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数学与生活实际的融合论文

闲人 分享 时间: 收藏本文

【简介】感谢网友“闲人”参与投稿,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高中数学与生活实际的融合论文(共13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篇1:高中数学与生活实际的融合论文

摘要:高中数学由于具有一定难度,我们在学习过程中如果只是死记硬背,就难以举一反三,数学学习必然会到达瓶颈阶段,因此这需要我们善于发现生活中与数学学习的联系,并在老师的引导下在良好的数学学习氛围中养成学习兴趣,从而不断提高学习效率及质量。本文就对高中数学与生活实际的融合进行了阐述及分析。

关键词:高中数学;生活实际;融合

1引言

数学学科并不是一门独立的学习内容,它与其他学科及生活实际是紧密相连的,因此打好数学基础是尤为重要的。在经过长期的自我经验总结可以发现,在将数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相联系后,不仅对数学学习掌握了一定技巧,更能够在生活实践中将知识点熟练的运用到实处,长此以往也更加了解到了数学学习的重要性及意义,学习兴趣也就相对提高,从而养成自主学习的好习惯,数学学习效率得到了充分保证。

篇2:高中数学与生活实际的融合论文

2.1积极参与到教师营造的与生活实际相融合的气氛中:在进行数学学习时,我们是课堂的关键点,而教师只是起到引导我们步入正确学习轨道的辅助力量,因此我们只有紧跟老师步伐,才能够进一步发现数学学习奥义。首先,在老师将课堂内容进行布置,并规划好推进流程后,我们也要紧随其后做好数学学习准备。其次,在老师将课堂氛围进行充分调动后,我们要积极的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把握老师为我们营造的数学与生活实际相结合的活动要领。例如:高中数学中接触函数的频率是较高的,但是对于我们来说是较易混淆、难懂的一部分内容,因此当老师进行函数讲解过程中,将函数形式与生活实际相联系,根据形象特点,以箭及靶子为比喻,我们就可以按照箭及靶子的运动轨迹进行思考,那么就可以发现,一把箭是在同一时间射向不同靶子是不可能实现的,而一个箭却是可以射到一个靶子上的,并且多个箭也可以射到同一个靶子上,这样我们就能够快速的反应出来函数的定义,并在此过程中学会举一反三,当下次再遇到这种问题时就能够迎刃而解,数学学习也就变得不再枯燥乏味。

2.2在数学与生活实际相融合的环境下全面提高学习效率

2.2.1加强与老师的交流:在以往的数学学习中,由于与老师的交流较少,这就使得我们普遍对老师敬而远之,这就拉远了我们之间的距离,而老师也不能够及时了解到我们对数学知识的掌握程度,也就不能有针对性的对我们进行指导,我们的学习热情也就会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但是在高中数学与生活实际相结合的'环境下,老师对我们的关注度及学习需求逐渐关注起来了,并能够在第一时间将我们学习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进行解决,我们之间的沟通及交流日趋频繁,师生关系也更加融洽。除此之外,由于高中是学习生涯中尤为重要的阶段,因此在进行这一阶段的学习时,我们的学习任务较重,压力也就随之而来,因此我们在心理状态较差时,要及时向老师倾诉,在老师的疏导过程中,逐渐释放压力,从而以最饱满的热情投入到数学学习中。

2.2.2在老师以生活实例创设学习环境时要集中注意力并思考:数学是我们学习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一门功课,虽然它属于基础类的课程内容,但是在年级不断上升时,学科内容的难点也相对增加,因此我们在学习中难免感觉到有些吃力,当老师将课堂与生活实际相结合,就能够使我们更加生动形象的将原本抽象的数学知识点进行理解及记忆。例如:在学习结合图形时,由于我们的抽象思维能力不够,在学习这一内容时理解程度就会受到限制,当老师将生活中常见的物体与圆柱体等进行结合时,我们就可以自由发挥想象力,联想生活中更多的几何图形,并对其定义及结构进行了解,这不仅能够激发我们的思维能力及想象力,更能够有效提高学习效率。

2.2.3在此种环境下进行自主学习:在以往的高中数学学习中,我们只是被动的接受老师对知识的传递,对数学学习的兴趣普遍不高,上课难免出现注意力不集中的现象。但是在目前,老师为了提高我们的自主学习能力,已经将课堂的主动权转给我们,我们也就成为了课堂的主体,在课堂上可以进行主动思考,并对不懂的问题进行研究,所以我们获得了较多的时间及空间进行自主学习,老师也会鼓励我们积极发言,就算回答错误了也没有关系,老师会将错误进行纠正,当下次遇到同样问题时我们就不会再重蹈覆辙了。

2.3当老师培养我们的学习习惯时要积极配合

2.3.1与其他学科相联系:虽然创设数学与生活实际相融合的氛围是老师的工作,但是只有我们积极配合,并善于观察,才能促进数学学习质量的整体提高,并在探索发现的过程中逐渐养成数学学习兴趣及良好习惯。例如:在进行地理学习时,经常会接触地球仪,如果只是将其作为地理学科的学习工具,那就过于局限了。我们可以将其与数学中的几何图形进行联系,地球仪实际上是圆的,也就是球体,无论从哪个方位看都是圆的,几何图形也是如此,通过对地球仪的观察,我们就可以发现数学学习还是充满乐趣的,而生活中的许多部分都是与数学学习相互贯通的,因此我们就需要在老师的引导下,养成独立观察的能力,并将其与数学学习相联系。

2.3.2善于思考:我们在进行数学学习时不能死记硬背,拼命做习题,这种做法都是较为死板的,并且学习效率难以提高,最为重要的是要具有学习的热情,自主探究式的学习数学。对于实际出现的问题,我们要积极地探索问题,发现其中的原理。

2.3.3学会创新:单一的思维模式对我们发散思维能力来说是极其不利的,这将会阻碍我们掌握新知识,因此我们将老师对我们创新能力的培养重视起来。在当今科技发展的社会,电子产品是生活的必要工具,然而这些设备的发明,离不开创新,也离不开数学。总之,数学是与实际生活相辅相成的。在学习过程中,当老师将高中数学与生活实际相结合时,我们要主动探究数学世界,并锻炼自身的创新思维能力,从而提高我们的自主学习能力。

作者:葛腾 单位:山西省大同市实验中学

参考文献:

[1]陆栋.生活化,让高中数学课堂更高效[J].课堂教学数学版,2016(07).

[2]毕铭超.浅谈生活化对高中数学教学的重要性[J].创新教育,2015(31).

篇3:初中化学教学与生活实际关系研究论文

初中化学教学与生活实际关系研究论文

1生活中的化学知识无处不在

在进行系统的化学知识学习之前,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就接触了大量的化学知识。例如学生早餐常吃的松软可口的馒头就是面团经过发酵制成的,而发酵过程中会产生乳酸,为了中和掉乳酸,需要加入一些纯碱与其反应。有些外地转回来的学生,刚开始会出现“水土不服”的现象,其实也和化学有关,这是因为各地水的硬度高低差异较大,高硬度水中的Ca、Mg等金属物质和S、O结合,会扰乱人体的胃肠功能,如果适应不了,就会出现暂时性的腹胀、腹泻等。同时,化学存在于学生的各种活动中,例如有些学生懂得了可以用醋洗去杯底水垢的“生活窍门”,有些学生掌握了用二氧化碳加压溶解制成爽口汽水的“绝活”……所有这些,都是化学在生活中无处不在的体现。

2生活中的化学是课堂情景教学的最佳资源

由于初中生的心理特点更多地倾向接受形象生动及宏观的东西,而化学研究的却是抽象且微观的理论知识,因此如果不采取有效的教学方法,学生对化学学习的兴趣就会随着学习的深入而消失殆尽。实践证明,情景教学,也就是通过生活中的化学现象导入课堂教学,是有效的教学方法之一。教师需要教会学生从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将化学知识和学生生活实际结合起来,丰富课堂教学内容,充实更多容易引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教学资源。例如在进行“置换反应”知识点的学习时,就可以让学生联系自己在生活中碰到的新买的铝壶在烧过开水之后就会出现小黑点这个现象,讲述铝的性质及置换反应的条件等。

3生活中的化学是教师进行课堂教学导入的重要素材

日常生活中蕴藏的大量化学现象,无不与课堂教学内容相关,教师在进行课堂导入时,通过选用恰当的常见化学现象,可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提高学生对新知识学习的热情。例如在学习“碳和碳的氧化物”知识时,就可以结合生活中的化学现象进行导入:博物馆的字画历经千年仍旧完整无损的原因是什么?家里房子粉刷时,墙壁会越来越白,而且还会“出汗”,这与熟石灰的什么化学性质有关?为什么新装修的房子需要买一些活性炭放在里面一段时间之后才能入住?冬天人们用木炭取暖时为什么要保持室内空气的流通?……这些现象都和碳及碳的氧化物密切相关,教师通过挖掘生活中的这些化学教学素材,并将它们应用到课堂教学中,将原本枯燥无味的化学知识融入到丰富多彩的现实生活中,不但让学生感受到了化学的魅力,而且启发学生形成了善于发现生活现象的本质的能力。

4利用课上所学解决生活问题是提高学生素质的重要途径

化学作为初中的一门基础学科,免不了会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不仅学校要通过学生的成绩评价老师,学生的成绩也是老师评价学生的重要依据。在这种压力之下,教师就会有在课堂教学中进行知识灌输的冲动,课堂教学的内容除了对教材内容的挖掘之外,就是习题的练习,教师教得辛苦,学生学得无趣,这样的课堂教学收效甚微,因为学生素质的提高不仅是知识的灌输,更重要的是动脑思考、动手解决问题能力的提高。教师应该通过科学的课堂教学设计,将生活问题的解决和化学知识联系在一起进行有效学习。例如一位同学向老师反映说他很喜欢鱼,想在家里养几条,但总也养不成,不知道什么原因。老师就问他:鱼缸里的水是从哪里来的?学生说是接的自家的自来水。在学习“水的净化”这一节内容时,老师就可以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自来水不宜用来养鱼?要进行怎样的处理之后才可以?”这样,学生不仅对未处理的自来水不宜用来养鱼有所了解,而且对以后将要学习的“氯气”的基本特性有了一定的认识,还解决了生活中的问题,提高了学生的化学素质。

5学生生活实践是初中化学教学的“第二课堂”

1)化学课堂的'实验教学本质是学生生活实践的一部分。整体来看,初中化学课堂教学分为两部分,一是化学知识学习,二是化学实验。前者主要是理论的学习,后者是理论联系实际的学习,所以,后者在化学学习中占有更加重要的地位。化学实验的操作能够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学生的动手和动脑能力,通过合理、科学及生活化的化学实验教学,能够使得学生充分学习和体验化学现象,并得到相关化学知识的第一手资料。例如在进行碱溶液与酚酞试液反应会变红的实验设计时,就可以联系白纸变红字的魔术表演,通过用酚酞液在白纸写字,晾干后喷上氢氧化钠溶液出现红字,鼓励学生进行类似操作。2)化学教学的目标不仅是要让学生掌握化学基础知识,更重要的是要让学生将学习到的化学知识运用到生活实践中。例如在学习了燃料燃烧对环境的影响之后,鼓励学生进行环保实验,分析大气污染的主要成分;学习了关于水的化学知识之后,让学生对雨水的pH值进行测量,对酸雨出现的原因、危害进行分析,等等。任何知识的真正掌握都要经历一个认识、学习、实践、再学习的过程,初中化学课堂是解释生活中的化学现象的重要舞台,而学生生活实践则是学生实践化学知识,解决生活中化学问题的“第二课堂”。

篇4:高中生物教学与实践生活的融合论文

摘要:《新课程标准》中倡导以实践生活背景来学习生物学,应用生物学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问题,达到对生物学的核心概念有更深层次的理解。一切的创设,都需要将生物学与学生的个人生活相互联系起来,这样才能让生物学真正地实现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本文在此探讨高中生物教学与实践生活融入中存在的问题,针对如何在教学中融入实践生活,实现生物教学的生活化提出一些措施。

关键词:高中生物;生活;融合

生物源于生活、高于生活、归于生活。高中生物是学生生物学习的基础阶段,所谓实践与生物教学相融合即为生活化教学,是指在学生可持续发展基础上,将学生生活经验、生活知识和生活体会与课本理论知识进行紧密联合,让学生能够在科学、合理、全面、新颖的教学方式引导下准确掌握生物知识。高中生物生活化教学是新课程理念下的必然产物,同时也是优化高中生物教学质量、提高教学效率的有效措施。

篇5:高中生物教学与实践生活的融合论文

一方面,是生物教学与实践生活融合教学停留于表面。一直以来,生活化教学都要求与教学内容息息相关、紧紧相扣,并非是要一个噱头,表面的生活化,并不能让学生感受到生物与生活之间的联系。如在《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蛋白质》的教学中,教师利用精美的丹顶鹤舞蹈、健美运动、可爱的婴儿等图片再配合上音乐,让学生进行观察,然后提出问题:在这一些图片中包含了哪些生物学知识呢?然后让学生了解到羽毛、肌肉以及人的头发都含有蛋白质,从而引出课文内容。但是如此却硬生生地将生物拉入现实,过于表面,没有任何内涵,很难让学生理解。另一方面,是实践生活融入有异于实情。在开展生活化教学之前,教师应该了解学生的生活经验,不能盲目地制定生活化教学目标,这样往往会适得其反。如在《受精作用》的教学中,当老师提出问题:现在有100个鸡蛋,是否都能够孵化出小鸡?为什么?学生纷纷议论:没控制好温度、可能鸡蛋发生变质等等,就是没有想到本文的核心内容,只有在老师点出可能是因为鸡蛋没有受精后,学生才明白。这样的引入,虽然也联系到生活,但是教师并不了解学生实际生活状况。如果是农村的学生可能会联想到这一问题,但是城市里的学生很难接触到这一方面的实践知识,创设这样的生活情境,不仅占据了课堂时间,而且效果也没有想象中那么好,还不如直接讲解。

篇6:高中生物教学与实践生活的融合论文

2.1课堂导入生活化:俗话说道,良好的开端已经成功了一半,高中生物教师要注重课程导入的重要性,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导入相关生活信息,提高学生课堂参与兴趣[1]。例如,在酶的讲解中,可以引入生活实例,如我们平常吃菠萝时,先用盐水浸泡然后再食用,这样才不会感觉到任何不适,这是为什么?让学生带着这样的问题去学习,激发学生主动思考的能力,让其去探索酶的特性与本质。又如在《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蛋白质》的教学中,就可以列举学生所熟悉的含有蛋白质的事物,然后探讨在食用之后,人体该如何去吸收?通过这样的方式去引导,学生才会掌握蛋白质相关的基本内容。又如在学习《细胞中的元素和无机化合物》时,教师可以在课前导入一条在电视中常见的广告“黄金搭档,花一样的钱补五样”,然后教师提出问题“同学们知道广告中所说的五样是指哪五样吗?”此问题已经提出后,并引起学生激烈讨论,教师将学生给出答案汇总后再给出正确答案,进而引出本节课堂讲解内容,让学生可以很自然的'将生活实际与抽象难懂的生物知识联系起来,有助于学生对知识的更好理解和记忆。

2.2教学情境生活化:教学情境的创设是实现实践生活与生物课堂融合的关键,情境的创设既可以帮助陶冶学生情况,开发学生创新思维能力,还可以在学生借助生活情境来更好理解和记忆生物课本知识,了解到知识真谛。例如,教师在教学中可以运用谚语生活化情景,在讲到遗传这部分内容时,可以选择“种瓜得瓜种豆得豆”、“虎父无犬子”等谚语让学生理解;而讲到变异的内容时可以选择“龙生九子,九子不同”、“一树之果有苦有甜”等谚语帮助学生理解。依靠谚语教学能够让生物课堂更加生活化,不但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同时还可以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与记忆知识。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运用成语生活化情景来将实践生活与生物课堂进行联系。比如说讲到神经体液调节的内容时,教师可向学生讲述“谈虎色变”、“望梅止渴”等成语,帮助学生理解神经反射,或者使用“怒发冲冠”来让学生更好的理解神经体液调节。凭借我国丰富的成语,不但可以让学生更好的理解生物教材中的各种理论与概念,同时还能够让他们掌握这些成语的内涵,让学生的知识面得以拓展,可谓是一举两得。

2.3实践活动生活化:生活化的高中生物课堂离不开实践活动,这是因为课程时间有限,很多课程难以在课堂中进行讲解,这便需要进行一些生物实践活动[2]。生活化的实践活动既可以在最短教学时间条件下获取最大教学效果,还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培养学生实践操作能力及逻辑思维能力。教师在实践教学活动设置上,必须要充分考虑学生实际情况和性格特点,在活动分组上一定要注意科学性与合理性,保证每位学生能够参与其中。例如,为了“探索水果在哪种条件下才能够保存更久”这一问题,教师可以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一些小组学生将水果放在塑料袋中,并用电风扇吹风,一些小组学生则将水光放置在密闭容器中,让学生详细记录实验过程和现象,并与同学交流分享自己的成果。另外,在讲解了呼吸作用相关知识后,教师还可以让学生自己回家后做一些相关实验,不仅实现了实践活动生活,使得学生生物理论知识得到巩固,同时还使其探究能力得以提升。

3结语

总而言之,高中生物教师要想实现高质量、高效率的生物教学,将生物教学与实践生活进行融合,从而实现教学的生活化具有重要意义。教师在课堂教学各个环节教学上都必须注重实践生活与生物间的完美融合,并且在融合过程中还应关注取得的实际效果,针对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时加以解决,进而实现实践生活与高中生物教学之间更加密切的融合。

参考文献:

[1]丁如兵.高中生物教学中生活实践内容的有效融合对策[J].学周刊,2016,23:53-54.

[2]杨晓亮.关于高中生物新课程生活化教学的实践研究[J].学周刊,2016,15:169-170

篇7:幼儿教育与幼儿生活的相互融合论文

幼儿教育与幼儿生活的相互融合论文

摘要:幼儿在接受教育的群体中身份较为特殊,由于其年龄小且各个层面的发育都不成熟,因此,文化知识的硬性教学模式并不适合幼儿的发展。相比之下,幼儿成长和获取知识的过程更加依赖于其本身的生活,所以幼儿工作者应该在日常工作中将幼儿教育与生活进行相互融合。本文基于此,将通过幼儿教育与生活融合的重要性为出发点来简要论述实现幼儿教育与生活融合的具体途径。

关键词:幼儿教育;生活融合

幼儿作为接受教育的群体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其年龄小,缺乏自我保护能力和生活经验,且对于知识的接收能力也十分有限。在实际的幼儿教育过程中,多数幼儿园或是托儿所为了让家长满意并看到直接的教育成果,以一些小学知识为核心教育部分来向幼儿灌输。虽然短期看来幼儿确实学到了很多具体的知识,但是从孩子发展的长期角度而言,幼儿时期并不适合接受具体的文化知识,而应该让教育与其实际生活相结合,教会他们去从生活中获取知识并学会感知世界,激发自己的创造力。

一、幼儿教育与生活融合的重要性

教育本身就人们长期生活中获得的经验,幼儿时期可与人类原始时期相对应,成长的过程主要依赖于生活的启蒙作用。首先,幼儿本身就不具备基本的生活常识和经验,幼儿阶段的学习重点就是要去了解世界、了解生活,所以幼儿阶段的教育应该以服务生活为主。其次,教育与生活是相互促进的,从生命出生到生命终止这一时间段内,人们无时无刻不再接受教育,感受生活,对于幼儿同样也不例外。最后,幼儿时期对事物经验的学习主要通过感知和模仿,他们并没有足够的能力去学习具体的、抽象的文化知识,而是通过感知周围的事物、模仿身边人的行为来进行学习。此外,幼儿的可塑性相比青少年和成人来说都是最强的,所以他们就更容易受到外在事物的影响。因此,只有将幼儿教育与其生活进行融合,才能为幼儿的成长塑造一个良好的环境,才能对其人格的发展产生积极作用。

二、促进幼儿教育与幼儿生活融合的具体途径

1.实现教学主题的多样化。在实际的幼儿教育中,教师要尤其注重教学主题的选择来实现教育活动的多样化。幼儿阶段的教育活动主要可以包括以下三类:劳动主题、游戏主题和家庭主题。就劳动主题而言,这是幼儿所必须接受的教育层面,劳动是每个人类必需的生存之道,也是社会发展的物质根基。尽管在幼儿阶段,我们不强求孩子能够在实际生活中学会劳动,帮助父母做家务事,但是孩子在成长阶段需要树立这种劳动意识,以便于在其成长至青少年的时候,能够意识到劳动的重要性并能投身其中。就游戏主题而言,这也是幼儿教育中最常见且最受孩子欢迎的主题。游戏主题活动开展的意义主要在于两个层面,首先,幼儿教育的.游戏基本都带有一定的益智性质,幼儿可以在游戏的过程中激发自己的潜能并促进大脑的发育。其次,幼儿教育的游戏大多都是集体游戏,在大家共同玩耍的过程中,幼儿也慢慢学会了如何和同伴进行相互交流,如何和老师进行沟通,并学会了如何遵守规则。就家庭主题而言,这个过程主要是帮助幼儿梳理家庭关系,并帮助孩子明确自己对于父母的依赖是一种源于血缘的亲情,同时也帮助孩子学会“爱人”和“被爱”,并懂得一些基本的伦理常识。

2.实现教学内容的生活化。要想促进幼儿教育与幼儿生活的相互融合,教学内容的选择必须要贴近生活。例如,在吃饭的时候,有的孩子浪费饭菜。针对这样的情况,大多数教师可能选择直接进行说教,虽然当时孩子可能会硬着头皮把饭菜吃掉,但不能从根本上解决这种现象。因此,最为适当的做法是要让孩子懂得粮食得来的不易和粮食的实际效用。教师可以通过给大家介绍粮食的种植和制作过程或者让班级里爱吃饭、身体强壮的同学作为表率,来让孩子了解到自己浪费粮食不仅仅是忽视了他人辛勤的劳动,更是对自己的成长不利。

3.实现教学沟通的家园化。在幼儿教育阶段,与孩子们接触最多的不是教师,不是同学,而是父母。幼儿时期孩子没有独立意识,生活中很多事情需要依赖父母去完成,且自己基本的情感也通过父母去表达。显而易见,最了解孩子的就是父母。因此,要实现幼儿教育与幼儿生活的相互融合,教师应该在教育的过程中注意到与幼儿父母进行沟通的重要性,来不断实现教学沟通的家园化。例如,孩子在班上的表现突然与往常相异,整天都闷闷不乐。那么教师就应该及时和父母反映情况,与父母进行沟通,那么孩子不开心的原因就很容易获得解答,教师就能在幼儿教育中尽力去弥补孩子的失落。比如孩子因为家里宠物丢了很伤心,那么教师在进行教育的过程中,可以让这个孩子和大家袒露一下自己的心情,并鼓励全班同学在课余的时候帮他找到宠物。这样一来,孩子的心情得到释放,心中对于宠物的找寻又重新树立起了希望,并且还能让他体会到同伴的力量和班集体带来的温暖。总而言之,幼儿是每个家庭的希望,更是祖国的未来。幼儿工作者要始终把幼儿的教育和长远发展放在首位,切不可急功近利地只顾培养幼儿的文化知识素养,而忽视了其基于生活的人生观架构。幼儿工作者只有在日常工作中为幼儿教育保驾护航,注重其在认识世界过程中形成的生活意识和行为,将幼儿教育与生活相融合,才能更为理想地实现教育成果。

参考文献:

[1]秦若于.体验生活――现代幼儿健康生活方式教育[M].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

[2]高华.幼儿艺术教育综合性的实践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

[3]杨双叶.浅谈安全教育与幼儿的一日生活常规的融合实践研究[J].科学中国人,(15).

篇8:浅谈通信工程技术与生活的融合探索论文

我们的生活发展越来越快,每天各类事物都发生着日新月异的变化,所以我们想要把通信工程技术融入到生活中首先要考虑两点:效率和实用性。说到通信技术,首先就会想到网络,因此我们首先着眼于网络,看看在网络上我们应该如何应用。

1、通信工程中比较主要的传输技术

我们首先要了解现在比较常用的传输技术都有哪几种,了解之后才能把各类技术应用到合适的范围里,方便我们的日常生活和工作。

1.1SDH系统

SDH是一种在SONET基础上演变而来的适应光纤传输的新型传输网体制。这种传输系统有着优良的传输标准速率,因此在国际上也被广泛应用,受到专业技术人员的青睐。它有着很好的兼容性,是PDH的最佳搭档,并且它可以囊括许多的新业务信号,提高了网络的可靠度和安全性。

1.2WDM系统

WDM是一种可以提高光纤频率利用率的系统,也是一种高效的系统,它可以略过转换成OE这一步骤,节省不少时间,提高了利用率,因此也是知名度很高的一个系统。

1.3MSTP

这个系统是最受广大群众喜爱的系统,因为它不仅具有SDH和PDH的优点,还具有一些别的系统没有的特点,它可以满足每一位用户对于数据业务的要求,贴心的服务方便了许多应用它的客户,因此口碑一直很好,非常擅长汇集、整合各项数据业务。1.4ASONASON在当下关注度最高。因为它是目前通信工程技术中研究的主要项目,它利用现代化的技术将网络交换的传送网变得智能化,并提供智能光网络路由,以及它独有的“智能”分布式恢复法,是潜力最大的一种技术。它擅长利用分布式的网络完成高难度的流量工程,并能恢复各种智能业务。

2、通信工程技术的应用

既然了解了通信工程,那么就让我们分析一下哪些行业最需要它来帮助其提升效率和解决问题。

2.1在高速公路中的应用

随着交通业的快速发展,每年都会有许多公路被开发或正建设。在这方面,通信技术可以被广泛的应用。通信技术在保证高速公路安全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地位。在每个收费站、监控视频中,运用了有线通信和无线通信组合的方法,来保证高速公路的情况得以及时的被反馈回来。高速公路的通信内容的容量大,图像清晰度要求高,一条高速公路上可能会有上百、甚至上千个视频信号器,所以对通信技术有相当高的要求,要求其可以清晰的反应路况,对图片的质量也有一定的帧数要求。而且,在公路上实施的通信技术是一种多级技术,它要从省中心到片区中心、再到路段中心、再到司机监控等一系列的流程,操作十分不容易。这么复杂的技术非通信技术莫属,所以通信技术在这个领域可以“发挥所长”,应该让最新的通信技术应用到公路上。毕竟公路上车速快,流量大,一不小心就会酿成重大的事故,必须小心谨慎再小心,所以我们要提高通信工程技术,以保证交通安全,做到万无一失。

2.2通信工程传输在铁路中的应用

交通方面除了高速公路就是铁路运输最为关键。因为铁路的线路比较复杂,分叉繁多,业务种类也是多是多样。所以,铁路通信也就对应的成为发展的重中之重。铁路通信是通过各类媒介和设备,加工和传输形式多样的实效信息,这样才可以保证每台列车能够始终处于被完全掌控中,才能做到安全行驶。而现代铁路运输的线路十分分散,全国各地的主线路和分支线路多的'数不胜数,这就为如何指挥各铁路沿线和站所提出了一个难题。但如果可以完美的利用通信技术,我们就可以保证其安全的运输,并达到统一控制各个列车的运行,无论地形多复杂多变,我们也可以及时得到有效的信息内容并给予反馈,这样就大大提高铁路运输的安全系数。

2.3在建筑工程中的应用

建筑行业在我国近几年来可谓是相当火爆,足以称得上是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因此,通信技术也应在这领域被广泛的应用。比如,前几年提出的智能建筑产业的概念,当时有人觉得这个想法有些白日做梦,可现在看来是完全有其实施的可能性的。只要合理的把通信技术和建筑工程融合在一起,比如,通过现代计算机技术和通信技术对现代建筑技术进行加工,在原来的建筑基础上形成新的建筑结构,就可以使建筑智能化,这是我们都期待的景象。现如今,科学技术不断的发展,人们在日常生活中也越来越多的应用到各类技术。我们已经处于高度信息化的时代,就是信息产业不断发展的结果,也是随着信息时代来临而必然发生的事情。所以我们在建筑中多融入信息技术也是无可厚非的。智能建筑现在已成为建筑业的一种主流文化,它作为一种特别的建筑结构模式,可以为人们提供安全系数更高、更方便快捷、更健康科学的建筑环境。智能建筑的建设主要是以信息平台为基础的,而信息平台正是通信技术应用的重点,也就是将建筑结构过程完成后的信息汇总、整理,并通过信息传输技术在计算机上进行周密的计算,从而调控建筑各个环节,使建筑变得更完美、更安全、更人性化,使人们的住所成为符合时代的“现代化建筑”。因此,我觉得应该提高相关通信技术,使每个人都能拥有舒适的居住环境。

3、结语

在数字化的时代,在一个信息爆炸的环境中,随着网络的发展,通信行业也备受人们的关注。因此,传输技术和通信技术也在快速的发展着。通信工程的迅速发展,确实为人们带来了不少便利,无论出行还是居住,我们都离不开通信技术的应用。总之,随着通信技术的不断发展,相信一定能更好的服务人们。所以我们在注重发展的同时,也要多想想如何在生活中应用这项技术,毕竟理论是服务于实际的,技术发展的主要目的也是为了人类的发展。所以我们要多多学习各种先例,通过改革和创新,让通信技术和生活更好的融合在一起。

参考文献

[1]张立志,张长波.浅析通信工程技术在国民经济中的应用[J].黑龙江科学,,5(6):140-140.

[2]陈霄,张晓北.光纤通信工程技术传输在通信领域中的应用与发展[J].信息通信,(9):206-206.

[3]潘力伟,蔡文涛.浅谈通信工程中传输技术的广泛应用[J].民营科技,2014(2):40-40.

[4]吴凌静,谢军华.传输技术在通信工程中的应用及发展方向研究[J].数字通信世界,(8):12-13.

篇9:高中数学教学策略与效率论文

摘要:随着我国对于新课改的不断推进,对于高中数学课堂的教学方法更加重视。新课改实施的过程,具有多重的挑战与机遇,一些教师通过新课改使得数学的教学更加具有自然化与科学化的转变,学生在其中的发展空间更加的广阔。在这种情况下,对教师的要求也在不断的提升,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学习基础与认知规律进行科学化的教学手段的选择,这样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数学。

关键词:新课改;高中数学;课堂教学

高中数学教学的难度明显比较大,教学内容中增加了较多的逻辑思维内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需要紧跟教师的教学思路,运用抽象的逻辑思维能力来解决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教师转变传统观念

现在新课改的教学目标为,教师必须要明确自身的认知,了解其自身教学过程中的角色与作用,对传统的教学观念进行转变,教学过程应该与学生进行互动,不能只是一味地占据主体地位。明确数学课堂中的学生主体地位,在课堂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只是知识的传播与引导者。在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为学生营造一个较为合谐与融洽的学习环境,对学生进行适当引导,激发学生的课堂活跃性,让更多的学生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更好地对数学的知识进行学习[1]。在新课改实行中,教师应该对自身的专业素养进行提升,重视职业道德素质。例如,在“反函数”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引导学生自已对相关的知识进行归纳和理解,发现其中的知识点,而不是以传统的方式进行直接讲解。使用这种教学方式以后,学生在碰到问题时可以首先以自我思考的方式对知识进行探究,这样学生的学习能力才能不断得到提升。

二、课堂教学中如何处理“导”与“学”的关系

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应该将导与学进行结合,师生之间的角色应该进行转换,以一种新的教学活动方式开始课程,教师应该从主导地位变成服务与引导,而学生应该从以往的被动学习转变为现在的主动探索知识。从以往课堂教学中的单向活动转变为双向活动,转变以往的学生参与方式[2]。例如,教师可以在活动中,采用“阅读预习、小组讨论、合作交流、知识小结、作业检测”的五步学习法。教师的导应该主要体现在:重视研究学法,使教法适应学法;重视教学活动中认知能力的培养;教师角色变为学习活动的参与者、主持者,成为诊断学生的认知障碍,并帮助学生分析妨碍认知的因素及应采取的对策的指导者。通过建立激励机制、学习反馈机制、学生自主评价机制以及学习“共同体”,把学习的自主权交还给学生,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鼓励并注重培养学生的批判意识和怀疑意识,鼓励学生对书本进行质疑和对教师进行超越。赞赏学生独特性和富有个性化的理解和表达,大胆让学生去尝试、去实践、去探索,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指导、调控、激励、点拔,从而提高“学”的质量和效率,实现“导”与“学”的统一。

三、改变传统教学模式

学生的学习场所为课堂,而学习的知识多是来自于课堂教学过程,所以新课改实行以后,教师对课堂的教学效率进行提升,就必须对教学模式的转变过程进行重视,对上课的时间进行合理的利用[3]。教师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对于学生的需求应该考虑,对学生的潜能进行挖掘,让学生对自身的优缺点能够有清楚的了解,对自身进行改进。这一过程就需要教师对学生进行了解,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与备课准备。课堂教学的科学化,才能有效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使得学生的学习更加主动。例如,对于立体几何的公理与公式的讲解,学生可以根据教师的引导进行学习,教师可以在学习的过程中对学生进行提示与引导,这样学生根据自身对相关知识要点的思考来进行知识的掌握。在这种新型的教学方式中,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只起到引导者的作用,而学生学习的是主动解决问题的方法。通过自身的努力,学生在解决一些问题以后,会获得学习的成就感,这样不但可以提升学生的学习自信心,学习的积极性也会提升。

四、合理利用多媒体手段

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中,多媒体教学是教学手段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可以运用多媒体教学的方式,辅助教学过程,这样可以提高教学质量。另外,使用多媒体教学方式可以更好地提高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以一种潜移默化的方式转变学生的学习观念,对学生的学习意识进行培养。通过以上的这几种方式,教师的课堂教学效率会明显提升。另外,对于多媒体教学应该有一个正确的认识,不能产生用多媒体教学代替传统教学的思想。

五、结语

在新课改的实施背景下,可以有效地对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进行激发,对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进行提升。教师在进行新课改的教学试验过程中,应该不断地进行研究与学习,对于新的教学有效途径进行探索,对我国的数学教学的新方法进行探究。

参考文献:

[1]丁东奎.高中数学教学语言艺术性的探索与实践[D].开封:河南大学,2013.

[2]王丽娜.关于高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研究[D].西安:陕西师范大学,2013.

[3]李慧.高中数学实验教学探索[D].济南:山东师范大学,2014.

篇10:高中数学教学策略与效率论文

摘要:随着素质教育以及新课改的不断推进和深入,培养高素质、全面发展的人才的呼声已变得越来越大。高中教学是基础教学阶段,高中数学知识也是基础数学知识,为此,在高中阶段促使学生熟练地掌握相关知识和技能就显得十分重要了。在现如今的高中数学教学中,学生间两极分化的问题十分严重,因材施教教学原则的运用被提上了日程,对学生进行合理分层,在教学课堂中实施分层教学已经成为了一种必然,因为其在教学中的应用能有效地面向全体学生,并使因材施教得以真正的落实到实处。在此,本文就将以如何更好的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实施分层教学为主要内容,进行相应的策略探究。

关键词:高中数学;分层教学;策略

探究分层教学是一种遵循了“因材施教”原则的新型教学方式,可以说,其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切实地促使了每个学生都能在自己原有的学习基础上实现提升和发展,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动机,并使学生在“我要学”的转变中,为其今后的数学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1班级学生分层是前提

要想合理的对学生进行分层,教师首先要做的就是将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做到了然于心,也只有这样,教师才能让分层教学有的放矢、顺利开展。就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分层教学而言,对学生分层是进行分层教学的第一步,同时也是最为重要的一步。以此,在一开始的时候,教师就要根据学生日常的成绩以及学生对数学学习的能力、学习兴趣、学习毅力、智力水平等对学生进行层次划分,即将学生划分成A、B、C三个层次。就A层的学生而言,其主要是学习能力强、基本功扎实、潜力巨大、有较强超前学习愿望的学生;而B层的学生,则是有一定学习数学的进取心的学生,接受能力不强,但是具有学习的潜能,需要教师给予其适当的监督与辅导;C层的学生则是数学思维较弱,学习不太自觉,学习能力较差,其中有的还对数学这门学科不是很感兴趣,怕吃苦,需要来自教师的关怀和督促。例如在对“函数概念”这一课进行复习的时候,教师就可以在学生复习完相应的知识点后,提出以下的几个问题:第一,什么是函数?什么是映射?第二,为什么说自变量x有一定的取值范围?为什么说函数y有确定的范围与之相对应?第三,x和y之间的取值范围可以构成集合吗?第四,能不能借助映射的角度来重新定义函数呢?第五,函数记号是怎样的?新定义和原定义有什么不同?然后,教师就安排C层的学生回答第一、二题,让B层的学生回答第三题,让A层的学生回答第四、五题。像这样,即在分析回答中巩固了旧知识,又能充分调动各个层次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进而使得每个学生都能在自己原有的基础上实现提升和发展。

2课堂教学分层是关键

高中数学课堂教学是学生学习和教师教学的重要途径。为了更好的完成分层教学,教师就要充分利用课堂资源、积极调动课堂教学中双边活动的热情与积极性,努力达成数学教学目标,此外,教师还要关注到不同层次中的每个学生的学习现状,并在不断地调整中保证班级中的每个学生都能做到学有所得。在进行课时安排的时候,教师首先要做的就是将B层次的学生作为主要的教学对象和基准,同时兼顾A层和C层的学生,随时调动学生的参与比率,以求让每个学生都能真正的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对于一些难度较大的数学问题来说,在课堂上,教师可以选择不讲,而在课下单独给A层的学生进行讲解,以满足A层学生对拓展知识的需求和渴望,同时这样还不会打击到其他层次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课堂教学始终要遵循的是循序渐进原则,即数学教学要做到由浅入深、由简到难,逐步提升,新旧知识点之间的过渡要自然、分明,对于学生的学习要求,教师不能定的过高,而在层次落差方面,教师也要注意设置的不能太大。要保证A层的学生“吃得饱”,在课堂上听课时不存在“等待”的现象;B层的学生“吃得好”,在实际教学中能学得会、学得好;C层的学生“吃得了”,对于基础的知识点都能听得懂,能得到教师及时的辅导。

3作业测试分层是保障

首先,作业分层。作业可以说是对高中数学分层教学的一种补充和延伸,借助作业,学生可以更好的实现对旧知识的巩固和复习,进而提升自己的理解能力、知识迁移能力和分析能力。从一定程度上来讲,作业是促使学生提高数学素养、将理论知识转化为专业技能的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环节。为了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在作业这一环节中获得能力的发展,教师就要积极打破传统的作业形式,分层布置,允许不同层次的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学习情况来选择适合自己的作业内容和作业数量。对于A层的学生,教师要要求其能够完成一些提高题,重视培养A层学生一题多解的能力;对于B层的学生,教师则可以为其设计一些中档题,重点要注意对新旧知识的同等融入;对于C层的学生,教师则要注意保护其学习的自信心,即让其多做一些基础性的题目。当然,对于A、B层的学生来说,其所要求的作业中也需要包含一些基础题,而且为了更好的培养其独立思考的习惯、提升其数学素养,教师还要鼓励学生实现“跨层作业”,让他们得以在解题的过程中感受到学习数学的快乐。其次,分层检测。在分层教学中,检测是检验学生学习效果的最佳方式,但是为了保证其得以顺利的进行以及学生能够真正的将自己的学习水平发挥出来,教师就可以让学生在检验的过程中自己去选择试卷(教师按照分层结果,分别针对三层学生的学习情况,设计三套难易不同检测试卷)。每次检测后,教师就可以适当的调整学生的层次分布情况,将进步较大的学生上升到上一个层次,而将退步的学生降到下一个层次中去。

4结语

总而言之,分层教学的价值和作用是大家有目共睹的,但是其在实际教学中的实施依旧存在着一些问题,这是教师和学生都不能忽略的事实。为此,为了更好的借助分层教学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推进课程的发展,教师就要充分利用起学生的非智力和智力因素,诱导出学生的内在学习需求,并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营造良好教学氛围的过程中,合理实施分层教学,以此来让高中数学教学迎来更好的明天。

参考文献:

[1]邹巍巍.分层教学在高中数学中的实践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

[2]杨瑞林.高中数学分层教学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

[3]殷凤莲.高中数学分层教学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

篇11:高中数学教学策略与效率论文

[摘要]微课是一种新课改背景下对课堂形式的革新。微课的显著特征在于“微”,短小精炼,不仅符合数学教学的特点,还有利于教师有针对性地讲解疑难点。在职业高中教育中,数学教学在职业性教学中的学科作用是不能忽视的,学生在接受微课这种形式的学习时,同时也会对数学产生兴趣,这就是微课的钥匙作用。

[关键词]微课;数学教学;职业高中

数学教学在职业高中(以下简称“职高”)阶段的内容和重点与普通高中有所不同。新课改对课程要求的变化,体现了职业教育的鲜明特征。现代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作用越来越明显,大力推广微课教学,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

一、微课在职高数学教学中的作用

微课在当下的教育中已经是非常常见的一种形式。与网上的名校公开课不同,微课的时间更短,在数学中可以精炼为一道数学题的讲解,这是微课的特点。在网络学习普及的今天,微课带来的不仅是形式的革新,更是时代发展的必然。当下职业学校的数学教学现状不容乐观,在职高的数学教学中同样有许多问题存在。职高的教育最终是为学生尽快进入社会做准备,因此在有限的时间内学习数学这种理论性的学科,有诸多困难。在职高的数学教学中,学生的基础参差不齐,在教学内容上很难达到统一。在基础好的学生可以跟上教学计划时,基础差的学生是很难完成教学目标的,这也是在传统课堂上一直存在的问题。一节课的时间给学生理解消化的机会太短,收到的效果也会不理想。同时,在职业学校的课程安排上,数学课的性质只是一门文化课,对学生的要求不会像专业课那么高。这在课时上可以看出,每周给数学的教学课时不及其他实训课程多,这是很不合理的。在数学本身学习难度高的情况下,一周几节课很难让学生将学习的内容进行连贯性的归纳。除了上课时间少,学生课下对数学的重视度更是不足。课后作业不能完成,影响的不仅是一堂课,而且是整个教学计划的进行。在职高数学教学中,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育中的政策支持都会对数学教学改革有不小的帮助。微课不是改革数学教学的唯一办法,但在改善现阶段的数学教学方面,却有着丰富的资源。它可以在10分钟以内帮助学生尽快进入学习状态,主题突出。在课前的准备中,教师可以提前录好视频,帮助学生课前预习。一些课堂内容适合用微课来进行,如学习“等差数列”之后,可以用微课预习“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和“等比数列”等内容。教师将微课视频上传到学习的平台,在学生课前预习中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对课堂学习的内容更了解。在立体几何和解析几何这样的教学内容上,教师可以在课堂上播放准备的微课内容,如椭圆、抛物线、双曲钱等概念,通过几何画板的微课展示可以形象地解释这些抽象的理论。在课后的巩固练习中,同样可以运用微课来解决。将易错难点问题放到微课中进行详细的讲解,对课后作业的补充说明有很多帮助。这样在有限的时间里可以完成更高效率的教学计划。针对学生参差不齐的学习程度,教师可以利用微课进行弥补。对程度较好的学生可以在课后学有余力的情况下对知识进行延伸学习,基础差的学生,则需要突破巩固学习的重难点问题,对已有知识进行系统化学习。[1]

二、微课在职高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一)视频演示的创新引入

以往教学课堂上的“满堂灌”或者说是“填鸭式”的教学,对学生的学习是不利的。一方面是学生产生厌倦心理,另一方面是教学内容的枯燥和理论性让学生遭遇学习困境。因此,在进行微课教学时,教师可以结合生活情境,创设一些贴近实际生活的教学情境,吸引学生的兴趣和注意力。在指数函数的概念上,可以利用细胞分裂和放射性物质衰变的过程来引出指数函数的概念,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这些概念。视频演示是直观的,在一些抽象问题上,可以化抽象为形象,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数学概念。要降低数学理论知识带来的枯燥感,在创新教学模式和内容上要结合数学教学中的实际情况。[2]

(二)突破教学难点

解决重难点有利于学生系统掌握学习的内容。一节课的重难点没有得到重视,学生很容易在难点上停止不前,这是影响学习效率的。引入微课可以将知识进行分层讲解,由易到难,在反复的讲解中深化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如在数列的极限问题上,将生活中的极限问题和数学中的极限结合,制作出一段简单易懂的微课,利用坐标、数轴等把抽象的概念直观化,同时将难点问题很好地解决。

(三)教学资源的合理利用

学习制作微课对数学教师的计算机水平有一定的考验。虽然数学教师在计算机数据方面会存在一定的优势,但在非专业的情况下,会遇到一些操作问题。与学科内其他教师的交流可以解决一些技术上的问题,同时可以在教学资源的借鉴学习中更好地整合其他教师的亮点,在集体的智慧中实现资源的共享。如在双曲线一课中,微课视频可以是教师共同劳动的成果,这是对资源的再利用,同时也可以提高教学效率。

(四)师生互动的创新

在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是完成教学任务的关键,在微课教学中,互动教学也是不可少的。很多软件可以实现交互界面,插入不同题型的练习进行,可以实现一对一的教学模式。在制作过程中,教师可以考虑学生的学习情况,加入一定的互动环节,让学生自主学习。

(五)提高复习指导效率

学习需要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完成新课讲授和巩固练习后,复习指导是收尾工作的重要环节。在这一阶段,有计划地指导学生进行复习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在进行四边形的单元复习时,可以录制归纳的知识点,将不同程度的典型练习和解题思路都放进视频中,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情况来安排复习,在课下复习和课堂巩固提高中提出新问题,将新思路、新想法反馈给教师。在单元复习的基础上完成对整个数学知识点的巩固和系统化也就更加容易了。[3]

三、微课应用于数学教学的反思

在微课越来越普及的今天,教师对以后的微课教学要有新的认识。一方面要建立系统的微课资源库上。真正实现自主学习需要一个平台,不是临时的,而是可以长期运营的。这弥补的不仅仅是教师在教学资源上短缺的问题,同时也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学习的平台。这不仅要在终端服务上实现快捷高效,更是对资源的合理分配。另一方面是微课今后的发展方向,如果学生对微课这样的形式也产生了审美疲劳,那么以后该怎样进行创新?在微课的合理利用上,应该保持一定的度。同时要考虑的还有教师自身的问题,在老教师进行了几十年的传统课堂教学后,积累的经验被这种新形式代替,不是立刻能接受的。因此,在放慢脚步稳扎稳打地进行创新课堂的同时,应该培养教师的操作能力,实现资源的有效利用度。从目前的职高数学教学来看,实现微课全面深入的发展仍需很长的路要走。在职高数学教学中,应将现阶段的一些遗留问题处理妥当,不为以后的教学增加负担。在微课的实践应用中,职高的数学教学工作承担着重要作用,在创新课堂形式的情况下,对学生数学学习积极性调动和探究能力的培养,都需要师生的共同努力,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不断创新和实践。

参考文献:

[1]李家晶.微课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学周刊,(28):165-166.

[2]潘颖.微课在中职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探析[J].广西教育,2014(38):38-39.

[3]陈莹.小身材,大作用———浅谈微课在职高数学中的应用[J].新课程(下),(4):80.

篇12:高中数学教学策略与效率论文

[摘要]数学作为高中的公共基础性学科,在高考中占有重要的比重,应该引起学校以及老师的高度重视。本文在笔者查阅相关资料的基础上,分析了当前高中数学课堂中“研究性学习”教学模式存在的现状问题,进而提出有效的策略。

[关键词]数学教学;研究性学习;现状

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模式已经不能顺应这个社会对于数学人才的需求,如今高中数学引进“研究性学习”模式,但是从目前情况来看,这种教学模式依旧存在很多不足的地方,本文针对这些不足点,提出了几点对策。

一、高中数学教学课堂中“研究性学习”的现状

1.高中学生普遍存在惰性思维数学的学习过程主要是对学生逻辑思维的培养过程,虽然目前很多高中学校已经在数学课堂上引入“研究性学习”的教学模式,但是依旧效果不明显。数学老师虽然给学生创设一些问题情境,引入学生对于教材内容进行深入研究,发挥主体性,但是很少有学生能够跟着老师的指导思想深入其境进行探索。高中学生由于受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在课堂学习上习惯性被动去接受知识,因此思维有一定的惰性,“研究性学习”教学模式发挥的作用并不大,作用效果也不明显。2.“研究性学习”模式没有受到重视据相关资料显示,虽然目前很多高中学校已经引进“研究性学习”教学模式,但是这种教学方式并未引起重视,笔者通过调查得知,一大部分老师对这种教学方式并不注重,认为数学的知识不像政治具有灵活性,数学的知识都很死板,传统的教学模式在当下依旧适用,所以“研究性学习”在数学课堂上只是偶尔用到甚至不用。3.对“研究性学习”教学模式认识不全因为“研究性学习”的教学模式是一种新型教学模式,还在探索阶段,不成熟,导致部分数学老师对“研究性学习”教学方式认识不全面。在数学课堂采取“研究性学习”教学模式的时候,只是采取自主探索和分组讨论两种方式,并且很多老师对其深信不疑,无论对什么内容教学,都是采取这两种学习方式,这对于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和创新能力的培养都有一定的阻碍。

二、高中数学教学中“研究性学习”的实践策略

1.利用数学课堂对“研究性学习”模式实行开展目前,高中的数学教学,主要场所还是在课堂上。因此,老师要在课堂上有效发挥出“研究性学习”模式的教学效果,老师可以在课堂上创设一些问题情境,因前面提到的,学生存在惰性思维,老师可以针对这个问题,尽量在问题情境的创设中加入一些丰富有趣的内容,通过加强学生的学习兴趣,来引导学生对于教材知识的深入研究,让学生在不断的探索和研究中,熟练而又深刻地掌握教材上的知识。对于一些疑难问题,或者学生在探索中遇到了障碍,老师可以给予指导,或者给学生展示自己的思维过程,让学生能够理解解题的思路,在下一次遇到同样的问题时,就能做到举一反三。2.善于利用资源对“研究性学习”模式实行开展“研究性学习”并不是适用于所有的数学学习和解题,老师也不能将其视为数学教学中的灵丹妙药,这就要求数学老师在教学中善于去利用资源,利用最合适的数学资源来引导学生认识“研究性学习”,例如,开放题就是合适的资源之一。数学上的开放题型会让学生在思考中遇到新旧认知结构产生冲突的问题,这就能促进学生的思考能力,对问题进行深入的探究,从而培养了创新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这对于“研究性学习”的开展起着重要的促进作用。数学老师要善于抓住资源,进行正确的指导。3.抓住生活实践对“研究性学习”模式实行开展数学是一门理论性强的学科,而且内容枯燥,数学老师想要提高教学效率,首先就得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数学老师可以通过生活实践,拉近学生与数学的距离,让学生不再对数学枯燥的知识点产生抵触心理。例如,老师可以通过生活中的房贷问题,引入学生对于银行贷款利率的计算和思考,通过对最合适购房方式的研究,学会教材内容中有关最大利润的计算方式。通过对我国目前人口的增长状况研究出人口的增长率,以及对今后人口进行预测等。老师可以通过生活中的例子,降低学生对于数学问题的陌生感,提高学习兴趣,进而顺利开展“研究性学习”教学模式。4.利用数学实验对“研究性学习”模式实习开展数学实验也是数学学习中不可缺少的学习方式之一,数学实验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创造思维,还能让学生在实验过程中对知识点有更深的了解和掌握。所以数学老师应该通过数学实验,激发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的为了满足求知欲和好奇心,进行不断的研究探索,进而提高自己的数学学习能力,也有利于数学老师“研究性学习”教学模式的展开,进而提高数学的教学效率。

三、结论

虽然“研究性学习”的教学模式已经引进高中的数学教学中,但是依然存在诸多有待改善的问题,针对这些问题,高中的数学老师应该加以重视,科学合理使用“研究性学习”教学模式,对学生进行正确的指导,并且善于抓住资源,通过合适的数学题型、途径和方法,引导学生在数学的学习和数学问题的解答中能够做到独立思考研究,这对数学教学效率的提高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胡继华.高中数学教学之我见[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6,(10):11~14.

[2]魏珉.高中数学教学中学生自主创新能力培养方法探究[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6,(10):23~26.

[3]蒋夏军.视觉思维理论用于高中数学教学中的研究[J].基础教育研究.2016,(18):07~08.

篇13:高中数学教学策略与效率论文

【摘要】如何理解数学及学生,从而理解教学,是高中数学课程改革的基本思路。数学教材作为一线教师最重要的教学资源,如何从教材中提炼挖掘其中的隐性课程资源,是提高高中数学教师的专业技能的重要途径,是优化课堂教学效果,拓宽教师的专业研究视野,从而促进高中数学教学,注重数学的理性精神及数学素养的培养的重要环节。本文旨在挖掘、整理、归纳出高中数学教材中的隐性课程的几个不同维度,针对不同的案例阐述出隐性课程的含义,从高中数学教材中的隐性课程资源的开发及应用方面为出发点,为一线高中数学教师提供一个教学新视角,为教师的课程教学提供合适的参考案例,从而提高高中数学教师自身教学水平。

【关键词】高中数学;教材;隐性课程资源

素质教育推行多年,但当下还是应试教育占主体地位,学生及家长都还是看中考试的成绩和升学率,这就让老师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偏向于数学知识、技能的传授,而忽略了数学的应用及育人功能,以教材为基础,深入的开发其中的隐性课程资源,是对数学课堂教学效果的优化。

一、数学隐性课程资源含义

本文所说的高中数学隐性课程资源,区别于一般的隐形课程资源,在这里的高中数学隐性课程资源,是高中数学老师在充分分析、吃透教材中的课程内容的前提下,将其中蕴含的数学知识及技能进行进一步的拓展,其所谓的隐性是相对于教材中的显性课程内容而言的,显性课程是指教材中罗列出的文字、图表等,能直接表达出数学含义、公式、定义、概念等内容。显性课程与隐性课程是相互依存,显性课程资源根植于隐性课程资源内部,隐性课程资源是从实践的基础上,对数学知识的形成、发展起着潜在影响的数学方法论,以及解决数学问题的科学技术。从意识形态上来看,数学教材中的显性课程资源是那些从教材中能直接表达出来或者能直接陈述出来的知识点。而隐性课程资源则是那些伴随着知识的形成及发展而形成与发展的策略性内容,这些内容是以教材中的内容为基础。从主客观角度定义,这二者都是客观存在的,新的课改要求以学生为课堂的主体,那么在这个学习过程中所形成的思维、推理、演练都可以看作是动态的隐性课程资源。因此,在这里,我们把在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所形成的,一切有助于数学教学及知识形成与发展的,对数学教学起着实践教学意义,的潜在的因素及条件,都称之为数学教学隐性课程资源。

二、教材研究

高中数学教材是课堂教学的设计剧本,这是集大量全国数学课程方面的专家之力,将大量的数学知识进行精炼挑选出来后,用静态的书本展现出来,其中蕴含了大量数学专家学者的教育教学理念,教师在新课程改革过程中,担任着一线的执行者的角色,针对学生的理解及实际情况及条件,要求教师对课本必须进行二次开发,这就要求教师能准确的把握数学课本中的编写者的教育理念思想,理解教材,吃透教材,这样才能探索挖掘出高中数学教材中的深层次的内涵及外延。高中数学教师在纵向上能掌握教材的知识结构的同时,还应该将教材中的课程内容进行从新编排,打乱课程严格的章节,对课程知识点的引入,教材中的那些主要的引导语,习题集等按照统一的思想进行编排,从而完成课程重组。剖析其中所蕴藏的那些隐性知识点,整体全面的审视高中数学教材,明确、透彻的掌握数学的本质。

三、数学教材中的思想方法

数学思维方法是形成数学理论的增长点,是数学发展的内在核心力量,它反映了数学问题的指导思想和战略,它隐含在数学知识中。数学教材作为一条清晰的明线表示的知识中,数学思维则是通过暗线运行的知识结构。教材内容反映了数学思维方法的理解水平,以确定教学水平得以充分实现。因此,教师在数学教材分析的过程当中,必须深入挖掘开发数学中丰富的思维方法知识,将数学研究的思维方法有意识和有目的地融入到教学过程中。当面对数学问题时,首先应该考虑的第一件事是解决思维方法的问题,然后再明确解决它的具体的步骤,最后是对结果的验证。对学习思维的研究是个人的经验以及复杂的实践的过程,逐渐理解和掌握其意义,为教师最终调整数学知识的认知结构,对教材中隐含的数学思维方法进行细化和研究提供了基本的方法论。

四、数学教材中资源的挖掘

数学资源的源和流包括两个方面意义:一个是数学资源的发展历史,另一个是数学资源的发展的联系。数学是基于原始的本源,是一个不断扩大和扩充的动态的变化过程,是保留原有的性质,并来解决新的问题。“源”是指数学资源知识的背景,“流”是指数学资源知识从知识学习的角度的发展及延伸。数学含义,定义和公式都有其产生的原因,让学生能够自然的接受,就有必要分析知识产生的内外因素。数学不仅仅是推理,而且还是理性地澄清知识来源及发展的本因,而不仅仅是在教学中强加学生的数学知识。事实上,教师往往在教学中,只看知识在本章中以及本书的作用及其地位,更多的是以教材中的形式上的一种分析。因此,对数学资源知识的挖掘就显得特别重要。基于上述研究,分析高中数学教材并挖掘其中隐性的课程资源,数学教师可以增强他们的专业发展,提升优化课堂教学的效果。要想成为一名高级数学教师,教材是一个很好的基础资源,深入学习教材是研究掌握数学的重要方法之一。这要求教师在教材资源挖掘中要做到“从厚到薄,再从薄到厚”,所有教学内容来源于教材,但同时又要高于教材。

参考文献:

[1]章建跃.发挥数学的内在力量,为学生谋取长期利益[J].数学通报,2013(2):1-6.

[2]喻平.数学教材中三个指标的分析探讨[J].数学教育学报,1994(1):42-46.

[3]何金红.新课标下高中数学教材分析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2.

[4]邓晓芒.西方哲学史中的理性主义和非理性主义[J].现代哲学,2011(3):46-48.

[5]钱珮玲,邵光华.数学思想方法与中学数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7.

相关专题 高中数学实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