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几减2教学设计

夏末橘橘冰 分享 时间: 收藏本文

【简介】感谢网友“夏末橘橘冰”参与投稿,下面小编给大家整理的十几减2教学设计(共20篇),欢迎阅读!

篇1:《十几减5、4、3、2》教学设计

王吉丽

设计意图:

学生通过练习,进一步理解、掌握破十法、连减法和相加法,同时允许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进行计算。通过学生的观察、比较、交流,使学生能够将对算理的理解上升为掌握为十几减5、4、3、2的计算方法。“思考题”和“数学游戏”的设计,旨在通过生动有趣的方式,组织学生练习20以内的退位减法,并初步感受差相等的两个减法算式之间的关系,对所学的减法算式进行简单地整理。

教学目标

1.让学生通过多种方法进行十几减5、4、3、2的退位减法计算,使学生学会自主地选择计算方法,独立正确、熟练地进行计算。

2. 使学生进一步感知加减法之间的联系,数学并乐意运用“想加算减”的'计算方法,促进计算能力的提高。

3.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归纳、推理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1.掌握十几减5、4、3、2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能熟练地进行正确计算。

2. 难点:灵活运用十几减几的口算方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师:前面同学们学习了8加几,9加几,十几减9,十几减8、7、6的计算,老师这里有几道口算题来看看大家掌握的怎么样,你们愿意接受挑战吗?

出示口算提卡,学生快速抢答。

9+4=    8+5=    9+3=    7+6=     6+8=

11-9=   16-8=   13-7=   10-4=    4+8=

11-7=  12-8=   15-6=   10-7=    2+9=

说一说你是怎么算的。(教师通过学生说的总结方法,相加法、破十法、连减法)

二、探究新知。

师:通过同学们的计算老师相信大部分同学都已经掌握了以前学过的知识,那么下面看一下17页例4中的几道题,你们会吗?(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计算)看谁坐得端正。看完要仔细检查每一道算式看看自己有没有马虎的地方,不能会做就大意。

12-5=・    11-4=

12-4=・    11-3=

12-3=・    11-2=

学生汇报。(相加法、破十法、连减法)

破十法:把12分成10和2,10减去5等于5,5再加上2等于7,也就是12-5=7。

连减法:把5分成2和3,12减去2等于10,10再减去3等于7,也就是12-5=7。

想加法:因为5+7=12,所以12-5=7。

(注:有学生能计算出结果,但方法名称弄混了。这里重点又强调各个方法的计算过程。)

师:你们真了不起,想出了这么多的计算方法,那么在以后遇到这种类型的题你们就可以用任何一种方法进行计算了。

三、巩固训练

1.师:接下来同学们来做一下17页的做一做中的题,看谁做的又快又好,做题的时候注意写字姿势要端正。(根据学生做题情况可以找几个写地好或者写错的给学生展示。看做题情况,如果做的情况不好可以让学生再做18页第二题。)

5+(    )=13      4+(   )=13     5+(    )=14

5+ (     )=11    13-5=(     )・  13-4=(    )

14-5=(     )    11-5=(     )

同学们几乎都算完了,下面老师把几个同学完成的作业拿到展示台上,其他同学看看有什么长处值得我们学习,有什么不足是以后需要注意的。

2. 17页的思考题。

先引导学生分析已知算式的特点,观察第一组相等的算式是:15-6=9,17-8=9,所以15-6=17-8.规律是15-6中,6比5大1,17-8中,8比7大1,被减数中的个位比减数小1,他们的差就是10-1=9,每个算式的得数是9.(被减数和减数同时增加几或减少几,得数不变)再根据要求填一填。这里可以先让一名成绩好的学生回答举个例子,这样不会的学生可能也容易答出。

1 5-  6 =  1  7 C 8

(  )( )-(  )=(  )( )-(  )

(  )( )-(  )=(  )( )-(  )

(这里对于基础不好的学生不用特别要求,不要求全班学生都会,在班级学生几乎全接受之后,教师可以再写几组这样的算式。理由12-5=13-6)

四、数学游戏

同学们掌握的都不错,接下来咱们来玩一个游戏,老师手里有很多卡片,卡片上面有很多算式,而教室的前面有很多椅子,椅子上面有数字,一会老师把卡片发给一些同学,这些同学需要把这些卡片准确地送回家。谁想参加?有行动告诉我。(提醒学生注意坐姿)

13-6=    15-7=   15-5=    14-6=

13-7=    19-9=   18-6=    11-5=

14-8=    16-4=   12-5=    13-6=

17-9=    15-7=   16-9=    13-5=

12-4=    13-3=   11-4=    11-3=

4    6    3   9    8    7   5   10

(注:因为没有多余的椅子,临时把卡片贴在了黑板上,学生根据手里的算式找到相应的结果,站在结果的前面。这里的算式没有结果是5的,作为混淆数据。让学生说一个结果是5的算式,看谁想的多。)

五、课堂总结

先让学生总结本课时所学的内容,谈谈感想及收获,教师再进行全课总结。

(在遇到十几减5、4、3、2的时候我会利用破十法、连减法和想加法来解决这些问题。而且在做题时一定要仔细地做每一道题。)

板书设计:

十几减5、4、3、2

12-5=・    11-4=

12-4=・    11-3=

12-3=・    11-2=

教后反思:

学生在做完“做一做”后,可以让学生做练习题,直接做思考题学生接受能力差,新学的知识掌握地不牢固。思考题可以在练习后作为一个游戏来做。因为题难,让学生当成一个挑战。在课堂中做学生不会或者不容易接受的题会耽误整个课堂进度。在整个课堂中,基础不好的学生因马虎算错题,可以重点去教一种方法进行计算,保证正确率。

篇2:《十几减5、4、3、2》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学生初步学会计算十几减5、4、3、2。

2、使学生通过练习,进一步理解计算退位减法的思考方法。

3、培养学生仔细观察的良好学习习惯以及知识迁移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1.初步掌握十几减5、4、3、2的退位减法的思维过程。

2.掌握“破十法”。

教具学具:

3捆小棒、口算卡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口算

11-8 14-6 13-8 15-6

11-7 17-9 12-7 16-8

2.看卡片,说出( )里应填多少。

3十( )=12 5十( )=13

2十( )=11 5十( )=14

4十( )=12 4十( )=13

3.12—6=6,说一说想的`过程。

二、新授

出示例4。(12-5)

(1)独立计算,指名板演。

(2)谈一谈你是怎样算的(可以小组讨论):

想加算减:5+7=12 12-5=7

破十法:连减法:

(3)小结。

12-5=7有3种算法,分别是想加算减、破十法、连减法。与我们之前学过的十几减几算法是一致的。在计算时,选用你喜欢的方法进行计算。

(4)用你喜欢的方法计算“11-4= ”“12-3= ”“11-2= ”。

三、巩固练习

1.完成P17页的“做一做”7

让学生口算,全班集体订正,个别题目让学生说说思考过程。

2.做一做思考题。

3、完成练习四的第2题。

四、作业:

1.口算。

11-5= 12-5= 13-5= 14-5=

11-4= 12-4= 13-4= 14-4=

11-2= 11-3= 11-8= 11-7=

2.连一连。

12-7 11-3

11-2 13-8

15-8 13-4

16-8 11-4

篇3:十几减9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苏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数学一年级(上册)第十二单元《加和减(二)》中第二课时的内容。

教学目标:

1.经历从日常生活过程中抽象数的过程,了解加减法的关系,掌握十几减9的运算技能。

2.能用生活经验解决问题,并初步学会表达解决十几减9这一数学问题的大致过程。

3.在解决问题过程中,能进行简单的、有条理的思考。

4.在学生交流合作的过程中,了解同一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解决方法。

5.在他人的鼓励帮助下,能克服在数学活动中遇到的某些困难,获得成功的体验,有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流程:

一、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故事导入:春天到了,天气暖洋洋的,鹦鹉弟弟一大早就挎着小篮子上街去了,走着,走着,正好白云姐姐经过,白云姐姐说:“鹦鹉弟弟,你到哪里去呀?”鹦鹉弟弟对着天空说:“白云姐姐,今天是马戏团的小丑刺猬哥哥过生日,我去给小刺猬买礼物呢!”说完,就继续往前走,鹦鹉弟弟来到水果超市,看到又大又红的苹果,开心极了,就对蓝猫先生说:“蓝猫先生,我想买一些苹果。”蓝猫先生说:“可爱的鹦鹉,我只剩下一箱苹果和这3个苹果了。你想买几个苹果呀!”鹦鹉弟弟说:“蓝猫先生,我想买9个苹果。”(教师边讲故事,边演示故事情节)

故事讲到这儿,教师引导学生回答:(1)请小朋友想一想,一箱苹果再加3个苹果,蓝猫先生一共有几个苹果?(2)蓝猫先生有13个苹果,鹦鹉弟弟买了9个苹果,求还剩多少个苹果?算式怎样列?

学生回答,教师板书:13-9

继续提问:那么13-9等于几呢?该怎样计算呢?

[评析:教师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与童话世界出发,选择学生身边的“买苹果”一事,创设了一个问题情境,让学生凭着日常生活中对买苹果的一些生活经验,带着问题,从不同的角度去探索,去寻找解决问题的好方法,逐步产生学习数学的愿望和兴趣。]

二、主动探索知识。体会形成过程

第一层次:个体操作,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

1.学生操作:先摆10个苹果,再摆3个苹果。

2.教师提问:在13个苹果中去掉9个苹果,该怎么算呢?你能为蓝猫先生想想办法吗?看谁想的方法最多。

3.学生独立开始动手操作。

[评析:使每个学生有了较明确的操作目的,主动参与到课堂的学习活动中,尽量让每位学生动脑思考,动手操作,让学生在自己的操作实践活动中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发现13减9的'计算方法,逐步培养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独立思考的能力。]

第二层次:同桌交流,不断完善自己的方法。

同桌开始交流,边操作边说出13个苹果中减去9个的操作过程。

[评析:这一层次的设计,教师为学生提供了交流的机会,使学生在同桌的交流中不断完善自己的方法。]

第三层次:师生交流,寻求各种解决方法。

教师提问:你为蓝猫先生想了一个什么好办法呢?

谁愿意把你的想法说给大家听一听呢?(边说边演示)

此时,学生感情投入,积极性很高,教师抓住机会,指几名学生回答,让学生边说边演示操作过程,若学生操作过程说得不完整,教师可作引导。

在学生的回答中可能出现以下几种想法:

想法一:从13个苹果里一个一个地去减,1、2、3……9,最后还剩4个。

此时,教师提问:(1)从13个苹果里一个一个地去减,那么13-9等于几?(板书 13-9=4);(2)哪些小朋友的想法是和这位小朋友的想法一样呢?(学生反馈)还有哪些小朋友不是这样想的?那么你们又是怎样想的呢?谁想来说说?

想法二:先从10个苹果里减去9个苹果,还剩1个苹果,再把1个苹果和箱子外面的3个苹果合起来是4个苹果。

教师引导:原来你是这样想的,那你能告诉大家,把13个苹果分成几个和几个?也就是把13分成几和几?

(10和3),板书: 13-9=4

/\

10 3

先算几减几呢?再算几加几呢?完成板书: 13-9=4

/\

10 3

那么13-9等于几?

老师了解一下,有哪些学生是用这种方法算的,教师给予鼓励性的评价。

教师小结:小朋友的想法很好,从13个苹果中减去9个苹果,可以先从10个苹果中减去9个苹果,还剩1个,再把1个苹果和箱子外面的3个苹果合起来是4个苹果,所以13-9可以这样想,把13分成10和3,先算10-9=1,再算1+3=4(边说边演示)。

想法三:箱子外面有3个苹果,因此先减去3个苹果,然后减去箱子里面6个苹果,这样一共减去9个苹果,最后还剩4个苹果。

教师引导:你真聪明,你的想法很特别,老师喜欢,你是先减去3个苹果,再减去6个苹果,那你们猜猜看,这是把9个苹果分成几个和几个?

也就是把9分成几和几?(3和6)板书:

13 - 9 =4

/\

3 6

为什么要把9分成3和6呢?

先算什么?再算什么?那么13-9等于几呢?完成板书:

13 - 9 =4

/\

3 6

想法四:把13个苹果分成9个苹果和4个苹果,因为9个苹果和4个苹果是13个苹果,所以13个苹果减去9个苹果等于4个苹果。

教师引导:你的想象力真好,小朋友你们知道吗?他在计算13减9的时候,想了一个什么算式呢?(加法算式)

能说一说是哪一个加法算式吗?(9+4=13)

因为9+4=13,所以你就想到了什么?(13-9=4)

教师小结:因为9+4=13,所以13-9=4。

刚才,小朋友为蓝猫先生想出了好多办法,我们在计算 13减9等于几时,可以一个一个地减,也可以把13分成10和3,10-9=1,1+3=4;也可以把9分成3和6,13-3=10,10-6= 4;还可以这样算,9+4=13,13-9=4(接着板书,小结)。当然,方法还有许多种,课后可以相互讨论,看看谁还可以想出其他方法。

在这几种方法中,你最喜欢哪一种方法呢?

[评析:教师找准了教学的重难点,运用师生共同讨论、交流的形式,引导学生各自发表独特的见解,引导学生把各自的生活经验转化为数学问题,让学生初步感受数学和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在交流中,学生不仅理清了知识的结构,而且提出了不同的计算13-9的方法。在交流中,学生思维积极,思路开阔,互相启发,互相激励,共同完善,学生真正成了学习的主人。]

第四层次: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解决数学问题。

1.出示12-9=□ 16-9=□

要求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计算。

指名学生说一说你是怎样算的?(引导说出不同算法)

在此,教师有意识地找原来用第一种方法计算的小朋友来说一说,你是怎样算的?现在为什么不用第一种方法计算了?

[评析:培养学生在敢于发表自己的观念的同时,能尊重和理解他人的见解,并能从交流中获益。]

2.口算(出示演示题),直接说得数。

11-9= 14-9= 18-9= 15-9= 17-9=

学生口算后,引导观察:14-9= 12-9= 16-9= 11-9= 18-9= 15-9= 17-9=

你有什么发现吗?

当学生发现第一个数都是十几,减去的数都是9时,揭示课题:十几减9。

[评析:在这里学生已能够运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来计算十几减9的减法了,然后引导观察,后揭示课题,真是水到渠成。另外,由于学生生活背景和思考角度不同,所使用的方法自然是多样的,因此,教师尊重学生的想法,引导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计算,鼓励学生独立思考,提倡计算方法的多样化,这样不仅可以帮助教师了解不同学生的学习特点,而且有助于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

三、巩固深化,掌握数学知识和技能

继续以故事引入:聪明的鹦鹉弟弟穿过树林,来到小丑哥哥的家,小丑哥哥家热闹极了,熊猫买了许多蛋糕,小山羊买了许多黄瓜,前来祝贺。那么到底熊猫买了多少蛋糕呢?小山羊买了多少黄瓜呢?我们一起来算一算。

1.出示“想想做做”第1题。

指名说图意,列式计算。

这一练习先引导学生看图、讨论、体会、交流算法,可以利用加法写得数。

2.小狗买了许多汉堡包,真奇妙,汉堡包上面有奶油制成的题目呢!

小朋友,你们有信心完成吗?

出示“想想做做”第2题。

这一练习让学生在计算、比较的基础上,进一步认识“想加算减”的方法,但不强求统一算法。

3.小松鼠和公鸡正在玩卡片游戏呢。

小朋友,你们喜欢做游戏吗?那好,我们和小松鼠、公鸡一起来做游戏。

出示“想想做做”第3题。

(1)同桌小朋友,一人移动卡片9,一人计算,然后交换。

(2)集体算一遍。

[评析:这一游戏,一方面能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兴趣,调控课堂气氛,使课堂气氛充满活力,另一方面,使学生在游戏中巩固新知。

4.海洋上的金鱼也来凑热闹了。

出示“想想做做”第4题。

这一练习让学生比较每道题的相同和不同,感知相互间的某种联系,体会可以用相邻的算式推算得数。

5.小丑哥哥捧着生日蛋糕走了出来,小动物一起唱起了生日歌。

小朋友,我们也唱起来吧,一起祝小丑哥哥生日快乐。

师生同唱生日歌。唱完后,让学生同桌说一说题意,互相交流和启发。

[评析:这一练习为后面学习简单应用题作了铺垫。这一层次的设计生动有趣,富有情趣,练习形式多样,层次分明,步步深入,把全课教学推向了一个新的高潮。

四、引导总结,培养学生发散思维能力

1.先让学生总结本课所学内容,谈感想及收获,教师再进行全课总结。

2.如果鹦鹉弟弟买了8个,那么还剩几个呢?你能运用今天的知识来解决吗?

[评析:教师引导学生自己先进行课堂小结。有助于知识的巩固和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通过学习归纳本课内容,使学生更清楚地认识到今天到底学什么。通过谈感想,谈收获,使学生间互相补充,共同完善,有利于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

篇4:十几减9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十几减9

总课时数:

授课时间: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学会计算十几减9。

2.培养学生初步的抽思象教学过程

维能力。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口算。

9十39十79十49十6

9十99十29十59十8

2.在括号里填上适当的数。

? 9十=129十()=13

9十()=149十()=15

9十()=169十()=17

二、新授

1.出示教科书P10的图。

引导学生看图,提问:谁能说一说这幅图的意思?(有15个气球,买了9个,还有几个?)

想一想,用什么方法计算?该怎样列式?学生思考回答后,教师板书:15—9=

提问:如果没有图,要算15减9等于几,该怎样想?

(学生以四人为一小组,互相商量。教师可提示学生联系旧知识进行计算。)

学生汇报讨论结果,可能有以下几种情况:

(1)9加6得15,15减9等于65

(2)15可以分成9和6,15减9等于6;

(3)10减9等于1,l加5等于6;

(4)15减5等于10,再减4等于6。

教师对学生的不同想法,应及时给予表扬,鼓励学生多动脑筋多思考。进一步提问:这么多的想法都

是对的,那么你觉得哪一种方法又快又好呢?(鼓励学生用想加算减的方法:想9加几得15,15减9得6)同时板书得数“6”。

2.小朋友玩套圈游戏,投了14个圈,有9个没套中,套中了几个?

提问:

(1)要求套中了几个,该怎样列式?(学生回答后,教师板书:14—9=)

(2)得多少?怎样想的?教师板书得数“5”。

3.小结:今天我们学习的是什么内容?(十几减9)教师板书课题。

该怎样计算这些题目呢?教师指题,引导学生总结出想加算减的方法,同时也鼓励学生可选择自己喜爱的方法进行计算。

三、巩固练习

1.完成教科书P10“做一做”第1题。

让学生在桌子上用小棒摆一摆,边操作边小声地说想的过程。然后指名说,再在方框里填上数。

2.完成教科书P10“做一做”第2题。

学生独立完成,再集体订正。

3.完成教科书P10“做一做”第3题。

学生先独立完成,再任指几题,让学生说一说最喜欢用什么方法计算。

四、课堂练习

l.完成教科书P11练习二第1、2题。

2.布置作业。

板书设计:

作业设计:

课后记:

篇5:十几减9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苏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一年级(下册)第1~2页。

教学目标

1. 经历从现实情境中提出问题、探索算法的过程,理解十几减9的口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2. 在观察、操作、比较、合作交流等活动中,体验算法多样化,发展思维的灵活性。

3. 在参与探索与交流活动的过程中,获得成功的体验,感受与同伴合作的快乐。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谈话:老师跟大家讲个故事,想听吗?一个星期天的上午,(课件出示小兔和妈妈对话的场景)小兔对妈妈说:“妈妈,今天是星期天,我想到集市上去买点东西。好吗?”妈妈说:“好的,买了东西早点回来。”(课件出示例题情境中小猴卖桃图)集市上可热闹了。瞧,一只小猴在卖桃呢,多么鲜美的桃子啊!(把例题情境图出完整)小兔看到这么多又大又红的桃子,心想买点桃子回去吧。

提问:请小朋友仔细观察,从图中你知道了什么?你能提出什么问题?

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说图意,并提出“还剩多少个”的问题。

提问:怎样求还剩几个桃呢?你会列式吗?(根据学生回答,板书:13 - 9)

揭示课题:像这样(指“13 - 9”)十几减9的算式应该怎样计算呢?这就是我们今天要研究的.问题。(板书课题:十几减9)

二、自主探究,确认算法

1. 自主探究。

谈话:你有办法算出13 - 9等于几吗?先想一想可以怎样算,并按自己的想法算一算;再把你的算法和小组内的小朋友说一说。

学生自主活动,教师参与学生的活动,并对计算有困难的学生作适当指导。

2. 交流算法。

反馈:谁来向大家介绍你是怎样算的,怎样想的?

学生交流自己的算法时,根据需要让学生边说边用学具摆一摆。教师及时用课件再演示,相机板书。

学生可能用下面的几种方法计算:

(1) 一个一个地减;(2) 先从10个里去掉9个,再把剩下的1个和另外的3个合起来;(3) 先去掉3个,再去掉6个;(4) 想9加几得13;(5)先从13中去掉10,再用多减的1与3合起来……

3. 比较算法。

谈话:小朋友真爱动脑筋,想出了这么多计算13 - 9的方法。请小朋友比较这些不同的算法,看看你比较喜欢哪 一种?把你最喜欢的方法和同桌的小朋友互相说一说。

反馈:你喜欢哪种算法?能说说为什么喜欢这种算法吗?

4. 教学“试一试”。

出示: 12 - 9 = □

16 - 9 = □

谈话:这里还有两道十几减9的算式,你能用自己喜欢的方法算一算吗?先自己算一算,再和小组内的小朋友说一说你是怎样算的。

学生活动后,让学生说一说自己是怎样算的。

篇6:《十几减7》教学设计

《十几减7》教学设计

详细介绍:

教案示例一

课题:十几减7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学会运用加、减法的关系,正确计算十几减7.

2.培养学生初步的迁移、类推能力.

3.培养学生动手、动口、动脑的协调性.

教学重点

使学生掌握十几减7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进行十几减7的计算.

教学难点

掌握用加法算减法的计算方法.

教学步骤

一、铺垫孕伏【演示课件“十几减7”】

7+=117+()=13

7+()=157+()=16

二、探究新知.

1.教学例1.

(1)【继续演示课件“十几减7”】,出示例1图.

(2)启发学生说明图意.

使学生明确:从12个圆片中,去掉7个,还剩几个?

(3)启发学生回忆:十几减9、十几减8是怎样计算的?

小组讨论交流,使学生明确:十几减9、十几减8都是想加算减的.

(4)例1应该怎样想?

分组交流,并填书;教师巡视指导.

使学生明确:像十几减9、十几减8那样,十几减7,可先想7加几得十几.

12-7=□想:7加()得12,7加5得12,所以12-7=5.

(5)读算式:12-7=5.

2.【继续演示课件“十几减7”】,出示例2:11-7=□15-7=□

(1)分组交流.

(2)指导学生独立填写.

(3)订正时,读算式11-7=4,15-7=8.

3.【继续演示课件“十几减7”】,出示例3:14-7=□16-7=□13-7=□

(1)独立填写.

(2)订正时,读算式14-7=7,16-7=9,13-7=6.

三、全课小结.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十几减7的口算.

随堂练习

1.“做一做”第1题.

7+5=7+7=7+8=

12-7=14-7=15-7=

一组一组地出示,做减法时说一说都是怎样想的.

2.“做一做”第2题.

7+□=117+□=137+□=16

11-7=□13-7=□16-7=□

学生无独立填写,订正时说一说是怎样想的.

布置作业

1.

2.11-7=13-7=15-7=

12-7=14-7=16-7=

板书设计

教案示例二

课题:求另一个加数的减法应用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学会解答求另一个加数的减法应用题.

2.使学生知道简单应用题的结构和解题步骤.理解“求另一个加数的减法应用题”的数量关系,培养学生认真审题的学习习惯.

3.通过比较例4和例5两种应用题的异同点,初步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分析能力.

教学重点

求一个加数的减法应用题.

教学难点

根据数量关系灵活地选择解答方法.

教学步骤

一、铺垫孕伏【演示课件“求另一个加数的减法应用题”】

1.口算:

14-8=15-9=12-7=15-7=

7+5=13-8=7+8=11-8=

13-7=17-9=16-7=12-9=

2.

3.

(1)(2)

二、教学例4.

由复习题3(1)引出例4.可以设计情境:草地上跑来7只白兔,又跑来5只黑兔.

(1)引导学生根据情境提出问题.【继续演示课件“求另一个加数的'减法应用题”】,出示例4.

(2)正确读题.

(3)指名找出两个已知条件和一个问题.教师在原题上画批.

(4)根据条件和问题出示兔图.结合图教师提问:要求一共有多少只

两个同学互相说一说,并在练习本上列式计算出结果.请一名学生口述,教师板书.

(5)列式计算7+5=12(只).

(6)口答:一共有12只兔.

集体订正后师问:这道题为什么用加法解答?(求一共养多少只兔,就要把7只白兔和5只黑兔合起来,所以用加法解答)

2.教学例5.【继续演示课件“求另一个加数的减法应用题”】

由复习题3(2)引出例5.

(1)学生读题.

(2)指名叙述题意,说出已知条件的问题.

同时教师出示:

(3)比较例4和例5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4)教师引导学生把两幅图联系起来说明:白兔的只数加上黑兔的只数一共是12只,白兔有7只,去掉白兔,剩下的就是黑兔.

提问:求黑兔有几只,用什么方法计算?

引导学生联系减法的含义:从一个数里去掉一部分,求另一部分用减法计算.算式为12-7=5(只).

3.比较.

师:这两道应用题有哪些地方相同?哪些地方不同?

让学生充分发表意见,然后师生共同总结归纳出结果:

相同的地方是:学校养7只白兔.

不同的地方是:两个已知条件中的一个不同,问题也不同,解答方法也不同.

师:什么时候用加法解答?什么时候用减法解答?(求两数和,用加法.已知和与一个加数,求另一个加数,用减法)

三、全课小结.

请同学们汇报这节课你又学会了什么知识?

随堂练习

1.小明家有7条白金鱼,8条红金鱼,一共有多少条金鱼?

2.小明家有白金鱼和红金鱼一共15条.白金鱼有7条,红金鱼有几条?

学生独立完成,然后订正,请学生说出想的过程.

布置作业

练习三10、11

板书设计

探究活动

游戏:找朋友

游戏目的

使学生在轻松活泼的气氛中复习20以内的减法.

游戏准备

教师制作如下的数字卡和算式卡:

游戏过程

1.教师发下数字卡和算式卡.

2.游戏过程举例:拿着的同学说:“我的朋友在哪里?”,拿着卡片的同学就回答:“你的朋友在这里”,并立刻走到拿的同学身边.其它的同学一起读:10减3等于7,对对对,请上位.

十几减7

篇7:十几减九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1~2页例题、想想做做第1~5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掌握十几减9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进行计算。

2.通过对问题情境的探索,学生经历收集信息的过程,能发现并提出数学问题,并能积极提出解决问题的初步方案——列式表达。

3.学生能凭借已有经验和动手操作、交流等手段,自己得出计算十几减9的各种方法,经历十几减9退位减法的思维过程。

4.体会学习数学的意义,培养学习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重点:掌握十几减9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进行计算。

难点:理解十几减9的退位计算方法。

教具准备:

挂图,小棒,桃子图片

教学过程:

预习设计:

9+5= 9+7= 8+9= 15-5= 2+9=

9+8= 8+8= 17-7= 18-8= 19-9=

一、揭示课题,明确目标(预设3分钟)

1.交流预习作业,选择一道加法和一道减法算式说说自己在计算时是怎样思考的。

2.师:在做9+8时你是怎么想的?有没有不一样的想法?在计算17—7的时候你又是怎么想的?

3.师:如果老师将17—7变成17—9你还会解答吗?今天这堂课,我们就来学习十几减几的题目。

二、目标驱动,自主学习(预设8分钟)

1.学习例题

观察情境图。

(1)师:让我们一起去小猴贝贝的水果店看一看,有没有新鲜的桃子。

(教师出示课本第1页的主题图)

师:仔细观察,从图上你知道了哪些数学信息?

(2)学生说说图的意思,同桌交流。

师:小猴贝贝一共有13个桃子,小兔乖乖买了9个。还剩多少个?该如何列式呢?

学生列出算式。

13-9=

2.探究13-9的计算方法.

师:13-9等于几呢?请小朋友们用小棒代替桃子,摆一摆自己的思考过程。并跟同桌说说自己的想法,边说边用小棒操作。

三、全班交流,提炼建模

(预设9分钟)

1.指名上台摆一摆,边摆边说。

师:谁来向大家介绍自己的想法,其他小朋友听一听,和你的'方法一样吗?如果不一样,就比一比,谁的方法更方便?

(根据学生回答适当板书)

2.学生自由发表意见。选择合适的算法。

师:刚才同学们想出了很多的好办法帮助小猴子,这些方法中你最喜欢哪种方法呢?为什么?

3.尝试用刚才的方法计算课开始时提出的17—9的算式。说说你是怎样想的。

四、分层练习、内化提升。(预设10分钟)

1.基础练习,完成“想想做做”第1题。

(1)出示茄子先生左边的问题:先照样子摆出12根小棒,拿走9根,还剩多少根?自己动手操作并和同桌说一说自己的方法。

(2)组织交流。

(3)学生独立完成右边一题。

2.完成“想想做做”第2题。

(1)你能用三句话说说图中的意思吗?

(2)集体校对,请会算的小朋友说说自己的方法,其他小朋友跟着说一遍。

(3)独立计算,后集体交流。

(4)学生独立完成后反馈。

3.完成“想想做做”第3题。

(1)出示第3题,用你喜欢的方法计算。算完后可以跟同桌轻声交流自己的算法。

(2)组织交流。

4.完成“想想做做”第4题。

小蚂蚁也推来了一些算式请我们帮忙,自己先准备一下,边想边算,一会儿我们开火车,好吗?

学生轻声计算。

开火车。

5.完成“想想做做”第5题。

(1)学生独立完成。并看看算式的排列有什么规律。

(2)集体交流反馈。

五、当堂检测,评价反思。(预设10分钟)

1.今天学习了什么?

小结:今天,我们学习了有关十几减9的知识。在这堂课上有许多的小朋友表现得很出色。大家不仅学会了正确的列式,而且计算时方法

多样,老师觉得十分满意!

篇8:十几减9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一年级下册第10—12页,练习二第1—4题。

教学目标:

1、创设情境,让学生在已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通过观察和操作,探究十几减9的计算问题。

2、鼓励学生通过独立思考和合作交流,探究出多种计算方法,允许学生采用不同的方法进行十几减9的计算,鼓励算法多样化。

3、引导学生用自己喜欢的计算十几减9的方法解决现实问题,使学生初步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从而培养学生用数学的意识。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用自己喜欢的计算十几减9的方法解决现实问题。

教学难点:经历探究计算十几减9的思维过程。

教学难点:

1、多媒体课件;

2、一袋小棒。

学具准备:每生18根小棒。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知

1、教师用多媒体课件呈现教材第10—11页的游园活动图。游园中的聪聪和明明分别提问:同学们,这是学校游园活动的场面,从图中你看了什么?(让学生自己看图相互说一说。)

2、学生回答后教师提出:游园活动中,老师有15个气球,卖了9个,小华问:“还剩多少个气球?”

3、师:同学们,你们知道还剩多少个气球吗?相互说一说,你是怎样发现的?

4、指名回答后教师指出:刚才有的同学用数数(shǔ shù)的方法知道了还剩多少个气球,还有的.同学通过计算的方法知道了结果。下面,让我们一起来想一想这些同学是怎样计算15减9的。 二、鼓励探究、建立模型

1、学生独立用学具(小棒)操作探究15减9怎样减,教师巡回个别指导。

2、小组合作交流:相互说一说,摆一摆,告诉小组的同学我是怎样摆15减9的,我是怎样想的。

3、各小组汇报探究。(指名上演示讲解。)教师根据小组的汇报估计可以整合成以下几种方法。(板书)

4、师:同学们,你们喜欢用那种方法呢?为什么?

三、应用模型,解决问题

1、师:学生们,你们愿意用自己喜欢的活动方法到游园活动中去帮助小朋友解决猜谜语和套圈游戏中的问题吗?试试看。(多媒体呈现游园活动图,学生尝试练习,再集体小结。)

2、引导学生自学教材第12页例1,回答教材中的问题。

3、师:同学们会计算15-9和12-9了。下面,老师再带你们去看一看游园活动中云朵里藏着的问题,看哪些同学会用自己喜欢的方法帮助小鸟回自己的家。(多媒体呈现练习二第3题的内容, 学生合作完成。)

4、巩固练习,拓展新知

(1)学生独立完成教材第12页的“做一做”,教师巡回指导。

(2)学生独立完成练习第1、2、4题,再集体小结。

四、自我总结,深化新知

师:同学们,这节课我们学会的题都用什么特点?(生:被减数都是9。)出示课题:十几减9。(板书)

师:我们一起整理一下,十几减9一共有哪些数学问题。

师:今天我们主要解决了游园活动中的一些数学问题,并且学会了计算十几减9的方法。生活中还有许许多多的数学问题需要我们用数学的眼光去发现、去思考,去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让我们每天都像今天一样,快快乐乐地大家一起来发现解决问题的方法,好吗?

篇9:十几减76的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十几件7、6》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一年级下册第二单元“20以内的退位减法” 里面的一课时内容,是在学习了十几减9、8的基础上继续学习的知识;是用破十法、连减和想加算减等算法解决20以内数学问题的进一步运用。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掌握十几减9、8的题的计

算方法的基础上能利用迁移规律自主探

究十几减7、6的题的计算方法。

2、培养学生仔细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以及运用迁移规律,解决问题的能

力,同时培养学生主动探索、敢于创新的精神。

教学重点: 掌握十几减7、6的口算方法,正确地计算十几减7、6的题目。 教学难点:

能够运用多种方法进行计算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数学卡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沟通联系

出示口算卡片,让三名学生去讲台前从老师手里自主选择一张卡片,自己选择十几减8或者9,并说一说方法,说完以后让学生当一回小老师,提问一下别的同学

13-9 16-918-9 15-917-9 1 二、自

二、自主探索,学习新知

1、谜语导入

龙头凤尾宽嘴巴,金身有鳞包着它,

自由自在真逍遥,玻璃缸里能安家 。(打一动物)

出示“鱼缸内金鱼的画面。首先请学生说明看到了什么数学信息,调动学生的兴趣。学们发现原来鱼缸里边有“13条金鱼,黑的8条,红的有6条。

2、移动小黑鱼,让学生观察发生了哪些变化,并提出一个数学问题

同学们原来鱼缸里边有“13条金鱼,拿走7条,还剩些几条?

3、启发学生根据图意和要解决的问题,想想自己准备用什么方法解决。 反馈:1. 13-7=6

13-7=6

13-7=6

3 10 7+6=13

4、在老师移动小鱼的基础上让学生自主解决13-6的问题

13-6=7

13-6=7

4

10

6+7=13

13-6=7

三、运用新知,自主练习

1. 说说,算算

问题:(1)你能完整地说说这幅图的意思吗?

(2)根据图意列出相应的算式,并说说你是怎么算的。

第1题完全放给学生独立完成。完成后,分别说说解题时自己的想法。也可以分小组,由组长组织同学们交流,交流时要照顾到每一个同学,特别是差一点的同学。

2. 算一算。

问题:边算边思考,你有什么发现?组织小组讨论,广泛发表自己意见

教师以参与者的语言,表明自己根据大家的发言很受启发,乐意运用“想加算减”的方法,但也要肯定“破十减”等方法的合理性。

四、联系实际,解决问题

五、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十几减7、6的退位减法,同学们可以自己选择

“破十法”和“想加算减等自己最喜欢的方法。。

教学反思:

在这堂课的教学过程中,教学设想转化成了教学行为,教师本着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教学理念,引导学生掌握一些探究的方法,从而增强了学生的自主意识,体验到了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在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得到了发展。

1.创设生动具体的学习情境,激发了学习兴趣

在引入阶段,教师通过用课件演示小金鱼的情景,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产生了主动学习的欲望,调动了学生的思维,引导他们提出相关的数学问题。

2. 体现了算法多样化

教师给学生充分的时间,鼓励学生大胆思考,动手操作,探索出不同的解决问题的方法,这样,既尊重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又体现了算法多样化的理念。

3.利用迁移规律使学生主动获取新知 ,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本的教学思想。

4、在解决实际问题当中处理不当,学生没学会怎么提出问题,要注意怎么设计这类问题

篇10:十几减几优秀教学设计

十几减几优秀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十几减几

【教学目的】

1、在具体的情境中,进一步理解掌握计算十几减几的方法。

2、在观察、操作中逐步培养探究、思考的意识和能力,重视算法多样化,发展创新意识和思维的灵活性。

3、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加强交流,体验与同伴合作的快乐,树立合作交流的意识。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巩固算法。

1、创设情境,引导探究

(1)情境导入:

同学们,你们喜欢小丸子吗?小丸子非常可爱,老师也很喜欢,今天是小丸子的生日,有好多好多动物朋友来为她庆祝生日,小猴子想为小丸子采购一些礼物祝她生日快乐,于是它来到了集市上。(课件演示“小兔卖苹果”)请小朋友仔细观察,从图中你知道了什么?(小兔有14个苹果,小猴子要买8个)你可以提出怎样的数学问题?求小兔子还剩下几个苹果可以怎样列式?(板书:14-8)

(2)全班交流汇报

师:哪位小朋友说一说,你是怎样计算14-8的?(可能出现以下情况)

生1:我是从14中一个一个地去掉8个,还剩6个。

生2:我先从10里面去掉8个,再把剩下的2个和外面的4个合起

来得6。

生3:我是这样想的,因为8+6=14,所以14-8=6。

……

(3)教师归纳

A、破十法

先用14中的10减去8,等于2,再把2和14中的另一部分4合起来,就是6,所以14-8=6。

14-8=610-8=2

2+4=6

410

2

教师问:刚才我们是先从几个苹果中拿出8个?还剩几个?为什么再做加法?为什么要把4和2相加?

B、减想加法因为看到这两个算式,可以同时想到一个加法算式,即:

8+6=14

14-8=6

14-6=8

所以可以这样算出差。

(4)小结:

刚才小朋友用各种不同的方法计算出了14-8=6,在这几种方法中,你最喜欢哪一种,请小朋友再次把你最喜欢的方法介绍给同桌小朋友听一听。(增加“把你最喜欢的.方法再次介绍给同桌小朋友们听”的环节,让孩子们“复述”、“整理”自己的方法,促进内化。)

(5)教师肯定算法:

小朋友们,刚才大家把自己的算法表达得很清楚,这些算法都挺好。老师想知道,哪些小朋友喜欢第一种方法,请把小手举起来,那你们以后就用这种算法算,同样,哪些小朋友喜欢第二种方法,请把小手举起来,那你们以后就用这种算法算。

(6)、巩固算法:

小朋友们,现在小猴子为小丸子买好了苹果,该付钱了,它一共有15元钱,付给小兔子8元,还剩多少元呢,小朋友们能帮忙算算吗?能说说你是怎样列式计算的吗?

二、趣味游戏,巩固深化,培养探究、思考的意识和能力

1、比一比

谈话:小朋友们,现在让我们和小猴一起到小丸子家去,好吗?(课件),大家看,去小丸子家的路上有三个小桥,每个小桥上都有两道题,要把题做出来,才能通过小桥,大家能不能通过小桥呢?现在,老师给你们一点时间,看看谁是最先通过小桥的小朋友。

2、排队游戏。

A、谈话:随着生日晚会的进行,好多小动物们也争先恐后地赶来了。

小丸子说:小动物们,你们能来参加我的生日晚会我非常高兴,不过如果你们能够排着整齐的队伍进来那就更好了。小朋友,你们会帮他们排队吗?

(1)出示动物图,动物下各有算式:12-7,14-7,16-7,13-7,15-7

(2)学生计算,按结果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

师:还有不同的排法吗?

学生按结果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

(3)你从这些算式中发现了什么规律?(引导出:减数不变时,被减数越大,结果越大。)

B、谈话:小朋友们,你们瞧,这时又来了5个小动物(课件显示另一动物图,有算式:17-9,12-9,15-9,11-9,19-9),老师能不计算结果就能帮小动物排队,你们能吗?

3、点爆竹游戏

谈话:小丸子好朋友越来越多了,他们都想为小丸子点燃爆竹,共同庆祝小丸子的生日,你想为小丸子点燃爆竹吗?当一位小朋友点对后,我们齐声说“啪”,当点错后,我们轻轻说:“嘶”,比一比哪个爆竹点得最响。谁来点第一个?

(1)出示“爆竹”图。(爆竹下有算式:14-5,14-6,14-8,14-9,14-7)

(2)指名学生计算。

(3)小朋友们,你们发现了什么规律吗?(教师引导出:被减数不变时,减数越大,结果越小。)

(4)教师:小朋友们想想看,如果妈妈每个星期给你十块钱,如果你用得越多,就会剩得越…?

4、庆祝生日:

听到爆竹一个个都点得那么响亮,小丸子真开心,在祝你生日快乐的歌声中,她端出了鲜美的蛋糕还有水果感谢小朋友的一片心意。

(1)出示课件的生日图(图中有4个小动物,8个苹果,4个梨,小丸子说:“我一共有12个朋友,现在来了4个”)

(2)看了图,你知道了什么?

(3)小朋友,根据这幅图,你能提出什么问题,列出怎样的算式?

三、全课小结:

小朋友们,今天我们为小丸子过生日,大家高兴吗?老师也为大家高兴,因为我们不仅学会了十几减几的算法,,还发现了算式中的许多规律,大家真是善于观察的小朋友。老师希望大家平时在生活中也多多观察,去发现生活中的数学,好吗?

篇11:十几减9的教学设计

教学时间:

教学内容:教材第10页内容及相关练习。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使学生初步学会利用加法和减法的关系计算十几减9的题,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

过程与方法

使学生初步学会利用加法和减法的关系计算十几减9的题,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难点

重点

1、初步了解“十几减9”的计算方法,并能够自己谈就出多种计算方法。

2、根据信息提出数学问题,并加以解决。

难点:能够运用“想加算减法”和“破十法”来计算十几减9,探索多种计算方法。

教学具准备:挂图、小棒等。

教学设计:

一、复习

1.口算。新 课 标 第 一 网

9十3 9十7 9十4 9十6

9十9 9十2 9十5 9十8

2.在括号里填上适当的数。

9十( )=12 9十( )=13

9十( )=14 9十( )=15

9十( )=16 9十( )=17

二、新授

1.出示教科书P10的.图。

引导学生看图,提问:谁能说一说这幅图的意思?(有15个气球,买了9个,还有几个?)

想一想,用什么方法计算?该怎样列式?学生思考回答后,教师板书:15—9=

提问:如果没有图,要算15减9等于几,该怎样想?

(学生以四人为一小组,互相商量。教师可提示学生联系旧知识进行计算。)

学生汇报讨论结果,可能有以下几种情况:

(1)9加6得15,15减9等于65

(2)15可以分成9和6,15减9等于6;

(3)10减9等于1,l加5等于6;

(4)15减5等于10,再减4等于6。

教师对学生的不同想法,应及时给予表扬,鼓励学生多动脑筋多思考。进一步提问:这么多的想法都是对的,那么你觉得哪一种方法又快又好呢?(鼓励学生用想加算减的方法:想9加几得15,15减9得6)同时板书得数“6”。

2.小朋友玩套圈游戏,投了14个圈,有9个没套中,套中了几个?

提问:

(1)要求套中了几个,该怎样列式?(学生回答后,教师板书:14—9=)

(2)得多少?怎样想的?教师板书得数“5”。

3.小结:今天我们学习的是什么内容?(十几减9)教师板书课题。

该怎样计算这些题目呢?教师指题,引导学生总结出想加算减的方法,同时也鼓励学生可选择自己喜爱的方法进行计算。

三、巩固练习

1.完成教科书P10“做一做”第1题。

让学生在桌子上用小棒摆一摆,边操作边小声地说想的过程。然后指名说,再在方框里填上数。

2.完成教科书P10“做一做”第2题。

学生独立完成,再集体订正。

3.完成教科书P10“做一做”第3题。

学生先独立完成,再任指几题,让学生说一说最喜欢用什么方法计算。

四、课堂练习

l.完成教科书P11练习二第1、2题。

板书设计:

十几减9

有15个气球,卖了9个,还有几个?

15-9=6(个)

小朋友玩套圈游戏,投了14个圈,有9个没套中,套中了几个?

14—9=5(个)

篇12:《十几减8》优秀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经历从实际情景里提出并解决问题的过程,理解十几减8、7的计算方法,能比较熟练地计算十几减8、7。

2、在观察、操作中逐步发展探究、思考的意识和思维的灵活性。

3、能应用知识解决生活中相关的实际问题,体会摄数学的作用。

教学重点:

能比较熟练地计算十几减8、7。

教学难点:

理解十几减8、7的计算方法。

教学准备:

挂图,学具。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同学们请看(出示图)白兔妈妈带着小兔也来了,你听它在考小猴子:“如果要拿走8把,还剩多少把?”。可是,小兔想了半天也想不出来,你们能帮帮小兔吗?先说怎样列式?根据回答板书:15-8=你想怎样计算呢?

二、自主探索,领悟算法。

1、请大家先独立思考,再四人一组互相讨论:15个怎样减去8个?

2、实物操作。

讲述:如果用小棒来表示,你应该怎样摆、怎样算?(学生摆学具)

3、小组汇报:你是怎样算的?

4、结合学生的回答演示不同的算法。

方法一:15—5=1010—3=7。

方法二:10—8=22+3=5。

方法三:8+=158+(7)=15。

5、算法优化:这么多种算法,小朋友觉得哪一种最容易算?

6、试一试。

书上P5试一试中也为你们准备了两道题,请你用这种最容易的方法来计算,好吗?

学生做完后,小组内互相检查,交流算法,指导做错的学生更正。

三、巩固应用,深化拓展。

1、做“想想做做”第1题。

(1)引导学生看图,说图意。

(2)让学生独立完成在书上,再集体交流算法。

2、做“想想做做”第2题。

让学生先看图独立完成在书上,集体交流时让学生说出题目所表示的意思。

3、做“想想做做”第3题。

先计算,再比较。使学生加深认识“想加算减”的方法。但不要求统一算法。

4、做“想想做做”第4题。

学生独立完成在书上,看谁算得又对又快。交流时可以根据学会的错误说说计算方法。

5、做“想想做做”第5题。

游戏“过独木桥”:同学们,如果你们算对了就可以过桥了,看谁先过桥。

(1)小组合作口算。

(2)比较十几减8和十几减7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四、总结评价,点拨学法。

师:想一想,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哪些新知识?这些知识你是怎样学到的?先互相说一说,再告诉大家。

篇13:《十几减8》优秀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掌握十几减9的基础上自主探索十几减8、7的方法。

2、使学生初步学会利用加减法的关系计算十几减8、7,进一步理解和掌握做减法的思考方法。

3、培养学生合作交流自主观察探索的能力。

教学重点:

能够比较熟练的计算十几、7,理解计算过程。

教学难点:

理解十几减8、7的计算方法。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投影。

教学过程:

一、复习铺垫,迁移学习方法?

8+9=8+8=7+8=7+6=14—8=10—6=13—9=18—9=选几题让学生讲讲怎样想的?

二、情境导入

(多媒体出示)小朋友们,今天,老师带你们去划船。你看到了什么?你能提出什么问题?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说图意,并提出问题。

提问:还剩几只船?还剩几瓶矿泉水?(板书问题并列式)

揭示课题:这样的题应该怎样计算呢?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

(板书课题:十几减8、7)

三、主动探索,掌握计算方法?

1、探究算法

谈话:“15—8=”你想怎样计算呢?先自己想一想。

小组合作学习,如果计算有困难,可以用小棒摆一摆,再想想可以怎样算把想法告诉组内的其他小朋友学生探索算法,组内讨论交流,把不同的算法在班级内交流。反馈:学生介绍自己的算法,教师及时根据学生说的情况用学具演示,并相机板书算法。

方法1:看图数出来的。

方法2:分两次减8,15—5=10,10—3=7;

方法3:从10里减8加5,10—8=2,2+5=7;

方法4:想加法算减法,8+(7)=15,15—8=7

引导学生说说自己喜欢的计算方法,把这种方法告诉同桌,并把计算结果填在课本上。

反馈:你喜欢哪种算法?能说说为什么喜欢这种算法吗??小朋友们,刚才我们已经一起把问题一解答出来了,你有办法来解决问题二么?赶快把你的办法告诉你的同桌吧!

2、知识迁移,教学“试一试”。

谈话:现在,老师想出题来考考你们,你们敢接受挑战吗?

板书算式:13—7= 13—8= 12—7= 16—8=鼓励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独立计算,与同桌交流,说一说你是怎样计算的。

四、当堂达标?

第13页第1题、第2题让同桌先相互说说图意,列式计算,并相互说说自己喜欢的算法。

五、课堂小结

小朋友,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先请同桌的小朋友相互说说,再告诉大家。

篇14:《十几减8》优秀教学设计

【学情分析】

本班共有学生11人,唐氏综合症学生1人,自闭症学生1人,多重障碍学生2人,脑瘫学生3人,中度智障4人。通过《双溪心智障碍儿童个别化教育课程》评量结果分析,发现在认知方面都有不同程度的缺陷,可分为三类:A类(宁正喜、陈谭安、晏勇)物体恒存性、分类与配对、记忆力、顺序已发展适应环境需要之能力,解决问题已发展较多能力;B类(周祖英、易东奎)配对与分类发展很好。记忆力、顺序、解决问题已发展较多能力。C类(董林、陈林、王阳华):物体的恒存性,发展的较好。配对与分类、解决问题仅发展些微能力;D类(李洋、张林平、刘其玲)配对与分类、发展较多能力,物品操作、计划思考、应用科学、修正错误仅发展些微能力。

【教学内容】

十几减八。

【教学目标】

A类:理解、掌握十几减八的计算原理,能用不同的方法正确计算;并能运用到生活中。

B类:能分步计算;

C类:能在老师的协助下说出计算结果。

D类:能在师生的帮助下用学具表示数字3和4。

【教学重点】

正确计算11-8、12-8。

【教学方法】

教法:示范法、分层分类搭配教学法、启发与引导。

学法:观察法、实践法、分析与讨论。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视频、苹果11个(实物)、两个颜色不同的盒子。

【教学过程】

一、生活实例引入

老师用多媒体引出果园景象,然后出示实物11个苹果。请一位同学(c组)将摘到的苹果装进盒子里。

A、B生能直接看物说结果11,并能用学具操作将11分成10和1。

C生数苹果实物说结果11,并在老师帮助下用学具操作将11分成10和1。

D生能跟读数字11。

二、小组合作,初步探究(学具操作)

教师提出问题:11只苹果分掉8只,该怎样分?

A、B学生小组讨论探究不同的方法,并自主尝试用讨论出的方法将11个苹果拿掉8个(学具操作);

C学生在教师将11个苹果拿掉8个后数出剩下的苹果数(3个);

D学生教师帮助数数3。

学生反馈分苹果方法,教师板书学生的各种方法,引导学生优化算法。

A生能复述分苹果过程并尝试用数学形式表达;

B生能在提示下复述分苹果过程;

C生能正确读出11—8=3;

D生能跟读数字3。

三、强化新知——联系生活,应用提高。

教师出示重阳节在托老所看望爷爷奶奶时分香蕉的录象片段,从而引出生活数学题12—8=4。

A、B学生小组交流,列式计算;

C、D生通过教师的学具演示感知生活实例;

然后要求学生联系实际,小组讨论生活中的数学题。

A、B生根据算式12—8尝试口编生活数学题;(1)车上有12人,下去了8人,车上还剩几人?(2)老师布置了12道题目,我做了8道,还剩下几道?

C、D生感知生活实例。

【教学反思】

1、有效分层,因材施教

同一教学目标,同一施教过程让有的学生“吃不饱”,有的学生“吃不了”,不能最大限度的挖掘学生的学习潜能,而分层教学是有针对性的.进行分层备课、分层授课、分层练习、分类指导等,做到课堂教学面向全体学生,各有侧重,使每个学生都学有所得。

在教学时,课堂提问也是分层次的。对于A层次的学生,由于基础较好,接受能力强,课堂提问注重引导他们去猜想、类比、推理,在解惑中发展思维,培养能力;对B组学生的提问是形象的,注重让他们去模仿思考,形象思维;C组学生注重读5以内的数数;D组学生让他们跟读,发展语言能力。在实际教学的每一环节过程中,浅显的问题C、D组的学生回答,复杂一点的问题A、B组的学生回答,但也可以根据当堂课上学生的具体表现让学生去尝试高一层次的问题,这样促使学生跳一跳去摘到更多的果子。

学生练习时,教师要做好课堂巡视,及时反馈信息,加强对C、D组学生的辅导,难度稍低的练习可以发挥A组学生的作用,让他们去带动B、C组学生,在课堂中做到生生互动,师生互动。

为了更好的体现因材施教、分层教学,我对学生作业的要求也不同,A组学生及时巩固当堂课所教的内容,力求独立完成,B组学生可以尝试或辅导他们去练习课堂所教的内容,C组学生读、写数和算式,进一步感知加减法含义,D组学生跟老师摆一摆,读一读数字。

课堂中我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评价标准与方法也不一样,对于B、C组学生的点滴进步用激励、表扬评价,鼓励、激发他们向高一层次发展;对于A组学生用竞争评价,促使他们努力奋进。

2、教学过程中的困惑

现在我的数学教学仍是采取施教同一教学内容,采用的方法主要是分层的教学,但由于学生的不断发展,各层次的学生在数学学习上的差异日益增加,由此产生了教学目标与教学内容究竟以哪一层次的学生为依据来制定的矛盾。还有就是教学过程如何来组织与安排,教学时间如何来掌握?

篇15:十几减7(2)(人教版 四年级)

作者: 作者单位:无 简介:小学1年级,PPT格式

大自然推荐

相关课件:

篇16:《十几减5、4、3、2》教学反思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掌握十几减5、4、3、2的计算方法,能够正确进行口算。

2、使学生能利用知识间的内在联系进行迁移类推,提高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

3、培养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难点:

重点:使学生掌握十几减5、4、3、2的计算方法,能真确而熟练进行计算。

难点:灵活运用十几减几的口算方法。

教学反思:

开课的师生对话看似吸引了学生的兴趣,实际上是为了情境而创设情境,对复习导入没有起到任何作用。因为这个情境本身跟复习旧知没有任何关联。对于这节课,复习旧知很有必要,本节课就是要应用以前学过的知识进行知识迁移,让学生探究出十几减5、4、3、2的算法。因此复习导入应该直接而迅速,学生抢答了复习题目后,指名学生以1~2题为例说说自己是怎样想的,回顾算法。由于学生们对十几减9、8、7、6的计算方法很熟练了,评价学生的回答要恰当,不宜每道题都问“对吗”,而应该直接根据课件出示的`答案进行评价。

篇17:《十几减5、4、3、2》教学反思

教学目标:

1、巩固20以内退位减法的知识,巩固计算方法。

2、感受部分与整体之间的关系。在练习中渗透函数思想。

3、培养学生的计算方法。

教学重点:

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选择自己喜欢的计算方法

教学过程:

一、宣布课题:

这节课我们来上一节练习课。

二、课堂练习

1、看图列式计算

学生观察图,说说图意,自己列式计算,说说计算方法。

2、计算

学生计算,说说计算方法,渗透函数思想

3、连线

学生计算,列式

4、计算:巩固减法各部分的名称

学生独立计算

5、用6、7、13写出两道加法算式和两道减法算式

6、思考题:

-9〈5

15-〉7

三、课堂独立作业

计算:124页9题

四、课堂小结

说说本节课你学会了什么?

教学反思:学生对口算方法掌握得较好,能够正确计算。

篇18:十几减5、4、3、2教学反思

十几减5、4、3、2教学反思

本节课学习的内容是十几减5、4、3、2,这部分内容是20以内退位减法的最后一部分,是在学生经历了十几减9和十几减8、7的大量练习基础上进行的教学,这时学生的计算技能基本形成,计算方法基本熟练。如何灵活运用这些方法?是这部分内容的教学难点.和十几减6一样,这部分内容不再出现图示,而是让学生自己想该怎样算,使学生由具体过渡到抽象,由“眼观”过渡到“心想”,逐渐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十几减5、4、3、2包括很多式题,但教材并没有全部列出来,只是通过两个例题的5个式题使学生掌握计算方法,然后在练习中逐渐出现其它式题。与前面的十几减9、8、7相比,在今天的学习过程中学生学得相对轻松,绝大多数学生能将“想加算减”、“破十法”等方法自主迁移到本课的学习中。

教学中我让学生说计算过程时,关注平日里不太会表达、思维较慢的几个学生,虽然他们在回答中还有些不自信,但也能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对学生自己来说是一种肯定,对我来说更是高兴。但在解决问题的时候出现问题了。比如:小白兔采了蓝蘑菇和花蘑菇共11个,其中蓝蘑菇有5个,花蘑菇有多少个?很多学生列出的算式是:5+6=11,想法是蓝蘑菇花蘑菇一共有11个,蓝蘑菇有5个,那么花蘑菇就有6个。所以我在说想法“把总的蘑菇数减去蓝蘑菇的个数就是花蘑菇的个数”时,强调“减去”两字,但是讲来讲去仍有很多学生还是一知半解,作业题中类似的题目继续用加法做。在讲完例题后,我从实际生活中选了一个例子,请学生闭上眼睛,老师说“第一组一共有14个小朋友,其中女生有5人,男生有多少人?你是怎么想的'?”发生在自己身边的事,学生就比较容易理解了,把总的人数减去女生的人数就是男生的人数,用减法做。可还是有学生不理解,于是我只能让他们记住题目中出现的两个数字一定出现在“=”的前面,以防再出现加法的情况。这种方法虽然有点应试的味道,但针对于理解能力差的孩子,我又只能采取非常手段了。

篇19:《十几减5、4、3、2》教学反思

这节课从课件到教案,我用了不到6个小时完成了。客观来说,时间准备不足,设计教案时思考不够全面,但是我认为这也说明了自己在设计教案反面存在很多不足。听完专家的点评,我深感惭愧,下面我就以下两个方面谈谈我对这节课的看法。

1、整体设计体现了自主探究的理念

新课程标准提倡自主探究,本节课正好体现了这一理念。由于本节课是在教学了十几减9、8、7、6以后进行的,学生对“破十法”和“想加算减”有了较深的认识,也能熟练运用。因此大胆放手让学生探究十几减5、4、3、2的计算是学生学会学习的大胆尝试。“放”与“收”的权利都要留在学生自己手中,老师只能为他们做好分配“放”和“收”的时间点。

2、教学语言需要精炼简洁

数学本身是简洁的,所以数学教学的语言也应该是简洁精炼的,否则就有点喧宾夺主了。本节课的情境叙述和过渡性语言都有些罗嗦,以后要特别注意。而有些口头禅如“对不对”则是一节漂亮的数学课最致命的地方。那么平时的教学也要规范自己的教学语言,特别是评价性语言。

3、准确把握每个教学环节的目的

我很惭愧地说,我这节课的失败之处就是我在设计教学时没有准确把握每个教学环节的目的,单纯去追求了“情境创设”和“交流”的形式,从而忽略了它们的本质。因此今后设计教学得先问问自己“为什么”,心中明了后再思考“怎样做”,不能让自己的教学变成了附和新课程理念的教学。

篇20:《十几减5、4、3、2》教学反思

本节课学习的内容是十几减5、4、3、2,这部分内容是20以内退位减法的最后一部分,是在学生经历了十几减9和十几减8、7的大量练习基础上进行的教学,这时学生的计算技能基本形成,计算方法基本熟练。如何灵活运用这些方法?是这部分内容的教学难点和十几减6一样,这部分内容不再出现图示,而是让学生自己想该怎样算,使学生由具体过渡到抽象,由“眼观”过渡到“心想”,逐渐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十几减5、4、3、2包括很多式题,但教材并没有全部列出来,只是通过两个例题的5个式题使学生掌握计算方法,然后在练习中逐渐出现其它式题。与前面的十几减9、8、7相比,在今天的学习过程中学生学得相对轻松,绝大多数学生能将“想加算减”、“破十法”等方法自主迁移到本课的学习中。

教学中我让学生说计算过程时,关注平日里不太会表达、思维较慢的几个学生,虽然他们在回答中还有些不自信,但也能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对学生自己来说是一种肯定,对我来说更是高兴。但在解决问题的.时候出现问题了。比如:小白兔采了蓝蘑菇和花蘑菇共11个,其中蓝蘑菇有5个,花蘑菇有多少个?很多学生列出的算式是:5+6=11,想法是蓝蘑菇花蘑菇一共有11个,蓝蘑菇有5个,那么花蘑菇就有6个。所以我在说想法“把总的'蘑菇数减去蓝蘑菇的个数就是花蘑菇的个数”时,强调“减去”两字,但是讲来讲去仍有很多学生还是一知半解,作业题中类似的题目继续用加法做。

在讲完例题后,我从实际生活中选了一个例子,请学生闭上眼睛,老师说“第一组一共有14个小朋友,其中女生有5人,男生有多少人?你是怎么想的?”发生在自己身边的事,学生就比较容易理解了,把总的人数减去女生的人数就是男生的人数,用减法做。可还是有学生不理解,于是我只能让他们记住题目中出现的两个数字一定出现在“=”的前面,以防再出现加法的情况。这种方法虽然有点应试的味道,但针对于理解能力差的孩子,我又只能采取非常手段了。

相关专题 十几教学设计

精选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