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教版找规律教学设计

you123456 分享 时间: 收藏本文

【简介】感谢网友“you123456”参与投稿,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新人教版找规律教学设计(共14篇),以供大家参考,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篇1:《找规律》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人教版小学数学课程标准实验教材一年级下册第88~89页。

【设计说明】

1、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由六一儿童节情境导入,不但创设了一个与学生生活相联系的情境,能让他们很快的融入其中,而且提高了他们的学习积极性,自主性,由以往的教师让我学习转变为我自己想要学习。接着出示教材的主题图——同学们在迎接节日的到来,这与课前创设的情境相吻合,然后学生观察出教室里的彩旗、彩花、灯笼、小朋友的排列是有顺序的。从而很自然地引出课题——找规律。

2、引导探究,认识规律。

分三个层次,由浅到深,先出示“彩旗”引导学生找规律;再把“灯笼图”和“小朋友图”同时出现,由学生找出规律;最后出示三种颜色小花的排列图。遵循学生循序渐进的认知规律,把这些规律知识由易到难展示出来,让学生在观察的基础上发现数学问题、思考问题、讨论交流、找出规律。

3、动手操作,巩固发展。

1、涂一涂。通过按规律涂色练习,进一步加强了学生对规律的体验和感知,为学生下一步创造规律及发散思维做更好的铺垫。

2摆一摆。.通过学生动手摆一摆、议一议,由一般的模仿过程到自主创新过程,使学生创新思维得到充分的发挥,激起了学生思维的高度活跃,从而加深了对“规律”这一知识的认识。

4、联系生活,寻找规律。

找一找生活中规律,更好地让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培养了学生的数学意识,体现了“学生活中的数学、学有用的数学”的教学理念。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使学生能找出事物变化规律,激发学生感受数学、发现美的情感。

2、培养初步观察、推理等能力,提高学生合作交流与创新意识。

3、通过学习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4、培养学生发现和欣赏数学美的意识。

【教学重点】通过观察,猜测、推理等活动发现图形的排列规律。

【教学难点】学会图形排列规律的寻找方法。

【教具、学具准备】课件、涂色卡,学具。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1.师:小朋友,你们喜欢过“六一”儿童节吗?为什么呢?

2.课件出示主题图。

观察主题图,说说你发现了什么?

3、揭示课题《找规律》。

二、引导探索,认识规律。

1、课件出示彩旗图。

师:首先我们来看一看彩旗的规律,猜一猜下一面旗是什么颜色?

师:你是怎么猜的?

2、课件出示灯笼图和小朋友的队列图。

师:灯笼、小朋友的排列又有什么规律呢?

猜一猜,下一个是什么颜色?

学生思考、交流。

3、课件出示彩花排列图(将原课本中的“绿、红”排列改为“绿、红,黄”三种颜色的排列)。

师:它的规律和彩旗、灯笼的规律一样吗?你发现了什么?小组里讨论讨论。

师:猜一猜,下一组花是什么颜色的?

三、动手操作,巩固发展。

1.涂一涂。

学生根据规律涂颜色。

2、摆一摆,创造规律。

师:这些规律都会找了,那你能不能创造出新的规律呢?试试看,拿出学具摆一摆。

生动手摆学具。

学生展示作品,欣赏数学美。

四、联系生活,寻找规律。

1.在生活中见到过哪些东西的排列是有规律的?

2.欣赏规律美。

五、总结

篇2:《找规律》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苏教版五年级上册第59页例题及相应练习

教学目标:

1.学生能根据现象探索并发现简单周期现象中的排列规律,并会用语言描述。

2.学生能根据规律,用除法算式对现象的后续发展进行预测,并会正确地根据余数作出判断。从而对规律的确定性有深刻的体会。

3.学生主动经历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过程,在探索规律的过程中体会数学与日常生活的联系,获得成功的体验。

教学难点:根据余数作出正确判断

一、感知、描述规律

1.猜图导入,感知规律

(1)猜图形

(2)说规律

我们就可以说圆、三角形、正方形三个一组,依次排列的。

(板书:三个一组圈起来,每三个一组,依次排列。)

2.描述规律,巩固认识

这些图形是按什么规律排列的呢?(屏幕)

生:三角形、五角星、正方形、圆形每四个一组,依次排列。媒体:分组圈出这些图形呢?

一个三角形、两个圆形,依次排列。媒体:分组圈出

3、小结揭题

在日常生活中,有许多象这样周而复始,循环出现的有规律现象,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这些排列中的规律问题。

二、探索、利用规律

1、例:黑板上图形,照这样摆下去,第17个会是什么图形呢?

(1)你会做吗?用你的方式做一做。

(2)做完了吗?四个同学讨论一下。

(3)你是怎么想的?

17 3=5……2(板书)

a:解释算式

17是什么意思?(17是总数板书)为什么要除以3呢?(3个一组板书↑)

商5是指什么?(有这样的5组)(板书:组○○)

余数2又是指什么呢?(还多2个)(板书:个——)

b:精确定位

这就是说第17个图形是第几组中的第几个?第六组中的第二个。为什么是第六组?(因为有这样的5组多了2个,这2个是第六组的图形)

第六组中的第二个是什么图形?三角形

c:深入体会

第六组图形老师并没有摆上去啊,你是怎么知道是三角形?

第一组中的第2个图形是三角形,所以第六组的第二个也是三角形。

为什么看第一组的图形就知道第五组的图形了呢?

对,这里每一组图形的第二个图形都是三角形。第六组的第二个图形肯定也是三角形。

(3)验证

你们说得很有道理,我们再来摆摆看。(板书:摆出六组图形)

(4)小结:

看来,我们不光可以用摆的方法知道第17个是,还可以用除法来判断,你们喜欢用哪个方法?

第17个图形我们是用除法来计算的,那么其它序号的图形例如第19个,第24个能用除法来判断吗?看来用除法可以判断出这些图形中的第几个是什么图形。

2.看算式判断

看来,我们要知道这组图形中的某一个是什么图形,首先要看它是第几组中的第几个。这儿老师有几个算式,你能根据算式判断吗?

25 3=8……1 30 3=10 71 3=23……2

同学们刚才在判断第几组的时候,是看的什么呀?根据商怎么判断的?共3页,当前第1页123五年级数学上册《找规律》教学设计、说课材料、教学反思相关文章:人教版五下教材分析:分数的加法和减法苏教版数学五下:《等式的性质》练习题三、认识小数练习题认识公顷教学设计第4课:一个数除以小数北师大五上《点阵中的规律》教学实录北师大五年级上册《倍数与因数——数的奇偶性》

篇3:《找规律》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使学生通过观察、推理等活动,发现图形和数字的变化规律。

2、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推理能力。

3、培养学生发现和欣赏数学美的意识。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找出数的规律。

教学过程:

一、激趣,揭示课题。

生活中许多事物都是有规律的。我们今天就继续学习“找规律”。

(板书课题:找规律)

二、出示学习提纲,探究新知

1、例7。

a、规律有很多种,同学们仔细观察,你发现它们有什么相同的地方,把它记下来

b、例7的(1)],找出这些图形的摆放规律。

方法提示:拿出自己的学具摆一摆,把你找到的规律与同桌的小朋友互相说一说。

讨论:告诉大家这些图形的规律是什么?后面应怎么摆呢?再往后你会摆吗?应摆几个?为什么?

c、用同样的方法学习例7的(2)、(3)

小组共同用学具摆一摆,比比哪一小组最先找到规律。

找出这三组图形的规律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照样子创造规律。

2、学习例8。

讨论:她创造的规律没有图形,只有数,你能找到规律吗?

方法:不管有没有图形,在数量上它们都是依次增加相同的数。找规律时,只要算出每相邻两个数的差就可以了。

练习:学生自己创造规律,教师板书,并与学生共同参与,一起找规律。

三、巩固提升

1、完成书上第91页“做一做”及第92页第4题。

要求学生说出规律和找规律的方法。

2、完成第92页思考题。

篇4:《找规律》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一年级下册第88—89页内容。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通过物品的有序排列,使学生学会观察、比较,知道什么是规律,能从颜色、数量、形状的变化中找出规律,初步认识简单的排列规律,会根据规律指出下一个物体。

2、能力目标:通过涂色、摆物品等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掌握找规律的基本方法,激发创新意识。

3、情感目标:使学生在数学活动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会规律的美和创造的快乐,培养发现和欣赏数学美的意识。

教学重点:

学生通过实践活动发现事物的简单排列规律。

教学难点:

学生掌握找规律的基本方法,能自己创造出有规律的排列。

教具:

教学课件PPT,练习纸。

教学过程:

一、利用游戏,感知规律

1、师:同学们,我们的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就连我们的游戏也有数学的知识。现在,咱们先来玩个游戏。游戏的名字叫“动作接龙”,看谁能按老师的动作接着做下去。

(1)师:请仔细看老师做动作……

动作:击掌拍肩拍肩、击掌拍肩拍肩、击掌拍肩拍肩。

师:谁能接着来?

生:我可以……(学生纷纷举手。)

师:他接得对吗?

生:对!

师:好,再来一组动作。(再请另一位学生做动作。)

(2)同学们的眼睛观察得真仔细,下面再看看你们的耳朵灵不灵咯!请听……

口念:前前后后左左右右、前前后后左左右右、前前后后左左右右。

师:谁来接?(学生举手接着念。)

师:一起接一次吧?(全班学生一起接着念。)

2、师:我们都会玩这个游戏啊?

生:是啊!

师:你们是怎么想到这样接老师动作的?

生:老师做的动作和念的词都是重复的……有规律的。

师:你真棒!像这样按照一定的顺序排列就是一种规律。(板书:规律)

师:这节课,我们就要用数学的眼光来寻找生活中的规律。

(板书课题——找规律)

师:一起把题目读一遍吧——找规律。

篇5:《找规律》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理念:

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这些内容要有利于学生主动的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内容的呈现应采用不同的表达方式,以满足多样化的学习需求。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的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由于学生所处的文化环境,家庭背景和自身思维方式的不同,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数学人教版二年级下册115—116页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猜测、实验、推理等活动,使学生发现图形的循环规律。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操作能力。

3、培养学生发现和欣赏数学美的意识,使学生知道事物排列的过程中隐含着数学知识。

教学准备:

CAI课件、学具(贴贴画)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引入新课

师:同学们,前面我们已经学过有关规律的知识。在我们的身边有许多有规律的事物装扮着我们的生活。这不,聪聪和明明这两个小朋友就运用规律的知识来装饰自己的房间。

课件出示聪聪的房间,播放语音

师:仔细观察,谁能说说你发现了什么规律?

可能有:

生1:窗帘的颜色排列有规律。(蓝长条和白长条一组,重复出现);

生2:灯笼排列有规律。(两个红的一个蓝的一组,重复出现);

生3:桌布的颜色排列有规律。

师给予表扬和肯定。

师:聪聪的房间已经参观过了,现在我们和聪聪一起去参观一下明明的房间。

课件出示明明的房间,播放语音。

师:同学们,你们愿意帮助聪聪找出规律吗?

生:愿意。

师:今天我们就来帮助聪聪“找规律”。

板书课题:找规律

(通过创设情境引入新课,让学生感觉比较自然亲切。学生在参观的同时很自然地进入观察、发现阶段,体现数学内容生活化,学生学习的是身边的`数学。同时还可以唤醒学生沉睡已久的旧知)

二、合作探究,发现规律。

1、找出墙面的规律

师:我们先来找一找墙面图案的规律。

请小朋友们仔细观察,有些什么图形?它们是怎样排列的?

你发现了什么?把你的发现和小组内的同学说一说。

小组交流,生生互动,激发思维。师参与其中。

组织汇报,并根据学生汇报点击课件演示。

师:哪个小组把自己发现的规律和大家说一说。

预设:

生1:我是斜着看的,斜着看每一斜行的图形都相同;

生2:横着看,上一行的第一个图形移到最后,其他图形都向前移了一格;

生3:竖着看,前面一排的第一个图形移到了最下面,就变成了后面一排的图案。

师激发提问:同学们斜着看,从上往下看,从左往右看,都发现了规律,我们再换一换方法,看看你还能发现什么规律?

点名回答。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和发现规律。

师:这种规律就像我们所学的一种什么现象引发的规律?

生:平移现象。(板书:平移)

师:如果按照这个规律再变化一次的话,将会是怎样的结果?

生:和第一行的一样。

师:像这种经过几次变化以后又恢复原来的样子,我们把它叫做循环。(板书:循环)

(利用教材资源,引导学生从几种不同的角度去发现图形的排列规律,培养学生多角度的观察能力,同时发散学生的思维)

2、寻找地面上的图形的排列规律

师:我们已经找到了墙面图形的排列规律,地面上的图形排列规律又是怎样的呢?把你的发现和你的同桌说一说。

(培养学生的评议和表达能力)

点名汇报,集体评议。

3、例1的教学。出示例1

(1)、引导学生审题,明确解题要求。

(2)、让学生动手尝试,画一画。

(3)、交流并说说这样画的理由。

(4)、评议

(5)、完成115页做一做,交流,并展示学生作业/

三、知识运用,操作巩固

今天同学们表现很棒,下面我们要利用今天所学的规律知识进行闯关游戏。

1、第一关:小巧手

按照今天所学的规律,你能设计出有规律的图案吗?试一试。

学生操作学具

展示学生作业。问:你发现了他所摆的规律吗?

(激发学生的兴趣,巩固新知,同时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欣赏数学美的能力,让学生在“玩中学”)

2、第二关:猜一猜

师:动物王国举行联欢会。瞧,它们都排着整齐的欢迎我们呢。

请你猜一猜,接下来排的是什么动物呢?

(用富有儿童情趣的语言和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第三关:画一画

117页练习二十三第1题

引导学生利用旋转的知识,发现其中的循环规律。

(板书:旋转)

4、生活中的循环规律

师:小朋友们,你发现生活中有哪些地方和我们今天所学的循环排列的规律吗?

学生自由发言

点击课件,展示生活中的循环规律。

(向学生渗透“数学源于生活,又用于生活”的教育理念。同时进一步感受数学美)。

四、全课小结

师:其实在我们的生活中有许多有规律的事物在美化着我们的生活,我们要用自己的智慧去发现它,运用它,将来把我们周围的环境打扮的更加美丽。

今天我们的学习就到此为止。课后请同学们用今天所学的知识和你的学具去装饰一下你的小手帕,看谁装扮的最美丽。

(将知识延伸到课外,课虽尽,意仍存)。

篇6:《找规律》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使学生通过观察,猜测,实验,推理等活动发现图形和数的简单的排列规律;

2、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操作及推理能力;

3、初步培养学生探索数学问题的兴趣和发现、欣赏数学美的意识。

学具准备:

红、蓝三角形各若干个;彩色笔3支;一张16k白纸的1/4。

教具准备:

主题图5幅。

教学过程:

一、摆摆猜猜,引出课题:

1、师:请生在桌上摆出一个红的三角形,紧挨着一个蓝的三角形,一个红的三角形,一个蓝的三角形……问:猜一猜,接下去该摆出什么颜色的三角形?为什么?

2、先同桌两人商量后全班交流。

3、引出课题:“找规律”

4、点:摆放三角形中有什么规律?“一红一蓝一红一蓝一红一蓝……”这样的次序排列的。

(通过摆放“一红一蓝”三角形的学具操作,引出“找规律”的主题,让学生发现“规律”就在身边,而且很鲜明,激起探索“规律”的欲望。)

二、建立表象,感受“规律”

1、主题图1:庆“六一”联欢会,装饰教室,挂彩色的三角形

(1)、接着挂什么?为什么?

(2)、先两个同学商量后全班交流:“一黄一红”的次序排列的。

(数量相同,形状一样,颜色循环变化规律的渗透,在上面操作的基础上抽取出来,按“颜色”变化规律排列。由实践操作过渡到形象表象,感受“规律”。)

2、主题图2:

教室里又挂上了彩灯美丽吗?漂亮吗?为什么美丽漂亮?“一盏红灯笼,一盏彩灯”(数量相同,形状,颜色变化规律。)

3、(黄) (红) (蓝)……你能发现这幅画的规律吗?把发现的规律告诉你最要好的朋友。

(主题图的教学让学生感知数量、形状、颜色等变化的规律,在知识建构的过程中由简单渐渐过度到稍复杂的“规律”,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并让学生充分感受“规律”的丰富多彩。)

(变化循环的内容由原来的2个物品拓展到3个物品,留给学生更大的思维空间,培养学生更慎密的数学思想。)

三、排队游戏,拓展规律

1、一男二女一男二女排成圆形,为下课跳圆舞曲作准备。

想一想接下去会请谁?愿意上台的请举手(通过举手了解学生发现规律的程度:男生举手多,还是女生举手多)(数量由一个增加到2个)指名让学生自己请同伴。(让学生亲自参与规律形成的过程。)

2、你还能创造出另外有规律的排法吗?先独立思考,后四人小组交流,演示,最后全班组际交流。

(开放式的“规律”设计,一下子将学生的视野打开,感受到“规律”的美丽)

(“找规律”学生在熟悉的“排队”情境中感受,让学生体验到现实生活中的有规律的排列原来包含有数学问题,初步感受到数学的奇妙和无所不在,产生学习和探索数学的动机,并注意引导学生通过独立思考和探究的方式学习)

四、再次感受,表达规律

1、很快的找出规律:“一个萝卜,二个辣椒,一个萝卜,二个辣椒……”

(1)、形状(萝卜,辣椒)颜色(白,红),数量(1,2)循环变化的规律

(2)、看到的规律写下来,用数字表示(对着图写)

2、欣赏老师画得图,作出简单评价,先四人小组后全班交流

2个黄的 ,6个蓝色的 ……

(颜色,数量,大小循环变化规律)

(一方面让学生再次感受到大小、形状、颜色、数量循环变化的规律;另一方面让学生从感性的图形中抽取出数字,为数字排列规律的探究打下扎实的基础。)

五、设计图案,创造规律

1、静思:(美丽、漂亮、有规律)想一想准备画什么?怎样表达?要求:先静静地思考一会儿后动手操作。

2、独立创作,指两名学生上台板演。

3、四人内交流,后全班交流。

(1)、将自己创造的图案介绍给大家,其余3人验证规律是什么?

(2)、将规律写下来。板演的两位学生先进行,后全班学生各自进行。

(设计有规律的图案,一方面巩固所学的知识,另一方面体会数学学习的乐趣,体验数学活动充满着探索与创造。将作品展示出来,请大家欣赏,感受数学美,欣赏数学美,同时享受到创新的乐趣。)

六、课堂小结

生活中有规律的事件隐含着数学问题。让我们努力地发现生活的美,从而感受数学的魅力。

课后反思:

“探索给定图形或数字中简单的排列规律”既具有挑战性又具有趣味性。有利于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初步感受数学的思考方法,受到数学思维的训练,同时培养他们探索数学问题的兴趣和发现、欣赏数学美的意识。

内容的选择注重联系生活实际,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为学生提供积极思考与合作交流的空间。让学生通过操作、观察、猜测等活动去发现规律,然后引导学生积极思考,独立设计出有规律图案,进行小组合作交流。培养学生发现和欣赏数学美的意识,运用数学去创造美的意识;使学生知道生活中事物有规律的排列隐含着数学知识,培养学生积极探索的数学精神。

篇7:找规律教学设计

找规律教学设计模板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在生动活泼的情境中找出规律,并能运用规律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2、通过猜测、观察、操作等活动培养学生观察推理能力、动手实践能力、创新意识以及探索数学问题的兴趣与合作精神。

3、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感受到数学的美,培养学生发现美、欣赏美、创造美的意识。

教学重点:

学生通过实践活动能发现事物的规律,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能力。

教学难点:

学生能自己创造出有规律的排列。并引导学生能从颜色和形状两方面发现规律。

教具学具准备:

课件、学具、练习卡、水彩笔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师:(出示盒子)老师这里有一个礼品盒,里面装的是我为大家准备的礼物,看谁上课最认真听讲,积极踊跃的回答问题,就可以得到老师的智慧星。这个盒子里有黄色和蓝色两种颜色的智慧星,谁愿意猜一猜老师拿出的第一颗智慧星是什么颜色?(指名说)有不同意见吗?看来同学们意见不太一致,我们看看谁猜得对(出示第一颗蓝色智慧星)恭喜猜对的小朋友,没猜对的小朋友也不要灰心,下面还有机会,那第二颗智慧星是什么颜色呢?谁愿意猜?(指名2-3名同学说)这一次又是谁猜对了呢?(出示第二颗黄色智慧星)下一颗又是什么颜色呢?(指名猜)这一回我们看看谁猜的对。(出示第三颗蓝色智慧星)第四颗智慧星又是什么颜色呢?谁来猜?和他想法不一样的请举手,究竟是黄色呢还是蓝色呢?我们一起来看。(出示第四颗黄色星智慧星)接下来会是什么颜色?(指名说)同意的请举手,不同意的举手,又有两种意见,我们一起来看,(出示第五颗蓝色智慧星)猜对的小朋友老师真为你们高兴。下一颗又会是什么颜色呢?(指名说)同意吗?我们一起来看看(出示第六颗黄色智慧星)小朋友们已经猜出了一颗蓝色一颗黄色一颗蓝色一颗黄色,如果老师让你猜下一颗是什么颜色,你能猜得准吗?谁愿意试一试?(指名说)同意吗?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出示第七颗蓝色智慧星)老师真佩服你们都猜对了。还有最后一颗,谁来猜?都想说,好吧,一起说。

师:刚才小朋友在猜智慧星的时候,老师发现一开始有的小朋友猜错了,到后来都猜的越来越准,有什么窍门,能告诉我吗?你们都是这样想的?像这样排列我们就说有规律。(板书:规律)生活中像这样的事物有很多,你们想找出他们的规律吗?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找规律。(补充课题)

二、引导探索,寻找规律

教学例1:

(1)课件展示课本85页情境图

师:六一儿童节就要到了,小朋友们正在布置教室,看他们布置的多漂亮啊!请同学们仔细观察,画面中有哪些有规律的排列?又是按什么规律排列的?把你的发现和同桌说一说,看谁发现的最多。

(2)汇报交流

师:谁愿意第一个来试一试?你发现了谁的排列规律?它是按什么规律排列的?(根据学生的回答,课件出示物体的排列规律。)你看的可真准,那下一个应该是什么颜色呢?(指名回答)我们来看看他说的对不对?(课件显示下一个的颜色)

师:xx的规律我们找到了,还有吗?它又是按什么规律排列的?下一个是什么颜色?

师:我们又找到xx的规律,还有吗?它的规律是什么?接下来一个又会是什么?

师:我们班的'小朋友都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这么多的规律都被你们找到了,你们太了不起了!

师:现在,老师要送给你们掌声了,注意听(师拍手三次)你能跟老师一起拍吗?(拍手三次)你们怎么学的那么快呀?

生:因为你的响声是有规律的呀!

师:你们太聪明了,连喜洋洋都想和你们交朋友了,快看!喜洋洋和他的小伙伴们来和大家做游戏了。

三、智力比拼,应用规律

师:谁是小天才!每个卡通人物后面都有一道题,你想和谁来比一比。师:练一练,接下来是谁?

生1:一个蓝正方体,一个粉圆柱……

生2:以一个蓝正方体,一个粉圆柱为一组,一组一组依次重复出现排列的规律。

生1:一个黄三角形,一个红圆,一个绿正方形……

生2:以一个黄三角形,一个红圆,一个绿正方形为一组,一组一组依次重复出现排列的规律。

师:涂上合适的颜色,填上合适的图形。

师:现在请同学们打开题卡,用你的彩笔涂一涂,画一画。

师:谁愿意说一说第一行圆形的排列规律,两个问号应该涂什么颜色?(指名回答)他说的对吗?(课件出示颜色)

师:那么第二行的这两个问号应该填什么图形?(指名回答)为什么,能说说你的想法吗?

师:第三行两个问号又应该填什么呢?你是怎么想的?

师:找找藏在身边的规律。

师:哪个小组愿意先来汇报。

四、走进生活,欣赏规律

师:今天我们班的小朋友真能干,不仅学会了“找规律”,还能用彩笔涂出有规律的颜色,用学具摆出有规律的图案,其实在我们的身边,我们的生活中,也能经常看到有规律的排列。现在就让我们一起来欣赏生活中的规律美!

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篇8:《找规律》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学生通过观察、实验、猜测、推理等活动发现事物中简单的排列规律,理解规律的含义并能描述和表示规律。

2、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概括、推理和逻辑思维的能力,提高合作交流的意识。

3、培养学生探索数学问题的兴趣,感受到数学的规律美,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教学重点:

理解规律的含义,掌握找规律的基本方法。

教学难点:

能够表述发现的规律,并会运用规律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

教学准备:

课件、学具

教学过程:

一、情境创设,理解规律

(一)生活引入

师:同学们,我们班要举行一个联欢会,你们打算怎么来布置自己的教室呢?

1.学生交流汇报

2.老师的想法也和大家的差不多(呈现例1的情境图中的上半部),你们看,漂亮吗?

3.请大家仔细观察:看看老师的设计有什么特点。

4.引导学生说出:彩旗、灯笼和花朵都是按一定的顺序来排列的。并指出:这样的排列就叫有规律的排列。

5.教师说明:一般来说,一组实物依次不断重复地排列(至少重复出现3次),我们就可以称为有规律的排列。

(二)点明课题

师: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找规律――图形与数字的变化规律

二、引导探究,寻找规律

(一)寻找彩旗的排列规律

1.找一找:让学生自己观察,去找一找彩旗的排列规律。

2.说一说:

(1)让学生说出彩旗的排列规律,教师注意引导学生用完整的语言来表述:彩旗是按一面黄旗一面红旗的规律来排列的。

(2)教师提问:

彩旗是每排几面就出现重复的?引导学生说出:每两面出现重复。

那我们能不能把这两面看成一组,所有的这些彩旗都是这样一组一组的重复排列的呢?

这一组中的第一面彩旗是什么颜色的?

3.圈一圈:让学生圈出彩旗重复的部分。

4.画一画:你能按照彩旗的排列规律再继续画出这样的一组吗?

(二)寻找小花、灯笼与小朋友的排列规律

1.圈一圈:让学生圈出小花、灯笼与小朋友排列中的一组重复部分。

2.说一说:

(1)让学生分别说一说小花、灯笼与小朋友的排列规律分别是什么?教师注意引导学生语言表述的准确性与完整性。

(2)分别说一说:小花、灯笼与小朋友是把什么作为一组,一组中的第一个分别是什么?特别强调:灯笼是三个为一组。

(三)反馈练习

1.摆一摆:你能用手中的小花,按照书上的规律再摆出4个来吗?

2.补一补:课件呈现小朋友的排列图,从中去掉3个小朋友,让学生将空缺的人补上去。

3.涂一涂: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规律来涂色,完成P85的“做一做”。

4.我来摆,你来说规律:让学生每两个人一组,一人利用学具有规律的摆放,另一人说出规律(一人摆一次,说一次)。

三、数形结合,认知规律

(一)呈现例2的第(1)题,让学生先观察:

1.说一说:

(1)你发现了碗的排列有什么规律?

(2)你能圈出其中的一组吗?

(3)碗的排列规律与前面所学的规律有不同之处?引导学生发现:颜色上没有变化,但数量上有变化。而且数量上的变化规律还可以用数字表示出来。

2.试一试:

(1)你能将碗的数量上的变化规律用数字表示出来吗?请学生说出相对应的碗的下面的数字。

(2)完整呈现例2的第(1)题:

3.议一议:碗的排列规律与数字的排列规律相同吗?

(1)通过教师的引导,让学生理解:数字表示的是相对应的那种图形的个数,所以图形的排列有什么规律,数字的排列就有相应的变化规律。

(2)同时让学生感受:它们可以表示相同的规律,只不过形式不同而已。

(二)呈现例2的第(2)题:

1.让学生自己在书上完成填空。

2.说一说:图形与数字有什么排列规律?

3.完成P86“做一做”第1、2题。

4.如果再让你继续摆下去和写下去,你应该怎么摆?怎么写?能摆得完、写得完吗?

三、巩固练习,强化认知

(一)数学游戏

做动作,猜规律:

课件分步呈现每个动作,让学生跟着一起做。做了三组后,让学生猜下一个动作是什么。并说出这些动作的排列规律。

(二)基本练习

练习二十第2题。

(三)提高练习

练习二十第1、10、13题。

四、欣赏设计,总结延伸

(一)课件呈现:生活中的规律美

(二)学生自己设计一幅有规律的作品。

(三)全课小结:其实,在生活中处处都有规律带给我们的美,只要我们仔细观察,做一个有心人,你一定会有更多的发现!

(四)课外延伸:请每个小朋友在家长的帮助上,去寻找身边的有规律的事物,可以拍成照片,也可以上网去查找。

篇9:找规律教学设计

【课题】找规律(苏教版小学四年级)

【教材简解】本课教学内容是苏教版四年级上册找规律单元中第一课时, 第48~49 页的例1 、试一试和“想想做做”。 “ 找规律” 是学生首次接触找规律这一数学内容,其目的是让学生发现一一间隔排列的两种物体之间的数量关系这一规律,并能够利用其解决生活中简单的实际问题。例题让学生在有趣的童话情境中分别观察、分析晾晒的手帕块数和所用夹子个数,小白兔只数和蘑菇个数,篱笆的块数和所用木桩的根数之间的关系,发现其中存在的数学规律。“ 试一试” 让学生操作学具表示上述相关的现象,引导学生进一步认识其中的规律,并对不同现象中的规律进行沟通,帮助学生体会相应的数学模型。“ 想一想” 是让学生在生活中寻找具有类似数学规律的例子,进一步打开思路,使认识更加清晰。“ 想想做做” 继续呈现出了一些蕴涵同样规律的生活现象,让学生在直接运用规律回答有关问题的过程中,巩固和深化认识。其中第3 题还能让学生体会生活现象的复杂多样,增强思维的灵活性。

【目标预设】

1 ,使学生经历探索间隔排列的两种物体个数关系,以及类似现象中简单数学规律的过程,初步体会和认识间隔排列的物体个数关系间的规律,初步学会联系发现的规律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2 ,使学生在探索活动中初步发展分析,比较,综合和归纳等思维能力。

3 ,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用数学观点分析生活现象的初步意识及初步能力;产生对数学的好奇心,逐步形成与人合作的意识和学习的自信心。

【重点、难点】

1, 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究,找到“两种物体一一间隔排列,当两端的物体相同时,两端的物体数量比中间的多1 ”这一规律。

2, 用恰当的方式描述这一规律。

3, 利用规律解释生活中的现象,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设计理念】全课设计力图凸显“找”的味道。充分挖掘教材的文本资源, 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和分析,逐步积累感性认识, 感悟其中的规律,再用问题引导学生进一步进行思考, 综合和归纳,发现规律进行交流。无论是表达间隔排列规律还是解决实际问题,都尊重学生的方法和个性特点,突出过程中的数学思考。培养发现规律,遵循规律,利用规律的理性精神与规则意识,追求“有本、有人、有效”的数学课堂。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初步感知“每两个物体之间夹另一个物体”。

师:同学们在这个月的教师节里,老师受到了一份非常美丽的礼物,大家一起来欣赏(师拿出一个纸盒,从中露出一串千纸鹤最上面的两只,一只红的一只绿的)这是……

师:对了,你们猜猜看下一个会是什么颜色?(生猜,师拉出下一个红色的千纸鹤)

师: ( 师拉出下一个纸鹤,并且一端固定,使纸鹤串竖直展现在学生面前) ,其实老师这份神秘的礼物就是一串纸鹤,( 手指着纸鹤) 它是怎样排列的?

师引导生:一红一绿依次间隔排列的。

师:而且最后一个纸鹤是……

生:红色。

师:它与第一个纸鹤的颜色是……学生接:相同的。

师: 这位同学很有审美观,还做到了开头和结尾相呼应啊, 那么这样排列的.纸鹤是红的多, 还是绿的多, 这个中间又有什么规律呢? 今天我们就一起研究这其中的规律。(板书课题:找规律)

【设计意图:学生对“--间隔排列”概念的理解有点困难,教师创设了欣赏纸鹤这个看似简单的环节,给学生直观形象的一一间隔排列实例。通过声情并茂的语言和肢体动作来吸引学生,注重倾听学生的每一个回答,由浅入深、由表及里地引导学生在脑海里建立起“一一间隔”这一概念。体现出规律存在的普遍性和数学源于生活,从而激起学习新知的欲望,顺势导入新课。】

二、观察主题图,自主探究

1 ,观察挂图,初步感知

(1 )谈话:其实像这样排列的现象在我们的生活中是很常见的,请看大屏幕,看看图上都画了些什么?

学生答,师相机板书:夹子、手帕;兔子、蘑菇;木桩、篱笆。

师:同学们看看夹子与手帕,兔子与蘑菇,木桩与篱笆是怎样排列的。先看一看,数一数,再在小组里讨论一下,看能不能发现什么?

2 ,寻找两种物体之间的排列规律。

(1 )学生汇报,老师根据学生的汇报逐一进行分析。

师:我们先来看木桩和篱笆(放大木桩和篱笆图)的排列有什么特点?

生:一个隔一个,一个木桩一个篱笆,

师:是有一个木桩就有一个篱笆吗?这里有几个木桩?几个篱笆?(老师板书数据)最后一个木桩后面有篱笆吗?几个木桩围一个篱笆?(每两个木桩中间有一个篱笆)两头的是什么?

师:谁能把观察的木桩和篱笆的排列特点说一说?

讨论并小结成:木桩和篱笆一个隔一个排成一排,每两个木桩中间有一个篱笆,两头排的都是篱笆。

放大兔子和蘑菇图、夹子和手帕图,说说排列特点。

得出:兔子和蘑菇一个隔一个排成一排,每两个兔子中间有一个蘑菇,两头排的都是兔子。

夹子和手帕一个隔一个排成一排,每两个夹子中间有一个手帕,两头排的都是夹子。

(2)观察:这三组物体的排列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师:根据学生回答相机板书,排在两头的物体,我们称为:两端物体;排在中间的物体,我们称为中间物体。

小结共同点:两种物体,一一间隔排成一排,两端物体相同。

师:仔细观察黑板上两种物体的个数,看看有什么新的发现?把自己的想法和小组里同学说一说。

预设:兔子个数比蘑菇多1,木桩个数比篱笆多1,夹子个数比手帕多1。

师:谁能概括起来说?

通过刚才的观察研究,我们发现:两种物体一一间隔排成一排,如果两端的物体相同,那么两端物体的个数比中间物体多一。

【设计意图:自主学习,经历数一数、看一看、列表整理的探索过程,能使学生初步感知间隔排列的两种物体排列有规律,数量相差1 。初步培养学生从分析数据的过程中发现并总结规律,体现数学方法的培养。全班交流可以使学生同时分享探索的成果,体验成功的乐趣。】

三、动手操作,类比分析,验证规律

1 ,质疑:是不是两种物体一一间隔排成一排,两端物体相同,都具备这样的规律呢? 我们还得进一步的去验证,你们准备用什么方法来验证呢?

预设生:摆或画

师:接下来请同学们自己动手去验证,并数一数两种物体的个数有什么关系。把自己验证的过程和自己组里的小伙伴说一说。

2 ,动手验证

学生动手操作,教师巡视。请两位同学把自己摆的或画的内容放在实物投影机上,让学生说一说自己选的是哪两种物体,怎么摆的?(如学生说出每两个小棒中摆的1个圆片)你得出什么结论?

3 ,追问:这与前面发现的规律一样吗? 有不一样的例子吗?

集体汇报结束后,两个人一组,也按照演示同学说的过程,相之间轻声说一说。

(提醒学生说好后把学具收好)

4 ,看老师收到的礼物,现在谁能说说其中排列的规律?

【设计意图:发现规律后,进而验证规律,培养学生严谨治学的态度,科学的认识规律。并反思: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规律,进入深度探讨的过程。推而广之,联想到生活中大量类似规律的运用,初步感知规律的广泛运用及价值。】

四、联系实际,寻找生活中的这种规律

师:通过刚才的学习,老师发现你们不但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还有一双灵巧的手,那么你还能在生活中找到像这样规律的事物吗?请学生说一说。(5 个手指中有4 个空档,4 排课桌中有3 个空档,放学的队伍,学校栽的树等)

师:老师也在生活中找到了一些这样的规律,想看看吗?你能说说里面蕴涵的规律吗?(课件出示)

【设计意图:知识源于生活,当学生发现生活中处处体现着这样的规律时,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就被大大地调动起来了。】

五、解决问题,拓展规律

1 ,师:这样的规律在生活中还有很多很多,现在让我们一起到马路上看一看。(出示“想想做做”第1 题)

马路的一边共有25 根电线杆,每两根电线杆中间有一个广告牌,一共有多少个广告牌?

师:这里的电线杆和广告牌是怎样排列的呢?

师:现在告诉我们是排在哪儿的物体?

要求的是排在……生接: 中间的物体。

师:是多少呢?你是怎样想的?

师:如果我们把题目的已知条件改成有25 个广告牌,那有多少根电线杆呢? 对比一下这两道题,它们有什么不同?

小结:两题中物体的排列是相同的,不同的一个告诉我们的是两端物体要求中间物体,一个告诉我们是中间物体要求的是两端物体。

2 ,解决了马路边上的问题,现在我们把目光转向木匠师傅那儿,请你们用我们今天学习的知识帮木工师傅解决这样的两个问题。

出示练习(2) :把一根木料锯3 次,能锯成多少段?

师:对不对呢?我们一起来看看(动画演示),谁能够用我们刚学过的规律来解释一下锯木料?

师:那如果要锯成6 段,需要锯几次? 生:5 次

3 ,师:真不错,我们小朋友的游戏中也有这样的规律问题。

出示题目:5 个女生站成一排做游戏,每两个女生中间站一个男生,需要几个男生?生:答。

师:你是怎么想的?如果5 个女生围成一圈游戏,每两个女生中站1 个男生,需要几个男生呢?

学生通过猜一猜、想一想、画一画、或围一围解决问题。教师通过课件的演示使学生明白:男女生一一间隔排成一行,夹在中间的男生比女生少1 个;当围成一圈时人数相等。

【设计意图:通过有趣且富有思考的分层练习,加深对“一一间隔排列的规律及其解题策略的理解,完善认知,形成灵活的解题策略,达到学以至用,提高数学综合素质的目的。通过排队游戏和原有的球串,加深对两种物体一一间隔排列的认识。接着提出要求,有意识地设置认知障碍,制造思维冲突。拓展认识“两种物件--间隔排列围成一圈,两种物件的数量相等”,这一“封闭式一一间隔排列”的拓展性问题,前后呼应,趣味性强。】

五、课堂总结,课后延伸

师: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学习了什么?你们都找到了哪些规律啊?

师:是啊,其实有规律的现象可以说无处不在,只要我们善于观察,就一定能发现许多规律,解决许多问题。

六、思考题

老师这儿还为你们准备了一道思考题:盒子里有一些用线串起来的红绿一一间隔排列的纸鹤,红纸鹤有5 只,绿纸鹤可能有几只?

学生讨论研究

【设计意图:来源于生活的一个个有趣的、实际的、熟悉的问题,能学生感到亲切,乐意探索。层次分明,典型齐全的习题,可以使学生体会到具有同样规律的事物很多,运用“规律”可以解决许多生活问题。在探索问题中使学生掌握从局部观察找到规律,类推及全部事物;从简单的熟知的事物入手,受到启示,找到解决复杂问题的未知的问题的方法;在变式中引导学生准确把握规律;创设开放性问题,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求异思维,把课堂气氛推向高潮。】

篇10:找规律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探索规律”是数学课程标准中“数与代数”领域内容的一部分,有关探索规律的内容是新编实验教材新增设的内容之一,也是数学课程教材改革的一个新变化。数学课程标准在探索规律的内容中明确说明:“发现给定的事物中隐含的简单规律”并给出了具体例子。在日常生活中,很多有规律的事物总能给人一种美的享受,如节日里各种美丽的彩灯和彩旗都是有规律的排列,很多物品上装饰的图案也是有规律的排列,这些都为从数学的角度去探索事物的规律提供了很多素材。

教学内容:

人教版新课标实验教材一年级下册第八单元找规律第一课时,教科书第88-89页。

教学目标:

1、通过物品的有序排列,使学生初步认识简单的排列规律,会根据规律指出下一个物体,培养学生的观察、推理能力。

2、通过涂色、拍节奏、摆学具等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3、使学生在数学活动中体会数学的价值,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

探索事物的排列规律

教学难点:

理解掌握找规律的方法

教学准备:

课件、录音机、木鱼、、实物卡片、硬纸板、答题卡、水彩笔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1、谈话:老师知道小朋友们都喜欢听故事,今天老师就给你们讲一个小动物的故事,不过,在听故事过程中,还要多观察,多思考,能做到吗?(能)

师:很好,这节课咱们就来比一比,看谁最爱动脑筋,发言最积极,声音最响亮,你有信心吗?

2、讲述:有一天,小兔子请客,猫妈妈带着小猫高高兴兴地到小兔家去做客,瞧,它们来了。(出示小猫图)

师:仔细观察一下,你发现了什么?

生:它们站得很整齐,一个穿红衣服,一个穿蓝衣服。

师:小朋友们说得很好,象这样前面是什么,后面也是什么,并按照一定的顺序有秩序地排列,我们称为有规律的排列,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找规律。

板书课题:找规律

二、引导探索,认识规律

1、师:最后的一只小猫藏起来了,请你猜一猜它穿的是什么颜色的衣服?

生:红色

师:为什么是红色?(指答)

师:谁还想说说你的想法?(指生说)

同意他们的说法吗?

师:都猜是红色,我们来看一看,对不对?(教师点击)

师:你们猜的真准,为自己竖一下大拇指。

2、师:猫妈妈还准备了一些礼物要送给小兔子,我们来看看是什么礼物呢?

出示两棵白菜,两棵萝卜图

师:仔细观察,这些蔬菜的排列有什么规律?后面的蔬菜应该是什么?把你发现的秘密悄悄告诉你的同桌。

师:谁愿意把你的发现说给大家听一听?

生:它们是按照两棵白菜,两个萝卜这样的规律排列的,后面应该是两棵白菜……

师:谁还想说?同意他们的意见吗?咱们来看看,对不对?

3、师:小朋友们真聪明,一连发现了两个不同规律的排列,小兔家到了,小兔子挂满了彩旗迎接好朋友,看到这些漂亮的彩旗,你有什么问题要问大家?(出示图)

生提出问题:这些彩旗的排列有什么规律?

被遮住的小旗是怎么排列的?

……

师:谁来解答?你是怎么想的?

生:这些彩旗是按照红黄蓝的规律排列的,遮住的应该是一个黄旗,一个蓝旗。

师:我们来验证一下对不对?

小结:小朋友们真了不起,发现了小猫咪的衣服、蔬菜、彩旗都是有规律的,都按照一定的规律排列出现。

三、拓展延伸,应用新知

1、师:小兔子还有几个气球没有挂上,你们能帮帮它吗?(出示气球图)

师:请拿出答题卡,先观察气球的排列规律,然后再涂上合适的颜色。

教师巡视,涂完后同桌小声说说气球的排列规律。

师:谁愿意到前面来展示一下?说说你是怎样想的?

生:气球是按照一个红一个绿一个黄一个紫这样的规律排列的,后面应该是黄紫红。

师:和他涂的一样吗?不一样的请举手?

2、师:小朋友们都做对了,下面让我们用掌声来鼓励一下我们自己。  师:你发现了没有,刚才我们的掌声有没有规律啊?你能拍一拍吗?(指名拍一下)

3、做课间操

师:你们拍的很好,节奏很准确,下面让我们做一下课间操,活动活动。(放录音)

4、涂一涂

师:小朋友们做的真好,小兔子还想在门前铺一条漂亮的小石子路,你能帮它设计一下吗?(出示图)

师:先想想,怎么设计有规律,又漂亮,然后再动手涂色。(教师巡视)

(学生动手涂色)

师:谁愿意把你的作品展示给大家看一看?(指生到展台前)

师;你认为他设计的怎么样?

师:你有什么问题要问大家吗?

生:我设计的有什么规律?

师:谁有问题向他提问?

生:后面应怎么涂?(生答,生评价,教师再给予评价)

师:请同学们前后,左右相互欣赏一下。

5、游戏

师:看到小朋友们设计的花样这么多,而且都很漂亮,小兔子和小猫非常高兴,它们在一起做起了游戏,你们想不想参加?

师:下面老师敲击乐器,请你仔细听,然后用手拍一拍。(教师用木鱼敲出两条不同规律的节奏,让学生拍)

(1)× ××  × ××

(2)× × ×  × × ×

师:你还能拍出其他有规律的节奏吗?用动作表示也可以。

6、找生活中的规律

师:刚才我们用自己的身体动作表演出了不同的规律,看来规律就在我们的身边,想一想,生活中哪些事物的排列是有规律的呢?

(衣服上面的花纹;伞上面的花纹;斑马线;家里的地板砖;)

7、师:小朋友们真是善于观察生活的好孩子,老师也收集了几个有规律的图案,让我们一起看一看。(出示图片)

师:这些有规律的图案漂亮吗?美不美?

四、动手实践,创造规律

师:你们想不想自己创造有规律的图案呢?小兔子还想请大家帮一个忙,它买了一块花布想做窗帘,但买回来后发现花布缺少花边,所以它想请大家用今天所学的规律帮他设计一种花边,你们愿意帮这个忙吗?

比一比,看谁设计的美观、有新意,要发挥你的大胆想象,请拿出学具卡片,在硬纸板上摆一摆,愿意画的可以在纸上画出来。

(教师巡视,然后学生展示交流,评价。)

师:刚才小朋友们设计的图案都很好,很有想象力,你们真了不起,简直就是一个小小的设计师啊,我想小兔子的窗帘加上小朋设计的花边一定会非常漂亮,看来有规律的图案不仅能装饰生活,美化生活,还能使人得到美的享受。

五、小结

你觉得这节课上的怎样?(让学生充分说)

师:生活中有规律的事物很多,课后请小朋友们继续观察,把你发现的规律画下来或者是写下来,下次上课我们再交流好吗?

篇11:《找规律》教学设计

By天涯芳草(游客)发表评论于-5-18 16:12:00

教学设计合理,环节齐全,实用性强!

篇12:《找规律》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通过物品的有序排列和观察、操作等活动,能找出简单的排列规律,会根据规律指出下一个物体。

2、通过找规律,感受规律的多样性;联系生活找原型,感受规律的美。

3.通过摆学具、设计纸手帕等的活动,培养动手能力、观察、推理能力,提高合作交流和创新意识。

4.在数学活动中体会数学的价值,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及培养运用规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

使学生在活动中认识简单的排列规律。会运用“规律”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并激发学生的创造思维。

三、教具准备颜色笔、学具袋、正方形纸、纸贴等。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揭题---什么是规律猜风车游戏

1、师出示纸箱,告诉学生里面有绿、黄两种颜色的风车。

2、先拉出绿色风车,猜猜下一个是什么颜色?(生猜黄或绿后,师拉出一个黄色的)

3、师再依次拉出一个绿色和黄色的之后,让学生猜猜下一个会是什么颜色?再下一个呢?

4、为什么会猜得这么快这么准?(发现了风车的出示有规律)板:规律

5、像这样一组物体依次不断地重复出现,我们就说这组物体的排列有规律。(风车挂于黑板上)

今天老师就要带着小朋友一起学找规律。板:找规律

二、情境探究---怎样找规律

(一)怎样找规律

1.六一儿童节我们都会用各种方式庆祝自己的节日。看,这个班的学生已经把会场布置好了!快看看,他们都准备了什么?

2.同学们观察的可真仔细。他们的布置不仅漂亮,而且还藏有一些小秘密,有什么秘密呢?把你的发现说给小组的同学听听。(学生分组交流,师指导观察)

3.反馈汇报:说说你的发现?(拉花,彩旗,灯笼、小朋友的排列都是有规律的)课件帮助演示

指名让学生一组一组的说清楚。(在学生表述时,追问重复的部分是什么?重复了几次?)

4、根据发现的规律,你知道下一个是什么吗?(你们不但找到了规律,还能应用规律解决问题。)

5、说说这些规律都有什么共同点?(两个为一组,颜色变化有规律)

(二)规律的多样性

1、摆一摆

1)立体图形的规律

跟着老师摆,当我停下来的时候,大家就把我接下去要摆的那个图形举得高高的。

你发现了什么规律?(形状正方体、长方体交替,颜色黄红交替)

2)平面图形的规律

a.师先摆前两个,再让学生猜下一个是什么?为什么?(学生会猜与第一个一样的图形)

师:老师只摆了一组,你能判断我的.排列一定有规律吗?(不能,还没有重复出现相同的部分)

b.再出示与学生猜的不同的蓝正方形,接着出示与前三个相同的图形,让学生猜下面的三个会是什么?为什么?

c.比较风车和平面图形的排列规律有什么不同?形状相同颜色不同;形状、颜色都不同

小结:规律可以是两个、也可以是三个一组的、四个一组…

3)自己摆一条平面图形的规律。展示

4)反例辨析师摆小圆片蓝白蓝白白蓝这组排列有规律吗?为什么?怎样移动后有规律?

2、巩固练习第一题猜下一个是什么?(图形、苹果)

第二题星星闪烁处是什么图形?(直线形、圆形、正方形呈现)

四、联系生活---寻找规律

1小朋友们的表现这么出色,老师想用掌声来表扬表扬你们。(教师鼓掌:XX XXX XX XXX XX XXX)你发现了掌声中的规律了吗?

2、掌声中也有规律,那么你想一想,在你的生活中还有哪些地方可以找到规律呢?

3、欣赏有规律的图片。(播放课件)

五、设计应用--创造规律

既然规律能把我们的生活打扮的这么美,就让我们来当一个小小设计师。今天我们来设计一张纸手帕。请你用信封中的纸贴,也可用彩笔,在正方形的纸上设计有规律的图案。设计之前先小组讨论怎样设计?再分工合作。比一比哪一组设计得最有规律,最漂亮。

1、小组讨论

2、分工合作

3、交流展示

篇13:《找规律》教学设计

教学目的:

1、通过复式统计表和简单的统计图的复习,使学生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进一步了解能统计的意义,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表现数据。

2、熟练地分析统计图表,并从中找出问题,分析问题,并能大胆的谈自己的看法。

3、通过找规律的复习,主要是让学生接触一些简单的数学思想,懂得大胆猜想,找出一般规律,并会进行验证。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合作意识。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对数据的分析能力。

教学难点:从中找出问题,分析问题,并能大胆的谈自己的看法。

教具学具:课件、小方格、表格纸。

教学过程:

一、复习找规律。

(一)、开展游戏,激发兴趣。做心灵感应的游戏:小朋友们,你做过心灵感应的游戏吗?来!伸出手臂,掌心和老师相对!让我们闭上眼睛,去感受对方的心理,看谁明白老师接着要说什么!

1、小兔子很 可 !

2、小姑娘扎了两条 !

3、每个少先队员脖子上都佩戴着一条鲜艳的 !

4、1、2、3 9、10。

5、1、3、5、15、17、19。

6、2、4、6 20。

(二)开放游戏,探索规律。

接下来,我们来互相感应对方的心理!分小组和老师摆方片,看看老师和哪些组的同学心有灵犀一点通,摆出的方片数是相同的,就赢!

师生个摆出1个方片:□

教师设问:现在老师和大家都需要仔细思考思考,预测对方最有可能摆出几个方片,小组内讨论讨论再摆出来!老师选择几个小组预测的情况板书出来:(1)□ □□ (2)□ □□□

(3)□ □□□□□

□□□□□

展示在黑板上,请学生说理由。

继续游戏,老师提示后:□ □□

□□

继续游戏。□□□

□□□

□□□

(三)二人小组每人按规律写出几个数或者图形,让同桌接着写或者画下去。(练习本)

二、复习统计

(一)、我们学过关于统计的哪些知识?

(二)、复习统计

1、出示课本的第127练习二十四的第15题。

问:图中统计的是什么?(5种动物的体重)

从图中你知道了什么?先独立说一说,再派请代表发言。

根据统计图完成统计表。

从统计表中你发现了什么?(用自己的话随便发表意见)

完成题目提出的问题。

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先自己思考提问题,然后告诉同桌的同伴,之后请同学在班上提问题,学生解决问题。

2、完成第122页的第15题。

(1)、课前让学生进行1分钟跳绳,记录好自己1分钟能跳绳多少下。进行对原始数据的收集。

(2)出示统计表。问:表中记载了哪几方面的内容?这是一张什么统计表?

(3)讨论收集数据的方法。

(4)根据讨论的结果进行数据的收集和整理。可以用举手的方法,也可以用站起来的方法,还可以跑到讲台前面来,全班一起统计。

(5)完成统计表。

(6)分析统计表。先小组合作讨论,在小组中得出结论后再在班上进行交流。

三、课堂小结和评价。

篇14:《找规律》教学设计

一、充分考虑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知识基础

新课标指出,数学学习应建立于学生的已有知识经验和知识基础。为了突破本节课的难点,严老师重组教材把教材中的墙面、地砖改为了绿、蓝、红、黄四种颜色的正方形,画面简洁、清晰,这样有利于学生发现并表达图形中的规律。其次,严老师还把一年级的规律与二年级的规律进行对比,沟通新旧知识的联系。有人曾说过“教育是即见树木,又见森林的活动”,这样的设计,不仅沟通了数学与学生的联系,也沟通了知识与知识间的联系。

二、精心设计数学活动

在探索图形循环规律中,严老师设计了转盘从而把静态的规律动态化,再组织学生发现4行图形组成方阵中的规律,先让学生独立观察思考探索其中的规律,并与同桌交流自己的发现,由此我们看到了学生多种的发现,学生在其中有话可说、有话想说,交流后通过摆一摆、电脑动态演示,使学生在头脑中形成清晰的循环规律的表象。

三、提供充足的规律素材

严老师的这节课,循环规律的.模型不仅仅停留于最基本的4行图形一组,还进行了变式,由方阵式的规律每组3行、每组4行、每组5行到横式的规律。同时规律的素材有图形构成的、有数字构成的,在观察规律时还引导学生横看、竖看、左边看、右边看、顺时针、逆时针看那题体会不同的顺序的循环规律,还延伸到找第5行、第6行……的规律,让学生头脑中表象的循环规律内化成自己的知识。

整节课活动丰富,给学生提供了动手操作、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的空间,也给学生提供了尝试成功和欣赏数学美的机会。

在此也有几点小建议:

1、严老师那么好听的声音,如果能加上更加丰富的评价语,那么学生参与其中的兴趣会大大提高。

2、学生在教学中已经发现规律、用规律,为何不增加让学生创造规律的内容,让学生把学到的规律素材展示出来呢?

3、在观察每组4行图形的规律时,学生行列规律表达不清的时候,如果横看时,把方阵一行行分开;竖着看时,把方阵一列列分开,那么从不同角度观察到的规律会更加清晰。

以上是我个人的观点,有不当之处请批评指正,谢谢!

相关专题 教学设计新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