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教育学试题及答案

windyy 分享 时间: 收藏本文

【简介】感谢网友“windyy”参与投稿,以下是小编整理了幼儿教育学试题及答案(共10篇),希望你喜欢,也可以帮助到您,欢迎分享!

篇1:幼儿教育学的试题及答案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1.首次把国际社会保护儿童权利的思想转变成各国政府的诺言的国际公约是( )。

A.《国际儿童权利宣言》

B.《日内瓦儿童权利宣言》

C.《儿童权利公约》

D.《儿童生存、保护和发展世界宣言》

2.对胎儿进行防电磁保护,使他们能免受这些不良因素的伤害,顺利地来到人间,这是为了保护儿童的( )。

A.发展权

B.出生权

C.健康权

D.生存权

3.国外研究表明,3岁儿童如果接受过钢琴训练或合唱练习,那么他们在拼七巧板时,就会比没经过这方面培训的儿童动作更加准确、快捷,这表明( )。

A.音乐教育决定儿童的`智力发展水平

B.儿童的智力水平依赖于音乐教育的情况

C.美育影响体育

D.美育影响智育

4.把儿童社会情感的发展作为教育的主要目的的理论是( )。

A.成熟社会化理论

B.认知发展理论

C.教育训练理论

D.统一论

5.幼儿社会化的内容不包括( )。

A.心理社会化

B.道德社会化

C.职业社会化

D.认知社会化

6.教师了解幼儿最基本、最有效的途径是( )。

A.教育

B.游戏

C.观察

D.谈话

7.儿童按照故事的内容分配角色,安排情节,通过动作、表情、语言等来进行的游戏是( )。

A.角色游戏

B.结构游戏

C.智力游戏

D.表演游戏

8.认为儿童的心理具有吸收力和敏感期的学前教育家是( )。

A.福禄培尔

B.蒙台梭利

C.皮亚杰

D.马斯洛

9.在社会性发展过程中,幼儿把教师的态度、特征、价值观作为他们自己的参照系属于幼儿社会化学习中的( )。

A.模仿

B.期望

C.特性分类

D.辨认

10.根据《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我国幼儿园的教育内容具有启蒙性和( )。

A.社会性

B.全面性

C.发展性

D.灵活性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1.__________的教育思想是传统教育和现代教育的分水岭。

2.我国幼儿园的教育内容可以相对划分为健康、语言、社会、__________、艺术等五个领域。

3.在幼儿社会化进程中,幼儿向教师、父母等年长者学习的交往模式属于__________。

4.幼儿园家庭教育指导的根本目的是为了__________。

5.幼儿教师的智能结构由__________和能力结构两部分组成。

一、选择题

1.C 2.B 3.D 4.A 5.A

6.C 7.D 8.B 9.D 10.B

二、填空题

1.卢梭

2.科学

3.前喻文化

4.规范家长的教育行为

5.知识结构

篇2:幼儿教育学模拟试题及答案

幼儿教育学模拟试题及答案

一、单选题

1.18世纪法国著名的自然主义教育家卢梭的教育代表作是(  )。

A.《爱弥尔》    B.《教育漫话》  c.《人的教育》  D.《母亲读物》

2.(  )提出著名的“白板说”,认为人的一切观念都来自后天的经验,而不存在什么天赋。

A.夸美纽斯    B.卢梭    c.洛克    D.福禄倍尔

3.批评清末民初我国幼儿教育机构“外国病”、“花钱病”、“富贵病”的教育家是 (    )  。

A.陶行知    B.张雪门    C.陈鹤琴    D.张宗麟

4.9月,我国出台的《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所确定的“五领域课程”内容包括的五个方面是(  )。

A.体育、艺术、语言、常识、社会  B.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

C.体育、德育、艺术、科学、社会  D.健康、计算、社会、科学、艺术

5.规定幼儿园教育要以游戏为基本活动,寓教育于各项活动中的是(  )。

A.《幼儿园教育纲要》    B.《幼儿园工作规程》

c.《幼儿园工作暂行管理条例》    D.《未成年人保护法》

6.“孟母三迁”的故事说明,影响人的成长的重要因素是(  )。

A.环境    B.邻居    C.母亲    D.成熟

7.促进幼儿全面发展的首要条件是(  )。

A.良好的智力品质    B.良好的道德素质

c.良好的身体素质    D.良好的个性品质

8.“对幼儿照料与教育,就像纬线和经线一样紧密地交织在一起。”这句话体现了(    )  。

A.个别教育原则    B.因材施教原则

c.保教结合原则    D.集体教育原则

9.根据我国《幼儿园工作规程》,下列哪项不属于幼儿教师的职责?(  )

A.学期(或学年)初做好本班收费工作

B.观察、分析、记录幼儿发展情况

c.与家长保持经常联系

D.定期向园长汇报工作

10.教师在向小班幼儿描述常规时应避免使用否定性的语句,这是由于(  )。

A.按规定不能用    B.小班幼儿年龄小,语言理解能力弱

c.说否定句有损教师形象    D.容易造成幼儿的逆反心理

11.对儿童身心影响最大的家庭因素是(  )。

A.家庭生活方式    B.家庭经济状况

C.家庭结构    D.家庭主要成员的文化程度

12.对幼儿园幼儿活动的正确理解是(  )。

A.让儿童尽情地随意玩耍

B.在安全的前提下按课程的要求活动

C.为儿童舒展筋骨而进行活动

D.教育过程就是活动过程,促进儿童身心健康发展

13.幼儿教师在语言课上只讲故事、音乐课上只能唱歌、体育课上只做游戏的做法,违背了(  )教育原则。

A.启蒙性    B.发展适宜性    c.活动性    D.综合性

14.在幼儿教师的专业素质中,(  )是首要的因素,它是幼儿教育的前提。

A.爱心    B.观察力    C.组织能力    D.与儿童沟通的能力

15.(  )是目前我国家园工作中最常用的一种形式。

A.开放日制度    B.家长接待日    c.家访    D.电话联系

二、名词解释(每题3分,共15分)

1.蒙台梭利教学法

2.发展适宜性原则

3.幼儿智育

4.结构游戏

5.保育员

三、判断题(每题1分,共9分)

1.世界上第一所幼儿教育机构是由德国教育家福禄倍尔建立的。

2.幼儿教育的全部意义在于能开发幼儿智力。

3.在幼儿园课堂中,教师与幼儿之间是主导与主体的关系。

4.幼小衔接的意义在于能够使幼儿更好地适应小学的文化学习。

5.幼儿的学习是否有意义,关键在于幼儿采用哪种学习方式。

6.幼儿园经济条件差,创设环境时必须考虑经济性原则。

7.教师应该按照一些家长的要求,减少游戏活动,加强读、写、算的教学。

8.尊重幼儿游戏的自主性就是要尊重幼儿游戏的意愿和兴趣。

9.幼儿的游戏主要是在教师的直接指导下进行的。

四、简答题(每题5分,共20分)

1.简述我国幼儿园教育的目标。

2.简要叙述幼儿体育的内容。

3.简述幼儿园与小学不衔接的原因。

4.简述幼儿教师的“教”和幼儿的“学”之间的关系。

五、论述题(每题8分,共16分)

1.教师应如何对待幼儿间的冲突?

2.为什么说幼儿园全面发展教育的各个方面是相互促进、相互渗透、不可分割的关系?

六、案例分析题(共10分)

在幼儿园中,教师要学会与幼儿沟通。比如,要熟记每个幼儿名字,这样幼儿会感到非常亲切,对教师的话作出积极反应;说话的语速和语调要恰当,最好能引发幼儿的好奇心;与幼儿交谈时,语言要简单明确,容易被幼儿接受;说话的态度要友善,比如:“我很喜欢听到你的描述,相信每位小朋友都会喜欢。”“你这一次比上一次说得更清楚了。”在交流的时候,教师还要注意与幼儿的目光接触,要耐心倾听幼儿的谈话,作出积极反馈。现实生活中,有的老师能灵活运用其交流技能、有的老师则因为与幼儿缺乏有效沟通而苦恼。

请你从幼儿教师需要具备的能力出发,谈谈教师如何与幼儿实现有效的沟通。

答案

一、单选题

1~5acaba

6~10accab

11~12cddba

二、名词解释

1.蒙台梭利教学法:指意大利学前教育家蒙台梭利提出的一种非常实用的、操作性极强的、完整的教育体系,是全面提升儿童素质,发展儿童潜能的.教育方法。她巧妙地利用儿童自身的成长要求,在不损害儿童的自由与快乐的前提下,实现教育的目的。教育的任务是激发和促进儿童“内在潜力”的发展;教师和父母必须认真研究、观察儿童,了解他们的内心世界,在儿童自由与自发活动中,帮助他们获得身心发展。

2.发展适宜性:指学前教育方案在充分参考和利用现有儿童发展研究成果,为每名儿童提供适合其年龄特点的、适合其个别差异性的课程及教育教学实践。它包括:一是年龄适宜性;二是个体适宜性。

3.幼儿智育:指有目的、有计划地让幼儿获得粗浅的知识技能,发展智力,增进对周围事物的求知兴趣,学习“如何学习”,并养成良好学习习惯的教育过程。

4.结构游戏:指儿童利用各种不同的结构材料,经过手的创造来反映周围现实生活的游戏。

5.保育员:是在幼儿园中主要负责幼儿的卫生保健、生活管理的人员。国家规定:保育员应该具备初中毕业以上的学历,受过幼儿保育职业培训,能够履行幼儿保育员的职责。

三、判断题

1.×。福禄倍尔创立的幼儿园是世界上第一所真正意义上的幼儿园,在此之前已经存在一些零散的幼儿教育机构。

2.×。幼儿教育的意义除了开发智力外,还要发展身体素质、培养良好的个性等。

3.对。

4.×。幼小衔接不仅要帮助幼儿适应小学的文化学习,还要从身体素质、心理素质等方面进行综合考虑。

5.×。幼儿学习是否有意义,除了学习方式外,更重要的是活动的内容。

6.×。是否采用经济性原则,不在于幼儿园本身经济条件的好坏。

7.×。以活动为主要教育内容是幼儿园教学的原则,不能以读、写、算来压制儿童的正常发展。

8.对。

9.×。幼儿的游戏主要是自己完成,教师担当提供资源者和协助者的角色。

四、简答题

1.我国幼儿园教育的目标是“对幼儿实施体、智、德、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的教育,促进其身心和谐发展”。这一目标是确定幼儿园教育任务、评估幼儿园教育质量的根本依据,国家通过这一目标对全国幼儿园教育进行领导和调控。

幼儿园教育目标是根据教育目的并结合幼儿园教育的性质和特点提出来的。我国幼儿园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全面发展的幼儿,它体现了我国教育目的的基本精神,并兼顾幼儿园教育的性质和特点。幼儿园教育目标对体、智、德、美各个方面都有相关描述,其提法又与学校教育目标略有不同,如把“体”放到了第一位。这是因为,在幼儿阶段,身体的正常发育和机能的健全发展较以后各年龄阶段更为重要的缘故。

2.体育活动是幼儿体育的主要内容,通过体育活动可以增强幼儿的体质,发展基本动作,培养勇敢、自信等优良品德和活泼开朗的性格以及坚强的意志品质等。幼儿除了在幼儿园中每天要接受一定的体育活动锻炼以外,在家庭中也应该保证让幼儿有一定的体育活动时间。其中,幼儿每天的户外体育活动原则上不能少于一小时。

幼儿的体育活动内容主要有:①基本动作练习,如走、跑、跳、平衡、钻爬、攀登、投掷等;②身体姿势及体操练习,如走、坐、立的姿势;③体育游戏,以开展某种基本动作练习为主的、有一定练习规则的体育活动。

3.幼小不衔接的主要原因是幼儿园与小学阶段教育存在差异。

(1)学习时间不同。幼儿园每天有1小时左右的集体教学时间,小学每天有3~4小时的集体教学时间,较幼儿园多出3倍。

(2)生活制度不同。幼儿园强调各类活动的频繁交替,适合孩子好动和喜新厌旧的特点,而小学里只有体育课、音乐课、活动课等才能让孩子较自由地活动。

(3)教学方式不同。幼儿园里以游戏为主,孩子无作业负担,而小学要严格按照大纲实施教学,以学习为主,每天要完成一定数量的作业。

(4)睡眠时间不同。小学生的睡眠时间通常比幼儿园孩子的睡眠时间短。

(5)师生关系不同。幼儿园里随时都有教师或保育员伴随左右,及时解决孩子的困难。而小学里一个班有五六个课任教师,但每节课的任课老师基本上都不是同一个人,许多事情都要学生自主解决,而不是动不动就让老师帮忙。

(6)家长要求不同。对于上幼儿园的孩子,家长只要他们能吃好玩好就基本感到满足了。上小学以后,父母对孩子在学习成绩、能力培养等方面都有更高的要求。

以上这些差异将给孩子在生理和心理两个方面带来诸多不适应。

4.在幼儿园教育活动中,包含教师的“教”和幼儿的“学”两类活动。两类活动相互交织,不可分割。

(1)教师的“教”,是指教师对幼儿施加教育影响。“教”的活动主要通过两个途径进行:一是直接地“教”;二是间接地“教”。前者是教师按照教育目的,直接地把教育内容传递给幼儿;后者是指教师不是把教育要求直接讲给幼儿听,而是通过环境中适当的中介,比如,利用环境中的玩具、榜样、幼儿关心的现象或事件的作用等,迂回地达到教育目的。

(2)幼儿的“学”。幼儿是自身学习的主体,其是否接受知识、到何种程度,主要依赖于幼儿的兴趣、经验、认知能力、情感等。幼儿的学包括“接受学习”和“发现学习”等形式。前者是指学习者主要通过教师的言语讲授获得知识、技能、概念等的学习方式;后者是幼儿通过动手操作、亲自实践、与人交往等去发现自己原来不知道的东西,从而获得各种直接经验、体验以及思维方法的学习方式。

五、论述题

1.解决幼儿同伴间冲突的策略有以下几种:

(1)给幼儿创造一个宽松的环境。宽松的环境会让幼儿身心放松,可增加幼儿身体和心理的活动空间,促进幼儿之间融合关系的发展,避免紧张关系的发生。宽松的环境主要包括活动材料充足、活动场地宽敞明亮、限制性要求少、鼓励性言语多等。

(2)教给幼儿一些避免和解决冲突的基本技巧。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教师要有意识地教给幼儿一些人际交往的技能技巧。如教幼儿如何倾听别人说话、如何向别人道谢和道歉、如何向别人提出要求、如何表达自己的愿望以及如何展开话题进行交际等。

(3)设计冲突教育课程,让幼儿进行体验学习。教师可以有意识地设计一些教育活动,模拟现实中幼儿经常发生的一些冲突情境,让幼儿观看并进行讨论,让幼儿想一想,他们为什么会产生冲突、如何解决等。教师也可以利用现实中正在发生的冲突进行随机教育。这些活动可以促使幼儿自我反思、自我判断,还可以促进幼儿道德水平的提高。

(4)增强幼儿自己解决冲突的能力。在幼儿园的日常生活中,冲突时有发生,所有的冲突都让教师参与解决,既不现实也不可能,而且还会增加幼儿的依赖性,削弱或剥夺他们的独立性。事实上,由于幼儿间的冲突没有多少利害的关系,幼儿自己完全可以解决,为此,教师要敢于放手并鼓励幼儿自己想办法解决。这样可以培养幼儿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及责任感。

(5)家园配合,共同努力。受传统思想的影响,很多家长认为冲突是一种消极行为,有破坏性因素而应加以避免。实际上,冲突是自我中心的关健要素,能帮助幼儿逐渐形成采纳同伴观点的能力,为幼儿人际关系奠定基础。因此,应该帮助家长正确看待幼儿同伴间冲突的教育价值,让家长在家庭中也为幼儿提供解决同伴冲突的机会。同时,家庭的温馨氛围、家长的民主态度和家长的社交能力等潜在的环境因素,对幼儿的社会性发展也有一定的影响。家长应注重发挥环境潜移默化的作用,使幼儿能愉快地和同伴交往,并形成良好的同伴关系。

2.幼儿园全面发展教育的各个方面是相互促进、相互渗透、不可分割的关系,因为:

(1)幼儿园全面发展教育是指以幼儿身心发展的现实与可能为前提,以促进幼儿在体、智、德、美诸方面全面和谐发展为宗旨,并以适合幼儿身心发展特点的方式、方法、手段加以实施的、着眼于培养幼儿基本素质的教育。对幼儿实施全面发展教育是我国幼儿教育的基本出发点,也是我国幼儿教育法规所规定的幼儿教育的任务。

(2)全面发展是针对片面发展而言的,偏重任何一个方面或忽视任何一个方面的发展都不是全面发展;全面发展并不意味着个体在体、智、德、美诸方面齐头并进地、平均地发展,也不意味着个体的各个发展侧面可以各自孤立地发展。因此,幼儿园的全面发展教育在保证幼儿体、智、德、美诸方面全面发展的基础上,可以允许幼儿个体在某方面突出一些。同时,应注重幼儿各方面发展的和谐与协调。

(3)体、智、德、美诸方面统一于幼儿个体的身心结构之中,体、智、德、美任何一方面的发展都与其他方面的发展相互促进、相互渗透、相互制约,不可分割。对幼儿的全面发展来说,不能偏废任何一方面,任何一方面的偏弱都将影响其他方面的发展。体、智、德、美四育融汇在一起,形成一种整体教育力量,落实在幼儿的全面和谐发展之中。只有正确认识四育之间的相互关系,实施全面发展教育,才能发挥教育的最大功效。

六、案例分析

从这个案例可以看出,幼儿教师要实现与幼儿的有效沟通,需要具备相应的知识与能力,包括教育学、心理学、生理学等知识,以及观察力、沟通力、组织小组活动、指导游戏、指导幼儿行为、评价教育活动的能力等。其中,沟通能力在幼儿教育过程中尤为重要。

教师与幼儿的沟通主要有两个方面,非言语沟通与言语沟通。

(1)非言语沟通包括教师通过微笑、点头、抚摸、蹲下与幼儿交流等。教师与幼儿的身体接触有利于安定幼儿的情绪,让幼儿消除紧张、感到温暖、安全。教师可以参与到幼儿的活动中,对幼儿的情感和感受可以获得真实的体验。

(2)言语沟通是指教师和幼儿直接交谈。个别或小组中的交谈是幼儿分享情感、心灵交汇的重要途径。它需要教师在抓住机会、选择话题、引发和延续谈话、激发和幼儿谈话的兴趣和积极性等环节上,具有灵活机智的策略、丰富的经验技巧。教师与幼儿之间平等地、民主地交流,并且是面向全体幼儿,这样可以取得较好的效果。

幼儿教师要与幼儿实现有效的沟通,除教师要与幼儿平等交流以外,还需要掌握一些技能:

①引发交谈的技能。教师要善于抓住时机、创造气氛,发现幼儿感兴趣的话题,将幼儿自然吸引过来。比如:“你能把你的想法告诉老师吗?”

②倾听的技能。用恰当的言语或非言语方式热情地接纳和鼓励幼儿谈话、提问,让幼儿产生受到尊重的喜悦感和自信心。利用目光接触是比较好的积极反馈方式。

③扩展谈话和结束交谈的技能。教师要学会用幼儿理解的方式引导幼儿将谈话持续下去。同时,也要在适当时候结束谈话,让幼儿表现出满足感。比如:“老师还有点事情要去做,咱们下一次再好好谈谈好吗?”

④面向全体,注意个体差异。针对不同语言能力的幼儿采取不同的内容、方式进行沟通,多鼓励、多倾听,有效刺激幼儿交谈。比如: “你这一次比上一次说得更清楚了。”

篇3:教育学试题及答案

教育学试题及答案

一、单选题。从下列备选答案中选出1个正确答案,将其代码填在题干括号内。不选、错选、多选,该小题均不得分。(每小题1分,共20分)

1。世界上最早的一部教育专著是( )

A。《学记》  B。《论语》  C。《大教学论》  D。《普通教育学》 答案:A

2。教育的本体功能之一是( )

A。减少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  B。促进生产发展,服务经济建设  C。对政治经济有巨大的影响作用  D。加速年轻一代身心发展与社会化进程 答案:D

3。高等学校的双重任务是( )

A。教学和教育  B。升学和就业  C。教学和科研  D。生活和生产 答案:C

4。“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思想的提出是在党的( )

A。十二大  B。十三大  C。十四大  D。十五大 答案:B

5。遗传素质是人身心发展的( )

A。主导因素  B。决定因素  C。物质前提  D。内部动力 答案:C

6。环境决定论的代表人物是( )

A。格塞尔  B。杜威  C。华生  D。霍尔 答案:C

7。我国现在实行的义务教育的年限是

A。6年  B。5年  C。8年  D。9年 答案:D

8。20世纪教育发展总目标中的“两基”是()

A。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B。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  C。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基本实现素质教育  D。基础知识和基本素质 答案:B

9。马克思认为,人的片面发展最严重的时期是()

A。原始社会初期  B。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  C。资本主义社会初期  D。资本主义高速发展时期 答案:C

10。50年代末以美国教育家布鲁纳为代表提出来的课程理论是( )

A。学科课程理论  B。结构主义课程论  C。实用主义课程论  D。综合课程论 答案:B

11。制定教学计划的首要问题是( )

A。课程设置  B。学科顺序  C。课时分配  D。学年编制 答案:A

12。教学从本质上讲是一种( )

A。认识活动  B。智育活动  C。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活动  D。教师教和学生学的活动 答案:A

13。原始社会末期,担负教育年轻一代主要任务的是()

A。学校教育  B。家庭教育  C。社区教育  D。社会教育 答案:B

14。“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出自( )

A。《学记》  B。《师说》  C。《论语》  D。《春秋》 答案:B

15。教师职业开始出现始于( )

A。原始社会末期  B。奴隶社会初期  C。封建社会初期  D。资本主义社会初期 答案:B

16。“教师中心论”的代表人物是( )

A。杜威  B。夸美纽斯  C。华生  D。赫尔巴特 答案:D

17。最早提出教育要适应儿童的年龄阶段,进行和谐发展的教育思想家是()

A。柏拉图  B。昆体良  C。皮亚杰  D。亚里士多德 答案:D

18。苏霍姆林斯基教育思想的核心内容是()

A,全面发展的教育理论  B。认知结构理论  C。教学与发展理论  D。教学过程最优化理论 答案:A

19。我国奴隶社会的教育内容是( )

A。四书五经  B。六艺  C。自然科学  D。生产技能 答案:B

20。我国最早使用“教育”一词的是( )

A。孔子  B。孟子  C。许慎  D。朱熹 答案:B

二、多选题。在备选答案中选出2—5个正确答案,将其代码填在题干后内,不选、错选、少选、多选者,该小题不得分。(每小题1分,共20分)

1。构成教育活动最基本的要素有( )

A。教育者  B。受教育者  C。教育内容  D。教育环境  E。教育形式 答案:ABC

2。人的教育活动和动物“教育活动”的本质区别是( )

A。模仿性  B。意识性  C。规律性  D。社会性  E。复杂性 答案:BD

3。下列哪些有关教育的论述出自《论语》?

A。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B。教也者,长善而救其失者也  C。教,上所施,下所效也  D。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E。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答案:ADE

4。原始社会教育的特点是( )

A。无阶级性  B。为生产劳动服务  C。在社会生活中进行  D。教育手段极端简单  E。在特定场所进行 答案:ABCD

5。教育的“三个面向”是指教育要( )

A。面向学生  B。面向未来  C。面向现代化  D。面向21世纪  E。面向世界 答案:BCE

6。生产力对教育的影响主要表现为( )

A。为教育发展提供基础性条件  B。决定教育发展的规模和速度  C。影响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和教学组织形式的改革  D。制约教育目的  E。制约教育内容的选择 答案:ABCDE

7。教育的人口功能主要表现为( )

A。减少人口数量,控制人口增长  B。提高人口素质,改变人口质量  C。有利于人口迁移  D。使人口结构趋向合理  E。控制人口流动 答案:ABCD

8。教育现代化的主要内容有( )

A。教育观念现代化  B。教育内容现代化  C。教育管理现代化  D。教育条件设备现代化  E。教师素质现代化 答案:ABCDE

9。我国学校教育的类别结构主要包括()

A。基础教育  B。成人教育  C。高等教育  D。中等教育  E。职业技术教育 答案:ABCE

10。学制具体规定着( )

A。学校的性质  B。学校的任务  C。入学条件  D。修业年限  E。学校之间的关系 答案:ABCDE

11。教育目的作用主要表现为( )

A。导向作用  B。选择作用  C。激励作用  D。评价作用  E。协调作用 答案:ABCDE

12。在教育目的的价值取向上坚持个人本位论的代表人物有()

A。卢梭  B。裴斯泰洛齐  C。洛克  D。赫尔巴特  E。福禄倍尔 答案:ABCE

13。潜在课程主要是指( )

A。学生在人际交往中受到的影响  B。教学过程中的思想品德教育内容  C。校风、班风等制度化与非制度化的影响  D。学校物质文化所构成的物质文化影响  E。未来社会要求的新科技 答案:ACD

14。课程现代化的代表人物有( )

A。布鲁纳  B。赞可夫  C。杜威  D。克伯屈  E。瓦·根舍因 答案:ABE

15。学校教育的基本途径有( )

A。教学  B。科研  C。课外活动  D。社会实践  E。智育 答案:ACD

16。目前,我国独生子女教育上的片面性,主要表现在忽视孩子的()

A。身体锻炼  B。精神生活  C。品德培养  D。智力开发  E。自立意识、自理能力 答案:ABCE

17。社区教育的作用主要有( )

A。协调育人  B。优化环境  C。组织协调  D。监督管理  E。主导学生发展方向 答案:ABCD

18。教师劳动的复杂性主要是由( )决定的

A。工作性质  B。工作任务  C。教育法规  D。劳动手段的特殊性  E。劳动过程的特殊性 答案:ABE

19。我国有哪些法律专门规定了少年儿童受教育的权利?()

A。《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B。《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C。《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  D。《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  E。《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 答案:ACD

20。义务教育是一种( )

A。普及性教育  B。自愿性教育  C。强制性教育  D。淘汰性教育  E。选拔性教育 答案:AC

三、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

1。马克思主义认为,造就全面发展的人的唯一途径和方法是____。 答案: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2。教育的根本职能在于通过____实现人的社会化。 答案:人的培养

3。教师的根本任务是____。 答案:教书育人

4。布鲁纳强调:“无论我们选教何种学科,都务必使学生理解该学科的____。” 答案:基本结构

5。德育包括____、____和道德品质教育三个方面。 答案:政治教育 思想教育

6。课外活动是中小学为实现学校教育目的,在____以外对学生身心实施多种影响的____活动。  答案:课堂教学 正规教育

7。教育合力是指以学教育为主体,以____为基础,以____为依托的共同育人的力量。 答案:家庭教育 社区教育

四、名词解释(每小题3分,共15分)

1。教育规律 答案:教育规律是教育现象与其他社会现象及教育现象内部各个要素之间本质的、内在的、必然的联系和关系。

2。人的身心进展 答案:人的身心发展指人从出生到成年期间在身心两个方面所发生的积极变化。

3。教育方针  答案:教育方针是国家或政党在一定历史阶段提出的有关教育工作的总方向,是教育基本政策的总概括。它是确定教育事业发展方向,指导整个教育事业发展的战略原则和行动纲领。

4。社区教育  答案:社区教育指的是以一定地域为界,学校与社区具有共同的教育价值观和参与意识,并且双向服务,互惠互利。学校服务社区,社区依赖学校,旨在促进社区经济、文化和教育协调发展的一种组织体制。其实质是教育的社会化与社会的教育化的统一。

5。狭义的教育  答案:狭义的教育主要指学校教育,是由专职机构的专职人员承担实施的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以影响人的身心发展为直接目标的系统性社会活动。

五、简答题(每小题5分,共25分)

1。简述现代教育的一般特点。 答案要点:

(1)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现代教育的基本特征。

(2)教育的广泛普及和普及年限的逐步延长。

(3)教育的形式多样化。

(4)终身教育成为现代教育的'共同特征。

(5)教育内容、教育手段、教育观念、教师素质的现代化。

(6)现代教育追求通才教育、全面教育。

2。简述现代教育的经济功能。 答案要点:

(1)教育能把可能的潜在的生产力转化为直接现实的生产力,是劳动力再生产的重要手段之一。

(2)教育是提高经济效益的重要前提。

(3)教育是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能够为社会带来重大的经济价值。  (4)教育可以生产新的科学知识和新的生产力。

3。简述当代学制发展的一般趋势。 答案要点:

(1)重视学前教育

(2)入学年龄提前,义务教育年限延长。

(3)高等教育多级化,学校类型多样化。

4。简述课外活动的意义。 答案要点:

(1)课外活动有利于促进学生多方面素质提高。

(2)课外活动有利于推动学生良好个性的充分发展。

(3)课外活动有利于充实学生的课余文化生活。

(4)课外活动有利于加强学生与社会的联系,加速个体社会化进程。

5。教师职业在人类社会发展中起什么作用?答案要点:

(1)教师是人类文化科学的传播者,在社会延续和发展中起桥梁和纽带作用。

(2)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在塑造学生的思想品德方面起着特别重要的作用。

(3)教师是人类潜能的发掘者,对人的智力开发起着奠基作用。

六、论述题(10分)  联系实际谈谈怎样在教学过程中贯彻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思想。 答案要点:

(1)充分发挥教师主导作用,把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地位统一起来。

(2)树立教是为了学的观念。

(3)重视学生主体因素,从学生实际出发。

(4)尊重学生的主动精神,创造条件让学生在活动中受到锻炼,得到发展。

篇4:教育学试题及答案

一、填空(每空0.5分,共15分)

1、教育学是以研究________为对象的一门___科学。

2、原始形态教育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教育对生产力的促进作用表现在__、____、__、____。

4、教师的知识结构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影响人发展的基本因素有____、____、____。

6、1922年通过的“___”学制、基本参照__国的学制,通常又称“____”学制,这是旧中国使用时间最长的学制。

7、教学过程的基本因素为___、___、___、____。

8、我国最早提出启发式教学思想的是____,在国外,启发式教学始于古希腊的_______。

9、我国中学思想品德教育的任务,大致可以归纳为如下几个方面:______、______、______。

10、班主任争取家长配合,与家长联系的方式主要有____、_____、___

二、不定项选择(将正确的答案题号填在横线上,共10分)

1、教育学成为一门独立学科,以____的《大教学论》的发表为标志。

A 赫尔巴特

B 夸美纽斯

C 凯洛夫

D 苏霍姆林斯基

2、确定德育内容的依据是_______。

A 当前形势的需要

B德育的任务

C青少年学生思想实际

D学生年龄特征

3、学生是人,是教育的对象,因而他们____。

A 消极被动地接受教育

B 对外界的教育影响有选择性

C 毫无顾及地接受教育

D 能动地接受教育

4、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在校内外组织学生进行实际操作,将书本知识运用于实践的方法是____。

A 练习法

B 实验法

C 试验法

D 实习法

5、作为班主任,要使工作取得满意结果必须了解和研究学生,而了解和研究学生是指了解____。

A 学生思想

B 学生品德

C 学生现有知识水平

D 学生身体素质

6、班主任的工作任务体现为________。

A 教书

B 育人

C 指导学生课外活动

D 组织学生参加生产劳动

7、我国的主要教学组织形式是________。

A 个别教学

B 班级授课制

C 现场教学

D 启发式教学

8、“教学与发展”的思想是_______提出来的。

A 赫尔巴特

B 巴班斯基

C 布鲁纳

D 赞可夫

9、班主任的工作是从_______开始的。

A 评定学生操行

B 教育个别学生

C 了解和研究学生

D 组建班集体

10、在校外活动中,教师处于_______。

A 领导地位

B 启发指导地位

C 顾问地位

D 主导地位

三、判断并改错(10分)

1、校外活动是课堂教学的延续。

2、环境对儿童发展的作用总是积极的。

3、有人类社会就有教育、也就有了教育学。

4、只要运用正面说服的教育方法,一切学生都能教育好,因此,反对纪律处分等强制性的方法。

5、在思想品德教育过程中的教育对象既是教育主体,又是教育客体。

四、解释名词(共15分)

1、学制

2、课堂教学

3、学校教育

4、陶冶教育

5、《学记》

五、简答下列各题(共20分)

1、学校美育的任务是什么?

2、青少年身心发展的规律有哪些?

3、中学有哪些常用的教学方法?选择和运用教学方法的依据是什么?

4、思想品德教育过程的主要矛盾是什么?

六、论述题(共22分)

1、试述思想品德的基本要素知、情、意、行的辩证关系及其对德育工作的要求。(10分)

2、启发式和注入式的根本区别是什么?为什么我们要提倡启发式教学?(12分)

七、实例分析(8分)

某教师回到办公室说:“二年二班的学生真笨,这堂课我连续讲了三遍,他们还是不会。我是发挥了教师的主导作用了。他们不会我有什么办法”。(如何理解教师主导作用,这位教师全面发挥主导作用吗?)

参考答案:

一、填空

1、教育现象揭示教育规律;社会

2、教育融合在生产劳动和社会生活之中;教育具有平等性、普及性;教育水平低

3、教育是劳动力再生产的重要手段;教育是科学知识再生产的重要手段;教育能生产新的科学知识;教育是科学技术转化为生产力的重要手段

4、广博的科学文化基础知识;精深的系统专业知识;深化的'教育理论知识

5、遗传;环境;教育

6、壬戌;美国;六、三、三

7、教师;学生;教学内容;教学手段

8、孔子;苏格拉底

9、思想认知方面;道德品质方面;道德能力方面

10、家访;家长会;书面联系

二、不定项选择

1B 2ABCD 3B 4D 5ABC 6ABCD 7B 8D 9C 10B

三、判断并改错

1、错 校外活动不是课堂教学的延续,而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自愿参加的活动。

2、错 环境中有积极因素、也有消极因素,对儿童发展的作用可能是积极的、也可能是消极的。

3、错 有人类社会就有教育,但是教育学是历史发展到一定阶段学校产生以后的产物。

4、错 在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中,说服的方法作用是很大的,但说服的方法不是万能的,不能“一切”学生都能教育好。必须辅以纪律处分等强制性的方法,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5、正确。

四、解释名词

1、学制:学制是学校教育制度的简称,指一个国家各级各类学校的系统,它规定各级各类学校的性质、任务、入学条件、修业年限、领导体制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等。

2、课堂教学:又称班级授课制,是将学生按年龄和知识水平,分成固定人数的班级,教师以班为单位,按固定的时间表,分科进行连续教学活动的一种组织形式。

3、学校教育:亦称狭义教育,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社会的要求和年轻一代身心发展规律,对受教育者所进行的一种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传授知识技能,培养思想品德,发展智力和体力的活动。

4、陶冶教育:在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过程中,创设和利用有教育意义的情境以及教育者自身等教育因素,潜移默化培养学生高尚情操的一种方法。

5、《学记》:是中国古代的教育专著,是世界上最早的教育理论崐

著作,在世界教育史上影响较大。它仅仅用了一千二百二十九个字就比较准确地揭示了教育活动的许多规律,对今天的教育活动仍有巨大的指导作用。

五、简答

1、学校美育的任务是什么?

答:①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观点和高尚的审美情感。

②培养学生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

③培养学生美好的情操和文明行为习惯

2、青少年身心发展的规律有哪些?

②青少年身心发展具有不均衡性。

③青少年身心发展具有稳定性和可变性。

④青少年身心发展具有个别差异性。

3、中学有哪些常用的教学方法?选择和运用教学方法的依据是什么?

答:常用的教学方法:讲授法、谈话法、演示法、实验法、参观法、练习法等。

依据: ①具体的教学目的和任务。

②学科和教材的特点。

③学生的年龄特征、个性特征,知识水平。

④学校的环境和设备条件。

4、思想品德教育过程的主要矛盾是什么?

答:是教育者所提出的道德要求同受教育者现有道德水平之间的矛盾

六、论述题

1、答:提示:

(1)知、情、意、行的辩证关系:①统一性:四者互相渗透、互相影响、互相促进、互相转化。知是基础。没有知、情、意、行就没有正确的思想指导,就会出现行动上的盲目性,情感上的冲动性,意志上的动摇性。情是动力。没有情,知就很难发展到坚定的信念,“意”、“行”便缺乏内在力量。意是支柱、杠杆。没有意,知容易动摇,情难以控制,行也就不能坚持。行是关键。没有行,知、情、意无法得到检验;反过来,有了行又可以加深、提高知,增强情,锻炼意。②矛盾性:知、情、意、行又具有相对独立性,各因素可因环境、教育和个人实践的不同,呈不平衡的发展状态,以至会出现情通理不达,或理达不通等现象。

(2)根据知、情,意、行的统一性原理,我们在向学生崐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时,要把知、情、意、行统一起来,使之相互协调。做到对学生“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导之以行,持之以恒”才能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

根据知、情、意、行的矛盾性原理,我们在向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时,应从学生的实际出发、采取不同开端进行教育。

2、答:提示:

启发式和注入式的根本区别就在于对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作用的关系的解释不同。启发式强调在教师的主导下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在教学中注意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能动作用,激发学生积极地独立思考,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

注入式片面夸大了教师的主导作用,教师从主观出发,不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不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不顾学生的接受能力和能力的发展,使他们学习被动,成为单纯接受知识的容器。

从启发式和注入式的根本区别上可以看出:注入式教学是一种陈旧落后的压抑学生积极性的教学观点和教学指导思想;而启发式教学强调教师主导下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注意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责任感,激发学生积极地独立思考,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促进智力的发展,它是促进学生生动活泼地、主动地得到发展的科学的教学观点和教学指导思想,是值得在教学中大力提倡的。

七、实例分析

提示:教师的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既要讲好课,会教学生,又要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使学生会学。而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不会自发产生的,是靠教师调动的,教师只会讲课,而不能使学生会学,还不能说全面发挥了教师的主导作用。

篇5:教育学试题和答案

教育学试题和答案

一 填空题 (每空分值为1分,共25个小题)

1世界教育史上最早的教育专著是(《学记》)

2实用主义教育最重要的代表人物是(杜威)

3著名的教育史家孟禄是教育(心理)起源说的代表人物

4教育的生物起源说的代表人物是(利托而诺)

5(存在主义)教育思想是典型的教育目的上的个人本位论

6要素主义教育思想是典型的教育目的上的(社会)本位论

7在我国学校制度发展史上,我国颁布的最早的两个学制是(壬寅)和癸卯学制

81990年,(世界全民教育大会)通过的宣言是《世界全民教育宣言》

9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又是教育的客体

10学生一方面有着(向师性)的特征,同时也有背师性的特征。

12英国教育家斯宾塞在其(《什么知识最有价值》)一文中,率先提出了课程的概念。

13按课程对学生学习的要求划分,可以把课程分为选修课与(必修课)。

14就当前课程评价的趋势而论,(“目标取向评价”)正在被“主体取向评价”和“过程取向评价”所超越。

15在教学方法分类中,演示法与(参观法)是以直接感知为主的教学方法。

16目前占主导地位的教学组织形式是(班级授课制)

17美国的(帕克赫斯特)于19正式施实了一种新的教学组织形式道尔顿制

18特朗普制教学组织形式的发明者是美国的教育学教授(特朗普)

20第一个把教育学作为一门学科在大学正式讲授的是(康德)

21(杜崴)的代表性教育著作为《民主主义与教育》

22苏格拉底的教学方法是(产婆术或者问答法)

23法国成人教育专家(保罗·朗格朗)最早提出终身教育理论

24中国近代教育史上实施时间最长、影响最大的学制是(1922年学制或者任戌学制或者六三三学制)

25人的(真正全面发展),只有在共产主义社会才能彻底实现

二 名词解释 (每题3分,共33小题)

1教育的永恒性

教育的永恒性指的是只要人类社会存在,教育也就存在。教育是永恒的社会历史范畴。永恒并不意味着不变,它指的是教育作为社会现象和社会活动现象的永恒,不是指教育内容和教育范畴的不变。

2教育的有限性

教育对人身心发展的影响是有限的,即教育对人身心发展的主导作用有条件的:一是教育符合社会的发展方向。二是教育要适应人的身心发展规律。三是学校能够有效地协调与社会、家庭的影响,发挥共同的育人作用。四是教育必须有效地激发学生的主体性,使得学生具有学习的自觉性、主动性。

3教育评价

所谓教育评价是指以教育为对象,根据一定的目标,采用一切可行的评价技术和方法,对教育现象及其效果进行测定,分析目标实现程度,从而做出价值判断。组成教育评价系统的要素包括价值目标、人员组织、实施程序、方法技术与质量保证,其中价值目标包括价值、目标、指标三个基本因素;人员组织是对评价构成的规定,包括机构、角色、职能等基本因素;实施程序是对基本过程的规定,包括评价的方式、步骤和分工;方法技术是对评价的认知过程与工作方式的规定,它包括方法论、具体方法与操作技术三个层次;质量保证是对评价科学性的规定。

4 教育的质的规定性

⑴教育是人类社会所特有的一种有意识的社会活动,在动物界不存在人类的这种活动。⑵教育是人类有意识地传递社会经验的活动,这要比动物通过遗传方式传递信息具有极大的优越性。⑶教育是以人的培养为直接目标的社会实践活动,这是教育与其他社会活动的基础。

5《学记》

《学记》是中国古代最早的一篇专门论述教育、教学问题的论著,是我国也是世界上最早的教育专著。《学记》的内容极为丰富与深刻。在教育作用与教育目的、教育制度与学校管理、教育、教学原则与方法、教师等诸多方面都作出了论述。《学记》中所蕴含的丰富的教育教学思想,为中国教育理论的发展树立了典范,其历史意义和理论价值十分显著。它的产生意味着中国古代教育思想专门化的形成,是中国教育理论发展的良好开端。

6教育规律

是教育现象与其它社会现象及教育现象内部各个要素之间本质的、内在的、必然的联系或关系,是我们进行教育活动的指南。

7终身教育

把教育看成是一个持续不断的过程。学校教育的结束不是学习的终止,每一个社会成员都应在他们的工作中不断进行新的学习以满足不断变化的社会对他们的新的需求。即提倡教育是一个从出生到生命终止不断进行的过程。

8教师继续教育

指教师取得教师资格后,继续接受的在职学习,是终身教育思想在教师岗位的体现。对现代教师来说,在职进修提高,即接受教师继续教育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9 教育内容

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教育内容是指学校、家庭和社会给予学生的一切影响的总和。狭义的教育内容是指学校传授给学生的知识、技能、技巧、思想、观点、信念、行为、习惯的总和。

10课外活动

是中小学为实现学校教育目的,与课堂教学相配合,在课堂教学以外对学生身心实施多种影响的正规教育活动,课外活动是学生在校活动的重要方面。

11教育理论

是在普通教育学理论体系历史发展中,逐渐形成的一门学科,它把教育中最一般的问题作为自己的研究对象,或者说是研究教育中最一般性问题的科学。

12科学教育

以传授科学知识,培养科学精神为主的教育。它以发展学生认识和改造物质世界的能力为目的,通过开发人的智力,学习自然科学知识,促进社会物质财富的增长和社会发展。

13教师职业道德

简称师德,指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应当遵循的道德准则和行为规范。

14教育目的

概括的说,是指教育在人才培养上期望达到的目标或预期的结果,是一定社会对人才培养质量和规格的总体要求。它由两部分组成:一是对教育所要培养的人的社会性质和方向作出规定,以期培养出与一定社会需要相一致的人。二是对教育所要培养的人的身心素质作出规定,即指明受教育者在知识、智力、品德、体质、审美等方面的发展,以期受教育者形成某种个性结构。

15教学

是教师引导学生学习人类所积累的文明成果的一种认识活动。在活动过程中充分发挥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的作用,以提高学生个体的生理、心理、思想、文化与技能等多方面素质。

16教育评价

所谓教育评价是指以教育为对象,根据一定的目标,采用一切可行的评价技术和方法,对教育现象及其效果进行测定,分析目标实现程度,从而做出价值判断。组成教育评价系统的要素包括价值目标、人员组织、实施程序、方法技术与质量保证,其中价值目标包括价值、目标、指标三个基本因素;人员组织是对评价构成的规定,包括机构、角色、职能等基本因素;实施程序是对基本过程的规定,包括评价的方式、步骤和分工;方法技术是对评价的认知过程与工作方式的规定,它包括方法论、具体方法与操作技术三个层次;质量保证是对评价科学性的规定。

17 校本管理

校本管理是一种新型的的学校管理观:校本管理是以学校为主体的管理,学校管理目标和任务是根据学校自身的特点和需求来确定的,而不是上级或外部强加的。校本管理系统实质上是自组织管理系统。校本管理理念把学校看成是一个动态有序的结构,学校组织最初是处于无序态,通过学校系统内各要素之间相互影响协同的作用形成有序的结构。学校组织具有自主和自控能力,它根据自身内部的需求主动同外界环境进行交换,使组织得以生存和发展。校本管理的三种主要模式:行政控制模式——校长决策,专业控制模式——教师决策,社区控制模式——家长、社区成员决策。

18罗杰斯的非指导性教学

非指导性教学是由人本主义教育家罗杰斯所倡导,是罗杰斯教育思想的核心。根据这种教学思想教学活动应把学生放在居中的位置上,把学生的“自我”看作教学的根本要求,所有的教学活动不仅要服从“自我”的需要,而且也要围绕着“自我”进行。 “非指导性教学”具有如下特点:1、在课堂中创造一种接受的气氛;2、围绕着发展个人的和小组的目标而进行;3、教师的角色应不断变化。这种教学方式对我国当前进行的新课程改革有相当的指导意义。

19课程

“课程”作为一个教育学概念,首先涉及到对学校教育内容的组织。其次,课程也涉及到对预定的教育标准或目标、预期的教学结果的系统规定。再次,课程还涉及到对学校教学、教育活动的总体构思和初步设计。据此,可以将课程定义为:课程是对学校教育内容、标准和进程的总体安排。其最重要的特征是“计划性”或“方案性”即给教学、教育活动提供方案。作为方案,课程是学校各类教学、教育活动的基本依据或“蓝图”,各类教学、教育活动则是课程的实施或具体执行。

20特朗普制

特朗普制是本世纪50年代出现于美国的一种综合化的教学组织形式。它由教育学教授伊德特朗普创立。它把大班上课、小班讨论、个人自学结合起来,以灵活的时间单位代替固定统一的上课时间。首先,由优秀教师采用现代化教学手段给大班进行集体教学,然后在15~20人组成的小班里开展研究讨论,最后由学生个人独立自学、研习、作业。这种形式把教学时间进行了划分,大班上课占40%,小班讨论占20%,个人自学占40%。

21教育

教育是在一定社会背景下发生的促使个体社会化和社会个性化的实践活动。它有广义与狭义之分,后者是学校教育。

22“遗传决定论”。

⑴“遗传决定论”是一种强调遗传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的教育思想。⑵辩证唯物主义认为,遗传素质在人的发展中有一定的作用,遗传素质是人发展的物质前提。⑶从辩证唯物主义的立场出发,我们反对“遗传决定论”的思想,认为它只看到了事情的一个方面,而忽略了其它的因素,是一种片面的观点。

23德育

德育是教育工作者组织适合德育对象品德成长的价值环境,促进他们在道德、思想、政治等方面不断建构和提升的教育活动,它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24教育过程

教育过程是教育活动演进的历程。它是教授过程与学习过程的统一。

25 教育的相对独立性

所谓教育的相对独立性,就是说教育具有自身独特的发展规律和能动性。教育的发展依赖于社会的发展,但两者的发展并不同步。

26 教育制度

教育制度是一个国家或地区各级各类学校的教育机构和组织体系及其管理规则,教育制度依赖于一系列的规则。

27个体的社会化

个体的社会化是指在社会的教育和熏陶下,个体从自然人发展成社会人的过程,社会化过程贯穿于个人的一生。根据年龄分期,社会化分为童年社会化、青少年社会化和成人社会化。根据社会化的内容划分,它包括童年社会化和基本社会化。

28教育美育

教育美育指的是要使全部教育活动成为美育事业的组成部分,教育活动本身要努力做到审美化。教育美育要求教育者充分创造教育活动的形式美,同时努力发掘教育活动中所有美的要素作为美的资源。

29讲授法

讲授是以教师的语言为主要媒介,系统、连贯地向学生传授知识、表达情感和价值观念的教育方法。这种方法源于古代教育,至今在教育中仍广泛应用。

30学校教育

学校教育是在一定社会背景下发生的有计划有组织的促使个体的社会化和社会的个性化的实践活动。学校教育是一种正规的制度化的教育,是人类教育活动发展的一个高级阶段,也是人类社会文化发展高水平的标志和动力。

31 教育影响

教育影响是教育过程中教育者作用于受教育者的全部信息;它既包括信息的内容,也包括信息传递和反馈的形式,是形式和内容的统一;具体言之有教育内容、教育材料、教育手段、教育方法、教育组织形式等。

32 教育的社会性

教育是一种社会现象和社会实践活动,它的发生和发展受社会发展规律的支配。一个社会的内部结构,主要是由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结构所决定的。社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制约着社会政治、社会意识形态的发展,也同样制约着教育的发展。与此同时,教育作为社会精神文化的传递和传播活动也与一定的社会文化存在有密切的联系。

33学制

学校教育制度简称学制,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各级各类学校的机构与组织系统及其运行规则。学校教育制度具体规定着各级各类学校的性质、任务、入学条件、修业年限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学校教育制度是一个国家或地区各种教育制度的主体。

三 简答题(本大题每小题分值为8分,共31个小题)

1. 学校产生的条件有哪些?

学校产生的条件是多方面的。⑴社会生产水平的提高,为学校的产生提供了必要的物质基础。⑵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的分离,为学校的产生提供了专门从事教育活动的知识分子。⑶文字的产生和知识的记载与整理达到了一定程度,使人类的间接经验得以传递。⑷国家机器的产生,需要专门的教育机构来培养官吏和知识分子,培养本阶级的继承人,并强化对被统治阶级的思想统治。

2.  什么是教育?

教育有广义与狭义教育两种:广义的教育是指有意识的以影响人的身心发展、改变人的身心素质为直接目标的社会活动。狭义的教育特指学校教育,是由专职机构的专职人员承担实施的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以影响人的身心发展为直接目标的系统性社会活动。

3.如何理解“人的发展”

“人的发展”可以从两个角度进行理解。第一种是把人的发展和物种发展史联系起来,将它看成是人类在地球上出现以及进化的过程。第二种是把人的发展和个体的发展联系起来,从而看成是一个人从胚胎到身体死亡的过程。教育的根本目的是要增进人的发展,因为教育的一切功能与价值都是通过培养人促进人的发展而得以实现和表征的。

4.浅析当代中国教育制度的主要内容

⑴提出到本世纪末中国教育发展的总目标是“两基”、“两全”、“两重点”。⑵在教育结构上,确定了基础教育、职业教育、成人教育、高等教育四种类型。⑶在办学体制上,改变政府包揽办学的现状,建立以政府办学为主体、社会各界共同办学的体制。⑷改革高校招生和毕业生就业制度。⑸改革和完善投资体制,增加教育经费。

5. 古代教育有哪些特点?

⑴专门的教育机构和执教人员。⑵鲜明的阶级性和严格的等级性。⑶教育与生产实际的脱离和对立。⑷文字的发展和典籍的出现丰富了教育内容。⑸教育方法崇尚呆读死记、强迫体罚和棍棒纪律。⑹官学和私学并行的教育体制。⑺个别施教或集体个别施教的教学组织形式。

6.如何理解教育科学研究

教育科学研究是以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为研究对象,运用科学研究的原理和方法,探究教育活动规律及有效教育途径和方法的一种科学实践活动。其主要特点是:(1)目的性。(2)创造性。(3)历史继承性。(4)规范性。

7.教育发挥主导作用的条件是什么?

教育在人的发展中的主导作用只是相比较而言的,是相对的,有条件的。这些条件包括教育自身的状况、人的主观能动性的调动、家庭环境的效应、社会发展状况等方面。教育自身的状况是教育发挥主导作用的基础和前提。

8.教学的任务有哪些?

教学的任务是多方面的,具体表现为: ⑴使学生系统地掌握科学基础知识,训练学生形成基本技能、技巧,发展学生的能力。⑵培养学生具有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科学的世界观及良好的道德品质。⑶发展受教育者身体,增强体质,使其健康成长。⑷增进学生的心理健康,提高其心理素质。

9.教育在人的发展中发挥主导作用的原因?

教育对人的发展起主导作用。这是因为:一是学校教育能够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二是学校教育能够为学生设计系统的教育影响。三是学校教育能指导学生选择、成长。四是学校教育有教师的科学指导。

10简述新课程在培养目标上的几大特点

第一,倡导学生全面和谐的发展;第二,关注每个学生生长;第三,着眼于学生终身可持续发展。(具体回答时需要略展开)

11简述现代社会教育的共同特征

第一、不断提高普及教育,教育对象具有广泛性。第二、教育密切联系社会,教育性质具有生产性。社会教育化、教育社会化成为现代社会的主要特征。第三、学习内容极为丰富,教育内容具有开放性。第四、重视教育立法,教育具有法制性。第五、教育贯穿人的一生,教育呈现终身化。第六、重视教育的交流与合作,教育具有国际性。第七、重视教育科学研究,教育具有科学性。依靠教育科学指导教育实践,遵循规律成为现代教育活动的基本理念。

12 简述班主任工作的特点

第一,复杂性。班主任工作的复杂性首先表现在班主任工作对象的复杂性上。班主任的工作对象是构成班集体的数十名学生,而每一个学生都是一个复杂的个体。第二,动态适应性和创造性。教育要遵循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才能获得良好的效果,才达到培养人的目的,班主任组织的激发学生德智体各方面全面发展的教育和管理活动,必须要适应学生的年龄特点及个性特征,才会产生良好的教育效果。第三,情感性。教育对人的培养不仅仅是传授知识和组织管理,更应该有对学生心灵的激励。班主任以育人为己任,应该重视情感作用。第四,艰巨性。学生的教育工作不是一蹴而就,立竿见影的,也不是直线前进,一帆风顺的,而是一个长期而反复的过程。第五,全面性。我国的教育方针规定了我们学校教育的培养目标是造就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现代创新型人才。班主任的存在就是为了使学生的全面发展在统筹协调中得以实现。第六,集体性与个别性。班主任是整个班集体的教育者、组织者和引导者,班主任的工作就是要培养良好的班集体,但集体的存在也是为了个人能健康地成长,因此,班主任也不能忽视对每个学生个别教育。

13简述教育与政治的关系

首先,政治制约着教育的诸多方面。表现在:一是政治通过行政干预、教育经费限制、思想控制等手段决定教育的领导权、指导思想。二是政治通过对接班人规格的预设、限定来决定教育受教育的权力。三是政治要决定、影响教育的体制、体系、分布、设置。四是政治影响着教育的目的、内容,以及方法、手段等方面,其中特别是对教育目的的规定尤其明显。五是政治通过行政干预和经济支持等手段有目的、有计划的规划、调控全国/地区教育的发展规模和速度。其次,教育又反作用于政治。表现在:一是教育可以宣传政治观点、制造政治舆论,直接服务于政治活动的需要。二是教育可以培养政治人才,为政治的继续提供人才贮备,间接地服务政治持续发展的需要。三是教育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促进政治变革、发展。

14.在教育过程中我们怎样处理 “五育”的关系?

“五育”指的是全面发展教育所包括的几个方面: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和劳动技术教育。在教育中,我们应当做到五育并举、相互贯通。在认识五育的关系上,我们应注意如下两点:一是各育应有相对的.独立性与侧重点,二是现实中的教育应当是一体的,没有严格意义上的专门的各育的活动。

15新时期的教师要具备什么素质

作为合格的教育所应具备的基本素养表现为如下几个方面:第一,思想品德修养。具体言之有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对教育事业的献身精神、尊重与热爱学生集、集体协作精神、为人师表等。第二,知识结构。具体包括比较系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修养、精深的专业知识、广博的文化基础知识、必备的教育科学知识。第三,能力结构,具体包括组织教育和教学活动的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组织管理能力、自我调控能力等。

16简述文化与教育的关系

首先,社会文化影响着教育。一是文化作为教育的内容,影响教育内容的状态,影响课程的设计与实施;二是文化影响教育的模式、方法与手段等,特别是不同文化背景下的教育,其教育的内容选取、课程设置、教学模式,以及采取的方法手段等都有显著差异。

其次,教育对文化的作用是巨大,既可以通过对文化的传递、发展、交流、整合,而促进文化的发展;也会因为教育不当而导致文化的扭曲、缺失,甚至中断。

17你是如何理解教育目的的功能的?

首先,导向功能。教育的导向功能指的是教育目的既是教育工作的出发点,也是教育工作的最终归宿,它为整个教育活动指明了方向。其次,选择功能。教育目的决定了教育内容的选择以及教育目的决定了对人的素质要求上的选择。再次,评价功能。教育目的既为教育活动指明了方向,是检验、衡量、评价全部教育活动最终结果的依据和标准。第四,激励功能。教育目的是对受教育者未来发展结果的一种设想,它立足现实并指向未来,具有一定的理想性,这决定了教育目的所具有的激励功能。最后,协调功能。在教育活动内部,影响学生发展的因素更呈现为一种多层次、多种类的复杂系统。为了在教育者身上培养出社会所需要的知识与能力素质,应该把如上各种因素统一协调起来,使之形成一种合力。

18简述教育属性的内容

人们从教育的历史事实、现实存在中抽象出诸多教育属性。第一、教育的永恒性。第二、教育的生产性。第三、教育的历史性。第四、教育的继承性。第五、教育的相对独立性。第六、教育的长期性。第七、教育的民族性。此外,在阶级社会中,教育具有阶级性。

21简述家庭教育的特点

家庭教育与其他教育相比,表现出自身所具有的特点,具体表现如下:第一,家庭教育的生活化;第二,家庭教育的情感化;第三,家庭教育的多样化。(各个特点有具体陈述者)

19如何认识惩罚的教育性?

惩罚作为一种消极的或负强化的教育方式,其教育作用具有两面性,它一方面惩罚不符合现代教育尊重学生的基本民主精神,另一方面也具有教育性。正确运用惩罚手段应当注意如下基本问题:惩罚的目的在于教育、惩罚应当合理公平与准确、惩罚应当与尊重学生相结合、惩罚手段的灵活性。对教育中的惩罚,我们应报如下的态度,惩罚并不必然与教育性无缘,问题的关键在于我们应如何使用惩罚手段。

20人对教育的需要性表现在哪些方面?

人对教育的需要性表现为两个层次:个体与社会,具体言之有五个方面:第一、人不仅具有可教育性,而且有对教育的需要性;第二、个体获得生存能力需要教育,要成为一个社会的人更需要教育;第三、人具有丰富的潜能,开发人的潜能离不开教育;第四、人类社会也需要教育,以维系它的延续和发展;第五、人类的文化传承也离不开教育。

21 简述教育的文化功能

教育并不是一个仅仅为文化的支配控制的被动的文化要素,它是一个不可或缺的、与人类共始终的积极能力的文化要素。教育具有以下的文化功能:教育传递——保存文化的功能、教育传播——交流文化的功能、教育选择——提升文化的功能、教育创造——更新文化的功能。

22简述教育与生产力两者之间的关系

教育与生产力的关系是围绕社会再生产中劳动力再生产这一核心内容而展开的,两者关系中,生产力始终对教育起着决定作用。不论是量的方面的特征,或是质的方面的特征,教育都为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水平所制约。具体言之,生产力决定着教育目标的制定,制约着教育发展的规模、速度与学校结构,同时也制约着课程的设置与教学内容的改革及教育方法、组织形式等诸多方面。

23人为什么具有可教育性?

人的可教育性指的是人具有接受教育的天赋素质和潜在能力。人之所以具有可教育性,根本在于人所具有的可塑性。这种可塑性表现是人的感觉器官和心理机能“未特定化”,这种“未特定化”一方面使人在本能方面表现出贫乏的特征,但正因这样,它成为人的可塑性的前提。现在科学研究对人类潜能的揭示,为人的可教育性展示了令人欣喜、令有振奋的前景。

24青少年身心发展具有哪些规律

教育必须遵循青少年身心发展的规律,这些规律表现如下:第一、青少年身心发展的顺序性和阶段性;第二、青少年身心发展的不均衡性;第三、青少年身心发展的稳定性和可变性;第四、青少年身心发展的个体差异性。

25独立形态的教育学创立有什么标志?

独立形态的教育学创立的标志有:第一,从对象方面而言,教育问题成为一个专门的研究领域;第二,从概念和范畴方面而言,形成了专门的反映教育本质和规律的教育概念与范畴及概念和范畴的体系;第三,从方面而言,有了科学的研究方法;第四,从结果方面而言,产生了一些重要的教育学家,出现了一些专门的、系统的教育学著作;第五,从组织机构而言,出现了专门的教育研究机构。

26为什么说教学是实现教育过程的基本途径?

教学在教育体系中处于核心地位,是实现教育过程的基本途径,原因如下:教学作为教育过程基本途径的核心地位是由社会分工决定的和教学途径的特点决定的;同时,它还决定于教育史上的经验教训。

27影响教育内容的主要因素是什么?

教育内容的确立首先制约于教育目的。此外还受如下因素的影响:社会状况及其发展,文化、科技及发展,教育对象的实际,教师的价值观、学识水平及人格特征。

28人的身心发展存在着何种关系?

人的发展包括两个方面:身体的发展和心理的发展;两者的发展互相促进、互相联系、在实际活动中融为一体;身体发展与心理发展也相互联系,身体的发展尤其是神经系统的发展支配着心理的发展,另一方面,身体的发展也受制于人的认识、情感、性格等心理过程的影响。

29 简述青少年身心发展的规律

教育必须遵循青少年身心发展的规律,这些规律表现如下:第一、青少年身心发展的顺序性和阶段性;第二、青少年身心发展的不均衡性;第三、青少年身心发展的稳定性和可变性;第四、青少年身心发展的个体差

30简述道德与教育的关系

首先,社会的道德影响着道德教育的内容。一是特定教育环境中的社会道德主张什么,那么其道德教育的内容就是什么;二是社会道德影响教育的方法、手段。

其次,教育对社会又有巨大的作用。一是教育可以传播社会公德,促进社会公德的发展;二是学校教育可以通过有目的、有意识的道德教育活动,培养有社会道德所需要的人才,提供全体民众的道德素质。

31简单介绍你所了解有关布鲁姆的教育思想

第一,  为掌握而教、为掌握而学

布卢姆主张在实际中帮助每一个儿童挖掘他们在校学习的全部潜力,使绝大多数学生学会所教授的大多数内容。布卢姆和他的助手及同事们经过二十多年的研究和实验,提出了“为掌握而教”和“为掌握而学”的学校教学思想。

为掌握而教的教学方法分五步:一是确定教学内容和目的要求;二是制定实施教学计划;三是测定学生的学习情况;四是根据存在的问题给学生第二次学习机会;五是有针对性地再讲述有关内容。根据布卢姆的主张,只要教材合适,教法设计得当,结合对学生的进步给予反馈的经常评价测验,并且教师和学生两者都了解期望于他们的是什么,那么,90%以上的学生都能达到教学的要求。

第二,提出教育目标的分类系统

布卢姆把教育目标分为6类:知识、理解、应用、分析、综合、评价

第三,关于“人类特性”的独特见解

布卢姆1964年曾将环境因素对人类特性的影响这个问题作了深入细致的研究,并报导说,被剥夺的儿童和在富裕的环境下成长的儿童之间,就保守的估计而言,智商相差20。布卢姆还指出,早期儿童的各种经验(社会的和智力的刺激作用)是与其后来的成功相一致的。

四 论述题 (本大题每小题分值为20分,共7个小题)

1论教学在学校教育中的地位

教学是实现学校教育目的与任务的基本途径,在整个教育体系中居于中心地位,发挥核心作用。学校教育工作必须要坚持以教学为主。

教学在学校教育中的核心地位是由多种因素决定的。首先,以教学为主是学校教育工作的特点决定的,是学校与工、农、商等其他部门的根本区别之所在。其次,教学是实现教育目的的基本途径,它所占时间最多,工作比重最大,教学的计划性、系统性比其他途径更强,能更充分地发挥教育作用,促进学生个体的全面发展。再次,教学为主是由教学自身的特点决定的。让学生掌握间接经验是教学的特色与功能,它可以迅速、有效地将人类积累起来的文明成果转化为学生个体的智慧,让学生站在更高的起点上对社会发挥更积极的作用(1分)。最后,历史上正反两方面的经验表明,要提高教育质量,更好地进行自我教育,学校必须坚持以教学为主。

我们必须正确理解教学在学校教育中的中心地位,以教学为主,说明教学是学校教育主要的中心工作,而不是惟一的工作,学校的其它工作应围绕中心工作来组织开展(2分)。学校在保证教学的时间、秩序、质量的同时,还应充分利用其他教育途径,使多种途径协调发挥育人的功能。

2试论人的可教性

教育的本质是育人。但是,为什么“教育”活动它“育”的是“人”而非它物/动物?这是因为人类首先存在教育的可能性。但是,长期以来,由于研究对人类学、生命科学的关注不多或了解有限,因而使得这一基础性问题没有得到很好揭示。那么,人类的可教性在哪里?当今的人类学、生命科学、心理科学等所做的人类与其它物种的比较研究表明,人类的可教性广泛存在于颅腔、脑、喉腔、骨骼等区域的结构与能够之处。我们以脑的结构与功能对教育的适应性为例来说明。

第一、可教性的结构基础

首先从结构上看,人类具有可教性的基础。一是人类具有硕大的颅腔。人脑容量增大达1200~1400毫升。而如此“硕大”的颅腔才能容许人类发达大脑的存在。进化中形成的、不断往前集中的神经系统,则形成人脑:神经细胞大量增多,脑重量超过大多数动物,特别是人脑与体重之比超过绝大多数动物。二是人脑结构的可塑性。根据与其他灵长类的比较所进行的一项简单的计算显示,平均脑量为1350克的智人的妊娠期应该是21个月,而不是实际经历的9个月。为什么人类较早就出世呢?这是由于我们大的脑子和人类骨盆结构制约造成的结果;在脑子大的物种如人类中,婴儿断奶要比脑子较小的动物物种来得迟些,性成熟晚些,妊娠期长些,个体寿命长些。再从比较看,人脑在出生时最大仅为385克,成熟时为1350克;出生与成熟时的脑重量比约为1/3;而猿猴脑在出生时为200克,约为成熟时的1/2。即人脑在后天发展了2/3;而猿脑只发展了1/2。另外,从产道方面看,在人类进化过程中,骨盆的开口适应脑子的增大。但是骨盆开口的增大是有限度的,有效的两足行走的工程学的需要设定了这个限度。当新生儿的脑量为其现在的数值----385毫升时,便达到了这个限度”。四是人脑功能的可塑性。人类把“幼稚”的大脑带到后天来“生长2/3,不仅仅是实现脑结构的可塑性。其实,“过早来到人世”的人类,丰富的后天生活环境无疑给予了这种基于结构可塑性的功能可塑性的实现机会。因为无论如何,后天外界的刺激因素的丰富性是先天母体环境中无法相比的,具体表现在:胎儿在母体中只能够接受不完全的听觉刺激和触觉刺激,而生活在外界的婴儿却能运用视觉、听觉和触觉、动觉等方式感受外界环境的刺激。单从婴儿获得胎儿所不能有的视觉看,就足以让婴儿的可塑性获得发展:人类所获得的信息中有83%是通过视觉获得的(11%通过听觉获得)。后天给予了人类功能可塑性的条件。

第二、可教性的功能基础

再从功能上看,人类也具有可教性基础。一是脑功能比较复杂。运用核磁共振、电子扫描等技术研究表明,人类言语活动时,大脑的兴奋区说明,人类的内在与外在活动,不但有其专门的大脑中枢调控,而且还有相关皮质区域参与,由此形成了内外刺激与人类反映之间的复杂关系,反映了人类脑功能的复杂性。二是人类脑功能的特殊性。人类不仅具有与动物类似的对具体事物(signs)刺激下发生反射的第一信号系统,而且具有存在动物所不具备的第二信号系统,即对语言、文字等抽象符号(symbols)发生反映的能力。现代脑科学技术的证实了人类这些对抽象符号发生反映的语言中枢的存在:说话中枢使得人类能够运用口头语言来传递自己的意愿;书写中枢使得人类能够运用文字符号来表达自己的思想;阅读中枢使得人类在视觉中枢基础上理解文字符号的意义。听觉中枢使得人类能够懂得外界符号的意义。

正是人类能够对“符号”发反映,才使得人类建立人类独具的第二信号系统,从而建立自己的文字、符号系统,即所谓“文化”,由此把人类与他物区别开来,正如人类学家卡西尔把人定义为“符号的动物”一样;可见,在此人类符号化的过程中,人类之性----人性得以构筑。而且,人类对“符合”的反映机能中,由于作为“符号”的文字、语言是现实的概括、抽象,这种概括和抽象,就使得人不但能直接从个人经验来认识现实,而且可以从他人(前人)的经验中吸取有益经验,使得人类冲破了直接经验的牢笼。因此,人类对“符号”----文化的学习过程也就是人类自身不断符号化的过程,人类就在此过程中实现了动物的人向创造的、计划的、组织的、语言的人转变,从此意义上看,文化即人化----使人远离动物、人性日臻完善。

此外,人类口腔、喉腔等语言器官结构的特殊性、上肢结构的灵活性等也为人类的学习提供必要条件。由此可见,正是人脑、语言器官、上肢等人类特殊的结构与功能,促使人类发生“符号”反映、心智得以发生,且可通过符号(如语言)来表达自己的心智。人猿辑别由此而始。人类教育的可能性也由此而生。

3.论教育在人的发展中的地位与作用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教育在人的发展中起主导作用。

从广义上说,教育是环境的一部分,是一种经过有目的地选择和提炼的特殊环境,这就决定了它的特殊地位,即在人的身心发展中起主导作用。这是因为:第一,教育,特别是学校教育,具有明确的目的性和方向性,是专门培养人的活动。它能根据一定的社会的政治经济和生产力发展的需要,按照一定的方向,选择适当的内容,采取有效的方法,利用集中的时间,对人进行全面的教育和训练,使人获得比较系统的知识和技能,形成一定的世界观和道德品质。第二,教育具有较强的计划性和系统性。学校教育是在各种规章制度的严格制约下进行的,它保证了教育、教学的良好的秩序,把人的发展所需要的一切时间和空间全部地投入到可控的程序之内,使教育、教学得以顺利地进行。同时,学校教育又具有系统的学习内容,这些内容既考虑了社会发展对人才规格的需要,又考虑了知识的逻辑顺序、学生的年龄特点和接受能力。这样就保证了人才培养的高效率和高质量。第三。学校教育具有高度的组织性,学校教育是通过专门的教育机关——学校进行的。学校是按照一定的教育目的组织起来的,它是比较完整的组织机构,又有经过教育和训练的专职教育工作者。因而,它对人身心发展的作用,比其他任何影响人的条件都要有效。第四,教育可以根据个体的遗传素质,有意识地发挥其长处,弥补其不足,使先天的遗传素质向有利于身心成长的方面发展。教师通过有意识地鼓励神经类型弱、反应迟缓、胆怯、积极主动性差的学生参加集体活动,经常回答提问,来培养他们的自信心和积极性,使他们逐渐变得活泼、主动。第五,教育能对各种环境加以一定的控制和利用。它能按照预定的目的选择和提炼有利于人的身心发展的因素,克服和排除那些不利于人的发展的因素。学校可以把学生组织起来开展有教育意义的集体活动,以使他们免受不良环境的影响。

可见,教育在人的身心发展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正因如此,有人提出了“教育万能论”的观点,认为人的发展完全是由教育决定的。17世纪英国教育思想家洛克、18世纪德国的思想家康德就是最典型的代表。“教育万能论”对教育作用的高度评价,对认识教育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具有一定的意义。但是,把教育视为人的发展的决定因素,就夸大了教育的作用。因为人的发展并不是单纯由教育决定的,而是各种条件综合作用和人的多方面的实践活动的结果。教育在人的发展中的主导作用只是相比较而言的。是相对的、有条件的。如果没有遗传为之提供相应的生理前提,没有环境的积极配合,没有社会发展作为物质基础,没有人的主观能动性的调动,教育要发挥它的主导作用也是不可能的。

4.评述教育目的上的个人本位论与社会本位论

个人本位论与社会本位论是在教育目的的价值取向上影响较大的两个流派。

个人本位论盛行于是18世纪----19世纪上半叶,以卢梭、洛克、裴斯泰洛齐、福禄倍尔等人为代表。其基本观点是主张教育目的应依据个人的需要来确定。该理论认为,人生来就具有健全的本能,教育目的是由人的本能、本性的需要决定的。教育的根本目的就在于使人的本能和本性得到自由发展。个人价值高于社会价值,评价教育价值也应当以其对个人发展所起的作用为标准来衡量。个人本位论的兴起和盛行的时期正是欧洲资产阶级进行反封建斗争的时期,它对反对宗教神学对人的思想禁锢,反对封建蒙昧主义强加于个人的一切教育要求,提倡个性解放,尊重人的价值,具有进步的历史意义。但是个本位论排斥社会对教育的制约,排斥人对社会的需要是不正确的。

社会本位论是在19世纪下半叶产生的,代表人物有孔德、涂尔干、赫尔巴特等。其基本观点是主张教育目的应根据社会需要来确定。该理论认为,个人的发展有赖于社会,教育结果也只能以其社会功能加以衡量。教育结果的好坏,主要看它对社会贡献了什么,贡献的程度如何。教育的一切活动都应服从和服务于社会需要,教育除了社会目的之外,没有其它的目的。社会本位论看到了教育目的的受社会制约的一面,但完全否定了教育目的的个性制约性,因此,也是不全面的。

个人本位论和社会本位论在处理社会和人的关系问题上各执一端,都是不正确的(1分)。只有将社会发展需要与人的发展需要结合起来。才是科学的。教育是发展人的一种特殊手段,教育目的的所指向的就是作为个体人的发展,教育本身也不会存在。但是,个人的生存、手段和条件。因此,个体的发展要以社会的发展为基础,受社会发展的制约,服从于社会发展的需要。教育的任务就是要促使人去适应他所处于的那种社会关系、社会生活条件。另一方面,如果看不到每个人都是一个独立实体,在制定和实施教育目的的时候完全无视个人的因素,不考虑人自身发展的各种需要,如求知欲的满足,美的享受和追求,以及身心健康的需要等,也可能培养出缺乏理智与情感,缺乏志趣与爱好,生活态度冷淡,精神世界贫乏的对象来。同时,教育目的如果完全不反映人的个性的发展,也可能培养出某种“标准件”,甚至可能成为强加于人的精神因素。

5.结合当今形势,谈谈知识经济与教育的关系

1990年联合国提出“知识经济”的概念;经合组织提出“知识经济”是“以知识为基础的经济”。作为未来社会的发展方向,我们必须从教育等各个方面作好准备,迎接知识经济的到来,接受知识经济的挑战。

知识经济作为信息社会的经济形态,在目前的发展中,它初步呈现以下特征:知识分子成为社会财富的主要创造者,智力资源为第一资本,知识拥有者是社会的知本家;知识资本在社会发挥主导作用,知识分子成为社会的主导力量;经济趋于知识化、无形化、一体化;产生集生产、生活、研究、市场于一体的新技术社会区;“创新”是知识经济的核心、灵魂、精神支柱。总之,社会的信息化、网络化、全球化、创新性、集成性是当前知识经济发展中出现的比较显著的特征。

知识经济作为一种崭新的经济形态,它的出现对教育的影响、冲击是空前的,它要求教育对社会转型的适应需要,避免所培养人才成为不懂得时代变化、发展的“庸才、蠢材”;培养的人才适应社会对人才规格的需要,不能培养素质不适应于时代需要的“废人”。为此,教育必须进行系统的改革:

确定知识经济价值观----包括认识到知识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支柱地位,把重视知识、尊重人才落到实处,不断地学习知识、树立终身教育观念,不但地更新知识。

提高全体公民的素质----通过普及基础教育,加大基础教育的投入,重视全体学生全面素质的提高来提高全体国民的综合素质。

加速知识的社会运用转化----即要使科学技术迅速转化现实生产力,特别是高等教育在发展科技中的作用加强,社会有效地促进科技的生产力转化。

改革现行教育体制----建立现代大教育体系,形成开放、灵活、高效的教育管理体制,使教育终身化成为现实,人们能够不断地工作、不断地学习。

改革现行学校教育----为增强学校教育的社会适应性,树立创新教育观念,培养具有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创新能力的现代人才,学校教育应当重视学生适应于现代社会生活需要的基础知识与基本能力的教育,能够有效地运用计算机学习、工作、生活;重整教育内容,把最新的科学技术纳入课程教学,实现教育内容的现代化;改革教育方法与手段,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让学生自动第学习、探索,特别是为学生的自主创新活动提供宽松的空间;加强对学生的创业意识教育(如美国的比尔盖茨的创业事迹、清华大学的创业教育等)。

改变知识教育策略----要纠正过去偏重于硬知识(“是什么的知识”:Know-What、“为什么的知识”:Know-Why)教育、轻视软知识(“怎么做的知识”:Know-How、“谁有知识”:Know-Who、   “知识的时间与地点”:Know---When/Where)教育的现象,要求硬知识教育与软知识教育并重,甚至把软件知识教育放在硬知识教育的前面,教育学生掌握学习方法、掌握运用方法,学会学习。

6.论述现代教育的基本特征(各个特征未展开论述不给分)

现代教育是与古代教育相对立而言的一个教育范畴,就其实质而言,现代教育是与现代化大生产与现代社会生活相适应的一种教育体系,它主张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强调教育要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现代教育的基本特征可以概括为如下几个方面:

第一、  现代教育的公共性

教育公共性的一种含义是指现代教育成为面向整个社会的公共事业,它面向全体人民,为全体人民服务。另外教育的公共性也指教育的公平性,即在提高大众素质的基础上培养精英,培育精英。

第二、现代教育的生产性

它指的是现代教育越来越与人类的物质生产结合起来,越来越与生产领域发生密切的、多元化的关系。在知识经济的时代,教育的生产功能将会表现的越来越明显。

第三、现代教育的科学性

现代教育的科学性指的是,一方面,科学教育是现代教育的基本内容与最重要的方面;另一方面,现代教育的发展越来越离不开科学的指导。

第四、现代教育的未来性

这一特征的基本含义指的是:一方面,现代教育的价值取向与目标定位等会对未来社会与个体的发展产生非常大的影响;另一方面,现代教育的发展要考虑未来社会的发展趋势,面向未来。

第五、现代教育的国际性

现代教育的国际性指的是现代教育应该从态度、知识、情感、技能等方面培养受教育者从小就为一个国际化的时代做准备,也就是面向世界。教育应当成为促进国际理解与合作的工具,培养世界人。

第六、现代教育终身性

现代教育的终身性指的是现代教育不局限于学龄阶段,而是贯穿于人的一生,现代教育的改革应当着眼于创造一个适合于终身学习的机会,打通正规教育与业余教育、学校教育与继续教育的界限。

第七、现代教育的革命性

现代教育处于不断的变革之中,从目标到课程、内容、方法、组织形式、评价标准、结构体系等方面都在不断地革新。现代教育的革命性源于现代生产与生活以科学技术为基础,由于科学技术的本性是不断创新的,因而教育也处于不断的革新之中。

篇6:考研教育学考研经典试题及答案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

1、教育学是研究教育问题,揭示______的科学。

2、教育对生产力和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通常被称之为教育的______。

3、根据一定教育目的和培养目标,由教育行政部门制订的有关学校教育和教学工作的指;导性文件.称之为______。

4、______人是实现教育目的的基本途径。

5、个别教育的基本形式与方法是______。

6、抓好德育计划的实施工作,主要包括选人用人、组织活动和______。

7、广义的体育包括竞技体育、大众体育和______。

8、进行卫生知识教育,主要通过上好______。

9、就业前的职业教育是指为______而进行的各类专业教育。

10、班主任工作的首要任务是对全班学生进行______。

二、单项选择题(在每小田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将其号码旗在田干后的括号内。每小题1分,共10分)

1、世界上最早的教育著作是( )。

A、《论语》 B、《学记》 C、《大教学论》 D、《教育学纲要)

2、个体的主观能动性是发展的( )。

A、外部动力 B、内部动力 C、内外动力 D、潜在动力

3、下列学者中就其教育目的的价值取向而言,属于“社会本位论”者是。

A、卢梭 B、裴斯塔洛齐 C、涂尔干 D、杜成

4、在教育过程中,教师和学生为完成共同的教育任务进行交往而产生的关系,称之为( )。

A、社会关系 B、人际关系 C、教育关系 D、师生关系

5、以“产萎术”著称的提倡启发式教学是古代先哲()。

A、孔子 B、孟子 C、苏格拉底 D、亚里斯多德

6、“纲要信号法”为( )所倡导。

A、布鲁纳 B、布卢姆 C、沙塔洛夫 D、凯勒

7、通过论证、解释、说明以提高学生思想认识的教育方法属于( )。

A、理论教育法 B、形象教育法 C、环境教育法 D、评价教育法

8、学校体育的根本任务是让学生( )。

A、掌握体育知识 B、养成锻炼习惯 C、掌握体育技能 D、增强身体素质

9、学校卫生包括了( )。

A、身体卫生 B、心理卫生 C、青春期卫生 D、身体卫生和心理卫生

10、学校组织机构是指( )。

A、行政机构 B、非行政机构 C、行政机构和非行政机构 D、垂直和横向机构

三、判断题(正确的打“ ”,错误的打“ ”。每小题1分,共四分)

( )l、教育规律与教育方针、政策都具有客观性,它们之间本质上是一致的。

( )2、教育为生产力和政治经济制度所制约。当旧的政治经济制度灭亡之后,与其相适应的教育也随之灭亡。

()3、教育与政治经济的关系,往往以“文化”作为中介因素,这是考察教育的文化功能的重要依据。

()4、人遗传素质本身不可能随着环境和人类实践活动的改变而改变。

( )5、教育目的包括了所要培养人的身心素质和社会价值两大部分内容。

()6、政治经济制度对学校课程发展并不起决定性作用

( )7、以学科为中心设计的课程称为核心课程也称中心课程。

( )8、课程规定着以什么内容来培养学电

( )9、教学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共同活动。

()10、上课是实施智育的主要途径。

( )11、综合课程是在一节课内完成某种复杂的教学任务的课。

()12、我国最早于19在北京京师同文馆采用班级授课制。

()13、社会主义民主法制与纪律教育是初中德育不可缺少的内容之一。

( )14、活动和交往是德育过程中外部教育影响的主要形式。

()15、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接受教育的德育方法称之为环境教育法或陶冶教育。

( )16、美育的基本特点之一是以美感人,以情动人。

( )17、美属于意会知识。

()18、普退中学所开设的自然学科的教学是实施劳动技术教育的好途径。

( )19、个别活动是课外校外教育活动的主要形式。

()20、校长负责制包括校长全面负责,党支部保证监督,教职工民主管理三个有机组成部分。

四、名词解释(每小题3分,共15分)

1、教育目的2、直观性教学原则3、活动课程4、德育5、集体教育与个别教育相结合原则

五、简答题(第1、2、3每小题6分,每4小题7分,共25分)

1、简述身心发展的稳定性与可变性。

2、简述社会主义师生关系的特点。

3、简述“读读、议议、练练、讲讲”八字教学法。

4、简述劳动技术教育的任务。

六、论述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1、为什么遗传素质对人的发展不起决定作用?

2、试述上好一堂课的要求(条件)。

1.教育学考研试题及答案

2.考研《教育学》试题及答案

3.考研试题及答案

4.历史考研试题及答案

5.2017考研教育学

6.考研政治试题答案

7.考研《政治》试题及答案

8.考研管理学测试题及答案

9.考研《历史学》试题及答案

10.哲学考研试题及答案

篇7:护理教育学试题及答案

护理教育学试题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共25分,每题5分)

1、以下哪一项不是构成护理教学过程的基本要素( ):

A 、护理学教师 B、学生 C、教学目的 D、教学内容 E、教学手段

2、在护理教学过程的基本阶段中,( )是教学过程的中心环节。

A 、激发学习动机 B、感知教材 C、理解教材 D、巩固知识 E、运用知识

3、关于临床见习和临床实习的区别,以下哪一项叙述是错误的( ):

A 、临床见习安排在讲授专业课期间,临床实习安排在全部课堂教学完成后

B 、临床见习的目的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临床实习目的在进行临床综合训练

C 、临床见习的时间较为分散,临床实习的时间较为集中

D 、临床见习需要带教老师,临床实习不需要带教老师

E 、临床见习以观察学习为主,临床实习以参加专业实践为主

4、我国古代的《论语》实际上是孔子运用( )对其弟子进行传道、授业、解惑的记录。

A 、讲授法 B、谈话法 C、讨论法 D、演示法 E、实验法

5、以下哪一个不是构成学生思想品德的四要素( )

A 、知 B、情 C、意 D、思 E、行

二、填空题(共35分,每空5分)

6、布卢姆在其教育目标分类理论中,将教学目标分为三大领域,即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

7、编制护理学课程计划的原则有____________原则、____________原则、____________原则、社会发展原则和法规依据原则。

8、在某次护理教育学期末测试中,一道论述题满分25分,全体考生平均得分16.25分,则该题的难度指数P 的值为____________。

三、是非题(共15分,每题5分)

9、教育具有两大功能——促进社会的发展和促进人的发展,其中,促进社会的发展是教育的本体功能。( )

10、在我国,教师的根本职责是做好教学工作。( )

11、单元计划是备课中最深入、具体、落实的一步。( )

四、论述题(25分)

12、简述社会学习的特点、过程、影响因素,并结合实际试举一例社会学习理论在护理教育中的应用。

答案及解析:

一、单选题

1、C

解析:护理学教师、学生、教学内容和教学手段是构成护理教学过程的基本要素。

2、C

解析:学生在感知教材的基础上,逐步对教材进行理解和概括,形成科学概念,这是教学过程的中心环节。因为只有理解教材,形成教材,才能深入了解事物的本质,把握客观过程的规律。

3、D

解析:临床见习与临床实习都需要专业的带教老师授课指导。

4、B

解析:谈话法又称问答法、提问法,是教师通过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提出新的问题,引导学生积极思考,通过师生之间的回答,得出结论,获得知识和发展智力的教学方法。

5、D

二、填空题

6、认知领域;情感领域;动作技能领域

解析:布卢姆和他的同事们将教学目标分为三大领域,即认知领域、情感领域和动作技能领域。

7、囊括性原则;连贯性原则;可行性原则

解析:护理课程的'编制原则为:囊括性原则、连贯性原则、可行性原则、社会发展原则和法规依据原则。

8、0.65

解析:得分可从0分至满分的试题成为非0、1计分试题,该试题难度指数P 等于“全体考生该题得分平均值”与“该题满分值”的比值,即P=16.25/25=0.65

三、是非题

9、(×)

解析:教育是一种培养人的社会活动,这是教育的本质属性。教育的基本功能是根据社会的需要,促进人的发展,通过培养人来促进社会的发展。其中,培养人是教育的根本立足点,是教育价值的根本体现,是教育的本体功能。

10、(×)

解析:在我国,教师的根本职责是“教书育人”,主要包括三个方面——做好教学工作、做好思想品德教育工作、关心学生的身心健康。

11、(×)

解析:课时计划(又称教案)是备课中最深入、具体、落实的一步。

四、论述题

12、解析:

社会学习的特点(每点2分):

(1)社会学习不一定具有外显行为反应

(2)社会学习不依赖直接强化

(3)社会学习具有认知性

(4)社会学习不同于模仿

社会学习过程(每点2分):

(1)注意过程:是对榜样的知觉过程

(2)保持过程:是对示范信息的存储过程

(3)动作复现过程:即观察者把表征化的示范信息转化成自己行为的过程。

(4)动机过程:观察者是否表现观察习得的行为,受个体动机变量的控制。

社会学习的影响因素:榜样特点、观察者特点、榜样显示的特点。(每点1分)

社会学习理论在护理教育中的应用:

社会学习理论可用于指导护理学专业的各种示范教学,如操作示教、观摩教学等。(3分)

事例略(3分)

篇8:教育学心理学试题及答案

1.未知概念题是已知概念的上位概念,则对未知概念的学习属于( )。

A.类属学习

B.总括学习

C.并列结合学习

D.命题学习

2.由先前经验影响所形成的往往不被意识到的一种倾向性或心理准备状态叫( )。

A.潜意识

B.前意识

C.定势

D.潜伏学习

3.能使我们对不同的情境做出不同的恰当反应,从而避免盲目行为的是( )。

A.获得

B.消退

C.泛化

D.分化

4.人们对自己能否成功地从事某一成就行为的主观判断是( )。

A.自我期待感

B.自我效能感

C.自我预期感

D.自我归因感

5.下列哪个过程属于问题解决?( )

A.吃饭穿衣

B.无目的地幻想

C.猜谜语

D.回忆电话号码

6.经常看到主语在句子的开端部位,因而就认为主语就是句子开端部位的那个词,这属于( )。

A.形象概括

B.理性概括

C.表象概括

D.感性概括

7.对某种物体或某种情况的恐惧,如怕蛇、怕狗、害怕开车、害怕医院、害怕死亡等,这种恐怖症属于( )。

A.广场恐惧症

B.社交恐惧症

C.单纯恐惧症

D.一般恐惧症

8.学习过程中,学习者经常通过做笔记的方式帮助学习,这种学习策略属于( )。

A.元认知策略

B.组织策略

C.复述策略

D.精细加工策略

9.创造活动的源动力是( )。

A.需要

B.兴趣

C.好奇心

D.理想

10.表现为“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阶段是( )。

A.评价

B.依从

C.认同

D.内化

答案及解析

1.B【解析】上位学习也叫总括学习。

2.C【解析】定势是心理操作活动的积累而形成的问题解决的刻板和准备状态,是人们在过去经验影响下解决问题的倾向性。

3.D【解析】题干是分化的作用。

4.B【解析】题干是对自我效能感的解释。

5.C【解析】问题解决的三个特征分别是认知性、目的性、序列性。

6.D【解析】感性概括是在直观的基础上自发进行的一种低级的概括形式。

7.C【解析】对一件具体的东西、动作或情境的恐惧,这种恐惧症属于单纯恐惧症。

8.D【解析】做笔记是阅读和听讲时最常用的精细加工策略。

9.C【解析】好奇心可以引发个体进行各种探索活动。

10.D【解析】在内化阶段,个体的行为具有高度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并具有坚定性。

[教育学心理学试题及答案]

篇9:高等教育学试题及答案

高等教育学试题及答案

一、填空题 (10选7,每题1分)

1. 教育者应当使受教育者的(身心)获得健康发展。

2. 高等教育与普通中等教育相比其性质是(专业)教育。

3. 社会(政治制度)决定高等教育的领导权。

4. 教育方针以(培养目标)为主要的核心的内容。

5. 培养高级专门人才的基本途径是(课堂教学)。

6. 强调教学内容综合性的教育模式是(通才教育)。

7. 高等学校中(教学大纲)是学科教学的指导文件。

8. (培养高级专门人才)是高等学校教师的主要任务。

9. 高等学校教育工作的中心环节是(教学)工作。

10.大学生通过(社会实践)途径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际工作体验。

二、选择题(10选4,每题2分)

1. 高等学校既培养学术型专业人才,又培养( C )。

A . 红又专人才

B . 理论人才

C . 职业型人才

D . 技术型人才

2. 高等教育与人类文化的关系是( D )。

A . 人类文化制约高等教育

B . 文化深刻影响高等教育

C . 高等教育决定文化

D . 互相包容的内在联系

3. 高等教育的目的具有不可测性是指( B )。

A . 高等教育培养目标

B . 高等教育目的只是抽象概括的教育理想

C . 高等教育社会活动目的

D . 高等教育科学研究目的

4. 高等教育强调传授知识与( B )相统一。

A . 政治思想教育

B . 培养能力

C . 素质提高

D . 确立共产主义世界观

5. 学分制的主要缺点之一是( B )。

A . 不利于学生发挥特长

B . 容易造成教学秩序混乱

C . 灵活性差

D . 不利于教师发挥特长

6. 中国高等学校实( C )。

A . 通才教育

B . 通才教育与专才教育融合

C . 通才教育与专才教育结合

D . 专才教育

7. 我国高等教育总体发展处于( A )阶段。

A . 大众化发展

B . 英才教育发展

C . 英才教育发展为大众化

D . 英才教育向大众化转变

8. ( C )在高等学校的社会职能体系中处于中心地位。

A . 搞好宣传

B . 发展校园文化

C . 培养专门人才

D . 发展科学

9. 高等学校实施全面发展教育的最基本的途径是( A )。

A . 教学

B . 发展素质

C . 科研训练

D . 生产劳动

10.高等学校教师只有( C )才能在本学科领域处于领先地位。

A . 社会活动频繁

B . 人际关系好

C . 科研成果处于本学科前沿

D . 教学成绩突出

三、名词解释 (每题4分,15选3。)

1. 高等教育 ——高等教育是在完全的中等教育基础上进行的专业教育,是培养 各类高级专门人才的社会活动。P5

2. 我国的教育方针 —— 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 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P31

3. 教育方针的基本内容 —— 教育方针是国家在一定历史时期,根据社会政治经

济发展的需要和基本的国情,通过一定的立法程序,为教育事业确立的总的工作方向和奋斗目标,是教育政策的总概括。教育方针的基本内容包括三个方面:教育发展的指导思想;教育的培养目标;实施的途径。P29

4. 教育目的 —— 教育目的是指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为一定社会所需要的人的基 本要求,它规定了所要培养的人的基本规格和质量要求。P31

5. 通才教育(与专才教育比较) —— 相对于专才教育而言,通才教育是一种通

识教育,其目的是为了培养具有高尚情操,有高深学问,有高级思维,能自我激励,自我发展的人才。它实行的是一种博雅教育,注重理智的培养和情感的陶冶。通才教育具有四个特征:(1)知识的基础性和经典性;(2)内容的综合性和广泛性;(3)教育形式的多样性和灵活性;(4)过分通博,学科的深入发展受影响。P64

6. 大众高等教育(与英才教育比较) —— 高等教育中的英才教育与大众教育,

是指高等教育发展史上的两个不同发展阶段或两种不同教育模式。二者在教育目的、对象、规模上存在明显区别。最主要的区别是在受教育者的面的宽窄上。英才高等教育是面向少数人的,规模较小,目的是培养少数治国精英;而大众高等教育则是面向社会大众的,受教育者分布广泛,使更多的人特别是工农大众子女也可以上大学。教育规模扩展,以高等教育的层次、种类和形式的多样化为特征。教育目的主要是培养国家所需要的各行各业的建设人才,也包括一部分未来的国家管理人员。P69

7. 课程 —— 狭义的课程是指被列入教学计划的各门学科,及其在教学计划中的地位和开设顺序的总和。广义的课程则是指学校有计划地为引到学生获得预期的学习结果而付出的综合性的一切努力。广义的课程突破了以课堂、教材和教师为中心的界线,使教育活动克服了以学科、智育为转移的唯理性模式的束缚,在更广阔的范围内选择教学内容。P235

8. 教学计划 —— 教学计划是按照高等学校培养目标制定的指导教与学活动的

规范性文件,它体现了社会对某一种专门人才培养规格的基本要求,是学校组织和管理教学工作的主要依据。教学计划包括专业培养目标、学习年限(学分总计)、课程设置及其主要的教学形式和学时(学分)的分学期分配。P240

9. 教学大纲 —— 教学大纲是以系统和连贯的形式,按章节、课题和条目叙述该

学科的主要内容的教学指导文件。它根据教学计划,规定每个学生必须掌握的理论知识、实际技能和基本技能,也规定了教学进度和教学方法的基本要求。P242

10.教材 —— 教材也称教科书,是教学的主要依据,它是阐述教学内容的专用 书籍,是教学大纲的具体化。教材的'基本构成包括目录、正文、作业、实验、图 表、附录、索引和注释。正文是教材的主要部分。P245

11.班级授课制 —— 班级授课制也称班级教学制,是将学生按大致相同的年龄 和知识程度编成班级,教师根据各门学科的教学大纲规定的教学内容和固定的教 学时间表,面对由一定数量学生组成的班级进行教学的教学组织形式。P253

12.学分制 —— 学分制是与学年制不同的教学管理制度,是计算学生学习进程

或学习分量的一种方法、手段或尺度。一般是将学生毕业时应掌握的知识、能力的总体分解成各“小单元”,并分别确定为必修与选修两大类,规定每门课程的学分和取得该专业毕业应修满的总学分,作为学生毕业或获得学位的业务标准。P263

13.教学和教学过程 —— 教学是学校实现培养人才的基本途径,它是由教师、

学生、教学内容、教学媒介(包括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等)构成的系统,是教师和学生在教学系统中通过媒介进行的传递信息的双边活动。

教学活动作为一种动态过程而展开就称为教学过程。教学过程是学生在教师

的引到下,系统学习科学文化基础知识和掌握基本技能,同时发展智力和体力,树立辨证唯物主义世界观和社会主义道德品质的过程。因此,教学过程本质上是教师指导下学生个体的认识过程和发展过程。教学过程有三个特点:其一,师生共同参与的过程。其二,学生系统地学习间接知识的过程;其三,教学过程是师生间知识传授的过程,又是学生世界观、价值观、道德品质、心理素质形成的过程。P218-219

14.教学原则 —— 教学原则是依据已发现的教学规律和一定的教育目的,对教 师和教育工作者提出的在教学过程中必须遵守的基本要求。P226

15.学制 —— 学制是指一个国家的各级各类学校的系统,它包括:有哪些种类

的学校,这些学校由谁来主办和管理,学校的性质和任务是什么,实际的入学条件、修业年限以及各级各类学校的关系如何等等。P85

四、简述题 (每题8分,18选4。)

1.社会政治制度与高等教育的关系 P5

答:(一)政治制度对高等教育的制约

1. 政治决定了高等教育的领导权

2. 政治决定受高等教育的权利

3. 政治制约着高等教育体制

4. 政治制约着高等教育的方针、目的

(二)高等教育的政治功能:高等教育通过发挥其政治功能为社会政治服务

1. 对受教育者进行政治教育

2. 培养专门政治、法律人才

3. 推进民主政治的发展

2.社会经济制度与高等教育的关系 P9

答:(一)经济发展对高等教育的决定作用

1. 经济发展是高等教育发展的物质基础

2. 经济体制的变革决定了高等教育体制的变革

3. 经济发展水平决定着高等教育发展的速度和规模

4. 经济结构的变化制约着高等教育的结构

(二)高等教育对经济发展的巨大推动作用

1. 高等教育促进经济增长

2. 高等教育促进经济结构的调整和完善

3. 高等教育可以提高人们的经济收入,改善社会不利群体的社会地位

高等教育的上述经济功能是通过培养高级专门人才和再生产科学技术这两条基本途径而实现的。

3.社会文化与高等教育的关系 P17

答:(一)文化对高等教育的影响

1. 文化影响着高等学校教育的内容

2. 文化系统与文化设施影响着高等教育的实施

3. 文化传统影响着高等教育特色的形成

4. 高等学校的校园文化受到社会文化的深刻影响

(二)高等教育的文化功能:对文化具有反作用

1. 高等教育具有选择、传递、保存文化的功能

2. 高等教育具有创新和发展文化的功能

4.简述现代大学的社会职能及其相互关系 P25

答:现代大学的社会职能包括:

(一)培养专门人才是现代高校的根本使命(教学职能)

(二)发展科学是现代高校的重要职能 (研究职能)

(三)服务社会是当代高校职能的延伸 (针对社会)

现代大学三大社会职能之间的相互关系,是相互联系、相互渗透的,共同构

成现代大学的职能体系。其中培养人才是现代高校的根本使命,发展科学是高校的重要职能,直接服务社会是高校培养人才、发展科学职能的进一步延伸,使它们不脱离社会实际。

5.简述教育目的的性质 P32

答:(一)教育目的是一种教育理想 (主观性)

(二)教育目的具有客观性

6.简述高校关于全面发展教育的实施途径 P48

答:在高校中,实施全面发展教育的基本途径主要有三个:课堂教学、科学研究训练、社会实践活动。

7.简述我国高等学校教师的社会地位 P171

答:高校教师的社会地位,取决于教师的劳动在社会发展中所起的作用,以及人们对这种作用的认识程度。高校教师的作用主要体现在:

(一)通过继承、传播、发展和创造人类科学技术文化知识,培养各类高级专门人才,促进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

(二)通过社会服务,直接推动社会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建设。

尽管高校教师的作用与贡献是客观存在的,但由于教育的社会效益具有滞后性,经济效益具有间接性,教师的劳动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很难及时地、直接地实现其真正的价值。因此社会上仍存在轻视教师劳动的观念,以为教师的工作是简单的重复,与物质财富的生产没有关系。但是政府通过了相应的法律法规,为教师社会地位的确定提供了法律依据,对教育经费和教师待遇都有所规定。

高校教师应该看到,我国经济尚欠发达,经济待遇的提高需要一个过程。同时还应意识到,教师社会地位的高低,最终取决于教师素质、水平的高低,取决于自己对社会的作用与贡献,要有默默无闻的准备。

8.当代大学生个性心理发展的主要特征及其在教育上的意义P185

个性心理特征主要表现在气质和性格两方面:

1、大学生的气质已经基本稳定下来,能根据自己的气质特征选择今后的发展方向,并能克服气质中的消极因素影响,发挥积极因素的作用。教育上主要是帮助大学生认识自己的气质特征,使其能在学习与生活中扬长避短,预防心理疾病的产生,更好地发展自己。

2、大学生的性格正逐渐完善和稳定下来,具有稳定的态度和行为习惯,具有积极的意志品质与理智情感特征。教育上主要是帮助大学生改变以往性格特征中的消极方面,发展积极方面,以形成完善的人格。

9.如何正确处理基础课与专业课、必修课与选修课、理论课与实践课在课程结构中的关系。P236-237

正确处理基础课与专业课的关系

(1)要加强基础课,以有利于学好专业课,也有利于专业变换和全面提高人的素质;

(2)加强基础课并非愈宽愈深愈好,要适度,使学生在普通课的基础上实现高度专业化;

(3)专业课分为专业基础课和专业的职业倾向课。着眼于拓宽专业眼界,提高专业理论思维层次和掌握科学的一般方法论。

正确处理必修课与选修课的关系

(1)两类课程应比例适当,相互补充相互促进。既保持主干课程的系统性与完整性,又增加教育计划的灵活性。

(2)应适当增加选修课的比例,适当压缩必修课的学时和教学内容。以有利于扩大学生的知识领域,使学生的学业能反映本专业的规格和要求;

正确处理理论与实践的关系

(1)要克服轻视理论轻视书本知识的错误倾向,切实加强基础理论知识教学;

(2)要加强基本技能的训练,克服忽视实践的倾向,培养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与能力。

10.如何科学、合理地制定专业培养目标和规格 P213

答:(一)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要与国家的教育方针、高等教育的总体培养目标一 致

(二)培养目标和规格要实事求是,切忌偏高和偏低

(三)培养要求应体现层次、规格的差异性,切忌笼统

(四)人才培养质量规格的国际可比性。在学习年限、课程体系、学分、教材、学位水平方面,尽可能地和国际公认的标准接近。

11.简述高校教学方法的主要特点 P266

答:高校教学方法的主要特点有:

(一)有教师直接控制转变为师生共同控制信息的传递

(二)由于大学生学习的独立性增强,使组成教学法的双方在整个体系中的

比重发生较大的变化——教师的校的成分逐渐减少,学生自学的成分逐渐随着年级的升高而递增

(三)教学方法与研究方法的相互渗透和结合

12.大学生学习过程的特点是什么?P223

答:大学生学习的独立性、自主性、探索性增强。独立性增强意味着他们对老师的依赖已经减弱;自主性增强意味着他们自己管理自己,自己选择发展方向;学习探索性的增强意味着在一定范围内他们也以直接知识为认识对象。

13.大学教师从事科学研究的意义 P297

答:(一)教学与科研结合是高等教育发展的客观规律

(二)科研是提高师资水平的基本途径

(三)科研是培养学生能力、发展智力的重要手段

(四)科研是发展新学科的基础

(五)科研是学校直接为和会服务的主要渠道

(六)科研是加速学校管理现代化的重要条件

14.简述社会实践活动对高等学校人才培养过程的意义 P325

答:社会实践活动在培养人方面所起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可促进知识的转化和知识的拓展

(二)有利于增强大学生的社会意识和社会技能

(三)有利于发展大学生的创造才能和组织才能

(四)有利于大学生提高修养、完善个性品质

15.高等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任务 P353

答: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根本任务是用马毛邓来教育和武装学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工作主要有:

(一)用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教育学生,确保高等教育的社会主义方向

(二)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启发教育学生,增强大学生认识、改 造主观世界和客观世界,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

(三)调动和激发大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自觉性和创造性,保证和促进学生的 全面发展

(四)引导、培养和不断提高大学生自我教育与自我控制的能力

16.简述我国高等学校教师聘任制度的意义有哪些。P113

答:教师聘任制度的实施,一定程度地打破了高校教师铁饭碗地局面,一是有利于教师资源的优化配置,促进了高校教师的合理流动;二是优化了高校教师的队伍结构,对加强高校的学科建设,提高学术水平都具有积极的意义;三是聘任制有利于形成竞争上岗的局面。

17.简述我国高等学校学制的特征 P92-93

答:我国高等学校系统的宏观总体特征是:以多重公立系统为主,大多高校由各省(市、区)举办和管理,部分由中央部位负责;与此同时私立系统尚处于逐步形成中。高校体现为专科、本科和研究生三个层次。

我国高等学校系统的微观特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 层次结构轮廓清晰,各层次间基本能够保持衔接,相互连贯,但培养规格上还有些模糊,特别是专科教育的定位问题还有待进一步明确;

―― 进入各层次都有比较严格的入学条件限制,实行严格、规范而统一的考试制度。 ――在学习方式和修业年限上,加强改革,增强灵活性,但总体上比较刻板、划一。

18.简述高等教育宏观管理体制的三个模式 P116

答:人们通常将当前世界各国高等教育的宏观管理体制划分为三种模式:

(一)中央集权型的高等教育宏观管理体制

这种体制下,高等教育完全由国家举办,高等教育的管理和决策权力在中央政府,由中央政府直接调解高等教育活动。以法国为典型代表。

(二)权力分散型的高等教育宏观管理体制

又称分权制,一般高等教育的决策权力不在中央政府,而是由地方政府或利益集团来独立行使高等教育决策、立法、财政拨款以及评估、监督职能。以美国为典型代表。

(三)集权与分权结合型的高等教育宏观管理体制

简称结合型管理体制,由中央和地方政府或政府与高等教育部门共同承担高等教育的管理职能,各自在不同层次行使其职能,并满足各方利益需要的管理体制,以德、日、英等国家为代表。

篇10:自考教育学试题及答案

自考教育学试题及答案

一、选择题

1.关注知识与权力意识形态关系的教育学流派是

A  实用主义教育学  B  批判教育学

C  实验教育学  D  文化教育学

【答案解析】B

批判教育学本身理论主要吸取了马克思主义的观点,比较关心意识形态。

2.我国社会主义教育目的的理论基础是

A  社会本位论  B  个人本位论  C  国家本位论  D  人的全面发展理论

【答案解析】A

我国教育目的理论基础是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

3.以下道德教育模式中,将“学会选择”作为核心理论的是

A  价值澄清模式  B  认识发展模式  C  体谅模式  D  社会学习模式

【答案解析】A

价值漫清模式主要是让我们造清我们的价值观,帮助我们选择自己的价值观

4.某语文老师在古诗单元教学结束时,给学生布置了写七律诗的作业,

根据布鲁姆20世纪60年代提出的教育目标分类学框架,该作业在认识目标

的分类中属于

A  分析  B  理解  C  评价  D  综合

【答案解析】D

布鲁姆的目标分类学的综合就是让学生所学知识进一部运用

5、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的主要差异在于

A  评价目的不同  B  评价方法不同  C  评价内容不同  D  评价主体不同

【答案解析】D

11.“形式教育论”认为,教育应发展人的能力,这个“能力”是指

A  实战能力  B  创新能力  C  理性思维能力  D  解决实际问题能力

【答案解析】C

形式教育论,主要是发展理性思维能力

12.科尔伯格主张用“道德两难法”来促进学生的

A  道德认知发展  B  道德情感发展  C  道德意志发展  D  道德品格发展

【答案解析】A

科尔伯格是道德认知理论代表人物

13系统阐述了学习化社会的研究报告是

A《科尔曼报告》B《一个乘坐学校的地方》

C《学会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D《国家处在危险之中:教育改革势在必行》

【答案解析】C

学习化社会是终身教育的发展的途径。

14.“吾理不外于吾心”、“吾辈用功,只求日属,不求日增。减得一分人

欲,便是复得一分天理”持这种教育观点的教育家是

A  孟柯  B  荀况   C  朱熹  D  王守仁

【答案解析】D

这是王守仁原话,而且这是在谈存天理灭人欲,是属于理学思想,第一句话说看理不外于喜心,也就是主观唯心,所以肯定是王守仁。

15“虚心泡冰”是朱惠的读书法,此处的“涵冰”是指读丰时应

A  细心玩味  B  融会贯通  C  敬守此气  D  收敛此心

【答秦解析】A

指反复咱嚼玩味,是朱子读书法的内容。

16.《大学》是需家字者论述大学的一篇文置,它提出大学的终极目标是

A  明明照  B  止于至善  C  化民成谷  D  明人伦

【密案解析】B

大学三纲领,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止于至善足最高层的目的。

17.颜元特另别强调学校应该培养

A  实才实德之士  B  读书名利之人  C  博学多行之士  D  明体达用之才

【答案解析】A

颜元是反对理学,而且反对八股,而且首六斋教学,注重实用人才培养。

18.明代再城乡广泛设立一种对儿童进行教育的机构,他在招生择师、学习内容和教学活动等方面形成了极为完备的制度,这种教育的机构是

A  书馆  B  精舍  C  社学  D  私熟

【答案解析】C

明代社学是最低层次的官学,主要设置在乡村,在明代已经比较完善。

19.清朝地方管学实施严格的“六等黜陟法”其基本特点是对生员进行

A  思想控制  B  动态管理  C  分类教学  D  身份限制

【答案解析】B

六等黜陟法是一种有升有降的官学生源管理制度

20、张之洞是中国近代教育发展中的重要人物,以下有关他的表述正确的是()

A  最早提出了“中学为体,西学为用”主张

B  系统阐述了“体用一致”的文化教育观

C  组织草拟了《京师大学堂章程》

D  主持制定了“癸卯学制”

【答案解析】D

学制是清末新政时期推出的学制,由张之洞拟定,体现了仍是中体西用的思想。

21、在中国近现代学制发展过程中,取消大学预科始于()

A  王寅字制  B  王子癸丑学制  C  1922年新学制  D辰学制

【答案解析】C

22、抗时期,国民政府实行“战时需作平时看”的教育政策,在中等教育阶段采取的主要措施是()

A  设立国立中学  B  实施毕业会考  C  中学西迁  D  实行军训制度

【答案解析】A

战时须作平时看对于中学就是将一些中学改为国立

23、陈鹤琴“活教育”教学的四个步骤是实验观察、阅读思考、创作发表和()

A  行动实践  B  批评研讨  C  更新改进  D  指导提高

【答案解析】B

陈鹤琴的教学四步骤包括实验观察、阅读思考、创作发表和批评研讨

24、下列关于古代东方国家巴比伦、埃及、印度教育特点的表述中,正

确的是()

A  教育内容以军事体育为主  B  教师社会地位低下

C  教育具有鲜明的阶级性和等级性  D  教育发展具有较强的.连续性

【答案解析】C

东方文明古国的教育特点

25、古希腊罗马时代,以培养演说家或者雄辩家为目标的学校是()

A  文法学校  B  弦琴学校  C  体操学校  D  修辞学校

【答案解析】D

古罗马共和后期修辞学校主要就是为了培养雄辩家。

26、西欧中世纪主要采用家庭教育形式的是()

A  基督教教育  B  骑士教育  C  行会教育  D  城市教育

【答案解析】B

选项中只有骑士教育才是家庭教育。

32、20世纪美国进步主义教育运动时期,明确提出以自由与合作为基本原则,实施合同式学习的个别教学制度是

A  葛雪制;B  昆西制,C  道尔顿制;D  文案特卡制

【答案解析】C

道尔顿制又被称为契约制

33、20世纪60年代,确立法国高等教育发展的民主、自治和多学科原则,规定大学是享有教学、行政和财政自主权的国家机构的教育法案是

A  富尔法案;B  哈比改革法案;C  阿斯蒂埃法案,D  郎之万一瓦隆教育改革方案

【答案解析】A

34、学生根据已知信息利用熟悉的规则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是

A  直觉思维;B  聚合思维;C  抽象思维;D  发散思维

【答案解析】B

本题主要考查思维的主要方式,利用已知信息、按照一定规则解题这属于聚合思维发散思维是一种创新思维方式,没有固定的规则可以利用。所以答案选B。

35.学生学习时用简洁的语词写出材料中的主要观点、次要观点及各观点之间的关系。这种学习策略属于

A  精加工策略;B  计划策略;C  调节策略;D  组织策略

【答案解析】D

考查的是学习策略,组织策略指在新材料内部建立起联系,把新知识组织成知识体系,如组块、选择要点、列提纲、画地图等,题目中主要观点、次要观点及各个观点之间关系就属于选择要点这一条,因此答案选D

36.在有指导的发现学习中,教师提示和指导学生思维以促进学生的理解。这种教学属于

A  程序化教学;B  支架式教学;C  合作式学习;D  讨论式教学

【答案解析】B

根据维果斯基历史文化理论,得出支架式教学,内容是教师和其他助学者和学生一起完成某个学习任务,教师为学生提供材料、提示以及指导学生思维,当学生能够独立理解时,老师撤去帮助。所以答案选B

37.学习需在别人的帮助下,在真实和现实的情境中发生,这种构建主义的主张属于

A  个人建构主义;B  认知建构主义;C  心理建构主义;D  社会建构主义

【答案解析】D

社会建构主义更多的关注社会性的一面,这对以技术为基础的知识具有很大的启发,知识不能脱离具体情景而存在,要求学习要在真实的问题情景进行。所以答案选D.

38.对做好一份工作的奖励,就是这份工作已圆满完成。这句话隐含着

A  负强化;B  替代强化;C  内在强化;D  外在强化

【答案解析】D

外在强化及对做好一份工作的各种外在奖励。

39.在问卷调查中,相对于封闭式题目,开放是题目的优点是

A  问卷回收率较高;B  对调查对象文化水平要求较低;C  利于数据处理;

D  利于研究复杂问题

【答案解析】D

考查封闭式问卷和开放式问卷的优缺点,属于识记题目。

40.研究者试图了解某地区初中教师的教育理想和信念,最适合选用的研究方法是

A.  观察法+访谈法  B.  问卷法+访谈法

C.  问卷法+实法  D.  实验法+观察法

【答案解析】B

这是考查如何确定研究方法,这一题目相对比较简单,实验方法主要针对因果关系类型问题的研究,观察法主要针对低年级或幼儿园的儿童进行的,所以答案选择B

41.研究者想快速了解近年来国内“义务教育均新发展”问题的研究动向,最便捷的办法是查阅

A.  教育辞书  B  .教育年鉴  C.  原始性文献  D  .综述性文献

【答案解析】D

要了解问题的研究动向,最好查阅综述性文献来看,综述性文献属于三次文献,在前人的基础上,把所有关于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研究进行综合和评价,所以答案选D

42.在教育实验中,研究者试图控制师生的“实验情绪”对实验结果的消极影响,应采取的措施是

A.  双盲控制  B.  纳入处理  C.  重复验证  D  随机取样

【答案解析】A

考查学生对控制研究变量中的方法的掌握,控制师生的实验情绪,主项针对的霍燥效应,那么最好的方法就是双盲法,这是一种心理效应。所以答案为A

45.为了研究不同教学模式对学生代数成绩的影响,三位教师分风采用三种不同的教学模式执教三个班的代数课,这一实验研究中的自交量和因变量分别是

A.教室和学生

B.教室和学生代数成绩

C.教学模式和学生发展

D.教学模式和学生代数成绩

【答案解析】D

自变量是能够独立变化并引起因变量变化的条件、因素或组合条件,因此也称为原因变量或输入变量,因变量是由自变量变化引起的量,也称结果变量或输出变量,分析题目,所以答案选择D。

二、辨析题:

46.要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就必须废除对学生的惩罚

错误,师生关系是指教育活动中,教师和学生为实现教育目标而以一定的方式结成的相互之间的动态联系。在这种关系中,教师和学生显示出各自的角色、地位、行为方式和相互的态度。教师与学生是相铺相成、相对存在的。同时,师生关系又具有相互影响和建构的互动性。所谓惩罚,指为维护学校内部的秩序,如果学生有违反秩序的行为或出现不当行为干扰教学活动,贝则教师可以对学生实施必要的惩戒。教师惩罚的运用,不得逾越法律规定的范围。教师实能惩罚时,必须尊重学生的身体及草严,避免对当事人身体的伤害,且禁止出现语言暴力及侮辱、激怒等态度。惩罚和体罚不一样,教师在运用的时候要注意区别。

47.杜威的“教育即生活”的合义是指教育必须在日常生活中进行?

错误,杜威认为,教育就是儿童生活的过程,而不是将来生活的预备。他说:生活就是发展,而不断发展,不断生长,就是生活。因此,最好的教育就足“从生活中学习、从经验中学习”。教育就是要给儿童提供保证生长或充分生活的条件。由于生活就是生长,儿童的发展就是原始的本能生长的过程,因此,杜威又强调说:“生长是生活的特征,所以教育就是生长。”在他看来,教育不是把外面的东西强迫儿量去吸收,而是要使人类与生天能力得以生长。杜威的教育即生活,是要讲生活与教育联系起实,并不是否定学核教育,只讲家庭教育。

48.精细加工策略即记忆术

错误,精加工策略是学习策略是中认知策略的一种,即学习策略包括精加工策略、复试策略以及组织加工策略。精加工策略是指把新信息与头脑中的旧信息联系起来从而增加新信息意义的深层加工策略,它包括增加知识的提取线索,在新旧知识间建立其联系,如释义、口述、增加知识的提取线素,在新旧知识间建立其联系,如释义、口述、做笔记、类比、举例、提问、答疑以及记忆术。记忆术是指一种通过给识记材料安排一定的联系以帮助记忆,并提高记忆效果的方法指一种通过给识记材料安排一定的联系以帮助记忆,并提高记忆效果的方法。它能在新材料和视觉想象或语义知识之间建立联系,其基础或是利用视觉表象,或是寻找语义之间的联系。它是精加工策略的一种,因此精加工策略与记忆术的关系是包括与被包括的关系,所以精加工策略不等于记忆术而是包括记忆术。

相关专题 教育学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