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上册数学搭配课件

雕刻时光 分享 时间: 收藏本文

【简介】感谢网友“雕刻时光”参与投稿,以下是小编为大家准备了二年级上册数学搭配课件(共16篇),欢迎参阅。

篇1:二年级上册数学搭配课件

二年级上册数学搭配课件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中,掌握搭配的方法,体会有序思考的价值.

2.让学生通过摆一摆﹑画一画﹑连一连﹑写一写等活动探索搭配的方法与结果,体验分类﹑分步计数及数形结合的方法.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实物投影﹑衣服和裤子的图片教具.

教学重点:初步掌握搭配的方法,体会有序思考的价值.

教学难点:能够有序地进行搭配,用适当方式表达出搭配的过程与结果.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课

同学们,早晨起床以后第一件事情要干什么?穿好衣服洗脸刷牙坐在那里吃好早餐,然后背上书包高高兴兴地去上学.哎,穿衣服,吃饭,走路这个过程当中有没有我们要研究的数学问题呢?今天老师就和同学们一起来研究这里面的一个问题,叫搭配问题.(板书课题:搭配)

二﹑民主导学

1. 任务呈现:例1图片.

这些图片漂亮吗? 大家先来观察一下这些衣服,一会儿为了讨论方便,我们把它们分别叫做短袖,长袖,短裙,长裤,长裙.

有一天早晨,李阳起床发现乱七八遭的这么多衣服,我今天该怎么穿呢? 记住,如果只穿一件上装和一件下装叫一种穿法的话,到底有几种不同的穿法呢?生猜.

到底有多少种不同的穿法咱们怎么办呢?(摆一摆)

2.自主学习

学生小组合作,用学具袋中的衣服图片摆一摆,看看到底有几种不同的穿法,然后记录在你的练习本上,如果你把长衣和谁搭配在一起,或者你把裙子和谁搭配在一起,把它记录下来,记录的方法你喜欢什么方法你就记录下来.

3.展示交流

1.学生在交流中探究,对比中感知有序.

教师依次展示有遗漏的,正确的,有重复的.让学生观察有错误原因是出现了遗漏和重复.

重点讲解6种的同学, 没有遗漏 ,也没有重复的,那它是怎么样搭配的呢?读6种的`搭配方案,体会有序.

师再引导学生用连线的方法进行搭配,让学生体会先固定其中一种,再按顺序搭配.可以先固定上装,依次和下装进行搭配:也可以先固定下装,依次和上装进行搭配.

2.展示学生不同的表达方式,在交流中体会符号表达的简洁.

师:很多同学都找到了6种搭配方案,可我发现同学们有好几种不同的表示方法,大家一起来看一看.

师:同学们,一件复杂的事情可以用一个小小的图形来替代,而且表示的时候还进行了分类,既简洁又明确.看,我们帮李阳找到了6 种不同的穿法呢!

三﹑检测导结

1.目标检测

课本102页”做一做”

2.结果反馈.教师出示答案,集体订正答案.

3.反思总结:

同学们,在开始上课的时候,5件衣服有的同学找到了3种,4种,5种,7种,最后发现6种的是比较合适的,我们是按照什么方法找到6种的?

在生活中我们可以用搭配的知识解决许多的问题,合理的搭配能让我们的生活更加美好,这就是数学的魅力,下节课我们继续去探索数学的奥秘,感受数学的魅力!

篇2:二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课件

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课件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经历长度单位的形成过程,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

2、通过学生看一看,记一记,找一找等多种实践活动形式,初步认识长度单位厘米,逐步建立对1厘米的印象。

过程与方法

让学生会使用刻度尺测量较小物体的长度,同时培养学生的估测意识,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实践中培养学生共同合作的良好态度,并在实际观察和操作中,使学生养成细心、认真的学习习惯。

目标解析:

创设情境,让学生体会到建立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通过观察、比划、比较、测量等丰富多彩的活动,帮助学生建立1厘米的长度表象,为进行估测和实测打好基础,并让学生在观察尺子和用尺子测量时体会到物体的长度实质上是由几个相同长度单位组成的。

教学重点:

掌握1厘米的实际长度及初步会用尺子测量物体长度的方法。

教学难点:

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

教学准备:

课件、尺子、图钉、田子格本等。

教材分析:

厘米的认识属于图形与几何的测量这方面的内容,新课表对这方面的内容有明确的要求

1、结合生活实际,经历用不同标准测量物体长度的过程,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

2、在实践活动中,体会并认识长度单位厘米。

3、能估测一些物体的长度并经行测量。

学情分析:

通过第一学期“比长短”的学习,学生已经对长、短的概念有了初步的认识,并会直观直观比较一些物体的长短,本节课在此基础上教一些计量长度的知识,帮助学生认识长度单位,初步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

教学过程:

一、活动中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

1、了解古代人测量物体的方法。

课件播放教材第2页上的三种古人测量物体长度的方法。看了上面的三幅图,我们知道了古代的人们就是选用自己身体的一部分作为标准,用这个标准作为测量长度的单位去测量物体的长度。

【设计意图:结合生活中实例,通过动手实践制作认知冲突,让学生亲身体会到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同时通过介绍古代的人们测量物体的方法,使学生了解古代人的聪明才智。】

2、介绍“1拃”的长度。

⑴、课件出示一个大人和一个小孩用1拃测量课桌宽的图,这样测量出的长度一致吗?

⑵、教师示范1拃(从大拇指到中指的长度叫做“1拃”),学生亲自动手体会“1拃”。

⑶、讨论

①、量的都是课桌的长,为什么测量结果不一样呢?

(因为有的同学手大,有的同学手小,所以导致测量的结果不一样。)

②、当测量相同的物体出现测量结果不一致,那该怎么办呢?

观察故事图片

请学生叙述每张图片的意思,然后思考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

3、统一长度单位。

归纳总结:在测量物体长度时应该选用相同的长度单位,也就是要统一长度单位。

二、实践中认识厘米

1、认识尺子。

平时我们测量物体长度时要使用什么工具啊?课件出示尺子图,同时请同学们拿出直尺,仔细观察,你能在直尺上发现什么?结合课件进行说明。

⑴、刻度线。

尺子上的这些竖线是厘米尺的刻度线,刻度线很整齐,排列得很均匀。

⑵、数字。

①、尺子上的数字中,这里的“0”在尺子上表示什么?(起点)

②、结合课件加以说明,测量时,一般以“0”作为起点开始测量。其他的数字是尺子的刻度,几就表示从0到这个数之间有多少个长度单位。

⑶、长度单位的表示符号。

厘米尺上的文字“厘米”表示尺子上一个大格的长度是1厘米,“厘米”是一个长度单位,这个单位在国际上通用,用英文字母表示为“cm”。(板书:厘米cm)

2、认识厘米。

⑴、揭示课题,板书课题:认识厘米。

⑵、认识1厘米。

①、你知道1厘米是多长吗?请你在直尺上找出1厘米。

②、学生汇报找法。(0~1之间、2~3之间、3~4之间的长度。)学生回答时结合课件进行。

③、教师归纳:每相邻两个数字之间的距离都是1厘米。

⑶、感知1厘米的实际长度。

①、同桌互相比划1厘米。

②、闭上眼睛想一想1厘米的长度。

③、比一比哪个手指的宽大约是1厘米,用1厘米比较田字格的宽和图钉的长。

④、举例说一说还有哪些物体的长度大约是1厘米。

【设计意图:通过观察、比较、比划等丰富多彩的活动,帮助学生建立1厘米的长度表象,为进行估测和实际测量打好基础。值得注意的是不要用课件放大1厘米的长度作为标准,一定要用自己手中的尺子,让学生在大脑中形成以实际1厘米的长度作标准。】

3、测量较短物体的长度

(1)测量纸条的长度。

①、学生讨论交流测量纸条长度的方法。

②、学生分组测量纸条的长度,教师巡视,纠正不正确的测量方法。

③、指生说一说是怎样测量的?测量时要注意什么?

(2)课件演示:用尺子测量物体长度的方法。

边演示边解释:把刻度尺的“0”刻度对准纸条的左端,再看纸条的右端对着几,纸条就长几厘米,也就是几个1厘米。

(3)动手测量数学书的宽的长度,然后指生汇报测量的方法和测量的结果。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讨论交流,让学生在亲身经历测量物体长度的过程中掌握测量物体的方法。】

三、练习中巩固新知

1、找一找、量一量

用尺子量一量,食指宽约厘米,手掌宽约()厘米,一拃长约()厘米。

2、读物体的长度(看幻灯片)

3、判断题:对打√, 错打×.

①。小明的铅笔长约8厘米。()

②。教室的长约8厘米。()

③。语文课本的宽约100厘米。()

④。小明身高约1厘米。()

⑤。小红的食指宽约1厘米。()

四、小结中谈收获

今天这节课我们在活动中学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

篇3:二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课件

教材分析:

《简单的排列组合》人教版二年级上册P99数学广角例1简单的排列与组合。“数学广角”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从二年级上册开始新增设的一个单元,是新教材在向学生渗透数学思想方法方面做出的新的尝试。排列和组合的思想方法不仅应用广泛,而且是学生学习概率统计的知识基础,同时也是发展学生抽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的好素材,本教材在渗透数学思想方法方面做了一些努力和探索,把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通过学生日常生活中最简单的事例呈现出来。并运用操作、实验、猜测等直观手段解决这些问题。重在向学生渗透这些数学思想方法,并初步培养学生有顺序地、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教材的例1通过2个卡片的排列顺序不同,表示不同的两位数,属于排列知识,例1给出了一幅学生用数字卡片摆两位数的情境图,学生可以进行小组合作学习,然后小组交流摆卡片的体会:怎样摆才能保证不重复不遗漏。教材以学生熟悉而又感兴趣的生活场景为依托,重在向学生渗透这些数学思想方法,将学习活动置于模拟情景中,给学生提供操作和活动的机会,初步培养学生有顺序地、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为学生今后学习组合数学和学习概率统计奠定基础。在日常生活中,有很多需要用排列组合来解决的知识。如体育中足球、乒乓球的比赛场次,密码箱中密码的排列数等等,因此我们要让学生经历简单的排列组合规律的数学知识探索过程,让学生在活动中探究新知,发现规律,从而培养学生的数学能力。也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的学习是和生活密切相关的。基于以上认识,我确定本课的教学目标和重难、点为: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猜测、比较、实验等活动,找出最简单的事物的排列数和组合数。

2、初步培养有顺序地、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

3、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习数学、探索数学的浓厚兴趣。

4、通过小组合作探究的学习形式,养成与人合作的良好习惯。

学生分析:

简单的排列组合对二年级学生来说都早有不同层次的接触,如用1、2两个数字卡片来排两位数,学生在一年级时就已经掌握了。而对1、2、3三个数字排列成几个两位数,也有不少学生通过平时的益智游戏都能做到不重复、不遗漏地排列。针对这些实际情况,在设计本节课时,教学的重点让学生说一说有序排列、巧妙组合的理由,体会到有顺序、全面思考问题的好处。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在设计教案时也要做到设计学生感兴趣的环节,灵活处理教材。

数学广角——《简单的排列和组合》

火炬小学 王 彦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猜测、比较、实验等活动,找出最简单的事物的排列数和组合数

2.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习数学、探索数学的浓厚兴趣

3.初步培养有顺序地、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使学生在数学活动中养成与人合作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经历探索简单事物排列与组合规律的过程

教学难点:初步理解简单事物排列与组合的不同,怎样有序的进行排列组合。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数字卡片、1角、2角、5角的人民币。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师:同学们老师今天想带大家一起去数学王国玩,你们想去吗?同学看数学王国到了,可是门是锁着的,只有输入正确的密码门才可以打开,可是密码是多少呢?提示密码是由1和2这两个数字摆成的两位数。那么这个密码是多少呢?

师:试试看。(课件出示答案。)

二、探究新知

1、感知排列

师:经过同学们的努力数学王国的大门打开了,你们高兴吗?让我们一起进入数学王国,怎么进不去,同学我们又遇到了障碍,数学王国的门上还上了一把超级数码锁哦,这把锁的密码是由1、2、3这三个数字其中的两个摆成的两位数,那么这个密码可能是多少呢,你们能猜出来吗?

师:指一名同学猜。师:同学们你们有没有什么好办法可以使排列出的数字既不重复也不漏掉。

师:请同学们用数字卡片摆一摆、试一试,并记录下来。

师:哪位同学愿意来汇报?

师:大家都采用各种方法摆出了6个不同的两位数。真了不起啊!今后我们在排列数的时候,要想既不重复也不漏掉,就必须要按照一定的规律进行。

2.练习

师:同学们我玩个猜电话号码的游戏你们愿意吗?

师:明明没有参加今天的活动,老师想打个电话通知他,可是老师忘记了明明家的电话号码后三位了,只记得后三位是1、3、9的组合,你能帮老师想想看明明家的`电话号码的后三位都可能是多少吗?

3.感知组合

师:你太聪明了,老师很感激你和大家分享你的好办法(教师不自主的一边走一边伸手和同学握手)。提到握手,老师又有一个问题想请大家帮忙,愿意吗?问题是:如果三个人握手,每两个人握一次,三人一共要握多少次呢?

师:到底几次,小组为单位,看看每两个人握一次手,三个人一共要握手多少次?(学生活动)

师:两个人握一次手,三人一共要握3次手。老师现在有一个疑问,排数字卡片时用3个数可以摆出6个数,握手时3个同学却只能握3次,都是3,为什么出现的结果会不一样呢?

结论:摆数与顺序有关,握手与顺序无关。

摆数可以交换位置,而握手交换位置没用。

三、应用拓展

1、搭配衣服

师:数学王国要举行时装表演,这四件衣服有几种不同的穿法呢?书上连一连,画一画。(学生操作) 看看有几种不同的穿法呢?

师:如果你是模特,你最喜欢穿那套衣服,为什么?

2、猜路线

师:小敏也想通知小兵今天数学王国有活动,从小敏家到小兵家有这么多条路,你能数出来由几种走法吗?

3、买练习本

师:数学王国准备买一些练习本做奖品,每个练习本5角钱,我们现在有这么多不同面值的钱币,可以怎么付钱?

四、总结

同学们我们今天学习的是生活中的简单的排列与组合的问题。生活中有很多数学问题,只要小朋友细心观察,就能发现更多有趣的数学问题,掌握了这些数学知识,我们就可以把生活装点的更加美丽!

篇4: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课件

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课件

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课件有很多,下面是针对厘米作单位量长度的课件,请看:

厘米,长度单位

英文:centimetre(s) (BrE);.centimeter(s) (AmE).

中文发音:lí mǐ

简写(符号)为:cm.

有关厘米的单位转换:

1厘米=10毫米=10000 微米=10000000 纳米

=0.1 分米

=0.01米

=0.00001 千米

(附:俗称 公分。)

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课件

篇5:二年级上册数学《广角―搭配》教案设计

教学内容: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八单元数学广角―搭配(一)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通过观察、猜测、操作、比较等活动,找出最简单的事物的排列数和组合数。

过程与方法:经历探索简单事物排列与组合规律的过程,初步理解简单事物排列与组合的不同,初步感悟简单的排列、组合的数学思想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有顺序地全面思考问题的意识和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激发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经历探索简单事物排列与组合规律的过程。

教学难点:让学生初步感悟简单的排列、组合的数学思想方法

教学准备:每人4、5、6数字卡片各一张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你们好!今天非常高兴来到神灵寺小学和大家共同上一节课。首先自我介绍一下:我是来自于西安市莲湖区机场小学的李老师,大家猜猜看我的年龄,学生自由说。

师:我的年龄是用数字3和4组成的两位数,我有可能是多少岁?(34岁或43岁)

师揭示:是两个数中较大的那个。(43)

二、小组合作,探究新知

1、感知排列:

我在机场小学带的二年级的两个班,这两个班的人数恰好一样多,人数是由4、5、6其中的.两个数字组成的两位数,每个两位数的十位和个位数字不能一样,想想一共有多少种可能性?

1)引导学生用数字卡片摆一摆,摆出的结果写在练习纸上。(摆一个写一个)

2) 教师巡视,收集信息。

3)展示反馈:

预设:

方法一:无序的。

方法二:先写出4在十位上的有45、46;再写出5在十位上的有54、56;再写出6在十位上的有64、65。

方法三:交换数字的位置,用数字4、5能写出45、54;用数字4、6能写出46、64;用数字5、6能写出56、65。

4)引导学生评价每一种方法。

师:今后我们在排列数的时候,要想既不重复也不漏掉,就必须要按照一定的规律进行。

同学们,现在自己梳理一下自己的思路,把方法记录下来。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体验中感受,在操作活动中成功,在交流中找到方法,在学习中应用。初步培养学生有顺序地、全面的思考问题的意识。】

2、感知组合:

1)师:我们的学生都非常喜欢学校,因为学校开展了丰富的社团活动,有足球、合唱、美术,如果每人参加其中的两项,一共能搭配出多少种组合?

2)引导学生在练习纸上尝试写出搭配结果。

3)师:有几种搭配方案?生答(预设:6种、3种等)

4)师生共同演示分析,得出正确结果:3种。(足球+合唱跟合唱+美术属于一种)

5)小结:我们在解决这样的搭配问题时也要按照一定的顺序,这样就不会重复也不会遗漏。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思考,进而梳理知识,总结归纳】 3、感知排列和组合的不同:

1)师:老师现在有一个疑问,排数字卡片时用3个数字可以摆出6个不同的数,3个社团搭配不同的组合却只有3种,同样是3个元素,为什么搭配的结果会不一样呢?

2)学生思考、小组讨论。

师生共同总结:摆数与顺序有关,搭配社团活动与顺序无关,交换位置没有意义。

【设计意图】借助排列数的活动经验,让学生亲身经历画一画、写一写、议一议、比一比等活动的过程,感受有序思考的价值,同时在方法的交流中体会到排列数和组合数的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合作意识和交流能力。】

三、巩固练习升华体验

1、握手问题:

1)师:同学们的表现真不错,老师很想跟你们握一下手。(教师不自主的一边走一边伸手和同学握手)。刚才老师和几个同学握了手(3个):如果我们四个人每两个人握一次,一共要握多少次呢?

2)师:小组为单位,看看每两个人握一次手,四个人一共要握手多少次?(学生活动)然后把结果记录下来。

3) 师生共评、总结。

2、照相问题:

1)师:上完课之后,我要跟何校长、你们的班主任合影留念,我们三个人之间能照几张不同的三人照呢?

生思考

2)师:所谓不同是什么不同?

生:站的位置不同。

3)师引导学生画图排列出结果。

【设计意图:通过解决不同类型的搭配问题,让学生进一步巩固排列和组合问题的解决策略和方法,感受有序思考问题的价值,让学生亲身体会到数学知识和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四、全课小结,感悟内化

谁能说说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你的感受是什么?

篇6:二年级上册数学书课件ppt课件ppt

二年级上册数学书课件ppt课件ppt

6~9的乘法口诀课件,买球课件,北师大版二年级上册数学PPT课件下载,二年级数学幻灯片课件下载,6~9的乘法口诀PPT课件下载,买球PPT课件下载,.PPT格式;

二年级上册数学书课件ppt课件ppt

学习目标

熟记9以内的乘法口诀;

在日常生活中应用乘法口诀。

足球8元,篮球9元

买8个足球要多少钱?

买9个篮球要多少钱?

... ... ...

一只螃蟹8条腿

二只螃蟹( )条腿,

三只螃蟹( )条腿,

四只螃蟹( )条腿,

五只螃蟹( )条腿,

... ... ...

每副手套8元钱,9副手套多少钱?

8×9=72(元)

篇7:小学二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课件

小学二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课件

教学目标:

1.从生活经验出发,层层深入地逐步完成对乘法意义的体验。 2.培养孩子迁移推理能力、概括能力和总结规律的能力。 3.体会乘法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

完成对乘法意义的体验,经历知识形成的过程。 教学难点:

建立“数一数”的数学模型,并运用模型感悟乘法的意义和必要性。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课

同学们,你们喜欢猜谜语吗?现在我给大家出一个谜语,如果想到的同学可以举手回答。“叫猫不是猫,象熊没熊高,人人喜欢爱他是咱中国宝”

学生:熊猫。

同学们真聪明,一猜就能猜到,老师真佩服你们。今天呀老师请来了很多小小熊猫到我们请室和大家一起来上课,大家快来数一数有几只?(出示熊猫图)

二、数数活动

1、活动(一):数小猫

A、学生各自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去数,在数的基础上列式子计算。 B、汇报各种不同的数数方法以及不同的计算方法。可能是: ① 1个1个地数,数出15个1。 1+1++1=15(只)

② 3个3个地数,数出5个3。 3+3+3+3+3=15(只)

③ 5个5个地数,数出3个5。 5+5+5=15(只) ④

C、让学生观察全部算式,说说哪一种数法比较好。

D、结语:像这样有规律排列的事物,横着一排一排地数或竖着一列一

列地数,计算起来比较简单。

2、活动(二):数方格

A、学生在小组内交流各自的数法,并列出相应的加法算式。 B、汇报,此时绝大多数小组会出现以下良种有规律的数法。 ① 横着数:每排有8个,共4排。 8+8+8+8=32(个)

② 竖着数:每列有4个,共8列。 4+4++4=32(个)

C、让学生观察全部算式,找出它们的相同点和不同点:所有算式中的

加数都是相同的。

3、活动(三):数苹果

①出示苹果图。提出问题:

A、5盘苹果一共有多少个? 3+3+3+3+3=15(个) B、10盘呢? 3+3++3=30(个)

C、95盘呢? 3+3++3=?(个)

③ 时间允许的话,可以让孩子把算式写完整。然后让孩子谈谈想法:

随着盘数的增加,用加法表示太麻烦了。教师引导:有没有更简单的计算方法呢?(为下节课乘法的教学作好铺垫)

三、小结:今天,我们学会了什么?

学生交流后教师结题:对于有规律排列的物体,我们学会了横着数和竖着数;发现这两种数法算式虽然不同,但结果相同;明白了相同加数的个数较多时,用加法表示太麻烦了,应该找到一种更简单的方法。 四、作业

【板书设计】

数 一 数

1、一共有多少只小猫? 3、一共有多少个苹果? 1+1++1=15(只) 5盘:3+3+3+3+3=15(个) 3+3+3+3+3=15(只) 10盘:3+3++3=30(个) 5+5+5=15(只) 95盘:3+3++3=?(个)

2、一共有多少个方格?

8+8+8+8=32(个)

4+4++4=32(个)

【教学反思】

课时教案

教材: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P4-P5

课题:儿童乐园

教学目标:

1、让孩子了解乘法的具体意义,知道乘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初步掌握乘法算式的读法和写法。

2、让学生在探究过程中体会乘法表示的简便性,从而喜欢数学的运算符号和表示方法。 3、培养孩子独立思考的习惯和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了解乘法的`含义,学会用乘法算式解决问题。 教学难点:理解乘法与加法的联系和区别。 教学准备: “儿童乐园挂图”、P5试一试示意图。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1、激趣:“星期天,儿童乐园中的小朋友真多”引入情境。(板书:儿童乐园挂图) 2、发问: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二、探究新知

1、活动(一):有多少人乘坐飞机?

2+2+2+2=8(人) 4×2=8(人)或2×4=8(人) 要求:A、求加数相同的和可以用乘法算式表示;

B、明确乘法算式中4和2的含义:2表示每架飞机上有2个人,4表示有四架飞机;

C、知道乘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乘数、乘数和积。会读、写乘法算式; D、乘法算式中两个乘数调换位置,积不变。 2、活动(二):火车上坐了多少人?

4+4+4+4+4+4=24(人) 4×6=24(人)或6×4=24(人) 要求:(与活动一相同) 3、活动(三):划船的有多少人?

3+3+3=9(人) 3×3=9(人)或3×3=9(人) 要求:(与活动一相同) 4、活动(四):坐在椅子上的有多少人? 1+2+3=6(人) 质疑:

A、上面的求和算式能用乘法表示吗?为什么?(加数不同,不能用乘法表示) B、怎么调位置坐,才能用乘法表示?

① 3+3=6(人) 3×2=6(人)或2×3=6(人)[空一张椅子,每张椅子坐3

人]

② 2+2+2=6(人) 2×3=6(人)或3×2=6(人)[每张椅子坐2人]

三、巩固应用

完成“试一试”中的第1、2题。 要求:1、独立读题、列式计算;

2、学生交流每个乘法算式中各个乘数的意义; 3、汇报,订正答案。

四、小结:今天,我们学会了什么?

学生交流后教师结题:知道了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可以用乘法表示,用乘法表示比用加法表示更简;学会了乘法算式的读写法。认识了乘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 五、作业

【板书设计】

儿 童 乐 园

加 法 乘 法

1、有多少人乘坐飞机? 2+2+2+2=8(人) 4 × 2 = 8(人)或2×4=8(人)

2、火车上坐了多少人? 4+4+4+4+4+4=24(人) 4×6=24(人)或6×4=24(人) 3、划船的有多少人? 3+3+3=9(人) 3×3=9(人)或3×3=9(人) 4、坐在椅子上的有多少人?1+2+3=6(人)

3+3=6(人) 3×2=6(人)或2×3=6(人)

2+2+2=6(人) 2×3=6(人)或3×2=6(人)

【教学反思】

篇8:小学二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课件

教学计划是课程设置的整体规划,对学校的教学、生产劳动、课外活动等作出全面安排,下面为大家分享二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计划8的乘法口诀,供大家参考!

一、教材分析

8的乘法口诀是乘法口诀教学的最后一部分内容之一,由于8的乘法口诀句数较少,因此应该利用课堂时间让学生多练习记忆口诀,多做练习,也有更多的时间让学生们自己进行小组讨论,然后让学生自己总结出 8的乘法口诀并进行熟练记忆,另外可以让学生熟练掌握8的乘法口诀的运用。考虑到得出8乘法口诀的乘法算式中的因数和积都比较大,同时,学生要直接得出8×8=64这个算式会有一定困难,丰富学生感性认识,更重要的是为学生探索8的乘法口诀提供素材。学生可以根据情景图提供的素材和前面学过的知识填写表格,由表格提供的数据写出乘法算式,进而编出乘法口诀。与前面不同的是,以问题让学生产生编写8的乘法口诀需求,同时,不再完整地写出乘法算式及编出乘法口诀,而是充分相信学生并让他们自己解决这些问题,另外使学生能较熟练地运用口诀。

二、学情分析

1、学生是7-8岁的儿童,思维活跃,课堂上喜欢表现自己,对数学学习有浓厚的兴趣;

2、学生在学习中随意性非常明显,渴望得到教师或同学的赞许;

3、学生在平常的生活当中有“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经历和体验,比如自己整理书包、系红领巾等;

4、学生已有一定数学计算能力;

5、学生已经认识1至7的乘法口诀,对8的乘法口诀的学习有很重要的作用;

6、学生对于编写8的乘法口诀兴趣很高,编写乘法口诀的方法已有所掌握,能采用编写1至7的乘法口诀的方式来编写8的乘法口诀,并且能自己运用8的乘法口诀解决一些数学问题。

三、教学目标(含重、难点)

1、借助已有的知识和经验编制8的乘法口诀,初步记住8的乘法口诀,并能运用8的乘法口诀进行表内乘法计算。

2、培养学生在练习中记忆口诀,经历编制口诀的过程,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与同桌合作交流的态度,并获得成功的体验。

四、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1、通过多媒体课件上显示的有关7的乘法口诀的画面让学生自己对已学过的7的乘法口诀有一个复习

2、首先上课之前展示一幅陆游的一首诗,书写的时候凑足64个字,为后面小结的呼应打下基础,将这幅字送给表现好的学生

3、多媒体展示一幅学校军乐队正在训练的图,通过让学生仔细观察看看从这幅图中你看到了什么,进而引入8的乘法口诀的编写过程,让学生小组讨论编写出8的乘法口诀

4、让学生们一起诵读8的乘法口诀并熟练记忆

5、让学生做多媒体课件中展示的精彩练习及布置课堂作业

6、课堂小结,让学生说说本节课的收获!另外将课前64个字的这幅字展示给学生回答这幅字一共有多少字

学生活动

1、全体背诵7的乘法口诀

2、学生喜欢得到这幅字

3、学生认真仔细观察多媒体显示的画面,并跟随教师的思路自己总结8的乘法口诀的编写过程

4、学生认真诵读8的乘法口诀并熟练记忆

5、学生争相举手回答问题

6、学生积极说出自己的收获并积极回答

设计意图

1、让学生自己对已学过的7的乘法口诀有一个复习

2、让学生对本节课的学习产生浓厚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3、通过学生们自己进行小组讨论编写8的乘法口诀,培养学生动脑的习惯

4、让学生在课堂上就把8的乘法口诀并熟练记忆

5、让学生加强对8的乘法口诀记忆的熟练程度及运用情况

6、让学生们自己总结这节课学到的内容

四、板书设计

8的乘法口诀

1×8=8 一八得八 8×1=8

2×8=16 二八十六 8×2=16

3×8=24 三八二十四 8×3=24

4×8=32 四八三十二 8×4=32

5×8=40 五八四十 8×5=40

6×8=48 六八四十八 8×6=48

7×8=56 七八五十六 8×7=56

8×8=64 八八六十四 8×8=64

篇9:二年级上册数学认识时间课件

二年级上册人教版数学认识时间课件

一、课前游戏,感知关系。

游戏:小猴捡桃子儿歌:小猴小猴跳跳跳,一跳跳五格捡桃子。请你帮忙数一数,小猴跳了多少格?

课件从演示从5—60跳小格的过程。

师:看,这些小格就像一把尺子把小猴捡桃子的过程 的记录了下来,同学们,动脑筋想一想,如果把这把尺子卷起来,会变成什么呢?一起来看课件。

师:时间啊一分一秒地走过,钟表就是一把记录时间的尺子,那么,这节课我们就来认识认识时间。

二、活动探究,自主学习。

1、 钟面结构的回顾

师:回忆钟面上有什么?

生:(时针、分针、12个数字、12个大格、每个大格里都有5个大格)

师:每个大格里有5个大格,我们来数一数,到这边找一个大格数一数。(请2位同学说一说:“每个大格里有5个小格)

对,知道了这些小格以后,会使我们对时间的认识更准确,那么,下面我们就要来认识分。

2、认识大格和小格

仔细看,分针走1个小格是几分?(课件演示走1分)分针走1小格是1分,分针走2小格是几分?结论:分针走1个大格是5分。

3、认识分。

师:分针走1个大格是5分,那分针从12起走到数字2是?(10分)

如果让你们继续往下算下去,你们会算吗?

——学生操作(填作业纸)

学生汇报计算结果并说说自己是怎么算的?

二、拨钟练习,认识1时=60分

——教师拨钟,5分5分地拨,看看时针和分针是怎么走的?

出示一个12整,请同学仔细观察,现在分针和时针都指着几,看看会发生什么变化。12时5分、12时10分、、、、、12时30分、1时。

——从12时开始一直拨到了1时,从钏面上,它们经过了多少时间?分针和时针是怎么走的?

——在这一个小时里,分针走了多少?时针走了多少?

——课件演示,时钟从12时走到1时的经过。

现在是12时,走到了1时,在这1个小时里,时针走了多少?(时针走了一大格是1时),再来看看分针,分针从12时开始一直走了1时,在这1个小时里,分针走了多少?(走了1圈,1圈是60分)

——你们现在发现了什么关系?

(1时=60分)

教师板书并让学生齐读。

三、认识几时几分

1、时针和分针是一起走的,下面请看老师这个钟面,那么怎么认识它呢?(拨到12时,这是几时?12时,对,先看时针,刚才时针指着12,是12时,时针是用来记时的。那如果时针走过12时呢?(老师边说边拨),就是12时多,如果时针走过数字2呢?(是2时多)。

总结:时针和分针是一起走的,那么在认时间的时候,即要看分针也要看时针,接下来,我们一起来看看这是几时。

1、认识几时几分(并写一写)

-----出示一个整时4:00,4:05, 4;30, 4:45.

逐个时间分别认一认,特别说明4:05,由于分不够两位数,我们要用0来占位。

接着出示4:30,你们认识这是几时吗?你是怎么认的?(时针走过数字4,就是4时多,分针指着数字6,是30分,合起来就是4时30分,也可以说成4时半。

教师小结:从刚才同学们的介绍中,我把大家认识时间的办法编成了一首儿歌,我们一起来读一读:时针走过数字几,就是几时多,要问多了多少分,请你仔细看分针,分针走了几小格,就是几时几分。

利用这样的'方法,我们认起时间来一定又快又准,下面我们一起来做一些练习,看谁学得最棒。

四、巩固练习

1、认一认(3个钟面)

2、拨表练习:同学们,你们想不想知道老师的一些作息时间呢?请你根据老师说出的时间,在你的学具钟上拨出这个时间。课件呈现老师早上起床的时间6:30,上午上班时间7:20,上午上班时间11:45。

同桌合作,两人轮流,一人说一个时间,另一个人拨出来,同桌互相检查。

2、总结:同学们,你们今天表现真棒,其实我们的生活都离不开时间的安排,认识了时间,我们就能把我们的生活打理得更有趣,回家可以参照这个表格做一个我们的时间安排表。

五、课后小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篇10:三年级上册数学搭配中的学问课件

设计理念

本课的设计重视“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背景出发,向学生提供充分的数学活动和数学交流的机会”,注重在数学活动中让学生经历“操作水平――表象水平――符号水平”的数学化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提升学生的思维品质,把握数学本质。

设计思路

本课在具体的认知目标方面要求不高,不要求学生解决比较复杂的搭配问题,也不要求学生发现加法原理和乘法原理,而是重在渗透数学思想方法,落实数学思考,培养有序思考、符号化思想。教学时不能急于归结算式,应让学生获得充分的活动体验:一是体验有序操作、有序思考的必要性,体会有序思维的价值;二是体验符号化表达的必要性,体会数学方法的优越性。

课程标准提倡数学教学应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背景出发,向学生提供充分的数学活动和数学交流的机会。但数学活动的本质特征是“数学化”,强调数学活动,不能因此忽视学生对数学本质的把握,不能因此忽视学生思维品质的提升。根据这一理解,本节课我们先让学生动手摆一摆,借助直观材料进行搭配以及无序操作与有序操作的对比,初步感知搭配有序化的数学本质;接着,创设不平衡的情境――如果没有衣服卡片,你能找出所有的搭配方法吗?让学生创作个性符号来表示搭配方法,及时引导学生跳出具体直观的方法,从相对抽象、更为一般的层面上认识数学方法,让学生在亲历数学化的过程中体会符号化表达的必要性,体会数学方法的优越性;紧接着,借助“营养配餐”“路线搭配”等典型有趣的实例,让学生在运用数学方法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数学的魅力。学生在层层递进的数学活动中,遵循从物化到内化,由具体到抽象,由实物操作到表象操作再到符号操作的认知过程,逐步经历了“操作水平――表象水平――符号水平”的数学化过程。学生的体验因充分而深厚,因有序而有效。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教科书  数学》(北师大版)三年级上册P76-77。

学情与教材分析

“搭配中的学问”是“数学好玩”领域的内容,是一节实践活动课。本节课教材安排了“搭配服装”这一主题活动,主要目的是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培养学生有序思考问题的能力,感受数学思想方法,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基于“数学教学应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认知水平出发”的认识,以学生比较熟悉而感兴趣的“搭配服装”等内容作为主要的数学活动,以真性的学习任务驱动学生主动探究。

教学目标

1.知识技能:结合“搭配服装”等现实情境,探索并掌握简单的搭配方法,能用适当的方式表示各种搭配方法。

2.数学思考与问题解决:在尝试、展示、交流过程中,逐步学会按一定的顺序思考和解决问题。

3.情感态度:在探索用不同方式表示搭配方法的过程中,初步培养符号意识。

教学重点:

联系实际,通过“搭配服装”等现实情境,训练学生有序思考的能力,掌握搭配的方法。

教学难点:

让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中学会搭配中蕴涵的规律。

教学过程

1、情境:“搭配服装”。

谈话:同学们,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位小客人,(出示马戏团小丑图片)对,是马戏团小丑―奇奇。动物园请他参加表演,他可高兴了,可是难题出现了。他有一大堆演出服,看有什么,什么样的帽子……他想从这些服装中选出一顶帽子和一条裤子来,请咱们帮帮忙,你们愿意吗?咱们先来这些服装分分类,(分两类)如果由你选,你会怎么选呢?(生答)

师:同学们搭配的方法可真多,又各不相同,看来搭配中有着很多的学问,现在我们就一起去探索“搭配中的学问”吧!(揭示课题)

师:老师知道还有很多同学有自己的搭法,在你们桌上的信封里有老师为你们准备的服装图片,把它拿出来摆一摆,搭一搭(生动手摆)。把你的搭法摆出来给大家看看同桌相互交流你的搭法,(学生展示)

下面的同学可要仔细倾听,看他的搭法和你们的是否一样?(学生展示)还有其它的搭法吗?(有)(学生展示)他们的搭法有什么不一样?他是用什么方法搭的这么多的?(是按顺序搭的)有序地搭配会让我们……?(不重复,不遗漏)

(抓住“分别”找出有序。分别就是依次去与裤子搭配,就能做到不遗漏,不重复,非常有顺序)(板书有序地搭配)。

师:刚才同学们有序的搭配让我们听的更清楚,那怎样记录刚才所有的搭配方法呢?(连线)怎样连(依次,分别)一条线代表一种搭法。也让我们清楚地看到一共有6种搭法。

师:刚才你们的搭配中都是先选的一顶帽子,再有序地和三条裤子搭配。你还有不同的选法吗?(生答课件显示)

小结:无论是先选帽子,还是先选裤子,它们的搭法是一样的。只要遵循有序地搭配方法,就可以做到不重复、不遗漏。把所有的搭配方法找全。

师:(收图片,用坐姿告诉我你已做好)现在如果没有了图片,那用什么来代替图片呢?(生答)那请同学们拿出纸来画一画,写一写。(投影展示。预设:用不同的图形代替图片表示出了两顶帽子和三条裤子,然后进行了有序的或连线搭配,或用不同的字母,不同的汉字)

师:我这儿还有作品,你看得懂吗?和你们的作品有什么不同吗?为什么涂不同颜色,标不同数字?(生比较回答))(区分同类服装不同颜色或不同样式)

同学们太棒了,用了图片,图形,字母表示出了服装搭配方法,你最喜欢哪一种表示方法?为什么?(方便、简洁、快)

2、营养:

师:我们为奇奇选择了漂亮表演的服装,奇奇可高兴了。准备去动物园了,可是走之前先要把肚子填饱,看他来到那儿?(出示课件)看看有些什么好吃的。分成几类?(生答)还有要求哟。

师:你能用你喜欢的方法按要求表示出来吗!(学生展示)一共有8种搭餐方法

师:如果再添一种主食,那又一共多少种搭餐方法呢?(生答)你是用什么方法这么快就知道是12 种的呢?

3、路线:

师:奇奇吃完饭?该去动物园啦!请看去动物园的路线图,从图中你可以得到哪些信息?(生答)

师:从学校到动物园的一共有多少条路可以走?现在请同学们动笔搭一搭。

生;一共有6条路

师:请同学们观察去动物园的路线的搭配方法和服装的搭配方法都有几种搭配方法?为什么,它们的画得也一样?(生答)

(都是把两类事物搭配在一起,其中一类是2种,另一种是3种,所以画出的图示一样。)

4、总结:

我们班的同学真棒,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就帮奇奇解决了这么多的难题,他因为得到了同学们的帮助演出非常成功,他在这里谢谢大家了,相信同学们在帮助奇奇的过程中收获也一定不少吧!说说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

师:对,以后在遇到搭配的问题时我们只要遵循有序的原则,就可以生活中的搭配中问题。

篇11:三年级上册数学搭配中的学问课件

教学目标:

1.    结合学生熟悉的情境,使学生初步学会有序地思考,掌握搭配的方法。

2.    在观察、操作、抽象、概括、合作和交流等活动中,感知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发展符号感和数学思维能力。

3.    在探索规律的过程中,增强与他人合作、交流的意识,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有用,从而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信心。

教学重点、难点:

在活动中掌握排列与组合的规律。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激发学习兴趣。

1、谈话引入

师:国庆长假同学们过得快乐吗?

生:快乐。

师:徐老师和大家7天都没有见面了,你们想不想老师呀?那我们先握个手吧。(进行无序重复地握手,学生预计会有意见)

提问:谁能帮老师想个办法,做到既不重复,又不遗漏呢?(生可能回答:一组组,一排排…这样握就很有序,不重复也不会遗漏!)  (板书:有序,不重复)    2、了解起点。揭示课题    师:这堂课我们就用有序、不重复的思考方法一起来研究搭配中的学问――  板书(搭配)    提问:搭配你是怎么理解的?(词语搭配,男女主角搭配,数字搭配,衣服搭配…….)    师:搭配中有不少的数学知识呢,让我们一起来学习《搭配中的学问》吧!

二、自主探究,合作学习新知。

1、衣服搭配

(1)、动手操作,感悟有序。

师:徐老师国庆节去外地旅游,特意从衣柜里挑选了2件上衣和3件下装。(师把卡片贴在黑板上)这么多好看的衣服,该怎样搭配起来穿才漂亮呢?

生:穿短T恤和短裤。

师:对,短T恤配短裤是一种穿法,短T恤配长裤跟它是一种穿法吗?

生:不是。

师……如果一件上衣配一件下装是一种穿法,那么这些衣服一共有多少种搭配方法呢?请同学们拿出课前的衣服卡片,自己选一选、摆一摆、配一配、怎样想才能既不重复又不遗漏呢?四人小组交流方案。然后指名回答。

展示搭配:(学生边说边摆出两种不同的方法,一共搭出6种。板书2 3 6)

(2)、选择方法,体验有序。

师:如果把裤子增加到4条。一共有几种不同的搭配方法呢? 你会用自己喜欢的方法在作业纸上连一连吗?(学生用不同的方法搭配) 教师收集材料,展示结果。学生表述搭配的方法和结果。

(3)、测验证、发现规律。

师:如果上衣增加到3件,裙子4条时,请猜想一下又有几种不同的搭配穿法呢?(生:有12种) 提问:你是怎么想到的? (生:从2 3 6 , 2 4 8 中可以推测到求两种事物的搭配一共有几种不同的方法能用乘法算……) 师:同意吗?那到底你们的推测对不对呢?请任意选择两类事物,搭一搭、数一数有几种?再把这两类数据乘起来,比一比你发现了什么?(学生验证)

(4)、师生共同小结 两类事物的搭配,求一共有几种不同的搭配方法可以用乘的方法来计算。

三、运用规律,解决实际问题

1、线路搭配

同学们今天在课堂上都有非凡的表现,学会了不同的搭配方法。为了奖励大家,老师带大家到动物园去参观。愿意吗? (出示课件)由学校到动物园的路线图。  师:仔细观察这张线路图,从图中你获得了那些数学信息?共有几条路可以走,你用的是什么方法?你是怎样思考的?

学生回答:从学校出发,走这条路,再走那条路……

师:刚才这位同学的回答你听明白了吗?每条路既没有路名,又没有其它标志,同学们很难把路线表述清楚,你有好办法吗?

学生:标上路名,或者用字母、数字来代替。(课件出示标出)大家数一数。(指导学生“用字母表示搭配过程”的方法。)

学生数后,小组交流。  师板书:  A→C  B→C  A→D  B→D  A→E  B→E  了解到去动物园一共有6条路可以走。

师:哪一条路近呢?(生回答)

2、数字搭配    师:参观完动物园,我们又来到了迷宫,要进入迷宫,我们必须先破译门锁上的密码,这密码是由9、3、7三个数组成的一个三位数,这三个数共能组成多少种不同的密码?

3、合影拍照

玩了一天了,徐老师和周老师都要和你们中的5名同学进行拍照,一共能拍到多少张不同的照片?

师:你们太棒了。除了刚才讲到的衣服搭配、线路搭配、数字搭配、合影拍照外,生活中还有哪些地方用到了搭配?

生:各种比赛。

生:电话号码、身份证号码……

生:玩石头、剪子、布……

师:你们真是留心观察的好学生。

四、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五、拓展思维,课外延伸。

师:其实呀,在古代就已经有人运用了我们今天学习的搭配中的学问来解决问题,我们一起来听一个故事:《田忌赛马》

古时候,齐国的齐威王和他的大将田忌,都非常喜欢赛马。有一天他们约定要进行一次赛马比赛。于是他们把各自的马分成了上,中,下三等。比赛的第一场:齐王的上等马对田忌的上等马比,结果田忌输了。第二场齐王的中等马对田忌的中等马比,结果田忌又输了。第三场齐王的下等马对田忌的下等马比,田忌还是输了。田忌非常伤心。这时,一个伟大的军事家――田忌的好朋友孙膑帮助田忌反败为胜! 提问:小朋友你们也能运用今天所学的搭配知识帮助田忌反败为胜吗?

结束语

让我们把学到的数学知识运用到生活中去,善于观察,寻找策略,学会有序、科学、合理、巧妙地搭配,使我们的生活变得更加美好,事事都能取得成功。

[三年级上册数学搭配中的学问课件]

篇12: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搭配》的教学反思

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搭配》的教学反思

20xx年11月27日,我执教了《搭配》一课。本课是第二课时的内容,通过第一节课的学习,孩子们已经掌握了用一些方法来辅助自己进行组数。本课一开始,创设了懒羊羊需要帮忙的情境,孩子们帮它解决第一个难题,实际是复习旧知,先由学生自己读题,再由我带领学生找出题目中的关键词,分析题目,接下来提供方法,由学生自己完成。本课最大的失误在于没有展台出现问题,没有使用,只能由学生叙述,其他学生想,这样对于二年级的孩子来说是非常困难的`,所以导致后面学生注意力不是特别的集中。但是感动于学生把三种方法都讲了出来,而且非常完整,表达能力很强。接下来是第二个难题,提供给学生两种方法自由选择,由于没有展台,我只能板书,带领学生分析,此时学生注意力已经有些跑偏。接下来的对比分析,学生明白意思,虽然不能很清楚的表述,但是已经不错。后面的练习学生比较感兴趣,一个是3个孩子握手,请学生上台表演,有的孩子心存疑问,我就抓住这一点,让他亲身体验,最后终于得出正确的结论。我觉得教师就应该这样,抓住课堂学生不明白的地方,想最简单的方法使他明白,学习效果才能最快最有效的达成。之后使用平板电脑,两各不同的问题,由学生独立完成,也是由于一些问题,导致个别孩子电脑连不上,而软件没有办法及时提醒我,所以只能展示个别人的答案,没办法面向全体。

本课的不足之处:一是没有使用展台,很多应该由学生生生互动的内容只能由我代劳了。二是耽误了很多时间,导致本来安排好的课程内容被删掉了一个。三是画一画那个内容本来应该给学生时间去每个人都画的,但是还是时间不够,也被删掉了。第四是关于有无顺序的问题,强调不够。五是平板的使用和研究需要进一步提高。

篇13:二年级上册数学《认识线段》教学课件

二年级上册数学《认识线段》教学课件

教学目标:

(一)使学生直观认识线段,知道它的特征。

(二)使学生能辨认线段,初步学会画线段。

(三)培养学生初步的空间观念,空间的想象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教学重点:

认识线段的特征。

教学准备:

人手一根毛线、一张长方形纸、一把直尺、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小朋友,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位新朋友,想认识它吗?它的名字就叫“线段”。

(板书课题:认识线段)

(二)新授

(1)初步感知

1、你觉得线段是怎样的?(生:直直的;一段一段的;弯曲的……)

2、能不能想办法变出一条线段?

生尝试。

师(出示准备好的毛线):把毛线拉得直就出现一条线段。

请一生上来摸一摸。演示:这直的一段叫线段。

3、同桌合作:一个拉,另一个指出这条线段在哪里。

请两生演示。

一生想办法拉出线段,另一生指出:两手之间的距离就是线段。

演示,问:垂下来的这一段是不是线段?为什么?

4、小结:线段是直直的。(板书:直直的)

(2)认识端点

1、两头粘上去的叫做线段的什么?(端点)(师把毛线拉直粘在黑板上)

2、一条线段有几个端点?(两个)(板书:有两个端点)

(3)总结概念

现在,小朋友认识线段了吗?线段是怎样的?

让生记线段:请小朋友闭上眼睛,把线段印在自己的脑子里。

(4)找线段

其实,在我们身边,有许多物体的`边都是线段。小朋友找找看,看谁的小眼睛最亮?生:课桌边、黑板边……(让生用手感知)

(5)折线段

1、指出白纸中哪些边是线段?

2、在白纸中折出一条线段。(折痕)

3、再折比刚才短一点的线段。

4、在这张纸中折出最长的线段。(摆擂台,让擂主说出理由和折的方法)

(6)小结

通过刚才的拉、折、指,你认识线段了吗?

(7)画线段

1、生自由画在白纸上,然后反馈评价。

2、指定条件画。

A、画一条3厘米长的线段。

说说你是怎样画的?(师演示方法:用0刻度尺示画出3厘米长的线段)

B、画一条比3厘米长1厘米的线段。

反馈:要求非常准确。(进行认真做事的思想教育)

3、小结:线段有长有短。(板书)

(三)巩固

1、找一找,下面那些是线段?(小黑板出示)

2、数一数,下面的图形是有几条线段组成的。

3、过任意两点,能连起几条线段?

3点能连几条线段?

4点呢,每两点连起来,共有几条线段?(生思考,动笔画。)

4点位置方向有不同。

思考:

4、比较:看看哪条线段长?

演示:一样长。(生活中经常用到这样的数学知识。如:穿竖条衣服的人看上去瘦一些,穿横条衣服的人看上去胖一些等)

(四) 总结

这节课,小朋友有哪些收获?

篇14:有关二年级数学课件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学会用色条图(线段图的雏形)分析数量关系,渗透数形结合思想,丰富解决问题的策略。在分步列式解决问题的基础上,逐步学会列综合算式解决问题,会合理运用小括号改变运算顺序。

过程与方法:经历从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学会用找出中间问题的方法解决需要两步解决的问题,丰富学生解决问题的策略。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体会到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等良好的学习习惯,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1 教学重点:

利用色条图分析数量关系,掌握需要两步计算才能解决的实际问题的方法。

2 教学难点:

会找出隐藏的中间问题,并合理利用小括号列综合算式解决问题。

教学过程

情境导入

1.同学们今天老师带你们去面包房转一转好吗?

2.引导学生仔细观察,从图中你获得了哪些数学信息?

3.汇报收集的信息。(面包房的师傅一共要烤90个面包,已经烤了36个。)

4.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还有多少个没有烤?)

5.学生先独立思考,再尝试列式解答。

6.同学们都能根据学过的知识解决问题,今天我们就接着来解决问题(板书课题)

探究新知

(一)收集信息,提出问题

1.课件出示第53页例4情境图:

2.根据图中提供的信息,你知道了什么?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预设问题:(1)一共要烤多少次?(2)已经烤了几次?(3)剩下的还要烤几次?

3.今天我们先来解决剩下的还要烤几次?这个问题。

4.想一想:要知道剩下的还要烤几次,需要用到我们获取到的哪些信息?

5.画一画:教师结合学生的回答,画出简易色条图。

(二)交流讨论,尝试解答

1.应该如何列式解答?想要解决问题应先求什么,再求什么。

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合作交流,教师巡视指导,倾听不同的想法。

2.说一说:要求还要烤几次,应先求剩下多少个需要烤,再求还要烤几次。

3.独立思考,列式解答。

(三)交流汇报,形成板书。

1.学生汇报不同的解答方法(让学生说说每步求的是什么?)。

方法一: 方法二: 方法三:

90-36=54(个) (90-36)÷9 90-36÷9

54÷9=6(次) =54÷9 =54÷9

=6(次) =6(次)

2.比较方法二和方法三。

(1)小组交流这两种解法的不同之处。

(2)你同意哪种方法?为什么?如果不加小括号,应该先算什么?

(3)方法二为什么要使用小括号?加上小括号后就是先求什么?

3.若有学生说出方法四,教师要及时鼓励,并追问:你是怎么想的?

(四)检验反思,归纳总结

1.引导学生口头检验:把问题的结果作为已知条件进行检验,进而判断计算结果的合理性。

2.小结:遇到问题后,我们要敢于从不同的角度去观察问题、思考问题。如果一个问题需要多个步骤才能解决,我们要想好先解答什么,再解答什么。列综合算式时要根据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合理使用小括号。

巩固应用

(一)(课件出示教材第54页“做一做”的情境图)

1.先独立思考,再同桌交流,然后说说先解答什么,再解答什么。

2.学生汇报解法,同时比较两种方法,哪种方法较简便易理解?

方法一:3×9-3×6 方法二:3×(9-6)

(二)智慧大比拼。

1.(课件出示56页第5题)

(1)想求每天挖多少米,需要用到哪些数学信息?

(2)学生汇报教师展示色条图帮助分析

(3)学生土里思考尝试解决

(4)(60-15)÷5=9(米)

2(课件出示教材第55页第1题的情境图)

(1)想知道用20元钱买票够不够,首先要知道什么?

(2)要求买票所用的钱,需要哪些条件?

(3)学生独立思考后尝试解决,同时指定学生板演,然后全班交流。

买票一共需要多少钱? 2×8+5=21(元)

求用20元买票够吗? ?21>20 ,21-20 =1(元)

答:用20元买票不够,差一元。

3、原来有25只兔子,又买了15只,一共有8个笼子,平均每个笼子放几只?

一共有多少只兔子?25+15=40(只)

平均每个笼子放几只? 40÷8 =5(只)

综合算式:

(25+15)÷8

=40 ÷8

=5(只)

答:平均每个笼子放5只。

4.(课件出示课件)同学们做操9个一排,需要站几排?

(1)学生读题后指定学生说说先求什么,再求什么。

(2)学生独立完成,指定学生板演,最后全班交流。

6×3÷9=2(排)

篇15:二年级数学搭配练习题

1. 下图是由6个边长都是2厘米的正方形拼成的,你能算出这个图形的周长是多少厘米吗?

解答:(4+2)×2=12 (厘米)

【小结】这个不规则的图形可以通过平移的方法变成规则的图形,具体操作如下:

这样我们就发现,这个不规则图形就可以变成一个长方形.

此长方形的长是:4厘米,宽是2厘米.周长是:(4+2)×2=12  (厘米)

2. 猪八戒化斋讨来一些馒头.第一次吃了一半,觉得不够,第二次又吃了剩下的一半,还是觉得不够,第三次又吃了一半,最后还是有点馋又偷偷吃了3个馒头,觉得饱了.把剩下的给师傅们吃,孙悟空一看发现篮子里只剩下5个馒头了.猪八戒一共讨回来多少个馒头?

解答:(3+5)×2=16  (个)

16×2=32(个)

32×2=64(个)

【小结】倒推法:(1)第三次没吃之前还剩:(3+5)×2=16 (个);(2)第二次没吃之前还剩: 16×2=32(个);(3)第一次没吃之前还剩:32×2=64 (个),猪八戒一共讨回了64个馒头.

3. 16位解放军叔叔排成一队报数,从左边报起大兵报10.从右边报起小强报12.求:从大兵开始往左数,数到小强为止一共有几位解放军叔叔?

解答:6个

【小结】

因为从左边起大兵报10,所以,大兵的右边还有16-10=6 (个);又因为从右边起小强报12,所以,小强的左边还有16-12=4(个).从图中可以看出:从16个人中,去掉小强左边的4人,再去掉大兵右边的6个人后,就是大兵往右数到小强的人数了.

列式:16-10=6 (个)

16-12=4(个)

16-6-4=6(个)

答:从大兵开始数到小强,一共有6个解放军叔叔。

篇16:二年级数学《搭配》教案

二年级数学《搭配》教案

【教学内容】

搭配(教材第101页及相关习题)。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猜测、实验等活动,找出简单事物的组合数。

2.使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验解题策略的多样性,初步学会用数学语言表达自己的观点。

3.培养学生全面、有序地思考问题的意识,养成与人合作的良好习惯。

【重点难点】

能够有顺序、全面的地思考问题并用数学语言及符号清楚地表达自己的观点。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1.导入。

(课件出示密码门)

师:我们来到数学乐园门口,发现门紧锁着,想要出门必须先破译门锁上的密码。这密码是由四个数字0、7、8、9组成的一个两位数,猜一猜可能是哪个密码。

问:如果不告诉你正确的密码,至少需要试几次才能保证把门打开?

师:要求至少需要试几次才能保证把门打开,实际要知道什么?

(用0、7、8、9可以摆出几个不同的两位数)

2.课堂实践,破解密码。

师:请大家把结果记录在练习纸上。

(无序的组合:有的写的数重复了,有的少写了一些数)

二、新课讲授

活动一摆一摆、写一写――探索搭配

1.感知搭配。

师:你们做事情真是细心,你们是老师学习的好榜样。下面就来看看这几位同学写的数。(把写的有顺序的数放一起,把无序写的数放一起)

师:为什么大家的.结果会不同呢?大家议一议。

2.操作理解。

师:下面咱们一起来验证一下,动手摆一摆,看看到底有多少种搭配方法。(给学生提供数字卡片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

生反馈(上台操作展示),学生在摆时引导学生一种一种的数出来。

操作完后引导学生进行评价:谁来评价一下他摆的怎么样?

师:你们觉得这位同学摆的怎样?你觉得应该怎样摆能让人很清楚的数出有9种搭配方法?

师:比较一下这两种摆法,哪种更好呢?好在哪?

最后引出:我们在搭配中要按顺序,搭配时做到不重复也不遗漏,这样才能准确的找到全部的搭配结果。(这边要让学生自己总结出来)

师:刚才第二位同学用数字卡片进行有序地搭配,让人很清楚的数出有9种搭配方法。咱们应该怎样进行有序搭配呢?

活动二想一想、议一议――深化搭配

1.首位固定法。

观察有规律搭配的数,引导学生读懂其中所蕴含的规律。十位为7的有3个数,十位为8的有3个数,十位为9的有3个数。

师:为什么十位不能为0?

师:如果是组成三位数,我们应该先固定什么位?

2.连线法。

师:你还能用你自己的方法又快又准的找出全部的摆法吗?(生动手记录并汇报结果)

师:你是怎样做的?(学生展示)

师:我们来比较一下,谁的表示方法更好一些呢?好在哪?

师小结:只有做到了有序搭配,不重复和不遗漏,才能又快又准确的找出所有结果。

3.巩固练习。

出示例题:教材第101页“做一做”第1题。

师:前面咱们已经学会了进行有序的搭配,那现在你能用咱们今天所学的知识解决这道题吗?

活动三总结

师:我们今天在进行服装搭配时都遇到了哪些问题?

师:应该怎样搭配呢?

生:按一定顺序,不重复也不遗漏的进行搭配。

师:对,做到了有顺序,不重复也不遗漏,就能找到全部的搭配结果。

教师总结:

同学们,这节课大家一起发现搭配的一些规律。但搭配中的问题在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还有更多的搭配规律我们没有发现,老师相信你们,一定会动脑筋找到和解决这些数学问题的规律。

三、课堂作业

教材第101页“做一做”第2题。

四、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五、课后作业

1.教材第104页“练习二十二”第2题。

相关专题 上册二年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