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青松》教学设计

因诺君 分享 时间: 收藏本文

【简介】感谢网友“因诺君”参与投稿,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苏教:《青松》教学设计(共12篇),希望对大家的学习与工作有所帮助。

篇1:苏教:《青松》教学设计

教学要求: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体会青松不畏严寒,纯洁高尚的品格;在诵读中领悟诗人情感;

第一课时

一、旧知导入

1、小朋友们一起背诵我们学过的识字5,谁能说一说,你对青松的了解?

2、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首诗(相机板书)《青松》。

3、知道是谁写的吗?我们在一年级的时候学过《陈毅探母》,知道陈毅元帅对母亲十分孝顺,但是你们可能还不知道,他还是一位文学修养特别高的诗人呢?今天,让我们从这首诗中了解他吧!

二、初读求正确、流利

1、小朋友们先听一听老师的朗读。教师范读。

听了老师的朗读,再看看插图,你猜一猜这首诗写了什么?

2、你们想要读得好,那就从读准字音开始吧!

3、常规自读,圈画生字,检查生字学习情况。

4、指名读文,检查字音是否准确。

5、多种形式朗读,强化字音,评价是否注意了诗的节奏。

三、学习生字

1、本课6个生字,“挺“字要具体指导,注意第四笔是撇,不是横,右边部分是“建字底”。其它字可采取学生自学的方式,让学生说一说自己是怎样记住字形的。

2、学生描红、临写。

第二课时

一、一读理解诗意

1、上节课,我们能把这首诗读得正确、流利,这节课,我们再来读一读,看看这首诗怎样写我们熟悉的青松的?请小朋友自己认真读一读,相信你有很多地方自己能读懂,实在不懂的一会儿你提出来大家帮你解决?

2、学习第一二句。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

学生提出不懂的问题,引导学生看图释疑。

学生可能对“挺且直”不理解,可做如下引导:

请你先看看课文中的插图,厚厚的雪聚集在松枝上,这时的松树,是个什么样子?(松树笔直的站立着)

你能做个挺且直的姿势吗?

你的身上压着厚厚的雪,但是你却傲然挺立,你能读出这样的感觉吗?找生读,同桌间读。

听了你的读书,老师知道你读懂了这两句诗,加上你的想象说说这句诗的意思吗?

3、学习第三四句要知松高洁,待到雪化时。

(1)过渡:上面的两句诗,我们知道了大雪重压下的青松,宁折不弯,多么可敬啊!我们接着读后两句,看看陈毅元帅又想到了什么?

(2)按前两句学法,学生提出问题,组织讨论释疑,

这两诗中的“高洁”一词学生有的可能理解,可让他发表自己的意见再集体补充。

(3)如果学生不理解,可以再次引导:冬天到了,许多树木都落光了叶子,松树怎么样呢?(树干笔直,树叶苍翠,这就是~高尚。)

看图:想想雪化之后松针的颜色会怎么样呢?(更加苍翠、碧绿,这就叫纯洁)

你就是大雪重压反而更加苍翠碧绿的松针,你现在带上这种感觉再读一读这两句诗吧!

你能用青松的口气说说这两句诗的意思吗?(你想知道我们松树的高尚纯洁吗?冰雪马上就要融化,那时你再来看吧!)

5、讨论怎样停顿才能读出诗中的意思。

读一读,在什么地方停顿更能表现青松的“挺且直”和“高洁”呢?

大雪/压/青松,

青松/挺且直。

要知/松/高洁,

待到/雪/化时。

找生读,再相互评价,然后男女生赛读。

二、再读体会诗人情感

1、小朋友知道这是陈毅元帅什么时候写的这首诗吗?请你们读读《练习与测试》中“小资料”中的这段话。说说这里大雪指的是什么?(经济困难)青松指的是什么?(中国人民)

2、你现在就是面对困难威武不屈的中国人民,你可以加上动作,再来读一读。

3、请小朋友看一看127页的读读背背,图中是为了建立新中国,在敌人的屠刀下威武不屈,大义凛然的烈士们,他们就像脚下的宁折不弯的青松,你还可以加上动作,再来读一读。

三、背诵再升华

陈毅的一首诗,我们反复读竟然有这么多的意思,让我们先来记住它吧!相信这首诗会激励你的一生。

四、作业

背诵《红梅》和《秋菊》。

教材简析

《青松》描写了大雪重压之下的青松坚挺劲直的形象,赞颂了坚强高洁的品格。

全诗共两行,前两行描绘了一幅“青松斗雪”的图画。漫天飞雪,气势汹汹,不但没有使青松屈服淫威,反而愈挫愈奋,挺而且直。插图中有一小株顽强生长在峭壁石缝中的横生松,厚雪戏谑,毫不畏惧。宁折不弯的气势怎不叫人素然起敬。三四行则言志抒情,艳阳高照之日,大雪势必消融于无形,青松则更加苍翠欲滴。

时代背景:

《青松》这首诗是陈毅元帅1960年冬天吟成的。当时,我国经济发生严重困难,在共产党和人民政府的领导下,很快渡过了难关。陈毅元帅通过写青松傲霜斗雪的品格,歌颂了在困难面前不屈服的中国人民。(摘自《小学语文练习与测试》60页中的“小资料”)

这段简介通俗易懂,适合二年级孩子的阅读水平。事实上,1960年是我国人民经受严重考验的一年。在国内,农业遭受特大自然灾害,加上党的工作失误,使国民经济面临暂时困难。在国际上,又遭受帝修反华势力的联合围攻。赫鲁晓夫修正主义集团妄图控制中国的阴谋破灭后,在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中掀起了反华逆流。他们背信弃义地大搞突然袭击,单方撕毁协定,撤走全部专家,使我们陷于严峻的局势之中,这首诗的出现,是多么鼓舞士气。陈毅元帅是在鼓舞人们要相信困难是暂时的,恶势力是要被战胜的,断言高洁的品性是绝对经得起时间检验的。

学情分析:

北方的学生对雪压青松这种自然现象十分熟悉,有背诵古诗和学习《登颧雀楼》的基础,通过诵读,能够完成对诗的初步感知。但是,对诗中的重点词语如:“挺且直、高洁”可能理解起来有难度。对诗人的志与情的领悟更需要教师进一步的引导。

设计思考:

这首诗包含两层意义,一是赞颂自然意义的青松、二是赞颂精神意义上的青松。本课的教学如果能达到疏通诗意,结合生活实际与插图,通过诵读体会到青松的纯洁高尚这一层次,可以算是完成了教学任务。考虑到教学是一种课程开发,高林生老师曾经在《水乡歌》的研讨贴中提到:在他们的已知上起步,尽可能引导他们最大限度地走向未知;所以在设计时,做了适度的整合,充分利用练习册中提供的时代背景,读读背背中的情境图及教师的导语,激发、调动了学生的情感,力求达到与作者共鸣的效果,从而深入挖掘诗意,使学生的诵读积累变得更加有意义。

[苏教:《青松》教学设计]

篇2:青松--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诗文。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字词意思。

3、初步体会青松不畏严寒、纯洁高尚的品格。

教学重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

教学难点:理解古诗,初步体会青松的品格。

教学准备:小黑板、挂图等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引兴趣

1、出示青松图片,问:你们知道这是什么树吗?

2、板书:青松

你们见过青松吗?你认识的青松是怎样的?

出示:“松竹梅岁寒三友”指导读,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呢?

3、你们喜欢青松吗?陈毅爷爷也非常喜欢青松,你们知道陈毅爷爷吗?

陈毅爷爷不但会带兵打仗,还非常有才华。在一个寒冷的冬夜,大雪纷飞,陈毅披着衣服走到屋外,看到灯光下的青松,情不自禁地吟诵起来--(师饱含深情朗读古诗)

二、初读古诗求流利

1、生自由读古诗,要求圈出生字,读准字音,读顺诗句。

2、谁来做做小老师,带着大家读读生字。

3、诗中的生字都认识了。读古诗肯定不成问题了,谁来试一试?

学生朗读,师相机正音。

4、要想读好诗,不仅要正确流利,还要读出韵味,也就是要读好诗的节奏诗的停顿。那么这首诗该怎样读出它的节奏和停顿呢?你们做老师来读,我来画好吗?(生读师画)

再次练读,读出诗的味道。

三、再读古诗会诗意

小朋友们,“读书百遍,其义自见”,意思是说书读多了,自然就领会其中的意思了。刚才我们已经把这首诗读了好多遍了,你知道这首诗的意思了吗?

1、自由读读,边读边想每句诗的意思,同桌之间再互相说一说。

2、指名回答,你读懂了哪一句,就先说哪一句,不懂的句子或词儿也可以提出来大家讨论。

3、“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

我们先来看第一句,这是怎样一场大雪呢?看图想象一下大雪的场景,指名学生说。

是呀,那雪多大呀!每片雪花儿都有鹅毛般大,不一会儿,世界就成了白茫茫的一片。我们能想象得到,当时的积雪一定--(很厚很厚),天气一定--(很冷很冷)。

可是,就在这冰天雪地里,在这寒风暴雪里,却挺立着一棵--青松。(指第一句)谁来读好这一句诗?(指名读。读出雪很大,天很冷,雪压在身上很重的感觉)

这么重,这么厚的雪压在身上,青松有什么反应呢?(生:青松挺且直)

青松是怎样“挺且直”的呢?谁愿意做青松?(学生表演)

通过这么一演,我们都知道了,挺就是--(挺起胸),直就是--(直起腰)。其实在这里“挺”和“直”意思相近,中间用“且”连接起来,“且”就是而且、并且的意思。

让我们也来学学青松,把胸挺起来,把腰直起来!挺直腰板,你们看起来多有精神多自信啊!想想,你们曾经在什么样的情况下这么自信地昂首挺胸的呢?

是啊!取得了这么好的成绩,多让人骄傲呀!这是自豪地“挺直”、自信的“挺直”呀!而青松呢?它是在什么情况下仍然“挺且直”的呀?

在狂风暴雪里,在冰天雪地中,青松遇到这么大的困难时还挺直自己的身体,这种“挺直”多么不容易、多么令人敬佩啊!让我们一起再读读第一句。

闭着眼睛再读一读,你仿佛看到了一棵怎样的青松?你想对它说什么?

说得好!风雪有什么可怕!困难在勇敢者的心中,根本就算不了什么!寒风吹不倒!大雪压不弯!昂首挺立于风雪之中,这就是青松!让我们都做一名勇敢者,一起再来读好这一句诗!

4、要知松高洁,待到雪化时。

我们再来看后两行,刚刚就有同学说了“待到雪化时”的意思,就是等到雪融化了的时候,跟大雪压着时的青松相比,你觉得雪化之后,阳光照耀下的青松,又有哪些不同呢?

生:雪化后的青松更高。

生:雪化了之后,青松一定更绿了。

生:青松一定更好看了。

生:青松在阳光下可能还闪着光。

生:雪化了之后,青松一定挺得更直了。

生:被雪洗过的青松,可能更干净了。

师:更干净了,就是洁,更挺了,就是高。又不仅仅如此。雪后的青松,被大雪压过,洗过的青松,在阳光下更绿了,更美了,更挺了,更有男子汉的气概了,也更加惹人喜爱了。这就是松的高洁之处,不同于其它树木之处。

师:那现在你知道“要知松高洁,待到雪化时”的意思了吗?学生说。

四、总结拓展激情感

孩子们,读了陈毅的这首《青松》,你对青松又有了哪些更深的认识呢?

生:青松不怕寒冷,不怕大雪压,真叫人佩服。

生:青松被大雪压着,还挺得那么自信,那么勇敢,真厉害。

生:我也要向青松学习。

生:青松在困难面前,一点也不害怕。

小朋友们,你们知道吗?在新中国刚刚成立不久的五十年代,中国连续三年发生了非常严重的自然灾害,全国的大部分田地都收不上来粮食。没有粮食可以吃,这让无数的中国人民,受到了死亡的威胁!可是,坚强的中国人民没有害怕,没有屈服!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克服困难,很快地度过了这段艰难的时期。

师:此时,你想说什么吗?你觉得中国人民怎么样?

生:中国人民真了不起呀!

生:中国人民真坚强呀!

生:中国人民不怕困难,不管多苦,都是勇往直前的!

师:是呀!中国人民面对困难,毫不屈服,多么坚强,多么了不起呀!不就像这高尚、纯洁的青松嘛!于是,在1960年的那个冬天,陈毅爷爷提笔写下了《青松》这首诗--(师生齐读)。

师:这首诗赞美的是勇敢的青松,更是坚强的--生齐答:中国人民!

其实,陈毅爷爷不仅仅一首《青松》来鼓励和赞扬中国人民,《青松》只是他写的《冬夜杂咏》中的一首,另外还有许多首,比如《红梅》和《秋菊》(出示小黑板),小朋友们有兴趣课后再读一读。

五、教学生字助默写

教学生字,重点指导:压、挺

六、作业超市求巩固

1、背诵默写古诗

2、读《红梅》、《秋菊》

3、写几句话,赞美你心目中的青松。

附板书:

青 松

大雪压青松,

青松挺且直。

要知松高洁,

待到雪化时。

[青松--教学设计]

篇3:《青松》教学设计

教材简析:

《青松》描写了大雪重压之下的青松坚挺劲直的形象,赞颂了坚强高洁的品格。

全诗共两行,前两行描绘了一幅“青松斗雪”的图画。漫天飞雪,气势汹汹,不但没有使青松屈服淫威,反而愈挫愈奋,挺而且直。插图中有一小株顽强生长在峭壁石缝中的横生松,厚雪戏谑,毫不畏惧。宁折不弯的气势怎不叫人素然起敬。三四行则言志抒情,艳阳高照之日,大雪势必消融于无形,青松则更加苍翠欲滴。

学情分析:

学生对雪压青松这种自然现象比较熟悉,有背诵古诗和学习《登颧雀楼》的基础上,通过诵读,能够完成对诗的初步感知。但是,对诗中的重点词语如:“挺且直、高洁”可能理解起来有难度。对诗人的志与情的领悟更需要教师进一步的引导。

教学设想:

这首诗包含两层意义,一是赞颂自然意义的青松、二是赞颂精神意义上的青松。本课的教学如果能达到疏通诗意,结合生活实际与插图,通过诵读体会到青松的纯洁高尚这一层次,可以算是完成了教学任务。考虑到教学是一种课程开发,高林生老师曾经提到:在他们的已知上起步,尽可能引导他们最大限度地走向未知;所以在设计时,做适度的整合,充分利用时代背景,读读背背中的情境图及教师的导语,激发、调动了学生的情感,力求达到与作者共鸣的效果,从而深入挖掘诗意,使学生的诵读积累变得更加有意义。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体会青松不畏严寒,纯洁高尚的品格;在诵读中领悟诗人情感;

教学重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此诗。

教学难点:反复吟读,借助插图在说话练习中理解此诗。

教学准备:课文录音,教学挂图。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旧知导入

1、小朋友们一起背诵我们学过的识字5,谁能说一说,你对青松的了解?

2、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首诗(相机板书)《青松》。

3、知道是谁写的吗?我们在一年级的时候学过《陈毅探母》,知道陈毅元帅对母亲十分孝顺,但是你们可能还不知道,他还是一位文学修养特别高的诗人呢?今天,让我们从这首诗中了解他吧!

二、初读求正确、流利

1、小朋友们先听一听老师的朗读。教师范读。

听了老师的朗读,再看看插图,你猜一猜这首诗写了什么?

2、你们想要读得好,那就从读准字音开始吧!

3、常规自读,圈画生字,检查生字学习情况。

4、指名读文,检查字音是否准确。

5、多种形式朗读,强化字音,评价是否注意了诗的节奏。

三、学习生字

1、本课6个生字,“挺“字要具体指导,注意第四笔是撇,不是横,右边部分是“建字底”。其它字可采取学生自学的方式,让学生说一说自己是怎样记住字形的。

2、学生描红、临写。

第二课时

一、一读理解诗意

1、上节课,我们能把这首诗读得正确、流利,这节课,我们再来读一读,看看这首诗怎样写我们熟悉的青松的?请小朋友自己认真读一读,相信你有很多地方自己能读懂,实在不懂的一会儿你提出来大家帮你解决?

2、学习第一二句。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

学生提出不懂的问题,引导学生看图释疑。

学生可能对“挺且直”不理解,可做如下引导:

请你先看看课文中的插图,厚厚的雪聚集在松枝上,这时的松树,是个什么样子?(松树笔直的站立着)

你能做个挺且直的姿势吗?

你的身上压着厚厚的雪,但是你却傲然挺立,你能读出这样的感觉吗?找生读,同桌间读。

听了你的读书,老师知道你读懂了这两句诗,加上你的想象说说这句诗的意思吗?

3、学习第三四句要知松高洁,待到雪化时。

(1)过渡:上面的两句诗,我们知道了大雪重压下的青松,宁折不弯,多么可敬啊!我们接着读后两句,看看陈毅元帅又想到了什么?

(2)按前两句学法,学生提出问题,组织讨论释疑,

这两诗中的“高洁”一词学生有的可能理解,可让他发表自己的意见再集体补充。

(3)如果学生不理解,可以再次引导:冬天到了,许多树木都落光了叶子,松树怎么样呢?(树干笔直,树叶苍翠,这就是~高尚。)

看图:想想雪化之后松针的颜色会怎么样呢?(更加苍翠、碧绿,这就叫纯洁)

你就是大雪重压反而更加苍翠碧绿的松针,你现在带上这种感觉再读一读这两句诗吧!

你能用青松的口气说说这两句诗的意思吗?(你想知道我们松树的高尚纯洁吗?冰雪马上就要融化,那时你再来看吧!)

5、讨论怎样停顿才能读出诗中的意思。

读一读,在什么地方停顿更能表现青松的“挺且直”和“高洁”呢?

大雪/压/青松,

青松/挺且直。

要知/松/高洁,

待到/雪/化时。

找生读,再相互评价,然后男女生赛读。

二、再读体会诗人情感

1、小朋友知道这是陈毅元帅什么时候写的这首诗吗?请你们读读《练习与测试》中“小资料”中的这段话。说说这里大雪指的是什么?(经济困难)青松指的是什么?(中国人民)

2、你现在就是面对困难威武不屈的中国人民,你可以加上动作,再来读一读。

3、请小朋友看一看127页的读读背背,图中是为了建立新中国,在敌人的屠刀下威武不屈,大义凛然的烈士们,他们就像脚下的宁折不弯的青松,你还可以加上动作,再来读一读。

三、背诵再升华

陈毅的一首诗,我们反复读竟然有这么多的意思,让我们先来记住它吧!相信这首诗会激励你的一生。

四、作业:背诵《红梅》和《秋菊》。

[《青松》教学设计]

篇4:《青松》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这首诗选自陈毅的《冬夜杂咏》,全诗描写了大雪重压下青松的毫不畏惧、苍翠挺拔的形          象,赞扬了坚强高洁的品质。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的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时个生字,理解字词的意思。          3、初步体会青松不畏严寒、纯洁高尚的品质。教学重点:朗读、写字。教学难点:理解词句子的意思。教学时间:2课时。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诗句的意思。教学重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教学难点:理解诗句的意思。教学用具:青松图,录音。教学过程:教学内容           学生            教师  时间一、初读句子,读准字音。1、生录音读。2、学生自由练习朗读。3、个别认读,要求读准字音,读出节奏。1、放录音。 2、指导读出节奏。 二、再读诗句,理解诗意。1、逐句读读,看看图想想诗意。2、提出不理解的字词,共同讨论。   1、出示图片。 2、指导学生理解不懂得词句。如:抓住:“挺且直”来体会青松不怕压力、无比坚强的品质。后两句着重理解“高洁”的意思,引导学生想象雪后阳光荣榜                                                                   普照、冰雪消融后,青松洁净苍翠的美好形象。  三、朗读、背诵。1、蝗录音朗读。2、自由练习朗读。3、个别朗读。4、小组比赛读。  5、练习背诵课文。  1、指导朗读,注意朗读时语速不宜过快。前两句要读得有力,表现青松的坚强气概。后两句语速可稍缓,读出赞美和自豪的感情。   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练习书写生字。          2、独立完成练习。教学重点:书写生字。教学难点:独立完成作业。教学用具:小黑板。教学过程:教学内容           学生              教师  时间一、复习导入。1、认读词语。2、背诵古诗。1、出示词语。 5’二、书写生字。1、自由识记生字。2、交流识记方法。  3、观察胜字在田字析中的位置。4、练习描红、临写。5、练习用生字组词。 1、重点指导识记以下生字:挺:注意生字的笔顺。待:注意是双人旁。2、师范写。3、师巡视指导。指出不足之处。   15’三、作业设计。1、抄写古诗。2、加偏旁组字组词。青(  )(         )寺(  )(         )衣(  )(         )3、写出你知道的和青松一样不畏严寒的植物。            18、青松            大雪压青松,            青松挺且直。板书设计:  要知松高洁,            待到雪化时。   15’

篇5: 《青松》教学设计

一、导入

1、(出示青松图)小朋友们,看看这是什么树?一起说出它的名字。(生说“青松”)跟老师一起写它的名字。(师板书:青松)谁能把这个词语读好?(指生读,“青”、“松”是后鼻音)让我们一起来读这个词。(生齐读)

2、小朋友们,你所了解的青松是什么样的?谁来介绍它?(指生交流)

小朋友们,这样的树你们喜欢吗?

3、有一位爷爷,他叫陈毅,他也很喜欢青松。还记得上学期我们学过一篇关于陈毅的课文,叫做――《陈毅探母》,从那篇文章中,我们了解到陈毅是一位――孝顺母亲的好儿子,没想到他还是一位才华横溢的诗人呢。在一个冬天的夜晚,下着大雪,陈毅睡不着,他就到屋外去,看到灯光下的青松,就情不自禁地吟诵起来。(动画,师配乐朗诵《青松》)

4、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陈毅的这首《青松》(板书:18)

请小朋友们齐读课题。(生齐读课题)

二、初读诗句

1、请小朋友们把课本翻到116页,借助拼音自由地读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诗句。(生自由读)

2、(出示全诗,生字用红色的字)这些红色的字是本课的生字,你能读准吗?谁来试一试?(指一生读,相机评价)

3、如果你是小老师,你会提醒大家读好哪个字?(“挺”是后鼻音)请你带大家读这个字。

4、让我们来齐读这些生字,读两遍。

5、小朋友们,字音读准了,诗句能读流利吗?自己练练。(生自由练读)

谁来试一试?(师相机评价)真不错,没用老师教就能把古诗读得正确流利。

6、同学们都知道,诗要想读得好,就不仅是正确流利了,还要读好诗的节奏。这首诗该怎样读,怎样停顿呢?小朋友们听老师读。(师朗读后标出停顿符号)你们也想来试试吗?自己先练练。

谁来读?(指生读)

让我们一起来读读这首诗。

三、理解诗意,感情朗读

1、那么这首诗到底写了些什么?你能不能自己读懂呢?请小朋友拿起书,轻轻地读一读,想一想。(学生充分自学)

2、(学生自学后):同桌之间交流一下,听听你的同桌对这首诗是怎么理解的?

(学生同桌之间交流。)

3、小朋友们讨论得很热烈,老师也想加入你们,和你们一起来交流。

冬夜里的这场雪下得大吗?你从哪里看出来的?

(1)(生:很大,我从第一行中的“大雪”这个词语看出来的。)(出示大雪压青松图)

你们看,虽然这是雪后的情景,但从地面上的雪我们也能猜到,这雪下的时候一定很(大),下的时间也一定很(长),用一个成语来说,这真是一场(鹅毛大雪)。下这么大的雪,气温一定很(低),天一定很(冷),你又想到哪个成语?(天寒地冻、冰天雪地)

(2)再读读第一行,哪个字也让你感受到了雪的大?(生:压)

a、是呀,就是在这样的天,这么大的雪压在青松身上。这就是“大雪压青松”。(PPT出示“大雪压青松”,“压”用红字)(相机板书:雪压)“压”字,给你什么感觉?(指生说)

b、你们的感受这么真切!相信一定能读好这句诗。(出示第一行)

谁来读?(指生读,相机评价。)

让我们一起来读。

4、子们,这么沉的大雪压在青松的肩上(板书:雪压),它怕了吗?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根据学生回答,出示:“青松挺且直”)

(板书:挺且直)

那谁愿做一棵挺且直的青松?(一学生上台,昂首挺胸,伸开双手)

通过这么一演,你们都知道挺的意思了,挺就是――(生接)直,在这里挺与直是同义词,中间用且字连起来。

我想问一问这棵青松:青松啊,寒冷的北风刮来,层层的大雪压在你的身上,感觉怎样?(指生说)

你害怕吗?(生:我不害怕。)

真是一棵勇敢的青松!大家愿不愿意也来做一棵勇敢的青松?

来,孩子们,咱们一起挺起胸,直起腰。齐读“青松挺且直”。(生齐读)

来,咱们可以拍拍胸脯,怎么样,感觉是不是更挺了?

师引读:青松们,大雪重重地压在你们身上,读――青松挺且直

大雪狠狠地压在你们身上,读――青松挺且直

大雪毫不留情地压在你们身上,读――青松挺且直

恩,老师看到了一棵棵不畏严寒、昂然挺立在风雪中的青松!(请学生坐下)

5、这不由得让我想起了《蜡梅花》中的一句话――大雪当(生齐:棉袄),风来(生齐:挺胸膛)。同学们,青松这一挺,挺出的是自信,挺出的是勇气,挺出的是一个男子汉的气概。那就让我们带着这样的理解,带着这样的情感来读读这两行诗。(出示: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

6、小朋友们,太阳出来了,你们看,青松身上的冰雪怎么啦?(融化了)(板书:雪化)阳光照耀下说的青松是什么样的?谁来说一说?(指生交流)

7、是啊,冰雪融化后的青松,被大雪压过,洗过的青松,在阳光下更绿了,更美了,挺得更直了,也更加惹人喜爱了。所以陈毅爷爷不禁发出赞叹:要知松高洁,待到雪化时。(出示:要知松高洁,待到雪化时。)

“高洁“是高尚纯洁的意思。(板书:高洁)是陈毅爷爷对青松的赞美,小朋友们,如果你是诗人,你要赞美青松的什么?(指生交流)

8、小朋友们,能不能通过朗读让我们感受到青松高尚纯洁的品格?自己先练练,谁来读?谁再来?让我们一起来试试。

9、小朋友们,此时此刻青松在大雪的重压之下,不怕严寒,毫不畏惧,仍然苍翠挺拔,你想对它说什么?(指生说)

10、来,孩子们,把你想说的话通过朗读表达出来吧。(出示全诗)自己先练练,谁来读?(指名读。师相机评价)让我们一起来读,读出青松的挺拔,读出青松的高尚纯洁,读出对它的赞美之情。(生齐读)

11、让我们把青松的形象牢牢印在心里吧,能背诵吗?先试试。谁来背?(指生背)老师为你们配上音乐,一起来背诵。(学生齐背)

真好,老师看到的是一棵棵坚强的松树。

孩子们,今天我们只用一节课的时间学了陈毅的《青松》,其实,关于青松、关于陈毅,还有很多的故事,这需要我们用一生的时间去品读去领悟。希望小朋友都能像青松一样(教师顺手在板书上连线,成为青松图)拥有高尚纯洁的品格,在困难面前不低头,永远做生活的强者。你们能做到吗?

四、指导写字

1、小朋友们今天诗句读得好,背得好,老师相信今天的字一定写得更好。(出示生字)老师指,你们读。

2、谁想来当小老师,教教小朋友们,你用什么方法,记住了哪个字?(指生交流)

3、指导“压”。

你是怎么记住这个生字的?和那个字有点像?(庄)

这个小点可真调皮,和我们玩捉迷藏,躲到哪里去了?

不过我们小朋友可是火眼金睛,一下子把它给逮住了。

写这个字的时候,还有注意横中线竖中线上的笔画。小手拿出来和老师一起写。

4、指导“挺”。

本课的生字里,最难写的要数“挺”了。让我们首先来看看“挺”的字形结构。“挺”是左右结构的字,左窄右宽,左边的“提手旁”要让出一些地方给右边。这个字的笔画比较多,看一下,哪一部分容易写错啊?可千万别写成“延”啊。

写这个字的时候要先写两边,再写中间的建字底。谁知道“挺”的笔顺?(指生说)好,伸出你们的小手,跟老师一起写。(师边写边说要点)

5、最难写的字都已经解决了,其它几个字通过自学,一定能写漂亮。请小朋友们打开《习字册》完成“挺”“压”的描红、仿影、临写。

篇6: 《青松》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体会青松不畏严寒,纯洁高尚的品格;在诵读中领悟诗人情感。

教学重点:

1、有感情朗读和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的生字,并能美观地书写

教学难点:

在反复诵读中体会青松的品质

课时安排:二课时

教具准备:生字卡片小黑板

教学过程预设: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体会青松不畏严寒,纯洁高尚的品格;在诵读中领悟诗人情感。

教学重点:

1、有感情朗读和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的生字,并能美观地书写

教学难点:

在反复诵读中体会青松的品质

教学过程:

一、谈诗导入。

1、同学们学了很多的古诗,有些古诗的题目里面常常有这样一个字――板书“咏”。(生齐读)。

2、知道这个“咏”是什么意思吗?

3、是呀,诗人多感,看到眼前的景或物,就会产生许多这样那样的感受,有了感受就想表达出来呀,于是,一不小心就写下这么些诗来。还记得哪些古诗的题目里就有这个字?(齐背提到的这几首诗)

4、有些诗,题目中没有这个“咏”字,却也有歌咏之意。比如《望庐山瀑布》,

5、这么多的诗都是这样啊。我们虽不是诗人,可能也会有诗人想说说想夸夸想赞赞的冲动,比如,出去游玩的时候,你有过吗?

6、如果,老师在咏字前加上一个字――板书“冬”。(生连起来读“冬咏”)这回咱们把咏的范围定在冬天,你又想歌咏哪些景或物呢?

7、我们在识字五中学到的三种植物你们都提到了。怪不得人们把松竹梅称为岁寒三友呢。今天老师要跟同学们一起来学习一组新的诗,补充诗题――冬夜杂咏(生齐读)

8、《冬夜杂咏》是陈毅元帅在1960年写的一组诗的总题。里面包括三首诗,分别是《青松》、《红梅》、《秋菊》。今天我们来学习第一首《青松》。(板书诗题――青松)

二、初读古诗

1、(生齐读课题后问)诗的题目往往就是诗的眼睛,你这个题目中你知道了什么?又产生了哪些小问号呢?

2、既然有了问号,就自己读一读吧,诗中有几个新的生字朋友,我们可要读准它的名字。(生自由读古诗。)

3、小黑板出示古诗(生字用红粉笔标出)

4、谁来做小老师,带着大家学一学生字。

5、生字都认识了,谁来读一读古诗?(生读,师相机正音,重点指导读“挺且直”,读了好几遍)

6、真不错,没用老师教就能把古诗读正确流利。

同学们都知道,诗要想读得好,就不仅是正确流利了,还要读出诗的韵味,也就是要读好诗的节奏诗的停顿。诗该怎样读,怎样停顿呢?同学们做老师,你们读,我来画。

7、再次练读,读得很有味。

三、潜心会意

1、这首诗是什么意思呢?同学们边读边想。

(生自由发言)

2、我们先来看第一句,“大雪压青松”,这是怎样一场大雪呢?请同学们看书上的图。

3、虽然这是雪后的情景,但是从地上的雪我们也能猜想到,这雪下的时候,一定很(大),下的时间也一定很(长)。用一个成语来,这真是(鹅毛大雪)。下这么大的雪,气温一定很(低)。天一定很(冷)。你又想到了哪个成语呢?(雪窖冰天,冰天雪地)

4、是呀,就是在这样的天,这么大的雪压在青松身上。同学们再读这个“压”字,给你什么感觉?

篇7:《青松》的教学设计

《青松》的教学设计

这首诗选自陈毅同志的《冬夜杂咏》,全诗借写大雪重压之下青松的毫不畏惧、苍翠挺拔,赞颂坚强高洁品质。以“青松”为题,隐含所抒之情。

德:初步体会青松不畏严寒、纯洁高尚的品格。

智: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诗文。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字词意思。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此诗。

反复吟读,借助插图在说话练习中理解此诗。

课文录音,教学挂图。

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

1、谈话

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一首古诗,谁会背诵?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写的.,是一首古诗。今天我们又要来学一首诗,这首诗是陈毅爷爷写的。

2、板书课题:18青松

3、简介作者及写作背景。

二、初读课文

1、录音范读课文。

2、学生自读课文。

3、指名试读。

注意正音:“青、挺、松”是后鼻音,“直、知、寺”是翘舌音。

要求读出节奏,不能唱读。

三、细读课文。

1、自学课文

自由轻声读课文,理解不懂的词语,想想诗句的意思。

2、引导理解诗句。

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

压:重压。

挺:直立而高耸。

且:而且

指名说说一、二行的意思。

结合看图,说说青松是怎样不畏严寒的。

学生练习读一、二两行。

要知松高洁,待到雪化时。

“洁”是什么意思?“高洁”呢?(高尚纯洁)

“待”是什么意思?(等待,等到)

“化”是什么意思?(融化)

指名说说三、四两行的意思。

(要想知道青松怎样高尚纯洁,请等到大雪融化的时候)

大雪融化后,青松又是什么样儿呢?请小朋友看图。

出示雪融化以后的青松图,指名说说这时修建青松的样子。

指导朗读。(要读出赞、自豪的感情)

3、练说全诗的意思。

自由练说,同桌互说,指名说。

4、小结全诗。

课文一、二两行写看到的景象,突出表现青松不畏严寒;三、四两行表达了诗人的情感,赞美了青松的高尚纯洁。

(板书:景不畏严寒情纯洁高尚)

四、指导朗读、背诵全文

朗读。

全诗朗读的速度不要太快,要读出停顿和重音。

大雪|压青松。

第二课时

一、复习检查

1指名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指名说说诗意。

二、教学生字字形,指导书写

1教学字形。

引导用熟字记生字。

艇--挺粗--且特--待优--化

“压”是“厂字头”,不要多加一点。

2指导写法。

待、化:左窄右宽。

挺:要摆匀称。

3学生描红。

三课堂练习

1读词抄词。(课后第三题)

2给下面的字加个偏旁或字,再组词。

化--且--()青--()公--()

3扩词。

高()()()青()()()

篇8:苏教《窗》教学设计2

苏教《窗》教学设计2

《窗》教案

执教:常州市武进区牛塘初级中学  贺剑英

学习目标:通过自主、合作的探究的学习活动,能认识人性的美丑,领悟作品的'深刻内涵,初步学会欣赏小小说。

课前学习:

1、  借助工具书,扫除阅读障碍。

2、  自读课文,了解故事内容。

课堂学习:

一、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教学步骤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备注

1

导入  :窗,在我们的生活中寻常不过,但窗也是一个引人遐想的字眼,它是迎来光明的地方,也是多彩世界的了望口。也许窗外有七色阳光,窗内还有动人的故事。课前同学们读了泰格特的小说《窗》,能不能用简洁的语言给大家讲一讲这个“窗”的故事呢?

听讲

2

指名讲述故事

讲述故事

听讲故事

3

组织评价

评点

二、                          &

篇9:苏教七年级第一单元教学设计

苏教七年级第一单元教学设计

清潭中学

一、单元教学目标 :

1、能读会写课文中的生字,养成使用字典、词典独立识字的良好习惯。

2、能运用自己喜欢的阅读方法,熟读文本获得对自己有益的启示,对作品中的人物能说出自己的情感体验,学会利用图书馆、网络拓宽自己的阅读面和搜集自己需要的资料和信息,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3、能学会观察不同的人物特点,运用多种描写手法生动鲜明地展示出人物的个性并养成自己修改作文的好习惯。

4、能依据不同的对象、场合采用恰当的谈话方式与自己采访的对象进行文明得体的交谈,培养自己的口语能力和提高自己的应对能力。

5、能就单元中感兴趣的问题开展活动或确定主题进行探究,学会质疑和审美评价。

二、单元课时安排:共13课时

单元整体学习           1课时

《贝多芬传》           2课时

《一面》               1课时

《展示华夏文化魅力》   2课时

《赵普》               1课时

写作                   3课时

口语交际               1课时

专题交流或语文活动     1课时

单元专题小结           1课时

三、教学设计:

本单元的'阅读教学

第一单元的内容安排上主题是“人物风采”。本单元的四篇课文中的人物,有音乐大师贝多芬;有建筑大师贝聿铭;有文学巨匠鲁迅;有宋代丞相赵普还有开国总理周恩来。对这些人物,学生对他们有的不是了解和熟悉,更谈不上喜欢,阅读这些文章学生很可能会感到枯燥、乏味,怎样激发起学生的兴趣和热情很是关键。教师要力争自己或者跟学生一起创设一些情景,使教学拓展和能力迁移得到有效落实。这样就可以引导学生从多个人物身上、多个角度和侧面,去领略芸芸众生中的人物风采,从而对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起到一定的升华作用。因此,教学中要注意引导学生通过阅读认识人物的形象,学习人物的精神和品格。作为教师,一定要清醒地意识到,学习本单元,决不是只简单的学习文中写到的几个人物,目的是引导学生如何认识一个人物和评价一个人物,从而获得对自己有益的人生启迪。做到课内外打通,不局限于课本,也不脱离开课本,在课本的基础上拓展、迁移,升华。如果学完本单元学生能对人物传记发生兴趣,从文学作品中的人物身上得到启迪,学会做人,那就成功了。

四、教学过程

第1课时  确定本单元的学习内容

第一块:明确单元专题含义:

教学步骤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1 导语 :明确任务 听讲

2 布置活动:让学生查阅字典 学生查字典了解“风采”的含义

3 布置活动:让学生阅读单元提示 讨论结合提示谈自己对“人物风采”的理解

第二块:了解单元大概内容:

教学步骤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1 导入  :让学生浏览目录、课文(还可以延伸到发展性评价手册) 明确任务

2 巡视、指导 浏览目录、课文

3 布置讨论:本单元的内容结合你的兴趣、爱好及你的理解确定一个专题内容作为本单元的探究问题。(如开展对文学作品中的人物形象的比较探究;中西建筑风格的比较等等) 讨论、组建学习小组

第三块:确定单元活动方案:

教学步骤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1 布置学生商定单元的活动主题及计划(活动要有广泛性和趣味性要结合单元专题,如可就中学生的追星问题的利弊开展辩论或以“我心目中的某位名人”开展演讲比赛等等。) 讨论、交流

第四块:学习评价

教学步骤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1 出示评价内容:

1、你明白什么是人物的风采吗?

2、你有自己的专题吗?

3、本节课你发言了吗?(组内或班上)

4、你能说出哪些课文题目,作者,文章的主要内容或人物?

5、你有自己的学习伙伴和小组吗? 自我反馈

2 小结: 自我小结

第2课时 《贝多芬传》(一)

学习目标:通读课文,了解贝多芬的生活历程,结合课文说说你眼里的贝多芬。

课前学习:阅读《贝多芬传》,了解贝多芬的生平欣赏其主要作品;准备贝多芬的作品。

课堂学习:

第一块:整体感知课文

教学步骤  教师活

[4] [5] [6] [7] [8] [9] [10]  ...  >>

篇10:苏教下册《练习1》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教学目的

1.能有感情地朗读句子。

2.能找出同偏旁的字,并了解形声字构字的特点,提高学生认字光趣和能力。

3.把句子补充完整,让学生意识到同一段话,可从不同角度学到许多东西,从面感受到学习语文的乐趣。

4.写字训练,认识先撇后捺的笔顺规则。

教学准备

投影片、录音带

教学过程

一、教学第一题

1.教学第1小题。

⑴读题。

⑵春天多美呀!指名读。师生评议,师相机指导。再读一读,谁能读正确、流利。

⑶指名读,评议。这段话写得美吗?为什么?你能读出春天的美吗?

2.教学第2小题。

⑴同学们,你们真棒,老师为你们鼓掌。

⑵读题。自己读第2小题的内容,想一想:你们知道了什么?

⑶生交流,汇报。生在一起找、讨论。

3.教学第3小题。

⑴读题。你能说说你对文中出现的动物在什么了解?

⑵生相互交流所知道的有关燕子、蜜蜂、布谷鸟的习性。

⑶你还知道哪些动物的生活习性?

二、教学第二题

1.审题。

2.指导。

⑴(出示投影)学生认读。

⑵观察一下今天的生字有什么相同点?

⑶引导学生回忆写字要求和描红要求:写字姿势正确,描红笔笔到位,字字工整。

3.学生练习。

4.反馈评议。

第二课时

教学目的

1.能积累描写春天景色的成语。

2.熟记谚语。

3.教会学生做一张贺卡,能写一句祝贺的话,培养学生在生活实践中学语文。

教具:录音带、成语卡片等。

教学过程

一、教学第三题

㈠教学第1题

1.读题,审题。

2.现在是什么季节?

3.春天来了,有没有发现身边的事物有什么变化?

4.我们学校的花坛多漂亮呀!谁来夸夸花坛?

5.你们看,那盛开的花儿多像小朋友的脸呀!你们看,花坛里除了花,还有什么?

6.是呀,春天来了,天气渐渐暖和了,各种花儿都开放了。

7.花园里万紫千红,蜜蜂嗡嗡叫,香气扑鼻,多美!

8.阳光下,小朋友在自由地学习、玩耍,个个都觉得——(出示春光明媚)师领读,生跟读。

9.春暖花开、春色满园、春光明媚,到处是春天的脚步,到处是春的气息,这真是(出不春意盎然)师领读,生跟读。

10(播放歌曲)师生共同唱歌。

11.齐声朗读成语,背诵成语。

㈡教学第2小题。

1.审题。

2.指导。

⑴图上是谁在干什么?

⑵谚语就是通过简单的话告诉人们一个深刻的道理,本题的两个谚语讲的是什么呢?自己读一读。

3.练习。

4.练习背诵,反馈。

5.鼓励学生回去收集。

二、教学第四题

1.审题

2.谁会做贺卡?你能教其他小朋友吗?

3.老师教做贺卡的步骤。

第三课时

教学目的

观察一幅描绘春天景色的图画,练习有顺序地说一段话。

教具:挂图

一、审题

指名说要求。

二、指导观察

1.(出示挂图)要求:按先上后下,先近后远的顺序说说图上远近的顺序说图上远处近处画了哪些景物?

2.指名说。

三、指导说话

1.指导学生说好开头第一句话。

2.将板书逐步变成填空题,指导学生分句练说。

3.让学生自己看图练说。

4.指导学生说一句结束语。

5.将整个内容连起来说一说。

篇11:苏教下册《练习1》教学设计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认识17个生字,会写其中的7个生字。认识1个偏旁。

3、理解课文内容,从中受到要多亲身去感受,去体验的启发。

教学重、难点:识字写字,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课时安排:二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1、谁去过华山?想看看华山吗?

2、课件播放一小段表现华山高的录像。

3、今天我们要学的课文叫《咏华山》。读到这个题目你有什么疑问?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提出自读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画出自然段。

2、认读带有拼音的生字。

3、课件出示17个带有拼音的生字、学生想读啊个就读哪个,读对了,其他同学跟读3遍。

4、认读没有拼音的生字。

5、课件出示本课生字组成的词。自由读,指名读。

6、用手势告诉教师课文有几个自然段。

三、了解每自然段的大意。

四、指导写字。

五、学生描红、老师巡视、指导。

教学后记:二类字比较难认。

第二课时

一、复习生字引入

形式:开火车

二、读文感悟,巩固识字。

1、齐读第1自然段和最后一自然段。

2、学习第2、3自然段。

3、画出讲华山高的句子。

4、再读读,一边读一边想象华山的样子。

5、指名读。

6、站在高耸入云的华山上,七岁的寇谁情不自禁地吟咏起诗来。

7、吟诵诗句。

8、诗中有没有不明白的地方?

9、齐读第2、3自然段。

10、分角色朗读。

11、说说寇准为什么能作出好诗来?你受到什么启发?

12、记一记本自然段的生字。

四、质疑

五、小结

教学后记:学生能从学习课文从中去学习诗,更容易让他们理解诗的大意。

篇12:苏教下册《练习1》教学设计

[教学要求]

1.学会11个生字以及这些生字组成的词语;田字格前面的3个生字只识不写;认识两个偏旁。

2.初步了解一些汉字是由图画演变而来的,激发学生学习汉字的兴趣;理解儿歌内容,培养学生热爱祖国河山的思想感情。起

3.正确、流利地朗读、背诵课文。

[教学时间]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运用多媒体演示“实物一古文字一今文字”的演变过程

1.播放交响乐《茫》,创造学习氛围。

2.运用多媒体演示汉字演变。

(1)师:在很久很久以前,我们的祖先生活在一起,劳动在一他们看到了很多很多的东西,遇到了许多许多的事情。多媒体逐一演示书中第一竖行的实物图,引导学生认识。

(2)师:由于生活和劳动的需要,他们要把看到的东西,遇到的事情记下来,可那时候还没有文字,怎么办呢?我们的祖先是勤劳的、勇敢的、富于智慧的,他们创造出了一种方法。(运用多媒体动画展示出6个象形字。)师:这就是我们的祖先用画图的方法创造出来的象形字。是最早的一种造字方法。

(3)师:为了便于书写,人们在象形字的基础上,又造出了现在的汉字。运用多媒体逐一展示出生字及相应的词语,重点点拨“舟、竹、川”的意思。

二、指导学生看书

1.学生自由读书,体会这些象形字是怎样产生,又是怎样变成现在的汉字的。

2.指导看书。

(1)看屏幕,以“石”为例,说说这些汉字是怎样造出来的。

(2)学生读书。认读第三竖行的生字和表右面一行的词语。注意要看清音节,读准宇音。

三、教学生字

1.读准字音。

(1)多媒体显示:舟、竹、石、川重点指导读准“舟、竹、川”。

(2)认读生字,带拼音认读。

(3)读准词语。指导读准词语中的轻声,认读词语卡片。

2.字形教学。

(1)笔顺。

①学生看生字笔顺表,记忆生字笔顺,一边说笔顺一边书空笔顺。

②说生字笔顺,重点反馈“舟、竹、泉”的笔顺,并板书。

③播放轻音乐。学生描红书中生字,注意写字姿势训练。

(2)启发学生说一说怎样记住这几个字。

(3)给“石、竹、泉”找朋友。

3.写字教学。

(1)学生提出难写的字,老师示范书写。

(2)学生在《习字册》上描红、仿影、临写生字四、小结

第二课时

一、复习巩固

1.抽读生字词语卡片。

2.书空“舟、竹、石”的笔顺。

二、学习儿歌

1.读正确,读通顺。

(1)学生轻声读儿歌。注意看准音节

(2)反馈检查。读准生字“画、蜡、蓝、燕、笔、黑”

(3)自由读儿歌,把句子读通顺。

(4)反馈检查。

2.读懂儿歌,读出感情。

(1)学生自由读课文,思考自己不明白的问题。一边读一边播放轻音乐。(读准字音。)边看图,画出自己不懂的词

(2)质疑。学生提出不懂的问题。

(3)讨论交流,解决疑难。

学习第一句。

①让学生拿出“绿、蓝、青、黑”四种蜡笔,帮助学生辨别这四种颜色。

②看图讨论:为什么分别用绿蜡笔、蓝蜡笔、青蜡笔、黑蜡笔画竹子、河川、石头、小燕呢?

③发儿歌插图的黑白稿,让学生涂色。再读一读第一句,加深理解。

学习第二、三句。

①“祖国”这个词,我们上学期已学过了,淮来告诉老师“祖国”指什么?

②小朋友画的“竹子、河川、石头、小燕”就是我们祖国的“河山”。你还知道哪些是祖国的“河山”吗?“绿绿的竹子、蓝蓝的河川、青青的石头、黑黑的小燕”,多美呀。所以说是——好河山。

③“要问我们画什么?”我们画的是什么呢?(祖国好河山)

(4)指导朗读。我们祖国的河山是非常美丽的,小朋友们画得也非常美丽。你能读出来吗?

3.教学生字,指导书写。

(1)认读生字,重点认读儿歌中的生字。

(2)教学新偏旁四点底、竹字头。

(3)学生看笔顺图,描红书中生字。

(4)说说怎样记住“画、蜡、蓝、黑”这4个生字

(5)用“画、蓝、黑”扩词。

(6)在《习字册》上描红,仿影、临写“画、河、笔(7)听写本课生字,检测效果。

相关专题 青松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