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语文二年级教学设计初案

wf5487065 分享 时间: 收藏本文

【简介】感谢网友“wf5487065”参与投稿,下面小编给大家整理人教版语文二年级教学设计初案(共19篇),希望大家喜欢!

篇1:语文教学设计(人教版二年级教学设计)

二年级语文下册第5课《泉水》教案

严惠彬

教材分析:这是篇很美的课文,无论是文字还是内容,都像一股清泉,潺潺地流淌着,洒下一路爱心。读课文时,声音轻快些,让我们的心跟着那清泉流淌,心中不断地涌起像清泉那样去无私奉献、帮助别人的渴望。教学本课,重在强调自读自悟。在朗读时让学生充分自读,感受阅读的乐趣,边读边欣赏插图,边读边思考。

设计意图:1、联系生活的目的是调遣学生知识库存中已有相关知识,激发其学习兴趣。运用课件直观介绍泉水是为下文想象说话铺路。2、识字正音是读通课文的基础,又是低段的重点。本环节的预设可以帮助学生学习词语的方法,真正体现主导与主体的关系。3、教师不放过每一位学生,采用不同方式帮助、指导,引领学生把书读通,读好。关注读通课文这一环节等于关注学生的知识缺陷与理解的错位,同时培养了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4、整体感知是重点品味的基础。这个环节设计的目的是让学生放下书本仍能记得内容,为第二课时的精彩而蓄积力量。其二是搭建语言实践平台,理解简单与具体的语言概念,提高学生的语言素养,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感。5、“来到”与文中的“流进、流过、流到”的区别,用视频形象地展示了“流进水池”、“穿过山谷”的动态画面,让学生由此领悟作者用词准确。从预设一中学生学会细心,明白用词严谨,讲究方法;从预设二中学生学会欣赏,领悟不同词语表达同一个意图,文章就更加生动。6、让每个学生读后都有所感悟,而所悟又不尽相同。于是在读中感悟词语,在品赏中积累词语,在想象中激活思维,在理解中积淀情感,丰满了泉水乐于奉献的美丽形象,培养了学生的想象思维能力与语言表达能力。7、写字教学是2年级教学的重点。在此环节教师改变以往传统的单一的评价方法,采用多元激励评价。让学生在美妙的音乐声中愉悦地学会了3个漂亮的字,又欣赏了同伴的字。在评价中成长,在成长中学会鉴赏美。8、师生共同对着板书总结课堂学习,是非常好的一个学习习惯。帮助学生形成概念,总结方法,明确任务。

教学过程

一、在情境创设中激发学习兴趣

1.激趣谈话:小朋友,生活中谁见过泉?(学生自由说话。)

2.简介“泉水”:老师这里有几组“泉水”的生活照(播放《泉水丁冬》音乐)。教师随滚动的课件介绍泉水的照片。学生边听边思考用一个词来形容看到的泉水。

3.揭题并读好课题。

4.学习“泉”字。

二、在整体感知中积累语感

(一)初读(大声地朗读)课文,自学生字新词

1.自由读读,画出自己遇到的生字。看看你自己能解决几个生字。教师预设了A、B、C,当学生学有困难之时随时调用。

2.交流,反馈。

(1)交流自学的生字新词。预设A:用媒体展现文本第一段情景,巩固3个生字(“哦、股、缝”)。预设B:用图片识字。图片一为水罐、天然水塔,认识“罐、塔”;图片二为杜鹃,引出画眉鸟等;预设C:理解“清脆”一词。(边读边想象与词语相关的情景。)

(二)二读(自由读通)全文,触摸语感

师:学词原来会这样有意思,那么我们把这些生字宝宝送回到句子中,会更有味道,赶快找到一段或几段读给同桌听,试试看,你肯定行!

1.检查课文。指名合作读好课文,教师相机点拨,正音。(推荐朗读最好与需要帮助的学生来参与初读这一环节。如果学生都能读通顺那就跳过这环节。)

预设一:第五段中读“漏”字的句子:“画眉鸟在尽情地歌唱”中的“在”字,让学生比较“在”字的作用。

预设二:第六段中读“多”字的情况:他们互相约定:“大海里见!”“再见”与“见”两个词的区别!

(三)三读(默读)课文,揣摩文路

1.小朋友们,默读时候不发出声,也就是在心底里读读,想想泉水到过几个地方?找到课文中句子并拿笔圈出来。想想:泉水来到这些地方干什么?

交流:师用课件出示句子:泉水来到_________。

学生讲,教师板书。(水池、平地、果园、山谷)课件展示4句完整的句子,教师多次变换形式引读这些句子。

2.练说:读好一句话与四句话。

(1)上述四个句子,我们可以用一句话来表达吗?(学生开火车练说。在练说中感悟“和”字的用法:泉水来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

(2)用上“先,接着,然后,最后”等关联词说说课文的大意。(学生大面积地练说,帮助学生在说中明白说话是有一定顺序的。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

(四)再读课文,你会有更多的发现。

师:细心的小朋友会发现文中并不是用“来到”一个词,赶快读读课文,作者是怎样描写泉水到的地方的?跟谁说话?

①泉水流进山腰的水池。来吧,来吧!我的水很多很多,山上有一座天然水塔。

②泉水流过山间的平静。照吧,照吧!我的水很清很清,像一面明亮的大镜子。

③泉水流到山坡的果园。喝吧,喝吧!我的水很甜很甜,喝饱了,你们能结出更大更甜的果子。

④泉水穿过静静的山谷。唱吧,唱吧!我的琴声很美很美。正好为你清脆的歌声伴奏。

三、在潜心品读中体验快乐之情

1.观看课件:请同学们边欣赏课件边读课文第一段话。请你说说你想到什么?(教师视学生的感悟情况作出相应的点拨。)

2.交流,反馈。

3.朗读指导。一问一答,读出预设中学生体验到的情感。

四、在观察与评价中共享写字情趣

1.课件展示“脆”、“股”、“鹃”3个生字,引导学生观察,发现共同点。

①这3个字有什么共同点?(月字旁。)

②这3个字写的时候有什么不同?(月字在旁撇不变,月字在下撇变竖。)

2.教师范写。

3.学生练写,教师巡视指导。同时播放《泉水丁冬》的音乐。

4.作业展示:师生互评,生生互评,并授之方法。

五、课堂总结

小朋友,刚才我们随着音乐学会了8个字和一些词及词组,了解了课文中泉水来到水池、平地、果园、山谷,跟姐姐、杜鹃、果树、画眉鸟说说话,还学会了3个要求会写的字。

[语文教学设计(人教版二年级教学设计)]

篇2:语文园地(人教版二年级教学设计)

语文园地

教学目标

1. 指导学生自主识字,发现汉字的特点,感受汉字的奥妙,激发学生学习汉字的愿望。

2. 通过朗读训练,增加学生的阅读量,积累语言 激发学生动手创造的欲望。

3. 鼓励学生从不同方面、用不同方式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和才能。给学生创造相互流的机会。

重点难点

认识本课生字,积累由这些生字组成的新词。

指导学生默读短文,自主识字,朗读感悟。

教学课时

一课时

教学过程

(-)我的发现

1. 自读词语。

2. 小组交流自己的发现。

3. 汇报。

发现一:每组词语的两个字都相同,只是交换了前后位置。

发现二:第一大组都是表示事物名称的词,但表达的意思不同。

发现三:第二大组的第一竖行是表示食物名称或地理位置的词,交换了位置,就变成了表示动作的词。

-    4. 你还能说出类似的词语吗?(学生交流并回答)

如: 算盘  盘算   领带  带领  喜报  报喜

到达  达到   展开  开展  喜欢  欢喜

(二)日积月累

1. 读读认认。

(1)自由读第一组字。你发现了什么?(前面的两个独体字组成了后面的合体字。)

(2)自由读第二组字。

(3)小组合作,说说你记住了哪个字,怎么记住的

(4)自由读词语。

(5)用生字进行扩词练习。

(6)出示生字卡片,认读,同桌相互检查。

2. 我会填。

(1)读第一组词语:发明  发现

读句子,结合句子的意思,选择合适的词语填空。

小林(发明)的充气雨衣受到大家的称赞。

伊琳娜(发现)金鱼放到装满水的杯子里,水会漫出来。

(2)读第二组词语:优美  美丽

填空:孔雀的尾巴真(美丽)!

随着(优美)的乐曲,小演员们旋转起来。

3.我会读。

. (1)默读短文《鲁班造伞》。

(2)说一说你读懂了什么。(同桌交流)

学生甲:我知道了鲁班是我国古代的能工巧,他有许多发明创造。

学生乙:我知道了伞就是鲁班发明的。

学生丙 :我知道了伞是鲁班受到荷叶的启发而发明的。

(3)通过阅读这篇短文,你受到了什么启发?(指名学生说一说)

(三):口语交际

1.明确确口语交际的内容。

2.课前布置学生动手做小制作。

3.展示自已做的小制作。

4.小组交流

(1)每人在小组内介绍自己的作品及制作的过程。

(2)一人介绍完后,其他同学可提出自己的问题,作介绍的同学作解答

(3)小组 内评选出做得好、介绍得好的同学。

5.每个小组推荐一名同学在全班展示、介绍。

6.评出最佳作品、最佳解说员。

(四)展示台

1.将自己的小制作在班中展示。

2.展示自己收集到的邮票。

3.展示自己收集的名人名言。

4.你还收集了哪些学习成果,也可以进行展示。

[语文园地(人教版二年级教学设计)]

篇3:《日月潭》(人教版二年级教学设计)

案例名称 《日月潭》

科目 语文 教学对象 学生 提供者

课时 第二课时

一、教材内容分析

这是一篇文质兼美的写景类文章,作者以清晨和中午两个特写镜头展示了日月潭的秀丽风光,表达了作者对宝岛台湾和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文章结构清晰,景美情浓,如诗如画的自然景观使人有身临其境之感。教学中教师要利用多媒体课件资源创设情境,引导学生美文美读,丰富内心体验,逐步提升人文素养。

二年级学生很少有人去过台湾和日月潭,但有可能在课外书或电视上对这里有所了解。课前教师要布置学生继续查找相关资料,并拓展文本,开展“宝岛台湾知多少”的实践活动,提高学生搜集整理信息的能力

二、教学目标(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

1.认识生子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日月潭的秀丽风光。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3.有热爱宝岛台湾和盼望祖国统一的情感。

三、学习者特征分析

本节课的教学对象是东方小学二年级的学生,这个班是个普通班。经过试验教学后,班上学生思维活跃,对语文非常感兴趣,阅读的愿望很强烈;

学生对课文很熟悉,而且很感兴趣;

学生的阅读能力不错,但对把握文章的关键词能力还不够;

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欠强,需要及时引导学生进行归纳、总结

四、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

创设情境、以读代讲、先扶后放、“双主”教学法

创设有利于调动学生情感的多媒体情境,在大量的语文“读”的实践中,在老师的引导下,开展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探究性教学活动。

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整合的方法

五、教学环境及资源准备

供教师使用的资源:自制ppt课件;

供学生使用的资源:课本,印好的拓展阅读资料。

生字卡片、中国地图、多媒体课件或图片、音乐磁带、师生搜集的台湾及其他风景区的资料。

六、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及资源准备

对话平台

复习

1.认读词语卡片:猜词卡──以打擂的形式抢读。

2.分组读课文的一、二自然段。

交流

1.默读三、四自然段,划出自己认为写得美的句子。

2.交流自己喜欢的句子,教师相机进行朗读指导。

多媒体课件播放日月潭清晨和中午的景色:湖面上飘荡着薄薄的雾是什么样子?看到“蒙蒙细雨中的日月潭”的景色,你有什么感受?

【运用多媒体课件将文本语言还原为生动可感的意想,让学生陶醉在令人神往的境界中,对日月潭的风光有了更多的表象储备,有效渲染了气氛。】

朗读

1.指导读文:第三自然段中第一句要突出雾的特点,“薄江”、“隐隐约约”读得轻一点。读第四自然段第一句时,音调可稍高,突出晴天日月潭的艳丽之美,第二句要舒缓,声音较虚,突出下雨时日月潭的朦胧之美。

2.学生练习读──范读──配乐读

读思

1.齐读最后一自然段,理解“吸引”的意思。

2.根据教师的提问,学生读最后一句话:

①什么吸引了游人?(突出“风光秀丽”)

②日月潭吸引了谁?(突出“中外游人”)

③日月潭吸引了多少中外游人?(突出“许许多多”)

【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采用问读的方式让学生带着自己的个性与情感进行个性化朗读,注重了学生对文本的多元化感悟,增强了他们的感受和理解能力。】

3.配乐朗读全文。

背诵

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背诵课文中喜欢的部分。

实践

1.交流日月潭的资料,进一步了解日月潭,争做最佳“小导游”。在给同学作介绍时,力争用上积累的好词佳句。

2.办个“宝岛台湾知多少”的图片展。把搜集来的图片配上简要的说明,办个小展览。

【挖掘课外资源,拓展文本,进一步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使学生与文本的对话更加深入。】

写字

1.学生观察其他六个字的写法,注意每一笔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2.教师巡视,强调“隐约、茂盛、省”中“点”的位置和写法,同时重点指导:隐:左窄右宽,右边“急”字中间的横不要超出右边的折笔。 茂:关键是下边的“戊”字,斜钩要有力度,右上的点不可漏掉,中间不能加点(与“戌”不同)。 省:第一笔是竖,不是竖钩。

3.学生再写,体会字的结构和书写规律。

4.班级展示学生作业,评选“小小书法家”。

【引导学生发现生字的规律,大胆进行书写尝试,教师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保证了写字教学过程的实效。观察发现,书写评议,充分发挥了学生在写字教学中的主体地位,提高了学生的写字能力。】

伴教锦囊

词语解释:

群山环绕:指日月潭四周有很多山,被群山包围起来。

名胜古迹:指前人遗留下来的建筑。

朦胧:模糊不清。

仙境:指传说中神仙住的环境优美的地方。

1.运用多媒体课件将文本语言还原为生动可感的意想,让学生陶醉在令人神往的境界中,对日月潭的风光有了更多的表象储备,有效渲染了气氛。

2.挖掘课外资源,拓展文本,进一步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使学生与文本的对话更加深入。】

写字

用多种方式查阅资料,看看我国宝岛台湾还有哪些美丽的风光,然后开个‘‘台湾知道少’’的展示会。 1.学生想更深更细地了解日月潭。

2.出示日月潭彩图,引导观察。

3.配乐朗读全文。

背诵

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背诵课文中喜欢的部分

实践

1.交流日月潭的资料,进一步了解日月潭,争做最佳“小导游”。在给同学作介绍时,力争用上积累的好词佳句。

2.办个“宝岛台湾知多少”的图片展。把搜集来的图片配上简要的说明,办个小展览。

【挖掘课外资源,拓展文本,进一步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使学生与文本的对话更加深入。】

写字

1.学生观察其他六个字的写法,注意每一笔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2.教师巡视,强调“隐约、茂盛、省”中“点”的位置和写法,同时重点指导:隐:左窄右宽,右边“急”字中间的横不要超出右边的折笔。 茂:关键是下边的“戊”字,斜钩要有力度,右上的点不可漏掉,中间不能加点(与“戌”不同)。 省:第一笔是竖,不是竖钩。

3.学生再写,体会字的结构和书写规律。

4.班级展示学生作业,评选“小小书法家”。

【引导学生发现生字的规律,大胆进行书写尝试,教师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保证了写字教学过程的实效。观察发现,书写评议,充分发挥了学生在写字教学中的主体地位,提高了学生的写字能力。】

5.访说好句。

总结。

教学流程图

七、教学评价设计

本课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考查学生的学习情况,并将学生学习的评价融入到各个教学活动过程中。

(1)课堂参与情况较好,学生积极举手回答问题,参与面较广

(2)识字:认读生字,用生字正确组词、造句

(3)课文内容理解:朗读课文,体会日月潭的美。

(4)扩展阅读:解决课文疑问。

(5)创造性思维:制作图片。

八、帮助和总结

日月潭是我国台湾省著名的风景区。我们喜爱美丽的日月潭,我们热爱祖国的宝岛台湾。 配乐朗读全文。

[《日月潭》(人教版二年级教学设计)]

篇4:《乞巧》教学设计(人教版二年级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1、认识“乞、霄、”2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情感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3、了解诗中蕴含着的民间传说,并愿意讲给别人听。

【教学重点、难点】

《乞巧》是唐代诗人林杰描写民间七夕乞巧盛况的古诗。也是一首想象丰富,流传很广的古诗。而且浅显易懂,并且涉及到家喻户晓的神话传说故事。古诗教学中把学生带入情境,有滋有味地朗读,了解古诗中的传统文化,体会古诗表达的感情是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教学过程:

一、准备工作

课前交流

学生唱歌,播放古诗音乐。(春晓 鹅 )

二、上课

三、谈话导入

同学们,我们祖国的文化源远流长,而古诗更是文化宝库里一颗璀璨的明珠。它以精练的语言、明快的韵律、丰富的内容、悠远的意境,深深吸引着我们。古人写古诗和我们现在写作文是一样的,把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用精练的语言表达出来。

有的描写大自然的美景,(                   )

有反映人与人之间的友情的(                   ),

还有描写儿童生活的,(                        ),

我们上学期学过的一首古诗,既表达了作者思念家乡思念亲人的感情,又写出了我国的一个传统节日。

1、课件出示:《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这是关于哪个节日的?有什么习俗?

2、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首和我国传统节日有关的古诗,

板书课题《乞巧》

请同学们和老师一起写题目。

师提示:写“乞”字时候要注意最后一笔。

它和生气的“气”是形近字。(板书:乞-气。乞字中间少一横,乞字是“”气字是“”)同学们在书写的时候,可一定要注意!

3、齐读课题

乞巧是什么意思呢?(学生回答)

你真会学习!是注释帮了你大忙。农历七月初七夜晚,俗称七夕,又称女儿节,少女节,现在成了我们中国的情人节。传说这晚是隔着天河的牛郎和织女在鹊桥上相会的日子。过去,七夕的年间活动主要是乞巧。所谓乞巧,就是向织女乞求一双巧手的意思。

课后的资料袋关于乞巧习俗介绍的更详细,赶快打开书读读。

4、出示资料袋。

乞巧节有什么习俗?

当时有一位聪明的小朋友,叫林杰,六岁就能写诗,下笔就能成文,他看到人们这样过乞巧节,就写下了这首诗。

四、初读自悟,整体感知

1、请大家打开课本,赶快读一读,注意读准每个字的字音。

(学生练读)大家仔细听听,他读准了字音了吗?谁能把字音全部读准?

2、指名读,正音。

3、自由练读,要求字正腔圆,注意字音字形。

4、指名读。他读得怎么样?达到老师的要求吗?评价 指导读。

5、同学们发现了吗,在这首诗中有两个字特别容易混淆,谁能当当小老师提醒大家?

你怎么记住它们?你知道“今宵”是什么意思吗?一首歌难忘今宵,就是难忘今(晚)?那么今宵就是指今天(晚上),

“碧霄”是指?浩瀚无际的天空。

(“宵”是晚上,“霄”是天空)记住这一对形近字。(板书)

齐读古诗。

五、明诗意、悟诗情、读诗境

1、古诗读得这么好,意思你读明白了吗?

预设:

第一行    第二行

每年的七月初七,星空闪烁,多么美丽的夜晚,人们不由自主遥望星空,引读诗句:七夕今宵看碧霄。

在这美丽的夜晚,让人遐想,你仿佛看到什么?听到了什么?

哦,牵牛织女渡河桥。

漫长一年,他们只有这一次见面的机会,所以这“渡河桥”容易吗?是啊,要渡过这银河可真难!

读牵牛织女渡河桥 (齐读)

要渡过这银河可真难啊! 女生读(渡河桥)

要渡过这银河可真难啊! 男生读(渡河桥)

你还读懂了什么?

第三行 第四行

我知道在这七夕之夜,凡间的人们正 家家……

(品诗眼:家家)〔板书:望秋月〕

你怎么知道人很多? 导读,品诗眼:穿尽、几万条

都有哪些人?

是啊,每家的少女们都在望着月亮,乞取智巧,(出示图片 第三四行)

在所有能够看到月亮的地方,少女们都在穿红丝线。

夜深了,她们还在不停地穿--(指导读第四句)

已经穿了很多条了,他们还在穿--(指导读第四句)

2、七月七日的夜晚,坐在自家的小院里,遥望星空,我们不禁想起这首诗:

读--齐读全诗。

男女生读。(课件)

师生读。(课件)

六、背诵古诗。

1、刚才在吟诵的时候,我发现有的同学已经闭上眼睛,仿佛沉醉于诗中,沉醉于画中,沉醉于传说中。我想,他一定是会背了。你们能背吗?一起背吧!(学生齐背)

2、故事不仅能吟,还能唱。我们可以用你会唱的旋律把古诗唱出来。

教师唱,我还会唱,你能吗?

唱古诗

3、出示其他古诗,学生唱。

七、延读品味节日诗,倘佯诗韵,体味节日文化

1今天我们学习了一首节日诗,介绍了乞巧节的时间、习俗和人们美好的愿望

4、在今天的学习中,你有什么收获呢?(谈收获)

5、总结:短短的四十分钟,我们收获很大,不但了解了乞巧节,还诵唱古诗,真了不起!大家陶醉在诗海中。充分地感受了祖国语言文字的魅力,其实不光在课内,在课外我们还应自发地去了解、去学习、去积累,去发自内心地热爱古诗,走进诗韵,走近传统文化吧!

天上传说 美好愿望

乞巧

人间企盼 幸福追求

[《乞巧》教学设计(人教版二年级教学设计)]

篇5:《假如》教学设计 (人教版二年级下册)

一、教材分析

《假如》是一首儿童诗,借助“马良的神笔”,表达了对小树、小鸟和残疾人发自内心的关爱。它从独特的儿童视角展开,富有深厚的情感积淀,具有强烈的感染力。

二、学生分析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每一位儿童都是一名诗人。”我们应当看到,儿童与诗歌有着紧密的血缘关系。作为教师,应当积极引导,让学生感受到学习语文的快乐。

三、学习目标分析

1.知识与能力目标:会认“良”等九个字,会认会写“寻”等八个字,培养学生的识字写字能力。

2.过程和方法目标:通过自主、小组合作和游戏等识字方法,提高学生的识字水平;通过多种形式的读书活动,使学生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读出感情,并且在读中有所感悟和生成。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有关爱他人、关爱环境、关爱生活的美好愿望,并向往和追求美好的事物。

四、学习重点分析

1.     识字和写字

2.     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从而对课文有自己独特的感受和体验。

五、学习难点分析:读悟结合,理解文意。

六、课前准备

(1)教具:课件、字卡、词卡。(2)学具:红色心形卡片

七、学习过程

(一) 故事导情,激趣入题

1.讲故事,奠定情感基础:

a. 播放课件中《神笔马良》的故事。

b. 激情引说:是啊,这枝笔可真神奇!画什么,什么就会变成真的。假如,你有一枝这样的神笔,你最想画什么?

(“神笔”可谓神来之笔,它既能激发学生的思维,又可贯穿全文始终,因此,上课伊始,我便用《神笔马良》的故事导入新课,这既为口语交际和朗读做准备,又奠定了学生的情感基石。)

2.揭示课题,板书齐读

a. 引语:小朋友的愿望都那么纯真而美好,今天让我们一同去看看另一位同学的愿望,她写了一首小诗,名字叫《假如》。

b. 板书课题,齐读。

(顺势而引,将文本自然呈现与学生的学习过程中。)

(二) 初读感知,趣味识字

1.配乐范读,激趣读文。(在优美的音乐中,将学生带入文本,并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2.学生自读课文,自学生字。(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3.小组合作,利用扑克牌识字。(在玩中识字,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能力。)

4.全班交流,游戏识字:

a. 七巧板游戏:如果大家能把这些生词都读准了,那么,这些卡片会变成有趣的图形来。

(课件出示带拼音的词语:   缩着身子  遥远  寻食  哭泣  健康  操场  开火车读与齐读相结合。)

学习“遥”时,引导学生背诵学过的谚语“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

学习“健康”时,引导学生想想,你在哪个地方见过“健康”这个词?

学习“泣”时,鼓励学生思考,你有什么识字好办法,向大家推荐一下?

b. 出示心形生字卡,指名读与齐读相结合。学生读一个字,就在黑板上贴一个字,并有意识地贴成一个大心形。

(在游戏识字过程中,学生参与积极的情感,并且爱学乐学,认真投入其中。)

5.引导发现,指导书写:

a. 课件出示“良”“食”,引导观察,说说你发现了什么?

b. 老师要写这两个字了,谁来提醒我,写的时候,要注意什么呢?

c. 教师范写,学生书空。

d. 学生练写:如果你觉得哪个字写得好,就在旁边画上一颗五角星。(这是学生自评的学习过程。)

e. 练习给“良”组词。(用“善良”这个词自然过渡到课文的朗读。)

(三)指导朗读,读中感悟

1.指读正音,并思考:善良的小作者用马良的神笔给谁画了什么?

2.指名回答,出示课件:

a. 假如我有一枝马良的神笔,我要给窗前的小树画一个红红的太阳。

b. 假如我有一枝马良的神笔,我要给树上的小鸟画许多好吃的谷粒。

c. 假如我有一枝马良的神笔,我一定给不幸的朋友西西画一双好腿,还他一个健康的身体。

3.创设情境读,练读第一小节:

a. 出示课件,创设情境:冬天来了,寒冷的北风呼呼地吹着,一棵小树孤零零地站在窗外,被风吹得摇摇摆摆,冻得瑟瑟发抖。小树在寒冷的北风里,缩着身子,轻轻叹息。

b. 老师相信,现在,你一定有自己的感受,那么,就带着这种体会和感受有感情地读这几个词。(出示词卡:在寒冷的北风里   缩着身子   轻轻叹息)

c. 小作者感受到了小树的寒冷和孤独,于是,她画了一个红红的太阳,阳光好温暖啊!这样,小树在冬天也能---(出示词卡“快活地成长”)谁来快活地读一读?

d. 带着你的独特感受练读第一小节,老师相信,这次你一定能读得更好。(学生自由练读。)

e. 谁来展示读给大家听一听?(展示读)

你认为他哪儿读得好?(评读)

你能比他读得还要好吗?(激读,赛读)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因此,在本环节设计中,我力求体现这一理念,通过创设情境读、展示读、评读、激读、赛读的方式,鼓励学生读出自己的独特感受,这样的读书过程也是张扬学生个性、激发学生灵性的过程。)

4.同桌合作读,读中感悟第二节:

a. 激励引读:小朋友把第一小节读得这么好,相信你们也一定会把第二小节读得很好。请同位之间互相帮助,互相检查,练读第二小节 。

b. 同位展示读。(可引导同位每人读一句。)

c. 说说你读懂了什么?

d. 联系生活,引发情感共鸣:当你饿了的时候,在家等妈妈,你当时的心情怎么样?小鸟的心情和你一样,它只能呆在家里,干什么?(引读 “苦苦等待,饿得哭泣”,读出感情。)

e. 小作者想到了小鸟的可怜,就给树上的小鸟画了许多好吃的谷粒。鸟妈妈再也不用到……(师生合作,接读课文。)

f. 指名读第二小节。

(学生的体验来自生活,教师要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调动学生的情感因素,来感悟文本,这样,读书时的表达真实有感染力。)

5.小组合作读,读出对西西的祝福。

a. 小组合作练读第三小节。

b. 小组展示读。

c. 置疑导读:我们都有健康的身体,能在操场上奔跑,在草地上游戏,而不幸的西西只能……现在小作者给不幸的西西画了一双好腿,有了一个健康的身体,他可以和我们一起,在操场上奔跑,在草地上游戏,他还可以……

d. 让我们带着自己的感受,齐读第三小节,共同为西西祝福吧!

(合作探究是有效的学习方式,通过互相交流、互相启发,共同探究,学生不仅有所发现,而且,合作精神、协作能力都有所提高。)

6. 合作练读,感悟全文:

a. 男女生合作读:男生读每小节的第一句话,女生读每小节的第二句话,最后一小节,男女齐读。

b. 师生合作读:教师读“假如我有一枝马良的神笔”,学生接读。最后一小节,师生齐读。

c. 读完全文,你明白了什么?

(结合板书中的心形,在两种方式的合作朗读中,引导学生对文本的感悟更加深刻。)

(四)情感拓展,练习写话

1.教师激情总结:小作者极其渴望有一枝马良的神笔,他没有给自己画好玩的玩具,好看的衣服,而是帮助了小树,小鸟,还有不幸的朋友西西,帮助了那些需要帮助的人。可以看出,他是一个多么善良,多么有爱心的人啊!假如,你有一枝马良的神笔,你所写的也都会实现,那么,你最想写什么呢?拿出你手中的神笔,模仿诗中的格式,把你的想法尽情地表达出来。

2.课件出示:假如我有一枝马良的神笔,我要给______

3.学生在心形卡片中写话。

4.在音乐声中,学生展示读,并把写话内容贴到墙壁上的“爱心家园” 中。

5.播放《爱的奉献》,升华情感。

(将朗读与写话相结合,让感悟的情感及时留于笔端,在美妙的音乐中,学生对生活的美好愿望自然流淌,此时,学生的情感得以升华。)

(五)课外延展,布置作业

把你美好的愿望用手中的画笔画出来,并给这幅画起个名字。

(这种作业设计,使学生带着美好的愿望,带着自己独特的读书体验走出课堂,走向宽阔的心灵牧场。)

[《假如》教学设计 (人教版二年级下册)]

篇6:二年级语文《假如》教学设计(网友来稿)

微山县实验小学 温敬微

一、教材分析:

《假如》是一首儿童诗,借助“马良的神笔”,表达了对小树、小鸟和残疾人发自内心的关爱。它从独特的儿童视角展开,富有深厚的情感积淀,具有强烈的感染力。

二、学生分析: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每一位儿童都是一名诗人。”我们应当看到,儿童与诗歌有着紧密的血缘关系。作为教师,应当积极引导,让学生感受到学习语文的快乐。

三、学习目标分析:

1.知识与能力目标:会认“良”等九个字,会认会写“寻”等八个字,培养学生的识字写字能力。

2.过程和方法目标:通过自主、小组合作和游戏等识字方法,提高学生的识字水平;通过多种形式的读书活动,使学生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读出感情,并且在读中有所感悟和生成。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有关爱他人,关爱环境、关爱生活的美好愿望,并向往和追求美好的事物。

四、学习重点分析:识字和写字;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从而对课文有自己独特的感受和体验。

五、学习难点分析:读悟结合,理解文意。

六、课前准备:课件、字卡、词卡。

七、学习过程:

一、故事导情,激趣入题

1.讲故事,奠定情感基础:

a. 播放课件中《神笔马良》的故事。

b. 激情引说:是啊,这枝笔可真神奇!画什么,什么就会变成真的。假如,你有一枝这样的神笔,你最想画什么?

(“神笔”可谓神来之笔,它既能激发学生的思维,又可贯穿全文始终,因此,上课伊始,我便用《神笔马良》的故事导入新课,这既为口语交际和朗读做准备,又奠定了学生的情感基石。)

2.揭示课题,板书齐读

a. 引语:小朋友的愿望都那么纯真而美好,今天让我们一同去看看另一位同学的愿望,她写了一首小诗,名字叫《假如》。

b. 板书课题,齐读。

(顺势而引,将文本自然呈现与学生的学习过程中。)

二、初读感知,趣味识字

1.配乐范读,激趣读文。(在优美的音乐中,将学生带入文本,并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2.学生自读课文,自学生字。(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3.小组合作,利用扑克牌识字。(在玩中识字,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能力。)

4.全班交流,游戏识字:

a. 七巧板游戏:如果大家能把这些生词都读准了,那么,这些卡片会变成有趣的图形来。

(课件出示带拼音的词语:缩着身子 遥远 寻食 哭泣 健康 操场。开火车读与齐读相结合。

学习“遥”时,引导学生背诵学过的谚语“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

学习“健康”这个词时,引导学生想想,你在哪个地方见过“健康”这个词?

学习“哭”时,鼓励学生思考,你有什么识字好办法,向大家推荐一下?)

b. 出示心形生字卡,指名读与齐读相结合。学生读一个字,就在黑板上贴一个字,并有意识地贴成一个大心形。

(在游戏中,学生会参与积极的情感,爱学乐学,积极投入其中.)

5.引导发现,指导书写:

a. 课件出示“良”“食”,引导观察,说说你发现了什么?

b. 老师要写这两个字了,谁来提醒我,写的时候,要注意什么呢?

c. 教师范写,学生书空。

d. 学生练写:如果你觉得哪个字写得好,就在旁边画上一颗五角星。

e. 练习给“良”组词。(用“善良”这个词自然过渡到课文的朗读。)

三、指导朗读,读中感悟

1.指读正音,并思考:善良的小作者用马良的神笔给谁画了什么?

2.指名回答,出示课件:

a. 假如我有一枝马良的神笔,我要给窗前的小树画一个红红的太阳。

b. 假如我有一枝马良的神笔,我要给树上的小鸟画许多好吃的谷粒。

c. 假如我有一枝马良的神笔,我一定给不幸的朋友西西画一双好腿,还他一个健康的身体。

3.在情境中,练读第一小节:

a. 出示课件,创设情境:冬天来了,寒冷的北风呼呼地吹着,一棵小树孤零零地站在窗外,被风吹得摇摇摆摆,冻得瑟瑟发抖。小树在寒冷的北风里,缩着身子,轻轻叹息。

b. 老师相信,现在,你一定有自己的感受,那么,就带着这种体会和感受有感情地读这几个词。(出示词卡:在寒冷的北风里 缩着身子 轻轻叹息)

c. 小作者感受到了小树的寒冷和孤独,于是,她画了一个红红的太阳,阳光好温暖啊!这样,小树在冬天也能---(出示词卡“快活地成长”)谁来快活地读一读?

d. 带着你的独特感受练读第一小节,老师相信,这次你一定能读得更好。(学生自由练读。)

e. 谁来展示读给大家听一听?(展示读)

你认为他哪儿读得好?(评读)

你能比他读得还要好吗?(激读,赛读)

4.同桌合作,读中感悟

a. 激励引读:小朋友把第一小节读得这么好,相信你们也一定会把第二小节读得很好。请同位之间互相帮助,互相检查,练读第二小节 。

b. 同位展示读。(引导同位可以每人读一句。)

c. 说说你读懂了什么?

d. 联系生活,引发情感共鸣:当你饿了的时候,在家等妈妈,你当时的心情怎么样?小鸟的心情和你一样,它只能呆在家里,干什么?(引读 “苦苦等待,饿得哭泣”,读出感情。)

e. 小作者想到了小鸟的可怜,就给树上的小鸟画了许多好吃的谷粒。鸟妈妈再也不用到……(师生合作,接读课文。)

f. 指名读第二小节。

5.小组合作读,读出对西西的祝福。

a. 小组合作练读第三小节。

b. 小组展示读。

c. 置疑导读:我们都有健康的身体,能在操场上奔跑,在草地上游戏,而不幸的西西只能……现在小作者给不幸的西西画了一双好腿,有了一个健康的身体,他可以和我们一起,在操场上奔跑,在草地上游戏,他还可以……

d. 让我们带着自己的感受,齐读第三小节,共同为西西祝福吧!

6. 合作练读,再次感知全文:

a. 男女生合作读:男生读每小节的第一句话,女生读每小节的第二句话。最后一小节,男女齐读。

b. 师生合作读:教师读“假如我有一枝马良的神笔”,学生接读。最后一节,师生齐读。

7.读完全文,你明白了什么?(结合板书中的心形,引导学生对文本有所感悟。)

四、情感拓展,练习写话:

1.教师激情总结:小作者极其渴望有一枝马良的神笔,他没有给自己画好玩的玩具,好看的衣服,而是帮助了小树,小鸟,还有不幸的朋友西西,帮助了那些需要帮助的人。可以看出,他是一个多么善良,多么有爱心的人啊!假如,你有一枝马良的神笔,你所写的也都会实现,那们,你最想写什么呢?拿出你手中的神笔,模仿诗中的格式,把你的想法尽情地表达出来。

2.课件出示:假如我有一枝马良的神笔,我要给______

3.学生在心形卡片中写话。

4.在音乐声中,学生展示读,并把写话内容贴到墙壁上的“爱心家园” 中。

5.播放《爱的奉献》,升华情感。

五、课外延展,布置作业:

把你美好的愿望用手中的画笔画出来,并给这幅画起个名字。

[二年级语文《假如》教学设计(网友来稿)]

篇7:二年级语文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是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教学对象的特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安排,确定合适的教学方案的设想和计划。二年级语文课本杨树之歌教学设计,我们来看看下文的介绍。

教学目标 :

1.认读本课的7个生字,规范地书写9个生字。

2.学生通过各种形式的读,逐渐感受诗的内涵,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诗句。

3.描述自己熟悉的树。

教学过程 :

一、激情导入 ,揭示课题

同学们,在我们的大自然中有许多歌声,非常动听,有小朋友唱的,有小鸟唱的,还有小蜜蜂唱的……就连杨树也会唱歌,而且非常美妙,想听吗?

板书课题:指导“之”的读音和写法,学生书空。

二、创设情境,感知课文

1.老师配乐范读课文,学生闭上眼睛听,展开想像,浮现画面。

2.通过听,你了解了什么?指导说。

三、自主识字

1.自由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字,用笔圈起来,想办法读准字音。

2.小组合作交流,学习生字并检查。

3.全班交流识字中遇到的不认识的困难和识记生字的好办法。

4.学生认读含生字的词句,检测认字效果。

5.同桌互相读课文,达到读通读准。

四、再读课文,了解内容

1.自由读课文,对自己喜欢的诗句多读几遍,遇到不理解或者感兴趣的词句与周围的同学讨论一下。

2.学生汇报,教师指导学生读书。

准能把自己读得最好的诗句读给大家听?根据学生读书情况,教师适当引导,理解:聊家常,悠闲。

3.配乐、配画朗读课文,升华情感。

4.背诵自己喜欢的诗句。

五、语文实践,拓展延伸

1.你听过大叶杨唱歌吗?它在歌中唱了什么?

师举例:“哗啦啦、哗啦啦,小宝宝,快来吧……”

“老奶奶,头发白……”

“我是一棵大叶杨,成天喜欢把歌唱……”

2.同桌编一编,唱一唱。

3.指导唱,评议。

4、同学们,大叶杨是我们的朋友,其它的树也是我们的朋友,你能说一说自己熟悉的树吗?

①小组交流自己曾观察过的,比较熟悉的树;

②每组选一个代表全班交流;

③把自己说的写下来。

篇8:二年级语文教学设计

一、背景分析

(一)学习需要的分析

首先学生学习的好奇心很强,特别想探求新奇问题奥秘,渴望得到新知识以满足自己的好奇心。其次学生需要能促进自我表现发展的学习评价,最后学生需要师生之间的心灵交流与情感的激发。

(二)学习内容的分析

《学棋》是小学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第四册第六单元的第一篇讲读课文。本单元主题为“勤学篇”,目的是教育学生从小树立远大志向,刻苦学习文化科学知识。学习本单元课文继续以识字教学和朗读训练为重点,让学生在反复朗读中,抓住重点语句来体会,懂得读书学习要专心致志。

这篇课文讲了古时候两个学生向围棋能手“秋”学下棋,一个专心致志,一个心不在焉,所学结果截然不同,告诉人们学习必须专心致志的道理。课文语言规范,浅显易懂。全文共3个自然段,第二自然段是课文的重点。课文中的插图展示了两个学生学习时的不同表现,对比鲜明,与重点段的内容相对应,便于帮助学生理解内容,培养其形象思维能力。

(三)学习者的分析

首先对学生年龄认知水平进行分析,二年级(1)班75%同学认识问题、分析问题的水平还是不错的。其次是知识结构的分析:学生原有知识基础比较好,有85%以上同学学习新知识易接受,学习生活经验比较丰富。最后对学生学习动机分析:

(1)抓住学生学习好奇心很强,持久而强烈。

(2)抓住学生获得老师和同学赞赏而出现学习的动机。

二、教学过程设计

(一)教学目标

1、知识能力培养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10个生字,认识1个偏旁,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理解课文内容,懂得读书学习要专心致志。

2、学习方法指导目标

在理解课文中通过反复读,抓住重点语句体会的方法和借助图对比、理解内容,积累应用好词佳句,想象能力迁移等方法,懂得读书学习要专心致志。

3、学习兴趣培养目标,情感教育目标:

(1)学习兴趣培养目标。

通过设疑、解疑、句子创造、才艺展示,多元性的调动、培养学生学习兴趣。

(2)情感教育目标。

通过分析文中两个学生学下棋,一个专心致志,一个心不在焉的描写,唤起学生对类似情景的想像,获得文章对“专心致志”的感悟,体味不同情感结果不同。

(二)教学策略的设计

1、教学重点、难点及突破方法。

重点是理解课文内容。难点是懂得读书学习要专心致志。

突破方法:在反复朗读中抓住重点语句来体会,运用“对比读,句子创作,概括,能力迁移”等方法突破重难点。

2、不同层次学生的引导方法。

对优生采用概括内容、能力迁移,有创造性教学方法,有激发,肯定性师生评价。

对一般学生让他们回答难度适中的问题,一定要给予鼓励性评价。

对学困生要给予关爱和自信,让他们回答最简单问题,要尊重学生个体的差异,及时寻找亮点的评价。

3、全体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的引导方法。

导入课题→边复习边归纳上节课提出问题→反复阅读课文,指导结合图抓重点语句体会→交流解决问题→再有感情读悟出道理→学中创作,才艺展示。

(三)教学媒体的设计

1、教学挂图

2、多媒体课件:

(1)问题设计1张;

(2)学中句子创作1张;

(3)学中才艺展示1张;

(4)学后随览1张。

3、录音机。

4、学生自带围棋。

(四)教学过程设计:(第二课时)

谈话:看着同学们个个精神可爱的样子,老师真是高兴,想不想和老师交朋友?让我们一起开开心心的学习,度过这难忘的一节课。

一、复习揭题

1、昨天你们随老师兴致勃勃地走进了一个令人深思的故事,这个故事的名字叫?(学棋)

2、通过昨天的学习,你们解决了哪些问题,学懂了什么?还有什么问题没解决?(师根据学生回答整理没解决的问题)

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读书,相信你们会读得更认真,领悟得更深刻,一定能把问题解决。

二、精读课文

1、学习第一段

(1)指名读第一自然段,读的评价。

(2)通过读这一段,你知道了什么?(板书:秋能手)

(3)这一段中你觉得哪个词用得准确、精彩?值得你积累?

(4)从这几个佳词中看出秋的棋艺怎么样?应读出什么语气?(赞叹)谁来读?

(5)让我们带着赞叹的语气齐读第一自然段。

2、学习第二自然段

过渡:秋的棋艺真高超,有两个学生拜秋为师,跟他学下棋。那么,他们是怎么学的呢?

(1)请同学们默读第二自然段。

(2)出示课件1。

小组讨论解决问题

①认真观察图,用你喜欢的符号画出你感受最深的和图相对应的词、句。

②用你认为最准确的词概括两个学生是怎样学下棋的。

③对第二自然段的内容你还有什么补充?

(3)交流解决问题。

(4)出示课件2:

学中句子创作:一边,一边。

专心致志:。

我想:要是多呀!

(5)老师引读,男女生对比朗读第二自然段,男生读描写第一个学生的句子,女生读描写第二个学生的句子。

3、学习第三自然段

过渡:这两个学生同去拜秋为师,一个专心致志,一个心不在焉,最后结果怎样?

(1)自由读最后一自然段,读后用文中的词板书两名学生学习结果的不同。

(2)指名上黑板板书两个学生学习结果的不同。

板书:出色没长进

三、小结:

那么为什么一个学生学得很出色而另一个学生却没有多大长进呢?请同学们联系第二自然段内容用“因为……所以……”阐述这篇课文道理。

四、才艺展示:(出示课件3)

学中才艺展示:

①学完这个故事,我想当播音员,把自己优美的声音留下来……

②学完这个故事,我想说……

③学完这个故事,我想表演……

④学完这个故事,我想写……

五、作业:(出示课件4)

学后随览:

小朋友,你能背诵《读书十字诀》吗?请照着做吧!你一定会成为一个非常了不起的人!

读书十字诀

一勤,业精于勤;六专,专心致志;

二恒,持之以恒;七习,温故知新;

三序,循序渐进;八思,反复思考;

四博,博览群书;九记,勤作笔记;

五问,不耻下问;十用,学以致用。

板书设计:

一个学生 专心致志 出色

秋学棋

(能手)

另一个学生心不在焉没长进

篇9:二年级语文教学设计

教学要求:

1、学会9个生字,认识1个偏旁隹。

2、认识一些特殊偏旁,看图熟读与此相关的词语。

3、激发学生学习汉字的兴趣,培养学生对祖国语言文字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难点:识字、写字,认识一些偏旁。

教学准备:

教学挂图、生字卡等。

教学时间:

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要求:

1、学会本课4个生字,能正确、美观地书写。

2、对照插图,引导学生认识图中的事物,读出相应的词语,先认识偏旁的本意,再进一步学习汉字。

3、了解鸟类是人类的好朋友,对学生进行保护小动物的教育。

教学重难点

重点:能正确、美观地书写生字;流利地朗读韵文。

难点:知道“鸟”和“隹”都表示“鸟”。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出示:秧苗 稻谷 庄稼

这些字都是什么旁?

禾字旁和什么有关?这些字都和什么有关?

2.你看我们汉字的部首都和他们的意思有关系,今天老师和大家一起还要来学习一课部首识字,是《识字8》。

二、读韵文

1.小朋友,看,谁来到我们课堂上了啊?出示小鸟图。

3.大家都认识很多种鸟,可是,他们的名字你们认识吗?能读准吗?

出示词语:

乌鸦 海鸥 杜鹃

麻雀 老雕 大雁

4.学生自读。

5.交流:有哪些读音容易读错,需要提醒大家注意的?(重点提醒“鸥”、“老”)

6.指名读,开火车读,齐读。

出示挂图,指名认读

三、了解各种鸟

1.观察图上的这些鸟儿,你能向大家介绍一下吗?这些鸟中谁是乌鸦?你怎么知道的? 乌鸦是怎么叫的?好听吗?

2.虽然它的声音不怎么好听,可是他喜欢吃害虫,腐肉,所以也是我们人类的好朋友,人们还送给他一个名字叫做清道夫,我们也应该——保护它。 亲切地喊喊他。

3. 海鸥的外形最吸引你的是什么?(长长的翅膀) 你在哪里见过海鸥呢?(指名读,齐读)

4. 正因为它有这对长长的,强而有力的翅膀,才能在波涛汹涌的大海上自由的飞翔。 谁能读好这个词?(指名读,齐读)

5.杜鹃也就是我们所熟悉的“布谷”,当我们听到杜鹃那布谷、布谷的歌声,就知道——春天到了。

6.看,杜鹃在什么地方干什么呀? 美丽的杜鹃站在枝头昂首歌唱呢!谁来喊喊他?(指名读,齐读)

7.剩下的这三种鸟也各有特点,他们是——(出示:8.看着图,你能给他们加上适当的形容词吗? (小小)的麻雀 (健壮)的老雕 (团结)的大雁

9.六个词连起来,能读准吗?能读的美吗?(齐读)

10.读的可真棒,仔细观察这六个字的字形,你发现了什么?(逐个圈出六个字) (第一行的三个字都带有“鸟”字旁,第二行的三个字都带有“隹 ”字旁)

11.为什么这些鸟的名字中都出现了这两个部首呢?出示

那你们还知道那些字中也带有这两个部首吗?(鸡,鹅,鹰)正因为他们都属于鸟类,所以都含有这两个部首,就像我们课文中的这六个词一样,让我们一起再读读他们,记住他们。

12.再读词语。

四、指导生字

1.认识新部首“ 隹”。

“雕”的笔顺,笔画较多,写得要紧凑。 “雁”的部首是“厂”,不能多加一点。

2.学生描红。

五、作业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在《习字册》上描红、仿影、练写。

篇10:二年级语文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假如》是一首充满童趣、情趣、理趣的新诗,语言清新活泼,充满儿童的想象力、创造力。全诗用并列结构的形式,借“马良的神笔”,表达“我”对小树、小鸟、残疾人发自内心的关爱。这些关爱,显示了儿童一颗博大而纯真的心。朗读这首诗,学生可能会产生心灵的共鸣,可能会产生许多新的“假如”。全诗以“假如我有一枝马良的神笔……”结束,给学生想象的空间,满足孩子情感表达的需要。

教学目标:

1、认识“良、缩”等生字,会写8个生字中的4个。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初步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

3、在朗读过程中,注意诗歌的节奏性。

教学重点、难点:

认识9个生字,会写4个生字;在朗读过程中,注意诗歌的节奏性。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小朋友们,你们听过《神笔马良》的故事吗?你知道那枝神笔有什么特殊的作用吗?

2、马良用这枝神笔为穷人做了很多好事,实现了他心中的愿望。你们想拥有这样的神笔吗?有一位小朋友也和你们一样,非常渴望拥有马良的神笔,因为她想用马良的神笔做许多许多的事,她把自己的心愿写成了一首诗,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课文《假如》。(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初读识字

1、请小朋友听一听课文录音,比比看谁听得最认真。(播放视频)

2、刚才大家听录音时专注的神情,老师看出了你们也非常喜欢这篇课文。请小朋友们轻轻把书翻到108页,在读书之前,老师要送给大家一个温馨小提示:(大屏幕出示)

①自由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②遇到不认识的字可以向老师或周围的同学请教

③把圈出的生词多读几遍,用心记一记

3、学生自由读文

4、检查识字

(1)课文中藏了好多淘气的生字宝宝,现在它们连着词语从课文中跳了出来,你能在拼音宝宝的帮助下叫出它们吗?(自由练习后指名领读)

(2)没有拼音宝宝的帮助,你还能正确地叫出它们吗?(同桌互读、指名读、开火车读、齐读)

(3)顽皮的生字宝宝又单独跳到小朋友们的面前,谁能当小老师来领读、男女生比赛读

(4)交流识字方法

(5)巩固识字:摘苹果的游戏

5、检查读文

三、再读理解

1、小声再读课文,思考:(大屏幕出示)

①“假如我有一枝马良的神笔”这句话在文中出现了几次?

②假如有一枝马良的神笔,文中的小作者都想做什么?找出来读一读。

2、指名汇报,板书

3、再读小作者的三个愿望

4、小作者为什么要这样做,下节课我们再到课文中去找答案。

四、写字

1、出示生字

2、认读、组词

3、认真观察生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找出容易写错的地方提醒大家

4、指导书写“哭、食”

5、练习书写

篇11:二年级语文教学设计

【设计理念】

本课采用个性化教学,以学生原有的知识经验为基础展开教学,通过师生交流,提出问题,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引领学生自读自悟。让学生自己对课文内容的领悟取代教师对教材的讲解分析,课堂教学时采用多种方法识记生字,学生们回答问题积极踊跃,课堂氛围和谐而轻松

【教材简析】

《称赞》一课是九年义务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人教版)二年级上册第18课,本单元的主题是:“别人有困难,我们应该热情帮助,新世纪的小主人就应该友好相处,团结合作。”爱听好话,这是人们的正常心理,获得他人和社会的认可,这是人的正常需要。文中的小刺猬和小獾相处得多么融洽,多么富有人情味儿!只要是发自内心的称赞,即使是平淡如水的一句话,也会产生想不到的效果。要想获得别人的称赞,得先学会称赞别人。

【学情分析】

二年级学生年纪较小,对故事中的两位主人公很感兴趣,觉得刺猬和獾之间的对话很有趣,通过多媒体播放画面,让学生能直观的观察两种动物,更愿意走进课文自己读一读。通过不同方式的朗读,在朗读中自己感悟,自己评价,自己学会分析,让孩子当课堂的主人,孩子们会更快乐!

课时目标:

1、认识10个生字,会写“采”字。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学习课文1至4自然段,重点理解“粗糙”这个词语。

教学重点:认识10个生字,会写“采”字。

教学难点: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学习课文1至4自然段,重点理解“粗糙”这个词语。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生字卡片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1、分别出示“称”、“赞”两个字,生认读。

2、组成词语后齐读称赞并提问:什么是称赞?在现实生活中受到过别人的称赞吗?

3、小结并板书课题,生书空。

二、初读课文,识记生字

1、出示要求,学生自读

请大家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遇到难读的句子时可以多读几遍,用圆圈圈出本课生字并和同桌互相交流识字方法。

2、全班交流,识记生字

a提问:读课文后你认识了哪两种动物?指名说并板书(刺猬、獾)

b出示幻灯片(动物图片、名称、补充拼音、说明读音“猬”)

c指导“背”字在句子的不同读音,指名读句子。

d出示生字:领读、去掉拼音读、指名读

3、做猜谜游戏,识记生字

a此物用米造。是糙

b用目焦急看。是瞧

c北方来了个月亮。是背

d用手摘果子。是采

4、字理教学生字“采”,并指导书写。

三、学习课文1至4自然段

1、出示图片,理解“粗糙”的意思

2、全班读课文1至4自然段

3、指名分别读课文1至4自然段

4、在课文中找出小獾值得称赞的句子并指导朗读对话。

四、课堂延伸

1、出示一个比一好,生读。

2、学生试说:一棵比一棵怎么样?

3、指名拓展:一 _______比一_______

4、完成课后的练习。

篇12:二年级语文教学设计

教学要求: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习文章中的生字新词。

3、感受诗中描写的景象,理解诗中拟人手法的运用。

4、初步感受现代诗的意象美和韵律美。

教学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难点:通过诵读感受新诗的美。

教具:秋景的多媒体课件或幻灯片

(一)揭示课题激情导入

1、板书课题:秋天

2、看到这两个字,你想到了些什么词语?

3、教师适当讲解上面词语的意思。

4、你眼中的秋天是怎样的呢?你能用几句话来描绘一下吗?当然你也可以选用上面的词语。

5、有一位山东作家,他叫王宜振。他是中国作家协会的会员。1975年开始发表作品。主要创作儿童诗歌,也写童话和儿童故事的。出版有儿歌集《摇篮里的歌》,儿童诗集《秋风娃娃》、《献给中学生的一束诗》、《献给少男少女的诗》。我们来看看在这位大孩子的眼中,秋天是怎样的。

(二)、整体感知理清脉络

1、学生自读圈画(具体要求:①读通、读顺句子,读准字音。②画出不理解的地方。③选择一到两个词语,联系上下文说说它的意思。)

2、检查预习:

①指名学生朗读诗歌。(主要检查读通、读顺、读准确的目标达成度)

②你能选择一个词语来说说它的意思吗?注意:老师不是叫你当词典的传声筒,老师要看你是否真懂了。

3、鼓励学生质疑问难(可以包括词语、句子等各种问题)

4、老师要提出一个很有挑战性的问题,来看看同学读了这么几遍书后有些什么收获。这个问题是:你觉得这首诗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介绍了秋天的迷人景色和丰收景象。)

5、那么,这首诗主要写了哪些地方的景色呢?(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田野里、小路旁、果园里)

6、秋天,在田野里、小路旁、果园里,你能看到什么?那么作者又看到了些什么?(根据学生回答板书)

第一次板书:稻穗、向日葵、野菊花、苹果、葡萄、玉米、高粱……

第二次板书:(金黄的)稻穗(成熟的)向日葵(五彩缤纷的)野菊花(涨红了脸的)苹果(紫色的)葡萄(举着红缨的)玉米(红着脸的)高粱……

(三)、语言对比初步感受诗歌的语言美

1、老师现在有一种冲动——我也想当诗人,写一些儿童诗奉献给你们。不信,你们听:(老师根据板书,说——秋天到了,在田野里、小路旁、果园里,我能看到金黄的稻穗……)你们觉得怎样?

2、引导学生和课文对比,谈谈自己的感受。(也可抓住其中一种景物做对比)

3、教师小结:课文采用拟人化的手法,语言优美生动,很有情趣,也饱含深情。语言是用来表情达意的。否则一个个文字也就失去了生命。

4、学习第一小节:

①指名朗读第一小节

②我刚刚说过,一首好的诗歌,它的语言是有生命的。我们来看看,这一段中,你认为哪个字使这整个一段内容充满着生命力?

③引导学生交流

④教师小结:秋天到了,红红的苹果,紫红的葡萄,举着红缨的.玉米,红着脸儿的高粱——这些能不让太阳更红更娇吗?桂花、菊花盛开,空气中到处弥漫着醉人的花香,俗话说“桂子花开,十里飘香”,这一切能不让空气更甜吗?

因此,第一段中的“更红更娇”、“更甜更好”这两个词就用活了,写出了秋天的与众不同。

5、细细地读,细细的品味,你会发现这首诗中有很多很多的地方都是这样的。课后自己可以去试着找找,明天我们课上交流。

篇13:二年级语文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能仔细地观察图画,发现事物之间的相似特点。用“……像……”说清楚自己的发现,培养观察能力和表达能力。

2、能自主根据形声字特点进行识字,积累语言。

3、能积极参与有关春天的实践活动,主动与同学交流春天里的发现,培养口语交际能力,激发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4、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收集、展示和本组课文有关的信息资料,与同学共享快乐。

重点难点:

1、重点:认字、口语交际、积累语言。

2、难点:用“……像……”说话,口语交际,收集资料。

教学方法:自主探究识字、小组合作、交流共享。

教学准备:投影仪、生字卡片、收集资料。

课时安排:三课时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1、你们看,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些图片。(出示图片)

2、观察比较,发现朋友。请赶快认识画上的事物,哪些能成为朋友。你是怎样发现的?

3、观察联想,练说句子。

(1)、同学们观察得真仔细,找到了一对对朋友,再想想,怎样把你的发现说得更明白、具体。听听春姑娘是怎么说的?(我发现燕子的尾巴像剪刀)。

(2)、想试试吗?先说给同桌听听,再争取说给全班同学听。

(3)、和同学交流时,比比谁说得好,敢大胆说出自己的意见。

4、联系经验,拓展交流。谁还能发现,我们学过的课文和日常生活中什么像什么,请在小组交流。(学生自由发言)

5、小结。

二、日积月累。

1、读读认认。

(1)、现在,我们到字词游戏宫去看看吧!

(2)、小组内互相合作,说说你有什么发现,你又是怎么记住这些字的。

(3)、小组汇报。

(4)、游戏巩固生字:

a.说偏旁猜字:师说今天所学生字的偏旁,学生站起来抢答。也可学生说偏旁学生猜字。

b.编序号:给生字编上序号,学生先自由准备。然后师问:“1号是谁?”生齐答:“1号是XXX”

c.开火车扩词游戏:师说生字,哪一组扩得多为优胜组。

d.说句练习:选择自己喜欢的词语,(可以是一个或几个)说一句或几句话。

2、读读背背。

(1)、现在我们去采集一些有关春天的有关诗句吧,看谁采集得多。

(2)、轻声读诗句,不认识的字,看音节多读几遍。

(3)、将诗句大声地读给同桌听,同桌专心听,欣赏,指点。

(4)、再读诗句,想象画面,比谁读得有味道。(指导朗读,引导学生体验眼前仿佛看见什么景色,入情入境地读,个别读、齐读、分组读等等。)

(5)、用自己最喜欢的方式背诗句。

(6)、展示交流,课外收集描写春光的诗句,或即兴写诗。

(7)、展示交流,课外收集描写春光的诗句,或即兴写诗。

3、我会填。

(1)、同学们积累了那么多描写春天的诗句,会用学过的词赞美春天的景物吗?

(2)、读词:春光、天空、枝条、绿叶、阳光、小溪。

(3)、请同学们讨论填空。

(4)、交流欣赏,画图,个别同学在黑板上填写。齐读词语。

篇14:二年级上册第六单元语文教学设计 (人教版二年级上册)

五桥小学语文低段识字、阅读教学设计模板

第   6   单元          第  1  课时           设计者 程克民

课题:识字6

教学目的:

①了解课文的内容。

②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初步感知词语的反义关系。

③ 在朗读的过程中,陶冶美好的情操,树立关爱他人的感情。

教学重点、难点:

在朗读的过程中,陶冶美好的情操,树立关爱他人的感情。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初步感知词语的反义关系。

教具、课件或课前准备:生字卡片、课件

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个人调整

(一)

创设情境  激趣引入

一、导入

1、今天我们学习《识字6》,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2、出示本课认读字和词语,让学生读(开火车读)

(二)

自主识字  学习方法

尝试运用

环节为:

读通课文,拼读生字→多种形式,集中识字→分析字形,学习运用→有趣活动,复习巩固→指导书写,课内抄写 二、初读课文:

1、生自己读课文,勾出不理解的词。

2、生质疑,师解答。

3、你能流利地朗读课文吗?自己试试。

三、再读课文:

1、孩子们,你们知道反义词吗?(请知道的同学说一说)

回顾上学期学过的反义词。(出示课件)

2、文中给我们列出许多组反义词,请大家自己去读一读,找一找,把你找到的

反义词说给你的同桌听。

3、汇报,教师是适时指导。

四、细读课文,熟读成诵

1、用“□”勾画出文中的反义词,读一读这些反义词,想一想你能明白这些词

语的意思吗?

2、出示这些词语,说一说每组反义词的意思,先小组讨论,再指名。

3、用开火车、齐读抢读等多种方式读生字。

4、师生对读课文。师:美对──

生:美对丑…….

5、同桌对读课文。

6、熟读成诵,试背课文。

7、齐背课文。

(三)

熟读课文 理解词句

适当拓展

环节为:

复习生字,巩固字音→熟读课文,理解词句→适当拓展,积累语言 五、引申:

1、我们能不能用这些反义词说说话?

2、出示老师写的话,学生读一读。

(四)

总结全文,课内练习;听写生字,指导订正 六、课堂总结:

我们今天学习的这些反义词,你有什么收获?你受到了哪些启发?

教学后反思

板书设计:

识字6

美-丑 贫-富,爱-恨  冷-暖。真诚-虚假   饥寒-温饱,冷漠-热忱  索取--奉献

五桥小学语文低段识字、阅读教学设计模板

第  6 单元          第  2-3 课时           设计者 程克民

课题:23、窗前的气球

教学目的:1、认识文中“科、亚、呆”等7个字,会写“周、床”等8个字;会用“可爱的,高兴地”说话;

2、指导体会人物感情变化,感情流利朗读课文;

3、体会同学之间的真挚感情,珍惜同学之间的纯真友情。

教学重点、难点:1、掌握本课八个汉字,指导学生写好半包围的汉字;

2、体会课文人物的情绪变化,同学之间的真挚情感,并能感情朗读课文。

教具、课件或课前准备: 生字卡、课件

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个人调整

(一)

创设情境  激趣引入 (一)创设情境  激趣引入

1)师生交流:老师出示两只气球(笑脸图案的和没有图案的)。你喜欢那个气球为什么?

2)今天我们学习关于这只气球(笑脸图案)气球的故事,老师板书:22*《窗前的气球》

想知道这个红气球的故事吗?想知道“窗前的气球”是用来干什么的吗?那就让我们读读课文,看看能否找到答案。

(二)

自主识字  学习方法

尝试运用

环节为:

读通课文,拼读生字→多种形式,集中识字→分析字形,学习运用→有趣活动,复习巩固→指导书写,课内抄写 (二)读通课文: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注意把文章注音的汉字读准。

2、读完了课文,课文是哪一只气球呢?气球是用来干什么的?

(三)自主识字:

1、看来同学们课文读得还不错,生字宝宝都认识了吗?

(板书生字:科、亚,学生读)

看到这两个字,你想到了什么?课文写了科利亚的什么事?

2、出示其他五个带有拼音的生字卡片

张 病 床 户 角

指名读、齐读、“开火车”读,教师正音。

3、你有办法记住这些字?

同伴之间交流识字、记字的方法(自编识记的“儿歌”等)

4、组词练习:给这些字找些好朋友吗?

在课文中找、在生活中找……

(四)指导书写,课内书写

1、教师打开投影仪,进行范写,学生观察笔画、书写位置。(教师可边示范,边引导学生口述书写笔画)

2、学生教材田字格练写。

(五)流利朗读

现在我们已经认识了生字,把“拦路虎”给去掉了,再来读课文。

1、由朗读文章,把语句读通、读顺。

2、生生互评、师生互评,看看谁读得好,哪儿读的好?

(六)课内练习。

1、书空听写(学生边说笔画与部件,便书空。)

2、习字本扩词练习,书写生字。

(三)

熟读课文 理解词句

适当拓展

环节为:

复习生字,巩固字音→熟读课文,理解词句→适当拓展,积累语言 一、课前复习引入:

1)复习生字新词:⑴认读词语。⑵听写生字新词。

2)今天我们继续学习关于这只气球(笑脸图案)气球的故事,老师板书:22*《窗前的气球》

想知道“窗前的气球”是用来干什么的吗?那就让我们读读课文,看看能否找到答案。

二、交流感悟,感情朗读

1、科利亚怎么啦?从什么地方知道科利亚生病了? 读课文的一段,结合现实说说什么是“传染病”。(如流感)

2、生病住院后的科利亚怎么啦?从哪儿看出来的?

用笔划出有关的词句,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语理解人物的内心感情。如:静静得、呆呆地,真没意思

(课件出示:科利亚望着窗外的天空)结合课文,说出科利亚此时的心情。孤独无聊的科利亚离开爸爸妈妈,离开他的伙伴,他觉得真没意思,那我们应该怎样读出科利亚的心情呢?(学生根据自己的体会有感情地朗读)

3、课件演示:窗外带有可爱笑脸的红气球上下飘动。

正在科利亚感到无聊的时候,他看到了什么?气球上有什么?用“可爱的……”说话。

看到气球在你的窗前飘动,你想知道什么?如:红气球怎么会在窗前飘动呢?它是怎么来的?为什么上面还有一个小孩的笑脸呢?

读3到5自然段,讨论解决刚才的疑问?(生读书)

4、科利亚开心吗?读科利亚高兴的句子。他为什么笑呢?用“高兴得……”说话。

如果你是米沙,你还会怎么做呢?说说你这么做的理由。(学生交流)

5、大家各种想法都是为了让科利亚开心,谁能用刚才的体会读读课文3~5段。朗读时,把自己当作科利亚,看看怎样读?

小结:科利亚虽然病了,但是有了同学们的关心,他的病一定会好起来的,重新回到学校和伙伴们一起学习玩耍,让我们带着这份真诚,有感情的齐读课文吧!

三、复述表演

以小组为单位,把课文编成故事,讲给同伴听听。

四、延伸拓展

说一说:你们同学之间的一些感人、开心的事情吗?

(四)

总结全文,课内练习;听写生字,指导订正 五、总结全文,课内练习。

1、书空听写(学生边说笔画与部件,便书空。)

2、听写生字。

3、完成练习册。

教学后反思 板书设计:

22 * 《窗前的气球》

米沙科利亚

看望同学

静静地 呆呆地

可爱的……

高兴的……

五桥小学语文低段识字、阅读教学设计模板

第  6 单元          第  4-5 课时           设计者 程克民

课题:23、假如

教学目的:

知识目标,认识9个生字。会写8个;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能力目标,能仿照课文创作诗歌;

情感目标,有关爱他人、关爱环境的愿望。

教学重点、难点:诗歌的朗诵(每段的句式相对一致,朗读时却不能一样,有变化;各段所描绘的对象不同,应该突出各自不同的形象。)

教具、课件或课前准备: 生字卡、课件、马良的故事

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个人调整

(一)

创设情境  激趣引入 一、导入新课

小朋友们,你们听说过神笔马良的故事吗?(可以请知道的小朋友讲一讲,若都不知道,老师讲述)马良的这支神笔好神奇呀!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篇课文就是讲一个小朋友想要拥有一支马良的神笔,假如她有了这支神笔,她会画些什么呢?我们一起去看看吧!

(二)

自主识字  学习方法

尝试运用

环节为:

读通课文,拼读生字→多种形式,集中识字→分析字形,学习运用→有趣活动,复习巩固→指导书写,课内抄写 二、初读课文,自主识字

1、学生自由读课文两遍,用“□”标出要求认识的生字。标出节数

2、认记生字。

(1)将生字卡片贴在黑板上,学生自由观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记字。

(2)摘卡片游戏,抽生说说,记住了哪个字,是怎样记住的?说对了就把卡片摘下来。

如:“姑娘”的“娘”去掉女字旁,就是“马良”的“良” 。食:“良”字加上“人”字头,把最后的捺变成点。“食物”“粮食”

泣:把“位”的单人立去掉,加上三点水就是“哭泣”的“泣” 操:把“澡”的三点水去掉,加上提手旁就是“操场”的“操”

(3)用开火车、同桌、男女生、齐读等多种方式认读卡片。

三,整体感知课文

在认识字的基础上快速读课文一遍,看是否能把课文读得通顺、流利。

四,生字书写

1、将要求会写的生字卡片贴在黑板上。

2、请小朋友为自己喜欢的生字组词。

3、学生自由观察生字,说说你对哪个字感兴趣,你觉得写的时候要提醒小朋友注意什么。(老师相机点拨重点指导以下几个字:

哭:上面两个“口”,像两只眼睛,下面是“犬”,不是“大”,可以将那一点看成流出的眼泪。

食:提醒学生最后一笔是点,不是捺。

双:由两个“又”组成,左边的“又”最后一笔变成点。

体:与“休”作比较,体:体育 休:休息。

每个字都应该提醒学生注意写在横中线和竖中线上的笔画。

4、学生描红、写字。老师巡回指导。

五,练习巩固

1. 生字书写练习

2. 读熟课文,想想:这个小朋友到底画了些什么,为什么要画?

(三)

熟读课文 理解词句

适当拓展

环节为:

复习生字,巩固字音→熟读课文,理解词句→适当拓展,积累语言 一,导入复习

本节课我们继续学习《假如》。

人们常说“日有所思,夜有所梦”,是真的呢,昨晚我就梦到马良了。那是在一个很热闹的地方,有不少的大人和孩子们在周围玩耍,他不知怎么知道了我是老师(可能没有他不知道的吧),他说从学画画到现在,已经很多年了,可是现在的社会变化很快,所以有时间觉得都忙不过来了,于是想请几个志愿者做助手……话还没有说完,旁边马上就有一个小朋友作了一首诗应聘,“你说可以吗,他这个人?”我一激动,还没答话,一翻身,醒了。哎,真遗憾!你们愿意帮他审一下吗?这就是聘书。

二,复习生字

要审别人的文章,我先来测测你有没有资格(已经学过了的,如果你能认识他们,那你就可以参与其中了):

卡片:良 缩 遥 寻 食 泣 健 康 操

马良 叹息 缩着 遥远 哭泣 健康 操场 寻找 食物

1.指名读,读准字音

2三,精读理解课文

1. 听课文录音,思考:

他要画些什么呢?为什么画这些?

2. 自己大声地朗读课文,思考回答:他要画些什么?

(一个红红的太阳、许多好吃的谷粒、一双好腿)

3.请你再读一读,想想他为什么要画这些啊?用笔勾出来。

指名读出句子。

(让小树在冬天也能快活地成长;

让鸟妈妈再也不用到遥远的地方去寻食;

让西西和我们一起在操场上奔跑,在草地上游戏。)

3. 你最欣赏他的哪一节,请你着重读这一节,想想,

你为什么欣赏这一节?

你能把作者的感情读出来吗?

(听听窗外的小树,他们在叹息什么呢?

(“许多”、“好吃的”能想象出小鸟们“苦苦等待”的情景吗?它们会说些什么呢?

(生病的科里亚躺在病床上的孤独和寂寞大家都能感受到,那么西西的痛苦你肯定感同身受,他会是什么心情?)

4. 你觉得自己体会的更深吗?来试试

喜欢这部分的一起来!

5. 小朋友的愿望只有这些吗?

齐读最后一节。

四,读(背)全文

这份聘书我们一节节的审完了,我们还应该有一个整体影象

请你自己想象小作者的心情,有感情的朗读全诗。

听你们读后,老师也想试试,行吗?

齐读

(男女分角色读)

五,马良会聘这位小朋友吗?为什么?

他关心别人,心里更多的想着别的!

六,马良要聘好几位呢,你想应聘吗?

“假如我有一支马良的神笔,我要给 。”

评:他会被选上吗?为什么.请小老师教读词。

(四)

总结全文,课内练习;听写生字,指导订正 七,把你想说的以诗歌的形式写下来,你就是诗人了!

教学后反思

五桥小学语文低段识字、阅读教学设计模板

第  6 单元          第 6-7 课时           设计者 程克民

课题:24、日记两则

教学目的:

1、认识13个生字,会写8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规范写日记的格式。懂得关心有困难的人;继续培养写日记的兴趣。

4、让每个学生在通过合作学习、汇报展示、课堂互动交流中,都体验到学习带来的喜悦,培养学习的学科兴趣和学习能力。

5、通过学习,逐步感受祖国优秀民族文化的美。

教学重点、难点:

规范写日记的格式。懂得关心有困难的人;继续培养写日记的兴趣。

让每个学生在通过合作学习、汇报展示、课堂互动交流中,都体验到学习带来的喜悦,培养学习的学科兴趣和学习能力。

教具、课件或课前准备: 课前布置学生在地图上找贵州所在地,了解那的一些情况。

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个人调整

(一)

创设情境  激趣引入 一、提出学习目标(约3分钟)

1、激趣导入,引出课题

日记能记录心情,日记能记录梦想,你想写日记吗?今天我们走进一位小朋友的日记,走入她的梦中吧!

2、提出学习目标

(1)自由读全文,读准字音,把课文读通顺。难懂的字词和成语多读几遍。

(2)识字时可以尝试多种方法。

(3)读读课文,了解日记写了哪些事。(在书中留下你思考的痕迹,批批划划,并在旁边写上你的感受)

(4)能结合对课文的学习,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

(二)

自主识字  学习方法

尝试运用

环节为:

读通课文,拼读生字→多种形式,集中识字→分析字形,学习运用→有趣活动,复习巩固→指导书写,课内抄写 二、展示学习成果(全员参与)(约30分钟)

(给学生自主学习、解决问题的时间约8分钟)

(一)基础知识展示(小组内完成)

1、我会读生字新词,我学会了“则、昨、料、费”等字,明白了“橱窗、寄钱、苗族、高兴、路费 、裙子  山寨  失望 羡慕”等词语的意思。

2、我会用高兴、失望、迫不及待等词语说一句话。

3、我会流利读课文。

4、我会写。

(二)学文悟情展示

1、我会识字。

生1:我学会了一种新方法--加一加,我觉得这种方法很好,我要用它来学习生字。

生2:我知道“镶着”是指一物体嵌入另一物体内;“羡慕”是说看见别人有长处、好处或有利条件而希望自己也有;“迫不及待”是说急迫得不能再等待的意思。

……

(三)创作性展示

1、展示个性谈感受。

2、展示创造性朗读。

3、展示自创性诗歌。

三、激发知识冲突(5分钟)

写日记的格式是怎样的呢?

四、知识拓展延伸(2分钟)

1、展示自主收集的资料。

2、日记记录着一个人的心情,记录着每个人的喜怒哀乐,记录着我们走过的点点滴滴,孩子们,把我们平时做过的好事,写到日记中去,让同学、老师、妈妈……和你一起分享分享吧!

(三)

熟读课文 理解词句

适当拓展

环节为:

复习生字,巩固字音→熟读课文,理解词句→适当拓展,积累语言 一、提出学习目标(约3分钟

1、谈话导入。

喜怒哀乐是人心情的写照。现在的你是快乐的,还是悲伤的?她的心情又是怎样的?还是让我们快乐写日记,保持快乐好心情吧!今天继续和小朋友一起分享。

2、提出学习目标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画出“我”心情变化的句子,多读几遍。

(2)“我”做了什么梦?梦想成真了吗?(在书中留下你思考的痕迹,批批划划,并在旁边做上读书笔记)

(3)课外资料收集展示。

(4)能结合对课文的学习,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

二、展示学习成果(全员参与)(约30分钟)

(给学生自主学习、解决问题的时间约8分钟)

要求:小组内按学困生--中等生--优等生的顺序进行展示。别人展示时,其他同学要学会认真听,并做好点评。

(一)基础知识展示(小组内)

1、我还知道这是一篇日记,也知道了日记的格式。

2、我会解答(课后思考题、每课一练的题目)。(教师及时到学生之中指导展示)

(二)学文悟情展示(小组内或全班)(此环节有时可与“创造性展示”合为一体)

1、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这篇课文记录了“我”的两次梦,记录了“我”的梦与现实生活之间由矛盾到统一的过程,记录了在城镇的“我”与贵州山区小女孩阿英之间的关系,让我们感受他们之间的差别。“我”那白纱裙的梦,在妈妈的影响下,变成了苗家山寨里的民族同心舞

2、学生从重点词句中体会情感,感受写法。

生1:阿英妹妹是谁?她在哪里?妈妈明明知道我喜欢那条裙子,却不给我买,妈妈真小气!要读出生气、失望的语气。

生2:我说把钱省下来,可以买好多书。在梦里我和阿英一起去了苗家山寨,看到了许多苗家小姑娘。我从书包里拿出书送给她们,她们高兴得围着我跳起舞来。要读出高兴的语气。

生3:她告诉我,是妈妈一直寄钱帮助她读书,要不,她早就失学了。她还说,她穿的衣服和来我家的路费,也是我妈妈寄去的。要读出关心的语气。 ……

3、学生展示朗读能力。

……

(三)创造性展示(以小组形式全班展示)

1、小组朗读课文。

2、小组展示自己仿写的一则日记。

(小组展示的形式多种多样)

三、激发知识冲突(适时进行)(约5分钟)

1、比较一下两则日记内容上和情感态度上的不同。

2、妈妈没有给“我”买心爱的白纱裙,“我”的心情怎样?后来“我”为什么没让妈妈买白纱裙?

(此环节有时与“学习成果展示”合为一体)

四、延伸拓展

1、通过学习这篇课文,我们学会了写日记,现在,就把我们今天的学习感受写到我的日记里进行展示。

2、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生活,用自己的心去感悟生活,用自己的笔去记录生活,你的日记就会更精彩。

(四)

总结全文,课内练习;听写生字,指导订正 五、总结全文,布置写日记。

教学后反思 板书设计:

五桥小学语文低段识字、阅读教学设计模板

第  6  单元          第  8课时           设计者 程克民

课题:25、《古诗两首--回乡偶书》

教学目的:1.理解三首古诗,结合注释或查字典、词典,了解诗句意思。

2.多诵读,并能展开想象,体会诗人的感情。

3.了解诗人怎样在写景、叙事中抒发情感。

教学重点、难点:通过字典、词典、注释,理解三首古诗的意思,了解诗人怎样在写景、叙事中抒发情感。

教具、课件或课前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个人调整

(一)

创设情境  激趣引入 一、导入

同学们,还记得以前学过古诗吗?哪位同学能够起来为大家背一首或多首古诗呢?

这节课我们再来学习一首贺知章的“回乡偶书”(板书题目)。要求我们能借助课文注释或查字典,自己理解古诗的内容,有不懂的地方可以和大家交流。

(二)

自主识字  学习方法

尝试运用

环节为:

读通课文,拼读生字→多种形式,集中识字→分析字形,学习运用→有趣活动,复习巩固→指导书写,课内抄写 二、初读课文,认识生字,扫除障碍。

1、拼读“黄树叶”里的生字,同座互考。

2、通读课文,勾画生字词。

3、指读“我会认”,教师听音准,正音。

4、书空试写生字词。

5、教材田字格里描红练写。

(三)

熟读课文 理解词句

适当拓展

环节为:

复习生字,巩固字音→熟读课文,理解词句→适当拓展,积累语言 二、学习《回乡偶书》

1.解题:理解“偶”和“书”的意思。

2.简介作者及背景。

贺知章,证圣元年进士,时年三十六岁,直到天宝三年回到久别的家乡,当时已是八十四岁的人了。久别归来,对故乡的深切眷恋之情,喷涌而出,随手写下了这不朽之作。

3.教师范读,学生思考:这首诗讲的是什么事?

4.学生读熟古诗,借助课文注释和查字典自学诗句。

5.小组内交流自学情况。

6.当“小老师”,上台讲自己对诗句的理解。台下同学可以对“小老师”发问,“小老师”答不上或答不对的,可由台下同学回答或补充、更正。无人答对的由教师引导、帮助。

7.教师小结:诗人少小时离开家乡,年纪老大了才得以重返故里,虽乡音未改,但两鬓早已如霜,离开家乡久了,一切都可以改变,惟有“乡音无改”,这无改的乡音里流露出诗人对家乡的深厚情怀。

8.指导感情朗读并练习背诵。

(四)

总结全文,课内练习;听写生字,指导订正 四、布置作业

熟读、背诵、默写《回乡偶书》。

教学后反思

板书设计:

五桥小学语文低段识字、阅读教学设计模板

第  6  单元          第  9 课时           设计者 程克民

课题:25、《古诗两首--赠汪伦》

教学目的:

1.理解三首古诗,结合注释或查字典、词典,了解诗句意思。

2.多诵读,并能展开想象,体会诗人的感情。

3.了解诗人怎样在写景、叙事中抒发情感。

教学重点、难点:通过字典、词典、注释,理解三首古诗的意思,了解诗人怎样在写景、叙事中抒发情感。

教具、课件或课前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个人调整

(一)

创设情境  激趣引入 一、导入

同学们,还记得李白吗?哪位同学能够起来为大家背一首他的诗呢?

这节课我们再来学习一首李白的“赠汪伦”(板书题目)。要求我们能借助课文注释或查字典,自己理解古诗的内容,有不懂的地方可以和大家交流。

(二)

自主识字  学习方法

尝试运用

环节为:

读通课文,拼读生字→多种形式,集中识字→分析字形,学习运用→有趣活动,复习巩固→指导书写,课内抄写 二、初读课文,认识生字,扫除障碍。

1、拼读“黄树叶”里的生字,同座互考。

2、通读课文,勾画生字词。

3、指读“我会认”,教师听音准,正音。

4、书空试写生字词。

5、教材田字格里描红练写。

(三)

熟读课文 理解词句

适当拓展

环节为:

复习生字,巩固字音→熟读课文,理解词句→适当拓展,积累语言 三、学习《赠汪伦》

1.讲述诗歌写作背景。

汪伦是有名的歌手,且很有才学,但不愿做官,隐居在安徽泾县西南的桃花潭畔。他对李白所作的诗佩服得“五体投地”,日夜吟诵。他知道李白喜欢喝酒,于是使用最好的糯米和高粱酿成酒,并长年窖在地下。有一回他听说李白到了安徽,想邀请李白前来作客,但又怕李白不肯来,于是想出一个妙计。他修书一封,送给李白。李白拆信一看,上面写道:“先生好游乎?此地有十里桃花;先生好饮乎?此地有万家酒店。”李白已早听说汪伦是一方豪士,便欣然答应往访。见面后,李白说:“我是来观十里桃花,访万家酒店的。”汪伦笑道:“‘桃花’者,一潭之名也,并无桃花十里;‘万家’者,店主人姓万也,并无酒店万家。”此时李白方知“受骗上当”,但却哈哈大笑说:“临桃花潭,饮万家酒,会汪豪士,此亦人生快事!”此后汪伦每日以美酒佳肴相待,两人甚是相投,成了好朋友。临别时李白即兴写下《赠汪伦》这首别具一格的七言绝句,

2.教师范读。

3.指名学生试读,教师指导。

4.指导学生理解诗句,体会感情。

(l)根据课文注释、查字典自读古诗,理解诗句的意思。自己不理解的地方记下来。

(2)小组讨论、交流,议一议是如何理解这首诗的。

(3)学生汇报交流自学情况。

①指名试讲:你是怎样理解诗的前两句的?

(先结合诗句理解词语,然后再说说这两句诗的意思。)

②重点理解后两句诗的意思并体会感情。

师:谁来谈谈你是怎样理解这两句诗的?

生:“不及”是“比不上”的意思,“情”指“情谊”,这两句诗的意思是桃花潭水有千尺深,也比不上汪伦送我的情谊深。

师:汪伦对李白的情谊仅仅表现在“送别”上吗?前面听了老师对这首诗写作背景的介绍,你们知道汪伦对李白的情谊还表现在哪里?

生:表现在汪伦写信热情地邀请李白来桃花潭作客。

生:表现在汪伦天天用美酒盛情款待李白。

师:桃花潭水真的有千尺深吗?没有,这是作者的假设,那么,跟下句连起来,可用上什么关联词来翻译呢?

生:哪怕桃花潭水有千尺深,也比不上汪伦对我的情谊深。

生:即使桃花潭水有千尺深,也比不上汪伦对我的情谊深。

(还可用“就算…也…”“纵使…也…”)

师:同学们,汪伦先是写信热情邀请李白来家作客,接着又用美酒盛情款待李白,李白要走了,汪伦又带领村民踏歌相送。所有这一切,怎么不使李白深受感动呢?大家请再想想,如果采用不同的语气来翻译这两句,比如可用感叹句或反问句的形式,能不能更好地表达李白此时的激动心情呢?

生:即使桃花潭水有千尺深,也比不上汪伦对我的情谊深哪!

生:即使桃花潭水有千尺深,怎么能比得上汪伦对我的情谊深呢?

生:桃花潭水有千尺深,比得上汪伦对我的情谊深吗?不,远远比不上。

师:“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运用了比喻和夸张的手法,谁来说一说,这里用什么来比喻什么?

生:用“桃花潭水的深”来比喻“汪伦对我的情谊深”。

师:这里运用比喻、夸张的手法,为的是表现什么?

生:表现汪伦和李白之间的情谊深。

生:表现朋友间的深情厚谊。

师:谁能把这种感情谈出来?

生: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③把这首诗的意思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4)指导朗读、背诵。

①指导停顿,读中表达情感

李白/乘舟∥将欲行,

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

不及/汪伦∥送我情。

②配乐朗读

③背诵这首诗。

(四)

总结全文,课内练习;听写生字,指导订正 四、布置作业

默写《赠汪伦》。完成同步练习。

教学后反思

板书设计:

五桥小学语文低段识字、阅读教学设计模板

第  6  单元          第  10 课时           设计者 程克民

课题:语文园地六

教学目的:

1、发现并运用“熟字相加”的识字方法。

2、发现汉字的一字多音现象。

3、积累语言,学习使用标点符号,培养学生的爱心。

教学重点、难点:积累语言,学习使用标点符号。 能够发现识字规律和多音字的用法。

教具、课件或课前准备:相关课件等

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个人调整

(一)创设情境  激趣引入 一、导入

同学们,我们学习了很多汉字,其中有很多规律和特点。今天我们就来好好观察一下,汉字的新的特点和有趣的现象。

(二)自主识字  学习方法

尝试运用

环节为:读通课文,拼读生字→多种形式,集中识字→分析字形,学习运用→有趣活动,复习巩固→指导书写,课内抄写 一、我的发现:

1、【出示:我的发现】学生借助拼音读一读字词。

2、【出示:泡泡】读“小泡泡”里的话。

3、你们发现汉字的构字规律了吗?找同学交流交流。

4、巩固识字。

【出示:本课生字以外的汉字部件】拼一拼,看看拼成什么字?如:户-方→房、田-心→思、口-贝→呗、月-各→胳。

二、“我会认”。

【出示:生字】会读吗?你是怎样记的?

三、“我会填”。

【出示:我会填】学生读读、说说、用用,你们发现汉字的什么现象?(一字多音现象。)

(三)熟读课文 理解词句

适当拓展

环节为:

复习生字,巩固字音→熟读课文,理解词句→适当拓展,积累语言 四、展示台。

【出示:展示台】

展示活动可以让学生自己组织、开展,体现自主性。

教师指导:让学生从不同的方面展示自己的才能。如,唱其他歌、跳舞;讲关爱和奉献的故事;说一件令自己感动的事;记名言。

(四)总结全文,课内练习;听写生字,指导订正 五、作业:

课后继续讲关爱和奉献的故事;说一件令自己感动的事;记名言。

教学后反思 板书设计:

语文园地六

历(日历)      扇(电扇)

贡(贡献)      确(正确)

肯(肯定)      愁(发愁)

五桥小学语文低段识字、阅读教学设计模板

第  6  单元          第 11课时           设计者 程克民

课题:语文学习园地六

教学目的:积累语言,学习使用标点符号,培养学生的爱心。

教学重点、难点:培养学生的爱心。 积累语言,学习使用标点符号。

教具、课件或课前准备:相关课件等。

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个人调整

(一)

创设情境  激趣引入 一、引入。

同学们今天的精神面貌很不错,能接受老师的挑战吗?

我来考考你们!我说前,请你们说后,帮我说完整。

【出示:雪中(送炭)助人(为乐)  指手(画脚) 迫不(及待)

吃苦(在前)  享乐(在后)】

(二)

自主识字  学习方法

尝试运用

环节为:

读通课文,拼读生字→多种形式,集中识字→分析字形,学习运用→有趣活动,复习巩固→指导书写,课内抄写 二、学习语文园地--日积月累。

(一)读读记记。

真高兴你们能积累了这么多的词语,希望你们继续这样做下去。老师也像你们一样爱积累词句。今天我收集了两句话【出示课件:1、小明有一双眼睛。2、聪明伶俐的小明有一双机灵的大眼睛。】,请大家评一评哪句好,为什么?

小结:哦!也就是在一个词语前面加一个合适的词语就会表达得更清楚、具体。你们真聪明,能有这样的发现。现在老师这里有几个词语,你们能在它们前面加合适的词语把它们说得更具体吗?(课件出示:读读记记)

3、你们能再说几个吗?小组内讨论一下吧!

4、以小组竞赛形式汇报。

(二)我会填。

刚才,你们的词语读得很有精神!试试看读句子是不是一样棒!这里有几个句子谁来读一读?【出示:我会填】

大家发现缺了什么吗?试试加吧!

2、汇报。为什么这样加?

3、能读出这样的语气吗?试试吧!想想该读出怎样的语气?

(三)我会读。

1、读句子读得那么有感情,想成为读书小能手吗?那你就试试读这首儿歌吧!

【出示:我会读】

2、自己读--指名读--师生配合读--四人小组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

3、四人小组汇报读书情况。  师及时小结读书方式。

4、藤和瓜好、蜂和花好、云和风好、我和同学好,那还有什么和什么好?

(三)

熟读课文 理解词句

适当拓展

环节为:

复习生字,巩固字音→熟读课文,理解词句→适当拓展,积累语言 三、扩展。

我们还和书好,因为书里藏着宝,不信的话你去找一找,把积累到的好词好句写在“藏宝图”中,积累下来。

(四)

总结全文,课内练习;听写生字,指导订正 四、布置作业

积累好词好句

教学后反思 板书设计:

语文园地六

健康的身体      羡慕的眼光

寒冷的北风      遥远的地方

心爱的裙子      火红的太阳

五桥小学语文低段识字、阅读教学设计模板

第  6  单元          第 12课时           设计者 程克民

课题:语文学习园地六     口语交际--我想这样做

教学目的:

1、让学生了解残疾人的生活,学习、工作中的困难。

2、懂得关心、照顾残疾人,从小树立助人为乐的思想。

3、初步学会倾听、交流、沟通。倾听时,集中注意力,听清楚,想仔细,记心上。敢于大胆发表自己的不同意见,提高口语交际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倾听时,集中注意力,听清楚,想仔细,记心上。敢于大胆发表自己的不同意见,提高口语交际能力。初步学会倾听、交流、沟通。

教具、课件或课前准备:相关课件等。

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个人调整

(一)

创设情境  激趣引入 一、故事导入,触动心灵。

1、今天,老师带来了一位特殊的小朋友,你们想见见她吗?那就让我们一起看大屏幕。

(播放:残疾人的生活片段)

2、她和我们有什么不同?像她这样,身体有缺陷的,生活很不方便的人,我们称他们为【出示:残疾人】

3、看了她的生活片段,你有什么感想?今天的这节口语交际课,我们一起来交流一下

【出示:口语交际内容】

(二)

自主识字  学习方法

尝试运用

环节为:

读通课文,拼读生字→多种形式,集中识字→分析字形,学习运用→有趣活动,复习巩固→指导书写,课内抄写 二、创设情境,激发交际欲望。

1、认识残疾人。

同学们,我们身体健康,学习、生活十分方便,我们过得多么幸福啊!但是,在我们身边,也有各种各样的残疾人,他们在生活中会遇到许多常人难以想象的困难。让我们一起来认识一下吧。(课件展示:残疾人生活图片)

2、谁能介绍一下你在生活中或刚才的图片中认识的残疾人,他们是哪类残疾人他们在生活中会遇到哪些困难?

教师示范,提出“听”的要求:听的时候要听得仔细、听得明白。(出示:听仔细明白)

学生练说,提出“说”的要求:我们在说的时候要把话说得清楚、说得完整。(出示:说清楚完整)

三、联系生活实际,促进交际有血有肉。

1、创设情境,说说残疾人。

同学们,在我们的生活中会遇到很多残疾人,虽然他们的身体缺陷不同,但他们在生活中都要遇到许多困难。

【出示:盲人图片】一个盲人要去商店买东西,知道该怎样做?怎样说?

【出示:肢残人图片】一个残疾人,失去了一只脚,走路不方便,可是想到风景区去观赏美丽的风景,我们又应该怎样说?怎样做?

【出示:聋哑人图片】有事情要告诉一个聋哑人,应该怎样做? 生生互动:四人小组交流、表演--全班反馈:师生表演、生生表演。

2、你在生活中遇到过残疾人吗?他们遇到了哪些困难?你是怎样帮助他们的?

(三)

熟读课文 理解词句

适当拓展

环节为:

复习生字,巩固字音→熟读课文,理解词句→适当拓展,积累语言 四、联系生活实际,拓展交际内容。

1、我们的同学知道了该怎样关心帮助残疾人。其实我们的国家对残疾人也是相当关心、重视的。【出示:资料】*

国家在1994年8月发布了《残疾人教育条例》使残疾儿童也能像正常孩子一样上学、受教育。自1984年10月至今,全国已成功举办了7届残疾人运动会,使有特殊运动才能的残疾人在运动会中崭露头角。买票有残疾人专窗,坐车有残疾人专座,这些规定都为残疾人的日常生活提供了方便。

2、在我们的生活中,有越来越多的人加入到了帮助残疾人的行列中来,有越来越多的残疾人得到了社会和好心人的帮助。

(四)

总结全文,课内练习;听写生字,指导订正 五、总结倡导,付诸行动。

1、同学们,在我们身边不止是残疾人,还有许多有困难的人需要别人的关心、帮助,找一找我们周围有哪些人也需要我们帮助?你想对他们说些什么?

2、哪怕只是一句话,一个动作,都会让他们感到世界充满爱,同学们,说得好不如做得好,让我们把对残疾人的爱心变成实际行动(出示:擦去“想”的课题)吧!

教学后反思 板书设计:

口语交际--我想这样做  听仔细明白 说清楚完整  懂得关心、照顾残疾人,从小树立助人为乐的思想

板书设计:

[二年级上册第六单元语文教学设计 (人教版二年级上册)]

篇15:人教版语文《灯光》教学设计

文本分析

这篇课本通过对一件关于灯光的往事的回忆,歌颂了革命先烈的献身精神,说明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课文的主体部分是对往事的回忆,先写在解放战争时期一次围歼战就要打响的时候,郝副营长借着火柴微弱的亮光在看一本书的插图,图上画着一个孩子在电灯下读书,这幅插图使郝副营长陷入对未来的憧憬之中。战斗打响后,后续部队遭到敌人炮火的袭击,和突击队失去了联系,郝副营长点燃了那本书,用火光为后续部队照亮了前进的道路,结果暴露了自己。战斗胜利了,郝副营长却牺牲了。本文采用倒叙的手法,由天安门广场上的灯光写起,叙述过去的事情,结尾又回到写灯光。首尾照应,结构紧凑,文脉相通,含义深刻。本课是略读课文,教师可提出覆盖全文的问题,让学生自读自悟课文中的一些细节。如果学生的自读自悟效果不好,教师可以就重点部分加以指导,帮助学生去体会郝副营长的献身精神。“多好啊”在文章中出现了三次,是整篇课文的“文眼”,在教学中可引导学生弄清三个“多好啊”之间的关系,通过小组交流、集体汇报的形式,帮助学生弄清这一问题。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理清课文的表达顺序。

3.从郝副营长激战前的神情和谈话中理解先烈对未来的美好憧憬,从郝副营长在战斗中舍身为后续部队引路的壮举中理解先烈的无私奉献精神。

教学重点

读通课文,了解内容,帮助学生理清课文的表达顺序。

教学难点

帮助学生理解郝副营长所“憧憬”的内容与他的英雄壮举之间的联系。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揭示课题。

1.谈话激趣,导入新课。

导语:灯光,为黑夜增添色彩,为人们带来光明。灯光,不仅驱散了黑暗,而且为身处困境的人们指明了方向。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王愿坚笔下的《灯光》,看看他眼中的灯光有什么特殊的意义。

2.出示课题,教师引导学生理解课题并引发思考。

思考:看到这个课文题目,你想了解些什么?

示例:我想知道课文中的灯光是什么样子的;我想了解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我想知道课文为什么以“灯光”为题……

二、初读课文,检测预习。

1.作者简介。

王愿坚(1929—1991) 当代作家,山东诸城人。1944年到抗日根据地参加革命工作,次年参加八路军。在解放战争中当过随军记者,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创作了不少革命历史题材小说。他的作品有《闪闪的红星》《党费》《粮食的故事》《七根火柴》等。

2.通读课文,认识生词,遇到重要的或难懂的词语做个标记。

3.学生推荐要注意的词语,给大家一些温馨的提醒。

[豫皖苏]豫,河南省的简称。皖,安徽省的简称。苏,江苏省的简称。

[围歼战]包围起来歼灭敌人的战斗。

[交通沟]阵地内连接战壕、工事,供交通联络的壕沟。也叫交通壕。

[胸墙]为了便于射击和减少敌人火力可能造成的损失,在战壕边沿用土堆砌起来的矮墙。

[千钧一发]钧,古代重量单位,一钧等于30斤。指千钧的重量系在一根头发上,比喻极其危险。

[璀璨]形容珠玉等光彩鲜明。本课指天安门广场上灯光耀眼。

4.寻找灯光:在文中画出带有“灯”或“灯光”的句子。

预设:紧扣文章题目,寻找相关语句是概括课文主要内容的方法之一。引导学生勾画,同桌轮读,依据这些语句,学生能大概了解这篇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三、研读课文,重点探究。

1.默读课文,理清课文的叙述顺序。

(1)学生边读边想:课文哪些地方是写现在,哪些地方是写往事?

(文章的一头一尾是写现在,中间大部分是写往事,即第1、2自然段和最后一个自然段写的是现在,其余写的都是往事。这是一种倒叙的叙述方式。)

(2)学生自读“往事”这部分内容,说说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预设:学生自己先想一想,然后同桌互相说一说。再请几个学生在全班说一说,然后组织学生评议。

2.自读课文,弄清火光与灯光的关系。

(课件出示填空,辅助学生弄清这一问题。)

(1)战斗间隙,郝副营长划着________,借着_____看一本书,书上的插图画的是_____。他充满了对未来的_____________。

(2)守敌的围墙被炸开一个________,突击连马上________,后续部队在黑暗里________,在这________的时刻,郝副营长划着火柴,点燃了________,________为后续部队照亮了前进的道路。

(3)战斗胜利了,现在孩子们能够在________学习,可郝副营长却没有来得及见一见________。

预设:学生通过独立思考、合作探究完成上述填空后,可引导他们深入分析,使学生体会到微弱的火柴亮光照亮了那本书,使郝副营长对灯光充满了无限的向往。为了实现自己的理想,他用点燃那本书的微弱火光照亮了通向胜利的道路,也照亮了他人生最光辉的时刻。

3.自读课文,弄清三个“多好啊”之间的关系。

(1)学生从文中找出三个“多好啊”,标上序号,再读一读上下文,找出是谁在什么情况下说的,他们说这些话时看到了什么,会想到些什么。

(出示引导文字)“多好啊!”在文中出现了三次,第____次是_____(谁)在_______这一情况下说的。他(们)在说这句话时,看到了________,可能会想_____________。

(2)小组交流、集体汇报。

明确:第一次说“多好啊”的人是在欣赏天安门广场上美丽的景色时发出的由衷赞叹,正是这一声赞叹引起了作者对往事的回忆。第二次说这话的是郝副营长,战争时期,条件极其艰苦,很多人从未见过电灯,郝副营长也没有见到过,他对书本上插图中的孩子能在灯光下看书深感羡慕。第三次说这话的仍然是郝副营长,他相信战争胜利以后,孩子们能在灯光底下学习,他心中充满了对未来美好生活的向往和憧憬。

教师可总结三者之间的关系:第一个“多好啊”是“果”,第二个、第三个“多好啊”是“因”。因为以郝副营长为代表的革命先烈们看到了“孩子们能够在灯下读书”,因为他们对“咱们也能用上电灯,让孩子们都在那样亮的灯光底下学习”的憧憬、理想,并且他们为了实现这样的理想而奋斗、不畏牺牲,才有了现在天安门广场上璀璨的灯光,使人感到光明、感到温暖。

4.自主学习,理解课文重点语句。

(1)出示语句,教师点拨思考方向。

①他把头靠在胸墙上,望着漆黑的夜空,完全陷入了对未来的憧憬里。(抓住神态)

②这位年轻的战友为了让孩子们能够在电灯底下学习,不惜牺牲自己的性命,他自己却没有来得及见一见电灯。(体会这句话与前面情节的呼应,感受作者流露出的情感。)

③事情已经过去很长时间了。在天安门前璀璨的华灯下面,我又想起这位亲爱的战友来。(可从写法和情感上来谈对这句话的理解。)

(2)小组交流,自主发言。

交流示例:

生1:第一句话写了郝副营长在激战前向往光明和幸福前景时的神态。我觉得“陷”这个字用得非常好,生动地写出了郝副营长完全进入了他憧憬的世界,正是这种憧憬和理想成为他英勇战斗的伟大动力。

生2补充:在这句话中,我还留意到了“漆黑的夜空”,这描写的是实实在在的景象,在这里正好衬托了郝副营长对光明的向往。

生3:我来说说我对第三句话的理解。这是本文的结尾,与开头相照应,使文章的结构非常紧凑。

生4补充:我还从这句话中读出了作者寄托的哀思和愿望,那就是无论过去多少时间,我们都不应忘记今天的幸福生活是谁为我们开创的,不要忘记那些革命先烈。

5.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段落,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四、课堂回顾,升华主题。

1.教师适当总结教学内容,点评学生的课堂表现。

小结:学完了这篇课文,我想,当我们再次看到带给我们温暖和光明的灯光时,心里一定有了不同的感受。是啊,如果没有革命先烈们的浴血奋战,我们怎么能有今天这样和平安定的生活呢?通过这个单元的学习,相信大家对那段艰苦的革命岁月和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有了更深的认识和理解,希望大家能把那份革命先烈的精神永藏心中,并让它们指引我们前行,让我们的祖国变得更强大!今天的这篇略读课文,我们抓住文眼、线索和重点词句进行了学习,同学们自主学习、积极交流,表现都很不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引导学生交流收获。

(1)想象说话。(puxueWang.com)

过渡:战斗结束后,战友们把郝副营长埋在了茂密的沙柳丛里。战友们脱下帽子,向这位英雄致敬,眼中溢满了泪水。他们即将奔赴下一个战场,心中却涌动着无数的话语想对亲爱的郝副营长说。你听见了吗?想象一下,说一说。

(2)说一说你知道的故事。

过渡:在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涌现出无数“灯光”式的人物。正是他们默默地燃烧自己,才换来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你知道他们的故事吗?请说一说。

3.教师推荐书籍或影片,学生课下观看。

(1)推荐书籍:《红岩》《英雄人物的故事》

(2)推荐影片:《长征》《太行山上》

预设:此处设计让同学们与郝副营长做最后的告别,给学生一个情感的宣泄口。由直观可感的“灯光”升华到象征着不怕牺牲、无私奉献的精神,联想到诸多英雄人物,深感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同时由课内走向课外,引导学生阅读书籍,观看影片,了解更多革命先辈的事迹,受到情感的熏陶。

五、背诵积累,作业设计

1.摘抄自己喜欢的句子,丰富积累。

2.完成本课对应训练。

板书设计:

篇16:桃花源记教学设计案

桃花源记教学设计案

学习目标

1、了解本文所描绘的理想社会,感受宁静的田园生活,正确理解作者的理想。

2、肯定陶渊明对理想社会的大胆追求,激发学生生在新时代的自豪感。

重点难点

1、引导学生感爱桃花源优美的环境,淳朴的人情,和平安定的生活。

2、理解陶渊明虚构这一桃源胜境的目的。

一、导入新课:播放歌曲《梦入桃花源》,营造气氛。

二、明确学习目标

三、朗读桃花源

1、教师范读课文,提醒学生注意字音、句读、情感。

2、学生自由朗读课文,依据注释疏通文意,并积累文言词汇。

3、归纳古今异义词,一词多义等语言现象。

4、学生选择自己喜欢、有感悟的句子背诵,并说说理由。5、朗读比赛(男生VS女生)

四、桃花源访谈节目——“新闻会客厅”

朗读比赛后大家是不是和老师一样对桃花源十分向往,今天我穿越时空的隧道把1600多年前桃花源的村民请到了我们的“新闻会客厅”的演播室,听他们讲述一下桃花源的故事。(学生自愿客串桃花源村民代表走进新闻会客厅)

现场采访:各位观众朋友大家好!欢迎收看本期的新闻会客厅,一说起世外桃源,大家总会放飞思想的野马,浮想联翩勾画你心中的世外桃源,今天,我们有幸请来了桃花源中的村民代表,通过当事人之口,揭开桃花源的神秘面纱。

1、各位村民,欢迎你们来到AAAAAA,我们想知道当初你们为什么要远离尘世,建造你们的桃花源村?什么原因促使你们做出这样的决定?

自先世避秦时乱。

2、提及桃花源我们都想入非非,那到底什么样?你们能给我们介绍一下你们这个村子四周的地理环境如何?

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画外音:环境美不美?美!怎么美?一个词语形容:神美(神秘,美丽)

观众活动:想象“一片桃树林,花开争妍,微风拂过,片片桃花瓣簌簌飞落,一个静谧的山村依稀出现在树树掩映环抱中,仙境般美丽。齐读感受。

3、村里人日常生活怎样?

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著,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4、村里人如何相处?是与世隔绝吗?

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画外音:这里人们性格是那么善良淳朴。

5、你们村中有什么风俗习惯吗?比如,来了客人你们怎么招待?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画外音:村里人是那么好客。

通过村民的介绍,我们大体了解了桃花源中的情形,下面请观众们充分发挥想象力,用自己的语言描绘一下你脑海中的桃花源。

总结:桃花源中风土人情是热情好客,善良淳朴。环境优美,人与人,人与自然处处体现一

1

种和谐之美。

感谢桃花源村民代表,本期新闻会客厅到此结束。谢谢收看。

节目结束了,我们的比赛仍在继续,“限时背诵比赛”

6、节目的最后,请“桃花源的村民”用一句话概括一下桃花源的特点或自己的生活感受。(结

五、赏读课文

1、刚才我们收看了“桃花源访谈”节目。通过所见、所闻,我们知道桃花源实在是令人陶醉。它给大家留下了怎样的印象,用一两个词语概括。

2、分类感受

(一)感受桃花源的美好

(1)桃花源美在何处?试以“桃花源之美,美在_________,不信你看(听、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句式描绘一下桃花源的美。(后一空,可以直接引用课文中的话,也可以根据课文内容用自己的话描述。)(学生回答,教师归纳)

(2)小结感受:陶渊明在《桃花源记》中为我们展现了一幅怎样的生活画卷?(教师归纳) 桃花源的确是一幅美丽的画,美在自然更美在人情,它风景秀丽,它宁静和谐,它民风淳朴,这里人人劳作、人人平等、关系融洽,没有剥削、没有战乱,人民安居乐业、丰衣足食,真是一个温暖自足的理想王国啊!(板书)

(二)感受《桃花源记》的美好

过渡语:一篇不过三百来字的《桃花源记》令桃花源这一景点声名鹊起、驰名中外,它跨越千年,仍经久不衰,传诵古今,魅力何在呢?大家可以从语言(句式、用词)、结构、写法等方面来再次品读这篇美文。下面,请同学们快速就近形成学习小组,探讨《桃花源记》的美。(学生回答,教师归纳)

无论是通篇纵览还是逐一咬文嚼字,无处不让人感到此文美不胜收:叙事简洁, 情节曲折;层层设疑,引人入胜;读来琅琅上口,富有音乐的韵律美。它既是一幅绝美的画卷,又是一首动人的`曲子。

六、探究考证

当我们徜徉在桃花源中流连忘返时,我听到这样一种观点:桃花源根本不存在,它是作者虚构的理想社会!你同意吗?四人一组探究考证,考证桃花源是否存在,不存在,证据何在?

【1】不存在!证据:(课文中句子)既然桃花源不存在,陶公为何虚构这样一个社会? 引入时代背景介绍,作者生平介绍。

士族、地主把持朝政,社会黑暗,作者抑郁不得志,辞官归隐,于是创造了一个没有压迫没有剥削的世外桃源寄托自己的理想,但是由于时代局限,是不能实现的。

【2】存在!桃花源存在于陶公的心中,存在于我们每个人的心中,相信和谐理想的存在,有陶诗为证“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七、感悟桃花源

感悟理想,和谐,并为之奋斗!

八、结束语

1、如今祖国各地不是桃源,胜似桃源,倘若陶公地下有知,他也应该无比欣慰!其实古往今来许多的仁人志士也一直在为自己理想中的桃源奋斗不息。古者如墨子、屈原、杜甫……今人如鲁迅、方志敏、焦裕禄……等等,举不胜举呀。千百年来,“桃花源”已经成了人们的理想的化身,衍化成了一种“桃源情结”。我希望在21世纪的今天,同学们也能志存高远,将个人的利益与社会的需要结合起来,向着理想勇往直前。

2、同时出示一些谈理想的名人名言。

拓展阅读:《桃花源记》创作背景

年轻时的陶渊明本有“大济苍生”之志,可是,他生活的时代正是晋宋易主之际,东晋王朝极端腐败,对外一味投降,安于江左一隅之地。统治集团生活荒淫,内部互相倾轧,军阀连年混战,赋税徭役繁重,加深了对人民的剥削和压榨。在国家濒临崩溃的**岁月里,陶渊明的一腔抱负根本无法实现。同时,东晋王朝承袭旧制,实行门阀制度,保护高门士族贵族官僚的特权,致使中小地主出身的知识分子没有施展才能的机会。像陶渊明这样一个祖辈父辈仅做过一任太守一类官职,家境早已败落的寒门之士,当然就“壮志难酬”了。加之他性格耿直,清明廉正,不愿卑躬屈膝攀附权贵,因而和污浊黑暗的现实社会发生了尖锐的矛盾,产生了格格不入的感情。义熙元年(405),他坚定而坚决地辞去了上任仅81天的彭泽县令,与统治者最后决裂,长期归隐田园,躬耕僻野。

他虽“心远地自偏”,但“猛志固常在”,仍旧关心国家政事。元熙二年(4)六月,刘裕废晋恭帝为零陵王,改年号为“永初”。次年,刘裕采取阴谋手段,用毒酒杀害晋恭帝。这些不能不激起陶渊明思想的波澜。他从固有的儒家观念出发,产生了对刘裕政权的不满,加深了对现实社会的憎恨。但他无法改变、也不愿干预这种现状,只好借助创作来抒写情怀,塑造了一个与污浊黑暗社会相对立的美好境界,以寄托自己的政治理想与美好情趣。《桃花源记》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产生的。

篇17:《桃花源记》教学设计案

《桃花源记》教学设计案

【教学构想】

本文文字较为简易,且故事性较强,可要求学生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课文基本内容,对于难懂的字词,教师稍作点拨即可。同时,要加强诵读练习,积累文中的成语及有价值的词汇,然后在反复诵读中领会它丰富的内涵和精美的语言。另外,要让学生多收集资料,既要看到作者的美好理想,又要看出他的无法克服的思想矛盾,才能深刻理解文章的内容和写法。教学中不妨运用视听及多媒体技术,采用诵读、讨论和合作探究的方法.激情增趣,领会情感,学懂课文。

【教学设计】

[教学目的]

1.熟读并背诵课文。

2.理解、积累一些文言词汇。

3.了解作者笔下的理想社会,理解作者寄托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

重点:朗读、背诵课文。理解、积累一些文言词汇。

难点:正确评价“桃源式”社会理想的积极意义和局限性i

[教学安排]两课时

[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一、导入

初一下学期,我们曾经学过东晋著名文学家陶渊明的一首诗《饮酒》,我们一起读一遍。(课件显示《饮酒》诗)谁来说说,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志趣?

提示:全诗表现了诗人弃官归隐后乐于田居、陶醉于自然的人生态度和生活情趣,既反映了远离尘俗、安贫乐道、洁身自好的心志,也流露出躲避矛盾、与世无争、独善其身的消极思想。

陶渊明的这种志趣,在他的很多诗作中都有所体现。不仅如此,在《桃花源记》这篇文章中,陶渊明更是具体地勾画出了他所向往的理想社会。这堂课,就让我们一起走进桃花源、走近陶渊明。

(此环节的设计既创设了情景,同时又通过复习、联系已有的知识,引出新的教学内容,花时不多,收益却很大。)

二、检查预习

1.展示学生收集到的有关资料。

(在平时的常规教学中教师应该注意培养学生初步具备搜集资料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2.请同桌检查对方注音、解词等预习情况。

豁然开朗(huò) 屋舍俨然(yǎn) 阡陌交通(qiān mò) 黄发垂髫(tiáo)

便要还家(yāo) 刘子骥(jì) 诣太守(yì)

三、诵读和复述

1.课件展示,配乐朗读。

2.请一位同学朗读,要求读出感情,咬准字音。

(读完后由同学做适当评价)

(诵读古代诗词,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

3.全班同学结合注解默读课文,准确把握叙事线索和故事情节。五分钟后请同学复述大意,复述时可适当增加自己的想象。复述不完整可由其他同学补充。

(教师据此检查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程度,发展学生的想像力,培养口头表达能力。明确:课文以武陵渔人的行踪为线索,可以按照逢桃花源、访桃花源、寻桃花源的顺序来复述。)

4.全班同学齐读课文,然后反复自由朗读。一

四、疏通词句

1.请学生找出文章中难解的、注解中没提到的、应特别予以重视的字词。

2.掌握课文注释的词语。(补充注释如下)

鲜美:鲜艳美丽平旷:平坦开阔 属:类 悉:全,都。 邑人:同乡人 不复出焉:不再从这里出去 焉:于之,从这里 语云:告诉(他)说 既:已经 如此:像这样 遣:派欣然:高兴地

(教师可适当给学生讲解词语古今异义现象、词类活用现象等,但不宜细讲。有些词语应尽可能联系以前所学知识及相关知识,展开联想、加深理解。)

①古今异义词:

鲜美 古义:鲜艳美丽 (芳草鲜美) 今义:(味道)新鲜

交通 古义:交错相通 (阡陌交通) 今义:交通运输

妻子 古义:妻子儿女 (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今义:指男方的配偶

绝境 古义:与世隔绝的地方 (来此绝境) 今义:没有出路的地方

无论 古义:不要说,更不必说 (无论魏晋) 今义:不管(连词)

缘 古义:沿 (缘溪行) 今义:缘故,缘分

延 古义:请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 今义:延长、延伸

津 古义:渡口,这里问津指探访。(后遂无问津者) 今义:口液

②一词多义

舍:舍弃 (便舍船) 房子 (屋舍俨然

寻:寻找 (寻向所志) 不久 (寻病终)

志:做标记(处处志之) 标记(寻向所志)

向:以前(寻向所志) 对着(眈眈相向)

3。请学生找出难译的语句讨论作答。

(此项活动意在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激发敢于直面疑难、大胆探索的热情。)

五、布置作业

1.初步背诵全文。

2.积累文言词汇。

3.摘录一些谈理想的名人名言。

第二课时

一、检查背诵,积极评价

(积极引导,充分评价,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养成勤背诗文的好习惯。)

二、访谈练习

同桌二人,一人为采访者’(渔人),另一人为受访者(村里人).将课文内容展现出来。最后推派代表在全班交流。

[此环节的设计目的是利用刚学过的口语交际“访谈”,让学生分别担任采访者(渔人)和受访者(村里人),通过一问一答,来熟悉课文内容,这样避免了单调繁琐的串讲课文。]

三、用三个词概括桃花源给大家留下的印象

(学生回答、教师归纳)美丽、神秘、幸福

1.桃花源美在何处?

桃林美;土地美;屋舍美;田池美;桑竹美;阡陌美。——桃花源美在环境幽雅,风景优美。

2.桃花源神秘在何处?

桃林神秘: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

山洞神秘:仿佛若有光,形状奇特。

林中人神秘: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结局神秘:不复得路,探访未果。

3.桃花源的幸福表现在何处?

①黄发垂髫:怡然自乐(和平安定、丰衣足食)

②男女:往来种作(没有战乱,安居乐业)

③渔人(侧面烘托):杀鸡作食,皆出酒食(民主平等,民风淳朴)

桃花源幸福在生活和平安定,丰衣足食,民主平等,民风淳朴。

(这个环节的设计一方面检查了上节课翻译落实的情况,另一方面使学生加深对文章内容的了解,从整体上把握了全文内容。)

四、小组合作学习,探讨主题

1.桃花源美在风景秀丽,美在民风淳朴,美在生活幸福,美在平等自由。不过,请同学们想—想,在东晋时代,这么美的地方真的存在吗?

2.有人说陶渊明的<桃花源记>是积极追求美好生活,也有人说他是消极逃避现实,你怎样评价?

(本环节设计目的是弓l导学生用自主、合作的方式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引导他们去体验自主学习的乐趣。)

学情预估:

问题一:

生l:我认为不可能存在。因为当时政治黑暗,兵祸连绵,民不聊生,是个十分黑暗的社会,“桃花源”是由于作者对现实社会生活的厌倦而虚构出的如仙境般的地方,它反映作者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生2:我认为桃花源是不存在的,社会动荡不安,官僚阶级贪腐贪腐,人民受着压迫,不会有这样的地方存在。并且后来渔人因失约而找不到桃花源的情节也暗示了这一点。

生3:我认为有可能存在,即使现在还有人迹罕至的地方,何况在一千年之前呢?

生4:我认为有可能存在,因为东晋虽然是个纷乱之世,不过,在这战乱频发的乱世之中,人们向往和平,肯定会有人带领心地善良的人,来到这与世无争的桃源绝境。冥冥之中,命运只让热爱这美丽且愿意保护这美丽地方的人来到这儿,享受美好生活。

问题二:

生l:我认为陶渊明写《桃花源记》是积极追求美好生活的表现。在当时黑暗的社会,有人就心甘情愿地沉沦下去,有人则努力地去争取美好的.生活,而陶渊明正是这后一种人的一个代表。他的《桃花源记》中虚构了一个十分美丽的地方,唤起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让大家都努力争取美好的生活。

生2:我认为陶渊明创造这样一个桃花源,表现了他对美好生活的渴望。但渔人、太守和刘子骥最终都未找到桃花源的情节,暗示了桃花源的可望不可即,也体现了他的消极心态。

生3:我认为陶渊明是消极逃避现实的。因为在这乱世之中,作者的心已疲倦,厌烦了这混乱之世。想找到那样一个世外桃源,躲人桃源之中。

生4:我认为陶渊明是积极追求美好生活的,要不然他不会将桃花源写得那么美好,宛若仙境。这说明他心中还是向往美好生活的。

五、全文总结

陶渊明生活在东晋末年那样一个战乱频仍,政治贪腐,民生凋敝的黑暗社会里,深感痛苦和不满。但是要想改变社会现状又根本不可能,于是他只好弃官归隐,沽身自好,安贫乐道。他憧憬着那种没有君主、没有剥削压迫、人人劳动、风气淳朴、平等自由的理想社会,本文正是这种理想的生动写照。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时农民的意志和愿望,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无疑具有一定的进步意义。但是这种对社会现实的不满和否定,也反映了作者消极避世的思想。作者也明知这只是一种空想,无非借此寄托自己超然高举之思,开头、结尾的写法对此都有所暗示,桃源究在何处,没有具体点明,人们想再访也不可得。

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向往一种没有剥削与压迫的幸福美好生活,这是我们应学习的。古人云:“国家兴亡,匹夫有责。”作为21世纪的青少年,我们应当关注社会,关注历史,做一个有社会责任感的人。还应树立一种远大的理想,将个人的利益与社会的需要结合起来,才能无愧于这个时代,无愧于我们的民族。

六、布置作业

1.背诵全文。完成书后思考练习。

2.拓展阅读《桃花源诗》,思考分析在内容、写作方法、思想感情上与《桃花源记》的内在联系。

拓展阅读:桃花源记原文与赏析

桃花源记原文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桃花源记赏析

本文通过对桃花源的安宁和乐、自由平等生活的描绘,表现了作者追求美好生活的理想和对现实生活的不满。

文章开端,先以美好闲静、“芳草鲜美,落英缤纷”的桃花林作为铺垫,引出一个质朴自然化的世界。在那里,一切都是那么单纯,那么美好,没有税赋,没有战乱,没有沽名钓誉,也没有勾心斗角。甚至连一点吵吵嚷嚷的声音都听不到。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也是那么平和,那么诚恳。造成这一切的原因,作者没有明说,但从“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一句中已隐约透露了消息:原来归根结底,是因为没有一个高踞人民头上为私利互相攻伐的统治集团。这个幻想中的桃源世界,对生活在虚伪黑暗、战乱频繁、流血不断的现实世界中的人们来说,无疑是令人神往的。作者的简净笔触,恰如其分地表现出桃花源的气氛,使文章更富有感染力。当然,这种理想的境界在当时现实中是不存在的,只是作者通过对大同社会的构想,艺术地展现了大同社会的风貌,是不满黑暗现实的一种精神寄托,表现了作者对理想社会的憧憬以及对现实社会的不满。

桃花源中的家庭多为主干家庭(三代同堂),从“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从“男女”、“黄发”、“垂髫”这三个词便可以看出此点。

文章的结构也颇有巧妙之处。作者借用小说笔法,以一个捕渔人的经历为线索展开故事。开头的交代,时代、渔人的籍贯,都写得十分肯定,似乎真有其事。这就缩短了读者与作品的心理距离,把读者从现实世界引入到迷离惝恍的桃花源。相反,如果一开头就是“山在虚无缥缈间”,读者就会感到隔远,作品的感染力也就会大打折扣。“不足为外人道也”及渔人返寻所志,迷不得路,使读者从这朦胧飘忽的化外世界退回到现实世界,心中依旧充满了对它的依恋。文末南阳刘子骥规往不果一笔,又使全文有余意不穷之趣。

篇18:人教版二年级混合运算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课本49页例3.

教学目标:经历计算带有小括号的两步混合运算的过程,体会小括

的作用,并能这正确使用小括号。

教学重点:会计算带有小括号的两步混合运算的过程,体会小括号的作用。

教学难点:正确使用小括号。

教学过程:

一、引入课题出示目标(2分钟左右)

1.引入课题

前面我们学习了没有括号的混合运算,今天我们来学习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

2.出示目标

经历计算带有小括号的两步混合运算的过程,体会小括号的作用,并能这正确使用小括号。

二、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第一次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

独学:1. 出示课本49页例 7×(7-5)

(77-42)÷7

2.这两个算式有乘法、有减法、还有除法,还有小括

号。那怎么办?

3.自己试着算一算

互学:想好运算顺序,试着互相说一说先算什么在算什么?

群学:探究有小括号的作用

算式里有括号的,要先算括号里面的。

三、达标检测拓展提升

1.达标检测

课本49页做一做第1.2题

2.拓展提升

课本52页14题。

板书设计:

有括号的混合运算

7×(7-5) (77-42)÷7

=7×2 =35÷7

=14 =5

算式里有括号的,要先算括号里面的。

小括号有改变运算顺序的作用。

篇19:人教版二年级混合运算教学设计

混合运算第一课时是含有乘法和加、减法的混合运算,第二课时是含有除法和加、减法的混合运算,第三课时是运用小括号改变运算顺序。学生二年级的时候已经学过了乘法在前、加法在后的综合算式,但对于综合算式的递等式计算格式还没有涉及,本单元的教学目标是通过情景让学生理解含有乘法和加、减法的混合运算的计算顺序,能正确地进行脱式计算。

在新课讲解的过程中,我以自主学习为主,交流展示为辅,先从分步算式入手,再列出综合算式,讲解递等式的书写格式,再通过讨论比较总结出含有乘法和加、减法的综合算式的计算顺序,来突破本单元的重难点。练习的过程中也进行了适当的编排,让学生做题的过程中感受知识的不断巩固和强化,最后做好小结,让学生回顾每一节课。在备课的过程中,我也对学生的情况进行了简单的预设。上完课后发现了课上的很多问题,结合教学设计进行了简单的总结:

1、紧扣教学目标,设计好每一个教学环节

备课时,根据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把新授部分分成了三个部分,由分步算式引入综合算式及综合算式的书写格式为第一个部分,根据情境直接写出综合算式为第二个部分,比较总结为第三个部分。其中第三部分其实是本节课的难点所在,让学生通过观察发现、讨论总结出综合算式的计算顺序,在教学这一环节的时候,由于备课时没有考虑周到,在提问的过程中发现学生有些茫然,不知道该从何入手,这是因为在备课中没有想到怎么样提出有效的问题,有明确指向的问题所造成的,所以在教学中应设计好每一个环节,细致地思考每一个问题的具体提出,每一个追问的层层递进。

2、给学生多一点的时间去思考、发现、练习

在教学的过程中应多给学生机会,让学生说出他们的想法,说出他们的发现,说出他们的总结。在新授的部分,由于担心学生说的不到位,一次次地纠正学生的答案,或者直接将自己的预设强加给学生,在以后应尽量避免出现这样的情况,在学生能力范围内的,应该给学生更多的机会。在比较讨论的过程中,多给学生思考的时间,慢慢地训练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让学生说出自己的想法。在练习的过程中更是要学生多说,这节课我给学生的时间太少,很多时候怕学生出错或者表达不完整,自己就说出了答案或结果,没有给学生锻炼的机会。

4、多种练习形式结合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为了节约课堂的时间,我将本课巩固练习的题目进行了改编,在练习的过程中,也根据题目的特点设计了不同练习形式,有的题是每组完成再汇报,有的题是全班完成个人汇报,还有的是简答,口答等形式,这样的安排为了节约时间,提高课堂效率,也是为了让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相关专题 二年级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