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女生数学学习的能力的方式分析论文

fhqeeqnui 分享 时间: 收藏本文

【简介】感谢网友“fhqeeqnui”参与投稿,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培养女生数学学习的能力的方式分析论文(共13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篇1:培养女生数学学习的能力的方式分析论文

培养女生数学学习的能力的方式分析论文

从初中到高中,随着数学内容的逐步深化,高中阶段女生数学学习能力逐渐下降,他们越学越用功,却越学越吃力,出现了部分女生严重偏科的现象。因而,对高中阶段女生数学学习能力的培养应该引起教师的重视。

1.“弃重求轻”,培养兴趣

女生数学学习能力的下降,环境因素及心理因素不容忽视。目前社会、家庭、学校对学生的期望值普遍过高,而女生性格较为文静、内向,心理承受能力较差,加上数学学科难度偏大,因此导致她们的数学学习兴趣淡化,能力下降。因此,教师要多关心女生的思想动向和学习方法,经常同她们平等交谈,了解其思想上、学习上存在的问题,帮助其分析原因,制定学习计划,清除紧张心理,鼓励她们“敢问”、“会问”,激发她们的学习兴趣。同时,要求家长能以积极态度对待女生的数学学习,要多鼓励少指责,帮助她们弃掉沉重的思想包袱,轻松愉快地投入到数学学习中;还可以结合女性成才的事例和现实生活中的实例,帮助她们树立学好数学学习的信心。事实上,女生的情感平稳度比较高,只要她们感兴趣,就会克服困难,努力达到提高数学能力的目的。

2.“开门造车”,注重方法

在数学学习方法方面,女生比较注重基础,学习较扎实,喜欢做基础题,但解综合题的能力较差,更不愿解难题;女生上课记笔记,复习时喜欢看课本和笔记,但忽视上课听讲和能力训练;女生注重条理化和规范化,按部就班,但适应性和创新意识较差。因此,教师要指导女生“开门造车”,让她们暴露学习中的问题,有针对地指导听课,强化双基训练,对综合能力要求较高的问题,指导她们学会利用等价转换、类比、化归等数学思想,将问题转化为若干基础问题,还可以组织她们学习他人成功的经验,改进学习方法,逐步提高能力。

3.“笨鸟先飞”,强化预习

女生受生理、心理等因素影响,对知识的理解、应用能力相对要差一些,对问题的反应速度也慢一些。因此,要提高课堂学习过程中的数学能力,课前的预习至关重要。教学中,要有针对性地指导女生课前的预习,可以编制预习提纲,对抽象的概念、逻辑性较强的推理、空间想象能力及数形结合能力要求较高的内容,要求通过预习有一定的`了解,便于听课时有的放矢,易于突破难点。认真预习,还可以改变心理状态,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参与。因此,要求女生强化课前预习,“笨鸟先飞”。

4.“固本扶元”,落实“双基”

女生数学学习能力差,主要表现在对基本技能的理解、掌握和应用上。只有在巩固基础知识和掌握基本技能的前提下,才能提高女生的综合能力。因此,教师要加强对旧知识的复习和基本技能的训练,结合讲授新课组织复习;也可以通过基础知识的训练,使学生对已学的知识进行巩固和提高,使她们具备学习新知识所必需的基本能力,从而对新知识的学习和掌握起到促进作用。

5.“扬长补短”,增加自信

在数学学习过程中,女生在运算能力方面,规范性强,准确率高,但运算速度偏慢、技巧性不强;在逻辑思维能力方面,善于直接推理、条理性强,但间接推理欠缺、思维方式单一;在空间想象能力方面,直觉思维敏捷、表达准确,但线面关系含混、作图能力差;在应用能力方面,“解模”能力较强,但“建模”能力偏差。因此,教学中要注意发挥女生的长处,增加其自信心,使其有正视挫折的勇气和战胜困难的决心。特别要针对女生的弱点进行教学,多讲通解通法和常用技巧,注意速度训练,分析问题既要“由因导果”,也要“执果索因”,暴露过程,激活思维;注重数形结合,适当增加直观教学,训练作图能力,培养想象力;揭示实际问题的空间形式和数量关系,培养“建模”能力。

6.“举一反三”,提高能力

“上课能听懂,作业能完成,就是成绩提不高。”这是高中阶段女生共同的“心声”。由于课堂信息容量小,知识单一,在老师的指导下,女生一般能听懂;课后的练习多是直接应用概念套用算法,过程简单且技能技巧要求较低,她们能完成。但因速度和时间等方面的影响,她们不大注重课后的理解掌握和能力提高。因此,教学中要编制“套题”(知识性,技能性)、“类题”(基础性,综合性,方法性)、“变式题”(变条件,变结论,变思想,变方法),并对其中具有代表性的问题进行详尽的剖析,起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作用,这有利于提高女生的数学能力。

篇2: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初中数学教学方式论文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初中数学教学方式论文

新课标要求走出角色误区,做好课堂引路人,实现主体换位。初中数学,逻辑性强,忌墨守成规,倡导尊重学生并以学生为本。学生拥有自主学习的权利,教师必须更新观念,走下 “圣坛”,放下 “架子”,甘当教学配合者、组织者,教育学生自主学习、体会遨游数学王国的快乐。

一、更新观念---走向自主学习的路径。

作为初中教师,在数学教学中,要敢于变革观念,善于发现数学本质,引领学生自主思考。建议将提问作为课堂智慧,通过更新观念,立足于现有知识和课程内容,巧妙引导,得体串联,配合创设课堂情境,发挥学生自主解疑释惑的能力。

[案例] 三角形教学。

教学任务是形成对三角形初步感知,体会内角与边长的特点,同时,试着用数学语言表达自主学习所得。为了引导学生体会自主思考的魅力,大胆尝试自主探究,我先让学生用彩纸条剪成三角形模型,用量角器测量三内角大小,记录相加,再测量三边的长度。

最后,与教材理论形成对照,很快就理解并掌握: “三角形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和 “三角形内角和等于 180 度”等数学知识。

这种教学方法,新颖灵活,能启发学生自主意识,通过学生动手动脑,来解决心中疑问,体会数学原理。有助于深入领悟并开发数学能力、养成自主习惯、在探讨与佐证中强化数学知识,自然而然地走上自主学习之路。

二、循序渐进---铺设自主学习的台阶。

传统数学课堂重视吃透教材、灌输知识,唯恐有所遗漏,课堂沉闷、学生被动、教师疲惫,然而效果极差。亚里士多德认为:“数学的成功发自于疑问和乐趣,”新课改要重视以乐趣为引子,点燃学生的数学灵感火花。

教师要运用所学知识讲究提供 “台阶”,引导学生 “拾级而上”,缓解数学学习的压力,杜绝 “揠苗助长”.通过不断获取基础知识,培养日常技巧,学生会逐渐拥有自主学习的欲望,学会主动交流,在合作中探索数学世界的奥秘,渴望发现问题并依靠自己解决问题。

[案例] 方程应用题教学。

面对这一难点知识,如果直接出示复杂应用题,学生只根据教材例题的认知功能,无法形成饱满的思路,容易打击其数学学习热情。教师可引导学生先做基本训练: 利用书中习题,训练揣摩题意列方程式,并自主纠错。再展示相关信息: 李明买 5kg 柿子和 8kg 菠萝,共计 23.04元,其中柿子1.92 元/kg,菠萝1.68/kg.要求学生找到5 个重要信息,作为条件自主编写方程应用题,正确解答并思考用方程式解答法和算术式解答法,谁有优势? 小组自主学习之后,85%的学生利用数量特点,找到正确方法。结论: 依照数量关系分析,可以直接由题意得出算式,则适合使用算术解答法; 反过来,则是方程解答的思路更有优势。

这样,通过灵活转换题型,把教材任务化难为易,通过理论知识自主探究,教会学生分步骤解决问题。从 “同题异解”的方式中,体会数学学习的奥秘,由静态训练到动态组合,最终解决问题。一题多变,使自主学习由易到难,思维空间由窄变广,更符合“全员投入、总体受益”的自主教学理念。数学之路任重道远,一蹴而就绝无可能。唯有选择自主教学路径,积累乐趣品尝收获,才能成为课堂的主人。教会学生善于总结、学会钻研,拥有坚韧的自主精神,数学教学何愁不能成功?

三、生活为源---验证数学理论的生成。

真正的数学源自于生活,生活往往又佐证着数学理论。新课改要求教师引领学生由盲从教材、生搬硬套走向挑战权威、自主思考和验证理论。教师要学会将生活作为鲜活源头,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利用身边的生活材料,打开学生数学思维的空间。明智的教师懂得选择与生活紧密相关的开放型数学题,教学生运用数学视野去看待生活,懂得以生活为源头,让数学因生活而精彩无限。

[案例] 直棱柱求解侧面积教学。

传统教学法: 这一数学知识讲授,传统上是直接给出直直棱柱的侧面积公式,让学生硬背公式,套用并计算出侧面积大小。如果在考场上,出现紧张、慌乱等原因而忘掉公式,学生就难以解答。自主教学法: 首先引导学生思考直棱柱的.侧面展开是什么形状?可以怎样证实? 很快就有学生讨论出用作业本纸粘合,制作简单直棱柱模型,再用剪刀沿着一条侧棱剪开模型,证明学生猜测是长方形完全正确。再稍作引导,学生就自主得出: 直棱柱侧面积 =底面 ( 顶面) 周长x 侧棱,或者几个侧面长方形之和。同时,计算得出直棱柱模型的侧面积,教师引导学生通过计算长方形面积加以印证。

正如笛卡尔的观点: “数学这一知识学科,讲究精密逻辑,更需要着眼生活的泉源。”运用实际生活材料,教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实现手脑并用,一把小剪刀、一张作业纸,简单的生活素材却体现出用生活印证数学的逻辑。这种教学思路,既能让教师圆满完成教学任务,更能让学生化数学主动意识为生活运用能力。

社会进步和时代要求,决定初中数学课堂质量必须完善,作为基础学科之一,教师必须引导学生培养自主学习能力,才能立足新课改、走好教学路。把自主教学奉献给学生,体现初中数学教师尊重学生个体特点、贯彻以生为本新理念、鼓励和开发学生数学能力的良苦用心。愿莘莘学子开辟自主学习蹊径,找到生活应用源头,获取数学课堂的特有快乐。

参考文献:

[1] 赵国庆。 概念图、思维导图教学应用若干重要问题的探讨[J]. 电化教育研究。 ,( 05) .

[2] 吴志丹。 协作建构思维导图在数学复习课中的应用探究[J]. 电化教育研究。 ,( 07) .

[3] 赵国庆。 知识可视化 定义的分析与修订 [J]. 电化教育研究。 ,( 03) .

[4] 赵国庆,黄荣怀,陆志坚。 知识可视化的理论与方法[J]. 开放教育研究。 ,( 01) .

篇3:小学数学自主学习能力培养论文

小学数学自主学习能力培养论文

一、何谓自主学习

我们认为,自主学习即区别于“耳提面命式”学习,是学生对自己的学习方式、学习进度、学习内容以及学习目标有一个明确的了解,能够合理安排自己的学习时间和学习进度,对于自己的学习任务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和判断并能自主自律的进行学习活动且能达到不错的学习效果。在自主学习的概念中,教师也是必备的存在,但是教师并不是学习活动的主导者和责任人,教师只是负责课业的教授,在整个学习过程中教师只是整个过程的辅导者。在学生产生迷茫的时候答疑解惑,在学生缺少动力时及时敦促,在学生的整个学习过程中,教师应实时监测学生学习状况,帮助学生培养自主学习能力。

二、我国小学生自主学习现状

我们虽然了解自主学习的诸多益处,也着力开展素质教育旨在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优秀学生,培养小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但是实际上我国的小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现状并不乐观,多数学生自主学习意识薄弱,学生仍然依赖于老师和家长的填鸭式教学,家长不催促孩子就不会去写家庭作业,老师不预留作业,学生也并不去复习。这实际上是一种病态的学习思维,学生们不能理解“学习是为了谁”这一问题,认为学习就是被逼迫的无奈之举。

三、小学数学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一)加强自主学习教育,使自主学习观念深入人心

自主学习不同于以往的'填鸭式教学,自主学习是一种观念、一种习惯,需要教育教学工作者将这种观念深入到学生内心,养成学生的自主学习习惯。所以定期的自主学习教育非常必要,以一些名人的故事强调学习的重要性“学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在每周的主题班会上老师应该讲述建立自主学习模式的重要性,在平时的数学课堂上应改变老师讲课为主的授课策略。老师首先必须要加强学习武装自己,对于自主学习具有全面正确的认识,丰富自己有关自主学习方面的理论知识,借鉴中外关于自主学习的教学经验,在真实教学实践中,处处透露自主学习的必要性,使学生正视自主学习,了解自主学习之于自己的诸多益处,激励学生主动加入自主学习行列,形成正确的自主学习的动机,自主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唯有如此,才能从根本上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不断提高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加入到自主学习的大军中。

(二)在自主学习模式中学生的职责

首先学生应明确自己的学习目标,为自己的数学学习制定出明确合理的学习计划,然后在课上与同学和老师积极讨论、学习解决数学问题的方法,然后根据自己在课堂上的学习现状进行合理的练习,巩固自己所学。学习是一个不断前进的过程,酒的知识得到巩固后还要进行新知识的预习,预习到什么程度是对第二天的课程最有帮助的,学生应在不断地探索中把握好尺度,使自己在学习中游刃有余站在优势地位。

(三)数学课堂授课流程举例

在一堂完整的数学课上,老师首先要以开场语引出今天要讲的内容,然后请同学们讨论思考本堂课的相关内容。例如: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度这一概念。在老师引入这个概念之后,请同学们讨论他的真假性。在给同学们十分钟讨论时间后,若同学们没有好的想法老师可以引导学生拿出他们的三角板,引导学生探索三角形的内角和。在老师给出这个假设之后引导学生继续讨论三角形的内角和为180度这个理论具有普遍性吗?当学生得出肯定的结论之后再公布定理,然后谨记要对学生积极探索的行为作出表扬。在习题课中,教师应将根据学生的作业情况总结学生易错题,就这些易错题组织学生展开讨论,然后派遣学生代表将它们的讨论结果公布出来,指派一名学生来黑板上给同学们讲解题目,这样既能锻炼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又能使小学生从小练就独当一面的本领,让他们从容的站在讲台上。

四、结语

克服当前小学生数学自主学习现状中存在的不足,有力的改善现状,解决当前存在的问题,取得令人满意的教学效果,培养学生的数学兴趣,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培养小学生数学自主学习能力是每一个教育工作者应该研究的问题,这个命题将值得每一个教育工作者不断摸索、前进,以致最终形成一套完整的理论体系,造福后代子孙。

篇4:如何培养小学生数学自主学习能力的论文

如何培养小学生数学自主学习能力的论文

1兴趣的培养是学习的前提

兴趣是学生的学习动力,从根基上让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师的课堂教学中,而且能够有效的吸收所学的知识,将所学的转变为自己的技能和知识的储备粮。

1.1通过游戏激发兴趣

在许多教学案例中,效果取得事半功倍的教学有使用游戏的方式辅助,这是小学数学教学经过了反复实验的。例如在进行《认识时分》教学中,为了让学生感受时间的概念,选择几个学生绕着教室走一圈后回到自己的位置,看看这几位同学之间的时间相差多少。还可以让学生计算一下自己从学校到家大概需要多少时间,估计自己吃饭要多少分钟,从这样的游戏加实际生活的例子中,让学生体会分与时的观念。这样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时间观念,利用此机会对学生珍惜时间的概念有了进一步的加强,明白“一寸光阴一寸金”的道理。

1.2增强学生的好奇心

为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可以在课堂中运用直观的形象的设置故事情景,从而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教学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的《位置与方向》课程时,运用这样的方式来导入新课的,同学们,今天是开学的第一节课,开学一进校园就能看到学校里美丽的花丛和一颗颗翠绿的小树,再它们的点缀下我们学校显得更加美丽,这样美丽的校园环境,大家应该都喜欢这样的环境是不是?那我们这节课老师带同学们一起印出我们学校的画面吧,通过实际的环境和生动形象的语言使得这堂数学课有声有色,这样促进了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

1.3学生思维积极性的调动

例如,在数学教学《小数除法》教学中,选择这样引入:同学们,在买东西时,顾客经常要讨价还价。下面要讲一个关于还价的真实事情:一个商贩在卖香蕉,有人问:“老板,香蕉多少钱一斤?”“一块五一斤。”“太贵了,这样吧,五块钱三斤卖不卖?”听到这里,你们有没有什么想法?(学生饶有兴趣地分析作答。)类似这样的购物问题在生活中我们经常遇到,而学了今天这堂课――小数除法,我们就能很好的解决这些问题。运用这样的导入方式,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顿时使得整个课堂都活跃了起来。

1.4积极评价学生激发学习兴趣

评价可以在平时的课堂、课外,通常在作业的批改是对学生评价的一个标准,但现教育是习惯用对和错来衡量学习成绩,这失去了师生之间的情感和思想的交流,且会影响到学生的思维情感、学习情绪。对此,教师将评语也引入作业批改当中,指出学生不足的地方,肯定优秀的地方,这样也可促进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兴趣。

2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的方法

2.1为学生提供自主学习的空间

如果说兴趣是激发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前提,那么创设条件,提供自主学习的空间则是学生自主学习的保证。在教学中,要从一切可能出发,为学生提供自主学习做好时间、空间、材料、形式等方面的准备,把学习的自主权利交给学生,让学生能够自主学习。就如教育学者所说:给学生一些权利,让她们自主去选择;给学生一个条件,让她们自己去锻炼;给学生一个问题,让她们自己寻求答案;给学生一点困难,让她们自己去解决;给学生一片空间,让她们自己向前走。

2.2增加学生的竞争能力

学生之间和小组之间的竞争能力的培养是自主学习的关键,引入竞争机制,实现自我超越。在教学过程当中,多让本组学生“你出题来考我,我出题来考你”,及小组与小组间出题来考,达到提高巩固,使学生形成竞争。

2.3结合学生的生活实践,培养学生能力

生活实践的结合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保障,数学与生活息息相关,数学教学中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水平与已有经验知识的基础上,根据是儿童的心理需求和数学教学的规律,说明了数学教学必须以生活紧密联系,这样才能够使学生真正的掌握数学知识。假如数学教学与生活脱离,就会像无源之水、无根之木,在数学教学中可以设计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积极参与,积极发言,这样对学生的学有很大的促进作用,并在老师的指导下有自主的'发现并解决一些问题。

3提高课外学生自主学习的热情

学生学习的热情不仅要体现在课堂中,更要将课内迸发出的参与热情有效地延续到课后,提高了学生探究数学知识奥秘的积极性,从而深刻地体会到数学的趣味性,使学生增加对学习数学的浓厚兴趣。在学习中,要从课内到课外,始终处于积极主动、自觉参与的气氛之中。教师在课堂中提出的一些难题能够引起学生的共鸣,使学生在课后会不断的去讨论。当学生自己积极主动地去探索时,学习才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这提升了学生学习信心的基础上,更加能够体会到数学这门学科的魅力所在,明白学习数学并不是枯燥无味的题海学习,而是趣味满满的自主探究学习。学习的最终目的是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掌握学习的方法,不只是让学生拥有知识。教会学生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灵活多样地进行学习,要想学会首先要会学。

总之,在现代教育实施过程中,注重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让学生学会在教学过程中自主地去探索去思考,使得学习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体会到了数学的多姿多彩、生动有趣,也有效地掌握了学习的方法,这才是学习的最终目的。

篇5:改变学习方式,培养自学能力论文

摘要:

众所周知,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化,当前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语文教师越来越注重培养小学生的自学能力。在新课标理念的引导下,语文教师不仅仅要承担起基本的传道授业解惑的责任,更要深入到小学生的生活中,了解与关注小学生的实际学习需求,进而有针对性有效率地培养好小学生的自学能力。本文将就小学语文课堂中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策略进行深入的分析与探究。

关键词: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自学能力;培养策略

引言

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施行,广大教师正在积极地寻求全新的突破,正在努力打破传统的教学理念的束缚,加强对小学生的素质教育,提升小学生的专业素养,当前的小学语文课堂学习中,小学生必备的一项基本能力便是自学能力,能够自主进行学习是成为真正的课堂主体的基础条件,因此,语文教师必须要高度重视起小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让小学生学会依靠自己的力量来学习语文知识,久而久之,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以下是笔者结合自己多年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实践经验,提出的几点培养小学生自学能力的策略,希望能够对广大小学语文教师的教学工作有所启发和帮助。

1、小组合作的课堂学习模式

小组合作的课堂学习模式,就目前而言,中国的各个级别各个类型的学校都已经广泛运用了此种教学模式。这主要归功于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能够充分调动和发挥学生的积极能动性,有了这一动力,对于学生的学习无疑会起到巨大的帮助作用。语文教学中的小组合作学习,就是在教师的安排下,将众多同学依据统一的标准分配成多个小组,同时,教师也会作为小组的一名成员,与学生一起学习,这有利于教师的深入教学,同时也可以激发小组同学参与学习活动的积极性。但是需要注意的一点就是教师在小组中起到的是辅助作用,要时刻注意学生的主体作用,这才能达到原有的教学效果。小学生由于年纪小,社会经验尚浅,对于自学的.实际含义并不是很清楚,而是处于一种非常初级的摸索状态,语文教师如果让小学生以独立的个体和立场进行学习,很难达到预期的理想效果,同时也是在浪费自己和学生们的时间,所以,最好的方式便是将不太独立的小学生组织到一起,采用小组学习的方式来讨论问题,学习语文知识,在小组中,所有的小组成员可以互相监督与帮助,同时还会有着一种潜在的竞争意识,这份竞争意识会是小学生学习语文知识的过程中的一种强大动力。

2、精心设计课堂教学中的问题

小学生的自学能力需要语文教师的引导才能够得到提升,一般情况下,要想提高小学生的自学能力,语文教师都会采用探究式的教学方式,而探究式教学方式的最好开端便是提出问题,有了问题的设定,学生才会有了思考的方向,同时也有了解决问题的动力,语文教师在课堂上所设置的语文问题必须要带有显著的连贯性与可延伸性,通俗来讲,就是语文教师要保证自己在提出第一个问题之后,学生回答完毕会直接引出下一个问题,一环扣一环的问题会在潜移默化中提高小学生思维的严谨性,同时也会帮助小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语文知识,同时更会让小学生对自学能力有着一种更加清楚的认识和体会。

3、创设良好的语文教学情境

小学生主要以形象思维为主,因此,如果语文教师的教学方式太过死板,必然会引起小学生的反感情绪。语文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之前,最好也是最快的方式便是为小学生创设一份良好的语文教学情境,语文教师首先要对语文学科和语文课堂应该是什么样子,应该能呈现出什么样的效果,有一个大概的规划,通过什么样的情境创设能够吸引起学生的注意力有一个总体了解,知道学生对学习语文的兴趣到底在哪里。苏霍姆林斯基的一句话对教师的教学有着很好的知道作用,那便是:“使你的学生看出和感到有不理解的东西,使他们面临着问题,如果你能够做到这一点,已经成功了一半。”其实,关于适当创设语文情境,使学生能够切实感受到语文在生活中的存在感,对于学生学习语文、掌握语文知识是非常有帮助的,在学生自主学习的课堂上,学生在课堂上占据着主动地位,教师组织创设情境,学生的参与程度会非常高,随之学习效果自然会更加理想。

4、保证语文课堂上足够的留白时间

小学生的自学能力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通过后天的培养才逐渐拥有和提升的,因此,小学语文教师一定要竭尽全力为小学生创造各种有利的培养条件,其中最重要的是一定要保证课堂上固定的留白时间,我们一直在强调要将课堂上的权利交还到小学生手中,那么给小学生留出足够的课堂时间,让他们自行支配便是最有效的途径和方式,但是,当前很多的语文教师还做不到这一点,原因主要可以归为以下几点,首先,语文教师将教学的焦点过度地集中在了自己的教学任务上面而忽略了小学生实际的学习需求,然后,语文教师并没有彻底摆脱掉传统的教学观念,很多的语文教师并不能像他们口中所说的那样完全相信自己的学生,他们总是会对小学生有着这样或者那样的担心,怕小学生控制不住自己,破坏课堂纪律,其实,纵观当前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语文教师的这种担心是没有存在的必要的,语文教师安排出小学生的自学时间,小学生会慢慢感受到自己身上所承担的责任,意识到自己是课堂上的主人,语文教师是因为信任自己才会把权利交还到自己手中,所以他们学习起来就会更加认真,更加积极主动,他们会想尽各种办法来向语文教师和学生们证明自己的自学能力。

5、结束语

综上所述,小学语文教学中所倡导的自主学习,是新课程改革中致力于提高学生的主动性、探究精神、合作能力的有效模式,这种自主学习的模式将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发挥到了最大的极致,并且这种模式正是符合现代小学生的学习特点以及目前身心的发展规律,同时也会对实现教学目的、提升教学质量起到很大的帮助作用。

篇6:改变学习方式,培养自学能力论文

摘要:

在高中学习生活中,自主学习能力占据着主导地位。同样的,在外语教学中,教师在传授课堂知识的同时,更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培养学生自学能力是外语教学中很重要的一个原则,因此,教师要把培养学生自学能力作为教学中的重要环节,给学生提供更好的帮助和指导。近年来,提高学生学习自主学习能力是各大学校所关注的热门问题,在外语教学中教师更是注重学生学习的自主学习能力。因为外语是让学生学习一门外国语言,如果学习不够主动和积极,想要学好这门语言就会变得异常艰难。处于高中阶段的学生可能会因为学习压力大或者要学的课程多而导致自学能力大打折扣。以如何培养外语教学中学生学习自学能力的问题来进行探究。

关键词:

高中外语教学;自学能力;策略

作为一名外语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我会时刻强调学生提高自己的自主学习能力,因为高中生已经过了小学时期的被动学习和初中的带动学习阶段。自学是指学生在没有老师讲解,或者在老师的指导下学生自己通过学习和实践而学到的知识,及获得学习技能的过程。学生在初中阶段掌握了比较基础的外语语法知识和一定的词汇量之后,为高中的外语学习打下了坚固的基础,学习起来也不会特别困难。然而,到了高中阶段,学生的外语知识应用能力还不够扎实,自主学习能力还处于一个较低的水平。所以,在高中阶段,教师需要通过对学生语感的培养来提高学生的语言应用能力,不断地加强对学生外语自学能力的培养,为以后更好地学习外语知识打下坚实的基础。

一、学生自学能力的原则

自学是学生学习的重要环节,是学好外语知识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教师要在外语课堂教学中做到对重要知识点的重点讲解,更要注重培养学生多做练习的好习惯。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需要通过更多的练习来更好地掌握外语语言的.应用能力和综合运用能力。学生的自学也包括很多种形式,自学过程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给学生布置任务后需要学生自觉并主动地去完成。教师对待不同的学生要因材施教,因为我们的课堂时间有限,学生的外语基础知识和学习意识等方面会存在一定的差异。

二、培养高中生外语自学能力的主要策略

1.课堂中运用多种教学方法

(1)在外语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注重有效的课堂提问环节,使学生的学习目标更加明确和具体化。学习目标是推动学生主动学习和产生学习兴趣的主要因素。对于高中生的外语课堂提问,教师在提出问题时要讲究一定的技巧,应尽量避免学生简单机械化的回答,尽可能多地提出一些启发性的问题。外语教学的实质是通过课堂活动来引导学生学习,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精心设计主题活动,让学生能够发挥自己的学习优势,展现自己。只有让学生充分地感受到外语学习的乐趣,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成就感,学生才有学习的动力,才会有更为积极的思维活动。教师在外语课堂上为学生精心设计的提问可以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思考问题并提出问题,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外语知识的浓厚兴趣,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习惯。

(2)小组交流和讨论环节是活跃课堂氛围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高中外语课程教学中,教师可以在提出问题之后,组织学生以小组交流和探讨的形式,让学生之间进行更好的交流,让每位学生都有发表自己观点的机会,然后在班级整体的讨论。这样的外语课堂教学方法下,所有成员的参与增加了外语学习的信息量,学习过程中学生一直是学习的主体,增强了学生的参与感和存在感。

2.培养学生良好的自主学习意识和习惯

培养学生树立自学意识和自学习惯是外语学习必不可少的环节。高中生从初中升到高中的初始阶段里,经常不能区分开外语课程与其他课堂的不同之处。高中生在外语学习中往往都希望靠做大量的题目和认真听讲来学好英语,缺乏对外语的实际应用。教师需要帮助学生认识到外语不是教出来的,而是靠自己主动地去寻找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才能学得更好的。我们要引导学生意识到外语的学习不仅仅是为了应付考试,更多的是为了实际应用。教师要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更多地使用外语跟身边的同学进行交流,在日常生活中可以多阅读外语方面的书籍,多看电影,电视剧等,这样的日常生活习惯也能帮助学生潜移默化地学习到更多的外语知识,更好地促进他们外语实际应用能力的提高。作为教师,我们要在课堂上给学生强化输入外语自学能力的重要性,使其不再是教师在课堂上督促他们被动地去学习。总而言之,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是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尤为重要的一部分,学生在高中阶段学习压力较大,容易变得迷茫,在学习外语知识的时候变得比较被动,这就需要我们教师不断地教育和引导学生,培养他们的自学能力,让学生在提高外语自学能力的基础上更好地学习外语知识。

参考文献:

[1]顾晨林.谈高中语文教学中学生自学能力的生成[J].语文教学之友,(12).

[2]黄桂艳.探究初中英语学生自学能力培养方法[J].校园英语,2015(30).

篇7:改变学习方式,培养自学能力论文

摘要: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明确指出:“根据时代需要,使学生具有适应终身学习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方法。”这就要求教师转变教学方式,由原来的“授人以鱼”转向“授人以渔”,在教学中传授学生知识的同时,更应该重视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体。

关键词:

小学语文;自学;能力;培养

自学能力是指一个人较少地依赖他人的帮助掌握知识、应用知识的能力,是以独立性为核心,多种较优心理机能参与的主动掌握知识、获取技能的多层次的综合能力,是人的可持续发展的一项重要能力。语文自学能力主要包括独立思考能力、独立阅读能力以及灵活应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众所周知,自学能力并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后天培养形成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终身教育局长保罗郎格郎说:“未来文盲,不再是不认识字的人,而是没有学会怎样学习的人。”因此,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使其从“学会”到“会学”,无论是从实施素质教育的角度看,还是从终身教育、创新教育的角度看,都是我国当前教学改革的一项重要课题。现代著名教育家叶圣陶曾说过:“教是为了不教。”“学生须能看书,须能作文,故设语文课以训练之,最终目的为:自能读书,不待老师讲;自能作文,不待老师改。老师之训练,必作到此两点,乃教学之成功。”可见培养自学能力是小学语文学法指导的核心和归宿。那么,怎样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呢?在小学语文教学时,我遵循学生学习心理和个性特点,注重帮助学生认识自己,培养学生自信心;加强学生识字能力和阅读能力的培养;让课堂走进生活,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和自学习惯。不仅提高了语文教学质量,而且形成了学习的正迁移效应,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益。

1、帮助学生认识自己,培养学生自信心

一个人要有足够的自信,这是人生中最关键的。对于小学生来说,要会、要能正确认识自己,要相信自己并不比别人差,自己能比别人学得更好、做得更好,只有这样,他们才会有兴趣、有动力去学习、去做事。任何一个学生都想学好,但为什么有的学生贪玩、不学、不做作业呢?我认为最大的原因就是这部分学生没有自信,有点“破罐子破摔”的意味。作为教师就要教会他们正确认识自己的优、缺点,树立自信心,教会他们和过去的自己比较,和理想自我比较,和他人比较,对自己进行自我评估;以生活为基点,从具体的生活小事中体会自己,从观念、言语、行为等多角度观察、反省、分析、探索自我,从自我形成的过程及自我的变化中认识自己。鼓励他们自我表达以及注意倾听他人的表述,比较合理地评价、反省、分析自己,建立正确的自我观念。让他们认识到每个人都具有多面性,清楚自己的.特点是什么,相信自己具有良好的发展变化趋势。相信自己能学会、学好、超越他人,实现自己的理想。

2、加强学生识字能力和阅读能力的培养

学生有了自信心,要去学、要学好,得具备一定的识字能力和阅读能力才行,因此我在教学中就注重加强学生识字能力和阅读能力的培养。

2.1对学生识字能力的培养:教学大纲明确指出:“识字教学要教给学生识字方法,培养学生的识字能力。”识字能力是自学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有了识字能力,能轻松的完成识字任务,还为独立阅读书刊、吸收各种科学文化知识、进行书面表达创造了有利条件。

2.1.1在教识字的过程中培养识字能力:我结合学生所识的字,有计划地教给学生汉字的基础知识、识字方法,培养识字能力,把教识字和培养识字能力统一起来。

2.1.2教学生掌握识字工具,培养识字能力:汉语拼音、汉字基础知识、查字典的知识是识字的三套工具,要使学生牢固地掌握所学知识,在识字过程中应用所学知识,这三套工具是必不可少的。学生对这三套工具的掌握和使用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在低年级时应特别重视,要让学生一步一个脚印地走过来。

2.1.3在课文教学过程中随堂识字,培养学生在具体语境中理解字义的能力:在讲解课文时,教师应把自己讲解字义的方法转换为学生独立理解字义的方法,逐步培养学生理解字义的能力。我们要引导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聆听他人说话,并认真理解其所说的话的意思,想一下把话写下来该怎样写,遇到不懂的字查字典或结合当时的环境来理解。在课外阅读时遇到不理解的字词要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践揣摩字词的意思或查字典解决。这样,学生识字量不断增加,独立识字的能力和习惯也逐步养成。

2.2对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义务教育大纲》明确指出:“阅读教学要着眼于逐步培养自学能力,使学生在阅读实践中学习独立思考,学习怎样读书。”阅读教学的最终目标是要使学生能够独立阅读,也就是要让学生“自能读书”,有一定的独立阅读能力,那么我们在实际工作中如何培养学生的独立阅读能力呢?笔者认为,我们在备课时,要把指导阅读方法作为一项重要目标写进教案,并且设计出实施的步骤和方法,在上课时,把阅读方法渗透在教学过程中。在读前提出要求,读中相机引导,读后引导学生回想学习过程、小结阅读方法,并鼓励学生把这一方法不断地应用于阅读实践中去。长此以往,不但学生独立阅读能力得到培养和提高,其阅读习惯也逐步养成。

3、让课堂走进生活,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和自学习惯

人类的理论学习绝对不能离开生活实践,否则就只会纸上谈兵。对于语文课程的学习更离不开生活。我们要让课堂走进生活,让学生养成任何时候都在思考语文问题的习惯。总之,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是教师传授知识的一种手段,使学生获得可以终身受用的一种学习能力,把自学能力的培养贯穿到语文教学活动的始终,才能把语文知识深深地印进学生的脑海里。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现代科学技术日新月异,发展迅猛。课堂上教师传授的知识是有限的,只有授予学生能接受的学习方法,通过训练形成学习技能,才能使学生适应时代需求,终生受益。作为语文教师,我们要持之以恒,一学生自学能力,养成儿童自觉学习习惯。养成教育,绝非一朝一夕之功,必须坚持不懈,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改进教学方法。只要学生自学能力不断提高,学习兴趣越来越浓厚,便会主动地学习,便自会独立思考,便自会不断地获取新知识,便自会灵活地解决矛盾。

篇8:改变学习方式,培养自学能力论文

摘要:

课前自学是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重要途径,是为学习内容应作的必要准备,课前开展有效自学能够为课堂教学的高效奠定坚实的基础。化学作为高中一门重要的必修课程,如何提高其课堂教学效率,提高学生的化学水平已成为现代高中化学教学急需解决的一个问题。实践表明,在高中化学教学中,培养学生课前自学能力,可以有效解决上述问题。本文主要分析了高中化学课前自学能力培养的重要性及具体有效的对策。

关键词:

高中化学;课前;自学能力;培养

前言

自学能力是建立在记忆、观察和思维等能力培养的基础之上而逐渐形成的一种较为综合的学习能力。正如叶圣陶先生所云:“教育的最终目的是让学生学会自学”,可见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重要性。据实际情况调查显示,目前很多高中化学仍以基础理论知识和基础技能教学为主,同时对学生的学习能力和价值取向等都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学习能力强调的是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探究能力和终身学习能力,因此在高中化学课前,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势在必行。

一、高中化学课前自学能力培养的重要性

1.是学好化学的有效途径

没有自学能力,就不会超越教师、超越前人所取得的成就、所研究的成果;没有自学能力,就不会有效提高学习效率,提高自身知识储备量。高中化学包含的是化学中的基础性知识、基础性技能,缺乏知识的系统性和完整性,无法满足学生今后进一步发展的需要,无法满足学习能力较强学生的需要,也无法满足学习兴趣浓厚学生的需要。只有在高中化学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具备较强的自学能力,才能够真正学好化学,才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满足学生学习的需要。良好的自学能力是学好化学的有效途径[1]。

2.是高中化学学习过程中的一个必要因素

高中阶段的学习既是对小学、初中所学成果的一个检验,对小学、初中知识的一个升级,同时也是对大学及以上阶段学习的一个铺垫与过度,在学生整个学习生涯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因此,高中化学课前自学能力的培养也十分重要。目前,化学在高中整体课程当中平均每周有三节课,这远不能满足高中化学学习的需要。除了上课之外,预习、复习、作业等需要由学生独立完成。如果缺乏自学能力,离开了教师的指导学生就会懈怠放纵,不学习、不好好学习,从而严重影响学习成绩。所以,自学能力的培养是高中化学学习过程中的一个必要因素。

3.自学能力培养重于知识传授

授人鱼不如授人以渔。在高中化学教学方面,与其将化学知识传授给学生,不如将自主学习的本领教会给学生,这样学生就可以终身学到知识。所以,自学能力的培养要重于知识的传授。在今天这个信息化的时代,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知识总量急剧上升,知识更新周期频繁,学生能够掌握的知识始终都是知识总量的冰山一角。这就要求学生在终身学习的同时,还应具备自主学习能力,不断的去获取新的知识、获取更多的知识,以适应社会发展需要,适应自身发展需要。

二、高中化学课前自学能力培养的有效措施

1.强化课前预习

课前预习的目的是为了帮助学生提前了解即将学习的内容,发现其中自己不理解的地方,然后带着问题进行有目的的听课,从而提高课堂注意力,提高学习效率。课前预习在高中化学教学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是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一个基础性工作。为了避免课前预习流于形式,教师应提前准备好预习教学方案,将要学习的范围提前布置给学生,将要预习的材料提前发给学生。同时根据化学课程安排,合理设置课前预习时间,让学生在每天的课前预习过程中,逐渐养成爱预习的好习惯。在预习前教师要加强对学生的指导,帮助学生分析学习内容中的重点与难点,并列出预习提纲以作为学习的一个铺垫。当这种习惯稳定以后,教师可以减少对学生的监管,让学生自觉、自主的进行学习。在有效节约课堂时间,强化课前、课外预习效果的同时,提高学生的课前预习能力,进而达到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目的[2]。

2.合理安排自学时间

在养成课前预习习惯之后,为了巩固与强化自学能力,还需要教师根据学校课程体系结构设置提前安排好学生的自学时间,最好在课后进行集体自学,以为学生的相互学习、寻求指导提供更多的机会。在教师的正确指导下,在学生相互之间的帮助下,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必定会收获理想的效果,学生整体的学习水平必定会有所显著提高。由此可见,合理自学时间的安排,不仅有利于认真自学良好气氛的形成,而且有利于提高自学效率,提高学生的化学水平。

3.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在学习过程中,兴趣是学生积极主动学习的'动力源泉,是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关键。因此,提高学生对高中化学学习的兴趣,可以在很大程度上促进学生自学能力的加强。化学在人类的日常生活中无处不在,人类生活所需的衣、食、住、行等样样离不开化学的应用。利用化学与实际生活之间的紧密联系,通过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大量列举化学在生活中的应用实例,来增强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激发学生产生自主学习、积极探索的愿望,使学生学习兴趣得到提高的同时,自学意识也得到加强[3]。总结:教学有法,教无定法。在高中化学课前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过程中,培养的方法其实有很多,文章只是提出了其中的极小一部分,在今后的研究工作中相信还会有更多、更为有效的培养方法陆续出现。但需注意的一点是,无论采取何种方法都需要意识到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性地位,在认识到自学重要性的前提下进行积极的探索。自学能力是提高教学质量、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关键。教师应积极转变教学观念,重视起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1]吕杨.高中化学教学中学生自学能力现状调查及教学对策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

[2]叶辉有.高中化学教学中自学能力的培养[J].课程教育研究,2012,12:90.

[3]张木森.浅谈高中化学教学中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J].科技信息,,30:335.

篇9:浅析初中数学教学逻辑分析能力的培养论文

浅析初中数学教学逻辑分析能力的培养论文

数学知识具备逻辑性明显的特点,因此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必须注重对学生逻辑分析能力的培养。数学知识的应用广泛,教师要结合自身的教学经验引导学生将课本知识与生活中的具体案例相结合,培养学生的综合理解和分析能力。

传统数学教学教师注重对于教材知识的分析,学生处于被动接收信息的状态,不利于活跃学生思维和逻辑思维能力的提升,本文从培养学生逻辑分析能力的必要性和具体方法两方面进行了分析。

一、培养学生逻辑分析能力的必要性分析

1.现代社会发展的迫切需求

随着信息科技时代的来临,传统的背书式人才已经不符合现代企业对人才的需求。准确并且迅速的数字计算能力,缜密的逻辑思考方式以及灵活的空间想象能力是现代社会和企业对人才的重要要求之一。初中是学生得以通过数学教学提升对数字、图形敏感度,以及形成良好逻辑思维的关键时期,对学生今后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教师引导学生在真实的体验中认识数学,加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最终能灵活运用公式、概念等解决数学问题,那么数学对学生来说将不再是一门复杂深奥的学科,而是学生愿意主动钻研,在数学的海洋中探寻知识的奥秘。

2.有利于提升学生数学能力,提高数学教学质量

数学教学质量的提高有赖于学生数学应用能力的提升,而培养学生的'逻辑分析能力是提升学生数学能力的重要前提。教师在提升教学方法的科学性,让学生较好掌握基础知识的同时为学生创设有利于展开思考的氛围,让他们通过对比分析、抽象理解、逻辑分析等方式学会逐步剖析问题,全面提升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

二、初中数学逻辑分析能力培养的策略

1.引导学生加强题意分析

数学问题以抽象的形式化材料为主,教学也是一个充满思辨和推理的活动,解题过程需要学生接受信息、存储最后进行加工处理,在这一过程中学生的思维密度得以提高,而正式解题之前的题意分析和确定解题方法是重要步骤之一,教师要引导学生做好充足的分析再下手,促进逻辑思维的内化,激发学生解决数学问题的主动性。例如:已知x2+4x+y2+6y+13=0,求4xy的值。学生在分析题目时,会得到两种解题方法,一是求出xy的值,二是分别求出x和y的值。该方程是一个一元二次方程,所以可排除第一种可能,通过对题目的分析,可得到:x2+4x+y2+6y+13=x2+4x+4+y2+6y+9=0,即(x+2)2+(y+3)2=0,由此联想到a2+b2=0,根据a2≥0,b2≥0,要想使a2+b2=0唯有另a=0,b=0,可以直接求出x和y的值。

2.兴趣教学,激发学生动机

增强兴趣是刺激学生学习动力,提高学生能力的有效途径,有利于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只有培养学生浓厚的兴趣,才能取得良好的课堂教学效果。学生在传统填鸭式教学模式中无法寻找到自己的兴趣点,教师可以通过新旧知识的联系,将抽象的知识变为直观的感受,让学生不再觉得数学课堂枯燥无味,例如,教师可以按照例题中几何体的外观事先制作道具,在给学生讲解题目后,让学生通过对各个侧面的仔细观察,画出主视图和俯视图等,在加深理解的同时培养了学生的空间想象力,达到了兴趣教学的目的。

3.创设情境,启发学生思维

教师要摒弃以讲解概念和公式为主的观念,开展情景教学,根据问题中的实际情景进行模拟,或是将抽象的数字融入具体的情况当中,让学生形成直观的感受。例如,在相向或相遇问题中,刚接触问题时学生并没有对题目有充分的理解,教师可以请几位同学在教室中行走,让学生观察同学的前进方向和最终到达目标的先后情况等方面,积极参与对知识的探索。在这一过程中,学生经过亲身参与和对情况的观察进行了逻辑推理,个人的综合分析能力得以提升。同时创设情境,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加强师生交流,有利于互动性教学模式的形成,提高学生兴趣。

4.一题多解,培养学生思维创新能力

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笔者发现,部分同学在解决了问题之后会考虑是否存在其他解题方法,教师也要鼓励其他同学进行多角度的考虑。一题多解有助于学生构建求异思维,对学生的知识拓展和能力提升十分有利。教师可以在教学过程中多举一些可以用不同方法解决的案例,让学生通过广泛的联想,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这样不仅巩固了所学知识,让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更加深刻,同时锻炼了学生的逻辑思维方式,开拓了视野,增强了学生的创新性。

三、结束语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在数学教学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广大教育工作者要通过兴趣教学、情境创设等方面开展课堂活动,让学生在轻松和谐的氛围中学习知识,增长见识。

篇10:怎样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数学的能力论文

怎样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数学的能力论文

伟大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早就说过:“先生的责任不在于教,而在教学。”这就告诉我们搞教育的,不应该让学生跟在自己后面亦步亦趋的学习习惯,而应该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课堂教学是一个双边活动过程,只有营造浓厚的自主氛围,唤起主体意识,激起需要,才能真正去调动学生自身的潜能,使他们自主学习,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特别是对小学生的数学教学更应如此。怎样培养小学生自主学习数学的能力?笔者认为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一、合理创设情境,使学生愿意学习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合理创设情境,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帮助理解教材内容,加深印象,提高效率,而且能唤醒全体学生的认知系统,拓展思维,成为学习的主人。例如:笔者在教学“5的乘法口诀”时,一是要求理解乘法的意义,形成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用乘法比较简便的观点;二是要求学会分析、理解几个几是多少,并掌握类推的方法。笔者在这时,借助多媒体技术创设了一幅动态画面:用5根小棒摆好的5把小伞,从屏幕里一个接一个地飞出来……这样营造了良好的氛围,调动了学生的求知欲,使他们的思维开始活跃,充分做好了全身心投入新课活动中的准备,从心里愿意和老师及同学一起学习新知识、掌握新知识。

二、诱导思维,使其乐学

乐学是思维的体操,思维是智力的核心。要使学生既长知识,又长智慧。英国著名的教育家斯宾塞说:“应该引导儿童进行探索,自己推论,给他们讲的应尽量少些,而引导他们发现的.应该尽量多些。”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利用知识本身的规律和诱人的奥秘,更好地诱导其思维,帮助其构建认知结构,从整体上提高综合解题能力,使其乐学。

三、自我评价分析,使其会学

评价是课堂一个重要环节,老师要鼓励学生自我反馈和评价,开展同学间的互相评价。如:“这位同学的答案符合要求吗?”“为什么不符合要求?”那么应如何改动呢?“这些答案中谁的答案最合理呢?”……通过互相反馈和评价,学会了评价别人,也更学会了评价自己,因为,在评价别人时,自己必须先作出判断,发现它不符合在哪里,或错在哪里,在评价过程中学生由学会转化为会学。

四、分层指导训练,使其善学

由于一个班学生的能力和认知水平不尽相同,因此,教师应当考虑学生不同的特点,进行分层训练和指导,尽可能地调动全体的积极性,使优秀生“吃”得饱,让后进生“吃”得好。我在教学中按照学生的实际情况和能力,把他们分成三个层次,即上、中、下三层,其数量比为1:2:1。前后座按比例组合成四人一组的小组。依据教材内容和大纲要求,分别确定各层次的目标。组织形式实行全班分层和个别指导相结合,采用多种措施和手段,使各层次的学生在最近发展区自主学习得到发展,争取进步。

实践证明,自主的愿望是强烈的,主动发展的潜能是巨大的,有控制课堂的需求,学生的自主能力需要培养与提高。只要教师充分相信、尊重学生,以充分调动的积极性为前提,以教给学习方法为重点,以促进学生智能提高为核心,把学生作为课堂的主人、学习的主人,让学生有足够的时间看书、质疑、操作、观察、思考、讨论、练习、评价等,就能使学生逐步形成具有较强的再生能力的基本素质,从而更加主动地学习,主动地发展。

篇11:初中学生数学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的论文

初中学生数学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的论文

学生自主学习是一种自律学习,是一种主动学习,因为每一个学生都是一个独立的人,学习是学生自己的事情,这是教师不能代替也是代替不了的,教师只是起指导作用,每一个学生都有一种独立的要求,除有特殊原因外,都有相当强的独立学习能力,现行教学改革要求改变单纯接受式学习,讲究从“一刀切”教学向关注个体差异的教学转变,强调发现学习、探究学习、研究学习、自主学习显得更加重要.正因为如此,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数学的能力显得十分重要. 我认为培养学生的数学自主学习能力可以从课内、课外和课后三方面入手: 一、课内方面 除了要重视老师的教学方式.也要尊重发挥学生的学习方式,学习方式是学习者持续一贯表现出来的学习策略和学习倾向的总和`.学习策略指学习者完成学习任务或实现学习目标而采用的一系列步骤,其中某一特定步骤称为学习方法.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会表现出不同的学习倾向,包括学习情绪、态度、动机,坚持性以及对学习环境,学习内容等方面的偏爱.指导自主学习不仅要鼓励学生独立且富有个性地学习,更倡导主动参与合作学习,在学习中学会合作,还要鼓励倡导学生在探究中学习,经历并体验探究过程,在深入思考和交流讨论中获得感悟与深入理解,建立“主动参与,乐于探究,交流与合作”特征的学习方式.学习方式三个方面并不是相互独主、互不相容,也可以相互运用.具体措施有:

1.开始阶段

关健的一环就是传授学生学习方法,并使他们对自己的学习方法具有“反省认知”和不断改进的能力,从而达到不完全依赖老师也能把功课学好的目标,这一阶段对学生的要求归纳为培养五种能力即:能分析关键字句和符号标记;能读懂字意,句意,式意,例题意;能分析写出标题;能找出教材中的主要句段;能用不同颜色笔画出重点和注意事项,指导学生阅读时做到“三读”.第一遍粗读:即扫清文字、符号障碍,了解本节大概内容.第二遍细读:即读句,逐句解释,把课本中某些省略了推理依据或中间运算补写出来并对课本中重难点加圈加点作记号,第三遍精读:即在学生基本掌握教材知识,完成练习后,再重点分析关健词,重点句子,归纳总结和写学习体会,教师常采用提问,抽查等方式进行检查,并注意与家长逐步配合逐步培养.上课时大至步骤如下: ①开始阶段教师引导学生围绕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自学提纲进行讨论小测,约二十分钟,练习做完自检或他检相结合. ②教师用十分钟左右答疑精讲. ③用十分钟左右学生进行自我检测. ④用五分钟左右由学生或教师进行归纳总结,总结经验,调节学习行为.

2.经过一般时间后

①先按照好中差组成的学习小组讨论解决课前预习中遇到的问题约十分钟,课前预习中的内容包括课程内容及课后练习和自己学做教具. ②由小组长或教师解答小组不能解答的问题,因势利导讲解重难点内容约十五至二十分钟,如果问题小组能够解决,由小组长或其他同学上讲台讲解例题,能够用教具讲解的尽量由学生用自己做的教具讲解. ③用十分钟左右做教师或学生出的自测题,自测题的`内容不宜过多,难度适中,做完后由学生交换批改订正,教师抽查部分自测题,了解存在的问题. ④小结由教师或学生进行总结约五分钟,最后布置下节课的预习内容. 学生作业要求学习小组长超前一课时把学习小组好中差(3人)的作业批改好,填好反馈卡,教师抽部分作业了解存在的问题.每学一单元之前与之后均开设导学课与归纳总结课.教师指导学生自己自学,讨论,归纳总结,形成知识网络,自己写章节单元小结,整理知识结构.上课一些较容易例题及黑板上练习答案,可由学生上讲台自己讲解、订正,尽量做到一题多解,开拓思路.

为此,教师应注意以下三点: 一是教师不断提高自己的“启发”艺术和技巧,激发学生求知欲,开始教师可出自学提纲到后面渐渐可在教师指导下让学生自己出. 二是课堂上严格遵循“三讲三不讲”原则:学生对基本概念、规律的理解和运用,出现错误或易混淆之处要讲;学生新旧知识断线之处要讲;学生解答不完整、知识抓不到要领、思路阻塞之处要讲.三不讲是:已学懂的内容不讲;似懂非懂的内容不讲,通过组织讨论解决;没有熟练的技能技巧不讲,组织他们练习. 三是特别注意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的辅导,有意识地观察他们看书和做练习,从中发现问题及时纠正,以逐步改变他们在学习中的被动状态. 四是对于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可布置少量或不易出错的作业,形成良性循环,尽量发挥他们的闪光点.每单元考试后要求每个学生对自己的成绩作评价.如是否有进步,主要在哪些方面出错了,有错之处要求“错一做三”,对于不及格的同学可以进行补考. 二、课外方面

1.学生课外预习的练习可分层布置:差生及中等生布置做A组作业,优生做A组及B组选做题.书本上较简单的题目让学生直接解答在书本上,需书写过程的习题做在练习本上若遇到不会做的抄在练习本上,留出相应的写作.

2.鼓励学生课后预习时提出问题记在笔记本上,好的提问可由小组长把原题记在数学科代表的本子上,可适当加入学期平均成绩. 三、课后方面 课后自主学习教师可鼓励有条件的学生上网查询数学资料、史料拓宽视野,节假日鼓励较近的学习有困难的学生或中等生一起到优生家中合作学习、互补学习,及时解答疑难问题.鼓励学生自己出题,教室黑板可设立一块数学园地,每天小组长轮流更新一道习题,习题允许出自于课本但不得重复. 每一单元接近结束时要求每个同学利用课后均出一张考试卷,教师可筛选优秀的卷子经过适当加工作为单元考试卷. 课后鼓励学生做教具,使学生在学做教具的同时在自主学习数学.课后可指导学生写小论文,进行探究性学习.

篇12:浅谈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论文

把学生被动的学生知识,变为主动探索知识,在教学实践中,笔者具体采取了以下几方面的做法。

1 让学生学会看书,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让学生学会看书,从教材中获得知识,是培养学生学习能力的一条主要途径。

1.1 激发学生看书的兴趣

为此,在看书之前,教师要以趣激情,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让学生带着浓厚的兴趣看书,寻求答案,从中获得成功的喜悦。

1.2 指导学生掌握看书的方法

在让学生看书之前,教师都要出示提纲,注意提纲的,有 陛。

1.3 注意培养学生良好的看书习惯让学生做到“三看”,即课前看,了解所学知识的大概;课上看,加深理解所学的'知识;课后看,巩固运用所学的知识。

2 让学生说理,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心理学研究表明,思维和语言有着密切联系。思维表现于语言,而语言的发展又促进思维的发展。所以必须重视对学生的口述训练,在发展他们语言的同时,培养思维能力。

在学习时,要求学生边看边说,把看到的,想到的,弄明白的,都有条理地说出来,或者和同桌交流一下,并引导学生对自己说出来的语言进行组织调整,以表达准确的概念。学生的思维也就得到了锻炼。

看书后,让学生相互把看书的结果汇报一下,对于不同的看法,可以互相讨论,这时候主要是引导学生把话说准确,说明· 43 ·白,在帮助学生理解知识的同时,促进表达能力的发展。

3 让学生动手。培养学的操作能力手的动作可以促进脑的灵活。为了培养许的操作能力,教师应该经常引导他们勤动手,多动脑,从中获得知识,形成技能技巧。对于某些教学内容,让学生动手实验,通过比一比,量一量,剪一剪,拼一拼,摆一摆等形式加深对概念的理解。

比如,在教长方体和正方体的概念时,先让学生准确大小不同几种长方体,上课时让学生观看这些图形,并动手摆一摆,使他们真正理解物体的表面积是物体的总面积的概念,之后,在让学生找出这些物体的特征。这样通过自己动手实践,观察比较和独立思考,使学生深刻理解表面积的概念,并掌握了它们的特征。

4 让学生批改,培养学生的判断能力判断正误的能力,也是一种重要的学习能力,为了培养学生的判断能力,教师在课堂练习后,出示答案,让学生对照答案通过自检和互检的方法进行批改,并且自我订正。对于某些典型题目,组织学生讲评,通过讲评,不但使他们明辨施肥,同学之间也可以相互启发,取长补短,在讲评过程中,由于学生要表白自己的看法,所以表达能力也可以得到提高。

篇13:数学学习中学生自我监控能力的培养论文

摘要:数学学习中自我监控能力的培养,实质是培养学生数学学习的自我意识,培养学生对数学学习活动的自我评价习惯和能力,训练学生对自己学习过程进行矫正和控制的方法和技能。本文介绍了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自我监控的理论依据,强调对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的激发。在实践中,学生根据教师制定的计划进行领会,并结合个人特点建立个人计划,在活动中不断进行反馈和调整,提高自我监控的能力

关键词:自我监控;实施

一、当前现状分析

传统的数学教育培养了一大批高分低能或者是厌恶数学的学生。他们觉得数学“抽象、枯燥、无用”,对学数学价值的认识也非常模糊,总的感觉是“为了高考而学习数学”。如何扭转学生的这种局面,学习自我监控,成为学习中需要解决的问题。所谓数学学习自我监控能力,是指学生为了保证数学学习的高效和成功,而在整个数学学习过程中,将数学学习活动作为意识对象,对其进行积极主动的计划、检验、调节和管理,从而实现学习目标的能力。

二、元认知的理论依据

认知心理学家认为,人的学习活动即人脑对外部输入信息的加工过程,既包括感觉,知觉和记忆等认知过程,也包括抽象思维,问题解决和决策等高级认知过程的心理活动。而且,与认知过程相伴随的还有“元认知”过程,它在学习活动中居于核心地位。元认知是指“人们关于自身认识过程、结果或它们有关的一切事物如与信息材料有关的学习特征的认知”,其实质是人对自身认知过程的自我意识、自我监控、和调节。在元认知的过程中,对学习的自我监控又是核心。所谓学习的自我监控,是指学生为了达到学习目的而将自己的学习过程作为对象,对其不断进行积极主动的,自觉的计划,检查,评价,反馈,控制和调节的过程。学生的学习不应该是学生被动接受的过程,而是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的建构过程,他能够断地进行审视和反思,形成自己的认知结构。

三、自我监控模式的实施

现代教学方法强调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自我监控学习,主要意义在于解决学生“学会学习”的问题。它通过个人真实的体验来调节的学习,无法由他人传达,强调把学生对自己的认知活动不断进行积极地、自觉地监控和调节纳入教学过程中,其中包括学习目标、引发疑问、分析如何完成任务,在学习过程中,强调对每一个步骤进展状况的监控、及时评价、反馈学习中的各种情况,发现其中存在的问题,并根据此及时修正、调整学习过程;及时检验结果;及时采取补救措施。

(一)以自我监控为中心的`课堂教学模式 1、目标引入,激发兴趣

学习自我监控作为一种学习策略,包含知识和技能两个方面。自我监控的辅导应该结合具体的学习情境来进行。在具体的、需要进行自我监控的学习实践情境中,直到学生通过自我监控来解决学习问题,实现有效学习。

例如:在讲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这一节中,我引入了这样的一个故事:

国际象棋起源于古代印度。相传国王要奖赏国际象棋的发明者,问他想要什么。发明者说:“请在棋盘的第1格里放上1颗麦粒,第2个格子里放上2颗麦粒,第3 颗格子里放上4颗麦粒,依此类推,每个格子里放的麦粒数都是前一个格子里放的麦粒数的2倍,直到第64个格子。请给我足够的麦粒以实现上述要求。”国王觉得这个要求不高,就欣然同意了。假定千粒麦子的质量为40g ,据查,目前世界年度小麦产量约6亿t,根据以上数据,判断国王是否能实现他的诺言。

目标的引入,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同学们大都与国王一样觉得可以实现,而老师说不能实现,同学们很想知道到底国王能不能实现诺言,于是师生共同去探讨。学生通过这节课的学习,知道这是一个求等比数列前N项和的问题,即求 … ,得到麦粒的重量为 6亿,远远超过了世界年度小麦的产量。

问题的解决使学生产生了强烈的震撼,错觉是由直觉造成的,但事实胜于雄辩!这样设计有二点作用:(1)使学生掌握求等比数列前N项和的方法及重要性。(2)使学生感觉到很多数学现象必须要通过严谨的推理、运算,才能揭示问题的本质。

2、提出问题,组织自学

美国教育家布鲁巴克认为:“最精湛的教育艺术,遵循的最高准则,就是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学起于思,思源于疑,,疑是思维的起点,有疑问才会探索,思考是学习的前提。诚然,学习是一种紧张的思维活动,它必然会产生矛盾,引起疑问,但由于受传统应试教育的影响,我们的教师剥夺了学生提出问题的机会和权利。教师通过精心设计教学程序,指导学生通过课题质疑法、因果质疑法、联想质疑法、方法质疑法、比较质疑法、批判质疑法等方法与学生自我设问、学生之间设问、师生之间设问等方式提出问题,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促使学生由过去的机械接受向主动探索发展。

例如在讲空间的几何体的结构时,我组织学生进行自学,并设计了如下的问题:

(1)棱柱有什么结构特征,它的底面、侧面、侧棱有什么特点?

(2)与棱柱进行类比,棱锥、棱台底面、侧面、侧棱有什么特点?

(3)与多面体相比,旋转体中圆柱、圆锥、圆台有什么特点?

同学们在进行了自学、分组讨论之后大都能得出比较正确的结论,老师对学生的结论进行补充小结,并及时纠正了少数学生的错误,再利用空间模型加深学生的印象。通过自学,培养了同学们提出问题、主动探索的能力。

3、自我强化,总结提高

教师指导学生自查自己的学习成果,回想自己在这一节学习过程中的策略方法,帮学生形成自我调控的习惯,提高元心理的发展水平。

讲课结果前,让学生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一番整理,理解重点、难点,把握知识结构和脉络。对所学知识进行整理,既是一个再学习的过程,又是一个思维发展的过程。整理本身就是对知识内容内在逻辑关系的理解。这一训练的目的就是使学生学会思维方法和养成思维习惯。所以,在整理的过程中,始终以学生为主,教师只是点拨、指导,不可代替。

(二)、以自我监控为中心的课后实施模式 1、让学生自己编制数学习题

长期以来,学生学习数学中的数学题止或是来教材、教学参考资料或是数学老师根据多年教学经验自编。其实,在数学课堂教学活动中,老师完全可以让学生来编制一些数学题目。这既检测了学生的课堂的掌握情况,又培养了学生自主探索的能力。

比如:我在高一均值不等式的数学活动中,给出了一道题目为基础让学生进行出相关的变式练习:

例题:甲、乙两地相距s千米,汽车从甲地匀速行驶到乙地,速度不超过80千米/小时,已知汽车每小时的运输成本(以元为单位)由可变部分和固定部分组成。可变部分与速度v(千米/小时)的平方成正比,比例系数为1/10,固定部分490元。(1)把全部运输成本y表示成v(千米/小时)的函数,并指出这个函数的定义域。(2)为了使运输的成本最小,汽车以多大的速度行驶?

这个进行了变式练习,其中有三个变式练习是这样的:

变式1:在例题中,只把汽车的“速度不超过80千米/小时”改为“速度不超过60千米/小时”,其他条件不变,答案又如何?

变式2:在例题中,只把汽车的“速度不超过80千米/小时”改为速度不超过c千米/小时”,其他条件不变,答案又如何?

变式3:在例题中,把汽车的“速度不超过80千米/小时”改为速度不超过c千米/小时”,把“比例系数为1/10,固定部分490元”改为“比例系数为b,固定部分为a元”,其他条件不变,答案又如何?

这些变式无疑很好地熏陶了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学生把汽车的“速度不超过80千米/小时”改为“速度不超过60千米/小时”,,是针对函数的定义域的变化而来的,学生能想到这一点已经是质的飞跃了,而下面的2、3也是顺理成章的问题。所以,让学生来编制习题,让学生在数学学习中贡献一份自己的力量,不仅可推动学生更加主动地、积极地去学习,而且也丰富了他们的思维。

2、小组协作

教师指导学生在个人自我监控的基础上进行小组协商、交流、讨论即协作学习,进一步完善和深化对主题的意义建构,并通过不同观点的交锋,补充、修正、加深每个学生对当前问题的理解。通过这种合作和沟通,学生可以看到问题的不同侧面和解决途径,从而对知识产生新的洞察。教师在指导学生进行“协作学习时”,必须注意处理与“自我监控学习”的关系,把学生的“自我监控学习”放在第一位,“协作学习”在“自我监控学习”基础之上进行教师指导进行。

例如:等比数列在实际生活中有很多的应用,如人们在贷款、储蓄、购房、购物等经济生活中就大量用到数列的知识。我把学生分成几组,让他们在实际生活中选一个内容,进行小组合作,写一篇关于现实生活的数学周记。他们有的查资料;有的去房地产公司;有的去银行查贷款利率通过合作,他们写出了一篇篇生动、有价值的周记。

3、同学之间的作业互评

作业可以是教师批改,也可以是学生之间的互评。由于造成学生解题出错的原因各不相同,有审题错误、运算错误、论证错误、方法错误、表达不规范和笔误等等。对于不同类型的错误,为了保证示错教学的价值和意义,达到学生自我监控的目的,在纠错中要明确具体的的教学目标,如认知目标、智能目标、情感目标。但无论是哪种错,都要尽量让学生自己去发现错误,去分析错因,去寻找正确解法。学生之间的作业互评,容易产生同感和心理共鸣,能起到很好的自我监控效果。

4、加强对自己的学习过程进行监控与分析

学生在教师的组织下,对自己的的学习效果进行反思和客观的评价,将他人的学习成果与自己的学习成果进行比较,检查自己学习结果的正误,思索原因,提出调节方案。自我评价和相互之间的评价,使学生的思维不断完善,不断丰富。同时还应该与自己横向对比,看看这段时间我进步了没有,有没有达到预期的目标,如果没有达到,我是否该对学习所化的时间进行调整,该怎么调整?

5、加强对活动过程中的反馈

反馈是自我监控学习活动得以实施的保证。在实践中,我们努力实现反馈的双向性:一方面,我们通过各种手段得到了学生学习情况的反馈信息,另一方面,也是更重要的方面,引导学生在自我监控学习活动中进行自我评价格以及及时领会教师对自已的评价,从而根据反馈信息采取相应措施,对自己的学习活动进行调控。

通过一段时间的尝试发现,自我监控的教学理念方式深受学生欢迎,以前沉闷的课堂活跃了,大家对数学充满了兴趣,对知识充满了探索的渴望。正如荷兰教育家弗赖登塔尔所指出的“数学知识既不是教出来的,也不是学出来的,而是研究出来的”。因此,作为一名数学教师,我们必须坚定自我监控模式的学习理念,创设并合理组织好主体的探索性学习,促使学生在探索中不断收获、不断进步,从而成为具有创新能力的新世纪的高素质的人才。

参考文献:

【1】《创设数学问题情境的若干案例》 陈斌 《数学通讯》

【2】《建构式教学方法》 肖燕、谢元生 《数学通讯》

【3】《“主体探究”教学模式的实践和认识》陈海平《数学教学研究》

相关专题 能力数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