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蝶恋花·花褪残红青杏小》教学设计

可怜考试人 分享 时间: 收藏本文

【简介】感谢网友“可怜考试人”参与投稿,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蝶恋花·花褪残红青杏小》教学设计(共10篇),仅供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篇1:《蝶恋花·花褪残红青杏小》教学设计

花褪残红青杏小。燕子飞时,绿水人家绕。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墙里秋千墙外道。墙外行人,墙里佳人笑。笑渐不闻声渐悄,多情却被无情恼。

二、合作探究

这首词写初夏时节发生于一墙之隔的一次极为平常的遭遇,在略表惆怅与嘲讽之余,却引出妙理,发人深省。上片为时令背景。尽管柳绵将尽,春事无多。然而燕子低昂,绿水环绕,芳草从生,透露出夏日初临的大自然的生机。下片是在如此明丽的环境中一个“多情却被无情恼”的小小插曲。墙里墙外的两种人本不相涉。但一方无情,一方多情,导致了一场感情**。《诗人玉屑》卷二一引《古今词话》说此词写行人多情与佳人无情,“极有理趣”。因为苏轼借此表达了某种人生哲理,行人与佳人的遭遇固属偶然。“多情却被无情恼”却有普遍性与必然性,在人与物、主观与客观的两者关系中是经常发生的。人们或许有过多次类似经验,由于不了解“物自无情而人自多情”,许多烦恼由是而起。然而无情是物的本性,多情是人的本性。它们始终是难以统一的。苏轼说自已作文“如万斛泉源,不择地而能出”。这固然因为他天份高,同时也由于他学养湛深,所以能随处触发,皆成妙谛。这首词写景、记事、说理均极自然,佳人行人的插曲全如信手拈来,但一经慧光所照,寓庄于谐,就顿成妙解,发掘出其间的哲理内涵。这真是苏轼作诗词的一大本领。

“花褪残红青杏小”,既写了衰亡,也写了新生,残红褪尽,青杏初生,这本是自然界的新陈代谢,但让人感到几分悲凉。睹暮春景色,而抒伤春之情,是古诗词中常有之意,但东坡却从中超脱了。“燕子飞时,绿水人家绕”,作者把视线离开枝头,移向广阔的空间,心情也随之轩敝。燕子飞舞,

绿水环抱着村上人家。春意盎然,一扫起句的悲凉。用别人常用的意象和流利的音律把伤春与旷达两种对立的心境化而为一,恐怕只有东坡可以从容为之。“燕子飞时”化用晏殊的“燕子来时新社,梨花落后清明”,点明时间是立春后的第五个戊日,与前后所写景色相符合。

“枝上柳绵吹又少”,与起句“花褪残红青杏小”,本应同属一组,写枝上柳絮已被吹得越来越少。但作者没有接连描写,用“燕子”二句穿插,在伤感的调子中注入疏朗的气氛。絮飞花落,最易撩人愁绪。这一“又”字,表明词人看絮飞花落,非止一次。伤春之感,惜春之情,见于言外。这是地道的婉约风格。相传苏轼谪居惠州时曾命妾妇朝云歌此词。朝云歌喉将啭,却已泪满衣襟。

“墙里秋千墙外道”,自然是指上面所说的`那个“绿水人家”。由于绿水之内,环以高墙,所以墙外行人只能听到墙内荡秋千人的笑声,却见不到芳踪,所以说,“墙外行人,墙里佳人笑”。不难想象,此刻发出笑声的佳人正在欢快地荡着秋千。这里用的是隐显手法。作者只写佳人的笑声,而把佳人的容貌与动作,则全部隐藏起来,让读者随行人一起去想象,想象一个墙里少女荡秋千的欢乐场面。可以说,一堵围墙,挡住了视线,却挡不住青春的美,也挡不住人们对青春美的向往。这种写法,可谓绝顶高明,用“隐”来激发想象,从而拓展了“显”的意境。同样是写女性,苏东坡一洗“花间派”的“绮怨”之风,情景生动而不流于艳,感情真率而不落于轻,难能可贵。

这首词上下句之间、上下阕之间,往往体现出种种错综复杂的矛盾。例如上片结尾二句,“枝上柳绵吹又少”,感情低沉;“天涯何处无芳草”,强自振奋。这情与情的矛盾是因在现实中,词人屡遭迁谪,这里反映出思想与现实的矛盾。上片侧重哀情,下片侧重欢乐,这也是情与情的矛盾。而“多情却被无情恼”,不仅写出了情与情的矛盾,也写出了情与理的矛盾。佳人洒下一片笑声,杳然而去;行人凝望秋千,空自多情。词人虽然写的是情,但其中也渗透着人生哲理。

在江南暮春的景色中,作者借墙里、墙外、佳人、行人一个无情,一个多情的故事,寄寓了他的忧愤之情,也蕴含了他充满矛盾的人生的思索。

三、达标检测

背诵这首词。

课下阅读林语堂的《苏东坡传》的有关章节。

篇2:《蝶恋花·花褪残红青杏小》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欣赏苏轼作品清新婉丽的风格。

理解本词借此表达的人生哲理。

课型:新授课

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学生活动:

课前活动:

导入:以豪放派著称的苏轼,也常有清新婉丽之作,这首《蝶恋花•花褪残红青杏小》就是这么一首杰作。“花褪残红青杏小”,既写了衰亡,也写了新生,残红褪尽,青杏初生,这本是自然界的新陈代谢,但让人感到几分悲凉。睹暮春景色,而抒伤春之情,是古诗词中常有之意,但东坡却从中超脱了。“燕子飞时,绿水人家绕”,作者把视线离开枝头,移向广阔的空间,心情也随之轩敝。燕子飞舞,绿水环抱着村上人家。春意盎然,一扫起句的悲凉。用别人常用的意象和流利的音律把伤春与旷达两种对立的心境化而为一,恐怕只有东坡可以从容为之。

一、自学指导

篇3:蝶恋花·花褪残红青杏小诗词

作者:苏轼

花褪残红青杏小①。燕子飞时,绿水人家绕。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②。

墙里秋千墙外道。墙外行人,墙里佳人笑。笑渐不闻声渐悄③,多情却被无情恼④。

注释

①花褪残红:残花凋谢。褪,脱去,花褪残红即花瓣落尽。白居易《微之宅残牡丹》诗:“残红零落无人赏,雨打风摧花不全”。“青杏”:未熟的杏子。因颜色青绿,俗称青杏。杏树一般四月萌芽上旬,中旬开花。至五月上旬,杏花凋谢,青杏结于枝头。孟元老《东京梦华录·四月八日》:“四月八日(农历)佛生日,十大禅院各有浴佛斋会,……,唯州南清风楼最宜夏夏饮,初尝青杏,乍荐樱桃,时得嘉宾,觥酬交错”。“小”:毛本作“子”。

②天涯:指极远的地方。“何处无芳草”句:谓春光已晚,芳草长遍天涯。《离骚》:“何所独无芳草兮,尔何怀乎故宇?”

③笑渐不闻声渐悄:墙外行人已渐渐听不到墙里荡秋千的女子的笑语欢声了。

④多情:指墙外行人。无情:指墙里的女子。恼:引起烦恼。

翻译

春日将尽,百花凋零,杏树之上已长出了小小的青涩果实。

这里的清澈河流围绕着村落人家,不时还有燕子掠过天空。

眼见着柳枝上的柳絮被吹得越来越少,(但是请不要担心)

不久天涯到处又会再长满茂盛的芳草。(春天还会到来的)

围墙之内,有一位少女正在荡着秋千,她发出动听的笑声。

围墙之外的行人听到那动听的笑声,(忍不住去想象少女荡秋千的欢乐场面)。

慢慢的,墙里笑声不再,行人惘然若失。仿佛自己的多情被少女的无情所伤害。

点评

《蝶恋花·春景》,是由北宋时期著名诗人、文学家苏轼所写的一首词作。其作于何时,各方莫衷一是,有苏轼密州、黄州、定州、惠州时期等诸多说法,然皆苦无证据明示,故今日已不可详考。作为宋词豪放派先驱的苏轼,一生之中创作了许多脍炙人口的豪放派词作,这容易让人误以为苏词尽皆豪放之作,但从苏词的总体来看,其婉约之作反而是占大多数的,此词便是其一。在此词中,作者通过对残红退尽、春意阑珊的暮春景色的描写和远行途中的失意心境的描绘,借惜春伤情之名,表达出作者对韶光流逝的惋惜、宦海沉浮的悲叹和浮生颠沛的无可奈何。

讲解

在一个晚春的日子里,作者外出途中有一段偶然的遭遇,看到了墙里的秋千,听见了姑娘的笑声。这好象一颗石子投入湖水,在作者的思想深处激起了一轮波澜。他颇有所感,便写了这首词。

词的上片是写景。“花褪残红青杏小”,这头一句就很有特色。宋初词人宋祁有一句很著名的词:“红杏枝头春意闹”,写的是淡红色的杏花盛开在校头,呈现出浓郁的春意。相比之下,苏轼笔下的杏树枝头,已经是春意将尽了。那红色的花瓣(残红)已经从枝头脱落(褪)干净,那将要在夏初长大、黄熟的杏子,现在又青又小。作者没有局限于以花开花落表示春色变化的通常手法,而是抓住杏子初结实的特点,别出心裁地点出了春深的时令。接下去两句,作者把目光转向了广阔的画面:那春天渐渐离去,从南方飞回的燕子又出现在低空,盘旋飞掠了。围绕房舍的.小河,也呈现出春天特有的碧绿。燕子、绿水、人家组成了一幅美丽的图画,充满了诗情画意。从“枝上柳绵吹又少”一句,可以看到,作者也没有忽略“柳绵”(柳絮)这个春深的又一个标志。称它“柳绵”,使字面显得新鲜,也为了适应声调的要求。作者避开了飞絮满天的一般写法,从枝头着笔,说柳枝上的柳絮已经被风吹入空中,所剩无几了。“天涯何处无芳草”一句,是说在春天滋生的青草,也带来了春深的信息,直到天边(天涯)没有一处不长满了青草。这里称它作“芳草”,增加了美感。这里暗用屈原《离骚》中“何所独无芳草兮,又何怀乎故宇”的句意。既然直到天边,没有一处没有芳草,那又何必怀念家乡呢?这里带有作者自己宽解的意味,从这里正透露出作者在长期飘泊的生活中,不免有思乡之感。如果从“花褪残红”中已经透露了作者珍惜春光的心情,那么到了“柳绵吹又少”,特别是从那个“又”字上,我们进一步听到了作者惜春的心声。直到“天涯何处无芳草”的感叹,就把他惋惜春光将逝的感情和长期飘泊的感叹更强烈地表现出来了。作者就这样在上片用四组富有特征的景物,描绘出晚春的自然风光,又赋予了浓重的感情色彩。

下片从到处都有芳草引起,即到处都有美好的事物来替自己宽慰。但这些美好的事物正象景色的恼人那样,也不免令人懊恼。“墙里秋千墙外道,墙外行人,墙里佳人笑”。“道”就是道路。在道旁的院墙里,有人在荡秋千。当行人(作者)经过这里,正听到墙里传出阵阵笑声。他听得出,这笑声显然发自荡秋千的女子,而她又该是个“佳人”(漂亮的姑娘)。在古代,青少年女子有在春天荡秋千的风俗,秋千架就搭在院子或花园里。这位行人所碰到的就是这种美好的情景。他深深地为这笑声所吸引,想借这种美好的情景来排遣心头的郁抑。然而,使他扫兴:“笑渐不闻声渐悄。”“悄[qiǎo]”,寂静无声的意思。这时,不仅笑声逐渐听不见(不闻)了,就是墙里佳人发出的荡秋千等等声响也消失了。想来,她已经玩罢秋千回房间里去了吧。而这时的行人呢,却感到“多情却被无情恼”。“恼”是使人懊恼的意思。行人,也就是作者,本来想借美好的事物来排遣郁抑的,这种对墙里佳人的多情,却由于墙里佳人根本看不到墙外行人,因而对墙外行人显得毫无感情,使墙外行人想排遣郁抑的愿望落空,更陷入一种莫名的怅惘之中,这岂不是“多情却被无情恼”了吗!

篇4:苏轼《蝶恋花花褪残红青杏小》赏析

燕子飞时,

绿水人家绕。

枝上柳绵吹又少,

天涯何处无芳草。

墙里秋千墙外道。

墙外行人,

墙里佳人笑。

笑渐不闻声渐悄,

多情却被无情恼。

【作者】

1036-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山(今属四川)人。宋仁宗朝进士,知密州、徐州、湖州、颍州、杭州等地,官至礼部尚书。一生历尽仕途坎坷:神宗年间,以“作诗讪谤朝廷”罪贬置黄州;哲宗年间,又以“为文讥斥朝廷罪远谪惠州、儋州。卒谥文忠。他是宋代最为著名的作家,诗、词、文皆独步一时。其词雄阔超旷,横放杰出,于传统的花间词风外别立一宗。又以诗入词开拓词境,推尊词体,对北宋词坛多所革新。

【注释】

①此词原为唐教坊曲,调名取义简文帝“翻阶蛱蝶恋花情”句。又名《鹊踏枝》《凤栖梧》等。双调,六十字,仄韵。

【品评】

这首词写初夏时节发生于一墙之隔的.一次极为平常的遭遇,在略表惆怅与嘲讽之余,却引出妙理,发人深省。上片为时令背景。尽管柳绵将尽,春事无多。然而燕子低昂,绿水环绕,芳草从生,透露出夏日初临的大自然的生机。下片是在如此明丽的环境中一个“多情却被无情恼”的小小插曲。墙里墙外的两种人本不相涉。但一方无情,一方多情,导致了一场感情**。《诗人玉屑》卷二一引《古今词话》说此词写行人多情与佳人无情,“极有理趣”。因为苏轼借此表达了某种人生哲理,行人与佳人的遭遇固属偶然。“多情却被无情恼却有普遍性与必然性,在人与物、主观与客观的两者关系中是经常发生的。人们或许有过多次类似经验,由于不了解“物自无情而人自多情”,许多烦恼由是而起。然而无情是物的本性,多情是人的本性。它们始终是难以统一的。苏轼说自已作文“如万斛泉源,不择地而能出”。这固然因为他天份高,同时也由于他学养湛深,所以能随处触发,皆成妙谛。这首词写景、记事、说理均极自然,佳人行人的插曲全如信手拈来,但一经慧光所照,寓庄于谐,就顿成妙解,发掘出其间的哲理内涵。这真是苏轼作诗词的一大本领。

篇5:《蝶恋花 花褪残红青杏小》导学案

《蝶恋花 花褪残红青杏小》导学案

《蝶恋花·春景》是北宋文学家苏轼创作的一首词。这是一首描写春景的清新婉丽之作,表现了词人对春光流逝的叹息,以及自已的情感不为人知的烦恼。

《蝶恋花·花褪残红青杏小》导学案

学习目标:

1、欣赏苏轼作品清新婉丽的风格。

2、理解本词借此表达的人生哲理。

课型:新授课

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学生活动:

课前活动:

导入:以豪放派著称的苏轼,也常有清新婉丽之作,这首《蝶恋花•花褪残红青杏小》就是这么一首杰作。“花褪残红青杏小”,既写了衰亡,也写了新生,残红褪尽,青杏初生,这本是自然界的新陈代谢,但让人感到几分悲凉。睹暮春景色,而抒伤春之情,是古诗词中常有之意,但东坡却从中超脱了。“燕子飞时,绿水人家绕”,作者把视线离开枝头,移向广阔的空间,心情也随之轩敝。燕子飞舞,绿水环抱着村上人家。春意盎然,一扫起句的悲凉。用别人常用的意象和流利的音律把伤春与旷达两种对立的'心境化而为一,恐怕只有东坡可以从容为之。

一、自学指导

1、蝶恋花•花褪残红青杏小

花褪残红青杏小。燕子飞时,绿水人家绕。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 墙里秋千墙外道。墙外行人,墙里佳人笑。笑渐不闻声渐悄,多情却被无情恼。

二、合作探究

这首词写初夏时节发生于一墙之隔的一次极为平常的遭遇,在略表惆怅与嘲讽之余,却引出妙理,发人深省。上片为时令背景。尽管柳绵将尽,春事无多。然而燕子低昂,绿水环绕,芳草从生,透露出夏日初临的大自然的生机。下片是在如此明丽的环境中一个“多情却被无情恼”的小小插曲。墙里墙外的两种人本不相涉。但一方无情,一方多情,导致了一场感情**。《诗人玉屑》卷二一引《古今词话》说此词写行人多情与佳人无情,“极有理趣”。因为苏轼借此表达了某种人生哲理,行人与佳人的遭遇固属偶然。“多情却被无情恼”却有普遍性与必然性,在人与物、主观与客观的两者关系中是经常发生的。人们或许有过多次类似经验,由于不了解“物自无情而人自多情”,许多烦恼由是而起。然而无情是物的本性,多情是人的本性。它们始终是难以统一的。苏轼说自已作文“如万斛泉源,不择地而能出”。这固然因为他天份高,同时也由于他学养湛深,所以能随处触发,皆成妙谛。这首词写景、记事、说理均极自然,佳人行人的插曲全如信手拈来,但一经慧光所照,寓庄于谐,就顿成妙解,发掘出其间的哲理内涵。这真是苏轼作诗词的一大本领。

“花褪残红青杏小”,既写了衰亡,也写了新生,残红褪尽,青杏初生,这本是自然界的新陈代谢,但让人感到几分悲凉。睹暮春景色,而抒伤春之情,是古诗词中常有之意,但东坡却从中超脱了。“燕子飞时,绿水人家绕”,作者把视线离开枝头,移向广阔的空间,心情也随之轩敝。燕子飞舞,

绿水环抱着村上人家。春意盎然,一扫起句的悲凉。用别人常用的意象和流利的音律把伤春与旷达两种对立的心境化而为一,恐怕只有东坡可以从容为之。“燕子飞时”化用晏殊的“燕子来时新社,梨花落后清明”,点明时间是立春后的第五个戊日,与前后所写景色相符合。

“枝上柳绵吹又少”,与起句“花褪残红青杏小”,本应同属一组,写枝上柳絮已被吹得越来越少。但作者没有接连描写,用“燕子”二句穿插,在伤感的调子中注入疏朗的气氛。絮飞花落,最易撩人愁绪。这一“又”字,表明词人看絮飞花落,非止一次。伤春之感,惜春之情,见于言外。这是地道的婉约风格。相传苏轼谪居惠州时曾命妾妇朝云歌此词。朝云歌喉将啭,却已泪满衣襟。

“墙里秋千墙外道”,自然是指上面所说的那个“绿水人家”。由于绿水之内,环以高墙,所以墙外行人只能听到墙内荡秋千人的笑声,却见不到芳踪,所以说,“墙外行人,墙里佳人笑”。不难想象,此刻发出笑声的佳人正在欢快地荡着秋千。这里用的是隐显手法。作者只写佳人的笑声,而把佳人的容貌与动作,则全部隐藏起来,让读者随行人一起去想象,想象一个墙里少女荡秋千的欢乐场面。可以说,一堵围墙,挡住了视线,却挡不住青春的美,也挡不住人们对青春美的向往。这种写法,可谓绝顶高明,用“隐”来激发想象,从而拓展了“显”的意境。同样是写女性,苏东坡一洗“花间派”的“绮怨”之风,情景生动而不流于艳,感情真率而不落于轻,难能可贵。

这首词上下句之间、上下阕之间,往往体现出种种错综复杂的矛盾。例如上片结尾二句,“枝上柳绵吹又少”,感情低沉;“天涯何处无芳草”,强自振奋。这情与情的矛盾是因在现实中,词人屡遭迁谪,这里反映出思想与现实的矛盾。上片侧重哀情,下片侧重欢乐,这也是情与情的矛盾。而“多情却被无情恼”,不仅写出了情与情的矛盾,也写出了情与理的矛盾。佳人洒下一片笑声,杳然而去;行人凝望秋千,空自多情。词人虽然写的是情,但其中也渗透着人生哲理。

在江南暮春的景色中,作者借墙里、墙外、佳人、行人一个无情,一个多情的故事,寄寓了他的忧愤之情,也蕴含了他充满矛盾的人生的思索。

三、达标检测

1、背诵这首词。

2、课下阅读林语堂的《苏东坡传》的有关章节。


更多相关文章推荐阅读:

1.《蝶恋花·花褪残红青杏小》导学案

2.苏轼《蝶恋花·花褪残红青杏小》鉴赏

3.《蝶恋花·花褪残红青杏小》教学设计

4.苏轼《蝶恋花·花褪残红青杏小》的注释和赏析

5.蝶恋花·花褪残红青杏小

篇6:《蝶恋花·花褪残红青杏小》导学案

学习目标:

1、欣赏苏轼作品清新婉丽的风格。

2、理解本词借此表达的人生哲理。

课型:新授课

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学生活动:

课前活动:

导入:以豪放派著称的苏轼,也常有清新婉丽之作,这首《蝶恋花•花褪残红青杏小》就是这么一首杰作。“花褪残红青杏小”,既写了衰亡,也写了新生,残红褪尽,青杏初生,这本是自然界的新陈代谢,但让人感到几分悲凉。睹暮春景色,而抒伤春之情,是古诗词中常有之意,但东坡却从中超脱了。“燕子飞时,绿水人家绕”,作者把视线离开枝头,移向广阔的空间,心情也随之轩敝。燕子飞舞,绿水环抱着村上人家。春意盎然,一扫起句的悲凉。用别人常用的意象和流利的音律把伤春与旷达两种对立的心境化而为一,恐怕只有东坡可以从容为之。

一、自学指导

1、蝶恋花•花褪残红青杏小

花褪残红青杏小。燕子飞时,绿水人家绕。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 墙里秋千墙外道。墙外行人,墙里佳人笑。笑渐不闻声渐悄,多情却被无情恼。

二、合作探究

这首词写初夏时节发生于一墙之隔的一次极为平常的遭遇,在略表惆怅与嘲讽之余,却引出妙理,发人深省。上片为时令背景。尽管柳绵将尽,春事无多。然而燕子低昂,绿水环绕,芳草从生,透露出夏日初临的大自然的生机。下片是在如此明丽的环境中一个“多情却被无情恼”的小小插曲。墙里墙外的两种人本不相涉。但一方无情,一方多情,导致了一场感情**。《诗人玉屑》卷二一引《古今词话》说此词写行人多情与佳人无情,“极有理趣”。因为苏轼借此表达了某种人生哲理,行人与佳人的遭遇固属偶然。“多情却被无情恼”却有普遍性与必然性,在人与物、主观与客观的两者关系中是经常发生的。人们或许有过多次类似经验,由于不了解“物自无情而人自多情”,许多烦恼由是而起。然而无情是物的本性,多情是人的本性。它们始终是难以统一的。苏轼说自已作文“如万斛泉源,不择地而能出”。这固然因为他天份高,同时也由于他学养湛深,所以能随处触发,皆成妙谛。这首词写景、记事、说理均极自然,佳人行人的插曲全如信手拈来,但一经慧光所照,寓庄于谐,就顿成妙解,发掘出其间的哲理内涵。这真是苏轼作诗词的一大本领。

“花褪残红青杏小”,既写了衰亡,也写了新生,残红褪尽,青杏初生,这本是自然界的新陈代谢,但让人感到几分悲凉。睹暮春景色,而抒伤春之情,是古诗词中常有之意,但东坡却从中超脱了。“燕子飞时,绿水人家绕”,作者把视线离开枝头,移向广阔的空间,心情也随之轩敝。燕子飞舞,

绿水环抱着村上人家。春意盎然,一扫起句的悲凉。用别人常用的意象和流利的音律把伤春与旷达两种对立的心境化而为一,恐怕只有东坡可以从容为之。“燕子飞时”化用晏殊的“燕子来时新社,梨花落后清明”,点明时间是立春后的第五个戊日,与前后所写景色相符合。

“枝上柳绵吹又少”,与起句“花褪残红青杏小”,本应同属一组,写枝上柳絮已被吹得越来越少。但作者没有接连描写,用“燕子”二句穿插,在伤感的调子中注入疏朗的气氛。絮飞花落,最易撩人愁绪。这一“又”字,表明词人看絮飞花落,非止一次。伤春之感,惜春之情,见于言外。这是地道的婉约风格。相传苏轼谪居惠州时曾命妾妇朝云歌此词。朝云歌喉将啭,却已泪满衣襟。

“墙里秋千墙外道”,自然是指上面所说的那个“绿水人家”。由于绿水之内,环以高墙,所以墙外行人只能听到墙内荡秋千人的笑声,却见不到芳踪,所以说,“墙外行人,墙里佳人笑”。不难想象,此刻发出笑声的'佳人正在欢快地荡着秋千。这里用的是隐显手法。作者只写佳人的笑声,而把佳人的容貌与动作,则全部隐藏起来,让读者随行人一起去想象,想象一个墙里少女荡秋千的欢乐场面。可以说,一堵围墙,挡住了视线,却挡不住青春的美,也挡不住人们对青春美的向往。这种写法,可谓绝顶高明,用“隐”来激发想象,从而拓展了“显”的意境。同样是写女性,苏东坡一洗“花间派”的“绮怨”之风,情景生动而不流于艳,感情真率而不落于轻,难能可贵。

这首词上下句之间、上下阕之间,往往体现出种种错综复杂的矛盾。例如上片结尾二句,“枝上柳绵吹又少”,感情低沉;“天涯何处无芳草”,强自振奋。这情与情的矛盾是因在现实中,词人屡遭迁谪,这里反映出思想与现实的矛盾。上片侧重哀情,下片侧重欢乐,这也是情与情的矛盾。而“多情却被无情恼”,不仅写出了情与情的矛盾,也写出了情与理的矛盾。佳人洒下一片笑声,杳然而去;行人凝望秋千,空自多情。词人虽然写的是情,但其中也渗透着人生哲理。

在江南暮春的景色中,作者借墙里、墙外、佳人、行人一个无情,一个多情的故事,寄寓了他的忧愤之情,也蕴含了他充满矛盾的人生的思索。

三、达标检测

1、背诵这首词。

2、课下阅读林语堂的《苏东坡传》的有关章节。

学后反思:

篇7:蝶恋花苏轼赏析-蝶恋花花褪残红青杏小翻译

蝶恋花苏轼赏析-蝶恋花花褪残红青杏小翻译

蝶恋花苏轼赏析,是苏轼写的一篇伤春词,然而全词的思想却是在叹息时光匆匆,以及词人自己人生起落的无可奈何,同时,这也是一篇千古佳作,流传极广。本文由unjs.com编辑收集整理,希望大家喜欢!

蝶恋花

・   苏轼

花褪残红青杏小。燕子飞时,绿水人家绕。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

墙里秋千墙外道。墙外行人,墙里佳人笑。笑渐不闻声渐悄,多情却被无情恼。

作品翻译:

春天将尽,百花凋零,杏树上已经长出了青涩的果实。有燕子飞过天空,清澈的河流围绕着村落人家。柳枝上的柳絮已被吹得越来越少,(但是不要担心,)天涯到处都长满了茂盛的芳草。(春天还是会到来的) 围墙里面,有一位少女正在荡秋千,发出动听的笑声。围墙外的行人听到了笑声,(忍不住去想象少女荡秋千的欢乐场面)。慢慢的,墙里的笑声听不见了,行人惘然若失。仿佛自己的多情被少女的无情所伤害。

赏析:

这首词将伤春之情表达得既深情缠绵又空灵蕴藉,情景交融,哀婉动人。清人王士《花草蒙拾》称赞道:“‘枝上柳绵’,恐屯田(柳永)缘情绮靡未必能过。孰谓坡但解作‘大江东去’耶?”这个评价是中肯的。苏轼除写豪放风格的'词以外,还写了大量的婉约词。可是却总被“无情”所恼。这正说明他对待生活的态度――不忘情于现实世界。他在这首词中所流露出的伤感,正是基于对现实人生的热爱。

“花褪残红青杏小。燕子飞时,绿水人家绕。”

词一开篇即呈现出暮春景色。作者的视线是从一棵杏树开始的:花儿已经凋谢,所余不多的红色也正在一点一点褪去,树枝上开始结出了幼小的青杏。“残红”,他特别注意到初生的“青杏”,语气中透出怜惜和喜爱,有意识地冲淡了先前浓郁的伤感之情。

接着,作者将目光从一花一枝上移开,绿水人家绕”一句中的“绕”字,曾有人以为应是“晓”。通读全词,并没有突出的景物表明这是清晨的景色,因而显得没有着落。而燕子绕舍而飞,绿水绕舍而流,行人绕舍而走,着一“绕”字,则非常真切。

“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

这是词中最为人称道的两句。枝头上的柳絮随风远去,愈来愈少;普天之下,哪里没有青青芳草呢。

“柳绵”,即柳絮。柳絮纷飞,春色将尽,固然让人伤感;而芳草青绿,又自是一番境界。苏轼的旷达于此可见。“天涯”一句,语本屈原《离骚》“何所独无芳草兮,尔何怀乎故宇”,是卜者灵氛劝屈原的话,其思想与苏轼在《定**》中所说的“此心安处是吾乡”一致。最后竟被远谪到万里之遥的岭南。此时,他已人到晚年,遥望故乡,几近天涯。这境遇和随风飘飞的柳絮何其相似!

“墙里秋千墙外道。,墙外行人,墙里佳人笑。”

墙里有人荡秋千,墙外有条小道。墙外小道上走着行人,墙里飘来佳人清脆的欢笑。

作者在艺术处理上十分讲究藏与露的关系。这里,他只写露出墙头的秋千和佳人的笑声,其它则全部隐藏起来,让“行人”与读者去想象,在想象中产生无穷意味。小词最忌词语重复,但这三句总共十六字,“墙里”、“墙外”分别重复,竟占去一半。而读来错落有致,耐人寻味。墙内是家,墙外是路;墙内有欢快的生活,年轻而富有朝气的生命;墙外是赶路的行人。行人的心情和神态如何,作者留下了空白。不过,在这无语之中,我们已感受到一种冷落寂寞。

“笑渐不闻声渐悄,多情却被无情恼。”

也许是行人伫立良久,墙内佳人已经回到房间;也许是佳人玩乐依旧,而行人已渐渐走远。总之,佳人的笑声渐渐听不到了,四周显得静悄悄。但是行人的心却怎么也平静不下来。

这里的“多情”与“无情”常被当爱情来解释,有感怀身世之情,有思乡之情,有对年轻生命的向往之情,有报国之情,等等,的确可谓是“有情”之人;而佳人年轻单纯、无忧无虑,既没有伤春感时,也没有为人生际遇而烦恼,真可以说是“无情”。

作者发出如此深长的感慨,那“无情”之人究竟会撩拨起他什么样的思绪呢?也许是勾起他对美好年华的向往,也许是对君臣关系的类比和联想,也许倍增华年不再的感慨,也许是对人生哲理的一种思索和领悟……作者并未言明,却留下了丰富的空白,让读者去回味,去想象。

作者简介:

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字子瞻、和仲,号东坡居士。汉族,四川人,葬于颍昌(今河南省平顶山市郏县)。一生仕途坎坷,学识渊博,天资极高,诗文书画皆精。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艺术表现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世有巨大影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书法擅长行书、楷书,能自创新意,用笔丰腴跌宕,有天真烂漫之趣,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画学文同,论画主张神似,提倡“士人画”。著有《苏东坡全集》和《东坡乐府》等。

以上这篇蝶恋花苏轼赏析就为您介绍到这里,希望它对您有帮助。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不妨分享给您的好友吧。更多古诗词尽在:诗句大全 !

搞笑谜语,脑筋急转弯,祝福语,每日惊喜不断,尽在unjs.com!可通过扫描本站微信二维码或者添加微信号:miyu_88,即可进行体验!

篇8:蝶恋花·花褪残红青杏小的翻译赏析

蝶恋花·花褪残红青杏小的翻译赏析

《蝶恋花·花褪残红青杏小》作者是宋朝文学家苏轼。其古诗全文如下:

花褪残红青杏小。燕子飞时,绿水人家绕。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

墙里秋千墙外道。墙外行人,墙里佳人笑。笑渐不闻声渐悄。多情却被无情恼。

【前言】

《蝶恋花·春景》,是由北宋时期著名诗人、文学家苏轼所写的一首词作。在此词中,作者通过对残红退尽、春意阑珊的暮春景色的描写和远行途中的失意心境的描绘,借惜春伤情之名,表达出作者对韶光流逝的惋惜、宦海沉浮的悲叹和浮生颠沛的无可奈何。

【翻译】

春日将尽,百花凋零,杏树之上已长出了小小的青涩果实。不时还有燕子掠过天空,这里的清澈河流围绕着村落人家。眼见着柳枝上的柳絮被吹得越来越少,不久天涯到处又会再长满茂盛的芳草。围墙之内,有一位少女正在荡着秋千,她发出动听的笑声。围墙之外的行人听到那动听的'笑声。慢慢的,墙里笑声不再,行人惘然若失。仿佛自己的多情被少女的无情所伤害。

【鉴赏】

这首词将伤春之情表达得既深情缠绵又空灵蕴藉,情景交融,哀婉动人。清人王士《花草蒙拾》称赞道:“‘枝上柳绵’,恐屯田(柳永)缘情绮靡未必能过。孰谓坡但解作‘大江东去’耶?”这个评价是中肯的。苏轼除写豪放风格的词以外,还写了大量的婉约词。可是却总被“无情”所恼。这正说明他对待生活的态度——不忘情于现实世界。他在这首词中所流露出的伤感,正是基于对现实人生的热爱。

“花褪残红青杏小。燕子飞时,绿水人家绕。”

词一开篇即呈现出暮春景色。作者的视线是从一棵杏树开始的:花儿已经凋谢,所余不多的红色也正在一点一点褪去,树枝上开始结出了幼小的青杏。“残红”,他特别注意到初生的“青杏”,语气中透出怜惜和喜爱,有意识地冲淡了先前浓郁的伤感之情。接着,作者将目光从一花一枝上移开,绿水人家绕”一句中的“绕”字,曾有人以为应是“晓”。通读全词,并没有突出的景物表明这是清晨的景色,因而显得没有着落。而燕子绕舍而飞,绿水绕舍而流,行人绕舍而走,着一“绕”字,则非常真切。

“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

这是词中最为人称道的两句。枝头上的柳絮随风远去,愈来愈少;普天之下,哪里没有青青芳草呢。“柳绵”,即柳絮。柳絮纷飞,春色将尽,固然让人伤感;而芳草青绿,又自是一番境界。苏轼的旷达于此可见。“天涯”一句,语本屈原《离骚》“何所独无芳草兮,尔何怀乎故宇”,是卜者灵氛劝屈原的话,其思想与苏轼在《定**》中所说的“此心安处是吾乡”一致。最后竟被远谪到万里之遥的岭南。此时,他已人到晚年,遥望故乡,几近天涯。这境遇和随风飘飞的柳絮何其相似!

“墙里秋千墙外道。,墙外行人,墙里佳人笑。”

墙里有人荡秋千,墙外有条小道。墙外小道上走着行人,墙里飘来佳人清脆的欢笑。作者在艺术处理上十分讲究藏与露的关系。这里,他只写露出墙头的秋千和佳人的笑声,其它则全部隐藏起来,让“行人”与读者去想象,在想象中产生无穷意味。小词最忌词语重复,但这三句总共十六字,“墙里”、“墙外”分别重复,竟占去一半。而读来错落有致,耐人寻味。墙内是家,墙外是路;墙内有欢快的生活,年轻而富有朝气的生命;墙外是赶路的行人。行人的心情和神态如何,作者留下了空白。不过,在这无语之中,我们已感受到一种冷落寂寞。

“笑渐不闻声渐悄,多情却被无情恼。”

也许是行人伫立良久,墙内佳人已经回到房间;也许是佳人玩乐依旧,而行人已渐渐走远。总之,佳人的笑声渐渐听不到了,四周显得静悄悄。但是行人的心却怎么也平静不下来。这里的“多情”与“无情”常被当爱情来解释,有感怀身世之情,有思乡之情,有对年轻生命的向往之情,有报国之情,等等,的确可谓是“有情”之人;而佳人年轻单纯、无忧无虑,既没有伤春感时,也没有为人生际遇而烦恼,真可以说是“无情”。

作者发出如此深长的感慨,那“无情”之人究竟会撩拨起他什么样的思绪呢?也许是勾起他对美好年华的向往,也许是对君臣关系的类比和联想,也许倍增华年不再的感慨,也许是对人生哲理的一种思索和领悟……作者并未言明,却留下了丰富的空白,让读者去回味,去想象。

篇9:花褪残红青杏小-高一散文

花褪残红青杏小-高一散文

花褪残红青杏小。燕子飞时,绿水人家绕。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

墙里秋千墙外道。墙外行人,墙里佳人笑。笑渐不闻声渐悄,多情却被无情恼。

————苏轼《蝶恋花·春景》

【一】

晚上读好友慧如风诗:“最是青盟晓隐中,深深浅意默朦胧。不期花下微微祝,对月云阶藏落红。”意境朦胧,情思缱绻,音韵和谐,颇得婉约词神韵,甚喜,不由醉倒。于是点赞,鼓掌。她问我:“知道这诗的意思?”我答一字:“藏。”她说:“这是写给一个人的诗,若对方读懂,不失为一知己。”超然物外,清风明月,空灵澄澈,蕙质兰心,不知对方是谁,能与她成为知己,定是世外高人。

问世上谁为知己?说与风与月。不远不近,不离不弃,不惊不扰,默默相知,静静相守。不期花下醉,只盼枕月眠,花月两相照,只有云知道。青盟晓隐深浅情,默默无语意朦胧,落红不是无情物,春雨春风恁缠绵。

观其配图,一房,一院,一香炉,一佳人,一侍婢,院墙之外,一书生登高而望,深情凝视。不由想起苏轼《蝶恋花?春景》词,于是,便留言:“墙里秋千墙外道。墙外行人,墙里佳人笑。”掐头去尾,晓她如此聪慧,博古通今,必会明了。

其实网络,因才情而倾慕,不过如她所说:“不远不近,友谊方能四季青。”太近,易伤;太远,易散。唯有明月照花枝情意两朦胧,清风送白云淡然亦缱绻,更具有美感。

【二】

“花褪残红青杏小。燕子飞时,绿水人家绕。”读东坡此句,总有淡淡的情愁,淡淡的怅惘,仿佛读《少年维特的烦恼》,那莫名的忧郁,怎么也挥之不去。美女绿珠诗云:“还君明珠双泪垂,恨不相逢未嫁时。”情僧卿曼殊说:“还卿一钵无情泪,恨不相逢未剃时。”花褪残红,青杏满枝,春色已晚,柳絮飘飘。白落梅文说:“人生总是恨晚,再早也是晚。”

春天微雨黄昏,燕子斜飞,诉说着爱的呢喃。我想敞开心怀,打开胸中日月,为你寄一缕春风。都道知音难觅,触目横斜千万朵,赏心只有两三枝。

只愿这样独自清欢,一个老院子,一盏孤灯,一卷书香,几树花影,几点月色,几章老掉了的诗句。烟火顿消,闲来无事,空旷处,看近山远水,听鸟语虫鸣,观往事入斜阳。

人生的路,最终要一个人走。一个人的清欢,一个人的寂寞,一个人的山河岁月。青山不墨千年画,流水无弦万古琴,淡墨清远,行亦清远,鸟鱼为友,归隐田园,才是豁达人生。

喜欢这样的意境:柴门南山旁,推窗云归来,清流入心,花也入心。明月长做客,山水入画图,红颜伴花老,一个人,种花,写字,烹茶,作画,书也不需读,倦了,枕着眠,就好。

只想云山里一座房子,房前几丛野花,有老柳,有虫鸣,有无边的芳草,推门,无路可走,掉进画里。

【三】

“黄昏,一岸,谁与牧童正归来……”这是怎样一种场景?春天的花儿,从墙角开到墙壁,再从墙壁开满屋顶,花香淡淡的,若有若无,人也淡淡的,可有可无。路人经过,不言不语,相视一笑。那花也不一定要知道名字,只统称为花,就行。

东风拂柳,飞絮落花。草是无边的,只有青绿,春风也是无边的,唤醒满树繁花依次开。那花,开也开不尽,只看一眼,就满心满眼都是欢喜了。夜静静的,有蛙鼓在池塘里,奏着天籁。天黑了,心却不会黑,因为心里有明月,即使闭上眼,也是明亮的。

心里自有田园。即使行于喧哗的闹市,心底也有潺潺的溪流,白云缠绕的深山——“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这种静谧,仿佛一伸手,就可以握一把清风,掬一捧水声。

只想住在白云深处,低头就见青岚。凝目,弦月当空,满眼都是星辰,都是蓝,都是静。清风在身体里,透过来,透过去,我也不存在了……只有星空,只有蓝,只有静……

【四】

在春日一个性感的午后,闲步于山水深处。心有莲花,骨有幽兰,肌肤有桃花,行于世上,我只是一个清风客。颇喜欢一个词语:暂寄。我们每个人,不都是暂寄吗?

人生,即是暂寄也是暂借,借了就要归还。借清风,借明月,借一江山水,借一个春天。渴了借一瓶泉水,饥了借几个野果,累了借一方山石,寂寞了借一颗爱你的心。云来看云,花开看花,随性自在,任意西东。

山水寂然。最初的山水,在心里,静静的,没有尘埃。经过一座庭院,蓦然发现,是一所小学。隐藏在绿树繁花里,青瓦,白墙,小朋友们三三两两,自由玩耍。数十年前,我是知道这个名字的,我少年时的红颜,曾在这里呆过,她父母在这里任教。

院子很深,走进去,甚是幽寂,青砖黑瓦的平房,两两对称。一院子花瀑,从房顶泻下来,洁白,芬芳,细细碎碎,心一下子就亮了,甚是欣喜。凑过去,摘了一束,凑在鼻子上嗅,沁人心脾。一眼瞥见几个小孩子蹲在地上,忘我地玩耍,衣服上也沾满尘土。我走过去打听:“小朋友,这花叫什么名字?”

孩子们觉得我并不陌生,摇摇头,瞪大可爱的眼睛,说:“我们也不知道,我们老师知道,问我们老师!”好多年不见这样清静的校园,还有更为寂寞的孩子,独自坐在倒下的大树上看书。我终是不忍扰了这里的清静,静静的来,静静的去了。

院外,是青山绿水,果园稻田,农舍也都隐藏在绿荫深处,沿着一条条幽僻的小径,一路寻幽,直到繁花深处。

【五】

“墙里秋千墙外道。墙外行人,墙里佳人笑。笑渐不闻声渐悄,多情却被无情恼。”东坡是多情的,我想春天里的每个人都是多情的。这样美丽的季节,不多情也真是怪事呢!

高墙,深院,佳人,行人。每个人的心里,不是都有一座深院吗?隔着篱笆,隔着高墙,住着一个人,身边流淌的,是寂寞的岁月。那岁月里有日月,有山水,有花开花落,亦住着自己不愿忘记和想忘也忘不掉的人。

记得有一篇文的标题是:“不扰,是我最后的温柔。”过去了的,就永远过去了。住在心里的那个人,永远是初相见的.那个样子,隔再久,也不会变。

风过竹林,只有青。旱地里种满果树,绿色的桔子树开满白色的花,桔子花的香味,分外甜,浓郁。桃子的花早已谢了,结满了大拇指大小的桃子。泡桐花也过了花期,苦楝树倒是一树繁花,紫色的小花,层层堆积,只一个“盛”可以形容。闲坐田埂上,手里抚摸一地的青绿,只有在这样的地方,灵魂才真正的安静。聆听,一山鸟语,感觉自己与大地融合了,我也是一根草,青绿而可爱。

想念,有时候就是一个人的事。年少的闲愁,仅仅是与诗书有染。眼里芳菲,心底长芽,芽里含着苞,吐着蕊,总有那么一个春天,永远住在心里。

当年漫不经心的错过,却是一辈子的心疼。墙外行人,墙里佳人,佳人何处?只有笑颜,只有明眸,只有温馨的回忆……

有的人住在心里,原来真的不会老。我还是少年,你还是少女,无情的我,多情的你,留给岁月的,依然是最美好的画面。

原来刹那,真的是可以永恒的。

篇10:苏轼的蝶恋花花褪残红

苏轼的蝶恋花花褪残红

蝶恋花

宋·苏轼

花褪残红青杏小。燕子飞时,

绿水人家绕。枝上柳绵吹又少。

天涯何处无芳草!

墙里秋千墙外道。墙外行人,

墙里佳人笑。笑渐不闻声渐悄。

多情却被无情恼。

注释

①此词原为唐教坊曲,调名取义简文帝“翻阶蛱蝶恋花情”句。又名《鹊踏枝》《凤栖梧》等。双调,六十字,仄韵。

译文

春天将尽,百花凋零,杏树上已经长出了青涩的果实。有燕子飞过天空,清澈的河流围绕着村落人家。柳枝上的柳絮已被吹得越来越少,(但是不要担心,)天涯到处都长满了茂盛的芳草。(春天还是会到来的) 围墙里面,有一位少女正在荡秋千,发出动听的笑声。围墙外的行人听到了笑声,(忍不住去想象少女荡秋千的欢乐场面)。慢慢的,墙里的笑声听不见了,行人惘然若失。仿佛自己的多情被少女的无情所伤害。

赏析

苏轼的这首《蝶恋花》,每每读来脑海中都会浮现出一幅清新动人的画,一位妙龄少女,豆蔻年华,居住于江南古典庭院,在紫藤的'秋千架上摇荡。飘逸的长发、曼妙的身姿,在风中荡漾,白衣胜雪。她清脆的笑声,透过墙院,让墙外的行人1,多情地止步,几乎忘记自己是个过客。甚至想要轻叩门扉,窥探院内的春光,和那倾城的佳人。

写惯了豪迈豁达之词的苏轼,也常有清丽婉约之作,这一首《蝶恋花》写得生动婉转,意趣盎然,有一种遮挡不住的活力和生趣。这首词不禁让人想起那几个影响苏轼一生的女人。

他的结发妻子王弗,容貌美丽、知书达理,夫妻二人感情甚笃,恩爱有加可是在一起生活了十一年,王弗病逝,苏轼悲痛万分。他在埋葬王弗的山头上,亲手种植了许多松树以寄哀思。

他的第二个妻子王润之,是王弗的堂妹,小他十一岁,生性温柔,崇拜他的才学。是这位女子陪伴苏轼度过了人生最重要的二十五年,漫长的二十五年,陪他一路风雨兼程,甘苦与共。因为就在二十五年里苏轼历经乌台诗案、黄州贬谪等许多次的宦海沉浮,可谓沧海桑田,尝尽风霜而他们就这样相互携手,不离不弃度过了二十五年,她还为他生儿育女。可二十五年后,王润之又先苏轼而去,让他在一次痛断肝肠。他为她写祭文,说:“唯有同穴”。苏轼死后,苏澈将其与王润之合葬,实现了祭文中“唯有同穴”的愿望。

然而,还有一个女子,她的名字也与苏轼不能分离。王朝云,苏轼的侍妾,他的红颜知己。苏轼困顿之时,许多侍妾纷纷离去,唯有王朝云一直相陪。苏轼被贬惠州,他们在惠州西湖留下许多动人的故事。苏轼填词,王朝云弹唱,而其中这首《蝶恋花》王朝云唱得最多,因为生动,合她心意。可每当朝云唱到“枝上柳绵吹又少”时,都会不胜悲伤,泪满衣襟,她说她竟不能唱完“天涯何处无芳草”之句。这位小苏轼整整二十六岁的绝代红颜,竟然还是先他而去。朝云去后,苏轼终生不复听此词,并且一直鳏居。

佳人杳去,蜡炬成灰,自古多情,总被无情恼。不禁想问,究竟是苏轼多情,还是这三女子多情?这一切都不重要,因为他们曾经相处过、拥有过。好过那墙内佳人,只给墙外人,留下缥缈难抓的笑声。其实,每个人都只是过客,没有谁,可以陪伴谁走到人生的终点。

相关专题 教学设计蝶恋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