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为导向法在《机床电气控制技术》课程教学中的应用论文

茉莉院子 分享 时间: 收藏本文

【简介】感谢网友“茉莉院子”参与投稿,下面是小编给各位读者分享的行为导向法在《机床电气控制技术》课程教学中的应用论文(共16篇),欢迎大家分享。

篇1:行为导向法在《机床电气控制技术》课程教学中的应用论文

关键词

行为导向教学法是目前职业学校实践教学中行之有效的方法之一。机械工业出版社精品教材《机床电气控制技术》课程非常适合用行为导向教学法来进行授课。

一、理由

1.必要性

《机床电气控制技术》课程如果按传统的教学方法按章节讲授,在传统的课堂里教学,必然降低课程的实用性、实践性,难以培养学生学习兴趣,使教与学双方都陷入困境。行为导向教学法运用以课题或项目来开展教学活动,能改变教与学中所遇到的困惑,提高教学效率。《机床电气技术控制技术》课程中的内容,正好可以用课题或项目来开展。

2.可行性

《机床电气控制技术》是一门实践性和操作性很强的课程。把课程内容包含在贴近实际生活中,运用案例进行教学。也可以把每一章的项目分成若干个小项目或模块,进行项目式教学。

行为导向法包括模拟教学、案例教学、项目教学和角色扮演等多种具体的教学方法。

二、具体做法

1.采用模拟教学法

模拟教学法主要通过在模拟的情境或环境中学习,掌握专业知识和技能,提升学习能力。《机床电气控制电路》中的'前半部分内容可以运用这一教学法,因为这部分内容主要是由低压电器中继电器、接触器、按钮等构成的基本控制电路、机床电气控制电路组成。此外,计算机仿真也能模拟电器或电路工作过程。如:《机床电气控制技术》后半部分(可编程序控制器(PLC))的教学就可以在PLC实验室完成。

在学校的实验室、实习基地教学,学生不仅能看到电器实物,还能看到电器的工作过程。通过实物展示或实验模拟工作,直观面对实物,通过形象具体的教学,课堂教学难度大大降低。

2.采取案例教学法

案例教学主要通过案例分析和研究,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机床电气控制电路》第二章继电器、接触器基本控制电路这一章节中有许多的读图分析电路题,这部分电路的工作原理或工作过程很适合采取案例教学法来进行教学。

笔者以三相异步电动机制动控制电路为案例,简单阐述采取案例教学的过程。

教学过程是这样实施步骤的:

(1)相异步电动机是如何实行

制动?

(2)制动分为几类?

(3)机械制动分为几类?有什么优缺点?

(4)电气制动有几类?

(5)速度继电器的触点如何动作与恢复?

通过一个一个的案例,学生带着问题不断地找思路,在书本找答案。在课堂上,学生之间形成竞争了形势,不断地激起学习的兴趣,一个一个的案例就这样通过案例教学完成了,达到了掌握知识的目标。

3.实行项目教学法

项目学习教学以合作学习小组为基本活动形式。以《机床电气控制电路》第二章第五节三相异步电动机减压启动控制电路为例,笔者在教学中设计一个项目教学法的简案。

项目:三相异步电动机减压启动控制电路

(1)培养学生运用电学的基本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培养学生独立学习和工作的能力;

(3)培养学生之间的团结合作能力。

项目实施准备阶段:

(1)全压直接启动所带来的问题 (教师提出,学生作回答,然后结合所学的知识和基础电学知识,找出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

(2)实施减压(降压)的方法(学生作分析和讲解,由学生作点评,教师可以作补充或给予肯定。)

项目分析研究:(内容略)

项目实施:(内容略)

项目

①:星-三角形减压起启控制电路

项目

②:定子串电阻减压启动控制电路

项目

③:自耦变压器启动控制电路

作品展示:(内容略)

项目评价:(内容略)

通过项目教学法的实施,使学生之间通过合作,逐渐掌握了每一个项目中所包含的学习内容,充分体现了自我学习的主动性。

任何一种教学方法都不可能是十全十美的,在运用行为导向法进行教学时,同样应该注意以下问题。

三、注意的问题

1.确定以学生为主体

在行为导向教学中,教师应以咨询员、伙伴、朋友等角色出现在学生中,教学方法由注重“教法”转变为注重“学法”.因此,我在《机床电气控制技术》课程实施行为导向教学中,基础性理论以笔者讲授为主,控制电路、机床电气控制、PLC部分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在教学时间分配上,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占二分之一以上,充分体现学生为主的教学思路,在做中学,学中做进行。

2.教学项目(案例)设计的合理性

行为导向教学中项目设计的最重要的原则就是可实践性,以保证学生可操作,并通过实践操作有所收获。从上面的教学项目(案例)举例中,我们可以看到这些教学项目(案例)例子都是可行、合理的。教师在教学中千万不要为了教学而教学,忽视教学设计的合理性和操作性,导致课堂教学效果适得其反。

行为导向教学法的实践表明:课堂时间给了学生后,课堂教学气氛和谐了,师生关系民主了,学生自主学习和操作练习的机会增多了。

参考文献:

邢晖。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方法与手段的探索:职教论坛,20xx(9)。

篇2:电气控制技术在建筑工程中的应用论文

电气控制技术在建筑工程中的应用论文

一、电气控制技术的发展和概述

电气控制技术是一门理论性和实践性很强的学科,涉及的范围很广,它是以各种电动机作为牵引动力的传动装置。它包含了常用的低压电器、继电器-接触器控制电路、典型环节的电气控制以及可编程控制器技术等部分。在电气控制技术中,电气控制系统是主要的组成部分。电气控制系统是能够单独完成启动、调速和制动等基本操作,控制系统能够保证控制的可靠性、操作自动化。控制系统包含电源供电部分、保护电路、信号回路、自动与手动回路、制动停车回路、锁闭回路六大部分。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尤其是计算机技术、微电子技术和自动控制技术等技术的不断进步,使电气控制技术得到了更广泛的应用。尤其是在工业领域和建筑工程领域。电气技术的发展是非常迅速的,无论是在哪个方面,只要是我们想到的,都会用上电气技术。

二、电气控制技术的重要性

电气控制技术是一门多学科交叉的技术,代表着国家的科技发展的水平,决定了国家综合国力提升。电气控制技术随着高科技的发展也随之得到了发展,应用电气控制技术可以使建筑工程的工作效率提高;建筑工程的施工安全得到保障;建筑工程的完工速度得到提升。如今,电气工程技术是一门必不可少的技术,电气控制技术在当代来说是非常重要的,无论在哪些方面,只要在有电的地方都可以用上电气设备。电气技术的不断完善与发展,与社会的进步是密不可分的,社会的进步会使电气技术不断提高。电气技术已经在我们的生活中扎根,无论在哪,它都与你同在。

1、电气控制技术提高建筑工程的安全性

在经济发展的今天,任何建筑工程都是向高而大发展,建筑就成为了危险性高、事故发生率高的行业,这就需要在建筑过程中有很高的监控作用,现代的电气控制技术,能够使操作人员通过监视系统能够对建筑工程进行全程控制,并检测电气自动装置的故障。通过采集数据并将数据传输到计算机,与规定数据进行比较计算,并判断是否出现故障。然后做出相应的操作。如电气控制技术可以通过自动检测技术对各施工段进行安全检查,如有不安因素存在,控制系统会做出报警,等待相应的处理。这使建筑工程的施工安全有了保证。

2、电气控制技术具有智能化

科技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只有生产力提高了,国民经济才能得到发展,国家的经济实力才会增强,随着科技的发展,电气控制技术融入了许多新的方面,如自动控制技术、计算机技术、微电子技术等。它们使电气控制技术更加完善。在建筑工程中,传统的人力控制有很大的缺陷,不能考虑全面,而电气控制技术能够实现智能化的控制技术,它使建筑工程中的失误大大减小,提高了建筑工程的质量,加快了建筑工程的速度。

三、电气控制技术在建筑工程中的应用

1、电气控制技术在建筑工程施工中的应用

建筑工程施工技术包含砌筑工程、混凝土结构工程、防水工程陈庆林和钢结构工程等十多个建筑工程。这其中的每一个施工工程仅靠人力都是相当大的工程,由此电气控制技术在建筑的施工就有很大的应用。如电气控制技术可以通过可编程控制技术对建筑工程施工进行模拟建设,模拟建设能够清晰的描述建筑工程施工的各项目,它能够是施工员清楚的了解自己的工程项目,把各项目分配到人,为建筑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而且电气控制技术还可以对建筑工程的各个项目进行施工进度的分析和判定,能够实时的把握建筑工程的速度,整体的控制建筑工程的每个方面。

2、电气控制技术在建筑工程节能中的应用

随着时代的发展,建筑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势在必行,这就要求我们在经济建设的过程中要秉行节约为主。这使建筑工程的'过程中节能变得非常的重要。在传统的建筑工程的过程中,有很多能源浪费的现象,如施工过程中的水电能源浪费巨大,电是建筑工程中最费的资源,在建筑工程中这些电的消耗有很多是不必要的。我们要避免这些不必要的浪费现象,就要采取新型的电气控制技术对建筑工程进行管理。如一天的建筑工程完成后可以通过电气控制的监控设备进行查看,观测是否存在没有关闭机器装置、一些不必要开着的电源,及时的发现并进行关闭。由此可见,电气控制技术可以减少能源的浪费,此外,还为建筑公司减少了开支。

3、电气控制技术在建筑工程安全中的应用

施工安全问题是建筑过程中最重要的问题,建筑工程的施工安全涉及管理、后勤保障等,每个建筑工程都应制定“预防为主、安全第一、综合治理”的安全工作方针。电气控制技术在建筑工程的施工安全上起到了监督预防的作用,电气控制技术通过建立一个集监测、控制和报警与一身安全的监控系统,进行机械设备是否完善、施工是否安全、线路故障分析的检测。如建筑工程施工中的照明、排线等工作,都要依靠电气控制技术的继电器-接触器进行线路故障的分析、检测和排除故障。如果不进行建筑工程的排线检测,会增加建筑物的不安全性和建筑过程的危险性。电气控制技术更能充分保障建筑工程的安全,同时也会提高建筑公司的声名。

篇3:浅谈行动导向法在高职课程教学中的运用的论文

浅谈行动导向法在高职课程教学中的运用的论文

[摘要]《商务策划》是很多经管类高职院校普遍开设的一门课程,如何运用行动导向法在课程中进行相关教学设计,本文从变革授课方式、改革考试方式、强调小组的分工与协作、多门课程之间的融合、丰富教学方式、制定科学的考评办法等多方面进行了相关的探讨。

[关键词]商务策划 行动导向法 教学设计 教学方式

近年来,随着高职教育的快速发展,使越来越多的学生和家长认识到了高职教育的特色和重点,高职教育的理念愈来愈被更多的人所接受。一些家长和学生认为,高职教育不仅补充了学生自身学历的不足,让学生有机会接受高等教育的熏陶,另一方面,高职教育能够有效地帮助学生打开了就业之门,特别是一部分高职院校给学生提供了企业实践或顶岗与实习的机会,切实增加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适应社会的本领,让学生在学校就能够有一技之长,为顺利进入社会就业打下了良好的基础。社会认可度的有所增长,充分反映了高职教育是一种符合社会发展和时代要求的教育成果。

面对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如何进一步落实高职教育的培养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的基本目标,把这一任务抓好办实,是困扰很多高职工作者的一个重要问题。经济的快速发展带动了诸多产业的高速调整和结构改革,一些传统职业甚至消失了,而新的职业需求快速涌现,面对这种变化,高职教育必须要回答两个问题,一是现行的高职教育制度能否最大限度地促进学生的就业问题,二是高职院校培养出来的毕业生能否适应高速发展的产业需求和社会服务需求,这是关系到很多高职院校生存的一个根本问题。而回答这两个问题的最终着眼点都终将落在提高学生的应用技能和综合素质两个层面上来。行动导向法正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有利方式。

一、行动导向教学法的基本涵义

行动导向教学法是一种以强调以职业能力要求为导向,以提高学生能力为本位的教学活动,这种教育方法重在强调教师应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的教学过程。这种方法要求在教学过程中创造一种教与学的互动,相互促进地学习氛围。

二、《商务策划》课程简介

《商务策划》是很多高职院校商务管理、市场营销、商务英语等专业的一门必修课。该课程要求学生能够在教师的带领下学习掌握商务组织策划、商务谈判策划、管理活动策划、市场营销活动策划、商流和物流策划、行业活动策划等基本技能。这是一门综合性和应用性非常强课程,通过掌握商务策划的基本原理和流程,培养学生的商务策划能力,能够高质量地制定商业计划书。

三、行动导向法在《商务策划》上的应用建议

根据《商务策划》的培养方案,为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策划实务的操作水平,笔者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强化训练学生的策划能力与水平:

(一)是变革传统的授课方式,变课堂讲授为主为模块化教学

具体实施中各高职院校可以根据《商务策划》的课程大纲要求,结合实际的岗位需要,进行教学设计。笔者在课程设计中主要设计了公司的创立、市场调研、制定相关竞争战略、新产品策划方案设计、营销方案设计、商务策划的小组投标共6个模块。这种教学法是尽量给学生创造一个仿真的环境,对学生进行全过程的考核,让他们在仿真的环境下进行锻炼,提高学生主动参与到教学活动的积极性。

(二)以商务策划方案的招标环节作为整个课程的考核方式

在《商务策划》课程中,传统的考核方式仍然是闭卷考试,这种考试方式一般以客观题目为主,主要有名词解释、填空题、简答题、判断题、论述题,而案例分析、策划实务等题型因为耗时多,标答很难统一,使得一些教师望而却步。这种考核方式带来的弊端是学生在考前几天苦学苦记、死记硬背,只考察了学生的记忆能力,而对于课程所要求达到的实际策划水平毫无用处。相当于一部分学生考完了就忘光了,课程学与没学区别不大。为了改变这一现象,笔者建议以课程的商务策划的招标环节作为课程的'考核方式。这样一方面让学生改变不良的学习习惯,另一方面让学生知道学习本门课程的实际用处,真正提高学生的商务策划的水平。

(三)强调小组分工,让每个学生根据自身特点,选择具体负责的项目,老师强调分工和协作的重要性

《商务策划》对学生综合策划能力要求是较高的,在实际任务的执行过程中,结合岗位的具体情况,教师应对所授学生进行分组,一般小组成员不超过6人为宜。例如在小组活动的市场调研模块的实地调研环节,小组应根据选定项目的特点,开展相应的调研。《市场调研与预测》这是一门学生在大二上学期已经学过的课程,所以在这一过程中,小组的分工与配合是决定策划项目能否顺利是完成的关键。有的学生擅长做市场调研方案与问卷设计,有的学生亲和力强,擅于与人沟通就更适合做实地的调研和访问,有的学生擅于表格的处理和分析,就可以分工PPT或EXCEL处理。在小组分工中,教师应强调在学生分工的基础上,团队配合与协作,发挥每个人的最佳优势,达到整体效果最优的效果。让学生在团队的任务中不仅学习如何更有效地完成模块任务,而且在过程体会自身价值与不足,让学生在实际过程中取长补短,实现快速地进步。

(四)多门课程的融合,让课程与课程之间不再失联,综合提高学生的理论和实操技能

《商务策划》是一门综合课程,学生的策划能力的提高,绝不可能依赖这一门课程,而是应建立在《管理学》《市场营销》《市场营销与调研》《服务营销》《连锁经营与管理》《广告学》等多门学科的基础上,所以要求授课教师不能只见树木,不见森林,不能只注重眼前效果,而忽视基本学科的培养,这时笔者认为,教师在授课时应先与相应学科的授课教师进行沟通,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与学生现状,同时在授课的过程中,注意课程与课程的联系,综合提高学生的策划能力与水平。

(五)以情景模拟、角色扮演等多种教学方式,提高学生的参与性,提高教学质量行动导向法不是单一的一种授课方式 ,它应是案例分析、情景模拟、角色扮演、小组活动、实操训练等多种方式的结合。在授课的过程中,教师应根据学生的特点与能力进行相应的教学设计,改变传统的以讲为主的授课手段,变成以安排任务的方式,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变成以学生为主体的学习过程。

(六)制定科学的小组成绩考评办法

在小组活动中,常见的小组分工的方法并不是简单执行的。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我们常可以发现,在一些小组中,积极的总是那幺几个同学,其他的同学只是坐享其成,似乎小组任务的完成质量与他们毫不相关,很多的小组准备工作看不到他们的身影,在小组汇报中,他们总是观众,如何调动全体小组成员的积极性,让这部分不积极的同学也参加到小组活动中去呢。笔者认为科学的小组考核制度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科学的小组考评制度要结合每门课程的实际情况,进行认真设计与规划。例如在《商务策划》课程中,首先教师应根据学生和专业的特点拿出一套考核办法出来,需要考虑的因素有:小组人员的组成怎幺样更利于配合、小组任务的开展如何细分成详细的步骤、小组成员的参与性如何调动与量化考核、小组成员的分数平圴怎样避免分配不公等环节。笔者建议在“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指导下,可以给予小组长一定的分配权,同时赋予小组成员一定的弹劾权。这项任务可以通过 制作“小组成绩分配表”来实现与完成,在“小组任务分配表”中,小组长给每一名小组成员写评语、要清楚地说出同学在小组任务中的优点与缺点,及下次需要进步事宜,然后根据小组的总分对成员进行分数的分配。同时每一名成员要在相应的表格中签字,以判断小组长有没有公平评价,如果小组长做事有纰漏,达到小组成员总量的三分之二统一认可时,可以行使弹劾权。通过评分权与弹劾权的赋予,让小组长各司其职,让小组成员充分参与到小组任务的实施中去。

四、小结

总之,行动导向法是现代高职教育中普遍推广采用的一种教育方式,教师应结合每一门课程的特点和实际情况,进行有效地教学设计,切实完成提高高职教育质量这一重要任务。

篇4:任务导向法在计算机教学中的应用探讨

三明一中陈晟荣

[内容摘要] 本文试图通过作者自身的教学经验来说明,任务导向法一种比较适合计算机教学的教学法。并且从原理和实践两个方面对任务导向法进行了一些初步的探讨。

[关键词] 计算机信息技术教学法任务

20世纪70年代微机进入教育(www.xfhttp.com-雪风网络xfhttp教育网)领域,80年代普及到90年代网络的出现乃至现在互联网开始在教育(www.xfhttp.com-雪风网络xfhttp教育网)系统大面积广泛得到应用,从单机到网络,教育(www.xfhttp.com-雪风网络xfhttp教育网)技术从视听技术迅速发展到以多媒体技术、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为依托的信息技术,给我们的教育(www.xfhttp.com-雪风网络xfhttp教育网)领域不断带来新鲜空气。教育(www.xfhttp.com-雪风网络xfhttp教育网)部《关于加快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建设的指导意见》中指出,“信息社会已经来临,初见端倪的知识经济预示着人类经济社会生活将发生新的巨大变化,信息的获取、传输、处理和应用能力将作为人们最基本的能力和文化水平的标志。以计算机技术、微电子技术和通信技术为特征的现代信息技术,已在社会各个领域中得到广泛应用,正在改变着人们的生产与生活方式、工作与学习方式。”

计算机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工具学科,本人多年的实践经验表明,“任务导向法”可以达到比较理想的教学效果。

“任务导向法”源即“任务驱动法”教学法,但是更加强调任务的导向和调控作用。“任务驱动”是一种建立在建构主义教学理论基础上的教学方法,符合探究式教学模式,适用于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相对独立地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教学过程中,突出目标教学,强调“教师是教学过程的组织者、指导者,知识意义建构的帮助者、促进者,教学资源的提供者、设计者而学生是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是学习的`主体,教材所提供的知识是学生主动建构意义的对象,媒体是创设学习情景、学生主动学习、协作探索,完成知识意义建构的认知工具”。下面结合本人的实际教学过程为例谈谈“任务导向法”的一些作业过程以资抛砖引玉之效。

一、任务切分

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使得计算机知识内容以几何级数地丰富,这对于刚刚入门的学生来说,面对着众多的新名词新术语往往不知从何下手。虽然适用于学生的计算机教材已经做了大量的简化,但是,知识点之间的密切联系往往使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常常一不小心又牵扯出一个新内容使学生找不着北。对于学生来说,在入门阶段,如果感到陌生的名词多、难点集中、头绪繁杂,就有可能产生畏难情绪,失去学好电脑的信心。鉴于此,我们可以采?quot;黑箱原理“,将计算机知识由表及里分成

[1] [2] [3] [4]

篇5:任务导向法在计算机教学中的应用探讨

任务导向法在计算机教学中的应用探讨

三明一中陈晟荣

[内容摘要] 本文试图通过作者自身的教学经验来说明,任务导向法一种比较适合计算机教学的教学法。并且从原理和实践两个方面对任务导向法进行了一些初步的探讨。

[关键词] 计算机信息技术教学法任务

20世纪70年代微机进入教育领域,80年代普及到90年代网络的出现乃至现在互联网开始在教育系统大面积广泛得到应用,从单机到网络,教育技术从视听技术迅速发展到以多媒体技术、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为依托的信息技术,给我们的教育领域不断带来新鲜空气。教育部《关于加快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建设的指导意见》中指出,”信息社会已经来临,初见端倪的知识经济预示着人类经济社会生活将发生新的巨大变化,信息的获取、传输、处理和应用能力将作为人们最基本的能力和文化水平的标志。以计算机技术、微电子技术和通信技术为特征的现代信息技术,已在社会各个领域中得到广泛应用,正在改变着人们的生产与生活方式、工作与学习方式。“

计算机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工具学科,本人多年的实践经验表明,”任务导向法“可以达到比较理想的教学效果。

”任务导向法“源即”任务驱动法“教学法,但是更加强调任务的导向和调控作用。”任务驱动“是一种建立在建构主义教学理论基础上的教学方法,符合探究式教学模式,适用于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相对独立地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教学过程中,突出目标教学,强调”教师是教学过程的组织者、指导者,知识意义建构的帮助者、促进者,教学资源的提供者、设计者而学生是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是学习的主体,教材所提供的知识是学生主动建构意义的对象,媒体是创设学习情景、学生主动学习、协作探索,完成知识意义建构的认知工具“。下面结合本人的实际教学过程为例谈谈”任务导向法“的一些作业过程以资抛砖引玉之效。

一、任务切分

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使得计算机知识内容以几何级数地丰富,这对于刚刚入门的学生来说,面对着众多的新名词新术语往往不知从何下手。虽然适用于学生的计算机教材已经做了大量的简化,但是,知识点之间的密切联系往往使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常常一不小心又牵扯出一个新内容使学生找不着北。对于学生来说,在入门阶段,如果感到陌生的名词多、难点集中、头绪繁杂,就有可能产生畏难情绪,失去学好电脑的信心。鉴于此,我们可以采?quot;黑箱原理”,将计算机知识由表及里分成若干个层次,把深层次的系统视为“黑箱”,先知其然,而不必究其所以然。随着学生掌握的知识不断丰富,能力水平上了一个新的台阶后再回过头来探究其所以然。正如拾级登高,回望众山小,以前的问题,很可能已经不再是什么问题了。

以我校采用的省颁计算机教材《计算机文化基础》Windows版为例,我们可以将学会整本书看成本学年要完成的一个大任务,根据大纲的要求和教材的讲述过程,很容易地把它再分为四个相对独立的子任务:基础知识、WINDOWS95的使用、WPS字处理、网络知识。而我们要学习的知识,每节课都是一个任务,而每一节课要教会的内容,还可以再细分。这就好象每一个生命一样,都有细胞,细胞又由更小的部分如线粒体、蛋白质等组成,乃至原子、电子……,是一个有机的整合体。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任务的切分可以产生两种结果,一种是按层次关系切分的子任务,一种是平行关系切分的子任务。而一个大任务如何切分到最终如何再指导学生融合,是任务导向法的中心任务,其中最为关键的是每一节课该如何切分。对于学生来说,他只要接受教师在课堂中给予的一个个小任务,研究它、解决它、体会它、总结它,最终升华上升到一个更高的层次。例如,有一名学生曾经问我,看同学用家里的电脑可以一下子把一段文字用鼠标这里点一下那里拉一下,就变成一篇好漂亮的文字,打印在卡片上真是棒极了,那个同学还会什么什么的……,一脸崇拜的表情。我说,再伟大的建筑也不过是由一个个砖头砌起来的,你想做得和他一样酷?跟我来。首先第一个任务:学会使用文字处理软件输入一段中文,你就按照我讲的一、二、三、四、五去做,不必管这是为什么,因为现在不必知道为什么,你会用就行!会用拼音吗?好!可以用计算机输入汉字了吧。当然,这一个任务完成了,一个目标就达到了,想再会一点?新的任务、新的目标来了:怎样改变字体、字号?怎样把输入的文章存盘?怎样打印输出?怎样插表格或图形?随着一个个任务的完成后,回过头来看,你是不是也可以在别人面前偶尔露一小手了呢?要学会使用电脑其实也不过就是如此简单。从这个例子可以看出,任务导向法优点在于通过一个个经过教师认真划分的小任务为导向,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以一种轻松兴趣的心态完成一个大的任务,大的教学目标。任务导向法十分符合素质教育的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思想,同时也符合教育理论“乐学教育”、“愉快情感”教育的思想理念。

二、任务的完成

一旦给学生下达了本节课应当完成的任务后,如何顺利、正确地完成就成了关键的问题,这也是任务导向法教学过程中最关键的一环。作为教师在这一阶段的首要任务就是:如何指导学生自已完成每个小任务?作为一个学生群体而言,其中的每个学生个体的差异导致了完成同样一个简单的任务也会有不同的结果。比如有的`学生家庭条件比较好而有的学生可能在学本学科之前从来就没有机会与电脑打交道。即便是同一个起点的学生,也有的同学接受能力强有的学得慢一点,也可能产生一种不平衡的现象。这些并不奇怪,如何协调他们之间的关系呢?

合作教学理论告诉我们,“个体认知结构的形成和发展,不能只局限于动态的个体独立探索的范围,而是要拓展到动态的个体探索与主体间交往相结合的范围。只有在主体交往中,个体之间才能相互启发、相互补充,从而调动个体与集体的学习自主性和创造性,有效地促进外在的知识结构向学生内在的认知结构转化,同时使学生在学会交往、学会合作、学会尊重、学会理解他人的情感和意识的过程中,提高创造性品质”。为此,我在教学中采用了“金字塔传递法”来实现合作学习的效果。在一个任务中,有能力最先完成的同学居于学习“金字塔”的顶端,此时,他将有一个任务就是负责作“先生”教会一个到两个的“弟子”,指导会了以后他的任务就完成了,可以再教师的许可下去自由发挥。实践证明,这样的作法优势在于首先“先生”与“弟子”都是同代人,认识、理解问题的角度相近,所以同样的解决问题的方法从教师口里说出来,可能还不如会的学生用他们自己的理解角度自已的语言说出来,更容易被接受。作为教师,还可以从听他们之间交流的语言中,获得一种信息,就是作为学生,他们是怎么来理解这个问题的,这对教师提高自已的教学水平也很有帮助,因为,教师的目标,就是让自已传播的知识尽可能多的被学生理解和接受。当然,教师还应当重视学生帮助别人的付出,以免学生觉得我帮不帮别人、帮得好不好,老师也看不见,那么就不必太认真,随便应付了事。为此,我设计了一个帮助成绩条,学生每帮助了一个同学,就登记在一个表格上。对于帮助条上有能力帮助别人的人,体现在成绩上,他的分数评价就高。

三、任务的归结与升华

教师切分任务时把一个大的任务切分成一批小任务,当这些任务已经被完成时,教师应当注意让学生能够把他们融合成一体。这个大的综合性的任务将使学生学习象教师一样“大事化小、小事化无”的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即如何从一个复杂的任务表象中抽取出实质性的基础内容,而这些基础性的内容,就是大家前面所学习和掌握的小知识,小任务。例如在教授Windows画笔程序中,综合性的任务可以是画一张给朋友的(生日、节日、友谊)贺卡,任凭他们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绘制自己的作品,而完成这个任务需要的十几种操作其实已经作为小任务完成过,就看学生如何设计如何组合。最后大家都把自已的作品存在教师机指定的同一个文件夹里,课堂近结束时全部作品都公开展示在自已的机器上,让大家一起来共同欣赏和裁判。任务归结可以由个人归结和小组归结相结合的方式,对于学生的独特见解,要重视和学生一起探讨,多表扬多激励,学生的信心和能力在不知不觉中将得到增强。我常常强调,计算机操作中,达到同样的结果,你可以有不同的做法,你试过几种?学生的创造力和创新精神在不断的实践中得到充分的煅炼。最终学生的综合能力综合素质的提高也就在情理之中了。比如,在我们使用的教材《计算机文化基础》第113页有关打印问题的叙述中有一处错误,我在相关章节任务布置中说,我们的课本中一不小心犯错啦,就在本章的最后一节,你们能不能把它找出来?学生们热情高涨,一样样的去试,最后大家总结出两条:1、原来教材也不是十全十美的,我也能找出别人的错误;2、实践出真知,我再不会去盲目相信课本或参考资料了。

一般说来,使用任务导向法进行教学,帮助学生给出了一条由表及里、层层深入、精益求精的学习途径,从非智力因素的角度来说,通过伴随着学生的一个跟着一个的成就感,将极大地激发他们的学习动力和学习热情。无论从教师还是从学生的角度,其减负增效的巨大效能,都使它不断焕发出无尽的异彩。

[参考文献]1、教育部《关于加快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建设的指导意见》(草案)(中基网

www.cbe21.com/cai/zuixindt/0001.htm)

2、《当代国外教育思想研究》毕淑芝王义高主编

3、《学习策略论》熊川武

4、《非智力因素的理论与实践》沈德立主编

以上文献2、3、4亦可见于超星数字化图书馆(网址:www.ssreader.com) [作者简介] 陈晟荣, 94年毕业于福建师大,任教于三明一中,现为中学一级教师,教学信息技术(计算机)课程,兼教务处干事。省计算机学会会员,省中学计算机骨干教师一期班学员。任教学生在历年省级学生计算机等级考试(现为会考)中均取得可喜成绩。

篇6:目标导向法在计划管理中的应用论文

目标导向法在计划管理中的应用论文

计划管理是企业经营活动的基础性工作之一,本文通过对企业全年各阶段所面临的具体问题以及影响生产经营方面的关键性问题,针对性的安排计划措施,切实发挥计划指导生产作用,从而达到提高工作效率,有效合理地调度配置公司资源,进一步落实目标责任制,提高管理决策的科学性及员工工作的积极性,确保全年计划目标顺利完成的目标。

一、计划管理思路

计划管理总体思路:目标导向、积极平衡。

目标导向包括两层含义:第一层是年度计划以上级单位下达或企业自订任务为目标导向。第二层是各个月度及阶段计划要以月度平均计划为参考,结合企业当期实际情况,以解决当期影响生产的主要问题为导向。

积极平衡就是在计划的具体制定时,在对采矿、剥岩、选矿、销售等各个环节进行充分平衡协调的前提下,制定进取型的目标计划,各项计划指标适当上浮,以确保在某一局部或某一阶段指标未能按计划完成时,企业总体的生产经营目标得以实现。

二、具体实施

(一)年度目标设置

在制定年度目标时,通过与矿山、选厂、销售、财务等下属单位的沟通,对各项生产、成本、销售等因素进行综合分析,同时参照上级单位下达任务,某公司制定了两个台阶任务目标,第一台阶目标为基本目标,是要确保完成的,即:矿山采矿600万吨,选厂处理矿石330万吨,另外270万吨矿石为外销。第二目标是奋斗目标,是经过各方面努力,奋力跳一下有可能够到得目标,即矿山采矿650万吨,选厂处理矿石340万吨,另外310万吨为外销。第一目标和第二目标均高于该公司上级单位下达任务,且不低于上年同期各项指标要求,体现计划制定的积极进取性。

(二)影响因素分析

1、该公司矿山为露天开采,采场目前分为北采区和东采区两部分,北采区可以正常出矿,但备采矿量仅有300万吨不到,不到全年目标的50%,如果仅有北采区出矿肯定达不到年度目标任务,东采区也必须要承担50%以上的出矿任务,但东采区在上年底刚进场作业,若想出矿必须先进行大量的岩土剥离工作。该公司选厂经过几年的运行,步入产能稳定期,若其原料矿石的供应充足,全年的选矿处理任务基本可以完成。因此该公司把生产经营的重点放在矿山东采区上来,进一步加快东采区剥离作业进度,促进东区早日出矿,从而有效缓解采矿压力,就成为了当务之急。

2、该公司矿山以前为外包施工模式,采矿剥离作业大部分委托其他单位具体作业,本单位只有部分技术人员负责采剥作业的组织指导工作,东采区开采后,改为自行组织生产作业,矿山作业设备均为新购进矿山作业设备,工作人员也为新进员工,从上年底东采区施工以来,矿山作业设备故障频繁,矿山作业设备运转率一直处于较低的`水平状态,要想加快东区剥离及采矿作业进度,必须有效提升矿山作业设备作业效率。

(三)具体计划制定

1、该公司对东采区制定了三个阶段作业计划:第一阶段以剥离为主,第二阶段为见矿后剥离与出矿并重,第三阶段以出矿任务为主。在各月份计划的具体制定时,针对主要阶段任务,设置针对性的奖励条款。在第一阶段设置剥离任务专项奖,剥离计划加压,同时奖励增加,例如1月份计划剥离100万吨(达到正常作业能力上限),实际完成110万吨,则该公司不但按照工资结算办法,按1.1的工资基数比例矿山结算,同时在计划中设置剥离专项奖,只要完成100万吨的计划任务,就另外给予矿山一定数额或比例的奖励;第二阶段随着东区工作面的逐步打开,单项奖励逐步向出矿上转移,设置对剥离和出矿任务同时完成专项奖,第三阶段剥离任务已大部分完成,东区已可稳定出矿,但由于前期主要是北采区出矿,产能有限,整体出矿任务已经滞后于年度平均计划,因此为补上出矿欠账,出矿计划加压,同时设置出矿任务完成专项奖。

2、为切实解决前期矿山作业设备故障频繁、作业效率不理想的情况,公司在计划中制定了针对矿山作业设备的检修、配件供应及技改专项考核,将任务分解到单位部门及责任人,若矿山作业设备作业效率不能按计划提高,公司将对相关部门及责任人进行处罚,同时若矿山作业设备作业效率得不到改善,其采矿剥离任务则也完成不了,其相关出矿、剥离专项奖也得不到。矿山人员对矿山作业设备的检修技改欲望得到加强,主动钻研问题、解决问题的积极性得到有效提高。

(四)实施效果

通过分阶段计划目标导向、进取计划配合专项奖罚等计划管理措施,该公司各阶段的主要任务均不但超额完成,并且明显超出预期理想目标,第一阶段剥离计划完成率达到110%,第二阶段剥离与采矿计划完成率均达到112%,第三阶段出矿计划完成率达到115%,全年出矿任务指标也达到111%,矿山作业设备故障明显下降,作业效率提高达2倍以上。

三、结论

目标导向法根据各个阶段主要生产任务的不同,制定针对性的计划奖罚措施,员工积极性及劳动生产效率得到明显提高,企业的计划任务得以圆满完成,事实证明目标导向法在计划管理中的实施是成功和有效的,具有很好的深化和推广价值。

篇7:行动导向教学在中职ASP.NET程序设计课程中的应用论文

摘要:

本文重点分析在ASP.NET程序设计课程中引入行动导向教学的意义,阐述了行动导向教学在ASP.NET程序设计课程中的具体实施过程,并从确定课程学习目标、构建课程基本内容以及探索教学实践过程和课程评价等方面展开论述,旨在通过行动导向教学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

篇8:行动导向教学在中职ASP.NET程序设计课程中的应用论文

ASP.NET程序设计课程是一门重要的计算机专业课,它是计算机网络、计算机软件、电子商务等专业常设的职业技能型课程。该课程如果仅仅依靠传统的职业教育学科体系课程模式所传授的基本的知识是不够的,它会使学生养成被动求学的习惯,欠缺职业能力,不能适应就业岗位需求。因此,在针对这门课程的教学实践中,应该尝试采用行为导向教学法。

行为导向教学法以培养全面的职业行为能力为目标,倡导各种教学策略和方法,期望学生彻底、完整地运用手、心、脑等各种器官学习,使学生在专业技能、事务能力和社会能力方面并举兼得,克服传统教学模式只专注于认知过程,即教师传授知识、学生接受知识的弊端。

行动导向教学在ASP.NET程序设计课程中的实施,可分以下几个步骤进行。

一、确定课程学习目标。

首先确定描述职业能力的学习目标:即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能够掌握ASP.NET的基本知识和应用;利用VS.NET集成开发环境进行ASP.NET的WEB应用程序设计的基本知识和技术学习;掌握B/S结构类型程序设计开发技术;能运用所学知识开发出企事业单位需要的各种形式的网站、留言板、BBS、聊天室等等;具有自主学习能力、创新能力、职业岗位竞争能力及较好的程序开发素质。

二、构建课程基本模式。

要想全面培养和促进学生综合职业能力的提高,可以通过符合职业活动规律的课程模式——“学习领域”来实现。所谓“学习领域”,是一个跨学科的课程计划,是案例性的、经过系统化教学处理的行动领域。每一个学习领域即是一个学习课题,通过若干个互相关联的学习领域的学习,学生可以获得某一职业的'从业能力和资格。

在教学中,我们围绕 “电子商务网站设计与维护”这一职业岗位的主要工作过程确定典型工作任务,再依据典型工作任务设置学习领域,创设具体的学习情境,最后形成系统的课程内容。

明确典型工作任务分析中小企业电子商务网站设计与维护的主要工作过程,确定典型工作任务。

明确学习领域及内容传统的学科体系是以ASP.NET程序设计的基本知识、技能来构建学习单元的,而“学习领域”则是以电子商务网站建设与维护的职业行动领域为依据,通过一个学习领域的学习,学生可以完成这一职业的典型的综合性任务,体现“做中学”的学习理念。在本课程中以基于开发电子商务网站的工作过程分解的工作任务来确定学习领域的内容。

设计学习情境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掌握工作过程的知识技能,教师可以通过创设恰当的学习情境来帮助学生掌握。学习情境是一个案例化的学习单元,它把理论知识、实践技能与实际应用环境结合在一起,学习情境可以表现为具体教学项目。在ASP.NET程序设计课程中,以基于开发电子商务网站的工作过程分解的工作任务为中心设计典型教学项目,这个典型教学项目整体上构成了较为完整的电子商务网站。应用循环式和叠进式来编排工作任务,由简单到复杂,让学生逐渐掌握商务网站页面开发和测试的步骤和技能。我们设计了一个网上书店的教学项目,通过该教学项目的学习,能够较好地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

三、探索教学实践过程。

在教学实践中,“学习领域”教学强调学生的亲身经历,要求学生在实验和探究活动中发现和解决问题,体验和感受工作过程,实现从抽象的知识到具体的行动的迁移。因此,项目教学、案例教学和角色扮演教学法等方式在行动导向教学中都起着重要的作用,应该针对课程的培养目标和教学特点,采用理论实践一体化课堂教学,并以此来驱动整个教学过程。

项目教学的指导思想是将一个相对独立的项目交给学生独立完成,从信息的收集、方案的设计与实施,到完成后的评价,都由学生具体负责;教师起咨询、指导与解答疑难的作用;通过对各个项目的实际操作,使所有学生能够了解和把握完成项目的每一环节的基本要求与整个过程的重点难点。

项目教学法强调培养学生独立与协作工作的能力,锻炼学生掌握工作的思路与方法,训练学生的专业和职业技能以及跨专业的各种能力,也提高学生的认知水平。在网上书店项目教学中,我们按以下四个步骤实施教学(见表4)。

四、建立合理的课程评价方式。

行动导向教学在ASP.NET程序设计课程的运用过程中,计算机软件技术专业学生所学到的知识技能能够贴近职业实践,教学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学生的职业能力因此得到了较大的提高。

同时,由于在教学中融入了相关的考证内容——NIIT(印度国家信息技术学院)专业模块证书,得以重点考查了学生团队合作和构建项目的能力,使考核的内容、形式与企业岗位紧密地联系起来,有效地发挥了考核的引领与导向作用,促进了学生职业能力的提高。

五、行动导向教学实施时需注意的问题。

转变教师教育观念教师的角色和作用发生了变化,从传统教学中的知识传授者转变为教学组织、知识传授、问题咨询与技术倡导者,有时甚至是一个主持人,教学的重点则由传授给学生知识技能向提高学生职业能力转化。只有对传统的学科体系教学进行改革,才能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多出人才。

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在教学设计和教学过程中,教师心目中应有学生,要相信学生、尊重学生,充分发挥课堂民主,把更多的时间给学生,让学生在课堂上获得自主学习和操作练习的机会。

处理好教材对现有教材进行处理,根据行为导向教学法的要求,打破教材体系,重新设计教学步骤和教学方法。

参考文献:

[1]姜大源.“学习领域”——工作过程导向的课程模式——德国职业教育课程改革的探索与突破[J].职教论坛,,(8).

[2]张奇.C#数据库项目案例导航[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3]李德奇.ASP.NET程序设计[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

篇9:兴趣驱动法在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中的应用论文

兴趣驱动法在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中的应用论文

摘要:以《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为例,针对目前众多高校填鸭式教育教学方法和方式,提出了兴趣驱动法这种教学方法。通过这种教学方法,可以使学生由被动的、非自主自愿的学习转变为主动自愿自主的学习。这样不但可以提高教育教学的效果,更增加了学生的综合素质。

关键词:兴趣驱动;计算机网络;教育教学

0前言

两千多年前,我国伟大的教育学家孔子就提出了:“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的观点。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也是探求知识的动力。本文作者多年从事高等教育教学工作,在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过程中积累了丰富的教学经验,探索出了一套兴趣驱动法应用于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中。

1因材施教

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首先要做的事情就是认识了解我们的工作对象——学生。在高等教育中,开设《计算机网络》课程的专业非常多,但是每个专业开设该课程的目的却大相径庭。对于不同专业,计算机网络教学应当包括不同教学内容。例如,对通信工程专业,需要学习“计算机网络原理”和“网络安全”等内容;对计算机专业,需要学习“计算机网络原理”、“网络应用编程”和“网络安全”等内容;而对网络工程专业,学习内容则扩展为“计算机网络原理”、“互联网应用与维护”、“网络应用编程”、“网络安全”、“网络工程设计”和“网络管理”等课程内容;对于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则需要学习“互联网应用与维护”、“网络安全”和“网络管理”等课程内容。与之相对应,网络实验内容对不同专业也应当有所不同。也就是说,不同专业的学生,对该课程的需求也不相同,应该做到因材施教。

2从应用到原理

中国传统教育教学过程中,非常重视理论与原理的讲述,常常忽视了理论或者原理的应用。比如,针对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计算机网络应该着重强调网络的应用技术。而按照传统的教学方法,先讲原理再说应用或者不说应用,这样的教学效果会非常差,学生听课也会索然无味。其实,计算机网络课程的教学完全可以颠倒过来,先讲应用,然后再从应用中为学生分析原理。这样改变之后,学生首先明白了理论应该怎么用,那么对理论的记忆也就轻而易举了。通常说的学以致用就是这个道理。举例来说,笔者在讲述现行IP规则IPV4中的私有IP地址时,首先会问学生:“现有的IP地址够用吗?”通过前面的学习,学生均知道现有的IP是不够用的。那么下面的问题就显而易见了,“不够用的话,那么如何使现有的这么多台电脑或者网络设备都接入互联网?”答案就是我下面要讲述的许多网络都使用了大量的私有IP地址。这个过程其实就是先告诉学生私有IP是做什么用的,然后再给他们讲述原理。当然,这里只是举例,私有IP地址的用途远远不止如上所述。

3兴趣驱动法教学

3.1从一本好教材开始

一本好教材非常重要。学生在没见到任课教师前,首先接触到的就是教材。笔者认为,现在高等教育教学中大学生的教材太过枯燥,里面大量的原理之类的罗列,缺乏作者精心的编排。计算机网络课程的教材可谓是五花八门,什么样的都有,水平参差不齐。在教材的选择上,笔者认为,首先要针对不同的专业选择不同的教材。虽然教材的名称都叫做《计算机网络》,但是内容可能截然不同,出发点不同,侧重点也不同。对于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的学生来说,选择的教材应该是实用性较强,而有关网络底层的原理性较少的教材;对计算机专业的学生来说,选择的教材恰好相反,应该选择网络底层原理性较系统的教材。还有教材的选择上应该尽量选择近3年出版的教材,因为计算机网络的`发展速度是令人惊奇的。另外,还可以在教学的过程中为学生指定一些好的参考教材,这样可以帮助学生进一步扩充该门课程的知识面。

3.2实例教学是兴趣驱动法的精髓

首先需要说明的是,这里讲得实例教学不是案例教学。案例教学法已经存在很久了,在许多课程的教学过程中都在使用,并且取得了不错的效果。但是笔者认为案例教学法有以下的弊端:

(1)案例教学中的许多案例都是虚拟或者虚构的。虚拟的案例,虽然从一个方面能够为学生提供帮助,但是虚拟和现实总是有差距的。当学生遇到一个网络上的现实问题,很可能无所适从,不知从何下手。

(2)案例教学中的案例教师没有真正参与。比如案例中设置的许多场景,任课教师如果没有实际遇见过或者参与过,很难将该场景完整的呈现给学生,很难将场景中涉及到的知识点完全挖掘出来。

(3)案例教学中的许多案例使用价值不高。一个好的案例应该是来源于实践的,只有来源于实践的案例才有很高的实用价值。

(4)案例教学中的许多案例已经过时。

计算机网络技术发展的速度是惊人的,如果还拿着3年以前甚至5年以前的案例来教学,那么无疑于别人都讲授windows7了,你还在给学生讲授windows98怎么用。因此,笔者这里提到的是实例教学法,不是案例教学法。实例哪里来?这就需要任课教师应该拥有丰富的计算机网络应用管理与维护的经验。该门课程的任课教师最好应该到企业或者相关单位的网络部门进行实务训练。来源于生活得实例才是最有使用价值的案例。 其次,在实例的选择上应该进行精心的编排。实例应该选用哪些能够激发学生自主学习兴趣的实例进行教学。比如:笔者在讲述网络中计算机端口这个知识点的时候,使用了以下的实例。在讲端口前首先告诉学生,给他们讲个故事,故事人人都爱听。故事是这样的:大家现在经常聊QQ吧?没QQ号的同学举个手让我看看“恐龙”长啥样儿!故事的第一句话就把课堂气氛烘托出来了。现在大家使用的QQ版本大多都是那种能够显示对方IP地址的版本。和别人聊天时,别人的IP地址和所在地就都显示出来了。但是大家有没有注意到,在现实的IP地址的后面还有一个冒号和一个四位数字?那么这四个数字是什么?就是计算机通信时使用的端口号。不知道大家有没有注意过?端口号能够提供给我们许多信息。通过这个实例的讲解,不但调节了课堂气氛,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使学生深刻理解端口的作用,以及他们最常用软件QQ的一个专业使用小技巧。

3.3良好的实验条件是兴趣驱动法的必要保障

计算机网络课程是属于操作性极强的课程。因此,不但上课讲解的同时要有必要的操作演示,而且应该为学生安排适当的动手操作实践学时;所以,必须要有相应的实验条件提供支持。此时,可以引入实际生活中经常遇到的实例作为实践的课题以增加学生的主观积极性。比如,在

讲解局域网的组网技术时,可以引入一个实际任务——现在需要开设一个网吧,应该购买哪些设备?应该怎么组建局域网?此时,就必须为学生提供若干台PC,一台交换机或者路由器等网络设备。当学生运用所学知识亲手搭建起自己的局域网时,必然会有很大的成就感,而成就感也是激励学生自主学习的一种动力。

4结语

教育是我国的立国之本,中华民族的传统教育已经传承了几千年。虽然我们无法改变现行教育体制的某些弊端,但是我们可以通过积极地探索找出解决现行教育方式问题的方法。兴趣驱动法改变了“填鸭式”教学的弊端,很好的解决了学生学习兴趣不高,动力不足,自主学习行较差等问题,是一种值得推广使用的教学方法。但是这种教学方法对教师本身的素质要求较高,比如讲授计算机网络课程的教师应该具有一定网络管理与实践的实际工作经验,这样才能有亲身经历的实例用来驱动学生的兴趣。

参考文献

[1]@陈鸣,胡谷雨,周雷,等.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的思考与创新[J].高等教育研究学报,2008,(6).

[2]@田慧君.高校计算机网络课程实践教学体系建设与研究[J].现代技术教育研究,2008,(1).

[3]@莫林利.计算机网络教学分析与改革探讨[J].科技信息(科学教研),2008,(13).

篇10:行为导向教学在中等职业教育中的意义的初探论文

行为导向教学在中等职业教育中的意义的初探论文

论文关键词:中等职业教育 行为导向教学 自主学习

论文摘要:文章阐述了行为导向教学产生的历史背景、基本特征和其包含的具体教学方法,并对这种教学方法在中等职业技术教育中的意义提出了见解。

众所周知,当今社会就业形势严峻,知识技术更新快,此外,随着科技的迅猛发展和产业结构的调整与变化,需要具有复合型智能结构的应用型、工艺型的人才,以便在就业时有更大的适应性和发展性,这就决定了当代的职业技术教育教学目标和学习目标是以终身教育和终身学习为导向,建立在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同生活、学会生存的四个支柱基础上,培养每个学习者可持续学习的能力,并将知识、技能、共同生活和生存知识的学习,同未来生活准备和适应未来需求结合起来。随着职业教育教学目标和学习目标的这种变化,职业教育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随之发生变革,因为传统的以传授知识和训练技能为目标的教学方式已不能承担起实现新的教学目标的任务。在这种背景下,行为导向教学应运而生,行为导向教学注重行为能力培养的核心理念,对职业技术教育的教学改革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行为导向教学”是德国职业教育界归纳出来的先进教学经验,它是以学生为中心,以培养学生行为能力为目标,在教师行为的引导下,通过多种不定型的活动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热忱和兴趣,使学生主动地使用脑、心、手进行学习的教学法。行为导向关注培养学生的关键能力、综合能力与全面素质,自20世纪80年代产生以来,逐渐成为德国职业教育与培训改革的主流,并日益为世界各国职业教育与培训界人士接受和推崇。

一、行为导向教学中常用的具体教学方法

1.模拟教学法在一种人造的情景或环境里学习某职业所需的知识、技能和能力。技术类职业通常在模拟工厂中进行,经济类职业通常在模拟办公室或模拟公司中进行。模拟训练通常给人一种亲临其境的感觉,更重要的是提供许多重复的机会和随时进行过程评价的可能性,且成本较低。

2.案例教学法通过案例分析和研究,达到为今后职业做准备的目的。在分析过程中,学习者提出问题,并自己找出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手段,从而培养学生独立分析和处理问题的能力。

3.项目教学法将一个相对独立的项目,交由学生自己处理,信息的收集、方案的设计、项目的实施及最终的评价,都由学生自己负责。学生随着该项目的进行,了解并把握整个过程及每一个环节中的基本要求。

4.角色扮演法学生通过不同角色的扮演,体验自身角色的内涵活动,又体验对方角色的心理,从而充分展现出现实社会中各种角色的“为”和“位”,从而达到培养学生社会能力和交际能力的目的。

二、在中等职业教育中采用行为导向教学的意义

1.生源质量决定了中职教育应采取行为导向教学。

当前中职学生大都文化基础薄弱,自控能力差,没有明确的学习目标,学习动力不足,对理论知识的学习不感兴趣,但普遍喜欢动手实践。在传统的教学中,教师采用的教学方法基本上是满堂灌,要讲授一个新知识内容,往往采用“概念一定义分析、举例说明(或演示实验)、归纳总结”的模式,以教师为中心,向学生全面传授信息,学生围绕教师转,处于被动接受状态。而采用行为导向教学,教学流程可概括为“提供信息制订计划、作出决定动手执行检查情况评判结果”。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只起着导师、管理者和咨询者的作用,而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负有更大的贵任,由被动状态转为主动,能独立计划和独立完成课程,并能独立检验、应用所学到的知识。这种教学法强调学生的参与,强调在做中学,减少了抽象难懂的纯理论分析,适合当代中等职业学生的实际,学生觉得有趣并乐于接受,教学效果自然会更好。

2.行为导向教学能唤醒学生的学习动机,激发其学习兴趣。

当前中职生的学习动机都不强,学习处于被动状态,教师教得吃力、教学效果不理想。因此如何唤醒学生的学习动机、激发其学习兴趣是中职教师一直思考和探索的一个首要问题。实践证明,要使学生学习某门课程从被动变为主动,就需要提高学生对自身满足的成就感和达到此成就感的动机。美国马里兰大学管理学兼心理学教授洛克认为,目标本身就具有激励作用。目标能把人的需要转变为动机,使人的行为朝着一定的方向努力,并将自己的行为结果与既定的目标相对照,及时进行调整与修正,从而实现目标。在行为导向教学中,教师通常是把目标精心设计成一个个任务,通过学生自己动手、动脑,主动解决问题,从而培养学生通过观察、思考发现问题,继而产生想要解决问题、分析问题的欲望。学生通过自己动手操作完成了任务,取得了成果,体验到了成功的喜悦、获得了自信,从而唤醒了学生的学习动机。这种成功后的喜悦将激励他们去探究下一项任务。所以说,行为导向教学法能最大限度地唤醒学生的学习动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从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

3行为导向教学能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行为导向教学法注重学生的积极参与,强调学生自己动手实践,符合认知心理学的原理。有关学习理论家的研究证明,通常一个人的`学习途径包括听觉、视觉、视和听与及自己动手实践等,学习效率分别为:听觉20%、视觉30%视和听50%、自己动手90%。研究表明,手脑并用能取得最佳的学习效果,而行为导向教学正是强调手脑并用,它可以更多地给学生做的机会,能更好地让学生消化理解。

4.行为导向教学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全面素质和综合能力。

行为导向教学能更多地给学生自己学与做、手与脑并用的空间与机会,开阔了学生的眼界,便于学生更好地思考、消化理解。这种教学法注重学生自己独立完成任务,通常一个任务总是综合的,涉及多种多样的知识。通过一项工作任务的完成,学生理解和掌握课程要求的知识和技能,最终获得一个相对完整的综合知识与能力,体验到创新的艰辛与乐趣,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创造能力、独立工作能力和挫折承受能力等;在学生动手实践的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之间进行讨论交流、相互协作、相互评价,使学生在活动中学会了如何跟人打交道、如何合作、如何解决矛盾,如何接受和处理新信息以及快速和灵活地适应新环境等。因此,采用行为导向教学,学生的综合能力得到了提高,全面素质也得到了培养。

5.行为导向教学有利于教师自身成长。

目前,职业学校的教师绝大多数理论知识还不错,但缺少企业工作经验。而行为导向教学的学习内容大都来源于典型的职业工作任务,这就要求教师了解企业的生产实际、熟悉工作过程。因此促使教师从学校走向生产实际,通过各种方式跟踪技术和工艺的发展水平,这有利于“双师型”教师素质的形成。同时,行为导向教学也为教师综合运用知识、拓展自己的专业能力提供了途径,因为行为导向教学使教师面对的是综合的教学任务,实质上是对教师知识的丰富性、价值性的一次检验,教师在这样的检验中将反省自己的知识储备,进而不断地学习,充实、更新乃至重构自己的知识结构。

总之,行为导向教学已通过实践证明是一种传递现代教学内容的新手段,是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发展学生学习能力的最佳途径之一,对于培养人的全面素质和综合能力方面起着十分重要和有效的作用,它瞄准的方向就是培养符合未来劳动市场所要求的劳动者。因此,这种教学方法对中等职业技术教育的教学改革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值得在中等职业学校中推广应用。但在应用时,教师应该根据学科性质与特点、教学目标、学生发展水平、教师本人的素质与学校的教学条件的不同来选择是否可以采用行为导向教学以及应该何时采用行为导向教学,从而充分发挥行为导向教学的作用。

篇11:协同学教学模式在编译技术课程教学中的应用论文

协同学教学模式在编译技术课程教学中的应用论文

摘要:协同学是研究协同系统在外参量驱动下和在子系统之间的相互作用下,以自组织的方式在宏观尺度上形成空间、时间或功能有序结构的条件、特点及其演化规律。本文从协同学的理论基础与支持协同学习的教学模式与方法出发,结合“编译技术”课程教学实践,探讨了在该课程中实施协同学习教学模式的教学改革问题,提出了运用协同理论进行教学,帮助学生形成学习的自组织,使其终身受用的一种教学理念及运用方法。

关键词:协同学;教学过程;编译技术;教学环节

“编译技术”是计算机科学及相关专业的一门重要专业基础课程,由于涉及形式语言、有穷自动机等抽象内容,学生学习过程中存在一定困难,曾一度被学生戏称为“天书”。作为授课教师,如何让这门课的教学效果得到较大改观是一个需要加以解决的研究课题。根据讲授“编译技术”的教学经验,发现开放式协同学习的教学模式能够较好地解决这类原理性较强、理论较抽象的课程教学中普遍存在的问题。

一、“协同学”理论及在教学中应用的可行性分析

协同学的创立者,是联邦德国斯图加特大学教授、著名物理学家哈肯。所谓协同学习,是学生以小组形式参与,为达到共同的学习目标,在一定的激励机制下最大化个人和他人学习成果,而合作互助的一切相关行为。协同学习将社会心理学的合作原理纳入教学之中,强调人际交往对于认知发展的促进功能。

协同学习是一种团体活动,人的复杂性和团体的复杂性,决定了协同学学习模式不可能是单一的,必须是多样的。由于协同学习所依据的教学思想形式必然不同,从而形成不同的协同学习模式。与协作相关的学习模式有基于问题的.学习(PBL)、探究性学习、基于资源的学习、案例研习、支架式教学以及目前研协同学习等。这些协同学习模式是基于协同学习教学模式的基础和出发点。

针对“编译技术”课程理论性强,内容相对比较抽象的特点,首先开发了“编译技术教学演示系统”,进一步完善与主讲教材配套的CA/课件构建协同学习环境,然后运用协同学习理论进行开放式分组教学。已执行的专业教学计划中,学生通过前期开设的“离散数学”、“汇编语言”等课程,对编译技术中的部分理论如文法、正规表达式、语言以及自动机等知识进行过较系统的学习,有了一定的认识,大大缓解了小组学习编译技术的难度,为协同学习环境下的开放式教学提供了可能。

二、教学环节的组织

1.学生分组及准备阶段

鉴于受教育者为本专业高年级学生,协同学习分组可以各自的兴趣、爱好,习性等,自发组成诸如以相同寝室的地缘群体,或兴趣相同的业缘群体和以爱好一致的志缘群体等。这种群体因其属自愿结合,所以也更为牢固。在分组过程中指导教师协助确定小组的规模、小组成员的互补性以及小组的领头人。上述三个方面对于协同学习能否顺利执行以及学习效果都很重要。确定学生分组方式后,需要为正式启动开放式教学作好多方面的准备,包括介绍协同学习资源环境、学习目标、教学方案的实施步骤以及评价方式等。

2.协同学习启动阶段

根据编译技术教学内容的难易程度,以绪论和词法分析两章作为该阶段的教学目标,其中重点是词法分析,难点是自动机,大约需要课堂教学6~8学时。该阶段已经开始实施协同学习过程中的各项措施,对一般理论基础内容,以小组课堂自学为主,指导教师为协同学习小组提供相应的教学辅导,最后根据掌握的各组情况确定是否对小组进行考核。对教学重点,采用基于问题的学习与基于资源的学习相结合的方式,指导教师预先根据教学内容讲解重点,围绕重点提出问题,为小组提供网络资源。

3.协同学习全面实施阶段

该阶段包括“编译技术”课程中后续所有章节,重点是语法分析与语法制导翻译。这一阶段的执行过程与上一阶段类似,不同的是该阶段在对上一阶段优化基础上进行的。包括协同学习小组的优化、学习资源环境的优化、学习目标的优化以及协同学习过程的优化。其中协同学习过程的优化是影响小组协同学习成功与否的重要条件。过程优化具体包括:学习方法优化;为学生提供完善的学习支持服务;制作方便自主学习的多媒体课件;充分利用学校网络教学平台等四个方面。

在以上三个阶段中,要重点解决对协同学习效果影响较大的问题。首要的问题是各个阶段学习目标的设定,包括各阶段主要内容、重点内容、详细的问题列表、相关的资源以及最终的考核目标或具体要求:其次是课堂学时与课外学时的分配以及科学地分解学习目标的问题,这其中要考虑目标分解在课堂学习的可行性;最后是现代化教学手段与传统教学方式在协同学习过程中协调运用问题,如在协同学习过程中教学辅导与答疑的方式。

三、实验环节的组织

“编译技术”的理论教学,使学生感觉该课程理论性太强,抽象难学,通过实验,学生可以加深对教材中抽象理论与方法的理解,消除对该课程的“恐惧感”。根据该门课程的特点,实验学时设置为16学时,实验项目包括词法分析器的手工构造、词法分析器的自动生成,递归下降语法分析、预测分析法、LR语法分析、说明语句的语法制导翻译、表达式及赋值语句的翻译与微小编译器的设计等内容。通过编程实验,学生加强了对理论知识的理解,掌握了编译程序的实现技术,也可以使得学生将数据结构、高级语言等相关内容融会贯通,进而做到综合应用所学专业知识。

四、教学效果评价机制

教学效果评价机制是协同学教学模式的重要一环,本教学方案分阶段性考核与终结性考核两种方式。阶段性考核主要是对协同小组的考核,包括三个方面的评分:自评分、其他小组评分以及指导教师评分。评测的具体内容包括小组成员协同情况、阶段目标完成情况、学习资源浏览情况以及对各组学习目标的影响情况等,阶段性考核应该以激励小组协同学习的兴趣和增强小组的凝聚力为目标。终结性考核主要是期末考试,其中阶段性考核占总成绩的25%,终结性考核占75%。

总之,在教学过程中通过教师、媒体、教学内容等因素激励学生形成一个自身学习系统的同时,学生通过媒体、反馈信息等因素影响教师,使各因素的相互作用同时在学生和教师身上产生“协同效应”,其作用不只是在一次教学过程中,而是使教师和学生在不断学习、探求的过程中,学会学习,学会独立自主,学会革新创造,学会与人合作,真正达到“教就是为了不教”的效果。随着我国高等教育教学体制改革的深入,网络教学的普及及计算机技术的应用环境的持续改善,协同学的教学模式必将逐步普及。

篇12:行动导向法在《网络互连技术》教学中的实践研究论文

行动导向教学法是一种以活动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的教学方法, 应用在课堂教学中能够很好的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可以有效的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应用在信息技术课堂的教育中能够有效的提高学生信息技术的应用水平,对于课堂的改革和学生学习能力的提升具有重要的意义。

1 行动导向教学法的含义

行动导向教学法源自于德国,是德国实行双元制职业教育的成功案例,指的是通过在实际的教学中营造一种工作氛围的方式,在课程的教学中实施目标教学的方法,在教学的过程中遵循以人为本、因材施教的原则,在学生的水平存在明显差异的情况下采用分层教学的方式,引导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做到心、手、脑并用,做到教、学、做结合,以此来增强学生的学习信心,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满足不同层次的学生的需求的一种教学手段。

篇13:行动导向法在《网络互连技术》教学中的实践研究论文

第一,顺应新课改的要求。新课程标准要求学校进行课程改革,增强课堂中学生的主体地位,强化教师的引导作用。行动导向教学法在《网络互连技术》课程教学中的应用在很大的程度上提升了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满足了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因此行动导向法的应用在很大程度上顺应了新课改的发展要求。

第二,提高学生的能力。行动导向教学法在平常的课堂中营造出一种工作的氛围,根据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制定不同的教学方案,在很大程度上激发了学生的自主学习的能力,提高了学生解决实际的能力,增强了学生应用信息技术的能力。第三,维持院校的可持续发展。行动导向法在顺应新课改的要求下提升了学生的实际能力,提高了教学质量,为院校赢得了一个很好的教学成绩和社会声誉,有利于维护院校的可持续发展。

篇14:行动导向法在《网络互连技术》教学中的实践研究论文

(一)建设科学的'教材

《网络互连技术》是计算机网络教学中的一种,知识具有更新快的特点,所以在实际应用行动导向教学法的时候,首先要保证教材的更新。《网络互连技术》的教材大多是以思科的网络互连为主,但是目前国内许多单位的网络建设采用的是华为等设备,所以《网络互连技术》在教材中不仅要设置思科组网的解决方案,同时还要设置一些华为组网技术的实际案例,以增强教材和实际生活的联系,从而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建立真实的实验平台

传统的《网络互连技术》的教学模式就是课堂教学,对于实际操作过程中的难点学生没有办法亲自体会, 也就难以理解,同时这种传统的课堂枯燥乏味,没有办法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所以行动导向教学法在《网络互连技术》课堂教学中的应用要打破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对《网络互连技术》学习中相关的实验室进行重新的规划,建设一个以真实的网络运行模式为基础的真实的实验平台,根据学生的兴趣与能力,将学生编入不同的功能区,在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同时,提高学生解决实际网络问题的能力。

(三)完善课堂教学过程

在行动导向教学法中要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注重对学生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培养,通过引导学生完成某一个任务入手,引导学生进行学习,可以保证在提高学生实际能力的同时完成教学任务。因此《网络互连技术》的课堂教学可以遵循这样的过程:任务展示、完成任务演示、布置学生的实践任务、对学生完成任务的情况进行测试和验收、总结任务。在这个过程中,以真实的网络工程为背景,建立课堂教学的实训环境,让学生深入其中,理解自己完成任务需要掌握的知识,明白自己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从演示到实际操作,也就完成了知识从理论到实践的转化,实现了课堂目的,提高了课堂效率。

(四)科学合理的评价体系的建立

在建立评价体系的过程中要遵循三个原则, 一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 也就是在评价的过程中既要有理论知识的测评,也要有实际能力的测评;二是结果与过程相结合的原则,也就是在评价的过程中既要重视学习结果的评价, 也要注重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三是自评与互评相结合的原则,也就是在评价的同时要注重学生的自我评价,同时也要注重别人对学生的评价。

4 结语

行动导向教学法在《网络互连技术》课堂教学中的应用要从教材设计、课堂设计和评价体系建立三个方面来进行,能够有效的提高课堂效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学生解决实际问题能力。

篇15:现代教育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的论文

现代教育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的论文

摘 要:根据新课程改革的具体目标:“要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现代多媒体技术、网络教室为教师摆脱枯燥的讲解和繁琐的实验提供了可能,教学活动中如何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创造性地开发共享课程资源,促进学生发展?下面结合教学实践谈一点体会与做法。

关键词:现代教育技术 教学 现代 课件 作用

一、传统教学模式在以下几个方面有必要进行改革

1.教学中的感知过程。传统教学从教材的感知、理解到知识的巩固、运用,形成了一个线性过程。传统教学模式虽然有其值得肯定的一面,但在信息传播的方式上离不开板书、口授,学生接受信息的途径自然是教师的板书、语言及课本上的知识,抑制了学生的第三思维空间,显出其教学手段、教学方法的陈旧、单一,难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教学的观念。传统教学观念把知识看成是定论,把学习看成是知识从外到内的输入,同时低估了学习者的认知能力、知识经验及其差异性,并在教学中表现出过于简单化的倾向,过份强调循序渐进、由表及里、由具体到抽象的固定模式,不易将一个抽象、复杂、不易感知的事物化为具体、简单、易认识的事物。

3.教学过程的三位一体。传统教学以教师、学生、教材为一统,不能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传统教学中固有的课堂教学模式,受“应试教育”的影响,满堂灌的现象十分普遍。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不注意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不引导学生去探究知识,由于动手、动口、动脑少了,就谈不上主动进行学习。

二、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提高教学质量是一种行之有效的途径和方法

1.现代教育技术的内容。所谓现代教育技术,就是运用现代教育理论和现代信息技术,通过对教与学的过程和教学资源的设计、开发、利用、评价、管理,以实现教学优化。现代教育技术集投影、电影、电视、计算机、语音实验室等多种教育手段为一体,能有效地刺激学生的视听感官。随着计算机多媒体技术与网络技术的不断普及和应用,人们越来越感觉到传统教学模式的局限性。多媒体网络教学利用多媒体对信息载体处理的多样性、对信息媒体操作的交互性及对多种信息媒体处理的集成性的特点,能从根本上影响和改变传统教学的单一线形式,将一些原本抽象、不易感知的课本内容以声、视、图的立体形式生动形象地表示出来,从而大大提高了教学的直观性和趣味性,使寓教于乐成为现实。因此多媒体网络教学起着传统教学所无法替代的作用,改革传统教学愈来愈显得必要。

2.现代教育技术是实施素质教育、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的有效手段。随着社会的发展,人类已经进入了信息时代,以计算机技术为代表的众多新技术的应用,使人类的生活方式、工作方式、思维方式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我们可以毫不夸张地把这一巨大的变化叫做“信息革命”,它比起因蒸汽机的发明而引起的工业革命势头更猛,影响也更深远。这场信息革命对教育领域的影响也是显而易见的,我们可以用下面这段话来概括这种影响:以计算机技术为核心的现代教学技术应用于教育,必将促进教育的极大发展,它带来的将是整个教育思想、教育内容、教育方法、教育手段、教育模式、教育过程的一场深刻革命。

3.教学技术最重要的作用在于教学设计、教学模式设计。这意味着教学技术中心的任务已从单纯的媒体制作转向全面参与教学活动,与教师和学生的接触也从松散型转向紧凑型。这是一个跨世纪的重大转变,也是电教的一次机遇,抓住这次机遇,及时转变观念,努力学习和掌握新知识,就有可能占领现代教育技术这个当代教育的制高点,从而在新世纪中处于有利地位。 多年来,教育技术在我国的教育改革中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在改革教育思想、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教学模式及教学组织等方面显示了强大的和独到的作用,因为现代教育技术强调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的改革,注重编制和运用教学媒体,并进行教学设计,以优化教学全过程,从而提高教学质量。教师要有宽广厚实的业务知识和终身学习的自觉性,掌握必要的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应该说,实施面向全体学生、充分尊重和发展学生多样化个性的素质教育的方法是多方面的。我们认为,在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推动教学改革、优化教学效果、提高教育质量是一种行之有效的途径和方法。

4.现代教育技术具有广泛的表现能力。它可以超越时空和宏观、微观的限制,向学生提供丰富的感知材料,把教学思路和教学环节充分体现在课堂教学中,激发学生明确的学习动机、积极参与教学活动的兴趣和深厚的学习兴趣,扩大学生的直接经验范围,形象具体地表达教学内容,反映事物的固有属性,为学生的认知活动提供丰富的感性经验和思维素材,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学习和掌握。同时,教育技术中动静结合的教学内容和直观性、形象性、趣味性、系统性的优势,使学生在进行知识学习和技能训练中,犹如身临其境,感染力强,能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促使学生的认识活动在对问题的深入思考中不断地从感性向理性过渡,并充分调动学生的兴趣、需要、动机、情感等非智力因素,积极参与到知识学习和素质形成的智力活动中,用最少的时间获取最好的教学效果。另外,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开展个别化教学,可以给学生充分的选择自由。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意愿选择学习内容,根据自己的能力掌握学习进度,根据自己的需要控制呈现次数,使学生的个性特长得到充分、自由的.发展。实现教育教学过程最优化是现代教育技术的目标和宗旨,也是素质教育的具体体现。

总之,现代教育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广泛运用,使得教学活动更能突出素质教育的主体性、全面性、发展性、全体性、开放性、基础性等特点,真正实现全体学生整体素质的全面发展,并有效地促进对学生的智慧潜能教育、心理素质教育、公民意识教育和现代意识教育。

三、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提高教学质量应该注意的几个问题

1.不能变“人灌”为“机灌”。

2.主次不能颠倒。课堂教学中,教师是主导,学生是主体,要以学生为中心,一切活动必须服务于提高学生素质、提高教学质量。目前,利用计算机多媒体教学时,以展示内容为主,无形中淡化了师生互动的教学方式。因而,在课件的制作时要尽量避免将黑板内容挪到电脑屏幕上这种现象的发生,课件设计中要多安排一些师生交互的内容。

3.不能只注重外表而忽视了实质。在内容与形式这个问题上,刚开始制作课件时,比较容易犯的一个错误就是:一味追求表面上的新颖、花俏、动感等效果,课堂上热热闹闹,学生大开眼界,但教学实效却适得其反。因此,教师在课件制作过程中选材上应适当、典型,紧扣教材,突出重点、难点,掌握好分寸,宁精勿滥;在制作上要掌握好音效、动画使用的度。在制作过程中,哪些内容只是一般性展示给学生看的,哪些是要重点强调的,哪些是创设情境、制造气氛的,要做到心中有数,根据不同的需要采用不同的展示方式。

4.不能认为现代教育技术无所不能,无论什么教学内容,任何课题,只要应用了现代教育技术,就可以立竿见影,解决问题。现代教育技术是伴随社会的发展而产生的先进教育技术,其作用得到了广大学校和教师的肯定。但由此而来,一些学校和教师产生了认识上的偏差,认为现代教育技术无所不能,只要应用了现代教育技术,教学中的任何问题就可迎刃而解。甚至有人认为,一节课如果不应用现代教育技术,就不是一节好课,不使用多媒体计算机辅助教学,就不时髦。事实上,现代课堂教学中,教师必须以先进的教学思想作指导,这是首要的因素;其次,要认识到我们的教学对象是富于生命力的学生,因此教学中的思想交流和情感作用是其它教学手段不可替代的。

在课堂教学中,巧妙地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形式直观多样、内容丰富有趣的特点,可以创造性地开发、利用和共享网络资源,促进教学手段的多样化,丰富课堂内容,拓展教学空间,开拓教学思路,为教师针对教材和学生特点灵活地选择适宜的教法提供了可能,为促进学生自主探究提供了先决条件,从而为素质教育添砖加瓦。

篇16:现代教育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论文

现代教育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论文

摘要:现代教育技术是运用现代教育理论和现代信息技术的有机综合来优化教学理论和实践,建立终身学习体系,是现代科学技术社会发展对教育的现实需求,是教育体制改革的必然要求。因此,通过文献资料法和逻辑分析的方法对现代教育技术在高校体育教育过程中的促进作用进行了分析,旨在提高高校体育教学质量,优化体育教学效果。

关键词:现代教育技术;高等教育;体育教学

1、问题的提出

21世纪使以现代科技发展为中心的教育信息化进入快速发展的时期,学生接受体育知识和信息的途径已经不仅仅局限于教师在课堂上知识的传授,拓宽了知识学习的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对于学生知识学习的方式和师生的互动方式也发生了较大的转变。在高校体育教学中,教师需要充分认识现代教育技术的基础上,掌握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实现教学方法的转变。因此,在实践中认清现代教育技术的意义和作用,才能让广大体育工作者转变教育观念,真正把现代教育技术手段运用到实际教学当中,对于丰富高校体育教学的内容和方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2、现代教育技术对于高校体育教学的意义

2.1有助于大学生体育前沿知识的掌握

高校体育教学改革的目标之一就是要让大学生掌握更多的专业知识,了解体育健身的方法,实施科学的健身方式。这样,高校体育教师就需要在掌握现代教育理论和最新体育信息的基础上,及时地转变教育方式,更新教育技术,以优化教学效果。通过现代教育技术把给学生呈现出更为直观的知识信息,教师在体育教学中通过设置合理的问题,让学生自己去检索和搜集信息,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进而取得预期的教学效果。

2.2解决学生知识结构与高校体育理论课程课时不足的矛盾

现代教育技术为高校体育课程结构的调整迎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在这样形势下,学生的知识结构也发生了较大幅度的调整,在一定程度上拓宽了学生接受知识的途径。但是,当前我国高校体育理论课程时数较少的现象较为普遍,学生对于体育专业知识的掌握也主要是在实践课程当中,在这种情况下,通过现代教育技术来拓宽教学内容,丰富学生的体育理论知识结构,以有效规避学生知识结构的变化与理论课程时数不足的现象。

2.3有助于改变旧的教学思想观念

我们把传统的体育教育观念称之为旧的教育观,也就是以教师的“教”为中心,这样学生知识的学习也只是一个被动接受的`过程。高校体育教学中引入现代教育技术就是以学生的发展为中心,为学生创造一个主动参与学习的时间和空间,实现各种体育教学资源的优化整合,以发展学生的创造精神和创新能力,进而实现了传统体育教育观念向现代体育教育观念的转变。

2.4改善教学手段

现代科技的发展让各种新进的教学仪器和设备走进了体育课堂,并深受广大师生的喜爱。因此,无论是对于高校体育理论课程还是实践课程都正在逐步把计算机技术引入到体育教学当中,有效改善了传统教学手段单一的缺陷。对于体育理论课大力推广CAI教学,有效弥补了教师讲解的不足;在实践课程当中,通过摄像机和摄像仪,有效弥补了教师讲解的不足,为学生建立更为直观的运动技能表象,丰富学生的想象力,让学生保持较高的学习积极性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2.5促进师生互动,提高教学实效

现代教育技术强调以满足学生的主体需要为发展前提,在高校体育教学中,教师通过现代教育技术手段,通过更为直观的动作技术和生动形象的画面,让学生在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中,增加师生之间的互动,为师生之间的交流创设了一个更为广阔的平台。同时,也丰富了高校体育教学方法和内容,提高了学生对知识信息的处理和加工能力,提高了高校体育教学效果。

3、现代教育技术对高校体育教学的促进作用

3.1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强调学生要充分利用多种教育资源,通过创设有效的问题情境,以激发学生的探索意识。现代教育技术为学生创设一个更为形象化的问题情境和学习情境,这样通过视觉和听觉的双重效果来激发学生对体育学生的好奇心,进而调动学生的求知欲望,活跃学生思维,以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新意识。

3.2提高学生的学习注意

高校体育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学习经常受到各种外界因素的干扰,造成学习注意的转移。利用现代多媒体教育技术,让学生的神经系统在保持适度兴奋的基础上,接受直观的刺激,在学生过程中保持高度的注意力,进而克服学生注意的转移。

3.3促进学生主体性的发展

现代教育技术丰富了高校体育教学的内容、方法和手段,而教学内容、方法和手段的选择是建立在学生全面发展的基础之上,尊重学生的主体意识。因此,通过现代教育技术来培养学生的知识技能,养成良好的健身习惯,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实现学生主体性发展的目标要求。

3.4促进学生从“学会”到“会学”的转变

在高校体育教学中,通过现代教育技术合理运用,以建立个别化教学模式和合作学习模式,通过对学生的个别指导和集体纠正,为探索式教学、合作教学和问题发现教学创造了条件。这样教师就成为了教学过程中的参与者和引导者,教师的任务就不单单是让学生学会知识,而是在学习中掌握学习的方法,这样才能运用自己的体育知识来分析和处理学习过程中的一系列问题。

4、结束语

现代教育技术让高校体育教学的空间不再仅仅局限于讲台和体育场,教学的内容也实现了单一的知识讲授走向了声像并茂。另外,大学生可以借助现代互联网络资源以丰富自身的体育专业知识结构,优化体育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姜韬.如何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进行创新教育[J].中国成人教育,2010(22).

[1]宋虎珍.合理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J].教育探索,2010,10.

相关专题 导向机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