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学习中的几种重要方法论文

Eleme 分享 时间: 收藏本文

【简介】感谢网友“Eleme”参与投稿,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初中物理学习中的几种重要方法论文(共12篇),欢迎阅读分享,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篇1:初中物理学习中的几种重要方法论文

初中物理学习中的几种重要方法论文

摘要:在教育事业飞速发展的今天,初中物理的学习已成为当今初中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努力促进自然科学发展是当今教学应尽的义务。但是,传统的教训模式依然不能完全适应当今社会对物理教学的要求,许多学生的学习方法依然存在着严重的不足,如何更好地学好初中物理成为当今初中生的一个重要问题。下面,本文将通过对当今的初中生物理学习中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调查研究,浅要讨论几种初中物理学习时的重要方法。

关键词:初中物理;学习;教育;学习方法

一、研究背景

随着科学的飞速发展,社会的不断进步,对中学教育实业的需求不断提高,同时对初中同学们的物理学习压力压在不断增大,学生的学习方法也应随之变得更加灵活。但是新课标教育虽然已实行多年,很多学生的学习方法并没有相应的优化,其学习方式依然比较传统、死板。因此,浅要讨论几种初中物理学习必会的方法,使初中生学习物理的方法灵活多变,更快更好地解决物理难题显得势在必行。

二、现阶段初中物理学习存在的问题

(一)忽略方法,概念、原理理解混淆不清初中物理的学习主要是力学、电磁学两方面。调查中我们发现,在初中物理力学的学习中,很多学生并没有对概念和原理清晰掌握。有的甚至没理解力的作用效果、力的三要素这些基本的概念,对牛顿第一定律、牛顿第二定律等相关定理也相互混淆。在电磁学学习中,有些学生懒于思考、动手,不认真画电路图,之后反映电磁学难,不深入的理解、主动学习。多日之后,便失去了对物理学习的兴趣。

(二)不善于归纳、总结在调查中,我们发现很多学生只是一味地死板的学习,做完一道题,正确的就不管了,错误的看一眼也不去细细思考,他们不善于思考、总结、归纳自己的错误,不善于将不同的题型进行归纳分类,更不善于归纳整理自己存在缺陷的学习方法,这样很大程度阻碍了他们物理的学习发展。

(三)创新能力不足由于社会的需要,新课标下的学习更注重学生的创新能力的培养,要求学生具有应有的创新能力和意识。但有些学生并不注重自身创新能力的培养,不思进取,不善于开发自己的思维,他们墨守成规,并不会亲自研讨,只等教师来讲解,并不愿通过自己的努力感受快乐的喜悦,不注重培养自身创新能力。

三、初中物理学习常用的方法

(一)控制变量法

1.定义:控制变量法是指在物理学习中,对于多因素、多变量的问题,常常采用控制因素、变量的方法,把多因素的问题变成一些单因素的问题,而只改变其中某一个因素,从而研究这个因素对事物的影响,分别加以研究,最后再综合解决问题的方法。

2.重要性:控制变量法是在学习初中物理过程中的一个必会中重要方法,其在物理学习中具有很多重要的应用。作用这个方法,可以巧妙的探究声音的响度和音调、探究力与运动的关系、理想倾斜试验、探究影响压力作用效果的因素、探究重力势能大小的因素等很多问题。

3.应用实例:在探究位移与速度、时间的关系时,s=vt这个公式可以用控制变量法来研究。我们可以让一辆小汽车在路上匀速行驶,先控制时间不变,以4m/s的速度行驶3秒,记下位移12m;接着以10m/s的速度行驶3秒,记下位移30m,这样,我们可以看到在同样的时间里,速度增长了几倍位移就跟着增长几倍,因此位移与速度成正比。再用同样的方式探究位移与时间的关系。

(二)转换法

1.定义:主要是指在保证效果相同的前提下,将不可见、不易见的现象转换成可见、易见的现象;将陌生、复杂的问题转换成熟悉、简单的问题;将难以测量或测准的物理量转换为能够测量或测准的物理量的方法。

2.重要性:掌握转换法及其应用,有助于体会物理等效思想的内涵,有助于提高考生的`科学素养,初步形成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为终身的学习、研究和发展奠定基础。3.应用实例:例如我们通过马德保半球实验可以证明大气压的存在,利用雾的出现通过转换思想可以得出空气中含有水蒸气的结论,利用指南针的南北指向可以得出地球存在磁场等。

(三)画图法

1.定义:画图法即作图法,是指在在物理学习的过程中,通过画图的方式揭示事物的现象,对学生的物理学习提供帮助的方法。

2.重要性:画图法在物理教学的过程中,可以使抽象、复杂的物理知识变的具体化、简明化,使学生们更轻易地接收、理解所学的知识;画图法在学生处理物理问题的过程中,可以使复杂的问题变得具体化、变得一目了然,使学生们的做题效率,做题准确率都有大幅度的提高。这种方法对于初中物理学习来说,是一种具有极大帮助的方法。

3.应用实例:在学习受力物体运动的时候,我们应经常采用画图的方法,现对一个受力物体或一个受力系统进行受力分析,分析结束之后,就能很好地掌握这道题的关键所在,也就可以清晰的解答出答案。

(四)类比法

1.定义:类比法是类比推理方法的简称,指通两个对象在某些关系或者属性上相似性而推出在另一关系或属性上可能具有相似性的推理方式。

2.重要性:学生们在学习一个没有接触过的新知识、新问题时,由于新知识、新问题的抽象化,不易理解。但是通过类比法,学生可以很轻易地将新的知识或问题与自己所熟悉的另一种事物或问题进行类比,找到他们的共通之处,建立起一个新的知识结构,有助于对新知识的理解和新问题的解答。类比法是解决初中物理乃至整个理科问题时常用的重要方法之一。

3.应用实例:例如学生在学习电流的时候,可以通过将电流类比为具有一定的规律运用的人流、车流等;再例如这道题:一个质量m的小虫在一个漂浮在水中的质量M的树枝上爬行,阻力不计,小虫直线爬行距离H后,虫和树枝相对水面移动的距离。学生们在解决这道题时,应该很轻易地将这道题通过类比法归类为人船模型,这样便能很好的解答。总之,学生在学习初中物理的过程中,应该善于总结归类,改善自己的学习方法,通过多种解决问题的方法灵活地解决物理难题,这样既可以提高学习效率,也可以锻炼学生们的思维能力。

参考文献:

[1]潘益虎.初中物理教学中的问题研究与建议[J].科学咨询,(9).

[2]赵小健.画图法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重要性[J].中学物理,(6):33.

[3]杜恒军.类比法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减“负”增“效”[J].考试周刊:理化生教学与研究,(52):221.

篇2:学习物理的重要方法有哪些

学习物理的重要方法

首先,心理暗示,培养兴趣。要知道,在现行教育体制下,很多学生并不知道自己的兴趣在哪,如果暗示他,物理学的好代表你聪明等等也是对激发他学物理的兴趣有帮助的哦~ 自己平时多上一些果壳这样的网站也不错啊,知道科学的应用才有进一步学习的动力嘛。如果自己的老师平时也会讲一些有意思的内容再好不过了。

其次是应试的学习方法。兴趣只是学习这门学科的添加剂而已,物理还是稍微有点难度的学科,尤其要求思维的严谨和全面,所以应试的学习方法应该是高中生们最应该关注的。

(1)关于课前预习。

如果有能力的同学,课前可以先预习并且做完练习,第二天带着问题(待会会提到问题)上课,对深入了解这节课内容绝对有帮助(比如下课可以质疑老师-_-|||)。对能力稍欠缺的同学,预习也能防止你上课听二十分钟都进入不了状态(⊙o⊙)…

(2)关于认真听课。

别以为我在说废话。45分钟你认真听,收获会很多,老师一节课的思路都是经过反复斟酌的,内容也是。很多同学为什么脑子很聪明,但是考不高?原因就在这里,高考大致内容大家都会,可是细节决定成败,而老师恰恰讲题或讲课过程中提到了很多细微的知识点,你不认真听就会遗漏很多。

(3)关于作业和参考书。

题目啊!不要贪多,不要做无谓的参考书啊之类的,我一直反对买参考书!很多参考书最终沦为了你找作业上原题的工具。老师的知识结构框架和他布置的作业足够你掌握这部分知识了,所以建议每道题目,凡是做过,就必须彻底搞懂,多思考!坚决不再错同类型。

(4)问问题!!!多问多质疑!(这真心很重要!!我自己高中时候几乎物理老师要被我问疯了!而且我曾经一度把发现题目或参考书中的错误作为乐趣-_-|||)

不要放弃自己产生的每一个“为什么”。有困惑多跟老师同学沟通,并且当你能把一个问题给你的同学解释清楚,让他能懂,那你就是真的懂了。物理本身就是探究事物规律的学科,你只有不断的深入问为什么,才能追溯到它的本源,也才能更扎实更踏实的学好这门学科。也才能做到不再反复错同一种题目。

(5)如何将选择题做全对。

错题集,不不不,千万不是把错题都抄下来的意思。大家都知道,物理有不定项选择,意味着你必须能判断对所有的选项(我当年一直全对哦)。较难的,一种是技巧性很强的题目,有些方法你压根想不到,做成错题集你可以偶尔翻翻这些难题巧解,很有意思!也很能锻炼自己的思维;还有一种是概念题,也是学生错的最多的,建议自己把这些易错的选项或题目摘抄下来,标注反例、零散的知识点等,多积累,到了高三是很好的资料。

这个过程就像是什么呢,咀嚼食物?做了很多题目来测验自己有没有学会,会的抛弃掉,留下这些精华自己整理在自己的错题集中。这样做过的作业就不需要再去看了!高效学习。

(6)能力提升——归纳知识框架。

我以前高中有个习惯,每天回家的路上想一想我今天学了什么,跟昨天的有什么关联。久而久之培养了一种能力,归纳的能力。于是乎当我学完一章物理,我惊奇的发现!呀,这章跟上一章也有关系哎,当我学完一年,我能在脑海中清晰的浮现出物理一环扣一环的知识体系。

好吧,我就是罗列了一些而已,真正如何学习这是需要自己不断摸索,自己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调整的。总之一句话!你想学,就肯定能学好,而且相信自己的老师,跟着他们的指引绝对没错。虽然我不排除有些老师不太行,比如我,嗯。但是对于高中知识这块,他们肯定都有很强的体系和完整的内容,本来我们就是甘为人梯的,你们爬着我们上就可以了!

高中物理学习建议

(1)注重物理过程的分析:就是要了解物理事件的发生过程,分清在这个过程中哪些物理量不变,哪些物理量发生了变化。特别是针对两个以上的物理过程更应该分析清楚。若不分析清楚过程及物理量的变化,就容易出错。

(2)注意运用图象:图象法是一种分析问题的新方法,它的最大特点是直观,对我们处理问题有很好的帮助。但是容易混淆。如位移图象和速度图象就容易混淆,同学们常感到头痛,其实只要分清楚纵坐标的物理量,结合运动学的变化规律,就比较容易掌握。

(3)注意实验能力和实验技能的培养:高中物理实验分演示实验和学生实验,它对于我们学习知识和巩固知识都起到重要的作用。因此,要求同学们要认真观察演示实验,切实做好学生实验,加强动手能力的锻炼,注意对实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

高中物理与初中物理的区别

1、初中物理研究的问题相对独立,高中物理则有一个知识体系。第一学期所学的物理必修1,第一章:运动的描述,第二章: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研究,第三章:相互作用,第四章:牛顿运动定律等本身就构成一个动力学体系。第一章,着重是让学生认识一些基本的运动学概念(如:位移,速度,速率,加速度等),给学生一段适应的时间,来体会初高中物理的差别,是准备阶段。第二章,在第一章的基础上,从运动学的角度研究物体的运动规律,同时通过数学上变换找出第一章中所学的各个物理量之间的联系,为第四章的学习做铺垫。第三章相互作用,是从力是怎么产生的,怎么样去描述力,力会产生什么样的效果等方面让学生较为深刻的去认识力。第四章,牛顿运动定律,从知识点的联系上看,是一个比较综合的章节,因为这一章把前三章的知识全部联系起来了,把运动和力之间的关系呈现了出来。从必修1中,我们能感受到物理学在逻辑上是非常的严密和完美的。

2、初中物理只介绍一些较为简单的知识,高中物理则注重更深层次的研究。如物体的运动,初中只介绍到速度及平均速度的概念,高中对速度概念的描述更深,速度是矢量,速度的改变必然有加速度,而加速度又有加速和减速之分。又如摩擦力,高中仅其方向的判定就是一个难点,“摩擦力总是阻碍物体的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 ”。首先要分清是相对哪个面,其次要用运动学的知识来判断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的方向,然后才能找出力的方向,有一些问题中还要用物体平衡的知识能才得出结论。例如:在水平面上有一物体B,其上有一物体A,今用一水平力F拉B物体,它们刚好在水平面上做匀速直线运动,求A和B之间的摩擦力。分析:A物体作匀速直线运动受力平衡),在水平方向不受力的作用,故A和B之间的摩擦力为零。

3、初中物理注重定性分析(注重于描述,数学知识应用的少),高中物体则注重定量分析(各个物理量之间基本上用公式连接起来,因为这在应用时将牵涉到公式的变形,公式间的转换,所以数学的知识应用的较多)。定量分析比定性的要难,当然也更精确。如对于摩擦力,初中只讲增多大和减少摩擦的方法,好理解。高中则要分析和计算摩擦力的大小,且静摩擦力的大小一般要由物体的状态来决定。

篇3:初中物理教学中有效性学习探讨论文

初中物理教学中有效性学习探讨论文

摘要:本文主要介绍初中物理教学存在的问题,并且提出提升物理学习效率的有效方法,为今后物理教学提供文字参考。

关键词:初中物理;学生有效性;学习

物理作为一门特殊学科,有效培养学生分析能力和思维能力的同时,让学生对物理知识有着深入了解,并且掌握后真正做到学以致用。

1初中物理教学存在的问题

1.1不重视物理实验:初中物理教学在开展过程中没有重视与物理实验相结合的教学理念,现阶段普遍运用的教学方法是“课堂讲授法”教师在教学活动中没有清楚的了解到实验教学也讲授教学的关系,甚至很多教师为了应对考试要求学生背诵物理实验步骤,忽略实验演示,学生只能机械性的学习知识,没有从实践本质上真正了解知识。

1.2实验器材缺乏:由于高中物理实验过程中,需要大量的实验器材,因而在这部分就要求有大量的资金投入,学校为了提高升学率,将大量的精力和资金都投入到教学中,忽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因而很多学校的物理实验室不能与教育大纲要求相适应,即使有的学校完成相关要求,但是在实验效果方式也不能达到理想状态。

2提高物理教学有效性的策略

2.1联系实际提升物理教学的有效性:任何一门学科的学习都是要从实际生活出发,因而在物理课堂教学的过程中,需要考虑物理的来源,以及将来的应用,实际的生活中就蕴含与物理知识相一致的教育质量,若在教学过程中让实际教学内容和生活相结合,那么不但能提升物理学习的有效性,更能让学生感受到物流知识的重要作用。例如,我们在学习“光”的知识点时,教师在教学中就能接触生活实际,比如让学生思考,每天早上照镜子,蕴含的物理知识有哪些,另外为什么在平静的湖面上看见影像的倒影,这些都蕴含哪些物理知识,学生通过查阅资料了解,出现这些现象的真正原因是光的`反射园林,由于成的向都是虚像,所以能够在平静的湖面上么反射出人的影像。开展以上教学方式一方面能够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让学生了解物理知识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在将来的学习过程中更具针对性。

2.2培养学生良好的物理学习习惯:很多学生在开始接触物理时,每天做大量习题,但是由于学习资料众多,造成学习疲惫,导致学习成绩不理想,出现这类现象的原因是没有清晰的了解课本上的基本原理以及解题方式,当教师在讲解习题的过程中,学生一般情况下就会认真听讲、记笔记、总结各类学习方法,但是很多学生都是跟随教师思维学习,学生机械的记录方式,在课堂内容结束后,学生都不能清晰的了解自己在本节课上学习的内容,因而要求学生有自己独立的思考空间,学会思考。能够通过一个知识点的延伸拓展到其他内容上,真正的做到举一反三。结语:教学通过教学实践,不断的挖掘教学方法,提升教学质量,引导学生开展有效学习方法,最终为提升高中物理学习效率提供帮助。

参考文献:

[1]肖洪钊.培养学习兴趣提高初中物理课堂教学有效性[J].科技信息.2010(23):3-5

篇4:初中物理科学研究中常用方法

初中物理科学研究中常用方法归纳

1、观察法

物理是一门以观察、实验为基础的学科。人们的许多物理知识是通过观察和实验认真地总结和思索得来的。著名的马德堡半球实验,证明了大气压强的存在。在教学中,可以根据教材中的实验,如场度、时间、温度、质量、密度、力、电流、电压等物理量的测量实验中,要求学生认真细致的观察,进行规范的实验操作,得到准确的实验结果,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培养实验技能。大部分均利用的是观察法。

2、控制变量法

物理学研究中常用的一种研究方法—控制变量法。

所谓控制变量法,就是在研究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对影响事物变化规律的因素或条件加以人为控制,使其中的一些条件按照特定的要求发生变化或不发生变化,最终解决所研究的问题。

可以说任何物理实验,都要按照实验目的、原理和方法控制某些条件来研究。

3、转换法

一些比较抽象的看不见、摸不着的物质的微观现象,要研究它们的运动等规律,使之转化为学生熟知的看得见、摸得着的宏观现象来认识它们。这种方法在科学上叫做“转换法”。

4、类比法

在我们学习一些十分抽象的,看不见、摸不着的物理量时,由于不易理解我们就拿出一个大家能看见的与之很相似的量来进行对照学习。如电流的形成、电压的作用通过以熟悉的水流的形成,水压使水管中形成了水流进行类比,从而得出电压是形成电流的原因的结论。学生在学习电学知识时,在老师的引导下,联想到:水压迫使水沿着一定的方向流动,使水管中形成了水流;类似的,电压迫使自由电荷做定向移动使电路中形成了电流。抽水机是提供水压的装置;类似的,电源是提供电压的装置。水流通过涡轮时,消耗水能转化为涡轮的动能;类似的,电流通过电灯时,消耗的电能转化为内能。

我们学习分子动能的时候与物体的动能进行类比;学习功率时,将功率和速度进行类比。

5、比较法(对比法)

当你想寻找两件事物的相同和不同之处,就需要用到比较法,可以进行比较的事物和物理量很多,对不同或有联系的两个对象进行比较,我们主要从中寻找它们的不同点和相同点,从而进一步揭示事物的本质属性。

如,比较蒸发和沸腾的异同点、比较汽油机和柴油机的异同点、电动机和热机、电压表和电流表的使用。

利用比较法不仅加深了对它们的理解和区别,使同学们很快地记住它们,还能发现一些有趣的东西。

6、归纳法

是通过样本信息来推断总体信息的技术。要做出正确的`归纳,就要从总体中选出的样本,这个样本必须足够大而且具有代表性。在我们买葡萄的时候就用了归纳法,我们往往先尝一尝,如果都很甜,就归纳出所有的葡萄都很甜的,就放心的买上一大串。

比如铜能导电,银能导电,锌能导电则归纳出金属能导电。在实验中为了验证一个物理规律或定理,反复的通过实验来验证他的正确性然后归纳、分析整理得出正确的结论。

7、科学推理法

当你在对观察到的现象进行解释的时候就是在进行推理,或说是在做出推论,例如当你家的狗在叫的时,你可能会推想有人在你家的门外,要做出这一推论,你就需要把现象(狗的叫声)与以往的知识经验,即有陌生人来时狗会叫结合起来。这样才能得出符合逻辑的答案。

8、放大法

在有些实验中,实验的现象我们是能看到的,但是不容易观察。我们就将产生的效果进行放大再进行研究。比如音的振动很不容易观察,所以我们利用小泡沫球将其现象放大。观察压力对玻璃瓶的作用效果时我们将玻璃瓶密闭,装水,插上一个小玻璃管,将玻璃瓶的形变引起的液面变化放大成小玻璃管液面的变化。方法。

9、等效替

代法比如在研究合力时,一个力与两个力使弹簧发生的形变是等效的,那么这一个力就替代了两个力所以叫等效替代法,在研究串、并联电路的总电阻时,也用到了这样的方法。在平面镜成像的实验中我们利用两个完全相同的蜡烛,验证物与像的大小相同,因为我们无法真正的测出物与像的大小关系,所以我们利用了一个完全相同的另一根蜡烛来等效替代物体的大小。

10、累积法

在测量微小量的时候,我们常常将微小的量积累成一个比较大的量、比如在测量一张纸的厚度的时候,我们先测量100张纸的厚度在将结果除以100,这样使测量的结果更接近真实的值就是采取的累积法。

要测量出一张邮票的质量、测量出心跳一下的时间,测量出导线的直径,均可用累积法来完成。

篇5:学习初中物理的方法

1、重视常规学习

(1)研读课本。

军队不打无准备之仗,学习物理也是如此。新学期的书发下来,希望你能够拿起物理课本,翻开美如画的 篇章,顺着目录,大致了解本学期的内容;每章、每节上课前,再次提前预习,你心存大量疑惑,等待在课堂上与老师一起揭开谜底;复习时,课本要一遍又一遍地反复复习,“读书百遍,其义自现”,而且每一次你都会有新发现。

(2)认真听讲。

天才不是天生的。无论是新课、实验课,还是习题课、复习课,每一个“考试状元”都能充分利用课堂时间,聚精会神听讲,紧跟老师思路,积极思考,不时勾画出重点,标注仍不清楚的,或者记录又产生的新疑问,这样的学习才是高效的。学习是一个过程,不断鞭策自己,坚定自己的学习信念,坚持不懈,才能到达“会学”和“学会”的境界。

(3)自我督查。

习题是巩固、复习是系统、考试是检验。每一次作业、每一次考试,独立完成,认真审题,仔细计算,精炼结论,全面思考,规范答题;及时订正,不懂就问,学会归纳,一题多解,举一反三,多题归一。

学好物理,关键问题是要尽快了解物理学科的特点,否则,就会“坐飞机”,云里雾里,穷于应付,失去学习主动性。

2.重视物理过程

(1)会看。

例如,老师在空矿泉水瓶子的侧面不同高度处扎了几个小洞,将水倒入瓶中。你睁大了眼睛,像看电影一样,就怕漏掉哪个环节。做好实验,老师问观察到什么现象?集体回答“水喷出来了”。其实,还有一个答案,“越是下面的小洞水喷得越远”。两个现象,两个结论,而后一个更是研究重点。物理是以观察和实验为基础的一门学科,初中物理的实验更多,但实验不是看热闹的。

(2)会想。

上述例子中两个现象说明什么问题?回顾前面的知识,木块压在海面上,海绵凹陷,即产生形变,说明木块对海绵有压强。类比一下,水喷出来,说明水对瓶子侧壁有压强,且水越深压强越大。那么如果倒入其他液体会产生什么现象呢?“心中存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惟有动脑思考,才能实现思维升华。

(3)会探。

上述是《研究液体压强规律》的引入课,若要深入研究,还需要分组探究。动手准备充足的实验器材,设计实验必须注意控制变量,编制数据表格要分清有几行几列,需填写什么内容,小组成员分工明确,沟通协作,这都是很重要的实验技能。

(4)会说。

“说”即“归纳”,根据测量数据,横纵对比,归纳实验结论。哪些数据可以进行数量上的对比,得出初步结论?如何对数据运算处理,得到进一步结论?归纳初步结论时,语言叙述要精炼,也要注意控制变量,还要注意结论的完整性。归纳进一步结论时,要明白进行加(求和)、减(求差)、乘(乘积)、除(比值)运算,是为了得到新的物理概念,与普通的数学运算是有本质区别的。

囫囵吞枣的学物理,没有过程,就像盖楼房没有地基,是不牢固的。只会背概念,不会用概念,时间久了,那些物理名词、公式、原理,就成了“天书”,不理解,不是“真经”。

篇6:初中物理学习的方法

首先看你的学习目的(学习动机)是什么,为什么而学。是仅为考上高中大学而学还是学习知识长见识长本领而学。若是前者,想要通过什么捷径并在短期内有立竿见影的效果、成绩得到大幅度的提高,似乎可以去找灵丹妙药,不过好像没有;若是后者,学以致用,那么你就得要付出艰辛的努力。

物理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动脑筋观察、思考、动手实验对物理学学习很重要。结合教材,平时多观察身边的事物,多想几个为什么,保持对周围世界的好奇心,并付出努力去探究(在自己的能力范围去动手动脑设计实验、完成实验,还要分析总结,并多与别人交流)。

其次要看学习者所使用的教材,在上世纪九十年代初上初中时初中物理使用的32开教材(比现在的练习簿还要小一点),书本内容基本上都是文字叙述,光看(阅读)书也能够学的不错,不过那时的教材给学习者思考的余地很少,教学方式也比较简单:老师讲,学生听,并记下来。后来经过几次教材的改编,教材的形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现在初中物理教材主要以下几个版本:人教版(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沪科版(上海科技出版社出版)、北师大版(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每个版本各有特色,教材编写都比较灵活。不管是哪个版本的教材都不能只看书而不动手实验,当然练习也必不可少。特别是沪科版的教材,书本引导学生去思考、设计实验,大部分的学习还必须在老师的帮助下才能完成学习,通过这样的教材学习将会有很大的收获。

第三,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兴趣更好,没兴趣也要培养。物理本来也很好玩,有趣也有用,培养兴趣并不难。喜欢一件事,你就会专心去做,会为之而付出努力,这也是学好的前提。

篇7:初中物理教学效果方法探讨论文

初中物理教学效果方法探讨论文

在教学中,如果学生的积极性较低,所取得的教学效果也是不尽如人意的.因此,在初中物理教学中,教师要调动学生学习、思考的积极性,提高教学效果.

一、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初中物理教学中,教师要依据教学内容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促使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从而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例如,在讲“大气压”时,教师可以把一支稍小的试管插入一支盛满水的试管中,提出问题:若把两支套着的试管同时倒转过来,使管口朝下,小试管会从大试管中掉下来吗?学生肯定地回答:会掉下来.教师演示实验,把两支试管倒转到竖直位置.学生清楚地看到,小试管不仅没有掉下来,反而沿着大试管上升了.结果出乎预料,学生的好奇心被点燃,激起了他们探索的欲望.此时教师要抓住学生的好奇心开展教学活动,引出本节课要讲的内容.这样,加深了学生对本节课知识的认识,激发了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二、优化物理实验教学,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1.在创新中进行物理实验教学.在物理教学中,实验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是学生学习物理的重要手段,也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因此,教师要抓住实验教学这块阵地,让学生积极思考,重点探究实验教学的创新思维方式,在创新中进行物理实验教学.在教学中,教师不但要秉承“学以致用,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这一教学理念,还要让学生共同讨论,改进实验,在创新中发展,在思考中提升.教师要有针对性地选择实验内容引导学生进行创新思考,从而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2.在物理实验中,教师要培养学生集思广益、共同创新的习惯.初中物理实验是小组合作的实验,单凭某一个学生的力量很难完成物理实验教学的内容.因此,教师要设计实验过程中将会出现的`各种问题,安排学生在不同的合作小组中完成实验.

三、联系生活实际,增强物理学科的实用性

物理学科与实际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学生学习物理知识的目的是,利用物理知识解释生活中的一些现象,并且借助物理知识解决生活中出现的问题.例如,在学习“惯性”后,学生明白了公交车在刹车的时候,身体向前倾的原因;在学习“物态变化”后,学生明白了夏天在教室里面洒水会起到降温的作用;在学习“串联、并联电路”后,学生明白了大街上路灯的工作原理.因此,在初中物理教学中,教师要将物理知识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让学生感受到物理学科的实用性.

四、适当开展社会实践活动

1.收集和整理.要求学生按章节物理知识点和规律观察身边相应的物理现象,并由专题小组收集整理与知识过关同步进行.例如,有的学生回家看到妈妈把孵化一段时间的鸡蛋放到盛水的盆中观察和检验,他起初大惑不解,便写了篇观察记录,并通过小组讨论弄懂了其中的奥妙.事后他在回忆中风趣地写到“原来我妈妈也懂得运用物理知识呢?”

2.参观与学习.结合各地实际将学生带出校门,进行实地考察,也是改进教学行之有效的方法.例如,在讲“连通器”时,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参观学校食堂锅炉水位计;在讲“简单机械”时,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到工厂和附近机械铸造车间参观.这样,让学生在观察过程中了解各种简单机械的组合和有关原理.

3.调查与研究.有些知识,教师在课堂上反复讲,反复练,不如学生在实践中认识的效果好.比如,电学中关于“路灯和小彩灯”的知识,学生在实际调查研究后,对电路的联接方式和工作情况有了深刻印象.

五、借助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

在初中物理教学中,教师要借助小组合作学习方式,让每一个学生都参与到教学活动中,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在小组合作学习中,教师要求学习成绩好的学生去帮助学习成绩差的学生,让他们也越来越喜欢学习.例如,在讲“摩擦力”时,教师可以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方式,将学生分为几个小组实验、讨论,并得出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因素.在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教师要深入到小组中,了解每一个小组的进程,了解每一个小组的思路,如果发现小组讨论中存在着错误的观点,就要及时纠正,引导学生得出正确的结论.总之,在初中物理教学中,教师要优化教学方法,进行创新实验,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促使学生积极地参与教学活动,从而提高教学效果.

篇8:初中物理重要物理规律

初中物理重要物理规律

1、弹簧秤原理:弹性限度是条件,伸长缩短很关键,变化包括两方面,外力可拉也可压。

2、惯性定律:不受外力是条件,保持匀直或静止,平衡效果合为零,相当没有受外力。

3、阿基米德原理:物体浸在液体中,要受浮力不沉底,排开液体的重量,ρ液乘以gV排

4、功的原理:任何机械不省功,总功有用额外和,对物做功才有用,机械绳重摩擦额。

5、杠杆平衡条件:静止不动匀转动,力乘力臂积相等,支点受力画力线,作出力臂是关键。

6、反射定律:三线共面两角等,成像都是虚像的,物像镜面对称轴,镜面凹面均适用。

7、折射规律:两种媒质密不同,三线共面角不等,密度大中角度小,垂入射很特殊。

8、欧姆定律:同一导体同状态,电压电阻定电流,电阻导体本属性,材料长短粗细恒。

9、焦耳定律:通电导体产生热,I平电阻乘时间,电能全部转热,纯阻两推经常用。

10、串联电路:串联电流路一条,电流大小处处等。总阻总压各部和,正比关系归电阻。

11、并联电路:并联电压处处等,干路电流支路和。总倒等于各倒和,反比关系归电阻。

12、安培定则:通电导体产生磁,电流方向定磁场。右手握螺旋管,四指电流拇指北。

13、滑动摩擦力:压力粗糙成正比,滑动大于滚动的,匀速直线或静止,根据平衡力来求。

14、大气压强:高度温度和湿度,睛夏高于阴和冬,海拔高度2千内,上升12下降1。

15、物体沉浮:浮力重力相比较,也可比较物液密。物小漂浮悬浮等,物大液密必下沉。

16、决定电阻大小因素:温度一定看材料,长度正比截面反,拉长压缩很特殊,四倍关系要分清。

17、决定蒸发快慢的因素:蒸发吸热要致冷,快慢因素三方面,温度高低接触面,空气流动摇扇子。

18、影响沸点的因素:沸腾沸点要吸热,沸点高低看气压,高山气低沸点低,高压锅内温度高。

19、晶体熔解:吸热升温到熔点,熔解过程温不变。熔点温度物状态,固态液态或共存。

初中物理学习五大攻略

一、学习物理概念,力求做到“五会”

初中将学习大量的重要的物理概念、规律,而这些概念、规律,是解决各类问题的基础,因此要真正理解和掌握,应力求做到“五会”:

学会表述:能熟记并正确地叙述概念、规律的内容。

学会表达:明确概念、规律的表达公式及公式中每个符号的物理意义。

学会理解:能掌握公式的应用范围和使用条件。

学会变形:会对公式进行正确变形,并理解变形后的含义。

学会应用:会用概念和公式进行简单的判断、推理和计算。

二、重视画图和识图

学习物理离不开图形,从运用力学知识的机械设计到运用电磁学知识的复杂电路设计,都是主要依靠“图形语言”来表述的。知识的条理化,分析解决问题的思路等问题,用通常意义上的语言或文字表达都是有局限性和低效率的。所以,按照科学的方法动手画图是学习物理的重要方法,而且对今后进一步学习现代科学技术有着重要意义。

在初中物理课里,同学们会学到力的图示、简单的机械图、电路图和光路图。“大纲”要求的画图主要分两部分:一部分画图属于作图类型题,比方说,作光路图、作力的图示、作力臂图以及画电路图等等;另一部分,根据现成的图形学会识图,所谓识图是指要注意结合条件看图,不仅要学会把复杂的图形看简单(即分析图形),更要学会在复杂的图形中看出基本图形。例如,在计算有关电路的习题时,已给出的电路图往往很难分析出来是串联、并联或是混联,如果能熟练地将所给出的电路图画成等效电路图,就会很容易地看出电路的连接特点,使有关问题迎刃而解。

三、重视观察和实验

物理是一门以观察、实验为基础的学科,观察和实验是物理学的重要研究方法。法拉第曾经说过:“没有观察,就没有科学。科学发现诞生于仔细的观察之中。”对于初学物理的初中学生,尤其要重视对现象的仔细观察。因为只有通过对观象的观察,才能对所学的物理知识有生动、形象的感性认识;只有通过仔细、认真的观察,才能使我们对所学知识的理解不断深化。例如,学习运动的相对性,老师讲到参照物时,许多同学都会联想到:坐在火车上的人,会观察到铁路两旁的电杆、树木都向车尾飞奔而去。这个生动的实例使我们对运动的相对性有了形象的认识。

在学习物理知识的过程中,我们还应该重视实验,注意把所学的物理知识与日常生活、生产中的现象结合起来,其中也包含与物理实验现象的结合,因为大量的物理规律是在实验的基础上总结出来的。作为一个刚刚开始学习物理的初中学生,要认真观察老师的演示实验,并独立完成学生的动手操作实验。

在认真完成课内规定实验的基础上,还可以自己设计实验,来判断自己设计的实验方案在实践中是否可行。例如,可以自己设计实验测量学校绿地中一条弯曲小径的长度;可以通过实验测量上学途中骑车的平均速度;还可以设计在缺少电流表或缺少电压表的条件下测量未知电阻的实验。这些都需要同学们自己独立思考、探索,不断提高自己的观察、判断、思维等能力,使自己对物理知识的理解更深刻,分析、解决问题会更全面。

四、学会“两头堵”的分析方法

物理知识的特点是由简到难,逐步深入,随着学习知识的增多,许多同学都感到物理题不好做。这主要是思考的方法不对头的缘故。

拿到一道题后,一般有两条思路:一是从结论入手,看结论想需知,逐步向已知靠拢;二是要“发展”已知,从已知想可知,逐步推向未知;当两个思路“接通”时,便得到解题的通路。这种分析问题的方法,就是我们平时常说的“两头堵”的方法。这种方法说起来容易,真正领会和掌握并非“一日之功”,还需要同学们在学习的过程中逐步地体会并加以应用。

五、注意适当分类,把知识条理化和系统化

当学习过的知识增多时,就很容易记错、记混。因此,可试着按照课文和某些辅导材料中绘制的框架图去帮助记忆和理解。

有时,适当地对概念进行分类,可以使所学的内容化繁为简,重点突出,脉络分明,便于自己进行分析、比较、综合、概括;可以不断地把分散的概念系统化,不断地把新概念纳入旧概念的系统中,逐步在头脑中建立一个清晰的概念系统,使自己在学习的过程中少走弯路。通过这种方法,不但能够加深对基础知识的理解,而且还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篇9: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学习兴趣论文

一、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良好的教学情境对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有重要的作用。在平时的物理教学中,教师要注意运用多媒体等现代教育手段来为学生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以激励和唤醒学生的求知欲望,促使他们更积极地参与到课堂教学活动中去。如,在学习“物态变化”的相关知识时,教师可以在学习之前先通过多媒体向学生展示一些物态变化的图片,并让学生思考这些现象产生的原因。如:

(1)炎热的夏季,我们在吃冰棍时会发现刚从冰箱里取出来时,冰棍的包装纸上会有一层白色的“粉”,而剥开包装纸后冰棍又会出现“冒白烟”的情况;

(2)衣柜里放置的樟脑丸时间长就不见了;

(3)发烧时,用湿毛巾敷在额头上可以帮助退烧。通过多媒体为学生播放这些生活中的画面后,可以把学生带入一个良好的教学情境,并使学生产生极大的好奇心和神秘感,从而可以激发他们学习新知识的兴趣,提高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二、通过问题来巧妙设疑,引发学生的探究兴趣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为学生巧妙地设疑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究兴趣,从而增强他们的学习动机。因此,在初中物理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和认知需要进行巧妙的设疑,以帮助学生更好地集中注意力,促使他们最大限度地发挥个人潜能。如,在学习“牛顿第一定律”时,教师可以在上课开始时先向学生询问两个问题:(1)为什么地上放置的一个桌子或者一辆小车,你不用力推它,它就不会移动?(2)同时为什么用手拉动的桌子或车子,一旦松手就会立刻停下?在学生经过片刻的思考之后,教师可以再次询问:物体产生运动是因为力的存在,对吗?通过这样有针对性的问题可以更好地激发学生探究问题产生原因的欲望,并引发他们的积极思考。经过学生讨论和思考之后,教师可以告知学生正确的答案,即力不是物体运动的原因,也不是物体维持运动状态的原因,而是促使物体运动状态改变的原因。而这个结论就是牛顿第一定律中最关键性的一点。通过这样巧妙的问题设疑可以让学生更加积极主动地去探索问题产生的原因,并在激烈的讨论和问题争辩中加深对问题的理解,且经过讨论之后再得到问题的正确答案,会给学生留下极为深刻的印象,从而在不知不觉中帮助学生培养良好的学习兴趣,并促使教学效率的提高。

三、通过开展有趣的物理实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物理学作为一门实验科学,其学科中的原理、概念和规律等都是在一定的实验事实基础上产生的。并且实验作为研究物理学知识的重要方法,在实际的教学中,教师只有重视实验,才能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理论知识,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率。因此,在平时的物理课程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新奇有趣的物理实验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增强他们参与课堂教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如,在学习“大气压”这一部分的内容时,可以用一个硬纸片盖住装满水的杯子后再将其迅速地倒过来,而这时学生会发现水并没有流出来,而且纸片也没有掉落。这样学生就会产生强烈的好奇心,从而激发他们的研究欲望,促使他们更积极地进行新知识的学习。再如,在学习“流速与压强的关系”这一内容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做这样一个实验,即把两张竖直平行的软纸拿在胸前,并使它们之间的距离保持为1~2厘米,这时让学生思考如果向两张纸中间吹气会有什么样的现象发生。当学生思考之后,教师再继续进行实验,学生很快会发现两张纸片并没有因为吹气来分开,这是什么原因呢?这时教师再进行知识讲解,学生就会更好地集中注意力,并且增强对新知识的学习兴趣。

四、通过第二课堂的开辟,增强学生的探知欲望

在初中物理教学中,教师除了可以通过创设教学情境、巧妙设疑和物理实验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之外,还可以通过第二课堂的开辟来巩固学生的课堂知识,提高他们解决实际生活问题的能力。第二课堂作为课堂教学的深化、补充、延续和拓展,其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知欲望具有重要的作用。如,在平时的学习和生活中,教师可以在第二课堂中引导学生开展一些课本中的小实验,并让学生在观察实践中感受到物理学科的奥秘和学习物理知识的乐趣。如,在做筷子提水、纸锅烧水、浮在水面上的硬币、细线割冰和瓶吞鸡蛋等实验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用自己所学的物理知识来解释这些现象产生的原因,这样不仅可以巩固学生在课堂上学到的知识,还可以思考和动手实践,提高求知欲和自信心,从而让他们在学习中真正感受到物理知识的实用性和趣味性,并激发学习兴趣。

五、小结

兴趣作为学生进行知识探索的重要动力,也是学生提高学习效率的前提和基础。在初中物理课程教学中,教师要注意运用有效的教学方法和途径来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知识的兴趣,以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促使他们学习效率的提升。

篇10: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学习兴趣论文

一、合理使用多媒体教学

随着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在教学中引进和使用计算机网络技术作为教学工具已成为现代教育的潮流趋势,其中使用的最多的是多媒体技术.对于物理教学而言,借助多媒体教学,能将物理教学中的大量实验现象更加清晰明了的展示在学生面前,极大了提高了学生对物质发生规律的客观认知.物理教学中,除了学习现实生活中常见的知识以外,还有许多来自遥远国度和神秘太空的未知事物.对于这些知识的教学,单靠一张黑板、一支粉笔、一本教材这种传统的教学方法,很难让学生立体的、全面的、系统性的感受和领悟,枯燥的教学方法很难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运用多媒体教学,提供了大量的图片解析,搭配上多媒体音像,模型展示等等.给予学生极多的视觉冲击,很好的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了课堂气氛.

二、悬念疑问,演示课堂小实验

设疑问难一直是教师常用的教学方法,同时也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物理教学中,结合初中生年龄特点,利用学生好奇心强的特点,使用富有悬念型的问题情景,能很好的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促进学生自主思考,较好的发散学生思维.提出有悬念的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探究,在探究中领悟.让学生在感知、困惑、探究、领悟、释疑的过程中体验学习的快乐.例如学习“大气压强”时,笔者在课堂上演示了一个小实验:将空的易拉罐放在装有热水的大烧杯中,然后快速的将易拉罐密封好,一会儿之后,听见“咔叭”的响声,易拉罐变瘪了.同学们被眼前的景象震惊了,纷纷想要寻求原理:是谁将易拉罐压变形了?笔者这时因势利导,循序渐进的开始了“大气压强”这一课的教学,由于同学们看见了大气压强的神奇“魔力”,上课时十分认真,提出许多问题,积极的与笔者互动,教学效果颇佳.

三、物理趣闻轶事,引发学生学习兴趣

物理史上趣闻轶事数不胜数,不胜枚举.形形色色的物理趣事,是活跃课堂氛围的“调味剂”,有活跃课堂氛围的良好作用.例如,笔者给学生教授“浮力”时,讲了阿基米德鉴定皇冠的故事.古时候,叙利亚的赫农国王让工匠为他做了顶纯金的皇冠.完工后国王担心工匠在皇冠中掺假.可皇冠的重量与交给工匠的金子一样重,怎么分辨?束手无计之时想到了聪明的阿基米德.阿基米德接到任务之后,苦思冥想仍然毫无头绪.一次在放水洗澡时,不注意将洗澡水放的太满了.坐进澡盆时,看见澡盆里的水不断的往外溢,同时感到身体被轻轻托起,忽然间灵感爆发,领悟到可以用测定固体在水中排水量的办法来确定金冠的比重.跳出浴盆,兴奋的衣服都没穿就跑了出去.后来通过将皇冠和等重量的纯金放在盛满水的两个盆里,发现放皇冠的盆里溢出来的多.说明了皇冠体积大,进而证明工匠在皇冠中掺假,浮力定律也由此而诞生了.这一故事的讲诉,学生们听得如痴如醉,注意力完全被吸引了,对“浮力”也充满了极大的探究兴趣.有了学习兴趣,笔者开展教学活动就事半功倍了.

四、小结

总之,物理教学是一门具有艺术性、技巧性的教学活动.教学中,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方法,循循善诱的引导学生进入奇妙的物理世界,培养学生对物理持久的兴趣和热情.才能进一步提高教学效率,完善物理教学.同时,作为师者,也要做到顺应时代潮流,深入了解学生的年龄特征和心理活动.不断充实自己,以期提升自己的教学艺术,更好的完成教师这一职业所赋予的神圣使命.

篇11: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学习兴趣论文

一、将物理知识与生活相结合

首先,物理知识来源于生活实践。因此教师在物理教学中应将物理知识与现实生活结合,将生活中的物理知识告诉学生,引导学生进入生活情境,从而产生学习兴趣。其次,生活中有许多物理知识,我们可以在生活中为学生开辟第二课堂,把与生活有关的现象搬进第二课堂,引导学生对此进行观察。如纸锅绕水、瓶吞鸡蛋、气球提杯、水火箭、细线割冰、能浮在水面的硬币等,有些能用所学物理知识解释的现象则尽量让学生练习解释,有些暂时还不能解释的则着重观察现象,为今后学习留下深刻印象。这样一来学生通过动手、动脑、学习积极性大大提高,学习物理的兴趣也更强了。

二、将物理教学与科普知识结合

学生对科普知识都是既好奇又喜欢,他们就喜欢听教师讲一些课外的科普知识,因此我们可以结合教材进行科普教育,这样不仅避免了课堂枯燥呆板,增加了趣味性和吸引力,而且有助于巩固课堂所学知识,扩大知识面,开拓其视野,使学生从小树立为祖国四化贡献力量的志向。例如,讲“摩擦”时,可介绍减少摩擦的例子:气垫船、气垫登陆艇、磁悬浮列车等。另外,还可以让学生设计磁悬浮列车的上下车问题。在讲“动能势能转化”时,可介绍人造卫星从远地点到近地点运动时,势能转化为动能,离地球越近人造卫星运动得越快,可结合此现象介绍哈雷慧星在宇宙间转一周大约六七十年,可是当转到太阳附近时,近日点动能最大,速度最快,只需短短几个月的时间。这样不但解释能量的转化,也吸引学生探求自然奥秘,使其产生好奇心。在讲参照物谈到人造卫星时,也可以介绍一些高科技知识吸引学生。比如,GPS系统,是一个环绕覆盖地球的6个轨道上的24个卫星网。海湾战争时,多国部队每个士兵都携带像摇控器大小的仪器,可随时确认自己所在地球上的经纬度位置。学生若有一个,就可以到世界各国旅游、探险,即使在热带丛林、在南极也不会迷失方向,告别了用指南针辨别方向的历史。

三、抓住物理学科的特征,充分做好物理实验

物理学是一门实验科学,物理概念的建立与物理规律的发现都是以实验事实为依据的,实验是物理学的重要研究方法,也是活跃学生思维、培养学生能力的重要途径。学生只有通过实验观察物理事实,才能真正理解和掌握知识,我们只有重视物理实验教学,才能激发学生兴趣进而使物理教学获得成功。如学习“望远镜和显微镜”内容时,教师可组织学生做好“通过两个透镜观察物体”的实验,适当增加该观察活动的探究性,选用焦距是50mm和300mm的凸透镜各一个,焦距是–75mm的凹透镜一个,让学生自己动手通过不同的组合透镜去观察、发现、体验。以凹透镜(f=-75mm)作为目镜,以凸透镜(f=300mm)作为物镜组成伽利略望远镜,使两镜相距150mm左右,调整目镜(凹透镜),学生观察到物体的正立虚像。以f=50mm的凸透镜作为目镜,以f=300mm的凸透镜作为物镜组成开普勒望远镜,使两镜相距约300mm,观察远处的建筑物或树木,调整目镜,学生看到清晰的倒立的像。以f=300mm的凸透镜作为目镜,以50mm的凸透镜作为物镜组成显微镜,使两镜相距300mm,将被观察物体(细小物体如头发丝)置于物镜前约80mm处,调整目镜,学生观察到放大的虚像。学生经过自己动手实验,在自主观察、发现的过程中,充分体验了物理学习的乐趣,极大的激发了学习物理知识的热情和兴趣。

四、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增强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物理知识是比较枯燥的,而且还很抽象,学生在学习物理知识的时候会产生厌倦的心理。多媒体则很好地解决了这一问题。多媒体有声音、图像、视频等形式,比单纯讲授更加直观、有趣。运用多媒体计算机辅助教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轻松地引领学生进入直观、形象、甚至虚拟的场景,使学生犹如身临其境,学习兴趣倍增。例如,在学习“物态变化”时,教师用多媒体向学生展示冬天原野里的大雾、房屋上的'白霜、西藏的雪山、树枝上的冰凌;展示春天到来时冰雪融化成水,展示火炉烧水时水壶上冒出白气,茶杯上的白气遇冷液化成小水滴等现象,创设出“雾、霜、冰是怎样形成的?”“水为何会变成白气?”“白气又为何会变成水滴?”等一系列情景,会紧扣学生心弦,引人入胜。

五、结语

初中物理是学生刚刚接触物理的第一站,开始带着新鲜感学习物理,然而时间长了,学习内容的难度越来越大,越来越复杂,学生的兴趣也就会逐渐降低。因此我们一定要抓住学生心理,激发学生兴趣,不能使学生输在起跑线上。通过我们以上几点方法,可以切实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积极性,提高物理教学效率。但与此同时,还需要我们不懈地努力,探索。

篇12: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学习兴趣论文

一、认识小组合作学习的必要性

1.小组合作学习是学生发展的需要

近几年,教师多少都能感到“学生越来越难教”,学生的厌学情绪,对物理的不接受性越来越强烈,说明我们现在的教学方法、手段,教材内容必须更新,才能适应当前变化的学生。当前的学生追求学习氛围的宽松,我们必须运用合作学习的方式,使学生实践能力、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得到充分的发展。

2.小组合作学习是教学改革与发展的需要

团队精神在竞争中越来越重要,个人的能力是有限的,很多工作需要团队合作才能完成。因此,合作在今天具有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从教育要培养社会所需要的人和促进个人的全面发展来说,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能力是非常重要的。

3.小组合作学习是现实的需要

我校地处山区乡村九义校,由于各方面的条件限制,我校的物理教学一直采用传授加讲授的教学模式,大大阻碍了教学质量的发展。而小组合作学习是在承认课堂教学为基本教学组织形式的前提下,教师以学生学习小组为重要的教学组织手段,通过指导小组成员展开合作,发挥群体的积极功能,提高个体的学习动力和能力,达到完成特定的教学任务的目的的一种教学方式。经过不断地实践、反思、再实践,我觉得以下两个方面是不容忽视的:一是让学生如何去进行合作,去开展有意义的合作。教师首先应该教给学生合作学习的基本方法。例如小组的确定、小组成员角色的分配、根据学生个性和特长等开展合理的分工等。小组交流的内容一般应涵盖两方面:一方面表述自己的见解看法;另一方面则要倾听他人的意见。掌握了合作的方法,明确了合作的内容,才能培养合作意识,获得真正意义上的团队学习成果。二是在小组合作学习中,教师究竟应该扮演一个什么样的角色。

二、教师参与,是小组学习有成效的关键

教师的角色是要能经常性地参与到学生的探讨之中,和他们一起学习,教给学生如何说出自己的观点,逐渐培养学生发言的习惯和兴趣,这将会给教学带来意想不到的收获。

1.小组合作学习实验促进了学生的评价能力的提高,规范了学生的学习行为

通过实验,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成绩、减轻了学生的课外负担、端正了学生学习物理的态度、培养了他们良好的学习习惯,而且他们在课堂上表现活跃,回答问题积极,社会实践、调查能力增强,课堂气氛活跃,性格发生了很大变化。

2.创设了小组合作学习的课堂教学氛围,开发了学生的非智力因素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小组合作学习由于采用了小组讨论、所学知识与社会调查和实践相结合的方法,从而为课堂创设了一种最佳的教学氛围,极大地激发了学生学习物理知识的兴趣,培养了学生的各种能力。

3.小组合作学习促进了教学的多边互助,使每个学生都获得平等参与的机会

小组合作学习增加了个体与个体、个体与小组、小组与小组、学生与老师之间的交流的机会,学生获得的表现机会要比单纯的个人学习多得多。

4.小组合作学习照顾了学生的个别差异,使每个学生都能获得成功的体验

小组合作学习是师生互动、互评和个别指导与个别评价的有机结合,通过合作学习,学生的个别差异作为一种积极的教育资源得以利用,实现了让优等生“吃得好”、中等生“吃得饱”、后进生“吃得了”的分层效果,有利于学生个性的发展,使每一个学生都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相关专题 几种物理

精选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