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化高职数学教学效果的思考教育论文

花鸟鱼虫市场 分享 时间: 收藏本文

【简介】感谢网友“花鸟鱼虫市场”参与投稿,下面小编给大家整理的强化高职数学教学效果的思考教育论文(共16篇),希望大家喜欢!

篇1:强化高职数学教学效果的思考教育论文

强化高职数学教学效果的思考教育论文

一、教学中引入数学建模,培养学生应用意识和能力

数学建模已越来越多的受到高校关注,但多数高职院校仅仅是组织若干组学生参与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而并未将数学建模作为一门课程独立开设。作为数学教育工作者,我们有义务也有必要将数学建模渗透到高等数学的教学之中。通过简单的数学模型,使学生主动思考,结合数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能力。有条件的院校还可以开展数学实验,借助计算机和数学软件,将抽象地概念、理论以直观、形象的图形、动画展示出来,使学生在掌握数学知识的同时,锻炼了计算机和数学软件的应用能力,提高了学习、探索数学知识的热情。

二、适度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

多媒体教学凭借其直观、生动的`影像,逼真的动画演示效果,被越来越多的课程教学所应用。多媒体教学固然有其长于传统教学的优势,但同时它也是一把双刃剑。多媒体教学节省了教师板书的时间,同时也缩短了学生思考的时间,多媒体画面的更替变换割裂了前后知识点的联系。对于数值运算、逻辑推理占很大比重的数学教育来说,如果运用不当,反而适得其反。教师应根据授课内容选择授课方式。笔者认为高等数学中导数的应用、定积分、二重积分、空间解析几何等内容是非常适合多媒体辅助教学的,借助图形、动画帮助学生理解抽象的概念、定理的几何意义、增强立体感,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提高了教学效果。值得注意的是,教师还要在多媒体课件制作上下一番功夫,除了要注意色彩搭配、文字符号大小以外,还要特别重视动画演示程序,图形元素应跟随逻辑推导过程逐一、逐层显示,以留出适当的时间让学生思考、推算,绝不能和盘托出。

三、丰富教学方法,提升教学质量

传统的“填鸭式”教学已经远远不适用于当今的高职数学教育。如何把“枯燥、空洞”的数学课讲活,是数学教育工作者需要不断探索的课题。根据课程内容、学生状态,教师可以选择适当的教学方法。例如内容简单的章节由学生讲解,教师补充、点评;容易出现疑惑的问题,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学生提出问题,由其他学生解释;对于课堂气氛沉闷的班级,可以用击鼓传花的方式让学生回答问题,以此来营造积极的课堂氛围。教学方法越丰富,教师越能灵活掌控课堂、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

四、改革考核方式

目前高职院校的数学考试基本上是闭卷形式,考试题目多选自课后题或例题,并且教师把考试重点、范围勾画的很具体。学生往往只把精力放在教师给定的习题上,甚至有些学生平时学习比较松散,只要考试前背公式,考试时套公式,最后就能及格。这显然不利于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更不利于学习能力的培养。因此,提高高职数学课程教学质量,考核方式改革势在必行。笔者建议考核方式多样化,比如笔试与口试相结合,数学论文考核,分层次考核等,要把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应用能力、数学思维的培养作为考核重点。高职数学教育形式与方法不是一成不变的,教育工作者只要能够把握学生特点,以必需、够用为度,以应用为目的,积极探索、创新教学方式、方法、手段,就一定能够不断提高高职数学教学质量。

篇2:高中物理教学效果强化思路论文

高中物理教学效果强化思路论文

一、高中物理教学在新课改中的现状

1.没有摆脱传统教学模式,不能很好地适应新课改

新课改提出后,物理教学在课程标准、教材、教学方法手段等方面都发生了变化,在传统教学根深蒂固的情况下,教师和学生面对新课改一时难以适应。新课改的教学目标使物理教学变得更宏观,不再是针对性的探究和思考,受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对新课改后的物理教学环境不适应。学生在之前的教育中一直接受被动的老师讲学生答的模式,在物理教学课堂上不能很好地调动自身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教师在改变传统教育模式时也显得比较困难,根据新课改的教学目标,会让教师觉得很难把握知识的难点、重点;课堂上的时间不够,难以去发现知识并探索和创新;教师会觉得难以完成教学任务。

2.物理教学资源短缺

物理学科是一门理论加实践的学科,需要学生不断地探究和验证理论。新课改提出的将科学探究加入课程目标、内容标准、实施建议当中,在高中物理教学环境中不能很好地实现,在资源短缺这一部分可以说是客观的硬性问题。学校中的物理实验室在国内的大部分学校中都不能够很好地达到让每位学生动手操作的效果,实验资源的严重缺乏,难以满足高中物理教学实践的需求。学校片面地主抓应试教育,在教学实践方面不够重视,直接导致出现实验资源缺少的现象。新课改中提出学生在学习中占据主体地位,现行的高中物理教学中应该更好地让学生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就需要学校创造这个学习环境,如:补充实验资源、订阅物理期刊杂志等等。

二、搞好高中物理教学的策略分析

在新课改带领下,高中物理教学既有取得成果的一面,也有存在不足的一面,针对这种现象,提出下面几点分析建议,希望能够更好地帮助高中物理教学适应新课改。

1.注重现代化教学手段的运用

新课改对高中物理的要求越来越高,在教学上建议采取更加先进的教学手段并运用到课堂中。媒体技术的迅猛发展,在物理课堂上也逐渐地使用多媒体进行辅助教学,结合更多的互联网资源,解决了以往教师在黑板上讲解重点难点知识难以表述清楚的现状。高科技应用的日益广泛,多媒体课件让教学知识变得更加准确和清楚。同时,也要求教师根据物理教学内容的合理性、层次性、联系性来制作对学生富有吸引力和感染力的课件,这样不仅能够提高物理教学的效率,还能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2.提高教师专业素养,科学引导学生

随着时代的发展,信息技术也在不断地更新,教师的教学理念也要跟随时代的脚步,不能停留在原地,止步不前。新课改教学理念认为,教师应该在原有的基础上不断完善自己的知识体系,提高自身的能力。在物理教学上,教师要穿针引线地引导学生主动探索和研究知识,对于学生不会的问题,不要直接告诉答案,应该一步步科学地引导学生,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在物理实验中,教师不要替学生做实验,现在的物理教学中存在教师在讲台上做实验,学生在下面看,教师做完实验后,问学生“看懂了吗?理解这部分是怎么回事了吧?”等错误的教学方法,在实验的'过程中,教师应该让学生自己动手,学生才能知道自己哪里存在问题。

三、贴近生活,联系实际

物理学科是一门在实际生活中运用很广的知识学科,教师应该在理论的基础教育上结合生活实际来进行物理课堂教学,如:在电路的学习中,可以结合实际生活来讲解,可以向学生提问:“马路上的路灯,是并联还是串联?”“你能够组装小电器吗?”等等,让学生感受到理论结合实际的美好,不断地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也提高了教学质量。新课改必然会在高中物理教学中不断地深入发展,带给高中物理教学新的机遇和挑战。紧跟时代的脚步,高中物理教师应该在传统教育理念基础上不断地更新和发展。教师要根据新课改的要求,树立新的教学理念,坚持理论结合实际的原则,培养学生在实际中动手实践的能力,从根本上实现学生的全方面发展。

篇3:高职数学文化及数学教育论文

高职数学文化及数学教育论文

摘要:随着教育事业的不断进步与发展,高职数学教育教学的研究逐渐得到重视,应用范围越来越广泛,在高职数学教育方式中适当的引入数学文化,有利于带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适当的渗入数学文化在高职数学教育教学中具有重要作用,但是从目前发展形式来看,高职数学教学依然存在着一些弊端问题,需要重点深入研究数学文化存在的重要意义,将数学文化模式进行合理分配,从而带动高职数学教育教学的全面发展。本文主要介绍了当前教育发展形式下高职数学教育教学存在的基本问题,以及数学文化渗入高职数学数学教育教学中的重要性和方式策略进行了详细论证。

关键词:数学文化;高职数学教;重要性;方式策略

一、当前教育发展形式下,高职数学教育教学存在的基本问题

(一)学生方面的问题

学生自身方面的一些突出性问题影响着高职数学教育教学的发展,从近几年的发展形式可以看出,进入高职院校的门槛持续下降,扩招人数不断上升,学生数学基础能力和综合素养都达不到规定的标准,严重阻碍了高职数学教学的顺利开展。其次是我国大部分学生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学习知识内容完全是为了应对考试,缺乏对数学题型的深入研究和创新,很难提升数学综合能力水平和文化素养。高职数学教学课程中教学模式比较单一,课堂气氛比较枯燥无味严重影响了学生听课的激情,即使是硬着头皮去学也是为了简单的应对考试,而不是处于自己对高职数学的喜爱。师生之间在课堂学习中缺少互动与交流是比较突出的问题,无法让学生感受学习数学真正的意义,更不会引导学生在高职数学学习中将理论知识与实际相结合,对高职数学的发展带来了不利影响。

(二)教师方面的问题

教师在当前高职数学教育中存在的几点问题也需要引起重视,高职数学教师受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教学方案不够完整全面,只是照搬课本知识进行讲解,很少将问题进行拓展研究,严重缺乏创新思维能力。高职数学教学模块内容繁多,但是相关课程教学设计却比较少造成了严重冲突,通过相关调查发现,一部分高职教师也想创新教学模式,以此来提升学生的数学效果,但是受到专题模块和课时的限制,影响了他们的教学思路,导致一系列问题暴露出来。从另一方面来看,各大高职院校师资力量分布不平衡,学校的综合实力比较弱,导致一部分优秀教师不愿意到高职院校就业,这些原因使得高职院校数学教育发展受到了一定的局限。

二、数学文化渗入高职数学教育教学的重要性

(一)全面加强落实素质教育

数学文化教育是提升素质观念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对高职院校学生掌握数学知识的情况调查可以发现,基础水平还达不到标准,如果老师在课堂讲解中只以课本为主要内容,学生很难掌握数学知识点,一直处于被动的状态,这种授课方式整体上影响了素质教育的全面发展。所以,从老师的角度考虑要首先要提高自身的素质教学,尽最大的努力和耐心将数学知识点传授给学生,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从而促进学生人文素养的提升,全面注重素质教育对高职学生综合水平的培养也是十分有益的。

(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数学文化知识的拓展和延伸能够增强学生学习高职数学的热情与自信心,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爱好,有利于从整个学习过程中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培养自身良好的学习习惯。在高职数学教学之前,老师可以加大资料的收集渠道,积累教学经验以此来不断完善教学目标和方案设计,也可以对课程中的重难点问题,以小组讨论的形式共同研究讨论,找到最全面的解题思路,学生也能够从整个讨论过程中增强对数学的兴趣,真正体验到学习数学的快乐。学好高职数学的第一步就是要培养对数学的兴趣,然后真正的融入其中,才能不断提升学生的思维创新能力,实现知识技能和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

(三)有效提升高职数学教学质量

高职数学是一门专业性比较强的学科,所涉及到的理论知识的内容也比较全面,不同于其他学科的学习。教学内容相对反锁也缺乏合理的课时安排,给高职数学教师也带来了不便,只是选取比较重要的知识点进行讲解,忽略了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如果将数学文化适当的渗入到高职数学教学中,能够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感知数学的另一个文化世界,体验数学的抽象化和形象化,更重要的是让学生从中掌握不同的解题思维模式,加深对高职数学知识要点的记忆力,有利于确保高职教学质量得到有效保障。

(四)推动学生的全面性发展

由于受到应试思想教育观念的影响,我国高职院校学生在学习数学知识时具有片面性,有些专门是为了应付考试或者是工作需要,进行突击性学习,这种学习方式是非常不值得提倡的,只有一小部分专业性比较强的岗位才需要运用大量的数学专业知识,大部分岗位和数学涉及到的内容还是不挂钩的,但是数学文化中的人为精神是值得每一个人去学习的,有利于培养思想情感和道德素质的提升,从而推动学生的各个方面的发展。

三、将数学文化渗入高职数学教学的具体方式策略

(一)将数学文化渗入到课程细节中去

高职学生在数学学习中存在普遍性的问题,创新思维模式跟不上,基础水平比较差,学习兴趣提不上去,影响了学生综合技能的培养,如何改善学生学习的被动性,是提升高职数学教学的关键性因素,也是当前高职数学教师比较头疼的问题,如果在课堂中只是老师一味地去讲解,很难达到教学效果,整个课堂气氛也会变得比较紧张,如果在课程细节讲解中适当的渗入一些人文知识,将数学理论知识发展进程以图表的形式进行分析,或者适当的讲解一些数学家的励志小故事,带给学生们一些学习数学的动力,告诉他们世界上没有不劳而获的东西,只有不断努力才能得到自己想要的,从而使得他们在数学学习上合理利用时间,做好每个学习阶段的安排工作。比如说在学习微积分的过程中,需要提到的是牛顿这位伟人,他的学习能力非常强,面对困难不是轻易选择放弃而是积极乐观的应对,微积分就是在艰难的生活中坚持学习的情况下发现的,经过几年的辛勤付出最终成为了科学史上非常有影响力的人物,牛顿的励志故事也在不断的激励大家每个人都是平等的,要想比别人收获的多,就要付出更多的努力和汗水,通过数学文化的渗入能够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全身心的投入到高职数学学习中去。

(二)将数学文化渗入应用价值中去

数学学科的应用价值比较广泛,在其他领域范围也会有所涉及,大多数学生对数学的应用价值比较淡化,觉得有些数学知识根本不需要学习,在实际生活中很少被运用。学习高职数学的目的很明确,没有必要弄的这么复杂化。高职教师应该在数学教学过程中重点突出数学的应用价值,将实际生活中的现象进行举例论证,从而改变学生之前单一的思维模式,激发学生主动学习。比如说微积分就与实际生活相互关联,现在社会正处于节约发展型阶段,提倡资源的合理利用和优化,对于各项费用的使用都要以获取最大收益为前提条件,通过结合导数的相关知识能够帮助人们进行费用的规整,生活中的很多细节问题也需要运用微积分理论进行测验,比如说在切土豆圆形形状时,可以根据微积分的相关定理计算土豆片切成薄片时的面积和体积,土豆片越薄的情况下,体积和面积的计算越精确,在进行高职数学知识讲解时通过与实际案例相互结合,让学生全面认识学习数学的重要性,体会到数学不同的应用价值。

(三)创设新型的评价系统

创设完整的评价系统能够从每个细节中反映出学生对数学知识点的掌握情况,让学生能够及时发现自身的不足之处进行细节完善,对学生起到了一种引导激励的作用。传统的评价系统存在着一些突出性的问题,只是简单的对学生综合能力作出相关评价,已经满足不了当前教育的发展形式,在创设新的评价系统时需要将数学文化融入其中,评价系统要更侧重于对整个学习流程的评价,加大多种评价方式,不断完善评价系统的功能效果,能够第一时间让师生了解数学教学和学习的情况进展。

四、结语

总而言之,通过对以上论点的分析可以发现在整个高职数学的教育教学过程中,通过老师的具体讲解和根据专题模块适当的渗入数学文化知识,包括数学思想技术,专业方式方法都是十分重要的,引导学生更快的融入到高职数学教学中来,体验数学不同阶层的应用价值,从而不断积累数学经验,提高自身的创新思维能力,对以后的学习和发展中都是十分有益的,在这个高职数学教学过程中可以传授不同的优秀文化,促进学生的综合性发展。

参考文献

[1]陈瑜.高职数学课程中实施数学文化教育的探讨[J].教育理论与实践,,06:31-32.

[2]陈杰.渗透数学文化完善高职数学教育功能的探索[J].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2,06:29-31.

[3]章俊成.高职数学教学中渗透数学文化的理论与实践研究[J].亚太教育,,22:181-182.

[4]邵晓锋.浅析高职数学教学中的数学文化渗透[J].电子制作,,15:188-189.

[5]孙延修.数学文化在高职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电子制作,,16:112.

篇4:高职教育可持续发展的思考论文

高职教育可持续发展的思考论文

摘要:高职教育在大众眼中跟普通高等教育是没区别的,但作为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高职教育在教学理念、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教学目的等方面仍有别于普通高等教育,并且在过去几十年的发展历程中,它为我国的现代化建设提供了大量的高级复合型人才。在新时期,高职教育要实现产教结合的最终目标,必须办出自身的特色,做到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高职教育;可持续发展;产教结合

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上需要的人才已不再仅局限于高管和劳动力层面上,而是越来越趋向于综合性技术应用人才。尤其是现在党中央、国务院实施科教兴国战略,把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放在首要地位,导致我国高等职业教育院校如雨后春笋般大量涌现,同时扩招也使学生数量与日俱增。这种现象一方面积极响应了国家政策,促进了我国经济的迅猛发展,另一方面也使我国高等职业教育面临一个大挑战,即可持续发展问题。“可持续发展”就是指在不损害后代人需要的情况下,满足当代人的发展需要。只有做到可持续发展,才能保证通过高职教育持续为我国经济发展带来效益。

一、关于高等职业教育院校的教育目标问题

(一)明确教学目标:培养什么类型的高职技术人才

能明确高等职业教育院校的办学理念,是其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根本前提。明确办学理念,即想清楚办什么样的学、让学生学什么、将来把学生向哪个方向输出等这一系列成熟又现实的问题。院校的办学理念是引领其发展方向的指明灯,如果没有明确这一点,那该院校无异于“群龙无首”,也走不远。一旦想清了自己的理念,那么教学上也就有了自觉性和目的性,也容易形成自己的特色,真正做到“为发展办高职”。

(二)高职教育与普通高等教育目标的不同

高职教育的目标大都是培养职业技术型的人才,即可以单项负责生产、管理、生产加管理等行业第一线的综合应用型技术人才。具体可分为,能将科研理论与实际操作联系在一起,提高生产效率的技术专门型人才;位居管理层,能把领导的实际发展意图贯彻到下属机构并圆满实施的管理型人才。高职教育学校将培养为社会服务、适应社会需求的学生作为基本教学目标,并从这个目标出发,统筹设计学生的知识面、行动执行能力、整体素质等各方面的培养方案。而普通高等教育的目标即是教给学生数理化、政史地等纯文学理论知识,以便能考上大学继续深造。前者侧重于社会实际,后者侧重于理论知识,两者目标毫无交集却又相辅相成,共同为我国经济的发展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二、关于高等职业教育的特色问题

高等职业教育作为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特色才是区分于其他高等教育的根本。高等职业教育只有办出各自的特色,才不会使可持续发展成为一句空话。职业教育的特色也不是凭空确定的,而是由职业教育的本质属性决定的。我国著名教育家黄炎培先生曾在《职业教育机关唯一的生命是什么》中讲到“职业教育机关唯一的生命――社会化”,这种社会化使我国高职教育渗透到与人民生活息息相关的经济和社会的各领域,并构成其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正因为高职教育与社会发展的紧密关系,并作为一种随着社会发展而诞生的新教育模式,在很多方面都有着自己的特色。

(一)明确教育目标的实用性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知识更新换代的速度越来越快,很多生产工艺技术性在与日俱增,一些产品的研发与投入使用工序也变得复杂很多,这时社会急需懂知识理论又有实践能力的综合性技术人才。因此,高职教育主要目标就是培养这种人才,为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做准备。他们既要有扎实的理论知识,以保证不会犯最基本的常识性错误,又要有过硬的实际动手能力,以避免在实际操作中出现由于操作不当引起危险,同时还能够将理论转换成实体,在社会发展的各领域贡献自己的力量。

(二)学科的设置具有岗位导向

普通高等教育的目标具有学科性,而高职教育的目标就得具有职业性与岗位性。因为学科是稳定的,不同于岗位的日新月异与变幻莫测,所以高职教育不能向普通高等教育那样用固定的一成不变的专业目录去规范学生,而是要根据社会的发展变化、岗位的变动情况合理设置高职教育的专业,简单来说就是,社会缺什么技术人才,高职教育院校就培养什么类型的人才。这样,高职毕业的学生将不再是社会岗位的求职者,而是社会岗位的创造者,能用自己的专业创造对社会发展更有用的岗位。

三、关于高等职业教育的产教结合问题

通常所说的“产学结合”是指现代教学和现代生产的结合,二者相互依存、相互促进,主要的实现途径是教育部门和生产部门的合作。产学结合便于受教育者尽快获得技能并将潜在的生产力转变为现实生产力。产教结合最大的`作用就是把科学技术这一潜在的生产力转变成实际有用的现实生产力,同时也为一些技术性企业新僻了一条吸收高科技实用性技术人才的道路,即可以定向培养企业所需的人才。为了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培养更多的技术性人才,实施产教结合是最便捷的渠道。要走新型化道路,必须以科学技术为第一生产力,同时侧重于科技的进步。从我国目前的情况来说,生产面临的挑战有两点,即产业界的创新和提高劳动生产率。当科学技术无法转化成为社会服务的生产力时,生产产品的质量与效率就难以提高,所以实现产教结合是对高职院校的社会要求。

总之,高职教育要明确自己的可持续发展战略,同时要制定可持续发展的计划与纲领。这要求我们站在可持续发展的高度,用持续的眼光去衡量学校与社会的与企业的差距,积极做出调整,使院校培养的学生能更好地适应社会,更好地为社会的发展贡献自己的绵薄之力。日趋严峻的就业形势给了高职院校很大压力,面对名校的冲击,只有积极调整战略,走可持续发展之路,才能保住高职院校在我国的地位与影响力。

参考文献:

[1]李进.关于高职教育可持续发展的哲学思考[J].中国高教研究,(2).

[2]王汝印.关于高职教育可持续发展的探索[J].职教论坛,2013(23).

[3]刘宛晨,周伟.促进我国高等教育入学机会公平的财政政策研究――基于高等教育资源配置的角度[J].财经理论与实践,(6).

篇5:高职项目课程教学效果路径探析教育论文

高职项目课程教学效果路径探析教育论文

摘要:本文从高职项目的特点出发,通过对高职项目课程教学的发展现状的分析以及所存在问题的思考,探讨了高职项目课程教学效果路径的具体方式方法,并明确了高职项目在当今社会的重要地位和发展潜力。

关键词:高职教育;高职项目;课程体系

一、高职项目课程的内涵及特性

高职教育是高等教育的一种不可或缺且发展潜力巨大的教育类型类型,既要满足高等教育所赋予的基本能力的培养,又要着重于职业技术教育自身优势特色的培养。因此,也决定了高职项目课程必须具备以下特性。

(一)职业针对性

高职教育培养目标是的在第一线从事生产、经营、服务、研发的应用性人才,就业能力的培养和职业岗位的需要,要求高职项目课程必须具有专业性。当然在具备岗位需要的专业素养同时,对教育对象职业道德的培养和职业行为习惯的养成同样不可或缺。

(二)应用实践性

首先,要注重教学内容的实用性。实践教学在掌握必需的文化知识和专业理论的基础上,不但能够加深专业知识理论的理解,也为进一步迎合岗位需求、适应岗位工作做好充分准备。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才能实现高职教育的本质要求。

(三)技术创新性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产品科技含量的不断增加,以及生产工艺的复杂程度不断提高,要求我们要更加注重对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创业精神和立业能力的培养。这包括多方面知识的积累和经验的总结,在高职项目课程教学过程中,需要更多新鲜的讯息与动力,融合更多领先该领域、突破该领域的.新鲜元素。

二、高职项目课程的发展现状

(一)高职项目课程的实施客体

一般高职项目课程选择和培养的对象,在文化素质方面,文化知识基础不牢,缺乏系统的知识体系;在思想道德方面,他们并没有形成良好的道德认知和道德行为的习惯;在心理素质方面,自卑心理严重,缺乏对自我和对社会的正确认知和理解;在行为实践方面,缺乏自我约束力,但思维活跃,适应力较强。这些特点,要求我们要更加注重基础素质教育和道德教育的培养,给以正确的引导和帮助。

(二)高职项目课程的实施主体

1.高职项目的发展与成果

高职教育在我国对教育事业的重视过程中,地位不断得到提高,规模迅速扩大,高职项目日趋多元化和成熟化,成为我国培养新型专业化人才的重要途径。高职院校通过不断转变教育思想和教学模式,逐渐探索更适合我国岗位职业要求和技术要求的教学途径,积累了足够的办学经验,明确了积极的办学方向。与此同时,高职教育培养的人才对社会的建设和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社会的认知度明显得到提升,从而也为高职项目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与平台。

2.高职项目的困难与问题

近年来,虽然我国的高职教育事业得到了更多的重视和关注,适应我国国情和世界经济发展的高职教育体系正在逐渐形成,但是仍然有很多问题需要面临和解决。

从方面来看,在政策上的扶植力度还远远不够,而在教育经费的安排和与政策的契合度上也存在着滞后现象。

从高职院校方面来看,首先,高教项目的选择缺乏前瞻性,与市场的结合程度低,无法适应市场对职业技能的需求,也无法达到岗位对技术水平的标准。其次,师资力量的素质水平有待提高,教学模式趋于雷同和死板,教学方法腐朽陈旧,更多的强调了理论性,同时忽视了知识体系的形成和知识面的拓宽。最后,高职教育不能从学科性教育的影子中脱离出来,不能够形成自身的教育特色,没能强化它自身的实践应用性,让这种职业的针对性和专业性大打折扣。 三、高职项目课程的教学效果路径

(一)建立新的高职项目课程开发机制

因为高职项目培养目标的专业性,高职项目的课程内容必须符合所处社会环境和行业环境的标准要求,同时,要根据社会经济发展和行业间的融合与独立的现实情况重视知识的灵活运用和专业动向变化趋势。

高职项目课程内容的选择必须注意区分理论知识和实践知识,而内容的组织要注重知识模块的合理分布和有机结合,理论知识要形成完整严谨的知识体系,在实践过程中,要做到追根溯源,知其所然,知其所以然。.新的开发机制应该具有多元性和开放性在高职项目开发过程中,注重行业和院校的合作,建立多元开发机构,借鉴和学习国内外的先进方法,使之规范化、制度化。

(二)建立面向行业设置专业的、适合职业学生特点的、以能力为本位的专业的课程体系

高职项目课程体系的改革,是一个系统而复杂的过程,要真正理解其实质,理解其内涵,不断树立正确的高职教育课程观,做好学生、院校、社会三者的有机结合,才能真正构建适合学生特点,适合职业教育发展、适合教育需求的合理规范的课程体系,得到真正的共赢。

高职项目课程教学过程中,要充分重视因材施教的原则。根据高职学生的文化素质特点和道德素养特点,重视心理的辅导,进行正确的引导,有理有序的提高学生的职业道德和专业技能。适时地进行知识的整合,形成脉络清晰的知识网络,有力地把知识、能力、素质三要素有机地结合起来,逐渐形成以能力为本位的专业的课程体系。

(三)建设高职项目课程教学的高质量师资团队,不断探究教学新方法

师资队伍建设,首先要改变传统的观念,专业性的人才更能适应社会的人才专业划分趋势,也更能实现自身价值同时为社会创造财富。而良好的师资团队,有利于教育方法的创新研究,有利于打破传统的教育方法,有利于高职项目专业化的增强和信任度的提升。所以,加强师资图案多的整体质量和综合素养是必要的也是必须的。并且应当充分鼓励师资团队进行教学方法的创新,积极主动探寻高职项目教学的科学方法,不断创造更容易被认同和理解的新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专业兴趣。

高职院校应做出投入和配合,鼓励教师参加相关专业职业考试,提供深造机会,提高专业素养,提升师资教学水平。同时,不断完善教学管理制度,不断建设和完善实践教学的辅助配套设施,并与企业积极合作,为实践操作提供保障。政府也应当给予政策上的倾斜帮助,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结论:

近年来,随着我国的教育体制改革不断深入发展,以及对人才专业性需求的不断提高,高职项目已成为时代教育和社会发展的重要部分。高职项目课程作为新兴潮流,在形成有中国特色的高职项目课程模式的过程中,必须加强对其理论与设计研究,对其教学效果路径进行充分的分析探讨,形成其可持续发展的新模式。

参考文献:

[1]吕鑫祥.高等职业教育课程模式的变革趋势[J].中国大学教学,,(3):48-50

[2]李桂霞,钟建珍.对构建合理的高职教育课程体系的探讨[J].中国高教研究,2007,(6):58-59

[3]黄崇本,陶剑文.高职课程改革新趋势分析与再思考[J].职业技术教育(理论版),2007,(4):54-56

[4]张平.对高等职业教育若干问题的探讨.职业技术教育[J].1988,(5)

[5]徐鸿涛.论高职教学的观念与模式[J].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

篇6:浅谈高职数学的教学改革的几点思考论文

浅谈高职数学的教学改革的几点思考论文

一、高等职业院校高等数学教学现状

近年来,高等职业院校高等数学教学改革的成效是显著的。具体表现在教材的内容上,注意与专业相结合。以经济类高等数学教材为例,已经注意到导数在经济领域中的应用; 概念的引入也注意到了以经济活动中的实际问题为例。在教学手段与方法方面,也注意了现代教育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在考核方面也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但是还有如下问题需要进一步探讨

1、在教学内容方面还需进一步加强针对性

从近几年出版的高职高专的高等数学教材来看,它们基本上是分类出版的,大致分成经济类、理工类和其他。以经济类为例,一个经济管理类,就有几十个专业之多,每一个专业对数学知识和技能的需求是有一定差异的,这就要求教师在处理教学内容时要有所侧重,有所补充,而不能每一个专业都上同一个内容。

2、在教学方法和手段方面还要进一步研究

尽管许多教师都意识到了现代教育技术对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有极大的帮助,并且在自己的教学实践中也利用一些现代教育技术手段。但是许多教师自己本身对现代教育技术的掌握十分有限,制作的课件和教学要求之间还存在着较大的差异,不能充分发挥现代教育技术应有的作用。其次,由于高等数学教学有它自身的特点,传统的教学方式还不能完全丢弃,因此,传统的教学方式和现代教育技术的有机结合,实现教学效率最优化是高等数学教学方法中又一个需要研究的问题。课外辅导的方式还囿于师生之间面对面的交流。

3、关注学生心理成长方面还做得不够

高职高专的学生尽管他们在中学时代也基本掌握了初等数学的基本知识,但是由于他们在中学时代遭遇了他们自己心目中的失败,对是否能学好高等数学没有足够的信心和把握。即学习高等数学的学习自我效能感较低。教学实践表明,有时学生不能解答的问题,并不是因为他们缺乏解决这一问题的知识,而是缺乏信心,过早地放弃了努力。

二、高职高等数学教学改革的几点思考

1、注意与学生所学专业结合,加强教学内容的针对性和应用性在充分了解学生所学专业课程的基础上,认真分析高等数学的教材,把今后要支撑专业课程学习的内容讲深、讲透,而关系不大的内容,在不影响课程的连续性的情况下则可以删去不讲,充分体现基础课程以够用为度的原则。专业课中涉及到的数学的那一部分内容,从数学的角度看,可以分成两类,一类是高等数学的应用,一类是高等数学基本概念产生的实际背景。对于前者,可以将这一部分内容经过适当的改编,作为高等数学教学的例题或习题;后者可以用来介绍数学概念产生的背景。这样做有以下好处:一是让学生很直观的认二是让学生逐步养成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 三是在介绍数学概念形成的过程中,发展了学生的思维能力; 四是当学生在学习其它的专业课时,不仅数学知识储备已经足够,而且对那一部分专业知识也有了熟悉的感觉,这种感觉会鼓励他努力学好专业课。从这个角度来讲,高等数学教学内容注重与学生所学专业课程的结合,不仅在知识点上为专业课程学习提供了支撑,而且还提供了心理支持。

2、认真学习和研究高等数学教学方法和手段,力争实现教学内容和教学手段的匹配

有关资料表明,近几年,高等职业院校的高等数学教师都参加了各种师资培训。例如,参加各地教育行政部门举办的高校教师资格培训、研究生班的学习、数学建模师资培训等,对丰富高校教师教学方法和手段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但是,教师们对这些方法的了解还不够,对部分数学工具软件还不够熟悉,课件制作技术还有待于提高。因此,教师们的培训还要继续。更重要的是,教师自己要意识到现代教育技术对提高高等数学教学效率的重要意义,自己积极的探索。对于数学工具软件教师自己要多使用,在使用的过程中逐步熟悉,进而有所感悟,最后才谈得上如何运用到自己的课堂教学之中; 对于课件的制作,可以多参考兄弟院校制作的课件,学习别人的构思,有好的东西还可以直接借鉴。他们的高等数学教学使用的课件就有许多可取之处。他们将高等数学教学中出现的图形制成了具有交互功能的图形动画库。

3、在教学中渗透专业知识

如果高等数学课程教学只是单一的讲授高等数学的理论和计算,没有与学生后继课程的学习做好衔接,就会使学生感到枯燥,学习积极性不高。导致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是教师的综合素养不够,对学生后继课程中需要用到的高等数学相关知识不是很了解。要改变这方面的不足,首先应与专业课程教师组建联合教研室,加强专业知识的渗透。

如机电类专业,第一堂课就引入电学中几个常用的函数; 在导数概念之后立即介绍电学中几个常用的变化率( 如电流强度) 模型的建立; 作为导数的应用,介绍最大输出功率的计算; 在积分部分,加入整流平均值以及功率的'计算,等等。任课教师结合专业知识,联合高等数学原理进行讲解,有助于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分析处理实际专业问题的能力和综合素质,满足后继专业课程对数学知识的需求。其次,应通过案例教学和数学实验,将理论学习与知识应用相结合,强化培养学生既会动脑更会动手的能力。

4、加强课堂交流,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一些老师在高等数学课程教学中过于死板,完全按照书本进行讲授,语言不够生动,侧重于知识的讲授而不是学生数学思想的建立。要改变这种情况,要求教师注重问题的引入背景,使学生学会对问题进行分析,抓住问题的本质,将复杂化为简单,树立学生学好高等数学的信心。课堂教学坚持“ 多教” 和“ 多问” 的原则,精讲与提问相结合,并优化习题课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模式,采取双向式教学,鼓励学生提出问题,从问题中反馈教学的信息,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把学生从被动变为主动,提高教学质量。

5、实行分层次、分专业教学,提高教学质量

目前,一些高校的高等数学课程教学要求和教学内容不分专业、不分层次,实行一刀切。各个高校的人才培养目标不同,不同专业对高等数学课程教学内容的要求也不同,所以,分层次、分专业教学非常必要。对纯数学专业的学生,需要注意教学内容的严密性、系统性,并希望学生在此基础上继续深入研究下去。对于非数学专业的学生,必须以数学的应用和应用数学为主要教学内容,教学中应加强习题课的教学,教给学生学习方法和解题方法的同时,进行有意识的强化训练,如自学例题、图解分析、推理方法、理解数学符号、温故知新、归类鉴别等,学生在应用这些方法求知的过程中,掌握相应的数学能力,形成创新和应用技能。对偏向文科的学生,不需要把定理证明全讲,可以将形象化的内容加入,注意植入一些专业知识,既保证课程的趣味性,又保证课程的实用性,使学生更容易理解一些抽象的东西,可以达到相对好的教学效。

三、总结

任何一项课程改革都要历经启动、实施与制度化的漫长过程。高职数学教育改革任重道远,仅靠少数院校的努力是远远不够的,国内外许多经验表明,校际合作是促进教育改革成功的一个关键因素,尤其是教师之间的合作。本文的初衷就是呼吁教育行政主管部门与高职院校的校长推动校际之间的合作,组织数学教师、专家与教育管理者协同作战,联手攻关,努力实现高职数学课程改革的目标。

篇7:浅谈对高职院校课堂教学效果评价的思考论文

浅谈对高职院校课堂教学效果评价的思考论文

对课堂教学效果进行评价,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能促进教师专业发展。课堂教学效果评价也是教学质量管理监控体系中的重要一环。课堂教学评价依据评价主体与评价对象的不同,分为三类。一是教评教:指教学管理者或同行教师作为评价主体对教师课堂进行评价,二是生评教:指学生对任课教师进行课堂教学评价,三是师评生:指任课教师为了判断学生的学习情况、了解自己的教学效果、促进学生的有效学习而开展的评价。这里主要探讨前两种课堂教学评价。

一、课堂教学效果评价的意义

(一)课堂教学效果评价具有导向功能,能促进课堂教学改革

课堂教学效果评价体系的建立和实施,可让教师针对评价体系中各要素的要求,找出自身的不足和欠缺,尽快转变教育思想,达到改进课堂教学的目的,发挥评价的导向功能。

(二)课堂教学效果评价具有激励功能,可加强教师间的相互交流

课堂教学评价为教师提供了一个了解自己教学状况的窗口,知道自己在课堂教学中的优点、特点和弱点,找到努力方向。同行之间相互听课可以增进了解,互相交流、学习,取长补短。

(三)课堂教学效果评价能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一个好的课堂教学评价标准,实际是给教师指明了课堂教学努力的方向,能促进教师教学水平与能力的提升,同时也有利于教学改革的实施。

二、课堂教学效果评价体系的建立

鉴于课堂教学效果评价的意义和重要作用,建立一套科学合理且可操作性强的课堂教学效果评价体系(即评价标准)就显得十分重要。课堂教学过程是学生学习知识的主要场所和途径,参与此过程的人有教师、学生,参与此过程的物有教材、环境、教学用各种设备等。它是一个整体互动的过程。确定教师课堂教学效果的好坏,应从两方面看,其一,看学生是否积极主动参与;学生在课堂中的纪律状况;学生是否在此过程中学会了什么(技能、知识和态度);是否体验、感受到什么;对此学生最有发言权。其二,看老师是否关注每一位学生,尊重每一位学生,是否能够和谐地与学生互动交流;是否对学生进行有效的因材施教;是否为学生创设有利于思考、探索的空间;是否关注了学生的学习效果。

课堂教学效果评价体系的建立。首先,要建一个学生对课堂教学效果的评价表(即生评教),此评价表内容设立应从学生的视角(或学生感受)出发;不要过多涉及教学内容或教学技能方面。因为教学内容是由教学团队决定的,与教师个人关联不大,而教学技能由学生评价其准确性有待探究。从两方面来设立评价项目:(1)态度,其涵盖的内容,如教师教学的热情与激情、亲和力、博学等;(2)效果,其重点是指教师教学对学生成长的促进、人格的影响等(这里我用的是“学生成长”,而没有用“学生学业”。我个人认为这才是我们要的教学效果,因为“学生成长”包含的内容比“学生学业”包含的内容要多得多,对一个人终生有益的不是知识,而是能力和品质)。一个有人格魅力和充满正能量的教师其课堂的凝聚力一定不低。一个人如果对他青年时代的某位老师满怀感激和敬意,认为这位老师对他的成长影响很大,那一定是这位老师的人格品质在他心中留下了美好印象。

其次,建立一个教学管理者(或同行教师)对课堂教学效果的评价表(即教评教),从如下四个方面来设立评价项目:(1)教学方法与手段(方法是否灵活、设计是否合理、环境是否恰当、手段是否熟练);(2)教学表达(包括:思维、逻辑、语言和非语言等表达是否恰当);(3)教学组织与管理(对教学环境、进程的掌控是否到位);(4)发展学生及学生学业评价(是否尊重个性差别,采取多种措施促进学生发展等)。

最后,课堂教学效果评价体系的建立,还应考虑到信息化教学方式的不同,评价指标也应不同。客观、公正、科学地评价课堂教学质量,将极大地影响教师的积极性和教学热情,从而影响教学效果。

课堂教学效果评价体系的建立过程。首先要进行问卷调查(调查对象应包括学生、教师、教学管理人员、专家等),收集信息和相关资料。然后确定评价指标及各指标的权重,并将结果反馈给教师和学生,让他们充分了解评价系体中的各指标的含义,再次广泛征询各方面的意见,力求做到科学、合理,且具有可操作性。然后确定评价体系。这样评价体系才具有导向和激励作用。

三、课堂教学效果评价的影响因素

课堂教学效果评价的主体一般是学校督导组、学生、同行和系部领导。对评价的公正度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影响评价结果的主观成分

教师互评教学效果是一种较科学的评价方式,是教学效果评价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教师在互评过程中可能形成一种思维定式,因为几乎所有老师相互间都很熟悉,彼此认识很多年,如某位老师即使这次课教学一般般,由于听课人与其关系不错,或平时在人们心目中印象很好,于是就给了高分。这样难以直接剖析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系部领导进行课堂教学评价,与同行互评一样,对每位教师的定位不仅有惯性思维的影响,还存在着人情面子、利益纠葛等因素的干扰。因为评价的结果直接关系到被评教师的教学质量等级。管理人员对教学( 教师) 进行评价时,则往往根据自己以往的印象加以泛化。因此,导致许多教学单位,获得教学A等的老师,几乎每年没有大多变化,总是那几位。从理论上来讲,同行教师是评价的专家,但由于教学的“艺术性”,可以说,教师各有所好。如有的老师喜欢讲课有激情的.,而有的老师偏爱平实、娓娓道来方式的。尽管有了评价标准,但仍然评价的主观成分过多,况且,“熟人熟事”,评价时心理负担太重。

学生是教学的对象,对教学效果有深切的体会,可以说,他们掌握了评价所需的“全面”的信息, 他们又是教师服务的对象,评价教师时不可能有那么重的心理负担。由于价值观念的变化,少数学生对要求严格的教师不是热爱而是“ 痛恨”,很可能借评价之机对教师进行“报复”。师生关系的好坏造成一些极端评价状况的出现。而且,不同的班级,不同的学生分值在他们心目中的分量有很大的差异。如某班的学生认为给某位老师85 分以上,就算是高分,就是对这位老师的教学效果的充分肯定。可有的班学生则认为85 分只是一般,95 分以上才算是对教师教学能力的充分肯定。这样一来使得学生评价的分值横向比较的意义不大。只能在同一班中对其任课的各位老师进行比较才有意义。

(二)影响评价结果的客观因素(评价体系局限和笼统)

一套评价体系不可能适应所有学科、所有种类性质的课堂教学,且每一个评价体系都涉及若干个因素,这些被实在化的因素构成了一个参照场。事实上,除了这些被选择的因素,还有许多被排除在场外的因素。很多时候这些被选择的因素往往必须根据那些“不在场”的因素来进行评价。也就是说,任何一种评价体系都无可避免地存在一定的局限性,那些被评价标准遮蔽的因素,必须引起重视。评价主体要对评价体系本身不断进行反思、质疑与解构,对被排除在外的影响因素表现出种种的“谨慎”和“努力”。使其成为确保评价全面所必须顾及的一个重要维度。

(三)评价次数的局限

教学过程中,尽管教学管理部门实行督导听课检查制度,每一位教师被听课的次数却毕竟有限,一至两次的听课结果难以真正代表一个教师的教学水平。

综上,正确地评价教师的课堂教学效果,才能有助于激励教师不断改进课堂教学,提高教学质量。由于各评价对象在评价中都带有一些不客观的因素,故应将其评价结果进行综合处理,合理地确定各个评价结果的权重,从而得出最终结果。进行学生评教时,应做好如下工作:第一,引导学生端正评教态度,诚实、公平地对教师进行评价;第二,组织学生学习了解评价指标内涵,排除评价过程中的干扰因素。评价结果应即时与教师沟通交流,充分肯定被评者的成绩,要给予被评者以申诉和说明的权利,对被评者的不足,要组织专家帮助教师查找原因,然后“对症下药”加以“治疗”。通过评价调动其积极性与主动性,形成和保持教师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提高教学质量。

篇8:论高职教育教学效果的提高

论高职教育教学效果的提高

高等职业教育要培养出适应生产第一线的高级技能型人才,作为教师就必须审视自己的教学理念,更新教学观念,提高自身素质,做到用心教学;同时改革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与学生建立起融洽的'师生关系,提高教学效果.

作 者:乔卿梅 程茂高  作者单位:郑州牧业工程高等专科学校,河南郑州,450011 刊 名:科技创新导报 英文刊名: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NOVATION HERALD 年,卷(期): “”(33) 分类号:H319 关键词:高职教育   教学效果   提高  

篇9:高职教育论文

高职教育论文

高职院校必须深刻领会教育供给侧改革的内涵,客观分析智能制造对高职教育的要求和自身不足,围绕专业建设、教育教学改革和校企合作等方面进行提高。

高职教育服务智能制造的问题分析

摘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高职教育提高服务智能制造发展能力的重要手段,高职院校必须深刻领会教育供给侧改革的内涵,客观分析智能制造对高职教育的要求和自身不足,围绕专业建设、教育教学改革和校企合作等方面进行提高。

关键词:高职教育;供给侧改革;服务;智能制造

《中国制造2025》提出:坚持“创新驱动、质量为先、绿色发展、结构优化、人才为本”的基本方针,实现制造强国的战略目标。

明确了要把人才作为建设制造强国的根本前提,走人才引领的发展道路。

职业教育作为与社会生产一线联系最为紧密的教育类型,其生存和发展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息息相关。

《中国制造2025》赋予了高职教育新的新的使命和任务,对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对高职院校技术服务与研发提出了新的挑战,更为高职院校创新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

高职院校必须紧密适应国家战略和地方经济发展要求,加大专业改革力度,从专业结构优化、专业设置管理等方面,大力推进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的供给侧改革,为国家战略发展和湖南智造提供匹配和优质的人力资源支持。

1智能制造对高职教育的影响

在智能制造发展的新阶段,制造企业纷纷将智能制造作为发展先进制造业的制高点,科技水平的提升和制造水平的进步将对传统制造业发展注入新的发展动力。

在“中国制造2025”背景下,传统制造业也将面对一系列新的改革,企业发展趋势、岗位及人才需求变化对高职教育正在发生冲击,人才培养的标准与市场岗位对接正悄然发生变化。

一方面,随着智能制造的推进,工业机器人产业快速发展有效提高了企业生产效率,减少对劳动力的需求;同时,企业的岗位设置也随之发生变化,一些传统岗位,比如工时审核员、晒图员等岗位正在消失,由此,智能制造对高职教育就业市场的冲击将成为不可回避的问题。

另一方面,智能生产对高职教育的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一是智能制造的快速发展将产生新的工作岗位,如设备维护维修人员,数控操作编程人员等,需求旺盛。

传统岗位的减少和新岗位的产生将直接影响到高职教育的专业设置。

二是面对新的工作模式,技术技能人才的知识与能力结构将发生重大变化,高度复合型人才将成为智能化生产系统中的技术技能人才需求主流。

对从业者的要求更高、设备智能化改造升级快、等特点和趋势。

2高职教育供给侧改革的内涵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原意是指从提高供给质量出发,用改革的办法推进结构调整,矫正要素配置扭曲,扩大有效供给,提高供给结构对需求变化的适应性和灵活性,提高全要素生产率,更好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需要,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当前,我国教育供给,包括高职教育供给远远没有满足社会经济生产活动的客观需要,这既有教育总量的问题,更关键的是由于教育供给与人民需求之间不匹配而产生的结构性矛盾问题。

因此,该理论应用到高职教育当中则应该理解为运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视角,坚持以需求为导向,深刻分析社会和用人单位对技术技能人才需求变化和能力要求,以提升技术技能人才职业能力为核心,

通过专业动态调整、深化校企合作、加强课程改革、提升师资队伍执教能力等方面实践,盘活资源、提升效益,实现由低水平供需平衡向高水平供需平衡跃升,不断创造和引领新的需求,培育和激发高职教育发展新动力。

3智能制造对高职教育的要求

3.1进一步深化校企合作

校企合作是高职教育办学永恒的主题。

校企深度融合,充分发挥企业用人机制和学校育人机制的耦合作用,无疑是实现高职院校技术技能人才培养和企业人才需求无缝对接的最有效途径。

特别是在制造业,校企双方共同编制培养计划、课程内容、实训就业,达到生产与教学一体化,为企业“个性定制”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目标。

3.2对技术技能人才的要求更高

智能制造以现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深度融合为主要特征,对高端的一专多能的复合型、创新型人才需求旺盛。

具体为迫切需要一批爱技术、驾驭技术的技术技能型人才、能适应时代需求、具有创新精神的科技研发人才和既掌握系统理论知识、又能转化先进技术的专业技术人员。

3.3对专业体系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

缘于智能制造对人才需求的要求进一步提高,特别是一专多能的复合型人才培养要求高职院校必须改变目前单个专业建设的模式,以对接产业为引领,以专业群建设为载体,构建特色专业体系,为学生综合技能培养奠定基础。

4高职教育服务智能制造发展的存在的问题

相较于普通高等教育,高职教育以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培养为主要使命,其与社会经济生产活动联系更加紧密,在长期的办学实践中,能主动关注并紧跟企业技术升级、设备改造步伐,服务企业人才需求更加精准、有效。

但受限于办学层次的影响,对行业前沿科学技术水平把握不够,引领行业产业发展能力不足。

由此,在智能制造迅猛发展的时代背景下,高职教育服务能力疲态犹显。

4.1产业引领能力缺乏

在我国高等教育长期以来坚持以学科建设为主要发展模式的大背景下,主要科研力量、项目、资金绝大多数流向本学院校和高水平院校。

其次,重视科学研究但成果转化率低,大多数学术研究成果脱离国内产业实际水平,指导性不强,不能从战略上引导产业发展。

4.2校企合作深度不够

从我国制造业的发展轨迹来看,提升竞争力较为可靠的路径是工艺层面的突破。

这就是我国高职教育提出要培养“大国工匠”的核心意义所在。

而技术精湛的工匠培养关键在于校企深度合作,而我国目前的技术技能人才培养主要依托学校高职教育模式,校企合作深度还远远不够。

4.3专业动态调整力度不够

坚持以市场导向是高职院校专业设置与调整的重要依据。

面对智能制造的迅猛发展,高职院校虽然意识到了要以专业调整进行适应,但受到学体制机制不活、对行业发展前景预测不准等因素限制,其力度还远远不够。

4.4课程体系建设有待加强

人才培养最终要依托课程。

职业能力标准体系建立是高职教育人才培养体系有效运行的'前提。

基于实际岗位职业能力设计的课程体系是培养技术技能人才职业能力最直接有效的载体。

这就涉及如何开发基于实际工作的职业能力并进行课程组织的问题,这是职业教育课程开发中的关键环节,如果缺乏有效解决这一问题的方法,职业能力的培养就只会是一种概念或理想,无法满足智能化时代对职业教育课程开发方法的需求。

5供给侧改革背景下的高职院校服务智能制造的策略

5.1以专业动态调整促进专业结构优化

目前,部分院校在专业规模上追求专业数量的大而全,导致师资、设备等教育资源不足,人才培养成效低、无特色,甚至与市场需求脱节,出现结构性浪费;同时,专业动态调整滞后于经济发展需求,

不能及时适应产业转型升级和新兴职业的要求,从而出现结构性缺失,更无从引领产业发展。

高职院校应首先深入开展企业调研,以调研报告为依据,根据区域制造产业结构的调整变化,相应地规划、优化专业布局,优化学生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适应产业对人力资源的需求,促进人才供给链与经济产业链的无缝对接。

同时,按照“专业基础相通、技术领域相近、职业岗位相关、教学资源共享”的原则,构建与制造产业发展高度契合的专业群,系统推进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打造服务智能制造业发展的特色专业体系。

5.2以教育教学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首先,大胆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以培养适应智能制造业需求的技术技能型人才为目标,以能力递进为主线,践行校企双主体育人,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构建与智能制造企业岗位无缝对接的人才培养平台,在此平台框架下,实施企业定制人才、交叉复合型人才、现代学徒制人才等多样化人才培养等个性化发展路径,形成个性化人才培养体系。

篇10:高职教育论文

技能大赛对高职教育的作用

[摘要]作为体现高职院校教学质量的关键元素之一,技能大赛不仅能有效推动高职教育发展,还能最大化地提升高职院校学生的学习效果,帮助学生拓展学习视野,提升学生的发展空间。

篇11:高职教育论文

作为教育体系中重要的一部分,职业教育也有自己的教学特色,那就是为社会培养和输送技能型,实用型的技术人才。那么,怎样才能检验高职教育所培养的学生是否具有高含量的专业技术呢?毋庸置疑,技能大赛就是最好的平台。最近几年,技能大赛在高职教育中的地位越来越高,政府、学校、企业等对技能大赛越来越重视,高职教育的技能大赛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空间。简单地说,技能大赛可以检测高职教育的效果,能将高职教育的模式和教学方法的优势最大限度地体现出来,从深度上说,技能大赛可以对高职教育课程标准、教学内容,以及教学组织、师资力量等进行优化,对教师和学生都有一定程度的促进作用。

一、技能大赛促进了高职教育的改革

(一)技能大赛引导高职教育改革

现阶段,我国高职教育开展的技能大赛,大多数都与实际接近,与企业相关,与生产岗位贴切的活动,这些活动主要目的在于突出高职教育的技术化、技能化,是完全符合现代教育新标准的。在技能大赛中,除了要参加技术竞技的学生外,还会请到一些行业专家、企业人才等,这些专家将直接参与技能比赛,全程观察比赛,并专业化地对比赛做出评选,使整个比赛过程,包括比赛内容、比赛方式、比赛实际操作环节都更加规范。另外,竞赛所选用的试题和项目都符合国家职业技能标准,又与社会实际需求贴切,既能完全体现高职教育中的高端技术,还能使选手所表现出来的水平更加真实,由此可见,技能大赛对高职教育改革有很大的引导和促进作用,是高职教育重新规划教学模式、改进教学方法的重要依据。

(二)拉动高职教育的进程

技能大赛还能在一定程度上推动职业教育的发展,拉动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的转变,在开展技能大赛时,各大高职院校都积极主动地联系企业,与企业建立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将“学习”和“就业”衔接在一起,从而实现高职技能教学与岗位就业的零距离接触,为学生以后的'职业生涯发展打下基础。

二、对教师自身的强化作用

(一)帮助教师树立职业观念

在实际的比赛中,所涉及的比赛项目和比赛内容,都与社会的实际需求比较贴近,并且还能更加方便地衡量某些岗位的人才需求量,技能大赛可以更好地帮助教师树立职业教学观念,强化教师的职业素养,在比赛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研讨、阅读赛组委发布的文件,观察、学习比赛项目等形式,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另外,经过邀请企业管理者,企业专家来指导比赛后,教师可以更加明确地指导社会人才需求的方向以及当前学生实际掌握的技能程度等,帮助教师解决教学内容与实际脱轨的问题,使高职教育更加具有先进性和针对性。

(二)提升教师的专业性

在高职院校举办的技能大赛中,教师是领导者,是比赛项目规划,比赛规则制定的直接参与者,在实际比赛过程中,教师通过与企业专家、行业人才进行交流沟通后,能更加讲解企业生产运转的情况,比如,机器加工,维修类的比赛,教师就可以通过专家更清晰地了解到目前市场上先进的技术和设备,帮助教师开展专业化的素质提升,检验教师固有的教学水平,弥补教师教学的缺陷,让教师的自身内涵持续提升,让教师更加深度地认识行业,从而让教师从纯粹的教学者和指导者变成行业内的专家。

三、技能大赛对学生的素质提升

(一)帮助学生形成职业素养

在比赛中,学生可以通过赛前、赛中、赛后等环节获得不同的职业素养指导;在日常技能训练中,学生也会自主关注相关企业发展的动态,并且制定一系列针对该企业发展的学习计划,同时,在比赛中,学生自身的创新思想和专业技术,通过碰撞和融合,学生的创造力也能大幅度的提升,在实际的技能操作中,因比赛规则和好胜心的原因,学生的思维严谨度和学习动力都能有所增强,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冷静处理突发事件,比赛结束时,正确面对自身的不足,学会总结和积累,从而形成终身职业素养。

(二)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

在技能比赛中,具有创新意识的项目总能获得高分,为了能够在众多的选手中脱颖而出,学生会在教师的指导下,积极主动探索,挖掘新方法、新技术,进而促使学生的专业技能得到训练,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得到磨砺,再加上赛后评委的专业化点评,学生的创新思维会有很大提升。

四、总结

总而言之,无论是学生自身还是教师,都能从技能大赛中获得帮助,教师的教学水平和教学素养可以得到提升,学生的职业素养和就业能力可以得到提升。另外,高职院校的学校方面,学校还可以通过技能大赛的渠道,了解更多的社会发展情况,进而有针对性地开展高职人才培养教学,为社会输送更多优异的人才。

参考文献:

潘芊芊.试论高职《剧本写作》课程的教学改革[J].戏剧之家,(8).

篇12:运用心理健康教育,强化职高会计专业教学效果

运用心理健康教育,强化职高会计专业教学效果

在职高会计专业教学中,教师应运用心理健康教育知识,营造民主和谐的课堂心理氛围;为学生提供动脑机会,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对学生进行鼓励性评价,让学生有成功的'经验;同时让学生自主学习,激发他们的创新意识,从而强化会计专业教学效果.

作 者:周明雅  作者单位:常熟教师进修学校,江苏,常熟,215500 刊 名:考试周刊 英文刊名:KAOSHI ZHOUKAN 年,卷(期): “”(35) 分类号: 关键词:职高会计专业教学   心理健康教育   心理学知识和技巧  

篇13:高职教育教学管理改革若干思考分析论文

高职教育教学管理改革若干思考分析论文

【内容摘要】自改革开放以来,由于社会的不断进步与科学的飞速发展,在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的同时,社会对于高职教育水平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传统的高职教育已然不能满足现代社会的教育水平,因此,对于高职教育教学的改革势在必行。本文主要针对目前高职教育教学工作者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阐述,并且结合现代化的教学特点提出改革措施,希望为其教育工作者带来实质性的帮助。

【关键词】教育教学;高职教育;管理改革

同大学教育不同,高职教育比较注重人才技能的培养,在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人们以能上高职为荣,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增长,人们对学术理论知识愈发重视,所以造成高职教育教学在现代社会关注度有所下降。但是在为社会输送实用人才方面高职院校依旧起着很大的作用,为社会的经济发展作出了卓越的贡献,这些都离不开高职教育管理的因素。由于高职院校在管理制度上存在着缺失,有效的管理措施是保障教学水平的基础与前提,因此,各大高职院校对于如何搞好管理工作必须制定一套相关方案,通过教学管理来提高教学质量水平,以此为社会培养出更多实用人才。

一、高职教育教学管理的现状与改革原则

(一)遵循高职教育教学规律

从以往的教育历程来看,遵循高职教育的教学方式是一个可行的方法。在现代社会,无论是高职还是高校,都习惯性地将学生作为课堂主体,而教师只是起一个引导性的作用,从近几年的情况来看,这一教育体系具有良好的效果,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对于学生的思考和动手能力也有显著的提高。因此,教师在改革过程中应该紧紧沿用这一办法,或者说在这方面加以改进,将对学生产生积极有效的作用,其中的关键因素便是要分清主次,而这也是作为改革措施的前提与基础。

(二)如何使教育教学效益的最大化

一般来说,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存在着教学效益,通常由社会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两个方面组成,两者对于教学效益至关重要,两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万事都有双面性,假如在教学上过于追求经济效益则会使得教学质量水平不过关,反之,过于追求的社会效益可能会在经济问题上造成严重缺失。看似简单的两方面,实际对于教学效益水平的提高有着重要影响,因此,就需要对其教学管理制定一套有效的管理方案,根据其方案,合理分配各种资源,比如说以经济效益带动社会效益,或者说以社会效益带动经济效益,根据实际情况的不同,在各个环节上做好准备,从而使得教学效益得到保障。

二、对于高职教育教学管理的制度改革

(一)教学工作的执行

在改革前,建立一套完善的改革方案是其是否能成功改革的基础与前提,其制度需要根据各个环节的不同制定出不同规章制度,进而以制度对教学工作进行合理的安排与布置,有条件的高职院校可以为此建立一个负责实施的机构,以此来保障制度在各个环节中的有效实行。其中,相关制度必须要涵盖各个方面,比如说对于教师的定期培训,“师者,传道受业解惑也”,要想做一名好老师,首先教师自身就应该具备较强的实力,而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社会几乎每天都在改变,教师只有在自身能力较高的情况下才能为学生更好地进行教育教学,同时,对于教学进度的安排、课程的设置等方面也要实行有效管理,确保教学的正常运行,而相关机构可以对教学进度进行监督检查。

(二)如何对教学工作进行有效监督

依照上述改革制度,对于教学质量定期或者不定期进行系统评价,对每个环节的完成情况制定一套考核标准,在透明的制度形式下,由相关部门再设立一个奖惩制度,能者赏弱者罚,要让教师充分意识到危机感,在其工作岗位上认真负责,评分的标准可按照完成目标情况来进行评估,同时,让教师、学生、督导成员都参与其中,使其制度能够最大化地应用到各个岗位之中。

(三)对于教学工作信息的反馈情况

在惩罚制度的基础上建立一个反馈渠道,其重点是对于教职工的工作完成情况进行一个有效反馈,学生在课堂中遇到的一些问题由于不好意思当面请教老师,可以通过反馈渠道向学校进行反馈,以此帮助学生在学习上有效解决问题,同时,反馈渠道同样对家长开放,家长的意见也能通过这条渠道得到解决,而学校根据反馈的信息情况对于在教学工作上的不足及时作出调整。

三、高职教育教学管理改革的内容

(一)在课程设置上的改革措施

由于之前我国对于高职院校的教育工作重视度不够,加之院校的相关专业设备比较落后,使得高职院校毕业生对于相关专业认识严重不足,造成毕业生整体工作能力素质不高。因此,高职院校对于人才的培养便显得尤为重要了。在校期间,需要根据其专业的特点进行有针对性的培训,同时要紧跟时代步伐,应该及时引进新设备,根据设备培养专门使用该设备的人才,在课程方面,目前依旧以设置课堂教学为主,严格来说,对于人才培养的最终目标就是提升其操作能力与发展能力。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与科学的不断进步,社会上的学术型劳动者越来越多,而技能型人才却愈发紧缺,使得社会市场对于技能型人才的需求日益旺盛。而课程设置的改革方向也应该紧随时代的步伐,根据市场的不同培养出市场所需的人才,高职院校需要整合和优化各种教学资源,为学生设置符合市场条件的课程,以此为改革的最终方向。

(二)对于教材的改革

与高校不同,高职院校比较着重技能知识的教学,而技能知识的教学质量在很大程度上与教材有关。好的教材不仅有利于教师的教学课程,同时对于学生的技能能力方面也有较大的提升。目前,我国的大部分高职院校教材问题较为严重,比如说优质教材的缺失、教材的不足、过剩等方面。在当今社会,也许现在某个职业的市场前景很好,但是过些年如果不更新,不创新,便会被淘汰了,而高职院校对学生使用的教学教材依旧是老教材,使得学生严重跟不上市场节奏,甚至在未来毕业后所学的知识是几年前的,因此,高职院校对于教材的更新应当做到及时化,以此来确保学生的与时俱进。

(三)对于教学方法的改革

二十一世纪是信息化时代,发达的科学被人们广泛应用,信息技术被广泛应用在各个领域中,同时也在影响着教学工作,由于信息数字化的加入,使得教育课程变得丰富多彩,在很大程度上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但是由于教师队伍年龄层次的不同,部分教师对新媒体技术的加入显得无所适从,甚至更倾向于传统教学,使得学生对学习提不起兴趣,甚至有些院校多媒体教室都寥寥无几,而这使得教学与社会严重脱节了。因此,在面对这个问题时,各大高职院校必须统一作出调整,对学校的软、硬件设备要及时更新,同市场接轨。

(四)对于教学模式的改革

进行教育教学改革的根本目的是为了让学生得到更好的教育。但是,由于院校自身实力的不足而盲目扩大教学规模,这不仅不能为学生带来更好的'教育,甚至在很大程度上会给教学质量造成严重伤害。所以,对于教育模式的改革,一定要考虑全方面,切勿盲目进行。

四、高职教育教学管理改革中应注意的问题

(一)注重对学生的管理

学生是一个主要对象,也是教育改革的主要群体,但是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变化,高职院校的学生在思想上也发生了较为明显的变化,分析其主要原因,大致上是学校环境因素所导致的,设施的不完善、市场经济因素的加入等,使得学生对于学校的管理愈发不重视。为此,高职院校适当阻止市场化的加入,显得尤为重要。毕竟学校是教书育人的地方,不能因为市场经济因素的加入而颠覆了这一观念。同时,在教育教学管理改革中,对于学生的管理应更加关注,青少年正处于叛逆期,教师应该通过各个方面去了解学生的需求,与学生有最基本的信任,针对学生的不同情况进行不同的管理。在教学过程中,应当充分发挥学生的自由性,不要让学生“读死书、死读书”,以不同方法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定期举行技能大赛,增强学生的好胜心理,从而更好地引领学生自主学习,实现教学改革目标。

(二)突出高职院校的技能特色

高职院校一般以就业技能为主导,要让学生感受到在校所学课程是具备职业性与技能性的,而这些都是作为职业技能的重要特征。这样便让学生意识上认为这个职业对本身有很重要的作用,而这就需要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和实际情况的不同,可以适当加入一些实践课程,以此达到教学目的,这种方法是让高职院校的学生从单一知识型人才向应用型人才转型的重要方式之一。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多观察外围事物。在普遍的高职院校中,学生的阅读量一般在课外阅读中,小说等刊物较多,而自身专业技能的阅读书籍相对较少,长此以往,学生今后的专业知识肯定是无法达到满意的状态,而这就需要教师引导他们,可以建议学生多读一些符合自身专业的书籍,这也是对于自身能力的一个锻炼。作为高职院校的教师,首先要做的就是在教学实践中带动学生充分认识到专业的重要性,然后勇于创新教学方法,带动高职院校学生对课堂产生积极性,以此达到教学目的。

五、结语

综上所述,这个飞速发展的信息社会,只有对高职教育教学进行改革,才能使得高职毕业生去适应社会,在输送实用人才方面高职院校依旧起着很大的作用,为社会的经济发展作出了卓越的贡献,而这些都离不开高职教育管理的因素。因此,要对高职教学的发展方向进行探究,以此提高办学水平,从而使高等职业技术教育迈上新台阶。

【参考文献】

[1]颜姣姣,金湖庭,叶忠杰,徐子寿.高职院校“互联网+”教学新技术应用研究[J].浙江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4

[2]李金保.高职院校教学管理创新问题探析[J].职教论坛,,1.

作者:于磊 单位:天津青年职业学院

篇14:提高高职教育教学质量的思考论文

关于提高高职教育教学质量的思考论文

【摘要】伴随社会的发展,高职院校作为为现代化建设培养和输送人才的教学基地,需要做出系列动作,全面提高教学质量,打好学生的理论知识基础,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人文素养。本文根据高职教育未来发展的趋势,针对提高教学质量提出若干建议,期待為我国素质教育的全面发展抛砖引玉,实现教育事业的长足发展。

【关键词】高职教育教学质量必要性因素策略

一、前言

20世纪80年代初期开始,高职教育伴随社会的全面发展应运而生,经历20余年的蜕变,已然成为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为社会培养和输送了大批人才。但是,由于传统教育观念、师资力量、学生教育基础等因素的制约和影响,如今高职教育的教学质量不尽如人意。笔者针对全面提高高职院校的教学质量进行阐述,旨在为全面提高高职教育教学质量做出贡献。

二、提高高职教育教学质量的必要性

(一)社会全面发展的内在要求

社会的全面进步,经济体制改革的逐步深化,要求教育必须实现“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社会生产各领域人才必须具备高职业素养、高职业技能、高人文素养。市场经济环境下,社会人力资源结构发生变化,要求在人才培养的过程中必须突出学生的理论知识体系,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同时需要提高学生理论联系实践的能力,提高学生在未来工作岗位的工作能力和工作效率。因此,全面提高高职教育教学质量是社会发展的内在要求。

(二)高职教育发展的必然需要

20世纪80年代初期,伴随高等教育重新进入人们视野的社会背景,高职院校开始萌芽发展,经历20多年的沧桑巨变,随着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高职教育得到大发展。尤其是进入21世纪之后,伴随教育部门对高职教育的关注力度不断提高,高职教育进入了蓬勃发展的历史阶段。,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上,党中央根据新时期、新形势、新任务,要求高职院校必须全面贯彻“以人为本”的发展思想,全面贯彻科学发展观,努力提高高职教育的针对性和时效性,使高职教育具有更深的感染力和吸收力。所以,提高高职教育教学质量是高职教育发展趋势的必然要求。

三、影响高职教育教学质量的因素

(一)教学目标因素

目前,高职教育中普遍存在教学目标定位不清晰的现状,主要以职业岗位为核心教学目标。教学目标规划不够细化,严重影响了有效教学活动的展开和学生学习效率的提高,制约了教学质量的全面提高。

(二)师资力量因素

高职院校师资力量水平普遍较低,教师没有达到集知识传授、职业生涯规划、岗位榜样树立于一身的要求,制约了高职院校教学质量的提高。

(三)生源结构因素

高职教育的学生一般是在高考中成绩不够理想的学生,知识基础不够牢固,使得在接受高职教育的过程中对知识、技术的理解和认知水平不够,学习效果不理想。同时,诸多学生存在学习兴趣不足、学习动机不明显、学习态度不端正的现象,此类生源因素严重制约了高职教育教学质量的进一步提高。

四、提高高职教育教学质量的策略

(一)建立教学质量管理机制

高职教育的主要目标是培养具备高职业技能和职业素养的实用型人才,此类人才的培养需要高质量的有效教学模式进行支撑。教学质量管理机制是指以人才培养的角度衡量教学实践过程的质量,通过培养方案的设计、教学方式的改革、教学效果的全方位评价、全员进行教学管理等方式落实。通过教学质量监管机制的确立,保障教学质量的全面提高。

(二)重新审视教学目标定位

教学目标是一切教育活动的出发点。有效的教育目标能够指导教师开展有效的教学活动,使教师明确了解应该着重培养学生的何种能力,引导学生清晰认识通过对哪些知识进行重点学习,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和学习效果,进而提高教学质量。高职教育教学的目标是在遵循科学发展观的基础上,全面落实“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遵从不同专业学科的`发展要求,夯实学生的基础理论知识,提高学生理论联系实践的能力,对学生的职业素养、职业技能进行全方位培养,不断强化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能力。

(三)师资水平定位新需求

在学校教育的平台上,最重要的两个主体是学生和教师。教师团队的整体水平将影响教学方法的确立、教学技术的应用、教学内容的展开和深化。高职院校应该根据专业特色重新进行师资定位,使高职师资队伍成为一支具有高教育水平、职业水平、岗位指导水平、职业生涯规划指导水平的新型教师团队,确保全面提高高职院校教学质量。

五、结语

全面提高高职教育教学质量是现代人力资源市场发展的需求,是教育体制改革继续深化的需要,是教育事业长足发展的要求,是现代化建设水平不断进步的不竭动力。希望通过本文的阐述,能够引起相关教育部门和各高职院校对提高高职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视,引导高职教学工作者改变传统教学观念,创新教学方法,有效地组织教学活动,促进高职教育教学质量的全面提高,使高职院校真正成为培养专业技术型人才的教育基地。

篇15:高职院校创业教育现状思考论文

高职院校创业教育现状思考论文

摘要:随着高校毕业生的增多,就业压力也逐年增长,创业成为广大高职院校就业的新途径。创业教育是适应新形势,对传统的职业教育的新发展,对于培养高职院校学生的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有重要的现实意义。通过以广东行政职业学院为例,对在创业教育工作中碰到的问题展开原因分析,同时开展了一些具有针对性、创新性的实践做法,对促进创业教育起到了积极作用。

关键词:高职院校;创业教育;现状目前,我国在职业教育上大力提倡开展创业教育,一方面,因金融危机导致各国经济下滑严重,近年来大学生毕业就业形势严峻,因此我们大力鼓励创业教育,鼓励高职学生进行自主创业并以创业带动就业;另一方面,创业教育也更切合大学生个人进步的个人需求帮助他们用个人的努力实现自身的价值。基于此前提下,我们着重研究高职院校创业教育的现状,为促进学生实现创新创业健康发展提供建议。

一、高职院校创业教育的现阶段情况

1.创业教育的良性现状。创业教育这一领域在我国还处于研究阶段的初期,与其他国家相比,我国高职院校的创业比例较低,有较大发展空间;创业教育在国家大力提倡下快速发展,给高职院校的创业教育提供了良好的氛围。以广东行政职业学院为例,针对该校创业教育实施情况进行调查,数据分析如下。首先是高职学生对于创业的认知,91%的学生对创业有基本的认识,78%的学生有过创业的想法,其中11%的学生表示毕业后一定会创业,9%的学生表示如果无法就业就选择创业。在选择创业的原因方面,71%的学生认为创业是为了培养自己的社会经验和创新能力,36%的学生表示创业是为了缓解就业压力,32%的学生表示创业是为了圆自己的创业梦。在创业实践中,24%的学生有过类似的社会实践经历,2%的学生有过自主创业开办公司的经历,其余的74%的学生表示从没接触过创业实践活动。而参加过创业实践的学生中只有18%的人认为自己的创业是成功的。关于阻碍创业的最大因素,学生的回答各不相同,35%的学生表示资金为创业的最大障碍,其余的65%的学生认为社会经验及相关社会关系为创业过程中的最大障碍,由此可以了解到,这三项为创业教育关注的重点内容。调查显示,69%的学生表示创业教育应该不仅培养学生的创业素质,创新能力,还应该培养学生的判断能力、心理素质、独立性、适应性和抗挫折能力,表明创业教育应该涵盖较为广泛的内容。

2.创业教育的失效现状。我国高职院校的创业教育发展不均衡,各方面体系不健全,缺乏经验,同时缺乏正确的创业教育理念,具体有以下几个表现。一方面,高职院校创业教育与现实脱节,没有办法付诸实践。关于创业实践,校内创业街是某些院校实践的最好例子,由学生进行开店,这是处于初期的创业方式,对培养高职学生的创业意识、风险意识起了一定的积极作用,并且这种方式资金投入较少,可以在短时间内得到较快推广。但是这种实践方式的缺点是,因资源十分有限,限制了参与创业实践的学生人数。此外,学生此类型的创业主要提供的是简单的商品买卖服务,对学生创业能力和素质的提高不明显。另一方面,高职院校的创业教育没有足够完善制度辅助和氛围熏陶。我国相关的创业政策不够健全,创业服务没有做到位,给自主创业设置了一些壁垒,导致创业教育的欠缺。而良好的创业氛围是人才培养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给有条件创业者提供了一个创新、开放、自由、包容的文化环境,让学生在大环境中耳濡目染,可以有效提升学生创业素养。我国的绝大多数高职院校创业教育还停留在摸索阶段,自身办学条件等方面的不足导致学校不能提供整体引导,缺少创业氛围,无法提高学生创业素养。

二、高职院校创业教育的失效现状原因分析

1.主体对创业教育的认识理念不够准确。相当一部分高职院校管理者在创业教育方面认识存在偏差,认为创业教育就是就业指导的组成部分,在就业率高的情况下对于创业教育开展不够,仅仅停留在按部就班的水平。而高职院校学生对于创业教育也存在认知不足,有少部分的大学生认为是“赢利”,还有部分同学认为创业就是创办公司贩卖产品,更有同学认为创业教育是针对少数优秀学生开展的培训。最后,便是家庭和社会对于创业教育认识明显不够,部分家庭并不支持孩子大学毕业后进行创业。

2.创业教育师资配置不完善。一方面,国内大部分学者创业教育研究较少或者不够深入,从事创业教育人才缺乏。另外一方面,师资素质参差不齐,大多数教师自己缺乏专业的创业思维,采用的教育方法大多是照本宣科,学生受此影响,很难有所创新和进步。针对创业这个命题,只有空洞的理论是不够的,实践经验相对更为有用。目前,在高职院校开展创业教育的教师中,普遍缺乏创业实践经历,在开展具体的创业教育时,很容易只从理论出发,只有书中的理论支撑,无法完全输出创业的精髓所在。

3.创业教育管理模式与服务体系存在缺陷。有不少高职学生认为学校对创业教育不重视或很一般,不清楚学校是否有创业管理机构,对于创业教育的管理模式理解较为空洞,仅交由相关部门辅助管理;同时,高职院校的创业教育组织并未进入学校常规管理范围,缺乏系统性、组织性的教育并不能取得良好效果。另外,在高校服务体系方面,并未形成相关产业链,与社会联动较为不足,理论与实际较为脱节。在创业教育方面,实践相对于理论更为重要,大部分并未创建创业实践基地,使得学生空有理论而缺乏实践。

三、针对提高高职院校创业教育的若干做法

通过对广东行政职业学院创业教育的多方走访和调查,该校建立了一套创业服务、教育、指导和管理四位一体的信息服务系统,努力实现创业教育工作的科学化管理和人本化服务。

1.转变创业教育的观念。首先,广东行政职业学院领导高度重视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将创业教育作为一项重要内容纳入人才培养机制中,着力把学生往具有创业能力和突出素质两方面并进的创业型人才方向培养。其次,通过开展创业讲座等方式转变学生创业观念,学生是创业的主体,帮助学生树立自主创业意识。最后,加强学生对于创业活动的理解并开展创业教育活动。开展较为系统的创业实践模式,积极帮助学生进行创业,深刻认识到创业教育的实用性,尽快转变传统教育的相关观念,建立帮助学生创业的良好形式。

2.完善创新创业教育体系。创新是创业教育的.核心。在学习教程方面,广东行政职业学院通过组建专家、教师,科学系统化编写了创新创业相关教材,结合该校开展的素养教育工程,大大地促进了创业教育的长远健康发展。在课程设置方面,不仅加强了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互相渗透与融合,还完善了创新创业的课程体系建设,创建具有高职特色的创业课程。在第二课堂活动方面,通过创办创业大赛、校外创业孵化园实地观察与交流、企业顶岗实习等方式,大力营造创业文化氛围。总体而言,要加强创业教育的综合性与实践性,提升创业教育的多元化,使得学生受到实践性强又多元化的教育体系。

3.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一支素质突出的教师队伍是创业教育成功的必须条件,只有拥有一支素质突出的师资队伍,才能培养出高素质的创新创业人才。广东行政职业学院高度重视创业人才队伍建设,在创新创业教育中打造一支具有专职和兼职水平的教师队伍。在鼓励教师参与社会各行业的创业实践的基础上,还要加强学校和创业成功人士、创业研究人士的联系,聘请成功创业人士作为学校的兼职创业教育教师,更有利于创业教育活动的开展。

4.注重创业实践基地的拓展和建立。广东行政职业学院大力搭建创业实践基地,除了校企合作确立实践基地,还在校内建立了“学生创业实习一条街”。对于高职学生来说,进行创业教育在硬件上有极大的困难,因此积极地创建自身的创业实践基地,既有利于创业教育的进一步推行,也有利于给予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可能。广东行政职业学院创业基地基本模式较为完善,创业的园区设置在校内,在校外有更大范围的创业实践基地。这样的模式更值得我们借鉴。

四、结束语

尽管在当前我国的高职院校创业教育已经取得了长足进步,但是在创业教育的理念和课程体系设置、师资队伍政策以及教育氛围方面都存在一些问题。在调查中所显示的问题也体现了高职院校在创业教育方面的不足和缺陷。着眼于创业教育的长远发展,我们必须认真面对当前存在的问题,分析其原因,并且尽力使其得到良好解决。

参考文献:

[1]徐天兰.高职院校创业教育的现状与对策分析——以宜春市为例[D].江西农业大学,

[2]张程.高职院校创业教育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

[3]宋建军.浅析高职院校创业教育[J].中国电力教育,

[4]高金城.高职院校大学生以创业带动就业的研究[J].当代经济,

篇16:高职体育教育的几点观念思考论文

高职体育教育的几点观念思考论文

摘要:

21世纪,我国高等职业教育进入了快速发展时期,高职体育教育是高职教育中不可缺少的部分,在教学实施过程中,要将高职体育教育融入到高职教育体系中,以适应新世纪对专业技术人才的要求。基于此,根据高职体育教育的现状,提出教师在体育教学过程中要转变对学生进行体育课程的认识观、体育教学课堂组织模式、体育成绩评价体系及体育教学内容,以期使高职院校学生在最后的学校教育中掌握终身受益的体育技能,形成良好的体育观。

关键词:高职体育;认识观;教学模式;成绩评价

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是我国教育事业不变的宗旨。结合我国高等职业教育以培养“应用性技术人才”的特点,体育教育的最终目标就是使我们的学生具有从事职业活动持久的体力和充沛的精力,具有吃苦耐劳、脚踏实地的作风,具有团队和合作、社会适应能力和创造能力等素质。要完成这一目标,就目前我国高职体育的现状,需要高职体育工作者转变以下几个教育观念。

一、改变学生的体育课程认识观,调整体育教学的知识结构。

学校体育是培养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一个重要途径,而全面发展又是长期以来我国一直提倡的教育方针。所以,学校体育应受到充分重视。但是,在实际教学中,重智轻体的教育观念根深蒂固,尤其在是我国学校教育的高中阶段,体育教学并没有受到足够的重视。因此,高职院校的学生在刚刚进入学校后,就会理所当然地把体育课当成“休息”课、“放松”课、“娱乐”课。在这种情况下,高职体育教师首先应该让学生从思想上改变对体育的认识,告诉学生,体育功能具有多因素作用,如健身、健美、医疗保健、延年益寿的生物功能和教育、政治、经济的社会功能。

其价值不仅是为了健康、娱乐,或为升学、就业作准备,而且是为了人的一生作准备。因此,应根据体育学科特点,从知识、技术的传授,身体素质的锻炼以及情感教育入手,采取科学的方法对学生进行教育。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不但要强化体育知识,还要注意将体育知识能力、人文教育、科技教育融为一体。面对21世纪,我们要让学生了解社会知识、人文科学、自然科学,使学生的知识达到广、博、精、深,为未来的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不仅要锻炼学生的身体,还要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非智力因素;不仅要教会学生学会知识、技术、技能,还要教会学生会学习;不仅要教会学生怎样做人,还要教会学生如何生存。要注意培养“学是为了用”的'观点,努力创设学生动脑、观察、练习、创造的机会,充分发挥体育多功能的作用,为提高学生全面素质服务。

在构建高校体育知识结构的过程中,要让学生明白高职体育教育不是重复学习体育基本知识和技能,不是简单的强身健体,也不是为了学分而学习。而应该在高职体育教学中突出更深层次的体育素质教育,它可以磨炼人的意志品质,在塑造和健全人格方面起到积极作用,大学生的体育活动应该成为校园的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二、体育教学课堂组织模式的转变。

体育教师在多年的体育课教学实践过程中,会不自觉地形成一种自己的教学模式。例如:将一堂课明显分成三个部分:准备部分、基本部分和结束部分。准备部分的内容为慢跑和徒手操,基本部分为本次课教学内容的讲解和学生练习部分,结束部分为调整整理部分。无论上什么内容都是如此,固定的徒手操,固定的内容,固定的形式,这种固定的模式时间一长,会给学生带来很大的负面影响,学生上课就会有枯燥感和厌倦感,对体育课有排斥感。这种形式基本会让学生误认为是一种“放羊式”的教学,从而失去体育课所要求的多种教育作用。这种教学模式是一种单向交流,是以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教师限制了体育课的内容和活力,限制了学生的思维和想象力,让学生失去了对体育课的兴趣,同时,也失去了体育所要求的素质教育的功能,没有达到体育课所要求的多种教育的作用。

因此,这种教师自身的教学模式需要转变。高职学生应该是具有相当体育基础的学生,他们在小学、初中、高中已经积累了相当多的体育基础知识和体育经验。他们好胜心强,总想着挑战别人,甚至会想和学哥、学姐以及老师一比高下,这时我们的课堂教学应该适当满足他们的愿望,发展他们的个性,培育体育文化修养,发展学生思维潜在创造力,促进以终身体育教育思想为主线的灵活、多样、个别和选择式的教学组织形式[1]。因此需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将课堂基本安排成:引起动机――满足活动愿望――适当降低强度,保持运动情绪――发展运动能力,掌握技能――恢复身心,调整――小结,布置作业,这六段式结构来进行教学。当然,体育课教学应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和有机体的生理活动规律来安排,不可以固定任何一种形式,要根据学生的心理、生理不断调整自身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和老师双向、甚至多向综合交流,也就是说形成学生―教师、学生―学生、学生―教师―学生、学生―社会、课堂―课外活动、家庭―社会,多渠道、多层次、多方位、多手段的综合性立体化的教学模式。

三、体育成绩评价体系的转变。

高职院校学生体育课程评价,一直沿用传统的体育考核方法,即高职院校体育考核片面地追求预定的达标分数。这种体育评价体系显然不符合现代体育教学观的要求。由于学生的身体素质和运动能力存在个体的差异,因此,需要对学生成绩作多角度的评价。应该有运动成绩的定量评价,也有学习态度的定性评价,还要有身体机能变量的评价,从而让每个学生都能从教学评价中得到客观、真实的评价[2]。要让我们每个学生只要认真地学习,努力地练习,就会得到相应成绩,让体育技能差的同学,通过练习,体验到体育的成功感、快乐感、自豪感。这将有利于学生建立终身体育意识,对体育锻炼产生兴趣,形成良好的体育学习观。

我们应该将考核评价模式做到客观全面,以检查教育水平和促进师生发展为评价的重点,做到生理素质与学生自我评价相结合,绝对评价与相对评价相结合,教师评价与学生自我评价相结合[1]。从而由单纯的体育达标评价向多角度、多方位的综合评价转化,尽可能通过考核评价的多种作用来实施体育教学过程中的反馈调节,使成绩考评直接反映育心、育人、健身的目标,使考核成绩直接反映学生的真实客观情况。即,体育课成绩的评价考核应以“重过程、轻结果”为指导思想,采取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突出“重健身、淡竞技,重参与、淡应试”的考核观念。体育成绩以学生上课及课后的锻炼态度、出勤情况,成绩提高的程度为依据;体育考核成绩参照《大学生体质健康测试》的水平及参加各类体育协会的活动情况进行综合评价。

四、教学内容的转变。

我们高职体育教育也是学校体育的最后阶段,从层次上讲是最高级的,这就要求我们的体育要以更高的目标、更丰富的内容、更科学有效的方法,培养出高素质的人才。国家教育部颁布的《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与健康课程教育指导纲要》中明文规定:根据学校体育教学的总体要求和体育与健康课程的自身规律,面向全体学生开设多种类型和形式的体育与健康课以满足不同层次、不同水平、不同兴趣学生的需要。

要完成这一目标、高职体育教育必须改变内容。首先,教育内容既要重视体育对人体生物改造方面的价值,又应该考虑对体育文化和教育所起的作用,既要有广义的我国民族传统的体育文化及体育精神、体育养生等,又要有狭义的竞争意识和培养运动兴趣的内容,结合体育的娱乐性、健美性、时代性的各项内容,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课程内容。其次,应该更新体育教材。更新体育教学思想,重新确立“三基”内容,不要重复义务教育阶段的教学内容,将大众化竞技体育项目教材化,在我国体育文化繁荣的今天,体育教师可以对技术、难度和规则过严的大众喜欢的体育项目,适当降低教材的技术规格,引用一些与教材项目有关的又能进行游戏和比赛的内容,例如:球赛可以简化一些规则,缩小场地,减少人数等,就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在课堂上组织比赛,会让学生在课程中体验到等同于运动员比赛的感受,激发学生的体育学习兴趣。具体来说,高职体育教学应该立足个性化、多样化培养,实施多元化的体育教学内容。

体育课的内容呈多样化,不同身体素质和体育能力的学生都能得到不同的学习与锻炼,都会有自己的学习目标,特别使学生形成自己特别喜欢而擅长的优势体育项目[3],这是培养学生终生体育意识的重要途径。在教学中应该加大终生体育的内容,如网球、羽毛球、跆拳道、游泳、太极拳、瑜伽、大众健美操等大众化项目,并根据地区差异和培养对象的特点,以及学生生理和心理等方面因素,将竞技性的体育内容与健身体育、娱乐体育、生活体育、保健体育等现在体育内容融为一体,使高职体育具有全面性、多样性、可选择性,以满足学生健身、健美、娱乐、休闲的需要,使学生养成良好的锻炼习惯,从而增强体育意识和健身能力,也为将来体育兴趣的迁移提供可能和依据,实现体育生活化、终生化。

总的来说,培养技术过硬,生理和心理健康的高职生,为国家输送合格人才是我们高职院校的责任也是义务,体育教育在完善学生素质教育中有着其他学科不可替代的作用。转变高职体育教育观念,提高高职体育教育质量,高职院校将会有更好的人才输送于社会。

参考文献:

[1]李继华。对我国高校体育教学改革的探讨[J]。体育教育,2009,(4)。

[2]匡勇进,邱红伟,曾明。新形势下高校体育教育改革探讨[J]。湖南涉外经济学院学报,2007,7(4)。

[3]雷陈。中日高校体育教学模式比较研究[J]。现代商贸工业,2009,(24)。

相关专题 高职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