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数学教师继续教育的实践与思考论文

叶钟书 分享 时间: 收藏本文

【简介】感谢网友“叶钟书”参与投稿,下面是小编整理的高中数学教师继续教育的实践与思考论文(共13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篇1:高中数学教师继续教育的实践与思考论文

[中图分类号]G635.1[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2096-060336-0103-01

高中数学是一门重要的基础科目,也是学生接受义务教育后续教育的前提和终身发展的需求。高中数学不仅与人类社会息息相关,还与自然界密切联系。它所蕴藏的科学价值和文化价值对提升人的解决问题能力、分析能力,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启发发散性思维具有重要作用。只是下发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对数学课程内容进行创新是远远不够的,新课程是否能够顺利进行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学活动的开展。在这种背景下,对数学教师的综合素养和继续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以下将从高中数学教师后续教育新形势分析出发,逐步提出了实践措施。

一、当前我国高中数学教师继续教育的新形势

(一)对高中数学教师数量要求转变成质量提升

在新课程改革要求下,义务教育逐渐由普及向巩固提高阶段转变,尤其是在素质教育全面实施的背景下,高中数学教师继续教育也经历了几次重大转变:由数量扩张向质量提升转变;由单一知识传授向全方位、多功能转变;由低学历层次教育向高学历层次教育转变;由单一的学科专业化向双学科专业化方向转变。

(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对教师继续教育提出了新要求

随着新课改不断深入,党中央对建设学习型社会提出新的要求:实施和谐社会战略,应将教育工作者继续教育和培训工作放在培训工作的首位,成为建设学习型社会的模范。尤其是近年来高中课程改革的实施,对教育工作者继续教育和培训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必须采取积极应对措施,规划实施,严抓教师队伍素质建设,对教师继续教育工作方法进行创新,实现全方面改革。

二、切实做好高中数学教师继续教育工作的思考与建议

(一)实现高中数学教师继续教育制度化

在进行高中数学教师继续教育的过程中,相关部门应实现高中数学教师教育终身化、长期化和制度化。例如,对高中数学教师继续教育的学习场所与时间进行规范,要求高中数学教师每6~8年定期培训一次,每次时间为6个月:先安排高中数学教师集中学习2个月,学员考察与分散的专题研究为2个月,教育科研论文安排2~3篇;然后安排全体高中数学教师集中学习1个月,对优秀论文进行评选与考核。同时按照高中数学教师的实际情况,进行多媒体课件制作和数学专题竞赛等专题临时培训工作,将高中数学教师后续教育的定期培训与专题临时培训深度融合,确保每次培训工作都是对现代教育技术的现场展示。

(二)对高中数学教师继续教育的内容进行优化

在实际教育培训过程中,培训教师应转变教育观念,对教育教学理论的内容进行优化,具体可从以下方面進行:(1)以素质教育的理论知识为切入点,将素质教育的理论依据、素质教育和素质教育内容和当前教育教学实际密切联系起来,从而深入了解继续教育改革和教育发展的框架。(2)在教育教学实践中,以教育教学理论教育为中心开展培训工作,让教师深刻认识到理论知识的价值,从而获得知识理论操作的方法。(3)依据现代教育教学理论对当前后续教育教学实际做出评估,让教师了解当前继续教育教学工作中存在的不足之处。(4)借助教育教学理论与中学教育教学实践、改革的关系,对当代继续教育教学理论进行介绍与评价,让教师在感性认识的基础上,掌握先进的教育教学理论。

(三)建立稳定的高素质教师队伍

要想保质保量顺利完成高中数学教师继续教育的培训任务,高水平的师资力量是核心,培训师资的素质也是影响高中数学教师积极参加培训的关键。因此学校教务部门应建立一支稳定的高素质师资队伍,对培训教师要认真考察了解,并与优秀培训教师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对继续教育发展方向与高中数学教师后续教育的需求进行了解,及时掌握高中数学专业变化趋势,开设相应的培训课程,让培训工作具有针对性、专业性,真正做到游刃有余。例如,为了提升高中数学教师后续教育的质量与水平,培训机构应以“熟悉高中数学教学,研究高中数学教学,服务高中数学教师”作为继续教育培训工作的切入点,抓好培训教师的培训工作,按照教师职称、学历和教学经验,从教学第一线选择优秀的高中数学教师参与继续教育的培训工作中,通过优秀教师的丰富教学经验、深刻的课堂教学体会和生动教学案例,与受教育教师达成共识。此外,培训机构还应加强和高中的沟通联系,不断增进了解,为高中数学教师继续教育的培训工作打下扎实基础。

总之,高中数学教师继续教育是一项庞杂且系统性的工程项目,要想提升高中数学教师继续教育质量与水平,必须与时俱进,认真研究学情,建立一支稳定的高素质教师队伍,对高中数学教师继续教育的内容进行优化,实现高中数学教师继续教育制度化,从而提高高中数学教师的综合素养,为素质教育的巩固与提高打下扎实基础。

参考文献:

[1]黄秀琴.中学数学教师继续教育的实践与思考[J].南京师专学报,(2).

[2]渠东剑.立足实际突出主体注重过程:高中数学新课程基础教师培训的实践与思考[J].中学数学教学参考,(17).

篇2:高中作文教学的实践与思考论文

苏教版高中作文教学的实践与思考论文

摘要:

苏教版高中语文教材实施十年来,固然因“依托阅读专题,构建多重对话平台,以人文话题统领专题,构成写作实践板块”受到赞誉,但是一个不争的事实也摆在大家面前:忽视学生的思维特点构建的“教学序列”,过分强调人文性的追求,其结果难以实现以人为本、生活作文的新理念。所以,在实施苏教版高中作文教学中,教师必须创造性地重组、细化、拓展教材,才能达成教学目标。

关键词:

苏教版 高中作文 重组 细化 拓展

苏教版高中语文教材使用十年来,因“推广自主、合作、探究、实践的新课改理念,模块设计突出语文课程学法指导”受到广泛好评。但是,面对后课改时代的新形势,一线教师不仅要考虑怎么用教材教的问题,而且还要考虑学生怎样学才更有效的问题。教材内容只有“教学化”,即教师根据具体的教学目标和教学对象对教材内容进行方法化处理(有人称为“二次加工”),才能使教学活动具体而高效。

一、现实的困惑

现行苏教版高中语文课标必修教材,依托阅读专题,构建多重对话平台,以人文话题统领专题,构成写作实践板块。它重视写作情境的创设,用“写作观”引领学生的写作方向,体现了以人为本、生活作文的新理念。它立足于学生的主体性,把写作当成一种富有个性的学习活动,视为一个“发现”的动态发展过程。五个模块的“写作观”所体现出来的序列强调人的写作能力的动态发展,体现了编者理解的人的写作能力逐步提高的五个阶段中最重要的五个方面,从而实现教材的教育功能。

仔细研究,我们发现苏教版的写作序列其实是一种写作的内容上“内在序列”,而不是根据学生的思维特点构建的“教学序列”,它是一种人文性的追求。语文教学的本质是习得语言文字运用,人文性必须凝聚并体现在语文的工具性当中,这种“更高的更有人文性的更有情怀的追求”,如果不遵循最基本的写作知识与技能训练的常识,其结果只能是空中楼阁,凌空蹈虚。教材显示,这些写作内容分散于五册教材中,从教学角度而言,时间跨度较大,“序位”繁杂不清,“阶梯”层级不明,难以形成写作指导的系统性与连续性。例如,同为议论文训练,必修一“鲜明的观点是议论文的灵魂”与必修三“为观点提供有力的支撑”两个密切相关的专题,居然相隔一学期之久。另外,从升学的角度来说,苏教版必修课本的写作指向与《考纲》写作目标指向也不完全一致。教材写作训练的设计着力于写作观念,注重于写作综合素养的提升,与《考纲》文体上偏向于记叙与议论,内容上倾向于能力是不对称的。苏教版教材将写作能力训练单列于每个主题单元后的“积累与应用”中的“写作实践”中,本身也有轻视写作教学的嫌疑。

二、优化的策略

钟启泉教授在《中外母语教材比较研究丛书》序言中说:“语文学科是‘人文学科’或者用更专门的术语来说,是一种相对于‘形式学科’而言的‘内容学科’,从逻辑上说,所谓‘内容学科’是以理解、创造或表达思想与意涵为课题的‘实质训练’的学科。”语文既然是“‘实质训练’的学科”,就必须追求训练的科学性,如果作文内容编排的序列是混乱的、断续的,导致无序可循、无法可依,就难以提高学生写作水平。一线教师也总是期望教材能有一种既包含隐性人文,又具有显性序列的呈现方式。教材编排的序列,既要尊重学生认识世界、表达自我的客观规律,也必须考虑教师指导写作的适用性。当然,在教材暂时还没有做较大修改的背景下,语文教师绝不能无所作为,怨天尤人,而应该灵活处理,化短为长。深刻认识苏教版教材主题化与序列化的根本价值,两相结合,不断优化与完善,是作文教学的必然选择。叶圣陶先生说“教材无非是个例子”,语文教学的目的不是“教教材”,教材仅仅是教学的一个凭借。语文教师要深刻领悟“用教材教语文”的新课程理念,树立“大语文”教学观,主动改进和优化教材,才能更加有效地提高学生语文素养。

1.调整顺序,形成梯度

现行苏教版高中作文内容的编排是对“在技术化道路上渐行渐远的作文教学”的反拨,但是简单地把序列性视为作文教学弊病的.重要根源,并将它驱逐出作文教学是值得商榷的。仅仅依靠主题化的“写作观”来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实在勉为其难。事实上,教学的序列性是客观的,没有序列性的教学更容易混乱,学生也更不容易掌握。长期以来,作文教学重结果而轻过程,这可能是作文教学高耗低效的重要原因之一。作文教学的关键,不仅在于让学生写出一篇作文,更在于让学生在写作过程中,逐步把握写作要领,从而达到过程与结果的统一。因此,不难理解高中语文课程标准为什么旗帜鲜明地把“过程与方法”作为课程目标的三个维度之一,明确规定写作教学必须突出过程与方法。对于写作的过程,古今中外学者的看法基本上是一致的:首先是现实生活、客观事物的认识,其次是作者观念、感情向文字表现的转化。

在遵循苏教版作文教学“写作观”的前提下,笔者依据中学生的认知规律(观察→思考→表达)对“写作指导”作了如下调整:

写作能力

写作观

写作指导

观察

你的生活很重要

激活我们的诗情(记叙),写难状之景如在目前(记叙),恰当选用叙述的角度(记叙),写出人物鲜明的个性(记叙),生成诗歌的意象(文学)

思考

独立思考,

善于发现

要有描写意识(记叙),夹叙夹议枝繁叶茂(记叙),鲜明的观点是议论文的灵魂(论述),学会分析(论述),看好处说门道(文学)

表达

写作,也是对话

写出你的真实情感(记叙),用墨如泼与惜墨如金(记叙),为观点提供有力的支撑(论述),文学短评的写作(应用:评论),准确、及时与便捷(应用:通讯)

言之无文,

行而不远

让说理更令人信服(论述),说明要说得清楚明白(说明)

人文情怀

与公民意识

演讲稿写给听众(应用:演讲),让你的认识更加深刻(论述)

2.循序渐进,细化分解

写作离不开训练,几乎所有的文学大师都经过严格的训练。个性自由当然是需要的,章法训练也不可或缺。当前很多高中生毕业后还写不出规范的记叙文、议论文,到了大学还不知道论文的写作,就是因为我们的写作教学还没有交给学生规范。作文教学首先要给学生以规范的框架,然后才可以谈个性。早在1922年,梁启超就在《中学以上作文教学法》中提出了“教以作文理法”的主张。1963年张志公先生在《说工具》中明确指出:“语文教学必须教学生切切实实地在训练中学会操作和使用语文工具。”教材应将写作的方法指导完整地体现出来,让学生通过训练,掌握写作的“规定动作”“分解动作”,逐渐逼近写作方法。面对教材“写作指导”大而化之的现状,下面以记叙文和议论文为例,根据高考基础等级、发展等级的相关要求对苏教版必修教材的“写作指导”作一细化分解:

文体

高考

等级

写作指导

细化分解

记叙文

基础

等级

写难状之景如在目前,

恰当选用叙述的角度,

写出人物鲜明的个性,

激活我们的诗情,

观察细致,情景交融

掌握叙事的方法

描摹人物的肖像

刻画人物的动作

锤炼人物的语言

揣摩人物的心理

表现人物的性格

发展

等级

要有描写意识,

夹叙夹议枝繁叶茂,

写出你的真实情感,

用墨如泼与惜墨如金,

情由景生,以景衬情

记叙文的短篇小说化

写出事件的波澜

借景抒情,“情”“景”交融

托物言志,“志”“趣”相生

画龙点睛生光彩

议论文

基础

等级

鲜明的观点是议论文的灵魂,

学会分析,

为观点提供有力的支撑,

议论文的文体特征

议论文要论据充分

议论要有条有理

议论要讲究论证方法

发展

等级

让说理更令人信服,

让你的认识更加深刻,

立意高远,深刻透彻

逆向思维,标新立异

辩证分析,体现哲理

3.以本为源,读中悟写

叶圣陶先生说过:“生活犹如源泉,文章犹如溪流,泉源丰盈,溪流自然活泼泼地昼夜不息。”读与写的关系向来是车之两轮、鸟之双翼。苏教版高中语文教材选用的文章均是文质兼美的典范,这些优秀的文本蕴含着丰富的人文素养,我们可以从中挖掘写作资源,通过读写结合,最大化利用文本的价值:可资借鉴的方面既有素材积累的,也有写作技巧的。以苏教版必修二为例,第一专题后面的“写作指导”是“用墨如泼与惜墨如金”,将其细化为三个写作目标后,在实施“抓描写,添细节”这一教学目标时,将课本原来的三个栏目(写作观―写作指导―写作实践)中的“写作指导”加以调整,变为:

(一)课文示范(以鲁迅《祝福》(必修二课文)中祥林嫂二次进鲁家的肖像描写和孙犁《荷花淀》(必修二读本)中水生嫂月下编席子的细节描写片段为范例),

(二)写作指津(对细节描写的作用与方法进行解析),

(三)佳作展台(通过鲜活的学生优秀习作片段来引导指路)。

除了对课文的直接借鉴外,还可以通过扩写、仿写、改写、续写等方式,使学生在更深层面理解文本的同时,获得良好的写作修养与技能。从丰富精神生活、积累写作素材、灵活化用语言、把握文意思路和掌握写作技巧角度入手,开发课本写作资源(这也是补救苏教版重人文轻工具的一个措施),并在此基础上开展多元化的写作实践活动,完善读写教学的新体系,切实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充分体现“教材无非是个例子”的教育理念。

4.活用教材,拓展思维

苏教版高中语文教材在课文选材、教学目标的设定、课外阅读知识的拓展以及教材编写的结构规划上面都体现了淡化工具性、强化人文性的特征,这既是他的长处,也是常常为人所诟病的地方。教材提供了许多文质兼美的阅读文本,为教师引导学生与这些文本进行多重对话,实现思想碰撞和心灵交流,获得审美体验、写作欲望和写作方法提供了便利。思维质量往往决定了议论文的质量,这些经过作者千锤百炼、闪烁着智慧光芒的作品,从写作教学的角度来看,为我们培养创新思维和人文素养提供了典范。

如在学习选修教材《唐宋八大家散文选读》中王安石《游褒禅山记》时,引导学生就“有志矣,不随以止也,然力不足者亦不能至也。有志与力,而又不随以怠,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亦不能至也”,与“有志者事竟成”进行辩论,高下之别,越辩越明,对学生养成全面深刻地看问题有极大的启发。学习苏轼的《留侯论》,发现本文一反司马迁《史记・留侯世家》定论,从一个独特的角度评论这个历史人物,创造性地提出了“忍小忿而就大谋”“养其全锋而待其敝”的策略成就了张良和刘邦的观点,由此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方法:只有敢于质疑,不盲从权威,才能见人之所未见,发人之所未发。

5.以专题为支点,拓展写作空间

新课标把写作视为学生“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在学校与社会日益走向一体化的今天,这种写作理念可以使学生有更丰富的写作素材和宽广的文化视野,从而避免学生写作时闭门造车的窘迫。我们看到,近年的江苏高考作文命题也在努力体现苏教版教材的编写思想,追求学和考的和谐统一。如,江苏卷作文“拒绝平庸”,江苏卷作文“忧与爱”,江苏卷作文材料“有人说,没有什么是不朽的,只有青春是不朽的。也有人说,青年人不相信有朝一日会老去,这种感觉其实是天真的,我们自欺欺人地抱有一种像自然一样长存不朽的信念”,分别呼应了必修五第三专题“直面人生”、必修五第二专题“此情可待成追忆”、必修一第一专题“向青春举杯”。苏教版“必修部分从人与自我、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三个向度‘立人’;选修部分横向为五个系列,纵向则兼顾文学、文化发展的流脉,都有助于体现立体感”。编者的表述非常明确:注重知识面的拓展,文化的熏陶和人格的培养塑造。如必修一第一个专题选入的相关教学内容都与“青春年华”有着密切的关系,因而编者取名为“向青春举杯”,意在激励青年学生感受青春,激扬青春,让青春焕发出夺目的光彩。该专题由三首诗歌和四篇散文组成,既各具特色、异彩纷呈,又都以青春为“圆心”,从不同角度启发正值韶光的年轻人,步伐稳健、充满信心地踏上青春之路,扬帆驶向未来的征程。但是,这三首诗歌和四篇散文与高中生写作实践之间尚有一定距离,因为学生可以受到文化的熏陶,却难以直接转化为写作资源,教师必须为二者搭建衔接的桥梁。为此,我们开发出相关子话题(梦想、修养、责任、信仰等),编写贴近生活的相关阅读材料(体例为:经典素材、内涵挖掘、三维解读等),既是对课本内容的拓展与深化,也为学生写作积累丰富的素材,把学与考较好地结合起来。

教材内容“教学化”,是以适合教学,即适合学生学习为要旨的。教材是教学的一个支点,一线教师必须深刻领悟教材编写旨意,着眼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全面提升,将教语文变为学语文,创造性地重组、细化、拓展教材,把握好“教与考”“用与练”关系,才能收到显著成效。

【基金项目】本文系江苏省“十二五”规划重点课题“参与式作文评改的行动研究”(批准号:B-b//02/062)的研究成果之一。

篇3:高中语文课堂趣味性教学实践与思考论文

高中语文课堂趣味性教学实践与思考论文

摘要:在当前教学背景下,高中语文课堂教学的形式仍有不足之处,存在许多制约教学质量提升的问题。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当前高中语文教学功利性过强,学生失去了学习高中语文的兴趣。文章对如何实现高中语文课堂趣味性进行了阐述,旨在为高中语文课堂趣味性教学提供有用的建议。

关键词:高中语文;趣味性教学;学习兴趣

众所周知,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果学生对一门学科的学习有着足够的兴趣,那么他就能够很好地掌握这门学科。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也是在当前课程改革背景下,教师所要完成的工作之一,而实现高中语文的素质教育也离不开此项工作。现阶段,在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实现趣味性教学是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主要途径。因此,在高中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就需要引入趣味性教学的元素,提高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高中生面临着升学的压力,在语文教学开展趣味性教学也能够很好地减轻学生的学习压力。

一、建立轻松的学习氛围

教学氛围对学生的学习质量有着直接的影响,因此,教师为学生建立轻松的学习氛围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语文趣味性教学的开展,学生也能够在学习中更加主动。要建立轻松的学习氛围,教师就需要摒弃传统的教学理念,形成“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并且要在学习、生活中都要建立这种理念。除此之外,教师还需要准备促进课堂轻松教学的教学素材。高中生的'心理还不是十分成熟,其对新鲜生物有很强的好奇心,对未知事物往往会表现出十足的求知欲。语文教师可以充分利用高中生的这一心理特征,在选取教学素材的时候,可以选取能够激发学生求知欲的素材,最大程度上激发学生学习高中语文的兴趣,提高教学质量。

二、开展多元化朗读

在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读”的环节一直占据重要的地位,其是学生情感倾诉和表达的主要途径。作为一门语言类学科,尤其要注意“读”环节的科学性,这样能够加强师生间的互动,也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升课堂的活跃程度。在现阶段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过于注重对教材知识的讲解,往往没有在学生“读”的能力上投入足够的精力,这使得语文课堂教学变得索然无味。在高中语文教材中,有许多语言优美、感情丰富的文章,语文教师可以利用这些文章,增强高中语文课堂教学的趣味性。教师可以让学生多多朗读这部分文章,并采取分组或游戏等形式,使朗读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最大程度上激发学生对语文的学习兴趣。

三、设置合理的教学情境

设置教学情境是教师教学过程中需要掌握的基础教学技能,教师通过设置有效的情感氛围,采取特定的信息表达手段,利用某一事物的特征及与事物相关的特征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采取这种设置教学情境的手段,学生能够在最短的时间内对所学内容产生一定程度上的理解。教师在此基础上对学生加以引导,可以将学生的情感充分融入到本节课的学习内容中去,这样就可以极大程度地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学生的积极性和学习兴趣也会得到提升,高中语文课堂教学的趣味性也得以强化,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也会对学习内容有更加深刻的理解。在具体的教学情境设置之中,采取多媒体的形式可以说是大多数教师都认可的一种引入教学情境的方法。这种形式相比与其他形式的教学情境引入方法而言,也确实有着不可比拟的优势,该形式可以利用多媒体的相关特点,全方位地对学生所学内容的特点进行比较准确的表达,学生能够全身心地参与到教师的相关授课之中,教与学也能够得到双向的提升。

四、优化教学语言,注意教学风格

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使用的语言称为教学语言,教学语言的风格能够直接对教学质量和效率造成影响。加强教学语言的趣味性,也是加强高中语文课堂趣味性的一种方式。因此,高中语文教师要根据不同教学语言风格对教学质量的影响,做出针对性的调整。语文学科的艺术性和文学性都是非常强的,因此,在高中语文课堂实现趣味性教学一直都是教育行业从业者重点关注的话题。实现高中语文课堂教学趣味性,需要经过教师大量的教学实践和探究,从而保证高中语文课堂教学趣味性的准确实施。

五、结语

趣味性教学作为一种新兴的教学手段,能够在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相关教师也要提倡,并且应用这种教学手段,在相关的教学活动中积极开展趣味性教学,加强学生在学习上的主观能动性。除此之外,教师还需要对自身水平进行提升,尽可能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使学生能够对各个学科都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参考文献:

[1]翟磊.趣味化是高中语文优质课的重要标志[J].教育实践与研究,(11):30-31.

[2]刘红.新时期提高语文课堂教学趣味的重要性及有效策略[J].南北桥,(2):30.

[3]俞光序.高中语文课堂趣味性教学的实践与思考[J].成才之路,(19):47.

[4]石正茂.高中语文课堂教学趣味性教学模式浅探[J].作文成功之路(下),(7):11.

篇4:高中绪论的教学实践与思考论文

高中绪论的教学实践与思考论文

绪论是重要的,要把绪论教好。学科教学起始年级大凡都有“绪论”一节课,因为绪论有其独特功能。这功能表现在“启动”、“启发”和“激发”3个方面。“绪论”教学是学科教学的开端。当我们把整本教材看作一篇文章的时候,就觉得“绪论”是一段文字较长的引言。文章有“启”、“承”、“转”和“合”,绪论就是教材的“启”。好的“绪论”教学,教师和学生很快进入角色,这就是启动。“启发”是启发学生的思维,使学生明白这本教材的主旨和教材的篇章结构,从而达到认识教材轮廓的目的,使学生建立教材的知识系统。这也是重要的学习方法。通过绪论教学,使学生在认识教材的同时,也认识了教师本身。“激发”是指让学生建立高尚的学习动机。动机是在对学科的价值观领悟的基础上形成的一种潜在力量,动机越高尚,其动力越大,主观能动性的发挥越充分,学生会自觉地学好本功课。

对“绪论”教学的认识,本人大体经历了3个阶段。从大学毕业走上生物教学讲台,把绪论作为一般教学任务完成。这种认识下的教学索然无味。第二阶段是寻求学生情感的启动。在教学过程中讲得天花乱坠,获得学生的兴奋,其特色是哗众取宠。表面看来,学生教师都满意。对于信息闭塞、缺乏研究精神的教师,这一阶段持续时间较长。第三阶段,是教学走向成熟的阶段。进入这一阶段的标志:教师在认识教材的基础上,确定正确的教学目的,围绕这一目的对教材进行巧妙的组织与处理,选择最鲜明的言语表达,使教学内容更典型、更鲜明、更有效。

其实,“绪论”教学发展3个阶段,就是生物教师走向成熟的3个阶段。教材是需要组织与处理的。经过教材组织与处理的课就赋于个性,这样的课一般说来是好课。

高中生物的“绪论”是一篇较理想的文章。它的“可读性”、“可教性”及与教材主体的“吻合性”都达到了令人相当满意的地步。学生能看得懂,这是可读性。但是,学生难于理解藏在字里行间的精髓,这就产生了可教性。教师跳出教材,站在教材内涵与教学目的的高度,给学生启智,使学生知道教材的框架,这是“绪论”的“吻合性”。怎样教好“绪论”,使教学达到预期的目的,谈谈自己的体会。

1)要站在教材内涵的高度,进行“绪论”教学。

“绪论”的主体内容是生物的基本特征。这些特征是说明生物现象还是说明生命的本质,显然是说明生物区别于非生物的本质特征,只有抓住了这一点,才抓住了教材的灵魂。没有把握这一点,教学就没有跳出教材本身,或者说没有挖掘教材的内涵。在课堂上,我们可以将教材举至眉高对学生说:“这本书的内容是在研究生命现象的基础上研究生命的本质。”或者说:“回答什么是生命”。点破这一主题,教学的启动就从这里开始。

2)要完成教材的处理工作。

教材的处理包括轻重处理、关键句、词的处理及逻辑处理。

轻重处理,按照教学目的,认识生物教材、明确学习任务是重点,教学精力要多一点。生物科学的发展方向及学习意义的教学,是使学生产生良好的动机,然而动机的形成,不是一节课能形成的。兴趣与向往是在价值认识深化过程中不断形成的。教学精力投入要少一些。

关键词句的`处理:

“生物的基本特征”应当明确提出:是与非生物相对存在的特征。开门见山地指出这一点,为下面的讲解定了基调。“生物体具有严整的结构,”这句话落实在细胞的概念上,这一概念又落实到“结构”与“功能”两个词上。第一,由细胞构成生物体;第二,细胞能完整地表现出生命功能,并指出这本书是以细胞学为基调来研究生命本质的。“生物都有新陈代谢”具体描述,是以吐故纳新的运动形式区别非生物的,为了使区别更鲜明,可以引用生化对“新陈代谢”的界定:“新陈代谢”是维持生物体运用“概念获得”教学模式。

生长、繁殖、运动等生命活动过程中化学变化的总称。

生物只有在各种化学变化过程中才能维持生命本身的存在,而非生命物质一旦发生化学变化,就不再是本身。这样挖掘教材,使学生理解更清晰、更鲜明。“生物都有生长现象”,生物的生长现象与自然中非生物的生长现象的区别在于细胞分裂及分裂后细胞的长大。“应激性”中只指出本质含意,其中两个例子说明生物具有这种特征,而非生物没有就够了。对于向地性机制的教学做过两种尝试。一种是讲机制,发现学生并没有接受。另一种只说明现象,不去阐明机制,教学轻松,只要加上一句,“为什么会有向地性,以后会详细讨论”就够了。生殖和发育与遗传和变异都说明物种的延续,前者是指生命延续,后者是指物种性状的稳定与进化。第七点特征是说明生物和环境的关系。其中“影响环境”应该指出,生物对环境的影响,是以生物的生存改变环境,这与人类改造自然环境,有着本质的区别。

逻辑处理:

教材记述的逻辑是由分析到综合。按照教材的顺序教学,有利于提高综合方法的培养。反过来,以问题的方式指出,生物不同于非生物的本质特征有哪些?这样讲课清晰、顺当,使学生明确生物基本特征的主题思想,有利于培养分析能力。按什么逻辑处理,取决于教师的习惯及学生的状况而定。

由于篇幅的关系,我只想指出,“生物学的发展方向”和“学习生物学的意义”的教学,内容越典型越好。学生看得懂的让学生看,或点到为止。“生物学的发展与物理学、化学的研究是息息相关的”这句话,学生难于理解,我就引用了[英]R.P.F.格雷戈里的《光合作用的生物化学》的后记“展望”中的内容:未来光合作用的研究,生物学家、化学家、物理学家带来各自研究成果,构成光合作用“这张拼图”。“也许光合作用的生物化学正要达到物理学在本世纪初的位置”。“学习生物学的意义”中,“建立正确的世界观”,可以举出思格斯得到《物种起源》巨着的心情及给马克思信件的内容,并指出细胞学说、生物进化论对马克思主义形成的作用。这一部分的教学切忌面面俱到、平淡无奇,这样是不能打动学生的心灵的。

篇5:继续教育发展趋势的几点思考论文

继续教育发展趋势的几点思考论文

一、我国继续教育发展现状

1.多元化办学格局的基本形成

自继续教育发展以来,受到各行各界的强力支持,现在全国的继续教育机构加起来已经有好几十万所了,其中高等教育机构约为三千所,中等学历教育机构大约为七百所,而发展最多的就是各行各界的继续教育、社会培训机构,甚至达到十五万所。目前我国继续教育体系是表现高等教育机构为主体、企业培训机构为主流、社会各界一起参加的美好现象,具有层次多、水平高、行业广的特点。

2.大幅提升了继续教育的信息化水平

继续教育产生以来,继续教育的信息化水平也在逐渐的提高,现代信息技术逐渐的融入到继续教育中,并且在继续教育中不断稳定和发展,继续教育平台呈现出信息化、资源化、广传播的特点,借助于信息技术,我国继续教育体系不断扩大,以电视机、互联网、电信等为媒介,将继续教育覆盖到了边远地区,使得各个地方的人民都受惠于继续教育,丰富了人们的眼界,打破了贫穷落后的状态。

3.继续教育的制度和法律法规体系的逐步完善

继续教育的法律法规体系在随着继续教育的发展也在逐步形成,继续教育越来越受到广大业界的重视,目前已经在《劳动法》和《教育法》中有了相关的规定了,而且法律系统也在进一步的加强和完善。但是相对于欧美而言,我国的继续教育还是比较落后的,比如说继续教育机制不够完善、教育资源不足、教育队伍不够强大、社会关注度不高等等很多问题都存在着。另外,除了这些,继续教育法律体系还不够完善,远远跟不上继续教育的发展,继续教育的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也不够实用,没有一针见血、对症下药的导向性,而且继续教育的教学管理体系也有待强化。

二、我国继续教育发展趋势

1.向高层次发展

我国继续教育在“十一五”规划中也被提到了,国家领导层非常重视继续教育,也提出了新的要求。面临快速发展的社会以及日新月异的社会经济、高新科技,继续教育也要做到与时俱进、开拓创新,与时俱进就是要做到与领先科学技术接轨,在做好继续教育的基本教育的同时,注意高新技术的教育,使得各行各业人群都能了解到社会发展的步伐,了解社会发展的`现状、高新科技的发展,跟上时代的脚步。国家也会加大对继续教育的投入,对继续教育的发展重视起来,现在很多人群因为工作的要求、社会的压力等等原因会选择进行继续教育,国家应该重视这一块的发展,这已经是社会发展到现在这个阶段的一个大众的趋势。例如美国就非常重视学后的继续教育,人们选择继续教育,政府就会支持继续教育,投入到继续教育的经费每年都超过了600亿美元,政府的强力支持,使得美国的继续教育不断发展壮大。

2.向开放性发展

1978年12月十一届三中全会起中国开始实行的对内改革、对外开放的政策,继续教育同样也要改革开放,不能关起国门来自己一味的去办学。封闭的教育使得继续教育落后,落后就要挨打,这样的历史教训我们已经体会够深的了,因此,我们必须从各个方面来开放我国的继续教育,不仅是教育对象、教学体制、教育资源以及教育体系的改革开放,更是教学管理体制的改革开放,学习吸取欧美成功的继续教育经验,从他们身上取长补短、摒弃糟粕、吸取精华,并且注意结合自身的国情、自己的特点,建立全新的与时俱进的开放性的继续教育体系。利用各种先进的技术,例如互联网、电视、电信等,融入到继续教育中,使得继续教育更稳定更卓越。

3.向专业化发展

继续教育的发展对社会进步起着重要的作用,而继续教育发展的关键在于其专业组织的建立,目前社会上出现很多专业的继续教育的机构,有些是全球性的、有些是全国性的甚至还有些是地方性的,他们为了达到盈利的目的,其操作模式完全遵循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运作模式,于是很多有针对性有自己特色的培训机构就应运而生了,在这样的背景下,高校的继续教育就更应该注重专业素质的培养,要更专业化,不能一把抓,要具有自己的特色和专业,积极的去发展继续教育,使得它更专业化、更规范化,这样继续教育才会更有市场,更有竞争力。

4.向合作办学发展

教育对象是继续教育的核心内容,现在终生教育已经成为潮流,每个人都是受教育的对象,人活一辈子就是学一辈子,因为时代是不断发展的,人类是不断进步的,因此不论还是老少妇孺还是年轻力壮,都是受教育的对象,都有权利接受继续教育,于是继续教育的范围是宽广的,由此一来,对继续教育的要求也就越来越多元化。继续教育是实现终生教育的一条路径,而继续教育的顺利进行主要是普通高校的作用,因此必须在教育计划、教学任务、教学管理体制、课程、教师队伍等方面进行改革,使得符合人们的要求。但是有时候由于人们的主观因素的影响,每个人对学校的选择不同,而各个高校的继续教育都有着其自身的特色,这样的情况就使得各校之前需要加强联系与学习,做到强强联合,各取所长,各补其短,做到共同发展。各种教育模式整合在一起,都是以使人们获得知识为目的,满足着不同层次不同阶段不同岗位人们的需求,这对社会的文明和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

篇6:中小企业会计人员继续教育思考论文

滁州市位于苏皖两省交界,地处中国经济最为发达的长江三角洲西部边缘,是安徽省东向发展战略的桥头堡,皖江开发的龙头地带,是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经济高速发展亟需大量高素质、高技能人才。会计是国际通用的商业语言,在当今全球会计准则实现趋同的背景下,会计人员需要掌握相应的会计知识并要做到与时俱进。经济越发展,会计越重要,随着中小企业的增多,会计人员的需求量也越来越大。财政部的《会计从业资格管理办法》就特别强调了会计人员的继续教育。然而在实际工作中,当前中小企业会计人员继续教育方面存在着一些问题和不足,论文试图针对这些问题与不足探讨解决策略,为地方经济发展提供一些支持。

一、中小企业会计人员继续教育现状

(一)中小企业界定与滁州市会计从业情况概述

根据6月18日发布《中小企业划型标准规定》,工业:职工人数人以下,或销售额30000万元以下,或资产总额为40000万元以下;批发和零售业:职工人数500人以下,或销售额15000万元以下……由此可知,我国绝大多数的企业是中小型,滁州市企业情况也是如此,从数量上,小型企业更多。中小企业的会计从业人员结构,总体是中低层多,呈金字塔形分布。以滁州市为例,全市具有会计从业资格证的约有19000人,具有助理会计师资格的约有5000人,而中级以上资格的就明显少得多。相关从业人员多在制造业和商品流通企业。结合实际来看,滁州市会计从业人员总体层次不高,业务能力一般,这些资料对于继续教育有效开展具有重要意义。

(二)中小企业会计人员继续教育的必要性

会计人员继续教育,即我们通常所述会计人员后继教育、在职教育,是指对正从事会计工作和已取得或受聘会计专业技术资格(职称)的会计人员进行以提高政治思想素质、业务能力和职业道德水平为目标,使之更好地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要求的再培训、再教育。会计人员继续教育是一项综合素质教育,目的是提高会计人员政治素质、业务能力、职业道德水平,对他们的知识和技能进行补充、更新、拓展和提高。从我国现状来看,一方面是会计规范不断出台,如重修了《会计法》、发布新会计准则;另一方面是新的会计业务不断涌现,会计人员要不断学习新知识,立足于本专业之外还要加强电子商务、网络结算等现代技术知识的培训,以适应不断变化的会计工作;再一方面就是地方经济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滁州市会计人员的素质发展是一个较大的促进,要求会计人员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和能力,而继续教育显然是一条重要途径。

(三)中小企业会计人员继续教育的现状

会计人员继续教育的内容主要包括会计理论、政策法规、业务知识、技能训练和职业道德等。会计人员继续教育是强制性的,根据财政部《会计人员继续教育规定》,会计人员每年接受培训(面授)的时间累计不应少于24小时。滁州市目前由市会计局主管会计继续教育工作。采取的形式为面授,大班制教学,每班约160-200人。从学习内容上看这几年分别是税收会计、企业内部控制和小企业会计准则等,每年由会计局指定内容;从培训师资来看,主要由地方高校会计专业和相关专业教师进行授课;从组织培训方面来看,主要是会计局工作人员现场值勤;从考核方式来看,是采用试题库抽取考题,现场笔试。

二、中小企业会计人员继续教育存在的问题探讨

中小企业会计人员继续教育从无到有,取得了很大的成绩。同样我们也应该看到存在的不少问题,从滁州市来看,主要在管理单位、培训内容与方式、师资队伍、考评机制等方面存在以下几点问题:

(一)管理单位对会计继续教育约束力度不够

社会上有些单位和部门至今对继续教育重要性的认识还没有到位,常常只看眼前利益而忽视长远发展。根据对滁州市的部分国家机关、社会团体、企事业单位调查结果显示,单位领导非常支持会计人员参加继续教育的比率达不到15%,特别是企业领导支持比例更低,仅为10%左右。由于教学效果不能立竿见影,管理单位认为培训不培训差不多,也就没有制定任何约束机制,所以会计人员产生惰性,索性就只是应付差事而已。

(二)会计人员参加继续教育的.积极性不高

部分会计人员对继续教育的重要性认识不够,只是因为会计局要进行年度检查而被动地参加继续教育,有的人甚至宁愿交培训费,不愿参加面授学习,普遍存在旷课和应付考试现象。部分会计人员即使人在现场,也是抱着应付点名的态度来的。虽然这只是少数部分,但是必须引起重视。

(三)培训内容不能体现层次性,方式单一

虽然《会计人员继续教育规定》对继续教育有高级、中级和初级之分,但在现实培训中往往是把不同级别和不同对象的会计人员混合在一起进行教学。主管部门设置培训内容时没有充分考虑会计人员的实际情况,对“以人为本,按需施教”的原则不能全面体现,培训内容几乎千篇 一律。这样一方面不能充分体现因材施教;另一种情况是因为学员所在的行业不同而众口难调。滁州市目前的会计继续教育方式单一,多采用传统授课方式,基本上是“满堂灌”式的单项信息传播,很难调动学员的学习兴趣,难以体现教学效果。无法满足社会对复合型会计人才的需要。这就导致培训内容的结构和深度两方面不能很好地适应学员的需求,直接影响培训效果。

(四)师资队伍不稳定、力量薄弱

目前,滁州市会计人员继续教育的师资主要临时安排高校教师和少部分社会高级会计人员组成,师资力量薄弱。高校教师会计理论功底深厚,但缺乏实践经验,在满足学员的需求方面仍存在较大不足。社会高级会计人员实践经验丰富,但往往缺乏理论深度和表达方式欠缺完整性。培训的内容偏重专业知识而忽略其他相关知识,联系实际不够紧密,不能从根本上得到解决日常会计工作中所遇到的疑难问题,致使会计人员对继续教育逐步失去兴趣。

(五)考评制度不完善

从滁州市近几年开展会计人员继续教育的实践证明,考试是保证学习效果和质量的一重要措施。目前对于中小企业的会计从业人员(主要是中级和中级以下的会计人员)是采用闭卷考试形式。虽然闭卷考试的题目出的并不太难,但是考场纪律一直不够严肃,甚至是走过场,这必然会削弱会计人员继续教育的效果和会计人员学习的自觉性。虽然滁州市会计局规定会计人员继续教育情况及其成绩管理与会计从业资格证书年检挂钩,但是在这种考试模式之下,很显然效果不佳。

三、应对存在问题的解决方案

随着经济全球化,滁州市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的确立和招商引资工作的深入,很多行业都要向外开放,会计行业也不例外。所以应当在综合考虑地方会计人员继续教育的实际情况的基础上,结合会计人员继续教育的目标,设计出适合滁州市情的会计人员继续教育体系。

(一)确立会计人员继续教育的目标

结合地方特点,要求会计人员继续教育需要达到以下目标:

1、首要目标是增强会计人员的综合素质。一是要能恪守职业道德,逐步形成纵观全局的能力,能充分考虑到时局变化对企业财会各方面的影响,防范风险,增强预见性;二是要忠于职守、廉洁奉公、团结协作;三是要使会计人员的业务能力不断得到更新、补充、拓展和提高。

2、扭转滁州市会计队伍落后的现状。当前滁州市会计队伍存在的问题一是会计人员总体素质不高;二是合格的会计人员数量不够;三是做假的账、违反财会制度和职业道德的风气有一定市场。可以通过大规模的培训,实行强制定期的继续教育是扭转会计队伍不利局面的重要途径。

(二)单位要加强领导,提高思想认识

为保证会计继续教育顺利实施,首先要提高各单位领导的思想认识,要他们重视和支持会计人员的继续教育,把会计人员知识技能更新完善作为单位的一项重要工作来抓。地方财政局、会计局应对各单位领导进行宣传和采取必要强制手段。从实践情况来看,在过渡阶段采取强硬措施是必要的,也是有效的。再就是要提高会计人员本身对继续教育的思想认识,使会计人员意识到学习的必要性。

(三)合理设置继续教育的内容,采取适当的的教育形式

会计人员继续教育系统的核心是培训内容,是决定能否实现继续教育目标的首要因素,是一次继续教育活动能否成功的基础。对此,应该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1、继续教育课程设置。开展继续教育的课程建设是提高教育质量的根本保证之一,它决定了继续教育的内容。培训承办机构应积极开展调研,及时把握会计人员从业需求状况,有针对性的确定后续教育的内容。

2、继续教育分级培训内容设置。可以采用分级培训的形式,进行教学方法和培训教材的细分。从滁州市的中小企业实际情况来看,目前易于实施的是前述的初级班和中级班。

3、继续教育分类培训内容设置。目前可以把参加培训的会计人员分为三类:金融企业会计人员、工商企业会计人员及农村会计人员。根据他们各自工作内容设置培训内容。

4、按照会计人员的工作单位类别、学历层次、职称等级和从事会计工作的年限,实行分级、分类培训。(1)分级培训:初级班,针对中专(普高、职高)学历或初级职称及以下会计人员;中级班,对象为大专及本科学历或中级职称会计人员;高级班,针对研究生学历或高级职称会计人员。(2)分类培训:按行业、系统分类培训,有明确的目的性。这对有效地解决本行业会计人员面对的共性问题,在培训中更容易开展互动教学,同时可以融洽学员之间关系,能够形成一个交流的圈子。(3)专题培训:针对一定时期会计界存在的特定理论和会计实务问题,或某个行业存在的特定的会计理论和会计实务问题,采取相对集中的培训形式。

(四)构建良好师资队伍,丰富教学方法

良好的师资是取得继续教育良好效果的先决条件。应该构建由高校教师、各类优秀企业财会人员代表和主管部门业务骨干组成的继续教育师资人才库,形成一套人员组织、角色安排、工作任务和报酬计算等系列化的完备系统。这样,在继续教育开展时,能事先安排师资,组织备课,做好各环节工作。继续教育的教学方法应该灵活多样,能够节省时间、缓和工学矛盾、简便易行、收到显著的效果就是好方法。结合滁州市中小企业会计人员学历和技能等级层次情况,在继续教育中,可以应用案例法、讨论法、模拟操作法等教学方法进行培训。

(五)对实施培训的单位要严格监督与考评

对培训单位而言,其本身是会计人员继续教育的实施者,它的执行质量、施教水平直接关系到会计人员继续教育的质量,因此对培训单位要加强指导、考核和监督,引入竞争,实行优胜劣汰的动态管理制度、学员意见反馈制度,明确监管重点,建立健全事前审批,事中监督,事后评估的会计绩效评价体系。

(六)严格考试纪律,将考试成绩与年检挂钩

管理部门要高度重视对考试纪律的严格管理,可以派遣专人巡考。同时把会计人员继续教育情况及其成绩同会计从业资格证书的年检工作紧密地结合起来,即参加会计人员继续教育培训及考试成绩合格者,才能通过本年度的会计从业资格证书年检。

[参考文献]

[1]施维观.浅析会计人员继续教育现状及对策[J].中国市场,,(06).

[2]吕新丽.如何加强会计人员继续教育[J].现代经济信息,,(20).

[3]张红卫.会计人员继续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4,(08).

[4]赵玉霞.关于会计人员继续教育问题研究[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14,(25).

[5]王慧芬.会计人员继续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J].中国总会计师,2014,(07).

[6]张立恒.会计人员继续教育模式选择研究[J].财会通讯(综合),,(01)上.

篇7:《微观经济学》教学实践与思考论文

《微观经济学》教学实践与思考论文

《微观经济学》是高等院校财经类学生的专业基础课,由于学科特点以及学生的现实条件等各种因素,学生们普遍反映这门课程的学习难度大,笔者在此对微观经济学课程的特点以及在教学过程中所采用的方法进行了较为深入地探讨,并提出了不断加强自身学习、运用多媒体课件与板书相结合、鼓励学生利用网络资源等手段进一步提高《微观经济学》教学质量的想法。

《微观经济学》是国家教育部指定的高等院校财经类各专业的核心主干课与专业基础课之一,这门课程是以单个经济主体为研究对象,主要研究各个经济主体如何将其稀缺的经济资源分配在各种不同的用途中以取得最大利益,并以此说明市场经济的基本运行规律和效率。这门课程理论性较强,内容丰富且相对抽象,同时又以较多的数学计算和推导为基础,结合模型、图形和高等数学方法,学生普遍觉得难度较大。在教学实践中,笔者不断加强学习,提高自身素质和业务水平,将《微观经济学》的核心思想、课程体系、重点难点等的理解和把握运用到课堂教学中,同时,笔者密切关注国内外经济形势,将热点问题作为案例引入课堂教学,丰富了授课方式和内容,活跃了课堂气氛,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锻炼他们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取得了较好地效果。在此,笔者结合《微观经济学》课程的特点以及自己讲授微观经济学的实践谈点体会,希望能与有关教师交流探讨,共同提高教学效果。

1 《微观经济学》课程的特点

《微观经济学》课程属于理论经济学范畴,它既不同于农业经济学、劳动经济学、生态经济学等应用经济学课程,也不同于管理学原理、组织行为学、人力资源管理等管理学课程。作为理论经济学课程之一,微观经济学揭示了市场经济的运行规律,行业和市场是怎样运作和演变的,它们之间存在着怎样的联系以及它们怎样受政府政策的影响等等。《微观经济学》具有完整的理论体系,主要内容包括均衡价格理论、消费者行为理论、生产者行为理论、分配理论、一般均衡理论与福利经济学、市场失灵与微观经济政策。这门课程一个显著的特点就是理论抽象、要求学生具备较深的数学功底以及较强的用图形说话的能力。

1.1 理论抽象

《微观经济学》所介绍的经济理论是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市场经济几百年发展的总结,这些总结是以资本主义国家的市场经济为前提的,而且每一个结论的成立都建立在一系列严格的前提假设之上,这与我们国家的国情、市场经济发展的概况、人们的观念和行为方式均不同,这些差异必然增加我们理解的难度。同时,理论知识原本就是抽象的,学生很难将所学的理论、模型与日常生活联系起来,再加上微观经济学概念、定理、规律很多,相互之间又极易混淆,对于初学者来讲,总会存在理论与现实理解之间的差距。

1.2 要求学生具备较深的数学功底

《微观经济学》中最常用的经济模型法、边际分析法、均衡分析法、静态分析、比较静态分析、动态分析法等等都要求学生具备较深的数学功底和逻辑推理能力。因为《微观经济学》是财经类学生的专业基础课,一般安排在大一第二学期,有很多学生微积分知识还没学,这时要求他们将数学知识熟练地运用到经济学分析中,无疑增加了他们学习的心理负担。

1.3 要求学生具备较强的用图形说话的能力

图形在经济学中非常有用,用于说明各种经济变量之间的关系及其变化情况。美国第一个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著名经济学家保罗・萨缪尔森说过:“你必须具备足够的图形知识才能掌握经济学,图对于经济学家如同锤子对于木匠一样必不可少。”微观经济学每一个理论的得出与论证都与图形紧密相联,这对于刚刚步入象牙塔的学生而言,要学会正确地运用图形解释经济问题的确有些难度。

总之,如上所述微观经济学课程的特点以及学生的现实条件等各种因素决定了微观经济学这门课程的学习难度和学习强度相当大。笔者结合《微观经济学》课程的特点,采用理论讲授、案例分析、课堂讨论和课后练习等方法组织教学。

2 《微观经济学》课程的教学方法

2.1 理论讲授

理论讲授是微观经济学最基本的教学手段。笔者在讲授微观经济学的过程中,首先介绍基本的框架,在讲述每一章内容之前,都有一个本章提要,让学生对所学内容有一个整体的视野,然后再介绍具体的内容,通过课堂讲授,让学生理解基本的经济概念,了解市场经济主体的行为规律,授课过程中采取由点到线,由线到面逐层展开,脉络清晰,通过主线的引入,使学生系统地把握整门课程的精髓,同时,在每一章结束后都加一个本章小结,总结一章的主要内容,加深学生的理解。

笔者讲授微观经济学,以市场经济主体的最优行为选择为主线,主要体现在这五个方面:第一,单个消费者行为的最优化。即研究消费者在收入既定的情况下,怎样选择使得他的效用最大化,从而实现消费者均衡;第二,单个厂商行为的最优化。即研究单个厂商在成本预算既定的前提下,怎样选择使得他的利润最大,从而实现生产者均衡。这包括两方面的内容:(1)在成本既定时,如何选择使得所获产量最高,(2)在产量既定时,如何选择使得所付出的成本最低。为此,将问题深入一步区分不同的市场结构,进一步考察完全竞争、垄断竞争、寡头垄断与完全垄断市场厂商确定产量与价格的最优化行为;第三,单个生产要素市场的最优化。即研究消费者根据什么原则供给多少生产要素,厂商根据什么原则需要多少生产要素,从而实现生产要素的供给与需求的均衡;第四,商品市场与要素市场的同时最优化。即研究将消费者、厂商、商品市场与要素市场联系起来的整个市场的一般均衡;第五,政府目标决策的最优化。即研究市场失灵的问题,政府应该采取什么样的措施来弥补市场的缺陷,从而达到宏观调控的作用。

2.2 案例分析

微观经济学是以个体经济单位为研究对象,厂商的生产经营决策与居民的消费决策都和现实生活息息相关,因此案例分析是微观经济学教学过程中必不可少的教学手段。优秀的案例是以现实问题为研究对象,以事实和数据为依据,并将理论知识寓于案例之中,将这些微观经济学的案例引入课堂,引导学生对典型案例进行剖析,一方面能够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对基本理论的理解和把握;另一方面,能带动学生实现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质的飞跃,提高学生们运用所学的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例如,在讲授需求价格弹性理论时,可以结合安全帽专卖店的广告“旧帽换新帽一律八折”来解释厂商针对消费者的需求弹性不同而进行区别定价,结合现实生活中的实例,能将枯燥的理论运用到鲜活的经济现实中,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

2.3 课堂讨论

课堂讨论是活跃课堂气氛、提高教学效果的重要保证,对于微观经济学教学,不论是理论讲授还是案例分析,都离不开课堂讨论这一重要形式。通过讨论可以使教师从传统的“填鸭式”教学转向双向互动式教学,学生从传统的被动接受的学习方式转向主动参与的学习方式,变“要我学”为“我要学”,通过课堂讨论,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去发现、分析和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做到学以致用。

2.4 课后练习

微观经济学是研究经济变量的单项数值决定,其中涉及大量的数学关系,理论性强,要实现将理论用于解决实际问题有不小的难度,所以要给学生布置练习题,通过做练习巩固课堂上所学到的理论知识,特别是通过做计算题来加深对微观经济理论模型的理解。同时,这门课程是财经类各专业考研必考的基础课,因此,笔者在授课过程中对课后习题中出现的各种问题都给予特别强调和详细解答并进行适当延伸。

3 进一步提高《微观经济学》教学质量的想法

3.1 教师应不断加强自身学习

俗话说:“要想给学生一滴水,自己首先要有一桶水。”作为一名优秀的高校教师,首先自己要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功底,丰富的文化底蕴,因此,教师应不断加强自身学习,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同时,西方经济学是一门具有演变性的学科,由于这门学科的特点,必然要求微观经济学相关的理论知识必须和现实的发展紧密结合才具有生命力,所以该门课程的理论体系更新较快,那么任课教师的这桶“水”,决不应是“陈年老水”,而应是不断地从知识发展的奔腾江河中汲取的“新鲜水”,任课教师应及时掌握知识点的更新,如新旧理论的增减,同时及时调整相应的案例分析并运用于课堂教学中。

3.2 充分利用多媒体课件与板书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多媒体课件集文字、图片、动画、音频、视频为一体,容易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其更积极地听取教师对知识点的讲解和分析,多媒体课件教学的引入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方式,也使学生更容易地接受原本枯燥的教学内容。但是,课件不能完全取代传统的板书教学。目前,很多高校教师上课时过多依赖课件,整门课程知识点完全通过点鼠标放映课件讲授,微观经济学这门课程本身包含很多的数学推导和图表,完全依靠多媒体课件向学生讲授,即使利用动画使得推导过程一步步显现,学生也不容易跟上。因此,在讲授公式推导以及有关图表的过程中,笔者认为最好结合板书进行讲授,通过“黑板+粉笔”的方式推导和画图,能够充分地带动学生跟着教师的思路走,让学生看清推导的整个过程以及各种逻辑关系,形成知识间的连接,也更有利于帮助学生掌握公式的推导。比如,在讲到古诺模型中厂商的产量选择的时候,最好板书推导每个寡头厂商的均衡产量,这样,学生会更容易接受和理解。

3.3 鼓励学生充分利用网络资源

互联网信息时代丰富的网络资源为学生学习微观经济学提供了巨大的支撑,要鼓励学生学会利用网上教育资源,经常登录经济学论坛、经济学教育科研网、经济学家等网站,聆听专家讲座,参与学术讨论,这些经济学网站既提供了丰富的学习资料和各种各样的案例,又能够帮助学生将枯燥的理论知识和鲜活生动的经济实践联系在一起,使学生更好地接受微观经济学的知识点,最终实现提高教学质量,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篇8:水利文化建设实践与思考论文

水利文化建设实践与思考论文

摘要:水是人的生命本源,水利文化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无数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本文将结合安徽省淠史杭灌区的实际情况,从灌区职工的思想政治、文化宣传角度出发,阐述新时期水利文化建设的重要性,旨在更好的进行水利文化建设,实现水利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新时期;水利文化;实践;思考

“上善若水,水利万物而不争……”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就有关于水利文化的记载,水利文化由来已久。水利文化经过几千年的发展已成为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中华文化的传承具有重要作用[1]。淠史杭灌区是中国主要的灌区之一,在中国水利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对中国的防洪、灌溉、发电等具有重要的作用,极大的促进了经济社会的发展。,安徽省水利厅厅长方志宏同志在《全厅系统学习教育、“四个专项整治”暨专项巡视整改推进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指出安徽省目前处于“十三五”的决胜阶段,对水利事业的发展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因此,有必须结合该灌区实践,加强全灌区水利文化建设的探讨,更好的服务水利经济建设。

1淠史杭灌区水利文化建设情况

淠史杭灌区是新中国成立后兴建的全国最大灌区之一。以防洪、灌溉为主,同时兼备水力发电、城市供水、航运和水产养殖等综合功能。淠史杭灌区的灌溉系统呈“长藤结瓜式”,含概五大水库、三大渠首、200多座中小型水库、21多万座塘堰等,非常宏伟。淠史杭灌区由淠河、史河、杭埠河三个毗邻灌区组成,横跨江淮两大流域,科学合理的利用雨洪资源,维持了灌区的良好生态环境,在全省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巨大作用。目前,淠史杭灌区在安徽省的面积达14107km2,有效灌溉面积66.7万hm2,成功的将原来的贫脊之地转变为富饶之地,在中国治水历史上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3月水利部副部长刘宁强调[2],淠史杭灌区是创业先辈经过不断的努力、千辛万苦建设而成,我们应铭记先辈的艰苦奋斗精神,在先辈的基础上,通过改革创新,推进灌区建设,增强治理能力,重视防汛抗旱工作,努力建设一个现代化的大灌区。同时要加强水利宣传力度,广泛宣传水利文化,分析总结灌区建设以来的利与弊,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提高灌区的影响力,让人们更好的了解水文化,更加重视水文化的建设,更好的发展水利事业。

2水利文化建设的主要内容

2.1思想政治

水利文化是人民智慧的结晶,水利文化建设离不开广大水利职工的集体智慧。水利事业的发展与行业人员的思想道德水平密切相关[3]。行业人员如果爱岗敬业、勇于奉献、不怕艰苦,那么能够很大程度的推动水利发展,反之则阻碍水利发展。现在经济不断发展,水利工作环境不断改善,但职工盲目攀比、拜金主义、自由主义等不良思想相应而来,尤其是青年职工。职工的使命感、责任感、奉献精神出现缺失。因此需加强思想政治建设,倡导扎根基层、艰苦奋斗、爱岗敬业、甘于奉献的思想道德,把开展文明单位创建作为提高职工政治思想的主要举措,防止水利职工思想道德滑坡,推动水利文化的'繁荣与发展。

2.2文化素质

人是发展的中心,社会不断发展,要求人与时俱进。目前,基层受过高等院校教育的水利职工比例较少,多数职工缺乏系统的理论学习,普遍存在知识片面、专业水平不高、综合素质低等现象,已不能适应信息化、现代化发展的水利工作。因此,水利单位应注重职工的文化素质培养。以来,省水利厅出台了开展《厅直基层单位能力建设工作》的通知,提出以改善基层单位生产、生活条件,提高管理水平、管理内涵,提升职工精神面貌为中心的能力建设工作。相关单位贯彻实施这一通知,定期邀请专业技术人员为职工传授现代化管理知识,组织开展学习观摩以及经验交流活动,更好的发展了水利文化建设。

2.3技术素质

水利工作是一项非常重要且严峻的工作,受到国家的高度重视。国家投入大量的财政以及技术支持,水利现代化、信息化水平逐步提高,目前已引进许多高科技设备,应用范围包括水利通讯、监测、分析、设计等。其中淠河总干渠三十铺罗管节制闸就是现阶段信息化建设的亮点。淠河信息化分中心具备着淠河沿线已联网的水工建筑物远程控制运行、运行情况实时在线监测、图像调取展示及远程视频会议等功能。先进的设备需要高品质、高素质的人才操作才能发挥作用,但目前我国缺乏这种高素质的人才。许多水利工作者专业技能停留在以前的水平,心有余而力不足。因此国家需重视高素质技能人才的培养,在注重文化素质培养的同时,注重专业技术操作能力的培养,增强职工自身的业务技能素质与水平。这样才能真正做到与时俱进,最大程度的利用新设备、新仪器来发展水利文化建设。

2.4创新素质

水利工程建设科技化是个必然趋势。科技的发展离不开创新,只有创新才有生命力,只有以人为本才能推动创新。因此要将科技创新理念融入到职工的思想中,调动职工的主观能动性,听取职工的意见和建议;要将科技创新理念融入到水利工程中,让更多的水利工程体现治水智慧、蕴含水利文化,更好的推动水利科学发展,丰富水利工程文化内涵。三十铺分局罗管点建设是淠史杭灌区工程建设与文化建设有机融合的典型,包括罗管节制闸和分流岛两个部分。其中罗管分流岛内建有由5座树池、阶梯式挡墙组成的绿回路转,意为淠史杭源源流淌的5大水库;建有淠史杭大事件台阶,打造了水文化建设的亮点。让人们在欣赏美景的同时感受淠史杭的历史、精神以及文化的魅力,能够更好的宣传灌区形象。

3促进水利事业发展的水利文化对策

3.1传承水历史,创新水文化

在水事活动中传承水历史、彰显水文化是水利职工的优良传统、优秀品德、精神风貌、综合素质的集中体现,也是人们在治水实践中对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及审美情趣等方面的影响。相关单位可以建设水利博物馆、模型室,保护水利文物,制作水利人艰苦创业的电教片等以提高水利职工的责任感。当然,在传承水历史的同时还需勇于创新,跟上时代前进的步伐,做到不墨守成规,重视传统而又不保守,这样才能使水文化保持生机活力,发展水利事业。

3.2健全学习与激励机制

水利工作的发展与职工的文化素质、思想政治、专业素质等密切相关,应注重职工这几个方面的素质培养。水利职工普遍存在文化水平低、专业知识及技能水平不足的现象,因此水利相关部分可注重此方面的人才培养,可采取的措施有:⑴水利相关专业的学历教育优惠政策;⑵鼓励水利职工接受学历教育,提升职工高学历比例,提升工作能力,塑造新时期水利文化新人;⑶组织开展水利职工技能大赛,定期考察水利职工的专业技能,奖励优秀人才;⑷开展业务交流活动,引进先进的管理经验、文化宣传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这样不断健全学习和工作激励机制,能够促进学技术、比技能、岗位成才风气的形成,更有利于水利工作的开展。

3.3丰富水利文化内涵

以水利工程为文化建设载体,提高水利文化在水利工程中的渗透力。水利工程除了发挥水利功能外,还可与水景观、水故事、水文化等理念结合,从美学、艺术、视觉感受等方面展现,营造一个不一样的水利工程,丰富水利文化的形式和内涵。深入推进水利系统文明单位、文明工地、文明窗口等文明创建活动,鼓励和激励广大水利干部职工投身水利实践,树立良好的社会形象,提升水利文化的品位。

3.4传播水文化

大力加强水文化的宣传教育工作,增强水利职工以及全民的认同感,使水利文化家喻户晓,深入人心,让整个社会更多的了解我国的治水历史、经验、教训以及淠史杭建设辉煌成就。营造水利行业良好的思想舆论氛围,本着寓教于乐、小型多样的原则,开展公众参与度较高的形式多样的群众性文化体育活动,并通过电视访谈等传播性广的宣传手段向公众普及水知识、水文化,使人们的思想在和谐的氛围中得到升华[4]。同时还可组织宣传队伍到小区、基层地区进行宣传工作,切实做到全方位宣传,全民普及。

3.5构建核心价值观

当前我国处于社会转型期,水利改革面临新的挑战。价值观呈现多元化趋势,社会上存在许多杂音,道德力量的作用愈加突出,因此树立正确的价值观非常重要。党的十八大提出,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应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贯穿融入到水利建设的各个领域。通过正确的引导,形成全体水利人同一种精神、同一种信念、同一种理想的高度道德共识。

【参考文献】

[1]余渊.关于安徽水文化建设的思考[J].江淮水利科技,(04):8,41.

[2]蒋常虹,宣文.刘宁检查灌区防汛抗旱工作[EB/OL].www.pshgq.cn/News_View.asp?ID=4836&T_ID=20,-03-01.

[3]徐璇.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全面推进水利精神文明建设[J].河北水利,,(07):46.

[4]肖飞.如何构建和培育水利行业核心价值观?[N].中国水利报,-05-29(005).

篇9:浅谈高中英语教学实践的探究与思考

浅谈高中英语教学实践的探究与思考

浅谈高中英语教学实践的探究与思考

文/王 旭

摘 要:高中英语教师应该根据学生以及课堂的实际情况,采取多种教学方式,促进学生的进步与发展。

关键词:高中英语;教学实践;课堂导入;情景教学

高中英语对学生未来各方面的教育和发展都有着深刻的影响和意义。如何使学生能更好地进行英语学习,是每个英语教师都应该认真思考的问题。笔者愿针对这个问题,浅谈几点看法。

一、良好的课堂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英语作为一门外来语言,学生本身在学习的`过程中就可能存在着一定的抵触和消极心理,缺乏浓厚的学习兴趣,课堂上也懈怠、散漫,课堂学习效率低下。因此,我会在每节英语课的一开始,精心设计一个课堂导入,力求在最短时间内抓住学生对本课内容的注意力及兴趣,从而调动学生对英语学习的积极、主动性,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比如,我会在课堂上拆分新单词,帮助学生更好的记忆。拿“family”来说吧,我会在课堂上讲述它的具体含义:F=Father,a=and,m=mother,i=I,l=love,y=you;Father and mother I love you,这就是family的真正内涵。单词这么一拆分,不但调动了学生的强烈兴趣以及求知欲望,让我能更简单、轻松地开展课堂知识的讲解,而且还在很大程度上促使学生更加积极、主动地进行英语单词的学习,为以后单词的累计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二、情景教学,活跃课堂气氛

部分教师在教学中仍然采用落后的教学方式,使学生在英语课堂上死气沉沉,不能很好地融入课堂,更不用说取得良好的课堂教学效果了。因此,我会在课堂上采用情景教学的方式,最大限度唤醒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活跃的课堂氛围下,促使他们更好地进行英语知识的学习。比如,针对“Computers”这一部分知识点,我会安排学生在课下提前搜集一些材料,然后在课堂上开展以“Computers”为主题的辩论会,让学生充分论述电脑文化所带给我们的利与弊。通过辩论,课堂气氛被充分调动起来,学生慷慨激昂,在辩论的过程中更好地掌握了对电脑文化这一部分知识的了解。参与课堂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也在最大限度上得到提高,有利于高效率课堂教学的实现。

总之,作为高中英语教师,不能墨守成规,一成不变地采用某种教学方法,而应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制订不同的教学策略和方案,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与进步。

(作者单位 山东省成武县第一中学)

篇10:思考与实践作文

思考与实践作文

孔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殆。

曾看到过这样一个故事:一位游泳教练为训练十几名学员,但这十几名学员都因害怕迟迟不敢下水实践。于是教练灵机一动说:“今天我不教你们游泳,改教你们救人。”听到这话,学员们纷纷下水。两天过去了,就连原本不会游泳的人都会在水底摆动一下双腿以致不会被水呛到。但是有一位研究生小伙子却只站在池边,用手支着脑袋,看着教练的一举一动,一脸沉思。教练很迷惑,问道:“你为什么只在上边看却不下水游泳呢?”这位研究生小伙子却很轻蔑的说:“我观察你两天了,从头到尾你都只是在教他们游泳,救人只是借口!”看到这里,我们不仅要想:究竟是游泳教练耍“花招”被“聪明”的研究生看破?还是这位中国研究生小伙“研究”过头呢?在现实生活中我们是否也像这位研究生小伙子一样遇事只研究而不动手呢?

或许有人会说这位研究生聪明的看破了教练的小花招,也或许会有人说是这位研究生太过死板,不懂变通。而我认为这与中国的教育方式有很大的关联。

一位中国研究生只研究不动手,这不禁让人联想到中国的教育模式。中国是一个文化大国,提倡以人为本,科教兴国,遵循孔子“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的教导,但其弊端也日益凸显出来。

例如:老师给出同一道题目:“现在是12点整,时针与分针正好重合。请问要经过多长时间时针与分针才能再次重合?”老师话音刚落,美国学生的反应是不约而同的拨动手腕上的表,用这种其实很聪明的“笨方法”,看时针和分针什么时候才能再次重合;而中国学生则会立即拿出纸和笔,埋头列出一大堆公式开始计算。这就是中国的教育模式正在潜移默化的`扼杀中国学生的实践能力的表现。

孔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同样的道理:只思考不实践是隔岸观火,只实践不思考是有勇无谋,只有思考着去实践,实践中再思考才是真谛。

思考与实践,就是这么简单。但也是现在的中国及中国学生所缺乏的、仍需去努力的地方。

篇11:素质教育实践与思考

素质教育实践与思考

素质教育实践与思考

钟文东

自我国提倡和实施素质教育以来已十多年过去了,笔者在素质教育实践过程中遇到诸多问题,并着力于探索和思考对一些问题的解决。有的探索和思考可能比较切合素质教育的规律和实际在实践中有所收获,现在总结出来仅供同仁们参考。由于笔者的能力和知识水平有限,有的探索和思考还很不成熟尚处在进行之中,且未能突破问题的门槛达到理论的高度,更未放到实践中去证明和检验。为了能够快捷地突破问题的难关和及时地为共同实践素质教育的同仁们提供更有价值的参考,现也和盘托出以求有识之士的高见和指导。

关于应试教育与素质教育

教育需要发展,发展需要改进教育方式和方法,教育方式方法的改进需要做到实事求是才能促使教育沿着正确的方向有效地发展,要实事求是就离不开教育实践的第一手资料。详实的第一手资料从哪里来?从学情调查中来。测试学生的学习效果是学情调查的重要手段。教育的本身也是要追求效果的,没有效果的教育是毫无意义。教育效果的体现不外乎指学生的思想观念,知识水平,能力状况和特长技巧等。但思想观念,知识水平,能力状况和特长技巧都不具备直观性,只有靠专业测试来了解。至少就目前人类社会发展的水平看是如此。用唯物辩证法的观点来分析问题和看待问题,任何事物都不是孤立的,事物之间都是相互联系的,只要有测试这一现象存在,就会有应试教育的出现。所以我们不能说应试教育没有一定的合理内核。因此从理论上来说,要根除应试教育必需彻底地取谛测试。但这几乎没有百分之一的可能性,就连世界上的学府泰斗哈佛大学也不敢冒这天下之大不韪,就目前的资料显示世界上还没有一所取谛测试的学校,所以想回避应试教育这一事实是一件非常可笑的事情,而用单纯片面的应试教育来占领培养人的综合素质和全面发展的整体教育全部阵地则是无法容忍的。因为教育的真谛不是应试。教育的真谛是什么?是让人全面发展,提高人的综合素质。在教育过程中把提高人的综合素质和全面发展放在首要位置上,坚持不懈地开展素质教育是教育最基本的任务。由此可见素质教育比起应试教育来有更加丰富的内涵和广远的意义。但素质教育并不排斥应试教育,因为素质教育也离不开测试,测试也是素质教育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所以我们要说应试教育是素质教育中的一个组成部分,它们之间的关系是包容与被包容的关系,应试教育包含在素质教育之中,而不是绝然对立的。因此,一个教育工作者要高度重视素质教育,但又不忽视应试教育;同时,在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之间要分清主次,明确关系,合理对待;并且要努力使应试教育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保证素质教育顺利地进行而不受其干扰;这才是实事求是的教育态度。

关于教育教学效果

教育教学效果是教师,学生,家长,学校和社会都十分关注的事情。可以这样说,好的教育教学效果是办人民满意教育的铁证。怎样才能取得更好的教育教学效果?各个学校和教师都很看重这方面的研究。但多数学校和教师的研究收效甚微,比较其投入的人力物力来结果是得不偿失。这种现象的产生主要有两种原因,一种是浮在浅表层次上的研究,没有深入到根本问题进行实质性的研究。二是研究时没有遵循教育教学效果产生和提高的一般规律,使研究落于空洞和盲目的境地。要使研究卓有成效首先必须要对教育教学效果产生和提高的一般规律做深刻的认识,没有这个先决条件任何形式的研究都将导致失败。

前面我们提到教育教学效果主要是指受教育者的思想观念,知识水平,能力状况和特长技巧等。或许我们大家都知道这些效果的优劣取决于课堂教学的好坏。所以许多学校和教师都在改进课堂教学的方式方法,课堂教学结构和课堂活动上面大做文章。但却忽略了支撑课堂教学十分重要的因素-----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一堂课如果失去了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支撑,设计得再精美那也只能是空中楼阁,毫无效果可言。尽管有不少教师认识到学习积极性对课堂教学和课堂教学效果的重要性,但由于学习积极性涉及到的因素较多,许多人不得要领,所以教学水平没有突破,从而导致教学效果没有提升。

学习积极性虽然涉及到众多方面的因素,但在这众多因素之中,性格特征是最稳定的因素,兴趣是最活跃的因素。如果抓住这个要领,学习积极性差的问题可望迎刃而解。这就是说学习积极性受性格特征,学习兴趣的影响最大。我们很难想象一个具有积极向上,顽强意志力性格特征的学生没有学习积极性,我们也很难想象一个对自己用脑力和体力活动取得成就有浓厚兴趣的学生不去积极地学习。

现在我们已经知道了教学效果受制于课堂教学,课堂教学需要学习积极性来支撑,学习积极性需要性格特征和学习兴趣来提供能量。但这还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因为,性格特征需要用世界观来塑造,而世界观又需要靠教育来建立。再而持久稳固的兴趣来源于学生的脑力活动,离开脑力活动的兴趣都是短暂,肤浅,低级和不稳定的。所以,高明的教师总是把培养学生世界观的教育和启发与激活学生的脑力活动作为教学的首要任务

关于教育教学任务

虽然国家教育战略已将学习者的整个学习过程分为小学,初中,高中,大学等几个阶段,并对每一个阶段分配了明确的教育教学任务,但作为承担国家教育战略分配任务的各级各类学校如何在国家教育战略的统一部署下圆满地完成任务,应该有一个清楚的共同认识。否则,学校发展的不平衡引起社会的“选校”浪潮,造成许多薄弱学校教育资源闲置和极大的浪费,给国家经济发展带来的`严重损失将会日益加重。这里我们就要建议那些薄弱学校反省这样几个问题:学校是否认真领会了国家的教育方针,彻底地实现了由单纯的应试教育向全面发展的素质教育的转轨?人才成长的基础抓得牢不牢?发展抓得紧不紧?关键抓得准不准?

为什么要提出这些问题?首先,因为不搞素质教育你就犯了方向性的错误。什么是素质教育?全面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就是实实在在的素质教育,违背这一原则无论如何都是不能容忍的。其次,人的成长必经三个重要阶段----基础,发展和成才,基础不牢势必影响发展,没有发展谈不上成才。教育的关键是让学生成才-----成为有社会主义觉悟的建设人才,这就是国家教育战略分配给各级各类学校的明确任务,全社会教育必须达成这一共识,并在这一原则的指导下结合受教育者的实际情况实事求是地开展教育教学工作,只有这样才有利于提高全国教育的整体水平,也只有这样才有利于走出具有中国特色的成功教育之路。

关于外语教学

本文要着重谈谈外语教学的问题,这倒不是因为笔者专业的缘故,而是出于对现在外语教学现状中的一些问题感到忧心:首先,现在外语教学中仍有相当部分人对外语是不是学科感到迷茫。由于认识的不正确导致教学方法的偏差,进而收不到理想的外语教学效果。如果把外语象其他科目一样作为一门学科必然误入知识教学的路径,要想达到语言教学的目的那等于白日做梦,至多也只能是培养了一些能应付考试的机器而已。所以在外语教学中,首先要解决的问题就是这个认识问题:Foreign language isn’t a subject , It’s a language.如果再以英语为例:English isn’t a subject . it’s a language. 只有当外语教学工作者把一门外语作为语言而不是学科时他才会从掌握语言的角度出发去思考问题和考虑问题,选择到适合外语学习的教学方式和方法,收到理想的外语教学效果。

其次,一门外语是学会的还是教会的?外语教学工作者必须面对和作出选择。回避和作出错误选择都将导致外语教学的失败。回避这个问题的人,表现为自己的教学没有章法,课堂结构混乱,教学方式方法不着边际,脱离语言学习的实际,没有效果可言。选择外语是教会的人,一门心思地用在“教”的问题上,围绕一个“教”反复兜圈子,自己独霸课堂,让学生失去大量学习和实践的机会。结果延误了学生,造成教学效率和效果低微。不能究其原因,就责怪埋怨学生和满腹牢骚。最终使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丧失殆尽。选择外语是学会的人,容易从自己学习母语的亲生经历中去发掘外语教学的方式和方法,他们知道语言本身来自于生活,在以生活为基础上的人类相互交流是语言产生的根源,也是人类学习和掌握语言的条件。因此,他们在教学中特别重视语言与生活和交际的联系,在教学中总是把语言与生活和交流紧密的结合起来实施自己的教学。他们在实施教学中根据语言学习内容有高超的设置生活情景的能力,根据一定的生活情景,引导学生在学习中运用语言,在运用中学习语言。他们总是在指导和诱导学生运用已有语言知识和能力进行交际交流时巧妙地融进新知识让学生毫不吃力地,轻松地一步步向前迈进。这类教师他们尽可能把课堂时间留给学生去运用新旧语言知识进行听说读写练习,因为他们知道丰富的语言知识和娴熟的语言综合运用能力结为一体才是外语教学的目的,学习的目的最终是运用,而运用的听说读写能力除了依赖于语言基础知识外,更重要的是在实践中获得。这类教师他们从不独霸课堂,而是把课堂大部分时间留给了学生进行语言实践。他们也不以教师自居,他们在学生学习外语中扮演的是指导员,教练员的角色,他们让学生觉得是学习的同伴和朋友。这种外语教学效果不言而喻。

关于知识教学与能力培养

这个话题似乎很平庸,因为所有教育学和心理学方面的书籍都有十分详尽的理论论述,可谓众人皆知,无人不晓。正因为如此,本文不想在一般理论意义上做重复讨论,只就教学实践中的具体问题做些探讨,仅供参考。

先谈谈知识教学的问题。在教学中,教师角色是知识的传授者还是学生学习知识的指导者?这是一个十分严重的问题,可惜有一些同仁们没有引起重视,甚

篇12:安全文化建设的实践与思考论文

安全文化建设的实践与思考论文

企业安全文化是发挥文化的功能来进行安全管理,构建一种以思想意识和行为习惯为基础的安全文化。四川华油重庆凯源公司作为重庆市第二大城镇燃气经销专业化公司和第一大CNG销售公司,本着“企业发展和长治久安靠文化”的思路,从安全生产实际出发,有重点地开展思想教育,通过思想政治工作的力量影响有形的生产活动,推进了企业安全文化建设,公司安全形势持续好转。

以理念引导强化员工安全意识

营造安全文化建设氛围通过各种形式推动安全文化建设安全理念是安全文化的关键。理念引导在安全工作中具有导向行为、凝聚力量等功能。公司在安全文化建设过程中,注重对员工思想和行为规律的研究,从思想教育入手,把思想政治工作融入安全生产全过程,切实筑牢全体员工的思想防线。一是树立“安全第一、环保优先、以人为本”安全管理理念,连续三年将安全理念宣贯纳入主题教育重要环节,开展“忠诚、责任、安全、业绩”主题教育,把文化的力量、人格的力量导入安全工作之中,营造公司上下齐心协力谋安全、求发展的氛围;二是提炼安全“五心”工作要求,即安全要时刻牢记在心、安全管理人员工作要尽心、各级领导抓安全要下狠心、安全隐患排查整治要下决心、处理危及安全的行为要铁心。 三是用石油精神引导强化安全意识。有组织地开展石油传统教育,保持“三老四严”、“四个一样”的优良传统,提高执行力建设。

以行为养成提高员工技术素质

夯实安全文化建设基础规范员工安全行为是实现安全生产的基础环节,也是贯穿安全文化建设的一条主线。员工的行为养成,就是按照岗位操作流程,进行工序分解,制定详细具体的安全操作标准,通过科学规范的思想引导和养成培训,使之逐步落实到岗位操作中,形成行为习惯的过程。一是系统培训。加强操作人员理论知识和技能学习,采取集中办班、系统讲解、专题辅导等形式,组织员工对规范标准进行系统的学习培训和考试,使之熟记安全理念,明确行为禁忌、行为准则,掌握操作标准,经考核测试成绩合格方能上岗。二是示范引领。选拔优秀班组长、工人技师作为“教练员”,对本班组员工进行一对一的指导、帮教。同时采取现场观摩的'形式,组织员工对管理规范、操作规范落实较好的区域和岗位进行现场参观学习,并对操作的重点步骤和关键环节进行现场实际演示。三是行为纠偏。组织员工、安全员通过单位、班组间自查与互查等形式,查纠明显违章违纪行为、不规范操作行为和管理行为。四是选树“标杆”。分层次组织开展竞技比武,选树和表彰技术标兵,激励员工积极参与行为养成训练,使其安全行为从随意到规范,从被动到主动,从不自觉到自觉,从不习惯到习惯成自然,努力打造一支懂安全、会安全、能安全、要安全的员工队伍。

最佳结合点,不搞空架子、花架子;节奏把握上要有交响乐效果,不要慢半拍;日常工作上做到同时部署、同时检查、同时总结。在工作机制上纳入,实现“同考”。年终绩效考核时思想政治工作与安全文化建设同时量化打分。

以“人文关怀”理念解决员工实际困难巩固安全文化理设成果以班组安全文化建设促进员工尚位自律拓宽安全文化理设内容抓好基层班组思想政治工作建设,对加强班组现场操作管理,加强员工岗位自律的安全教育,提高安全生产效率,具有积极的作用。一是按上级要求实现班组“五型”达标后,持续开展“五型”班组四星级管理,巩固“五型”班组成果,拓宽安全文化建设内容;二是在班组中推行安全承诺,开展“我的岗位我负责,尽职尽心保安全”等各类活动,向职工昭示安全工作的基本任务;三是发挥思想政治工作的导向、激励、督促功能,坚持开展岗前三分钟安全自律和岗后两分钟安全自查活动;四是加强民主管理,将办公自动化系统、传真等现代化工具运用于班组,使安全文件、学习资料、公司信息等内容在第一时间传人班组,实现厂务、班务公开透明;五是通过橱窗、宣传栏等展示班组安全文化建设。

以“大政工”机制筑牢员工思想防线 完善安全文化理设机制安全文化从属企业文化,事关公司全体干部员工,必须全员参与,形成合力确保安全生产。思想政治工作不单是政工部门和政工干部的事,而是各部门、各级领导、各班组长和各级管理人员的共同职责,依靠党政组织和群众团体的整合力量和智慧,充分发挥各自的长处,变“独唱”为“大合唱”,形成上下、纵横的工作网络,将思想政治工作时时纳入安全生产工作中。在工作目标上纳入,实现“同责”。建立完善“党政交叉任职”的领导体制,细化党政主要领导“一岗双责”落实措施,把思想政治工作纳入单位年度总体目标,统一部署,责任同负。在工作内容上纳入,实现“同步”。思想政治工作在活动内容上要形成一个主战场,不要游离于中心;在运作方式上要找准安全文化建设和思想政治工作的核心是人,在工作中体现对员工健康与生命的人文关怀,坚持“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帮助人、引导人、培养人”的原则,重视员工的正当利益,关心他们的生活,维护他们的权益,解决他们的困难。

一是建立“解惑释疑快速通道”,着力解决员工的思想问题。各级管理人员结合安全联系点和党建联系点,把联系责任落到实处;设置员工心灵沟通邮箱,及时倾听员工心声;及时掌握员工思想,在不同层面开展答疑解释工作。

二是建立“排忧解难快速通道”,着力解决群众的实际问题,通过金秋助学、建立困难员工数据库、进行节日慰问和帮扶,做好解难排忧工作。

三是日常“减压”工作坚持“两面向、三到位”,真正发挥思想政治工作的先导作用和减震器功效。

近年来,公司坚持“安全生产工作到哪里,思想政治工作就延伸到哪里”的工作方针,准确把握主动权,在工作实践中实施“两个面向、三个到位、四个转变”的基层思想政治工作思路,即面向职工、面向生产;思想政治工作到一线、形势任务教育到班组、政策宣传到员工;由单一说教式向典型引导式转变,由号召式向激励式转变,由“我讲你听,我打你通”的单一灌输模式,向“共同参与、双向交流、相互提高”的模式转变,由单一靠会议传达上级精神,向与员工面对面交流沟通转变。这些方式易于营造和谐亲切气氛,在交流、沟通过程中,不断在新的层次上与员工群众达成共识,使思想工作不断融入、促进安全生产工作。通过解决员工思想问题,为员工办实事、办好事,理顺了员工思想情绪,鼓舞了员工干劲,培育了企业安全文化的建设,促进了安全生产工作。

企业思想政治工作是安全管理不可缺少的重要手段,它为安全文化建设提供了必要的条件。充分发挥思想政治工作的宣传功能、教育功能、导向功能、培育功能在安全工作中的作用,用文化力激活安全保障力,为企业实现科学发展、安全发展、和谐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篇13:治理小金库的实践与思考论文

治理小金库的实践与思考论文

去年,我段自查出一起车间“小金库”案,个别干部受到党纪政纪处分,教训极为惨痛。为根治“小金库”,避免重蹈覆辙,实现干部清正、单位清廉目标,我们举一反三,深刻吸取教训,把治理“小金库”与廉政建设结合起来,实施“三个强化”的综治措施,进一步增强全段干部职工清正廉洁意识。

一、强化宣传教育,补足思想“钙”

一是引导党员干部吸取教训。段领导深入各车间、科室组织党员干部认真学习段党委对百色通信车间“小金库”案有关人员的处分通报,引导大家充分认识设立“小金库”是严重的违纪行为,坚决纠正设立“小金库”是为职工谋福利的错误思想,告诫党员干部务必自珍、自爱、自警、自省,克服侥幸心理,自觉遵纪守法,真正做到慎独、慎初、慎行,始终保持党员干部的先进性和纯洁性。

二是组织党员干部学习规定。组织班子成员和中层干部先后学习了中央八项规定和总公司、铁路局贯彻落实八项规定的措施,以及局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实施办法、“小金库”责任追究办法等,让大家掌握、遵守和落实规定,既保证自身清正廉洁,又管好分管部门的廉政建设。将廉政建设重要制度汇编成册,组织专职党总支、党支部书记进行专题学习、研讨,加深大家对廉政建设规定的理解和把握,增强防治“小金库”、保持党员干部清正廉洁的自觉性和主动性。

三是警示党员干部遵纪守法。组织中层干部到广西廉政教育基地——柳州监狱开展警示教育,组织“六管”人员到南铁法院听取法院对犯罪嫌疑人的庭审,通过观看警示教育图片展,听取庭审和服刑人员的忏悔,参观服刑人员改造的场所,感受他们在高墙、电网之下失去自由和亲人的悔恨,使大家深受教育。组织学习局纪委《关于夏传民、陶建波、李检严重违纪违法案件的通报》、自治区纪委《关于龙胜县有关领导干部违反八项规定精神公款宴请问题的通报》等案例,警示大家遵纪守法、廉洁从业。建立廉政教育电子专栏,拍摄《贪腐之痛、悔恨莫及》岗位警示教育片,组织干部职工观看,强化廉政教育的针对性、直观性、有效性。

二、强化监督约束,规范从业行为

一是开展专项检查。分别组织开展费用使用自查自纠和专项检查,各车间进行自查自纠,分析存在的问题,写出书面报告;段纪委抽调专业人员组成检查组进行检查,通过查看账目资料、走访职工、现场核查,发现苗头性、倾向性问题立即处理。如在现场抽查发现一车间外包业务量与实际存在误差,立即要求有关人员到该车间进行全面调查,车间主任被廉政约谈,通过检查整改避免经济损失。

二是实施专报制度。把廉政风险较大的'岗位列入廉洁履职专报范畴,要求其定期和不定期向纪委报告廉洁履职情况。纪委将各廉洁履职报告通过OA网公布于众,逐一进行分析,组织干部职工进行评议,发挥组织和职工对干部的监督作用。对发现和职工反映的问题,及时进行调查核实,情况属实的进行批评教育、诫勉谈话、纪律处分。

三是实施党内监督。纪委通过过程参与、查询资料、个别了解等进行监督,把落实中央八项规定、“三重一大”决策过程、领导班子成员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情况作为党内监督重点,书写监督报告,经单位党政主要领导签字后报上级纪委,充分发挥党内监督作用。

三、强化制度建设,构筑长效机制

一是建立完善制度。车间及科室小额物资采购缺乏制度规范,纪委及时组织督促有关科室建立了《自购料管理办法》和《小额物资采购管理办法》,使自购料和小额物资采购有章可循。同时,组织修订《业务外包管理办法》,把施工验收、民工使用、民工费核算、公示等作为重点,写进制度,完善业务外包制度,堵塞管理漏洞。二是实行责任追溯。建立《干部作风追溯管理办法》,对不良干部作风进行责任追究,促使干部对自己的行为负责。三是做到执纪必严。通过检查发现部分科室、车间在落实《业务外包管理办法》过程中,存在程序落实不到位的问题,如有的没有公示民工费核算单、工区施工验收单上没有两人以上签字等。对此,我们都按经济责任考核办法对有关人员进行考核,并通报批评有关车间和科室。

治理“小金库”顺利推进,达到了预期目的,给我们的启示有三:一是党政主要领导必须高度重视。“小金库”是顽症,治理“小金库”涉及关键科室、车间,必须有党政主要领导的高度重视,才能顺利推进。通信段治理“小金库”措施有效实施,取得良好效果,就得益于段党政主要领导的高度重视、亲自上手和大力支持。二是必须把治标与治本相结合。先治标,迅速组织车间、科室开展自查自纠活动,组织专项检查组到科室、车间进行检查,发现问题及时处理,为治本赢得时间和空间。同时,重治本,扭转部分党员干部不正确思想认识,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利益观和权力观,增强廉洁意识,筑牢思想防线。三是必须把权力关进制度笼子里。首先要编好制度笼子,笼子的大小、编织的稀密必须合适,不能用虎栏关猫。其次要经常监督,定期和不定期对管钱管物管人的权力部门进行监督,使之感到始终有双眼睛在盯着自己,切实把权力关进笼子,不让制度成摆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