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教学论文:彰显个性,自由表达

hmilyzfq 分享 时间: 收藏本文

【简介】感谢网友“hmilyzfq”参与投稿,下面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中学语文教学论文:彰显个性,自由表达(共4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篇1:中学语文教学论文:彰显个性,自由表达

中学语文教学论文:彰显个性,自由表达

中学语文教学论文:彰显个性,自由表达

江苏省滨海县界牌初级中学 王芹

在中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已经越来越重要了。在中考中,作文占有很重要的比重,在高考语文中占的比重更大。因为作文表达最能反映考生语文的综合运用能力,学生是否能够在书面表达中运用已经掌握的汉语知识和技能进行思想交流可得到充分的体现。《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作文教学要“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这些表述要求作文教学要大力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审视传统的作文教学,存在着许多弊端,作文异化为考试的工具,学生作文缺乏新意、个性和特色。作文教学不仅没有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反而泯灭了学生的个性,扼杀了学生的创造力。如何克服传统作文教学的弊端,让作文教学有情趣、有灵气、有个性,让学生在经历愉悦、积极、向往的习作过程中,个性得到张扬,能力得到提高。这是当前作文教学改革的迫切要求,也是作文教学亟待研究和解决的问题。结合多年的教学实践,我谈谈自己的体会。

一、引导学生在生活中获得素材

生活是写作的源泉,学生作文的'思想、观点、感情、素材等均来源于生活。生活是丰富多彩的,而不是单一的。叶圣陶先生曾说,生活就如源泉,文章就如溪水,源泉丰盈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地流个不停。作文也应该不是统一的音调,而要各有其音,具有个性。写个性化作文,就是要不拘形式,用自己的语言风格,说自己的话,写自己熟悉的人、事、景、物,做到说真话,写真事,吐真情,我手写我心,我心出我语。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高度重视生活与作文的密切联系,让学生写出个性化的作文。

1.感受大自然。祖国的大好河山是多姿多彩的,教师应鼓励学生亲近大自然,了解大自然,从大自然中寻找作文素材。春天,春暖花开,万物复苏,让孩子们感受春的气息,观察花的红,草的绿,感受春风的轻抚,春雨的滋润。冬天下雪了,带着孩子们堆雪人,打雪仗,()感受银装素裹的世界是怎样的景象。孩子们在假期里还可以和爸爸妈妈出去旅游,感受山的巍峨,水的柔美,感受和体验各地的风土人情,从而获得鲜活的素材。

2.关注时事。写作要与丰富的现实生活结合起来。学生关注社会,走进社会,才能把握时代脉搏,从而充实生活积累,使写作素材有一个丰富、新鲜的源泉。如青奥会、国庆节、世界杯等,这些事件或活动都能为学生的写作提供很好的素材。

二、指导学生运用个性化的语言

一篇优秀的作文除了构思上的巧妙,同时还要在行文中有自己独特的语言。然而,在我们平常的教学中,学生往往写不出一篇好的作文,遇到一个题目,要么是按照提示的思路去简单地组织一下语言文字,甚至就是老师的范文的浓缩或翻版。几乎是千篇 一律,毫无新颖之谈。比如一遇到悲伤的事就是“伤心欲绝”,一受到表扬,就是“心里美滋滋的”,一碰到高兴的事就“笑得眼泪都流出来了”,一着急就“好比热锅上的蚂蚁”……在教学中遇到学生作文中语言的贫乏或雷同的现象,我曾感到困惑,为此我在实践中探索发现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学生视野狭窄,经历有限,不善于说真话,从而无法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针对这种情况我在教学中就应该迁移其语感,激发他们的情感,从而培养学生的语言个性化。教学中,笔者从简单的词句训练人手,让学生用不同的词来描述同一事物。如:让学生说“看”的近义词,学生接连答出:“盯、瞧、瞪、注视……”这种训练使学生积累了大量的近义词,并通过辨析明了近义词之间的细微区别。教师还可以通过描述一个语境让学生在众多近义词中选择合适的一个,以此来提高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一个内容可以有多种描述,在说话、写作中尽可以选择自己喜爱的、恰当的方法来说、写,来进行富有个性的表达。这样一来,学生的词汇量逐渐丰富,写作文再也不会无话可说,或者平淡无味了。

三、抓作文批改,学会自我评价

目前教师对学生的作文评价反馈通常程式化、简单化,一个分数或等级便成了教师终结性定论,详细批改又耗时,所以作文的评语千篇 一律,不易激励学生。在平时的批改作文时,一定认真指导学生修改和自我评价,这是写作训练中不可缺少的环节之一。一篇文章写好后,我要求学生:1自己修改。2同桌互改。3四人小组讨论修改。4利用幻灯集体修改,或朗读修改等。这有利于培养他们自我评价、自我反省、自我成长的能力和品质。作为语文教师的我们就应该不断地加强自己的语言修养,改变观念,关心现代语言,扩展视野,提高语言的品评能力,从而更好地培养学生用个性化的语言来表达自己独特的真实感受。

总之,通过引导学生从生活中寻找素材,运用个性化的语言,可以有效指导学生个性写作,不仅满足了学生表达的欲望,同时在表达中使自己的个性得以发挥。每一篇亲手撰写的文章都是学生独特感受、体验的结晶,这其中包含着作者的独创,也充分展示了个性化习作训练所带来的作文教学的创新成果。教师在作文教学过程中要从多角度积极引导学生多一些“求异”,少一些“求同”,使学生有所顿悟,有所收获,有所创新,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愿每个学生都能标新立异,独立思考,正确分析,这样才能写出个性化的习作。

篇2:中学语文教学论文:克服碎问,让提问彰显智慧

中学语文教学论文:克服碎问,让提问彰显智慧

中学语文教学论文:克服碎问,让提问彰显智慧

金林娟

(杭州育才中学)

摘 要:碎问是教学随意的表现,是没有精心备课的随意教学。碎问用非常多的没有经过整合提炼的、随口而出的提问来让学生就课文内容进行肤浅的解答。围绕如何克服碎问,以散文教学为例,通过明确教什么,探寻怎么教,来改进教学行为,使课堂教学从感性走向理性,实现“经验教学”走向“有效教学”,彰显教师提问的智慧。

关键词:碎问;经验教学;课堂提问

什么是碎问?

我们先来看一个关于《愚公移山》的教学片段,教师进行了这样的提问:愚公是谁?移的是什么山?愚公为什么要移山?谁和愚公一起移山?他们是如何移山的?移山的土石放在了哪里?进度如何?结果怎样?

这是典型的碎问,把一个复述或叙述愚公移山故事的问题肢解成了8个问题。教师不厌其烦的碎问,导致学生丧失了完整叙述故事的表达能力,思维缺乏连贯性,浪费了课堂宝贵的时间。这样的提问,是效率低下的教学,谈不上设计。因为细碎、单调又机械,长此以往,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必然消失殆尽,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必然也得不到提升,而浪费的都是师生宝贵的时间。

王荣生教授认为,学生最需要什么,这是教学的起点,也是提高教学有效性最本质的东西。关注学生的学,更应关注他们需要什么,最缺少什么,多想想他们需要教师提供什么帮助。从这个意义上说,碎问是不合生情的教学方式,教学随意的表现,是没有精心备课的随意教学,这样的教学习惯很坏。碎问用非常多的没有经过整合提炼的、随口而出的提问来让学生对课文内容进行肤浅的解答。从本质上说琐碎提问是着眼于“教课文”而不是“用课文教”,是经验教学。

关于教学方式探讨文章或观点层出不穷,但对于教学内容的确定性问题上已成共识,就是“教什么”比“怎么教”重要。在碎问这一问题上,既涉及“教什么”的问题,又涉及“怎么教”的问题。

怎么克服碎问,明确“教什么”和“怎么教”是关键。以下以散文教学为例,展开阐述。

一、教什么

1.从散文的定义看教什么

散文是表现真人真事真实感情的一种文体,流露的是作者的真情实感。离开了情感,就谈不上散文理解了。所以,散文教学不是教师“我以为”“我认为”“想怎么教就怎么教”的随意发挥。散文贵有真情实感,这既是散文作者写作的基点,又是读者读散文应该关注和把握的。领悟情感是乃教学第一要务。散文的真体现在情,散文的美在于文字。著名特级教师陈钟梁先生说:“语文课是美的,这种美潜伏在语言的深处。语文课首先要上出语文味儿,要上得质朴自然,要向学生传递语言深处的美。”品读散文第二要务就是要细细咂摸透着情味的文字。上海师大的王荣生教授认为,一篇特定的散文教学,教师可以从三个方面确定教学内容:(1)作者个性化的言语表达、语句章法。(2)作者的所见所闻及其个人化的言说对象。(3)作者的所思所想,他独特的情感认知。上述情感与语言应该是散文教学最重要的两项。

2.从依据看教什么

(1)关注课程目标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运用语言文字获取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侧重于考察在阅读全文基础上对重要段落和语句的细致阅读,具体感受作品形象和语言,考查学生对形象、情感、语言的领悟程度。”散文教学的落脚点是在品读语言,品味情感上,是在提高学生的语文感受、理解、鉴赏能力上,是在感悟对人生、生活的态度上,在提升语文素养上。

(2)关注单元教学目标

就具体一篇散文教学而言,课前准备还需单元重点先行,只有抓住了各篇的难点,我们就能准确地确定教学内容,也就抓住了每一篇课文“教什么”的大方向;其次特别需要注意的`是,有效的课堂提问主要依据是文本,而不是语文知识体系中的某个知识点。

3.内容如何取舍

从学科上讲,语文学科相较于数理化有明显不同。数理化教材所呈现的内容就是具体的教学内容,教师拿到教材,就能确定教什么,很容易将教材内容转化为教学内容。语文教材属于“选文型”,每篇选文既包含着某方面的人文或教学内容,又包含相关的语文知识。教师设计课堂教学主问题是必须依据文体和单元知识、能力目标进行必要的整合。教学内容应该是教师对教材内容进行处理、转化为特定的课堂教学内容的。教学内容有规定性,当然也有灵活性,但如果确定教学内容,必然会导致“方向”错误。所以,它不是教师凭借个人兴趣爱好、知识积累等可以随意处理的,那是经验教学。

二、怎么教

1.抓准文眼式

“文眼”即是片言居要在散文中的一种用法,是文本中最精彩传神的一句或两句。鉴赏散文,要全力找到能揭示全篇旨趣、有画龙点睛妙用的词语或句子。抓准文眼,可以很好地领会作者为文的缘由与目的。在教学时抓住文眼为突破口,可以指导学生深刻领会作品的思想内涵。

对杨绛先生的《老王》,公认的文眼“那是一个幸运的人对一个不幸者的愧怍。”为什么杨绛先生每当想起老王,总是心生“愧怍”呢?一位特级教师这样施教:围绕“愧怍”,展开三重关系探究:“我与老王”“老王和其他车夫们”“车夫们和我”.“我”和老王是经济上的关照,心灵上却相隔甚远;老王和其他车夫们是同行与不同道;车夫们和我是欺负与防范。通过三组人物关系的梳理,我们发现杨绛先生着墨是理性的,她理性冷静地审视着自己和老王乃至整个社会,“愧怍”不仅仅是杨绛一个小“我”,每一个比老王相对幸运的人都应该“愧怍”:面对老王的不幸,人们做了些什么?应该怎么做?这应该是杨绛先生在《老王》中“愧怍”的真正内涵吧!正确把握文眼,才生成了充满张力与深度的好课。

2.独具慧眼式

很多文章没有文眼,读起来似乎平平淡淡,但细细一读,结合教学内容,灵机一动,突破重难点的招数便了然于胸了。这需要练就一双慧眼,依据文本,捕捉到文本中或潜藏于文本里的关键。

《春酒》是一篇很经典的美文,语言质朴明了,情感蕴藉深厚。品读母亲,一般教师习惯碎问,课堂缺乏整体美感。

著名特级教师赵群筠老师执教《春酒》这样提问。

师:“请同学们从文中找到一句话,它最能形容母亲这一形象。”

(很快,学生找到了)

生:“鞋差分、衣差寸,分分寸寸要留神。”

师:请你慢慢品读文章,划出能体现母亲讲究“分寸”的词语或句子。做好批注。

赵老师在母亲众多品性中抓住了“分寸”二字,可谓智慧之极。母亲讲“分寸”,处事讲分寸,为人讲分寸,教导孩子讲分寸,在这“分寸”之间隐射的是教师对文本的灵活处理功力。有价值的提问,课堂环节清晰,学生思考充分,课堂是在理性而诗意的学习实践活动中进行的。

胡适的《我的母亲》里,母亲是集中了当时女性的诸多美德,怎样避免零碎的解读,青年优秀教师劳佳瑜这样处理:她抓住了母亲的“容忍”和母亲的“不容忍”展开课堂教学,整个课堂问题集中,哪些地方看出母亲能“容”能“忍”,哪些地方看出母亲不“容”不“忍”?思维密度高,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中分享学习成果。

3.拓展助读式

文学批评家葛红兵说:“小说这东西,人人都能读,但是,要真的读出点韵味,却又是非常之难,作家真要说的话,是从字缝里渗出来的。”小说如此,散文亦然。读语言,需细细品味,这个阅读能力要求很高,学生会畏难,学生一畏难,很多教师便采取“拉”“牵”“推”甚至“替代”来解决问题,教学过程碎片化,学习体验缺乏完整性。

其实,不妨在课前多读作者的相关文章、相关作品、相关作品的解读与评论等,积累一些对解读课文,引领学生起到很好导引性作用的材料。在课堂恰当的时机呈现,还学生一个完整的思维过程和完整的表达。文本细读的起点和重点都是语言,正如吕叔湘先生所言:“从语言出发再回到语言。”执教《端午的鸭蛋》,我进行了充分备课,阅览了不少资料,其中有一位评论家说:“汪曾祺的语言很怪,拆下来没有什么,放在一起就有点味道。”语言的美不在每一个字,每一句,而在字与字之间,句与句之间的关系。包世臣论王羲之的字,说他的字单看一个一个的字,并不觉得怎么美,甚至很不平整,但是字的各部分,字与字之间“如老翁携带幼孙,顾盼有情,痛痒相关。”汪曾祺的文学语言也是这样的。他说“我希望把散文写得平淡一点、自然一点、家常一点。”在执教汪曾祺先生的《端午的鸭蛋》一文,品读淡而有味的语言我就借用了最后一句。

(以下是课堂实录)

师:学案中有24位同学谈到,读汪曾祺先生作品很轻松,好像在聊天一样。(PPT出示“聊天”二字)请大家说说聊天给你什么感觉?可以用一个词语或句子形容。

生1:轻松。

生2:自在。

生3:快乐。

生4:都是口语。

生5:就像一个老人在跟你拉家常!(笑)

师:多么形象的表达!谢谢大家的分享。你们太厉害了,竟然说到汪老先生心坎里了。

(PPT出示“散文写得平淡一点、自然一点、家常一点。”)

师:那么就请大家默读课文,画出让你感觉像拉家常般的字、词、段,也可以从整篇文章考虑,等大家准备好了,我们一起分享,好不好?

生:好!

汪曾祺先生在《晚翠文谈新编》一书中关于探讨“随便”的结构与主题的关系时,他这样说:“我的小说似乎不讲究结构。我在一篇谈小说的短文中,说结构的原则是:随便。……我后来在谈结构的前面加了一句话:‘苦心经营的随便’。”小说结构是“随便”的,散文亦如此,但都是苦心经营的“随便”.散文教学亦是如此,不经意的提问渗透的是教师苦心经营的“随便”.

4.纲举目张式

第二种类型与这种教学方式有相似之处,都需要教师的读书积累,但前者往往用在课堂衔接处,发挥桥梁作用,后者有纲举目张之功效。

优秀青年教师沈华执教小说《狗鼻子》,开篇引述:“阅读小说不能仅仅注重它的故事情节,不能只是看热闹,还应该读出人性来。”这句话不仅明确了教学目标,还明确了教学过程。形象地说,就是知道了“去哪里”,还知道了“怎么去”.这便是纲举目张之意。

散文也一样。从平时的阅读积累中找到一句与文体、文本教学内容或教学目标相契合的精彩句子。可以在教学中起到提纲挈领之功效。

《五柳先生传》是陶渊明的一篇自传散文。解读五柳先生的三个志趣“读书”“嗜酒”“著文”背后的精神实质是解读本文的关键。逐句分析,文句品读上平均使用力量,课堂如果是一亩方塘,这样的教学一定“涟漪不起”.怎样才能一石激起千层浪呢?纲举目张式教学方式,教学效果比较好。

师:陶渊明是个很有意思的文人。美学家朱光潜说过一段精辟的话。

(PPT出示)“法国小说家福楼拜认为人生理想是‘和寻常市民一样过生活,和半神人一样用心思’。渊明算是达到这一理想,他的高妙处我们不可仰攀,他的平常处我们都特别觉得亲切是‘我辈中人’。”

请大家自由朗读课文一遍,拿笔划出让你感觉亲切或不可仰攀或两者兼而有之的语句。我们一起来品读。

(5分钟时间静静地思考,圈点勾画,作批注)

语言、情感是散文的根,也是散文的源。语言不是孤立存在的,情感也不是支离破碎的,它的体会、领悟、鉴赏,都需要完整的独立思考的时间,同样也需要教师耐心等待,被动的“推”“拉”“牵”“引”式的教学是陈旧的。

诚如余映潮先生所言:“课堂阅读教学的琐碎提问,是从小学到高中的教学痼疾;几乎没有语文教师能够避免这种顽症带来的影响,似乎只有不断地提问才能推进教学。”大师之言可谓一语即中,入木三分。碎问是痼疾,是陈旧的讲课习惯,要克服碎问,使教学从感性走向理性,实现“经验教学”走向“有效教学”,路还很长,但至少我们已在路上。

作者简介:金林娟,1979年3月出生,女,浙江绍兴,职称:中学语文一级教师,硕士,研究方向:语文教育。

篇3:中学语文个性化教学论文

一、高中语文阅读教学实施个性化教学的必要性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为高中语文教育教学的改革发展创造了良好的内外环境。以“生本”理念为指导下的高中语文阅读教学,更加强调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尊重学生的个性、迎合新课改的教学要求,都是新时期下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的改革要点。因此,高中语文阅读教学实施个性化教学有着显著的现实必要性,并集中体现在:

(一)“生本”理念的践行依托于个性化教学的实施

在传统教学理念的束缚之下,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相对比较僵化。以教师为主、学生为辅的教学理念,弱化了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定位,转而以被迫的学习状态融入到阅读教学中来。因此,在新课程改革的大背景之下,“生本”理念的践行需要个性化教学的实施。一方面,个性化教学尊重了学生的个性化发展特点,让学生在开放的教学形态之下更好地自主学习与探究;另一方面,个性化教学转变了传统单一的教学模式,转而以多样化的教学形态,优化与调整阅读教学,这是新时期下高中语文阅读教学改革发展的内部需求。语文阅读教学强调师生之间的良性沟通,逐步建立起和谐、平等的师生关系,让学生在个性化教学中,自主学习、大胆探究,实现有效语文阅读教学的构建。

(二)个性化教学有助于阅读个性化的培育

阅读教学是高中语文教学重要环节,阅读个性化的培育是新课改下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的改革需求。学生作为阅读的主体,个性化行为的培育,有助于引导学生逐步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提高阅读学习的有效性。阅读的本质就是学生个性化行为的过程,依托个性化教学强化了阅读教学的开展,让学生在习得阅读的技能。阅读是一个过程,是学生与读者情感共鸣的过程,更是学生收获启迪、领悟哲理的重要窗口。学生置身于作品之中,以自己的生活经验以及自己的感官去品味、体验之时,作品的情感表达都将在个性化阅读中更加彰显。因此,个性化阅读是阅读教学本质性的体现,也是培育学生阅读个性化的重要需求。

二、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个性化教学的策略

高中语文阅读个性化教学的构建,是高中语文阅读教学“谋发展、求创新”的重要举措。如何实现个性化教学关键在于转变教学观念,以“生本”理念作为教学的指导理念,不断地夯实学生的主体地位、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创设自由的交流氛围等,这些都是高中语文阅读个性化教学实现的'有效途径。

(一)践行“生本”理念,夯实学生的主体地位

在传统的思想观念之下,教师是教学的主体,填鸭式教学的组织开展,削弱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不利于有效阅读教学的构建。新课程改革强调高中语文语文教学践行“生本”理念,让学生成为阅读的主人,而非教师教学的跟随者和被动者。一方面,教师要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促进阅读主体以积极向上的学习情感,投入到阅读学习中来;另一方面,高中生处于个性发展的特殊期,学生阅读兴趣的激发、阅读技巧的培养,都强调“生本”理念作为依托。因此,在笔者看来,践行“生本”理念的践行,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教师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要引导学生自主选择阅读任务。个性化阅读教学呈现出开放的教学形态,这就需要教师转变教学角色,以学生学习促进者的身份,引导学生自主选择阅读任务。也就是说,教师应从每一位学生个性出发,在尊重学生学习意见的同时,让学生在自由、开放的学习空间,以创新性的学习形态完成阅读任务,并在阅读中夯实学生的主体地位。

2.教师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要引导学生自主取舍阅读对象。学生是阅读的主体,教师在课堂教学的组织中,要为学生创造自由活动的空间和实践,让学生在轻松的学习氛围之中,自主取舍学习对象,最大程度地发挥自我潜能,这是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的重要手段。例如,在《故都的秋》的课时教学中,笔者让学生选定自己喜欢的图画,对郁达夫笔下的“故都秋天的七幅图画”进行品味,并通过分组讨论学习,强化学生自主学习的有效性,营造课堂教学氛围。

3.教师是教学的发展者,要引导学生自主选择学习方式。学生个体存在差异性,不同的学习能力、不同的兴趣爱好,都集中体现出学生的不同个性。因此,教师作为教学的发展者,有效教学的构建应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让学生自主选择学习的方式,以最佳的学习状态投入到学习中来。

(二)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强化阅读个性化培育

个性化阅读教学的实现,要尊重学生的主体感受。学生独特的阅读感受正是个性化的集中体现。学生“出格”的思想表达,在一定程度上是学生个体不同的理解,教师理应以欣喜、宽容的形态去接受和包容。课堂教学是师生之间、生生之间互动交流的平台,学生的奇思妙想促生了学生表达自己思想的欲望,教师要善于引导与鼓励,让学生个性潜能的张扬有呈现的空间。在笔者看来,学生个性化阅读行为的形成,是一个过程,需要教师思想观念的转变,也需要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支撑个性化教学的开展。首先,学生的态度需要关注,教师不应摆出一副高高在上的姿态,而是要以相互尊重、平等的师生关系,与学生进行沟通交流。阅读教学中没有标准答案、没有教师的“垄断权”,更多的是学生自主学习的思想表达以及积极向上的学习态度;其次,教师要转变“一言堂”的教学模式,引入“容错”的评价理念,理解并尊重学生出现的差错,也要在教学中积极引导学生自我意见的表达,并创造空间让学生实践自己的设想。教学不是灌溉式的知识传输,而应强化情感上的交流、思想上的碰撞。

(三)创设自由的交流氛围,促使学生的个性思维和品质得到充分发展

个性化阅读教学的实现,强调良好教学氛围的创造,以支撑阅读教学的有效构建。中学生处于个性发展的特殊期,心智水平、认知经验等,都受到一定的限制。在个性化阅读行为中,所形成的错误看法,是无法避免的。因此,教师应积极创设自由的交流氛围,让学生在课堂上以和谐、轻松的心境与老师、与同学进行讨论交流,进而提高个性化阅读教学的有效性。

篇4:学科论文:鼓励自由表达培养个性习作

学科论文:鼓励自由表达培养个性习作

《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语文教学大纲》(试用修订版)在关于习作中指出:要引导学生写熟悉的人、事、景物,做到说真话,表达真情实感,不说假话空话。依据大纲要求,我认为当前小学作文教学改革,应从淡化文体训练、鼓励学生自由表达入手,培养个性化习作。

一.拓展空间,积累丰富多彩的好素材

鲁迅先生说:必须如蜜蜂一样,采过许多花,才能酿出蜜来。学生作文是否有创意,取决于他们知识面的宽窄,生活经历是否丰富。因此,我们认为拓展作文素质的积累空间是决定学生自由表达的重要基础。

1.让学生走进生活

叶圣陶在《作文论》中说:作文这件事离不开生活,生活充实到什么程度,才会做成什么文字。所以论到根本,除了不间断地向着求充实的路走去,更没有可靠的预备方法。这句话深刻地指出了生活积累对于写作是多么的重要。为了让学生说真话、写真事,我们平时要注意丰富学生的生活,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留心观察、积累生活素质的习惯。这样,学生作文时就有话可说,有材料可写。

2.让学生走进大自然

大自然中有许多可写的东西,但如果不留心观察,就会视而不见,听而不闻,许多值得写的内容就会擦肩而过。因此,我们要引导学生走进大自然,让他们置身于大自然中去玩赏,在玩赏中观察,从中获得感性真知,从而他们会写出你意想不到的东西。

3.让学生走进书籍

读书,是知识的重要来源,也是作文内容的重要来源。学生通过阅读适合他们的各种书籍,无论是诗歌、寓言、童话,还是小说;无论是古代的,还是近代的;无论是文学读物,还是科学读物;也无论是中国作品,还是外国作品。阅读的内容和范围越广泛,他们的视野越宽,知识面越广,积累的作文素材也越多。这样,作文时学生的表达也就越丰富。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只有不断地充电,学生的作文才不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二.解放心灵,掏出内心深处的真心话

解放心灵,就离不开营造宽松自由的氛围。教师要在教学过程中为学生创造更多的展示自我、表现自我的机会。

然而,当前封闭式的作文教学和无端地设置各种条条框框的作文训练,这些无形的绳索捆绑了学生的自由心灵,无法让学生的智慧之蕾盛开、生命之花怒放,严重挫伤了学生的写作兴趣,制约了作文水平的提高。不难看出,现在的小学生作文的程式化、成人化、政治化现象相当普遍,而反映少年儿童的童心、童真、童趣、童韵的作品却廖若辰星。

因此,要使学生在习作中敞开心扉,做到如老舍先生所说的那样:写从心里掏出来的真心话。最重要的就是要解放孩子的心灵,使他们幼小的心灵从种种禁锢中解脱出来,在作文时无所顾忌,真正做到心里怎么想,笔下就怎么写,无所不言。这就要求教师切实转变观念,充分地尊重和信任学生,平等地对待学生,和学生开展心灵对话,努力消除学生对作文的种种恐惧,营造一个宽松、和谐、民主的教学氛围,营造一个让学生能在习作中畅所欲言的`环境。

三.开拓思想,展现实实在在的真感觉。

解放心灵,营造学生畅所欲言的环境,在具体的作文指导过程中还应赋予学生作文时思想感情上的自由。让学生写自己眼中看到的、耳中听到的、心中想到的,说真话、吐真情,用自己的语言,写自己想写的。

有这么一个教例:老师让学生写一篇《我的爸爸》的作文。在写作中,学生大多写爸爸是某一方面的工作能手,这样写当然好。但有一个学生却写他不喜欢爸爸,他觉得爸爸脾气粗暴,不是个好爸爸。结果,老师觉得这样的作文不好,我却认为这个学生的思维与众不同,有独创性,说出了自己内心的真心话,写出了自己的真感觉。

长期以来,我们的教学追求的答案的唯一性,思维的同一性,扼杀了学生的个性发挥与思维发展。翻开一份份作文总有种千人一面的感觉,无论是形式上、内容上,甚至遣词造句都有相似之处。似乎是同一种思想,同一种感情,同一种声音,比如写同学的几乎是帮助解决难题或下雨天送我回家等。其中很少有自己的真感觉。要改变这种情况,就得真正给予学生思想感情上的自由,让初学写作的学生敢想敢说,能大胆地把生活的体验反映在自己的作文中,写真人记真事,说自己想说的话,抒发自己想抒发的情,这样才能在他们的习作中找回实实在在的真感觉。

四、随心所欲,写出富有个性的真性情

我们提倡学生写放胆文。所谓放胆文就是让学生放开胆量去写作文,事情是怎么样就怎么写,怎么想的就怎么表达,要求说出真心话、描述真感觉、表达真性情。作文时要使学生的身心获得真正的自由,允许学生自由倾吐、无拘无束,甚至随心所欲。具体做法:

1、命题要自主

以往受作文命题的限制,学生往往需要应付基础训练上的作文命题,违心地述说着苍白无力的话语,真正精彩纷呈的生活却被埋没了。我尝试不出题目,不定框框,鼓励学生用心诉说,于是学生的笔下处处闪耀着生活的光彩。从调查的结果看,学生愿意写、乐于写,习作中流露出的孩子气、童稚语随处可见。广大教师认为,自主命题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倾吐环境。

2.题材要真实

题材要面向全体学生,面向生活实际。学生之所以会说假话空话,一个主要的原因是脱离了生活实际。题材要真实就要求学生写生活中的真人真事,这两个真非常重要,我们说的自由表达正是以这两个真为基础的,离开它们自由和个性就成为空谈了。

3.表达要一气呵成

小学生习作在表达形式上往往有许多人为的壁垒。只要稍稍翻一翻各种作文指导类书籍,就会发现这些书内容都是些怎样开头、怎样过渡、如何照应;或是审题五法、立意六招、选材七条、布局八要,这些本身并没有错。但是过多的条条框框、规矩法则,使学生作文处处受约束、时时受限制,无从下笔。即使作文写好了,也常常是已经模式化的作文了。

总之,我们应倡导小学生习作从思想到感情,从内容到形式,都放开手脚,自由作文。只有这样,学生作文时才会真正做到自由表达,也才会表现出真情实感和独特的个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