刁钻古怪面试题只为考出本色

佯死带活 分享 时间: 收藏本文

【简介】感谢网友“佯死带活”参与投稿,下面是小编给各位读者分享的刁钻古怪面试题只为考出本色(共3篇),欢迎大家分享。

篇1:刁钻古怪面试题只为考出本色

古怪面试题可让弱点暴露

遭遇难题求职者心惊惊

“如果你一个人在外地出差,要处理一件非常紧急的事件,刚好这时你家里人打来电话说老父亲病重,需要你尽快赶回家,这时你会如何处理?”工作已有半年的李伟,至今仍清楚地记得参加完一家公司的专业面试后,考官冷不丁地向他发问,

李伟回忆道,考官的发问,让他始料不及,心里嘀咕着,“回家看父亲,那是对工作的不负责任;不赶回家又好像连最起码的孝道都谈不上。”他愣了一下才回答,大意是先打电话回家,关心父亲的病情,委婉说自己一处理完手头上的事情,立刻就回家。不过,他事后觉得自己的回答不太流畅,因为只看到考官面无表情地点了点头,不置可否。最终,李伟没有通过那次面试。他至今也不知道,自己落选是单纯因为这个问题没答好,还是自己先前的表现不够出色。

据了解,这类题目都被应聘者归入“难题、怪题”,临近毕业,急于就业的应届毕业生也普遍存在着对“难题”的恐惧心理。有的求职者对此抱着非常怀疑的心态,用“难题、怪题”有必要吗?

考官希望考出应聘者本色

“其实,面试的核心所在,考官绝不是要故意难倒你,而是千方百计地通过问题看到求职者深层次的优缺点或性格特点,确定求职者究竟是否适合公司需求。”从应聘者到招聘者转变的杨先生对此深有体会,

做了多年面试官的人力资源部主任彭先生也表示,自己在面试应聘者时,每个问题都是精心构思的,除了听答案外,还很注意捕捉应聘者的眼神动作,因为这能反映他们的处事经验、心理甚至性格。“从某种意义上讲,人才的本质就是创新,就是让人‘大吃一惊’。相反,如果只会死记硬背而不懂融会贯通,那么知识的摄取量再大也难以有所作为。很多大企业多年来之所以精英荟萃,人才辈出,固然有其多方面的经验,但这种以”智“取才的做法不能说不是一个重要原因。”

惠州学院就业指导中心的周老师告诉记者,面试题的目的并非“问题”本身,其实是为了认识和了解求职者对这份工作的态度和能力。

刁钻的面试官为了鉴别求职者的真实表现,通常会在面试中设置种种语言陷阱。这些面试题就像一张张古怪的“画皮”,迷住了你的思路,让你一头栽进去,把弱点暴露无遗。如果你知道这类问题的背景、目的和一些应答原则,你就能“剥开”这些面试题的“画皮”,轻松跨越面试关。

其实,这种职场测试题,不是因题而题来考,意在考核面试者选择某种方案时所展示的理由和动机,也可以说考查的是面试者的随机应变能力。题目的陷阱让面试者陷入两难境地,当价值观与现实出现矛盾时,如何应对、如何展示自己的创新能力和执行能力才是最重要的。

篇2:面试名企最刁钻古怪的面试题

面试名企最刁钻古怪的面试题

由于目前美国每个空缺职位平均有约5名候选人,一些负责做出招聘决定的人员开始采用极端招数来缩小候选人范围,招聘网站Glassdoor.com的研究人员梳理了上万个由求职者提供的、曾在面试过程中绞尽脑汁试图回答的问题,从中选出过去15个月最古怪的面试问题。

对于倍感困扰的'求职者,幸运的一点是多数情况下面试官更感兴趣的是求职者如何应对——即听到他们的思考过程,以及他们是否能保持冷静——而不是求职者能否给出“正确的”答案。下面是Glassdoor整理的一些古怪的面试问题以及提问的公司:

“在数字1-1,000中,如果每猜一次,都告诉你是‘高了’、还是‘低了’。要猜中一个数字,至少要猜多少次?”——Facebook

“用1-10分制来打分,你认为你的古怪程度是几分?”——Capital One

“用两分钟时间解释一下量子电动力学,现在开始。”——英特尔公司(Intel)

“这个房间能装下几个气球?”——普华永道(PricewaterhouseCoopers)

“假如你被缩小到一支铅笔大小,并被放入一个搅拌机里,你怎么跑出来?”—— 高盛公司(Goldman Sachs)

“有一束花。除两朵外都是玫瑰,除两朵外都是菊花,除两朵外都是郁金香。一共有几朵花?”——Epic Systems

“武术的基本原理是什么?”——Aflac

“给我讲讲,过去十年美国都发生了些什么?” ——波士顿咨询公司(Boston Consulting)

“如果你能成为超级英雄,你想当哪个超级英雄?”——美国电话电报公司(AT&T)

“不用秤,怎么为一头大象称重?”——IBM

“如果有5,623人参加锦标赛,需要比多少场才能决出获胜者?”——亚马逊公司(Amazon)

“上海有多少块砖?只考虑住宅,

”——德勤咨询(Deloitte Consulting)

“有5瓶药,一瓶装有9克药,其余都装有10克药。只使用一次天平,如何找出盛有9克药的那一瓶?”——eBay

“说说你的快球?” ——安永(Ernst & Young)

“假如乒乓运动已经过时,你如何销售乒乓球?列出多种方式,然后选择其中一种,详细说明。”——微软公司(Microsoft)

“纽约市有多少部智能手机?”——谷歌公司(Google)

“你现在管理着20个人。将他们组织起来,找出你所在地区去年卖出了多少辆自行车。”——斯伦贝谢(Schlumberger)

“你说为什么年收入超过12.5万美元的人只占人口很低比例?——纽约人寿(New York Life)

“有三个箱子,一个装的全是苹果,一个装的全是桔子,还有一个装的是苹果和桔子。箱子的标签都贴错了,没有一个标签能正确指示箱子里装的是什么。只打开其中一个箱子,不往里看,然后拿出一个水果。看过这个水果后,你怎么能立即给这些箱子正确地贴上标签?”——苹果公司(Apple)

“一架747飞机内可以装多少个直径一英寸的滚珠轴承?”——SAIC

篇3:大学生面试题考出高校之痛

大学生面试题考出高校之痛

15日,浙大校内网上贴出了一个名为“上海交大自主招生面试有这么一题”的帖子,得到了众多回应,原来题目的内容是“谈谈你对浙大院士课题组成员论文造假的看法,如果你是浙大校长,会如何处理?”自主招生面试期间,用这样的题目来“考”考生,上海交大的做法,让许多浙大学子无法接受。(昨日《青年时报》曾报道)

交大这次出的是一道好题,因为它来源于生活,引导考生对现实中的开放性话题发表看法。但试题竟然会受到猛烈抨击,引发一场虚拟“掐架”。揣测其原因,不外乎有揭同行伤疤,抑人扬己之嫌。据浙大透露,高校一般不会将同行的负面新闻拿给考生评说,

照此逻辑,交大便是触犯了潜规则,捅了马蜂窝——自然成了攻击的对象,甚至被翻出陈芝麻烂谷子来……

交大的反应让人有些失望:纷争既出,交大官方不是据理力争,而是小心解释,噤若寒蝉,首先将责任推到出题者身上,并对因此给兄弟高校造成影响深感自责,这不免让人遗憾。

从浙大学子的反击和交大官方的'遮掩,我们似乎看到了惯藏在高校之间的一团和气和惺惺相惜,找到了阻碍我国高校向世界级名校迈进的根源。如果不是因为招生引发两校间芥蒂,这一事件还会发生吗?如果不是导师个人操作“失误”,浙大的“丑闻”还会成为考题吗?而以高校间的一团和气,又怎能培养出具有独立思想、开放胸襟和批判意识的现代学子?

一道自主招生考试的面试试题,触及到了高校自身的痛处,它不但考出了考生的水平,也考出了涉事高校的气魄和度量。

相关专题 刁钻古怪只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