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与教学论试题

xiaoyaoxia 分享 时间: 收藏本文

【简介】感谢网友“xiaoyaoxia”参与投稿,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分享的课程与教学论试题(共18篇),希望大家喜欢!

篇1:课程与教学论试题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30分)

1.D 2.C 3.C 4.C 5.C

6.A 7.A 8.A 9.C 10.B

11.D 12.C 13.B 14.C 15.C

16.A 17.B 18.C 19.C 20.D

21.D 22.A 23.B 24.A 25.A

26.A 27.A 28.D 29.A 30.C

二、简答题(每小题6分,共30分)

1.教育目标具有层级结构。教育目标要以学生具体的、外显的行为来描述。教育目标超越了学科内容。

2.目标取向:受科技理性或工具理性所支配,核心是追求对被评价对象的有效控制和改进。过程取向:受实践理性所支配,强调评价者与被评价者的交互作用、强调评价者对评价情境的理解、强调过程本身的`价值。主体取向:受解放理性所支配,倡导对评价情境的理解而不是控制,以人的自由与解放作为评价的根本目的。

3.含义:将预先审定的教材精心组织成有逻辑的顺序,借助教学机器,使学生以个别化的方式进行学习的教学模式。原则:积极反应、小步子、即时强化、自定步调、低错误率

4.文化或学科知识的发展不是相互隔离、彼此封闭的,而是相互作用、彼此关联的。学生的发展与当代社会生活息息相关。学生的心理发展具有整体性。

5.教学过程是教师与学生以课堂为主渠道的交往过程。教学过程是教学认识过程与人类一般认识过程的统一。教学过程是教养和教育的统一。

三、论述题(共25分,第1小题12分,第2小题13分)

1.含义:是通过师生的民主对话与讨论而共同思考、探究和解决问题,由此获得知识技能、发展能力和人格的教学方法。价值:体现了教育的民主性追求。充分调动了教师与学生两类主体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有助于提高教学质量。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问题解决和探究能力、创造性、交往能力等。实施条件:学生必须在具备了一定的基础知识的情况下,对所要讨论的问题有一定的洞察和理解的前提下才能对这种教学方法更有效地利用。

2.趋势:国家课程开发与校本课程开发的统一;把信息技术知识和学习者的个人知识作为课程内容的有机构成;提倡多样化的课程结构;重视课程实施的研究,重视教师进修;提高课程改革的科学化水平,建立专家咨询机构。

四、材料分析题(共15分)

略。

篇2:课程与教学论试题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正确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

1.把教学过程分为明了、联想、系统、方法四个阶段的教育家是( )

A.杜威 B.洛克

C.凯洛夫 D.赫尔巴特

2.“泰勒原理”的实践基础是( )

A.活动分析 B.解放兴趣

C.八年研究 D.泰罗主义

3.提出“最近发展区”理论假设的是( )

A.赞科夫 B.巴班斯基

C.维果茨基 D.列昂节夫

4.确定学习者需要的过程本质上是( )

A.教师提供选择的过程 B.家长提供选择的过程

C.学习者自由选择的过程 D.学校提供选择的过程

5.( )是指向于特定课程与教学目标、受特定课程内容所制约、为师生所共同遵循的教与学的操作规范和步骤。

A.教学过程 B.教学原则

C.教学方法 D.教学设计

6.“精神助产术”的确立者是( )

A.苏格拉底 B.亚里士多德

C.柏拉图 D.黑格尔

7.( )提出,课程开发的任务之一,是要提供实施的“过程原则”。

A.斯腾豪斯 B.泰勒

C.塔巴 D.奥利沃

8.“副学习”概念的提出者是( )

A.克伯屈 B.杰克逊

C.巴罗 D.杜威

9.被誉为“现代课程理论的圣经”的著作是( )。

A.课程 B.课程编制

C.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 D.怎样编制课程

10.施瓦布主张,课程开发的基本方法应是( )

A.工作分析 B.课程审议

C.活动分析 D.职业分析

11.五六十年代出现了所谓的“三大新教学论流派”,( )是其中之一。

A.行为主义教学论 B.人本主义教学论

C.尝试教学论 D.发展性教学论

12.杜威实现课程与教学一体化的具体途径是( )

A.从做中学 B.反省思维

C.主动作业 D.问题教学

13.被看作是课程开发的经典模式、传统模式的是( )

A.情境模式 B.目标模式

C.批判模式 D.过程模式

14.( )的本质含义在于鼓励教师对课程实践的反思批判和发挥创造作用。

A.目标原则 B.量力性原则

C.过程原则 D.思想性原则

15.“道尔顿制”的确立者是( )

A.巴班斯基 B.布卢姆

C.帕克赫斯特 D.瓦根舍因

16.范例教学的三个基本特性是( )

A.基本性、基础性、范例性

B.基本性、全面性、范例性

C.个体性、基础性、范例性

D.全员性、基本性、范例性

17.“非指导性教学”的教育目的是使学生( )

A.一般发展 B.自我实现

C.全面发展 D.情感发展

18.( )是具体体现在课程开发与教学设计中的教育价值。

A.教育目的 B.教育目标

C.课程与教学目标 D.课时目标

19.生成性目标取向追求的是( )

A.普遍主义 B.唯科学主义

C.实践理性 D.解放理性

20.( )是根据特定的教育价值观及相应的课程目标,从学科知识、当代社会生活经验或学习者的经验中选择课程要素的过程。

A.课程编制 B.课程开发

C.课程实施 D.课程选择

21.“学校课程不断建构出新的社会生活经验”,这是( )的观点。

A.被动适应论 B.主动适应论

C.滞后论 D.超越论

22.课程组织的基本标准有连续性、顺序性和( )

A.整合性 B.逻辑性

C.个别性 D.超体性

23.浪漫自然主义经验课程的代表人物是( )

A.杜威 B.卢梭

C.斯宾塞 D.夸美纽斯

24.把课程分为理想的、正式的、理解的、运作的、经验的五个不同层次的是( )

A.古德莱德 B.查特斯

C.斯金纳 D.杜威

25.课程实施的忠实取向在本质上受( )支配。

A.技术理性 B.实践理性

C.解放理性 D.理论理性

26.( )是在课程开发或课程实施还在发展或完善过程中时所采用的评价。

A.形成性评价 B.总结性评价

C.诊断性评价 D.内在评价

27.把教育评价分为古典的考试型时期、心理测量占统治地位时期、后现代时期的教育家是( )

A.利维 B.泰勒

C.布卢姆 D.莱斯

28.下列各项中( )不属于建构主义教学模式。

A.随机访问教学 B.情境教学

C.支架式教学 D.问题教学

29.在“学科结构运动”中诞生的一种新的课程形态是( )

A.学术中心课程 B.社会问题中心课程

C.儿童活动中心课程 D.人格中心课程

30.在非指导性教学中,教师是作为( )存在的。

A.先知者 B.管理者

C.促进者 D.指导者

二、简答题(每小题6分,共30分)

1.“教育目标分类学”有哪些基本特征?

2.目标取向、过程取向、主体取向三种评价取向各自的本质是什么?

3.简述程序教学的含义与教学设计的原则。

4.倡导综合课程的基本依据是什么?

5.教学过程的本质表现在哪些方面?

三、论述题(共25分,第1小题12分,第2小题13分)

1.论述“共同解决问题型”教学方法的含义、价值与实施条件。

2.世界课程改革有哪些发展趋势?据此应如何深化我国的课程改革?

四、材料分析题(共15分)

夸美纽斯曾经写道:“教师是自然的仆人,不是自然的主人;他的使命是培植,不是改变,所以,假如他发现了某门学科与某个学生的天性不合,他决不应强迫他去学习;因为在某一方面缺少的东西多半会由另一方面去补足。……假如没有一个学生违背本人的意志,被迫去学习任何学科,我们就不会有发生厌恶和智力受到抑制的情形了。每个人都会顺着他的自然的倾向去发展。”

这段话表达了怎样的教学思想?应如何看待这种思想?如何在教育实践中运用这种思想?

篇3:语文课程与教学论试题及答案A卷

语文课程与教学论试题及答案A卷

一、填空题(10小题,每题2分,共20分)

1.学生的语文学习心理特点包括 、和语文学习习惯等几个方面。

2.语文教材的构成要素包括 、、和 作业系统。

3.建国以来有以下这些有代表性的教学方法:钱梦龙

的 、魏书生老师的 李吉林老师的 等等。

4.编写语文教案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________、

________、教学过程、________和________等等

5.中学语文教学的阶段目标是从四个方面加以设计的,包括 、、、等内容。

6. 语文教学评价具有导向、______、______、______等功能

7.叶圣陶对“语文”的解释是 、。

8我国古代流传最广,历时最久,最具代表性的蒙学读物“三百千”分别是( )、( )、( ),主要作用是集中识字。

9.《语文课程标准》对语文性质的定义:语文是最重要的 ,

是 的重要组成部分。 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10. 教师素质结构包括:知识结构、、心理结构

和。

二、选择题:(10小题,每题2分,共20分)(含单项选择和多

项选择,多选或少选答案均不得分)

1.确定语文学科教学目的的依据是( )

A国家的教育方针和有关的教育法规

B语文学科的内容和特点。

C社会需要。

D学生的年龄特征。

2.一个完整的提问过程,大体上可以划分的阶段是( )

A引入 B介入 C展开 D结束

3.考试的主要功能是( )

A促进学习B选择 C排名次 D反馈

4.中学语文基础知识的教学内容分为( )

A语法修辞知识 B文学知识

C文体知识 D读写听说知识

5.《新课程标准》规定“在小学的基础上扩大识字量”要求初中生认字量是( )

A 2500个 B 3500个 C 4500 D 5500

6.作文讲评的基本方式是( )

A典型讲评 B综合讲评 C专题讲评 D重点讲评

7.中学语文课外活动的特点是( )

A 容易与社会生活密切联系

B 容易组织和管理

C 容易与学校各项活动、与其他课程的学习互相配合

D 学生参与的自由度大,少受时间、空间与群体活动的限制。

8.《语文课程标准》在教学要求部分,明确提出的教学要求是( )

A读、写、听、说能力 B基础知识

C 基本概念 D思想教育

9 .以小结为主的结束,目的是( )

A整理归纳 B深入理解 C强化记忆 D形成能力

10. 教师的语文专业修养是( )

A 现代汉语修养 B 古代汉语修养

C 文章和文学修养 D 语文教育史修养

三、判断 (10小题,每题1分)

1.从占居优势的倾向来说,语文课是属于抽象型学科。( )

2.听说训练的内容不仅包括训练听说能力,而且包括训练听说的态度。( )

3.“讲授”的方法是“注入式”的教学方法,不能启发学生的积极思维。( )

4.课堂教学是语文教学的基本形式。指导学生学习课文,是语文课堂教学的主要内容。( )

5.单元教学过程包括以下阶段:起领,教读,自读,总结和测试。( )

6.提问的方法是“启发式”的教学方法,能激发学生积极的思维活动。( )

7.光学媒体的特点是能同时给学生以视觉、听觉两方面的信息。( )

8.作文评改应一分为二,以鼓励为主,要少就多改。( )

9.根据考试的目的和用途,考试可以分为学业考试、水平考试、个别考试。

10.备课主要包括两个方面内容:一是备教材,二是备教法。( )

四 简答题(4小题,每题3分,共12分)

1. 目标取向、过程取向、主体取向三种评价取向各自的本质是什么?

2.语文教学的方法有哪些?

3.语文教育的特点有哪些?

4.语文教学的原则有哪些?

五 论述(3小题,每题6分 ,共18分)

1.语文新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是什么?你如何看待这些理念和这次课程改革?

2.试论新时期语文教师的素质。

3.有人说:“语文教学要给学生一个梦”。你有何看法?

六 实际运用(20分)

1.请为《 背影》三个不同类型的导入。

答案

一填空

1.学习动机 学习兴趣

2.范文系统 知识系统 助读系统

3.“三主、四式语文导读法”、“课堂六步教法”、“情境教学法”

4.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时数

5.识字与写字 阅读 写作 口语交际

6.反馈、评定、激励、

7.口头为语 书面为文

8.《三字经》 《百家姓》 《千字文》

9.交际工具 人类文化 工具性与人文性

10 .能力结构、品德结构

三、选择

题:(每题2分,共12分)

1.ABCD 2.ABD 3.ABD 4.ABCD 5. B 6

B 7.ACD 8.ABC 9.AC 10.ABCD

三、判断1.( × ) 2( √ ) 3( × ) 4( √ )、

5( √ ) 6( × ) 7( × ) 8( × )9 ( √ )10 ( × )

四简答

答案:

1. 目标取向:受科技理性或工具理性所支配,核心是追求对被评价对象的有效控制和改进。

过程取向:受实践理性所支配,强调评价者与被评价者的交互作用、强调评价者对评价情境的理解、强调过程本身的价值。 主体取向:受解放理性所支配,倡导对评价情境的理解而不是控制,以人的自由与解放作为评价的'根本目的。

2.(1)讲授法(2)通读法(3)讨论法(4)练习法

3.(1)语文课程具有丰富的人文内涵(2)语文教育具有很强的实践性(3)儿童学习母语重在感性把握(4)汉语言文字的特点对语文教育具有重要的影响

4.(1)语文教学的共性原则:a.主动性与创造性相结合的原则 b.实践性与综合性相结合的原则 c.基本素养与情感态度相结合的原则 d.身心发展与学习规律相结合的原则

(2) 语文教学的个性原则:a.语文教育与思想教育相统一的原则 b.阅读写作与口语交际协调发展的原则 c.语言训练与思维训练相结合的原则 d.语文教学的开放性原则。

五 论述

1. 目标取向:受科技理性或工具理性所支配,核心是追求对被评价对象的有效控制和改进。

过程取向:受实践理性所支配,强调评价者与被评价者的交互作用、强调评价者对评价情境的理解、强调过程本身的价值。

主体取向:受解放理性所支配,倡导对评价情境的理解而不是控制,以人的自由与解放作为评价的根本目的。

2.要点:专业素质:职业素质、文化素质、心理素质;发展:知识更新、理念更新、终身学习、教研结合。

3.要点:

语文教师教学语文,不仅仅是教给学生语文的基础知识,更重要的是,要培养他们的能力,挖掘出文本中一些美好的东西,使学生对这些美好的事物产生无限的向往和憧憬,结合具体的课文举例说明。

六 运用题

导入的类型很多,学生只要为《背影》设计三个不同类型的导入即可。要求围绕文章内容,语言简洁、恰当。

篇4:课程与教学论作业

课程与教学论作业

1.第1题 冲突理论所反映的课程与教学论基础是属于其

A.哲学基础

B.社会学基础

C.心理学基础

D.自然科学基础 您的答案:B 题目分数:5.0 此题得分:5.0 2.第2题 现代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是

A.现场教学

B.个别教学

C.分组教学

D.班级授课 您的答案:D 题目分数:5.0 此题得分:5.0 3.第3题 历时态课程要素,是构成作为一个时间动态系统的课程研制过程的基本因素。下列属于 历时态课程要素构成的是

A.教育宗旨和目标、教育内容、活动样式、效果

B.教育目标、课程研制者、教育效果

C.课程研制者、教育内容、课程学习者

D.课程学习者、教育效果、教育环境 您的答案:A 题目分数:5.0 此题得分:5.0 4.第4题 首倡课程研制过程模式的教育学者是

A.波比特

B.泰勒

C.布卢姆

D.司滕浩斯 您的答案:D 题目分数:5.0 此题得分:5.0 5.第5题 一个教育系统或教育机构法定性的要求全体学生或某一学科专业学生必须学习的课程种 类是

A.学科课程

B.活动课程

C.必修课

D.正规课程 您的答案:C 题目分数:5.0 此题得分:5.0 6.第6题 教学过程的“老三中心”是

A.教师、课本、课堂

B.学生、经验、活动

C.教师、学生、课程

D.教师、教材、教学手段 您的答案:A 题目分数:5.0 此题得分:5.0 7.第7题 教师中心说的代表人物是

A.杜威

B.赫尔巴特

C.洛克

D.夸美纽斯 您的答案:B 题目分数:5.0 此题得分:5.0 8.第8题 为了使课程与教学适合于学习者需要和背景而在一门课程或一个学习单元开始之前对学生者所具有的认知、情感和技能方面的条件所进行的评估是

A.终结性评价

B.形成性评价

C.诊断性评价

D.相对性评价 您的答案:C 题目分数:5.0 此题得分:5.0 9.第9题 20世纪,独立于教学论的课程论知识体系形成,课程理论成了一门独立的教 育学分支学科。在这个时期,一批专门的课程研究著作出现,其中美国教育 家波比特发表的著作是

A.《儿童与课程》

B.《课程论》

C.《教育过程》

D.《教学与发展》 您的答案:B 题目分数:5.0 此题得分:5.0 10.第10题 我国特级教师魏书生的中学语文“六步教学法”属于以下哪种教学模式

A.活动教学

B.范例教学

C.程序教学

D.自学指导教学 您的答案:D 题目分数:5.0 此题得分:5.0 11.第11题 典型的自学辅导式的教学组织形式是

A.班级授课

B.个别教学

C.道尔顿制

D.分组教学 您的答案:C 题目分数:5.0 此题得分:5.0 12.第12题 学生中心说的代表人物是

A.杜威

B.赫尔巴特

C.洛克

D.夸美纽斯 您的答案:A 题目分数:5.0 此题得分:5.0 13.第13题 在课程研制、课程与教学过程和学习过程中对课程编制、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学习动态进行的系统性评价,目的是及时了解活动进行的效果,及时反馈信息、修正、调节和强化的评价方式是

A.终结性评价

B.相对性评价

C.诊断性评价

D.形成性评价 您的答案:D 题目分数:5.0 此题得分:5.0 14.第14题 拉斯卡提出的“四种基本教学方法”是

A.呈现、实践、发现、强化

B.注意、期待、探究、行动

C.情境、疑问、推断、验证

D.动机、假设、验证、总结 您的答案:A 题目分数:5.0 此题得分:5.0 15.第15题 以围绕儿童的发展需要和兴趣爱好为中心的、以活动为组织方式的课程形态是

A.分科课程

B.活动课程

C.整合课程

D.显性课程 您的答案:B 题目分数:5.0 此题得分:5.0 16.第16题 学科中心说的代表人物是

A.杜威

B.赫尔巴特

C.施瓦布

D.夸美纽斯 您的答案:C 题目分数:5.0 此题得分:5.0 17.第17题 下列课程设计模式中,属于历史最古老,并被广泛使用的课程设计模式是

A.学科设计

B.问题中心设计

C.科目设计

D.学习者中心设计 您的答案:C 题目分数:5.0 此题得分:5.0 18.第18题 学校教育应该为儿童提供什么样的学习内容是教育领域的永恒话题。20世纪以来,许多 教育家对此问题提出来很多不同主张。其中,以杜威为代表的经验自然主义流派提出, 学校教育内容的应该是

A.“文化要素”

B.经验为核心

C.社会问题为中心

D.有理智训练价值的永恒学科 您的答案:B 题目分数:5.0 此题得分:5.0 19.第19题 课程与教学评价本身也是评价的对象。判断课程与教学评价的价值与效果,即对课程与 教学的评价进行评价叫

A.自评价

B.相对评价

C.他评价

D.元评价 您的答案:D 题目分数:5.0 此题得分:5.0 20.第20题 “四要素说”认为,构成教学系统的四个要素是

A.教师、学生、课程和物质条件

B.教师、学生、教材和媒体

C.教师、教材、教学手段和目的

D.教师、学生、环境和反馈 您的`答案:A 题目分数:5.0 此题得分:5.0 作业总得分:100.0 1.第1题 教学过程的“新三中心”是

A.教师、课本、课堂

B.学生、经验、活动

C.教师、学生、课程

D.教师、教材、教学手段

答案:B 您的答案:B 题目分数:5.0 此题得分:5.0 2.第2题 冲突理论所反映的课程与教学论基础是属于其

A.哲学基础

B.社会学基础

C.心理学基础

D.自然科学基础

答案:B 您的答案:B 题目分数:5.0 此题得分:5.0 3.第3题 现代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是

A.现场教学

B.个别教学

C.分组教学

D.班级授课

答案:D 您的答案:D 题目分数:5.0 此题得分:5.0 4.第4题 强调教育的目的是儿童的生长发展,主张在教学内容上以经验为中心,在教学组织上以活动为中心的学者是

A.杜威

B.赫尔巴特

C.布鲁纳

D.罗杰斯

答案:A 您的答案:A 题目分数:5.0 此题得分:5.0 5.第5题 在课程与教学论发展的萌芽时期,产生了一批论述课程与教学问题的专著, 其中,西方教育史上第一部系统的教学论专著是

A.《理想国》

B.《论语》

C.《学记》

D.《雄辩术原理》

答案:D 您的答案:D 题目分数:5.0 此题得分:5.0 6.第6题 历时态课程要素,是构成作为一个时间动态系统的课程研制过程的基本因素。下列属于 历时态课程要素构成的是

A.教育宗旨和目标、教育内容、活动样式、效果

B.教育目标、课程研制者、教育效果

C.课程研制者、教育内容、课程学习者

D.课程学习者、教育效果、教育环境

答案:A 您的答案:A 题目分数:5.0 此题得分:5.0 7.第7题 萌芽于古巴比伦学校和古希腊的学校,成型于近代学校,以夸美纽斯的百科全书式课程 为代表,经赫尔巴特而模式化的课程类型是

A.学科课程

B.活动课程

C.必修课

D.正规课程

答案:A 您的答案:A 题目分数:5.0 此题得分:5.0 8.第8题 下列课程设计模式中,属于问题中心课程设计模式的是

A.学科设计

B.生活领域设计

C.科目设计

D.学习者中心设计

答案:A 您的答案:B 题目分数:5.0 此题得分:0.0 9.第9题 认为课程与教学必须重视学科结构、直觉思维和发现学习的学者是

A.杜威

B.赫尔巴特

C.布鲁纳

D.罗杰斯

答案:C 您的答案:C 题目分数:5.0 此题得分:5.0 10.第10题 “四要素说”认为,构成教学系统的四个要素是

A.教师、学生、课程和物质条件

B.教师、学生、教材和媒体

C.教师、教材、教学手段和目的

D.教师、学生、环境和反馈

答案:A 您的答案:A 题目分数:5.0 此题得分:5.0 11.第11题 课程与教学论的产生和发展可以分为

A.萌芽期、建立期和繁荣期

B.古代、近代和现代

C.原始、古代和现代

D.原始、封建、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

答案:A 您的答案:A 题目分数:5.0 此题得分:5.0 12.第12题 根据波比特的观点,那些儿童需要掌握和形成的能力、态度、习惯、鉴赏和知识的形式 就是

A.培养目标

B.教学目标

C.教学目的

D.课程目标

答案:D 您的答案:D 题目分数:5.0 此题得分:5.0 13.第13题 课程的各个组成成份或组成要素及其相对稳定的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方式的总和是

A.课程类型

B.课程结构

C.课程平衡

D.课程组织

答案:B 您的答案:B 题目分数:5.0 此题得分:5.0 14.第14题 20世纪,独立于教学论的课程论知识体系形成,课程理论成了一门独立的教 育学分支学科。在这个时期,一批专门的课程研究著作出现,其中美国教育 家波比特发表的著作是

A.《儿童与课程》

B.《课程论》

C.《教育过程》

D.《教学与发展》

答案:B 您的答案:B 题目分数:5.0 此题得分:5.0 15.第15题 下列课程设计模式中,属于历史最古老,并被广泛使用的课程设计模式是

A.学科设计

B.问题中心设计

C.科目设计

D.学习者中心设计

答案:C 您的答案:C 题目分数:5.0 此题得分:5.0 16.第16题 下列选项中哪一个是属于影响课程的教育性因素

A.学制

B.宗教

C.生态环境

D.儿童的性别

答案:A 您的答案:A 题目分数:5.0 此题得分:5.0 17.第17题 一个教育系统或教育机构法定性的要求全体学生或某一学科专业学生必须学习的课程种 类是

A.学科课程

B.活动课程

C.必修课

D.正规课程

答案:C 您的答案:C 题目分数:5.0 此题得分:5.0 18.第18题 把教育的根本目的看作是培养社会精英的课程与教学论是

A.发展主义理论

B.结构主义理论

C.人本主义理论

D.社会改造主义理论

答案:B 您的答案:B 题目分数:5.0 此题得分:5.0 19.第19题 学科中心说的代表人物是

A.杜威

B.赫尔巴特

C.施瓦布

D.夸美纽斯

答案:C 您的答案:C 题目分数:5.0 此题得分:5.0 20.第20题 采用各种有机整合的形式,是教育系统中分化了的各要素及其各成分之间形成有机联系的课程形态是

A.分科课程

B.活动课程

C.整合课程

D.显性课程

答案:C 您的答案:C 题目分数:5.0 此题得分:5.0 作业总得分:95.0 1.第1题 以围绕儿童的发展需要和兴趣爱好为中心的、以活动为组织方式的课程形态是

A.分科课程

B.活动课程

C.整合课程

D.显性课程 您的答案:B 题目分数:5.0 此题得分:5.0 2.第2题 学科中心说的代表人物是

A.杜威

B.赫尔巴特

C.施瓦布

D.夸美纽斯 您的答案:C 题目分数:5.0 此题得分:5.0 3.第3题 下列课程设计模式中,属于历史最古老,并被广泛使用的课程设计模式是

A.学科设计

B.问题中心设计

C.科目设计

D.学习者中心设计 您的答案:C 题目分数:5.0 此题得分:5.0 4.第4题 萌芽于古巴比伦学校和古希腊的学校,成型于近代学校,以夸美纽斯的百科全书式课程 为代表,经赫尔巴特而模式化的课程类型是

A.学科课程

B.活动课程

C.必修课

D.正规课程 您的答案:A 题目分数:5.0 此题得分:5.0 5.第5题 意义学习教学模式的代表人物是

A.赫尔巴特

B.杜威

C.施瓦布

D.奥苏贝尔 您的答案:D 题目分数:5.0 此题得分:5.0 6.第6题 课程与教学评价本身也是评价的对象。判断课程与教学评价的价值与效果,即对课程与 教学的评价进行评价叫

A.自评价

B.相对评价

C.他评价

D.元评价 您的答案:B 题目分数:5.0 此题得分:0.0 7.第7题 认为课程与教学必须重视学科结构、直觉思维和发现学习的学者是

A.杜威

B.赫尔巴特

C.布鲁纳

D.罗杰斯 您的答案:C 题目分数:5.0 此题得分:5.0 8.第8题 通过详细分析学科结构,详细说明内容和选择内容,遵循程序原理来进行的课程研制模 式是

A.目标模式

B.过程模式

C.自然模式

D.情境模式 您的答案:B 题目分数:5.0 此题得分:5.0 9.第9题 教学过程的“新三中心”是

A.教师、课本、课堂

B.学生、经验、活动

C.教师、学生、课程

D.教师、教材、教学手段 您的答案:B 题目分数:5.0 此题得分:5.0 10.第10题 为实现教育教学目的,在教学过程中介于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之间,携带并传递着教学信息,影响师生信息相互交流与传递的工具被称为

A.教学内容

B.教学媒体

C.教学形式

D.教学方法 您的答案:B 题目分数:5.0 此题得分:5.0 11.第11题 “三要素说”认为,教学系统由下面三个要素构成的

A.教师、学生、课程

B.教师、学生、教材

C.教师、教材、教学手段

D.教师、学生、环境 您的答案:A 题目分数:5.0 此题得分:5.0 12.第12题 教师中心说的代表人物是

A.杜威

B.赫尔巴特

C.洛克

D.夸美纽斯 您的答案:B 题目分数:5.0 此题得分:5.0 13.第13题 现代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是

A.现场教学

B.个别教学

C.分组教学

D.班级授课 您的答案:D 题目分数:5.0 此题得分:5.0 14.第14题 强调教育的目的是儿童的生长发展,主张在教学内容上以经验为中心,在教学组织上以活动为中心的学者是

A.杜威

B.赫尔巴特

C.布鲁纳

D.罗杰斯 您的答案:A 题目分数:5.0 此题得分:5.0 15.第15题 教师不再分科系统地按照教材传授知识,而是为学生创设学习环境,由学生根据自己的 兴趣在教室或其他场所自由活动或学习的教学组织形式是

A.开放课堂

B.个别教学

C.道尔顿制

D.分组教学 您的答案:D 题目分数:5.0 此题得分:0.0 16.第16题 17世纪,《大教学论》,这本被认为是历史上专门而系统研究和阐述教育问题 的专门著作问世,一般人将这本专著的发表看作是教学论诞生的标志。这本 著作的作者是

A.昆体良

B.夸美纽斯

C.裴斯泰洛齐

D.赫尔巴特 您的答案:B 题目分数:5.0 此题得分:5.0 17.第17题 一个教育系统或教育机构法定性的要求全体学生或某一学科专业学生必须学习的课程种 类是

A.学科课程

B.活动课程

C.必修课

D.正规课程 您的答案:C 题目分数:5.0 此题得分:5.0 18.第18题 学生中心说的代表人物是

A.杜威

B.赫尔巴特

C.洛克

D.夸美纽斯 您的答案:A 题目分数:5.0 此题得分:5.0 19.第19题 “四要素说”认为,构成教学系统的四个要素是

A.教师、学生、课程和物质条件

B.教师、学生、教材和媒体

C.教师、教材、教学手段和目的

D.教师、学生、环境和反馈 您的答案:A 题目分数:5.0 此题得分:5.0 20.第20题 在课程研制、课程与教学过程和学习过程中对课程编制、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学习动态进行的系统性评价,目的是及时了解活动进行的效果,及时反馈信息、修正、调节和强化的评价方式是

A.终结性评价

B.相对性评价

C.诊断性评价

D.形成性评价 您的答案:D 题目分数:5.0 此题得分:5.0 作业总得分:90.0 作业总批注:

篇5:课程与教学论读书心得

课程与教学论读书心得

《课程与教学论》这本书,它对提高教师的专业地位和社会地位,增强教师职业的吸引力有着积极而重要的意义。

我对其中的两个例子非常感兴趣,第一个例子,澳洲的课程故事:“稻米”的综合课程,这节课的流程大概是这样的,老师在黑板上写了“稻米,全球性的作物”就让学生讨论为什么稻米是一种世界性作物和每天有24亿人要吃米。然后让学生在一张世界地图上找出主要的产米地区,说出来能在这些地方生产的原因。接着进行一场简短的辩论,问题是:米应该在澳大利亚生产吗?列出同意和反对的理由,再让学生对澳洲的产米技术和传统的亚洲的产米技术进行对比。讨论、辩论、比较等活动结束后,老师让同学们拿出练习本,做一些小测试。

老师发给每位学生一张学习资料,是关于印度尼西亚稻米生长过程的描述,要学生把这些标题按一定的顺序排列,有些学生还用彩笔画出了生动的稻米生长的图画。老师拿出了稻米和各门课程之间整合的专题、内容和具体的课程设计。整个综合课程的专题框架如下:稻米在课堂教育中:社会与环境、数学、科学与技术、音乐与美术。稻米与文化、稻米种植的用途、稻米与健康、稻米艺术画廊、世界各地的米、米的'加工过程……就看到这些标题,大家一定能体会课程开发的价值。一个稻米的专题与各门课程结合起来,开发出一门完全综合化的新课程。特别是与相关国家的稻米历史、饮食文化紧密结合,让小学生从小对世界多元文化有一个具体的感受。

这是何等宽松的课程政策环境!与时代和生活紧密结合,灵活开放。而我们国家的课程教材依然是学生的主食,那种结构式、系统式、科学化的经典内容太多,如果老师在实施过程中只是教教材,那些鲜活的内容永远也进不了课堂。而我们国家的考试制度,也无形之中制约了老师的积极性,课程的改革不彻底,一方面是教材上适当的放手,另一方面还是用一次考试的成绩衡量老师的水平,考察的还是学生死记硬背的东西,对学生的成长无益,对我国的基础教育更无力,这些矛盾处理不好,我们国家素质教育收效就会甚微。

第二个例子:刘老师是一位从教不满五年年轻的教师,孙老师是一位从教二十多年的中年教师,两人同上《货币的职能》,老师采用事先与学生一起走访了镇上的几家银行的储蓄所,并认真制作了有关的教学课件。上课他在银幕上出示小题做铺垫,让学生通过阅读后自己解答,主要是让学生在老师精心创设的教学情境中去阅读、思考、争辩、训练、评判、归纳。

孙老师主要以讲解为主,介绍货币、货币的含义、人民币的主币和辅币、当今世界主要国家队货币……思路清晰,表达生动,学生回答的好,课堂气氛烘托的愉快而热烈。评课中,大家意见不统一,认为孙老师知识渊博,思路开阔。不赞同刘老师的课。但抽测学生则表明,刘老师所教班级学生成绩超过了孙老师的学生。

这个故事表明,自主学习符合学生的发展需求,学习是学生自己的事情,教师只能让学生自己读书,自己感受事理,自己分析,自己掌握知识。新的教学手段不但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更可以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教学具有自身的规律性、原则性和艺术性。因此,教师不仅要培养学生的审美和创造美的能力,提高学生认识美的水平,培养学生积极的情感,体现教师职业美和自身价值。

通过读《课程与教学论》我明白了,要不断学习新的教育理论知识,掌握先进的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水平,提高自己的理论知识水平,在整合教学模式中创造一块属于自己的天地。

篇6:论课程论与教学论的整合

论课程论与教学论的整合

课程论与教学论的整合既是概念内涵间固有的'联系,也是教育理论乃至教育发展的现实需要.已有的整合研究试图从实践的视角整合课程论、教学论,但收效甚微.“教育工学”则有望从理论和实践两个维度实现课程论与教学论,以及课程与教学之间的联接,为其整合提供有效路径.

作 者:令狐艳丽  作者单位:四川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成都,610068 刊 名:教育科学论坛 英文刊名:EDUCATION SCIENCE FORUM 年,卷(期): “”(7) 分类号:G420 关键词:课程论   教学论   整合   教育工学  

篇7:课程与教学论论文选题

新课程背景下一个物理教学论研究生向中学物理教师角色转变的成长经历与思考

建构主义教学论与高中新课改背景下教师专业素质培养研究

在线合作学习项目的设计与实施

探究基于叙事研究的英语教学论课程:在职教师培训的个案研究 “小学数学教学论”课程的教学研究

高师院校研究型教学的理论与实践探索

构建化学教师教育学科课程群的研究

高校“形势与政策”课程教学方法分类研究

论柏林教学论模式与德国汉语教学

基于SNS的高师生学习共同体的研究

新课程下的高师物理中教法实验课程改革探究

教学论视阈下高中思想政治课低效的原因及对策研究

体育教学论内容体系优化与完善

化学教学中教师角色转换研究

网络教学平台支持下知能课程实施的学生学习评价的宏观设计 高师微格课程效能的实证分析

职业教育课程与教学论的历史沿革

基于生态学视角的教学资源库系统的设计与开发

中职专业课教师教育专业课程设置研究

物理学专业师范生PCK研究

基于网络课程评价规范(CELTS-22.1)的网络课程的设计与开发 生成性网络课程的设计研究

基于知能课程的“小论文写作”教学活动的设计与实施

建构主义教学设计在高师理论教学中的尝试

职前化学教师实验技能评价研究

在新课程背景下,高中语文中的情感教育

我国物理教学论硕士研究生教育的状况及发展研究

我国高师物理师范专业教育类教材的调查研究

科学创造的教学论意义与教学对科学创造的素质关怀

物理教学论教材中教育测量与评价部分的比较研究

初中任务型英语教学模式的建构及应用

中学世界史“融汇”整合教学论析

论语文知识

知识经济时代思想政治课活动课程探索

德国职教师资培养中的“专业教学论”研究

篇8:课程与教学论学习计划

《课程和教学论》是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开设的一门基础理论性学科,具有很强的理论性、系统性、实践性。为了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层次,满足教育教学的需要,努力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更好的服务学生,服务教学,也为了圆满完成电大布置的学习任务,特制定本课程学习计划如下:

一、学习意义

我是一名小学教师,从事的是小学语文教学工作,在实际教学工作实践中,迫切需要课程与教学理论的专业指导。我想通过学习这门课程,可以使我理解和掌握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了解国内外课程与教学改革的发展和现状,初步学会分析课程与教学的现实问题,进而提高自己的的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所以我会有计划的认真学习本课程,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为教育事业作出更大的贡献。尽力把所学运用到教学领域中,不断地让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有所提高。

二、学习任务

1)学什么

本课程的主要内容是:以专业规范为背景的课程与教学的基本概念、研究方法和一般理论基础(第一、二章);以课程开发为导向的课程设计、课程与教学目标、课程与教学内容、课程组织、课程实施、课程管理与校本课程开发(第三至八章);以教学管理为核心的教学过程、教学模式与方法、教学组织形式、教学手段、教学艺术和课程与教学评价等(第九至十四章)。

2)学习重点

紧密结合小学教育和教学实践,,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在熟知课程与教学基本原理的基础上,把自己在教学实践中出现的案例作为研究对象,结合有关理论,识死辨活,研究和分析小学课程与教学实际问题。

三、个人及学习资源分析

1、个人分析

本人正值盛年,精力充沛,从事教学工作将近,每年自定了一些有关教育教学的杂志,对国内外教育现状有一定的了解。加上教育领域每年一期的师德培训和继续教育培训,积累了一定的教育教学理论基础,给我学习《课程与教学论》提供了许多方便。通过本课程的学习,我们能具备课程理论和教学理论的基础,更好地完成本课程的任务。

2、学习本课程的条件分析。

1)、上网条件较好,家里和学校都可以上网学习。

2)、学习资源多样化:文字教材有马云鹏主编的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出版的《课程与教学论》第二版 ;网上资源:包括电子教案、视频点播、重难点分析、平时作业、形成式测评等 ;《课程与教学论》VCD 教学光盘 2 个。

3)、台州电大分校为我们提供多种形式的教学辅导,主要包括:面授辅导、视频点播、网上讨论、电子邮件、网上答疑。

4)、学习时间比较充裕,可以利用课余时间、双休日、节假日进行学习。

四、学习的方法

1、以自学为主

1)熟悉教材,有计划地进行学习,对重点、难点的知识及时梳理和笔记摘录。

2)按时上网完成形成性测评及终结性考核。

3)按时听学校的辅导课。 要及时复习,巩固学习所得。发现问题及时请教老师。

2、合作学习

1)个人自学和小组讨论相结合的办法,结合文字教材、教师辅导、网络资源、vcd光盘、及网上答疑等多种辅助手段进行学习。

2)一定要和小组的人员坚持讨论来完成自己在自学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在QQ群及时和同学和老师交流请教,并及时改进自己的学习措施。

篇9:课程与教学论学习计划

一、为什么学?

作为一名小学教育专业的学生,在解释为什么要学习课程与教学论这门课程的时候,就要从自身的学习和将来的教学工作两方面来考虑。从自身的学习来看,学习这样一门课程,能够拓宽我们的视野,让我们对多年来的学习有了更深刻的了解。从将来的教学来看,学习这门课程,让我们在成长为一名专业小学教师的过程中更加的充实。对于一名小学教师来说,课程与教学是最基本的专业工作,也是每天都要面对和解决的实际问题。也就是说,学习这门课程主要是为了以后从事教师事业打下基础。我国的教育事业在不断地改革变化中,学校和教师参与课程编制的空间在扩大,课程正逐步发展成为小学教师的分内之事。要胜任这些教师工作,就需要掌握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和技术。因此,要学好这门课程,才能获得成长成为一名合格教师的需要!

二、对什么感兴趣?

简单的浏览了教材,我比较感兴趣的是教学方法和课堂教学管理。教学方法是教学过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达成教学目的的重要凭借。而在课程改革的背景下,教学方法、教学模式显得尤为重要。没有课堂教学方法的转变,课程设计的美好愿望就难以实现。中小学常用的教学方法有以语言传递信息为主的方法,包括讲授法、谈话法、讨论法、读书指导法;以实际训练为主的方法,包括练习法、实验法、实习指导法„„这些都是教材中提到的方法,了解了学习方法,重要的是要会运用。我们在运用时也不是仅仅局限这些方法,也可以结合实际,思考一些创新有用的方法。例如,“从错误中学习”就是一种很值得提倡的学习方法,错误非但不是我们唯恐避之不及的东西,反而是一笔亟待开发的宝贵教学资源。首先是要宽容接纳的对待学生的错误,然后要善于透过现象看本质,发挥教学机智,及时捕捉到学生所犯错误的教育价值,鼓励学生从错误中学习。这样的方法不仅不会让犯错误的同学有负担心理,而是能够让他们能够更好的学习,同时也培养了他们的创造性和个性。关于课堂教学管理的内容,要进行科学化,才有利于建立稳定的教学秩序,有利于调动教师的教学积极性,有利于提高教育的主体意识。在课堂教学管理过程中一个教师的个性和行为是具有相当重要的影响力,也就要求作为教师要有良好的个性和妥当的行为!课堂管理很重要又很灵活,教师在备课时是不能预知课堂情况的,在遇到偶发情况时就需要教师具备处理能力。所以,要搞好课堂教学管理,很重要的一点就是真正掌握课堂教学管理的科学思想和方法,提高课堂教学管理的科学性和艺术性!

篇10:课程与教学论学习计划

三、计划怎样学习?

1、结合实际

学习书本上的内容,经常会感觉到枯燥无味,这就需要我们把课本知识与实际相结合。比如在学习有关课程的理念,我们就可以回想以前和现在学习的课程,延伸课本中的内容,也可提高我们自身的积极性。把我们现在所学的理念和实际联系并加以思考,这样我们便可以充分的了解课本知识,学得更加透彻。例如在学习课堂教学管理时,我们可以选择一些案例,来进行虚拟情景模拟,让同学们来尝试怎样用所学知识来解决实际课堂问题

2、创设问题情境

通过学习课本内容,对所学知识提出问题,然后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在这个过程中可分小组讨论,大家相互合作,各抒己见,往往可以从中学到一些新的思考问题的方式。

3、加强课外阅读

仅只学习课本内容,未免会有点眼界狭窄,这就需要我们扩展学习,读课外书当然是必不可少的。结合教材,找一些相关的课外书阅读,在阅读时要注意结合所学知识进行思考,深刻的理解问题,才能达到扩展学习,拓宽眼界的效果!

课程与教学论知识点

导论

(一)课程与教学论的研究对象:课程与教学的基本问题。

(二)课程与教学论的研究任务

揭示规律:为什么教

确立价值:应该教什么

优化技术 :怎么教

四、学习课程与教学论的意义

(一)意义:

成长为专家型教师的需要

教学要从经验走向科学

教师要从经验型走向专家型

适应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的需要

提升教学质量的需要

一、课程的历史发展

(一)前科学时期的课程特点

(二)课程的系统理论时期

(三)课程的专门学科时期

泰勒原理示意图:

确定教育目标 选择教育经验 组织教育经验 评价教育计划

二、教学的历史发展

(一)启蒙期的教学思想

《学记》

西方古代的教学思想

苏格拉底的问答法,又称“产婆术”,成为西方启发式教学的渊源。  昆体良 《雄辩术原理》(西方第一部教学法专著)

(二)教学论的建立

德国 拉特克(第一个倡导教学论)

以教学的方法技术问题为教学研究中心

教学方法和技术即依赖于儿童心理,又依赖于学科性质  确立了“自然教学法”

捷克 夸美纽斯 《大教学论》(教学论诞生的标志)  教学以自然为鉴的原理

教学要根据儿童的天性、年龄、能力进行

教学要遵守循序渐进的原则

(三)教学论的发展

赫尔巴特的教学论

德国著名哲学家、心理学家、教育学家

教学论建立在心理学的基础上

建立传统教学论体系:“教师中心、课堂中心、书本中心”

第一次提出教育性教学

教学阶段论

明了

联想

系统

方法

杜威的教学论

美国著名的哲学家、心理学家,20世纪最伟大的教育哲学家

对传统教学论的批判

基于经验的教学论

反省思维与问题解决教学

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目标

(一)课程功能:

异化了的课程功能:掌握知识 应对考试

促进学生的发展

单一的知识传递功能→学会思维、学会学习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 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二)课程结构:多样化

学科课程(缺乏整合、门类过多)

→加强课程的综合性、选择性、均衡性

(三)课程内容: “难、繁、偏、旧”和过于注重书本知识→密切联系社会和学生生活

社会

学生 知识

(四)课程实施:

教学方式: 灌输→引导 帮助 尊重 理解

学习方式:被动接受→ 自主 合作 探究 实践

(五)课程评价:发展性评价

过于强调评价的区甄别功能

篇11:论英语听力课程教学与复合型英语人才培养

论英语听力课程教学与复合型英语人才培养

本文提出利用英语听力课程的教学与训练来提高学生的.英语综合能力.听力课程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它不仅可以用来提高学生笔录这一应用性能力,还能提高学生的跨文化意识,更可以促进学生对其它相关专业,如经济、法律等的了解.由于听力教学具有很强的实用性及跨学科特性,因此可以成为英语专业培养复合型英语专业人才的一种很好的基础平台.

作 者:王敏 李弘  作者单位:宁波大红鹰学院外国语学院,浙江・宁波,315175 刊 名:宿州教育学院学报 英文刊名:JOURNAL OF SUZHOU EDUCATION INSTITUTE 年,卷(期): 12(6) 分类号:H319 关键词:综合能力   跨文化能力   复合型英语人才  

篇12:体育论文:论体育课程与体育教学的关系

1. 前言

体育课程与体育教学是从学校体育学中分化出来的理论学科,体育课程与体育教学又是课程与教学的下位概念,两者都统一于教育学这个大系统。课程与教学相互独立,它们属于不同学科范畴。同时,两者又有着内在的联系,两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课程是教学的前提,课程理论必然要考虑与教学方法、教学内容相关的问题,没有课程理论作指导,教学活动就会陷入困境;教学是课程的表现形式,通过教学活动将课程理论转化成实践,并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发展课程理论,从而引领新一轮课程变革。因此,弄清体育课程与体育教学的概念以及两者之间的关系,不仅对体育教育的理论建设有价值,而且对体育教育实践也有重要意义。

2. 体育课程与体育教学概念的研究

2.1研究体育课程与体育教学概念的必要性

体育属于教育大系统中的一个子系统,教育学的发展为体育学科的发展奠定了基础。但令人遗憾的是体育学科研究还不够成熟,体育课程与体育教学研究更是最近几年才开始的,起步较晚,关于体育课程与体育教学研究的专著和书籍并不是很多。我们要了解体育课程与体育教学的相关问题,首先要弄清楚体育课程与体育教学的含义;要了解体育课程与体育教学的含义,我们必须要了解课程与教学的基本概念。

2.2体育课程概念的界定

要想界定什么是体育课程,首先要知道什么是课程?我国教育学家胡德海认为:课程是依据一定社会的教育目标和学生年龄特征为一种载体而把作为观念形态的教学内容规范化、程序化和具体化[1]。这一观点为我们探讨体育课程概念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

当前关于体育课程概念的研究还没有一个统一的定论,例如李艳翎对体育课程下的定义:体育课程是指为实现学校体育目标和学生自主发展目标所赋予的体育内容及其结构、进度和进程 [2]。这些研究为我们进一步研究体育课程概念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但是,体育课程概念界定的理由和依据是这些概念中所欠缺的。对于体育课程概念的界定,本人倾向于张学忠的观点:体育课程是国家和学校为学生提供的,并在一定程度上为学生规定的,或可由学生选择的体育课程内容结构、时限、进程、学习或锻炼方式的过程,以及学生在不同的学段所要达到的体育文化和技能素养、实践能力和体质健康标准的总体规划或设计[3]。这一概念的提出,进一步阐述概念内涵的基本问题以及体育课程教育的组织形式和功能特点,基本明确了体育课程的范畴。

2.3体育教学概念的界定

中国古代殷商时期的甲骨文中分别出现“教”与“学”两个字。比较甲骨文中“教”、“学”两个字的构成,一般认为“教”字来源于“学”字[4]。据《礼记学记》中叙述“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5]在西方,learn与teach是同一词源派生出来的,关系十分密切,美国教育学者史密斯曾说:teach自古以来就同learn结下了不解之缘[6]。因此,从词源上讲,“教”与“学”被原始地规定到了一起。

根据以上对教学的阐述,结合现代教学论的基本观点,本人将体育教学定义概括为:体育教学是为实现体育教育目标,以体育课程内容为中介,特定的教学内容为依据,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而进行的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共同组成的一种活动,是学生在教师有目的、有计划的指导下,积极主动地掌握系统的专业知识和基本技能,发展能力,增强体质,形成完善的个性品质和思想品德,促进个体身心健康和社会适应能力提高的过程。

3. 学校体育课程论与体育教学论

3.1什么是学校体育课程论

根据现代课程论的思维观和方法论为依据,张学忠等人提出:学校体育课程论是研究学校体育课程领域最基本的理论、实践、管理和相关学科关系等一系列问题的理论体系[7]。这一理论体系的提出,为解决体育课程范畴领域诸多复杂的关系问题,以及处理体育课程内部和外部、理论与实践的关系问题提供了理论依据。学校体育课程论研究时间较短,仍然只是一种新兴理论体系,还没有发展成为一门学科,因此,学校体育课程理论体系建设中有许多问题仍然需要我们在不断研究的过程中逐步得到补充和完善。

3.2什么是体育教学论

根据教育史料的考察,德国的拉特克第一个提出“教学论”概念,他的教学论主要研究怎样教的问题,提出新的教学技术为“教学论”;夸美纽斯在拉特克的理论基础上完成《大教学论》,他把教学论定义为“教授术”,后来,前苏联教育家凯洛夫综合前人的研究成果,把这些理论用马克思主义加以理论化和系统化,形成了传统的教学论思想,对我国的教育影响颇深。教学论发展到现在,有三种主流观点:①教学论是研究教学一般规律的学科;②教学论是研究教学一般规律的科学;③教学论是研究教学的`一种理论。

教育学者们从不同的角度出发,对教学论提出了各自不同的观点,这些理论为我们研究学校体育教学论,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在教学论的基础上,体育教学论发展形成新的学科体系。在王伯英和曲宗湖著的《体育教学论》中阐述:体育教学理论是以特定的学校体育教学活动为研究对象,目的在于揭示学校体育教学的规律,探讨和阐明体育教学的本质、过程、原则、内容、方法和组织,以指导体育教学实践,提高体育教学质量。因此,体育教学论是研究体育教学现象、特征、本质和规律等问题的一门学科[8]。

4.体育课程与体育教学之间的关系

4.1课程与教学的关系

现代课程论的基本观点认为,课程与教学属于目的与手段、内容与途径的关系,课程与教学虽然相对独立,分别侧重于教育的不同方面,但是它们之间存在着互为反馈的延续关系,课程不断地影响着教学,教学也不断地反馈课程。美国学者塞勒等人曾经用三个隐喻来说明这个问题的实质,对我们颇有启示。隐喻一:课程是一幢建筑的设计图纸,教学则是具体的施工。作为设计图纸,会对如何施工做出非常具体的计划和详细的说明。这样,教师便成了工匠,教学的好坏是根据实际施工与设计图纸之间的吻合程度,即达到设计图纸的要求来测量的;隐喻二:课程是一场球赛的方案,这是赛前由教练员和队员根据对手和本队的具体情况共同制定的比赛方案,教学则是球赛进行的过程。尽管球员要贯彻事先制定好了的打球方案或意图,而达到这个意图的具体细节则主要由球员来处理,他们要根据场上的具体情况随时做出明智的反应;隐喻三:课程可以被认为是一首乐谱,教学则是作品的演奏。同样的乐谱,每一个演奏家都会有不同的体会,从而有不同的演奏,效果也会大不一样。为什么有的指挥家和乐队特别受人欢迎,主要不是因为他们演奏的乐曲,而是他们对乐谱的理解和演奏的技巧。体育教学也是如此,同样的课程方案,不同的教师在实施的过程中效果也会有很大的差异。有的教学效果好,深受学生的欢迎,有的教学效果不好,不受学生的欢迎。其中的问题不在于课程方案本身的好坏,而是在于教师对课程方案的理解和创造性的实施过程中,是否采用创造性的方法和手段。教学的方法科学化,教学的效果相对就好得多,就会深受学生的欢迎。

4.2小结

总之,课程与教学之间肯定存在着各种联系和交叉重叠部分,不可能在相互独立的情况下各自运作。课程论必然要考虑课程的实施问题,教学理论必然要考虑与教学方法相关的教学内容问题。新一轮课程改革要求首先要摆正和处理好课程与教学的关系,现代课程不再局限于“文本课程”,更是“体验课程”,不再只是特定的知识载体,更是教师和学生共同探求新知识的过程。教学过程应成为课程内容的持续生成与转化,课程意义建构与提升的过程。只有正确处理好体育课程与体育教学的关系,体育教育事业才能健康地向前发展。

参考文献:

[1] 胡德海,关于“课程”、“素质”两个概念的认识和界定问题[J],西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81。

[2] 李艳翎,体育课程论[M],长沙: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6。

[3] 张学忠,学校体育课程论[M],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25。

[4] 施良方、崔允漷,教学理论:课堂教学的原理、策略与研究,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版。

[5] 傅任敢,《学记》译述,上海教育出版社,1982年版。

[6] 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比较教育研究室编译,简明国际教育百科全书教学(下),教育科学出版社,1990年版。

[7] 张学忠,学校体育课程论[M],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2013:27。

[8] 张学忠,学校体育教学论[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2:10

篇13:论小学数学“综合与实践”课程的教学实践

论小学数学“综合与实践”课程的教学实践

论小学数学“综合与实践”课程的教学实践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版)在小学数学开设了“综合与实践”内容,明确了“综合与实践”的教学内涵与意义。尽管一线教师对它有了一定程度的重视,但仔细剖析实际教学还是存在着不少的问题:内容选择无从下手、活动组织力不从心、教学重心有失偏颇等,加上主观上将其简单等同于“综合练习”或者轻易看成“兴趣活动”,导致了教学方向的偏离,降低了活动的效益。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总目标之一就是帮助学生积累基本活动经验,而“综合与实践”是积累基本活动经验的重要载体。如何正确诠释该课程的内涵,演绎“综合”与“实践”的精彩?笔者就此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突出学科特征,散发数学味

整合各个独立的学科,融合学科差别、建立大学科观是国际上教材编写时的共同趋势。但“融合”不等于“溶合”,不可以上着数学课却感觉是在搞社会活动,这样张冠李戴就丧失了学科特点,数学课必须要坚持数学特色。

散发数学味首当其冲就是要简约教学目标。数学课程标准提出数学课要落实四基,于是为了达成所谓的情感目标,那些贴着爱国主义、互助友爱、公益环保等的标签都跑进数学课堂。由于数学“综合与实践”课不像“数与代数”“图形与几何”和“统计与概率”那样有鲜明的知识特点,它更多的是三部分知识的有机揉合和方法的灵活运用,一些教师就以为是没有新知识,在教学内容轻松简单的情况下增加思想价值来为自己的课堂加码,这样的想法是很肤浅的。如,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旅游费用的计算》一节综合实践课,曾有教师在旅游景点的选择环节就安排“看图片”“说经历”“谈感受”“选景点”四个步骤,近十分钟被强行挤占。可想在费用的理解、选择和计算等的教学上会是怎样的仓促,一节课就在学生涂涂画画中草草收兵。简约教学目标就是要突现数学学科内容,那些数学所特有的知识、思想和方法是必须要“放在头版头条”的。数学不是一个筐,什么东西都往里装,要用数学的魅力来吸引学生学数学才是最持久,也是最强大的动力。

二、整合数学知识,强调综合性

数学课程标准中对“综合与实践”的解释之一就是“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思想、方法解决一些数学问题或现实问题的过程”.很明显该注解的关键词中有“综合”,换句话理解就是我们的教学要培养学生能综]合运用不同的方式方法去学习综合性的数学内容。正是借助这种综合性强的课程载体才能更好地提升学生探索和解决数学实际问题的能力。

“综合”不仅是数学内部各分支之间的联系,也是数学与其他学科之间的迁移。如,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面积是多少》一课,学习如何计算复杂的图形面积,学生不仅需要综合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梯形和三角形的面积计算方法,还要灵活选择分割、拼接、旋转等解决方法,在不规则的面积问题上还要将精算与估算有机结合,这里就很好地将数学知识和数学方法进行了有效综合。实际教学时,教师要引导学生抓住图形的特征,灵活运用不同的`方法将不规则转化为规则,化腐朽为神奇。又如,学生在学习了统计知识后,可以创设《小鬼当家》的活动内容,在课余时间利用表格记录一周里全家的日常开支,绘制成折线和扇形统计图。一方面既让学生亲身经历了收集、整理和分析数据的全过程,巩固了统计的知识,另一方面也让学生学习基本的理财常识,学会合理安排生活开支,从小培养理财意识,也与语文教科书中设置的“勤俭节约”主题单元教学相得益彰。

三、联系实际生活,注重实践性

如果说综合是一种思维方式,那么实践就是一种探索精神,是可以享用一生的学习品质。教师在教学其他三个板块的内容时是通过创设有趣的情境活动使学生获得新的数学知识和方法,而“综合与实践”的教学则是引导学生运用以往的数学知识解决现实的问题,它需要学生动手、动口、动脑去开展各项具体的实践活动,在活动过程中提升研究性学习能力,培养终身学习的意识。

实际教学时,教师要引导学生广泛参与实践,既要“全程”也要“全员”.如,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生活中的轴对称图形》,活动流程是收集图形、观察特点、寻找并画出对称轴、创作轴对称图形。活动前教师要鼓励每一个学生走进生活、走向大自然、走向社会,用自己极具个性的方式捕捉身边的轴对称图形,比如拍照、绘画、录像、采集等。学生亲自实践了,他们的感官印象才深刻,没有了实际的观察,所谓的“数学来源于生活”就成了部分人的独家发言。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不仅可以发生在课外,在课内也一样可以生动模拟。如,苏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的《小小商店》就可以让学生分成若干小组,在教室内开办“小小文峰超市”.学生自己从家中带来各种各样的日用品,并事先向家长了解具体的价格,再准备一些仿真的纸币。活动时学生扮演顾客、导购员、收银员等,自由购物、自行结算。在模拟实践中积累“买”与“卖”的经验,增强解决生活实际问题的能力,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四、完善课题过程,加强研究性

“综合与实践”从本质上说是一种解决问题的活动,如何选择有现实意义而又富有挑战性的问题是教师教学设计时的首要环节,接着是问题的展开、问题的解答和活动的总结。其实一次综合实践活动,就是让学生经历了选一选、问一问(选题),想一想、议一议、说一说(开题),试一试、做一做(做题),讲一讲、评一评(结题)。这样的四个环节就和科学家做课题研究完全一样,只不过他们的课题历时较长、难度更大、综合性更强而已。

在培养学生主动进行课题研究方面,国外有很多成功的经验值得我们学习。一方面得益于他们的学科整合设置,从一年级起就开设《社会研究》《科学》,而《图书馆课程》则是从幼儿园一直贯穿到初中阶段,前后一共历时九年。这些课程都非常注重培养学生的文献研究、信息采集与分析能力。另一方面数学自身的教学也重视课题的研究,一个星期的作业可能就是主动撰写一份研究报告,而不像我们多以被动型的练习为主。发扬“拿来主义”的精神,我们可以开展形式多样的研究活动,因人而异、因地制宜。高年级学生分组进行社区小调查,动手制作小模型,撰写微型调研报告或数学日记等;低年级学生由于识字量不多,写作能力有限,借助日记来表达自己的研究过程可能有些难度,教师可以开展绘画日记的实践活动,让每一个学生都快乐地卷进数学学习的“漩涡”中。

总之,只有教师全身心地投入到“综合与实践”课程的开发和教学中,才能帮助学生更深地积淀活动的经验,进而铺设出多姿多彩的数学学习之道!

篇14:论TEM 4与听力课程教学的结合

论TEM 4与听力课程教学的结合

人们传统将听,说,读,写列为语言四大技能,而排在首位的是“听”,可见听力理解能力是外语学习者首要具备的.语言能力.文章从专业英语四级考试(TEM4)的重要性和高等学校英语专业基础阶段的听力课程存在的问题入手,结合高等学校英语专业教学大纲与听力教材的特点,论证了在高等学校英语专业的基础阶段,如何将TEM4的考试要求和内容与听力课程的教学结合起来.

作 者:翁柳娜  作者单位:广东工业大学华立学院,广东,广州,511325 刊 名:商情・科学教育家 英文刊名:SCIENCEEDUCATION 年,卷(期): “”(6) 分类号:H3 关键词:TEM4   英语专业   基础阶段   听力课程   教学  

篇15:论《建筑制图与识图》课程教学模式改革与实践

论《建筑制图与识图》课程教学模式改革与实践

<建筑制图与识图>课程教学模式需进行改革,多元化教学模式是行之有效的方法,并应加强实践教学环节,提高实践教学质量,才能使学生的形象思维与空间想象力形成,最终培养出综合素质高、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强的.学生,以适应建筑行业的快速发展的需要.

作 者:李芳  作者单位:惠州市广播电视大学,惠州市建筑学校,广东惠州,516007 刊 名:湖南中学物理・教育前沿 英文刊名:CUTTING EDGE EDUCATION 年,卷(期): “”(12) 分类号:G642.0 关键词:多元化教学模式   空间想象力   启发互动式  

篇16:形势与政策课程教学论文

形势与政策课程教学如何做到贴近实际

文/王栗鹃

摘 要:形势与政策课程教学必须贴近实际、与实际相结合,才能把握好和体现出在自身内容体系、教育对象和教育方式上的特点和规律,才能真正吸引学生、抓住学生、调动学生,真实使形势与政策课程教学有实效。

篇17:形势与政策课程教学论文

形势与政策课程是高职高专院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是对学生进行形势与政策教育的主渠道、主阵地,是每个学生的必修课程,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担负着重要使命。

一、贴近实际,把握教学内容的稳定性与动态性

形势与政策课程归纳起来主要包括三个部分方面:基本理论、基本形势和热点问题。基本理论包括学习掌握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关于形势分析方法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党和国家的路线方针政策及中国的国情等;基本形势指国际形势、国内形势、行业形势中相对稳定、具有一定必然性和规律性的内容;热点问题是学生社会普遍关注、学生特别关心的社会问题。这些构成决定了形势与政策教学内容同时具有稳定性与动态性的特点。一方面,形势与政策教育要体现科学的、完整的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基本理论和方法是相对稳定的,党和国家的政策是相对稳定的,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形势、任务和发展成就是相对稳定的;另一方面,形势又是处于一个动态的发展变化过程,不同时期呈现的问题、热点、焦点也不同。

正是因为形势与政策教学内容具有稳定性与动态性的特点,只有贴近实际,根据国际国内形势和政策的变化,专注社会热点,针对不同专业和层次的学生思想实际,不断更新教育内容,才能始终保持与时俱进的状态,才能将形势与政策教学内容的稳定性和动态性把握好。

以专题“生态文明建设”为例。专题“生态文明建设”反映了世界发展的规律和必然趋势、我国国家和社会发展的长远规划,更契合学生的生活学习实际,贴近他们的衣食住行。

1987年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在报告《我们共同的未来》中提出了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标志着一种新发展观的诞生。可持续发展战略是人类对过去走过的发展道路重新进行评价和反思,在全球产生了广泛的影响,倡导生态文明、实现可持续发展作为新的发展观成为全球共识。在国内,“绿色发展”被明确写入“十二五”规划并独立成篇,表明我国走绿色发展道路的决心和信心。十八大报告则明确指出了要建设美丽中国和五位一体的社会建设总体布局。专题“生态文明建设”更是贴近了学生生活的实际,从寝室的居住环境、水电等资源的利用、学校公共环境的建设与呵护整个学校所在城市武汉乃至于中国大环境的生态文明建设都与他们的生活休戚相关。专题“生态文明建设”既实现了政策性与知识性、理论与实际的统一,又做到了稳定性与动态性的统一。

二、贴近实际,突出教学过程的规范性与灵活性

形势与政策课作为大学生的必修课,它的教学过程和其他课程一样要求严谨而规范,同时又具有灵活性的特点。教学过程的规范和严谨是指形势与政策的教学必须和其它课程一样有大纲、有教材、有课时、有学分等,要按课程建设的规范要求建立相应的教学管理制度。灵活性则指具体内容教学的需要和学生的特点,可以采取灵活多变的教学方式。只有贴近实际,结合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建设的规范要求才能建立切实可行的教学管理制度并贯彻执行;只有贴近实际,根据教学内容的不同和掌握学生的需求,才能设定准确有效的教学目标、设计灵活多变的教学方式和不断创新的教学手段,保证教学工作顺利进行。

1.贴近学生实际设定教学目标

首先,了解和掌握学生的主体特征。90后大学生的主体特征非常明显。他们热情、开放与沉默孤独并存,追求新鲜感,接受新事物能力强,责任感往往体现在关键时刻。同时大学生在成长阶段上正属于青年早期,呈现出体力高峰、智力高峰、社会需求高峰、创造高峰等高峰特质。他们的情绪波动极大、两极情绪表现突出,转瞬间或豪情万丈或意志消沉。

其次,学生对于形势与政策课程的学习期望也较大。我院“关于大学生形势与政策教学如何做到‘三贴近’”的调查问卷中,“你希望通过‘形势与政策’课达到怎样的效果”一题中,33.5%的学生选择了A树立正确的“四观”、B及时获取国内外重大时事信息、C提高政治素养、D提高鉴别分析能力中的全部四项,45.2%的学生选择了其中的三项。这些都说明他们对于知识的渴望程度超乎寻常,对于国际国内重大事件、社会生活中被广泛关注的热点焦点问题

具有极高的热情和求知欲。

另外,通过对初高中阶段政治课程教学内容的了解和学生的课前交流、以前的教学经验了解,学生对于形势与政策的理论一般有初步了解,也基本认同,但是没有从理论上深入认识和把握,同时由于生活阅历的局限,对于怎样在自己的实际生活中运用这些理论去看待问题、分析问题进而解决问题缺乏清晰系统的认识。

同样以专题“生态文明建设”为例。学生认为保护环境、建设生态文明是必须的、必要的,但是大多数学生对于生态文明的认识尚停留在感性的层面,缺乏理性认识,而一般高职高专院校的各专业的人才培养计划中并没有相关课程专门介绍生态文明,因此对生态文明的基本理论进行简要介绍是非常必要的,这也决定了课堂教学目标中知识目标为掌握生态文明的内涵特征和如何构建生态文明。同时,我们的教育不单纯是教给学生知识,培养他们的学习能力、生活能力。在专题“生态文明建设”的教学中,教师必须通过有效地教学策略和课堂组织帮助学生去观察分析问题所在并尝试提出解决办法,同时通过课堂活动发展学生之间更多的人际联系,能力目标的设定应该紧紧围绕这些内容展开。而我们文化建设和教育的最终目标之于学生是将学生培养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而其中理想的确立必须确立在明确自己所肩负的责任和历史使命的.前提之上,基于此,在专题“生态文明建设”的教学中必须将情感目标设定为培养节能环保意识、绿色消费观念、对国家社会发展的信心与责任感。

2.贴近课堂实际选择教学方式

提高形势与政策的教学实效,必须结合学生的思想状况和特点,积极探索新方式和新途径,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

以课堂为主轴,特色活动为辅助。形势与政策应把课堂教学作为主要的教学形式,借助课堂教学进行理论系统讲授,如十八大会议精神必须通过专题理论讲授来完成。教师要充分利用好课堂45分钟,采用专题讲授、案例教学等不同的教学方式,熟练运用现代科技手段多媒体教学来有效完成课堂教学。作为辅助教学,安排丰富多样的特色活动,如邀请专家讲座、观看教学资料、实地考察等,这样更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在具体教学过程中,主角是学生。备课时,应以设计学生活动为主,教学中尽量激发学生的参与积极性,尽可能多地让学生有操作、实验的机会,培养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让教学从内容到形式都呈现出蓬勃的生命力。而教师要充分尊重学生、理解学生、鼓励学生,成为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促进者。

以专题“钓鱼岛”为例。专题“钓鱼岛”是我院形势与政策~第一学期的教学内容,教学方式上采取了小组学习的方式。首先由老师讲授基本理论,然后根据教学内容,如日本主张的原因及为什么错误、大学生为保卫领土可以做些什么等不同的项目小组并设定任务要求,给予一定的时间由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充分分析讨论并拿出小组结论并展示。最后由教师经过对各种情况的分析、归纳,作系统总结。在小组学习的过程中我们可以看到,小组学习营造了一种特殊的宽松的课堂氛围,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具体的小组学习进程中学生变成了课堂的主体,实现了从被动地学到主动地学的转变,学生在以小组为单位的讨论和作答中能真正地发挥主体效应。通过教师的讲授、学生自己的讨论分析作答、最后的归纳总结,达到了既有理论知识的传授,又有对学生实际能力的锻炼,同时又能增强学生人际交往能力和责任意识。总之,形势与政策课程教学以基本理论、基本形势和热点问题为基本教育内容,与时俱进地对大学生进行教育,必须贴近实际、与实际相结合,才能把握好和体现出在自身内容体系、教育对象和教育方式上的特点和规律,才能真正吸引学生、抓住学生、调动学生,真实使形势与政策课程教学有实效。

参考文献:

[1]张松德。大学生形势与政策教育的创新与实践[J]。云梦学刊,(06)。

[2]胡旭阳,费英勤。有效开展形势与政策教育的实践探索[J]。思想教育研究,(06)。

(作者单位 武汉城市职业学院)

篇18:语文教学论试题及答案

一,按要求填空。(5分)

封字按部首查字法,先查( )部,再查( )画。

捋字按音序查字,先查大写字母( )字,再查音节( )。

严字按数笔画查字法,共( )画。

二、修改病句。(10分)

1.他出席了学校举行的秋季运动会短跑竞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秋天的西安是个美丽的季节。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六年级的同学都尊重小学生守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这本书我整整用了差不多半天的时间才看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我们要珍惜时间,不要把时间白白地,无缘无故地浪费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把下面的成语补充完整。(10分)

精兵( )政 ( )( )向荣

丢盔( )甲 千里( )( )

安居( )业 倾盆( )( )

口若( )河 垂头( )( )

神机( )算 斗志( )( )

四、用三组不同的关联词,把下面的两个分句连接起来,抄在横线上。(6分)

中国人民下定决心,修好京张铁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读下面的例句,注意三个句子的关系,仿照例句,把一个句子分解成两个小句子。(8分)

例:我们请老师讲故事。

我们请老师。

老师讲故事。

1.老师带领我们去慰问军烈属。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大队委员会组织我们参加义务劳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红军连长带领战士们冲出了敌人的包围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黄老师教我们唱歌。

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写一段话,注意用上你学过的标点符号(不少于5种)。(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七、默写古诗《早春》,说说这首诗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10分)

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八、阅读课文,回答问题。(18分)

1 由于一个偶然的机会,一粒可怜的小石子落进了河蚌妈妈的身体里。好心的河蚌妈妈收留了它,用自己体内的精华──珍珠质,精心地哺育它。一年、二年……随着时间的推移,小石子身上的珍珠质越积越厚,形成了一粒美丽的珍珠。

2 河蟹见到了珍珠,高兴地说:你长得比河蚌妈妈更美啦。

3 珍珠听了满肚子不高兴地说:河蚌有什么资格做我的妈妈呢?论美丽,我比她强十倍;论身价,我比她贵一百倍。

4 但你毕竟是河蚌妈妈千辛万苦养大的`呀,而且她现在还继续精心地哺育着你。河蟹不平地说。

5 你不知道,现在我讨厌的正是她的精心哺养,她把我抱在怀里,使我失去了被人发现的机会,我希望她早些被渔夫网去,那样,我会被送到皇宫里,饰在皇冠上……

6 如果当初河蚌妈妈不收留你这没良心的家伙,你现在不还是一颗可怜的小石子吗?河蟹气愤地说。

7 应该承认现实嘛,我现在已经是非凡的珍珠了!珍珠厚颜无耻地说。

8 河蟹越听越气,用大钳子狠狠一夹,把珍珠夹碎了。

1.厚颜无耻的颜的字义是 [ ](3分)

A.颜面、脸面 B.颜色、色彩

2.短文中破折号的作用是 [ ](4分)

A.表示递进或转折 B.表示解释、说明

C.表示声音的延续

3.本文正确的分段是 [ ](4分)

A.第一段:第1-2自然段;第二段:第3-7自然段;第三段:第8自然段。

B.第一段:第1自然段;第二段:第2-8自然段。

C.第一段:第1自然段;第二段:第2-7自然段;第三段:第8自然段。

4.河蟹用大钳子狠狠地把珍珠夹碎的原因是 [ ](4分)

A.因为珍珠得罪了河蟹,河蟹生气了。

B.因为珍珠忘恩负义,自命不凡。

C.因为河蟹觉得珍珠比河蚌美,不高兴了。

九、从《我爱老师》《我和老师》《我的老师》三个题目中任选一题写作文。(30分)

答案

一、封 查(寸)部;再查(6)画;

捋 查字母(L)音节(l[);

严 共(7)画

二、1.把出席改为参加。

2.秋天的西安改为西安的秋天。

3.把尊重改为遵守。

4.去掉差不多。

5.去掉无缘无故地 去掉第二个,

三、精兵(简)政 (欣欣)向荣 丢盔(弃)甲

千里(迢迢) 安居(乐)业 倾盆(大雨)

口若(悬)河 垂头(丧气) 神机(妙)算

斗志(昂扬)

四、1.只要……就能……

2.如果……就能……

3.因为……所以或只有……才能……

五、1.老师带领我们。我们去慰问军烈属。

2.大队委员会组织我们。我们参加义务劳动。

3.红军连长带领战士们。战士们冲出了敌人的包围圈。

4.黄老师教我们。我们唱歌。

六、(略)

七、默写(略) 表达了作者对早春的喜爱与赞美之情。

八、1.A 2.B 3.C 4.B

相关专题 试题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