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学精彩细节与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研究论文

曼达 分享 时间: 收藏本文

【简介】感谢网友“曼达”参与投稿,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小学数学教学精彩细节与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研究论文(共13篇),供大家参考借鉴,欢迎大家分享。

篇1:小学数学教学精彩细节与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研究论文

小学数学教学精彩细节与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研究论文

前言

新课改对小学教学提出了新要求,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时刻注重减负高效的教育理念,培养学生实际的应用能力,注重课堂有效性的发挥。小学数学是教学中的主要学科,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通过课堂精彩细节的呈现,使课堂的有效性更好的提升,通过教学细节进行利用及指导,赋予课堂新的活力,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

一、在小学数学中开展精彩细节教学的意义

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通过课堂经验的总结,使其对教学细节进行了较好的掌握,丰富了学生的课堂学习内容,并且在教学的过程中增加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提升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如东县开展了“真学课堂”的教学活动,一切教学活动应该以学生的实际学习为出发点,为学生的学习营造一定的气氛,并强调在学习的过程中,教师的课堂学生内容是学生实际需要的,能够为学生解决实际的问题,拒绝教学过程中的形式主义。精彩细节的展示,能够将真学课堂应用的较全面,首先,精彩细节在教学的过程中是教师实际总结的教学经验以及教学内容的精简提炼,具有真实性;其次,通过精彩细节为学生提供的课堂教学对学生具有一定的服务意义,帮助学生提高其学习质量,促进教学有效性更好的开展。

二、注重数学精彩细节的设定,增加教学环节的有效性

(一)学习材料选择上要注重精彩细节与有效性

小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会根据自身的喜好进行学习内容的选择,这种选择直接影响到教学效果及学生的学习成绩,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学习材料的选择注重精彩细节的提炼,进而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在学习材料的选择上一定要注重细节的体现,将教学材料尽量具体化,满足学生的真实需求将课堂的学习氛围更好的开展。教师在学习材料的选择过程中要注重对学习内容的提炼,学习材料的选择能够符合学生的真实需求,实现教学课堂的有效性。例如在认识图形这节内容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对学习的目的进行总结,对学习材料的选择注重体现图形的基本特征并能够与其他类似图形形成强烈的对比,使教学结果能够更加有效。教师在教同学认识长方形时,要将长方形的特点与学习材料进行比较,突出教学细节,使学生接收的有效信息更加的具体,提高课堂的有效性。

(二)利用细节引导教学活动内容并提高有效性

教学的主体是学生,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可以结合真学课堂的内容,以服务学生的学习内容为目标,为学生营造学习气氛,构建学习的平台,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小学数学教师是教学中的引导者,应该利用好教学中的细节,有意识的对学生的学习进行引导,为学生的学习进行有意识的规划及流程的设计,提升数学课堂的有效性。首先,教师在数学教学的过程中提炼出主要的教学内容,并根据内容进行教学环节及教学问题的设定,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能够跟随教师思路进行学习。其次,教师要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利用实际教学中的精彩细节,对学生的学习进行启发,站在学生的视角去感受课堂教学内容及环节,理解学生的学习思路,使教学细节能够更好的对学生的学习进行引导,激发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想象力。

三、利用数学精彩细节,提高课堂学习效率

(一)利用交流互动,发现精彩细节

新课改要求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及沟通能力,满足学生的学习及生活需求。小学数学教师应该在教学的过程中结合小学生的兴趣特点,增加学生之间的交流,并在互相学习的过程中发现学生互动中的细节,进行教学环节的补充,更加便于学生接受。例如,教师在周长计算的'学习过程中,部分学生对于周长的学习公式总是记不清楚,因此,教师可以将学生划分成小组进行学习,利用学习材料请学生自己动手进行图形设计,并且在设计的过程中计算图形的周长。部分学生在图形制作的过程中用尺子将制作图形的绳子进行测量,然后再制作图形,教师可以利用这个细节对学生展开提问“为什么会先量绳子?”学生回答“因为绳子的长度就是图形的周长”。教师将这个细节扩大并利用在周长教学中,使学生将抽象的周长计算方便变得更加具体。

(二)利用学习偏差,生成精彩细节

由于教师与学生对事物的认知及想法不同,部分学生对教师的教学内容不能很好的理解,使其学习内容出现偏差,影响了教学结果及学习成绩。部分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一味的纠正学生的学习偏差,将其与教学目标相结合,但是教学效果提升却不是很明显。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利用这种学习偏差,对学生进行引导,形成新的教学细节。首先,教师应该了解学生的学习需求及想法,将学习偏差内容进行转换与换位思考,了解学生为什么会产生这种学习偏差。其次,教师根据问题的原因寻求相应的解决办法,利用这种学习偏差形成新的教学资源进行应用,增加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结论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注重教学精彩细节的挖掘,提升课堂教学内容的有效性,为学生提供更好的教学内容。数学教学中的精彩细节虽然很小,但是能够深刻的反应出教师对教材内容的掌握与学生真实学习情况的了解,更能够反应出教师的教学水平。因此,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该尽可能的挖掘教学中的精彩细节,提高课堂教学的时效性,为学生提供更好的学习体验。

篇2: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初探论文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初探论文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初探

重庆市开县南门镇花林中心小学平顶完全小学 徐克英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指通过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活动,使小学生在数学上有提高,有进步,有收获。有效的课堂教学是通过课堂教学活动,让学生在认知和情感上均有所发展。然而,在新课程改革的新理念和新思想出现的同时,在热闹与自主的背后,折射出放任与浮躁,我们的课堂教学多了些新颖的形式和茫然的教学行为,却丢失了宝贵的东西――“有效”。那么如何提高数学教学的有效性?在从事小学数学教学的过程中,笔者有以下思考:

一、教学内容设定的有效性

教材是教师教学的一种依据,是学生从事数学活动、实现学习目标的重要资源。教材内容是一个静止的知识库,与学生接受知识的动态过程不可能完全吻合。有效地组织教学内容是教学设计的一项重要工作。

1.分析编者意图

设计前教者要分析教材的编写特点,领会编者的意图,把握教学内容在整个教学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

2.分析教材特点

备课时要分析教学内容的重点和难点。要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注意知识的呈现顺序,即先出现什么,再出现什么。在设计相应的练习时,要加强练习题的针对性、有层次性,真正达到知识的形成、巩固与应用的目的。

3.活化例题,教材重组

教材中有的例题与学生的生活联系不紧,不容易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应“活化”例题,把例题转换成学生生活实际中经常遇到的问题,即将数学学习内容生活化,便于有效地激发学生解决问题的求知欲。因此,教师要从学生实际出发,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大胆取舍教材内容,进行有选择的、科学的再创造、再加工。例如:小学四年级笔算除法例3,对于农村学生,学校没有礼堂,我备课时在课件中将“学校礼堂”改成“学校多媒体教室”,这样,将学生陌生的东西变成了学生熟习的事物,学生学起来容易理解,同时,又渗透了“数学知识”生活化的理念。

二、教学过程的有效性

教学过程的有效性,是指过程教学中,教师精心设计、实施过程,让学生“经历……过程,获得……体验”,在数学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乃至人的发展等方面实现教学的价值。因此,教学过程各环节都要精心设计,才能最大限度发挥教学的有效性。

1.复习铺垫内容的有效性

小学数学知识的特点是系统性和联系性强,因此,复习铺垫的`内容应与本堂课新的教学知识点密切相关,能引起学生知识迁移和联想的内容,才能最大发挥效应。

2.新知识点教学的有效性

新一轮课程改革强调数学知识生活化。教材的特点是将知识点的教学与生活实际紧密联系,让学生学习生活中的数学,并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问题。但教学中教师应分清主次,把握教学重点。

3.重难点、关键问题突破的有效性

教学中,老师要明确教学重点和难点,抓住关键问题进行突破。我们的学生习惯了接受学习,动手动脑的能力相对较差,尤其是几何知识,是学生的一大难点,怎么突破学生的学习难点,老师要对教学的知识点加以分析,找到教学的突破口。

4.巩固内容的有效性

新一轮教材注重一课一得,在每一个例题后面都安排了“做一做”。教师要充分利用这些“做一做”,在每个新知识点的教学后,利用“做一做”让学生对新知识点进行巩固,而且,教师通过这些练习了解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情况,发现问题及时针对性地进行补救。同时,教师还应根据知识点要求,有针对性地设计一些形式多样的练习。通过这些巩固练习,让学生对新知识点多角度进行强化,拓展学生视野,培养学生举一反三的思维品质和创新能力。

5.拓展延伸的有效性

新一轮课程改革强调知识的生活化,注重对学生的创新能力的培养,老师们常常在课堂教学的最后提出问题,将学生的学习从课堂教学拓展延伸到课外学习。如何有效设计这些课外延伸的话题呢,老师们要将课外延伸的话题与学习内容紧密结合,又要与学生生活密切联系,让学生通过一定努力是完全可能完成的任务,否则便是空中楼阁。例如:在教学了“复式条形统计图”后,教材中有一个习题是让学生选择一项自己喜欢的事情进行调查,完成统计图,提出一些问题并解答。针对农村学生的实际情况,我选择了让学生调查本班男女学生运动会上的成绩统计,学生刚开完运动会,还沉浸在运动会的喜悦之中,兴趣浓厚,都能较好地完成了这上任务。

三、学生作业的有效性

1.作业形式多样化,具有趣味性

“儿童是有主动性的人,所教的东西要能引起儿童的兴趣,符合他们的需要,才能有效地促进他们的发展”(皮亚杰语)。作业本来是一种操作,它不仅限于书面作业,它还可以是一项活动,也可以是一件制作。我们的作业设计正应还其本来面目。

(1)设计一些操作、实践活动,开展社会调查,做到“寓做作业于实践中”。

(2)设计一些制作或者创作,做到“寓做作业于创作中”。

2.作业数量个性化,出现层次性

《数学课程标准》提出数学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实现“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的理念。多元智能理论指出:每个人都是用各自独特的组合方式把各种智力组合在一起并以不同的智力来学习的。教育必须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把作业的主动权真正还给学生。为了让学生能自主地、富有个性地参与学习,作业的设计应是个性化的,有选择性、层次感,作业要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设计出难易程度及数量各不相同的题目。一般可分为必做题(A类学生完成)、选做题(B类学生完成)、挑战题(c类学生完成)。

篇3: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论文

【摘 要】 有效的教学课堂,是数学教师永恒的追求。本文将通过在教学过程中的摸索、实践,以情景创设的有效性,学习过程的有效性,学习方式的有效性来阐述来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关键词】 小学数学 课堂教学 有效性 情景创设的有效性 学习过程的有效性 学习方式的有效性

教学是一种有明确目的性的认知活动,是教师在达成教学目标和满足学生 发展需要方面都很成功的教学行为,是教学的社会价值和个体价值的双重表现。现就课堂教学有效性实验研究发表几点初浅的看法:

1有效性教学要注重“情境创设的有效性”

创设数学学习的良好情境, 教育界已进行了广泛的讨论,并已形成了一定的理论认识与实践经验。新教材最大的特点之一就是许多知识的引入和问题的提出、解决都是在一定的情境中展开的,因此,精心创设情境是提高数学有效性的一项重要教学策略。然而,新课程下的一些数学课,情境只是为创设而创设,只图表面热闹,有的甚至成了“说话课”,夹杂了太多的非数学信息,干扰和弱化了数学知识和技能的学习以及数学思维的发展。实现情境创设的有效性,应注意以下几点:

1.1情境创设应目的明确。每一节课都有一定的教学任务。情境的创设,要有利于学生数学学习,有利于促进学生认知技能、数学思考、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的发展。所以,教学中既要紧紧围绕教学目标创设情境,又要充分发挥情境的作用,及时引导学生从情境中运用数学语言提炼出数学问题。如果是问题情境,教师提出的问题则要具体、明确,有新意和启发性,不能笼统地提出诸如“你发现了什么”等问题。

1.2情境的内容和形式应根据学生的生活经验与年龄特征进行设计。教学情境的形式有很多,如问题情境、故事情境、活动情境、实验情境、竞争情境等。情境的创设要遵循不同年龄儿童的心理特征和认知 规律,要根据学生的实际生活经验,根据学生身边熟知的事物而设计。对低、中年级的儿童,可以通过讲故事、做游戏、直观演示等形式创设情境,而对于高年级的学生,则要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问题情境,用数本身的魅力去吸引学生。

2有效性教学要注重“学习过程的有效性”

课堂教学的核心是调动全体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的全过程,使学生自主地学习、和谐地发展。因此,数学课堂教学必须由始至终地引导学生积极地参与到数学学习的全过程,做学习的主人。学习过程是否有效,则是课堂教学是否有效的关键。

2.1激发兴趣,产生参与动机。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说过:“没有任何兴趣,被迫地进行学习会扼杀学生掌握知识的意愿。”尤其是低年级儿童,年龄小,有意注意时间短,持久性差,往往影响到课堂学习效果。为此,教师要千方百计地让学生对学习材料感兴趣。

如在教学第一册的求未知数时,我创设了“猜扑克牌”的游戏情境,第一次,我手拿两张扑克牌,让学生猜猜两张牌分别是几?学生兴趣很高,纷纷举手告诉老师他心中的答案。第二次,我告诉他们这两张牌的和是9,这下,举手的学生更多了,而且答案也更加的统一,出现了以下4种情况,A(代表1)与8,2与7,3与6,4与5。第三次,我告诉他们其中的一张牌为2,这时,几乎是全班的小朋友都举手了,而且喊出了答案7。这个情境的设计,不但了解了学生,把握了教学起点,而且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带着兴趣参与学习。

2.2适时点拨,指导参与方法。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但我们也不得不承认,处于成长发展中的小学生,是不成熟的学习主体。由于受年龄、经验、知识、能力的限制,他们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是有限的。因此,应充分发挥学生主体性、主动性,在重视让学生学会学习、发展学生学习能力的今天,我们也应重视并充分发挥教师作为组织者、引导者、点拨者的作用。我们要在学生疑难处、意见分歧处,在知识、方法归纳概括时,充分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及时加以点拨指导。

如教学《数一数与乘法》,当学生探究出用加法 计算:3+3+3+3+3算法之后我没有直接引出简便算法写成乘法算式,而是让学生利用探究出的方法去解决问题,接着再加以适时引导:“通过计算你发现什么”,“你觉得这样写怎么样”,“要是能简单一些就好了”,通过一个一个的设问、谈话,一步步把学生的思维引向目标:原始算法“烦”,需要“简化”。

这时再通过动画演示“由繁到简”,使学生对简便写法的印象深刻。教师有效的引导,能确保学生探究活动的质量,使学生的探究活动更有意义,更为有效。 2.3 创造空间,让学生参与学习的全过程。周玉仁教授曾说过:“要为学生多创造一点思考的情境,多一点思考的时间,多一点活动的余地,多一点表现自己的机会,多一点体会成功的愉快。”这些“多一点”告诫教师一定要为学生创造时间、空间,保证学生的参与机会。为此,我在课堂教学中总是开展“说一说”、“摆一摆”、“做一做”、“比一比”、“量一量”、“画一画”、“折一折”、“叠一叠”……对于一个问题爱多问几个“谁还有不同意见或想法?”“谁还能补充?”“再仔细想想还可以怎样做?”等等,尽量满足学生的心理需求,多创造机会让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中。

如教学“生日”,时我设计让学生填生日蜡烛卡片,然后将手中的生日蜡烛卡片交到相对应的春、夏、秋、冬四个小使者手中,再通过数实物(卡片)来完成统计,使全体学生都积极参与学习的过程动手动脑,这样既避免了统计过程中的混乱,又保证了全体学生的积极参与,使学生在活动中学会了统计的知识充分体现了教学的有效性。

3有效性教学要注重“学习方式的有效性”

一直以来,学生学习数学主要以接受学习为主,这样学习的结果是学生的 计算能力、解题能力特别强,而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却没有得到培养。为此,《数学课程标准》提出了“动手实践、自主探求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我们要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引导学生运用不同的学习方式,实现有效学习。

3.1高度重视探究学习。“探究”作为新课程强调的三大学习方式之一,因具有其激发学习自主学习、体验、发现等优点,已逐渐为广大教师所接受并在教学中运用,如教学“量长量”时,主要是指导学生动手操作。为了巧妙地引出测量工具“直尺”,我先让学生选择身边的工具量一量书桌有多长。有的用课本量,有的用铅笔量,还的竟拔掉一根头发量,就在这“热热闹闹”的测量操作中,学生得出结果也不一样,有的说桌子有四本数学书那么长,有的说大约在6枝铅笔那么长,还有的说有22根头发那么长,此时学生的思绪纷繁复杂,对问题疑惑不解;同样的桌子,为什么测量后长度不一样呢?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后,意识到操作时要统一测量工具。在重视探究学习的同时,我们也应该注意的是,数学学习不可能也不必要由学生处处去亲自发现和独立探索。让学生运用探究学习方式进行学习,我们更多要考虑的是学习内容是否适合于探究学习,从而确保学习的有效性。

3.2加强小组合作学习。“合作学习”有利于体现学生的主体性,有利于张扬学生的个性。我们要努力为学生创造条件,努力为学生提供合作学习的空间。提高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应注意以下几点:①把握教师定位,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在合作学习之前,教师首先要有估测:提出的问题,有没有合作的必要?如果有,什么时候进行?问题怎么提?大约需要多少时间?可能会出现哪些情况?教师该如何点拨、引导?如何把全班教学、小组教学、个人自学这三种教学形式结合起来,做到优势互补?②分工明确,让学生成为小组学习的主人。合作学习是小组成员为了完成共同任务,有着明确分工的互助性学习活动。发材料、做实验、记录、发言、 总结、汇报等等都由不同的学生承担,使每个人在小组学习中都有表现自己的机会。③建立机制,促进合作习惯的养成。我们要有意识地强化“学习小组”的集体荣誉感,让每一个成员感到自己的行为会影响整组的学习结果,引导学生学会倾听别人的述说,尊重别人的意见,积极参与,学会思考。

3.3不排斥接受学习。我们应该承认,数学作为一门基础性的 科学,有其特有的结构性特点,有些知识是统一规定的,而不是学生通过探究活动能轻易找到答案的。也就是说,这些知识的学习还应以接受学习为主,需要教师的讲解或教师指导下的学习获得,而无探究的必要。如:面积单位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1平方米的规定,四则运算顺序的规定等等。有意义的接受学习可以在较短的时间内使学生吸取更多的信息,达到更好的效果。

追求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我们始终追求的最理想效果。我们要在新课程理念指导下,在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前提下,改革课堂教学模式,提高课堂教学实效。只有我们不懈地追求我们的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才会真正全面的提高教学质量,把实施素质 教育落到实处。

篇4: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论文

教学是一种有明确目的性的认知活动,是教师在达成教学目标和满足学生发展需要方面都很成功的教学行为,是教学的社会价值和个体价值的双重表现。现就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实验研究发表几点初浅的看法:

一、有效教学的内涵

有效教学的“效”含有效果、功效、效果、效能、效率和效益的含义。小学数学教师要发挥所有力量、因素和作用,追求教学效益,所有的教育教学工作都要追求高效。这里的有效指的是高效能,是教师通过一段时间的教学后,学生所获得的具体的进步和发展。就是在单位时间内,教师最大限度地实现教学目标。学生的进步和发展是衡量教学效益的指标。学生学得好不好是评价教师教学效果的最大指标。如果学生不想学或者学了没有效果,那么教师很辛苦也是没有教学效果的,或者学生学得很辛苦,效果并不理想,这样也是低效甚至无效的教学。

二、注重情境创设的有效性

新教材最大的特点之一就是许多知识的引入和问题的提出、解决都是在一定的情境中展开的,因此,精心创设情境是提高数学有效性的一项重要的教学策略。实现情境创设的有效性,应注意以下几点:

1、情境创设应目的明确。每一节课都有一定的教学任务。情境的创设,要有利于学生时数学学习,有利于促进学生认知技能、数学思考、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的发展。所以,教学中既要紧紧围绕教学目标创设情境,又要充分发挥情境的作用,及时引导学生从情境中运用数学语言提炼出数学问题。如果是问题情境,教师提出的问题则要具体、明确、有新意和启发性,不能笼统地提出诸如“你发现了什么”等问题。

2、情境的内容和形式应根据学生的生活经验与年龄特征进行设计。教学情境的形式有很多,如问题情境、故事情境、活动情境、实验情境、竞争情境等。情境的创设要遵循不同年龄儿童的心理特征和认知规律,要根据学生的实际生活经验,根据学生身边熟知的事物而设计。对低、中年级的儿童,可以通过讲故事、做游戏、直观演示等形式创设情境;而对于高年级的学生,则要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问题情境,用数本身的魅力去吸引学生。

三、组织活动教学的有效性

新课改背景下的数学教学是重视数学活动的,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自主性建构数学知识的活动。教师的倾心设计,提高了学生的活动效率,而学生在高度参与中获得体验、理解和认识,在积极活动中求得发展、进步和提高。

1、创造学生动手实践的机会,在活动中活学活用。小学数学教师要注重学生的操作活动,并给学生提供大量的活动素材,这样学生就能够在活动中从生动直观的思维转变到抽象理性的思维,学生也在活动中摸索出认识规律。教师是引导者和组织者,设计直观形象中包含抽象概括,和学生一起操作、演说、活动、讨论、思考,带动学生眼、脑、口并用,对数学概念、数学公式、数学规律有本质性的更深刻的认识。

2、组织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让学生在实践中提升能力。教师可以给学生提供自主探索的时空,给学生通过努力可以解决的问题,教师做到收放自如,放得开、放得真,收得实、收得紧。教师组织学生合作、交流、探索,在实践过程中研究探索,得到对数学的理解,在交流中逐步完善自己的认识,让学生在学习活动中充分发展自己,发挥学生学习主体的作用,也发挥集体学习的优势,让学生在主动实践中获得学习效率的自我提高。

3、数学教师要鼓励学生积极地自我评价和对他人的评价。教师鼓励学生正确地认识自我、悦纳自我,提高学生数学学习的兴趣,激发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自觉性。让学生在积极的自我评价中对数学学习进行反思,培养学生自我发展、自我反思、自我成长的才能。而学生积极客观地对他人的评价也是在和他人学习、交流和合作、共进的过程。学生能受到启发,产生思考,认识到自己的优势和不足,更全面地认识自我、塑造自我。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是一项综合性很强的教育教学工作,我们数学教师要凝心聚力,不断开拓创新,积极行动,在数学课堂上开垦智慧的土地,浇灌智慧的花朵。

四、注重学习方式的有效性

《数学课程标准》提出:“动手实践、自主探求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我们要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引导学生运用不同的学习方式,实现有效学习。 要高度重视探究学习,加强小组合作学习。“合作学习”有利于体现学生的主体性,有利于张扬学生的个性。我们要努力为学生创造条件,努力为学生提供合作学习的空间。提高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应注意以下几点:①把握教师定位,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在合作学习之前,教师首先要有估测:提出的问题,有没有合作的必要?如果有,什么时候进行?问题怎么提?大约需要多少时间?可能会出现哪些情况?教师该如何点拨、引导?如何把全班教学、小组教学、个人自学这三种教学形式结合起来,做到优势互补?②分工明确,让学生成为小组学习的主人。合作学习是小组成员为了完成共同任务,有着明确分工的互助性学习活动,发材料、做实验、记录、发言、总结、汇报等等都由不同的学生承担,使每个人在小组学习中都有表现自己的机会。③建立机制,促进合作习惯的养成。我们要有意识地强化“学习小组”的集体荣誉感,让每一个成员感到自己的行为会影响整组的学习结果,引导学生学会倾听别人的述说,尊重别人的意见,积极参与,学会思考。

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是一项综合性很强的教育教学工作,追求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我们始终追求的最理想效果。我们要在新课程理念指导下,在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前提下,改革课堂教学模式,提高课堂教学实效。只有我们不懈地追求我们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才会真正全面地提高教学质量,把实施素质教育落到实处。

篇5: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论文

摘 要:课堂教学是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小学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的基本出发点是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地发展。我们的数学课堂要在有限的教学时间里让学生得到充分发展,我们必须要构建高效、优质的有效课堂教学。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教学情境;有效性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进,新课程改革的新的理念、新教法和学法确实使我们的教师充满激情,学生充满活力,我们的课堂教学也逐步从传统教学模式中走出,我们的课堂教学也变得更为精彩。但在一些“热闹”的课堂之后,冷静下来,反思我们目前的课堂教学,折射出的是放任与浮躁,多的是形式和无效的教学行为,失去的是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直接导致到教学质量的不断下降,特别是数学科的成绩。因此,引起了越来越多老师的反思:如何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让数学堂充满活力?以下,结合本人的教学实际,谈谈自己的一些想法:

一、注重教学方法的有效性

1、创设有效的课堂教学情境

《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引导学生开展观察、操作、猜想、推理、交流等活动,使学生通过数学活动,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初步学会从数学的角度去观察事物、思考问题、激发对数学的兴趣,以及学好数学的愿望。”教学情境是一种特殊的教学环境,是教师为了支持学生的学习,根据教学目的和教学内容有目的地创设的教学环境。创设教学情境,可以增强学习的针对性,有利于发挥情感在教学中的作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习更为有效。而要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本人认为应考虑以下二个方面的因素:

(1)用情境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心理学家布鲁纳认为:“学习是主动的过程,对学生学习的内因的最好激发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即主要来自学习活动本身的内在动机,就是直接推动学生主动学习的心理动机。”因此在创设情境时不能一味追求华丽的画面、动听的音乐、漂亮的动画,更多地应利于新教材本身,激发学生的求知的心理需求,从而引发学生获知解惑的欲望。有这样的一位老师,他上一节有关小数除法计算的课,为了能引起学生的注意,可谓用心良苦,设计了很精彩、很多过年放烟花的美丽画面。可是学生除了能欣赏到美丽的画面外,一无所获;一片茫然。这样的情境能唤起学生的求知欲吗?这种天马行空式的、低效甚至无效的情境还是不要的好。

(2)用情境来接轨已有的知识与经验。教学的起点在哪里已被越来越多的教师所关注。准确地把握教学的起点,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是确保情境创设有效性的前提,建构主义学习观认为,学习者在建构自己知识的过程中,现有的知识和经验具有重要的作用。如一位老师在教学面积的认识时,首先拿出一张学生写作文的纸和一张写生字的纸说:“哪张大些?”学生利用自己已有的知识经验通过看一看,然后说:“作文纸大些。”接着又问:“作文纸的大,是指它的什么大?”学生异口同声的说:“它的面积大。”这样的情境创设富有数学韵味和思考的价值,更利于促进学生已有知识经验的迁移,主动进行新知识的建构。

2、注重课堂组织方法的有效性

《数学课程标准》提出了“动手实践、自主探求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因此,我们要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引导学生运用不同的学习方式,实现有效学习。从而实现有效的指导。同时,老师要根据上课的内容;决定主要采取哪种课堂组织形式和教学方法。如:有的课堂需要以老师的启发、实验为主要教学方法,那么就要好好的设计好该怎样启发、怎样做好实验,引导学生发现,总结。我们应该承认,数学作为一门基础性的科学,有其特有的结构性特点,有些知识是统一规定的,而不是学生通过探究活动能轻易找到答案的。也就是说,这些知识的学习还应以接受学习为主,需要教师的讲解或教师指导下的学习获得;实践证明,有意义的接受学习可以在较短的时间内使学生吸取更多的信息,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二、注重学法的有效性

学法,就是学习方法。老师往往忽视了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只顾埋头上课。其实不然,学生掌握了一定的学习方法,这才能学好。方法得当,往往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针对不同的课堂内容,告诉学生该采取什么样的学习方法比较好。学习方法可以是探究性的学习、可以是接受型的学习、模仿的学习等等。从而进行有效的课堂教学活动。其次,教师要做好评价工作。在组织学生学习的过程中,要公正、合理的评价好学生。评价要因人而异,因事而异。评价语言要有鼓励性,有效的评价,会催人上进,有利于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尤其是基础差的学生,教师不失时机的有效评价,能消除他们思想上的惰性,心理得到平衡。同时,这部分学生更需要老师学习方法的指导,教者要做好个别学习方法的指点。学习方法也要因人而异。

三、注重总结的有效性

总结几乎是每节课堂教学都有的,但如何使总结实效、对学生产生效应;却有很大学问。如:有一位老师上完一节课后,问:这一节你们学习了什么?学生就不好回答了。学生就说开了:“我学到怎样跟同学合作。”“我学到了怎样求比例尺”“我学到了怎样遵守课堂纪律”等等。五花八门,可见总结的有效性是多么重要。那么怎样的总结才算有效?总结一个是要点到点子上;二是要根据教学内容科学总结。不能随便问一句完事。总结要让学生对一节课的内容有一个全新的认识,知识得到系统化、归纳化再现。

总之,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我们广大教师共同所追求的,我们要从课堂的有效教学出发,从学生的自身发展出发,改变课堂教学模式,提高课堂教学实效,合理运用和安排各种教学手段与环节,才能使我们的数学课堂教学更加赋有实效性,才能焕发出新课程理念在常态下的小学数学课堂的指导作用,从而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和育人质量,使学生在有效的数学课堂中学到了知识,提高了能力,发展了素质。

看过“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论文”的还看了:

1.提高小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策略初探论文

2.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分析

3.小学数学教学优秀论文

4.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方法

篇6:小学体育课堂教学有效性研究论文

小学体育课堂教学有效性研究论文

在小学阶段的体育教学中,对于其价值的定位决不能仅仅局限于对于学生身体素质的提高,而更多的应该定义为对于学生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共同的提高,促进学生全面的发展。有鉴于此,在小学阶段的体育教学中,作为教育者应该首先给予这门学科以高度的重视,并且通过多种有效的教学手段来保证高效的课堂教学,通过对于体育这门学科独有特质的发挥来塑造学生良好的内在品质,确保学生的心理健康,让学生能够身心健康的成长。但是在长久以来的小学体育课堂教学中,课堂效率的提升问题一直没有得到非常良好的解决,这其中有来自于学生方面的原因,但是更多的原因还是来自于教师自身。本文笔者针对于小学体育课堂教学效率提升的问题曾做出过深入性的研究,现结合自身多年的实践经验,关于如何有效的提升小学体育课堂教学效率总结如下。

一、提高认识,明确目标任何一门学科教学效率的提升

都离不开教师和学生对于这门学科的重视程度,长久以来小学体育课堂教学效率提高困难的根本性原因就是教师和学生对于这门学科的重视程度不够,由于体育这门学科并不在升学考察的范围之内,这就导致很多学生完全将这门学科当成是一门辅助性学科来学习,而很多教师也是对于自身的教学工作认识不深,重视程度不够,这两方面的原因加在一起,课堂教学效率提升困难也就可想而知了。体育这门学科的教育作用绝不仅仅在于锻炼学生身体,提高学生身体素质,而更多的是在于通过体育活动来塑造学生乐观开朗的性格,让学生具备坚韧的品质和积极进取的精神。对于体育教学目标的明确必然会提高很多教师对于这门学科教学的重视程度。而有了教师重视程度作为保障,学生对于这门学科的学习态度也会发生很大的转变。有了教师重视程度和学生学习态度的转变作为保障,小学体育课堂教学效率的提升将会变成一个时间的问题,而不再是可能和不可能的问题。

二、提高学生课堂参与程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教学从本质上讲是一个教师与学生互动的过程,在小学阶段的体育教学中,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不是很高,学习的目的性也不是很理想,对于体育这门学科的学习还在很大程度上依赖着对于这门学科的兴趣,因此就需要教师占据课堂的主导地位,充分的发挥引导作用。但是主导地位不代表着主体地位,诸多的实践表明,教师在课堂上过于主动则必然会导致学生课堂参与程度的降低,会导致学生学习兴趣的降低直至完全的丧失,所以在小学阶段的体育课堂教学中,教师要让学生又足够的时间和空间来参与课堂教学,作为一门需要学生充分参与的学科,实现师生之间的良好互动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途径。在这个阶段的体育教学中,有了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作为保障,课堂教学效率提高困难的问题将会迎刃而解。

三、丰富课堂教学内容,重视学生的体验式学习

如前文所述,体育这门学科需要师生之间良好的互动,教学内容更多的偏重于实践和参与,因此为了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教师首先要在课堂内容上做文章,提高课堂教学内容的丰富性,让学生能够带着浓厚的兴趣来参与,同时也要鼓励学生积极的参与和体验,感受体育所带给他们的愉悦和成长。在这方面教师要根据学生对于体育运动项目的喜好来有针对性的鼓励学生积极实践,例如很多学生对于篮球项目十分热爱,平日也经常观看一些高水平的篮球比赛。这时教师就可以利用学生的这一兴趣点,组织学生开展篮球基本技术的训练和班级内部的分组对抗赛,让学生在比赛之中懂得艰苦训练的重要性,在训练之中思索比赛的成败。通过这样的身体和心理的.参与,学生获得的绝不仅仅是运动技巧以及身体素质方面的进步,更多的还是心理方面的成长。除了要注重学生身体方面的体验之外,教师还要更加注重学生心理方面的体验,例如在比赛之后组织学生讨论整个比赛过程,让学生懂得反思自己,也懂得如何与其他同学相互协作,发挥团队合作精神。另外也通过诸如此类的总结性的活动来让学生懂得平日艰苦的训练的重要性,让学生懂得只有努力的付出才会有预想的回报,也借此来磨练学生顽强的意志。总而言之,在小学阶段的体育教学中,对于课堂教学效率的追求是每一位教育者所应该致力于的工作,在打造小学体育高效课堂的过程中,教师首先要从自身做起,提高自身对于体育这门学科的认识,明确教学的目标,在教学过程中鼓励学生积极参与,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为主要目标,让学生通过体育活动的参与来获得身体和心理上的深刻体验,并在这过程中塑造学生良好的内在品质,为学生未来的人生之路奠定一个坚实的基础。

篇7: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研究论文

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研究论文

摘要:从课程改革计划到实施以来,初中数学课堂教学在实际的教学实践中确实取得了一些进步,但当前的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实施过程中仍然出现了不少低效、无效化现象,取得的效果不尽如人意,从目前初中数学教学出现的问题探讨如何有效地提高初中数学教学效果。

关键词:课堂教学;初中数学;有效性

一、当前初中数学教学中出现的问题

1、传统教学观念对教学效果的影响

受中国传统应试教育的影响,初中数学的教学目标很多都是为了考试而教学,制订课堂教学目标的应试导向太强,教师如何提高教学效率的意识比较淡薄,课堂教学反馈不及时。教学上很多课堂还是以传统的“师讲生练、师问生答”的形式进行教学,学生通过听老师不停地讲课、课下不停地做题来提高成绩,作为知识接受者的学生只是被动的接受老师传授的知识,没能对讲解的知识进行很好的理解,考试当然很难取得好的成绩。

2、初中生方面的问题

初中生在智力方面还没有发育完善,数学的观察力缺乏、数学思维能力局限性大、对于数学的想象力缺乏、对于老师讲解的重点与非重点难于把握。加上课堂气氛比较紧张、学生与老师的关系比较紧张,一方面使得学生学习数学缺乏积极性,对数学的学习容易产生抵触的心理;另一方面,造成了很多初中生没有一套好的学习数学的方法,尤其是到了初三,数学学习进入了函数学习之后很多学生因出现的问题越来越多,学习中存在的问题越来越大,这些问题长期积累就会导致学习成绩的下降。

3、“优等生”现象

在当前中国教育中,老师在课堂上提出的问题往往总是某些优秀的学生举手发言,优等生在理解老师的问题上更容易,站起来回答对问题更能得到老师的表扬;另一方面,一旦优等生遇到问题举手发言,老师会把问题当作所有学生都会遇到的问题来解决,而往往不同的.学生思考的角度不同,遇到的问题自然不同,而老师只会回答所谓的优等生的问题,这种情况发生的频率很高,

相信讲到这个问题时大家都能对这个现象记忆犹新,正是因为长期的小范围师生互动,造成其他学生不能及时解决自己所遇到的问题,问题一旦积攒下来就很难解决,到最后直接反映在考试成绩上。

二、如何有效地提高初中数学教学效果

1、教师教学观念的转变

以新课程的契机来促进教师转变教学观念,抛弃“老师讲、学生听”的传统方法,树立“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学思想。教学观由机械讲授到自由学习,教材观由以本为本到以生为本,学生观由单一片面到和谐发展,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改变传统“填鸭式”的教学观念,要让学生由被动的学习变为主动的学习,通过开展一些小活动,例如小组相互讨论的形式,让所有的学生都能对数学产生兴趣,主动投入数学重、难点的研究中去,通过积极的引导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让课堂充满生命气息,把课堂还给学生”的研究就是从“还”字开始做起。在教学时间如培训上要做出转变,不是让学生去参加更多的课程,而是在学习过的课程的掌握程度上,以小组为单位的教学策略不仅能够提高教学效率,还能让学生能够快速有效地接受知识。

2、教师教学方式的转变

教学是由师和生共同组成参与的动态变化的过程,老师和学生各自以不同的角色存在,学生应该主动学习,是课堂上主动探索的主体,老师是学生学知识的引导人,把更多学习的主动权放给学生,让学生能够发挥主动性、积极去学习知识,真正做到变教学为导学。除此之外,教师要变教师授课、学生学习的方式为教师与学生共同学习的方式,很多时候共同学习能够改变教师以往在学生心目中的威严形象,共同学习能够让学生感受到老师的亲切与和蔼,当学生感觉到与老师的距离越来越近时更容易与老师进行沟通,会主动向老师请教不懂的问题,促进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

3、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

进行新课程改革就是要把培养实践精神和创新精神结合起来,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出发点就是要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如何去调动学生可持续学习发展的能力。有效开展接受并解决学习的问题,把解决问题转变为对知识的一种主动探索,并能够解决实际遇到的问题的学习方式。

4、加强教师的自身学习,丰富教师的理论知识

在课余时间开展读书活动。一方面老师要多读一些教学期刊,研读一本教学专着,撰写自己的读书心得,可以在网上收集有参考价值的书籍和资料,从这些书籍和资料中获取理论性比较强的文章来丰富自己的教学理论。另一方面,在学生中开展读书活动,让学生多涉猎一些关于数学方面的书籍,其中不乏关于数学的典故和有趣的故事,通过这样的方式激发学生学习和探索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数学的思考能力。除此之外,教师自身也要定期举行课题研讨活动,活动邀请不同学校的教师围绕如何提高数学教学有效性的话题进行,把各自遇到的问题和在教学上取得的成果、心得在活动上讲述出来,让大家能够扬长避短,达到提高数学教学水平和能力的理想效果。

随着青春期的到来,初中生的心理开始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作为教师,要做好数学的教学不仅要考虑如何提高教学的水平,还要考虑到初中生的这种心理变化,自身的教学方式要适应初中生心理变化的特点,教学的方法也不能一成不变,要及时的根据教学对象的变化而变化,只有这样才能更好的提高初中数学的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阙建华.中学数学课堂教学环境的有效性研究[J].教学与管理,(03).

篇8: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研究论文

一、构建高效的小学数学教学课堂的作用

从目前的教学形式来看,虽然新课改正在向各地推行,但是国内很多小学教育仍然存在“学生学习累,老师教学苦”的现象。受传统教育理念以及师资力量影响,大部分老师在教学中仍然使用“老师讲学生听,老师问学生答”的教学模式,而学习过程则主要表现为“接受、理解、巩固、答题”的固定模式。在这过程中,虽然也有少数老师使用了合作性的探究学习方法,但是始终不能真正放手让学生主动探寻。在这种教学形式下,学生智力始终处于开放到一半的状态,学生也就不能将生活与教学有机的联系起来,有益于不能深入学习过程,从而对学生个性培养、创新能力以及自主意识都造成了严重的影响。另外,受基层教育单位以及社会环境、家庭教育影响,很多老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表现得急功近利,为了追求更好的考试成绩,用题海战术,将教学主题放在习题练习中,这样不仅增加了学生复习负担,同时也浪费了大量宝贵的学习时间。这种无止境的习题练习,不仅不会提高学生学习兴趣,还会让学生处在烦恼中,进而出现厌学心理。时间一长,就会影响学生学习热情与兴趣,让学生智力与思维处于停滞状态,进而隐藏数学教学价值。同时,这种权威式、封闭式的教学也不可能适应社会发展,更不能培养出满足社会要求的实践性人才与创新人才。而进行高效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不仅能激发学生兴趣,给学生更多的时间与空间进行自主学习,还能激发学生潜能,给教学课堂更多的创造力与生命力,将让我学变成我愿意学,进而不断提高数学教学成果与效率。

二、构建高效的小学数学课堂的具体方法

(一)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学习能力。兴趣作为最好的老师,没有兴趣的强制性学习,将会直接影响学习兴趣和效率。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老师必须根据学生心理与年龄特征,创设各种有趣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主动学、愿意学。例如:在一年级数学“找生活中的数”,可以让学生将“1”看成各种丰富多彩的事物,让学生主动感受数字的神奇力量,从而主动探寻用算式或者符号表示实际问题,提升学习兴趣。在这过程中,要求数学老师明确教材内容,并且制造对应的情境,通过寻找问题关键点,给学生积极思维创造空间,让学生深层次、主动、自觉的参与到教学教学活动中。小学生作为养成习惯、形成能力的最佳时期。在数学教学中,老师应该注重学生学习能力以及习惯,引导学生主动倾听意见或者建议,在敢于发问、独立思考、乐于表达的过程中,不断提高学生学习品质。在小学数学新课改中,课程要求培养学生观应该根据教材内容,营造出愉悦、轻松的教学氛围,在调动学生主动性与积极性的过程中,不断提高教学效率,保障教学质量。因此,在这过程中,老师应该创设尊重、民主、理解、平等、赏识、关注的师生关系,让学生在身心愉悦的环境下,让课堂教学轻松、自然的进行。

(二)充分利用教材内容,将教学活动和生活融合。在小学教学中,好动活泼是每个学生的天性。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可以利用游戏对学生的吸引,将数学教学游戏化,通过数学游戏,为学生创造动口、动手、动脑的学习情境,从而调动学生积极性,激发学生潜能,让学生高效省时的完成教学任务。在这过程中,需要注意的是老师设计的数学游戏必须生动有趣,在发散学生思维的同时,满足学生好动的心理特征。为了将教学活动与生活结合起来,可以根据学生喜欢折纸、画画等特点,引导学生在做做、画画、玩玩中进行数学知识学习。在日常生活中,有取之不尽的数学材料,如果将周边事物转化成教学资源,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更容易接受各种知识。因此,在现代小学数学教学中,必须根据学生与老师之间关系,优化教学方法,给学生更多的自主空间。

三、结束语

数学作为一门科学性学科,高效的小学数学课堂对提高教学质量具有重要作用。因此,在实际工作中,老师必须以快乐作为教学根本,让学生成为教学重心,从而让学生在学习中快乐成长。

作者:孙福杰 工作单位:吉林省梨树县郭家店镇镇郊中心小学校

篇9: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研究论文

一、农村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作为一名农村小学数学教师,笔者深知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应对其加以正视并解决。目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一言堂、满堂灌课堂传统教学模式

对于目前的农村小学数学课堂来说,大多数教师仍受传统教学思想和教学模式的禁锢,课堂教学主要采取“教师讲学生听”的教学模式,走入教师是主体,学生是客体的教学误区。这将严重影响学生的自主能力和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影响整体的教学效果。除此之外,一言堂、满堂灌的课堂教学主要来自于有丰富教学经验的教师,他们教书多年,当在教学过程中遇到疑难问题时,他们能够凭借经验进行有效的处理,然而,缺少对学生思维逻辑的引导和培养,即使巧取捷径解决问题,却不能真正以学生为中心,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新教学理念与实践未能有效结合

教学理念的滞后是影响课堂教学有效性的首要因素,因此,更新教学理念成为施行新课程改革的首要任务。虽然,新课程理念提出多年,教师工作者也都进行了相关的学习和培训,了解并掌握了一定的新的教学理念,但是,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却未能真正利用。在农村学校中,新课程理念、素质教育仍然停在口号上,课堂教学方式落后,教学氛围枯燥、无味,未能将情景教学应用于课堂中,这一系列问题也将制约着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

(三)以教材为中心的错误教学方针

教材作为教师课堂教学的有效指导,是教师进行教学的重要标尺。然而,大部分教师却以教材为中心,认为只要认真完成教材中知识点的讲授就完成了教学任务,实现了教学目标。这种教材即法典圣经的错误教学方针既制约着教师教学能力的发挥,也影响着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更与新课程理念不相符合。因此,如何最大限度地发挥教材的重要作用的基础上,丰富学生的知识视野,培养学生综合能力成为摆在教师面前的严峻问题。

二、提高农村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对策

(一)更新教学理念实践教学模式

作为教学工作者,首先,要学习全新的教学内容,与时俱进,更新教学理念。教师只有掌握了正确的教学理念才能在教学工作中更上一层楼。教师要树立正确的教育观、教学观,坚持以学生为中心,以人为本,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其次,在学习教学理念之后,要应用于实际的课堂教学中,坚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双主体教学,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作用,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并着力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这样才能有利于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最后,以和谐的师生关系为纽带,将新课程理念应用于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创造民主、平等、友爱的课堂氛围,实现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提高。

(二)建立以教材为基础延伸教学视野的教学指导方针

新课程中指出:教材是教师为实现一定教学目标,在教学活动中使用的、供学生选择和处理的、负载着知识信息的一切手段和材料。它既可以包括以教科书为主体的图书教材,又包括各种视听教材、电子教材以及来源于生活的现实教材等。因此,教师必须准确解读教材,并对教材内的知识进行有效的整合,领悟编者意图,并丰富教学视野,最终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只有教师准确的理解教材,有效地整合教材,创造性地使用教材,科学的延伸教材,真正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让教材不仅是进行教学的工具,还应成为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法宝。

(三)创新教学情境活跃教学氛围

处于小学阶段的学生,他们好奇心强,活泼爱动,加上农村学校的孩子生活体验少,对于许多外界的新鲜事物不了解,基于这一点,在教学中,教师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从学生的实际生活环境出发,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基础上,创新教学情境,对于学生学习兴趣,理解知识有重要作用。所谓的创新教学情境,就是构建教学内容和学生求知心理之间的联系,将学生角色引入教学过程中,从而调动学生学习的动机。例如,游戏情境教学,教师可组织学生进行与“3”有关的游戏,也就是从一开始数,凡是3的倍数或者含有3的数字都要以拍手代替,游戏在谁那停止了那名学生就要给大家唱首歌。这样,在游戏中既得到了快乐,也学习了知识,培养了大家灵敏的思维能力,形成了和谐欢快的课堂氛围,促进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教育的真正目的是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卢梭认为:教师的职责不在于教给儿童各种知识和灌输种种观念,而在于引导儿童直接从外界事物和周围环境中进行学习,同时必须十分谨慎地对儿童接触的事物加以选择,从而使他们获得有用的知识与合理的教益。因此,对于小学数学的教学,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让教学更加生活化,让知识与实践更切合,把学生当做教学的主体,尊重学生,为学生创造一片自由、和谐的学习条件。总之,在农村小学数学教学中,与城市相比,许多条件不足,但是,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农村学生的生活优势来创新教学方法,将教学理念有效地应用于教学过程中,同时,还可以培养学生知识与实践的转化能力,最终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作者:孙凤华 工作单位:山东冠县东古城镇民生小学

看过“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研究论文”的还看了:

1.小学数学教学毕业论文

2.小学数学教学相关论文

3.小学数学课题研究论文

4.小学数学有效教学研究论文

篇10: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研究论文

一、使教材内容生活化,培养学生对数学的亲近感

创设问题情境是小学数学教学中最基本的教学策略。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将教材内容改编得更贴近生活实际,这不仅可以激发学生兴趣,还可以增强学生对数学问题的亲近感,增强求知欲望。例如,在教学“两位数的加减法”时,我就结合书本上的内容,创设了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数学情境,如“小红跳绳跳了105下,小华跳了95下,小红和小华共跳了多少下?”“爸爸今年45岁,小丽今年9岁,爸爸比小丽大多少岁?”“爷爷给了小华50元去买钢笔,买钢笔需要23元,售货员应该找零多少元?”等问题情境。这些问题让学生感觉到数学就在身边,现实生活中到处充满数学问题。学生很容易“入境”,全身心地投入到问题的探索中,学生在课堂上乐学、爱学,感觉生活就在课堂当中,课堂成了探索生活问题的场所。

二、创设生活游戏情境,让数学知识融入生活

小学生具有活泼好动、求知欲望强的特点,教师在教学中应该抓住学生的这些特点,让学生在生活化的数学活动中快乐地获取知识,培养能力。例如,在教学“乘法口诀”一节内容时,我就开展了“小小超市”这一数学活动。让学生分别扮演服务员与顾客,在“超市”进行“购物”或“售货”的交易活动。比如,1千克西瓜是2元,你买5千克西瓜是多少元?这些问题都可以在“服务员”与“顾客”之间进行交流、沟通,学生在交流中不仅能够巩固、熟练数学知识,还可以体会到数学知识对于生活的重要性,锻炼自己用学过的数学知识去有效地解决生活问题。数学活动游戏适合学生的年龄特点,能够提高学生的兴趣。在活动交流、沟通中使数学知识自然内化为一种能力。

三、将数学课堂引入生活,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巩固数学知识

小学生动手操作的欲望很强烈。使数学知识能够与学生的生活很好地结合在一起,让学生将数学知识应用到生活实际当中,这也是使学生掌握知识、巩固知识、提升能力的一个重要途径。例如,学过图形面积计算以后,我引领学生到学校操场去实地测量一下学校操场的面积。在学习了“圆柱的体积”时,我让学生测一下圆柱形水桶的体积,引导学生如何能够测量出水桶的底面周长、求得半径、测量水桶的高度,然后进行计算。再如,让学生测量一个长方形池塘的容水量,教师引导学生先测出水塘的长与宽,然后让学生将池塘的高转移到地面上来测量。这样,既调了学生的积极性,又有助提高学生将数学知识应用于现实生活中的能力,同时也培养了学生实际动手操作的技能。

四、创设开放的生活情境,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

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培养创新能力,应该成为数学教学的重要目标。小学生形象思维的能力比较强,他们的抽象思维能力需要在长期的形象思维能力的培养中逐渐形成和增强。在数学教学中,注重设置开放性的数学教学情境,是培养学生发散思维能力的有效策略。例如,小明家距学校1000米,小华家距学校是1200米,小明与小华家相距多少米?这样的问题情境在生活中普遍存在,但学生往往会想当然的来解决问题。这就需要学生结合生活情境在课堂上进行交流、讨论与探究。通过探究学生清楚了解决这个问题的方法可以有多种,其问题的答案也有多种。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创设这样的情境,有助于学生从实际生活的多个方面去思考问题,促进学生用不同方法来解决问题能力的形成。总之,构建生活化的数学课堂,教师要从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出发,使数学教学融入学生的生活当中,调动学生的生活经验参与数学课堂体验。教师要在数学教学技能目标的设计上和具体实施教学活动的课堂上,以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参与生活体验为手段,积极营造生活化的数学课堂氛围,让学生在生活情境及动手实践中获取数学知识,增强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数学问题的能力。

作者:庞丽燕 工作单位:新疆伊犁州特克斯县喀拉托海乡寄宿制中心小学

篇11: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研究论文

一、更新观念,提高认识,自觉加强教师自身素质修养

学习、提高的途径有很多,报纸、杂志、网络、研修、培训、参与课题研究等,汲取先行者的成功经验,充实、修正自己。只有提高了自身素质修养,才能学高为师,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居高临下、游刃有余。要以新世纪民族素质对人才的要求为指导,重新认识小学数学教学,这样才能自觉地把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自觉实践素质教育。只有想到时代赋予我们的使命,才能在数学教学中从各个方面想得更深远些。首先,我们要更新教育观念,转变角色,然后,研究、学习现代教育的教法、学法,恰当地处理好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关系,走出“传道授业解惑”的误区,不能把自己仅仅看成是知识的传授者。我认为,素质教育要求的教师角色应是小学生学习活动的引导者、支持者和合作者。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活动中,我们数学教师要甘于俯身倾听、做学生心灵的朋友;用关心尊重和接纳态度,努力理解他们的想法与感受。对学生的一些数学思想和发现给予支持肯定和鼓励,真正承认学生中蕴藏着巨大的智力因素。做学生获取数学知识的引路人,在平等的、和谐的、互动的新型师生关系中学习数学。

二、关注个体,重塑自信,全面提高小学生数学素质

伴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入开展,新课程标准的实施,我们数学教师对一节小学数学课应该考虑的是,小学生的年龄特征、小学数学课的学科特点。更多的关注在教学中是否做到让全体学生都能愿意主动的学习,让每一位学生都成为生活和学习的主人。我认为,应该在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自信心上多下功夫。学生的自信,主要来源于学习活动中,通过教师的具体帮助,让他们在成功的体验中逐渐形成。我的做法是,了解我的学生,针对我的学生设计数学活动。无论是新授课、练习课,还是实践活动课,我都会让不同学习程度学生有事可做,学有所得。例如,进行一题多解的应用题教学活动,我提出了三个不同层次的学习目标:一部分学生可以只做自己会做的一种解,解答正确;一部分学生至少要做两种解,检验解答结果是否正确,并且汇报解题思路,解答时先算什么,从哪里入手;还有一部分学生必须做两种以上的解,检验解答是否正确,汇报做不同解时的思考方法,不同解法之间的联系和区别。这样做,教师的备课设计可能要花费更多的精力和时间,却能够保障每一位学生在数学课上,有机会体验、从事数学学习与应用活动的过程。他们通过自身的不断认识和实践,使数学文化知识和数学能力在自身的发展中内化,逐渐形成和发展他们的“数学化”思维意识与“数学化”地观察世界、处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数学素质,逐渐缩短了和那些数学思维敏捷的同伴的距离,增强了他们学好数学的自信心。面对一次次小小的成效,我体会到了和学生一起成长的快乐。

三、培养兴趣,主动参与,充分发挥每位学生学习数学的潜能

素质教育就是充分发挥每个人潜能的教育。它着重培养学生良好的人格,包括性格、兴趣以及对学习的不懈追求和进取精神,提倡把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地探索知识,充分发挥每个学生的潜能作为发展教育、进行教育活动的目标。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实践素质教育,我们教师就是要让学生以主人翁的角色,主动参与到数学活动中来。在数学教学中不但要教学生学数学,还要使学生领悟出“数学知识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能用数学眼光去观察生活实际,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通过探究、寻找规律,获取技能,体验成功的快乐。如何能使学习成为快乐的活动呢?在教学中,我努力创造“乐学”的气氛,尽量借助一些事物、图片、课件,创新情景,使单调、抽象数学学科课堂精彩纷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激起了学生的求知欲望,激活了学生思维。所以,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创设新奇的学习情境,例如,教学“分数与小数互化”时,教师说:“请同学们报出一个分数,老师不用做除法,便能马上断定这个分数能否化成有限小数。”学生验证了几个分数后,觉得老师讲的话千真万确,感到十分好奇、有趣,这样便调动了学生学习新知的积极性,激发了学生探求新知的浓厚兴趣。兴趣产生动力,学生就会主动参与数学的演示、操作,进而求证,而且不厌其烦。

作者:贾建国 工作单位:河南省信阳市潢川县魏岗乡中心小学

下一页更多精彩“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研究论文”

篇12: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研究论文

一、创设生活化教学情境,打好有效互动基础

新课标强调要从学生生活实际和已学知识中去充分理解和把握数学知识。因此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要教会学生用生活的眼光去看待数学,用数学思维去解决实际问题,从而在日常生活中体验数学学习的真正乐趣。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结合学生实际,精心创设具有生活化的教学情境,为他们创造一个实践平台,让学生们通过自主探究、动手实践,将抽象的数学知识进行生活具象转化,让他们在实践过程中充分展现自我,不断完善和提高自我。比如,在进行“长方形和正方形认识”教学时,笔者并不是像传统教学那样,简单地告诉学生什么是长方形和正方形,如何去分辨长方形和正方形,而是积极引导学生去“做数学”,让他们在实践过程中实现充分的生生互动交流,加深他们对数学重要性的认识,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二、建立互动型师生关系,调动有效互动积极性

在实际教学中,教师不仅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而且是学生的“益友”和伙伴。教师要俯下身子和学生对话,拉近彼此的距离,让学生充分感受到教师的真诚。要善于创造互动的环境,让师生进行平等对话,在交流的过程中,教师通过个人魅力和社会阅历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同时让学生作为教学的主体充分展示在教师面前。如此一来,对师生两大教学主体而言,都是一种共享。此外,教师要尝试和学生进行角色互换。要想让学生充分体验数学学习的快乐,成为真正的学习主人,教师要努力创造和谐民主、轻松愉快的教学环境,主动走下讲台,和学生进行角色互换,鼓励学生亲自上讲台进行讲解,教师和学生一起学习、交流和互动。通过角色互换,使课堂氛围更加融洽,学生学习兴趣更加浓厚,学习效率更加提高。

三、优化问题设计,增强有效互动技巧性

良好的课堂问题能够促进教学有效互动。在创设教学情境之后,教师还要重视问题设计,通过问题情境的创设来实现预期教学目标。笔者认为,在课堂问题设计环节要注意以下几方面问题:第一,要充分结合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进行问题设计;第二,问题设计要坚持简单清晰的原则,让学生能够对问题所要思考的方向一目了然;第三,以发散性问题设计为主,有效培养和提高学生数学思维和发散思维能力;第四,设计的问题要有针对性,坚持循序渐进的原则;第五,要设计具有一定探究性和辩论性的问题,以便能够通过讨论来实现有效互动。可以说,只有以独立思考和自主探究为基础,才能有效实现教学互动。而问题是自主探究的开始,优秀的问题设计能够激发学生探究欲,促使他们朝着问题所指的方向不断努力靠近,因此说,没有目标的探究是不具有任何意义的。教师要重视问题设计在实现有效互动中的重要性,要通过问题巧妙地实现课堂有效互动,当教师将具有探究价值的问题抛给学生,学生就能够放开手脚大胆去探究,为有效互动创造了广阔空间。

四、实施多元化教学评价,巩固有效互动成果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在进行教学评价时,一定要坚持科学合理的原则,以实现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实现教学评价多元化。首先要加强过程评价。要改变传统教学中只强调结果的评价方式,要以定性描述的方式为学生创造广阔的思考空间,让学生充分表现自我,体验到数学学习的真正快乐。其次,加强对学生学习内驱力的关注。在评价过程中,教师要多使用鼓励性、肯定性语言,要对学生的学习加以及时肯定和赞扬。激发学生数学学习兴趣,树立学习自信心,培养和提高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最后,实现教学评价多元化。要灵活合理地采用多种评价方式和方法,实现多角度、多层次的教学评价,避免出现一刀切现象。要改变传统教学中单一师评生局面,要充分发挥学生主体性作用,积极开展形式丰富的评价活动。比如,笔者在实际教学中,灵活采取生生互评、小组互评以及自我评价等教学评价方式,有时还会让学生针对教师教学实际予以客观评价,提出宝贵的意见,在进行有效评价的过程中实现有效互动。在此过程中,笔者会认真听取每一位学生的建议,并鼓励学生大胆发言,培养学生发散思维和创新思维能力,全面推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互动。总之,有效互动是小学数学教学中不可或缺的方式,有效互动属于一种双向交流过程,教师要积极地为学生创造有利于学生自由发挥、全面互动的课堂环境,让学生成为学习的小主人,实现小学数学教学的高效性。

作者:钱志海 工作单位:江苏省南通市如东县苴镇德耀小学

篇13: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研究论文

一、转变教学理念,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中提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只是单纯的模仿与记忆,合作交流与自主探索也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但是反观目前的小学数学课堂,无疑是对学生进行“满堂灌”和“一言堂”,教师认为小学生的年龄小,没有较高的自主学习能力,认为他们只能按照自己设定的教学思路走,所以呈现出来的课堂模式是教师讲、学生听;教师写、学生记,学生被当作听课的机器,这样枯燥呆板的教学方式学生根本就学不到真正的知识,更别提高效课堂的构建了。因此,作为小学数学教师的我们,必须转变教育理念,重新审视自己与学生在课堂上的地位和作用,把学生当作课堂的主体,自己则为课堂的引导者和指挥者,多设计一些学生可以参与进来的教学活动,以保证学生的主体地位在课堂上得以体现。比如,在学习六年级下册第二章“圆柱与圆锥”中“圆锥的体积”的内容时,我们可以设计一些学生能积极参与的实践活动,如:把一堆粮食堆放在桌面上,让学生观察它的形状,然后由学生说出它的底面是什么形状、怎样才能测出这个圆锥形状粮堆的高度,并回忆圆柱体积的计算方法,猜想圆锥体粮堆的体积跟哪些条件有关等等,这样通过一步一步提问问题的方式,做到了让学生参与课堂,尊重了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同时也为小学数学课堂的构建奠定了基础。

二、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爱因斯坦曾说:“我认为,对于一切来说,只有热爱才是最好的老师,它远远超乎责任感。”孔子也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由此可见,兴趣是学生学习积极性中最现实、最活跃的成分,它是推动学生主动学习的内在动力。而且处于小学阶段的学生年龄小、性格活泼好动、注意力不易集中,上课时间一长,学生的注意力就会被其他事物所分散,所以,我们必须选择一种可以激发学生兴趣,让学生能够长时间保持全神贯注状态的教学方法,而创建有趣的教学情境,不失为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一条有效途径。尤其是与学生实际生活联系紧密的,学生更有探索和求知的欲望。比如,在学习五年级上册第六章“统计与可能性”的内容时,我们可以为学生创设这样一种教学情境:“我们学校最近举行了一场年级足球比赛,但是你们知道这个比赛是怎么决定谁开球的吗?”然后由老师介绍抛硬币开球的规则,这时再问他们:“你们觉得用抛硬币来决定谁开球的方式公平吗?”因为这个问题与学生的实际生活联系比较紧密,他们对这个问题表现出了极大的兴趣,并展开了激烈的讨论,这时,我们再顺势引入新课,就能做到引起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了。

三、利用多媒体技术,优化数学课堂结构

目前,很多数学课堂上使用的教学工具依然是简单的粉笔和黑板,一节课下来,教师不断地用粉笔在黑板上写写画画,学生在笔记本上不停地记,这样枯燥呆板的讲课方式,长时间下去就会挫伤学生上课的积极性,而且这种传统的教学工具也浪费了老师大量写板书的时间,同时也不环保。目前,随着我国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一种新的教学工具———多媒体技术开始出现在各学科的教学课堂上,而且数学学科因为具有抽象、难懂的特点,利用多媒体就可以把这些知识以直观和形象的方式展现在学生面前,使这些教学重点、难点简单化,降低学生理解的难度,因此受到了很多数学教师的青睐和推崇。比如,在学习五年级上册第三章“观察物体”的内容时,如果光靠我们的口头语言和传统的教学工具,学生还是不能真正感知各个物体的形状,这时我们就可以利用多媒体,为学生展示从不同方向看到的物体形状,以此来培养学生简单的空间想象力。这样一来,不仅使我们的教学内容简单化了,而且因为多媒体的娱乐性质,更能引起学生的注意力,这也为高效数学课堂的建立提供了有效保障。综上所述,身为一名小学数学一线教育工作者,我们要始终坚持新课改的优秀教学理念,并把学生放在主体地位,所设计的教学活动也要围绕学生来进行,以研究出真正适合学生并能为学生所接受的教学活动,使高效的小学数学课堂早日形成。

作者:张敦鹏 工作单位:湖北省荆州市监利县尺八镇中心小学

相关专题 课堂教学有效性

精选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