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学生养成教育路径探讨论文

提灯兔 分享 时间: 收藏本文

【简介】感谢网友“提灯兔”参与投稿,今天小编在这给大家整理了农村学生养成教育路径探讨论文(共14篇),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篇1:农村学生养成教育路径探讨论文

农村学生养成教育路径探讨论文

养成良好的习惯就是人生的宝贵财富,在不断增值的同时,还会终生享受其带来的红利。良好的行为习惯是人生最重要的资源,影响着人的未来成长与发展。养成教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终极目标就是培养学生成为一个表里如一,品质高尚的人,学校只有加强养成教育,强化学生良好道德品质的养成,才能提高学生的道德素质,为学生将来终身发展奠定基础。德育工作又面临着一些新的挑战。如何探索提高小学养成教育工作的实效,为学生未来阶段奠定基础呢?本文拟主要论述农村小学养成教育的培养路径,以请教于方家。

一、注重细节,加强点滴中养成教育的渗透

习惯的养成犹如积滴成潭,要从细节着手,从小事做起,做到润物细无声。小学生年龄小,生活经验缺乏,思维能力差,认识事物能力不足,这就要求他们从自身做起,从身边小事做起,从说话语气、从作业完成情况、从上课坐姿、从书写规范、从基本礼貌、从教室卫生等抓起。孩子眼中无小事,在大人眼中很不起眼的小事,在孩子心中可是天大的事,这就要求教师从细微处切入,训练学生的基本生活习惯、学习习惯、端正态度、仪容仪表、卫生习惯等。帮助学生成为尊重别人,保护环境的有心人。如,校园内不大声喧闹,见到教师要热情问好,衣服整洁,助人为乐……看似平常的一件件小事,往往对学生的道德养成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学生高尚道德品质的形成是建立在良好的道德习惯基础上的。

二、抓住关键期,重视启蒙时养成教育的效果

关键期是养成教育工作的重点,可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一旦错过,就难以得到良好的目标。小学生可塑性强,具有强大的学习与模仿能力,在此期间,教师只有为学生设计优质的人生“模具”,才能使学生成长为优秀的人才。同时还要注意到这时期的学生情绪不稳定,性格活跃,自控能力差,兴趣广泛而不持久,容易养成一些不良的生活、学习习性,这些都是很正常的成长历程。面对这些成长中的问题,教师切不可急于求成,而是要耐心、冷静地分析学生的.心理需求,要知道行为是思维的表现,教师只有抓住学生的心理活动,才能走进学生,接近师生间的距离,再施以有效的教育策略,使学生自主认识到错误,并自愿改正,明白其中的道理。教师在教育中遇到问题,一定要以积极的态度去开展工作,积极引导,以鼓励、赞扬为主旋律,进行卓有成效的正面教育才是成功实施养成教育的关键所在。实践证明,教师态度决定着学生的态度,所谓的后进生、差生并不是学生差,而是教育者的水平差,只要坚持正确、科学的教育观,后进生也会转化为优等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成长为可造之才。因此,养成教育要抓住启蒙期,要在关键期把养成教育抓小、抓早、抓细、抓紧、抓实。有的放矢地开展各种教育活动。想要把养成教育要达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境地,学校必须加强低年级的师资配备,选拔责任心强、业务素质高的骨干教师担任低年级教学,坚决不能让习惯培养输在起跑线上。必须从学生入学第一天抓起,进行系统规范,严格要求,引导学生在成长过程中逐步强化训练,从而形成稳定的自觉行为。

三、利用“身教”和“镜子”模式,把握养成教育时机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永远是教师的主题。教师的言传身教是对孩子最好的教育途径,教师在孩子心中是标尺、是榜样,是神圣的,所以,教师的言谈举止都会对孩子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学生还会刻意地模仿教师的一些行为习惯和举止,教师应确立这种渗透教育的理念,帮助学生提高修养,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例如学校一些学生有不良的卫生习惯,乱扔垃圾、纸屑、果皮,走进教室就会发现满地的垃圾,但其他同学却已经习以为常,没人意识这是个不良习惯的问题。尽管会有个别同学主动捡起,但根本扭转不了整个班级的不良风气。教师发现后往往也会对这些学生进行思想教育批评,但过几天他们的老毛病又犯了,依然故我,这样的情况很让教师头疼。其实,只要教师从自身做起,平时当我们走进教室发现地上有纸屑,能够弯下腰随手捡起,亲自扔进垃圾箱,给学生以表率作用。久而久之,学生就会感受到教师的影响与感化,那些经常犯错的同学也会意识自己的错误,并能够主动改变。这样的养成教育是无声的,是发自心灵的呼唤,往往会对学生的心灵产生震撼,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总之,素质教育的实质就是促进每个受教育者全面主动发展,促进每个受教育者人格与个性的养成。养成教育不是一朝一夕就能见效的,教育方式也不是固定不变的,需要我们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因人、因时、因地而异。而且养成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贵在坚持,相信只要每一位教师能提高认识,注重方法,常抓不懈,在我们的校园,在我们的生活的角角落落,文明之花就会常开常艳。

篇2:农村小学养成教育的探讨论文

农村小学养成教育的探讨论文

【关键词】农村小学;学生;养成教育;校本课程;学科教学;规范行为;爱心桥梁

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如果作为道德素养的最重要的真理在少年时期没有成为习惯,那么,所造成的损失是永远无法弥补的。”由此可见,一个好的习惯对人的一生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小学阶段是一个人习惯养成的关键时期,也是最佳时期,如何在这一时期奠定良好的人生基础,对于农村的孩子们来说显得尤为重要。广大农村由于经济发展较为缓慢,大多数家长的文化素质相对低下,对子女不重视教育或缺乏教育,学生的养成教育就落在教师的身上。那么,如何采取有效的措施,对小学生实施养成教育?下面,笔者结合工作实践谈几点自己的看法。

一、开发校本课程,实施养成教育标准化

近三年来,我们研讨开发出养成教育系列校本课程。按照学生的心理特点,分年级编写了《习惯教育》《礼仪教育》等系列学校课程,每周利用两个晨读时间进行专门教育。通过小学六年的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的实施,学生的基本素质有了很大提升,对学生的成长、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学生自评、生生互评、教师和家长评价结果显示:学生养成教育素质不断提升,其作用于学科教学、学生学业水平的效益明显。

二、发挥学科教学主渠道作用,实现养成教育渗透化

利用学科教学渗透行为规范的认知教育,最易被学生接受。特别是《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课更具养成行为习惯认知教育的功能,经常是用小故事来阐明道理,易于学生理解和接受。比如,笔者在教授《怎样面对困难》时设计了“我遇到的困难”、“怎样战胜困难”、“困难面前不低头”、“我想这样做”四个环节。引导学生讲述自己在学习和生活中遇到的困难,通过小组合作、讨论,互相启发,提出克服困难的切实可行的措施;用座右铭、名人故事、成语、锦囊妙计等激励学生,增强他们战胜困难的信心。笔者还将学生喜欢的动画片《困难我不怕》作为他们课堂行为的奖励,既满足了孩子们的成就感,又为培养他们面对困难要有积极乐观向上的精神起到了促进作用。

三、着眼凡行小事,实现养成教育生活化

古人云“: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必须从小事抓起,一点一滴都不能马虎。例如,引导学生在校内、外要尊敬长辈,团结同学;讲卫生,爱清洁乃至最基本的`坐、立、走、跑姿式,作业书写规范,学习用品摆放,进出校门礼仪等,从细节抓起,培养学生从小养成文明礼貌、仪表端庄的优良品质。“百尺高台起于垒土”,这些看似平常的小事都能使学生逐渐养成良好的习惯。

四、知行结合规范行为,实现养成教育制度化

道德品质是人生精神层面上的东西,有时候很难把握,我们德育工作者常有这样的感受,多少次苦口婆心的教诲,对学生来说收获甚微。小学德育一定要从实际生活入手,讲究教育实效。小学生的自控能力、自觉性都比较差,只有反复训练才能形成自然的、稳定的动力定型,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同时,要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还在于有一个比较完善的管理制度,随时督促学生、约束行为。我们根据《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和《小学生守则》要求,结合实际,制定了《中堡镇中心小学学生在校一日常规》《中堡镇中心小学学生在家常规》以及《中堡镇中心小学班级、学生星级评比细则》,根据每个班级学生年级特征、行为表现,拟定《行为规范养成教育活动计划》,安排好训练重点,同时还制定《行为规范评比办法》,习惯训练时,低年级老师多以比赛、竞争、夺红旗等方式来进行,中高年级多以活动体验、疏导结合为手段强化进行。

五、搭建爱心桥梁,实现养成教育亲情化

为了帮助学校留守儿童找到缺失的父母之爱,架起孩子和父母的亲情桥梁,笔者利用课余时间,多次深入学生家里,了解他们的生活。积极和他们在外地务工的父母取得联系,向他们汇报孩子的学习情况,构建起了学校、家长、学生沟通的桥梁。在此基础上,我创建了留守儿童之家―――“阳光家园”,把学校的留守儿童组织起来,一起活动,一起学习。定期或不定期开展“两地书,亲子情”活动,利用网络让学生与父母定期视频沟通交流;节假日组织孩子们举办以“亲情”为主题的《阳光家园手抄报》;给孩子们过生日。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和深情的关爱,这些农村留守儿童脸上露出了健康的笑容,“阳光家园”架起了家长和孩子亲情链接的桥梁。

篇3:浅谈农村初级中学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

浅谈农村初级中学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

浅谈农村初级中学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

云南省泸西县白水镇初级中学 王 铁

【摘 要】面对目前农村初级中学学生日常行为中存在的诸多问题,探讨学生行为习惯问题产生的原因以及进行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重要性,提出在对学生进行行为习惯教育中,重视激励的作用,引导学生从现在做起、从自我做起;强化规范,常抓不懈,促使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经常化;加强与家长的沟通和配合,创造良好的环境,加强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

【关键词】学生行为习惯 农村中学 养成教育

一、初中学生的不良习惯

1.不良语言习惯。不良的语言习惯主要麦现在:说脏话、不用文明用语、对师长说话不尊敬、对他人不是漠不关心,就是嘲笑甚至挖苦;对没有教自己的老师不打招呼,不问好;对其他人不管是老人还是小孩更是不理不问;对同学的不幸不以为然,要么捉弄,要么喝彩。?

2.不良行为习惯。不良的行为习惯主要表现在:打架、抽烟、喝酒、赌博、好吃懒做、奢侈浪费。多数农村学校学生的正常开支一周50元左右,而有的学生居然开支三百元,有的到校一两天就花光了一周的费用,然后靠借钱过日子。不珍惜粮食,米饭、馒头随地扔。还有的衣着不整,发型奇形怪状,不爱劳动,拈轻怕重等等。从总体来看,有这样不良行为的男生比女生要多得多。

二、造成学生这种不良日常行为习惯的原因

1.大量的留守孩子困扰着我们的养成教育。从上个世纪末开始,农村剩余劳动力大量外出务工,农村留守孩子越来越多。许多学生完全脱离了父母的监管教育与疏导,缺少渐进的矫正,加上近年来农村有些父母在外挣了大钱,心理总感觉对孩子的愧疚,一味纵容孩子、溺爱孩子,任由孩子乱花钱。一些学生养成了许多坏习惯:铺张浪费、我行我素、妄自尊大、污言秽语、打架斗殴、上网冲浪、小偷小摸、甚至流氓习气潜滋暗长。这些孩子出了问题,虽然学校一再教育,却屡教不改,而他们的父母又远在他乡,不能形成对孩子的有效监管,学校无法直接联系,即使电话联系了,也无法使他们及时返回家乡,对孩子进行教育和挽救。

2.严重的'社会问题扰乱了我们的养成教育。在市场经济大潮的冲击下,学校对学生的养成教育存在着严重的社会干扰: ①学校的周边环境严重影响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许多业主将眼光盯着学生的口袋,全然不顾孩子的健康成长,现在的许多学校周边有了网吧、游戏机室、台球室,许多孩子的不良行为就来自于那些地方。②许多蛮不讲理的家长严重干扰了学校的正常教育教学秩序。③社会舆论影响着学生养成教育的发展。④很多媒体大肆渲染暴力、凶杀、色情、低俗等内容,严重影响着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

3.师资队伍影响着我们的养成教育。师资队伍建设是开展学校养成教育活动的关键。(教学论文 )近年来,各校以精神文明建设为抓手,提高师德水平为重点,不断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不断挖掘广大教职工中的闪光点和先进事迹,努力倡导敬业爱生、严谨治学、教书育人、无私奉献。有力地保障了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正常开展。但是,由于许多学校地处少数名族边疆地区,教师素养亟待进一步稳定和提高。

英国小说家萨克雷有一句名言:“播种行为,可以收获习惯;播种习惯,可以收获性格;播种性格,可以收获命运。”我认为,养成教育就是以思想教育为基础,以日常行为习惯训练为契入点,运用多种教育方法,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最终让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它虽然不是我们教育的全部,但在农村初中教育中却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养成教育应是人的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的统一。

三、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几点建议

1.重视激励的作用,引导学生从现在做起、从自我做起。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认为:“促进自我教育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只有当受教育者不是靠外在的力量而是靠内在的力量,根据社会的需要和自己个人的需要,主动地调适、充实和丰富自己时,才是教育的最大成功。激励教育就是激发学生的内在动因,挖掘自身潜能,形成积极主动的心理,促进学生的发展,初中学生正值青春期,在教育学上被称为“心理断乳期”。这一时期是人的心理、情绪变化最激烈的时期,也是产生心理困惑、心理冲突最多的一个阶段。由于知识基础比较差。学习能力比较弱,自律能力不够强,如何引导他们完成并不轻松的学习任务,这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严峻的话题。怎么办?这就需要我们改进传统的教育方法,在实践中采用以激励教育为主的教育方式,善于及时发现、总结其优点。使他们看到自己身上的闪光点。实施激励评价。举办技能竞赛、学习竞赛,采用鼓励谈心,甚至采用恰到好处的批评处罚等激将法等,对不同的学生采用不同的方法,激发其潜能。教师通过激励,引导学生从现在做起、从自我做起,重新做好人生规划,点燃他们学习生活的激情。

2.强化规范,常抓不懈,使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经常化。朱熹说:“论先后,知为先,论轻重,行为重。”因此,对学生进行行为习惯养成教育应该首先从学生的认知出发,让学生首先明确什么该做,什么不应该做,为什么要这样做,如何去做。在让学生充分认知的基础上,按照循序渐进的原则,对养成教育常抓不懈,既不能大刀阔斧,又不能快刀斩乱麻。在日常教育中,要有耐心,看到学生逐步成长的动态过程,同时加强监督。注意学生日常行为表现的反复性。对好的行为及时发现,及时表扬,及早批评、制止或纠正不良的行为习惯,注重信息反馈,促使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经常化。

3.加强与家长的沟通与配合,创造良好的行为养成环境。农村初中学生心理也渐趋成熟,他们追求人格独立,在人生目标、情感和态度价值观等方面已经有了自己的观点和思维。虽然在思想和生活上对家庭有一定的依赖性,但又强烈地希望能够摆脱家长的束缚,独立、自由地学习生活,而有些家长则往往不理解孩子们的这种心理变化、需求,或者只注重孩子的成绩,认为只要成绩好,要什么就给什么,这样无形中会助长了学生以自我为中心,追求时髦,不懂关心他人,缺乏感恩意识,自我约束能力差的众多不良行为习惯。或者有的家长认为自己孩子也考不上高一级学校,对孩子丧失信心,动辄挖苦羞辱,冷嘲热讽,对孩子的成长、学习和生活漠不关心,无形中使学生有了被遗弃的感觉,自我放纵,我行我素,对自己、家庭和社会丧失了责任感。因此,作为普通老师,我们一定要加强与家长的联系与沟通,经常性地开展家访活动,或者通过电话与家长探讨交流,让家长理解学校教育的各项措施和对学生的要求,帮助家长转变观念,全力配合好学校搞好对自己子女的教育。

篇4:学前儿童品德的养成教育路径的论文

一、当下学前儿童品德养成的现状分析

学前儿童在整个教育身心成长发展的过程中,通过社会、学校、家庭等各方面的影响,既取得了一些可观的成就,同时也突出了它所存在的隐患问题。我们要肯定也要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

(一)学前儿童品德养成的重要成就

1.教育意识增强随着生活质量的提高,人们也越来越重视孩子的品德教育的养成。无论是在学校还是家里,老师和父母都对学前儿童的品德素养十分关注,不断地交给孩子一些良好的生活习惯以便于促进美好品德的形成。社会上,教育部以及各界教育人士都在大力提倡品德教育对孩子身心健康发展的教育事业和教育娱乐活动,重在培养孩子在今后的道路上能够更容易适应外界环境。2.教育的方式民主教师的教育方式对于学前儿童品德培养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在和谐社会的引导下,教师的教育方式也发生了很大的改变,从不关注儿童的内心想法到关心儿童的身心全面发展,不再是简单的带着孩子出去玩耍,做游戏。通过一件小事或者一个现象教育孩子们品德的重要性,回去也是给父母做一个小榜样,父母也会觉得自己的孩子很有礼貌和道德。同时,孩子也觉得这是很值得去做的事情,经过生活的磨练会让他们在品德形成的认识上更清晰,有利于自身良好品德的塑造。3.文化素质提高在文化自信、文化创新的影响,父母也会教育孩子形成良好的生活习惯进而培养优秀的品德。这样的情况下,孩子也比较懂事,尊敬老师,爱护小朋友,与小朋友一起愉快地玩耍,生活的自理能力也得到很明显的提高。老师教育起来也相对容易,进一步了解孩子的生活方式,提升品德培养的进程。

(二)学前儿童品德形成存在的问题

1.教育环境合力不足社会环境的变化会影响教育环境的发展前途。社会的风气形成会驱使人们去做一些是否有益的事情,要想给学前儿童一个温暖又和谐的生活环境,教育的环境是起到基础性的作用,糟糕的教育环境就会阻碍儿童品德的养成,所以我们要建立一个优雅的环境去培育儿童品德素养。2.教育方式陈旧培育孩子品德途径有很多,我们可以才采取很多种方法。但是如果是太陈旧的方式去培育儿童,那么儿童迟早会对其产生厌恶想法。不仅仅是带着孩子们做一些手工艺、画画、唱歌、跳舞,而是让这些学前儿童认识一些更新鲜的事物,做一些更具有生活气息,回归自然世界的事情。3.教育内容偏颇由于教师主体能力的不足,会浅化自己的专业知识,对学前儿童锁要教育的大纲与内容以及要求也不是非常具体深刻认知。所以要在教师的学位聘用要就要很高的要求,因为学前儿童时期的发展是一个特殊的时期,看似很简单,其实很复杂,充满着挑战性。学前儿童内心充满着好奇心,他们按自己的想法去做事情,老师和父母有可能无法理解。因此,对教学内容的深刻认识会强化学前儿童的品德养成。4.不科学的家庭教育社会发展的变化会引起家庭教育的客体——孩子的发展。快速的经济发展下,父母们可能更忙于奔波自己的工作,而是忽略了对孩子的品德教育。他们认为只是照顾好孩子的身体健康就可以了,经验也是借鉴社会或者是他人的想法,没有自己的观点,也是无从下手,教育方式很不合理、不科学。

二、学前儿童品德养成的教育途径

(一)提高教师的整体素质

我们的教育主体——教师,这个神圣的职业去浇灌花园里的花朵,而这个园丁就要需要拥有很强的专业知识和职业道德。教师的整体素质偏低,会影响学前儿童品德的养成。学前儿童品德发展是在教师的行为引导的',引导错误,品德形成也就会朝着不正确的方向走下去。为了学前儿童品德的良好形成一定要提高教师的整体素质。

(二)创设教育环境

真正的教育要帮助儿童生命的成长,关爱儿童本身,创造一个合适的教育环境,有利于学前儿童更好的养成很好地品德素养。在优雅舒适的环境影响下,比如父母的以身作则、教师的关爱、小朋友之间和谐相处等等,正确引导学前儿童在某些情况下能够自主地进行道德判断。

(三)学会运用一些教育方法

对于学前儿童的教育方法,教师必须拥有一颗爱心,进行爱的教育,以爱的智慧去教育学前儿童,解放儿童的本性。无论是在学校还是家里,教师和父母都要对儿童的行为进行仔细的观察与发现。如果儿童做的事情是对的,那么教师或者父母就应该对他们进行鼓励或者奖励;如果是错的,也不要对儿童进行打骂。这不仅是对身体上的一种惩罚,更是对心理上抹不去的伤害。友好对待小朋友,尊敬自己的父母和老师,也会爱护周边的公共事物。

三、结语

在新时期的教育下,学前儿童的品德养成对其以后的自身发展有着很重要的作用。当他们处于青少年时期,学前儿童时期形成的道德习惯会深深影响其所作所为,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的缺失,会导致他们走向一个错误的道路,更为严重的是走入一个不可见底道的深渊里。学前儿童品德的养成也不是学校教师短时间就能培养的,家庭教育也很重要,父母也要提高家庭教育的水平,学习正确的教育观点。学前儿童的品德形成都具有很强的可塑性,教会他们去适应不一样的环境,父母、教师以及社会都要以积极的、正确的行为去引导儿童拥有优秀的道德品质。

参考文献

[1]玛利亚.蒙台梭利童年的秘密[M]黑龙江出版社.

篇5:养成教育论文

养成教育论文

随着教育模式的不断改变以及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入,人们越来越关注孩子自身素质的培养,尤其是在低段孩子行为习惯养成教育中。

大班幼儿环保意识的养成教育

【摘要】《纲要》指出“在幼儿生活经验的基础上,帮助幼儿了解自然,环境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从身边的小事入手,培养初步的环保意识和行为”。

究竟如何在幼儿园中有目的、有计划的实施环境教育活动,本文通过环境教育的一些实践经验和研究,介绍了怎样让幼儿了解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如何萌发幼儿保护环境的意识的一些做法和体会。

【关键词】幼儿;环保意识;教育人类

面临生存环境恶化的挑战,大到土地荒漠化,温室效应;小到垃圾、空气污染等等都是我们要重视的环境问题。

为了改善我们的生存环境,人人都应该重视,保护并从我抓起。

而孩子作为我们的希望,祖国的未来,从小培养他们养他们养成良好的环保意识是非常重要的。

幼儿园的孩子正处在生长发育迅速阶段,处在长知识及行为习惯、道德品质形成的最初阶段。

在工作中我认为应根据大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开展系列环保教育活动。

1创设环境,渲染环保

美好的环境创设成就美好的心灵,不良的环境造就不健康的心理,幼儿对事物的认识大部分是通过环境的潜移默化的作用和影响获得的。

设想,如果一个幼儿园果皮满地,到处是脏水,垃圾,没有绿化,地上垃圾老师熟视无睹,孩子见闻目睹,长大了怎么会成为一个爱护自然,保护环境的人呢?因此,

为了让幼儿感受环保作品的美与趣,我将各种废旧材料制作的美工作品布置在教室里,让幼儿去欣赏、去理解、去感受,去发现。

在活动室的墙面布置上,有用碎布做成的“小鱼”,有用各种毛线做成的“小花园”,有用一些广告纸拼帖而成的“盆花”。

美的环境不仅带给了孩子视觉上的冲击,也让他们发现了原来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废旧物品也可以变得那样生动、美丽。

另外,根据主题的.变化我及时在活动室里更添了许多有趣的环保作品。

如用卷筒纸芯做成许多五彩缤纷的小挂件,一个接着一个悬挂在活动室上面。

当孩子置身于这样环境中,注意力一下子就被深深吸引,有趣的环保作品激发了孩子们制作的兴趣,也使他们知道了废旧材料的另外用途。

2做好教育,渗透环保

大班幼儿善于模仿别人,教师为人师表,老师的一举一动幼儿都有可能模仿。

所以,平时在园不管在什么地方看到地上有垃圾,老师就应该走过去拣起来,孩子用的餐巾纸,刚开始时教室里,户外可以看到这儿一块那儿一块,我自己去把它拣到垃圾筒里,

有的孩子看到我去拣他们也去拣,这时我进行了即时教育,讨论怎样能使我们幼儿园变得更整洁优美,孩子们都发表了自己的意见。

他们的讨论我给予了肯定,最后总结:最好的环境要我们平时来保持,我们都来争做环保“小卫士”。

现在再也看不到地上有垃圾了,使我们的幼儿园有舒适优美的环境。

我们还开展了《花儿好看我不摘》,《让小草快快长》等活动。

如:有一次,小朋友他非常喜欢花,他采了一朵走到我面前说:老师,这朵花很漂亮,是我送给你的。

当时,我接过花,仔细看了看说:这朵花的确很漂亮很好看,只是把它摘下来太可惜了,随即让幼儿讨论出:(1)花儿好看要给大家看,你摘走了别人就看不到了,如果不摘可以每天来看看它。

(2)如果每个小朋友都把它喜欢的花摘下来花坛里就没有花了,光剩下枝和叶就不好看了,也就破坏了我们的环境,从那以后经常看到孩子们跑到花坛旁停留一会才走,但没有一个小朋友去摘花。

再如:春季,小草刚刚发出嫩芽,脚踏上去很容易损坏,再通过踩痛了小草会哭的故事,让幼儿在初春的时候不要去踩痛小草。

3寓于游戏,行动环保

“游戏”是孩子们的特权,在游戏中渗透亲自然内容幼儿更容易接受并能在玩玩、说说、做做中掌握环保知识。

4月的爱鸟周来到了,我根据孩子的年龄特点采用情感体验法进行爱鸟教育。

我先在活动室的墙上“造”了一大片“森林”,然后展示许多鸟类的图片。

孩子们围着这些图片有的说:“我猜这是大嘴鸟,你看它的嘴那么大”;有的问:“老师,这只是丹顶鹤吗?它真漂亮!”区角活动前我讲了一个关于小鸟找朋友的故事,

孩子们从开始对鸟的名称、外形好奇到对鸟有了自己关心、同情的情感;在区角活动中孩子们画画、剪剪小鸟、蝴蝶等来到“森林中”和鸟类作朋友。

在几次活动后,孩子们把这一片墙的小鸟、蝴蝶当作了自己的伙伴。

他们会说:“今天,小鸟又多了三位朋友,它们在树上吃果子”。

通过区角游戏孩子们从内心激发了关心、同情小动物的情感、激发了他们关注生存环境的意识。

操作活动中,孩子也能掌握一些环保知识。

如:玩环保棋、走环保迷宫图。

正是这些集亲自然教育与娱乐为一体的游戏使孩子们了解了大量的成人也不注意的环保知识:绿色食品标志、环保标志、白色污染、噪音的标准等。

他们真正成为关心环保知识、维护环境卫生的小卫士。

角色游戏中,老师和小朋友一起收集无毒无害的废品,利用纸盒、纸筒、饮料罐开展“咖啡屋”、“小卖部”、“娃娃家”等,使幼儿在游戏中接受环保教育,并懂得如何减少垃圾和利用废物,以培养幼儿参与环境保护的自觉性。

幼儿园开展游戏需要大量的材料,教师可以与幼儿一起商讨,利用生活中无毒无害的纸盒、饮料罐、胶卷筒、纸板等废物,制作游戏材料,让幼儿懂得“废物的根本出路在于利用”的“可持续发展”的观点。

4家园合作,实现环保

家长是幼儿的第一任老师,对孩子的成长发育过程影响至深,父母的一言一行都会直接造成幼儿的潜移默化。

因此,家长对幼儿环保意识的培养不可忽视。

家庭教育具有幼儿园所无法比拟的随机性和个别性,因此教师应努力加强与家长的联系,比如在公共场所不吸烟、不随地吐痰、不制造噪音等。

首先,在平时家长可以带领孩子参加社区举办的环保活动,与孩子共同接受教育,共同进步,一起培养环保意识。

社区工作人员需要加大环保工作的宣传力度,给幼儿和家长相关方面思想的渲染和渗透,让家长和幼儿多一些阅读的空间,树立家长的好榜样,使家长能够做到身体力行的教育和影响孩子。

其次,幼儿园可以开家长会,同家长一起共同研究环保教育的方式和办法。

对于不重视环保教育的家长,我们要以沟通的方式,劝解家长让家长深切并且认识到这种以身作则的重要性,使他们加强自己的环保行为。

通过幼儿园和家长的共同努力,使孩子认识到环保的重要性。

最后,我们还倡导家长们平时经常让幼儿看关于大自然的电视节目等,经常带幼儿参观有关环保方而的展览,经常和幼儿一起到大自然之中去游玩,使得幼儿能够了解大自然的奥秘之处,感受到大自然的美好,也能够唤起幼儿对大自然的那种热爱。

幼儿是祖国的未来、人类的希望,把环保教育的着眼点放在幼儿身上是有现实和深远的意义的。

总之,环境保护教育应该从小抓起。

通过经常持久的环保教育,使幼儿确立环保意识,形成环保观念,提高环保觉悟,增强环保责任感,成为真正的“环保小卫士”

参考文献:

[1]佟文华.环保教育从幼儿园做起之浅见[J].东方青年.教师,

篇6:学生养成教育

【摘要】《弟子规》是儒家思想启蒙教育的重要读本,蕴含丰富的养成教育思想,诸如孝敬长辈、尊重规矩、诚信为本、读书有法等都是学生成长的良好资源。高职院校借鉴《弟子规》的养成教育思想,创新素质教育的路径,从而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关键词】弟子规;养成教育;素质教育

《弟子规》是儒家思想启蒙教育的重要读本,脱胎于《论语》,按照三字一句的押韵形式写成,朗朗上口,易于诵读与记忆,讲的正是孔夫子的核心思想:孝、悌、仁、爱,具体列出了为人子弟在家或出外的言语、行动、举止、待人、接物、求学等方面应有的礼仪和规范,朴实无华,循循善诱,内容又来自于中国传统基本的道德伦理规范,所以影响非常之大。《弟子规》的养成教育思想,在很大程度上契合了高职院校的素质教育路径,成为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精神资源。

一、《弟子规》的养成教育思想

养成教育是培养学生树立良好的职业规范,提升职业素质,形成较强职业能力的教育。养成教育是高职院校素质教育的重要构成,必须纳入高职院校人才培养工作的体系之中。《弟子规》不是横空出世的,它是对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展。《弟子规》所彰显的正是孔夫子的儒家思想:孝、悌、仁、爱,所蕴含的养成教育思想尤其值得高职院校重视和借鉴。《弟子规》中养成教育思想是丰富具体的,并且易于化为实践行动。第一,孝顺父母,尊敬师长。《弟子规》认为,为人弟子应该养成听从父母教导,孝顺父母和尊重师长的良好习惯。《弟子规》在“入则孝”的篇首明确提出了孝顺父母的四个基本要求和日常生活中子女应该做到的八件事情。“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父母叫你,你要赶紧答应,不可迟缓不答;父母有事情命令你,要叫你去,你要马上去做,不可拖沓推诿;父母在教育你的时候,你应该恭恭敬敬聆听;父母在责备乃至责罚你的时候,你也要虚心接受。《弟子规》还具体说明了在日常生活中,子女应该做到冬温夏清,晨省昏定,出门回家,禀告父母。在学校也是一样,高职院校学生要尊敬师长,认真聆听老师的教诲,严格遵循请假报告制度,有事请假不逃课,不随便外出留宿,顶岗实习及时上报岗位信息变动。《弟子规》指出,少让父母担心,就是一种孝心。高职院校学生要养成与老师的及时沟通习惯,否则“失联”的你,会导致老师父母深深的担忧和牵挂?第二,注重细节,养成习惯。《弟子规》中对小辈的规矩是非常强调的,而且规定得相当细致。如要求“或饮食,或坐走;长者先,幼者后”,即不管吃、喝、坐、走都应让年长的在前,年幼的在后。行为举止和生活习惯方面,《弟子规》认为,应养成生活有序、讲究卫生、珍惜时间的习惯。《弟子规》认为,好的行为举止是进行教育的重要内容。如《弟子规》中对为人弟子的立、行、跪、拜都有详细而明确的规定。

现代礼仪也讲求站有“站相”,坐有“坐相”,人们的行为举止要“站如松,坐如钟,动如风,卧如弓”。《弟子规》的内容对于塑造高职院校学生的职业形象大有裨益。第三,诚实守信,见贤思齐。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儒家伦理的重要内容,更是一个人安身立命的基础。《论语为政》说:“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强调做人要十分讲信用。《弟子规》中也有类似的话,要“凡出言,信为先。诈与妄,奚可焉”。开口说话,首先要讲的就是诚信,巧言欺骗和胡言乱语怎么可以呢?现代社会信息泛滥,真假莫辨,当学生面对各种各样诱惑的时候,更容易失去正确的判断,乱发表意见,随意传播虚假信息,所以《弟子规》说“见未真,勿轻言;知未的,勿轻传。”。《弟子规》继承了孔子在个人修养和教育工作中重视个人修养、迫求完美化人格的理论,要求人们形成“见贤思齐”“反求诸己”的习惯。看到别人好的地方,你就要追慕思齐,立下决心,发出宏愿,迎头赶上去。纵去远,以渐跻,立下一个长远的规划,逐渐地赶上他。古人说:高山仰止,景行景止,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第四,读书三到,持之以恒。关于读书的方法,《弟子规》告诉我们,有三到:心到,眼到,口到。“读书法,有三到;心眼口,信皆要”,这就是《子弟规》所传授的读书方法,意即读书要集中精力,排除杂念,把心思和脑力用在读书上,而不是心不在焉,有口无心。实际上,读书三到这个方法不仅对读书有益,而且能借读书培养孩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处事习惯。《弟子规》认为,在读书、学习方面,首先要求孩子要读好书,其具体标准是:“非圣书,屏勿视;蔽聪明,坏心志”。在学生的心智还没有完全成熟,在他的判断力还没有形成的时候,应该让他在指导之下阅读经典,启迪智慧。《弟子规》还告诫我们不要自暴自弃,对自己应该永远有一种追求,矢志不渝,持之以恒,方能达到理想的彼岸。

二、以弟子规养成教育思想创新高职院校素质教育的新路径

为适应“中国制造2025”的伟大战略,高等职业院校必须转变观念,不能把学校仅仅当成“职业养成所”,而是创新素质教育的方法与路径,为社会培养更多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弟子规》蕴含深厚的养成教育思想,已然引起了高等教育研究者广泛的注意,不少高职院校学习《弟子规》,诵读《弟子规》蔚然成风,引起了人们的热议。职业养成教育是高职院校人才培养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是教育者通过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有步骤的教育训练活动,对学生的道德品质、职业能力等方面产生积极影响,培养学生形成文明守纪意识、团队合作意识、责任意识、自主学习意识、自我调整、自我控制意识等良好的职业习惯,提升社会交往、社会适应、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等高职核心能力。它是学生全面发展的基础工程,是关系学生终身发展的教育,是构建高职学生素质教育体系不可或缺的一环。笔者所在的南京交通职业技术学院,以《弟子规》所蕴含的职业养成教育思想创新高职院校素质教育的新路径。

(一)环境养成教育,树立学生的职业理想

《弟子规》说“房室清,墙壁净;几案洁,笔砚正;列典籍;有定处;读看毕,还原处”,这里强调学习环境贵在干净与整洁有序,不求奢华与舒适。诚然,大学校园环境对人才培养具有重要的感染、引导、激励和约束作用。我院在校园环境建设中坚持“人文性与生态性”相谐和的理念,努力把校园建成环境优美又富有文化品位、人文关怀的生态型校园。南京交通职业技术学院是一所宜教、宜学、宜居的花园式学校。学院新校区建设之初,就成立了“南京交通职业技术学院校园形象识别系统CI”课题,使得校园每一幢楼宇,每一条道路,每一处湖泊都充满人文气息。例如“齐贤楼”取“见贤思齐”之意,“修远楼”寓有大诗人屈原“路漫漫其修远兮”的上下求索精神,“弘毅楼”语出《论语泰伯章》“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南大门镌刻着我院的.校训——“知行合一,明德致远”。学院办公楼、教学楼、图书馆、餐厅的楼道、走廊、房间中精心设计布置了校风校训、名人名言、图画标语等,让一墙、一廊、一室充分发挥育人功能,使学生受到环境气氛的有益熏陶。学生置身于这样自然环境与人文环境相统一的校园,受到潜移默化的熏陶和启迪,能感受到胸中勃发的职业理想并充溢为之奋斗的勇气和决心。

(二)管理养成教育,培养学生的职业形象

《弟子规》强调管理养成教育,诸如“朝起早,夜眠迟;老易至,惜此时”“冠必正,纽必结”“将入门,问孰存”等等,不一而足。南京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建立了一整套的管理制度,为学生的成长提供了制度保障。例如学生跑操制度。为培养在校学生“特别能吃苦”精神,学校积极推行“阳光体育”活动,9月起将“每天锻炼一小时”的阳光体育活动纳入教学计划,并形成长效机制。为了提升学生的职业形象和职业认同感,空乘班、丰田T-TEP班、“柳工机械班”、“沪宁钢机班”等同学上课时必须身着统一职业装。学院一方面加强制度建设,结合本院学生特点和教学实际,制订了一系列养成教育的规章制度,并量化成绩作为个人评比的主要依据;另一方面狠抓制度的执行,坚持开展大学生文明宿舍、文明个人考评工作,促进了文明修身和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积极支持学生开展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活动。

(三)身教养成教育,培养学生的职业意识

言教不如身教。《弟子规》云:“话说多,不如少”,又言:“果仁者,人多畏”。说的天花乱坠,不如踏踏实实放下身段去践行。人们敬畏那些德高望重之人,不是他们的话说的有多漂亮,而是他们“身为世范”的身教作用。学院非常重视教职工的身教作用,通过教职工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的表率作用,影响和教育学生提升社会责任感和敬业奉献精神。学院评选优秀教师由领导测评、同行测评、学生测评构成,其中学生测评的比重最高。学生坦言,他们会把票投给那些真正热爱学生,拥有职业自豪感,学识渊博,工作兢兢业业、勤勤恳恳,甘于奉献,能处处身先示范的教师。学院通过网络、橱窗、表彰会议,让优秀教师的优秀事迹广为传播,让其渗透扎根于学生的心灵之中。学院还延请交通行业精英,杰出校友为学生开讲座,谈体会,让学生近距离接触这些成功人士,培养学生的职业意识。

(四)课堂养成教育,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

《弟子规》在“余力学文”部分,特别强调学习的重要性。“不力行,但学文;长浮华,成何人!”如果你只管埋头读书,而不去亲近仁者、追求道德的完善、品格的培养,结果你只能使自己浮华不实。拥有书本知识只是一个人成为仁人的某一要件而已,而不是全部,这是儒家的要义。死读书、读死书,或者说纸上谈兵,往往是难成大器之人,甚至是成事不足、败事有余的人。南京交通职业技术在加强学院内涵建设的二次创业新征程中,特别重视学生的课堂养成教育,力求把其打造为我院素质教育的高地。学院科学制定“教学质量年实施计划”,邀请企业专家共同研讨人才培养方案,学院领导也深入课堂,督导素质教育在课堂的实施。经过科学组织和有效实施,课堂教育不再是“满堂灌”,而是形式多样,丰富多彩。小组教学法、案例分析法、讨论法、任务驱动法、情境模拟法等在课堂得到运用,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提升了学生的学习能力。在课堂养成教育中,学生不仅获得了知识,还提高了团队合作能力、思维创新能力、语言表达能力,提升了责任意识、顾客意识、全局意识、保密意识、学习意识。素质教育作为高等教育的一种重要思想和实践,旨在给予学生合理的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使学生在人格与学问、理智与情感、身体与心理等各方面得到自由、和谐发展。《弟子规》作为优秀的文化传承,其中蕴含的养成教育思想为当下的高职院校素质教育提供了良好的资源,也为创新高职院校素质教育开辟了新的路径。

参考文献:

[1]钱文忠.钱文忠解读《弟子规》[M].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9).

[2]许本洲.职业养成教育[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9).

[3]张晓华.浅析《弟子规》的养成教育思想[J].哈尔滨市委党校学报,2012(3).

[4]济南职业学院.强化职业养成教育,提高高职核心能力[J].济南职业学院学报,(10).

[5]李维维.高职要树立“素质本位”发展观[N].光明日报,-3-25.

篇7:学生养成教育

一、会计专业职业素质养成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

会计专业随着社会和经济发展而不断进步,会计专业想要获得机遇,会计专业学生想要获得市场和社会的认可,就必须做到对会计专业教育和教学的不断地创新。职业素质养成教育是会计专业的整体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改革和创新的大潮下也需要不断地推陈出新,这样才能适应会计专业的建设需要。而当前职业素质养成教育经常被传统而单一的知识学习和陈旧的教学所取代,职业素质养成教育没有必要的针对性,不能根据学生特点和市场需要做出内容、方式和核心上的调整,出现职业素质养成教育创新不足,职业素质养成教育成果不明显的实际问题。

二、会计专业职业素质养成教育的新模式

(一)加强会计专业的职业道德教育

职业素质养成教育中职业道德教育应该占据中心的地位,要根据市场需要有针对地对会计专业学生进行职业道德教育,要以职业素质养成教育为中心,辅助思政课程和专业教学来加强职业道德教育,真正做到对学生爱岗敬业精神、遵纪守法思想、严谨诚信态度、文明礼貌礼仪的全面教育和培养,以规范的职业观、价值观来保障会计专业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以此来适应会计市场和会计工作的实际需要。在职业素质养成教育中应该通过挖掘学生的自觉性和主动性来加强职业道德教育,要培养学生自我约束、自我管理、自我成长的能力,最终实现会计专业学生的全面的完善和发展。

(二)提高会计专业学生职业的核心能力

职业素质养成教育需要针对学生职业的特点,形成最根本、最重要的职能能力,在职业素质养成教育中应该将交流、合作、学习、应用、创新等能力作为中心,以教学、实习为途径提升职业素质养成教育的有效性。职业核心能力是会计专业学生的核心竞争优势,也是确保学生职业成长的重要基础,在职业素质养成教育过程中要突出会计信息处理能力提升,会计实际问题解决,会计工作国际视野培养等内容,通过课堂渗透、日常规范、全面考评等措施来促进学生的综合素质提升、专业能力发展,达到对学生职业内心能力的提升作用。

(三)加强会计专业学生职业身心素质建设

职业身心素质是会计专业学生从事会计职业工作的基本条件,全面的会计职业身心素质包括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二者相辅相成,共同作用于学生的职业发展和自我成长。良好的身心素质是学生在会计事业中取得成功和成绩的必要前提。当前,市场对会计专业学生除了要求具备强健的体魄之外,还需要会计专业学生具备健康、可控、全面的职业心理,因此会计专业建设和职业素质养成教育要以加强学生职业身心素质建设为重点,应构建以“大学生心理健康”必修课的心理健康教育体系,选用心理类课程、沟通类课程作为心理素质教育的主要内容,会计专业应该以课堂教学为主渠道、以心理健康咨询中心为主阵地、以各类心理社团活动为补充、以心理健康指导教师、学生工作人员为主力军的会计专业学生职业心理素质教育网络体系,针对学生特点、会计行业实际和企业的基本心理素质要求,发展和完善职业素质养成教育心理健康保障体系,在确保会计专业学生人格健全和心理发展政策的基础上,有效发展养学生的环境适应能力和抗挫折能力、敢于吃苦的精神和敢于竞争的勇气,培养学生学会自我心理调适、学会健康快乐地生活。同时,也应该在职业素质养成教育中加强对会计专业学生身体素质的培养,职业素质养成教育应该根据会计专业的实际需要,站在专业长远发展和学生职业成长的高度,组织和规划学生身体素质的锻炼与提升工作,挖掘会计专业工作中有利于发展身体素质部分的潜在价值,实现对学生身体素质发展的保证与支撑作用。

(四)加强职业素质养成教育中的职业发展素质

职业发展素质是会计从业者在择业、就业、创业过程中应该具备的素质,也是区别和鉴定会计专业人员发展潜力的重要能力。职业素质养成教育过程中应该指导会计专业学生具备如下一些主要能力,一是,正确认识会计职业,在职业素质养成教育可以通过各种途径和渠道,以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传递会计工作的精神和文化,这可以激发学生热爱会计专业的思想,以达到对会计专业学习良好的心理定向。二是,指导学生科学规划自我的会计职业生涯,应该在职业素质养成教育中使学生了解自我职业性格和职业能力的基础上,能对自我职业进行科学探索及定位,培养人生规划意识。三是,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职业素质养成教育应该帮助学生掌握和应用各种求职技巧,在顺利实现就业的基础上,实现会计专业的教育和培养目标。四是,提高会计专业学生适应社会的能力,职业素质养成教育应该结合学生自身发展和实际情况,科学而全面地指导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提升,在有效发展自身职业优势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培养出职业发展能力。

职业素质养成教育是会计专业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保障,是大幅度提升会计专业学生素质和能力的基本教育途径,为了学生的全面发展和会计专业的专业建设,要高度重视职业素质养成教育。应该从会计专业和学生特点出发,对职业素质养成教育进行进一步地认知,以当前会计专业职业素质养成教育存在的问题为切入点,展开对职业素质养成教育的深入研讨,通过职业道德教育、实践体系、日常评价、师资队伍建设等方式,全面地健全职业素质养成教育体系,以更为有效的职业素质养成教育来确保会计专业学生的综合发展,进而做到对教育教学目标实现的保证作用。

篇8:学生养成教育

一、旅游专业职业素质养成教育模式构建策略

1.树立职业素质养成教育理念

学校要真正推行职业素质养成教育,就必须树立职业素质养成教育办学理念,它决定着学校职业素质教育的类型和内容,决定着职业素质教育的价值取向和方向。学校要树立职业素质养成教育理念,并能在旅游专业教学中,真正以培养学生的职业素质为核心展开教学活动,并积极研究职业素质养成教育的内容,明确其蕴含的内容是很广泛的,包括知识、能力、人格、涵养等,只有树立素质本位的教育思想,职业素质养成教育才能获得成功。

2.明确职业素质养成教育的目标和内容

随着我国旅游行业的迅猛发展,企业对员工的职业素质要求更高了。其中,对员工职业素质的要求更多地体现在隐性方面的素质要求上,也就是对员工的人格修养和品质方面应具备的职业素质要求很高。因此,根据旅游行业的发展特点,学校要明确职业素质养成教育的目标是培养旅游专业职业素质人才。具体内容更要详细斟酌,笔者认为应包括以下内容:

(1)诚信爱岗敬业的职业道德;

(2)具有服务和责任意识;

(3)具有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4)具备职业心理和职业习惯;

(5)具有应急处事能力和学习创新能力。学校在人才培养方面,要综合这几方面的内容,进行教育内容创新,才能真正培养出高素质的职业人才。

3.丰富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

学校要根据学生职业素养的需要,根据行业发展的需要不断丰富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要建立以职业素质培养为核心的课程体系,其中,要包括隐性课程,要开创旅游专业职业素质养成教育的文化模式,通过课程化教育模式和企业顶岗实习模式的综合应用,使学生能不断体验,不断进行感悟实践,使学生在体验和实践中能提升自身的职业素养。在教育的过程中,要根据教育的具体内容,选择合适的养成教育的方式途径,使各种方法能有机融合,促进学生职业素养的综合发展。

4.建立有效的旅游专业职业素质考评体系

要通过考评体系的建立,对职业素质人才培养的过程进行动态管理,不断调整完善教育内容方法,使职业素质养成教育能够沿着正确的方向发展。具体而言,考评体系要包括以下内容:认知测试、行为考察、实验测试,要重视考核评价的过程性,能以职业素质养成教育的实施过程为主线进行考评,通过考评促进学生职业素养的有效提升。

二、结语

总之,旅游行业的快速发展,迫切需要高素质人才参与其中,高职院校要根据行业需要,积极转变教育管理模式,通过实施职业养成教育模式,促进学生职业素养的提升,这对于学生的发展和学校教育改革的深化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篇9:学生养成教育

一、养成教育的现状及成因

社会发展到的21世纪的今天,物质文明有了长足的发展,社会价值体系也呈现出多元化趋势,这是社会进步的体现,但对于这其中夹带的一些不健康因素,如果有关部门未加引导和管理,未成年学生在这些不健康因素面前,就会表现出迷茫、矛盾的心理状态,出现了放纵或自闭的两种极端行为,出现了享乐主义、不劳而获等心理,模仿成年人吸烟、打牌、喝酒、嚼槟榔,养成了一些不好的习惯。

二、养成教育的对策

(一)呼吁全社会重视未成年人的养成教育

给未成年人创造健康的成长环境。孩子是民族的未来,他们综合素质的高低直接决定着我们国家未来竞争力的大小。国家有义务给孩子提供正面的榜样力量,弘扬社会正气,净化社会环境。尤其要加大电视荧屏、网络信息的管理力度,通过立法规范经营主体的经营行为,全社会都有义务向孩子传递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正能量。

(二)学校要转变育人理念

真正落实“以人为本”的教育宗旨。教育的根本目的是为了人的发展,教育部门要从人的发展需要出发设置评价指标,从人的发展需出发开展课程改革,开设专门的公民常识课。在学校不仅仅要让学生学会科学知识,更要让学生学会做人、学会生活、学生审美、学会劳动……学校要改一元评价为多元评价,改静态评价为动态评价,引导学生讲文明、讲礼貌、讲卫生,自信的发展自己,养成良好的生活学习的习惯。

(三)学校要加大对学生审美情趣的干预

引导学生向善、向美。流利的普通话是一种美,干净整洁的环境是一种美,大方干净的着装是一种美,文明用语交流是一种美……学校要通过细化管理细则,建设校园文化,开齐开足艺术课程,加大美育熏陶。用美好的环境、和谐的气氛、文明的举止影响学生的行为习惯,使之健康向上。

(四)学校在实施养成教育的过程中,要注意层次性,关注反复性

教育是一项塑造人的工程,由于生命个体的差异,每个学生所表现出来的行为方式往往是不相同的。对具体对象﹑具体问题,应采取灵活多样的教育措施,或正面教育、严词警告;或动之以情﹑委婉启发;或榜样引领、美育熏陶,作为养成教育的实施者———学校必须针对每个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教育,因人因事而异,这样才能有实较性。另外,也要运用制度的力量时常督促、着力强化。制度的制定必须具体,关注细节,注重操作性。更重要的是要能够持之以恒,运用制度去量化评比,发现问题及时矫正,及时反馈,直至学生形成内在的习惯。习惯是经过长期多次强化和积累而建立起来的自动化了的条件反射系统。孩子们一旦养成了良好的行为习惯将终生受益,那也将是家国之鸿福、民族之大幸。为此,我们呼吁社会、家庭、学校齐心协力,重视孩子们的养成教育,为孩子们美好的人生奠基。

篇10:学生养成教育

叶圣陶说:“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要养成习惯”。习惯的养成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一旦养成了坏习惯,就会使你受害终生;相反,养成了一个良好的习惯也会使你受益终生。一个好习惯的养成,不是靠偶尔的敲敲打打形成的,必须经过长期的强化训练逐步形成。这就需要家长,教师等多方面的力量联合起来,共同督促,发现问题及时解决,不让不良习惯有滋生的营地。

一、养成教育要师表垂范

通过教师的高尚师德和自身的形象,言传身教影响学生。老师是学生的一面镜子,学生具有较强的模仿性,在不知不觉中老师的某一行为习惯,可能会出现在学生的身上。所以作为一名教师,要注意为人师表,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要求学生不做的,自己坚决不做。教师首先应该注意在学生面前树立文明礼仪的榜样,对于学生的问好,老师应该微笑点头,碰到内向的学生,要尽量先跟他们打招呼。对于学生的帮助,我们应该亲切地跟他们道声“谢谢!”。如果老师有时说错了或做错了,也要敢于向学生道歉。这样,教师良好的师德表率给学生树立榜样,以深厚的思想情感、庄重大方的仪表、和蔼可亲的仪容、彬彬有礼的语言给学生做示范,使学生在师生交往中受到潜移默化的教育。对学生的教育诱导也要“动之以情、晓之以理”,不能简单地批语指责。通过情感的交流,学生对老师提出的要求、意见更易接受。一个幽默的玩笑,一句轻轻的问候,可能使其心灵受到震撼。

在教学中,我也十分注意师表垂范这一方面。有一次课间休息,一个学生将手里的废纸朝楼下一扔,废纸飘飘然地落到了教学楼前面的花坛里。我走过去对他说:“你看,楼下花坛里有一些垃圾,你去拿垃圾袋,我们去把它们捡起来好么?”我先下了楼,那名学生从教室取来了垃圾袋连忙跟了上来。不一会,我们就把花坛里的垃圾全部都捡到了垃圾袋里。最后,我满意的对学生说:“你看,校园里没有垃圾多好啊。”这名学生也微笑地点点头。虽然在整个过程中,我只字没有提该生乱扔垃圾的行为,更没有批评他乱扔垃圾的错误,而是通过与学生一起动手捡垃圾的举动,和对整洁校园的感慨,对学生进行了无声的教育,这样,即使学生意识到了自己乱扔垃圾的错误,有进一步理解了保持校园卫生的意义。

二、养成教育要持之以恒。

学生的行为具有持续性和反复性。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养成一个好习惯非一日之功,需要长期抓,切不可“三天打鱼,两天晒网”。一种良好习惯的养成有一个过程,须经常性地进行诱导、训练;一种不良行为的纠正,也须反复地进行指导、教育。所以对学生的养成教育要有耐心,要持之以恒。因为“习惯成自然”是需要时间的,同时要注重师表形象,注重情感交流。

三、养成教育要从点滴抓起

古人曰:“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必须要求学生从小事做起,从身边的事做起。许多同学熟读“中学生行为规范”,甚至倒背如流,却常随手扔果皮、纸屑;许多同学在老师的组织下学做好事、帮助同学,回到家里,却成了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小公主”“小皇帝”了。因此,养成教育要从点滴的小事做起:见到地上有垃圾果皮随手捡起来,见到教师要主动行礼问好,在楼道里要轻声慢步靠右行,见到班里的门窗桌椅坏了自觉自愿修好,上学穿校服,衣帽整齐,……千里之行,始于足下,百尺高楼平地起,我们可以从一些身边琐碎的小事中,看出一个学生的行为习惯。并且即使加以纠正。我们班上有个孩子一天到晚总是忙忙乱乱的,做事毛手毛脚,慌慌张张,丢三落四的,每天上学总要把一些学习用具遗落在家里;平时挺聪明的,一到考试总因为马虎,错好多题;在家做些事也是摔坏这个,碰坏那个,父母、老师怎么提醒也没有用。做事马虎、毛躁、慌张、丢三落四是行为习惯较差的表现,这样的孩子往往待人热情外向,爱交朋友、爱帮助别人,这个孩子过高地估计自己,认为自己任何事都能办,可总是由于自己的毛病不能把事情办好,显然,这样的孩子做事计划性不强,做事条理性差,随意性太强。久而久之,没有养成良好的习惯。

采取措施:

扬长避短。当孩子对新鲜事物产生新奇感,有强烈热情时;当孩子对同学的一些事情表示要予以热情帮助时……老师要及时对其正确引导,提示引导孩子如何才能把事做好?由于马虎会造成什么损失?引导的目的在于使学生养成在做任何事时,都应认真细致,思考在前,就会使学生在思想上重视自己做事的成功率,由于事前的思考和重视结果,就会调动孩子自身的内在潜能,克服他做事马虎、毛躁、慌张、丢三落四的坏习惯。

事事养成计划性。老师利用晨会、周会或个别教育的时间,教育学生一个人不管做什么事,都应有一个周密的计划,先做什么,后做什么,事前做哪些准备、如何开始等,也可以教会学生在做事之前用一小纸条,写上自己要用的物品及时间安排,如做到晚上整理书包,早上出门前的思考等,都会产生事半功倍的效果。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学生的行为习惯的变化,也就在点滴小事中。

四、养成教育要“三位”一体从点滴抓起

育人,并不是说在学校一个样,回到家却是另一个样。为了让养成教育更具针对性和实效性,我们必须建立起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师―学生―家长”三位一体的德育体系。在学校里,老师严格要求学生;学生回到家后,家长对孩子也要严格要求,不断督促和强化他们防止坏习惯的滋长,以便于继续深化养成教育,并让教育在实际的生活中得以运用。例如,在家长的监督下要学生完成“十个一”活动,在家里做一项力所能及的家务、看一本好书、看一部好电影等等,并制定“自评――师评――家长评”的评价制度,这样,家长和教师在养成教育方面,就能达成一个共识,目标一致,共同完成教育孩子的目的,并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总而言之,良好的行为习惯的形成并非一朝一夕之功,它需要学生长期努力,需要我们老师不断地督促引导。这样我们才能更好的做好学生养成教育工作,祖国未来的成长,需要一个相对纯净健康的环境。我们相信,只要加强领导,形成共识,充分认识学生养成教育的重要性,齐抓共管,人人参与,形成合力,就能在教育的花圃中培育出茁壮、艳丽的花苗。

篇11:初中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探讨论文

初中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探讨论文

以课程教育改革理念为基准,以现阶段初中生思想发展情况为依据,以市场经济所需的素质人才为教育目标,以提升整体初中生核心素养为根本任务为核心,创新优化初中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工作内容,从多种途径入手培养学生的习惯,为学生日后的学习发展奠定扎实的物质基础。

一、结合本校发展特色,创新德育教育

初中学校因为地域文化间的差异,自身所具备的历史文化等有所不同,因此在实际开展德育教育,培养学生良好习惯过程中,需要充分结合本校实际情况,充分挖掘多种方面的信息,将其作为本校特色德育教育内容,灵活利用此特色去开展生活教育。例如,在整合原有资源的前提下,致力于落实德育教育,以11中学的德育6字品质“自律、自觉、自信、自主、自尊、自强”为教育关键,做一个遵纪守法、谦让文明的初中生。在发展过程中,教师群体需要紧紧围绕“诚”展开德育教育,有意识地强化学生的爱国情怀,借助多种集体活动规范学生的学习行为。除此之外,我校还围绕“感恩创星”德育设计活动,定期举办“星级”学生评选工作,开展文明守纪星、学习进步星、环保卫士星、强身健体星、团结友爱星、诚实守信星的评选活动,参观“军旅”,使学生对纪律、集体等产生强烈的认知[1]。当前经济社会是一个多元化文化共存的时期,因此在发展德育教育过程中,教师也需要保证教育行为的时代性,在发展共性的基础上发展当地特色,进而实现优质的育人效果。

二、制定科学有效的行为习惯制度,高效构成德育服务机制

初中教育正处于学生身心发展最为迅速的阶段,通常情况下初中生的成长特点是可塑性与叛逆性共同存在的`。由于学生家长忙于工作,大部分学生都是由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看管,大部分长辈都比较溺爱孩子,对学生学习方面没有过多的帮助。行为习惯的培养一般都是保证学生的温饱即可,并没有过多的精力去管理学生的学习。基于此种情况,我们必须构建与之对应的发展机制,高效构成德育服务机制。只有在构建行为机制时尽可能多告诉学生哪些行为可以做,哪些行为不可以做,才可以避免激发学生的逆反情绪。如:在发展过程中初中学校可以构建《阳光少年行为管理机制》《中学生一日常规》《流动红旗评分标准》《初中生文明行为要求》等机制,并从间操、卫生、值日、教育、安全消防、文明礼仪等方面制定要求,潜移默化中规范学生的学习行为。学校将开学初期将周一定于常规教育日,周一下午各个班级需要召开常规教育会,将班级内各项教育抓早、抓真、抓深。需要注意的是,现今德育教育并不是单一的管理学生,而是站在学生学习发展的角度去分析问题,对学生的学习行为进行管理,使学生成为符合经济社会发展的对象。因此,初中学校方面需要自主构建“七位一体”德育服务体系,简单地说就是以德育校长为首,以政教处、校团委为辅导,联合学生会、班主任、教师等群体构建上下结构的德育体系。

三、积极开展校园文化活动,树立学生行为意识

以教育学家陶行知先生提出的“生活教育理论”为例,其十分关注在实践中学习,学生自主形成良好习惯,简单地说就是在实践中养成良好习惯[2]。在实践活动中,教师群体需要正视学生的地位,其作为教育活动的参与者,借助活动实践形成的习惯是具备长远性,只有要与之对应的情况就会展现出来,如徒步、游泳。因此,在培养初中生行为习惯过程中需要结合天时地利,积极开展本校特色校园活动,在实践活动中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在发展过程中我们可以将其阶段划分为三层:初期养成;信心教育;实践感知教育,结合三个阶段开展与之对应的实践活动。如:军训、节假日庆祝活动、拔河比赛、父亲节母亲节感恩回报活动、演讲、辩论赛等。尤其是我校开展的读书会友活动,对培养初中生良好行为习惯带来诸多帮助。具体操作如下:其一,保证初中生阅读时间。每周的周三下午利用下午时间组织全校学生一同阅读,并为学生统一颁发读书笔记,要求学生做好读书笔记。其二,教师与学生一同品读书籍,传承文学经典。要求各个班级班主任自主选取一本适宜本班学生阅读的作品,如《三字经》《弟子规》等经典著作,使学生在学习传统文化的过程中,不断提升自我文学涵养,并懂得了为人处世的方式。

四、结语

综上所述,抓好初中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既是发展初中生德育教育的主要内容,也是初中德育教育工作的主要目标。因此,初中学校方面需要积极构建学校德育体系,站在学生的角度分析问题,培养学生的良好行为习惯,从整体上提升初中生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吕其林.抓好五个要素构建学校德育体系[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15(7):40.

[2]王虎.构建“学校—家庭—社会”大德育体系———对未成年人教育责任分担和加强德育工作的思考[J].发展,2014(12):104.

篇12:农村小学数学教改路径浅析论文

农村小学数学教改路径浅析论文

部分教师缺少“学情分析、板书设计”的编写内容,个别教师课课反思的编写不到位。有部分教案因照搬教学过程(引用优质教学资源偏多)而脱离本班(农村小学)教学实际,较少体现“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教学设计环节。课堂练习设计的研究较肤浅,部分练习题缺乏筛选或精选程序,较少出现自己创造性改编的习题。优秀数学教案汇编的数量偏少,大部分出现“手抄稿优秀教案”现象。同时,教师对“概念”教学研究力度不到位,出现只重“结论”讲解,忽视“过程”探索的现象。如教学《角的分类》、“互为倒数”意义,学生主体地位落实不到位,出现“老师的思维代替学生思维、老师的操作代替学生的操作”,缺乏数学语言能力、数学思维分析能力、数学实践能力的培养。教师对教材内容、编排意图研读不透,出现“知识传授没抓住问题的本质特征、知识应用没突破解题难点”,缺乏对知识理解、应用的深度与广度。课堂练习设计与训练不到位,出现练习设计不严密、练习训练不科学,严重阻碍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发展。综上所述,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加强常规整改。

1加强备课管理,进一步优化备课环节。

各校要高度重视备课管理,进一步优化教学过程中的备课。加强“自主编写教案”的规范性管理,严格按照表格式教案簿(纸)备课格式要求撰写,每一位教师做到课课有一份完整自备教案,学校注意收集教师编写的优秀教案。加强“教学过程的撰写”的实效性管理,鼓励教师结合“优质教学资源”实行“二次备课”,做到“三个”结合,即优质教学资源与本班生源质量相结合,优质教学资源与自身教学风格相结合,优质教学资源与加工、改造、提升相结合,坚决杜绝抄袭他人教案现象。加强“课堂作业设计”有效性研究,充分体现“层次性、多样性、趣味性、实效性、过程性”的习题设计原则,并在教案中体现作业设计内容。加强“教学反思的撰写”研究,备注栏(教学随笔)侧重撰写教学设计意图,教学反思(教学后记)栏侧重撰写教学存在问题与改进措施。加强“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学设计”探讨,“知识与技能”目标的落实侧重于“传授”,“过程与方法”目标的落实侧重于“操作”,“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的落实侧重于“体验”。加强“集体备课”有效性研讨,充分发挥学科教研组作用,在自主备课的基础上进行集体备课(磨课),并把各类型教研活动的集体备课优秀教案以学期为单位汇编成册。备课可分为个人备课和集体备课。教学理论与实践证明:在教师个人备课的基础上进行集体备课,是提高备课质量的一种行之有效的备课形式,也是突出强调教师要有合作精神的一种表现。

2加强教学管理,进一步强化教学过程。

加强对教材内容、编排意图的解读,尤其是对新一轮《课程标准》的解读,准确把握与真正落实课堂教学“三维”目标。加强教材教法的研究,妥善运用现代教学手段,有效提高教学流程(各个环节)的教学效果。加强直观教学研究,提高教具、学具的利用率,适当增加现代教学设备的.运用。加强板书设计的研讨,提高板书“启发与引导、再现与回忆”功能。加强课堂教学信息的反馈,重视错误资源的利用,不断在对比教学中提高学生应用知识解决问题能力。加强练习训练的研究,练习题训练应体现层次性、过程性、多样性、挑战性原则。加强“探索知识过程”的教学研究,加大自主与合作探索知识过程的空间,加大思维、语言及实践操作训练力度。加强低年级组织教学管理,多运用教学评价激励机制,培养课前预习、敢提(答)问题、合作交流的良好习惯。加强创设和谐课堂氛围的研究。加强“课改理念”研究,注意渗透“县级管理课题”或“校级管理课题”理念,重视自主预习策略的培养和语言表达能力、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

3加强作业管理,进一步提高作业质量。

加强“作业设置”规范化管理,重视格式书写要求的训练,更要重视书写字迹、书写位置(答题安排)、答题质量的训练。加强“作业批改”人性化管理,重视评价等级、批改日期的格式书写,更要重视教师对“学困生”的关爱、引领与辅导,坚持使用短语进行激励。加强“作业质量”监控管理,重视“培优补差”作业跟踪训练,更要重视抓“错例讲评或典型题讲解”和“二次作业、二次批改”环节训练,杜绝抄袭作业现象,力促作业质量达到“课课过关”、“人人过关”水平。加强“作业展评”激励研究,各校要设置优秀作业展评栏或展评室,对高标准、高质量、有创意(自主设计作业)的作业进行展示,真正起到榜样示范与引领作用。加强“良好作业习惯”培养研究,重视答题思维习惯和书写工整习惯的培养,避免出现乱涂、乱改、乱画现象。加强“作业布置量与批改量”监控管理,重视作业训练形式的研究,更要重视作业的针对性、弹性的研究。同时,严格控制作业时间,做到及时、全面批改作业。

篇13:农村学前教育发展的路径论文

摘要:学前教育在我国教育体系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学前教育的有效开展对于学生日后的学习有着重要的影响.农村学前教育问题始终是受到社会广泛关注的热点话题,受到农村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相对滞后等因素的影响,农村地区的学前教育发展面临着不同程度的问题,所以充分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是实现农村学前教育长远发展的必经之路.对此,本文中着重探讨了政府主导下农村学前教育的发展路径.

关键词:学前教育;农村学前教育;政府主导;发展路径

近些年来,社会对学前教育的关注程度不断提高,尤其对农村学前教育的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当前,农村学前教育办学质量的问题日益突出,农村地区教育资源有限,幼儿教育机构十分缺乏,很多适龄儿童无法得到应有的教育,幼儿园相关资源的配置不足,缺乏有效的幼儿师资力量等问题日益突出极大的影响了农村学前教育的健康发展.在新时期,坚持政府主导是农村学前教育发展的必然选择,所以,要从农村经济发展和学前教育发展的实际情况出发,选择具有操作性和针对性的发展路径,充分发挥政府在学前教育发展过程中的主导作用,实现农村教育的健康发展.

1政府主导下的农村学前教育发展的合理性

政府主导指的是在农村学前教育发展过程中要始终明确政府宏观调控的职责,并且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引领农村学前教育向着健康的方向发展,需要注意的是,主导并不代表包揽一切,而是要根据农村学前教育的发展情况给予有效的指导与控制,保证其健康发展.农村学前教育指的是在农村地区为适龄儿童开展的教育活动.为了实现农村学前教育的健康发展,必须要坚持政府主导的路径,其合理性主要体现在:

1.1有利于促进农村学前教育资源的合理化配置

农村学前教育的发展不仅关系到农村基础教育体系的发展,同时也可以从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农村地区经济、文化的发展水平,而这对于我国教育体系的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同时,为了保证学前教育的公益性特征,要保证每个适龄的儿童都可以得到相应的教育,但是受到农村地区经济发展水平不高等因素的影响,农村学前教育的发展并没有实现完全的公平,很多适龄儿童无法得到公平的受教育机会,而通过政府主导则可以财政中加大关于农村学前教育的投入比例,以此来实现农村教育资源的优化配置.

1.2有利于充分发挥政府的职责

政府在教育、医疗、交通等公共领域的职责发挥,可以有效的保证社会公共秩序的良好发展,也可以为社会和经济的发展奠定稳定的基础.受到我国社会和经济发展的影响,市场已经成为了影响农村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然而,这种单方面依靠市场经济的发展方式,并不能完全保证学前教育的公正性和公平性,所以仍然需要政府承担相应的职责,发挥其在教育事业发展中的主导作用,为农村学前教育的健康发展提供更多保障,也可以促进政府职能的有效发挥.

2影响农村学前教育路径选择的因素

农村学前教育的发展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而为了实现政府主导农村学前教育的实现,保证其发展路径的科学性,必须要对其影响因素进行客观的分析,主要包括:

2.1地方政府的收入

通常情况下,地方政府的可支配收入越多,则政府的选择结汇更多,所以政府在撑学前教育的发展方面的投入也会越多.所以,在市场经济环境下,是否具有坚实的财政基础,是影响农村学前教育发展路径选择的一个主要因素,只有拥有更多的财政资本,在发展路径选择时才拥有更大的主动权.

2.2政府职能的发挥

政府职能是否可以得到充分发挥,直接影响农村地区学前教育发展路径的选择,所以,在执行政策时必须要对政策有全面、深入的理解,以及灵敏的分辨能力,才能在学前教育发展的过程中发现需要调节的内容,并且给予足够的支持与帮助.另外,政府需要加强信息沟通渠道的建设,可以随时了解农村教育发展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并且通过与其他部门的及时沟通与合作,解决问题,促进相关组织工作的完善,有利于提高发展路径的灵活性.

2.3农村学前教育发展水平

地方学教育发展水平对于政府主导路径的选择也有着重要的影响,如果地区教育发展总体水平较高,农村家长对于学前教育也有足够的认知,那么发挥政府主导作用时就会更加顺畅;相反,如果地区教育发展水平不高,那么在政府主导农村学前教育发展的过程中就会遇到各种问题和阻力.

2.4学科专家的参与程度

学前教育是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作为科学研究领域的重要课题,如果学科专家可以更多的参与到政府主导农村学前教育的发展路径中,对学前教育的发展形势以及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分析,则可以为农村学前教育的发展提供更多路径选择,有利于拓宽发展路径,这对于农村学前教育的健康发展是至关重要的.

篇14:农村学前教育发展的路径论文

政府主导下的农村学前教育发展的路径选择,一方面,要保证实现农村学前教育的公正性和公平性,通过教育的发展实现对地区经济和社会的推动作用,加快我国新农村建设发展战略的实施;另一方面,要确保政府的主导作用获得充分发挥,通过政府的引导和帮助,切实推进农村学前教育的长远发展.具体的说,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

3.1充分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

政府在农村学前教育发展中有着重要的主导作用,充分发挥政府的财政投入、监督与管理等职能,可以为农村学前教育的发展提供更多保障;同时,政府主导作用的发挥可以加快对问题和纠纷的处理效率,通过相关的渠道获取问题信息并且给予解决,可以减少农村学前教育发展的阻碍.在财政支出方面,政府要将自身的管理职能与幼儿教育机构的管理水平、教学质量挂钩,鼓励合法经营、合理经营,为民办幼儿园的开展提供更多便利条件,促进农村地区学前教育的健康发展.总之,在农村学前教育发展的过程中会遇到各种问题,需要政府时刻发挥宏观的管理制度,保证其主导地位,才能保证农村学前教育的健康发展.

3.2公办、民营学前教育机构的转型发

农村学前教育发展中成立了很多公办和民办的学前教育机构,它们都承担着各自的职责和使命,所以应当加强对学前教育机构的管理和引导.另外,对于某些经济相对较为落后、幼儿教育机构较少的农村地区,需要加强政府引导和市场调节的作用,加大农村地区公办学前教育机构的建设,使其满足农村地区学前教育发展的需要.同时对现有的公办、民办学前教育机构进行正确引导,消除不正当竞争对幼儿造成的不利影响,充分发挥教育机构的推动作用.

3.3农村学前教育经费的专项拨付使用

要实现农村学前教育的持续发展,必须要在财政方面给予足够的支持,所以需要政府加大对农村地区学前教育发展的经费投入比例,要始终给予明确的政策标准.一方面,要明确农村学前教育资金的来源,对政府投资、社会力量以及家庭负担的比例进行明确划分,通过不断加大政府投入的比例保证农村学前教育的持续发展,这种做法可以充分发挥政府作为财政主体的作用,也可以在无形中将教育成本进行划分,获得更多社会力量的支持,有利于为农村学前教育的'发展筹集更多资金;另一方面,针对农村学前教育设置专项教育资金,专款专用,给予学前教育更多资金保障.

3.4农村学前教育教师的管理培训机制

培养一支优秀的幼儿教师队伍,是促进农村地区学前教育有效发展的必要条件,所以,需要着重加强对农村幼儿教师的管理与培训,这里涉及到几项具体的工作:

第一,师资力量的规划,根据农村地区学前教育发展的需要,对教师资源的需求量进行合理规划,并且对相关管理人员进行管理;

第二,教师的薪酬管理,包括基本工资、奖金、福利以及津贴等等,农村幼儿教师的薪酬制定,应该在确定基本工资的基础上,适当增加偏远地区的津贴和补贴,同时着重解决农村幼儿教师的福利和养老问题,为幼儿教师提供更多保障;

第三,幼儿教师的综合素质培养,除了基本的理论知识学习,还应当加强幼儿教师的艺术素养、思想道德素养等方面的强化,只有教师拥有较高的综合素养,才能使他们可以适应农村地区的教育岗位,并且在岗位上做出成绩.

3.5农村学前教育课程的科学理性设计

学前教育的课程设计也关系到农村学前教育的教学质量,所以要以学前教育的目标为依据,根据3-6岁适龄儿童的学习需求,制定科学的学前教育课程,在关注儿童身心健康发展的同时,加强儿童在知识和能力方面的强化.具体的说,在农村学前教育课程的设计方面,首要考虑的是儿童的身体健康状况,注重幼儿的健康教育;其次将知识融入到各种游戏中,使幼儿在参与游戏的过程中了解知识、积累知识,这种方式不会对幼儿造成学习压力,有助于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最后要将艺术教育融入到幼儿教学课程中,培养幼儿的综合素养.

4结束语

综上所述,政府主导农村学前教育,是农村地区学前教育发展的必然选择,只有实现农村学前教育的健康发展,才能促进我国教育水平的全面提升.对于目前农村学前教育发展过程中遇到的难题,需要从政府主导作用的发挥、公办、民营学前教育机构的转型发展、农村学前教育教师的管理培训机制、农村学前教育经费的专项拨付使用、农村学前教育课程的科学理性设计等几个方面着手,选择合适的农村教育发展路径,使其更加符合学前教育的发展规律,从而促进农村学前教育健康、持续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李少梅.政府主导下的我国农村学前教育发展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3.

〔2〕李静.政府主导农村学前教育发展的路径探析[D].延安大学,2013.

〔3〕魏娟.政府主导学前教育的路径探索[D].西北大学,2012.

〔4〕严仲连.论农村学前教育发展的合理路径[J].基础教育,2014(06).

〔5〕郭立强;梁莹.政府主导下的农村学前教育发展策略研究[J].山东行政学院学报,2015(01).

〔6〕夏婧,庞丽娟,李琳.国际农村学前教育普及与发展的经验及启示[J].教育学报,2014(06).

〔7〕刘晓红.我国农村学前教育发展中的问题、困难及其发展路向[J].学前教育研究,2012(03).

〔8〕孙爱琴,吕瑞芳.农村学前教育发展和普及中的文化难题及对策[J].当代教育与文化,2014(03).

〔9〕张涛,唐荷花.政府主导促进农村学前教育发展―――基于教育均衡发展的视角[J].当代学前教育,2011(04).

相关专题 路径农村