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分数第三课时《税率》教学设计(人教版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

andy2009 分享 时间: 收藏本文

【简介】感谢网友“andy2009”参与投稿,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百分数第三课时《税率》教学设计(人教版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共14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篇1:百分数第三课时《税率》教学设计(人教版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

教学内容:第10页“税率”、做一做及练习二第6、7、8、10题。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使学生知道纳税的含义和重要意义,知道应纳税额和税率的含义,以根据具体的税率计算税款。

能力目标:在计算税款的过程中,加深学生对社会现象的理解,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目标:感受数学知识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激发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法制意识,使学生知道每个公民都有依法纳税的义务。

教学重点:税率的理解和税额的计算。

教学难点:税额的计算。

教学方法:合作交流,引导探究

教学用具:小黑板

课时:    第三课时

教  学  过  程

一、情景导入

(一)口答算式。

(1)100的5%是多少?

(2)50吨的10%是多少?

(3)1000元的8%是多少?

(4)50万元的20%是多少?

二、新课讲授

(一)阅读教材第10页有关纳税的内容。说说:什么是纳税?

(二)税率的认识。

(1)说明:纳税的种类很多,应纳税额的计算方法也不一样。应纳税额与各种收入的比率叫做税率,一般是由国家根据不同纳税种类定出不同的税率。

(2)试说说以下税率各表示什么意思。

A、商店按营业额的5%缴纳营业税。

B、某人彩票中奖后,按奖金的20%缴纳个人所得税。

(三)税款计算。

(1)出示例3:一家饭店十月份的营业额约是30万元。如果按营业额的5%缴纳营业税,这家饭店十月份应缴纳营业税约多少万元?

(2)分析题目,理解题意。

引导学生理解“按营业额的5%缴纳营业税”的含义,明确这里的5%是营业税与营业额比较的结果,也就是缴纳的营业税占营业额的5%,题中“十月份的营业额是30万元”,因此十月份应缴纳的营业税就是30万元的5%。

(3)学生列出算式。

相当于“求一个数的百分之几是多少”,用乘法计算。

列式:30×5%

(4)学生尝试计算。

(5)汇报交流。

30×5% = 30×0.05 = 1.5(万元)

三、巩固练习

(1)某电脑公司4月份的销售收入为800万元。按销售收入的5%缴纳增值税。纳税后该公司4月份的收入是多少万元?

(2)楚天餐馆8月份在缴纳了5%的营业税后,收入为5.7万元。楚天餐馆8月份的税前收入是多少?

(3)小雨妈妈的月工资是4800元,按规定,超出3500元的部分要缴纳5%的个人所得税。小雨妈妈纳税后的月工资是多少元?

(4)某中介公司为顾客出售房屋,会按房屋售价的2%收取中介费。该中介公司为李奶奶出售了一套房屋,收取中介费3200元。按规定卖房还要按房屋售价的1.5%缴纳契税。李奶奶出售这套房屋最终得到多少钱?

四、作业练习:

1、教材第10页“做一做”。

2、完成教材第14页练习二第6题。

3、完成教材第14页练习二第7题。

4、完成教材第14页练习二第8题。

5、完成教材第14页练习二第10题。

五、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一起学习了有关纳税的知识,你们对纳税的知识有哪些了解?

税率

应纳税额=收入额×税率

收入额=应纳税额÷税率

税率=应纳税额÷收入额×100%

30×5%=1.5(万元)

答:10月份应缴纳营业税约1.5万元。

六、教学反思:

篇2:百分数第二课时《成数》教学设计(人教版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

教学内容: 第9页“成数”、做一做及练习二第4、5题。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明确成数的含义。能熟练的把成数写成分数、百分数。正确解答有关成数的实际问题。

能力目标:通过成数的计算,进一步掌握解决百分数问题的方法。

情感目标:感受数学知识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激发学习兴趣。

教学重点: 成数的理解和计算。

教学难点: 会解决生活中关于成数的实际问题。

教法与学法 :    合作交流,引导探究

教学准备: 小黑板

课时: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农业收成,经常用“成数”来表示。例如,报纸上写道:“今年我省油菜籽比去年增产二成”……

同学们有留意到类似的新闻报道吗?(学生汇报相关报导)

二、新课讲授

(一)理解成数的含义。

成数:表示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十分之几或百分之几十,通称“几成”

(1)刚才大家都说了很多有成数的发展变化情况,那么这些“成数”是什么意思呢?比如说,增产“二成”,你怎么理解?

(学生讨论并回答,教师随机板书)

成数         分数           百分数

二成       十分之二          20%

(2)试说说以下成数表示什么?

①出口汽车总量比去年增加三成。

②北京出游人数比去年增加六成。

引导学生讨论并回答。

(二)解决实际问题。

(1)课件出示教材第9页例2:

某工厂去年用电350万千瓦时,今年比去年节电二成五,今年用电多少万千瓦时?

(2)引导学生分析题目,理解题意:

①今年比去年节电二成五怎么理解?是以哪个量为单位“1”?

②找出数量关系式。

先让学生找出单位“1”,然后再找出数量关系式:

今年的用电量=去年的用电量×(1-25%)

③学生独立根据关系式,列式解答。

④全班交流。

方法一: 350×(1-25%)     方法二:350-350×25%

=350×75%                  =350-350×0.25

=350×0.75                 =350-87.5

=262.5(万千瓦时)           =262.5(万千瓦时)

三、练习巩固

(一)某乡去年的水稻产量是2.8万吨,今年因为受到天气灾害的影响水稻产量只有去年的八成五,今年的水稻产量是多少吨?

(二)净山累计旅游人次是18万人次,累计旅游人次比20增加一成五,20累计旅游人次是多少万?

(三)大坪完小年的在校生人数有820人,比在校生人数减少了二成,大坪完小20的在校生人数是多少?

(四)某鞋厂的年产量为30万双,年年产量比20增加了一成六,2013年年产量又比2012年增加一成,这个鞋厂2013年的年产量是多少万双?

(五)某地前年的粮食产量为3000吨,去年因为洪水及病虫害的影响比前年减产近三成。预计今年的产量会比去年增加45%,今年的粮食产量是多少吨?

四、作业练习:

1、完成教材第9页“做一做”。

2、完成练习二第4、5题。

五、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一起学习了有关成数的知识,你们对成数的知识有哪些了解?

六、板书设计

成数

二成  = ( 十分之二 ) = ( 20% )

方法一: 350×(1-25%)     方法二:350-350×25%

=350×75%                  =350-350×0.25

=350×0.75                 =350-87.5

=262.5(万千瓦时)           =262.5(万千瓦时)

七、教学反思

篇3:百分数第四课时《利率》教学设计(人教版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

教学内容:第11页“利率”、做一做及练习二第9、11题。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通过教学使学生知道储蓄的意义;明确本金、利息和利率的含义;掌握计算利息的方法,会进行简单计算。

能力目标:掌握计算利息的方法,会进行简单计算。

情感目标:对学生进行勤俭节约,积极参加储蓄以及支援国家、灾区、贫困地区建设的思想品德教育。

教学重点:掌握利息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正确地计算利息,解决利息计算的实际问题。

教学方法:引导交流,合作探究

教学用具:小黑板

课时:    第四课时

教  学  过  程

一、情景导入

随着改革开放,社会经济不断发展,人民收入增加,人们可以把暂时不用的钱存入银行,储蓄起来。一来可以支援国家建设,二来对个人也有好处,既安全、有计划,同时又得到利息,增加收入。那么,怎样计算利息呢?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的内容。

板书课题:利率

二、新课讲授

(一)介绍存款的种类、形式。

存款分为活期、整存整取和零存整取等方式。

(二)阅读教材第11页的内容,理解本金、利息、税后利息和利率的含义。

本金:存入银行的钱叫做本金。例题中王奶奶存入的5000元就是本金。

利息:取款时银行多支付的钱叫做利息。

利率:利息和本金的比值叫做利率。

(1)利率由银行规定,根据国家的经济发展情况,利率有时会有所调整,利率有按月计算的,也有按年计算的。

(2)阅读教材第11页表格,了解同一时期各银行的利率是一定的。

(三)学会填写存款凭条。

课件出示存款凭条,请学生尝试填写。然后评讲。

(要填写的项目:户名、存期、存入金额、存种、密码、地址等,最后填上日期。)

(四)利息的计算。

(1)出示利息的计算公式:

利息=本金×利率×时间

(2)计算连本带息的方法:

连本带息取回的钱 = 本金+利息

(3)学生阅读理解例4,计算后交流汇报,教师板书:

5000+5000×3.75%×2

=5000+375

=5375(元)

答:到期后可以取回5375元钱。

三、巩固练习

(一)妈妈将50000元钱存入银行,整存整取三年,年利率为4.25%。到期后将会得到多少利息?

(二)王庚今年的年终奖金有3万元,他准备全部存入银行,存期为两年,年利率为3.75%。到期后,王庚一共取回多少元钱?

(三)爷爷将半年的退休金全部存入银行,存期5年,年利率是4.75%。到期后,取得利息2375元。爷爷存入的退休金是多少钱?

(四)爸爸将家里30000元存入银行,存期三年,年利率是4.25%。存期刚满两年时,因为家里需要用钱,爸爸准备提前支取。按银行规定,提前支取存款一律按活期年利率(即0.35%)计算。爸爸会少得到多少利息?

四、课堂小结

什么叫本金?什么叫利息?什么叫利率?如何计算利息?怎么计算取回的总钱数?

五、板书设计:

利率

利息=本金×利率×存期      取回总钱数=本金+利息

5000+5000×3.75%×2

=5000+375

=5375(元)

答:到期后王奶奶可以取回5375元钱。

六、教学反思:

篇4:百分数第一课时 折扣 教学设计(人教版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

教学内容:

第8页“折扣”、做一做及练习二第1至3题。

教学目标:明确折扣的含义,能熟练地把折扣写成分数、百分数,正确解答有关折扣的实际问题。

能力目标:学会合理、灵活地选择方法,锻炼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情感目标:感受数学知识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激发学习兴趣。

教学重点:会解答有关折扣的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合理、灵活地选择方法,解答有关折扣的实际问题。

教学方法:引导交流,合作探究

教学用具:课件

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师:每当过节期间各商家搞了哪些促销活动?谁来说说他们是怎样进行促销的?

生:打折;买一赠一……

二、新课讲授

(一)理解“折扣”的含义。

(1)刚才大家调查到的打折是商家常用的手段,是一个商业用语,那么你所调查到的打折是什么意思呢?比如说打“九折”,你怎么理解?

(2)你们举的例子都很好,老师也搜集到某商场打八五折的售价标签。(课件出示)

(3)引导提问:如果原价是10元的铅笔盒,打九折,猜一猜现价会是多少?如果原价是1元的橡皮,打九折,现价又是多少?

(4)仔细观察,商品在打九折时,原价与现价有一个什么样的关系?

找出规律:

原价乘以90%恰好是标签的售价 或 现价除以原价大约都是90%。

(6)归纳定义。

通俗来讲,商店有时降价出售商品,叫做打折扣销售,通称“打折”。几折就是:现价是原价的百分之几十。如八五折就是85%,九折就是90%。

(二)解决实际问题。

(1)爸爸给小雨买了一辆自行车,原价180元,现在商店打八五折出售。买这辆车用了多少钱?

①导学生分析题意:打八五折怎么理解?是以谁为单位“1”?

②先让学生找出单位“1”,然后再找出数量关系式:原价×85%=实际售价

③学生独立根据数量关系式,列式解答。

④全班交流。根据学生的汇报,板书:

(2)爸爸买了一个随身听,原价160元,现在只花了九折的钱,比原价便宜了多少钱?

①导学生理解题意:只花了九折的钱怎么理解?以谁为单位“1”?

②学生试算,独立列式。

③全班交流。根据学生的汇报并板书。

(三)提高运用(出示课件)

(1)做一做:商品打折后出售的价格

(2)在某商店促销活动时,原价200元的商品打九折出售,最后剩下的10个,商家再次打八折出售,最后的商品售价多少元?

(3)图书馆图书优惠卡可打8折,小会买了套图书,省了9.6元,这套图书原价多少元?

三、巩固练习

1、完成教材第8页“做一做”练习题。

2、完成教材第13页练习二第1、3题。

四、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五、板书设计:

折扣

几折就是十分之几,也就是百分之几十

(1)180×85%=153(元)       (2)160-160×90%     160×(1-90%)

答:买这辆车用了153元 。         =160-144        = 160×10%

= 16(元)      =16(元)

答:比原价便宜了16钱。

六、教学反思:

篇5:小学六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税率教学设计

小学六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税率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知道纳税的含义和重要意义,知道应纳税额和税率的含义,以根据具体的税率计算税款。

2、在计算税款的过程中,加深学生对社会现象的理解,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3、感受数学知识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激发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法制意识,使学生知道每个公民都有依法纳税的义务。

教学重点:

税率的理解和税额的计算。

教学难点:

税额的计算(个人所得税的计算)。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1、口答算式。

(1)100的5%是多少?

(2)50吨的10%是多少?

(3)1000元的8%是多少?

(4)50万元的20%是多少?

2、什么是比率?

二、新课讲授

1、阅读教材第10页有关纳税的`内容。说说:什么是纳税?

2、税率的认识。

(1)说明:纳税的种类很多,应纳税额的计算方法也不一样。应纳税额与各种收入的比率叫做税率,一般是由国家根据不同纳税种类定出不同的税率。

(2)试说说以下税率各表示什么意思。

A、商店按营业额的5%缴纳营业税。

B、某人彩票中奖后,按奖金的20%缴纳个人所得税。

3、税款计算。

(1)出示例3:一家饭店十月份的营业额约是30万元。如果按营业额的5%缴纳营业税,这家饭店十月份应缴纳营业税约多少万元?

(2)分析题目,理解题意。

引导学生理解“按营业额的5%缴纳营业税”的含义,明确这里的5%是营业税与营业额比较的结果,也就是缴纳的营业税占营业额的5%,题中“十月份的营业额是30万元”,因此十月份应缴纳的营业税就是30万元的5%。

(3)学生列出算式。

相当于“求一个数的百分之几是多少”,用乘法计算。

列式:30×5%

(4)学生尝试计算。

(5)汇报交流。

30×5% = 30×0.05 = 1.5(万元)

4、课堂练习。

(1)教材第10页“做一做”。

(2)张老师二月份工资收入是6500元,按税法规定,扣除5000元免征额后,按3%的税率缴纳个人所得税,这个月张老师应缴纳个人所得税多少元?

(3)黄老师上个月工资收入是8200元,按税法规定,扣除5000元免征额后,按3%的税率缴纳个人所得税,这个月黄老师税后收入是多少元?

(4)李工程师得到一笔劳务8000元的报酬,按规定,扣除1000元免征额后,按20%的税率缴纳个人所得税,他应缴纳个人所得税多少元?

5、课后作业。

完成教材第14页练习二第6、7、8题。

篇6:六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六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对科学探究活动的浓厚兴趣。

2、消除学生对科学的神秘感,知道“需求”是科学探究的动力和起点。

3、能运用多种方法观察身边事物存在的缺点与不足。

4、能对搜集到的问题进行整理与分类。

5、会从众多问题中选择适合自己研究的专题。

教学重点

分析与研究一些成功的案例,希望能以些激发灵感,找到开展专题研究活动——“改进用具”的最佳方法。

教学过程

1、展示学生课前通过不同途径搜集来的他人的成功案例。

(1)、组织学生用自己擅长的方式展示课前搜集到的资料。这时教师应当把自己摆在与学生平等的地位上,认真倾听学生的展示,最好能够及时地提出一些使学生展示更为充分的建议。“他们的探究过程是怎样的?探究过程中遇到过什么问题?他们是怎样解决的?”如果有搜集到的资料的同学可以互相补充。

(2)、讨论:听过以后,你能对这件发明作品展出几个问题?你还想进一步了解这个科学探究活动的什么问题?以此来引导学生学习怎样式开展专题研究活动。

2、分析教材中的'典型案例,进一步引导学生学习开展专题研究活动的方法,激发学生兴趣。

(1)、分析典型案例“安全雨伞”或“反光防风雨披”的结构特点和探究过程。这一活动非常重要,如果把研究对象的结构特点和探究过程分析透彻,对同学们下面开展专题研究活动起着非常重要的指导作用。因此,在课堂上花费的时间不能少于20分钟,教师要放手让学生去讨论、分析、探究。教师可用展板或板书的形式把学生分析的过程用简单的分析图表或逻辑分析图放大,有条件的学校也可采用多媒休展示的方法。

把学生的主动权交给学生,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讨论,从中得到启示。

(2)、讨论与分析在探究过程中使用的发明技法。

这个教学设计实际上是引导学生认识发明技法,探究发明技法在实际活动中的灵活应用。教材中呈现的发明反法和指导的文字虽然不多,但是,留给教师的空间却很大。可以设计成:“从小发明作品”中找发明技法,也可以设计或使用发明技法指导学生作品的发明。

在这里教师还可以明确地告诉学生,借助一定的科学思想和技术手段创造出的新事物和新方法是发明创造(例如我国的四大发明和爱迪生发明电灯……),改进和完善身边物体在使用过程中的缺点和不足也是发明创造(例如我们身边同学的小发明“充气雨衣”、防冻水表“等)。只要我们善于观察,遇事多问几个为什么,并且努力去寻找问题的答案,就一定能搞发明。培养学生勇于质疑、不迷信权威的品质。还可以通过发明家的发明故事学生体会发明创造并不神秘,它就在我们身边,只要我们遇事多问为什么,并且努力去探究问题的答案,一定也能成为发明家,从而为学生开展科学探究活动树立信心。

4、根据“雨具的缺点”整理表制订探究方案。

(1)、改进相同雨具的同学,可以组成一个探究小组。

(2)、根据“雨具的特点”整理表确定改进意见,明确探究目的。

(3)、小组成员合理分工,并做好器材准备。

(4)、选择合适的发明技法,商定探究步骤,明确探究目的。

(5)、在探究过程中,注意根据实际情况灵活地调整探究思路。

各小组探究的问题不尽相同,制订的探究方案也不一定全面,但是,他人成功案例的启发下,可能会有新的感悟。这时如果再开展一个全班同学的“问题互相讲座讨论会”,充分发挥集体的智慧,各小组共同讨论、交流,取长补短,就把有可能发生的情况都考虑到了,这样制订的探究方案可能会更全面些。

教师可在各组巡回,主要是倾听学生的讨论。可以向学生提出一些实际问题,启发学生思考探究方案的可操作性,如:你们提出的探究方案需要什么器材?要探究多长时间?花多少钱?有没有安全问题?在科学探究活动中让学生自己去探究问题,学生就可能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当学生向教师求助时,教师不可能什么都懂,这时,教师应该与学生一起探究学习。在专题研究活动中,教师是组织者。教师应该开阔学生的视野,启发学生的思维;要善于发现学生思维中的闪光点;要向学生提供经验,帮助学生进行价值判断;要帮助学生整理思路和计划;要检查学生计划的可行性;要提醒学生注意探窘可能出现的问题和困难;要关注学生的活动,防止发生安全事故;要向学生提供必要的资源和帮助;要纠正学生不规范的做法,防止偏见和出现差错;要提醒学生要实事求是,注意结论的可靠性;要引导学生的再认识,对成功与失败的原因进行总结,引导报告自己的收获,等等。

反思与评价:采用课堂随机评价和自我反思的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信心,让他们充满自心:我也会了!我已做好探究的准备!我也能当小发明家!

篇7:人教版小学六年级上册第八单元《月光曲》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青川县关庄镇中心小学  杨春燕

教学目标:

1.品读、背诵第九自然段,从字里行间感受音乐之美。(重点)

2.学习作者运用联想和想象进行表达的方法。(难点)

3.听乐曲尝试语言表达和运用。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过程

一、由欣赏音乐《月光曲》导入新课。

同学们,刚才这首曲子就是传说中的《月光曲》,在第一课时的学习,我们已经知道了月光曲是怎么诞生的?谁来说说?从课后的“资料袋”中我们能够知道贝多芬是个怎样的人,现在请同学们快速默读后说说你对他的了解。

任何伟大的音乐都是一种情感的表达,这节课,让我们走进《月光曲》,感受《月光曲》!

二、品读《月光曲》,感受写法。

1.我们知道《月光曲》是一首曲子,文中哪些语段是对这首曲子的描写?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用笔勾画出来。

2.大家都认为《月光曲》就藏在文章的第9自然段中是吗?平常我们用哪些词语来形容曲子的美妙呢?( “宛转悠扬”“悦耳动听”“余音袅袅”或者“绕梁三日不绝”。)第九自然段中有这样的描写吗?(没有) 作者是通过什么来表现《月光曲》的旋律之美呢?请同学们把第九自然段自由地、有滋有味地读上两遍,然后我们再交流,开始。

(学生开始以不同方式读文)

“皮鞋匠静静地听着。他好像面对着大海,月亮正从水天相接的地方升起来。微波粼粼的海面上,霎时间洒满了银光。月亮越升越高,穿过一缕一缕轻纱似的微云。忽然,海面上刮起了大风,卷起了巨浪。被月光照得雪亮的浪花,一个连一个朝着岸边涌过来……皮鞋匠看看妹妹,月光正照在她那恬静的脸上,照着她睁得大大的眼睛,她仿佛也看到了,看到了她从来没有看到过的景象,月光照耀下的波涛汹涌的大海。”

(1)看着同学们如痴如醉地沉浸在阅读之中,老师不禁想起罗曼罗兰说过的一句话:“艺术是一种享受,一切享受中最迷人的享受。”把你的享受分享给大家吧!

(2)谁能用语言来说一说这首《月光曲》旋律的变化?(平缓--激昂)说得好,相信你读得更棒!把你的感受送入句子中,读给大家听。

(3)读得好,同学们,听着他的朗读,我们可以感受到《月光曲》的旋律,这是什么样的旋律呢?如果我们用一条线来表示,这条线会发生怎样的变化呢?把这条线画下去。(指学生上台画)

(4)我们来看看他画的这条线,你来告诉大家这样画的原因是什么?

一开始,月亮刚刚升起,海面上微波粼粼。然后海面上刮起了大风,卷起了巨浪。接着是波涛汹涌。(相机指导学生板书:微波粼粼,风卷浪涌,波涛汹涌。)

(5)曲子的旋律在变,月光下的海面也在变,谁能通过朗读,再一次把月光照耀下的大海展现在我们面前?(指学生读)你真会读书,读出了音乐的旋律。来,让我们再一次读出《月光曲》旋律的变化,预备,起!

(生读)“皮鞋匠静静地听着……波涛汹涌的大海。”(教师随机给予指导)

2.想想这些景象真的在茅屋外面发生了吗?(皮鞋匠和妹妹的联想)这些月光和海面的变化,是《月光曲》在演奏的时候,所引起的兄妹俩的------联想。于是在兄妹俩的想象中,这一首《月光曲》中出现了微波粼粼的--大海,出现了皎洁的--月光,出现了--轻纱似的微云,出现了--咆哮的巨浪,雪亮的浪花……想象,使无声的文字汇成了有声的音乐,使有声的音乐汇成了有色的画面,这是一幅有声有色的《月光曲》啊!作者就是用联想这种方法,向我们再现了《月光曲》的魅力。【板书:联想再现魅力】

3.从《月光曲》的旋律中,我们又能感受到贝多芬什么样的情感变化呢?让我们静下心来默读这段话,感受音乐家的情感。(学生默读)

谁来谈谈贝多芬在弹奏这首曲子的时候,他的情感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平静--感动--激动)

音乐是情感的艺术,音乐家的情感与乐曲的旋律是紧紧融合在一起的。当贝多芬的手指触到琴键的一刹那,一种情感就油然而生:(音乐起,师引读)

在真正的音乐中,充满了一种心灵的感受,音乐,使我们的精神爆发出火花。(音乐不停,生齐背)

二、拓展阅读贝多芬和《致爱丽丝》,再悟写法。

贝多芬立下誓言一生一世要为贫苦人民作曲,他曾经说过这样的话:(齐读:我的艺术应当只为贫苦的人造福。)他还曾经为一个叫爱丽丝的小姑娘谱写过一首曲子,帮助小爱丽丝满足了她爷爷临终前一个美好的愿望,请阅读补充材料《贝多芬和〈致爱丽丝〉》。

1.你从这段文字中感受到《致爱丽丝》这首曲子旋律是怎么样的变化?(轻松悠扬)你从哪里感受到的?(“旋转”) 带着你的感受,读出相关语句。

2.那位双目失明的老人从贝多芬的音乐中感受到什么?他是通过什么感受到的?(自由、快乐,碧绿的山和茫茫雪峰;通过想象和联想。)

三、拓展阅读《二泉映月》,三悟写法。

1.贝多芬用音乐使一位老人实现了他美好的愿望,这就是一个艺术家的高尚情怀。的确,一个伟大的音乐家,他用音乐向我们诉说着一种诗意的美丽,这种美丽历经两百多年而依然灿烂!无独有偶,在中国,同样有一位伟大的音乐家,面对那皎洁的月光,演奏了一首同样伟大而流传至今的曲子,请听!【播放《二泉映月》】

告诉老师,从这首曲子中你听出了什么?(凄凉、坎坷、悲哀、怀念。)

2.这首曲子叫做《二泉映月》,它的作者叫作阿炳,阿炳是谁?他为什么创作出这样的音乐呢?带着这样的问题默读补充材料《二泉映月》,相信用心读的孩子能从字里行间找到答案。

你对阿炳有些什么了解?

预设1:双目失明、生活贫困:

预设2:他的身世很悲惨。

预设3:虽然阿炳历经苦难,但是他没有被苦难压倒。你从哪里知道的?(但是生活的穷困和疾病的折磨,泯灭不了阿炳对音乐的热爱和对光明的向往。)

(你的情感还在内心,没有通过朗读表现出来。我们再来读!)

他多么希望能过上安定幸福的生活。他要通过琴声把积淀已久的情怀,倾吐给这茫茫的月夜。

(师生引读课文第五节“他的手指在琴弦上不停地滑动着……”)

3.旋律的变化表达了阿炳什么样的情感?引起了作者怎样的联想?

(仿佛看到了二泉优美的月夜景色。听到了对美好未来的向往。听到了阿炳热爱美丽富饶的家乡。听到了对亲人的怀念。听到了阿炳在思索他走过的人生道路。)

(阿炳在和困难作斗争。阿炳遇到了挫折,他在不断努力。阿炳对美好未来的向往。)

是音乐给了他光明,是音乐给了他美好的世界。当阿炳孤身一人在冰冷寂寞的小屋里,拉起了动人心弦的琴声,他仿佛感到什么?(他仿佛感到了寂寞已久的孤独慢慢地远离了他。)当他因双目失明而对这个世界视而不见的时候,拉起来动人心弦的琴声,他仿佛看到了什么?

说得好!阿炳用这动人心弦的琴声告诉人们,读--

(生读:他爱那支撑他度过苦难一生的音乐,他爱那美丽富饶的家乡,他爱那惠山的清泉,他爱那照耀清泉的月光……)

是音乐安抚他孤寂的心灵。所以在这首曲子中,不仅有凄凉、坎坷、悲哀、怀念,还有--温暖、光明、希望和爱。

音乐家用声音来表达他们的情感,(画家用图像、作家用文字、舞蹈家用肢体动作……)来表达他们爱憎、彷徨、快乐、悲伤,表达他们对底层大众的悲悯和对光明的向往。

四、创设语言情景,加强语言运用。

1.古人说过这么句话:“窗前一片浮青映白,悟入处,尽是惮机。”这段话的意思就是:窗前所呈现的景物,哪怕是天上飘过的浮云,地上的草木,只要你能够加以联想和想象,就能依此而生出自己的情感和体会。请同学们闭上眼睛,听一听下面这段音乐,看你能联想到什么?把你的联想形成一段文字表达出来。【赏听《森林狂想曲》】

五、回归主题,总结升华。

这节课,我们欣赏了柔和抒情的《月光曲》,欢乐明快的《致爱丽丝》以及凄凉委婉的《二泉映月》。音乐是流动的线条,文字是无声的语言。我们通过联想,让音乐透过文字蔓延在我们心中;正是我们的想象,使无形的声音在我们的心中变得有声有色。想象是完全能够培养的一种能力,它可以带领我们超越以往范围和视野的局限,成为我们知识进化的源泉!

六、板书设计。

补充内容:

二泉映月

无锡的惠山,树木葱茏,藤萝摇曳,野花遍地。山脚下有一股涓涓清泉,人称“天下第二泉”。

有一年中秋之夜,小阿炳跟着师傅来到泉边赏月。天上明月高悬,水面月光如银,师傅静静地倾听着泉声。突然,他问小阿炳:“你听到了什么声音?”小阿炳摇了摇头,因为除了淙淙的流水声,他什么声音也没有听见。师傅说:“你年纪还小,等你长大了,就会从二泉的流水中听到许多奇妙的声音。”小阿炳望着师父饱经风霜的脸,似懂非懂地点了点头。

十多年过去了,师傅早已离开人世,阿炳也因患眼疾而双目失明。他整天戴着墨镜,操着胡琴,靠卖艺度日。但是,生活的穷困和疾病的折磨,泯灭不了阿炳对音乐的热爱和对光明的向往。他多么希望有一天能过上安定幸福的生活呀!

又是一个中秋夜,阿炳在邻家少年的搀扶下,来到了二泉边。月光似水,静影沉璧,但阿炳再也看不见了,只有那淙淙的流水声萦绕在他的耳畔。他想起了师傅说过的话,想到了自己坎坷的经历。渐渐地,渐渐地,他似乎听到了深沉的叹息、伤心的哭泣、激愤的倾诉、倔强的呐喊……

听着,听着,阿炳的心颤抖起来。他禁不住抓起胡琴,拉弓抚弦,要把积淀已久的情怀倾吐给这茫茫月夜。他的手指在琴弦上不停地滑动着,流水、月光都变成了一个个动人的音符,从琴弦上流泻出来。起初,琴声委婉连绵,有如山泉从幽谷中蜿蜒而来,缓缓流淌。这似乎是阿炳在赞叹惠山二泉的优美景色,在怀念对他恩重如山的师傅,在思索自己走过的人生道路。随着旋律的升腾跌宕,步步高昂,乐曲进入了高潮。它以势不可当的力量,表达出对命运的抗争,抒发了对美好未来的无限向往。月光照水,水波映月,乐曲久久地在二泉池畔回响,舒缓而又起伏,恬静而又激荡。阿炳用这动人心弦的琴声告诉人们,他爱那支撑他熬过苦难一生的音乐,他爱那美丽富饶的家乡,他爱那惠山的清泉,他爱那照耀清泉的明月……

从此,这首不朽的乐曲--《二泉映月》便回荡在无锡的大街小巷,传遍整个神州大地。

贝多芬和《致爱丽丝》

在一个寒冷的圣诞夜,贝多芬在街头散步。突然,他看见一个小女孩儿,哭着从教堂那边匆匆走来。“小姑娘,什么事使你这么伤心,我能帮助你吗?”贝多芬走上前问道。小女孩儿看了看这位好心的先生,向他诉说了伤心的原因。

原来,小女孩儿叫爱丽丝,她的邻居雷德尔老爹正病得厉害。他是一个善良的人,爱画画儿,爱听音乐。他把卖画挣来的钱都分给了周围的穷邻居,而他自己却穷得只剩下了一架旧钢琴。现在他病了,唯一的愿望,就是想再看一眼森林和大海。小女孩儿刚才去教堂,就是希望老爹的愿望能实现。

贝多芬被这一切感动了,他随着小爱丽丝来到雷德尔老爹家。就在那架旧钢琴上,他看了一眼双目失明的老人,轻轻地走到墙角,打开了那架几乎已经快要朽掉的旧钢琴。当这位青年音乐家的手指触到琴键的一刹那,一种特殊的情感油然而生,仿佛是天使在歌唱着为他指引方向。贝多芬充满激情地弹出了一首轻柔、美妙的曲子。塔西提岛茂密的丛林和碧蓝的海水带着淡淡的当地特产咖啡的味道,还有阿尔比斯山清脆的碧绿和茫茫雪峰在他脑海中旋转着,在他手指间旋转着……他忘情地弹奏着,感觉好像自己的灵魂在飞翔……

“我看到了,我看到了森林,听到了鸟儿的歌唱。那时大海,还有远处的帆,美妙的阳光……爱丽丝,你找到了一位天神,他带我找到了天堂的路……”在这个美好的圣诞之夜,老爹终于实现了他的愿望,在钢琴曲中看到了他向往的森林和大海。

后来,贝多芬把这首曲子取名为《致爱丽丝》。

[人教版小学六年级上册第八单元《月光曲》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篇8:新目标英语八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三课时 教案教学设计(人教版英语八年级)

年级 八年级 学科 英语 主备人 何晓燕 二次备课人

单元(章)

名称、课题 Unit1 What’s the matter?

课时划分 7 课时 教学课时 第 3 课时 总备课数 第3课时

标 知识目标: 1.New words and phrases in this period.

2Reading and writing materials.

能力目标:Reading skill.

Writing skill.

Communicative competence.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Give good advice when someone needs your help.

教学重点 1. Be able to understand the passage about the accident.

2. Learn to talk about health problems and accidents and give advice by using “should/ shouldn’t”.

教学难点 1. Learn to talk about health problems and accidents and give appropriate advice.

2. Learn how to get information from the passage and train students’ reading and writing skills.

Reading practice.

Oral practice.

教法 The activity teaching method, the cooperative learning method, and the task-based language teaching method.

学法 Practice , pair work

教学准备 Ppt ,text

教 学 过 程 个 性 化 设 计

Step 1 Warming-up (about 5 minutes)

T: Greet the class as usual, then point to a student and say: You look pale. What’ s the matter? Help the student answer “I have a cold.” and give him/ her some advice like “You should drink more water”.

Show some pictures about health problems and ask students to work in pairs like this:

S1: What’s the matter?

S2: I have a …

S1: You should … (Help them use “You shouldn’t …”)

Have three pairs act out their conversations in class.

Step2 .play the tape. Read the passage. Do you think it comes from a passage or a book?How do you know?

Step3 Read the text again and check the things that happened in the story.

Step4. Discuss the questions with a partner.

Step5. Difficulties.

1. see sb. doing sth. See sb. do sth.

2. on the side of 3.go along ,go down 4. shout for help 5. what happened?

6. without thinking 7.to one’s surprise 8. expect sb. to do sth. 9.think about saving a life

10.宾语从句。 11. need to do sth. 12. agree to do sth, agree that

13.get into trouble

Step 6.Summary and Homework.(PPT)

签 阅

篇9:《桥》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

一、教材分析:

《桥》这篇课文作者满怀深情地塑造了一位普通的老共产党员的光辉形象,面对狂奔而来的洪水,他以自己的威信和沉稳、高风亮节、果决的指挥,将村民们送上跨越死亡的生命桥。他把生的希望让给别人,把死的危险留给自己,用自己的血肉之躯筑起了一座不朽的桥梁。

这篇课文情节跌宕起伏,扣人心弦;语言简练生动,极富有韵味。在表达上有三个特点:(1)构思别致新颖,设置悬念,前后照应。(2)本文多用简短的的句、段,来渲染气氛(3)大量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增强表现力。

二、学情分析:

五年级学生对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等描写体会人物内心想法及品质已有多次接触,因此在本文教学时让学生抓住老汉的言行来体会他的品质应该不是难点。但要学生结合生活经验推想老汉的内心想法却是难点,因为学生对洪水中逃生并不熟悉。通过环境描写侧面烘托人物的品质的表达方法学生接触不多,本课不作刻意强调。

三、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品味语言文字,重点感知老支书的感人形象,体会他在生死存亡的危急关头置个人安危于不顾,用生命维持求生的秩序、坚持求生的顺序,将人民群众利益看得高于一切的共产党员的伟大情怀,让学生从内心受到感动。

3、理解文章题目所蕴含的深刻含义:第一层,唯一求生之路──“窄窄的木桥”;第二层,老汉用自己及亲人的生命搭设了乡亲得以逃生的桥──“生命桥”;第三层,老汉用他自身的光辉形象矗立起联系党和人民群众的无坚不摧的桥──“党群桥”

四、教学重、难点:

重点:引导学生抓住课文中令人感动的句子,结合飞速上涨的洪水,感受情况的危急,领悟老汉的每一次举动的内涵与精神。

难点:理解题目蕴含的含义。

五、教具准备:搜集各地遭受洪水的文字、图片的幻灯片和音像资料;制作重点句子教学课件。

六、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1、谈话:上节课我们初读了《桥》这篇课文,今天我们接着学习,板书课题:16、桥(课件展示木桥)

(1)齐读课题:

请看这座木桥,如果这是一座普通的桥,你会怎么读课题?读

如果这是一座有特殊意义的桥,你会怎么读?读

如果这是一座震撼你心灵的桥,你会怎么读?读!)

(2) 这个动人的故事你们还记得吗?说说讲了一件什么事? 板书:洪水--老汉

(二)走近洪水,感悟洪水可怕。

1、这是一场怎样可怕的洪水呢?让我们回到课文中,自由地大声地读读课文,边读边想哪些句子是描写洪水的,把它画下来。

2、谈话交流:

(1)“黎明的时候,雨突然大了。像泼。像倒。”“像泼。像倒。”四个字,几句话?及其简短的字句,给你怎样的感觉?读出这突从天降的大雨、急雨。板书:写法“语言简练”

(2)“山洪咆哮着,像一群受惊的野马,从山谷里狂奔而来,势不可当”。“势不可当”是什么意思?还从哪里读出了洪水的来势凶猛?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比喻

(3)近一米高的洪水已经在路面上跳舞了。这是人在跳舞吗?(魔鬼、死神在跳舞,是死亡之舞啊!)拟人

(4)死亡在洪水的狞笑声中逼近。狞笑是一种怎样地笑声?是什么在逼近?(死亡)拟人

(5)水渐渐窜上来,放肆地舔着人们的腰。拟人

(6)水,爬上了老汉的胸膛。谁来读读?多么可怕的洪水呀? 板书:比喻 拟人

4、让我们来再次感受一下洪水的凶猛吧!(出示洪水视频)如果你置身其中,心里什么感受?然后,齐读所有的洪水句子。

师:洪水迅猛地向上涨,灾情在不段地加重,此时的人们需要的是什么?(逃生,桥)

5、 东面、西面没有路。只有北面有座窄窄的木桥。

师:这时,桥就是人们的希望,这是“希望桥”“逃生桥”,而此时的人群又是怎样的?

村庄惊醒了。人们翻身下床…….人们又疯了似的折回来。

(2)人们跌跌撞撞地向那木桥拥去。

师:这还是希望桥吗?不!这时一座“危桥”就在这危机的时刻,人们最需要的是有一个领导的人--老汉就站在木桥前!

、品味语言文字,感受老汉光辉的形象与不朽的精神

初步感受老汉想形象--他像一座山

师:你知道老汉叫什么名字吗?你知道他是什么样子吗?

找到“老汉清瘦的脸上淌着雨水。他不说话,盯着乱哄哄的人们。他像一座山。”抓住“清瘦”对比“他像一座山”,找出“盯”,体会老汉的镇定和沉着。板书:沉着镇定

a.轻轻地读,用心体会,一个“盯”字,你读懂了老汉的心了吗?他不说话,盯着乱哄哄的人们,他在想什么?(有序)

b.理解“他像一座山”。“山”给人怎样的感觉?(伟岸、高大、稳重)老汉没有伟岸的身材,他的什么给人山一般的感觉?(板书:镇定)读出一个镇定的老汉!

人们依赖老汉,他是人们心中的靠山啊!所以说──(再读) 你还从哪里感受到人们对老汉求生的期盼?“人们停住脚,望着老汉。”一个“望”字,你从人们的眼神里读出了什么?人们像往常一样把求生的目光投向了他们拥戴的老汉。

2.小组合作学习课文第7~23自然段,用波浪线线划出描写老汉的句子,感受老汉是个怎样的人?在旁边做上简单的批注。

2.小组汇报。

3、全班交流:(课件出示句子)

(1)“老汉沙哑地喊话:‘桥窄!排成一队,不要挤!党员排在后边!’”连用三个感叹号,你体会到了什么?(情况危急,必须有序:“排成一队”,“党员排在后边!”)他像一座山那样的镇定与果断。

(2)忘我的老汉。

a.透过老汉的镇定,你读懂老汉这个人了吗?“一百多号人依次从老汉身边奔上木桥。”此情此景,你读出什么了?人们纷纷逃向了生的彼岸,只有老汉坚守在桥边指挥。这是一个怎样的老汉?(相机板书:忘我)这是一个置个人生死于不顾,一心想着他人的老汉啊!(读句子)

b.过渡:我们继续用心灵感受这位老党员。读下面的句子,你感受到老汉是个怎样的人?

(3)无私的老汉。

“老汉突然冲上前,从队伍里揪出一个小伙子,吼道:‘你还算是个党员吗?排到后面去!’老汉凶得像只豹子。”

a.哪些字词刺痛了你的眼睛?为什么?(揪、吼道、豹子)

b.透过这些词语,你读懂老汉的心情了吗?读出老汉此时的焦急、恼火。

c.他为什么这样恼火?他急什么?火什么?(此时,洪水渐渐窜上来,放肆地舔着人们的腰了,情势十万火急,谁先走就多一分生的希望啊!在老汉心中,群众的生命高于一切!)谁能走进老汉心里,读出他焦急、恼火背后的一颗爱民之心? 这个小伙子是谁?你是从哪儿得知的?(最后)是呀,课文有很多地方都像这样设置了悬念,知道最后才让我们恍然大悟!板书:(设置悬念)他像一座山那样守护者人民群众的生命,哪怕这个人是自己唯一的儿子,不容侵犯!(板书:不徇私情   舍己为人)

“老汉吼道:‘少废话,快走。’他用力把小伙子推上木桥。”

a.这句你读懂什么了?容不得多想,老汉一瞬间闪过脑海最强烈的念头是──

b.这一“推”、一“吼”,你读懂了这又是怎样的一个老汉?(先亲人后自己)此时你又感受到这是个怎样的老汉呢?父爱如山!请写上!

3、洪水淹没了村庄,吞噬了那个求生欲望很强的儿子,也吞没了人们拥戴的老支书。

四.回归整体,再读感悟。

(1)此时此刻,在你的心中老汉给你留下了一个怎样的形象?

老汉--在灾难面前他沉着镇定,他舍己为人,他无私无畏,他就是那一座山,一座巍然屹立的高山,一座百姓心中靠山!更是一座桥,一座永不坍塌的生命之桥!让我们用心底的真挚的感受齐读7--23自然段

(2)师读最后4个自然段,师:这是一种悲,这是一种痛!这座用血肉凝注的生命桥书写着“为人民服务”的故事,他震撼着千千万万颗心!也震撼了我们的心,请读课题!放歌曲!

五.小练笔。 写下自己读书的收获

板书:

沉着镇定

桥            不徇私情

洪水--老汉

舍己为人

……

表达特点:

语言简练

比喻拟人

设置悬念

[《桥》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

篇10:《桥》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人教版五年级下册)

教学内容: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第16课《桥》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通过研读课文词句,结合洪水肆虐的危急情境,逐步深刻感受老汉在危急时刻把生的希望让给别人,把死的危险自己扛起来的人格与精神。

2、积淀情感,让学生通过层层深入的感情朗读课文,得到语感的有效提升。

3、积累课文特色语言,理解题目“桥”的深刻含义。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结合飞速上涨的洪水,感受情况的危急,领悟老汉的每一次举动的内涵与精神。

难点:理解“桥”的深刻含义。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上节课,大家在老师的带领下,感受到在那个黎明时分,面对突如其来的(洪水),人们(受惊了),一百多个村民毫无秩序地涌向那窄窄的(木桥),情况非常(危急),幸好那受全村拥戴的党委书记早已站在桥前,让我们穿越时空,看看这位老汉在生死攸关之际做出的人生选择,留下的感人事迹。

2.在学习新的内容之前,请同学们将上节课我们找到的描写暴雨和洪水的句子一起来读读。

(出示课件)

(1)◆黎明的时候,雨突然大了,像泼,像倒。

(2)◆山洪咆哮着,像一群受惊的野马,从山谷里狂奔而来,势不可当。

(3) ◆近一米高的洪水已经在路面上跳舞了。

(4) ◆死亡在洪水的狞笑声中逼近。

(5)◆水渐渐窜上来,放肆地舔着人们的腰。

(6) ◆水,爬上了老汉的胸膛。

3.从这五句话中,我们仿佛看到洪水在不断地--上涨,灾情在不断地--加重。此时此刻,村民们会怎么办呢?

(出示课件)村庄惊醒了。人们翻身下床,却一脚踩进水里。是谁惊慌地喊了一嗓子,一百多号人你拥我挤地往南跑。……人们又疯了似的折回来。……人们跌跌撞撞地向那座木桥拥去。

4.你感受到了什么?(村民惊慌失措、惊恐不安……)

5.是的,求生是人的本能。但如果大家就这样乱七八糟,毫无秩序地拥向窄窄的木桥,会是怎样的结果?

二、聚焦老汉,感受老汉的党员大山形象

1.同学们,现在的情况变得十分危急。洪水来势汹汹、势不可当;村民惊慌无措、惊恐不安!在这千钧一发的时刻,谁出现了?(老汉)(师提示板书)

2.请同学们快速阅读课文,用波浪线画出描写老汉的句子。

3.生汇报。(师相机出示课件)

(1) ◆木桥前,没腿深的水里,站着他们的党支部书记,那个全村人都拥戴的老汉。

(2) ◆老汉清瘦的脸上淌着雨水。他不说话,盯着乱哄哄的人们。他像一座山。

4.师:在势不可挡的洪水面前,在惊慌失措的村民眼里,老汉像--座山。

5.从哪个动作让你感觉到此时的老汉像一座山?  站。  ___站着

6.是啊,老汉像一座大山稳稳地、镇定地站在木桥前,挡住了肆虐的洪水,挡住了乱哄哄的村民。(学生能完整说出更好)

7.谁能像老汉一样稳稳地站着,有感情地读这两段话。(个别读、男生读、齐读)

8.在这危难时刻,老汉下了一道啥命令?

(3)(课件出示)◆老汉沙哑地喊话:“桥窄!排成一队,不要挤!党员排在后边!”

你怎么理解这句话的?从中你体会到老汉的什么精神?哪个标点引起你的注意?我们应该怎么读呢?

“桥窄”是对所有村民说的,干净利落。“排成一队,不要挤!”指挥村民有序撤离。“党员排在后边!”那排在前面的是谁?(板书:群众)说明老汉始终把群众的安危放在第一位。  (先人后己、舍己为人、人民利益高于一切)

老汉的喊话虽然是沙哑的,但是三个感叹号传出来的声音就像大山一样坚定!(响亮、干脆、有力、节奏快)(抽读、师范读、齐读)

师小结:在洪水面前,老汉作为一名党员,一名党支部书记,心系群众,把生的希望留给百姓,他就像一座山。

三、设置矛盾,感受老汉父亲的大山形象

1.老汉的大山形象让我们刻骨铭心。除了老汉,文中还有一个人作者也进行了具体描写,谁?请同学们快速阅读课文,找出描写老汉与小伙子的句子,用你喜欢的符号做上标记。

2.学生汇报。(师相机出示课件)

(1) ◆老汉突然冲上前,从队伍里揪出一个小伙子,吼道:“你还算是个党员吗?排到后面去!”老汉凶得像只豹子。

(2) ◆小伙子瞪了老汉一眼,站到了后面。

(3) ◆小伙子推了老汉一把,说:“你先走。”

(4) ◆老汉吼道:“少废话,快走。”他用力把小伙子推上木桥。

3.这几段话是对人物的具体描写,在这里作者采用哪些手法来表现人物呢?  (动作、语言)

4.请同学们找找句中的动词,前后对照看看能不能发现特别的地方。

(矛盾之处【板书: 揪--推;  瞪--推】)(个别读、男女读、齐读)

5.老汉和小伙子,他们说的、做的,前后似乎充满了矛盾。同学们,你们能读懂吗?

6.似懂又非懂,令人费解,是吧?没关系,如果你读了下面这段话,老师相信你在顷刻间会明白许多许多……

(出示课件)◆五天以后,洪水退了。一个老太太,被人搀扶着,来到这里祭奠。她来祭奠两个人。她丈夫和她儿子。(音乐响起30秒后,师配乐朗诵)

1.让我们一起怀着沉痛的心情读读这段话。(学生配乐朗诵)

2.你读懂了什么?(老汉和小伙子,原来竟然是一对亲生父子啊!)  这是这篇课文真正的结尾,一个出人意料的结尾。

为什么课文最后才交代他俩的关系呢?这样写的目的是什么?(巧妙设置悬念。)

3、结合刚刚所学的内容,你认为老汉是个怎样的人?

学生交流汇报。(板书:舍小家顾大家、大公无私、父爱如山)

四、拓展文本,升华情感

这位可敬的老党员在生死攸关的时刻,镇定自若地指挥村民逃生,他为村民们架起了一条什么桥?(生命之桥)

师总结:灾难面前,老汉用自己的血肉之躯为群众筑起了一座永不会塌的桥,老汉牺牲后,我们的党和群众也会义无反顾地帮助他的家属。一个优秀的党员就是密切党和群众的桥梁啊!

2.此时,你肯定有很多话想说,让我们用一句话表达对老汉的赞美、敬佩与怀念吧!(生完成课堂练习,然后交流汇报)

3.其实在我们身边还有很多这样舍己为人、舍小家顾大家的共产党员,文中的老汉只是其中之一,让我们一起去看看。(出示课件)

板书设计:

16、    桥

党-----------老汉-------------群众

先人后己、舍小家顾大家、不徇私情、父爱如山

[《桥》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人教版五年级下册)]

篇11:《检阅》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人教版三年级下册)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1. 能联系上下文理解“棘手、鸦雀无声”等词语。

2. 抓住重点语句,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

3. 通过想象、朗读,体会人物的心理变化。

技能目标:1.培养朗读、理解、想象、表达、写作等能力的培养。

2.培养学生积累优美语句的意识,激发兴趣.

情感目标:1. 感受儿童队员对残疾人博莱克的尊重和爱护,体会队员们美好的心灵。

2. 感受博莱克自尊自强的个性品质。

教学重点: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在阅读中体会人物心理的变化。

教学难点:体会关键句“这个小伙子真棒!” “这些小伙子真棒!”的深层含义。

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1. 板书课题

老师带大家去看看国庆六十周年时的检阅仪式(播放视频)

刚才这段录像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2. 这些队员都是千挑万选出来的,所以他们才能给大家呈现这么好看的检阅仪式。还想看吗?书中的检阅同样精彩,今天让我们再次走进七月的波兰,去感受那隆重盛大的节日场面--齐读课题《检阅》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 大声朗读课文,说说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2. 出示图片,配乐:让我们一起来走进波兰首都国庆节的盛况吧,看,多么盛大的节日!街上人山人海、彩旗飘扬,多么隆重的检阅!步兵过去了,炮兵过去了,青年组织的队伍也通过了主席台,现在轮到儿童队员了。在经过检阅台这么多队伍当中,赢得观众称赞的是-- (儿童团)

师:观众是怎样夸奖他们的-- ( 这个小伙子真棒!这些小伙子真棒。)并板书在黑板上。

三、精读课文,理解感悟。

(一)检阅场上博莱克真棒!

1.这拄拐的博莱克竟然能得到这样的表扬,他棒在哪?到文中去找一找。

生读,出示:在队伍的第一排,紧跟在队长后面走着一名拄拐的男孩,看来,他肯定忘记了自己在拄拐。他同全队保持一致,目视右方,睁着大眼睛望着检阅台。

2. 师:俗话说得好,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老师再来给大家读这段。你一定会通过文字看到博莱克的内心。闭上眼睛,你就会看到。(文本补白)此刻博莱克____极了!现在就把自己独特的体会带进去读出来。(自由读)

3. 还有谁愿意来认识博莱克?(生个别读)想一想,这是个怎样的小伙子? (谈谈各自独特的体会。)

师:有理有据,是阅读的好方法。看到拄拐的博莱克能走得这么好,难怪观众会发出这样的称赞:这个小伙子真棒。 (带着自己的理解读出你心中最棒的博莱克!) 齐读

4. 师:俗话说: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是的,这位小伙子就是博莱克,虽然他拄着拐杖,但他高昂着头,挺着胸膛,精神抖擞,与全队保持一致,这是多么不容易啊!这一句称赞的背后,隐藏着多少艰辛啊。通过这个镜头,我们仿佛看到他平时辛苦练习时的情景: (自由发挥,想象博莱克刻苦练习时的情景。)

师:难怪他走得这么好--(生读)怪不得他才走得这么好--(生读)是的,正是他平常这么坚持,不怕辛苦地练习,才有了今天的表现-- (齐读句子)

5. 师:面对这样的小伙子,你想对他说什么? (我想对他说……)

师:是的,这一幕幕镜头,这一个个场景不仅你看到了,我看到了,成千上万的观众也看到了,所以,他们由衷地称赞这个自信、坚强的孩子--(板书:自信、坚强)(生:这个小伙子真棒!)

(二)俱乐部里儿童队员真棒!

1. 分段读儿童队员讨论的段落。

师:如果说博莱克是靠他的自信和坚强迎来了观众的称赞,那么其他儿童队员呢?为什么他们也得到了大家的称赞呢?请同学们自由朗读2-9自然段,想一想,儿童队员们在干什么?

生:儿童队员们都在讨论,游行检阅时博莱克怎么办?

师:因为他们觉得这件事-- (非常难办)

2. 师:从文中哪些地方感受到了这件事情非常难办呢?

生:“劝他不去?要不把他放在队尾?再不就把他藏在队伍中间?可是跟他怎么说呢?谁去跟他说呢?”从这里我感受到了大家很为难。

师:把你的为难通过朗读表现出来。(生读)

生:“俱乐部里立刻鸦雀无声了,事情确实非常难办,因为博莱克左腿截肢了,现在靠拄拐走路。”我感觉大家都不知道该怎么办。

师:所以整个俱乐部里-- (鸦雀无声)

师:从鸦雀无声感受到-- (大家都不知道怎么办,谁也不说话。)

师:通过你的朗读表现出来。(生读)

生:“队长,”终于有一名队员说话了,“还有一件非常棘手的事。游行检阅时博莱克怎么办?”

师:这的确是一件非常棘手的事。把你的体会读出来吧。(生读)

3. 师:是的,正是这件棘手的事情,使整个俱乐部鸦雀无声,谁都不愿意第一个开口,大家心里都在想:

课件出示填空:如果让他去,--------,如果不让他去,--―――

生:发挥想象,体会人物心理活动。

师:难怪谁都不愿意第一个开口,真是一件棘手的事情。多么善良的儿童队员啊!既想使检阅队伍整齐划一,更不想伤害大家的好伙伴博莱克。这可怎么办呢?队长,队长在哪里,你有什么好主意?

生:队员们,如果把博莱克放在队伍第一排,让大家都看见他,怎么样?他虽然腿不方便,可仍然是儿童队员,还不是一般的队员!”(出示此句)

师:这么好的主意怎么说的声音这么小?来,自信地再说一遍!(生读)

师:正是这大胆的决定,才有了博莱克今天的表现。让咱们一起来读读队长的话。(生齐读)

4. 师:队长这么好的提议,队员们赞同吗?从哪里体会到?

生:太棒了!这才叫儿童队员呢!别的队肯定会羡慕我们,第一排走着一名拄拐的儿童队员。(出示此句)

师:还有谁想读?指名二读。

师:我听出来了,你想让博莱克走在-- (走在队伍的第一排。)

指名三读:

师:我感受到了你很高兴,你高兴什么? (生:因为…… )

指名四读:

师:我听出了你的自豪,你自豪什么? (生:我自豪……)

师:此时,再也不是沉默的局面,大家的想法都得到了统一,每个队员们都欢呼着--

齐读:太棒了!这才叫儿童队呢!别的队肯定会羡慕我们,第一排走着一名拄拐的儿童队员。

5. 师:此时,大家的脸上露出笑容,情不自禁地鼓起掌来。

出示:大家脸上都露出笑容,情不自禁地鼓起掌来。

师:刚才是那么沉默的局面,而现在为什么大家都露出笑容,鼓起掌来呢?(生:因为……)

师:虽然队员们都矛盾过,犹豫过,但最后大家的想法得到了统一,所以-- (大家脸上露出笑容,情不自禁地鼓起掌来。)

师:看!多么可爱的孩子啊!也许曾经犹豫过,也许曾经为难过,但此时他们的意见终于得到了统一。

他们不会劝他不去,难怪人们由衷地赞叹:这些小伙子真棒!

他们也没有把他放在队尾,所以我们觉得:这些小伙子真棒!

他们更没有把他藏在队伍中间,我们也想由衷的称赞:这些小伙子真棒!

他们让博莱克走在了队伍第一排:这些小伙子真棒!

师:正是这些小伙子们的大胆决定使博莱克有机会参加了检阅,并站在了队伍的第一排,让我们看到了这样一个博莱克--

出示:在队伍的第一排,紧跟在队长后面走着一名拄拐的男孩,看来,他肯定忘记了自己在拄拐。他同全队保持一致,目视右方,睁着大眼睛望着检阅台。

6. 师:在他的表现中我们感受到他已经忘记了自己在拄拐,但是他没忘记什么?所以他同全队……那么此时我们又一次真真切切的感受到:这个小伙子真棒!而这个小伙子真棒正是因为:这些小伙子真棒!

师:看着这自信坚强的博莱克,人们由衷地赞叹-- 这个小伙子真棒! 这些小伙子真棒!

师:看着这整齐划一的儿童团队伍,人们再一次由衷地赞叹-- 这个小伙子真棒!   这些小伙子真棒!

师:想着队员们对博莱克的关爱、尊重(板书关爱、尊重),人们又一次发出了由衷地赞叹-- 这个小伙子真棒!  这些小伙子真棒!

四、拓展文本,写话延伸

1. 就让我们用这掌声和称赞声送这个小伙子,不!是这些小伙子渐渐走远。但他们带给我们的启发和感受却永远的留在了这检阅台上。

小练笔,任选其一进行写作:

(1)看着队伍中的博莱克和队员们,我想对他们说:“……”

(2)波兰华沙电视台的记者采访博莱克,面对镜头,他这样说:“……”

(3)博莱克回到家里,他激动的心情无法平静下来。他在日记中这样写道:“……“(请替他把日记写下来。)

师:其实,在我们身边也有一批像博莱克这样特殊的人,以及无私帮助他们的人。出示残疾人影像:春晚舞蹈《牵手》

师:失去右臂的女孩马丽和失去左腿的男孩翟孝伟在春晚上的这个节目震惊了全场。他们以一种积极、乐观的态度笑对人生,通过努力,在舞蹈上有很深的造诣。当然也离不开教练、舞蹈老师的教导。是他们无私的付出,才让她们原本残缺的世界,变得更加充实,更加绚丽多彩,才让他们出现在我们面前时,带来了最震撼的美丽.

2. 孩子们,面对这些人,面对帮助他们的人,你们有什么想对他们说的吗? (生:……)

师:是的,孩子们,作为健康的人,我们应该像文中的儿童队员们那样-- (图片:尊重残疾人,关爱残疾人)

师:作为残疾人,更应该像博莱克那样-- (图片:残而不废,身残志坚)

师:让我们手拉手,肩并肩, (图片:为了同一片蓝天,让我们将心连在一起!)

板书设计:

14、检阅

这个小伙子真棒!--自信、坚强

这些小伙子真棒!--关爱、尊重

[《检阅》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人教版三年级下册)]

篇12:《詹天佑》教学设计(第二课时)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积累词汇;联系上下文理解阻挠、要挟等词语意思。

2、注意当时当地的情况,了解詹天佑主持修筑京张铁路的过程。

3、认识詹天佑是我国杰出的爱国工程师;激发孩子们的爱国热情,增强民族自豪感,激励学生努力锻炼自己的创造才能。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深刻领会詹天佑哪些言行感动了我们。

教学难点:

詹天佑主持修筑京张铁路的社会背景和自然地理环境。

教学时间:  两课时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认识录像老师,建构阅读话题

1、现场老师:同学们,今天孙老师将配合光盘中的宋老师带领大家一起学习《詹天佑》这一课,齐读课题。

二、初读:整体感知内容,回顾难忘岁月

1、录像老师: 詹天佑的铜像落成了,你能在课文中找出一句话来题写吗?

现场老师:速读课文,找到你认为最准确的句子。

2、录像老师:出示句子(詹天佑是我国杰出的爱国工程师。)读课文把相关语句划下来。

现场老师:自由读课文5、6自然段,划一划能表现詹天有杰出才华的语句,并想一想这两段主要写了什么?

3、现场老师:引导学生读后交流。教师引导概括:(勘测线路、开凿隧道、设计线路)。

三、精读:深入研读内容,体会创新设计

1、现场老师:出示相关图表,同桌讨论后尝试用笔画出詹天佑开凿隧道的两种不同的方法。

2、学生讨论完成图表。

3、录像老师:讲读相关语句,动画演示两种不同的开凿方法。

4、现场老师:指名学生读第六自然段,指名学生演示火车上坡的过程

5、录像老师:动画演示“人”字形线路上火车上坡的过程及讲相关故事。

四、品读:再现动人细节,感情朗读课文

1、录像老师:詹天佑的杰出佑来源于什么呢?请同学们再一次读课文。

现场老师:轻声读课文第4自然段,在你感受深的地方写写批注。

2、录像老师:在修筑铁路的四年1400多个日子里,一定会有许许多多让人难以忘怀的动人细节。詹天佑当时是怎么说的、怎么做的、怎么想的?出示相关语句。

现场老师:组织交流,抓住文本关键语句,通过对重点词语的推敲,引导学生观察插图,积累词语,让学生展开想象反复朗读,体会詹天佑在修筑铁路过程中的爱国精神、杰出智慧、顽强毅力、以身作则、与工人同甘共苦等优秀品质。

3、现场老师:重点指导朗读(遇到困难,他总是想:这是中国人自己修筑的第一条铁路,一定要把它修好。否则,不但那些外国人要讥笑我们,而且会使中国工程师失掉信心。)

(1)交流詹天佑当时遇到的种种困难。

(2)教师引读:

师:因为资金短缺,铁路修筑暂时陷于困境,此刻,詹天佑想:

生:“这是中国人……”

师:帝国主义者一直不放弃夺取铁路修筑权的野心,暗中阻挠,这时,詹天佑想:

生:“这是中国人……”

师:面对皇亲国戚横加干涉,无理取闹,詹天佑想:

生(齐):“这是中国人……”

师:亲友离开,女婿遭绑架,女儿身亡,詹天佑陷于巨大的悲痛之中,他想:

生(齐):“这是中国人……”

师:同学们,詹天佑不但自己经常这样想的,他也经常这样勉励他身旁的工作人员:(指名学生读:遇到困难,他总是勉励工程人员:“这是中国人自己修筑的第一条铁路,一定要把它修好。否则,不但那些外国人要讥笑我们,而且会使中国工程师失掉信心。”)

4、现场老师:孩子们,修筑铁路的日子里,詹天佑让人感动的细节,绝不只是课文里写的这些!如果,我们对当时当地的情况,有更多的了解,那么我们一定会对詹天佑更加肃然起敬。

五、研读:回眸百年沧桑,体会课文深意

1、录像老师:帝国主义当时是怎样的表现呢?

现场老师: 请大家用心地读读2、3自然段,边读相关句子,联系詹天佑修筑铁路过程中的一个个细节,边想一想:这两段话的哪些地方,让你的心久久难以平静?(默读,画出让自己心里不平静的句子)。

2、  现场老师:孩子们,作为一个有良知的中国人,回顾那一段岁月,我们的心情肯定是不平静的,谁来读读让你的心情感到不平静的句子?(交流感受,朗读体会--主要从帝国主义的阻挠、要挟,嘲笑;一路上的高山深涧;技术条件落后;国人的期盼等角度,理解詹天佑面临的重重压力)。

3、学生交流体会

4、现场老师过渡:正是凭着这份坚定信念和对祖国的忠诚,也正是凭着这份坚定的信念和对祖国的忠诚,在詹天佑的带领下,京张铁路终于在198月11日全线竣工,不但比原计划提前两年,还为清政府节省了白银28万两。这是危难中的奋进!艰辛中的辉煌!)来,孩子们,让我们一起读读课文最后一段,感受这艰辛的辉煌!(齐读最后一段)

六、活读:倾诉满腔情怀,升华爱国热情

1、 现场老师: 为了纪念那段难忘的历史,河北省政府在张家口重塑了詹天佑的铜像。孩子们,假如这一天,你亲眼目睹了铜像揭幕,我想,你的内心深处,一定会涌起很多感慨,你也一定有很多心里的话儿对詹天佑说。把要说的话写下来吧。(写的时候,可以适当用上课文里刚刚学过的词语:)

阻挠    要挟    嘲笑    毅然     杰出     爱国

高山深涧    悬崖峭壁    狂风怒号   回击    竣工

(学生在音乐声中写话)

2、现场老师:同学们,让我们面对着詹天佑的铜像,尽情地诉说心理话吧……

3、现场老师:听着大家的发言,老师不由想起了很多很多,我的脑子里,出现得最多的画面,是电影《詹天佑》中的一个片断。19,詹天佑拖着重病之躯,登上长城,深情地说(师朗诵):“生命有长短,命运有沉升……所幸我的生命,能化成匍匐在华夏大地上的一根铁轨,也算是我坎坷人生中的莫大幸事了。 ”

4、录像老师:学习一首有关詹天佑的诗,升华感情,总结课文。

附:板书

5、詹天佑

杰出     爱国

京张铁路

[《詹天佑》教学设计(第二课时)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

篇13:《詹天佑》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

1.了解詹天佑在当时情况下如何克服修筑铁路过程中自然条件的困难,成功修筑了京张铁路。

2.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詹天佑的杰出才华和爱国精神。

3.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过程与方法:通过反复读课文,合作探究,动手操作等方法,在整体感知的基础上,结合文中的描述探究人物品格,理解课文内容。

情感态度价值观:

了解杰出爱国工程师詹天佑的事迹,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立志为祖国作贡献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体会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

教学难点:

理解两种开凿隧道方法的好处以及“人”字型铁路设计的妙处。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师:通过上节课的学习,大家都知道詹天佑是我国杰出的爱国工程师。他为了维护祖国的尊严,为了给中国人争口气,毅然接受连外国人都不敢轻易尝试的任务----修筑京张铁路。那么,他是在什么情况下,接受修筑京张铁路的任务的?

2、是啊,面对着帝国主义者的阻挠、要挟、嘲笑,詹天佑没有害怕,没有退缩,而是毅然接受了任务。这节课我们就一起走进施工现场去看看,詹天佑在修筑京张铁路的过程中,遇到了哪些困难,他又是如何克服的?

二、品析课文,了解人物。

(一) 学生默读4-6自然段,想想每个自然段分别写了什么?把这个自然段的主要意思概括的写在纸上。(同桌可以互相探讨一下)

(二)交流感悟,教师组织分段学习

1、勘测线路

(1)在勘测线路的过程中,遇到了哪些困难? 詹天佑又是怎么说的﹑怎么做的﹑怎么想的呢?表现了詹天佑的什么精神?读一读相关的句子,在旁边写上自己的感受,可以是一个词语,也可以是一句话。

(2)交流、讨论。

2、开凿隧道

线路勘测好了,可修筑铁路要经过很多高山,不得不开凿隧道。詹天佑又是怎样开凿隧道的呢?遇到了哪些困难?默读第五自然段,

A、詹天佑在开凿隧道时遇到了哪两个大难题?(居庸关,八达岭)

B、居庸关什么特点?八达岭什么特点?

C、学生画詹天佑的开凿方法。板演。

D、用“因为…所以”说说为什么用不同的方法开凿隧道?

3、设计 “人”字形线路.

詹天佑创造了开凿隧道的新方法,提高了工作效率﹑缩短了工期,这是他杰出才华的表现,他还有更杰出的表现呢﹗那就是他还设计了一种“人”字形线路。请大家自学第六自然段,

A、詹天佑设计的“人”字形线路解决了什么问题?

B、边讨论边画出“人”字形线路示意图。(标明方向)

C、同学演示火车上山的过程。

(三)学习第七自然段

引读:通过刚才学习这三个自然段,我们可以看出这条铁路,这条铁路凝聚了詹天佑的汗水与心血,智慧与才干,正因为有如此的爱国之心,这条铁路才提前两年竣工,这是多么值得自豪的事情啊!请同学们饱含激情齐读最后一个自然段。

A、请你联系全文,谈谈你对“这件事给了藐视中国的帝国主义者一个有力的回击”这句话的理解

“这件事”是指哪件事?原来帝国主义者是怎么认为的?结果呢?

B、是的,外国人能办到的事,中国人能办到;外国人办不到的事,中国人也能办到﹗京张铁路提前竣工这一事实,正是对曾经阻挠、要挟、嘲笑我们的帝国主义者的最有力的回击!狠狠地扇了他们的耳光,令中国人扬眉吐气。

C、当你站在詹天佑的铜像面前时,你想对他说些什么呢?

四、总结全文。

京张铁路不满四年就全线竣工了,而且为清政府节约了28万两白银,全部花费只是外国估价的1/5,可谓花钱少,质量好,完工快。詹天佑不愧是杰出的爱国工程师!中国铁路之父!有这样杰出的爱国工程师,是我们每个中国人的骄傲和自豪,让我们永远记住这个伟大而光荣的名字吧!生活在祖国日益繁荣昌盛的今天,我们也应该像詹天佑那样,从小热爱祖国,立志为祖国建设作贡献。

[《詹天佑》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

篇14:孔乙己第三课时 教案教学设计(人教版九年级下册)

1、导学探 究

【旧课导入】

【孔乙己的手】

1、“温两碗酒,要一碟茴香豆。”便排出九文大钱。

2、孔乙己显出极高兴的样子,将两个指头的长指甲敲着柜台……孔乙己刚用指甲蘸了酒,想在柜上写字,见我毫不热心, 便又叹一口气,显出极惋惜的样子。

3、孔乙己着了慌,伸开五指将碟子罩住,

4、孔乙己着了慌,伸开五指将碟子罩住,

5、原来他便用这手走来的。不一会,他喝完酒,便又在旁人的说笑声中,坐着用这手慢慢走去了。

【孔乙己的生存环境】

等级森严

社会环境:

【重游咸亨酒店】

咸亨酒店在清朝光绪年间,是一家普通小酒店。自从小说《孔乙己》问世以来,咸亨酒店也随之闻名于世了。现在的咸亨酒店,是1981年为纪念鲁迅一百周年诞辰而重新修建的。改革开放使咸亨酒店也成了同外部世界联系的纽带。

咸亨酒店向社会重金征集广告词。请你结合本文内容,试写一段广告词。

【揭秘孔乙己生死之迷】

我到现在终于没有见--大约孔乙己的确死了。

甲方:孔乙己已经死了!

乙方:孔乙己还没有死!

【读后感】

任选一题目,写一则读后感。

A)《笑声中的悲剧》

--谈环境描写的作用

B)《病态的社会,灰色的人生》

--谈孔乙己的性格及人生轨迹。

盼盼

[孔乙己第三课时 教案教学设计(人教版九年级下册)]

相关专题 百分数税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