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专业教学实习基地构建的问题研究论文

SideshowSam 分享 时间: 收藏本文

【简介】感谢网友“SideshowSam”参与投稿,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关于会计专业教学实习基地构建的问题研究论文(共14篇),一起来看看吧,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篇1:会计专业教学实习基地构建的问题研究论文

会计专业教学实习基地构建的问题研究论文

一、引言

目前会计为实施会计专业工学结合人才培养创新模式,构建完整的校内外实训基地是必不可少的条件,是会计学专业学生职业能力提高的关键环节,可以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职业素养,也可以节约企业寻找可用人才的成本,使当代会计学教育更好的为动态发展的经济社会提供优秀会计人才。一些院校在会计专业实训基地建设中已经探索和积累了一定经验,但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亟待解决。

二、会计专业实习基地构建的作用及重要性

构建会计学习实习基地可以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通过校内实习与校外实习,学生可以将平时教材上学到的知识应用于具体的工作中,更好的领悟会计学知识,为其毕业后走上会计岗位打下良好的专业基础,培养其实践能力。毋庸置疑,实习基地是会计专业学生职业素养形成的重要起点,可以提供一个真实的工作环境,培养学生竞争意识、合作意识、市场意识、职业道德意识,可以帮助学生在实际工作环境的约束和考验中得到锻炼,更好的领悟课堂上老师传授的知识点。其形成除了需要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与校内实训中不断强调与训练外,更重要的是还需要受到实际工作环境的约束与锻炼。

并且,构建出完善的实习基地也可以帮助企业选择人才,让在校的会计学学生在设立在合作企业中的实习基地可以减少企业搜寻招聘会计人才的成本,学生在实习过程中可以较好地参与企业中的一些短期项目,实习中,企业也能仔细观察有潜质的学生,在实习结束后留用所需人才,也减少了企业对新入职职员的培训时间和培训成本。因此,建立高职会计专业校外实训基地是一项双赢工作,对满足企业人才需求和高职学生的成长都有极大益处。

三、目前会计专业实习基地构建存在的问题

为会计专业学生构建完善的实习基地,可以提高会计专业学生从业的综合素质,更好的为当前社会培养高水平会计学人才。近些年,许多设置会计专业的院校和社会培训机构着手构建校内和校外的学生实习基地,但就目前国内会计专业实训基地构建情况人存在问题和不足需要解决和改善。

首先,大多院校无法为会计学校内实训基地提供充足的经费,近年来,一些高校、高职院校以及社会职业培训机构消耗大量财力盲目扩建会计学专业并扩大招生量,造成经费紧张,实习基地构建经费有限。因此,目前建立起的实训基地应用的硬件与软件水平滞后,校内实习使用的财务软件等落后,校内实习考核机制呆板,同时一些校内实习基地配备的老师或培训师欠佳,多是在学校进行会计学教学的老师,自身没有参与专业实践和会计工作,造成完成校内实习基地和校外实习基地脱节,严重影响实习基地培训质量。甚至一些培训机构并没有对学生进行实习培训,学生在毕业走向就业岗位前只是编造了虚假实习经历,造成学生职业能力薄弱。

其次,由校外的实习基地来看,因会计工作自身的特殊性以及各实习基地所在企业自身条件的限制,校外实习基地的'工作人员和企业管理者对来企业培训的学生并不能提供良好的培训环境,与院校合作态度并不端正,一些企业的财务人员为减少实习生专业能力差而对企业财务部门工作效率产生负面影响或引起一些不必要的问题,往往只会将一些整理资料装订文件的简单工作分配给实习生,会计专业的实践性操作很少,影响实习培训质量,造成校外的实习基地不能达到预期的培训效果。

四、会计实习基地构建实践性措施

目前,我国的高校、高职院校以及社会职业培训机构在建设会计专业实训基地需要注意基地的实践性与先进性,适时改版使用的教材,在实践性的培训中,建立系统的教学理念和培训体系,同时也需要呼吁政府出台政策支持基地的完善,投资开发设计应用性强、操作性能稳定的会计实习培训软件,更好的为社会输出动手能力强、职业素养高、岗位适应性强的会计人才。

鉴于目前会计专业教育自身对构建实习基地的资金有限的问题,各院校及培训机构需要加强与校外的企事业单位合作,通过校外实习基地建设带动校内实习基地构建,并且可以高效的利用院校自身的财务部门,各院校的财务部门工作人员的职业技能成熟又具备较多的教育经验,学生与本学校的工作人员沟通更为方便快捷,且院校的财务部门办公设施齐全,部门体系完善,是对会计专业学生提供校内实习培训的不二选择。

构建实习基地需要重视实习培训配备教师队伍的建设,可从合作的企事业单位引进有经验的财务人员到校内培训基地进行兼职培训,鼓励在校的培训教室从事校外会计岗位实践或培训,充实丰富更新培训教师队伍的会计职业能力,为在校生提供更与当下经济社会环境接洽的会计实习培训课程。

为构建更完善的实习基地,各会计教育机构需要建设完备的管理制度,全面完善课程设计、教学体系、教材配备、进度安排以及考核制度各个方面的管理制度,使校内和校外的实习基地表里如一,能够最大限度的发挥培训作用,实现会计专业学生“零距离”接触所学专业,更好的了解毕业后就业岗位的工作内容,及时了解除教材上学来的理论知识之外,还需要自学自修哪些职业技能(如:计算机技能培训,等),需考取怎样的资质证书。校内校外的实习基地需要对学生的培训内容和培训成果严格把关,要构建严格而完善的考核机制,不能仅凭几页纸的实习报告蒙混过关,确保实习培训“有血有肉”,保证实习期间的合理劳动报酬、医疗保险和安全保险,建立完善的劳动保障制度。

综上所述,通过加强与企业的合作、不断提高師资配备、完善教育体系、更新教育理念和建立良好的管理机制,各院校及培训机构可以完善实习基地的构建,提高更优质的会计教育,为我国提供优质会计人才。

参考文献

[1]汪志锋,苏家健.充分发挥校外实训基地在高职教育中的功能[J].职教论坛,(2).

[2]黄口强,邓志军.国外企业如何参与职业教育[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5).

[3]杨敏,廖良林.高职会计专业校外实训基地建设的困境及对策[J].财会通讯:学术版,(6).

[4]张文林.充分利用高职院内资源为专业实训教学服务——会计专业财务处实训基地建设探讨[J].辽宁高职学报,(3).

作者简介:徐美华(1965-),女,汉族,辽宁盖县人,讲师,研究方向:财务会计、财务管理。

篇2:会计专业实习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研究论文

会计专业实习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研究论文

摘要:实习在中等职业学校会计专业人才的培养中有着重要的地位和作用。针对目前国内中职院校在组织会计专业学生实习存在的问题,本文展开详细的分析,并提出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

关键词:会计专业 实习中职院校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国民经济取得了飞速的发展。面对市场对会计人才的需求,目前大多数中等职业学校都开有会计专业。但学校往往重视会计专业的理论知识教学而忽略了学生设计动手操作能力的培养,导致学生毕业后不能独立的进行会计核算工作。故本文对目前我国中等职业学校会计专业实习存在的问题展开调研,为培养适合社会需要的应用型会计人才展开对策研究。

一、会计专业实习的重要性

会计专业实习,能够让学生通过亲身实践,了解企业会计核算程序和监督方法,熟悉企业管理的基本环节,以培养自己分析、解决实际财会问题的能力。具体来说,会计专业实习的重要性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会计专业的实习,能够将会计课课堂教学中的抽象的基础理论知识转换为具有实用性操作的技能。会计课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实用型的财会人才,通过实习,许多抽象的知识都可以具体化。学生从记账、算账、报账到对财会业务的综合处理,完成了从抽象到实务的运用过程。

其次,会计专业的实习,能够提高学习专业知识的积极性。在会计课基础理论知识的教学中,教师往往把大部分精力放在基础知识的讲解与应试技巧的提高,学生听课也没有新鲜感,感觉课程枯燥、厌倦、乏味,没有良好的教学效果。而通过具体、生动、形象的会计专业实习,有利于提高和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二、实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然而,目前国内大部分中等职业学校会计专业的实习都存在着一些问题和不足。具体表现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学校组织不力

中职院校组织会计专业学生实习的时间一般都是学生找工作的`高峰期,校方为提高其就业率默许学生不参加会计实习或者组织“走过场”形式化的实习。另外,即使有的中职院校组织了学生进行会计实习,但是一般都会忽略会计岗位的多样性。我们知道,在实际工作中会计岗位可分出纳会计、销售会计、税务会计等。学校将学生安排到实习岗位后,一般不再进行实习岗位的轮换、实习中期考核等进一步的组织管理,实习效果不明显。

(二)实习单位难以落实

对公司企业而言,接纳实习学生会占用单位的人力、物力、财力,给单位带来一定的负担;同时实习学生由于实际动手操作能力有限,不能很快的进入会计工作角色,可能会造成会计报表账单出现差错,影响单位会计工作的正常运行

(三)学生自己不能从严要求自己

中职院校会计专业的实习教学一般安排在毕业年度进行,作为毕业生优先考虑的是自己的工作,对实习的态度不够端正。此外,由于之前的会计专业学习都是以基础理论知识为主,在学习的过程中缺乏实际动手操作训练,理论学习与实践操作严重脱离,因此在实习过程中,缺乏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不能胜任会计工作岗位,影响实习的效果。

(四)实习指导教师缺乏实际工作经验,不能有效组织实习教学

指导老师在组织学生实习的过程中,可能会出现对学生的指导针对性不强、教学计划不周密等现象,容易造成学生实习教学活动的盲目性和偶然性。

三、可行的解决方案

从上述中等职业学校会计专业实习中存在的问题中,我们不难看出会计专业实习面临的问题和困难是多方面的,针对这些问题,本文总结出几条切实可行的能够解决会计专业实习问题的对策。

(一)学校应周密规划、系统组织会计实习

会计专业实习在中等职业学校的教学中占有重要地位,作为学校应加强实习管理,切实抓好实习教学。实习开始前,通过召开实习动员大会,统一思想认识,端正教师、学生的实习态度;实习开始后,应定期进行考评,加强与实习单位联系,了解学生的实习进展;实习结束后,不仅要认真整理、审核、考评学生的实习报告,还应该展开实习答辩,了解学生实习的切身体会。

(二)通过为公司企业输送优秀的毕业生,形成与公司企业互惠互利的合作机制,依托公司企业建立稳定的会计专业实习基地

在学生实习过程中,学校应依托校园强大的人力资源优势,努力寻找与公司企业赢利的共同点。例如输送优秀的毕业生、免费提供会计业务咨询服务、帮助企业改善经营管理模式等,在公司企业中建立长期、稳定的实习基地。

(三)端正学生实习态度,提高学生实习积极性

作为实习的主体――学生在实习过程中才是最重要的因素。因此中等职业学校应采用严格管理的手段和有效的奖惩制度,来端正学生的实习态度,提高学生实习的积极性。对于擅自离岗、旷工早退的实习学生,进行教育批评甚至处分、延期毕业等惩罚;而对于在实习过程中表现优异的学生则给予一定的物质和精神奖励。

(四)提高实习指导老师的业务水平

面对实习指导老师水平能力有限的问题,校方应大力组织实习指导老师再进修学习的力度,不断提升自身业务水平;同时还可以聘用公司企业的一些具有丰富实践工作经验和理论知识的在职工作人员作为校外实习指导老师。

总之,为满足市场对实用型会计人才的需求,中等职业学校应加强会计专业的实习教学,通过建立稳定的实习基地、提高老师、学生对实习重要性的认识,切实增强学生的实际动手操作能力,培养适合社会需要的应用型会计人才。

参考文献:

[1]史文慧.基础会计实践性教学探索[J].中等职业教育,2008,6

[2]徐秀珍.试论会计实习在培养学生实践能力方面的作用[J].中等职业教育,

[3]杨建珍.谈中专财会专业的会计实践课教学[J].新西部,2009

篇3:儿科实习教学问题研究论文

儿科实习教学问题研究论文

【摘要】:以某高校医学院临床实习医师为研究对象,采用问卷调查分析实习医师对儿科临床实习情况的总体感受,了解目前儿科临床实习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以期根据具体问题进行相应的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通过调查发现,仅53.3%的实习医师在结束儿科轮转后获得了预期收获,且教学双方在教学活动中存在着许多问题。因此,应当增加教学双方的沟通,根据实际情况给予正确的引导,才能获得满意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问卷调查;儿科;临床教学

临床实习是医学生学习过程中必不可缺的重要环节之一,是医学生进入医疗活动的开始。虽然临床实习得到了教师和学生的重视,但在实际的教学活动中依然存在着许多问题[1]。而作为一门专业性、实用性很强的临床学科,由于患者人群的特殊性,临床教学难度远高于其他学科。同时,受各方面因素影响,医学生对儿科学学习积极性相对较低,带教教师的积极性亦难以充分发挥,使得儿科实习教学面临着巨大挑战,各种针对提高儿科临床教学效果的探讨研究层出不穷[2-3]。因此,通过对完成儿科轮转的部分实习医师进行问卷调查,了解其对儿科临床实习的总体感受,明确目前儿科临床实习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才能针对这些问题进行相应的对症施治,提高整体教学质量。

1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以1月—月在某高校医学院完成儿科轮转的临床医学专业实习生为研究对象,包括临床五年制和临床八年制。1.2调查内容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调查问卷主要包括三方面的内容:儿科临床实习的总体印象、临床实习教学中存在的不足以及对自身所存在问题的认识。1.3统计分析方法采用SPSS19.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分类资料采用频数和百分比进行统计描述,分类变量使用卡方检验比较组间差异,等级变量使用秩和检验比较组间差异。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一般情况共发放问卷110份,回收问卷109份,问卷回收率为99.1%;其中有效问卷105份,占96.3%。在有效调查问卷中,来自临床五年制的问卷占65份,占61.9%;来自临床八年制的问卷40份,占38.1%。2.2儿科临床实习的总体印象在接受调查的105名实习医师中,共有56名(53.3%)认为通过儿科轮转实习后取得了预期的收获。其中,临床五年制及临床八年制的实习医师中认为取得预期收获者所占比例分别为52.3%(34/67)及55.0%(22/40),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72,P=0.842)。从所获得的收获方面来看,共有46名(43.8%)实习医师认为通过儿科轮转实习后锻炼了自己的临床思维、开拓了自己的思路;35名(33.3%)实习医师认为在轮转过程中理论知识得到补充;其余24名(22.9%)实习医师认为自己的基础操作能力得以锻炼。所获得的收获在临床五年制及临床八年制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809,P=0.245),如表1所示。而实习医师认为影响实习收获的因素主要包括临床教学不足(61/105,58.0%)以及基础操作机会较少(30/105,28.6%)。其他的因素还包括难以融入治疗小组,未能真正参与临床诊疗工作(9/105,8.6%);患儿家属不合作,失去某些学习机会(3/105,2.9%);对儿科实习缺乏兴趣(2/105,1.9%)。影响实习收获的因素在临床五年制及临床八年制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6.654,P=0.155),如表2所示。2.3对教方的评价在对教学不足的评价中,临床五年制组认为教学方的主要问题在于教方讲解不足(53/65,81.6%),希望增加床旁讲解和/或小讲课的频次和深度。其余的问题包括实习医师承担了过多无意义的琐事,影响了临床教学的质量(8/65,12.3%);教方所提供的操作机会过少(3/65,4.6%);教师水平不足(1/65,1.5%)。临床八年制组认为教学方的主要问题在于实习医师承担了过多无意义的琐事,影响了临床教学的质量(20/40,50.0%)。其余的问题包括教方所提供的操作机会过少(10/40,25.0%);教方讲解不足(5/40,12.5%);用于教学的病种过于单一(3/40,7.5%);教师水平不足(2/40,5.0%)。五年制和八年制学生对教方主要不足的评价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8.783,P<0.001),如表3所示。2.4自我存在问题的评价而在实习医师自身不足的自我评估方面,临床五年制组与临床八年制组评价的结果差异具统计学意义(χ2=9.846,P=0.043),如表4所示。具体来说,临床五年制组评价自身主要的'问题为存在厌学情绪(25/65,38.5%),其余的问题包括对儿科轮转“无兴趣”(19/65,29.2%)、遇到问题不主动提问(11/65,16.9%)、不愿动手操作(6/65,9.2%)以及对诊疗过程不追踪(4/65,6.2%)。而临床八年制组认为自身主要的问题在于对儿科轮转“无兴趣”(23/40,57.5%),其余的问题包括存在厌学情绪(10/40,25.0%)、不愿动手操作(4/40,10.0%)、遇到问题不主动提问(2/40,5.0%)以及对诊疗过程不追踪(1/40,2.5%)。2.5对实习医师所从事工作的理解在对病例书写/开具化验单等文字工作是否能对实习助益的理解方面,48名(45.7%)实习医师觉得是非常有意义的;但仍有相当一部分实习医师认为有一定意义(21/105,20.0%)或毫无意义(30/105,28.6%);另有6名实习医师(5.7%)不置可否。这种评价情况在临床五年制组及临床八年制组间对比无统计学差异(Z=-0.434,P=0.664),如表5所示。

3讨论

医学生的临床实习是学习过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是帮助医学生由单纯的理论知识学习转入学习与应用相结合,从而成为一名合格的临床医师的第一步,是踏入医疗活动的开始。由于就业或升学考试压力的影响使得实习医师提前介入考研、求职或是科研等活动影响了他们学习的热情,加之临床带教教师教学意识淡薄、医院医疗任务繁重以及医患关系紧张的影响,部分医学生的实习质量差强人意,给医学院的教学管理带来了新的挑战[4]。通过调查可以发现,仅有一半的实习医师在结束儿科轮转后获得了预期收获。从实习生对教学双方不足的评价来看,教学双方在教学活动中存在着许多问题,且欠缺沟通,致使部分学生在结束轮转后收效甚微。具体来说,临床教学讲课较少和基础操作实践较少仍然是影响教学效果的首要原因,主要是由于部分教师认为临床实习重在自觉,应该培养学生充分的自学能力和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过度相信学生的自觉性,忽略了对学生的讲解和示范[1,4]。对不同背景来源学生的评价进一步分析可以看出,临床五年制的实习医师希望获得更多的讲解,特别是以个案为基础的教学查房及小讲课;而临床八年制的实习医师更加强调教方给予的琐碎工作过多,影响了教学质量。同时,实习医师感到无法融入治疗小组,未能参与真正的临床工作,认为自己从事的仅是一些琐碎繁复的日常事务,无法从中有所学。仅有不到一半的实习医师意识到病历书写等日常琐事也是医疗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并能从中有所获益;近30%的实习医师认为这些事情毫无意义。也有部分实习医师虽然认识到了临床学习与课堂学习的转变,即需要从日常工作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但仍未能很好地适应繁忙的临床工作,将重心放在琐事中,无暇自学,或是无心学习,影响了教学效果。

篇4:会计专业实践教学体系之构建论文

会计专业实践教学体系之构建论文

【摘 要】 实践教学是会计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有效实现会计本科教育目标的重要保障。如何提高实践教学效果,构建统一的实践教学体系是目前亟需解决的问题。本文提出了以专业主干课程为核心、涵盖多种实践教学形式的实践教学体系,以期为实践教学的有效开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 实践教学; 主干课程; 体系构建

实践教学是会计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实现会计本科教育目标、培养学生技能的系统工程中占有不可替代的地位。从我国目前情况来看,虽然各大高校对形式多样的实践教学都有采用,但在实践教学的具体内容、范围程度、时间安排、考核标准等方面均无统一标准,“各自为政”。笔者认为要加强实践教学,首先要构建一个科学合理的实践教学体系,在此基础上才能更好地进一步加强每个具体实践环节。我国的会计理论界对会计专业理论和方法的研究较多,对会计教学方法理论的研究较少;国外虽然对教学方法的研究起步较早,但目前尚无完善的实践教学体系的经验可以借鉴。因此,本文试图以会计本科教学的专业课程体系为核心,结合各主干课程的开设目的、内容特点、时间安排、学生在各阶段的学习兴趣及特点等,将多种实践教学形式(如,同步实训、角色扮演、案例分析、校内模拟实习、公司实习、实验室综合实习等)纳入其中,构建一个与主干课程紧密联系的实践教学体系,以供参考与进一步探讨。

一、以主干专业课程为基础构建的实践教学体系

图1列示了会计专业主干课程体系,括号内标明了应采用的与该课程配套的实践教学形式。图中箭头表示各课程间的递进关系,如:在学习“中级财务会计”课程之前,必须完成对“会计学原理”课程的学习。括号内以斜体字列示的为建议采用的实践教学方式,各学校可以根据自身的教学特点及对实践教学的不同要求决定是否采用。

二、实践教学体系的内涵及实施

(一)应开展配套实践教学的课程

1.会计学原理

“会计学原理”是学生接触的第一门专业课程,是学生学习后续专业课程的基础。其教学目的在于使学生初步掌握建立和应用会计信息系统所应具备的一些基本知识,掌握会计核算的基本方法和程序,如设置账户、复式记账、填制和审核凭证、登记账簿、财产清查、编制财务报表等。

作为入门课程,对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是非常重要的。因此,在这门课程的讲授过程中除了采用多媒体教学外,还应开展配套的实践教学——同步实训。同步实训是指在完成课程某一单元教学内容后所进行的阶段性实务训练。它具有较强的针对性,使学生在学完一个内容后,对相关理论知识在实践中的运用有个直观了解,帮助学生及时、深刻地理解抽象的理论知识。

“会计学原理”的同步实训内容应包括:原始凭证的填制和审核,记账凭证的填制、审核和传递,会计账簿的开设和登记,结账和错账更正,简单财务报表的编制等。通过实训,学生直接接触各类仿真或真实的凭证、账簿及报表,既可以避免理论课的乏味,又可以使学生掌握会计的基本技能,加深对会计的理解。实训资料可以自行开发,也可以直接选用相关的“会计学原理模拟实习”教材,分段选取使用。在时间的安排上可根据进度灵活处理,实训成绩应单独考核。

该课程的实践教学也可以根据教学需要选用角色扮演这种方式。例如,在讲授采购人员预借差旅费的业务时,可以设定采购人员、审批领导、出纳、会计人员等不同角色,让学生在角色扮演中体会经济业务的实质,了解会计凭证的传递、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等,令学生在“玩乐”中轻松地学习理论知识、增长实际技能。

2.中级财务会计

“中级财务会计”是会计专业重要的核心课程,其主要教学目的是使学生深入了解财务会计的基本理论框架和规范体系;掌握企业发生的各种经济业务的具体处理方法以及财务报表的编制方法。该门课程实务性很强,涵盖了从事会计核算工作所必需的主要理论和技能。因此,这门课程应特别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学生处理会计问题的实际工作能力,包括职业敏感性、职业判断能力和综合分析能力等,为学生今后从事会计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

该课程应开展的配套实践教学形式为:

(1)同步实训。相对于“会计学原理”课程,“中级财务会计”的学习对学生来讲是有一定难度的。其同步实训内容可以结合教学中的重点难点问题、实践性强的问题展开设计,包括存货计价、长期股权投资的核算、流转税税务会计处理、股东权益的会计处理、收入的确认与计量、所得税会计和现金流量表的编制等等。比如,对长期股权投资核算的同步实训,可以设计、提供股权转让协议、资产评估报告、产权转让交割单、年度股东大会决议公告、公司年度财务报告等多项相关原始凭证和法定依据,让学生接触、分析、运用这些实务中真实记录经济业务发生的相关凭证,培养学生运用原始凭证进行职业判断和会计处理的能力,贴近实务,增强真实感。学生在实际问题的解决中掌握了长期股权投资的初始和后续计量方法,给教学中的难点问题增加了趣味性,同时增加了学生的成就感。有条件的院校可以利用计算机将同步实训项目开发成可供学生根据教学进程及个人学习情况自主选择实验内容的开放型实验项目群,并配备多媒体实习指导课件及自动阅卷评分功能,使师生及时检测教学效果。目前,“中级财务会计”的相关实训资料基本上是各校自行开发的。在时间安排上应根据进度与课程同步,其实训成绩应单独考核。

(2)案例分析。案例分析是一种融合启发式、互动式和探究式的实践教学方法,其目标在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潜能,着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对知识进行整合及综合运用的能力;同时,在讨论中拓宽了学生的思路与视野,提高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写作能力,增强了团队协作精神。

由于“中级财务会计”较强的`务实性,其每章对应内容均应分析讨论一至两个相关案例。该课程的教学案例比较容易取得,有的教材自身就附有配套案例;也可以自行开发,或选用专门的案例分析教材。案例教学应该与课堂教学同步,成绩可以单独考核,也可以作为这门课程的平时成绩进行考核。

(3)校内模拟实习。校内模拟实习是在校内进行的以企业的一个生产经营周期的基本业务及相关资料为基础,通过编制一整套真实的会计凭证、账簿、报表,模拟企业财会部门会计实务处理的实践教学形式。“中级财务会计”详细地阐述了企业发生的各种经济业务的处理方法以及财务报表的编制方法,课程结束后学生已具备一定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通过完成一套模拟实习资料,进行会计业务模拟实务演练,使学生对会计工作的整个流程有清晰、直观的了解,同时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校内模拟实习应该手工与电算化并行,结果进行相互验证,使学生清楚各会计程序之间的相互联系。该课程的模拟实习资料可以选用以上市公司为题材编写的会计模拟实习教材(商品流通行业或服务行业均可)。时间应安排在“中级财务会计”课程结束后的下一个学期,成绩应该单独进行考核。

3.成本会计

“成本会计”是会计学科的一个重要分支。其主要教学目的是使学生熟悉企业成本计算的方法、成本计划与控制、成本报表编制与分析、战略成本管理等。

该课程应开展的配套实践教学形式为:

(1)同步实训。成本会计的同步实训内容应包括:辅助生产费用的归集和分配、制造费用的归集和分配、生产费用在完工产品和在产品之间的分配、产品计算的品种法、分步法、分批法等。通过实训,使学生接触各种成本计算单据,了解成本核算流程,掌握各种费用的归集和分配方法,并对不同成本核算方法进行应用,使其对工业企业会计核算的难点、重点及特点有个直观了解。该课程相关实训资料多为各院校自行开发,时间安排上可根据进度灵活处理。实训成绩应单独考核。

(2)校内模拟实习。“成本会计”课程结束后,应安排学生完成一套工业企业模拟实习资料,以对全套成本核算流程进行完整演练。该课程的模拟实习资料可以选用以工业企业为例编写的会计模拟实习教材。时间安排在课程结束后的下一个学期,成绩应该单独进行考核。

(二)建议开展配套实践教学的课程

以下课程的配套实践教学形式各院校可以根据自身的教学要求决定是否采用。

“财务管理”课程通过案例分析可以使学生了解财务信息的收集、选择、分析的过程,理解财务管理的基本理论,掌握财务分析的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

“审计学”课程通过同步实训、案例分析可以使学生熟悉和掌握审计程序和方法实际运用的过程。

“高级财务会计”课程通过同步实训、案例分析可以使学生掌握特殊会计业务的处理方法,熟悉国际会计准则及运用国际会计惯例处理复杂会计业务的方法。

“国际会计”课程通过同步实训、案例分析可以使学生了解世界主要国家的会计模式、国际会计领域中的一些前沿问题,以及财务报告披露的国际差异和跨国经营活动中的税收问题等内容。

(三)应开展的、与课程无配套关系的实践教学

1.公司实习

公司实习是指直接让学生到实习单位或校外实习基地参加会计实务工作的实践教学形式。公司实习在整个实践教学环节中具有专业性和高度综合性,可以使学生在真实的职业环境中了解、熟悉专业操作和工作流程,是其他各种实践教学形式无法替代的。通过实习,学生可以直观地感受会计核算和财务管理工作的意义,培养学生各种职业技能和综合应用能力,为今后顺利走上工作岗位打好基础。

公司实习是与课程无配套关系的实践教学方式,应在所有的专业课程结束后进行,一般安排在第七学期结束后的寒假或第六学期结束后的暑假进行。实习结束,要求学生完成实习报告,实习成绩应结合报告内容及其在实习单位或实习基地的表现单独进行考核。

2.实验室综合实习

实验室综合实习是指在校内的会计模拟实验室完成的综合性实习,一般可采用ERP模式模拟企业的财务核算、财务管理、供应链管理、生产制造管理、人力资源管理、客户关系管理等日常经营流程。与校内模拟实习相比,从深度上讲,除了基本业务,还应涉及特殊业务和事项的会计处理,如租赁业务、债务重组业务、合并业务等;从广度上讲,不仅局限于会计专业知识,还应将审计学、财务管理、会计电算化、税法等多门课程及学科的知识进行整合运用。实验室综合实习对实践内容进行了拓展和提升,培养和提高了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实验室综合实习应该在学生完成所有专业课程后进行,实习成绩应该单独考核。

除了上述几种主要实践形式,学校还可以根据自身需要采取社会调查、参观等其他形式进行相关实践教学活动。

构建科学、成熟的会计实践教学体系是完善我国会计理论,保障会计本科教育目标实现,加速会计教育改革进程的重要问题,这还需要更多的理论及教育工作者的不断探讨和深入研究,以期尽早形成科学、权威的结论,对会计实践教学进行统一规范和指导。

【参考文献】

[1] 王国付.普通高校会计专业实践教学的思考与建议[J].财会研究,.12.

[2] 张妙弟,江小明.大众化教育背景下应用型大学教学体系的改革与建设[J].中国高教研究,.1.

[3] 洪荭,廖联凯.高校会计专业实践教学体系设计研究[J].财会通讯(综合),2008.6.

[4] 杨敏.高等院校会计专业实践性教学改革研究[J].财会通讯(学术版),2008.7.

[5] 胡克琼,杨侃.会计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建议[J].财会月刊(综合),2007.10.

篇5:完善会计专业双语教学问题的研究

关于完善会计专业双语教学问题的研究

高校会计专业双语教学虽然培养了一些具有较高的英文和会计专业水准的学生,让人们看到了会计专业双语教学的效果,但是,就目前的情况来看,在会计专业双语教学中,还是存在着一些认识和做法上的误区.由于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进一步深化改革的需要,在会计专业开展双语教学已成大势所趋.因此,从会计专业开展双语教学的目的`及意义、会计专业双语教学的优势和困难以及如何完善专业双语教学的软硬件设施的配备等多个角度进行了探讨.

作 者:孙烨 王旭 王瑜 Sun Ye Wang Xu Wang Yu  作者单位:孙烨,Sun Ye(哈尔滨金融高等专科学校,会计系,黑龙江,哈尔滨,150030)

王旭,Wang Xu(哈尔滨金融高等专科学校,计算机系,黑龙江,哈尔滨,150030)

王瑜,Wang Yu(哈尔滨金融高等专科学校,教务科研处,黑龙江,哈尔滨,150030)

刊 名:金融理论与教学 英文刊名:FINANCE THEORY AND TEACHING 年,卷(期):2008 “”(1) 分类号:H3 关键词:完善   会计专业   双语教学  

篇6:高中数学教学问题研究论文

一、高中数学教学现状

目前,在高中数学的教学实践中,学生主要采用题海战术以及死记硬背的方式,培养学生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搜集各种的题目让学生去练习,并且对解题方法进行死记硬背,然后在碰到类似题型的时候就机械的模仿其解题套路,不自己寻找问题解决的办法。而教师则采用传统的满堂灌式的教学方法,将不同类型的数学习题与具体的解题思路全部告知学生,长此以往,学生失去了对数学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极大的影响到学生自主解题能力与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一旦遇到以前没有接触过的题目类型,就变得束手无策。因此,在新课标的倡导下,教师与学生都需要积极的转变观念,注重对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从而提高高中数学教学的有效性。

二、学生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

首先,巩固基础知识的教学,为学生自主解决问题提供必要的保障。通过对知识与能力两者的内在关系进行分析,发现学生“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的培养与有效提高主要取决于两个因素:一,教师在实践教学中,对学生整个知识基础与技能状况的准确把握;二,在此基础之上,为学生“自主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提供必要的知识与技能的准备。因此,在高中数学的实践教学中,教师不仅需要通过各种途径全面的把握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而且还需要采取有效的措施为学生在新旧知识间架出一座“桥梁”,注重对学生既基础知识与技能的教学,从而为学生学习新的数学知识并解决新的数学问题提供智力方面的支持。同时,在教学中,教师还需要注重对知识的积累,帮助学生进行知识的分类与整理,从而为其自主的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创造良好的条件。其次,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自主发现问题。积极培养学生的“自主解决问题”的首要任务就是让学生在学习中,自主的发现问题,并提出问题。问题是思维的起源,任何一个思维过程都指向了一个具体的问题,而且问题也是创造的基础,一切的创造也从问题开始[1]。在高中数学的教学实践中,创设一个“问题情境”,就是相当于建立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它能够有效的激发广大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从儿进行自主的思考与探讨,积极的发现问题。因此,在数学课堂中,教师就需要对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实施全面的把握,并在此基础之上创设出一些“问题情境”,使学生能够“跳一跳”就能自主的发现并提出问题。如在对“等比数列”这一知识开展教学的时候,教师就可以这样创设“问题情境”:有一天,兔子与乌龟赛跑,乌龟在兔子前方1公里处,而已知兔子的速度是乌龟的10倍,当兔子向前追1公里时,乌龟同样前景了1/10公里;而当兔子追到1/10公里处的时候,乌龟又向前走了1/100公里;当兔子赶到1/100公里处时候,乌龟又向前走了1/1000公里……问:在相同的时段内,兔子与乌龟各自的路程是多少?兔子能追上乌龟吗?通过这种形式的问题情境的创设,让学生观察到数列的特点,进而引出有关等比数列的概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引导学生发现相应的问题并提出问题。最后,培养创新思维,挖掘新型的数学思维方法,为学生“自主解决问题”提供条件。在高中数学的学习过程中,创新思维是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重要构成部分,对开发学生的智力有着重要的作用,因此,在高中数学的实践教学中,教师要积极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鼓励学生进行大胆的猜想,从而提出问题[2]。同时,教师还需要积极鼓励学生挖掘新型的数学思维方法,并将其进行全面的把握与应用,从而真正体会到数学学习的本质,并将其运用到实际的数学问题的解决当中,使整个数学的解题的思维能力可以得到有效的培养的提高,进而发展学生的“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结束语

数学作为一门基础的应用学科,要求学生具备较强想象力、逻辑思维能力与推理的能力。然而在实际的学习过程中,由于学生缺乏对问题的自主解决能力,导致学生一般都认为数学比较难学,不愿意学习数学,进而产生“厌学”心理。因此,在高中数学的教学实践中,教师要注意对学生的“自主解决问题”能力的充分培养,从而有效的提高学生对数学问题的解决能力,进而提高学习效果[3]。

篇7:高中数学教学问题研究论文

1高中数学教学过程中存在的若干问题

1.1过分重视学生的自主学习,忽略教师的引导作用

在高中数学教学过程中,丰富学生的学习风格以及方法,能够促使学生更加会学习,为之后他们一生的学习与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除此之外,在高中数学实际教学过程中,严重忽视了教师扮演的角色、过分重视学生独立学习的现象。由于教师角色的缺失,学生的认知水平,只是在原地徘徊,导致课堂教学。教学过程是学生自主建构的统一和教师指导。当学生遇到困难,教师要引导学生认为,当学生的思维是窄的,教师应该开阔自己的思维。总之,教师的指导是确保学生学习的方向和有效性的重要前提。

1.2教学课堂上缺乏对学生进行正面教育

高中数学新课程强尊重个性差异和学生的学习,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学习有困难,贫困学生给予及时的表扬和鼓励的自信,但这并不意味着学生盲目歌颂。赞美和批评的完整的识别和动机。一方面,我们要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思想,及时,适当的表扬和鼓励,让学生得到发挥;另一方面,学生的错误意见,明确指出,要澄清模糊数学问题。

1.3教学课堂上教师的角色缺乏平衡性

新数学课程要求提高学生主动观察,实践,猜测,推理,数学教学和学习活动的验证和交换。学生的学习风格,阅读,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等。但老师指导,合作者和促进者,成为课堂教学的领导者。新课程倡导民主,开放性,科学课程,强调“教师即课程”。这就要求教师不仅要成为课程的实施,应该成为课程的建设者和开发者。新课程与旧课程之间的比较,它们之间的根本区别在于新课程要求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促进教学过程中的学生的个性发展,强调学生在自己的感情,并引导他们进行自己的意见,让他们成为数学学习的主人,不仅是对传统的教学方法,在教学转移。然而,在实际的学习项目,因为学生的认知上的局限性和个体差异,不可避免地会出现各种意想不到的问题,就必须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教师应及时评价,正确处理学生的经验,多了解,理解和共识,多元文化的普世价值之间的关系。此外,在新课程把太多的重点放在对个性差异的尊重和学习的学生,鼓励学生积极参与,以夸张赞美的激励效果,忽略错误校正LED,培养学生的自信心理,影响了他们的身心健康。

2高中数学教学内容存在的若干问题

2.1教学内容难度进一步加大

新课程理念下,我们使用的是人教版教材编写的一个,与旧教材相比似乎难度降低,但也增加了一些新的内容,而这些困难的部分新增加的不小。我觉得新课程教材是完全按照市重点高中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备,不考虑农村学生。如算法初步内容,涉及的知识在计算机语言,具有较高的逻辑相关的知识,抽象和专业。这些内容在农村的学生很难学,因为地区的差异,他们计算机知识的掌握是不够的,甚至可以说,这方面的知识是没有的。新的数学课程,所需的内容分为五个模块,高中完成所要求的5个模块和两个选修模块。教学内容的增加,教师为了完成教学任务,一味追求教学进度,有时一类的两个或三个小时的内容,没有实践,没有消化,没有巩固,使学生了解不全面,甚至能记住的知识不了解或不了解的深入,当然不会解决问题,这势必增加,学习的难度。

2.2教学过程中没有充分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

在实际教学中,重视学生的学习自主性,而忽视教师的积极引导,一些教师认为,新课程是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让学生自己学习,而忽视了教师的必要的,模糊的积极引导,数学知识的准备接受课程的学生,降低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2.3新课改背景下淡化了教学素材的实际作用

在新课程的要求,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充分利用各种资源,完成补充材料,以扩大,延伸,组合,并把它们放进学生的实际生活,但由于教师个体的差异和课程资源的认识程度,在教学实践中,教学资源教师片面发展未能完全控制的教学内容,教学内容的泛化,甚至出现模糊现象,面对这种情况,教师要合理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充分利用教学书的配套光盘制作高质量课件来丰富他们的教学。我们应该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并充分发挥计算机辅助,精心制作多媒体课件的适用,以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2.4过分强调计算机与信息技术教学

随着信息网路技术的日益盛行,计算机辅助教学,信息技术是数学教育现代化的重要手段。例如,在几何中的高中数学教学过程中,进行适当的教学课件,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手段充分,从而能够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由此可见,计算机教学在高中数学教学过程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教学辅助作用,从而、在当前高中数学教学课堂教学中,使用计算机信息技术教学成为教学的主要手段,安全忽略其使用是否过量。计算机技术教学纵使再好也不能什么事情都依赖于多媒体网络,如基本的算术,想象力,学生数学活动的逻辑推理,数学证明应该依靠自己来完整的,因此,我认为掌握好教学信息技术与传统教学之间的平衡,注重有效的整合,整合最好的。

3结语

综上所述,高中数学教学过程中仍旧存在部分不足,需要进一步加强对教学问题的解决,为广大师生进行教学和学习提供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尽最大可能的去规避这些不足点的再次出现。

篇8:高中数学教学问题研究论文

1、关于存在的问题

1.1学生接受不了容量较大、难度较强的高中教材。初中学习数学时,初中教材内容简单通俗,题型较少比较容易,学生很轻松的掌握数学知识的来龙去脉,教材对概念描述简单,一些数学定理根本没有论证,教材之间衔接较缓。高中教材内容极为抽象,注重于变量、字母的研究,注重计算、分析理论、注重逻辑性、抽象性的知识呈现。例如高一就出现集合、映射、函数等众多的抽象概念,符号极多,定义、定理教材叙述极为严格,具有高起点、难度很大,容量有多的特点。近几年教材的调整,初中教材降低的幅度较大,高中教材也降低了一些,但是由于受高考的制约,教师不能也不敢降低难度,直接造成了高中数学教学的难度根本没有降低,可以肯定说,调整后的高中教材不但没有降低难度,反而难度更大了。高中一年级时间紧,数学容量大,教学进度极快,学生不适应高中数学学习也就不足为怪了。

1.2学生不适应初中与高中课标中部分知识点的衔接。初中数学课程标准对一些知识要求简单理解,高中教材也没有进行适当补充,一些初中学生应该掌握的知识,学生只知道肤浅的内容,或者只知道一个结论而已,结论是怎样来的,用结论解答什么问题,解答的途径方法等一概不知。出现了高一学生上课时常遇到没有学过的知识。例如:初中内容一元二次方程的判别式,根与系数的关系,二次函数的图像解二次不等式诸多问题,课程标准要不高,学生接触过简单知识点,高中学习感到特别难以接受。一些教师没有办法,只有进行补充,占据了大量时间,为完成教学任务,只有加快速度。导致了初中数学知识没掌握,高中数学知识被落下了的惨剧。

1.3学生不能很快适应高中老师的教学方式。初中教材内容少多、难度不大、要求较低,教师教学进度不快,一些重点、难点,反复讲解,多次练习,逐一击破。一些教师为了学生中考取得好的成绩,不厌其烦的进行演练,有的问题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造成了有的学生学习数学积极性的丧失,出现了学生“重知识,轻能力”、“重试卷,轻书本”的错误。学生进入高中学习,教材的丰富容量、要求较高、进度很快、信息广泛、难度加深,知识的重点难点就更不用说了。新课程标准的高中教学通过设导、设问、设陷、设变,启发引导学生去思考、去解答,注重学生思想方法的渗透,思维品质能力的培养,提倡学生自主学习。刚刚入学的高中生很难适应这种教学形式,跟不上教师的讲课,严重影响了数学的学习。

1.4学生没有及时调整自己的心理及学习方法。高中一年级学生面对一切都是新的:新环境、新教材、新同学、新教师、新集体……,学生一定有一个由陌生到熟悉的经历。紧张而残酷的中考,进入了理想的高中学习,一些学生有松口气的心理,入学后不紧张,优哉游哉。一些学生中考前就听到高中数学如何难学的信息,产生了敬而远之的心理。高中数学一些抽象的概念例如映射、集合、异面直线更让学生无所适从,影响了高一新生的学习质量。初中教师讲解得很细,训练的熟练,学生经过训练,概念、公式、题型了如指掌,只要对号入座即可取得好成绩。学生围着老师转,完全听命于老师,不注重自主思考、归纳总结。高中学习内容较多,学习时间较少,要求学生必须归纳总结,掌握数学思维方法,触类旁通。高一学生学习数学,仍然使用初中学习方法,造成学习阻力很多,完成老师当天布置的作业都很艰难,预习、复习时间没有了,严重影响学习质量的提高。

1.5新课程的辅导资料不尽完善。新课程改革进行几年了,书市上教辅资料繁多,这些教辅资料和老教材教辅资料一脉相承,有的只是对顺序做了调整而已。内容可谓涛声依旧,没有体现新课程标准理念,让师生对学好数学提出异议。

2、关于几项对策措施

2.1掌握学生学情,进行有效衔接。高一开学伊始,召开新生座谈会,调查学生入学成绩,进行相关测试,了解学生学习基础,什么学习习惯,初中数学教师讲课特点。研究初中高中教学大纲、教材,掌握初高中知识体系,找到初高中知识最佳衔接点,有的放矢对学生讲授,进行有效衔接。

2.2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实现心理衔接。教师必须发挥情感和心理的积极作用,兴趣是进行有效活动的必要条件,要让学生学好数学,一定要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欲望,让学生树立学好的信心,注重良好的学习习惯培养,鼓励学生大胆质疑,标新立异,自主学习,提倡探究学习,让学生适应高中数学学习,学生的每一次成功。教师要及时肯定表扬鼓励,实现心理衔接。

2.3关于教材内容的衔接。高一教学中把重点放在基础知识上,不能过分强调难题、偏题、高考题,让学生接受数学,喜欢数学,完成数学知识的学习,践行新课程理念,教师教学采用“低起点、小梯度、多训练、分层次”进行,温习初中旧知识,学习高中新知识,实现初高中教材内容的衔接。

2.4关于教学方式的衔接。高中数学要求学生观察、类比、归纳、分析、综合建立严密的`概念,教学方法上必须实现较好的衔接。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突出学生的主体主用,让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真正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和数学思想方法,直接获得数学活动经验。

2.5关于学法指导、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必须体现学生为本的理念。彻底改变学习方式,倡导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互相交流、主动参与。激发学生想象思维,鼓励课堂上踊跃发言,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加强学习方法的指导,提高教学质量。

2.6关于培养学生数学思维品质。教师一定注重加强学生的思维训练,开展有效思维活动,摒弃思维惰性,把学生分析问题能力上的衔接好。

篇9:高中数学教学问题研究论文

一、有效提问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重要意义

有效提问是高中教师在数学教学中经常运用的方法,事实证明它的应用也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学生常常会面对很多数学问题,但是很少有人关注这些数学问题是怎样设计出来的,它们有着什么样的深层含义,通过借鉴和解决这些数学问题,他们能够从中得到什么经验和教训等。而这些恰恰是有效提问必须要解决的问题。一个好的问题能够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牵动学生一步步通过自己的理解和分析,去发现其与相关数学知识的联系,并运用自己的知识积累和逻辑分析能力,来最终解决问题,得出正确答案。在整个过程中,学生不仅能收获了更多的知识和解题方法,还能使得自己的读题能力、逻辑分析能力以及解答题目的能力在一个有效提问的牵引下,得到有效提升。有效的提问能够吊起学生的胃口,让他们由出于对题目的好奇和对答案的渴望,自觉地寻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有效提问能够激励学生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开动发散性思维,对题目进行谨密的逻辑分析,通过步步推导,在不断的假设和检验的过程中,得出正确的答案。这是对学生解题能力的考验,也是对教师设计题目的考验。一个有效的提问不亚于教师的苦心督促,它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鼓励他们克服困难,自觉自愿地对题目进行解析。学生为了解决题目,会不断地增加自己的知识积累,学习更好的思维方法,从而提高自身的数学解题能力,培养数学思维,提高学习效率。因此,教师在高中数学教学中,要重视对有效提问的应用,从各种经典的数学题目的设置中,去寻找有效提问的方法,应用有效的提问来提高教学质量。

二、应用有效提问的建议和措施

一个有效的提问必须要具备以下因素:一是与课本知识紧密相关;二是题目难度设置要有梯度;三是打破思维惯性,凸显创意;四是蕴含逻辑内涵,符合逻辑;五是与实际结合,彰显生活性;六是富有语言特色,表述清晰。教师要结合这些有效提问的设计要求,借鉴经典题目的设置方式,不断推陈出新,以有效的提问推进课堂教学的顺利进行。以下是几点设计有效提问的建议和措施。第一,设计题目时要注意衔接课本知识。教师通常在讲解完课本知识和例题之后,就会给学生布置一些题目,要求学生借鉴例题的解答方法去解决题目。例题体现了教师对课本原理知识的初步应用,而有效提问则是在例题的基础上的进一步发展。教师要让学生突破例题的范围的局限,体验所学的原理知识在其他范围的应用。教师要为有效提问设置更多的限制条件和新的应用环境,而学生要学会适应新题目设置的条件和所规定的情境,对课本的知识能有一个所深层次的理解,能透过题目看到原理的本质,了解到它和例题之间区别,从而在应用相关的知识原理时,能够做到坚守本质,以不变应万变,万变不离其宗,从最本质的解题要素入手去分析和解决问题。第二,设置梯度性的题目。教师在设置有效提问的时候,一定要注意问题的梯度性,做到从简单到复杂、从现象到本质、从问题的提出到原因的解读与检验的过渡。题目经过梯度的处理之后,会使得学生不至于在一开始就遇到极难的问题,从而失去了自信心,丧失了解题热情。同时,题目经过有层次的过渡,能够让学生层层深入,能够结合上一小题的分析和结论,更深入地了解到题目设置的深意,从而在层层探析中获得探索的乐趣。第三,打破思维定性,实现解题创新。学生陷入题海战术之后,很容易对各类的数学题目产生应激反应,一看到类似的题目,就将常用的解题方法套进去。这种习惯很容易使学生陷入出卷人所布置的陷阱中,让学生产生惯性思维。因此,教师在设置有效提问的时候,要注意推陈出新,巧妙设计陷阱,让学生警惕“眼熟”的“习惯性陷阱”。教师也可以多设计一些一题多解的有效提问,要求学生至少用几种方法去解答,以促进他们思维的发展。之后教师可以让他们分析各种解题方法的优劣,从中选择最适合、最简便的方法。第四,要解析题目的逻辑内涵。我们知道,每一道题目都有一定的逻辑,而教师在设计有效提问的时候就要特别注意其中逻辑思维的完整性和正确性,以便让学生在解题的过程中,能够遵循一定的逻辑方式,给自己规划出一条清晰的思路。有效提问的逻辑可能是比较隐蔽的,用以考察学生提炼题干的能力和解析题意的能力,同时还能够锻炼学生获取逻辑线的能力。学生在明确了“题眼”之后,就能够顺藤摸瓜,得到一条清晰完整的逻辑线路,体会到题目的逻辑内涵,明白了题目情境与课本知识之间的关联性,最后总结出类似题目的逻辑结构。第五,结合时事,设计生活类题目。高中数学教师在设计有效提问的时候,要注意与当前的时事新闻、热点问题相结合,或者是与学生的社会经验和生活经历相结合,以发生在我们身边的故事为背景,设计一些与我们的生活紧密相关的问题,以此体现数学问题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这样的问题设置可以激发学生的共鸣,可利用学生对问题背景的关注,来引发学生的思考。通过对现实事件的设置和引入,学生会对提问更加感兴趣,希望去探讨其中所蕴含的数学意义和经济意义、社会意义等。教师设计生活类题目,一方面体现了数学的实用性,有助于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的强大功能从而爱上数学;另一方面,教师通过生活类题目,消弭了学生对数学的陌生感,让学生学会了从数学的角度观察身边的世界,分析事件背后的数学原理,增强了数学的应用能力。

三、总结

高中数学教学中的有效提问,对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和课堂教学效率、增强教学质量都有着重要意义。教师要重视有效提问所具备的优势,积极引进好的提问方法和提问方式,以引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指导学生开拓思维,锻炼并提高学生对题目的理解和分析能力,从而促进他们数学成绩的提高和数学素质的提升。

篇10:高校英语专业实习问题研究论文

高校英语专业实习问题研究论文

一、当前地方高校英语教育实习存在的主要问题

1、英语专业基本功不过硬英语专业基本功包括英语语言知识和英语语言技能两个方面。这是英语教师最核心、最重要的职业基础。没有过硬的英语专业基本功,英语教学就无从谈起。在实习中,部分实习生英语语言知识掌握得不够到位,例如,讲授音标时,不能用浅显易懂的语言表述发音要领;遇到某些生词时,不能用英语简洁明了地释义,甚至对有常见单词有拼写错误;在讲授语法知识时,对一些语法概念模糊,常见用法不熟等。另一方面,在英语语言技能上,相当部分的实习生英语语音语调不标准,出现/n/与/l/不分,/n/与//不分,重音移位,随意吞音、加音、元音读错等现象屡见不鲜;教读单词时,不能正确使用升调;读课文和课堂英语口语时,缺乏情感,语调平淡。

2、教师职业意识模糊,职业技能欠缺“由于种种原因,当前我国高师院校培养的毕业生普遍存在从师任教的职业意识不强等问题。”(张勇,)“长期以来,高师院校的学生普遍有轻视教育学、心理学、教学法等教师教育类课程学习的倾向。”(罗明礼,)一些不愿从事教师职业的学生进入师范专业后,对有关教师职业的实践活动如三笔字、普通话、写教案、试讲等缺乏应有的热情,参与积极性不高。而在教育实习中,英语师范生所表现出的教师职业技能问题在于:

(1)板书版画技能差。板书总体设计不合理,无主次之分,缺乏美感。同时,板书随意性大,字迹潦草凌乱,英文字母大小写、连写不规范,书写速度过慢,彩色粉笔运用不当;简笔画技能薄弱,不能传神达意。(2)教学组织能力差。课堂各教学环节衔接不当,过渡不自然,课堂结构不紧凑或不完整。

(3)缺乏教育机智,课堂驾驭能力弱。很多实习生不能有效控制课堂纪律,对课堂突发事件缺少随机应变能力。

(4)缺乏以学生为中心的意识。有些实习生课堂上只顾自己讲课,无视学生的反应。在提问方面,缺乏相应策略,不能有效照顾全班,学生参与度不高,师生互动少。

(5)教案书写不规范,详案和简案处理不当,用英语书写的教案,经常出现错误,特别是一些讲解用语和课堂用语。

(6)教学设计能力差,对现行中小学英语教材不熟悉,抓不住教学的重难点,弄不清单元之间、课与课之间的联系,出现教学内容处理不当。新课导入、过渡、结课时不讲究策略,过于直接。

(7)备课不充分。首先体现在“不备学生”,只关注教材与教法,缺乏对学生个性特点、学习基础的了解;其次是“往往只看到教材的表面,不懂得深入教材的其他信息,适当地对教材内容进行引申”(谢春苗,)。第三是“不备学法指导”,过于关注教学方法,不顾学习策略的渗透和引导。第四是在备教学内容方面,侧重词汇、语法教学和说读技能教学,忽视功能和话题,未能正确认识到:基础教育阶段学生应学习和掌握的全部语言基础知识,并非只是词汇、语法;而语言技能训练也绝非只是说和读,听说读写应该相辅相成,有机结合。

(8)现代教育技术手段运用能力差。在实习中,很多实习生不会制作英语课件,甚至不会使用投影仪等教学设备,更有学生不会使用多媒体语言实验室,操作程序混乱。

3、现代外语教育教学理论欠缺,教学理念滞后英语师范生虽然在实习之前学过教育学、心理学、教学法等基本理论,但对此并不熟悉,仍停留在书本上,所以理论与实践结合的能力较弱。在教学理念方面,英语实习生对基础英语教学和课程标准不熟悉,对其先进的教学理念理解不够准确,如面向全体学生,注重素质教育;突出学生主体,尊重个体差异;采用探究式、合作式、任务式的教学模式等。

4、教育实习准备不充分英语师范生在教育实习之前,首先要有足够的思想准备,也要有充分的实践准备。思想上,应有良好的师范意识和教师职业意识,要对教育实习有明确的认识。实践上,要打好专业基本功,开展好教学见习、校内试讲。然而,由于多种原因,当这些准备还未充分时,学生就要奔赴实习学校,仓促上阵,由此常常出现教育实习中的“捉襟见肘”现象,使得师范生们对出现的各种问题应接不暇。

5、教学反思能力较差“反思是教师对自己的教学活动或实践进一步思考、理解、评价的手段,以便解决教学中的问题,完善教学实践,达到全面发展。在英语师范教育中,要注重学生反思意识和反思能力的培养,注重反思性思维方式的培养。”(黄纪针,2006)然而,很多英语实习生在实习中往往缺乏反思意识,对自己和同伴的教学常常是“一听了之”,不主动去反思,也不懂得如何评价别人的课。由于缺乏反思意识,对指导教师的建议漠然置之。加之教育实习后期的总结与考核常流于形式,因此,学生的教学能力没有得到较大提高,教学水平基本维持原状。

二、地方高校英语专业教育实习问题的原因

1、地方高校资金短缺,教育实习基地数量有限,未形成互惠双赢的合作机制众所周知,很多地方高校基本靠财政拨款维持学校发展。有些院校的硬件设施不够完善,有限的`资金还要保障硬件设施如教学仪器设备购置等的建设,对于教育实习基地建设的资金投入十分有限。由于扩招原因,实习生数量较以往有所增加,而实习基地数量却没有随之增加,这就难以满足实习需求。另一方面,地方高校在和中小学合作时,未形成一套互利双赢的运作机制。这就使得中小学在对待教育实习上常常持排斥态度。此外,地方教育行政部门在实习过程中没有尽到应有的责任,未能发挥管辖地域范围内高等院校与地方中小学校之间的协调作用。因此,地方院校的教育实习、教学见习难以实施,这直接影响到英语师范生实习的效果与质量,给地方高校人才培养带来了不利影响。

2、英语师范专业课程设置不够合理,师范特色不明显在高等教育跨越式发展的今天,高校间的竞争日益激烈。目前,很多地方高校都在向综合性大学发展。“一些师范院校出于自身发展的需要,开始走综合发展的道路。师范院校中‘去师范化’的倾向日益突出。”在课程设置问题上,“英语专业的课程设置在基础阶段除政治等公共课外,主要的课程为语言课程;从高年级的课程设置来看,似乎仍偏重于语言知识本身,师范特色不明显。”(程晓堂、孙晓慧,2010)另一方面,“我国外语教师教育课程,仍在相当程度上将那些抽象化、范畴化的教学法知识,当成师范生学习教学的主要内容。”(张逸岗,)而且,由于种种原因,“教育实习、见习时间短等问题,也使得我国外语教师职前教育整体上无法提供给师范生更多了解中小学实际教学情况的机会,从而使得师范生缺乏对现实教学情况中所存在问题的思考和分析,直接影响师范生的专业素质。”(程晓堂、孙晓慧,2010)

3、对待英语教育实习认识各异,尚未形成合力地方高校英语师范生的培养主要依赖于专业教师队伍。师范生的教育绝非某一任课教师所能完成,而是需要全体教师的共同努力。但是,在现实中,很多英语专业教师却认为师范生的训练应当是英语教学法教师的事。教师在思想上还未形成师范意识,因此,教学中很少将学生的师范职业技能和专业学习联系起来,由此导致英语师范生职业技能培养的“单打独斗”局面。未来英语师资培养是一个系统工程,各英语师范专业教师应当在教育实习问题上达成共识,形成教育的合力,才有可能培养出合格的英语师资。

三、地方高校英语教育实习问题的对策

1、统一思想认识,加强英语师范生职业意识教育地方高校的英语师范专业是为基础教育培养合格英语师资的主阵地。英语师范生的教师素质直接影响着地方基础教育事业的发展。以培养基础英语师资为目标的英语师范专业,不仅要求学生既要掌握英语学科专业知识,还应具备英语教师的职业素质和职业意识。为此,地方高校应从学生入学起,做好专业思想教育和职业思想教育,使学生尽早树立师范意识和职业意识。同时,教师在各个教学环节加强对学生教师技能培养,形成齐抓共管局面,使师范生尽早认识自身角色,自觉投入到英语教师培养的自我教育之中。

2、狠抓英语教师专业技能和职业技能训练,打好教师基本功作为培养地方基础英语教育师资的英语师范专业,不但要让学生掌握英语学科知识,还应让其掌握相关教育理论知识和娴熟的教学技能。英语教育实习中暴露出学生语言基本功不扎实、职业技能欠缺的问题,正是由于他们的职前教育不到位。因此,对地方高校英语师范生来说,扎实的英语语言基础知识和过硬的综合语言应用能力则是他们顺利进行实习的前提,也是他们将来当好英语教师的必备基础。因此,在师范生在校的基础阶段和高年级阶段,教学应围绕如何培养合格英语教师这一中心展开,各项教学活动也需要紧紧抓住这一中心。另一方面,良好的教师职业技能是搞好教育实习的又一重要条件。英语师范生的板书、简笔画、课堂用语、教材分析、教学设计等基本教师职业技能是否过硬,将直接影响到教育实习的质量。因此,对师范生在校期间的职业技能训练,必须伴随他们的英语专业技能训练同时进行。

3、增加实践教学,加强地方高校和中小学的合作伙伴关系从目前大多数地方高校的实际来看,学生参与教育实践的机会和实践很少,中小学作为实习基地,唯恐师范生来到自己学校“打扰”。地方高校和中小学的合作伙伴关系尚未形成,因此师范生的充足教学实践活动无法保证。目前大部分英语师范专业,教育实习一般是6―8周,加上校内试讲、实习结束返校总结所占去的时间,学生能真正走上讲台锻炼的机会少之又少。地方高校应从培养合格英语教师出发,首先增加资金投入,确保教学见习在每个学期落实,同时增加师范生的教学实践,延长实习时间,保证学生真正得到训练。同时,可借鉴国外的做法,组成由大学、中小学校、教育管理部门结合的教育实习委员会,在多层面进行协调和交流,从而有效改善教师职前培养水平。因此,加强地方高校“和中小学校的伙伴关系,为解决我国师范生实习问题和提高在职教师的专业发展指明了方向。”(韩刚、王蓉,2008)此外,地方高校“还应加强与实习基地的日常联系,增强两校之间的交往,使双方能够长久地建立起相互信任、相互支持、真诚合作的互惠关系。(”杨一青,)

4、合理设置英语教师教育课程,充分体现师范特色由于在人才培养目标方面尚未达成共识,加之市场经济发展的影响,很多地方高校趋于综合性发展,英语师范专业的课程设置并未很好体现“师范”特色。“教师教育类课程偏少,特点不突出,教育理论、应用语言学的内容有待加强。”(程晓堂、孙晓慧,2010)以培养基础英语教师为己任的地方高校,“应根据校情、学情,合理设置一些与英语教师素质有关的语言教学理论课程”,使学生掌握系统的英语语言教学理论,提升自己运用理论解决实际教学问题的水平,这些课程包括英语教师教育科研方法、英语测试理论、外语学习策略、英语教学心理学、二语习得等。同时,也有必要为英语师范生开设一些有利于培养他们英语就学技能的师范色彩浓的课程,如英文歌曲、英语简笔画、英文书法、英语教师口语、英语教学课件制作、中学英语教材分析、英语说课、班主任工作技能等。为增强这些课程的效果,可定期组织学生进行各类比赛,如讲课、说课、教案书写、课件制作、书法等。

5、培养合格稳定的实习指导教师队伍教育实习是地方高校师范专业教学的一项重要工作,它关乎高校师生、中小学校师生等各方面问题。来自高校的教育实习指导教师,在实习过程中发挥着联系高校和实习学校的桥梁作用,也发挥着对实习生的管理指导作用。因此,一支合格、稳定的实习指导教师队伍对于搞好实习工作至关重要。指导教师首先要具备较高的专业素质、良好的道德品质、较强的责任心,同时还要具备丰富的教学经验和一定的沟通协调能力。实习指导教师的培养,要从英语师范生的试讲阶段开始。首先在承担英语师范生课程的教师中选派对教育实习感兴趣、虚心好学的年轻教师参与讲课指导,同时,让有过指导实习经验的教师对他们进行必要的培训,使他们明确教育实习对英语师范生的意义,掌握相关指导与管理技能。这样,做到“以老带新”,有利于培养年轻实习指导教师和壮大实习指导教师队伍。

6、加强对教育实习的指导、监控与考核英语师范生教育实习存在的问题主要是师范性和示范性不足,不能成分体现师范教育的特殊性,以至于培养的学生不能完全胜任中小学英语教学。英语师范专业的教学实习无论在时间上,还是在指导方法上都有其特殊性,因此,指导教师的科学指导和实习过程自始至终的监控,对于教育实习的成功至关重要。地方高校和中小学校双方均需安排合格的教师来担任这一工作,负责对实习生的全程指导。当然双方指导教师要有明确的指导职责分工,尽可能在协商中完成实习指导任务。双方还需就实习生在班务管理、课堂教学、教育调查等方面对实习生进行严格考核,切忌“走过场”,使教育实习考核流于形式。

篇11:医学检验实习基地的建设的研究论文

1实习基地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1.1从学生因素层面看出于考研、就业和学习等压力,以及80、90后大学生恋乡思想强烈,省内实习学生大多选择蚌埠、合肥等城市,省外实习学生大多选择江苏、上海等发达城市。就业形势趋向饱和的城市学生不愿意去,如杭州等;一些偏远城市如永康市、舟山市等学生更不愿去。这些现象加大了辅导员在给学生安排实习基地时的工作难度(见表2)。

1.2从实习基地因素层面看实习基地没有意识到医学检验专业实习生通过实习既学到知识也可以为医院创造一定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他们总觉得在教学上投入太多,导致大多实习医院对实习基地建设兴趣不高,学校往往处于被动状态,没有发挥高校和实习基地的互利互惠作用。到实习中后期,实习基地对于实习生平时、外出求职、考研辅导等请假难度较大,人性化管理不够理想。

1.3从带教老师因素层面看实习基地带教老师主动带教会激发实习生学习兴趣,但现在的带教老师的主动带教意识不够,特别是检验专业需要动手能力较强,如果带教老师不主动带教,整天让实习生编号、离心、送标本、抽血等,那么很可能打击他们实习积极性,导致实习效果差。加上目前医患关系形势严峻,带教老师不愿承担实习生失误所造成的后果,继而放松对实习生的实习带教,也不愿落下埋怨,疏于对实习生指导和批评。

篇12:医学检验实习基地的建设的研究论文

2.1从学校层面考虑

2.1.1建立实习基地评价制度制定合理的管理与评价体系,对规范实习基地学生实践活动,保证实践教学有序进行,提高基地利用实效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长期合作的实习医院,务必签署合同或者进行教学医院挂牌,增加双方的法律约束,明确规定双方的责任、义务,树立责任意识。每年定期组织校内外专家对实习医院带教进行评价,提高实习带教的质量和管理水平。

2.1.2建立互利互惠机制医学检验专业的实习生动手能力很强,实习一段时间后能在科室独挡一面,为实习基地检验科室带来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但是,从实际情况来看,大多实习基地把实习生当成廉价劳动力来使用。导致上述情况发生的重要原因,一方面实习基地与实习生利益目标不一致;另一方面医学检验专业实习生的优势没有被实习基地检验科认可和重视;三是学校与实习基地各自的责任落实不到位,互利互惠体现没有达成共识:因此,对医学检验专业来讲,与实习基地检验科建立互利互惠机制是个双赢。可以利用学校的专业教育资源为实习基地检验人员进行继续教育、培训等;利用实习基地实践数据与学校合作参与课题研究;举办实习基地检验专业学术交流会;聘请实习基地检验科资深老师担任医学检验专业的兼职教师,教授部分理论课,引导实习生论文开题与写作等。建立相互沟通,相互协调,达到相互促进,相互发展。

2.1.3加强情感交流与沟通沟通的重要性对于任何群体和组织的有效运作都是毋庸置疑的,缺乏有效的沟通是影响群体工作绩效的主要障碍之一。医学检验专业实习基地大多是学校以及通过与历届毕业生沟通而建立起来的,特别是在江浙一带,提高了我校的社会知名度。但最近几年,系部很少深入到各实习医院检验科,进撤点大部分通过在岗实习生联系,进点带队老师也只是走马观花,双方沟通较少:因此,为了加强实习基地建设,建议系部通过定期下点走访;邀请实习基地检验科主任到系部开展讲座、作报告、学者互访等形式加强交流和沟通,增进了解,增进感情。

2.1.4充分利用直属和非直属附属医院的实习基地资源近几年,实习基地广泛扩建和抢占地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学生的就业,但随着网络信息化发展,扩建实习基地和抢占地域在就业方面影响不太明显,加上本科生地位远不比以前,就业形势严峻,考研几乎是实习生必走的趋势。学校应充分考虑利用直属和非直属附属医院的实习基地资源。

2.1.5保障经费投入为了巩固和加强医学检验专业实习基地建设,学校应根据各系部具体情况,不断加大经费的投入,建立省内外各专业实习基地联系机制,加强沟通和交流,真正使实习基地成为学生走向社会的桥梁。

2.2学生层面考虑

2.2.1实习前的引导教育系部要利用社团活动、实践活动、理论讲座和座谈交流等形式,在实习前多次加强对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从一年级培养学生“生存危机”意识,引导学生树立起正确的实习观、成才观。让学生意识到专业实习的重要性,体会到实践和实习是一次与社会接触、强化技能锻炼的舞台。教育和培养实习生树立正确的劳动观、纪律观和道德观,培养高尚的医德医风和脚踏实地、艰苦奋斗的精神。

2.2.2建立实习生奖惩制度医学是直接服务于人的生命科学,医德医风教育是为培养学生树立救死扶伤的人道主义思想、确立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而进行的工作。学校应将实习作为一门特殊的课程制定一系列的考核体系,并严格执行,规定一定质和量的'实习论文,将实习中出现重大的有违医疗职业道德规范的行为列入校纪处分,将实习表现和论文成果与毕业挂钩,得到实习基地表彰的实习生,学校应加大对其奖励等。

2.3从实习基地层面考虑

2.3.1建立岗前培训制度规章制度是医院各项工作顺利进行的保障,是医院进行科学管理的重要依据。实习生到医院后,实习基地要制定一系列的岗前培训活动,如熟悉实习基地的周边环境,熟悉实习基地的管理理念、规章制度、劳动纪律、服务意识、责任意识;实习基地要依据学校的实习大纲内容和要求,结合实习基地的条件,指导实习生认真学习,贯彻执行;实习基地要培养实习生实验室的生物安全意识,培养他们如何学会保护好自己。实习基地,特别是检验科要加大实习生的职业礼仪培训,为患者提供良好的就医环境。

2.3.2建立订单式“实习=就业”实习基地模式社会在发展,教育在提高,学校要顺应社会新形势,不断改革实习就业政策,不断开拓新的“实习=就业”的实习基地建设。独立实验室、体检中心、仪器试剂公司等对检验医学人才有着旺盛需求,他们积极性高,愿意接受医学检验专业实习生。学校可以与条件成熟、设施齐全的单位签订协议,实施合作培养计划,实现订单式“实习=就业”实习基地模式。

2.3.3大力推广自理实习基地模式通过一定的社会关系,学生自主联系实习基地,相当于提前进入就业岗位。自理实习生为了积极就业,在主动了解实习基地的实际工作过程中,主动展示自己工作能力,工作任劳任怨、踏踏实实。同时,实习基地可以通过实习面对面地考核和了解自理实习生,达到了双向选择的就业模式。

2.4从带教老师层面考虑

对带教老师制定师生双向考核制度,将教学质量和考核结果纳入个人档案,与晋升职称和晋级工资挂钩。带教老师依照已建立起来的实习生考试、考核和考评的规章制度,严格规范实习生在实习期间的学风、考风和平时实习纪律,以及加强医德医风等的教育和引导,做好实习鉴定工作,配合学校和基地的实习教学检查和督导工作。综上所述,医学检验专业实习基地建设与我校医学检验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息息相关。只有注重加强实习基地建设,才能搞好临床教学,才能把专业建设好。

篇13:数学教学问题研究的论文

一、问卷调查结果分析

本次调查问卷于浙江师范大学发放,共回收有效问卷1328份,主要研究以下内容:大一数学成绩的分化程度及与入学数学成绩的相关性研究;大学适应性研究;大学数学与高中数学的衔接程度研究。

主要采用SPSS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

用相关性分析法分析大一数学成绩的分化程度及与入学成绩的相关性。

用频数分布分析法描述了数学学习适应性的平均值、标准差及偏度系数。

1.数学成绩与入学高考成绩相关性分析

利用SPSS软件对大一新生数学成绩(高等数学或数学分析成绩)的分化程度与其入学高考成绩作相关性分析,以期发现高中的数学成绩经过一个学年大学数学学习后,各学生成绩有何变化。

从上述图表分析我们可以得出结论:(1)新生的高考入学成绩标准差约为2.99,在2.0~4.0之间,差距并不大,符合高考选报规律。

但经过大学一学年的学习,数学成绩的标准差扩大至11.25,可见两极分化十分明显。

(2)高考数学成绩与大一数学成绩相关性很小,仅为0.098,入学成绩差的学生未必在大学没有好的成绩,而高考高分的学生也有退步的可能。

由此可说明学生在大学阶段的可塑性很大,一场高考并不能代表什么,高考数学成绩的差别对学生在大学学习的影响并不明显。

学生完全可以在大学这个新的起跑线上努力补足,奋力追赶,减少差距。

2.大学适应性研究

在问卷中,主要设计了7、8两个问题了解新生对大学的适应性。

对于问题7:您刚开始学习大学数学时是否适应?整理调查数据得,有324名学生觉得很不适应,占总数的24.39%;401名学生选择不适应,占总数30.18%;有267人选择有点适应,占总数的20.12%;仅25.00%的同学觉得适应大学生活,利用SPSS软件分别统计了反映数据离散程度、集中趋势、数值分布特征的统计量,并得到相应的频率分布直方图及正态曲线。

,适应性总体均值为2.46,分值不高,介于不适应与有点适应水平之间;标准差为1.116,差距较大;偏度系数为0.112>0,为正偏,即向左偏,表明总体得分偏低;峰度系数为-1.344<0,表明个别分数占的频数较高。

这些分析数据都说明了大学新生数学学习的总体适应性水平不高,分化程度较明显。

对于多选题问题8:你不适应的主要原因是什么?整理数据结果如下:有688位学生认为学习内容太过深奥,难以理解,占总数51.83%;603位学生认为大学老师上课方法与高中差距太大,有522人认为高中思维模式在大学不再适用,分别占总数45.43%和39.33%。

由上述统计数据可看出,对大部分同学而言,大学数学与高中数学学习思维模式、学习内容的深度、广度都发生了改变,对数学适应性造成影响,由此也可间接发现高中数学与大学数学存在衔接问题。

3.大学数学与高中数学衔接程度及原因分析

根据问卷分析,仅10.37%的人认为衔接紧密且承上启下;有64.33%的学生认为高中数学基础与大学数学某些内容有关联,但衔接并不紧密;另外有23.48%的学生认为几乎无衔接,断层严重。

经过统计分析,学生认为衔接不紧密的最大原因为侧重点不同,占47.26%,高中数学侧重于计算,大学数学侧重逻辑推导。

其次,是内容差别悬殊,占39.02%,高中数学内容直观、形象、易懂,大学数学内容深奥、抽象,然后是老师上课方法不同和理论推导方法差别大,分别占32.32%和30.18%。

另外访谈中,还有同学表示若高中数学基础不扎实,大学数学也学不好。

二、总结

最后,笔者走访了浙江省各高校数学教师,了解近年高考改革内容,结合以往学习经验就访谈结果,就学习函数和三角函数内容总结整理了大学数学与高中数学出现的衔接问题。

对于函数这一知识点,高中阶段提出了一系列定义,包括定义域、对应法则、值域等,还引进了求解函数单调增减区间的方法以及介绍一些特殊函数的性质。

随后学习了一些特殊的函数:偶函数、奇函数、指数函数、幂函数以及对数函数等。

在大学学习中,侧重性质定理证明,例如,函数连续性、一致连续性、有界性、最值定理等。

对于三角函数这部分内容,新课标有了许多方面的变化,总的来说,新课标中三角函数部分弱化了知识和技能目标,强化了能力和素质目标,突出了几何直观对理解抽象数学概念的作用,在对知识的认识过程和对知识的应用探索上有所侧重。

但由于高中教材删减了一部分知识点,却又是大学微积分中常用的,入学新生实际上知之甚少。

如,关于正余割函数、反正余切函数,高中老师没有提到过或仅仅是提到而没细讲的比例都超过了80%,而大学老师却常常认为这些都是高中已经很熟悉的知识。

原因是大学老师多是新课改前接受的.高中教育,当时的高中教材中有反三角函数等内容,这样就产生了脱节。

从研究的结果看出,高中数学与大学数学衔接并不紧密,为使教育工作更好地进行,急需对高中数学和大学数学教学、教材上进行改革。

作者:倪诗婷 工作单位:浙江师范大学

篇14:数学教学问题研究的论文

1高中学生数学意识培养的现状

数学问题意识培养的一个共识就是,学生应该带着问题走进教室,带着新的问题走出教室。

但在当前很多教师的数学教学中,教师虽然把课堂交给了学生,让学生提出问题,但效果并不明显。

学生很少能提出像样问题,整节课上,大多数问题都是教师提出,让学生去解决这些问题,而作为课堂主体的学生则极少提出问题,课堂问题气氛十分沉闷,教学效率低下。

造成上述情况的主要原因是:第一,不敢问。

长期以来,受到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课堂教学一直是在教师的主导下完成,学生往往因为心理紧张,害怕提出问题影响了课堂教学受到教师的批评,或者是提出的问题不好,而被其他学生和教师取笑。

第二,无疑可问。

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教师是课堂活动的主体,知识的传授和问题的提出都是教师来完成,学生往往是被动接受。

学生习惯了教师提出问题,让自己去解决,然后教师给出结论。

这样学生在数学学习中很难产生问题意识,有自己的疑问。

第三,不知怎么问。

高中学生因为思维能力和知识储备的原因,遇到问题往往是不知道该如何提出问题,同时在学习中也很难提出有新意、有深度的问题。

第四,没有机会问。

在教学中,教师为了完成教学任务,留给学生思考和提出问题的时间有限,大多数问题都是由教师和极少数优秀学生提出,大部分学生都没有提问的机会。

2培养高中学生数学问题意识的有效措施

2.1创造良好课堂氛围,让学生敢问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罗杰斯指出:“只有建立一种真诚的信任和理解的师生关系,教学才能获得成功,这依赖于安全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

”所以,在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过程中,首先就是要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在课堂上为学生创造一个融洽、轻松、愉悦的学习环境,减轻学生的心理压力,让学生充满信心。

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思维、心理和知识等情况,结合教学内容,从学生熟悉的场景入手,采用讲故事、猜谜、竞赛等形式,为学生创设趣味四溢、生动活泼的问题情境,让学生产生疑问,大胆探索,提出自己的问题。

教师在课堂上要为学生提供思考和疑问的时间与机会,要鼓励学生质疑与探索,敢于发表自己的独特见解,大胆地怀疑教材,允许说错、允许改正、允许保留意见。

不仅要鼓励与表扬提出具有深度和创新的问题的学生,对于提出错误和肤浅问题的学生,也不能一味地否定与批评,要对学生敢于提出问题的态度和勇气给予肯定和表扬。

例如,在学习习近平面向量时,有的学生可能会提出,为什么设定单位长度为1,用别的单位长度表示不行吗?对这样类似的问题,教师要对学生加以引导,带领学生去分析,让学生懂得使用“1”作为单位长度,在解题运算上的便利。

然后让学生完成习题:在同一平面直角坐标系中,求满足下列图形变换的伸缩变换:直线x-2y=2变成直线2x'-y'=4帮助学生加深对与单位长度为“1”知识点的理解。

教师不能束缚学生的思维和思想,扼杀学生的问题意识。

2.2制造机会,创造条件,构建“能问”平台

首先,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保证学生有足够的时间去提问,在每节的上课前、授课中以及课下,都应该留出足够的时间,让学生说说自己的问题。

例如,学生在预习完新知识之后,头脑里就会产生疑问,在每节上课前,教师可以先让学生说说自己的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去参与课堂学习,在学习过程中让学生自己去解决这些问题,提高学生的解决问题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在不影响教学的情况下,教师要允许学生举手提问,及时地说出自己的想法。

可以在每进行一周教学后,专门抽出一节课来集中解决学生的问题。

其次,要为学生创造提问的空间。

除了在课堂上留给学生提问的机会,教师还可以组织学习小组,让学生在课下研究数学问题,并自己解决,遇到解决不了,记录下来,再向老师求解。

教师还可以在教室准备一个问题本设立“问题信箱”,让学生把自己课下遇到解决不了的问题写到本上,教师从而及时地掌握学生的问题。

最后,教师要平等地对待每一名学生,允许所有学生提问。

对于平时数学学习成绩较差的学生,更要给予鼓励,帮助其解决问题,避免问题越积越多,导致学生自暴自弃。

2.3教给学生方法,让学生会问

在培养学生问题意识过程中,让学生会问也十分重要。

大多数学生有时候虽然有疑问,但不知道如何提出问题。

因此,在培养学生问题意识过程中,除了要注意引导学生想问、敢问,还要加强学习方法的指导,使学生会提问。

在教学中需要教师对学生进行诱导启发,进行问题示范,逐步培养和训练学生的问题技能。

在日常教学中,教师都有这样的体会,知识储备丰富,勤于思考的学生,提出问题较多,问题的问题质量也较高。

因为储存的知识多,在学习中容易把知识之间相互联系,发现问题。

掌握一定的知识是产生问题的基础。

在教学中,除了让学生掌握课本的基础知识外,还要鼓励学生广泛阅读数学书籍,增加知识储备。

在学生加强知识储备的同时,还要循循善诱,让学生掌握数学思考的途径与方法。

在教学中重点要教会学生在知识的重难点、新旧知识的联结处提问,在分析过程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例如,在讲到这一题时,O是直角坐标原点,A,B是抛物线y2=2px(p>0)上异于顶点的两动点,且OA⊥OB,求点A、B在什么位置时,ΔABC的面积最小?最小值是多少?可以让学生把所学的知识尽可能地利用起来,思考解题办法:反函数法、配凑法、分离常数法、单调性法换元法等。

引导学生进行多方面的探索,扩展学生的思路,在学生经过积极分析和独立思考的基础上,除了可以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还能让学生更加灵活和深刻地掌握这些知识。

总之,在新课程改革思想的指导下,培养学生的数学问题意识,必须立足于教材,充分地结合学生的实际和数学学科特点,运用好新理念,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渗透数学问题意识。

为学生营造一个愉快、轻松的学习环境,让学生人人想问、人人敢问、人人会问,真正转变教学方法和模式,摆脱传统教学方法的束缚,提高学生质疑问难的能力。

让学生从此爱上数学学习,从要我学,变为我要学,提高数学教学水平。

(本文来自于《科教文汇》杂志。

《科教文汇》杂志简介详见.)

作者:梁振荣 工作单位:南宁市第四十三中学

相关专题 会计专业基地

精选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