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亡羊补牢》《南辕北辙》寓言教学设计

匡扶汉室曹孟德 分享 时间: 收藏本文

【简介】感谢网友“匡扶汉室曹孟德”参与投稿,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亡羊补牢》《南辕北辙》寓言教学设计(共16篇),欢迎大家收藏分享。

篇1:《亡羊补牢》《南辕北辙》寓言教学设计

《亡羊补牢》《南辕北辙》寓言两则最新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认识5个生字,学会12个生字,理解盘缠把式等词语。

2、能用自己的语言讲述亡羊补牢和南辕北辙这两个寓言故事。

3、能懂得两则寓言所蕴涵的寓意。

【教学重难点】

理解两则寓言的寓意。

【课前准备】

1、教师:挂图,生字词卡片。

2、学生:收集寓言。

【课时安排】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东西丢了你会怎么办?(营造良好的环境,让学生大胆表述自己的想法。)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则寓言《亡羊补牢》,看它要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齐读课题。解题(结合预习):亡是什么意思?牢又指什么?

二、感知全文

自读,思考:

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三、细读理解课文

1、第一自然段:

⑴ 过渡:

羊为什么少了一只?是怎样丢的?

⑵ 理解窟窿羊圈的意思。(此二词虽简单,但学生的经验积累和生活状况让他们还不能比较准确的理解这两个词语的意思,故需引导孩子观察、感受。)

⑶ 想一想,说一说养羊人此时的心情。(可表演)

2、第二、三、四自然段:

⑴ 那个人是怎样想的?怎样做的?

⑵ 你认为这个人的做法对不对?你打算怎样劝他?

(小组表演,教师要借机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和创造性思维。)

⑶ 那个人听劝告了吗?结果如何?(引导学生品味两个又字。)

3、第五自然段:

⑴ 看到羊又丢了,养羊人的心情又如何?他现在是怎样做的?读一读,勾一勾。

⑵ 有感情地朗读这一自然段。

四、提示寓意,拓展思维

1、讨论从养羊人的经历中,你吸取了什么经验?(引导学生说出寓意。)

2、你认为这个养羊人是个怎样的人?说出理由?(可引导学生进行辩论。)

五、指导书写生字

重点提示:窿字不要丢一横,叼字最后一笔是提。

六、作业

把《亡羊补牢》这个寓言讲给父母听。

第二课时

一、谈话导入

从家里到学校,一般情况下,你愿意多走路还是少走路?是的`!我们一般都不愿意多走路浪费时间,但有一个人明明该往南走,他却偏偏要往北走,这是怎么一回事呢?他是太聪明了吗?咱们现在就去看一看!

二、感知大意

1、自读《南辕北辙》这则寓言,看看自己能读懂什么?还有哪些不懂?做上符号。

2、小组交流,全班交流解决问题。重点词语:提醒、把式、盘缠。

三、熟读自悟

1、采用多种形式分角色朗读课文。(让学生在大量的阅读中获取知识,从而抛弃教师烦琐的讲解。)

2、课文中主要讲了几个人?根据自己的理解给要到楚国去的那个人取个名字,并说明理由。

3、(学生说理由实际就是在评价此人)这给人真的很笨吗?他是不是蛮不讲理的人?他的理由是什么?(引导学生解析课文)

朋友 楚国人(学生取的名字)

在南边 马跑得快

越远 车夫是个好把式

哪一天才能到 盘缠多

(板书)

4、假如你是这个楚国人的朋友你会劝他吗?怎样劝?同桌、小组表演。

5、这个人到底能不能到楚国?说说自己的理由。(相机引导学生仔细阅读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

6、你想对那个楚国人说点什么呢?

四、总结寓意

讨论:这个人的做法好不好?为什么?

五、学习生字

重点提示:街可同衔对比;缠字别忘一点。

六、拓展

交流大家收集的寓言故事。

【板书设计】

亡羊补牢

丢─→劝─→又丢─→修─→再也没丢

有错─→就改─→不算晚

篇2:《亡羊补牢》和《南辕北辙》优秀教学设计

《亡羊补牢》和《南辕北辙》优秀教学设计模板

【教学思路】

这篇课文,是用两则生动有趣的寓言,揭示出深刻的道理。教学时,先让学生带着问题看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接着学生根据阅读要求自学课文,找出不理解的地方,从而进一步了解课文。之后,教师指导学生学习。让学生自由讨论并交流读了这两则寓言说明了什么道理。最后让学生谈一谈在日常的学习和生活中是否遇到过像《亡羊补牢》和《南辕北辙》这样的事情。还可以让学生说说还知道哪些寓言。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的生字生词,能够正确读写。

2、朗读课文,能用自己的话讲述这两则寓言故事。

3、把握故事内容,结合生活实际体会故事蕴含的道理。

【教学重难点】

体会两则寓言的寓意。

【教学准备】

相关教学课件。

【教学课时】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亡羊补牢

一、提问导入

1、同学们,你们知道什么是寓言吗?你们读过寓言故事吗?(板书:寓言)

寓,是寄托的意思(板书);言,讲道理。寓言的意思就是通过一个生动有趣的小故事,告诉人们一个深刻的道理,使人受到启发和教育。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两则寓言。两则就是两篇的意思。我们先来学习第一篇:亡羊补牢。(板书)

2、读题,谁知道亡、牢分别是什么意思?

(亡的意思是失去。牢的意思是关牲畜的.圈。)

3、谁能连起来把题目解释一下?

(羊丢失以后修补羊圈。)

二、初读课文

1、画出课文中的生字生词,不明白的和联系上下文解决。

2、边读边思考,这则寓言说明了什么道理?你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吗?

三、检查复习

指名读课文,纠正读音,提醒学生应注意的问题。

1、读音方面:

羊圈的圈是多音字,在本文中读 juàn ,不要读成 quān 。

窟窿的窿读轻声。

2、字形方面:

叼:左右结构,左边最后一笔是提,不要写成撇。

悔:左右结构,左边是忄不要写成十右下方是母字,不要把两点写成竖。

修:左右结构,右下方是三撇,不要写成三点

3、词语解释:

叼走:衔在嘴里拖着。

街坊:邻居。

劝告:说服,讲清道理,使人感动听从。

后悔:懊恼过去做得不对。

四、学习课文内容,理解寓意

1、出示课件,思考:

《亡羊补牢》写的是一件什么事?

(养羊人第一次丢羊后,不听街坊的劝告,第二天又丢了羊。他后悔没有听街坊劝告,赶紧把羊圈修好,从此,再也没有丢羊。)

2、养羊人对街坊的劝告开始是怎么想的?后来又怎么想的,怎么做的?结果怎样?

⑴ 读书,小组讨论。

⑵ 班上交流:

开始想:羊丢了,修圈已晚,没用。

后来想:如果现在不补羊圈,就不是丢一只、两只的事,而会丢得更多。因此现在修还不晚。

行动:动手做,堵上,修得结结实实。

结果:从此,他的羊再也没有丢过。

五、小结

1、明确寓意:

这则寓言告诉我们,一个人有了错,只要认真改,就不算晚。

2、联系实际,谈感想。

六、作业

1、抄写生字新词。

2、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南辕北辙

一、复习导入

(复述《亡羊补牢》的内容和寓意)今天,我和同学们合作,学习一个新的成语故事。(板书课题:南辕北辙 )

请学生观看动画片《南辕北辙》问:动画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二、初读课文

1、请同学们拿出字典,自己读书,试着读懂课文。遇到不认识的字,用自己喜欢的方法学习生字。 教师可以启发学生找找生字的特点,比如:

⑴ 辕和辙都有车字旁,表示和车有关系。

⑵ 固很有趣,古表示它的读音,大口框表示它的意思是非常结实,可以组成坚固、牢固。

⑶ 驾驶都是形声字,马表示意思,加、史表示字的读音。奔驰这两个字在电视广告上见过。

2、在小组内互相听读课文,读通课文之后,看看有没有不懂的问题提出来。

3、学生质疑:

鼓励学生大胆提出自己不明白的问题。

三、再次朗读,解决问题

1、请大学带着刚才的问题再读课文,看看你有什么发现。(边读书边思考)

2、我们要想解决刚才的问题弄清到底是谁不明白,就应该弄清车下的人跟朋友说了什么,我们该怎样来读他们的对话呢?

3、分角色朗读课文,读后学生评价(可以反复读或老师范读)

4、请同学们在小组内分角色读书,并讨论刚才的问题。

四、讨论

同学们,到底是谁不明白,谁来谈一谈?

不是车下的人不明白,是而车上的人不明白。因为通过读书我们知道,是车下的人告诉车上的人去楚国应该往南走,往北走错了。所以,是车上的人不明白。

(老师对同学们的发言给予充分的肯定性评价)通过学习本文,你明白了一个什么道理?

体会寓意:

通过学习知道一个人如果走的方向不对,是实现不了目标的。

五、表演课文

下面我们跨越时空,飞到古时候去感受一下南辕北辙的故事,我们把这个故事演一演吧!(学生分角色表演)

六、课堂延伸

1、假如车上的人来到我们中间,你想对他说些什么?

2、如果自己做错了事情,朋友给你指出来,你该怎么办呢?

篇3:亡羊补牢和南辕北辙教案

【教学目标】

1、认识5个生字,学会12个生字,理解“盘缠”“把式”等词语。

2、能用自己的语言讲述亡羊补牢和南辕北辙这两个寓言故事。

3、能懂得两则寓言所蕴涵的寓意。

【教学重难点】

理解两则寓言的寓意。

【课前准备】

1、教师:挂图,生字词卡片。

2、学生:收集寓言。

【课时安排】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东西丢了你会怎么办?(营造良好的环境,让学生大胆表述自己的想法。)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则寓言《亡羊补牢》,看它要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齐读课题。解题(结合预习):“亡”是什么意思?“牢”又指什么?

二、感知全文

自读,思考:

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三、细读理解课文

1、第一自然段:

⑴ 过渡:

羊为什么少了一只?是怎样丢的?

⑵ 理解“窟窿”“羊圈”的意思。(此二词虽简单,但学生的'经验积累和生活状况让他们还不能比较准确的理解这两个词语的意思,故需引导孩子观察、感受。)

⑶ 想一想,说一说养羊人此时的心情。(可表演)

2、第二、三、四自然段:

⑴ 那个人是怎样想的?怎样做的?

⑵ 你认为这个人的做法对不对?你打算怎样劝他?

(小组表演,教师要借机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和创造性思维。)

⑶ 那个人听劝告了吗?结果如何?(引导学生品味两个“又”字。)

3、第五自然段:

⑴ 看到羊又丢了,养羊人的心情又如何?他现在是怎样做的?读一读,勾一勾。

⑵ 有感情地朗读这一自然段。

四、提示寓意,拓展思维

1、讨论从养羊人的经历中,你吸取了什么经验?(引导学生说出寓意。)

2、你认为这个养羊人是个怎样的人?说出理由?(可引导学生进行辩论。)

五、指导书写生字

重点提示:“窿”字不要丢一横,“叼”字最后一笔是提。

六、作业

把《亡羊补牢》这个寓言讲给父母听。

第二课时

一、谈话导入

从家里到学校,一般情况下,你愿意多走路还是少走路?是的!我们一般都不愿意多走路浪费时间,但有一个人明明该往南走,他却偏偏要往北走,这是怎么一回事呢?他是太聪明了吗?咱们现在就去看一看!

二、感知大意

1、自读《南辕北辙》这则寓言,看看自己能读懂什么?还有哪些不懂?做上符号。

2、小组交流,全班交流解决问题。重点词语:提醒、把式、盘缠。

三、熟读自悟

1、采用多种形式分角色朗读课文。(让学生在大量的阅读中获取知识,从而抛弃教师烦琐的讲解。)

2、课文中主要讲了几个人?根据自己的理解给要到楚国去的那个人取个名字,并说明理由。

3、(学生说理由实际就是在评价此人)这给人真的很笨吗?他是不是蛮不讲理的人?他的理由是什么?(引导学生解析课文)

朋友 楚国人(学生取的名字)

在南边 马跑得快

越远 车夫是个好把式

哪一天才能到 盘缠多

……

(板书)

4、假如你是这个楚国人的朋友你会劝他吗?怎样劝?同桌、小组表演。

5、这个人到底能不能到楚国?说说自己的理由。(相机引导学生仔细阅读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

6、你想对那个楚国人说点什么呢?

四、总结寓意

讨论:这个人的做法好不好?为什么?

五、学习生字

重点提示:“街”可同“衔”对比;“缠”字别忘一点。

六、拓展

交流大家收集的寓言故事。

【板书设计】

亡羊补牢

丢─→劝─→又丢─→修─→再也没丢

有错─→就改─→不算晚

篇4:寓言二则《亡羊补牢》教案(网友来稿) 教案教学设计

曾文燕

教学目标:

1、理解“亡羊补牢”这个成语的意思。

2、理解寓言内容,正确回答课后问题,懂得寓言的寓意。

3、练习用“从此”造句。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难点:

在理解故事内容的基础上,体会寓意,并能联系学习、生活实际,发表感想。

教学用具:

录象、幻灯图片、自制教学幻灯片等 。

教学过程:

一、复习检查。

1、说出“掩耳盗铃”的意思。

2、回忆学习“掩耳盗铃”的方法。

图文结合 理解内容

反复朗读 悟出道理

联系分析 加深理解

二、讲读第二则寓言-----《亡羊补牢》(出示课题)

1、释题:亡-丢失,牢-关牲口的圈

亡羊补牢---羊丢失后修理羊圈。

2、分节读文,质疑。

纠正读音:街坊 坊读轻声

窟窿 窿读轻声

质疑:

3、看录象,思考问题,理解大意。

那个养羊人丢失第一只羊后,听了街坊的劝告是怎样想的?(用------划出)结果怎样?

当养羊人第二次丢失羊后,他是怎样想的?(用~~~~划出)结果怎样?

4、细读课文,归纳寓意。

幻灯出示:“羊已经丢了,还修羊圈干什么呢?”

A:把这个反问句换成肯定句:

羊已经丢了,修羊圈没有用。

B:问:修羊圈有没有用?为什么?

(修了羊圈就不会再丢羊了,有用而且一定要修。)

C:比较句子:“羊已经丢了,还修羊圈干什么呢?”

“羊已经丢了,修羊圈没有用。”

(反问句语气更强,突出了养羊人根本没有想到后果,执迷不悟。指导朗读,用毫不在意的语气读出。范读,个别读,齐读。)

D:讨论如果你是养羊人,你会怎样做?

过渡:由于养羊人没有你们正确的想法,所以就出现了又丢了一只羊的结果了。

出示句子:他很后悔,不该不接受街坊的劝告。

A理解填空:养羊人现在感到很---------,明白了应该------街坊的劝告。

B比较句子:他很后悔,不该不接受街坊的劝告。

他很后悔,应该接受街坊的劝告。

(前一句两个“不----不”双重否定,突出表明了养羊人知错改错的决心。)指导学生读出“后悔、知错”的语气。个别读,范读,齐读。

C 从哪些地方看出他真的后悔呢?用“ ”划出有关的词语。(“赶快、结结实实”可看出他的行动上改过了)指导读出重音。

D 讨论:养羊人现在才后悔,现在才动手修羊圈晚了吗?

5、朗读全文,思考:这个故事说明了一个什么道理?

四人小组讨论:个别答,然后老师小结。

小结:这则寓言故事说明了一个人做错了事,及时改正还不迟,改正得越快,错误造成得恶果就越小。现在我们通常用“亡羊补牢”这个成语比喻发生错误后及时纠正,补救还不算晚。

三、指导复述课文,联系生活实际谈感想。

四人小组讨论,指名谈谈。

四、堂上练习。

1、指导造句:从此-------

先读书上得例句,理解词语意思后,再试说句子。

五、作业:

1、熟读本则寓言,试背。

2、说出“亡羊补牢”成语的意思。

板书设计:

27 亡羊补牢

[寓言二则《亡羊补牢》教案(网友来稿) 教案教学设计]

篇5:寓言《亡羊补牢》教学反思

寓言《亡羊补牢》教学反思

寓言《亡羊补牢》教学反思

《亡羊补牢》这则寓言是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第三组“怎样看问题,怎样想问题”中的一篇精读课文。寓言通俗易懂,故事情节简明有趣,但寓意深刻。这则寓言主要讲的是一位养羊人第一次丢了养,街坊劝他修羊圈,堵窟窿,养羊人没有听从劝告;第二天他有丢了养,才后悔没有听街坊的,于是赶快动手把窟窿堵上,把羊圈修好。从此,他的羊再也没丢过。这则寓言告诉我们:一个人做错了事,只要可接受意见,认真改正,就不算晚。 教学这则寓言时,我采取的教学思路是:

一、激趣导入。二、初读课文,扫清障碍。三、再读课文,感知大意。让学生默读课文,思考课文主要讲了一个什么故事?四、精读课文,体会寓意。五、联系实际,谈体会。让学生结合实际谈谈感受。

回顾这节课,比较成功的地方主要有一下几点:

1、注重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如让学生通过查字典和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鼓励大胆质疑,在读中解决问题等。

2、注重双基的训练。如对字词的指导,包括字的音准,字的书写等

3、在合作交流中解决疑难。4、课堂气氛活跃,学生学习的积极很高,学习的兴趣很浓,教学也收到良好的效果。

相比这节课的成功之处,不足之处显得更明显 :

1、在自学环节,给学生留得时间还不够充足,()甚至有的学生只忙于查字典,读书的`次数极少。看来课堂上让学生查字典,时间还是很紧,我考虑觉得如果课前布置学生查字典是否好些。

2、在验收自学成果时,老师急于课堂程序的进行,有些问题还有包办的现象。如,当有的学生说“亡”是逃走的意思。有的学生说“亡”是丢失的意思时,老师应该趁机让学生再读书,到课文中寻找答案,而不是从侧面给出答案。

3、课堂提问中,集体展示偏多,个人展示偏少,不能体现有些个体的能力。如汇报寓言内容时,可多找两个学生说说。

4、感情朗读不到位,应进一步加强朗读的指导。

5、联系实际谈体会环节,学生谈得还较肤浅,老师应进一步指导。

总之,通过这一课的教学,我发现自己在教学方面还存在许多不足,一方面是由于自己的经验不足,一方面是存在急功近利的心理,为了完成自己的教学设计,还有点牵学生鼻子走的心理,不能真正实现以学定教。在以后的教学中,要不教学真正落地实处,让学生学有所乐,学有所获。

篇6:《南辕北辙》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能联系上下文及生活实际了解课文中的词句,读懂故事,体会成语的含义。

2、做什么事必须把方向搞正确,要听从朋友善意的劝告。

教学重点: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懂故事,理解寓意。

教学难点:理解成语“南辕北辙”的含义。

教学方法:发现学习、探究学习,研究性学习。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今天老师也想和大家讲一个这样的故事:话说战国后期,一度称雄天下的魏国,国力渐渐衰弱,但国君安厘王仍想出兵攻打邻国赵国。他的一个谋臣季梁本来已经在出使齐国的路上,当听到消息后,立刻半途折回,在路上,他是绞尽脑汁想了一路。当他风尘仆仆赶到魏国国君面前时,给他讲了一个他亲身经历的故事,大家猜一猜,他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对,今天我们继续学习寓言故事《南辕北辙》板书课题,学生齐读。看视频《南辕北辙》。

二、理解课文

1、课文讲的是一件什么事?

2、现在你能说说故事主要围绕谁与谁之间的对话展开的?

3、把季梁、车上的朋友的语言用不同的线画出来,读一读。从中反映出了季梁、这个朋友分别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4、指导朗读,分角色朗读。

5、现在请你帮老师分析这个人能否到达楚国,并说说理由。

6、如果你遇到这个人会对他说什么呢?

7、现在你能讲一讲“南辕北辙”是什么意思吗?这个故事它又告诉了我们一个什么道理呢?

师小结:是呀,我们无论做什么事情都要认准方向,还要接受朋友善意的劝告。作为朋友看到自己的朋友发生了南辕北辙的行为,我们也应该要提出善意的劝告。

三、拓展寓言。

师:通过一个故事来揭示一个道理的文章叫做“寓言”。你还知道哪些寓言?能给大家讲讲吗?

1、这则寓言出自《战国策》,当时魏王想攻打邯郸,季梁为了劝阻魏王编的一个故事。

2、讨论,季梁编这个故事想告诉魏王什么呢?魏王的哪些行为和南辕北辙中的那人相似?

3、我们在生活中是不是也有这样的例子呢?你能举出生活中这样的例子吗?

四、升华寓言

表演课文或者讲故事。

教学反思:

执教了南辕北辙一课,教后感受颇深:

建立大语文观,使学习达到更高的层次。

感悟一个道理。在引导学生回忆读过的寓言故事后,我立即向学生介绍寓言及其特点,让他们在深入了解寓言这种文学体裁的基础上,对寓言这种历史文化产生浓厚的阅读兴趣,这样的教学很好的对学生今后的学习起到了以点带面的作用,他们由这一个寓言故事的学习,发展到喜欢这种文学体裁,从而在更广阔的范围内大量阅读这种文学作品。此时,我们语文教学所产生的功效启是仅仅学会一篇课文所能比的?

“珍视学生的独特体验”,让学生大胆放飞思维的翅膀,让语文教学如万花筒般五彩斑斓。

有句名言说的好: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不同的人由于历史背景,人生经历,知识水平的不同对同一篇文章的感受和体验是各不相同的,因此,我们在正确把握文章的价值取向的同时最不容忽视的就是珍视学生的独特体验。本节课的教学中,针对楚国人能否到达楚国的问题,学生产生了不同的看法。我及时的抓住了这一有价值的生成问题组织学生展开辩论。辩论使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潜移默化的得到了训练,使问题的答案逐渐变的明朗,使学生的思考成果得到了验证。他们在这样的过程中体验到了:学习,原来还是如此愉悦,还可以如此轻松。

自主感悟与适时引导贯穿整堂课的学习中。

现代的课堂教学既屏弃一味把学生当成吸收知识的容器的接受式学习,又反对大撒把的所谓的自主学习。课堂中,学生的自主感悟与教师的适时引导应有机结合在一起。本节课的教学中,需要通过读人物的对话揣摩人物的心理。我先给学生足够的时间自己边读边琢磨,待到琢磨出些味道后,请两名同学分角色表演读,此时,教师抓住关键句进行朗读指导,运用移情体验的方法引导学生揣摩人物的心理。这样,学生对故事中人物的把握就十分准确了。

篇7:《南辕北辙》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学生通过学习课文,明白“南辕北辙”的寓意,能客观分析人物的主观原因,从而指导学生健康的生活。

2、结合课文学习“把式”、“盘缠”、“硬要”等生字词。

3、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用自己的语言概括文章的大意。

教学重难点:

重点是让学生通过学习,明白文章的大意,体会文章的寓意。

难点是让学生客观分析评价人物,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

教学计划:40′

教学过程:

一、谈话入题,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寻找学生学习的基点。

师:同学们,我们以前学过许多有趣的寓言故事,你们还记得这些故事的名字吗?(让学生自由说)相信大家还记得这些故事给我们的启示,能否选你印象最深的的故事谈谈。(让学生自由发表)(表扬激励)是呀!这些寓言故事用鲜明活泼的语言让我们学到了不少做人、做事的深刻道理。今天,我们将再来学习一篇有趣的寓言故事,看看这个故事将教会我们什么?(板书:南辕北辙)

二、学生自由读课文,把自己不理解的生字词作上记号。扫除语言学习的拦路虎,引导学生抓住自己对课文的初步感知,建立对文本学习的原点。

1、扫除“拦路虎”

预计生词(课件展示):

把式:精于某种技术的人。本课指车夫的是一个赶车技术水平很高的人。

盘缠(pán chan):路费。

硬要:一定要。

2、引导学生抓住自己对课文的初步感知。

预计:

1、傻(笨、愚蠢)。2、这个人永远也到不了楚国。3、这个人很糊涂。……

三、学生默读全文。引导学生深度理解课文。提炼寓意,发掘人性的缺憾。

1、语言训练,为提炼寓意作铺垫。

师:为什么说这个去楚国的人笨(糊涂、傻、愚蠢)?(学生默读全文从文章中找依据。然后组织学生先说一说,接着教师提出语言组织的建议)

课件建议:请选用下列关联词组织理由。

a、尽管……尽管……尽管……但……

b、无论……无论……无论……都……

2、提炼寓意。

3、引导学生发掘人性的缺憾。引导学生熟读课文。

师:同学们说的太好了!可是我突然这样想:如果这个去楚国的人听从了朋友的劝告,他会南辕北辙吗?(学生回答不会)对于朋友的再三劝告,他依然硬要往北,他的这种错误的行为我们能否给个词形容一下?(自以为是[思维方式]、固执己见[性格特点]、死不悔改[行动外象]等等)

a、引导学生读那个要去楚国的人说的话。

师:那么这个人说的几句话该怎么读呢?

b、引导学生读朋友的话。

师:正是因为他行动上自以为是,在错误面前固执己见,所以朋友除了奇怪,只剩下什么情感?(无奈)从文章哪儿可以看出来?

(读朋友的劝说的话。)

四、回归生活,写话训练。

师:在我们的生活中,有些南辕北辙的事我们能无奈了之吗?(出示课件)想想我们的生活中还有那些事是南辕北辙呀?其实,南辕北辙的故事一开始就是用来劝人向善的!(播放课件)

1、让学生选一个话题,为南辕北辙者写一段或几段劝说词。

2、选作评读。

五、学生读文总结。

篇8:《南辕北辙》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南辕北辙》是一则寓言故事,讲的是一个人想到南方去,而他所走的路却是朝向北方。别人提醒他走错了,他却满不在乎。人们用“南辕北辙”这句成语,来比喻行动与目的相反。学习这则寓言故事的目的主要是让学生了解寓言表达上的特点,把握故事内容,结合生活实际体会故事蕴涵的道理,同时,增加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积累,引导他们喜欢寓言,学习读懂寓言的方法。

教学目标:

1、会写“盘缠、硬”,理解“盘缠、把式”等词。

2、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能用自己的话讲这则寓言故事。

3、在理解故事内容的基础上,理解故事寓意。

教学重难点:在理解寓言内容的基础上,理解寓意。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解题。

师:同学们,这节课我们学习一则新的寓言故事――《南辕北辙》。(板书齐读课题)

1、解题:认识“辕、辙”.

师:请学生观察字形,你知道了什么?(都带车字旁)“辕”是车前驾牲口的两根长木头。当车往南走时,辕就会指向南方,(板书:南)。而当车往北走的时候,车辙就会伸向北方。(板书:北)。“辙”车轮走过的痕迹,指道路。“南辕北辙”要去的方向是南方,车子却朝北走。比喻行动和目的相反。

二、初读故事,解决字词问题

a还有哪个词不理解?请其他学生当小老师帮助理解――盘缠、把式”等词。

“盘缠”――

“好把式”――其他学生也不理解,教师及时引导:”把式”在这个故事中指的是赶车的人,

文中说“我的车夫是个好把式”这个好把式是什么意思好车夫。

b

三、精读课文,感悟寓意。

教师:故事的内容我们能用故事中的哪段话来概括?指名回答。(故事的最后一段话)

1、课件出示重点句:“楚国在南边,他硬要往北边走。”

学生自由读,并根据这句话谈读出了什么。

生1:我知道了楚国在南边,他硬要往北走。

师:也就是他的目的地与行走的方向相反。(贴楚国的图片)谁能帮我贴出马车行走的方向?指名贴马车图。

师:是相反吗?生:是(师在两幅图的下面板书:相反)

师:从这一句,你知道了坐车人是个怎样的人?(很固执。很愚蠢。)

师:自己行走的方向跟目的地是相反的,他还硬要这样做,他真的这样愚蠢吗?他有没有自己的理由呢?

2、生自由读书,找找坐车人的理由。

课件出示:

楚国在南边,你怎么往北走呀? 没关系,我的马跑得快。

马跑得越快,离楚国不是越远了吗?没关系,我的车夫是个好把式!

那你哪一天才能到楚国呀!没关系,不怕时间久,我带的盘缠多。

学生自己读,边读边琢磨:朋友是怎么问话的,坐车人又是怎样回答的?

3、请两名同学上台来表演,一人扮演坐车人,一人扮演朋友,教师帮助叙述。在两名同学读的过程中,教师对不同人物的语气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

师:坐车人自认为有了这些优越的条件就一定能到楚国,那么,他到底能不能到呢?

5、课件出示:(他的马越好,赶车的本领越大,带的盘缠越多,就越到不了楚国。)――学生齐读。

6、面对坐车人,你想说些什么?指名回答。

四、播放历史故事《南辕北辙》,升华认识与感受。

教师:早在23前,魏国的大臣季梁就用这个南辕北辙的故事劝说魏王打消了企图依靠武力攻占赵国的念头,想不想看看?

1、欣赏故事《南辕北辙》,了解整个故事的历史背景。

师:魏王是个聪明人,当他听了南辕北辙的故事,明白了其中的道理,立刻接受了季梁的劝告。其实,别说在2300年前,就是现在,我们身边还经常有人犯南辕北辙的错误,想想你见过吗?

2、引导学生联系实际谈见过的《南辕北辙》现象。

3、师提出当前学生在学习中存在的《南辕北辙》现象,并提出希望与建议。(个别学生不愿努力,却期盼着通过抄袭达到提高成绩的目的)。

篇9:《南辕北辙》教学设计

《南辕北辙》教学设计之一

课时目标

1、学会《南辕北辙》,认读本课生字及其组成的新词。

2、体会理解课文的寓意。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及难点

1、朗读课文,理解寓意包含的道理。

2、学会复述内容,背诵课文。

教学准备

1、挂图,生字卡片。

2、学生准备:收集寓言。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从家里到学校,一般情况下,你愿意多走路还是少走路?是的!我们一般都不愿意多走路浪费时间,但有一个人明明该往南走,他却偏偏要往北走,这是怎么一回事呢?他是太聪明了吗?咱们现在就去看一看!

(二)、感知大意

1、自读,<<南辕北辙>>这则寓言,看看自己能读懂什么?还有哪些不懂?做上符号。

2、小组交流,全班交流解决问题。重点词语:提醒、把式、盘缠。

(三)、理解课文内容

1、自读课文,思考: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讲了一个人想到南方去,而他所走的路线去是朝向北方,别人提醒他走错了他却满不在乎。

2、分角色朗读课文。

思考:朋友提醒了他几次?他怎样回答的?

(1)指名分角色读第一次提醒他的话和那个人的回答。

从朋友的提醒中,你知道了什么?

(2)那个人的朋友第二次提醒他说了什么?

(3)朋友又是怎样提醒他的?指名读。

那个人又说了什么?

什么是盘缠?

盘缠带得多能到楚国吗?为什么?

3、朋友们几次提醒那个人,他都没有听,结果怎么样?齐读最后一段。“硬要”是什么意思?文中哪些地方说明了这个词?

(四)创设情境,练习口语交际

1、出示图:看着那个人走远的影子,他的朋友会说什么?

2、你想对那个楚国人说什么?

3、回到课始的故事:楚王会不会攻打赵国?为什么?

总结:南辕北辙的故事现实中可能没有,但是实际上,有多少人在做着这样的蠢事啊!做任何事,要是重返错了方向无论怎样努力,也是过不到目标的。

(五)、总结寓意

1、讨论:这个人的做法好不好?为什么?

2、学习了这则寓言,你懂得了什么?

板书设计:

南辕北辙

目标:在南方

永远到不了目的地

办法:向北走

(行动和目的相反,即背道而驰,是永远也过不到目的的。)

《南辕北辙》教学设计之二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会写3个生字,认识2个生字。

2、明白要听取别人的劝告,要保持行动与目标的一致的道理。

3、培养学生的质疑,理解能力,体会成语的含义。

教学重点:

会写3个生字,认识2个生字。

教学难点:

能联系上下文及生活实际了解课文中的词句,读懂故事。

教具准备:

小黑板生字卡片

教学过程:

一、回忆学过的寓言故事,明白什么是寓言。

二、引入,揭题,读题,解题。

1、学习“辕、辙”二生字(结合插图投影)

2、解题:南辕北辙指的是战国时有个人要到南方楚国去,却驾着车往北走,别人说他走错了,他硬说能走到。后来比喻行动和目的不相符。

三、观看课件,初步了解课文的内容。

看完之后让学生说说看懂了什么?

四、自读课文,检查自学效果。

1、自由朗读课文,不懂的生字圈出来。

2、划分段落,明白课文共有几个自然段。

3、用自己的方式记住认字表的生字。

4、说说难写的生字有几个,要注意什么。

五、布置作业。

1、正确朗读课文,抄写生字词。

2、排练课本剧,完成课后第3题。

板书设计:

南辕北辙

袁 辕 紧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运用不同的方法熟读课文,通过人物的对话体会寓言的主要内容。

2、分角色有感情朗读课文,练习复述课文。

3、明白做什么事必须把方向搞正确,要听从朋友善意的劝告。

教学重点:

把握寓言的寓意,了解寓言的典故,恰当地运用“南辕北辙”。

教学难点:

在理解《南辕北辙》寓意的基础上,写好课好小练笔。

教具准备:

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课本剧导入,激发兴趣。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初步感知了《南辕北辙》这个故事,我们班有几位同学对这个寓言故事很感兴趣。他们想编了一个课本剧让同学欣赏,同学们欢不欢迎呢?

二、读中生疑,读中探究。

1、请同学们再默读课文,说说你读懂了些什么?或是有什么疑问也可以提出来交流交流。

2、学生交流学习心得

3、这个人要去南方,却往北行驶,有人告诉他方向错了吗?这个人是谁呢?季梁劝了他几次呢?“季梁是怎么劝,那个朋友又是怎么说的?你们能不能把它们找出来?

4、季梁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

5、季梁劝了车上的朋友三次,那么这个人接受了吗?像这样总是顽固地坚持自己的想法而不听别人意见的人,我们用一个成语来形容他,叫做什么?

6、师:你们能不能通过朗读表现季梁的诚恳,车上朋友的“固执”?请小组合作分角色朗读课文。

7、师生分角色朗读

三、放飞想象,体会寓意。

请同学们想象:楚国在南方,而那个去楚国却往北走,结果会怎样呢?

四、表演故事,深化寓意。

下面让我们跨越时空,飞到古时候去感受一下南辕北辙的故事。

五、拓展升华,感悟明理。

1、你有什么事情也是先前做错了,听了别人的劝告才改正了,能说说看吗?

2、师小结:是呀,我们无论做什么事情都要认准方向,还要接受朋友善意的劝告。作为朋友看到自己的朋友发生了南辕北辙的行为,我们也应该要提出善意的劝告。

六、布置作业,课外拓展。

搜集成语故事,举行“成语故事会”。

板书设计:

南辕北辙

马好、旅费多、车夫技术高

往北驶←――――――――――楚国(南)

离楚国越远

篇10:《南辕北辙》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学习目标:

①、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能联系上下文及生活实际理解课文中的词句,读懂故事,理解寓意,并理解成语“南辕北辙”的含义。

②、认读生词,理解词义。

2、知识目标:

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能联系上下文及生活实际了解课文中的词句,读懂故事,体会成语的含义。

3、能力目标:

a、培养学生的质疑,理解能力

4、情感目标

做什么事必须把方向搞正确,要听从朋友善意的劝告。

教学重点: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懂故事,理解寓意。

教学难点:

理解成语“南辕北辙”的含义。

教学方法:

发现学习、探究学习,研究性学习。

教学准备:

课件、生字卡片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在生活中你有没有听过故事中的故事,比如“山上有座庙”。今天老师也想和大家讲一个这样的故事:话说战国后期,一度称雄天下的魏国,国力渐渐衰弱,但国君安厘王仍想出兵攻打邻国赵国。他的一个谋臣季梁本来已经在出使齐国的路上,当听到消息后,立刻半途折回,在路上,他是绞尽脑汁想了一路。当他风尘仆仆赶到魏国国君面前时,给他讲了一个他亲身经历的故事,大家猜一猜,他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对,这就是今天我们学习的寓言故事《南辕北辙》板书课题,学生齐读。

二、解题

1、通过课题你了解了那些知识?

2、理解“辕和辙”。

三、初读课文

下面我们就一起走进课文,去了解一下这个故事。

1、教师范读,学生初步感知

提问:

现在你能说说故事主要围绕谁与谁之间的对话展开的?

师:课前让你们预习,你们能把课文读通读准吗?

2、检查字词掌握情况并理解词语

南辕北辙 季梁 遇到 行驶 楚国 不解 应该

奔驰 虽然 旅费 诚恳 驾车 固执己见

①选择其中的词语造句

②老师给小组长发生字卡,由小组长帮忙检查,并汇报检查情况

四、读中生疑,读中探究

1、默读课文,然后概括主要内容。

2、质疑:

①、这个人要去南方,却往北行驶,有人告诉他方向错了,这个人是谁?

②、季梁劝了他几次,是怎么劝的?那个朋友是怎么说的?

③、从中反映出了季梁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④、季梁劝了车上的朋友三次,那么这个人接受了吗?像他这样总是顽固地坚持自己的想法而不听别人意见的人,我们用一个成语形容他,叫什么?

⑤、现在请你帮老师分析这个人能否到达楚国,并说说理由。

师:大家看,这是我们数学课上学习的方位坐标,我们都知道上北下南,楚国在南面,马车本应往南,他却往北走,最终产生的结果就是他所想要达到的目的与付出的行动

⑥、如果你遇到这个人会对他说什么呢?

⑦、现在你能讲一讲“南辕北辙”是什么意思吗?这个故事它又告诉了我们一个什么道理呢?

师小结:是呀,我们无论做什么事情都要认准方向,还要接受朋友善意的劝告。作为朋友看到自己的朋友发生了南辕北辙的行为,我们也应该要提出善意的劝告。

布置作业,课外拓展

五、拓展寓言。

师:通过一个故事来揭示一个道理的文章叫做“寓言”。你还知道哪些寓言?能给大家讲讲吗?

篇11:《南辕北辙》教学设计

一、谈话导入

从家里到学校,一般情况下,你愿意多走路还是少走路?是的!我们一般都不愿意多走路浪费时间,但有一个人明明该往南走,他却偏偏要往北走,这是怎么一回事呢?他是太聪明了吗?咱们现在就去看一看!

二、感知大意

1、自读《南辕北辙》这则寓言,看看自己能读懂什么?还有哪些不懂?做上符号。

2、小组交流,全班交流解决问题。重点词语:提醒、把式、盘缠。

三、熟读自悟

1、采用多种形式分角色朗读课文。(让学生在大量的阅读中获取知识,从而抛弃教师烦琐的讲解。)

2、课文中主要讲了几个人?根据自己的理解给要到楚国去的那个人取个名字,并说明理由。

3、(学生说理由实际就是在评价此人)这给人真的很笨吗?他是不是蛮不讲理的人?他的理由是什么?(引导学生解析课文)

朋友 楚国人(学生取的名字)

在南边 马跑得快

越远 车夫是个好把式

哪一天才能到 盘缠多

(板书)

4、假如你是这个楚国人的朋友你会劝他吗?怎样劝?同桌、小组表演。

5、这个人到底能不能到楚国?说说自己的理由。(相机引导学生仔细阅读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

6、你想对那个楚国人说点什么呢?

四、总结寓意

讨论:这个人的做法好不好?为什么?

五、学习生字

重点提示:“街”可同“衔”对比;“缠”字别忘一点。

六、拓展

交流大家收集的寓言故事。

篇12:《南辕北辙》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学会课文中的生字。能分角色朗读课文。表演课文内容。通过学习课文让学生明白“南辕北辙”的道理。

教学重点:掌握本课的认读生字13个。

教学难点:让学生明白做什么事如果方向错了那就会适得其反。

教具准备:演示文稿课件,字卡,马车图,帮助袋,问题车厢,奖品,头饰,武术服,钱袋道具

教学过程:

一、释题质疑

(一)板书:辕辙。观察字形,你知道了什么?

1、都与车有关,是车字旁的字。

2、辕yuán(袁);辙zhé(撤)

(二)什么是“辕”出示课件①车前驾牲畜的部分;车往南走,辕就会指向南方。(贴“南”字)

(三)出示课件②看,车轮压过的痕迹是“辙”;车往北走,车辙就会伸向北方。(贴“北”字)

(四)齐读课题。你最想解决什么问题?

点评: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形象地指明题目中的“辕、辙”。唤起学生好奇心,激发学习欲望。

二、读文识字

(一)快打开书P48,读读书吧。圈出不认识的字,自己选择喜欢的方法解决生字。

点评:鼓励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的识字方法,自主识字,初步扫清文字障碍。

(二)出示课件③指名领读词语: jǐ 南辕北辙季梁行驶奔驰驾车旅费诚恳固执己见 季梁——约23前战国时期魏国的大臣。

奔驰——马、车很快地跑。

旅费——旅行用的钱

(三)同桌一起轻声读认字表中生字,读的正确,请你画颗星星;有问题教教他。

点评:引导学生通过识字喜欢和同伴相处、合作。

(四)老师抽查:执、固执、固执己见;恳、诚恳;旅,组词。

(五)用笔描“旅”字,边描边记。

(六)两人小组再读读课文中刚才读不准确的.段落。一人读,一人听。

点评:巩固听读识字成果,只要求学生读正确。

三、深究解疑。

(一)南辕北辙是什么意思?请大家认真默读课文,想想自己读懂了什么;不懂的地方标出“?”

(二)然后小组交流。把不懂的问题写在问题车厢上理解帮助袋

A、楚国——约2300年前的国家名,在今天南方的湖南湖北。不解——不理解,不明白无论如何——不管怎么样技术——本领

B、车上的朋友马好、旅费多、车夫技术高,为什么到不了楚国?(读读第10段)

C、车上的朋友不固执己见,就会怎样?

(三)学生汇报。

1、我们组读懂了:车上的朋友马好、旅费多、车夫技术高,要去楚国应该往南方,他向北走。

板书:楚国方向错了(贴图,马头向右)

2、我们组不懂的问题是

(1)什么是“诚恳”?①用曲线画出季梁说的话,再轻声读一读。

出示:季梁:车上的朋友:你要到哪里去啊?我要到楚国去。你去楚国应该往南走,怎么反而向北奔驰呢?不怕,我的马好。马虽然好,可这不是去楚国的路。没关系,我的旅费很多。旅费再多,向北走,无论如何也到不了楚国。你不用担心,我的车夫驾车技术非常高。

②我就是那个朋友,你们愿意劝劝我吗?问吧——

③什么是“诚恳”,谁来说?

(2)板书:固执己见什么意思?为什么说这位朋友“固执己见”?加上动作或表情读读那个人的话。什么是“固执己见”?

(3)学生自己找伙伴,合作朗读对话部分。

(4)推荐学生朗读,学生之间评价。

点评:学生积极性很高,互相帮助会把课文读流利、有语气。

(四)车上的朋友不明白,方向错了,马好、旅费多、车夫技术高, 出示课件④“越……越……”怎么样?学生接读。

你们明白吗?用“不但……而且……”说说你的意见。——不但到不了楚国,而且会离楚国越来越远。

用“因为方向错了,所以……”

点评:训练学生运用演绎推理的思维顺序推出寓意。

(五)车上的朋友固执己见,继续向北走,想象他以后的情景会怎样?

出示课件⑤看图想象马……旅费……车夫……

点评:引发学生展开想象,体会方向错了怎么努力也永远到不了目的地。

(六)这位朋友路过我们身边,我们怎么帮帮他?出示课件⑥用“只要方向对了,就……”说。

——劝告;调转方向(图再调过来,马头向左)

点评:学生完成这个语言训练,思维活动势必从已知的否定判断推出一个新的肯定判断。

(七)从这个车上的朋友身上我们能够得到什么教训、懂得什么道理?

——做事先必须把方向正确。板书对——朋友的忠告很重要,不能固执己见。板书善于倾听

(八)今天我们读懂了故事,还明白了道理。这种隐含着道理的小故事叫做“寓言”。

愿意演给大家看吗?

1、排练:分配角色,脱离书本,用自己的语言。旁白、季梁、朋友

2、表演:道具服装

3、评价

点评:学生深入体验寓意。

四、拓展激疑。

这则寓言故事有意思吗?你还想知道什么?出示课件⑥寓言百宝箱(机动)

1、故事原文《魏王欲攻邯郸》

2、在学习、生活中,什么样的事情也犯了“南辕北辙”这样的错误?

3、你还知道哪些成语?搜集、阅读其他寓言故事:拔苗助长、掩耳盗铃、守株待兔、亡羊补牢、狐假虎威、自相矛盾、滥竽充数、买椟还珠、叶公好龙……

点评:原有的问题解决了,还会出现新的问题。以“百宝箱”形式的作业,启发学生继续学习、探索。

板书设计:

课后总评:本文引导学生理解寓意,落实在对课文人文性的体现:“无论做什么事情必须先把方向搞正确;善于倾听。”小组合作学习注重生生交流,互相评价。学习语文时,突出读书有目的、有层次。应用语文时,进行语言文字训练,运用演绎推理的思维顺序得出寓意。授课时,对重点词语的学习应当更扎实一些,以利于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关联词语的训练有难度,可出示前半部分,让学生填出后半部分来降低难度。

篇13: 《南辕北辙》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认识13个生字,会写十个汉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寓意,明白无论做什么事都必须先把方向搞正确,知道要听众朋友的提醒和忠告。

教学重点

1、认识十三年生字,会写十个生字。

2、理解课文寓意。

教学准备

师生共同准备生字卡,写字卡。

一、导入

吸引学生,请一名学生向相反方向取一物品,学生们会立即发现老所指方向有误,追问为什么取不到,由此引出本文,在古时候也有这样的一个人,他要去的地方在南方,偏要往北走,现在我们就一起看看他,出示课题。

二、新课

(一)自学

1、自读。轻声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字用你喜欢的方法记住他们。

2、正音,指名读,注意听准字音。

3、互检,同桌互相读,检查字音。

(二)识字

1、把你认识的生字卡找出来,贴到黑板上,并读给大家听一听。

2、一起给生字扩词,看谁想出来的多。

3、在小组内以游戏形式读一读,考一考。

(三)写字

1、观察。仔细观察字形及在田字格中的位置,指出你认为难写的地方,提醒大家来注意。

2、指导,就小朋友们提出的难点,老师进行指导,其他字学生对照田字格自己写。

3、评价,自评,互评想结合。

(四)交流

1、解题。看图解题,结合图理解“辕”和“辙”

2、自学。自读课文,提出不明白的问题,借助工具书找答案。

3、交流

(1)小组内读课文,提出不明白的问题

(2)组内交流,解决问题。

4、汇报

(1)小组内喜欢的形式汇报朗读,可以分角色,加动作。

(2)交流不理解的词语或句子。

5、练习

(1)故事中这个去南方却住北走,他的朋友向他提出忠告,他却不肯接受,这种顽固坚持自己的想法,不听取别人意见的人,用一个四字成语形容应该叫什么?你还知道其他的四字成语吗?

(2)这个人这样固执,走错了方向,能到达他要去的地方吗,为什么呢,他的马很好吗,请试着用“虽然可”来解释其他两项优势,换成“尽管但是”读读看,意思有没有改变。

(3)无论条件多么好,他的方向走错了,也永远不会到达他要去的地方,所以我们不管做什么都要先弄清方向,不然就不能到达目的地,就成了南辕北辙,你能举出生活中这样的例子吗,(可以往后推,给学生机会去观察发现然后再说)。

篇14:《南辕北辙》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⑴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能联系上下文及生活实际了解课文中的词句,读懂故事,体会成语的含义。

⑵用“……虽然……可是……”说句话。

2、能力目标:

⑴培养学生的质疑,理解能力。

⑵能够表演,再现课文情境。

3、情感目标:

做什么事必须把方向搞正确,要听从朋友善意的劝告。

【教学重点】

能联系上下文及生活实际了解课文中的词句,读懂故事。

【教学难点】

体会南辕北辙的寓意:做什么事情必须先把方向搞正确,还要听从朋友善意的劝告。

【教学过程】

一、课本剧导入,激发兴趣

师: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初步感知了《南辕北辙》这个故事,我们班有几位同学对这个寓言故事很感兴趣。他们想编了一个课本剧让同学欣赏,同学们欢不欢迎呢?

二、读中生疑,读中探究

1、请同学们再默读课文,说说你读懂了些什么?或是有什么疑问也可以提出来交流交流。

2、学生交流学习心得。

3、师:这个人要去南方,却往北行驶,有人告诉他方向错了吗?这个人是谁呢?季梁劝了他几次呢?”季梁是怎么劝,那个朋友又是怎么说的?你们能不能把它们找出来?

4、师:出示:“……虽然……可是……”

你们能不能仿照这个例子说说话?

5、师:板书:不解、告诉、诚恳

6、能不能来说说“不解”、“诚恳”的意思?

7、季梁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

8、季梁劝了车上的朋友三次,那么这个人接受了吗?像这样总是顽固地坚持自己的想法而不听别人意见的人,我们用一个成语来形容他,叫做什么?

9、理解“固执己见”的意思。

10、师:你们能不能通过朗读表现季梁的诚恳,车上朋友的“固执”?请小组合作分角色朗读课文。

11、师:我们一起来听听录音机小博士是怎么读的。

12、学生进行评议。

13、师生分角色朗读。

三、放飞想象,体会寓意

1、请同学们想象:楚国在南方,而那个去楚国却往北走,结果会怎样呢?

2、通过这篇课文你明白了什么道理?

师小结:通过这篇课文的学习,我们还知道一个人如果走的方向不对,是实现不了目的

“南辕北辙”讽刺了目的与行动相反的人。

《南辕北辙》告诉我们,行动和目的相反,无论花多少力气,也无法达到目的。

另一个故事则讽刺了那些行动与目的相反的人。希望我们不要成为这样的人。

篇15:《南辕北辙》教学设计

一、教材简介

《南辕北辙》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二年级语文下册第八单元的一篇课文。

二、教学目的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明白无论做什么事情,必须先把方向搞正确,或者说,方向对头,条件越好,成绩越大;方向错了,则适得其反。从小培养学生做事多思考的良好习惯。

三、教学思路

(一)、创设情景

出示生字“辕”“辙”让学生认一认,说一说这两个字这什么要有“车字旁”,你认为这与什么有关?(老师将这两个字贴在黑板上),鼓励学生积极发表个人意见,激活学生原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储备,然后组织学生来学习一则与这两个字有关的寓言故事,教师提出问题:“这则寓言故事说明了什么道理?”请同学们认真读课文。

(二)、自主学文,初步理解课文内容

1、自读课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解决生字。

2、听录音,让学生注意生字的正确读音。

3、同桌读文,注意纠正字音

4、四人小组活动,选自己喜欢的段落读一读。

(三)、细读课文,理解寓意

1、指名朗读这则寓言故事,老师启发学生根据角色的特点和语气来朗读,(注意‘不解的问’‘诚恳地说’‘固执己见’的读法。)

2、小组内分角色朗读,试着加上动作表演。

3、指名一小组学生上台表演并加上动作。(师生评一评)

4、自读课文,边读边想:

小组内讨论

(1)、季梁提醒他什么?为什么?

(2)、他接受劝告了吗?他错在哪里?

(3)、用自己的话说出本故事的寓意?

四、男女生表演

朗读全文。

五、总结:

学完了这则寓言你想说些什么?

六、实践作业

请你在生活中观察和思考,什么样的事情是“南辕北辙”?(如果发现了就告诉亲人、老师和同学)。

篇16:《南辕北辙》教学设计

一、导入新课,激发阅读兴趣

1、同学们,我们刚读过《刻舟求剑》的故事,认识了一个固执己见、不知变化的寻剑人。今天,我们再去认识一个自作聪明也很固执己见的坐车人。

2、(板书课程)说说从课题上你发现了什么。

3、出示马车图,释题:

(1)什么是辕?(车前驾牲口用的两根直木或曲木)

(2)什么是辙?(车轮轧过的痕迹)

(3)齐读课题,讲讲“南辕北辙”字面上的意思。

二、读文识字,扫清障碍

1、自由读课文,圈出生字新词,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记生字,查工具书或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2、检查反馈:

(1)认读生字词语。注意重点指导:“辙、式、缠”是翘舌音;“缠”不要丢掉右上方的点,“式”不要加撇,“辙”可与“撒”相比较;理解“好把式、盘缠”的意思。

(2)和同桌赛读,看谁读得准确,流利。

三、探究解疑,感情阅读

1、接下来让我们走进这个故事,先去了解故事的结果。请同学们齐读最后一自然段。

2、指名质疑:读完后,你有什么问题提出?(这个人为什么离楚国越来越远了?这个人会到达楚国吗?……)

3、好,带着这个问题我们走进故事中的人物。故事中除了坐车人还有谁?(他的朋友)朋友是怎么劝的?坐车人又是怎么说的?再回过头读课文,画出相关的句子。

4、分组合作学习:小组内讨论交流坐车人和他的朋友的对话,自由选择一个最想表现的角色读,体会人物当时的心情。

5、小组汇报,相机出示人物课件,理解三次劝说:

朋友()说:“楚国在南边,你怎么往北走啊?”

坐车人()说:“没关系,我的马跑得快。”

朋友()说:“马跑得越快,离楚国不是越远吗?”

坐车人()说:“没关系,我的车夫是个好把式。”

朋友()说:“那你哪一天才能到楚国啊?”

坐车人()说:“没关系,我带的盘缠多。”

(1)重点指导第一次劝告:

1朋友说的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假如老师就是那个坐车人,谁愿意当我的老师劝劝我?(师生互评)

2坐车人为什么说没关系?你觉得该怎么读?想像人物表情,加上动作表演。(自评―互评)

(2)理解第二、三次劝说,感受人物心理,填写表示不同语气的词。

(朋友:奇怪、着急、耐心……坐车人:盲目、自信、得意、固执……)

(3)找小伙伴分角色读,注意读出括号里提示的语气。

(4)推荐学生表演,学生之间评价。

四、由事究理,拓展延伸:

1、现在,谁来谈谈这个坐车人最后能到达楚国吗?为什么?

2、假如坐车人来到我们身边,你想对他说什么?用上“只有……才……”

3、如果你的朋友发生了像这样南辕北辙的事情,他不听劝告,你会怎样帮助他?

4、小结:是啊,我们无论做什么事情,都要有一个明确的方向,如果方向错了,无论怎样努力,永远也达不到目的。看到自己的朋友发生了“南辕北辙”的行为,应该想办法去帮助他,“亡羊补牢,为时未晚。”

五、课外搜集,巩固升华:

搜集成语故事,举行“成语故事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