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情表文言文课件

天使之城 分享 时间: 收藏本文

【简介】感谢网友“天使之城”参与投稿,以下是小编为大家准备的陈情表文言文课件(共11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篇1:陈情表文言文课件

陈情表文言文课件

我们查找并印发了《陈情表》一课相关的背景资料和历代名家的品评文字,让学生在真正接触课文之前产生好奇心,激起学生的阅读兴趣。

读《出师表》不下泪者,其人必不忠;读《陈情表》不下泪者,其人必不孝;读《祭十二郎文》不下泪者,其人必不友;(以上苏轼语)读《报任安书》不下泪者,其人必不为人。(后人续)

引导学生在第一遍阅读时找出难点,分组归纳出公认的难解词语,

臣以险衅 夙遭闵凶终鲜兄弟 门衰祚薄 期功强近茕茕孑立 除臣洗马 猥以微贱 责臣逋慢 刘病日笃 犹蒙矜育 宠命优渥 日薄西山 更相为命 臣之辛苦 生当陨首

苏轼:“读《出师表》不下泪者必不忠,读《陈情表》不下泪者必不孝,读《祭十二郎文》不下泪者必不友。”以忠情感人的《出师表》,今天学习以孝情动人的文章——《陈情表》。

1、以齐读形式落实字音,完成第一段的音读。

教师:本段作者用在自己身上的形容词有一个共同的特点是?尽量用文章语句概括回答。

学生:孤弱、孤苦伶仃,可以概括为“孤”字。

教师:第一段的情感表现“孤苦”之情。找第一段中表现这种感情的语句。

学生:“生孩六月,慈父见背”“既无伯叔,终鲜兄弟”“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僮”“茕茕孑立,形影相吊”等。说明自己自幼失去父亲,不久,母亲改嫁,没有兄弟姐妹,孤苦伶仃。

教师:一个完全没有自我保护能力的孩子,之所以能够平安成长,是因为祖母的呵护,大家可以从第三段找到一句话,概括这一意思。

学生:“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领悟,由于身世特殊,祖母的养育之恩就更加深重。

教师:作者陈述自己的幼年丧父失母的“孤苦”,为了表现祖母养育大恩深似海;那么,作者在本段后半部分提到自己无伯叔兄弟的“孤苦”,有无其它原因呢?

学生:“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祖母暮年无人能为作者分担赡养的任务,自己必须独力承担尽孝的责任。

小结:第一段:孤苦之情。从纵横两方面分两个小层次:

身世凄苦,祖母抚养恩深似海;人丁衰微,作者尽孝责无旁贷。

2、请一组同学齐读第二段,其他同学准备对齐读的情况进行点评。

教师:这一段表现的情感不是平直的,前一部分急迫焦灼,后一部分辗转两难。诵读时要张弛有度,把握情感的焦急与沉重。

教师:本段有一句关键语句,“泄露”了作者的思想感情,我们来找到它。

学生:讨论得出:“臣之进退,实为狼狈。”

教师:结合文章写作的历史背景,讨论分析,“进”难在哪里,“退”,难在何处。

学生讨论:进,无以报答祖母养育之恩;退,不能回报朝廷知遇之情。

小结:第二段:两难之情

3、第三段。 第三段的感情不只一种,找出不同的感情,并简要分析。

学生:感激朝廷的知遇之恩,感激祖母抚养孤弱之恩。

教师:正是这两种感恩之情,让作者陷入了前文所说的狼狈之境,两难之情。

教师:本段第一句话在全段的作用是什么?

学生:提出一个终养祖母的“理论依据”,使之既合情合理又合法。

教师:作者接着提起自己在前朝为官的经历,是否是闲笔?结合《陈情表》一文第一读者的特殊身份,深入探讨。

学生:从历史背景上看,双方关系微妙。作者是前朝官员,陈情的对象是今朝的君主,为打消对方的疑虑,自己“本图宦达,不矜名节”的人生目标就必须表明,此处一笔,不着痕迹,但却正是问题关键所在。

小结:第三段:感恩之情。情理兼具,打动武帝。

4、第四段。 教师:请找出本段中,作者直接表现陈请目的的语句。

学生:“乌鸟私情,愿乞终养。”

教师:在前三段的情感充分表达之后,作者在第四段提出陈请目的之前还进行了许多铺垫,是否多余,为什么?

学生:用自己的年龄与祖母年龄的对比,表达“尽节日长,尽孝日短”,提出一个“两全之策”,暗示自己一定会在尽孝后再尽忠。进一步让皇帝消除疑虑,达到陈请的目的。

小结:第四段:两全之情。全文的感情脉络已经完全出现。

(四)探讨文章的抒情方式

教师:注意第一、二段与第三、四段抒情的不同。

结论:第一、二段陈情于事,第三、四段寓理于情。先动之以情,再晓之以理。

小结: 有人说《陈情表》有很高的语言艺术。

读《陈情表》我们可以看到:李密形影相吊的孤寂,祖母奄奄一息的悲恻,帝王微笑背后的恼怒,作者诚惶诚恐的怖惧。

读《陈情表》我们可以听到:少年孤苦无依的哀叹,老人病中无奈的呻吟,帝王催促严厉的呵责,孝子忠诚恳切的哀告。

无论是形还是声,都以一种浓浓的情感为依托,那就是——孝情。

《陈情表》的语言是有形的,有声的',因为它是有情的。

(五)深入探究问题,体会文章构思艺术。

教师:思考,第三段的内容是否可以放在第一段的位置。

结论:第三段重说理,没有前文情感的铺垫,理则显得生硬,难以深入人心,得到共鸣。前两段,先用特殊的亲情、孝情给大家一种特殊的心理感受,获得同情心,让人认为这种孝情值得鼓励,不该拒绝,之后再用“理”提供依据,让人无法拒绝这合情合理的陈请。

从文章写作背景看,本文读者极为特殊。俗话说“伴君如伴虎”,晋武帝不只是一个皇帝,他们司马家族用阴谋篡夺了皇位,是以阴险多疑著称的一族,因此,作者一言不慎,就有可能招来杀身之祸。所以作者必须把自己“孝情”之外的那一份“忠情”完全充分彻底地表达出来,然后再打出“孝治天下”的理的大旗,并提出“先尽孝再尽忠”的忠孝两全之策,这样才有可能达到陈请的目的。

因此第三段不能提前到第一段的位置。

陈情脉络:

身世孤苦

祖母情深(孝情)

沐浴清化

身蒙国恩(忠情)

1.历述自己的悲惨遭遇。夙道闵凶

2.叙写进退两难的处境。辞不就职

3.提出以孝治国之大理。愿乞终养

4.表明尽忠尽节之诚心。尽忠日长

小结:为了达到“乞终养”的目的,作者首先陈述个人遭遇,祖母情深,作为陈情依据;继写进退两难的狼狈境地,博取晋武帝的同情;再抬出孝治天下的理,同时剖明心迹,排除了不愿做官的政治原因,最后提出解决方案。

作者一路写来,发乎情,归乎理,先动之以情,再晓之以理,陈情于事,寓理于情,情真意切。全文构思缜密,脉络分明。

(六)结束语

《陈情表》的动人之处就在于它陈孝情情真意切。孝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十七八岁的年纪始终关注的永远是友情,深深憧憬的往往是爱情,最易忽略的却常常是亲情、孝情。希望李密对祖母的乌鸟深情能让我们有所感悟,有所行动,为亲人捧上自己哪怕微薄但却真诚的回报。

由本段见全文感情真挚、悲恻动人的原因是什么?

事之实:是臣尽节于陛下之日长,报养刘之日短也。

言之切:愿乞、愿矜悯、听臣微言、明知、共鉴。

心之诚:生当陨首,死当结革。

附:板书 陈情于事 动之以情 寓理于情 晓之以理

1.作者简介

李密(224~287),名虔,字令伯,晋初散文家。武阳(令四川彭山县)人。祖父李光曾为蜀国朱提太守。父早亡,母何氏改嫁,幼小的李密被祖母刘氏收养。为人正直,颇有才干,长于《春秋左氏传》。曾仕蜀汉侍郎。蜀之后,秦治三年(公元267年),晋武帝立太子,征李密为太子洗马。晋武帝曾几次征诏,均辞命不从。祖母死后,出任太子洗马,官至汉中太守。后被谗免官,死于家中。

2.写作背景:

这篇散文选自南朝梁昭明太子萧统的《文选》,原题为《陈情事表》。晋武帝征诏李密为太子洗马,李密不愿应诏,就写了这篇申诉自己不能应诏的苦衷的表文。李密是一个亡国贱俘,四次征诏,四次拒绝,这就很容易使武帝产生疑虑,以为李密是怀念旧朝、不满新朝,才会采取这样坚决的态度。在封建社会里,违抗君命是大逆不道的行为,更何况是一个“至微至陋”的蜀汉降臣。而相传晋武帝看了此表后很受感动,特赏赐给李密奴婢两人,并命郡县按时给其祖母供养。

3.表

表是古代臣子陈述己见的奏章。是古代的一种文体。是古代臣属给君王的上书。内容多是劝进、辞免、庆贺、贡物等。它与一般上书奏折的不同在于常含有表示陈情、诉说心曲的意思。如诸葛亮的《出师表》。

篇2:陈情表文言文

陈情表文言文

一、掌握下列重点词语

1、险衅:臣以险衅(艰难祸患,指命运不济)

2、见背:慈父见背(背弃我,指死亡)

3、夺:舅夺母志(改变)

4、祚:门衰祚(zu)薄(福分)

5、鲜:终鲜兄弟(本指少,这里是没有)

6、吊:茕茕孑立,形影相吊(安慰)

7、婴:而刘夙婴疾病(缠绕)

8、废:未曾废离(停止侍奉)

9、察:前太守逵察臣孝廉(考察和推举)

10、寻:寻蒙国恩(不久)

11、笃:则刘病日笃(病重)

12、拔擢:至微至陋,过蒙拔擢(zhu)(提升)

13、区区:是以区区不能废远(拳拳,形容自己的私情)

14、听:听臣微志(准许)

二、通假字

1、闵:夙遭闵凶(通悯,可忧患的事)

2、零丁:零丁苦辛(通伶仃,孤独的样子)

3、有:常在床蓐祖母今年九十有六(通又,表示整数后有零数)

4、蓐:常在床蓐(通褥,草席子)

三、一词多义

1、行:①行年四岁(动词,经历)

②九岁不行(动词,走路)

2、矜:①犹蒙矜育(动词,怜惜)

②不矜名节(动词,自夸)

③愿陛下矜悯愚诚(动词,怜悯)

3、至:①至微至陋(副词,极其)

②无以至今日(动词,到达)

4、以:①臣以险衅(连词,因为)

②臣以供养无主(连词,因为)

③谨拜表以闻(连词,相当于而)

④猥以微贱(介词,凭身份)

⑤伏惟圣朝以孝治天下(介词,用)

⑥臣具以表闻(介词,用)

5、见:①慈父见背(代词,我,自己)

②二州牧所见明知(动词,看见)

6、亲:①躬亲抚养(代词,亲自)

②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名词,亲戚)

7、日:①日薄西山(名词,太阳)

②报养刘之日短(名词,日子)

8、当:①当侍东宫(动词,任,充当)

②死当结草(副词,应当)

9、薄:①日薄西山(动词,迫近)

②门衰祚薄(形容词,微薄,少)

10、拜:①拜臣郎中(动词,授官)

②谨拜表以闻(动词,奉上)

11、于:①州司临门,急于星火(介词,比)

②是臣尽节于陛下之日长(介词,给)

12、夙:①夙遭闵凶(名词,很早,幼年)

②夙夜忧叹(名词,早晨)

四、词类活用

1、躬亲:躬亲抚养(名作状,亲自)

2、日:则病日笃(名作状,一天天地)

3、闵凶:夙遭闵凶(形作名,忧患凶丧这事)

4、微贱:猥以微贱(形作名,卑微低贱的身份)

5、诚:愿陛下矜悯愚诚(形作名,诚心)

6、终:无以终余年(动词使动,使结束)

7、卒:保卒余年(动词使动,使终了)

8、远,是以区区不能废远(形作名,远的地方)

9、进退:臣之进退,实为狼狈(动作名,是否出来做官之事)

10、闻:谨拜表以闻(动词使动,使知道)

五、古今异义的.词

1、至于:至于成立(①古义:到。②今义:程度副词)

2、成立:至于成立(①古义:成人自立。②今义:创立)

3、不行:九岁不行(①古义:不能走路。②今义:不可以)

4、秀才:后刺史荣举臣秀才(①古义:优秀人才。②今义:科举考试中最低一级考中者)

5、告诉:则告诉不许(①古义:申诉。②今义:让别人知道)

6、辛苦:臣之辛苦(①古义:辛酸苦楚。②今义:身心劳苦)

六、句式

1、急于星火(介词结构后置)

2、非臣陨首所能上报(判断句)

3、谨拜表以闻(陛下)(省略句)

4、逮(臣)奉圣朝,沐浴清化(省略句)

5、则告诉(陛下)不许(省略句)

6、少仕(于)伪朝(省略句)

七、难句翻译

1、臣以险衅,夙遭闵凶。

译:我因为命运坎坷,幼年就遭遇不幸。

2、生孩六月,慈父见背。

译:生下我六个月,慈受的父亲就抛下我去了。

3、既无叔伯,终鲜兄弟,门衰祚薄,晚有儿息。

译:既没有叔伯,又终于没有兄弟,门庭衰败,福分浅薄,很晚才有儿子。

4、茕茕孑立,形影相吊。

译:孤单无依,只有身子和影子互相安慰。

5、寻蒙国恩,除臣洗马。

译:不久承蒙国家恩典,任命我做太子洗马。

6、乌鸟之情,愿乞终养。

译:我怀着乌鸟反哺的私情,请求陛下允许我为祖母养老送终。

7、臣生当陨首,死当结草。

译:我活着应当为陛下拼死效忠,死了也会像结草老人那样在暗中报答陛下之恩。

篇3:高中语文《陈情表》课件

高中语文《陈情表》课件

教学目的

一、引导学生体会作者至真至诚的亲情忠情;

二、引导学生赏析本文文思缜密,脉络分明,陈情于事、寓理于情的构思艺术和骈散结合形象生动的语言艺术;

三、继续指导学生积累常用的文言词语和相关文化常识;

教学重点、难点

一、本文写法上的特点:融情于事

二、李密为什么辞不就职?

教学时数:两课时

教学内容与步骤: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

1、指导学生熟读课文,背诵第一、三段,整体感知课文大意;

2、指导学生积累文言词语及相关常识。

一、导入课题

以简介作者及后人对该文的评价导入。

二、熟读背诵

学生轻声诵读课文,对照注解,自己初步疏通课文

三、指导学生朗读全文,提醒学生注意各段的感情基调。

第一段:凄苦,悲凉;          第二段:感激,恳切;

第三段:真挚,诚恳;          第四段:忠诚,恳切,期待。

1、指导学生背诵第一段。

2、总起:臣以险衅,夙遭闵凶

父死母嫁---祖母抚养---少年多病---无亲无戚---祖母病卧

2、熟读第二段。

3、指导背诵第三段。

孝治大道---不矜名节---宠命优渥---祖母病笃---不能废远

4、熟读第四段。

5、讨论:结合上节课反复诵读课文的体会,你认为“情”在本文中有哪几层含意?

6、完成课后练习

第二课时

教学要点:

1、引导学生赏析本文文思缜密,脉络分明,陈情于事、寓理于情的构思艺术;2、引导学生赏析本文形象生动骈散结合自然精粹的语言。

一、导入课题

二、赏析构思艺术

1、讨论:在陈请终养祖母这个要求时,李密碰到了什么困难?

祖母情深似海,圣上恩重如山;在这样一个二难的境地里,李密是被动的,言辞稍有不慎,不仅达不到陈请的`目的,还有可能招来杀身之祸。

2、朗读思考:李密最后提出解决尽孝与尽忠两者矛盾的办法是什么?他是怎样提出这个办法的?

尽忠日长,尽孝日短:先尽忠后尽孝。

三、赏析语言

至性之言,悲恻动人

四、作品评价

通过两个拓展性的问题,引导学生更深入认识本文构思慎密,语言精粹的特点。

1、讨论:有论者认为,李密反复强调孝亲,其实是为自己不奉诏仕晋而故意寻找借口。你同意这一观点吗,为什么?

引导:李密反复强调孝亲,决不是为其不奉诏仕晋而故意寻找借口。他是真心因终养祖母才难能应诏的。读完全篇,我们可以清楚地体昧到,他的孝心不是抽象的,而是充满了孙儿对祖母的一片真情。

2、讨论:晋武帝为什么会答应李密终养祖母的请求?

(1)为李密的言辞和情理所动;

(2)彰显孝治天下的恩德。

篇4:陈情表复习课件

第二课时

一、导语设计

作者“未曾废离”只是一相情愿,朝廷追责甚急,作者还有什么推辞的良策呢?我们继续来看文章的3、4两段。

二、具体研习第3段

1、本段结尾落在辞官养亲上(“是以区区不能废远”),是从哪几个角度来展开的?

提示:

三层分别以“伏惟”“且”“但”来转换文意。

①抓住晋“以孝治天下”的大理(可将有关背景移至此处),解释自己应得到同情。

②自陈宦历,称颂君恩,表明辞职与“名节”无关,以求谅解。

③正面陈述刘之现状,是为“不能废远”惟一原因。

(解说:借此理清本段的层次。)

2、作者为什么扯起“孝”这面大旗?“凡”句有何含义?

提示:

①借“孝”来掩饰自己的观望之意,从而解除晋武帝的疑忌之心。

②“凡”是指一般,“况”是指特殊。孝既已及于一般,对特殊就更应如此了。理由充足且冠冕堂皇。

③“孤苦”一词承首段,又为下文“臣之辛苦”张本。

3、品味2、3层,看本段的语言特点是什么?

①“至微至陋”“岂敢”等词委婉动人,至为恳切。

②“日薄西山”“气息奄奄”“人命危浅”“朝不虑夕”“更相为命,……不能废远”一组四字句,皆出于至孝之心,感人至深。

特点:委婉、流畅。此段中反复表明心迹,叙说衷曲,解释不能“废远”的原因,情辞俱切。

三、具体研习第4段

1、本段中哪句话是表文主旨?(“愿乞终养”)

2、贯穿全段的是哪两个词?(“尽节”“抱养”——忠孝两顾)

3、用语有什么特点?(“愿乞”“愿矜悯”“听臣微言”——无比恳切)

4、由本段见全文感情真挚、悲恻动人的原因是什么?

事之实:是臣尽节于陛下之日长,报养刘之日短也。

言之切:愿乞、愿矜悯、听臣微言、明知、共鉴。

心之诚:生当陨首,死当结草。

(解说:以品味为主,采用分层读、对答读、个人读、小组读、全班读等多种诵读方式,读中议,议中读,在不断的'诵读中感受情深理切。)

四、讨论

文中的孝表现在哪里?你如何看待李密的“孝”?(结合课文来谈。)

提示:

A.臣侍汤药,未曾废离

B.以供养无主,辞不赴命

C.刘日薄西山,奄奄一息,不能为远

D.庶刘侥幸,保卒余年

作者比较真实地写出了自己的境遇和终养祖母的愿望,这种在长期艰难生活中培养和发展起来的骨肉之情,在利欲熏心、尔虞我诈的封建统治阶级中,应该说是少有的,因而是可贵的。

(解说:讨论的目的是为汲取李密的“孝”中的积极意义,并过渡到课堂训练。)

五、课堂训练

阅读《石奢自刎》,结合课后练习三回答文后问题。

石奢者,楚昭王相也,坚直廉正,无所阿避。行县,道有杀人者,相追之,乃其父也。纵其父,还而自系焉。使人言之王曰:“杀人者,臣之父也。夫以父立政,不孝也;废法纵罪,非忠也。臣罪当死。”王曰:“追而不及,不当伏罪,子其治事矣。”石奢曰:“不私其父,非孝子也;不奉王法,非忠臣也。王赦其罪,上惠也;伏诛而死,臣职也。”遂不受命,自刎而死。

1、石奢为何自刎?

2、你如何看待石奢自刎?

3、古代孝的特点是什么?

4、站在今天的角度,我们如何理解孝?

六、布置作业

1、文中有些富有表现力的词语沿用至今,请找出来加以体会。

2、练笔:①学习《陈情表》的表达细腻、真切等特点,写一则“孝亲”的故事。

②根据你对“孝”的理解,联系实际,写一则短文《我看“孝”》。(选其一)

(解说:作业设计目的在于语言积累、知识积累,以及思考习惯、思维品质的培养。)

篇5:《陈情表》文言文课堂实录

《陈情表》文言文课堂实录

师:(出示李密服侍祖母的图片朗读《晋书。李密传》刘氏有疾,则涕泣侧息,未尝解衣,饮膳汤药必先尝后进。)

师:这幅图片中包含着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个字。

生:孝

师:你怎样理解孝?(学生自由回答)

师:孔子曰:“父母在,不远游。”父母健在时,子女的义务,便是在家陪伴父母,与父母共同生活,照顾父母的起居,避免父母因子女远游而担心,就是是对父母尽责尽孝。

师:跟孝相对应的是中国儒家传统中的另一个字

生:忠

师:孝子忠臣是传统知识分子的一生的追求,但忠和孝似乎天生有矛盾。

叫做

生:忠孝不能两全。

师:现在李密遇到了一件很纠结的事情,麻烦。这件事跟另一个强势的非同一般的大人物晋武帝司马炎有关。那司马炎、李密、祖母之间发生了怎样的故事,谁来叙述(学生叙述,老师补充)。

师:情前面加上哪一个修饰词你认为最恰当?(有学生加了恩情、私情、感情、孝情、忠情、亲情)

师:这么多的修饰词,要李密做出选择,那是一件相当痛苦的事。关键还是两点,忠和孝之间做出决断,陈情表陈的就是在忠孝之间非此即彼的痛苦挣扎的苦情。至于如何陈情,就是方法问题。归纳起来无非就是八字真经,动之以情

生:晓之以理。

师:那李密是什么人?是什么身份,注意文中的注解

生:在蜀地当官,任尚书郎。

生:现在蜀国灭亡了,成为亡国奴。

师:是个级别不低的公务员,只不过现在暂时下岗待业了。历史记载李密相当有辩才,可以在国务院外交部工作,是个人才。

师:晋武帝是怎样一个人?从称号来解读

生:是很厉害的皇帝,讲武力、暴力、比较狠。

师:这是司马家族的传统,险诈狠毒。史载,他的爷爷司马懿诛曹爽“支党皆夷三族,男女无少长,姑妹女子之适人者皆杀之”,老爸司马昭之心

生:路人皆知。

师:一方是对前朝还有眷念的臣子,一方是猜忌心很强的现任的主子,杀戮和血腥似乎迫在眉睫。而一张陈情表用文字拯救了自己,在某种程度上,怎样说比说什么或许更为重要。

师:表是写给皇帝看得。假如一开始我就直奔主题,说我拒绝圣意,我不当官,我要赡养祖母。这样是否可行?

生:杀头,抄家。

生:绑起来,押到京城。等候发落

师:这就是皇帝龙颜大怒

生:后果相当严重。

师:所以第一节你打算怎样写?

生:不要直接写,要绕开写,先扯其他的内容,慢慢来。

生:要充满真实感情,因为皇帝对你有疑心,起杀心,写出自己很弱小,渺小,还有真实。。

师:中国人一向同情弱者,而外国崇拜强者,这就是文化有差异。

生:最好把自己写的很苦,最苦,引起皇上的同情,

师:孟子说,恻隐之心,人皆有之。更何况李密的确很苦,怎样写自己的苦难?

生:按照时间写,从小父母亲去世。

生:不对,是父亲去世,母亲改嫁。

师:原文怎么说,(学生找出),为何不直接说父死母嫁?这样多简单,

生:这是讳饰委婉的说法,因为这对年幼的李密是一件很痛苦的事。

师:往事不堪回首,但现在必须回首。母亲改嫁这样的不可外扬“家丑”都说出来了,这就是直接向皇上表明我的是真诚的。还有吗?

生:身体很差,多病,九岁还不能走路。是不是夸张吧。

师:可能是缺钙吧,老师认为不是说不会走路,可能是不能参加剧烈的体育锻炼,属于上体育课要请假的这一类学生。当然这样写更能突出自己的命

生:苦。

生:门衰祚薄,家庭不发达

生:古代讲究人丁兴旺,子孙多人口多,就是福气多,家族旺旺。

师:这是家族的不幸。还有不幸吗?现在的不幸?

生:祖母病重,需要照顾。

师:注意其中的“婴”的解释。

生:缠绕。

师:这也好理解,婴,小孩嘛,是最容易缠人的,只要你手中有零食。

师:归纳起来,层层反复渲染自己的四大不幸,正所谓,幸福的家庭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个不幸。按照李密自己的归纳是

生:臣以险衅,夙遭闵凶。命运不好,

师:但上苍没有完全抛弃李密,幸亏有一位伟大的祖母。读一读(祖母刘悯臣孤弱,躬亲抚养)

师:当年幼的李密茕茕独立,形影相吊时,我们的老祖母总是那样慈祥、那样坚定的告诉他,勇敢、坚强。不要害怕 不要慌张。有奶奶在,别怕,是李密听到最温柔,也是最温暖的声音。

师:我们归纳一下第一段,陈述的自己的身世苦,隐含着祖母对自己的抚养的辛苦。没有明说推辞就任,而是绕了个大圈子,动之以情,博取武帝的同情,为后文奠定了基础。那第二段是继续绕圈子还是直奔主题呢?(朗读第二自然段)

师:对李密而言,怎样的时机中说是个问题,万一时机把握不当,操之过急,后果很可怕。第二段的的关键句是

生:臣之进退,实为狼狈。

师:何为进,何为退?

生:进就是出来做官,退是赡养祖母。就是忠和孝的矛盾。

师:当官好啊,现在考公务员多热闹,很难考。而李密接二连三拒绝皇帝送上的官,三次邀请,三次拒绝,读一读三次邀请(学生朗读、注意其中的察、举、拜、除、逼迫、急于星火等词语)

师:读一读三次拒绝原因的句子(学生朗读,以供养无主、猥以微贱、则刘病日笃。)

师:呵,你以为你就是诸葛亮,需三顾茅庐啊,所有的理由看起来很充分,但在皇帝面前这些都不是理由。君要臣死,

生:臣不得不死。

师:君要臣做官,

生:臣不得不做官。

师:司马家族为了巩固自己的地位,极力拢络当时的名士。当时的司马昭想拉拢竹林七贤中的 第一帅哥才子嵇康,而嵇康却跑到河东避居起来。司马昭想请他出来做官,委以重任,他不仅不领情,还跑到荒郊野外去打铁、种菜。你说结果如何(停顿)咔嚓一下完了。这些李密是知道的,李密在文中直接表示想做官,的确很想做官。做梦都想做官。哪一句?

生:臣欲奉诏奔驰。想赶快跑到皇帝那儿。

生:是心里想做而事实不能做的纠结,没有完全彻底的拒绝皇上的意思,为自己也留了退路。

师:“奔驰”二字真好,活画出了一个非常急切地希望立刻赴京为皇上奔走效劳、忠贞不二形象。这就是陈情表的比较委婉和高明之处,不至于让帝王动怒。这一段还是绕着说,含蓄精当,三次婉拒显孝情。

师:假如晋武帝正在上班,下面是文武百官,看到这份表的.这些段落,他第一反应是什么?他会怎样对百官说?(学生可以模仿,有学生说被李密的孝心感动,也有学生说帝王无动于衷)

师:情感上的感动或许会有,但皇帝毕竟是皇帝,是不容易轻易就被感动的眼泪稀里哗啦的人。因此不但要在情感上打动帝王,更要在道理上说服君王。第三、四自然段侧重于道理上的层面。找出说理的相关句子。(学生找出说理的句子:圣朝以孝治天下,一句。少仕伪朝,两句今年四十有六,祖母刘今年九十有六,是臣进节于陛下日长三句)

师:第三段有三个很重要的关联词,把整段文字巧妙而自然的结合在一起,哪三个?

生:伏惟、且、但。

师:用现代语翻译这三个词(学生翻译)

师:关键落在哪个词?

生:但,表示转折。前面是说理,“但”后面才是要点。

生:歌颂皇帝的英明,圣明。拍马屁。戴高帽。

师:这些老师也喜欢。历史武帝是历史著名的孝顺皇帝,他的父亲司马昭去世后,武帝亲自服丧三年,你可以说他作秀,但三年作秀也并不是容易的事。他对臣子的孝的行为也十分重视(出示世说新语王戎、和峤同时遭大丧,俱以孝称。王鸡骨支床,和哭泣备礼。武帝谓刘仲雄曰:“ 卿数省王、和不?闻和哀苦过礼,使人忧之。”(翻译王戎、和峤同时遭遇大丧。王和二人都以孝著称,此时王戎瘦得皮包骨头,几乎支撑不住自己的身体;和峤则哀号哭泣,一切都合乎丧葬的礼仪。晋武帝(司马炎)对刘仲雄(刘毅)说:“ 你常去看望王戎和峤吗?我听说和峤悲伤过度,这让人很担心。”)当时的社会的舆论是孝子大流行,都是道德楷模。李密一说“孝”,皇帝真的笑了。这样说理就是占领了道德的制高点。还有继续说理的。

生:直接讲明自己的生活做官的经历,说自己做官纯粹就是发财富贵,并不是所谓追求清高和节操。

生:继续歌颂皇恩浩荡,自己受宠若惊。不敢有非分之想。

师:这些都是实话实说,刚才说重点落在但字以后,这几句应是很动感情的句子,动情点嘛。很有画面感,诉说祖母卧病在床的困苦的情景。朗读体会。

师:所以这一段的最关键的最想表达的一句是

生:是以区区不能废远,废止奉养,远离祖母。

师:这一节李密巧妙的运用关联词,情理结合,融理于情,表明了自己两难选择,进一步消除了皇上的疑情。尤其是工整的对仗,文情并茂的描写,一气呵成,更加增加了感人的力量,我们要无限的相信发自内心的文字的力量,文章的结尾才水落石出,水到渠成,最终点明了上表的目的,就是四个字?哪四个字?

生:愿乞终养。

师:提到了一种鸟。

生:乌鸦。

师:为何提到乌鸦。

生:这是比喻,乌鸦是很孝顺的鸟,人也一样,孝顺长辈。

师:又提到了两个数字?

生:四十四,九十六。

生:对比手法,表明效忠皇上的日子长,赡养祖母的日子短。

师:四十四岁在古代也不算年轻了,甚至可以说年老了,但妙的是和九十六一比较,那是相当的年轻,为自己服务的时间很长。也可以让皇上高兴,真好。这节中的比喻和对比产生了意想不到的奇效。当然,李密也兑现了自己的承诺,“后刘终,服阕,复以洗马征至洛。”

冷血的晋武帝能深受感动,一方面发自内心地对李密的境遇表示怜悯,也许愿意接受李密的请求。“人同此心,心同此理”,处于帝王之位的晋武帝也会为之掬同情之泪。在这样的情感驱动下,做出同意的举动,也是合乎情理的。但一方面,也许出于政治的考量,用宽容大度来笼络天下的人才,特别是一些被边缘化的前朝的人才,李密毕竟是个人才,还是个孝子。这一则表中,没有失败者,他们都是胜利者。这是文学的胜利,这是孝心的胜利,这是真诚的胜利。

篇6:文言文陈情表知识点

文言文陈情表知识点

陈情表原文:臣密言:臣以险衅(xn),夙(s)遭闵(mǐn)凶。生孩六月,慈父见背。行(xng)年四岁,舅夺母志。祖母刘悯(mǐn)臣孤弱,躬亲抚养。臣少(sho)多疾病,九岁不行(xng),零丁孤苦,至于成立。既无伯(b)叔,终鲜(xiǎn)兄弟;门衰祚(zu)薄,晚有儿息。外无期(jī)功强(qiǎng)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僮(tng)。茕茕(qing)孑立,形影相吊。而刘夙婴(yng)疾病,常在床蓐(r臣侍汤药,未曾废离。

逮(di)奉圣朝,沐浴清化。前太守臣逵(ku)察臣孝廉,后刺史臣荣举臣秀才。臣以供养无主,辞不赴命。诏书特下,拜臣郎中,寻蒙国恩,除臣洗(xiǎn)马。猥(wěi)以微贱,当侍东宫,非臣陨首所能上报。臣具以表闻,辞不就职。诏书切峻,责臣逋(bū)慢。郡县逼迫,催臣上道;州司临门,急于星火。臣欲奉诏奔驰,则刘病日笃(dǔ);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臣之进退,实为狼狈。

伏惟圣朝以孝治天下,凡在故老,犹蒙矜(jīn)育,况臣孤苦,特为尤甚。且臣少仕伪朝,历职郎署,本图宦(hun)达,不矜名节。今臣亡国贱俘,至微至陋。过蒙拔擢(zhu),宠命优渥(w),岂敢盘桓(hun),有所希冀(j)!但以刘日薄西山,气息奄奄,人命危浅,朝不虑夕。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母孙二人,更(gēng)相为命。是以区区不能废远。

臣密今年四十有(yu)四,祖母今年九十有(yu)六,是臣尽节于陛下之日长,报养刘之日短也。乌鸟私情,愿乞终养。臣之辛苦,非独蜀之人士及二州牧伯所见明知,皇天后土实所共鉴。愿陛下矜(jīn)悯愚诚,听臣微志,庶刘侥幸,保卒余年。臣生当陨首,死当结草。臣不胜犬马怖惧之情,谨拜表以闻。

陈情表翻译:

臣子李密陈言:我因命运不好,小时候遭遇到了不幸,刚出生六个月,我慈爱的父亲就不幸去世了。经过了四年,舅父逼母亲改嫁。我的奶奶刘氏,怜悯我从小丧父又多病消瘦,便亲自对我加以抚养。臣小的时候经常生病,九岁时还不会行走(柔弱)。孤独无靠,一直到成人自立。既没有叔叔伯伯,又没什么兄弟,门庭衰微而福分浅薄,很晚才有儿子。在外面没有比较亲近的亲戚,在家里又没有照应门户的童仆。生活孤单没有依靠,每天只有自己的身体和影子相互安慰。但祖母又早被疾病缠绕,常年卧床不起,我侍奉她吃饭喝药,从来就没有停止侍奉而离开她。

到了晋朝建立,我蒙受着清明的政治教化。前些时候太守逵,考察后推举臣下为孝廉,后些时候刺史荣又推举臣下为优秀人才。臣下因为没有人照顾我祖母,就都推辞掉了,没有遵命。朝廷又特地下了诏书,任命我为郎中,不久又蒙受国家恩命,任命我为太子洗马。像我这样出身微贱地位卑下的人,担当侍奉太子的职务,这实在不是我杀身捐躯所能报答朝廷的。我将以上苦衷上表报告,加以推辞不去就职。但是诏书急切严峻,责备我逃避命令,有意拖延,态度傲慢。郡县长官催促我立刻上路;州官登门督促,比流星坠落还要急迫。我很想遵从皇上的旨意立刻为国奔走效劳,但祖母刘氏的病却一天比一天重;想要姑且顺从自己的私情,但报告申诉不被允许。我是进退两难,十分狼狈。

我想晋朝是以孝道来治理天下的,凡是旧臣,尚且还受到怜惜养育,何况我的孤苦程度更为严重呢。而且我年轻的时候曾经做过伪蜀汉的官,历任郎中和尚书郎,本来图的就是仕途通达,并不顾惜名声节操。现在我是一个低贱的'亡国俘虏,实在卑微到不值一提,被过分提拔,恩宠优厚,怎敢犹豫不决另有所图呢?但是只因为祖母刘氏已是西山落日的样子,气息微弱,生命垂危,早上不能想到晚上怎样。臣下我如果没有祖母,就没有今天的样子;祖母如果没有我的照料,也无法度过她的余生。我们祖孙二人,互相依靠而维持生命,因此我不能因为自己的私爱,停止侍养祖母而远离。

臣下我今年四十四岁了,祖母今年九十六岁了,臣下我在陛下面前尽忠尽节的日子还长着呢,而在祖母刘氏面前尽孝尽心的日子已经不多了。我怀着乌鸦反哺的私情,乞求能够准许我完成对祖母养老送终的心愿。我的辛酸苦楚,并不仅仅被蜀地的百姓及益州、梁州的长官所亲眼目睹、内心明白,连天地神明也都看得清清楚楚。希望陛下能怜悯我愚昧诚心,请允许我完成臣下一点小小的心愿,使祖母刘氏能够侥幸地保全她的余生。我活着应当杀身报效朝廷,死了也要结草衔环来报答陛下的恩情。臣下我怀着牛马一样不胜恐惧的心情,恭敬地呈上此表来使陛下知道这件事。

陈情表知识点总结:古今异义

1、九岁不行:不能走路

2、举臣秀才:优秀人才

3、除臣洗马:授予官职 太子随从

4、臣欲奉召奔驰:奔走效劳

5、臣之辛苦:辛酸苦楚

6、则告诉不许:申诉

7、是以区区不能废远:拳拳,形容感情恳切。

8 、至于成立:至于:一直到....... 成立:成人自立。

9、急于星火:古义-流星的光,比喻急迫;今义-微小的光

篇7:陈情表文言文翻译

关于陈情表文言文翻译

《陈情表》是三国两晋时期文学家李密写给晋武帝的奏章。文章从自己幼年的不幸遭遇写起,说明自己与祖母相依为命的特殊感情,叙述祖母抚育自己的大恩,以及自己应该报养祖母的大义;除了感谢朝廷的知遇之恩以外,又倾诉自己不能从命的苦衷,辞意恳切,真情流露,语言简洁,委婉畅达。下面是 关于陈情表文言文翻译请参考!

此文被认定为中国文学史上抒情文的代表作之一,有“读诸葛亮《出师表》不流泪不忠,读李密《陈情表》不流泪者不孝”的说法。相传晋武帝看了此表后很受感动,特赏赐给李密奴婢二人,并命郡县按时给其祖母供养。

关于陈情表文言文翻译

陈情表

臣密言:臣以险衅1,夙遭闵凶2。生孩六月,慈父见背3;行年四岁,舅夺母志4。祖母刘悯臣孤弱,躬亲抚养。臣少多疾病,九岁不行,零丁孤苦,至于成立5。既无伯叔,终鲜兄弟,门衰祚薄6,晚有儿息7。外无期功强近之亲8,内无应门五尺之僮9,茕茕孑立10,形影相吊11。而刘夙婴疾病12,常在床蓐13,臣侍汤药,未曾废离14。

逮奉圣朝,沐浴清化15。前太守臣逵16察臣孝廉17;后刺史臣荣18举臣秀才19。臣以供养无主,辞不赴命。诏书特下,拜臣郎中20,寻蒙国恩21,除臣洗马22。猥以微贱23,当侍东宫24,非臣陨首所能上报25。臣具以表闻,辞不就职。诏书切峻26,责臣逋慢27;郡县逼迫,催臣上道;州司临门28,急于星火。臣欲奉诏奔驰,则刘病日笃29,欲苟顺私情30,则告诉不许。臣之进退,实为狼狈。

伏惟圣朝以孝治天下31,凡在故老32,犹蒙矜育33,况臣孤苦,特为尤甚。且臣少仕伪朝34,历职郎署35,本图宦达,不矜名节36。今臣亡国贱俘,至微至陋,过蒙拔擢,宠命优渥37,岂敢盘桓,有所希冀!但以刘日薄西山,气息奄奄,人命危浅,朝不虑夕。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母、孙二人,更相为命,是以区区不能废远38。

臣密今年四十有四,祖母今年九十有六,是臣尽节于陛下39之日长,报养刘之日短也。乌鸟私情40,愿乞终养。臣之辛苦,非独蜀之人士及二州牧伯所见明知41,皇天后土42,实所共鉴。愿陛下矜悯愚诚43,听臣微志44,庶刘侥幸,保卒余年。臣生当陨首,死当结草45。臣不胜犬马怖惧之情46,谨拜表以闻。

词句注释

险衅(xìn):灾难祸患。指命运坎坷。

夙:早。这里指幼年时。闵(mǐn),通“悯”,指可忧患的事(多指疾病死丧)。凶,不幸

见背:弃我而死去。

舅夺母志:指由于舅父强行改变了李密母亲守节的志向。

成立:长大成人。

祚(zuò):福分。

儿息:儿子。

期功强近之亲:指比较亲近的亲戚。古代丧礼制度以亲属关系的亲疏规定服丧时间的长短,服丧一年称“期”,九月称“大功”,五月称“小功”。

应门五尺之僮:五尺高的小孩。应门:照应门户,僮,童仆。

茕(qióng)茕孑(jié)立:生活孤单无靠。茕茕,孤单的样子。孑:孤单。

吊:安慰。

婴:纠缠。

蓐(rù):通“褥”,垫子。

废离:废养而远离。

清化:清明的政治教化。

太守:郡的地方长官。

察:考察。这里是推举的意思。孝廉:汉代以来举荐人才的一种科目,举孝顺父母、品行方正的人。汉武帝开始令郡国每年推举孝廉各一名,晋时仍保留此制,但办法和名额不尽相同。“孝”指孝顺父母,“廉”指品行廉洁。

刺史:州的地方长官。

秀才:当时地方推举优秀人才的一种科目,这里是优秀人才的意思,与后代科举的“秀才”含义不同。

拜:授官。郎中:官名。晋时各部有郎中。

寻:不久。

除:任命官职。洗马:官名。太子的属官,在宫中服役,掌管图书。

猥:辱。自谦之词。

东宫:太子居住的地方。这里指太子。

陨(yǔn)首:丧命。

切峻:急切严厉。

逋(bū)慢:回避怠慢。

州司:州官。

日笃:日益沉重。

苟顺:姑且迁就。

伏惟:旧时奏疏、书信中下级对上级常用的敬语。

故老:遗老。

矜(jīn)育:怜惜抚育。

伪朝:指蜀汉。

历职郎署:指曾在蜀汉官署中担任过郎官职务。

矜:矜持爱惜。

宠命:恩命。指拜郎中、洗马等官职。优渥(wò):优厚。

区区:拳拳。形容自己的私情。

陛下:对帝王的尊称。

乌鸟私情:相传乌鸦能反哺,所以常用来比喻子女对父母的孝养之情。

二州:指益州和梁州。益州治所在今四川省成都市,梁州治所在今陕西省勉县东,二州区域大致相当于蜀汉所统辖的范围。牧伯:刺史。上古一州的长官称牧,又称方伯,所以后代以牧伯称刺史。

皇天后土:犹言天地神明。

愚诚:愚拙的至诚之心。

听:听许,同意。

结草:据《左传·宣公十五年》记载,晋国大夫魏武子临死的时候,嘱咐他的儿子魏颗,把他的`遗妾杀死以后殉葬。魏颗没有照他父亲说的话做。后来魏颗跟秦国的杜回作战,看见一个老人把草打了结把杜回绊倒,杜回因此被擒。到了晚上,魏颗梦见结草的老人,他自称是没有被杀死的魏武子遗妾的父亲。后来就把“结草”用来作为报答恩人心愿的表示。

犬马:作者自比,表示谦卑。

白话译文

臣子李密陈言:我因命运不好,小时候遭遇到了不幸,刚出生六个月,我慈爱的父亲就不幸去世了。经过了四年,舅父逼母亲改嫁。我的祖母刘氏,怜悯我从小丧父,便亲自对我加以抚养。臣小的时候经常生病,九岁时还不会行走。孤独无靠,一直到成人自立。既没有叔叔伯伯,又没什么兄弟,门庭衰微而福分浅薄,很晚才有儿子。在外面没有比较亲近的亲戚,在家里又没有照应门户的童仆。生活孤单没有依靠,每天只有自己的身体和影子相互安慰。但祖母又早被疾病缠绕,常年卧床不起,我侍奉她吃饭喝药,从来就没有停止侍奉而离开她。

到了晋朝建立,我蒙受着清明的政治教化。前任太守逵,考察后推举臣下为孝廉,后任刺史荣又推举臣下为优秀人才。臣下因为供奉赡养祖母的事无人承担,辞谢不接受任命。朝廷又特地下了诏书,任命我为郎中,不久又蒙受国家恩命,任命我为太子洗马。像我这样出身微贱地位卑下的人,担当侍奉太子的职务,这实在不是我杀身捐躯所能报答朝廷的。我将以上苦衷上表报告,加以推辞不去就职。但是诏书急切严峻,责备我逃避命令,有意拖延,态度傲慢。郡县长官催促我立刻上路;州官登门督促,比流星坠落还要急迫。我很想遵从皇上的旨意赴京就职,但祖母刘氏的病却一天比一天重;想要姑且顺从自己的私情,但报告申诉不被允许。我是进退两难,十分狼狈。

我俯伏思量晋朝是用孝道来治理天下的,凡是年老而德高的旧臣,尚且还受到怜悯养育,何况我的孤苦程度更为严重呢。况且我年轻的时候曾经做过蜀汉的官,担任过郎官职务,本来就希望做官显达,并不顾惜名声节操。现在我是一个低贱的亡国俘虏,十分卑微浅陋,受到过分提拔,恩宠优厚,怎敢犹豫不决而有非分的企求呢?只是因为祖母刘氏寿命即将终了,气息微弱,生命垂危,早上不能想到晚上怎样。臣下我如果没有祖母,就没有今天的样子;祖母如果没有我的照料,也无法度过她的余生。我们祖孙二人,互相依靠而维持生命,因此我的内心不愿废止奉养,远离祖母。

臣下我现在的年龄四十四岁了,祖母现在的年龄九十六岁了,臣下我在陛下面前尽忠尽节的日子还长着呢,而在祖母刘氏面前尽孝尽心的日子已经不多了。我怀着乌鸦反哺的私情,乞求能够准许我完成对祖母养老送终的心愿。我的辛酸苦楚,并不仅仅被蜀地的百姓及益州、梁州的长官所亲眼目睹、内心明白,连天地神明也都看得清清楚楚。希望陛下能怜悯我愚昧诚心,请允许我完成臣下一点小小的心愿,使祖母刘氏能够侥幸地保全她的余生。我活着应当杀身报效朝廷,死了也要结草衔环来报答陛下的恩情。臣下我怀着牛马一样不胜恐惧的心情,恭敬地呈上此表来使陛下知道这件事。

篇8:陈情表文言文知识点 陈情表知识点精选

陈情表知识点

一、重点词语

1.臣以险衅

(险衅:艰难祸患,指命运不济)

2.慈父见背

(见背:背弃我,指死亡)

3.舅夺母志

(夺:改变)

4.门衰祚(zuò)薄

(祚:福分)

5.终鲜兄弟

(鲜:本指少,这里是没有)

6.茕茕孑立,形影相吊

(吊:安慰)

7.而刘夙婴疾病

(婴:缠绕)

8.未曾废离

(废:停止侍奉)

9.前太守逵察臣孝廉

(察:考察和推举)

10.寻蒙国恩

(寻:不久)

11.则刘病日笃

(笃:病重)

12.听臣微志

(听:准许)

13.至微至陋,过蒙拔擢

(拔擢:提升)

14.是以区区不能废远

(区区:拳拳,形容自己的私情)

二、通假字

1.夙遭闵凶

(“闵”通“悯”,可忧患的事。)

2.零丁苦辛

(“零丁”通“伶仃”,孤独的样子。)

3.常在床蓐

(“蓐”通“褥”,草席子。)

4.臣密今年四十有四,祖母今年九十有六

(“有”通“又”,表示整数后有零数。)

三、古今异义

1.生孩六月(古义:六个月。今义:第六月。)

2.九岁不行(古义:不能走路。今义:不可以。)

3.至于成立(至于:古义:一直到。

今义:①动词,表示达到某种程度。

②介词,表示另提一事。成立:古义:成人自立。今义:创立。)

4.沐浴清化

(古义:蒙受今义:洗澡。)

5.后刺史荣举臣秀才(古义:优秀人才。

今义:科举考试中最低一级考中者,明清两代生员的别称。)

6.臣以供养无主

(古义:没有人来做。今义:没有主人。)

7.拜臣郎中

(古义:尚书省的属官。今义:中医医生。)

8.非臣陨首所能上报

(古义:报答。今义:向上级报告。)

9.郡县逼迫

(古义:催促。今义:强迫。)

10.臣欲奉诏奔驰

(古义:奔走效劳。今义:(车、马)很快地跑。)

11.则告诉不许

(古义:申诉。今义:让别人知道。)

12.是以区区不能废远

(古义:拳拳。形容自己的私情。今义:数量少。)

13.臣之辛苦

(古义:辛酸苦楚。今义:身心劳苦。)

四、词类活用

1.臣少多疾病

(疾病:名词作动词,生疾病。)

2.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僮

(外、内,名词作状语,在外,在家里。)

3.臣侍汤药

(汤药:名词作动词,吃汤药。)

4.猥以微贱

(微贱:形容词作名词,卑微低贱的身份。)

5.则病日笃

(日:名词作状语,一天天地。)

6.凡在故老

(故老:形容词作名词,年老而有功德的旧臣。)

7.是以区区不能废远

(远:形容词作动词,远离。)

8.臣不胜犬马怖惧之情

(犬马:名词作状语,像犬马一样。)

9.臣具以表闻;谨拜表以闻

(闻:动词使动用法,使……知道。)

五、一词多义

1.拜

拜臣郎中(动词,授予)

谨拜表以闻(动词,奉上)

2.至

至微至陋(副词,极其)

无以至今日(动词,到达)

3.以

臣以险衅(介词,因为)

臣以供养无主(介词,因为)

猥以微贱(介词,凭借)

臣具以表闻(介词,用)

伏惟圣朝以孝治天下(介词,用)

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与“无”连用,意为不能)

是以区区不能废远(“以是”的倒装,意为因为)

谨拜表以闻(连词,相当于“而”表示承接,译:来)

若舍郑以为东道主(介词,把,拿)

斧斤以时入山林(介词,按照)

夫夷以近,则游者众(连词,表并列,并且)

4.薄

门衰祚薄(形容词,浅薄)

但以刘日薄西山(动词,迫近)

儿已薄禄相,幸复得此妇(形容词,少)

不宜妄自菲薄(动词,轻视)

5.见

生孩六月,慈父见背

(副词,用在动词前面,表示对我怎么样,可译为“我”)

二州牧伯所见明知

(动词,看见)

所赖君子见机,达人知命

(动词,看见,看到)

若使烛之武见秦君

(动词,拜见,谒见)

秦王坐章台见相如

(动词,接见,会见)

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

(介词,被)

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

(介词,被)

图穷匕首见

(动词,“见”,通“现”,出现。)

又不见者三十六年

(动词,见面)

入之愈深,其进愈难,而其见愈奇(名词,看见的东西)

6.当

猥以微贱,当侍东宫

(动词,担任,充当)

臣生当陨首

(副词,应当)

木兰当户织

(动词,对着,面临)

料大王士卒足以当项王乎

(动词,抵挡)

想当年,金戈铁马

(处在某个地域或时候)

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动词,占着,把守)

当与秦相较,或未易量

(通“倘”如果)

当立者乃公子扶苏

(副词,应当)

6.矜

凡在故老,犹蒙矜育

(动词,怜悯,同情)

本图宦达,不矜名节

(动词,自夸)

原陛下矜悯愚诚

(动词,怜悯,同情)

锄耰棘矜

(名词,矛柄)

7.除

除臣洗马

(动词,授予)

扶辇下除

(名词,台阶)

攘除奸凶

(动词,清除)

通路除道

(动词,修整)

8.区区

是以区区不能废远

(拳拳,形容恳切)

秦以区区之地,致万乘之势(小小)

新妇谓府吏,感君区区怀(诚挚)

阿母谓府吏,何乃太区区(愚拙凡庸)

则区区与诸君,论此于荒山寂寞之滨(自称谦词)

9.卒

保卒余年(终)

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名词,士兵)

卒成帝业(副词,终于)

卒然边境有急(形容词,通“猝”,突然)

而卒葬之(动词,死)

六、文言句式

(一)固定句式

1.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无以,译:没有用来……的办法。)

2.是以区区不能废远(是以:“以是”的倒置,因此。)

(二)特殊句式

A.被动句

1.而刘夙婴疾病2.则告诉不许

B.介词结构后置

1.且臣少仕伪朝2.急于星火

C.判断句

1.今臣亡国贱俘

2.非独蜀之人士及二州牧伯所见明知

D.省略句

且少仕(于)伪朝

七、成语

茕茕孑立:茕茕:孤单无依靠的样子。孑立:孤立。形容一个人孤苦伶仃。

形影相吊:吊:慰问。身体和影子相互安慰。形容孤独,无人同情或相伴。

日薄西山:薄:迫近。太阳接近西山。比喻事物接近衰亡或人进老年。

气息奄奄:呼吸极其微弱,生命垂危。也比喻事情已到没落状态。

人命危浅:危:危险。浅:时间短。谓寿命不长,即将死亡或覆灭。

朝不虑夕:早晨不能为晚上的事预作打算。形容处境窘迫,只能顾及眼前,难做长久之计。

皇天后土:谓天地神祇。

急如星火:星火:流星的火焰。形容十分急迫。

结草衔环(衔环结草):结草:将草结集,以绊人脚或马脚。比喻感恩报德,致死不忘。

陈情表知识点梳理:文言句式

1. 既无叔伯,终鲜兄弟。 “既……终……”,是连词“既”和连词“终”的搭配,表示不止一个方面,可译作“既……又……”,或“既……也”。

2. 有所希冀。 “有所……”,与“无所……”是相对的格式。意思是“有……的人(的东西、的事情)”。“所”字后面一定是动词。“所”与后面的动词组成名词性的“所”字结构,充当“有”的宾语。

3. 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祖母元臣,无以终余年。 无以,是动词“无”与介词“以”的结合,又写作“亡以”,表示“没有办法”,“没有什么用来”。

4. 是以区区不敢废远。 是以,连词性的介宾词组,即“以是”的倒装,表示结果或结论,用在分句或句子的开头(有时置于主语后),上承说明原因的分句或句子,可译为“因此”“所以”。

5. 臣之辛苦,非独蜀之人士及二州牧伯所见明知,皇天后土实所共鉴。 非独,连词,表示除所说的意思之外,还有更进一层的意思,用在复句的上一分句里,可译为“不单”“不仅”“不只”之类。

被动句

1. 而刘夙婴疾病。 主语“刘”是行为的被动者;婴,被……缠着,被动词。

省略句、判断句

1. ①非臣陨首所能上报。 ②臣之辛苦,非独蜀之人士及二州牧伯所见明知。

判断句,用副词“非”表示否定判断;非,不是。

2. 实为狼狈。 判断句,用动词“为”表示肯定判断;为,是。

3. 本图宦达。 判断句,用副词“本”表示判断;本,本来是。

4. 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上官,上官不许。 省略宾语、主语。

5. ①前太守臣逵察臣为孝廉,后刺史臣荣举臣为秀才。②拜臣为郎中。③除臣为洗马。 省略句,省略谓语。

6. ①具以表闻之。 ②拜表以闻之。 省略句,省略宾语,这两处都指“皇上”。

状语后置句

1. 州司临门,急于星火。 “于星火”作形容词“急”的状语,“于”相当于“比”。

2. 是以区区不敢废远。 是以,连词性的介宾词组,即“以是”的倒装,表示结果或结论,用在分句或句子的开头(有时置于主语后),上承说明原因的分句或句子,可译为“因此”“所以”。

陈情表知识点梳理:重点翻译句

1. 臣不胜犬马怖惧之情,谨拜表以闻。

2. 母孙二人,更相为命,是以区区不能废远。

篇9:赏析陈情表文言文

赏析陈情表文言文

文学史上,臣属给皇帝的奏议,以情真意切、倾诉肺腑感人的,常把诸葛亮的《出师表》和李密的《陈情表》并提;以获得“高难度”的险助而又收“高效率”奇功的,则常把李斯的《谏逐客书》和李密的《陈情表》同论。

李斯的《谏逐客书》谏的是国家大事,李密的《陈情表》陈的是个人私事,两者表面似乎没有共通之处。其实,两文均是“抗君命”、“逆圣旨”的。两人面临的险恶“对手”相近,两人的处境也酷似。

李斯上书的对象秦王政,是一个举世闻名的暴君。秦王政为清除异己,消弭隐患,下令驱逐客卿。李斯是要秦王收回成命而上书的。李密上书的对象晋武帝,是一个众所周知的虐君。晋武帝为了巩固自己的统治地位,一手残酷镇压政敌,一手笼络前朝旧臣。李密是为“辞不赴命”而上书的。

两人的境遇都走险危的。李斯是一个遭受放逐的客卿,触犯秦王,随时可人头落地。李密是国旧臣,惹恼普帝,时刻会被株连九族。

然而,由于奏议的内容不同、他们在辞章上则大相径庭。李斯的“书”、是“晓之以理” 的。他抓住一个“制高点”,完全撇开自己,处处为秦王“跨海内,制诸侯,统一天下”计议,因而虽批逆鳞却功成计合,使秦王收回成命,自己也因此被重用。李密的“表”,是“动之以情”的。他完全撇开公事,诉说自己艰难境遇,以及祖孙相依为命的情谊,因而虽违圣命,在上召下逼的危急状况下中,诉说衷情,不但不受诛戮,反而使皇上同情,得到赐两女仆服侍祖母的险恩。

李密采用表之形式上书,是着眼于“陈清”需要的刘勰《文心雕龙章表》云:“章以谢恩,奏以按劾,表以陈情,议以执异。”可见,汉魏晋时臣下以“表”上奏,是陈述衷情的。古书训“表”为:“表,明也,标也”陈懋仁《文章缘起》作了注释说:“下言于上,曰表。表,明也。标著事略,明告于上也。”历来论“表”之所以推《出师表》、《陈情表》正是因为它们最能体现“表”的文体色彩。

李密的《陈情表》,在内容上不足称道。但其表情达意的辞章艺术和表述技巧,确有精妙之处,值得借鉴。表文围绕一个“孝”字,以“愿乞终老,肆不赴命”为主旨,悽恻婉转。溢情于词,表现了一个孝孙的拳拳之心,令人感动。

表文落墨,就痛陈悲惨遭遇和悽苦家境,用“臣以险畔,夙遭闵凶”勾起,诉说命途多舛、罪孽深重的苦衷。“零丁孤苦”一语,概括了自幼而孤。早失母爱,“少多疾病”,内外无亲的“门衰祚薄”不幸。岁月凄楚,幸有祖母“愍臣孤弱,躬亲抚养”,臣才能存人世至今日。臣得幸存,但祖母“夙婴疾病,常在床蓐”。如今,“臣侍汤药,未曾废离”,责无旁贷,义不客辞。这里用事实倾诉往日臣不可无祖母,祖母对臣恩重如山;今日祖母不可无臣,臣对祖母尽孝道是天理良心所在。字字哀痛,声声落泪,叙事与抒情水乳文融。

接着,表文追述辞谢拜官的境况和进退两难的心情。为了使皇上不致对臣的“辞不赴命”、“辞不就职”产生误解。一方面诉说“臣以供养无主”,确有特殊图难;另一方面,以退为进、久颂皇恩浩荡,以表臣深明皇上宠幸之恩德。表文连用“察臣”、“举臣”、“拜臣”、“除臣”等词句,表述对皇上的无限感敢之情,并诉说臣乃卑贱之人,能得到如此荫赐,“非臣陨首所能上报”的。

在一番歌功颂德之后,又回转笔锋,述说臣之艰难苦况,并未能得到皇上的体谅,因朝廷责备、诏召,地方官上门逼迫驱赶。“责臣”、“催臣”、“急于星火”等词句,点染了十万火急的形势。但表文至此,又巧妙地迂回婉曲,申述臣未敢违逆君命,确有“欲奉诏奔驰”之心志,奈何“刘病日笃”、皇上又不许“苟徇私情”,如此进不得,退不能,左右为难,心情矛盾,处境尴尬,实在不知道如何处置啊!表文委婉渲泄了忠孝不能双全的'思绪。

窘境摆出来了,何去何从,矛盾该怎么合理解决,表文扣住晋王朝“以孝治天下”的幌子,恣意颂扬,然后把自己摆了进去。陈说应该得到怜悯、抚育的理由。但据此来请求皇上施思免召,似嫌理由尚不完备,于是又以个人的经历、遭遇,从两方面诉说效忠朝廷的心志。其一是为了消除皇上对臣“矜名节”自命对高的怀疑,追述少时就已任职伪朝,本来就是冀求官职显达的,并没有什么夸耀自己名声、节操之意。其二是为了表白臣确有奉诏之愿,并不是对朝廷有异心,自述臣为亡国贱俘,身份卑微,能蒙受恩德显达升官,确是感激不尽,哪还敢犹豫迟疑,或另有他求。这样晋武帝的猜疑与戒心便消除了。如此说来,是应该奉诏赴命了,但表文并没有借势直下。而是峰回路转,叙写祖母“日薄西山,气息奄奄,人命危浅,朝不虑夕”的凄苦危殆,抒发与祖母“更相为命”,必须对祖母奉养终老的孝顺衷情。这里写得缠绵婉恻,情意深重,感人至深。

历史上对李密当时不愿出仕有所评议,认为司马氏统治集团内部勾心斗角,矛质错综复杂,李密作为亡国遗臣,对卷入当时的政治漩涡不免有所顾虑、警戒,供奉祖母虽是实况,也是推托借口。但妙在不露痕迹,利用普武帝“以孝治天下”的旗号,恳诉臣必须尽孝祖母不能赴召之情。

再从年龄计议,述说“臣尽节于陛下之日长,报刘之日短”。拿鸟兽对比,述说鸟尚有反哺之情,臣怎能可不伏乞终养,实在只能先尽孝,后尽忠了。最后几乎是对天盟誓,连州官和天地鬼神都要请来作为“臣之辛苦”的证人了。表文终了,李密确是到了掏出心肝、沥血陈情的境地,决心要以“生当陨首,死当结草”来报答皇思。晋武帝虽然残虐,也不得不被李密先孝后忠的恩情挚意所打动了。

李密的《陈情表》,不事雕琢,不以构思奇妙见长,但感情真挚朴实,铺叙委婉曲折,抒情诚挚深沉,叙事具体感人。虽造语平实,但词意恳切,发自肺腑,兼之行文简练畅达,因而历久不衰,光彩照人。

篇10:《陈情表》文言文赏析

李密原是蜀汉后主刘禅的郎官(官职不详)。公元263年,司马昭灭蜀汉,李密成了亡国之臣。仕途已失,便在家供养祖母刘氏。公元265年,晋武帝请李密出来做官,先拜郎中,后又拜为洗马(即太子侍从官),就是文中说的“诏书特下,拜臣郎中,寻蒙国恩,除臣洗马”。晋武帝为什么要这样重用李密呢?第一,当时东吴尚据江左,为了减少灭吴的阻力,收笼东吴民心,晋武帝对亡国之臣实行怀柔政策,以显示其宽厚之胸怀。第二,李密当时以孝闻名于世,晋武帝承继汉代以来以孝治天下的策略,实行孝道,以显示自己清正廉明,同时也用孝来维持君臣关系,维持社会的`安定秩序。正因为如此,李密屡被征召。

李密为什么“辞不就职”呢?大致有这样三个原因:第一,李密确实有一个供养祖母刘的问题,像文章中说的“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第二,李密是蜀汉旧臣,自然有怀旧的思想,况且他还认为汉主刘禅是一个“可以齐桓”的人物,对于晋灭蜀汉是有一点不服气的。第三,古人讲:做官如履薄冰。皇帝高兴时,臣为君之心腹;皇帝不高兴时,臣为君之土芥。出于历史的教训,李密不能没有后顾之忧。晋朝刚刚建立,李密对晋武帝又不甚了解,盲目做官,安知祸福。所以李密“辞不就职”,不是不想做官,而是此时此刻不宜做官。

李密不想马上出来做官,而晋武帝方面却催逼得很紧。“诏书切峻,责臣逋慢。郡县逼迫,催臣上道;州司临门,急于星火。”轻慢皇帝,违抗皇命是要杀头的。为了摆脱这个困境,达到不出来做官的目的,李密就在“孝”字上大做文章,把自己的行为纳入晋武帝的价值观念中去。李密是蜀汉旧臣,“少仕伪朝,历职郎署”,古人讲“一仆不事二主”,“忠臣不事二君”。如果李密不出来做官,就有“不事二君”的嫌疑,不事二君就意味着对晋武帝不满,这就极其危险了,所以李密说自己“不矜名节”,“岂敢盘桓,有所希冀”,我不出来做官完全是为了供养祖母刘,是为了“孝”。但是这里又产生了一个问题,事父为孝,事君为忠。李密供养祖母是孝,但不听从君主的诏令,不出来做官,就是不忠。古人云“忠孝不能两全”。《韩诗外传》卷二记载:“楚昭王使石奢为理道,有杀人者追之,则父也。奢曰:‘不私其父非孝也,不行君法非忠也。’于是刎颈而死。”为忠臣不得为孝子,为孝子不得为忠臣。李密很巧妙地解决了这个矛盾,即先尽孝,后尽忠。“是臣尽节于陛下之日长,报刘之日短也”。等我把祖母刘养老送终之后,再向您尽忠,这样晋武帝也就无话可说了。

李密为了达到自己的目的,除了在“孝”字上大作文章外,还以巧妙的抒情方式,来打动晋武帝。从文章中可以想见,李密在构思《陈情表》时,有三种交错出现的感情:首先是因处境狼狈而产生的忧惧之情;其次是对晋武帝“诏书切峻,责臣逋慢”的不满情绪;最后是对祖母刘的孝情。但是当他提笔写文章时,便把这三种感情重新加以整理,经过冷静的回味,压抑了前两种感情,只在文中含蓄地一笔带过,掩入对祖母刘的孝情之中。而对后一种感情则大肆渲染,并且造成一个感人至深的情境,即“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从这样一种情境出发,作者先以简洁精练的语言写自己的孤苦,为“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作铺垫,然后反复强调祖母刘的病:如第一段的“夙婴疾病,常在床蓐”;第二段的“刘病日笃”;第三段的“日薄西山,气息奄奄,人命危浅,朝不虑夕”。这样,李密的孝情就不同于一般的母孙之情,而是在特定情境中的特殊孝情。

《陈情表》是写给晋武帝的,是为了达到“辞不就职”的目的。从这个目的出发,李密并没有把孝情一泄到底,而是用理性对感情加以节制,使它在不同的层次中,不同的前提下出现。第一段先写自己与祖母刘的特殊关系和特殊命运,抒发对祖母的孝情,“臣侍汤药,未曾废离。”如果从这种孝情继续写下去,会有许多话要说,如对祖母的感激,对祖母的怜惜等等。但作者却就此止笔,转而写蒙受国恩而不能上报的矛盾心情,写自己的狼狈处境。第二段表白自己感恩戴德,很想走马上任,“奉诏奔驰”。为什么不能去呢?因为“刘病日笃”,这就从另一方面反衬了他孝情的深厚,因为孝情深厚,而“诏书切峻,责臣逋慢”,所以才有“实为狼狈”的处境。前面抒发的孝情被节制以后,又在另一个前提下出现了。第三段作者转写自己“不矜名节”,并非“有所希冀”,不应诏做官,是因为“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在排除了晋武帝的怀疑这个前提之下,再抒发对祖母刘的孝情,就显得更真实,更深切,更动人。

篇11:文言文阅读陈情表答案

文言文阅读陈情表答案

伏惟圣朝以孝治天下,凡在故老,犹蒙矜育,况臣孤苦,特为尤甚。且臣少仕伪朝,历职郎署,本图宦达,不矜名节。今臣亡国贱俘,至微至陋,过蒙拔擢,宠命优渥,岂敢盘桓, 有所希冀。但以刘日薄西山,气息奄奄,人命危浅,朝不虑夕。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祖 母无臣,无以终余年。母、孙二人,更相为命,是以区区不能废远。

臣密今年四十有四,祖母今年九十有六,是臣尽节于陛下之日长,报养刘之日短也。乌乌私情,愿乞终养。臣之辛苦,非独蜀之人士及二州牧伯所见明知,皇天后土实所共鉴。愿陛下矜悯愚诚,听臣微志,庶刘侥幸,保卒余年。臣生当陨首,死当结草。臣不胜犬马怖惧之情,谨拜表以闻。

4、对下面句中横线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犹蒙矜育 矜:怜悯 B.不矜名节 矜:夸耀

C.听臣微志 听:听见 D.日薄西山 薄:迫近

5、比较下列句中“以”字的用法和意义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

①伏惟圣朝以孝治天下 ②但以刘日薄西山

③是以区区不能废远 ④谨拜表以闻

A.①与②相同,③与④不同 B.②与③相同,①与④不同

C.①与③相同,②与④不同 D.②与③相同,①与④相同

6、下列加点词的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 )

A.臣之辛苦,非独蜀之人士 B.本图宦达,不矜名节

C.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 D.是以区区不能废远

7、《孝经》说“夫孝,始于事亲,中于事君,终于立身”,下列不能体现“孝心”的一项是

A.凡在故老,犹蒙矜育 B.区区不能废远

C.乌鸟私情,愿乞终养 D.矜悯愚诚,听臣微志

8、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过蒙拔擢,宠命优渥。

(2)臣生当陨首,死当结草。

答案:

4.C 5.B 6.B 7.A

8.⑴我受到过分的提拔,而且恩命十分优厚。

⑵我(将来只要)活着就愿意献出生命(为国出力),死了也愿意报答陛下的恩惠。评分标准:共6分,每小题3分。“拔擢”“ 陨首”翻译不正确,各扣1分。

相关专题 文言文课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