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东三峡》(语文版七年级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

Onniee 分享 时间: 收藏本文

【简介】感谢网友“Onniee”参与投稿,下面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巴东三峡》(语文版七年级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共19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篇1:《巴东三峡》(语文版七年级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

《巴东三峡》(语文版七年级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 通读课文,掌握作者游踪顺序。

2. 三峡不同景物它们各自不同的特点。

3. 学会从不同角度去欣赏文章,学会欣赏。

4. 通过学习体会作者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学习本文采用多种方法描写景物的特点。

教学难点:了解游记的写法。

教学课时:一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理清文章思路,了解巴东三峡的壮丽景色.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山河的热情.

教学重点:

理清文章思路,了解巴东三峡的壮丽景色.

教学难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山河的热情.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作者简介

刘大杰,现代学者,作家,翻译家,1904----1977年,湖南岳阳人。1925年入日本早稻田大学研究院,。回国后,历任安徽大学教授、四川大学中文系主任、暨南大学文学院院长、大东书局编辑。新中国成立后,任复旦大学教授兼中文系代主任、全国文联常委、农工民主党上海市委副主任。代表作《中国文学发展史》。还著有《魏晋人物思想论》、《红楼梦思想与人物》、《德国文学概论》等

2.三峡简介

长江三峡,我国十大风景名胜之一,中国四十佳旅游景观之首,是长江上游最为雄伟壮观的峡谷,由西陵峡、巫峡、瞿塘峡组成。三峡跨湖北、重庆两省市,西起重庆白帝城,东至宜昌南津关,全长193公里,被游人誉为“山水画廊”。

这里两岸高峰夹峙,港面狭窄曲折,港内滩礁棋布,水流汹涌湍急。我们于七年级所学习的选自北魏郦道元所著我国古代地理名著《水经注》中的课文《三峡》,就是对三峡雄奇风光的生动叙述。古诗有云: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意思是说:见过汪洋大海的人,对别处的水就看不上眼了,除了巫山那五彩缤纷的彩云,相形之下别处的云彩就黯然失色了。由此可见巫山云彩景色之绝美。唐朝大诗人李白的著名诗篇《早发白帝城》,诗句也出色地描绘了船行三峡,瞬息千里的壮观景象。

现在的三峡,随着规模巨大的三峡工程的兴建,这里更成了世界知名的旅游热线。三峡旅游区优美风景众多,除了险峻的自然风光外,较著名的人文景观还有刘备托孤的白帝城、酆都鬼城、忠县石宝寨、云阳张飞庙,葛洲坝大坝工程等等。

二、讲授新课

1.朗读课文

请同学思考:三峡给了你怎样的一个印象?

学生交流,自由发言。

2.理清文章思路

学生讨论交流明确:

3.根据课文内容分析文章结构

文章采用先总写后分写,以时间顺序。

一(1、2自然段):总写三峡险恶。

二(3-10自然段):按游踪的前后,分别具体描写游三峡的'见闻。

4、作者由宜昌到重庆逆流游三峡,沿途经过了哪些地方?

归纳:船从宜昌上驶,开始是西陵峡,共分四段:黄猫峡、灯影峡、崆岭峡、米仓峡,出峡有香溪。 船过姊归和巴东,进入巫峡。 过巫山即入瞿塘峡。 过瞿塘峡则到白帝城,最后船泊在夔府的江岸。

三、小结

三峡是我国的风景胜地,神奇壮丽的自然风光和它的人文景观都令我们神往,三峡离我们现在所在地并不远,希望同学有机会能亲身感受三峡的神奇风光。

七、作业

1、字词积累解释造句

2、课后练习四

第二课时

教学目的:

1.理解文章中所引用用诗句、谚语、典故的作用。

2.学习抓住特点描写景物。

教学重点:

学习抓住特点描写景物。

教学难点:

理解文章中所引用用诗句、谚语、典故的作用。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学生课前收集的有关资料,在小组交流,推举代表上台讲述想象的大坝建成后的三峡景象

二、分析所引用用诗句、谚语、典故的作用

1.民谚“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渲染了三峡一带的险恶、悲凉的气氛,为全文定下基调。

2. 作者即景诗“黄陵庙下江南味,也有垂杨也有花”。

诗中“江南味”“垂杨”“花”,形象生动地描绘出黄陵庙一带山水景色之美。突出了黄陵庙的环境优美的特点。

3、谚语“青滩叶滩不算滩,崆岭才是鬼门关”。

表现了崆岭滩的险恶、可怕。前句运用对比手法,突出显现崆岭滩,后句中用“鬼门关”形容崆岭滩,其险可见,令人望而生畏。

4、诗句:“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

突出赞赏诗中“赴”字运用之妙,从而进一步表现了沿江两岸如群马奔驰的山势,诗的后句也赞扬了明妃王昭君。

5、典故“刘皇叔托孤”

文章一方面写白帝城树木青葱,玲珑可爱,另一方面写刘皇叔在此托孤的悲惨故事,突出了三峡景色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更耐人寻味。

6、归纳总结

自古以来,凡名山名川均与名人、诗、谚、典故结下了不解之缘,呈现出与自然共生共荣,相辅相成,相映成辉的奇特现象。长江三峡之所以流芳百代、名扬四海,一方面固在其为自然景观,因山水雄、奇、险、秀而甲天下;另一方面也在于其众多的人文景观,得益于历代骚人墨客倾情三峡,留下一串串光辉足迹于山峦水畔,写下一篇篇不朽诗章传颂于后世,在长江三峡滚滚不尽的激流里,流淌着多少千古绝唱、千古佳话!三峡给历代文人以文学的养料和创作激情,而他们则报答三峡以文珍墨宝和名人效应。

三、品味语言

思考练习三:学生讨论、交流、归纳。

1、作者用十分简洁的语言概括出江水的险,四个排比短促有力,读起来给人以窒息的感觉。“窄、急、曲折、多滩”令人不寒而栗。排比句式整齐又稍有变化,读起来和谐有趣。

2、抓住峰的多与高的特点,语言的排列就像大海的波浪,一浪高过一浪,给人以层层叠叠连绵不断的感觉。运用拟人的手法,以动写静,非常生动地表现出了山你追我赶,互比高低的情态,另外还使用顶真的手法“你围着我,我围着你,你咬着我,我咬着你”给人一种循环往复的感受,很有情趣。

3、运用比喻“像牛马,像虎豹”形象生动地写出了巫山云雾的变幻多姿。另外运用对比的写作手法,突出巫山的云比庐山的更有趣。

四、归纳文章的写作特点

1、文章按照作者的游踪,依次记叙、描写景物。层次井然。文中开始先总述,然后逆江而上,分别记叙、描写西陵峡、巫峡、瞿塘峡。记叙最长的西陵峡时,分四段介绍,条理清楚。

2、介绍景物时,能抓住特色,详略得当。

3、采用多种修辞与写作手法来描写景物,生动形象。用拟人、比喻、排比等多种修辞手法,突出景物的特点,用烘托、对比、反衬的写作手法突出了三峡的险恶。

4、文中恰当地引用古诗、谚语、及自己的即景诗句,收到了画龙点睛之效,言简意赅,渲染气氛,使游记增添了韵味。

五、巩固

朗读课文

六. 作业

1.熟读课文。

2.从网上查阅有关三峡的旅游及大坝资料,对三峡有个全面的了解。

七.板书设计:

总说三峡: 险恶、最为险恶 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惊异

具体描述三峡:西陵峡:黄猫峡:山高不险、水急不峡 紧张

灯影峡;江北山险峻而无味,即景诗 轻松、                  崆岭峡牛肝马肺峡:青滩叶滩不算滩 极为可怕

米仓峡:水没以前急,山更险峻 王昭君浣装(典故)          巫峡: 水险、山妙、云奇 有情趣                          瞿塘峡:山势稍低平、水势仍险急 刘皇叔托孤 凄凉

总结走完三峡:山势平敞些、江面宽得多水势也平得多。 轻松

篇2:《巴东三峡》(语文版八年级必修教案设计)

《巴东三峡》(语文版八年级必修教案设计)

集体备课时间 8月18日

出席教师

缺席情况记录 无 中心发言人

备课内容 1.《巴东三峡》

教材分析 本文属游记体裁,逆流而上记叙了三峡全程中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准确认读课文下注释词语,明白词句含义。

2 掌握排比、比喻和拟人等修辞手法。

3 掌握文中所引的诗、谚语和典故,并理解其在文中所起的作用。

能力目标 1 理清文章脉络,掌握作者行文的时间和空间顺序。

2学习作者根据各个景物的特点而采用的不同的描写方法。

情感目标  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感情,增强保护环境的自觉意识。

教学重点 学习作者根据各个景物的特点而采用的不同的描写方法

教学难点 掌握寓学识和情感于记叙之中的游记写作方法。

教学准备 制作“长江三峡简图”,标明主要景点,让学生了解旅游景点的方位。

教      学      过      程

教    学    内    容

第一课时

一、导入

长江从源头至入海口,全长6300余公里,是我国第一大河,三峡更是其中的盛景。三峡西起……(用幻灯片展示教师设计的“长江三峡简图”,指出各个旅游景点的方位)

二、朗读课文,理清文章结构

1 要求学生朗读课文,划分段落,总结各部分大意。

2 抽学生发言。

3小结:

第一部分:(1-2自然段)总述三峡景观。

第二部分:(3-9自然段)分别描写西陵峡、巫峡和瞿塘峡的景色。

第三部分:(10自然段)写走完三峡后的心情。

4 总结出作者的'游踪顺序(见板书设计1)

学生活动

1 观看幻灯片,听教师讲解,对三峡形成较直观的认识。

2 根据自己搜集到的资料,讲述自己心中的三峡。注意尽量进行自然和人文景观的描述,如讲一些关于三峡的民间故事等。通过课堂讲述,建立对三峡的感性认识。

1 朗读课文, 在书上划分段落,并归纳段意。

2 发言。有不同意见者积极补充。

3 与教师一起理清文章结构。

4 理清作者游踪顺序。

补充、 总结

三、字词积累

通过注音、释义、造句等检查学生对疑难字词(见板书设计2)的掌握情况。

板书设计:

1 作者的游踪顺序(首先要搞清作者是由宜昌到重庆逆流游览三峡)

宜昌--西陵峡(黄猫峡、灯影峡[中有黄陵庙]、崆岭峡[中有牛肝马肺峡、崆岭滩]、米仓峡、香溪)--秭归、巴东--巫峡--瞿塘峡(白帝城、孙夫人庙、八阵图)--夔府的江岸

2疑难字词

浣妆  滟堆 凝望 玲珑 险峻  悬崖绝壁  古褐苍苍  悠闲  袅袅   单于  古刹  恐怖

唱和

第二课时

一、分析描写巫峡所用修辞手法及作用

1 作者在巫峡描写时运用了很多修辞手法,请在文中找出相关例句。

2 抽学生朗读他所划的句子。

3 指导学生分析文中的修辞手法,并体会其作用。

二.比较阅读,讨论作者的写作特点

1.引导学生将这两个段落与描写西陵峡和瞿塘峡的段落作比较,体会作者根据景物特点而采用的不同的描写方法。

2 总结:本文介绍三峡景物能抓住特色,详略安排得当,根据景物的特点来调整描写手法,如西陵峡山势的高低,水势的急缓各不相同,作者介绍得简明扼要而又刻画精准,记叙巫峡,则侧重描写其山水的奇险和美丽,同时涉及了闻名遐尔的巫峡山云雨;记叙瞿塘峡,则侧重介绍了两岸的人文景观,既避免了重复,又增加了文章的文化内涵。

三、分析文中诗句、谚语和典故的作用

1 师:作者在描写三峡景物时引用了诗句、谚语和典故,请大家阅读课文,找出相关例句。

2 抽学生朗读其所划例句。

3 抽学生分析它们在文中所起的作用。

小结:能收到画龙点睛之效,言简意赅,渲染气氛,使游记增添了文化内涵和韵味。

四、细读课文,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1 师:作者在游历过程中的心理是不断变化的。请大家细读课文,在文中找出表现作者心理的句子,并分析它表明了作者的什么心理。

2 抽学生朗读所划语句,进行小结。

3 师:作者在写三峡的自然景色同时也关注两岸的人文景观,他到底讲到了哪些人文景观呢?

4 师:这些人文景观大大增强了三峡之美的丰富性。

学生活动

1 阅读7、8自然段,划出运用了修辞手法的句子。

2 朗读所划的句子,并指明其运用了何种修辞手法。

3 体会文中所用修辞手法的作用。

1 学生自己归纳总结,提出意见,互相商讨,也可一人提问,大家讨论,解决问题。

2 在老师点拨下感受作者写作特点。

1 阅读课文,划出文中的诗句、谚语和典故,思考其作用。

2 朗读例句

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古乐府诗)

青滩叶滩不算滩,崆岭才是鬼门关(谚语)

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杜甫〈咏怀古迹五首〉之三)

3 分析它们在文中所起的作用。

1 细读课文,找出体现作者心理的句子,并加以分析。

2 朗读所划语句,稍作分析。

3 生:黄陵庙、王昭君故里、刘备托孤……

4 听教师介绍文中的人文景观,拓展知识面。

第三课时

一、通读全文,感受作者的思想感情和文辞的精彩。

1 范读《巴东三峡》,再让几位学生朗读课文,要求读出感情。引导学生通过自己大声朗读,听教师和其它学生朗读,感受文章中作者对三峡所寄寓的思想感情并体会文章中文辞的精彩。

2 要学生散读课文,摘抄词句,体会作者的学识和才思。

1 朗诵课文,感受文章中作者情绪的变化发展,感受作者对三峡所寄寓的思想感情并体会文章中文辞的精彩。

2 散读课文,摘抄自己喜欢的词句,进行词汇的积累和语料的储备,同时体会作者在娓娓道来时所表现出的渊博的学识和过人的才思。

1 将两篇课文进行比较阅读,讨论其不同点。

2 发表意见,在教师指导下了解两篇课文的不同处,进一步了解游记与记叙文的不同处,在区别中把握游记的特点。

二.比较阅读

1 要求学生将本篇课文与七年级(上)已学过的郦道元《三峡》进行比较阅读,体会二者之间的区别。

2 抽学生发言。总结:了解《巴东三峡》为游记,作者置身其中,有时直接抒发自己的情感,而《三峡》一文则多为客观描绘。《巴东三峡》写景物常渲染、铺叙,《三峡》的记叙文字则十分洗练。

三.作文训练:写一篇游记(要求见课本第27页)

跟随教师的活动掌握疑难字词。

篇3:巴东三峡 教案教学设计(语文版八年级上册)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积累文中生字词;掌握游踪顺序。(重点)

2.学习本文移步换景,抓住景物的特征,有详有略地描写景物的方法。(重点)

3.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感情,增强保护环境的自觉意识。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展示三峡的音乐风光片)同学们,你们知道画面中的美景在哪里吗?(三峡)对,这是三峡的美丽风光。三峡是万里长江上游最为雄伟壮丽的峡谷,由西陵峡、巫峡、瞿塘峡组成。跨越湖北省和重庆市,西起重庆奉节白帝城,东至宜昌南津关,全长193公里,被游人誉为“山水画廊”。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介绍“巴东三峡”的现代游记,让作者刘大杰带着大家逆流而上,游览三峡。

二、自主预习

1.走近作者

刘大杰(1904-1977),现代学者、作家、翻译家,湖南岳阳人。代表作有《中国文学发展史》、《魏晋人物思想论》、《〈红楼梦〉思想与人物》、《德国文学概论》等。

2.字音字形。

恐怖(bù) 玲珑(lóng) 悬崖绝壁(xuán)

险峻(jùn)  浣妆(huàn)  古褐苍苍(hè)

凝望(níng)  蔚蓝(wèi)  秋高气爽(shuǎng)

3.词语解释。

凝望:目不转睛地看。

险峻:山势高而险。

浣妆:梳洗打扮。

领略:了解事物的情况,进而认识它的意义,或者辨别它的滋味。

秋高气爽:形容秋天天空晴朗明净,气候凉爽宜人。

青葱:形容植物浓绿。

4.速读课文,用横线标出作者沿途经过的地方。

明确:宜昌--西陵峡[黄猫峡、灯影峡(中有黄陵庙)、崆岭峡(中有牛肝马肺峡、崆岭滩)、米仓峡]--香溪--秭归、巴东--巫峡--瞿塘峡[白帝城、孙夫人庙、八阵图]--夔府的江岸

三、合作探究

(一)整体感知

根据课文内容分析出文章的结构。

明确:文章先总写后分写,以作者的游踪为顺序。

一(1-2自然段):总写三峡形势之险恶。

二(3-9自然段):分别描写西陵峡、巫峡和瞿塘峡的景色。

三(10自然段)写走完三峡后的心情 。

(二)内容探究

速读课文,把握作者游踪,并体会各峡山水的特点及景物特色。想想在游览三峡的过程中,游客的心情有什么样的变化?填写下表。( 老师要求:各峡的特点尽量用文中语句概括)

明确:

景物 特点 诗、谚语、典故 感觉

西陵峡

黄猫峡 山高不险,水急不狭 紧张

灯影峡 浓厚的江南风味 作者即景诗:黄陵庙下江南味,也有垂杨也有花 很轻松

很悠闲

崆岭峡 山形水势,突然险峻 谚语:青滩叶滩不算滩,崆岭才是鬼门关 极为可怕

米仓峡 水没以前急,山更高峻 典故:王昭君浣妆

杜甫诗: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

巫 峡 山水最奇险最美丽

水险:窄、急、曲折、多滩

山妙:不单调

山高:笔直、整齐、险峻

云:奇形怪状 ,应有尽有 有情趣

瞿塘峡 山势稍低平,水仍险急 典故:刘皇叔托孤 凄凉

教师总结:本文采用“移步换景”的方式,介绍三峡景物能抓住特色,详略得当。介绍西陵峡中的四段,山势之高低、水势之急缓各不相同,介绍时简明扼要,抓住了要领;记叙最有名的巫峡,则着重描写其山水的奇险美丽,同时写闻名遐迩的巫山云雨;记叙瞿塘峡,不仅介绍了山势和水势,而且侧重记叙了两岸的人文景观,丰富了山川景物的文化内涵。作者就是通过记叙、描写三峡 的雄伟奇丽的景色,抒发了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

四、板书设计

三 峡

西陵峡黄猫峡:山高不险,水急不狭

崆岭峡:牛肝马肺峡(山陡江窄),崆岭滩(险)

灯影峡:黄陵庙一带,风光秀丽

米仓峡:出峡处有香溪,昭君村峰峦如聚

巫峡:山水奇险美丽

瞿塘峡:白帝城、孙夫人庙、八阵图遗迹

五、课外拓展

三峡是一首诗,三峡是一幅画,三峡更是一首歌。你一定读过有关三峡的诗,欣赏过有关三峡的画,听过有关三峡的歌。请调动你的词汇积累,充分发挥你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为巴东三峡写一段导游词吧!

示例:大家好,欢迎各 位来三峡观光。七百里三峡,雄奇险拔,清幽秀丽,四季美景风格迥异。春 冬之时,潭水碧绿,青波回旋,怪柏凌峰,瀑布飞悬。夏季水涨,江流汹涌;秋景凄寒,猿鸣婉转。走进三峡人家,品尝金黄蜜橘,登上三峡大坝,感受磅礴气势。多情的三峡风光,热情的三峡人民,欢迎你的到来!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学习本文运用反复、排比、比喻、引用、拟人等多种修辞手法描绘景物的技巧。(难点)

2.理解文章中所引用诗句、谚语、典故的作用。(重点)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上节课我们跟随作者领略了三峡 的雄壮与秀丽,可以说它是中国一座千年文化的山水画廊,本节课我们一起来品味本文生动优美的语言。

二、自主预习

1.阅读7、8自然段,划出运用了修辞手法的句子。

2.划 出文中的诗句、谚语和典故,思考其作用。

三、合作探究

(一)精段阅读,品味语言

在三峡中,最吸引游客的应该是巫峡。朗读课文第七、八自然段,找出这两段中的修辞手法并体会其作用。

1.江水的险,险在窄,险在急,险在曲折,险在多滩。

明确:排比。排比句式整齐又稍有变化,读起来短促有力,和谐有趣,给人以窒息的感觉,突出了江水的险,“窄、急、曲折、多滩”令人不寒而栗。

2.这个峰很高,那个峰还要高,……你咬着我,我咬着你。

明确:拟人、顶真。作者抓住峰多与高的特点,以动写静,生动地表现出了山你追我赶、互比高低的情态,另外还使用顶真的手法“你围着我,我围着你,你咬着我,我咬着你”给人一种循环往复的感受,很有情趣。

3.那时候,望不见天,望不见山峰,只见顶上云雾腾腾,有像牛马的,有像虎豹的,奇形怪状,应有尽有,那情形比起庐山来还要有趣。

明确:比喻;对比。“像牛马,像虎豹”形象生动地写出了巫山云雾的变幻多姿。用巫山的云和庐山的云作对比,突出了巫山的云更有趣。

(二)分析所引用诗句、谚语、典故的作用

1.民谚“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明确:渲染了三峡一带的险恶、悲凉的气氛,为全文定下基调。

2.作者即景诗“黄陵庙下江南味,也有垂杨也有花”

明确:诗中“江南味”“垂杨”“花”,形象生动地描绘 出黄陵庙一带山水景色之美,突出了黄陵庙的环境优美的特点。

3.谚语“青滩叶滩不算滩,崆岭才是鬼门关”

明确:表 现了崆岭滩的险恶、可怕。前句运用对比手法,突出显现崆岭滩,后句中用“鬼门关”形容崆岭滩,其险可见,令人望而生畏。

4.诗句“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

明确:突出赞赏诗中“赴”字运用之妙,从而进一步表现了 沿江两岸如群马奔驰的山势,诗的后句也赞扬了明妃王昭君。

5.典故“刘皇叔托孤”

明确:文章一方面写白帝城树木青葱,玲珑可爱,另一方面写刘皇叔在此托孤的悲惨故事 ,突出了三峡景色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更耐人寻味。

四、板书设计

修辞手法 作用

比喻 形象生动,化抽象为具体

拟人 使物人格化,形象生动

排比 条理清晰,节奏鲜明,增强语势

夸张 突出特征,给读者以鲜明而强烈的印象

引用 画龙点睛,言简意赅,渲染气氛,增加文化内涵

五、课外拓展

为了保护三峡优美的环境,提倡文明旅游,有关部门准备了环保垃圾袋,打算在上面印一句提示语。请你代为设计一条简明得体的提示语。

示例:它是一片云霞,是巫山神女挥舞的 锦绣,里面编织着峡江的梦想。

侯晓旭

[巴东三峡 教案教学设计(语文版八年级上册)]

篇4:巴东三峡教案教学设计精选

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掌握排比、比喻和拟人等修辞手法。

2、掌握文中所引的诗、谚语和典故,并理解其在文中所起的作用。

能力目标:

1、理清文章脉络,掌握作者行文的时间和空间顺序。

2、把握本文内容翔实,情文并茂的写作特点。

3、学习作者根据各个景物的特点而采用的不同的描写方法。

情感目标:

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感情,增强保护环境的自觉意识。

教学重点:

教学重点 1、学习作者根据各个景物的特点而采用的不同的描写方法 2、把握本文内容翔实,情文并茂的写作特点。

教学难点:

教学难点:

让学生比较不同景物的不同写法以及作者渗透在文章中的感情,品味作者鲜明的语言风格。

教学方法 自主、合作、探究等方法 课时安排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第一课 一、导入新课 三峡是万里长江上游最雄伟壮丽的峡谷。它西起重庆奉节白帝城,东至宜昌南津关,全长 1 93 公里,被游人誉为“山水画廊”。七年级我们学了郦道元的《三峡》,已初步了解了三 峡的壮美。今天,请让我们随作家刘大杰一起走进《巴东三峡》,去领略那雄奇与秀丽,感 受那惊险与激动。

二、作者简介 刘大杰(1904~1977),湖南岳阳人。曾在上海大东书局做编辑,在安徽大学、暨南大学、四川大学、圣约翰大学等校执教。1949 年后任复旦大学中文系教授兼中文系主任、全国文 联常委、农工民主党上海市委副主任。参加过《辞海》、《中国文论选》的编写,主编《中 国文学批评史》。研究专著有《托尔斯泰研究》、《易卜生研究》、《德国文学概论》、《德 国文学简史》和《东西文学评论》 (全三册) 《魏晋文人思想论》、《红楼梦思想与人物》, 另有《古典文学巨著<红楼梦>》《<儒林外史>与讽刺文学》等论文多篇。

三、整体感知 1、播放三峡的奇丽风光。领略山水之美。

2、生字、解词 (1)生字注音 鲤鱼(lǐ) 怒吼(hǒu) 恐怖(bù) 渺小(miǎo) 玲珑(líng) 潇洒(xiāo) 袅袅(niǎo) 情绪(xù) 短促(cù) 崆岭峡(kōng) 谚语(yàn) 浣妆(huàn) 秭归(zǐ) 壑(hè) 耸立(sǒng) 蔚蓝(wèi) 峰巅(diān) 瞿塘峡(qú) 夔门(kuí) 滟堆(yàn yù) (2)词语解释 怒吼:怒,气势盛。形容发出巨大的声响。

恐怖:害怕,畏惧。

渺小:微小。

惊异:奇怪。

绵延不断:形容相同的自然景观一个接一个不间断地出现。

险恶:(地势、情势等)危险可怕。

险峻:山高而陡。

青葱:深绿色或浅绿色。

袅袅不断:形容烟雾缠绕上腾,不间断的样子。

即景:当时或当地的景色。

短促:时间很短。

谚语:群众中流传的固定语句,用简单的话反映出普遍而深刻的道理。

转弯抹角:抹角,挨着墙角绕走。沿着弯弯曲曲的路走。比喻说话绕弯,不直截了当。

晴爽:天空中云少或无云,很清亮。

秋高气爽:形容秋季晴空万里,天气清爽。

迷蒙:昏暗看不清。

3、学生速读课文,用横线标出作者沿途经过的地方。

宜昌――西陵峡[黄猫峡――灯影峡(黄陵庙)――崆岭峡(牛肝马肺峡、崆岭滩)―― 米仓峡(出峡处有香溪)]――巫峡――瞿塘峡――白帝城(孙夫人庙、八阵图遗迹)―― 夔府的江岸 3、把握作者游踪,并体会各峡山水的特点及景物特色。想想在游览三峡的过程中,游客的 心情有什么样的变化?填写下表。(老师要求:各峡的特点尽量用文中语句概括) 景物 特点 诗、谚语、典故 感觉 老师总结: 景物 特点 黄猫峡 山高不险,水急不狭 灯影峡 浓厚的江南风味 西 陵 峡 米仓峡 水没以前急,山更高峻 崆岭峡 山形水势,突然险峻 作者即景诗:

诗、谚语、典故 感觉 紧张 很轻松 黄陵庙下江南味,也有垂柳也有花 很悠闲 谚语:青滩叶滩不算滩,崆岭才是 极为可怕 鬼门关 典故:王昭君浣妆 杜甫诗: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 妃尚有村。 巫峡 山水最奇险最美丽 水险:窄、急、曲折、多滩 山妙:不单调 有情趣 山高:笔直、整齐、险峻 云:奇形怪状,应有尽有 瞿塘峡 山势稍低平,水仍险急 典故:刘皇叔托孤 凄凉 4、结构探究 全文共十段,大体可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第 1 段),写船尚未行时的所感、所想。

整篇课文,作者都是按照严格的时间顺序来写的,虽然写本文时作者一定是去过三峡的,但 他还是在第 1 段安排了尚未去时的所感、所想, 这样写的作用:

一是使文章读起来层次井然, 先后有序;二是设置悬念,“猴子现在虽说看不见了,三峡中山水的险恶形势,我想同往日 是没有什么不同的。”“好比我自己,两眼凝望着那些刀削成一般的山崖、怒吼着的江水, 只有赞叹, 只有恐怖。

读到这些, ” 我们不禁产生几个疑问:

“现在的三峡同往日一样吗?” “那里的山,那里的水怎么样?”如此,牵引着大家继续往下读,寻找答案。当然,作者也 不忘发表自己对自然界的崇敬和向往:

“到了这种地方,无论什么人,没有不感到自己是过 于渺小,自然界是过于奇伟的。”接下来,作者开始根据行程向大家展示大自然的奇伟了。

第二部分(第 2~9 段),根据船的路线分别描写三峡的景色。

第 2 段,总述三峡景观。游程开始,简括路线,引出三峡,宜昌→重庆→三峡→巫峡,从宜 昌到重庆,以三峡为最险,三峡以巫峡为最奇。

第 3 段,第一站――西陵峡,西陵峡分四段,第一段黄猫峡,无险奇之处,“山虽高,然不 甚险;江水虽急,然不甚狭。”作者笔墨轻轻一点,移至他处。

第 4 段,西陵峡第二段――灯影峡,因为作者“最爱黄陵庙”,故笔墨停留较多,还有他即 景的诗句:“黄陵庙下江南味,也有垂杨也有花”,可见爱之甚深。既然喜爱,必有理由:

一是因为此为古庙,环境甚好,一面枕江,三方绕树;二是竹子潇洒,花儿艳丽多姿;三是 与山水相调和,带着浓厚的江南风味。

第 5 段,西陵峡第三段――崆岭峡,这里有两处风景,牛肝马肺峡和崆岭滩,这里的山水很 有特色, 因此作者用了不少笔墨来描写, 牛肝马肺峡 “两旁的山, 像刀削成似的, 横在江中, 成一个极曲折极窄的门,船身慢慢地从那门中转折过去”,崆岭滩也极险,“水从高的石滩 上倒注下来,形势极可怕。上水船在这里都得特别小心。”为了让读者对其险可想而知,作 者接下来引用了一句谚语:“青滩叶滩不算滩,崆岭才是鬼门关”,这是对内容的极好证明 和点缀。

第 6 段,西陵峡第四段――米仓峡,又名兵书宝剑峡,这里的距离不长,水势没有以前那么 急, 因此作者紧紧抓住富有特色的东西――山崖来写, 后面的文字都是为了这个特点做铺垫。

引用杜甫的诗“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一方面极赞“赴”字所用之妙,一方 面又从侧面烘托了此处山峰多而富于变化,这种间接描写的手法运用得很精妙。

第 7、8 段,过了西陵峡,到了巫峡,文章开头就交待过巫峡,这里是三峡最奇险最美丽的 地方,因此作者着墨最多。对于巫峡,作者是围绕三种景物来写的:山、水、云。“江水的 险,险在窄,险在急,险在曲折,险在多滩”。

“山的妙处,在不单调”。云呢,作者没 看到, 但这并不妨碍他对云进行描写, 而是转述老先生的话让读者对云也有大概的了解, “那 时候,望不见天,望不见山峰,只见顶上云雾腾腾,有像牛马的,有像虎豹的,奇形怪状, 应有尽有,那情形比起庐山来还要有趣。” 对山水的描写中,作者的语言很精彩,“一层一层地你围着我,我围着你,你咬着我,我咬 着你。”这一个“咬”字,将静的事物写活了,不由地在读者面前浮现出一幅山山环抱,山 山紧连的情景。“偶尔看见一只黑色的鸟,拼命地飞,拼命地飞,总觉得它不容易飞过那高 高的峰顶。”子非鸟,焉知鸟“拼命”?但作者知道了,而且也努力想让读者知道,因为山 那么险峻,他“总觉得它不容易飞过那高高的峰顶”。 第 9 段,过巫峡即入瞿塘峡。这里的山水倒没有什么可写的了,但借着历史的沉淀,作者重 点着笔白帝城,“古刹”、“苍冷”、“隐约”、“钟声”、“断断续续”、“凄凉”等一 系列冷色调词语的使用则使人们不禁抚今追昔,默默伤感起来。

第三部分:(10 自然段)写走完三峡后的心情。

第 10 段,也就是课文的最后一段,三峡游完了,课文也该结束了,但作者仍未忘记再次点 明主旨,“满船的人,一到这地方,都感到一种‘脱去危险’的愉快,心灵中自然而然地生 出来一阵轻松, 好像一个人从险峻的山顶上走到了平地, 从一个黑暗的山洞里走出了洞口似 的,大家都放下心来,舒舒服服地喘了一口气”,游客们此时才真正放下一颗心来,可见经 过三峡时,那种山险、水急的情景多么让他们紧张了。

作业:

三、作业:

1、抄写课后词语。

第二课时 一、合作探究 1、主旨探究 本文记叙了作者经过长江三峡时沿途所见到的无比雄伟绮丽的景色, 表达了对大自然的赞叹 和喜爱之情,是一篇内容翔实、情文并茂的游记。

2、线索探究 本篇游记是以作者船行游踪为线索,依次记叙、描写景物,次序井然,文中开始先总述,然 后逆江而上,分别记叙、描写西陵峡、巫峡、瞿塘峡。记叙最长的西陵峡时,分四段介绍, 条理清楚。另外,全篇文章详略得当,对每一景点景物的描写并不面面俱到,而是择其最有 特色的方面加以描述。

精段阅读, 二、精段阅读,品味语言 1、在三峡中,最吸引游客的应该是巫峡。朗读课文第七、八自然段,找出这两段所写的内 容,看看巫峡的美体现在什么地方? (学生品读⑦⑧段,品味生动地描写了江水的险、峡山之高、云雨之奇妙多变的语句。) 学生发言后老师整合:

①“江水的险,险在窄,险在急,险在曲折,险在多滩。” 连用四个“险”字,有力地突现江水之险,江水的“窄”、“急”、“曲折”、“多滩”。

②“江水冲在山崖上、石滩上,发出一种横暴的怒吼,有时候可以卷出一两丈高的浪堆。” “冲”“卷”“怒吼”,足见江水之急,从视觉、听觉的角度生动地再现江水之险。

③“这个峰很高,那个峰还要更高……一层一层地你围着我,我围着你,你咬着我,我咬着 你。” 用拟人,生动地写出了山的高峻、整齐,将群山写活了。

④“两旁的高山,笔直地耸立着,好像是被一把快刀切成似的,那么整齐,那么险峻。” “快 刀切成似的”形象地写出山的峻峭。

⑤“只见顶上云雾腾腾,有像牛马的,有像虎豹的,奇形怪状,应有尽有,那情形比起庐山 来还要有趣。”“像牛马,像虎豹”,形象地描摹出云的变幻多姿。

三、写作特色 (1)本篇游记是以作者船行游踪为线索,依次记叙、描写景物,次序井然。

文中开始先总述,然后逆江而上,分别记叙、描写西陵峡、巫峡、瞿塘峡。记叙最长的西陵 峡时,分四段介绍,条理清楚。另外,三峡景物很多,作者并没有面面俱到,而是选择最有 特色的方面加以详述,全篇文章详略得当,次序井然。

(2)抓住景物特色,有详有略。 长江三峡,山势之高低、水势之急缓、景物之特色各不相同,作者介绍时言简意赅,抓住了 要领。西陵峡四段,着重写山、水的特点;巫峡,则着重描写其山水的奇险、美丽,同时写 闻名遐迩的巫山云雨。瞿塘峡,不仅介绍了山势与水势,而且侧重记叙了两岸的人文景观, 丰富了山川景物的文化内涵。

(3)本文采用多种手法描写景物,生动形象。

如描写巫峡江水之险,运用排比句:

“江水的险,险在窄,险在急,险在曲折,险在多滩。” 连用四个“险”字,写出江水的“窄”、“急”、“曲折”、“多滩”。描写巫峡山的高峻, 运用拟人手法:“一层一层地你围着我,我围着你,你咬着我,我咬着你”,非常生动,将 群山写活了。此外,用鸟“拼命地飞,总觉得它不容易飞过那高高的峰顶”,烘托山峰的高 峻。文中多处运用比喻,如“两旁的山,像刀剑削成似的”,言其峻峭;写巫山云雾,“有 像牛马的,有像虎豹的”,言其变幻多姿。

(4) “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青 滩叶滩不算滩,崆岭才是鬼门关”、“黄陵庙下江南味,也有垂杨也有花”,文中恰当地引 用古诗、谚语及自己的即景诗句,收画龙点睛之效,言简意赅,渲染气氛,使游记增添了文 化内涵和韵味。

归纳小结作文。

四、归纳小结。

布置作业:

五、布置作业:

1、从网上查阅有关三峡的旅游及大坝资料,对三峡有个全面的了解。

2、将本文与郦道元的《三峡》相对照,体会游记与一般记叙文的区别。

六、板书设计 西陵峡:

黄猫峡:水、山(略写) 灯影峡:黄陵庙:(树木、花、竹子、青烟)――优美秀丽 崆岭峡:牛肝马肺、崆岭滩――最为可怕 米仓峡:香溪、山峰――高峻 巫 峡:

水――险(窄、急、曲折、多滩) 山――高(笔直、整齐、险峻) 云――奇妙多变(奇形怪状) 瞿塘峡:

滟滩――险急 白帝城、孙夫人庙、八阵图遗迹―――三峡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

教学反思:

七、教学反思: 第二课时 (一)展示作业,交流心得,回忆上一课所学内容,进一步理解作品 (二)品读“巫峡” 1、有感情地朗读这一部分。

提示:(1)注意这部分修辞手法的运用有什么作用。

(2)发挥自己的想象,看看巫峡最令你心动的是什么。 2、请学生谈谈巫峡能打动你的是什么。

可结合自己亲身经历谈巫峡,不一定拘泥于课文的描绘。

可根据课文描绘体会巫峡的独特奇景(奇险美丽的山水或者闻名遐迩的巫山云雨)。

此间可穿插学生课余收集的各种材料。

3、体会各种修辞手法对描绘景物的作用,了解游记丰富生动的语言。

这部分侧重于学生自己分析、朗读、想象、再创造。

例(1):写江水之险,运用排比句,连用四个“险”字,写出了江水的“窄” “急” “曲折” “多滩” 、、、。

例(2):写山之高峻,运用拟人法, “一层一层地你围着我,我围着你,你咬着我,我咬着你” 非常生动, , 群山的生机由此显现,静态的文字也突显出它的灵动来。

例(3):写巫山云雾,运用比喻, “有像牛马的,有像虎豹的” 突出了其变幻多姿的特点。

, 4、拓展训练,合作探究。

如果请你为巫峡拍一段风光片,你准备怎样取景和编排? 请你为自己的风光片配一段解说词。

拓宽文本外延,展示合作成果,分享成功喜悦,探讨合作经验。

(三)总结并板书 巫峡――幽深秀丽天然画廊 (四)布置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进一步体会作者蕴涵在字里行间的情感 第二课时 (一)展示作业,交流心得,回忆上一课所学内容,进一步理解作品 (二)品读“巫峡” 1?有感情地朗读这一部分。

提示:(1)注意这部分修辞手法的运用有什么作用。

(2)发挥自己的想象,看看巫峡最令你心动的是什么。

2?请学生谈谈巫峡能打动你的是什么。可结合自己亲身经历谈巫峡,不一定拘泥于课文 的描绘。可根据课文描绘体会巫峡的独特奇景(奇险美丽的山水或者闻名遐迩的巫山云雨)。

此间可穿插学生课余收集的各种材料。

3?体会各种修辞手法对描绘景物的作用,了解游记丰富生动的语言。这部分侧重于学生 自己分析、朗读、想象、再创造。例(1):写江水之险,运用排比句,连用四个“险”字,写 出了江水的“窄” “急” “曲折” “多滩” 例(2):

、、、。

写山之高峻, 运用拟人法, “一层一层地你围着我, 我围着你,你咬着我,我咬着你” 非常生动,群山的生机由此显现,静态的文字也突显出它 , 的灵动来。例(3):写巫山云雾,运用比喻, “有像牛马的,有像虎豹的” 突出了其变幻多姿 , 的特点。

4?拓展训练,合作探究。

如果请你为巫峡拍一段风光片,你准备怎样取景和编排? 请你为自己的风光片配一段解说词。

拓宽文本外延,展示合作成果,分享成功喜悦,探讨合作经验。

(三)总结并板书巫峡――幽深秀丽天然画廊 (四)布置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进一步体会作者蕴涵在字里行间的情感。

2?收集有关三峡大坝的资料。

第三课时 (一)品读“瞿塘峡” 1?瞿塘山水。

“山势较巫峡稍低平, 水势仍险急” 一句话简洁地道出了瞿塘峡山水的特点。

, 其实,瞿塘山崖同样以刀削斧劈之势临江而立,水流湍急,因而有“夔门天下雄”的岩刻传诵 于世,其气魄可想而知。展示瞿塘峡风光图片或影音资料,帮助学生了解瞿塘峡山水的奇丽 景致。

2?两岸的人文景观。

(1)白帝城托孤(学生根据资料补充介绍)。

白帝城坐落于白帝山上,原名“紫阳城” 西汉末年公孙述据蜀为王,筑城自卫,因城中一 。

井常冒白气,犹如白龙飞腾。公孙述借此称“白帝” 改城名为“白帝城” 沿江可见粉壁墙、孟 , 。

良梯、倒吊和尚、犀牛望月等奇景。

(2)八阵图遗迹。

所谓“八阵”是一种作战阵法,是战国时大军事家孙膑创造的,据说是受了《易经》八卦图 的启发,所以又称八卦阵。八阵散布为八,复合为一,分合变化,令敌军难以对付。

学生可把收集的人文资料进行交换讨论, 增进对历史文化的新认识, 激发热爱祖国河山和 灿烂文化的强烈情感,引发思古之幽情。(3)揣摩作者情感。

“斜阳” “松树” “钟声” “角声” 特定 、、、, 情形下的特定景物,直接触发出作者的凄凉沧桑感,正应合了“英雄落泪游子思乡”的心境。

3?全体男生齐读这一部分,要求语气舒缓稍深沉,以体现历史的厚重、意蕴的丰厚。

(二)总结并板书 瞿塘峡――云天一线水急浪高 (三)讨论作者写自己的心理对描写三峡景色有什么作用 由开始的“赞叹”恐怖” 到后来的惊惧紧张与轻松舒畅并存,到最后的“脱去危险”的愉快, “ , 反衬出三峡的险恶。

(四)体会课文中古诗、谚语以及自己即景诗句的引用效果(可穿插在具体语境中分析, 此处 进行小结)画龙点睛,言简意赅,渲染气氛,增添韵味。

篇5:巴东三峡教案教学设计精选

教学目标 1. 2. 3. 4. 5. 积累字词,了解作者。

通读课文,掌握作者游踪顺序。

比较对三峡不同景物所描写的方法有何不同。

将本文与郦道元的《三峡》相对照,体会游记和一般记叙文的区别。

通过学习体会作者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难点: 学习本文采用多种方法描写景物的特点,了解游记的写法。 课时安排:

课时安排 两课时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积累字词,了解作者及游记的特点。

2、熟读课文,掌握作者游踪,分析课文结构。 一、导入新课 介绍三峡。

(长江三峡以其险峻的地形、绮丽的风光、磅礴的气势和众多的 名胜古迹称著于世, 为世界著名的旅游胜地, 是我国的旅游热点。

三峡是瞿塘峡、巫峡、西陵峡的总称。它西起四川省奉节县的白帝城,东迄湖北省宜昌市的南津 关,跨奉节、巫山、巴东、秭归、宜昌五县市,全长约 200 公里。

) 二、展示学习目标(略) 展示学习目标 三、检查预习1、简介作者 刘大杰(1904~1977) ,现代学者、作家、翻译家,湖南岳阳人。曾在上海大 东书局做编辑,在安徽大学、暨南大学、四川大学、圣约翰大学等校任教。1949 年后任复旦大学中文系教授兼中文系主任、全国文联常委、农工民主党上海市委 副主任。参加过《辞海》 《中国文选论》的编写,主编《中国文学批评史》 。研究 专著有《托尔斯泰研究》 《易卜生研究》 《德国文学概论》 《德国文学简史》和《东 西文学评论》 (全三册) 《魏晋文人思想论》〈红楼梦〉思想与人物》 《 ,另有《古 典文学巨著〈红楼梦〉《 》〈儒林外史〉与讽刺文学》等论文多篇。 2、简介游记特点。

【游记】一种叙事散文,主要记叙游览途中的所见所闻. 【特点】1.散文的一种; 2.以描写、记叙为主,可兼有抒情、议论;

3.交待游踪,抓住景物特点,做到情景交融。

2、字词 袅 袅 浣 妆 秭 归 群 山 万 壑 夔 门 唱 和 横 暴 滟 调 和 峰 巅 古 刹 泪 沾 裳 崆 岭 峡 转 弯 抹 角 四、初读课文,完成自学指导(一) 初读课文,完成自学指导( (一)展示自学指导(一)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后思考:

1.作者是以什么为线索来描绘三峡风光的? 2. 作者沿途经过了哪些地方? (二)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查找资料,讨论交流。教师巡视。

(三)学生展示自学成果,教师适时点拨。

1.学生逐个展示找到的生字词。

2.线索:作者船形游踪。

3.本文是按时间顺序,以作者船行游踪为线索,由宜昌到重庆逆流而上, 游览三峡:首先经过西陵峡(第一段黄猫峡;第二段灯影峡,其间有黄陵庙;第 三段崆岭峡, 其中有牛肝马肺峡, 崆岭滩等处; 第四段是米仓峡, 出峡处有香溪) 。

船过秭归和巴东,进入巫峡。过巫山即入瞿塘峡。过瞿塘峡,到白帝城(有孙夫 人庙,八阵图遗迹) ,最后船泊在夔府的江岸。 五、再读课文,完成自学指导(二) 再读课文,完成自学指导( (一)展示自学指导(二) 学生默读课文并思考:

1.本文可分为几个部分?每部分各写了什么内容? 2.刘大杰先生为我们介绍了哪些三峡美景?它们分别有什么特点? (二)学生思考、讨论交流,教师巡视指导。

(三)学生展示自学成果,教师适时点拨。

本文可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1 自然段) :总述游三峡的感受:山水奇伟险恶,令人赞叹而恐 怖。

第二部分(2~9 自然段) :游三峡所见所闻(从东往西,逆流而上) 第三部分(10 自然段) :游完三峡的心情:脱去危险的愉快,反衬三峡之险 恶。

2.本文采用“移步换景”的方式,介绍三峡景物能抓住特色,详略得当。 介绍西陵峡中的四段,山势之高低、水势之急缓各不相同,介绍时简明扼 要,抓住了要领。记叙最有名的巫峡,则着重描写其山水的奇险美丽,同时写 闻名遐迩的巫山云雨。记叙瞿塘峡,不仅介绍了山势和水势,而且侧重记叙了 两岸的人文景观,丰富了山川景物的文化内涵。作者就是通过记叙、描写三峡 的雄伟奇丽的景色,抒发了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 六、当堂训练 1、给加点字注音。

凝望 ) 夔门 .( .( 2、速读课文,理清游踪。

峡; 第二段 入 庙, 峡, 其间有 ) 古刹 ( . ) 横暴 .( ). ( 浣妆 ) 作者由宜昌到重庆逆流游三峡。船从宜昌上驶,首先经过 庙; 第三段 峡。过 峡, 其中有 溪) 。船过 峡,到 和 滩等处;第四段是 峡。过巫山即入 峡,出峡处有 峡(第一段 峡, ,进 城(有 遗迹) ,最后船泊在夔府的江岸。 板书设计 巴 东 三 峡 刘大杰 第一部分(1 自然段) :总述游三峡的感受:山水奇伟险恶,令人赞叹而恐 怖。

第二部分(2~9 自然段) :游三峡所见所闻(从东往西,逆流而上) 第三部分(10 自然段) :游完三峡的心情:脱去危险的愉快,反衬三峡之险 恶 第 二 课 时 学习目标 1.比较对三峡不同景物所描写的方法有何不同。

2.将本文与郦道元的《三峡》相对照,体会游记和一般记叙文的区别。

3.通过学习体会作者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一、复习回顾 刘大杰先生为我们介绍了哪些三峡美景? 展示学习目标(略) 二 展示学习目标 三、品读“巫峡” 完成自学指导(一) 品读“巫峡” 完成自学指导( , (一)展示自学指导(一) 1、仔细阅读描写巫峡的部分,发挥自己的想象,看看巫峡最令你心动的 是什么。

2、请找出文中所运用的修辞手法,并体会各种修辞手法对描绘景物的作 用。

(二)学生阅读、思考、交流,教师巡视指导。

(三)学生展示自学成果,教师适时点拨。

1、本文采用了多种修辞手法描写景物,生动形象。

如描写巫峡江水之险,运用排比句,连用四个“险”字,写出江水的“窄”、“急”、“曲折”、“多滩”。

描写巫峡山的高峻,运用拟人法,“一层一层地你围着我,我围着你,你 咬着我,我围着你”,非常生动,将群山写活了。此外,用鸟“拼命地飞,总觉 得它不容易飞过那高高的峰顶”,烘托山峰的高峻。

文中还多处运用比喻,如“两旁的山,像刀剑削成似的”,言其峻峭;写巫 山云雾,“有像牛马的,有像虎豹的”,言其变幻多姿。

2、请学生结合自己的亲身经历谈巫峡,不一定拘泥于课文的描绘。 , 四、品读“瞿塘峡” 完成自学指导(二) 品读“瞿塘峡” 完成自学指导( (一)展示自学指导 1、找出作者描绘瞿塘峡时所涉及到的两岸的人文景观。

2、体会揣摩作者此时的情感。

(二)学生阅读、思考、交流,教师巡视指导。

(三)学生展示自学成果,教师适时点拨。

1.①白帝城托孤。

白帝城坐落于白帝山上,原名“紫阳城” 。西汉末年公孙述据蜀为王, 筑城自卫因城一中井常冒白气,犹如白龙飞腾。公孙述借此称“白帝” ,改 城名为白帝城,沿江可见粉壁墙、孟良梯、倒吊和尚、犀牛望月等奇景。

②八阵图遗迹。

所谓“八阵”是一种作战阵法,是战国时大军事家孙膑创造的,据说 是受了《易经》八卦图的启发,所以又称八卦阵。八阵散布为八,复合为一, 分合变化,令敌军难以应付。

2.作者情感 “斜阳” “松树” “钟声” “角声” ,特定情形下的特定景物,直接触发作 者的凄凉沧桑感,正应合了“英雄落泪游子思乡的心境” 。 五、总结全文,归纳写法,完成自学指导(三) 总结全文,归纳写法,完成自学指导( (一)展示自学指导(三) 除了多种修辞手法,作者还运用了哪些手法写景? (二)学生阅读、思考、交流,教师巡视指导。

(三)学生展示自学成果,教师适时点拨。 1.通过作者的心里描写、情绪的变化来表现三峡山水的险恶。如“两眼凝 望着那些刀剑削成一般的山崖、怒吼的江水,只有赞叹,只有恐怖”表达了作 者见到三峡时所产生的“惊异的情感”。随着山川形势的变化,作者的心情随 之而变,有时惊惧紧张,有时则轻松舒畅。如游西陵峡的第二段时,由于此 处山水风光秀美,“先前紧张的情绪,现在突然变得很轻松很悠闲了”。再如 最后一段,写走完三峡,满船的人都感到一种“脱去危险”的愉快,显出了“一 阵轻松”,“放下心来”,“舒舒服服”,这些心情的描写,也反衬出了三峡的险 恶。

2、引用一些诗、谚语、典故,并把它与景物描写融为一体。“巴东三峡巫 峡长, 猿鸣三声泪沾裳”“群山万壑赴荆门, 生长明妃尚有村”“青滩叶滩不算滩, 崆岭才是鬼门关”“黄陵庙 下江南味,也有垂柳也有花”,文中恰当地引用古 诗、谚语及自己的即景诗句,收画龙点睛之效,言简意赅,渲染气氛,使游 记增添了韵味。此外,文中写香溪,引用昭君浣妆;写白帝城,引用刘皇叔 托孤的故事,都是为了突出三峡的丰富的历史文化积淀,使三峡风景更吸引 人,更耐人寻味。 六、拓展训练 1、仿写 例句:江水的险,险在窄,险在急,险在曲 折,险在多滩。

仿写:―――――――――――――――― ――――――。

2、《巴东三峡》 把 与郦道元的三峡相比较, 说说游记与一般记叙文的区别。 七、课堂感悟 谈一谈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那些收获? 八、课堂小结 本文是一篇情文并茂的游记散文。以作者的游踪为线索,条理清楚,能够抓 住景物特色。作者采用多种手法生动形象地描绘了三峡雄伟壮丽的景色,表达了 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文中古诗、谚语、典故的合理引用,使本文文化韵味十 足。

篇6:巴东三峡教案教学设计精选

【教学目标】

1. 本单元四篇课文皆为游记,旨在让学生了解游记的特点。

2. 四篇游记的写作方法各有特点,有的写旅行的全过程,有的写多次重游同一景点,有的写同一景点的不同侧面。

3. 体会作者渗透在游记中的感情。

4. 四篇游记语言风格各不相同。有的语言质朴,有的语言华丽;有的节奏舒缓,有的节奏急促,要品味不同的语言风格。

【教学重点】

1. 掌握游记的特点。

2. 学习游记的不同写作方法及不同风格的语言。

3. 体味领悟游记中蕴含的思想感情。

【课文说明】

本文记叙了作者经过长江三峡时沿途所见到的无比雄伟奇丽的景色,是一篇内容翔实的游记。

本文按作者的游踪,依次记叙、描写景物,层次分明。文中开始先总述,然后逆江而上,分别记叙、描写西陵峡、巫峡、瞿塘峡。记叙最长的西陵峡时,分四段介绍,条理清楚。本文介绍三峡时能抓住特色,详略得当。如介绍西陵峡中的四段,山势之高低、水势之急缓各不相同,介绍时简明扼要,抓住了要领。记叙最有名的巫峡,则着重描写其山水的奇险、美丽,同时写闻名遐迩的巫山云雨。记叙瞿塘峡,不仅介绍了山势与水势,而且侧重记叙了两岸的人文景观,丰富了山川景物的文化内涵。

【教学步骤】

1. 弄清楚游踪:本文以作者游览三峡的顺序为游踪。按照三峡:西陵峡――巫峡――瞿塘峡的顺序记叙和描写。具体为:船从宜昌上驶,首先经过西陵峡(第一段黄猫峡;第二段灯影峡,其间有黄陵庙;

[巴东三峡教案教学设计精选(3篇)]

篇7:巴东三峡 教案教学设计

巴东三峡 教案教学设计

巴东三峡 1

教学执行时间9月7日

一、课程目标:1.准确认读课文下注词语,明白词句含义。

2.掌握排比、比喻和拟人等修辞手法。

3.掌握文中所引的诗、谚语和典故,并理解其在文中所起的作用。

二、教 学策略:图片演示法、问答法、讨论法、点拨法。

三、重点难点:掌握寓学识、才力和情感于记叙之中的游记写作方法。

1.学习作者根据各个景物的特点而采用的不同的描写方法。

2.把握本篇游记内容翔实、情文并茂的写作特点.

教    学    活    动

一、导入

1.师:长江从源头至人海口,全长6,300  余公里,是我国第一大河,三峡更是其中的盛景。三峡西起……(用幻灯片展示教师设计的“长江三峡简图”,指出各个旅游景点的方位)

2.组织课堂发言。

师:在学习这篇课文之前,请同学们根据搜集到的资料,描述一下自己心目中的三峡,然后我们再来阅读《巴东三峡》,看看与大家所描述的有何区别,又有何相似之处。

学生根据自己搜集到的资料,讲述自己心目中的三峡。注意尽量进行自然和人文景观的描述,如讲一些关于三峡的  民间故事等。通过课堂讲述,建立对三峡的感性认识。

二、朗读课文,理清文章结构

1.要求学生朗读课文,划分段落,总结各  部分大意。

2.抽学生发言。

3、小结。

第一部分(1-2自然段)总述三峡景观。

第二部分(3-9自然段)分别描写西陵峡、巫峡和瞿塘峡的景色。

第三部分(10自然段)写走完三峡后的心情。

4.总结出作者的游踪顺序。(见板书设计1)

三、字词积累

通过注音、释义、造句等检查学生对疑难字词(见板书设计2)的掌握情况。

板书设计

1. 作者的游踪顺序(首先要搞清作者是由宜昌到重庆逆流游览三峡)

宜昌--西陵峡(黄猫峡、灯影峡[中有黄陵庙]、崆岭峡[中有牛肝马肺峡、崆岭滩]、米仓峡、香溪)--秭归、巴东--巫峡--瞿塘峡(白帝城、孙夫人庙、八阵图)--夔府的江岸

2.疑难字词

浣妆  滟濒堆  凝望  玲珑  险峻  悬崖  绝壁  古褐苍苍

【课后体会】:本文游记单元第一课,最主要教学目标是让学生了解把握游记特点,不宜提更高要求。要让学生反复阅读、体会作者行文之妙。作者是学者型作家,所以,本文最大特点就在其浓厚的文化氛围,教师在授课时一定要让学生体会到这一点,而不要仅仅停留在文章大意的把握上。

巴东三峡2

教学执行时间:209月7日

一、课程目标:1.理清文章脉络,掌握作者行文的时间和空间顺序。

2.学习作者根据各个景物的特点而采用的不同的描写方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感情,增强保护环境的自觉意识。

二、教学策略:图片演示法、问答法、讨论法、点拨法。

三、重点难点:1.学习作者根据各个景物的特点而采用的不同的描写方法。

2.把握本篇游记内容翔实、情文并茂的写作特点.

教    学    活    动

一、分析描写巫峡所用修辞手法及作用

1.师:作者在描写巫峡时运用了很多修辞手法,请在文中找出相关例句。

学生阅读7、8自然段,划出运用了修辞手法的句子。

2,抽学生朗读他所划的句子,并指明其运用了何种修辞手法。

3.指导学生分析文中的修辞手法,并体会其作用。

二、比较阅读,讨论作者的写作特点

1.引导学生将这两个段落与描写西陵峡和瞿塘峡的段落作比较,体会作者根据景物特点而采用的不同的描写方法。

,学生自己归纳总结,提出意见,互相商讨,也可一人提问,大家讨论,解决问题。

2.师总结:本文介绍三峡景物能抓住特色,详略安排得当,根据景物的`特点来调整描写手法,如西陵峡山势的高低,

水势的急缓各不相同,作者介绍得简明扼要而又刻画精准;记叙巫峡,则侧重描写其山水的奇险和美丽,同时涉及了闻名遐迩的巫山云雨;记叙瞿塘峡,则侧重介绍了两岸的人文景观,既避免了重复,又增加了文章的文化内涵。

三、分析文中诗句、谚语和典故的作用,

1.师:作者在描写三峡景物时引用了诗句、谚语和典故,请大家阅读课文,找出相关例句。

学生阅读课文,划出文中的诗句、谚语和典故,思考其作用。

2.抽学生朗读其所划例句。

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古乐府诗)

青滩叶滩不算滩,崆岭才是鬼门关。(谚语)

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杜甫《咏怀古迹五首》之三)

3.抽学生分析它们在文中所起的作用。

小结:能收到画龙点睛之效,言简意赅,渲染气氛,使游记增添了文化内涵

四、细读课文,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1.师:作者在游历过程中的心理是不断变化的。请大家细读课文,在文中找出表现作者心理的句子,并分析它表明了作者的什么心理。

2.抽学生朗读所划语句,进行小结。(见板书设计2)

3.师:作者在写三峡的自然景色同时也关注两岸的人文景观,他到底讲到了哪些人文景观呢?

4.师:这些人文景观大大增强了三峡之美的丰富性。(教师应了解本文所涉及的文史知识,在讲述以上所提的人文景观时,补充相关背景知识,拓展学生的知识面。)

巴东三峡3

教学执行时间:年9月8日

一、课程目标:1.理清文章脉络,掌握作者行文的时间和空间顺序。

2.学习作者根据各个景物的特点而采用的不同的描写方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感情,增强保护环境的自觉意识。

二、教学策略:图片演示法、问答法、讨论法、点拨法。

三、重点难点:1.学习作者根据各个景物的特点而采用的不同的描写方法。

2.把握本篇游记内容翔实、情文并茂的写作特点.

教    学    活    动

一、通读全文,感受作者的思想感情和文辞的精彩

1.老师范读《巴东三峡》,再让几位学生朗读课文,要求读出感情。引导学生通过自己大声朗读,听教师和其他学生朗读,感受文章中作者情绪的变化发展,

学生朗诵课文,感受文章中作者情绪的变化发展,感受作者对三峡所寄寓的思想感情并体会文章中文辞的精彩。

2.要学生散读课文,摘抄词句,体会作者的学识和才思。

学生散读课文,摘抄自己喜欢的词句,进行词汇的积累和语料的储备,同时体会作者在娓娓道来时所表现出的渊博的学识和过人的才思。

二、比较阅读,

1.要求学生将本篇课文与七年级(上)已学过的郦道元《三峡》进行比较阅读,体会二者之间的区别。

2.抽学生发言。发表意见,在教师指导下了解两篇课文的不同处,进一步了解游记与记叙文的不同处,在区别中把握游记的特点。

总结:了解《巴东三峡》为游记,作者置身其中,有时直接抒发自己的情感,而《三峡》一文则多为客观描绘。《巴东三峡》写景物常渲染、铺叙,《三峡》的记叙文字则十分洗练。

(见板书设计)

三、作文训练,

1.现在我国正在建设三峡大坝,让学生根据自己搜集到的资料,结合本篇课文的学习,充分发挥想象力,写一篇200-300字的小文章,描述大坝建成后三峡的壮观景象。

2.请学生朗诵。

3.评价。

板书设计

1.比较阅读(与郦道元的《三峡》进行比较)

表达方式    语言特点    文体特征

《巴东三峡》    以描写为主    铺叙、渲染    游记

《三峡》    以记叙为主    简洁、洗练    一般记叙文

【课后体会】本文游记单元第一课,最主要教学目标是让学生了解把握游记特点,不宜提更高要求。要让学生反复阅读、体会作者行文之妙。作者是学者型作家,所以,本文最大特点就在其浓厚的文化氛围,教师在授课时一定要让学生体会到这一点,而不要仅仅停留在文章大意的把握上。

篇8:《巴东三峡》教案 教案教学设计

《巴东三峡》教案 教案教学设计

《巴东三峡》

教学目标:

1. 通读课文,掌握作者游踪顺序。

2. 三峡不同景物它们各自不同的特点。

3. 学会从不同角度去欣赏文章,学会欣赏。

4. 通过学习体会作者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难点:

学习本文采用多种方法描写景物的特点,了解游记的写法。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短片导入,通过欣赏,学生可以简单了解三峡的有关知识

二、预习成果展示

学生将自己在课前自主积累的生字词展示出来,和大家简单交流,并请其余学生相互之间补充。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 作者是以什么为线索来描绘三峡风光的?

2. 作者沿途经过了哪些地方?

明确:本文是按时间顺序,以作者船行游踪为线索,由宜昌到重庆逆流而上,游览三峡:首先经过西陵峡(第一段黄猫峡;第二段灯影峡,其间有黄陵庙;第三段崆岭峡,其中有牛肝马肺峡,崆岭滩等处;第四段是米仓峡,出峡处有香溪)。船过秭归和巴东,进入巫峡。过巫山即入瞿塘峡。过瞿塘峡,到白帝城(有孙夫人庙,八阵图遗迹),最后船泊在夔府的江岸。

3. 三峡是由哪些峡谷构成,它们分别有哪些特点?

总结:本文就是写了从宜昌到重庆这一千多里路途之中,所见到的形势最为险峻,但却风光无限的三峡,通过对西陵峡、巫峡、瞿塘峡不同特点、不同景致的描绘,为我们展现了一幅壮丽、艰险、迷人的画卷。同时,作者将自己的情感融会于各种景色之中,表达饿他对三峡美丽景色的下喜爱,同时也表达了他对祖国壮丽山河的热爱。

四、感悟欣赏

1、学生自由交流在课前收集的优美的语句

例1、江水的险,险在窄,险在急,险在曲直,险在多滩。

描写巫峡江水之险,运用排比句,连用四个“险”字,写出江水的“窄”、“急”、“曲折”、“多滩”。

例2、一层一层地你围着我,我围着你,你咬着我,我围着你。

运用拟人法描写巫峡山的高峻,非常生动,将群山写活了。

例3、拼命地飞,拼命地飞,总觉得它不容易飞过那高高的峰顶

运用了反复的修辞手法,通过从侧面写飞鸟飞不过峰顶烘托山峰的高峻。

学生在交流的同时可以带有感情地朗读他们寻找的句子,教师可以适当点拨。

2、师生集体欣赏文章的第七小节,相互之间谈论本段文字写得优美的原因,教师范读本段,学生模仿朗读,

3、总结:学会朗读:朗读的时候要注意重音、语气、语调,要富有感情。

学会欣赏:可以从修辞、句式、感情色彩、语气、对中心的'表达作用等方面去欣赏文章的语言、语段等。

五、质疑探究

学生自由提问,可以由其余学生帮助回答,如有不能解决的,教师帮助解决。

六、课后尝试

你想尝试当一回导游吗?赶快行动吧!

提示:根据课文内容,结合自己课外收集的相关资料,任选三峡中的一段,进行解说。

七、总结:

三峡的景色时而秀丽、时而艰险、时而高峻、时而平坦,这一切都是自然的伟大力量造就而成的,是自然的伟大杰作。在作者看来,平坦是美,曲折是美,艰险更是一种美,这其实就像我们的生活,生活中,有平坦、有坎坷、有曲折、有艰辛,但就是因为有了它们,我们的生活才会如此的完美,我们的生活才会那样的多姿,真切地希望我们的同学们能张开你们的双臂去迎接生活中的朝霞、雨露,更能以最大的热情去迎接生命中的狂风和暴雨。

篇9:《巴东三峡》教学设计

一、设计指导思想

新课标的一个根本思想,就是要让学生学会学习,因此,我在学习理解新课标的这个思想的同时,努力将自己的教学观念改变,即变“教”为“学”。教师不仅是课堂各种活动的组织者,学生活动的促进者,也是学生的对话者。“教”是为“学”引路、架桥、引导。新一轮课改的实施,提倡多样化的学习方式,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是学生的主体意识、能动性和创造性不断得到发展,从而,在更高的层面上发展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在课堂上,不仅有教师的“教”,学生的“学”,还应当使用现代教学技术。在《巴东三峡》一课的教学中,根据教材特点和学生实际情况,运用CAI多媒体教学手段,结合教师组织、启发、鼓励、指导学生按照正确的思维方向、路线、探求未知领域的知识,使学生尽可能独自去开掘知识宝库,进行愉快教学。

二、教材分析

1、教材地位

本课是语文出版社出版的初中《语文》教材八年级(上)第一单元第一课。本单元所选的都是游记,不仅带领学生去神游祖国的山川湖泊,给学生以美的熏陶,还引导学生去领略异域的风土人情,拓宽视野。《巴东三峡》是游记中的精品,记叙了作者经过长江三峡是沿途所见到的无比雄伟绮丽的景色。另外,作者独有风格的语言,也是本文的精彩之处。《巴东三峡》不但在选材上、谋篇上紧紧扣住了游记以及景色的特征,而且从语言的技巧上也充分体现了这一点。由《巴东三峡》开始,继而学习后面的课文让学生了解祖国山川壮丽可爱,更加热爱祖国大好河山;同时引导学生扩大视野,了解发达国家现代化状况,增强对外开放意识,理解改革的重要性。

2、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了解旅游景点方位并掌握游踪顺序,了解游记特点。培养学生想象能力以及描述能力。

教学难点:让学生比较不同景物的不同写法以及作者渗透在文章中的感情,品位作者鲜明的语言风格。

三、学情分析

初二的学生是第一次接触游记。向学生介绍有关游记的知识很有必要。首先要弄清游踪,抓住景物特征,还要仔细揣摩语言,品位文章中蕴含的氢景之美,体会作者渗透在景物描写中的思想感情,初中二年级语文教案《巴东三峡》教学设计》。教育的真正目的就是让人不断的提出问题、思考问题,通过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思考问题来完成本课的内容与各项目标。

四、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A、是通过本课的学习,让学生初步了解三峡的具体方位。让学生在头脑中有个总的印象。

B、是让学生掌握游踪顺序,也就是有着旅游的顺序。

C、是作者对三峡三处景点的介绍方法并不相同。希望学生通过本课的学习,能够比较出三个景点描写方法的不同之处。

D、是了解游记特点。

2、过程与方法

自主----合作----探究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A、了解祖国山河的壮丽可爱,让学生更加热爱祖国大好河山。

B、引导学生关心祖国建设事业。

C、通过自然景物感悟人生。

五、教法设计

本课以合作、探究为主,结合自主等多种方法。以学生介绍三个峡为重点。经过教师的点拨和引导,了解游踪以及景点方位。

六、学法指导

由于本文是游记,这就要求学生从课文出发,了解游记特点,培养学生想象能力以及描述能力。所谓“一切景语皆情语”,从课文出发,学会定点观察和移步换景,一般浏览和重点观察的方法,学习用准确生动的语言和适当的表现手法向人们介绍景点。指导学生采用边看、边想、边说、边写的方法来学习。

七、媒体选择

利用CAI课件进行多媒体辅助教学,能将抽象的内容形象化,复杂的问题简约化。在《巴东三峡》一课中,运用了Powerpoint技术,并将在网络上下载的图片以及有关三峡工程的资料应用于课件中,达到身临其境的效果。

八、教学程序设计

教学程序教学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导入导入课题切入课件:三峡地图看课件,初步了解三峡地理位置

知识与技能听听朗读带播放朗读带听朗读,入情入境。

认了解生字、解词进行基础认知自由认知,了解生字、解词

过程与方法悟引导学生学习第一、二自然段,了解三峡概况。教师将学生分组,同学生共同学习文章的前两段,为下面学习奠定基础。自由分成三大组,跟随教师学习文章前两段,了解三峡概况。

赏学生自由讨论、完成教师分配给的任务,并为向大家作介绍做准备。将材料发给学生,组织学生自由讨论,完成图表并为介绍做准备。开始讨论,完成教师发给的图表。选出导游,为向大家介绍三峡作准备。

述又小导游向大家介绍三峡跟随学生介绍畅游三峡并作评价和小结通过准备,向大家分别介绍三峡

情感态度价值观拓拓展知识1、与学生共同介绍部分人文景观的典故,丰富学生的'课外知识。2、要介绍三峡大坝及其作用、意义,引导学生关心祖国建设,热爱祖国山川。开动脑筋,与教师共同介绍人文景观的典故,挖掘课外知识。了解三峡大坝以及作用、意义,关心祖国建设,热爱祖国山川。

篇10:《巴东三峡》教学设计

教学思路:

本文是一篇游记,《巴东三峡》教学设计。记叙了作者经过长江三峡时沿途所见到的无比雄伟奇丽的景色。教学时,首先引导学生理清文章脉络,掌握作者游踪顺序;然后分析作者对三峡不同景物所采用的不同的描写方法,品味语言。并通过开展“小导游”活动,提高学生口头表达能力。

教学目标:

1、理清文章脉络,掌握游踪顺序。

2、品味文章的语言。

3、进行口头表达训练。

教学准备:

1、制作三峡地名卡片;

2、地理教学挂图“祖国地形图”

3、课文朗读录音带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介绍三峡

1、背诵李白的《早发白帝城》:

朝辞白帝彩云间,

千里江陵一日还,初中二年级语文教案《巴东三峡》教学设计》。

两岸猿声啼不住,

轻舟已过万重山。

2、提问: ① 这首诗所写的地点在哪里?

②他是顺流而下还是逆流而行呢?你的理由是什么?

③白帝城是处于长江中的哪个地段吗?

3、挂出立体地理教学挂图,请地理科代表指出“三峡”的位置。

4、以前我们学过一篇文言文——郦道元写的《三峡》,文中让你印象最深的是哪句话?

5、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介绍“巴东三峡”的现代游记,让作者刘大杰带着大家逆流而上,游览三峡。

二、初读课文、理清脉络

1、将课文快速读一遍,找出作者沿途经过了哪些地方。

2、出示地名卡片,分组讨论,谈谈这些卡片该怎样排列?

3、由学生上台把卡片贴到黑板上,并说明理由。

三、细读课文,口语训练

1、老师示范担任“总导游”,对三峡作简单介绍。

2、假如你是安排在“西陵峡”中的一位小导游,请你选择其中一段准备向游客解说介绍。布置学生分组讨论,互相解说。

篇11:巴东三峡 教案(语文版八年级上册)

教学目标:

1.了解作者,积累字词;通读课文,掌握作者的游踪;理解文中引用诗句、谚语、典故的作用。

2.理解、品析文章的表达方式和写作技巧,把握虚实结合、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的写法。

3.欣赏祖国山河的壮丽景色,激发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三峡是万里长江上游最雄伟壮丽的峡谷。它西起重庆奉节白帝城,东至宜昌南津关,全长193公里,被游人誉为“山水画廊”。今天,请让我们随作家刘大杰一起走进《巴东三峡》,去领略那雄奇与秀丽,感受那惊险与激动。

二、学习目标

1.了解作者,积累字词;通读课文,掌握作者的游踪;理解文中引用诗句、谚语、典故的作用。

2.理解、品析文章的表达方式和写作技巧,把握虚实结合、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的写法。

3.欣赏祖国山河的壮丽景色,激发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三、整体感知

1.作者简介

刘大杰(1904-1977),湖南岳阳人。现代学者、作家、翻译家。参加过《辞海》的编写,主编《中国文学批评史》。研究专著有《托尔斯泰研究》《易卜生研究》《德国文学概论》《中国文学发展史》等。

2.基础字词

崩bēng       甚狭xiá       玲珑líng     潇洒xiāo  sǎ

袅袅niǎo     耸立sǒng      蔚蓝wèi      褐hè

夔kuí        滟滪堆yàn yù

奇伟:奇特雄伟。

甚狭:很窄。

潇洒:(神情、举止、风貌等)自然大方,有韵致,不拘束。

袅袅:形容烟气缭绕上升。

迷蒙:昏暗看不分明;广阔而看不清的样子。

清寒:清朗而有寒意。

3.理清思路

(1)作者是以什么为线索来描绘三峡风光的?

是按时间顺序,以作者船行游踪为线索。

(2)作者沿途经过了哪些地方?

作者由宜昌到重庆逆流而上,游览三峡。首先经过西陵峡,船过秭归和巴东,进入巫峡。过巫山 即人瞿塘峡。过瞿塘峡,到自帝城,最后船泊在夔府的江岸。

(3)理清文章结构,体会作者字里行间流露出的思想感情。

第一部分(1-2段):总述三峡山水的险恶形势。

第二部分(3-9段):分别描写西陵峡、巫峡和瞿塘峡的景色。

第三部分(10段):写走完三峡后轻松愉快的感受,反衬出三峡的险恶。

4.自主探究

想想在游览三峡的过程中,游客的心情有什么样的变化?填写下表。

景物 特点 诗、谚语、典故 感觉

四、研读课文

1.本文采用多种手法描写景物,生动形象,请找出并加以分析。

“江水的险,险在窄,险在急,险在曲折,险在多滩。”

--连用四个“险”字,有力地突现江水之险,江水的“窄”、“急”、“曲折”、“多滩”。

“江水冲在山崖上、石滩上,发出一种横暴的怒吼,有时候可以卷起一两丈高的浪堆。”

--“冲”“卷”“怒吼”,足见江水之急,从视觉、听觉的角度生动地再现江水之险。

“这个峰很高,那个峰还要更高,…一层一层的,你围着我,我围着你,你咬着我,我咬着你。”

--用拟人,生动地写出了山的高峻、整齐,将群山写活了。

2.作者在描写三峡景物时,引用了一些诗、谚、典故,并把它们与景物描写融为一体。试分析一下这些诗、谚、典故在文章中起什么作用。

文中开头引用谚语“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渲染了三峡一带险恶、悲凉的氛围,为全文定下了基调。  谚语“青滩叶滩不算滩,崆岭才是鬼门关”,表现了崆岭滩的险恶、可怕。前句运用对比手法,突出显现崆岭滩,后句用“鬼门关”形容崆岭滩的险恶,令人望而生畏。  引用杜甫的诗句“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突出赞赏诗中“赴”字运用之妙,从而进一步表现了沿江两岸如群马奔驰的山势。引用作者的即景诗“黄陵庙下江南味,也有垂杨也有花”,诗中用“江南味”“垂杨”“花”,形象生动地描绘出黄陵庙一带山水景色之美。  文中写白帝城,引用刘皇叔托孤的故事,突出了三峡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更耐人寻味。

五、课文小结

本文以作者的游踪为顺序,记叙了作者经过长江三峡时沿途所见到的雄伟、奇丽的景色,抒发了作者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六、布置作业

1.完成教师课堂上布置的网上作业;

2.三峡大坝工程已竣工,搜集有关资料,比较如今的“高峡出平湖”的景象与课文所写的风光,说说自己的“游感”。

彭盼

篇12:巴东三峡 教案 (语文版八年级下册)

知识目标:

1准确认读课文下注词语,明白词句含义。

2 掌握排比、比喻和拟人等修辞手法。

3 掌握文中所引的诗、谚语和典故,并理解其在文中所起的作用。

能力目标:

1 理清文章脉络,掌握作者行文的时间和空间顺序。

2 把握本文内容翔实,情文并茂的写作特点。

3 学习作者根据各个景物的特点而采用的不同的描写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

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感情,增强保护环境的自觉意识。

教学重点、难点简析

重点:

1学习作者根据各个景物的特点而采用的不同的描写方法

2把握本文内容翔实,情文并茂的写作特点。

难点:

掌握寓学识、才力和情感于记叙之中的游记写作方法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1. 、背诵李白的《早发白帝城》:

朝辞白帝彩云间,  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   轻舟已过万重山。)

2、提问:①这首诗所写的地点在哪里?

3、作者简介

刘大杰,现代学者,作家,翻译家,1904----1977年,湖南岳阳人。1925年入日本早稻田大学研究院,。回国后,历任安徽大学教授、四川大学中文系主任、暨南大学文学院院长、大东书局编辑。新中国成立后,任复旦大学教授兼中文系代主任、全国文联常委、农工民主党上海市委副主任。代表作《中国文学发展史》。还著有《魏晋人物思想论》、《红楼梦思想与人物》、《德国文学概论》等

4.三峡简介

长江三峡,我国十大风景名胜之一,中国四十佳旅游景观之首,是长江上游最为雄伟壮观的峡谷,由西陵峡、巫峡、瞿塘峡组成。三峡跨湖北、重庆两省市,西起重庆白帝城,东至宜昌南津关,全长193公里,被游人誉为“山水画廊”。

这里两岸高峰夹峙,港面狭窄曲折,港内滩礁棋布,水流汹涌湍急。我们于七年级所学习的选自北魏郦道元所著我国古代地理名著《水经注》中的课文《三峡》,就是对三峡雄奇风光的生动叙述。古诗有云: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意思是说:见过汪洋大海的人,对别处的水就看不上眼了,除了巫山那五彩缤纷的彩云,相形之下别处的云彩就黯然失色了。由此可见巫山云彩景色之绝美。唐朝大诗人李白的著名诗篇《早发白帝城》,诗句也出色地描绘了船行三峡,瞬息千里的壮观景象。

现在的三峡,随着规模巨大的三峡工程的兴建,这里更成了世界知名的旅游热线。三峡旅游区优美风景众多,除了险峻的自然风光外,较著名的人文景观还有刘备托孤的白帝城、酆都鬼城、忠县石宝寨、云阳张飞庙,葛洲坝大坝工程等等。

二、朗读课文

下面,就让一位同学来朗读刘大杰的这篇游记《巴东三峡》,让我们一起来听听刘大杰笔下的三峡是怎样的一种美丽的风光,并请同学思考:三峡给了你怎样的一个印象?

学生交流,自由发言。

三、理清文章思路

学生讨论交流明确:

1、根据课文内容分析文章结构

文章采用先总写后分写,以时间顺序。

第一部分(1、2自然段):总写三峡险恶。

第二部分:(3~9自然段)分别描写西陵峡、巫峡和瞿塘峡的景色。

第三部分:(10自然段)写走完三峡后的心情。

2、作者由宜昌到重庆逆流游三峡,沿途经过了哪些地方?

船从宜昌上驶

开始是西陵峡,共分四段:黄猫峡、灯影峡、崆岭峡、米仓峡,出峡有香溪。

船过姊归和巴东,进入巫峡。

过巫山即入瞿塘峡。

过瞿塘峡则到白帝城,最后船泊在夔府的江岸。

作者的游踪顺序(首先要搞清作者是由宜昌到重庆逆流游览三峡)

宜昌--西陵峡(黄猫峡、灯影峡 [ 中有黄陵庙 ] 、崆岭峡 [ 中有牛肝马肺峡、崆岭滩 ] 、米仓峡、(香溪)--秭归、巴东--巫峡--瞿塘峡(白帝城、孙夫人庙、八阵图)--夔府的江岸

四、精读课文,品味语言

1、在三峡中,最吸引游客的应该是巫峡。听课文第七、八自然段的朗读录音,找出这两段所写的内容,看看巫峡的美体现在什么地方?

(这两段主要写了巫峡的江水、山和云。)

2、自由读七、八段,分别找出一个排比、拟人和比喻句。

①排比句:“江水的险,险在窄,险在急,险在曲折,险在多滩。”这个句子抓住“窄”、“急”、“曲折”、“多滩”等词,突出了江水的险。

②拟人句:“这个峰很高,那个峰还要更高,前面有一排,后面还有一排,后面的后面,还有无数排,一层一层地你围着我,我围着你,你咬着我,我咬着你。”这个句子突出了山峰的特点--高。运用拟人法描写巫峡山的高峻,非常生动,将群山写活了。

③巫的云“有像牛马的,有像虎豹的,奇形怪状,应有尽有”。这个句子生动地写出了云雾的奇幻多变。

拼命地飞,拼命地飞,总觉得它不容易飞过那高高的峰顶

运用了反复的修辞手法,通过从侧面写飞鸟飞不过峰顶烘托山峰的高峻。

五、认真阅读课文,小组合作填写下表:

景物特点 诗、谚、典故 感觉

总说三峡: 险恶、最为险恶 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惊异

西陵峡:

黄猫峡 山高不险、水急不峡 紧张

灯影峡 江北山险峻而干枯无味,江 作者即景诗 轻松、悠闲 南山玲珑秀丽树木青葱可爱。崆岭峡 牛肝马肺峡:山象刀剑削成, 青滩叶滩不算滩 极为可怕成窄门。 崆岭才是鬼门关崆岭滩:水从高处倒注

米仓峡 水没以前急,山更险峻 王昭君浣装(典故)

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

巫峡: 水险、山妙、云奇 有情趣

瞿塘峡:山势稍低平、水势仍险急 刘皇叔托孤 凄凉

白帝城、孙夫人庙;

松树、八阵图、钟声

走完三峡:山势平敞些、江面宽得多水势也平得多。 轻松

六、小结

三峡是我国的风景胜地,神奇壮丽的自然风光和它的人文景观都令我们神往,希望同学有机会能亲身感受三峡的神奇风光。

七、作业

1、字词积累解释造句

2、课后练习四

第二课时

一、复习

学生收集的有关资料,在小组交流,推举代表上台讲述想象的大坝建成后的三峡景象

二、分析所引用用诗句、谚语、典故的作用

1.民谚“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渲染了三峡一带的险恶、悲凉的气氛,为全文定下基调。

2. 作者即景诗“黄陵庙下江南味,也有垂杨也有花”。

诗中“江南味”“垂杨”“花”,形象生动地描绘出黄陵庙一带山水景色之美。突出了黄陵庙的环境优美的特点

3、谚语“青滩叶滩不算滩,崆岭才是鬼门关”。

表现了崆岭滩的险恶、可怕。前句运用对比手法,突出显现崆岭滩,后句中用“鬼门关”形容崆岭滩,其险可见,令人望而生畏。

4、诗句:“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

突出赞赏诗中“赴”字运用之妙,从而进一步表现了沿江两岸如群马奔驰的山势,诗的后句也赞扬了明妃王昭君。

5、典故“刘皇叔托孤”

文章一方面写白帝城树木青葱,玲珑可爱,另一方面写刘皇叔在此托孤的悲惨故事,突出了三峡景色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更耐人寻味。

6、归纳总结

自古以来,凡名山名川均与名人、诗、谚、典故结下了不解之缘,呈现出与自然共生共荣,相辅相成,相映成辉的奇特现象。长江三峡之所以流芳百代、名扬四海,一方面固在其为自然景观,因山水雄、奇、险、秀而甲天下;另一方面也在于其众多的人文景观,得益于历代骚人墨客倾情三峡,留下一串串光辉足迹于山峦水畔,写下一篇篇不朽诗章传颂于后世,在长江三峡滚滚不尽的激流里,流淌着多少千古绝唱、千古佳话!三峡给历代文人以文学的养料和创作激情,而他们则报答三峡以文珍墨宝和名人效应。

三、品味语言

思考练习三:学生讨论、交流、归纳。

1、作者用十分简洁的语言概括出江水的险,四个排比短促有力,读起来给人以窒息的感觉。“窄、急、曲折、多滩”令人不寒而栗。排比句式整齐又稍有变化,读起来和谐有趣。

2、抓住峰的多与高的特点,语言的排列就像大海的波浪,一浪高过一浪,给人以层层叠叠连绵不断的感觉。运用拟人的手法,以动写静,非常生动地表现出了山你追我赶,互比高低的情态,另外还使用顶真的手法“你围着我,我围着你,你咬着我,我咬着你”给人一种循环往复的感受,很有情趣。

3、运用比喻“像牛马,像虎豹”形象生动地写出了巫山云雾的变幻多姿。另外运用对比的写作手法,突出巫山的云比庐山的更有趣。

四、归纳文章的写作特点

1、文章按照作者的游踪,依次记叙、描写景物。层次井然。文中开始先总述,然后逆江而上,分别记叙、描写西陵峡、巫峡、瞿塘峡。记叙最长的西陵峡时,分四段介绍,条理清楚。

2、介绍景物时,能抓住特色,详略得当。

3、采用多种修辞与写作手法来描写景物,生动形象。用拟人、比喻、排比等多种修辞手法,突出景物的特点,用烘托、对比、反衬的写作手法突出了三峡的险恶。

4、文中恰当地引用古诗、谚语、及自己的即景诗句,收到了画龙点睛之效,言简意赅,渲染气氛,使游记增添了韵味。

五、作业

课后练习二、三。

附板书设计:

1 巴东三峡

宜昌--西陵峡(黄猫峡、灯影峡、崆岭峡、米仓峡)

--秭归、巴东--巫峡--瞿塘峡--夔府的江岸

教学反思

吴观吕

[巴东三峡 教案 (语文版八年级下册)]

篇13:三峡 教学设计(语文版七年级上册)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积累文言词语,掌握读音和意义,领会课文内容。

2、过程与方法

在反复朗读、整体感知基础上把握各段写景重点及景物特征,体会文章整体布局的妙处。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作者笔下三峡的独特风光,激发对祖国壮丽山河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

反复朗读课文,把握各段写景重点及景物特征。

教学难点:

体会文章整体布局的妙处,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

课时安排: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学生课前预习要求及预习作业。

要求:

1.借助工具书和课下注释,读准字音,准确、顺畅地朗读课文。

2.疏通文意,能用现代汉语说出文句的主要意思。

预习作业:(见本课“教学文本”中的“课前预习”)

课前预习

1.一读课文,借助书下注释及有关参考资料完成下题。

(1)读准下列加点字的读音

阙  ( )          嶂  ( )         曦月    ( )

襄陵( )           沿溯( )          素湍绿潭( )

漱  (    )          属引( )          绝巘    (      )

(2)文学常识积累

《三峡》的作者是北魏的         ,选自《          》,这是一本有很高文学价值的     专著。三峡是指长江中上游湖北、重庆两省市之间的     峡         峡和        峡。国家投入大量资金已在此建成                。

2.二读课文,借助书下注释及有关参考资料,解释下列实词

绝巘多生怪柏_________________    或王命急宣__________________

略无阙处_____________________    虽乘奔御风__________________

不见曦月_____________________    猿鸣三声泪沾裳______________

飞漱其间_____________________    林寒涧肃____________________

3.三读课文,初步口译句子,了解课文大意,在课本中注明你的疑问:

疑问摘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导入新课

播放电视片《话说长江》有关“三峡”的片断以及长江三峡的风光辑录片,学生观看后,教师导入:美丽的三峡的确让许多人为之陶醉,古往今来,无数文人墨客,挥毫泼墨尽情描绘,也写不尽长江三峡的俊美。北魏著名的地理学家、散文家郦道元就曾来过此地,用自己的亲见亲历撩开了三峡的神秘面纱,让世人真正认识了这一鬼斧神工的自然奇观。这节课,让我们随着郦道元的脚步,回到15前,一起来领略那时三峡的美丽风光吧。

三、检查学生课前预习情况

1、教师根据对预习作业抽改的情况,有重点的订正“教学文本”中“课前预习”作业第1、2两题。(视频展示)

2、检查

(1)学生朗读、点评。老师请五位同学朗读文章,比比谁读得好。全班同学一起监督,然后点评。(重点注意不读错字,不漏字,并把握好节奏)

教师总结指导范读课文后全班齐读。(配乐)

(2)看谁对文意理解得准。采取一组一人问,另一组任何一人译的方式,答对得10分,答错,则问的组得10分,每组限问5题。(教师针对学生翻译中出现的共性问题,及时点拨指正)

第二课时

四、深入研读

1、理清思路。

全文仅一百五十余字,却思路清晰、音韵和谐,那么郦道元是如何用凝练的笔墨将三峡的万千气象尽收笔底的呢?下面,就让我一起来看看课文按怎样的思路行文的?

(请同学们快速默读课文,思考后回答)

明确:

前三句总写了三峡的地貌特征,其余以夏、春冬、秋为序描写了三峡的四季景色。

2、深入研讨。

(1)三峡究竟有怎样的地貌特征呢?请同学们稍稍思考一下。

(学生思考后回答)

明确:

地貌特征有:山高岭连。依据“重岩叠嶂,隐天蔽日”和“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2)如果说山塑造了三峡的形,那么水便是三峡的魂。郦道元被后人誉为“善写山水的大手笔”,下面,让我们来看看他又是如何描写春冬景色的。

组织学生思考讨论:(生讨论,师巡视)

①请分别用四至六个字概括三峡的四季之景。

②作者是如何抓住特点描写三峡的四季之景的呢?

③文章为什么不按春夏秋冬四季更迭的顺序写景,而要先写夏景,并将春冬二季合为一体呢?

④文中曾写道“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但接下来又说“朝发白帝,暮到江陵”,这是否自相矛盾?

⑤本文结尾引用渔歌起到怎样的作用?

讨论交流明确:

①三峡春冬之景是清荣峻茂;三峡的夏天水流湍急;三峡的秋天是水枯谷凄。

②写春冬之景从色彩的角度描写,如“素湍绿潭”,还采取了动静结合的手法,如“回清倒影”“飞漱其间”等。同时“素湍绿潭”一句是从俯视的角度写的,“绝巘多生怪柏”是从仰视的角度写的。

③因为三峡的水最具特色,而水又以夏水最盛,长江在三峡段的迅疾凶险之特征亦体现得尤为突出,故作者将“夏水”置于首位。相较而言,春冬二季的长江皆有“清荣峻茂”的盎然情趣,故而合为一体描绘。

④这是本文的一个难点。前句是概述夏季江水的凶险,在通常情况下,船只因江水流速过急,不会冒险出发,但在“王命急宣”的情况下,船只一旦起航,便可“朝发白帝,暮到江陵”。作者正是通过一般和特殊这两种情况的对比性叙述,表现夏日的长江水势大,流速快。

⑤结尾引用渔歌更反衬了三峡的凄凉。在行文的过程中,如果恰当引用古人诗词佳句,不仅可以准确地表现文章的中心,而且可以增强文章的文学性、可读性,使文章更具音韵美。

(充分尊重学生的感悟,对文字上的缺陷及时给以点评指导)

五、拓展延伸

1、文章以写景为主,其目的是什么?这种写法叫什么?

明确:

目的是抒发感情,这种写法叫借景抒情。

2、作者在文中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明确:

表达了对三峡欣赏赞叹之情。夏天写了江水的奔放美,春冬写了江水的清幽美,晴初霜旦写了凄婉美。

3、学完了这篇课文,你觉得作者的哪些写作技巧是值得你借鉴和学习的呢?

学生思考、讨论后明确:

(1)抓住特点描写景物;

(2)注重字词的锤炼。

(鼓励学生大胆发言,他们的任何一点发现都是他们自己所得,不必把老师的答案强加给学生)

六、布置作业

(1)背诵翻译课文 。

(2)做好“教学文本”中的“课后作业”。

附板书设计:

三   峡

郦道元

山                山高岭连

夏季      水流湍急

水      春冬      清荣峻茂

秋季      水枯谷凄

侯晓旭

[三峡 教学设计(语文版七年级上册)]

篇14:》海燕》教学设计(语文版七年级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

》海燕》教学设计(语文版七年级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理解文中小燕子形象的意义,领会作者的思乡之情。

2、学习本文咏物抒情(状物)的表现手法。

3、品味语言,通过朗读来体会并再现文中的优美意境。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理解“乡愁”的内蕴。

教学难点:感受本文的语言美,理解作者深刻的情感。

教学设想:

本文是一篇状物类散文(记叙文),其思想和语言都有着丰富的内涵。在教学中,以朗读和默读来带动教学,先从整体上把握文章的基本内容和作者的感情,然后探究其写法和语言特点,最后通过比较阅读来加深理解,并通过写作练习来巩固。

教学时数: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作者及写作背景简介;听读课文,从整体上把握课文的基本内容和作者的感情。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并简介作者及写作背景。

在上一节课中,我们学习了一篇描写植物的状物记叙文《石榴》,热烈的石榴一定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另一篇描写动物的状物记叙文《海燕》,看看作者笔下的海燕具有什么样的特点。

作者郑振铎(1898-1958),现代著名作家、文学史家。笔名西谛、郭源新,福建长乐人。

本文写于1927年。当时国民党反动派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屠杀共产党人和革命人民,迫害进步人士。郑振铎被迫远走欧洲,于5月21日只身乘船前往法国巴黎。航行途中见到海燕,引发绵绵乡思,写成这篇优美的咏物寄情散文。

二、听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

(一)听朗读录音,弄清文中部分字词的读音,并明确文中描写的是哪两种小燕子。

字词正音:轻t(sī)   隽(juàn)妙  隽(jùn)逸  圆晕(yùn)  憩(qì)息  融融泄(yì)泄  忧戚(qī)  蹇(jiǎn)劣  皎(jiǎo)洁

学生回答后明确:文中写的分别是故乡的小燕子和海上的小燕子。

(二)指名朗读课文,结合“思考与练习”第一题,边听边圈点勾画出两种小燕子的活动背景以及它们各自的外形、飞翔和憩息状态的词句。

这道题相对较为容易,可由学生自行回答,其他同学指正,教师作最后归纳。

参考答案:(1)故乡的小燕子:①活动背景:隽妙无比的春景;②外形:乌黑的羽毛、剪刀似的尾巴、劲俊轻快的翅膀;③飞翔:斜飞、隽逸地横掠;④憩息:粗而有致的小黑点。(2)海上的小燕子:①活动背景:绝美的海天;②外形:乌黑的小水禽;③飞翔:隽逸从容地斜掠;④憩息:展开双翼、身子一落。

(三)讨论概括两种小燕子有何异同点。

从上面的学习可以看出,故乡的小燕子和海上的小燕子有许多相似点,乌黑的羽毛,隽逸的飞行姿态,尽管它们活动的具体环境不同,一个是在作者故乡的田园湖面,一个是在辽阔无垠的海天之间,但都处在美丽的背景之上,这种相似引发了作者无限的'遐思。

参考答案:①相同点:都是“乌黑的”,姿势轻盈的小燕子。②不同点:品种、外形、栖息地等。

(四)说说作者为什么会把海上的小燕子误认为是故乡的小燕子。

学生可以互相讨论,最后给出一个较为完整的答案。

学生讨论回答后教师明确:除了两者之间有相似之处以外,还有更深层次的原因:作者被迫航行出国,在海上意外地发现几只海燕,便引发了无尽的遐想,很自然地回忆起故乡的小燕子。可以肯定,作者明知眼前的海燕绝不是故乡的小燕子,但情思无从寄托,所以他希望眼前的海燕就是故乡的小燕子,能借以抚慰自己的心灵,捎回自己对故乡、对祖国的牵挂,表达自己的思乡之情,而“小燕子”就是作者“乡愁”的象征。

三、布置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掌握“字词积累”中的词语。

附:板书设计:

海    燕

郑振铎

活动背景 外  形 飞  翔 憩  息

故乡的小燕子 隽妙无比

的春景 乌黑的羽毛

剪刀似的尾巴

劲俊轻快的翅膀 斜飞

隽逸地横掠 粗而有致

的小黑点

海上的小燕子 绝美的海天 乌黑的小水禽 隽逸从容

地斜掠 展开双翅

身子一落

△记叙线索--“乡愁”(作者对故乡深刻的思念)

第二课时

教学要点:探究本文的写法和语言特点;通过比较阅读来加深理解;巩固练习(课外练笔)。

教学过程:

一、探究本文的写作方法。

(一)课文分别描写了故乡的小燕子和海上的小燕子,据此,全文可以分为哪两部分?

教师明确:全文以“乡愁”为行文线索,可以分为两部分:

第一部分(第1~7段):主要是回想故乡的小燕子在春天里活动的情景。

第二部分(第8~14段):主要写现实中的小燕子在大海上活动的情景。

(二)默读第1~7段,思考:①作者描绘了一幅怎样的春景图?②是怎样具体描写小燕子的?③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这个问题难度不大,可由学生自主学习后回答,其他同学作补充。

参考答案:①通过对春风、春雨、春柳、春花、春草等景物的描写,把温暖、舒适、充满生机和活力的故乡的春天生动地再现出来,为小燕子的出场提供了一幅美丽的背景图画。②对小燕子的描写从四方面着笔:一是写小燕子的外形:“可爱的活泼的”;二是写小燕子的飞翔:“斜飞”“快”;三是写小燕子的憩息:“粗而有致的小黑点”“图画”;四是写小燕子与故乡人家的亲密关系:“融融泄泄”。其外形与憩息属于静态描写;飞翔属于动态描写。③在“误认”和不断地反问中,流露出作者对小燕子的喜爱和对故乡生活的无限眷恋之情。

(三)默读第8~14段,思考:①作者描绘了一幅怎样的海天图?②是着重从哪两方面来写海燕的?③在感情上,与第一部分有何联系?

参考答案:①同描写故乡的小燕子一样,这一部分先描写了海燕的活动背景:蔚蓝色的海水、蔚蓝色的天空、薄纱似的轻云,构成了“绝美的海天”。②着重从飞翔的动态和憩息的静态来描写海燕。③同第一部分一样,也是抒发了作者思乡恋国的感情;不同的是,作者写海上的小燕子时着力刻画了一个“海上小英雄”的形象。

(四)这两部分在写法上有何特点?

这个问题对学生可能会有一定的难度,教师在教学中要加强引导和点拨。

教师最后归纳:这两部分都是先描写景物再抒发感情,都是先展示小燕子的活动背景,分别描写其外形、飞翔、憩息等特点,而最终都落到“轻烟似的”“乡愁”上。上一节课我们已经学习过,作者是由海上的小燕子而联想到故乡的小燕子,所以从记叙顺序来看,前一部分是倒叙,后一部分是顺叙。

二、品味文章优美的语言。

(一)齐读第1段和第8段,仔细品味其中优美、生动的语句,并想象这些语句所描绘的画面。(结合“思考与练习”第二题)

在齐读中,可以在头脑中再现文中所描写的画面。通过讨论,理解句意,言之成理即可。(答案教学设计略)

(二)除了这两段之外,文中还有许多优美、生动的语句,自选感受最深的一句,把它读出来,并简要评析。

本题为开放性题目,教师多作引导和点拨,学生能理解句意言之成理即可。

(三)背诵第1段和第8段。(课外进行)

三、教师小结:

(1)课文通过对小燕子的描绘,抒发了作者的乡愁,表达了对祖国无限的眷恋和热爱之情。(2)课文在写法上主要有三个特点:一是生动、细腻、传神的描写;二是真挚、深沉的感情;三是咏物寄情,物情合一。

教师结合板书进行简要概括即可,具体内容参见《教师用书》。

四、比较阅读:

将本文与高尔基的《海燕》进行比较阅读,从海燕的特点、生活环境、作者的思想感情、写作方法等方面来比较两篇文章的不同点。(在学生订阅的《中学生学习报语文周刊》七年级1月4日第27期上刊有高尔基《海燕》的片段节选和训练题)

本题主要是比较在同一个题目下不同作者的不同写法。原文、题目及答案见《语文周刊》第28期,教学设计略。

五、布置作业:

1、回忆此前学习过的第六单元的诗词中描写“乡愁”的诗句(如王湾《次北固山下》、马致远《天净沙秋思》),课外搜集有关“乡愁”的诗句,作为资料积累起来。

2、在《石榴》一文中,作者通过热烈的石榴表达了对石榴的喜爱和向往之情;在本文中,作者通过伶俐的燕子抒发了思乡恋国之情。在生活中,一定也有你喜爱的事物(动物或植物),试着把这种事物连同你的感受,写成一篇300字左右的短文。(课外完成,并在第3课《白鹅》的学习之后在课堂上交流。)

附:板书设计:

海    燕

郑振铎

一、(1~7段)忆故乡的家燕

隽妙无比的春景(背景)                线索

外形(静)

小燕子   飞翔(动)  结合

憩息(静)         (倒叙)

与故乡人家的亲密关系

忆燕思乡                                乡

二、(8~14段)看眼前的海燕                          思乡恋国

绝美的海天(背景)                      愁

海燕   飞翔(动)   结合

憩息(静)           (顺叙)

海上小英雄形象

看燕恋国

篇15:春(语文版七年级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

春(语文版七年级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

【教案资源】《春》7

教学目标

1整体感知课文,理清文章的结构。

2学习借景抒情的手法,感受作者对春天的赞美之情。

教学重难点

重点、难点:1整体感知课文,理清文章的结构。

2学习借景抒情的手法,感受作者对春天的赞美之情。

教学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形式

师生互动式

教学步骤

1导入课文:请同学们听一听《春天在哪里》这首歌,并收看多媒体中关于春天的画面。

2看了这些画面,你能想到哪些关于春天的诗?

《春晓》(白居易);《丰乐亭游春》(欧阳修)红树青山日欲斜,长郊草色绿无涯。

游人不管春将老,来往亭前踏落花。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韩愈)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

;《咏柳》(贺知章)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3请学生交流关于朱自清的资料。

4图片展示朱自清的资料

朱自清,字佩弦,江苏扬州人,散文家、诗人。其散文富于诗意,善于通过仔细观察,细腻地抒写出对自然景色的内心感受。其散文代表作有《背影》《春》《绿》《荷塘月色》等。

5生字词预习

水涨zhǎng起来       散sǎn在草丛      鸟巢cháo

撑chēng伞        应yìng和hè        酝yùn酿niàng

披着蓑suō      戴着笠lì      薄báo烟     黄晕yùn

抖擞sǒu     嘹liáo亮      赶趟tàng儿     宛wǎn转

6文章整体感知

一 盼春  (第1段)

二 绘春(第 2-- 6  段)

先总写春回大地(第 2 段)

春草图(第 3 段)

春花图(第 4 段)

再具体描绘

春风图(第 5 段)

春雨图(第 6 段)

三 迎春(第 7 段)

四 颂春(第 8--10 段)

7根据以上思路,再次读文章思考:

A.本文围绕春表达了一种怎样的思想感情?

(表达了作者对春天的热爱的思想感情。)

B.从头到尾都在赞美春天吗?

(是的。文章第一部分中的“盼望”、“来”、“近”等词表达了诗人喜悦而迫切的心情,第二部分直接描绘春天,字里行间也透露出作者对春天的赞美;第三、四部分更是直接抒情,表达诗人对春天的热爱)。

8对于文中提到的四幅春景图,你最喜欢哪一幅?为什么?(提示:用“文中运用……的修辞手法,描写了……”的格式回答。)

9作业:写出你最喜欢的两幅图,并陈述理由。(提示:用“文中运用……的修辞手法,描写了……”的格式回答。)

一 春

朱自清

教学目标

1体会多角度描写景物的手法。

2学习本文准确生动的语言;

3学习借景抒情的手法,感受作者对春天的赞美之情。

教学重难点

重点、难点:体会多角度描写景物的手法。

学习本文准确生动的语言

学习作者在景物描写中寄寓强烈的情感的表现方法;

教学课时

第二课时

教学形式

师生互动式

教学步骤

1导入课文:上节课我们对课文进行了整体感知,体会了作者对春天的感情,这节课我们来重点品味一下文章的语言,体会作者多角度描写景物的方法。

2老师范读课文,学生思考四幅图写出了春草、春花、春风、春雨的什么特点?

春草图:春草有什么特点?哪些词语写出了春草的特点?

嫩嫩的,绿绿的.   --   新

坐、躺、打滚、  踢球、赛跑、捉迷藏--  带给小孩子欢乐(侧面)

春花图:春花有什么特点?哪些词语写出了春花的特点?

花色艳(红、粉、白);   花味甜;     花朵多(赶趟儿、杂样儿、散);

--正面描写

蜜蜂闹     蝴蝶飞--侧面描写

修辞:拟人、比喻、排比

有实写,有虚写(由春花联想到秋实)

春风图:春风的特点是什么?作者是怎样把无形、无色、无味的春风写得富有生命力和感染力的?

温暖柔和(不寒、抚摸)(触觉)

清香扑鼻(泥草花香)(嗅觉)

色彩明丽(繁花嫩叶)(视觉)

和谐悦耳(鸟鸣、笛声、轻风流水)(听觉)

春雨图:春雨有什么特点?哪些词语写出了春雨的特点

(多    细    密    柔    亮)

牛毛、花针、细丝、(正面)

薄烟 、树叶儿、小草儿灯光、行人、农民、房屋--安静和平的雨中夜雨图

(侧面)

3春天是如此的迷人,人们不得不喜迎新春。作者更是赞美春天:

像娃娃--新

(万物复苏,新的生命的开始,给人以希望)

像小姑娘--美

(百花争艳,景色美丽,令人喜爱)

像青年--力

(充满活力,给人以力量和自信)

三个比喻强烈抒发作者赞美春天的真挚感情。

4作业:

1请你模仿春景图的写法,写一幅春水图或春山图或春树图。

2背诵四幅图中的任意一段。

篇16:《石榴》教案(语文版七年级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

《石榴》教案(语文版七年级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

第一单元1、《石榴》

授课人:李颖慧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积累文中出现的生字和新词。

了解作者

揣摩关键词语和关键句子的深层含义、表达作用。

学习本文的写法

过程与方法

通过了解作品的时代背景,通过听记熟悉了解石榴同学的介绍,来了解石榴的特点。

通过阅读其它作品或作品片段,来促进学生对课文文体的理解。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通过品位课文中描写石榴枝干、叶片、花、果实和子粒特征的句子来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

通过揣摩文章的开头和结尾,理解作者执着坚定的信念和热切的追求。

教学重点

了解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的作用,学习托物言志的写作方法。

欣赏石榴的美,体会作者对石榴的喜爱和向往之情。

教学难点

品味精美的语言,培养敏锐丰富的语感。  正确领悟文章的主题,理解作者执着坚定的信念和热切的追求。

教学设想

1. 反复诵读课文,在诵读中感悟。

2. 发挥想象,在脑海中再现作者笔下石榴的形象。

教学准备 教师 搜集图片,有关郭沫若的资料。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展示石榴图片或实物)

猜谜活动 “大红面,麻加里。”(打一水果)

二、作者简介 及写作背景

郭沫若(1892--1978),中国现代杰出的作家、诗人、剧作家、历史学家、考古学家、古文字学家,著名的社会活动家。四川乐山人。主要作品有:《女神》、《曲原》、《蔡文姬》等。《石榴》写于1942年10月31日,当时正是抗日战争极端困难的`关头:国民党反动派妥协投降,镇压抗日爱国运动亲日顽固派大肆鼓吹崇外媚日、投降屈从的反动论调,一些文化人士变节投降,苟且偷生。而中国共产党则高举抗日救亡大旗,坚持抗战力挽狂澜。在此背景下,作者写成此文。 作者以物抒情的方式,借石榴寄托情怀,歌颂真善美,赞扬不怕威压、坚贞刚勇、奋发向上的品格和精神,也含蓄地抒发了自己执著坚定的信念和热烈的追求。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教师范读课文。 (放背景音乐)

要求学生:勾点圈画

1、 听准字音。(大屏幕显示)

争妍(yán)斗艳 奇崛(j ué) 枯瘠(jí) 犀(xī)利

琢(zhuó) 安普剌(lá) 金(léi) 盎(àng)然

皓(hào)齿 丰腴(yú)

思考:本文写了石榴那些方面?

四、再读课文,理清思路。

学生大声读,找出文章的关键词,关键句。(根据实情教师给以点拨)

学生交流、讨论。达成共识。句子如:石榴树便是这树木中的最可爱的一种。(总领句)最可爱的是它的花。因而我更喜欢夏天的心脏。

文章从不同角度对石榴的可爱之处作了生动的描绘。并交代“我”喜欢石榴的原因和对石榴的向往。

四、默读课文,归纳主题。

学生组成小组讨论。通过问题设置给以启发。作者的主要目的就是为了描写石榴的特征吗?他对石榴有什么样的感情?他爱石榴的原因仅仅是它的外型独特美丽?

小组派代表发言。大家达成共识。

明确:作者借石榴寄托情怀,通过对石榴的具体生动的描绘,歌颂真善美,赞扬了不怕威压、坚贞刚勇、奋发向上的品格和精神,也含蓄地抒发了自己执著坚定的信念和热切的追求。

五、赏读课文,品析感悟。

问:本文之所以成为一篇美文,你认为它的成功之处有那些?

同学互相交流。准备发言。可从语言,结构,表达方式去思考。教师根据情况给以补充总结。

六、结束语

石榴的美表现在它的枝叶、花朵、果实,今天这堂课我们一起欣赏了石榴奇崛清新的外形,也逐渐感知到石榴花浓烈的热情,更让我们领悟到日渐翻红的骨朵也是生命的奇迹,也许你已经不自禁地随作者一起深爱了这夏季的宠儿吧,也许你还在期待石榴更摄人心魄的美丽吧,大家且把这份愉悦与希冀存在心中,下一课再来分享果实的甜蜜。

七、布置作业

1、复习生字新词,领会它们在文中的意思。

2、有感情朗读课文,反复体会作者所寄寓的情感。

3、从下列事物中选一个写一段借物抒怀的话。准备下节课交流。

篇17:口技(语文版七年级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

口技(语文版七年级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

一、学习目标:

(一)积累一些常用文言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翻译全文

(二)学习正面描写和侧面烘托相结合的写法

(三)感受和领会中国古代民间艺术的精妙神奇

二、学习过程

(一)学生阅读课后(口技漫话)了解口技的渊源典故。

(二)学习了解作者作品

(三)朗读课文

(1)小组为单位试读

(2)自读课文教师予以正音: 吠     叱       间        曳

(3)齐读课文 要求读准字音及停顿;初步理解全文大意

(四)翻译课文

1、自译课文。以小组为单位一名学生借助注释串讲其他学生随时指出不足

2、学生质疑 学生提出问题,师生共同讨论 ,统一意见

注意以下字词的意思

但           哗           乳         是         走

3、请一位学生结合注释翻译课文

(五)复述故事

要求反复熟读课文 同桌互相复述课文故事

(六)整体感知

1一名学生朗读课文

2教师范读课文,学生听读时用浪线画出口技人表演时发出声音的`句子

(七)分析理解正面描写部分

A:讨论(1)第二段中模仿四口之家被大声吵醒的过程中声音变化的顺序是什么?

(2) 表示救火纷乱的词语有哪些?

B:讨论文中按时间推移展现了哪三个场面?

(八)分析理解侧面描写部分

讨论:表演者是通过哪些道具表演出繁杂声响的呢?听众的反应有哪些?

(九)学生朗读课文

(十)布置作业

1背诵全文

2完成课后练习二 三

篇18:《勇气》教学设计(语文版七年级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

《勇气》教学设计(语文版七年级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

设计说明

《勇气》是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一篇自读课文。为了使学生更好地阅读理解课文,先利用多媒体播放关于诺曼底登陆的战争纪录片和有关背景的文字材料,引导学生研读课文,自主地与作者、文本进行对话。生生对话为主,师生对话为辅。教师只设计一些主要问题,引导学生关注文本本身,掌握研读小说的基本方法。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阅读活动中,加深对作品的理解与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

教学目标

1、进一步认识小说反映社会生活的特性。

2、理解课文曲折动人的情节与人物描写的写法。

3、提高品读短篇小说的能力。

4、感受战争中的人性美,学习法国妇女的献身精神。

教学重点

品味、研读出人意料的故事情节与光彩照人的人物形象。

教学难点

对幸福的理解。

教法学法

朗读、讨论、鉴赏、点拨、总结。

七年级学生刚开始比较规范地理性地阅读小说,教师在自读课文中的指导作用仍然很重要。教师的指导主要是引导学生运用正确的方法,欣赏文学作品,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社会、人生的有益的启示。对作品中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初步体验:品味作品中简洁而富于表现力的语言。尊重学生阅读理解的差异,不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教师只是阅读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多媒体课件播放]关于诺曼底登陆的纪录片。

刚才同学们看到的是什么?请学生概述,描述纪录片的特点。

战争给我们带来的是炮灰、硝烟、废墟,死亡等,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内容就是美国作家狄斯尼描写战争的小说《勇气》,它写的是发生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时的故事。

[多媒体播放]二战前的有关背景资料[文字]。

课文《勇气》描写的故事发生在二战诺曼底登陆的前夕。

二、整体感知课文,理清故事情节

1、阅读课文。

2、词语积累:

拘谨  拘束  颀长  健谈    熹微    发落    处置    悉意

毫不迟疑    毫不犹豫    寥寥可数    孔武有力  焦虑不安

注意词语意思的解析。

3、课文讲述的是一个什么故事?

学生思考、整理、概括、回答。

学生补充、评议。

教师总结。学法指导:  阅读小说,首先是要弄清故事情节。

4、故事中最认你出平意料的地方在哪里?

学生思考、回答。学生评议。

教师点评。

三、阅读课文,分析人物形象

小说主要是通过人物形象来反映社会生活的。分析人物是阅读小说最重要的方法。

●课文中谁是主要人物?

学生阅读、思考、讨论。

教师小结:分析人物形象。主要从外貌神态、语言、动作描写着手。找出描写人物的外貌、神态、语言、动作的句子。

四、研讨

●将军为什么说那位法国妇女“是一个幸福的女人”?结合课文内容,谈谈你对幸福的理解。

学生阅读、理解、思考、讨论。

学生发言、学生评议。

五、小结

这篇小说故事情节曲折生动,构思精巧,读罢令人怦然心动,对文中人物勇气的敬佩之情油然而生。美国作家米切尔曾说过---句话“我相信,这个世界,只要有勇气,就不会毁灭”。我认为这句话无论放在哪个时代都不过时。我认为大家应该想一想现在这个时代需要什么样的勇气。

附:板书

意料之外    情理之中

法国妇女  为和平  镇定、坚强、无私

美国伞兵  为求生  勇敢,智慧

设计亮点

根据阅读小说的要求,按照理清故事情节,分析人物形象,揭示小说主题这三步来设计教学流程。其中,通过对人物的具体分析及分角色朗读,使学生准确地把握人物形象,从而加深了对作品主题的理解。整个课堂以指导学生如何阅读文本,关注阅读技巧和方法为线索,规范学生阅读行为,建构必要而正确的`信息获取途径,较好地使学生的意义结构与文本的意义结构在其相融点上相遇,为个性化阅读构筑对话平台。

专家点评

七年级学生虽然或多或少地阅读过一些小说,但怎么阅读小说,阅读小说主要从哪些方面入手才能与作者实现真正地对话,达到与作者的视界融合,获得心灵的提升、净化与陶冶,学生可能还是不那么明确、自觉的。在自读课中,教师充分发挥组织、引导作用就显得十分必要。在本节课中,教师提供了一定量的背景信息,呈现与课文完全一致的文化侧面,导引学生的内容体验、知识形态和情感价值向度,尊重学生的阅读体验,不以“一解”去断然地统一“多解”,否定“多解”,不用“他解”(他人的解)去统一“我解”(自我的解)、否定“我解”。教师也是一名学习的参与者,与学生一同朗读,一同研究,弱化教师的垄断意义,体现了新型的课堂关系。

篇19:《包拯》教学设计(语文版七年级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

《包拯》教学设计(语文版七年级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

《包拯》第一课时

[设计简说]《包拯》编排在语文版七年级下册第七单元。这是一篇传记,通过记叙包拯生平中的一些事迹,展现了一个刚正廉洁、执法严峻、不畏权贵、克己奉公的封建社会的清官形象。依据《语文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与单元教学目标的重点,教学时要注意引导学生将自己掌握的有关阅读传记的知识、技能做适当迁移,应用到文言文传记的阅读上。诵读课文,理解课文,理解字词,疏通文意,感受清官形象,加强思想教育(学习时既应重视知识能力目标,又应重视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教学主线]是“读”。导读环节,画片导入,激发读趣。初读环节,采取听听读读等形式,整体感知。品读环节,抓人物性格、品质。延读环节,总结探究。

[课前预习准备]:

1、 反复朗读课文,结合工具书正音,结合注释疏通文意。

2、 搜集有关包拯的`图片、文章及音像资料。

[教学目标]

1、利用课文注释和工具书读懂课文。

2、反复诵读,继续积累一些文言词句,感受包拯这一极具魅力的人物形象,学习通过人物的言行表现人物性格的写法。

3、激发学生对包拯品行的景仰,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熏陶、得到教育。

[重点]反复诵读,继续积累一些文言词句,学习通过人物的言行表现人物性格的写法。

[难点]利用课文注释和工具书读懂课文。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 导读激趣,复习“传”,简介包拯其人

(出示图片)师:请同学们猜猜大屏幕上像哪位历史人物?(生:包拯)非常好,喜欢看电视剧的同学可能对画面上的人物造型非常熟悉,对了,他就是陆毅版的《少年包青天》,哪位同学又能根据本部电视剧的情节对包青天做简明扼要地评价。(教师给予适当的评价与奖励)

师:好!非常好,这些故事都是编导们演绎的,与历史有一定差距,今天我们来看看史学家是怎样记述这一人物的,板书课题(或出示大屏幕)。

二、简介作者、“传”及包拯其人(本文选自《宋史包拯传》)

作者简介:脱脱(1314-1355),元代史学家。蔑里乞氏,字大用。

文学体裁:“传”是正史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叙述传主的生卒、地位、官职、生平事迹等内容。

包拯(999-1062),北宋大理庐州合肥人,字希人。天圣进士。为官刚正、执法严峻。他的事迹长期流传民间,是封建清官的典型。

三、 朗读感知

1、 听读(范读)

① 听录音,要求学生注意正音和句读

鬻(Yù)   徙(xǐ)    砚(yàn)  率(shuài)  遗(yí)

耶(yé)   敛(liǎn)   惮(dàn)  恶(wù)    茔(yíng)

苟 (gǒu) 赃(zāng)  嫉恶( jí  è )

② 推荐学生读(个别读)

2、 音读(自由读)

自由放声朗读一遍后,教师引导学生主动站起来,分小节朗读,师生共同评议情况。

3、 意读(译读)

①结合注释,联系上下文,适当参照工具书,二人小组共同进行,一人读原句,一人试着读出译文,中间自由交换角色,要求在译读过程中如有疑问请圈点好。教师参与其中,适时点拨、纠正。

② 检查学习情况:教师出示小黑板或多媒体显示

A、 解释加点的字

主来诉:失主/起诉           杀而鬻之:表顺接/代牛

惊服:吃惊/叹服             徙知端州:平迁

使契丹:出使                不从吾志:听从

其人遂无以对:就,于是/用来/应对,回答

虽甚嫉恶:即使/很,十分

前守缘贡率取数十倍以遗权贵:因为/都/用来/赠送

B、  翻译句子

①有盗割人牛舌者,主来诉。

明确:(当时)有人偷割别人家的牛的舌头,失主来告状。

②涿州亦尝开门矣,剌疆事何必开便门哉?

明确:涿州也曾经开城门,剌探边疆军事机密,何必开便门呢?

③虽甚嫉恶,而未尝不推以忠恕也。

明确:(有些人)即使很嫉妒(他),可是没有一个不因为(他)的忠心恕道而推崇他的。

4、 说读(变读)

学生选取文中自己喜欢的片段,编成故事口述

5、 悟读(默读)

思考:文中记叙了包拯的哪些生平事迹?你认为包拯是一个怎样的人?(学生自由回答,只要意思答到即可,初步了解包拯是怎样一个人)。

提示:(1)叙述了包拯在天长县审理盗割牛舌一案,表现包拯为官机智,明察秋毫;(2)叙述包拯在端州做官清廉,突出他为官廉洁;(3)叙述包拯出使契丹之事,突出他巧言善辩,不辱使命;(4)叙述了包拯在代理开封府府尹期间,一身正气,改革旧制,使贵戚宦官也因此畏惧,突出他为官刚正,执法严峻。

6、 齐读

四大组分组朗读

(本环节朗读采取了范读、自由读、个人读、集体读等多种形式,适当地评点,使这一过程尽量体现层次和梯度,让学生的阅读一步一步接近“本色阅读”)

四、课堂小结:

本节课我和同学们通过各种形式的朗读初步了解了一下包拯生平事迹及其对人对己对生活的态度,展现了他为官刚正廉洁、执法严峻、不畏权贵、克己奉公的形象。

五、布置作业:

搜集、查找有关包拯及其他清官的各种资料信息并制成读书卡片。。

相关专题 巴东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