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良好的习惯十二》教学设计

unherter 分享 时间: 收藏本文

【简介】感谢网友“unherter”参与投稿,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培养良好的习惯十二》教学设计(共6篇),欢迎您阅读分享借鉴,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篇1:《培养良好的习惯十二》教学设计之一

《培养良好的习惯(十二)》教学设计之一

教学目的

1指导学生认真观察课本插图和挂图,结合有关事例,使学生明白“行万里路,读万卷书”的道理,逐步养成深入社会学习语文、投身自然增长知识的学习习惯。

2指导学生认真观察课本插图或挂图,结合事例,使学生懂得在实践中运用语文的道理,逐步养成在实践中运用语文的习惯。

教学重点、难点

让学生明白“行万里路,读万卷书”和“在实践中运用语文”的道理,在今后学习中进行实践,逐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准备:

1投影片

2搜集有关中山陵、莫高窟、圆明园、故宫、漓江、黄山等名胜古迹的资料。

3课前出好一期黑板报。

4准备一次演讲(限定2分钟)参考话题(1)养成良好学习习惯的重要性;(2)通过多种渠道学习语文;(3)要有正确的读写姿势。

5课前参观校(或乡镇)的有线电视台,采访节目制作的有关情况。

教学时间 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入  新课

出示明代画家董其昌的一幅绘画作品(如《黄山雪霁图》、《秋兴八景图》等),说说看了图的感受。

讲述:这是明代著名画家董其昌的画,怎样才能画好画呢?他说要“行万里路,读万卷书”(板书)。其实不光是学画,这种方法对我们学习语文也很有益处。那么,“行万里路,读万卷书”是什么意思呢?学习语文为什么要“行万里路,读万卷书”?应该怎样通过“行万里路,读万卷书”的途径来学习语文知识呢?学习了这一课我们就明白了。

二指导看图,学习怎样“行万里路,读万卷书”

1按从上到下的顺序,指导观察第一页的三幅图。

(1) 观察第一幅图。

(2) 讲述;图上画的天文台,老师和同学们一起参观的是我国古代的天文仪器,我国远在五六千年以前就创造发明了世界上最早的测天仪器――浑天仪,并取得了辉煌的`天文学成就。看到这些古代天文仪器,会想到什么?

指名说。

小结:同学们说得对,我们都为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感到骄傲的。

(3) 观察第二幅图

过渡:在参观了古天文仪器后,老师又带领同学们去了天文展览馆,他们看到了什么呢?

说说展览馆墙上的照片上有些什么内容。

指名说

小结:同学们要从小爱科学,努力学习,长大后去探索宇宙的奥秘。

(4) 观察第四幅图

图上画了谁,在什么地方干什么。

指名说

小结:老师带领学生欣赏碑刻,碑刻就是刻在石碑上的文字或者图画,这些文字或图画大多出自著名画家之手,有着很高的艺术价值,是我们中华民族灿烂文化的组成部分。

图上的同学们看到这块碑刻,会怎样想,怎么说?

指名说

同学们在书法课或外出旅游时,欣赏过哪些碑刻?在欣赏过程中,你学到了哪些知识?

讨论交流

2指导观察第2~3页通版插图。

(1) 逐幅图观察第一行的四幅图。

观察第2页最上面的两幅图。

说说图上画了谁,在什么地方,干什么。

他们游览了漓江和黄山之后会有什么感受?

分组讨论。

指名说。

观察第3页最上面的图。

分别说说图上画了谁,在什么地方干什么。

同学们参观了植物园会有什么收获?与丹顶鹤一起嬉戏会有什么样的乐趣?

指名说。

(2) 观察大海图。

a. 说说图上海面是什么样的景象。

b. 小结:我国海域辽阔,海岸线很长,站在海边,眺望大海,能让人领略到“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和“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光灿烂,若出其里”的壮美景象(投影映示,教师简要释义,学生朗读)。

c. 让学生根据自己的观察所得(包括生活积累),结合自己所读的关于大海的文学作品,谈谈自己见到辽阔大海后的感受。

指名说。

观察右边的两幅图

a说说图上同学在干什么,中山陵和莫高窟在什么地方,同学们游览这些名胜后会说什么。

指名说

b让学生结合造假课前收集的关于中山陵和莫高窟的资料,介绍一下这两处名胜。

其余同学边听边思考:听了介绍,你有什么感受,获得了什么知识?

指名说

(3)观察第三行插图

观察左边一幅图

a说说图上是哪儿,在什么地方。

b说说圆明园美在哪里,它又是怎样被破坏的。

请同学介绍

c听了同学介绍有什么感想?

指名说

观察右边一幅图

a说好所图上是哪儿,在什么地方?

b故宫规模宏大,建筑技术高超,同学们课前已经查阅了资料,知道得一定比老师多,谁愿意老介绍?

指名说

评点

c听了同学们介绍你懂得了什么?

指名说

评点

(4)小结:听了同学们的介绍,老师也学到了不少知识。俗话说,“百闻不如一见”。同学们有机会去这些地方走走看看,一定会学到很多知识。

(5) 你们的家长曾到过哪些地方,游览过什么名胜、什么景点,有什么感受?

指名说

三、总结

1通过观察插图,你知道了什么是“行万里路,读万卷书”吗?

2谈谈准备怎样“行万里路,读万卷书”。

讨论交流

3小结:语文知识和语文能力不仅可以从书本上获得,从课本上获得,还可以走出课堂,走出课本,走向社会,大自然中获取。大千世界万事万物,自然界的各色景观处处有学问,处处有语文。在学好各门功课的基础上,我们还要学会读社会和自然这样的大书,这就是“行万里路,读万卷书”。图中的这些同学,他们走出课堂,开阔了视野,增长了知识,陶冶了情操,在这个过程中也增长了语文知识,收获很大。

当然,“行万里路”并不一定要有“万里”之遥,同学们可以从身边开始,通过多种渠道学习语文,在自己的生活实践中运用语文,读好社会和自然这本大书。同时还可以结合日记,记下自己的观察所得,这对于提高自己的语文水平很有帮助。

四作业

1阅读徐霞客的故事,学习他“行万里路,读万卷书”的精神,加深对“行万里路,读万卷书”的体会。

2深入大自然和社会,写观察日记。

第二课时

一、导入  新课

1、通过《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十)》中“多种渠道学习语文”和上一课“行万里路,读万卷书”的学习,你知道了应该怎样学好语文吗?

2、教师谈话:学习语文的渠道多种多样,我们学习知识的目的是为了在实践中加以运用。“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说的就是实践的重要。我们要在生活实践中学会运用语文这个工具,不仅在实践中学习语文,更要在运用中提高自己的语文水平。(板书课题)

二、指导看图,教学生学会运用语文

1、观察第4、5页第一行的两幅图。

(1)教师边指图边讲述:图上是一所学校的闭路电视系统,左边是控制室,里面的几位同学通过屏幕,既可以知道全校的情况,也可以把信号传到预定的地方,右边是学校电视台的播音室,通过摄像机和专门的路线可以把声音传导控制室,由控制室根据需要加以处理。

(2)图上的几位

篇2:《培养良好的习惯十二》教学设计

教学目的

1、指导学生认真观察课本插图和挂图,结合有关事例,使学生明白“行万里路,读万卷书”的道理,逐步养成深入社会学习语文、投身自然增长知识的学习习惯。

2、指导学生认真观察课本插图或挂图,结合事例,使学生懂得在实践中运用语文的道理,逐步养成在实践中运用语文的习惯。

教学重点、难点

让学生明白“行万里路,读万卷书”和“在实践中运用语文”的道理,在今后学习中进行实践,逐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准备:

1、投影片

2、搜集有关中山陵、莫高窟、圆明园、故宫、漓江、黄山等名胜古迹的资料。

3、课前出好一期黑板报。

4、准备一次演讲(限定2分钟)参考话题(1)养成良好学习习惯的重要性;(2)通过多种渠道学习语文;(3)要有正确的读写姿势。

5、课前参观校(或乡镇)的有线电视台,采访节目制作的有关情况。

教学时间

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出示明代画家董其昌的一幅绘画作品(如《黄山雪霁图》、《秋兴八景图》等),说说看了图的感受。

讲述:这是明代著名画家董其昌的画,怎样才能画好画呢?他说要“行万里路,读万卷书”(板书)。其实不光是学画,这种方法对我们学习语文也很有益处。那么,“行万里路,读万卷书”是什么意思呢?学习语文为什么要“行万里路,读万卷书”?应该怎样通过“行万里路,读万卷书”的途径来学习语文知识呢?学习了这一课我们就明白了。

二指导看图,学习怎样“行万里路,读万卷书”

1按从上到下的顺序,指导观察第一页的三幅图。

(1) 观察第一幅图。

(2) 讲述;图上画的天文台,老师和同学们一起参观的是我国古代的天文仪器,我国远在五六千年以前就创造发明了世界上最早的测天仪器——浑天仪,并取得了辉煌的天文学成就。看到这些古代天文仪器,会想到什么?

指名说。

小结:同学们说得对,我们都为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感到骄傲的。

(3) 观察第二幅图

过渡:在参观了古天文仪器后,老师又带领同学们去了天文展览馆,他们看到了什么呢?

说说展览馆墙上的照片上有些什么内容。

指名说

小结:同学们要从小爱科学,努力学习,长大后去探索宇宙的奥秘。

(4) 观察第四幅图

图上画了谁,在什么地方干什么。

指名说

小结:老师带领学生欣赏碑刻,碑刻就是刻在石碑上的文字或者图画,这些文字或图画大多出自著名画家之手,有着很高的艺术价值,是我们中华民族灿烂文化的组成部分。

图上的同学们看到这块碑刻,会怎样想,怎么说?

指名说

同学们在书法课或外出旅游时,欣赏过哪些碑刻?在欣赏过程中,你学到了哪些知识?

讨论交流

2指导观察第2~3页通版插图。

(1) 逐幅图观察第一行的四幅图。

观察第2页最上面的两幅图。

说说图上画了谁,在什么地方,干什么。

他们游览了漓江和黄山之后会有什么感受?

分组讨论。

指名说。

观察第3页最上面的图。

分别说说图上画了谁,在什么地方干什么。

同学们参观了植物园会有什么收获?与丹顶鹤一起嬉戏会有什么样的乐趣?

指名说。

(2) 观察大海图。

a. 说说图上海面是什么样的景象。

b. 小结:我国海域辽阔,海岸线很长,站在海边,眺望大海,能让人领略到“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和“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光灿烂,若出其里”的壮美景象(投影映示,教师简要释义,学生朗读)。

c. 让学生根据自己的观察所得(包括生活积累),结合自己所读的关于大海的文学作品,谈谈自己见到辽阔大海后的感受。

指名说。

观察右边的两幅图

a说说图上同学在干什么,中山陵和莫高窟在什么地方,同学们游览这些名胜后会说什么。

指名说

b让学生结合造假课前收集的关于中山陵和莫高窟的资料,介绍一下这两处名胜。

其余同学边听边思考:听了介绍,你有什么感受,获得了什么知识?

指名说

(3)观察第三行插图

观察左边一幅图

a说说图上是哪儿,在什么地方。

b说说圆明园美在哪里,它又是怎样被破坏的。

请同学介绍

c听了同学介绍有什么感想?

指名说

观察右边一幅图

a说好所图上是哪儿,在什么地方?

b故宫规模宏大,建筑技术高超,同学们课前已经查阅了资料,知道得一定比老师多,谁愿意老介绍?

指名说

评点

c听了同学们介绍你懂得了什么?

指名说

评点

(4)小结:听了同学们的介绍,老师也学到了不少知识。俗话说,“百闻不如一见”。同学们有机会去这些地方走走看看,一定会学到很多知识。

(5) 你们的家长曾到过哪些地方,游览过什么名胜、什么景点,有什么感受?

指名说

三、总结

1通过观察插图,你知道了什么是“行万里路,读万卷书”吗?

2谈谈准备怎样“行万里路,读万卷书”。

讨论交流

3小结:语文知识和语文能力不仅可以从书本上获得,从课本上获得,还可以走出课堂,走出课本,走向社会,大自然中获取。大千世界万事万物,自然界的各色景观处处有学问,处处有语文。在学好各门功课的`基础上,我们还要学会读社会和自然这样的大书,这就是“行万里路,读万卷书”。图中的这些同学,他们走出课堂,开阔了视野,增长了知识,陶冶了情操,在这个过程中也增长了语文知识,收获很大。

当然,“行万里路”并不一定要有“万里”之遥,同学们可以从身边开始,通过多种渠道学习语文,在自己的生活实践中运用语文,读好社会和自然这本大书。同时还可以结合日记,记下自己的观察所得,这对于提高自己的语文水平很有帮助。

四作业

1阅读徐霞客的故事,学习他“行万里路,读万卷书”的精神,加深对“行万里路,读万卷书”的体会。

2深入大自然和社会,写观察日记。

第二课时

一、导入新课

1、通过《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十)》中“多种渠道学习语文”和上一课“行万里路,读万卷书”的学习,你知道了应该怎样学好语文吗?

2、教师谈话:学习语文的渠道多种多样,我们学习知识的目的是为了在实践中加以运用。“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说的就是实践的重要。我们要在生活实践中学会运用语文这个工具,不仅在实践中学习语文,更要在运用中提高自己的语文水平。(板书课题)

二、指导看图,教学生学会运用语文

1、观察第4、5页第一行的两幅图。

(1)教师边指图边讲述:图上是一所学校的闭路电视系统,左边是控制室,里面的几位同学通过屏幕,既可以知道全校的情况,也可以把信号传到预定的地方,右边是学校电视台的播音室,通过摄像机和专门的路线可以把声音传导控制室,由控制室根据需要加以处理。

(2)图上的几位同学是怎样工作的?

指名说。教师给予提示和补充。

(3)课前同学们参观访问了校(或乡镇)有线视台,谁来说说他们是怎样制作节目的?指名说。

(4)小结。

2、观察第二行插图。

(1)左边一幅图。

1图上的同学在干什么,写字的同学是用什么姿势写字的?他们是怎样握笔的,字写得怎样?别的同学表情怎样?

同桌讨论、交流。

2、小结。

3、请班上毛笔字写得好的一两名同学作书法表演(字不宜多),并表扬认真写字的同学。

(2)右边一幅图。

1、说说图上画的是一次什么活动,参赛的同学什么样,神态怎样?指名说。

2、我们在第十一册已经学习过演讲,老师也请大家课前作了准备,哪位同学愿意到前面来演讲?请两位同学作演讲表演,同学予以简短评价。

3、观察第三行插图。

(1)左边一幅图。

1、图上的同学正在开展什么活动,大家分别在干什么?指名说。

2、讨论:古诗文课外活动的形式很多,如集体或单独朗诵、配乐朗诵、背诵、抽签朗诵或背某一诗文,突出某一主题的朗诵,比如背有关写月亮的诗句,指定某一作品的朗诵、背诵,比如背李白的诗句等。

3、抽签背诵古诗文。教师评价。

(2)右边一幅图。

1、说说图上有谁,在干什么,他们办的黑板报质量怎样。指名说。

2、我们班这期的黑板报出得也非常好,栏目丰富,插图精美,书写完整。我们请本期的作者和编辑分别来介绍一下他们是怎样选择内容、写好稿件、确定栏目、设计插图的。

指名介绍。同学评价。

3、同学们对出好黑板报还有什么建议?指名说。教师评价。

4、观察第4页左上角的图。

(1)说说图上有谁,在干什么,小报的质量怎么样。

指名说。

(2)展览各组课前出的小报,说说质量怎样,然后请几位编者或作者谈谈是怎样编这期报纸的。指名说。

5、观察第5页6右下脚的插图。

(1)讲述:这是一个学校的学生正在表演课本剧《母亲的恩情》,图中两个同学分别扮演孟郊和他的母亲。

(2)图上同学表演得怎样?指名说。

(3)同学们学过不少课文,也演过课本剧,请参加过演出活动的同学谈谈演出的要求和体会。

(4)小结。

三、总结

1、交流同学们在课前搜集的在实践中应用语文的例子。

2、小结。

四、作业

1、分组编辑出版小报。

2、练习排演课本剧。

3、多参加语文课外活动。

五、联系前面学过的有关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一~十一),说说自己在这方面的收获。

篇3:《培养良好的习惯十二》教学设计

教学要求

1、指导学生认真观察课本插图或教学挂图,结合有关事例,使学生明白“行万里路,读万卷书”的道理,逐步养成深入社会学习语文,投身自然增长知识的学习习惯。

2、指导学生认真观察课本插图或教学挂图,结合有关事例,使学生懂得在实践中运用语文的习惯。

教学重难点

重点

1、结合有关事例,使学生明白“行万里路,读万卷书”的道理。

2、认真观察课本插图,结合有关事例,使学生懂得在实践中运用语文的道理。

难点

通过课本插图和有关事例,逐步养成深入社会学习语文,投身自然增长知识的学习习惯,以及在实践中运用语文的习惯。

第一教时

教学要点

指导学生认真观察课本插图,结合有关事例,使学生明白“行万里路,读万卷书”的道理,逐步养成深入社会学习语文,投身自然增长知识的学习习惯。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今天,我们来学习这最后一个习惯: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二、指导看图,领会内容

(一)指导观察第一页

1、学生自由观察,思考:图上有谁,在什么地方,干什么,他这是会时想些什么?

2、指明回答,教师补充

第一幅:在天文台,老师和同学参观古代的天文仪器。同学门看到这台仪器,一定为我国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感到骄傲。

第二幅:在天文台的天文展览馆内,墙上贴着宇宙中星体的照片,希望大家长大后到太空中研究宇宙的奥秘。

第三幅:简介:碑刻是刻在石碑上的文字和图画,大多出自著名书法家和书画家之手,有很高的艺术价值,是中华灿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3、同位共同参观三幅图,回顾主要内容,说说自己的想法。

(二)指导观察二、三页通版图

1、学生自由观察插图,按照从上到下,从左到右的顺序,思考:图上有哪些人物,在什么地方,干什么。有什么意义?

2、同组相互交流,感受体会

3、教师总结并补充

(三)学生交流:观察了这些图画,你有什么想法?

三、教师小结

第二教时

教学要点

指导学生认真观察插图,结合有关事例,使学生懂得在实践中运用语文的道理,逐步养成在实践中运用语文的习惯。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我们从小就要到学校里学习知识,长大后才能胜任祖国交给我们的工作。因此,学习知识就是为了——(学生齐答:运用)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怎样在实践中学会运用。

二、指导看图

教师带领学生依次观察插图,弄清图中内容。

1、第一行两幅

(1)教师简单介绍

(2)学生讨论:控制室和播放室的几位同学是怎样工作的?

(3)班级交流

2、第二行左图

(1)请一位同学作一次简短的演讲,学生评价。

(2)教师总评

3、第三行左图

(1)观察图中的人物在干什么?

(2)自由练习朗诵,体会方法。

第三行右图

(1)观察插图,回答:图上的人在干什么,黑板报出的怎样?

(2)教师补充:办黑板报要先选择好内容,确定栏目,设计图案。

4、左上图

学生观察,谈谈怎样编手抄报?

5、右下图

(1)教师简介

(2)学生交流:他们演的怎样?怎样才能演好课本剧?

(3)教师小结:参加课本剧演出,可以锻炼自己运用语文的能力,陶冶艺术情操,培养自己多方面的情感。

三、谈收获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篇4:《练习十二》教学设计

一、设计思想

在一年级数学教学中,数字之间的加减,相对比较枯燥。加减混合运算式题含义的理解是一个难点。学生一般很难理解各数之间的联系,常需要有跟实际相联系的事物或有自身的体会才能帮助理解。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从具体的情景出发,然后变抽象为形象,帮助学生借助直观感知接受运算顺序的规定。因此,在教学中我们可以运用情景教学和学生的体验教学。

二、教材分析

1、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通过本课的教学练习,应使学生了解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广泛联系,初步学习用数学解决问题,逐步获得数学的思想方法,形成初步的应用数学的意识。

2、这部分的教学内容主要由加减混合的巩固计算和解决实际问题两部分组成。

3、本课教学内容不仅巩固了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的计算方法,还可以促进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计算之间联系的认识,提高学生对这部分知识的掌握水平。

三、学情分析

在学习了10以内连加连减、加减混合算式的意义和计算方法后安排这节课,学生基本上掌握了这三种算式题的意义和计算方法,但对于具体情境中的数学问题理解起来尚有困难。所以可以通过创设情境,组织多种游戏活动,让学生能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四、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能正确地、比较熟练地口算10以内的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运算题。

2、数学思考:通过练习,使学生经历运用数字、符号、图形描述现实世界的过程,初步学会从定量化的角度思考问题。

3、解决问题: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能从日常生活中发现并提出简单的数学问题,让学生初步感知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运算与日常生活的联系。

4、情感与态度:让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并进行交通安全和爱护人民币的教育。

五、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比较熟练地口算加减混合运算。

难点:在日常生活中发现并解决问题。

六、教学策略与手段

本课教学采用情景式教学,并让学生通过亲身体验从而掌握解题的方法。

七、课前准备

1、学生的学习准备:以四人小组为单位,带好八个1角的硬币和一个五角的硬币,以及四张两角的纸钞。

2、教师的教学准备:制作第1、2、5题的情景图,小黑板。

八、教学过程

(一)基础练习(回顾内容)

1、口算(小黑板出示,先算算下面各题,然后说说计算的顺序)

3+1-2=6-1+2=6+3-5=10-3+2=

7+2-1=8-3+4=5+3-2=3+3-0=

10-2+1=10-3+2=8+2-3=5+1-1=

3+2-5=8-1+4=9-3+2=10-7+2=

4+4-1=4+5-5=2+3-2=10-5+3=

计算后先让学生说一说计算5+3-2和10-5+3两题时分别先算什么、再算什么,然后让他们着重说一说在5+3-2的计算中第二步是哪两个数相加,在10-5+3的计算中第二步是哪两个数相减。

(二)情景引入

上节课,小朋友们跟着老师一起学习了加减混合运算,大家都学得非常好。为了奖励大家,老师决定带小朋友们一起去见一见森林里的四位口算冠军(小狗、小猫、小羊、小猪)。不过,这一路上可不轻松,我们只有把挡在半路上的难题都解决了,才能见到这四位冠军。

(三)教学习题

1、解答第5题(上车题)

瞧,接我们的车来了,我们准备上车吧(把事先制作好的77页第五题的上车图贴在黑板上)。)上车前,我们得帮司机叔叔把车上的人算清楚了司机叔叔才好开车。

(1)学生先各自看图思考一下。

(2)这车上的人下下上上的,你们看明白了吗?谁愿意来模仿一下这上车下车的情景,让司机叔叔看得再明白些?

(3)请学生上来表演一下这上车跟下车,同时也能方便学生理解这上车下车的人数变化。

(4)既然看明白了上车和下车的人,那谁能来说一说现在车上到底有多少人呢?(交流解法和算法,并要求学生能够按“本来……又……再……”的顺序说一说)。

(5)学生根据演示,列出算式(4+3+2=)

(6)同时对学生进行交通安全和做文明乘客的思想教育。

2、解答第1题

恭喜大家都答对了,司机叔叔已经开车了。我们现在正在往森林的路上,哎呀,前面怎么有几只小鸭子把我们的路给挡住了。看来,我们还得帮他们解决了问题,小鸭子们才肯离开(出示准备好的第1题的图片)。

(1)请学生先各自看一下图,理解一下图意。

(2)小朋友们看懂了吗?你能把看到的数学问题讲给大家听听吗?(请学生说一说图意,全班交流一下算法,请学生用上“本来……又……后来……”的顺序说)。

(3)学生根据演示,列出算式(6+3-4=)

(4)交流计算过程:为什么先要“6+3”呢?(因为有3只小鸭子赶过来,和原来的6只合起来就有9只了。)为什么又要“-4”呢?(因为有4只小鸭子回家了)

3、解答第5题(下车题)

小朋友们真聪明,一下子就帮小鸭子们问题给解决了。我们现在已经进入森林了,看,四位口算冠军早已在前面等我们了。下了车,我们还是得帮助我们的司机叔叔,现在车上还有几个乘客呢?(出示准备好的挂图)同前面的上车题,还是先表演,用上先……再……的顺序说一说

学生根据演示,列出算式(6-2+3=),然后交流计算过程。同时对学生进行交通安全和做文明乘客的思想教育。

4、解答第2题

终于帮司机叔叔解决完问题了,我们的四位冠军都等急了,他们都要请我们小朋友去他们家做客呢,连钥匙都已经拿在手上了。不过他们也想考考我们小朋友,看我们小朋友能不能根据他们手中的钥匙,猜出他们分别住那一间房子(出示准备好的挂图)

篇5:天地十二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完成比一比,组词。

2、完成抄一抄。

3、完成读一读,填一填。

4、完成用加点的词造句。

5、读一读。

教学重难点:

1、完成形近字组词。

2、完成抄写易错字。

3、完成积累成语。

4、完成造句。

5、完成节气歌、对联和成语。

教学准备:小黑板。

课型:综合实践课。

教学方法:讨论、小组合作式。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学生们,这个单元我们学习了《元日》、《老北京的春节》和《冰灯》三篇课文,了解了不同地域春节的盛况。今天,我们一起到语文天地去学习。

二、新课。

1、完成形近字比较。

⑴、出示四组字,学生认读。

⑵、学生自由组词,说说每组字的区别。

⑶、指名组词。

⑷、指名上台填写。

⑸、读一读。

2、完成抄一抄。

⑴、出示要抄的词语,学生读。

⑵、说一说哪些字易读错,哪些字易写错。

⑶、学生正确书写。

3、完成读一读,填一填。

⑴、学生自由读。

⑵、找一找填写规律。

⑶、试填最后一组。

4、完成造句。

⑴、出示例名,学生齐读。

⑵、找出加点的词语试说一句话。

⑶、把说的话写下来。

5、完成读一读。

⑴、出示读一读,学生自由读。

⑵、说说二十四节气分别在什么时间。

⑶、分组读。

⑷、试背一背节气歌。

三、作业布置:

完成日积月累活动。

四、板书设计:

组词

抄词

日积月累 填词

造句

读句

五、教学后记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完成开卷有益。

2、完成笔下生花。

3、完成金钥匙。

教学重难点:

1、完成自读课文。

2、完成习作。

教学准备:小黑板。

课型:综合实践课。

教学方法:讨论、小组合作式。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学生们,今天我们一起去语文天地学习。

二、学习新课。

1、完成开卷有益。

(自读课文)

⑴、学生自由读课文。

⑵、指名说说,自己读了课文知道了什么?

⑶、齐读课文。

2、完成金钥匙。

⑴、出示(金钥匙资料归类)。

⑵、说说自己进行过哪些资料的整理归类。

3、完成习作。

⑴、读题。正确地选择题目。

⑵、学生围绕选定的题目小组交流。

⑶、指定学生说一说自己要写的内容。

⑷、学生动笔写。

⑸、分组评议。

⑹、自己修改。

三、作业布置:

完成语文天地活动。

篇6:《语文天地十二》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我的摘录笔记读一读

一、我的摘录笔记。

1、总结近一段摘录笔记的情况。表扬坚持做摘录笔记的同学。表扬动脑筋作摘录笔记的同学。

2、交流摘录笔记。

(1)读一读别人的摘录笔记,学习别人的优点。

(2)帮助同学查找笔记中的问题。主要是错别字的问题。

(3)把检查的结果告诉同学。

二、读一读。

1、读诗句。

2、介绍全诗。《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雪梅》。

3、领会两句诗的意思。说说诗人是怎样来写雪的。

4、抄写诗句。

第二、三课时

畅所欲言说说你见过的雪或想象的雪。

一、看。

出示挂图或课件,指导学生观察。

1、留心观察雪花的形状、大小、颜色,体会雪花的外形特点。

2、确定观察的顺序,注意屋顶上、树上、马路上、旷野中下雪后的不同情景。

二、议。

小组内议论,体会留给自己印象最深的情景。

1、在组内展示自己收集的资料或图片,大家说一说。

2、小组内交流自己的观察所得,并进行补充或合理的想象。

三、说。

全班汇报。

1、一组派代表汇报。大家从以下几方面评议。

(1)说的顺序。

(2)是否运用了适当的修辞手法。

(3)是否生动,具体。

(4)有没有感情的表达。

2、师生介绍其他描写雪的段落。

四、写。

整理自己的思路,自拟题目,写成一段话话或一篇文章。

第四课时

开卷有益 深山风雪路

教学要点:

1、理解课文。

2、学会自学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课前谈话,交代学习目的。

今天,我们学习《深山风雪路》这篇文章,这篇文章的学习主要依*同学的自学,

二、默看课文,弄懂生字词。

1、学生默看课文,划记生字或不理解的词语。

2、查字典或找同学老师解决生字词的问题。

三、理清脉络,理解课文。

1、出示思考题:

(1)课文写了谁,一件什么事?

(2)课文哪些地方最让你感动?你要推荐哪些词语或句段。

2、带着思考题,再看课文。解决这些问题。

3、看看自己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请教老师或同学。

四、有感情地读课文。背诵好词好句。

五、总结学法,举一反三。

刚才我们自学时经历了哪些步骤。你在哪个步骤花的.时间最长?

第五课时

开卷有益 雪

教学要点:

1、通过自读课文,能大概了解文章的内容,找到有用的信息。

2、体会运用古诗、民间谚语的妙处。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学习了《瑞雪图》以后,大家对雪有了不同的感受,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介绍雪的知识的文章——雪。

二、读课文,找找有关“雪”的信息。

1、自读课文,提出不理解的生字词,师生释疑。

2、分小组学习课文,收集信息。把学生分成5个小组,每个小组学习课文的一部分。学习完了,要求把收集到的关于雪的知识汇报给老师和同学。

3、分小组汇报。其他成员相机补充。

三、体会古诗、谚语的妙处。

1、找一找,文中有哪些古诗和谚语,说说它们有什么用。

2、我所知道的有关雪的古诗和谚语。

第六、七课时

笔下生花 写学期总结

教学要点:

1、学写学期总结。

2、对自己本学期的情况作一个实事求是的回顾。

教学过程:

一、看例文,明白什么是学期总结。

1、学生看例文,说说它和我们平时见过的文章有什么不同。

2、总结:

(1)内容比较单一;

(2)没有对过程的描述;

(3)分条列出。

二、指导总结的写法。

1、专题总结和综合性总结。

2、突出学期的概念。

3、想一想,自己本学期在哪一方面或哪几方面进步最大,确定写的内容。

4、分析自己为什么会有进步或做过哪些努力,取得了什么经验,分条列出。

5、找出在此方面存在哪些不足或今后努力的方向,奋斗目标等。

三、写总结的格式。

四、动笔写总结。

五、交流自己的总结,师生评议。

六、誊写总结。

相关专题 教学设计良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