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读代讲 以读激情 读中悟情--《小露珠》教学设计谈》

icy 分享 时间: 收藏本文

【简介】感谢网友“icy”参与投稿,下面就是小编整理的《以读代讲 以读激情 读中悟情--《小露珠》教学设计谈》(共5篇),希望大家喜欢。

篇1:《以读代讲 以读激情 读中悟情--《小露珠》教学设计谈》

《以读代讲 以读激情 读中悟情--《小露珠》教学设计谈》

新大纲指出:阅读教学要重视朗读,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为此,我们特制定以新《大纲》作依据,借“朗读”为手段,达读好书之目的这一教学思想,具体设计过程如下:

一、激情导入明目标

于永正老师说“课堂上最好听的声音是读书声。”课堂上,我们以读为本,把读置于课堂第一环节。上课伊始,教者就说:上节课徐老师和小朋友们一起读通了课文《小露珠》,这个任务大家完成得非常出色。这样做,既激发学生的情感,又讲明本节课教学目标,还引入了新课。

二、顺势初读入情境

新大纲要求“以人为本”。因此,要处处把学生推向学习第一线,放手让学生自读自悟,因此教者在学习课文第一节时就采用在导入语基础上顺势说:既然本节课我们任务是把这篇课文读懂读好,下面我们就来读课文第一自然段,看看,能不能读好。然后教者适时点拨,让学生一开始就能通过自主实践,初尝读好书的滋味,激发往下读的欲望。

三、导、扶、放结合重情趣

新教材课文注意儿童化,贴近儿童生活,教学时应充分考虑与儿童经验世界和想象世界的联系。课文2-4自然段是小动物们说的`三句话,结构雷 同、语气相似。平辅直叙逐句指导读、会淡化课堂气氛,因此教学中,教者提问:你最喜欢哪种动物?既然你那么喜欢它,你能把它说的话读好吗?三句朗读三个层次(导、扶、放)。这样不但弄清动物们喜欢小露珠的原因,而且让课堂气氛富有情趣。

四、自读自悟重习惯

新《大纲》指出:阅读教学要让学生充分的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苏教版要求:循文明像、体情悟道。在教学课文第6小节时,教者先让学生整体感知,边读边想象画面,然后再指导学生练读,充分地读,此时老师不去阻止学生读。因为体情悟是一个内化过程,然后再指读、齐读,学生读不好时,教师范读。新《大纲》指出:要引导学生在实践中主动地获取知识、形成能力,避免繁琐的分析。因此教这一节时我们尽量避免分析。如“精神”一词教师只是说:你读的还不错,但是没有把植物们的格外精神,充满生机那种感觉读出来。再如:“……俊俏的小姑娘带上了美丽的珠宝。” 这句,课堂上教师只稍加点拨:说俊俏的小姑娘带上了美丽的珠宝多美啊,同学们边读边想象,一定比刚才读得更好!

五、读、做、背结合重积累

新《大纲》指出:教师要发挥创造性,针对教材的实际和学生的年龄特征,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课文第7节主要写了《小露珠》离开植物时的?br />

篇2:以读悟情以情激情-《向往奥运》教学设计

以读悟情以情激情

――《向往奥运》教学设计

福建 李冰霖设计

一、交流资料,诱发“向往奥运”

1 出示奥运会标挂图,交流所收集的有关奥运会和北京申奥的资料。教师相机简要介绍奥运会以及北京申奥情况,并播放申奥成功举国欢庆的录像。

2 回忆,并互相交流申奥成功时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引发情感。

3 导入  新课,提示课题。导语 可以如下:“在这激动人心、举国欢庆的时刻,曾经当过十年体育记者、并采访过奥运会的著名作家肖复兴,更是百感交集、兴奋不已。他用饱含激情的语言写下一篇文章,抒发多年来对在自己国家举办奥运会的'热切向往,抒发自己因北京申奥成功的无比兴奋。这篇文章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课文――《向往奥运》。”

二、读悟品味,激发“向往奥运”

1 自读自悟,把握情感基调。

(1)提出学习要求:①边读边画出生字词,自己拼读几遍,读准字音,读通课文;②边读边画出感受最深的有关语句,并在课本上作批注,写下自己的感想;③同座议议初读的感受。

(2)学生按要求自学。

(3)组织交流。①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②谈谈自己的阅读感受,特别是谈谈从哪些语句体会到作者的什么思想感情。这个环节,目的是通过点点滴滴阅读感受的交流,汇集在一起,让学生自然而然地对作者的情感基调有个整体的把握。

2 研读品悟,把握情感内涵。

(1)提出研读专题。“一个国家,一座城市,能够举办一次奥运会,该是一件多么了不起的事情”。作者是如何表达这种感受的?

(2)小组合作研读。可以这样引导:①默读课文,找出作者表达这种感受的语句,读一读;②抓住含义深刻的重点语句,联系上下文,联系自己的生活积累,甚至联系自己收集的有关奥运会的资料进行感悟;③反复诵读品味。

(3)集体交流感受。

重点交流对重点语句的理解,如果学生感悟得比较肤浅,教师进行必要的引导,同时,相机指导有关语句的朗读,反复揣摩,以读悟情。

三、含情诵读,抒发“向往奥运”

1 自主选择感受最深的部分进行有感情地朗读。

2 互相交流朗读。先同桌互读互评,然后班上朗读评议。

3 在交流中,相机指导朗读第一、二、四、六、七自然段,注意读出作者兴奋、神往、渴望、自豪的感情。

四、拓展实践,引发“向往奥运”

1 读写“举办权、水花四溅、嘹亮、魅力、拆除、申请、流光溢彩”等词语。

2 选择自己喜欢的语句读一读,抄一抄。

3 课文后的两项课外拓展活动,由学生根据兴趣自行选择,自找伙伴合作完成,并酌情交流。

篇3:以读促悟,读中悟情--《藏羚羊的故事》教学设计(西师版五年级教案设计)

学 校 年 级 五 年 级 教 者

课 题 藏羚羊的故事 课   型 精  读  课

教 学 目 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结合上下文,理解课文重点词句的意思,体会句子表达的思想感情。

3、体会浓郁的父子情,学习科考队员关爱动物、珍视动物的美好心灵,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与动物和睦相处的情感,增强环保意识。

重 点 通过重点语句的朗读、理解,体会动物间的父子情,激发关爱动物的情感。 难 点 通过重点语句的朗读、理解,体会动物间的父子情,激发关爱动物的情感。

教 具 教  学  课  件 学 具 收集藏羚羊的相关资料

教学方法 以读促悟,读中悟情 学习

方式 自主、合作、探究

教     学    过     程 教  师  活  动 学 生 活 动

一、复习导入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初步学习了《藏羚羊的故事》,谁来说说本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教师相机板书)

二、自主阅读、初悟关怀

1、师:同学们,这件看似平常的事,却带给我们无尽的感动,因为故事中流淌着一股浓郁的感情--爱。是谁对谁的爱呢?

2、作者将这份爱刻画得很细腻,下面同学们自读课文,用( )勾出体现老羚羊关爱小羚羊的句子,用[  ]勾出体现科考队员对小羚羊关爱的句子,从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三、合作研读,细悟关怀

小组同学交流各自勾画的情况,并谈谈体会。

四、品读交流,深悟关怀

根据学生反馈情况,相机引导感悟,通过感情朗读,深入体会文中情感。

抽生交流

抽生交流

自读,勾画,并写上感悟。

小组交流

教    师    活    动 学 生 活 动

1、老羚羊关爱小羚羊

(1)冒死截车:忽然,一只藏羚羊从对面的草坡上飞奔而下,一直奔到狭窄的路中央,“扑通”一声跪了下来。

抓住“飞奔而下”、“扑通”感受急迫的心情。

(2)跪拜求救:“那只老羚羊却纹丝不动地跪在车前,并用一种乞求的眼神盯着他俩。

有两行浊泪从老羚羊的眼眶里涌了出来,然后,它缓缓站起身来,一步一回头地往草坡上走。“

抓住:纹丝不动、乞求、浊泪、缓缓、感受无助与悲哀。

(3)、目送离去:“老羚羊静静地注视着,待汽车发动起来,才缓缓离去。”

抓住:静静、注视、缓慢   感受关切与不舍

(4)、迎接康复:“咩,咩--”活蹦乱跳的小羚羊,围着老羚羊边跳边叫;老羚羊慈爱的目光在小羚羊身上扫来扫去,还不时用嘴去蹭小羚羊的后腿。

引导学生在读中感受父子团聚的欢乐。

(根据学生的感悟交流,相机板书:父子情深)

2、科考队员关爱老羚羊:

(1)救助:有人赶紧从车厢里拿出矿泉水,给受伤的小羚羊喝。老队长则从随行携带的药箱里,找出一些止血和消炎的药,碾碎后,敷在小羚羊的伤口上;然后,他又用纱布,小心翼翼地把伤口裹好。

抓住词语:赶紧、小心翼翼

此时老队长心里会想些什么?

(2)两次流泪:见此情景,科考队员们的眼睛都湿润了。老队长转过脸去,悄悄地抹了一把,湿漉漉的,竟是泪。

全体科考队员噙着眼泪,默默地注视着,待两只羚羊逐渐没入草丛中,才缓缓离去。

科考队员们为什么流泪?

抓住:“默默、注视、缓缓“ 感受人物的感动及对羚羊的不舍与祝福。

(板书:关爱动物或和谐相处)

五、深究

同学们,老藏羚羊对小藏羚羊浓浓的真情让我们感动;科考队员对小羚羊的真诚关怀让我们动容。文中许多生动的场景描写让我们感动,让我们再次品一品这些语言,读一读最让你感动的场景,和大家一同分享。

六、拓展

1、同学们,正是有了无数像科考队员那样的关爱藏羚羊的人,藏羚羊才能在可可西里无忧无虑地生活,才能由八几年的不足一万只发展到现在的七万--十万只。下面请大家拿出纸和笔,用简短的话把学了课文的感受写下来。(课件出示拓展题)

结束语:让我们把热爱动物的情感化为行动,积极行动起来,为保护动物,保护生态,保护我们赖以生存的家园,尽到我们应尽的责任吧。

朗读感悟

感受老羚羊的内心

感受父子情深

读中感受科考队员热爱动物,关爱动物的美好心灵

体会不舍与祝福

抽生读最感动的场景,浅谈感想

观察图片,交流感想

板书设计 藏羚羊的故事

小羚羊

团聚         救助

求救

老羚羊        科考队员

父子情深   关爱动物

[以读促悟,读中悟情--《藏羚羊的故事》教学设计(西师版五年级教案设计)]

篇4:以读带讲(代)导学达标--抒情散文目标教学达标规程初探(网友来稿)

以读带讲(代)导学达标--抒情散文目标教学达标规程初探(网友来稿)

广州市市政建设学校 基础部 颜志敏

上海教育学院冯起德教授说得好:“要搞目标教学,不研究目标教育模式,就好比要过河没有桥梁和渡船一样,难以到达理想的彼岸。教学需要模式,早已获得共识。而各学科在运用统一模式时,则应该体现各学科的不同特点。就语文学科来讲,还应考虑体裁的特点,做到模式的共性与学科个性及至体裁个性的统一。学科或体裁个性,具体表现在达标教学的规律和程度上。也就是说,不同学科,不同体裁,应有各不相同的达标规程。根据教学理论和散文文体的特点,通过多年的摸索实验,我总结出散文的达标规程是:以读带讲导学达标。即:“一听”“四读”。

一听:听录音朗读(或老师范读)体会情境。

四读:①初读-理清思路,②再读-体会感情,

③熟读-找出特点,④精读-练习背诵,

为什么要以读带讲呢?因为抒情散文这种文体是通过对某种事物的描写,尤其是景物的描写,作者加以想象与联想来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文章展现在读者面前的是一幅幅美妙的画卷和作者情感的再现。只有反复朗读才能体会作品的情境。因此,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是导学达标中的重要环节。如何进行以读带讲来导学达标?下面就以朱自清《绿》的导学达标的具体做法来进行阐述。

首先,根据课文准确设制教学目标。

【理解】:朗读体会意境,领会特点。

【测达】:背诵段落或全文及仿写

达标规程:一听、二读、三背诵、四、仿写

一听:听录音朗读,【目标】:体会意境、情景。

【方法】:听时闭上眼睛感受情境。

二读:朗读是教学中的重点。散文不象其它作品,最好的理解方法就是感情朗读,读多了,读熟了,读识了,文中的情境就跃然纸上。但是,在短短的四十几分钟上,如果让学生机械重复地朗读,学生会感到枯燥无味,激发不出学生的激情和求知欲。所以必须在朗读方法上下功夫。朗读方法初步可归纳为:领读法,对比朗读法,齐读法,生读师评法,竞赛朗读法,师生共读法,自由朗读法,提问朗读法,个别朗读法。

一、初读:【目标】:理清思路。

【方法】:生读师评法。

【读前交待】:你(学生)读,我(师)评。我评你停,我停你读。其他同学一边听一边思考:作者的写作思路是什么?

【具体做法】:学生每读一个段落或章节我(师)评一句,评语简洁明嘹。如:

我第二次到仙岩的时候,我惊诧于梅雨潭的绿了。(评:全文线索,点题)

梅雨潭是一个瀑布潭。仙岩有三个瀑布,梅雨瀑最低。(评:先写梅雨瀑) 走到山边,便听见哗哗哗哗的声音;抬起头,镶在两条湿湿的黑边儿里的,一带白而发亮的水便呈现于眼前了。(瀑布白而发亮,“山边”观察点) 我们先到梅雨亭。梅雨亭正对着那条瀑布;坐在亭边,不必仰头,便可见它的全体了。亭下深深的便是梅雨潭。(由山边到亭边,由瀑写到亭) 这个亭踞在突出的一角的岩石上,上下都空空儿的;仿佛一只苍鹰展着翼翅浮在天宇中一般。三面都是山,像半的环儿拥着;人如在井底了。(亭像翼翅,人如井底) 这是一个秋季的薄阴的天气。微微的云在我们顶上流着;岩面与草丛都从润湿中透出几分油油的绿意。(紧扣“绿”字) 而瀑布也似乎分外的响了。那瀑布从上面冲下,仿佛已被扯成大小的几绺;不复是一幅整齐而平滑的布。岩上有许多菱角;瀑流经过时,作急剧的撞击,便飞花碎玉般乱溅着了。那溅着的水花,晶莹而多芒;远望去,像一朵朵小小的白梅,微雨似的纷纷落着。据说,这就是梅雨潭之所以得名了。(瀑布飞花碎玉,点名的梅雨潭来历)但我觉得像杨花,格外确切些。轻风起来时,点点随风飘散,那更是杨花了。--这时偶然有几点送入我们温暖的怀里,便倏的钻了进去,再也寻它不着。(写梅雨瀑,梅雨亭为下文作铺垫)

梅雨潭闪闪的绿色招引着我们;我们开始追捉她那离合的神光了。揪着草,攀着乱石,小心探身下去,又鞠躬过了一个石穹门,便到了汪汪一碧的潭边了。(转入重点,描写梅雨潭的绿) 瀑布在襟袖之间;但我的心中已没有瀑布了。我的心随潭水的绿而摇荡。那醉人的绿呀!仿佛一张极大极大荷叶铺着,满是奇异的绿呀。我想张开两臂抱住她;但这是怎样一个妄想呀。(直接抒情展开联想)--站在水边,望到那面,居然觉着有些远呢!这平铺着,厚积着的绿,着实可爱。她松松的皱缬着,像少妇拖着的裙幅;她轻轻的摆弄着,像跳动的初恋的处女的心;她滑滑的明亮着,像涂了“明油”一般,有鸡蛋清那样软,那样嫩,令人想着所曾触过的最嫩的皮肤;她又不杂些儿尘滓,宛然一块温润的碧玉,只清清的一色--但你却看不透她!(运用博喻,通感来表达对绿的迷恋之情)我曾见过北京十刹海拂地的绿杨,脱不了鹅黄的底子,似乎太淡了。我又曾见过杭州虎跑寺近旁高峻而深密的“绿壁”,丛叠着无穷的碧草与绿叶的,那又似乎太浓了。其余呢,西湖的波太明了,秦淮河的也太暗了。(太浓,太淡,太明,太暗对比映衬),可爱的,我将什么来比拟你呢?我怎么比拟得出呢?大约潭是很深的,故能蕴蓄着这样奇异的绿;仿佛蔚蓝的天融了一块在里面似的,这才这般的鲜润呀。--那醉人的绿呀;我若能裁你以为带,我将赠给那轻盈的舞女;她必能临风飘举了。我若能挹你以为眼,我将赠给那善歌的盲妹;她必明眸善睐了。我舍不得你;我怎舍得你呢?我用手拍着你,抚摩着你,如同一个十二三岁的小姑娘。我又掬你入口,是便吻着她了。我送你一个名字,我从此叫你“女儿绿”,好么?(进而展开了奇异的联想,感情柔美,充满生趣)

我第二次到仙岩的时候,我不禁惊诧于梅雨潭的绿了。(首尾照应, “不禁” “惊诧”传神之笔)

一篇课文一读一评,让学生注意力高度集中,既组织了课堂教学又通过简评和板书, 学生很快地理清了作者思路 -- 瀑(山边) -- 亭(亭边) -- 潭(水边)

二. 再读:体会感情

读法:(齐读、省略对比读、提问读等)第一段采用齐读的方法.。第二段用提问朗读和师生共读法。

【读前交待】:我提问,你按课文原句读(回答)。

师问:梅雨潭是个怎样的潭?生按原文读: “ 梅雨潭是一个瀑布潭。” 师问: 仙岩有三个瀑布,梅雨瀑怎样? 生按原文读: “仙岩有三个瀑布,梅雨瀑最低。师问: 走到哪里, 便能听见瀑布的声音? 生按原文读: “走到山边,便听见哗哗哗哗的声音;” 师问: 抬起头,眼前出现了什么? 生按原文读: “抬起头,镶在两条湿湿的黑边儿里的,一带白而发亮的水便呈现于眼前了。”师问: 梅雨亭正对着的是什么? 生读 “我们先到梅雨亭。梅雨亭正对着那条瀑布.师问: 坐在哪里,便可见它了? 生读: “坐在亭边,不必仰头,便可见它的全体了。” 师问: 亭下又有什么?生读: “亭下深深的便是梅雨潭。”这样一问一读,让学生思想高度集中,又在提问中突出了观察点的变化。

(师生共读 - 师读前半句,生读后半句 ) 【读前交待】:读我读前半句,你读后半句。我(师)在朗读快要停止的地方故意加强语调提醒大家(学生)注意。师读: “这个亭踞在” 生接着读 “突出的一角的岩石上,上下都空空儿的;” 师读: “ 仿佛一只苍鹰” 生接着读: “展着翼翅浮在天宇中一般。” 师读: “三面都是山,像” 生读 “半的环儿拥着;人如在井底了. 师读: 这是一个 生读: 秋季的薄阴的天气。师读: 微微的'云 生读: 在我们顶上流着;师读: 岩面与草丛都从润湿中 生读:透出几分油油的绿意。师读: 而瀑布也似乎 生读: 分外的响了。师读:那瀑布从上面冲下,仿佛 生读: 已被扯成大小的几绺;不复是一幅整齐而平滑的布。师读: 岩上有许多菱角;瀑流经过时,作急剧的撞击,便 生读:飞花碎玉般乱溅着了。师读: 那溅着的水花,生读: 晶莹而多芒;师读: 远望去,生读: 像一朵朵小小的白梅,微雨似的纷纷落着。师在要停读的地方故意或疑或抑或扬提醒学生接着读,这样师生配合默契地朗读,增加了朗读情调,又突出了拟人、比喻等修辞手法。齐读 据说,这就是梅雨潭之所以得名,但我觉得像杨花,格外确切些。轻风起来时,点点随风飘散,那更是杨花了。--这时偶然有几点送入我们温暖的怀里,便倏的钻了进去,再也寻它不着。

第三段(用对比朗读法和提问朗读法。要求师读一句,从中省去关键的词,生按原文读,师省去的地方生加重读。) 【读前交待】:我读一句(省去关键词语),你读一句(按原文读),我省去的地方你们加重语气读。如: “梅雨潭闪闪的绿色招引着我们;我们开始追捉她那离合的神光了”。师删读成 “梅雨潭招引着我们;我们开始追捉她的神光了。生按原文读: “梅雨潭闪闪的绿色招引着我们;我们开始追捉她那离合的神光了”。 又如“揪着草,攀着乱石,小心探身下去,又鞠躬过了一个石穹门,便到了汪汪一碧的潭边了” 师删读成 “ 揪着草,攀着乱石,又过了一个石穹门,便到了潭边了” 生按原文读: “ 揪着草,攀着乱石,小心探身下去,又鞠躬过了一个石穹门,便到了汪汪一碧的潭边了” 又如“ 瀑布在襟袖之间;但我的心中已没有瀑布了。我的心随潭水的绿而摇荡。”师删读成 “我的心中已没有瀑布了。我的心摇荡。”生按原文读: “ 瀑布在襟袖之间;但我的心中已没有瀑布了。我的心随潭水的绿而摇荡。接着师删读 “那绿呀!仿佛一张荷叶铺着,满是绿呀。我想抱住她;但这是妄想” 生读 "那醉人的绿呀!仿佛一张极大极大荷叶铺着,满是奇异的绿呀。我想张开两臂抱住她;但这是怎样一个妄想呀?接着师删读"站在水边,居然觉着有些远呢!这绿,着实可爱。"生读"站在水边,望到那面,居然觉着有些远呢!这平铺着,厚积着的绿,着实可爱。"接着师删读"她像裙幅;"生读"她松松的皱缬着,像少妇拖着的裙幅;师删读 "她摆弄着,像处女的心;生读 "她轻轻的摆弄着,像跳动的初恋的处女的心;师删读 "她像涂了“明油”一般,那样软,那样嫩,令人想着所曾触过的最嫩的皮肤;生读 "她滑滑的明亮着,像涂了“明油”一般,有鸡蛋清那样软,那样嫩,令人想着所曾触过的最嫩的皮肤"师删读 "她又宛然一块碧玉,但你却看不透她! 生读 "她又不杂些儿尘滓,宛然一块温润的碧玉,只清清的一色--但你却看不透她!这样对比朗读生就从“闪闪的绿色”“汪汪一碧”、“醉人的绿”“ 极大极大”等这些关键的词品味出梅雨潭奇异的绿色和作者喜爱情感来。接着分男女生竞赛读。【读前交待】:男生读“我曾见过DD秦淮河的也太暗了”女生读“可爱的,我将DD叫你‘女儿绿’,好么?”照上面的方法朗读,看谁读得好。 通过竞赛朗读,让学生产生竞争意识,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最后一句齐读。

三、熟读:【目标】:体会写作特点。

(第二课时)【方法】:集体朗读法(有感情朗读全文)

【读前交待】:一边读一边思考:文章有什么艺术特点?采用了什么样的表现手法?

【具体做法】:读后(见板书)讨论上述问题。

四、精读:【目标】:练习背诵 仿写你最喜欢的一段。

【方法】:自由朗读

【读前交待】:这是一篇优秀的散文,读你自己最喜欢的句子、段落、章节,在书上划出三个比喻句和三个拟人句(排比句亦可),然后以最快的速度背出来,最后看谁能背出全文(分层达标)。或仿写一段。

由此可见,朗读在语文教学中是不可缺少的,尤其是散文教学中,它的作用不单在熟悉课文,通过反复的多种形式的朗读,可以调动学生的联想和想象,可以使学生咀嚼、回味课文深层内涵,通过各具特色的朗读,通过抑扬顿挫、清浊徐疾的语气、语调变化,学生们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如临其境,展开联想,创造形象思维,与作者情感产生共鸣。通过多年教学实践,我以为朗读是抒情散文导学达标中最关键、最重要、最合适、最容易操作的一种良好的达标方法。“引读法”是散文目标教学导学达标活动的中介、桥梁。使教和学双方步调一致,使学生由被动变主动,教师变主讲为主导,加速达成目标。

二00四年十二月十五日

板书设计:

绿

(散文) 朱自清

思路:(全文线索)我惊诧于梅雨潭的绿了.

(景物.观察线索)

瀑 (山边) : 白而发亮 飞流直下 飞花碎玉

亭 (亭边) : 像翼翅浮在天宇

闪闪的绿色 联想 仿佛 荷叶

汪汪一碧 比喻 像 裙幅 拂地 太淡

潭 (水边): 醉人的绿 拟人 像 明油 对比 虎跑寺 太浓

奇异的绿 宛然 碧玉 西湖 太明

厚积着的绿 若能 裁 秦淮河 太暗

清清一色 若能 挹

【参考文献】

名称:《目标教学新探》 作者:武镇北 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

《绿》教学设计

广州市市政建设学校基础部 颜志敏

[设计意图]

根据抒情散文的特点,以读带讲,以读导学,通过多种形式的反复朗读来达到理解课文。寓教于读,寓学于读。

[设计提要]

一听:听录音朗读(或范读),体会情境。

四读:1.初读--理清思路。2.再读--体会感情。

3.熟读--找出特点。4.精读--练习朗读。

[设计实施]

一.听录音朗读。

要求闭上眼睛,感受一下,眼前会出现一幅幅什么样画面。

二.初读:理清思路。

读法:(生读师作简评,其他同学注意教师的点评来理思路。)

【读前交待】:你(学生)读,我(师)评。我评你停,我停你读。其他同学一边听一边思考:作者的写作思路是什么?

我第二次到仙岩的时候,我惊诧于梅雨潭的绿了。(评:全文线索,点题)

梅雨潭是一个瀑布潭。仙岩有三个瀑布,梅雨瀑最低。(评:先写梅雨瀑) 走到山边,便听见哗哗哗哗的声音;抬起头,镶在两条湿湿的黑边儿里的,一带白而发亮的水便呈现于眼前了。(瀑布白而发亮,“山边”观察点) 我们先到梅雨亭。梅雨亭正对着那条瀑布;坐在亭边,不必仰头,便可见它的全体了。亭下深深的便是梅雨潭。(由山边到亭边,由瀑写到亭) 这个亭踞在突出的一角的岩石上,上下都空空儿的;仿佛一只苍鹰展着翼翅浮在天宇中一般。三面都是山,像半的环儿拥着;人如在井底了。(亭像翼翅,人如井底) 这是一个秋季的薄阴的天气。微微的云在我们顶上流着;岩面与草丛都从润湿中透出几分油油的绿意。(紧扣“绿”字) 而瀑布也似乎分外的响了。那瀑布从上面冲下,仿佛已被扯成大小的几绺;不复是一幅整齐而平滑的布。岩上有许多菱角;瀑流经过时,作急剧的撞击,便飞花碎玉般乱溅着了。那溅着的水花,晶莹而多芒;远望去,像一朵朵小小的白梅,微雨似的纷纷落着。据说,这就是梅雨潭之所以得名了。(瀑布飞花碎玉,点名的梅雨潭来历)但我觉得像杨花,格外确切些。轻风起来时,点点随风飘散,那更是杨花了。--这时偶然有几点送入我们温暖的怀里,便倏的钻了进去,再也寻它不着。(写梅雨瀑,梅雨亭为下文作铺垫)

梅雨潭闪闪的绿色招引着我们;我们开始追捉她那离合的神光了。揪着草,攀着乱石,小心探身下去,又鞠躬过了一个石穹门,便到了汪汪一碧的潭边了。(转入重点,描写梅雨潭的绿) 瀑布在襟袖之间;但我的心中已没有瀑布了。我的心随潭水的绿而摇荡。那醉人的绿呀!仿佛一张极大极大荷叶铺着,满是奇异的绿呀。我想张开两臂抱住她;但这是怎样一个妄想呀。(直接抒情展开联想)--站在水边,望到那面,居然觉着有些远呢!这平铺着,厚积着的绿,着实可爱。她松松的皱缬着,像少妇拖着的裙幅;她轻轻的摆弄着,像跳动的初恋的处女的心;她滑滑的明亮着,像涂了“明油”一般,有鸡蛋清那样软,那样嫩,令人想着所曾触过的最嫩的皮肤;她又不杂些儿尘滓,宛然一块温润的碧玉,只清清的一色--但你却看不透她!(运用博喻,通感来表达对绿的迷恋之情)我曾见过北京十刹海拂地的绿杨,脱不了鹅黄的底子,似乎太淡了。我又曾见过杭州虎跑寺近旁高峻而深密的“绿壁”,丛叠着无穷的碧草与绿叶的,那又似乎太浓了。其余呢,西湖的波太明了,秦淮河的也太暗了。(太浓,太淡,太明,太暗对比映衬),可爱的,我将什么来比拟你呢?我怎么比拟得出呢?大约潭是很深的,故能蕴蓄着这样奇异的绿;仿佛蔚蓝的天融了一块在里面似的,这才这般的鲜润呀。--那醉人的绿呀;我若能裁你以为带,我将赠给那轻盈的舞女;她必能临风飘举了。我若能挹你以为眼,我将赠给那善歌的盲妹;她必明眸善睐了。我舍不得你;我怎舍得你呢?我用手拍着你,抚摩着你,如同一个十二三岁的小姑娘。我又掬你入口,是便吻着她了。我送你一个名字,我从此叫你“女儿绿”,好么?(进而展开了奇异的联想,感情柔美,充满生趣)

我第二次到仙岩的时候,我不禁惊诧于梅雨潭的绿了。(首尾照应, “不禁” “惊诧”传神之笔)

一篇课文一读一评,让学生注意力高度集中,既组织了课堂教学又通过简评和板书, 学生很快地理清了作者思路 -- 瀑(山边) -- 亭(亭边) -- 潭(水边)

板书设计:

绿

(散文) 朱自清

思路:(全文线索)我惊诧于梅雨潭的绿了.

(景物.观察线索)

瀑 (山边) : 白而发亮 飞流直下 飞花碎玉

亭 (亭边) : 像翼翅浮在天宇

闪闪的绿色 联想 仿佛 荷叶

汪汪一碧 比喻 像 裙幅 拂地 太淡

潭 (水边): 醉人的绿 拟人 像 明油 对比 虎跑寺 太浓

奇异的绿 宛然 碧玉 西湖 太明

厚积着的绿 若能 裁 秦淮河 太暗

清清一色 若能 挹

三. 再读:体会感情

读法:(齐读、省略对比读、提问读等)第一段采用齐读的方法.。第二段用提问朗读和师生共读法。

【读前交待】:我提问,你按课文原句读(回答)。

师问:梅雨潭是个怎样的潭?生按原文读: “ 梅雨潭是一个瀑布潭。” 师问: 仙岩有三个瀑布,梅雨瀑怎样? 生按原文读: “仙岩有三个瀑布,梅雨瀑最低。师问: 走到哪里, 便能听见瀑布的声音? 生按原文读: “走到山边,便听见哗哗哗哗的声音;” 师问: 抬起头,眼前出现了什么? 生按原文读: “抬起头,镶在两条湿湿的黑边儿里的,一带白而发亮的水便呈现于眼前了。”师问: 梅雨亭正对着的是什么? 生读 “我们先到梅雨亭。梅雨亭正对着那条瀑布.师问: 坐在哪里,便可见它了? 生读: “坐在亭边,不必仰头,便可见它的全体了。” 师问: 亭下又有什么?生读: “亭下深深的便是梅雨潭。”这样一问一读,让学生思想高度集中,又在提问中突出了观察点的变化。

(师生共读 - 师读前半句,生读后半句 ) 【读前交待】:读我读前半句,你读后半句。我(师)在朗读快要停止的地方故意加强语调提醒大家(学生)注意。师读: “这个亭踞在” 生接着读 “突出的一角的岩石上,上下都空空儿的;” 师读: “ 仿佛一只苍鹰” 生接着读: “展着翼翅浮在天宇中一般。” 师读: “三面都是山,像” 生读 “半的环儿拥着;人如在井底了. 师读: 这是一个 生读: 秋季的薄阴的天气。师读: 微微的云 生读: 在我们顶上流着;师读: 岩面与草丛都从润湿中 生读:透出几分油油的绿意。师读: 而瀑布也似乎 生读: 分外的响了。师读:那瀑布从上面冲下,仿佛 生读: 已被扯成大小的几绺;不复是一幅整齐而平滑的布。师读: 岩上有许多菱角;瀑流经过时,作急剧的撞击,便 生读:飞花碎玉般乱溅着了。师读: 那溅着的水花,生读: 晶莹而多芒;师读: 远望去,生读: 像一朵朵小小的白梅,微雨似的纷纷落着。师在要停读的地方故意或疑或抑或扬提醒学生接着读,这样师生配合默契地朗读,增加了朗读情调,又突出了拟人、比喻等修辞手法。齐读 据说,这就是梅雨潭之所以得名,但我觉得像杨花,格外确切些。轻风起来时,点点随风飘散,那更是杨花了。--这时偶然有几点送入我们温暖的怀里,便倏的钻了进去,再也寻它不着。

第三段(用对比朗读法和提问朗读法。要求师读一句,从中省去关键的词,生按原文读,师省去的地方生加重读。) 【读前交待】:我读一句(省去关键词语),你读一句(按原文读),我省去的地方你们加重语气读。如: “梅雨潭闪闪的绿色招引着我们;我们开始追捉她那离合的神光了”。师删读成 “梅雨潭招引着我们;我们开始追捉她的神光了。生按原文读: “梅雨潭闪闪的绿色招引着我们;我们开始追捉她那离合的神光了”。 又如“揪着草,攀着乱石,小心探身下去,又鞠躬过了一个石穹门,便到了汪汪一碧的潭边了” 师删读成 “ 揪着草,攀着乱石,又过了一个石穹门,便到了潭边了” 生按原文读: “ 揪着草,攀着乱石,小心探身下去,又鞠躬过了一个石穹门,便到了汪汪一碧的潭边了” 又如“ 瀑布在襟袖之间;但我的心中已没有瀑布了。我的心随潭水的绿而摇荡。”师删读成 “我的心中已没有瀑布了。我的心摇荡。”生按原文读: “ 瀑布在襟袖之间;但我的心中已没有瀑布了。我的心随潭水的绿而摇荡。接着师删读 “那绿呀!仿佛一张荷叶铺着,满是绿呀。我想抱住她;但这是妄想” 生读 "那醉人的绿呀!仿佛一张极大极大荷叶铺着,满是奇异的绿呀。我想张开两臂抱住她;但这是怎样一个妄想呀?接着师删读"站在水边,居然觉着有些远呢!这绿,着实可爱。"生读"站在水边,望到那面,居然觉着有些远呢!这平铺着,厚积着的绿,着实可爱。"接着师删读"她像裙幅;"生读"她松松的皱缬着,像少妇拖着的裙幅;师删读 "她摆弄着,像处女的心;生读 "她轻轻的摆弄着,像跳动的初恋的处女的心;师删读 "她像涂了“明油”一般,那样软,那样嫩,令人想着所曾触过的最嫩的皮肤;生读 "她滑滑的明亮着,像涂了“明油”一般,有鸡蛋清那样软,那样嫩,令人想着所曾触过的最嫩的皮肤"师删读 "她又宛然一块碧玉,但你却看不透她! 生读 "她又不杂些儿尘滓,宛然一块温润的碧玉,只清清的一色--但你却看不透她!这样对比朗读生就从“闪闪的绿色”“汪汪一碧”、“醉人的绿”“ 极大极大”等这些关键的词品味出梅雨潭奇异的绿色和作者喜爱情感来。接着分男女生竞赛读。【读前交待】:男生读“我曾见过DD秦淮河的也太暗了”女生读“可爱的,我将DD叫你‘女儿绿’,好么?”照上面的方法朗读,看谁读得好。 通过竞赛朗读,让学生产生竞争意识,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最后一句齐读。

四.熟读:领会写作特点。(第二课时)

读法:集体朗读要求一边读一边思考:文章有什么特点?采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读后自由回答。

五.精读:体会文章最精彩的地方

读法:练习背诵,要求自由朗读,从中找出你最喜欢的句子、段落或章节,以最快的速度背出来,看谁能背出全文。

全文通过多次不同方法的朗读,充分调动学生的联想和想象,让学生咀嚼、回味,课文的深层内涵,通过各具特色的朗读,抑扬顿挫,清浊徐疾的语气、语调变化,学生可以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如临其境,展开联想,创造形象思维,与作者产生共鸣。

篇5:以读代讲,以疑促思--教学《村居》有感(西师版二年级下册教学设计)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收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

教学《村居》一诗时,我采用了“以读代讲,以疑促思”的教学思路。先让学生谈谈最喜欢这首诗的哪一句,并说说为什么?有的学生说喜欢“忙趁东风放纸鸢”一句,这是意料之中的,孩子们爱放风筝嘛。也有学生说喜欢“草长莺飞二月天”一句,也不足为怪,草啊,莺啊,都是春天里美丽的景物。突然,一个学生说喜欢“拂堤杨柳醉春烟”一句,问他为什么,他却答不上来。于是,我引导他联系旧知,问:“这句诗和学过的哪首诗描写的同是春天的景物?”大家异口同声地说:“《咏柳》。”我不失时机地说:“《咏柳》写出了柳树之绿,这句诗写出了柳树的什么?”“柳树醉了。”“柳树为什么会醉呢?”“因为它陶醉在春天的美景里了。”“你能展开想象的翅膀,描绘一下春天的美景吗?”顿时,学生的思维活跃了起来,学生的潜能被激发了,学生对春天有了更深刻的感悟。

可见,教师在课堂上若抓住一些片言只语,抓住一些稍纵即逝的感受,及时诱导学生放飞思维的空间,将会使课堂充满活力。

[以读代讲,以疑促思--教学《村居》有感(西师版二年级下册教学设计)]

相关专题 露珠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