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心理预警的实践与思考优秀论文

ucfgb 分享 时间: 收藏本文

【简介】感谢网友“ucfgb”参与投稿,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幼儿心理预警的实践与思考优秀论文(共6篇),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篇1:幼儿心理预警的实践与思考优秀论文

幼儿心理预警的实践与思考优秀论文

一、实施背景

心理学研究表明:积极的情感和态度是个体持续发展的动力。情绪在幼儿一生发展中起 着巨大的作用,并直接影响到其个性、行为的发展。我园参与宋宁所长主持的国家级 课题“中小学生心理监护系统的构建与运作”的研究,侧重于“幼儿情绪发展的监控与维护 ”的实践探索。课题研究从小、中、大幼儿的情绪发展的特点出发,通过系列活动的开展, 对全体幼儿实施情绪的优化性维护;同时,对有不良情绪倾向和不良情绪特点的幼儿进行辅 导,运用有针对性的教育活动,实施预防性维护和矫正性维护。此课题的宗旨是希望通过系 统的研究,总结出小、中、大各年龄班的情绪发展的特点,并制定相应的情绪评价标准。

从日常的幼儿行为观察记录中,我们发现:3-6岁幼儿的情绪具有易冲动、易转移和易 感染等特点。我们将所观察到的问题行为进行统计与归类,结果表明:小、中、大班幼儿出 现的问题行为各不相同,具有显著的年龄特点。如:小班幼儿集中表现出个体适应性较弱, 他们对环境、季节变化以及生活中的突发情况等缺乏适应能力,对成人依赖性大,情绪不稳 定;中班幼儿自我意识进一步发展,易出现与同伴、成人交往中的问题,情绪的自我控制能 力不够,交往中矛盾频繁;而大班幼儿随着龄的增长,个体能力的不断提升,对学习活动表 现出浓厚兴趣,较多表现出学习中的问题行为。

依据幼儿心理发展的规律,结合幼儿出现的具体问题行为,根据环境的变化,我们尝试 对小、中、大班幼儿可能出现的情绪问题,做邮前瞻性的心理预警,通过幼儿园的“家园互 动栏”向家长提前发出警示,防患于未然。心理预警有利于教师对个体幼儿超前干预,有效 地对可能出现情绪问题的幼儿实施预警性维护;同时也为面向全体幼儿实施的情绪维护提供 依据。更为重要的是,心理预警的出现,搭建了家园互动的桥梁,既方便家长及时了解幼儿 园近斯的教育重点,又为家庭教育提供必要指导。从而,整合各方资源,提升心理教育效果 。

二、实施方法和内容

(一)实施方法

根据小、中、大三个年龄班幼儿的特点,两个月制定一次心理预警,并根据预警内容开 展心理教育活动。

(二)心理预警内容

下表是20十一月、十二月两个月心理预警,具体内容如下:

表一:小班心理预警

心理概述:对气候的变化,不能较快适应,易产生不愉快的表绪。

具体行为表现:

片段一:早晨天气寒冷,幼儿拒绝起床上幼儿园。

“妈妈,天好冷啊!我不要上幼儿园!”

片段二:户外活动中,幼儿不愿积极参与活动。

“老师,我的手冷,我不拍球!”

片段三:进餐时,幼儿棉衣较多不方便独立进餐。

“老师,你喂我吧!”

指导建议:

1.家长要为孩子建立良好的生活制度,早睡早起,坚持送孩子上幼儿园。

2.利用文学作品、艺术活动等形式,帮助幼儿了解冬季的特征,让幼儿从情绪上渐渐的 喜欢上冬天。

3.家长和教师结合天气变化,坚持与孩子一起参加户外锻炼。

表二:中班心理预警

心理概述:遇到困难,与同伴发生矛盾、争执,在需求得不到满足时易冲动,产生不良 情绪,易出现过激行为。

具体行为表现:

片段一:老师宣布游戏结束了,XX小朋友大哭大闹了起来,“我还没有玩够呢……”

片段二:排队参加游戏,XX边推旁边的小朋友边说:“我要站第一个,我要站第一个… …”话没说完,就猛地将挡着他的小朋友推倒在地。

片段三:数学操作活动中,XX哭了起来,边哭边讲,“我不会,我不会,我就是不会嘛 !”

指导建议:

1.利用游戏、文学作品等形式,帮助幼儿学习一些自我调节情绪的方法。

2.采用“同质”辅导的'形式,在特定情景中让幼儿练习调节情绪的方法。

3.营造良好的、宽松和谐的家园情感氛围。

表三:大班心理预警

心理概述:在学习过程中遇到困难就退缩、躲避。

具体行为表现:

片段一:计算活动中,学习5以内组成、分合。部分幼儿不能完全理解题意,就开始哭 了,“我不会!”

片段二:体育活动中,学习跳绳,有些幼儿不会,也不愿练习,老师请他多多练习。他 会说,“等我长大就会了!”

片段三:拼图游戏中,幼儿已掌握了30片的拼图游戏,当老师出示更多数量的拼图时, 幼儿立刻叫起来,“我不想玩了。”

指导建议:

1.成人为幼儿提供的学习任务要切合孩子的实际能力,难度不宜过高,鼓励幼儿的每一 点进步,帮助幼儿树立自信心。

2.幼儿学习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家长不必过虑,要正确对等幼儿的畏难情绪,及时 肯定,容易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

3.家园配合,鼓励幼儿与同伴进行友谊赛,激发幼儿的成熟动机。

(三)具体教育措施

根据心理预警的具体内容,我们对幼儿的心理教育采取了集体教育、同质小组活动、个 别交流、家园互动等多种形式。

1.主题教育

专门设计的主题教育,教育氛围好,有理论依据,教育目的明确,教学准备充分, 并可以检查评价达到预期教育目的的程度。如在小班结合对气候的变化,不能较快适应,幼 儿易产生不愉快的情绪。我们开展了主题活动“冬天不怕冷。”主题活动中安排了故事《我 不怕冷》,歌曲《雪花飘》,体育《滚雪球》,健康《冬天也要锻炼》,音乐《风雨都不怕 》,语言《北风爷爷你吹吧》,科学游戏《冷与暖》、《认识冬季服装》等等。让幼儿了解 冬天天气特征,知道冬天保暖的一些方法,并且从心里喜欢冬天和各种冬季运动。坚持天冷 也按时起床入园。又如中班教育活动《贝贝为什么没有朋友》、《你快乐,我快乐》的开展 让幼儿正确认识自己,学会调控自己的情绪,保持积极的心境。

2.同质小组活动

同质小组活动是将有某些共同心理问题倾向的幼儿集中在一起,遵循健康有益的导向性 原则,自主、参与的实践性原则,开心、愉悦的趣味性原则,领会、自悟的体验性原则,开 展心育游戏。如小班娱乐角的“堆争人”,手工撕纸“雪花飘,冬天到”;大班的综合技能 展示“我喜欢……”“健康宝宝大比拼”等。针对中班幼儿易出现的情绪亢奋的行为,我们 将经常出现这种现象的几名幼儿集中起来,以小组游戏的方式,专门对他们进行引导。如: 开展游戏“圣诞老人收徒弟”、“快乐园”、“机灵宝贝”等。通过数次活动,这些幼儿在 情绪控制上有了不同水平的提高,家长也反映孩子的进步突出。

3.个别指导

个别指导的方式可以是老师针对个别幼儿的问题与家长讨论,也可以是老师直接和幼儿 交流,了解幼儿心理的真实想法,观察幼儿的情绪变化与反应,在幼儿的心理低潮期时,给 予更多的关心和照顾,帮助幼儿顺利地克服负面情绪,增强对不良情绪的自我控制能力。如 :在小班专设的红星榜,通过每天的评红星活动,激励幼儿天天坚持来园。如:在小班专设 的红星榜,通过每天的评红星活动,激励幼儿天天坚持来园。大班开设的“悄悄话”活动, 为幼儿提供了单独与老师、好朋友交流的场所与机会。

4.家园互动

开展以情绪情感教育为主题的家园互动活动,有助于幼儿情绪认知能力与情绪调控能力 的培养。家园互动可以家园联谊、邀请家长上课、亲子竞赛等形式开展。

案例一:

小班 做冰花

游戏目的:和爸爸妈妈一起学做冰花,增进亲子关系。

游戏玩法:

1.幼儿用撕、剪的方法做出皱纸片。

2.幼儿在父母的帮助将水和纸倒入模具内,放进冰箱。

3.幼儿和父母一起欣赏自己制作的冰花,探讨冰花形成原因。

4.幼儿和父母共同制作不同形状、造型的冰花,相互欣赏。

案例二:

大班 亲子竞赛

游戏目的:练习运用筷子的技巧,能勇敢面对活动中的困难。

游戏玩法:

1.幼儿用筷子将物品从一只碗夹至另一碗,多的一组为赢。

2.幼儿用筷子夹送物品至父母的平底勺中,由父母用勺运送至自己的碗中,多者为赢。

3.父母筷子在封闭的盒中夹取物品,并由幼儿用筷子转夹送至另一碗中,多者为赢。

在小班这个亲子活动开展后,我们发现幼儿对冬天的冷并不再是惧怕的心理了,他们喜 欢这些有趣的游戏,并且更愿意参与到老师组织的活动中去了。而家长也从中受到启发,还 在自己家里利用夜晚零下的自然气候和孩子再次尝试制作冰花,和孩子在一起也经常讨论如 何过冬及冬天的一些有趣的游戏等。让幼儿在心理上接受冬季,喜爱冬季,顺利的度过了心 理上的难关。而大班的亲子活动则充分发挥了幼儿及其父母的主动性、积极性,用游戏的形 式潜移默化地帮助幼儿掌握技能、运用技巧,父母对他们的肯定和鼓励能帮助他们克服比赛 中的畏难情绪,建立自信心。同时,家长在游戏中也同样能感受到成功、快乐,亲子之间的 交流增多,效果更佳。

家园互动还可以结合社区活动开展,如中班开展的“运动中的快乐”,就是利用五台山 健身器材、攀登紫金山等社区资源和自然资源,孩子们在运动中与同伴合作、分享,体验快 乐的心情,学会调控自己的情绪,保持积极的心境。

三、实施效果

1.引导家长关注孩子的心理变化,为科学育儿提供平台

在学前阶段,父母是对孩子有最深远影响的人。父母对孩子情绪反应的方式直接影响孩 子情绪、智力的成长。不同年龄阶段的孩子在不同的时期、不同的地方、不同的季节都会遇 到不同的心理变化。作为非专业心理工作者的父母们在处理孩子出现的心理状况时,常常摸 不着头绪。而在这个时候,我们的心理预警给家长指引了方向。家长通过心理预警的提示, 及时了解幼儿心理发展的现状,也知道幼儿园现阶段心理教育的重点是什么。家长也可以针 对自己孩子的实际情况,密切配合幼儿园的教育,使得孩子能够保持良好的情绪,适应外界 的变化,保证心理健康发展。

2.加强家园互动,提高教育的一致性

在当代信息社会,幼儿园对于幼儿的心理健康都非常重视,《幼儿园工作教员规程》中 明确提出幼儿园的任务是“实行保育与教育相结合的原则,对幼儿实施体、德、美全面发展 的教育,促进其身心和谐发展。”“幼儿园必须切实做好幼儿心理和心理卫生保健工作。” 《纲要》中还指出:“为幼儿提供健康、丰富的生活环境,满足他们多方面发展的需要,使 他们在快乐童年生活中获得有益于身心发展的经验。”但仅靠幼儿园的教育是远远不够的。 在幼儿教育这个整体中,除了幼儿园教育之外,家庭教育、社区教育等都对幼儿的成长起到 了非常重要的作用。而有了心理预警牌的指导,有了家园互动活动的开展,大大增强了家长 配合幼儿园教育的自觉性和正确性,实现了家园同步同态,形成了家园互动,提高了教育的 一致性和连贯性,充分发挥幼儿教育的整体作用,使幼儿教育的价值大于幼儿园教育与家庭 教育两者价值的总和。在这样的活动中,幼儿、家长、老师三方一齐参与,幼儿的心理情感 、社会化都得到不同程度、不同纬度的成长。

3.实施心理预警,体现园本课程理念

我园的“健康成长”课程认为:健康是身与心、人与环境之间整体关系和谐的结果。它 是整体性的,包括生理、心理等层面的内涵;它是动态性的,个体的积极参与能有效地适应 内外环境。幼儿获得健康并越来越健康是幼儿教育的根本目的,也是健康成长课程的实施理 想。健康成长意指幼儿的身体、认知、审美、道德诸方面的和谐发展、不断走向更高层次的 身心完美。健康成长课程的研究和实施,不仅有利促进幼儿的健康成长而且积极推动教师的 健康成长,还有助于家长的健康成长。

心理预警的尝试,正是我园健康课程的一个具体体现。我们通过心理预警,以及随之的 各种教育活动,使得多数幼儿能在很短的时间内调整自己的心理、情绪,幼儿的交际、排除 困难等能力增强了;生活、学习、游戏的态度更加积极了。

总之,心理预警的设置,使得以幼儿园教育为中心,家庭、社区等紧密环扣的幼儿教育 为幼儿的身体、心理的健康成长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切入点,符合时代赋予我们的对幼儿教育 的要求,值得尝试和推广。

篇2:幼儿户外教育实践与思考:材料的充分利用

在幼儿园,孩子的游戏始于幼儿园创设提供的各类硬件环境,即空间与材料,孩子们需要有形的物质世界作为诱发游戏的基础。教师对游戏的贡献一向也都是从硬件环境先开始,给孩子们安排开放的硬件环境,确保孩子有足够的空间、时间和材料进行游戏是我们的职责。

有一次户外活动的时间,我们做了一个尝试,从教室里拿了一辆可以坐在上面滑行的玩具挖土机放在户外活动场地边缘。一开始,也许是我们三个人站在旁边的缘故,来来往往的孩子经过这里,只是用眼睛盯着挖土机看着,但没有人主动上去使用。于是我们三个走到场地的另一边继续观察。这时小挖土机的旁边已经没有了老师在,不一会一个蓝色衣服的小班孩子就骑在上面在场地上滑来滑去,引得一群小班的孩子们跟在后面跑来跑去。过了一会,他们开始不再满足于跟在后面跑,于是把挖土机围在中间,开始跟这个蓝衣男孩进行交流互动,接着就开始有了玩具的争抢等等各种剧情。也许我们会觉得争抢是不好的现象,但换个角度来说,正是因为有了争抢,孩子也许才会有初步的规则的建立。

游戏需要孩子们具备选择的能力,孩子们首先选择的就是他们眼中所看到的硬件环境,比如游戏的材料,假如丰富多样的游戏材料就在他们的眼前,且能够允许他们自主选择,那么他往往就比较容易做出决定。但现实中,很多孩子并没有这样的机会来锻炼他们做决定的能力。

很多时候,我们常会为户外活动的材料投放什么而纠结,总觉得没什么材料给孩子们玩。事实上,当下户外活动材料最大的问题不是不够,而是没有充分利用。而造成材料闲置的原因主要有两个方面:

第一是对户外材料的定位过于狭隘,导致很多材料没有投放到户外。一方面或许因为对户外活动更多的倾向于户外运动,另一方面或许是我们压根就不知道除了运动器械类材料以外的那些材料在户外能做什么,所以在材料选择上更多的是投放运动类材料,其他则基本不考虑或者根本不考虑。其实,从户外游戏的角度来定位材料,则可以宽泛的更多一些,因为户外适宜开展的游戏种类非常丰富,那么所需要的材料也就自然 fff因游戏的丰富而丰富,所以除了常规的运动类材料以外,还有很多材料也是可以投放在户外供孩子们自主选择使用的。

第二是过于强调秩序导致限制太多,导致很多材料处于闲置状态。户外活动的组织与实施,老师们常会苦恼于现场的秩序混乱,由于对安全的担心和对目标达成的希望,我们常常无法容忍混乱的局面出现,特别是器械的混乱散放,所以并不是所有的材料都会允许孩子使用。对于这个问题,我也是觉得需要转换一个角度来考虑,材料存在的价值在于孩子的使用,而之所以混乱是因为孩子的秩序感与成人不同,在孩子的游戏过5程中,我们需要做的就是不断从混乱中创造秩序,及时的将各种材料进行整理与摆放,让孩子有机会面对各种可能性。也就是说,我们需要明白,当游戏结束时看起来很乱,也许是我们已经成功的标志——它证明了孩子们充分运用材料去支持他们自己的游戏。假如在当下的情境下,我们因为要强调秩序而勒令孩子把玩具整理好才能玩下一个材料或游戏,这样的行为往往会阻碍或者中断孩子的游戏。所以,用平静的心态看待户外活动中的“乱”,很多时候,只是我们觉得乱而已,孩子们用各自独有的秩序在进行着游戏。

我们需要经常来盘点一下,户外活动的时候,到底孩子们可以自主选择使用的材料有多少,仓库里的架子上是否还有许多未被使用的器械,未被使用的原因是什么?孩子不喜欢还是成人不允许?还有哪些材料可以放在户外给孩子自主的选择使用?

孩子们的游戏需要大量的材料来支持,否则就是真的是“无事生非”,那时的我们更是在不断地维持秩序而不是在支持孩子们的游戏。避免材料闲置,因为闲置才是最大的浪费。

附:户外区域的材料(摘录自《高宽课程的室内外学习环境》)

固定的建筑:攀爬物、高出的地面(平台、小山、大石块、树桩、雪堆和土堆)、秋千、滑道、平衡物(平衡木、铁路枕木、按不同规律排列的砖)

带轮子的玩具。三轮车、滑板车、玩具火车、独轮手推车、带方向盘的动力车、婴儿车和马车。

零散材料。蹦跳设备(车内胎、树叶堆、跳绳)、扔踢设备(球类、豆袋、低篮球架和球网、提桶、靶心或其他目标)、建筑材料(木板、纸板盒、麻线、旧床单被套、小锯木架、轮胎和内胎、手工工具和工作台)、玩沙的材料(沙坑或沙桌)、玩水的材料(玩水桌、龙头、软管、变形管)、园艺工具、角色扮演的道具、乐器、艺术材料(注意:许多区域的材料的材料如艺术区、娃娃家、沙水区及运动和音乐区的材料都可以在户外使用。)

【本文作者:王彦(微信公众号:幼儿体育)】

篇3:“教育契约”在心理辅导工作中的实践与思考

“教育契约”在心理辅导工作中的实践与思考

“教育契约”在心理辅导工作中的实践与思考

口叶秀红

[摘要]在学生心理辅导工作中常常会面对一些班主任或家长转介过来的行为习惯不良的学生,面对这些并不主动需求改变,戒备心理很强,自律心和自控力差的学生,我们在辅导过程中可以设计融合家长、老师、学生三方面的情感的“教育契约”,通过这个‘‘教育契约”来规范行为偏差学生的某些不良的行为,发展其积极的心理和道德品质,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实践证明:教育契约作为一种辅助辅导策略,是可以应用到心理辅导工作中的,有利于优化问题学生的教育环境,有效地培养和发展学生自律性和自控性,在处理品德行为不良青少年的问题上有其特有的优势。本文将具体阐述笔者在这方面探索的具体操作和思考。

[关键词]心理辅导;个案研究;教育契约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268412-0014-04

一、问题的提出

本人先后在小学、中学担任心理教师,常常面对一些班主任或家长转介过来的学生,这类学生大都并不是纯粹的心理方面存在不可调节的问题,而是行为习惯不良,他们都有这样的特点:一是主动诉求改变的需求不强,有些甚至是觉得班主任或家长“逼”他来找心理老师的,所以不愿意配合心理辅导老师的辅导;二是对父母和老师的戒备心很强,不但不领会父母和老师的教育,而且经常为自己的不良行为找的借口就是父母和老师的不妥的教育措施;三是自律心和自控力很差,稍微没有外界的监控和引导就会“犯错”,因此,这类儿童通常是家长和教师的“头痛孩子”。面对这样的学生,单是运用各种心理咨询的技巧与他进行有计划的面谈,是很难收到改变效果的。因此,本人在困惑许久的同时一直在实践怎样的辅导方法能够对此类学生的辅导有成效。

后来尝试了“教育契约”法,发现即使对此类儿童的改变艰难,但比其他方法确实行之有效。因此本文试图结合本人所实践的两个案例――一名小学生和一名中学生,谈谈自己的实践与思考,希望能给众多跟本人遇到同样问题的心理教师一些启发。

二、对“教育契约”的认识

说起“教育契约”,人们首先联想到的是它的法律意义:契约涉及双方平等主体――各级各类学校,作为教育服务的供应方;家庭,作为教育服务的需求方。有关“学校校长与家长签署了一个‘教育契约书’,在教育领域引进合同方式”的报道常见于各种报刊及教育刊物中,引起教育界和社会的广泛评论和争议。还有可能会联想到在家庭教育中出现的学生与家长签订“亲子合约”“母子公约”或“父子公约”,一些专家认为,此“家庭契约”会忽视家庭教育所需要的气氛和两代人之间所慕求的和谐,令孩子感到父母只是在履行契约的职责,而不是付出真正的关爱。

本人在此运用的“教育契约”与上述学校、家庭之间的契约有相通性,但本文并不是企图去解决上述存在的争议,而是思考“教育契约”在心理辅导工作中的运用,探讨“教育契约”在教师、学生、家长三方对改变青少年不良的行为所产生的相互作用。本人认为,“契约法”也是和“代币制”是一样属于教育心理辅导的方法,“代币制”是平时老师和家长都惯用的方法,“契约法”一直为老师和家长所忽视,因为操作起来比较困难,需要家长、老师、学生三方面的情感融合。因此我设计这样的一个“教育契约”,希望通过这个“教育契约”来规范行为偏差学生的某些不良的行为,发展其积极的心理和道德品质,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本文就是呈现笔者在这方面探索的具体操作和思考。

三、研究个案

个案1:三年级学生小烨

小烨的家长经常为接到老师和其他家长们的“投诉”而伤神,小烨的不良行为表现为:经常跳上跳下忽左忽右,甚至不知道危险的动作,不能自我控制好自己的行为,有时会对班上同学有意无意地做一些危险性的攻击行为。他的班主任每一次对他的行为纠正、再纠正,讲道理、树规范、竖起“大拇指”和写表扬信等方法都用过,但是收效甚微;他的家长也配合老师的教育,经常到校和老师一起探讨辅导孩子的对策。本人经过一年多的了解,跟他面谈多次,与他一起对他的行为和心理作认知分析,并没有起很大的作用。

个案2:初一学生小夕

小夕并非生性多疑,但最近总怀疑周围的同学有意找她茬儿。爱吃零食,到处借钱,日积月累,借了那个还了这个,总是欠债,班上好多同学都是她的债主,最后发现她多次偷窃。并且不爱干净,刚上初一住校时被同学发现不刷牙不洗澡,因此遭到很多同学取外号讥笑,跟同学的关系渐渐处理不好。学习上经常不做作业,老师检查作业时说忘了做,爸爸在家问起作业就说老师没布置。本人多次跟她面谈,感觉每次面谈效果非常好,她很配合我对她的分析并进行反思,但是回到她的生活中还是一切照旧。而且面谈时,她都会提到她单亲的爸爸会用很粗暴的方式惩罚她,比如动手打她,或是让她跑三千米等,然后就簌簌落泪,让人感觉这孩子又是不幸婚姻的牺牲品,不良行为的产生是不负责任的家长造成的。

四、“教育契约”应用于心理辅导的实践

面对以上两位学生的不良行为表现和他们各自的个性特点,我都尝试了自行设计的.“教育契约”的方法,因为年龄、心智、环境等因素不同,所以对他们采取的辅导方案也有所不同,以下将具体阐述‘教育契约”辅导方法的操作。

(一)辅导方案的设计

个案1:四年级学生小烨的辅导方案

首先,本人设计“小烨健康成长计划”合约,融合老师、妈妈、爸爸和他本人的承诺;其次,结合了“代币制”的方法设计了“小烨的超级积分卡”,分为“校园版”和“家庭版”,因为这只是一次辅导计划,不可能把小烨的不良行为全部纳入计划进行纠正,因此只是针对他在校和在家各四项最需纠正的不良行为人手。

“小烨健康成长计划”合约

老师们承诺:

1.小烨每做好一件“超级积分卡上”的事,都会竖起“大拇指”给他。

2.每天在放学的时候,检查小烨的“校园超级积分卡”,一天中如果小烨做好积分卡上的事,就给一颗红星星;小烨没做好“超级积分卡”的事,就给蓝星星。

3.老师每周会把‘校园超级积分卡”拿给妈妈,让爸爸妈妈来签名。

4.老师相信并鼓励小烨每天都可以自己做好“校园超级积分卡”,做到“我能行!我最棒!”

妈妈承诺:

1.每天给小烨四个“一定”:一定检查辅导小烨的功课,一定让小烨学会做一件家务,一定陪小烨练二十分钟的书法,一定检查小烨的衣服和书包整不整洁。

2.每天晚上睡觉前,检查小烨的“家庭超级积分卡”,如果小烨做好积分卡上的事,就给一颗红星星;小烨没做好“家庭超级积分卡”的事,就给蓝星星。

3.妈妈每周把“家庭超级积分卡”拿给老师,让老师来签名。

4.妈妈相信并鼓励小烨每天都可以自己做好“家庭超级积分卡”,做到“我能行!我最棒!”

爸爸的承诺:

1.-周记录一次小烨的“超级无敌积分卡”,把“校园积分卡”和“家庭积分卡”里的红星星记录到“超级无敌积分卡”上。

2.一个月内总算一次小烨的“超级无敌积分卡”,卡里的红星星超过一定数目时,颁发一次“神秘”小礼品给小烨,鼓励小烨。

3.-定相信,并鼓励小烨每天都可以自己做到“我能行!我最棒!”

小烨承诺:

1.每天做到“家庭超级积分卡”和“校园超级积分卡”的事,做到“我能行!我最棒!”

2.假如自己不小心没做到,给班集体、给同学、给自己造成伤害时,愿意接受来自老师和爸爸妈妈的适当惩罚,并扣掉积分卡上的红星星,换成蓝星星。

爸爸妈妈、老师、小烨都不得反悔自己承诺的事情!!

签约:

日期:

超级积分卡――我是小烨,我能行!!!我最棒!!!(校园版)

1。我能做到每节课堂都在自己的座位上坐好,不干扰老师、同学上课。

2.我能做到不随便借同学的东西,我会礼貌地问他们,他们同意后,我才拿来玩。

3.我能做到不和同学打架,和同学发生矛盾时,我会请求老师帮忙解决。

4.我能做到不随便爬栏杆,爬窗台,爬柜子,那是很危险的。

超级积分卡――我是小烨,我能行!!!我最棒!!!(家庭版)

1.我能做到在学校不随便爬栏杆、爬窗台、爬柜子,那是很危险的,会让爸爸妈妈担心的。

2.我能做到在学校收拾好自己的书本和不弄脏自己的衣服,每天很整洁。

3.我能做到不和同学打架,不让爸爸妈妈伤心。

4.我能做到每天很乐意跟妈妈讲学校的故事,而且能耐心地听爸爸妈妈、老师们的话。

个案2:小夕的辅导方案

对于初中生小夕,“代币”的积分卡已经吸引不了她了,合约书也让她有“一种被监视,被哄着来改变”的幼稚感觉,她没有答应签订书面的合约,但是答应我、她的爸爸和她三方现场握手为誓。考虑到心理辅导首先是尊重辅导对象的意见为前提,我没有设计类似于小烨的积分卡和合约书,我约了她的爸爸和她在一起进行了家庭咨询,口头约定我们的计划大致如下:

1.小夕会努力地去改正自己的不良行为,爸爸也会努力地控制自己的脾气。

2.小夕准备一本家校联系本,平时用来登记作业,每周五放学,老师会在本子上写评语,记录小夕在校一周的表现,周末爸爸也在本子上写评语记录小夕在家的表现,一起为小夕加油。

3.小夕不会再发生偷窃的行为,这是不道德的,会让爸爸担心和操心。

4.爸爸答应不体罚小夕,因为这是对小夕成长不利的方法。

5.小夕会学着规划自己的零用钱,每周不得超支,不经常买零食。

6.每周一回校时爸爸只给一周的伙食费和零用钱,爸爸有权通过老师到饭堂查询小夕的饭卡消费记录。

7.小夕每周末把作业登记本上的作业完成后,爸爸必须抽出时间来检查,并且签名。

8.老师和爸爸承诺家校联系本不是交流小夕的“犯错”,而是鼓励小夕能自己修正自己的行为。

(二)辅导过程

虽然辅导过程中充满变数,充满细节问题的泛化,或是突发问题的干扰,但本人对这两个学生的辅导过程可以概括如下:

1.以心理辅导老师的名义发出家长意见征询书,征得家长的同意才实行以上计划。

2.分别和家长、学生、班主任三方各自进行面谈,并告知辅导方案,征询辅导方案的修改意见。

3.和老师、家长、学生、班主任进行集体面谈,明确此次辅导的目的、方案和过程的注意事项,兼顾孩子的心理感受,本人将这次会谈命名为“爱的承诺”,而且这次会话的立场偏向学生。

4.定期检查学生的积分卡,了解家长、老师、学生三方有没有履行各自的承诺,并观察学生的行为有没有改善,学生的心理状态是否良好,学生的认识是否有了初步的进步。

5.与班主任交流辅导方案实施的可操作性和有效性。

6.跟家长交流学生的情况。

7.根据所了解到的情况,总结、反思、评估辅导的成效。

(三)辅导成效的评估与跟踪

1.对个案辅导成效的评估

总的来说,比起之前只是和学生进行的多次面谈辅导来说,这种辅导方式收到了一定的成效。小烨对”合约”表现出空前的兴趣和恪守承诺的“斗志”,在刚开始进行辅导的那段时间,某些不良行为确实得到显著改善,比如,不再爬栏杆,上课不干扰老师和其他同学,不随便拿人家东西等。小夕不洗澡、不刷牙、爱吃零食等生活上的不良习惯也得到改善。遗憾的是在之前设计辅导方案时没有设想到对个案进行前后心理测量,通过数据来观察他们的心理道德素质的改善情况。现只能通过对个案的行为观察和与班主任、家长的交流来感受。

2.后续跟踪

虽然积累了一定的经验,但个人认为这不算很成功的辅导。小烨最终还是没能摆脱“问题孩子”的标签,后来因本人的工作单位变更,没有继续跟踪。小夕在表现好了一段时间后,不知是外界因素的干扰,还是她在脱离辅导方案后回归原样,之后又发生了说谎、盗窃行为。说起这件事,成为我心中永远的遗憾,那段时间老师和家长们都发现她进步时,我也送给她一支原子笔,不久就听闻她疑似再次发生盗窃行为,我为表示辅导的权威和严肃,收回原子笔,理由是她并没有真的进步,继续犯这种她最不能犯的错。也许这件事是导致她后来疏远我的“祸首”,她接下来不再信任我,见到我就躲,这是我从事心理辅导工作以来感到最挫败的一件事。

五、“教育契约”应用于心理辅导工作的思考

(一)经验

1.“教育契约”是可以应用到心理辅导工作中的,由于结合了行为治疗技术,因此能够贯穿于学生的学习生活中,对个案的辅导可计划、可观察、可追踪、可监控。

2.“教育契约”在处理品德行为不良青少年的问题上有其特有的优势,尤其适合用在小学生的心理辅导中,因为小学生对来自教师、家长的“平等式”的承诺比较信服,特别能激起他们的兴趣。个案中的小烨听到跟爸爸妈妈、老师签订“合约”,非常兴奋,每天关注他得了多少颗红星星,看到蓝星星贴上的时候,总是一副很不服气的样子。小夕每周五回校时准时拿她的家校联系本给我,等我写完评语后,总是很着急地拿过去看,而且愿意跟我交流她家庭更多的事情。

3.区别于其他只是和个案进行面谈咨询的辅导技术,“教育契约”的辅导是全方位的辅导,在这个过程中不但可以做到对问题学生的辅导,而且还和家长和老师一起进行多次的沟通和思考,共同探讨对策,能对家庭教育和师生关系的改善起到积极的作用,有利于优化问题学生的教育环境。这一点在两个个案辅导中都有明显的体现。

4.“教育契约”法通过师生、亲子、教师和家长之间的承诺,让学生从他律状态过渡到自律,培养和发展学生的自律性和自控性。对于那些班主任或家长转介过来的,不是主动求助的学生来说,这个方法只要取得他的认同,也会是比较有效的一个方法。

5.“教育契约”辅导方法需与其他辅导方法相结合,如:在小烨的个案中运用了“代币制”辅导技术;在小夕的辅导中,引导小夕反思自己的不良行为,设计自己的零用钱规划,用日记本记录自己的成长喜悦等认知辅导家庭作业,收到非常良好的效果。

6.“教育契约”辅导方法并不能纯粹地在亲子或师生之间强调“契约”的承诺和责任。采用“教育契约”方式辅导孩子,只是一种辅助手段,不宜过分夸大。家长、教师应把更多的心思用在了解、理解孩子上,把握孩子的思想脉搏和行为轨迹,从孩子的健康发展与社会的和谐共存出发,及时沟通和引导,才是教育的高境界。

(二)不足

1.“教育契约”的辅导涉及的关系较广,较难控制操作的过程。因为这种辅导除涉及到基本的师生关系、亲子关系、家校关系外,还涉及到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关系,但这些心理辅导工作者都不可能随时关注和干涉,因此,辅导过程较难拳控。

2.由于“教育契约”的辅导是一个持续的过程,将“问题学生”的不良行为寄希望于学生、老师或家长在遵守承诺的基础上发生改变,因此,对于辅导过程中的儿童情感变化,心理辅导老师的关注和及时的引导都显得很被动。

3.“教育契约”的辅导方法对心理辅导工作者的挑战性非常强,考验组织能力――组织三方来完成这个辅导活动;协调能力――关注三方的感受,尤其是辅导对象的反应;突发干扰事件应对能力――需要及时应对辅导过程中存在任何外界的消极因素等。(稿件编号:10116)

(作者单位: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容桂中学,528305)

篇4:对聋生开展心理素质教育的思考与实践

对聋生开展心理素质教育的思考与实践

随着21世纪的到来,我国将进入知识、人才竞争更加激烈的时代,面对竞争,我们深深地认识到:今后的竞争将是国民素质的竞争,教育的竞争。特殊教育如何面向世界,面向未来,面向现代化,把残疾学生培养成能适应未来社会需要的残而有为的建设者。这是摆在我们聋教育工作者面前重大课题。21世纪对人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它不仅需要高度科学文化知识,还必须要有高尚的思想道德情操,良好的身体心理素质。近年来,我校教育工作者在全面育人中作了大量有益探索,但实践越来越使我们感受到,聋生心理教育已成为素质教育中十分突出问题。需要我们足够的重视和认真的研究。

一、在聋生中开展心理教育的迫切性

我国正在进行着政治、经济的伟大变革,市场经济为社会带来了繁荣,也带来了激烈的竞争,五光十色,丰富多彩的物质文化生活,多元化的价值观,复杂的人际交往,都为生活在这个年代的聋哑青年增加心理负荷,而家庭结构的变化,单亲家庭增加下岗群体的出现又为聋生心理教育带来了不利的环境影响,值得人们重视的是随着聋生接受文化教育层次的提高,他们在智力、情趣、道德休养、意志情绪、人际交往等方面向自己、向学校、家庭、社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他们渴望得到信任和理解,希望得到良好的引导和培养。近年来常听到家长反映:一些高年级聋生常以书面形式向家长提出许多自己无法解答的问题,这些问题涉及到伦理道德、理想、前途等方方面面。有的学生为了求得家长的回答,还采取了关起门来不吃不喝的作法。最近笔者在对聋生高二班学生进行心理问卷调查中,当问其喜欢什么样的爸爸、妈妈和什么样的老师时,90%以上的学生都提到对自己的信任和理解,还有50%以上同学回答喜欢知识经验丰富、文化素质高的老师。当问其希望老师怎样对待自己的缺点和错误时,80%的同学在回答中提出希望老师给他们讲道理,指出错误的原因。实践使我们越来越感到聋生心理发育急待需要“营养”。而多年来聋生心理教育一直未能得到足够的重视,加之聋生由于生理缺陷而带来的`心理缺陷未能等到积极应有的补偿,至使聋生在接受教育,全面成长的过程中出现了种种心理障碍。它不仅干扰了教育任务的实施,也导致部分聋生走向了教育的对立面,成为了社会不安定因素。

二、引起聋生心理障碍原因的思考

1、听力残疾是聋生形成良好道德品质的主要障碍道德品质由一定的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意志和道德行为四个方面的心理要素构成。由于聋生语言发展迟滞,势必对形成理性道德认识产生不利影响,务80台,平分给现在的5天来完成。这样的分析省略了许多步骤,思维有很大的跳跃性,对于学生这样的创造发挥,应该给予肯定,以保护学生运用直觉思维的积极性,从而更好地发展他们的直觉思维。

这不仅表现在聋生学习抽象概括的道德知识的困难,还表现在理解和运用道德知识容易产生的偏差。如“爱护公物”、“关心集体”,由于聋生认识的直观性,对于“公物”“集体”这样概念是不能在短时间理解其内含,因而入学后聋生在很长时间都难以养成起“爱护公物”“关心集体”道德行为。道德评价是道德品质形成的重要途径,由于聋生语言的贫乏,常在评价别人和自己行为时只能用“好”与“不好”的手语来表述,而对某种道德行为的动机、动机产生的原因、行为的结果却难以讲清。这不仅阻碍聋生从道德评价中去提高自身的认识,也常使教育工作者不能准确地了解其心理活动,无法开展道德行为的分析和诱导。

2、聋生心理发育滞后,生理发育超前是产生心理障碍的因素

心理学研究表明青少年在13-14和17-18岁存在着两次“心理断乳”

[1] [2] [3]

篇5:幼儿视唱练耳训练的实践与思考的论文

幼儿视唱练耳训练的实践与思考的论文

看谱即唱叫“视唱”,训练听觉“练耳”、视唱练耳是普通中小学音乐教学的训练内容之一,也是专业音乐学习者的一种基本训练内容。对幼儿而言,视唱是歌唱的基础,练耳不仅可以训练幼儿敏锐的听觉,还可以培养幼儿音乐记忆力。目前的幼儿教育教学,大都采用视唱和练耳同步进行。

我国幼儿园音乐教育的主要内容有五项:唱歌活动、韵律活动、打击演奏活动、欣赏活动和音乐游戏。另外,幼儿音乐教育的目的和任务中有一项是发展基本音乐能力:让幼儿初步学会辨认和表现音乐的节奏、旋律、速度、力度、音色及简单的曲式结构,学会初步地创造性地自我表达,发展基本的音乐概念,以及掌握简单的唱歌、跳舞奏乐的技能。我们由上可以看出,幼儿的音乐教学没有对视唱练耳有明确要求。视唱练耳教学,在我国的起始教学时间是在小学阶段。

幼儿是我国推行的学校教育中的起始年龄阶段,具体是指 3 —6 岁的孩子。笔者从 年开始对幼儿进行视唱练耳训练,10 年后发现幼儿时期是孩子音乐听觉发展迅速、精细的时期。孩子感知良好,敏捷聪慧,模仿能力强而快,是音准教学的良机。在幼儿未识谱前,在孩子“白纸式”的大脑中,以标准音响信息先入为主,就能使孩子掌握一定的音高关系,建立正确的音准概念和积累大量的音响信息。目前,学术界音乐同仁关于幼儿音乐教学的探讨,大都是在唱歌、欣赏、音乐游戏、器乐演奏方面进行研究,但对视唱练耳教学关注得不多。笔者根据自己的实验教学,略谈拙见如下:

实验一:1996 年,笔者在业余时间办了儿童声乐培训班,报名的孩子中有4 名是幼儿。他们的年龄都没有超过 4 岁,笔者对这4名幼儿进行了小组课。鉴于孩子年龄小,为了减少他们的唱歌时间,笔者穿插了简易的视唱练耳教学。训练内容是笔者根据孩子的年龄、心理及学习特点自编的,结果发现教学效果非常好,孩子还乐于接受。45 天后通过测试,这4个孩子竟然全部掌握了笔者的训练内容:能模唱五度以内的音程,能听辨do、mi、sol、la 4个基本音级。

实验二:20xx年7月,笔者的业余培训班里又有6 名幼儿报名,笔者开始分组对他们进行不同的视唱练耳教学。A 组孩子按照人民音乐出版社出版、赵方幸编著的《儿童视唱练耳教程》第一册的教学内容进行(该书的一二册教学内容均是为学前幼儿设计的);B组的孩子采用稍易于A组的训练内容。两个月后对两组孩子进行测试,结果发现 6 名幼儿均掌握了对他们所训练的内容。

实验三:20xx年9月,为了证实普遍幼儿对视唱练耳的接受能力,笔者结合本地实验幼儿园,对一中班幼儿进行视唱练耳训练实验,同样采用了小组教学。A 组是音乐感好的孩子,B 组是音乐感偏差的孩子;训练内容同实验二,两个月后进行单独测试。结果发现两组孩子也均掌握了训练内容。

另外,笔者从业余时间举办培训班中发现:三岁半进入学钢琴、电子琴的幼儿比五岁半以后进入学琴的幼儿视唱练耳水平高。笔者对两个年龄段的孩子分别进行了测试,结果发现:一名三岁半学琴的孩子到6 岁时,她对变化单音和大小三的音程都能听辨;而五岁半开始学琴的孩子,到了14 岁时,变化单音和五度以内的音程依然听辨不清。通过以上教学实例,让笔者产生很大的震惊和关注。实验证明,视唱练耳教学应该从幼儿抓起,而且不能错过这个敏感的黄金期,我们完全没有必要推迟到小学阶段再进行。

同时视唱练耳教学应从幼儿抓起,还有以下几个理由:

(一)音乐新课程标准的目标要求我国基础音乐教育领域发生了巨大的变革,提倡新理念、新教学、新思路,课程改革被列为“十五”期间基础教育战线的迫切任务,提出的“音乐新课程”以及“音乐课程标准”已经成为音乐教育工作者共同关心的话题。但最终的目的还是调整人才培养目标,改变人才培养模式,提高人才培养质量——“面向全社会,培养具有音乐审美素质的,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新人”。我们想培养新世纪高素质的人才, 就必须从幼儿抓起。因为幼儿时期是音乐才能发展的奠基时期,在此时期给予及时合理的音乐教育,对于一个人终身的音乐才能水平有着重要的'影响。

(二)视唱练耳的重要性

视唱是用以培养能按乐谱所示一切要求准确地唱出曲调的音高和节奏等方面的能力,并加深对拍子、音程和调式等感性的认识。练耳是用来培养对音乐节奏的辨别能力、对音乐的记忆能力和对音乐的内心听觉。由此可见,视唱练耳是孩子学习音乐的条件,可以发展孩子的音乐听、唱、识记能力,使孩子掌握一定的音乐自学能力,培养孩子学习音乐的兴趣,提高孩子学习音乐的自觉性,为更好地感受音乐、理解音乐、表现音乐打好基础。

(三)专业人才的培养需要

目前,我国一些专业音乐院校附中对考生的视唱练耳考试内容和难度大大超越了地方音乐学院本科生的考试内容。比如,中央音乐学院附中的视唱考试内容,不仅超越了地方音乐院校本科生考试内容,还相当于地方上的音乐硕士生的视唱考试要求。要想培养合格优秀的专业人才,视唱练耳训练必须提早进行,从幼儿抓起。当前,提早进入视唱练耳的孩子已有一部分人,这些大多是为将来走专业之路做准备的。他们利用课余时间找老师单独辅导训练,这样既费时间又浪费开支,而且效果还不好。笔者认为,完全能在音乐课堂解决的问题,没有必要再去占用孩子的课余时间。

总之,通过上述的实验调查及测试结果,我们每一个关心幼儿音乐教育的工作者,都应对幼儿音乐教育的内容有新的认识和思考,例如,如何去扩充延伸幼儿的音乐教学,如何使幼儿音乐教育真正达到增智、养性、陶情、悦美的功能,如何能促进幼儿身体、情感、智能、社会等素质的全面和谐发展。我们每一个热爱从事幼儿音乐教育的工作者应用实际行动去探索出一套适合我国国情的幼儿音乐教育体系。让我们为培养具有一定音乐知识技能、音乐审美能力、创造性的音乐表现力的新一代付出努力吧!

篇6:幼儿园英语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幼儿园英语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当今社会,人类生产力的发展、科学技术的发展、将打破国界、使地球变得“越来越小”,这种变化对社会和个人都将产生深远的影响。因此,掌握英语是未来人才所必须的素质之一。现在的幼儿是21世纪我国现代化建设的主力军,我们必须从现在开始就着手从小培养出适合于21世纪生活的人,对幼儿进行英语教学是必然的、也是必要的。那么,怎样在幼儿园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幼儿进行英语教学呢?近年来,我尝试着在自己所从事的班级中开展一定的英语教学活动,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也获得了一定的经验,现将与同行共同探讨。

一、从幼儿认识特点出发,选择恰当的教学内容。

幼儿期是语言学习的关键期,幼儿在这一时期对任何语言都具有极大的开放性,在学习第一语言时并不将它视为一种任务,而是把它视为一种“语言游戏”来玩,因此,我在选择教学内容时,注意了以下几个方面。

1、培养幼儿学习英语的兴趣

对于幼儿园的孩子来说,英语是一门崭新而陌生的学科,能不能打好基础,首先要看孩子对这门学科是否有兴趣。俄国教育学家马申斯基认为:“没有丝毫兴趣强制性学习,将会扼杀探求真理的欲望。”心理学原理也告诉我们:兴趣是人对客观事物的一种积极的认识倾向,是一种复杂的个性品质,它推动了人们去探索新的知识,发展新的能力。如何才能激发幼儿学习英语的兴趣呢?首先,我为班上的幼儿取了英文名字,给自己也取了英文名字。在日常生活中,我与幼儿之间以英文名互称,就是这些不经意的英文名字激发了幼儿的好奇心,引起了幼儿学习英语的兴趣,为幼儿学习英语创造了良好的氛围。

2、幼儿先听懂,后开口

让幼儿最先接触一些与日常生活密切联系的口语、英语歌曲、英语儿歌以及他们所喜爱的动物单词。先让幼儿听懂,然后再开口说。如:我说动物英语单词,幼儿做相应的动作。当我说“Monkey”,幼儿便招头摸耳,做顽皮的小猴状;当我说“Cat”,幼儿便学猫叫。反复练习后,幼儿就听懂了“Monkey、Cat……”等动物的.英语单词了,于是我和幼儿互换角色,由幼儿说动物的英语单词,我做相应动作,以此来引起幼儿学习的兴趣。

3、选择符合幼儿生活经验的材料

英语教学内容的选取应符合幼儿的年龄特征,适合幼儿的能力、需要和兴趣,与幼儿已有的生活和学习经验产生一定的联系。幼儿由于年龄小,往往是经验性的学习,选择与幼儿生活经验相联系的教学内容,可大大促进幼儿的学习进展和效果。幼儿喜欢各种可爱的小动物是每位幼儿的天性。他们愿意和小动物们交朋友,做游戏。于是,我请班上幼儿扮演了各种小动物,而我扮演成外国客人来班做客,玩起了“问好”的经验性游戏。我碰到一个小动物就和它打招呼“Hello monkey”、“Hello cat”或“Good morning monkey”、“Good morning cat”……在相互问好中,让幼儿学会日常英语会话及英语单词。又如《Happy birthday to you》,小班幼儿也会用英文来歌唱,曲调对他们来说也相当熟悉,于是我将歌词“Happy birthday to you”换成“Good morning to you”、“Good afternoon to you”或“Good evening to you”等等,在熟悉的歌曲声中帮助幼儿学会日常英语会话,这样,把教学内容与日常经验联系起来,可以使抽象为具体,使被动学习转化为主动学习,培养了幼儿学习的兴趣。

二、根据教学内容,组织生动有趣的教学过程

1、在情景中学

针对学龄前幼儿形象思维活跃,对语言刺激的反映较为敏捷,并且善于模仿,但存在有意注意较弱且维持时间短的特点,我在教学过程中注意为幼儿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充分发挥幼儿好说、好动、好模仿的优势,从而有效的延长幼儿有意注意的时间,提高教学效率,如:教《Slowly and fast》这两个英语单词时,我利用《龟兔赛跑》这一情景比赛进行教学,幼儿的兴趣提高了,不一会儿便明白slowly和fast的含义,并会用英语表达出来。

2、在游戏中学

针对幼儿活泼好动、注意力易分散,自制力差的心理特点,在教学中,我通过组织各种游戏活动,让幼儿以各种动作、表情和语言等形式参与活动,使他们在动身体、动手、动口的活动中感受英语、学习英语、运用英语。如:在“Little feet’s play day”这节英语教学活动中,为了让幼儿学会“Creep with knees, creep with knees and hands……”等英文短句,我在教学中设置了几个游戏区域,让幼儿边听边玩边学说英文短句,整节教学活动气氛尤为活泼,幼儿也学得饶有兴趣,把要记的内容变成寓教于乐的游戏,让幼儿在玩中学,在学中玩,从而使幼儿实现由“要我学”到“我要学”的转变。

3、在儿歌中学

将教学活动编成有趣的英文儿歌,可以帮助幼儿趣记、巧记,使幼儿在朗读过程中琅琅上口,从而激发幼儿学习的兴趣。如:英文儿歌《Little feet》

Little feet, little feet,

Nod and shake your head,

Pat and twist your feet,

Take care of your feet.

三、几点体会

1、英语老师应有标准发音

幼儿期是语言敏感期,这一时期幼儿的模仿力及记忆力教强,学习语言较快,如果幼儿学习了不标准的发音,今后则难以纠正,这也是许多懂英语、会英语的家长不敢自己教孩子英语口语的原因之一。

2、应有合适的教学方法

幼儿学英语不如成人那么自觉、易懂,如果我们教幼儿学习英语时不注意方式方法,那么幼儿不但不易学会英语,可能还会致使幼儿尚有的一些学习兴趣也随之熄灭。

3、创设良好的语音环境

幼儿园英语教学应该把创设一个模拟的英语环境放在首位。幼儿英语学习的语音环境起关键作用。同时,老师应随时找机会并尽可能的用英语与幼儿对话,促使幼儿掌握英语的成熟稳定性。一个良好的语音环境,可使幼儿学习英语取得较好的效果。

以上是本人近年来英语教学中的几点体会,我希望通过此文,能加强与同行们的交流,共同探讨幼儿园英语教学活动。

相关专题 优秀论文幼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