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学教研论文

jiaxin88 分享 时间: 收藏本文

【简介】感谢网友“jiaxin88”参与投稿,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小学语文教学教研论文(共19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篇1:小学语文教学教研论文

1、创设了丰富教学情境,激发了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各组的成员们分配好各自的任务后,就开始认真地查找资料了,当遇到不懂的字词,他们就举手示意老师,在老师的帮助下,解决了困难。小组成员们兴奋讨论着自己找到的资料,并认真地记录最后讨论的结果。学习语文不再那么枯燥乏味了,摆脱了学习字词、划分自然段、归纳中心思想等形式上的束缚,学生自己构建知识是那么快乐的而有趣。由于有了主动探究的欲望,小组成员互相帮助和教师的指导帮助,在小组汇报的时候,学生们就自己小组选取的对象进行了详尽而有趣的汇报。汇报后,再理解萧红的文章就是水到渠成的事情了。

2、彻底解决了学生学习困难,学生学习获得了真正解放

小学生受年龄、生活阅历等多方面的限制,认知、理解、感受语言的能力比较弱,尤其对一些距今较为久远的抽象的语言文字,如文言文、古诗词等,理解就更加不易。这就需要教师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转化知识的呈现形式,为学生提供学习的平台,突破语文学习中的难点。中国的古诗词是我国的文化瑰宝,讲求格式与韵律,每首诗词都有相应的意境与深意,语言高度凝练,朗朗上口。教师可以利用现代教育技术,让学生了解诗人的创作背景,体味诗人笔下的美景,领悟诗词之外的深刻含义。如在教学李白的《望天门山》时,为了让学生看到当时诗人的所见,明白当时诗人的所感所想,刚开始上课的时候就利用图片和动画还原天门山的壮丽景色,激发学生对古诗的兴趣。教学中还可以播放视频,介绍李白的生平事迹。教师朗读诗词时,播放配有古典音乐的幻灯片,让学生陶醉于意境之中。同样的在讲授《拉萨古城》时,采用现代教育技术制作多媒体教学课件进行语文课堂教学。讲到藏族民居时,播放课件,画面上白色的楼房一座挨着一座,经幡飘飘,把学生带入到画面之间,有亲临其境的感觉。讲到大昭寺时,播放课件,寺庙金光闪闪,很是雄壮。在这样的一堂课中,既欣赏了美景,又朗诵了美文,使学生在愉快中学习,提高了课堂的教学效果。

3、促进了学生自主学习,突出了学生主体地位

《语文课程标准》中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转变教师角色,让学生成为教学主体。与传统的教学相比,学生积极主动参与课堂教学活动,而教学内容、教学策略、教学方法和教学步骤都有了较大的转变。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和网络资源,学生可以充分利用网络资源,按照自己的学习基础、学习兴趣和教师布置的任务来选择学习内容。课堂教学结合自主学习和小组讨论学习的方式,学生在这种开放式的学习空间自主学习,合作学习,从而培养语文的'应用能力及其他综合能力。如在《小英雄雨来》一文教学前,教师发现学生对抗日背景了解甚少,直接影响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因此,带领学生用多媒体设备观看了影片《小英雄雨来》。学生了解的课文的背景,在课堂上愿意参与讨论,学习的热情高涨。

4、丰富了学生课外知识,增加了文化底蕴

语文教学不应仅仅局限在教科书或教师补充的内容,应该在教师的引导下,鼓励学生利用网络资源和图书馆资源等自主进行课外扩展阅读。帮助学生建立收集信息、整理信息的能力,充分地开发了语文资源。总之,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合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补充教学内容,使知识的呈现方式多样化,变革学生学习方式,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了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最终使学生得到更好的发展!

篇2:小学语文教师教研论文

1、创设了丰富教学情境,激发了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各组的成员们分配好各自的任务后,就要开始认真地查找资料了,当遇到不懂的字词,他们就举手示意老师,在老师的帮助下,解决了困难。小组成员们兴奋讨论着自己找到的资料,并认真地记录最后讨论的结果。学习语文不再那么枯燥乏味了,摆脱了学习字词、划分自然段、归纳中心思想等形式上的束缚,学生自己构建知识是那么快乐的而有趣。由于是有了主动探究的欲望,小组成员互相帮助和教师的指导帮助,在小组汇报的时候,学生们就自己小组选取的对象进行了详尽而有趣的汇报。汇报后,再理解萧红的文章就是水到渠成的事情了。

2、彻底解决了学生学习困难,学生学习获得了真正解放

小学生受到年龄、生活阅历等多方面的限制,认知、理解、感受语言的能力比较弱,尤其对一些距今较为久远的抽象的语言文字,如文言文、古诗词等,理解就更加不易。这就需要教师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转化知识的呈现形式,为学生提供学习的平台,突破语文学习中的难点。中国的古诗词是我国的文化瑰宝,讲求格式与韵律,每首诗词都有相应的意境与深意,语言高度凝练,朗朗上口。教师可以利用现代教育技术,让学生了解诗人的创作背景,体味诗人笔下的美景,领悟诗词之外的深刻含义。如在教学李白的《望天门山》时,为了让学生看到当时诗人的所见,明白当时诗人的所感所想,刚开始上课的时候就利用图片和动画还原天门山的壮丽景色,激发学生对古诗的兴趣。教学中还可以播放视频,介绍李白的生平事迹。教师朗读诗词时,播放配有古典音乐的幻灯片,让学生陶醉于意境之中。同样的在讲授《拉萨古城》时,采用现代教育技术制作多媒体教学课件进行语文课堂教学。讲到藏族民居时,播放课件,画面上白色的楼房一座挨着一座,经幡飘飘,把学生带入到画面之间,有亲临其境的感觉。讲到大昭寺时,播放课件,寺庙金光闪闪,很是雄壮。在这样的一堂课中,既欣赏了美景,又朗诵了美文,使学生在愉快中学习,提高了课堂的教学效果。

3、促进了学生自主学习,突出了学生主体地位

《语文课程标准》中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转变教师角色,让学生成为教学主体。与传统的教学相比,学生积极主动参与课堂教学活动,而教学内容、教学策略、教学方法和教学步骤都有了较大的转变。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和网络资源,学生是可以充分利用网络资源,按照了自己的学习基础、学习兴趣和教师布置的任务来选择学习内容。课堂教学结合自主学习和小组讨论学习的方式,学生在这种开放式的学习空间自主学习,合作学习,从而培养语文的应用能力及其他综合能力。如在《小英雄雨来》一文教学之前,教师发现学生对抗日背景了解甚少,直接影响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因此,带领学生用多媒体设备观看了影片《小英雄雨来》。学生了解的课文的背景,在课堂上愿意参与讨论,学习的热情高涨。

4、丰富了学生课外知识,增加了文化底蕴

语文教学不应仅仅局限在教科书或教师补充的内容,应该在教师的引导下,鼓励学生利用网络资源和图书馆资源等自主进行课外扩展阅读。帮助学生建立收集信息、整理信息的能力,充分地去开发了语文资源。总之,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合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补充教学内容,使知识的呈现方式多样化,变革学生学习方式,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了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最终使学生得到更好的发展!

篇3:小学语文教师教研论文

一、有效教学的概念

有效教学在春秋时期就已经被提出并加以实践了,主要的实践者之一就是春秋时期著名的教育家孔子,他提出“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结合我国现如今的教育来理解这句话,意思就是要做到有效教学;教师在教学中要掌握学生的学习心理,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引导、指导,有效教学需要教师与学生两者间的相互作用,这两者是相辅相成的,教师需要恰当地处理好这两者之间的关系,并以小学语文这一科目的特点为教学前提,制定适合小学生理解学习的教学计划,在课堂上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样才能使教学计划得到有效实施,使得课程教学效果得到双倍提高,最终实现教学目标。

二、小学语文存在的不足

根据新课改的'要求,之所以要在小学语文课堂上引入有效教学是因为小学语文还存在一些不足,这些问题急待被解决:

1.我国有很大一部分小学语文老师还处在传统的教学观念中受传统教学理念的长期影响,教师对小学语文教学的理解存在偏差,认为小学语文就是单纯学习知识、书写汉字、阅读课文的学习过程,并没有将学生对课文的理解纳入到教学中。小学语文教师的这种行为忽视了语文的人文性,只把语文当做是一种工具,因此在语文课堂上经常出现教师将文章肢解,分成几个部分,使得学生在理解上出现困难,不能很好地把握文章的涵义,对语文的学习造成不小的负面影响,久而久之会降低学生对于语文学习的兴趣和热情。

2.有一部分的老师没去了解学生的差异,没有因材施教有一部分老师在课余时间没有去了解学生的具体学习情况,并不清楚学生现阶段在学习中出现的问题和不好的学习习惯;而且很多时候小学年级之间的语文教学没有差别化,教师没有考虑语文系统知识的梯度,导致出现教学计划和目标不合理的现象发生。另外,教师对于学生在个性、潜能方面的关注较少,在课堂上讲解知识时一概而论,没有突出学生的“个性化学习”,教学过于表面,没有强化学生的深层理解。

三、有效教学的三个着力点(以下观点只是空谈,加入几个例子说明问题)

1.引导学生自主预习

传统教学中,教师都会要求学生自主进行课前预习,让学生利用课前时间对要学习的课文进行预习,反复阅读以加深对课文的理解,使得语文课堂教学可以达到所谓的“顺利”和“有效”。但是这种预习并不适合小学语文教学,这种课前预习无疑是加重了学生的学习压力,消磨了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和热情。小学语文的课前预习有以下特点:

(1)小学生的语文课前预习,其目的主要是让学生能够对语文课堂产生向往之情,而不是对学生提出更高的要求。合理的课前预习应该是让学生在课前准备中增加对课堂和知识的期待,激发学习热情才能更好地达到教学目的。

(2)要让学生将预习的结果展示出来,教师要根据学生的预习结果来全面把握学生的学习状况,进行有针对性的引导,进而展开教学计划。只有学生展示了自己的预习成果,才会逐步养成课前预习的好习惯。

2.促进师生对话交流

在传统教学中,课堂一向都是教师在讲台上一味讲课,学生被动听课,甚至有的学生会出现开小差等现象,教学质量很差。

(1)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也要进行改革。现如今的教育主体是学生,教师在制定教学计划的时候要以学生的具体情况为出发点,要学会将学生放在一个平等民主的位置上,跟学生进行对话,了解其学习状况,是否有哪里还存在疑问等。只有学会对话交流,才能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发展。

(2)要引导学生学会对话交流,无论是师生之间,还是学生之间,都要多进行交流。课上可多提出一些问题,让学生分组讨论,彼此交流思想,共同解决问题;课下,教师也要鼓励学生进行师生间的交流,学生可以提出疑问,或者就学习状态进行沟通,这样有利于教师及时发现学生在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并做出指导,拉近师生间的距离,使得学生喜欢上语文。

3.鼓励学生提出疑问

小学生的学习过程是一个从懵懂到了解的过程,是一个从提出问题到解决问题的过程。正所谓“疑者觉悟,觉悟之机也;只有进行过觉悟,才能更好地成长”。学生只有多提问题,才能多学习知识,锻炼自身的学习能力。自古以来,好的教学课堂上从来都不会缺少问题的出现,问题可以让学生积极发挥其主观能动性,自己动脑思考。因此,在小学语文的有效教学中,教师课上还要做到学会提出疑问,引导学生自己提出疑问。举个例子,教师在讲解《火烧邱少云》时,可以先提出这样的几个疑问:第一,同学们在生活中经常见到火吧,那要是火烧到了手会不会很疼呢,被火烧到后你们会怎样呢?那我们今天来学习一个伟大的人物,他被熊熊大火活活烧死了都没动一下,如果换成是你们是不是会跳起来呢?那你们知道为什么邱少云一动不动忍痛被火焚烧吗?然后再引入课文,这样既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又锻炼了学生的思考能力和敢于质疑的勇气,也使得学生更容易专心听讲,提高了课堂的教学效率。另外,还要加强引导学生主动提出质疑,强化学生对文章的深入理解和探究,让学生自己或是分组进行分析、思考、比较、解决问题,在课堂上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使学生在课堂上可以自由发挥自身创造力和想象力。但由于低年级的学生年龄还小,因此提出来的问题有可能涉及很多方面,在课上教师不能一一给出解答,这就要求教师要对学生提出的问题采用模糊处理的办法,引导学生在下课后利用课余时间去查找相应资料,锻炼其动手和自主学习的能力。随着现如今时代的发展和人才培养要求的不断变化,教学也要适应性地进行调整以达到最佳的教学目的。在小学语文课堂中引入有效教学,这一举动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学习热情,使得学生自主预习语文,自主探究学习,教师在关键时刻对学生进行引导,和学生一起对问题进行讨论,拉近师生间的距离,真正提高教师的教学效率和质量。

篇4:小学语文教师教研论文

1.小学语文游戏化教学的重要意义

当前正是由于人们传统理念对游戏化教学认识不到位而影响了游戏化教学的有效开展。从小学语文教学来看,开展游戏化教学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有利于小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可以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游戏中学到语文知识,加强学生对语文知识的理解,增强语文教学的趣味性。二是游戏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是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通过游戏活动,可以让学生在有趣的游戏活动中,增强表达能力、理解能力,体验到语文学习的快乐。

2.小学语文游戏化教学的有效策略

2.1采用游戏化的教学导入方式

教学导入是语文课堂教学的第一个环节,也是影响整堂课教学顺利推进的关键所在。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可以采用游戏化的教学方式,这样不仅可以让学生在课堂教学之初就能够带着浓厚的学习兴趣进入课堂学习,而且可以让学生怀着轻松愉快的心情进入课堂,有利于整堂课教学的有效开展。譬如在教学《海上日出》的时候,可以提出游戏竞赛规则,让学生采用小组竞赛的方式,最后评选出表现最佳得分最高的学习小组和学习个人。学生为了获得竞赛活动的胜利,都表现出了极强的表现欲,带着强烈的好胜心投入到学习中。通过游戏化的方式导入,能够让学生怀着强烈的求胜心而进入到后续的语文课堂学习中。

2.2采用符合学生年级特点的游戏

由于低年级语文学习主要以拼音和字词为主,因此,在拼音、字词教学中,必须采用与低年级语文教学内容相吻合的方式。如在教学复韵母时,开展找朋友游戏。让学生各带着一个写有字母的头饰,谁先在最短的时间内完成组成正确的复韵母,就为胜利。通过这样找朋友的方式,还可以开展生字与拼音配对、生字组词配对等方式。在汉字教学中,可以开展“穿山洞游戏”。在这个游戏中,让两个学生手牵着手做成“山洞口”,一个学生拿着写有生字的卡片站在“洞口”后面,其余的学生排队穿过“山洞”。在穿过山洞时,需要正确地读出卡片上的生字,才能够允许通过。而读的不正确的,则要卡在“山洞”中。在词语教学中,还可以采用“采蘑菇游戏”,将蘑菇型的卡片上写好词语,并贴出来,让学生上来准确地读出来,才能够采下这个蘑菇。通过这样的游戏活动,可以让低年级学生在找朋友的游戏活动中学习新知,巩固旧知识,让学生感受到学习语文的快乐。

2.3设计与中高年级相符合的游戏

中高年级与低年级学生不同,必须用一些具有一定挑战性的游戏活动,这样才能够符合中高年级学生的特点。譬如在成语教学时,可以开展成语对对子活动,如同桌开展成语对对子,一个人说出“粗茶淡饭”,另一个则说出“山珍海味”。一个说出“流芳百世”,同桌则说出“遗臭万年”。可以让学生根据一些有特点的姓名说出成语名称。如一个学生出示写有“杜鹏程”的卡片,另一个人则可以说出“鹏程万里”这个成语。根据“陈残云”说出“风卷残云”,根据“王任重”说出“任重道远”。

2.4开展丰富多彩的游戏活动

一是开展讲故事比赛。在选择内容题材时,必须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吻合。可以让学生收集生活中常见的俗语、成语、谜语,并开展讲故事等活动,以丰富学生作文素材积累。因此,为了提高学生表达能力,可以开展讲故事比赛。通过让学生讲故事,不仅能够积累素材,而且可以训练学生的表达能力,提升学生语文综合素养。二是开展猜谜语活动。猜谜语是小学生都非常喜欢的活动,可以通过猜谜语活动,进行字词教学,增强教学的生动性和形象性。如在教学“告”字时,可以用字谜“一口咬掉牛尾巴”进行教学,这样可以让学生比较容易地掌握这个生字。通过猜谜语活动,能够极大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增强教学的趣味性。三是开展朗读竞赛活动。小学语文中的朗读与背诵是学生学习语文的重要方式。如果直接采用死记硬背的方式,学生会感到枯燥乏味,因此,可以通过朗读竞赛的游戏方式让学生进行朗诵。通过朗读竞赛,不仅能够充分调动学生朗读的兴趣,而且可以充分激发学生的记忆潜能,从而获得更好的朗诵效果。四是开展表演式游戏活动。小学生都喜欢表演,具有很强的表演欲。因此,在教学中,可以将具有故事情节的课文变成课本剧,让学生进行表演。如在教学《邯郸学步》这篇课文时,可以让几个学生模仿到邯郸学步的年轻人,在课堂上进行表演。这样可以让学生在表演前、表演中和表演后,深入地理解课文,并体味到课文内容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总之,通过游戏化教学,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还可以让学生的思维、能力、性格多方面得到发展,从而促使学生综合素养的提升。因此,我们应该切实创新教学方法,充分采用游戏化教学,以不断提高语文教学质量。

篇5:小学语文老师教研论文

一、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实施德育

在一定程度上来讲,学生的道德素质比文化素质更加重要。小学语文教师在平常教学的过程中应当重视对小学生道德素质的培养,将德育有效地渗透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从而促进学生道德素养的提升。另外,像《中华美德贤文》的文章能够在潜移默化中影响学生,进而实现理想的效果,因此,教师需要推荐学生阅读此类的书籍。为了更加有效地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实施德育,教师可以“情”和“知”这两个方面作为视角进行渗透。(1)所谓的“情”是指使小学生树立高尚的道德情操,以使学生对好的行为习惯持有愿意学习、满意以及快乐的态度,并且对于不好的行为习惯持反对、不满意,以及愤怒的态度。例如,教师在教学《狼牙山五壮士》这一篇文章时,应当以讲解爱国主义作为核心,从而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高尚情操,增强学生的民族自尊心、自豪感、自信心,这样教学能够有效地实施素质教育。(2)所谓的“知”是指对小学生实施说理教育,让小学生明确我们一致认可和提倡的道德标准有哪些,只有使学生明确了具体的道德准则内容,才可以让学生明确怎样做是正确的和合理的、怎样做是不合理的和错误的,以及不应当做什么和应当做什么。例如,教师在教学《海豚救人》这一篇文章时,务必将人和动物间的微妙关系说明白以及人类保护自然界动物的目的是什么和采取怎样有效的行动进行保护等,从而让学生有所认知,最终实现素质教育的教学目的。

二、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实施美育

素质教育的一项关键内容就是美育,美育能够健全人的品格。其中,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提高学生想象美的能力是尤为关键的。针对小学生来讲,他们的实际生活经验和阅历是非常少的,不具备一定的审美能力。为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需要启发学生进行想象,进而感受到美。教师应当结合教材知识要求学生进行大胆地想象,由于小学生的思维意识和思维能力比较差,因此教师在启发学生想象的过程中,需要立足于学生的实际情况,从而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例如,教师在教学《望庐山瀑布》这一首古诗时,借助多媒体技术为学生呈现一幅美丽的瀑布画面,并且配上柔美的乐曲,然后要求学生在观看之后闭上双眼,在听乐曲的过程中对瀑布的壮观美进行想象,从而有效地培养学生想象美的能力。

三、实施有效的课堂教学评价,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语文学科进行教学评价的目的不但是对学生学习任务的完成和学习目标的实现进行考查,而且也是对教师的教学情况进行检验与完善,进而让教师不断地完善教学设计,进而推动学生的全面发展,这是小学语文新课标的要求。可是,目前固有的考试制度让我们对学生的评价依旧保持在一张试卷中。因此,需要实施有效的课堂教学评价,进而合理和科学地评价学生,只有如此,才能够适应新课标的要求,并且实现素质教育的教学目的。

(1)实施多样化的教学评价。很长一段时间以来,无论是学校,还是教师,都通过单一的教学评价———笔试对学生进行评价,然而笔试存在非常大的局限性。为此,教师只有实施多样化的教学评价,才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进而加强师生之间的交流和沟通,比如,教师在教学中可以实施活动测试、口试、笔试以及与平常表现相统一的教学评价,从而更加全面地考查学生。

(2)评价内容的多元化。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我们往往会发现尽管一部分学生的学习成绩不够理想,可是他们具有比较强的口语交际能力和朗读能力;有一部分学生的学习成绩较为理想,可是他们却常常沉默寡言。鉴于此,单纯地以笔试成绩来评价学生是不科学的,无法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为此,教师需要完善评价内容,立足于学生的价值观、情感、学习态度、能力、知识构成等多个方面,更加全面和系统地评价学生,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有效地渗透素质教育。综上所述,在知识经济时代,素质教育的实施是社会发展的需要,是教师的光荣职责,也是国家对教师提出的希望和要求。为此,作为小学语文教育工作者,应当从思想上高度重视素质教育的实施,在教学中有效地渗透素质教育,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最终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篇6:小学语文教学教研工作总结

时光匆匆,回顾本学期的工作,几多感慨,几多欣慰。我们组根据学校科研处工作安排和要求,以追求“有效备课”“有效上课”为目标,重视备课,上课,听课,评课等基础性工作,加强教学常规,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进一步贯彻落实《语文课程标准》所倡导的教学理念,积极投身教育教研工作。深入开展教科研活动,努力使活动有计划、有程序、有总结、有成效,扎实、有序地落实每个环节。现把工作情况总结如下。

一、以课堂为阵地,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课堂是教学的主阵地,让每一节课都有效是教学的主旋律。为了实现轻负担高效率的课堂教学,开学初就要求每一位语文老师要严格备好每一堂课,组内进行同课交流,集体听课,集体评议。每节语文课不许拖堂,语文课堂作业不得挤占其他课时间完成,家庭作业尽量在课上完成。课堂有效了,学生的知识掌握更牢固,老师腾出时间钻研教材的时间也就多了。

另外,加强教师理论知识学习,再读《新课程标准》;经常访问《凤凰语文网等语文专门站;网上购书,现在组内就有四本相同的一本书《第五十六号教室的奇迹》,没有的互相借阅着看。我们寻求最佳的教学,确保孩子最优化的教育。从而提高了组内语文教师的课堂教学水平,提高了课堂教学质量。

二、以发展为目标,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语文学习是为其他课程学习打下基础的,学生的语文素养的培养是一个长期的、系统的工程。老师的教学要着眼于学生的未来。因此,我们组开学初就制定了低段语文素养的培养目标:从常规抓起,读好书、写好字,说好话,扩大阅读知识面,让老师有目的、有意识地去培养。重点抓好作业的规范性,写字的工整性,读书,写字的姿势等,各个班级还开展了讲故事活动。3月2日三个年级同时进行了写字竞赛并选出了优秀作品进行展览及奖励。

三、以常规为核心,安排好每次教研活动。

教学工作以做好常规为基本,在老师们做好每天的日常教学中,语文组定时定点安排好老师们的教研活动。每两周安排一次组内教研,以抓好学生的常规,有效教学,同课异构为目标贯穿每次教研活动。集中的同年级课堂教学研讨课活动,每次活动前要求同年级老师集体商讨,第一次教研时进行说课,全组成员发表建议,并参与听课。

第二次教研时进行反思,议课,老师们在教研活动中成长,学生们在教研活动中收获。我们共进行四次同课异构活动,另外,我们组是年轻化的教师队伍,是学校语文工作的生力军。因此,要求每位老师认真写好反思,叶澜教授说:“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不可能成为名师,如果一个教师写三年教学反思就有可能成为名师。”

四、存在不足

组内个别语文教师的专业素质、专业发展水平与当前新课程的新理念、新要求还很不适应,对苏教版语文教材的把握有待加强;课程意识比较薄弱,教学创新的能力不够强。

本学期我们虽然开展了不少的教研活动,但和要求相比,还有很大差距。原因是各班学生人数多,六、七十人,生源参差不齐,教师工作任务繁重,压力大,工作力不从心。

五、下一步的设想与努力方向

教研组工作要在“实”字上下功夫,在“研”字上做文章,真正把教研与提高课堂效率结合起来,与解决教学实际问题结合起来,与教师的成长结合起来,提高每位教师的教学能力和业务水平。并在活动形式、运行机制上不断创新。

总之,在这一学期里,我们有付出,有收获,添了几分经验,也多了几分教训。下学期,我们将再接再厉,争取在各方面取得更大成绩。

篇7:小学语文教学教研工作计划

本学期,语文组教学教研工作,继续坚持为教学服务、为教改服务,为学校服务,为师生服务的宗旨,积极组织实施,开展活动,为深化教育教学改革,落实新课标精神,提高我镇教育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而努力。

一、加强理论学习,转变观念,构建学习型团体。

1、各校要进一步加强学习,端正教学思想。有条件的学校可聘请各级专家进行传帮带,同时大胆鼓励有所作为的教师开设讲座,促进教育观念的根本转变。

2、沙龙学习及网络交流。各校备课组要定期在每周二下午组织全体语文教师进行业务学习,针对本校课改实践中的热点、难点和典型问题,进行分析、研讨、学习、辩论、交流。另外要鼓励教师建立个人网页,扩大交流面和信息量。鼓励教师上网与专家及同行共同研讨教学中的疑难问题,进一步发挥网络的交流互动作用。

3、完善校本研修机制。发挥校本研修在推进新课改进程中的重要作用。要定期组织教师观看优秀观摩课教学光盘,并开展听课、议课等互相交流研讨活动。

4、中心校开展年段集体备课活动,本学期拟进行两次活动,开学初和半期考和后各举行一次。要求五年段全体教师在活动前要做好充分准备,使集备活动卓有成效。

二、树立质量意识,讲求实效,落实教学常规工作。

1、各校要组织教师加强学习,提高认识,牢固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和质量观,明确教学工作是学校工作的中心,教学质量是学校办学水平和办学效益的重要标志;明确及格率、优秀率也是衡量高素质教育的重要标尺。全体课任教师要认真落实我校教学常规评价表和“五新”展示汇报课评价要求,做到认真备课、上课、批改作业、辅导学生、组织学生考核。要认真钻研教材,领会编写意图,继续采用“读教参、注教本、写教案”的方式,落实好备课工作。

XXXX,要发挥群体优势,完善集体备课制度,以求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广大课任教师应求真务实上好每一节课,认真落实新课标理念,充分利用各种教学媒体和教学手段,注重学生的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的实现。各校应加强教学过程管理,做好“日巡、周查、月评”工作,互相督促,互相勉励,把关注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提高教学质量,落实到平时的点滴工作之中,实现年段过关目标,在市局质量抽测中力争上游。

2、关注后进生,培养特长生。科任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尤其要关注后进生,关心、呵护他们,采取不同的方法,激发其学习兴趣,树立其学习信心,提出不同要求,分别对待,促使他们在原有基础上有所提高,决不允许放任自流、撒手不管或劝其转学、休学等有悖师德的做法。在教学过程中还要善于发现,培育学生的学科特长,如朗读、背诵、写字、办手抄报、习作、口头表达等,在全面训练的基础上,可以个别辅导,带动全班,全面提高全体学生的.语文素质。

3、继续抓好读书教育活动。读书教育活动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渠道,是重要的语文课程资源,对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健康的审美情趣、语文读写能力的综合培养起着重要的作用。前两年市教育局小学工作计划,用极大的篇幅,从图书馆(室)、图书角的硬件建设,图书管理流通,学生读书摘记、办手抄报,以及读书系列活动的开展都提出具体明确的要求,希各校认真组织学习,提高认识,克服懈怠松劲思想,引起高度重视,积极组织实施,扎扎实实地开展读书教育活动,将各班开展读书教育活动情况列入月评。

三、参与课题研究,大胆实践,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1、加强省级课题实验,推进课改深入开展

我校将继续进行获得省普教室立项审批的“福建省基础教育课程省级课题”实验,按实验方案,积极稳妥地开展工作,扎扎实实地进行第四阶段的实验,力争取得阶段性的实验成果,并认真总结经验,在全区推广,扩大实验成果影响,深化课程改革。

A、实验班教师:XXXXX共十一位教师担任实验工作。

B、课题组教师。XXXXX以及实验班教师共15人组成。

C、活动安排。本学年继续分大组和小组听课、学习研讨活动。XXX为第一组,XXXX为第二组。第一组负责人XXX老师,第二组负责人XXXXXX。

大组活动2次,第3周和第17周,地点在中心小学,召集人XXXX课题小组具体活动时间另行安排。

2、全员参与教改实验,开好课改实践课。

本学期,每位中青年教师都要上一堂课改实践汇报课,选好开课内容,上报学校,填报中心校。开课时间可根据各校的实际情况分散安排。开课内容和时间一经上报,不得随意更改,若有特殊情况要提前一周上报中心校同意。各校应根据“课改”实践汇报课评价要求,以及新课标的理念,组织教师认真听课、评课、慎重评分,其成绩将作为教师业务考核依据之一。各校在组织教师进行“课改”实践汇报活动时要把好两个关。①备课关。要求学校组织教研组或同年级教师进行集体备课,教者说课,参加集体备课的教师中心发言,集体备课过程要记录在案;②材料收集关。教师“五新”汇报课,开课、评课结束后,应及时收集说案、教案、教后记和评分表等材料存档,作为学期末检评的必备材料之一。

3、加强新教师的见习期培训工作。有关学校要指定相对具有指导能力的教师为新教师的师傅,订立师徒合同,落实指导措施,为新教师提供具体的教育教学帮助;新教师要虚心好学,不耻下问,理论联系实际,不断提高教育教学水平,早日胜任自已的工作。本学期各校要抓好新教师的培养和考核工作。教研组将组织教师下校听新教师和新调入我镇教师的课。

篇8:小学语文教学论文

小学语文教学论文实用模板

小学语文教学论文:如何提高小学语文课外阅读有效性=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实施有效的课外阅读必须了解和遵循小学生阅读心理;激发和驱动小学生阅读需要;引导和提高小学生阅读兴趣;培养和优化小学生阅读习惯。

书既是益友,更是良师。读书可以使学生的各项素质得以完善与发展。因此,笔者以为,必须加强小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特别是课外阅读能力的培养,让小学生学会阅读,成为学习的主人。现结合笔者多年来开展阅读教学和阅读指导的工作经历、成效及个人感悟等,就如何提高小学语文课外阅读的有效性试做如下探析。

一、语文阅读的意义及要求

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这就告诉我们:阅读的重要意义在于:不学会阅读,我们如何在信息量急剧膨胀的信息时代去获取有价值的内容?没有阅读,从古至今一切科学的论断、经典的美文、精辟的思想如何被我们吸收并发扬光大?不重视阅读的教学,一切该具备的阅读能力又如何被学生掌握?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语文阅读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

具体来讲就是:“欣赏文学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对作品的思想感情倾向,能联系文化背景做出自己的评价;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这些能力绝不是一、两节语文课的教学就能实现的,必须要结合大量的课外阅读。这种阅读要求事实上已经是对学生进行综合文学素养的培养,绝不是简单的只要读懂就行了。阅读过程是一种智力技能的体现,所以还要求学生能准确而迅速地从书面材料中获取有效信息,也就是我们常讲的阅读技巧的掌握。因此,要有效的阅读,就必须提高阅读者阅读的速度、方法,选择、筛选阅读材料的能力,以及提高阅读者在阅读中所需要的理解、分析、综合、鉴赏、评价等方面的综合能力。这一切均有赖于实施科学的阅读指导。

二、提高阅读有效性的途径

(一)了解和遵循小学生阅读心理

教师是教学过程的组织者和指导者,“教”的输出要以“学”的回馈为依据, 所以教师要重视学生的学习活动,充分动用和协调学生的各种心理机制以提高其学习效率。小学生处于学龄初期( 7 岁到12 岁),该年龄期的学生一般说来很乐意并很有兴趣去掌握新知识、技能和技巧,他们渴望学会阅读,他们在认识中的特点,表现在感知上有较强的情感性,有插图的书,教师的描绘性语言,都能很快引起他们的反应。他们最先识记的并不是最本质的'东西,而是对他们产生最深刻印象的东西。随着学习的深入,他们逐渐形成一些正确的社会情感( 如爱国、崇尚勇敢、乐于助人等),并以此来评价作品、评价人生。教师在指导学生阅读时,注意到这一点是十分有益的。如何遵循着“感性——理性——再感性——再理性”的阅读心理程序来发展学生的认知,使之对阅读材料有较深的理解,这是教师首先要研究的问题。因为小学生年龄小,所以在阅读理解过程中只能按照由文字到思想、由形式到内容、由部分到整体的心理过程来组织阅读教学和开展阅读指导。

(二)激发和驱动小学生阅读需要

阅读需要是人进行阅读活动的动力源泉。现代社会信息传递频繁,语文的交际功能日益明显,所以社会生活需要小学生从小就强化自己的知识、智力与精神素质,这就是外部的驱动力;作为教师,更应该促进小学生阅读的内部驱动力,使之产生自身的阅读需要,即进一层的阅读动机。教师要对学生多问几个为什么, 以诱发其阅读的欲望,激发他的阅读兴趣,驱动阅读学习。但这还是一种短期的、易受影响的阅读动机。教师更重要的是抓好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教育,使小学生初步形成理想、求知欲、审美趣味等深层的长远的阅读动机,使之发挥更大的动力作用。

(三)引导和提高小学生阅读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对阅读有兴趣,就为学生持续阅读和提高阅读能力提供了内因条件。小学阶段的学生心智仍未成熟,很多时候他们的思考、行动都带着许多非理性的成分,排除家长与老师的压力,兴趣往往是维系他们持续不间断地从事某项工作的重要因素。因此,如何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是决定学生能否提供阅读能力的关键。

要想激发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当然,要选择合适的书籍。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要选择对于他们年龄和学习都适合的,同时也是让他们感兴趣的书来读。古话说的好:阅读一本不适合自己的书,比不读还要坏。我们在选择课外阅读物的同时,也要衡量一下,对自己有没有益处,是不是自己当下最需要的。现今出版物多的数不胜数,稍有不慎,就会选择错误。所以在学生选择课外读物的同时,我们还要指导他们如何选择适合自己的,不能盲目的阅读。

第二,可以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以此来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比如开展诗歌朗诵,辩论赛,交流会等,让学生能亲临活动中,参与到活动中,如知识竞赛这样的活动就能完全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参与的同学肯定是在课下做足了准备的,观看的同学也能从中获益。如在美国的教育教学过程中,校方经常邀请一些知名人士到学校与学生一起阅读书籍,这样可以带着崇拜的心理去阅读,从心里就产生了这种兴趣。另外,还可以以黑板报的形式把一些课外小常识记上,每天都要更新,要让不同的学生对其修改、编辑,学生们会以好奇的心理去看、去记、去思考,从而提高他们的阅读积极性。

(四)培养和优化小学生阅读习惯

习惯是在长时期里逐渐养成的一时不易改变的行为、倾向或社会风尚,是由多次重复而达到的带有稳定特点的自动化的思维或行动方式。因此,小学阶段学生的阅读习惯养成显得尤为重要。

第一、阅读从培养朗读习惯开始。绝大部分学生在自己生活的环境中,都会受到方言的影响,要注意培养学生用普通话诵读的好习惯。无论是读课文,还是读课外书都自觉地使用普通话,这样有利于将来的交流。朗读应做到口齿清楚,声音响亮,态度自然大方;要字字入目,句句过心。朗读要在“正确”的基础上逐步达到“流利、有感情”,要有轻重起伏,力戒唱读和一字一顿地朗读。

第二、注重默读习惯的逐步养成。生活中人们阅读的常见形式是默读,默读比朗读更便于集中精力思考,过去所说的“一边读一边想”,主要指的是默读。默读是一种习惯,也是一种能力。如果能做到不出声、不指读,就可以提高阅读的效率。“少小如天成,习惯成自然”。在美国的一些中小学校里, 一直推行着持续默读的阅读教学方式。其大致的做法是:每天抽取10—15 分钟的时间,在教室里由学生自行挑选想看的书籍、杂志或报纸阅读,老师不提问,不要求写读书笔记,也不做分数纪录,其目的是激发学生自行阅读的动机,培养终身阅读的习惯。

第三、养成“喜爱图书、爱护图书”的习惯。“喜欢图书、爱护图书”不仅仅只是一种阅读习惯,它还可以理解为一种良好的生活习惯,一种勤俭的作风,一种美好的情操和健康人格的体现。就阅读习惯而言,这里的“喜爱”包括收集到、购买到自己喜爱的图书,还包括使用好、保管好图书。这里的“爱护”包括给图书包书皮,阅读时小心翻阅,将损害的图书装订好、整理好,不丢失图书,不在图书上乱涂乱画等。尊重作者、编者的劳动。阅读是个反复的过程,有些课文、有些图书要读好多遍。读过的图书还可作为一种资料保存以供今后查阅;有些图书还可以作为一种收藏或种纪念。

总之,语文学习是一个长期的过程,贯穿人的一生。学之有道,则能事半功倍。合理地阅读,正确地阅读,能有效地促进学习,培养学生的优良品质,提高其探索精神以及创新精神。让我们通过阅读,畅游书海;让我们的语文阅读闪动灵光,绚丽多姿!

【参考文献】

[1]李夕建. 加强阅读教学提高学生素质[J].大舞台,(4)

[2]陈淑贞. 关注低年级学生阅读兴趣的培养[J].福建论坛,(3)

[3]卢凤英.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实施策略[J].企业家天地,2007(6)

篇9:小学语文教学论文

小学语文教学论文字

一路欢歌一路笑,新课改已经走过第六个年头,小学语文教学的前途何在?

看看我们今天的语文课堂,的确存在着许许多多形式主义的东西,为了追求让学生做“主人”,就抛开文本,无休止地辩论、争论,结果越扯越远;有时候,我们也把课堂上大量的时间用于交流、展示学生搜集的资料,放着最好的课本资源不用,还美其名曰:“自主、探究式学习”;有时候,我们也会过于迷信多媒体教学,把课前备课的精力主要用在课件的制作上,妄想用富于变幻的声像吸引学生,然而,这样的课堂留给了学生短暂的感官刺激之后,并没有给学生留下什么深层次的东西,反而背离了语文学习的本真。

小学语文教学须倡简,语文课堂须找回本真。然而,语文课堂应该怎样倡简?

我认为,语文课首先应该有简明的课程目标和课时目标。所谓课程目标,是就语文学科本身而言的,我们做教师的,要给予学生什么?那无非就是要使学生学到终身学习所必备的基础知识与技能:识字写字、读书背诵、写作、口语交际、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这些都是语文学习的基本功,也是关系到学生终身学习与发展的。所以,作为一个语文教师,每一堂课后,我们都应该问一问自己,这节课,我都为学生做了什么?学生基本的语文素养是否得到了切实提高?就拿写字来说,有的老师认为那是低年级老师的事儿,我是中高年级老师,我便只管教授阅读的`方法就足够了……看看我们的学生写的字,结构失调,笔顺颠倒,是谁造成的?那恐怕要问我们语文老师自己了。近期参加了一次教学观摩会,这次观摩课上,给我印象最深的是几乎每个授课教师都是伏在黑板前,认真、工整地书写课题,给学生以示范;教师有目的地引导学生写好笔画较多的字,这样的景象也经常出现在高年级阅读教学中。小学语文是给孩子的未来打基础的,对孩子基本功的培养,听、说、读、写这些基本技能的训练绝不能放松,我们在追求课堂生动精彩的同时,这简明的课程目标不能忘记。勿因善小而不为,凡是对学生语文学习有利的小事,我们应该经常做,认真做。

再说课时目标,我们的一节语文课只有四十分钟,你设计的目标越多,平均分配给每个目标的时间就会越少,水过地皮湿的效果自然不会太好,与其囫囵吞枣,不如细嚼慢咽。那么,课时目标的重点应该放在哪儿?那就是落实好一个“读”字。

其次,语文课应该有简单的过程和简便的手段,那就是以读为主,读中导悟,读中见悟。

我认为,小学阶段的语文学习主要是对语言的学习,小学生有他的年龄特点,他有自己的理解程度,所以,讲的内容一定要注意一个“度”字,如果我们大讲主题思想、写作特点,这些东西一旦超过了学生的理解程度,那他只好囫囵吞枣,我们也只能是事倍功半。既然讲多了、讲深了没用,我们何不把更多的经历用在读书上。课文就是最好的课程资源,不好好利用,岂不可惜?语文课上,让学生有更多的时间面对文本,诵读文本、感悟文本,让学生由不会到会,由不会学到会学,由浅认识到深认识,从而真正实现新课标提出的知识和技能、方法和过程、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的目标。

要读书,该怎样读?平时,我们课堂上也布置读书,可是学生自己只是读一两遍就放下书,或交头接耳,或无所事事。学生要读书,而且要读进去,关键要靠教师的引导。所以,课堂上,老师要积极地创设读书情境,有效地带领学生从读中感悟,再把感悟读出来。

以下几种方法还是十分有效的:

(一)让学生带着问题读书。在学生读课文的同时,以一个恰当的问题布置下去,这个问题可以是认识全文的关键,更多的则是教师下一步讲课的由头,带着疑问走进文本,消除了漫无目的读书的现象,在寻求问题答案的过程中学生充分理解了语言,加深了对语言的感悟。如《给予树》一课中,徐慧颖老师给出这样的问题:“课文中写了谁?谁给你的印象深刻?”这样一个问题让学生对于故事中的人物有了先入为主的印象,为后面的讲授打下了基础。再如《搭石》一课中,韩秋云老师提出的问题是:“什么是搭石?”,这个问题恰恰是韩老师接下来讲课的由头。

(二)句段的比较阅读。备课中,老师精心选择一些在表情达意方面起重要作用的词语,让学生去掉这些词语读一读,在两相比较中加深对句意的理解,由词语到句子再到段落,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对一个段落的理解有时会因一两个词语而升华。如王旭老师在执教《猫》一课时,把“说他贪玩吧,的确是呀,要不怎么回一天一夜不回家呢?”一句中的“吧”“呀”“呢”三个语气词拿掉,让学生读一读,看有何变化?老舍先生对猫的喜爱之情立刻清晰地呈现出来,效果十分明显。

带着问题读,比较阅读都体现了语文教学中读的主体地位,在读中学生有所感悟,实现了读中导悟,感悟出来了,接着就应该趁热打铁,创设情境,让学生把自己的感悟通过读的形式读出来。

(三)恰当的引入其他的教学手段──多媒体、表演等,让学生进入情境,读中见悟也就容易实现了。刘娟老师在讲授《鼎湖山听泉》时,先让学生听泉水的声音,再看美丽的图片,然后再出现文中写泉水的片断,在潺潺的泉水声中,学生面对优美的画面,书声响起,全场的人似乎都走进了天籁人籁之境。

音乐越来越多地走进了语文课堂,在一段适合语段特色的音乐中,或教师范读,或学生齐读,语言的魅力显露无遗,在这样的情境中,学生怎能读不出感悟,读不出意境来?

扣读导悟,读中见悟,语文的学习如此简单。

简明的目标、简约的内容、简单的过程只需要简便的手段,引领每一个孩子走进文本,在识字写字、读书背诵、写话交际这些最简便而又最实在的教学手段的使用中完成对语文的学习,去掉了浮华,摒弃了浮躁,读出了本真的语文,上出了真正的语文课。(作者单位:山东省青州市实验小学)

篇10:小学语文教学论文

最新小学语文教学论文精选

开放语文课堂,彰显学生个性

吕鸿鹏

(甘肃省泾川县罗汉洞乡吕家拉小学)

俗话说:“文以载道。”语文教学担负着传承祖国文化与民族精神的任务,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有这样的要求: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要积极构建开放式语文课堂。可是,由于受传统教学思想的影响,我们的课堂仍然存在“一言堂”现象,学生毫无生机与活力。作为一名一线教师,应该在教学过程中运用新颖的教学方法构建开放语文课堂,彰显学生个性。下面是我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几点尝试,仅与大家共勉。

一、树立开放教学理念

教师作为开放课堂的组织者,在课堂教学中扮演导演的角色,学生才是课堂的主人。因此,在学习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时,我总是积极更新教学理念,彻底打破教师“讲”、学生“听”的传统模式,重新摆正自己的位置、学生的位置,并积极践行素质教育要求,培养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自觉性和创造性。例如,在学习《雪地里的小画家》《小白兔和小灰兔》《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等课时,我根据学生的学习个性、学习兴趣和学习方法等,从他们的实际出发,解放学生身心,让学生走出教室,奔向广袤生活天地去体验、去感受。

二、采用开放教学方式

开放式教学是摆脱僵化、固定、权威教学方式的一种形式,就像教育家陶行知所说的那样:要解放学生的头脑、空间和时间,让他们得到充分的自由,从自由生活中受到真正教育。新课程理念强调教师不能用自己的经验代替学生的理解,教学中不能苛求课堂纪律严肃统一,而应创造条件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教学。因此,在学习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时,我总是运用各种方法开放教学形式,让学生在探究中获取知识。例如,在学习《狐狸和乌鸦》时,采用了课本剧表演的形式;在学习《鲁滨孙漂流记》时,运用了多媒体播放形式;在学习《有的人》时,运用了辩论会的形式。开放教学形式是一种有计划、有组织的`活动形式,这种学模式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彰显了学生的个性。

总之,小学语文课堂教学需要精心构建开放式课堂,只有这样,学生才会走进“大语文”广阔天地,才会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因此,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应该积极学习新课改理念,不断地丰富自己,不断地充实自己,不断地完善自己。在工作中运用新颖的教学理念和灵活的教学方法构建开放式课堂,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彰显学生个性魅力。

、、、、、、、、、、、

杨小龙。小学语文个性化教育的前瞻性思考.新课程学习,(02)。

江美玲。如何实施小学语文个性化阅读教学.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9(12)。

栾成勇。让学生的个性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得到充分的发展.江苏教育,(03)。

篇11:小学语文教学论文

一、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是营造良好氛围的前提

语文学科本身就具有较强的人文特征,教学中,教师不能违背语文的学科特性。教师要营造宽松愉悦、平等和谐的课堂氛围来体现语文的人文性特征。人与人之间本来就是平等的,师生之间更应该相互尊重、相互信任、互相帮助、互相促进,以形成团结一致、共同发展的良好势态。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才能以最佳的状态投入到语文学习中去。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乃师生关系和谐发展的基石、师生沟通心灵的桥梁。曾记得《列夫托尔斯泰》一文中描写托尔斯泰眼睛的一段话:“这对珠宝有魔力,有磁性,可以把人世间的物质吸进去,然后向我们这个时代放射出精确无误的频波。”学生对此感到疑惑不解。此时此刻,我便想到了《西游记》中各位大仙的兵器,并以此来激起学生的兴趣。我说道:“难道托尔斯泰的眼睛能像太上老君的宝葫芦、金角大王银角大王的金角一样能把世界上的物质吸进去?”学生齐声否定后,我又问:“我的眼睛能把语文书吸进去吗?”学生答:“不能。”笔者一本正经地说:“我说我能!我能通过眼睛把这本书的内容记到我的脑海中去。所谓‘吸进去’就是指将知识记入脑海中。”我接着再以好差两生的评价让学生领会了什么是“放出准确无误的频波”。最后,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让学生自己概括对该句话的理解也就水到渠成了。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明确指出:“创造力最能发挥的条件是民主。”只有在民主、平等、宽松、和谐的氛围中,创造力才能得到开发,学生才能积极主动参与教学。教师要放下“唯师是从”的尊严,尊重学生的人格和个性,建立新型的民主交流、教学相长的师生关系,多给学生展开想象的时间和空间,多给学生发表意见的机会和自由。教师要重视语文课堂教学氛围的营造方法,要尊重学生与众不同的想法,特别是与老师不同的意见。教师要鼓励学生敢于不屈从于教师,不迷信于权威,不盲从于教材,敢说“我认为”。只有教师彻底放开学生的手脚,为他们搭建自由表达、自由活动的舞台,让他们尽情的想象,尽情的表达自己的想法,最大限度地发挥自身的聪明才智,其学习效果才能达到最佳,课堂氛围才能良好。

二、动手操作是调动课堂气氛的抓手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儿童的智慧在他的手指尖上。”教育家短短的一句话道出了实践操作的强大力量。由此可见,在课堂教学中很有必有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意识。如为了给学生创造一个浓厚的读书氛围,我让学生自己动手布置教室。学生通过想象、查阅资料、合作、动手操作,在很短的时间内使我们的教师变得书香四溢。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不仅锻炼了的动手能力,而且锻炼了思维能力。

三、多媒体技术是营造课堂氛围的助手

多媒体技术融声形于一体,在辅助教学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它可以将教学内容以多种形式呈现出来,给学生以生动形象之感觉,从而极大地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虽然多媒体辅助教学具有很强的优势,但是教师切忌泛滥使用多媒体,也就是说多媒体的使用要适时、适事。如在教学《芦花荡》一课时,首先,我播放了《小兵张嘎》的片尾曲,并加上旁白;同学们,刚才大家听到的插曲出自哪部电视剧?(学生回答)故事中小主人公主要活动的地点是哪里?(学生回答)同时,我适当配以旁白:白洋淀里淀水浩渺,苇田无边,水道纵横,足有两三千条,极为壮观,是旅游爱好者观光游玩的一大景点。可就在60年前,这里曾是抗战大舞台,演绎过无数个英雄传奇,今天我们就顺着孙犁的《芦花荡》去结识一位老当益壮、让敌人闻风丧胆的传奇英雄。然后,我板书课题:《芦花荡》,并紧接着播放配乐配、范读课文等,给学生直观形象、生动新鲜的视听感受。

四、教学设计是提高兴趣的保障

学生只有对教学内容充满兴趣,才能表现出强烈的求知欲,课堂氛围才能积极活跃。因此,教学活动的设计必须符合学生的心理特征。如教学《芦花荡》一课时,我结合问题情境开展小组合作教学。在学生初步感知课文内容后,我出示了两个问题:老头子最后与两个女孩儿告别时说了些什么话?老头子会因为这次失误而改变性格吗?学生看到问题兴趣便油然而生。紧接着,我让学生在事先分好的小组里展开讨论、进行探究。学生在问题的引领下讨论得有声有色。这种活动给了学生自由学习、合作学习的空间,他们可以在自己的小组内尽情想象、尽情表达,极大地调动了他们学习的积极性。

五、结语

总之,教学有法,教无定法。我们教师只要充分做好课前准备,了解学生的心理特征,就一定能寻找到营造良好课堂氛围的方法,使我们的语文课堂充满活力。

篇12:小学语文教学论文

一、正确认识学法指导的意义

语文学法指导是现代教学论的重要思想,是培养学生自学能力、提高语文教学质量的基本途径和重要保证。注重学法指导适应新课程改革的要求,顺应时代的需要,是切实提高语文教学质量的需要,也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需要。尤其在大力倡导素质教育的今天,学法指导已被众多的教育工作者所重视,并在自己的教学实践中大胆地探索着。实际教学中,由于受应试教育影响,学法指导一直没有受到足够的重视,教学中一直未能突破“老师讲,学生听;老师问,学生答;老师写,学生记”的藩篱,这显然与课程改革提倡的的精神理念相违背。教学中,教的唯一目的是促进学生学习,教师要为学生的发展着想,不仅要使学生“学会”,更重使学生“会学”。叶圣陶说过:“语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凭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练习阅读和作文的熟练技能。因此,教师要朝着促使学生‘反三’这个目标精要地讲,务必启发学生的能动性,引导他们尽可能自己去探索。”吕淑湘也说:“教学,教学,就是教学生学,主要不是把现成的知识教给学生,而是把学习方法教给学生,学生可以受用一辈子。”因此,我们在重视研究教法的同时,更要重视学法的研究,努力让学生在学到知识的同时,学会学习。诚然,作为教师不可能把世界上所有知识教给学生,但我们却能把掌握知识的方法教给学生,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这是语文教学的根本要求,也是阅读教学的最终目的。

二、准确把握学法指导的常用方法

(一)讲授法

将行之有效的学习方法直接告知学生,让学生在学习中尝试练习并反复实践,直至熟练。如理解词义句义法、概括中心法,修改文章法等。

(二)总结法

所谓总结法就是不直接告诉学生方法,而是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结合学习内容给以示范演示,使学生明确采用的哪种新的学法,并密切关注学习过程,学后引导学生发现领悟、总结归纳。

(三)示范法

利用典型范例指导,学生依照方法步骤尝试学习,达到掌握的目的。如修改病句的“读-找-想-改-读”法。

(四)对比法

教材中类似的内容要采用类化的方法,不同的内容要选择不同的学法。教师要引导学生针对文本内容对采用的学法进行比较筛选,精选出最恰当、有效的学法。

(五)迁移法

利用已掌握的学法去学习新的内容,根据内容变更创新学法。如古诗及现代诗歌均可采用迁移法学习。

(六)模仿法

教师示范,让学生进行模仿。低年段朗读让学生模仿范读、录音及应用文的仿写等。

(七)渗透法

将方法渗透融合在教学过程中,学生通过反复体验实践掌握方法。

(八)尝试法

学生在尝试自学中,教师适当点拨,在交流合作中归纳总结新的学法。

(九)还原法

对于可正反操作的双向性内容,可采用还原法。如扩句缩句、陈述反问互改等,通过双向训练,可提升学生的逆向思维能力,总结出新的方法。

三、合理设计学法指导的步骤过程

(一)示范展示环节

小学生受年龄及心理限制,逻辑思维能力较差,因而在授课起始,教师不便向学生直接讲授或灌输抽象的学习方法。若直接讲授,很难被学生接受,效果会适得其反。学生即使接受了也只是机械地记忆套搬,根本谈不上深入理解和主动应用。因此,在学法指导的第一环节,教师必须结合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通过示范演示,使学生从教师的教法中感受学法,领悟学法,让学生积累具体形象的感性认识。需要注意的是,教师在示范过程中,要切合学生实际,由易到难,由简到繁,循序渐进,不能一蹴而就,要做到过程步骤明晰,层次脉路清楚,方法鲜明形象,易于把握操作,这样学生才能从中发现和领悟学法。

(二)反思归纳环节

通过第一环节的感受了解后,学生积累了一定的感性认识,第二环节中教师必须及时引导学生对第一环节的学习过程进行简要回顾与复习,指导学生从教师的教法示范演示过程中领悟和发现学法,将学习过程中发现、领悟到的学法归纳出来,使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这样学法才会在学生的心田与脑海中扎根,从而对学法的认识更加明晰和深刻。

(三)实践运用环节

第一环节的感受领悟和第二环节的总结归纳,已为后期的尝试应用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但领悟和归纳学法只能是学法指导过程中必不可少的核心环节,而不是终极目标。进入第三环节,教师要结合阅读教学实践指导学生将领悟总结的学法大胆运用于尝试练习之中,让学生通过一定量的自学实践练习才能真正掌握学法,并不断熟练应用学法。只有这样,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得以巩固并逐步提高进而内化为学生自能读书的能力。

(四)检查巩固环节

学生通过一定量的尝试练习之后,学法是否真正被内化或掌握,还不能定论。此时,教师必须采用得力措施和恰当的方式及时检查学生对学法自学运用的效果,掌握并了解学生对学法的掌握情况。在这一过程中,检查巩固环节是不可或缺的基本环节。教师通过对学生学法自学运用效果的检查,能及时肯定学生在学法运用中取得的成绩,使学生及时获得成功的满足和喜悦,不断激励学生运用学法的的热情和兴趣,也能及时纠正学生在学法应用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引导他们在以后的学习中不断改进并逐步完善。

四、结语

总之,学法指导中教师必须充分结合教材内容和学生实际,善于把握教材中不同内容和文体的特点,结合教材内容精心设计学法指导的程序步骤,合理选用学法指导中的基本方法,只有这样,才能切实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真正实现和达到学生自能读书的目标。

篇13:小学语文教学论文

一、运用信息技术进行拼音教学

传统的拼音教学只是示范发音,学生观察模仿,反复练读,教起来费时费力,而运用信息技术后,学生普遍认为学习拼音有趣、有情、有意。如我在教学前鼻韵母、后鼻韵母时,利用多媒体课件自制“舌位图”,让学生直观地看到舌位、气流是如何变化的,接着适时、适度地加以解说,这样学生学习的兴趣更加浓厚,教学的难点迎刃而解。另外,通过“舌位图”还可以对前后鼻韵母的发音进行对照,比较异同,加深理解。这样,学生学起来有趣轻松,且省事省力。又如,在训练学生拼音拼读时,我搜集了一些学生熟悉的图片输入计算机,并对其剪辑加工,再配以音响,采用灵活多样的方法(如比一比、猜一猜等形式),对学生进行拼音拼读训练,拼读正确后音响会发出鼓掌声,拼读错误后音响会发出告知通知。这样一来,学生强烈的学习欲望便被激发出来。接着再组织讨论、评议、改正,再拼读、再评议、再改正,逐步自我完善,不仅提高了效率,还让学生直接感受到了成功的喜悦,调动了学生的主动性,达到了逐步掌握的目的。总之,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我们可以运用信息技术设计不同的练习,让学生去学习自己感兴趣的知识,以获得较好的学习效果,提高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二、运用信息技术进行识字教学

识字本身是单调而枯燥的,低年级学生的自制力占劣势,再加上单调、枯燥的识字教学,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教学效果。而低年级以识字为主,随着所学的字越来越多,学生年龄小,短时记忆占上风,遗忘率较高,学到后面的生字,前面的又忘了。针对这一情况,教师往往习惯采用挂图或卡片等辅助教具来进行教学,希望通过卡片的反复运用,加深学生的记忆,达到识记的目的,或者通过抄写、听写来加强记忆,但效果总是不够理想。反复听写过的生字词,学生还是会在下次的听写中出错。那么,怎样才能提高识字的效率,巩固记忆呢?我认为可以利用信息技术,遵循汉字构字特点,把枯燥、生涩的汉字形象化、生动化,帮助学生摸索出加减法、部首法、象形法、会意法、故事法等识字方法。同时,多媒体课件的适时演示,还能缩短教学时间,提高教学效率,让学生在短时间内深刻地记忆这些方法。如在教学“村、桃、过、跳”这几个字时,先出示:“村、桃、过、跳”这几个字,让学生观察这几个字有什么特点。学生说出村是由“木、寸”两字合在一起组成的,桃是由“木、兆”组成的。根据学生的这一发现,我演示两个字组合在一起成为一个字的动画过程,有效加深了学生的认知,达到了突出重点的目的。又如合体字可以用不同的颜色对比显示,像树、叶、林、听等合体字,部首用红色标出,鲜明的色彩强烈地刺激着学生的感观,同时闪动偏旁,加强刺激,让学生感觉认识记忆汉字不再枯燥,反而每一次都有一种新鲜感,学习兴趣越来越浓,教学效果越来越好。

三、运用信息技术有效进行阅读教学

信息技术在阅读教学中,能充分发挥自身的特点,从声音到图像,从静止的画面到生动的动画,让学生从对文章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从抽象走入具体,从而对所阅读的内容有更进一步的认识。例如,五言古诗《锄禾》:“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对于过着幸福生活,远离农业生产的一年级学生来说,根本无法理解田间劳动的艰苦,更不懂得粮食的来之不易。为了让学生认识到这些,并在今后珍惜粮食,我采用了投影教学,制作了一幅活动投影片:一位白发苍苍的老农正弯着腰、弓着背给幼小的禾苗锄草。头顶上是火辣辣的太阳,老农脸上的汗水一滴滴滚落下来。当我把这些投影展现在学生面前,教室里瞬间鸦雀无声。突然,有一个学生情不自禁地说:“这位老爷爷腰老那么动,多累啊!”接着,又出现了“还有看太阳多热,把老爷爷烤得直流汗”“田里的劳动真辛苦啊”“长大后,我要发明许多机器,为人们劳动”……当我出示一碗米饭并随老农的锄头动起来时,有些学生在小声议论:“以前我不爱吃馒头,曾把吃不完的馒头偷偷扔掉过,以后我再也不扔了。”“对,以后我们一定要珍惜粮食,每一粒粮食可是农民伯伯用辛勤的劳动换来的呀!”结果一节课下来,我几乎没有太多的语言,学生就理解了诗意,并且把诗中蕴含的道理深深地渗入了思想里,达到了预期目的,轻松完成了学习任务。

四、结语

总之,信息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作用是显而易见的,它为我们的教育教学带来了无限的生机和活力。作为语文教师,我们要利用好信息技术,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让它更好地为教学服务,推进教育教学的发展。

篇14:小学语文教学论文

一、巧用多媒体,实现生字词教学形象化

在小学的语文课堂上,识字教学必不可少。

学生们的年龄还很小,有很多字还不认识,需要老师们进行教授。

这时候我们可以采用形象的教学方法。

那么,什么是形象教学呢?所谓形象教学就是根据汉字结构读音等,对汉字进行形象的描绘,从而让学生们更加容易理解。

学生们在学习汉字的时候,有相当一部分的汉字是象形字和形声字。

面对象形字,低年级的学生们的理解能力有限,因此在学习这些字的时候会有一定的困难。

在进行教学的时候,老师们可以运用多媒体,通过网络上搜寻的图片,让学生们体会文字与实物的相似性,让学生们根据这些图片进行联想,从而让这些象形字更加容易的被理解。

例如,在讲解手、象、人这类象形字的时候,老师们可以运用网络进行搜寻有关手、足的图片以及手、足的甲骨文与现在的文字进行对比,让学生们体会文字的演变。

再如,籍、藉这两个字的辨形的时候,老师们可以让学生们看有关书籍的影像,让学生们了解古代的文字都是写在竹简上的,所以,书籍的籍有竹字头,而慰藉的藉字是草字头。

从而,学生们就能很容易的把这两个字分辨出来。

二、巧用多媒体,实现教学内容生动化

兴趣对学生们的学习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作为老师我们应该注意培养学生们对英语的兴趣。

对小学生来讲,兴趣是学生们的直接动力。

而多媒体运用在课堂教育中可以激发学生们的兴趣,让学生们爱上语文并乐于学习语文。

在小学的语文课堂中巧妙的运用多媒体可以让课堂内容更加生动形象,并且有利于巩固学生们所学的知识。

例如,在学习《富饶的西沙群岛》这一课的时候,其中的“海底的岩石上长着各种各样的珊瑚,有的像绽开的花朵,有的像分枝的鹿角。

海参到处都是,在海底懒洋洋地蠕动。

大龙虾全身披甲,划过来,划过去,样子挺威武。

这一段写出了海底的美丽。

但是学生们对于西沙群岛的了解还很少,对于这些景象很难想象出来,当然就没办法体会西沙群岛的美丽富饶。

因此,老师们可以运用多媒体在网上搜寻一些有关西沙群岛的图片以及一些小视频给学生们观看,让学生们了解西沙群岛的美丽,让学生们被西沙群岛所吸引,自然就会对作者描述的景象印象深刻。

学习热情自然也会高涨,对语文课堂自然也会充满兴趣,这样学习效率也大大提高了。

三、巧用多媒体,让教学内容更丰富

在进行多媒体教学的时候,学生们可以从各个方面学习知识,让知识不再局限与文字,利于学生们的理解,让学生们能够更加积极主动地去学习、去探索,让教学内容更加丰富。

在小学的语文课堂上,作为老师,我们不仅要让学生们了解课文所讲述的内容,让他们了解课文的思想内涵,还要让学生们学会自主学习,引导学生们主动地去读一些课外书籍,从而对课本有个更加深刻的了解。

授人与鱼不如授人与渔。

我们可以运用网络的操作方便、知识储存量大等特点,给学生们提供丰富的知识。

例如在讲《冬眠》这一课的时候。

可以根据文章的内容进行一些必要的网络搜索。

在进行制作课件的时候,可以搜集一些各种动物冬眠的图片,依据不同动物过冬的特性进行分类。

同时也可以搜集一些小视频,让学生们观看,让学生们观看候鸟的迁徙,让学生们体会候鸟为了到南方度过冬天,需要走很远很远的路,经历千辛万苦,从而让学生们树立保护鸟类的意识,要和鸟类做朋友。

篇15:小学语文教学论文

小学语文教学论文

【摘要】

在应用多媒体技术辅助语文教学时,需要教师从实际出发,结合小学生的具体情况,及时调整教学策略,给小学生提供广阔的发展空间,避免过分应用多媒体,对小学生造成困扰。

【关键词】

小学语文教学;多媒体;新课程;小学生

多媒体作为一种新兴的教学技术,越来越受到广大师生的重视。小学语文教学应用多媒体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不仅可以丰富小学生的文学视野,强化小学生的语文素养,还可以开阔小学生的思维方式,形成创新意识。但是,一堂高效的多媒体语文课,必须要有明确的教学目标,要有清晰的教学流程,还要有多种启发策略,推动小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全面发展。

一、利用多媒体引入新课,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兴趣

充满童趣和吸引力的新课引入方式,对于小学生学习语文知识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比如,讲小学语文《观潮》,我先与小学生进行互动:同学们,你们都谁去过海边?都谁看到过海水涨潮?请看过海水涨潮的同学说说那么一种什么样的景象?在听取了部分小学生的回答以后,我继续说:没去过海边,没看过海水涨潮的小学生也没有关系,今天老师就带领大家共同欣赏钱塘江大潮波澜壮阔的气势,此时利用多媒体播放钱塘江涨潮的视频。

小学生在观看视频时,不时发生惊叹声,由此可见钱塘江大潮不愧为“天下奇观”。在接下来的教学中,我告诉小学生刚才多媒体视频中的潮水景象,在课文中也有介绍,请小学生找出来。在小学生朗读了课文以后,我让小学生找出自己喜欢的语句,并于大家分享。这时有的小学生说“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那声音如同山崩地裂,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颤动起来”,还有的小学生说“午后一点左右,从远处传来隆隆的响声,好像闷雷滚动”。

二、构建多媒体教学情境,培养小学生的学习习惯

不同的教学情境具有不同的作用,我在实际教学中经常应用多媒体技术构建教学情境,一方面,让小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陶冶情操,培养语文素养。另一方面,也拓宽小学生的视野,培养小学生爱学习的好习惯。比如,讲小学语文《美丽的小兴安岭》,课文形象生动地向学生展示了一处人间仙境,便于小学生感受中华文化的悠久灿烂。我出示课件,展示小兴安岭的`四季美景,创设一种让小学生对美的追求和知识的渴望的情境,展开对课文的学习,增强学生对课文的兴趣。接下来,我带领小学生逐段的学习课文,并引导小学生交流学习感受,通过小组学习的方式,提高小学生的学习效率。为了锻炼小学生的口语能力,我还要求小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赞美一下身边的公园或者学校。通过学习课文,要让小学生知道学习知道学习的重要性,要肩负起祖国建设的重任。

三、设计形式多样的练习,突出语文知识的重难点

在新课程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师应该秉承“以人文本”的教育理念,应用多媒体设计形式多样的练习内容,有效突出语文教学重难点,使小学生在练习时也可以兴趣盎然。比如,讲小学语文《忆江南》,我在讲解完课文以后,设计了多种课堂练习题型,以巩固小学生对课文的掌握,提升小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我首先在多媒体课件中进行填空训练,如《忆江南》是唐代大诗人所写的词;“风景旧曾谙”一句中,“旧”指(),因为诗人年轻时游过杭州;“曾”的意思是();“谙”的意思是();“能不忆江南?”是()问句。

然后,利用多媒体进行选择训练,如请选出哪首诗是白居易的?

A、《赋得古原草离别》

B、《登鹳雀楼》

C、《静夜思》;

从哪一句能看出诗人来过江南?

A、日出江花红胜火

B、风景旧曾谙

C、江南好。

这样的练习方式使小学生感到轻松,改变了传统文字练习题的枯燥乏味。

四、借助多媒体向课外延伸,使语文课真正活起来

小学语文教师要充分发挥多媒体的优势,善于借助多媒体向课外延伸,为小学生带来更加丰富的语文学习体验,使语文课堂真正“活”起来,增加课堂信息量,实现课内外教学资源的沟通,全面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效率。多媒体课件以其巨大的容量,更丰富的表现形式,更直观的感受得到小学生的青睐。比如,讲小学语文《北京的春节》,小学生知道老北京过春节的习俗比较丰富,北京人在腊八这一天要熬腊八粥,还要泡腊八蒜。过年时,家家吃饺子。孩子们要买杂拌儿,买爆竹,买各种玩意儿,特别是男孩子们。除夕都要守岁,没有什么人睡觉。

男人们还要到亲戚家拜年,女人们在家待客,等等。我利用多媒体给小学生播放了老北京人过春节的视频,从视觉和听觉上促进小学生的理解和掌握。然后在教学完成后,我让小学生积极思考:我们家乡的春节与北京的春节有什么不同?我们家乡的春节有哪些习俗?通过这样的教学方式,发散了小学生的思维,使小学生学会了对比分析,这样既可以活跃课堂氛围,还有利于培养小学生的创新意识。

篇16:小学语文教学论文

新的《语文课程标准》提出语文课程的性质与价值主要体现在:审美体验价值、创造性发展价值、社会交往价值、文化传承价值,体现了以语言审美体验为核心,使学习内容生动有趣、丰富多彩,有鲜明的时代感和民族性,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语言交际表达,尊重学生个体的不同说话体验与学习方式,以提高学生的表达审美能力,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形成良好的人文素养,为学生终身语言表达奠定良好的基础。语文课程的性质与价值把语言表达提到第一位,可见这是非常重要的。这只是因为义务教育阶段语文课的任务不是培养专门的文学人才。而是面向全体学生,使每一个学生的内心情感语言表达潜能得到开发并使他们从中受益。

我认为小学语文教学应以创新方法为主,也就是说把更多的时间用在感受语言、体验语言、审美语言的方法技巧上,如何去做?下面,我们便以三篇课文为例剖析、体会与反思。

一、《四个太阳》的讲解、剖析、体会与反思

《四个太阳》是人教版小学一年级下册的一篇充满通趣的课文。这篇课文闪烁着智慧的光芒,作者凭借丰富的想象力和独特的创造力,画了四个不同颜色的太阳分别送给“夏,秋,冬,春”,表现了作者的美好心愿,抒发了对生活的热爱之情。

(一)通过教学,我对“师生交往,积极互动”的新课改精神有了更深的认识按照新课改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着眼于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养和实践能力,培养创新精神,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精神,教学的本质应是师生的互动交往。课堂上,我多运用具有童真童味的语言,并积极调动形体语言、表情语言的功能,与学生平等对话、交流,在肯定的目光、真诚的微笑等鼓励性评价共同作用下,营造出融洽的课堂氛围,使学生乐于积极投入活动之中。学习课文时,我尊重学生的选择,以学定教,各有侧重的引导学生感悟、理解课文的各段落,从而突破难点,生与生,师与生融为一体,使学生有想法可以随时发表,平等对话,无拘无束交流。

(二)使现代化教学技术与教学活动有机结合,渲染气氛,优化课堂教学,是新课程对我们的新要求课堂中,为让学生更深刻地领会这四个不同颜色的太阳带来的四个美丽的季节,特运用电教手段的优势来营造气氛。如第一小节:一幅火辣辣的太阳炙烤着大地的图片配有知了烦躁不安的叫声,在一瞬间变为绿太阳图,让学生体会绿太阳给人们带来的清凉。通过这一热一冷的对比,孩子们对绿太阳的喜爱之情油然而生,并用朗读来表达自己的感受。学生在自悟自得中感受到朗读的乐趣,感受到学习语文的乐趣。

(三)快乐识字新课程告诉我们应相信学生能够独立识字。在识字教学时,我采取随文识字的方式,先整体读文,在对各段文字做不同侧重的练习(绿太阳段里的生字让学生做动作,对比识记;红太阳段里的生字重点在于偏旁归类识记;彩色太阳一段中的生字侧重在方法识记;金色太阳段里词语的认读、运用)然后再让字、词、句回到课文里,这样有了语言环境的烘托,学生认识生字也就更容易。本节课中,无论用词说话,或是我问你答的游戏和学生自编的记字方法,都与学生生活实际密切结合。

游戏时师生合作、生生合作,使学生在快乐的游戏中合作学习。

二、《我想发明的机器人》的讲解、剖析、体会与反思

《我想发明的机器人》这一节口语交际课,是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出现的教学内容。这个话题在前面的学习过程中已有铺垫,从《果园机器人》这课的学习自然引起。教学中借助学习《果园机器人》时收集到的有关机器人的资料,引导学生打开思路,说一说自己想发明的机器人是什么样的,有哪些本领。

我采取灵活地组织课堂教学,创设最佳情境,让学生想说,敢说,爱说,会说的同时,完成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通过口语交际活动,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还可以进一步增进同学之间的相互了解,也使我感受颇深:

1、口语交际活动是在教师和学生,学生和学生之间展开的互动式言语交流。

2、教学活动应在具体的交际情境中进行。

3、在交流互动中,教师要注意自己角色的定位,如果教师把自己当作是活动的组织者,那么交流中将很难形成生生之间的自然的互动交流。教师只有把自己当作活动中的一员,参与他们的交流,甚至为学生之间的互动引航,才能促成互动交际的达成。公务员之家

本节课,学生说的`欲望非常高,听的同学也十分认真,课堂气氛空前高涨,达到了我意想中的效果。

三、《司马光》的讲解、剖析、体会与反思

《司马光》一课是人教版一年级语文下册第五组中的一篇课文,本课讲的是司马光小时候的故事:他和几个小伙伴在花园里玩,一个小伙伴不小心掉进了大水缸,遇到这样的突发情况,司马光急中生智,举起大石头,砸破水缸,小伙伴得救了。

本文具有很强的教育意义。本组课文的编排主题是:只要动脑筋,就会想出解决问题的办法。

结合本课特点及一年级孩子的认知水平,我安排两课时完成本篇课文的教学任务。第一次试讲时,我将预先准备的教学设计调整为:第一课时:认识13个生字,会写4个生字,能正确朗读课文;第二课时:会写2个生字;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悟司马光勇敢

、机智的品格,并从中受到启示。在课堂上,我精心设计烘托气氛的导语,极力渲染。结果,学生似乎只是把体验当成游戏,这样感悟人物品格也就变得有点虚了。我感悟到,在语文课堂上,只有通过多层次的形式多样的读书,才能让学生入情入境,理解课文,产生情感共鸣,从而更好的积累语言。此外,我还认识到一年级学生年龄小,自控能力差,有意注意只有短短的十几分钟,而要让他们在四十分钟的课堂里做到专心听讲,不仅需要老师精心的教学设计吸引他们的注意力,还应在课堂始终贯穿教师精心、有效的组织。

于是,我再次调整了教学设计。第二课时从文章的中心人物司马光为切入点,直接进入到重点段的学习,引导学生通过多层次多样的朗读,感悟人物品格,然后再引出其他小朋友惊慌的表现,与司马光的沉着冷静、机智勇敢形成鲜明对比,再次加深对人物的感悟,这样不仅能有效激起学生主动积极的思维活动,也能较好的突破本课的重难点。上完这节课,我感觉采用变序方法教学本课,比较好地完成了目标任务,较为成功。

教师的备课不仅要备课标、备教材,还要备好学生;教学设计不仅要体现教师要教什么,还要体现学生学什么,如何指导学生学。还要特别注重对学生读书的训练与指导,并加强课堂的动态交互性,让问题成为课堂的亮点。总之,充分利用“师生交互,教学技术与教学活动结合,快乐识字、句,变序,情境及角色定位等”教学方法,便是目前新的《课程标准》性质与价值得以体现的最佳的创新方法应用。

篇17:小学语文教学论文

这是一组比较轻松的单元,安排本单元的一个目的,是希望能增长学生的认识,开阔孩子的视野,了解多元文化。

从写的角度安排训练的重点:体会抓住景物、风情特点进行描写的方法/综合运用

学习景物描写的方法,四年级下册第一个单元“走遍万水千山”已经做了安排。

《自己的花是给别人看的》是季羡林先生1980年11月率领中国社会科学代表团赴德国参观访问后写下的,距离1935年他第一次出国留学德国,已经有几十年啦。这篇文章不同于一般的描写风情类的散文,就是作者在描述奇丽景色的同时,也阐明了一个深刻的道理,让人读后深受启发。教学中,要抓住几个难理解的句子,引导学生认真读书、体会。

《威尼斯的小艇》是本学期学的##第2篇马克。吐温的作品。也是一篇传统课文,编排在这个单元,要达到两个目标:一是了解文章的表达方法,抓住事物(小艇)的特点/运用打比方的方法,并把人们的生活同景物结合起来描写,不仅仅局限在单纯描写事物(小艇)的特点/有点儿类似《桂林山水》的景物描写的方法;二是弄清楚事物(小艇)的特点、人们的生活以及景物三者之间的关系,感受小艇和威尼斯这座古老城市和谐共处的关系。

“阅读链接”的处理,可以提出比较阅读的要求:课文写的威尼斯的小艇,链接中的短文写的是威尼斯的夜晚,学习了课文和短文,简要说说威尼

斯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也可以推荐其他作家描写威尼斯的文章拓展阅读。

除了“阅读链接”里乔治桑写的《威尼斯之夜》,冰心和朱自清也写过威尼斯的文章:

威尼斯是世界闻名的水上城市,常有人把它比作中国的苏州。但是苏州基本上是陆地上的城市,不过城里有许多河道和桥梁。威尼斯却是由一百多个小岛组成的,一条较宽的曲折的水道,就算是大街,其余许许多多纵横交织的小水道,就算是小巷。三四百座大大小小的桥,将这些小岛上的一簇一簇的楼屋,穿连了起来。这里没有车马,只有往来如织的大小汽艇,代替了公共汽车和小卧车;此外还有黑色的、两端翘起、轻巧可爱的小游船,叫做Gondola,译作“共渡乐”,也还可以谐音会意。(冰心)

威尼斯是“海中的城”,在意大利半岛的东北角上,是一群小岛,外面一道沙堤隔开亚得利亚海。在圣马克方场的钟楼上看,团花簇锦似的东一块

西一块在绿波里荡漾着。远处是水天相接,一片茫茫。这里没有什么煤烟,天空干干净净;在温和的日光中,一切都像透明的。中国人到此,仿佛

在江南的水乡;夏初从欧洲北部来的,在这儿还可看见清清楚楚的春天的背影。海水那么绿,那么酽,会带你到梦中去。(朱自清)

从不同作家的描述里,我们能感受到:描述同一个事物,作家的选材、选取的角度都是不一样的,表达的效果也有所不同。

教学中,曾经有学生提出这样的问题:现在的水上交通工具已经很多了,有许多比小艇更快捷、更舒适,为什么我们现在还需要威尼斯的小艇?回答的角度可以是:(1)文化的传承;(2)小艇和威尼斯这座古老城市和谐共处的关系。

西欧洲一些国家,如法国、意大利、德国,吃的是文化饭,对文物保护的力度非常大。

《与象共舞》和《彩色的非洲》都是这次新选入的课文。学习《与象共舞》,可联系《威尼斯的小艇》,两者都是选取最能体现景物风情特点的事物,并把人的活动和事物紧密结合起来进行描写,在威尼斯,人们的生活与小艇息息相关;在泰国,人们的生活离不开大象。这样的描写,使文章充满了生活的情趣,读来兴趣盎然。《彩色的非洲》展示了七彩的非洲风情画卷,围绕“非洲真是一个色彩斑斓的世界啊”,介绍了非洲的自然景观和社会生活的各个方法,脉络清晰,文字通俗,应以学生自主读书、充分地交流和讨论为主。

篇18:小学语文教学论文

“口语交际”,想说爱你不容易

“要让学生具有日常口语交际的基本功,在各种交际的活动中学会倾听、表达和交流,初步掌握学会文明的进行人际沟通和交往,发挥合作精神。”这是新课改对语文提出的新要求。苏教版语文第十一册,教材中七课次口语交际内容,均分插在各“语文园地”里,粗略看不成一系列,但实际上是一个综合性的整体,我们应该在总体上进行把握、探究。

一、明确教学目标

1.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结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表达的欲望,增进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感悟。

2.通过口语交际全过程的教学活动,促进师生、生生之间的交流,学会倾听,相互讨论解决实际问题。

3.努力提高学生口语交际的文化素养.做到举止谈吐文明礼貌,学会宽容和谅解,培养合作精神。

4.通过口语交际,初步学会分析、归纳、评价的思维方法,受益终身。

二、把握好教学策略

1.钻研、理解教材,立足超越课堂

针对口语交际的不同主题,教师要根据教学目标钻研教材,挖掘出各种教学资源,巧妙设计,在保证突出教材的前提下,努力创设新颖的“交际点”。高年级学生由于年龄的差异,往往课堂气氛不是活跃,口语交际容易变成简单的说话课、问答课。课堂上教师应该让学生动起来,引导学生在动态的课堂内调动学生的交际兴趣,把枯燥的一问一答变成现实生活中手舞足蹈的交际活动。学生走出几十平方米的教室,在社会自然的大课堂,让学生自由翱翔。这既减轻了教师课件制作的.负担,又能激发学生的思维与创新,提高口语交际能力,可谓一举两得。

2.让学生活跃在口语交际中

本册教材中“口语交际”课的内容与低年级比较有时提高,某些地方还摆脱不了“回答式”的格局,容易形成单句交际。教师必须在用好教材的基础上,开展多边的互动,把学生引导到“我对你说,我听你说”的境界上来。扩大学生参与面,灵活多样开展交互活动。让全体学生活跃在口语交际中。

如:(教学论文 )十一册单元一“口语交际”学会解释,这是一项交际说话练习,本课题很重要的一点是教育学生遇到别人误解的时候头脑要冷静,态度要诚恳,要心平气和的把事情的原委向对方解释清楚。题中创设的多种情境是小学生日常生活中均可能碰到的情况。教时先让学生任意选一条,认真阅读体会,然后引导学生去想清楚这样一些问题:(1)向谁解释,要注意称呼和礼貌用语;(2)解释什么,这是说话的主题部分,要针对对方的误会说明原委;(3)这样解释,即要注意解释的策略。在此基础上,指导学生围绕上述问题组织好语言,可先低声自说,然后同桌互说,最后指明当众演说,以确保人人都有机会。从学生的说话兴趣出发,也可以采用竞赛形式练说,分小组赛,然后由小组推选出代表在全班赛。除了要求学生说话通顺连贯、声音响亮、速度适当外,还应要求学生的说话态度语气,能使对方听懂你的解释,而要求得较好的效果。对于学生的现实情况,教师组织评议,并要求学生能根据评议的反馈及时修正完善自己所解释的内容和方式。

如:第二题陈文彬很喜欢读课外书,爸爸看见了总说:“你就不好好学习功课,看起书来倒挺来劲儿。”一个学生是这样解释的:“爸爸你误会我了,读课外书,可以开阔我的视野,提高我的写作水平。爸爸你就原谅我吧!”对于这个学生的解释,其他学生议论纷纷,有的认为说清楚了,一是向爸爸说清楚了读课外书的好处,二是请求爸爸原谅,这样解释就行了。而有的学生则认为不够全面,没吧爸爸说的心服口服,可以这样说:“爸爸您误会我了,读课外书不会影响学习的,我是在完成学习任务的基础上看课外书的,也不象您说的闲书,看课外书能帮助我知识的积累,提高写作水平,更主要的是能丰富我的头脑,还能将课堂知识与课外知识相结合。”这就弄清楚了向谁解释,解释什么,怎样解释,让爸爸听后感到有道理,并且用语文明,一个“您”字就能让爸爸入耳,同时在解释时说清楚读课外书的好处。

3.创设情境,开展形式多样的交际活动

在口语交际教学活动中,教师应精心创设符合学生生活实际的交际情境,使学生有一种身临其境,似曾相识的感觉。这样的学生情趣会变得高涨起来,情境化教学更能发展学生的思维,拓展学生的视野,激活学生的情感,促进理解和感悟。

情境的创设可多样化:如利用课本插图或绘制情境图画;制作道具;播放录音、录象;生动的演讲,课文剧表演;参加一些社区活动;科技活动等,促进学生的交流,提高口语交际能力。

4.注重教学评价,注重教学效果

口语交际课的评价,首先是做好教师课堂教学的反思,从浅层面的学生兴趣、表达欲望的师生、生生的互动及交际礼节上来认定教学效果的好坏;再从学生理解水平,感悟多少,思维方式等来评判学生的收获。其二,放手让学生自我评价,使学生在评价上认识自我,发展自我,超越自我,达成互想心灵的沟通。其三,在口语交际的基础上,适度结合写作练习,把说过的话,交流的信息,用文字记下来,以说助写、以写助说,相互促进。只有在教学不断更新教学理念,才能不断反思。在反思中提高,才能达到新课改对语文教育提出的更新要求。

篇19:小学语文教学论文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明确提出,“教材改革应有利于引导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与经验,主动探索知识的发生和发展……教材内容的选择应符合课程标准的要求,体现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教材内容的组织应多样生动,有利于学生探究……”这就对教材建设提出了具体要求:教科书内容要从儿童生活经验出发,要能够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让学生通过自己的经验来学习,使学生从自己的经验学会认识并建构自己的认识;教科书要注意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应当引发学生产生问题,学生可以通过对教科书的学习形成真正意义的自学能力。

人教版小学语文教科书在引导学生学习方面,已经形成了鲜明的特色。

一、提供丰富的阅读材料

人教版语文教科书,选入了大量的新课文,可谓有血有肉,比成人化、教条式的文章有更强的可读性和吸引力。

1、题材的多样性

从四年级下册教科书选文的范围来看,可以说涵盖了古、今、中、外的内容;就文章的题材来看,包括了自然、社会、人生的内容。选文的内容体现了丰富的人文内涵,有反映呼吁世界和平的《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等;有反映人与自然关系的《黄河是怎样变化的》等;有反映人性本身的《中彩那天》《渔夫的故事》等;有描写自然风光的《桂林山水》《记金华的双龙洞》等。32篇课文,围绕不同的主题组元,教材内容多角度辐射。另外选入8篇自读课文,作为阅读材料的有益补充。

文科教学有一个重要的任务就是要滋养人的心灵。心灵是伴随一个人成长发展进步的,心灵的丰富与完善决定了人生的精彩与幸福。阅读材料的多样性与广泛性,给学生提供了广阔的阅读空间,通过对不同时代、不同国家、不同地域、不同内容的阅读,给学生提供了可供吸收的多方面的营养。学生通过阅读,通过自己生活经验的介入,可以获得精神的力量。

2、体裁的多样性

从本册的选文来看,共选入了6首古诗词,2篇中国古代寓言,1首现代诗……包括了古诗词、现代诗、说明文、记叙文等多种体裁。语文学习的任务不只是理解和感悟,还需要通过阅读、习作等学习方式最终实现学生自身的语言建构,也就是通过不断的理解、感悟、积累,慢慢形成自己的语言风格,找到适合自己的表达方式。

只有阅读大量的丰富的语言材料,从多种多样的语言形式中感受语言,才有可能建构自己的语言,才有可能让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表达方式。

本册的选文从无论从题材还是体裁,都为学生提供实现个性化学习的可能性。宽带网、展示台及综合性学习等方面也促使学生课外去广泛阅读,促使学生有更多机会直接接触语言材料。

二、营造自主学习的情境

良好的学习情境让学生放松身心,又能把注意力集中在具体的学习目标上,通过有目的学习,慢慢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本册教科书为学生的学习活动创设了具体的学习情境,这种学习情境的创设主要是通过“对话”的方式来实现的。

1、学生与文本对话

学生阅读课文,通过想象文中的描写建立生活影像,通过关照文中人物的心灵来净化自己的心灵。“我仿佛看见了‘雨后春笋’的画面。”(《21、乡下人家》)以学习伙伴的话引导学生想象作者描写的画面,实现有意义的阅读。“我知道结尾两个自然段和前面三个自然段的联系是……。”(《13、夜莺的歌声》)通过对文章结构形式的揣摩和推测,理解文章的内容,体会小英雄当时的心情,达到和人物心灵沟通的境界。

2、学生与文本作者对话

作者写文章是和读者交流,学生边读书边理解,就是在和作者交流。“我知道为什么叫双龙洞了。”(《3、记金华的双龙洞》)“课文中三次提到‘万年牢’,这中间有什么联系呢?”(《6、万年牢》)提示语引导着学生的思想和作者的写作意图达成一致,通过文字读明白作者的想法。

3、学生与学习伙伴对话

人教版教科书,在“语文园地”中安排了两个学习伙伴:一个是小林,一个是小东。其实,学生完全可以把其中一个想象成自己,另一个就是自己现实生活中的学习伙伴。学生通过阅读这样的对话,能够进入学习情境,也能激发自己的想象,能通过学习伙伴的对话,碰撞出思维火花,从而点燃学习语文的热情。

在“语文园地一”由这样的对话:

小林:我发现作者用三个相同的句式描写了漓江水‘静、清、绿’的特点。

小东:用相同的句式描写一个事物,在这组课文里还有一些呢!……

小林:我觉得这样写……

学生可以通过阅读“我的发现”体会编者列出的方法,更可以有自己的发现,可以发现更多的语文学习方法。

4、学生与自己的心灵对话。

人同此心,心同此理,别人有的感觉我有没有呢?别人看到的景象我能不能看到呢?教科书的编者就是用这样的阅读提示语,给学生一个具体的环境,给学生一个心灵的启示,让学生去问问自己。“为什么说这个时候是我家最富有的时刻呢?”(《5、中彩那天》)就是呀,如果是我,能体会到“富有”吗?“我真想去看看这道独特而美丽的风景”(《21、乡下人家》)真的到了那个地方,我能注意到这样的风景吗?我能感受到这种风景的独特吗?

教科书通过具体的语言,为学生营造了学习环境。最终使学生达到和周围人和自然万物的对话,启迪学生用自己的方式进行学习,进而掌握语文学习的规律。

三、促进学习方式的改变

教科书的呈现方式对教师的教学方式有着内在的规定性,往往决定着教师的执教方式,决定学生的学习方式。学习语文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不可能通过几篇文章的阅读就达到语文学习的目的。语文学习有其内在的规律,语文学习也有一个基本的步骤。教科书的呈现方式就是让学生从内心触摸到语文,在实际的语文学习中能习得方法,慢慢找到学习规律。

人教版教科书有着自己的教科书话语表述系统,这是不同于教师教学的话语系统,同时又指导着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从学生学习的角度而言,学生容易接受的是亲切的和自己交流的语言。人教版教科书在这一点尤其突出,“我想……”“我要……”“我一定……”,从学生的角度进行设计,给学生更多关注,给学生更多的学习指引。

“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是新课程倡导的一种学习方式,表现在语文学科中,应该是什么样的呢?人教版教科书给出了很好的答案。每个单元前都有“导语”,课与课之间有“链接语”,精读课文中“泡泡语”,有的导入学习活动,有的指导学习活动,有的提出学习目标,有的提示学习方式,能引导学生自己阅读。教科书努力把对学习的指导隐含在文字背后,不是指手画脚的说教,而是和风细雨的点拨。

“让我们阅读本组课文,留心人物外貌动作等方面的描写,和同学交流从故事中获得的启示。”(第七组“导语”)提示了学习方式──阅读和交流;提示了学习重点──注意外貌动作描写;提示了学习目标──获得启示。“江南的山水、溶洞真实奇妙无比,引人入胜。北国的天山又是一番怎样的景象呢?阅读课文,想想文中主要描写了哪些景物,它们有什么特点。如果有兴趣,还可以把自己喜欢的优美语句摘抄下来。”(《七月的天山》“链接语”)从上一篇文章的阅读引向本文的阅读,提示了学习要求──抓住景物特点,积累语言。

每一课后的练习文本更是引导学生学习的重要形式。“我们读读下面的句子,体会体会带点的词语,再写下来。”“课文中有些句子含着一定的意思,如,大家都喊:野兽来了,野兽来了──就都跑了。让我们找出类似的句子,读一读,体会体会。”这样的课后练习,引导学生体会“词语”“句子”在文章中的作用。通过体会词句加深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感受用词用句的准确,领会表达方法,进而学习表达。

“根据我的经验,平时多动笔对提高习作水平很有好处。”是“我的发现”中的内容,其中还有留心观察,多读课外书等……学生可以通过自己的理解,发现更多的学习方式。教材编者把学习的重点导向对语言形式的揣摩,学生学习语文就不会只停留在理解内容的层面上。

教科书通过自己的表述方式,指引学生应该逐步建构起这样的语文学习过程:

这个学习过程的主要方式就是自主、合作、探究。以自读课文和相互交流为基础,欣赏语言对文章内容及表现形式进行评价,同时获得审美体验。在感悟语言、积累语言的基础上领悟表达。理解内容是语文学习的基础,学会表达是语文学习的目的,在这个学习过程中学生会不断的产生问题、解决问题。也就是说语文学习包含的两条线,或者说一种学习的两个方面,教科书都已经考虑到了。

学生通过阅读教科书,通过各种各样的学习活动,即使没有教师的指导,也会慢慢学会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