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练习三 教学设计(苏教版三年级上册)

aaaaa 分享 时间: 收藏本文

【简介】感谢网友“aaaaa”参与投稿,以下文章小编为您整理的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练习三 教学设计(苏教版三年级上册)(共12篇),供大家阅读。

篇1: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练习三 教学设计(苏教版三年级上册)

练习三(1)

教学内容:教材第19页练习三1-6题。

教学目标:

1、通过练习,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和掌握两、三位数乘一位数(连续进位)的笔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2、通过不同题型,引导学生理解算理,掌握算法。

3、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4、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理解连续进位的算理,掌握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理解连续进位的算理。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口算练习(练习三第1题)。

6×7+4=               2×8+6=           7×9+5=

5×5+3=               3×9+7=           8×6+4=

2、提问:两三位数乘一位数连续进位的乘法计算顺序是什么?在竖式计算时需要注意什么?

二、分层练习,巩固提高。

1、练习三第2题。

43×8=          7×44=       39×5=       75×6=

3×284=         9×263=     6×724=      355×8=

学生分组计算,教师巡视指导,注意连续三次进位的题目,指名回答时要让学生说清楚千位、百位、十位各是几,是如何得到的。

2、练习三第3题。

(1)出示题目中条件,让学生自主提出问题。

小云有5本相册,每本96张照片;小兰有4本相册,每本126张照片。

教师根据学生回答,板书:

小云有多少张照片?

小兰有多少张照片?

(2)学生独立解答,指名回答,集体订正。

3、练习三第4题。

(1)出示情景图,让学生观察,说说你获取到了哪些信息?你打算怎样解答这道题?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2)学生独立解答,指名回答,集体订正。

4、练习三第5题。

(1)出示情景图,让学生观察,说说你获取到了哪些信息?你打算怎样解答这道题?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2)学生独立解答,指名回答,集体订正。

5、对比练习(练习三第6题)。

13×3=           2×14=         24×2=

16×3=           4×14=         24×3=

先让学生观察每组中上下两道题,说一说有什么不同?你是如何发现的?再动手计算。

三、全课小结

通过本节课学生,你获得哪些解决问题的经验?

第13课时:练习三(2)

教学内容:教材练习三7-11题及思考题。

教学目标:

1、进一步掌握两、三位数乘一位数连续进位乘法的进位方法,能准确地进行乘法计算,提高计算能力。

2、加强估算意识,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培养良好的计算习惯,在解决实际问题中鼓励探索笔算乘法中的新情况,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教学重点:理解连续进位的算理,掌握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理解连续进位的算理。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口算下面各题。

12×5=        5×15=       12×7=       14×3=

17×4=        4×16=       6×16=       25×2=

2、提问:你认为在计算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乘法时要特别注意哪些方面?

二、分层练习,巩固提高。

1、竖式计算(练习三第8题)。

学生独立完成,教师注意巡视指导,展台展示作业,集体订正。

2、练习三第9题。

(1)出示情景图,学生观察后提问:你获取到了哪些信息?你打算如何解答?

(2)学生汇报交流。第一个问题可以直接通过估算来解决,但第二个问题需要求出具体多多少则要通过列式计算来解决。

3、练习三第10题。

(1)学生独立解题,教师巡视指导。

(2)比较两道题目有什么联系?(引导学生理解两道题目的数量关系:一共有张数-送给同学张数=还剩的张数)

4、练习三第11题。

(1)出示情景图,让学生观察后提问:你知道今日的房价是多少?

(2)180位女游客全部住三人间需要多少个房间?

(3)3个双人间需要多少元?1个单人间呢?一共需要多少元?

三、拓展延伸。

1、出示思考题第1道算式。让学生观察后分组讨论,说一说先填写哪一个数位上数,再填写哪些数位。

2、汇报总结。先填写三位数(乘数)的个位,再考虑百位的取值范围,最后根据计算顺序确定每个数位上的数字。

3、出示第2道算式,学生尝试解答,不会的同学可以寻求帮助。

4、分组交流解决方法。

5、汇报总结。先确定一位数(乘数)的取值范围,再根据计算顺序确定每一个数位上的数字。

四、全课小结

你在本节课获得到哪些解决问题的经验?

篇2: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练习教学设计(苏教版三年级上册)

课题:练习(1)

教学内容:教材第9页练习第1-5题。

教学目标:

1、通过练习和思考,进一步掌握不整十、整百数乘一位的方法;能熟练利用除法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

2、培养学生观察、推理、迁移的能力及语言表达能力。

3、培养学生善于动脑的良好习惯和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加深理解“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数量关系。

教学难点:加深理解“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数量关系。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我们已经掌握整十、整百数乘一位数方法,谁能来说一说我们计算时是利用什么方法进行计算的?(借助表内乘法)

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利用表内乘法计算下面的题目。

二、整十、整百数乘一位数的练习。

1、练习第1题。

学生独立完成,说一说上下两题的联系与区别。

2、练习第2题。

学生分组完成,然后集体订正,教师注意巡视指导。

三、求一个数是另一数的几倍练习。

刚才同学们做的非常仔细,非常认真,正确率非常高,对于下面的练习有没信心?

(一)完成练习第3题。

1、出示情景图,让学生观察,说一说白菜有多少棵?青菜呢?

2、你能提出一个关于“倍”的问题吗?(青菜是白菜的多少倍?)

3、让学生自己解答。(学生可以先圈一圈,也可直接列式,教师注意巡视指导)

4、总结: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我们可以直接列除法算式解答。

(二)完成练习第4题。

学生独立完成,注意要求学生列除法算式来解答,不熟练的同学可以先圈一圈,再列式。

(三)完成练习第5题。

学生独立完成,指名两名同学板演,再让其中一位同学说说自己是如何想的。

四、拓展延伸。

今年,妈妈27岁,小明3岁。

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并解答

追问:明年妈妈的岁数又是小明的几倍呢?

五、全课小结。

你知道如何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吗?

六、作业:完成3、4、5题

七、板书设计:练习(1)

课题:练习(2)

教学内容:教材第10页练习第6-11题。

教学目标:

1、通过练习和思考,加深对“倍”的数量关系的认识,进一步认识“倍”。

2、掌握利用估算来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

3、培养学生观察、推理、迁移的能力及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进一步理解“倍”的数量关系。

教学难点:进一步理解“倍”的数量关系。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填一填。

4个6可以说成6的倍。3个5可以说成5的()倍。

5个8可以说成()的()倍。7个9可以说成()的()倍。

2、同学表现的真棒,下面就来解决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实际问题吧!

二、求一个数是多少的实际问题练习。

1、练习第6题。

出示情景图,让学生仔细观察。然后提问:

(1) 已知谁是谁的几倍?相当求几个几?用什么方法解答?

(2) 学生独立列式解答。

2、练习第7题。

(1)出示情景图,先让学生仔细观察,让学生初步比较一下三个数量。

(2)提问:你能提出哪些用除法计算的问题?这里要求用除法计算,打算提哪类问题?

(3)根据学生回答,教师相机板书。

鸡只数是鸭的几倍?鸡只数是鹅的几倍?鸭只数是鹅的几倍?

让学生列式解答。

3、练习第9题。

学生独立完成,教师注意巡视指导。

汇报时让学生说一说是怎么想的。

4、巩固加深。

(1)出示练习第8题,先让学生独立完成。

(2)集体订正时,让学生说清楚是如何想的。

(3)观察下:书包比文具盒贵32元,这32元相当文具盒的几倍?

联系书包价钱是文具盒的5倍,思考:求书包比文具盒贵多少元?还有其它的方法可以解答吗?(这里根据教学实际情况,教师适当渗透“差倍”的概念。)

三、利用估算解决实际问题。

1、练习第10题。

先让学生说一说通过什么的方法可以知道李叔叔8分钟大约打了多少个字?(引导学生说出估算的步骤和方法)

2、练习第11题。

学生先和同桌说一说,再指名回答。

四、全课小结。

通过这节课你掌握了哪些知识?

五、作业:8、9、11题

六、板书设计:练习(2)

4个6可以说成6的()倍。3个5可以说成5的()倍。

5个8可以说成()的()倍。7个9可以说成()的()倍。

篇3: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 教学设计(苏教版三年级上册)

课题 教材第10页练习一第6-11题。

总第6课时 授课老师

课型 练习课 备课人 紫金无涯子 授课时间

授课内容 练习一9(6---11) 个人加工

教学目标:

1.通过练习和思考,加深对“倍”的数量关系的认识,进一步认识“倍”。

2.掌握利用估算来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

3.培养学生观察、推理、迁移的能力及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 进一步理解“倍”的数量关系。

教学难点: 进一步理解“倍”的数量关系。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教学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填一填。

4个6可以说成6的(    )倍。   3个5可以说成5的(   )倍。

5个8可以说成( )的( )倍。   7个9可以说成(  )的(  )倍。

2.同学表现的真棒,下面就来解决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实际问题吧!

二、求一个数是多少的实际问题练习。

1.练习一第6题。

出示情景图,让学生仔细观察。然后提问:

(1) 已知谁是谁的几倍?相当求几个几?用什么方法解答?

(2) 学生独立列式解答。

2.练习一第7题。

(1)出示情景图,先让学生仔细观察,让学生初步比较一下三个数量。

(2)提问:你能提出哪些用除法计算的问题?这里要求用除法计算,打算提哪类问题?

(3)根据学生回答,教师相机板书。

鸡只数是鸭的几倍?  鸡只数是鹅的几倍?鸭只数是鹅的几倍?

让学生列式解答。

3.练习一第9题。

学生独立完成,教师注意巡视指导。

汇报时让学生说一说是怎么想的。

4.巩固加深。

(1)出示练习一第8题,先让学生独立完成。

(2)集体订正时,让学生说清楚是如何想的。

(3)观察下:书包比文具盒贵32元,这32元相当文具盒的几倍?

联系书包价钱是文具盒的5倍,思考:求书包比文具盒贵多少元?还有其它的方法可以解答吗?(这里根据教学实际情况,教师适当渗透“差倍”的概念。)

三、利用估算解决实际问题。

1.练习一第10题。

先让学生说一说通过什么的方法可以知道李叔叔8分钟大约打了多少个字?(引导学生说出估算的步骤和方法)

2.练习一第11题。

学生先和同桌说一说,再指名回答。

四、全课小结。

通过这节课你掌握了哪些知识?

篇4: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练习二 教学设计(苏教版三年级上册)

练习二(1)

教学内容:教材第15页第1-7题。

教学目标:

1、熟练掌握两、三位数乘一位数乘法的笔算方法。

2、能运用所学知识,熟练解决实际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灵活性。

3、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提高学生口头表达能力,培养学生学会合作学习。

教学重点:熟练掌握两、三位数乘一位数乘法的笔算方法。

教学难点:熟练掌握两、三位数乘一位数乘法的笔算方法,并理解算理。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回顾,再现新知。

同学们,我们刚刚学习完了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计算,对于笔算乘法,你认为需要注意什么?

(学生独立思考,并与同伴交流。找个别同学说一说,用自己的语言归纳出竖式计算的计算法则和注意事项,其余的同学对其中进行补充。) 二、分层练习,巩固提高。

1、 基本练习。

(1) 我是口算小能手。(练习二第1题)

出示口算卡片,开火车。随机选出几道题让孩子说说自己怎么算的。 (2)用竖式计算。 (练习二第2题)

37×2=     73×2=     329×3=     293×3=

让学生以比赛的形式进行,找四名同学板演,找其他同学进行评价,反馈。

(3)火眼金睛: (练习二第3题)

先让学生同桌进行交流指正,然后指名回答。

2、 综合练习,应用新知。

(1)练习二第5题。

先让学生观察表格,说一说从表格中能获取到哪些信息?再说说解题的方法。最后让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2)练习二第6题。

先让学生读题,然后说一说你从题目中获取到哪些信息?问题是什么?你打算如何解答?为什么?

学生独立解答,集体订正。

(3)练习二第7题。

先让学生读题,同桌交流。教师注意巡视指导,要注意学生的语言表达的完整性。

指名回答,其它同学可以补充。

三、梳理总结,提升认识。

通过这节课的练习,你有那些收获?

四、作业:

练习二第4题。

第10课时:练习二(2)

教学内容:教材第16页第8-13题。

教学目标:

1、在理解算理的基础上,熟练掌握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计算方法,并能熟练计算。

2、加强学生估算意识,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实际问题,能对问题做出正确分析,提高解题能力。

3、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提高学生口头表达能力,培养学生学会合作学习。

教学重点:理解算理并能熟练计算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乘法。

教学难点:能应用所学知识对问题做出正确分析。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口算练习。

1、练习二第8题。

30×2=         4×20=           30×3=

32×2=         4×21=           31×3=

34×2=         4×22=           33×3=

先让学生观察每组算式,估算一下结果大约是多少,再口答。

2、 练习二第9题。

出示口算卡片,开火车。随机选出几道题让孩子说说自己怎么算的。

二、分层练习,巩固提高。

1、练习二第10题。

(1)出示题目,提出要求:先说一说每道算式积是几位数?你是怎么知道的?

(2)分组交流,指名回答,互相补充。这里让学生知道把其中一个接近整十、整百的乘法按整十、整百进行估算就行了。

(3)分组完成计算,集体订正。

2、练习二第11题。

让学生独立完成,同桌交流指正。教师巡视指导,学生完成后利用实物投影展示部分学生成果。

3、练习二第12题。

(1)出示情景图,让学生观察后说一说你获取到了哪些信息?先求什么?再求什么?

(2)学生独立完成,指名回答,集体订正。

3、练习二第13题

(1)出示题目,让学生读题后说一说你获取到了哪些信息?先求什么?再求什么?

(2)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指导,指名回答,集体订正。

三、总结提高。

1、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乘法计算方法是什么?竖式计算时要注意什么?

2、本节课中你又获得哪些解题的经验?

篇5: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通过实践活动,使学生理解“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含义,体会数量之间的关系。

2、让学生经历将“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实际问题转化为“求一个数里含有几个另一个数”的数学问题的过程,初步学会用转化的方法来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3、让学生会用自己的语言表达解决问题的大致过程和结果。

教学重点:经历转化过程,初步学会用转化的方法来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能用自己的语言表达解决问题的大致过程和结果。

教学设计:

一、复习旧知,铺垫新知。

师:这节课,我们一起上一节数学课。在学习新知识之前,先来复习一下以前我们学过的知识,首先看这个问题。

(1)蓝气球有6个,红气球的个数是蓝气球的5倍。红气球有多少个?

师:自由读题,谁来解决?

生:6×5=30(个)

师:你是怎么想的?

生:6的5倍也就是5个6,所以用6×5=30(个)。

师:同学们看,这里的5倍也就是5个,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也就是求几个几是多少,所以我们用乘法来计算。

2、15个小朋友在做游戏,每5人一组,可以分成几组?

师:自由读题,谁来解决?

生:15÷5=3(组)

师:怎么想的?

生:15人,每5人一组,15里面有3个5,所以15÷5=3。

师:这道题实际上是把15个小朋友按每5个人一组平均分,15里面有几个5,也就是几组,像这样有关平均分的问题我们用除法。

师:对已经学过的知识同学们掌握得非常好,在以前知识的基础上我们今天继续来解决问题。(板书课题:解决问题)

二、理解“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含义。

1、课件出示“小红摆飞机”的情况。

师:看,小红在干什么?数一数,她是怎么摆的?

生:小红摆了一架飞机,用了5根小棒。

师:小红用了5根小棒(板书5根),摆出了一架飞机,小棒数就是1个5。(板书1个5)

2、课件出示“小红和小丽摆飞机”的情况。

师:接着看,小丽又是怎样摆的?(谁还有补充?)

生:小丽用10根小棒,摆出了2架飞机。

师:她用的小棒根数就是几个5?

生:2个5。(板书:10根2个5根)

师:小红用了5根小棒,小丽用了10根,10里面有2个5,我们就可以说10是5的2倍,小丽用的小棒根数是小红的2倍。(板书:10是5的2倍)谁能像老师这样把结论完整地说一说?没关系,老师引着你说。(找两名同学说)来,我们一起说。

师:都会说了吗?好,再来看图。

3、课件出示“小红和小强摆飞机”的情况。

师:小强又是怎么摆的?

生:小强用了15根小棒,摆了3架飞机。

师:小强有一个问题想请大家来解决,他用的小棒的根数是小红的几倍呢?有同学一下子就想出来了,别着急,只说出结果还不行,还得说说你是怎么想的?同桌之间互相说一说。

师:谁来说?

预设:

情况一:

生:小红用了5根,小强用了15根,15根里面有3个5,15是5的3倍,所以小强用的小棒的根数是小红的3倍。

师:挺好,你是结合我们刚才的学习来思考的。

情况二:

生:15÷5=3,小强用的小棒的根数是小红的3倍。

师:你为什么这样列式?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生:小强有15根小棒,每5根一架,可以分成3架。

师:你这样解释,实际上求的是可以摆3架。不过能摆3架,就说明15里面有3个5,15是5的3倍。

师:这里的“5”指的是谁?你能到前面来指一指吗?(生指小红的飞机)

师:同意吗?对了,要求小强用的小棒根数是小红的几倍,列算式时是以小红的根数作为标准,看看小强的15根里面有几个小红这样的5根,就是小红根数的几倍。解决这类问题得到的是几倍,不写单位名称。

师:来看图,指着小红,这是几架飞机,指着小强,这是几架飞机,不数根数,只看架数,小强摆的架数是小红的几倍?刚才求的是根数和根数之间的关系,现在我们求的是架数和架数之间的关系。

师:回过头来我们看这个问题,小丽用的根数是小红的几倍,谁能快速列出算式?10÷5=2,10里面有2个5,10是5的2倍。

4、求“老师的小棒根数是小红的几倍”

师:如果老师手里有20根小棒,我的小棒的根数是小红的几倍?谁能完整地说说你是怎样想的?

生:20÷5=4,老师的小棒根数是小红的4倍。我是这样想的:20根里面有4个5,20是5的4倍。

师:说得真完整,谁能像他这样再完整地说一说?

师:大家观察一下,今天我们求的都是什么样的问题?

生: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师板贴)

师:一起来读一读。解决这样的问题就是看一个数里面有几个另一个数,用除法来解决。

三、应用“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1、师: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也藏着许多关于这样的问题呢,想去看看吗?春天到了,我们学校组织同学们去公园春游。这是我们春游的路线图,看看路线图,我们要经过哪些地方。每到一处都藏着数学问题,等着你们去解决,你们想去吗?来,我们出发吧!

问题1:儿童票每张8元,成人票每张16元,每张成人票的价钱是儿童票的几倍?

师:谁来说说题意?

师:怎么算?(口答)怎么想的?

师:同学们进入公园,来到了演艺中心的会场,看到少年宫的小朋友们正在表演歌舞,大家兴奋地走到跟前。

问题2:唱歌的有35人,跳舞的有7人,唱歌的人数是跳舞的几倍?

师:谁来说说题意?

师:仔细观察,还能提出什么问题吗?

师:看完演出,同学们继续往前走,来到了公园里的游乐场。从图上你发现了哪些数学信息?

问题3:请选择你需要的数学信息提出有关于求倍数的问题并列出算式。

师:同桌互相说一说。

师:我们来玩一个你问我答的游戏,谁来提问?你想找谁回答?她答对了吗?你问问他,他是怎么想的?

师:同学们在游乐场里玩得特别开心,最后来到了百花园赏花。

问题4:公园的花坛里摆了4行月季花,每行9盆。还摆了6盆牡丹花,月季花的盆数是牡丹花的几倍?

师:这个问题有点复杂,你们要仔细思考,把算式写在练习本上。

师:这是一道两步计算的问题,以后遇到这样的问题,要弄清题意,确定先求什么,再求什么。

问题5:

师:再来看路线图,你能不能根据路线图上这三段长度提出一道两步计算的有关于求倍数的问题?

四:全课总结: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习了“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这样问题,并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了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你们出色的表现给老师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谢谢同学们,这节课,就上到这里,下课。

板书设计:

解决问题

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

小红5根1个5

小丽10根2个510是5的2倍10÷5=2

小强15根3个515是5的3倍15÷5=3

老师20根4个520是5的4倍20÷5=4

篇6: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通过学习使学生进一步理解“求一个数里包含几个另一个数”的含义,加深对“倍”的概念的理解,初步掌握“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数量关系和解题方法。

(二)过程与方法

让学生在观察、思考与交流中通过画一画、摆一摆等学习方式,利用多种表征之间的转化,帮助学生理解“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用除法计算的解题策略;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进一步增强学生与他人交流的意识与能力,体验运用已学的知识解决问题的乐趣,建立学习数学的信心,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体验数学的价值。

二、教学问题诊断分析

在本课中利用“包含除法”的迁移是本课的关键,即是将“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转化成“一个数里有几个另一个数”。学生能初步感知用除法计算,但是仅仅停留会列除法算式计算的`层面上,也就是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可能学生会这样想:我会列算式计算,为什么还要画一画、圈一圈来表示两个量的关系。对于学生的表现,我们要思考:数量关系的理解及表述要通过多种表征的转化,使学生感悟问题的深层结构,帮助学生建立用除法计算的模型思想。在这里画示意图、圈一圈等方法是由直观操作的形象思维过渡到抽象思维,学生的思维水平是有差异的,如:一部分学生要借助画好的示意图,看出擦桌椅12人是扫地4人的3倍;另一部分学生则在直观的基础上,将求12人是4人的几倍的实际问题转化为求12里面有几个4的数学问题,并能根据除法的含义确定算法,得出12÷4﹦3的算式。要通过合作交流,引导学生逐渐地由直观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让学生用所学除法的含义来分析数量关系,理解用转化的思想方法来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掌握“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数量关系和解题方法。

教学难点:应用分析推理把“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数量关系转化为“一个数里面有几个另一个数”的除法含义。

四、教学准备

课件、练习卡

五、教学过程

(一)围绕“倍”的不同表征,把握教学起点

1.复习旧知,感悟标准量与比较量的关系。

(1)说一说。

第一行

第二行

第一行有( )个,第二行有( )个,第二行是第一行的( )倍。

(2)圈一圈。

有( )只, 是 的( )倍。

师追问:在这几题中,每题中的1份量(标准量)分别是多少个?

2.变式运用,深化标准量与比较量的关系

我说你摆。(拿出学具●、☆和△)要求摆出的☆是●的2倍,△是☆ 的 2倍。

师:你是怎么摆的?还能看出谁是谁的几倍?

让学生独立完成摆一摆,同桌之间相互说一说,注重学生表述中说明谁是1份的数量(标准量)。

【设计意图】通过形象生动图片,渐进式的题型设计,进行旧知回顾,既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又让学生再次感悟对“倍”概念的理解。同时在习题中不同的表征方式,进一步帮助学生复习理解对“倍数关系”,引导学生准确地用“倍”来描述两个量的比较结果。

(二)探究在“倍”中求标准量的形式,建立整体框架

1.形象感知,在操作和语言表征中逐步抽象方法

师:刚才我们看见勤劳的小蜜蜂忙着采蜜。看看我们班小伙伴们在干什么呢。

课件出示主题图。

(1)阅读与理解

师:他们在干什么?(打扫卫生。)真是一群爱劳动的孩子。你发现了哪些信息?

板书:

信息:擦桌子的有12人,扫地的有4人

问题:擦桌子的人数是扫地的几倍?

【设计意图】选取学生打扫卫生的情境,贴近学生的生活,增强生活情境在数学应用的意识。让学生感知数学来源于生活,我们的学习是有意义的。观察情境,了解相关信息和明白问题,培养学生检索有效信息、分析信息的能力。

(2)分析与解答

①尝试解答

可能会有学生答出:擦桌子的人数是扫地的3倍.

师追问:你是怎么知道的?怎样验证他的问题是否正确?

②画示意图表示数量关系

师:如果像刚才的复习题中的图示表示,就能看得更明白了。

引导学生尝试用画示意图的方法表示擦桌子和扫地人数。

尝试讨论:怎样简洁、清晰地表示擦桌子和扫地人数。

(用自己喜欢的图形代替。)

指名上黑板画图解决,其他同学独立在草稿纸上画图分析。

③语言表述

作品分析,平台展示。

教师引导同学说出怎样画好图:(图的前端文字说明、图形尽量大小一致,上下图形做到一一对应。)

课件出示(预设的出现的情况)

方法一:

方法二:(教材中呈现方法)

师:说说要先把扫地的人数圈起来?为什么要4个一圈?擦桌子的人数里有几个4?在这两个数量中,谁是标准量?

引导学生从图中看出:要想知道“求12是4的几倍,就是求12里面有几个4,用除法计算。”

④把思考的过程用算式表示出来:12÷4=3

让学生结合示意图说算式的意义。

板书: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 一个数里面有几个几

⑤对于单位的分析

师:在这个算式中,12、4、3分别表示什么?3表示擦桌子的人数是扫地人数的3倍,而3倍指的是两个数量之间的关系,不是指具体物体的单位,后面是不写单位,所以不能写成“ 12÷4=3(倍)”。

【设计意图】通过情景引入,图示比较,渗透符号化的思想。在追问中深化概念理解。“为什么4个一圈?”“谁是标准量?”“为什么会是3倍?”引导学生在比较和思辨中感悟“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与“求一个数里有几个几”的关系。这个过程借助简洁、概括性强的直观图示呈现比较结果,帮助学生积累概念的感性认识的经验。

(3)回顾与反思

你算的一定是正确的吗?你是怎么想的?

课件出示图片。

说明检验方法,可以用乘法口诀进行检验。补充答语,引导学生养成完整答题的习惯,体现数学规范性和完整性。

(4)变式练习,逐步理解

师:爱劳动的同学还有很多,你们看到了什么?

课件出示信息:教室里还有8人擦窗子。

师:你能提出一个有关倍的问题吗?并解答。(擦窗子的人数是扫地的多少倍?)

请学生尝试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解决。同桌互相说方法,全班反馈。

(可以借助示意图,也可直接列出算式 8÷4=2。)

【设计意图】创设“打扫卫生”学生熟悉生活情境串,体现情境的整体性。对刚学习的重难点知识“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就是求一个数里面有几个几”进行巩固练习。

(5)概括比较,抽象模型

比较12÷4=3,8÷4=2两个算式之间的异同点。进一步思辨“为什么都除以4”的本质所在。

在比较和思辨中逐渐清晰两种量的关系,加深对“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问题解决中,确定标准量的重要性。

(三)关注“标准量”的变化,体会唯一性

1.巩固应用,提升能力

(1)练习十一第3题

课件出示分步呈现小鹿、小猴的只数和第(1)问题

让学生独立完成,交流汇报时,着重让学生说出“18÷6=3”算式的意义。“为什么除以6?”

(2)课件分步出示小兔、天鹅的只数和第(2)问题

让学生提出数学问题并解答。

①让学生独立完成,先提出问题,再列式计算,最后同桌交流汇报。

②集中汇报,教师板书算式。

可能会有:小兔的只数是天鹅的几倍?24÷8=3

还有:小兔的只数是小猴的几倍?24÷6=4

2.沟通联系,拓展延伸

(1)比较18÷6=3和24÷6=4

师:这两个算式中为什么都除以6?

(这两个算式都是以小猴标准量,所以除以小猴的只数)

(2)比较18÷6=3和24÷8=3

师:这两个算式中的“3”表示什么?

(这两个算式中虽然比较量与标准量不同,但都表示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3倍的关系)

(3)比较24÷6=4和24÷8=3

师:这两个算式中为什么都是24除以一个数?

(这两个算式中,24表示小兔的只数,标准量不同,得到的结果也就不同)

师生小结:在解决“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问题时,找准标准量,把它看成一份。比较量里有几个这样的1份,就是几倍,用除法表示“比较量÷标准量=几倍”。

【设计意图】学生对于列除法算式解决这类问题方法虽然不困难,但仍然需要大量具体事例进行比较、思辨、建模,感知知识形成的过程,逐步内化解决问题的方法,以变式练习中,不断引发认知冲突,刺激审题的严谨度。由浅入深,由简到繁,由直观到分析推理,遵循学生认知规律,通过实物表征、操作表征、语言表征、图形表征到符号化的算式表征,探究解决问题的本质。

(四)沟通与生活的联系,增进应用意识

1.圈一圈 算一算:课件出示

(1)学生独立完成。

(2)集体汇报:汇报时,要让学生说出自己的列式方法。

2.拔萝卜:课件出示

灰兔拔了9个 ,拔了3个 。拔的 是 的几倍?

(1)学生独立完成。

(2)请同桌之间互相检查正误。

3.踢毽子:

课件出示练习十一的第7题:

(1)情境创设:课件呈现第7题的情境图,先出现信息和问题:王平只踢了3个,李芳踢了18个。①李芳踢得个数是王平的几倍?

让学生独立列式解答,说出算式的意义,追问:谁的个数是标准量?

课件出示问题:②刘梅踢得个数是王平的2倍。刘梅踢了多少个?

(2)分析问题:谁是标准量,如何表示刘梅和王平的关系?。

师:像这样知道一份量的个数(王平的个数),要求比较量(刘梅的个数)的个数的问题。该怎样思考呢?

【设计意图】通过有层次的练习,把新旧知识间的进行无缝连接,通过圈一圈、算一算和生活中情景图,让学生在直观理解基础上,对用除法计算解决这类问题模型的建构更加清晰化。让学生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与问题情境中,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达到将所学知识巩固提高的目的,体现数学应用价值,增强学生学习的信心。

(五)课堂小结,孕伏新知

1.课后思考,孕伏新知

师:同学们课后可以思考:知道一份量的个数(王平的个数),要求比较量(刘梅的个数)的个数的问题。

2.学生谈体会:让学生说说,这节课学习了什么知识?

篇7: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教学设计

一、教学过程:

1、复习旧知

师:森林里在开森林运动会,你想知道有哪些小动物来参加了运动会吗?

出示:小兔3只

小熊的只数是小兔的2倍

小猴的只数是小兔的3倍

你知道小熊和小猴有多少只吗?

(学生口答,并说说是怎么想的)

二、师生互动,探究学习。

1、CAI出示(黄花和红花)

2、引导观察:

谁能说说这两种花有什么关系?或者说你从图中发现了什么?

(学生讨论,发现其中的倍数关系、相差关系)

3、着重研究“倍”

提问:你为什么说红花是黄花的3倍呢?

A、你有什么好方法让其他人一眼就看出是3倍呢?(学生动手移一移、圈一圈)

B、你为什么要2朵2朵地圈呢?

C、请你填完下面的填空

因为黄花有朵,红花有()个2朵,所以黄花的朵数是绿花的()倍。

D、你能不能用数学方法来算出3倍呢?

你想过为什么用除法计算吗?(生:就是求6里面有几个2)

想6里面有()个2(板书)6是2的(3)倍。

算式6÷2=3表示什么意思?(6里面有3个2),在这道题里表示什么意思?(6是2的3倍)。师说明:倍不是单位名称,表示的是份,所以在算式6÷2=3后面不要写单位。

2、我们班的孩子真聪明,知道了要求红花的朵数是黄花的几倍就是求6是2的几倍,想6里面有几个2,用6÷2=3来计算。花仙子好开心,又送来了一些花。CAI出示。8朵红花,谁能用刚刚学到的本领说说看,红花的朵数是黄花的几倍?

先独立想一想,再同座两个小朋友互相说说。指名说。

3、巩固练习:10里面有()个2,10是2的()倍

15里面有()个5,15是5的()倍

24是8的()倍,16是4的()倍

3、运用所学解决问题

兔子有5只,猴子的有10只,猴子的只数是兔子的几倍?

先让学生自由发言,同学们写算式。摆小棒验证自己的猜想,教师巡视。得出结论:

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问题,实际上就是求这个数里面有几个另一个数,这种问题我们一般用什么方法来解决?(除法)板书课题: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

4、基本练习:

(1)、唱歌的有30人,跳舞的有6人,唱歌的人数是跳舞的几倍?

(2)、动物园

CAI出示大象6只鹦鹉4只老虎2只猴子12只

你能从中找出倍数关系吗?

()的只数是()的倍

三、总结: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知识?同学们还有什么问题吗?现在我要来考考大家。

思考题:

1、CIA鸭子有12只,兔子有3只,乌龟的只数是兔子的2倍。

(1)鸭子的只数是兔子的()倍(2)乌龟有()只,你是怎样想的?

对比两题的不同点,找到解题的关键。

2、篮球有8个,足球比篮球少2个,乒乓球的个数是篮球的3倍,乒乓球的个数是足球的几倍?

3、一个菠萝的重量是一个苹果的3倍,一个苹果的重量是一个桔子的2倍,一个菠萝的重量是一个桔子的几倍?

篇8: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通过圈一圈、说一说、算一算、摆一摆等多种方法,探索发现“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方法;联系除法的含义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目标:创设情境,进一步理解“倍”的意义,会解决“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问题,体会乘除法之间的关系,正确分析与解答。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愿意与人交流,在学习中乐于参与,积极合作。

评价设计:

1、通过学生自主探索和感悟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检测知识与技能目标达成度。

2、通过学生小组探究,经历解决问题的过程,达到学以致用的效果,检测过程与方法目标和情感态度目标的达成度。

教学过程:

一、直入问题,尝试探索。

1、同学们,你经常到郊外去玩吗?在郊外你参加过哪些活动?

2、说一说你看到了什么?

学生可能说捡贝壳等等。

3.图中的小朋友说了什么?

4、听了这些小朋友说的话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学生说问题,老师出示课件。

二、自主学习,小组探究。

1、同学们真棒!提出了许多的数学问题,现在我们就一个一个来解决。

(1) 王丁的贝壳数3只,李飞的贝壳数是6只,刘林的贝壳数15只,王晶的贝壳数是5只。

2、.引导学生提出问题:

师: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预设:生:刘林比王晶多几只?

生:王丁和李飞加起来一共有多少只贝壳?

生:李飞的贝壳数是王丁的几倍?

生:刘林的

...贝壳数是王晶的几倍?

师选择板书:李飞的贝壳数是王丁的几倍?刘林的贝壳数是王晶的几倍?

3、解决问题:李飞的贝壳数是王丁的几倍?

(1)师:你能根据信息用学具摆一摆李飞和王丁的贝壳数吗?

指一名同学到黑板上摆,其他同学在自己学具板上摆一摆。

(2)6÷3等于几?你想怎样来计算?先自己想一想,然后在小组里交流。如果需要,可以使用教具。

(3)哪个小组的同学来说一说你们组想出了哪几种方法?

同学们刚才想出了许多好的方法算出了6÷3的结果。其实我们都是在想几个3是6?也就是二三得六这句口诀来计算。

板书:二(三)得六,商是2。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怎样用乘法口诀来求商。(板书)

(4)林杰拾的贝壳数是李飞的几倍?

那么你会列算式吗?

18÷6=3板书算式。

口诀:三(六)十八,商是3.

生在解答完以后,集体交流。鼓励学生用口诀计算。

(设计意图: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引导学生经历观察、思考、推理的过程,进一步理解倍的意义,培养学生观察、推理能力。)

三、课堂练习:

1、基础练习:

8÷2= 25÷5= 15÷3=

6÷2= 4÷1= 20÷4=

2、变式练习:

(1)红花有3朵,黄花有9朵,黄花是红花的( )倍;

(2)糖有4块,巧克力有8块,巧克力是糖的( )倍。

3、综合练习:

我5岁,妈妈35岁,妈妈的年龄是我的几倍?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进一步理解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方法,计算练习强化学生对计算方法的应用和理解,多层次多形式练习沟通了知识间的联系。同时经历将实际问题转化成数学问题,引导学生运用数学方法解决实际问题,提高逻辑思维能力。)

四、课堂总结:

本节课学习了哪些内容?有哪些收获?

(设计意图:回顾本课内容,转化迁移学习方法、计算方法,让学生学会自我反思,感受成功的喜悦)

篇9: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新课标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54-55页的例2、例3。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结合具体的生活情境,使学生进一步理解求一个数内包含几个另一个数的含义,建立“倍”的概念,初步把握“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数量关系和解答方法。

2.过程与方法:通过操作、观察、探讨等实践活动,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观察能力、解析能力、合作的意识和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体会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结合教学情境使学生受到爱国主义的教育。

教学重、难点:

1.重点:理解“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含义。

2.难点:学会用转化的方法来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法与学法

教法:谈话、指导相结合法。

学法:自主探究法。

教具、学具:

教具:相关教学课件。

学具:小棒(10根或15根)。

教学过程:

一、激趣引入

(课件播放:神州五号载人飞船发射升空的激动人心的场面。)

师:同学们,看到这个画面,你的心情怎么样?(高兴、自豪、激动……)让我们记住这一难忘的时刻吧!你们想不想像杨利伟叔叔那样象往遨游太空呢?(想)有志气!现在我们就用小棒摆飞机,代表我们的心愿吧!

二、探究新知

1.教学例2

(1)动手操作

课件出示:老师摆1架飞机用了5根小棒。

师:你们想摆飞机吗?估一估,你手中的小棒能摆几架像老师这样的飞机?

(稍作停顿)自己动手摆摆!

(生动手操作后汇报)

(2)观察思考

课件出示:两架飞机。

师:这个同学用几根小棒摆几架飞机?他用摆小棒根数是老师的几倍?

(集体探究“同学们用摆小棒根数是老师用摆小棒根数的2倍。)

(3)列式计算

师:要求同学们用摆小棒根数是老师的几倍,就是求10里面有几个5,就是求10是5的2倍。可以用除法计算,我们可以这样列式:10÷5=2。

(重点强调:倍不是单位名称,它表示的是两个数量的一种关系,所以得数后面不要写“倍。)

(4)小结

师:今天我们学习解决“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实际问题,就是求一个数里面有几个另一个数,可以用除法计算。(板书完整课题)

(5)练习

完成54页做一做。

2.教学例3

(1)课件出示例3主题图。

师:为了欢迎航天英雄杨利伟到学校做报告,这些小朋友正在排练节目呢!瞧,他们多么认真啊!从图上,你发现了哪些数学信息?(唱歌的有35人,跳舞的有7人,欣赏的有5人。)

师: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一些数学问题并进行解答吗?

先让学生独立思考,再在小组内互相交流后列式解答。师巡视,重点指导学生写单位名称的情况。

(2)集体交流后,小组代表发言。

三、反馈练习,应用拓展

1. 课件出示“神五”杨利伟相片。

(1)信息站:你会提哪些数学问题?

(课件出示数据一):

神州飞船的高大约是9米 教室的高大约室3米

(课件出示数据二):

飞船舱内面积约是6平方米 教室的面积大约是54平方米

(课件出示数据三):

一件宇航服重约10千克 小明的书包约重2千克

(2)小组交流探讨。

(3)学生汇报。

重点让学生讲出用除法计算的理由。

2. 55页做一做。

(1)课件出示“做一做”图片。

师:从图上你发现了哪些数学信息。(踢球的有18人,跑步有9人,练武的有3人。)同学们,根据这些信息你可以提出哪些数学问题呢?你会解决吗?

(2)学生提出问题并口头列式解答。

四、总结评价

师:同学们,这节课你最大的收获是那些?评一评,这节课你的表现得怎么样?你觉得谁表现得最好?为什么?

五、思维拓展

开放题:第一行画6个三角形,第二行画圆,使他们之间存在倍数关系。

六、课外延伸

在我们的生活中,有很多事物存在着倍数关系,下课后同学们在自己身边找一找存在倍数关系的事物,再跟老师同学们、爸爸妈妈说一说,好吗?

板书设计

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实际问题 用除法计算

例2: 10÷5=2 例3:35÷7=5

15÷5=3

篇10: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通过学习使学生进一步理解“求一个数里包含几个另一个数”的含义,加深对“倍”的概念的理解,初步掌握“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数量关系和解题方法。

(二)过程与方法

让学生在观察、思考与交流中通过画一画、摆一摆等学习方式,利用多种表征之间的转化,帮助学生理解“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用除法计算的解题策略;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进一步增强学生与他人交流的意识与能力,体验运用已学的知识解决问题的乐趣,建立学习数学的信心,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体验数学的价值。

二、教学问题诊断分析

在本课中利用“包含除法”的迁移是本课的关键,即是将“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转化成“一个数里有几个另一个数”。学生能初步感知用除法计算,但是仅仅停留会列除法算式计算的层面上,也就是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可能学生会这样想:我会列算式计算,为什么还要画一画、圈一圈来表示两个量的关系。对于学生的表现,我们要思考:数量关系的理解及表述要通过多种表征的转化,使学生感悟问题的深层结构,帮助学生建立用除法计算的模型思想。在这里画示意图、圈一圈等方法是由直观操作的形象思维过渡到抽象思维,学生的思维水平是有差异的,如:一部分学生要借助画好的示意图,看出擦桌椅12人是扫地4人的3倍;另一部分学生则在直观的基础上,将求12人是4人的几倍的实际问题转化为求12里面有几个4的数学问题,并能根据除法的含义确定算法,得出12÷4﹦3的算式。要通过合作交流,引导学生逐渐地由直观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让学生用所学除法的含义来分析数量关系,理解用转化的思想方法来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掌握“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数量关系和解题方法。

教学难点:应用分析推理把“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数量关系转化为“一个数里面有几个另一个数”的除法含义。

四、教学准备

课件、练习卡

五、教学过程

(一)围绕“倍”的不同表征,把握教学起点

1.复习旧知,感悟标准量与比较量的关系。

(1)说一说。

第一行

第二行

第一行有( )个

,第二行有( )个

,第二行是第一行的( )倍。

(2)圈一圈。

有( )只,

的( )倍。

师追问:在这几题中,每题中的1份量(标准量)分别是多少个?

2.变式运用,深化标准量与比较量的关系

我说你摆。(拿出学具●、☆和△)要求摆出的☆是●的2倍,△是☆ 的 2倍。

师:你是怎么摆的`?还能看出谁是谁的几倍?

让学生独立完成摆一摆,同桌之间相互说一说,注重学生表述中说明谁是1份的数量(标准量)。

【设计意图】通过形象生动图片,渐进式的题型设计,进行旧知回顾,既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又让学生再次感悟对“倍”概念的理解。同时在习题中不同的表征方式,进一步帮助学生复习理解对“倍数关系”,引导学生准确地用“倍”来描述两个量的比较结果。

(二)探究在“倍”中求标准量的形式,建立整体框架

1.形象感知,在操作和语言表征中逐步抽象方法

师:刚才我们看见勤劳的小蜜蜂忙着采蜜。看看我们班小伙伴们在干什么呢。

课件出示主题图。

(1)阅读与理解

师:他们在干什么?(打扫卫生。)真是一群爱劳动的孩子。你发现了哪些信息?

板书:

信息:擦桌子的有12人,扫地的有4人

问题:擦桌子的人数是扫地的几倍?

【设计意图】选取学生打扫卫生的情境,贴近学生的生活,增强生活情境在数学应用的意识。让学生感知数学来源于生活,我们的学习是有意义的。观察情境,了解相关信息和明白问题,培养学生检索有效信息、分析信息的能力。

(2)分析与解答

①尝试解答

可能会有学生答出:擦桌子的人数是扫地的3倍.

师追问:你是怎么知道的?怎样验证他的问题是否正确?

②画示意图表示数量关系

师:如果像刚才的复习题中的图示表示,就能看得更明白了。

引导学生尝试用画示意图的方法表示擦桌子和扫地人数。

尝试讨论:怎样简洁、清晰地表示擦桌子和扫地人数。

(用自己喜欢的图形代替。)

指名上黑板画图解决,其他同学独立在草稿纸上画图分析。

③语言表述

作品分析,平台展示。

教师引导同学说出怎样画好图:(图的前端文字说明、图形尽量大小一致,上下图形做到一一对应。)

课件出示(预设的出现的情况)

方法一:

方法二:(教材中呈现方法)

师:说说要先把扫地的人数圈起来?为什么要4个一圈?擦桌子的人数里有几个4?在这两个数量中,谁是标准量?

引导学生从图中看出:要想知道“求12是4的几倍,就是求12里面有几个4,用除法计算。”

④把思考的过程用算式表示出来:12÷4=3

让学生结合示意图说算式的意义。

篇11: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教学设计

一个数里面有几个几

⑤对于单位的分析

师:在这个算式中,12、4、3分别表示什么?3表示擦桌子的人数是扫地人数的3倍,而3倍指的是两个数量之间的关系,不是指具体物体的单位,后面是不写单位,所以不能写成“ 12÷4=3(倍)”。

【设计意图】通过情景引入,图示比较,渗透符号化的思想。在追问中深化概念理解。“为什么4个一圈?”“谁是标准量?”“为什么会是3倍?”引导学生在比较和思辨中感悟“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与“求一个数里有几个几”的关系。这个过程借助简洁、概括性强的直观图示呈现比较结果,帮助学生积累概念的感性认识的经验。

(3)回顾与反思

你算的一定是正确的吗?你是怎么想的?

课件出示图片。

说明检验方法,可以用乘法口诀进行检验。补充答语,引导学生养成完整答题的习惯,体现数学规范性和完整性。

(4)变式练习,逐步理解

师:爱劳动的同学还有很多,你们看到了什么?

课件出示信息:教室里还有8人擦窗子。

师:你能提出一个有关倍的问题吗?并解答。(擦窗子的人数是扫地的多少倍?)

请学生尝试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解决。同桌互相说方法,全班反馈。

(可以借助示意图,也可直接列出算式 8÷4=2。)

【设计意图】创设“打扫卫生”学生熟悉生活情境串,体现情境的整体性。对刚学习的重难点知识“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就是求一个数里面有几个几”进行巩固练习。

(5)概括比较,抽象模型

比较12÷4=3,8÷4=2两个算式之间的异同点。进一步思辨“为什么都除以4”的本质所在。

在比较和思辨中逐渐清晰两种量的关系,加深对“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问题解决中,确定标准量的重要性。

(三)关注“标准量”的变化,体会唯一性

1.巩固应用,提升能力

(1)练习十一第3题

课件出示分步呈现小鹿、小猴的只数和第(1)问题

让学生独立完成,交流汇报时,着重让学生说出“18÷6=3”算式的意义。“为什么除以6?”

(2)课件分步出示小兔、天鹅的只数和第(2)问题

让学生提出数学问题并解答。

①让学生独立完成,先提出问题,再列式计算,最后同桌交流汇报。

②集中汇报,教师板书算式。

可能会有:小兔的只数是天鹅的几倍?24÷8=3

还有:小兔的只数是小猴的几倍?24÷6=4

2.沟通联系,拓展延伸

(1)比较18÷6=3和24÷6=4

师:这两个算式中为什么都除以6?

(这两个算式都是以小猴标准量,所以除以小猴的只数)

(2)比较18÷6=3和24÷8=3

师:这两个算式中的“3”表示什么?

(这两个算式中虽然比较量与标准量不同,但都表示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3倍的关系)

(3)比较24÷6=4和24÷8=3

师:这两个算式中为什么都是24除以一个数?

(这两个算式中,24表示小兔的只数,标准量不同,得到的结果也就不同)

师生小结:在解决“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问题时,找准标准量,把它看成一份。比较量里有几个这样的1份,就是几倍,用除法表示“比较量÷标准量=几倍”。

【设计意图】学生对于列除法算式解决这类问题方法虽然不困难,但仍然需要大量具体事例进行比较、思辨、建模,感知知识形成的过程,逐步内化解决问题的方法,以变式练习中,不断引发认知冲突,刺激审题的严谨度。由浅入深,由简到繁,由直观到分析推理,遵循学生认知规律,通过实物表征、操作表征、语言表征、图形表征到符号化的算式表征,探究解决问题的本质。

(四)沟通与生活的联系,增进应用意识

1.圈一圈 算一算:课件出示

(1)学生独立完成。

(2)集体汇报:汇报时,要让学生说出自己的列式方法。

2.拔萝卜:课件出示

灰兔拔了9个,拔了3个。拔的是的几倍?

(1)学生独立完成。

(2)请同桌之间互相检查正误。

3.踢毽子:

课件出示练习十一的第7题:

(1)情境创设:课件呈现第7题的情境图,先出现信息和问题:王平只踢了3个,李芳踢了18个。①李芳踢得个数是王平的几倍?

让学生独立列式解答,说出算式的意义,追问:谁的个数是标准量?

课件出示问题:②刘梅踢得个数是王平的2倍。刘梅踢了多少个?

(2)分析问题:谁是标准量,如何表示刘梅和王平的关系?。

师:像这样知道一份量的个数(王平的个数),要求比较量(刘梅的个数)的个数的问题。该怎样思考呢?

【设计意图】通过有层次的练习,把新旧知识间的进行无缝连接,通过圈一圈、算一算和生活中情景图,让学生在直观理解基础上,对用除法计算解决这类问题模型的建构更加清晰化。让学生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与问题情境中,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达到将所学知识巩固提高的目的,体现数学应用价值,增强学生学习的信心。

(五)课堂小结,孕伏新知

1.课后思考,孕伏新知

师:同学们课后可以思考:知道一份量的个数(王平的个数),要求比较量(刘梅的个数)的个数的问题。

2.学生谈体会:让学生说说,这节课学习了什么知识?

篇12:《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几倍》教学反思

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应用题”教学的重点我认为应该是让学生理解“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就是“求一个数里有几个另一个数”,若用教师为主的说教方法进行学生肯定是很难理解的,我在教学时注重引导学生通过动手摆一摆,动脑想一想,动口说一说的形式去逐步发现并理解这一点。

我先让学生摆小棒“第一行摆2根,第二行摆3个2根”,摆好问:“谁能用一句话来表示第二行小棒根数与第一行的关系?”“第二行比第一行多。”“第一行比第二行少。”“第二行的根数是第一行3倍。”……对学生们的说法我都给予肯定,我选择了第三种说法并板书,接着问为什么可以这么说?“因为有3个2根。”我在上面板书的那句话左边继续板书:第二行有3个2根。然后第二次让学生摆小棒:第一行摆3根,第二行摆12根。接着问:你摆完后想到什么?“第二行里有3个4。”“第二行里有4个3。”“第二行里有6个2。” ……“为了与第一行的根数3发生联系我们该选择哪种说法?”学生们异口同声说了第二种,我把它板书在黑板上,“你们能用一句话来表示第二行与第一行的关系吗?”“第二行的根数是第一行的4倍。”学生说出后我继续板书出来。

通过两次摆棒学生已初步理解了本课的教学重点,最后进行实际的应用——例5的教学,例5的教学我让学生先尝试练后自学课本的方式进行,全班学生都能顺利完成。最后进行课堂总结并揭题。

本课的教学我认为调动了每个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尊重了每个学生的回答,培养了学生的学习能力。

相关专题 个数上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