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初中物理自主探究式教学的思考认识论文

fan 分享 时间: 收藏本文

【简介】感谢网友“fan”参与投稿,下面是小编整理的谈初中物理自主探究式教学的思考认识论文(共17篇),欢迎大家阅读分享借鉴,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篇1:谈初中物理自主探究式教学的思考认识论文

谈初中物理自主探究式教学的思考认识论文

一、前言

物理学科在初中教学中作为科学知识课程,要求学生在学习中要掌握主动探究和合作探究的能力。自主探究式学习对于学生发展而言,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学生在初中物理的学习中打下坚实的基础,才能为日后物理知识的深化奠定根基。自主探究式教学作为新课改过程中大力普及的教学模式,在创新教学理念的同时,让学生朝着综合性人才的方向发展。在初中物理课堂中教师要根据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引导学生自主探究物理中的奥妙和神奇,要学生从主动中燃起高度的学习热情。

二、开展自主探究式教学的重要性

(一)教育改革的必然趋势

在素质教育理念的宣传下,当代社会分数不是衡量人的唯一标准,不要为了分数而学习,而是让学生在学习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在强烈的社会竞争中脱颖而出。因此突破传统教育的禁锢,进行教学改革势在必行。教学中要勇于转变教学理念,创新教学模式,让学生在主动探究中收获属于自己的学习体验。

(二)转变师生角色

传统课堂教学中教师都是作为主导者的角色,学生一般都是被动接受教师传授的知识,教师在黑板上写什么,学生就在笔记本上记什么。但是部分教师为了赶进度,就在课堂中取消了学生自主学习的环节,全程都是教师一人唱“独角戏”。开展自主式探究学习就是要让学生充分成为学习的主人,主动探究学习中的知识,遇到困难自己想办法克服。这种教学模式能极大限度地激发出学生的潜能,让学生在自主探究中认识自身,提高自身。

(三)丰富教学方式

教师要创新教学模式,大部分初中物理课堂都是教师带领学生讲解课本知识,讲完进行课堂训练,学生课后做作业。长此以往,学生的学习成绩非但没有提高,反而对物理的学习兴趣逐渐下降。陈旧老套的教学模式让物理课堂死气沉沉,学生的创新意识得不到提高。开展自主探究式教学可以让学生对物理课堂感到焕然一新,对学习物理充分调动起积极性。让学生在自主学习中发现物理课程的魅力,爱上探究物理的乐趣。

三、初中物理中开展自主探究式教学的.措施

(一)提高学生兴趣,诱发主动探究

只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才能诱发学生主动探究想了解的知识。学生在学习中只有激发对物理的热情,才能主动探究物理中的奥妙。在教学中应从学生身边的生活实际和感兴趣的事物出发,将课本内容和具体实验相结合。让学生在具体的实验操作中感受物理中的深厚乐趣。例如在学习《摩擦力》这一节时,教师要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用学生们熟悉的事物激发好奇心。在进行讲课前教师可以向学生展示一个常见的生活现象,教师手持杯子时,玻璃杯一共受到了什么力。让学生根据学过的二力平衡的知识分析,杯子一共受到两种力的作用,分别是竖直向下的重力和手施加的竖直向上的力。在学生对摩擦力产生兴趣后,教师就要让学生主动探究生活中哪些现象是利用了摩擦力。可以让学生将手掌用力压在桌面上并向前用力,手掌相对桌面保持静止。让学生亲身感受到摩擦力,体验摩擦力中的乐趣,让学生主动探究摩擦力的种种性质特点。

(二)利用现代科技,创新教学模式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推进,对教师在教学中也提出了新的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要不断创新教学模式,突破传统教育方式的束缚,与时俱进利用先进的现代信息技术,构建新型物理课堂。利用信息技术既是教育改革的重要任务之一,也是吸引学生兴趣,培养其主动探究的重要途径。在课堂中利用多媒体技术可以丰富课堂,为学生构建一个集视觉、听觉于一体的高效课堂。可以将抽象复杂的概念公式利用视频、图片等具象化,让学生有更加直观深刻的感受。例如在学习《分子热运动》时,为了让学生更直观地感受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可以利用多媒体视频向学生展示分子运动的过程,让学生对大千世界产生兴趣,利用生动的视频让学生清楚地观看物体温度越高,分子热运动越剧烈。通过信息技术,让学生更加直观地感受物理定义和物理性质,进而激发兴趣主动探究物理知识,提高物理学习水平。

(三)开展小组探究,提高合作能力

初中阶段学生刚刚接触物理,对于一些物理知识和物理现象难免理解会比较困难,在进行一些物理实验时需要学生之间相互配合。教师在教学中要经常设置一些需要小组探究的活动,让学生们在合作中实现自主探究,促进学生们对物理知识的掌握更加深刻。可以将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在分组中教师要合理分配,将学习能力强和学习能力较弱的学生科学分配。例如在学习《电流和电路》中,要学生学习连接电路的知识,可以让学生进行小组实验,分组进行电铃连接。在小组操作中让学生合作探究电路中有持续电流的条件。学生在合作中各司其职,各自探究自己的任务。让学生了解到电路中有电源提供电流和电路闭合为通路是电路中有持续电流的条件。学生在合作中既提高了自学能力,又锻炼了团队协作能力,可谓是一举多得。

四、结束语

总之,在初中物理课堂开展自主探究式教学可以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在物理的学习中,对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有着较高的要求,教师要根据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教学模式创新,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和小组探究模式提高学生自主探究能力,让学生主动爱上物理,探究物理,提高自身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1]龚忠贵.促进自主探究,提高教学效率———浅谈初中物理教学中“实验”的作用[J].新课程中学,2016,(8):48.

[2]夏宏波.自主探究教学法在初中物理课堂的应用策略[J].教育观察(下旬),2015,(5):70-71.

[3]马科.探究信息技术环境下初中物理实验探究教学模式[J].赤子,2015,(9):328.

[4]冯成亮.发挥自主探究模式提升物理教学成效[J].速读(下旬),2014,(12):267.

篇2:探究式教学初中物理论文

探究式教学初中物理论文

一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创设奇妙的情境

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可以为学生创设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学习情境,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如一位教师教学平面镜成像,在教学导入环节运用多媒体课件让学生观看了一个魔术表演——水浇不灭的烛焰。出人意料的奇妙情景让学生产生了认知上的矛盾,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使之萌生了强烈的探究欲望。然后,再继续播放视频展示真相,原来是利用一块玻璃板呈现了水火相容的奥秘。这种景象是利用局部拍摄,授课时播放结合暂停操作,达到了魔术般的视频艺术效果,而这一效果正是通过发挥现代教育技术的功能实现的,是利用常规的教学手段所不能达到的。因此,教师在创设情境时可以有效开发、利用现代教学技术,给物理课堂教学增添生机与活力。

二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节约教学时间

物理探究性课教学往往容量较大,而适当地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可以为设计、操作、思考、交流等探究活动节省出一定的时间,提高教学效率。如教学电路的串联和并联时,我告诉学生任何复杂的电路都是由串联和并联这两种简单的电路组成。接下来便组织学生分组展开探究性学习:把一个开关和两个灯泡连入电路,要求两灯能亮,设计电路。方案越多越好,并画出电路图。最后,安排学生对所画电路图进行分类、比较,给出串并联电路的概念,借此培养学生的归纳能力。由于学生所画电路图的种类很多,在用实物投影集中展示之后,概括出六种合理的电路,笔者利用课件幻灯片的动画效果引导学生进行分类,通过直观图形帮助学生建立了串并联电路的概念。在串并联电路的教学中,启发学生以探究的方式学习物理概念,并设计了多个培养学生探究能力的教学环节,学生参与活动较为投入。学习过程中,多媒体课件能够服务于大量电路图信息的展示、分类,营造了良好的以学生为主体的探究性学习氛围,学生在“探索——实践——收获”环节中不断探索前行。

三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进行数据处理

在课程改革理念的指引下,物理教师虽然格外重视引领学生通过实验探究来提升学生的认知能力,但实验探究的力度与效果却未能在一些教师的课堂上得以体现。如由于实验探究的器材、时间、场地等诸多因素限制,大多数初中物理实验只要求重复极其有限的实验次数,以至于闹出三次实验的.数据可以得出普适性的物理规律,而两次实验的数据则不行的笑话。那么,在各方面条件有限的初中物理课堂上,教师就要尽可能地创造出贴近真实的实验探究氛围。如在探究电流跟电阻两端电压的关系的教学中,我要求学生对用电表测得的实验数据进行定量分析,得出电流与定值电阻两端电压成正比关系的结论。尽管课堂教学时间有限,我还是在实验数据采集的要求上尽量放开,不要求在规定的三四个电压值下测量电流,鼓励学生尽可能地多次测量,且允许用多种电阻值进行实验。因为后面的数据处理分析工作有功能强大的电子表格帮忙,处理数据时学生只要简单地输入就可以了。这样,实验时间的重新分配,不仅使学生得到了真正意义上的普遍性物理规律,还激发了学生利用熟悉的软件知识继续进行探索的热情。

四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进行模拟类比

在探究性学习过程中,一些新的物理概念和规律往往会成为学生深入探究的障碍。有些重点、难点概念仅凭借教师的口头讲解或借助传统手段,还不能有效促进学生的理解与掌握。而如果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则可以增强学生感性认识,降低理解的难度,促进学生的认识上升到理性层面。如在杠杆的平衡条件教学中,我利用几何画板这一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生动、形象地再现力臂的几何模型,再加上自由的动画操作效果,一下子就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促使学生能较透彻地理解力臂的变化规律,为接下来探究杠杆平衡条件做了很好的铺垫。

又如教学浮力,按传统的教学方法,教师首先要向学生讲解浮力产生的原因。但如果教师仅凭口头语言来向学生讲授,让学生理解由于向上和向下压力差的存在导致了浮力的产生,学生听起来会感到抽象和茫然;而如果借助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制作课件,以动画的形式展示当小木块下方表面压强增大时,小木块则缓缓上浮的情景,生动可感的动画效果激发了学生探究的兴趣,让学生真切地理解了浮力产生的原因。同时,这一演示也为接下来学习阿基米德原理奠定了理论基础。事实证明,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可以为学生创造生动、形象的学习环境,让物理教学收到事半功倍之功效。然而,在实验探究过程中,还需要教师们多做一些大胆的、有益的探索。

篇3:自主探究教学初中物理论文

自主探究教学初中物理论文

1基于信息技术的自主探究教学模式的基本结构

1.1自主探究和合作学习阶段是该模式的重要环节

这一阶段是学生获取知识,训练技能,发展能力的基本阶段.自主探究是学生学习的过程,也是学生自主学习和发现的过程,这一过程要充分发挥教师指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作用.先由教师启发引导,然后让学生自主探究.学生个体独自阅读教材,进行实验操作,观察实验现象,记录实验数据.教师巡回指导要得力,注意收集学生自主探究过程中的信息.学生在探究过程中出现问题,教师不要急于指出和帮助,让学生自己反思排查原因,实在有困难的在学生的求助下教师再给予帮助.在个人自主探究的基础上,教师指导学生进行协作、讨论和交流.这个时候,学生对探究的问题可能存在不同的看法、观点和理解,可以通过辨析和辩论的方式加以补充和修正,加深学生对问题的理解.通过这种合作和沟通,学生能认识问题的不同方面,理解问题的本质.

1.2汇报实验结果和评估

交流阶段利用信息技术给学生提供信息发布的'环境和交流环境,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汇报探究的结果,其他学生予以评估,既要肯定成绩又要指出不足,并提出改进的意见.经过争辩之后,学生基本上能得到较为完善的答案.但也会出现学生对物理概念、定律、规则等内在联系和区别理解不透彻的情况,这就需要教师启发精讲.必需时可补充演示实验.教学中应着重指导学生掌握研究问题的思路.帮助他们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另外,学生经过认真的自主探究和交流评估,总结出自己的看法.可学生的语言必竟是粗糙的、不严谨的口头语,这时需要教师对讨论中出现的各种意见去粗取精、整理归纳,形成全体学生的共同认识,然后将其提炼升华成精炼准确的教材上的结论.

1.3应用创新阶段

实施自主探究课堂教学模式的目的不只在于得出正确的结论,及时运用探究的成果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则更为必要.因此教师应精心编制随堂练习或小制作等借助信息技术呈现给学生,让学生判断、选择、反思、操作、汇报等,采取多形式巩固学生所学的知识,多角度让学生充分展示自我,开拓创新,提高学生的研究能力.

2基于信息技术的自主探究课堂教学的优势

2.1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探究的兴趣

教师利用信息技术,创造直观、生动、富有启发性的问题情境,使学生造成认知冲突,感到自己知识锁链上的脱节,唤起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热情.例如,在学习《重力》等知识时,可展示女宇航员王亚平在“神舟10号”上进行我国首次太空授课的部分影像资料,太空中的奇特的失重现象令学生十分好奇,引起学生的思考,为什么在太空中会有这么神奇的现象?为什么地球表面上的物体总会落回地面?信息技术为学生探究重力创设了良好的问题情境,也让学生感受到祖国科学的进步,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情怀.物理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对许多物理现象和规律的理解是要依靠直观的实验来做基础的.但在初中物理教学中有一部分实验时较难实现的.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技术进行模拟,把抽象的物理概念、物理规律、物理模型等看不见摸不着的东西具体化、形象化,给学生提供大量的感性材料帮助学生理解.例如,在《核能》这节教学中,学生对重核裂变的链式反应和核能发电的原理的理解比较困难.教师利用多媒体的优势,通过动画模拟,形象展示重核裂变的过程和原理及核能发电的过程,帮助学生理解.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学的知识,将学习物理当成一种乐趣.从而调动学生学习物理的积极性,激发了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2.2有利于信息采集、处理实验数据,化解难点和疑点,探究物理规律

一些初中物理实验需要在数据的采集和处理上花费大量时间,学生还很难通过数据得出规律.如果利用信息技术完成这部分工作就能够省时、省力.例如,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可以将所有小组采集的数据输入EXCEL电子表格中,然后利用EXCEL电子表格作出它们在凸透镜主光轴上的点,学生很容易发现成倒立、缩小实像时物距都集中在二倍焦距以外,像距都集中在一倍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间,同理也可以得出其它成像的规律.

篇4:物理教学思考论文

随着新课程标准的提出及实施,农村中学物理教学的问题愈加凸显。通过对笔者所在学校的学生进行调查,结合笔者多年的农村物理教学经验,对农村初中物理教学的现状及问题有以下思考。

1.学生因素

学生是接受知识的主体。物理知识与我们的生活、科技息息相关,知识点繁杂,说理严密,换算单位严谨。对于刚接触到物理这门学科的初中学生来说,物理是一门抽象晦涩的学科。相对于城市学生来说,农村学生在现实生活中见到的科技成果较少,亲身体验感受的更少,对许多概念很难形象理解,只能死记硬背。物理学科的题目大都来自城市建设,城市生活,以及能源创新。农村学生接触到的文化环境较少,信息渠道闭塞,对物理知识点并不能真正融会贯通。久而久之,学生的学习兴趣就会渐渐降低,如果没有浓厚的学习兴趣,学习的效率也会大打折扣。进而导致学生上课紧张害怕,不喜欢物理课,甚至连物理老师也不喜欢,消极应付物理作业及考试,互相抄袭。这样厌学的情绪会影响到对其他学科的学习,最后出现翘课,逃学的现象。另一方面,对一些起初对物理学科感兴趣的学生来说,由于学习方法不当,基础知识掌握的不透彻,也会影响到物理学科的学习。通过对我校九年级130名学生的调查发现,有43.8%的学生认为自己的物理成绩在九年级上学期时开始下滑。下滑的主要原因是学习方法不当,理解能力差,听不懂等等。第三,农村中学中也不乏物理成绩一直保持良好的学生,这类学生只能在本学校的考试中取得优异的成绩,却没有信心参加与物理知识相关各种的比赛,导致学生有坐井观天的思想观念。

2.物理教师因素

众所周知,在乡镇及乡村,教师资源匮乏。很多物理教师带不止一门课。这样一来,物理教师面临着备课量大,作业批改量大等实质性问题。而这些问题也直接影响到物理课堂的质量。近几年,国家颁布了许多激励大学生下基层的措施,不断有物理教师被引进。但是,这些年轻的物理教师并不能完全扎根于农村中学,因而导致物理教师流动性大,在教学管理上很难实施长久、长远的工作目标。物理教师如果无法安心、静心地在农村中学扎根,那么物理课程的讲授也是敷衍了事,照本宣科,与新课程标准的改革目标渐行渐远。由于地域性的因素影响,教师很难及时或许最新的物理科学方面的知识及资料,所以在与时俱进方面也难实施。

3.客观因素

首先,在农村,物理教学受到特殊地域性的影响。学生上学路途遥远,极少有午休时间,有些学生放学后还要帮家里做农活,这些因素直接影响到物理教学的实施。另外,学校也没有图书馆,电子阅览室等可以获取信息的来源,这就阻碍了学生与外界的知识沟通。物理教材内容有限,物理习题训练也相对较少,这就限制了学生的见闻,生活中、科技中的物理知识、物理现象就很难让学生直观地理解,给物理教学增加了更大的难度。其次,农村中学的学校设施也是困扰物理教学的一大难题。学校人数不多,但是学校硬件设施的建设却举步维艰。尤其是物理实验教学,学校没有实验室,鉴于课程内容的设计,物理教师只能在教室演示实验,学生只能坐着看老师讲解演示,能亲自体验实验过程的学生为数不多。特别是一些实验器材体积小,精度高,例如千分尺,在实验演示中很多同学只能靠老师描述的想象,然后强行背诵记忆。有些实验器材已坏,无法精准地向学生展现实验结果。实验器材也有短缺现象。严格来说,这样的物理实验教学是失败的。

4.新课程标准的改革目标在农村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实施

新课程标准下课程改革的具体目标之一就是: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对于农村初中物理教学来说,由于学生接触的生活现象、科技实物太少,所以物理学习的主观能动性还不够。在基础知识与技能的获取方面,学生只能由物理教师在课堂上讲解、引导,课后通过练习加强巩固。新课程标准改革的另一目标是: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由于农村中学物理实验设备的欠缺,学生的主动参与能力还远远不够;由于地域性因素,学生搜集和处理物理现象等方面的能力也与城市学生相差甚远;另外,农村学生在物理课后的习题训练也甚少,对知识点的理解也难以透彻。对物理知识点一知半解的现象在学生中占不少比例。鉴于学生因素,教师资源因素,客观因素等,在农村中学实施新课程的改革目标是一项艰巨的任务。但这并不代表农村的物理教学无法做到。新课程标准要求农村中学课程要为当地社会经济发展服务。作为农村初中物理教师,我们首先要做的是,多关心、鼓励学生,注重与学生的交流,在培养学生物理学习的兴趣上做出更大努力,这样才会渐渐向新课程改革的目标靠近。

篇5:物理教学思考论文

摘要:

大学物理是高等院校理工科各专业所开设的一门基础必修课,是理工科学生的专业基础课程。而在现阶段的理工科院校的实际教学过程中,大学物理课程的教学目标与理工科学生的学习现状存在着一定的冲突。大学物理作为理工科学生的一门公共必修课,也是一门重要的素质教育课。本文着重就目前各高校大学物理课程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分析与思考,并结合目前理工类学生对于大学物理这门课程的学习现状进行综合分析,以期发现一些问题并提出一些建设性的想法,从而提高大学物理这门课程的教学质量,与理工科学生学习大学物理和应用大学物理知识及思想的能力。

关键词:大学物理教学;学习现状;差异性教学

一、大学物理教学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物理学是所有自然科学中最基础的学科,它揭示了物质的运动规律。而大学物理教学就是把物理学的基本概念传授给学生,使之对物质运动的各种形式及其相互联系有一个较为全面的理解和把握。另外,通过大学物理教学,可以使学生掌握物理学的科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和创新能力。目前在大学物理的教学过程中,主要存在着以下问题:

(一)大学物理教学课程对学生的吸引力不强

理工科学生在学习大学物理时的兴趣普遍不高。大学物理的内容理论性较强,比较抽象,同时需要较高水准的高数知识。而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由于课时的限制,上课时不可能对所有的问题都进行深入探讨,这样就会导致学生在学习大学物理时变得消极、懈怠。

(二)大学物理课程不断压缩减少

对于理工科院校非物理专业的学生来说,大学物理只是一门公共必修课,并不会像其它专业课一样被重视,所以大学物理的课程不断地被压缩。而大学物理课程的内容却和往常一样,没有什么变化,甚至还增加了一些现代物理与高新技术的内容。这就致使教师们为了完成教学大纲所规定的内容,只是对大纲所要求的基本知识点进行浅显的描述性的讲解,而对物理问题的本质以及其它相关知识的应用却很少有时间来进行详尽的分析。这样就会导致学生们在学习的过程中很难形成良好的物理知识结构,学生们学习物理的能力就会变得越来越差,并且由于课程时间较少,教师们不能及时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来对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进行适当的调整,最后导致教师与学生的严重脱节。

二、理工科学生学习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一)学习态度不够端正

目前,有很大一部分理工科学生在学习大学物理课程的过程中,学习态度不够端正,学习目的也非常不明确。这些学生学习大学物理这门课程仅仅只是为了通过期末考试,而他们对这门课程的态度更是处于无所谓的状态。这些学生是当前大学物理教学中最让老师头疼的,他们可能连最基本的物理概念都不知道,甚至可以说这些学生基本上都是没有能力通过大学物理考试的。对于这些学生,我认为老师们首先要让学生们对大学物理这门课程产生兴趣,而不仅仅是为了敷衍应付考试。只有学生们对这门课程产生兴趣了,才会去用心学习这门课程。另外,老师们对于学生这种散漫的学习态度也不能听之任之,应该严格课堂纪律,让学生们用心学习。

(二)学生们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普遍不足

在大学物理教学过程中,教师们普遍重视基本知识的教授,却不够重视学生们的能力培养。因此,学生们普遍存在着自学能力及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的不足。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通过自学能看懂的内容,教师可以先进行部分讲解,然后以思考题的方式列出要点,布置相应的作业,要求学生们通过自学完成学习,以便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

(三)缺乏正确的认知和理解

大学课程和初中课程以及高中课程相比较而言,有着更强的学习难度,知识内容也更加的抽象。在这种情况下,以往传统单一、被动学习的方式,也就逐渐转变为更加多维化、自主化的学习。大学课堂教学时间非常有限,因此学生们就必须要充分的借助课下时间来进行学习,并树立更加良好的学习态度、掌握正确的学习方式,才能够更好的适应大学学习。一般来说,大学物理的教学时间大多是设置在一年级的第一学期或者第二学期,最迟是大二的第一学期。在这一阶段当中,很多学生正处于适应期,再加上需要学习的内容非常的多,在这种情况下,如果学生们单纯去被动听课、上课的话,那么必然无法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学习。在学习的整个过程当中,树立良好的信息具有重要意义。然而信心是建立在对大学物理学习具有正确的认知基础之上的。通过实际的调查分析我们发现,很多学生认为大学物理是非常难的,同时也有很多学生认为大学物理只是一门选修课而已,并没有多大用处。不得不说,这样错误的认知,使得学生逐渐丧失了学习的信心与积极性,进而在实际的学习过程当中,并没有积极的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回答问题,在整个学习过程当中,都显得非常被动,最终所获得的学习效果也必定不尽人意。

(四)缺少正确的学习方法

物理学,是一门探索事物发展规律,并解释事物内在联系的一门科学。因此,物理学习也就需要学生们积极的通过演绎、分析、归纳的方式,科学合理的进行推理判断,以此来揭示出事物和现象两者之间所存在着的密切联系及物理规律。在大学物理教学内容当中,所需要学习的内容主要包括力、热、光、电以及原子物理等内容,在这一过程当中,我们不仅需要帮助学生巩固知识结构,同时也需要引导学生掌握全新的物理学研究方法,然后将所掌握的物理学研究方法,应用到接下来的实际学习当中,促进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的提高。但是,在这一过程当中,往往有很多学生觉得大学物理学习只是学习一些物理概念而已,只需要记住物理公式就可以了。还有的学生在学习的时候过于关注局部事物以及事物的感觉体验,并没有充分的掌握问题的背景,更无法对相关问题记性推理判断,不得不说,这对学生接下来的学习发展来说是极为不利的。举个例子来说,我们在实际生活当中,对于“力”都有着自己的概念,但是如果从“推、拉、提、压”等众多的动作当中概括出一些抽象的“作用”的话,那么我们就必须要充分的掌握在物体运动背后,都有一个“力”的支撑,在整个推理判断的过程当中,需要具备较强的归纳能力以及演绎推理能力,只有在具体的问题情境之下,才能够更加准确的掌握现象和本质两者之间所存在的因果关系。

三、关于大学物理教学的几点建议

(一)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学习观

现代学习理论指出,在学习高层次领域知内容的过程当中,不仅需要智能的有效参与,同时也需要相关学习人员具备较强的学习动机、坚强的毅力。但是,通过实际的调查分析我们发现,很多大学老师往往会忽视这一系列影响学生学习水平的非智力因素,这些因素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效果。在这种情况下,为了能够贯彻落实实施“以方法为本,以能力为重”的教学目标,我们就必须帮助学生重新认识大学物理这一门课程,充分意识到其重要性所在,进而能够更加积极主动的参与到课堂学习当中,在有效改善学习状况的同时,促进教学效果的提升。具体来说,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进行:(1)注重交流和引导,了解学生的学习认知。加强学生和老师彼此之间的沟通交流,能够形成一个更加融洽的学习环境,这对于构建和谐师生关系来说是极为有利的,并且还能够优化教学功能。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在实际的教学之前,首先就应科学合理的安排设置一定的时间,让学生们展开激烈的讨论,继而使其更加充分的了解大学物理这一门课程,在消除错误认知的同时,树立积极的信心,形成正确的学习观念。(2)介绍成功的学习经验和方法。在具备良好的学习信心之外,要想学好大学物理,还必须要具备良好的学习习惯。基于此,教师应引导树立课前预习、做好课前知识准备的良好习惯;同时应树立课后及时复习,独立完成课后练习的好习惯。然后引导学生在充分掌握问题背景的基础之上,形成理想化的物理模型,并在此基础之上,加强研究分析,学会举一反三,更好解决类似问题。(3)突出学习的能力目标。在大学学习的过程当中,我们要培养学生树立良好的做人、做事、以及社会生存的能力。在这一阶段当中,老师应采取有效措施,弱化专业与非专业课程两者之间所存在的区别,并确保学生能够将每一道物理题目当成实际问题来进行解决。培养学生树立良好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不仅是大学物理教学的重要目标,同时对于学生接下来的学习、以及生活来说都是极为有利的。只有学生赋予大学物理学习新的内涵,才能够更好的激发出学生的内在学习动机。

(二)加强物理知识与学生专业知识的联系,激发学习兴趣

奥苏贝尔有意义学习理论指出,在大学教学的过程中,应以有意义的接受系统知识为核心,并将学生的认知结构进行有效的重组。只有让学生产生自主学习的意愿的时候,才会更加全身心的投入到接下来的学习当中。学生的这一意愿,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的认知结构重组的速度及效能。对于非物理学专业的学习来说,只有让学生明确自己所学的内容和自身专业知识两者之间所存在的关联的时候,才会对学习赋予自己的意义,进而树立良好的学习动机以及学习兴趣,这是非常有利于学生形成高度分化、重组的认知结构的。举个例子来说,简绍数学与物理的联系时,我们就可以充分的借助在物理学领域当中所做出的一系列巨大贡献的数学家的故事,进而激发出学生将物理和数学两者进行有机融合的学习热情。例如:著名物理学家牛顿,其实还有一个身份是数学家。牛顿不仅创造了我们所熟知的经典力学,同时也建立了微积分。再例如:德国数学王子高斯,通过自身对曲面的研究分析,然后结合电磁场当中的电场强度以及磁感应强度的物理属性,进而建立了电场和磁场中的高斯定理,这也为我们揭示出了稳恒电场以及磁场的基本性质。通过加强物理知识与学生专业知识的联系的方式,充分激发出学习的兴趣,使其更加全身心的投入到接下来的学习当中。

(三)根据不同专业学生的实际情况实施有针对性的差异性教学

差异性教学指的是在大学物理教学中,立足并尊重于学生个体和群体各种的差异性,实施满足学生多方面需要的大学物理教学方案。差异性教学的根本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基本科学素养,为学生学习各自专业实践课奠定坚实的基础。类似于“因材施教”,根据学生的不同情况、不同特点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以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让大学物理知识为学生们今后的学习工作服务。

(四)转变大学物理的教学理念,确立正确的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要从教学的整体出发探讨其合理性,只要教学目标是合理的,适合学生发展的,那么教学活动就会产生有利的效果。只有树立正确的教学观念,才能设置科学的教学目标,只有正确的教学目标才能引领正确的'教学内容,才能选择适宜的教学方法,并采用科学的方法评价教学。

(五)根据学生专业的不同来合理的处理教材

由于不同的专业对于大学物理知识的需求不同,在内容和要求的掌握程度上存在着差异,因此我们可以根据专业的不同来合理的处理教材。只有全方位地认识学生的具体情况和不同特点,及时地进行大学物理教学改革和提高教师自身的素质,才能巩固大学物理基础课的地位,提高大学物理课程的教学质量。

(六)开展多元化的教学方法

目前多媒体技术不断发展,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也变得日益多元化。在课堂教学时可以采用多媒体教学,有利于丰富课堂教学方法,从而培养学生们的多元学习方式。多元教学方法有利于改变传统灌输式教学方式,将启发式教学融于讲授之中,让学生们对课程产生浓厚的兴趣,从而提升教学质量。

四、结语

大学物理作为高等院校理工科学生的一门公共必修课,在培养学生能力和素质方面有着很重要的作用。目前理工科学生对于大学物理这门课程的学习现状十分引人堪忧,因此,提高大学物理教学质量是十分重要的。

篇6:物理教学思考论文

【关键词】高中物理;教学改革;思考

物理课程是一门基础性的学科,其内容具有比较强的理论性和抽象性,并且对理解和分析以及运算等各项能力具有较高的要求,因此在实施教学中要根据学生的实际需要进行不断改革,促进学生物理水平的提升,推动学生整体素质的增强。

一、高中阶段物理教学现状分析

首先,教师的教学理念比较陈旧。过去高中阶段的物理教学相对较为保守,教师通常在教学中占据主要地位,学生的主体地位难以发挥,在教学过程中没有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学生只是通过记笔记来进行学习。这种教学过程也表现出教学理念没有更新,教学的方式不够创新,造成高中阶段的物理教学过程趣味性不足,学生难以真正投入其中,学习效率不高。其次,物理教师的整体素质还有待提升。高中阶段的物理教学过程中,教师整体的素质还不够高。部分教师由于种种原因在没有进行有效培训的状况下就开始进行授课,并且也无法进行观摩学习,导致教学的经验不足,一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没有重视对教学手段的更新,一般使用比较单一的教学思路和方式,导致自身工作的负担比较大,但是学生的学习效率也不高,教学水平有待提升。部分教师没有对物理的基础知识进行比较全面地掌握,使得学生思维能力也受到限制,对于学生的发展带来不利影响。最后,教师和学生之间没有科学的互动。师生两者的科学互动是物理课堂学习氛围构建的重要因素,通过教师与学生之间的良好互动能够有效提升物理课堂的活跃度,学生更容易在教师的引导下进行比较深入的思考与分析。但是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很多时候教师会忽视与学生之间的互动,造成物理教学过程枯燥无聊,学生的学习兴趣难以激发,物理的教学质量也很难得到提升。

二、高中物理教学改革的对策分析

1.更新教学理念

人类的各项活动都是有目的和有意识的。教育改革也是一样,所以在进行改革之前必须要转变原有的教学理念,更新教学观念。过去的教育理念认为教师应该处在课堂的主要地位,学生处于从属地位,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是指挥者与组织者,把控着教学的节奏与过程。但是实际上并不是这样,教和学应该是一种良性的互动,而教学最主要的任务和目标是使得学生能够学到知识并且应用知识。教师在这个过程中应该作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的角色,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通过这种方式才可以使得学生能够投入到实际的教学中,教师也才可以有效发挥自身的作用,在和谐的环境下完成教学的目标与任务。只有在课堂中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才可以让学生真正对知识感兴趣,主动投入到学习的过程中,加强对知识的理解与掌握,提高教学的质量。

2.利用现代化的手段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实施教学的时候,教师要善于利用现代化的信息技术与方式,推动学生对教学的重点和难点进行有效的突破,一方面能够提升教学的效率,另一方面能够有效提升学生对物理知识的学习积极性,所以在实际教学中,物理教师要按照教学的具体内容,通过使用现代化的教学方式与手段,构建和谐的教学环境与教学情境,有效发挥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动性,推动学生对难点与重点知识的理解与掌握,逐渐提升学生对物理知识的学习兴趣,让学生能够自觉投入到教学过程中,提高探究能力,增强物理学习效率。并且,兴趣是学生主动进行学习的关键动力,因此教师在应用现代化手段的同还要通过各种教学方式的有效应用来提升学生对知识的学习兴趣。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可以通过使用情景教学法和问题教学法以及合作探究的教学手段,构建和谐轻松的物理教学环境,有效提高学生在教学中的参与度,提升学习积极性,有效保证教学的质量。另外,高中阶段的物理教师还要加强对物理教学内容的研究,强化物理知识和实际生活两者的联系,按照学生具体的学习情况,使用合适的教学策略,强化学生对物理知识的应用能力,使学生能够通过物理知识解决实际日常生活中碰到的问题,最终能够让学生学以致用,全面把握物理知识,提升学习质量。

三、强化对物理教学的投入

高中阶段物理在教学中对于教师都有比较高的要求,所以需要学校对教师队伍的实际情况进行比较全面地掌握,找出其中存在的不足之处并进行及时改进。另外学校还要重视对物理教师的教育与培训工作,通过公开课或者外出学习等方式提升教师的教学经验。另外教师也要及时对教学进行有效的总结,加强反思,找出自身教学过程中存在的弊端,逐渐提升教学能力。总而言之,高中阶段的物理教学改革对于提升物理教学效率和质量具有关键的意义,需要教师不断更新教学观念,优化教学模式与手段,发挥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提高他们对物理的学习积极性,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篇7:初中物理实验探究式教学论文

初中物理实验探究式教学论文

探究式教学是基础教育新课程所提倡的一种教育方式,物理是一门以观察、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在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中实施探究式教学尤为重要。本文联系自己的教学实践,从如何引导学生进行观察和实验探究,让学生在“问题”中成长,实验探究一切只为学生能力的提高,谈谈自己的体会。

一、引导学生进行观察和实验探究

1.观察是学习物理必备的素质

首先应该使学生知道,所谓观察是指通过我们身体的感觉器官,或者间接借助于器材对物理现象的一种有目的、有计划,并且持续、反复的知觉过程;就是要有目的辨明观察对象的主要特征,注意发现引起变化的条件和原因。其次要使学生了解,观察是要经过一定努力,克服一定困难,才能发现问题,才能形成对事物的正确认识,才能得到正确的结论。

(1)在演示实验中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在新教材中安排了许多演示实验,教学中学生对演示实验很感兴趣,如观察停止沸腾的热水中浇上冷水后又开始沸腾等,但学生观察时抓不住关键,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对所做演示实验的每一步都应该对学生提出具体的观察要求,使学生掌握正确的观察方法。

(2)在分组实验中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新教材刚开始的几个探究实验,都是有意识的安排学生观察,培养学生的观察及动手能力,如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凸透镜成像特点、串并联电路电流及电压规律特点等。在这些分组实验中,要求教师要对学生提出具体的观察要求,使学生掌握正确的观察方法。

(3)开展课外活动,激发学生的观察兴趣

组织学生参观、做课外小实验等,如学习物态变化前,就布置学生写小论文《水的循环过程》,使学生主动地去观察了解自然界相关物理知识,能够活跃学生的思维,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达到培养观察能力的目的,还能使学生体会到物理知识在生产实际中的广泛应用。

(4)利用多媒体教学,培养学生的`观察兴趣和能力

多媒体教学作为一种新的教学手段,它改变了以前呆板的教学方式,它以图、文、声、动画、影像并茂,加强了表现效果,不仅能再现或模拟各类物理现象,还能通过各种手段使复杂问题简单化,将漫长或瞬间的物理过程演变成为可控、有序的演化过程,可以使学生在课堂上完整、清晰、形象地感知物理现象,大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降低教学难度。

2.在实验探究中“创新”学习

(1)通过探究,引导学生认识物理实验及其作用

例如,可以通过人造小彩虹,使学生知道什么是实验探究。实验探究就是在人工控制条件下,对物理现象进行观察和研究的活动。通过实验探究,能够对物理事实获得具体的认识,有助于学生理解物理概念和规律。 (2)认真引导学生做好每个实验探究

①引导学生做好新教材下的探究实验

应指导学生做好教材中安排的探究实验,这样做有利于培养学生正确使用教材的好习惯,养成尊重科学的好品质。实验中经常会出现一些违反操作规范的操作,教师要注意发现学生实验中出现的问题并及时指导,形成良好的实验习惯,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作风。

②创造机会多做实验,养成勤动手的好习惯

在教学过程中,尽可能让学生参与,如在课堂演示实验中,声的产生中音叉实验、摩擦起电实验等;有条件就将一些演示实验改成学生分组实验,如决定导体电阻大小的因素实验等,增加学生动手的机会,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动手能力。

③在实验中不断为以后的教学做准备

几乎在每次实验探究中都会遇到没有学过的问题,在电学实验探究中尤为突出,例如学生练习连接串并联电路时,细心的学生会发现,规格相同的灯泡,当把它们串联或并联时,亮度会不一样,此时就可以根据教学的实情,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为以后的教学做准备。

二、让学生在“问题”中成长

1.让学生明白“问题”的重要性

在教学中经常引导学生回顾科学史上因善于发现问题而取得成就的例子,如1935年获诺贝尔物理奖的查德威克就是从约里奥・居里夫妇的论文中发现问题进而发现中子,教育学生要善于发现问题,取得成就。使学生认识到发现问题也是学习,并且是深入的学习。

2.在实验中设计“问题”,并解决“问题”

在实验探究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捕捉“问题”,如用伏安法测量小灯泡电阻和电功率时,遇到小灯泡不亮的情况比较普遍,此时可以找比较典型且具有代表性的小组提出若干“问题”,分析小灯泡不亮的可能原因,引导学生用学过的方法检测问题所在。

三、实验探究一切只为学生能力的提高

1.培养学生应用物理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学生认识物理实验探究的重要性后,对学生实验探究应提出较高层次的要求,此时应指导学生做一些验证性和设计性的实验,积极鼓励学生进行小制作、小实验、小发明,从而使学生认识到学习知识的一切目的只为实践应用。

2.应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学完基础电学知识后,鼓励学生用所学知识解决身边的一些用电常识问题,例如家里为何不能同时使用多个大功率用电器、为何不能用铜丝代替保险丝等,从而进一步提高学生学习物理的积极性,提高学生应用知识与实践相结合的能力。

总之,在物理实验教学中实施探究式教育,能够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能使学生学会学习,开发智力,促使学生素质全面发展、个性健康发展。每一位实验教师都应该积极探索有效的探究式教学方式。

篇8:初中物理实验探究式教学探讨论文

初中物理实验探究式教学探讨论文

物理学是研究物质世界最基本结构、最普通的相互作用、最一般的运动规律和使用的实验手段、思维方法的自然科学。初中生刚接触物理,接触物理实验处于新鲜状态,为以后物理学习奠定基础。因此,教师要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多引导学生参与到实验中,从实验中发现创新。教学中应该把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独立实验、独立观察、独立判断的能力放在首位,不只是传授课业知识。诚如物理诺贝尔奖得主波恩所说:如果说是因为我发表的工作里包含了一个自然现象的发现,倒不如说那里是包含了一个自然现象的科学思想方法。

1.提出物理实验问题,引发思考

实验前,教师直奔主题,有目的地进行课前提问,把学生的思维引到正确的方向上,给学生一个问题引发学生思考。学生可以利用课后时间,通过教师提出的问题进行课前预习,逐步建立独立思考的思维模式,更深刻理解物理学科的意义。经过教师的提问,学生可以通过预习、发现得出相应的解答并且可以针对疑点难点进行课堂提问。

2.准备物理实验条件和实验基础

只有做好充分的准备,才能使物理实验有条不紊地运行。物理实验前应该将所有可能性和前提考虑充分,确定实验能够顺利进行,更应该考虑的问题是实验的安全性和学生应该注意的问题。教师可以根据实验的难易程度对实验步骤进行细致分析,打印实验报告供学记录实验现象。比如,实验“探究串、并联电路电流(电压)的规律”时,准备实验条件前,开始弄清产生电压电流的条件是什么,实验应该具备电源、灯泡(电阻),应该包括测电流或者电压的电流表(电压表)测量电阻电流(电压),还包括要用的开关和导线。在探究串、并联电路电流的这一实验过程中,我们要注意用电安全,可以先对电流表(电压表)进行试触,通过观察两表的指针偏向判断,用表是否完好;教师可以看看有哪些干扰因素影响最终结果的研究;实验前提前将电路图画好以便学生更好地完成实验。准备物理实验条件,是实验的基础实现。

3.分析物理实验方法和实验过程

物理实验的分析是为了根据已有知识对知识的进一步分析,从理论变实践的一个过程。实验的展开要将每个具体情况了解到位,研究透彻,以便实验过程中有理有据。比如,“用天平和量筒测定固体和液体的密度”,对于这个实验,我们应该将用到的实验公式、实验步骤和实验细节分析透彻,实验器材都分析清楚。实验所需准备的器材有:天平(砝码)、量筒、烧杯、滴管、线、水、石块、蜡块、铁块。准备好器材,下面可以对实验目的和方式进行分析。这个实验主要是得出最后的实验结论公式,让学生掌握测量固体密度的方法、公式应用、天平和量筒的使用方法。依据实验,我们分析实验方法。由此可以得出石块的体积,依据公式可推导出石块的密度。分析物理实验方法过程,是一个促进实验开展的基础。研究实验方法的过程是实验时要注意量筒及天平的使用,读量筒时要平视量筒刻度,天平也要事先调平衡,研究到位,密度值会接近预期值。

4.得出物理实验结论,进行实验归纳

上文中的.实验基础、实验过程都是为了得出物理实验结论做的准备,通过实验的数据分析总结出实验的结论,由实验结论书本知识。比如,做完“摩擦力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得出最后的结果是摩擦力的大小与接触面间的压力大小有关,接触面一定,压力越大,摩擦力越大;摩擦力大小与接触面粗糙程度有关,压力一定时,接触面越粗糙,摩擦力越大。这个结论同时会引发学生思考:为什么会有这一结果?通过实验结论,我们可以进一步探究,生活中,用自行车载人,载一个胖子要比载一个瘦子费力得多,说明摩擦力很大,深究根据力的守恒原理,摩擦力等于小车拉动时的拉力,等等,进一步探究会带领学生进入新的未知世界。实验结论的得出是很有必要的。

5.总结物理实验的不足和实验教训

学生做实验时或多或少会和实验结果有所偏差,此时就需要对实验过程中的失败经验进行总结和分析,达到解决的目的。切记因为实验的理论知识就生搬硬套地将实验不经思考往上靠拢。实验中有些误差分析,如何减小误差,引发学生思考的同时,带领学生探索发现解决办法,如下次做实验时如何将阻力的干扰减到最小,以及天平遵循左物右码的原则。还有一些应该吸取的教训,实验室应该注意的事项和下一次实验掌握的经验。初中物理实验的探究式教学是一个独立的过程,教师要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动手的能力,全面发挥学生才智。

篇9:初中物理探究式教学

一、初中物理探究式教学设计的原则

1.

问题性原则.

探究式教学要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生活中挖掘素材,以问题为载体,让学生相互解疑.

通过创设问题情境,引发学生通过体验探索、自主解决问题,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

过程性原则.

探究式教学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力图使学生全程参与“做中学”活动,让他们在经历假设、收集、分析、处理、评价中锻炼思维、提升实验能力.

探究式教学的设计要采用“低起点、缓坡度”的原则,由易到难、由浅入深,逐步加大探究力度,让学生有一个逐步适应的过程.

3.

发展性原则.

探究式教学要关注学生的健康发展,不仅要促进学生智力因素的发展,还要促进学生非智因素的发展,要通过营造出悬疑情境,引发学生认知冲突,包括激发兴趣、提高操作能力、表达交流的能力等.

4.

平等性原则.

在探究式教学中,教师不要急于告诉学生结果,要鼓励学生打破常规思维,激发学生的求知探索的欲望,创造民主、平等的探究氛围,让学生敢于表达、敢于交流、敢于质疑.

二、初中物理探究式教学的有效策略

1.

创设有趣的问题情境,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

教师不能囿于教材,要从生活中挖掘与教材相联系的内容,通过创设生动的、能引发学生认知冲突的问题情境,让学生从枯燥的书本知识中激活思维,引发学生的质疑.

例如,在讲“光的折射”时,教师创设问题情境如下:师:(播放长岛的海市蜃楼的奇观)同学们看了,有何感想?生1:太漂亮了,真壮观!生2:它是如何产生的?师:同学们也许会提出许许多多的问题,下面我们一起来寻找这些问题的答案.

我们来研究一个简单的例子,把筷子斜插入水中,观察到什么现象?直接看和水中看有何不同?(教师演示,学生观察并回答问题)师:猜想一下,造成这些现象的原因可能是什么?生:可能是光由空气进入水中发生了偏折.

师:这个同学的猜想到底对不对?用什么来检验?生:对的,用实验.

师:用什么样的实验呢?生:让一束光斜射入水中,观察光的传播方向.

……教师从奇妙、壮观的“海市蜃楼”这一自然现象出发,激发了学生对现象产生原因的好奇心,接着又通过筷子在水中发生偏折的现象,引出这节课要探究的问题.

2.

借助实验,培养学生的猜想与设计能力.

物理探究教学要摆脱对教师指导的依赖,要通过实验去验证猜想,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例如,在讲“物质的密度”时,学生容易理解“由同种物质组成的不同物体,体积越大,质量越大”,但对“物体各种质量与体积的比值能相同”的假设还比较困难.

教师引导学生通过测量回形针的质量,提出问题:(1)由其他物质组成的物体,其质量与体积是否也满足这种关系?(2)如果体积增大到原来的2倍,质量也会增大到原来的2倍吗?(3)做验证实验,需要直接测量哪几个物理量?用什么仪器测量?用什么办法测量?学生在猜想、分析、实验、归纳过程中提高了独立设计和完成实验的能力.

3.

建立合作学习小组,培养团队探究的协作能力.

教师要通过调查走访和课堂观察将学生按基础水平、学习能力、动手能力、兴趣爱好等进行异质分组,让组员实现优势互补,从而达到实验能力训练的最优化.

例如,在探究速度的变化内容时,教者让学生进行了室外探究活动,在完成“提出问题”、“猜想和假设”、“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进行实验收集数据”的基础上,对数据进行展示和交流.

A组学生将篮球从11.

2m高的三楼由静止丢下,测得篮球从三楼到二楼与从二楼到一楼的时间是不一样的.

因为高度相同,时间不同,因而可以推算出速度一定是变化的.

B组用羽毛球从二楼自由落下,高度为8.

6m,在一楼和地面测两次时间,再全程测一次时间,求得三个的平均速度中,从二楼到一楼的平均速度最小,全程速度其次,而一楼到地面的平均速度最大,可能羽毛球受风的影响,没有做直线运动,可能会存在误差.

C组学生用乒乓球从斜面木板上滚下来,研究时将木板分为相等的三段,在每段的终点计时,每段用的时间不同,说明乒乓球的速度是变化的.

总之,初中物理探究式教学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提高学生的操作能力和创新意识,物理教师在研读教材、分析学情的基础上,灵活处理教学,使探究式教学真正植根于物理教育,展现它的活力.

作者:李海梅 单位:江苏响水县黄圩中学

篇10:初中物理探究式教学

一、问题提出

1.

依据教学内容提出问题

进行探究式教学,应在不偏离教学内容的前提下提出具有发散性的问题,使学生有足够的空间进行多方面思考,但应确保所有方面都与教学内容相关.

这是探究式教学的一大难点.

如在测量小滑轮的机械效率实验中,题目虽定为测量机械效率,但在实际实验的过程中,教师可以让学生自己组装实验用具,学生自主选择小细绳的长度,同时可以锻炼和复习使用刻度尺的能力,在测量小滑轮重力的同时可以锻炼和复习使用弹簧重力计的能力等,诸如此类可以使同学在对一个问题进行探究的过程中对之前的内容进行复习.

2.

根据学生兴趣提出问题

在探究式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兴趣对教学的发展尤为重要,探究式教学问题的提出必须围绕学生的兴趣展开,学生的兴趣是探究式教学是否成功的关键,有了浓厚的兴趣学生就会在探究过程中更加积极主动.

初中生虽说已脱离小学无知懵懂的阶段,但还是对物理方面的了解不多,许多与学生生活相关的问题都会使学生产生好奇心.

如测量斜面摩擦系数的实验中可以将小木块换成学生感兴趣的小车,在探究光学的折射原理时使用学生爱喝的.饮料代替普通白开水,学生会对这个实验更加感兴趣,积极地想参与到实验当中教师此时可以将实验的主导权交给学生,由学生自主完成实验,教师进行指导补充.

二、探究策略

1.

思考式探究

探究式教学过程中思考式探究是基础,只有有了足够的思考,学生才可能开展完善的实验探究.

倡导多方面、全方位的思考过程也应是教师的主要任务.

同时,在实验前先给予学生思考过程,可能会使学生产生认知冲突借此可提升学生的兴趣.

如在声学的学习过程中,教师可以先让学生思考声音究竟是什么属性,声音通过什么传播,声音在不同介质内的传播速度是否不同,学生在思考过后会产生许多不同的答案.

此时,教师要求学生说出自己答案的理由并在实际生活中找出具体的例子,教师对学生的答案进行记录和收集,让学生开始进行试验对声学进行探究.

2.

实验式探究

实验式探究是思考式探究的具体应用,是对思考式探究的延伸和发展.

在对探究问题进行思考之后,教师可以让学生进行实验式探究,实验式探究更侧重于学生的动手能力与实践能力,这对学生未来的生活能力及工作能力都有一定影响.

如在测量电阻的阻值实验中,教师把学生带入实验室,设定一个具体的实验题目,对学生进行分组.

让学生自己动手组装电路,学习使用电流表、电压表,按规定进行读数,记录电压表、电流表读数结果并计算电阻阻值.

在读数产生巨大差异的时候,学生应学会进行误差分析并及时纠正错误减少误差.

3.

小组合作式探究

所谓小组合作式探究就是在以小组为单位的基础上,以初中生的相互合作和共同进步为基本目的,所进行的具有自主意识和合作意识的探究式学习.

由于初中生的兴趣爱好知识技能等存在一定的差异,在引导他们进行小组合作探究学习时,能够更好地促进他们的切磋和交流.

在对“浮力”一节进行学习时,教师就可以旧塑料瓶、空玻璃瓶等为道具,鼓励各组成员展开积极地讨论,同时引导他们自己设计实验探讨浮力大小和深度、所排开水量的关系等,这样在保证教学开放性的基础上,提高了每个学生的参与程度,更好地发挥了小组的作用.

同时,在对电动机的相关知识学习时,教师也可组织小组同学利用课余时间,积极地对生活中的电动机设备进行研究,提高他们对知识的应用能力.

4.

教师与学生的配合在探究式教学模式下,学生应成为课堂的主人.

学生说的话应多于教师说的话,学生做的事应多于教师做的事,学生的思考应多于教师的思考.

教师应着重培养学生对于物理学习的基本素养,构建一个系统的物理学习体系,为今后的物理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教师在课堂仅起到引导作用,甚至学生的一些小错误都不必指出,让学生自己发现自己改正印象会更加深刻.

如在使用刻度尺进行测量的实验中,教师在教给学生基本的测量方法后让学生进行自主实验,在这期间,学生可能会出现许多问题并产生错误,比如没有从0刻度开始读数,但教师只需说学生做错了让学生自己找的错误的地方,这样可以加深学生对于“必须从0刻度开始读数”的记忆.

三、结束语

初中阶段,学生物理处于启蒙时期,此时最重要的是最大化地使学生产生对物理学习的兴趣.

提出学生感兴趣的问题,在探究过程中使学生产生学习物理的乐趣.

这对学生将来的物理学习都有很大意义.

而探究式教学方法不仅能做到对学生物理学习的启蒙,更可以培养学生多方面的能力.

初中物理探究式教学应被广大师生认可与应用.

作者:谢咏雪 单位:江西省兴国县列宁学校

篇11:初中数学自主探究式教学模式探讨论文

摘要:

优质的数学学习离不开持续不断的深入思考,而这个思考过程的集中体现就是教学过程中的探究活动。探究活动的主体是学生,只有学生自主开展,方能获得最佳的探究效果。教师要从不同的教学阶段入手,创设相应情境,巧妙提出问题,提供自由空间,倡导自我反思等方面创造自主探究的条件。

关键词:

篇12:初中数学自主探究式教学模式探讨论文

数学家波利亚说过:“学习任何东西的最好途径是自己去发现。”初中数学的相关教学要求中也指出:初中数学教学要突出体现基础性、普及性与发展性,要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为学生提供充分的数学学习与活动的机会,让他们在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理解和掌握知识技能与思想方法,并获得数学活动经验。这就将自主探究式的初中数学教学模式呈现在我们眼前了。

一、创设相应情境,在课程导入中激活自主探究

课程导入是顺利开展课堂教学所必不可少的环节,它的效果直接影响着课堂氛围与教学开展。作为课堂教学的启动环节,自然也可以发挥其对于自主探究活动的激发作用。探究式问题本来就不是学生熟悉的内容,面对自主探究,学生更感到陌生。因此,教师要以学生熟悉的形式进行导入,让教学活动开展得自然、轻松,我经常采用的方式是创设具体情境。例如,在学习“方程”知识时,我以学生都经历过的运动会为背景,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在一次运动会的跳高比赛中,裁判员不小心将甲、乙、丙三人的成绩单弄丢了一部分。现在只知道,本次比赛的规则,即每人跳过一次后就算完成了一轮比赛,且按照名次从高到低的得分分别为3分、2分、1分。在5轮比赛中,甲共得14分,乙第二轮得1分,第一轮得3分,且乙的总分最低,则丙共得多少分?这个情境的设置,让学生将自己想象成一名小裁判员,学生对这个问题的探究热情顿时被激发了。可以看出,通过创设情境,实现自主探究式教学的课程导入是十分可行的。由于数学学科本身就具有实际性的特征,我们几乎可以为每一个知识点都找到实际生活中的具体应用,因此,为所探究的数学问题创设相应的生活情境是很容易实现的,学生的思维便会在不知不觉中被引向深入,探究活动也就自然启动了。

二、巧妙提出问题,在思考进行中开始自主探究

我们常常说,数学是一门问题的科学。的确,关于数学的研究就是在出现问题、解决问题、再发现问题的过程中不断推进的,可见问题的提出对于数学探究活动开展的重要性。于是,我们也开始考虑如何将巧妙的提问方式运用到自主探究式的教学过程中。经过多次教学实践,我发现:有效问题的不断提出,能够很好地推动自主探究在持续思考中展开。例如,在学习梯形知识时,我向学生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见图1):在梯形ABCD中,AB∥DC,∠A=90°,AB=2,BC=3,CD=1,点E是AD的中点。求证:CE⊥BE。这个问题解答完成后,我又继续在原题基础上进行了变化,提出了以下问题:(1)AB∥DC,BC=AB+CD,点E是AD中点。求证:CE⊥BE。(2)AB∥DC,CE⊥BE,点E是AD中点。求证:BC=AB+CD。(3)AB∥DC,BC=AB+CD,CE⊥BE,点E是AD中点吗?在这样的问题变化中,学生……………………………………………………的思维也随之律动起来,探究的思路也被打开了。对某个数学问题的探究,实际上就是学生数学思维能力不断深入的过程。既然是自主探究,其主角自然是学生,教师只能作为一个引导者。教师的引导作用,可以体现在帮助学生完成思维的深入上。在思维深入的过程中,不断变化的系列问题往往能成为教师的好帮手。学生在思考问题的同时,其思维已进入了一个逐渐深入与灵活的模式中,这也为自主探究打开了局面。

三、提供自由空间,在小组合作中进行自主探究

自主探究的主体是学生。在当前的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探索式教学开展的效果之所以不尽如人意,除了学生这方面思维能力的欠缺外,探究和发挥空间的缺乏也是一个十分重要的因素。教师往往将课堂教学的主导权全部掌握在自己手里,生怕学生自己处理问题会出现错误,以造成时间和精力的浪费,这是一个很大的思想误区。只有教师放手,学生才能拥有更自由的探究空间,也只有教师放手,学生才能创造更多的`惊喜。例如,我曾请学生自主完成以下问题的解答:某商店老板购入甲、乙两种商品,若购入甲商品9件,乙商品10件需1810元;若购入甲商品12件,乙商品8件需1880元。若卖出一件甲商品获利18元,卖出一件乙商品获利30元,老板在进货时购入甲商品的数量是乙商品的2倍多4件,且甲商品最多可购28件,想要保证利润不低于699元,怎样设计进货方案最好?问题虽具开放性,我却并没有过多干涉学生的思维。学生起初不知从何处入手,经过反复读题和讨论,决定尝试运用不等式的方式展开研究。果然,学生在分别求出甲、乙商品的购入单价后,成功列出了方程式,并由此顺利求解。在实际教学中,小组合作常常能让学生拥有自由的探究空间。如果这个空间由学生自己来支配,学生可能只会在自己的思维范围内反复思考。而如果将视野扩大到小组层面上,对于同一个数学问题的思考方式、处理方式将会出现多种可能,这正是自主探究活动所需要的。在思想火花的不断碰撞中,学生对数学问题的理解会越发深入,同时也会推动探究活动的顺利进行。将探究任务交给小组,也真正实现了“自主”的前提。

四、倡导自我反思,在方法总结中加入自主探究

想要实现学习效果的升华,就要学会不断的、及时的反思,反思自己所学到的,反思自己还未达到的。初中数学学习也是同样的道理。如果只有“我将要学什么”,而没有“我学到了什么”,这样的学习是单薄的,是经不起推敲的。只有做到“一步一回头”,甚至“三回头”,才能把每一个知识内容学得扎实,并且稳中有升。为了让反思在学生头脑中留下深刻印象,被学生真正接受与记忆,不能仅靠教师单方面的说教,而需要学生自己主动反思。例如,学生曾遇到过这样一个问题:已知x-3y=-3,则5-x+3y的值是多少?这个问题的解答过程并不复杂,只要将5-x+3y转化为5-(x-3y)的形式,再将已知条件中的值代入计算即可。然而,我却将这个问题的解答作为引导学生开展自我反思的重点,其原因就在于转化的过程。这个转化步骤为什么会出现?只是碰巧和已知条件相同吗?并不是。转化是基于整体代换的思想而出发和进行的。对于这种形式的问题,若能通过观察并找到待求式子与已知条件中存在的相似部分,便可以考虑通过变形转化实现整体代换,往往能更加简便地解答问题。从本质上来看,反思的过程实际上就是一个总结、提高的过程。这里所说的总结,其内容不仅集中于具体的知识内容,还包括对蕴含在问题解答过程中的思想方法的提炼。这既是对学后反思所提出的更高要求,也是提升学习实效的必须。思想方法并不会自己从解题过程中跳出来,所以,这个反思的过程仍被探究活动所填充。如果教师把探究提炼的环节让学生自主完成,学生一定会从中得到最为真实且深刻的感受。

自主探究式教学模式的引入,实现了初中数学课堂形式与内容由单一化向多样化的转变。与传统的仅由教师教授的数学教学方式相比,自主探究式的课堂使学生拥有了更多自由选择和亲身经历的机会,对于数学学习也掌握了更多的主动权。在以往的学习过程中,很多学生对于探究式问题存在一些畏惧心理,认为这种问题过于灵活,无从把握。经过探究式教学的开展,学生的思维明显灵活了,驾驭问题的能力也自然提升了。自主探究式教学的运用,成功地将初中数学教学效果推上了一个新的高度。

参考文献

[1]杨凯歌.小议初中数学教学探究能力的培养[J].课程教育研究,(11).

[2]汤桂君.初中数学自主探究学习模式初探[J].新课程(教师版),(10).

篇13:谈物理教学中的探究式教学教育论文

谈物理教学中的探究式教学教育论文

摘要:物理学科的教育关键在于培养学生的能力,探究式教学对于学生能力的培养有重要的意义。文章从学生知识获得的过程、探究思维方式的培养、探究个性的形成等方面探讨了物理教学中探究式教学模式。

关键词:物理教学;探究式教学;能力与方法

现代化的教育呼唤能力的培养,创新能力是诸多能力中尤为重要的培养方向。物理教学也是如此,在教学中不但要让学生学到知识,更要得到创新能力的提高。“探究式学习”强调学生学习方法与探究式过程,适合在理科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力”,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谈一下物理学科的探究式教学。

一、摒弃灌输意识,注重探究的过程

学生自主地抓住自然的事物、现象,通过探究自然的过程而获得知识是探究式学习的特点。教师要把握好“知识”与“过程”的关系,在教学中正视探究自然的过程,让学生通过过程的探究而获得知识而不是通过灌输掌握知识。为达到真正获得知识的目的,必须注意以下几点:

(一)要善于通过实验来探究自然过程

在物理学中,许多自然事物的本质属性要通过实验才能揭示。所以对于实验的宏观现象,对于实验中数据的变化,要善于分析,要透过现象看到本质;通过数据的变化来抽象出概念或规则,所以探究实验的过程,往往就是获得知识的过程。例如,密度的概念对初中生也是很抽象的,若按照“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和引导者,探究和思维是学习的主线”的教学思想,在密度概念的建立过程中,以设疑、探究实验、解疑为教学方法的主体形式,按提出问题――猜想假设――归纳总结模式来设计教学过程,从不同物质的识别提出问题,引导学生猜想,明确研究物质的质量随体积变化的规律,再让学生分组探究。结合这样的实验,中学生是不难理解密度概念的。

又如在《浮力》实验时,先让学生动手把泡沫塑料、木块、气球、橡皮泥、钩码等一一放在水中,按顺序观察后再回到整体上观察,学生很快会辨出哪些材料下沉,哪些材料上浮?接着引导学生思考:你能提出哪些问题?这样的做法使深刻的道理通过实验化难为易地让学生理解了,同时学生也享受到了再创造的喜悦。

综上所述,实验教学必须与探究教学有机地融合在一起,实验探究教学模式应以讨论或教学为背景,以科学探究为主线,以科学研究方法,创造工程学方法为工具。

(二)要善于用逻辑推理与数学推导的方法来探究物理学的自然过程

许多物理学的规律、公式,都是在具体的条件下,通过逻辑推理数学推导而得出结论。例如,牛顿第一定律教学中,首先通过创设情境,石块不受重力而释放后将怎样运动?接着质疑:在地球上不受力的物体是没有的。那么,不受力时物体的运动情况该如何研究呢?通过置疑,把学生的`思路引入将要解决的矛盾中,接着师生讨论:设法使一个运动着的物体,在运动的方向上受到的力越来越小,考查它的运动情况,进一步推理它不受力时的运动情况。这样的教学,渗透着研究物理问题方法论教育,能让学生了解科学家们处理问题的科学方法,培养学生正确的物理思想,体验探究的过程。

又如,液体内部压强公式p=gh的推导,先用一个两端开口的玻璃筒插入液体,隔离出高为h、截面积为S的液柱,在追问将玻璃管拿出后液柱是否存在,体现了以形象思维来铺垫抽象思维,并进行逻辑推理等方法,也能较好的训练学生探究思维意识。

二、学习探究方法,提高物理探究的能力

物理学科的探究能力,主要包括学科的学习方略,思维方法和正迁移的能力。

(一)学科的学习方略

物理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所以该学科的主要学习方略就是自然科学的认识论和方法论的统一。

从自然科学认识论来看,主要是从感性到理性,从形象到抽象的认识过程。坚持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认识论。从方法论来看,就是坚持理论与实践的统一,其方法要有序可寻,循序渐进。整个方略将由(1)提出问题→(2)猜想和假设→(3)制定计划和设计实验→(4)进行实验和收集数据→(5)分析与论证→(6)评估→(7)交流与合作等诸环节组成。其整体有机的综合一体则是学习物理的过程。在教学过程中,教与学都要遵循这一方略和过程来进行。

(二)思维方法探究

问题的思维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点:(1)学会系统思维,掌握发现知识的内在规律的能力;(2)学会逆向思维,掌握从反面分析问题的排除能力;(3)学会概括思维,掌握综合能力;(4)学会辩证思维,掌握全面考虑问题的能力;(5)学会顿悟思维,掌握直觉的能力;(6)学会发散思维,掌握多角度着手处理问题的能力。

(三)关于迁移问题

这些问题是将已学过的旧知识在一定条件下应用的问题,主要是学习者认知结构水平与思维方法的结合问题。这两点解决得好,利用条件,就能实现具体情境中的正迁移。

三、培养情感目标,形成探究的个性品格

培养探究未知世界的积极态度是探究式学习的又一个特点。这种探究态度和积极性,只能在自主地抓取自然事物、现象的探究活动中逐步培养。情感目标的达成,离不开认知学习,即在自主地抓住自然事物、现象的探究活动中才能形成。所以情感目标的达成要从认知学习开始。离开这一点、谈什么学科态度的培养都是一句空话。为此,教者要提高教学质量,唤起学生希望的火花和自信又是十分重要的,它是培养情感目标的良好起点。例如,精心设计好初二物理绪言课,补充有趣的物理实验,把学生带进一个变幻神奇的知识天地,从一开始就埋下探究学习的种子,给学生留下一个“新鲜好奇”的印象,让学生产生一种跃跃欲学的感觉。在新课导入中,采用矛盾悬念法、实验引入法、置疑引入法、引探法等设下悬念,引发好奇,以好奇刺激探究的愿望,亦能点燃学生好学的火花。

好胜是中学生极为宝贵的一个心理特点。他们在同龄人中,一点小事也不示弱,总喜欢争论,他们有上进心,自信心,对荣誉有强烈的追求。在教学中,充分抓住学生的竞争心理组织教学,合理的引进竞争机智,会极大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学生成功的体验会增强学生的信心。并且有意识的让他们争论,与教师质疑,大胆发表自己的见解。创设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这样才能培养出具有创新精神的人才。

上述正是“探究学式习”特点在物理学科的贯彻与落实,这种贯彻与落实是符合新课标的要求的,是现代理科教学应有的模式。

篇14:例谈物理中的追问式教学论文

例谈物理中的追问式教学论文

[摘要]追问就是指学生在学习中对某一物理概念、定理、定律己初步理解,但还没有完全掌握其内涵,教师知当设置一些富有层次性的提问启发学生,让学生由已知领域顺利地过渡到未知领域的一种教学方法。在物理教学中只要细心研究,许多地方都可以实施追问教学,从而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和效率。

[关键词]物理教学 “追问式”教学 教学方法

“思维是从疑问和惊奇开始的”,究竟应该采取什么的教学方法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积极探究的意志和能力,进而实现教学目标,是值得深思的问题,从认知心理学的角度看,学生所要掌握的知识意义建构需要有精心的问题设计,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的主导作用都需要设计出精美的“设疑”来体现。常常听学生说,上课听得懂,下课不会做;也常常听老师说,我已强调多少次了,已分析得够透彻的了,学生还是表现出不明白,茫然不知所措,解题时张冠李戴,死搬硬套,表述时逻辑混乱等,教师最后的结论是“学生笨”。产生这些问题的重要原因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没有精心设计好“设疑”的问题,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又缺少主动性思维而变成知识的被动接受者,教学效果不理想。下文就以在物理教学中所采用的“设问追问”教学方法谈一些体会。

在教学中,教师的教学过程就是一个让学生不断发现问题和解决总理的过程,学生如果没有问题,他们的认识也就停止发展了。追问就是指学生在学习中对某一物理概念、定理、定律己初步理解,但还没有完全掌握其内涵,和所要求达到的知识理论之间还有一定的差距时,教师知当设置一些富有层次性的提问启发学生,激发学生自主学习,让学生由己知领域顺利地过渡到未知领域的一种教学方法。在物理教学中只要细心研究,许多地方都可以实施追问教学,从而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和效率,例如:学习了力的概念后,学生知道“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认为力的概念简单易记,也好似有所理解了,此时教师应把握时机,给出这样几个问题去刺激学生而加以追问:(1)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那么力能脱离物体而单独存在吗?(通过回忆力的概念,知道力不能脱离物体而单独存在);(2)一个力的产生至少需要几个物体?(学生通过进一步分析,理解力的概念并结合生活实践,便知一个力的产生至少需要两个物体);(3)有两个物体就一定能产生力吗?(4)力的产生需要什么样的条件呢?(些时学生的兴趣又会被调动起来)(5)难道两个不接触的物体之间就一定没有力的作用吗?(可提示磁铁和铁钉间的相互作用,学生立刻会得到肯定的答案。)这样,通过步步追问,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激发了他们的求知欲,学生就会主动地去探索,在探索中得到问题的答案,同时获得成功的喜悦。既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培养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首先,要导入新课,知识的学习是秩序渐进的,总是以较低层次、较浅知识的掌握为学习新知识的基础。教师在了解学生原有知识状况后,可利用“设疑与追问”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明确学习目标,进入学习状态。例如,进行“二力平衡”的新课前,可以设置这样几个问题:(1)什么叫惯性定律?(让学生回答)(2)物体受到外力时能不能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呢?(学生通过联系日常生活,可很快做出肯定的回答)(3)物体在受到什么样的外力作用时才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呢?(4)这时外力之间有什么关系呢?至此,学生的兴趣就被完全调动了起来,从而能顺利地进入新课教学。如此通过精心设计一系列有层次的疑问,达到既温故又求新的目的。

其次,创设思维情境,学起源于思,思源于疑,有疑才有思,无思则不能释疑。现行教材中很重视从疑问入手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引起学生思维。教材的每一节开头画有一个大问号,通过有趣的故事、现象提出问题,让学生带着疑问参与教学。教师有教学过程中,也要有意识的设置追问,使无疑生疑,有疑激思,进而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习惯。例如在“滑轮”一节的教学中,学生通过实验得出结论:使用定滑轮不省力;使用动滑轮可省一半力。教师可再接着提问:(1)请同学们找一下那一半力哪里去了?(2)滑轮和杠杆有什么联系呢?这时学生会感到很有兴趣,思维也就活跃了起来。结果不仅从认识上接受了这信结论,而且为下面滑轮组的教学也做了铺垫。

再次,培养要用问题来培养逻辑思维能力,当已有知识和所需要掌握知识差距较大时,为了不让学生在思维过程中形成断层,就应运用多步追问来启发、指导学生的思维活动,让学生思维过程能连续不断地向前发展,一步步地获得成功。例如问:当你用杠杆撬不动时,你应怎样做?(根据杠杆平衡条件,大部分学生能想到增加动力臂长度)接着又可问:有没有其它方式呢?(学生由增加动力会想到减小阻力臂)然后还可问;有没有一举两得的方法呢?(有的学生就可能会想到移动支点这信有效的方法)像这样对于较难理解的问题,教师利用多步追问法使学生的思维活动连续不断的向前发展。

最后,无论怎样,总是要兼顾全体学生,注意学生的个别差异,教学中,教师必须考察到大多数学生的'认知水平,要设计一个“最佳的智力培养高度”来进行追问,使大多数学生通过努力思索后能“跳起来,摘到果子”为宜。在组织追问时应注意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思考,要注意学生之间的个别差异,重视差生心理特点(他们在回答问题时总是有所顾虑,不像优等生那样充满自信)。因此,在对基础知识设问启发时,可先让差生回答,当他们有困难时,再由中优生来回答或补充。对于较难的问题,采用的方式也应有所不同。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进来,从而达到预定的目的。

由于传统的物理教学只重视纯知识的教学,教学者为了使自己讲得清、讲得多,经常把自己的思维让学生套用,强加于学生,学生的思维得不到有效训练,思维能力得不到有序发展。久而久之,学生只会处理已简化了的物理对象和理想化的物理模型,遇到实际问题就不知所措。因此,教师就必须结合生产和生活中的实例,不断创设“设疑”情景,培养学生从实际问题中抓住主要因素,提取物理对象和物理模型。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手段创设符合教学内容和要求的“设疑”情景,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形成学习动机。

总之,“设疑”在物理课堂教学中的意义是一种教学观念问题,是教师主导作用和学生主体作用的和谐统一。它的思维核心功能在综合程序教学法的课堂教学实践中被越来越多的教师所认同。只有充分重视“设疑”问题并不断优化,才能真正使学生学得轻松、高效,课堂效益才能得到真正的提高。只有把全体学生的积极性都调动起来,才能真正发挥“追问”的教学功能,从而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篇15:初中物理探究式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初中物理探究式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初中物理探究式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甘肃省平凉市灵台县邵寨镇初级中学 王永强

探究式学习在我国尚处于探索阶段,所需的硬件、软件都有不完备的地方,作为战斗在新一轮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前沿的初中物理教师,我们必须转变旧的教育教学观念,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树立教育教学新理念,进行探究性教学的实践与思索。

一、什么是探究式教学

所谓探究式教学,就是以探究为主的教学。具体说它是指教学过程在教师的启发诱导下,以学生独立自主学习和合作讨论为前提,以现行教材为基本探究内容,以学生周围世界和生活实际为参照对象,以学生提供充分自由表达、质疑、探究、讨论问题的机会,让学生通过个人、小组、集体等多种解难释疑尝试活动,将自己所学知识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的一种教学形式。

探究式教学是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其宗旨是培养创造性人才。在教与学的关系上,教师是探究式教学的导师,学生是探究式教学的主人,重视发挥教师和学生双方的主动性,并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在教学组织上,适当突破单一的班级授课制,辅之以分组教学和个别教学,以发展学生的个性,做到因材施教;在课程结构上,强调学科之间的相互渗透与综合,以培养通才;在教学内容上,处理好传统与现代、继承与创新的关系,力求教材建设适应当代科技发展的新潮流,及时吸收当今科技发展的新成果;在教学方法上,主张应用建构主义教学理论,强调使用“任务驱动”法、研究法、发现法等教学方法,并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重视多种教学方法的优化组合。

二、开展初中物理探究性教学的依据

1.新时期社会发展的需要。我们正处于一个知识经济已见端倪的时代,这是一个基于知识、注重创新的时代。知识经济时代要求重视学生创造性学习能力的培养,要求学生学习的性质由单一接受性逐渐转变为探索性、创造性;要求教师不仅要重视知识的传授和能力的培养,更要重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使他们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这一切都有赖于师生共同进行探究性教学。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一份报告中曾指出,在今天,从教师在教育体系中的作用看,教师与研究人员的职责趋向一致。这意味课堂教学需要具有科研素质的学者型教师,这是新世纪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知识经济时代发展的要求。

2.使用新大纲新教材教学的要求。大纲中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教学中要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愿望,鼓励他们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指导他们学会合适的学习方法,为学生的终身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新大纲、新教材重视探究性学习的教育功能,强调过程和方法的学习。使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也能学到获取知识的方法,增强探究未知世界的兴趣和能力。这就要求教师首先要了解一般性科学探究的形式,转变传统的教育教学观念,开展探究性教学,营造开放性的教学课堂,引导学生由被动接受性的机械式学习向主动探索性的发现式学习转变,让学生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学习科学探究的方法。

3.学生不断发展的需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是我国当前教育教学改革中最重要,也是最紧迫的任务。为了满足学生不断发展的要求,我认为,必须开展探究性教学,创设一种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教学环境,使之敢于真实地表现自己,充分展示自己的个性,能联系实际、贴近生活,深入思考问题,创造性地挖掘发挥自己的潜能。

三、初中物理探究性教学的特征

1.突出探究性。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很重要的就是要给予学生自主探究、独立思考的空间和时间。如果在教学的各个环节中,教师没有给学生丝毫自主学习的机会,也没有为他们提供进行探究的渠道,创新也就无从谈起。因为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和提高,(教学论文 )不是通过教师的讲解和完全靠书本上的间接经验获得的,而更多的是通过学生自己的探究和体验得到的。

2.注重开放性。传统教学注重整齐划一,“中心”(教师、书本)突出,讲求知识体系完整和结论唯一,说教色彩浓厚,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新意识,学生的个性发展受到约束。而探究性教学在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式、学生学习结果等方面与传统物理教学有很大不同。探究性教学尊重学生的兴趣与想法,不强求千篇 一律的标准答案,教师重在科学理性的引导、指导。探究性教学尊重学生个性,鼓励学生独立学习,让学生尽情发挥个人潜能。探究性教学提供更多的获取物理知识的方法和途径,推动学生去关心现实,了解社会,体验人生,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3.体现综合性。探究性学习中的综合性已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单学科、学术性质知识的应用,而是多方面、多角度的.思考和跨学科知识的渗透,具有较强的多容性。

4.关注社会性。探究性学习强调的是学生把学到的基础知识、掌握的基本技能,应用到实际问题的解决中去,它特别关注关于人类的环保问题、能源问题、人与自然的关系问题、科学技术问题等等,此类问题即为“STS”(科学・技术・社会)问题,如:建筑物中的玻璃幕墙产生的光污染问题、本区垃圾的现状调查和对策研究,本区河流的污染及综合防治等。

5.强调实践性。在探究性问题解决过程中,学生必须通过社会调查、动手实验、现象观察、访谈等方式收集信息,并对信息进行分析处理,表达出结果,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科学素质。

四、初中物理探究性教学的实施过程

探究性教学的实施过程大致可分为七个步骤:(1)提出问题;(2)猜想与假设;(3)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4)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5)分析与论证;(6)评估;(7)交流与合作。

科学探究的教学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实际教学中不可能也没有必要对所有的问题都去探究,重要的是让学生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学习科学探究的方法。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往往不能让学生进行完全的探究。应该对探究式学习中的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分析与论证、评估、交流与合作等要素进行分析,并根据教学内容的实际,设计适当的科学探究活动。

篇16:初中物理课外自主学习初探论文

初中物理课外自主学习初探论文

人教版(版)八年级《物理》,178个练习题中有71个是要学生课外自主动手动脑完成的,体现了新课标的理念:使学生适应终身学习的要求,具有终身学习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方法,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处理信息以及获取新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开展课外自主学习,需要教师努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精心指导学生在课外自主动手、自主探究,从而拓展物理学习空间,巩固课内学习成果,促进基本能力形成。

一、激趣导学──吸引学生自主探究

学生首次接触物理课程,感到新鲜,因此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尤为重要。当我在课堂上演示“烧瓶中停止沸腾的水,密封后浇上冷水重新沸腾起来”,“把乒乓装在漏斗里用力向下吹,乒乓球不会掉下来”等实验后,学生都说这是从未想到过的、“难以置信”的事实,与他们的生活经验完全背道而驰,此时学习兴趣油然而生,为他们课外自主探究增添了动力。

学习“电压”之后,我让学生利用课外时间走进实验室,探究他们用苹果、梨子、西红柿、白菜、马铃薯等做成的电池。我问:“你们的水果电池有电吗?怎样检验是否有电?”学生思考起来。有个学生说:“用小灯泡接在电路中看看是否能发光。”我把事先准备好的小灯泡、导线交给这个同学,请他试一试。结果大失所望,灯泡未能发光。稍稍寂静了片刻,又有同学说:“用电压表测量有没有电压。”学生自主运用电压表去测量水果电池的电压,有同学说:“有电压!就是太低。我的是0.7V。”“是的,我的只有0.5V。”学生恍然大悟:不是水果电池没有电,而是电压太低不能使灯泡发光。我又乘势激励:“能不能想想办法提高水果电池的电压?” “找个大水果;把几个水果并联起来;用几个水果串联起来……”学生议论纷纷。“试试看!”我说。同学们按照各自的猜想去实验,过了一段时间,学生说:“老师您看,我们小组的电压升高了,但还是不能点亮灯泡!”我将二极管发到每个同学手中,让他们再试一试。 “老师,为什么二极管能发光,而小灯泡却不能发光?”学生问。“试着用电流表去研究研究电流。”我鼓励他们。通过探究,学生又明白:小灯泡发光所需要的电流要比二极管的大,而水果电池提供给灯泡的电流太小,所以不会发光。

探究结束后,学生总结道:原来以为水果电池能够点亮灯泡,现在知道水果电池的电压低、电流太小;不同水果做成的电池,电压不一样高;在同一个水果中,当两个电极距离不同时,电压也不相同;用几个水果串联,能提高电压,但电流还是很小;用几个水果并联虽然电压不会有什么变化,却能延长二极管发光时间。

二、动思结合──促进学生自主体验

学习“声现象”后,我要求学生在课外制作可以变调的哨子或“水瓶琴”,然后利用课外时间让他们一起演奏几支简单的曲子。结果有学生制作了单管的变调哨子,有的制作了八管并排的吹奏乐器,还有的用几个相同的`瓷碗装不一样多的水制作了打击乐器。听着乐器发出悦耳的声响,我因势引导学生去思考:“为什么你做的哨子能变调?为什么8只碗发出的音调不同?”让学生边演奏边体验:“音调的高低与发声体振动的快慢有关”,而这种体验的深刻和愉悦是无法在课堂上得到的。

学习了“通电螺线管”,我带领学生到植物园观察牵牛花茎的缠绕方向和生长方向,又带领学生走到农田里观察四季豆等缠绕植物的茎、卷须缠绕方向与生长方向规律。学生用手比画着茎、卷须的缠绕方向,联想到课本中“通电螺线管中电流方向和N、S极的关系”,高兴地说:“这与通电螺线管中电流的方向和N、S极关系一样。”“大自然真是如此美妙、和谐!” “老师,自然现象和科学之间是有联系的,对吗?”

在课外学习中,紧密联系一些热点、焦点话题,安排学生进行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有更加深入的思考。比如:当报刊、电视等媒体报道松花江水域受到大面积污染后,安排学生调查当地水域污染状况。学生找出了夏阳河流域被污染的三大原因:一是采矿业使河水受到严重的矿物质污染,二是大理石加工企业排放的污水,三是居民、公共设施直接排放的生活污水。调查结束后,学生积极地向当地政府提交了“夏阳河流域污染情况调查报告及治污方案”,引起了政府的高度重视。学生通过亲自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并深入思考,探究对策,既避免了学生机械记忆知识的现象,又培养了学生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还培养了学生关注社会的良好习惯。

三、防患未然──自主不忘学生安全

学生课外自主学习,活动的场所是开放的、不固定的,有时全班同学分散在各个地方,教师不可能照顾到每个学生,这就需要教师在平常的教学中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的物理知识和已有的生活经验,养成将事故防患于未然的良好习惯。

学习“家庭电路、欧姆定律和安全用电”后,我有意安排学生观察家庭、学校、街道的供电线路,看看有无不安全的因素;还让学生到阅览室广泛地查阅资料,列举古今中外由于触电、雷击造成人身伤亡的典型事例,总结防雷、防触电一些措施等,把安全教育落到实处。有时学生需要走出校园进行自主探究、调查实践活动,要告诉学生应该注意哪些问题以及遇到意外情况的正确处理方法。为做到防微杜渐,回校后还及时地对学生在活动中暴露出的安全问题进行总结。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不能仅仅局限于课堂,也应该向课外延伸。开展课外自主学习要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要不断激发学习兴趣,使学生恒久保持探究欲望,从而逐步获得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坚持开展课外自主学习,对培养学生学会学习、终身学习具有重要意义。

篇17:初中物理教学论文

摘要:教学不仅是一门科学,而且是一种艺术。

如果掌握了这种艺术,就可以使物理课堂充满活力,给学生以激情和美的享受,从而激起他们高涨的学习情绪。

本文就如何开展物理教学提出了自己的几点看法。

关键词:初中物理 课堂教学 方法

物理课堂教学是一个富有逻辑性的教学过程,作为一名初中物理教师不仅仅是单纯的传授知识,而是重在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让学生掌握正确的思维方法。

现就如何开展物理教学工作,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激发求知欲

教学的技巧和艺术就要使学生渴望获得知识和不断追求真理,并带有强烈的情绪色彩去探索、认识客观世界,所以教学过程必须遵循这一真理,要精心设计教学程序,以启迪学生的心灵,点燃其思维的火花,来激发学生的情感、兴趣和意志,使学生的认识活动成为一种乐趣,成为精神上的需要。

1、设计物理情景,激发学生学习兴起。

如在教“光的折射”现象时,介绍一个实验情景:实验装置是一个玻璃槽中装水,水中插上一个塑料泡沫片,在塑料泡沫片上粘贴一条用塑料纸剪成的鱼,让几个学生各用一根钢丝猛刺水中的鱼,由于学生总认为眼睛所看到的鱼的位置那么准确界定一样,在这样错误的前科学概念的影响下,自然出现在日常生活实践中对一些自然现象凭自己的经验或直觉形成错误的判断。

教师把泡沫片从水中提起来,发现三根钢丝都落在鱼的上方,接着说:要知道这个道理,就得学习“光的折射”现象。

这样的引入,为接下来用实验研究光的折射结论创造了良好的认知起点。

2、指导学生“实验探索”,体会学习的乐趣。

“实验探索”可以深化学习兴趣,这一过程,教师应处于主导地位,精心备课,设计好合理的教学程序,引导学生去探索知识,学生应处在探索知识的主体地位上,教师应让学生动眼、动手、动脑、动口积极主动、生动活泼地学习。

要克服传统教学中教师讲的过多,统的过死的弊端,使学生完全置身于物理的环境中学习物理。

二、以探究为主体的课堂教学

1、课前预习,大胆质疑

在设计教学方案时,不是直接地以教材作为出发点,而是把教材上的知识点以问题的形式提出作为预习作业布置给学生,为学生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其探究问题的兴趣、启发其积极思考,并鼓励其大胆质疑。

例如:在教液体压强的时候,可以提出这样的问题引起学生的思考:(1)带鱼生活在深海中,你见过活的带鱼吗?为什么?(2)潜水艇都用抗压能力很强的厚钢板制成,为什么?(3)工程师们为什么要把拦河坝设计成下宽上窄的形状?通过一系列这样的问题,在预习的过程中,学生不仅对所学的知识有了初步理解,而且还可以将这些问题之间的内在联系作分析和总结。

同时,学生还可以将预习中所发现的新问题记录下来,以备在课堂内与教师和同学共同探讨。

2、课堂教学,积极思疑

在课堂教学中,由于有些物理规律比较抽象,所以学生理解起来比较困难,因此在进行课堂教学前教师应做好充分的准备。

只有教师提问提得好,学生才会集中精力去思考。

提出问题后,要给学生留有充分的思考时间,还要鼓励学生提出疑问,找出教师的不足之处,并且让学生亲自去尝试,去体验;也可以鼓励他们用逆向思维去思考问题;这样不仅可以开发学生的大脑,而且还可以加深学生对题型、物理规律的认识和印象。

物理学科与我们的生活实际是紧密联系的,所以教师在传授物理知识的时候,除了书本知识,还要同一些小实验相结合。

在上课的时候,鼓励学生自由分组进行小实验。

因为通过学生亲自做小实验,能够更好的开拓他们的视野,从中体验学习的快乐,在快乐的学习中探究新知识。

例如惯性实验:拿出一只圆柱形的玻璃杯子,一块平硬纸板,一个玻璃弹珠。

先把装有适量水的玻璃杯子放在水平桌面上,再把平硬纸板平放在杯口上,最后把玻璃弹珠放在纸板上,然后将钢制锯条垂直竖放在水平桌面的边缘,这时候请一位学生上来操作,让他用一只手按住钢制锯条下端保持不动,用另一只手拉开锯条上端,放手后让锯条击打硬纸板,看到的现象是硬纸板飞出,玻璃弹珠则掉入水中。

这个实验所需的器材很简单,任何一个没经过特别训练的学生都能得到相同的实验结果,通过师生互动,活跃了课堂气氛,提高了学生寻求答案的积极性。

3、课后练习,强化释疑

对学生在课内学习中提出的疑难问题、思考题,或通过实验设置情境,引导学生进行分组探讨与评议,培养学生克服困难的意志和灵活多变的思维品质,以完善学生的认知结构,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探索创新能力。

对习题要进行多角度、多方面的探究。

首先,我们在选择例题时要有针对性、基础性、典型性,运用基础知识、基本方法加以解决。

其次,通过改变习题的已知条件或结论,开展探究活动,学生独立思考或小组共同合作,教师要适度的进行点拨,指引探索方向。

最后,师生共同总结,对探究规律进行整理、概括,纳入知识方法体系,总结探究学习方法,提高应用能力。

三、教学体会

1.要让课程面向学生、贴近生活

初中物理大多是研究自然界最基本的规律,而其中又蕴藏着无穷奥秘,所以我们在上课时所举的事例要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让他们体会到物理在生产生活中的实际应用,从而增加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习惯和科学探究的能力。

2.提高学生观察、注意、记忆、实验操作能力

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会仔细观察日常生活中以及在实验过程中所出现的物理现象,充分发挥自身的记忆能力,指导学生对每节课、每一周、每一个单元所学的内容,采用自己熟悉的记忆方式进行整理和巩固。

物理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所以必须重视“实验操作”。

这样,既培养了学生实验操作的能力,又拓展了学生的知识视野。

3.精心选题,培养学生灵活应用知识解题的能力

学习知识的最终目的是服务于社会,服务于人类。

要提高学生灵活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教师一定要精选习题。

这不仅让学生认识到解决问题的方法有多种,更重要的是开阔了学生的解题思路,提高了其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小结

成功的教学,是各种因素综合作用的体现,真正的课堂教学,应该是师生双方配合协调共同努力达到一种和谐、完美的教学境界,它必将产生良好的教学效果。

相关专题 自主物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