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买书》教学设计

天才姚旭 分享 时间: 收藏本文

【简介】感谢网友“天才姚旭”参与投稿,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买书》教学设计(共11篇),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篇1:《买书》教学设计

《买书》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使学生探索并掌握两位数加一位数的计算方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你们喜欢读书吗?喜欢什么书呢?

二、探究新知

1、教师出示“买书”图。

(1) 提出问题。

同学们,书店里有一些什么书?在图上你看到了什么?通过你看到的'情景,你能提出哪些问题?

(2) 小组交流。

说出本小组讨论的几种问题以及列出的算式。小组长做好记录。

教师巡视,做必要指导。

(3) 小组汇报,全班交流。

可以让学生对“《汪汪乐加元园》和,《海底世界》一共有多少本?”进行讨论,得到“28+4”

2.计算“28+4”

(1) 学生独立思考,然后自己进行尝试练习。

学生可以通过摆小棒,也可以用凑十法等。

(2) 小组交流。

说出自己计算的方法,看一下全组有多少种方法,小组长做好记录。

(3) 小组汇报,全班交流。

(4) 竖式的写法。

3.尝试练习。

三.巩固练习

课本49页1—4题。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到了什么?

五、布置作业。

篇2:数学买书的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结合买书的问题情境,探索小数加减法(没有进位或退位)的算理和算法,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

2、能用小数加减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3、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意识和自主学习的能力。

教材分析

本课是学生在初步理解小数的意义,能认、读、写简单的小数,会比较小数大小的基础上展开教学的。教学内容是一位小数没有进位的加法与没有退位的减法,这节课把探讨小数加法的算法作为重点,让学生在理解并掌握小数加法的基础上,独立解决小数减法的算法问题;理解其中小数点一定要对齐,是由于单位相同的数值才能相加减的缘故,小数点对齐的本质就是数位对齐;让学生了解小数加减法类似于整数加减法,把小数加减法融合到学生已有的整数加减法的经验中,让学生体会到知识间的融会贯通;把解决问题的过程与学习加减法计算结合起来,更能让学生体会到学习计算的必要性,体会加减计算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学校及学生状况分析

我校地处市中心,学生的整体素质较高,大多数家庭都能自主给孩子创造学习的机会,因此大多数学生的基础知识较扎实、知识面较广。结合我校这三年来的课改实验来看,由于实验教师采用生动有趣、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创造宽松和谐的学习氛围,使得学生更能自主学习,学到有价值的数学,体会到数学知识从生活中来,并应用到生活中去。另外,学生对已学过的知识掌握得比较好,已经初步理解小数的意义,并能认、读、写简单的小数。

教学设计

(一)情境引入

每个小组准备一些儿童书籍:《快乐珠心算》(13、5元)、《老夫子》(3、2元)、《安徒生童话》(10、5元)、《数学游戏》(9、2元)、《十万个为什么》(11、5元)、《蜡笔小新》(8、3元)。

1、买书游戏:让学生在小组内说一说自己喜欢哪些书,想买哪些书。

2、让学生根据活动过程,提出数学问题,有的学生可能会提:

(1)我想买一本《老夫子》和一本《十万个为什么》,一共需要多少钱?

(2)《快乐珠心算》比《数学游戏》贵多少元?

(教师选择有关加减法的问题写在黑板上。)

师:同学们提出了很多数学问题,我们先来解决其中有关加法的问题。

(二)探讨算理和算法

1、买一本《老夫子》和一本《十万个为什么》一共需要多少钱?

(1)让学生根据问题先列算式(请一名学生到黑板前列式:3??2+11??5= )

师:我们没有学过小数的加法,现在请同学们试一试,看能不能算出结果。

(2)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小组交流。

(3)汇报自己的算法。

①3、2元=32角, 11、5元=115角, 32角+115角=147角, 也就是14、7元。

②我用元加元,角加角的方法。

3、2元=3元2角, 11、5元=11元5角, 3元+11元=14元, 2角+5角=7角, 14元+7角=14元7角, 也就是14、7元。

③ 11元5角+3元2角14元7角

师:你能说说为什么这样算吗?你是怎么想的?(学生用自己的话表达,教师加以引导。)

(4)师: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小数加法。

(5)让学生说说小数点左边的数和右边的数分别表示什么。

(6)观察:第三种算法和前面两种算法有什么相同和不同之处(都是相同单位的数进行相加,不同的是多了一个小数点)。

(7)多媒体出示智慧老人说的话:整数加法要从最右边的个位加起,小数加法也是从最右边的`低位加起,小数点一定要对齐。

(8)小组讨论:为什么智慧老人说小数点一定要对齐。

(引导学生发现相同单位(数位)上的数对齐了,小数点也就对齐了,小数点一定要对齐也就是这个道理:只要小数点对齐了,所有的数位也就都对齐了。)

2、一本《快乐珠心算》比一本《数学游戏》贵多少元?

师:你能解决这个问题吗?

(1)鼓励学生迎接挑战,独立思考解决,教师巡视指导。

(2)请学生到黑板前板书,并说说算法。

3、小结(把课题板书:小数加法和减法的竖式计算)

(三)解释应用

师:前面我们提了许多问题,现在你能不能利用刚才学过的知识,选择某个问题独立列式解答呢?

1、在练习本上列式计算。

2、小组内说说你解决的是什么问题。

3、小组派代表上来汇报,大家评一评,看他们组能不能拿到智慧星。

(四)数学游戏:对对碰(课本第6页的试一试)

师:比一比,看哪一组算得又对又快,竖式写得整齐美观,就奖给他们组一颗智慧星。

(五)总结

师: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

教学反思

一堂课可以有不同的教法,但不管采用什么方法,都要保证学生的主体地位,利于学生学习,促进学生发展。因此,在教学设计上,我利用学生喜欢到书店看书、买书这一特点,创设贴近学生生活的情境,并通过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解决日常生活中的问题。整堂课始终是让学生在自己探索、思考、交流、讨论、反馈中获得解决问题的经验,得出计算方法;由于学生已有整数加减法的经验,因此教师稍做适当的引导就可以了。

在课堂巡视指导的过程中,我发现有些学生在小数加减法计算过程中,表示元的整数部分数位没对齐,如10??5+9??2,9写在十位1的下面,在及时指导下,学生及时得到纠正。但我认为课后还要加强练习,才能达到熟练计算、应用自如的效果。

案例点评

邱老师在分析教材的基础上不拘泥于教材,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设计了买书游戏,注重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应用意识,让学生在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的过程中探索计算方法,着力体现算法多样化。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引导作用得到比较好的发挥,通过教师的引导,学生在比较算法中发现其中隐含的本质,理解算法之间的关系,从而能够更好地把握算理。

篇3:小学三年级数学《买书》经典教学设计

章节名称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第六册第一单元

课题

买书

计划学时

1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结合“买书”的问题情境,探索小数加减法(没有进位或退位)的算理和算法,并经历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

2.能用小数加减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能力目标

倡导学生自动参与,积极合作,探究小数加减的方法。

情感目标

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

理解小数加减的运算。

教学难点

掌握小数加减的运算。

媒体内容与形式

多媒体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时间

导入

(一)创设情境师:

1、出示题目:淘气在书店买了一本《童话故事》,花了3.2元.他又买了一本《数学世界》,花了11.5元.淘气一共花了多少元?

2、要求学生独立列出算式:3.2+11.5=

3、请学生思考如何计算小数的加法,思考与同桌交流.

3

设计意图

情景创设有助于反映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有助于促进学生进行思维联想,有利于学生对知识进行重组和改造。

探究

要求学生独立列出算式:3.2+11.5=

3、请学生思考如何计算小数的加法,思考与同桌交流.

集体交流:

学生可能有的方法:

(1) 3+11=14,2+5=7,所以是14.7

(2) 3.2元=32角,11.5元=115角,32+115=147角

(3) 3.2元=3元2角,11.5元=11元5角, 3元2角+11元5角=14元7角,

(4) ……

总结方法:如果学生没有出现小数的算法,可以教师引出。

板书:两小数相加,先将小数点对齐,然后再相加.

想一想讨论:为什么小数点一定要对齐?

3、请学生思考如何计算小数的加法,思考与同桌交流.

每种做法都让学生说说自己的想法.

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归纳:相同的计数单位才能相加。

7

设计意图

要给学生独立思考的空间,独立探究能使学生学到科学探究的方法,从而增强学生的主体意识,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创造能力。

巩固与探究

试一试。

1、问题:一本《数学世界》比一本《童话故事》贵多少元?

2、要求学生尝试解决11.5-3.2=,可以用竖式来解决。

3、让学生思考小数减法的方法和需要注意的地方。

4、巩固练习:17.8-2.3= 5.64-1.32=

三、巩固练习。

1、书本第6页第2题。

将两个小数组成一个加法算式和一个减法算式,并进行计算。

(2、书本第7页第1题。

在做此题时,巩固学生掌握算法的同时理解算理。

3、解决问题。

(1) 小明买这两个玩具共花了多少元?

(2) 玩具小熊比玩具车便宜多少元?

说说在列竖式时应该注意哪些地方?

学生独立解决问题,并集体交流。

4、解决问题。

学生独立解决这三个问题,然后集体交流。

20

设计意图

教师注重评价各种方法或策略的特点,便于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策略,并加以掌握。教师也可以作为平等的一员与学生交流自己的比较策略,开拓学生的思路。

总结

谈一谈这节课你都学到哪些数学知识,有什么收获

学生独立发言

5分

作业布置

竖式计算:5.70+4.28= 6.20+3.55=

设计意图

进一步巩固学生对小数加减法的基本算理的掌握。

板书设计

买书

小数点一定对齐

3.2

+11.5

14.7`

篇4: 数学买书的教学设计及反思

北师大版数学买书的教学设计及反思

〖教学目标

1.结合买书的问题情境,探索小数加减法(没有进位或退位)的算理和算法,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

2.能用小数加减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3.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意识和自主学习的能力。

〖教材分析

本课是学生在初步理解小数的意义,能认、读、写简单的小数,会比较小数大小的基础上展开教学的。教学内容是一位小数没有进位的加法与没有退位的减法,这节课把探讨小数加法的算法作为重点,让学生在理解并掌握小数加法的基础上,独立解决小数减法的算法问题;理解其中小数点一定要对齐,是由于单位相同的数值才能相加减的缘故,小数点对齐的本质就是数位对齐;让学生了解小数加减法类似于整数加减法,把小数加减法融合到学生已有的整数加减法的经验中,让学生体会到知识间的'融会贯通;把解决问题的过程与学习加减法计算结合起来,更能让学生体会到学习计算的必要性,体会加减计算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学校及学生状况分析

我校地处市中心,学生的整体素质较高,大多数家庭都能自主给孩子创造学习的机会,因此大多数学生的基础知识较扎实、知识面较广。结合我校这三年来的课改实验来看,由于实验教师采用生动有趣、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创造宽松和谐的学习氛围,使得学生更能自主学习,学到有价值的数学,体会到数学知识从生活中来,并应用到生活中去。另外,学生对已学过的知识掌握得比较好,已经初步理解小数的意义,并能认、读、写简单的小数。

〖教学设计

(一)情境引入

每个小组准备一些儿童书籍:《快乐珠心算》(13.5元)、《老夫子》(3.2元)、《安徒生童话》(10.5元)、《数学游戏》(9.2元)、《十万个为什么》(11.5元)、《蜡笔小新》(8.3元)、

1.买书游戏:让学生在小组内说一说自己喜欢哪些书,想买哪些书。

2.让学生根据活动过程,提出数学问题,有的学生可能会提:

(1)我想买一本《老夫子》和一本《十万个为什么》,一共需要多少钱?

(2)《快乐珠心算》比《数学游戏》贵多少元?

(教师选择有关加减法的问题写在黑板上。)

师:同学们提出了很多数学问题,我们先来解决其中有关加法的问题。

(二)探讨算理和算法

1.买一本《老夫子》和一本《十万个为什么》一共需要多少钱?

(1)让学生根据问题先列算式(请一名学生到黑板前列式:3??2+11??5= )

师:我们没有学过小数的加法,现在请同学们试一试,看能不能算出结果。

(2)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小组交流。

(3)汇报自己的算法。

①3.2元=32角, 11.5元=115角, 32角+115角=147角, 也就是14.7元。

②我用元加元,角加角的方法。

3.2元=3元2角, 11.5元=11元5角, 3元+11元=14元, 2角+5角=7角, 14元+7角=14元7角, 也就是14.7元。

③ 11元5角+3元2角14元7角

④ 元 角3??2+11??514??7

师:你能说说为什么这样算吗?你是怎么想的?(学生用自己的话表达,教师加以引导。)

您现在正在阅读的北师大版数学《买书》教学设计及反思文章内容由收集!本站将为您提供更多的精品教学资源!北师大版数学《买书》教学设计及反思(4)师: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小数加法。

(5)让学生说说小数点左边的数和右边的数分别表示什么。

(6)观察:第三种算法和前面两种算法有什么相同和不同之处(都是相同单位的数进行相加,不同的是多了一个小数点)。

(7)多媒体出示智慧老人说的话:整数加法要从最右边的个位加起,小数加法也是从最右边的低位加起,小数点一定要对齐。

(8)小组讨论:为什么智慧老人说小数点一定要对齐。

(引导学生发现相同单位(数位)上的数对齐了,小数点也就对齐了,小数点一定要对齐也就是这个道理:只要小数点对齐了,所有的数位也就都对齐了。)

2.一本《快乐珠心算》比一本《数学游戏》贵多少元?

师:你能解决这个问题吗?

(1)鼓励学生迎接挑战,独立思考解决,教师巡视指导。

(2)请学生到黑板前板书,并说说算法。

3.小结(把课题板书:小数加法和减法的竖式计算)

(三)解释应用

师:前面我们提了许多问题,现在你能不能利用刚才学过的知识,选择某个问题独立列式解答呢?

1.在练习本上列式计算。

2.小组内说说你解决的是什么问题。

3.小组派代表上来汇报,大家评一评,看他们组能不能拿到智慧星。

(四)数学游戏:对对碰(课本第6页的试一试)

师:比一比,看哪一组算得又对又快,竖式写得整齐美观,就奖给他们组一颗智慧星。

(五)总结

师: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

〖教学反思

一堂课可以有不同的教法,但不管采用什么方法,都要保证学生的主体地位,利于学生学习,促进学生发展。因此,在教学设计上,我利用学生喜欢到书店看书、买书这一特点,创设贴近学生生活的情境,并通过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解决日常生活中的问题。整堂课始终是让学生在自己探索、思考、交流、讨论、反馈中获得解决问题的经验,得出计算方法;由于学生已有整数加减法的经验,因此教师稍做适当的引导就可以了。在课堂巡视指导的过程中,我发现有些学生在小数加减法计算过程中,表示元的整数部分数位没对齐,如10??5+9??2,9写在十位1的下面,在及时指导下,学生及时得到纠正。但我认为课后还要加强练习,才能达到熟练计算、应用自如的效果。

〖案例点评

邱老师在分析教材的基础上不拘泥于教材,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设计了买书游戏,注重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应用意识,让学生在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的过程中探索计算方法,着力体现算法多样化。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引导作用得到比较好的发挥,通过教师的引导,学生在比较算法中发现其中隐含的本质,理解算法之间的关系,从而能够更好地把握算理。

篇5:《买书》教学设计(一) (北师大版三年级下册)

案例5

教学目标:

1、结合“买书”的问题情境,探索小数加减法(没有进位或退位)的算理和算法,并经历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

2、能用小数加减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

掌握小数加减法的竖式计算。

教学难点:

探索小数加减法的算理和算法。

教具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师播放课件:星期六,淘气和笑笑一起到书店买书。笑笑买了一套《中国儿童百科全书》,花了148元,还剩下53元。笑笑带了多少钱?

学生独立解答问题,师巡视。

汇报计算结果,师注意关注学生计算过程中的进位问题。

师:刚才同学们帮笑笑解决了这个问题,真棒!在买书的时候,淘气也遇到了一个问题,你能帮他解决吗?

生:能。

二、合作学习,探究新知

1、师出示课件:淘气在书店买了一本《童话故事》花了3.2元。他又买了一本《数学世界》,花了11.5元。淘气一共花了多少元?

学生自主列出算式。

师:你是怎样列的?

生1:3.2+11.5=

生2:11.5+3.2=

师:为了帮淘气解决买书付钱的问题,大家都正确地列出了小数加法的算式。可是我们从来没有尝试过两个小数怎么相加,现在就来试一试,看谁能独立发现小数加法的算法。

(1)学生独立思考,自主探索。

(2)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小组交流。

(3)汇报交流结果。

师:你是怎样计算3.2+11.5的?

生1:3.2元=32角,11.5元=115角,32角+115角=147角,也就是14.7元。

生2:可以用竖式计算。                    3元2角

+11元5角

14元7角

生3:也可以直接列小数加法竖式。

3. 2

+11. 5

14. 7

……

(4)小组讨论。

师:同学们真棒,想出了这么多好的方法,这几种算法各有什么特点?小数相加时,为什么智慧老人特别强调“小数点一定要对齐”?

学生小组讨论。

(5)全班交流。

师:多位数相加时,个位数字一定要对齐,这是为什么呢?因为相同数位(单位)上的数才能相加;个位对齐了,所有的数位也都对齐了。小数相加时,小数点一定要对齐,也是这个道理;只要小数点对齐了,所有的数位也都对齐了。教材中前两种算法的共同特点是化去小数点,把小数相加变成整数相加,但“相同单位的数才能相加”的算理没有变。所以,只要把小数点对齐了,小数加法的计算与多位数的加法计算就没有什么不同了。

(6)学生试着将小数加法竖式写一遍,师巡视指导

2、师出示课件:一本《数学世界》比一本《童话故事》贵多少元?

师:你能试着解答吗?试试看。

学生独立解答。

小组交流算法。

汇报计算结果,师小结。

3、揭示课题。

师:同学们看一看,我们今天学习的内容有一个什么共同点?

生回答。

师:你能给我们学习的内容起个名字吗?

师揭示课题,板书:小数的加减法(没有进位或退位)

三、巩固练习,应用新知

1、森林医生。

3.5              12.6                27.9

+  4             +3.2                -  1.2

3.9              44.6                2 6 7

2、用竖式计算。

2.5+0.2            3.9-2.9                6.5+3.1

3、小小文具店。

师播放课件:小丽到文具店购买文具。一把尺子1.5元,一本笔记本2.1元,一个文具盒5.3元,一支钢笔4.4元。

(1)一把尺子和一支钢笔一共多少元?

(2)一个文具盒比一本笔记本贵多少元?

(3)你还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四、评价小结,全面发展

师:这一节课你学到了什么?你认为你的表现怎样?

师评。

板书设计

小数的加减法(没有进位或退位)

3.2+11.5=14.7(元)

(1)3.2元=32角           (2)  3元2角     (3) 3.2

11.5元=115角              +11元5角         +11.5

32角+115角=147角          14元7角          14.7

也就是14.7元。                        小数点一定要对齐。

答:淘气一共花了14.7元。

案例6

〈买   书〉教学设计(二)

教学目标:

1、 结合买书的问题情景,探索小数加减法(没有退位、进位)的算理和算法,并经历交流各自的过程。

2、 能运用小数加减法解决一些 简单的实际问题,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掌握小数加减法的算理与算法。

教学难点:真正理解小数加减法的竖式中的小数点为什么一定要对齐?

教学过程:

一、       训练导入:

1、出示练习题: 1元+2角      3吨+1克              1米+1千克

1米+18分米   3千克+500克          3厘米-8毫米

这些题在计算过程中,能否直接相减?为什么?

3、 在这之前我们学过了那些数的加减法?它们都有那些特点?(学生可能会说:整数加减时相同数位上的数要对齐),同学们对前面学过的知识掌握的不错,今我们继续学习小数的加减法(板书课题:买书)

二、       探究新知:

1、 出示问题:淘气在书店买了一本《童话故事》,花了3.2元,他又买了一本《数学世界》,花了11.5元,淘气一共花了多少元?

(1)       通过读题,你明白了什么?说给大家听。

(2)       3.2元=(   )元(   )角

11.5元=(   )元(   )角

共有(  )元(   )角,或者等于(   )元。

(3)14.7元中14是怎么得来的?小数点和7是怎样得来的?为什么3和5(11和2)不能相加呢?

(3)       共同研讨个人提出的不同做法。

2、 解决问题。

(1)       汇报交流。

方法一:3.2元=32角   11.5元=115角    32角+115角=147角=14.7元

方法二:     3元2角

+11元5角

14元7角

方法三:     元角

3.2

+11.5

14.7

(2)分析自己的解题方法,并说出自己做法的注意事项。

(3)相互学习,相互采纳别人的合理建议,拓展自己的思路。

(4)归纳解题关键:竖式加减法时,小数点一定要对齐(相同的数位一定要对齐)。

3、 根据上题已知条件,你还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一本《数学世界》比《童话故事》贵多少元?自己试着做。

三、       巩固训练

1、 第6页第2题。学生板演完成,集体订正。

2、 第6页第3题。

3、 第7页第3题森林医生。

四、       小结: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说给大家听听。你还有什么要提醒大家的?

板书设计:

买书

4.2+11.5=14.7(元)

3.2元=32角                     3元2角          元角

11.5元=115角                +11元5角           3.2

32角+115角=147角=14.7               14元7角         +11.5

14.7

答:一共花了14.7元。

篇6:《买书》说课稿设计

《买书》说课稿设计

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北师大版)一年级下册第五单元《加与减(二)》的第一课时,内容是两位数加一位数的进位加法。在本节课中,要让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经过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探索并掌握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计算。学生第一次接触到列竖式计算进位加法,了解“满十进一”的计算规律,这对于以后学生学习笔算加法非常重要。对竖式的写法,教师要进行必要的指导。

教学目标:

1.学会计算两位数加一位数的进位加法。

2.学会列竖式计算进位加法,知道“满十进一”的运算规律。

3.通过自主探索、交流,培养综合学习能力。

设计理念:

《数学课程标准》提出了重视教学过程的全新理念,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参与知识发生发展的全过程。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尝试采取多种手段引导每一个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活动。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参与新课。

师:同学们,生活中到处都能碰到和数学有关的问题。今天,我们一起去书店买课外书,看看在那里会碰到什么数学问题

【利用“买书”这一情境导入新课,可以体现数学来源于生活实际这一原则。利用学生身边的`事情或学生感兴趣的事情创设学习情境,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学习新知。

1.出示主题图。

第一步,让学生看图并说说从图上知道了什么。

第二步,让学生根据图上的条件提数学问题。

第三步,让学生自己解决问题:《汪汪乐园》和《海底世界》共有多少本?

【这一环节体现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实际和可以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道理。】

2.探讨算法。

(1)学生独立思考算法,试算28+4=。

【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个性,思考同一个问题所需要的时间也不同。对同一个问题,有的学生可能已经有这方面的知识储备,很快就能得出结论,而有的学生则需要较长时间的思考。所以,教师提出问题后,一定要给学生留足独立思考的时间,保证每个学生都能得出自己的结论,这样在后来的分组交流或全班交流时,他们才会勇于表现自己,乐于表现自己,积极地参与课堂的学习活动。】

(2)分4人小组交流算法,要求组长统计算法。在全班评选想出算法最多的小组。

【进行组与组之间的竞争,可以极大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

(3)全班学生交流算法。

算法一:数小棒,先摆28根,再摆4根,然后把4根小棒一根一根地加到28根上,一边加,一边数,数出最后的结果。

算法二:先算28+2=30

再算30+2=32

算法三:先算8+4=12

再算20+12=32

算法四:列竖式。

学生已经学会了列竖式计算两位数不进位加法,有的学生已经有了列竖式计算进位加法的知识储备,所以当学生提出可以列竖式计算时,教师就先让学生试着列竖式计算,自己讲解计算方法,然后再强调“满十进一”的计算法则。

(4)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算法,分组进行交流,并说明自己选这种算法的原因。

【通过学生比较,选算法,分组交流,使他们明白选择算法是为了计算更快速、更准确,增强学生的优化计算方法的意识。】

三、练习“试一试”。

1.“你想买哪两本书,需要多少钱?”

先请学生独立做题,然后全班交流计算方法和计算结果。

【让学生带着自己的主观意愿去做题,学生的兴趣会更浓,全班交流时也会很积极地参与发言。】

2.“有30元钱,可以买哪些书?”

学生独立思考、做题;分4人小组交流,组长统计计算方法,评选出每个小组中想出方法最多的“智多星”;全班交流计算方法。

四、自由练习。

师:你今年多少岁?算一算再过你多少岁?

你妈妈今年多少岁?再过8年多少岁?

你爸爸今年多少岁?再过7年多少岁?

(1)学生独立列式计算;

(2)分4人小组交流计算结果。

【以学生及其父母的年龄为材料进行练习,学生兴趣浓厚,积极地参与练习与讨论。】

五、小结。

师:同学们也可以在生活中找一找数学问题,试着去解决这些问题。如果解决不了,可以存入“问题银行”以后再解决【再次说明数学来源于实际生活,数学知识可以帮助我们解决实际问题的道理。】

六、学生自评。

要学生说一说自己这节课表现得怎么样?如果好,好在哪里?如果不好,以后打算怎么做?

篇7:买书的教学反思

《买书》一课我主要是通过班里成立图书角引入,以解决应该买什么书,买多少本书,由谁去买的问题。在我的理解中,我认为本课的目标是:

1.在具体的情境中,经历收集数据,整理数据,分析数据的全过程。

2.让学生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统计的必要性,培养初步的统计意识。

3.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中培养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而相对的,本课的重点是掌握统计整理的方法,经历统计的全过程,能根据统计图表的数据进行分析。本课的难点是用不同的形式收集,整理和描述数据。一节课下来,我能够按照新课标的理念,设计出适合我班孩子学习的教学方法,效果还是比较显著的。但是相对的也有些不足的地方。下面便是我的反思:

首先我先出示孩子喜欢的故事书,漫画书,科幻书,连环画四种书,然后以买这四种书成立班里的`图书角引入,这样就引发了孩子学习的兴趣。而这时问题出现:班里同学这么多,喜欢的书也不一样,那么哪种书该多买些,哪种书该少买些呢?这里我由创设生活情境,激发了学生参与统计活动的兴趣,很自然地把学生引进调查统计中,并体会到统计的必要性,为下面的活动作好了铺垫。接着我便引导学生收集数据,在这一环节里,我提问孩子:“你想用什么方法进行调查呢?”然后让学生发表不同的意见,让学生体会到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第三环节,让学生自己选好一种自己最喜欢的书,在小组的小纸条做记号。第四,自己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纪录。在这里我先让学生说自己喜欢的方法,最后我出示各个小组的小纸条,让孩子们纪录(每人一张记录单)。这里主要是让学生体会了纪录方法的丰富多彩。接着便是统计各项记录结果,填统计表,这里都是让学生独立完成统计表,培养了学生的自主探究的精神。最后,我向孩子们提了一个问题,就是“为了让统计的结果更直观明白的表示出来,还可以用什么方法去表示统计结果呢?”这就引出了统计图,并让学生用自己的话来提醒其他同学在涂统计图时应该注意什么,让孩子体验了成功的自豪感。第五,在描述,分析数据时,我先让孩子观察统计表,发现什么?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让他们在小组里交流,提出问题,再让孩子自己解决提出的问题。最后,根据统计全班喜欢书的情况,让学生在小组里讨论,说说自己打算自己去买书的话,“你打算怎么买?”这里主要是让学生自己作出决策,感受统计的作用,培养统计意识。

在练习方面,我设计了两个练习,1是调查自己小组的每天的睡眠时间;2是根据统计结果找出答案。这两个练习主要的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学以致用,体会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把统计运用到生活中。

尽管本节课的目标和重难点都突破了,但这节课里同样也有不足的地方。

第一,整节课的时间安排不是很好,以后要注意时间方面的调整;

第二,我说话的语速太快,有些孩子听的不是很清楚,往往要说第二遍学生才能明白我的意思,在以后的教学中我要注意这一点,把说话的速度放慢,这样表达就更为清晰,孩子们听的也就更舒服了。

第三,在上课时,我还是放手不够。

第四,教学的设计还是不能引起全班人的兴趣,依然有个别学生参与的程度不高等等。

我的课堂里还有很多不足的地方,希望自己在以后上课时能一一去改正,让自己的业务水平不断提高。

篇8:《买书》优秀教学反思

《买书》优秀教学反思

本课的内容是统计与概率中的一课。为了更贴近学生的生活,我把本学期的“读书节”活动结合进来,让获的读书大王金博士奖的同学说说读书的好处,再用声情并茂的讲话“我们班是读书活动书香班,老师想在班级中设立一个图书角,这样我们就能看到更多的书了,你们觉得这个主意好吗?那老师想知道你们都喜欢看什么类型的图书呢?”的情景引入课题。

这样的情景引入,新颖、有趣,使学生在开课阶段情绪就处于十分活跃的状态。“要想知道买什么种类的书最多,该怎么办呢?”这一问题情境的创设调动了学生的内在知识冲突,诱发了学生探索的热情,使学生体会到统计的必要性,统计与生活密不可分。联系生活实际,给学生一个广阔的思维空间和展现自己的机会,让学生充分感受到数学与现实生活的紧密联系。

将过去的老师讲变为学生自己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有意识地培养学生自主探索的精神。通过学生之间交流调查方法,使学生体会到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小组合作前,教师提出了十分明确的合作要求及注意事项,为后面的调查做好了准备。

在小组合作调查中,我不停地巡视、指导,与学生一同投入到调查之中,尤其关注需要帮助的小组,将传统教学中之间的单向或双向交流改变为师生、生生之间的多向交流,促进了学生之间良好的人际合作关系,同时,也使学生经历了搜集、整理数据的过程,从活动中体会到成功感。使学生认识到统计的结果和调查的人数必须一致。

在汇报的过程中,不仅使学生明确了各组采用的'方法,而且各组之间取长补短,更完善了自己的想法,也使学生体会到了成功的快乐,同时培养了学生认真倾听的良好习惯。

这样设计能较好地体现了课程改革的新理念,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目标融入其中。从整体上创设了一个完整的情境,围绕“喜欢什么种类的书的人数最多?”这一问题展开讨论,同学们情绪高涨,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很高,感受到统计的必要性,统计与生活密不可分。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只是一个情境的创设者、知识的引导者、活动的组织者,而参与、体验、主动获得知识的是学生自己,真正体现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这一教学思想。但在小组调查时教师指导的不够到位,小组内同学合作得不够理想。在今后的教学中,要在学生合作等方面加强指导,注意平时的培养与提高。

篇9:买书的教学反思

《买书》这节课上完了,可是为什么离预设差得那么远呢?在预设中,这节课有两个任务:一个是探索小数加法的计算方法;一个是探索小数减法的计算方法。可在这节课上只完成了前一个任务。下课后,使我冥思很久,站在那里陷入不知所措的思绪中,到底问题出在哪里呢?我不停地问自己,回想着教学过程中的每个环节。

首先是以淘气去书店购两本课外书为情景导入此课,让学生根据一本《童话故事》3.2元,一本《数学世界》11.5元,提出你所发现的数学问题。学生在提出“两本书一共花多少钱?”时发生了语言叙述不明确的现象,在语言的引导上浪费了一些时间;接下来是独立探索列加减法算式环节,个别孩子对“便宜多少钱?”与“贵多少钱?”理解的不够好,在个别辅导中,浪费了一些时间;然后是探索小数加法的计算方法,在这一环节中,我提问是是几个平时语言组织能力较差的孩子,想有意训练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可是没想到他们竟然说得那么慢,在此浪费了一些时间,其实,现在回想起来在上课是,不应那么执着,应该让表达能力强与弱的穿插开,这样就好了。这三次浪费的时间合起来就够解决小数减法的计算方法的环节了。

通过这节课使我明白了孩子是能力是需要慢慢训练和培养的,不可能一下子就会有所进步,不能太急。

篇10:买书的教学反思

本节课我以“我们班是读书活动特色班,老师想在班级中设立一个图书角,这样我们就能看到更多的书了,你们觉得这个主意好吗?用这样的情景引入,新颖、有趣,使学生在开课阶段情绪就处于十分活跃的状态。

“要想知道买什么种类的书最多,该怎么办呢?”这一问题情境的创设调动了学生的内在知识冲突,诱发了学生探索的热情,使学生体会到统计的必要性,统计与生活密不可分。联系生活实际,给学生一个广阔的思维空间和展现自己的机会,让学生充分感受到数学与现实生活的紧密联系。将过去的老师讲变为学生自己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有意识地培养学生自主探索的`精神。

在小组合作调查中,促进了学生之间良好的人际合作关系,同时,也使学生经历了搜集、整理数据的过程,从活动中体会到成功感。使学生认识到统计的结果和调查的人数必须一致。

这样设计能较好地体现了课程改革的新理念,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目标融入其中。从整体上创设了一个完整的情境,围绕“喜欢什么种类的书的人数最多?”这一问题展开讨论,感受到统计的必要性,统计与生活密不可分。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只是一个情境的创设者、知识的引导者、活动的组织者,而参与、体验、主动获得知识的是学生自己,真正体现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这一教学思想。

篇11:买书的教学反思

数学课堂相对于其他学科而言,比较枯燥。在教学《买书》这堂课时,我们创设买书这个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让学生在在情境中操作,在操作中探索发现,从而找到适合自己的计算方法,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情趣。

新课标指出:“在创造的情境中,数学的学习不能靠机械的模仿和简单的记忆,动手操作,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应成为学生学习的组要形式。”在买书这节课中,我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思维方式,创设买书这样的生活情境,让学生感受生活中处处有数学,然后大胆放手,()通过操作交流让学生自己去解决自己提出的问题,体会小数的多种计算方法,最后通过师生的共同学习,找到最适合自己的计算方法,达到教学的最优化。

本节课虽然是一堂计算课,但不是单纯的计算课,在一步步的问题解决中,慢慢学会学习,学会提问,使学生的综合能力也得到了发展。

当然,这堂课的教学还有很多遗憾,比如在课堂练习上,照本宣科,没体现一定的练习层次,对于中下学生还要更加的关注。

相关专题 教学设计买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