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月几时有五年级作文

qweqweooo 分享 时间: 收藏本文

【简介】感谢网友“qweqweooo”参与投稿,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明月几时有五年级作文(共19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篇1:明月几时有五年级作文

明月几时有五年级作文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今天是中秋节。

中秋节是个团团圆圆的日子,平时的月亮都是弯弯的像一把又细又长的镰刀,而今天的月亮要大要圆很多。月亮好像一个羞答答的少女,悄悄地拨开云雾,露出半个脑袋,看着我,我对她一笑,她看着没什么动静,从云层中跳了出来。刚开始月亮上好像蒙着一块神秘的纱布,渐渐明亮起来。在晚上,我来到阳台不开灯,默默的站在窗前,看那轮明月渐渐织上天空,织上对面的楼顶。那轮明月好像比原来更明亮了,虽然每个月的15号月亮都会圆,但是8月15的'月亮和往常的截然不同。

透过这皎洁的明月,我仿佛看到了吴刚小时候不专心学习,天帝震怒,让他砍一棵高五百丈的月桂树,说:“你砍倒这些月桂树就可以得到法力。”吴刚砍一次,刀口就会马上愈合,他不停的砍啊,砍啊……。

啊!那么皎洁的月亮,默默的挂在天边,我喜欢这万籁俱静的月夜,更爱这一轮明月的世界,因为她照亮了黑夜,给人们带来光明的夜晚,引起了无限的遐想。

篇2:明月几时有作文

明月几时有作文

明月几时有

听人们说,今年的月亮要比往年的月亮更大、更圆、更亮。于是在中秋的晚上,我们邀上三俩好友,一行七人驱车来到蠡湖公园。

公园里游人如织,原来人们不约而同都来观赏明月了。我们走到供游人休息的桌椅旁,拿出了早已准备好的月饼和水果。坐下来,一边吃着香甜的月饼,一边观赏着美丽的月亮。望着宛如银盘的明月,我仿佛看到嫦娥裙裾飘飘,正翩翩起舞,好像望见吴刚正用力地砍那棵桂花树,似乎瞧见玉兔手拿玉杵,正跪地捣药。我们一个个头顶明月,记录下这难忘的一刻。

吃完月饼,赏完明月,我们开始了“环湖一游”。这时,我才发现这儿美丽极了。绿草茵茵,虽然没有鲜花点缀,却仍然生机勃勃。小河也依然流淌,“哗哗”地唱着歌向前方流去。五彩缤纷的霓虹灯像朵朵夺目的鲜花盛开在深蓝色的天空中。漫步在幽静的长廊上,欣赏着良辰美景,感受着习习晚风,此刻我真觉得文字是世界上最无用的东西,无法表达这惬意的感觉。

啊!这样的夜晚,这样的月亮,怎不让我生出一种愿与清风作伴,明月共眠的愿望呢?

明月几时有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月亮,是美的象征,是人类相思情感的载体,更是寄托了人们的祈愿与祝福的`美好情怀。

小时候的记忆中,月亮是神秘的。每当听到大人们讲起嫦娥奔月的故事,讲起吴刚伐桂树的故事,心里总是非常向往。那淡黄色的玉盘,对于我来说是那样神秘,又是那样纯洁,是我不得不憧憬它的美妙。

小学的时候,我仰望星空:看着繁星点点,看着皎洁而又宁静的月亮,只觉得它是那样柔和、那样亲切。既没有了月笼轻纱的神秘,也没有了月光如水的纯洁,而是多了一丝细腻和温柔。银色的光辉笼罩大地,使它孕育了希望和幸福。

中学里的月亮则是友谊和理想的象征。友谊和月亮一样,是那样纯洁,那样真挚。和朋友走在月色下,畅谈未来,感到一切都变得简单。月光皎皎,寄托了对理想的憧憬与向往。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中秋时节,月亮则代表着团圆与和美。洁白的明月,犹如家一样完美与温馨。远方归来的游子,可以在这一天与家人团聚,于是便有了:“人逢喜事精神爽,月到中秋分外明”的感慨

月,令人陶醉。它寄托了人们的祈愿与祝福,也象征着团圆与美好。它是美的化身,是希望的载体。要想人长久,千里共婵娟,也得先问一句:

明月几时有?

篇3:明月几时有作文

明月几时有作文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题记

中华民族是一个爱月的民族。从神话传说“嫦娥奔月”再到苏轼的“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的豪放。“月”字牵引着中华上下五千年。满月更是被人们看作成了团圆的象征,中秋节也因此而来。我的明月几时有,我的明月在中秋。

日历又被翻过去了一页。时间转瞬即逝,不知不觉间,一年已过去了大半・。中秋节也悄然临近。我踱步到窗边,望着窗外的风景,思绪万千,再过几天爸爸就要回来!

在麻雀的叽喳声中,很快就到了中秋,在外地打工的爸爸等一下就要回家。按捺不住自己的喜悦,一大早我就跑到村头去望。望啊望,爸爸怎么还不回来;望啊望,我的眼快要望穿。一个接一个的人从我面前经过,我是一遍又一遍的查看。唉,爸爸怎么还不来。心情一点点的低沉下去,慢慢的由失望变为绝望。最后一眼,再看最后一眼。从远处慢慢走来了一个人,这熟悉的`身影,这熟悉的脚步,我终于等来了爸爸。我一个箭步跑上前去,思念在这一刻汇成了一个大大的拥抱。这个中秋,最终终又团圆。

天色逐渐的昏暗下去,一轮满月也在悄悄的升起。我们一大家子坐在庭院的石桌旁,其乐融融,好不热闹。我和妹妹缠着爸爸讲在外打工的趣事。爸爸拗不过我们,一个接一个的趣事逗得我们捧腹大笑。爷爷也不甘示弱,捋了捋胡子,就开始给我们讲关于中秋的神话传说。嫦娥奔月的故事我是百听不厌,我又一次被嫦娥后羿的感人爱情所动容。奶奶第一次开嗓给我们唱戏曲,我一会儿被花木兰替父从军的的气魄所震撼;一会儿又被黛玉葬花的故事所感动。不知不觉间,已然到了深夜。此是月儿最明时。

我侧躺在床上,从窗中望那轮皎洁的圆月,真正懂得了什么叫团圆。人生最大的幸福莫过于团团圆圆,只要家人幸福安康,就没有什么事情比这更重要。我双手合十,虔心祈福:希望我认识的人和认识我的人都永远的平安幸福!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明月,我敬你一杯。愿明年的中秋,还是一样的团团圆圆!

篇4: 明月几时有作文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题记

中华民族是一个爱月的民族。从神话传说“嫦娥奔月”再到苏轼的“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的豪放。“月”字牵引着中华上下五千年。满月更是被人们看作成了团圆的象征,中秋节也因此而来。我的明月几时有,我的明月在中秋。

日历又被翻过去了一页。时间转瞬即逝,不知不觉间,一年已过去了大半・。中秋节也悄然临近。我踱步到窗边,望着窗外的风景,思绪万千,再过几天爸爸就要回来!

在麻雀的叽喳声中,很快就到了中秋,在外地打工的爸爸等一下就要回家。按捺不住自己的喜悦,一大早我就跑到村头去望。望啊望,爸爸怎么还不回来;望啊望,我的眼快要望穿。一个接一个的人从我面前经过,我是一遍又一遍的查看。唉,爸爸怎么还不来。心情一点点的低沉下去,慢慢的由失望变为绝望。最后一眼,再看最后一眼。从远处慢慢走来了一个人,这熟悉的身影,这熟悉的脚步,我终于等来了爸爸。我一个箭步跑上前去,思念在这一刻汇成了一个大大的拥抱。这个中秋,最终终又团圆。

天色逐渐的昏暗下去,一轮满月也在悄悄的升起。我们一大家子坐在庭院的石桌旁,其乐融融,好不热闹。我和妹妹缠着爸爸讲在外打工的趣事。爸爸拗不过我们,一个接一个的趣事逗得我们捧腹大笑。爷爷也不甘示弱,捋了捋胡子,就开始给我们讲关于中秋的神话传说。嫦娥奔月的故事我是百听不厌,我又一次被嫦娥后羿的感人爱情所动容。奶奶第一次开嗓给我们唱戏曲,我一会儿被花木兰替父从军的的气魄所震撼;一会儿又被黛玉葬花的故事所感动。不知不觉间,已然到了深夜。此是月儿最明时。

我侧躺在床上,从窗中望那轮皎洁的圆月,真正懂得了什么叫团圆。人生最大的幸福莫过于团团圆圆,只要家人幸福安康,就没有什么事情比这更重要。我双手合十,虔心祈福:希望我认识的人和认识我的人都永远的平安幸福!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明月,我敬你一杯。愿明年的中秋,还是一样的团团圆圆!

篇5:中秋作文:明月几时有

那年的八月十五,月亮正圆,那时我们一家人在院子里,吃月饼、赏月景……好不融洽的局面。碰到我弟弟喜欢吃的枣泥时,我还会和弟弟抢。一般情况下,我抢过来后,弟弟就开始哭,妈妈嗔怪道:还不把他给弟弟。”我把月饼给他时,他还是哭。我就只得哼哼几声,弟弟就破涕为笑,我感慨道:“哎,小孩儿就是笨!”这时,弟弟就开始拿着数学显摆:“姐,谁或小孩笨,我知道1+1=2,你不知道吧!”爸爸在一旁浅笑。一家人开开心心的在一起,夜空中弥漫着祥和的气息。

把酒问青天

那一年的中秋,爸爸下岗,我高考失利,选择了复读。那年,妈妈反常的买了几个廉价的枣泥月饼,月饼摆在桌面上,却没有人去吃,弟弟在屋里看着新闻,似乎在一时间中那个大了许多。爸爸喝着酒,时不时望向月亮。月圆之夜,凉风习习,周围一片静状。终于,王菲的《水调歌头》打破了沉寂。“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听着听着,我的眼便模糊了,想必苏轼那时的抑郁之情和我现在无异吧!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爸爸去了外地,妈妈忙于家务,我只能刻苦读书。又是月圆时,我独有登楼远眺,爸爸,你在他乡,是否安好,是否感到女儿的思念。凉风习习,宛若爸爸的手抚摸我的脸颊。一滴泪水悄然来到,晶莹中,月儿更圆,月只更美。耳边传来耳熟能详的歌曲:“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时在人间。”我不由自主的哼唱起来:“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很,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月儿,我收回刚才的对牛弹琴,在我刚才哼唱的当儿,我分明的看到你眼角欲落未落的泪。你有亲人,所以你才会在八月十五传达对亲人的爱。对吧!

篇6: 明月几时有作文600字

明月几时有作文600字

每年农历的`八月十五,桂花缀满枝头,一条条金项链挂在这朴实无华的树枝,夜晚,一轮明月悬挂在黑色的幕布,可能其间还有星光陪伴,人们也在夜空下做伴,不禁让人觉得诗意浓浓。

中秋的景色固然和谐美好,但在那苍天之下的人情世故,才是那中秋佳节美好的真正开端。

“妈!妈!”一大早,我朝着妈妈喊道,“哦,来了。”妈妈说,“马上就陪你去买月饼了。”我和妹妹跺着脚,妈妈也急匆匆地拎着包朝车边跑来。我们很快到了月饼店,店里人山人海,大街上车水马龙,人行道上熙熙攘攘的人们也争着要买月饼。“这个不好,这不好,这个还可以诶!”我把手指向一盒月饼,妈妈付完钱拉着我就回了家。

一眨眼,就到了傍晚,我和家人们坐在阳台边,天边的红霞映衬着满树金桂,这金桂簇成一团,好像一群小孩子,抱团寻求安全感,霞光照下来,金桂瞬间光芒四射,熠熠生辉,树也像一个金碧辉煌的宫殿一般,让我震惊,视线容不得一丝偏转。一树金桂倒还能睁开眼,但一望向山上那边的桂树林,就睁不开一丝,整座山被镀上了一层金子一般,这难道就是传说中的金山吗?

晚上,我们一家坐在阳台上吃饭,饭菜的香味飘溢在我们的嘴中,远处飘来的桂花香,跟天上的明月互相衬托,让人沉醉其中,让我产生了无限的遐想:嫦娥孤身一人在月宫中翩翩起舞,衣袖随手轻轻飘动,各种柔美的动作层出不穷,长发飘飘,美若天仙,但只能一人在这寒冷的月宫中。这月,这桂花,此情此景我只想说:“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在月光下,我们一家人团圆一块儿,就显得更加幸福美满。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世界上有太多人因为各种各样的事情,远离故乡,漂泊在外,这样看来,和家人在一起看这明月,难道不是最幸福的事吗?

篇7:初中作文《明月几时有》

初中作文《明月几时有》

初中作文《明月几时有》

当晚,月静风清,一轮皎洁的如玉盘的明月悬挂在夜空。微风吹拂着河岸边的柳条,一根根柳条儿惬意的摇摆着轻柔的身子,像是在感受月光的皎洁,河岸边有一张石圆桌、四个石凳。河里水波荡漾,像是在开月光舞会,荡过来又荡过去,却不停歇,周围的一切都在尽情的摇摆着。可是,河岸边的小木屋里却有一颗孤单、寂寞、思乡的心,这颗心的主人便是苏轼。

他静静的坐在床边,思念着亲人,担忧着他们,可他有心无力,无法让自己在这美妙的夜晚过得逍遥自在。就在他想到弟弟子由的时候,忽然瞟见透过窗户洒进房间里那洁白的月光。于是酒性大发,拎着酒瓶潇洒自如的走向石桌,呼吸着美景下的空气,在明月的照耀下,他独自一人坐在石凳上尽情地畅饮着,试图忘掉心中的牵挂与不悦。可冰冷的酒水怎么也无法冲掉心中那割舍不下的牵挂与思念。彷徨的他举着酒瓶问天:“月亮什么时候才会圆满的出现?”他猜疑着此时天上的月宫是多少年多少月,天上的'人们在做些什么,怀揣着这些疑问愤愤不平的饮着酒,心里十分心酸。眼看中秋已到,本是与家人团圆之时,自己却与亲人们相隔万里。他想乘着这一股股微风,驶向那里,却又担心太高太远,自己无法承受那种凄凉之苦。想着这些,他更觉得揪心。便高举酒杯,起身与清风共舞,柳条儿伴舞,溪流声伴奏,月夜做背景,这样翩翩起舞,让自己的影子随之舞动,心情美丽了,乐着说道:“在天上哪比的在人间好?”

就这样让时光肆无忌惮的匆匆流逝着……

月光转过朱红的楼阁,低低的照进雕花的纸窗,照着因思念担忧而睡不着觉的人们,伴随他们入睡梦乡。他暗自思索着:“月亮如此纯洁、明亮,对人们应该没有什么怨恨吧?可为什么总是人们离别时它却又圆了呢?”各种各样的疑问在他的脑海里此起披伏,堵住了他思念子由的心房。哼着富有情调的小曲,望着皎洁的月亮,再想想人生,他也看明白了许多东西,心情也逐渐松弛下来。

在人世间,人类与动物、植物都有悲欢离合,都会有一些难以用语言所描述的情感与经历,就像这月亮,有阴、有晴、有园、有缺,总是那么不尽人意,这些自古以来都是难以两全的,但关键在于你怎么看待与分析。想开了,也就不会有那么多的烦恼与不安。只要亲人们健康长寿,幸福安好,即使相隔万里又如何,不是照样能共同沐浴着皎洁的月光共想这美好的月夜么?为什么要那么偏执呢?为什么要让自己过得那么憋屈呢?

的确,看懂了想明白了也就不那么忧伤了。苏轼愉快的举起酒杯,像是与明月干杯,然后爽快的喝进这杯参杂着思念与担心的酒,仿佛是在感谢明月使他领悟了这些。

在轻快地河流声与一刹刹风声的伴奏下,在月光的照耀下,在小虫的鸣叫声下,苏轼拂起衣裙起步慢摇的走进房门。躺在床上与子由共赏这美好月夜……

篇8:初中作文:明月几时有

初中作文:明月几时有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每当我吟诵起这首词时,一种不知是什么滋味的心情就会在我的全身荡漾开来,让我冥思遐想我的中秋故事。

中秋,是农历的八月十五,家家户户都会围坐在一起吃月饼,赏月景。记得我也曾有这样美好的回忆。

在我很小的时候,每年快到中秋节时,我们都会前往我大姑家吃饭。我,我姐姐,我的爸爸妈妈,我的两个哥哥以及他们的爸爸妈妈都会到我大姑家去。我们欢聚一堂,大人们谈天说地,小孩们在庭院间嬉戏玩耍,直到大人叫好几遍才到屋里去吃饭。

还未等吃完饭,我们这些小孩子便迫不及待的跑出去,在一块嬉戏打闹。本来就热闹腾腾的气氛变得更旺了,是什么呢?嘿嘿,我大姑家添了一个十分可爱的小孙女,我因此成了别人的姑了。于是,每年我们到我大姑家去,每个人都要抱抱这个可爱的小女孩。中秋的家宴因为这个小女孩的存在变得更加欢快了。

吃完饭后,我们一家人有时会和我大伯家一起回来,于是我,我姐姐和我哥哥就怎么玩也玩不够,少不了晚上的又一顿中秋宴了。终于,神圣的中秋节到来了,我们一家人吃完月饼后,便大手牵小手,一起踏出门外,去赏月,一路上,总能听到一阵阵欢声笑语……

那时的月亮,是橘黄色的,照在我的心上,暖烘烘的,幸福感爬遍我的全身。

现在,中秋节好像变了。就说今年吧,只有我,我父母,我大娘到我姑家去,饭局上一下冷清了不少,虽说还有我的小侄女在一旁嘻嘻哈哈,但我的姐姐和哥哥都在工作,因此气氛一下不如从前了,我也欢快不起来了。回家后,没有了第二顿中秋宴,没有了吃月饼的'习惯,没有了出去赏月的心情。爸爸和妈妈还在干活,只有我自己抱着一个小板凳坐在院子中央,抬头看月亮。

这时的月亮,是淡黄色的,照在我的心上,凉凉的,像冷风吹过的样子。

中秋节,被我们渐渐淡忘了;吃月饼的习惯也因为我的过度排斥而消失了;一家人的团聚转变成了电话里的祝福与等待。试问“明月几时有?”

篇9:《明月几时有》

《明月几时有》

一. 教学目标: 1.学会通过想象感悟古代诗词的意境。

2.通过反复朗读体会情感。

二.教学重点: 学会通过想象感悟古代诗词的意境。

三.教学难点: 体会作品表达的人生哲理.

四、教学工具:课前把课文内容制成幻灯片、影片等多媒体。

五、教学设想:

1、本教案以“课程标准”为指导,突出对了学生语文素质的培养。以“情景教学”作为指导的思想,通过善设、再现诗的意境来达到感染学生的目的。、

2、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增强直观性和感染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以此激发学生的想象和创造,把课堂延伸至课外,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3、诗词的朗读和背诵是教学本课的关键。设计了几种新的朗诵方法和教学方法,体现了诗词教学的特点。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

如:音乐烘托法、绘画激趣法、散文描述法。通过富有艺术感染力的朗读,使学生更深入地了解作品的思想内容,更能体会诗歌所表达的强烈真挚的情感,更能引起他们的共鸣,从而受到思想教育和美好情操的陶冶。

4、本课安排一课时完成:

①学习生字词,查作者相关资料等预习任务要求学生在课前自学完成。

六、教学过程:( 一课时)

(一)、课前三分钟活动 (由一学生讲述童年趣事)和《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的读书报告。

(二)、导入:

1、一年一度的中秋节是中华民族重要的传统节日。历来被列为我国三大传统节日之一。同学们,你们家过中秋有什么习俗吗?古人过中秋喜欢吟诗赋文来抒发自己当时的感受,为我们后人留下许多优美诗篇。

2、媒体呈现课题:<<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找学生讲讲课前查找的有关作者的资料。多媒体展示简介作者生平

苏轼(1037 - 1101

)北宋文学家、书画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与父亲苏洵弟弟苏辙,合称“三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在政治上属于旧党,但也有改革弊政的要求。

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为“唐宋八大家”之一。其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在艺术表现方面独具风格。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代很有影响。《念奴娇・赤壁怀古》、《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传诵甚广。

(三)全班自由朗诵一遍. 注意字词的准确读音,划分朗读节奏。

1、多媒体展示以下生字:

1. 阙(què)

2. 琼(qióng)

3. 绮(qǐ)

4. 胜(shēng)

2、投影内容,反复朗读体会情感。(选配古筝曲目《春江花月夜》))

3、听配乐范读,学生小声跟读。

4、展示朗读技巧,全班模仿配乐范读有感情大声跟读,注意语速、重音。

5、学生单人配乐朗读,教师点拔。

6、男生配乐朗读上阙,女生配乐朗读下阙。

(四)了解写作此词的背景帮助理解作者的情感。

苏轼因乌台诗案倍受折磨,被贬黄州。写此词时,作者41岁,除政治不得意外,

苏轼兄弟情谊深厚,他与苏辙在颍州分别后已有六年不见了,但无缘相会。时值中秋,苏轼赋词怀之。

(五)品味、赏析词的内容. ( 重点)

整体感悟:

1、展示思考题:笔下的月亮是何形象?诗人由月色的美好想到了什么?表现作者怎样的思想?

2、听邓丽君演译这首词的MTV歌曲, 在歌中展现画面,感染学生,引发无穷的想象。

3、学生初步谈感想,鼓励个人独到的见解。

重点赏析

1、学生说说自己对这首词的理解,发挥想象描绘词的意境。(由学生用自己的话来讲述,教师点拨难解的字词或投影出来。)

2、学生思考、讨论、质疑以下问题:

A) 这首词中你有哪些问题需要解决的?

B)

用自己的话说说作者心中的天宫是怎样的?他向往那美好的天宫吗?你认为作者是怎样想的,觉得天上好还是人间好?如果真有天宫的话,你愿乘风而去吗?为什么?

C) 这首词你最喜欢哪几句?为什么?

(欣赏名句: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赏析:人间有离别的痛苦、团聚的欢欣,月亮也会阴藏晴出,这些事自古以来难以圆全。但原我们岁岁平安,远隔千里,共对这明月互相祝福。

人月无常,自古如此。这是人生无法克服的遗憾。既然这样,惟望各自珍重,希望从共赏美好的明月中得到人生慰藉,释却离怨。

(六)归纳小结,投影板书主题:这首词中饱含着深奥的人生哲理,通过一个完美的文学意境来实现,在美好的月色中交织着诗人对人生不如意的慨叹和如何摆脱情感困扰的理智的矛盾,最终是理智摆脱情感困扰,表现出诗人那热爱生活、执着人生的情感。

(活动形式: 小组讨论, 选派代表回答, 教师归纳总结学生的答案)

(七)(每个人对诗词可有不同的理解、想象和创造。美好的诗词意境引发人们无穷创造。有的用绘画方式表达自己的感受,有的用文字来表达。)试发挥想象力根据这首词的内容制成配图卡片或写下来。投影一副《苏轼对月饮酒图》,

(事先布置预习作业)

(教师配乐示范朗读自己改写的范文,以引起学生想创作的心理,请同学们闭上眼睛听范读)(选配古筝曲目《西厢词》)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的改写

中秋之夜,皎洁的月亮缓缓地升起来了。庭院里显得特别幽静,诗人苏轼独自在凉亭下自斟自饮,面对如此优美的月色,诗人浮想连篇,在这本应家人团聚的佳节,只有月亮在我身边陪伴,举起一杯酒面对天上的月色,想邀请月娥一起来欢饮,这美好的月亮在什么时候才出现呢?请问你居住天宫,至今已有多少年了?你回答呀!你为什么不回答?哦!那我就飞到月宫上问个明白,那里是我向往的地方,也许会比人间洁净吧?可是听说月亮虽有美玉砌成的楼阁,却是“水气”结成的寒宫,凡人怎能忍受得了那份高处的寒气呢?算了,那就只好在月下独舞自娱,与那舞动的影子欢愉吧,毕竟那天上冷清清的月宫又怎么比得上在人间好呢?

你看,此刻的月光慢慢地转过红色楼阁,又低低地照进美丽的窗阁里,复照着深夜不能入眠的诗人,是什么原因使诗人无法入睡呢?是思念,是离愁,思念远在他方的弟弟,诗人不由埋怨起月亮来了:你为何总在人们离别时这样圆满呢?哦,月亮,这不是你的错,人世间万事万物都是如此,时盛时衰,既然人间自古以来就有悲欢离合,月亮当然也会有阴晴圆缺了,又怎能强求?只要彼此永远健康,能在千里之遥共赏明月,有了这份心愿也就足够了,祝福天下的离人总有团圆的一天。)

(八)能力迁移。

你试发挥想象说说下列诗句的意境,理解诗中的感情。

1、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2、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九).布置作业.

1、课后练习改写这首词或绘成图画。

2、背诵整首诗, 直到会准确默写

3、课后继续收集中秋咏月诗词,准备朗诵会。

板书: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苏轼

上阕: 饮酒问月----------------追求美好生活.

篇10:明月几时有 苏轼

明月几时有 苏轼

《水调歌头·丙辰中秋》是中秋望月怀人之作,为诗人苏轼所写,表达他心中对胞弟苏辙的无限怀念之情。

水调歌头·丙辰中秋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何似 一作:何时;又恐 一作:惟 / 唯恐)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长向 一作:偏向)

译文

丙辰年的中秋节,高兴地喝酒直到第二天早晨,喝到大醉,写了这首词,同时思念弟弟苏辙。

明月从什么时候才开始出现的?我端起酒杯遥问苍天。不知道在天上的宫殿,何年何月。我想要乘御清风回到天上,又恐怕在美玉砌成的楼宇,受不住高耸九天的寒冷。翩翩起舞玩赏着月下清影,哪像是在人间。

月儿转过朱红色的楼阁,低低地挂在雕花的窗户上,照着没有睡意的自己。明月不该对人们有什么怨恨吧,为什么偏在人们离别时才圆呢?人有悲欢离合的变迁,月有阴晴圆缺的`转换,这种事自古来难以周全。只希望这世上所有人的亲人能平安健康,即便相隔千里,也能共享这美好的月光。

注释

1丙辰:指公元1076年(宋神宗熙宁九年)。这一年苏轼在密州(今山东省诸城市)任太守。

2达旦:到天亮。

3子由:苏轼的弟弟苏辙的字。

4把酒:端起酒杯。把,执、持。

5天上宫阙(què):指月中宫殿。阙,古代城墙后的石台。

6归去:回去,这里指回到月宫里去。

7琼(qióng)楼玉宇:美玉砌成的楼宇,指想象中的仙宫。

8不胜(shèng,旧时读shēng):经受不住。胜:承担、承受。

9弄清影:意思是月光下的身影也跟着做出各种舞姿。弄:赏玩。

10何似:何如,哪里比得上。

创作背景

这首词是公元1076年(宋神宗熙宁九年)中秋作者在密州时所作。词前的小序交待了写词的过程:“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苏轼因为与当权的变法者王安石等人政见不同,自求外放,辗转在各地为官。他曾经要求调任到离苏辙较近的地方为官,以求兄弟多多聚会。公元1074年(熙宁七年)苏轼差知密州。到密州后,这一愿望仍无法实现。公元1076年的中秋,皓月当空,银辉遍地,词人与弟弟苏辙分别之后,已七年未得团聚。此刻,词人面对一轮明月,心潮起伏,于是乘酒兴正酣,挥笔写下了这首名篇。

篇11:遥望明月几时有

犹记得,儿时听到“嫦娥奔月”的故事,那故事是那样的凄美,最后,嫦娥升到了月亮之上,住在广寒宫中,旁边只有玉兔相伴,该是怎样的孤独与寂寞?“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当时的李白,是有多么的惆怅,抬头望明月,写下了这句千古名句?“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是有多么思念故乡,而此时只能把这些思念寄托给高高在上的明月,又是怎样的无奈呢?

遥望明月,真的感觉到一些哀伤,一些悲凉,一些痛楚,一些寂寞。倚在窗边,双手拖住下巴,看着那一轮明月静静地挂在空中,朝我微笑。我猛然觉得:这样的`时光还能有多少?这样仰望明月的时光还能有多少?只有失去了才会懂得珍惜,只有错过了才会懂得他的珍贵。难道我们不应好好的珍惜这小扇轻摇,遥望明月的时光吗?这样安逸,这样闲适。

我们都睡下了,而那轮明月仍然散发着他那皎洁的月光,透过窗户,射进我们每一个人的心灵,带给我们宁静…….

篇12:明月几时有苏轼

明月几时有苏轼

《水调歌头》,是词牌名之一,又名《元会曲》、《凯歌》、《台城游》、《水调歌》,其中的名篇就有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作品原文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qǐ]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创作背景

这首词是公元1076年(宋神宗熙宁九年)中秋作者在密州时所作。词前的小序交待了写词的过程:“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苏轼因为与当权的变法者王安石等人政见不同,自求外放,辗转在各地为官。他曾经要求调任到离苏辙较近的地方为官,以求兄弟多多聚会。公元1074年(熙宁七年)苏轼差知密州。到密州后,这一愿望仍无法实现。公元1076年的中秋,皓月当空,银辉遍地,词人与胞弟苏辙分别之后,已七年未得团聚。此刻,词人面对一轮明月,心潮起伏,于是乘酒兴正酣,挥笔写下了这首名篇。

词句注释

⑴丙辰:指公元1076年(宋神宗熙宁九年)。这一年苏轼在密州(今山东省诸城市)任太守。

⑵达旦:到天亮。

⑶子由:苏轼的弟弟苏辙的字,与其父苏洵、其兄苏轼并称“三苏”。

⑷把酒:端起酒杯。把,执、持。

⑸天上宫阙(què):指月中宫殿。阙,古代城墙后的石台。

⑹归去:回去,这里指回到月宫里去。

⑺琼(qióng)楼玉宇:美玉砌成的`楼宇,指想象中的仙宫。

⑻不胜(shèng,旧时读shēng):经不住,承受不了。胜:承担、承受。

⑼弄清影:意思是月光下的身影也跟着做出各种舞姿。弄:玩弄,欣赏。

⑽何似:何如,哪里比得上。

⑾转朱阁,低绮(qǐ)户,照无眠:月儿移动,转过了朱红色的楼阁,低低地挂在雕花的窗户上,照着没有睡意的人(指诗人自己)。朱阁:朱红的华丽楼阁。绮户: 雕饰华丽的门窗。

⑿不应有恨,何事长(cháng)向别时圆:(月儿)不该(对人们)有什么怨恨吧,为什么偏在人们分离时圆呢?何事:为什么。

⒀此事:指人的“欢”“合” 和月的“晴”“圆”。

⒁但:只。

⒂千里共婵(chán )娟(juān):只希望两人年年平安﹐虽然相隔千里,也能一起欣赏这美好的月光。共:一起欣赏。婵娟:指月亮。[1] [2]

作品译文

丙辰年的中秋节,高兴地喝酒直到第二天早晨,喝到大醉,写了这首词,同时思念弟弟苏辙。

明月从什么时候才开始出现的?我端起酒杯遥问苍天。不知道在天上的宫殿,今天晚上是何年何月。我想要乘御清风回到天上,又恐怕在美玉砌成的楼宇,受不住高耸九天的寒冷。翩翩起舞玩赏着月下清影,哪里比得上人间?

月儿转过朱红色的楼阁,低低地挂在雕花的窗户上,照着没有睡意的自己。明月不该对人们有什么怨恨吧,为什么偏在人们离别时才圆呢?人有悲欢离合的变迁,月有阴晴圆缺的转换,这种事自古来难以周全。只希望这世上所有人的亲人能平安健康,即便相隔千里,也能共享这美好的月光。

作者简介

苏轼(1037年1月8日-118月24日)字子瞻,又字和仲,自号“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汉族,眉州眉山(今四川眉山,北宋时为眉山城)人,祖籍栾城。北宋著名散文家、书画家、文学家、词人、诗人,是豪放派词人的主要代表。

苏轼和父亲苏洵,弟弟苏辙合称为唐宋八大家中的“三苏”。他在文学艺术方面堪称全才。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在艺术表现方面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代很有影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书法擅长行书、楷书,能自创新意,用笔丰腴跌宕,有天真烂漫之趣,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画学文同,喜作枯木怪石,论画主张神似。著有《苏东坡全集》和《东坡乐府》等。

苏轼代表作品有:《水调歌头》《赤壁赋》《念奴娇·赤壁怀古》《定**》《江城子·密州出猎》《饮湖上初晴后雨》等。

篇13: 明月几时有散文

明月几时有散文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题记

明月,在我有限的记忆里,总是那般美好。

月,是多少中国人年少时的回忆,中年时的怀念,垂暮时的念想。

少年时,不知愁为何物。那一轮圆月,便是归家路上的灯盏。夜晚从欢乐与疲劳里回家,月光总是守候在那里,不深不浅,不高不低,照亮了青石路上一串又一串孩童年代时的脚印。每日归家时,也许脚印不同了,但月光,总在那里。中秋时,总有那轮明月和月饼。总是和小伙伴一起,谈天说地,吃着月饼。天上皎洁的月,照着地下的月,地上金黄的月,也望着天上的月。总是如此,无忧无虑。月,总在哪里。

壮年时,稚嫩的脸上,被岁月雕刻上了几缕时光流走的印记。那一轮明月,便是遥远的家乡来的纸笺。水,还是滚滚长江东逝水的水;山,还是被一声G乃唤绿的山;月,也还是千里共婵娟的月。只是,身边早已是物是人非。当那个月圆之夜时,总会望着蔚蓝的`天空中的那片皎洁,望着与家乡相同的那轮婵娟,就像一封家书,乘着洁白的月光,回到了家乡的轩窗里。月,总在那里。

垂暮时,鬓已星星也。那一轮圆月,便是从回忆中走出的念想。皎洁的月光,从儿时的故乡和情谊里走来,乘载着或欢乐,或悲伤的泪水。一任阶前,看皎洁的月光落地,看这轮与儿时相同的月亮,带来的悠悠青草香,看这轮与儿时相同的月亮,带来的花谢花飞花满天,看这轮与儿时相同的月亮,带来的那年的回忆。这一片月光,能够带着回忆而来,总是如此。月,总在那里。

从年少至垂暮,从流年至韶华,从青丝至白首。那片月光,总是洒在故乡,总是洒在每个游子的心上。

月,总在那里。不深,也不浅;不高,叶不低。

月,总在那里。

篇14:抒情散文:明月几时有

抒情散文:明月几时有

想起在乡下的婆婆家过中秋,距今已经过去了十几年,可悬挂在乡村夜空那轮玉盘一样皎洁的明月,却依然清晰依旧……

那年临近中秋,婆婆家忽然来急信,说家里今年承包了100亩地,让丈夫回去帮着抢收。那时女儿刚过一岁,路还走不稳,但没有办法,一家人第二天便匆匆赶回了丈夫的老家,化德县一个偏僻的小山村。

秋天的村落,被成熟的庄家掩映着,一人高的莜麦、金黄的菜籽、起伏的麦田,割地的人在麦田里时隐时现。记得每天天还不亮,村里的人们就已经在麦田里踩着浓重的露水,挥舞起了收割的镰刀。而我和婆婆每天的任务就是保证割地的人回来就把饭做好。我又拉起了告别了好多年的风箱。满屋子、包括被窝里、头发上都是烧柴草和牛粪的烟熏味,夜晚的煤油灯熏得鼻孔全是黑。虽然穷山僻壤,但婆婆尽可能的将饭变着花样,中午是莜面窝窝蒸山药条条,晚上就是烩山药疙瘩,莜面鱼鱼,上午是馒头烩山药,下午就把山药切成粒儿,拌上几根香菜和葱蒸成素包子,虽然每顿饭都是山药蛋唱主角,但换个做法就感到很新鲜。一个包子有女儿脸那么大,但干了一晌午活的人们,顾不上掸去浑身的泥土,坐上炕去狼吞虎咽吃的风卷残云。

记得那天太阳都偏西了,婆婆才扛着一编织袋东西气喘吁吁地踏进门来,然后把编织袋里的东西“哗”地倒在了炕上,“四媳妇你看看,这是我到后村五子家地里摘的大豆荚荚还有毛豆,咱们赶快点火煮上。”那欢喜的样子就像拾回了啥宝贝。那晚一家人围在煤油灯下“呱唧”着嘴吃了一编织袋的豆子。后来我才知道,婆婆每天费那么多心思变着花样做饭,是怕我这个城里人吃不惯村子里的饭啊。

八月十五那天,婆婆嘱咐小叔子特意坐四轮车到县里割猪肉磨糕面,而婆婆用山药粉、萝卜换了一桌子的水果。小叔子说,这是他长这么大,家里过得最隆重最丰盛的一个中秋节。那也是我长这么大,第一次在村子里过的一个很难忘的中秋节。感觉村子里的中秋节,平淡而不缺少氛围,朴素而不缺少意境,亦如那悬挂在夜空的明月,没有任何喧哗,任何的遮掩,就那么静静得从东边升起,静静得游移向中天,没有任何的纤尘,任何的污染,凝望间忽生一种错觉感到夜空像被挖了一个圆圆的窟窿,顺着这个窟窿能爬到天宇的顶端吧,又似一面刚洗过的铜镜凌空悬挂,柔和的`月光将村落的山山峁峁都照得清晰可辨,山坡上犹如铺上了一层霜,凉浸浸的月光,拂过面颊像浸润到了心田,恬淡湿润,悠远清净。这山村的月夜啊,好静好静,静得没有一丝的噪音,静得只有风掠过麦田的“沙沙”声,静得只有狗吠声,也许那才是真正的天籁之声吧……让心弦放松,那么宁静。

这时那银色的月光下,我发现婆婆的身影在一直向我这儿张望,如水的月光下,婆婆的身影被放大了,耳际的几缕头发在月影中摇曳……

我忙走过去,原来婆婆在等我回去切西瓜供月亮。不知为什么我的心里突然潮乎乎得,像盛满了那浓浓的月光

……

时光如水啊,之后一直为生活忙碌,但一直还想着有一天再回那个小山村看看婆婆,然而不幸的是去年农历八月十六,突然传来了婆婆病逝的噩耗……

望着夜空的明月,我知道此月非彼月,曾经的那轮质朴无华的明月再也看不到了,亦如婆婆在月光下向我张望的身影,永远成了一份带有遗憾的思念,一份难以忘却的回忆。

篇15:《水调歌头 明月几时有》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宋代:苏轼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译文

丙辰年的中秋节,高兴地喝酒直到第二天早晨,喝到大醉,写了这首词,同时思念弟弟苏辙。

明月从什么时候才开始出现的?我端起酒杯遥问苍天。不知道在天上的宫殿,何年何月。我想要乘御清风回到天上,又恐怕在美玉砌成的楼宇,受不住高耸九天的寒冷。翩翩起舞玩赏着月下清影,哪像是在人间。

月儿转过朱红色的楼阁,低低地挂在雕花的窗户上,照着没有睡意的自己。明月不该对人们有什么怨恨吧,为什么偏在人们离别时才圆呢?人有悲欢离合的变迁,月有阴晴圆缺的转换,这种事自古来难以周全。只希望这世上所有人的亲人能平安健康,即便相隔千里,也能共享这美好的月光。

创作背景

这首词是公元1076年(宋神宗熙宁九年)中秋作者在密州时所作。词前的小序交待了写词的过程:“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苏轼因为与当权的变法者王安石等人政见不同,自求外放,辗转在各地为官。他曾经要求调任到离苏辙较近的地方为官,以求兄弟多多聚会。公元1074年(熙宁七年)苏轼差知密州。到密州后,这一愿望仍无法实现。公元1076年的中秋,皓月当空,银辉遍地,词人与弟弟苏辙分别之后,已七年未得团聚。此刻,词人面对一轮明月,心潮起伏,于是乘酒兴正酣,挥笔写下了这首名篇。

作者简介:

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美食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汉族,四川人,葬于颍昌(今河南省平顶山市郏县)。一生仕途坎坷,学识渊博,天资极高,诗文书画皆精。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艺术表现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世有巨大影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书法擅长行书、楷书,能自创新意,用笔丰腴跌宕,有天真烂漫之趣,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画学文同,论画主张神似,提倡“士人画”。著有《苏东坡全集》和《东坡乐府》等。

篇16:明月几时有经典台词

《明月几时有》由许鞍华执导,周迅、彭于晏、霍建华(按出场序)联手一众当今影坛实力派郭涛、黄志忠、蒋雯丽、梁家辉、王菀之、吕良伟、鲍起静、春夏等主演。还原了一段1941年发生在香港的战争往事。近日,片方曝光了一组人物形象海报,纷乱的战争背景前,三位主演淡定、勇敢、沉着——历史的硝烟散去,那些普通人,小学教师、文员、房东、老村长、村姑……原来都是英雄。

电影《明月几时有》将历史上著名的“省港文化名人大营救”还原到大银幕上,展现了平凡小人物在国难当头时的勇敢抉择。面对一场生死未卜的营救行动,小学教师方兰(周迅饰)、神枪 手刘黑仔(彭于晏饰)与绅士特工李锦荣(霍建华饰)根据任务随时变换身份,周旋在对敌前线。在片方最新曝光的人物海报中,三位主演的真实身份被推至台前,他们的身后敌人步步为营,剑拔弩张……

在战争的洪流中,周迅饰演的小学教师方兰后来成长为游击队长,作为片中身份变换最为显著的人物,她的际遇最让人担忧。在海报中,周迅用一种静态的从容展现她的'美,而她侧后方的日本兵,让人不禁联想到她的出行是带着重要任务的。对于方兰的人生蜕变,她的饰演者周迅坦言这是现实面前的必然抉择,“在那个特殊的历史背景下,相信很多平凡人都能开发自己的潜能,充满力量地保家卫国。”

时常以硬汉形象出现在银幕上的彭于晏,在电影《明月几时有》中再度提升“武力值”。对于这样一个动作感十足的角色,彭于晏坦言刘黑仔可以完美呈现年轻人与敌人交手时的状态,“在战争中刘黑仔可以大展他的所长,游刃有余地完成任务。演起来很过瘾。”

海报中,霍建华的“潜伏”状态显而易见,身处大量文件中的他展现出了文艺青年的特性,而窗外的日本兵则在提醒着观众他的处境非常危险。静态的祥和与动态的危机对比鲜明,让人可以直观感受到影片中的紧张氛围。对此,霍建华坦言自己饰演的“李锦荣”有着非一般的淡定,“虽然处在危险的环境,但他仍然保有乐观和幽默感,这点很重要。”

篇17:明月几时有经典台词

1.风带着夕阳的宣言走了,远处有悲壮的笛声,夜的黑幕沉重地将落未落,不知道到什么地方去过一次的风,忽然又回来了。不单是风声,还有雷声,风夹着雷声,海又动荡,在夜的海上,大风雨来了。

2.这次你的任务就是救人,万一出事了,短枪队就没有了。

3.加入短枪队,你就没有想过能活着回来。

4.这里的很多事情,你永远都不会明白的。

5.等胜利才回来,回来收尸。

6.这是一个紧急行动,你的任务就是先救人

篇18: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原文:

作者:苏轼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注释:

⑴丙辰:指公元1076年(宋神宗熙宁九年)。这一年苏轼在密州(今山东省诸城市)任太守。

⑵达旦:到天亮。

⑶子由:苏轼的弟弟苏辙的字。

⑷把酒:端起酒杯。把,执、持。

⑸天上宫阙(què):指月中宫殿。阙,古代城墙后的石台。

⑹归去:回到天上去

⑺琼(qióng)楼玉宇:美玉砌成的楼宇,指想象中的仙宫。

⑻不胜(shèng,旧时读shēng):经受不住。胜:承担、承受。

⑼弄清影:意思是月光下的`身影也跟着做出各种舞姿。弄:赏玩。

⑽何似:何如,哪里比得上。

⑾转朱阁,低绮(qǐ)户,照无眠:月儿移动,转过了朱红色的楼阁,低低地挂在雕花的窗户上,照着没有睡意的人(指诗人自己)。朱阁:朱红的华丽楼阁。绮户: 雕饰华丽的门窗。

⑿不应有恨,何事长(cháng)向别时圆:(月儿)不该(对人们)有什么怨恨吧,为什么偏在人们分离时圆呢?何事:为什么。

⒀此事:指人的“欢”“合” 和月的“晴”“圆”。

⒁但:只。

⒂千里共婵(chán )娟(juān):只希望两人年年平安﹐虽然相隔千里,也能一起欣赏这美好的月光。共:一起欣赏。婵娟:指月亮。

翻译:

丙辰年的中秋节,高兴地喝酒直到第二天早晨,喝到大醉,写了这首词,同时思念弟弟苏辙。

明月从什么时候才开始出现的?我端起酒杯遥问苍天。不知道在天上的宫殿,今天晚上是何年何月。我想要乘御清风回到天上,又恐怕在美玉砌成的楼宇,受不住高耸九天的寒冷。翩翩起舞玩赏着月下清影,哪像比得上人间。

月儿转过朱红色的楼阁,低低地挂在雕花的窗户上,照着没有睡意的自己。明月不该对人们有什么怨恨吧,为什么偏在人们离别时才圆呢?人有悲欢离合的变迁,月有阴晴圆缺的转换,这种事自古来难以周全。只希望这世上所有人的亲人能平安健康,即便相隔千里,也能共享这美好的月光。

篇19:《明月几时有》 苏轼

教学目标:诵读课文,培养学生整体感知诗歌的能力;设置情境,引导想象,启发学生表达自己独特的内心感受,从而把握诗歌的意境;理解诗歌的内容,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一、课前讲话:

亲爱的同学们,今天是我给你们上的最后一堂课。为此,老师想给同学们送上一份特殊的礼物,就在后面。对啦,今天学校领导和语文组全体教师都来到了我们班,一起见证我们共同学习、共同进步的美好时光,也为一睹我们185班同学的风采。相信你们能用你们的妙语连珠,用你们的真知灼见,用你们热情似火让在座的老师叹为观止,有没有信心?(有!)会不会喜欢老师后面送的礼物?用掌声来给我答案,也让后面的老师感受一下你们的热情。(掌声热烈)

二、猜谜导入:

上课之前,老师得学学孙悟空,变变身,我从身上扯一毛,用口呵一气,变、变、变,嗯,同学们接招,听好喽,俺要出招了。猜猜我是谁:有时我被悬挂在高空中,有时我可怜呀,被挂在树梢,有时呢,我很丰满,胖如圆盘,为了减肥,有时我饿得两眼昏花,枯瘦如镰刀,请猜我是谁?(月亮)古往今来,多少文人骚客以月为诗,我们学过的也不少吧,谁能给大家背几首?

今天,我们将学习一篇以月为题材的词中极品,可以说“中秋词自它一出,余词尽废”。想不想一睹为快?

相关专题 五年级明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