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课堂趣味性研究论文

梦蝶 分享 时间: 收藏本文

【简介】感谢网友“梦蝶”参与投稿,下面是小编给各位读者分享的小学数学课堂趣味性研究论文(共11篇),欢迎大家分享。

篇1:小学数学课堂趣味性研究论文

小学数学课堂趣味性研究论文

一、利用信息技术提高小学数学课堂的趣味性

信息技术的普及为教学中的生生互动,师生互动提供了便利的条件。学生和教师可以在交互式新媒体新技术电子白板上动手操作、演练,很好地发挥了教师在教学中的指导作用,也充分发挥了学生的在学习中的主体性,将数学课堂的主动权交给了学生。利用信息技术现代化教学设备的各种综合的功能,还能够突出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凸显数学知识的特点。利用动画效果和显著的视觉效果,能够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使学生积极参与到数学课堂的学习中来。交互式新媒体新技术电子白板教学能使枯燥泛味的数学学习变得生动有趣,使课堂教学的双边活动尤为突出。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交流互动,小组与小组之间交流互动,要使这种互动达到最佳效果,就缺少不了交互式新媒体新技术电子白板的熟练使用。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根据这门学科的特点和学生的具体学情,利用新技术新设备的综合功能,能够让学生的兴趣大增,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这些新设备能将枯燥的数学知识变得生动有趣,可以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数学课堂学习中来,能在很大程度上提升数学课堂的趣味性。

二、创设趣味性的课堂教学环境

教师要创设趣味性的课堂环境。数学老师要改变传统的横排竖排相互对齐的老农种田式的课堂布局,可以根据数学教学内容将一个小组学生的桌子摆放在一起,让小组的成员围着摆放的课桌就坐,也可以让全班的学生将桌子摆成马蹄形,学生围坐,教师在这样的课堂环境中教学,就会与学生打成一片,从形式上扩大教学活动的参与面。这样,教师能够及时掌握学生学习的情况,及时调整教学内容。此外,现在的数学课堂注重互动,在生生互动、师生互动的过程中,学生合作学习,体验获取知识的探究经历。数学教学中的互动活动,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还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凸显了教师在数学教学中的主导性和学生的.主体地位。将数学课堂的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他们在合作、探究、交流的过程中构建自己的数学知识体系。

三、进行分层教学,提升小学数学课堂的趣味性

教师可根据学生的知识基础、智力水平和学习态度等,将学生分为三个层次,高层次学生:基础扎实,接受能力强,学习自觉,方法正确,成绩优秀;中层次学生:知识基础和智力水平一般,学习比较自觉,有一定的上进心,成绩中等;低层次学生:知识基础和智力水平较差,接受能力不强,成绩较差。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开展有差异的教学活动,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在每一节课中都能有所收获。在课堂教学中,对优秀生以“放”为主,“放”中有“扶”,重在指导学生自学;对中等生和后进生以“扶”为主,“扶”中有“放”,重在带领学生学习。这样引导不同层次的学生在各不相同的“最近发展区”前进,尽量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要,能够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调动全体学生非智力心理因素的积极作用。教师还要对学生进行分层评价,对高层次学生进行高标准严格要求,促使他们更加严谨、谦虚,不断超越自己;对中层次学生进行激励评价,既揭示不足又指明努力的方向,促使他们积极向上;对低层次学生,应该寻找其闪光点,采用表扬评价,及时肯定他们的点滴进步。同时让进步快的学生升层,让他们感受到成功的喜悦,从而进一步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趣味性。实施分层教学,有效解决了学生知识水平两极分化的问题,适应了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

四、提高小学数学课堂的趣味性是转化学困生的良药

随着农村产业结构的不断调整变化,城镇化建设不断加快,一些农村的剩余劳动力都进城务工,并且人数越来越多,这样就导致很多未成年孩子留在家里成了留守儿童,留守儿童的监护人是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等祖辈,也可能是亲朋好友,也有可能是哥哥姐姐,这些监护人对孩子的教育是缺失的,管理疏松,要求不严格,导致其学习成绩低下,成了学困生。农村数学学困生的形成原因是方方面面,我们作为教育工作者就要不断提升自己的教育教学技能,用自己的慧眼去发现学困生身上的不足之处,并结合各方面的力量,转化每一位学困生,只要他们有进步,我们就不要吝啬自己的表扬,关注每一位学困生的点点滴滴的微小进步和变化,发现学困生身上的闪光点,并且放大这个闪光点,引导学困生,让他们从心灵深处感受到教师在挖掘他们的闪光点,教师希望每一个学生都能成人成才。只有我们教育工作者把对学困生的教育工作做细致、做深入,用新举措、新方法转化学困生,提升数学课堂的趣味性,才能使他们健康成长、快乐学习。

五、为学生创造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

传统数学教学是教师向学生传授知识,教师在讲台上讲,学生在下面听,实际上就是教师机械地向学生灌输知识,学生只能被动地接受,由于被动接受知识,学生身随而心违,学生就像被无形的枷锁约束着。在这样的环境、这样的学习氛围中,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就无从谈起了。总之,兴趣是教学成功的秘诀。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增强课堂教学的趣味性,可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变被动为主动,乐于学习,学会学习。让学生在轻松愉快中获取知识,使教学课堂精彩纷呈,这应该成为我们每一个教师追求的目标。

篇2:小学数学课堂趣味性探讨论文

小学数学课堂趣味性探讨论文

小学数学教学内容对于爱玩、爱动的小学生来说是相对枯燥、乏味的,他们对理论性、抽象性知识的学习兴趣不大,有的甚至从小就认为数学学习很难,这就造成学生参与课堂活动的积极性不大。在素质教育的要求下,教师首先要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在学生心理发展特点以及认知结构的基础上,创新教学方式,选择生动有趣的方式来创设轻松、活跃的课堂气氛,以此为基础积极引导学生参与数学教学活动,使其能够在活动中对数学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

1转变传统的数学教学理念

素质教育倡导在学校教育教学活动开展中,教师要秉持着“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的原则来开展各种活动。在应试教育的影响下,教师一般将自己作为教学活动的主人,学生在课堂上对教师绝对服从即可。在这种教学理念的影响下,教师将自己作为教学的权威,在课堂活动开展中有着不可挑战的权威,这就使学生的学习活动受到各种束缚,教学积极性不高。针对这种情况,教师首先要转变传统的教学理念,树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观念,教师作为教学活动的组织者来构建多种教学活动,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在与学生合作中探究数学知识。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活动开展中,教师要对学生的数学学习实际情况和数学认知结构进行深入地观察与分析,对其个性差异予以充分的尊重,拉近师生关系,构建出和谐、平等的师生关系,以此为基础,使学生对教师产生亲近之感,“亲其师,信其道”,这样学生才能对该教师所讲授的科目产生浓厚的兴趣。

2转变传统的数学教学方式

在传统的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一般采取“教师讲,学生听”的“一言堂”模式,在这种模式下,教师将自己作为数学教学的权威,凭借着教材、粉笔、黑板来构建数学课堂。学生在这种数学教学模式下只需要坐在课堂上硬着皮头皮来听教师的高谈阔论就可以,不需要对教师的讲解发表过多的意见,接受内容和程度就可想而知了。再加之,数学本身就是一门极具抽象的学科,对于爱玩、爱动且以形象思维为主的小学生来说,数学是一门很难理解的科目。在教师枯燥、乏味的讲解和数学自身抽象难懂的双重作用下,小学生对数学学习很难产生兴趣,有的甚至会对此产生厌烦心理。针对这一点,教师就要积极转变自己的教学方式,通过创新教学手段来构建丰富有趣的教学活动,以此为基础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数学学习。为了能够构建出具有趣味性的数学课堂,我会将课堂还给学生,根据数学应用性这一特点来为学生提供一些动手操作的机会,让他们在自主探究中解决数学问题,享受到数学学习的乐趣。我在讲两位数除法这一内容的时候,会让学生利用小木棍来进行动手操作,辅助教学。比如,当我提出15÷3=?的时候,学生可以将手中的小木棍平均分成3堆,看每一堆有多少根小木棍。通过这种亲自动手操练的方式,学生不仅可以直观地得到正确的数学答案,还可以锻炼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使学生对数学学习产生兴趣。

3引导学生自主探究

正如上文所提及的,传统的数学教学中,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没有得到充分体现,他们过分地依赖教师的教,将教师作为学习的拐杖,一旦离开教师的指导就无法自主进行数学学习。为了改变这一点,教师需要真正将学生作为课堂教学的主体,在基础知识传授中积极引导学生自主地进行数学学习。只有这样,整个数学教学活动才能显得生动、有活力,学生才能在学到数学基础知识的基础上,学会如何学数学,提高自身的数学能力。因此,我在开展小学数学教学活动的时候,一般会为学生创设一些探究情境,让他们在探究中进行数学自主学习。比如,在讲计算不规则物体的.体积这一内容的时候,我会让学生根据已经学过的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等物体的体积计算方式为基础,探究如何计算不规则物体的体积。在课上,我会为学生准备一些带有刻度的方形或者圆柱形容器、尺子、水等,让他们回忆以前讲过的知识,利用所准备的物品来测量出不规则物体的体积。在我的问题提出之后,学生的探究积极被充分调动起来,他们在小组里纷纷发言、讨论,并根据自己的讨论结果来进行测量。有的小组先将容器装些水,测出水的体积,然后将不规则物体放入水中再次进行测量,用这次的测量结果减去水的体积,以此获得最终的结果;有的小组直接将不规则物体进行分割,分割成长方体、正方体等,然后用尺子测量各个边的长度,利用已有的知识系统来进行计算……学生在实验操作中,自主探究到了不规则物体的体积,这不仅可以活跃课堂,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积极性,还培养起了学生的自主探究意识、数学思维意识,为之后的数学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在创设具有趣味性的数学教学活动中,教师首先要转变传统的教学理念,真正将学生作为数学学习的主体,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来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数学学习,以此提高他们的数学探究能力和数学学习兴趣,最终提高数学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仇广铖.如何有效增强小学数学课堂的趣味性[J].新课程导学,2016.

[2]孙悦.论如何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趣味性[J].课程教育研究,2016.

篇3:小学数学课堂趣味性提升策略论文

小学数学课堂趣味性提升策略论文

摘 要:数学是一门抽象的学科, 对于以形象思维为主的小学生而言, 数学学科的学习是枯燥无味的, 只有让学生对数学学习产生兴趣, 才能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才能提高小学生的数学成绩。在课堂教学中, 可以利用有趣的故事增强课前导入环节的趣味性, 可以用动手操作增强新课教学环节的趣味性, 可以用游戏比赛增强练习巩固环节的趣味性, 还可以在拓展提升环节渗透数学文化, 让趣味数学辅助传统教学, 最终促进学生数学素养的提高。

关键词:数学; 课堂; 趣味性;

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指出:“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依赖于兴趣。”新课程标准要求全面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让学生学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 用数学的思维思考, 用数学的语言表达, 这就要求我们必须从学生的实际需求和兴趣出发, 有效组织教学。教师如果只是一味地把课本上的知识传授给学生, 要求学生死记硬背, 脱离学生的生活实际, 把数学教学变成了枯燥无味的活动, 学生就会失去学习数学的热情。如果在数学教学中融入新颖的趣味数学教学法, 可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感受数学的乐趣与数学的美, 并能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于实际, 服务于生活。

1 设计有趣的故事, 增强导入环节的趣味性

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导入环节的主要作用在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增强学生的求知欲, 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同时参与学习过程。讲故事是深受儿童欢迎的导入方法之一, 有趣的`故事可以增强课堂的趣味性, 帮助儿童展开思维, 丰富联想,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 使学生很自然地进入最佳的学习状态。

如在学习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第四单元“分数的基本性质”时, 我设计了一个唐僧分饼的小故事来导入新课:一天, 唐僧师徒四人来到一处用餐, 唐僧把同样大小的三张饼按照如下方法分给三个徒弟:

把第一块饼平均分成2份, 取出其中1份给八戒;把第二块饼平均分成4份, 取其中2份给沙和尚;把第三块饼平均分成8份, 取其中的4份给悟空。猪八戒一看连呼不公平, 说:“猴哥分了4份, 沙师弟分了2份, 而我最少只分了一份, 这不公平。”接着请同学们讨论唐僧的分饼方法到底公不公平, 并通过让学生通过涂色的方法, 比较的大小, 从而归纳总结出分数的基本性质。

在教学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测量不规则物体的体积”时, 我通过讲述阿基米德巧测皇冠体积的趣味故事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传说古希腊的一位国王让金匠给他制作了一项纯金皇冠。新皇冠做得十分精巧, 重量也与国王给的金子完全相同。但有人向国王告密说皇冠中掺了白银, 于是国王就让阿基米德测量出皇冠的体积, 再确定有没有掺白银。皇冠是一个不规则物体, 怎样才能测量出它的体积呢?这个问题让阿基米德百思不得其解。一天, 阿基米德到浴室洗澡, 他一坐进浴缸, 就发现浴缸里的水位上升了, 他从浴缸中站起来, 浴缸里的水位就下降了;再坐下去时, 浴缸中的水位又上升了。他突然受到启发, 找到了测量皇冠体积的办法。阿基米德到底想出了什么办法, 你们想知道吗?那我们就一起来探索本节课的内容吧!教学中通过这个故事极大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孩子们跃跃欲试, 积极探索测量不规则物体体积的方法, 取得了较好的学习效果。

2 动手操作, 增强新课教学环节的趣味性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曾说过:“人有两件宝, 双手和大脑;双手能做工, 大脑能思考。”人们学数学不是为了解几道数学题, 或是应付考试, 而是用数学来开发智力, 培养思维能力, 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要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增强学生的参与程度, 必须要为学生创设一个探索、猜测和发现的环境, 能让学生动手操作的尽量让学生自己去实践, 使学生亲身体验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

如在学习了长方体、正方体的体积和容积的基础上, 教材中安排了一节测量不规则物体体积的数学活动课。课前, 我通过讲述乌鸦喝水的小故事, 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 引出本节课的核心探究问题, 布置任务让孩子们收集橡皮泥、土豆、石块等不规则物体, 并设计活动方案。上课时通过讲述阿基米德巧测皇冠体积的趣味故事, 鼓励学生动手操作, 探究测量不规则物体体积的方法。在测量橡皮泥的体积时, 有的同学用手把橡皮泥捏成长方体, 有的同学用自制橡皮泥压板把橡皮泥压成长方体, 还有的同学把橡皮泥塞入喝药的杯子中……这些方法都是学生在动手操作中发现的, 体验了成功的喜悦和探究带来的乐趣。接着我又引导学生用量杯和水来测量土豆的体积, 学生在动手量一量、算一算的过程中经历测量不规则物体体积的过程, 体验排水法的实际运用, 培养了小组合作精神和创新精神, 提高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学生在动手操作中, 慢慢感受到原来数学并不是枯燥无味的, 而是一个充满观察、实践、思考和交流的丰富多彩的活动过程, 也是一个充满了挑战性和趣味性的活动过程, 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3 游戏比赛, 增强练习环节的趣味性

数学教材中的练习内容比较单调, 缺少趣味性, 如果能把生活中有趣的数学游戏, 经过精心设计后带到课堂中, 一定会让学生在“玩”中享受到了数学的乐趣。如扑克游戏就是一个取材简单而又变化无穷的益智游戏。低年级的学生学习数的组成时可用扑克游戏来巩固所学知识。如10的组成是以后学习进位加法和“凑十法”的基础, 通过一系列游戏活动掌握10的组成非常必要。游戏时老师先出一张牌, 例如“2”, 如果孩子拿出一张“8”凑成“10”, 就算孩子赢了, 老师手中的“2”就归学生;要是凑不成“10”, 学生手中的牌就归老师所有。这个游戏简单方便, 不仅可以和老师一起玩, 还可以和同学、家长一起玩。通过几次游戏, 孩子对数的组成都很熟练了以后, 还可以利用这个游戏来练习10以内的加减法, 提高计算的准确率和速度。

到了高年级, 利用扑克魔术来吸引学生探究数学原理的积极性, 往往能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如在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上册学习了“解方程”后, 可以师生互动玩以下一个“听数猜牌”魔术:

教师:“老师这里有A~K十三张牌, 请你任意取一张, 把点数默记在心, 再把你刚才取的那张牌的点数, 乘以3, 加上4, 再乘以5, 最后减去20, 然后将结果告诉我。我就可以猜出原来的那张牌是几。”

学生一开始不相信老师老师可以猜出来, 就抽了一张牌 (如8) , 并默记在心, 然后把牌插入, 又洗了几遍, 再交给老师, 并算出了结果是120。

老师听后, 不慌不忙地展开了牌, 从中挑出8, 高高举起。学生一看, 老师抽出的牌正是自己刚才取得, 都非常佩服!

学生不相信老师可以猜得这么准, 又重新玩了几次, 老师每次都能正确取出学生抽出的牌, 极大地激发了学生探究魔术背后秘密的兴趣。这时教师再揭示猜数的奥秘, 只要能熟练解出以下方程就可以知道抽出的牌是几了。

解:设抽出的数字是x。

(3x+4) ×5-20=120

方程的左边化简后是15x, 只要用学生报出的得数120除以15, 就可以算出抽出的牌是8。

学生听后恍然大悟, 原来并没有所谓的魔术, 一切都建立在数学计算的基础上, 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自己也创造出不同的方程来玩猜数游戏, 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4 渗透数学文化, 增强知识拓展环节的趣味性

数学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数学教学中渗透数学文化, 赏析古今中外一些特殊的数学问题, 可以开拓知识视野, 启迪思维, 增强教学的生动性、趣味性和思想性, 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求知欲。

如在教学人教版五年级上册“多边形的面积”时, 一方面让学生用图形学具剪一剪、拼一拼, 把未知的图形面积转化成已知图形的面积进行计算, 另一方面介绍我国古代数学家刘徽用“出入相补法”验证《九章算术》中各种图形面积计算公式的知识, 体会转化思想是从古至今行之有效的数学思想方法。

在学习了“鸡兔同笼”问题的解题方法后, 还可以介绍我国古代数学名着《张邱建算经》中的“百钱买百鸡”问题, 以及明朝程大位《算法统宗》中所载歌谣体算题“百僧分馒头”等。在学习了“解方程”后, 出示中国的“李白打酒”问题, 以及古希腊的“丢番图的墓志铭”, 这些算题趣味颇浓, 至今还流传在民间, 有些还被国外的数学书所收录。

孔子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营造数学课堂的趣味性, 既是课程改革的需要, 也是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作为小学数学教师, 我们应开拓创新, 充分发掘和利用各种资源, 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提高学生的数学文化素养, 促进学生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孙剑.数学家的故事[M].武汉:长江文艺出版社, .

[2]王金锋.趣味数学故事[M].合肥:安徽少年儿童出版社, .

篇4:小学数学高效课堂研究论文

小学数学高效课堂研究论文

数学作为一门思维性较强学科对学生思维要求较高,小学数学作为学生数学学习的启蒙阶段对学生终身学习有着较大的影响.在当今核心素养观念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理应注重学生学习兴趣、习惯的培养,优化课堂教学模式、优化学生学习方式,进而构建符合核心素养的高效课堂、提升课堂教学效率.

一、课堂教学培养学生谨慎精神,细节做起促进学生养成良好习惯

数学作为科学研究的基础语言有着严谨的特点,这要求教师乃至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形成谨慎的性格.然而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难发现不少平常考试突出的学生在大考过程中在细节方面丢分严重的`现象,这对于数学学科乃至其他学科的学习而言是致命的.教师理应做到及时发现、有效引导,通过课堂教学培养学生谨慎精神、促进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逐步提升学生学习质量.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通过教授学生题目阅读技巧,锻炼学生细节注意能力等途径促进学生养成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提升学生学习质量进而提升课堂教学效率.如我在教学“小数点的乘法与除法”过程中就充分注重了学生的细节观察力.我先为学生出了两道看似较为烦琐的小数点乘法运算:“2.3645×8=?,4.556×7=?”并请两名学生上台进行现场演算、其他同学自行计算.我则在课堂上四处观察学生的计算情况.当发现学生出现小数点点错的错误时我并没有直接告诉学生该如何去做,而是给出了一些小小的提示“注意细节”“做题要谨慎”“细节出错了”类似的提示语我不知说了多少句,一则发现了学生学习细节漏洞之大,二则提醒了学生养成注意细节的习惯.当学生做完计算之后,我再为学生亲自演示,在小数点等细节位置时我特地停顿片刻,着重提醒了学生注意细节问题,鼓励学生通过小数点计算的经历认识到谨慎的重要性,在日常学习乃至应考过程中注意自身细节,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进而提升自身数学成绩以及数学综合能力.“细节决定成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理应注重学生谨慎性格的培养.教师可以通过专门强化训练加强学生细节意识、日常教学过程中注重学生的细节改正,逐步促进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培养学生数学核心素养进而提升课堂教学效率.

二、课堂教学数学思维有效渗透,“虚实结合”提升学生数学综合能力

数学思维如同数学学习的灵魂,然而当今小学数学教学仍然存在着“死记硬背”式的教学模式,教师只教学生计算方法,对数学思维的培养轻微带过甚至提都不提,这对学生长期的数学学习十分不利.教师在小学教学过程中理应注重学生数学思维的培养,抓住“思维”这一看似虚的工具与“计算”“实践”这些实的过程相结合,提升学生数学学习综合能力进而提升数学教学效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通过巧妙的数学思维渗透,有效地进行“虚实结合”教学模式,提升学生数学综合能力,进而提升课堂教学效率.如我在教学“鸡兔同笼”等实际应用题过程就十分注重学生逆向思维的培养.“一个笼子里有不知数的鸡和兔,共有62条腿、16个头,请问鸡兔各有几只.”对这种流传甚广的题目,人们的解法各不相同,思维方式也不同.我在教学过程中先让学生进行自我计算.对这种较为困难的题目多数学生都倍感头痛,然而小学课堂之上不乏聪颖之人,有几名学生竟很快得出了答案.然而当请这些学生与大家分享自己如何做出来时,学生却说不清楚.我则在一旁利用逆向思维为其他学生分析这题目的做法,鼓励学生善于利用换位思维、逆向思维等思考方式进行自我数学学习,进而提升学习质量.没有思维的计算如同盲目的机器.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理应注重学生数学思维的培养,让小学数学教学课堂灵活化、“虚实结合”化.鼓励学生通过逆向思维等学习思维逐步提升数学综合能力.

三、鼓励学生敢于质疑与分享,同学、师生之间良好合作彰显核心素养

哥白尼敢于质疑原有“定理”为人类打开了一扇科学之窗.数学作为科学的语言也存在着较多的“定理”与疑点,唯有敢于并善于质疑的学者才能不断夺取成果.教师在小学教学过程中应注重学生质疑精神的培养,鼓励学生通过质疑、通过与学生乃至教师分享问题、讨论问题不断提升自我数学能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理应优化课堂教学氛围,鼓励学生质疑、分享,不断提升学生学习信心,加强学生之间、师生之间学习合作,彰显小学生学习核心素养.如教师可以通过故意在课堂上出错、在课后增减题目难度降低题目量等途径鼓励学生质疑.在学生质疑过程中教师理应对学生的质疑精神以及分享精神进行表彰,以达到培养学生敢于质疑与分享的良好学习习惯,通过质疑与分享彰显学生核心素养.核心素养理念对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要求越来越高,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理应鼓励学生质疑与分享,鼓励学生通过与同学教师合作不断提升自身数学综合能力、彰显自身核心素养.

四、结语

新时代核心理念下,教师理应更注重学生独立思考的锻炼.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优化课堂教学模式、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鼓励学生质疑与分享逐步提升学生数学综合能力、彰显学生核心素养,进而提升数学教学质量.

篇5:小学数学课堂效率提升研究论文

小学数学课堂效率提升研究论文

社会在不断发展,社会对于教育的要求也有了质的飞跃。课堂教学效率是否能得到有效的提高已经是教育行业迫在眉睫的核心问题。小学数学的教学作为众多基础学科中的重要学科之一,小学生初步接触,遇到的问题也比较多,采用合理的教学手段,丰富教学方法,打造与时俱进的校本资源支持,能够有效的激发学生对于小学数学学习的兴趣,引导并加深学生对抽象数学概念的理解和应用。而校本资源的扩充,也有效的缓解了教师的教学压力,从而在多方面提高了小学数学的课堂效率。

一、关于校本资源概念的理解

简单来说,校本资源是一个社会教育资源整合的过程,具体来说,校本资源指的是学校、教师、学生在教学过程中产生的各种资源,这是一个巨大的教育教学资源库。教师自己制作的课件、设计的作业、编写的教案、教学反思等都是校本资源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校本资源不是一个独立的系统,它的建立需要学校合理的组织和规划,需要学校的师生一起努力完善和维护,需要一个漫长的积累期,才能逐渐整合并转化一切可以成为能够适用于校本教育教学活动的有效教育资源。校本资源适用于所有学校的校内教育教学活动,可以从根本上满足学校师生对教育资源的需求,快速提升教学的信息化程度。

二、打造校本资源,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效率的重要性

传统教育的教学主体是完全的“课堂教学”,基本上就是以应试为目的,学生的学习过程中是被动接受,而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构建高效课堂变得越来越重要。校本资源概念的提出为构建高效课堂提供了多方面的“资源支持”。校本资源运用灵活的交流、共享方式,把与小学数学相关的资源进行整合,教师在教学方式和教学设计上下功夫,教学手段也根据小学学生的特点进行了各类创新,再加上各类现代硬件设施的配合,让数学课堂活跃起来,学生也能够发挥主观能动性,自主思考。这让学生不仅在丰富多彩的教学中掌握数学基础知识,更能够从小就认识到学习的价值,从而塑造健全的人格,激发潜能,乐于探究,学会学习。这才是打造校本资源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效率的终极目标和重要意义。

三、打造校本资源,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效率的有效策略研究

(一)结合生活设定情境,丰富数学课程教学内容。三、四年级的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会遇到很多抽象的概念,对于小学生来说,这是学习数学的难点,所以在教学过程中一定要利用校本资源平台,结合生活,把一些与数学相关的数学游戏、数学故事融入课堂中,丰富教学内容。例如,在学习《方向与位置》课程时,教师可以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情况画出家与学校的方向位置信息或者给出特定情境(比如从学校到某一地点),要求学生进行自由发挥,然后再根据学生完成的情况进行具体的`讲解,这样的教学方式灵活、贴近生活,让学生对数学的学习更加感兴趣,从而能够有效的提高小学数学的课堂效率。(二)合理利用校本资源,运用网络技术提高教学质量。想要打造一个可分享式的校本资源平台,网络技术是必不可少的,如果能够合理的运用网络技术资源,作为数学教学的辅助教学手段,既节省了时间,又弥补了板书教学的缺陷。例如,在《认识方程》这一类不易理解的公式、概念课程教学过程中,无论是课本中的文字还是板书的概念,对于学生来说都不太容易理解,但是多媒体信息容量大,再结合校本资源平台中的课件与材料,完全可以把方程式的概念直观化、形象化。网络技术为小学数学课堂增加了趣味性,也让学生在教师教学过程中能够集中精力,更加专注的投入到课堂中,从而加强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从根本上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效率。(三)创建数学分享平台,师生合力完善数学信息资源库。校本资源平台不仅仅是一个教学资源的分享平台,更是为师生互动创造了良好的条件。新教材虽然已经做到了尽量贴近生活,生动化数学概念,但是没有教师合理的教学手段作为辅助,学生也难以对数学产生兴趣。所以,教师应该利用校本资源这一平台的便利性,再加上网络技术作为后盾,创建教师之间、学生之间、学校与学校之间的分享平台。数学分享平台的创建,可以让学生及时找到需要的数学学习资料,互相学习,取长补短,还能让学生在分享的过程中享受到学习带来的成就感。除此之外,教师也能够及时的为学生解决问题,还能互相讨论,沟通教学心得,完善课堂教学。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对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对教育工作者的教学工作提出了更为具体的要求。校本资源概念的提出让教育资源得到挖掘、拓展和整合,让教育资源完全服务于学生,让学生充分参与学习过程,勤于思考实践,从根本上增强了学生的学习能力,构建出了高效的教学氛围,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1]李萍.利用“快乐”“高效”打造小学数学课堂[J].考试周刊,,(26).

[2]刘彩霞.小学数学课堂,为何难以翻转[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8,(04).

作者:李站有 单位:吉林省农安县万金塔乡中心小学

篇6:小学数学课堂提问的教学策略研究论文

小学数学课堂提问的教学策略研究论文

摘要:传统教学中,师生间缺少对话交流,课堂气氛沉闷。小学数学课堂应通过创设平等、民主、和谐的氛围,构建科学的提问策略,以及加强反思等提高教学成效,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堂;教师提问;策略

传统的小学数学课堂中,教师重于知识的单向传输,自编、自导、自演,师生间缺少对话交流,学生被动接受知识,没有想象的空间,感受不到学习的快乐。巴西教育学家费莱雷认为:“没有了对话,就没有了交流;没有了交流,也就没有真正的教育。”教师要围绕教学内容创设教学情境,提出富有趣味性、生活性、知识性的问题,能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激发他们求知的欲望。

一、要创设平等、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

传统教学中,教师将自己置身于课堂教学的中心,放不下“师威”,按成绩给学生贴上标签,学生在揣摩老师的“标准答案”,不敢提出自己独到的观点。教师要创设平等、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对学生一视同仁,不能将学生简单地划分为优、中、差三类,对后进生妄下结论,认为他们智力有问题。而是要提升自身的数学修养,提高教学技能,从生活中发掘学生感兴趣的素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在课堂中毫无戒备地提出疑惑。

二、构建科学的'提问策略

1.设问阶段的策略。首先,教师要在分析教材、学情的基础上精选问题内容,要避免简单的是非判断题让学生回答对错、“狂轰滥炸”式的提问让学生无力招架,要有助于学生独立探究,要做到少而精,能引发学生思考。如在“数一数”教学中,教者在“儿童乐园”中隐藏着10个数,让学生在自己看图、同桌交流的基础上把他们找出来。想一想,怎样数得又对又快?教师鼓励他们说出自己的做法,有学生说是用铅笔指着数的,也有说用手指指着数的……其次,教师要合理把握问题的难度,将系数控制在0.3~0.8之间,既不可过难,让学生百思而不能求解,会抑制学生的探索热情,也不可过易,形同鸡肋,学生可以脱口而出,不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问题的设计要具有一定的层次性,要为优秀生拓展思路,也要帮助后进生树立自信,让他们都能获得相应的发展。最后,教师要将问题置于具体的情境之中,让学生不再感到突兀,要能引发他们的情感共鸣,激起他们的学习兴趣。如在“千克的认识”教学中,教者呈现跷跷板图片,引出轻与重的概念,让学生观察教师带来的红枣、花生两袋食品,猜一猜哪一袋重一些,思考:有什么办法能知道哪袋重?哪袋轻?教师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出发,创设有趣的情境,让学生体会到物品有轻有重,让他们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自然而然地进入数学情境。

2.发问阶段的策略。教师在课堂上每时每刻都可以提问,但唯有将学生的思维逼入困境才能让学生们摆脱困惑,将思维引向深入。教师在发问时,表述要清晰,语气要委婉,要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发问要按照循序渐进的原则,放缓思维提升的坡度,由易到难,逐层深入,如在探索多边形的内角和规律时,教材要求学生任意画出一些多边形,求出这些多边形的内角和。教者先让学生画出任意一个四边形,探索其内角和,有学生提出可以将四边形切割成2个三角形来求内角和为360°,也有学生在四边形中取一点,再依次将之与四顶点连起来,共得到4个三角形内角和为720°,再减去中间周角360°,从而知道四边形的内角和为360°。教师继而提出问题:“五边形的内角和为多少度?猜想六边形、七边形的内角和的度数。”

3.候问阶段的策略。由于小学生的认知能力有限,当教师发问后,需要留有让学生思考、分析、梳理的时间,教师要面带微笑,倾听学生的表达,切不可立即换学生回答。当学生提出看法后,教师要适当地评价,也可以予以追问,让他们及时补充完整,形成完整的、独到的见解。在提问后,教师还要学会观察学生的反应,当学生面带难色时教师要给予适当的提示,或降低难度,或转换角度,或设置脚手架,引领学生走向成功。

4.叫答阶段的策略。在叫答时,教师要面向全体学生,不仅要叫答优等生,还要叫答中等生、后进生,让每一位同学都能获得机会。在叫答阶段,教师可先让中等生回答问题,其他同学认真倾听,当该生回答后由其他同学进行补充或反驳,如回答正确则由后进生回答类似的问题,若回答错误,则由优等生来回答。教师叫答的涉及面大,能抓住所有学生的注意力,让他们开启思考、拓展思路,逐步完善自己的见解。

5.导答阶段的策略。在课堂提问中,学生积极性不高、答案不够完整、答非所问的情况普遍存在,教师要发挥教育智慧,利用导答技巧,引导学生分析,得出问题的答案。在学生回答时,教师要灵活地采取相应策略,在学生回答错误时或指点迷津,或化整为零,逐个突破,帮助学生找准切入点,逐步走出困惑。在学生回答过于肤浅时,调整聚焦,通过追问让学生的思考更加深入。

三、教师要勤于反思

教师要加强教学反思,不断地修正自己的提问方式和策略,要走近学生,通过走访、观察了解学生对知识的理解程序,为把握提问的难度寻找依据。通过反思,强化提问的科学性、合理性,更能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总之,我们小学数学教师切忌生硬地将知识灌输给学生,在分析学情的基础上提出贴近学生实际的问题,留有让学生思考的时间,要发挥教育智慧,通过追问等方式将学生的思维引向深入,为学生的发展奠定基础。

篇7: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研究论文

一、构建高效的小学数学教学课堂的作用

从目前的教学形式来看,虽然新课改正在向各地推行,但是国内很多小学教育仍然存在“学生学习累,老师教学苦”的现象。受传统教育理念以及师资力量影响,大部分老师在教学中仍然使用“老师讲学生听,老师问学生答”的教学模式,而学习过程则主要表现为“接受、理解、巩固、答题”的固定模式。在这过程中,虽然也有少数老师使用了合作性的探究学习方法,但是始终不能真正放手让学生主动探寻。在这种教学形式下,学生智力始终处于开放到一半的状态,学生也就不能将生活与教学有机的联系起来,有益于不能深入学习过程,从而对学生个性培养、创新能力以及自主意识都造成了严重的影响。另外,受基层教育单位以及社会环境、家庭教育影响,很多老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表现得急功近利,为了追求更好的考试成绩,用题海战术,将教学主题放在习题练习中,这样不仅增加了学生复习负担,同时也浪费了大量宝贵的学习时间。这种无止境的习题练习,不仅不会提高学生学习兴趣,还会让学生处在烦恼中,进而出现厌学心理。时间一长,就会影响学生学习热情与兴趣,让学生智力与思维处于停滞状态,进而隐藏数学教学价值。同时,这种权威式、封闭式的教学也不可能适应社会发展,更不能培养出满足社会要求的实践性人才与创新人才。而进行高效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不仅能激发学生兴趣,给学生更多的时间与空间进行自主学习,还能激发学生潜能,给教学课堂更多的创造力与生命力,将让我学变成我愿意学,进而不断提高数学教学成果与效率。

二、构建高效的小学数学课堂的具体方法

(一)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学习能力。兴趣作为最好的老师,没有兴趣的强制性学习,将会直接影响学习兴趣和效率。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老师必须根据学生心理与年龄特征,创设各种有趣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主动学、愿意学。例如:在一年级数学“找生活中的数”,可以让学生将“1”看成各种丰富多彩的事物,让学生主动感受数字的神奇力量,从而主动探寻用算式或者符号表示实际问题,提升学习兴趣。在这过程中,要求数学老师明确教材内容,并且制造对应的情境,通过寻找问题关键点,给学生积极思维创造空间,让学生深层次、主动、自觉的参与到教学教学活动中。小学生作为养成习惯、形成能力的最佳时期。在数学教学中,老师应该注重学生学习能力以及习惯,引导学生主动倾听意见或者建议,在敢于发问、独立思考、乐于表达的过程中,不断提高学生学习品质。在小学数学新课改中,课程要求培养学生观应该根据教材内容,营造出愉悦、轻松的教学氛围,在调动学生主动性与积极性的过程中,不断提高教学效率,保障教学质量。因此,在这过程中,老师应该创设尊重、民主、理解、平等、赏识、关注的师生关系,让学生在身心愉悦的环境下,让课堂教学轻松、自然的进行。

(二)充分利用教材内容,将教学活动和生活融合。在小学教学中,好动活泼是每个学生的天性。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可以利用游戏对学生的吸引,将数学教学游戏化,通过数学游戏,为学生创造动口、动手、动脑的学习情境,从而调动学生积极性,激发学生潜能,让学生高效省时的完成教学任务。在这过程中,需要注意的是老师设计的数学游戏必须生动有趣,在发散学生思维的同时,满足学生好动的心理特征。为了将教学活动与生活结合起来,可以根据学生喜欢折纸、画画等特点,引导学生在做做、画画、玩玩中进行数学知识学习。在日常生活中,有取之不尽的数学材料,如果将周边事物转化成教学资源,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更容易接受各种知识。因此,在现代小学数学教学中,必须根据学生与老师之间关系,优化教学方法,给学生更多的自主空间。

三、结束语

数学作为一门科学性学科,高效的小学数学课堂对提高教学质量具有重要作用。因此,在实际工作中,老师必须以快乐作为教学根本,让学生成为教学重心,从而让学生在学习中快乐成长。

作者:孙福杰 工作单位:吉林省梨树县郭家店镇镇郊中心小学校

篇8: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研究论文

一、农村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作为一名农村小学数学教师,笔者深知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应对其加以正视并解决。目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一言堂、满堂灌课堂传统教学模式

对于目前的农村小学数学课堂来说,大多数教师仍受传统教学思想和教学模式的禁锢,课堂教学主要采取“教师讲学生听”的教学模式,走入教师是主体,学生是客体的教学误区。这将严重影响学生的自主能力和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影响整体的教学效果。除此之外,一言堂、满堂灌的课堂教学主要来自于有丰富教学经验的教师,他们教书多年,当在教学过程中遇到疑难问题时,他们能够凭借经验进行有效的处理,然而,缺少对学生思维逻辑的引导和培养,即使巧取捷径解决问题,却不能真正以学生为中心,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新教学理念与实践未能有效结合

教学理念的滞后是影响课堂教学有效性的首要因素,因此,更新教学理念成为施行新课程改革的首要任务。虽然,新课程理念提出多年,教师工作者也都进行了相关的学习和培训,了解并掌握了一定的新的教学理念,但是,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却未能真正利用。在农村学校中,新课程理念、素质教育仍然停在口号上,课堂教学方式落后,教学氛围枯燥、无味,未能将情景教学应用于课堂中,这一系列问题也将制约着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

(三)以教材为中心的错误教学方针

教材作为教师课堂教学的有效指导,是教师进行教学的重要标尺。然而,大部分教师却以教材为中心,认为只要认真完成教材中知识点的讲授就完成了教学任务,实现了教学目标。这种教材即法典圣经的错误教学方针既制约着教师教学能力的发挥,也影响着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更与新课程理念不相符合。因此,如何最大限度地发挥教材的重要作用的基础上,丰富学生的知识视野,培养学生综合能力成为摆在教师面前的严峻问题。

二、提高农村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对策

(一)更新教学理念实践教学模式

作为教学工作者,首先,要学习全新的教学内容,与时俱进,更新教学理念。教师只有掌握了正确的教学理念才能在教学工作中更上一层楼。教师要树立正确的教育观、教学观,坚持以学生为中心,以人为本,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其次,在学习教学理念之后,要应用于实际的课堂教学中,坚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双主体教学,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作用,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并着力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这样才能有利于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最后,以和谐的师生关系为纽带,将新课程理念应用于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创造民主、平等、友爱的课堂氛围,实现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提高。

(二)建立以教材为基础延伸教学视野的教学指导方针

新课程中指出:教材是教师为实现一定教学目标,在教学活动中使用的、供学生选择和处理的、负载着知识信息的一切手段和材料。它既可以包括以教科书为主体的图书教材,又包括各种视听教材、电子教材以及来源于生活的现实教材等。因此,教师必须准确解读教材,并对教材内的知识进行有效的整合,领悟编者意图,并丰富教学视野,最终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只有教师准确的理解教材,有效地整合教材,创造性地使用教材,科学的延伸教材,真正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让教材不仅是进行教学的工具,还应成为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法宝。

(三)创新教学情境活跃教学氛围

处于小学阶段的学生,他们好奇心强,活泼爱动,加上农村学校的孩子生活体验少,对于许多外界的新鲜事物不了解,基于这一点,在教学中,教师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从学生的实际生活环境出发,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基础上,创新教学情境,对于学生学习兴趣,理解知识有重要作用。所谓的创新教学情境,就是构建教学内容和学生求知心理之间的联系,将学生角色引入教学过程中,从而调动学生学习的动机。例如,游戏情境教学,教师可组织学生进行与“3”有关的游戏,也就是从一开始数,凡是3的倍数或者含有3的数字都要以拍手代替,游戏在谁那停止了那名学生就要给大家唱首歌。这样,在游戏中既得到了快乐,也学习了知识,培养了大家灵敏的思维能力,形成了和谐欢快的课堂氛围,促进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教育的真正目的是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卢梭认为:教师的职责不在于教给儿童各种知识和灌输种种观念,而在于引导儿童直接从外界事物和周围环境中进行学习,同时必须十分谨慎地对儿童接触的事物加以选择,从而使他们获得有用的知识与合理的教益。因此,对于小学数学的教学,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让教学更加生活化,让知识与实践更切合,把学生当做教学的主体,尊重学生,为学生创造一片自由、和谐的学习条件。总之,在农村小学数学教学中,与城市相比,许多条件不足,但是,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农村学生的生活优势来创新教学方法,将教学理念有效地应用于教学过程中,同时,还可以培养学生知识与实践的转化能力,最终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作者:孙凤华 工作单位:山东冠县东古城镇民生小学

看过“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研究论文”的还看了:

1.小学数学教学毕业论文

2.小学数学教学相关论文

3.小学数学课题研究论文

4.小学数学有效教学研究论文

篇9: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研究论文

一、使教材内容生活化,培养学生对数学的亲近感

创设问题情境是小学数学教学中最基本的教学策略。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将教材内容改编得更贴近生活实际,这不仅可以激发学生兴趣,还可以增强学生对数学问题的亲近感,增强求知欲望。例如,在教学“两位数的加减法”时,我就结合书本上的内容,创设了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数学情境,如“小红跳绳跳了105下,小华跳了95下,小红和小华共跳了多少下?”“爸爸今年45岁,小丽今年9岁,爸爸比小丽大多少岁?”“爷爷给了小华50元去买钢笔,买钢笔需要23元,售货员应该找零多少元?”等问题情境。这些问题让学生感觉到数学就在身边,现实生活中到处充满数学问题。学生很容易“入境”,全身心地投入到问题的探索中,学生在课堂上乐学、爱学,感觉生活就在课堂当中,课堂成了探索生活问题的场所。

二、创设生活游戏情境,让数学知识融入生活

小学生具有活泼好动、求知欲望强的特点,教师在教学中应该抓住学生的这些特点,让学生在生活化的数学活动中快乐地获取知识,培养能力。例如,在教学“乘法口诀”一节内容时,我就开展了“小小超市”这一数学活动。让学生分别扮演服务员与顾客,在“超市”进行“购物”或“售货”的交易活动。比如,1千克西瓜是2元,你买5千克西瓜是多少元?这些问题都可以在“服务员”与“顾客”之间进行交流、沟通,学生在交流中不仅能够巩固、熟练数学知识,还可以体会到数学知识对于生活的重要性,锻炼自己用学过的数学知识去有效地解决生活问题。数学活动游戏适合学生的年龄特点,能够提高学生的兴趣。在活动交流、沟通中使数学知识自然内化为一种能力。

三、将数学课堂引入生活,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巩固数学知识

小学生动手操作的欲望很强烈。使数学知识能够与学生的生活很好地结合在一起,让学生将数学知识应用到生活实际当中,这也是使学生掌握知识、巩固知识、提升能力的一个重要途径。例如,学过图形面积计算以后,我引领学生到学校操场去实地测量一下学校操场的面积。在学习了“圆柱的体积”时,我让学生测一下圆柱形水桶的体积,引导学生如何能够测量出水桶的底面周长、求得半径、测量水桶的高度,然后进行计算。再如,让学生测量一个长方形池塘的容水量,教师引导学生先测出水塘的长与宽,然后让学生将池塘的高转移到地面上来测量。这样,既调了学生的积极性,又有助提高学生将数学知识应用于现实生活中的能力,同时也培养了学生实际动手操作的技能。

四、创设开放的生活情境,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

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培养创新能力,应该成为数学教学的重要目标。小学生形象思维的能力比较强,他们的抽象思维能力需要在长期的形象思维能力的培养中逐渐形成和增强。在数学教学中,注重设置开放性的数学教学情境,是培养学生发散思维能力的有效策略。例如,小明家距学校1000米,小华家距学校是1200米,小明与小华家相距多少米?这样的问题情境在生活中普遍存在,但学生往往会想当然的来解决问题。这就需要学生结合生活情境在课堂上进行交流、讨论与探究。通过探究学生清楚了解决这个问题的方法可以有多种,其问题的答案也有多种。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创设这样的情境,有助于学生从实际生活的多个方面去思考问题,促进学生用不同方法来解决问题能力的形成。总之,构建生活化的数学课堂,教师要从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出发,使数学教学融入学生的生活当中,调动学生的生活经验参与数学课堂体验。教师要在数学教学技能目标的设计上和具体实施教学活动的课堂上,以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参与生活体验为手段,积极营造生活化的数学课堂氛围,让学生在生活情境及动手实践中获取数学知识,增强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数学问题的能力。

作者:庞丽燕 工作单位:新疆伊犁州特克斯县喀拉托海乡寄宿制中心小学

篇10: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研究论文

一、更新观念,提高认识,自觉加强教师自身素质修养

学习、提高的途径有很多,报纸、杂志、网络、研修、培训、参与课题研究等,汲取先行者的成功经验,充实、修正自己。只有提高了自身素质修养,才能学高为师,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居高临下、游刃有余。要以新世纪民族素质对人才的要求为指导,重新认识小学数学教学,这样才能自觉地把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自觉实践素质教育。只有想到时代赋予我们的使命,才能在数学教学中从各个方面想得更深远些。首先,我们要更新教育观念,转变角色,然后,研究、学习现代教育的教法、学法,恰当地处理好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关系,走出“传道授业解惑”的误区,不能把自己仅仅看成是知识的传授者。我认为,素质教育要求的教师角色应是小学生学习活动的引导者、支持者和合作者。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活动中,我们数学教师要甘于俯身倾听、做学生心灵的朋友;用关心尊重和接纳态度,努力理解他们的想法与感受。对学生的一些数学思想和发现给予支持肯定和鼓励,真正承认学生中蕴藏着巨大的智力因素。做学生获取数学知识的引路人,在平等的、和谐的、互动的新型师生关系中学习数学。

二、关注个体,重塑自信,全面提高小学生数学素质

伴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入开展,新课程标准的实施,我们数学教师对一节小学数学课应该考虑的是,小学生的年龄特征、小学数学课的学科特点。更多的关注在教学中是否做到让全体学生都能愿意主动的学习,让每一位学生都成为生活和学习的主人。我认为,应该在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自信心上多下功夫。学生的自信,主要来源于学习活动中,通过教师的具体帮助,让他们在成功的体验中逐渐形成。我的做法是,了解我的学生,针对我的学生设计数学活动。无论是新授课、练习课,还是实践活动课,我都会让不同学习程度学生有事可做,学有所得。例如,进行一题多解的应用题教学活动,我提出了三个不同层次的学习目标:一部分学生可以只做自己会做的一种解,解答正确;一部分学生至少要做两种解,检验解答结果是否正确,并且汇报解题思路,解答时先算什么,从哪里入手;还有一部分学生必须做两种以上的解,检验解答是否正确,汇报做不同解时的思考方法,不同解法之间的联系和区别。这样做,教师的备课设计可能要花费更多的精力和时间,却能够保障每一位学生在数学课上,有机会体验、从事数学学习与应用活动的过程。他们通过自身的不断认识和实践,使数学文化知识和数学能力在自身的发展中内化,逐渐形成和发展他们的“数学化”思维意识与“数学化”地观察世界、处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数学素质,逐渐缩短了和那些数学思维敏捷的同伴的距离,增强了他们学好数学的自信心。面对一次次小小的成效,我体会到了和学生一起成长的快乐。

三、培养兴趣,主动参与,充分发挥每位学生学习数学的潜能

素质教育就是充分发挥每个人潜能的教育。它着重培养学生良好的人格,包括性格、兴趣以及对学习的不懈追求和进取精神,提倡把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地探索知识,充分发挥每个学生的潜能作为发展教育、进行教育活动的目标。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实践素质教育,我们教师就是要让学生以主人翁的角色,主动参与到数学活动中来。在数学教学中不但要教学生学数学,还要使学生领悟出“数学知识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能用数学眼光去观察生活实际,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通过探究、寻找规律,获取技能,体验成功的快乐。如何能使学习成为快乐的活动呢?在教学中,我努力创造“乐学”的气氛,尽量借助一些事物、图片、课件,创新情景,使单调、抽象数学学科课堂精彩纷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激起了学生的求知欲望,激活了学生思维。所以,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创设新奇的学习情境,例如,教学“分数与小数互化”时,教师说:“请同学们报出一个分数,老师不用做除法,便能马上断定这个分数能否化成有限小数。”学生验证了几个分数后,觉得老师讲的话千真万确,感到十分好奇、有趣,这样便调动了学生学习新知的积极性,激发了学生探求新知的浓厚兴趣。兴趣产生动力,学生就会主动参与数学的演示、操作,进而求证,而且不厌其烦。

作者:贾建国 工作单位:河南省信阳市潢川县魏岗乡中心小学

下一页更多精彩“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研究论文”

篇11: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研究论文

一、创设生活化教学情境,打好有效互动基础

新课标强调要从学生生活实际和已学知识中去充分理解和把握数学知识。因此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要教会学生用生活的眼光去看待数学,用数学思维去解决实际问题,从而在日常生活中体验数学学习的真正乐趣。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结合学生实际,精心创设具有生活化的教学情境,为他们创造一个实践平台,让学生们通过自主探究、动手实践,将抽象的数学知识进行生活具象转化,让他们在实践过程中充分展现自我,不断完善和提高自我。比如,在进行“长方形和正方形认识”教学时,笔者并不是像传统教学那样,简单地告诉学生什么是长方形和正方形,如何去分辨长方形和正方形,而是积极引导学生去“做数学”,让他们在实践过程中实现充分的生生互动交流,加深他们对数学重要性的认识,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二、建立互动型师生关系,调动有效互动积极性

在实际教学中,教师不仅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而且是学生的“益友”和伙伴。教师要俯下身子和学生对话,拉近彼此的距离,让学生充分感受到教师的真诚。要善于创造互动的环境,让师生进行平等对话,在交流的过程中,教师通过个人魅力和社会阅历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同时让学生作为教学的主体充分展示在教师面前。如此一来,对师生两大教学主体而言,都是一种共享。此外,教师要尝试和学生进行角色互换。要想让学生充分体验数学学习的快乐,成为真正的学习主人,教师要努力创造和谐民主、轻松愉快的教学环境,主动走下讲台,和学生进行角色互换,鼓励学生亲自上讲台进行讲解,教师和学生一起学习、交流和互动。通过角色互换,使课堂氛围更加融洽,学生学习兴趣更加浓厚,学习效率更加提高。

三、优化问题设计,增强有效互动技巧性

良好的课堂问题能够促进教学有效互动。在创设教学情境之后,教师还要重视问题设计,通过问题情境的创设来实现预期教学目标。笔者认为,在课堂问题设计环节要注意以下几方面问题:第一,要充分结合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进行问题设计;第二,问题设计要坚持简单清晰的原则,让学生能够对问题所要思考的方向一目了然;第三,以发散性问题设计为主,有效培养和提高学生数学思维和发散思维能力;第四,设计的问题要有针对性,坚持循序渐进的原则;第五,要设计具有一定探究性和辩论性的问题,以便能够通过讨论来实现有效互动。可以说,只有以独立思考和自主探究为基础,才能有效实现教学互动。而问题是自主探究的开始,优秀的问题设计能够激发学生探究欲,促使他们朝着问题所指的方向不断努力靠近,因此说,没有目标的探究是不具有任何意义的。教师要重视问题设计在实现有效互动中的重要性,要通过问题巧妙地实现课堂有效互动,当教师将具有探究价值的问题抛给学生,学生就能够放开手脚大胆去探究,为有效互动创造了广阔空间。

四、实施多元化教学评价,巩固有效互动成果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在进行教学评价时,一定要坚持科学合理的原则,以实现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实现教学评价多元化。首先要加强过程评价。要改变传统教学中只强调结果的评价方式,要以定性描述的方式为学生创造广阔的思考空间,让学生充分表现自我,体验到数学学习的真正快乐。其次,加强对学生学习内驱力的关注。在评价过程中,教师要多使用鼓励性、肯定性语言,要对学生的学习加以及时肯定和赞扬。激发学生数学学习兴趣,树立学习自信心,培养和提高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最后,实现教学评价多元化。要灵活合理地采用多种评价方式和方法,实现多角度、多层次的教学评价,避免出现一刀切现象。要改变传统教学中单一师评生局面,要充分发挥学生主体性作用,积极开展形式丰富的评价活动。比如,笔者在实际教学中,灵活采取生生互评、小组互评以及自我评价等教学评价方式,有时还会让学生针对教师教学实际予以客观评价,提出宝贵的意见,在进行有效评价的过程中实现有效互动。在此过程中,笔者会认真听取每一位学生的建议,并鼓励学生大胆发言,培养学生发散思维和创新思维能力,全面推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互动。总之,有效互动是小学数学教学中不可或缺的方式,有效互动属于一种双向交流过程,教师要积极地为学生创造有利于学生自由发挥、全面互动的课堂环境,让学生成为学习的小主人,实现小学数学教学的高效性。

作者:钱志海 工作单位:江苏省南通市如东县苴镇德耀小学

相关专题 趣味性小学数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