭生.社会学概论新修[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7

[4]邱士良.社区文化建设的现状及解决措施[J].文化学刊.(05)

篇14:试论科研单位民主管理现状及对策分析论文

一、科研单位实行民主管理的积极意义

科研单位属于脑力劳动单位,没有具体可感可触摸的生产成果,对于劳动效率和劳动价值的评价也不能用一般的评判标准价以衡量,所以加强科研工作人员的主观能动性、提升他们工作的主动性和自觉性就成为了管理的重要内容,但是也由于科研人员是属于脑力劳动者,不像普通工人那样可以用强硬的行政手段加以约束和督促,所以需要加强民主管理。而且科研单位的高学历高素质的高端人才,不仅希望能够获得基本的劳动收益和保障,还希望表达自己的民主意识和民主愿望,希望能够参与到关系单位的发展、壮大的领导决策当中去,他们在工作岗位上还具有强烈的企业主人翁意识,所以如果仅仅凭借机械强硬的管理手段很难让员工心服口服的为企业努力工作。所以科研单位想要更好的进行人员管理,促进企业健康发展就必须实行民主管理,而实行民主管理就必须加强民族管理机制也就是职工代表大会和一系列相关制度的有效确立,从而促进科研单位民主管理的切实施行,提升科研单位的综合竞争实力。

二、科研单位民主管理现状

(一)组织建立不重视

加强企业或单位的民主管理,首先需要的就是建立包括职工代表大会在内的一系列民主管理机制和组织。但是由于科研单位在人数上没有普通企业那么多,在人员构成上没有普通企业那么复杂,而且在生产成果上也没有普通企业那么具体可感,所以许多人觉得职工代表大会之类的可以适用于一般企业,但是对于科研单位来说就没什么必要了。而且有些人认为科研单位本身具有一些如学术委员会、所务委员会之类的管理组织,也能够起到人员管理的作用,所以职工代表大会之类的组织在科研单位就没有太大必要了,甚至还有许多领导认为,职代会无法适应科研单位的具体工作情况,设置了只能是添乱,所以没兴趣成立也没有意识去关心。

(二)日常工作无实质

有些科研单位为了顺应职工呼声和时代发展也设立了职代会之类的管理机构,但是在日常工作中还是表现出了许多工作无实质的问题,比如某省科研院所职代会召开情况的调查中发现,召开职代会的单位只占54%;近三年来没有召开过职代会的单位占17%;没有召开职代会单位的职工占科教系统职工总数的28%左右,这样的职代会就像一个摆设,只是安抚职工的请愿,应付领导的检查,或者偶尔商议一些琐事杂事和后勤事务等,而无法在真正重要的单位发展与职工利益保障上面发挥自己的作用,这样的民主管理机构没有任何实际意义,起不到一点民主管理的作用。

(三)职责错位无意义

职工代表大会应该是以民主管理为中心的实权机构,应该积极参与到单位的发展和职工权益保障工作中去,但是许多科研单位却只把职代会当做了单位领导层的传声筒,只负责传达意见收集意见,而无具体行驶权利,如20某省科研机构职代会权力行使情况调查中发现较好地落实民主评议干部职权的占27%;民主评议校级领导干部的单位只占11%,职代会各项职权全面落实的只占15%。并且许多单位在职代会选举上面也由于领导的不用心,造成了许多代表个人素质差,能力低,使得职代会也无力完成真正意义上的民主管理工作。

三、新时期科研单位加强民主管理的.基本立足点

(一)建立健全职代会

科研单位要加强民主管理水平首先就需要建立健全职工代表大会,应该根据全国总工会《关于完善科研院所职工民主管理工作的若干意见》的精神,积极加强职工宣传,加强职工教育,动员职工积极参与到科研单位的改革发展当中去,应该将职工的个人发展与科研单位的发展方向和经营理念融为一体,应该全力支持领导层的决策,应该依靠保障职工的合法权利和既得利益。应该在法律范围内充分行使“五权”。应该切实实行职工代表大会的民主集中制权利,加大科研分子在职代会中的比重,应该加强职代会的具体权利,保障权利实施。

(二)加强单位常务公开

常务公开是加强民主管理的重要举措,科研院所应该定期召开常务会议,应该将重大决策、改革方案、重大问题的研究和解决、科研技术成果、经营项目和内容等重要内容在全院范围内予以充分公开。职代会应该切实履行自身权利,对领导干部的任用、业绩评估、职称评定、人员业绩评估、职工福利方案制定等做出自己的贡献。而且科研院所常务公开应该坚决坚持实事求是、合理合法的原则。

(三)坚决维护公平协商制度

在科研单位提倡公平协商原则是指将职代会的地位提升到与单位向平等的地位上来,与单位领导层平等协商职工的权利福利等具体问题。在职工的合同签订、变更、解除、员工处理、奖惩、劳动争议裁决等各个方面采用公平协商的原则进行。而且职代会主席应由职代会员工自主选举产生,其余代表应由职代会与单位领导层协商后由领导层做出指派决定。公平协商原则不仅应该顾虑协商双方的实际利益,更应该遵循合法合理、兼顾国家公平和维护单位健康发展的原则,并且为了维护公平协商原则的顺利实施,还应该实行集体合同制。

四、科研单位加强民主管理水平的具体对策

(一)树立民主管理科学意识

面对当前许多科研单位在认识上不重视民主管理机构建立的问题,应该加强学习、提高认识,应该让科研单位领导者认识到民主管理的重要性,应该明确民主管理的好坏直接关系着科研单位是否能够健康发展。领导者树立正确认识之后应该严格要求下级单位做好民主管理机构监理工作,应该树立起依靠职工相信职工的意识,应该积极发挥职工代表大会参政议政的作用,树立民主管理的鲜明旗帜。

(二)加强规章制度建立完善

有了正确的认识还必须加强具体规章制度的建立和完善。在具体科研单位制定民主管理制度过程中,应该依据本单位的民主管理条例进行,对于有些并无民主管理条例的科研单位,不能应此当做不实行民主管理的借口,而应该加快民主管理条例的制定实施工作,只有加强规章制度的建立和完善,才能让民主管理有法可依、有章可循,才能保障职代会及其他民主管理组织既能完全行使权力又不会做出越轨越政的事情。

(三)加强各部门通力协作

加强科研单位的民主管理不是一个职工代表大会或者某几个部门就能够开展起来的,这需要单位上下齐心协力,需要党政工三方面的共同努力才能保证民主管理的顺利实施。党委组织应该做好领导工作,加强各部门的思想教育和工作指导。行政部门应该充分保障人力物力财力的供给,做好后勤工作。职代会作为民主管理的具体实施者,应该充分了解群众特点,做好宣传组织工作,将职工团结到一起,在取得职工的信任的同时,带领职工积极配合领导决策。只有党政工同心协力才能真正做到民主管理,也才能让民主管理在科研单位的健康发展中做出自己的贡献。

(四)不断探索,寻找民主管理新思路

民主管理是当代企事业单位健康发展的重要工作内容,但是民主管理的方法也并不是一成不变的,也需要根据时代的发展和自身的具体情况,在实践过程中寻找到更加有利于工作开展的新方法新思路。比如在科研单位应该积极进行典型树立,加强全院所学习风气形成,应该加强基层调研,吸取基层民主管理新理念,应该加强科研院所之间的交流学习,取长补短。总之不管是何种方法都必须以适应为前提,以发展为目标。

结束语:实行民主管理不仅是普通企业所应该重视的问题,更加应该受到科研单位的广泛关注,民主管理能够提升科研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创造性,能够让科研单位的发展更加科学和健康。

参考文献:

[1]宋文林.论科研单位实行民主管理[J].科学与管理..(1).

张学辉.对科研单位民主管理运行机制的认识与思考[J].胜利油田党校学报.2009.(3).

胡伟.对科研单位民主管理的几点认识和思考[J].航天工业管理..(2).

篇15:分析高中语文对话式阅读教学的策略论文

分析高中语文对话式阅读教学的策略论文

对话式阅读教学得到有效的施行一方面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能力,另一方面有利于达到三个主体对话的目的。进行有效的对话式阅读教学显得尤为重要,采取有效的教学策略迫在眉睫。

一、鼓励教师成为文本的创造者

教师与文本之间的对话在传统的阅读教学实践中教师只是被动的执行文本所藴含的思想意义,新课改以后,教师成为文本的创造者。首先,教师需要谙熟文本的内容,引导学生从“文本表面”走进“文本底层”,深刻感悟语言文字的内涵,在语言积累、语感培养和思维发展的同时,深入探究文本的精髓,使学生实现创造性的意旨建构,使学生在阅读中得到精神的享受,这是学生进行深体验的基础。其次,课前教师应仔细地琢磨教材。只有驾驭好教材,才能谈得上对话与交流。一个合格的老师在走进课堂之前,必须在教材中读出自己的理解、情感。教师既然作为一名读者,就需要主动地思考,结合自身的经验来赋予文本新的意义,并将所领会的思想意义与学生进行讨论、沟通和交流。一位教师在上高中语文必修三鲁迅的《祝福》时,尝试着摆脱旧的讲解方式,由一个梦的灵感,寻找突破口,春天是个阳光明媚、春暖花开的季节,这个季节应该是快乐的,可是鲁迅笔下的祥林嫂的春天和这个春天对比显得太凄凉。教师首先让学生寻找课文中所有在春天发生的情节。最后分析文章的思想感情。春天对祥林嫂来说并不是百花齐放,大地回春的,相反的,祥林嫂的春天总是充满着悲哀和痛苦。祥林嫂的一生似乎总是秋冬天,她的命运以悲剧收尾。从教师对文本特别的解读中,我们可以看到教师对文本的创造性。

二、注重学生对文本个性化解读

阅读中学生的行为是具有个性化特征的,教师的.讲解并不能用来取代学生个性化的阅读体会。首先教师应引导学生以朗读的方式熟悉文本,一遍一遍大声地读文章,学习用恰当的语气、语调朗读,摒弃阴阳怪调、矫情造作的腔调,抑扬顿挫有感情地朗读。每遇朗读就要认真读,不要错看错读一个字,发音要精准,每句话都要仔细理解,反复的推敲。重点让学生在朗诵中通过品味语言体会作者及其作品的情感态度去引导学生积极思考、主动回答问题,强烈的表现欲使得学生在阅读教学的课堂上积极地参与,参考以往的学习和生活经历提出自己的见解。引导学生化被动为主动,主动地去获取知识,在学习的过程中,有意识地去求知,找出自己喜欢的句子,分析句子吸引自己的写法与表达技巧。再把眼光放到全篇文章,自主的掌握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自由地发表自己的感悟。引导学生独立的去完成一次对文本的体会,有批判性地分析文本、展开学习。我们一直提倡课前预习,就是学生运用自己所积累的知识来理解,在老师讲解之前有自己的想法,这样不容易被带入教师的思维当中,同时还为课堂注入新鲜的因子。

三、保证教师与学生的教学相长

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对话是在平等的前提下建立的。教师既不能—味地向学生灌输自己的所悟所感,也不能忽视学生现有的知识储备和经验,二者在交流中总结一堂阅读课所学,融合教师、学生、作者的见解分析文章的思想意义。在教师与学生的对话中,要注意两点,第一是教师需要融会贯通。除了可以通过朗读、教参等途径熟悉文本以外,更要在生活中留意与文本相关的信息,有助于加深对文本的理解。也要与其他学科相联系,做到知识的共融与促进,也可以借助自己身边的资源发掘文本深藏的内涵。第二点是学生与教师之间必须有积极的交流。构建一种轻松的课堂环境,学生与老师站在一个平等的位置交流与讨论。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必须想方设法地引导学生去深入理解文本,创造一种有利于启发学生思考的环境,使学生发挥自己的学习潜能。在课堂上教师巧设话题是一种很好的方式,带动学生对于这个问题讨论的积极性。一般来说,我们要抓住关键地方设置话题,在矛盾处设置话题。比如:曹操是一个英雄吗?对薛宝钗的评价是褒是贬?在空白处设置话题,髙中语文必修四中柳永的词《望海潮》:“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钓叟莲娃”字字之间都留有空白,教师可以抓住这里的空白设置话题,从而使这首诗更加形象。在课文与生活的连接点上设置话题,髙中语文人教版必修五契诃夫《装在套子里的人》塑造了一个封闭守日、胆小多疑的别里科夫,在他看来“套子”无处不在,思想上的“套子”让他喘不过气,生活上的“套子”让他的一生都充满着讽刺的色彩。在我们周围,不乏存在着各种各样的“套子”,此处可以设置话题,我们身边有哪些“套子”,我们又该如何对待周边的“套子”。教师的教学必须从“独白式教学”转化为“平等教学”。学生也可以在教师的观点上提出质疑,对话教学就在教师和学生平等交流的基础上呈现出来,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要创设一个平等而和谐的学习环境。

不可否认,我们要看到对话式阅读教学给我们的教学带来的积极效果,我们相信对话式阅读教学以其平等、自由的对话态度,必定会为语文阅读教学带来新的面貌。

篇16:新课标下高中语文作文教学现状及改革对策论文

新课标下高中语文作文教学现状及改革对策论文

作文是体现学生语文综合素质的重要指标。学生的作文水平高低,和学生的语文基础知识、语法、阅读、视野等息息相关。在高中语文的教学中,教师要重视学生的作文能力培养,通过强化学生的语文基础知识,全面提升学生的作文能力和作文水平。

有人说:作文是语文教学的半壁江山,作文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在新课程改革不断深入发展的社会背景下,强调学生的全面、整体发展已经成为当前教师教学的重点和难点。这就要求教师在高中语文的教学中,要重视学生作文能力的培养,通过强化学生的基础知识培养,强化学生的作文技巧培养,全面提升学生的作文能力和作文水平。

一、当前高中语文作文教学存在的问题

高中语文教学是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重要时期,对其一生的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对学生的成长成才意义重大。然而,高中语文作文教学存在着很多的问题。

第一,作文教学以考试为中心。高考是检验学生成绩的“尺子”,教师开展作文教学时,不会考虑学生的感受,而是一味的将如何在考试中取得高分作为标准,给学生灌输固定的思维模式,写作的形式也十分的固定,一般为

议论文

相关信息

浅议利用网络进行文献检索课教学的实践与探究试论高等职业院校高等数学课程改革争议试论高等职业院校高等数学课程改革刍议会计学视角下应对国际反倾销策略刍议等浅议多渠道培养语文综合实践能力房屋建筑施工中的质量管理刍议浅议把握考试方向科学有序训练小议构建综合性银行的法学研究浅议如何让学困生走进英语世界谈议论文的出彩方法论文

。这就使得学生不能按照自己的意愿进行写作,而是一切以成绩为目的,锻炼不出写作的能力;

第二,作文课堂没有教学大纲。一般来讲,教师认为作文的写作套路是固定的,至于如何下笔,如何在作文中取得高分,完全取决于学生的思维力和语文功底,是无法教会的,所以在作文教学的课堂上,教师不会进行详细的讲解,而是让学生阅读范文或是背诵写作纲领,或是有的段落,使得学生完全没有时间去理解吸收如何行文,如何表达自己的思想;

第三,作文课堂的教学安排不合理。由于教师对作文错误的认知,教师很少拿出大块的时间进行文段练习,学生没有机会进行练习,而是将时间浪费在了枯燥的背诵中。这样一来,高中作文教学一直处于低效率中,学生难以在短暂的时间内提高自身的写作水平。

二、新课标下高中语文作文教学改革对策

1.重视学生的个体差异性

高中作文教学课堂的形式十分的有限。教师指定背诵的内容和背诵的时间,学生进行被动的学习,或是教师按照自己的思维指定作文写作的纲领,让学生进行记忆,以后的作文写作便按照这个纲领进行书写。学生在作文课堂中就是接受教师各种指令,进行背诵的角色。这样的教学模式对学生的思想带来了极大的压制。学生常常会出现背诵的内容无法使用,想表达的内容找不到合适的词句。因此,在高中作文教学的课堂中,教师应该变授课方式,让学生参与到课堂中来,从而不断的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在高中语文作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考虑到学生的不同能力,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进行教育。学生对语言的运用能力和理解能力是不同的,只有做到因材施教,才可以做到最大程度的满足学生的需求。作文题目的选择应该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学生按照作文的题目抒发自己真实的'内心情感。学生可以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以及接触的事物进行深入的分析。教师根据学生的不同感受加以引导,便可以实现教学目的。

2.激发学生的作文写作兴趣

高中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在作文写作上花费的时间和精力都存在着不足,对作文没有足够的重视。很多的学生认为,高中作文不需要花费太多的精力,只需要在考场上按部就班的书写就可以完成,取得一定的分数,学习的精力应主要放在其他的内容上。然而,作文绝不是如此的监简单,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对写作正确认识,否则对学生的发展会产生巨大的影响。教师在进行作文教学时需要引起学生对写作的兴趣,让学生进行主观的表达,将娱乐性和学习性结合在一起,使学生具备乐于表达,善于表达的习惯。教师对学生的作文作业必须进行认真的修改,对学生用心的部分进行鼓励,对学生表达不足的地方进行指点,这样既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可以和学生形成良好的关系,为作文教学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3.重视阅读,强化基础知识培养

写作水平与学生的知识储备是分不开。积累的素材多而广泛,使得学生在写作的有东西可写,反之就会陷入物无话可说的境地。高中语文的阅读量总体来讲是非常丰富的。首先,教材中提高了大量的精美文章以及各种选段,另外,教师在进行授课的过程中,也会提高大量的资源进行辅助血学习。学生不必为没有素材而发愁。广泛的阅读并不是不进行重复阅读,阅读也不是走马观花,看热闹,而是从中找到学习的关键点进行深入的学习,将对自己有启发性,可以利用的部分进行记忆,从而丰富自己的头脑。阅读和笔记是不分家的,只有将阅读中的收获积累起来,才可以达到“下笔如有神”的境界。

4.小组合作学习,实现思想的交流和碰撞

合作性教学是现阶段采用最广泛,影响性十分强的教育方式。这种教学方式与传统的教育模式有着很大的不同。教师不再是知识的灌输者,而是与学生共同学习的人。合作性的教学法将学生的积极性和合作意识进行了充分的开发, 学生之间的交流使得学生思维活活跃,接受他人观点的能力更快。在合作性教学活动中,学生都可以参与到教学中来,学生根据自己的认知和自己的兴趣,确定讨论的话题进而展开叙述,这种模式下,学生可以聆听到同学的思想,自己的观点也可以表达出来,对学生的合作能力以及表达能力有着很好的锻炼。

5.重视写作技巧的训练

高中语文写作是锻炼学生写作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组织思维能力的重要方式,对学生的综合考察比较强。学生需要不断的进行自主的锻炼,从各个方面提高自己的水平。教师在培养学生写作能力的时候一定要抓住写作的要点和痛点,为学生的写作指引方向,而不是漫无目的的指导,得不到预期的效果。学生是作文教学的中心,一切都是为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而服务。当教师开展作文教学时,一定鼓励学生进行内心真实的表达,将学生的困惑找出来,把写作中的关键问题进行集中性的处理,达到高效教学的目的。

总而言之,作文是体现学生语文综合素质的重要指标。学生的作文水平高低,和学生的语文基础知识、语法、阅读、视野等息息相关。在高中语文的教学中,教师要重视学生的作文能力培养,通过强化学生的语文基础知识,全面提升学生的作文能力和作文水平。

篇17: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分析以及实施对策论文

摘要:语文教学中,阅读是不可不提的一项内容。尤其是小学阶段,学生知识面比较狭窄,缺乏一定的学习能力,而阅读教学是为学生更好地输入知识的途径,是提高学生学习能力的重要渠道,因此其地位尤其重要。然而,目前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依然存在着诸多的问题,大大影响了阅读教学的效率。为此,本文将对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现状展开研究,并就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实施对策提出自己的见解,以供参考。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实施对策

阅读是知识的输入阶段,只有具备一定的阅读能力,才能不断输入知识,扩展知识面,提高学习能力。为此,小学阶段教师就应该注重阅读教学,着眼于阅读教学的现状,有针对性地进行改进,从而培养小学生的阅读能力。

1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现状

当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普遍存在着学生阅读技巧不足、缺乏读写意识、阅读习惯不良等问题,影响了阅读水平的提高,亟待引起重视。

1.1阅读技巧不足:阅读需要讲求技巧,技巧是弥补学生阅读理解的重要砝码。然而,由于刚刚接触阅读的时间不长,很多小学生缺乏阅读技巧,而教师也较少传授阅读的技巧,导致小学生在阅读方面事倍功半,逐渐丧失了阅读的信心。

1.2缺乏读写意识:听、说、读、写四项能力中,听和说是相辅相成的,读和写是互补共进的,在阅读的过程中,学生如果具备以读促写、读写结合的意识,那么不仅可以大大提高阅读的效率,还能促进写作水平的提升。然而当前的小学生以及语文教师在阅读教学中并没有树立良好的读写意识,以致阅读效率也难以提升。

1.3阅读习惯不良: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积三十年的经验,使我确信学生的.智力取决于良好的阅读习惯。”由此可见,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是尤为重要的。但是小学生缺乏良好的阅读习惯,比如阅读时坐姿不正确,句子读不通顺、不当返读、指读、逐字阅读等,这些不良的阅读习惯,影响到了学生的阅读效率,甚至还会影响学生的身心发展,尤其需要引起重视。

相关专题 对策现状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